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交流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0:40:58

干部交流方案篇1

第一条为了推进干部交流工作,进一步优化领导班子结构,提高领导干部的素质和能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党政领导干部交流工作规定》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全区县级以上地方党委、人大常委会、政府、政协及其工作部门和工作机构的领导成员,上述工作部门和工作机构的内设机构的领导干部;县级以上地方纪委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领导成员及其机关内设机构的领导干部。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的党政领导干部交流,是指各级党委(党组)及其组织(人事)部门按照干部管理权限通过调任、转任对党政领导干部的工作岗位进行调整。

第二章交流对象

第四条交流的对象主要是下列人员:

(一)因工作需要交流的;

(二)需要通过交流锻炼提高领导能力的;

(三)在一个地方、部门或者内设机构工作时间较长的;

(四)按照规定需要进行亲属回避、地域回避和公务回避的;

(五)其他原因需要交流的。

交流的重点是县级以上地方党委、政府正职领导成员及其他领导成员,纪委、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组织部和公安、财政、审计部门的正职领导成员。

第五条全区县级以上地方党委、政府领导成员在同一职位上任职满10年的,必须交流。

在同一市、县(区)党政领导班子中担任同一层次领导职务满10年的,应当交流。

新提拔担任县(市、区)以上地方党委、政府领导成员的,应当有计划地易地交流任职。

第六条县级以上地方纪检机关(监察部门)、组织部门、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部门的正职领导成员,在同一职位任职满5年的,应当有计划地进行交流;在同一职位任职满10年或在本人成长地、出生地任职的,必须交流;新提拔的一般应易地交流任职。副职领导成员在同一领导班子中任职满10年,应当交流。

第七条实行职位或岗位任期交流,自治区和各市、县(区)党政机关及其内设机构的领导干部,特别是从事执纪执法、干部人事、财税、审计、项目审批和资金管理工作的领导干部,在同一职位任职满10年的或在同一处室(科室)工作满10年的,应当交流轮岗。

第八条缺少基层工作经验或者岗位经历单一的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应当有计划地交流。

第九条实行干部双重管理、以上级业务部门为主管理的单位的正职领导成员,在同一领导班子中任职满10年的,应当交流。

第十条党政领导干部任职回避交流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一条党政领导干部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不交流或者暂缓交流;

(一)离最高任职年龄不满5年的(属于必须交流的对象,可区别不同情况对其工作进行调整);

(二)因健康原因不宜交流的;

(三)涉嫌违纪违法正在接受纪检监察或者司法机关审查尚未作出结论的;

(四)其他原因不适合交流的。

第三章交流范围和方式

第十二条干部交流可以在地区之间,部门之间,地区与部门之间,部门内设机构之间,党政机关与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群众团体之间进行。

第十三条地厅级干部和县(市、区)党政正职领导干部一般安排在全区范围内交流,必要时县级纪检(监察)机关、组织部门、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部门的正职领导干部也可在全区范围内交流;地级市直属各部门领导干部、县(市、区)党政副职领导干部及地级市内设机构的科级干部一般安排在地级市范围内交流;县(市、区)党委管理的科级干部一般安排在本县(市、区)范围内交流;因工作需要,处科级干部也可跨地区交流;县处级以上党政部门的内设机构干部在本部门及其下属部门、单位范围内交流。

第十四条市、县(区)之间的干部交流,重点围绕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人才战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布局和支柱产业及重大项目建设进行。

第十五条自治区直属党政机关应当注意选调在市、县(区)有基层工作经历的干部到机关任职,同时根据工作需要从自治区直属机关选派年轻干部到各市、县(区)党委、政府及对口部门任职或挂职。

第十六条实行党政机关与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之间的干部交流。按照有关规定条件和工作程序,可选调国有企业事业单位领导人才到党政机关任职,也可推荐党政领导干部到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任职。

第十七条实行干部双重管理、以上级业务部门为主管理的单位的领导干部,可在本系统内交流,也可与市、县(区)或者其他垂直管理系统交流。

第四章组织实施

第十八条干部交流工作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组织实施。根据工作需要,上级党委(党组)及其组织(人事)部门也可直接组织实施。

实行干部双重管理部门的干部交流,由主管单位提出,征求协管单位的意见。

第十九条干部交流工作一般按照下列程序办理:

(一)组织(人事)部门拟定交流方案,提出交流人选;

(二)征求干部调出、调入单位意见;

(三)党委(党组)集体讨论决定;

(四)党委(党组)或者组织(人事)部门与交流干部谈话,听取本人意见,做好思想工作;

(五)组织(人事)部门办理调动手续。

第二十条干部交流应突出重点,增强计划性、针对性,注意与领导班子换届调整相结合。市、县两级党政正职领导成员未任满一届的一般不交流,同一地区党政正职领导成员一般不同时交流;领导班子一次流一般不超过班子成员的三分之一;需按法定程序选举或者任免的干部交流时应当按照法定程序办理。按规定需作离任审计的应当进行审计。

第五章交流工作纪律

第二十一条干部交流必须严格执行下列纪律:

(一)任何地方和单位必须执行上级党委(党组)及其组织人事部门关于干部交流的决定,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执行。

(二)各级党委(党组)必须严格执行干部交流程序,集体研究决定交流对象,不得借干部交流突击提拔干部。任何人不得借干部交流对干部进行打击报复。

(三)干部交流应当在规定的编制限额和职数内进行。

(四)干部应当服从组织的交流决定。接到交流通知后,须尽快办理工作交接手续,在限定的时间内报到。跨地区跨部门交流的,应当同时迁转行政关系、工资关系和党的组织关系。无正当理由拒不服从组织安排的,就地免职或者降职使用。

(五)调出单位应尽快向调入单位转递干部档案,提供真实情况和材料,不得弄虚作假。调入单位应当认真审核有关材料。

(六)干部调离时,不得违反规定随调工作人员,不准随带公共物品;干部调离后,不得干预原单位的工作。

第二十二条实行干部交流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对违反纪律或者执行纪律不严格的,应当严肃批评教育;造成严重后果的,追究主要责任人以及其他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第二十三条党委(党组)及其组织(人事)部门负责对干部交流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受理有关举报、申诉,制止、纠正违反本规定的行为,对有关责任人提出处理意见或者建议。

第六章保障措施

第二十四条建立健全干部交流激励机制。坚持交流培养使用相结合,采取有利于干部健康成长的政策措施,鼓励干部到艰苦边远地区、复杂环境、重点建设工程基层经受锻炼,建功立业。

第二十五条党委(党组)及其组织(人事)部门应关心爱护交流干部,妥善安排其工作、生活,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干部调入、调出单位应当相互配合,帮助交流干部解决困难和问题,解除其后顾之忧。

第二十六条交流干部的配偶、子女是否随调随迁,尊重本人意愿,按有关规定办理。配偶、子女随调随迁的,应当妥善安排其就业、就学。

第二十七条党委(党组)及其组织(人事)部门应当跟踪了解交流干部的思想、工作情况,加强教育、管理和监督。

第七章附则

第二十八条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和县级以上党政机关所属事业单位的干部交流,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九条乡(镇、街道)党政领导干部的交流,由地级市党委根据本办法制定相应的实施办法。

干部交流方案篇2

为了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干部队伍管理的竞争、激励机制,形成富有生机与活力,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选人用人机制,着力推进我区干部队伍建设,为开发区的全面发展打好坚实的组织基础。党委决定,委机关中层干部实行轮岗交流和部分中层岗位实行竞争上岗。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干部队伍建设,努力做到年青干部的培养与干部队伍结构优化相结合,统筹机关与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相结合,开发区工作特色与内在要求相结合,坚持“勤学、善谋、创新、实干”的用人导向,以完善干部队伍管理的竞争机制、激励机制、淘汰机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工作热情,增强干部队伍的生机与活力,努力选拔和造就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发展上有潜力的干部队伍,以适应开发区跨越式发展对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的需求。

二、基本原则

这次委机关中层干部轮岗交流和部分中层岗位竞争上岗工作,要以《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为依据,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干部人事工作的正确原则。

1、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坚持按《条例》选人用人,注重群众参与和群众的公认度,同时把用人的民主认同与党委集体的决策结合起来;

2、轮岗交流原则。进一步扩大干部横向交流、机关与基层交流的力度,努力增强干部统筹发展的意识、胸怀全局的意识、团结协作的意识。

3、量才录用,注重实绩的原则。坚持以实绩评价干部,造就干部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注重实绩和实践来评价干部,努力减少领导干部以个人好恶用人的不良倾向。

4、优化结构,提高效能的原则。原创:要使年龄、文化、性别结构、现任与后备干部结构更趋合理,机关活力更强,效能进一步提高。

5、坚持“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的原则。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注重专业化、知识化。

三、职位范围

(一)轮岗交流的职位范围:不小于职位的30%。

(二)竞争上岗的职位范围:(见附表)

正职4个,副职9个,各占30%和60%。

四、职位条件

(一)基本条件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指示,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和道德修养;

2、努力学习理论知识和文化、科学、业务知识,具有较好的政策理论水平和业务工作能力;

3、热爱本职工作,认真履行职位职责,完成目标与任务;

4、连续三年考核“称职”以上,身体健康;

5、具备竞争职位所需的其他任职资格条件。

(二)职位条件

1、正科级领导职务的职位条件

(1)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能顾全大局,团结配合;工作思路清晰,善于把握工作重点,解决疑难问题;

(2)一般应任副科级行政领导职务两年以上;

(3)新任正科级者,年龄须在男45周岁(1959年1月1日后出生);女40周岁(1964年1月1日后出生)以下,学历大专以上;原正科级(含行政非领导职务或中级职称以上)者竞争转任正科级职位的,年龄须在男53周岁(1951年1月1日后出生),女50周岁(1954年1月1日后出生)以下,学历应在大专以上。个别工作表现突出或因工作需要者可适当放宽年龄和文化条件。

2、副科级领导职务的职位条件

(1)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熟悉所竞争职位的业务知识和相关知识,组织完成室处局长(主任)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2)新任副科级职位的,年龄男、女均须在40周岁(1964年1月1日后出生)以下,学历大专以上;原副科级(含行政非领导职务)或中级职称以上者竞争转任副科级职位的,年龄一般须在男50周岁(1954年1月1日后出生),女45周岁(1959年1月1日后出生)以下,学历应在大专以上。个别工作表现突出或因工作需要者可适当放宽年龄和文化条件。

(三)报名资格条件

凡申请科级职位竞争的,开发区委机关、乡、镇、街道国家公务员符合上述职位条件的均可报名参加竞争;在管委会机关工作的企事业编制人员符合上述职位条件的也可报名参加竞争。

五、轮岗交流与竞争程序

第一阶段:准备动员阶段

1、成立轮岗交流与竞争上岗领导小组,建立工作班子;

2、确定轮岗交流的幅度,确定竞争上岗的职位;

3、拟定工作方案,报有关部门审批同意;

4、召开动员大会,进行思想发动。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阶段

1、公布职位。公布轮岗交流、竞争上岗的职位、报名条件。

2、公开报名。根据竞争上岗的职位和条件,采用个人自荐、群众举荐、组织推荐相结合的办法进行报名,填写《湖州开发区竞争科级职位申请(推荐)表》。

3、资格审查。由轮岗交流和竞争上岗工作班子依据职位条件,对自荐和被推荐者进行资格初审,并报党委确定参加竞争上岗人员名单,张榜公布。

4、演讲。凡参加职位竞争的同志在一定范围内进行竞争演讲,介绍自己经历、德才情况及工作设想。

5、民主测评。对参加职位竞争的人员进行民主测评。

6、组织考察。根据竞争人员的德才表现、演讲成绩和民主测评等情况,择优确定考察对象并进行考察。

7、决定任命。按干部管理权限,由党委集体讨论决定干部的任用,并报市委组织部审批。

8、办理聘任手续,公布聘任文件,聘任期限为两年。

六、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这次中层干部轮岗交流和部分中层岗位竞争上岗工作,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进行,并成立领导小组,董立新同志为组长,杨宇澄、邵玲珍同志为副组长,成员由郭益扬、俞章辉、张晓春、周朝喜、王华兴同志组成,具体负责这项工作的组织与实施。

2、统一思想。这次轮岗交流与竞争上岗,要注意把中层年度述职测评与本科室评价相结合,把部分老同志退下来与青年干部的选拔培养结合起来,注重平稳过度,把委中层干部调整与明年基层换届结合起来,统筹考虑。广大干部职工要积极响应党委号召,支持这次活动,热心参与这次活动。

3、严明纪律。广大干部群众要严格遵守组织人事纪律,每个同志要正确对待组织、正确对待自己,公道正派。

干部交流方案篇3

认真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实行党和国家机关领导干部交流制度的决定》(中发[*]9号),有计划地对领导干部进行交流,对于发扬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培养锻炼干部,造就新一代社会主义事业可靠接班人,对于贯彻落实邓小平同志重要谈话和中央政治局全体会议精神,加快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步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几年来,我省结合领导班子换届和调整,有组织有计划地对一部分干部进行了交流,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使一些领导班子的结构得到改善,整体功能有所提高,被交流的干部在更广阔的范围内经受了锻炼,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经验,增长了才干,提高了领导水平,其中不少干部在新的环境中,勇于改革创新,大胆放手工作,做出了显著成绩,受到了各方面的好评。为了进一步做好我省领导干部交流工作,使之经常化、制度化,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各项工作服务,根据中发[*]9号文件和其他有关文件的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特作如下规定:

一、各级党政机关的领导干部,从有利于工作和培养干部的目的出发,都可以进行交流。接近离退休年龄的干部,一般不作交流。二、省级各部委办厅局(行政性公司)的领导干部和各市(地)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可以在省级机关与市(地)之间交流,也可以在不同市(地)之间或省级机关

不同部门之间交流,还可以在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之间交流。

县、乡党政领导干部,一般在本市(地)、本县范围内交流;经上级党委组织部协调,也可以跨市(地)、跨县交流。

管人、管钱、管物和执法、执纪、监督部门的干部,要适当进行岗位轮换。可以在本地区范围内进行岗位轮换,也可以在本系统内进行异地轮换。

省级各部门和各市(地)县的年轻处(县)级干部,可以在省级机关和市(地)、县之间,不同市(地)、县之间和省级机关各部门之间进行交流。要特别注意从省直机关和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交流一部分领导干部到经济相

对不够发达的地区任职,也要注意从经济相对不够发达的地区挑选领导干部到经济发达地区任职或挂职学习。还要注意党务干部与行政干部之间的交流。

三、干部交流要有领导、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并尽可能同换届选举、调整领导班子结合起来。为保持领导班子的相对稳定,地方党政领导干部没有特殊情况,在一届任期内不要轻易变动;一个地区、单位的党政主要领导干部,一般不同时交流,以保持工作的连续性;如在一个班子中需要交流的干部比较多,可分期分批进行。交流到需要通过选举任职的领导岗位,要尽量安排被交流的干部在换届选举前到位,以使干部熟悉情况,使群众了解干部,有利于换届选举。

四、干部交流按干部管理权限分级组织实施。省级各部委办厅局(行政性公司)、省级人民团体、省属企事业单位和各市(地)的省管干部,以及跨市(地)进行交流的县(市、区)党政正职,由省委组织部负责拟定交流方

案(省级思想意识形态部门和企业领导干部的交流方案,由省委组织部分别会同省委宣传部、省委企业工委拟定),经省委批准后实施。县(市、区)党政正职在本市(地)范围内交流,由各市(地)委拟定方案,经省委组织部汇

总审核,报省委批准后实施。

省属大专院校领导干部在院校之间的交流,由省委高校工委拟定交流方案,经省委组织部汇总审核,报省委批准后实施;在院校和省级机关、市(地)之间的交流,由省委组织部会同省委高校工委拟定交流方案,由省委组织部报省委批准后实施。

需经人大常委会、政府任命或人代会选举的交流干部,要依照有关法律规定的程序办理任免手续。

五、为加强对中青年干部的培养锻炼,由省委组织部会同省级各部门和各市(地)委,有计划地抽调部分处(县)级年轻干部进行交流。要把干部交流同对后备干部的培养紧密结合起来,对列入名单的后备干部,要根据培养目标和干部本人的不同情况,有计划地安排交流和岗位轮换,使其更快、更全面地提高素质。

六、干部交流是一项重要而细致的工作,各级党委(党组)要切实加强领导,认真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干部充分认识干部交流的重要意义;要在现有的条件和范围内,尽可能地帮助被交流的干部解决一些具体困难和实际问题。干部交流应随转行政、工资关系,原则上要求随迁户粮关系,提倡并鼓励家属随迁。

七、干部交流工作要讲党性、顾大局、守纪律。各地、各部门都要从大局出发,不搞本位主义,坚决改变某些地方和部门存在的干部调不出、派不进的状况。被交流的干部要正确对待各种具体困难,坚决服从组织决定,并在规定的期限内到职。对不服从调动的干部,党组织要进行严肃的批评教育;对经教育后仍不服从、并未经许可在超出调令规定报到期限10天后仍未报到的干部,应就地免职或降职使用;情节严重的,应给予纪律处分。

确定要交流的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在组织谈话明确后,不得再主持原单位研究干部任免、调动等事项的会议。被交流的干部,不得从原单位随带干部。被交流干部的进出单位不准以任何名义用公款送礼、宴请。

八、选拔任用干部,要坚持干部“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要不拘一格地大胆启用优秀年轻干部。要充分考虑干部的工作经历,今后,拟提拔担任上一级领导职务的,一般应具有下一级两个以上工作岗位的经历;在同等条件下,凡在多个部门、多个工作岗位任过职,且表现好的干部,应优先提拔使用。

干部交流方案篇4

加强监督管理。对不服从组织决定交流的干部,各级党委(党组)和纪检机关、组织人事部门将认真履行职责。将批评教育,经批评教育仍不改正的将视情况给予必要的纪律处分、就地免职或降职后调离原单位,5年内不得提拔使用。对违反上述干部交流纪律的当事人和责任者,将根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试行)和《关于对违反〈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行为的处理规定》予以严肃处理。

专门研究落实县(市、区)法院副院长、检察院副检察长、公安局副局长等的干部交流工作。现在第二个会议,下午已先请各县(市、区)委书记、组织部长、政法委书记和市公检法“三长”开了第一个会议。刚才同志已宣布这一批县(市、区)公检法机关副职的干部交流方案,大家可能感到很突然,没有思想准备。因此,代表市委与同志们谈谈这个问题。

由组织人事部门通过查阅有关档案材料、听取有关领导意见等形式,这一次县级法院副院长、检察院副检察长、公安局副局长等领导干部的交流是市委的统一领导下。深入调查摸底,掌握他籍贯、出生地、生长地、家庭情况、任职时间、德才表现、专业特长、发展潜力以及他所在班子情况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与有关部门广泛协商、取得较一致的意见,汇总报市委书记办公会议讨论决定的这次确定列入第一批交流轮岗的干部18人,涉及4个县(市、区)和市公检法机关,其中在县(市、区)之间交流9人,调进市直机关2人,从市直公检法机关交流到县(市)3人,就地交流轮岗4人。具体的交流方案,刚才同志已宣布,不再作具体说明。

贯彻执行中央和省委的有关规定精神,这次交流。切实加强我市政法干部队伍建设所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交流工作是坚持干部条件,尊重民意,注重公论,坚持原则的基础上,按照程序实施的交流面比较大的班子基本都符合领导班子优化结构的要求,符合领导班子成员五湖四海的要求,符合关于配备年轻干部的目标要求,符合班子职数的要求。

就这次交流工作讲几点意见:下面。

一、这次干部交流的指导思想、对象及依据

坚持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1这次干部交流的指导思想是贯彻上级有关文件和指示精神。着眼于培养锻炼干部,提高干部素质,改善并优化领导班子结构,增强班子的整体功能,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促进党风和廉政建设,为我市的改革、发展和稳定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凡属在同一单位任正职满5年,2这次干部交流的对象是县(市、区)法院副院长、检察院副检察长、公安副局长、副政委、交警大队长等。同一领导班子任正副职满10年,原籍、出生地、生长地任职,按照有关规定需要回避任职,因工作需要须调任职位的五种情况之一者,均应分期分批进行交流。

为贯彻中央关于干部交流的精神,3这次干部交流是贯彻执行中央和省委的有关文件规定。为什么市委要下这么大的决心组织好这次干部交流?近三年来。省委常委对干部交流问题进行了多次研究并提出具体要求。省委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干部交流轮岗工作的若干规定》省委组织部、省委政法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全省政法部门干部交流轮岗的意见》省委办公厅又转发了省委组织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干部交流轮岗工作的意见》今年3月省委再一次下发了中共省委贯彻〈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政法干部队伍建设的决定〉意见》这些文件把县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和县级以上政法委、法院、检察院(反贪)公安(交警)司法部门的领导班子成员,以及交警、刑警、巡警支(大、中)队、派出所、法庭、监狱、看守所、劳教所等基层领导干部列为交流轮岗的重点对象。并要求县(市、区)政法部门领导班子成员中至少有一位40岁以下的干部,且要保持一定的年龄梯次。这次干部交流是市委贯彻执行中央和省委有关文件规定的一项重要措施。

其中法院正副院长20人、检察院正副检察长19人、公安局正副局长(政委)49人;年龄在50岁以上24人,4这次干部交流工作是市政法队伍建设的内在必然要求。全市县(市、区)现有公检法机关正副职88人。占27%;属在原籍任职43人,占49%,虽不属原籍,但属在出生地或成长地任职12人。还有相当一部分同志长期在一个地方或一个单位工作。从这个结构来看,一是班子成员年龄老化,年龄在50岁以上的占27%,按照《中共省委贯彻〈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政法干部队伍建设的决定〉意见》需要补充优秀的年轻干部。二是对照省委有关干部交流文件规定的五种情况,干部交流的任务很重,统计起来,原籍、出生地、成长地任职人数实际达55人,占总数63%,而长期在一个地方工作的干部,往往易被各种关系网所缠绕,造成执法不公、办人情案等腐败现象的发生,这说明干部交流工作,对我市政法队伍建设来说,已是刻不容缓、势在必行。为贯彻执行省委有关指示,根据省委组织部、省委政法委《关于全省政法部门干部交流轮岗的意见》结合我市的工作实际,市委决定从现在开始至明年县级机构改革,分批对县级法院副院长、检察院副检察长、公安副局长、副政委、交警大队长等,凡属五种情况之一者,进行交流。这一方面是因为他处于执行法律和法规的重要岗位,无论从培养锻炼干部还是从公正执法的角度,对他实行交流都是有益的必要的这也充分体现了市委对这些干部的爱护和关心;另一方面是通过干部的成批交流,能起到示范作用,促使干部交流形成气候,把干部交流工作推上制度化、正常化的轨道。

二、要充分认识这次干部交流工作的重要意义

要抓住机遇,当前。迎接挑战,开拓进取,全面完成党的十六大、省第八次党代会提出的各项工作任务,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就必须对干部队伍建设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而实践证明,干部交流恰恰是培养锻炼干部的一条重要途径,转变领导作风的一个重要方法,保持廉政勤政、公正执法的一项重要措施,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必然要求。也是干部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那么干部交流有什么好处呢?

干部交流有利于丰富干部的实践经验,第一。增长才干,提高领导水平。实践出真知”党强调在实践中培养锻炼干部,正是遵循了这一正确的认识路线。这里讲的实践”指广泛的社会实践,而不是单一的实践。一个领导干部只靠在一个地方、一个部门、一个岗位的实践是远远不够的这种实践很明显存在局限性。因此,必须参加多元化的实践,经历不同地区、多岗位的锻炼,才能更全面地提高自己的领导才能。现在许多干部是经过正规学校培养出来的文化、专业知识水平较高,但他多数阅历简单,实践经验不足或不全面,亟需补上这一课。实行干部交流,能很好为干部提供参加广泛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有利于干部在多种环境、多个岗位、多类条件下经受锻炼,增强对不同环境和工作的适应能力,提高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开拓新局面的水平。

干部交流有利于推动干部不断学习,第二。更新观念,获得新的知识和经验。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也是人才成长的一条重要规律。有的干部久居一地,虽然较熟悉情况,但久而久之,容易产生自满自足,凭着老办法、老经验办事,实际工作中往往出现办事处事简单化,对事物容易满足一般了解和一知半解,习惯用老眼光、老观点看人看事和决策,影响对问题的正确观察和判断。还有的干部由于长期在一个地方、一个部门工作,对其它地方、其它部门的情况了解不多,缺乏横向比较,总觉得自己工作搞得不错,因而夜郎自大、坐井观天、固步自封、满足现状,放松了事业上的追求和进取。而干部交流到一个新的地方、新的岗位工作,很自然地置身于一个不进则退的氛围,往往能有效地消除惰性心理,变压力为动力,逼着其为适应新的环境和岗位迎接新的挑战而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调查研究,重新学习,努力了解新情况,思考新问题,丰富新经验,获得新知识,不断地充实和完善自己。同时,通过干部交流这个载体,实现地区之间、部门之间、行业之间的信息、观念、知识的交流和优势互补,给班子带来清新空气,从根本上遏制和防止“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带来的思想僵化、观念落后以及避免因干部“近亲繁殖”而畸形发展。

干部交流有利于加强对干部的监督管理,第三。勤政廉政,提高干部的素质。党风廉政建设是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一件大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解决好这个问题的重要性愈加突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有很多措施,而对干部进行交流,其中一项经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措施。其实,国从汉代起就有了较明确的官吏避籍制度,清朝已有“五百里地不为官”规定。古代尚且如此,今天我更有条件、也有必要进行干部交流。对一些干部来说在一个地区、一个部门工作时间长了彼此儿婚女嫁,攀亲结友,加上老乡亲、老同学、老同事、老部下、七姑八姨一大堆,盘根错节,关系复杂。有些虽不是原籍工作,但在一个地方工作久了实质上是地方化了干部,难免有这样那样的关关系系复杂因素的存在这样一种环境和条件下工作,往往容易被人情关系或裙带关系缠绕,把公事和私事搅在一起,不仅使干部在决策时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和制约,而且容易产生任人唯亲、搞宗派拉小圈子等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这就不利干部的健康成长,不利于密切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关系,不利于树立党和政府光辉形象。对一个领导班子来说,领导班子成员长期在一起共事,作为“一把手”往往觉得这个是提拔起来的那个资格还嫩,很容易搞“家长制”一言堂”这样的结果是民主集中制原则受到破坏,相互之间有了成见不能得到及时化解,时间一长矛盾就会越积越多甚至激化,不利团结。特别对作为整天面对社会、面对群众的政法部门领导干部来说,稍一不慎,就易陷入人情网、关系网致执法不公或办人情案而受社会议论和指责,有的甚至走上知法犯法的道路。对干部实行交流,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克服这些问题,减少和防止由于在本地籍,或在一个地方、一个部门、一个班子工作时间过长而带来的不便和种种弊端,挣脱人情网、关系网和宗派情绪的干扰,提高干部接受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的自觉性。也有利于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和党风廉政建设的加强。有的干部交流后说“易地做官一身轻”这个体会是由衷而且深刻的

干部交流有利优化领导班子的群体结构,第四。增强凝聚力,提高班子的整体效能。领导现代化建设事业,不仅要求领导班子成员的个体素质好,同时要求班子整体功能强,这样才能做到决策高水平、工作高效率。但是由于地区与地区之间、机关与基层之间、行业与行业之间的干部在许多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如果我只局限在一个地方、一个单位、一个行业的干部中选人,必然会出现干部数量不足、门类不全、质量不高的情况。这就需要通过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干部交流,统筹配置干部资源,从而实现干部队伍的合理布局,形成班子结构的优化组合,增强班子的整体功能。

从实践上总结,第五。也证明干部交流能促进干部健康成长,做出更大的成绩。再说说去年县级“五长”交流吧。去年“五长”交流特别是公检法“三长”交流后,许多干部都希望到新的地方和单位能做出更大的成绩。因此,一到新单位,就迅速打开新的工作局面。一方面,改进工作作风,加强调查研究,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到下属各单位及有关部门努力了解新情况,集思广益,开阔眼界,增长阅历,丰富经验,提高决策水平、组织领导能力和解决重大问题的能力;摸清了本地、本单位的状况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变压力为动力,理清新的工作思路,找准新的工作着力点。从内部管理、抓队伍建设入手,外树形象,内强素质,探索新时期队伍管理的新路子,研究制订完善监督制度以及其他各种规章制度,有的还用分数制对政治、考勤、纪委、办案等方面工作进行量化,并强化落实,自身带头,率先垂范,一改过去那些职责不分、管理混乱、执法不公的现象,发挥部门的职能作用,增强队伍活力,给广大人民群众耳目一新的感觉。另一方面,被交流干部及广大干部群众普遍反映,交流后他能摆脱人情网、关系网等社会因素的困扰,秉公执法,提高侦查、审案、办案效率,工作起来比原来更加轻松,比原来更加大胆,取得了明显的工作成效,备受上级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评价。实践经验也进一步告诉部交流不单能够培养锻炼了大批干部,而且促进党风和廉政建设,优化了班子结构,保证了党和人民的事业健康发展。

三、提几点要求

代表市委向同志们提几点要求。这次交流工作时间紧、要求高、涉及面广、政策性强、任务繁重。因此。

提高干部素质,1要讲政治、正确认识这次干部交流的重要性。这次干部交流的目的于培养锻炼干部。促进党风廉政建设,使干部健康成长,同志们要从讲政治的角度出发,增强全局观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认识这次干部交流的重要性。

坚决服从组织安排。要增强干部政治责任感,2要讲党性。树立到那里工作都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要坚决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坚决执行市委决定,服从组织安排,要有敢于克服困难,艰苦的地方去摔打,干一番事业的雄心壮志。

处理好家庭和工作的关系。干部交流因涉及调出单位、调入单位、干部本人及家属等多方面利益,3要讲奉献。这就要要求同志们要正确处理好家庭和工作的关系,要讲奉献,把党和人民的事业放在第一位,放下思想包袱,解除后顾之忧,心情舒畅,轻装上阵,愉快地到新的地方、新的岗位去开拓、去耕耘,聚精会神地把党和人民交给的任务做好。

确保交流工作顺利完成,4要讲纪律。为严肃这次干部交流工作纪律。这里我宣布,被交流的干部一定要严格遵守以下规定:

宣布交流决定后必须于本月22日(星期五)上午到新单位报到上班,①凡组织决定交流的干部。行政、组织、工资关系随转;②不准趁机购置房子、车子以及通讯工具等;③不准趁机大吃大喝,请客送礼,挥霍公款;④不准擅自从原单位带走干部;⑤不准从原单位携带枪支弹药交通、通讯工具及其它公共物品;⑥干部调离后不准干预原单位的工作。

加强监督管理。对不服从组织决定交流的干部,各级党委(党组)和纪检机关、组织人事部门将认真履行职责。将批评教育,经批评教育仍不改正的将视情况给予必要的纪律处分、就地免职或降职后调离原单位,5年内不得提拔使用。对违反上述干部交流纪律的当事人和责任者,将根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试行)和《关于对违反〈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行为的处理规定》予以严肃处理。下午已先请各县(市、区)委书记、组织部长、政法委书记和市公检法“三长”开了第一个会议,专门研究落实县(市、区)法院副院长、检察院副检察长、公安局副局长等的干部交流工作。现在第二个会议,刚才同志已宣布这一批县(市、区)公检法机关副职的干部交流方案,大家可能感到很突然,没有思想准备。因此,代表市委与同志们谈谈这个问题。

由组织人事部门通过查阅有关档案材料、听取有关领导意见等形式,这一次县级法院副院长、检察院副检察长、公安局副局长等领导干部的交流是市委的统一领导下。深入调查摸底,掌握他籍贯、出生地、生长地、家庭情况、任职时间、德才表现、专业特长、发展潜力以及他所在班子情况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与有关部门广泛协商、取得较一致的意见,汇总报市委书记办公会议讨论决定的这次确定列入第一批交流轮岗的干部18人,涉及4个县(市、区)和市公检法机关,其中在县(市、区)之间交流9人,调进市直机关2人,从市直公检法机关交流到县(市)3人,就地交流轮岗4人。具体的交流方案,刚才同志已宣布,不再作具体说明。

贯彻执行中央和省委的有关规定精神,这次交流。切实加强我市政法干部队伍建设所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交流工作是坚持干部条件,尊重民意,注重公论,坚持原则的基础上,按照程序实施的交流面比较大的班子基本都符合领导班子优化结构的要求,符合领导班子成员五湖四海的要求,符合关于配备年轻干部的目标要求,符合班子职数的要求。

就这次交流工作讲几点意见:下面。

一、这次干部交流的指导思想、对象及依据

坚持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1这次干部交流的指导思想是贯彻上级有关文件和指示精神。着眼于培养锻炼干部,提高干部素质,改善并优化领导班子结构,增强班子的整体功能,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促进党风和廉政建设,为我市的改革、发展和稳定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凡属在同一单位任正职满5年,2这次干部交流的对象是县(市、区)法院副院长、检察院副检察长、公安副局长、副政委、交警大队长等。同一领导班子任正副职满10年,原籍、出生地、生长地任职,按照有关规定需要回避任职,因工作需要须调任职位的五种情况之一者,均应分期分批进行交流。

为贯彻中央关于干部交流的精神,3这次干部交流是贯彻执行中央和省委的有关文件规定。为什么市委要下这么大的决心组织好这次干部交流?近三年来。省委常委对干部交流问题进行了多次研究并提出具体要求。省委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干部交流轮岗工作的若干规定》省委组织部、省委政法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全省政法部门干部交流轮岗的意见》省委办公厅又转发了省委组织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干部交流轮岗工作的意见》今年3月省委再一次下发了中共省委贯彻〈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政法干部队伍建设的决定〉意见》这些文件把县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和县级以上政法委、法院、检察院(反贪)公安(交警)司法部门的领导班子成员,以及交警、刑警、巡警支(大、中)队、派出所、法庭、监狱、看守所、劳教所等基层领导干部列为交流轮岗的重点对象。并要求县(市、区)政法部门领导班子成员中至少有一位40岁以下的干部,且要保持一定的年龄梯次。这次干部交流是市委贯彻执行中央和省委有关文件规定的一项重要措施。

其中法院正副院长20人、检察院正副检察长19人、公安局正副局长(政委)49人;年龄在50岁以上24人,4这次干部交流工作是市政法队伍建设的内在必然要求。全市县(市、区)现有公检法机关正副职88人。占27%;属在原籍任职43人,占49%,虽不属原籍,但属在出生地或成长地任职12人。还有相当一部分同志长期在一个地方或一个单位工作。从这个结构来看,一是班子成员年龄老化,年龄在50岁以上的占27%,按照《中共省委贯彻〈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政法干部队伍建设的决定〉意见》需要补充优秀的年轻干部。二是对照省委有关干部交流文件规定的五种情况,干部交流的任务很重,统计起来,原籍、出生地、成长地任职人数实际达55人,占总数63%,而长期在一个地方工作的干部,往往易被各种关系网所缠绕,造成执法不公、办人情案等腐败现象的发生,这说明干部交流工作,对我市政法队伍建设来说,已是刻不容缓、势在必行。为贯彻执行省委有关指示,根据省委组织部、省委政法委《关于全省政法部门干部交流轮岗的意见》结合我市的工作实际,市委决定从现在开始至明年县级机构改革,分批对县级法院副院长、检察院副检察长、公安副局长、副政委、交警大队长等,凡属五种情况之一者,进行交流。这一方面是因为他处于执行法律和法规的重要岗位,无论从培养锻炼干部还是从公正执法的角度,对他实行交流都是有益的必要的这也充分体现了市委对这些干部的爱护和关心;另一方面是通过干部的成批交流,能起到示范作用,促使干部交流形成气候,把干部交流工作推上制度化、正常化的轨道。

二、要充分认识这次干部交流工作的重要意义

要抓住机遇,当前。迎接挑战,开拓进取,全面完成党的十六大、省第八次党代会提出的各项工作任务,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就必须对干部队伍建设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而实践证明,干部交流恰恰是培养锻炼干部的一条重要途径,转变领导作风的一个重要方法,保持廉政勤政、公正执法的一项重要措施,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必然要求。也是干部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那么干部交流有什么好处呢?

干部交流有利于丰富干部的实践经验,第一。增长才干,提高领导水平。实践出真知”党强调在实践中培养锻炼干部,正是遵循了这一正确的认识路线。这里讲的实践”指广泛的社会实践,而不是单一的实践。一个领导干部只靠在一个地方、一个部门、一个岗位的实践是远远不够的这种实践很明显存在局限性。因此,必须参加多元化的实践,经历不同地区、多岗位的锻炼,才能更全面地提高自己的领导才能。现在许多干部是经过正规学校培养出来的文化、专业知识水平较高,但他多数阅历简单,实践经验不足或不全面,亟需补上这一课。实行干部交流,能很好为干部提供参加广泛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有利于干部在多种环境、多个岗位、多类条件下经受锻炼,增强对不同环境和工作的适应能力,提高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开拓新局面的水平。

干部交流有利于推动干部不断学习,第二。更新观念,获得新的知识和经验。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也是人才成长的一条重要规律。有的干部久居一地,虽然较熟悉情况,但久而久之,容易产生自满自足,凭着老办法、老经验办事,实际工作中往往出现办事处事简单化,对事物容易满足一般了解和一知半解,习惯用老眼光、老观点看人看事和决策,影响对问题的正确观察和判断。还有的干部由于长期在一个地方、一个部门工作,对其它地方、其它部门的情况了解不多,缺乏横向比较,总觉得自己工作搞得不错,因而夜郎自大、坐井观天、固步自封、满足现状,放松了事业上的追求和进取。而干部交流到一个新的地方、新的岗位工作,很自然地置身于一个不进则退的氛围,往往能有效地消除惰性心理,变压力为动力,逼着其为适应新的环境和岗位迎接新的挑战而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调查研究,重新学习,努力了解新情况,思考新问题,丰富新经验,获得新知识,不断地充实和完善自己。同时,通过干部交流这个载体,实现地区之间、部门之间、行业之间的信息、观念、知识的交流和优势互补,给班子带来清新空气,从根本上遏制和防止“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带来的思想僵化、观念落后以及避免因干部“近亲繁殖”而畸形发展。

干部交流有利于加强对干部的监督管理,第三。勤政廉政,提高干部的素质。党风廉政建设是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一件大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解决好这个问题的重要性愈加突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有很多措施,而对干部进行交流,其中一项经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措施。其实,国从汉代起就有了较明确的官吏避籍制度,清朝已有“五百里地不为官”规定。古代尚且如此,今天我更有条件、也有必要进行干部交流。对一些干部来说在一个地区、一个部门工作时间长了彼此儿婚女嫁,攀亲结友,加上老乡亲、老同学、老同事、老部下、七姑八姨一大堆,盘根错节,关系复杂。有些虽不是原籍工作,但在一个地方工作久了实质上是地方化了干部,难免有这样那样的关关系系复杂因素的存在这样一种环境和条件下工作,往往容易被人情关系或裙带关系缠绕,把公事和私事搅在一起,不仅使干部在决策时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和制约,而且容易产生任人唯亲、搞宗派拉小圈子等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这就不利干部的健康成长,不利于密切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关系,不利于树立党和政府光辉形象。对一个领导班子来说,领导班子成员长期在一起共事,作为“一把手”往往觉得这个是提拔起来的那个资格还嫩,很容易搞“家长制”一言堂”这样的结果是民主集中制原则受到破坏,相互之间有了成见不能得到及时化解,时间一长矛盾就会越积越多甚至激化,不利团结。特别对作为整天面对社会、面对群众的政法部门领导干部来说,稍一不慎,就易陷入人情网、关系网致执法不公或办人情案而受社会议论和指责,有的甚至走上知法犯法的道路。对干部实行交流,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克服这些问题,减少和防止由于在本地籍,或在一个地方、一个部门、一个班子工作时间过长而带来的不便和种种弊端,挣脱人情网、关系网和宗派情绪的干扰,提高干部接受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的自觉性。也有利于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和党风廉政建设的加强。有的干部交流后说“易地做官一身轻”这个体会是由衷而且深刻的

干部交流有利优化领导班子的群体结构,第四。增强凝聚力,提高班子的整体效能。领导现代化建设事业,不仅要求领导班子成员的个体素质好,同时要求班子整体功能强,这样才能做到决策高水平、工作高效率。但是由于地区与地区之间、机关与基层之间、行业与行业之间的干部在许多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如果我只局限在一个地方、一个单位、一个行业的干部中选人,必然会出现干部数量不足、门类不全、质量不高的情况。这就需要通过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干部交流,统筹配置干部资源,从而实现干部队伍的合理布局,形成班子结构的优化组合,增强班子的整体功能。

从实践上总结,第五。也证明干部交流能促进干部健康成长,做出更大的成绩。再说说去年县级“五长”交流吧。去年“五长”交流特别是公检法“三长”交流后,许多干部都希望到新的地方和单位能做出更大的成绩。因此,一到新单位,就迅速打开新的工作局面。一方面,改进工作作风,加强调查研究,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到下属各单位及有关部门努力了解新情况,集思广益,开阔眼界,增长阅历,丰富经验,提高决策水平、组织领导能力和解决重大问题的能力;摸清了本地、本单位的状况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变压力为动力,理清新的工作思路,找准新的工作着力点。从内部管理、抓队伍建设入手,外树形象,内强素质,探索新时期队伍管理的新路子,研究制订完善监督制度以及其他各种规章制度,有的还用分数制对政治、考勤、纪委、办案等方面工作进行量化,并强化落实,自身带头,率先垂范,一改过去那些职责不分、管理混乱、执法不公的现象,发挥部门的职能作用,增强队伍活力,给广大人民群众耳目一新的感觉。另一方面,被交流干部及广大干部群众普遍反映,交流后他能摆脱人情网、关系网等社会因素的困扰,秉公执法,提高侦查、审案、办案效率,工作起来比原来更加轻松,比原来更加大胆,取得了明显的工作成效,备受上级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评价。实践经验也进一步告诉部交流不单能够培养锻炼了大批干部,而且促进党风和廉政建设,优化了班子结构,保证了党和人民的事业健康发展。

三、提几点要求

代表市委向同志们提几点要求。这次交流工作时间紧、要求高、涉及面广、政策性强、任务繁重。因此。

提高干部素质,1要讲政治、正确认识这次干部交流的重要性。这次干部交流的目的于培养锻炼干部。促进党风廉政建设,使干部健康成长,同志们要从讲政治的角度出发,增强全局观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认识这次干部交流的重要性。

坚决服从组织安排。要增强干部政治责任感,2要讲党性。树立到那里工作都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要坚决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坚决执行市委决定,服从组织安排,要有敢于克服困难,艰苦的地方去摔打,干一番事业的雄心壮志。

处理好家庭和工作的关系。干部交流因涉及调出单位、调入单位、干部本人及家属等多方面利益,3要讲奉献。这就要要求同志们要正确处理好家庭和工作的关系,要讲奉献,把党和人民的事业放在第一位,放下思想包袱,解除后顾之忧,心情舒畅,轻装上阵,愉快地到新的地方、新的岗位去开拓、去耕耘,聚精会神地把党和人民交给的任务做好。

干部交流方案篇5

关键词:干部培训;案例教学;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4156(2014)07-126-03

一、案例教学的特点

案例教学之所以在国内外培训中受到欢迎,因为其与传统的课堂讲授方法相比较,更符合干部学习特点。

1.学习主动化。参加培训的领导干部大多都有较高的学历层次,有一定的知识背景、理论功底和工作经验,他们学习培训的动机是以问题为导向,立足于主动获得新信息,通过思考、交流、比较、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案例教学要求每位学员都要对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方案,并就其他学员提出方案发表见解,特别注重学员的参与,把学员的思考和辩解作为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激励学员主动学习。而传统的理论讲授、“灌输”式教学难以满足学员的现实要求。

2.内容案例化。案例教学不是“理论+例子”,进行阐述和例证,是以分析讨论案例为主要内容组织教学活动,通过案例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启发和引导学员将所学理论应用到实际中去,侧重于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而传统的讲授式培训方法则是对实践进行抽象、概括后总结理论和规律。

3.方式互动化。案例教学建立了教师与学员、学员与学员之间“共同探讨,倡导分歧,思维共享”的交流平台。教师和学员都是学习共同体的成员,大家一起讨论案例,相互交流认识成果,教师既对学员进行指导、帮助,也从学员中了解到大量的感性材料。学员与学员之间,通过交流看法、交换意见,获取新信息,拓宽思路,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4.结论多元化。案例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即使告诉学员案例中决策者的实际做法,也并不意味着这些做法就是唯一的正确答案。案例所涉及的情境、事件、人物和问题等因素具有复杂性,因此,对问题的看法,得出的结论也不可能是唯一的。学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理论和方法对问题进行发散性分析。

二、农业干部培训案例教学的主要形式

教无定法,唯有合适。在案例教学实践中,不同国家、不同培训机构都努力形成最适合的案例教学形式,如美国哈佛大学经典型案例教学、法国国立行政学院现实型案例教学。我国干部培训机构自引入案例式培训以来,结合中国领导干部教育培训实际,不断对案例教学进行本土化,以期能够使这种新鲜的教学形式在中国干部教育培训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当前,围绕各级各类农业干部培训特点,探索总结了一些实用的案例教学形式,取得了较好的培训成效。

1.讲授式案例教学。讲授式案例教学是由教师直接对案例进行分析阐释、归纳总结。这种形式仍沿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但在内容上主要采用案例分析的形式。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情节比较简单、不需要进行过多讨论和分析的案例。讲授式案例教学在农业干部培训中应用最多,使用范围最广。讲授式案例教学主要是教师讲解分析,因此,所用的时间和精力也相对较少,这样可以让学员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但这种方式的不足之处是案例分析过程被教师代替,这样对激发学员的主动思考、分析问题都有一定的影响。

2.讨论式案例教学。讨论式案例教学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学员为主体对案例进行讨论分析的方式。这种方式,更加注重研讨、交流和分析过程,让学员获得启示,而不是结论。比如,在农业领导干部专题研究班中开展讨论式教学,充分调动了学员的积极性,让学员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获取知识与多方面的能力。但这种案例教学方式对教师的要求较高,既要具有专业知识,还要能够掌控教学节奏,引导学员围绕主题深入研讨。讨论式案例教学与我们培训中开展的“学员论坛”有相似之处,但“学员论坛”更注重学员之间经验成果的分享,对问题的深入分析不够。

3.模拟式案例教学。模拟式案例教学是将案例情境编成脚本,让学员扮演案例中的角色,进入相应的场景,再现案例发生的情景,引导学员身临其境,对案例进行交流、分析、解决案例中的问题。比如,在农村土地仲裁员培训和农业应急管理培训中,通过这种案例教学方式让学员亲身体验案例中的角色和特殊情景,充分发挥学员的主体地位,激发他们积极思考问题,提高创新思维能力。但这种方式也有一定局限性,需要专门的场地和道具;教师和学员也要花较多的精力进行策划、组织。另外,这种方式对角色把握的不确定性因素较多,对于经验不太丰富的教师而言不易掌控课堂局面。

4.辩论式案例教学。辩论式案例教学就是以辩论会的方式进行案例教学。参加辩论的学员根据案例问题,组成“正方”和“反方”陈述自己的观点、并针对问题进行辩论,教师紧扣主题,引导学员集中讨论,现场点评。案例辩论的气氛比较激烈,针锋相对,能够时刻激发学员处于高度集中思维状态,应对对方提出的各种问题。这种方式要求教师要时刻控制辩论方向不偏离主题。这种方法主要用在农业法律培训课程中。

5.现场访问式案例教学。现场访问式案例教学是让案例中的当事人与学员进行直接对话,现身说法,与学员就案例中涉及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交流,直接触动学员的思想和情感。比如,邀请基层农业一线工作者到全国农牧渔业大县局长轮训班中现身说法,介绍案例经过,讲解背后的故事,解答学员提出的疑问。组织公务员初任培训班学员深入农村、深入农户、走访农民,增进对农民的情感,深入了解农村发展现状,增强做好“三农”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现场访问式案例教学往往是正面案例的当事人容易将教学现场当作优秀事迹介绍,而忽视挖掘成功背后的经验、启示;反面案例的当事人不愿意接受采访是需要不断探索的问题。

三、农业干部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们在案例教学方面进行了不懈的研究和实践,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中国化的案例教学之路还刚起步,还存在案例教学形式与课程主题不匹配、好的教学案例来源缺乏、学员不习惯案例教学模式等问题,影响了干部培训案例教学的实效性。

1.教学案例收集整理。西方知名干部教育培训机构高度重视教学案例库的建立,有专业的教学案例收集整理队伍和标准化的案例管理使用流程。比如,哈佛商学院成立教学案例收集整理部门,专门组织研究人员进行各种调查、教学实验、案例编写,并形成了一整套案例选题、收集、编写、申请专利、更新、发行、管理的程序和实施步骤,开发形成了一大批实效性强的教学案例。而我国干部培训机构的教学案例库建设刚刚起步,还没有形成规范的教学案例编写流程和专业的案例教学编写人员队伍,教学案例的数量亟待增加。

2.案例课程设置。一方面,案例教学法并不适用于所有课程。实践表明,只有便于团队学习、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能够产生共鸣的培训内容适用于案例教学,如经济管理、政府管理、法律等方面的课程。对于政治理论、知识更新、政策解读、制度讲解等方面的课程教学效果不明显。另一方面,在课程时间上,由于领导干部培训多为短期在职培训,培训时间短、学习内容多,因此,在整体培训项目课程设计中,每门案例教学课程往往只安排半天时间,与国外1-2天的案例教学课程相比,学员讨论和思考的时间被压缩,影响了案例教学启发学员思考的效果。

3.学员的参与程度。受传统的讲授式教育习惯影响,中国的领导干部更习惯少说多听式的学习方式。即使是最活跃的学员,在案例教学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也与西方的领导干部有一定差别。因此,在开展案例教学时,不能一味模仿国外的案例教学方式,不提供参考材料,让学员自己去寻找案例分析理论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要加强教师对案例分析过程的引导,通过提供相关理论分析资料,促进学员结合实际工作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案例教师还要科学设计研讨环节,激发更多学员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

四、增强农业干部案例教学效果的思考

从农业干部案例教学实际看,可以从教学案例和教学形式的选择及强化课堂引导、提高学员参与程度等方面人手,进一步发挥案例教学的特点,增强案例教学的课堂效果。

1.教学案例选择。每一个教学案例都有其适用范围。在选择教学案例时,一方面要充分考虑培训班次、专题内容、学员类型等具体情况,了解学员学习期望,才能使所选案例符合教学目的和学员需要;另一方面,案例的难度要适应学员的能力水平。如果案例所涉及的理论知识或主题超出大部分学员知识能力或研讨范围,将导致学员无从下手,只能被动听从教师脱离实际的灌输,使学员失去参与研讨的兴趣。反之,如果案例内容过浅,其产生的影响、得出的结果一猜便知,这不仅降低了教学要求,也难以激发学员参与案例研讨的积极性。所以,选择案例要难易适度,这样有助于教师把握教学进度,根据学员的接受能力和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学习效率,实现培训目标。

2.案例教学形式的选择。同样的培训内容,因采用的案例教学形式不同,可选用不同的案例。同一案例教学课程,如采用讲授式教学形式,则可以选择描写某地在这方面形成一整套做法及经验的案例;如采用模拟式教学形式,选择的教学案例就应该是详尽描述包含比较多的利益相关者的复杂心态和利益博弈的事件;如采用现场访问式教学形式,可让学员直接向当事人提出问题,进行交流争辩,对案例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在实际工作中,也可根据教学案例资源情况,选择与之相配套的教学形式。

3.加强案例教学课堂设计。由于案例教学时间有限,因此,要对案例教学各环节进行科学设计,利用好课堂时间。一是科学安排时间,特别是要根据学员人数、案例计划讨论时间长度确定每名学员发言时间,增加学员的发言机会。二是设计教学方向,通过考虑以什么样的问题或陈述展开讨论、提问的顺序、如何结束讨论和预期的讨论方向等问题,设计出一系列问题把案例教学课从头到尾串下来。三是组建学习小组,确保研讨过程有序进行。可以通过了解学员的基本情况,合理搭配学习小组成员,指定研讨主持小组长,规定讨论发言规则,营造开放宽松、相互学习的讨论氛围。需要注意的是,要尽可能将同一单位或相同岗位的学员分散在不同小组,使小组成员具有不同的专业背景和工作经历,以避免思考出现同质性,促进发散思维。如果培训学员的职级不同,尽量将同一级别的干部安排在同一小组,避免出现高级别领导干部“一言堂”情况。

4.激发学员的研讨积极性。一是让学员熟悉案例教学。案例教师可通过提前介绍案例教学的基本过程与方法,让学员清楚自己在案例教学中的地位、担负的责任,使学员做好进人积极讨论案例状态的准备。二是创造良好的讨论氛围。为了使讨论的问题能够达到一定理论深度,保证课堂气氛活跃,案例教师必须进行适当的引导,把讨论逐步引向深入。当发现讨论偏离中心时,要及时纠正。三是客观评价学员的表现。对于积极参与案例讨论的学员,要给予肯定和鼓励。在评价学员观点时,要把握好尺度,以免打击学员的积极性和自尊心。

五、建立完善干部案例教学体系的几点建议

1.加强案例库建设。案例库建设是开展案例教学的必要保证。一是要科学规划,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培训课程和培训对象的需要,进行案例教学研究分析,看哪些班次、哪些课程需要开展案例教学,并对案例进行分类、策划,有针对性地收集、编写案例。二是要通过不同渠道、不同方式采集案例。如有的案例可以从机关司局、事业单位采集;有的可通过向培训班学员访谈采集;有的可从地方农业主管部门或农村采集;有的可以购买;有的可以招标等。三是要对采集的案例进行后期整理、加工和完善,去粗取精,使其达到教学要求。四是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案例管理系统,实现案例库的科学管理和资源共享。总之,要通过策划、采集、加工、建库等环节逐步建立起内容实用、案例丰富、使用便利的案例库。

干部交流方案篇6

这次会议非常重要。等一会,明建同志要进行总结部署,澧县县委组织部等要介绍经验,高处长要做重要指示,希望各地、各部门联系实际,认真学习和落实。多年来,从事干部档案和信息化工作的同志们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甘于平凡,乐于奉献,为全市组织工作的发展付出了辛劳,做出了贡献。在此,我代表市委组织部部务会向大家表示慰问和感谢!向受到表彰的单位、同志表示敬意和祝贺!对抓好干部档案工作和组织工作信息化建设,

我讲四点意见:

一、要用科学的观念统一认识

干部档案和信息化工作是一项基础性工作,责任重大,作用重要,必须进一步深化认识,努力消除错误的、模糊的思想认识,坚持用科学的观念、科学的态度,正确认识干部档案和信息化工作。

1、用历史的观念看,是传承历史、认识规律的需要。干部档案,是干部一生成长、发展的缩影,一批干部的档案,浓缩着他们所生活、工作、奋斗的那个时代的历史。干部档案也是国家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国家历史资料的重要内容,是宝贵的历史财富,它深刻反映各个历史时期组织人事工作发展的脉络,是了解历史、总结经验、认识规律的可靠依据。实践证明,干部档案作为个人工作、活动的原始记录,不仅是信息的记载、经验的积累,而且也是历史的宝库、社会的回忆,对于我们回顾总结历史,指导当前未来,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同志指出:档案事业是一项崇高的事业,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方面,借助档案,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过去,把握现在,预见未来。因此,我们一定要本着对历史负责、为现实服务、替未来着想的态度,切实把干部档案管理好、利用好。

2、用改革的观念看,是加强规范、深化改革的需要。随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贯彻落实《干部任用条例》和“5+1”等法规性文件,以及最近出台的有关领导干部任期、回避和交流的文件,对部档案和信息化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必然产生大量新的干部档案材料,而干部档案工作的一项基本任务就是及时收集各类有价值的材料和信息,确保档案能全面、客观、准确地反映一个干部的真实情况。在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及时调整干部档案材料收集范围,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要求,把那些能真实反映干部德才表现、具有长期查考价值的材料补充到干部档案中,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从最近出台的有关领导干部任期、回避、交流三个文件看,也迫切需要干部档案和信息化工作做保障,及时提供大量的信息资源,如果我们基础性工作抓得不牢,这些文件精神将难以得到贯彻落实。

3、用开放的观念看,是迎接挑战、提升水平的需要。当今社会,信息化、民主化进程不断加快,给组织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要适应这种高效率、快节奏、开放性的社会新特点,组织工作必须进行大的创新。作为基础性工作,干部档案和信息化工作的创新起着重要作用,如果把干部档案作为一种信息资源开发好、利用好,将是组织工作提升水平、服务社会的重要内容。同时,信息化也是组织工作创新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我们积极推进办公自动化,其效益是很明显的。在信息高速传播的当今社会,组织工作必须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挖掘潜在价值,提高行政效率,拓展工作平台,扩大创新成果。

4、用发展的观念看,是完善自我、永葆先进的需要。近几年,我市组织工作在全省有一定位置,有几项工作在全国都有影响。要始终保持一流水平,很不容易,必须在各项工作上下功夫,拿干部档案和信息化工作来说,如我们的《民主测评与民主推荐信息处理系统》,在这次市州党委换届中得到了推广应用,“常德党建网”办得有声有色,办公自动化走在全省组织系统前列等。只有把这些基础性工作打牢了、发展了,我们的组织工作才有可能继续争得一流。信息化建设不仅直接决定组织工作的质量与效率,更能推动组织工作运行方式的深刻转变,是组织工作科学化和现代化的必要条件。组工干部如果不带头掌握现代信息技术,落后于时展,那还谈什么先进性?目前,市委组织部从部务会成员开始,基本上人人都已掌握了电脑基本操作,计算机已逐步成为我们日常办公不可缺少的工具。

二、要用时代的眼光谋划长远

这次会议上,下发了干部档案和信息化建设两个规划讨论稿。这是对今后一段时期发展这项工作的初步谋划,还需要大家积极建言,修改完善。我认为,在当前建设和谐社会、推进新农村建设,以及实施“十一五”规划等时代特色比较鲜明的前提下,谋划干部档案和信息化工作一定要做到三点:

1、要有高定位。高定位就是要站得高、看得远。所谓站得高,就是要站在服务组织工作,服务干部队伍建设,服务社会发展的大局上,思考、谋划干部档案和信息化工作。干部档案是公道正派地选人用人的重要基础,信息化是提高干部工作准确性、科学性和公开性的重要手段。比如落实任期、回避和交流制度,我们要认真思考如何挖掘档案信息资源,运用信息统计手段,及时、全面、准确地提供领导干部相关信息。所谓看得远,就是要把握好长远与近期的关系,干部档案室的建设、信息网络的建设都要立足长远,不能坐井观天,目光短浅。比如信息化建设的问题,我们要认真分析发展趋势,进一步增强科学性和可塑性,确保在较长时期内不会淘汰。干部档案目标管理的问题,已达标的单位,要在不断完善的基础上向更高目标看齐;未达标的单位,要制订切实可行的工作规划,在规定期限内实现达标目标。

2、要有高标准。高标准就是在硬件和软件上都要体现一流。要根据新的形势要求加强基础建设,配备各类设施设备,要严格按照中组部制订的建设标准,进一步做好干部档案室的“六防”工作,切实改善干部档案的保管条件。要按照省、市委组织部出台的信息化建设规划,统筹安排,切实抓好内网、专网和外网“三网建设”。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必须坚持与时俱进,以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构建整个信息系统,建设中要严格依据质量标准,在设备配置、网络连接、安全保密等方面做到优中选优。要聘请有关方面的专家,搞好可行性论证,确保决策的科学性。要积极引进、推广和使用先进的信息管理软件,不断改进干部档案和信息管理的方式与方法。总之,在干部档案和信息化建设的标准上,要做到市里向省里看齐,县里向市里看齐。

3、要有高效率。高效率就是要发挥应有作用,提高服务成效。干部档案不仅仅是保管,更为重要的是利用;信息化建设的目的不是图好看,赶时髦,而是要发挥作用。这两项工作的效率如何,将直接影响组织工作的成效。干部档案要实行服务式、开发式管理,在严格执行保密制度的前提下,坚持热情服务,广采信息,分门别类,把静态资料变为动态资料,将档案潜在的利用价值变为现实的使用价值。信息化工作要不断拓宽服务领域,改进服务方式。如《民主测评与民主推荐信息处理系统》,已从服务考察考核和民意调查等工作,扩大到服务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作用日趋重要。要拓展信息化服务的广度和深度,着力建立覆盖全市组织系统的应用系统平台和相关信息资源数据库,实现组织工作信息互联互通和资源大面积共享。

三、要用创新的方法推进工作

等会,明建同志还要通报上次档案工作检查中发现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既有长期以来积累的老问题,又有新形势下出现的新问题;既有主观认识方面的原因,又有客观经济条件方面的因素。要妥善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坚持不断创新。我认为应从三个方面创新:

1、思路创新。思路创新关键在于转变观念。干部档案工作要树立信息意识,要从信息资源的角度看待干部档案,用信息管理的理念指导档案工作实践。简而言之,要把干部档案作为一种综合信息资源,从简单管理型向研究开发型转变,多角度提供干部信息服务,比如干部状况的分析,可以对五年、十年的干部队伍状况进行分析,也可以对一个特定年龄段干部的文化构成、年龄构成、阅历分布、岗位交流情况进行深入分析,从而为制订干部政策、选拔任用干部提供决策依据。信息化工作要树立整合意识,必须加强各单位设备资源和信息资源的整合,在资源整合中提高效率和效益。要充分借助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推行办公自动化取得的成果,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闲置;要充分利用各单位现有的组织人事方面的信息资源,建立各具特色、内容丰富、资源共享的办公信息库和知识信息库。

2、制度创新。根据当前工作实际,重点创新四个方面的制度:一是领导机制。各级各部门党委(党组)要将干部档案和信息化工作摆到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听取情况汇报,研究解决业务建设、机构人员、经费投入、基础设施建设等问题,要明确专人分管这两项工作。要防止无关紧要的思想、一般应付的思想,按照中组部的要求,建立统一高效的领导体制,配备配齐工作力量。二是投入机制。要积极争取扩大投入,将干部档案经费列入本地区本部门年度财政预算。要通过财政支持、党费补贴、科技立项,或者从人才、教育培训、远程教育等专项经费中拿出一部分的方式,确保信息化建设所需经费。三是督查机制。要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对干部档案和信息化工作的检查督促,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必须限期整改。四是责任机制。要实行“谁主管、谁负责”,进一步强化分管领导和专管人员的责任。从去年档案工作检查的情况看,出现了一些档案材料内容涂改甚至弄虚作假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于管理上有漏洞。今后,凡出现类似问题,既要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又要追究分管领导和管理人员的责任。

3、技术创新。新形势下的干部档案和信息化工作,必须以技术创新为支撑。这次区县(市)党委换届中,我们对《民主测评与民主推荐信息处理系统》进行了技术改进,应用效果比较好。年初我们对“常德党建网”和“红星网常德分站”进行了合并改版,反响也比较好。推进干部档案和信息化工作中,要注重结合实际,加强技术创新。要进一步推广《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系统》,全面提升干部档案业务管理水平。要采用新版《通用组织干部人事管理系统》软件,建立各类综合查询、统计分析和辅助决策模型。要继续做好领导干部多媒体信息采集和补充工作,为党委研究人事工作提供更为详实的声像资料。

四、要用人文的关怀培养人才

干部档案和信息化工作内部性、保密性、业务性很强,对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员素质要求也比较高。近些年,广大干部档案和信息化工作人员对这份事业衷心耿耿,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苦,有的一干就是几年、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如这次表彰的桃源县委组织部的鲁观逢、石门县委组织部的龚涛等同志,就是其中的代表。这种奉献精神值得我们广大组工干部学习,这支队伍也需要我们各级组织倍加关爱。要加强人文关怀,为这支队伍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1、要扩大选拔视野。要按照省、市委组织部对工作力量配备的要求,选择政治上可靠、作风正派、责任心强的共产党员从事这两项工作。既要注重从现有公务员队伍中选拔,又要注重从其他方面吸纳相关专业人才,在用人方式上可以采取聘用制等灵活办法。管档数量比较多、信息化任务比较重的单位,还可以采取公开考录公务员的方式,从档案、信息管理及相近专业的大学毕业生中选拔优秀分子。

2、要重视能力提升。建立分级负责的业务技能培训制度,努力提升干部档案和信息化工作人员素质。一是要加强岗前培训。对新进人员要采取集中培训和跟班学习的方式强化培训,新进管档人员一般应在市委组织部跟班学习一个月时间。二是要加强日常学习。各级组织人事部门要定期举办业务培训班,工作人员每年参加业务培训时间不少于5天。各位工作人员也要加强自学,在实践锻炼中不断提升工作能力。三是要加强业务交流。各单位可以举办或组织参加技术交流、参观学习活动,通过交流经验促进相互提高。今后,市委组织部将尽可能多提供学习交流的机会。

干部交流方案篇7

一直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县县委组织部按照中央和省、市委组织部的要求,以不断提高组织工作水平为目标,扎实地推进干部档案、干部统计及信息化建设等基础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以“健全制度、规范管理”为目标,扎实推进干部档案工作。

我县始终把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作为干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组织部门历来都非常重视此项工作,在档案管理人员的配备、基础设施的建设、干部档案工作的宣传上都给予倾力支持。始终坚持干部人事档案工作“三级连抓”制度,即部长亲自抓、分管部长负责抓、档案管理人员具体抓,不断加大工作力度,逐步形成了正常的档案管理机制。一是成立干部人事档案工作领导组。领导组以部长为组长,分管副部长为副组长,干部科成员为成员的干部人事档案工作领导组。领导组多次召开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的专题会议,听取汇报,明确工作目标,及时解决问题。二是加大档案管理的经费投入。先后争取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专项经费10万余元,改善档案库房,添置专用计算机、激光打印机、复印机、扫描仪、空调、去湿机、警报器等设施,使档案管理库房达到“六防”要求,硬件设施符合上级相关规定。2005年7月,在省委组织部对我县申报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目标管理一级单位的验收审核中,我部以108.6的高分(总分110分)顺利通过审核验收,被中组部授予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目标管理“一级单位”称号。三是不断加强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素质建设。高度重视档案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在部机关人手短缺的情况下,根据需要,配备了专、兼职档案管理人员各1名。在档案管理人员的配备上,坚持“责任心强、态度端正、作风细致”的标准,切实把好人员进口关。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强化“三方面”教育,即在思想上强化重要性、在工作上强化责任意识、在业务上强化专业知识的教育,并组织档案管理人员多次参加市、县档案业务培训,不断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为系统化、科学化和规范化管理奠定坚实基础。

我县干部档案管理严格按照干部管理权限明确的干部管理范围,建立各种“家底”账册,相继建立了各种账册42本。坚持认真做好每个环节中的各种记录,保证每份档案材料的出入清楚明了,手续齐全完备。先后健全和完善了“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十项制度”。在档案的收集、整理等环节中,严格按照“全、细、严、齐”的要求,认真执行“五不查阅”和“四不转递”制度,做到“勤收集、勤登记、勤整理”,为干部人事档案的规范化和科学化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是收集材料力求“全”。采取经常收集与定期收集、重点收集与普遍收集相结合的办法,认真抓好普遍性材料、阶段性材料和特殊性材料的收集。在实际工作中采取与有关工作同步的方法,统一布置、统一收集,坚决做到不遗漏。对重要的档案材料,采取下发“收集干部人事档案材料通知书”的形式进行收集,先后下发了“通知书”350余份,收集档案材料5000多份。二是鉴别材料力求“细”。在材料的鉴别上,坚持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做到“三审核”,即审核是否属于归入干部人事档案,审核是否齐全完整,审核是否手续完备。在档案材料的整理上,推行“包干作业法”,每卷档案由专人独立完成,实行一次核对、二次检查,层层把好质量关。材料鉴别上注重真实性,材料分类上注重准确性,材料装订上注重美观性。三是档案管理力求“严”。建立健全了收集、整理、保管、查阅、转递、保密等一整套规章制度,明确查阅干部人事档案的范围,规范查阅的程序、要求和使用。认真执行“五不查阅”和“四不转递”制度,即无《干部档案查阅审批表》不准查、非正式党员不准查、本人不准查、未经批准不准查、涉及亲属不准查,个人带档案不转、没有调函不转、接收单位不明不转、整理不规范不转。在日常工作中,坚持标准,严格纪律,强化安全保密管理,杜绝泄密、失密和窃密现象。四是材料装订力求“齐”。目前,我部管理的干部人事档案在装订上严格按照上级的规定和要求,坚决做到规范、整齐,达到“目录清楚、整齐美观、便于查阅”的要求。

为干部工作服务,为人事决策和经济建设服务,是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点。我部紧紧围绕这一目标,积极拓宽服务渠道,努力为新时期干部工作提供优质服务。一是加强常规性工作服务。相继建立了副科以上干部卡片、笔型编号法、在职干部人事档案信息数据库,方便了干部人事档案信息的查询,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准确性。近年来,为政府机构改革、干部选拔任用、工资晋升、考核、离退休审批等方面提供档案信息1000余人次,较好地发挥了干部人事档案在干部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二是强化业务工作指导。我部认真履行干部人事档案的宏观指导和协调职责,积极指导全县各干部人事档案管理部门加强规范化管理,多次上门进行具体业务指导。2007年8月,我部积极指导和协助县人事局申报一级目标管理单位,并顺利通过上级部门的查检验收。通过规范化和科学化管理,发挥了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的现实价值和应有作用,并取得了较明显的成效。××县县委组织部先后被省、市委组织部评为干部档案工作先进集体,档案工作者胡桃花、胡宪英同志分别被中组部和省委组织部评为“全国干部人事档案工作先进工作者”和“全省干部人事档案工作先进工作者”。

二、以“夯实基础、有效应用”为目标,扎实推进干部统计工作。

今年1月8日,省委组织部召开全省公务员统计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我部专职统计工作人员在黄山分会场参加了会议。会后,我部专门召开部长办公会议,听取了此次统计工作情况汇报,确定分管副部长全面负责,干部科具体负责统计工作,并要求严格按照上级的部署,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随后,我部根据此次会议精神和要求,统一印制了各类统计表、干部名册表、奖惩及职务晋升情况表、交流情况表,并立即组织召开了全县公务员年度统计工作会议,要求各参会单位确定一名素质好、能力和责任心强的同志,具体负责本单位的统计工作。共有31个属于此次统计单位的统计人员参加了会议。会上,我部认真传达全省公务员统计工作会议精神,部署了2008年度我县公务员统计工作。同时采取以会代训形式,对此次统计工作中的各类报表、名册的填报要求和注意事项进行了针对性的讲解培训。通过学习和培训,各单位从事统计工作人员进一步提高了对此次统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明确了统计工作的和职责,为全面完成2008年度公务员统计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根据统计的分工要求,我部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全县公务员(参公)统计工作任务,并于2月中旬上报市委组织部审核通过。2008年度,我部共统计公务员(含参公)人数为242人,县级213人,乡镇29人,其中,机关公务员206人,参公群团23人,参公事业单位13人;县级职务22人,正科级57人,副科级87人,科员71人,试用期人员5人;大学本科及以上131人,占54.1%,大专95人,占39.3%,中专及以下16人,占6.6%;35岁以下65人,占26.9%,36-40岁56人,占23.1%,41-50岁88人,占36.4%,51岁以上33人,占13.6%。具体做法是:一是严格按照规定确定统计单位。根据上级部门统计口径的规定,严格按照统计范围与对象,统计分工的要求,共确定了22个行政单位,6个群团单位,3个参公事业单位为我部2008年度公务员(参公)统计单位。二是严格审核报表数据。今年是第一次开展全公务员(参公)年度统计工作,为确保报表数据“真实、准确、详细、有据”,我们按照公务员登记人数,认真核对上年底数,摸清现有单位公务员人数情况,并把各单位上年公务员底数予以印发核对,再进行填报。尽管时间紧、任务重,对各单位报来的干部名册、统计表、晋升职务、人员调入调出等报表,我们严格按照公务员登记表的登记信息,认真审核,对填报的信息错误立即予以纠正,必要时查阅干部个人档案,确保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三是集中统一录入。鉴于此次统计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又是首次开展公务员统计工作,为确保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我们采取了“单位填报、统一审核、集中录入”的方式进行。先是由各单位按照统计范围与对象,对照统计表的填报要求,进行填报汇总。各单位汇总表上报后,经我们统一审核,如发现错误立即纠正,在审核无误后,再集中进行录入、汇总。“统一审核、集中录入”的方式,相对减少了统计中的错误,并且能及时得到纠正,保证了各项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根据公务员统计结果,我们对统计数据进行了认真分析,加强统计结果的运用,积极为全县组织工作服务,并为全县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提供依据。一是针对我县年轻干部、党外干部比例较小的现状,为加大后备干部培养和选拔的力度,制定出台了《××县科级后备干部培养选拔和管理办法》。《办法》进一步明确了后备干部培养选拔的原则,数量和结构,选拔培养的措施等,《办法》为建立一支素质优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后备干部队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二是针对县直机关单位中层干部任现职时间较长的现状,积极加大县直机关中层干部交流力度。2007年,我们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机关中层干部管理的实施意见》,并在2007-2008年,对县直机关单位10名任现职时间较长的中层干部进行了跨部门交流。为进一步推进县直机关中层干部交流,今年拟制定《关于进一步推进县直机关中层干部跨部门交流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交流的对象、程序和纪律要求。

三、以“提升质量、强化服务”为目标,扎实推进信息化建设工作。

按照中央和省、市委组织部的要求,县委组织部将信息化建设工作纳入议事日程,部长办公会议多次专门研究,成立了部机关信息化建设领导组及办公室,明确由县电教中心具体负责部机关信息化建设工作。2007、2008年县委组织部累计投入10万余元作为信息化建设专项经费,对部机关部分老旧电脑进行了更换,部机关做到了人均一机以上,并实行了专机专用,更换了电教中心设备,新添置了包括数码摄像机、数码照相机、投影仪在内的电教装备;为全县8名乡镇组织员配置了组织工作专用微机。在技术保障上,与县委县政府信息中心建成密切的合作关系,实现了资源与技术共享互助。在平时经常性组织机关干部学习《组织工作中国家秘密及其密级具体范围的规定》等规定,并对上网材料、网络安全、硬件管理、密码管理等作出规定,并明确了管理责任。

《××县先锋网》信息平台于2004年建成,2006年进行了全面改版,开辟了党建要闻、××县要闻、组织工作、干部工作、人才工作及乡镇动态等18个栏目,把8个乡镇先锋在线工作站纳入县先锋网系统,并为全县66个行政村制作了网站。据统计,目前,《××县先锋网》登录量达15万多人次,已成为广泛宣传和立体展示全县组织工作的网络平台。同时,为各科室开通了宽带网络,供各科室查询资料和对外交流、收发邮件。2001年下半年,正式开通了部机关内部局域网,统一并入县委、县政府信息中心,共有20多个端口,目前已接入微机15台。各科室利用局域网与全县各单位进行信息传递,基本实现了资源共享。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建设方面,积极实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电视上网”工程,到2008年4月底建成了涵盖全县66个行政村109个站点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信息化网络。通过“电视上网”的模式,初步实现了农村信息化网络全覆盖,并在农村党员干部及群众教育培训上发挥了初步作用。安徽先锋网电子政务办公系统oa建设方面,部机关所有工作人员均通过oa办公系统建立了网上工作室,与省、市组织系统oa实现了对接。通过oa办公实现了信息纵向与横向交流。建立了部机关党建工作qq群,将乡镇组织员和全县的选派干部纳入qq群管理,有效加强了部机关部门科室之间的文件传输、提升了对乡镇组织工作的管理指导水平。信息库建设方面,以《中国共产党员基本信息管理系统2005》为平台,按照《信息规范》要求,基本完成了全县党员和干部人事信息采集和录入,并及时对数据库进行维护和完善,确保每一个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同时,以access数据库和excel表格为基础,初步完成了在职领导干部、后备干部、专家信息、离退休干部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信息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工作。

四、存在问题及下步打算

干部交流方案篇8

认真贯彻落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市委十三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和十七届市人民政府第一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加大中层干部轮岗交流力度,激发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活力,促进干部队伍整体能力素质提升,推动各项工作全面加速、提升、增效。

二、现有中层干部基本情况及符合轮岗交流的范围人员情况

(一)基本情况。

局机关行政编设2个股级职能科室:办公室和法制科。由任办公室主任、位孟雷任法制科科长。

事业单位:

1、农村社会经济调查队为副科(局)级事业单位。设队长1人,副队长2人,3个股级职能科室:农业科、工业科、综合科。任农村社会经济调查队副队长;任工业科科长;任综合科科长,任综合科副科长;任农业科科长、任农业科副科长。

2、微机室,股级事业单位,由任主任。

3、市综合经济调查队,为股级事业单位,设队长1人,目前空缺。

4、市统计普查中心,股级事业单位,设主任1人,由张从亮任主任。

5、服务业调查室,股级事业单位,设主任1人,目前空缺。

(二)符合轮岗交流的范围人员情况

统计局行政中层符合轮岗交流两人,其情况:,2001年9月任办公室主任;,2001年9月任法制科长。

统计局事业中层符合轮岗交流的情况如下:

市农村社会经济调查队:。

三、轮岗交流方法步骤及时间安排

(一)宣传发动。时间为3月19日至21日。局领导班子进行研究,制定市统计局《关于市直机关事业单位中层干部轮岗交流工作实施意见》。并组织全体机关干部学习市委组织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下发的《关于市直机关事业单位中层干部轮岗交流工作实施意见》。

(二)确定拟轮岗人选及岗位。时间从3月20日3月21日。由局领导班子集体研究中层干部岗位轮岗拟交流人选,初步确定行政编制位同志由法制科科长轮岗到办公室主任岗位。同志因年龄原因不再任办公室主任。法制科科长暂时空缺;事业编制由农调队副队长轮岗到农调队农业科科长岗位。由农调队工业科科长轮岗到综合科科长岗位。由农调队综合科科长轮岗到工业科科长岗位。陈斌由农调队农业科科长轮岗到农调队副队长岗位。

(三)上报审批。由局办公室按市委组织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市直机关事业单位中层干部轮岗交流工作实施意见》的要求于3月21日前上报实施方案和相关资料。

(四)组织实施。待市组织人社部门对《市统计局中层干部轮岗交流实施方案》批复后,3月28日前组织有关中层干部进行工作交接,完成轮岗工作。

(五)办理相关手续。3月30日前召开轮岗交流中层干部集体谈话会议,办理相关手续。由局办公室报组织人社部门按干部管理权限和程序履行任免手续,并积极做好中层干部任免备案工作。

(六)进行工作总结。轮岗交流工作结束后,4月10日前认真做好中层干部轮岗工作总结,并以书面形式分别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备案。积极准备好市组织人社部门对此次中层干部轮岗交流工作的专项检查。

四、加强组织领导。

(一)要高度重视。全体机关干部要充分认识做好中层干部轮岗交流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决策上来,把这项工作摆上重要日程。局成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办公室人员为成员的中层干部轮岗工作领导小组,把轮岗交流工作的各项部署要求落到实处。

干部交流方案篇9

一、当前检察机关年轻干警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重视程度不够

基层检察院因办案任务重、考核任务重,精力放在如何抓好业务工作,如何完成目标管理上比较多,对年轻检察干部培养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认识不足,年轻干部选拔、培养和使用的计划性、针对性不强。由于重视程度不够,年轻检察干警自身存在的书生意气重、缺乏实际工作经验等问题得不到及时纠正,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年轻干部的成长,更有少数年轻干警没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面临艰苦任务承担、个人利益得失考验时奉献精神不足。

2、管理机制不健全

首先,缺乏对年轻干部的分类管理。检察机关目前没有专门制定对年轻干部的管理机制,没有把年轻干部和一般干部、年轻优秀干部和普通干部进行区别管理,导致年轻检察干部在教育培训、后备干部选拔、提拔使用等方面机会较少,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年轻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其次,没有专门的监督管理机制,对年轻检察干部监管不得法、不全面、不到位,不利于年轻检察干部的成长。第三,缺乏对年轻检察干部的选拔机制。当前在选拔干部工作中,还存在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等不良现象,年轻检察干部由于工作时间不长,在推荐、提拔、任用中处于弱势地位,使得想干事、能干事的干警无法进入干部队伍。即便被列入后备干部管理工作中,“备而不用”、“备用脱节”等现象仍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存在。

3、交流锻炼少,缺乏竞争激励机制

尽管检察机关针对年轻检察干部的交流和锻炼制定了一些措施,但仍存在思想不够开放,跨地区、跨单位部门的交流学习较少。在干部实践锻炼上,还停留在检察机关内部的下派、上挂以及内部岗位的交流,且范围不大,力度较小,由于交流学习和实践锻炼不够,年轻检察干部的实际工作能力总体上得不到提高。同时,缺乏有针对性的竞争激励机制,在表彰奖励、提拔任用等方面没有明确针对年轻检察干部的激励制度,不能很好地调动年轻检察干部的思想和工作积极性。

因为存在以上种种问题,导致年轻干部难以脱颖而出。而加强年轻检察干警培养锻炼,是检察机关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全面推进检察事业的必然要求;是加强检察队伍,保持检察队伍生机与活力的基础性举措;是促进检察机关全面建设、确保检察职能正确履行的一项战略性任务。本人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年轻干部的培养:

一、加强教育培训,提高理论水平

第一加强思想教育,提高政治素质。要联系检察工作实际和年轻干警的思想状况,有针对性地、有计划地集中组织他们系统地学习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等党的重要理论和检察职业道德教育,通过思想教育,使广大年轻干警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恪守检察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综合素质好、有发展潜力的年轻干部,要分期分批选送到党校和上级检察机关接受系统的培训,增强党性观念和理论素养。要理论联系实际,培养他们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从政治上正确判断形势和把握大局,善于在复杂条件下开展工作,开拓创新。其次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业务技能。以提升检察工作能力为目标,积极为年轻干警创造学习条件,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充分运用检察机关视频会议系统、检察官培训中心、经验交流会、检察业务、理论研讨会等多种方式,多渠道、全方位培训年轻检察干部的业务知识,切实提升年轻干部素质,增强岗位的适应能力。同时坚持从工作实际出发,注重实用、效能,积极组织年轻干警参加岗位练兵和各种业务知识竞赛活动,如开展模拟法庭、组织观摩庭、专题演讲、析案说法等活动,增加实战经验,全力提高年轻干警的办案执法能力和综合业务能力。鼓励年轻干警结合岗位需要坚持自学和在职教育,鼓励干警钻研业务,尽快成为岗位能手和专门人才。

二、加强实践锻炼,提高整体素质

加强实践锻炼是提高年轻检察干部整体素质的重要措施。首先,坚持多岗位交流。干部交流是一种人才交流、智力交流,可以改变干部分布和结构不合理状况,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要对年轻检察干部有计划、有步骤地在上下级院之间、内部不同部门之间、与外单位之间进行交流,让他们在各种环境和岗位上经受锻炼。其次,加强实践锻炼。在实践中锻炼、考验和提高干部,始终是培养年轻干部的一个基本途径。把年轻检察干部放到业务部门,参与办理疑难案件,在办案实践中不断积累和丰富办案工作经验;同时要求完成一定数量的检察调研、信息宣传任务,锻炼他们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把年轻干部轮流安排到公安派出所、基层法庭、基层司法所等基层一线执法单位实践锻炼,经常深入到农村、社区体验生活,了解民情,增进与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提高群众工作能力以及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总之,要多方位、多岗位培养锻炼年轻检察干部,在实践锻炼中增强他们的党性、磨练意志、提高能力、增长才干。

三、健全用人机制,加快成长步伐

1、健全完善选拔任用机制。首先严把入口关,制定严格的准入标准。招录检察人员,首先必须满足通过了国家统一司法考试、学历在本科及以上、年龄在35岁及以下三个基本条件。其次,建立年轻检察干部分类管理机制。把在40岁以下的年轻检察干部进行分类管理,探索建立专门针对年轻检察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检察业务培训、后备干部选拔、监督管理等机制,给予一定倾斜和照顾,进一步增强年轻检察干部培养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第三,建立专门的年轻检察干部竞争激励机制。加大年轻干部的选拔力度,及时为优秀年轻干部“架梯子”、“搭舞台”,以提高年轻检察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检察工作的创新发展。在检察干部选拔中,通过竞争上岗、双向选择等方式,把能够担当重任、有发展潜力和培养前途的年轻检察干部提拔使用甚至选入领导班子,以保证检察事业后继有人,同时也为其他年轻检察干部树立榜样,让其看到希望。

干部交流方案篇10

关键词:装备采购;教学协作;任职培训 

中图分类号:G726文献标识码:a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军事任职教育的不断推进,发挥各自资源优势,实现资源共享,联合协作培育人才早已成为共识。2003年以来,全军装备采购干部院校大力开展装备采购教学协作,架起了院校与院校之间互通有无、互相合作的桥梁,对促进装备采购工作、装备采购学科专业建设以及院校培训工作,起到了“催化”和“助推”作用,同时也为军队任职培训模式创新积累了宝贵经验。当前,面对新的形势任务,要实现广泛、深入、持久的教学协作路径,需要科学把握装备采购干部培训的内在需求,探索创新装备采购教学协作的管理模式,不断健全完善院校联合育人的运行机制。 

一、内在需求与平台基础 

装备采购涉及军事、经济、管理、法律、工学等多个学科专业领域,工作范围覆盖全军,培训专业性强、教育内容范围广、学习掌握难度大。随着装备建设的飞速发展,装备建设经费投入不断增加,新装备不断投产,装备采购干部任职教育内容也在不断地拓展和丰富。装备采购干部培训要充分依托领导管理体系,以学科专业建设为基石,紧紧围绕干部能力素质提升,大力提高培训质量效益。 

(一)装备采购干部队伍的能力素质提升,对教学协作提出了更高远的新要求 

武器装备更新换代步伐明显加快,多型号、多批次、大批量的装备科研与生产交叉并行,进度要求急,经费保障与装备建设需求矛盾日益突出。国防科技工业体制调整和军民融合不断推进,大量民口企业、非公经济加入军工市场,装备承制单位日趋多元化。装备采购制度和军事代表制度改革不断深化,调整了装备采购程序、方法和管理制度。新的形势引发了装备采购工作内外部环境的深刻变化,进而对装备采购干部队伍能力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必须加大培训协作力度,努力健全培训制度、完善培训体系、调整培训内容、提高培训效益,尽快培训一批高素质、复合型的装备采购干部。 

(二)装备采购干部培训的集中统一管理,为教学协作搭建了更宽阔的新平台 

在成立全军装备采购干部院校教学协作组的基础上,2011年四总部提出要建立健全总部机关、各单位装备部门、军事代表机构三级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的培训工作组织体系。总部主要负责装备采购管理和通用技术类培训;军兵种装备部门主要负责军兵种通用知识和技术类培训;军事代表机构主要负责新型号装备专项培训和新技术、新材料等培训;承训院校等单位在总部主管机关的集中领导和协作组的统一协调下,按照任务分工,分级分类组织开展装备采购干部培训。装备采购干部培训三级管理体系为装备采购教学协作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也要求教学协作进一步加强工作统筹和协调力度,更加注重协作的艺术性。 

(三)装备采购学科专业的优势特色互补,为教学协作奠定了更坚深的新基石 

多年以来,各院校在装备采购学科专业建设上也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形成了各自的学科专业优势特色。因此,通过各院校的大力配合,加强各学科专业知识的融合,促进军种间在装备采购领域内的交流,采取学术交流、跨专业培训、课题研究等多种形式,建立起多学科交叉、多专业融合、多军种院校互动、多部门联合的新型任职培训协作路径,不断健全各具特色、优势互补、多学科支撑的装备采购学科专业体系,将有利于提高全军装备采购干部培训的整体质量效益。 

二、管理模式的探索实践 

按照质量管理理念,创新构建装备采购教学协作管理模式,对培训质量的持续改进、提高组织运行效率、优化教学资源配置和促进管理工作有效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四循环”规程 

为促进教学协作工作质量的持续改进,构建形成协作计划、协作实施、协作检查、协作总结“四循环”管理规程,保证协作工作有效开展。 

一是科学制定协作计划。以武器装备快速发展对装备采购人才的迫切需求为牵引,科学统筹、认真谋划,每年依据培训计划及时制定年度教学协作工作计划,指导教学协作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二是认真组织协作实施。严格按照协作工作计划,严密组织开展各项教学协作活动,如组织人才培养方案、教材、案例、课题等评审和教材试用,组织开展教学观摩、精品课程和精品班次建设、教学实践基地建设,组织召开协作组专家组工作会议和年度工作会议等。 

三是严格规范协作检查。为有效控制协作工作计划的落实,通过建立一系列规章制度和评价机制,明确管理的重点和难点,重点监控关键环节和薄弱环节。如坚持对新开班次进行评估审查,包括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授课教员、使用教材等,对教员授课质量进行测评,对办班质量和课程建设情况进行评估,定期评选精品课程和精品班次等。 

四是扎实开展协作总结。为确保协作工作质量的不断提高,及时解决教学协作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每次教学协作活动均有总结,如每年有教学观摩活动总结、教学协作年度工作总结、五年工作总结、十年工作总结等。 

(二)“五统一”办学 

通过多年的教学协作工作,全军装备采购干部院校教学协作实现了“五统一”办学,即培训计划、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材采编和教学要求的统一管理。 

一是统一培训计划。按照总部机关的指示精神,紧贴装备采购制度改革对人才的迫切要求,结合装备采购干部实际和各院校的承训能力,科学制定培训规划和年度计划,上报总部机关,统一纳入全军干部调学计划。 

二是统一培养方案。按照总参军训部下发的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基本要求,统一规范,统一组织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邀请四总部、送训单位主管机关以及军事代表机构和院校的专家教授等共同评审人才培养方案,修改完善后,上报总部主管机关。 三是统一课程标准。各院校共同承担的同一类型的培训班,其中60%的培训课程,由协作组专家组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研究决定,对重点课程名称和内容进行统一规范,其余40%的课程由各协作院校根据本军兵种特点自行设置。 

四是统一教材采编。装备采购干部通用教材由总部统一下达编写计划,协作组统一组织评审验收和试用,试用期满并进一步修改完善后,正式印发使用。 

五是统一教学要求。根据装备采购干部的特点,通过师资培训班,组织各协作院校的一线教员,学习先进教育理念,统一思想,交流教学方法,统一教学要求,采取精讲和自学相结合、研讨和案例教学相结合,课堂教学和现地教学相结合等方式,学习交流案例编写技巧,积极开展案例教学,不断提高授课水平。 

(三)“六规范”制度 

针对装备采购干部培训工作特点,大力加强制度建设,从调查研究、审查把关、观摩检查、总结报告、年度会议和专家咨询六个方面对教学协作工作进行规范,形成系统完备的教学协作管理制度。 

一是调查研究制度。根据工作需要,赴各协作院校、军事代表机构及部分承制单位和科研院所开展调研,就培训需求、送训能力、培训效果、联教联训等问题与有关单位深入研讨交流,认真分析总结,不断调整培训计划、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模式,不断完善工作制度。 

二是审查把关制度。建立教材(案例)编写和研究课题“初审、中审、验收”的三审制度、统一组织开展评审及验收工作,并依据上年的教材课题案例完成进度质量情况,调整下一年任务分配,进一步加强了教材、案例编写和课题研究质量;统筹规划装备采购干部培训工作,本着“先建设、后办班”的原则,加强对拟开办班次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授课教员、使用教材等的评估检查,确保办班质量。 

三是观摩检查制度。积极组织开展教学观摩活动,建立教学观摩制度,加大对新开班次和重点班次的检查指导,利用专家测评、学员满意度测评,评估办班效果和教员授课质量;与学员、教员座谈交流,了解培训需求和培训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教学观摩、调研考察等活动,学习交流培训经验,了解各协作院校建设情况,促进院校间的经验交流和推广。 

四是总结报告制度。在高效完成各种活动的计划、组织、协调、监督检查工作的同时,建立总结报告制度,及时向总部机关上报总结报告(抄送有关单位),汇报工作完成情况,为总部机关及时了解情况,掌握信息,做出决策提供有力保障。 

五是年度会议制度。建立年度会议制度,在各协作院校间轮流组织召开协作组年度工作会议和专家组年度工作会议,总结年度工作,部署下一年工作,在较短时间内达到统一观念认识、相互交流沟通的效果。 

六是专家咨询制度。在工作开展过程中,建立专家咨询制度,充分发挥协作组专家组、装备采购工作专家咨询组作用,为教材、案例、课题评审,以及教学效果检查评估和解决工作中的现实问题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理论支撑。 

三、运行机制的建立完善 

(一)教学协作的联系会商 

教学协作单位之间是平等协商的关系,核心任务是培训装备采购干部,并以任务带动学科专业建设,形成院校共育装备采购人才的良好局面。建立装备采购教学协作的联系会商机制,就是以装备采购干部院校教学协作组为主导,在总部主管机关的领导和指导下,各军兵种主管机关协助指导,各军事代表机构和各协作院校按照不同培训内容和层次,具体组织开展装备采购干部任职培训工作。通过到军事代表机构、承制单位参观见学,举办师资研讨班,到军事代表室现场办班,选派优秀的年轻教员代职锻炼,选派教员参加总部组织的装备采购质量检查、承制单位资格审查等活动,增加实践经验,提高教学水平;开展师资聘任,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军事代表系统专家、地方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教授到协作院校授课、参与科学研究、编写教材、案例等,师资力量得到了进一步加强。通过学术交流、跨专业培训、课题研究等多种形式,加强院校与院校、院校与军事代表机构、院校与科研院所、院校与承制单位等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互通有无,共同开展装备采购干部培训和装备采购理论研究,建立和完善装备采购教学协作联系会商的规章制度和实施方案,确定联系会商的组织形式,使联系会商制度有规可循、形成常态。 

(二)教学协作的资源共享 

随着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数字校园建设不断推进,对院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资源共享的需求越发强烈,已经成为信息化条件下院校教育发展的重要特征。针对各协作院校面临的培训信息不对称、培训资源参差不齐、培训交流不畅等诸多现实问题,通过编印《全军装备采购干部院校教学信息》,搭建“全军装备采购干部教育培训网”等,面向总部和军兵种业务机关、装备采购系统和各协作院校,及时刊发军委、总部关于装备采购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政策精神,装备采购领域最新理论研究成果,全军装备采购干部院校培训最新动态、成功经验和教学成果,为装备采购干部和协作院校一线教员提供全军装备采购干部教育培训信息交互平台和资源载体。针对从事装备采购干部培训工作的院校存在着师资力量不足、资源配置不均、教学水平不齐等制约院校自身发展的瓶颈问题,依据装备采购人才任职资格标准和人才培养方案,建立特色鲜明、共性内容与特色内容相融合的全军统一的装备采购干部培训课程体系;依据“选用与编写相结合、统编与自编相结合、教材与讲义相结合、案例与想定作业相结合”及通用型、继承性、系列化和实用性的基本原则,建立全军装备采购干部培训教材体系。通过最大限度挖掘教育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促进全军装备采购干部培训工作的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三)教学协作的评价激励 

评价机制对于组织或个人工作业务水平与效率的提高和效益的增大有着重要的作用。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是评价的基本依据,规范的评价程序有助于获得可靠的评价结果,并能使评价工作有章可循、有条不紊的进行。在装备采购教学协作工作中,通过不断完善装备采购教学评价体系,建立专家打分和学员测评标准,采取教学观摩、学员测评、专家打分等灵活多样的评价办法,从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新开班次论证准备、教材案例编写完成情况以及课程建设和班次建设、教员授课质量等方面,对各院校的装备采购任职教育协作情况进行多方位评价。同时,激励机制的制度、措施、手段与方法必须科学配套,才能做到有章可循,激励有度,才能获得最佳效能。通过优质课程建设、精品班次评选,先进个人评选和“讲好一堂课”授课评比,评选教学观摩先进单位等,有效激励了装备采购教学协作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