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科研人员考核管理办法十篇科研人员考核管理办法十篇

科研人员考核管理办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1:02:30

科研人员考核管理办法篇1

一、考评内容

按照《“百分制”目标管理考核办法》中的考核内容及标准进行考评。

二、考评范围

机关各科室(办公室、人事教育科、财务审计科、农村流通科、农产品体系建设科、基层组织科),在职在岗工作人员。

三、考评办法

市社考核领导小组对照《“百分制”目标管理考核办法》评分标准,结合工作人员个人述职与民主测评情况,对各科室、个人实行综合考核。

四、考评步骤

(一)按照《“百分制”目标管理考核办法》考核计分。请各科室长将相关考核材料于1月16日前向考核办公室提供积分结果和依据。由考核办公室在规定时间内对各科室和个人各项工作的完成情况进行计分统计、汇总,并进行公示。

1、督查工作。由办公室负责分数统计、考核和公示。

2、宣传调研。由办公室负责分数统计、考核和公示。

3、考勤。由人事教育科负责分数统计、考核和公示。

4、学习。由人事教育科负责分数统计、考核和公示。

(二)召开机关工作人员年度考评大会,科以下工作人员个人述职,进行民主测评。

(三)根据“百分制”考核得分和民主测评票数,按得票顺序先后,取前两名为先进科室、前6名为先进工作者。

五、考评结果使用

1、先进科室、先进工作者予以表彰奖励。

2、上报市公务员局优秀等次人数,根据先进工作者评选结果顺序,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核发优秀名额上报。

3、按照《宣传调研考核奖励办法》,对取得前两名的为宣传调研先进科室、前三名的为宣传调研先进个人,予以表彰奖励。

六、具体要求

1、请参加考核人员于2012年1月20日前完成个人总结,并形成书面材料。考评大会定于2012年2月3日(周五)召开。

2、述职要突出2011年度重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主要工作措施及2012年工作打算和建议。时间控制在6分钟以内。

3、参加2011年度考核的工作人员,于2月6日(周一)前将填写的《年度考核登记表》(16K纸印)一式二份交人事教育科,由人事教育科上报审批后存入本人档案。(《年度考核登记表》电子文档请到人事教育科拷制)

科研人员考核管理办法篇2

第一条目的依据

根据《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实施方案》要求,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定义

产业技术转移中心是承担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有关研发任务以及重大技术集成与转移等活动,开展省内产业发展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研究的一个综合机构。

第三条职责

主要承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有关研发任务以及重大技术集成与转移等活动,开展省内产业发展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研究。监管、指导功能研究室、产业示范、培训可基地的运行。

第四条遴选、考核

由首席专家提出候选名单,农牧厅确定。

第二章遴选方式

第五条遴选原则

根据省优势或特色产业发展状况及需要,遵循公开、公平、公正、择优的原则。

第六条遴选条件

(一)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在省内现有的科研机构和教育机构中择优产生,在省内本领域的研究中处于领先地位。不作为法人单位;

(二)建设依托单位须具备较好的研究基础条件,并承担过与本产业相关的重大科研项目任务;

(三)依托单位须具备综合能力较强的创新团队、结构合理的人才梯队和省内本领域公认的学术带头人。并具有较高的管理水平;

(四)依托单位应保证产业技术团队功能专家的办公条件和实验室条件建设、仪器设备使用;

(五)依托单位及主管部门承诺保证聘用人员的工资福利、人事管理和后勤保障,保证人员的科研时间,配备必要的研究辅助人员,保证产业技术团队各执行层级在业务上的垂直管理和独立开展科研活动。

第七条遴选程序

(一)由首席专家负责提名;

(二)执行专家组征求同领域专家意见并评议;

(三)在进行为期一周的公示后由农牧厅确定;

(四)挂牌,并与首席专家签订任务委托协议书和任务书。

第三章审批

由首席专家提出候选名单,在征求同领域专家意见后,经评议、公示后,由农牧厅确定。

第四章考核

第八条考核办法

(一)考核方式

在功能研究室的协议期,由由监督评估委员会根据任务委托协议书和任务书,对产业技术转移中心进行每年一次的年度考核和五年期满后的任期考核,并将考核结果报管理咨询委员会办公室。根据考核结果,对达不到要求的,提出整改要求或予以中止协议处理。

(二)考核程序

1、首席专家向监督评估委员会提交关于产业技术转移中心的综合评估报告;

2、监督评估委员会听取首席专家对产业技术转移中心的工作报告;

3、监督评估委员会按照首席专家签定的任务委托协议书和任务书,对完成目标任务的情况进行评估,并结合首席专家综合评估报告进行考核评定;

4、将考核结果报管理咨询委员会办公室再次评议;

5、根据评议结果由农牧厅决定产业技术转移中心依托单位的整改意见或终止协议处理,并由管理咨询委员会将决定意见反馈给首席专家。

(三)考核标准

1、考核等次分为合格、不合格两个等次。

2、依托单位能保证产业技术团队功能专家的办公条件和实验室条件建设、仪器设备使用;能够保证聘用人员的工资福利、人事管理和后勤保障,保证人员的科研时间,配备必要的研究辅助人员,保证产业技术团队各执行层级在业务上的垂直管理和独立开展科研活动的确定为合格。

3、依托单位没有保证产业技术团队功能专家的办公条件和实验室条件建设、仪器设备使用;没有保证聘用人员的工资福利、人事管理和后勤保障及人员的科研时间;没有按需配备必要的研究辅助人员;没有保证产业技术团队各执行层级在业务上的垂直管理和独立开展科研活动的确定为不合格。

(四)考核结果

1、任职期内年度考核为合格者,由监督评估委员会提出整改意见,可继续担留用;不合格者,由监督评估委员会建议,报农牧厅审定并终止协议,由管理咨询委员会书面通知首席专家。

(2)期满考核为合格者,根据学科发展和工作需要,可由监督评估委员会建议,报农牧厅审定并提出整改意见后,继续在下届担任科研任务;不合格者,由监督评估委员会建议,报农牧厅审定并解除协议,由管理咨询委员会书面通知首席专家,终止协议。

第五章附则

科研人员考核管理办法篇3

关键词:高校科研管理绩效考核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6-099-02

一、序言

随着高校科学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发展,对于科研绩效考核体系的研究在国内已经非常普遍,高校要具有一流的科研工作,除了要拥有一流的科研人员,一流的科研环境,还要拥有一流的科研管理人员,高校科研行政管理作为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人员和管理团队的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着学校科研工作的发展。从目前查阅的文献资料来看,基于管理的角度出发,对于高校科研行政管理绩效考核体系研究的报道还不多,再从目前高校发展的现状来看,要提高学校的影响力,就必须将科研管理工作放在一个重要位置来对待。

二、绩效考核的研究分析

科研绩效考核是科研主管部门对科研人员取得科研成绩进行定性与定量有机结合的综合评价,反映科研活动的水平和质量,实行科研绩效考核对正确引导科研工作,准确把握高校科技活动的资源、规模、水平和产出状况起到重要的作用。由于科学研究具有探索性、创造性和时间、空间的不确定性,投入和产出的非线性等特点,无论是科学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都具有滞后表现的现象,导致科研业绩评价的滞后和难以评测性。对科研业绩进行量化考核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而对于科研管理工作的绩效考核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定量分析方法是用量化的标准去测量事物,通过定量可以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以便更加科学地揭示规律,把握本质,理清关系,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定量分析的目的在于测定对象目标的数值,求出其与各相关要素间的精确的经验公式。定性分析方法是通过对研究对象结果的分析,对研究对象的性质、特点、发展变化规律作出判断。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绩效评价主要是对科研管理工作状况与管理工作效率的评价,可以通过定量定性相结合的办法来实现绩效考核。

三、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

笔者借鉴前人的研究方法,从科研业绩和科研管理绩效两个方面来构建绩效考核体系,结合一些高校的实际情况,对于体系中的每个指标采取先定性后定量的办法,通过直观的数据得出定量的结果,然后同类比较显示差异,初步确立了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绩效考核体系的指标和权重(见表1)。

1.指标选取的原则。

(1)总体原则。新疆高校的科研水平和科研管理水平与内地高校还存在很大的差距,考核指标的指标选取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和代表性,不具有普遍性。

(2)科研业绩的指标选取原则。科研业绩不是衡量科研管理水平的唯一标准,它可以从一个方面反映了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绩效。科研管理是挖掘科研实力的必要条件之一,它是促进科研活动发展的最有效的手段。科研绩效包含科研投入和科研产出2个二级指标,其中科研投入有1个三级指标科研经费增长率,它是反映学校承担科研项目的能力,是一个比较常用的评价指标。科研产出有1个三级指标科研奖励增长率,反映了学校科研成果水平。本文所选取的三级指标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可以通过统计直接得来,具有考核简单易于操作的特点。

(3)科研管理绩效选取原则。科研管理绩效选取科研管理部门人员结构、科研管理部门获得奖励情况和科研管理部门开展管理研究情况等3个二级指标,二级指标下又分了10个三级指标。在三级指标中,选取科研管理部门人员结构的原则是基于新疆高校科研管理人员队伍建设薄弱的问题,希望选取这个指标引起高校的重视,鼓励高校努力提高管理人员的层次和水平;选取科研管理部门获得奖励情况是反映一个管理团队的工作是否有成效的具体表现;科研管理部门开展管理研究情况是出于检验管理部门是否注重自身建设,是否主动通过研究去完善管理办法,以达到调控学校科研发展的方向。

2.部分指标的解读。由于区域性的差异,对选取的3个三级指标进行解读:一是科研奖励增长率主要是针对省部级及以上的奖励,对于一些行业奖励和协会奖励不计算在统计范围内;二是专职人员包括双兼挑人员,主要考虑部分学校双兼挑人员所占的比重较大;三是学历(学位)层次比例包含学历和学位两个层次,主要是考虑到对于专职的管理人员,在职攻读学位的人数多,仅从学历层次上不能全面反映科研管理部门的人员素质。

3.权重的设计。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绩效考核体系采取百分制,每项评价内容的基础分值均为5分。在一级指标中,根据影响因素的不同,确立科研业绩和科研管理绩效2个一级指标的分值比为1:3;在二级指标中,科研管理部门开展管理研究情况比重最大,权重之和为6,重在引导高校通过不断研究和探索,用科学的方法解决目前困扰科研管理的主要问题;在三级指标中,科研经费增长率(实际到位经费)和修订新出台管理办法数的权重都为3,前者是鼓励管理部门提高管理能力,促使学校承担更多的科研任务,后者是希望通过用制度化建设规范科研活动,进一步促进科研工作的发展。

四、总结

科研行政管理工作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只有在内部机构之间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和互相支持下,才能高效的运转,只有内部机构之间的协调配合才能构建出和谐的整体,因此,要提高高校的科研水平不仅要做好科研工作者的工作,另外一项重要的工作是如何进一步提高科研管理者的水平,充分发挥科研管理部门的作用,通过开展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绩效考核的研究,为科研主管部门考核各高校的管理提供考核的依据,引导高校加强自身管理能力的建设,促进科学研究事业的不断发展。

[本文为基金项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校科研计划重点项目(XJUeDU2008i65),新疆大学院校联合项目(XY080246)共同资助]

参考文献:

1.沈林,叶敏.高校科研管理人员绩效考评探讨[J].科技成果纵横,2007(6)

2.林常胜,赖日泉,曹建武等.高校科研管理绩效定量评价方法的比较与选择[J].厦门科技,2006(2)

3.滕文静,邱涛,李文亮.高校现行科研业绩评价体系的思考[J].伊犁师范学院,2007(4)

科研人员考核管理办法篇4

【关键词】市场经济;高等学校;办学成本核算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环境,我国高等教育自90年代末期实行全面收费政策,高校教育成本从此备受社会关注。随着近年来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财政会计改革中部门预算和绩效考核的不断推进,以及高等教育管理制度的改革,高校已成为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法人主体。如何加强高等学校办学成本核算,优化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提高使用效益,成为摆在高校和政府面前的新课题。

一、高校开展办学成本核算的重要性

1.高校办学成本的核算对高等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十分重要

高校产业正从公益化逐步过度到社会化、产业化,主要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具有专业知识的高层次、高技能人才是高校的最主要产品,在校学生通过专业学习和实践积累等一系列活动,对社会做出贡献来实现其价值,积累这种内在价值的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社会资源。高校需充分考虑“投入”与“产出”的关系,争取以最少、最合理的教育资源耗费,培养出更多、更杰出的人才。

2.高校办学成本的核算是教育体制改革考核高校管理的重要指标

高校已逐渐从政府举办向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转变,具有独立法人实体,在办学模式、招生与就业、引进人才、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成果转化等领域已逐步与市场接轨,办学风险也相应产生。由于传统的“报账式”核算已不能满足各方对高校会计信息的需求,高校办学成本核算体系的建立有助于高校的持续发展。

3.高校办学成本的核算是优化高校资源配置的必然要求

当前我国高校面临着经费不足、资源浪费的问题。大部分高校仅注重如何提高教学质量,而忽视怎样提高内部管理水平,没有意识到分析办学成本效益的重要性。如一些院校管理人员数量过多、教学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重复购置、实验设备利用率低等。只有客观、准确的对办学成本数据进行核算,高校才能准确、科学的计算出培养学生的财务成本,进而对办学成本进行控制。

4.高校办学成本的核算面临的瓶颈问题需要一个全面、科学的成本核算体系

当前,高校成本核算的对象和周期不统一、运行成本概念模糊,不便于进行实际操作;高校内部财务监督机制不健全,对资金使用效益、固定资产及无形资产管理监督不够,出现混乱;教育投入和资源分配还存在矛盾,体现出高等教育有失公平;另外,一些高校仍在使用收付实现制的会计核算原则,已无法满足多元化的信息需求。

二、市场经济环境下高校办学成本的核算体系

1.明确高校办学成本会计核算前提

高校会计与企业会计不同,在高校教育成本核算之前需要重新确认会计主体和会计分期。整个学校应该作为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的会计主体,会计分期应采用学生培养周期制。结合高校实际情况,高校会计期间应确定为当年7月1日至次年6月30日。另外,高校应强调教育成本核算的原则,综合使用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相关性原则,以及区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原则等。

2.确定高校办学成本核算的内容框架

(1)人员性成本。人员性成本主要是教学、教研一线人员的工资和各职能管理部门人员工资,还包括离退休人员工资(非社保)。教学、教研人员工资可以分为基础工资、课时津贴、实验经费、实习指导经费等;职能管理部门人员工资可以分为教学科研管理人员工资、行政管理人员工资和后勤保障人员工资、离退休人员工资等。根据财政部制定的政府预算收支科目,“工资福利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属于高校经常性成本中的人员性成本。

(2)日常运行成本。为了保障高校健康、可持续发展,需要依靠必须的日常运行经费来协调、保障和指引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合理、充分、有效的利用有限资源,最优化完成各项教学、科研、行政管理等工作。运行经费包含教学业务经费、科研经费、行政管理经费、后勤保障经费等与教学、科研、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根据财政部制定的政府预算收支科目,“公用支出”属于高校经常性支出中日常运行成本。

(3)资本成本。作为办学成本中的固定成本,基本建设经费主要是指为了满足教学科研需要,学校通过征地形成的无形资产,构建教学楼、实验楼、学生宿舍、图书馆、学生食堂等基本建设,购买教学、科研实验仪器和辅助教学设备、图书资料等固定资产,这些都是高等教育中货币性资金的物质体现。为了保障教学活动等可以正常有序运行,高校需要发生的维修(护)费用也属于基本建设经费。根据财政部制定的政府预算收支科目,“其他资本性支出”应该归属于资本成本范畴。

(4)可持续发展经费。高校最重要的职能是为国家和社会输送各类高层次、有用的人才,此外高校也是我国开展科学研究的主力军。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校企结合模式的进一步推进,高校科研工作与本身的教学活动、国家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已经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不可分割,可持续发展经费包含高校承办科研项目所需经费、教师队伍的培训以及高层次人才引进费用等。

3.设置高校办学成本核算的会计科目

财政部2013年颁布的《新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设置了“教育事业支出”、“科研事业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后勤保障支出”、“离退休支出”、“其他支出”、“累计折旧”、“累计摊销”等会计科目,用于全面地反映高校的费用支出,这充分考虑到高校支出结构呈现多样化的实际,会计科目的设置结构便于进行成本分析,为高校办学成本核算管理和政府拨款提供了充分的决策依据。依据“修正的权责发生制”原则,还设置了“累计折旧”和“待摊费用”科目,来核算支付期与归属期不一致的支出项目,增强了高校办学成本核算的准确性。

“教育事业支出”科目,核算高校办学过程中各类教学活动及教学辅助活动发生的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科研事业费用”科目,核算高校开展各项科研及辅助活动所发生的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行政管理支出”科目,核算高校校级行政管理部门(不含各类学生思想教育部门)开展行政管理活动发生的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后勤保障支出”科目,核算高校后勤部门为学校教学、科研、行政管理等提供后勤保障服务发生的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上述科目下设“财政补助支出”、“非财政专项资金支出”和“其他资金支出”三个明细科目,并按照《政府收支分类科目》“支出功能分类”相关科目进行明细核算。

“离退休支出”科目,核算高校负担离退休人员的工资、津补贴等基本支出;“其他支出”科目,核算高校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后勤保障、离退休支出、上缴上级支出、经营支出等支出以外的所有支出。

“累计折旧”科目,核算高校固定资产计提的累计折旧;“累计摊销”科目,核算高校无形资产计提的累计摊销。

三、市场经济环境下高校办学成本的核算策略

作业成本法(aBC)是以作业消耗资源、成本对象消耗作业为费用归集分配路径的一种成本计算和管理方法。特点是按成本动因归集费用,按作业用量分配费用;分配的标准多样化,核算与分析一体化。高等学校的办学成本核算适用于aBC的核算管理理念。

1.新高校会计制度下采用作业成本法的核算流程

高校的运作有明显的周期性和稳定性。每届学生都从招生开始始,毕业分配结束,周而复始。虽然高校也属于多元化产品的批量生产,所需的硬件设施要求、技术水平、时间精力不尽相同,但是高校具有符合作业成本法核算特点的职能明显、相对稳定等多个作业。鉴于作业成本法对于间接成本的有效核算,而高校成本核算又具有直接费用少、间接费用多的特点,所以作业成本法的多动因分析使得高校成本会计信息更加准确、真实和客观,从源头上节约支出,提高经费的实用效益、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升高校办学水平。

高校对学生的教育教学活动类似于企业生产对产品的纵向转移,而由相互平行的职能单位进行辅助工作。需加注意的是,如果教学活动或职能部门之间相互提供服务,则需要按照重要性原则或交互分配原则对交叉发生的成本进行归类,防止成本重复计算以保障核算结果准确。

首先通过作业分析、归集作业成本,对耗费的成本进行确认和计量,并根据性质和用途等因素归集到资源库;再确定作业中心与成本动因,将资源库价值分配到作业成本库中;最后计算作业成本动因分配率,按照对象分配成本,将成本支出分配到成本对象中去。综合考虑重要性和效益性原则,将各作业成本库价值分别计入最终产出,形成最终产出成本,及办学成本。

2.以a校为例设计高校办学成本核算管理体系:

(1)明确a校办学成本要素。详细罗列办学成本支出项目。假定a校房屋建筑物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为50年,预计净残值为0。

(2)归集作业资源。假设a校专职教师1000人,其中助教及讲师为550人,教授(含副教授)350人,正高级以上100人,则约当专职教师人数为550+350×2+100×3=1550人。同理再计算出学生、教辅人员、行政管理人员等的约当数。分别归集专属与非专属作业资源费用,分配各实际消耗资源(如图书资料费等)和仪表测量资源(如水电汽费),最后将这些资源分配到作业成本库。

(3)测算最终办学成本。根据作业动因分配率,在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后勤保障等系统中直接分配作业,按照数据分析,编制a校办学成本核算报告,分别为学院层面办学成本汇总表(见表1)和学校层面办学成本核算表(见表2)。

四、结语

总之,在新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充分利用作业成本法等会计核算手段,准确对高校办学成本进行测算和分析,确立合理的成本分摊机制,为政府制定合理的拨款和收费政策、社会优化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公平、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参考文献:

[1]刘强,王竹凤.高校教育成本管理与控制制度的创新探析[J].经济师,2013(1).

[2]王润.在新高校会计制度下应用作业成本法核算高校教育成本可行性分析[J].丽水学院学报,2012(8).

[3]于莉萍.新高校会计制度下高校教育成本核算体系探析.大连大学学报,2013(2).

科研人员考核管理办法篇5

关键词: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科研单位

科研项目经费是科研活动开展的物质基础,经费管理在科研单位管理体系中十分重要,也极为特殊,它需要科研人员与财务人员的共同参与,从而确保科研经费能够得到科学合理地运用,提高其使用效率,规避经费使用风险。然而在实际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关系到科研项目的实施状况,关系到科研单位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当前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项目预算编制质量不高。在科研项目申报的诸环节中,经费预算编制十分重要,它是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开始,是此后各阶段管理的基础和前提。然而当前一些科研单位在项目预算编制上存在合理性与准确性丧失的问题,预算编制质量有待提高。科研项目申报会围绕“科研”二字,技术因素会对申报结果产生决定性影响,因而关注技术因素本是无可厚非的,然而科研人员的经费管理意识过于淡薄,加之在财务管理方面的专业较为欠缺,这导致了在进行项目预算编制过程中态度不端正、方法不规范,并使得预算编制结果不够准确和完整。

(二)项目经费支出考核缺失。在很多科研单位中,如果项目财务验收审计不严格,存有问题和不足的项目能够顺利通过,那么这些问题和不足会被隐藏起来形成隐患,项目组在财务验收通过后便不再努力采取措施解决问题,并疏于对经费管理流程的反思与总结。

(三)对经费支出中形成资产的管理不够。一方面,就项目经费支出中出现的专用固定资产而言,不同科研单位的管理措施有很大不同,在有些机构的经费管理办法中核算办法较为明确,也有很多科研单位未将专用固定资产核查办法写入经费管理办法中。另一方面,针对经费支出时外购与研发形成的无形资产,很多科研单位的经费管理办法中没有清晰的规定,尤其是未对是否将成本核算与核算资产同时进行加以说明。

二、优化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存在的解决措施

(一)提高科研项目预算管理水平。作为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基础性管理,项目预算管理能够对经费使用及其使用效率产生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预算不合理不但会拖延科研进度、抑制项目的顺利开展,还可能造成成本的加重以及资金风险压力的增大,除此之外还可能会引起管理部门、研究人员和各课题小组之间矛盾和不满。因此,科研单位要以项目研究任务为中心,从实际成本出发,加强科研人员与财务人员之间的沟通协调,充分考虑科研项目开展的实际需要,遵循并综合考虑经济合理性、政策相符性、目标相关性等基本原则,对经费预算进行准确合理地编制,准确得出项目预算,合理分配既定的科研项目经费,提高经费使用效率和效果,保障项目的正常开展。

(二)健全科研项目经费监督机制。要极力避免财务人员对科研项目不清楚、科研人员对经费管理不了解的问题,科研单位的财务部门、科研管理部门、课题小组要加强协调配合,在科研经费的使用和管理问题上相互监督,保证经费收支手续内容真实有效、数目齐全;要减少核算失误,增强经费支出的公开性和透明性;如果出现违规现象,应在发现后的第一时间予以解决,实施有效的纠正措施,确保科研经费使用公平公正;应严厉禁止擅自挪用科研经费的状况,禁止通过科研经费谋取私利,保证每一分钱都用在科研项目上;科研经费支出必须符合项目预算和合同约定。

(三)实施追踪问效、绩效考评。在科研项目开展中,应实行项目负责人负责制,由专门的负责人综合把握项目实施情况。要规范财务部门审核,报销对于科研经费报销,应首先由项目负责人核准,继而需经过科研管理部门负责人审批,并且要通过院所领导的审批。对任意一笔经费,无论数额大小,都应做好事前、事中、事后监控和追踪问效。避免资金浪费现象,禁止虚假报销项目。与此同时,要完善综合绩效考评制度,以科研项目的综合运行效果、科研支出目标完成状况、投入与产出对比状况等作为评价参考内容,而不单以其经济效益和审计验收结论为标准,从而加强对各项管理工作的规范,优化经费整体架构。

结束语:通过上文的分析可知,科研项目的顺利实施不仅需要科技人员艰苦奋斗,还需要加强项目经费管理,提高项目经费使用效率,规避项目经费风险。当前科研单位在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上存在着很多问题,应当注重财务人员与科研人员的协调配合,加强预算管理,优化监督机制,实施追踪问效和绩效考评,不断提高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水平。

科研人员考核管理办法篇6

   1技术中心科研人员绩效考核现状

   马钢技术中心的科研人员绩效考核规则是通过参照同行业几大钢企的考核方法和考核指标,结合马钢自身特点制定的,经过4~5年的实践应用,取得了一定效果,基本上能够反映技术人员的基本工作情况和所做出的业绩。科研人员的绩效考核采用年终一次性评价,考核方式是根据人事部门制定的考核表进行个人自我评价(打分)和单位领导(或单位评价小组)评价,评价内容主要分为两大部分,即工作基本情况(基本得分)和工作业绩(加分),基本情况分为承担科研任务情况、撰写情况、工作调研情况、完成交办任务、业务培训情况、工作指导情况和工作态度情况等。工作业绩主要是取得科研成果等情况。从总体上来看技术中心的考核没有跳出国内基本考核框架,还是年终一次性“算帐”。

   2科研人员绩效考核存在问题及原因

   1)考核缺乏明确的目标性,考核目的性比较单一。现行的考核形式,多数是为了考核而进行考核,考核的结果也主要是为了评优,发奖金,考核结果很难达到信息反馈和提高绩效的作用。

   造成上述现象原因为:管理与考核脱节,考核反映的多是科研人员工作的表面,很少能反映科研人员实际工作的内涵,科研人员不可能通过考核及时了解自己工作成就及今后需要注意和努力的地方,领导也很难据此给予有效的指导和帮助,有时甚至反而增加了领导与研发人员的矛盾。

   2)考核工作只注重考核人员的结果,不注重对工作质量考核。这就导致被考核者一味追求项目的级别或项目数量,在这方面去“挣工分”。

   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在考核内容中虽然也涉及到工作质量,但没有具体指标和依据,只能凭主观评价。忽视了阶段性的考核评价的设立,缺乏工作过程考核的记录和评价,或者考核记录不全面,导致年终考核时难免对部分考核指标靠想象去评价,造成不是评价过高,就是遗忘不评价,个人行为替代了组织行为,这样得出的考核结果是失真的,造成部分科研人员对考核结果不服气。

   3)考核结果没有与科研人员的待遇等直接挂钩。考核结果虽然在考核办法中写到与科研人员的收入、职称评聘、骨干评选、技能培训(含出国)等挂钩,但实际没有实施,仅仅用于年终一次性的加奖。造成上述现象原因是:科研人员的绩效考核只注重考核结果,为考核而考核,忽视了通过考核来加强人才队伍的培养、激励优秀人员更加努力工作和创新、鞭策落后者找到差距、学习先进,改进不足。

   3科研人员绩效考核新办法探讨

   为了达到有效解决上述一些问题以促进科研人员绩效考核的不断完善,经过不断摸索、探讨,寻找新方法,通过建立科研人员绩效考核管理系统,实现了分模块对科研人员进行绩效考核。由于系统采用B/S模式架构,考核管理人员和科研人员都能方便的从网页上登录进系统,分别进行考核管理工作和查询结果等。

   科研人员绩效考核管理系统通过建立工作业绩、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的绩效考核评价模型,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手段对考核指标进行定量设计和全过程评价,注重过程考核和考核时间结点限制,通过预设的各个模块录入指标,系统通过不同专业的不同算法实现科研人员过程考核的数据汇总,实现了从定性考核转化为定量考核,从年终一次性考核转化为分阶段连续轨迹性考核,实现考核者与被考核者及考核结果的互动,公开透明,相关部门的考核管理职能得到充分体现。

   3.1科研人员绩效考核管理系统的评价模型

   科研人员绩效考核管理系统的评价模型的主要内容包括工作业绩、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工作业绩主要是指年内从事的研发项目、临时任务、上年度或再早时间项目产生的成果(包括技术进步奖、专利、技术秘密和标准等)、发表的论文和论着。工作能力主要是指岗位基本能力要求和年内能力的提升,即研发能力、计划能力、科研方法、学习能力、指导能力、合理化建议、以及获得表彰和荣誉等。工作态度主要是指科研人员在日常工作中的劳动纪律、工作管理、工作考勤和质量安全管理中的执行评价。

   3.2科研人员绩效考核管理系统的实现方法

   1)绩效考核指标的定量设定。

   为了达到对科研人员实现公平的绩效考核,对科研人员的绩效考核内容、考核评价系数进行统一的分值设定。在考核内容上对科研项目和临时任务进行级别、类别、项目类型、参与角色等分类设定,对获取的成果、专利、标准、获奖论文、论着等进行级别、类别、参与角色等分类设定,对工作能力的能力指标级别和工作态度的执行级别进行设定;在考核评价系数上对科研项目和临时任务的季度考核进行考核系数设定,对课题长考核评价项目组成员的考核指标进行考核系数设定。所有的考核内容和考核评价系数在考核管理系统中均以系统的基本参数形式进行设定,这些参数可随考核需求的变化进行更改设定,以满足新的考核需求。

   2)科研人员的绩效考核方式。

   科研人员的绩效考核方式分为两种,一是需要通过对科研人员参与并正在进行的工作进行考评实现科研人员的绩效考核。这主要是针对科研人员参与的科研项目和临时任务。科研人员参与的科研项目考核按过程考核,由于科研项目的实施时间跨度一般都较长,在科研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需有几次阶段考核评估,参与该项目科研人员的过程考核也就需要相应的几次阶段考核评估;科研人员在参与科研项目的过程考核中,不仅需项目评审组对科研项目考核评价,还要有课题长对课题组中的科研人员的考核评价,然后在科研人员绩效考核管理系统中把各种考核评价转换成相应的考核系数,再通过系统中已设定的计算公式计算出科研人员参与科研项目的绩效考核评价,系统通过对各阶段的考核分进行加权计算即得出科研人员参与该项目的绩效考核评价;科研人员参与临时任务的考核与参与科研项目的考核类似,只是临时的实施时间跨度一般较短,只需象科研项目的一次过程考核就能实现对科研人员参与临任务任务的绩效考核。二是收集科研人员已获得的工作成绩和平时工作表现情况并录入到考核系统中实现对科研人员的绩效考核。这部分的收集内容主要是科研人员获得的成果、专利和获奖论文等。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的日常表现情况的考核按季度进行,通过将收集的数据在科研人员绩效考核管理系统中转换成相应的考核系数,再通过考核系统中已设定的计算公式即可计算出科研人员参与这部分内容的绩效考核评价。

   3.3科研人员绩效考核管理系统的应用效果

   通过信息管理系统,建立了科研人员整体工作及业绩档案,比较系统、客观、公正地反映和记录了科研人员每一年的工作情况,以及能力发挥、培训提高等情况,领导便于掌握每个人的情况,把握单位整体情况。克服了以往对科研人员工作情况记录零散的状况。通过信息管理系统,可以查询到每个技术人员年度承担工作任务、能力提升、工作成果以及工作质量的评价。进一步促进了基层的管理工作,督促规范工作任务的计划安排、人员配置和检查与考核,减少了管理工作的盲目性。

   通过信息管理系统,使科研人员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找到自身在工作中的差距,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工作质量,有针对性地参与培训和学习相关知识,提高工作技能,避免单纯考核。过去,考核很难看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工作期间的不足更难看到,现在通过信息管理系统,每个技术人员随时可以通过网上系统查询到自己的工作情况和考核情况,以此不断修正和改进。

   4结语

科研人员考核管理办法篇7

乙方:××大学博士后工作办公室

中介方:上海市博士后工作办公室

为了充分利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人才与科研优势,以全面提升太保集团的整体研究水平,根据全国博士后管委会《企业博士后工作管理暂行规定》的有关精神,在上海市博士后工作办公室的指导下,经甲乙双方商定,就联合招收、培养企业博士后研究人员,研究课题为:的有关事宜达成以下协议:

一、甲方责任

1、聘请专家对申请进站的博士后进行资格审查,并确定最终人选。

2、根据太保集团发展需要,拟订研究课题,并成立项目课题组,指派有关专家指导博士后研究工作。

3、每年为每位博士后提供日常经费,主要用于支付博士后的生活费用(包括补贴、家庭安置和社会福利等,住房由太保集团帮助解决);委托乙方代为发放博士后日常经费、绩效奖金和办理博士后社会保险手续。社会保险单位缴纳部分由太保集团承担。

4、每年为博士后提供绩效奖金,绩效奖金根据科研成果、工作表现,经考核后按季发放。

5、太保集团每年为每位博士后提供科研经费,主要应用于与科研相关的工作调研、差旅费等。

6、做好博士后在甲方工作时的日常管理、考核评价工作。

7、组织专家指导小组,对博士后研究项目的开题报告、中期报告和最终科研成果进行评审。

8、支付乙方行政管理费,每年××元。

9、落实并管理博士后研究人员的组织关系。

二、乙方责任

1、全力支持甲方的工作,与甲方联合招收、培养并考核博士后研究人员。

2、办理博士后进出站手续。

3、根据甲方需求,指派博士后指导专家,指导博士后研究工作。

4、做好博士后在乙方工作时的日常管理和考核评价工作。

5、根据甲方委托,代为发放博士后日常经费、绩效奖金并缴纳税金,办理博士后社会保险。

6、在资料借阅、设备使用、课题申报、成果评审等方面为博士后研究人员提供与乙方独立招收博士后的同等待遇。

7、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负责博士后研究人员的职称评定工作。

8、落实并管理博士后研究人员的人事关系和户口关系。

9、博士后若定期考核不合格,经认定不适应继续从事研究工作,会同甲方联名报请批准中止其研究工作,作退站处理,同时终止各项经费的支付。

三、中介方责任:

1、负责核准甲乙双方联合培养企业博士后的进出站申请,协助办理有关博士后进出站手续。

2、定期指导和检查有关博士后培养、考核工作。

3、在甲乙双方发生争议时予以协调。

四、其他事项:

1、博士后研究成果的知识产权原则上归甲方所有,若有乙方科研成果转让到博士后研究项目,双方应预先明确研究成果的归属和分离办法,此条款为永久生效。

2、未经成果产权所有者的许可,参与项目研究、考核工作的相关人员不得泄露有关科研机密。

3、本协议未明确事宜,按照《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管理办法(试行)》和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制定的《企业博士后工作暂行规定》的有关条款执行。

4、本协议未尽事宜,由甲乙双方另行协商解决,或通过中介方调解解决。国家如有新的有关规定,则按国家规定执行。

5、本协议一式三份,甲乙双方和中介方各执一份,经三方签字盖章后生效。

本协议有效期:××年××月××日至××××年××月××日

甲方: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博士后管理办公室(盖章)

代表签字:

年月日

乙方:复旦大学博士后工作办公室(盖章)

代表签字:

年月日

中介方:上海市博士后工作办公室(盖章)

科研人员考核管理办法篇8

2016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项目承担单位要建立健全科研财务助理制度,为科研人员在项目预算编制和调剂、经费支出、财务决算和验收等方面提供专业化服务”,由此来创新科研服务方式,让科研人员潜心从事科学研究。根据文件要求,各高校立足实际,积极选聘人员设立了科研财务助理。然而,由于高校人事制度、绩效工资制度,以及高校科研项目情况等影响,科研财务助理在实施过程中参差不齐,存在不同的潜在问题。对此,进一步研究科研财务助理的设置问题,在此基础上试图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为推进科研财务助理制度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科研财务助理由来及相关研究简述

长期以来,高校科研项目主要以项目团队和项目个体为主,通过项目研究活动完成科研项目。因此,在科研项目活动中,科研团队或科研项目负责人独立完成科研项目的申报、立项、预算经费、经费报销、预算调剂、项目结题等系列工作。随着科研项目的增多和经费规模的扩大,科研项目事务性工作日益增加,特别是近年来国家对科研经费监管力度加大,经费报销手续逐渐复杂,科研团队和项目负责人对科研财务业务耗费的时间和精力急剧增加,科研报销矛盾也日益加大。由此,科研财务助理雏形开始出现,比如科研项目负责人自己充当财务助理,亲自办理相关科研财务业务;或者对其科研团队成员进行了责任分工,科研项目负责人审签经费报销手续,项目团队成员参与财务报销经办;或者部分科研项目负责人将其所带的研究生设立为学生财务助理,委托其办理科研财务手续等[1]。然而,上述科研财务经办人都面临着对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政策的理解和执行缺乏全面、系统的认识,部分参与项目经费的某个环节方面的经办,专业能力非常有限。而学生财务助理或者团队成员变动性较大,也不利于科研经费的规范管理。由此,在新形势下科研财务助理应运而生。

付瑶丹[2]从科研财务助理制度执行的角度,对科研财务助理的工作?责、业务培训、考核激励等三个方面提出建议。王乃■[3]探讨了科研财务助理应具备的素质与岗位职责,并对如何健全科研财务助理制度管理机制、队伍建设和监管机制提出了优化建议。蒋莉平[4]就科研团队(项目组)自主聘用和财务处统一安排科研财务助理两种模式分析了不同科研财务助理聘用模式的特点,为推进该管理方式的实施提供了参考。林丹凤[5]着重探讨了国家政策出台前后科研财务助理模式存在的实际问题,对进一步强化制度建设、职责要求和素质培训等方面提出了思考。

综上所述,高校科研财务助理在推行过程中积累了不少的实际管理经验,也出现了一些现实问题,故有必要进一步探讨科研财务助理在聘用形式、薪酬发放、职责设置和考核等方面的问题,找出问题症结和原因,提出制度创新建议。

二、科研财务助理设置的必要性

(一)科研财务助理有助于加强财务沟通,缓解科研财务报销压力

近年来,部分科研经费总量和年度增量比较大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工作更加复杂。尽管科研政策有所放松,但严控科研经费报销仍然是引发财务矛盾的重要因素。科研财务助理实施后,由科研财务助理来经办,科研财务助理熟练的财务知识,提高了工作效率,也减少了财务报销压力,缓解了报销矛盾。同时科研财务助理也能够很好地贯彻落实财经政策和指导科研教师管理科研项目经费。

(二)科研财务助理参与科研项目经费业务,是科研经费管理精细化、专业化的客观要求

高校财务精细化、专业化管理就是要让财务规则、财务理念渗透到科研项目过程中,从申报、立项、执行、结题等,确保科研项目经费按照制度来执行,将财务的服务与监督理念贯穿于科研项目中。科研经费涉及面较广,支出类别较多,费用发生的情形复杂。科研财务助理通过掌握和熟悉相关的财经政策和科研经费管理政策,从专业角度给予科研项目更多的指导,在政策范围内对经费使用管理更加有效,从而也避免了很多课题项目“结题不结账”的现象。

(三)科研财务助理的实施是解放科研人员,促进学校科研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科研经费属于财政性经费,是委托部门对承办单位和科研课题人员完成相关科研项目的经费资助,项目经费按照专项经费的“专款专用”进行了管理,对经费要进行项目评估。由此,科研经费不再是科研人员的自留地,那么科研经费管理放权由专职的科研财务助理来经办,进行专职专业化管理,可以让科研人员从繁琐的经费管理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保持充足的精力和时间专心从事科研项目的研究,有利于促进学校整个科研水平的提高。科研财务助理按照国家和单位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和相关财务管理制度进行管理,也提高了科研经费管理效果。

三、当前科研财务助理设置模式及问题分析

目前,结合高校实际,部分高校陆续开展了科研财务助理的设置工作。学校人事部门、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和学院等单位组织了科研财务助理的社会选聘工作,设立了专门的科研财务助理岗位,高校也拟定了科研财务助理的相关选聘、使用、考核、薪酬和培训等制度,为推动科研财务助理工作创造了良好的制度环境。通过对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同济大学、西南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高校科研财务助理设置情况的整理,科研财务助理设置模式及相关问题分析如下:

(一)岗位设置方式

1.委派制。学校财务部门、科研部门和学院共同选聘专兼职人员,通过委派形式参与各学院或者科研项目的相关财务业务办理。科研财务助理的身份关系在财务部门。委派的科研财务助理与科研项目及科研团队的融合度有限,对项目内容和项目执行的参与程度不深。委派科研财务助理若专职或者兼职从事科研财务助理工作,那么必然要对其委派的单位、科研项目、科研职责范围进行明确规定,否则会影响其工作量考核和工作积极性,从而影响单位科研项目经费的管理。

2.项目设置。由科研团队和科研项目单独从科研团队中设置专门人员从事科研财务业务经办工作。科研团队自设科研财务助理,全程参与项目,项目熟悉,能够把握项目执行进度、经费支出,动态监管项目经费情况。个体科研项目一般由科研项目负责人自行承担科研经费管理业务。然而,科研团队的科研财务助理受项目和项目经费情况影响,人员变动较大,项目结束后其职责也会淡化,财务业务难以保持连续性。

3.学院设置。由校内各学院按实际独立设置专门的科研财务助理,其职责脱离于学院其他行政事务,专职从事学院的科研助理事务。学院自设科研财务助理,实行非合同制的院聘方式管理,这是否与学院内部行政已设置的党办秘书、财务秘书、科研秘书等岗位有所重复,增加了学院的行政人数。

(二)科研财务助理薪酬

1.学校统一发放基础工资和绩效奖励。按照学校校聘人员的合同制方式,对科研财务助理发放基础工资和绩效奖励。其经费来源于学校人员经费和绩效工资额度。

2.学校统一发放、以科研劳务费形式支付。学校科研管理部门从各单位、科研项目中以科研劳务费或者科研管理费方式提取一定额度经费,设置科研财务助理人员专户,科研财务助理劳务费从此项目中进行核算发放。

3.科研团队或科研项目负责人发放劳?詹固?。科研项目负责人按照其成员分工和对项目的贡献大小,定期或不定期给予科研财务助理一定的劳务补贴。这种发放方式受项目经费和科研项目费负责人主观因素影响较大,在某种程度上会促使科研财务助理与科研项目负责人形成利益共同体,影响科研经费管理的规范性。

(三)管理方式

1.纳入学校校聘人员统一管理。学校相关部门选聘,人员设在学院,签订用工合同,其职责是负责所在学院所有教工的科研财务事务工作。由学校和学院联合考核,考核合格则续签合同,否则被淘汰。科研财务助理在身份和薪酬考核方面认可度较高,其自我约束力较强。

2.学院自行管理。学院自聘人员相当于院聘人员,由学院负责人统一管理,学院对科研财务助理职责进行日常考核,并根据科研财务助理的工作情况给予发放劳务费。相对而言,学院对科研财务助理的约束力较强,但其个体主观认为缺乏职业安全感,较低的劳务费直接会影响其工作主动性,短期任职行为现象较多。

3.科研团队或科研项目负责人管理。对科研团队和科研项目自设的科研财务助理,由团队负责人或项目负责人管理,对其进行业务考核。在某种程度上与科研团队的稳定性和科研项目负责人项目的持续性相关,必然会影响到科研财务助理的内在认同感。

四、落实科研财务助理政策的建议

(一)转变观念,切实推动科研财务助理的工作

近年来,国家设立的科研项目越来越多,科研经费总量逐年上涨。2014年各类高校拨入科研经费达到了12442735万元,经费支出11567573万元[6]。科研经费规模的扩大,国家对科研管理规范和有效性要求越来越高。同时,科研经费报销单次金额小、报销频率高、报销事项烦琐,经费管理压力较大。因此,科研主管部门和科研项目负责人都要积极转变观念,把原有的“自留地”拿出来由专业的科研财务助理来经办,为自己留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从事科研项目研究,提高经费管理的效率和效益。各单位负责人要积极支持科研财务助理工作,从工作条件、工作环境等方面给予支持。各项目负责人要充分理解和支持科研财务助理工作,尊重科研财务助理的专业能力,严格按照相关科研经费政策和经费预算执行,规范科研经费支出的管理。

(二)完善科研财务助理实施细则,保障科研财务助理工作的开展

结合各高校科研实际情况,进一步细化科研财务助理管理办法和相关实施细则,具体明确科研财务助理的选聘、考核、薪酬、职称、晋升等条款,细化科研财务助理的岗位职责。同时,也要有相应的科研财务助理的培训制度,将科研财务助理与学校现有财务秘书、财务经办纳入一体化管理[7],由学校科研处、人事处、财务处等相关职能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对科研财务助理进行培训,不断更新科研财务助理的科研、财务知识体系。

科研人员考核管理办法篇9

abstract:onthebasisofstandardizingassessmentandimprovingthelevelofscientificmanagementofcolleges,thecollegeexplorestheconstructionandpracticalresearchoftheevaluationsystemfor"fiveinone"jobmanagementtargetresponsibilitysystem.thispaperdescribesthetheoreticalbasis,practicalresearch,promotingeffect,thinkingandexplorationoftheconstructionofthisevaluationsystem,whichcanbeconsideredasthereferencefortheconstructionofevaluationsysteminasimilarvocationalcollege.

关键词:考核;高职院校;科学管理

Keywords:assessment;vocationalcolleges;scientific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3-0250-02

0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作为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高等职业教育受到了更多的关注,高等职业院校院校的发展也将逐渐成为职业教育领域内一个重点研究内容。作为高职院校,如何建立一套科学的管理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持续释放办学活力,增强高等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应该成为高职院校管理者的一个关注点。依据目标考核、绩效考核等理论,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从构建“五位一体”岗位管理目标责任制考核体系入手,通过规范考核、科学管理,推动了学校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1探索高职院校“五位一体”岗位管理目标责任制考核体系的理论依据

依据目标考核、绩效考核理论,构建高职高专院校科学、合理的全方位考核体系有利于实现学校的科学管理,提高管理效益和水平。

1.1目标管理理论目标管理理论是由现代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根据目标设置理论提出的目标激励方案。目标管理强调组织群体共同参与指定具体的可行的能够客观衡量的目标。具体实施步骤包括:确立组织的整体目标责任;清楚分工合理制定各部门员工的目标;目标实施的准备工作;制定衡量目标的标准。对于学校部门、个人的考核,基础和关键是对部门、个人完成学校各项工作的能力评价。所以,构建岗位管理目标责任制最基础性的工作就是结合学校工作目标和管理机制,明确各部门、个人的工作目标、任务,从而在考核工作中能准确的检验工作完成情况,用量化的指标衡量工作完成能力。

1.2激励理论包含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赫兹伯格的“双因素动机理论”,麦格雷戈的X理论和Y理论等的内容型激励和包含弗鲁姆的期望理论的过程型激励理论。任何一项考核,结果都应该是起到激励作用,考核结果使用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满足基本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更要结合个人发展等深层次需求,所以,学校考核结果按比例直接计入职称晋升、评先评优等各项评比,充分发挥考核的激励作用。

1.3绩效评价理论绩效评价是一种重要的管理工具,指识别、观察、测量和开发组织中人的绩效过程,它与计划、组织、指挥和控制等四种主要管理职能有关,是组织决定奖惩、晋升、培训及解雇的重要依据,更是人事选拔效度研究中的效标。在岗位管理目标责任制考核中,充分利用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四种管理职能,结果采用绩效评价方式。

2构建高职院校“五位一体”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体系的探索

高职院校和高等教育本科院校相比,一般规模较小,但是机构设置、专业设置等方面还有一些共同特点,所以,构建考核体系过程中,既要借鉴大学教师考核等方面的经验,还要充分考虑高职院校本身的特点,更关键是要紧紧把握考核必须围绕提高学校科学管理水平、增强学校办学活力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所谓“五位一体”考核体系,是指通过分析部门、个人岗位特点,制定包含五个考核指标的分系列考核办法,通过五个方面的评价,全面衡量部门、个人工作实际效果,达到量化考核的目标要求。比如,教学部门考核,考核指标为教学工作、科研工作、学生工作、就业工作、思想政治及其他工作;非教学部门考核指标为思想政治工作、机关管理工作、重要职能工作、年度重点工作、安全稳定工作。“五位一体”岗位管理目标责任制考核体系构建中,充分体现了:

2.1考核范围的全员性“不患寡而患不均”经常用于军事方面,同时也适合于管理工作,在考核方面,可以理解为必须保证符合社会主义的公平和正义的思想,所以,我校考核范围设定为全员考核。部门包括教学系部、行政处室、教辅机构,个人则是包括行政管理人员、教师和实验人员及辅导员(仅不包含校级领导)。

2.2考核指标的全面性考核体系中最为重要的是考核指标的设立,这直接关系考核的导向和结果。在三年的探索过程中,经过不断的完善,各部门、个人考核指标设立重点逐渐明确,并强化可操作性。比如教学部门考核突出教学工作重要性,将教学管理、教学基本建设、教学效果、获奖和特色创新作为考核的重要指标,而将科研工作、学生工作、就业工作、思想政治和其他工作指标所占分值下调,从而提高系部抓好教学质量的积极性。教师考核则侧重教学质量、教学改革、科研工作等内容。

2.3考核过程的公开性学校合理考核督办领导小组,设置独立设置的考核督办办公室,配备专门人员,考核过程实行公开,单项考核责任部门严格按照指标要求落实日常考核、年终考核,并及时公开考核结果。年底考核,民主测评以服务对象测评为主,并且利用读卡机等设施保证测评统计过程的公开化、公平性。

2.4考核结果的透明性无论是日常考核结果,还是年终考核结果,都实行公示制度。考核结果中的加分项目、扣分项目都实行单独公示,接受全体教职工监督,对于提出的异议必须公开给予答复,保证其透明性。考核结果用于干部选拔、职称晋升等工作时,均进行事前公示,明确分数和计算方法。

3以“五位一体”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体系为依托,全面提高学校科学管理水平

3.1“五位一体”考核体系的构建有效推动了学校科学管理“五位一体”考核体系的构建过程也是理顺管理的过程,根据考核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学校深入研究管理层面体制不顺畅的环节。在广泛征求意见,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对学校机构设置、人员编制进行了重新编制,报请上级主管部门后组织实施。各部门都以提高管理效益和水平作为着眼点,日常工作管理进一步规范,各部门间协调联动进一步加强。在各部门、全体教职工的努力下,学校各项工作均取得了突出的成绩,近三年,学校教学、科研工作均取得丰硕成果,并先后获得全国绿化模范单位、河北省文明单位、河北省“五五普法”先进单位等40余项国家、省、市荣誉。

3.2“五位一体”考核体系的构建有效推动了工作机制创新通过构建“五位一体”考核体系,学校进一步明确了学校和各二级机构的责权利关系,以重心下移为目标,加大一线倾斜力度。职能部门的管理职能和服务职能都得到加强,教学系部在工作机制上也力求不断创新。学校根据考核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对学校机构设置进行了调整,同时按照科学合理、节约人力、提高效率的原则,开展定编定岗工作,核定各部门编制人员,提高学校科学管理水平。

3.3“五位一体”考核体系的构建有效调动了工作积极性高职高专院校教职工的教学工作是工作的重点,教师在对教学工作熟悉后容易产生懈怠心理。各职能部门职员因为长期从事单一性工作,工作流程和内容相对熟悉,也容易产生职业倦怠。“五位一体”考核体系构建过程中,充分考虑发挥激励作用和正面引导作用,除对本职工作目标进行严格要求,对科研成果、论文、荣誉等体现为加分项目,通过适当的激励措施,教职工在完成本职教学工作或其它工作的同时,加大科研工作、争先创优等方面的工作,全体教职工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充分调动。学校科研立项、、社会培训和服务等工作都有了显著的提高。

4思考和探索

4.1要进一步加强对目标管理、绩效考核等理论基础的研究。科学研究必须有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理论指导,要更加深入的学习理论基础,提炼符合实践探索的着眼点,不断丰富考核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

4.2要进一步加强对高职高专院校办学特点的研究。考核的目的是推动工作,在考核指标体系设置、考核程序和方法等问题上必须结合高职高专院校的办学特点,紧紧围绕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这条主线,确保考核真实作用的发挥。

4.3要进一步加强考核督办工作人员配备、专业培训等工作。考核体系构建后,要确保实现预期目标,必须高度重视考核督办人员的工作方法等方面的培训,在考核中必须严格遵守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避免出现“因人而异”、“”等现象的发生。

4.4要进一步加强考核结果使用公平性的探讨。在考核结果直接与晋升职称、提拔任用、评优评先等工作挂钩的机制下,如何确保考核的不同序列人员之间的公平性,使考核结果的使用体现公平性,从而真正实现调动工作积极性,开创学校各项工作新局面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石冉.着力培育高职外语复合型人才为怀柔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6).

科研人员考核管理办法篇10

如何更好地构建高校全面的考核体系,激发二级学院及教职员工的积极性,保证学校的发展战略及各阶段目标得以顺利实现,是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

高校绩效考核的研究现状和评述

关于高校绩效考核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高校教师绩效考核,对高校机构尤其是教学科研机构考核的研究和实践都较少。通过总结,对教师绩效考核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关于高校教师教学工作的考核研究。余德华(2009)等建立了教师教学业绩量化考核的依据和标准,强调在考核工作中要以完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为基础,关注教学业绩过程考核,加强教师个人自评,健全考核前期宣传与后期的反馈制度,从而建立以过程管理为导向的教师教学考核体系。黄玉飞(2009)总结了目前对教学团队的考核重评轻建,重甄别选拔、轻促进发展,因此导致激励了现有团队的同时,对于尚未形成团队的教师积极性没有得到有效提升。

2.关于高校教师科研工作的考核研究。刘慧群(2010)通过实证调研建立了高校科研团队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并利用综合评价方法确定指标权重,探讨了科研团队绩效考核的方法选择问题。于敬(2010)等研究了高校科研业绩考核评价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并主要总结了国外科研管理和考核的模式,提出了建立弹性科研业绩考核机制,建立分类评价和管理方式,建立有特色的同行专家评议制度等措施。杜伟锦(2003)研究了教学研究型高校科研业绩定量的考核。蔡亮(2010)研究了对于高校学科带头人的考核评价,提出实行多层次的考核评价办法,做到因人而异。

3.关于高校教学机构考核的研究。目前对于高校机构考核研究较少,宁波工程学院课题组探讨了普通高校院(部)工作绩效考核的实践,提出提高教育效益、注重教育投入与产出的效率,是国际高等教育界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高校院(部)作为高校的基本运作单位,开展对其工作的绩效考核,通过考核优化院(部)的办学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是学校实施战略管理的重要环节。

4.国外高校教师考核的经验总结。姜建明(2009)对美国高校教师考核与晋升进行了研究,强调虽然美国没有建立统一的教师考核制度,但是就学校个体而言,其内部都形成了极为重视教师考核的氛围,并建立了相当科学、系统、严格的教师考核体系。高校教师考核制度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考核标准、考核程序、考核方法、考核指标、考核意义。美国高校的考核方式分为:职位续聘考核、绩效考核、职位晋升考核,考核程序包括教师自我考核、同事和同行评议以及学生评价,考核周期根据不同类别人员确定不同周期,从3年~6年不等。英国帝国理工大学每两年对所有教职工进行考评,目的是评价个人对部门的贡献并提出其职业发展的建议。法国的大学教师享受国家终身公务员的待遇,因此教师可专心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对科研人员的评价主要由国家科研评价委员会负责,评估中重视业绩和与研究人员的深入交流,该委员会认为对科研人员的考核不应该完全按科研成果进行定量分析,也不能用一个尺度去衡量所有的科研单位,应该给科研人员和科研单位充分的自由,同时该委员会比较重视国内外同行专家的评议。

目前高校绩效考核方面存在的问题

1.高校绩效考核缺乏一整套理论支撑。高校绩效考核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目前的绩效考核方案中,对于绩效考核的目标、考核主体的确定、考核客体发展和成长的规律、考核的理论依据、考核的程序、考核的方式、考核的手段等没有形成统一的范式用于指导实践。朱雪波(2011)等提出了高校教师考核存在年度考核流于形式、科研考核追求数量、教学考核片面粗放等问题,无法真正通过绩效考核促进教师成长,推进高校教育改革的步伐。

2.高校绩效考核缺乏对办学效益的关注。高校绩效考核虽然开始关注分类分层考核,但是依然侧重对教师个体的考核,对高等教育以及高校办学的效益即投入产出效率的考核没有取得新的进展,从而影响高校资源配置的优化,高等教育的投入产出效率较低。因此应该强化高校绩效考核中教学科研机构(院、系、部)的绩效考核,从而促进高校发展中规模、结构、效益的优化和可持续发展。

3.高校绩效考核缺乏自主性和自发性。一方面高校绩效考核受上级主管部门的制约,带有一定的行政性,同时又在某种程度上受社会价值取向的影响,从而使得高校绩效考核缺乏自主性和自发性,无法真正与自身的发展定位和发展战略密切相关,而这也是目前高校绩效考核功利性、短期性的主要原因。

4.高校绩效考核缺乏结果的有效应用。高校没有将绩效考核作为学校和教师发展的动力之源。黄乃文(2010)指出,目前没有一套完整的绩效考核管理制度,考核结果无法与人事管理的聘用、降级等其他职能真正有效联系,使得考核结果束之高阁,通过考核激励的目的没有达到。另外因与考核挂钩的岗位津贴额度不高,岗位级别的津贴差别不大,无法体现优劳优酬的分配精神,使得教师对绩效考核工作缺乏热情。

基于此,我们将主要针对高校绩效考核体系的创新模式建立提出一些思考。

高校绩效考核的原则和框架体系

1.明确绩效考核的目标。绩效考核是促进教师和机构成长和持续发展的手段和过程,考核本身不是目标,因此为了实现集体发展和个人发展达成一致的目标,就要提高个人和团队参与考核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处理好考核主体和客体之间的沟通和协调关系。通过绩效考核真正达到:第一,有利于教师个体的成长和自我价值的实现;第二,有利于机构的投入产出效率提高和可持续发展;第三,有利于实现学校服务社会和自身价值提升的目标。

2.绩效考核应遵循的若干原则。为了提高绩效考核的效果,要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教师考核与机构考核相结合:为了推进校院两级管理的进程,建立合理有效的高校权利分配结构,给机构充足的发展空间和更多的自,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机构的积极性,办出特色,提高高校办学的整体效益,高校的绩效考核要在原来以教师个体考核为主的模式基础上向教师考核与机构考核相结合的模式转变。

第二,目标考核与过程管理相结合:绩效考核是一项系统工程,除了操作中的考核填表与打分环节外,还包括一系列的程序:事前规划与沟通、事中控制与审查、事后反馈与调整。事前规划与沟通包括:将绩效考核切实与高校发展的定位和未来发展战略紧密结合,制定切实可行的绩效考核目标和考核指标体系;和参与考核的主体进行充分的沟通,对于考核目标和考核指标体系取得一致的认可;建立与绩效考核相配套的相关机制,包括与绩效考核密切相关的绩效工资分配制度、教师岗位聘任与职称聘任制度、教师合同续聘与管理制度等,真正体现绩效考核的重要性。事中控制与审查包括:确定绩效考核的程序、方式并确保程序公开和公平性以及考核方式的科学性,及时收集绩效考核中出现的问题并给予分析和解决,对考核所有提交材料的真实性、规范性、可重用性进行梳理和必要存储。事后反馈与调整包括:绩效考核结果的公布,根据绩效考核所进行的必要措施,其中包含奖励和惩罚,对绩效考核结果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发现问题,与考核主体进行事后沟通,寻找原因,找到改善的途径,真正达到促进教师成长和机构发展的目的。

第三,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结合对教师岗位说明书以及任务书的认真分析,针对岗位履职情况中可定量描述并且能够收集数据的部分进行定量考核,对于无法定量的部分要充分重视定性考核的作用,如对教师师德的考核、对教学效果的考核、对管理人员管理水平的考核、对专职辅导员的考核等都可采取定性考核的方式,而不能重数量,轻质量。

第四,分类与分层考核相结合:教师成长与机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依据规律进行绩效考核才能体现其科学性和合理性。关于教师成长的规律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一是教师的学科背景以及自身优势决定教师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存在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决定了教师成长的路径可以分为:偏教学型、偏研究型、偏应用型、教学研究并重型、研究与应用并重型、偏管理型等类别。二是作为生命个体而言,教师的成长遵循生命周期的理论,由斯蒂芬和沃尔夫在经过有关理论实践研究的基础上,将教师一生划分为六个阶段,即实习教师、新教师、专业教师、专家型教师、杰出教师和退休教师。在每个阶段,教师所能够完成的任务和可以完成的任务不相同,因此针对处于不同阶段的教师,其考核的目标和指标都不应该相同。关于高校机构发展的规律也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一是因机构所属的学科不同,决定机构成长的空间存在差异性,因此对机构的绩效考核要根据差异性进行必要的分类,包括:理科、工科、经管、文法、艺术等。二是机构因其发展历史和历程不同,也决定其成长的周期有差异性。例如,机构的合并历史、机构的规模约束、机构的梯队等因素决对不能用同一的标准对所有机构进行统一考核。应通过机构考核进一步调整机构的办学效率,对机构的规模、结构等进行优化。

第五,校内考核与校外评审相结合:借鉴国外教师考核的经验,尤其是针对高层次人才的考核要坚持校内考核与校外评审相结合的方式,充分重视社会评审的作用,从而提高教师在同行内以及研究领域内的竞争力。

第六,短期考核与长期考核相结合:教师和机构的成长规律决定了其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积累才有可能突破并进行创新,因此对其的绩效考核不同于普通事业单位和企业对管理人员的考核,需要有极大的宽容和包容才能够促进其发展,所以对教师和机构的绩效考核要坚持短期考核和长期考核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弹性考核制度,短期考核着重于问题的发现和及时解决,而长期考核更着重于问题分析和督促。

3.校院两级管理体系下高校绩效考核的体系设计。校院两级管理体系下的教师绩效考核,首先要确定考核的组织者以及组织者的职能,尤其当涉及到多级组织情况下组织的分工体系。因此建立“学校考核学院、学院考核团队、团队考核个人”的绩效考核职能体系如下:

上述绩效考核职能体系的特点如下:

学校成为教师绩效考核的顶层设计者,但不是执行者,而是将具体考核方案的设计、实施及资源分配等自下放至学院,建立多层次管理与考核的分权体制。

调整脱离学院、学校直接考核教师的跨级考核模式,将学校工作的重点调整为针对学院的管理与考核,并根据学院及学科建设情况进行资源配置,搭建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平台。

充分发挥学院在考核工作中的自,并通过学院对团队的考核促使“个人进团队、团队进平台”的教师成长与发展模式的形成。

强调对团队的考核一方面强化了团队带头人的职责,发扬了“传帮带”的优良传统,另一方面规避了由于非真正意义上的团队组建所造成的资源挤占,从而提高团队的整体竞争力。

弱化对教师个体的考核而强化团队建设,一方面能为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提供基础的平台和空间,另一方面能减轻教师压力,增强合作创新,减少个体恶性竞争,真正将团队与组织的发展目标与个体发展目标一致化,提高组织整体运行绩效。

总结

高校绩效考核是高校人事制度改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考核的科学性、合理性是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转型的重要标志之一。绩效考核的方式应该是多方面和多角度的,真正形成以“学校考核学院、学院考核团队、团队考核个人”的绩效考核体系是高校管理创新的重要一环,也是高校在未来发展中办出特色,保持持续竞争力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