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科技人员绩效考核管理办法十篇科技人员绩效考核管理办法十篇

科技人员绩效考核管理办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1:12:02

科技人员绩效考核管理办法篇1

努力打造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水平高、贡献大的公务员队伍,全面实现市委市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保持市级机关综合考评位居第一方阵,为全市早日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科技支撑。

二、基本原则

1、全员、全过程、全覆盖。结合岗位责任制和年度目标任务量身定制,使每个人、每项工作都纳入绩效管理考核,力求不留盲区。

2、公平、公正、公开。坚持标准前置、过程透明、结果公开,积极探索将考核台账、考核评价、考核结果予以公开的方式和途径,保证考核的公开透明、客观公正。

3、定岗、定责、定量。根据岗位职责,确定具体的量化指标、完成时限和相应分值,使考核依据更充分,考核结果更服众。

三、工作步骤

我局机关绩效管理工作分宣传教育、制定考核办法和正式实施三个阶段。

1、宣传教育阶段(2013年4月)。召开局机关全体工作人员会议,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弄清开展机关绩效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结合科技工作实际,明确局机关内部绩效管理的基本框架,研究制定局机关绩效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2、制定考核办法阶段(2013年5月—6月)。按照全面考核、注重实绩,全员参与、公正透明,规范有序、便于操作的要求,结合局机关工作实际,科学设计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制定出台《市科学技术局绩效管理考核办法(试行)》,并及时上报市纪委。

3、正式实施阶段(2013年7月—)。全面施行《市科学技术局绩效管理考核办法(试行)》。结合局下达的各处室年度工作目标任务,进一步细化工作目标、岗位职责和考核要求,按月开展考核,进一步积累经验,努力实现考核的常态化、制度化、科学化。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局绩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局主要领导任组长,局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局领导班子其他成员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主任由局分管领导兼任,副主任由局办公室主任担任,局综合计划处、政策法规处、监察室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负责绩效管理工作的组织协调、日常考核和监督检查等工作。

科技人员绩效考核管理办法篇2

关键词:医院绩效考核管理

绩效考核是指企业在既定的目标指导下,根据实际工作建立特定的标准和指标,对企业员工的工作行为及其取得的工作业绩进行评估,并运用评估的结果对员工将来的工作行为和工作业绩产生正面引导的过程和方法,是企业绩效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绩效考核也是是医院现代管理的重要内容,建立有效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可以提高医院的运营效率和服务水平,增强医院的竞争力,同时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的核心应体现公益性,以社会效益为主,兼顾经济效益;2009年我国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意见》,开始实施新形势下的医疗改革,在此次改革中明确提出建立规范的医院运行机制,改革要遵循公益性和社会效益原则,建议以服务质量和岗位工作量为主的综合绩效考核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建立一套合理有效的医院考核体系是非常必要的。有鉴于此,本文以某市级公立三甲综合医院为研究对象,在综合分析医院绩效考核相关文献资料及该院原有绩效考核体系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较为科学、合理、全面的医院绩效考核体系。

一、该院绩效考核现状分析

该院始建于1941年,是市卫计委直属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占地面积30000m2,建筑面积63063m2,总资产3.9亿元。开设病床700张,附设眼科医院、心血管病医院及47个临床医疗和医技科室,其中眼科及心血管内科是市重点学科,老年病科是市优势专科。医院现有员工1400余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300余人,博士、硕士学历200余人。

为体现按劳分配、按照岗位、工作量、业绩分配的原则,该医院在2004年制订了绩效分配办法,其主要内容包括:

(1)完善经济核算工作,加强经济管理:按医疗、医技科室,分门诊、住院收入进行核算;实行科室成本核算;管理费分摊;以科室收支结余为基础,通过服务效率、服务质量和经济效率等指标,科学合理的考核科室工作绩效并核算科室绩效工资。

(2)规范绩效工资分配政策,激励一线人员的劳动积极性。

(3)工作量的计算办法:科室直接收入项目,如床位费、挂号费、治疗费、检查费、调温费、材料费、护理费、诊查费等100%直接列入科室收入,手术费10%-20%作为手术科室手术补贴,扣除补贴后的50%记入科室收入。

(4)成本的计算办法:科室成本分为直接支出和间接支出,直接支出包括:药品、卫生材料、氧气、微机耗材、办公用品、洗涤、纸张、被服、维修、工资三金、岗贴、夜班费、电话费、复印费、细菌培养费。间接支出包括:水电费、取暖费、排污费、仪器折旧费、房屋折旧费、保洁费、管理费分摊。

(5)行政后勤部门绩效工资计算:根据行政绩效考核,发放平均额度按全院医疗医技科室绩效工资平均数的70-80%发放。

该方案初步具备了比较完善的绩效考核方案,充分发挥了绩效考核结果正向激励作用。但该方案的绩效考核目的不明确,缺乏战略性和导向性,某些考核指标不适当,缺乏合理性和客观性,考核要素不完善,缺乏整体性和前瞻性,同时在新的医改形势下考核方案需要进行修改以便充分体现医院的公益性和社会效益原则。

二、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本项研究采用“医院”和“绩效考核”为主题词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等专业数据库进行检索,下载相关论文进行阅读分析总结,同时参考国家相关政策文件、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相关论著、网站等,同时分析、归纳和总结文献资料。

(二)实地访谈法

为了更加细致深入的了解该院的绩效考核的实际情况,对一些相关人员进行实地访谈,访谈对象包括负责绩效考核相关工作的领导、人事科、经管科、财务科等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以及临床科室医务人员,以便准确、全面地掌握该院绩效考核工作的真实资料。

(三)个案研究法

本研究收集整理了该医院所有的相关资料,包括医院的基本情况、原有绩效考核办法等。分析研究医院绩效考核实践,从正反两面进行考量,总结出其合理之处与不足之处,从而为提出了医院绩效考核改进和完善的对策建议提供现实依据。

(四)归纳总结法

综合分析了国内外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相关文献资料,并结合该院绩效考核的经验,综合运用绩效考核理论、激励理论、目标管理理论等理论体系,设计出一套科学、合理、实用的绩效考核体系。

三、绩效考核体系的改进设计

该绩效考核体系参考医院管理评价指南(2008版)并结合医院的总体目标,从5个方面确立了临床医技科室及其中层干部考核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业务指标体系、医疗护理质量指标体系、服务质量指标体系、科室管理指标体系及科研教学指标体系)和职能科室及其中层干部考核指标体系。业务指导体系目的是评价科室的经济效益情况、工作量完成情况、合理用药情况等。医疗护理质量指标体系目的是评价科室医疗、护理质量水平。服务质量指标体系目的是评价科室的服务质量水平。科室管理指标送体系目的是评价科室的团队效力和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科研教学指标体系目的是评价科室的教学与科研完成情况。

(一)临床、医技科室及其中层干部考核指标

1、业务指标体系

(1)绩效评价指标:主要包括科室的业务收支指标和耗材损失率,由财务科计算制定细则标准并考评。

(2)业务效率评价指标:主要包括临床使用率、病床周转率、门诊人次、药品收入占科室总收入比例、门诊日志填写率和医疗保险指标完成,由医务科、医保办、门诊办、质控科制定细则标准并考评。

2、医疗护理质量指标体系

医务科、质控科、护理部、门诊办参考2008版医院管理评价指南中科室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指标,根据临床有病房科室、无病房科室、手术室、临床检验科、医学影像科的具体工作特点制定相应指标及细则标准,同时建立病例质量管理指标体系、要是管理质量指标体系及输血质量管理指标体系,根据这些指标及标准进行逐一考评。.

3、服务质量指标体系

主要包括服务热情、态度和蔼、着装整洁、文明用语、不拒诊患者;有无乱收费及行风廉政建设,其中行风廉政建设实行一票否决,由政工科、监察室、院办负责考评。

4、科室管理指标体系

主要包括科室行政管理、履行岗位职责、完成各项任务、考勤工作、物资管理、设备管理及环境卫生,由院办负责考评。

5、科研教学指标体系

主要包括教学质量指标、科研质量指标、新技术开展指标及教学指标,由科教科负责考评。

(二)职能科室及其中层干部考核指标

包括履行岗位职责、科室管理、公文写作、完成任务情况(本年度工作目标分解计划执行等)及突发应急事件处置,由院办制定细则标准并考评。

四、实施效果

医院各项业务指标快速增长,医院门诊人数较上年增加10%,床位使用率增加6.15%。平均住院日减少1天,手术人次增加20%,医院总收入增加15%。

学科建设不断加强,新的绩效考核加大了新技术新业务的奖励力度,增加了科研质量指标,使临床医技科室积极开展新技术新业务,科研意思不断增强,加快了各学科尤其是重点学科建设速度,增强了医院核心竞争力。

科室管理工作不断改善,新的绩效考核体系对科室管理指标进行了细化,对中层干部的考核加大了科室管理的比例,中层干部不断提高科室管理水平,使科室管理更加科学、规范。

总之,本文分析了该院原有绩效考核体系,根据各科室不同的工作特点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类,确立临床医技科室及其中层干部考核指标体系和职能科室及其中层干部考核指标体系,建立一个符合该院工作特点,并且在操作上能够行之有效的相对完整的绩效考核体系,体现了公立医院公益性,以社会效益为主,兼顾经济效益的原则,经过新的绩效考核体系的实施充分调动了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有力的促进医院的发展。由于时间和能力有限,本文对改进医院绩效考核问题的研究还有一些不甚全面和深入的地方,有待于在方案实施过程中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王合森.改革背景下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的成效与困境[J].医院管理论坛,2015,32(1):6-8

[2]金玲,王阿贞,齐瑞利.公立医院关键绩效指标考核体系研究综述[J].中国医院管理,2013,33(12):96-97

科技人员绩效考核管理办法篇3

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建立以社会公益性为导向,从病人满意度为出发点,以工作岗位和特色发挥、服务数量与质量等要素为主要依据,以服务效率、服务质量、群众满意度为主要内容的综合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体系,充分调动全院各级各类人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成为公立医院绩效薪酬分配制度改革的关键,笔者结合我院实际做一些探讨

1绩效薪酬制度改革目的

针对目前公立医院绩效分配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坚持以提高公益服务水平为导向,建立并逐步完善从职务等级工资制度到岗位绩效工资制度过渡的综合绩效考核,制定绩效分配要素,确定适宜合理的收入差距,明确考核标准,激活内部分配,提高服务和技术水平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充分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更好的发挥公立医院的社会公益性。

2绩效薪酬制度改革重大意义

2.1有利于医院总体战略目标的实现

科学合理的绩效薪酬制度以医院组织战略目标为导向,并能够技撑组织战略目标的实现,将激励机制融于公益目标和医院及员工业绩的联系之中,对改进和提高员工工作能力和工作方法,营造争先创优的环境具有现实意义。

2.2有利于解决薪酬内部一致性和外部竞争性、合理认可员工的贡献

绩效考核是医院激励机制的重要部分,考核结果作为临床科室医务人员薪酬分配的主要依据,坚持按劳分配、多劳多得、优劳优得、绩效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向临床一线和特色优势突出、技术风险高的科室倾斜,重技术、重实绩、重责任、重贡献,向关键岗位和优秀人才倾斜。有利于正确反映业务科室和员工的价值贡献,合理分薪酬配。

2.3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实行绩效薪酬制度,根据不同岗位的责任、技术劳动的复杂和承担风险的程度、工作量的大小等情况,将管理要素、技术要素和责任要素一并纳入考核要素,是医院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的重要步骤,是构筑医院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部分。

2.4有利于挖潜增效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

绩效薪酬制度的核心思想是要不断提升和改进医院、科室和员工三个层面的绩效。通过考核激励形式,引导医院进步,归根到底促进医院改进和提升绩效,使员工的行为、价值观、工作态度与医院文化价值观一致,成为医院发展和成功的动力和源泉,有利于挖潜增效,实现医院又好又快发展

3建立科学的绩效管理体系

建立健全和完善绩效管理制度,建立公开透明的绩效评价体系,坚持以公益性为导向,以质量持续改进重心,以病人满意度提高为目标,建立科学合理量化的评价标准。

3.1制定要素评估指标体系

针对公立医院临床医技科室的不同性质,我院按照手术科室、非手术科室、医技科室、门诊科室、急诊科室、麻醉科、职能科室7大系统,分别设计、制定要素评估指标体系。绩效指标体系分别由工作质量指标、服务效率指标、经济效率指标及重点监测指标四部分构成,各个指标比重及分值如下:

i工作质量指标(占分配权重的40%):核心制度落实情况、病例质量、护理质量、床位使用率、平均住院日、护理合格率、院内感染控制、医德医风与患者满意度、医疗安全、科研教学、医保政策执行度。

Ⅱ服务效率指标(占分配权重的30%):完成床日、出院病人数、门诊量、手术工作量、危重病人救治数、微创手术例数等工作量指标。

Ⅲ经济效率指标:(占分配权重的30%):全成本核算成本控制、药品比例、门诊均次费用、住院均次费用等。

附表:

3.2科学界定各系统绩效系数的构成

i临床科室绩效系数按病人选择医生模式,分为三级医师制、三级医师、二级医师、一级医师的分配系数按2.0:1.4:1.0执行,护理人员分为三级制,按1.4:1.2:0.9;提取全科绩效的30%作为科主任管理费用基金用于科室考核发放。

Ⅱ医技科室绩效系数:按科室或专业组服务模式,Ⅲ级、Ⅱ级、Ⅰ级医生分配系数按2.0:1.4:1.0执行。

Ⅲ门诊系统绩效系数按照门诊病人选医生服务模式,按工作量,以病人满意度,病历质量、门诊费用劳动纪律病人病人投诉情况考核计罚。

Ⅴ行政职能科室绩效指标

定岗定编、定职责、定质量,按360度考核、执行力考核、人均办公费用品消耗、工作满意度调查分别评价。参照病人选医生模式,定出Ⅲ级、Ⅱ级、Ⅰ级岗位分配系数,按照2.0:1.65:1.3:1.0,体现管理出效率,科室间分出档次,工作人员拉开距离。

Ⅵ后勤保障科室绩效指标

同Ⅴ。

3.3建立健全重点监测指标体系绩效计奖考核办法

重点监测指标体系包括医疗安全、药品比例、抗菌素合理应用、平均住院日、均次费用、临床路径等,重点监测指标,不在绩效指标体系百分比内,根据相关部门监测结果直接在绩效工资中兑现奖惩。

i医疗安全:执行月份考核、年终考核两部分,发生医疗安全事故,分清技术、责任,由患者服务部、医务部报表,按我院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直接兑现。

Ⅱ药品比例指标:由医务部制定平均住院日指标并考核报表,每月占绩效工资总额的1%。每超标准1%进行一定数额的扣罚;缩短1%进行一定数额的奖励。

Ⅲ患者满意度、精神文明与环境卫生指标:患者满意度要求达到97%以上,发生患者投诉上访问题及卫生不达标问题,由行风办等相关部门报表,每月考核直接兑现到科室,到责任人,责任者酌情扣罚。如某三甲医院每发生一起患者投诉酌情扣罚100-500元,科室主任、护士长管理津贴扣罚10-100%,

Ⅴ医保政策、物价政策落实指标:经预防保健部、经济管理办公室考核报表,除将违规金额从科室收入中剔除外,按违规比例,酌情扣罚责任者100-300元,扣罚科室主任、护士长管理津贴扣罚10-100%。

Ⅵ特殊单项奖:对医院的工作及发展作出特别贡献获得,包括新技术、新项目、重大抢救成功奖、其他特殊贡献奖、科研、教学、论文奖。具体奖励办法根据医院具体实际情况由相关部门设置特殊单项奖励实施办法。

Ⅶ劳动纪律:设置考勤奖400,由人力资源部按实际考勤情况,病事假相关管理规定发放。

Ⅷ其他劳务性奖励:病案质检、医疗技术鉴定、下乡对口支援、援外人员等。

参考文献

[1]付冰,医院绩效评价指标考核体系的探讨与实施,中国医院管理,2009,1(59-60)

李萍,建立基于绩效考核的医院薪酬分配制度的思考,中国医药指南,2011,09(15)

[3]张振敏,公立医院薪酬分配制度现状之探讨卫生经济研究,2008,(7)

作者简介

王春杰,女,唐山市工人医院,研究方向:医院管理。

科技人员绩效考核管理办法篇4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十二五”期间,我国每年RD经费与当年国内生产总值(GDp)一直保持在2%以上,达到国外发达国家标准(1.5%~2.5%),这表明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2014年开始,国务院、科技部及财政部陆续多部关于中央财政科技计划的相关管理工作的重要通知,制定了一系列中央财政科研改革的新思路,并提出了新要求。其中,最大的亮点就是优化了科研绩效管理,提出了在科研管理过程中强化事中和事后的监督和管理工作,建立和完善科研信息公开制度,建立体现科研成果的有效绩效评价机制,提高科研资金的使用效益的新要求。我国的绩效经费管理分别经历了探索阶段、规范阶段和完善阶段。目前,纵向科研经费中的间接经费(含绩效经费)比例进一步加大,相应要求项目承担单位应建立和优化间接经费和绩效管理办法,妥善处理好间接经费使用和科研人员绩效激励之间的关系,并真正实现绩效经费与科研人员实际贡献挂钩的一致性。本文将结合国家相关新政策的要求,以a大学为例,分析其绩效管理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优化完善方案。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以用于指导我国高校绩效管理制度的优化工作。

二、a大学绩效管理制度问题研究

a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高校,是具有研究生院的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高校,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高校。现行绩效管理制度包括《a大学理工类纵向项目间接费用实施细则》和《a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类纵向项目间接费用实施细则》(2017年3月6日),学校各层级在纵向项目间接费用上的管理架构、权责分配及其与科研新政新要求的呼应关系如表1所示。综合分析表1,可以得出a大学绩效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如下。1.a大学纵向科研经费中的间接经费分配比例较为清晰,学校向项目组发放绩效支出主要依据项目的年度进展、中期检查和结题验收等关键环节。但是,在间接经费的使用过程中缺少了审计部门的相关职责,这与中办发(2016)50号等国家新政中“建立和优化间接经费管理办法”不相符。2.项目组成员的绩效支出直接由项目负责人发起,而个人绩效的发放依据主要是项目组成员任务分工和完成情况决定,但是发放的具体比例没有参考标准,主要由任务负责人直接决定,缺少相应的绩效考评方式或指导意见,这与中办发(2016)50号、财科教(2016)113号、财科教(2017)6号等国家新政中“建立和优化间接经费管理办法”不相符。

三、a大学绩效管理制度优化研究

国家新政在间接经费的规定上,参考国外的先进科研经费管理经验,对间接经费进行了重大创新,包括提高了间接经费的比例、取消了绩效经费在间接经费中的比例限制等。通过前文的研究可知,在a大学的现有绩效管理制度中,制定了清晰的间接经费分配比例,并明确了项目组成员绩效支出由项目负责人发起,科技处、二级单位审核备案,财务处发放的管理流程。但是,缺少了审计部门职责和绩效考评方式的制定两方面内容。针对以上两方面内容,依据委托理论、权变理论和平衡计分卡理论,提出如下绩效经费管理制度优化研究方案。(一)审计部门职责考虑到研究团队个人的绩效经费已由项目负责人考评,并由二级单位和科技处审核、审批,建议赋予审计部门审批与备案的职能,并可加入到《a大学理工类纵向项目间接费用实施细则》和《a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类纵向项目间接费用实施细则》中。(二)绩效考评方式绩效考评主要发生在研发团队内部,因此可以由学校统一下发绩效考评指导意见,各研发团队进行细化实施,建议指导意见如下。从工作分工方面,课题负责人负责制定研发团队的绩效考核内容及标准,并按周期组织内部绩效考评,按照管理流程向学校相关部门申请绩效奖励发放。研发团队负责提报绩效考核材料,配合课题负责人开展绩效考核。从考核周期方面,包括年终考核、课题中期考核和课题结题考核三个阶段。从绩效考核证明材料方面,包括任务年度进展报告、任务经费使用情况报告、阶段性成果证明材料、文档材料(技术文件、会议记录等)、其他需提供的材料。从考核方式方面,绩效考核方式按照平衡计分卡理论设计。平衡计分卡理论强调从财务、客户、内部业务流程、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考查团队的业绩,结合课题研究团队的研发特性,主要是平衡研发团队与研发任务下达者的利益关系。因此,编制课题研究团队绩效考核评价参考标准,具体分析如下。在财务维度,科研团队与企业管理不同,关注的主要是科研团队对科研经费的使用,考核的分目标主要是直接经费、间接经费的支出和与经费使用相关的票据文件。因此,科研团队争取更多的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合理的使用经费、控制经费的使用进度、并且保证资金使用的合规性是财务维度的关键绩效指标。在客户维度,研发团队的客户主要是科研项目的来源单位,纵向科研项目的来源主要是科技部,考核的分目标主要是研究成果及研究成果应当达到的技术指标。因此,科研团队在获取科研项目后,要按时、保质和保量的完成研发任务书承诺的科研学术成果,并保证研发的相关理论、设备及系统达到承诺的技术要求,力争达到先进水平是客户维度的关键绩效指标。在内部流程维度,研发团队通过有效的组织程序,合理组建团队成员并制定实施方案,确保研发工作进度和研发任务质量,按时、保质的提交各类技术文档是内部流程维度的关键绩效指标。在学习与成长维度,只有不断的提高团队的个人研发能力,利用各种绩效激励措施提高整个团队的执行能力,才能保证科研项目的研发质量、增强研发团队的研发能力、获取更多的科研项目,因此团队个人能力和团队执行能力是学习与成为维度的关键绩效指标。

四、结论

随着科技体制深化改革阶段的到来,科技创新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各项旨在进一步释放科技动力的新政策陆续颁布,极大了激发了科研人员的创造性。本文主要依据科研新政策的新要求,从高校的实际科研管理制度出发开展高校绩效管理制度专题研究。针对研发团队的绩效考评工作,提出工作分工、考核周期、绩效考核证明材料、课题绩效奖励兑现的建议,并按照平衡计分卡理论,从财务、客户、内部业务流程、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编制绩效考核评价参考标准。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以用于指导我国高校绩效管理制度的优化工作。

参考文献:

[1]财政部,科技部.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财教[2011]434号)[Z].2011.

[2]财政部,科技部.科学事业单位财务制度(财教[2012]502号)[Z],2012.

科技人员绩效考核管理办法篇5

绩效考核,是指通过建立以岗位工作为核心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将各项工作目标与工作岗位职责紧密结合,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对农技服务人员的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进行考察、核实、评价,并以此作为服务单位管理、绩效奖惩的重要依据。

绩效考核对象为全市十个乡(镇、处)农技服务中心。其工作人员由中心具体考核到每一个人(各服务中心的考核分数即为主任的分数)。

绩效考核坚持注重实绩与全面客观相结合,领导评价与科室、二级单位评议相结合,不定期抽查与定期考核相结合,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

二、考核指标体系

绩效考核按照局领导班子成员、科室及二级单位负责人考核乡镇农技服务中心,乡镇农技中心分别具体考核到每一个服务人员的原则进行。绩效考核体系由共性工作指标、业务工作指标两个方面组成。

(一)共性工作。共性工作指标主要依据《治庸问责实施方案》、市委、市政府关于机关效能建设有关规定。其主要内容包括职业道德、工作作风、工作纪律、党风廉政、集中开会、学习和活动、阶段性、突击性工作和临时交办工作,农业生产情况、典型上报,产销信息与农产品质量信息提供,农业信息化建设等。共性工作考核到乡(镇、处)农技服务中心,考核细则见《2013年乡镇农技服务中心绩效考核指标(共性类)表》。共性指标占考核结果的40%。

(二)业务工作。业务工作指标主要根据年初各乡(镇、处)农技服务中心与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签定的“农技推广公益合同书”及农业局相关工作,由局绩效考核专班拟订,分为三个部分:(1)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产业结构调整,产业项目申报与实施。(2)重大病虫害防治,协助病虫害、农业灾情监测、预报、防治和处置以及农业资源普查与保护,农业投入品监测,“三品”认证,标准化生产技术普及与推广,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项目申报与实施。(3)科技入户、农民培训与技术资料编发、知识更新培训、农业生产事故鉴定调处协助,科教项目申报与实施。业务工作考核到乡(镇、处)农技服务中心,实行“一单位一表”。考核细则见《2013年乡镇农技服务中心业务工作绩效考核指标(业务类)表》。业务工作指标占考核结果的60%。

三、考核程序及办法

(一)设置分值

实行百分制考核。共性工作指标由局乡镇农技服务中心绩效考核办公室征求各方意见后拟定,业务工作指标由局乡镇农技服务中心绩效考核办公室根据年初各乡(镇、处)农技服务中心与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签定的“农技推广公益合同书”并征求相关业务科室、分管领导意见后拟定,根据工作难易程度、工作量大小核定分值。共性工作、业务工作指标拟定后报局党政办公会审定。

(二)考核方式

1、考核时间:季度考核、半年考核、年终考核。

2、考核办法:共性工作季度考核由农业局所有班子成员、科室及二级单位负责人根据平时了解、活动及会议记录情况、检查情况和上级抽查情况进行考核后打分。业务工作季度考核首先由被考核单位在季度初提供季度工作计划,经分管领导确认后核定每项工作分值。被考核单位每季度第一个月的10日前需向局乡镇农技服务中心绩效考核办公室提交月度自查报告,该季度结束后,被考核单位需提供季度工作小结并由农业局相关业务科室征求对应二级单位负责人意见后考核打分,分管领导分块审核。应严格按照指标评分,不允许最终分数出现满分和所有分管人员分数雷同情况,扣分时要对扣分点做出相应说明。季度考核结果由局乡镇农技服务中心绩效考核办公室存档备查,局绩效考核领导小组对季度考核情况实行抽查检验制度,一旦发现考核成绩与事实不符,将对被考核单位绩效成绩进行扣分。季度考核总分为共性工作季度考核得分加业务工作季度考核得分减去当季度的减分,半年考核分数为上半年两季度考核分数的平均值,年终考核分数为全年四个季度考核分数的平均值加加分分数。

(三)加减分

在共性工作、业务工作考核指标之外设立加减分项目,加分项目按照核定分值年终直接计入最终考核成绩。因同一项工作受到多次表彰的,取最高分计入考核成绩,本年度受表彰情况因时间原因未计入该年度绩效考核成绩的,顺延计入下一年度绩效考核成绩。有减分情形的在作出处理结论的当季度,在得分中直接扣分(同一事件被多条款追究的,取最高值,不重复扣分)。有关获奖或受表彰情况由局绩效办统一汇总核准后,提交局绩效考核领导小组评奖加分。

1、加分项目。当年单位被本局、本市相关部门或市局属机构评为先进加1分,被市委、市政府或市局、省厅属机构评为先进的加2分,被省农业厅或部属机构评为先进的加4分,被省政府或农业部评为先进的加8分。个人(含负责人和中心一般人员)授表彰的减半加分。

2、减分项目。凡因工作不力受到局党委通报批评的每次扣5分,受到市委市政府通报批评的每次扣7分,因工作不力,事件发生地在乡(镇、处)、发生原因在乡(镇、处)农技服务中心,导致市农业局受到市及以上通报批评的每次扣10分;在上级专项考核检查中不合格的每次扣7分;因农技推广工作失误造成非正常上访且影响恶劣的每次扣10分;单位中个人存在违纪行为被查处的每次扣7分,存在违法行为被查处的每次扣10分。

(四)评议说明

绩效考核共性工作指标季度考核由局所有班子成员、科室及二级单位负责人打分,总分除以打分人数即为共性工作季度得分。业务工作指标季度考核三部分由相关业务科室分别打分、分管领导审核,季度、半年、全年考核分数由局绩效办计算汇总。

四、考核结果及运用

(一)考核结果公示

季度考核、半年考核、年度考核成绩经局绩效考核领导小组复核后,由局绩效办对考核结果进行公示,公示期为七天,单位对考核结果不服的,可根据相关规定进行申诉。

(二)考核结果运用

1、绩效考核结果将作为工作预警提醒的重要依据。局绩效办在季度考核结束后,针对考核结果对乡镇农技服务中心整体工作绩效进行评估,对绩效结果所反映的问题及时分析、找准原因、采取措施、着力改进,确保全年农业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

2、绩效考核结果将作为乡镇农技服务中心年终评先表彰以及优先安排外出学习的重要依据。最终考核结果将按分值高低决定是否入围市农业局年度先进单位评选。

3、绩效考核结果将作为拔付“以钱养事”经费的重要依据。考核结果作为市财政从省级“以钱养事”资金中安排专项用于考核奖惩资金拔付的的重要参考依据。

4、绩效考核结果将作为绩效改进的重要依据。季度考核、半年考核、-年度考核结束后,考核小组以面谈形式与被考核单位进行充分沟通,客观评价被考核单位工作表现,听取被考核单位对今后工作的合理建议,达成一致的绩效改进计划,为下一阶段绩效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依据。

五、绩效考核申诉

考核对象对绩效考评结果有重大疑义的,可在绩效结果公示后七天之内,向局绩效办提出申诉。局绩效办接到申诉后,应按照相关程序对申诉事件进行及时处理。申诉处理程序按照调查事实、协调沟通、落实处理三个步骤进行。

(一)调查事实。向申诉涉及的各方面人员核实申诉事项,听取申诉人及其同事、分管领导、相关科室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准确掌握与申诉事项相关的事实依据。

(二)协调沟通。在了解情况、掌握事实的基础上,由局绩效办与申诉人进行沟通,共同探讨有效解决申诉人诉求的途径。

(三)落实处理。在综合各方面意见的情况下,由局绩效办对申诉所涉及的事实进行最终认定,报局绩效考核领导小组讨论通过,对考核成绩进行相应修改并进行公示。

六、考核组织与领导

局绩效考核领导小组由局长王德凤任组长,党委书记、纪委书记、总农艺师任副组长,其他党政班子成员、科室及二级单位负责人为组员。局绩效考核领导小组下设乡镇农技服务中心绩效考核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科教科,具体负责绩效考核日常工作。

乡镇农技服务中心绩效考核办公室主任由任主任,任副主任,等为办公室工作人员。

科技人员绩效考核管理办法篇6

论文摘要:基层公务员分类分等绩效考核指标确定的依据主要是借鉴国外先进的绩效考核经验、国家相关的规定和要求、具体部门工作性质和岗位的职位要求等。其体系的构建是遵循三级指标体系的方式。具体流程是:构建通用型指标框架,确定考核对象、考核指标集和指标权重集。指标体系设计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有:具体指标的效能考核间距问题、量表统一与特色差异的问题和具体指标之间的无缝隙原则。基层公务员分类分等绩效考核关键是在政府公共管理的实践中的运用,可以增强分类分等绩效考核的信息化,增强量化绩效考核的精确性和适用性、以及绩效考核结果的绩效导向。

一、基层公务员分类分等绩效考核的必要性

基层公务员分类分等绩效考核面临着现实紧迫性、理论薄弱性、考核技术单一性以及考核实践零散性等问题,因此,构建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基层公务员分类分等绩效考核体系就成为我国政府绩效考核体系健全发展的重要任务。

1.基层公务员分类分等绩效考核的现实紧迫性

公务员个体绩效提高是政府机构整体绩效提高的基础,而公务员个体绩效考核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公务员的个体绩效,因此,公务员个体绩效考核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政府机构整体绩效能否提高。2006年1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以下简称《公务员法》)将公务员的职位分为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等类别,将公务员的职务分为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领导职务又划分为十个层次。《公务员法》的实施,迫切需要地方政府部门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对处级以下公务员分类别、分层次进行绩效考核,因此,根据各部门的实际情况,结合类别和层级的不同,确定不同的公务员考核指标体系,是目前基层公务员绩效考核面临的首要任务。

2.基层公务员分类分等绩效考核的理论薄弱性

到目前为止,针对基层公务员绩效考核的标准主要来自三个文件,一是2003年国家人事部印发的《国家公务员通用能力标准框架(试行)》,它将公务员考核标准定为九条,分别为:政治鉴别能力、依法行政能力、公共服务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学习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创新能力、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和心理调适能力;二是2006年中央组织部印发实施的《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试行办法》(以下简称《综合考核评价试行办法》);三是2007年中组部和人事部颁发的《公务员考核规定(试行)》(以下简称《规定》),《规定》对公务员考核的基本原则、内容和标准、程序、结果的使用以及相关事宜作了全面的规定,但这属于一种通用的绩效考核标准。虽然有的地方政府和部门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将这几个标准细化,但在标准之下并没有深入细化的指标体系,因此仍然属于通用的考核标准,而不是针对具体部门的基层公务员个体绩效考核的指标体系标准。

3.基层公务员分类分等绩效考核的技术单一性

目前,我国基层公务员量化绩效考核主要是借鉴国外或企业的方法,通过对各种考核方法的整合形成一套综合性的绩效考核模式,即以关联矩阵法的体系为计量方法,以民主测评法、关键事件法、360度绩效评估法、平衡记分卡法以及其他方法作为绩效考核的基本手段,结合中央、省级和本部门的考核规定,对基层公务员的绩效考核量表体系进行界定。但由于技术单一性,致使这种指标体系在公务员绩效考核的整合性和准确性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4.基层公务员分类分等绩效考核实践的零散性

国家颁布公务员考核的标准后,大部分省市自治区已经开始尝试在原有框架基础上进行拓展,但在全国范围内并没有形成系统的绩效考核方法和体系,目前不同地区、不同部门科、处、局级公务员绩效考核的零散性就可以体现这一点。比如,深圳市政府曾分别给科、处、局级公务员制定了能力标准,即科级公务员能力要求具备政务执行能力、岗位示范能力、项目管理能力和公文处理能力;处级公务员能力要求具备政策执行能力、计划统筹能力、策划组织能力和团队建设能力;局级公务员能力要求具备政务决策能力、战略思维能力、资源配置与监管能力和社会协调能力。虽然已经分等,但是,并没有区分具体的专业和部门。

二、基层公务员分类分等绩效考核

通过公务员的工作行为表现来确定其胜任力,结合可胜任模型建立公务员个体绩效考核评估体系,为公务员个体绩效的提高提供指导。对公务员的考核要突出工作绩效,根据单位性质和公务员不同岗位,建立上级对下级、同级之间、下级对上级、服务对象对公务员的分类测评体系,按照实际情况确定参加测评的人员及权重,提高绩效考核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公务员个体绩效考核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公务员个体的绩效,通过找出绩效考核中出现的问题,确定进行培训的方案,从而有效地提高整体绩效。

1.公务员的分类

对公务员进行分类,主要是根据不同的部门特色、工作特点进行详细的指标设计。部门的工作性质和工作内容是公务员分类的主要依据,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的公务员岗位特点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另外,各个科室有自身的目标,科长/主任、副科长/副主任、科员都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进行工作,因此,按照科室进行分类是必要的。在局级单位的各个处室中,公务员个体所从事的职位和具体工作也不相同,比如,办公室的科员和财务科的科员所从事的工作就是完全不同的,因此,针对相同层级的不同部门的职位、不同部门的工作岗位所设计的指标体系,必须体现本部门的工作特点和部门特色,这样的指标设计才具有针对性。

2.公务员的分等

在政府部门的处级单位中,可以将公务员分为处长/主任、副处长/副主任、科员三个层级。这三个层级的考核指标设计是不同的。处长/主任所侧重的指标主要是领导能力、应变能力、信息管理能力、检查监督能力和宏观把握的能力;副处长/副主任所侧重的指标则主要是分管业务能力、信息管理能力、管理能力和协调沟通能力;而科员则注重的是业务工作能力、基本工作技能和协调沟通的能力。这种按照职务级别不同进行的绩效考核明确了公务员个体考核标准,其具体指标的设计主要是围绕胜任能力进行的设计,在此基础上按照不同的指标效能差距进行评分,最后通过评分加总,确定公务员是否符合职位的要求。

三、基层公务员分类分等绩效考核量化过程

1.基层公务员分类分等绩效考核指标的确定依据

基层公务员分类分等绩效考核指标确定的依据主要是借鉴国外先进的绩效考核经验、国家相关的规定和要求、具体部门工作性质和岗位的职位要求等。

(1)借鉴国外先进的绩效考核管理经验。在公务员的绩效考核方面,英美等国注重全面的绩效考核标准,根据公务员所在的部门、所从事的职业的不同,确定每个公务员绩效考核的内容,对领导类公务员、政务类公务员、事务类公务员以及专业技术类公务员,在确定评估内容时有所侧重。西方国家对公务员绩效管理采用以“核心胜任力”为基础的能力模型,通过考察公务员个体胜任力,发现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确立合理的指标标准和框架,建立普适性的绩效考核框架,不断提高个体绩效,进而提高整个组织的绩效。

(2)国家的相关规定和要求。针对公务员个体的绩效考核,国家和上级政府都作了基本规定,这种规定具有普适性,需要落实到具体部门中。比如,《规定》第4条明确规定:“对公务员的考核,以公务员的职位职责和所承担的工作任务为基本依据,全面考核德、能、勤、绩、廉,重点考核工作实绩。德,是指思想政治素质及个人品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等方面的表现;能,是指履行职责的业务素质和能力;勤,是指责任心、工作态度、工作作风等方面的表现;绩,是指完成工作的数量、质量、效率和所产生的效益;廉,是指廉洁自律等方面的表现。”(3)具体部门工作性质和岗位职位要求。每一个部门的工作性质是不同的,必须按照本部门的工作性质来突出本部门的指标特色。每一个工作岗位有不同的特点,在制定指标体系时,也需要结合本部门的工作性质和本岗位的职位要求,在保持指标体系统一的基础上,突出具体指标体系的特色。比如,局级单位中的办公室,其主要职能是协助局领导组织协调机关日常工作,负责机关文秘、档案、信息、、提案、督办、保卫、保密、接待及会议组织和综合性文稿的起草工作,组织开展调研工作,制定机关工作制度,负责机关财务、资产监管及外事工作,市局交办的其他工作等。在对其职能进行分析之后,可以确定办公室中不同级别公务员的主要指标。

2.公务员分类分等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构建

公务员分类分等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鲜明特色就是将公务员个体行为和成果产出作为绩效考核的标准。目前,国内对绩效考核的指标体系构建均遵循三级指标体系的方式,具体应用到基层政府部门的绩效考核,其构建流程如下:

首先,构建通用型指标框架。由于基层公务员所在的部门和所从事的工作存在巨大的差异,因此,通过建立通用型的指标框架,可以保证整个指标体系的计算统一性,从而形成有效的可比性。

其次,确定考核对象。在基层政府部门中,公务员的行政级别可以分为科级、副科级、科员,确定三个层级后,将通用型模型应用到不同部门不同的层级中,这样就凸显了分类分等指标考核的特点。

再次,确定考核指标集。首先确定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而后细化为三级指标。三级指标之间逻辑严密,其中,一级和二级指标是分类性指标,下一级指标通过分解来支撑上一级指标;三级指标是指向性指标。比如,《综合考核评价试行办法》中,将考察的一级指标分为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民意调查、实绩分析、个别谈话和综合评价,并规定了每个一级指标的考察内容。以民主测评为例,第14条规定:“领导班子民主测评按照思想政治建设、领导能力、工作实绩、党风廉政建设四个类别设置测评内容和评价要点。”民主测评的内容可以具体细分为:政治态度、思想品质、工作思路、组织协调、依法办事、心理素质、精神状态、工作作风,履行职责成效、解决复杂问题、基础建设、廉洁自律等方面。

最后,确定指标权重集。通过各级标准的权重和指标的具体分值反映每类标准和指标在整体绩效中所占的重要度,进而以量化分数的不同反映每个人的绩效。确定考核指标的权重和等级分值主要是将各个层级的指标赋予固定的分值,根据标准和指标的重要程度确定其所占比例。

3.指标体系设计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具体指标的效能考核间距问题。在对三级具体指标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需要确定具体指标的效能考核间距。设计指标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适用性原则,因此,在确定具体的指标时要考虑针对公务员的适用性。同时还要考虑三级具体指标集的层次梯度问题。比如,按照分数进行等级划分的指标集必须具有一定的梯度,而且梯度的设计必须能反映整体的工作状况和绩效。

其次,量表统一与特色差异的问题。设计量表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实现不同岗位不同部门的公务员个体绩效的对比,因此,其具体指标分值和整体考察标准要呈现一定的统一性。但是,不同部门不同职位的考核侧重指标是不相同的。比如,办公室和宣传科的指标体系设计,办公室的功能是信息的传递和协调,而宣传科则侧重具体的宣传业务;同一科室的科长和科员的任务和能力要求也是不同的,如何将这些特色差异纳入到统一的量表指标体系中来,如何增强不同类别、不同等级之间的可比性,需要进行综合的研究和实践的反馈。

再次,具体指标之间的无缝隙原则。指标体系的构建是由一级指标细分为二级指标,二级指标又细化为三级具体指标来确定的。众多的指标体系之间存在一定的衔接性,这些指标共同构成了绩效考核的网络,全面综合地反映着公务员的个体绩效。比如,考察工作能力时,可能也要考察应变能力,他们之间既可以是工作能力包含应变能力,也可以说应变能力是工作能力的反映。而如果单独强调工作能力就缺失了应变能力,将应变能力列为重要指标,实际上也是对工作能力考察的一种补充,他们之间的衔接性就构成了指标体系的“无缝隙”。

四、基层公务员分类分等绩效考核的应用

基层公务员分类分等绩效考核不仅是指标体系的构建,关键是在政府公共管理的实践中的运用,在实践中强化反馈,不断改进公务员个体绩效考核的技术和方法。

第一,增强分类分等绩效考核的信息化。随着电子政务的广泛应用,办公自动化已经极大地提高了政府的绩效,不少部门也在公务员绩效考核中广泛应用。运用计算机考核软件进行公务员绩效考核,节省了资源,简化了工作程序,提高了政府机关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第二,增强量化绩效考核的精确性和适用性。基层公务员个体分类分等绩效考核的结果具有精确性的特点,但是也会因为太精确而陷入无法使用的困境。公务员个体绩效考核既要体现其精确性,还要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其具体指标的适用程度和范围需要不断地进行反馈修正。

科技人员绩效考核管理办法篇7

指导思想为坚持以国家和省公立医院改革要求为指针,以落实三甲医院标准为目标,通过实行绩效考核管理,促进医院医疗质量、运行效率全面提升,以满足员工和患者的期望与需求,促进医院健康、可持续发展,考核原则如下。

1.1以综合绩效考核为依据,突出技术能力、医德医风、服务质量、数量等。个人收入不得与业务收入直接挂钩。

1.2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各级考核者对被考核者在考核目标设定、绩效标准、流程、方法、过程跟踪、结果运用等方面都必须做到公开透明,并进行公平、公正地评价。

1.3客观性原则绩效管理必须做到以事实为依据,对被考核者的任何评价都应有客观的事实根据,避免主观臆断和个人感彩。

1.4考核结果的反馈、沟通、改进原则考评部门必须将考核结果反馈给被考评部门,并进行充分沟通,肯定成绩,分析不足,化解分歧。

2考核的组织机构及职责

为加强医院绩效管理工作的领导,切实做好绩效管理工作,医院成立绩效考核管理领导组,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绩效管理科

以院长、书记为考核领导组组长,其他院领导为领导组成员。主管副院长为考核办公室主任,相关考核责任部门的负责人为考核办公室成员。绩效考核的责任部门为绩效考核方案中涉及的绩效指标的职能部门,包括:院长办公室、党委办公室、人事处、计划财务处、纪检监察室、医务处(病案室、门诊部)、护理部、科教处、预防保健处、物资管理处、后勤处、信息管理处(计算机室)、药学部、院感科、医保科等。医院将被考核对象分为6大类,即临床服务类科室、医疗技术类科室、医疗辅助类科室、行政管理类科室、麻醉手术室、药学部。

领导组办公室的主要职责:依据医院年度工作计划,确定医院年度考核目标;依据审核通过的年度绩效目标与各处、科室年度计划与指标,对影响医院经营的关键绩效指标进行检查和控制;审核医院各处、科室提交的绩效考核计划;及时处理绩效考核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拟定医院年度关键绩效指标,指导各职能科室拟定各处、科室关键绩效指标;组织绩效考核专家组成员召开各种会议,并进行记录以形成决议;负责汇总绩效考核结果,形成书面反馈记录;负责各职能科室考核工作的培训、抽查、核查工作;负责对医院绩效管理政策、程序提供解释和咨询。

3考核细则

各考核职能部门依据医院制定的工作规划和目标任务,结合本处室分管领域的工作实际,制定与处(科)室职能职责相对应的绩效考核实施方案,明确本处室分管领域工作全年的绩效考核的内容、标准与具体指标。

采集指标的方法主要采用平衡计分卡(千分制),考核各处(科)室在财务收益、医患(客户)关系、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4个方面的综合要素,见表1。各处(科)室年度绩效考核方案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更改。需要更改绩效考核方案的,须经绩效考核管理领导组和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并向全院职工公布后方可执行。

4考核的组织实施

医院绩效考核管理工作遵循统一的流程,日常程序为:各绩效考核责任部门每月按制定的标准对本部门分管的考核项目进行考核,月初将上月的考核结果上交绩效考核领导组办公室;绩效考核领导组办公室将考核结果汇总统计,分类形成绩效考核汇总表,计算出每部门的绩效考核分数,形成各部门绩效考核汇总表,将得分、扣分项目以及扣分原因反馈至各部门;绩效管理科每月根据考核分数,直接与科室绩效奖金挂钩。

5考核结果的反馈与沟通

被考核部门每月必须以书面形式将科室最终的考核结果交予绩效管理科;科室负责人应有针对性地将绩效考核中存在的问题与本科室人员进行沟通;绩效管理科绩效考核结果在次月底前与各处科室进行反馈沟通。

6考核结果的适用范围

6.1绩效奖金发放每月绩效考核结果与科室当月奖金分配挂钩。年度统计各科室绩效总分,与被考核对象年终考核挂钩。

6.2职位调整依据年度绩效考核成绩,对考核不佳的科室,绩效考核领导组将给予科室负责人告诫谈话或调整职位。

6.3职工培训各处(科)室通过分析考核结果,发现考核对象与工作要求的差距,从而针对问题制定适当的培训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关内容的培训。

7运用以来的体会

临床服务科室考核指标中以成本收益率、缩短平均住院日为突破口,加大其分值,内容涉及财务收益、内部流程、纪检监察、科研教学四大方面并细化其绩效指标,在财务收益中分经济效率和患者负担两部分,其中经济效率考核着重于成本收益率、收入材料耗用率、人均收入、科室收费计费情况的考核;患者负担考核着重于药品比例、人均住院费用、人均门诊费用的考核。在内部流程当中分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两部分考核,其中服务效率着重于平均住院天数、病床使用率、门诊量等的考核;在服务质量中着重于抗生素合理用药、临床路径、传染病管理、医疗质量与安全持续改进、护理质量、院感、医保、门诊综合的考核;纪检监察中重视医德医风和廉洁自律方面,主要考核患者满意率、患者有效投诉完成情况;科研教学中增加了参加学术会议出勤率的考核,从而使一些学术会议无人参加的现象得到好转。这些考核指标均由责任科室根据卫生部、三甲医院要求、下临床调研,并根据往年情况一些情况分别制定出考核方案。执行6个月多来,效果不错。医院的2013年前6个月平均住院日11.93d,与相比下降0.07d;出院人数20463例,与相比增长230例;手术例数15476例,与今年任务相比增长165例;药品比例39.68,与今年任务相比下降0.32%;医院收入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18.04%;绩效奖金额度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22%。

医技科室的考核指标设置了百元固定资产收入、人均检查人次、预约时间及报告时间的考核,同时增加了设备完好率。这些指标的设定使得医技科室在资产投入使用情况、服务质量上有一定的提高。行政、医辅绩效考核围绕树立"为临床一线服务"这一理念,根据各处。科室的工作职责,制定出每年的目标责任书,且有量化指标,并以服务质量、服务效率为侧重点。其中服务效率包含职工考勤评估,工作任务目标完成情况,在服务质量上包括指令性计划完成率、科室管理综合评级、其中临床医技科室的民主评价在考核分值中占重要比例。药学部、麻醉手术室由于科室性质的不同,单独对其考核,其中药学部增加了输液配送准确率、药品发出质量合格率。由此,我院现在基本形成了临床科室"全程管"、医技部门"细化管"、行政后勤"有人管"的局面。实行绩效考核为医院全面提升管理水平构建了核心推动力,为引导和激励全院职工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改进服务,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医院持续发展。

科技人员绩效考核管理办法篇8

一、绩效工资考核的两面性和复杂性绩效工资(performancerelateday,pRp),它是通过对员工绩效的有效考核为基础,实现将工资与考核结果挂钩的工资制度。它的理论基础就是,“你的报酬是你应该得到的”,对业绩进行考核,然后以之为基础发酬,既体现了客观公正,又推动了员工之间的竞争,从而推动被考核部门提升业绩。但与此同时绩效工资也有其复杂性或两面性。一是“绩效工资”作为考核企业的一种工资体系,在促进业绩提升的同时,也同样给企业带来某些不良的影响。诸如:员工的合作精神冲淡,道德水准降低,员工对考核公正性的怀疑,对企业文化的不良影响等等,而且比其预想而言,操作起来更是困难重重,繁琐之至。故此,银监会及其派出机构作为国家依法监督管理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部门,引入和使用“绩效工资”考核监管工作业绩的作法也存在着难以克服的两面性。因为银监会及其派出机构既采用事业单位的薪酬制度,但从事的职业却有公务员的客观要求,对绩效工资的准确把握和计量,显得困难重重。

二是按照激励理论,对人员的业绩作出精确的测量并且支付相应的酬报,才能实现激励效果的最大化,否则,员工就可能会产生“偷懒”以及“搭便车”等“道德风险”,从而降低激励的效果。然而,银监系统的员工在从事监管工作过程中,成员需要协作,团队成果无法有效具体化为个人的成果,即精确衡量个人的成果(业绩)将是不可能或者即使可能但衡量成本过于高昂而使衡量没有意义。获得诺贝尔奖的经济学家赫伯特·西蒙(Herbertimon)也曾指出,“组织中的人是互相依赖的,因此组织的成果是集体行为和表现的结果。如果你能轻易、准确、可靠的度量和奖励个人贡献的话,那么你可能就完全不需要一个组织,因为每个人都会以个人的身份独立进入市场”。因而在银监系统中有效运作绩效工资体系无疑将有以下一些困难需要正视和克服。首先是银监部门的人事工资管理部门是否能有效化解绩效工资运作矛盾方面的管理能力。其次是否能全面科学地定义绩效工资?用什么标准来测量业绩、是否能够客观而公平地测量监管干部的业绩?第三是绩效工资能否适应本单位部门文化?绩效工资对团队工作和合作工作有什么影响?这些对于绩效工资考核部门及银监部门领导,无疑是一个相当大的挑战和考验。在制订各种具有可操作性的绩效考核办法并付诸实践时,将对银监系统的绩效工资考核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和影响。

二、银监分局现有绩效工资考核办法存在的难点

(一)银监系统新的选人用人体制和机制尚处于建立磨合期,将不可避免的出现一些利益分配上的不均衡性。

目前银监系统在选人用人机制上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如:建立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相结合的选人用人机制,对分配制度的改革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一些分局制定的绩效工资考核办法中也明确了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明确了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的激励机制。但现实的情况却是难尽人意。一方面,由于历史及诸多因素的影响,银监分局的人员组成结构复杂,专业素质和个人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别,完成任务的能力和水平也难免有所差距,但制定的绩效工资考核办法中却无从体现。仅对某银监分局的调查表明:在全局的65名员工中,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34人,占职工总数的44,中级专业技术职称的41人,占65;35岁以下的9人,占15,与银监干部队伍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的要求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可另一方面,由于银监分局普遍存在监管任务繁重且专业性强,人员编制不够等具体困难,岗位人员相对缺失,特别是监管办事处一人多岗和兼职岗位极为普遍。但银监会作为一个专业的,依法独立依法履行监管职能的部门,对高素质的监管人才存在着刚性需求,从而形成了人才的需求与缺失的相对矛盾,无法在现有条件下完全形成竞争岗位和职位的良性互动的机制,对充分调动各层面岗位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一部分工作能力强、素质较高的没有相应职务的同志对新的绩效工资考核办法产生了“怨气”和抵触情绪,挫伤了他们的工作热情和进取精神,也背离了绩效工资考核应有的激励效应和提升业绩的初衷。

(二)现行绩效工资考核办法对工作岗位强度、风险与收入缺乏高度关联性。

现行分局的绩效考核办法是适应银监系统新的职员工资制而制定的考核评价体系。由于银监会刚刚成立不久,制定的各种办法时间短,各类定性、定量指标的设定科学论证时间少,有许多问题是事先无法准确预料的,这个体系从一开始就有许多先天不足,需不断完善和创新。特别是在考核固定岗位、固定职位方面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量化考核指标体系。工作数量、工作质量、银行工作效率和效益的考核都未设立严格可操作的体系和标准。如何更加科学合理的设置指标体系以确定其绩效收入与工作质量挂钩,形成良性的绩效考核机制,尚需进一步完善和探索。

一些银监分局制定的绩效考核办法中,大多以定性的办法确定了某个岗位或人员的绩效考核形式。用过去人民银行评定的行政级别拟定系数并以此确定发放绩效工资标准,带有很浓重的行政管理模式。况且过去在评定非领导职务时,主要也不是依据个人的能力和水平,大多以资历和任职年限为主要依据,并且设定了一定的指标限制,在指标满员的情况下,也多年未进行正常的职务晋升和评定,从而造成了事实上的非领导职务方面的不均衡性。一些业务骨干由于受指标限制,难以得到正常的职务升迁,不能享受应有的职务绩效工资标准,工作的积极性受到挫伤。据对某分局的统计,全局65名员工中,除领导职务外,有副主任科员以上的非领导职务15名,占全局干部的23,有23名科员从事本岗位工作平均达10年以上,未能得到相应晋升和职务变化的占全局干部的36;同时现行的绩效考核办法也未在岗位的细分上做出明确的界定,对处于监管第一线或其他风险相对较大的岗位和人员也未能充分享受到高风险高收益的效益原则带来的任何好处。因此,岗位与绩效考核缺乏应有的关联性也是导致绩效考核分配不公的不容小视的问题。

(三)专业技术职务的干部在绩效工资考核中未能得到应有的尊重和体现。

作为国务院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监管部门,依法独立履行监管职能,查处金融机构的违规违法行为,维护正常的银行业经营秩序,需要一批专业性、知识性强,专业技能高的银行监管工作者,他们是银监系统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专业技术职务应受到尊重与爱护,并在绩效考核上予以倾斜。但目前的绩效考核办法却未体现这一点,严重挫伤了专业技术岗位人员的工作激情和进取心,致使绩效考核未能发挥这部分同志的工作积极性。据对某分局的统计,现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干部41名,占干部总数的63。

(四)能上能下,多劳多得的绩效工资动态分配机制和氛围尚未形成。

银监分局现行的分配制度和绩效考核办法基本上属于人民银行的分配办法嫁接而来的,这个制度本身带有许多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阴影,以及大锅饭和平均主义思想。目前银监分局仍处于新旧体制的磨合期,许多新的改革措施和方案尚处于探索期,社会上各种不良思潮还不断侵袭着改革与发展的外部环境,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多劳多得高风险、高收益的观念也还未在大多数干部中扎下根来,许多人对绩效考核还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和异议,给绩效考核和人事分配制度的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

三、对现有绩效工资考核办法的建议

(一)逐步完善和健全以“职员制”为基础的绩效工资考核新机制,充分体现绩能效率原则。

现行的“职员工资”管理体制,经过施行与实践,已显示出了它的一些不合理因素,有必要在实践中对其进行一定范围的修订和完善。一是在现有“职员工资制”的基础上,适当参照国际惯例和商业银行在绩效考核中取得成效的一些好的作法和办法,对一些重要的风险较大的岗位进行权重和系数调整,特别应增加对重点岗位、高风险岗位和苦、脏、累、险的岗位倾斜,加大对风险大、岗位素质要求高和对部门做出重大贡献的岗位工作人员在绩效工资的分配比重和权数;二是设立局长、处长、科长系数奖励基金,以奖励那些在工作中或某一阶段中对单位做出较大贡献的员工;三是增加绩效工资的浮动机制,对一个职位或岗位按其履职情况由绩效考核委员会集体研究决定对其上下浮动的比例;四是将一些岗位或职位引入内部竞争和选聘机制,制定其具体可操作性的措施和办法,突出“以岗定薪”,“人岗匹配”的职位和岗位确定原则,员工在选择职位时,按照职位、职责、绩效领域、任职资格条件和相应的职位薪酬等级,结合自身能力素质,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位和岗位,从而强化绩效考核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五是创造条件,在银监系统内部或在银行业金融机构系统内,形成允许人才的合理流动和淘汰机制,拿出一部分高风险、高收入的岗位或职位在内部或公开在社会上进行招考,形成一个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竞争选拔的良性用人和分配机制,允许有5左右的岗位人员待岗或落选,或推行末位淘汰下岗学习制度,以体现绩效考核的合理性和公正、效率原则;六是出台相应规定,优化人才配置和岗位流动,对重要岗位和人员实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轮换制度,以3年为一个周期,轮换比例控制在30以上,这种轮换应包括局际间、部门间、岗位间,以及领导干部及一般干部间的全方位、多层次的交流,一些要害部门的交流频率还应适当高些,以增强大家的危机感和责任心,使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竞争择优形成制度,从而增加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透明度;七是各个岗位的系统值的确定上既要体现效能原则,也要考虑其绩效工资的复杂性和公平性因素,不要将上下限的差距拉得过大,并分步预以推行,以适应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

(二)增加绩效工资考核办法中对非领导干部职位和专业技术职务人员的岗位和绩效工资档次的设定。

现行绩效考核办法对非领导职务和职位没有明确的规定和措施,一定程度地挫伤了部分监管干部的工作热情和进取心。银监系统应拟订能体现竞争择优原则的非领导职务、职位正常晋升的办法,以适应监管工作的要求。建议可采取过去人民银行实行的行政职务和专业技术职务相结合的“两条腿走路”的路子,就高不就低地导入绩效工资体系。

(三)适应员工需求层次的多元化差异,创造绩效工资的考核和发放工作的良好氛围。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求是多元化的、分层次的。因此,除了金钱方面的物质需要以外,员工也更需要满足精神方面的需要,包括良好的人际关系、互相尊重、友好合作、自我实现的成就感等需要,银监系统现行的绩效工资体系没有有效适应员工的多层次需要,同时不利于公平竞争,不利于培育银监干部的相互合作精神。这也是创建银监部门文化的需要。为适应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要求,首先应在银监系统内部干部队伍中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道德观;培养银监干部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和谐共处能力,团队协作和勇于奉献的精神,培育和营造一种适应新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和银行监管工作需要的“部门文化”。其次应在银监系统内部大力弘扬正气,树立先进和典型,使“公开、公平、公正、不唯学历、不唯身份、能上能下,唯才是举”的改革精神得以倡导和发扬。

(四)注重团队精神和体现个人业绩相结合,实现良性互动和共赢。

科技人员绩效考核管理办法篇9

一、z市人民医院现有绩效方案概述

z市人民医院始建于60年代,至今已有四十余年的建院史,是z市最大的综合性公立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急救、科研、教学、保健、康复于一体,专业设置齐全、设施设备先进,综合实力雄厚的综合性三级医院,在岗人员1900多人,开设九十多个科室,开放床位1800余张。

z市人民医院最初进行绩效管理的作用主要是为科室利益分配提供依据,为科室和员工的年末考核评先提供参考。在绩效评估方面,实行的是传统的人事考核的模式和方法,每年年终考评一次,考评的等次分为四等: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医院的绩效管理基本由年初计划以及年终考核构成。每年年初由各科室主任把年度计划报到医院办公室,由院领导组织会议商议本年度工作计划,然后分解到下面每个部门,但年终时无人去考核各部门计划完成情况。

医院一直实施院科两级核算的绩效工资制,工资分成两个部门,一部分是固定工资,占总工资的60%,这部分工资由基础工资和津贴工资组成,与职工的职称、年龄、工作年限等相关;另一部分是效益工资,实行院科两级分配方式,占总工资的40%,这部分工资是量化的,与科室的经济效益紧密相连,因此核算的数据是真实的、可信的。

二、z市人民医院绩效管理方案存在的问题分析

如何对医院绩效管理现状进行系统、客观、全面的分析,对提高医院绩效具有重要意义。笔者采取了调查发放问卷的方式,分别发放给管理者和员工,并进行汇总,z市人民医院绩效管理方案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考评周期过长,没有与工作业务较好地进行结合,不能及时激励员工

现在实行的参照公务员标准进行的一年一次考评,无法准确及时地评估个人绩效,协调工作中的变化,对下一阶段工作亦不能进行及时的指导。

(二)在医院发展愿景方面,医院各层员工对愿景虽有认识,但缺乏可量化、清晰的实施步骤,直接为目标的达成带来障碍

绩效考评内容缺乏针对性,现在考核主要内容为: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其定性成分较多,定量成分较少,且考核标准也很模糊,在实际操作中较难把握,很难分出优劣。

(三)医院岗位工作分析不够清晰,职能科室效率不高,缺乏服务于临床的服务意识,推诿现象存在

各临床科室之间、临床科室与医技检查科室的协作意识不强。医院在年底会有先进科室的评选,但评选的结果往往和科室全年的经济效益有很大的关系。对于那些连经济任务都完不成的科室,则很难被评选为先进科室。而员工在日常工作中过程中的表现,如医德医风、工作态度、科研项目等等,并没有人做专门的记录,也没有考核的依据。

(四)医院绩效管理系统不够完善,没有充分发挥对组织绩效的促进作用

z市人民医院在绩效计划这个环节中,采取的是一种由各个科室在年底把当年的工作总结和下一年的工作计划上报到办公室的办法,上报完之后办公室与人力资源部门也未作任何沟通与反馈,至于工作计划是否完成无专人去作记录,而各科室主任对整个医院的远景目标也不明确。在绩效监督这个环节中,医院领导有时组织护理部、医务科、人事科等相关职能科室干部去临床科室进行检查,但这种检查不是定期检查,往往是为了确保上级部门检查过关的一种临时行为,因此那些在检查中被发现问题的员工,抱着自已太倒霉没有蒙混过关的心理,而未从工作中真正地反思并改正错误。至于绩效沟通与反馈的环节,z市人民医院同国内大多数医院一样,几近缺失,仅有强硬的通报性负反馈,易导致员工与管理者之间的对立,而非建设性的沟通。

(五)考核中存在流于形式的现象

有的科室主任虽然表面上履行了考核的规定程序,但考核中并不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将优秀等次搞成轮流坐庄,搞照顾或者搞论资排辈等,使年度考核成为形式,从而导致考核结果失真

三、z市人民医院绩效管理方案的优化

(一)绩效计划的优化设计思路

在设置绩效计划时,应先组织召开会议,让全体员工先明确医院的发展目标,即确定医院五年发展目标是什么,然后组织员工大讨论,在此基础上,开展院长接待日或网上公开专用信箱的方式,鼓励员工对医院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促进全体员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医院绩效管理的工作中。改变以往的由科室作出计划,提交到医院办公室的方式,使员工明确医院的发展目标,并在工作中思考如何履行好自己的岗位职责,将员工的个人价值与医院的目标达到较好的结合。

(二)绩效监督的优化设计思路

在优化后的绩效监督管理工作中,医院领导成立考核小组,定期对员工的绩效进行监督和不定期进行抽查。考核人员应具备一定的数量,避免因个人偏见造成的考核偏差。考核人员在监督过程中作好记录,客观公正地为绩效管理提供考评依据,帮助科室提高绩效。在绩效监督过程中,要关注员工的表现,及时表扬员工,及时纠正过程的不足,时刻关注目标完成的进度,与员工共同完成设定的目标。

(三)绩效评估的优化设计思路

z市人民医院的绩效评估是参照公务员年度考核标准来执行的,由于这个结果是需要上报到上级部门的,我们暂且维持这样一种结果上报给上级部门。在实际工作中,建立起一套切实可建立以公益性为核心的公立医院绩效评估管理体系,作为员工进行专业技术职务申报、专业技能培训、工作岗位的调配和提拔的依据。

1、根据公立医院改革方案,要建立以公益性为核心的公立医院绩效评估管理体系和医疗质量安全评价管理体系

由于公立医院是既体现其公益性,又以提供服务作为其主要产品的组织。因此,对员工的绩效评估指标的设计应体现出来这一特征,不但对员工完成本职工作的能力、业绩和工作态度进行评估,还应对员工承担紧急救治、援外、支农、支边、惠民、健康咨询服务进行评估,同时对其承担的专项公共卫生服务给予一定的补助。对于中高层管理人员,绩效评估的重点与普通员工不同,着重评估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沟通能力、领导艺术、工作计划能力。

2、由于医院员工的岗位不同,职责不同

我们在制定方案时,分为医疗、药技、护理和职能科室人员四个不同的系列,分别进行岗位描述,制定出岗位说明书,根据岗位职责的不同,实行不同的考评周期。岗位说明书分系列进行岗位描述,确定不同的岗位系数(包括风险系数、技术含量、劳动强度、劳动时间)。根据周边绩效理论,在各科室员工考核中设立了周边绩效评分,使用360度反馈考核法。主要考虑到医院行业的特殊性,是一个需要临床科室、医技科室、职能科室相互配合、通力合作才能发挥最大效率的单位。举例来讲,医技科室的检查结果正确与否,是临床科室进行治疗的依据;医疗紧急会诊质量与效率,需要临床医生共同发挥协作精神;医技科室的周边绩效,主要指临床科室对其进行评价,考查医技科室出错的记录以及医技科室服务于临床的情况。临床科室的周边绩效,既包括临床科室,又包括医技科室均进行评价,考查临床科室之间的协作情况、院内会诊协作情况,医技科室的评价情况。职能科室的周边绩效,主要考查职能科室服务于临床科室和医技科室的情况,临床科室和医技科室对职能科室的满意度。

3、评估指标应准确、全面和可量化

如工作量,包括门诊量、住院人数、外科手术量、手术前诊断符合率、好转率、抢救病人成功率等;医疗效率,如床位使用率、周转率、平均住院日等;医疗效益,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等;业务素质,如甲级病案率、院内感染发生率、医疗缺陷发生次数及业务考核成绩等;科研成绩包括科研立项、科研成果、论文及专著、新技术、新业务等考核。

(四)绩效反馈的优化设计思路

科技人员绩效考核管理办法篇10

关键词:绩效体系分配改革医院

一、确定绩效分配考评权重

按照手术科室、非手术科室、医技科室、门诊科室、急诊科室、麻醉科、职能科室7大系统,分别设计、制定要素评估指标体系(占分配权重的百分比,见表1)。指标体系分别由工作质量、服务效率、经济效率及重点监测四部分指标构成,比重及分值如下:

工作质量(占分配权重的40%):核心制度落实情况、病例质量、护理质量、床位使用率、平均住院日、护理合格率、院内感染控制、医德医风与患者满意度、医疗安全、科研教学、医保政策执行度。

服务效率(占分配权重的30%):完成床日、出院病人数、门诊量、手术工作量、危重病人救治数、微创手术例数等工作量指标。

经济效率(占分配权重的30%):全成本核算成本控制、药品比例、门诊均次费用、住院均次费用等。

二、界定各系统绩效分配系数的构成

1、临床科室系数

按病人选择医生模式,分为三级医师制:三级医师、二级医师、一级医师的分配系数按2.0:1.4:1.0执行;护理人员分为三级制,按1.4:1.2:0.9执行;提取全科绩效的30%作为科主任管理费用基金用于科室考核发放。

2、医技科室系数

按科室或专业组服务模式,分为Ⅲ级、Ⅱ级、Ⅰ级医生,分配系数按2.0:1.4:1.0执行。

3、门诊系统系数

按照门诊病人选医生服务模式,按工作量,以病人满意度,病历质量、门诊费用劳动纪律、病人投诉情况考核计罚。

4、行政职能(后勤保障)科室系数

定岗定编、定职责、定质量,按360度考核、执行力考核、人均办公费用品消耗、工作满意度调查分别评价。参照病人选医生模式,定出Ⅳ级、Ⅲ级、Ⅱ级、Ⅰ级岗位分配系数,按2.0:1.65:1.3:1.0执行,体现管理出效率,科室间分出档次,工作人员拉开距离。

三、科学完善岗位绩效分配考核体系

1、医疗科室(见表2)

医疗科室根据每位员工的实际工作表现进行考核,按照考核实际得分,实行二次分配,为个人实际应得绩效。

2、医技科室(见表3)

医技科室根据每位员工的实际工作表现进行考核,按照考核实际得分,实行二次分配,为个人实际应得绩效。

3、护理(见表4)

护理部根据每位员工的实际工作表现进行考核,按照考核实际得分,实行二次分配,为个人实际应得绩效。

4、行政(后勤)(见表5)

行政(后勤)科室根据每位员工的实际工作表现进行考核,按照考核实际得分,实行二次分配,为个人实际应得绩效。

四、科学实施重点监测指标体系绩效考核

重点监测指标体系包括医疗安全、药品比例、抗菌素合理应用、平均住院日、均次费用、临床路径等,重点监测指标,不在绩效指标体系百分比内,根据相关部门监测结果直接在绩效工资中兑现奖惩。

医疗安全:执行月份考核、年终考核两部分,发生医疗安全事故,分清技术、责任,由患者服务部、医务部报表,按我院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直接兑现。

药品比例指标:由医务部制定平均住院日指标并考核报表,每月占绩效工资总额的1%。每超标准1%,扣罚70元;缩短1%,奖励70元。

患者满意度、精神文明与环境卫生指标:患者满意度要求达到97%以上,发生患者投诉上访问题及卫生不达标问题,由行风办等相关部门报表,每月考核直接兑现到科室,到责任人,责任者酌情扣罚。如某三甲医院每发生一起患者投诉酌情扣罚100—500元,科室主任、护士长管理津贴扣罚10—100%。

医保政策、物价政策落实指标:经预防保健部、经济管理办公室考核报表,除将违规金额从科室收入中剔除外,按违规比例,酌情扣罚责任者100—300元,扣罚科室主任、护士长管理津贴扣罚10—100%。

特殊单项奖:对医院的工作及发展作出特别贡献,获得包括新技术、新项目、重大抢救成功奖、其他特殊贡献奖、科研、教学、论文奖。具体奖励办法根据医院具体实际情况由相关部门设置特殊单项奖励实施办法。

劳动纪律:设置考勤奖每人每400元,由人力资源部按实际考勤情况,病事假相关管理规定发放。

其他劳务性奖励:病案质检、医疗技术鉴定、下乡对口支援、援外人员等。

五、绩效分配考核体系要充分体现科学性

按照岗位性质的不同,分为医疗、护理、医技、行政、后勤五大类,然后根据各大类再细分不同的工作岗位。

(一)科学核定岗位绩效的分配比重

根据国家政策指导意见,依据地方政府文件规定,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以及医院员工的承受能力,确定医院绩效总额占薪酬总额的比重。设计时要体现医疗一线和管理一线岗位倾斜的原则,与管理要素、技术要素的高风险、高技术、高强度劳动和贡献大小相关联。一般情况下,绩效工资占医院总薪酬的比例为40%—60%,岗位绩效工资占总绩效工资的比例为30%—40%,岗位绩效采取岗位系数法,权重系数是指用于指导制定各类人员所有分配到的绩效总额之间的比例参考数值。权重根据实际情况而变化。以某三甲医院核定岗位绩效工作分配比重为例(见表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