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伤科围手术期护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0:41:14

骨伤科围手术期护理篇1

[关键词]创伤骨折;糖尿病;围手术期;护理观察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4062(2016)05(b)-0145-02

traumaticFractureswithDiabetesperioperativenursing

SUHui

Shuangyashanpeople'shospitalsurgery,Shuangyashan,Heilongjiangprovince,1551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hepurposeoftraumaticfracturesassociatedwithdiabetesinclinicalnursingeffectofperioperativeobservationanalysis.methodsSelectioninmarch2013tomarch2016inourhospitalpatientswithdiabeteswith30casesoftraumaticfractureastheresearchobject,fromthepreoperativeandpostoperativecomprehensivenursingintervention,preoperativenursing,includingpsychologicalintervention,suchasbloodsugarcontrol,andpostoperativenursingcareincludingdiet,complications,prevention,localnursingandrehabilitationnursing,observationof30casesofpatientswithpostoperativehealing,infectionandcomplications.Resultsalsobetterbloodsugarcontrol,and30patientswithnormalbloodglucoselevelsthroughperioperative,pyogenicinfectionandwoundcomplicationsoccurred.Conclusiontraumaticfracturepatientswithdiabeteswithperioperativenursingworkshouldbeacomprehensive,systematic,adjustnursingandtreatmentmeasuresaccordingtopatientsconditionchangeintime,toensurelifesafetyofpatients.

[Keywords]traumaticfracture;Diabetes;perioperative;nursingobservation

由于创伤性骨折伴糖尿病患者在采取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不仅严重影响预后质量,更对患者的生命质量造成一定威胁[1]。随着现代创伤骨折护理理念的不断更新发展,要求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转变以往“分割式”的模式,应构建全面化、系统化的护理流程,以术前评估患者全身状况、创伤程度以及创伤口失血量的顺序进行全过程、动态化地护理,及时检测患者生命体征以及病情发展变化情况,从而最大程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2-3],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3月―2016年3月于该院就诊的30例创伤骨折伴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49~87岁,平均年龄(61.2±3.5)岁,糖尿病病程2~18年,平均病程(10.2±3.4)年。以wHo糖尿病诊断标准为依据,所有患者均确诊。入院、术前平均血糖14.2mmol/L、7.1mmol/L。伴有疾病:14例患者伴有高血压;9例心脏病;4例脑血管病;3例慢性支气管炎。11例患者为右侧髋部骨折;8例为左侧髋部骨折;7例为胫腓骨骨折;4例为髌骨骨折。创伤性骨折原因:21例车祸;9例滑倒摔伤。糖尿病治疗情况:23例患者长期稳定服用降糖药;5例患者定期采取胰岛素治疗;2例患者间歇性服用降糖药。

1.2方法

30例患者入院后,以其骨折部位为依据有针对性地采取胫骨踝上牵引或股骨结节牵引,为患者安排硬板床进行休息,及时观察其创伤部位的肿胀、出血情况,调整肢置,采取创伤骨折护理模式,全程观察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血糖以及术后恢复情况。

2结果

30例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均较好,以正常的血糖水平顺利度过围手术期。以手术切口愈合分级标准为依据,21例患者为甲级愈合;9例患者为乙级愈合。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伤口化脓性感染,无并发症发生。

3讨论

在创伤性骨折伴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过程中,应从术前、术后双方面进行加强:术前护理:①动态检测患者血糖,分别于患者每日3餐前后、晚10点以及次日凌晨3点进行,胰岛素治疗时间为3餐前,在患者血糖水平

术后护理:①动态观察患者术后脉搏、血压、体温、神志等各方面情况,及时采取吸氧、心电监护;②全程观察患者血糖变化情况,以患者血糖值为依据对胰岛素注射量进行及时调整,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可适当延长血糖测量间隔时间,该组中2例患者出现术后血糖持续升高,空腹血糖7~11mmol/L,餐后血糖12~16mmol/L,由该院内科专家根据患者血糖实际情况对胰岛素注射量进行调整,将患者血糖控制在

该研究中,30例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均较好,以正常的血糖水平顺利度过围手术期。综上所述,创伤性骨折伴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工作应全面化、系统化地展开,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护理及治疗措施,进而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柴晓萍,尹海荣.79例创伤骨折伴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护理[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5,(6):126-128.

[2]阳艳丽.骨折伴隐性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2,10(4):127-128.

[3]于志萍.老年髋部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J].军事医学,2011,35(8):637-638.

[4]相敏.骨折伴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C]//第三届全国创伤骨科学术会暨组织修复与重建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2010:460.

[5]李永艳.创伤骨科下肢骨折手术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J].中国卫生产业,2014(3):52-53.

[6]王建红,徐丹,黄连伟,等.浅谈骨折合并糖尿病病人的围手术期的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2013(2中旬刊):518.

[7]汪兰芳.老年髋部骨折合并糖尿病的围手术期护理[J].浙江创伤外科,2013,18(5):759-760.

骨伤科围手术期护理篇2

【关键词】创伤性骨髓炎;开放植骨;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

高能量损伤所致胫骨开放骨折临床较多见,早期处理不当往往会并发创伤性骨髓炎,胫骨前软组织少,血液循环差,合并大面积贴骨瘢痕或皮肤缺损较常见,并可合并不同程度的骨缺损骨外露[1]。本科采用VSD联合开放植骨治疗胫骨创伤性骨髓炎23例,在骨髓炎治疗、创面修复、缩短疗程方面均取得较好的疗效,现将护理内容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科2007年6月~2012年12月收治的23例胫骨创伤性骨髓炎患者,其中男15例,女8例;年龄22~48岁,平均年龄32.5岁;车祸伤12例,压砸伤7例,其他原因外伤4例,均有窦道,15例形成局部贴骨瘢痕,病程7~18个月,平均病程8.6个月。

1.2护理

1.2.1术前护理①一般护理:入院常规检查,进行创面细菌培养及药敏实验,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及全身情况,本组贫血患者1例,低蛋白血症患者2例,高血压患者3例,糖尿病患者1例,给予定时检测相关指标,请内科会诊,同时行饮食调护和药物治疗,患者均顺利手术,未明显影响手术结果。②患肢护理:因患肢长期石膏外固定,创面开放时间长,周围污垢多,患者入院后即进行卫生处置,清洁创面周围皮肤,每日用温水热敷、清洗,并在表面涂擦石蜡油或植物油,1次/d,使表皮痂皮自行脱落,不损伤皮肤。本组2例患者患有足藓,给予达克宁软膏局部外用,2次/d,2周后痊愈。术前1d剃去患肢汗毛,创面无菌换药。③心理护理:慢性骨髓炎患者住院时间长,手术次数多,经济负担重,多数患者焦虑不安,心理压力大,护士在患者入院后即进行相关沟通,请同类康复患者现身说法,使患者在身心两方面做好准备[2]。

1.2.2术后护理①护理:术后患者取平卧位,患肢中立位抬高15cm,患肢感觉恢复后进行足踝部的屈伸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②VSD护理:本科使用VSD敷料(商品名为维斯第)覆盖创面,持续负压吸引和引流管通畅是治疗的关键,也是护理的重点。术后保持持续有效的负压吸引,有效指征为:敷料瘪陷、管型暴露、触摸有硬实感。如敷料隆起,触摸无硬实感,应立即查找原因:是否为负压源不足、引流管弯曲、打折、VSD敷料或引流管漏气、引流管堵塞等,根据问题原因对症处理。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告知患者不要随便牵拉引流管和撕揭封闭的薄膜,不要在薄膜表面使用热敷或尖锐物品。根据术前药敏实验结果,遵医嘱应用生理盐水进行创面局部冲洗,保持VSD敷料湿润。引流袋为一次性带凝固剂密封袋,容量为2000ml,引流液达到1600ml给予更换,如引流液较少,更换1次/周。本组患者平均更换VSD敷料3~5次,肉芽组织均生长满意,顺利植皮。③外固定架护理:外固定支架具有能稳定固定骨折端、医源性损伤小、置入针远离感染灶、便于术后换药护理和早期功能锻炼等优点。注意保持针眼局部清洁干燥,定期换药。患者更换、功能锻炼的过程中注意保护患肢,防止针道过大活动。本组2例患者出现针眼红肿、有分泌物,给予及时换药、口服抗生素后恢复正常。④供、受皮区护理:供皮区适当加压包扎,注意观察远端趾动、血运情况,防止出现骨筋膜室综合征。受皮区注意观察皮瓣的颜色、温度、张力及毛细血管反应,保持局部温度。⑤功能锻炼:慢性骨髓炎患者病情迁延时间较长,活动受限,大部分患者肌肉萎缩明显,踝关节屈伸困难。患者入院后即指导其进行全身功能锻炼,术后麻醉消退即可鼓励患者进行患肢足趾、踝关节屈伸活动及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练习3~5次/d,每部位5~10min/次。根据植骨范围的大小,遵医嘱指导患者尽早下地,进行床边部分负重站立、行走,注意宣教家属辅助,防止二次损伤。

2结果

本组23例创面修复术后皮瓣及皮片均成活,创面均Ⅰ期愈合。2例患者发生钉道感染,给予口服抗生素治疗后感染控制。23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18个月,平均13.5个月。1例患者于术后3个月感染复发而放弃治疗;其余患者随访期间均无感染复发。

3讨论

慢性骨髓炎患者病程长,迁延不愈,给患者造成极大的心理及经济压力。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采用VSD联合开放植骨治疗胫骨创伤性骨髓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治疗过程中,护理工作的配合也相当重要。本研究根据胫骨创伤性骨髓炎患者的治疗特点其临床护理重点如下:①VSD护理:VSD敷料覆盖创面术后12h开通负压,因术中彻底清创,切除贴骨瘢痕,截除断端硬化骨,窦道部分的骨质完全清除,断面出血较多,术后12h内使用负压引流增加出血量。密切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常规行生理盐水冲洗防止堵塞,保持敷料湿润[3]。本科原术后常规采用中心负压吸引,但部分患者植骨范围较小,可早期下床活动,受引流管路限制,影响下床活动范围,后在医嘱允许患者下床活动后改用便携式医用负压吸引器和一次性使用医用体外引流瓶,方便患者日常生活和进行功能锻炼。②外固定架护理:本科采用无菌纱布条缠绕针眼周围,3~5d碘伏消毒更换1次。本组2例患者出现针眼红肿、有分泌物,均为1级轻度感染,给予及时换药、口服抗生素后恢复正常。③功能锻炼:患者入院后即指导其进行全身功能锻炼,术后麻醉消退即鼓励患者进行患肢活动。根据植骨范围的大小,遵医嘱指导患者尽早下地床边部分负重站立、行走,以增加局部应力刺激,促进骨痂生长[4]。注意指导家属辅助,做好防跌倒、防坠床宣教,本组无二次损伤发生。

总之,VSD联合开放植骨治疗胫骨创伤性骨髓炎期间,遵医嘱准确用药、术后严密观察,给予心理护理、功能锻炼指导等都能促进患者康复,缩短住院时间。

参考文献

[1]宋素萍.全方位护理对胫骨骨髓炎老年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8):744-745.

[2]赵春珊.创伤性胫骨骨髓炎的护理.中国当代医药,2013,20(3):132-133.

[3]杨静.外伤性胫骨缺损所致骨髓炎患者的护理体会.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4,16(26):366.

骨伤科围手术期护理篇3

【关键词】 骨折;肩部;损伤;手术;康复护理

【摘要】 [目的]探讨肩部骨折病人的围术期术前术后的康复护理护理措施。[方法]对47例肩部骨折病人实施内固定手术治疗术前术后给以对症及康复护理,如早期给予止痛、合理体位、心理护理及肩关节康复训练等;观察病人骨折愈合和肩关节活动情况。[结果]47例病人手术治疗获得满意效果,经随访,锁骨和肩胛骨骨折均愈合良好,肩关节活动范围无明显受限。[结论]术后肩部及关节给予恰当的护理措施及康复训练,能达到防止肩关节僵硬,恢复肩部及关节功能的目的。

【关键词】 骨折;肩部;损伤;手术;康复护理

肩部骨折除单纯的锁骨和肩胛骨骨折外,还有一种即浮肩损伤是指同侧的锁骨干和肩胛颈同时骨折而造成肩关节上部悬吊复合体结构双重破坏的一种少见的肩部严重损伤[1]。浮肩损伤是一种高能量损伤,多见于车祸伤和高处坠落伤。我科2007年1月—2009年12月共收治肩部损伤47例,其中浮肩损伤病人11例,均采用手术治疗,并在术后给予精心护理及康复指导,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47例肩部损伤病人中,男31例,女16例;年龄30岁~55岁,平均42岁;右侧肩损伤29例,左侧肩损伤18例;车祸伤35例,高处坠落伤12例;伴多发肋骨骨折16例,合并肺挫伤10例;11例浮肩损伤病人中,同侧肩胛颈骨折+锁骨干骨折7例,同侧肩胛颈骨折+锁骨外侧端骨折2例,同侧肩胛颈骨折+肩锁关节脱位2例。www.133229.com

1.2治疗及结果

47例病人均采用锁骨、肩胛骨重建钢板固定,术后给予抬高患肢,协助并指导关节和肢体功能锻炼以及系列护理措施,手术治疗获得满意效果。47例病人均获得随访,6个月~15个月后,42例病人肩部无疼痛,外展肌力5级,肩关节活动不受限,恢复正常工作;5例病人肩部有轻度疼痛,外展肌力4级,肩关节活动略限(外展45°以下),能正常工作。

2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创伤早期护理

肩部损伤是一种高能量损伤,多数都伴有肋骨骨折、肺挫伤及肩胛和胸壁间的软组织有严重挫伤[2]。因此要先处理危及病人生命的损伤,保证病人生命安全及生命体征平稳。同时在早期局部给予冷敷治疗,以减少局部出血,达到减轻局部水肿的目的。创伤早期积极抗休克治疗,建立静脉通道,按医嘱和病情合理安排和输注晶体和胶体溶液,根据血压和心肺功能状态等控制补液速度。输液部位选择健侧,禁止在伤侧上肢输液。

2.1.2胸部损伤的护理

维持有效气体交换,对气胸及血胸病人应立即通知医生,行胸膜腔穿刺或闭式引流。指导病人有效咳痰,及时排出肺内分泌物和血性痰。病情稳定者取半卧位,以使膈肌下降,有利呼吸[3]。若病人咳痰疼痛不适应,指导病人或家属双手按住病人胸壁,以减轻疼痛。如胸部伤口疼痛影响呼吸者,按医嘱给予镇痛药。

2.1.3体位护理

病人体位放置非常重要,术前体位放置情况可影响病人疼痛程度,肩部骨折术前需要固定以防止再损伤为目的。因此病人体位应为舒适不疼痛体位。护理人员应协助摆放病人舒适体位。

2.1.4心理护理

由于骨折是突发性的,病人没有思想准备,加之治疗、检查及疼痛的刺激,使病人紧张、恐惧[4]。护士应向病人、家属讲解手术的相关知识及手术后所采取的治疗、护理,以稳定病人的情绪,使之积极配合治疗。

2.1.5完善术前常规检查

如胸部x线片、ct、心电图、血常规及凝血等,同时做好手术前健康教育。

2.2术后护理

2.2.1病情观察

术后密切观察病人病情变化,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持续心电监护,并监测血氧饱和度,1h观察心率、呼吸、脉搏1次,并记录。观察病人患肢远端温度、颜色及活动情况。触摸桡动脉搏动能否扪及。注意听取病人主诉,有无胸闷、胸痛、患肢麻木。如果有患肢远端皮肤发白、发绀、病人自诉麻木、胀痛,应立即通知医生。

2.2.2体位护理

给予病人平卧位,患侧肢体外展并用一软枕抬高20cm~30cm,10°~15°外展;半坐卧位时,将软枕置于患侧胸肘之间,患肢抬高置于枕上,这种体位有利于呼吸和引流。病人下床时保持患肢用三角巾或前臂吊带悬吊,置于胸前,保持挺胸提肩姿势。

2.2.3饮食护理

给予高蛋白、高钙、高维生素饮食,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优质蛋白如瘦肉、鱼类、蛋类、乳制品。卧床病人肠蠕动减慢,容易引起便秘,因此要求病人进食粗纤维食物,多饮水,有利于保持大便通畅[5,6]。

2.2.4闭式胸腔引流的护理

保持管道的密闭,搬动病人或更换引流瓶时应双重夹闭引流管,防止空气进入;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脱落并保持通畅;严格无菌技术操作,防止逆行感染;保持胸壁引流口处敷料清洁、干燥。鼓励病人咳嗽和深呼吸,以便胸腔内气体和液体排出,促进肺扩张[2]。

2.3功能锻炼

肩部损伤长时间固定易造成肩胛、胸壁之间纤维粘连,肩关节活动受到影响,从而影响肩关节康复,故锁骨、肩胛固定后要尽早功能锻炼。术后1d指导病人练习握拳、伸指及腕、肘屈伸运动,每天5次~10次,以后每天增加,重复次数为20次~30次。术后3d胸腔引流管已拔出,可鼓励病人下床活动,可行肩关节被动功能锻炼。术后1周可指导病人进行耸肩、摆臂等练习,但应限制上举运动和患肢负重运动。锻炼过程循序渐进,在病人无痛或疼痛能忍受的范围内进行。术后2周~3周加强肩关节的功能锻炼,锻炼应以自主锻炼为主,练习肩关节的外展、前伸、后伸、前屈、环转动作。术后4周病人开始肩关节活动度锻炼,先做钟摆样运动,随后增加运动范围、运动量和幅度。方法:①双手握一木棍,左右摇摆,尽量以健肢推动患肢外展,以增加活动范围,每次10min,每日3次~5次。②外上方固定一弹簧拉力器,患侧手握手柄,牵拉并做环绕运动,每日3次~5次,每次至少5min。

3小结

肩部骨折损伤占全身骨折的比例较少,不过医疗护理工作者应重视这种损伤。应选择正确的主动治疗,术后给予有效的护理措施,并给予及时、分时段、有效的康复锻炼,以提高病人的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egolka,connorpm,karunakarma,etal.thefloatingshoulder:clinicalandfunctionalresults[j].jbonejointsurg(am),2001,83(8):11881194.

[2]曹伟新,李乐之.外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405407.

[3]金鸿宾.创伤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432438.

[4]卢立锦.护理干预对骨折病人术后功能锻炼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0,24(suppl1):3637.

骨伤科围手术期护理篇4

关键词:骨科;艾滋病;围术期;护理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的病原体,是带有包膜的Rna反转录病毒,在分类上属于反转录病毒科慢病毒属[1],随着国家对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重视,越来越多的艾滋病病人得到规范性治疗,生存期得到延长,合并骨科疾病需要手术的病人日益增多,我院作为广西艾滋病防治中心,承担着全区艾滋病合并外科疾病的治疗,2013年—2016年本科收治艾滋病合并骨科疾病手术病人32例,现将围术期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共32例艾滋病合并骨科疾病病人,其中男21例,女11例;年龄18岁~70岁,平均45.3岁;性接触传播21例,静脉吸毒传播11例。

1.2疾病特点

32例病人均为择期手术,股骨颈骨折3例,股骨头坏死4例,股骨骨折2例和胫腓骨骨折3例,跟骨和肱骨骨折各1例,椎间盘突出2例,脊柱结核16例;合并截瘫4例;其中5例有海洛因依赖,合并口腔真菌感染15例,隐性脑膜炎2例,贫血7例,低蛋白血症13例,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200个/L15例,≤200个/L17例。1.3治疗和转归根据合并骨科疾病的种类和特点,采取相应的手术方式,其中全髋关节置换术7例,骨折切开复位7例,髓核摘除术2例,脊柱结核病灶清除+植骨+钉棒系统内固定术16例。术前抗病毒治疗11例,术后抗病毒12例,未抗病毒治疗9例,术前脊柱结核规范抗结核治疗都达4周~8周,并都使用抗生素;肺部感染2例(胸椎结核病灶清除术),深静脉血栓1例(全髋关节置换术),颅内感染1例(髓核摘除术),皮肤黏膜破溃感染2例(股骨骨折、胸椎结核病灶清除术各1例),新发压疮1例(腰椎结核并截瘫病人),伤口感染2例(腰椎结核病灶清除术1例、跟骨骨折术后1例),死亡1例(髓核摘除术)。CD4+t淋巴细胞在每升90个~870个。

2护理

2.1术前准备

术前了解CD4+t淋巴细胞情况,CD4+t淋巴细胞计数可以了解机体免疫状况和病程进展[2],评估病人皮肤情况及手术耐受性;术前纠正贫血、低蛋白血症者,适量输注白蛋白,增进营养,提高机体免疫力;有感染及结核者予抗生素、抗真菌、抗结核治疗。

2.2皮肤黏膜护理

艾滋病病人常合并有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皮肤出现皮疹,应保持皮肤清洁,静脉使用两性霉素B抗病毒,皮肤涂擦炉甘石粉,本组有1例病人因皮肤瘙痒抓挠而出现皮肤破溃感染;长期静脉吸毒病人因静脉不规范穿刺亦可引起静脉炎及皮肤感染,应合理安排使用静脉,必要时申请深静脉穿刺置管,但须加强监督和管理。告知病人不能从此处注入,以防迅速吸收,易导致“过量”,重者造成死亡[2]。本组有1例因静脉炎发生皮肤破溃感染,对于有高风险静脉炎的部位使用水胶体敷料预防治疗;骨折或脊柱结核病人因肢体活动障碍且疼痛不配合翻身,增加压疮发生风险,特别是吸毒人员对止痛药较常人耐受,本组有1例病人发生骶尾部压疮,破溃感染,脓液培养出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菌株予隔离。术前应对病人皮肤进行充分评估,使用气垫床及水胶体、泡沫敷料保护骨突处;注意口腔卫生,预防治疗念珠菌及细菌感染,以免黏膜破溃感染引起疼痛影响病人食欲,造成营养不良,予5%碳酸氢钠漱口、制霉菌素粉涂抹。本组病例能及时干预未发生口腔黏膜破溃感染。

2.3疼痛护理

疼痛是骨科疾病病人最常见的症状,已被列为第五大生命体征,疼痛常是病人不配合翻身和功能锻炼的主要原因,由此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尤其是脊柱结核病人术前需要抗结核治疗4周~8周,不能及时手术解除疼痛,加上吸毒人员对疼痛耐受力较常人弱,使用曲马朵、喷他佐辛止痛药效果不明显,需用到哌替啶止痛,但也只能维持几个小时,哌替啶对于海洛因依赖病人可诱发或加重其成瘾性,本组有1例病人因对哌替啶成瘾,用威胁性语言强迫医务人员给其使用哌替啶,因此,要充分进行疼痛评估,合理安全使用止痛药,并要加强精神毒麻类药规范化管理。

2.4呼吸道管理

骨折及脊柱结核病人需长期卧床,呼吸功能受到影响,加上免疫功能缺陷,术后易发生肺部感染,护士要加强督导病人呼吸功能锻炼,鼓励引导病人主动进行有效咳嗽排痰、协助其翻身叩背、指导病人正确床上活动、雾化吸入,我们予吹气球法,先深吸气,然后含住气球,一口气吹到底,憋住再呼气,每日2次或3次,每次10min~15min,主要通过阻力呼吸器调节来训练病人的呼吸肌肌力和耐力[3]。观察体温变化,留取痰液做细菌、真菌、结核菌培养,本组病例有两例术后发生肺部感染,1例痰培养出混合细菌和真菌孢子感染,1例热带念珠菌感染,根据药敏使用抗生素和抗真菌药物,病人感染得到控制。

2.5意识观察

应密切观察病人意识状态、瞳孔、生命征、头痛、呕吐情况,及时发现病人有无颅内感染征兆,本组有1例病人术后第7天即将出院之时突发意识改变,呈昏迷状,颅内Ct提示脑水肿,该病人抗病毒治疗3年,术后未中断,CD4+t淋巴细胞计数每升500个,脑积液培养为大肠埃希氏菌感染,最终并发多器官衰竭死亡。因此,在整个住院期间,即使过了围术期,病人生命征、各项指标正常,护士也应继续注意观察病人神志、体温变化,警惕颅内感染发生。

2.6预防深静脉血栓

深静脉血栓形成是血液在静脉内非正常凝结而引起的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其主要原因是血管壁的损伤、血流缓慢和血液的高凝状态,严重者可导致肺栓塞、心梗、脑梗等严重并发症,更甚至出现死亡[4],是骨科手术常见并发症。术后7d~10d双下肢深静脉造影检查有1例病人发生深静脉血栓,对此术前应充分评估,对合并有高危因素病人,如长期静脉吸毒外周静脉遭到破坏的病人应行深静脉穿刺置管术,避免外周血管穿刺;对于需长期卧床特别是脊柱结核疼痛明显病人要及时进行疼痛评估,在使用止痛药后疼痛缓解期间予病人翻身、双下肢功能锻炼。根据病人情况予其被动或主动抬高下肢,行股四头肌、腓肠肌等长收缩训练,行气压治疗,每次30min,每天2次[5],必要时可选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和复方丹参、低分子肝素等药物抗凝。

2.7伤口护理

由于艾滋病病人免疫力低下,伤口不易愈合甚至感染,本组病例中脊柱结核术后伤口感染1例,病理检查脓液呈干酪样坏死,抗酸染色查见抗酸杆菌,经伤口清创、负压持续吸引及伤口二期缝合后伤口愈合出院,1例跟骨骨折术后伤口流脓,钢板外漏,脓液细菌培养鉴定为革兰阳性杆菌感染。因此,营养支持治疗对伤口愈合非常重要,不需要禁食的病人,营养师制订营养补给计划,尽量从肠道补充营养;术前及时纠正贫血、低蛋白血症,充分抗结核抗病毒治疗;换药时注意手卫生,防止交叉感染;如果出现伤口感染征兆,应增加换药次数,出现脓液分泌物流出要及时取标本进行细菌、真菌培养,根据药敏试验使用敏感抗菌素;对于培养出结核杆菌的伤口经初步清创后注入链霉素粉剂抗感染。

2.8心理护理

本组病例有一部分病人是因为骨科疾病就医而发现合并有艾滋病的,面对双重疾病的压力,加上对手术成功的不确定性,害怕加重病情,促进死亡等,常出现不接受、恐惧、失望、焦虑等消极心理,护士应向其说明艾滋病作为一种慢性传染病已不再认为是“不治之症”,骨科手术技术现已很成熟,并举例成功案例,只要按要求抗病毒治疗,生命是可以延长的。让病人看到希望,找回生活的信心。

3讨论

艾滋病合并骨科疾病围术期的护理重点是预防并及时发现术后并发症,是促进手术良好预后和提高病人生活质量的关键,在护理本组病例中发现,并发症不仅仅发生在围术期,有1例病人在出院前1d出现颅内感染征兆,1例病人在出院后1个月发生伤口感染,因此,病人在整个住院期间我们都应该提高警惕,并加强术后随访;皮肤护理亦不能忽视,艾滋病病人皮肤常合并有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皮肤保护屏障受到破坏,加上截瘫病人运动功能丧失、大小便失禁、疼痛不配合翻身,更易发生压疮,且压疮伤口不宜愈合,因此我们应树立预防重于治疗的观念,加强压疮风险评估,有效止痛、予气垫床、减压敷料保护骨凸处;有学者主张,艾滋病病人CD4+t淋巴细胞每升<200个,术后各种并发症比例明显升高,增加了手术风险,HiV/aiDS病人术后切口感染率也远高于正常人[6]。但是也有文献报告,CD4+t计数的降低并不是手术的绝对禁忌证[7]。本组病例术后发生切口感染2例,肺部感染2例,颅内感染1例,皮肤黏膜破溃感染2例,其中2例CD4+t淋巴细胞计数每升<200个,5例CD4+t淋巴细胞计数每升>200个。这可能与疾病本身的特点、手术时机、手术方式选择、护理措施相关;有海洛因依赖的艾滋病病人术后疼痛感异常明显,对此类病人术前应充分评估病人对疼痛耐受性,了解既往史,吸毒、戒毒情况,是否使用美沙酮替代治疗,做好病人及家属心理护理及有效沟通,治疗期间继续使用美沙酮替代治疗,慎用哌替啶止痛,警惕病人对精神毒麻类药物成瘾性,做好毒麻药安全管理及医务人员的安全防范措施。随着艾滋病病人生存期的延长,对生活质量要求不断提高,需要手术解决骨科病痛的病人也越来越多,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除了做好骨科围术期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还要充分考虑到艾滋病这一疾病的特殊性,怎样能更好地对艾滋病病人进行手术前风险评估和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仍是今后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储爱琴.艾滋病病毒医源性传播的现状及防护[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12):10841086.

[2]陆雪萍,卢柳青,石柳春.艾滋病合并外科疾病30例的围术期护理[J].护理杂志,2012,29(4B):4952.

[3]席明霞,覃琴,卿利敏,等.连续性协同护理模式在CopD稳定期病人肺康复训练中的应用护理管理杂志[J].2015,15(3):189191.

[4]侯颖周.461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人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2016,36(8):380.

[5]徐晓莲.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6(18):8587.

[6]陈坚,李海林,刘早阳.HiV阳性脓胸的外科治疗138例[J].华西医学,2006,21(4):781782.

骨伤科围手术期护理篇5

[关键词]髋臼发育不良;髋臼周围截骨术;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0)-8-121-01

nursingcareofpatientwithdevelopmentdysplasiaofthehipundergoingtheBerneseperiacetabularosteotomy

LUowenLiUGuo-ying

(tianjinHospital,tianjin300211)

[abstract]thispaperreportedthenursingexperienceof6caseofdevelopmentdysplasiaofthehipundergoingtheBerneseperiacetabularosteotomy.thepreoperativenursingcarefocusedonpsychologicalnursingandexaminations.thepostoperativenursingcarefocusedonwoundcare,managementofdrainagetubeandearlyfunctionalexercise.allofthese,theobservationofnervesfunctionisthemostimportant.theshort-termoutcomesweresatisfying.

[Keywords]Developmentdysplasiaofthehip;theperiacetabularosteotomy;nursingcare

髋臼发育不良(developmentdysolasiaofthehip,DDH)是一种由于发育障碍引起的髋关节应力增加,最终导致髋关节骨关节炎的先天性疾病[1]。髋臼发育不良在我国属于常见的骨科疾病,此病是引起髋关节骨关节炎的重要原因之一。1988年,瑞士伯尔尼大学Ganz医生报告了髋臼周围截骨术治疗成人髋臼发育不良[2],并将这一术式命名为Bernese髋臼周围截骨术,取得了良好效果。2009年1月~2010年1月我科成功的进行了6例髋臼周围截骨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好转出院,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6例,其中男性2例,女性4例,年龄18~41岁,全部X光片诊断为髋臼发育不良。tonnis分级均为Ⅰ型。表现为双侧髋关节前方压痛(+),活动受限。

1.2方法本组患者入院后进行各项常规检查,在全麻下行单侧髋臼周围截骨术,手术过程顺利。其中左侧4例,右侧2例。患者术中取平卧位,常规消毒铺巾,自髂骨翼前1/2经髂前上棘至耻骨结节做手术切口,在耻骨粗隆处切断耻骨支,从髂前上棘下至坐骨大切迹,切骨至大切迹上1.5cm,截骨线向下转120°,切后柱,保留后柱1.5cm宽度,截骨至坐骨棘,截骨线向内转90°,切坐骨内侧,截骨近端向外前旋转,截骨远端向内推,用空心钉固定,断端植骨,术中拍片示股骨头包容良好,冲洗进行伤口缝合。

1.3结果本组患者均于术后12~14天行伤口拆线,伤口Ⅰ期愈合。

2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由于髋臼发育不良引起髋部长期疼痛,给患者造成了严重的心理负担和烦躁情绪,影响患者的生活。同时,患者对即将进行的手术和麻醉存在恐惧心理。护士应在工作中帮助患者建立信心,及时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情况,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进行健康教育。针对患者的心理特点,介绍术前、术后的注意事项,提高患者对手术治疗的信心,使其积极配合术前准备工作。

2.1.2术前准备入院后,患者常规做心电图、胸片及血生化检查。患者行髋臼周围截骨术术前1d须做好下肢及会备皮以及抗炎药物皮试。术前1d晚清洁肠道,通知患者术前12h禁食,4h禁饮。手术日早晨行手术区皮肤酒精刷皮,以减少术中、术后感染的机会。

2.2术后护理

2.2.1全麻后护理患者术后去枕平卧6h头偏向一侧,禁食水,防止呕吐物误吸造成窒息。严密观察患者的意识情况,一旦发现舌后坠、喉痉挛等全麻后严重并发症立即给予处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常规给予持续氧气吸入2L/min,提高患者的血氧饱和度。

2.2.2生命体征观察术毕患者返回病房后,护士及时了解手术及术中用药情况,连接床旁心电监护,监测t、p、R、Bp、Spo2并做好记录。髋臼周围截骨术手术难度大,术中出血量多。本组患者术中失血4000~4500ml,术后患者保留尿管,防止尿管压迫、扭曲、阻塞,保持尿管通畅,注意观察尿液的量、颜色、性质并做好记录,评估患者的摄入量和排出量。若患者出现血压明显下降、皮肤粘膜干燥、面色苍白、脉搏快速、尿量减少、浓缩尿等体液不足的现象,应立即通知医生,遵医嘱快速扩容输血对症治疗,保持体液平衡。

2.2.3疼痛护理由于外科手术在长期疼痛的基础上容易引起患者的急性疼痛,本组患者术后常规使用自行控制的静脉除痛泵(pCa)。针对患者的疼痛情况,护士应及时与患者沟通,评估疼痛水平、程度和类型,遵医嘱给予止痛药。

2.2.4观察周围神经功能伯尔尼髋臼周围截骨术本身难度大,手术技术要求高,在术中易损伤股神经和坐骨神经。患者全身麻醉恢复后,护士应评估患肢的神经反射情况,观察肢体末梢的皮肤温度和颜色。护士应准确判断患肢出现的麻木感、麻刺感尤其是足背跖肌神经功能下降等神经系统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患者在进行功能锻炼时,护士应密切监测患肢的伸膝、屈膝情况。在进行治疗操作时,护士要注意保护患肢,避免压迫神经。

2.2.5伤口护理患者手术切口置引流管连接负压引流器,促进伤口引流。患肢垫枕抬高,减轻患肢肿胀、出血。术后行血液C-反应蛋白测定,判断是否发生炎症,遵医嘱抗炎补液治疗。每日行伤口换药一次,伤口负压引流器每日更换,防止伤口感染。密切观察记录引流液颜色、量及性状,保持引流通畅,防止引流管压迫、扭曲、脱落引起局部血肿。换药时严格无菌操作,避免医源性感染。伤口外敷料渗血、渗液较多时,应通知医生及时换药,必要时夹闭引流管6h。

2.2.6饮食护理术后6h给予患者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富含粗纤维素易消化的流质饮食,逐渐过渡到半流质饮食,然后逐渐变为普食,增加营养和热量,提高机体抵抗力。应鼓励患者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多饮水。

2.2.7功能锻炼在无明显疼痛、生命体征平稳的情况下,术后6h鼓励患者进行足趾及踝关节的活动,促进肢体末梢血液循环。术后第1天,护士指导患者进行患者股四头肌等长舒缩锻炼,注意股四头肌收缩训练时要保持髋关节不活动。术后第2天使用关节功能训练器(Cpm),进行膝关节功能锻炼。膝关节屈曲30°开始,每日1次,每次增加10°。术后1周每天2次,锻炼1周,使患者的膝关节、髋关节屈曲均达到90°。

2.2.8出院指导患者术后3周可以练习坐起,锻炼时应利用上肢先将患肢放下再坐起,减少髋关节屈曲的角度。坐位时屈曲不超过45°~60°[3]。术后6周在患肢不负重的情况下,可以扶双拐行走。术后3个月到医院拍片复查,经医生同意后可弃拐行走。

3小结

髋臼周围截骨术是目前世界上较为流行的治疗成人髋臼发育不良的重建性截骨术式。该手术可以在各个方位充分矫正畸形,同时不破坏髋臼的血液循环[4]。但是手术操作中,由于髋臼后缘和下缘截骨因无法暴露手术野,所以必须盲截,易损伤髋臼周围的神经血管。因此密切观察评估周围神经功能和伤口引流量显得尤为重要,是术后护理工作的重点内容。

参考文献

[1]张翔,陈晓东.成人髋臼发育不良的治疗新进展.解剖与临床,2008,13(3):215-217.

[2]SiebenmckK,SchdlF,Loftenbachm,etal.Berneseperiacetabularosteotomy.Clinorthop,1999,(363):9-20.

骨伤科围手术期护理篇6

关键词:综合护理;骨科;手术部位感染;满意度

手术部位感染是指患者在围手术期手术切口部位或手术涉及的器官发生的感染,一般常见的为切口感染,约占70%以上[1]。在骨科手术中,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极高,且严重影响患者术后切口的愈合效果,增加愈合时间,延长住院时间,同时也给患者家庭带来经济负担[2]。此外,骨折手术部位一旦发生感染,会增加手术风险,对患者的预后及后期恢复不利,影响手术成功率,增加患者痛苦,甚至可能发生骨髓炎,最终导致瘫痪,因此已引起骨科医师的广泛关注。近年来,随着护理理念的不断提升,手术部位感染受到医护人员及患者的重视。已有研究显示,在骨科应用有效的护理措施可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3]。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20例行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探索综合护理干预对预防骨科手术部位感染的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骨科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纳入标准:经我院超声或X线影像学诊断确诊;年龄20~70岁;手术切口分类为Ⅰ~Ⅲ;均为首次进行骨科手术。排除标准:无手术切口类骨折患者;恶性肿瘤患者;严重心脏病及肝肾功能受损者;严重精神类疾病患者。选择未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前(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60例患者为对照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后,即2016年1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60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中,男性36例,女性24例;年龄25~68岁,平均年龄为(45.53±10.53)岁;骨折类型:尺骨骨折18例,桡骨骨折16例,腰骨骨折6例,胫骨骨折13例,股骨骨折7例。观察组中,男性34例,女性26例;年龄23~69岁,平均年龄(48.08±12.16)岁;骨折类型:尺骨骨折16例,桡骨骨折18例,腰骨骨折9例,胫骨骨折10例,股骨骨折6例,髌骨骨折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入院确诊后,所有患者均择期行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术前检查患者伤情,并做出正确评估,做好术前器械的消毒清洁,保持手术室温湿度适宜,严禁人员出入,术中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时吸氧,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术后保持引流通畅。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具体如下。

(1)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加强对骨科护理人员相关预防感染护理知识的培训,使其了解并掌握骨折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以及如何有效预防和控制伤口感染。尤其强调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的严重后果,强化护理人员的预防感染意识。此外,对家属进行健康宣教,让家属注意保持患者伤口周围皮肤的清洁卫生,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做好相关事项。

(2)手术环境控制。保证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手术环境,温度20~25℃,湿度40%~60%,保持正压通气,开窗通风2次/d,使空气流通。另外,要保持手术器械、手术区域等的清洁,每天进行消毒处理1次,连台手术自净需超过0.5h。时刻关闭手术室门,控制好人员进入,严格依照医院手术感染控制要求进行。

(3)切口护理。切口的缝合直接影响其愈合效果,并决定伤口发生感染率。缝合过程中应注意两侧口对其,包扎时不能过松也不能过紧,每次换药时应密切观察切口处是否有渗液、渗血发生,若发生则需加强换药,促进愈合,换药过程中要严格注意无菌操作。

(4)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与抗生素的使用剂量和时间有很大关系,骨科手术后一般应立即给予抗感染预防,抗生素在伤口组织附近以有效浓度发挥作用。若已发生感染,则应进行病原菌送检,通过药敏试验获得病原菌的耐药谱,从而选择合理的抗生素,切不可滥用,提高预防感染效果。

(5)加强病房管理。术后前5d,伤口开始愈合,极易发生感染,为了避免患者伤口发生感染,医护人员应嘱咐家属尽量减少病房内陪护和探视,尤其是在换药期间。

1.3观察指标及效果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率,伤口愈合效果、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评分。伤口愈合效果分为甲级愈合,即愈合良好,无不良反应类的初期愈合;乙级愈合,即愈合欠佳,有轻度炎症反应类,但未化脓;丙级愈合,即切口发生化脓感染,并需要进行切开引流。护理满意度评分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4],共20道选择题,内容包括护理人员服务态度、住院环境、术后伤口护理等,每道题5分,共100分,评分越高护理满意度越高。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用n/%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軃±s表示,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部位感染预防效果比较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手术部位发生感染1例,感染率为1.67%;对照组患者手术部位发生感染5例,感染率为8.33%;观察组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243,p<0.05)。

2.2两组患者伤口愈合效果、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伤口愈合效果优于对照组,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0.5±2.5)分,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75.0±5.3)分,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5.536,p<0.05)。

3讨论

骨科手术部位感染是外科术后感染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如患者自身抵抗力、手术指征(手术类型、切口类型以及手术时间)及医护人员的无菌操作等[4]。术后一旦发生切口感染,轻者可致患者切口愈合缓慢、裂开等,重者可引起全身性感染,也可累及其他功能器官,引起机体免疫功能降低,甚至导致死亡,极度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因此,应引起骨科医护人员的足够重视[5]。近年来,综合护理干预已逐步应用于骨科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中,对患者进行整个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感染率[6]。我科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预防手术部位感染,首先让护理人员了解手术部位感染发生原因及其所致的严重后果,从而使护理人员重视预防感染,并对护理人员自身无菌操作、消毒清洁等基本操作技能进行培训,同时加强手术室及病房的管理制度,尽可能减少人员流动,降低外界环境因素造成的感染;其次,密切观察术后切口愈合情况,保证创面周围皮肤的清洁,勤换药,避免细菌感染。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9.243,p<0.05);观察组伤口愈合效果、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5.536,p<0.05)。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促进伤口愈合,提高愈合效果,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从而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护理满意度高。

参考文献:

[1]刘冬,庞永红.加强手术室护理干预对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率的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19):2712-2713.

[2]高丽君,彭根英,应秀华,等.护理干预在手术部位感染预防控制中的效果评价[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4,31(1):88-89.

[3]王文静.护理干预对骨科切口感染影响的效果观察[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6,48(1):108-109.

[4]吴红巧,陈兴灿.骨科手术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干预对策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4):97-99.

[5]张婧.护理干预对骨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及相关并发症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1):75-76.

骨伤科围手术期护理篇7

【关键词】:胸腰椎;脊柱骨折;围手术期护理

胸腰段是脊柱损伤中最常发生的部位,一般好发于t11-L1,其次是L1-L5和t1-t10。脊髓损伤是胸腰段脊柱骨折中最严重的并发症,致残率极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甚至危及患者性命[1]。对于胸腰段脊柱损伤手术治疗是行之有效的方法,除此之外,术前、术后围手术期护理对于手术至关重要,可显著提高手术成功率。本研究通过对132例患者采取围手术期护理,重视患者心理护理,基础护理以及并发症的防治,加强患者术后功能锻炼等护理,取得显著性的效果,现报告见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本院选取32例患者均通过X线及Ct或mRi检查并确诊出现胸腰段脊柱骨折但无脊髓损伤。其中男性患者69例,女性患者63例,年龄19-64岁,平均年龄(41.0±13.42)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87例,高空坠落伤41例,高空重物砸伤4例,从骨折受伤时间至救治时间半小时至4小时。骨折部位:t11-L1骨折66例,L1-L5骨折50例,t1-t10骨折16例。

1.2手术方法及结果132例患者术前均给予急救护理措施以及术前准备工作,所有患者均采用全身麻醉后进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术前、术后均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所有患者经治疗后都好转出院,无一例死亡病例,无并发症发生。

2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2.1术前护理

2.1.1对于胸腰段骨折患者要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尤其是呼吸变化,严重胸段骨折患者呼吸道内常由大量血液、分泌物等淤积,容易导致呼吸道阻塞出现窒息,应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2.1.2胸腰椎骨折患者常伴有损伤平面以下感觉运动障碍,本院132例患者随不伴有脊髓损伤,但绝大多数患者受伤后需要卧床休息,生活不能自理,损伤部位疼痛剧烈,有些患者担心会出现终生瘫痪,使患者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容易产生抑郁、焦虑、恐惧、愤怒甚至可能出现自杀等负面情绪,导致患者不积极配合治疗甚至放弃治疗,对生活失去信心。此时,护理人员应积极了解患者内心变化,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根据患者不同年龄、性别以及文化程度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告知患者骨折的发展过程、治疗方案、骨折愈合过程以及康复训练等,使患者能够及时了解有关疾病内容,消除患者负面情绪,使患者以最佳心态接受治疗,并自愿配合治疗,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2]。

2.1.3对于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正确的翻身是治疗的关键,可有效减少脊髓损伤。让患者卧硬板床,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翻身时,在确保脊柱不屈曲扭转的前提下将患者翻向对侧。待患者病情好转后,指导患者自己正确的翻身方法。

2.1.4饮食护理病人受伤后,由于后腹膜血肿或肠蠕动减弱、限制活动等等原因,会有不同程度的腹胀,如果大量进食会引起或加重腹胀,故应该给予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忌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忌甜食、戒烟酒。随着腹胀的减轻,逐渐增加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粗纤维的食物并增加饮食量,保证营养的供给,防止便秘的发生。

2.2术前准备

术前应纠正患者营养不良,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的伴随疾病。完善各项相关检查,向患者说明手术治疗方式、手术操作医师以及麻醉师,指导患者术前术后进行积极配合,消除患者术前紧张焦虑感。指导病人术前12h禁食、4h禁饮。术日晨测量生命体征。

2.3术后护理

2.3.1病情观察

术后常规监测病人血压、脉搏、呼吸变化,保持病人生命体征平稳。

2.3.2引流管的管理

观察切口敷料及引流情况,观察有无脑脊液漏。术后观察敷料渗液渗血情况,注意保持引流通畅,观察引流液的量及颜色,24h引流量>200ml者,提示有活动性出血,及时与医生联系,给予处理。术后还应注意观察有无脑脊液漏,对术后引流量多且色淡,即24h达200ml以上者或伤口敷料有无色或淡色渗出液,提示脑液漏,及时给予头低脚高位或平卧位,指导病人绝对平卧7d-10d,注意患者头昏、头痛不适主诉。留置导尿管的患者每日用0.5%的碘伏棉球擦洗会阴2次,指导病人多饮水每日2000ml。常规夹闭导尿管,每2h开放一次以训练膀胱功能,术后2-3天可以拔除导尿管。病人自行排尿困难时,除采用听流水声等诱导排尿方法外,还可以使用热滚动按摩方法刺激排尿[3]。

2.3.3皮肤护理

骨折患者长期卧床休息会导致褥疮发生,因此,应每天给患者进行皮肤清洁,保持干燥,可使用气垫床,定期进行翻身,对于污染床单、被褥及衣服及时更换消毒,每次翻身时给予隆起部位皮肤进行按摩,促进皮肤血液循环。

2.3.4肺部护理

术后患者由于切口疼痛,尤其是咳嗽时疼痛加重,患者尽可能避免咳嗽、排痰,容易导致肺不张,出现坠积性肺炎。因此,对于术后患者应经常拍背、翻身,鼓励患者主动咳嗽,进行排痰,必要时可给予雾化吸入,将痰液稀释,利于排出,防止肺部感染发生。对于可能出现其他并发症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术后尽早进行功能锻炼,预防下肢静脉血栓,防止肌肉萎缩或关节僵直[4]。

3讨论

胸腰段骨折在骨科临床上较为常见,一般多发于青壮年,对于其治疗以脊柱内固定术为主要手术方法,它可使损伤脊椎达到稳定的复位与固定。除此之外,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于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临床预后至关重要,能有效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以及致残率、死亡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存及生活质量,帮助患者摆脱心理负担,以最佳心态配合治疗,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促进患者早期康复。

参考文献

[1]李淑英,闫玉花.胸腰段脊柱骨折46例患者围术期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4,14(3):261-262.

[2]高玉珍.胸腰椎骨折围手术期护理[J],临床合理用药,2012,5(4B):153-154.

骨伤科围手术期护理篇8

【摘要】目的:探讨多根多处肋骨骨折围手术期护理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通过对临床62例多根多处肋骨骨折病例进行全面评估,做好围手术期护理,结合相关文献对多根多处肋骨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进行经验总结。结果:62例病人均治愈出院,并坚持正确的康复锻炼,随访6个月-1年,没有发生严重并发症,效果满意。结论:多根多处肋骨骨折患者,经过正确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恢复顺利,促进了患者的早日康复。

【关键词】多根多处肋骨骨折围手术期护理

临床上肋骨骨折是非常常见的骨折,一般情况下,作用于胸部的直接暴力使受伤部位的肋骨向内部弯曲折断,而胸部挤压的间接暴力,使肋骨向外弯曲折断[1]。可表现为局部疼通、在深呼吸或咳嗽时加剧,严重时出现反常呼吸伴有明显的呼吸困难。多根多处肋骨骨折会造成胸壁瘫软,形成连枷胸(亦称为浮动胸壁),连枷胸会引起反常呼吸从而致使纵隔摆动,严重影响患者呼吸循环功能[2],对连枷胸患者,只有肋骨固定牢固,胸廓才可恢复正常形态,才能预防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和多器官功能失常综合症(mods)的发上有重要意义。我院通过对62例多根多处肋骨骨折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0年12月-2012年12月外科收治的多根多处肋骨骨折患者62例,男42例,女20例。年龄17~69岁,平均年龄37岁,病史4个月,左侧肋骨骨折38例,右侧22例,双侧2例,肋骨骨折最少4处,最多10处,其中开放性骨折8例,血、气胸56例,出现休克者10例,合并其他部位损伤者39例,其中肝脏损3例,伤脾脏损伤2例,骨盆骨折3例,肩胛骨、锁骨损伤14例,胸腰椎损伤6例,四肢损伤13例。手术方式5例双侧开胸,57例单侧开胸手术。

1.2术前护理

1.2.1急救护理如果出现呼吸困难、心率加快甚至休克症状,马上用胸带固定胸部,吸入高流量氧气,行气管插管,有适应证的上呼吸机以辅助呼吸。

1.2.2疼痛护理随呼吸运动,骨折断端会产生摩擦活动,护理目的是减轻疼痛,遵医嘱予止痛剂。或者在患者咳嗽、咳痰时按住患者胸廓两侧,同时向中间施加一定压力,以减少胸壁的活动度,这样可以有效缓解咳嗽所引起的疼痛。

1.2.3饮食护理做好饮食调护,多食水果、蔬菜、忌食辛辣油腻。防止便秘。避免因用力排便,防止引起骨折端刺破胸膜及肺脏出现继发性气、血胸。

1.2.4心理护理心理护理目的是调动患者配合治疗的积极性,使患者以最佳心态配合治疗,患者的心理变量能够通过中枢神经系统或内分泌系统使免疫系统充分发挥作用,好的心理状态能够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1.3术后护理

1.3.1康复指导指导患者保持正确的姿势,做到头正、肩平、腰直,格外注意加强患侧上肢的功能锻炼,适当做抬高、拿物等动作。嘱咐患者出院后多练习深呼吸运动,同时注意饮食方面调理,确保充足的休息和睡眠,以促进康复[3]。

1.3.2呼吸道管理多跟多处肋骨骨折的手术创伤大、时间长,手术操作过程中会挤压肺叶,能反射性地引起呼吸道的分泌物增加,势必会造成呼吸功能的下降,所以术后容易发生呼吸系统的并发症。随时监测血氧饱和度及调节氧流量,使血氧饱和度保持在95%以上。待血压平稳后可采取30°-45°半卧位[4],指导患者做深呼吸以及有效咳嗽,坚持每日定时给患者翻身拍背,如果患者痰液黏稠不容易咳出,可给予超声雾化吸入,防止坠积性肺炎的发生。

1.3.3胸腔闭式引流护理保持胸腔引流通畅,加强引流管的清理,保证有效引流。一般要保持引流管水柱的波动幅度在2—6cm之间,当水拄波动不明显时,可适当挤压引流管[5],注意观察引流液的性质、颜色及引流量,如果引流液体颜色鲜红,考虑胸腔内存在活动性出血,要及时报告医生,同时做好紧急手术准备。胸腔积血<500ml为少量血胸;500—1500ml为中量血胸;超过1500ml为大量血胸。预防引流后的阻塞,注意管道是否弯曲、扭曲、受压和血液性的搏动流出。对躁动者应加约束带,防止牵引及误拔引流管,搬动患者有两名以上护士完成。为防止血凝块堵塞导管,应该经常挤捏导管防止逆流。防止管道感染,病室应每日用

外线照射一次。随时观察置管部位的皮肤是否有发红、肿胀等异常现象。

1.3.4患者姿势护理肋骨骨折多采用靠背架支起床头,使病人呈半卧位。由于重力作用,上体容易下滑,加之骨折疼痛活动受限,使病人不适。.及时移动下滑身体,以防病人上体前倾影响呼吸。移动时需有3名护士,一人扶病人背部及健侧,另外两人分别站在床两侧,双手同时插入病人腰部及大腿下,一起用力抬病人上移。可在?窝部垫一软枕或用半褥卷成卷,中间穿一粗布带,两头同定于床边,以防膝部过伸增加支撑面,防止病人上体下滑。

1.3.5病情观察注意观察患者的神志、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瞳孔大小、面色变化。出现脉搏增快、血压下降、血氧饱和度迅速下降等情况时时就要做好抢救准备;如果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持续降低不升;或者胸腔闭式引流量>200ml/h,也要做好抢救准备。

2结果

62例患者经过开胸手术治疗,术后按照如上护理方法护理,胸廓形态恢复良好,呼吸困难好转,反常呼吸消失,能自行咳嗽排痰,肺膨胀恢复良好,并发症基本消失,治愈出院后,继续随访6个月-1年均恢复了劳动能力。

3讨论

胸部肋骨骨折往往是由车祸、工伤事故等造成,是胸部创伤中最常见,而其合并血、气胸的发生率高达75%[6],后果较严重,如观察抢救不及时,可因失血性休克、窒息、呼吸衰竭而死亡。多根多处肋骨骨折时前后端失去支持,局部胸壁塌陷、软化,严重时影响呼吸功能,产生反常呼吸,同时患者创伤、疼痛,惧怕深呼吸,限制了呼吸运动的幅度,且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肺损伤,甚至血、气胸,使有效的呼吸容量减少,导致肺功能下降而出现呼吸功能不全或呼吸衰竭。护理上应具有高度的责任心,敏锐的观察能力,熟练的抢救技术,仔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及时处理能有效预防病情恶化,促使患者及早康复出院。

参考文献

[1]刘继平;王艳华;;多根多处肋骨骨折切开内固定术的围手术期护理[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2]梁前芝;杨春梅;陈金芳;;手术固定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的围术期护理[j]中国当代医药;2010年02期

[3]费军余洪俊黄显凯蒋耀光.连枷胸手术内固定器械的选择和意义[j].创伤外科杂志,2003,5(4):310—311

骨伤科围手术期护理篇9

【关键词】aF钉内固定;胸腰椎骨折;护理体会

胸腰椎骨折是骨科最常见的严重创伤之一,常伴有脊髓损伤,多数患者在脊髓损伤水平以下存在不同程度的瘫痪[1]。aF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是临床有效的治疗方法,鹤煤集团总医院2007年3月至2009年2月采取aF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31例,通过密切的护理配合,取得满意疗效。现将临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

本组31例,其中男23例,女8例;年龄22~48岁,平均32.5岁。损伤部位:t112例,t126例,L115例,L28例;有神经功能障碍者26例。受伤到手术时间3h~7d,平均2.5d。术中使用C臂X线机,均采用后路减压、aF钉内固定加植骨融合,术后给予相应护理,卧床4周后,在石膏腰围或支具背心保护下,下床活动。患者均Ⅰ期愈合出院,未遗留并发症。

2临床护理

2.1心理护理患者多为意外事故受伤的青壮年,患者在肉体上、心理上承受较大痛苦,同时患者由于对该手术了解甚少,又因为手术复杂,有一定的危险,因此患者常有紧张、恐惧、焦虑、无可奈何的心态。护士应针对患者紧张、恐惧、抑郁、悲观的心理加以宽慰,鼓励并通过成功病例增加患者面对手术的信心。

2.2术前准备①了解患者术前疼痛部位及下肢感觉、运动的具体情况,为术后观察病情提供对比依据;②内固定术后患者一般需要1.5~3个月卧床休息,戴腰围下地[2],故应指导患者术前习惯卧床生活,如练习卧床进食、卧床大小便等;③骨组织的抗病力弱,容易引起细菌感染。因此,皮肤准备应彻底,备皮范围要足够,采用术前连续3d、2次/d清洗手术区;④嘱患者多饮水,多食富含粗纤维和维生素的蔬菜、水果及蜂蜜等,或给予麻仁丸等润肠通便的药物,使大便通畅。术前未大便者,必要时予以灌肠。饮食宜清淡,富营养,避免油腻、辛辣食物。另外,做好药物皮试及相关的辅助检查。

2.3术后护理

2.3.1病情观察严密监测患者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并做好记录;注意观察其神志、面色、尿量的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术后低流量给氧4~6h;胸椎骨折患者因相应脊神经受损影响胸部活动而可能引起呼吸抑制,尤其要注意其呼吸变化。

2.3.2护理术毕需3~4人一起使患者保持水平移至病床平卧;平卧4~6h以压迫切口减少出血;以后轴线翻身每2小时1次,翻身时保持头、颈、躯干成轴线,整个躯体同时转动,避免脊柱扭曲,加重或引起脊髓损伤,造成截瘫或加重截瘫;截瘫患者置关节功能位。

2.3.3切口及引流管的护理护理人员观察切口情况时,须注意观察敷料有无脱落,有无渗血及渗液;保持引流管通畅,避免引流管受压、扭曲、滑落,着重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如发现引流量多且色淡,提示有脑脊液的可能。如出现脑脊液漏,应及时采取头低脚高位,促进脑脊膜愈合,防止感染。

2.3.4预防并发症褥疮、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是卧床患者易发的三大并发症[3]。要加强基础护理,保持床铺平整、清洁、皮肤干燥,骨突处垫气圈,定时翻身;鼓励患者做深呼吸、有效咳嗽,定时叩背;嘱患者多饮水,留置尿管时,定时行尿管护理、膀胱冲洗,必要时行尿液培养。对脊髓完全损伤患者,注意进行膀胱功能训练,以利于早日形成反射性膀胱。本组31例患者均未发生护理并发症。

2.3.5功能锻炼术后次日起患者进行双下肢主动和被动锻炼,按摩肌肉,促进肢体血液循环,电针刺激,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截瘫者注意将踝关节保持于功能位,预防足下垂;术后2周,根据患者病情恢复情况指导其进行腰背肌锻炼,以提高腰背肌的肌力,增强脊柱的稳定性。不全瘫痪者术后4~6周可在腰围保护下下床活动,6个月避免腰部负重和过度弯腰,防止再损伤。

3讨论

胸腰椎骨折是骨伤科临床中常见、多发病,以中青年为主,常伴有脊髓神经功能障碍。aF内固定系统结构简单、调节方便,为短节段固定,手术创伤小,且能使损伤椎体在三维方向达到稳定的复位与固定,可提高胸腰椎骨折的治疗效果。而高质量的护理工作对患者接受手术、度过围手术期、促进疾病的康复具有重要作用。在护理工作中,首先要消除患者的心理顾虑,加强生活饮食指导,使之能更好地配合手术治疗。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预防各种并发症发生,并积极有效地指导进行功能锻炼,进行截瘫救治与康复的一体化治疗,促进疾病的全面康复。笔者体会到,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护理人员不仅要具有高度的责任心、敏锐的观察力、优良的护理技术,还应高度重视患者的心理护理,帮助患者战胜疾病,尽早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1]战晟,李水加,陈永春.aF椎弓根钉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7,22(1):4142.

骨伤科围手术期护理篇10

【关键词】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手术期;护理

临床骨科常见骨折类型中,股骨粗隆间骨折占有一定发生几率,好发于老年群体,因受患者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创伤后需长期卧床等因素影响,有较高并发症发生率,对生命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加强围手术期整体护理干预,是改善预后,提高救治效果的关键。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80例,均为我院2010年6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老年患者,分组就围手术期常规护理及整体护理干预进行比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80例,男49例,女31例,年龄60-82岁,平均(73.2±2.1)岁,平均(71.3±2.2)岁。致伤原因:车祸伤2例,跌倒摔伤62例,高处坠落伤8例,其他8例。合并肺心病7例,高血压31例,慢性支气管炎18例。随机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划分,两组在一般情况上具有可比性,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两组均行硬膜外麻醉或腰硬联合麻醉,手术方式包括解剖锁定板股骨近端固定术及动力髋加压螺钉钢板固定术。对照组采用骨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加强整体护理干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2.1术前护理①心理护理:患者创伤后行动不便,自理能力甚至丧失,担心家庭背负沉重负担,易产生焦虑、悲观、抑郁等负性情绪。护理人员需加强术前访视,主动与患者沟通,掌握心理变化,就骨折基础知识简要讲解,强调手术的必要性、优势、注意事项、安全性,消除患者顾虑,保持乐观情绪,以积极主动应对治疗,提高配合依从性。②牵引护理:创伤发生后,因老年患者机体状况较差,手术不宜立即开展,需行有效牵引,使骨痂生长,需加强牵引护理,保持患肢中立、外展位,对血液循环情况加强观察,矫正阻挡牵引的情况,确保有效性[1]。③饮食指导:术前需加强营养,以增强患者体质,多食富含维生素、蛋白质、钙食物,合并高血压者宜低脂、低盐饮食,合并糖尿病者宜限制摄入的脂肪量,低糖甚至无糖,少食多餐,适量给予优质蛋白质,戒烟酒,以防对骨折的愈合造成影响。④充分术前准备:严格备皮,做药敏试验,避免药物副作用。保证充足休息和睡眠,术前12h需禁食,术前8h需禁水,严格制动。

1.2.2术后护理干预①密切病情观察:加强生命体征监护,注意患肢皮肤温度、感觉、血运,保证引流管通畅,注意观察引流液量、性质、颜色的变化,保持伤口干燥清洁,降低感染率。②并发症预防:协助患者翻身,拍背,对局部皮肤加以按摩,以使血液循环改善,降低褥疮发生率。若患肢疼痛、肿胀且渐加重,小腿肌肉饱满,警惕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应按摩、平放患肢,避免搬动。教会患者有效咳嗽、深呼吸方法,以增强肺功能,对肺部感染起到预防作用。鼓励患者多喝水,定期清洗会,预防泌尿系感染[2]。

1.2.3功能锻炼术后早期依据患者情况制定功能锻炼计划,以使局部血液循环改善,促进骨折愈合,避免肌肉萎缩,加快肢体功能康复。鼓励患者早期离床活动,行股四头肌舒缩活动,视骨折情况,行患者主动抬高训练。

1.3统计学分析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13.0版,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X2检验,p

2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7.5%,对照组为82.5%,有统计学差异(p

3讨论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社会进程加剧,股骨粗隆间骨折人数逐年增多,受老年患者机体基础情况差、有多种合并症伴发影响,易引发褥疮、静脉血栓、肺部疾患等多项并发症发生率,严重影响手术效果及生活质量,故加强临床整体、全面的护理干预具有十分必要性。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加强术前心理护理、牵引护理、充分准备,术后病情观察、并发症预防、功能锻炼指导,结果显示,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加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整体、全面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护理质量,降低不良事件率,具有非常积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