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护理需求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1:16:07

老年护理需求篇1

关键词老年人居家护理需求调查

中图分类号:R195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6-1533(2012)02-0025-03

Requirementsurveyofthestandardizedcommunity

homenursingcareservicefortheelderly

wanGYing-li1,JinQi-lin2,CHUiming3,HUDong-gen4,LUGui-ping4,SHenming1,LaoJiaying4,CHenYuan-hong3

(1.CommunityHealthServicemanagementCentreoftheHealthBureauofYangpuDistrict,Shanghai,200090;

2.HealthBureauofYangpuDistrict,Shanghai,200090;3.DaqiaoCommunityHealthCentreofYangpuDistrict,

Shanghai,200090;4.HudongelderlynursingHouseofYangpuDistrict,Shanghai,200082)

aBStRaCtobjective:tomasterthecharacteristicsanddemandofthenursingcareservicefortheelderlyathomeandtoprovideareferenceforestablishingtheelderlystandardizedcommunityhomenursingcareservicemodel.method:Usingthequestionnaire,thehomenursingcareservicerequirementfortheelderlyforover60yearsoldrandomlyselectedinBridgeandpingliangcommunitiesofYangpudistrictwasinvestigated.5000copiesofquestionnaireswereissued,and4032oneswereresumed,whoserecoveryratewas80.64%;andthevalidquestionnaireswere3226copies,whoseeffectiveratewas80.01%.Results:Demandrateofthehomenursingcareservicefortheelderlywas63.05%,whohadthevarioushomemedicalnursingserviceitemsrequirement.amongtheelderlywhohaddemand,80.63%wereathome,74%wereillwith2ormorethan2diseasesand9.29%couldnottakecareofthemselves.Conclusion:theelderlydemandthehomenursingcareservicelargely,particularlytheseriouslyillelderly.

KeYwoRDStheelderly;homenursingcare;investigationofdemand

按国际通行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7.00%,即进入老龄化社会,上海于1979年就进入老龄化社会,比全国早20年。2010年上海常住居民中65岁及以上人口数为233.13万人,占常住人口的10.10%[1],杨浦区130万人口中65岁以上的老年人近15.00%,高于全市平均数5个百分点,养老负担尤其繁重。本课题借鉴日本“介护”理念,结合本区实际,分别在平凉和大桥两个社区开展“介护式”居家护理服务需求调查。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杨浦区共有11个街道,1个镇。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杨浦、大桥两个街道为调查社区。

杨浦区平凉社区现有常住人口12.30万,其中60岁及以上老人为2.98万人,占总人数的24.10%;65岁及以上老人为2.63万人,占21.39%;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为1638人,占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6.22%。纯老家庭736户(969人)。

大桥社区现有常住人口13.61万,其中60岁及以上老人口为2.96万,占总人数的21.75%;65岁及以上老人2.01万人,占14.76%,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为1958人,占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9.74%。纯老家庭673户(1346人)。

在每个街道内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各选取2500名老年人为调查对象。

1.2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自行编制《杨浦区介护式家庭病床居民需求咨询表》,内容包括老年人居住、疾病、生活自理、家庭照护、卫生服务需求等。共发出5000份,收回4032份,回收率为80.64%;有效问卷为3226份,有效率为80.01%。

1.3统计方法

数据录入应用epiData3.0数据管理软件,使用excel2003和SpSS11.0统计软件对所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社区老人居家护理服务需求情况

在3226份的有效问卷中,有居家护理服务需求2034份,居家护理服务需求需求率为63.05%。

2.2有居家护理服务需求老人的性别、年龄构成比

有居家护理服务需求的2034人中,男912人,占44.84%,女1122人,占55.16%。60岁~70岁为935人,占45.97%;71岁~79岁为697人,占34.27%;80岁以上为402人,占19.76%。

2.3有居家护理需求老人的生活自理和照护情况

有居家护理服务需求的2034人中,13项日常生活能力部分和完全依赖他人帮助的比例分别是:行走为8.10%、做家务为13.70%、吃饭为5.70%、穿衣为5.90%、梳头为5.30%、刷牙为4.90%、洗衣为14.50%、洗澡为12.00%、购物为16.40%、上厕所8.00%、打电话为10.00%、理财11.70%(表1)。老年人照护者情况:老人自己照顾自己占61.69%,子女和配偶照顾为35.53%,社会照顾不到3.00%。

2.4有居家护理服务需求老人的居住方式和疾病构成

有居家护理需求的老人目前居住情况:居家1640人,占80.63%,养老院176人,占8.64%,护理医院77人,占2.16%,其他174人,占8.75%。说明我区老人大都以居家养老为主。

需求人群中疾病构成:居首位的是心脑血管疾病,占86.82%,其次为糖尿病,占21.01%、第三位是脑卒中后遗症,占11.75%。同时患有2种及2种以上慢性疾病有1505人,占需求人群的74.00%。

2.5社区老人的居家护理服务需求

医疗服务需求前三位依次为配药、输液、测血压;基础护理需求前三位依次为更换导管、饮食指导和静脉注射;生活护理需求依次为洗头、擦身、洗澡;社区健康教育需求297人,占14.62%(表2)。

3讨论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机构护理远远不能满足老年人的卫生需求[2],因此介护式居家护理服务模式已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视。有研究表明,大多数的老年护理服务需要通过家庭病床和居家养老的途径来展开,显示出以家庭为单位的老年护理服务具有确切的现实需要。

本研究结果显示:有居家护理需求的老人中,80.63%的老年人实行的是家庭养老,仅19.37%为机构护理或养老;74.00%的老年人患有2种或2种以上疾病,63.03%的老年人有“介护式”家庭护理的需求;在13项生活能力调查中,有9.28%的老人不能自理;身边无家属子女的老人占2.78%(57人);基础护理、护理指导、护理治疗、导管护理四类19种护理服务需求量较大。

借鉴日本经验[3]。引入日本介护的理念,对失去自理能力的老年人进行居家护理、护助和照护,是本市乃至全国应对老龄化社会必然措施,它包含了自立生活的支援、基本人权的尊重、获取正常的日常生活及自我价值实现援助,是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本区产业转型中,近60万产业的工人下岗和转岗,现在相当一部分已经进入高龄老人。部分高龄老人的退休金低、子女大多不在身边、家庭生活照顾产生困难,且大多数患有多种慢性疾病,行动不便,特别需要社会各方的关心。积极探索借鉴国外先进的模式,为行动不便且患有慢性疾病和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介护式”居家基础护理服务,是应对老龄化社会的必然措施。

参考文献

[1]上海市统计局.上海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Z].2011-5-3.

[2]曹俊山,李建梅,葛昌瑞.上海市老年护理服务现状及完善保障制度的建议[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6,22(6):404-405.

老年护理需求篇2

【关键词】老年人;健康;社区护理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和医疗保健的进步和发展,世界人口的“老龄化”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这已成为21世纪各国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老年期是人生中的一个特殊时期,机体的各器官系统生理功能和适应能力逐渐衰退,以及因退休、离职、丧偶、丧亲人、经济收入改变而出现一系列的生理、心理、社会方面的问题,从而使他们成为疾病的高危人群和社区健康服务的主要群体[1]。因此,开展老年人社区护理,根据他们对社区护理的需求,提供优质的社区服务。这对老年人群的健康保健和生活质量的提高起着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1老年人的健康问题

1.1生理方面问题:进入老年后,由于各脏器组织的逐渐衰退,其功能普遍降低,储备能力下降、代偿能力差,对外界的环境适应弱,逐渐出现心率减慢,肺活量减少,脑组织萎缩,胃酸分泌减少,视力和听力下降,牙齿脱落,味觉细胞减少,肠蠕动功能减慢,甲状腺、性腺功能逐渐下降,动作缓慢、易疲劳、骨质疏松或增生,关节活动不灵活,免疫系统功能下降,机体的抗病能力和对疾病的反应性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容易患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和肺炎等一系列疾病,严重影响着老年人的身体健康。

1.2社会方面问题:退休引起原来角色的丧失、收入减少、离开朋友、晚年丧偶、亲友的相继死亡等都会给老年人的心理带来冲击和压力,影响他们的晚年生活[3]。

1.3心理方面的问题

1.3.1失落感老年人曾经是社会的中流砥柱,在工作中处于主导地位。当他们从原来的工作岗位退下来后,这种主导地位也会随着消失,这一切都会增加老年人的失落感。

1.3.2自信、固执老年人资历长,经验丰富,常以长者自居。因此,自尊心特别强,尤其是离退休干部特别明显。

1.3.3孤独、寂寞感老年人因身体日渐衰老,心理状态也随着发生变化,对环境的适应能力逐渐下降。由于子女的成长不能或不愿意与老年人共同居住,特别是当老年人失去配偶后,如果家人忽视与其交流的话,很容易产生孤独和寂寞感。

1.3.4落伍感由于老年人的反应较慢,接受新事物的能力相对较差,现代科技突飞猛进的发展,带给老年人的是严重的落伍感。

1.3.5遗憾感步入老年后,闲暇的时间多了,以往生活中的遗憾会重新出现到现实生活中来,体现在有自己未完成的事情或没有兑现他们给别人的承诺。

1.3.6焦虑、恐惧感由于对人生的眷念,老年人会表现出对自己健康状况的焦虑,总是担心自己的身体出问题,对疾病变得特别的敏感;随着年龄的增加,对死亡的恐惧感也逐渐增加。

2影响老年人健康的因素

2.1婚姻家庭:老年人的婚姻状况与健康有密切的关系[3]。配偶是老年期生活的主要照顾者,失去配偶会给老年人带来巨大的心理创伤;夫妻关系危机及老年人的负性生活是影响老年人心身健康的重要因素,家庭是老年人获得生活满足的重要来源和精神支柱。完美的家庭结构、和睦的家庭氛围、幸福的家庭支持有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2.2文化经济社会关系:文化程度和经济收入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文化程度越高,其经济收入与社会地位就越高,健康状况就会越好;经济收入低下,居住环境差,不良的生活方式等,都会影响老年人的健康。社会关系和社会交往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3老年人社区护理需求

3.1规范社区老年服务体系[4]

3.1.1早期发现病人,及时制定护理方案和措施该方案贯彻多渠道发现病例的策略,包括在社区医疗服务中长期观察积累病人资料。

3.1.2切实可行的个例护理方案该方案包括计划的确定及保证计划执行的方案、监护的内容和方法、评价项目与指标,如提供服务与付出的费用、服务的质量、生活质量是否平衡等。

3.1.3提供对虚弱、慢性疾病老年人和他们的保健人员如家属的教育方案。

3.1.4支持服务系统一是协调服务机构:社会对医疗健康的成人日间护理,上门福利餐、交通、短工服务以及家庭生活照料等等都有助于老年护理的正常进行,这些支持都纳入到社区老年健康服务中去。二是推进健康生活的福利方案。如建立老年生活活动中心,开展有计划的健身锻炼,定期体格检查;三是建立老年人健康档案和老年保健检索中心[5]。内容包括在长期监测中积累病人的基本资料,如健康状况、诊断、治疗及所有健康方面的备用数据:包括老年人常见疾病诊断试验、治疗方法和预防服务等方面信息。当老年人因危重疾病就诊时,医院即可以通过检索中心求索病史档案,以作为诊断参考,避免不清楚造成差错。

3.1.5健康生活的质量评估方法。

3.2积极开展和重视社区健康教育:在社区护理工作中,护士不仅要作为看护者,还要作为一名教育者,以增加病人对疾病的认识,引导病人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维持最佳的健康状况[6]。我们应充分利用健康教育这种信息资源,帮助老年人形成健康意识、健康行为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使他们获得良好的生活质量。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如可采用个体教育、老年人学校、并利用宣传栏、黑板报、分发健康教育处方和宣传册、电话咨询、上门服务等形式因人而异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应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或图片进行疾病的宣传教育,并做好家属的健康宣教,使病人及家属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并能积极配合治疗。不良的生活方式是导致许多疾病的高危因素[7]。如合理的饮食、戒烟戒酒、进行适量的运动,可以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慢支、高血压、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应对老年人进行健康教育,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合理指导用药,使其真正了解所患疾病的危害、治疗过程,保持情绪的稳定,定期监测血压、体重、尿糖等变化,教会病人自我护理知识和技术。让老年人学会安排规律的生活与合理的作息时间,加强健脑锻炼。坚持健脑锻炼是帮助老年人增强记忆、防止脑细胞老化、延缓衰老的重要方法。定期评估健康教育的效果、及时进行调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通过问卷、随访、反馈的方式,每月对老年人的健康教育效果进行评估。对社区护士可采用专业理论考核、操作方法考核、现场宣教考核,努力提高健康教育水平,提高护理质量。

3.3开展以医院为依托的社区服务:以医院为依托开展社区护理的主要内容包括:①基础护理,为因各种原因不能住院的老年人进行注射、换药、导尿等。②康复护理,对脑血管意外后遗症、手术后病人进行康复指导和康复锻炼。③心理护理,对因疾病、衰老引起忧郁、焦虑的老年人,介绍疾病治疗新进展;对因离退休丧失自尊产生老而无用感的老人,引导他们摆正自己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8]。鼓励其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社会活动,帮助他们重新实现自我的价值。家庭关系的和睦和好的家庭支持系统是构成老年美满的生活的基础,子女要经常回家看望父母、父母也要逐步适应子女的生活和工作,相互理解,相互适应,才能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从而减少孤独心理,保持良好的心态。还要使老年人从心理上接受衰老,帮助老年人进行退休后的心理调整,鼓励老年人参加各类活动,如书画、戏剧、音乐、体育锻炼等。让老年人认识到参加适当的活动可以保持机体的代谢平衡,起到预防疾病,促进身心健康,延缓衰老的作用[9]。

3.4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经济原因使多数老年人的就医和健康保健受到较大的限制。我们应充分寻求社会团体的援助,帮助经济困难的老年人享受到最基本的健康服务。

3.5提供全方位的社区护理服务:“以人为中心”提倡“服务第一、设施第一、技术第一”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护理服务。为适应老年人的需要,社区护理工作者必须更加刻苦地、自觉地学习,以熟练掌握高、新护理知识和技术,促进老年人的健康。

4老年人社区护理前景展望

目前,老年人社区护理日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这将促进老年人社区护理的迅速发展,使更多的老年人可以从社区中受益。社区护理针对老年人特点开设的预防保健和康复护理是解决老年人生活照顾的最佳办法[10]。虽然老年人社区护理存在着城乡差别,但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农村与城市的差别缩小,现代交通通讯设施的发展,将会建立一个覆盖城乡的老年人社区护理服务网络,实行资源共享。随着现在医疗保险制度的不断完善,将会有更多的老年人享受医疗资源,这给老年人社区护理的更大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经济起点[11]。加之越来越多的护理学院重视社区护理这一领域,纷纷增加了社区护理的课程,积极开展社区护理科研,这势必会大大推动社区护理的人才培养工作。

总之,维护老年人的健康,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为老年人提供全面、系统、规范的护理服务是社区护理人员努力的方向[12]。随着新世纪护理服务的发展,通过扩大服务人群,拓宽服务范围,老年人社区护理将会快速、健康的发展,健康“老龄化”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参考文献

[1]周昌菊,李乐之主编.社区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37.

[2]卫小媛,牛丁岚.老年人的健康干预[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5,11(3):277.

[3]何流芳.退休老人心理健康状况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1998,18(2):7-8.

[4]武英.开展社区护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实用护理杂志.2000,16(7):55.

[5]肖又姑,宋国菊.社区老年人健康状况及护理服务需求调查研究[J].南方护理学报.2005,12(10):64-65.

[6]钟勤.社会发展对医院健康教育的需求[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6):364.

[7]张文红,徐秀花,张秀云,等.健康教育提高高血压病人从医行为的研究[J].实用护理杂志.2003,18(2):89.

[8]黄车锋,卓大宏,卢燕珊.脑血管意外患者的认知综合训练[J].中国康复医学杂.2000,9(2):55.

[9]赵婉莉.人口老龄化与社区护理的发展.中华护理杂志.2000,35(4):235.

[10]刘宇,何国平.老年人社区护理现状及前景思考.护士进修杂志.2004,19(11):977-979.

老年护理需求篇3

【关键词】老年人口;长期护理保险;需求;影响因素

我国自2000年正式步入老龄化国家以来,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数量巨大的老年人口将给我国社会经济带来巨大挑战。从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转变为以社会为中心的护理模式,是各国的普遍规律,所以积极发展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对于解决我国的老年护理问题、提高社会福利水平、保障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了解和分析老年人对长期护理保险的需求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是发展长期护理保险的一个重要方面,这将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推行的可行性提供必要的参考。

1.文献回顾

汤文巍(2005)[1]研究指出,长期护理保险需求影响因素包括职业、单位性质、文化程度和收入。苏永莉(2007)[2]定性分析了观念因素、人口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其他机制的代替等因素对我国长期护理保险需求的影响,并指出其他影响长期护理保险需求的因素还有性别、健康状况、种族、以及对待风险的态度等。孟昶(2007)[3]通过实证分析得出结论,人们未来购买长期护理保险的意愿会因地域,生活形态、是否参加其他社会保险而产生一定差异。郝乐(2009)[4]指出,社会形态与家庭结构,长期护理保险的价格及社会经济状况,风险概率以及社会医疗保险保障程度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着长期护理保险的需求。王维,唐幼纯,武学慧(2011)[5]提到,预期寿命、疾病谱、收入水平、替代制度、认知能力、老年人口失能状况,人口老龄化程度、护理费用、家庭结构9个因素对长期护理保险的需求都有影响。戴卫东,陶秀彬(2012)[6]研究发现,地区变量对长期护理保险需求的影响不显著,而担心老年无人照料、不了解该制度、担心老年生病、担心将来经济不宽裕和教育程度5个变量影响显著。

2.数据与变量选取

2.1数据介绍

调查问卷由我校与重庆大学共同组成的“失能老人长期护理保险需求”课题调研组共同设计。问卷包含基本情况、生活形态及长期护理保险的需求三大方面,调查范围涵盖我国东中西三个地区。我们选取60岁及以上老人的问卷作为研究样本,有效样本共1378份。

2.2变量选取

我们把问卷中“您是否愿意为将来可能出现的护理问题提前缴纳护理保险费”作为因变量,答案“很愿意”与“愿意”都视为有需求意愿,“不愿意”视为无需求意愿。结合目前学者的研究及问卷调查,本文选取7个可能对长期护理保险的需求产生影响的代表性变量,变量定义与赋值情况见表1所示。

3.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本文基于东中西地区的调查数据运用SpSS统计软件对所选取的变量和需求意愿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结果如表2所示。

从二元logistic回归结果可知,模型的Sig.值为0.006,说明模型整体是显著的,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我们选取的7个变量中,文化程度、家庭年收入、对护理保险认知程度3个变量在1%水平上显著,其他保险参保情况在5%水平上显著,年龄、健康状况2个变量在10%水平上显著,居住方式影响不显著。下面我们根据显著性高低讨论回归结果的具体意义。

文化程度的影响系数为正,说明受访者受教育程度越高,其风险意识也就越强,从而购买长期护理保险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家庭年收入的影响系数为正,说明受访者整个家庭的经济水平越高越有能力购买长期护理保险。对护理保险认知程度的影响系数为负,说明受访者越不了解长期护理保险就越缺乏参加该险种的愿望。年龄的影响系数为负,说明受访者年龄越大越不了解长期护理保险,因而对其需求也降低。其他保险参保情况的影响系数为正,说明参加了其他保险的受访者更具有风险意识,因而更愿意购买长期护理保险。健康状况的影响系数为负,说明受访者身体条件越不好就越会担心以后的护理问题,因而愿意购买长期护理保险为可能出现的风险做准备。居住方式对需求意愿无显著影响,居住方式反映的是受访者是否与子女同住,笔者之前推断与子女同住者在需要护理时可以依赖子女,因而会降低对长期护理保险的需求,但回归结果并未显示出明显差异。这可能是因为虽然老年人与子女同住,但中青年人忙于工作,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家庭护理,所以这一因素没有对需求意愿产生显著影响。

4.结束语

社会结构的变迁,家庭形态的改变,家庭照顾功能的弱化都影响着老年人口长期护理保险的需求意愿,如何满足老年人的护理需求是摆在全社会面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建议:一、认识到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老年人口的护理风险已无法完全由家庭承担,需要协调国家社会资源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来减轻护理提供者个人或家庭的负担。二、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增加老年人对长期护理保险的认知,提高需求意愿。三、制度的推行应体现政府的财政责任,增加对长期护理保险的补贴和支持,提高覆盖率,以保障长期护理保险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汤文巍.上海市老年长期护理保险(LtCi)研究[D].复旦大学,2005.

[2]苏永莉.影响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发展的供求因素分析[J].中国保险,2007(09).

[3]孟昶.长期护理保险的需求实证分析[D].北京大学,2007.

[4]郝乐.我国长期护理保险供求及其均衡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9.

[5]王维,唐幼纯,武学慧.上海市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需求影响系统结构分析[J].改革与战略,2011,

01:33-35+73.

老年护理需求篇4

关键词: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护理需求;护理干预

我国老年群体数量日渐升高,老年人群作为社区群体中的弱势群体,需要得到社区卫生保健相关的更多服务。关注和进一步研究老年群体生活质量改善,应该成为社区老年人护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为提高社区老年人群的生活质量,了解社区老年群体的实际需求,针对性开展社区护理工作,笔者特于2012年1月-2013年6月期间对380名社区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6月期间我区380名老年人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24例,女性156例;年龄60-91岁,平均(69.1±7.2)岁,其中60-69岁者218名,70-79岁者124名,80-89岁者38名;职业:农民23名,工人103名,教师52名,医务人员15名,企业职工91名,公务员67名,无业者12名,其它17名;文化程度:小学114名,中学及高中192名,大专及以上74名;婚姻状况:丧偶68名,夫妻健在305名,独身7名。

1.3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对以下几方面进行调查和分析:①受试者一般情况:性别、年龄、婚姻状况等;②受试者的健康水平:高血压、心血管病、糖尿病等11种老年常见疾病史;③制定社区护理的需求问卷,包括疾病预防、疾病护理、健康促进三个方面,共23个条目;④采用GQoLi-74生活质量的综合评定量表[1],内容包括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物质功能、社会功能四个方面,共74个条目,得分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好。调查问卷由经培训的专业人员入户发放,使用统一指导用语向受试者讲解。调查表由受试者本人填写。本次共发放400份问卷调查表,最终回收有效问卷380份,问卷回收有效率为95.0%。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的收集与处理均由我院数据处理中心专门人员进行,保证数据真实性与科学性。初步数据录入eXCeL(2003版)进行逻辑校对与分析,得出清洁数据采用四方表格法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结果以p

2结果

2.1老年群体疾病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380名老年人中,患病者273名(71.8%)。其中患1种疾病165名,2种及以上108名。患病率最高的的前五名疾病是高血压(125名)、关节炎(76名)、心血管病(63名)、糖尿病(46名)、白内障(19名)。

2.2社区老年人护理需求影响因素

表1社区老年人护理需求影响因素

2.3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评分

本研究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平均(61.72±9.84)分,躯体功能平均(60.11±11.86)分,心理功能平均(67.31±12.62)分,社会功能平均(63.34±10.76)分,物质功能平均(55.76±13.52)分。

2.4社区老年人护理需求和生活质量间相关性

表2社区老年人护理需求和生活质量间相关性(r)

注:*表示p

3结论

3.1护理工作利用情况与影响因素

本调查显示,社区老人的护理服务利用率较低。通过调查结果可知,380名社区老年人中273名患病,患病率高达71.8%。而患病率最高的前五位分别是高血压(125名)、关节炎(76名)、心血管病(63名)、糖尿病(46名)、白内障(19名)。此类疾病与老人生活习惯有密切关系,也说明老人对于社区护理服务的需求较高。社区老人生活质量平均(61.72±9.84)分,这与国内外相关资料[2-3]的研究结果相近。该现象也说明老人有较高社区护理需求,但目前我区护理服务的状况并不乐观,其主要原因可能是我区护理工作处于起步阶段,社区服务站工作宣传不充分,老人对于社区护理工作的性质、特点、方法、意义等缺乏深入了解;而社区老人对社区护理不接受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费用问题,老人对于费用考虑与平时经济收入和消费习惯、生活习惯密切相关,同时也可反映出老人对于护理工作认识的缺乏[4]。

3.2增强护理服务工作

3.2.1全面了解社区老人护理需求,针对性开展健康宣教实施健康宣教工作,进一步提高社区老人健康意识与自我保健的能力,提倡科学、文明生活方式,可有效预防和控制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本调查显示社区老人主要患病为高血压、关节炎、心血管病、糖尿病及白内障,因此,以社区为基本单位开展健康宣教是一项具有实际意义的干预对策[5]。

3.2.2增强对社区老人生活质量的检测,对生活质量较差的老人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特困老人与空巢老人属于社区老人中的困难群体,护理工作人员应增强对该类群体的护理。可将该类老年人资料进行分开保存,让护理人员心中有数,定期对老年人进行针对性护理。

3.2.3增强宣传力度,提高社区老人对于社区护理的知晓度本调查说明社区老人对于护理工作的性质、特点并不了解,一定程度上着也会影响社区护理服务工作的开展[6]。所以,社区服务站可通过媒体和老人就医等机会,介绍护理相关知识,消除社区老人的疑虑,得到老人对社区护理工作的支持、理解。同时,护理人员也应给予老人更多关怀、关心,通过良好服务态度赢取老人信任。

综上所述,社区护理工作开展的同时应加强自身宣传力度,了解社区老年人的不同状况,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并不断开发更适合社区老年人的护理方式,进一步提高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张亚琴.长治市城乡老年人生活质量与社区护理需求的相关性研究[D].中南大学,2010.

[2]全鹏,雷松蕙,朱秀娥等.对高脂血症老年人实施社区护理干预的效果[J].护理学杂志,2007,22(5):64-65.

[3]孙科,黄元汛.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人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J].科技视界,2014,(7):117-117,248.

[4]Zahidmuhammada,ohaeriJudeU.Relationshipoffamilycaregiverburdenwithqualityofcareandpsychopathologyinasampleofarabsubjectswithschizophrenia[J].BmCpsychiatry,2013,10(1).

老年护理需求篇5

关键词:失能老人护理需求照护服务

在国际通行的标准中,失能老人是指一些特殊的由于疾病或衰老导致其不能够对自己的日常生活起居进行自理的老年人群[1]。在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的抽样调查中,我国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已经达到4063万左右[2],且有研究预计,我国在2050年将会有4.8亿的老年人口,其中失能失智人口也将超过上亿人[3]。这使得为长期失能老人提供连续和全面的长期护理服务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了解长期失能老人的护理需求并开展长期护理服务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对我国长期失能老人护理需求进行综述,并提出一些建议。

1长期失能老人对护理内容的需求1.1医院长期失能老人对护理内容的需求

医院长期失能老人主要的护理内容需求中除了日常生活与医疗保健护理,还包括精神慰藉与社会参与[4]。孙凯丽等[5]研究表明,失能老人在住院期间需要更多的人文关怀等精神慰藉,护士应该进一步加强对长期失能老人的关心与沟通,设身处地的为长期失能老人着想。对于一些空巢失能老人,给予他们更多的情感支持也是护士应尽的责任。为此,医院一方面应注重对护士人文关怀修养的教育,实施奖励机制,建立一套全方位的评价体系,定期评估与抽查[6],鼓励支持更多的人文关怀;另一方面,还应开展心理咨询、疏导小组和一些相关活动,更好地满足长期失能老人的精神需求。

1.2养老机构长期失能老人对护理内容的需求

陈申等[7]研究发现,机构长期失能老人主要护理内容需求是远距离离床活动需求与精神需求,且目前大多数养老机构将自身定位为向长期失能老人提供日常生活护理的护理服务机构,对长期失能老人的精神需求没有做到足够的重视。大多数养老机构经常会有一个护理工作人员护理多个长期失能老人的现象[8],护理工作人员每天的超负荷工作量[9],加上沉重的精神压力使得其不能够完全满足长期失能老人的护理需求。加之目前养老机构普遍缺乏专业、年轻的护理工作人员,现有的护理工作人员也是以中老年为主,大多缺乏专业的护理技能,为长期失能老人提供护理服务的能力严重不足[10]。有研究指出,未来高龄失能老人养老的首要选择将会是机构养老[11]。因此,要格外重视养老机构的管理,在合理分配工作量的同时还要对护理工作人员加大专业技能培训,为养老机构提供新的活力。

1.3社区长期失能老人对护理内容的需求

研究显示,社区长期失能老人主要的照护需求依次是医疗保健护理服务、精神需求和日常生活护理,这可能与长期失能老人所患疾病和脆弱的心理有关[12]。李晔[13]研究表明,定期身体检查是长期失能老人需求中第一位需求,然后是紧急救护,接着是健康档案的建立和上门诊视。这些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区对长期失能老人定期进行医疗保健服务有待加强,同时也应大力发展社区服务,满足长期失能老人多层次多样性的需求。此外不同失能程度的长期失能老人所对应的护理需求不同,要想更好地满足长期失能老人护理需求就要根据其不同的失能等级提供不同的护理服务[14]。Rogero-García等[15]研究表明,失能程度越重,其生活自理能力越差,所对应的护理需求就越高;汪群龙等[16]的研究表明,随着长期失能老人失能程度的增加,对日常生活护理及精神慰藉需求增加;而不同性别、年龄的长期失能老人,其护理需求也不同[17]。因此,社区应针对不同性别、年龄的长期失能老人提供不同的护理服务。

1.4居家长期失能老人对护理内容的需求

有研究发现,居家长期失能老人主要护理内容需求是上下楼梯、坐车出行、娱乐、社会交往和平地行走[18],这可能与照护人员大多都是力量较弱的中老年女性有关。近年来,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家庭对失能老人的照护功能呈现下降的趋势[19]。尽管我国目前放开了“二胎政策”,但居家长期失能老人的护理仍难以满足现有的长期失能老人的护理需求[20]。研究表明,长期失能老人常常会因为需求未能够得到满足而出现脱水、压疮、营养不良等一系列表现[21],使得失能老人住院率、急诊率和死亡率上升[22-23]。庄绪荣等[24]的研究数据显示,在我国,失能老人与家人在一起的生活概率达到87.49%,并且失能老人在洗澡、穿衣、如厕等日常生活上的护理需求大而满足感较低[25]。分析原因可能是失能老人最核心的护理者是自己的家人,护理者的能力参差不齐,缺乏专业知识及技术,护理能力不高[26]。而长期在家的失能老人容易有生活空虚、生活质量大幅度下降的感觉[27],甚至一些老人还会发生心理疾病,如焦虑、抑郁等[28]。但是目前很多照护人员往往只重视长期失能老人的生理需要,却忽略了其精神慰藉需要。所以社区需要加强对居家照护人员进行正规的培训,并多举行一些社交娱乐活动,使失能老人获得一定程度的精神慰藉。

2长期失能老人对护理平台的需求2.1筹资平台需求

发达国家在长期照护费用方面,根据其不同的筹资方式,可分为3种模式:一是以保险(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为主,其中以商业保险为主的代表国家是美国;二是以财政拨款为主,代表国家为澳大利亚;三是以保险与财政相结合,以日本为代表[4]。而我国从2012年起,山东、吉林、江苏的部分地市和上海等地人社部门主要筹资渠道为基本医保基金,将国际经验与自身实际相结合,做到了合理利用护理站、护理院、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等服务资源,并补偿了规定的医疗护理服务和生活护理费用,最终效果反映良好[29]。此外,15个试点城市中除上海、宁波、广州为医保基金单一来源外,其余12个城市都建立了两个以上筹资渠道,且15个试点城市中,全部规定了筹资方式是从医保基金划拨。这些城市中规定了个人缴费的有11个城市,规定了财政补助的有7个城市,还有一个城市规定了单位缴费[30]。但从长期护理保险的试点现状来看,我国仍面临着基金征缴难度比较大与资金积累困难的挑战。加之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重使得长期护理保险用户增加,因此仍需拓展筹资平台来满足长期失能老人的护理需求。

2.2护理服务平台需求

随着“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可以使用微信、app等平台方式为护理工作人员与长期失能老人及其家属搭建桥梁,通过观看视频、名人在线指导、平台互动等提高护理工作人员的护理专业技能。并提供一定的平台为长期失能老人与家属反映问题,提供专业的医生和护理工作人员上门为长期失能老人做检查、护理等简单的医疗操作。建立良好护理服务平台,满足长期失能老人多样化、多层次需求,延长生命并提高生活质量。

3小结综上所述,我国长期失能老人对护理需求包括护理内容的需求与护理平台的需求,且需求迫切,政府、医院、养老机构及社区应以失能老人主观需求为基本导向,结合网络智能,不断满足不同长期失能老人的护理需求并提高其生活质量。根据研究结果现提出以下建议:①建立“医院、养老机构、社区和居家”全面一体的长期护理体系;②促进“医养护”多样性、多层次的长期护理服务体系的形成;③养老机构管理者要合理分配资源,并增强长期失能老人精神慰藉;④加大专业护理人才培养,对行业标准进行统一合理规范;⑤构建“信息化、智能化”长期护理体系;⑥改善筹资平台,优化护理服务平台,促进更好、更贴心的护理。

参考文献

[1]陈娜,王长青.失能老人与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匹配关系[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39(7):1758-1763.

[2]薛君.农村失能老人的长期护理需求分析[n].中国人口报,2019-05-10(003).

[3]赵红,任文静.我国老年人失能状况、护理方式选择与长期护理保险发展:一个文献综述[J].经济研究导刊,2019,(12):48-51.

[4]曹培叶,肖玲,肖明朝,等.护理院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需求的质性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8,37(7):893-897.

[5]孙凯丽,艾亚婷,胡慧.住院失能老人人文关怀护理体验的质性研究[J].护理研究,2016,30(15):1849-1851.

[6]曾利婷,赵丽萍,汪健健.从内化机制的角度探讨临床护士人文素养的培育方法[J].当代护士(中旬刊),2020,27(6):173-174.

[7]陈申,崔焱,李现文,等.养老机构失能老人日常生活活动需求未满足状况调查[J].护理学杂志,2017,32(11):70-73.

[8]辛程,张会君,黄菲,等.养老院失能老人照顾者负担现状及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4):1020-1022.

[9]梅阳阳,庞书勤,李绵利,等.养老院失能老人日间直接照顾时间及内容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15,30(15):43-45.

[10]民革山东省委.关于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n].联合日报,2019-05-24(002).

[11]赵敏,郑云慧,蔡双霞,等.养老机构失能老人照护需求及影响因素分析[J].嘉兴学院学报,2016,28(3):112-116.

[12]宋平,刘晓颖,刘小溪,等.社区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需求的调查研究[J].护理研究,2019,33(3):381-385.

[13]李晔.失能老人生活质量调查及社区资源需求与利用研究[D].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5.

[14]胡晋禄,张利卷,陈志红,等.失能老人家庭照护者照护技能培训研究进展[J].全科护理,2017,15(36):4498-4502.

[15]Rogero-GarcíaJ,Rosenbergmw.paidandunpaidsupportreceivedbyco-residentinformalcaregiversattendingtocommunity-dwellingolderadultsinSpain[J].eurJageing,2011,8(2):95.

[16]汪群龙,金卉.城市失能老人照护需求、偏好及长期照护服务体系建设[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37(11):2805-2807.

[17]徐萍.南昌市社区居家失能老人长期照护需求与分级照护内容的探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5.

[18]陈申,郑静,陈晨,等.居家失能老人未满足的日常生活活动需求与照顾者照顾能力的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39(6):1482-1486.

[19]赵怀娟.城市失能老人机构照护需要及需要满足研究--以南京市调查为例[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3,30(4):315-319.

[20]刘纯燕.失能老人长期护理服务发展面临的困境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8,(26):103-104,121.

[21]KhatutskyG,andersonwL,wienerJm.personalcaresatisfactionamongagedandphysicallydisabledmedicaidbeneficiaries[J].HealthCareFinancRev,2006,28(1):69-86.

[22]HassZ,DepalmaG,CraigBa,etal.Unmetneedforhelpwithactivitiesofdailylivingdisabilitiesandemergencydepartmentadmissionsamongoldermedicarerecipients[J].Gerontologist,2017,57(2):206-210.

[23]HeS,CraigBa,XuH,etal.UnmetneedforaDLassistanceisassociatedwithmortalityamongolderadultswithmilddisability[J].JGerontolaBiolscimedSci,2015,70(9):1128-1132.

[24]庄绪荣,张丽萍.失能老人养老状况分析[J].人口学刊,2016,38(3):47-57.

[25]孙金明.中国失能老人照料需求及照料满足感研究--基于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J].调研世界,2018,(5):25-31.

[26]洪燕,蒋艳.失能老人居家照护的支持性策略应用研究进展[J].护理学报,2018,25(1):26-29.

[27]张玉琼.构建失能老年人的智慧养老服务平台——以社会网络为视角[J].老龄科学研究,2015,3(6):48-57.

[28]QuailJm,wolfsonC,Lippmana.Unmetneedforassistancetoperformactivitiesofdailylivingandpsychologicaldistressincommunity-dwellingelderlywomen[J].CanJaging,2011,30(4):591-602.

老年护理需求篇6

1.1对象选取江西省2所县级综合医院、2所县中医院、1所医院兼办养老院的二级医院呼吸、心血管等老年患者较多的科室及1所中心乡镇卫生院共202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纳入标准: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护士、护理管理者、养老院的护士,自愿参加本课题研究。

1.2方法

1.2.1调查工具根据调查目的,在参考相关文献及咨询5名相关专家基础上自行设计基层医院护士老年护理专业能力现状及培训需求调查问卷。问卷包括4部分内容。①护士一般资料:包括年龄、工作年限、学历、职称。②老年护理专业知识培训状况:是否接受过培训。③培训意愿:有无必要接受培训、有必要接受培训的原因、是否愿意参加培训、参加培训目的、希望的培训方式、希望的培训师资、希望的培训时间(培训原因、目的、方式、师资可选择多项)。④老年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程度和培训需求:包括14个条目,每个条目按护士对相关知识及技能的掌握程度分别以掌握、部分掌握、未掌握3个选项进行选择,14个条目培训需求按护士的培训要求以十分需要、比较需要、一般需要、不太需要、不需要5个选项进行选择。问卷内容效度指数和信度系数分别为0.912和0.923。

1.2.2调查方法首先由项目负责人与所选取医院的护理部取得联系,在其协助下抽取符合入选标准病区的所有护士,征得其知情同意后,采用统一指导语向被调查者说明调查内容及注意事项,要求被调查者根据自己实际情况不记名填写,20min后现场回收问卷。共发放问卷220份,回收有效问卷202份,有效回收率为91.82%。

1.2.3统计学方法利用excel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人数、百分率进行描述。

2结果

2.1护士一般资料202名护士中二级医院164名,占81.19%;一级医院38名,占18.81%。被调查者均为女性,年龄19~54(32.01±9.02)岁。工作年限:1~5年的67名,占33.17%;6~10年29名,占14.36%;11~20年60名,占29.70%;20年以上46名,占22.77%。学历:中专69名,占34.16%;大专98名,占48.51%;本科及以上35名,占17.33%。职称:护士92名,占45.54%;护师58名,占28.71%;主管护师及以上52名,占25.74%。

2.2老年护理专业知识培训现状202名护士中,接受过老年护理专业知识培训的49名,占24.26%;从未接受过老年护理相关知识培训的153名,占75.74%。

2.3老年护理专业能力培训意愿

2.4老年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程度和培训需求

3讨论

3.1基层医院护士老年护理专业能力低下,急需加强在职培训本调查结果显示,江西基层医院在职护士接受老年护理专业培训的比例低,75.74%的护士从未接受过专业培训。老年护理知识和技能调查中人际交往与沟通的能力掌握程度最高,占19.80%,老年护理的先进理念及方法掌握程度最低,仅为0.99%,应对老年人急性突发事件能力仅为10.40%。分析原因,一是我国老年护理长期以来被归入成人护理范畴,老年护理专科教育存在断层[9],导致现在在职的绝大多数基层医院护士在学校未接受老年护理学的正规教育;二是我省护理在职继续教育和临床考核中缺少老年护理方面的内容,导致绝大部分基层医院护士缺乏系统的老年护理知识和技能,护理依附于常规缺乏专科性,往往仅凭经验给予老人护理,与当前要求高质量的老年护理需求极不匹配。建议护理院校对在校生加强老年护理学的课程教育和考核,护士在职继续教育及资格晋升考试增加老年护理专业内容,管理者尽快制订有效培训制度和方案,并加以推广和实施。

3.2基层医院护士培训意愿强烈,管理部门应积极搭建平台本调查结果显示,94.55%的护士认为有必要接受老年护理专业培训,说明护士培训意愿强烈、需求较高、态度积极。由于老年人所特有的生理、心理特点和社会属性,对护理的需求和依赖比其他年龄段强。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老年慢性病、常见病以基层医院治疗护理为主,针对老年人及家属进行心理干预,应对老年人急性突发事件,预见老年人潜在危险因素及问题等,是基层医院护士工作面对的问题,也是“优质护理服务”的重要内容。有调查显示,90%以上的医疗机构对老年专科护士有需求,且需求呈上升趋势。开展并完善老年护理专业的培训是提高基层医院老年护理质量的前提,也是老年护理专业持续发展的基础。护理管理者应转变观念,将老年护理专业培训工作规范化、专业化,促进老年护理事业的发展。国家主管部门应尽快建立和完善老年护理行业和老年护理教育的法律法规,明确职能定位,出台相应的引导政策。加强老年专科护士的资格认证和福利待遇等相关配套政策的制订,促进老年护理学的发展。医院可以通过建立与岗位任职资格、职业挂钩的继续教育管理制度,调动从业人员的积极性,提高有效的学习自觉性。

老年护理需求篇7

摘要目的:调查分析老年病房护理人力资源基本情况及老年专科护理知识培训需求情况。方法:对云南省有老年专科病房的29家三级医院和12家二级医院的745名从事老年护理工作的护士发放培训问卷调查表,回收有效问卷725份。结果:老年病房护士认为有必要接受老年专科护士培训的比例是91.40%。对接受培训对自身带来的影响问题较大的是老年综合评估管理、解决工作疑难问题和老年专科技能。最受认可的培训方式是示范练习、实地参观和多媒体教学。培训压力最大的是担心各种工作检查。结论:老年病护理学科发展滞后,护理人员培训需求较大,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及医院机构应重视老年病专科护理工作的发展,加强培训更好适应人口老龄的护理服务需求。

关键词老年病房;护理人力资源;专科护士;培训现状;调查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5.08.001

截至2010年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达到1.7765亿,占总人口的13.26%,老龄化问题会比其他国家更为严重。根据调查,云南省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云南省普查登记总人口为4596.6万人,人口总量居全国第12位。其中,昆明市人口为6432212人,60岁及以上人口为778088人,占12.09%,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538231人,占8.37%,说明云南已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1]。而目前我省老年护理教育发展起步晚,观念落后,院校课程设置与教材不适合,实践教学重视不够;临床教学尚未建立老年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在岗人员亟需加强老年专科护理专业培训。通过现状调查与分析认为: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提出我省发展老年专科护理人才培养思路及对策;采取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的岗位培训,使护理人员转变观念,完整、系统地学习掌握老年护理必须的知识和技能;应对老龄化社会的需求,尽快培养老年护理亟需人才;研究和分析现行老年人护理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根据研究成果来指导我省在老年人护理方面的规划,并有效应对老龄化带来的挑战。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对云南省有老年专科病房的29家三级医院和12家二级医院老年病房的745名从事老年护理工作的护理人员人力资源和对老年专科护士培训的需求情况进行现状调查。

1.2方法

1.2.1调查方法首先与被调查的医院护理管理者对调查的目的和内容进行充分沟通以取得理解与配合,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来处理,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性别、年龄、学历、职称、工作时间以及是否参加培训、对培训的总体认知与需求、对接受培训对自身带来的影响问题(或希望带来的影响)、培训方式、培训压力来源等5个关于培训的内容。发放问卷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调查的对象自我独立完成,调查者不做诱导等不利调查目的实现的处理,回收时间为1周。

1.2.2评分标准(1)对所有培训内容的重要性根据Likert3级评分法进行赋值,其中4分为非常需要,2分为需要,0分为不需要。(2)培训对自身影响的认知采用Likert4级评分法,从“小”到“非常大”分别赋值1~4分。(3)对培训方式重要性采用Likert5级评分法,1分到5分,从“很不重要”到“很重要”5级,重要性逐渐增强。(4)对培训压力来源的评价,采用Likert3级评分法,设置分值和对应级别分别为:1分=极小部分,3分=部分,5分=大部分。

1.3统计学处理根据调查结果进行有效问卷的筛查,并统一编码,所有结果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多样本等级资料的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H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基本情况本次调查发放问卷745份,其中有效问卷725份,有效率97.32%(725/745)。本次调查的护理人员均为女性,平均年龄(31.42±8.53)岁。平均工作年限(10.69±9.34)年。中专占43.50%,大专占31.80%,本科及以上学历者占24.70%。护士占152名,护师298名,主管护师274名,副主任护师1名。护龄结构小于1年82名,1~3年153名,4~6年92名,7~9年116名,10~20年174名,20年以上108名。从事老年护理工作的时间小于1年107名,1~3年203名,4~6年39名,7~9年146名,10~20年160名,20年以上70名。

2.2对培训的总体认知与需求调查对象中认为培训非常必要占91.40%,一般8.40%,没必要0.20%。具体见表1。

3讨论

3.1老年专科护理人才培养不足我国老年护理尚处于萌芽阶段,起步晚、发展滞后。现行体制下医院内从事老年护理工作的护士是由原各临床科室的护士转型而来,没有经过专门的老年护理教育。大多数医疗机构缺乏系统的专科护士培训能力,自学不能满足临床要求;院校老年专科护理教育又存在明显不足,知识结构不合理;而我国人口老龄问题的日趋严重,急需一批合格的老年专科护理人才。目前我国天津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从2010年起设置老年护理专业,培养老年护理专业本科生,两年来在招生、培养目标、办学模式、课程设置、教学实践、教学方法、师资队伍、科学研究等方面对专业建设进行了初步探索实践[2]。因此,集中老年护理专科现有资源,通过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建立规范的老年病专科护士培训基地,组织系统的继续教育培训和考核体系,是解决医院临床一线培训急需的老年专科护理人才关键。

3.2专科护士在临床有较高需求调查显示,91.40%的调查者认可老年专业护士的培训,并认为培训是有必要的,也是愿意接受的,此结论与李婧[3]研究结论一致。根据推测,2025年老龄化在中国的程度将近20%,到2050年可达25.50%,这种老龄化快速提高所带来社会管理问题将日益突出。要更好地解决此矛盾,需进一步增加老年人专科护理的供给,满足此需求,上述情况说明,老年专科护士培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3较多的护士认为培训能够对自身带来有益影响表2调查显示,老年综合评估管理能力对护士的影响最大,而后是对工作疑难问题及老年人护理的专科技能的影响均比较大。常规护理往往会根据自我的经验来对老年人护理进行评价,主观性比较强,而专科护理则是一个系统的、制度式的评估体系,其最明显的特点就是系统性、科学性、针对性和预见性,首先建立在评估的基础上,根据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最后反馈和修正,不断提升监督和强化作用[4]。实现自我价值、组织和管理能力、科研和创新能力、晋升和发展也是临床上专科护士迫切需要,且可以通过老年专科护士培训来加强。

通过培训后的专科护士对老年患者有关问题是有权利进行指导和提出护嘱,且能够让责任医师和护士一起完成护理工作,这样不仅增强了专业护士与医师等团队的沟通作用,增强专科护士的责任心,更能够实现医师对专科护士的期望和认可程度,为专科护理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5-6]。

老年专科护理对福利和工资待遇的影响,护士认为影响力最低。主要是与我国现行的专科护理发展的背景有关,作为起步阶段,专科护士的概念认知程度很低,而培训准入资格、工作岗位设置、工作体系、资格认证标准均无统一的概念和认知[7]。对于专科护士的培养,需要重新改变所有人对其的认识,需要护理管理者转变观念,将专科护理的专业技能全面发挥,让专科护理人员得到相应的待遇和职业发展,包括在工资待遇和福利等方面,内外部全面展现专科护士的价值。

3.4培训方式应具有针对性、层次性,授课内容和形式应丰富多样护士培训作为护理人员有关管理的重要措施,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护理人才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本次研究显示,护理人员对示范练习、实地参观和多媒体教学的培训方式比较认可,而实践中,以上3种方式也是比较容易实现的,其中多媒体教学和示范练习是常见和最容易操作的培训手段之一。不同职称的护士认为培训对自身影响上也有差异。科研和创新能力培训以及护理工作难题的解决培训,是护师及主管护师以上的护士认为比较重要的培训内容,据此,实践中可以考虑和规划重点针对他们培训解决工作疑难问题、科研和创新能力。护士最需要的培训内容是针对工作难题和老年专科技能提高的需求,根据调查结果,管理者需要有所侧重点,针对需求进行培训。

3.5关注与缓解学员压力来源,提高培训质量调查结果显示,培训压力最重要来源于日常工作检查,其次是考试和论文答辩。现实工作中,护理日常工作比较复杂,压力比较大,对于护理人员的技术要求比较高,检查是一种直接的方式,对于护理人员来说是比较普遍的问题;而考试和论文答辩的压力,是当前背景下,对护理人员乃至从事医学人员考核的重要内容,许多人员面临着没有做过科研工作,甚至不知道如何开展科研,因此,压力比较大。管理者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压力排解措施,首先,针对日常检查,严格要求,更需要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全面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技能;其次针对科研等有关需求和压力,进一步落实针对性培训,鼓励护理人员积极工作和参与科研工作。

综上所述,老年专科护理发展滞后,护理人员培训需求较大,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及医院机构应重视老年专科护理发展和培训,培训方式和内容要贴近临床和学科需求,以适应人口老龄化的护理服务需求。

参考文献

[1]刘慧,沈军,何红燕.我国老年护理发展现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18):2219.

[2]胡燕,王燕.在本科护理教育中开设老年护理专业的实践[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2):78-79.

[3]李婧.山东省老年护理专业现状调查分析及对策[J].医学与哲学,2012,33(1):33-36.

[4]陈雪萍,许虹,王先益,等.养老机构老年护理管理现状及建议[J].养老机构老年护理管理现状及建议,2010,45(5):454-456.

[5]石英,杨磊,吕明慧.老年病房护士对老年专科护士培训的认知与需求调查[J].卫生软科学,2014,28(4):242-245.

[6]李华,黄惠根,黄碟卿,等.专科护士组织护理查房的实践与效果[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7):608-610.

[7]顾桐语,宋红玲,陈志红,等.南通市老年护理院老年人抑郁状况调查分析与对策[J].护理研究,2014,28(34):112-113.

老年护理需求篇8

关键词:老年护理;心理需求;关爱技巧

中图分类号:G726.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2-0213-01

人口老龄化进程速度加快使全社会面临如何养老,养好老的问题。这使得我们在面对老年人身体机能改变的同时,更要关注老年人的心理变化,以满足老年人的心理需求。如何做好老年人的心理护理是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任务。

一、老年人的心理需求

(一)互动式关怀的需求。进入老年阶段,老人在心理上更需要与他人进行交流,例如在友谊、爱情,参加各种社会活动等各方面的互动,同时也希望通过这些良好的互动式关怀形成彼此间和谐融洽的关系,从而使老年人自身得到身心愉悦。

(二)社会认可、自我实现的需求。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的观点,人们在满足自身的生理需求这样较低层次的满足后,就需要获得更高层次的心理满足,也就是得到社会的认可,并实现自我价值。尽管老年人大多已经离开原有的工作岗位,从以往忙碌的工作状态转变为休闲的生活状态,但老年人同样需要通过自身的活动发挥自己的余热,为社会做出一定贡献,体现自身的价值,得到社会的认可。

(三)和睦依存的需求。进入老年,老人在心理上会存在一定的孤独感,因而,对于老年人而言,更需要通过老伙伴间、家人间的友好联系、互动,得到心理上的依存、爱护,从而感到温暖与心理上的舒适。因而,关注老年人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关心并体贴老年人,支持老年人合理的依存性需要,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是非常有益的。

二、老年心理关爱护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有效的沟通技巧。在老年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与老年人的沟通是老年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然而,在实际的护理工作中却出现了一些沟通障碍,这主要表现在:护理人员不能良好地运用语言与非语言沟通技巧;在与老年人沟通中出现“一言堂”的情况;在语气、语速上不能照顾沟通对象;不能有效地根据个体差异进行个性化沟通等等。

(二)生活娱乐环境建设力度不足。当前,普遍存在老年人活动场所较为单一的情况:主要集中在家里及附近地区和社区老年活动中心,老年人活动场所缺乏,娱乐、健身设施不足,这种情况将老年人的生活娱乐场所严格地限制了。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和老年人口消费水平的提高,老年人对老年福利设施的需求在扩大,这使得供需矛盾日益激化。

(三)护理人员技术专业化程度低。养老护理是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尽管国家颁布了《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试行)》,然而这个标准实施以来,效果并不理想,只是在少数经济较发达城市推行了职业资格认证和培训制度,即便如此,持证率也不高。

(四)护理人员职业道德缺失。由于对老年人护理存在认知不足,经常出现价值观念错位的情况。养老护理服务的特殊性,以及护理人员处在相对垄断地位,产生了养老护理人员与老年人之间的不和谐关系。一些养老护理人员不讲职业道德,对老年人态度生硬、冷漠等。

三、老年护理的心理关爱技巧

(一)注重倾听,及时反馈。在护理过程中,由于面对很多心理特性差异很大的老年人,这需要护理人员在进行老年人心理关爱护理中要注重倾听,并与老年人进行及时反馈。在沟通过程中,要注意老年人的心理变化,通过友好、和善的语气、语调打消老年人的不安,使之心理与护理人员产生共鸣,使沟通产生最优效应。

(二)为老年人营造舒适、多元的生活娱乐环境。在这一方面,护理人员应根据老年人不同的心理特点、心理需求以及娱乐需求来布置老年人的生活环境与娱乐场所。在娱乐环境设置方面,配置合理的光线,保障空气的流通等,并安排个性化的、茶艺、插花、大众体育健身等活动项目;在生活环境设置上,最重要的目的在于最大程度地消除老年人生活的单调、乏味感,使之有舒心、安逸、清新、温馨的感觉。

(三)提升专业技能水平。作为一名专业的养老护理员,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提升专业技术水平,可以通过广泛参与养老实践培训,参观考察,定期参加健康知识讲座等多种形式提升自己。结合养老机构的实际和经营状况,聘请院校学者、教授或行业一线的专家授课,帮助从业人员弥补老年养护知识和技能的不足。

(四)树立良好的护理职业道德修养。在社会生活中,任何职业都需要职业道德,在实施老年护理过程中,同样护理人员表现出良好的职业素养,树立良好形象,体现出对老年护理工作的高度热忱。具体来说,可以组织养老护理人员认真学行业道德规范以及我国的传统职业道德规范,做到爱岗敬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增强养老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责任感。

四、结语

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速,老年护理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如何更好地进行老年\护理的心理关爱又成为老年护理工作的关键,因而,养老护理员必须掌握专业化的心理关爱技巧,将专业技能与心理沟通技巧巧妙结合,为老年人提供良好而专业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靳立荣.加强医患沟通的实践与效果[J].中国伤残医学,2010.

[2]杨海燕.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6.

老年护理需求篇9

(一)长期护理保险的概念长期护理保险是一种新型的险种,起源于美国,由残疾人收入保险发展而来。美国纽约州保险部对长期护理的定义是:“长期护理是指那些由于意外、疾病及衰弱的人因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丧失从事基本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而需要较宽泛的医疗、个人及社会服务。”美国健康保险学会认为长期护理包括医疗照料、社会照料、居家照料、运送照料或其他支持性的照料。长期护理保险是指对被保险人因为年老、严重或慢性疾病、意外伤残等导致身体上的某些功能全部或部分丧失,生活无法自理,需要入住长期护理机构,譬如安养院等接收长期的康复和支持护理或在家中接收他人护理时支付的各种费用给予补偿的一种健康保险。长期护理保险的功能在于,在人们年轻时,通过个人或单位雇主缴纳保险费的方式购买长期护理保险,在其年老自理能力出现困难时,长期护理保险提供保险金赔付,用于护理费用的支付,使老年人能够安度晚年。

(二)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模式笔者通过对部分发达国家建立的长期护理制度进行分析,认为根据实施主体的不同,长期护理保险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由商业保险公司作为经营主体,采取自愿保险的方式,属于商业保险的范畴,以美国为代表;二是由政府作为管理主体,采用强制保险的方式,属于社会保险范畴,以日本、德国为代表。以下笔者分别对这两种制度模式进行分析。

1.美国的长期护理制度模式。美国是长期护理保险出现较早的国家,始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属于商业性健康险,采用自愿保险的方式,承保内容是被保险人在医院或在家中因接受各种个人护理服务而发生的相关管理费用。其长期护理服务主要包括护理院、辅助护理设施和家庭健康护理三种方式。这种长期护理保险是在美国发达的商业健康保险市场和较高的人均收入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是美国最为重要的健康保险产品之一,能够充分满足美国社会各阶层的保障需要。

2.日本、德国的长期护理制度模式。日本于1997年12月制定《护理保险法》,决定建立护理保险制度,并于2000年4月1日正式开始实施全民长期护理保险计划。这样,日本长期护理保险正式加入社会保险体系,由日本3300多个地方政府进行管理。它强制性地要求40岁以上的日本人必须参加这种保险,当被保险人发生护理费用支出时,通过申请和认定,将会得到护理保险制度所提供的各种护理服务,包括居家服务和设施服务两种。德国于1995年将长期护理保险引入社会保险,与日本不同的是,它是一种在强制的基础上自愿参保的保险,法律规定每个参加法定医疗保险的人,在他的法定医疗保险机构参加护理保险或参加商业保险的人必须参加一项商业护理保险,这就是“护理保险跟随医疗保险原则”。这些发达国家发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经验对我国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二、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对建立

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影响分析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显著,这对在我国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有巨大的影响。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迅速、对长期护理服务需求大1.2006年,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了《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认为21世纪的中国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老龄社会,预测到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老龄化水平推进到30%以上。经过相关预测分析,我国将在2028年进入到老龄社会(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4%以上),从2001年进入老龄化社会,到2028年进入老龄社会,仅用时27年,对于其他发达国家,德国用时40年,美国用时71年,法国用时115年,相比之下,我国老龄化的发展速度是相当快的。2.由于人口老龄化发展迅速,老龄人口激增,老年人口的健康问题也日趋严重。因疾病、伤残、衰老而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的老年人口数量增加,需要长期护理的老年人口增多,据资料显示,城乡日常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老年人1208万,占老年人口比重的6.8%,有部分自理困难2824万,占老年人口比重的15.9%。老年人中,认为自己日常生活需要照料的比例为13.7%,其中79周岁及以下10.2%,80周岁及以上39.9%。以上数据说明,未来几十年内,我国老年人口的生活照料问题将显得尤为突出,社会对养老护理服务的需求会非常大。

(二)“未富先老”和地区差异

1.我国老龄化存在“未富先老”的现象。我国于2001年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老龄化发展速度快,但由于人口众多,虽然经济总体发展水平良好,人均GDp低,这种老龄化发展速度与经济发展水平不匹配的现象就是“未富先老”。目前我国还不具备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实力,这种老龄化发展速度与经济水平不同步的矛盾背景下,我国在解决老年人医疗、护理等方面的需求问题上就显得困难重重。

2.我国老龄化现象还存在着地区差异的问题。其一,地区发展不平衡。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具有明显的由东向西的区域梯次特征,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明显快于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以最早进入人口老年型行列的上海(1979年)和最迟进入人口老年型行列的宁夏(2012年)比较,时间跨度长达33年。其二,城乡倒置严重。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逐渐加快,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往往造成老年人和少年人口留守农村,这会大大促进农村的老龄化进程。

(三)家庭结构逐渐缩小我国自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后,人口出生率显著下降,家庭结构逐渐缩小,出现大量的“四二一”、“四二二”的家庭模式,未来独生子女照料一个或多个老人的现象将会普遍存在。目前社会竞争压力巨大,如果仅仅依靠家庭养老,让子女承担老年人的护理工作,会让子女背上沉重的包袱,工作和家庭很难两全。总之,我国老龄化发展迅速,老龄化进程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加上我国家庭规模逐渐缩小等问题,老年人对医疗护理、日常照料的需求越来越大。如果这些需求得不到满足,不仅无法保证老年人的权益,并且会影响到家庭和谐和社会安定,引发社会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在我国建立起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非常有必要。

三、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模式的选择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不发达且人口众多,对于发达国家的长期护理保险模式需要借鉴但不能照搬,应当结合中国的世纪制定出符合中国国情的长期护理保险模式。上文所述的两种长期护理保险模式单独在我国实行是行不通的。

1.美国的商业长期护理保险模式。美国的商业保险模式是建立在美国较高的人均GDp和相对成熟的商业保险市场的基础之上的。若我国采取完全的商业保险模式,会有许多老年人无力支付高昂的保险金,放弃参加长期护理保险,无法解决整个社会老年群体面临的养老护理需求的问题。目前我国商业健康险在医疗保障事业中所能发挥的作用太小,在这样不成熟的保险市场中建立商业长期护理保险可能会面临许多问题,例如风险控制机制不完全、道德风险高等。因此,在我国建立完全的商业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是不可行的。

2.日本、德国的强制性长期护理保险模式。日本、德国的长期护理保险是社会保险,纳入到社会保障体系之内,有极高的覆盖率,这是建立在两国成熟的社会保障体系和雄厚的经济实力的基础之上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经济不够发达,若建立社会保险模式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会出现很大的困难。其一,国家和地方财政无法支巨额的护理保障费用;其二,我国人口老龄化呈现出地区差异和城乡倒置的特点,在经济发达的地区,长期护理保险仅能保证老年人的基本护理问题,无法满足老年人高质量的要求,在经济落后的地区尤其是农村,由于长期护理保险是强制性参加的,部分低收入人群可能无法负担保险费用。因此,在我国建立统一的强制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也是不可行的。由于上述理由,我国的长期护理保险事业的发展不能完全按照美国商业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来进行,也不能完全按照日本、德国的强制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来进行。

笔者认为,应当在我国建立起以强制性护理保险为主,商业性护理保险为辅的长期护理保险模式。

1.强制性长期护理保险为主。强制性长期护理保险属于社会保险范畴,前文提到,由于老龄化趋势显著,城乡及各地区老龄化水平有差异等一系列原因,建立起覆盖全国的长期护理保险十分有必要,笔者认为,必须将长期护理保险纳入到社会保险中来,才能保证所有老年人享有养老护理的待遇。但是,我国建立的强制性长期护理保险应当属于基本长期护理保险,有自己的特点:(1)范围广:长期护理保险应当覆盖城乡所有人口,满足其基本的养老护理需求;(2)水平低:我国经济实力不足,长期护理保险所提供的保障应当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水平相适应,为广大老年人提供最基本的服务;(3)三方负担:长期护理保险费用应当由个人、社会、政府三方共同负担。由于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老龄化程度不同,在承担比例方面应当结合各地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例如,在极度贫困地区,社会和政府承担大部分费用,个人承担较少费用;中等收入地区,单方承担比例大致相等。分别采取不同的缴费比例,可以满足各类人群的需要。

2.商业性长期护理保险为辅。我国人口老龄化严重、发展迅速,家庭养老功能不断减弱,都导致老年人对于养老护理的需求增多,商业性长期护理保险在我国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强制性长期护理保险保障的是最基本的养老护理需求,对于经济发达地区及收入水平高的行业来说,这种护理保险完全无法满足自身的需求。商业健康保险公司推出的商业性长期护理保险可以给这部分老人提供更多地选择机会。作为强制性长期护理保险的补充,商业性长期护理保险的推出可以提高养老护理的水平,满足更多人的需求。以强制性长期护理保险为主,商业性长期护理保险为辅的长期护理保险模式既可以保证长期护理保险的覆盖范围和程度,又可以提高养老护理的水平。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模式也要作出相应的调整,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应当建立起高层次的政府强制执行的全民长期护理保险模式,公民只承担少部分的保险费用,享受更高层次的养老护理服务。

四、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一)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日本的《护理保险法》为护理保险制度提供了法律规范和保护。青岛市在2012年出台了《关于建立长期医疗护理制度的意见(试行)》,规定了长期医疗护理覆盖人群、办理方式、护理保险资金来源、资格准入等内容,对于在青岛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有积极的意义。我国应当尽快出台《长期护理保险法》等,明确长期护理的内容、运作方式、投资方式等,规范长期护理保险市场,推动长期护理保险的发展。同时,还要制定长期护理保险的行业法规,建立监督机制,明确管理部门,确保护理制度的实施效果。

(二)明确护理服务的等级划分上由于护理服务的内容非常广泛,而被保险人的需求各不相同,因此划分护理等级,对确定护理服务保险金支付额、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至关重要。我国尚未建立统一的护理等级评定标准,无法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元化、多选择的现代医护服务需求。我国应当建立适宜的护理等级政策,将护理等级科学细化。建立起专业的审查机构,对老年人的健康状况、自理能力来评判老年人是否应当接受长期护理,接受什么程度的长期护理,应当缴纳的费用等等。在接受护理服务时,专业的护理人员应当及时记录老人的身体状况,定时测评,决定是否更改服务等级,以便达到更好的服务效果。

(三)加快培育我国护理产业市场医疗护理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是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生存发展的根本,我国护理机构和护理人员严重缺乏,无法保证护理服务的质量,这会导致长期护理服务无法满足广大老年人群体的需求,不利于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发展。我国应当加快配套服务设施的建立,提高护理机构数量和护理人员专业水平,满足老年人群体的需求。

1.健全护理机构,建立护理公司。我国长期护理市场有极大的发展空间,需要发展更多地护理机构,提供医疗护理、生活照料等各项服务。一方面,应当加强护理机构的设施建设。政府应当发挥作用,通过财政筹资完善医疗护理机构的硬件措施,给老人提供功能齐全、安全舒适的环境。同时加强护理机构的规范管理,根据各地区不同的护理需求,制定规章制度、服务标准,力求护理机构的规范化管理。另一方面,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需要依靠市场之手,促进养老护理走向职业化道路,成立专业的护理公司。护理公司之间的竞争也可以促进护理机构不断提高自己的护理水平,最终使老年人享受到更好地护理服务。

2.培训专业护理人员,发挥志愿者力量。其一,要强化医护人员的专业培养,建立起专业的服务队伍。例如在卫生院校开设长期护理服务课程或建立专门的护理培训学校,培养更多专业人才;对医护人员进行细致划分,明确医疗、康复、护理等各个阶段的服务标准,提高护理的效率质量;拓宽护理培训内容,加入心理培训课程,在护理服务中给予老年人更多的心理慰藉。其二,建立长期护理志愿者制度,充分发挥志愿者力量。尊老爱幼是我国的传统美德,在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中纳入志愿者制度,一方面可以解决老年人精神养老的问题,年轻的志愿者可以极大的安抚老年人寂寞的情绪,充实老年人的精神世界;另一方面充实年轻人的生活,还能促进敬老爱老的社会风尚进步。建立志愿者制度还要注意一些问题,一是对志愿者进行专业的护理服务与技巧培训,使他们能较为专业地处理老年人的基本护理问题,二是建立志愿者服务“储蓄”制度,对于参加长期护理服务的志愿者,把他们的服务次数和质量以一定形式记录下来,在他们年老后可以依据这些记录有限享有护理服务。这种制度会激发志愿者的工作热情,更好地为老年人服务。

五、总结

老年护理需求篇10

任远,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复旦大学文科科研处副处长,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人口研究所副所长,城市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担任复旦大学长三角研究院副院长兼秘书长。2006年获得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颁发的“中国十大青年人口学家”称号。是国际人口科学联盟(iUSSp)、中国人口学学会(Cpa)等学术团体会员。

主要的研究方向为人口和城市发展。近年来,在中国人口问题和社会政策、城市化与移民、老龄化研究、人口•就业与劳动力市场、非正规就业研究、城市管理、区域发展、可持续发展等几个密切关联的研究领域深入开展研究。近5年来,主持完成省部级研究课题、政府决策咨询课题和国际合作课题30余项,获得包括国家人口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成果奖等多项省部级学术奖励。

换一种积极的态度

看待人口老龄化

新沪商:当前我国正在经历迅速的老龄化。对于老龄化和经济增长普遍具有一种悲观和负面的看法。在您看来,这样的看法是否全面?

任远:当前我国人口发展具有一些突出的特点,这些特点对国家宏观发展和家庭微观结构都将产生全面和深远的影响。例如持续的低生育率和独生子女一代人的成长、劳动适龄人口比重很快将开始下降、快速的人口老龄化、加快的城乡人口迁移和城市化,以及人口空间结构的重新分布,等等。

人口老龄化无疑是值得重视的人口变动过程。其产生的原因在于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以及长期执行生育控制政策带来的低生育率。当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比重约为12%,老年人口总数约为1.6亿。和西方国家的老龄化过程不同,我国的老龄化速度很快。预计到2020年全国老年人口数将达到2.45亿,占总人口数的16.6%;到2030年预计将增长到3.55亿,占总人口比重增加到23.3%;2050年达到4.38亿人口,比重增加到28.8%,这也意味着在未来的20年中我国将增加约2亿老年人口,每年老年人口数量都将净增加约1000万。我国不仅是一个超大人口规模的国家,很快也将成为世界上的一个超大规模老龄社会国家。

老龄化对国家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会产生深刻的影响。目前对老龄化的经济发展关系的认识还相对比较“悲观”,甚至认为老龄化将会形成中国发展的危机。支持这样的看法的主要理由是,老龄化背景下我国的劳动力优势可能会相对弱化;对老年社会保障基金的压力会持续增加,例如上海养老金给付在1993年时是550亿人民币,而到2008年已经达到6500亿,上海从1992年开始每年的养老金账户的赤字超过40亿,而到2008年养老金账户的赤字已经达到100亿;现在国家的社会抚养水平是下降的,而人口机会窗口将很快关闭,社会抚养水平很快将调头向上,那么意味着需要加快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且社会抚养水平的提高也意味着投资的减少,意味着劳动力更多地配置于老年服务而减少生产性投入,等等。

这些看法都有其合理性。但是,既然人口老龄化不可避免,我们也不能被人口老龄化这把悬挂着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吓住了。国家发展应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危机,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各种问题。我们也发现,老龄化一方面对经济增长有不利的方面,同时对相关市场和产业的发展也具有积极作用。当我们换一种眼光看待老龄化,老龄化其实也能够带来市场的新机遇。

包括养老、健康、老年社区开发等等老年产业将会形成巨大市场。这不仅仅是因为老年人口数量增加带来消费需求的增加,更主要原因在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老年人口的收入和储蓄有了显著增加。改革开放以后城市化和工业化带来就业,使不少老年人口能够在退休以后获得养老金收入的支持,老年人口养老保障覆盖率日益提高也使老年消费倾向得到增强。根据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的调查,当前城市老年人口中有42.8%的人拥有储蓄存款,到2010年我国退休金将增加到8383亿元,届时老年人口消费规模将超过1.4万亿。例如在日本,个人金融资产的60%以上都是由老年人口拥有,我国老年人口所拥有的金融资产也会不断增加。这些都意味着老年消费和服务市场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潜力是巨大的。同时,城市化下的老年人口生活方式也在现代化,老年人口对社会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老龄消费的质量也在不断提升,老龄社会随着现代化的过程而“同步现代化”,推动着相应市场需求和服务的提高。对这样的一个老龄社会所蕴藏的发展机遇可能超出我们当前对老年生活的现实观察,超出我们对老龄社会所构想出的“悲观想像”。

养老护理和服务的

社会化和市场化

新沪商:老年人口的身体健康水平不断下降,养老需求将会增加很快,同时家庭的养老功能正有所弱化,那么这是否意味着老年护理和服务具有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发展空间?

任远:确实如你所说,随着护理服务的社会化和市场化,老年护理服务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随着老年的过程,老人的疾病率和生活自理能力都会下降,对老年护理和服务的需求都有很大增加。我曾经在2003年时对上海的老龄化和老年护理服务进行的分析,一个60岁的老人平均预期可以继续存活22.09年,而他健康存活的预期寿命是10.22年,也就是他将有约12年需要完全自理或者半自理。结合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假设完全不能自理的每天护理时间定义为15小时,处于半自理状态的每天护理时间为5小时。我们可以推算目前上海市老年护理服务每天需求总量为222万小时,而到2040年老年人口长期护理服务每天需求总量将增加到670万小时。如果我们做第一个假设,使老年人口长期护理完全实现社会化,当前在劳动力市场上能解决约30万全职的就业,到2040年将能解决85万全职的就业机会。我们还可以作第二个假设,假如每一个护理小时的费用为5元,假设老年人口长期护理完全实现市场化,目前长期护理服务的年经济产值将达到40.5亿元,到2040年将达到120亿元。

需要说明的是,我们说老年护理服务市场规模年产值有40.5亿元,并不是说现实中市场中就有这么大的规模。因为多数的护理和服务都是看不见的服务产业,而主要是在家庭中由家庭成员承担着的。目前真正社会化和市场化的养老护理服务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但随着家庭功能在逐步减弱,空巢家庭数量增加,这使老年的护理和服务日益社会化和市场化,老年护理和服务产业将具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并且客观来看,家庭护理服务虽然并未直接显示为GDp,但这并不能掩盖其客观对提高社会总福利的巨大价值。经济发展的目的是提高人的生活福利,即使是由家庭来承担着非市场化的老年护理服务,其影子的市场价值仍然是非常巨大的。

养老产业的广阔发展空间

新沪商:在养老护理和服务日益社会化和市场化的过程中,养老产业的发展具有多大的发展潜力呢?

任远:养老产业的发展空间实际上远远超过对老年人口的护理服务本身。正是服务于老年人口日益增长的护理和服务需求,服务于老年人口对更高质量的护理和服务的需求,能通过密切联系的产业链体系带动经济发展,推动养老产业的发展。

在这个老年护理和服务产业链上,养老机构和设施建设的需求是重要的一块。以上海为例,上海提出“9073”的养老格局,即未来90%的老年人口由家庭自我照顾,7%享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3%享受机构养老服务。在2006年底,上海养老床位数一共有6万张,到2010年,即使我们不考虑外来人口,按照1400万户籍人口和25%的老龄化率,上海在机构养老的床位数也需要10.5万张,意味着有4.5万张的床位数缺口。从2010年到2020年,即使不考虑外来人口市民化的因素,机构养老床位数的需求将增加到12.6万,即继续要增加2万张床位数。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老年机构的设施建设将进入一个高峰时期。作为老龄化程度最高的上海,已经迫切地面临着这一问题,并且在其他城市和地区将逐步地展现出来。仅以养老院建设为例,根据介绍,如果经营中等规模的养老院,投资约在500万元左右;如果是小型养老院,约需50万元以上;如果是一般的社区托老中心,大约20万元即可。也就是每个养老床位大约要投资50万-80万元。那么对于上海这一个城市,即使不考虑土地的价值,只是养老院建设在未来10年多内可能就将达到500多亿的投资市场和巨大的消费市场。对于老年机构和设施,不仅包括养老院、护理院,同时也包括老年疾病的专业性医院、社区性的老年活动中心、托老所和社区性老年活动场地和器械、以及家庭内部设计的老年化改造,因此光养老产业的“硬件建设”就是非常巨大的市场。

老年护理服务人员的培训市场和劳务派遣是养老产业链的另一个重要环节。当前来说,对专业化的养老服务队伍非常短缺。养老护理(以及月嫂、医院护理)多数依靠外来人口和失业人口,提供的服务非专业化而且非技能化,很难满足老龄化社会中由于老年疾病和老年特殊需求所引发的专业护理需求。一方面社会上对专业养老护理服务的需求很高,而专业化的护理培训服务机构严重不足,这使对老年护理的培训市场、以及对培训机构的评估市场都带来很大发展空间。另外,对于养老护理服务培训的市场还不仅仅局限在本地,在整个中国迅速老龄化,以及亚洲国家快速进入老龄社会的背景下,老年护理服务的劳务输出也有巨大需求。菲佣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看是菲律宾抓住了亚洲工业化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过程中的市场机遇,那么以劳动力密集为特点的中国也可以应对我国快速老龄化和亚洲老龄化的背景,来适应和建立老年市场。在当前时期,发展专业护理的劳务出口也是应对我国就业困难的一种路径选择。

养老服务相关联的产业还包括护理服务下游配套的各种产品市场、技术创新市场和服务市场。对老年护理、治疗康复的产品需求会不断扩大。例如,对于居家养老来说,各种社区,如盒饭、家庭生活设施的改造修理,以及各种专业咨询服务等都将成为护理服务衍生出的巨大市场空间。同时,老年生活方式的现代化也在深化养老服务,现在信息技术在养老机构、社区和家庭中开始得到应用,包括建立完善的信息监控和应急呼叫体系,包括专业化的护理咨询服务,心理咨询服务。养老产业链的展开和根据不同需求群体提供多样化的护理服务,能使老年护理服务模式具有多样性,这些能够极大地扩展市场潜力。

进一步地看养老产业的发展,还包括养老服务所衍生出的资本市场发展。养老金融产品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将具有广阔市场机遇。除了对老年人口储蓄的基金产品,以及养老保险基金的资本化运作,针对老年护理服务也发展出各种金融市场产品。以老年护理服务为主体的长期护理保险在不少国家都得到发展,如日本和德国已经实施了社会化的长期护理保险,而美国等更多的国家则发展起广泛的商业性长期护理保险产品。人口在年轻时购买护理保险,而在丧失自理能力时可以得到必要的护理服务。其他与养老有关的金融产品还包括老年房地产的倒按揭、寿险产品的证券化产权市场、通过会员制来进行老年事业发展融资,等等。养老产业和金融市场结合起来,是现代金融服务渗透到老龄化社会中的必然趋势。这些与养老相关的资本市场和金融产品,在我国才刚刚起步,或者说还没有起步,在西方国家已经有不少良好的实践,值得我们加以借鉴。

因此综合起来看,在老年人口护理和服务日益社会化和市场化的过程中,将给养老产业的发展带来极大空间。我们有理由相信,养老产业是经济发展的一个“富矿”,当然这个富矿的“富”归根到底还是建立在老年人口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提高的基础上。

适应人口老龄化

调整城市的经济结构

新沪商:从养老产业的例子,我们看到即使在老龄社会中,经济发展仍然能够寻找到新的发展动力,可以将老龄化压力转变为经济发展的推动力。而要实现这样的转变,存在什么困难,有什么特别需要重视的方面?

任远:将老龄化压力转变为经济发展的推动力,意味着我们的经济产业要适应人口老龄化进行调整。在应对老龄化的研究中,我们已经重视社会保障制度、退休制度等等经济制度要应对老龄化,社会组织的发育和社会养老体系等社会制度要适应老龄化。而对于经济发展来说,经济产业的发展也要适应人口结构的变动,适应人口老龄化的人口变动趋势,这个题目现在认识得还不够。同时,老龄社会的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目的,也就是要满足老年人口的需求,提高老龄人口的生活质量。

城市的经济结构要适应人口老龄化来进行调整,促进老年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推动相关的产品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产业组织形式创新等等。这些创新都需要有一定的研发投入,也需要培养老年产业发展的各类专业人才。例如专业性护理人才和社会工作者,是养老产业发展的必要条件;老年健康产品的研发和推广,需要熟悉的专业人才;而老年地产的开发和规划,也需要在城市规划中增加对于老龄化和老年需求的专业知识培训,等等。因此我们的教育培训体系也应该适应老龄社会进行调整。不仅是要发展老年大学,而是教育培训体系的知识结构要适应老龄社会的需要。

老年产业是一种新兴发展性产业,甚至能够在未来成为城市发展的支柱性产业。因此首先还应该对老年产业发展进行规划。老年产业是一个新的概念和领域,对此进行系统研究和完整规划,才能有利于推动产业的逐步发展。

产业发展的标准化建设是市场发展的前提。而目前老年市场还相当的混乱,迫切在老年产业发展过程中推动标准化,在加强标准化过程中推动老年产业发展。例如老年护理服务的标准的制定、包括机构建设的标准、各类物业服务、餐饮食品、健康保健服务等需要有行业公认的标准,以及科学化的管理方式。国际标准对于我国老年护理服务事业发展有借鉴作用,同时这些产品标准和服务标准也要适应我国的特点有所本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