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开发流程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1:01:54

建筑工程开发流程篇1

[关键词]新型绿色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成本控制分析

引言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胡持续发展,国家对新型材料,以及工程流程的管理也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随着的顺利召开,国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环保理念,就这一点而言,绿色环保建筑工程将成为推动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的领头兵。

1新型绿色建筑材料概述及实施必要性分析

新型建筑工程,指的是区别于原有的建筑工而言,运用在时间生活中能够发挥其抗腐蚀功能、隔热保温功能、节电节水等功能的工程。除可满足日常需要以外,新型建筑材料还能够通过自身结构以及特性优势解决整体工程对环保要求的需要,例如前文所提到的节能,以及排水排污等工程需要,满足国家要求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需要。随着的胜利召开,国家也针对建筑行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可以说,新型绿色建筑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理念以及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的产物,正是国家实力提升、经济发展,人民对生活、工作建筑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就这一点而言,新型绿色建筑包括房屋建筑内部的环保整修,同时也包括整体外部的楼宇环保设计、园林整架设计、绿化环境设施设计等等过程,这些过程对建筑整体的质量以及外观结构都做出巨大贡献,可以说是整个工作流程的核心需要。就目前国内外建筑行业发展状况而言,许多城市开始意识到使用环保绿色建筑工程的重要性,也在实践中慢慢意识到建筑环保理念的重要性,这也为未来建筑行业整体向绿色环保之路发展铺垫了良好的根基。

2营造开放式的学习氛围式教学模式改造的前提

2.1原有工程管控理念的转变

更改原有观念和想法。旧有的工程理念认为,在建筑工程的成本与造价规划时,建筑人员以及有关操作人员节省成本的唯一途径就是降低建筑材料以及工程管理中的人力成本,然而这个思路已经过时。就目前情况而言,节省成本绝不仅仅局限于此,建筑者需要从旧思想中跳出来,运用科学的工程管理理念以及新型绿色材料,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才是节约建筑成本的最佳选择。具体措施有:构建你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管控工程机制,全面掌握高成本项目的管控流程,提高控制、管理水平的双向提升。在于传统工程的对比中,新工程理念虽然在造价成本上有所提高,但从长远的流程管控上看,由于精细化管理以及科学管控,能大大减少在工程管理中对出现的管理漏洞以及事故漏洞的资金弥补,从而大大减少预算损失。

2.2选购全新技术与材料

针对新型绿色建筑工程而言,成本以及预算上的控制是保证整个流程运转的核心关键。要做到最大程度的贴合实际情况,就需要采用最新的审核软件以及统计软件,发挥新技术的最大效能,进行合理预算以及工程流程日期计划分析。那实际举例,在优化工程施工流程过程中,通过新型仿真技术进行施工方案的模拟,精确具体实施日期以及流程中的结构优化,同时提高整个工程流动过程中的结构科学性以及预算可靠性,避免了大量不必要的资金亏损和流失。

2.3提升预算流动管理能力

针对整体角度来考虑,建筑工程中的成本以及预算会呈现流动状态,即整个工程在运行过程中资金不是一成不变的,并且资金在流动过程中将会出现阶段性以及周期性特点。假若对工程流程中的流动风险以及各种漏洞进行有效管理,在整个工程实施过程中就不会出现大量因为管理不当而衍生的各种隐患,从而有效地降低实施风险。在此过程中,建筑师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是将建筑流程固化,即在整个方案实施成功后,还会继续沿用老式的方案,由于工程之间存在种种差异,并且方案实施时间地点也会有相应的偏差,因此造成的误判以及偏差也就有增多的几率。就这一状况而言,就要求建筑师对工程造价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注意到工程中流动资金的不可抗因素,全力解决在工程中关乎质量与造假的各项问题,引进新设备、新技术,改变原有管理观念,提升整体管理流动能力。

2.4系统化调整成本与预算问题

成本与预算的管控需要构成一个整体的体系,前提条件就是必须要将两者合二为一,不能单独将两者分开考虑。相关建筑行业工作者需要将管理手段细化,体现其系统化和科学化特点。工作者还需要对工程其中的重点以及困难点进行仔细核实细化,从各个角度进行有针对点的分析和掌握,这对将来具体实施计划过程会有功不可没的作用。针对流程中的具体单位,可以仔细通过核实设计、构建、规划等各部门的具体工作细节,进行各部门方案管理和调控,工作者在面对细节问题以及各种难题时,不能松懈,而要积极参与到规划工作者,不要遗漏细节,从而推动整体方案的系统化实施,使整体流程向可细化方向发展。

3结束语

成本控制和预算管理是绿色建筑工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步,其管理过程中需要人员对实际流程进行宏观和微观上的双把控。因此,成本与预算的管理需要建筑行业工作者进行耐心细致的把控处理。

参考文献

[1]黄锦锡.新型绿色建筑工程造价预算与成本控制分析[J].江西建材,2016(7):250-251.

建筑工程开发流程篇2

关键词:流水施工技术建筑工程施工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

将流水施工技术使用到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环节中去,这不仅仅符合现阶段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特点,也最大限度的满足市场消费不断增长的建筑需求。流水施工技术能够合理的将整个建筑工程划分为若干部分,并遵照工序,合理的开展施工管理和控制,这不仅仅大大提高了施工的效率,还实现是经济成本的合理控制和管理。

一、流水施工技术的概况

1.1流水施工技术的含义

从理论上来讲,我们可以站在统计学的角度去审视建筑施工,其基本原理是将整个施工流程合理的划分为若干个部分,充分考虑建筑的特点,建筑人员,建筑要求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实现整个建筑工程的有序,合理,健康发展。相对于流水线作业来讲,其所不同的是建筑工程管理的对象是作业者。

1.2流水施工技术的流程

结合上述流水施工技术的含义,我们可以将流水施工技术的流程归为以下几个环节:其一,仔细研究建筑工程的资料,保证对于建筑工程做到深刻全面的了解;其二,遵循建筑工程的特点,实现对于整个流程的合理划分;其三,结合流水施工技术,开展各项工作。在此过程中,要想实现施工效率的提高,我们需要高度重视对于资源的合理配置。详细来讲,主要涉及到两个方面的资源使用:一方面,优化人力资源,结合工人的技能和素质特点,形成全新的团队,保证其以高度的责任感开展各项工作,实现合作协同效应;另外一方面,合理分配建筑机械设备,保证其处于合理的使用状态的同时,保证做好建筑机械设备的维护和管理工作。

1.3流水施工技术的优势

流水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会对于建筑工程的多个方面产生影响,其主要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有利于建筑施工专业化水平的提高,以若干环节分组开展的形式去进行施工操作,实现了人员,设备资源的优化配置;其二,有利于建筑工程劳动效率的提高,相对于传统的劳动组织形式,流水施工技术可以实现对于各个流程,工序的管理和控制,极大的提高了劳动效率;其三,有利于建筑工程施工成本的降低,流水施工技术往往可以使得施工保持较强的连续性,保证彼此环节之间的衔接,使得建筑工程的施工成本得以降低;其四,有利于建筑工程经济效益的全面提高,流水施工技术能够保证建筑工程在最短的时间,以最小的资源消耗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二.流水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流水施工技术的开展,需要结合建筑工程的特点和性质,制定对应的建筑工程管理方案,从而保证其有效的运用到工程中去。详细来讲:

2.1明确流水施工管理技术的应用对象

我们知道,在流水施工管理技术运用的过程中,需要将不必要的施工项目排除到施工方案中去。这是因为部分建筑项目对于工程的时间,空间要求不强,如果将其加入到施工方案中去,势必影响到工程进度,造成很大的资源浪费,这是不符合流水施工管理的基本理念的。由此,我们需要做好的第一步就是排查建筑项目中影响力不大的分段项目。其次,严格遵循施工的详细要求,制定流水施工的详细流程表。不同的工程需求,其流水施工进度控制的方式和内容是不一样的,如果建筑工程要求中提出要进行进度控制,我们就要积极应用流水施工管理技术。从实践中来看,很多的建筑工程工期都是比较紧张的,应该结合业主的详细要求,将施工项目合理的划分为详细的计划,保证各项工序的合理开展,以最大限度的满足业主的需求。

2.2合理选择建筑流水施工的基本方式

对于流水施工技术来讲,流水施工方式的选择是一个重要环节,这就需要我们积极对于常见的施工基本方式有所了解,掌握其原理,优势,应用范围,从而有针对性的去选择流水施工基本方式。其一,全等节拍流水施工,也就是说各个工序在流水节拍上是一致的,步距和节拍是同等的。由此,其在特点上表现为:专业施工队伍不会出现间歇的施工作业现象;施工队伍数量和施工过程数量是一致的。开展此项技术的步骤为:界定施工起点流行,设置施工段-实现过程分解,保证施工的顺序-界定流水节拍-确定流水步距-确定工期实践。其二,成倍节拍流水施工,如果出现了各施工段上的流水节拍是一致的,但是不同施工过程的施工段上的节拍存在最大公约数,为了保证流水施工速度,可以以最大公约数去界定施工专业工作队,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最短的成倍施工方案。其开展的步骤为:界定施工起点流向,实现施工段划分-分解施工过程,界定施工顺序-界定各个流水节拍-确定流水步距-确定队伍数和工期。其三,如果施工实践中的各个施工过程的工程量是不同的,工作队伍的工作效率是不一致的,将会导致流水节拍的不一致性。对此我们就有必要开展分别流水施工。其工序流水节拍是不同的,流水步距不一致。

2.3正确启动流水技术的建筑施工方案

综合上述两个方面的工作,使得我们了解到了如何实现流水技术在施工方案中的应用,我们就可以开展施工段的施工方案的制定和流程短的划分工作。至于施工方案的制定工作,其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两个方面:施工过程的划分,就是将整个过程,以时间为尺度去实现划分;施工段的划分,就是将建筑物在平面上分为若干个单独的施工区域,然后组织不同的专业施工班组在各个区段上进行施工作业。在此过程中我们需要高度注重施工段的合理划分,需要结合施工工程的特点和性质,有针对性的开展划分工作。其需要遵循的原则为:首先,尊重建筑的完整性,保证其在建筑结构接线上的段数确定工作;其次,尊重工序阶段的时间空间预留,保证施工的有序开展;最后,保证建筑施工的高效性和连续性,使得每层的施工段数量大于施工过程总数量。

2.4确保施工段划分的合理性

流水施工技术的应用应该根据土建工程的具有施工对象来确定相关的措施,尤其是关系到工程是否能够顺利进行的施工段的划分,划分施工段要做到因地制宜,确保施工段的划分的合理性。但所有施工段的划分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问题:一、充分考虑建筑物的整体性,依照建筑机构的接线来确定施工段的数目,因为施工段过多会导致施工队在交接过程中出现重合现象,导致工期延长,施工段太少则会浪费工作面,浪费人力资源。二、施工段留足空间,保证施工对有充足的空间进行施工,从而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流水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不仅仅是建筑工程质量提高的重要途径,还将有利于实现建筑行业的技术革新,对于未来建筑事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应该积极探析流水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实现两者之间的有机融合。

参考文献:

[1]陈锋.建筑工程机电安装施工技术的实际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08)

[2]周剑萍.论强夯法加固地基在建筑施工中应用[J].现代商贸工业.2010(04)

建筑工程开发流程篇3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建筑工程运用发展

中图分类号:tU7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7(b)-0077-01

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也推动了相关产业领域的信息化建设,而建筑工程就是其中之一。将信息化建设运用于建筑工程中,是实现建筑工程现代化、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手段。特别是通过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控制集成技术等有关信息技术的运用,对建筑工程的设计、施工及管理的技术和方法进行改造和提升,使其相关的技术和方法得到不断的完善,从而使得建筑工程的相关技术和管理水平更加科学合理。

1信息化建设在建筑工程中的运用现状

建筑工程管理就是相关信息处理的过程,其处理的好坏会直接整体工程建设的成败。因此,信息化建设应运用于建筑工程的各个阶段,贯穿于整个建筑工程的全过程。

虽然,我国目前的建筑工程管理已开始实现相关数据库的建立,甚至在建筑工程现场采用摄像监控系统以实现建筑现场的安全、消防等方面的监控,其有关现场的管理者无需进出工程现场、在办公室内即可监控到建筑工程现场的所有工作的进展情况,但是,这些信息技术的运用仍不能满足对现场进行实时监控的相关要求。而且,随着建筑工程发展的要求的不断提高,在当前的建筑工程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也表现得越来越明显,将其进行归纳总结,突出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建筑工程的管理存在信息孤岛。信息孤岛的存在表现在建筑工程的内部管理和外部管理两方面。在建筑工程管理中,虽然一些相关企业单位运用信息技术实现了相关局域网的构建,也运用了相关的工程系统进行管理,但是其信息的流动只局限于建筑工程的现场工地及其管理内部,并不能实现信息的有效共享,因而促使了信息孤岛的形成。

其次为目前的建筑工程管理没有实现有序的信息化管理环境。由于信息化管理除了包含对相关人流、物流及资金流的管理外,还应反映出整个建筑管理过程的相关信息流,而相关的企业单位则可以通过信息流来对其人、物及资金三方面进行有效安排管理的同时,与其外部环境进行相关的信息交流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在信息化充分实现的前提下,才能实现高效、科学、稳定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最终促使建筑工程设计、施工及管理上科学化、办公无纸化和最优化的实现。

最后是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目前的技能素质,满足不了信息化建设管理人员的要求。

总而言之,我国目前的建筑工程建设管理中信息化建设应用的整体水平偏低,在信息的收集、交换、管理及其相关技术的集成等方面都需要进一步的提高。

2信息化建设在建筑工程中的发展运用

信息化建设在建筑工程中的发展运用,应结合相关企业和产业结构的改革和调整,必须致力于以下几个方面内容的信息化实现,从而使得信息化建设在建筑工程建设管理中得到充分合理的运用。

2.1建筑工程设计、施工技术及相关控制系统的建立

在建筑工程设计时,对信息技术设备和系统加以运用,如三维协同设计模型、可视化技术及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不仅能将现代建筑美学及其设计理念的拉力充分直观地展示出来,把其构思与创意充分表现出来,还能超越空间与时间塑造并优化创作成果,使其在创作成果上进入一个新境界,从而促使智能化设计的形成与实现。

而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对相关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应用及推广,则能有效的协助具有高难度施工项目的完成,如大型桥梁悬索受力的控制、建筑物的整体搬迁、爆破及沉降观测与数据采集等。将信息化技术的设计与施工技术进行全面的革新,其应用领域与程度也会随之越来越广泛,建筑工业化水平也会持续提高。

2.2立建筑工程标准、行业管理、工程管理、企业管理的信息系统的建立

建筑工程标准化管理信息系统及技术的应用标准高效准确的制定,是其所运用的相关信息技术实现规范、高效、健康地向前推进的基本保障,而且对其标准进行及时的修编,使其相关标准的实时检索查询及管理更为便利,从而有效推进建筑工程标准化管理的进行。

由于建筑工程行业所涉及的门类、包含的企业多,致使其相关的信息集合庞大而复杂。而要保证建筑行业的每项工作的高效、有序、健康地发展,就必须制定规范、有效的管理体制与高效的运作机制。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的高效的企业、工程项目及行业管理方面的信息管理系统,不仅对行业的相关情况方便有效地统计分析,而且对产业发展和技术政策的制定也非常科学合理,从而使得建筑产业发展规划及其战略具备了全新的条件及其可能。

2.3建筑工程基于互联网的方案优选、施工招投标、材料设备采购、人才招聘、企业商务贸易信息系统的建立

随着互联网在建筑工程中应用的不断深入,其相关的信息服务作用越来越大也越来越广泛。对于建筑工程的方案,互联网能有效的比较和优化设计、施工组织、各种合作等方案,从而使得企业的决策水平与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对于建筑工程的施工招投标,运用互联网可使材料供应商、承建商与建筑项目间的信息交流能有效将招标投标过程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克服,使其透明度和公开化程度都会有所提高。对于材料设备的采购来说,电子商务的运用能在更广泛的领域进行机具、机械设备及建筑材料的采购,甚至可以进入到货物及货物流通的细微之处,让需求方深入了解建筑市场的详细信息。对于人才招聘来说,即可通过互联网招聘信息来吸纳相关的技术人才。而对于企业商务贸易,可以通过项目管理信息平台体系、电子邮件体系、视频会议系统体系所提供的先进的传递与交换现代化信息手段,从而能够更广泛、更灵活、更及时地共享项目信息。

3结语

由于建筑工程本身具有资产使用的品种多、用量大、生产周期长及空间流动性高等特点,再加上在其建设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人力、物力及财力也需要进行有效的规划、组织和控制,因此,将信息化建设运用于建筑工程中是信息化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并且是切实可行的。通过信息化建设的科学合理的运用,不仅使建筑工程的设计观念、设计方法和形式有了新的突破,而且还缩短了建筑工程的建设工期,从而使得建筑工程的工作效率得到有效的提高,相关的决策及时准确,从而保证了建筑工程的安全和质量。

参考文献

[1]韩文.建筑工程信息化及其对策研究[a].企业科技与发展,2012(5).

建筑工程开发流程篇4

关键词:建筑节能工程;现场热工性能检测;重要作用;检测设备;困难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a

伴随着建筑节能工作的逐渐开展,为了使得建筑节能取得应有的效果,值得关注的是建筑节能的检测分析和执行力度。由于建筑节能不涉及结构安全,且靠眼看、手摸又检查不出来,至今对进入工程现场的保温材料、门窗等构件的质量尚未实施监督、抽查检测以及节能建筑的竣工验收。在没有硬性约束的情况下,以次充好或偷工减料的现象时有发生,从而给节能建筑工程质量埋下隐患。因此,应加强施工过程的节能质量控制,如对进入工程现场的保温材料、门窗等构件进行抽查复验,不符合要求不允许使用;对竣工的居住建筑进行抽查检测,不符合要求不予验收,从而确保居住建筑的节能质量和建筑节能目标的实现。

1、建筑节能工程现场热工性能检测的重要作用

1.1政府对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的建筑节能管理

为有效开展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的建筑节能管理,在此类建筑的新建建筑验收、能效测评与标识、既有建筑用能系统的节能评估与诊断等活动中,需要建筑节能的检测作为工程数据的重要来源。

1.2新建建筑节能验收、能效测评与标识

《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明确要求新建建筑竣工前要进行建筑节能分部工程验收,也就是说要通过各项节能检测,达标者方可验收。能效测评与标识活动中,需要对建筑节能工程中的产品、设备性能进行检测,需要对工程的施工进行必要的检测,对耗能系统的效率进行现场测试,并给出整个工程建筑节能的所处水平进行评价。

1.3既有建筑节能评估、改造效果评价

既有建筑节能评估、改造,是对不符合民用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的既有建筑的围护结构、供热系统、采暖制冷系统、照明设备和热水供应设施等实施节能评估、改造。

1.4建筑节能技术研究

建筑节能的测试可为建筑节能技术的研究提供科学的实验数据,继而为新技术的诞生和发展提供数据支持和验证。

1.5节能产品验收

每年有大量的建筑节能产品被使用,也有许多新生的产品被研发出来,他们都需要建筑节能测试为其把关,判别是否符合相关标准,是否可以运用在建筑上。

2、建筑节能工程现场热工性能检测方法

建筑节能现场检测最主要的项目是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这也是最重要的项目。如何准确测量墙体传热系数是建筑节能现场检测验收的关键。目前对建筑节能现场检测围护结构(一般测外墙和屋顶、架空地板)的传热系数的方法,主要有热流计法、热箱法、热红外摄像仪法。

热箱法是基于一维稳态传热原理,通过测量计量箱为维持一定的设定温度而需要的加热功率和砌体两面的温差来计算砌体的传热系数。热箱法检测装置由恒温箱、计量箱、温度传感器、数据采集仪等组成。为了保证计量箱所占面积能足以反映砌体的热工性能,对计量箱应有尺寸最小要求,恒温箱就要求更大,不便于搬运安装,不适合现场检测。目前一般是将现场的一间房子当作恒温箱,将其内温度加热到和计量箱相同的温度,这在操作中有时是很不现实。

热红外摄像仪法目前还在研究改进阶段,它是通过摄像仪可远距离测定建筑物围护结构的热工缺陷,通过测得的各种热像图可表征有热工缺陷和无热工缺陷的各种建筑构造,用于在分析检测结果时做对比参考,只能是定性分析而不能量化指标。

热流计法是目前国内外常用的现场测试方法。国际标准《建筑构件热阻和传热系数的现场测量》iSo9869,美国标准aStm标准《建筑围护结构构件热流和温度的现场测量》(aStmC1046-95)和《由现场数据确定建筑围护结构构件热阻》(aStmC1155-95)等都对热流计法做了详细规定,热流计法被大家接受。因此,《采暖居住建筑节能检验标准》(JGJ132-2001)规定“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现场宜采用热流计法或经国家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认定的其它方法。”我们把热流计法作为首选方法。

3、建筑节能工程现场热工性能检测设备及注意事项

热工性能检测主要仪器分为硬件和软件,其中硬件有电脑、主机(数据采集仪)、大空辐射表(DLB型)、不间断电源(UpS)、热流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空气温度测点支架、防辐射膜、标准气象百叶箱。软件分为数据采集软件和动态计算分析软件。现场建筑门窗动风压性能检测主要仪器也分为硬件和软件两块,硬件部分包括工控机、传感器、压力箱面板、主机箱、风压管路、淋水装置等辅助材料。软件部分包括门窗三性现场设备的自动控制、检测、数据采集、数据处理等功能。

在现场热工性能检测中主要注意以下几点:

(1)测试位置的选择,应选择有代表性的位置进行检测,选择的顶层测试位置(测试间)最好能兼顾墙体和屋面的热阻测试。测点位置应选择能代表所测构件的位置,不应靠近门窗、热桥、裂缝和有空气渗漏的部位,不应受加热和制冷电器的直接影响。

(2)构件表面温度传感器及安装,屋顶、墙体、楼板每个测试位置内外表面温度测点各不得少于3个,同时也不应靠近门窗、热桥、裂缝和有空气渗漏的部位,不应受加热和制冷电器的直接影响。表面温度传感器连同0.1m长引线应与被测表面紧密接触,以真实反映被测表面的温度,一般可采用强力胶带(笔者现场采用的是铝箔纸)将其粘结在被测表面,如有松动,应及时固定好后,加以强力大面积贴膜纸使传感器表面的辐射系数与被测构件表面的辐射系数基木相同。

(3)热流计及安装,热流计直接安装在被测围护结构的内表面上,热流计与被测物体的粘结由传感器与被测表面接触的差别可引起误差,所以必须认真的安装热流计。一般可采用涂抹黄油的方法,黄油须抹的薄而均匀,再采用强力胶带将其固定。

(4)注意阳光及环境辐射、热流计表面空气波动的影响。热流计不得受阳光直射,围护结构被测区域的外表面宜避免雨雪侵袭和阳光直射。对此可采用在被测构件表面贴膜(笔者现场采用的是银色反光膜)以此来消除阳光及环境辐射对检测数据的影响。

(5)热阻测试及时间控制,测试在系统正常运行后进行,测试过程中应开启不间断电源(UpS)以防止停电而导致的数据丢失。自然通风状态检测,持续检测时间不应少于2d,其中晴好大气不少于1d,采暖(空调)均匀升(降)温过程不少于1d,恒温过程不少于5d,按时记录各点温度、热流数据。

现场建筑门窗动风压性能检测中主要注意以下几点:(1)到达现场后要确定待测窗的规格、用卷尺从室内测量取洞口尺寸、记录最大玻璃尺寸、开启缝隙总长度、总面积、量取室外侧窗洞口高度、必要时用相机从室内记录正面窗型。(2)根据窗的洞口尺寸选择面板组合,其中300mm宽的带进风口和位移接线端子的面板必须选用、而且要求第一个安装。(3)检查位移计接线是否正确,确认所有面板均安装牢固可靠、确认面板测压孔通畅,清扫面板四周墙而用强力胶带将其全部缝隙密封。

4、建筑节能工程现场热工性能检测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解决对策

在现场热工性能检测中看现场是一项很重要的环节,在《民用建筑节能工程现场热工性能检测标准》中明确指出木项现场热工性能检测是随机抽样的,现场房屋质量开发商心里最清楚,很多开发商都是自定检测房间,这是不合理的。有的时候开发商会出很多难题给检测方,从而导致无法完成整套的检测过程,比如在现场我方是必须抽检一组(三模)窗气密性检测,可在现场没有可供检测窗户,更不用说电的问题了。因为开发商的不配合导致电时有时无,同时也影响了检测中重要数据的采集,也反映了现场热工性能检测在完工后何时才能进行检测(围护结构材料的含水率对于热阻有较大的影响,工程完工后时间越长可能含水率相对较小热阻值较大,相反,工程完工后时间越短可能含水率相对较大则热阻值较小)。在工程完工后多长时间进行检测,建议标准还是要做出个明确的规定。同时刚完工的房屋是很少带门的,为了试验房间的加温,笔者使用防火实心软布,此软布在现场时需安装两层,以便达到更好的加温效果。

热工性能外墙布点是最危险的工作,因为必须要做顶层、楼层高度又不一样,所以最好请用专业的蜘蛛人来布点,外墙的布点需和内墙基木相同。现场热工性能检测过程中需做顶层和标准层,正常随机配来的热流计和温度线都是长度不够的,所以在现场应根据楼层高低而重新接线,在接线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接头是否连接完好和线头的正反要分清。布点的同时要记好所在构件的部位以便于出现问题可以直接找到,热流计和温度线都是比较“娇贵”的,所以在布点和放线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线的摆放,尽量平行构件铺开,再用强力胶固定。此套仪器为二十四小时不间断工作所以现场值班是在所难免的,值班人员应注意温度的变化如遇问题应及时处理,笔者曾经在实验中就遇到加温室油汀烧糊的现象,原因在于值班人员未能做到楼层之间的检查。

我们认为常见外保温工程质量问题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粘接epS保温板材容易出现移位、空鼓和脱落,浆体保温层存在空鼓和脱落,是这两类体系极容易出现的问题。保护层出现空鼓和开裂,在施工后很快发生,或经冬夏气温循环变化后发生。保护层表面出现裂纹或有外饰而砖出现脱落现象,从而影响外保温工程表观质量长期稳定性。外保温工程局部发霉、结露甚至成霜,这种现象在严寒和寒冷地区最易发生,高湿度地区也较多;墙体传热系数达不到节能标准目前较为普遍。

5、结语

建筑节能对于促进能源资源节约和合理利用,缓解我国能源资源供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保护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举措。做好各方面性能检测可以确保建筑节能的质量和建筑节能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杨善勤.建筑节能[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建筑工程开发流程篇5

关键词:建筑工程;电气安全对策

1工程电气安全常见问题

工程设计与施工中的电气安全事故往往成因复杂,但多与设备、材料质量不合格,人员操作不规范等因素有关。常见的电气安全问题包括以下几种:

1.1触电危险

工程电气安全事故频发与触电危害有着紧密的联系,触电危害是由于一些设计、施工人员在电气设计、安装过程中因忽视技术流程和安全准则而采取一些不当的措施而造成的。通常表现为设备过热、线路受损、绝缘破坏等,对工程现场施工人员的生命健康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且对工程施工的有序开展形成不利的影响。

1.2静电危害

一些建筑工程设计与施工中缺乏对接地装置的妥善安排,以及对相关设备的检修和维护,加之现场工作人员在静电防护施工过程中采取不符合技术规范的操作行为,而造成静电危害,对设备和人员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

1.3雷电危害

一些建筑工程由于在防雷电系统设计以及防雷装置施工中存在一定的缺陷,而导致建筑物在雷电环境下存在安全隐患。

1.4电气火灾危险

电气火灾指的是工程设计与施工过程中由于不符合技术规范的施工而使电气系统线路出现过载、短路等故障,引起线路或其他装置发热,从而有可能引起火灾甚至爆炸等安全事故。

1.5电磁危害

电磁危害指的是一些高频电气设备由于缺乏必要的屏蔽措施或参数不合理而对现场工作人员形成较为强烈的电磁照射,严重危害其身体健康。

2工程设计与施工中提升电气安全性的措施

为了确保建筑工程电气系统安全性,应在设计与施工中采取全面的保护措施,具体包括如下五个方面:

2.1绝缘保护

确保电气设备、线路绝缘部分完好、有效是保障工程电气系统安全和避免电气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基础,对此,建筑工程设计与施工中应参照GB50303-2001《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中的相关标准选用符合绝缘要求的材料、设备,并结合相应要求和标准对建筑工程现场电气材料、设备、半成品等进行严格的绝缘检验。例如内部用导线绝缘层的厚度不得低于5mΩ;成套灯具的绝缘电阻必须大于2mΩ;开关和插座的绝缘电阻值不得5mΩ;电气施工所采用的各种管线、设备、材料均需具备安全认证标志,且各种材料部件的绝缘层厚度必须符合上述要求。必要时可将材料送实验室进行详细检验,施工中注意不损坏绝缘层,若发现线路、设备绝缘层受损不得用于施工。

2.2漏电保护

目前我国漏电保护装置以30毫安/秒作为设计标准,经大量实践经验证明,这一设计标准下的漏电保护装置能够很好地满足触电保护要求,可行性和可靠性较高。此外,建筑工程漏电保护应采用分支线保护和末端保护相结合的保护方式,且应以末端保护为主要保护方式,以有效缩小当触电事故发生时的停电范围,从而便于故障排查检修,迅速恢复正常运行。漏电保护的设计与施工应注意以下几点:1)漏电保护装置必须安全、可靠、适用,符合《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中的相关技术要求,并具备安全认证标志;2)漏电保护装置在投入使用前必须经专业实验室严格检验,试验合格并提供完善的资料文件;3)建筑工程电气施工中所选用的漏电保护装置必须能够满足分级保护的级间协调原则,且符合漏电保护方式对其额定漏电动作电流等技术参数提出的要求。

2.3等电位保护

等电位连接包括局部等电位连接和总等电位连接两种。《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中对等电位连接的设计与施工做出了明确的要求。包括:接地支线与接零支线不得串联,必须单独与零线或干线相连,干线导线应可靠连接后连接到分户箱内接地汇流排,汇流排与总等电位箱直接相连。目前国际通用的做法是用黄绿相间线接地,且总等电位同时也作为重复接地点。而局部等电位的连接应注意以下两点:1)现浇板内的受力筋应与等电位系统进行可靠的焊接;2)对于卫生间等特殊的场所,其电气设备既要接地保护,又要进行等电位接地,以更好的确保潮湿环境下的电气安全性。

2.4接地保护

建筑工程设计与施工中的电气接地保护包括以下几种:1)工作接地。在施工过程中,为了保障电气设备在正常情况和故障发生时均能正常工作而采取的接地措施,如变压器中性点直接接地等;2)保护接地。将在故障发生时可能出现危险的对地电压金属部件与大地连接起来,以更好得防止触电事故;3)重复接地。

对于中性点直接接地的电气系统,除了要对电源中性点进行工作接地外,还应在零线的其他部位进行重复接地。例如电缆引入建筑物处,应对零线进行重复就诶地,否则若零线绝受损很容易引发触电事故;4)防雷接地。为了避免雷电危害而采取的接地措施为防雷接地。做好防雷接电对于使建筑物免受雷电危害有着重要的意义。《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对于防雷接电相关设计与施工工作做出了具体的说明,要求接地体以及引下线施工完成后应进行测试;人工接地必须确保引下线垂直,引下线的金属保护管必须与引下线进行电气流通;人工接地装置接地处的间距应大于5m等等。

2.5短路和过载保护

当线路发生短路时,电流会增大到正常运行状态下的几倍甚至数十倍,对此,我们通常采用熔断器来保护线路和设备的安全。因而在建筑电气设计与施工中应尤其注意熔断器的选用及其质量的控制,首先,设计过程中应结合项目的具体情况计算出电气系统可能出现的最大故障电流,并依据最大故障电流选择配置相当的熔断器。施工时,应对熔断器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尤其是检查其而定电压和电流是否符合施工标准。

过载保护一般通过自动开关实现,根据不同工程的实际需要,可向自动开关配备失压脱扣器、分励脱扣器、过电流脱扣器等,此外,为了使自动开关发挥过载保护作用,应确保自动开关的而定电流与负载电流相匹配,且小于导线载流量。

3总结

综上所述,提升建筑工程电气系统的安全性对于建筑工程施工工作的顺利开展以及对于保障用户的正常生活和生产秩序均有着重要的意义,因而在工程设计与施工过程中应强化对电气安全问题的重视,从设计、施工、验收、交接等各个环节强化控制,并采取全面而完善的措施来提升电气系统的科学性和安全性,进而有效避免电气安全事故的发生,提升建筑工程的安全性能和服务性能。

参考文献:

[1]沈有志.建筑工程中电气安全的技术措施[J].中国科技博览.2011(37):222

[2]孙建军.浅析建筑工程中电气安全技术的控制措施[J].机电信息.2011(27):47-49

[3]郑伟.关于建筑电气安全性措施的分析和探讨[J].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2012(9):35-37

建筑工程开发流程篇6

1期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于我国建筑管理中的必要性

由于建筑工程行业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将网络信息技术与其结合是非常必要的。

1.1生产空间不断变化建筑工程与一般的工业生产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首先就是生产空间的不断变化。建筑工程中由于工程产品固定,而且整体难分,因而施工经常处于流动过程中,生产空间的不断变化意味施工条件或环境的改变,工程项目的施工组织与管理将随着施工方法和顺序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将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于现代建筑工程管理中,有利于控制成本,从而使整个工程的造价相对较低,具有相当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2施工期限较长建筑工程不同于其他施工,其周期相对来讲是很长的,同一工程项目的施工一般都要经历四季条件的变化,露天作业给工程施工带来很大影响。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为了节约成本,使工程尽快完工,可以利用工程体型庞大的特点,组织多层次立体交叉作业和平行流水作业,利用空间以争取缩短工期。这种施工方法就要求施工各个部分进行密切的配合,严格按照规定做好每一个细节,制定详细的施工组织计划,严格按照计划执行。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就可以使这一切变得简单易行,只要管理者能够有组织有计划的进行安排,施工人员严格遵守,就能够保证利用最少的时间和成本将工程按期完成。

1.3建筑工程项目复杂性较大建筑工程是一项系统且庞大的工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工程项目的规模和复杂性都在不断增加,这就给施工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因此,这就需要一支专业化的团队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来进行管理,加强施工中各工种的协调,优化资源配置,力争建设节约型建筑工程。另外,建筑工程施工中还需要很多复杂的计算,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也可以很方便的完成。因此,将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于我国建筑工程行业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促进我国建筑工程行业的现代化以及和国际的接轨。

2网络信息技术在我国建筑工程中的具体应用

2.1产品数据管理技术(pDm)技术产品数据管理是当今网络信息应用领域的重要技术之一。这种技术能够帮助管理人员管理产品数据和产品研发的过程,可以做到对产品从规划到生产出来的全过程控制,是一项管理所有与产品有关因素的技术,这种技术的核心是使所有与项目相关的人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自由共享与产品相关的数据,将数据共享,便于管理人员进行数据管理。针对建筑工程管理中,pDm可以用作建筑企业信息集成和协同建筑工程管理的框架,从建筑工程的立项、设计、施工到工程结束的验收,都可以通过pDm整个信息化集成平台进行管理,一方面可以减少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另一方面也可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对整个工程的成本控制是很有益处的。pDm技术的引入就可以更好地处理好工程项目管理问题,依据pDm系统中对项目管理功能的定义,进一步划分项目组织和流程监控,根据其各自特点,利用工作流自动的数据管理流程来完成。利用工作流的数据流程化思想来描述整个工程项目的实施情况,把工程项目的每个阶段的管理设计为一个存在与其他功能模块数据交互的工作流,借助pDm将其更好地实现,最终达到统筹管理整个项目的目的。

2.2微软解决方案框架结构(mSF)微软解决方案框架结构是一组建立和开发企业系统应用的工作模型、开发准则和应用指南。其能够帮助企业融合商业和技术的目标,降低采用新技术后系统整体的费用,以及成功的应用微软技术整合商业过程的方法。mSF融合了来自于全球网络信息行业的先进理念,提供了可以伸缩的灵活框架,能够满足任何规模的组织或者项目团队的需要。mSF技术是一种能够推动开放式沟通的的技术。沟通在建筑工程中的作用是尤为重要的,建筑工程具有利用资源庞大,整体面积广大的特点,一旦建成再想重新建设耗费资本巨大,对人力物力财力资源都造成了浪费,因此,在建筑之初,施工方和开放商之间就要具有良好的沟通,在一些工程建设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建设人员建造出来的建筑在功能上与客户需求非常吻合,但最终用户却不满足其设计。这就是其中沟通的问题,工作人员往往只重视建筑的功能性,却忽视了其他方面的工作,最终导致了用户满意及其他相关问题。良好的沟通是mSF框架中最重要的一个基础原理,而团队成员间的合作是项目管理中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

建筑工程开发流程篇7

【关键词】水利工程混凝土;隐患;处理

0.引言

水利工程建筑物由于受到水力荷载、自然因素及温度变化等条件的影响而出现各种不同的隐患。因此需要在工作中精心检查、维护和修理措施,以确保工程的运行安全。

1.水利工程建筑物的具体要求

水利工程建筑物会受到水环境的作用,要提高建筑物的质量,首先就要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通常情况下,使用的水泥基混凝土约为2400kg/m3,具体的施工过程中,根据建筑物的实际需要将混凝土又分为体积较大的混凝土和一般的混凝土,依据建筑物的尺寸来选用。体积较大的混凝土还可以细分成用于建筑内部的混凝土和用于建筑外部的混泥土。

水利工程混凝土的使用方位比较灵活,包括水下部位、水上部位、水位变动区域内,通常要求其具有高强的抗渗性,在一些气候比较寒冷的地方,水利工程混凝土还需要具有一定的抗冻性。另外,水环境对建筑物也会有一定的侵蚀作用,水利工程混凝土还要具备较高的抗侵蚀性能。混凝土建筑物的构筑面积比较大的时候,为保证其质量,要避免由于温度的变化而产生收缩裂缝现象,混凝土材料的热性和收缩性要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有的水利工程建筑物经常会受到高速水流的冲刷,在经常被冲刷的部位要具有良好的抗冲刷性能。

2.水利工程建筑物的隐患排查

2.1隐患检测

正确合理的评估与检测建筑物隐患做出是当前工作中的主要手段和方式,且是全面检测隐患的关键。在隐患检测中一方面要对材料组成物质质量的检测加以重视,另一方面要对全面分析四周环境和实时工作数据。这两个检测标准和检测方法是提升混凝土安全评价的主要手段,也是施工之中提升坝体质量的基础。

2.2裂缝检测与评估

裂缝是混凝土建筑物最常见的隐患之一,可以说,所有混凝土建筑物都存在裂缝,只是裂缝数量的多少及危害程度不同。裂缝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施工期出现的裂缝,主要是湿度、干缩引起的;二是运行期出现的裂缝,其原因较为复杂,包括荷载、温度、地震、基础变形及化学反应等。有些裂缝只从外观形态、工程特征及环境条件上就可找到原因。

3.水利工程建筑物的处理

3.1对冻融、剥蚀的处理

冻融发生破坏后,首先要明确在特定工程条件下引发和控制冻融破坏发生、发展的主要因素,将其可消除因素分清。依据工程维护管理资料对冻蚀的发展速度确定或估计,分析冻蚀现状及今后可能的发展对建筑物的危害性。最后对处理处理的必要性及轻重缓急或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进行判断。视建筑物种类与冻蚀结构部位的不同。同样冻蚀深度与范围的冻融破坏,对建筑物的危害在程度上差异会比较大。对于大体积混凝土重力坝,要是几个厘米的冻蚀发生在坝体的上下游面,除影响美观外尚不致造成灾害性事故;但若发生在大坝溢流面,那么就会诱发高速水流下的冲刷气蚀破坏,危及安全运行。如果发生在水库溢洪道底板,后果也很严重,所以一定要及时进行处理。对于支墩坝和连拱坝等,冻蚀达到一定深度会威胁结构的安全,一定要及时处理、加固。对于一般的水利工程钢筋混凝土结构,如墩、板、柱,冻融弱蚀会使保护层减薄甚至钢筋外露,诱发钢筋锈蚀;或者减小结构的有效承载面积,使其承载力降低。对遭受冻融破坏的水利工程建筑物。现在多事按“凿旧补新”法处理的,亦即将已遭冻融破坏的混凝土全部凿除,回填具有高抗冻性能的优质处理材料。在某些情况下,还可采取防水、止住渗漏和排水等补救处理措施。

3.2对空蚀破坏的处理

(1)修改体形,改善水流流态。一般情况下可以通过水力学模型试验修改体型,从而对其未受扰动水流空化数进行有效控制,使其避免发生空化空蚀。(2)控制和处理不平整度。在泄水建筑物过流表面发现有超过不平整度设计允许值时,必须及时进行处理,直至满足设计要求。根据泄水建筑物的泄流长度分段计算水流空化数后,按每段内水流空化数值。提出相应的处理要求。为了有效的降低初生空化数,可以将突体磨成坡度或局部圆化处理。对不平整度处理后,仍不能满足要求或处理费用较高时,可考虑加设通气设施。(3)改进泄流运行方式。由于闸门运行方式不合理,如隔孔开启和各孔不等开度的运行方式造成水流恶化的空蚀破坏,可考虑改进泄流运行方式,消除空蚀破坏。(4)采用高抗空蚀材料护面。此种方法是将破到空蚀破坏的混凝土清除掉,然后利用高抗空蚀材料来进行重新衬砌。其实对于已经发生空蚀的水土混凝土,要将其空蚀进行完全清空存在着较大的难度,而且在经济也需要较大的投资。所以通常在对空蚀破坏进行处理时,都会从降低空蚀强度和利用高抗空蚀材料护面两个方法综合来进行处理,其不仅具有较好的效果,同时也具有较好的经济性。

3.3裂缝的处理

对水利工程建筑物中混凝土的裂缝进行处理,主要是针对已经产生的混凝土裂缝进行处理。在水利工程建筑物当中,主要的混凝土裂缝的处理方法有三种:

一是采用开槽填补的方法进行裂缝的处理处理,就是将混凝土的裂缝开凿成槽,然后在槽中填补水泥和砂浆的聚合物等,这种方法比较适合裂缝数量较少,能够进行开槽的水利工程建筑物当中。

二是涂抹封闭的方法,这种方法主要是在混凝土裂缝的表面进程防水涂膜的涂刷,这种处理方法适用于裂缝的宽度小于0.2毫米的细微裂缝的处理。

三是采用压力注浆的方法进行裂缝的处理处理,其中机械动力法的主要处理原理是利用压送设备将补裂缝的浆液注入到混凝土裂缝当中;而低压注浆的主要原理是利用弹性补缝器注入补缝胶,低压注浆法操作比较方面,处理的效果也比较理想。

4.结语

水利工程建筑物的缺陷问题不仅会影响到建筑物的美观,同时还会给建筑物的使用安全性带来严重的隐患,该问题一定要引起相关施工部门与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认真对待,各参建及运行管理单位要齐心协力,全方位、多渠道地联合控制,确保混凝土质量,减少隐患隐患及威胁,提高水利工程混凝土耐久性。[科]

【参考文献】

[1]许宏棉,蔡德迪,郑邦山.水工混凝土建筑物裂缝处理新技术探讨[J].今日科苑,2007,08.

建筑工程开发流程篇8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应用价值;建设规模

在对这类工程建筑施工方面进行研究时,应从多个方面入手,加深对其施工技术及管理的重视程度,并将针对性强的管理工作落实到位,促使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更加科学、高效,丰富其施工目标实现过程中的实践经验。

1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概述

为了增强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效果、高效地完成其作业计划,则需要对相关的施工内容有所了解。具体包括:(1)从施工技术选用、管理体系完善等方面入手,为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提供有效支持,促使其在未来实践中的施工水平能够保持在更高的层面上,避免影响这类工程建筑应用效果;(2)通过对材料质量状况充分、人员优化配置等方面的综合考虑,可使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作业开展更具针对性,保持其良好的施工进度及质量状况。

2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技术探讨

在完成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作业的过程中,为了确保其施工计划制定与实施有效性,则需要对与之相关的施工技术加以探讨。

2.1施工导流及围堰技术

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中,因河道上游来水的影响,会对该工程建筑施工质量产生潜在威胁,间接地加大了其施工风险,需要施工单位重视施工导流及围堰技术的科学应用予以处理。(1)在河道上方修建好围堰,对水流进行科学引导,避免其对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造成不利影响,促使规定期限内的施工计划能够顺利完成;(2)在运用施工导流及围堰技术的过程中,也需要施工人员对河道周围的地形、水量及施工条件等进行综合考虑,确保施工导流有效性,充分发挥围堰的应用优势,为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提供良好的施工环境,进而达到其施工水平提升、效果增强的目的,满足这类工程建筑高效施工要求。

2.2防渗加固施工技术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建筑自身情况及施工要求,为了优化其应用过程中的防渗性能,提高该工程建筑基础结构稳定性,则需要注重防渗加固施工技术的科学应用。(1)施工单位在实践中应对水坝、坝体等部位实施灌浆操作,为水坝防渗性能提高提供专业支持,并使其应用过程中有着良好的稳固性及耐受力,丰富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中所需的技术手段;(2)基于防渗加固施工技术的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需要重视性能可靠的防渗材料使用,积极开展针对性强的加固处理工作,促使这类施工技术在实践中可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从而降低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及应用中的渗漏问题发生率,为其施工风险科学应对中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

2.3其他方面的施工技术

在对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方面进行探讨时,为了使其施工中有着良好的技术含量及优势,也需要重视这些方面不同施工技术的科学应用:(1)施工单位及人员在实践中应对大体积混凝土外加剂碾压施工技术应用方面进行深入思考,满足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成本经济性要求,全面提高其施工效率,并为该工程建筑结构性能优化、施工作业高效完成等提供有效保障;(2)加强计算机仿真技术使用,在三维空间中对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过程进行模拟分析,找出可能发生的施工问题并进行分析与总结,并在丰富的地质勘察资料的配合作用下,给予这类工程建筑高效施工中更多的技术支持,促使其在未来实践中的施工技术水平能够保持在更高的层面上,满足水利水电工程建筑建设事业长效发展要求。

3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管理关键要点

在加强水利水电工程建筑建设、提高其施工资源整合利用效率的过程中,需要落实有效的管理工作,明确其关键要点进行科学应对。

3.1完善施工管理机制

从制度层面入手,为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作业顺利完成及效果增强提供科学保障,避免出现施工资源浪费现象。(1)重视精细化管理及创新理念的合理运用,将它们渗透在施工管理机制形成过程中,增强其实用性,从而为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作业高效开展提供科学指导,确保各类资源利用状况良好性;(2)当施工管理机制逐渐完善后,可使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计划实施更具针对性,降低其施工问题发生的概率,并使相应的管理工作在实践中的作用效果更加显著,全面提升该工程建筑的施工管理水平,满足其科学管理要求。同时,需要对管理机制作用下的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效果是否显著进行科学评估,获取利用价值大的评估结果,从而为其施工管理目标的实现提供必要的保障。

3.2优化施工管理方式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管理要求及现场情况,为了使其管理计划实施中能够得到技术支持,则需要对施工管理方式的不断优化进行充分考虑。(1)加强精细化管理方式使用,合理设置施工管理流程,细化其管理工作内容,从而提升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过程中的精细化管理水平,丰富所需的管理方式;(2)结合信息化时代的形势变化及发展要求,提高信息化管理方式在水利水电工程建筑实践中的利用效率,为其施工方式的不断优化提供支持,进而提升这类工程建筑施工过程中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增强其管理计划实施效果。同时,应对信息化管理及精细化管理方式配合作用下的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管理效果进行科学评估,处理好其中的细节问题,为水利水电事业的更好发展注入活力,更好地体现出施工管理在其工程建筑中的潜在应用价值。

3.3其他方面的管理关键要点

基于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施工管理研究,也需要明确相关的关键要点:(1)加强材料质量管理,完善其检查及评估工作机制,处理好存在质量缺陷的施工材料,满足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及应用中的质量可靠性要求;(2)重视对施工管理机制、施工管理方式等要素的引入及整合利用,健全水利工程建筑施工管理体系,为其管理工作提供科学指导,从而达到该工程建筑施工管理目标实现及整体水平提升的目的;(3)开展好专业性强的培训活动,并将激励与责任机制实施到位,实现对施工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科学培养,增强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管理中的专业性,全面提升其专业化管理水平,避免人员影响对工程建筑施工管理效果、质量等造成不利影响。

建筑工程开发流程篇9

1.1有利于提高建筑工程管理质量在整个的建筑工程当中,不管是从最开始的设计、施工,到最后的完工,其中融合了多项技术,例如混凝土技术等,利用现代工程技术综合性的特点,将各种不同类型的技术进行良好的分类与整理,同时安排建筑施工人员根据相关的工作流程和技术标准进行标准的实施,同时再进行质量与施工两方面的监督、检查,这样在既能够准确进行施工、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上,又能够避免质量事故、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可以表明利用现代工程技术能够有效提高建筑工程管理质量[1]。

1.2有利于提高建筑工程经济效益利用现代工程技术中先进的技术应用于建筑工程管理当中,其中就能够避免出现因为工程施工技术问题而导致的各种工程变更问题[2]。之所以需要这样做是因为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其中的造价是整个工程建设活动的中心,需要充分保证两者的前提下有效进行建筑施工,而只有利用现代工程技术才恩呢狗狗保证施工的正常有效进行,规避各种技术上该来的损失,提高了工程建设的收益能力,这样一来就有利于提高建筑工程管理经济效益。

1.3有利于保证建筑工程顺利交工目前我国的建筑工程其建筑物都已经开始向“高、大”方面发展,比起以往的建筑施工技术而言,现代的建筑工程其所需求的技术含量更高,要求也更高,在这种情况下部分工程为了赶工期进行连续性的施工或者是其他原因,将施工质量的保障问题忽略,导致了在交工时由于质量问题导致交工延误等。而将现代工程技术应用其中,其先进的技术能够保证施工质量的同时保证各项施工有序进行,避免出现因赶工期而连续加班的现象。因此,可以表明利用现代工程技术能够保证建筑工程顺利交工[3]。

2建筑工程管理中现代工程技术的具体实践

2.1成组技术的应用所谓的成组技术就是通过揭示和利用事物之间的相似性,按照某种特定的类别进行分类成组,同组事物采用统一方法进行处理,能够大大提高其效益。在成组技术当中,其核心就是成组工艺,在建筑工程管理当中可以将各种所需的零件、建筑材料按照几何形状、尺寸、精度等各个方面都可以作为相似性进行成组归纳。例如,在建筑工程当中,需要用到的各种零件、建筑材料如钢筋等,按照钢筋的相似性可以进行分组,然后再进行大批量的加工,这样既能够缩短钢筋加工的时间,同时又能够保证建筑工程顺利进行,又例如各种小钉子,根据钉子类型、大小等,进行成组分类,进行分类的加工,这样一来在工程一边建设的过程中还能够一边根据需求调整加工的数量,有利于工程的顺利进行,又能够保证施工效率。

2.2业务流程重组技术的应用业务流程重组技术在建筑施工管理过程中的应用并没有那么复杂[4]。但是也同样可以从业务流程重组技术的基本定义上进行理解,九黎通过资源整理以及优化,最大限度的满足建筑工程施工方管理高速发展的一种方式,其更多的是表明一种先进的管理思想,业务流程重组技术看重的是每个人在整个业务流程中的作用,借助了信息技术的手段调和其中的各种关系。借助业务流程重组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首先需要考虑的是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的最核心的问题,质量与安全,这代表了业务流程重组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应用中的根本性。其次,就需要对建筑工程管理中的某个具体事务进行追根溯源,不能停留在肤浅、表面的改变或者是调整,而是应该将其中出现的所有的不足、漏洞以及陈规陋习进行改变,将建筑工程中的业务流程进行重新构建,从建筑工程的施工、成本、管理、质量、安全等各个方面进行重新调整、重新改变,实现整个建筑工程管理的高质量、高效率。

2.3即时生产理念的应用即时生产理念能够大大提高建筑工程在建设管理中的高效率。这种方式主要适合于能够及时进行组装的半成品,或者是施工方直接购买能够组装成组装件的建筑材料,例如对混凝土的搅拌,就是一个十分典型的例子,一方面既能够降低混凝土在拌制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另一方面又能够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其中的浪费,实现管理与建设的统一。

3结语

建筑工程开发流程篇10

1.建筑工程质置检测的重要性

实际上,对于任何建筑施工企业来说,要想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就应当优化组织与施工技术,还应加强工程项目质量检测。建筑工程质量检测重要性主要体现在这么几点上。首先,可保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利用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建筑企业就会对建筑工程质量产生全面的认识。在此建筑企业就会加强建筑项目施工的质量控制,这样就可全面监督控制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其次,可谓建筑工程提供准确数据^事实上,任何一项工作要想在质量上获得应f的保证,就需要使用特定的数据与标准进行衡量。经过建筑工程质i检测,就能够获取施工项目的相关数据,为提高建筑工程项目质量提供准确数据,全面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再次,可保证施工器材与材料质量。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其关键性因素体现在器材的精确性与材料的质量方面。加强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就可保证建筑施工器材与材料的准确,预防建筑工程建设由于器材与材料质量引起施工难以顺利的开展。最后,可保障质检项目质量安全。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工作的开展,是由检测人员展开。检测人员负责检查,可及时发现建筑工程施工期间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纠正。一旦质量检测人员发现建筑工程施工存在的问题,就应立即告诉施工单位拆除重建。这样就能够有效避免建筑质量不达标的情况出现,保障质检项目的安全。

2.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的现状分析

实际上,就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来说,其中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多体现在建筑材料质量存在隐患、施工队伍以及施工环境等几方面。这几方面是影响建筑工程质量检测非常重要的因素。基于当前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现状,就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来保障建筑工程质量检测。

首先,重视质量检测。就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工作,建筑工程领导人员属于核心,领导人员的整体素质与水平对整项工程顺利开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但是如果要求建筑企业领导人员监管项目施工,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领导人员所的命令会直接关系上下利益,同时领导之间的互相监督也显得非常重要。针对质量检测工作,领导人员应当予以高度重视,在政策与制度上予以整个质量检测工作顺利。此,加强各级领导的领导能力和领导水平是一个关系全局的重要内容。企业领导对质量检测工程的重视对于这方面的强化,对于工作人员都会起到很大的激励作用,促进企业的良性运转。

其次,强化企业内部质量检测。建筑工程质量获得保证,才能够促使工程项目顺利有序的开展。但是强化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则是做好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关键。为保证建筑工程质量,可创建并完善质量保障体系,强化管理建筑工程施工原料、方法以及施工设备,全方位监督控制工程质量。与此同时,还应当全面提高建筑工程项目检测人员的综合素质与技术水平。检测人员工作质量将是整个检测工作的中心,也是工程质量检测的操作者。因此,可对质量检测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人员素质与技术水平。

最后,加强部门之间的交流。在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工作实施的过程中,应当加强部门之间的交流,提高质量检测水平⑴。就工程质量检测工作,质检部门并不能单独完成。质量检测工作需要由多部门相互协作才可顺利完成。因此,建筑企业应当加强各部门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重视相关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采取相互合作的方法解决质量检测工作中的不足,确保质量检测工作顺利实施。与此同时,还可建立新的管理体系,尽可能做好质量检测的所有工作。在建筑工程施工期间,充分发挥工程监理作用,保证建筑工程质量。

3.结语

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对提高项目质量,促进建筑行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即使在建筑工程发展期间,质量检测工作存在着较多的不足之处,影响工程建设的进度与质量。基于此,更应当认识到质量检测的重要性,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保证质量检测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