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人事档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1:22:07

学校人事档案篇1

【关键词】干部人事档案;高校学生档案;管理模式

随着全国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核工作的展开,全国各高校的学籍学历管理部门和档案管理部门开始了查证工作,在查证过程中较为突出和共性的问题――档案中的学习经历材料不齐全、不规范,如缺少高考报名表、新生入学登记表、学生(学籍)登记表等,或填写的出生日期与本人信息不符等。证据材料必须到学校历史档案中查找,如果能够查找到相关记载,就给学生出具相关证明材料。如果查找不到相关记载,就会给学生个人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如何避免这些因管理不规范和不严格造成的“后遗症”,做好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是值得人们深深思考和积极探索的。

一、从高校学生档案管理主体着手

当前,中国高校都比较重视教学管理工作,对于学生档案管理却认识不到位,没有形成统一的管理机制,不论是教育部还是国家档案局,对学生档案管理主体部门都没有作出明确规定,而是由各高校视本校情况来确定,可能是高校档案馆,也可能是学生处、就业处、教务处、团委,还有可能是各个院系,这样就容易造成管理机制不够健全、管理程序不够规范、管理方式不够完善等问题,无法保证学生档案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档案管理机构作为高校学生档案管理的主体,优势是毋庸置疑的。其一,建国以来中国档案管理的基本原则就是集中统一管理,高校学生档案作为国家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按照国家要求由学校档案管理机构统一管理。2008年9月1日实施的《高等教育档案管理办法》(简称27号令)在文件材料的归档范围内中增设“学生类”档案,首次将学生档案纳入高校档案管理体系,从根本上解决了管理体制问题,为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的依法开展奠定了重要基础。其二,高校档案管理机构是专业的档案管理部t,不仅拥有专用档案库房,还配备档案管理专业人员,这为实现高校学生档案专业化管理提供了有力保障。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也存在着档案管理专业人员较少,学生档案数量庞大的问题。怎样解决这个无法避免的矛盾呢,可采用档案管理机构统一安排布置工作,档案产生部门按照档案材料生成时间、类别进行整理和移交,档案专业管理人员完成归档和管理工作。同时,在《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和《干部人事档案材料收集归档规定》的基础上,制定符合本校实际情况和特点的学生档案管理规章制度,明确管理职责、归档范围、归档内容、归档要求、归档渠道和归档时间。各学生档案生成部门根据管理制度开展工作,确保归档内容及时、真实、准确、全面、合法。

二、从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客体改进

由于宏观层面规范标准的缺失,高校学生档案归档范围和内容并没有统一规定,而由各高校自行规定,这就造成了归档内容、形式五花八门,应该归档的材料没有归档,没有必要归档的却归档了。这是在此次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核工作中,凸显出来的最大问题。怎样解决这个问题,是下一步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的重点。高校学生档案与干部人事档案是连续的关系,高校学生档案随着学生毕业后身份的改变直接转换为干部人事档案或其他类型档案。如何做好高校学生档案与干部人事档案的衔接,避免产生“后遗症”呢?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应当在参照《干部档案工作条例》《干部档案整理工作细则》和《干部人事档案材料收集归档规定》的基础上,结合本校具体情况和特点,确定本校学生档案归档范围。归档材料不仅能反映学生个人履历、学习情况、思想状况、奖惩情况等内容,还要充实具有利用价值的材料,如社会实践、综合素质、职业技能、专业辅修、心理健康、资格证书及考级证书等个性化的东西,尽量准确、全面、客观地记录学生在校情况,为档案利用单位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三、从高校学生档案管理手段实施

搭建高校学生档案工作网络平台,实现学生档案管理信息化。由于高校学生档案的实时性和动态性较强,在实际操作中,要将学生档案工作平台覆盖到产生学生档案的各个部门、各个环节、各个时段。学生档案工作网络平台要与学籍学历管理系统、教学管理系统、学生管理系统、心理健康数据等对接,形成一个完整的学生电子档案。学生档案管理系统的建立,便于班主任、任课教师及家长及时了解学生情况,便于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更有目的地开展,便于各部门之间协调配合,同时,也为用人单位提供可靠参考依据。当前,中国高等教育最权威的网站――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以下简称:学信网)的学籍学历信息最具权威性,其中的“全国高等教育学历证书电子档案”是中国目前唯一全国性人才数据库,也是社会利用率最高的,能够查询到高校在校生学籍信息和历届毕业生学历信息(1991年以后),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出生日期、身份证号、专业、入学日期、毕业日期、学制、学习形式、毕业证编号等基础数据,但对于用人单位在择才方面的参考价值较低。如能在此基础上搭建高校学生档案工作网络平台,并入高校学生档案内容,如个人履历、专业成绩、奖惩情况、社会实践、身体状况、心理状况、职业技能、特长、诚信等方面的信息,从而形成全面的学生电子档案。这样的电子档案无疑是真实的、完整的、权威的,使用人单位更加方便、快捷地查询到学生在校期间全面、真实的情况,参考价值将大大提高,从而实现高校学生档案利用价值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学校人事档案篇2

[关键词]人事档案管理;创新;路径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7.11.070

[中图分类号]G2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7)11-0143-02

1学校人事档案管理创新的意义

人事档案是学校在人事管理活动中所形成的重要文件材料,真实记录了教职员工的基本情况、学历、资历、工作能力、职业背景等各项历史资料,是学校极其重要的人才信息源。人事档案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学校进行人才选拔、人才培养、人才建设、提升教学科研水平提供重要参考,是实现学校内部管理可持续发展的载体及重要依据。

学校人事档案管理具体包括对学校人事档案材料的收集、鉴定、整理、保管、利用等环节,其工作对象不仅针对纸质档案及电子档案等材料,而且针对学校教职工,工作属性既要主动性,也有被动性,工作要求既要遵循有关规定及流程,也要与时俱进,引入现代化管理方式。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时代对学校人事档案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而现代社会的信息化也使学校人事档案管理呈现出新的情况及新的问题。

当前学校人事档案管理中“人档分离”、管理机制僵化、制度不健全,规范化程度不高、档案材料收集内容参差不齐,材料归档不完善不齐全、内容形式化较重,显得空洞无物,w档标准不统一、档案管理方法手段落后、信息化程度不高、工作效率低下等现象比比皆是,没能充分反映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及其科研成果,不仅极大地影响了人事档案的质量,使其参考价值大打折扣,大大降低了学校人事档案的利用率,而且不利于学校的人才资源开发、人才的选拔任用及人才培养质量,制约着学校的长远发展。现代学校人事档案管理的创新,不仅是时展的需要,也是学校实现长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2学校人事档案管理的创新路径

2.1完善学校人事档案管理制度

现代社会中,学校人事档案管理呈现出新的变化,因此需要不断完善学校人事档案管理制度,才能适应新时代的新要求。

各学校可根据《档案法》、《企业档案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中的相关规定,充分借鉴同行业其他单位成功的人事档案管理经验,同时结合学校人事管理的实际情况,构建起完整、科学且行之有效的学校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对原有的管理制度进行必要的补充及创新。

一是完善人事档案材料收集和归档制度,做到兼顾全面的基础上,把握重点,对不同岗位人员的档案进行分门别类地管理,对不同级别管理人员的档案进行分层次管理,与此同时,对流动性强的人员进行灵活管理,保证学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在依法开展的基础上,实现有侧重、有层次、灵活性地开展,使学校人事档案材料能真实且全面地反映职工的情况,为人才选用提供有效依据。

二是完善学校人事档案审核制度,严格要求管理人员仔细鉴别转入的档案材料,把好材料入口关,对于手续不齐的,应予以补齐,对于信息不准、不规范、有缺漏、涂改的,应予以分类登记并按要求重办、补办,直至审核合格后再整理归档。

三是完善学校人事档案整理制度,对学校人事档案的鉴别、分类及审核进行详细规定,确保整理出来的人事档案材料信息正确、手续完备、目录明晰。

四是完善学校人事档案借阅制度,需要查阅利用人事档案的人员应办理相关手续,并在查阅时提供相关证明,与此同时,还应不断研究档案服务的服务新方法,以提升人事档案管理的效率,增强人事档案的利用率。

合理、科学、灵活的人事档案管理机制不但为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提供切实有效的依据及参考,而且也是实现人事档案管理创新的基础。

2.2加强学校人事档案管理内容建设

学校人事档案为学校选人用人提供真实可靠的参考资料及信息,是难能可贵的战略资源,为加速学校的人力资源开发、人才竞争及全面发展提供了资源储备。

当前社会对人才的使用更关注的是其显示表现,而以往的“重历史结论,轻现实表现”的人事档案管理思想已然不适用,因此应不断创新人事档案管理,加强人事档案管理内容建设。学校人事档案管理的内容不应局限于收集教职员工的历史材料,应当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拓展档案资料的范围和内容,不仅要注重收集教职工学历、职称、思想、工作表现等传统内容,而且还需动态性地收集教职工的工作业绩、教学科研成果等方面的内容,不仅要全面仔细地收集可以反映职工现实业绩及近期表现的各项材料,包括教职员工的专业技术水准、个人职业能力、工作表现、工作实绩、发展潜能、工作态度、思想道德状况等,同时也应如实地收集并记载教职员工的缺点,诸如在工作中出现的失误及违法乱纪现象等问题。

在档案材料收集的过程中,需要严格查阅各项材料的收集归档是否齐全,对于普通性材料进行集中收集,对于阶段性材料则通过统一布置、统一收集的方法进行收集,对于特殊材料,则采取由相关部门提供及本人查找有效结合的办法予以收集,确保档案材料不漏一份,以真实记录职工的勤、能、绩、德等全部经历,通过全面客观的人事档案管理内容反映人才的全貌及职工的实际情况,为学校进行人才选用、人才培养、人才管理提供科学全面的参考,也能有效地促进了优秀人才的自由流动。

2.3运用现代化学校人事档案管理方式

运用现代化人事档案管理方式是实现学校人事档案管理创新、提高档案使用价值的重要举措。

各单位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及行业特点,借鉴行业相关单位的成功案例,充分整合并利用优势资源,积极引入并开发符合学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点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并构建与之相符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开发并利用人事档案信息资源,进行人才结构、素质上的准确定位、分析、加工、整理,从而为人才管理及培养提供科学的依据。

利用信息化管理平台进行相关的电子档案资料收集管理工作,建立人事档案信息资源库,将教职工的基本情况、职务职称情况、教学表现情况、学校培训情况以及其他情况上传至信息资源库中,切实将学校人事档案中的现实记录转化为活的信息,实现教职工的个人档案信息内容及类别标准化、规范化、动态化,有效施行动态管理,有利于实现人才信息资源的有效共性,便于计算机统计并定量分析学校人才队伍,为领导决策提高有力依据,为学校人事部门提供可靠人才信息,从而提高档案数据的利用率。与此同时,通过平台开设档案信息内容展示及查询服务,使档案信息得以实现收、管、用的有机结合。

升级档案信息集成管理模式,将学校人事档案信息资源整合、重组,优化人事档案信息的服务结构,利用人事档案信息系统对教职员工的信息、薪酬、保险等各项档案资料进行统计、录入、分析、提取、查询等各项工作,并根据内容及要求形成相应的表格,为满足档案管理及使用者的需要,不断升级并完善人事档案管理信息系统,提升学校人事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深度和广度,以更为多样化的人事档案系统功能,更具个性化的档案服务全面提升人事档案管理的水平,为学校人事档案管理的创新提供路径。

3结语

科学合理且真实完整的学校人事档案,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学校教职工的教学能力、品德素质、业绩等,是学校开展人才资源开发、人才的选拔任用、人才培养及各项工作的有用依据。现代学校人事档案管理应积极探索,大胆创新,通过完善学校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加强学校人事档案管理内容建设,运用现代化学校人事档案管理方式等,将人事档案管理推上新的台阶。

主要参考文献

学校人事档案篇3

(一)毕业生档案管理模式不规范

很多高校虽然成立了档案管理部门,可是在档案管理上却流于形式,缺乏严格的管理规定和实施细则,管档的业务人员也缺乏对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仅仅只是充当一个保管员的身份,对于收集的学生的档案即没有系统的进行编号和分类,也没有认真的核对档案的完整性,很容易造成档案管理的混乱,对于以后毕业生档案的使用埋下隐患。

(三)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化是必然的趋势,档案管理也应该顺应潮流,加强计算机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这也加强了对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不仅要熟悉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流程,还要认真学习计算机信息知识,熟悉计算机操作,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胜任档案工作,为档案现代管理提供更好的服务。

二、高校毕业生人事档案管理的对策

(一)加强毕业生对档案重要性的认识、完善学生档案管理制度

高校必须积极向学生宣传档案的重要性,让学生能充分认识到档案在毕业后就业或者继续深造学习中的重要作用。还要提高学生档案的管理水平,完善学生档案管理制度,加大对档案管理部门的考核,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对于已经就业的毕业生要及时将档案送达学生就业单位,对于暂时未就业的毕业生就要及时的将学生档案送达相关人才服务机构,不能私自的将学生档案搁置。

(二)改革档案管理模式,实现现代化的档案管理

要想从根本上提高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水平,就要创新管理模式,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制度,改进管理工作手段,将现代化技术应用到档案管理中来。从而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水平。

(三)做好高校毕业生人事档案管理与转递的衔接工作

高校毕业生档案转递工作涉及到的人和管理部门比较多,稍不注意就很容易出现差错,这就要求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部门要特别注意档案管理和转递工作的前后衔接,体现全方位的管理理念,结合管理活动的各个环节,合理运用现代信息化技术,争取能彻底的解除毕业生的后顾之忧。

(四)进一步做好人事工作,更好的为毕业生服务

由于目前的就业机制改革创新,毕业生也多了一些时间来考虑就业的问题,根据这种情况,高校应该进一步做好人事工作,更好的为毕业生服务,不仅仅是做好个人,还应该对毕业生实行以学校为单位的“集体”。还要进一步完善人事的内容,实行全方位的,只有这样才能使人事成为毕业生就业的有力保障。总而言之,积极做好毕业生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既是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我们人事人才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

(五)规范档案转递流程,确保档案转递安全

学校人事档案篇4

关键词:基于web学校人事档案自动化管理系统设计

1.引言

在信息化越来越成熟的今天,办公自动化成为一种潮流,并且使得手动办公的缺点无限放大,然而,由于档案管理领域的特殊性,许多部门单位的档案仍然停留在手动办公、纸质存档的阶段,这种传统的管理方式不仅效率低下,管理成本高,而且存在着容易丢失,存放不安全,检索慢等缺点。学校的人事档案属于学校内部的重要资料,相比较学校的其他部分,如图书教材管理、教务管理、财务管理、行政绩效管理等还处于信息化的初级阶段,档案中反映的年龄、工龄、职称等要素直接影响到学校各教师或教辅人员的切身利益,一旦丢失或发生错误将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因此加大力度加快进程实现学校人事档案的自动化高效安全管理,势在必行。

2.问题解析

2.1传统方式的弊端

现阶段很多学校的人事档案是按部门放入相应的资料箱(柜),然后在纸质上统计,这种方式属于纯人工操作,极易发生投放失误、丢失、信息不对等、查找不易等问题。而档案是反映学校教工各方面信息的重要甚至是唯一依据,涉及教工的工资、保险、税务、职称、医疗等方方面面,所以一旦发生问题,后果十分严重。另外,随着学校教职员工人数的不断增多,信息量大幅度增加,档案管理成本不断攀升,如果遇到需要批量处理的问题,就需要让相关人员自行上报资料,然后人事部门核实,而每年都存在教职员工多次上报相同或相似信息的情况,人事部门的核实统计工作量也很大。

2.2实现目标

使用计算机平台和web技术,设计搭建一个网络平台,在学校范围内共享访问,由人事部门初始化录入各教职员工的个人信息,并批量分配教职员工个人专属账号和密码,信息录入完毕之后由教职员工本人凭账号和密码登入系统进行信息核实,核实无误后确认。设计统计模块,可实现按照多条件查询统计,以便学校进行信息批量处理。设计后台管理模块,可实现教职个人信息更新等操作。

2.3主要功能

2.3.1人事部门相关通知和查看。

2.3.2个人信息核实和报错。

2.3.3教职员工的档案信息查看和统计。

2.3.4各单位和个人的信息更新。

2.3.5教职员工的考勤、考核、奖励和惩处管理。

2.4相关技术

本系统采用由orical公司旗下的Java语言作为系统开发的软件程序设计语言,使用JSp技术作为web的显示层,使用开源免费的mySql数据库作为数据库后台,并在apache公司的tomcat6.0服务器上进行管理,其中还涉及JavaBean技术、JDBC数据库访问技术、JavaScript脚本技术、Struts2.2框架技术等。上述一套技术均开源免费,最大限度地节省了学校使用本系统所需支出的成本,技术细节成熟完善,在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等领域广泛应用,安全性也可以得到很好的保障。

3.系统设计

3.1系统功能设计

经分析和走访,本系统分为以下五个模块:人事信息模块、信息查看和报错模块、后台管理模块、查询统计模块和人事考核模块。其中,人事信息模块主要是针对学校人事部门的各种通告、新闻的和查看,可以参照各信息实例中设置置顶、重要、悬浮滚动、普通等级别;信息查看和报错模块主要实现个人信息、部门信息的查看,如果发现信息有误可以提交纠错申请,由人事部门核实后进行更新;后台管理模块主要是实现信息的更新、删除冗余等操作,另外也加入维护系统的功能。查询统计模块可以实现档案信息的单个查询和多条件综合检索,并可以实现分类汇总统计。人事考核模块主要实现学校内部各项人事考核指标的个人完成程度,是学校行政信息化公开的重要体现。

功能模块图如下:

3.2数据库设计

良好的数据库设计对于一个高性能的应用程序非常重要,就像一个空气动力装置对于一辆赛车的重要性一样。如果一辆汽车没有平滑的曲线,将会因阻力太大而无法疾驰。关系没有经过优化,数据库无法尽可能高效地运行。应该把数据库的关系和性能看作是规范化的一部分。

本系统采用mySql5.5作为数据库后台,共设计20个数据库表,表内主外键设计以及触发器的设置都严格遵循关系型数据库的第三范式。

3.3关键技术设计

3.3.1采用唯一码来作为教职员工的个人编号代码,放置信息冗余重复和同名员工的信息重叠,并且,由于该唯一码由系统自动生成,和个人的身份信息并无任何关系,从侧面保护了员工的个人信息。

3.3.2如遇到个人信息有误,需要填写纠错申请,然后等待人事部门审核更新。有效防止个人密码丢失后被恶意篡改个人信息的发生。

3.3.3对于需要批量检索的数据,可以按照多个条件联合检索,并支持模糊查询技术。

3.3.4信息分页,当遇到检索的内容条目很多时,可以自动分页实现多页显示。

4.总结

本系统通过软件技术和网络平台实现了学校人事档案的自动化管理,在系统中加入人事考核和人事新闻模块,使得人事部门的办公可以在本平台上实现一体化。本系统具有高效、快速、方便、易用、集成度高、安全性好等特点,可以大幅提高学校的信息化、自动化进程,提高办公效率,增强档案信息的安全性,降低由于重复填报个人信息所带来的额外的工作量。相信本系统的应用可以给学校的档案管理工作带来更多的效益和价值。

参考文献:

[1]KathySierra.BertBates,HeadFirstJava.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2]李相国等.Java实例精通.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3]李兴华.Java开发实战经典.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学校人事档案篇5

关键词:高中学校;人事档案管理;现状;举措

中图分类号:G63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4-0035-01

高中学校人事档案是存储教职员工信息以及学生个人信息的重要历史记录,其内容主要由有价值的文字、清晰的图表以及其他有存在意义的说明元素组成。学校人事档案既是信息资源的保存体又是信息传播的承载体,对教职员工以及学生的人生具有凭证、依据和参考的作用,同时对学校的教学活动也具有重大的影响。因此,完善高中学校人事档案管理显得尤为重要。高中学校人事档案的内容包括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鉴定、统计以及提供利用等管理活动,并以此硐蚪讨霸惫ず脱生提供具有权威性、可靠性的档案信息服务。

一、高中学校人事档案管理的基本现状

(1)对人事档案管理缺乏足够的重视。一方面因为学校的教育水平测定与人事档案管理并不存在直接的挂钩关系,加之学生自身档案意识薄弱,所以易于造成学校忽视学生的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另一方面是人事档案日常管理工作本身并无实质性内容,值得一提的表面管理工作也就是为了应对上一级部门的检查而进行简单的档案规整和卫生打扫。这样,档案管理工作很容易被忽视,档案信息的完整性和精准性也令人担忧。

(2)人事档案管理者缺乏专业度。在某些高中学校会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即从事学校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所学专业与档案管理无关。因此,档案管理工作就停留在做表面功夫,缺乏一套科学、规范、有效的管理体系,从而使得学生的在校档案模糊、无实际意义,甚至出现学生档案信息被随意篡改的现象。

(3)学校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体系不健全。由于有些学校对人事档案管理缺乏足够的重视,再加上从事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专业性不强,直接导致学校档案管理制度体系的不完善。这种不完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档案归类不细致,过于简单;其次对于档案的实效期限管理失当,以致堆积过多而混淆了对近期收集档案的处置;再次,对于应当销毁档案的处理没有严谨的流程;最后,档案室的日常工作缺乏明确的责任制度。长此以往,就会出现管理者对档案疏于管理的情况,从而导致档案遗失、归类位置混乱,甚至忽视对档案室日常环境的干燥性处理,使得档案潮湿,档案内容损坏,造成严重后果。

二、完善高中学校人事档案管理的主要举措

(1)加强对档案有操作权的相关人员的管理意识。学校应当把档案管理工作纳入到日常管理工作内容中,使其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此外,要通过宣传引导等形式,增强工作人员对档案管理内容的认识度,让其明晰档案本身的重大价值以及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这样,在日常管理工作中,直接操作人员才不会以自我感性认知去处理档案收集、整理、归类等相关工作事项,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出现档案遗失、无故销毁、随意篡改等情况。

(2)档案管理数字化、网络化,增强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信息数字化是当今时展不可逆转的大趋势,也就是说现代高中人事档案管理也需要打破“路径依赖”,适应潮流,形成数字化、网络化管理模式。这样,一方面加强了档案的整体衔接性,避免档案丢失事故的出现;另一方面对于档案管理者而言,工作量也相应减少,档案管理易于可控、可查。此外,学术要专攻,管理也要专攻,从事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如果具备与之匹配的专业知识,那么在日常管理工作中一定会事半功倍,因为只有具备良好专业素质的档案管理者,才能够使日常的档案操作和管理更加科学、规范、细致,面面俱到。

(3)建立健全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合理开发利用。高中人事档案管理之所以存在上述弊端,有很大的原因在于缺乏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导致档案操作规范不明确、问责制度不清晰。部分工作人员基于自我意识或者经验来处理档案,短期内问题可能不大,时间一长,档案越积越多,问题则逐一暴露出来。这种缺乏客观性和科学性的处理方法,很容易导致档案信息的冗长、混乱,档案编目流程烦琐低效、档案存放次序被打乱,档案的盘点操作不科学,对失效档案的管理不及时。所以,建立健全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并合理开发利用,让管理者有据可依,有章可循,有责可问,是解决档案管理问题行之有效的方法。

三、结束语

档案所代表的是档案所有者在某段期间内所有活动最客观的证明,它的影响力和价值性是不可替代的。因此,学校应当格外重视,并不断完善本校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加强对档案有操作权的相关人员的管理意识,促使档案管理人员树立更加严谨、客观、科学的态度来处理档案,不让档案工作流于形式,而是更具有实际意义。切实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改善档案管理水平,从而推动高中学校教育事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马长松.学校人事档案管理现状及对策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1(18).

学校人事档案篇6

一、中职学校人事档案管理重要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化,中职院校一方面注重在教学质量上予以不断探索,以期能够更好地传递具有实用性的知识,另一方面也非常注重人事工作的开展,注重人事管理的夯实。而真正促进中职院校人事管理工作予以高校进行的重要基础,便是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通过人事档案管理的优化,可以让院校对于人员产生宏观性的认识,能够让院校在人事安排上更加合理,也有助于更好地培养具有专业性的人才,从而促使院校能够更进一步,无论在教学质量还是在人事优化方面的得以更大进步。

二、中职学校人事档案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1.工作制度不健全,落实不到位

部分中职学校对相关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没有进行明确的规定,相关的管理规章及制度缺乏完整性、具体性、系统性,导致制度不健全的情况时有发生。有些中职院校则是相关的制度健全、完备,但是对相关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缺乏重视,致使在现实的工作中,许多制度都没有得到落实,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材料收集不齐全,整理不规范

各单位的管理人员对国家的有关的法律法规与政策,缺乏足够的认识,没有予以高度重视,在关于执行理解的程度水平方面,也存在着许多差异。此外,部分中职院校的有关管理人员也不固定,经常发生更换的现象,这就导致各个中职学校,在档案材料的收集和整理方面,缺乏严重的完整性、系统性与规范性。

3.新建材料多,失真情况严重

在人事档案中,确保材料的真实,这是院校生存的前提条件。然而,在实际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履历表中所填写的信息不真实现象时有发生,这就极容易导致档案材料的失真,部分单位为了发展与竞争,普遍存在着新建档案的现象,使中职学校人事档案的部分功能被削减,无法实现对人员考察的全面性。

三、加强中职学校人事档案管理的措施

1.建立档案管理制度,健全管理模式

在中职学校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对于《档案管理责任追究制度》、《干部档案管理制度》等有关的制度,在建立的同时要不断进行完善,使中职学校的认识到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做到有章可循、有章可依。在有关档案登记方面,必须要做到规范化和系统化,人事档案管理的工作,必须依据相关的管理制度,严格依据对档案保管期限及归档范围方面的有关规定来开展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与此同时,对于现行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也要注重加强其规范化建设工作,不断推进与深化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工作的改革,使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不断朝着具体化、系统化、科学化、合理化的方向发展,促使认识档案管理制度更加的完善,在服务体制的转变方面,要注重突破传统的服务体制,使服务体制朝着以人为本的方向发展,使人事档案管理建设工作朝着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

2.及时跟进,做到档案的齐全完整

在中职学校人事档案的收集方面,一定要注重定期开展收集工作,与此同时,也要不定期的开展人事档案的整理,并注重将二者结合起来,在人事档案的收集过程中,要不断加强相关的监督和管理,确保人事档案收集管理的正常、有序、规范的开展与进行,对于人事档案的收集范围也要进行进一步的明确,只有这样,才能使人事档案的完整性予以保障,有利于推进人事档案管理建设的动态化发展。此外,计划的指定也非常重要,结合收集计划对一些相关资料进行收集,这些资料包括工资普调、表彰奖励、职称评定、年度考核材料等等。为了方便组织人事部门对档案查阅工作的开展,对于零散的材料,要不定期对其进行收集整理,对于相关的信息要做到及时地掌握,在对这些信息进行归档之前,必须注重开展相关的鉴定工作,鉴定工作一定要认真严格进行,杜绝工作人员的掉以轻心,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材料的客观性、具体性与真实性,才能为相关查阅工作提供切实可行的依据。此外,要定期?Σ牧系牡羌怯氪?递制度进行检查,使监督机制不断的完善,使档案材料的完整性得到保障。

3.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档案利用率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信息技术已经进入到各行各业,已经渗透到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去,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中职学校的人事档案管理方面,必须认识到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要不断深入认识与加强,中职业学校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利用规范的电子文本,将使用率高及文本格式相似的个人信息进行保存,认真做好档案资源的整合与区别工作。要充分利用各种的终端设备,为使用者提供自动化的服务,满足他们的需求,注重共享机制建立的阶段性与层次性。与此同时,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服务意识与能力,利用人才信息资源,加大对人才的开发与利用,使人事档案信息发挥应有的作用,在促进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的同时,为人才的评聘工作提供重要依据。

学校人事档案篇7

关键词:项目管理理论学校人事档案

学校人事档案是学校在人才引进和管理的过程中形成的,记录和反映教职工经历和表现以备考查的重要文件资料。项目管理理论,其核心就是pCDa循环(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action处理),它对于提高学校人事档案管理效率,提高档案自身价值,服务学校管理工作,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学校人事档案管理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国家教育事业政策和人事管理制度不断发展变化,而学校现行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模式却明显滞后,不利于学校工作开展。当前,学校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管理思想和体制落后,计划性不强。

学校的工作重点是提高教育水平,改善教育条件和环境,提供更全面的优质教育。在中小学校工作中,普遍存在着注重升学而轻视学校管理的现象。在人事档案的管理上仅仅是收集、整理、存放、保管档案,很少在人事档案管理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阶段性工作,人事档案管理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二)管理设施建设落后,操作复杂。

人事档案的收集、整理、编目、归类等工作主要靠手工的操作。纸质的档案在多次装订、整理后损坏严重,影响档案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同时,人事档案的管理缺乏办公自动化技术和档案管理软件,电子化档案管理经验缺乏,技术跟不上实际工作需求。

(三)人事档案内容不全面,难以规范。

学校普遍存在着人事档案的材料不经过严格审查就归档的问题。有些档案内容填写过于简单、不合规范,有的内容前后矛盾,有的档案资料因为归档不及时、存放不规范造成残缺不全,人事档案管理缺乏系统性、规范性。

(四)个人档案意识淡薄,归档处理难度大。

很多教职工个人不关心自己的人事档案问题,有些重要的档案资料遗漏,或者原始档案无从查找,甚至在需要的时候匆忙补新档案,这样建立的资料一般内容匮乏,缺少系统性,也不利于基本情况的核实,真实性和可靠性也容易遭到质疑。

二、项目管理理论的核心观点

项目管理是指“在项目活动中运用专门的知识、技能、工具和方法,使项目能够实现或超过项目干系人的需要和期望。”其核心观点是pCDa循环(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action处理)。

(一)pDCa循环的由来。

pDCa循环是一种科学的工作程序,最早是由美国贝尔实验室的休哈特博士提出,后经戴明博士在日本推广应用,又有人称之为“戴明环”。pDCa循环--改善提升,本是产品质量控制的一个原则,但是它不仅仅能控制产品质量管理的过程,它同样可以有效控制人事档案工作质量和管理质量。

(二)pDCa循环的四个阶段。

pcda循环管理工作经过计划、执行计划、检查计划、对计划进行调整并不断改善这样四个阶段。

1.第一阶段计划,包括分析现状,找出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找出其中主要原因,拟订措施计划,预计效果五个步骤。

2.第二阶段实施,这个阶段是实施计划阶段所规定的内容,执行技术组织措施计划,高效的执行力是组织完成任务的重要一环。

3.第三阶段检查,这个阶段是把实施阶段执行的结果与预定目标对比,检查计划执行情况是否达到预期效果。

4.第四阶段处理,对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对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适当推广、力求标准化,对失败的教训加以总结,未解决的问题放到下一个pDCa循环里,实现阶梯式上升。

三、项目管理理论在学校人事档案管理中的实践

笔者结合从事学校人事档案管理的工作实际,针对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尝试将项目管理理论引入学校人事档案管理中进行实践运用,获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明确工作计划。

在学校人事档案管理中,每一项阶段性工作开始前,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结合本学校的特点,认真制订工作计划。根据人事档案内容的重要性程度,按需安排工作重点,突出学历、学位及职称在档案查阅中利用率高的特点,保证人事档案管理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力争科学、高效、便捷地服务下一步工作。

(二)强化过程控制。

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和补充是人事档案管理的过程实施工作。人事档案管理人员按照阶段性工作计划,主动和教务、总务、后勤等部门联系,做好经常性的收集归档工作。在该过程中,严格执行工作计划,使计划中明确的工作任务都能够有效落实。

(三)规范检查程序。

在完成收集工作以后,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加强档案检查,确保人事档案收集手续完备,内容完整,表述准确,以维护档案的完整性、真实性。并进一步加强和档案材料提供部门的联系和沟通,将不属于归档范围的材料及时退回有关部门,并将收集到的人事档案资料及时装订,不散失,不积压。

(四)不断总结提升。

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根据检查情况,不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不断掌握切合本学校实际的、可行的方法和手段,与时俱进,提高了档案管理技术,为学校管理、培养、使用人才提供信息,使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在外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更加科学,更为先进,保证档案信息的真实性、时效性和准确性。

四、在人事档案管理中运用项目管理理论的基本要求

对人事档案管理者来说,采用pDCa理论可以使管理工作向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实施并熟练运用该理论,能更加有效地驾驭工作。在实际运用中,要同步推进人事档案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建设,才能不断提高管理效率。

(一)牢固树立人事管理档案质量意识。

档案质量的提高,与人事档案管理者的质量意识有着密切关系。只有认识人事档案管理的重要性,才能体会到项目管理理论实践与运用的重要作用。要高度重视本单位档案工作的重要性,从事档案工作的人员,必须要牢固树立质量意识,用较高的计划性、执行力、工作质量来提高档案质量。

(二)全面提高人事档案管理综合素质。

良好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是做好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从事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员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和高度的使命感,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要有敬业奉献的无私精神。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同时也是一项业务性比较强的工作,工作人员业务素质的高低,对能否提高档案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熟练运用项目管理理论,提高档案质量,就要不停加强自身的业务学习。人事档案管理部门要给从事专兼职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拟订业务学习和培训的计划,提高人员业务知识水平,更好地适应新时期档案工作的要求。

(三)建立健全质量检验标准。

要把全面实现人事档案的价值作为检验人事档案工作质量的检验标准。学校从事人事档案工作的人员,要通过运用项目管理论知识,加强档案的质量管理,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从而实现档案的真正价值。

学校人事档案篇8

[关键词]高校;人事档案信息化;信息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4244(2014)07-256-2

一、高校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是高校建设的必然要求

高校不仅是教育机构,同时也是负责教学管理部门,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无疑是高校建设过程中要处理好的问题。

(一)高校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人事工作客观要求。人事档案工作是人事工作的最主要、最核心的部分,是人才信息的载体。人事部门考量人才的重要依据就是高校人事档案的信息,根据教师的人事档案信息,进行甄别和删选,从而达到选拔人才的目的。“人事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为人事工作和党的中心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长期实践中,人事档案部门积累并保存了大量的人事档案资料,朝着规范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人事档案管理部门只有系统、有序、及时地开发人事档案信息资源,满足人事工作的需要,有效地为其提供利用,才能充分显示出它的价值。”]高校是人力资源开发的场地,其相应的人事档案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唯有做好人事档案工作,才能为科学有序的选拔人才创造条件。

(二)高校人事信息化建设是人事档案科学管理的客观要求。人事档案的发展是有历史和现实依据的,随着科学的发展,纸质材料的档案管理漏洞也凸显出来:保存时间短、容易丢失和破损,不易加工、修改和编研。有时候为调取长时间存放的档案,要耗费当量人力物力,不利于人工检索和调阅,已经越来越不适用时展的要求。随着电子档案的增多,高校教师的电子档案即信息化档案管理也继续改进。高校人事档案是高校创立、发展对学生人才的考察的人才信息载体,是高校对人才生成和活动轨迹的记录,这种记录如教师个人基本信息、学历学位变化等,这种记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不仅有利于整理、归档,也有利于用人单位对教师个人情况的查询。因此,高校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是人事档案发展的客观要求。

(三)高校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是档案事业发展的需要。国家档案管理事业发展“十一五”和“十二五”发展规范中,明确要求把信息化建设作为档案工作的主要任务,“充分说明档案信息化建设在国家档案事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高校人事档案是国家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高校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运用一种崭新的档案信息管理与服务模式,使高校人事档案资源管理规范化、系统化;利用先进的设备和手段,实现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现代化、信息化,是档案事业发展的需要。”

二、高校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体制不规范,人事档案的管理流程不科学。在诸多高校中,人事档案的管理谁负责、谁监督、谁管理这一基本问题还存在争议,有的高校是人事部门管理,这在我国三本院校尤为普遍,有的是高校档案部门来管理。此为,高校档案管理更关注学校档案管理,如文书、教学、科研、基建等的管理,人事管理档案的力度较轻。“普遍认为人事档案是组织、人事部门研究的对象,人事档案的建设与发展则是组织、人事部门的事,而不是档案部门的事,所以人事档案虽然名义上叫档案,事实上游离于档案体系之外。由于管理体制不够规范,人事档案工作得不到重视,多头管理实质变为无头管理,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更无从谈起。”此外,高校人事档案信息管理仍采取封闭管理的模式为主,通常也只提供给学校或其他组织查阅,不对外公布,使得管理过程不透明,容易造成档案失误的情况发生。

(二)传统档案服务水平偏低。传统档案服务,封闭式的管理、查询都越来越不适用社会对档案工作的要求,学校领导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不够,也造成档案管理档次不够,经费不足,办公条件和人才引进都成了问题,阻碍了传统档案向更高水平的发展。高校应该加大资金投入,重视信息化建设支持,研究和开发适合本校的、安全性较高的人事档案信息管理系统,提高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服务水平和服务意识。

(三)人事档案队伍建设相对落后,管理科学化水平需提高。从目前的现状来看,我国高校人事档案的管理人员存在专业化程度低、学历层次不高,缺乏系统培训,甚至存在对信息化操作的基本技能,如计算机的文档的编纂、数字档案的制作和保管、网络化档案建设等不了解的情况,这种情况导致高校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较低,阻碍了人事档案科学化和现代化的建设。“目前,高校人事档案方便快捷的查询、利用需求,也对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通过科学技术手段加强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建设工作,才能真正解决传统高校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由此,大力加强对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也是高校信息化建设工作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面且,高校可以通过积极组织开展档案技能培训活动,充分调动高校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增强了其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高校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本路径探索

高校人事档案的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诸多方面去努力,对信息化标准的统一,原始信息材料的录入和保存、现代信息技术的更新及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都是必然的要求。

(一)规范体制标准,建立高校人事档案的标准制度。我国在2008年,国家档案局《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中提及的档案部分尚没有把人事档案,纳入到高校人事档案的管理范畴,高校人事档案更多依赖于地方学校根据学校情况进行自行处理,为档案管理的科学化带来阻力。此外,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多头管理和分散管理,也造成了人事档案管理的空洞现象。国家应该统一高校人事档案的管理范畴和管理权限,对高校进行统一要求,统一机构,解决档案管理的混乱现状。同时,对高校人事档案管理进行优化,对集中管理和非集中管理的人事档案模式进行整理,保证信息沟通渠道,对聘任制和临时员工的人事档案也应该拿出具体可行的档案管理方式和方法。

(二)做好基础工作,保证人事档案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人事档案信息的是记录个人情况的基本凭证,其原始材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是人事档案的重中之重,“人事档案作为原始记录决定了人事档案具有凭证作用,其凭证作用具有法律效应,因此要求人事档案信息必须真实可靠。我们重视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核心问题,就是做好人事档案基础―工作。建立在扎实基础工作之上的人事信息管理系统,才能为领导和有关部门提供准确全面的人员信息数据。而这就要求人事档案管理人员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认真细致地做好人事档案的甄别。对采集的每一个信息务必做到真实准确。”同时要做好人事档案信息的补录工作,对个人信息进行及时更新和完善。

(三)改进人事档案科学管理方法,提高管理信息化水平。高校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就是要利用现代信息管理技术,提高人事档案管理的科学性。当然,人事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需要各级领导的重视,采取专项管理的办法,进行资金投入,把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费用纳入到学校的经费预算中,建立专项经费。要有魄力进行管理方法的改革,把传统的纸张管理向信息化管理过渡,做好信息化管理的设备购入、安装、调试和人员培训工作,推进高校信息化管理的进行,逐步建立人事档案资源的网络化管理进程。

(四)提高人事档案信息化人员的服务意识和信息化管理水平。“档案管理的本身决定了其是为了高校和社会提供专业工作,坚持高效服务是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根本职责。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是为高校的人才选拔工作提供有力支持,同时也要为自己的根本职责负责。因此,负责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档案管理人员要具备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此外,高校人事档案信息化也要求人事档案管理人员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和现代化特别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运用能力,加强对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技能培训,积极探索档案管理工作的新技术、新方法,加强沟通和学习渠道。

(五)有效解决信息化管理与纸质档案管理的问题。人事档案信息化的目的在于其安全性和易保存、管理,并不否认人事档案的实体化,纸质档案的存在有其特殊的意义:原始材料性、不可复制性、准确性等,是人事档案的传统模式基础。在信息化人事档案的管理中,应把二者有机结合,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既要保证人事档案原始材料的凭证性,也要及时更新和改进人事档案的信息处理,做好二者的衔接。

总之,高校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人事档案发展的客观需要,是高校完善自身的必要举措,也是保障人事档案管理的科学化和有序化的要求,加强高校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提高人事档案管理水平是对人事档案工作的新要求。

参考文献:

[1]吕萍.浅谈高校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现状与建议[J].图书与档案,2008(4):286-287.

[2]王忠泽,廖久明.浅谈高校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J].兰台世界,2005(9):65―66.

学校人事档案篇9

关键词:高校档案;人事档案;统一管理;分析与对策

长期以来,很多高校的人事档案都单独存在于组织人事部门,游离于高校综合档案管理的门槛之外。2008年9月,教育部和国家档案局联合签署并实施的《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下称《办法》,即第27号令),明确把学生档案纳入高校档案统一管理。由此引发的对于高校人事档案的管理归属问题也一直被讨论,支持和反对意见并存。由此,也逐渐形成了中国高校人事档案的管理模式。

1当前中国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基本模式

1.1综合档案馆模式。就是将高校的人事档案统一纳入综合档案馆中进行统一管理,工作人员隶属于档案馆就职人员,所有的工作业务构成了高校档案馆业务的组成部分。高校档案馆的模式有利于现代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朝着专业化、标准化方向建设,有利于提升高校人事档案材料的使用效率与服务职能,有利于学校各级领导重视与促进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整体性发展。采用这种模式的这类高校有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四川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院校。

1.2组织人事模式。其中一种是人事模式,也就是院校人事部门机构下面设置了专门的科室来负责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工作人员隶属于人事部门,而人事档案管理业务属于高校人事部门的业务;另一种是组织人事模式,也就是高校组织与人事部门下面专门设立的科室来负责管理高校教职员工的人事档案,工作人员分属于不同的部门,不同的人事档案管理业务也分属于不同部门。这种组织人事模式有利于院校组织人事部门对人事档案材料的运用便捷,但是人事档案管理业务只是自己部门工作的一部分,对档案材料管理投入力度较少,专业化建设程度相对落后,整理工作不科学规范,人事档案材料分散于高校人事与组织两个部门机构,材料难以得到统一管理。采用这种类型的高校包括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山东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

但是,人事档案纳入高校档案综合管理的院校所占比例相对较少,而且形成目前的管理格局是有其内在成因的。

2人事档案不纳入高校档案馆(室)管理的原因分析

2.1人事档案和高校档案的归档方式存在较大的差异性。高校档案在整理方法、保管期限历经多次改革,件与卷结合的归档方式更是简化了档案的整理环节,使得整理更具人性化。但是人事档案因其自身特殊性,要求其管理方式相对保守。根据《干部档案管理工作暂行规定》,人事档案的载体都是16开纸,在2009年增加了a4型纸的选择。为了档案的整齐,但凡新补充的非16开归档纸质材料只能被迫进行裁剪或托裱,再装入案卷。但是高校其他档案的载体是a4型纸,使用载体上的不一致也就使高校档案馆(室)主观上不愿接收此类的档案,同样限制着两者的统一管理。

2.2人事部门对于人事档案的使用存在依赖性。人事部门所产生的关于人事、师资、劳资、岗位设置等大量的档案材料均需入个人档案,这些材料在部门内部归档较为方便。特别是在人事档案的利用方面,也是人事部门利用较多,存放在人事部门更便于利用,如办理人员退休、调出调入手续、人员信息核对等,均需查阅人事档案实体。另外,对于人事部门的人员信息维护,也可以随时进行利用。特别是各级各类人事统计报表,所须填报的数据主要源于人事信息系统,但每年数据填报会因其统计类别不同存在差异,特别是系统没有的信息,只能从档案实体中进行查询。如果档案单独存放在档案馆室特别是和人事部门不在同一楼内,查档人员动辄需要到档案馆内查档,不便于档案的提供利用。

2.3人事档案和高校档案的评级标准与监管部门各异。高校档案的评级标准一般分达标升级及其复查和日常检查三种,对达标升级及其三年一个周期的复评因评级不同其标准也不一样,人事档案也有自身一套评级的体系及标准。相对而言,评级的监督力度较小,很多高校人事档案是没有参加评级的,也没有形成检查监督机制。人事和高校档案工作的主管机构不同,高校档案评级是相应的各级档案行政管理机构,人事档案评级是相应的各级党委组织部门负责。两者统一管理会面临着不同的领导和评级机构、不同的评级及复查标准等问题。

3人事档案纳入高校综合档案管理的可行性分析

虽然人事档案纳入综合档案管理有着种种困难,但是将其纳入高校综合档案管理仍是高校综合档案管理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随着并入条件的不断成熟,特别是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一些院校已经走到了统一管理的前列,对其他高校并入也是一种积极的示范作用,两者统一管理的很多积极作用将越来越明显。

3.1高校资源有效整合的基本要求。人事档案单独管理不能有效整合高校档案资源,人事档案纳入档案统一管理后,可将高校的所有档案统一进行管理。一是精简合并机构意味着高效,各类档案的统一管理使部门分工更清晰、问责更容易,更便于服务基层;二是便于统筹安排档案办公及库房用地;三是可以积极保障档案保管条件;四是更利于档案资源整合,更全面地对高校档案工作进行规划和协调。

3.2相关政策和理论的有力支持。《高等学校档案工作规范》(下称《规范》)中采用了“高等学校档案”这一综合概念,以高等学校全部档案为对象,按照高校档案形成的领域范畴将形成于同一活动领域的档案作为一个整体归入相同的类别[1]。《规范》规定高等学校档案必须实行集中统一管理,确保完整、准确、系统和安全,便于开发利用。再者,《办法》将学生档案纳入归档范围,而且单独设类,彰显了以人为本和重视民生档案的理念,强调了高校档案资源建设的“大档案”理念[2]。按照《办法》中强调的高校档案机构是学校出具档案证明的唯一机构。至此,给人事档案纳入高校综合档案统一管理有了充分的理由,档案的大融合是必然趋势。

3.3高校档案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将高校各类档案整合到一起,不仅可以将档案工作做强做大,更有利于档案工作的开展。各类档案大综合后,档案形式的多样性、档案内容和数量的增加、档案业务范围的扩大、档案人员的增加等,也是提升档案工作的一种机遇,更利于档案工作服务学校发展,也更利于高校档案事业的发展。

4人事档案纳入高校综合档案统一管理的对策

4.1档案资源及体制的整合是档案统一的基础。档案资源的有效整合,使得各项资源更加有效利用。人员、库房、办公室用地及相应的室内设备都可以统筹安排,更加合理地利用各项资源。再者,高校档案馆室可以更好地处理近期发展目标和长远发展规划的关系、规章制度的构建及完善、档案信息化建设与学校其他工作同步发展的关系、内部管理机制的发展与各有关部门的协调关系。

4.2信息系统间的可兼容性是档案统一的路径。高校综合档案历经了多年信息化建设后,形成了较为丰富的信息资源,而人事档案信息化进程相对落后,需要利用现代化的手段使两者有机结合起来。软件开发部门可以根据用户需求,将两个系统进行兼容,使档案信息系统功能更加强大。另外,还有高校将人事档案系统嵌入自主研发的系统中,形成系统的大档案管理系统。在较为成熟的技术保障下,合并后的档案管理系统必然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更加有利于提高人事档案的信息化水平和人才信息利用。

学校人事档案篇10

如今,虽然互联网计算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引入到档案管理中,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和区域的互联性。对于高校的人事档案管理而言,新时期的要求是能够客观、真实地反映学生、教职员工的政治素养、个人经历、道德品质和学习能力,特别是对于教职员工而言,人事档案是其工作能力和成长经历的真实反映,也为高校党组织工作的决策与调动提供了坚实的依据和信息参考。对于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创新研究成为了近年高校管理热门的议题。结合上述背景,本文主要结合当前我国高校人事管理工作开展的现状,结合当前人事档案管理创新的必要性,探讨高校事档案管理创新的途径与策略。

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依据问题创新模式

一、前言

在高校的信息管理工作中,高校人事档案管理是重要组成部分,其基础性和政策性、保密性、服务性往往是容易被忽视的。往往许多高校只是把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看作是其中一个可有可无的分支,平时往往不注重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实效性,而当需要时往往难以短时间弥补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不足。一方面我国高校人事档案工作是客观记录与反映院校教职员工个人阅历、道德作风、专业素养与工作业绩等方面的原始记录,另一方面在高校职称评定、人员岗位调动等行政工作中都离不开人事档案,特别是2012年以来我国高校掀起了新的一轮“人事体制改革”,随着人事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对于高校人事档案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身高校人事档案管理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成为了阻碍高校人事管理工作的主要障碍。为此,在当前高校人事管理体制下寻求人事档案管理的创新变得尤为迫切和必要。

二、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创新的重要性

“档案材料”具有法律效应和权威性,能够真实反映所属人的真实信息。作为原始材料也具有唯一性,如今高校的人是档案资料、信息的存储大多都依靠计算机,但是其安全性往往也饱受争议,所以在短时间内纸质媒介的档案依然没法完全被计算机媒介存储所取代。因为这才算是人事档案管理的原始材料,也是目前人事档案管理通行的模式。在现有模式下,如何进一步借助计算机提高人事档案管理的效率,实现对当前模式创新?这是一个值得每一个从事人事档案管理人员思考的问题,人事档案管理的好坏不仅能够直接影响到后期档案管理工作的其他环节,同时也能够对整个人力资料管理工作的质量带来直接影响。

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创新一方面目的是为了改善目前人事档案信息低效的状况,另一方面在档案主体记录方面力求做到真实和准确,其记录能够做精细地分类,集中归纳保存下来的供上级组织查阅的文字记录、表格记录以及其他记录形式。同时在人事档案管理创新的过程中也担负起了高校人事管理改革的重任,加强人事档案管理队伍建设,为高校队伍建设提供完整性、参考性、超前性的人事信息参考,做到公平、公正和公开。

三、新时期中国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创新对策

(一)完善人事档案管理机制

高校人事档案管理机制的完善是新形势下对高校人事管理的要求,特别是随着高校人事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需要科学、合理的人事档案管理机制与之配套,最基本的要求是保障人事档案的准确与完整,同时对于资料信息的来源和途径都能够做到全方位的保障,遵守的是“取之有据,舍之有理”的原则。而人事档案管理机制的完善需要根据各个高校在档案材料管理的实际情况,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能够对高校人事部门的借阅与其他部门的借阅情况做到区别对待,真实性是其首要原则,如果其真实性无法保证,其价值也就缺失了,只有满足了真实性原则,以及材料的完整,才算符合部门归档标准。

(二)加强对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宣传

上述提到了目前许多高校没有充分重视人事档案管理改革工作的推进,往往都把精力投身于“教学、学科建设、学生培养、科研工作”,而忽视了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在高校管理工作的基础作用,人事档案管理部门中的人事档案没有及时交付给院校档案材料管理部门,造成了院校提供的人事档案材料是残缺的。为此,高校应该加强对于现如今档案管理改革工作的学习,加大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宣传力度。特别是需要加大力度宣传我国《n案法》、《干部档案工作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让普通的教职员工也加入到学习的队伍,比较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并不只是档案管理部门的事情,涉及到人事档案管理的所有主体。只有如此才能让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走上规范化、标准化和法律化的轨道上来。

(三)严格把关档案搜集的来源,加强外部监督

高校组织人事部门为了保证人事档案材料的真实性,需要加强外部监督,特别是对于材料的来源进行严格审查把控,需要在本人签字后,再结果外部第三方组织的审查后加盖公章才能进行归档。对于那些字迹不清晰或是来源证据不充分的材料需要退回让申请人重新申请,只有符合规定和既定程序才能归档,不规范的人事档案可以作为反面教材,组织教职员工进行定期学习。

四、结束语

本文的主要探讨的是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创新,其实就是在当前人事档案改革的大势所趋下,做好改革的基本工作,推动人事档案管理的科学化、标准化和法制化,这是一个困难重重的挑战,为此高校需要为人事档案管理体制的完善营造一个良好的行政分为。现代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机制化、规范化、现代化要求能够转变传统人事档案管理的观念,增强人事档案法制化、标准化管理的意识,充分人事到人事档案管理对于高校人事管理的重要价值。结合人事档案管理系统化、网络化和自动化的发展趋势,积极推动人事档案管理的改革,释放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活力,这才是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创新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马夺正.浅议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21).

[2]张锐.关于高校人事档案管理数字化平台建设的思考[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09).

[3]陈美琼.高校人事档案收集与整理工作刍议[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