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比的应用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1:03:11

量比的应用篇1

关键词:液体计量差;超声波流量法;在线比对法

企业在物料与公用工程计量交接中,液体计量差问题越来越明显化,例如:各车间计量液体流量计准确度、去水泥厂电石渣浆计量、蒸汽计量和水的计量等。因为监督方法的不科学、不完善,有时只可以进行硬性的摊派,计量管理工作很难进行。由此部分企业使用在主要装置上安装流量计的方法,但是因为企业的生产是连续不断的,对已经在用的计量仪表无法拆卸按周期进行标定,其计量仪表的准确性很难保证。虽然计量仪表被拆卸下来,也会因为缺少检定装置,异地标定的难度很大,并且每台标定的费用是特别高的,既浪费了人力又浪费了物力。

一、解决计量问题的方案

在使用计量仪表的过程中,因为缺少测试手段导致计量仪表没有充分发挥出自身的剂量效应,是一直困扰计量工作的重点难题。我国颁布的计量法只可以通过检定来确定计量器具是否符合规定要求的方法,对于在线计量器具准确性考核是很难解决的。根据国家颁布的《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体系和质量保证要求》标准,在保证量值准确、单位统一的基础上,由企业传统的自上而下的检定模式转变为自下而上即量值向溯源寻找测量标准,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参考检定系统图选取。如果没有比较合适的标准器,可以采用比对方法,如果比对结果的复现性和稳定性都很好,并且系统误差值较小,则可以将比对结果作为确认依据。

二、解决原理及比对方法

1.理论依据

超声波流量计的测量原理有很多种,本文对多普勒法做简要介绍。可将多普勒效应(如图1)表述为,当接受器和发射器之间存在相对运动时,发射器声频率与接收器声频率之差与两者间相对速度成正比。多普勒超声波流量计中的发射换能器以角度θ向流体所发射的频率为f1连续超声波时,流体中悬浮颗粒会将声波反射到换能器中,由于悬浮颗粒是运动的,所以反映出的超声波会产生多普拉频移f,设频移动后接受的换能器收到的超声波频率为f2,流体中超声波的速度为c,此时流体与悬浮颗粒的速度是相同的为u,则多普拉频移:f=f2-f1=2ucosθ/cf1。通过测量得出流速为:u=c/2f1cosθf。

迪纳声Series9oX超声波流量计中所有流动液体中的不连续全部会使被反射的超声波信号产生相位差,通过相位差的测量,可以得出流速。流速的线性函数是频率,频率通过电路过滤之后,会产生线性的、可重复的和稳定的指示。从理论上来看,这些不连续可以是悬浮的气泡也可以是悬浮的固体,或由于流体干扰而引起的界面。传感器会将接受和产生的超声波信号,传递到变送器,变送器将信号处理并将其提供给模拟输出供体积流量显示。

2.比对方法

比对设备应使用经国家授权部门检定合格的超声波流量计,按照被测管径的大小,安装与之相匹配的传感器。安装方法通常有三种,如图2所示的x法、v法和z法。使用v法安装时应保证管道式全充满的状态,使用x法或z法时是因为工况条件相对恶劣或管道没有被全充满。比对流量计通常被安装在被比对流量计的上游L≥10D处。

图2安装方法

3.比对数据的处理

在进行比对数据处理的过程中,倘若现场条件能够符合安装条件的要求,则可以同时启动比对流量计和被比对流量计,在实际流量测量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以下步骤来进行:(1)在所选取的被测流量管道内,至少要选取5个以上测量点,以保证测量的准确性;(2)在测量点当中,选取2个均匀分布的测量点来进行重复性测量,每个测量点的重复测量次数应不少于6次;(3)在除去2个重复测量点之外的其他测量点,要进行不记重复性测量,测量次数至少3次。之后根据公式来对对比流量和被对比流量的数据进行处理。

根据上述公式可以计算出被对比流量计的相对误差,流量计相对误差的正常范围为≤5%,若被比对流量计的相对误差大于5%,则该被比对流量计的检测为不合格,根据被比对流量计的实际情况可对其系数“Kc”的值,来对其进行曲线修正,使其能够正常运行。对于没有安装计量表的管线,则以比对流量计测试的瞬时流量为依据。

结束语

本文通过应用比对法对在线液体流量进行检测,可以保证其准确性和误差值,针对计量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也得到了有效的解决,有助于计量管理中在线比对法的应用。

参考文献

[1]朱振国,张红霞,范民,魏立君.油田开发用水计量器具量值溯源的探讨[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理工卷,2010,02:66-69.

量比的应用篇2

实际工程中采用一台多通道孔板式流量计算机,建设多条计量管路,通过更换孔板和调整差压量程,分别测试差压、压力、温度及设置不同计量管路的参数。分时工作,把检测数据送往流量计算机的计算程序。流量计算机通过程序对多个差压数据进行分别计算,同时自动计算选择流出系数C和可膨胀性系数等计算参数,温度、压力采用在线补偿,这种方法可使流量测量的系统不确定度控制在1.0%,量程比可扩大到15:1。

关键词测量、孔板式流量计算机、量程比

中图分类号:o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前言

孔板式流量计算机是天然气流量测量中使用最为广泛的设备,它由产生差压的一次装置:标准孔板节流装置,二次检测仪表:差压变送器、压力变送器、温度变送器和流量计算机等组成。孔板式流量计算机测量的准确度除取决于孔板节流装置的加工及装配精度外,还取决于合理的仪器仪表选型、设计、安装、检验、使用维护以及合理的测量积算方法。

2.扩大孔板式流量计算机量程比的方法

计量管路流量量程变化是实际使用中经常遇到的情况,特别是直接对没有储气设备用户供气的计量更是如此。我国天然气、煤气的大部分消耗是供给城市作民用燃气的,一般日负荷的变化都比较大,流量的量程变化也就较大。常用孔板式流量计的量程比一般为3:1,对于大量程比的场合,一般采用以下三种方法解决。

(1)将大流量分段多路并联组合进行测量:在流量量程变化较大的场合,往往采用不同管径的计算管道并联组合,通过计量管路的组合切换来适应流量的变化;这是目前较为常用的方法。

(2)更换孔板改变β值进行测量:在不改变标准孔板节流装置和差压计的情况下,通过更换不同开孔直径的孔板,改变孔径比(β)的方法来实现流量测量。适用于较长时间的季节性流量较大幅度改变或供气量及计量压力的突然变化致使差压变送器超出规定使用范围的情况。

(3)调整差压变送器量程:根据一段时间的用气情况,在差压变送器器量程范围内调整量程,改变测量范围。

(4)用一台孔板式流量计算机并联不同量程差压变送器进行测量:采用同一台标准孔板节流装置,并联两台或两台以上不同量程的差压计进行切换测量,采用这种方法一般选择的孔径比(β)都偏小,对一次装置的不确定度有一定影响,大流量时压力损失较大。

3.实际应用

重庆丰都燃气有限责任公司斜南溪配气站主要负责新县城居民及水天坪工业园区的供气,供气压力0.25mpa,日供气量4至9万方,高峰低谷流量变化较大,达到约15:1,为了确保计量的准确性,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计量前端采用轴流式指挥器型调压阀,稳压精度高,保证计量段压力稳定;流量计前后均采用直通球阀,并加装管束整流器,减少对气体流动的干扰。

安装一台4通道标准孔板式流量计算机,建设三路计量管路,分别安装差压、压力、温度变送器,分别是Dn100、Dn150、Dn200各一套。

分别设计制作两套不同的孔板及设计好两套相应的差压量程,根据季节变化时流量变化情况及时更换孔板或调整差压量程,确保流量范围符合计量标准要求。

现场操作人员根据每日高低峰运行情况,通过流程倒换,尽量确保流量范围在相应计量管路差压量程的30-80%范围内,实现准确计量目的。

4.测量计算

天然气流量的测量计算涉及到雷诺数Re、流出系数C、可膨胀性系数、压缩系数Z、温度t、天然气密度、差压、静压及温度等多变化参数,也有多种测量计算方法。在大部分现场计量中,各项参数均发生较大变化,为保证计量准确,应选择多项参数补偿的测量计算方法。斜南溪配气站依据现场计量点的实际情况,结合流量计算机的计算能力,采用了温度压力在线补偿、其余参数由流量计算程序点对点补偿的测量计算方法。具体情况如下。

(1)现场变送器实时采得的温度、差压、静压自动送入流量计算机中进行运算。流量计算机的扫描周期定为1s,以秒流量做为瞬时流量的计量单位,小时流量和日流量用秒流量进行累加计算。

(2)气质参数及设备参数由计量管理员根据实际参数值录入流量计算机系统。

(3)压缩系数Z、流出系数C、可膨胀性系数等其它参数的选定,由流量计算系统自动计算、选值。

经与重庆技术监督局流量所计算出的各项结果对比,测量计算部分的误差在0.4%以内。综合一次装置、二次装置和测量计算,斜南溪配气站孔板式流量计算机流量测量的系统不确定度为1.0%。

5.总结

(1)这种扩大量程比的方法操作简单,准确度高。需要制作不同孔径的孔板,根据季节或周期用气情况,设计计算差压变送器不同的量程范围再辅以合理的测量积算方法,是很有推广价值的。

(2)采用这种扩大量程比的方法,操作人员必须根据流量倒换流程,确保流量范围符合计量标准。

(3)如因操作人员流程倒换不及时,容易造成流量超出计量标准范围,引起计量结果准确度降低。如果有条件,可增加自动化控制设备和软件系统,自动根据流量变化情况进行流程倒换,无需人工进行调整。

参考文献:

1、孙淮清、王建中,流量测量节流装置设计手册。

量比的应用篇3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秩和比法综合评价商场空气质量现况,以保证公共场所空气卫生质量。方法随机抽取某地4家大型商场进行采样并检测,对二氧化碳、甲醛、可吸入颗粒物等3项指标观测值的单项指数值应用基于加权秩和比的可信区间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经过计算,a-D商场的加权秩和比分别为0.7135、0.5656、0.5860和0.5484,排序结果与综合指数法和指数综合法相差较大。比较各商场加权秩和比的平方根反正弦代换值y的95%Ci可知,除a和D商场空气质量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本方法评价商场空气质量具有可操作性和实用性,简单明了。实际应用时,应区分不同资料和比较目的选用相应的统计方法进行综合评价,以客观判定不同商场空气质量的排序和分类,为卫生监督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客观依据。

【关键词】空气质量;商场;综合评价;秩分析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1.677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853-02大型商场广泛使用建筑装修材料,致使建筑物密闭性不断得到提高,造成严重室内空气污染,这种生活性污染可引起化学物质过敏症、不良建筑综合征和建筑物相关疾病[1]。因此,如何保证商场室内空气质量良好,是维护人群健康的一项重要措施。为此,笔者应用秩和比法对某地随机抽取的4家大型商场的采样检测测值的单项指数值进行综合评价,并与综合指数法和指数综合法的结果进行比较,为客观评价商场空气质量提供客观的依据,切实保障其中人群的健康水平。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来源2012年5月,随机抽取某地20家大型商场(面积≥3000m2)的4家为研究对象,按照《公共场所卫生监测技术规范》的要求,于工作日9-14点之间在商场内采集样品和现场检测,参照《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和《商场(店)、书店卫生标准》中规定的检测指标,以二氧化碳、甲醛、可吸入颗粒物等3项指标之检测值的单项指数值(表1)[2]进行综合评价。数据来自文献,真实可靠。

1.2统计方法应用基于加权秩和比的可信区间法[3]对表1资料进行综合评价,两两比较时采用Bonferroni法[4]对检验水准进行校正,校正后的检验水准为=2×0.05/(4×3)=0.00833。计算加权秩和比时,将文献[2]确定的三项指标的分指数的归一化处理值作为权重系数(w),二氧化碳、甲醛、可吸入颗粒物的分指数分别为0.09、0.25和0.14,其归一化处理后所得权重系数见表1最后一行。

量比的应用篇4

标准人体比例的测量方法

我们现在所使用的人体比例的测量方法,基本上是在文艺复兴时期诸多杰出的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中实践得出的,达芬奇所绘制的人体比例图“维特鲁为人”一直被称为神圣的人体比例。将人体的身高、臂长,加上运动变化将人体比例归结为一个正方形和一个圆形。这种独特的测控方法区别于其他测量方式,通常人体的比例都是以人的头长为测量依据,以此描绘各部位的长度、宽度、厚度。早在2400年前,希腊艺术家就发现成人男女的身体高度均为7.5个头长。这种测量方式基本沿用至今。除此之外还有许多艺术家对人体比例持有独特的观点,比如对中国艺用解剖影响颇深的伯恩·霍加思。他认为人体比例对艺术是必要的,但对现代生活的价值观对接受传统表示极大地疑虑,它首先应该有自己时代的比例标准,有个人的标准,所以他大胆的提出人体比例为8.3或8.4个头长。他还认为人体比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唯一的绝对标准只存在于定义中。比例是构成人体美得基础,如果说维特鲁为人是接近完美的,7.5头长的比例是比较理性的,那么8.3头长则是比较感性的。在此值得一提的是伯恩·霍加思除去对人体解剖领域有独到的见解之外,还是一名优秀的漫画艺术家。

动画角色设计中的头身比例

由于动画角色的艺术特征,通常其造型表现可以归纳为漫画与写实两种主要风格。写实风中所使用的的头身比例测量方法基本是延续艺用解剖中对人体比例的测量方法,或以7.5头身为基础加以变化,随着动画风格的不同,繁衍出各种各样的动画人物比例类型。比如日本插画大师天野喜孝,其画风独树一帜,在为《最终幻想》所绘制的角色中,所使用的是10头身的比例,其笔下的人物皆由此带有一种梦幻般的优美,宛如来自另一个世界。在动画作品中,娱乐性是其重要的一个内在因素,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都具备搞笑的因素,这类作品中的角色为了在面画上就带给观众愉悦感,通常所使用的比例都小于标准的人体比例,使人物看起来像是小孩子而更加可爱。比如连续二十余年高居日本动画收视率前三位的《樱桃小丸子》,其中的动画角色人物比例基本统一为3头身,加上轻松、愉快、温馨的故事内容使其成为日本男女老少心中的第一国民动画(图1-2)。在美国的动画作品中我们常常能看到各种各样的英雄形象,比如DC漫画公司创造的超人、蝙蝠侠,惊奇漫画公司旗下的蜘蛛侠、X-man等,绘制这些英雄形象的漫画们为了表现出更加真实而又强壮的卡通形象,常常使用8头身或9头身的绘制比例,在这类动画作品中7头身的比例反而使人物看起来不够准确。在动画作品中动画角色的头身比例通常是不固定的,就算是同一部动画片也常常为了剧情的需要,而变换角色的头身比例。

人体比例测量方法在动画角色设计中的应用

动画角色在创造过程中,想要表现出准确的角色形象,是必须借助于艺用解剖中的知识内容,单从动画角色的外在形象来看,合理的各部位比例绘制,会使观众对于动画角色的造型更加信服。在艺用解剖中除去以头为单位的测量方法,还有一些不被人注意的小细节,比如大转子(髋骨关节下突起处)位于整个身体高度的1/2处。次方法适用于动画角色中的各种头身比例,是一个找到身体重心的好方法。实际男性的肩部的宽度为2个头长,女性约为大于1.5个头长。在较为写实的动画角色中可以用此方法表现动画角色是否强壮或者瘦弱,在一些Q版两头身的动画角色中,肩部的宽度反而不会超过头部的两侧。当人体呈解剖姿态时,手臂自然下垂,食指指尖处于大腿的1/2处。这一点适用与任何动画风格,如果手臂短于此标准的话,会使绘画风格看起来幼稚,手臂过长的话会使角色看起来神经质,制作古怪的角色时,可以使用这种方法。比如在日本著名动画片《钢之炼金术师》中,代表暴食贪欲的格拉特尼,他的两条手臂基本已经到达两腿的膝盖,性情非常古怪。还有《拳皇》中的八神庵与莉安娜,在大蛇之血暴走后,会手臂下垂并且弯曲腿部,头部低垂前倾,使人物看起来野性十足,性情狂躁。虽然没有在暴走后增加手臂的长度,但人物脊柱弯曲并且下蹲之后,使手臂与地面的高度降低,整体比例发生变化,和直接增加手臂长度的效果是一样的。这种比例造型,在丧尸类动画题材中,也广为应用,将人体脊柱的S形,弯曲成动物脊柱的C形,单从造型上,就能看出丧尸失去人性的特点。

结论

量比的应用篇5

0.5级三相电子式电能表示值误差检定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实例。

一、概述

(1)检定依据:JJG596-1999《电子式电能表检定规程》。(2)环境条件:温度:19℃,湿度:60%pH。(3)检定标准:0.1级三相电能标准装置,型号:YC-1893D,规格:0V~380V,0V~100a。(4)被测对象:0.5级三相四线电子式多功能电能表。(5)检定过程:装置输出一定功率给被检表,并对被检表进行脉冲采样,将得到的电能值与装置输出的标准电能值比较,得到被测表在220V,1.5a的相对误差。

二、数学模型

1.数学模型:r=r0;式中r为被检单相交流电能表的相对误差,r0为电能表检定装置上测得的相对误差。

2.灵敏系数:c=r/r0=1。

三、不确定度分量的计算

输入量r0的标准不确定度u的来源主要有三方面:在重复性条件下由被测电能表示值重复性引起的不确定度u1,采用a类评定方法评定;电能表检定装置的误差引起的不确定度u2,采用B类评定方法评定;数据修约引入的不确定度u3,采用B类评定方法评定。

1.标准不确定度u1的评定:该不确定度分项主要是由于被检电能表的示值误差重复性引起,可以通过连续测量得到测量列,采用a类方法进行评定。对0.5级三相四线电子式多功能电能表,在220V/1.5a功率因数为1.0和0.5L时,各连续测量5次,测得数据为:

标准不确定度u1的评定:u1=S(xi)/=0.00212/

=0.000948%(cosφ=1.0时)

u1=S(xi)/=0.00684/=0.00306%(cosφ=0.5L时)

自由度:v1=5-1=4(cosφ=1.0时)v1=5-1=4(cosφ=0.5L时)

2.标准不确定度u2的评定:该不确定度主要是电能表检定装置示值误差引起的,该0.1级装置经广西计量测试研究院检定合格,检定证书号为电能字第0283289号,根据检定证书可知该装置的最大允许误差mpe为±0.1%,则其变化半宽为a=0.1%,在此区间内服从均匀分布,包含因子k=。u2=

0.1%/=0.0577%。因为评定信息来源于上级检定证书,故u2很可靠,所以v2=∞。

3.标准不确定度u3的评定:该不确定度主要是数据修约引起的,0.5级电能表修约间距为0.05%,则其半宽为a=

0.025%,在此区间内服从均匀分布,包含因子k=。u3=

0.025%/=0.0144%。因为评定信息来源于国家计量检定规程,故v3很可靠,所以v3=∞。

4.标准不确定度的计算:

u=[u21+u22+u23]1/2=0.0595%(cosφ=1.0时)

u=[u21+u22+u23]1/2=0.0595%(cosφ=0.5L时)

5.标准不确定度u的自由度:

v=u4/(u14/v1+u24/v2+u34/v3)∞(cosφ=1.0时)

v=u4/(u14/v1+u24/v2+u34/v3)∞(cosφ=0.5L时)

四、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c:uc2=c2u2

uc=cu=1×0.0595%=0.0595%(cosφ=1.0时)

uc=cu=1×0.0595%=0.0595%(cosφ=0.5L时)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有效自由度:

veff=v=∞(cosφ=1.0时)

veff=v=∞(cosφ=0.5L时)

五、取置信概率

置信概率p=95%,有效自由度veff=∞,查t分布表可得

kp=t95(∞)=1.96

六、扩展不确定度U95

U95rel=KpUc=1.96×0.0595%=0.117%(cosφ=1.0时)

U95rel=KpUc=1.96×0.0595%=0.117%(cosφ=0.5L时)

经区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专家进行评价,该次电能量值比对试验的各检测项目全部合格,比对结果均为满意。这是对武鸣供电公司电能实验室的检定设备和人员技术水平、能力的充分肯定,也充分说明电能量值是准确的,电能表检定数据是可靠的。

本文通过电能计量实验室比对实例介绍了三相电子式电能表示值误差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方法和步骤。测量不确定度理论是在测量误差理论基础上完善和发展起来,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不仅能够说明计量标准测量能力的好坏,反映计量人员技术水平的高低,还是评价计量标准综合性能的依据,是计量考核规范的重点考核内容。测量不确定度在电能计量标准建标工作中已成为一项重要技术指标,在电能计量标准期间核查中也成为一种重要的方法,在电能实验室比对工作中也是重要的比对依据。对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的正确理解、掌握和正确熟练地运用到实际测量工作中是当代每个计量人员都应该具备的技能。

参考文献

[1]《JJF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国家质监局1999-05-01实施

量比的应用篇6

[关键词]X线计算机;头颈部;对比剂;血管造影术

[中图分类号]R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742(2014)01(b)-0005-02

目前随着Ct技术的进步,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已成为临床常规检查,其对中小血管的显示已接近或达到介入血管造影的水平,但检查过程中对比剂肾病等诸多严重的并发症也越来越受到普遍的重视[1],因而如何在获得良好图像质量的基础上减少对比剂的用量,降低对比剂的不良反应及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该研究分析2009年5月―2012年11月间收治的76例行64排Ct头颈部血管成像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探讨不同对比剂剂量对血管显示及图像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于该院行64排Ct头颈部血管成像检查的患者76例,其中男44例,女32例,年龄36~75岁。按对比剂注射剂量不同随机分为低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各38例。

1.2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检查采用philipsBrilliance64排Ct机,扫描参数:120V电压,15~235ma电流,球管旋转速度0.4s/r,螺距0.89,层厚0.627mm,扫描范围为主动脉弓至颅顶底。图像薄层重建后传至工作站进行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等后处理。对比剂采用碘普罗胺(370mg/mL),速度5mL/s,低剂量组注射45mL,先注射对比剂30mL,再注入对比剂+生理盐水(6:4)25mL,最后注入生理盐水30mL;常规剂量组按1.5~2.0mL/kg,总剂量>75mL。以双盲法由两名具有诊断经验的放射科医师对图像评分。图像重建质量:1分:动脉密度高,强化均匀,表面光滑,静脉无干扰;2分:动脉密度尚可,强化较均匀,表面呈颗粒状,静脉显影不影响诊断;3分:动脉强化影淡,动静脉难以区分。

1.3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forwindows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等级主观评分比较用秩和检验。

2结果

2.1动脉强化程度比较

2.2两组图像重建质量比较

常规剂量组和低剂量组患者图像质量评分等级:评定1分分别为24例(63.16%)和22例(57.89%),评定2分分别为13例(34.21%)和12例(31.58%),评定3分分别为1例(2.63%)和4例(10.53%),两组图像质量等级评定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699,p=0.484,p>0.05)。

3讨论

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对头颈部血管病变及病变程度的诊断效果目前已逐渐得到认可,与传统的介入血管造影相比其具有安全、无创、快速、扫描范围广及密度分辨率高等特点,可检出血管畸形、动脉瘤及血栓形成等常见血管病变[2]。但其应用过程中存在诸如必须使用含碘对比剂、对比剂不良反应及低估或高估一些病例血管病变等局限性[3]。因而如何采取优化检查的程序以降低对比剂使用而引发的患者脏器损害是目前临床研究的热点。

Ct血管成像增强扫描时,动脉显影的质量受对比剂的种类、剂量及注射流速的影响,以往认为对比剂的注射速度4.0mL/s时部分血管条件较差的患者易出现对比剂外渗及肘静脉破裂[4],该文两组病例均采用5.0mL/s的对比剂流速,均成功获得增强扫描图像,同时为防止对比剂外渗和肘静脉的破裂,选择较粗的套管针以减少金属针与血管直接接触而损伤血管引发的对比剂外渗和血管破裂。通常情况下对比剂的注射剂量过大,并不能提高成像的质量,而剂量过小,可造成扫描后期血管强化较差[5]。该文低剂量组采用分三期连续注射无间隔扫描的方法,可使动脉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峰阈值而触发自动跟踪扫描,同时为维持动脉血管对比剂的峰值浓度,避免小剂量对比剂于扫描后期血管强化减弱的影响,于首期注射完毕后即刻不间断注入对比剂和生理盐水混合液25mL,以维持动脉内对比剂的峰值水平,同时为避免静脉显影干扰,于对比剂注射完毕后注入生理盐水30mL,以降低血管内对比剂的浓度,从而减少静脉显影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此外,笔者采用逆血流方向扫描,不仅可减少对比剂的用量,且可把握动脉期扫描时间。

对比剂的不良反应主要为器官毒性反应,其中以肾毒性最为常见,由于对比剂注射后90%经肾脏排泄,因而几乎所有使用对比剂的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短暂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患者如伴有基础肾功能衰竭、慢性肾功能不全等疾病时,则易发展为急性肾功能衰竭,因此降低对比剂的用量是减少对比剂肾病的有效措施之一[6]。该研究结果显示,两组在舌骨及大脑中动脉水平动脉血管内对比剂均维持较高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主动脉弓水平,低剂量组虽然低于常规剂量组,但其水平仍在300HU以上,可满足临床诊断的要求,且两组图像质量等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头颈部血管成像检查联合应用低剂量对比剂,可满足临床诊断需要,同时可降低对比剂的毒副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aydingzU.theneedforradiologists'awarenessofnephrogenicsystemicfibrosis[J].DiagnintervRadiol,2006,12(4):161-162.

[2]张素燕,桑雅荣,李卫民.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头颈部血管病变中的临床应用[J].Ct理论与应用研究,2009,18(3):96-101.

[3]李俊君,杨新官.64排螺旋Ct肺Ctpa成像低剂量造影剂的应用研究.华夏医学,2012,25(2):220-223.

[4]杨春燕,侯新川,梅友泉.低剂量对比剂在64排Ct头颈部血管联合成像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2,20(5):352-354.

[5]黄楚昌,陈海东,毛俊,等.低剂量对比剂mSCt脑动脉成像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J].中国Ct和mRi杂志,2010,8(2):4-6.

量比的应用篇7

【关键词】芬太尼舒芬太尼小儿静脉麻醉

中图分类号:R61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7-276-02

小儿静脉麻醉在临床上应用广泛,要求麻醉方法安全、方便。丙泊酚在小儿临床麻醉诱导和维持中常与芬太尼类衍生物配合使用[1]。我院采用小剂量芬太尼和舒芬太尼辅助丙泊酚进行小儿静脉麻醉,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5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小儿静脉麻醉患者132例,年龄1.5~11岁,平均年龄(6.3±2.1)岁;体质量16.3~37.1kg;其中男性78例,女性54例。手术原因为急性阑尾切除术38例、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45例、腹股沟疝49例,同时排除严重的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疾病,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患儿。

将132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6例,两组患儿从性别、年龄、体质量、疾病种类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全部患儿家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麻醉方法

患儿取仰卧位,给予面罩吸氧,氧气流量为3~5L/min。建立静脉通道后给予阿托品0.02mg/kg、苯巴比妥钠4~5mg/kg。使用静脉推注丙泊酚2.0mg/kg进行麻醉诱导,同时监测患儿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对照组患儿给予静脉推注芬太尼2μg/kg;观察组患儿给予静脉推注舒芬太尼0.2μg/kg。术中根据患儿血压及心率调整注药速度,必要时再次给予芬太尼和舒芬太尼进行麻醉维持,手术结束前10min停止给药[2]。

1.3数据处理

全部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双侧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效果比较

两组患儿术后6小时SBp、DBp、HR、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aS镇痛评分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amsay镇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1。

2.2不良反应比较

对照组患儿术后出现恶心4例、呼吸抑制3例、瘙痒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12%(8/66);观察组患儿术后出现恶心2例、呕吐2例、尿潴留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8%(5/66),两组患儿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丙泊酚具有起效迅速、镇静作用强、清醒快和不良反应少等优点,目前广泛应用于小儿临床麻醉诱导和维持中。但丙泊酚镇痛作用较弱,临床使用时必须配伍强效镇痛药,如阿片类镇痛药芬太尼及其衍生物[3]。

芬太尼类药物主要通过作用于μ阿片受体达到镇痛、镇静的作用。舒芬太尼是芬太尼n-24位的衍生物,其镇痛作用在芬太尼类药物中最强,具有起效快、镇痛时间长、无蓄积等优点。舒芬太尼的亲脂性是芬太尼的两倍,更易透过血脑屏障与血红蛋白结合,与μ阿片受体的结合率较高,分布容积较小,因而具有更强的镇痛作用和持续时间。另外,舒芬太尼经肝脏生物转化,产生n-去烃基衍生物和o-去甲基衍生物,具有与芬太尼相当的镇痛药理活性,这也是舒芬太尼镇痛时间长的原因之一[4]。

舒芬太尼的效价是芬太尼的5~10倍,用量较芬太尼少,引起组胺、激素等释放的程度低,这可能是舒芬太尼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的原因之一[5]。

本研究结果表明:与芬太尼比较,小剂量舒芬太尼应用于小儿静脉麻醉可以取得更好的镇痛效果,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现代麻醉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67~179.

[2]丁宏.舒芬太尼用于小儿先心病手术麻醉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09,4(1):158~159.

[3]莫利群,李会,杨爱民,等.不同剂量舒芬太尼用于小儿术后镇痛的比较[J].现代预防医学,2009,36(22):4364~4372.

量比的应用篇8

关键词:生产决策差量分析法贡献分析法增量利润

生产决策是企业短期经营决策的主要内容,而差量分析法与贡献分析法是生产决策的主要方法。企业在进行新产品的开发决策、亏损产品是否停产、转产以及增产决策、特殊订单追加订货决策、零部件自制还是外购决策以及半成品或联产品是否深加工决策等中经常要选择这两种方法中的一种做出方案选择。

一、差量分析法与贡献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一)差量分析法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差量分析法是比较不同方案的差量收入、差量成本,进而计算差量利润并据此做出方案选择的分析方法。其计算公式为:

差量收入(ΔR)=方案a的收入(Ra)-方案B的收入(RB)

差量成本(ΔC)=方案a的成本(Ca)-方案B的成本(CB)

差量损益(Δp)=差量收入(ΔR)-差量成本(ΔC)

当差量损益(Δp)>0时,方案a优于方案B,选方案a;

当差量损益(Δp)

当差量损益(Δp)=0时,方案a与方案B无差别。

(二)贡献分析法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贡献分析法是通过计算不同方案的贡献毛益进而选择方案的分析方法。其计算公式为:

在无专属成本等其他成本的情况下:

贡献毛益(Cm)=销售收入-变动成本

如有专属成本,则在计算贡献毛益的基础上,还需计算剩余贡献毛益:

剩余贡献毛益=贡献毛益-专属成本

(剩余)贡献毛益>0,方案可行;

如有多个可行方案,选择(剩余)贡献毛益最大的方案。

二、差量分析法与贡献分析法的应用

例1:某企业拟进行经营策略调整,现有a、B两个方案可供选择(由于资源能力的限制,企业只能在两方案中选择其中一个),两方案的收益及成本状况如表1。

会计处理解析:

差量分析法:

差量收入(ΔR)=方案a的收入(Ra)-方案B的收入(RB)=300×1000-240×1500=-60000(元)

差量成本(ΔC)=方案a的成本(Ca)-方案B的成本(CB)=200×1000-180×1500=-70000(元)

差量损益(Δp)=差量收入(ΔR)-差量成本(ΔC)=-60000-(-70000)=10000(元)

由于差量损益(Δp)=10000>0,表明方案a优于方案B,选方案a。

贡献分析法:

a方案的贡献(Cma)=Ra-CVa=300×1000-200×1000=100000(元)

B方案的贡献(CmB)=RB-CVB=240×1500-180×1500=90000(元)

由于a方案的贡献毛益(Cma)=100000(元)>0,B方案的贡献毛益(CmB)=90000(元)>0,故方案a与方案B均为可行方案,但选择方案a比选择方案B可多获10000元的利润,故方案a优于方案B,选方案a。

由于方案决策时只涉及变动成本,故两种方法均较为简单。

如涉及专属成本则计算要复杂一些。

例2:续上例,如用a方案,需增加专属成本50000元;采用B方案,需增加专属成本30000元。则采用差量分析法求解差量收入不变仍为-60000元,差量成本计算如下:

差量成本(ΔC)=方案a的成本(Ca)-方案B的成本(CB)=200×1000+50000-(180×1500+30000)=-50000(元)

差量损益(Δp)=差量收入(ΔR)-差量成本(ΔC)=-60000-(-50000)=-10000(元)

由于差量损益(Δp)=-10000

如采用贡献分析法,则需在前例计算各方案贡献毛益的基础之上,进一步计算剩余贡献毛益,进而进行方案选择。

a的剩余贡献毛益=a的贡献毛益-a的专属成本=100000-50000=50000(元)

B的剩余贡献毛益=B的贡献毛益-B的专属成本=90000-30000=60000(元)

由于a方案的剩余贡献毛益=50000(元)>0,B方案的剩余贡献毛益=60000(元)>0,故方案a与方案B均为可行方案,但选择方案a比选择方案B少获10000元的利润,故方案B优于方案a,选方案B。

由此可见,在简单的方案决策中,两种方法应用起来差别不大。

三、两种方法在生产决策中应用的局限性

(一)差量分析法的局限性

1.在备选方案只有两个时,差量分析法的应用较为简单,但如果涉及到多个方案选择决策时,采用差量分析法t要比较多次。

例3:某企业拟进行新产品开发,现有a、B、C三个互斥产品方案可供选择,开发三种产品都要用到某种资源,该资源供应是有限的,企业能动用的该资源最大量为30000千克,三方案的资源消耗及收入、成本数据如表2。

试用差量分析法做出企业应开发何种产品的决策?

决策分析:

由于涉及三种方案比较,从中选出最优。所以必须依次比较,逐个排除。

由于生产产品可动用的资源有限,因此必须首先确定该资源能够生产的三种产品的产品量分别为多少。

a产品的产量Qa=资源总量÷单位产品资源消耗量=30000÷30=1000(件)

B产品的产量QB=30000÷20=1500(件)

C产品的产量QC=30000÷15=2000(件)

首先对a、B两个方案进行取舍

差量收入(ΔR)=方案a的收入(Ra)-方案B的收入(RB)=460×1000-320×1500=-20000(元)

差量成本(ΔC)=方案a的成本(Ca)-方案B的成本(CB)=300×1000-180×1500=30000(元)

差量损益(Δp)=差量收入(ΔR)-差量成本(ΔC)=-20000-30000=-50000(元)

由于差量损益(Δp)=-50000

差量收入(ΔR)=方案B的收入(RB)-方案C的收入(RC)=320×1500-200×2000=80000(元)

差量成本(ΔC)=方案B的成本(CB)-方案C的成本(CC)=180×1500-100×2000=70000(元)

差量损益(Δp)=差量收入(ΔR)-差量成本(ΔC)=80000-70000=10000(元)

由于差量损益(Δp)=10000>0,表明方案B优于方案C,排除方案C。

因此,经过两次比较排除方案a、C后,最终选择方案B。

可见,两个方案进行选择时,采用差量分析法要计算一次差量收入、差量成本、差量损益,进而做出方案选择决策;三个方案进行选择时则要计算两次差量收入、差量成本、差量损益,最终做出方案选择决策;推而广之,n个方案进行选择时,要计算(n-1)次差量收入、差量成本、差量损益,并最终做出方案选择。可见,多个方案进行选择决策时应用差量分析法比较麻烦,这是差量分析法的局限性之一。

(2)利用差量分析法进行方案决策时还要对最终选定的方案进行可行性验证。利用差量分析法进行方案决策时,只对各方案之间的优劣性进行了比较,而对于方案本身是否可行则没有论证。因此,如不对最终选定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评价,可能导致最终选定的并非可行方案,进而导致决策失误。

例4:某企业现有生产能力200000机器工时,但实际开工率只有原生产能力的80%,为充分利用企业现有生产能力,企业拟利用剩余生产能力进行新产品开发,现有a、B两种新产品开发方案可供选择,产品有关资料如表3所示。假设两种新产品开发中动用资源的成分大致相同,另开发a产品需增加研发费用20000元,开发B产品需增研发费用15000元。见表3。

假定企业只能开发其中一种产品,运用差量分析法做出开发何种产品的决策。

由于机器工时是生产产品的限制条件,故应先计算出剩余生产能力生产两种产品的产量。

a产品的产量Qa=资源总量÷单位产品资源消耗量=200000×20%÷80=500(件)

B产品的产量QB=40000÷50=800(件)

差量收入(ΔR)=方案a的收入(Ra)-方案B的收入(RB)=1000×500-600×800=20000(元)

差量成本(ΔC)=方案a的成本(Ca)-方案B的成本(CB)=700×500+200000-(450×800+150000)=40000(元)

差量损益(Δp)=差量收入(ΔR)-差量成本(ΔC)=20000-40000=-20000(元)

由于差量损益(Δp)=-20000

但经仔细推敲,利用贡献分析法对方案B本身进行分析,我们会发现选择方案B也是有问题的,问题表现在方案B本身是不可行的。

B方案的贡献毛益(CmB)=RB-CVB=600×800-450×800=120000(元)

B的剩余贡献毛益=B的贡献毛益-B的专属成本=120000-150000=-30000(元)

B方案的剩余贡献毛益=-30000(元)

(二)贡献分析法的局限性

贡献分析法的局限性表现在其成本的归集不是很清晰,从前述的公式中可以看出,贡献分析法在计算当期贡献时把变动成本、专属成本考虑在内,而对其他与决策有关的成本则未予以充分考虑,导致此法在应用时易出现成本归属不清晰,进而出现决策失误的问题,因此在实际应用中贡献分析法也要做出相应的改进。

四、差量分析法与贡献分析法应用的改进建议

(一)差量分析法的改进

由于差量分析法的局限性可能导致最后选定的方案不具备可行性,故在利用差量分析法做出方案选择时应对比较后的优选方案做进一步的可行性验证,只有具备可行性的方案才能是最终选定的方案。

例5:某企业利用现有生产能力开发新产品,有两种方案可供选择,两方案的收益及成本状况见下页表4。

要求:利用差量分析法做出以下Q策:(1)假定企业原有生产能力无法转移,做出选择何种方案的决策;(2)如不开发新产品,企业生产能力可对外出租,年可获租金50000元,另采用甲方案需增加专属成本80000元,采用乙方案需增加专属成本70000元,试做出选择何种方案的决策。

决策分析:

(1)差量收入(ΔR)=方案甲的收入(R甲)-方案乙的收入(R乙)=100×5000-60×8000=20000(元)

差量成本(ΔC)=方案甲的成本(C甲)-方案乙的成本(C乙)=80×5000-48×8000=16000(元)

差量损益(Δp)=差量收入(ΔR)-差量成本(ΔC)=20000-16000=4000(元)

由于差量损益(Δp)=4000>0,表明方案甲优于方案乙。

另方案甲的贡献毛益=(100-80)×5000=100000(元)>0,故方案甲为可行方案,即方案甲为最终选定方案,选择甲方案可使企业利润增加100000元。

(2)差量收入(ΔR)=方案甲的收入(R甲)-方案乙的收入(R乙)=100×5000-60×8000=20000(元)

差量成本(ΔC)=方案甲的成本(C甲)-方案乙的成本(C乙)=(80×5000+50000+80000)-(48×8000+50000+70000)=26000(元)

差量损益(Δp)=差量收入(ΔR)-差量成本(ΔC)=20000-26000=-6000(元)

由于差量利润(Δp)=-6000

此时方案乙的贡献毛益=(60-48)×8000-50000-70000=-24000(元)

(二)贡献分析法的改进

贡献实际是方案实施后给企业带来的利润增量,故方案可行与否取决于增量利润是否大于零,而方案间的取舍最终取决于各可行方案增量利润的比较。因此可以通过增量收入与增量成本的比较,进而计算增量利润评价方案的可行性并作出取舍选择。

增量利润=增量收入-增量成本

其中增量收入为有关决策实施后的收入增加量,增量成本为有关决策方案实施后的成本增加量,即所有与决策方案有关的收入和成本都可以归集到增量收入和增量成本中来,采用此法简化了计算,同时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

例6:某企业现有剩余生产能力可用来生产a产品或B产品。如生产a产品,每年可实现a产品销售2000件,a产品单价200元,单位变动成本150元,但由于a产品生产的特殊性企业需从外部聘用甲技术人员,年费用60000元;如生产B产品,每年可实现销售1500件,但需增加专属设备70000元,B产品单价280元,单位变动成本200元。

试采用贡献分析法做出企业应生产何种产品的决策。

分析:如生产a产品,除单位产品增加150元的变动成本外,每年60000元的聘用甲技术人员的费用也要计入到增量成本中;如生产B产品,单位产品变动成本200元,专属设备费用70000元也应计入增量成本中。

决策分析:

生产a产品的增量利润=生产a产品的增量收入-生产a产品的增量成本=200×2000-(150×2000+60000)=40000(元)

生产B产品的增量利润=生产B产品的增量收入-生产B产品的增量成本=280×1500-(200×1500+70000)=50000(元)

a的增量利润=40000元>0,B的增量利=50000元>0,a、B两个方案均为可行方案,但由于B的增量利润大于a的增量利润,故应选择增量利润大的B方案。

综上,比较差量分析法与贡献分析法在生产决策中的具体应用,笔者认为贡献分析法较差量分析法应用起来要相对简单一些,故贡献分析法较差量分析法应用更为广泛,更为实用。

五、结语

差量分析法与贡献分析法同为生产决策的基本方法,其应用各有局限性。相较而言,改进后的贡献分析法通过增量收入与增量成本的比较,进而计算增量利润的方法;差量分析法通过计算差量收入、差量成本,进而计算差量利润,并应进行选定方案可行性评价的方法更为简单;现在贡献分析法改进后也更加实用,应用也更为广泛。

参考文献:

[1]周航.管理会计[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

[2]孙茂竹.管理会计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量比的应用篇9

【关键词】:变风量(VaV)系统,风机盘管(FCU),设计,安装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绪论:

VaV(VariableairVolume)系统即为变风量空调系统是通过改变送风量来改变室内温度、控制室内温度一种空调系统。VaV系统在上世纪60年代起源于美国,70年代在欧美和日本得于广泛应用,90年代末才进入我国大陆地区,目前VaV的市场呈增长趋势。在美国高层建筑VaV系统使用率达90%以上,在香港90年代著名建筑中VaV系统的使用率在70-80%。由于其节能和热舒适性等方面的优越性而在国内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认可,在上海、北京等地都有一定数量的工程项目实例。因此VaV技术是非常成熟而且是逐渐成为世界空调控制的主流方式。

FCU(fancoilunit)系统在空调工程中大多是和经单独处理的新风系统结合应用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新风加风机盘管系统。风机盘管机组主要由低噪声电机、盘管等组成。风机将室内空气或室外混合空气通过表冷器进行冷却或加热后送入室内,使室内气温降低或升高,以满足人们的舒适性要求。盘管内的冷(热)媒水由机器房集中供给。

本文通过VaV系统在北京市某高档办公楼的应用,比较其与传统空调系统风机盘管系统在各个方面的不同及优越性。

一、工程概况

北京市某高档办公楼,建筑面积4.2万m2。地下5层为车库、机房及附属用房,地上17层为办公室及会议室,房间吊顶板采用高档硼砂式矿棉板,故采用全空气系统采暖及制冷。卫生间采用风机盘管系统。制冷机组采用三台约克螺杆式冷水机组,制冷量为单台1580kw。冷却塔设置于屋顶。每层均设置2~3个空调机房,末端采用变风量VaV系统,美国进口titUS风口。以八层为例,共分2个系统,北侧空调机房的处理风量为9000m3/h,南侧机房处理风量为16000m3/h,送风机为变频控制,中控室对空调机组运行情况及各个办公室温度统一控制。本工程VaV机采用约克单风道风机动力型系统。

二、VaV系统的工程应用

1、VaV系统的介绍

VaV系统是属于全空气式的一种空调方式,该系统是通过变风量阀调节送人房间的一次风量,并相应调节空调机(aHU)的处理风量来控制某一空调区域温度的一种空调系统。VaV系统的应用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VaV系统改变的是进入房间的一次风量,有的变风量箱(VaVBox)则是保持送风量不变而通过变风量阀改变一次风量与回风的混合比例。

(2)区域温度的控制由变风量箱(VaVBox)来实现。即通过气动或电动或DDC(直接数字控制)来控制变风量阀的开度,调节一次风量,或通过调节变风量阀的开度,调节一次风量,或通过调节变风量箱中的风机转速来调节送风量或调节旁通风阀来实现的。

(3)空调机组(aHU)的送风量应根据送风管内的静压值进行相应调节,与变风量箱减少或者增加送风量以控制房间温度时相呼应,一般地,空调机组送风机的性能曲线应相当平缓,从而使得风量的减少不少于使送风静压过快升高。

2、VaV系统在设计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VaV系统可基本分为单风道、双风道和多区域系统三种,其中单风道系统又可分为再热、诱导、风机动力、双导管和可变散流器[1]等几种调节形式。

设备选型一般根据不用的应用场合选择合适的形式。但是各个厂家提供技术参数不一,而且实际选用品牌可能与设计不同,施工单位应进行具体数据的复核。选型设计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安装空间问题。一般高档办公楼对室内环境要求较高,尤其是噪声要求。选用风机动力型系统,在VaVBox后一般加消声器以降低噪声。这就增加安装空间,在本工程中VaVBox的安装尺寸为920×920mm,进风口直径为200mm,消声器的长度为1000mm,而按照安装要求,在主风道与VaVBox进风口的连接长度不少于4倍进风口直径,则消声器的出风口距离主风道接近3m的距离,所以对于进深较小的房间,安装较为困难,后接风管则只能回勾以保证风口追位。如图2-1,2-2所示。而一般对于通风管道的设计,如果产生回勾现象,则会影响空气的气流组织,若风量较大时,通风管道会产生再生噪声,造成噪声污染,破坏安静的办公环境。

图2-1VaVBox安装图2-2VaVBox安装

(2)系统噪声问题。变风量末端最大风量一般为设计风量的70%~85%时系统运行最稳定。若选大末端,运行时变风量末端入口处风阀开启度很小,从而产生再生噪声。消声器不能消除此处的噪声。

(3)系统运行问题。当某一末端关小阀门,使系统压力升高,就会导致其他末端阀门也关小阀门,最后压力升高到定静压设置值后,通过变频器改变供电频率,降低系统风量;随之系统调节过程开始向相反方向进行。如果这种情况出现再伴有风阀执行机构和变频器等环节的控制滞后,就会导致系统的不稳定,即产生振荡现象。

(4)投资问题。若VaV末端选大,则会大大增加初投资,以提高工程造价。就本工程造价中有关末端机组的比较见表2-1。可见,采用VaV设备的设备费比采用风机盘管设备的设备费高出数倍。因此,目前为止,VaV设备只适用于高档办公场所,相信随着此项技术的成熟化,设备单价会随之下降而使之成为大众产品。

表2-1VaV系统与风机盘管系统初投资的比较

项目数量单价(元)合价(万元)备注

VaV设备4267800332.28未分型号

FCU设备426120051.12选用风量相同的设备

比较6.5倍

注:上表中所列价格参考约克品牌的市场均价。

因此,在VaV机的选型上,一定要综合比较各种机型所适合的场所,并结合土建结构图梁的位置等因素,选择合适的产品。在本工程中,由于设计单位在进行本工程设计时,未全面考虑土建结构梁的位置及高度,以及在绘制施工图时,未根据厂家提供的VaV机外形尺寸设计,导致实际工程施工过程不能按照施工图进行施工,施工单位花费了大量时间做现场测量并进行二次深化设计,因此,正确的选型和设计是确保顺利施工的关键条件。

3、VaV系统的施工安装调试问题

由于VaV设备个体较大,重量比风机盘管重数倍,而且出风口首先要同消声器连接,两台设备都有水平度且连接长度为300mm,因此在安装过程中存在着难度大,精度高的问题,特别要注意以下的安装要求。

(1)变风量末端装置的安装要求水平放置,为了减少末端设备振动产生附加噪声,末端箱体和吊架之间设有橡胶减震隔垫。吊架与顶板之间采用减震吊杆连接。各吊架竖直吊挂,均衡受力。

(2)由于变风量末端重心不在中间,设备吊装时在吊件上下应均备螺母,并进行调节保证末端设备的水平度。

(3)变风量末端的标准进风口与进风管通过套接方式连接,安装到位后,用自攻螺钉固定,数量以4~6个为宜,连接缝处涂胶密封。

(4)变风量末端的出风口采用法兰连接时,与送风管法兰之间的连接处粘贴密封条,再用螺栓紧固,两段之间连接不应有松动及漏风现象存在。

(5)因末端装置采用了内保温,所以一、二次风管保温与末端设备箱体接口处要处理严密,防止因冷桥现象产生冷凝水。

(6)末端装置由于风量传感器、压力信号传感器的变风量末端装置,在其矩形进风口上接驳等尺寸且长度为2倍长边(2B)[2]的直管。

VaV设备调试主要分成设备测试、参数调整和系统平衡这三大部分。其中设备测试部分的重点是空气处理机(含新/排风)、变风量末端以及相关的自控设备。根据VaVBoX的设计最大最小风量,设定末端控制器单元参数,与之相匹配该步骤是让控制器识别其工作的上下限位置,进而改变执行器的工作方向,实现对风阀的调节。 用流量罩实测此VaVBoX各风口的风量与末端控制器单元实测风量比较,确定流量因子。该步骤即是现场精整定,此时的风量是综合了现场真实的变风量末段入口压力、送风至各风口的压降的真实风量,是真正体现变风量末端调节功能的重要一环,其重要性甚至高于在工厂的参数整定。流量因子因不同的厂家、不同的末端而不同,是个与实际阻力情况和产品结构相关的系数,也是难以预知的一个量,因此需要通过现场实测以及实际运行过程的微调,以调整各项设计参数。

VaV系统的智能化控制程度高就在于其将各个设备运行的信号数据化,通过数据分析反馈信号控制设备的合理运行,以达到节能的效果。

三、FCU系统的应用

风机盘管是空调系统的末端装置,其工作原理是机组内不断再循环所在房间的空气,依靠风机的强制作用,使空气通过冷水(热水)盘管后被冷却(加热),强化了散热器与空气间的对流换热,能够迅速加热房间的空气,并保持房间温度的恒定。通常,通过新风机组处理后送入室内,以满足空调房间新风量的需要。

但是,由于这种采暖方式只基于对流换热,而致使室内达不到最佳的舒适水平,由于增加了风机,提高了造价和运行费用,设备的维护和管理也较为复杂。

风机盘管系统作为一种半集中式空调系统,由于其机体结构精致,紧凑,坚固耐用,投资少,使用灵活性高[3]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各种建筑中,尤其是酒店客房以及部分商用写字楼等建筑。其功能是保持房间的热平衡和造成房间中空气的流动和循环。

但在高档办公楼中,对室内空调环境要求精度高的情况下,风机盘管系统明显处于劣势。并且风机盘管系统安装过程中,如果接头不严密,造成漏水现象,不仅要污染顶板,还有可能造成其他额外经济损失,如档案管或资料室。

四、两种系统优缺点的比较

1、节约能源

由于空调系统在全年大部分时间里是在部分负荷下运行,而VaV空调系统是通过改变风量来调节室温的,因此可以大幅度减少送风风机的动力耗能。当全年空调负荷率为60%时,它可节约风机动力耗能78%[4]。

2、空气质量

因为VaV空调系统是全空气系统,在过渡季可大量采集新风作为天然冷源,相对于风机盘管系统,能大幅度减少制冷机的能耗,而且增加新风量,可靠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3、漏水问题

由于VaV系统为全空气系统,在机房外空间没有冷冻水管道,故没有漏水的可能性。在满足安装精度要求,即通风管道保温安装达到要求时,VaV空调系统不会产生冷凝水,可以避免产生冷凝水造成的滴漏污染吊顶。因此对于高档办公系统,尤其是资料室等尤其适用。而风机盘管系统,由于其吊顶内大量冷冻水管道,不可避免的在管道接口处出现泄漏,或者在冷凝水管在施工时发生堵塞现象,则冷凝水从冷凝水盘中直接溢流到吊顶板。

4、安装空间及灵活性

前面已经介绍了VaV空调设备在安装空间占用较大的问题,因此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都必须考虑到,而风机盘管以其较小的体积,灵活的安装形式能实现安装空间较小时实现制冷的目的,在本工程中,办公室及会议室等房间由于其房间安装空间较大采用VaV空调系统,而卫生间的进深只有3m,采用风机盘管设备和排风机共同维持卫生间的环境舒适性。

5、楼宇智能化

楼宇智能化是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能化楼宇的基本要求是,有完整的控制、管理、维护和通信设施,便于进行环境控制、安全管理、监视报警,并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激发人们的创造性。楼宇智能化也就是使得办公设备自动化、智能化,通信系统高性能化,建筑柔性化,建筑管理服务自动化。楼宇智能化提供的环境是一种优越的生活环境和高效率的工作环境,因此在高档办公楼中实施楼宇智能化也是一种必然,VaV空调系统的应用使得楼宇智能化得控制更加和谐。

结论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进步,空调技术也在突飞猛进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的空调产品的问世,对于改善人们的办公环境、居住舒适性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VaV空调系统的系统节能性在资源日益相对匮乏的时代更显优越性,不产生漏水的忧患在一些特殊的办公场所使工作人员更加放心,高度的智能化控制更符合时代的要求,这些优势使其占据着越来越多的市场。

但是通过本文对两种系统优缺点的比较,任何一种产品都有一定的适用条件,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的环境,不同的要求,选择不同的空调产品,尽量发挥每一种产品的优点,规避其不足,不能一味追求高科技,新产品。

参考文献

[1]彭士梅,空调系统的VaV末端,暖通空调,42~45;

[2]路延魁,空气调节设计手册(第二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

量比的应用篇10

论文关键词:图根控制测量,已知点检核比较法,重测比较法

一、概述

全球定位系统GpS(GlobalpositioningSystem)是美国陆海空三军联合研制的卫星导航系统,具有全球性、全天侯、连续性、实时性导航定位和定时功能,能为各类用户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GpS应用到测量行业,设计了静态、快速静态以及RtK等作业模式。

其中RtK模式的工作原理,就是在已知高等级点上安置接收机为参考站,对卫星进行连续观测,并将其观测数据和测站信息,通过无线电传输设备,实时地发送给流动站,流动站GpS根据相对定位的原理,实时解算出流动站的三维坐标。

传统的导线测量,不仅要求相邻点之间通视,而且精度分布不均匀,在较大的区域布设时,精度往往都不高。而采用常规的GpS静态测量、快速静态方法虽然精度高,但效率低,而且不能实时提供定位坐标和精度。利用RtK技术,则不受天气、地形、通视等条件的限制,操作简便,并节省了人力,不仅能够达到导线测量的精度要求,而且误差分布均匀,没有误差累积问题,提高了作业效率。对图根点的检测是精度检核的重要技术手段,在RtK图根控制测量需进行检核。

二、RtK图根控制的检测

1.项目概况

兴业县葵阳镇整村推进土地整治项目是广西区重点项目,地势平缓开阔,南北都是丘陵,中间是水田和三个村庄,交通便利。位于东经109°45′~49′,北纬22°41′~44′之间。测区总面积6.8平方公里,成图比例尺为1:1000,已做好12个e级GpS控制点的测量工作,准备检测e级GpS点后开始对已埋设图根点的标石、钢钉或木桩作控制测量。

2.测量技术要求

RtK测量卫星状态的高度截止角在15°以上的卫星个数≥5个,pDop值≤6。

RtK平面控制点测量主要技术要求如下表:

等级

相邻间点平均边长/m

点位中误差/cm

边长相对中误差

与基准站的距离/km

观测次数

起算点等级

一级

500

≤±5

≤1/20000

≤5

≥4

四等以上

二级

300

≤±5

≤1/10000

≤5

≥3

一级以上

三级

200

≤±5

≤1/6000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