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教育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8 23:57:30

中小学教育教育篇1

首先,学校的教学质量由于学校发展的不均衡而无法提升,学校教育在教学设施上的配备不够全面,从而致使学校与学校间的差距逐渐扩大。其次,由于当前社会发展的环境,使教育的发展越来越缓慢。虽然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全员都大力支持学校教育,教师在工作中的地位也有所提升,因为只有教育发展好了,才能使国家更加的繁荣昌盛,可是就是在这种强大的形势下,还是有很多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依旧实行老一套的教学方法,只向学生传授书本的知识。此外,由于社会、学校和家庭这三者之间的配合不够密切,导致了教育的氛围无法提高。最后,由于现在的教师的综合素养高低不一,这就影响着学校教育的发展进程,国家振兴的希望就在于教育,而教育的振兴就在于教师的综合素养。有一部分教师他们不注重个人的综合素养,对于教育的观念还很陈旧,缺乏对学生教育的责任感,这些都是学校教师综合素养低下的表现。

二、小学生的学习特点的分析

小学生目前正处在具体运算的阶段,在这一阶段的学生他们的思维活动在一定程度上还是会依据以前的学习经验去理解问题,严重缺乏抽象思维。但是小学生在记忆的方面却有着较好的优势,因为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对小学生提出了有意记忆和无意记忆的要求,这样,小学生的记忆就快速的发展开,最终有意记忆就成了小学生最重要的记忆方式。小学生在初期进入学校学习的时候,还没有产生学习动机,而在进入学校学习的中期,学习动机就缓慢的发展起来,到了学校学习的后期,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而影响小学生学习的效果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学习动机。小学生由于年龄的不同,其对于学习的风格也迥然不同,学校教师要在小学生在校学习这几年的时间里仔细观察他们的学习状态,这样依照每个小学生的学习特点,采取因材施教的的方法,使小学生们增加对学习的积极性。

三、创感教育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模式的探究

1.创感教育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模式所遵照的原则

创感教育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模式应遵照人本、创造和个性的原则。人本原则就是要在小学教育的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要始终把小学生放在第一位使每一位小学生都能充分的参与到教学中,并且使他们的自尊心得到充分的尊重。创造原则就是创新,学校教师要创新教学模式,小学生要创新学习方法,这样教师与学生共同进行创造,教师为学生创造新的学习氛围,学生为自己创造积极的探索的学习方法。个性原则就是要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在创感教育模式下,要发展每一位学生的思维,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个性,因材施教。

2.创感教育在小学教育中应用模式的内容和实施策略

创感教育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模式的内容,是对教学的环境进行开放,以人本教育为教学理念,而形成的创感教育。那么创感教育在小学教育中应用模式的实施策略有哪些呢?第一,要以人本的教学理念为核心,学校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积极的探索世界的真知,在课改上要把人本和信息教育合二为一。第二,要开放教学环境,创感教育必须要在开放的环境下发展,教师要利用现代的高科技手段对教学进行改进,教师的思想要开放,要实行多元化的教学手段。第三,教师要借助多种教学模式。创感教育就是要实现对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开发,所以教师要把多种教学模式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充分的促进学生的思维的发展。第四,要采用教学评价的方法,通过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观察,进而综合的评价学生的创新思维。

3.创感教育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模式的探究所取得的初步结论

中小学教育教育篇2

一、提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认识

学科教学是德育教育的主载体,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渠道,在学校教学中,通过各科课堂教学进行德育教育工作是最有效的,最经常的形式.要靠各学科教师的艺术挖掘,融会贯通渗透,才能在新道德教育下,取得良好的德育教育的效果。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除了学习有关法律、法规,还必须深入学习教学大纲和教材,积极挖掘教材内容的思想性。

二、提高教师人格魅力,以身示范渗透德育教育

“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主要是对教师道德品质方面的规范。所有教师都应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既当传授知识的“精神之师”,更要做善于育人的“为人之师”。要坚持言教与身教相结合,既注重言教更注重身教,既体现真理的育人功能更突出人格的育人作用。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教学实践中实现并升华自身的人生价值。教师充满爱心,让学生受到感染。作为教师,必须明白学生还是一个发展中的人,学生的不完善是正常的,而十全十美则是不符合实际的。把学生作为一个发展的人来对待,就要理解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足,对每一个学生都充满爱,宽容地对待学生的错误,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改正错误,从而不断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三、充分利用教材中的题材渗透德育教育

将德育因素融合数学知识进行传授、能力培养和思想品德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教学模式。把显性的教学问题和隐性的德育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实现数学的育人功能。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充分挖掘出教材中蕴含的数学史料,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数学课本中有很多地方涉及数学史料,数学家的故事、数学发现、实际生活中的数学、数学方法、数学趣闻、环境保护、节约资源、古代的算法……等方面的内容。我们可以适时结合教材,利用这些材料,讓学生了解我国古代数学家的重大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尊心,渗透德育教育。通过教材中的有效数据进行德育教育。如在学习《百分数应用题》时,介绍解放以来我国粮食产量依靠科学技术逐年增长,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从而使学生深刻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教学《时、分、秒》时,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

四、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渗透德育教育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则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是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美国著名哲学家罗索曾经说过:“人生幸福在于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健康人格,而培养健康人格应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入手。小学生是养成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我们在教育实践中,就要以多种有效的方式来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决定品质,品质决定命运。部分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时候,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课堂内做小动作,说话、不做笔记,作业时在作业本上乱写乱画、书写混乱,字迹不规范,作图马虎。因此,老师在教学中,要教育学生认真做好笔记,勇于讨论问题,勤学好问,团结协作,互相帮助,虚心向别人学习,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组织数学实践,培养学生的合作观念

针对小学生群体开展德育工作,并非单纯地限定在数学课堂之上,更为重要的是和课外多元化实践活动相互结合,这样才能令学生真正懂得在生活之中遵守特定的道德标准,逐渐学会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未来的社会不仅需要竞争,更需要团结、合作。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许多事情需要大家集思广益、形成合力,才能办成,一个人单枪匹马往往寸步难行。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强化学生的合作观念,使他们认识到依靠集体和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另外,我们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也要注意数学教学渗透德育教学的策略性,一定不要喧宾夺主,要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我相信只要在教学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就一定能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

总之,德育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它在教学中应当是不露痕迹地滲透。要真正在教学实践中搞好德育工作,只有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认真研究教材编排体系,深挖思想教育点,将三维目标有机结合起来,做到润物细无声,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玉萍,肖鹏.浅谈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必要性[J]. 

中小学教育教育篇3

虚心,对于每个大人来说都不陌生,自小父母和老师都教我们要虚心,做人要虚心,学习要虚心。可真正把虚心拿来思考人却不多。到底虚心是什么?怎么样才是虚心?虚心怎么做到?突然一问,还真让人唐突。这几个问题我慢慢道来。现在有一个非常时尚词叫宽容。人们对宽容阐述也非常精辟,相当到位。有认为是一种心境,有认为是一种风度,有认为是一种美德,一种涵养,一种气质,一种理智,赞美观点林林总总,很是繁多。总的来说宽容不错,不过我认为它是一种态度,是为人做事时经过思考后一种态度。如果硬要加以美化,我个人认为宽容不如虚心好!为什么呢?

首先,宽容再宽它总有一个尺度,也就是容忍有一个限度。虚心,却是无限的。其次,宽容所处态势,从感觉上来说,要比所宽容对象地位要高一些。我们宽容别人时,大多是在别人不是或不对时候,才需要宽容。大家都没有错,谁宽容谁呢?虚心则不同。虚心时心态一般是比较低的,比虚心对象位阶要低。第三,宽容容易造成宽容对象负罪感与内疚心理。对别人来说你宽容同时,也伤害了别人!我们宽容别人时,总是以一种高势态心态去接纳别人,容忍别人。从而就把自己摆在了一个高人一等地位。让人感觉我宽容你是恩赐,是赦免。从而让人负罪而内疚。虚心则不同,不会伤到任何人,更有益于自己。因此,我觉得做到虚心比宽容更有意义,更能让大家和谐相处。

到底什么是虚心呢?虚者无也。虚就是无,虚心是通向老子无为法门。无并不是我们现在所理解没有,而是一个无限宽广空间。就比如:我们生活中的空气,让我们感觉没有东西一样。大家都知道,其实空气是有物质。空气这个空间给人类感受很自由,让我们一点都感觉不到他存在,因此就是无。再比如:水,它也是一个空间,如果人沉在水里,就感觉到很压抑,无法呼吸,无法生活。水这个空间对于人来说,就不是无,是有了。水对于鱼却是自由,仿佛没有水一样感觉,水对鱼就是无;而鱼到空气中来,却无法呼吸,无法生存,空气对于鱼就不是无。

上面这个例子说明,虚无就是一个自由空间。虚心也就是把我们心灵完全打开,形成一个自由空间,让其它事物能够自由进出与生存。在小学教育中是十分重要的,我们怎样才算是虚心,如何做到虚心呢?

只有让我们心灵空间相对于接纳事物来说是自由,没有障碍,我们就基本算是虚心了。也就是说我们对于接纳对象没束缚,让其自由来往,感觉不到我们心灵边际存在,就算是做到虚心。对于学习来说,我们排出一切杂念,打开心灵,先把自己对于学习对象看法、观点存放起来,用心去感受和体会学习对象思想、观点,让其把他所要讲知识讲明白,所要告诉我们经验说彻底,这就是虚心学习。当我们把所要掌握知识弄明白了,再与自己原来知识观点进行比较,形成新认识,最后用于实践检验,这就是学习全过程。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把他们心灵开放得如天空一样,如大地一样,把他们所持有观点和想法先放起来,让他们用婴儿视角与心态,让周围人与事物在他们心中非常自由进出与生存。我们的学生就可以与环境,与社会,与所有人和谐相处。我们学生的心灵就可以容纳世间万物,天地宇宙。这就基本达到了无为境界!天大,地大,人大。我们虽不能拥有世界一切物质,我们却能感受天下所有苍生心灵。就让我们和学生一起打开心灵,虚心接纳世间万物,与天地同齐,与万物为一。

那么在小学教育中,我们还应该如何做到让小学生虚心学习,虚心向上呢?

我认为虚心,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因为现在小学生的成长环境里,缺少了许多参照性,从小出生在一个相对比较封闭的环境里面,生活在长辈的宠爱之中,被夸奖,称赞和奖励当中,所以往往会比较清醒的认识到自己的长处,但是另一方面比较不容易看到自己不足的地方,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以及课堂的教育当中,一定要注意培养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反观现在社会的有一些导向:什么是好孩子呢?我们的定义往往比较模糊,在很多家长的心目当中,比如教孩子学习一样东西,你将来可以找到一个很好的工作,将来你会工资很高,将来你可以买很好的车子,将来你可以买很大的房子,把成功等同于德学才艺以外的东西,这一点是非常要命的。再比如,学校的教育也是这样,忽略了对孩子德学才艺的教育,几乎只认为考高分,满分才是好孩子,乖孩子。这是多么的不可取啊!

我们平时教学过程中,往往发现自己有傲慢、过于乐观片面的地方,心理就很后悔。但是这种主观片面的毛病,我自己又往往很不容易彻底克服。这是什么缘故呢?回答可以很简单,就是因为不虚心。这个回答是正确的。因为我们对于社会上各种复杂情况,对于人类的一切知识,不可能都懂得,更不可能懂得那么完全、那么确切。因为,要想对客观的东西认识清楚,就必须虚心。凡是不虚心处理的问题,往往不容易得到完满正确的结果。以人们熟悉的调查研究工作为例吧。当我们正在进行调查研究工作的时候,是不是真正虚心了呢?现在回想起来,这恐怕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有的时候对某个问题,如果有先入为主的看法,那么,再进行调查研究的过程中,就很容易发现许多符合自己口味的材料,而对于不和自己口味的材料和意见就看不进去。这种情况所以会出现,其原因就在于调查研究得人再思想上有主观主义的成分,还没有做到真正虚心的地步。

中小学教育教育篇4

关键词:德育教育;体育教育;学校教育

一、德育教育的概念

1.德育教育总则

德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中心,是对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德育教育目标

德育教育的目标是多方面的,第一,使学生热爱祖国,乐于助人;第二,正确树立学生的“三观”;第三,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建立良好的道德品质;第四,提高学生多方面的认识。

3.德育教育内容

德育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民族精神、理想信念、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遵纪守法及心理健康的教育。

二、德育教育的领域

1.全员德育

要建立道德建设的相关制度和各种道德责任,纳入评价机制。

2.学科德育

要重视德育教育课程的建设,以课堂教学评价为切入点,在授课的过程中实施德育教育。

3.校园文化

要在学校的物质、制度和精神等文化中体现出德育教育,形成良好的校风、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同创和谐校园。

4.班级建设

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构建课堂评价标准,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建立一个团结、有影响、有创意的班集体。

5.团队工作

要加强团队在组织、阵地和基地方面的建设,增强学生的自控能力,提升学生的文明素养。

6.三结合教育

要深化学校对家长的组织与管理,创新家访、家长会的形式,发挥家长教师协会的作用,提高家长受教育率。

7.区域德育资源利用

要充分利用市区教育资源和重大节日的契机,有目的有计划因地制宜地开展实效性强的社会实践活动。

8.预防在校生犯罪

要发挥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合力,以预防和教育为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小学生的法制教育。

三、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与体育教育是互补的,体育教师在注重学生的身体素质教育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的德育教育。

1.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目的

体育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可以让学生把理想、学习目的、人生价值和发展目标有机的统一起来,明白如果想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前提就是身体好;让学生在得到体育教学效果的同时能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

2.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所发挥的作用

(1)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思想

对于集体主义思想的培养,在所有的课程中,体育课程是最适合的了。比如说,在班级里进行分队竞赛的时候,可以把班级里能力差异明显的学生进行整合,让他们明白,想要取得队伍的胜利就必须做到成员之间的互协互助,从而使他们认识到集体的重要性。

(2)可以让学生学会遵纪守法

体育课程的体育项目都有各自的目标和规则,我们可以在学生违反了项目规则的时候对其做出一定惩罚,让学生明白,假如没有遵守规则进行就要受到相应的处罚。

(3)可以培养学生的受挫能力

体育教学中,经常会有竞赛类的游戏,有竞赛那么就会有成功者和失败者,对于不肯面对失败的同学,教师可以给予正确的教育:人生不可能一路都是顺畅的,失败是避免不了的,也只有经历了失败的人生才算得上是完整的人生,让学生能够用正确的态度去面对失败,提高自己的受挫能力。

(4)可以培养学生的坚韧意志

耐力跑项目是体育课程的一项基本项目,其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和忍耐力。在进行这个项目之前,教师可以在思想上先给学生交底,夸大地告诉他们在运动的过程中出现“极点”的情况,并鼓励他们一定要坚持下去。这样,等他们在长跑时出现“极点”的时候,他们会发现其实也不是那么难以撑过去,只要靠自己的坚持,就一定能够达到目标,经过如此几次的练习,学生的意志也就会得到很好的锻炼。

3.国内外的德育教育比较

21世纪,美国非常重视教育改革,而德育教育的改革更是重中之重,《美国两千年目标法》中明确指出学生的品德教育是国家的教学目标之一,《重视优等教育》里强调了学校的教育目的是智力和品德的教育,2002年,美国联邦教育部在其工作重点中又一次重申,要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跟美国的德育教育为“灌输”思想,而且我国的德育教育比较注重个体对集体和社会的适应性,因此,我国在对学生个性的启发方面有所忽略。

中小学教育教育篇5

一、教师引领,严格常规训练,养成文明习惯

教师在每天的上课中,都要面对全体学生,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因此,作为体育教师,我们必须要有严肃认真的工作、教学作风、和蔼可亲的教学态度,以理服人的高尚品格。也就是说我们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及生活作风,要在不经意之间带给学生影响。

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自我控制能力差,在体育课这种特定的开放环境中,他们体内积聚的能量很容易爆发出来。因此,严抓课堂常规,引领学生严守纪律,服从规则,尊重他人,对孩子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具有极大的价值。

在游戏竞赛中,更要规范孩子们的言行,遵守规则,服从裁判;向学生讲述国际国内竞赛中的体育明星,同样因不遵守规则,不服从裁判而重罚和停赛的教训。养成学生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文明习惯。

二、方法创新,增强合作精神,培养竞争意识

在体育教学中,从基本做起,就是要教育学生认真上好体育课,从中获得健康的体魄以及优良的道德品质。前者是我们一贯坚持的,而后者则有一定的缺失。那么具体怎么样在平时的教学中增强后者,渗透德育教育呢?那还需要我们要有一定的技巧性、情景式教学、常规式教学。

优秀道德品质的主题很多,有爱国、勇敢、团结等。我们可以围绕一个主题指定相关的内容以及游戏,让学生在不经意之间学到这些优良的品质。例如:针对2012年伦敦奥运会这一体育盛会,对学生介绍运动员积极备战,刻苦训练的感人事迹,通过观看多媒体感受运动员的顽强拼搏、永不放弃的精神。还可以以奥运为主题,在课内开展一次小型的“奥运会”,让学生在比赛中学到不怕失败,团结协作的精神。还可以学习那些奥运明星的爱国,助困,不服输的精神,作为我们学生学习的榜样。

小学体育教学中,我们教学时应该避免单调枯燥、简单直白的技巧训练,而应该需要创设一定的情景,这样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练习中学生常常出现畏难情绪,怕苦、怕摔的一些现象。我就设计了学做小小,躲过电网、翻过山岭、跨过小河、运输弹药的系列情景练习。学生从中体验了战士的勇敢、机智、不怕苦、不怕牺牲的爱国情怀。

小学体育课一周2节,因此我们不可能每次课都要创设主题与情景,毕竟我们的常态课还是我们的重要工作。因此在上常态课时,我们更不能在对学生的德育渗透方面有丝毫的懈怠,更不能不负责任地上:一只哨子,两只球,老师学生都自由的“放羊式”课;更需要我们老师在每节课中都要认真组织,每次活动的相关时候对学生适时进行德育的渗透。

体育课由于主要在室外活动,学生易受外部环境的干扰,教学的组织形式有全班的,也有小组或个人的,这就决定了体育教学应是一项具有严格组织纪律性的教学,体育课堂常规中规定学生要准时集合上课,上课时的服装要求,队列队行的合理调动,场地器材的合理布置和收交,课堂纪律等等,这就需要学生从集体利益出发、遵守纪律、服从指挥,教师要通过严格训练、严格检查来强化学生的课堂常规意识,提高学生执行常规的自觉性。体育游戏、教学比赛时也要提出明确的制度和规则,例如:在游戏“青蛙抓害虫”中,要强调青蛙必须用跳的方式,否则抓到“害虫”不算,“害虫”也只能在规定的区域内跑动等。这样学生不但学会了游戏,身心得到了发展,同时也实现了组织纪律的教育目标。

从小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和永不言败,向着既定目标顽强挺进的精神,这是现代人全新的育人理念。体育的魅力在于她的竞争。这是体育学科的独特优势之所在。克服障碍是运动行为的一个显著特征,现代孩子缺少的正是这样的一个特征,训练怕吃苦,克服障碍畏难心理严重。作为体育教师,应主动承担起调节学生心理的任务,引领孩子刻苦训练,顽强拼搏,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根据儿童崇拜体育明星的心理特征,我常给孩子们讲明星成长的故事,向孩子们推荐体育明星成长故事的图书,让孩子们产生心灵上的撼动,激活稚嫩心灵深处的竞争基因,点燃并精心呵护深藏于孩子灵魂深处的“星星之火”。

中小学教育教育篇6

以下是我教学工作的一些做法:

1结合教材特点进行渗透

课堂中,选择合理、科学的组织教法,教材的灵活应用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善于把学生的心理活动和身体活动结合起来,尊重人格和自主性,利用课堂的组织教法中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注重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以及热爱美、鉴赏美、表现美的情感美的情感培养,促使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下面是例1.大地复苏的春季,许多学校为了保护草坪,常用栅栏和绳子将草坪围住,形成一道“不雅”的风景。如果我们在此时的体育课的准备部分经常让学生吟诵“小草才露尖尖角,我的脚下把情留;等到绿草如荫时,我在上面跑跳投”的诗句……我们能想象,无论是操场伤还是同学们的心中,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已经形成了。含有保护自然、保护环境的德育目标,入情入理,自然会拨动学生们的心弦。

例2:在三年级下册《模仿动物走》中,我只示范了两个动物的模仿动作,之后,就安排让学生自己模仿、自己想象动作进行练习5分钟。在这5分钟里,学生模仿了各种动物形象,并且有的学生还模仿起动画片中的英雄人物和动物玩起游戏,使整堂课保持浓厚运动氛围。

例3:在掷垒球教学中,有几个学生的动作不正确,用直臂掷远,还认为这样的方法掷得最远,不改动作。就此,我用形象的例子说明了发力原理,鞭打动作的科学性……此后,学生逐渐改了动作,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

例4:在课堂学习方法形式上,允许学生自己创新。在跳绳和呼啦圈教学中,在完成课的要求后,有几个学生自己玩起了绳子和呼啦圈。我并没批评他们,还表扬了他们,依次让全部学生进行了创造练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

2结合课堂常规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在体育教学中,利用各个教学主要环节,进行课堂常规教育,使课堂教学规范化、制度化,通过课堂常规的建立和贯彻,向学生进行文明礼貌、组织纪律、思想作风和安全教育,逐步养成学生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和一些优良的思想品质。

课的开始要对学生进行动员,提出本次课的目的、要求和注意事项,结束时要进行讲评总结。通过动员,对他们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通过竞赛和游戏,培养他们集体主义精神和果断、机智、勇敢、顽强的优良思想品质;通过队列队形的练习,可以培养他们组织纪律性和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提高他们反映速度、动作准确和协调一致的能力;值日生借、还体育器材和整理场地,可以培养他们热爱集体、热爱公益劳动和爱护公物的良好品质。这样,将思想教育同体育教学中的组织与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既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又能增强思想教育的效果。

3评价中进行渗透

心理学家认为“赞美有如孩子的营养剂”。一句由衷的赞美,便可使丧失信心,挫败的儿童悬崖勒马,表现不错的孩子更加积极上进。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敏锐地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表扬、鼓励。在运动之前用适当的语言鼓励和表扬,使其放下心理包袱,轻松地完成运动,从而调动起学生地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学生实际出发,对进步学生鼓励,培养他们的责任心、荣誉感及自觉学习、刻苦拼搏的精神。批评时,根据学生心理,把批评放在赞扬之后,可取得很好的效果。如有一学生的体育技能较好,但纪律观念差,在集体中不能与同学友好相处。我赞扬他的长处之后,点出要当一名优秀学生,还需得到同学们的信任和支持,学生听后,慢慢自然收敛。《孙子兵法》中有句名言叫“赏罚分明”,其意不仅是说赏与罚之间必定要有道清楚的界线,更意味着有由才赏,有由才罚的道理。但一味的表扬,事事得赏,这不仅会变成毫无意义,而且变成“无聊”的代名词。过重严厉的批评,往往可能毁灭孩子的兴趣,变得自暴自弃,陷入自卑和孤独,因此批评要遵循三个原则:

3.1不伤害孩子的心理和身体;

3.2言行避免粗暴;

中小学教育教育篇7

一、根据教材的特点注意引导教育

学校体育教材分理论和实践两大部分,理论部分的教材内容都有鲜明的思想性。如体育的目的和任务,可以提高学生对体育的正确认识,树立为四化建设锻炼好身体的思想,把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为实现新时期总任务做贡献结合起来;科学锻炼身体的原则和方法可以启发学生敢于在各种不同条件下坚持锻炼,提高身体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因此,体育基本理论教材是教师有目的的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

体育教材的实践部分是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属于体育运动的技术。每个技术动作都有它自己的特点,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寓于教材和教学中的各种教学因素,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思想教育。如:教授各种器械体操、跳跃项目便于培养学生勇敢精神;篮球、排球项目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维护集体利益,自觉遵纪守法和胜不骄、败不馁的优良品质;练习中长跑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如本人在教授中长跑时,把技术动作认真讲解示范并提出了练习的要求,注重强调思想教育因素,克服紧张、畏惧和怕苦心理,运用心理暗示法,暗示自己体力好,感觉也不错,以达到稳定情绪的目的,用注意力转移法,使其把注意力转移到调整呼吸的节奏上来,这样既促进了他们充满信心地去完成任务,也使他们在努力完成任务时进一步磨炼意志品质。

二、结合课堂常规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在体育教学中,利用各个教学主要环节,进行课堂常规教育,使课堂教学规范化、制度化,通过课堂常规的建立和贯彻,向学生进行文明礼貌、组织纪律、思想作风和安全教育,逐步养成学生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和一些优良的思想品质。

课的开始要对学生进行动员,提出本次课的目的、要求和注意事项,结束时要进行讲评总结。通过动员,对他们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通过竞赛和游戏,培养他们集体主义精神和果断、机智、勇敢、顽强的优良思想品质;通过队列队形的练习,可以培养他们组织纪律性和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提高他们反映速度、动作准确和协调一致的能力;值日生借、还体育器材和整理场地,可以培养他们热爱集体、热爱公益劳动和爱护公物的良好品质。这样,将思想教育同体育教学中的组织与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既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又能增强思想教育的效果。

三、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体育教学具有内容多、范围广、思想性强等特点,这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利因素。由于各个运动项目内容不同,所达到的教育效果也不同,教师要善于挖掘其深刻的内涵,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例如,田径运动往往使人感到枯燥乏味,但坚持练习却能培养顽强、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球类项目需要在同伴的配合下进行,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又可以增进学生的勇敢顽强、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思想品德。优秀道德品质的主题很多,有爱国、勇敢、团结等。我们可以围绕一个主题指定相关的内容以及游戏,让学生在不经意之间学到这些优良的品质。例如:针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这一体育盛会,对学生介绍运动员积极备战,刻苦训练的感人事迹,通过观看多媒体感受运动员的顽强拼搏、永不放弃的精神。还可以以奥运为主题,在课内开展一次小型的“奥运会”,让学生在比赛中学到不怕失败,团结协作的精神。还可以学习那些奥运明星,如姚明、刘翔等。学习他们的爱国,助困,不服输的精神,作为我们学生学习的榜样。

四、注重榜样教育

在体育教学中,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关键在于教师的言传身教。运用体育先进事例进行榜样教育:通过介绍我国体育健儿在国内外重大比赛中所取得的新成绩,优秀运动员刻苦训练,为祖国争得荣誉,使我国在国际体育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等,使学生在平时锻炼及学习中,能够以这些体育健儿为榜样,不怕苦,不怕累,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中小学教育教育篇8

【关键词】赏识教育;小学教育;应用探究

一、赏识教育的内涵与重要性

1.1赏识教育的内涵

赏识教育从根本来说,是依靠鼓励的方式对学生表达赞赏,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尽快从家庭生活融入到校园生活中,使学生将学习作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多小学生由于长期生活在家挺的保护之下,个人的心理素质脆弱,自理能力差,在面对很多同龄的,在某方面强于自己的人时,容易产生敏感、自卑的情况,同时面对挫折,没有独立面对和解决的能力。而相对自信的学生,往往能更好的解决遇到的困难,因此,小学教育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强化学生的自信心。小学教师是赏识教育的一线使用者,对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与学生的相处方式提出除了更高的挑战,教师要精准抓住学生本身最出色的部分,使用更加委婉且明确的方式让学生对自身的缺点以积极的态度进行改善,帮助学生变得越来越优秀,具有更加强大的自信心。

1.2赏识教育的重要性

使用赏识教育在小学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汉语利用赏识教育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主动学习。用赏识教育的方法,为学生带来更强大的学习动力,为学生建立足够强大的自信心来面对学习时遇到的困难。而后,学生具有一定的学习主动性,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其能利用较少的精力,学到更多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动力,需要学生和教师双方共同努力,教师良性的利用赏识教育的教学技巧,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长期的鼓励,推动学生成长和学习。最后,赏识教育并非是要教师对学生的所有表现一味的表现出鼓励的态度,适当的批评教育能够帮助学生认识真实的自己,通过教师这一类成年人的视角提出对学生的成长的建议,强调学生的有点和缺点所在,帮助学生改善自身的缺点,鼓励学生积极面对困难,锻炼强大的内心接受将来的挑战。

二、赏识教育在我国小学生教育中的现状和问题

2.1教育环境影响学生的性格养成

为学生打造一个良好的受教育氛围,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而言,家挺和校园是创建学习氛围最好的场所。首先,家庭对小学生的影响远远大于学校,有些学生是处在父母离异、父母打工等特殊情况的家庭环境中,极易造成缺失家庭关爱的情况,难以给与学生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学生很容易产生自卑、焦躁等情绪。此时,学校要采取措施弥补学生的心里创伤,仅依靠教师的赏识教育并不能解决问题,学校方面也要通过举办各种活动的方式对学生的性格进行纠正和影响,例如经常举办手工膳食分享活动,为学生提供简单、安全的食材,通过抽签的方式将自己的成果分享给自己抽到的学生,加深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情谊。其次有些家庭对学生的保护过于全面,导致学生自理能力差,不会系鞋带、不会使用饮水机、不会使用筷子,而在学校中学生会接触很多比自己优秀的同龄人,困难比其学习能力强、自理能力强、会唱歌跳舞等,此时学生也很容易产生自卑的情绪,学生的自信心受到很严重的打击,并且不能再短时间内建立起来。因此,学校和教师要关注学生在校园内的各种表现,采取多种措施帮助学生找到个人的闪光点,借助赏识教育为学生打造一个良性的教育环境,引导学生建立自信面对学习和生活。

2.2学习成绩影响着学生自信心建立

应试教育对当下的教育环境又很严重的影响,多数学校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比其他所有事情都重要,学生的本职工作使学习,除了学习任何时间都是杂事。往往这些学校对学生的检测标准都是学生的成绩,这就导致一些成绩较差的同学难以建立学习信心,面对学习中遇到的困难采取逃避的态度,挤压的学习问题越多,学生提高成绩的难度也会越大,从而逐渐丧失学习兴趣。近些年来,教育改革的推进使学校逐渐认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然而在实际操作方面,该百年教育模式和固有的评判标准还是任重道远。

2.3对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了解不够完善

小学生活使小学生第一次系统的接触学校教育,在独立能学习能力等方面都存在比较大的欠缺,首先使接触的人从亲戚家人变为较为陌生的教师和同学,如何与同学相处,如何与教师交流都是学生在人际方面面临的难题,也是培养学生责任感和道德感的机会。然而,处在小学年龄段的小学生心里上并不成熟,稳定性差,对学习并没有足够明确的认知,与玩乐相比,学习在学生心中的地位更低,如何让培养学生最学习的专注力,引导学生束力正确的学习观念,是教师和学校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自小学阶段为学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鼓励学生向积极的反方向发展,能够使学生一生受益。

三、赏识教育在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3.1丰富赏识教育的作用

赏识教育使鼓励为主,批评指正为辅的教育方法,主张为学生树立自信心,但并非是忽略学生的缺点,只单纯的对学生提出表扬。过分的表扬容易使学生产生自负心里,不利于学生与其他同学的相处,也不利于学生的成长,这是由于学生本身并没有教师过分夸奖的那样优秀,长此以往学生无法面对真实的自己。因此,教师在肯定学生的优点之后,也要对不足之处做出批评,鼓励学生改正缺点,正确的指导学生成长。例如,当学生对一首古诗提出自己的看法,但并非是古诗所表达的意境,教师便可以首先对学生勇于表达自己意见进行表扬,再针对学生的看法与古诗的相悖之处进行讲解,不但能鼓励学生主动学习,还能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理解。

3.2关爱学生,用爱使赏识教育发挥作用

小学教育工作比较轻松,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将整个教学班作为教学的主体,而非某一个学生。教师要注意不能对某一个学生有较为特殊的对待,导致其他学生产生不平衡的心理。对于学习成绩不优秀的学生,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的其他方面的优点进行探索,了解学生内心的的想法,用心为其解决困难,用朋友的相处方式了解学生在学习、生活上的困难,身体力行的为学生树立好的榜样,给学生努力的目标,使用鼓励的方式帮助学生走出困境。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用爱鼓励学生努力提高个人能力,切实帮助学生感受校园生活的美好。

3.3消除学生的自卑心理,帮助学生重拾信心

来自教师的表扬与家长的表扬不同,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与学生和家长相比更为生疏,学生对教师有更强的自尊,当获得教师的表扬时,学生的自尊心得到强烈的满足。由于教师对学生的影响较大,教师要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并非学习好的学生就是优秀的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擅长的地方,比如有些学生写字漂亮,有些学生画画好看,这些都是学生的闪光点。学生的成绩有优有差,教师往往对成绩好的学生有更多的夸赞,而对成绩差的学生是忽视的态度,这回严重打击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学习的信心,容易导致学生的成绩越来越差。赏识教育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对每个同学采取鼓励的教育方式,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的信心,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被教师注意的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帮相互学生祝步步提升学习成绩。

3.4打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我国素质教育发展至今,师生关系变得越来越平等、和谐,在传统的师生关系的基础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只有教师同学生和谐相处,学生才愿意将心里的难题告诉教师,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才能更加密切。最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朋友关系相处,无话不谈,学生相信教师并希望与教师分享自己的生活,教师以朋友的身份倾听并以长者的身份给出意见,为学生的成长提供宝贵的经验。然而并非所有的教师都会与学生相处融洽,部分教师仍然以领导者的身份对待学生,者将对学生的学习造成不利的影响。因此,教师要采取正确的方法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定期与学生交流,打造评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中小学教育教育篇9

第一,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肩负着承传中华民族五千年积淀下来的古国文明的重任,承担着扬威兴邦、开拓未来的伟大使命。因此,加强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中华民族精神代代相传、发扬光大的必然要求,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这也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众望所归。

第二,在青少年中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有利于凝聚民族力量,发扬民族传统;有利于树立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利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有利于抵制一切腐朽思想的侵蚀。使中小学生健康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三,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互相影响,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实行“西化”“分化”和争夺下一代的图谋,面对日益开放的新环境以及中小学生成长的新情况、新特点、新要求。在中小学切实加强德育教育,提高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已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二、学校德育教育的主要内容

古人云:“成才先立德”。德是一个包容性很大的品质范畴,内容非常丰富。应分层次安排,形成体系,避免内容“头重脚轻”;应虚功实做,重在落实,避免内容“假大空”;应突出学生主体,注重实践,重在参与,避免评价中的“唯理论”化;应实事求是,因地制宜,选好切入点,由点到面地推开,建设特色学校。我想德育教育有它的灵魂,有它的特点,有他的规律,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

1.关注细节,养成良好习惯,为人生奠基。这是德育教育的起始阶段,是行为习惯的培育阶段。以养成教育为核心,以小学生为主要对象。主要内容有以《小学生守则》为主的懂礼仪、守纪律、讲规则、讲卫生,讲礼貌、讲文明教育。如要穿戴整洁,接东西要用双手,校园内不准骑车,见面要问好等,使青少年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养成这些良好的习惯,每个人将受益终身。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习惯。”

2.培养高尚情感,塑造健全人格,为人生蓄势。这是德育教育的过渡阶段,是学生品格形成的关键阶段。以爱心教育为核心,以初中生为主要对象。内容主要有爱心教育,关心教育,孝心教育,感恩教育,生命教育等。养成正直善良,诚实守信,真诚待人,认真负责,自信自强,独立思考,乐观向上等良好品格。

3.弘扬民族精神,树立远大理想,为人生导航。这是德育教育的升华阶段,是学生理想信念、远大抱负形成的主要阶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高中生为主要对象。内容主要是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另外,还要培养现代社会所必须的法制观念、民主精神、合作观念、效益观念、竞争观念、信息观念、自立意识,以及推进社会进步的创新精神、破釜沉舟的冒险精神、愈挫愈勇的进取精神、机动灵活的应变能力、明察秋毫的预见能力等等,形成相对完善的道德品格系统。

三、中小学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径

1.重视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充分利用春节、清明节、中秋节等民族传统节日,“五•一”、“六•一”、“七•一”、“八•一”、“十•一”等重要节日,“七•七”事变、“九•一八”事变、“红军长征”、“解放战争”等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的纪念日,开展主题班会活动;请革命先辈和行业的英雄模范作报告、讲故事,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教育影片;通过晨会、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等多种途径,组织开展集中体现中华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的经典格言、诗词朗颂活动;教唱以爱国主义为主旋律的歌曲,定期举行学生歌咏比赛和文艺演出活动。

2.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定期组织参观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瞻仰革命圣地和遗址,祭扫烈士陵墓,缅怀民族英雄、仁人志士、革命先烈,学习他们的高尚品德和感人事迹,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参观城市、农村和名胜古迹,了解改革开放的成就和祖国悠久的历史文化;组织开展征文、演讲、讲座、知识竞赛、社会调查等教育活动。

中小学教育教育篇10

课堂文化密码面面观

回归生活世界的课堂文化建构

通用技术课程教学评价应把握的几个要点

新课程背景下适应高中课程发展的教学评价策略

文化透镜下上海市静安区的课程变革

儿童“关爱主题”生活课程的建构

农村中学打造教育特色的校本策略

农村中小学陪读现象的类型、成因及解决对策

立足校本教研促进学校发展

让“死”的课堂“活”起来——论教师的“表演性格”

我国中小学教师生态化资格认证体制的构建

当前学校德育实践中的四个向度——以苏州市申美公民教育实践活动为例

高中学困生“混乱-假设-转变-和谐”的心路演进

中美中学生国际理解观比较

代数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评价行为研究

基于教学效率概念辨析的有效教学

学案创编:问题及改进策略

《乡土情结》入选高中语文教材的合理性探讨

运用导读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践行新课程理念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新课程改革中教师的转变

新课程课堂教学中的困惑与对策

“导-读-赏-延”四环节现代文阅读教学

大语文教学观及其实践

十年课改路浓浓桃李情

直面课堂情境:评课的应然追求

基于“教学内容”的评课视角与范式

发掘教材特色深化教学改革——美国《Biology:theDynamicsofLife》教材简析

高考《考试大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理科新课程教学设计的规范

当代化学课程选择的方向与要求

学校建设的特与色

教师的管理智慧:根据学生违规事件的属性做出适宜的反应

将“表格考评”向“原生态考评”回归

努力实现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有效整合

正己身,筑魂灵——记大同市教学能手袁振红老师——《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学设计

细节无底欣赏无边——课堂观察是提升教学智慧的必经之路

合作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教育叙事研究的叙述者及其功能

从研究偏好看小学教师对新课程的实践把握——以某市教改之星的科研论文为样本

当代主要教学模式简介

开放的提问更精彩

让课堂教学回归“简约”

高中经典文学作品的生态阅读教学

追求实效——阅读教学的理性回归

追求真实、有效的数学课堂

提高生物学教学设计有效性的思考与实践

教学细节决定教学成败——名言警句对深化思想品德教育主题的作用

寓音乐审美于鉴赏教学实践中

让“尊重和爱”驻足心灵

阅读教学中情感体验的策略

“农村中小学校长、教师的培训与管理”征文启事

构建教育信息化平台促进区域教师专业成长——山西省基础教育网络教研现场会在介休市隆重召开

普通高中转型时期教师的生存状态

中国普通高中学生感知的学校环境

高中教育:“麦当劳化”式的教育

借鉴职教技术训练特色设计高中通用技术课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