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问题与对策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0:55:37

电子商务问题与对策篇1

[关键词]零售业电子商务对策

一、电子商务定义

最早明确提出电子商务概念的iBm公司认为电子商务是当用户(商家)通过互联网融入传统信息技术系统的丰富资源库时所发生的,它是动态的和交互式的,它通过web技术把客户、生产商、供应商和雇员连接在一起。

二、传统零售业实施电子商务的意义

电子商务是一个更新、改造、提升传统零售业的平台,是推动零售商业现代化的新动力。而传统零售业如果不顺应新经济的潮流,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就有被市场遗弃的危险。电子商务不受时间、空间限制;便于零售企业接受消费者的反馈信息、及时收集顾客的有效资料、与顾客建立经常性的沟通、增加顾客的忠诚度;减少印刷和广告成本;通过平台的信息提供与互动交谈,可以与顾客建立长期良好的关系。

三、鞍山零售业实施电子商务现状

我国零售业电子商务的发展过程,是信息技术在零售业中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的历程。目前,我国已有近百家大型连锁商场开设了网上连锁商城,一些大型的超市和百货公司也正着手建设自己的电子商务体系和交易平台。预计2010年全国B2C购物交易额将达到460亿人民币。

鞍山零售业电子商务发展迅速缓慢,交易规模低,网民参与网上交易的数量少,零售电子商务企业的服务质量还有待提高。鞍山的零售业实施电子商务局限于通过网页的形式宣传企业和企业的产品,真正开展电子商务的企业少之又少。能在企业网络上进行交易的其交易额也是不太乐观的。有些企业的电子商务交易则直接外包,就是企业通过注册一个网络公司制作的交易平台或购买一个网页来进行电子商务。

四、鞍山零售业实施电子商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政府对实施电子商务重视程度不够

政府对电子商务的宣传力度不够,没有让鞍山的企业和百姓树立应用电子商务的意识。政府等公共管理方面的问题主要包括:网络基础设施不足;在线支付、物流配送及标准等支撑体系的薄弱滞后;缺乏相关的政策法规;缺乏统一的领导。

2.对零售企业电子商务的认识程度不够

多数对零售业电子商务的研究都集中在大型的零售商业如何应用电子商务赢得市场的竞争优势上,而忽略了中小型商业企业应用电子商务问题的研究,更忽略了相对落后地区的相对落后的零售企业对电子商务的应用问题的研究。

3.网络基础设施薄弱

基础设施差使得鞍山网络用户的成本居高不下。低水平设施的网络与高水平收费限制了网络用户,束缚了网络市场的健康发展,已成为制约网络零售业发展的一道瓶颈。

4.企业信用问题

因为电子商务交易双方互不见面,导致直接的信息交流减少,交易双方对对方诚信的评估成本大大增加,所以信用问题是制约在线零售业发展也是制约整个电子商务发展的最大障碍。

5.零售企业的物流分销能力有限

大部分物品依靠邮寄、快递和emS实现货物的配送,因此导致鞍山零售业很难做到拥有能力强、效率高的物流,不能及时与网络顾客实物交割,成为阻碍实施电子商务的一个重大因素。

五、鞍山零售业实施电子商务的对策

1.发挥政府作用、加强公共管理

制定积极的电子商务政策,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强大的离线物流配送系统;建立专门的电子商务领导机构,制定并严格执行电子商务有关法律,建立完善的退货、换货与第三方保证机制。

2.提高零售企业电子商务意识

电子商务的开展会极大地提高商务效率,降低成本,减少商务活动中人、财、物的消耗,节约能源,有利于生态环境,有利于整个社会商品生产的集约化和高效益,企业应从长远与战略的角度来看待电子商务。

3.加强零售企业体制改革

优化企业业务流程,培养电子商务人才,塑造品牌网站,注重品牌效应。企业要在国家“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重大战略的指导下,加强内功,大力提高管理信息化水平。

4.提高零售企业和顾客诚信意识

诚信是电子商务的基本保证,要培育以诚信为核心的社会道德规范,塑造讲信用的社会环境,营造讲诚信的社会法治环境,通过诚信经营的评价指标、诚信资料的服务和保护机制,建立全民信誉评价体系。

5.加强网上宣传力度

零售企业发展电子商务后,需要在自己的电子商务平台或其他途径大力宣传电子商务的优势。应充分体现客户导向的经营理念,重视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沟通与互动,进行影响网络消费者行为的外部、个体和网络环境因素的分析,整合网络营销策略,加强客户关系管理,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六、结论

电子商务对于鞍山的零售业既是严峻的挑战又是发展的良好机遇,传统零售业与电子商务相结合是零售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面对知识经济、信息经济的挑战,鞍山零售企业必须正视现实、转变观念、抓住时机,积极发展电子商务,使鞍山零售业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李翔董凯:加快我国零售业电子商务发展[n].现代物流报,2007-3-9(010)

[2]赵录贵:零售业电子商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改革与战略,2004,02

[3]李小红:广西零售业电子商务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广西商业专科学校学报,2004,02

电子商务问题与对策篇2

[关键词]电子商务;采购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7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27-0076-02

采购作为企业生产的第一个环节,对企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采购的经营与管理也是企业经营的一个重要环节,任何一个企业,获取的最终利润都离不开生产资料的投入。随着电子信息时代的到来,电子商务迅猛发展,企业的采购模式也从传统的模式转向电子商务的电子采购模式[1],因此对电子商务采购问题的解决有利于企业的更好经营和长久的发展。

采购管理是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它在实现生产高质量产品中有着重要作用。有效的解决采购问题有助于提高客户对需求和服务的满意度,有助于企业提高对市场变化反应的敏捷性,有助于提高采购质量降低成本。而对电子商务环境下采购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有助于发现电子商务模式下企业在采购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期为企业在进行电子商务采购管理时提供借鉴。

1电子商务环境下采购存在的问题

电子商务就是通过电子技术进行商务活动,它是通过网络,利用信息处理工具和电子这种载体,将买卖双方的信息,如商务信息、产品信息、销售信息、服务信息以及电子支付等商务活动,用互相认同的交易标准来实现。采购管理[2]就是为实现企业生产或销售计划,在确保适当品质的前提下,从适当的供应商以适当的价格购买所需数量的物品或劳务所采取的一切管理活动。电子商务环境下采购中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1.1采购货物信息失真

电子商务环境下,采购方与供应方都是通过网络来相互传递信息,用文字来形容采购的内容,尽管有实物图片,但是没有经过亲身检验,其货物的颜色、大小、材料等都不能很好地掌握。有些供方提供的货物在符合需方一切的文字条件下,真实货物未必是所需产品,这就造成了电子商务不能实际看货的不良后果。影响采购后的下一步生产进程,从而整条生产线都会因为源头的误差导致时间延误甚至停产。

1.2信息资源缺乏共享

企业在进行电子商务采购过程中,进行供应商选择时要通过网站的信息进行查看,有些企业在信息上传中为了保护自身的商业机密,会有所保留地进行信息公开,这就造成了信息不对称。在被隐藏的信息中就有需方所需要的条件,当需方没有看到自己所要求的条件时,就会继续寻找其他的供方,使原本合适的供需双方错过合作的机会,同时给双方寻找合作伙伴增加了人力资源和时间成本。

1.3采购制度不完善

我国现有的与采购有关的法律法规是部门性、区域性规章,在采购市场的进入与退出及规则的责任追究等方面无法可循,外部对社会性的采购服务的约束缺乏有效性,导致不正当的竞争难以避免。有些商家会投机取巧,在不完善的法律制度上进行欺诈或刻意隐瞒[3],很多采购方因此而产生巨大损失,扰乱了电子商务的市场。

1.4采购环节不被重视

传统的采购主要是实际的看货验货,验收合格后进行交易,这样的采购安全系数相对较高,但是在供货的时间上缺乏及时性,有的产品在到达交货期时,检验并不能达标,需要重新制造或更新,延长了交货期。领导层在检验采购部门工作成果时,并没有注重采购的具体方式和环节,认为其作用就是用资金来购买企业所需的原材料而已,其实采购不仅关系着进货的质量,对其他任何部门都有很重要的作用,是连接企业内外平衡的关键。传统的采购已形成习惯,电子商务的采购还没有给人们以足够的信任,没有形成一种固定的模式,因而对于电子商务的采购,并没有足够的重视[4]。

2电子商务环境下采购问题的对策

面对电子商务模式下的采购,我们应该勇于尝试,大胆探索,为企业原材料供应提高效率,创造效益,同时我们也应该对采购可能带来的问题进行预防和控制,使新的采购模式更好地为企业服务,减少可能带来的不确定性。

2.1交易前确定样本

在企业双方真正会面签合同前,企业需要对供应方所提供的货物有一定的了解以判断是否合作,电子商务的到来使得产品由实物交流变成了文字交流,为了给双方更全面的了解,采购方应该在采购前期做好作业,首先对所需产品的企业进行背景了解,在确定公司实力的情况下,要求供应方提供样品,邮寄到采购部门,再到公司生产线进行比对。企业在选择合作伙伴的时候,选择目标可能遍布在全国各地,不可能全部亲身查验,样品邮寄对企业选择节省了很多时间,样本也可以作为合同的一条,以样本为标准来生产,在实际交货的过程中若有误差也可以更好地说明,给企业在日后的工作中提供了保障。

2.2加强信息共享

信息不对称会使采购选择不当或错过最适合的供应方,想要深入地了解一个企业的背景和现状,需要多方位搜索消息,比如同行业进行相互探讨,哪些企业在提供质量保证的同时还有信誉保障,其产品的样式材质更符合当下的要求,这些消息都是在长期的生产经营中积累起来的,在社会上有一定的知名度和信誉度,除与企业间的沟通询问外,还要与直接供应方建立合作关系,相互提供的产品价格达到最好的平衡,使双方利益最大化,这样从一般的合作关系上升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当双方在生产和更新的节奏上有很好的同步时,就形成采购的供应链,企业直接提出需求就可以得到满意的产品,在今后的生产运作中加强信息对称,同样节省了人力物力财力,是可持续战略的开端。

电子商务问题与对策篇3

(安徽理工大学资源开发与管理工程系,安徽淮南232001)

摘要: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一种新的贸易形式——电子商务蓬勃发展起来,它正以其空前的无限的生命力推动着部门经济、区域经济、国民经济和世界经济跃上一个新的台阶。但同时电子商务也对传统的商业经济模式和方法形成了巨大的冲击,特别是对现行税收制度、税收管理模式提出了全面的挑战。本文认真分析了电子商务发展带来的税收问题,并积极研究和提出应对电子商务的税收对策。

关键词:电子商务;税收,问题,对策

一、电子商务带来的税收问题

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致使税务管理部门来不及研究相应的征管对策,更没有系统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和约束企业的电子商务行为,出现了税收管理真空和缺位,导致应征的税款白白流失。从理论上分析,从互联网上流失电子商务的税收主要有关税、消费税、增值税、所得税、印花税等。据测算,美国的函购公司搬迁到互联网之后,政府每年大约损失各种税收约30亿美元。由于电子商务可以规避税收义务,大大降低企业税收负担,因此,一些企业纷纷通过上网规避税收,牟取暴利,在逃避大量税收的同时,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电子商务给现行税收带来的主要问题涉及多个方面。

1、常设机构的判断问题

(1)纳税人身份及企业性质的判定问题

纳税人身份判定的问题,就是税务机关应能正确判定其管辖范围内的纳税人及交易活动,这种判定是以实际的物理存在为基础,因此,在传统交易活动中,纳税人身份的判定上并不存在问题。但在互联网的环境下,互联网上的商店不是一个实体的市场,而是一个虚拟的市场,网上的任何一种产品都是触摸不到的。在这样的市场中,看不到传统概念中的商场、店面、销售人员,就连涉及商品的手续,包括合同、单证,甚至资金等,都以虚拟方式出现;而且,互联网的使用者具有隐匿性、流动性,通过互联网进行交易的双方,可以隐匿姓名、居住地等,企业可以轻而易举地改变经营地点,从一个高税率国家移至低税率国家。所有这些,都造成了在对纳税人身份判定上的难度。

大多数从事电子商务的企业注册地位于各地的高新技术园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证书,且其营业执照上限定的营业范围并没有明确提及电子商务业务。有些企业营业执照上注明从事系统集成和软件开发销售、出口,但实际上主要从事电子商务业务。这类企业是属于所得税意义上的先进技术企业和出口型企业,还是属于生产制造企业、商业企业还是服务企业,因判定性质不同将导致企业享受的税收待遇有所不同。从事电子商务服务的电讯企业按3%税率缴纳营业税,而从事电子商务的普通企业则需缴纳5%的营业税。那么,被定性为什么样的企业就成为关键问题。

(2)客户身份难以确定

按照现行税制,判断一种商业行为是否应课税及课税数量与客户身份密切相关。比如我国目前实行的出口退税和对进口商品征收关税的政策,这些活动都必须查明客户的身份。如果将现有的税收原则不加修改地应用于电子商务税收,本来有纳税义务的企业很可能冒充自己向国外供货并以此骗取出口退税,或是通过隐瞒商品的真实消费从而逃避进口关税。虽然科技在发展,但是从技术角度看,无论是追踪付款过程还是供货过程,都难以查清供货目的国或是买方身份,从而无法确认应征税的贸易究竟是国内还是国际贸易,使传统的税制在应用过程中遇到了极大困难。

2、税收征管体制问题

(1)电子商务交易过程的可追溯性问题

电子商务交易过程的可追溯性,简单地说就是在确定了纳税主体后,是否有足够的依据收到应收的税,证据是否足够、是否可查。

目前,我国电子商务还处于初级阶段,网上Ca和网上支付体系正在建设中,在线的电子商务交易数额还是较少。商家之间的电子商务主要是商谈、合同和订单处理,还基本上没有进入电子支付阶段。所以,在间接的电子商务阶段,商务交易过程电子化,而送货或电子成份更高的间接电子商务扩大或普及时,考虑到电子商务交易过程中的虚拟性,相关交易环节的具体情况有赖于交易的如实申报,所以电子商务交易过程的可追溯性问题会更加突出,尤其是在数字产品的电子商务过程中。

(2)电子商务过程的税务稽查问题

在具备税收管辖权,交易过程可追溯的前提下,电子商务稽查就成为保障电子商务税收的重要一环,即是否能定额征收的问题。在互联网这个独特的环境中,由于订购、支付,甚至数字化产品的交付都可通过网上进行,使得无纸化的程度越来越高,订单、买卖双方的合同,作为销售凭证的各种票据都以电子形式存在,且电子凭证又可被轻易地修改而不留任何线索、痕迹,导致传统的凭证追踪审计失去了基础;并且,互联网贸易的发展刺激了支付系统的完善,联机银行与数字现金的出现,加大了税务机关通过银行的支付交易进行监管的难度;还有,随着计算机加密技术的成熟,纳税人可以使用加密、授权等多种保护方式掩藏交易信息。如何对网上交易进行监管以确保税收收入及时、足额地入库是网上征税的又一大难题。

3、课税对象认定问题

(1)数字产品性质的认定

电子商务将原先以有形财产提供的商品转变为以数字形式提供,使得网上商品购销和服务的界限变得模糊。对这种以数字形式提供的数据和信息应视为提供服务所得还是销售商品所得,目前税法

还没有明确的规定。

纵观各种形式与产品的电子商务,数字产品的电子商务不仅具有一般形态的电子商务所具有的商流与信息流的虚拟性,更因其产品形态的特殊性,数字产品电子商务又具备物流的虚拟性的特点,这一特点使其在纳税人身份的判定中、交易过程的可追溯性上与税务稽查上有效实现的难度都大大增加。甚至可以说,如果一个数字产品电子商务的经营者不如实地履行各项纳税申报,那么对于税务机关,可以说基本上没有什么有效的方法与途径去追查其交易商品、资金的各项细节。这一问题已引起世界各国普遍关注,欧洲有些国家曾提出按劳务征收数字产品电子商务税的设想,但总体来看,至今还没有太好的办法来解决这一难题。

(2)印花税的缴纳问题

在电子商务交易中,实现了无纸化操作,且交易双方常常“隐蔽”进行。使得印花税的计税依据难以确定。网上订单是否具有纸基合同的性质和作用,是否需要缴纳印花税,目前也不明确。

4、税收管辖权问题

(1)双重征税问题

一个极端的例子是:如果你是一个中国公民,在马来西亚的电子商务网站上订购货物,并且要求将货物发往泰国,这样做的结果可能是,你将同时得到三个国家的税单。首先,按照居民税收管辖权征税办法,中国政府将有权向你征收所得税;按照收入来源地管辖权征税的话,泰国政府也有权向你征收流转税;而马来西亚政府有可能以交易操作发生地为依据,也可根据来源地,有权向你征税。对同一笔税源,由于税收管辖权的重叠,而导致重复征税。

(2)纳税人避税问题

电子商务的便捷性与高流动性为跨国公司操纵利润、规避税收提供了便利。跨国公司通过互联网,只要按几下鼠标就可以轻松地将其在高税区的利润转到低税区或避税港。

二、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税收对策

1、在指导思想上应引起重视

我国目前的电子商务尚处于萌芽阶段,但网络经济和电子商务已成为一种势不可挡的历史趋势和时代潮流,在认识和对待我国电子商务和税收的关系上,应本着“积极面对、加强研究、互促互动”的指导思想来加以处理。所谓“积极面对”就是面对全球网络经济和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我们应采取一种积极面对的态度,树立超前意识,更新传统观念,以顺应和迎接新的时代。所谓“加强研究”就是面对电子商务对传统税收制度、税收政策和现行国际税收安排所提出的挑战,我们首先必须通过加强研究来弄清情况,掌握国际电子商务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明白其对我国现行税制、税收、涉外税收等的影响之所在,从而紧密结合中国具体国情并参照世界税制、税则变动最新情况提出我们的应对举措和方略。所谓“互促互动”,就是说,一方面我们的税制、税则和税收政策,要立足于有利于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另一方面,现行税收的安排,又要在电子商务发展的实践中去不断进行改革和完善,以适应电子商务的发展。

2、我国电子商务的征税原则

(1)税收中性原则

它是指征税不应影响企业在电子商务交易方式之间的经济选择,不应该对高新技术的发展构成阻力。以我国目前的国情而论,在我国信息产业还处于稚嫩时期,网址资源已相当紧张,加上我国企业经营方式落后、机制僵化、信息不灵,因而急需上网经营。如果我国税收政策阻碍电子商务的发展,不仅会妨碍了企业的经营发展,而且使税收也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2)公平税负原则

从长远来看,应保持传统贸易与电子商务的税负一致。希望各国政府要彼此合作,而且还希望同纳税人合作,以求做到对电子商务的征税会公平台理。

(3)适当优惠原则

即对目前我国的电子商务暂时采取适当轻税的税收政策,以促进电子商务在我国的迅猛发展,开辟新的税收来源。对于这一崭新、具有重大意义及强渗透性的产业,在其发展初期,国家从政策优惠的角度对电子商务给予一定程度的支持还是非常必要的。

3、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电子商务税收政策和法律

我国应改革和完善现行税法政策和法规,重新修订和解释一些传统的税收概念,补充有关电子商务所适用的税收条款,对电子商务的纳税义务人、课税对象、纳税环节、纳税地点、纳税期限等税制的备要素给予明确界定,以使对电子商务的税收征管有法可依。

(1)扩大增值税征税范围

电子商务交易的产品(数字化产品)是种无形商品,现行税制对其纳税存在一定困难。为了减少税收对电子商务的负面影响,可适当扩大增值税的课税范围,对通过网络进行交易的数字产品征收增值税,使其与传统有形产品的税收待遇相同,从而保持税收中性的原则,这是法律应尽快予以明确的。在税法上将电子商务纳入增值税的征税范围,可以明确纳税义务,划清征管权限。为了平衡地域间的税源分布,将消费者居住地确定为电子商务的征税地,即通过互联网进行商品销售和提供劳务,无论商品和劳务是在线交易还是离线交易都由消费者居住地的税务机关征一道增值税,而消费地已缴纳税款可作为公司已纳税金予以抵扣。这样:

当期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消费地已纳税额

这样不仅有助于消除重复课税的弊端,而且有助于加强服务贸易的流动性,并可防止出于财政利益考虑对网上贸易的干扰。

(2)使用电子商务交易专用发票

每次通过电子商务达成交易后,必须开具专用发票,并将开具的专用发票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发往银行,才能进行电子账号的款项结算。同时,纳税人在银行设立的电子账户必须在税务机关登记,并使用真实的居民身份证以便税收征管。

(3)采用独立固定的税率和统一税票

考虑电子商务在线交易商品和提供劳务特殊性,及目前传统交易此类商品的税负情况,利润按独立公平的原则在消费者居住地进行分配,消费者居住地采用独立固定的税率征收,消费地当期应纳税额:销售额X固定税率,固定税率不宜过高,一般以1%一2%为宜。这样既可以平衡地区利益;另一方面抵扣时又不会出现退税。由于电子商务跨地域性,销售地税务机关与消费者居住地税务机关都有征税,而且消费地税务机关征的税可以用作抵扣,从征管角度出发要求使用统一的税票,并逐步使用无纸票据,以及采取电子化的增值税纳税申报。这样也便于税务机关通过本身局域网展开交叉稽查,防止逃骗税发生。

4、深化征管改革,实现税收电子化

(1)制定电子商务税务登记制度,实现电子申报

纳税人在办理上网交易手续后,必须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电子商务的税务登记,首先由纳税人申请办理电子商务的税务登记,填报《申请电子商务登记的报告书》,并提供网络的有关资料,特别是计一淮南工业学院学报社科版算机超级密码的钥匙的备份。其次,税务机关要对纳税人填报的有关事项严格审核,逐一登记,并要注意为纳税人做好保密工作,最好是建立一个钥匙管理系统。同时,税务系统也应做好电子商务用户专门税务登记,并与银行、网络技术服务部门密切交易,以便深入了解纳税人信息,使税收监管更加有力。该制度要求采用国家标准对电子商务纳税人设立唯一的纳税识别码。

电子申报是指纳税人利用各自的报税工具,通过电话网、分组交换网、internet等通讯网络系统,直接将申报资料发给税务局,完成纳税申报。电子缴税是指税务局、银行、国库建立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税款结算,划解的过程。该环节完成了纳税人、税务局、银行和国库间电子资金的交换,实现了税款收付的无纸化。

(2)开发电子征税软件

税务机关应与银行、网络技术部门合作,共同研制开发适用于网络贸易的具有自动追踪统计功能的征税软件。该软件可存储在税务网络服务器上,以备纳税人下载自行计税,并可通过国际互联网自动向发生网络贸易纳税义务的网址发出纳税通知。当技术成熟后,还可以在企业的智能服务器上设置有追踪统计功能的征税软件,在每笔交易进行时自动按交易类别和金额计税、入库,从而完成针对电子商务的无纸税收工作。

(3)建立电子稽查制度

该制度要求税务机关将自身网络与国际互联网及财政、银行、海关、国库、网上商业用户的全面联接,实现各项业务的网上操作,达到网上监控与稽查的目的,堵塞网上交易的税收漏洞。

此外,还需要建立完善的税务稽查电子系统,基于税务系统的广域网,实施办公自动化与征管、税务稽查、大面专用发票防伪系统、出口退税专用票证系统、丢失被盗增值税专用发票报警系统、电子邮件等系统的系统集成,实现跨部门、跨地区之间的涉税信息的快速传递,发票函件调查和相互协凋。

5、加强国际间的税收协调

要防止网上贸易所造成的税收流失,应加强我国与世界各国税务机关的密切合作,运用国际互联网等先进技术,加强国际情报交流,深入了解纳税人的信息,使税务征管、稽查有更充分的依据。在国际情报交流中,尤其应注意有关企业在避税地开设网址及通过该网址进行交易的情报交流,防止企业利用国际互联网贸易进行避税。对于发展中国家,可采取居民管辖权与收入来源地管辖权并存的方案,并逐步向居民管辖权倾斜。随着电子贸易快速发展,收入来源地管辖权越来越难以适应国际税收的要求,但从保护本国利益出发,发展中国家一时很难接受居民管辖权原则。为了与本国税收的接轨,防止国际互联网贸易中的双重征税问题,发展中国家应逐步接受居民管辖权原则,积极与发达国家进行磋商、协调、争取更多的利益。

6、加快网络系统建设和人才培养

加快税务机关的信息化建设,建立电子税务,来推动电子商务的发展。所谓电子税务,通俗地讲就是把税务各项职能搬到网上,实现网上办公、网上征管、网上稽查、网上服务、网上发票认证等。它首先要求各级税务机关在公众信息网上建立自己的站点,提供税务机关信息资源和有关的应用项目。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实行税务网站与办公自动化联通,与税务机关各部门的职能紧密结合,把税务机关的站点变成为民服务的窗口。电子商务作为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的统一,它的运行从根本上离不开银行网上支付的支撑。因此,发展电子商务客观上要求银行业必须同步实现电子商务化,以保证资金流正确、安全地在网上流通,进而保证电子商务目的的最终实现,为确保电子商务税务征收,还必须加强银行、税务机关、海关之间的联网,真正实现电子商务税收的电子化。

电子商务问题与对策篇4

关键词:电子商务;税收,问题,对策

一、电子商务带来的税收问题

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致使税务管理部门来不及研究相应的征管对策,更没有系统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和约束企业的电子商务行为,出现了税收管理真空和缺位,导致应征的税款白白流失。从理论上分析,从互联网上流失电子商务的税收主要有关税、消费税、增值税、所得税、印花税等。据测算,美国的函购公司搬迁到互联网之后,政府每年大约损失各种税收约30亿美元。由于电子商务可以规避税收义务,大大降低企业税收负担,因此,一些企业纷纷通过上网规避税收,牟取暴利,在逃避大量税收的同时,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电子商务给现行税收带来的主要问题涉及多个方面。

1、常设机构的判断问题

(1)纳税人身份及企业性质的判定问题

纳税人身份判定的问题,就是税务机关应能正确判定其管辖范围内的纳税人及交易活动,这种判定是以实际的物理存在为基础,因此,在传统交易活动中,纳税人身份的判定上并不存在问题。但在互联网的环境下,互联网上的商店不是一个实体的市场,而是一个虚拟的市场,网上的任何一种产品都是触摸不到的。在这样的市场中,看不到传统概念中的商场、店面、销售人员,就连涉及商品的手续,包括合同、单证,甚至资金等,都以虚拟方式出现;而且,互联网的使用者具有隐匿性、流动性,通过互联网进行交易的双方,可以隐匿姓名、居住地等,企业可以轻而易举地改变经营地点,从一个高税率国家移至低税率国家。所有这些,都造成了在对纳税人身份判定上的难度。

大多数从事电子商务的企业注册地位于各地的高新技术园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证书,且其营业执照上限定的营业范围并没有明确提及电子商务业务。有些企业营业执照上注明从事系统集成和软件开发销售、出口,但实际上主要从事电子商务业务。这类企业是属于所得税意义上的先进技术企业和出口型企业,还是属于生产制造企业、商业企业还是服务企业,因判定性质不同将导致企业享受的税收待遇有所不同。从事电子商务服务的电讯企业按3%税率缴纳营业税,而从事电子商务的普通企业则需缴纳5%的营业税。那么,被定性为什么样的企业就成为关键问题。

(2)客户身份难以确定

按照现行税制,判断一种商业行为是否应课税及课税数量与客户身份密切相关。比如我国目前实行的出口退税和对进口商品征收关税的政策,这些活动都必须查明客户的身份。如果将现有的税收原则不加修改地应用于电子商务税收,本来有纳税义务的企业很可能冒充自己向国外供货并以此骗取出口退税,或是通过隐瞒商品的真实消费从而逃避进口关税。虽然科技在发展,但是从技术角度看,无论是追踪付款过程还是供货过程,都难以查清供货目的国或是买方身份,从而无法确认应征税的贸易究竟是国内还是国际贸易,使传统的税制在应用过程中遇到了极大困难。

2、税收征管体制问题

(1)电子商务交易过程的可追溯性问题

电子商务交易过程的可追溯性,简单地说就是在确定了纳税主体后,是否有足够的依据收到应收的税,证据是否足够、是否可查。

目前,我国电子商务还处于初级阶段,网上Ca和网上支付体系正在建设中,在线的电子商务交易数额还是较少。商家之间的电子商务主要是商谈、合同和订单处理,还基本上没有进入电子支付阶段。所以,在间接的电子商务阶段,商务交易过程电子化,而送货或电子成份更高的间接电子商务扩大或普及时,考虑到电子商务交易过程中的虚拟性,相关交易环节的具体情况有赖于交易的如实申报,所以电子商务交易过程的可追溯性问题会更加突出,尤其是在数字产品的电子商务过程中。

(2)电子商务过程的税务稽查问题

在具备税收管辖权,交易过程可追溯的前提下,电子商务稽查就成为保障电子商务税收的重要一环,即是否能定额征收的问题。在互联网这个独特的环境中,由于订购、支付,甚至数字化产品的交付都可通过网上进行,使得无纸化的程度越来越高,订单、买卖双方的合同,作为销售凭证的各种票据都以电子形式存在,且电子凭证又可被轻易地修改而不留任何线索、痕迹,导致传统的凭证追踪审计失去了基础;并且,互联网贸易的发展刺激了支付系统的完善,联机银行与数字现金的出现,加大了税务机关通过银行的支付交易进行监管的难度;还有,随着计算机加密技术的成熟,纳税人可以使用加密、授权等多种保护方式掩藏交易信息。如何对网上交易进行监管以确保税收收入及时、足额地入库是网上征税的又一大难题。

3、课税对象认定问题

(1)数字产品性质的认定

电子商务将原先以有形财产提供的商品转变为以数字形式提供,使得网上商品购销和服务的界限变得模糊。对这种以数字形式提供的数据和信息应视为提供服务所得还是销售商品所得,目前税法

还没有明确的规定。

纵观各种形式与产品的电子商务,数字产品的电子商务不仅具有一般形态的电子商务所具有的商流与信息流的虚拟性,更因其产品形态的特殊性,数字产品电子商务又具备物流的虚拟性的特点,这一特点使其在纳税人身份的判定中、交易过程的可追溯性上与税务稽查上有效实现的难度都大大增加。甚至可以说,如果一个数字产品电子商务的经营者不如实地履行各项纳税申报,那么对于税务机关,可以说基本上没有什么有效的方法与途径去追查其交易商品、资金的各项细节。这一问题已引起世界各国普遍关注,欧洲有些国家曾提出按劳务征收数字产品电子商务税的设想,但总体来看,至今还没有太好的办法来解决这一难题。

(2)印花税的缴纳问题

在电子商务交易中,实现了无纸化操作,且交易双方常常“隐蔽”进行。使得印花税的计税依据难以确定。网上订单是否具有纸基合同的性质和作用,是否需要缴纳印花税,目前也不明确。

4、税收管辖权问题

(1)双重征税问题

一个极端的例子是:如果你是一个中国公民,在马来西亚的电子商务网站上订购货物,并且要求将货物发往泰国,这样做的结果可能是,你将同时得到三个国家的税单。首先,按照居民税收管辖权征税办法,中国政府将有权向你征收所得税;按照收入来源地管辖权征税的话,泰国政府也有权向你征收流转税;而马来西亚政府有可能以交易操作发生地为依据,也可根据来源地,有权向你征税。对同一笔税源,由于税收管辖权的重叠,而导致重复征税。

(2)纳税人避税问题

电子商务的便捷性与高流动性为跨国公司操纵利润、规避税收提供了便利。跨国公司通过互联网,只要按几下鼠标就可以轻松地将其在高税区的利润转到低税区或避税港。

二、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税收对策

1、在指导思想上应引起重视

我国目前的电子商务尚处于萌芽阶段,但网络经济和电子商务已成为一种势不可挡的历史趋势和时代潮流,在认识和对待我国电子商务和税收的关系上,应本着“积极面对、加强研究、互促互动”的指导思想来加以处理。所谓“积极面对”就是面对全球网络经济和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我们应采取一种积极面对的态度,树立超前意识,更新传统观念,以顺应和迎接新的时代。所谓“加强研究”就是面对电子商务对传统税收制度、税收政策和现行国际税收安排所提出的挑战,我们首先必须通过加强研究来弄清情况,掌握国际电子商务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明白其对我国现行税制、税收、涉外税收等的影响之所在,从而紧密结合中国具体国情并参照世界税制、税则变动最新情况提出我们的应对举措和方略。所谓“互促互动”,就是说,一方面我们的税制、税则和税收政策,要立足于有利于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另一方面,现行税收的安排,又要在电子商务发展的实践中去不断进行改革和完善,以适应电子商务的发展。

2、我国电子商务的征税原则

(1)税收中性原则

它是指征税不应影响企业在电子商务交易方式之间的经济选择,不应该对高新技术的发展构成阻力。以我国目前的国情而论,在我国信息产业还处于稚嫩时期,网址资源已相当紧张,加上我国企业经营方式落后、机制僵化、信息不灵,因而急需上网经营。如果我国税收政策阻碍电子商务的发展,不仅会妨碍了企业的经营发展,而且使税收也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2)公平税负原则

从长远来看,应保持传统贸易与电子商务的税负一致。希望各国政府要彼此合作,而且还希望同纳税人合作,以求做到对电子商务的征税会公平台理。

(3)适当优惠原则

即对目前我国的电子商务暂时采取适当轻税的税收政策,以促进电子商务在我国的迅猛发展,开辟新的税收来源。对于这一崭新、具有重大意义及强渗透性的产业,在其发展初期,国家从政策优惠的角度对电子商务给予一定程度的支持还是非常必要的。

3、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电子商务税收政策和法律

我国应改革和完善现行税法政策和法规,重新修订和解释一些传统的税收概念,补充有关电子商务所适用的税收条款,对电子商务的纳税义务人、课税对象、纳税环节、纳税地点、纳税期限等税制的备要素给予明确界定,以使对电子商务的税收征管有法可依。

转贴于(1)扩大增值税征税范围电子商务交易的产品(数字化产品)是种无形商品,现行税制对其纳税存在一定困难。为了减少税收对电子商务的负面影响,可适当扩大增值税的课税范围,对通过网络进行交易的数字产品征收增值税,使其与传统有形产品的税收待遇相同,从而保持税收中性的原则,这是法律应尽快予以明确的。在税法上将电子商务纳入增值税的征税范围,可以明确纳税义务,划清征管权限。为了平衡地域间的税源分布,将消费者居住地确定为电子商务的征税地,即通过互联网进行商品销售和提供劳务,无论商品和劳务是在线交易还是离线交易都由消费者居住地的税务机关征一道增值税,而消费地已缴纳税款可作为公司已纳税金予以抵扣。这样:

当期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消费地已纳税额

这样不仅有助于消除重复课税的弊端,而且有助于加强服务贸易的流动性,并可防止出于财政利益考虑对网上贸易的干扰。

(2)使用电子商务交易专用发票

每次通过电子商务达成交易后,必须开具专用发票,并将开具的专用发票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发往银行,才能进行电子账号的款项结算。同时,纳税人在银行设立的电子账户必须在税务机关登记,并使用真实的居民身份证以便税收征管。

(3)采用独立固定的税率和统一税票

考虑电子商务在线交易商品和提供劳务特殊性,及目前传统交易此类商品的税负情况,利润按独立公平的原则在消费者居住地进行分配,消费者居住地采用独立固定的税率征收,消费地当期应纳税额:销售额X固定税率,固定税率不宜过高,一般以1%一2%为宜。这样既可以平衡地区利益;另一方面抵扣时又不会出现退税。由于电子商务跨地域性,销售地税务机关与消费者居住地税务机关都有征税,而且消费地税务机关征的税可以用作抵扣,从征管角度出发要求使用统一的税票,并逐步使用无纸票据,以及采取电子化的增值税纳税申报。这样也便于税务机关通过本身局域网展开交叉稽查,防止逃骗税发生。

4、深化征管改革,实现税收电子化

(1)制定电子商务税务登记制度,实现电子申报

纳税人在办理上网交易手续后,必须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电子商务的税务登记,首先由纳税人申请办理电子商务的税务登记,填报《申请电子商务登记的报告书》,并提供网络的有关资料,特别是计一淮南工业学院学报社科版算机超级密码的钥匙的备份。其次,税务机关要对纳税人填报的有关事项严格审核,逐一登记,并要注意为纳税人做好保密工作,最好是建立一个钥匙管理系统。同时,税务系统也应做好电子商务用户专门税务登记,并与银行、网络技术服务部门密切交易,以便深入了解纳税人信息,使税收监管更加有力。该制度要求采用国家标准对电子商务纳税人设立唯一的纳税识别码。

电子申报是指纳税人利用各自的报税工具,通过电话网、分组交换网、internet等通讯网络系统,直接将申报资料发给税务局,完成纳税申报。电子缴税是指税务局、银行、国库建立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税款结算,划解的过程。该环节完成了纳税人、税务局、银行和国库间电子资金的交换,实现了税款收付的无纸化。

(2)开发电子征税软件

税务机关应与银行、网络技术部门合作,共同研制开发适用于网络贸易的具有自动追踪统计功能的征税软件。该软件可存储在税务网络服务器上,以备纳税人下载自行计税,并可通过国际互联网自动向发生网络贸易纳税义务的网址发出纳税通知。当技术成熟后,还可以在企业的智能服务器上设置有追踪统计功能的征税软件,在每笔交易进行时自动按交易类别和金额计税、入库,从而完成针对电子商务的无纸税收工作。

(3)建立电子稽查制度

该制度要求税务机关将自身网络与国际互联网及财政、银行、海关、国库、网上商业用户的全面联接,实现各项业务的网上操作,达到网上监控与稽查的目的,堵塞网上交易的税收漏洞。

此外,还需要建立完善的税务稽查电子系统,基于税务系统的广域网,实施办公自动化与征管、税务稽查、大面专用发票防伪系统、出口退税专用票证系统、丢失被盗增值税专用发票报警系统、电子邮件等系统的系统集成,实现跨部门、跨地区之间的涉税信息的快速传递,发票函件调查和相互协凋。

5、加强国际间的税收协调

要防止网上贸易所造成的税收流失,应加强我国与世界各国税务机关的密切合作,运用国际互联网等先进技术,加强国际情报交流,深入了解纳税人的信息,使税务征管、稽查有更充分的依据。在国际情报交流中,尤其应注意有关企业在避税地开设网址及通过该网址进行交易的情报交流,防止企业利用国际互联网贸易进行避税。对于发展中国家,可采取居民管辖权与收入来源地管辖权并存的方案,并逐步向居民管辖权倾斜。随着电子贸易快速发展,收入来源地管辖权越来越难以适应国际税收的要求,但从保护本国利益出发,发展中国家一时很难接受居民管辖权原则。为了与本国税收的接轨,防止国际互联网贸易中的双重征税问题,发展中国家应逐步接受居民管辖权原则,积极与发达国家进行磋商、协调、争取更多的利益。

6、加快网络系统建设和人才培养

电子商务问题与对策篇5

[关键词]发展农业电子商务问题对策

农业是典型的传统行业,具有地域性强、季节性强、产品的标准化程度低、生产者分散且素质较低等特点,具有较大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电子商务是通过电子数据传输技术开展的商务活动,能够消除传统商务活动中信息传递与交流的时空障碍。发展农业电子商务,将有效推动农业产业化的步伐,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一、电子商务对我国农业产业化的促进作用

农业产业化是指以市场为导向,经济效益为中心,农户为基础,龙头企业或农民自主决策的合作社等中间组织为纽带,通过市场机制将农业等生产过程的产前、产中、产后三者环节联结为一个有机的产业系统,以实现种养加产供销、农工商一体化经营。农户家庭分散经营是农业产业化的基础,农业产业化的实质是市场化,农业产业化的形式是企业化。

电子商务能够缩短生产和消费的距离,既发挥迂回经济的专业化分工的效率,又缩短迂回经济条件下的生产和消费的距离,被称为“直接经济”、“零距离经济”。电子商务的优点主要表现在降低交易成本、减少库存、缩短生产周期、增加商业机会、减轻对实物基础设施依赖的24小时无间隔的商业运作等,因此能够有效地克服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不利因素,对我国农业产业化进程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具体表现为:

1.减少生产的盲目性。农业的市场风险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农业信息传递速度缓慢、信息准确性差等多种因素引起的生产和经营的盲目性所造成的。农业电子商务能够减少乃至消除农业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为农户和企业及时地提供全方位的市场信息,有利于企业和农户准确地把握市场需求,使农业的生产行为变得智能、快捷。

2.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在农业产业化中导入电子商务,企业通过网络信息、处理订单、安排生产、分配资源,供应链中的所有组织几乎可以在“第一时间”内从互联网上获得所需信息,减少了中间商环节,缩短了小农户与大市场之间的距离,与传统的营销手段相比,成本降低、环节减少,交易速度加快,从而节省费用,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同时,电子商务疏通了信息的传输,既提高了信息传输的速度,又拓宽了信息的传输范围,便于买卖双方联系,降低了买卖双方的搜寻费用。

3.打破区域和时间的限制。农业电子商务打破了传统交易中信息传递与交流的时空限制,依赖互联网的交易网络,使农业企业冲破条块分割的市场格局,摆脱区域性市场的限制,进入跨地区乃至跨国的网络销售,有利于形成统一有序的大市场,使交易双方的选择性扩展到最大。

4.实现农产品流通的规模化。在农业电子商务中采用网络交易平台,能够将少量的、单独的农产品交易规模化、组织化。农民可能并不是以单个农户或合作社出现,而是将农产品委托给配送中心而由其统一组织销售,交易的一方是农民群体,另一方是企业,双方的地位平等,各自的利益都能够得到充分保证。配送中心对农产品进行统一的质检、分级,采取明码标价,保证了流通规模化过程中农产品的质量。

5.方便对农民的教育与培训。农业电子商务将使对农民的教育和培训变得更为快捷、方便,更具有针对性,能够让农户了解最新农业生产技术和社会发展动态,不断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有利于促进农业新技术在农村的迅速传播,有利于农业产业化不断推向深入。

二、我国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我国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现状。自1994年中国农业信息网和中国农业科技信息网相继开通以来,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进入发展阶段。目前,信息技术在农业的应用研究与推广取得了显著成效。如建立了部分农业综合数据库,并研制开发了各类应用系统,其中以粮棉油为主的信息技术成果约占三分之一。农业部还利用网络协议、信息通讯、数据库及查询等技术,建成了专业面涵盖较宽、信息存储及处理和能力较强、信息资源丰富及更新量较大的中国农业信息网,现联网用户已超过3000家。我国大陆涉农网站已有6千多家,超过了法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如果加上台湾和香港的农业网站,中国农业网站数量可排在世界前十名以内。

但从总体上看,我国农业信息化还处于人才缺乏、体系不健全的状况。虽然一般县级以上的各级政府都有网站,但网站提供信息的时效性差,针对性不强,的内容以生产信息、实用科技信息居多,市场信息、供求信息和农村经济信息偏少,缺乏对主要农产品的生产、销售、贮存、加工的动态分析、监测和预警预报等。

2.发展我国农业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

(1)农村经济不发达,信息化基础设施薄弱,网络成本较高导致农民很少上网,是限制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原因。中国互联网在城镇的普及率高于农村,城镇网民的上网时间长于农村网民。2006年,在全国13700万网民中,从事与农业相关职业的网民所占比例仅0.4%,绝大部分是农业管理与技术人员。而且高度集中于经济发达的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江苏等地区,真正能上网的农民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2)受自然条件影响,农产品的生产和农用品的需求具有很大的不可预知性,农产品生产区域和生产者相对分散;而且农产品附加值较低,不耐久存,品类繁多而品质评价的主观因素较强,标准化程度较低,这些因素极大地阻碍着农产品生产产业化和流通现代化。

(3)我国农产品流通环节长,交易成本高,供需链之间严重割裂,交易链及其通路较为复杂且透明度不高,交易信息的对称性较差;单个农户、小规模农业组织搜集、捕捉、分析市场信息的能力差;这些缺陷也不利于农业电子商务的开展。

(4)农业人口的文化素质较低,传统的生产方式和交易方式的惯性极大,对新知识、新技术存在着“不知用途,不知用法、不知谁用”的现象,“不懂电脑/网络,不具备上网所需的技能”是导致农民不上网的最主要因素。农民对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的相关知识了解甚少,严重阻碍着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

(5)农业发展中的实际操作技术人员缺乏,科研人员大多都集中在学府。在美国,把农业的推广下到每个大学的农业学院,大学教授三分之一时间从事教学,三分之一时间从事科研、三分之一时间从事推广工作。而在中国大多数教授只是局限于教学和科研。

(6)农业网站存在着以农业商务内容为主的纯农业网站较少、利用率较低的现象,较多农业网站缺乏专业性和实用性,多数网站的设计和内容雷同、缺少特色。农业网站的地区分布也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和东部发达地区,中部和西部地区的网站并不多。这些都导致网站不能因地制宜地为更多地区的农民提供全面的、周到的、符合实际需要的服务。

(7)由于农业生产的复杂性和我国地区的差异性,还需要积累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等大量的相关数据。但是,国内数据积累的基础工作比较薄弱,使得建立大型实用数据库进行储存、分析和利用变得十分困难。尽管有些单位建立数据库,但多数的网站都设有内、外两个部分网络,使数据库中有价值的信息大多不能共享。

(8)缺乏宏观指导性的农业信息,未能形成农业信息服务体系,使电子商务给农业的产、供、销带来的益处不多。各类农业网站直观反映的农业信息较多,有分析、协助决策层和农民生产决策的信息较少。

三、发展我国农业电子商务的对策

无论是农业技术的支持、农用物资的购买或农产品的定货、销售、运输、加工、广告促销及付款等等,无不伴随着信息的流动,信息实际上是整个农业大市场体系的纽带。为加速电子商务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实现现代农业大市场有效运作,应采取以下对策:

1.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应给予广泛而有力的引导和支持,加大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利用互联网、移动通信、广播电视、电话等多种通讯手段,建立起覆盖郊区县、乡镇、村的农业信息网络。建立各级信息咨询服务机构,引导和培训农民使用各类信息设施,掌握电子商务的各项技能。

2.建设高质量的农业电子商务的平台。建设农业电子商务平台,为农业产业化提供大量的多元化信息服务,为农业生产者、经营者、管理者提供及时、准确、完整的农业产业化的资源、市场、生产、政策法规、实用科技、人才、减灾防灾等信息;同时,为企业和农户提供网上交易的平台,支持B2B、B2C、C2C等多种交易模式,降低企业和农户从事电子商务的资金门槛,培育、扶持农业电子商务企业。

3.加强农业产业化数据库建设。应统筹规划,协调指导,加强农业产业化数据库建设,提高数据库资源的拥有量和开发利用水平。同时,应在各地区、各部门结合本地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实际情况建设各具特色的数据库的基础上,实现数据交换的及时通畅,共享信息资源。

4.尽快解决农产品的标准化问题。农产品难以标准化一直是制约着农产品流通的瓶颈,也是实现农业电子商务的瓶颈问题。应加快对各类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的标准化工作,制订标准和规范,实现各类产品标准化,并提供相应标准描述,使农业电子商务得到顺利的开展。

5.建立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应逐步建立农业生产资料的生产、供应,农产品加工、销售,农业科研、教学、技术推广,农作物种子、家禽畜种的培育、繁殖、加工、销售及农产品质量检测、监督等一系列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为农业电子商务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完整的产业链。

6.建立相应的供应链系统及物流配送系统。农业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季节性的特点,要将不同区域,不同季节的农业品要联系起来,需要在农业与电子商务平台之间建立行之有效的供应链系统以及为农业供应链服务的农业物流系统;还要利用现有的配送企业,充分发挥分工的优势,实现客户所需要的资料、信息、品种、农业物资的及时配送。

7.选择适合的电子商务切入模式。应根据各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的特点,采用适应本地区发展的农业电子商务切入模式。经济发达地区可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实现接洽、合同和货款支付的电子化交易,除物流之外,商流、信息流、资金流都在网上进行,以真正体现电子商务的优势。不发达地区可以采用通过农业信息网的信息平台在网上供销信息,网下完成交易的初级电子商务模式。

8.开展农业信息化知识培训,大力培养信息人才。应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的优势,结合其它通讯手段,大力实施远程教育,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强化农民信息意识,培养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另外,还应把懂业务的各种专业人才充实到农业信息化队伍中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良好的为农村提供信息服务的队伍。

参考文献:

[1]黄志宏刘超:我国农业电子商务应用的问题及对策[J].集团经济研究,2006,10(上旬刊)

[2]姚文戈:以信息化推进我国农业产业化[J].情报科学,2005,10

[3]郑亚琴郑文生:信息化下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及政府作用[J].情报杂志,2007,2

电子商务问题与对策篇6

论文摘要:我国自古就有“无商不奸”的说法,在传统的面对面商务活动中尚且存在欺诈等诚信问题,如今的电子商务是建立在信息技术的发展之上,交易双方通过互联网进行商务活动,在这种看不到、摸不着对方的情况下,双方的诚信受到了严峻的考验,而且已经成为电子商务发展的最大瓶颈,这引起了更多的思考与关注。本文通过了解电子商务现状,分析电子商务中诚信缺失的表现与原因,并就此提出一些应对之策,以求建立良好的电子商务环境。

一、我国电子商务建设现状

根据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但当问及“用户认为目前网上交易存在的最大问题”时,“安全性得不到保障”、“厂商信用、产品质量及售后服务得不到保障”仍然排在了最前面,其被选率占70%左右。电子商务的核心是网上交易,由于我们接触电子商务的时日尚浅,而且国内目前还没有健全的关于电子商务的法律条文,再加上人性贪婪的一面,不少不法分子和投机者就利用这一现状进行电子商务欺诈活动,以致电子商务面临诚信的考验。所以,解决电子商务中的诚信问题成为了当务之急。

二、电子商务诚信缺失的表现

1、商业秘密和客户隐私得不到保护

网络具有公开性,商家和消费者的个体信息在未征得同意时不得公开,否则将构成对隐私权的侵犯。而目前很多商业性网站并不注重对客户信息的保护,甚至有时将客户信息资料,如名称、营业地址、通讯地址、联系方式以及个人的姓名、邮寄地址、联系方式和公司经营信息、公司员工资料以及个人的家庭住址、家庭电话、个人工作信息、简历等作为商品在出售。于是,商业秘密和隐私将可能受到侵犯,且难以获得有效的法律救济。

2、网络诈骗

有些网站利用虚假的公司名称、地址等诱导和欺骗消费者,而网站本身既没有通信管理部门核发的经营许可,也没有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却在其网站上提供虚假的商品信息,以低价诱导消费者,待其向指定的银行账号汇入款项后便不知下落。

3、不履行服务承诺

说一套做一套。有些网站承诺消费者在购物后一定时间内送货上门,但往往不能在承诺的时间内及时送达,影响了消费者的信心;还有的网站对网上售出的商品不承担“三包”责任,不进行售后服务,甚至将全部责任推到消费者头上,如此等等。

三、电子商务诚信缺失的原因

1、立法滞后,导致电子商务发展缓慢。

尽管国家已经颁布了《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等相关的法律规范。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于2005年4月1日才开始实施。它的实施对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可以说它是“中国首部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法律”。然而,电子商务的发展需要更多更完善的法律规范,目前实施的法律规范显然不足以完全解决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问题之一——诚信。

2、我国诚信基础薄弱,导致电子商务交易社会信任度低。

由于我国长期的“重商主义”影响,导致一些传统的社会诚信道德与伦理的缺失。现实社会中,假冒伪劣商品肆虐、虚假广告泛滥、合同履约率低、经理人缺少诚信、信用卡诈骗、对欠债追讨不力等诚信问题每天见于报端,几乎成了普遍现象;而电子商务作为不见面的交易模式,更难得到消费者的认同,而“无商不奸”的观念在人们的思想中根深蒂固,企业与企业、企业与消费者、人与人之间防范多于信任,都是电子商务发展的心理障碍。

3、社会信用体制尚未完全建立,导致电子商务难于运营

我国信用系统严重滞后,还未建立起健全的诚信管理体系,缺乏有效的失信、违规行为监督惩罚机制,市场化运作模式虽已初露端倪,但运作存在不规范现象,未形成有效的行政管理机制,行业自律尚未形成。一方面是我国以前的信用体系建设本身就是行业性质的,银行、税务、法律、保险等部门都有各自的信息库,这些信息库本身没有相互联网,因而无法实现信息共享;另一方面在电子商务贸易中,即使各行业的信息库进行互联,但是由于行业有些商业信用信息相互保密,造成贸易双方无法从中获得有利的信息。信用系统建设的缺失严

重影响了电子商务的正常发展。

4、网络购物的虚拟性、技术上的特点都不可避免地导致买卖双方地位的不平等。

由于网上交易双方通过网页交流,难有面对面的沟通,双方对商品的信息掌握程度不一,只能根据经验进行交易。根据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由用户实际购买和期待购买的商品种类可以看出,价格相对较低的商品如图书、音像、软件、鲜花礼品、通讯产品等是网上消费的主要热点。在信息不对称下,消费者只选择些商品信息不重要的商品,而对购买卷入度高的大型家电、电子产品以及伴随着休闲行为的服装产品则相对冷清。

四、对策分析

1、加大诚信建设和教育,提高全民诚信素质。

弘扬社会主义“八荣八耻”观,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利用媒体与教育表扬诚实经商、诚实消费、诚实做人,揭露不讲诚信、损人利己、见利忘义的丑恶现象,倡导诚信观念,提高社会公德和全民诚信素质,形成诚实守信的社会环境,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

2、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的建设

信用是一个多视角、多范畴的概念,既然它是一个法学概念,就应该在理论和立法上不断完善它,因此完全有必要加强信用法制的建设。法律、法规作为诚信的最后一道保障,在不断完善现行法律体系的前提下,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建立和修改,可出台《信用报告法》、《社会信用信息法》、《企业信用管理条例》等,加大执法力度。同时,根据电子商务的环境和交易特点,建立电子交易法律和制度、电子支付制度、信用卡制度等。

3、让全民参与监督。

由特定部门监督电子商务活动是不够的,不但每天有数以万计的交易发生,而且执法有水平、取证、地方利益等客观因素,所以,本人认为,让千千万万的老百姓参与监督,以弥补政府部门的不足。对于不诚信者,一方面规定其承担惩罚性的民事责任,例如,按照现行法律赔偿损失之外,还要赔偿律师费等其他损失,避免原告赢了官司输了钱的现象;另一方面将其诚信值降低,以提醒客户交易的风险。

4、加强行业自律。

电子商务行业应当反对采用一切不正当手段进行行业内竞争,自觉维护用户的合法权益,保守用户信息秘密,不利用用户提供的信息从事任何与向用户做出的承诺无关的活动,不利用技术或其他掌握的优势侵犯消费者或用户的合法权益等。我国各地应逐步制定出电子商务行业的行为规范准则。

5、引入保险等制度。

在电子商务的交易中,引入保险,每笔交易可以自愿选择缴纳保险费,作为诉讼风险保险,一旦将来投保人不执行裁决或者逃跑了,保险公司先行赔付。

6、建立和完善征信制度,加强交易阶段风险提示。

由征信部门对个人征信记录方面给出查询途径,将不良记录计入征信系统,电子商务平台企业也可以完善现有的平台内的征信采集和公示方式,在交易阶段就帮助双方获取对方的信用信息,避免风险。

7、尽快将身份认证和在线支付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并出台规范。

身份认证和支付,涉及到全国范围内互连互通和人民币流通问题,必须全国范围内统一立法规范,不宜由地方立法规定。

其实,由于银行早已实行实名制,支付问题如果解决的好,间接解决了电子商务的实名制问题,因此,我们需要加强研究现有法律框架下不同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问题,避免部门立法的本位主义问题,这样会更有利于电子商务的发展。

8、增强政府引导与管理能力。

各级政府要扮演好引导、扶持电子商务的角色。政府对企业电子商务的信用监管、建立对我国企业电子商务的评级制度、加强企业内部的信用管理、企业增强电子商务交易信用风险防范、建立企业电子商务风险评价体系等,也是强化电子商务信用体系建设的有机成分,应鼓励各地电子商务行业大胆探索、不断完善。各级政府还应大力改善相应的政策环境、机制环境、产业配套环境等。专家普遍认为,体制重于技术,进一步营造有利于网络经济发展的体制和环境,依然是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柴跃廷,我国电子商务发展战略与对策[J].中国创业投资与高科技,2004(4).

[2]方真,电子商务必须完善诚信机制[J].中国电子商务,2004(2).

电子商务问题与对策篇7

关键词:移动电子商务;移动通讯

中图分类号:F49文献标识码:a

随着电子商务、移动通信技术和无线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手机用户数量的快速增长和移动电子商务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宽,移动电子商务的广阔发展前景已经呈现在世人面前。移动电子商务是通过手机、个人数字助理、掌上电脑等无线终端与因特网有机结合进行的B2B、B2C或C2C的电子商务,是无线通信技术和电子商务技术的有机统一体。移动电子商务增加了终端的移动性和多样性,无线系统允许用户访问移动网络覆盖范围内任何地方的服务,人们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各种商贸活动,实现随时随地的线上线下购物与交易、在线电子

支付以及各种交易、商务、金融活动和相关的综合服务活动等,具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移动电子商务概述

移动电子商务具有多样的服务内容,目前我国移动电子商务主要提供以下服务:(1)银行业务。移动电子商务用户可以使用其移动终端核查账目、支付账单、进行转账以及接收付款通知等;(2)交易。移动电子商务可接收实时财务新闻和信息,也可确认订单并安全地在线管理股票交易;(3)订票。移动电子商务使用户能在票价优惠或航班取消时立即得到通知,还可以随时支付票款或在旅行途中临时更改航班或车次;(4)购物。移动电子商务用户能够通过移动通信设备进行网上购物;(5)娱乐。移动电子商务用户可以利用移动设备收听音乐,还可以订购、下载特定的曲目,可以在网上与朋友们玩交互式游戏,还可以参加快速、安全的等活动;(6)移动应用服务。移动应用服务提供商结合定位服务技术、短消息服务、无线应用协议技术以及呼叫中心技术,为用户提供及时的服务,提高用户的工作效率。

传统电子商务相比移动电子商务具有明显的特点:(1)随时随地性。移动电子商务的终端设备体积小巧,可随身携带,使人们可以跨越地域的限制,随时随地享受移动商务的服务;(2)庞大的用户规模。我国手机上网用户已经超过3亿户,移动电子商务拥有广泛的用户基础;(3)更加安全可靠。移动电子商务通过移动通信的数据传输,使传播的信息很难被截取和破译;(4)支付方式灵活多样。移动电子商务的支付方式有直接转入银行、用户电话账单、实时的在预付账户上借计等方式。

二、我国移动电子商务现状

随着全球化的信息技术革命,移动电话成为中国电信服务中来势最迅猛、发展最活跃的新秀,移动通信能力进一步加强,中国已成为世界移动电话第三大国。所以,中国的移动电子商务具有非常大的市场前景。我国移动互联网发展势头迅猛,目前移动电子商务在我国已经开始有实际应用。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在北京、天津、广州、杭州、深圳等六大城市同时推出“全球通”wap商用试验网,wap手机用户可在这六大城市中使用漫游业务。电商网、搜狐、阿里巴巴等都已经或准备推出移动电子商务服务,中国的搜狐和诺基亚公司宣布联手推出无线互联网服务。虽然我国有近30个已经开通的无线互联(wap)业务的网站,但用户申请wap业务的不足1,000人,所以从目前看,我国移动电子商务还处在初级阶段。

三、我国移动电子商务面临的问题

移动电子商务在我国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但目前还处于培育阶段,在理论研究、安全、技术、服务内容、人才培养等多方面还存在着条件限制。但是,正如传统电子商务的发展一样,我国移动电子商务也将以其对传统电子商务的有效补充开拓一片广阔的新蓝海。

(一)理论研究少。目前,我国对移动电子商务的理论研究存在一定问题。首先,应用研究仍旧是一片空白。我国在移动教育、移动医疗、移动应急行动等移动电子商务新领域的理论研究很少;其次,一些理论研究不够深入。目前,我国的学者和专家对移动电子商务的研究领域和焦点大多集中在对移动电子商务消费者的影响因素上,没有将这种影响因素进一步地扩展,深入剖析各类因素对移动电子商务的影响;最后,研究方法仅仅停留在非实证研究的层次上,不能使用实证方法进行深入的研究。

(二)安全性差,存在欺骗现象。对于移动电子商务来说,安全至关重要。现在黑客和电脑病毒在因特网上非常猖獗,这种情况也可能会影响到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另外,移动电子商务中存在欺骗现象。诚信问题不是移动电子商务所独有的问题,而是我国整个社会发展面临的全局性问题,但是在移动电子商务的环境下显得更为突出。所以,安全问题和诚信问题是我国发展移动电子商务过程中必须重视的方面。

(三)移动通信的技术问题。移动电子商务以移动通信技术为基础,它必然受到移动通信技术发展水平的限制。首先,移动终端设备性能相对低下。用户的手机或pDa响应速度比较慢,操作迟滞,而且移动设备的功能越强大,其电池供电时间就越短,降低了移动终端的便携性;其次,移动通信网络数据传输率较低,安全性还不高。现有移动通信网络的传输速率和3G比起来还相差较远,不足于支撑各种移动电子商务业务的全面展开,而且其安全性也比较低。

(四)服务内容单一。我国移动电子商务市场还不成熟,用户的需求不明确。首先,在移动电子商务产业链上,用户一直处于其末端,是产品和服务的接受者,这就使得移动电子商务产业链上的内容提供商尤为重要。而我国现在的情况是移动电子商务内容匮乏,大部分是一些新闻、天气预报等以文本为主的信息,无法与以pC机为主流访问终端的传统互联网相提并论。其次,wap和GpRS的使用费用对普通用户来讲比较高,频繁交易所产生的上网费用可能比用户购买的商品价值还高。

(五)移动电子商务人才匮乏。移动电子商务是信息现代化与商务的有机结合,需要大量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现代商贸理论与实务的复合型人才。目前,企业信息化进程日趋加快,移动电子商务必将成为企业经营信息化的又一重要手段。如果不重视人才的培养或人才培养滞后,人才短缺问题就会成为制约我国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的诸多问题中最根本、最紧迫的一个。

四、我国移动电子商务发展对策

(一)加强理论研究。政府、企业、学者应根据我国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状况,全面开展对移动电子商务的理论研究。在对理论研究的同时,要注重理论的研究深度和方法。随着我国移动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对移动电子商务理论的研究,应侧重于对移动电子商务行为的研究,对移动电子商务经济学、战略和商务模式的研究,对各类移动电子商务安全技术的研究,对应用服务接纳模型的研究和对移动电子商务跨文化研究。同时,对移动电子商务研究的方法应该采取实证方法。

(二)加强诚信教育。面对我国移动电子商务中的诚信问题和欺骗现象,我国应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在进行道德教育、树立诚信意识、建立行之有效的道德体系的同时,进一步建立和健全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律,尤其是电子商务方面的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可依。同时,更应做好各项监督机制,真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三)加强技术创新。我国政府应该在考虑发展我国3G标准(tD-SCDma)的同时,加快发放3G牌照的步伐;加快电信行业的重组;加大对国内移动通信设备制造商、手机制造商和软件及系统集成商的扶持力度,不断创新,为大规模3G投资建设做准备。为了吸引更多的人参与移动电子商务活动,必须提供方便可靠和具备多种功能的移动设备。基于wap的应用必须比pC易于操作;无线设备采用wap,仅允许提高较少的成本,这使得设备的成本和实现复杂性较高。

(四)开发应用服务。短信息的成功应用除了给移动运营商带来巨额收益外,也越来越多地给各行各业带来商业上的应用。移动电子商务服务商应根据不同人群开发物美价廉的应用服务,达到成本低且符合消费者需求标准。移动电子商务价值链的上游企业应加强合作,找出消费者的潜在需求,将其转化为市场。

(五)加强移动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从事移动电子商务的技术人员既要懂得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又要懂得现代商贸知识。相关的工作人员需进行系统化的学习,提高专业水平。具体来说,对技术人员要加强网络营销方面的培训,对管理人员则要加强移动通信网络设备及数据库等方面知识的培训。

移动电子商务将会是未来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其发展前景也将会是十分诱人的。虽然我国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还面临很多问题,但是我国应该大力宣传移动电子商务的作用和功能,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随着政府和企业的不断努力,我国移动电子商务会更加成熟,并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作者单位:绥化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宋文官.电子商务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电子商务问题与对策篇8

摘要:旅游电子商务为旅游业发展带来新的契机,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但由于我国旅游电子商务起步较晚,在发展中还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我国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入手,分析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对策。

关键词:旅游电子商务;现状;问题;对策

旅游电子商务突破了旅游业传统的经营模式和手段,以其低成本、高效率的优势,越来越受到各大旅游企业和游客的喜爱,但由于还处在起步阶段,总体发展水平还偏低,与国外特别是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更是相差甚远。分析研究我国旅游电子商务发展中的问题,探索解决方法和途径,对于促进我国旅游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加快与国际市场接轨的步伐,实现我国由世界旅游资源大国向世界旅游强国战略性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旅游电子商务是旅游业与电子商务复合的产物,是电子商务在旅游业这一具体产业领域的应用。虽然我国电子商务运用于旅游业时间不长,但已具有蓬勃发展的势头。

(一)旅游网站发展迅速,在线旅游企业成长较快。

CnZZ行业报告称,截至2010年12月,全国共有各类旅游网站5.23万家,其中景点机构企业达4.48万家、商旅类1242家、旅游论坛社区6198家。在线旅游企业不断成长,形成了以携程、去哪儿、芒果、同程等为代表的品牌旅游电子商务企业。

(二)互联网普及率不断提高,推动旅游电子商务市场需求的高速膨胀。

CnniC最新的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13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38.3%。目前,互联网已成为当前绝大部分居民出游前了解相关信息的最主要渠道,我国庞大的互联网网民群,将进一步推动旅游电子商务市场需求的高速膨胀。

(三)在线旅游预订网民规模扩大,市场交易额增加

《2011年中国网民旅行及预订行为调查报告》显示,截止2011年6月,我国网民中有34.3%的人在过去半年内外出旅行或旅游过,这一群体规模达到1.66亿。艾瑞咨询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在线旅行预订市场交易规模达1672.9亿元;2011年在线旅行预订市场第三方在线商营收规模为90.5亿元,与2010年相比增幅为33.9%,并在后续的四年里保持快速的增长。

尽管我国旅游电子商务发展迅速,但无论从总量还是所占市场份额都还相当有限,与美国和欧洲等地相比存在很大差距。美国2008年旅游电子商务服务规模超过了800亿美元,旅行社通过在线预订份额占总预订量的比例从2006年的47%上升到2008年的61%,美国旅行社的境外收入超过80%都是通过电子商务完成。而我国,2006年旅游业有8935亿元的收入,通过旅游电子商务服务的B2C营收约在15―20亿元,所占的比例只有0.1%到0.2%左右。

二、我国旅游电子商务在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游客担心网上交易的安全性。

现在很多银行都提供网上银行、在线支付等服务功能,在安全性方面也采取了种种措施,但遭到黑客或其它犯罪行为攻击的事件仍时有发生。调查公司曾对旅游电子商务的应用前景作过在线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当被问及为什么不愿在线购物时,绝大多数人回答是担心遭到黑客侵袭而导致信用卡信息丢失。因此,确实存在一部分人因担心安全问题而不愿使用旅游电子商务,网上交易安全俨然成为旅游电子商务发展中最大的障碍。

(二)交易双方的信用风险。

中网董事长、中国可信电子商务推进中心常务副主任毛伟说:“网络失信或诚信缺失已经成为中国电子商务应用持续发展的最大阻碍。”电子商务本质上是一种信用经济,诚信是电子商务发展的基础。但由于电子商务是虚拟交易,双方通常无法获取到更加直接和真实的资料,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对游客来讲,旅游企业网站是否有陷阱、广告是否有虚假、产品和服务是否属实等,都是面临的疑问;对于企业来说,旅游身份是否属实、是否是恶意订单、是否有不良信用记录等,都是必须考虑的。加之,网络的开放性和虚拟性,使犯罪的取证、举证都比较困难。因此,构建旅游电子商务的信任机制日益成为业内人士关注的焦点,诚信缺失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旅游电子商务的快速、健康发展。

(三)旅游企业对电子商务认识不足。

目前,仍有不少旅行企业领导缺乏对电子商务的认识,信息化意识不强,还过分依赖传统营销手段,对如何开展电子商务理解较片面,认为只要企业用了电脑、上了网、建了网站就好了。一些在利用电子商务方面走在前列的旅游企业,由于受到电子商务宏观环境还不成熟的限制,其电子商务的功能也大多停留在低级阶段,基本上处于在线预订、离线确认的半手工作业状态,还无法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网上交易。

(四)网站建设水平较低。

旅游企业对网站建设重视不够,投入较少,网站信息匮乏,涉及面不广;服务项目单一,大多只有旅游线路、景点介绍、订房订票等模块,较少涉及旅游线路设计、自助旅游安排等项目,缺乏个性化旅游产品和服务;网站搜索功能差,信息更新较慢,无法为游客提供及时的信息服务。另外,网站定位太窄,网络工作者视野不够开阔,甚至还无法消除语言和文化上的差异,不能针对不同客源提供不同版本的资料,如英文、韩文等。

(五)旅游业缺乏既熟悉电子商务,又精通旅游业务的复合型人才。

旅游电子商务要求从业人员不仅要具备较高的计算机网络、电子商务方面的知识,同时还要具备旅游专业知识以及金融、营销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然而,目前我国这方面的复合型人才还十分缺乏,制约了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

三、我国旅游电子商务发展对策

(一)加强旅游电子商务网络安全管理。

网络交易安全是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的核心和关键问题,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通过技术手段来防止信息被恶意黑客修改,如防火墙和病毒防范技术、数据加密技术、数字签名技术、数字时间戳技术和认证技术等;二是制定与信息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网络违法犯罪;三是加强网络安全宣传教育,普及网络安全知识,提高客户网络安全意识。

(二)建立我国旅游电子商务信用管理体系。

电子商务作为虚拟经济、非接触经济,如果没有完善的信用体系作保证,个人和企业的交易风险都将提高,因此,要通过各种手段从根本上解决在旅游电子商务中的诚信缺失问题,建立我国旅游电子商务信用管理体系,为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营造一个较为宽松的信用环境。首先,政府要加快电子商务法规标准体系建设,建立失信惩戒机制,规范企业和个人的网上交易行为。其次,要通过个人征信系统建设、网上客户档案管理及第三方支付等手段,控制网上交易风险。第三,要加强全民诚信教育和网络道德宣传,增强公民诚信观念,营造社会诚信大环境。

(三)旅游企业要提高认识,加大投入,抢占先机。

从某种意义上讲,观念是制约企业经营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旅游企业管理者要真正认识到电子商务的必要性、重要性,加大资金投入,积极引进人才,及早参与,抢占先机。同时,要注意企业理念、文化和产品的差异性,不能用现成模式进行简单复制和套用。

(四)加强旅游企业网站建设和管理

网站是旅游电子商务展示其产品的橱窗,加强网站建设和管理尤为重要。要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和相关设备,加强网站维护,实时更新;要不断丰富网站内容和表现形式,增强吸引力,注重多语化建设;要深入了解旅游者的需求,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服务。

(五)旅游院校与行业企业之间要加强交流合作。

旅游院校要开放办学,积极与行业企业开展合作,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调整专业培养方向、开设电子商务相关课程、开展校企人员互聘、强化学生顶岗实习等措施,实现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对接;学校也可充分发挥自己的社会服务功能,为旅游企业开展在职人员培训、技术咨询与项目开发,为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电子商务问题与对策篇9

一、电子商务信息安全的主要问题

电子商务主要依托internet平成交易过程中双方的身份、资金等信息的传输。由于internet的开放性、共享性、无缝连通性,安全问题是电子商务的主要技术问题,安全问题是商家和消费者以及银行最关心的问题,主要面临以下威胁:一是信息篡改,电子的交易信息在网络传输过程中,信息可能会被人、被第三者非法篡改,导致信息失去了真实性和完整性。二是信息破坏,由于一些硬件和软件问题或者是一些恶意病毒使一些信息遭到破坏。三是身份识别,若没有身份识别,交易的一方就可以对交易内容否认或者是欺诈,或者会有第三方来冒充交易的一方。四是信息泄密,即交易双方进行交易的内容被第三方窃取或交易一方提供给另一方使用的文件被第三方非法

使用。

二、问题的成因分析

信息安全问题的出现,既有管理原因,也有技术原因,既有本身缺陷,也有外来因素所致,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四方面的原因:

1.电脑黑客

黑客对于系统和编程语言大多有着深刻的认识,它是指对于电脑系统的非法入侵者,他们对于网络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攻击性,也进一步恶化了网络环境。

2.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毒的主要危害在于激发对计算机数据信息的直接破坏作用,占用磁盘空间和对信息的破坏,抢占系统资源,影响计算机运行速度,出现计算机病毒错误与不可预见的危害。人们不可能花费大量时间去分析数万种病毒的错误所在,大量含有未知错误的病毒扩散传播,其后果是难以预料的。计算机病毒的兼容性影响系统运行。兼容性是计算机软件的一项重要指标,兼容性好的软件可以在各种计算机环境下运行,反之兼容性差的软件则对运行条件有限制,要求机型和操作系统版本等。病毒的编制者一般不会在各种计算机环境下对病毒进行测试,因此病毒的兼容性较差,常常导致死机,并且对用户造成严重的心理

压力。

3.技术因素

网络软件设计时不可能完美无缺,总会出现一些缺陷和漏洞。这些漏洞和缺陷正是黑客进行攻击的首选目标,而且目前还没有一些技术能提前全部防范这些病毒和黑客。

4.管理因素

用户安全意识淡薄、管理不善是当前存在的一个严重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一些国家如中国缺乏强有力的权威管理机构,网络安全立法滞后,安全管理部门受人力、技术等条件的限制影响着安全管理措施的有效实施;二是缺乏安全审计,安全审计是把与安全相关的事件记录到安全日志中,但是现有的网络系统大多数缺少安全审计,安全日志形同虚设;三是安全意识淡薄,人们对信息安全认识不够,过分依赖信息安全产品,缺乏细致的内部网络管理机制,一些用户警惕性不高,操作麻痹,甚至把自己账号随意交给他人。

三、常用网络安全技术

1.反病毒软件

反病毒软件已成为人们抵御病毒进攻的有力武器。目前的反病毒软件具有几项技术特色。一是防火墙技术,其目的是保护内部网络不受外部网络的攻击,及防止内部网络用户向外泄密,为用户提供一个实时监控防止病毒发作的工具。它对用户访问的每一个文件进行病毒检测,确认无毒后才会让系统接管进行下一步的工作。目前,防火墙技术主要分为分组过滤和服务两种类型。二是反病毒软件在线升级的方式。三是统一的防病毒管理。四是嵌人式查毒技术的形成,它将杀毒引擎直接嵌挂到ie浏览器和流行办公软件组件当中,使其与可能发生病毒侵扰的应用程序有机地结合为一体,在占用系统资源最小的情况下查杀病毒。

2.密码技术

密码技术包括加密和解密两个方面。密码技术可对信息进行加密解密处理,实现信息的安全,这两者之间是密不可分的。加密是指采用数学方法对原始信息进行加工,使得加密后在网络上公开传输的内容对于非法接收者只是毫无意义的字符,对于合法的接收者,因其掌握正确的密钥,可以通过解密得到原始内容。密码系统至少包含明文、密文、密码技术,密钥几个部分。

3.入侵检测技术

入侵检测技术是对计算机和网络资源的恶意使用行为进行识别和相应处理的系统。入侵检测技术针对包括系统外部的入侵和内部用户的非授权行为,是为保证计算机系统的安全而设计与配置的一种能够及时发现并报告系统中未授权或异常现象的技术,是一种用于检测计算机网络中违反安全策略行为的技术。

入侵检测通过执行以下任务来实现:监视、分析用户及系统活动,系统构造和弱点的审计,识别反映已知进攻的活动模式并向相关人士报警,异常行为模式的统计分析,评估重要系统和数据文件的完整性,操作系统的审计跟踪管理,并识别用户违反安全策略的行为。

4.虚拟专用网(Vpn)技术

虚拟专用网(Vpn)技术是通过一个公用网络(通常是因特网)建立一个临时的、安全的连接,是一条穿过混乱的公用网络的安全、稳定的隧道。通常,Vpn是对企业内部网的扩展,通过它可以帮助远程用户、公司分支机构、商业伙伴及供应商同公司的内部网建立可信的安全连接,并保证数据的安全传输。Vpn可用于不断增长的移动用户的全球因特网接入,以实现安全连接;可用于实现企业网站之间安全通信的虚拟专用线路,用于经济有效地连接到商业伙伴和用户的安全外联网虚拟专用网。

四、提高电子商务信息安全的对策探讨

1.开展网络安全立法和执法

网络安全立法要吸取和借鉴国外网络信息安全立法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对现行法律体系进行修改与补充,使法律体系更加科学和完善。要建立有利于信息安全案件诉讼与公、检、法机关办案的制度,提高执法效率和质量。要对违犯国家法律法规,对计算机信息存储系统、应用程序或传输的数据进行删除、修改、增加、干扰的行为依法惩处。

2.提高网络信息安全意识

以有效方式和途径在全社会普及网络安全知识,提高公民的网络安全意识与自觉性,学会维护网络安全的基本技能,并在思想上把信息资源共享与信息安全防护有机统一起来,树立维护信息安全就是保生存、促发展的观念。

3.加强网络安全管理

建立信息安全领导机构,有效统一、协调和研究未来趋势,制定宏观政策,实施重大决定。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与《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保护管理办法》,明确责任,规范岗位职责,制定有效防范措施,并且严把用户入网关,合理设置访问权限等。

4.加快网络安全专业人才的培养

加大对有良好基础的科研教育基地的支持和投入,加强与国外的经验技术交流,及时掌握国际上最先进的安全防范手段和技术措施,确保在较高层次上处于主动,加强对内部人员的网络安全培训,防止堡垒从内部攻破,使高素质的人才在高水平的教研环境中迅速成长和提高。

电子商务问题与对策篇10

【关键词】电子商务;售后服务;问题;解决策略

1.电子商务环境下售后服务的含义

售后服务是企业对客户在购买产品后提供多种形式服务的总称,其目的在于提高客户满意度并为后续的销售奠定基础。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售后服务主要是指在虚拟网络市场(如淘宝、京东等)上,网商把产品(或服务)销售给消费者之后,为消费者提供的一系列服务,包括产品介绍、物流送货、安装或调试指导、产品的维修、退换货服务等。同时用各种方式征集消费者对产品及服务的意见,并根据情况及时改进。

2.当前电子商务环境下中小企业售后服务存在的一些问题

2.1售后服务与售前、售中服务脱节

电子商务中,网络平台分售前宣传与答疑,售中服务与订单跟踪,售后服务作保障这两个服务内容。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为了迅速攻占市场,抢占市场份额,他们就电子商务的重点倾斜于售前、售中服务。而对于售后服务则存在脱节现象。如售前、售中服务基本能让客户充满购物欲望。一旦需要售后服务时,部分中小企业的服务质量明显下降几个梯度,给人“悔之晚矣”之感。

2.2售后服务体系不完善,市场地位昙花一现

包括售后服务理念和管理制度都不健全。这一问题导致服务人员受企业管理理念的影响而“衷于”企业,对于消费者的维权需求置若罔闻。这种重售前轻售后的企业文化理念带给企业的仅仅一时的光辉,售后服务搞不上去,市场反馈自然不良,企业形象随之付之东流。在管理制度上,中小企业受管理理念的限制,在售后完善上并无作为,售后团队素质不高,服务技术层次偏低,服务流程无章可循,工作人员工作散漫,态度冷漠,责任推诿现象严重。这些都是企业自身管理体系水平低,售后服务体系不完善的直接表现,终将导致市场地位只是暂时性的,企业发展经受不住时间的考验。

2.3售后反馈置之不理,难把企业做大做强

企业不分大小,重视所有环节,才能持续进步与发展。对于电子商务企业来说,售后服务本来就因距离原因而让消费者却步,如果再不对其倾注精力做好,更会让消费者无购物快乐与安全之感。消费者反馈的信息往往是企业忽略的管理漏洞造成的。但部分企业受资金、场地、人员配置等原因,往往忽略这种信息反馈,信息中断于售后。消费者难以在电子购物中享受乐趣,反而因售后而负面情绪高涨,必然会对企业的产品或购物平台进行负面评价,影响后续潜在市场的拓展。通过中国消费者协会公布的2015年全国各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我们可以发现,2015年全年全国消协组织共受理消费者投诉639,324件,解决545,727件,投诉解决率85.36%。在639,324件投诉中,商品类投诉为309,091件,占总投诉比重为48.34%,比2014年下降5.72个百分点;服务类投诉为187,613件,占总投诉比重为29.34%,比2014年上升0.62个百分点。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远程购物投诉不出意外的位居了服务投诉类首位,而由此产生的邮政快递投诉也迅速蹿升。

3.中小企业的售后服务问题的解决策略

3.1健全与完善售后服务体系

企业要认识到售后服务的重要性,明确售后服务其实就是下一轮销售的开端,售后服务质量直接影响企业形象与新市场的拓展。因此,企业要从管理理念上将售后作为重点内容来抓,从管理体系上要将售后作为核心来管。建立专业化的售后团队,团队直接对企业负责,将企业薄弱环节进行反馈并促进改善。从表面上售后倾向于消费者,但实际上是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保障。因此,客服要周到服务,从顾客角度考虑问题,真正为顾家解决当前问题及后续可能发生的问题,给顾客一种倍受关注的感觉与服务。企业还要对这样的服务进行奖励来提高企业的决心。

与此同时企业电商的售后服务流程要进行全面改革与完善,将所有服务进行有效的统一,无论是售前还是售后,服务态度、服务内容、服务手段等都进行融合,使售后无异于售前、售中服务。当消费者需要进行售后维权时,售后服务人员要承担起综合信息采集与上报的责任。并积极配合消费者进行相关记录的查询,及时处理消费者的退换货需求,使消费者明白后顾之忧在此企业是不存在的,从而能够为企业带来新的消费者。

3.2构建电子商务规范规则体系

电子商务的体系完善是需要市场为导向,消费者为监督,企业联合参与完成的系统内容,是企业可持续发展中实现产-供-销-售后一条龙服务的保障。在经济起伏中,中小企业想要站稳扶好,必须依仗完善而规范的电子商务体系来支撑。因此,需要企业进行多方努力,还需要政府进行引导与监督,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来加快中小企业的电子商务体系建设。此外,政府还要针对电子商务的种种问题而推动立法的不断完善,使得中小企业在法规法制中完善自我。

3.3完善的物流配送、网络支付等第三方服务体系的构建

电子商务的显著特征是第三方服务体系的的支撑。没有第三方服务体系,中小企业想要玩转电子商务,所需要的精力和投入是无法想象的。有了第三方服务体系的支撑,电子商务才如鱼得水,快速发展。第三方网络支付平台是对消费者的一种财产保护,也是对电子商务的一种保护。双方都能对第三方网络支付平台产生较强的信赖心理。完善网络支付平台的安全和服务体系是必要的。而对于物流服务,它是电子商务企业与消费者进行物品交换的桥梁,它的发展成为电子商务的一个制约因素。因此企业在物流配送的体系完善上同样要下功夫,尽可能的打造自己专属的物流体系,这样才不会出现配送意外的发生,保证企业快速发展。

4.结束语

当前电子商务的发展正如火如荼,中小企业必须认识到售后服务是电子商务发展中重要的一环,是市场拓展的有力扶手。中小企业必须尽快完善售后服务体系,改变服务理念,立足于消费者,才能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走得更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