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合同管理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0:25:16

企业合同管理方案篇1

关键词:企业合同;合同档案;档案管理

abstract:asanimportantlinkofmaintainingthemarketorderandsocialrelations,contractisnotonlytheimportantdocumentofeconomicactivitiesofenterprise,alsotheimportantevidencetosolvevariousdisputes.therefore,itisparticularlyimportanttomanagethecontactarchivesandbringitsroletoeffectunderthemodernenterprisesystem.Basingonanalyzingtheexistingdeficiencyofmanagingthecontractarchives,thearticledescribesseveralmethodstoimprovethemanagement.

Keywords:enterprisecontracts;Contractachives;achivesmanagement

1引言

在现今社会大环境下,企业为了维护自身的权益,都越来越重视合同的签订。合同作为维系市场秩序和社会关系的重要纽带,不仅成为了企业进行经济活动的重要文件,也是解决各种事务纠纷的重要凭证①。正因如此,注重企业合同档案的管理,发挥其在现代企业管理体制下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据此,本文根据合同建立的必要性,结合目前企业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企业合同档案的管理进行阐述。

2企业合同档案建立的必要性

企业合同是指该企业合同承办部门为了实现某种经济目的,依照合同法及其有关法规和规定,代表该企业与平等民事主体之间签订的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与义务关系的书面协议。企业合同档案是企业在经济活动中为合同的签订、履行、终止而形成的、作为原始记录保存起来,以备查考利用的文件材料②。提高企业合同档案管理水平,保证合同档案的完整性及保密性,有利于保障企业合法权益,防范法律风险。作为一家核电企业集团下的二级子公司,涉及的合同大多数是以核电技术服务合同为主,与核电厂的运行和服务工作都密切相关。因此,做好本企业的合同档案管理工作,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2.1外部环境的影响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全球大环境日新月异,市场竞争力的日益增强,近年来,国家提倡大力发展核电,对本企业的发展势必带来重大影响。国家引进、消化、吸收ap1000和发展Cap1400第三代核电,作为承载着第三代核电任务的本企业,管理层在顺应时展潮流,尊重客观规律,增强法制法律观念,处理国际关系时,需要取长补短,汲取精髓,遵循规则,增加自身合同风险化解能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而企业为维护自己的利益,在生产经营,提供技术服务时会签订许多合同协议。众多的合同文本需要保存,势必会产生合同档案,因此,企业需建立完善科学的合同档案管理机制③。

2.2内部发展的需求

企业每一项经济活动都离不开合同的签订,合同是由签约双方或数方根据国家法律和行政法规,遵循平等互利、协商一致的原则,为实现一定的经济目的和明确相互间的权利义务而订立的一种契约,它只适用于合同当事人,对合同当事人之外的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具有约束力,也不受任何限制④。本企业的合同主要以技g服务为主,当然也有采购合同,租赁合同、劳动合同等其他合同种类。不论是哪类合同,一旦出现任何纠纷或问题,当事方都需要通过利用合同档案进行处理和解决。为此企业要发展,要保持稳定,遵照合同规章履行相应条款,必须要建立合同管理办法⑤。

3企业合同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合同收集归档不及时

目前,企业合同中技术服务合同是由负责商务活动的部门进行管理,而采购合同是由业务需求部门自行负责。基本上,合同审批流程是由合同承办人负责,在起草、审核、审批以及履行合同时,需要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环节。这样,合同文件管理就相对比较分散,且在走流程时所花的时间不确定,周期长短不一,易出现文件遗失或保管不全等现象,从而导致后期合同文件收集归档就比较困难。企业合同归档是是由合同管理部门按年度向档案部门进行移交的,但往往移交归档不及时,甚至发生两年后才归档的情况出现。

3.2合同档案的管理不规范

现国家对合同档案的管理没有制定专门的管理规范和办法,也就是说,对企业的合同档案的管理缺乏相应宏观性的依据文件和具有指导性的工作指南。企业对合同档案的管理范围、内容、要求及开发利用工作等没有形成明确的规章制度,企业现仅对合同文本进行了管理,而且归档的合同文本也是各式各样,有正本,有副本,还有的加盖了印花税,究竟应该归档哪个文本,没有明确的说法。至于与之相关的合同前期谈判文件、合同审批文件、要约书、意向书、承诺书、担保书、抵(质)押书、资质证明书、法人授权委托书、合同书、鉴证书、公证书、合同变更、转让、终止文件材料及合同的调解书、判决书、执行书、会议纪要、信函、备忘录等这类文件,尚未进行收集整理归档,也就是合同档案的完整性还远远不够。

3.3合同档案质量有待加强

现阶段,企业对文件的管理没有专门的机构进行把控,虽然企业有设置质量管理机构,但其职责并不对企业的文件模板、格式、内容进行负责。部门里设置的质量工程师岗位,是兼职身份,而且其职责范围和工作要求企业没有文件对岗位进行明确描述。所以,部门里形成的文件,有的是五花八t,书写不规范、格式不齐全,合同编号出现重复等现象,也使得合同文本生成质量大打折扣。

4深化企业合同档案管理的工作思路

4.1建立完善的合同档案管理制度

企业合同档案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等各项活动正常运转的重要保障,也是当事人重要的法律凭证⑥。企业根据档案相关规定,需制定一套与本企业相符合的合同档案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构建和完善企业档案管理体系,提高合同档案管理的规范性。合同档案管理规定需明确合同文本格式、所包含附件清单、合同编号原则和合同档案归档范围、合同档案归档要求等,以保证企业合同档案收集完整性、规范性和准确性。

按照国家对档案工作实行“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的基本原则,把合同档案纳入到综合档案管理的轨道,实行集中统一管理⑦。合同档案不仅是合同管理活动的原始记录和凭证,更是企业的宝贵财富,是体现企业技术水平、经济实力、资质、信誉的有力证明和充分反映。通过建章立制,使合同档案管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明确合同档案收集范围、归档要求、提供利用等要求,使之成为企业文档管理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不断完善规范。

4.2规范企业合同档案科学管理

现企业里的合同档案是作为企业档案中的一个专门的独立类别来管理,对已要求归档的合同文本要加强质量把控,明确文本格式和归档符合规范要求外,还需要加强管控合同前期谈判文件,审批文件等一系列与合同有关的附属内容,以确保合同档案的成套性、内容完整性和准确性。

在需要得到企业领导大力支持时,档案部门也要因地制宜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合同档案的齐全完整规范,并能有效利用,使管理层认识到企业合同档案的重要性。在实际工作中,若在发生事务纠纷或问题时,通过利用合同档案时,使其合同档案的特性能充分发挥出来,能为企业在维护自身权益时起到关键性的重要作用,也就能让领导管理层体会到合同档案管理好坏所带来的意义和结果会大不相同。为此,需要企业档案管理部门对合同档案的整理、保管和利用等规范化,有明确的管理要求和保障措施,以便需要时,能准确、快速查找和安全利用⑧。

4.3加快信息化建设,提升合同档案管理的网络化和信息化水平

“信息的价值正在于传播,而不在于储藏。”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通过档案信息化建设,把分散的信息以信息化的形式存储起来,实现档案信息处理计算机化、信息存储数字化、信息采集实时化、档案利用网络化、使信息接收、传递、存储和利用一体化。以这种标准化的方式进行管理,利用网络连接手段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同样,在企业合同管理工作中,采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对合同的起草、审查、审批、签署和盖章、履行、变更和解除、纠纷处理、编号及档案管理工作都实现网络平台的在线处理和管理,完成实现合同管理一体化的目标,保证合同档案信息的齐全、准确,也有利于合理开发和利用合同档案⑨。

企业在办公平台上纳入了合同管理系统,从合同准备、订立、执行和合同关闭等都实现了文件追踪查询,但其基础信息录入还待加强,合同变更或取消后,引起的一系列变化,都要进行更改;另外,对纸质文件也要按照合同管理要求同步管理。

4.4加强宣传,树立档案意识和法律意识

近年来,企业加大了对部门兼职文档员和档案人员的培训力度,但对企业合同档案方面的培训相对比较少,争取在今后的工作中,增加合同档案方面的培训。一方面可以让大家了解合同档案的重要意义,掌握相关的法律知识和签约技巧,增强企业经营合同档案管理人员的合同法律意识与工作责任感;另一方面加强业务部门经办人员的档案意识和法律意识,为企业合同档案的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除此之外,努力推进档案宣传的常态化,将宣传渗透到日常工作中。

4.5处理好合同档案利用与保密的关系

《合同法》规定:当事人在订立合同中知悉的商业秘密,无论合同是否成立,不得泄露或使用。泄露或不正当地使用该商业秘密给对方造成损失,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许多合同档案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当事人的一些重要机密,如商业秘密、技术秘密、资金秘密,对合同档案中这些信息,要根据法律法规或交易规则,自觉遵守保密原则,严格履行合同档案利用的审批权限和正确界定合同档案的利用范围,在此基础上大力开发合同档案资源,服务于企业的各项工作⑩。

5结束语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新背景下,合同管理有助于信用档案体系的形成和完善。加强重视企业合同档案管理,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增强企业经营合同管理人员的效率意识和效益意识,才能有效提高企业经验合同档案的管理水平,最终提升企业业务纠纷法律抗风险能力。如果纠纷一旦发生,我们可以及时运用合同档案记载的内容和原始依据,依法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将企业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沈红《刍议合同档案管理》科技与企业2013(06)

[2]《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3]卢丽云《刍议合同档案管理工作中问题和改进措施》企业文化2014(04)

[4]李玮《企业合同档案管理问题浅析》黑龙江档案2013(01))

[5]蔡夏罗玛《论企业的合同管理》知识经济2012(09)

[6]周颖《加强合同档案管理更好地为企业服务》兰台世界2009(08)

[7]中华人民共和国Da/t42-2009,企业档案工作规范[S].国家档案局

[8]陈健静李珉俊《关于企业合同档案精益化管理问题与分析》商情2012(32)

[9]樊抒婷《论档案信息化建设》长安学刊2010年第1卷第1期

[10]袁俊玲《关于合同档案管理的若干思考》山东档案2000(04)

企业合同管理方案篇2

关键词:新形势;企业档案;流向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进行,现代企业制度得到建立和发展,国家的社会环境、传统发生了制度创新,尤其是在现如今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时代背景下,企业档案的流向给国有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课题,是档案管理员应该深思和研究的方向。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经济中占得一席之地,大多数国有企业都纷纷重组改制,同时也有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因经营不善而破产了,那么这些产权发生变动甚至是破产的国有企业的档案该何去何从呢?因此,新形势下企业档案的流向问题成了讨论的热点。

首先,先谈一下国有企业产权变动中档案的流向问题。

针对国有企业产权变动中档案的流向,1998年由国家档案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联合了《国有企业资产与产权变动档案处置暂行办法》,在原则上对国有企业资产与产权变动的档案做出了处置:

1.基建档案、设备仪器档案随其实体归属;产品、科研档案(其中含专利、商标、专有技术等档案)按有关政策法规办理,没有规定的由双方商定处理;会计档案按财政部、国家档案局《会计档案管理办法》执行;法律、行政法规有特殊规定的,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处理;生产技术管理、经营管理档案由双方商定,可移交接收方,亦可随党群工作、行政管理档案移交企业主管部门或寄存所在地国家档案馆;

国有企业之间兼并的,被兼并企业的档案归属于兼并企业或新设置的企业,由兼并方统一管理,单独保存。国有企业与国有企业合并,其档案处置按国有企业之间兼并的档案处理办法办理;

国有企业被集体、私营和中外合资、合作等非国有企业兼并的,其党群工作、行政管理、生产技术管理、经营管理类档案按隶属关系移交企业主管部门或寄存所在地国家档案馆,也可由企业主管部门或所在地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指定有关企业代为保管;

国有企业整体出售给国有企业的,其全部档案归属于买方;国有企业整体出售给集体、私营和中外合资、合作等非国有企业的,其档案处置按第1条规定办理;

国有企业实行承包、租赁的,其档案处置列入双方合同契约。承包、租赁前该企业的全部档案由发包、出租方安全保管,承包、承租方可以按有关规定查阅利用;承包、租赁期间形成的档案,由承包、承租方按国家有关规定负责收集、整理、保管,承包、租赁期满,向发包、出租方移交,并拥有使用权;

国有企业以其全部资产改组为股份制企业的,改组后的档案另立全宗,由股份制企业管理。国有企i以部分资产改组为股份制企业的,进入股份制企业的部分,其改组前后的档案分立全宗,由股份制企业管理;未进入股份制企业的部分,其档案由原企业自行管理。

有了《国有企业资产与产权变动档案处置暂行办法》,就能以其为根据,对国有企业产权变动中档案的流向依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因为“大连市主管企业改制的有关主管部门认为,企业由国有性质变为民营,意味着原国有资产已经全面改变性质;而转制后的企业工作与原企业具有连续性,需要经常不断地利用档案。从企业工作衔接和发展的角度出发,档案留在转制后的企业更为有利”[1],所以我认为在根据具体情况对国有企业产权变动中档案的流向进行分析时,应该尽可能使档案留在专制后的企业。

国有企业兼并集体企业的,则集体企业的档案归国家所有;集体企业兼并国有企业,经双方商定,国有企业档案可以成为集体企业档案的一部分。但是对兼并企业档案的管理要注意的是,兼并与被兼并企业在兼并之前的档案,应各为一个全宗;被兼并企业在兼并之前的档案被兼并企业接收后,应单独管理,不能和兼并企业的档案合并在一起管理,更不能相互混淆。

整体出售给国有企业的,则档案应归属于买方;企业出售给私营企业的,经双方商定,则档案可以由买方接收。当然为了掌握出售企业的档案情况,出售企业可向主管部门或档案馆报送一套档案移交目录或移交书,以便企业主管部门或档案馆掌握出售企业的档案流向,备作查考。那些与本企业发展关系不大,但是又涉及保密或对其它方面有保存价值的档案材料,在经得买方同意的情况下,出售企业应单独整理,移交到企业的原主管部门或同级档案馆。至于涉及知识产权及专利的档案材料,在企业出卖时应作为无形资产一同出售给买方;如若买方不要的,可以移交给企业的原主管部门或同级档案馆。

其次,再谈一下国有破产企业档案的流向问题。

针对国有破产企业的流向,以上海为例,1999年由上海市档案局、上海市经济委员会、上海市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联合制发了《上海市国有破产企业档案管理规定》,在原则上对上海市国有破产档案做出了处置:

1.破产企业属产权范畴的科研、基建、设备、产品档案随产权的变更而转移;其它档案应当移交给企业主管部门管理;无企业主管部门的应当按管理权限移交给市或区县综合档案馆代为保管;

2.破产企业被拍卖的,记载国有资产的档案须经资产评估后,方可有偿转让给买方;企业党群工作、行政管理、经营管理档案及会计档案等不需转让的,由地方综合档案馆或新型档案机关接收;

3.破产企业产权出让给中外合资、合作企业的,不需转让的档案可移交原企业主管部门管理;

4.破产企业档案清理移交工作应当与国有资产清算移交工作同步进行。在企业资产评估中应当包括记载企业无形资产(商誉、商标、专利、专有技术等)的档案;

5.下列破产企业的档案应当由市或区县综合档案馆无偿接收:(1)企业历史较久,建国前在本市、本地区的工商企业发展史上有一定影响和地位的破产企业档案;(2)企业建国前的历史档案已经被市或区县综合档案馆接收进馆的破产企业档案;(3)企业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对本市、本地区经济发展曾起着重要影响并具有一定地位和作用的破产企业档案;(4)属本市、本地区首家破产的破产企业档案。

《上海市国有破产企业档案管理规定》只是提供了一些处事原则,具体问题仍需具体分析。

根据《上海市国有破产企业档案管理规定》,企业在破产以后,除作为资产转移的设备、基建档案随产权变动与实物移交外,其余档案则向企业主管部门或市或区县综合档案馆移交,不随企业的破产拍卖而卖给私营企业。但事实上,档案馆不可能完全接受破产企业的档案,这就意味着需要一个中间机构来暂时接收,而且应该是有偿的。

破产企业产权拍卖给外资企业的,其档案不能随着企业产权的拍卖而卖给外资企业。许多国有企业的档案除具有自身使用价值外,还具有社会使用价值。每一份企业档案都可能有社会使用价值,而这种价值又是在以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后才能显现出来,这是形成档案的企业是无法鉴定和判断的,只有通过档案馆才能完成这种工作。如果将破产企业档案卖给外资企业,也意味着将企业档案的社会使用价值同时卖给了外资企业,而且,这样也不利于保密和技术安全。因此,不能将破产企业的档案卖给(或移交)外资企业,而只能由档案馆鉴定接收。

最后,再谈一下外商投资企业变更、终止时档案的流向问题。

针对外商投资企业变更、终止时档案的流向,1994年由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国家档案局联合下发了《外商投资企业档案管理暂行规定》,在原则上对外商投资企业档案档案做出了处置:

外商投资企业终止、解散后,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营企业的档案交由原中方合资、合作者妥善保存,或向当地国家档案馆移交。外资企业的档案按以下情况,分别处理:

1、外资企业延长期限、分立、合并或其它事项变更的,该企业的档案向变更后的企业移交;

2、外资企业期满或依法宣告破产的,该企业的档案向上级或所属市、区、县档案馆移交;

3、外资企业因违反法律、行政规章被依法责令关闭的,按照有关机关的决定处理;

4、原企业根据需要可保存有关档案的复制件。

总的来说,外商投资企业的档案只能流向中方,要么由中方合作者保存,要么移交档案馆。

总体来说,我认为国有企业产权发生变动或是破产后的档案,大部分还是应该流向接手下来的企业,这里大部分的档案指的是与企业生产有关的档案。无论国有企业是发生兼并、出售亦或是破产,原企业的档案留在接手的企业比起留在档案馆更为有利,因为企业档案记录了原该企业生产的全面情况,留在接手下来的企业有助于其日后的生产发展。在与企业生产关系不密切的档案中,将那些需要保密的、与国家发展有联系的、具有长远保存价值的企业档案向档案馆移交,余下的企业档案可有偿流向一个中间机构。

在新形势下,对于企业档案的流向,我们只能如同邓小平同志所说的“摸着石头过河”,不断积累经验,尽可能使企业档案有最佳的流向,使企业档案能最好地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所用。

参考文献

[1]包晓海.破产与转制企业的档案处置问题应区别对待[J].中国档案,2007(12)

企业合同管理方案篇3

关键词企业档案融合发展

中图分类号:G271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ki.kjdkx.2015.08.072

explorationontheFusionDevelopmentpathof

enterprisearchivesmanagement

CHenmanling

(archivesDepartmentofChongqingiron&Steel(Group)Co.,Ltd.,Chongqing400080)

abstracttopromotethescientificdevelopmentofarchivesscience,promotingthefusiondevelopmentofenterprisearchiveswork,thepaperonenterprisearchivesmanagementresearch,putsforwardthefusiondevelopmentpathofenterprisearchivesmanagementwiththereformanddevelopmentofenterprises,productionandmanagement,enterpriseculture,factorynumismatichistoryofeducationandteammanagement.

Keywordsenterprisearchives;fusion;development

0引言

企业档案是企业在研发、生产、经营和管理等活动中形成的有保存价值的各种形式的文件。企业档案管理也是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是企业行政、经营、生产技术等方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即企业履行档案管理职责的行为与活动,其职责是维护档案的完整、准确、系统和安全,满足企业各项活动在证据、责任和信息等方面的需求,运用现代技术和管理方法,通过资源整合与开发,为企业研发、生产、经营、管理和持续发展提供有效支撑。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14年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意见》,进一步强调档案工作的重要意义,也为加强企业档案工作指明发展方向。企业档案工作是企业研发、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的基础性管理工作,已成为推进企业整体实力的重要条件,因此企业档案工作对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企业档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发展形势不容乐观,以钢铁行业为例,七八十家大型钢铁企业中,目前具有直属集团的独立档案部门仅两三家,而且随着钢铁企业改革的推进,这两三家也有被弱化的趋势。本文对企业档案管理现状进行分析,认为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档案管理意识有待增强。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是企业的首要任务,因此大多数企业忽略档案管理,企业的领导和员工对档案管理不够重视,档案管理意识薄弱,未充分意识到企业档案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价值,从而在档案管理方面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严重不足,导致档案管理工作有些滞后,出现档案管理缺乏统一规范和管理。很多企业的档案管理仍采用传统的管理方式,档案管理信息化严重滞后,造成档案利用价值偏低。

(2)档案管理缺乏专门机构。企业的核心工作是促进生产,提效益,因此很多企业对档案管理不够重视,对档案集中统一管理的基本原则不够明晰,导致很多企业缺乏一个专门机构统一管理档案,缺乏健全的档案管理的机制,未形成系统的档案管理制度,从而出现各部门的档案管理规范不一,档案形式不一,造成档案缺失,破坏了档案的完整性和统一性,给档案管理带来困难。

(3)档案管理缺乏专业人才。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专业程度很高的工作,档案管理人员需要掌握档案管理的专业知识技能。但由于档案管理在企业中未能得到充分重视,因此企业档案管理缺乏专业的管理团队,很多企业档案管理人员为兼职,不具备档案方面的专业素质,导致档案管理不适应企业管理的需要。档案专业人才的缺乏导致大多数企业的档案管理还处于收发查找的低级阶段,档案管理信息化程度偏低。

(4)档案管理缺乏统一规范。档案信息不仅是一个单位或部门内部信息,现代档案信息是一个地区、系统或国家,甚至是国际档案信息交流的一个部分。为确保档案信息交流的流畅,档案管理必须遵循统一的标准化规范,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档案管理规范。但有很多企业由于档案管理意识淡薄,缺乏专门机构管理档案,从而导致企业档案管理缺乏统一规范,各部门的档案形式不一。

(5)档案管理缺乏数据挖掘。很多企业仅仅将档案进行收集与保存,档案仅仅成为一种记录企业相关信息的方式,从而导致档案利用价值不高。企业档案管理人员未对档案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更未对档案信息进行数据挖掘与提炼。在调阅档案时,仅仅是简单地查阅档案原始信息,而未将档案中蕴含的有用信息挖掘出来。由于缺乏对档案进行数据挖掘与研究提炼,从而导致企业档案未发挥其应具备的综合价值。

2企业档案管理融合发展路径

本文认为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应创新发展,档案管理人员必须打破固有的档案管理思维模式,采用新思维,不能就档案而管档案,应增强档案管理现代化意识,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加强档案管理人才培养,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素质;加快档案信息化进程,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加强档案业务和企业管理知识学习,将档案工作融入企业的其他各项具体工作中,融合发展。为提升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实效,本文以重钢集团档案管理为例,就企业档案工作与企业管理各项业务融合发展的路径提出以下建议:

(1)档案工作与改革发展融合路径。国企改革是目前国内实体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档案工作应在国企改革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重钢集团具有百年历史,已保存了丰富的档案资源,形成了系统档案体系。为进一步发挥档案的综合价值,档案部门应深入挖掘企业档案中各个变革时期重钢面临的危机与对策,通过系统研究形成研究报告和咨询报告,为企业领导改革发展决策提供借鉴。同时与宣传媒体深度合作,挖掘档案中第一轮改革前后,重钢对国企改革作出的贡献和重钢人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以舆论为企业的改革发展造势。与工会、宣传部等组织机构联合采访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企业改革的亲历者,采集口述历史档案,并编辑专题视频,在电视台和档案门户网站播出,为企业改革发展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2)档案工作与生产经营融合路径。企业档案工作本身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基础组成部分,因此档案工作要纳入企业生产经营计划,从而促进企业全面发展,提升综合实力。重钢集团将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以“双保障机制”融入集团生产经营体系,即:每年的档案工作纳入集团生产经营计划,并设定考核指标,归档计划以生产经营计划的形式下发各单位;每年的档案工作计划纳入集团行政工作计划,并由总经理在职工代表大会的行政工作报告中向职工代表进行报告。档案部门通过经理办、技发办、经济运行处等业务部门的各项渠道收集钢铁行业及其上下游产业的信息,并汇总到档案部门,档案部门组织专业人员对收集的产业信息进行梳理、分析,每年形成6~8个专题信息研究报告,分送集团领导和各主要业务处室负责人,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决策参考。同时档案部门组织人员与经济运行处共同采集对企业生产经营有重大影响的生产经营数据,建设企业生产经营数据中心,建立大数据信息中心,为集团生产经营决策提供依据。

(3)档案工作与企业文化融合路径。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研发、生产、管理等方面长期形成的,能成为企业全体职工普遍接受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和行为规则,是在企业的建设和职工队伍的成长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与企业物质文明相适应的一种微观上层建筑。档案不是对企业文化的一种简单的记录,而是系统分析企业文化建设的成就与不足,精心梳理,留其精华,去其糟粕,形成价值取向。档案工作对于企业文化建设具有“缅怀历史、启迪未来、传承文化”的重要作用,从而更好地为企业生产经营和发展战略服务。企业档案工作与企业文化融合,可通过对企业档案价值挖掘,建立企业形象系统,实现企业档案的文化价值,比如:挖掘声像档案,发挥企业档案在企业形象宣传中的作用;开发荣誉档案,树立企业社会良好形象;编写先进人物宣传册,发挥企业英雄模范作用;全方位利用档案资源,展示企业文化。

(4)档案工作与厂情厂史融合路径。厂情厂史教育是回归溯源的传统教育,也是居安思危的警示教育,更是励精图治的励志教育。企业档案工作是维护企业历史面貌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厂情厂史教育方面有责任对厂情厂史进行综合研究,形成厂情厂史的研究成果,为厂情厂史教育提供现实的教育素材。企业档案部门可以通过挖掘档案资源,梳理企业历史脉络,同时对企业历史进行系统研究,编研出企业史志等档案资料,形成厂情厂史的研究体系。为加强厂情厂史教育实效,档案部门建立企业厂情厂史馆,展示企业发展的不同时期的档案和文物,与厂情厂史教育工作相融合,充分发挥档案的教育功能。

(5)档案工作与班组管理融合路径。班组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单位,也是企业基层的生产管理组织,班组管理直接影响企业生产决策的实施。档案管理可以与班组管理相互融合,档案部门可与班组长协作,充分发挥档案记录的职能,对班组人员和班组岗位进行声像等记录,尤其对于优秀班组、关键岗位的资料收集与拍摄。同时档案部门对班组产生的各项资料进行归档,组织班组长等管理人员对收集到的档案资料进行分析,挖掘其蕴含的隐形知识,优化班组管理,确保生产安全,提升生产效率,从而促进班组建设,提高企业效益。

3结语

企业档案工作是企业各项管理工作的基础,为企业管理各项工作提供信息资源和智力支撑。企业档案工作也只有在与企业各项业务活动相融合才能获得活力和发展动力,同时也要求企业档案管理从业者解放思想,加强学习,具备融入企业各项业务活动的知识和技能。本文对企业档案管理融合发展路径进行探索,提出企业档案管理与企业改革发展、生产经营、企业文化、厂情厂史、班组管理等方面的融合发展的具体路径。

参考文献

[1]狄婧.浅谈企业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几点认识[J].科教导刊,2012(29).

[2]李和平.《企业档案工作规范》实施指南[m].中国档案出版社,2010.

[3]苏洁.企业档案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D].四川大学硕士论文,2006.

[4]成佳秀.新形势下企业档案展览工作浅议[J].北京档案,2015(3).

[5]薛晔.论中央企业档案管理模式的选择[J].北京档案,2014(7).

[6]韩洪云,谷克宏.企业电子档案的安全管理及对策研究[J].科教导刊,2014(2).

企业合同管理方案篇4

论文关键词:合同档案,归类,管理,措施

1企业合同档案的特征

要想分析企业合同档案的分类管理,就必须掌握企业合同档案的特征,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1.1法律性

人类社会中,合同制度是一种最为古老的法律制度。对于经济社会而言,合同以法律形式存在,其目的是为了保障市场交易。合同在合同法的背景下,又赋予了法律效力。合同档案是一种原始记录,其记录内容包括合同变更、签订和终止整个过程,因此,合同档案具有法律特征。

1.2凭证性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会引发较多的经济纠纷。合同既是当事人履行合同义务和权利的凭证,又是法院及仲裁机构处理和解决纠纷的一种法律依据。因此,合同档案具有一定的凭证特征。

1.3规范特征

合同的签订、变更和终止等环节,必须要在合同法允许的范围内执行,也因此,赋予了合同档案规范的特征。就合同的内容和形式等方面而言,合同法均有明确规定。例如,订立合同的形式有3种,包括口头、书面及其他形式;内容方面,对合同的当事人姓名、数量、价款和住所等一般条款做了明确规定;还特别规定了合同的格式条款。只有赋予合同法律形式,才具备相应的法律效益。将合同作为档案保存时,一旦丢失某一部分,就失去了合同部分及全部法律效力,难以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1.4相关文件多

企业合同档案既包括签订的合同文本,又包括签订前和签订后的任何一个有关材料,例如,签订前的洽谈、招投标,签订后的变更、解除和签订等。邀请函、招标书、投标书、评标报告、会议纪要、议价单、会签审批表及解除协议等,组成了合同档案,要想确保合同档案的完整性,就必须做好合同档案的归档工作。

1.5合同档案数量多

与行政机关相比,一个完备的企业,每年内制定的合同档案相对较多,少则几百件,多则几千件。在这种情况下,要区分两种合同档案的分类方法,从而更有效地做好企业合同档案的管理。

2合同档案集分式归类方法分析

2.1以集分式归类原则为中心

从旧版及新版电力企业档案分类表来看,主要是依据科技档案和文书档案进行归类,科技档案包括电力生产、科研项目和建设项目准备。而文书档案包括行政管理和经营管理两大方面。在这种归类措施下,既给合同档案的分类整理增加了难度,又不利于合同档案的查找及统计管理。对合同档案进行归类时,要以集分式分类原则为中心,依据《合同法》中无名合同及有名合同的种类,重新制定。

2.2集分式分类表

根据我国合同法有关规定,适用于企业的有名合同包括:买卖合同,借款合同,运输合同,委托合同,技术合同,承揽合同,供用热力、水、电、气合同,技术合同及建设工程合同9种。依据有名合同和无名合同,制定集分式分类表,并在分类表中,将合同档案分类归档,依次为60~69号。

有名合同,又叫作典型合同,是指在法律规定中,确定其规则及名称的合同。无名合同,又叫作非典型合同,是指在法律规定中,未确定其规则及名称的合同。本科会计毕业论文

2.3分类表的使用法方法

将合同档案分类归档过程中,年度、分类号以及件号共同组成档号,年度为签订合同的年份,与合同相对应的具体分类号码为分类号,件号是在相同年度、相同分类号中,按照合同签订时间顺序制定的流水号。“—”作为代码间裂解符号,代码用阿拉伯数值0~9标注。例如:2014—62—002,该档号表示2014年度,借款合同中的第二件合同档案。

3合同档案归类管理的注意事项

在把合同方案转交至档案室前,企业要安排一个部门,做好办理合同的相关工作,防止出现办理人员和部门相对分散,无法做好合同材料收集工作。

对合同编号实行统一编制,并由合同主办部门负责,从而有助于合同材料的统计、保管和利用。要按照相关原则编制合同编号。诸如,将合同分为几大类,同时采用特定符号标记,例如物资类可以采用wJ表示。随后依据时间顺序,在类别号里编制流水号。独立性是各个合同编号的特性,一旦制定,无特殊情况,不允许私自更改。采用合同编号排列法,对未移交的合同材料进行保管,从而实现简便、快捷地查找相关合同材料。

移交前,由合同主办部门统一负责收集合同材料,并保管好。相关文件多和合同档案数量多是合同档案的两大特征,因此,合同主办部门在收集合同材料时,要将与合同有关的一切文件资料进行收集。档案室要监督和检查合同主办部门合同材料的收集和保管工作,各部门相互配合、协调,确保合同档案的完整性。

合同主办部门在规定时间内,将年度全部合同材料上交至档案室。有些合同在签订结束后,存在变更、作废和解除等问题,难以确定合同最终办理时间。所以,尽量不要将刚签订的合同转移至档案室。对于此类档案,先由合同主办部门进行收集和保管,待合同办理时间确定后,转交至档案室。

4结语

企业合同档案管理,对企业的发展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传统合同方案的归类管理,大多采用分散式归类管理,给合同档案管理带来一定难度,不利于合同档案的查找和利用及统计管理。对于企业合同档案管理来讲,充分利用其管理特性,采用集分式管理能够更好地实现对于企业合同档案的有效管理。由此得出结论,在企业合同档案管理工作中,集分式管理效果更好,更加实用,更符合企业合同管理的需求,能够在企业合同档案的查找、使用及统计中达到显著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林峰.企业合同档案管理难点问题分析及建议[J].中国科技博览,2013(20):231.

[2]王志伟.企业合同档案管理初探[J].机电兵船档案,2015(4):40-43.

[3]李莹.浅谈企业经营管理中合同档案工作的重要性[J].商业文化月刊,2015(15):83-84.

企业合同管理方案篇5

【关键词】企业合同;档案;管理

一、合同档案的特点

合同档案是记载合同履行全部情况的文字资料,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参考凭证及企业文化的重要体现,对企业生存和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合同档案不仅在于收集整理和保存利用,更在于“察往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合同档案在企业经济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日显突出,加强合同档案管理工作,已经成为企业档案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合同档案除具有一般档案共性外,还具有依据凭证性、法律约束力和实效性三个特点。

二、合同管理的关键

合同档案不单单是一种简单的档案,还有自身的一些特性。鉴于合同档案的重要性和特殊性,结合作者多年来从事合同档案的管理工作,浅谈在合同档案管理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明确归档责任部门,推行“谁产生、谁录入、谁审核”原则。2010年1月1日开始执行的《企业档案工作规范》中明确规定:企业各职能或承办部门应对本部门归档文件的完整和系统负责,合同档案归档责任部门应为合同管理部门,各职能部门负责积累、收集、整理应归档文件。

(二)合同档案整理范围不仅仅是合同文本,还要最大限度地保持文件之间的联系。这些联系包括以下几点:第一,各类合同都来源于企业的经济和科技活动,是处理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国家之间、企业与其他经济部门之间、企业各部门之间经济关系的依据,维护企业经济利益和合法权益的凭证。第二,同一合同内的文件材料是一个整体,无论是合同原件,还是企业为全面执行合同所形成的各种材料、各方面往来函电,以及在合同履行期限内形成的文件,如补充、续签合同,都是合同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处理经济关系和经济纠纷不可或缺的依据和凭证。第三,各类合同,虽然签约对象不同,内容千差万别,但都是实现一定的经济目的的工具,它是有别于其他文件材料的一种特殊文书形式。因此,在合同档案的收集、整理过程中,合同档案管理人员应当与有关业务部门进行合作,明确合同档案的具体内容,了解合同的履行情况,从而确定合同档案的归档范围,并随情况的变化不断进行修订和补充,使合同档案以提供利用为前提,及时、完整地归档。比如:施工合同档案组成包含下列内容:①合同条款。②技术条款。③图纸及配套说明。④已标价的工程量清单。⑤投标报价书。⑥中标通知书。⑦合同协议书。⑧对方资质证明。⑨变更文件。⑩谈判记录、会议纪要等。

(三)合同档案保管期限有别于普通文书档案。合同档案的收集、整理和组卷都有很大的不规律性,对一般经济合同而言,双方当事人经过要约、承诺、签字盖章后即表示该合同办理完结,这类合同标的的履行期限是划分合同保管期限的重要参考指标,如合同所依附的设备仪器使用年限、安装运输合同的结束时间等。还有一些经济合同,公证生效后,并不意味着办理完结,还需要定期检查合同的履行情况,有时需要修订、补充或更改,如长期租赁合同。另外,合同期长短也不尽相同,短的几天内履行完毕,长的要几年甚至十几年,这就要求合同档案的管理人员在划分合同档案保管期限时,要用系统、发展的眼光综合各方面信息。近年来,经济纠纷案件呈上升之势,这也要求划分合同档案保管期限必须考虑合同争议的诉讼时效问题。

(四)鉴于合同档案涉及企业诸多商业秘密和技术秘密,建立保密制度。确定合同档案保密密级,划分保密期限,以便档案管理人员根据不同密级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确保企业秘密不会泄露和失控。制定合同档案密级和保密期限是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进行、保障企业正当权益不受侵害的重要措施。

(五)统一标准,增强可操作性,确保归档质量。合同档案管理采取单立项目、自成一体、以件为单位、逐件整理、科学保管的原则,不仅便于合同的保管和利用,而且能够突出合同档案在企业档案中的位置和作用。在合同档案归档过程中,档案部门为确保归档质量,提出整理办法和质量要求,考虑企业职能部门档案移交人员大多是兼职人员,为了方便直观,可以制作合同档案整理模板供移交人员参考。

总而言之,做好合同档案管理工作,要着眼全局,做到未雨绸缪,才能保证合同档案收集的完整、及时,从而保证合同档案妥善保管、有序存放、方便利用,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发挥合同档案在企业发展中依据、凭证和参考作用。

三、结论

合同档案管理是否规范关系到合同签约双方的利益和权益,规范的合同档案管理可以有效地保护合同签约双方的切身利益。然而目前签订合同的时候由于种种原因会存在各种各样的不规范或者困难,这样就会对合同签约双方造成不必要的风险,本文结合作者多年来从事合同档案的管理工作,从目前合同档案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出发,并给出了一定的解决方案,为以后从事类似合同档案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企业合同管理方案篇6

关键词:企业档案;社会化;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G271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3月6日

一、我国企业档案管理现状

(一)企业档案管理对象发生显著变化。自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由原来的国有制经济转变为国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形式,这个过程中,企业档案的管理就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原本的国有制经济中,仅仅包含国有企业这一种成分,企业的档案自然是由国家政府来进行管理,然而,当经济体制发生变化之后,社会中的企业不仅仅有国有企业,更有私营企业、民营企业等多种企业,那么,对于企业的档案管理,就不仅仅是政府与国有企业之间的事务,其管理对象也包含了国有企业档案、民营企业档案、私营企业档案等多种。

(二)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在以往的计划经济时代,企业的生产目标都是由政府来制定,政府对于企业发挥着根本的指挥作用。然而,当我国进入市场经济时代之后,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在这个时期,政府与企业之间是一种财产关系,国家不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企业需要对自身盈亏负责。一方面为企业的自我管理提供了一个相对较为宽松的环境,一方面政府的职能也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领导者变为了服务者,企业在经营中的作用被凸显出来。

二、企业档案社会管理模式的意义

(一)改善政府职能失灵的问题。当市场自我调节能力失灵,无法处理经济发展中的问题时,政府就为调节该问题而出现,恰当地处理好公共事务,恢复市场的秩序。然而,如同市场一样,政府也可能会出现职能失灵的问题,这将会导致企业档案管理的一系列问题。为了改善这种问题,实施企业档案社会管理模式,能够有效地发挥企业管理的个性化,使企业获得期望中的管理服务,避免因不同类型企业之间差异造成的管理不恰当的问题,让企业都能够得到公平的发展机会。

(二)增强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实际管理能力。在企业档案社会管理模式之下,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能够将一些细致的、具体的档案管理工作转移给档案中介机构,如此一来,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就不必再将大量的人力、物力放在那些繁重、简单、效率低下的档案管理工作中,而是能够将更多的精力转移到对市场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中,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依法监督市场、服务市场的职能,从而运用更少的精力、资金投入,提供更好的服务,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有利于制定科学、合理的档案管理政策。在以往的企业档案管理模式之下,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主要是依靠自身多年的管理经验,结合国家与当地的管理实际情况,来制定档案管理制度,他们的出发点主要是方便于自身的管理工作,却很少征求企业的意见,难以反映出企业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的需求。而实施企业档案社会管理模式,则能够协调政府部门与企业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关系,从而充分发挥档案管理人员的作用,结合企业发展的需求与政府部门管理工作的实际,制定出符合市场发展规律、能够促进企业进步的档案管理策略。

(四)激发社会的自我管理能力。企业档案社会管理模式中,档案中介机构的出现,为激发社会的自我管理能力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企业能够根据国家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相关法律法规,根据本企业的经营方式、生产技术、企业管理等进行自我档案管理,从而获得更大的发展动力,将企业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由被动变为主动,为企业的管理工作注入更多的活力。

(五)有利于实现档案资源社会化。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不仅是在为企业的发展服务,同时也是在为社会服务。在以往的企业档案管理模式之下,企业只向政府部门提交一些未涉及到企业核心机密的档案,政府通过这些档案的管理能够为企业提供服务,然而,企业档案管理却未能为社会带来任何效益。然而,实现企业档案社会管理,则能够将企业档案集中在一起,在不侵害企业利益的前提之下,实现企业档案信息的共享,为社会大众提供更多的服务,从而使企业档案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实现档案资源的社会化。

(六)有利于实现人力资源社会化。档案管理工作需要具有专业知识的人员来进行,对管理人员素质的高要求是造成档案管理人才短缺的原因之一。而企业档案社会管理模式则是将业务外包给一些档案中介机构,如此以来,就能够使企业档案得到更为专业人员的管理,而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则不需要再专门地招聘培训大量的档案管理人才,这就使得档案管理人才资源的配置更为灵活。档案中介机构中,具有多个方面的人才,如档案部门相关工作人员、档案管理专家等,将档案管理工作转交给档案中介部门,能够使这些专业人员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为企业提供更为专业、全面的档案管理服务。

三、企业档案社会管理模式的可行性

(一)具备企业档案社会管理模式实行的条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体制由原来的计划经济向着现如今特色的市场经济而转变,形成了一种以国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繁荣局面,在不同类型企业的相互竞争之下,促进了彼此的不断发展。由于企业发展的需求,政府对于企业的管理模式也逐渐地发生了改变,政府不再发挥对企业绝对的领导作用,而是进行宏观的调控,为企业提供财产、政策等方面的服务。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作用也与之前不同,这为企业档案社会管理模式提供了实行的条件。

(二)具有企业档案社会管理模式实行的动力。社会经济的发展,是进行档案管理社会化的主要动力。首先,由于我国经济体制的变革,各地逐步建立起了档案中介机构,并且规模不断扩大、业务逐渐成熟,为实现企业档案社会管理模式提供了先决条件。其次,政府对于企业的运作的干预能力逐步减弱,使得企业获得了更多的自我管理的机会。再次,人们对于企业发展的观念也逐渐地改变,市民与企业发展的直接接触越来越多,管理意识越来越强烈。最后,政府管理体制的改革,为实现企业档案社会管理模式提供了直接的动力。

(三)坚实的企业档案社会管理模式实行基础。现如今,我国为社会发展所提供的服务主要是要实现公共服务的市场化、服务职能的转变、政府部门的改革等,并且要在保障政府部门基础职能的前提下,让市场自身来为其发展提供相应的服务,从而优化公共资源配置。档案中介机构的出现就为政府职能的转变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而档案中介机构则是可以利用自身专业化的人力资源、完善的服务来参与市场的竞争,为自身获得效益的同时,也实现了企业档案社会管理模式运行的可能性。

(四)极大的企业档案社会管理模式实行可能性。在特色市场经济的环境之下,档案中介机构建立并不断地发展着,档案中介机构的服务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在企业档案的管理、监督、企业运营指导方面的重任,使得档案行政部门的基本职能得以转变,政府由原来的直接干预企业运营,变为为企业提供相应的服务,其宏观调控作用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重大贡献也逐渐凸显出来。在一些较为发达的城市,档案中介机构已经总结出了许多可靠的档案管理经验,能够为其他档案中介机构的管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四、构建企业档案社会管理模式的方案

(一)构建企业档案社会管理模式应当遵循的原则。一是遵循政府宏观调控的原则。在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中,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应当适当地放权,将一些较为细致的、简单的档案管理工作,转交给档案中介机构,充分利用其专业化的人力资源,而政府部门则是要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宏观调控方面,并且要加强对档案管理工作的监管,保证市场发展的正常秩序;二是遵循效益最大原则。对企业档案进行管理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能够运用好企业档案,使其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因此,对企业档案的管理,不仅要考虑到政府部门在管理工作中所付出的成本,也要考虑企业的收益是否会受到影响,并且在这两者之间寻找平衡点,使得其最终的收益最大化;三是遵循灵活管理的原则。企业档案管理不仅要方式灵活,对不同类型的企业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还要手段灵活,结合法律法规及企业发展情况,提供专业化、标准化的档案管理服务,同时还要实现运行机制的灵活,建立起符合当地企业发展的运行机制,推动企业自我管理,实现政府、企业、中介共同为档案管理而努力;四是遵循自主管理的原则。企业档案关系到企业的切身利益,对于档案的管理工作,离不开企业自身的作用。因此,政府部门在为企业提供档案管理服务时,更应当采取相应的措施,鼓励企业进行自主管理,这不仅能够减轻政府部门的管理压力,也能够实现企业档案管理的高效化;五是遵循创新性原则。企业档案管理不能止步不前,而是应当与时俱进,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的生产技术、管理模式、经营方式都会发生变化,那么企业档案管理也应当不断地进行创新,使其符合企业发展的需求,从而为企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二)构建企业档案社会管理运行机制。企业档案管理的内部运行机制构建,首先,要建立与企业发展相符合的档案管理机构,并聘用专业的人员,在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之下,进行档案管理工作;其次,则是要做好档案管理服务,凸显档案管理在企业运营中的重要作用,获得企业管理者的认可,为档案管理的进一步发展获得更多机会;最后,则是要实现档案管理与企业共同发展,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效益。

企业档案管理的外部运行机制构建,则需要企业、政府、中介、协会等多个方面共同努力,一是要转变档案管理意识,是领导者意识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重视档案管理工作;二是要建立健全档案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运用法律,为企业档案管理提供可靠的保证;三是要加强政府的行政职能,强化其依法监督的能力,维护好企业的合法利益。

(三)构建企业档案社会管理模式应注意的问题及相应对策。档案中介机构受到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制约,其主要原因是档案管理观念落后、二者关系混乱、管理机制不合理等。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就要转变档案管理观念,认识到档案中介机构在企业档案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肯定其专业能力,并给予其法律、政策等方面的支持;其次,则是要理清两者之间的关系,认识到档案中介机构的主要职能,给予其应有的档案管理权力,同时也对其进行严格的监督,保证其做好档案管理服务工作;再次,则是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档案管理机制,使档案中介机构在公平的竞争中不断进行自我优化,为企业提供更高质量的档案管理服务。

明确档案中介机构的管理规范。档案中介机构的管理工作不严格的主要原因就是没有严格的法律来进行约束。这就使得档案中介机构的管理工作带有明显的随意性。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建立健全我国的档案管理法律法规。首先,国家应当建立起一系列具体的、具有可行性的档案管理法律法规,而不同的地区,则可以根据当地企业的类型、规模等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档案管理制度,通过这些法律制度,对档案中介机构的管理行为进行严格的规范,使其档案管理工作不断趋于成熟,实现我国企业档案的社会化管理。

主要参考文献:

[1]潘玉民,陈晓.地方档案法规关于档案中介服务规定的集成与分析[J].档案学研究,2007.6.

企业合同管理方案篇7

关键词:企业档案管理;企业文化;作用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飞速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深,导致我国国内市场的竞争十分严峻,所以,许多企业为了在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就积极改革发现自身的问题,改善企业自身的文化软实力,而企业的档案规范化管理对于企业的文化建设来说具有着决定性的作用,而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文化实力是提升民族凝聚力和民族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所以,企业的的文化实力发展,在企业的进步和发展过程中具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另外企业的档案一般都包含着企业进行各项活动的最直接最真实的记录,这其中包含着一些图像和语音等多种形式的资料,所以,一个企业的档案更是这个企业的文化文化命脉和重要的财富。因此,企业在追求经济发展的过程的,更加要注重文化软实力的培养,从而提升企业的整体素质。

1中能硅业档案管理基本情况

中能硅业成立于2006年3月,建立之初就有档案室,隶属于行政部管理。徐州市档案局副局长陆江曾评价中能硅业档案组:中能硅业创造了徐州市档案管理工作的“三个一”,即:第一家五星级非公企业,第一家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示范单位,第一家实现全员定岗定责、将档案工作纳入工作流程的企业。2010年,中能硅业档案室荣获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示范单位称号,并成功通过省三星级档案管理标准的评选;2011年,中能硅业档案室被评为“十一五”期间全市档案工作先进集体,同年11月通过了省五星级档案管理标准的评选,为企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后来根据档案集中统一管理的原则,经过档案人员的努力和完善,综合档案室的管理水平不断推新和提高。

综合档案室目前的使用面积450平方米,库房面积220平方米,阅览室100平方米,办公室50平方米,整理室80平方米,做到了档案库房、工作人员办公室、阅览室三分开。中能档案室作为综合性档案管理室,公司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各种门类各种载体的档案集中统一管理。共包含党群、行政、经营、生产技术、合同、产品、科研、基建、设备、会计、声像、实物十二大类。室藏档案已归档案卷7673卷;以件为保管单位的档案7769件;声像类档案131盘,其中照片档案356张;实物档案156件。档案室拥有能容纳四万卷档案的密集架,还有能容纳六千卷的档案柜42组,符合5年以上的存量。

2档案工作的管理特点

1.技术含量高、保密性强

中能硅业通过引进国际高端装置和技术,深化组合、集成再造,目前已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GCL法”多晶硅生产工艺。企业内拥有大量尖端技术、先进设备及高级技术人才。这就决定了该企业的档案管理技术强、保密性强,要求档案管理人员熟悉企业生产流程,并正确认识档案保密与利用关系,做到有聚有散、有收有放、上下一条龙统一管理,密而不懈。

2.涉及专业面广、种类繁多

光伏行业属于高新技术产业范畴,其中多晶硅制造更是集合了化学、固体物理学、材料学、材料工艺、机电工程、仪器设备开发等多学科和综合性技术的系统工程。这就要求档案管理人员熟悉掌握各项目各装置的结构、建筑、管道工艺、系统等多专业内容。这一特点决定了该企业档案管理的复杂性与艰巨性。

3.档案存量增加迅速

中能硅业的飞速发展导致档案存量迅速积累,这就要求中能档案管理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加强基本功的训练,高速度、高质量的工作,跟上企业的快速发展步伐。

综上所述,中能硅业档案管理既有一般新能源企业档案管理的普遍性,即高保密性、覆盖面广,同时又有其特殊性,即档案增长量迅速、电子化程度高。这就要求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必须从企业实际出发,认真研究建立完善适合于企业发展的档案工作管理体系,为企业档案信息资源的整合扩展及综合利用创造条件。

3企业档案规范还管理的作用

1.重视档案的收集环节

档案收集环节是档案管理的基础环节,它直接影响着后续的档案整理、保管、鉴定、统计及开发利用等各个环节。因此要实现档案工作的良性运转,就必须高度重视档案的收集工作,坚持做到事前介入、事中控制、事后核查。这就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必须从设备开箱阶段介入,在做好资料收集的同时,尽可能了解设备的性能及用途,从而确保档案资料的完整性与准确性,为后期利用打好基础。

2.档案人眼必须要做好事中控制工作

一方面要通过多种手段强化基层技术人员的档案意识,使每位员工将关键材料的归档看作自己的职责和义务;另一方面则应掌握生产流程及工程专业相关知识,制定关键资料收集的大纲和具体范围,确保关键资料完整移交。

4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剧,使得大量的企业更加注重文化软实力的培养,导致企业的档案管理与企业的文化变得更加密不可分,形成相互依赖,相互生存共,同进步的关系。在企业的文化建设过程中,企业的档案是企业文化发展的重要凭证和重要的参考资料,更是企业文化赖以发展的基础,所以,档案管理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一个企业有着优秀的企业文化,不仅仅可以塑造企业的整体形象,而且还能够塑造企业员工的个人形象,这对企业的档案管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企业的档案管理与企业的文化发展之间是不可分割的,两者之间必须要协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够帮助企业增强自身的综合实力,在剧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促进企业的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朱玉媛.现代人事档案管理,中国档案出版社.2015.6

企业合同管理方案篇8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38号)和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按照《企业年金试行办法》(劳动保障部令第20号)和《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劳动保障部令第23号)规定,现对尚未规范管理的原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以下称原有企业年金)移交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移交的范围

(一)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原行业管理的以及企业自行管理的原有企业年金均应移交给具备资格的机构管理运营。移交原有企业年金主要包括基金资产、负债、账户记录、相关财务及业务档案资料等。

二、移交的原则

(二)公开透明。要认真听取企业和职工对移交工作的意见,在原有企业年金基金资产清理、个人账户权益确认、管理机构选择等方面要公开,保证企业职工的知情权。

(三)平稳运作。要做好移交和接收的衔接过渡工作,采取集中移交和分散移交相结合,先移交后规范的方式进行移交。不能因移交而损害参保人员的利益和影响正常的业务运转,参保企业和职工不得借机退保,擅自分配原有企业年金基金资产和收益。

(四)安全完整。要妥善处理原有企业年金基金资产,保护参保人员的利益,做到基金资产安全移交。要维护基金资产的完整性,任何单位不得以任何理由占用、滞留、挪用。

三、基金资产的清理

(五)各地劳动保障部门要采取适当方式,对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管理的原有企业年金基金资产进行清理,摸清基金规模、资产形态、盈亏情况等,认真核对有关账目,列出完整的基金资产清单,由各个参保企业交职工确认后,记清记实个人账户,做到账实相符。

(六)为便于移交,应尽量在移交前将基金资产转为合格的投资产品。对出现不良资产或难以兑现承诺回报的,劳动保障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提出资产清理方案,按照谁承诺谁负责的原则在移交前解决;确实难以解决的,要明确责任和债务关系,选择企业年金基金管理人时如实说明情况,在各方达成协议的基础上,可将基金资产与债务一并移交。

四、基金投资的处理

(七)原有企业年金基金投资项目,在**年底之前合同到期的,一律收回资金,不再签订其他投资合同,移交给具备资格的机构后再按规定投资运营。

(八)原有企业年金基金投资项目,在**年底之前合同未到期的,原资产管理机构应与新的受托人及投资管理人协商一致,在明确债权债务的基础上,将基金资产投资合同一并移交,同时变更合同管理人。

五、个人权益的保护

(九)管理原有企业年金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要根据参保缴费记录和基金资产收益情况,认真清理、核对个人账户信息。按照原有企业年金方案或合同等约定的条件和原则,将基金资产量化到个人,收益公平分配,亏损合理分摊。

(十)没有原有企业年金方案或合同的企业,开职代会或职工大会研究制定分配方案,或者在移交后制定新的企业年金方案,然后进行基金资产分配和账务处理。

六、管理机构的选择

(十一)原有企业年金基金资产原则上应以整体移交为主,各地可根据企业数量和基金资产状况,提供若干以法人受托机构为主,包括账户管理人、托管人和投资管理人的方案供选择,然后进行基金资产分割。移交后,可规定1年左右的过渡期,过渡期满后,企业可以继续委托现管理机构管理运营,也可以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另行选择其他具备资格的管理机构管理运营。具备单独移交能力的大型企业,也可直接选择具备资格的管理机构。

(十二)建立原有企业年金的企业已破产或重组后不再继续缴费的,原则上将原有企业年金移交给具备资格的机构进行管理。

七、企业年金方案和基金管理合同的备案

(十三)建立原有企业年金的企业,仍然生产经营并继续缴费的,要按照《关于企业年金方案和基金管理合同备案有关问题的通知》(劳社部发〔**〕35号)规定,对原有企业年金方案进行修订,原来没有企业年金方案的要重新制定,报劳动保障部门备案。

(十四)原有企业年金移交后,要按照规定的程序选择受托人、账户管理人、托管人、投资管理人,并签订基金管理合同,报劳动保障部门备案。托管人要按照《关于企业年金基金银行账户管理等有关问题的通知》(劳社部发〔**〕40号)规定,负责开立企业年金基金受托财产托管账户、投资资产托管账户和投资风险准备金账户。

八、移交工作的要求

(十五)《国务院关于印发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方案的通知》(国发〔2000〕42号)决定,将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更名为企业年金,实行市场化管理运营。各地劳动保障部门要通过各种方式,加强舆论引导,做好宣传解释工作,排除社会上对企业年金与原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的误解,广泛宣传原有企业年金移交的必要性以及企业年金市场化管理运营的规则,引导企业和职工转变观念,主动配合做好移交工作。

(十六)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要坚持诚信原则,依规开展企业年金业务。当取得原有企业年金业务后,应当抓紧完成合同签订、备案等相关程序,尽快投入运作,缩短移交时限,降低移交成本,实现规范管理。

(十七)在移交工作中,要廉洁自律,严格按制度办事,不得弄虚作假,。对出现的违规违纪问题,一经发现将严肃处理。

九、移交工作的组织领导

(十八)原有企业年金移交工作,政策性强,事关企业职工的切身利益,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实施。在省级政府的领导下,成立由劳动保障厅(局)主要负责人牵头,养老保险、基金监督、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等有关方面人员参加的工作小组,统筹研究有关问题,统一组织实施,并保证必要的工作经费。各地应于**年4月底前将成立工作小组情况报劳动保障部。

企业合同管理方案篇9

论文关键词:知识管理 企业档案工作 协同 创新

知识管理给管理的一切要素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档案作为知识家族中的重要成员,也受到了知识管理波涛的席卷。企业档案具有边际报酬递增的特点,对企业档案知识的挖掘能够很好地服务于企业经济效益的创造,企业档案部门应该实现与企业知识管理环境和实践的协同,最大程度的发挥档案知识的边际效益。但目前,现行企业档案工作模式与知识管理的相容性存在问题,企业档案工作在知识管理环境下走向了“瓶颈”,本文将在详细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应对策略。

一、知识管理环境下企业档案工作的“瓶颈”

1.传统企业档案的分类模式不合时宜。国家档案局早在1991年就已颁发《工业企业档案分类试行规则》(以下简称《规则》),将工业企业档案分成十个大类,即党群工作类、行政管理类、经营管理类、生产技术管理类、产品类、科学技术研究类、基本建设类、设备仪器类、会计档案类、干部职工档案类。特大型企业或生产程序特殊的企业,有些档案难以归人上述十大类目时,可根据实际需要增设一级类目。随着管理环境的变化,今天我们再来审视《规则》的字里行间,会发现新生档案群体在《规则》中无处安放。

知识经济对企业档案工作产生影响的另一个方面在于企业档案成分本身也发生了诸多变化,企业竞争情报、客户档案与知识产权档案等应运而生。竞争胯限是关于竞争环境、竞争对手、竞争态势和竞争策略的信息研究。从本质上看,竞争情报是一种能产生效益的知识,具有很强的目的性、针对性、时效性、决策性及增值性。知识经济时代将竞争隋报为组织机构取得竞争优势方面的强大功能突显出来,也将竞争情报的功用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企业客户档案指标准版式的客户资信调查报告,具体内容包含对供应商、销售商,有竞争或合作关系的企业以及个体客户资料的收集、处理、评价成果等。对客户档案进行知识挖掘是企业维持固定客户群、发展新客户以及扩大市场份额的工具。基于发展的角度,《规则》所规定的企业档案类目在知识经济环境中早已时过境迁、不合时宜,由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而催生的这些新档案群体在《规则》中无处安放。需要在企业档案的一级类目中明确这些企业新生档案的归属。

2.传统企业档案的管理模式难以为继。“八大环节”是传统档案管理模式的象征。文档一体化管理,电子文件的全程管理等理论给“八大环节”模式带来了强有力的冲击。基于实践层面的文档—体化和全程管理,就是要求重新规划并建立企业档案工作的业务流程。

人们已经开始认识到:对于各种知识资源的管理,其核心在于对资源进行整合。成功的知识管理不是把各种知识资源有条不紊的保管好,而是将新的、片段的、孤立的信息补充到原有的固化知识中,实现知识的重新组合,从而扩大知识的整体能量,实现知识资源整体效能的最优。企业档案管理模式必须体现这样的思维,企业档案管理的业务流程需要做新的设计,以弥补“八大环节”缺少渗透和融合的缺陷。新的企业档案业务流程的设计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档案部门在企业知识系统中的定位务必准确。基于实践操作层面来讲,企业知识系统设计与实施主体均非企业档案部门。这正如档案馆承办现行文件开放一样,现行文件开放最终没有颠覆档案馆的本职角色,档案馆是保管国家历史档案的基地。政务信息公开时期,档案馆可以开放现行文件;知识管理时代,档案部门则应该把自己建设成为企业知识系统的重要一环。但是从实际出发,档寒部门绝不可能成为企业知识系统的构建主体。

(2)将档案知识的管理纳入企业整个知识资源管理规划中。企业知识资源包罗万象,档案、图书、情报、资料等都是企业的知识资源。长期以来,各种知识首先确立自己的“生态环境”,然后开始建立相互之间的“生态链”,最终的结果是建立强大的生态系统。知识管理的目标就是建立起强大的生态系统。为更好地发挥各种档案知识资源边际效益递增的优势,最好的解决思路是寻求档案、图书、情报、资料等信息资源的整合。档案业务流程的设计应该以企业整个知识管理系统的设计方案为行动指南,企业知识管理系统则具有对企业全部知识资源的整合机制。

(3)文件全程一体化管理。传统的档案学理论认为:档案从物质实体上看是指从归档到永久保存或最终销毁的文件。传统的“档案运动观”塑造了传统档案工作流程的灵魂以阶段式管理为中心。收集、鉴定、整理、归档、保管等各工作环节相互独立;档案业务工作与档案利用工作缺乏联系;档案部门与单位内其他部门缺乏必要的沟通;档案工作人员观念封闭,缺少企业文化的熏陶。文件全程一体化思想指档案部门对文件从产生到归档这一段时期的管理工作进行前端控制。这既满足了电子文件的管理需要,也便于了解文件的形成背景,更有利于挖掘文件信息中的知识资源。

二、实现企业档案部门与知识管理的协同

1.目标协同。档案部门在参与企业知识管理过程中,分目标应与知识系统的总体目标基本保持一致。目标是行动的指南,目标不相符,最可能导致的结果是实现了局部效益,但总体效益不一定有增加。通过协同机制将企业各个知识子系统的分目标统一起来,在协同环境中建立趋同的价值追求,使得参与知识管理活动的各个部门能够朝着同一个方向前进。

2.技术协同。强调各个分散工作环境下的知识系统之间应具有较好的兼容性和通用性。企业各个部门会由于自身实际情况所限而对知识系统的技术标准要求不一,标准上的差异会在部门之间的合作中形成“技术壁垒”。企业知识主管部门首先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在各类系统的转换与协调上,这样才能保证知识存储和利用的一致性。高度兼容的系统不仅能够发挥若干子系统本身的整体功能优势,同时也能够放大系统内聚后的功能创新效应。

3.资源协同。重新整合知识资源,优化知识资源的配置,提高知识的利用效率。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交叉性、集成性和复合性使企业各信息部门必须和谐地联系起来,档案知识必须与其他部门的知识资源整合才能实现其价值。对于很少使用或具有潜在价值的档案知识或图书、情报知识,企业应建立一个整合知识资源的平台,将知识单元或其线索以结构化的方式记录在指定数据库或知识库中,并由专人负责管理,使得知识能在适当的时候发挥应有的效用。

三、企业档案工作与知识管理协同的策略分析

1.利用协同思维,引领企业档案分类模式创新。标准与规则的设定都与一定的社会管理环境密切相连,《工业企业档案分类试行规则》在设定之初,并没有预测到知识管理的到来,更无法预知知识管理给企业档案类别带来的巨大冲击。自《规则》颁布至今,企业管理环境发生了彻底的变化,《规则》并没有新的修订。企业档案分类模式的创新应该被提上议事日程。

基于协同论认为:企业档案的分类应该以档案信息的相关性为标准,分类工作要建立在熟练掌握档案信息的基础上展开。知识管理时代,档案分类适宜采用内容分类法。基于协同论还认为:企业档案部门除了与企业其他信息部门协同外,还应该积极与企业研发、采购、销售、客服等职能部门协同,充分挖掘这些部门的竞争情报、客户档案与知识产权档案。对于企业档案内容分类法,企业档案部门则可以加强其分类操作的标准版式,如设立内容主题词,也可以加强内容关联性系统的研发与构建。

2.企业档案管理系统纵横协同,促进档案业务流程的重组或优化。业务流程重组的内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强调流程整体化。每个员工应该熟悉和掌握某一流程的所有步骤,改变以职能分工的运行体系、以作业流程为基础的管理模式,强调工作过程的整体陛和统一性。二是依赖信息技术的支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企业原有工作设计进行根本的再思考和彻底的再设计,以求企业关键指标,如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获得巨大的成功。现代信息技术为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提供了机会和可能。三是提高企业的效率和效能。实现业务流程重组,重点解决组织结构扁平化问题,减少管理层次,裁减冗余人员,以期达到灵活、敏捷、应变的效果。优化或重组企业档案业务流程需要把握两个层面的问题,笔者将其归纳为纵向协同与横向协同。

(1)纵向协同:文档一体化。大亚湾核电站总经理评价核电站运行情况时曾说过:“大亚湾核电站所以能长期安全、优质、高效,是因为有三大支柱:一是拥有一流的人才;二是拥有世界上先进的技术设备;三是拥有一个优秀的文件档案管理系统。”他把文档管理列为企业安全、优质、高效的三大支柱之一。档案工作环节和一些具体的操作手段的革新,要在立卷制度上更新,在工作手段上改进,尽量简化档案部门长期推行的一些烦琐、呆板的操作步骤。如从组卷的形式到装订的手段上考虑,怎样做到既不影响日后调档利用,又能尽快完成归档程序,取消一些繁琐的不必要的过程、环节、步骤,尽量缩短立卷归档周期,这样也便于推行部门立卷工作。

企业合同管理方案篇10

1.管理模式没有得到及时的更新。当前,有很多企业在档案管理方面,管理模式都还比较滞后,我国建筑企业的档案管理也不例外。建筑企业档案部门在科技档案管理方面仅仅注重在科技档案实体方面的收集、整理以及保管等工作,很少能涉及到关于档案数字化与网络化方面的管理,同时,管理人员也没能真正的认识到科技档案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导致了企业科技档案管理一直很难向着科技化的方面发展起来。

2.企业的服务手段不发达。当前,尽管很多工程施工企业的档案管理都已经应用了先进的计算机,网络以及扫面仪等,但是,很多时候却没有被充分的而利用起来,尤其在我国建筑企业档案管理方面,很多时候管理人员仅仅编制一些科技档案案卷目录以及专题目录,无法有效的应用现代化的网络技术等,对建筑企业档案进行科技成果转让与信息的交流,给企业科技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带来了严重的消极的影响。

3.企业科技档案管理服务方式缺少主动因素。很多时候,在工程施工企业中,企业的档案部门服务都严重的缺少主动因素,往往都是被动的、按照规定进行服务,服务内容与范围等都比较狭窄,并且这种不够主动的服务方式也比较单一,不够多样化,同时,服务的对象也会存有一定的局限性。更多的时候是为企业内部提供一些借阅以及复制等方面的服务,很少都会与外界沟通与交流,这对企业管理而言是很大的缺失。

4.企业科技档案管理人员短缺。当前,由于企业的竞争力都不断的增加,为了能够更好的发展,企业都开始步入内部改革的路程,但是,在改革的过程中,企业档案管理部门通常够会受到很大的冲击,很多企业内部的档案管理人员随着改革会越来越少,甚至有的企业在企业档案管理上仅仅有一名工作人员,一身多职,为此,该员工只能在日常工作当中主要收集资料与整理资料等,其他工作根本没有办法顾及,那么对于科技档案信息管理就很难再次进行加工管理。

5.企业科技档案交档不及时、不齐全。目前,建筑承包企业施工项目多,分散广泛,项目人员归档责任意识不强,项目完工后迟迟不交资料,经多次督促,交来的资料大多不齐全、不规范。

二、工程施工企业科技档案管理创新分析

在新的形势之下,企业档案管理必须要进行创新管理,改变以往的思想观念,创新服务方式与手段等,只有在这样,企业科技档案管理才能够更加的有效。工程施工企业之所以要建立有效的科技档案管理制度,其目的在于,能够为施工企业生产经营以及后期发展中所存在的缺陷等实施修复服务。

1.创新档案管理的思想观念。要创新管理,首先就要在档案管理方面给予高度的重视,为此,企业的领导人员必须要支持企业科技档案发展,用科技手段管理档案信息,并且要将制定好的档案科技管理规划纳入企业总体规划当中,并且要把档案工作与其他工作同规划、同部署、同落实、做到全面覆盖。同时,企业档案部门要从思想上解放,转变档案管理的观念,确保做到有组织、有计划以及有安排的进行。

2.创新企业档案管理组织机构。企业在档案机构的建设上,要设置专门的综合档案室,确保档案的规放有序性与安全性。同时,在档案室内,还要配备一些具备专业知识的人员进行管理,建立企业档案规章制度、各类档案实施细则及各类档案分类方案,确保能够将企业科技档案管理作为企业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确保管理内容的合理性与科学性。除此之外,企业在档案管理人员队伍建设上要加大管理力度,引进大量的相关专业管理人才,尤其是要接收档案专业毕业的大学生来充实企业所属单位的档案管理创新能力,与时俱进;加强对企业内部科技档案管理人员的教育工作,开展计算机工作培训,确保每一名档案管理人员都具备操作计算机的基本能力,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与业务水平能力,确保企业科技档案管理能够真正的实现信息化、技术化。

3.创新企业档案管理模式。在企业管理制度上,要落实好总经理负责、总工程师分管以及档案部门等多个部门管理制度。在企业档案管理方式上,要确保其规范化、表转化以及科学化的管理,加强科技档案信息化的建设,充分的利用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处理档案管理中的信息资源以及实施更好的档案管理服务,实现企业科技档案管理模式由传统的档案管理实体保管转变为现代化的档案实体数字化、信息化等管理,以保证各企业档案管理更加的科学合理。制订完善实用的企业科技档案管理办法,与所属各项目签订交档承诺书及需交档案资料明白纸,项目经理、总工程师及兼职档案员必须全部签字,并将项目交档情况纳入项目考核范畴。除此之外,要加大开发力度,要“放活”档案。在建筑企业当中,有很多的档案存储都只重视保密以及储藏等,忽视了档案的利用,也存在着偶尔被动使用的现象。如果要保证建筑企业档案能够发挥其价值,就需要将“死档案”变成“活资源”,把“档案库”变成“科技库”,充分的将其利用起来。

4.创新档案科技管理方法。在如今企业科档案管理当中,尽管已经应用信息手段进行管理,但是,由于建筑企业档案管理方面应用信息手段管理的时间较短,在管理中还存在着很多的缺陷,为此,需要不断的完善与发展。首先就要选用与建筑企业相适应的档案管理软件,并在体系结构、系统功能以及适用网络结构等方面要与当前的档案建设信息管理要求相符和。其次,要做好科技档案案卷收集、文件级目录数据库及文档的录入工作等,有效的实现企业档案管理科学化、规范化以及信息化。

5.创新企业档案管理服务。要创新企业档案管理服务,首先就要通过局域网为本单位的各个部门提供科技档案查询服务等。那么需要在企业内部信息网上设置“企业档案信息网”为主页,然后由组织机构、档案法规以及业务建设等构成栏目的设置,确保企业科技档案服务多样化,合理化。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