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经验总结的特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1:28:47

教育经验总结的特点篇1

一、教育论文也叫教育科研论文,简称教育论文。它是用来进行教育科学研究,描述教育科研成果的文章。教育论文是学术研究的结晶,那些既无明确的研究目标,又无新的发现和认识,只停留在感性经验、工作过程描述上的工作总结,则不能称作教育论文。教育论文应有学术性,所以它是学术论文。

二、教育论文的特点。(1)学术性。教育论文是学术成果的载体,是学术研究所形成的产品。它侧重于对教育现象进行抽象地、概括地叙述或论证,其它具有深思熟虑的学术见解,但不是偶感式的杂谈或社会性议论。内容是系统性的、专门化的。它不是教育现象的外部直观形态和过程,而是教育发展的内在本质和发展变化的规律。(2)科学性。教育科研的任务是要揭示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探求客观真理,建立和丰富教育理论,使之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南。它包含在内容上的充实、成熟、先进、可行;表述上的准确、明白、全面,无暇可击。科学性是教育论文的生命。(3)创造性。教育论文应浸透作者的心血,闪耀作者智慧的光华,表现作者独到的见解。(4)理论性。教育论文的理论性是指论文的理论色彩。有理论高度,要符合教育规律、教育原则的新要求(规律: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学生的整体发展与个别差异规律、认知规律、迁移规律,学习动机理论。中小学常见原则:科学性与思想性想结合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直观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巩固性原则、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想结合原则,整体性原则。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启发式是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要从具体事物出发,把感性的东西,上升到理论高度来分析,作出科学的结论,作到以理服人,要运用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和专家对教育的论述以及专业性名词术语、理论概念,并融合为论文的内容,使论文具有较浓的理论色彩,可以说,理论性是教育论文深度的标志。(5)探索性。就是对尚未解决的问题,以新的观点进行探讨、寻找、搜索、找到改革的突破口。(6)实用性。教育论文应面对现实针对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事物、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进行学术上的研究探索,并力求给予科学的解释和回答,达到“有的放矢”地指导人们新的教育实践活动。

第1页共5页

三、什么是教育经验。教育:广义的教育是指一切有目的的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道德品质的活动;狭义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教育者按照一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传授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和体力,培养思想道德品质的系统影响活动。经验是指人们的经历和体验。在哲学上通常指感性认识。有的也泛指人们在实践中的知识和技能。教育经验总结则是指教育实践者在回溯性研究活动中根据一定的价值取向和相关理论,分析,归纳自己在驾御实践活动中的体会和所取得的成绩,并把这些感性认识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从中找到带规律性的东西,再通过加工、制作、整理,形成较为系统的、合符逻辑的、有借鉴价值的书面材料。它反映和评断自身的教育实践活动,并指导教育的再实践。教育经验总结的层次按其对教育现象揭示的深度和对总结要求的不同可分为一般(即经验性)经验总结和科学性经验总结。一般教育经验总结带有“经历”的意味。主要叙述已发生的教育现象的过程和状况。回答这些现象“是什么”的问题。表现为一段教育经验中某些感觉的有序结合。我们把所感觉到的这些事物的时间和空间序列,如实地叙述出来,就是一般教育经验总结。科学性教育经验总结是教育经验总结的最高层次。它必须建立在一般经验总结的基础上,但它不满足于或停留在对教育现象的直观叙述,而要进一步对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和过程作出解释和说明。回答这些现象“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即它要在一般经验总结的基础上,进行逻辑的、理性的分析,揭示经验的实质,主要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在教育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

四、教学研究论文的类型

1.经验总结报告(最低层次,最常见)2.调查报告。对某个教育问题的调查(很实用)3.实验报告。对某种教育现象实验,要参与后。4.专论。5.评述。6.综述。7.学位论文

五、怎样把教育经验变为教育论文

(一)、教育经验和教育论文写作角度的异同

真实的、丰富的教育、教学实践是教育经验和教育论文写作的基础源泉。所以,

教育经验和教育论文在内容上相互联系,有相同之处:它们都源于实践高于实践,都要回答“为什么”、“是什么”、(什么是)“怎么办”(怎么做)的问题,都要从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去揭示教育规律,阐明新观点、新思想、新成果。然而其写作角度却有所不同:

1.从写作目的看:经验是让读者相信并学习这一成功的做法,使其经验得到交流、借鉴;论文是让读者赞成其主张,吸取其学术观点,使其科研成果得到应用、推广。

2.从写作任务看:经验是揭示教育措施和教育效果获得的内在机制;论文则要以充足的论据阐明自己创新的学术见解。

3.从用笔着力点看:经验重在写做法,从有效的做法中说明成功的经验是什么;论文重在讲观点,从富有的逻辑的论证中阐明自己对某一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学术观点是什么。

4.从具体内容看:经验内在回答“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做”的问题上多用叙述、说明的方法,落脚于从自己的做法上讲所取得的成效,说明经验之所在;论文在回答“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做”的问题上多用,多用论证的方法,落脚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所阐明的独到见解和创新观点上。为了论证自己观点(中心论点)形成的必然性和合理性,作者可以用自己的改革实践作例证,也可以调动自己平时的知识、经验,还可以站在局部的感性经验上从更广阔的背景上(直至古今中外)系统地搜寻组织论据(材料)。这就是说教育论文的所有内容,都是未了证明中心论点并被中心论点所统帅。

5.从构成要素看:经验由思想认识、具体做法、教育效果三要素构成,有一定的理论色彩;论文则由鲜明的中心论点、充分的论据、严密的论证三要素构成,有很浓厚的理论色彩。

6.从文章构思看:经验讲做法、谈体会、反映因果、探索规律上去介绍成功的做法(经验);论文从论证观点、认识事物、得出结论上去阐明深邃的学术见解。

7.从思维运行特点看:经验总结要围绕工作(做法、结果、体会)做文章,可以纵向归纳几个步骤,也可以横向综合几个方面,以给读者真实、具体的印象;论文所

注重的不是清晰的过程、实在的结果、深切的体会,它探讨和研究的是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问题,透过对某个问题的探究,揭示出内在的规律,从而给读者一新鲜的认识和理性的启迪。

8.从表现方法看:经验主要采用描述、概述和说明的表现方法,在谈体会时行文比较自由;论文主要采用论证的表现方法,在逻辑推导上十分严密。

(二)、教育经验变教育论文

1.在文章观点形成上下功夫。要认识经验中的规律性联系,并把这种认识加以提炼,对原所阐述的每一条经验,形成一个完整的论证火车,经过论证后,进一步概括升华,使经验上升到具有普遍意义的理论上,形成自己创新的学术观点,并把每一个小标题变成相应的分论点。

2.在文章要素上变角度。要在论证的过程中,充分阐述自己的学术见解,把原来经验中的概括的成功“做法”,变为自己的“看法”(观点),再把经验中用来作为效果的材料,在论文中作为例证,作为论点、分论点的依据,而不要停留在说明成功做法的实效上。

3.在表现方法上做文章。在表现方法上,要处处注意自己是在论述阐述学术观点,而不是在说明做法、介绍经验。因此,行文时必须灵活用多种论证方法,并恰当地用好“可、要、宜、应、应该、能、就能、会将会、须、必须”等词表明观点;用“因为……所以……”、“既然……就……”“即使……也……”、“不但……而且……”等关联词语,使文章前后连贯,结构严谨。(如谈做法:在教学工作中我做到了教学“六认真”;一改传统的填鸭式为启发式。讲观点:在教学中要做到教学“六认真”;运用启发式教学。)

4.在理论色彩上增浓度。要特别强调增强文章的理论色彩,引经据典,给人以理性上的思考。(智力发展理论、行为主义理论、认知发展理论、动机理论:(1)动机因素论,(2)归因理论,(3)动机激发论。

当然,这仅是“变”的要领,而不是机械的模式,在“变”的过程中,要特别作到从理论上升华,抓住中心论点,从总体上考虑,进行逻辑严密的论证

举例讲做法:我在进行教学时,力图创设一个情景,并把学生的注意力和情绪集中到这个情景之中,使学生进行情景再现有了基础。(概括自己成功的做法,谈了自己的认识,提炼出一条经验)

讲观点“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力图创设一个情景,并把学生的注意力和情绪集中到这个情景之中,这是学生进行情景再现的基础。(把成功的做法,粗浅的感性认识上升为一中理性认识,以形成自己的观点)

教育科研并不神秘,教师已进行了教育实践,有了教育实践经验,研究教育理论就有了基础和前提,只要教师们注意学习教育学理论。提高理论自觉性和视野,不囿于一己经验之所得,不怕付出脑力劳动的艰辛,注意进行科学的抽象和概括,就能将教育经验上升为教育理论,丰富教育科学的宝库。

教育经验总结的特点篇2

【关键词】教育管理;模式;经验管理;行政管理;科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2-00-02

教育管理被纳入教育论的范畴来研究,是现代教育论的一个新特点。也是提高教育质量所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在1806年的《普通教育学》一书中,大教育家赫尔巴特就提出了“教育管理”的概念。他以学习对象的管理为起点,以传授知识为中介,把管理与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正确地论述了管理在维护有序进行的教育中所起的积极作用。对教育管理的功能与意义,在我国教育发展史上,亦有诸多的精辟论述。2000多年前的教育专著《学记》中,即有教育管理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理论框架的构想。

随着社会历史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当代教育体系已经呈现出多方位改革的态势和全面创新的格局。教育形式、教育手段的高度复杂与分化,现代管理科学理论迅速进入教育领域,强烈地冲击着教育管理的传统经验体系,向教育科学管理要“合格人才”、向教育科学管理要“教育质量”的呼声风靡于中外教育界。

一、教育管理模式的基本含义

教育管理是以教育的全过程为对象,遵循教育活动的客观规律,运用现代科学管理的理论、原则和方法,对教育工作进行决策计划、组织实施、检查指导、总结提高,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以保证教育目标实现的活动。

教育活动本身是一个多结构、多因素、多层次的复杂活动。教育管理的根本出发点,是适应这种客观事实,对于教育目的、教育过程、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和教育评估以及由上述各因素而形成的教育质量等进行全面管理。只有充分发挥各个教育环节的职能作用,理顺教育过程中各种内在的和外部的关系,才有可能实现教育管理活动的科学化,以取得教育质量的最佳效果。

教育管理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管理理念支配下为实现特定的教育目标而创建的一种教育管理模型。模式常常是人们对事物的存在或运动形式进行抽象分析后做出的理论概括,即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目的,对认识对象的运行、表现或相互联系的性状、发展态势及机制等方面所作的一种抽象化了的理论描述或复写。当我们把事物及其运动形态概括为某种模式后,就有助于人们认识、验证和应用它。因此,通过研究不同类型的教育管理运行机制,从而建立起符合本校教育管理的运行模式,可以更好地适应教育部正在深入进行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探索教育试点”工作。

二、不同类型的教育管理模式的比较

高等教育现象自产生之日起,源于人类传授生产劳动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需要。但是,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与管理职能的结合,则是在社会结构中分化出了专司教育的机构-----学校之后才有的事。现代教育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先后逐渐地形成了教育管理行为的三种基本模式:即经验管理模式、行政管理模式和科学管理模式。

(一)经验管理模式

在教育管理发展史上,经验管理是最早出现的管理行为模式。经验管理模式就是管理者凭借个人积累的知识和经验,作为其管理行为选择依据的管理模式。它是以运用管理者在管理实践的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及传统的习惯观念为基本特征的1。

从古代的教学活动到近代教育制度的建立,人们对教育事业的管理基本上属于一种经验管理的模式2。由于当时时代条件的限制,古代的教育管理并未形成专门的职能,也无专门的教育管理人员。教育行政管理一般由行政机关与行政官员兼任;学校管理总是依附于教育活动而运行。学校管理人员往往集教育与管理于一身,类似现称的“双肩挑”。因此,在古代并无独立形态的教育管理及其经验的总结,它总是伴随教育教育经验而被记载、保存和传递于后世。

到了近代、现代,随着科技的进步、生产力的提高,以及教育的普及化,教育事业和学校规模也随之不断扩大。于是在各级政府机构中逐渐分化出了专门的教育管理机构,学校管理也有了教务、蔗务等专门职能;同时,也逐渐出现了专职的教育管理人员,形成了一支专门的教育管理队伍,因而也就产生出了具有独立形态的教育管理的经验模式。

近现代高等教育管理的经验模式,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的基本特点:管理者笃信经验的价值,把自己个人的经验作为决策判断和选择教育管理行为的基本依据。教育的水映着教育管理者的经验水平,因此,经验管理特别重视管理者的个人素质要求。经验有一个积累的过程,一般地说,工作年限愈长,管理经验就愈丰富,绩效也就愈大,所以经验管理非常重视管理经验的总结与积累。

但是,事实上并非全然如此。工龄、经验与绩效并不都呈正相关,经验发展到一定阶段,或在特定的条件状况下,经验对绩效的提高反而可能会起负诱导的作用。这与经验管理的局限性相关。其主要表现为:

(1)经验管理思维方式的滞后性。经验思维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面向过去,以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为依据,去选择当前的管理行为。经验思维的滞后性往往会造成管理行为的惰性,阻碍管理上的革新与创造。

(2)管理经验时空条件的限制性。任何经验都离不开产生它的具体时空环境和条件。在相同或相似的时空环境和条件下,经验可能是有效或有价值的;一旦时空环境和条件发生了变化,经验有可能会失去原有的价值和有效性。

(3)管理经验的个别性。每个管理者的经验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由于管理者的知识结构、经历、爱好,以及对待经验的态度都不尽相同,所以,在管理实践中,他们提出问题的角度、分析问题的思路、解决问题的方法及管理经验的运用,也都各不相同。其绩效状况当然也可能由于经验进入误区:如自我陶醉、故步自封等而走向反面。

可见经验具有两重性。对于经验管理,我们首先要认识它的有效性,应当看到任何管理理论都来源于实践经验,并且理论的价值总是通过具体某一所学校、某一个人的经验应用而发生作用的。因此,我们既要善于总结经验,又要正确应用经验,决不能盲目迷信经验。其次,要清醒地看到经验的局限性。应当认识到无论是国内的任何一项教育管理经验,都有其赖以生存的土壤,都有其存在发展的必然性。因此,我们在学习与应用经验时,一定要因时、因地、因条件制宜,决不能照搬照抄,也不能过于相信自己个人经验,裹足不前,固步自封,使经验由财富变成“包袱”,这是我们正确对待经验的基本态度。

(二)行政管理模式

教育的行政管理,是19世纪后半叶随着国民教育体系的确立而逐渐形成的一种管理模式。所谓行政管理模式,就是凭借行政权力来实施行政职能,并作为教育管理决策选择依据的一种管理模式2。

到了近代,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加速了社会劳动分工的精细化、专门化,社会各行各业产生了与劳动分工相适应的部门化管理机构及与之相应的管理权限与管理职责,用以协调和管理整个系统的生产和工作。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高等学校日益增多,社会办学与日俱增,类型结构也日趋复杂多样,逐渐形成了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有专门的专职管理机构负责高等教育工作,制定规章制度和政策法规,检查监督各校办学情况,从而使高等教育管理走向行政化,形成了高等教育管理的行政行为模式。

教育的行政管理模式与经验管理模式相比,有着一系列新的特点:

第一、行政管理具有职责明确的层级权力线。高等教育组织机构中职位与权力有明确分工,从高层领导到职能层管理者、基层教职工,各层分工明确,各层办各层的事,各在其位,各谋其政,各司其职,不得随意超越一定的职责权限,否则便是越权。

第二、行政管理具有严格的指令性和强制性。高等教育管理行为的选择,以上级教育行政机关下达的文件、计划、决议、指示或首长的讲话精神为依据。它强调上级机构的权威性,强调指挥与服从的关系。因此,行政管理带有鲜明的垂直等级性和严格的强制性和指令性特征。合理与不合法的不能办,合法不合理的也不能办。若要改变必须逐级向上请示,报批后方可行事。

第三、行政管理具有一整套有力的行政手段和方法。例如通过召开会议,听取汇报,指示,下达文件,制定条例、章程,实施奖励或惩处,提升晋级职务等行政手段、措施和方法,来维护行政权威,实行行政管理。

高等教育行政管理模式也有两重性:一方面,它具有职、责、权明析,效率高,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使管理秩序化、规范化的优点;另一方面由于强调指挥与服从的关系,强调行政权威,容易产生“一刀切”的弊病,有时会耽误偶发事件的随机处置,也容易造成管理机构之间的相互扯皮、推委,以及行政领导的“一言堂”和等弊病。

因此,实施行政管理一定要慎重用权,科学用权,要充分认识在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上的“两重性”,寻求对策,克服其可能带来的种种弊病。

(三)科学管理模式

科学管理模式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普及义务教育制度的推行,以及大力开展高等职业技术培训,教育现象更加社会化、多样化,给教育管理带来了十分复杂的问题。这就使原有的经验管理、行政管理模式越来越难以解决涉及面更大、情况变化多端、教育资源是否合理充分利用等管理问题。当时,正值科学管理运动和行政效率研究等方兴未艾之际,人们应用科学的方法与手段进行时间研究和动作研究,有效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工作效率。在这个背景下,西方国家的教育机构,聘请了一些从事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和管理学的专家,采用了规模大、研究时间较长的教育调查、教育统计、心理测量、教育实验等科学研究方法,以探寻产生教育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措施。教育管理者则依据其研究所获得的科学依据、事实和解决方案或结论做出管理决策,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这样便产生了教育的科学管理模式3。

科学管理模式是以科学的理论假设为出发点,把通过调查、统计、测量、试验、实验等科学研究方法所获得的结论,作为管理行为选择依据的一种管理模式4。本世纪初在美国进行的标准化测验运动,1934―1942年著名的教育评价“八年研究”,以及自1957年开始的,由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赞柯夫领导的“教育与发展关系研究”教育实验研究,都是科学研究影响带动了科学管理的实例。十多年来,我国普通教育系统所进行的中小学教育整体改革实验研究、升学考试制度的改革实验研究、中小学教材与课程的改革实验研究、社区教育的研究,以及愉快教育、创造教育、成功教育一系列教育科学实验、试验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推动了教育教育的发展,促进了教育管理的科学化。相比之下,高等教育在教育实验研究的开展方面较为迟缓,投入的人力物力也很有限,研究成果很少,因此,高等教育管理的科学化进程较为缓慢。

但也应当看到科学管理模式也有它的局限性。比如,科学管理注重逻辑实证分析,强调理性的作用。但教育管理实践中还有许多非逻辑、非理性的因素(如情感、意志、传统习惯等),往往需要依靠经验、直觉来加以判断;科学管理模式需要占有尤其是实践统计数据资料,要在变量因素相对稳定的条件下施加人为的影响来得出结论。然而教育过程中“人―人管理”,教育管理中有许多因素是难以对它们做出精确的定量分析的,对人的教育过程进行管理是很复杂很随机的。因此,要正确开展教育科学实验研究,同时还要按照教育与人的发展规律进行管理,这样才能使科学管理产生有效的结果。

高等教育管理的“三种模式”的产生有先有后,且各自在不同发展阶段中各有各的作用与长短,我们不可简单地扬此抑彼。实践证明,最佳的教育管理模式,决不是单一的某种模式,只有将三种模式优化组合,扬长避短,优势互补,才能取得良好的管理成效。

参考文献

[1]吴志宏,冯大鸣.周嘉方.《新编教育管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9月第1版

[2]哈罗德.孔茨等著,黄砥石等译《管理学》,第24页

教育经验总结的特点篇3

公司所属各单位: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各单位按照公司党委决策部署,扎实开展学习研讨,层层组织宣讲,发动全员讨论,强化对标查改,推进岗位实践,将主题教育与提质增效专项行动有机融合、一体推进、有序开展。为及时总结集中开展阶段情况,推动主题教育持续深化,请各单位对照《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再学习再教育再实践年度推进计划暨“转观念、勇担当、高质量、创一流”主题教育实施方案》及主要内容清单要求,认真做好集中开展阶段的梳理总结。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梳理的主要内容

坚持问题导向,围绕“学习研讨、层层宣讲、全员讨论、对标查改、岗位实践”五项重点工作,逐项对标对表,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梳理归纳,逐项作出回答。

(一)开展学习研讨情况

1.3月以来,各单位中心组采取了哪些方式组织学习,学习了哪些内容。

2.各单位中心组围绕哪些专题,进行了多少次集中研讨,研讨成果如何,达成了哪些共识,制定了哪些开展主题教育的措施。

3.面对一般党员干部员工的理论学习宣贯情况,方式方法有哪些创新,干部员工学习的成效如何。

4.班子成员围绕哪些内容开展专题调研,发现哪些重点难问题,解决了哪些问题。

5.在提升认识、转变观念、分析解决问题、推进提质增效等方面取得哪些成果,还有哪些不足。

(二)组织层层宣讲情况

1.开展宣讲的基本情况,有哪些主要做法、特点。

2.主要领导宣讲形势任务情况,党员、劳动模范或代表、两会代表委员、科研人员等开展宣讲的时间、方式、内容和受众情况。

3.开展宣讲特色的方式方法和平台载体。

4.是否讲清了企业高质量发展形势和任务、转观念的方向和路径、勇担当的责任和行动、创一流的目标和评价指标。

5.开展宣讲产生的反响,干部员工对当前形势的认识看法。

(三)发动全员讨论情况

1.发动全员讨论采取的措施方法,确保实现全覆盖。

2.采取的灵活方式和特色举措。

3.通过讨论,找到了哪些不适应新发展理念和企业改革发展的陈旧观念、思想症结,及其具体表现。

4.通过讨论,统一了哪些思想,形成了什么共识,转变了哪些观念,由此带来的队伍精神面貌、工作作风等方面的变化。

5.在讨论中,干部员工对“观念怎么转、担当怎么办、高质量怎么干、一流怎么创”,“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我们丢了什么?需要加强什么、继承什么、创新什么?”有哪些新的认识体会,见到了什么样的行动。

(四)对标查改情况

1.采取了哪些措施,开展对标查改工作,对照了哪些内容,哪些指标还有差距、哪些方式还不适应,发现了哪些问题,解决了哪些制约企业发展的问题。

2.通过对标查改,弘扬严实作风,如何与“四条要求”“五项措施”紧密结合,贯彻落实的具体举措、方法、成效。

3.打造以体系手册为统领、制度标准为支撑、岗位责任制为基础、新时代岗检为保障的新时代“四位一体”岗位责任制综合管理体系的开展情况。

4.解决了哪些不严不实,解决了哪些现场“低老坏”问题和习惯性违章屡查屡犯的问题。

(五)推进岗位实践情况

1.采取了哪些激励措施,调动广大干部员工开展岗位实践、推进提质增效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体制、机制,管理方式的变革)。

2.搭建哪些岗位实践的平台和载体(如劳动竞赛等),取得了什么实效。

3.单位班组创新创效的整体情况,包括做法、数量、成效等,举出最具成效、特色的案例,是否完成每个基层班组开展一项提质降本攻关项目目标。

4.员工进行合理化建议的整体情况,包括做法、数量、成效等,举出最具成效、特色的案例。

5.岗位实践活动中本单位形成的最具特色、最有成效的做法和经验是什么?做出简要说明。

6.在主题教育中涌现出的个人典型、先进基层队、优秀班组,及其工作成效、经验做法,举例说明。

(六)实施组织管理情况

1.在主题教育组织方面的采取的科学管理方法、措施(如总结或应用了何种工作法,有特色的载体和抓手,创新性的检查考核方式等),以及该做法措施带来的实际作用效果。

2.本单位对主题教育开展考核、检查和督导情况。

3.本单位对主题教育的对内对外宣传报道情况。

4.通过主题教育,在“转观念、勇担当、高质量、创一流”上,收到的总体效果,有哪些鲜活案例。

(六)存在的差距和不足

坚持问题导向,查找本单位在主题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对照公司部署要求,本单位干部员工在思想认识和观念转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对照主题教育实施方案,本单位在主题教育组织推进落实中存在的问题。

3.对照企业高质量发展对标研究报告,制约本单位高质量发展的“瓶颈”问题。

4.对照基层员工大讨论情况,本单位在提质增效专项行动中存在的难点、热点问题。

5.对照生产经营指标和岗位实践开展情况,本单位干部员工在深入推进提质增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二、总结材料的基本要求

总结材料包括三个部分,可根据实际增加有关部分或内容。

第一部分,前段工作。本单位3月至今,主题教育开展了哪些重点工作,形成了哪些经验做法,总结了哪些特色典型,取得了哪些突出效果。总结内容要高度概括,主要写取得的经验,注重体现主题教育与提质增效一体推进,注重干部员工队伍思想观念转变,注重结合生产经营实际;既要有定性化描述,也要有定量化数据。

第二部分,下步思路。各单位要把主题教育作为贯穿全年、覆盖全员的一项重点工作和基础性工程来抓,根据查找存在问题,深入分析原因,明确下半年深化推进主题教育的工作思路和具体举措,制定工作计划、运行表,持续推进重点举措,开展好典型宣传、总结评比等工作,进一步扩大主题教育成果,为确保完成全年工作目标任务提供思想保障。

第三部分,意见建议。深入总结研究本单位在主题教育中的经验启示,以及对油田开展主题教育的意见和建议。

三、有关要求

(一)加强领导,突出重点。各单位要组织精干力量,从主题教育推进实际出发,抓住“转观念、勇担当、高质量、创一流”重点,对主题教育进行一次全面梳理,找准问题,明确差距。

(二)简明扼要,数据详实。总结要语言凝练,避免空话、大话、套话,用事实数据说话,用事例典型说话,用实实在在的成效说话。

(三)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发挥各级各类媒体优势,开辟专栏专题,做好经验宣传、典型宣传,大力宣传先进典型事迹,及时发现推广工作亮点和经验做法。

请各单位认真梳理总结主题教育集中开展情况,总结材料经本单位主要领导审定后,于11月12日下班前前报送主题教育办公室。

报送材料文件名:×××(单位名称)主题教育总结材料。

联系人:

教育经验总结的特点篇4

“十五”开局之年,李岚清副总理在国务院召开的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上特别强调了德育工作的重要性。用什么手段和方法来加强德育呢?电影是一个特别轻松高效的方法和手段。“电影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它的作用甚至远远超过了印刷术对人类文化的巨大影响。”电影又被称为“第七艺术”,综合了戏剧、文学、绘画、音乐等多种艺术形式,对提高人的艺术修养具有极高的价值。同时电影能促进想象力和创造性的发展,开阔人们的视野。此外。电影还具有开放性的特点,给人以深入其中的感觉。许多参加电影课实验的学校有着共同的体验,看电影轻松培养高素质;观世界尔后形成世界现。

二、课题设计思想

(一)研究目标

1、总目标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探索优秀电影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特点、方法、途径和规律。

2、子目标

初中阶段培养学生强烈的创新欲望和兴趣、发现问题并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以及创新信念。

高中阶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实践能力,使学习者不断地认识自我,否定自我和超越自我,真正成为高素质的创新人才。

(二)研究内容

组织放映优秀电影的电影片、录像带、VCD、计算机光碟或利用计算机网络选择优秀电影让学生观看。采用观察法、谈话法、作品分析法、调查法和统计法进行研究。在各实验班分段深入开展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活动。

(三)研究步骤

准备阶段(2001.7-2001.10):制订课题实验方案:广泛搜集适合初、高中学生观看的优秀电影作品,加强网络建设及实验教师培训。

实验阶段(2001.11-2004.7):主要任务是根据实验目的和目标,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两个方面按方案实施按要求每年播出一定数量的优秀电影作品。结合实际情况,让实验班学生通过计算机网络在网上搜集自己感兴趣的优秀电影。通过进行一讲(讲影片内容、意义)、二看(观看影片)、三写(写现后感)、四唱(唱主题歌和插曲)、五办(观后感专栏)、六做(做创新人才)活动,激发广大青少年的创新精神,为振兴中华而努力读书;积累资料,分析实验情况,撰写出高质量的经验总结沦文,写出阶段实验总结报告。

总结阶段(2004.10-2005.9):检测实验效果,总结经验教训,全面进行鉴定,撰写出实验总结报告,实验工作报告;编辑《研究成果汇编》。

三、课题的研究价值

创新教育是培养学生根据创新规律和创造方法对所学知识进行新的组合,从而产生新的想法、新的经验、新的结果等能力的教育,是当代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和关键。因此,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探索一种以优秀电影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方法就愈来愈显得重要了。

自电影问世以来,全世界共生产故事片23万余部,分别由30多个国家生产拍摄,我们从中筛选出最好的影片供的感染,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潜移默化地受到各种教育,再结合学习的实践和对未来的设想,独立思考,大胆探索,积极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新问题、新设计、新途径、新方法。学生在此过程中逐步树立起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培养出创新实践能力。

四、课题的研究基础

(一)课题研究

国家教委“九五”规划重点课题《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会学习”研究》子课题《学生主动学习和主动发展研究》于2001年3月20日通过专家组鉴定,同时被国家教育部“九五”规划重点课题《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会学习”研究》课题组评为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

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设立,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外语教育研究中心负责实施的全国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资助项目,《初中英语听、读、说、写整体教学摸式》课题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主动发展研究》课题结题。2001年10月分别被四川省人民政府评为四川省第二届普教成果三等奖。

《高中语文活动课实践与探索》、《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培养学生言语交际能力》和《利用现代教育媒体培养学生快忧作文能力》课题结题。2001年8月分别被巴中市人民政府评为巴中市首届普教教学成果三等奖。

《中师生学习指导》,气象出版社1998年出版。

(二)论文

教育经验总结的特点篇5

关键词:教辅图书;内容呈现;特殊性

中图分类号:G23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0-0209-02

教辅图书是传承人类知识和经验、辅助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的载体和工具,起到检验知识、辅助练习、拓展应用等重要作用,与课程标准、配套教材有着密切的关联性和延续性。教辅图书服务的读者对象是学龄儿童和青少年,其生理、心理发育尚不成熟,智力处于发展的关键阶段。教辅图书承载内容和读者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教辅图书的内容呈现有其特殊性,因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注意。

一、内容选择与课程标准、教材相适应

自新一轮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国家对课程的设置和实施提出了统一的标准。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体现了国家对不同学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并对各门课程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课程标准是对课程设置和实施的说明和要求,教材呈现的是学科知识结构和概念体系,教辅图书是对教材内容的丰富和拓展。教辅图书作为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其内容的选择必须与课程标准、教学实际相适应,即教辅类图书呈现的内容一定要体现新的教育理念,体现课标要求,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要深入分析配套教材版的编写思路,优选内容,选题精炼,反映学科知识结构和概念框架。基于分析相应学段应达到的教学目标,教辅图书的内容要能够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给出恰当的反馈信息,有助于教师、学生调整教学安排。这样编写出的教辅图书才能有助于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这些不仅对课程实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对教辅图书的内容选择也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特别是那些同步类教辅图书,必须吃透指导性文件和标准才能选出配合教学进程、与教材相吻合、符合教学实际需要的拓展性练习,否则,就会出现教辅内容相对于教学实际超前或滞后的现象,与教学不同步,限制了教辅图书的作用,降低了实际应用的效果。

二、内容编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人的学习是自觉的、有目的的、积极主动的过程。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学生的学习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进行的。教师掌握所教知识的内在联系,又了解学生学习过程的特点,因此,能够保证在较短的时间内,采用特殊有效的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知识、获得经验,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和知识框架。根据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科学认识,教辅图书的内容编排应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规律,从而更好地发挥辅助学生学习的作用。

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总是从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总有一个层层递进、反复的过程,是呈螺旋上升的,因此,教辅图书中的内容呈现也应该遵循这个规律。在编排内容时,可以将列举与归纳、总结相结合,相同题型、语法结构等集中练习,便于归纳总结,强化记忆;学习新知识后,及时安排相关练习,进一步加深理解,拓展知识应用,避免知识较快遗忘,形成较平稳的记忆曲线;在练习后,还应及时进行评价,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信息,使学生得到愉悦的学习体验,从而形成内在的学习动机,为下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三、内容组织反映学科知识结构

教辅图书除总结学科知识点外,绝大部分内容由练习题组成,练习题是帮助学生在课后巩固知识、检验学习效果的重要学习资源。当前的教辅图书都能提供足够的练习题,但是要注意练习题的质量,反映学科知识结构,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学科的概念地图,对学科形成整体的把握。教辅图书在安排内容时应注意精选题目,所选题目应涵盖学科知识点,突出重难点。解题过程中蕴涵不同的思维方式、方法,如求同思维、求异思维等应通过多样化的题型、丰富的信息,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知识,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知识网络,建立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做到举一反三,避免题海战术。

四、内容呈现符合学生的已有经验

知识具有承上启下的衔接性,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会调动已有的认知经验,找到与新知识有关联的已有经验和契合点。在教学中,有一个“脚手架”理论,认为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认知水平是帮助学生迈向更高层次认知和思维的脚手架,这个脚手架是认知和经验获得发展的基础。因此,教辅图书中的内容编写应注意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贴近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经验、认知体验,创设真实的情景,注意材料的及时更新,练习的难度应该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这样也利于激发学生的学生动机,避免畏难情绪。而知识的学习在于运用,运用的关键在于将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这样,才能将知识很快地转化为实践能力。

教辅图书的内容呈现除了注意以上几个方面外,还要注意图书装帧、版式设计符合青少年的审美特点;排版注意学生用眼卫生,排版不宜过密,字号不宜过小;进一步提高编校质量,确保答案翔实、准确等一些基本要求。

当前,教辅图书市场竞争激烈,针对性强、出版时效性强,又因其辅助青少年学习、成长的独特教育功能而有着重要的出版意义,这更说明只有强调教辅图书内容呈现的重要性,才能更好地发挥教辅图书的教育功能,才不会误人子弟。教辅图书的作者、编辑要多在图书内容上下工夫,不断思索、总结经验,才能保证推出高品质的教辅图书,经受住读者和市场的双重检验,为学生的成长助力,为我国基础教育和出版事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玉晓.对当前教辅图书市场的分析[J].中国出版,2010,(8).

[2]欧阳志荣.关于提高当前教辅图书质量的几点思考[J].出版广角,2011,(1).

[3]王景霞.新课程标准下的教辅图书[J].编辑之友,2010,(8).

[4]莫雷.教育心理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教育经验总结的特点篇6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紧密结合人口计生工作实际,全面检查验收系统“五五”普法以来的工作情况,总结经验,查找问题和不足,推动“五五”普法《规划》的全面贯彻落实。

二、主要原则

(一)坚持统一领导。在区计生局的统一领导下,局属各单位工妇组织积极配合和组织实施,共同做好检查验收工作。

(二)坚持求真务实。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从中心实际出发,查找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推动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深入开展。

(三)坚持协调配合。将单位自查与系统检查和市区和全国检查工作有机结合进来。

三、主要内容

根据我局“五五”普法《规划》,检查验收的主要内容是:重点检查组织领导和机构建设情况,宪法等国家基本法律、与经济社会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与民生密切相关及单位中心工作密切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落实和宣传情况,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全体计划生育工作人员等重点对象的学法用法情况,“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单位、进企业”活动的开展情况和法制宣传方式方法创新情况,保障措施落实情况等。具体检查内容参照《全国“五五”普法检查验收指导标准》。

四、工作步骤和时间安排

(一)动员部署。3月1日至3月15日,根据区通知要求,结合单位实际,做好检查验收的各项准备工作,如制定检查验收方案和动员部署。

(二)开展自查。3月15日至4月15日,局属各单位按照通知要求组织自查。在此基础上,对“五五”普法《规划》的执行情况进行全面认真总结(写出书面自查报告),于3月31日前报区计生局办公室。

(三)典型宣传。局属各单位要及时发现和推荐“五五”普法先进典型,宣传各类学法用法的好典型、好经验。

五、检查验收方法

按照验收标准,采取听、查、看、考的方法进行,即,听取被验收单位主要领导汇报“五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情况、经验特色及存在问题;查“五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开展以来的工作档案;看普法机构、年度规划、总结等落实情况,考就是抽考单位干部、职工法律常识。

六、组织领导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制度。实施“五五”普法规划是一项规模宏大的社会教育工程,要始终把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对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领导,加强对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检查、督促,保障各项任务的落实。为此,要充分发挥党支部、党总支等基层党组织和工会、妇委会等组织的作用,加强对特定对象有针对性的法制宣传教育,把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二)健全组织机构。为加强对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领导,成立检查验收领导小组。

组长:**区计生局局长

副组长:**区计生局总支书记

***区计生局副局长

成员:**区计生局副局长

**区计生局副局长、区计生服务站站长

**区计生局工会主席

**区计生服务站支部书记

**区流动人口计生办主任

柳蓉区流动人口计生办支部书记

马延蟠区计生协秘书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担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日常事务。

七、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检查验收工作是保障“五五”普法工作善始善终、保质保量完成的重要环节。局属各单位要高度重视“五五”普法检查验收工作,把检查验收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并切实抓好落实工作。

教育经验总结的特点篇7

同志们:为了探索在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和流动党员中开展党建工作的新路子,给第二批“两新”组织和流动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积累经验,省、市委决定在我们贝斯特企业集团等4家党组织中先行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省委、市委选定在我们贝斯特企业集团党委进行先行试点,是对我们集团党委多年来党建工作的肯定,也是对我们的信任。为了帮助我们搞好这次先进性教育活动,市委专门抽调了几名党性强、作风正、熟悉党务工作的同志组成督导组,对我们先进性教育活动进行指导。在此,我代表区委对督导组成员出席我们今天的动员会表示衷心的感谢。刚才,集团党委书记张鸿安同志就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做了动员讲话,讲得很好,很透彻,我完全同意。下面,我再就这项工作讲几点意见:一、提高认识,切实增强搞好先进性教育活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省、市委决定在贝斯特企业集团党委等4家“两新”组织先行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是探索在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和流动党员中广泛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有效方式和途径的重要举措,是全市、全省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这次活动,对于在全市、全省“两新”组织中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具有非常重要的示范表率作用。同时,也对我们进一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增强党的工作影响力、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月22日,市委副书记杨范清同志在全市“两新”组织中选点先行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深刻阐明了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以及做好试点工作的重大意义,明确了这次先行试点工作的主要任务和基本要求。我们要从服务全市工作大局的角度,深刻理解先行试点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增强做好这项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切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市委的部署上来,坚定信心,扎实工作,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先行试点工作的各项任务。二、正确把握总体要求,全面完成先行试点工作的各项任务确保这次先行试点工作顺利完成,取得实效,关键要准确把握省市委关于这次活动的总体要求,特别是要把握好指导思想、目标要求、指导原则和方法步骤。市委关于《在“两新”组

织中选点先行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实施方案》和集团党委关于先行试点工作《方案》中,都对这次教育活动的总体要求进行了阐述。领会总体要求,关键是要准确把握好四点:第一,认真贯彻先进性教育活动指导思想中“四个一”的要求。按照中央先进性教育活动《意见》中指导思想的总体要求,先进性教育活动关键要抓住一条主线,把握一个主题,明确一个着眼点,坚持一个方针。即,抓住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条主线;把握好共产党员先进性这一主题;明确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这一个着眼点;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这一方针;第二,准确把握先进性教育活动“四句话”的目标要求。即,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这四句话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体现了使党员受教育、让群众得利益的精神,一定要全面理解和把握。第三,全面落实先进性教育活动“五个坚持”的指导原则。即,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务求实效,坚持正面教育、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坚持发扬党内民主、走群众路线,坚持领导干部带头、发挥表率作用,坚持区别情况、分类指导。这五个坚持的指导原则,是总结我们党开展集中学习教育活动,特别是先进性教育活动试点工作经验的重要成果,在教育活动中一定要自始至终认真贯彻落实好。第四,严格执行先进性教育活动三个阶段的方法步骤。试点先行单位先进性教育活动从2009年3月开始到2009年8月基本结束,集中学习教育分学习动员、分析评议、整改提高三个阶段,集中学习时间一般不少于3个月。集中学习教育基本结束后,要用一定的时间,做好巩固和扩大整改成果工作,稳妥、健康、有序地推进教育活动。这四点是确保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实效地根本遵循,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坚决贯彻落实。另外要强调一点,这次先行试点工作一个

重要的任务就是要积累工作经验,找准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科学有效的措施,为在全市面上铺开此项工作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做法。因此,集团党委在开展活动中要结合实际,注重研究和解决好本单位党员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从中归纳总结出带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经验做法,真正探索出一些好方法,达到先行试点的预期目标。三、加强组织领导,保证先行试点工作健康发展作为第一批先行试点的单位,我们没有太多可供借鉴的经验,因此要确保取得实效,必须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区委先进性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区委组织部要加强对活动的指导。要抽调政治强、业务精的同志作为联络员,密切与集团党委的协调沟通,随时掌握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活动中出现的问题。长乐西路街道党工委书记作为这次活动的第一责任人,要切实负起责任,积极帮助企业党委抓好先进性教育活动。贝斯特企业集团党委要将此次先进性教育活动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精力上足够投入,在工作上精心组织。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做到有布置、有检查、有落实、有总结,严防走过场,做到每一个环节都要抓紧,每一个问题都要抓紧,每一个人都要抓紧。对没有按照要求开展工作或工作做得不好的,要限期补课;对确实敷衍应付、走了过场的,要重新补课,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要大力宣传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目的、意义、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宣传在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不断总结活动的做法、经验和成效。要注重创新,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形式上突破以往不合适宜的老套套、老办法,探索出一条新时期加强流动党员队伍教育管理的新路子。集团党委及其一班人要开动脑筋,切实加强对试点工作中新情况、新问题的研究,不断丰富试点工作的内容,探索新的方式方法,充分调动基层党员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为全市的

试点工作创出更多的新鲜经验。同志们,在“两新”组织和流动党员中先行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任务光荣而艰巨。目前集团各项工作都很繁忙,集团各级党组织一定要科学地驾驭全局,正确处理好工学矛盾,在抓好教育活动的同时,推动其他各项工作的更快开展,确保实现“两不误”、“两促进”。

教育经验总结的特点篇8

一、转变观念,洗脑更新

要想贯彻好素质教育方针,完成好课程改革任务,首当其冲的行动便是转变观念,洗脑更新。这是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现行的教育与课程内容以及教学模式深受前苏联的影响,虽然也结合了我国的实际,但是已经不适应新时展的需要。弊端较多:观念很滞后、针对性不强、实效性较差、课程内容存在“旧、偏、难、繁”的状况,课程结构单一、学科内容相对封闭、难以反蘸现代化科技和社会发展的内容、脱离学生现状和社会实际,不利于培养新型人才等。因此,“转变观念、洗脑更新”是适应新的教育教学形势的前提和基础。那么,怎样去“转变观念,洗脑更新”呢?

第一,专心学习理论

重点学习“基础教育”、“素质教育”、“课程改革”、“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理论知识。用新时代的多元的教育教学理念武装头脑,改变以往应试教育的弊端,束缚学生多元思维的发展。尽其心、尽其力、尽其能、尽其广、领会各方面教育理论的精神实质,在头脑中形成教育教学理念的知识结构,以便指导实际的教育教学行动。如此方能高屋见瓴,形成适合时代所需的教育教学理念。

第二,明察最新动向

教育形势发展较快,教育观念不断更新,要求我们必须以变应变,快速反应,所以明察最新动向是极为重要的。可以向较有经验的同仁学习;可以从书刊影像中吸取营养;可以参与教研活动发展身我;可以投入教育教学信息网;了解中外教育观念,为我所用,提高自我。

总之,要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地不断发展、提高、丰富、完善自我。强化内功,拓宽外功,全线出击,综合提高。

第三,注重积累总结

教育教学观念的形成如冰冻三尺亦非一日之寒,不能不注意积累总结。水惟善下方成海,山不矜高自极天,地否让土竟其厚,人非厌学才八斗。足见积累总结之功效。可以经常把自己的所得与体会整理收集起来,以便备用;可以经常在探究中总结积累经验:可以借鉴他人经验;结合自身实际,开拓创新;可以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宽延观念等。

总之,“转变观念,洗脑更新”有法无定法,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去探究。

二、付之行动,实践检验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只是转变了观念还不够,必须去寻求能体现新观念的方法、策略与行动。用教育教学实践去检验转变观念的功效。这样,才能全面推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适应新时代的需要。那么,怎样去行动,才能体现观念的转变呢?

第一,吃透“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该学科的指南,是该学科教育教学内容的导引,是该学科教育教学目标的尺子,是该学科教育教学达到水平的依据。故此,必须吃透“课程标准”。从科学文化知识的整体性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原理,全面地、发展地、宏观地挖掘师生的潜能,开阔师生的视野。这样,才能提高师生的综合素质,教学相长,有利于培养时代所需的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第二,精心研究教材

教材是该学科课程标准的具体化。它根据学科大纲和教学方法的要求,系统地、扼要地、准确地表述学科内容,它是教育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之一。应该注重教材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的关系;教材与科学发展状况的关系:教材与学生自身发展需要的矛盾;教材与师资力量、教学物质设备联系的同时重点研究教材的科学性、时代生、针对性、时效性操作等方面。

第三,耐心了解学生

学生是人,教育教学要以学生为本,教师不能将学生看成是木头人,甚至当成物;学生是发展中的人,他们具有与成年人不同特殊的身心特点和不同层次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是完整的人,他们既具有自然的属性,同时也具有社会的属性;学生是学校教育教学的最主要的对象。所以,了解学生的实际,必须特别有耐心。耐心了解学生不但要掌握其发展规律,还要掌握共性以外的特征(个性差异);采取的方法要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使学生积极乐意接受;收到的效果既能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又能真实、准确的了解学生实际。

第四,活化讲课艺术

一部收视率较高的影视作品,不但要有其很强的思想内容,而且更在于其有较高的艺术形式。一堂课想收到圆满的教育教学效果,不活化讲课艺术是不行的,特别是“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师必须有创新意识,大胆开拓。教师必须克服以往教育教学形式的弊端(如满堂灌、填鸭式)。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活化讲课艺术。

活化讲课艺术,要兼顾多方面因素,尽最大努力,讲好每一节课。

教育经验总结的特点篇9

1.幼儿成长的需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社会领域明确规定: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适当向幼儿介绍我国各民族和世界其他国家、民族的文化,使其感知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培养理解、尊重、平等的态度。

2.教师发展的需要

教师是教育的先导,什么样的教师决定了会教出什么样的学生,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决定了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方式。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传道、解惑、授业者,要完成自己国家、自己民族的文化传承教育,要发展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教师必须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了如指掌,了解其来源,挖掘其内容,探究其发展。

3.民族进步的需要

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近些年来,我国的传统文化已经悄悄地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西洋文化强烈冲击着中国的文化市场。在西洋文化倾注中国的过程中,中国传统节日逐渐退位、淡化,西洋节日逐渐上演、盛行。为了使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继续发扬光大,必须从幼儿教育抓起,让中国心、民族魂深入人心。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①通过开展课题研究,形成对幼儿进行中国传统节日教育培养的模式,总结形成节日教育的一般方法,建立具有特色的节日教育内容。②开展节日课题研究,让幼儿感受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并在节日的生活体验中,树立家庭与社会的亲情意识、传统美德意识、爱国爱民的思想意识,让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承递下去。③进一步加强园本课程开发和园所文化建设。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党中央制定的《公民道德建设纲要》第27条指出:“各种重要节日、纪念日,蕴藏着宝贵的道德教育资源”,《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第28条指出:要利用重要法定节日、各民族传统节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节日期间丰富多彩的习俗风尚、民族的传统艺术、以及人际之间的各种情感、传统的道德意识都会在学生面前得到充分展现,强烈的文化氛围以及其中蕴含着的教育资源,在新时期的今天仍具有重要的意义。对节日文化进行研究,开发并利用好节日文化资源,将有助于提高对学生的教育实效,也是对国家教育法规要求的具体落实。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以节日开展的教育内容为载体,研究如何促进幼儿传统节日意识有效形成,研究幼儿园如何成为幼儿了解节日文化的重要渠道,依托课题研究探讨形成的培养方式。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研究六个中国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重点研究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传统节日蕴含的节令风俗、蕴含的民族精神、民族气节、民族情感等。

六、课题实施过程

(一)准备阶段:(2012年5月~2012年8月)

课题核心人员进行相关资料的搜集与学习,就本课题研究的“价值性”“必要性”“可行性”进行讨论,初步完成课题设计方案,完成课题申报工作;了解本园幼儿家长的文化背景、家教方式等相关的资料搜集与分析工作;开展园内教师的培训。

(二)实施阶段:(2012年9月~2013年12月)

①创设适宜的节日文化环境,与幼儿家庭、社区建立良好的共融沟通关系;②设计满足幼儿德育发展的传统节日文化课程;③续培训教师、家长;④断修正完善课题的实践内容、方法;⑤获取相关资料,进行中期汇报。

(三)总结阶段:(2014年1月~2014年6月)

①整理课题过程性资料、完成统计分析工作;②撰写课题研究报告,总结论文等;③举行课题成果鉴定会,请有关教育专家现场鉴定。

七、课题研究方法及措施

本课题主要采用文献资料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为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研究法:通过搜集有关中国传统节日资料,筛选出适合本课题研究的方法;分析文献,进一步明确自己当前研究的起点。

行动研究法:确定适合幼儿园研究的中国传统节日时间,创设相应氛围、环境,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不断反思与总结并改进研究工作和教育方法。

经验总结法:在课题实验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将通过行动研究,不断进行总结和反思,按照制订计划――实施行动――反思总结――调整方法的方式循环进行,不断进行思考和分析,从而总结出经验以及实际工作中的规律,更完善地、更加理性地开展和改进自研究的相关活动。

八、课题研究成效

通过《在幼儿园开展中国传统节日教育实践与研究》的课题研究,我们不仅摸索到了通过中国传统节日开展幼儿德育活动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使幼儿了解了中国优秀的传统节日文化,扩大了幼儿的视野,丰富了幼儿的德育经验,对幼儿的智力、情感、个性和社会性发展都能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也促进了我们教师从观念──行为,从行为──观念的转化和提高。

(一)幼儿园形成了具有本园特色的“传统节日德育教学活动”

①传统节日是生活中非常值得纪念的重要日子,它们每一个都有着各自特殊的含义。我们选择了中国传统节日中的几个典型节日作为切入点,开展传统节日主题教学活动,形成传统节日教育特色课程。②从本园、本地的实际出发,根据幼儿的兴趣、能力与教师经验、园内外教育资源状况等,来挖掘节日文化中的德育价值。

(二)细化了“传统节日文化中德育教学”的实施途径

优化幼儿园教育环境。幼儿园的教育环境是一种“隐形课程”,关注幼儿成长和学习的环境,积极开发和利用环境因素对幼儿成长、发展起着巨大的教育作用。我们通过反复学习、研讨与实践,努力营造节日文化的氛围并与主题环境相结合,让幼儿主动参与到节日文化的活动中,亲身体验传统节日的德育价值所在,从而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创设宽松、接纳、积极发展的心理环境。努力创设有益于幼儿亲近的心理环境,强调不同年龄段幼儿对环境的特殊心理需求,使其真正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并与幼儿产生互动作用,从而对其情感、意志、行为发生潜移默化的推动作用。

(三)多彩的传统节日活动,促进了幼儿全面发展

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感知动作、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对抽象事物的认识需要以感知动作、具体事物形象为支柱的。所以,在挖掘孩子在节日文化中的教育价值过程中,我们充分协调、整合节日文化教育资源,扩展教育空间,重视孩子在主题、一日生活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亲子活动等多种活动中的体验;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及生活适应、社会适应、学习适应多角度的培养,使幼儿在自发、自主的活动中感受节日文化的内涵,主动融入到节日的文化意境中,身心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教育经验总结的特点篇10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全会及区委全会精神,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以提高全区广大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水平为目标,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学习党的历史,学习现代化建设所需的各方面知识,确立党组织全员学习、党员终身学习的理念,建立健全管用有效的学习制度,营造和形成重视学习、崇尚学习、坚持学习的浓厚氛围,不断提升党员的学习能力,不断提高党员的知识素养,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二、学习内容

(一)学习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入学习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认真总结党的历史经验,不断增强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总结,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成功经验,准确掌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对各方面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创新发展方式,努力形成有利于学习研究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政策导向、舆论导向、用人导向和体制机制,不断推动学习实践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三)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掌握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深入开展理想理念教育,深入开展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教育,深入开展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四)学习掌握现代化建设所必需的各方面知识。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学习党的历史,学习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社会等方面知识,学习与岗位职责相关的新知识、新技能,广泛学习哲学、历史和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优化知识机构、开阔思路、把握规律,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能力。

(五)学结实践中的成功经验。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不断总结人民群众创造的新做法新经验,尤其是认真总结改革开放30年来,西部大开发10年来,撤县设区以来发展的成功经验。学习借鉴其他地区部门单位的好做法好经验,丰富和拓展各党支部各单位改革发展的思路和做法,认真总结和深入学习党的历史经验,不断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党的建设,创造性地提出有切实依据的新观点、新认识,形成改进工作的新思路、新办法。

三、方法措施

(一)创新方式。坚持运用好以往学习的有效做法,加强和改进党(工)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务虚研讨、专题调研、主题宣讲、形势政策教育、专题讲座、报告会、专题电视片、主题教育等学习方式。大力加强和改进个人自学,鼓励和支持参加各种形式的学历教育、成人教育、函授教育、网络教育;继续加强和改进党组织和党员学习教育中行之有效的党员流动课堂、主题当日教育、农村党组织书记培训、大学生村官培训和党员创业就业技能培训等新方法,增强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活动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扩大覆盖面与参与度。

(二)完善途径。各党支部要积极组织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党支部等主题学习教育活动,运用学习讲坛、读书会、知识竞赛、技能比赛、参观考察等丰富学习活动形式,结合党和国家、省、市、区重大政策出台、重大活动开展、重要会议召开和重大节庆日纪念日等完善学习途径。

(三)拓展阵地。加强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电化教育等学习教育网络建设,积极推进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进企业一线、中小学校和街道社区,把村(社区)级组织活动场所、党员服务中心(站、点)和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建设成为农村、街道社区党员教育的主阵地。

(四)健全制度。进一步明确学习教育的时间、内容、目标、责任以及相关的考勤、交流、通报等要求,推进党员干部学习教育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建立健全党学习制度。

四、组织领导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各党支部要把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摆在突出位置,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专心部署,精心组织,狠抓落实,党员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带头学习,作学习的表率;要精心组织,积极促进,自觉实践,带动党员干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