电力技术创新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8 23:48:10

电力技术创新篇1

从我国各大电力公司所统计出的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在1998年时煤电的平均利用效率仅有30%左右,比一些发达国家中煤电的平均利用效率少了十个百分点。最近几年,丹麦国家所运行的四百兆的超临界机组热已经将使用效率提高到了47%,而欧洲国家也在进行着相应的技术研究,准备将热效率提升到55%。在中国,近年来各大地区所使用的火电机组中热效率最高的也只有42%,并且火电机组的相关设备是引用国外设备与技术来进行建造的,大部分125mw和200mw以及300mw和600mw的机组所能达到的热效率一般只有33~38%,这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1)电厂污染的相关处理技术较为落后,环境污染较严重。我国目前的发电装机容量之中有大约75%是煤电,国内每年的燃煤总量都在4亿t以上,并且还有继续增加的趋势。燃煤过程中产生的尘埃和二氧化碳以及氮氧化物也对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近年我国因为燃煤而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频出,这给我国的环保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目前,酸雨面积已经达到了国土面积的30%。同时,在电厂生产中的废水处理与灰渣污染控制相关方面也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虽然我国对火电机组的除尘和脱硫以及脱销等方面都制定了相关的技术规范与统一要求,各大电厂也都对此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但是整体的标准环保的要求还相差甚远,目前只有很少一部分机组使用了电除尘这一装置,而脱硫装置的使用实例更是少之又少。

(2)水轮发电机组中主要设备的制造能力较低。在我国,水电建设相关技术已经达到了世界的先进水平,尤其是大坝建设方面已经具有世界一流的水平,但关键技术和设备仍为国外进口。葛洲坝水电站由国内的技术人员自行设计并且自行制造,在直流换流站中,其相关的设备全部都是从外国的公司引进的,而受到世界关注的长江三峡水电站同样也是如此,其中的关键性设备也是由国外公司来制造的。广州的抽水蓄能电站作为我国国内第一座抽水蓄能式的电站,其设备却也是全套引进的国外公司所开发的软件。由此也能看出我国的电力制造行业所具有的制造水平还需要提高。

(3)电网信息技术的系统发展偏快,而企业自主开发偏少。随着我国电力工业相关改革的不断深入,电力行业逐渐地向分离发电和输电以及配电三者的方向发展。目前我国的电力公司准备着手将发电、输电和配电三者分散,形成三个独立的市场。想要将这三者进行分离,不光需要对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同时还需要将相应的技术进行改革。其中最为关键的中心技术就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是将现代计算机和测控以及通信等技术进行高度地集成,它给电力市场的高效合理地运作提供了相关的信息和技术。所以没有信息技术系统加以支持,是无法实现三者分离这一目标的。我国现在基本实现了大区联网和调度自动化这一技术,但是这些系统中有很多都不是由电力企业独立开发的,一般都是利用国外较为成熟的系统改进的,而有些则是作为课题,由一些信息软件公司或者是大学中的研究人员来开发的。我国的电力企业还没有从产业革命这一角度来对信息技术进行审视,在电力信息的技术创新这一方面没有足够的重视。

2国内电力技术发展落后的原因

我国的电力技术相对落后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其中,缺少技术创新的外在条件与机制是最为主要的一方面原因,其主要的表现有:(1)技术创新的管理较为分散。因为火电和水电、核电以及环保中相关的科研、设计以及制造安装和运行管理等都是由国家经贸委和国家电力公司以及水利部来各自管理的,这样就会导致这些单位各自为政,没有一个主要的部门对电力创新相关工作进行总体规划和协调管理,所以不能组织出一个大规模的电力技术研究机构,进而导致我国电力相关技术与设备无法国产化和产业化。电力行业中制造企业和发电企业以及电网经营企业也各自独立,这就导致了电网经营企业虽然实力雄厚,但也不愿出资进行相关的自有技术研发。(2)电力技术研究方面的投资偏低。按照我国对国内500多家大型企业规定的要求,在2005年之前,我国每个企业每年在技术创新方面所投资的费用都要达到年度总销售额度的5%。但是实际上在电力技术创新方面的投入还不到年度销售总额的1%。并且,这些费用还被分配到了教育、科研以及设计制造等多个专业的不同部门中,对电力技术方面的投资非常少。(3)缺乏创新型人才。现在使用的教育体制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对学生自身的能力培养,从而导致大多数毕业生都没有足够的创新能力,使得目前我国创新型的人才极度缺乏。加上现在电力行业过度依赖进口技术与设备的这种特点,造成了我国的电力行业中技术开发和研究的相关工作进程缓慢的现象。

3对我国的电力技术进行创新的相关措施

3.1制定出全面的电力技术创新相关体系电力技术的创新会涉及到核能、发配电和热能动力以及水能、电子能等多个行业,对我国经济发展也产生着巨大的影响。所以,电力行业的工作人员应该建立起一套创新体系,通过国家重要机构的组织和领导对电力技术的相关创新策略进行制定和施行,彻底地改变目前我国电力技术方面散乱无序的状况。

3.2建立相关的创新基金与投资风险基金①相关部门应该增加电力技术创新方面的投资,确保电力行业在技术创新研究的工作中有足够的资助。②相关部门还应该吸引其他的企业进行投资,可以通过税收政策和其他相关政策让企业成为整个电力技术创新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创新的成果第一时间转化成生产力。同时,相关部门也可以将金融界引入创新策略中,从而进一步拓展电力技术创新工作的资金来源。

4结语

电力技术创新篇2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技术;火力发电;创新;应用

一直以来,火力发电就是我国发电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其所占的比例随着时间的增长而不断的提高。现如今,大容量的发电机组开始在国内电力行业的主力机组占据重要的地位,而我们也实现了电气自动化技术对火力发电的自动化监控,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火力发电中进一步得到了应用。在实际的火力发电中,电气自动化的引入一方面可以提高发电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还可以降低了造价成本,有效的增强了发电的安全性。所以,浅谈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火力发电中的创新与应用对于火力发电来说有重要的作用。火力发电原理图如图一所示。

一、电气自动化与火力发电

(一)电气自动化及火力发电概述近些年来学术界对于火力发电系统中的电气自动化系统研究越来越深入,其实说到底,研究的最主要的课题就是如何将自动化的监控技术运用于火力发电的系统中。近些年来随着电气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应用,在火力发电系统中自动化水平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因为自动化技术的引进,火力发电更加的安全稳定。在电气自动化技术以及火力发电这一过程中,监视起着至关重要作用,目前火力发电厂的运作模式就是电子自动化系统的数据交换,集中对测量的设备实行数据的手机以及分析,再用图表和曲线的方式加以传输,及时的在数据传输线路上对防治不当和危险信号加以警告。最重要的是电气自动化系统要对包括在测控装置对自身的电量进行统计及对主站系统的设备管理等特殊的数据加以分析和反馈等。(二)电气自动化在火力发电的优势目前我们在火力发电中应用的电气自动化技术可以说是成功的将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信息技术进行了有机的结合,以便可以在火力发电中充分发挥了电气自动化技术所具有的优势,进而推进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火力发电系统中的应用。而电气自动化在火力发电的优势主要集中到两点,一是使发电效率明显得到提升,二是使发电成本显著降低。近些年来社会的经济水平与发展水平持续的增长,我们对于用电的需求也慢慢的增加,一方面这种需求极大的刺激了发电事业,而另一方面也给发电厂带来了很多的挑战与压力。为了更好的适应人们对于电力的需求,在火力发电中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越来越多,与此同时,发电厂的发电效率也得到了广泛的提高。在很多的火力发电厂都采用煤作为主要的原材料。但是由于发电技术比较落后,大多数的发电厂不能够将煤进行完全的燃烧,无法将原材料的价值得以充分的发挥,而这样的情况使得发电厂的发电成本在无形中加大了。但是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使得原材料可以得到更加广泛的提高,有效的降低了浪费,使得原材料的价值可以进一步的得到应用,同时有效的降低了火力发电的成本。

二、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火力发电中的应用创新

1.电气自动化电子全通信等控制手段的创新在火力发电过程中如果进一步的加强对于计算机的控制保护技术的使用,就可以有效的增强对系统更加全方位的检测与判断,对于安全隐患也可以得到更加有效的控制。2.电气自动化系统的网络结构创新对于火力发电而言,拥有较为良好的网络结构有重要的积极作用。网络通讯设备基于整个网络结构,对于各种系统间的信息传输有重要的保证,以此形成整个系统的自动化进行。但是,现有的火力发电电气自动化系统的通信功能还不完善,为此,我们需要对火力发电厂的电气自动化技术加以更好地创新,广泛的使用通用网络系统,加强对现场设备的监控,实现电厂控制设备、管理系统以及计算机监督系统之间的信息传递。3.电气自动化单元炉机组一体化的创新发展由于火力发电涉及的工作比较多,我们很难去更加完善的对整个发电的过程进行掌控,这时候一个控制系统就显得尤为必要。我们加强对于单元炉机组的统一规范和创新可以很大程度上加强对于电气自动化的简化,加强对火力发电的运行。除此之外,建立一个统一的单元炉机组一方面可以加强信息系统对信息的选用,而另一方面也可以加强对电网的管理,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目前,大部分电厂通过DCS对全厂的电气厂用电系统、热控设备进行控制;部分电厂通过eCmS对电气厂用电系统进行监控;通过网控nCS系统对电厂高压电气部分及升压站进行控制监控,并通过光纤与各级电网调度进行状态和数据共享,能够极大的提高各级部门之间的效率。

三、结束语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火力发电都将成为我国发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我们积极的推进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火力发电厂中的应用显得尤为必要。实践证明对于电气自动化技术的积极创新,不仅可以有效的提高火力发电的效率,大幅度的提高电能产量,同时也可以减低劳动者使用率,降低造价成本,进一步增强火电企业的竞争力,为火电企业提供强有力的经济效益,进而增强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周亚峰.浅谈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应用及发展趋势[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6).

[2]韩璞,董泽,张倩.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火电厂中的应用[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6).

[3]王亚云.小议我国工业电气自动化的现状和发展――以火力发电厂为例[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0(4).

[4]马彦平,周健.电力系统电气自动化在火力发电中的应用与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21).

[5]马文学,钟汉枢,闰天军.基于工业以太网的火电厂电气自动化系统应用研究[J].机电工程技术,2005.

[6]邢菲.基于人工智能的电厂电气自动化系统的实现与应用[J].自动化博览,2009.

电力技术创新篇3

陶行知教育家曾提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与其把学生当天津鸭儿填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锁匙,使他们可以自动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之宝藏。”该方法根本点就是以启发学生智能,引导学生自学为主。传统演示教学法则只限于把实物、教具呈示给学生,或者教师简单地做示范实验,虽然也有直观的作用,但仅有实物直观的效果,只能导致学生冷冰冰的智力操作,而不能引起学生的火热之情,不能发挥情感的作用。

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让学生的学习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法,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一切教育的影响必须通过学生的主动积极性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教育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使学生能够主动学习、善于学习,同时学校教育应着眼于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夯实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根据学科、教材和学生的特点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

2改进考核方法,建立新的考核模式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过程和培养目标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培养:二是强调课程体系的针对性,课程设置从职业岗位群需要出发:三是突出实践环节教学,主动适应地方社会经济建设发展要求。因此,要全面、系统、公正地评价教学效果,就要从考核内容、形式、管理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系统规划,制定相对完整、切实可行的能充分发挥考试功能和实现高职教育教学目的的考核制度。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考核模式存在着弊端:一是考试内容重理论,轻应用;二是考核方式单一,评价方法片面;三是缺乏考试的反馈机制。考核要做到全面、具体、科学,不能单考察学生的理论水平,以卷面成绩为主,而是要兼顾学生课堂考勤、课堂表现、理论考试、动手能力、团队合作这五大方面的综合素质。经过多年的教学探索,制定了一套切实可行的考核机制,主要遵循以下三方面原则:(1)坚持能力本位的原则。考核过程要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考核,以职业能力作为学生考核成绩的标准(。2)过程化考核的原则。课程考核采用教学情境单独评价与综合评价相结合的过程评价方式,以学习情境的工作任务为单元,从理论知识书面考核、实验能力考核和社会能力考核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方位考核,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及小组成员间互评,再结合老师评价,最终确定学生的评定成绩(。3)遵循考核规律的原则。在试题的难易程度上保证均衡,使学生的学业考核成绩呈现“正态”现象,反映学生对知识点、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的掌握情况,并能反应个别学生的能力差异。具体见下表1所示。

3总结

电力技术创新篇4

【关键词】电力技术监督管理创新实践举措

要进一步提升电力公司生产精益化管理水平,加快实现本质安全,企业必须以提升设备健康水平为目标,充分发挥技术监督支撑安全生产的作用。加强对主设备的设计选型、制造、安装调试、运行检修和退役环节的全过程进行技术监督,加强设备运行分析。健全电网设备技术监督异常预警、告警制度。而这些措施的顺利实践需要企业对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重视,才能从本质上对其管理、技术水平得到提升。

一、电力企业技术监督管理工作概述

技术监督是企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管理中不可忽视的方面。所以作为国家重要战略资源管理的电力企业,其技术监督管理更是面临着相对更严的要求。电力企业在不断重视企业技术监督管理工作电力企业作为生产电能的重要产业,所以在电力企业不断重视技术监督管理发展的背景下,企业技术监督管理得到了很快的发展。并且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相适应安全生产与企业的经济效益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只有在安全生产的前提下才能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电力技术监督管理的创新实践的举措

(一)专业团队一体化运作,提高保障与支撑能力

专业团队一体化运作即地市级公司专责与基层单位专责一体化协同工作机制。各专业主导本专业的技术监督工作,细化、分解、下达本专业技术监督各项工作任务,全过程指导、督促、检查、评价本专业各项工作任务落实情况。市公司各专业技术监督专责负责组建该专业团队,完善三级技术监督工作网络,充实专业团队技术监督力量。通过月度协商制度,加强工作网络间的沟通与交流,及时掌握各专业技术监督工作动态。

(二)深化管控,提升设备安全监督能力

一要继续升华周计划对生产作业的管控,将设备带电检测、专业化巡检要求纳入周计划管控,并及时跟踪考核计划执行情况,做到全过程监督好设备。二是要求各专业上报年度、月度工作计划,具体到责任人、完成时间。市公司将利用月度会议实时跟踪各单位完成情况,同时开展不定期pmS中数据抽查,对发现上报数据不真实的将给予通报。三是强调对关键指标的上报,如1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主变跳闸、断路器运行损坏、线路跳闸等重要指标,要求发生故障应第一时间上报市公司,对发现主设备故障未及时上报的单位给予严厉考核。

(三)坚持全过程技术监督,确保监督不留死角

在电网规划设计阶段,要参与规划设计,变电工程重点审查设计图纸,设备选型等工作,落实“十八项”反措和家族缺陷治理等要求。线路工程重点审查防雷、防污、防冰等技术措施落实,加强对线路路径选择、地线保护角选取、外绝缘配置、防雷辅助措施选择等环节审查。要加强设备安装调试和验收阶段技术监督,隐蔽工程必须提前进行跟班验收。运维检修阶段,对新投运设备一个月内应开展、三个月内应完成带电检测和首次状态评价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将隐患消除在设备试运行期间。

(四)细化指标,提升技术监督管理

各专业加强监督基础管理,细化日常工作开展,对pmS帐数据准确性、缺陷消除率、设备反措执行情况等应给予日常督察整改,市公司将结合技术监督检查、月度协商会、不定期下现场督查等分析收集相关数据作为评比考核参考。要求班组建立健全的基础管理制度,按要求落实人员至具体设备,档案管理、原始记录要建立规范的记录本和归档流程。对各单位设备试验报告录入及时性、报告准确性、报告审核率、异常报告分析正确性和及时性进行检查和考核,特别是对试验缺项、漏项的要加大考核力度。

(五)深化状态检修,提高技术监督设备管理

深入开展设备状态检修工作。设备状态检修严格按照要求做到定期评价与动态评价相结合,全面实现状态检修工作常态化管理。结合状态检修工作,提高技术监督设备管理,加大状态检修复查提出问题的整改力度,实现状态检修工作常态化,做到有计划、有整改、有落实、能闭环。全面清理绝缘、化学、保护试验计划,与检修计划管理人员密切配合,确保年度试验计划完成。全面提高技术监督设备的健康水平。

(六)加强现场监管力度,实现人员设备可控

一是加强检修现场监管力度,各检修单位加强管理人员管控现场力度,各专业技术监督专责加强下现场督查、督导,提升设备检修、试验质量,确保人员设备可控。二是加强现场作业总结和分析,对现场出现各种设备、人员异常现象组织相关人员专题分析和交流,提高班组人员现场处理和故障分析能力。严格执行设备异常分析和跟踪制度,坚持故障设备7个工作日完成设备分析,异常设备跳闸等做好每月分析,严格执行技术监督异常设备跟踪制度,确保异常设备跟踪不超周期。

(七)健全工作考评机制,提升技术监督工作质量

结合公司精益生产年活动要求,完善技术监督考核办法,建立协同考核机制,各专业工作情况直接与各专责考评挂钩,每季度就工作完成情况进行通报考核;定期开展指标考评,以“小指标”管理,促工作质量整体提升。将技术监督与专业工作紧密结合,以各专业月度计划与年度计划的完成情况进行考评,评价结果纳入电网运行管理考核。

三、总结

对于电力技术管理日后的创新和实践工作中,实践和创新应该处于一个相辅相成的关系,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实践。而对于管理模式上容易出现的问题应该及时找出并采取措施解决,积极吸收国内外典型的优秀经验和教训,取其精华而去其糟粕。在此基础上,针对本公司电力技术监督管理现状,合理地进行创新和实践,才能从根本出发让电力技术监督管理工作的工作水平和效率得到整体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学宏.国华电力技术监督管理创新与实践[J].电力技术,2009,12:15-17+29.

电力技术创新篇5

一、低碳电力技术的构成

(一)高效洁净的发电技术采用高效洁净的发电技术,有助于电力企业提升其发电效率,降低污染物排放量,例如超临界发电技术、天然气联合循环技术、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技术、地热联产发电技术等等。

(二)可再生发电技术利用自然界中不断再生并且有一定规律的得到补充或重复利用的能源来发电,这些所利用的能源一般具有自我复原及持续利用的特性。目前,已被发现且被用来发电的常见的可再生能源,有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等等,但是,由于这些能源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一直没有进行大力推广,因而加大对这些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的研究尤其重要。

(三)碳捕集、利用、封存技术该技术能够将工业与能源生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排放的碳进行有效分离,然后通过碳储存手段,把其输送并封存到海底或地下,进而有效减少对大气的污染。

(四)高效储能技术将太阳能、风能发电和储能装置相结合,能够有效解决并网问题。目前,较为成熟的储能技术主要是抽水蓄能电站,由于常常会受到自然条件的约束,难以大规模的发展。而有望进行大规模实际应用的主要包括超导储能、蓄电池、超级电容器储能、氢储能等等。近些年来,大容量、大功率、长寿命的蓄电池技术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例如钒电池的充放电状态切换只需0.02s,响应速度为1ms。目前正进行商业化运行的钒电池,功率已经高达6mw,能够很好地配合新能源来发电。在新能源分布式利用的背景之下,还可以和蓄热、蓄冷技术相结合。

(五)高效用能技术该技术是指通过用户能效分析管理和需求响应提高用能效率,主要用于家庭能源管理、楼宇用能管理等方面。对于家庭用户,可以借助智能电表、智能家电及其他智能用电终端,通过能源管理节能支持系统及相关服务网站,对家庭耗能的情况进行详细了解,并且获取相应的用能建议。对于楼宇用能管理,可以通过用能管理系统,对整个楼宇的各类用能系统进行统一的管理和控制。目前,美国加州的爱迪生、太平洋天然气与电力公司所实施的需求响应项目能够降低系统1.4%-4.1%的高峰负荷。

二、低碳电力技术创新体系的构建

(一)保障电力供应的安全可靠安全可靠的电力供应,不仅能够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促进经济的发展,还对低碳发展有着正贡献。当电力系统对电网扰动能够安全、平稳地处理时,系统所要求的备用电厂就更少,同时也就意味着更低的碳排放。尤其是在“智能电网”全面建设时期,存在特高压直、交流的混联接入、输、变电设备的老化、可再生能源的并网、极端恶劣天气的影响及其他不确定因素越来越多,都会让整个电网的运行机理更加复杂。电力企业不得不提前配置大量的备用电厂,以便在故障出现时,一方面能够保障正常供电,另一方面能够为故障的处理争取更多的时间,而这最终也就会导致更多的碳排放。

(二)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及提高能源效率目前,已经有多个国家项目对配用电集成、配网自愈、用电互动等关键性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但是,现有的研究从智能电网怎样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发展清洁能源、提高能源效率等方面的还不多,特别是对整合需求及分布式能源的主动配电网技术的研究还处于初期。主动配电网能够让分布式电源和主动配电系统相整合,并非只是和电网连接,实现分布式电源的优化运行,进而通过改变网络拓扑来实现对网内潮流的控制,使得分布式电源不仅是电网的附属品,而成为扮演虚拟电厂的角色,在适当的并网协议和监管之下为诶点系统提供电力支持,最终实现对清洁能源的充分利用、能源效率的提升。因此,非常有必要开展低碳电力规划、优化调度、低碳效益评估验证等,面向低碳发展的能效优化技术的相关研究及应用。

电力技术创新篇6

关键词:智能电站;自动化水平;技术创新

随着资源的枯竭和环境污染的加重,水利发电作为绿色清洁能源之一不断受到社会的重视,水电站在社会经济发展将占有重要作用[1]。然而工业高速发展推动水电站逐渐往智能化发展,电站的智能化实际体现在设备的自动化水平高低[2],如何提升水电厂自动化能力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所在电站实际出发,简要叙述近期为提升水电厂自动化能力所做的几项技术创新,为其它相类似电站的技改项目提供参考。

一、辅助智能设备高效接入计算机监控系统方法探讨

随着智能水电站的发展,极大推动电站辅助设备向网络化、可通信方向发展,带有通信控制功能的电器产品已经成为国内外电器厂家研究与开发的重点。随着年限的增加,本电站早期使用的油、水、气、消防、通风等辅助设备逐渐达到运行年限,近年来对这些设备进行改造,改造后的设备在控制方面都满足智能化和带有网络通信功能,但由于通信接入计算机监控系统困难,仍采用传统硬接点方式,向监控系统传送有限故障告警信号,未能与计算机监控系统建立通信,实时采集运行参数和运行状态,未能充分利用监控系统强大的后台数据存储、处理能力实现在线监视,离线分析、故障诊断等高级应用。通信接入计算机监控系统困难对推进智能水电站的发展产生一定的障碍,有必要构建一套可靠、通用、高效的数据转换平台,实现将辅助智能设备高效接入计算机监控系统,提高自动化水平,为构建智能水电厂打下基础。基于辅助智能设备高效接入计算机监控系统的基本方法是硬件接口部分完成串行链路到tCp/ip以太网转换,软件部分实现规约转换,将tCp/ip上传输的串行数据帧转换成计算机监控系统要求的格式,实现高效接入。硬件接口转换采用在楼宇自动化、安防领域成熟应用的串口服务器实现,串口服务器把现有的RS232、RS485、Can网等串行接口的数据转化成tCp/ip端口的数据,然后进行ip化的管理,ip化的数据存取,将传统的串行数据送上快速tCp/ip通道。采用此方案可简化布线复杂度,简化设备管理,且无需淘汰更换原有的设备,从而提高了现有设备的利用率,节约投资。软件部分采用在石油化工、钢铁行业成熟应用的opC服务器完成规约转换,用户只需通过简单的opCDa软件组态即可与各种现场设备建立连接,通过opCDX(Dataexchange)数据交换规范进行数据转发,完成规约转换。

二、机组检修故障信号屏蔽方案改进

每年对水轮机组的分批定期检修是机组安全稳定运行的必要保障,当机组检修时,会有大量正常的“电源消失故障”等信号报出,占用故障信息一览表,影响运行人员对正常运行设备的监盘及故障判断。特别是多台机组检修时,报出满屏故障信号,严重困扰集控中心运行人员,因此公司要求现场屏蔽检修机组故障信号。然而此前对检修故障信号屏蔽采用人工手动置值,自动化人员工作量大,安全风险大,为提高工作效率及自动化能力,提出在计算机监控系统增加故障信号屏蔽程序,实现对检修信号的一键屏蔽和一键恢复。整体改进思路是在计算机监控上位机增加检修信号屏蔽控制令给LCU,由LCU经过相关条件判断,闭锁相关故障信号上送,以实现机组在检修时,故障信号不占用故障一览表。在机组进行定期检修分别对每台进行如下实施步骤,定义检修信号屏蔽控制令;修改pLC程序,增加检修信号屏蔽控制令接收及闭锁条件判断(机组状态、出口开关接地刀闸位置);闭锁故障信号上送,开机操作对信号是否被屏蔽进行判断及相关提醒;修改上位机数据库增加相关定义,告警、记录信息;修改上位机操作画面,增加检修信号屏蔽投入/退出操作。经过一轮的检修,当前机组检修故障信号屏蔽方案改进已基本实现,可在中控室远程一键屏蔽信号、一键取消屏蔽,程序增加完善操作闭锁,防止误操作,提高了自动化水平,减少维护人员工作量。

三、机组技术供水管总管排污方式技改

由于本电站所处位置江河污泥较多,该电站两台机组技术供水管总管共配置三台滤水器,滤水器的日常排污杂物将汇集到同一根排污管,早期设计是通过技术供水管引出小管道定期由运行人员开启阀门对排污总管进行冲洗污泥杂物排到集水井,但存在一定缺点,采用人工排污已不适合智能电站发展趋势,并且由于设计冲水管道比排污管小得多,其开启阀门进行冲洗时,水压和水量不够充足,难以保证排污管冲洗干净,如果长时间累积污泥可能导致管道堵塞,机组总冷却水水质下降严重的会影响机组正常运行,并且在机组定期检修时对排污管进行清洗将增加检修周期。通过现场的勘察,决定利用机组检修机会对排污方式进行技术改造,主要是由总冷却水引出新的冲洗管道,在管道中间安装电动球阀,并设计电动球阀电源及控制回路,实现由pLC在规定时间内自动控制电动球阀对排污管道进行冲洗。机组技术供水管总管排污方式技改调试完成具有以下优点:减少运行的人员日常工作量;减少检修时清理排污管道污泥杂物时间和减少维护人员劳动强度,有助于缩短检修周期;提高全厂设备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为推进“无人值班,少人值班”创造有利条件。水电厂自动化能力的提升,有助于提高水电站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促进和保障机组及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针对目前运行的老水电厂可根据实际需要,对到达年限的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及创新,提升整个水电厂的自动化水平,推进智能化水电站建设。

参考文献:

[1]张虎飞.无人值班水电站监控系统的实现[J].湖南电力,2013,33(1):50-52.

电力技术创新篇7

关键词:火力发电厂;电气自动化;技术创新;电力能源;电力系统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m76文章编号:1009-2374(2016)34-0036-02Doi:10.13535/ki.11-4406/n.2016.34.018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电能的需求量逐渐增加,火力发电是当前我国电力能源的主要供应方式,随着煤炭资源价格持续上升,火力发电成本的迅速增加,电气自动化技术的使用对于提高火电厂的运行管理效率,提升电网的安全性、稳定性有重要作用,能够有效降低火电厂发电的成本,因此火电厂相关管理及技术人员必须重视电气自动化技术的研究及应用。

1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火力发电厂中的必要性及基本作用

传统的火力发电厂中主要通过集散控制系统(DCS)对机、炉系统进行控制,DCS系统只能实现简单控制,电气系统的自动励磁调节装置(aVR)、厂用电源切换装置(atS)等保护及安全装置与DCS系统之间很少进行信息的互访及交换,也就是说它们之间基本上处于相互独立运行的状态,电气系统的操作人员很少能够通过DCS系统得到电气设备的相关参数信息,这对于工作人员的实际操作十分不便,火力发电厂电气系统发生故障之后也难以在短时间内迅速得到反馈及解决。火电厂在实际的工作中必须要改变以往电气系统电缆、变送器等装置的安装情况,转变电气信号的采集形式,将智能设备与现场总线相结合,建立一个电气系统通信网络,深入地挖掘电气系统相关的数据信息,促进火电厂电气系统的自动化,提高火力发电厂电气系统的运行水平及管理效率,为火力发电厂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在火力发电厂中,电气自动化技术的主要作用是监测控制发电厂的相关设备的运行状态及数据信息,从而及时发现设备运行过程中的动作异常事件,发出告警信号,提醒相关工作人员对故障进行检查、处理,消除安全隐患,此外,电气自动化系统还能够提供许多高级功能,比如定值的远方修改在线自动效核、电动机状态检修、故障诊断、电量统计等。

2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火力发电厂中的发展现状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力自动化技术水平也在逐渐提高,这也为火力发电厂中的数据采集、信息通信等工作提供了技术基础。就目前来说,火力发电厂的自动化系统已经能够通过自身的监控装置对交流采样工作进行测量、保护以及监控,在新型计算机监控及保护功能基础之上,工业以太网络及现场总线技术得以形成。控制层、通信层以及间隔层共同组成了电气自动化系统,三个层级之间相互独立,在实际的运行中相互配合、共同作用,实现对系统的监控,控制层是整个电气自动化系统的核心,能够完成数据信息的监控、采集及整理工作,通信层是整个自动化系统正常运行的基础保障,系统间隔层与各站点之间的信息交流、转换、逻辑监视等功能都需要依靠通信层来完成,间隔层主要由智能设备以及保护监控装置组成,间隔层与系统上层功能的数据沟通及互访主要通过接口及网络实现。

3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火力发电厂中的创新应用

电气自动化技术对于火力发电厂的发展十分重要,但就目前来说,我国火力发电厂的电气自动化系统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相关技术研究人员必须不断的深入研究,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等科学技术手段,创新电气自动化技术,提升火电机组的运行效率,提升电网运行的安全性、稳定性,为火力发电厂的发展奠定良好的技术基础。下文从电气系统的控制保护手段、通用网络结构的构建、电气全通信控制等方面就创新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火力发电中的应用进行简单的分析介绍。

3.1控制保护手段

以往的火力发电过程中,主要通过连锁及报警的手段实现系统控制及保护,这种保护方式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之下,火力发电厂可以借助计算机网络控制保护技术检测电气自动化系统的运营状态,诊断系统出现的各种故障,从而有效地消除系统的安全隐患,通过系统冗余等主动保护及控制方法自动控制系统故障的影响范围,确保系统无故障部位能够继续运行,为电网的安全奠定基础。此外,电气自动化技术创新之后,系统设备的运行维护方式也会发生改变,不再局限于以往被动的预防维护或者事后检修,能够将预防维护与设备维修结合起来,更有利于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

3.2构建通用网络结构

想要实现电气自动化系统的顺利运行,必须要重视通用网络结构的构建,基于此,火力发电厂必须要创新电气自动化技术,选择网络通信产品时必须保证通信系统在整个电气自动化系统范围内都能够正常通信,确保电厂管理层能够实时监督电厂的现场控制设备,保证计算机监督系统、电厂控制设备等相关组织结构之间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及畅通性,为全集成自动化的实现奠定良好的通信基础。

3.3统一单元炉机组

以往的火力发电厂电气自动化系统只能够实现机电控制一体化,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创新,火力发电厂的自动化系统的监控方式必然会转化为机、炉、电一体的单元制运行监控模式,电厂的DCS系统能够以单元制的运行方式汇总及分析整个火电机组的相关运行参数及状态信息,能够充分发挥系统的控制功能,信息的收集、处理更加高效,能够实现电网的统一管理及运行,使火电机组的运行效率达到最高。此外,火电厂的监控系统会明显被简化,控制室的占地面积也会减少,系统的建设成本会降低,对于火电厂而言十分有利。同时统一单元炉机组的应用,为发电厂信息管理系统的信息采集工作提供了便利,有利于火电网统一管理及运行的实现,能够有效提高电网的工作效率,提高火电机组的自动化水平及监控水平。

3.4实现电气的全通信控制

就现阶段来说,我国火力发电厂的自动化系统(eCS)还无法实现电气全通信控制功能,系统的可靠性及通信速度都还有提高的余地,eCS系统与DCS系统之间留有一部分硬接线,为了能够实现电气的全通信控制,相关研究人员必须重视热工工艺连锁问题,通过相关的技术手段增加更多的运行监视功能,提高后台系统的应用水平,最终实现电气自动化系统运行管理水平、控制水平以及自动化水平的提高。

4结语

电气自动化技术对于火力发电厂而言十分重要,有利于提高火力发电厂电气系统的运行水平及管理效率,保证电网的安全,火力发电厂相关管理人员必须重视电气自动化技术的研究及应用。现阶段,电气自动化系统已经广泛地应用于火电厂之中,有效地提高了火电机组的运行效率、自动化水平及控制水平,降低了电厂的生产成本,对于火力发电厂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总体而言,火力发电厂电气自动化技术还有进步发展的余地,相关研究人员必须深入研究创新。

参考文献

[1]赵杨,丁宝峰,杜翠女,等.浅谈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火力发电中的创新与应用[J].硅谷,2011,(2).

[2]宋生麒.火力发电厂中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创新与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10).

[3]张斌印,侯泽慧.火力发电厂中电气自动化技术的探索与思考[J].科技展望,2015,(6).

电力技术创新篇8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电子信息产业技术创新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由于起步晚以及基础薄弱等因素,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并制约了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良性发展。所以,应该就当前电子信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有建设性的优化处理措施,从而为今后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电子信息技术创新能力探讨策略现状

在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增长以及老百姓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电子信息产业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并在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过程中,由于缺乏技术创新能力,使得整个产业的发展受到极大制约。所以,为缓解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相关企业应该加强对电子信息产业的建设投入力度,采取科学措施来不断提升电子信息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1当前电子信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面临的挑战

1.1受创新资金影响

企业能够实现对电子信息技术的创新,是需要大量的资本予以支撑的。然而现实是,很多企业由于自身实际留存资金的不足,再加上企业的生产规模在不断扩大,使得仅仅依靠企业自身资本进行技术创新是不现实的,所以,很多企业为了有效应对这一现象,通常会采取外部融资来获取足够资金。其中,我国当前电子信息产业的外部融资主要包括以下几种途径,即直接投资、上市以及债券等直接融资方式,还有银行贷款、杠杆购并以及各类基金等间接融资方式。

1.2受创新人才影响

自我国入世以来,尽管使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获得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由于我国人才竞争始终处于劣势,甚至于高科技人才流失现象有日趋加剧的倾向。与之相对应的是,当代高技术产业的迅速崛起,各行各业对于高素质人才的渴求也与日俱增。目前,高技术产业的竞争本质上就是人才竞争。西方发达国家凭借自身强大的经济实力以及优厚待遇,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高技术人才由国内流向国外,而人才的缺失也让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异常艰难,并让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

1.3受政策环境影响

目前,在市场保护方面,我国的法制制度还不够完善,且相关的激励机制也较为欠缺。不仅一些必需的中介机构不健全,同时在促进成果转化作用未能发挥出来。受我国国情特殊性影响,不管是在政策的制定方面还是实施方面,都是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摸索出的,这就使得我国的技术创新政策环境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另外,政府的过度干预也是制约电子信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关键因素之一。

2有效提升电子信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策略

2.1解决资金短缺的有效措施

目前,电子信息产业技术创新受资金影响很大,所以,为解决电子信息产业技术创新融资问题,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2.1.1扩宽融资渠道

当前我国的货币政策以及银行体制仍然存在一定缺陷,在此过程中,政府有必要对相应的信贷政策做出调整以及改善,构建完善的风险投资机制,以保证电子信息产业技术创新工作的有序进行。与此同时,我国还应该坚决实施“走出去”战略方针,增强获取以及配置国际资源的能力,这能在减少由人民币升值带来压力的同时,为电子信息企业的未来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1.2扶持优势企业

想要提升整个电子信息产业技术创新水平,政府有必要提升这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电子信息企业规模的扩张形式主要为重组,而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企业规模的扩大,但是其市场竞争力却没有得到相应提高,有些时候这些企业在重组后还会面临更大风险。基于此,在电子信息企业开展外部融资或者兼并过程中,有必要引导企业以自身实力以及竞争力为发展目标,构建一批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且极具市场前景的优势企业以及产品。

2.2建立健全技术成果转化机制

技术成果转化机制的建立以及完善,标志着我国对于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提高。在当前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大多数电子信息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的立项以及执行都具备充分的自,而企业也应该综合考虑自身资金以及人才技术实力等实际情况,做出科学合理的技术创新策略。与此同时,企业还应该积极采取需求引导型的技术创新模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有针对性的技术创新以及开发研究。通过这种模式,不仅可以帮助企业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浪费以及风险,有效提升企业整体实力,同时还大大提高了后续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的成功率以及可行性。值得注意的是,想要使创新资源能够充分发挥其应有作用,企业还必须要对技术成果进行二次开发,进而提高技术成果的可转化率。

2.3构建完善的激励机制,留住高技术人才

当前电子信息企业缺乏高技术人才的最根本原因,不是招不到高技术人才,而是留不住人才。针对这种情况,企业应该积极构建完善的激励机制,采取各种方式来关心和满足企业员工的物质需求乃至精神需求。与此同时,完善的激励机制还可以对当前企业员工的工作条件以及生产条件等进行改善以及优化,尤其是对于那些形成良好效益、解决重大问题以及开发新产品等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要予以重奖。要积极引进科技人才,并培养人才,进而通过各种激励方法来留住科技人才,加强培养科技以及管理人才,在电子信息企业内部形成一个重视人才、重视知识以及重视创新的良好氛围,这一方面为企业各类人才创造提供了一个宽松的生活工作空间,另一方面还能大大提高科技技术人员的创新思维以及工作积极性,从而有效推动整个电子信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3结语

综上所述,技术创新能力关系到电子信息企业未来的健康发展,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技术创新水平以及能力还存在一定差距,这不仅有资金以及人才的原因,同时也受到政策环境因素的制约。所以,为有效提升电子信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相关企业应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建立健全技术成果转化机制以及激励机制,扩宽融资渠道以解决资金短缺问题,从而为电子信息产业的技术创新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康灿华,阮飞.制约中国电子信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瓶颈与对策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7,27(12):4-6.

[2]张晓波.制约中国电子信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瓶颈与对策分析[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3(22):73-74.

[3]许爱萍.美国提高电子信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经验及借鉴[J].中国科技论坛,2014(03):72-78.

[4]宋文文.电子信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分析与研究[D].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

电力技术创新篇9

关键词电力通信网络技术解决措施技术创新

在电力系统中,电力通信网是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在工业化进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随着电力通信体系的建立,计算机网络技术与通信技术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业的生产。同时,电力通信网络技术发展的好坏对我国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增强技术创新是促进电力通信网络技术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电力通信网络运行技术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电力系统的业务主要是通过电力通信网络系统传输的,对电力系统有着很强的依赖性,电力通信网络系统运转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个电力系统。

(一)缺乏稳定性

当前,我国电力通信网络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在其运行过程中仍然会有许多故障问题出现,如其稳定性和安全性。电力通信网络的运行系统如果不稳定,就会影响电力系统运行的质量,甚至导致整个电力系统的崩溃。[1]

(二)传输质量问题

在电力通信网络系统中,其构成的网线主要是通过单根网线传输,并且在选用传输网线的材料时,大多是选择硬度不高且容易被氧化的~线,且采用的是不够优质的包裹屏蔽层。因此,容易产生许多故障问题。例如,第一,由于都是单线传输,硬度不够,容易使得铜线断裂;第二,铜线过细,容易造成运输障碍,影响电力通信网络的运输质量;第三,铜线用久了,容易被氧化,从而造成运输障碍;第四,用电量大时,容易导致网络系统传输节点多而复杂。

(三)管理问题

一般网络运行中的陈旧设备没有得到及时更新,或者没有依照新标准进行工作,使得网络管理混乱,主要是由管理不严谨造成的。例如,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的逐步完善,电力通信网络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地增加,从而导致国内的变电站数量也随之增加。同时,在电力通信网络原有的网络路线中会出现许多新的数据传输节点,当传输数据需要经过更多的节点时,如果通信网络没有得到及时的更新,就会对信息传输质量造成影响。

二、电力通信网络运行技术创新探究

随着电力通信网络使用的范围越来越广,人们对其运行技术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如何促进电力通信网络运行技术的创新和优化,是我们当下应密切注意的问题。

(一)优化数据传输网络

SDH作为电力通信网络的主干数据网络,是电力通信网络运行技术创新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传统的电力通信网络规模大且结构单一,严重影响了电力通信网络的运行。因此,SDH网络运输方式作为当下电力系统中最主要的传输方式,设计者们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将传统的、大规模的电力通信网络更改成小型的环形传输网络,从而提高传输网络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二)优化网线维护

由于电力通信网络系统中的网线传输主要是单线传输,所以在网络系统设计之初就应该选用优质的传导线,并且降低接头的数量,避免其运行过程中线路断裂和节点多而复杂的情况。同时,对于电力通信网络系统,应该建立故障检测机制,帮助工作人员及时地发现系统问题,并在维修过程中为维修人员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从而提高技术人员的工作效率。

(三)优化电力通信管理

随着电力通信网络的快速发展,网管逐渐变得多元化,并且其传输节点多而复杂。因此,通信工作的多样化更需要规范化的管理与协作。建立完整的通信运行管理系统是实现界面统一管理和设备统一管理的重要途径之一,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网络质量,确保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四)探索电力通信网络发展的新途径

要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电网的选择方式要以满足社会的需求为前提,并加快电网的发展,适应能源资源分布的基本国情,平衡的发展电力,以满足水电和风电等的需求。[2]同时,要坚持技术方面的探究,使电力通信网络运行的技术能适应当前电网运行和未来的发展。加快技术的创新,研究出节源型、环境友好型和可持续发展型的变电新技术。

(五)开创电网发展新局面

要落实各级的安全责任,创新安全工作体系,解决安全问题。加快电网的建设,结束电网发展落后的局面,并且还要创新安全管理理念,建立安全管理制度,推进应急体系建设,实现供电安全。在设备投入集中、自然灾害频发、环境恶化等条件下,要始终保持电网安全稳定的运行,实现电网安全稳定的发展。

三、结语

通过本文分析可以得知,电力通信网络运行当前还存在着一些较为明显的问题。因此,解决电力通信网络运行中的问题以及加快其技术创新显得极为重要。相信以严谨的工作态度做好电力通信网络运行的技术优化和创新,整个电力系统将更具稳定性和安全性,从而进一步推动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

(作者单位为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鞍山供电公司)

参考文献

电力技术创新篇10

关键词:电子技术教学改革“4=5”的培养理念创新能力

引言

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了高等学校培养的学生应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面对全球科技的飞速进步,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各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企业为降低成本,提高用人效率,要求工科类高校毕业生不仅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而且具备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精神,还希望能建立工程设计意识,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最好毕业生能拥有一年的工作经验。因此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与高校培养的人才之间存在较大的反差,高校的教学模式必须改革,急需探索具有新思路、新措施的新模式。电子技术是电类及其相关专业的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电子技术课程的改革是培养相关专业人才核心能力的重要保证。笔者长期从事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笔者以及所在的学院在广泛调查和毕业生质量跟踪研究的基础上,意识到对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已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手段、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探索与实践,提出全新的教学理念,全面提高相关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1.传统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围绕教师转”,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很难被激发出来。近几年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也进行了一些改革,如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基本融为一体,减少了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增加了部分设计性、综合性和开放性实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但实验室还未真正开放,学生真正到企业实习的机会不多,在学生工程技术训练过程中,只是进行单纯的焊接、调试技术,如统一购买收音机散件,由学生进行焊接、调试。虽然能收到一定效果,但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起不到太大作用,特别是学生对此并不太感兴趣。

2.课堂教学的改革

为了引起学生对电子技术课程的兴趣,笔者制作了元器件展板,在上课前让学生接触认识各种元器件,还把各种器件带到教室让学生仔细观察,以增加感性认识,并让学生到实验室亲手测试器件的特性。笔者改革了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如《数电》学习时,不先学习门电路,而是直接进入组合电路的分析和设计,把门电路仅仅当作一个“黑匣子”,以讲清逻辑功能为主,不必了解门电路的内部结构、具体的电气特性和使用规则,就好比你在搭积木时只需关心积木的形状而不必太在意构成积木的材料一样。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分析技巧和设计技巧,对这门课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产生兴趣后,再告诉他们,为什么在ttL门电路中会有悬空不接等于“1”的说法,为什么我们设计电路时不希望级数太多,门的延迟是怎么回事的,逻辑冒险是如何产生的、应该如何克服等等一些涉及内部电路的问题。由于有了感性认识,也有了想进一步了解理论分析和实际应用时有些什么区别的兴趣,学生很容易接受原来以为很难的一些概念。通过这样的讲解,使学生懂得发现问题,比寻找答案更重要,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勤于思考的能力。

在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找一些电子电路的实例进行分析,有助于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随着计算机技术及电化教学手段的发展,笔者积极开展Cai建设,开发电子技术Cai课件,从而增强了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形象性,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充分利用学校的“天空教室”网络教学平台辅助教学。师生们在此网络虚拟空间上进行了讨论、答疑,公告、电子教案和研究专题,提交作业等,不断完善更新教学资源,使辅教实时、形象生动,信息量大,学生和教师的自由度相对增加,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为培养学生分析、应用和创新能力,实现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的开放模式,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3.实践教学的改革

电子技术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不应单纯注重教学,而应加强实践性环节,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理论结合实际的动手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思维能力。我们对这一点也早已有所认识。为此,我们调整了教学计划,加强了实验性环节的学时和比重。将电子技术实验单独设课,独立考核,实验内容由验证性向设计性转变,尽量做到一人一组,使每个学生都能动起来。

建立了层次化、开放式的实验教学新体系。该体系一是实验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符合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二是受益面广,确保了每个实验学生对基本知识、理论和实验技能的掌握,为更高一层次的实验打下了基础。三是有利于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及锻炼学生的自修能力,尤其是设计与综合性实验和创新实验。四是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作风。开放实验教学为学生建立了一个貌似宽松、实则严格的学习和实践的环境,改“牵着学生的手往前走”到“逼着学生自己往前走”,为学生留出了相当的自主空间,鼓励学生出于兴趣和爱好去动脑筋、动手。开放式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了一定的环境和机会,为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创造了条件。开放实验室,可以为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发展、培养创新能力提供充裕的时间和空间,是深化教学改革,由被动教育变为主动教育、由应试教育变为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有效办法。

4.大力开展学生第二课堂的实践活动,建立“4=5”的培养理念

4应该等于4,但学生在校四年得到的系统的专业知识,获得的一定的实践能力,走上工作岗位后,还难以满足现代企业用人的要求。且相当多的企业提出要聘用具有一年及以上工作经验的本科生,也就是说,企业迫使学校要进行4=4+1的诠释。

因此我们提出了“4=5”的培养理念,让学生在4年的学习期间,除完成培养计划规定的目标和任务外,在课余时间广泛开展科技第二课堂活动,进行系统的、零距离的、技术和素质兼顾的培养和训练,较好地解决了第一课堂教学受时间、空间和内容限制的问题,极大地拓宽了实践的时间、实践的空间和实践的内容。学院成立了一支指导教师队伍,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技术指导,营造出一个开放的环境,提供学生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拥有相当于一年的工作经验,这就是“4=5”的培养理念,即学生通过高校4年的系统学习,不仅可获得4年的专业培养,而且可以积累“一年的工作经验”。

5.“4=5”的三层次培养模式

(1)第一层次――基础层

通过开设系列电子技术相关的公选课和各类兴趣班,由相关专业导师授课、辅导,并从各个班选拔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对他们进行专业课程的深化训练,最大程度地拓展他们的知识和技能。

(2)第二层次――拓展层

指导教师将《电子报》、《电子爱好者手册》、《无线电》等杂志推荐给学生作为课外补充阅读。引导带动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培养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我们还开设了第二课堂,成立了电工协会兴趣小组,让学生从死啃课本的学习方式中走出来,鼓励学生进行电子制作;从二年级学完电子技术开始,由学生会组织,让学生自由组合成各个小组,从这些杂志等资料上选取感兴趣的题目,由学生提出申请,学院派指导教师审查批准,实验室提供设备,以学生制作为主,教师辅导为辅完成小制作。并在同年级学生中开展比赛。各年级的学生制作的题目与内容的难易应逐步递增。学生还可以加入到教师的科研活动中。通过这些活动,学生拓展了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提高了实践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培养了创新能力。

(3)第三层次――提高层

选拔有特长的学生和骨干学生参加各类市级、省级等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通过比赛让学生既得到知识的运用和实践,又获得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的培养。

学生从二年级开始直到毕业,三年的第二课堂实践不间断。这样通过“4=5”三层次的培养模式,科学有效地引导学生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实现了“4=5”的培养理念。

结束语

创新是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21世纪经济和科技竞争的需要。进入21世纪,电子技术迅猛发展,传统的电子技术教学已不能适应发展需要,为培养合格人才,高校电子技术教学改革必须加大步伐,加大力度,全方位地进行改革。高校培养的学生应是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富有创新精神和竞争意识的人才。学生只有具备创造能力才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站住脚,社会才能不断发展和进步。因此电子技术的教学改革必须不断深入,不断探索新路,完善“4=5”的培养模式,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姚胜兴等.构建电工电子实践教学创新模式.理工高教模式,2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