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活动设计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1:42:36

社区活动设计篇1

一、指导思想

以贯彻党的xx届四中全会精神为主线,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总要求,引导全区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努力掌握和运用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不断提高全体党员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通过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使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使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为实现和谐社区提供理论支持和思想保证。

二、工作目标

第一,用一年时间集中在社区开展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活动。力争达到学习型党组织要求。

第二,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学习型党组织创建活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社区广大党员干部的学习,积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建设一支高素质学习型党员队伍。通过学习型党组织创建活动,带动和引领学习型社区的建立,推进党组织及党员达到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党员评选要求。

三、学习重点

1、妥善解决民生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2、充分认识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意义,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

3、深刻领会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重大意义和目标任务,着力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4、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全力开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新局面;

四、载体活动

1、举办读书会活动(四月末)。对四个重点分别邀请领导、专家、学者授课,让领导干部带头走上讲台,为普通党员作时事报告;组织党员、干部开展学习交流,取长补短,提高本领,提高广大党员、干部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读本》、《xx届四中全会辅导百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读本》等书籍为重点读书资料,采取座谈、朗诵、交流体会等多种形式,确保活动扎实推进。

2、设立“学习日”活动(全年)。社区结合实际在每月16日选定为“学习日”,在“学习日”集中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主题学习教育活动。运用读书会、报告会、座谈会等多种形式,特别是结合党和国家重大政策法规出台、重大节庆日及历史事件纪念日等活动契机,不断丰富和完善“学习日”的学习内容。社区干部要建立“学习日”档案,保证学习有内容、有记录,有学习心得。

3、评先进树典型(年末)。抓好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评先进树典型”活动。评选学习型党员先进个人,认真总结活动经验,选树典型加以宣传。

五、实施步骤

抓好组织实施是确保整个活动取得预期成效的关键所在,要精心设计和组织好三个关键环节。

一是启动阶段:XX年4月末至5月初。在此期间主要明确活动内容、理清学习思路、层层制订全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实施方案和学习计划,组织召开社区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活动推进会,明确任务、落实责任。

二是实施阶段:XX年5月初至10月末。在宣传发动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创新活动载体,认真实施具体活动计划,全面开展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活动。此间要抓好典型的培养和选树。主要是通过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活动的深入开展,培育、选树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典型,加强宣传,扩大影响。

社区活动设计篇2

一、躬身反思,发现误区

误区一:目标定位不准

在“品德与社会”教材中,探究活动的内容大多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相联系,所以,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比较高。有些活动看上去不仅类型多,形式也新颖:学生一会儿小品表演,一会儿采访,一会儿角色扮演,忙得不亦乐乎,课堂上热闹得如同菜市场。如,有位教师在上“多彩的服饰”时,课堂上各种各样的活动层出不穷,设计和服,试穿旗袍、畲族服饰……可是,当你细细观察活动的全过程,再静心思考一下教学效能时则不难发现,活动并没有围绕课程目标设计,加之活动中又缺少合理的组织和适时的引导,一节课下来,教学目标都没能较好地达成。为活动而活动的教学,对学生品德与社会认知形成并无推进作用,从而成为无效环节。

误区二:参与质量低下

为了体现课程标准中“关注全体学生发展”的基本要求,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习惯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认为只要有小组讨论就可以全员调动学生参与学习,其实不然。我进过不少课堂,见过很多小组讨论的实况,“讨论主题不明了”“小组成员分工不具体”的现象不在少数。学生在活动中有的持观望态度,有的不知从何下手,还有的同学干脆把小组讨论的活动时间当成了放松聊天的休息时间。这样的讨论充其量只算是形式,要探究的问题根本得不到解决,学生的发言也常常限于人云亦云的境况,更谈不上完成课时教学目标。所以,如何关注学生的参与质量,从而达到课堂探究活动的既定目标依然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之一。

误区三:活动板块零散

“品德与社会”的课堂教学离不开活动,这并不是说明活动设计越多越好,而应该把握一个度。现在的一些课堂,活动设计只顾求多求新,操作环节“各自为营”,偏离了教材内容所贯穿的主线。有时为了完成自己计划中所设计的活动内容,往往形成教师牵着学生“跑龙套”的场景,浅尝辄止,忽视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二、剖析案例,寻求对策

“品德与社会”课堂是属于儿童生命成长和教师价值展现的一个重要空间。教师要使课堂上的探究活动变成学生主体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发展和提升的过程,就要潜心研究教材、教法,尊重学生的学习需要,体现活动的开放性和有效性。

对策一:依托教材,准确定位目标

一位教师在执教“粽香满街话端午”时,为了让学生体验端午节的活动,设计了“闻一闻、看一看、挂一挂、包一包、玩一玩”的活动。学生通过闻闻艾草的香味,知道它有驱虫的功效,有辟邪除瘟的民间说法,理解了端午节是个防疫祛病的节日;通过看一看上海苏州河上龙舟竞渡的热闹场面,学生感受到端午节是个强身健体的节日;通过“教师给学生挂香囊”“学生互相挂香囊”等活动,学生自然而然地体会到端午节是个传递真情的节日;学生学包粽子,看着不同形状和口味的粽子,又能体会到包粽子的乐趣和品尝美味的喜悦;玩“斗草”游戏,学生不仅明白了端午节是个可以快乐游戏的节日,而且感受到了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剖析这一案例,我发现教师设计和安排的各种活动都有明确的目标。每一个活动都以达成“初步领悟端午节的文化内涵,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这一教学目标为导向。尽管在活动实施过程中有时会生成新的目标,但生成的目标也是植根于预设的教学目标的。

因此,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课程目标主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有效的活动才是“品德与社会”课的生命所在,只有这些让学生在活动中真正有所体验、感悟和收获的,才是有价值的活动。

对策二:潜心求实,关注全员发展

有位教师在执教“我们的地球”一课时,为了引导学生识记“七大洲和四大洋”先后进行了两次设计:

第一次设计的是小组合作闯关:

第一关是知识抢答,如,地球上面积第二大的洲是什么洲?它处在地球的什么位置?第二关是“火眼金睛辨大洲”。教师提供了七大洲的纸板模型,让学生写出名称,并根据面积大小进行排序。

第二次的设计则用竞赛题作为突破口:1.请同学们注意观察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形状,并找找它们在地球仪上所处的位置。2.请同学们自学课文第75页的内容并结合搜集的资料回答以下问题:地球上最大的洲是____,最小的洲是____;地球上最大的洋是____,最小的洋是____。

比较这两次设计,可以鲜明地感受到执教教师的自省历程。第一次设计,教师完全被地理知识点“迷乱”了眼,采用了花哨的教学活动,只侧重把知识讲得多、全,可以说,给优等生提供了展示的空间,而忽略了大部分学生的心智成长。第二次教学设计则根据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品德发展的具体特征对教材进行了重新组合和筛选,设计了做“竞赛题”的教学环节。学生通过形象的图片、真实的数据、切身的体会,直观地认识了七大洲和四大洋。这样既符合学生的学情特点,又做到了“面向全体”,使参与率达到了100%,参与的效度自然也得到了提高。本案例让我们清楚地看到,虽然探究的方式有多种,但是不管采用哪一类型,教师的心中都要谨记一条原则,即要关注“个体”与“全体”的关系。对于一些具有合作探究价值的内容,可以开展小组合作活动。但教师要让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任务,让每个学生都以主体身份参与活动。

对策三:合理整合,赢得最佳效能

我在执教“走进商场”一课时,为了设计实效性强的活动也曾煞费苦心。初始阶段,我设计了“了解导购图——认识包装袋——学会合理消费——学会维权——学会文明购物”五个活动。环环相扣的活动,始终是在我的主导下引导学生完成,学生几乎没有自。改进阶段,我把这些零散的活动调整为一个大的活动“学会购物”,并给出20分钟左右的时间放手让学生探究。这样,课堂上我的手脚“解放”了,只有在学生有疑时,有难时,才上场或点拨或提示,成了陪衬学生的“配角”。而学生呢?却唱起了名副其实的“主角”。

在反复磨课、反思的过程中,我的感慨颇多。虽然,我也知道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主角是学生,教师只能是配角,是为主角作陪衬的配角。但是,在设计活动时,心中依然有诸多的“不放心”,而实践证明,当我忍痛割爱,将活动内容进行巧妙的整合时,确实赢得了一个学意盎然、成效迥然不同的课堂新气象。

社区活动设计篇3

社区教育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类型,其课程与传统的学校教育课程有很大的不同,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而这个特殊性归根结底也是由社区教育活动的特点决定的。

(一)社区教育课程具有明确的服务性社区教育课程是为社区教育活动而设计,而社区教育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社区居民的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促进社区经济发展,即服务社区,服务居民。因此,作为社区教育的有效媒介———社区教育课程,在设计中也要体现出这一服务性目的,让社区教育活动落到实处,让群众从中受益。

(二)社区教育课程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社区教育课程是在对社区居民的学习意愿做调查问卷的基础上而开发设计的,因此,它有很强的针对性。比如:在对象上是针对老年人还是未成人而设计?是针对下岗人员还是外来人员而设计?在内容上是针对提高居民生活技能还是增强素养?是家庭理财还是防盗防骗等。

(三)社区教育课程具有相对的时效性由于社区教育课程是为解决社区目前面临的问题,满足社区居民当前的需要而设计的,所以具有一定的时效性。比如:针对社区外来人口急遽增长、环境卫生状况较差而开设的流动人员环境意识养成教育课程,随着小区卫生状况好转或流动人员的减少可能就会被其他类课程代替。

(四)社区教育课程具有较强的专题性社区教育课程往往是为了回答社会或社区热点问题,解决某个具体问题而设计的,在课程构成上以一个个方块组成,形成一个个小专题,其内容不具备长期性和连续性。专题性课程,针对性强,短小精悍,构成了社区教育课程的主要类型。(五)社区教育课程具有动态的生成性社区教育是一种社会化开放性教育,和社会生活紧密相联,由于当今社会处于信息化时代,新鲜事物层出不穷,人们的思想也处在不断变化之中,学习需求不会一成不变,会不断更新,因此,社区教育课程需要随着人们思想变化的情况不断进行调整和更新,这样才有生命力和活力,才能体现出时代精神和社会进步,可见,社区教育课程在开发和设计时呈现出动态化的生成性。

(六)社区教育课程具有一定的区域性由于社区教育活动的开展是在社区范围内进行,受空间和地域限制,社区教育课程在开发设计时,要充分考虑本区域内人们的风俗习惯和要求等,也要考虑到课程实施的空间条件限制等。

二、社区教育课程内容的设计

由于社区教育活动是为满足社区居民的需要而开展的,而社区居民在文化程度、知识结构、年龄、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因此,就要设计内容丰富多样、实用性强、贴近社区居民生活的社区教育课程,以满足社区居民丰富多样的学习需求。社区教育课程在内容设计上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实用化社区教育课程的内容要和群众的生活紧密联系,要注重实用化,它不强调知识的系统化和理论化,只要在实际生活中有用,能给群众以实际帮助,解决他们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就达到了课程设计的目的。学以致用,是社区教育课程设计的出发点。

(二)通俗化社区教育课程是为社区老百姓设计的,由于社区里居住了各种群体,群众的文化程度不一,知识层次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社区教育课程内容要接地气,讲老百姓喜欢听的、听得懂的,要通俗易懂、老少皆宜,切忌理论化、书面化。

(三)多样化多样化是对整个内容的设计而言。社区教育课程内容的多样化是由社区教育对象的全员性决定的,要满足不同对象广泛的教育需求,教育内容就要丰富多样。为此,在设计社区教育课程内容时,要按照教育对象或教育目标对课程内容进行科学的分类,在大类别下面再分小类别,每个类别下面有若干课程内容供选择,体现多样化特点,以满足不同教育活动方式的需要。

(四)科学化由于社区教育课程常常根据社区居民的需求或社区形势的发展随机开发,课程内容缺乏系统的理论支架,有时难免出现一些不确定因素。为了避免出现错误,误导群众,课程内容的选择和设计要讲科学,要言出有据,事出有因,切不可主观臆测,想当然或人云亦云。比如:当社会上或网络上流行某些说法,群众迫切需要知道真相时,社区教育工作者有责任依据权威论证或科学事实对社区群众开展教育活动,澄清事实真相,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三、社区教育课程方法的设计

社区教育是一种开放的教育,只要有利于群众学习,可以采取各种灵活的教学模式。比如:举办一次知识讲座、组织一场文艺演出、召开一次知识辩论会、组织一次书画展览或知识竞赛等等。在这些常见的模式下,可设计以下教学方法:

(一)专题讲授法对于一些理论性较强的内容,比如,道德宣讲、科学素养、医学常识、职场操守、交通安全、家庭教育等内容的学习,可聘请相关部门的专家或教授举办一场专题知识讲座,让群众对有关知识有进一步的了解或掌握,从而达到活动开展的目的。这种专题讲授的方法由于聘请的是相关行业的权威人士进行讲授,说服力强,群众容易接受,教育效果明显。

(二)体验操作法对一些实用性强的知识,比如消防安全知识、日常救护知识等,可在专家讲解的基础上,增加群众体验环节,通过专业人员现场示范,让群众亲身体会操作方法,从而掌握相关知识的学习。

(三)互动学习法互动学习法指在社区教育课程学习中,增加互动环节,激发学员参与热情。比如:外语口语知识学习、职场面试技巧、插花技艺等。这种教学方法以启发式为主,突出课堂互动,适合成年人特点。社区教育多数课程没有“应试教育”的局限,互动讨论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启发式和能力培养式教学的效果,对培养学员的问题思维能力与人文素养大有裨益。

(四)情景再现法为了让社区群众对相关内容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可以用情景再现法,模拟当事人进行现场表演。比如:为社区居民讲授防诈骗知识时,可安排一些人员进行现场模拟表演,通过真实的情景再现,让群众从中悟出真相,提高辨识能力,增强防范意识。

(五)访问调查法如:组织学员访问老干部、企业家等,了解社区历史、社区经济发展状况、未来规划蓝图;访问社区老艺人,了解艺术家的人生。学员通过访问,达到了鞭策自我、增长阅力、培养人文素养的目的。又如组织学员调查社区企业污染情况,从中增强环境保护意识等。

(六)座谈讨论法组织相关人士和学员一起召开座谈会,通过学习社区相关政策和文件,就社区发展重大问题进行现场讨论或辩论,鼓励学员为社区发展与建设献言献策。这种座谈讨论法,一方面培养了学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增强了学员社区主人翁意识,加深了学员对社区定位及社区未来规划的理解。

(七)参观考察法可组织学员或社区青少年参观革命烈士陵园、烈士纪念碑等,让青少年了解历史,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培养爱国情怀;也可组织学员参观科学馆、博物馆等,接受科学教育或学习相关知识。

四、社区教育课程实施策略

有了好的社区教育课程,还需要探索好的实施策略,这样才能将课程落到实处,真正实现教育活动的目的。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社区教育课程实施策略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要组建一支强有力的师资队伍,这是确保社区教育课程得以顺利实施的关键因素。1.配备多元化教师队伍社区学校师资队伍一般由在职教师、退休教育工作者、干部、学者、教授及具备一技之长的相关人员等组成,有兼职也有专职的,这种多元化的师资队伍,能满足不同层次居民的需求。目前,随着社区教育发展的成熟,社区教育管理人员和教师队伍正在向专职化发展。2.组建本土专家团队聘请专家、教授来社区开展知识讲座,让社区居民当面聆听权威人士指导,是深受社区居民欢迎的教育形式之一。为了建立社区教育长效机制,加强社区教育人力资源储备,可深入挖掘本地资源,培养本土教育专家。例如:广东省东莞市寮步镇在开展社区家庭教育活动中,创新思维,面向全镇中小学校、相关单位招聘人才,选拔并培养本土专家。经过几年的培训、学习,目前,已成功培养了两批20多人的家庭教育专家团队,解决了家教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3.组建教材建设团队社区教育课程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动态化的工作,所以在社区教育教师队伍中要组建一支教材编写队伍,负责编写教材及对教材的修改、完善、补充等,并负责每一次社区教育活动课程的开发、方案的制定等工作,以确保社区教育活动长期、有效地开展。4.发挥社区志愿者的作用除了社区教育专、兼职教师外,社区志愿者也是社区教育课程实施的一支重要力量。社区志愿者长期活跃在社区,为社区的孤寡老人、妇女、儿童等弱势人群或需要帮助的人提供无偿服务,深受社区居民欢迎,所以,要发挥好社区志愿者的作用,使之积极参与到社区教育活动中来,成为实施社区教育课程的一支补充力量。

(二)建立社区教育教学基地教育资源有多种,如革命烈士陵园、博物馆、科学馆、历史遗迹、青少年德育基地等,这些丰富的教育资源是开展社区教育活动的有利条件,社区教育课程开发者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将社区资源和课程内容相结合,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受到教育。各社区学校要紧紧依靠政府,利用社区丰富的资源建立社区教育教学实践基地,进一步扩大和提升课程实施效果。

(三)创建丰富的教学载体要创建丰富的教学载体,如广播电视、报刊杂志、微信微博、企业讲堂、信息网络、社区论坛、村民书屋、协会组织等,为社区教育课程实施搭建平台,为社区居民终身学习提供各种便利。当前形势下,要充分利用远程教育建立网络教学平台,为学员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条件成熟的地区,可直接开展网上教育活动,如开展网络英语口语教学、健康知识讲座、养生、食疗等,这样既方便快捷,又大大节约了活动成本。

(四)创建品牌化特色课程为了扩大影响,激发广大群众的学习热情,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要积极打造社区教育特色课程,突出品牌化效应。要发挥品牌化特色课程在社区教育活动中的带动作用和影响力,满足社区群众享受优质服务的需求。首先,要结合实际,进一步挖掘地域特色,逐步形成社区教育特色格局,为打造特色课程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要区分不同课程种类的特性,在丰富多样的社区教育课程中,选出一批精品课程,结合社区特色,从中打造品牌课程。再次,要关注热点问题,从老百姓最关心、最需要的方面入手培育特色品牌,服务不同人群。比如:广东省东莞市寮步镇近年来大力发展社区教育,积极探索品牌化课程建设途径,成功创建了“香市讲堂”“村民学堂”“企业课堂”等社区教育特色课程。2014年该镇倾力打造的“家庭教育提升工程———科学养育”社区教育课程被中国成人教育协会评选为2014年全国终身学习活动品牌,在当地形成不小的影响力,成为社区教育品牌化课程创建的成功案例。

社区活动设计篇4

关键词:黔北地区社区体育设施调查分析对策研究

公共体育设施是由政府投资或筹集社会资金兴建的,用于开展社会体育活动,满足广大群众进行体育锻炼或观赏运动竞技以及运动员训练、竞赛需求的体育馆、体育场、游泳池、城市公园等体育活动场所。包含贵州北部遵义十四县区的黔北地区,贵州省乌江北岸的重要经济文化及体育活动的中心,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全民健身的行列之中,原有的公共体育设施已显得捉襟见肘,难以满足人们的需要,一些深层次矛盾也逐渐显现。公共体育健身设施作为大众体育的基本载体之一,一直以来都是非常重要的,它的建设也关系到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而现在,政府逐渐退出了公共健身设施的市场,市区内公共健身设施大部分都由市场或者是私人开发商在掌控,市民的健身需求得不到保障。为此,对黔北地区市所辖十四县区进行调查,对当前公共体育设施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未来发展的具体思路,便显得越来越迫切。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黔北地区(红花岗区、汇川区、新蒲新区,怀仁市、赤水市,遵义县、凤岗、湄潭、桐梓、务川、绥阳、道真、余庆、正安、习水)三区九县二市,每一区或县针对性的各发放问卷60份,共计900份。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为保证课题按时高质量完成,课题组成员先后参考了社会调查、社区体育等方面的书刊和著作、期刊、杂志,收集了大量与本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加以详细的分类、归纳整理.为本研究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社会调查法。

①问卷调查法

课题组经反复论证并征询有关专家的意见,设计并发放问卷900份;回收900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846份,有效率94%。

②问卷的效度

调查问卷设计完成后,送至相关10名专家进行审查和评价,评审结果显示调查问卷的有效值为9.03(见表1),说明本研究的调查问卷有较高的效度。

③问卷的信度

本研究在2015年3月份随机抽取参与调查的群众20名进行测试――在复测中发检验问卷,两次测试的间隔时间为两周,并对测试的结果利用皮尔逊积差相关系数法进行检验,结果显示。调查问卷的信度值为R=0.88,说明本研究的调查问卷有较高的信度。

调查时间:2013年2月至4月

④个案访谈法

课题组成员深入基层个别社区与主管社区文化体育事业的领导、文化站负责人员进行了专门访谈。

(3)数理统计法。

课题组对收集的调查问卷所有数据利用eXCeLL,SpSS进行了系统地分析,结果真实可靠。

(4)逻辑分析法。

在数理分析基础上运用哲学思维方法及社会学有关理论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理性思考,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二.结果统计与分析

1.对被调查人员年龄的调查统计分析

根据调查统计,36―45岁占被调查人员的60.28%.46―55岁的占被调查人员的18.79%,这两者占被调查人员的近80%。36―55岁的人是事业与家庭处于稳定时期,所以此问卷能代表黔北地区的普遍情况,能支撑本研究的结论。

2.黔北地区居民经济收入的调查统计

根据调查统计得出17.34%的人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69%的人月工资在1000―3000元,12.17%的人月工资在3000―6000元,1.49%的人月收入高于6000元,由此可见铜川市市民经济收入偏低(参考2014年贵州省个人年平均工资37929元),决定愿意花钱参加体育活动的人较少。

3.对黔北地区居民每周参加体育活动次数的调查统计

根据调查统计得出黔北地区居民每周能保持3次及以上参加体育活动的仅占25.4%,每周能保持2次的占10.1%,每周坚持锻炼一次的占29.7%,不固定锻炼的占52.6%,从来不锻炼的占8.1%,说明了铜川市市民参加体育活动的随意性和不科学性。

4.对黔北地区居民参加体育活动主要场所的调查统计(见表2)

根据调查统计显示黔北地区居民愿意花钱参与锻炼的人很少,基本上都集中在社区广场和周边公园(部分居民活动场所有所重复)。

5.黔北地区市民对社区健身器材使用情况的调查统计

根据调查统计得出,经常会使用社区健身器材的市民只占14.89%,85%还多的人偶尔或从未使用过社区健身器材,黔北地区居民对社区体育器材使用率不高。

6.关于社区健身设施对市民开展健身活动有无帮助的调查统计

根据调查得出参加锻炼的市民有79%认为社区体育设施对自己身体锻炼是有帮助的,10.5%认为效果不明显,只有8.5%认为社区体育设施对自己身体锻炼没帮助。由此可见黔北地区居民主要的健身器材是靠社区提供的体育设施。

7.对黔北社区体育设施室内(外)的调查统计

根据调查统计得出75.40%为露天、22.82%露天有遮阳、1.77%为室内,说明室内体育健身设施明显不足,不能满足市民雨雪天和寒冷季节锻炼的需求。

8.对黔北地区居民对社区体育设施满意程度的调查统计

根据调查统计得出4.65%的市民表示满意、76.23%的市民表示一般、19.12%表示不满意或很不满意,说明黔北地区居民对社区体育设施满意程度不高,可见黔北地区居社区体育设施不能满足广大市民参加锻炼的需求。

9.对社区内体育设施种类的调查统计(见表3)

根据调查统计显示社区内体育设施种类太少,不能满足大家锻炼的需求。

10.对黔北社区体育设施共享的调查统计

根据调查得出黔北地区社区体育设施只有11.7%能够完全共享,69.6%的体育设施很少或者说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共享,18.7%的体育设施完全没有共享。这说明黔北地区社区体育设施造成了很大的资源浪费。

三.结论与建议

1.有计划发展体育设施规模,不断完善体育设施种类。有关部门应结合黔北当地的情况,不断增加公益性的体育活动场所,特别是社区与周边公园的体育活动设施,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喜闻乐见的群众性体育活动,并不断降低或减免收费性的运动项目。

2.开展健身宣传,提倡文明生活,树立健康理念。从黔北地区居民周参加体育活动的次数调查得出,当地居民坚持每周参加体育锻炼的特点是参与人数不多、规律性差、缺乏科学指导等,建议相关部门要投入一定精力,加大体育健康知识的宣传力度,提倡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理念,增强体育锻炼的意识。

3.合理规划体育设施布局,共享资源减少浪费。现有的体育设施主要分布在市中心公园和体育场,社区内体育设施建设很少或地方过于狭小,不利于广大市民参与锻炼,现有较好的的体育设施很少共享,造成很大程度上的资源浪费。建议黔北有关部门合理规划体育设施布局,出台现有特别是室内体育设施资源共享的政策方案。

4.减少体育锻炼中个人的经费投入,提高广大群众的参与率。铜川市市民普遍经济收入偏低。有些体育场地收费是导致市民参与率不高的主要原因,建议减少体育锻炼中个人的经费投入,提高广大市民参加体育运动的参与率。

5.加大室内活动场地建设,覆盖锻炼盲区,提高锻炼质量。社区体育场地室内外调查统计得出,室内体育健身场地明显不足,不能满足市民在雨雪天和寒冷季节锻炼的需求;建议有关部门加大室内场地的建设.覆盖锻炼盲区并充分合理的运用,提高市民锻炼质量,满足更多市民参与体育活动的需求。

6.配备专业的社区体育健身指导员,科学指导群众健身活动。从黔北地区居民对社区建设器材使用情况和使用方法的调查统计得出,市民对社区体育器材使用率不高主要是因对使用方法的不了解,建议在社区配备专业的体育健身指导员可以组织指导市民参与体育锻炼,提高锻炼质量。

7.创造良好环境,吸引广大群众参与健身。根据调查社区内主干道基本被机动车占据,仅有的建设场地只有很小一片地方并有的已年久失修破坏严重。造成广大市民无处锻炼的现状。建议应加大社区体育设施的投入和环境治理,满足市民锻炼需求,使体育设施融人大自然。

参考文献

[1]降艳茹、卢耿华、郑文海等:《陕西省乡镇体育设施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四》,《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

[2]饶传坤:《城市社区体育设施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以杭州市城西居住区为例》,《中国体育科技》,2007年第1期。

[3]刘战红、李阳福:《长沙市社区体育设施现状与对策》,《长沙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

[4]李绕天:《我国城市社区与学校体育设施共享的影响因素及模式构建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5]李钢、季庆宪:《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学校体育设施现状的调查》,《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3第1期。

[6]都胜君:《城市大众体育设施规划设计策略研究》,南京工业大学,2006年6月。

社区活动设计篇5

一、组织领导

1、成立办事处人口计划生育群众自治社区(村)示范活动领导小组。

2、各社区(村)要高度重视本社区(村)群众自治示范活动,要把示范活动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计生专干具体组织实施各阶段工作,制定好具体实施安排工作计划,并于4月3日前报办事处计生办。

3、办事处计生办要配合区计生委、计生协会的要求,指导做好社区(村)开展群众自治示范活动,加强社区(村)计生协会建设,做好居(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监督。

二、主要目标任务

1、开展“万居(村)示范活动”,就是进一步加强居(村)人口和计划生育网络建设和阵地建设,加强居(村)自治制度以及自治能力建设,全面推进人口与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工作,促进人口和计划生育长效机制建设,引导群众自觉、自主、自愿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

2、活动时期为年至年,活动期内要求处属9个社区居委会和红旗村要100%达到“示范居(村)委会”。各社区(村)要结合实际创新工作,创新性开展活动,并及时总结典型经验,开创出新的示范“亮点”,争取在全区推广。

3、年8月开始,办事处选择在下壕塘社区开展示范活动试点,探索开展示范活动的做法,其它8个社区和红旗村将逐步开展示范活动。同时,办事处适时将组织召开“群众自治示范活动”现场会,进一步扩大活动影响,营造氛围。

三、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各社区(村)要高度重视认识开展“万村(居)示范活动”的重大意义和必要性,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要发挥社区(村)党总(支)部的核心作用,带领广大群众、党员依法正确行使民利,保证村(居)示范活动真正落实实处。

2、创新工作。要把“万村(居)示范活动”与全年计生工作贯穿起来,做到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万村(居)示范活动”。

3、加大投入。在活动开展期间,各社区(村)要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做到三集中,加入投入的力度,确保计划生育工作上水平。

4、加强督查。在活动开展期间,办事处将抽调计生办、督查办等有关人员组成活动督查组,对各社区(村)示范活动的各个阶段、环节的工作进行定期督查,并召开调度会,对活动情况进行通报。

5、要完善村规民约。村(居)示范活动在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框架下进行,通过制定村规民约,规定权利义务,切实做到权利和义务对等。

6、要加强民主管理。村(居)示范活动中,要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实行村(居)务公开,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建立健全民主管理的制度、规范和程序。

7、要注意利益导向。要进一步推广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计划生育特别扶助等制度,积极开展新农村新家庭计划、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关爱女孩行动、生育关怀行动和幸福工作项目,使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的计划生育家庭能够优先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8、要强化群众监督。在村(居)示范活动中,应将村规民约上墙公开,通过“阳光计生”热线,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把发展和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群众自治纳入社区建设中。

9、要健全工作网络。要充分发挥社区(村)社会资源、人才资源,实行资源共享,积极开展示范活动。

四、活动规划

(一)年:制定方案,启动实施

1、各社区(村)要制定“万村(居)示范活动”具体实施方案,启动“万村(居)示范活动”,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健康向上的文艺演出,营造辖区内村(居)示范活动良好氛围。

2、组织相关人员参加村(居)示范活动培训班,发放培训材料,进步提高对活动的理解力和操作力。

3、向区申报,做好东阳山、土地庙社区第一批示范活动工作,并将相关材料进行分类、整理及归档,做好申报推荐工作。

(二)年-年:抓好试点,树立典型

1、切实抓好试点社区下壕塘示范活动,加强网络和阵地建设,建章立制,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区示范主题活动。

2、配合做好第二、三批示范村(居)的评估、审核和表彰工作。

(三)-年:树立典型,推广经验

1、总结村(居)示范活动经验、树立典型。

社区活动设计篇6

我镇把握西区开发建设的机遇,历届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立镇,工业兴镇”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新跨越。2005年,预计全镇实现国民生产总值(GDp)25.1亿元,比增26.8%;工业总产值达78.5亿元,比增25.8%;截至今年11月,一般预算财政收入7338万元。近年来,我镇先后被评为“山东省文明镇”、“国家卫生镇”、“山东省教育强镇”等。在狠抓经济建设,使经济取得迅猛发展的同时,镇委、镇政府坚持像抓经济一样抓好社区建设的发展,切实加大对社区居委会的资金投入,全面推进社区优质服务,使我镇社区的综合服务、社区管理不断增强。四会社区是我镇社区发展建设的龙头,在近三年来,荣获“山东省卫生村”、山东省“老年人星光计划”先进单位、“珠海市依法治居示范社区”、“三水区文明社区”等省、市、区各级荣誉52项。该社区居委会的关欢球书记今年还被评为省社区工作的先进个人。现把我镇社区建设工作的情况向大家汇报:

一、我镇当前社区发展概况

我镇下辖的XX、XX、XX3个社区居民委员会都是在2002年3月换届期间按照市政府加快农村向城市化进程迈进的发展战略而撤并和新成立的社区居委会。四会、金海岸、草堂湾社区管辖的面积分别是:13平方公里、27平方公里、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分别是:4328人、15165人、3547人。

社区居委会成立以来,我们以党支部为核心,居委会为主体,居民小组为基础,区内各部门及企业为共建单位,构成一个功能完善的社区组织体系。随着四会经济飞速发展、人口的增加,社会事务不断增多,我们社区工作与日俱增,压力越来越重。面对压力大、任务重、人员不足等不利因素,社区“两委”班子通过不断加强自身的建设,始终围绕建设平安和谐社区的目标,同心同德,振奋精神,迎难而上,凝聚力得到增强,成功地打造了一个个团结、务实、创新的社区班子,开创了社区工作的新局面,保障社区各项工作顺利正常开展。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镇的社区建设在摸索中逐步完善和发展,形成一个不断完善、充满活力新型的社区。

二、加强领导,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社区建设的发展,充分认识到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是社区居委会基层政权建设的重要保证,只有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才能把党的方针、政策和建设和谐社区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社区成立后,镇成立了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镇委专门安排一名领导负责社区建设工作。为加强社区基层领导班子建设,镇委安排了4名镇委政府领导和13名镇府干部到各社区挂钩驻点。镇还安排了多位镇部门领导及多位优秀退伍军人充实社区居委会两委班子建设,如金海岸社区两委班子成员中年轻退伍军人就有4位。我们坚持以社区党建为重点,不断健全党建工作的机制,实行“两公开一监督”制度,在实现“一居一支”的基础上,建立社区党建联络站,加强社区内单位党组织的联络沟通。为加强社区党组织自身建设,充分发挥党员骨干凝聚作用,在近年来,我们不断培养年轻党员干部,充实社区“两委”班子的力量。在今年5月换届选举中,全镇3个社区14位当选的社区居委会成员中,30岁以下的4人,31岁—40岁4人,41岁—50岁6人,文化程度全部高中以上,党员就占了11位,而3个社区居委会的书记、主任职位均为1人兼任,四会、金海岸社区共配备了交叉任职的三位副书记和三位副主任,大大增强了社区党组织的影响力、渗透力和战斗力,把社区群众团结、凝聚在党周围。

三、加大投入,完善社区建设设施。

近年来,我镇不断加大投入,努力建设和谐文明社区。首先解决社区办公场所,镇委通过多方面的灌渠道去解决了3个社区办公场所,三个社区均由镇财政出资装修及配置办公设备。目前社区办公条件比较好,最大的社区建筑面积为1000平方米,最小的也有300平方米。我镇将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及社工工资列入镇财政配给。书记(主任)、副书记(副主任)、委员、社工工资待遇分别为:XX0元、X0元、XX元、1XX元。每人每月按400元办公经费下拨。其它经费按实际预算划拨,保证了财政正常的供给。为了进一步完善各种社区功能室设施配置,镇财政和上级部门投入了大量资金,解决了办公室、星光老人之家、残疾人康复场所及社区各功能硬件设施配套等等。如四会社区,设有办事大厅、会议室、社区警务室、“老人星光计划”的老人活动中心、健身房、乒乓球室、图书阅览室、室等,建筑面积约1000平方米。同时,还投资兴建了社区灯光篮球场,500平方米的室外健身活动场所。我镇尽最大努力增加投入,支持社区建设,使社区各方面条件得到改善。

四、整合社区资源,提高社区文化体育水平。

我们将机关事业单位和学校的操场、球场、图书阅览室、文化广场、文化中心等开放为社区文体活动阵地。我镇各社区的资源经过整合后,充实了社区文化体育的活动能力。为搞好社区的文体活动,加强社区文化体育建设,打造特色文化体育品牌,促进良好民俗风尚的形成,多年来,镇委镇政府、各社区都非常重视社区文化体育的建设。投入500多万元兴建了集休闲娱乐、纪念集会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广场——伟民广场,面积达1.8万平方米,是目前珠海市镇级最大的文化广场。落成以来,每天都有许多群众在广场上跳舞,休闲娱乐,经常举办了一系列的文艺演出,大大丰富了四会群众及外来务工人员的精神生活。千方百计筹集资金,投入600多万元兴建文化中心大楼,按照省特级文化站的标准进行规划建设,楼高四层,建筑面积达6630平方米,2002年1月竣工使用,成为全镇中小学生文化体育活动基地,2003年12月被评为省特级文化站。组建了书法、盆景、乒乓球、篮球、醒狮、文艺等8个业余文体协会,大力发展会员,加强培训引导。邀请专业人士教授群众跳交谊舞、元极舞、秧歌舞,使到公园、广场跳舞的人越来越多。每逢佳节,邀请外来表演团体或组织当地企业员工、学校师生、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干部职工自编自导自演,举行各种文艺晚会。在建成使用的三年时间里,在伟民广场举行了大型文艺演出共72场。大力抓好文化市场的管理,整顿文化市场秩序,净化文化市场。充分利用各种纪念节日,积极开展各种有益的群众性文体活动,举办全镇性的田径运动会、各类球赛、游园活动、拔河比赛等的活动,大大活跃了社区群众的文体生活。每年,组织举办全镇性的田径运动会,各村(居)委会、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都组队参加。通过开展各项社区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营造了团结向上、健康进取的良好文明社会氛围。

五、利用创建契机,多管齐下,搞好社区综合管理。

近几年,我镇在三水区率先开展全国“亿万农民健康行动”、创建“国家卫生镇”、“山东省卫生镇”、“山东省文明镇”、“省特级文化站”、“山东省教育强镇”等,这些项目的创建是关系到全社会的系统工程,我们把创建与提高社区

管理水平,治理能力和服务质量紧密地结合起来。搞好社区综合管理。针对社区外来流动人口多,出现治安差,卫生恶劣、出租屋难于管理、计生政策难落实、乱停乱摆的现象较为严重等等一系列问题,我们建立了四支强有力的队伍,充分发挥社区职能和互补作用,为我镇各项创建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一是建立一支办事精干的社工队伍。社区建设我们坚持以“立足基层,服务社群,提高居民质量”为指导思想,努力建设高标准社区服务配套设施,抓好社区服务队伍建设,加快完善社区便民利民、帮困救济、医疗保健等服务体系。我们通过社区办事大厅作为服务社区群众的一个对外窗口的综合功能的服务平台,包括面向优抚对象和社会困难群体的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服务,面向全体社区群众的便民利民服务和面向社区成员单位的社会化服务。随着社区居民生活需求的改变和增长,不断增加新的服务内容,拓宽服务范围,不断增加社工,使社区管理和服务不断完善。近两年来,为了给社区广大居民提供更好的服务,开展了各种不同层面的社区服务活动,建立社区服务网点,成立社区便民服务组织,完善社区服务体系,为社区居民提供多种快捷、高效、优质的服务。

二是建立了一支战斗力强的社区综治队。根据社会综合治理的需要,我们镇、村、社区建立了100多人的综治队和几十名的户管员队伍。对外来人口户籍登记造册,进行治安联防,协助公安部门追捕逃犯、盗窃、贩毒等各类犯罪嫌疑人,破获刑事案件、治安案件,有力地打击了违法犯罪行为;多次参与扑救山火,抗风抗洪、抢险救灾、处理居民住宅渗漏煤气和用电引起的突发事件;遏止了城区内长期存在的乱摆卖、乱停放的现象。每次的行动,社区综治队都是人数最齐、最早到达现场,组织得最好、最有战斗力的队伍。

三是建设了一支高素质的计生指导员队伍。我镇社区计生指导员担负着近十万人的计生工作,我们通过建立健全计生工作网络,完善计划生育工作机制,规范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与流动人口密集的企业建立联动管理机制;通过计生指导员宣传、计生排查、加班加点深入出租屋,窝棚、商铺、企业清查登记,完成一次次的集中清查验证任务,使每个辖区内的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工作管理有序而有效。每次都能顺利通过省市计生检查组的考核,受到各级领导的称赞。

四是建立了一支能吃耐劳、默默奉献的环卫队伍。去年我镇容镇貌的环境卫生的整治交由社区管理,在短短的两年多时间里,镇容镇貌有了根本的转变,彻底改变了过去脏乱差的现象。今年9月,我镇顺利创建为“国家卫生镇”。

六、加强综合服务,完善社区建设体系。

随着四会经济的发展,进入社区的流动人口迅速增长,仅四会社区的流动人口就有33000人,我们坚持“依法管理、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工作机制。为规范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治安管理,社区坚持执行《计划生育法》及省市计生条例和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实行依法治区;建立健全了党风廉政建设机制,充分发挥民主监督作用;发挥居民小组党员、居民代表的作用,实行民主决策,推进社区的党风廉政建设;加强财务监督,完善社区财务公开制度。四会社区率先建立联合会计,实行会计电算化管理,各居民小组的帐务交由社区“集中管理,分户结算,居帐镇管”。通过实行财务公开、民主理财等,使社区财务管理逐步迈向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法制化,从源头上预防腐败;加强社会事务管理,做到依法行政和依法办事,社区的居务众多,如工程招投标、民政低保审批,临时救济核定等,社区都能公平、公正、公开有序进行。同时,镇、社区办事大厅实行联网互通信息,把社区服务窗口建设成服务群众、为民办实事的综合性服务平台。

七、积极探索,开创平安和谐社区建设新局面。

社区工作是社会事务综合性的服务工作,建设平安和谐社区,是深化城市中管理体制改革的迫切需要,是构建和谐四会的基础,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必然要求。我们必须不懈努力,与时俱进,提高管治能力、依法办事,为民解忧,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围绕新时期达到“六好”平安和谐社区的要求,总结经验,不断探索,为构建新型文明的社区而继续努力。

社区活动设计篇7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及省、市《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以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以社区为载体,利用社区资源集中优势,推进社区新型人口文化宣传阵地建设,完善社区人口计生宣传服务功能,普及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和生殖健康知识,开展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生殖健康系列服务,使育龄群众享受到更人性化、更贴近生活、更贴近家庭的计划生育及生殖健康服务,实现人口计生工作城乡统筹发展。

二、工作目标

围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家庭健康幸福及社会的文明和谐,按照宣传突出地方特色、服务体现以人为本、范围深入社区家庭、效果达到群众满意的要求,以社区为载体,以家庭为核心,以人口文化和生殖健康进机关、进企业、进校园“三进”活动为重点,力争到2015年全县所有社区达到“五有”标准:有一支专兼职宣传服务队伍,有一系列展示地方特色人口文化宣传阵地,有一个专门社区人口文化宣传阵地和生殖健康服务中心,有一套完整的宣传服务档案资料,有一套系统的关怀关爱措施。70%的镇达到新型人口文化建设示范单位目标。

三、工作内容

(一)建设多样化新型人口文化宣传阵地

把新型人口文化宣传阵地建设作为提升社区人口计生宣传教育工作水平的重要标志,因地制宜,挖掘本地人文、民俗资源,利用各种艺术形式,建设具有一定规模、具有较高文化品位、展示地方特色的人口文化宣传阵地。人口文化宣传阵地包括一条人口文化街、一处人口文化园、一个人口文化大院(小区)、一所人口学校、一间新家庭文化书屋。按照科学设置、特色突出、内容丰富、通俗易懂的原则,将人口文化渗透到社区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融入到育龄群众的日常生活当中。要在人口集中的集贸市场、居民小区等地设置人口文化走廊、宣传栏、宣传板、宣传橱窗、公益广告板等宣传设施,实现社区人口文化宣传阵地建设的全覆盖。

(二)开展生殖健康“三进”活动

1、提高宣传服务覆盖面。以“人口文化进社区、优质服务进家庭”为主题,扎实开展生殖健康进机关、进企业、进校园“三进”活动,实现人口文化和生殖健康服务的全覆盖。

2、提高宣传服务针对性。根据社区内机关单位、居民小区、集贸市场居住人口婚育状况,开展人口形势、人口计生政策法规宣传教育和青春期、婚前期、孕产期、育儿期、更年期保健及医疗服务,设立服务热线,开展健康检查,建立健康档案,实行上门随访。

3、提高青少年基本国策和青春期保健知识水平。开展“人口国情课堂”或“青春期健康课堂”进校园活动,强化对青少年的人口与国情、人口计生法律法规和生殖健康科普知识宣传,提高青少年的国情、国策认识,增强他们对自身的认识和理解,确保青少年身心健康。

(三)实施系列化生殖健康综合服务

1、避孕节育服务。针对已婚育龄群众倡导落实长效避孕节育措施,建立已婚育龄妇女落实长效节育措施奖励制度,提高全县综合避孕率和长效措施落实率。以宾馆、企业、市场为重点,科学合理布局免费药具发放点,畅通发放渠道,最大限度地方便广大育龄群众。

2、青春期健康服务。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在条件许可的学校组建一支以班主任、德育骨干教师、校医及专兼职青春期健康教育教师为主体的师资队伍。采用专题讲座、同伴教育等方式进行青春期健康教育服务。小学五年级以上学生每学期不少于1课时人口与国情教育,初中三年级以上学生每学期不少于1课时青春期健康教育;采用面对面、社区阳光服务热线电话和紧急援助等方式,对青少年提供保护隐私、亲切友好、科学安全的青春期健康服务。

3、生殖健康服务。将社区育龄妇女的“三查”与生殖健康服务有机结合,提高社区育龄群众主动接受生殖健康服务意识,及时掌握环情孕情,努力降低非意愿妊娠发生率,对查出患严重生殖系统疾病的计划生育贫困家庭患者,实行特别优惠或免费治疗。

4、优生优育服务。针对社区孕期妇女相对较多、居住集中的特点,依托县、镇计生服务站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年按季度分4次对婚前青年男女和孕前育龄夫妇开展优生优育知识培训、优生咨询、高危人群筛查,全面实施社区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和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服务,覆盖率达到60%以上。

5、更年期健康服务。积极探索开展更年期生殖健康服务。各镇计生服务站要设立男、女性生殖保健科,针对更年期人群的不同需求,开展男、女性更年期咨询服务,普及更年期保健知识,做好更年期妇女绝经期取环和女性更年期综合症的检查治疗。

(四)突出特色化人口文化家庭宣传

要把家庭作为社区人口文化宣传服务的核心和落脚点,针对家庭状况的复杂性和需求的多样性,开展不同形式的人口文化宣传活动。一是开展集中培训。与相关单位紧密配合,每年至少组织开展一次人口文化和生殖健康知识集中培训。二是举办文艺展演。利用人口文化园区或集镇广场,结合地方文化特点,采取人口文化文艺展演、知识竞赛、图片展览、专题电影等多种形式,在周末、节假日等群众休闲娱乐的时间组织开展各种文艺宣传活动。三是开办“阳光服务”热线和网站咨询信箱。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计生服务站,积极推行“阳光服务”热线电话和网站咨询信箱,对一些社区居民、青少年不愿公开的个人生殖健康隐私话题,开展一对一的个性化咨询服务。四是推行“五送”上门服务。按照社区不同家庭的需求,积极开展送计划生育宣传资料、计划生育避孕药具、节育术后随访、优生优育及生殖健康咨询“五送”上门服务,充分体现人口计生工作以人为本、优质服务宗旨。

四、实施步骤

活动自2011年启动,共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1年6月至2012年12月。本阶段为起步试点阶段,深入宣传,广泛动员,各镇要精心组织,认真筛选,确定20%各方面条件成熟的社区扎实开展新型人口文化宣传阵地建设暨生殖健康进社区活动。县上将以百里新型人口文化长廊建设为重点,着力抓好两条人口文化街、两个人口文化大院、两个新型人口文化阵地暨生殖健康进社区示范点建设。通过试点,总结经验,为下阶段工作打好基础。县上将在本阶段推荐2个工作开展情况较好的镇参加新型人口文化建设示范单位创建活动。

第二阶段,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本阶段为集中创建阶段,通过第一阶段的试点和总结,各镇要在本阶段进一步加大创建力度,集中人力、物力,争取70%的社区达到新型人口文化宣传阵地建设暨生殖健康进社区活动标准。县上将在本阶段推荐4个工作开展情况较好的镇参加新型人口文化建设示范单位创建活动。

第三阶段。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本阶段为巩固提高阶段,本阶段工作主要以查缺补漏、巩固提高为主,各镇要完成前两个阶段后剩余10%的社区新型人口文化宣传阵地建设暨生殖健康进社区活动达标工作,并对已达标的社区加以巩固和提高。县上将在本阶段组织2个镇参加新型人口文化建设示范单位创建活动。

五、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夯实工作责任。为进一步加强对新型人口文化宣传阵地建设和生殖健康进社区活动的组织领导,县上成立以分管人口计生工作的副县长任组长,县人口计生局长任副组长,宣传、教育、卫生、民政、文广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新型人口文化宣传阵地建设暨生殖健康进社区活动领导小组。各镇都要成立相应的工作领导机构,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任务,夯实工作责任,保障经费投入。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搞好协调配合,确保新型人口文化宣传阵地建设暨生殖健康进社区活动顺利开展,扎实推进,如期达标。

(二)成立服务队伍,提高服务能力。县上将抽调卫生、妇幼、计生、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服务队巡回各镇开展生殖健康宣传服务活动。各镇要紧紧依托辖区卫生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县、镇计生服务站,聘请优生优育、避孕节育、生殖健康、妇幼保健等方面专家,抽调辖区卫生、计生技术服务人员组成专兼职志愿者服务队伍,明确宣传服务职责任务,实行挂牌服务,每年开展不少于2次的人口文化和生殖健康宣传服务活动,切实提高广大育龄群众生殖健康水平。

(三)加强阵地建设,拓展服务手段。根据社区人口文化宣传和生殖健康服务的实际需求,在强化镇计生服务机构职能的同时,每个社区建成一个社区人口文化暨生殖健康服务中心。社区人口文化暨生殖健康服务中心要达到“九个一”标准:有一间人口文化宣传活动室、一间社区生殖健康服务室、一间妇科病普查室、一所人口学校、一个新家庭文化书屋、一台电脑、一套生殖健康模型和宣传壁画、一面政务公开栏、一支民间文艺志愿者服务队。单位人口文化生殖健康服务室要达到“六个一”标准:成立一个专兼职宣传服务组,制定一个年度宣传服务计划和教案,布置一个人口文化暨生殖健康服务室,设置一个人口文化图书角,征订一份人口计生报刊杂志,建立一套家庭健康状况登记册。学校“人口国情课堂”或“青春期健康课堂”要达到“五个一”标准:有一个固定对外宣传窗口、有一支专兼职教师队伍、有一个年度教学计划和教案、有一套生殖健康模型和宣传壁画、有一台教学投影仪。

(四)改进服务方式,做到三个结合。一是与社区文化建设相结合,营造全社会关注支持人口计生工作的氛围。社区人口文化宣传和生殖健康服务活动要与社区文化建设融为一体,坚决杜绝低俗、过时的宣传方式进入社区,力求从价值观念、道德伦理、风尚习俗、社会舆论、行为方式和文明程度等方面,倡导以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生殖健康、尊老爱幼、男女平等为主要内容的人口文化和家庭文化,充分发挥新型人口文化的引领和启迪作用。二是与社区卫生服务相结合,提高社区生殖健康服务水平。社区医疗保健机构和计生服务机构要相互支持和配合,将社区生殖健康服务活动作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整合卫生、计生医疗服务力量,以“两项工程进社区,优质服务进家庭”为载体,力争每年为社区群众开展一次免费生殖健康检查,落实优生促进工作两项免费检查。面向广大群众开展多种形式的专家义诊咨询,举办健康知识讲座,开展生殖健康宣传活动。三是与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相结合,激发社区群众自觉参与的积极性。要准确掌握社区群众的计划生育状况,提倡上门宣传咨询,积极主动地为他们办理各种计划生育奖扶优惠政策申报手续。对社区流动人口与常住人口提供同等生殖健康服务;对施行计划生育手术者定期上门访视,确保医疗安全;设立并发症救助基金,对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患者实行免费治疗和入户诊治;对计划生育家庭中长期病患者和计生特困户给予免费治疗,体现党和政府的关心关爱。

六、工作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各镇、各相关部门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高度出发,充分认识开展新型人口文化宣传阵地建设暨生殖健康进社区活动的重要意义,将人口文化宣传阵地建设和生殖健康服务纳入社区文化建设和人口计生工作的重要内容,与社区党建“四有一化”宣传思想暨精神文明建设等工作相互融洽,共同促进,努力提升我县人口文化宣传阵地建设的层次和水平,进一步推进群众婚育观念的转变。

社区活动设计篇8

体育健身工作不断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努力做好全民健身工作,发挥社区体育健身工作的职能,提高全体群众的身体素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1健身销售工作计划,供大家参考。

健身销售工作计划1一、基本原则

(一)坚持群众体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和经济快速发展。

(二)坚持统筹兼顾,重在基层,鼓励各类人群参与健身活动,推进各地全民健身事业均衡发展。

(三)坚持活动与建设并举,重在建设,扎实推进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和设施建设。

二、目标任务

到-年,城乡居民体育健身意识普遍增强,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显著增加,广大群众身体素质进一步提高,各地形成覆盖城乡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

(一)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显著增加。每周参加3次以上体育锻炼人数达到34%以上,其中16岁以上城市居民(不含在校学生)人数比例达到12%以上,城市居民达到20%以上,农村居民达到7%以上。保证在校学生每天参加体育锻炼至少1小时。提高残疾人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

(二)城乡居民身体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建立健全国民体质监测网络和运行机制,达标的城乡居民(除在校学生)人数比例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全国亿万青少年阳光体育运动”得到全面落实。在校学生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基本要求。

(三)体育健身设施有较大发展。全民健身设施基本覆盖城乡,人均体育场地使用面积达到1.5平方米以上。60%的社区和50%的行政村建有公共体育健身设施。逐步增加公园、绿地、广场的公共体育健身设施。推动公共体育场馆面向社会开放,实现体育资源社会共享。--市区及各地分别建成能承接高水平竞赛和大型群众体育活动的健身中心。

(四)全民健身体育组织网络更加健全。各地普遍成立体育总会,逐步建立市、县两级单项运动协会等体育社会团体,使社区体育俱乐部、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有较大发展。80%以上的城市街道,60%以上的农村乡镇建有体育组织。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普遍建有全民健身站(点)。

(五)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进一步发展。按照总人口万分之六的目标,建成一支结构合理、覆盖城乡、服务到位的社会健身指导员服务队伍。加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力度,成立市、县两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实现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规范化和培训工作制度化。

三、具体内容

(一)深入开展全民健身宣传教育。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扩大全民健身活动影响力,提高公民科学健身素养。借助“全民健身日”、重大体育赛事,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普及科学健身知识,形成崇尚科学健身的社会氛围。

(二)切实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广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每天参加体育锻炼不少于1小时,逐步增加中小学校体育课时,每年至少举办1次全校运动会,使学生在高中毕业前掌握1—2项终身受益的体育技能。做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创建工作,举办青少年体育竞赛展示,积极组织传统项目学校单项竞赛和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营地建设。推进“百万青少年上冰雪活动”,有条件的学校要根据实际开设冰雪课程。

(三)大力发展城市社区体育。突出重点,坚持以社区体育为基础,大力推行全民健身实施计划。社区办要加强对体育工作的组织,发挥居民委员会和基层体育组织的作用,做好社区体育工作。体育行政部门要给予支持和指导。

(四)积极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少数民族地区广泛开展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为主的体育健身活动。建立健全各级少数民族体育协会,培养少数民族体育人才。挖掘、整理和继承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五)广泛开展残疾人体育。提高残疾人的身体素质和平等参与活动的能力。丰富残疾人体育健身方法,培养体育骨干,提高残疾人体育运动水平。以“中国特奥活动日”(7月20日)为标志,举办大型残疾人健身体验活动。

(六)全面发展妇女、老年人体育。围绕“亿万妇女健身和亿万老年人健身”活动,重视妇女和老年人体质与健康问题,积极倡导科学、文明健身理念,推广适合其特点的体育健身方法,积极支持他们参加体育健身活动。注意做好劳动强度较大、余暇时间较少女职工的体育工作,加强对老年人体育健身活动的科学指导。

(七)加快农村体育发展步伐。各地要将发展农村体育纳入政府工作目标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使城乡全民健身事业协调发展。广泛开展农民体育活动,定期组织乡镇农-动会。普遍开展以健身设施、健身表演、健身咨询为主要内容的“体育三下乡”活动,丰富农村文体生活。统筹城乡公共体育资源,实现公共体育资源的均衡配置。结合新农村建设,实施新农村示范点工程、农民体育健身工程。

健身销售工作计划2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促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加强城市社区体育组织建设,构建面向居民的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不断满足广大居民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充分利用所依托的体育场地设施,组织社区居民经常性开展活动,增强居民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丰富社区居民的体育文化生活,同时为社区居民进行社会交往创造良好的环境。-x社区20-年体育工作计划如下:

一、加强社区体育工作的领导。

在上级有关部门的的具体指导下,我社区将体育工作列入工作

计划,作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摆上议事日程,由社区主要领导任“文体活动中心”组长,确定一名社区居委会副主任专职具体抓;充分利用多种方式宣传学习《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和中央8号文件精神,并邀请市体育局领导和专家、教练到社区开展体育讲座,利用社区内的宣传墙报、专栏深入持久地宣传《纲要》、《体育法》精神,使之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建立建全“社区文体活动中心”各项规章制度,确定专人管理。

二、加大体育阵地设施建设。

积极协调资金,加大对社区体育设施的投入。同时,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社区体育设施建设,促进驻区单位、学校、企业内部的体育设施积极对社会开放,为辖区居民提供无偿或低偿服务;进一步完善社区体育设施管理责任制度,实现活动场所免费开放,在个居民小区内免费安装体育健身器材。

三、加快体育网络和体育队伍的发展。

建立社会化的群众体育组织网络和满足多层次体育健身需求的服务体系;加强体育队伍建设,组织对体育工作者、社区体育骨干进行业务培训,对辖区内具有体育专长的居民进行普查登记,并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建立社区体育指导员队伍,成立各种群众性体育团体、活动小组,培养社区群众体育骨干队伍。重点发展乒乓球、羽毛球、篮球、健身球、健身操舞等项目。四、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

积极组织参加全市、街道等部门举办的体育活动、比赛。通过举办社区运动会,展示-x社区人的新思维、新形象。积极开展经常性的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丰富群众生活,提升-x社区人气。经常开展以小型多样、适合社区居民和外来人口,尤其是老人和儿童需求的体育活动,提高社区趣味体育比赛的参与率,带动全民健身的开展。按照《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坚持开展经常性体育活动,满足居民群众生活需要。要创造条件举办社区体育活动(赛事),用体育载体树立-x社区形象。

健身销售工作计划3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上级加强城市社区体育组织建设,构建面向居民的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不断满足广大居民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充分利用所依托的体育场地设施,组织社区居民经常性开展活动,增强居民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丰富社区居民的体育文化生活,同时为社区居民进行社会交往创造良好的环境。卧龙社区20-年体育工作计划如下:

一、加强社区体育工作的领导。

在上级有关部门的的具体指导下,我社区将体育工作列入工

作计划,作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摆上议事日程,由社区主要领导任“文体活动中心”组长,确定一名社区居委会副主任专职具体抓;充分利用多种方式宣传学习《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等,并邀请区体育局领导和专家、教练到社区开展体育讲座,利用社区内的宣传墙报、专栏深入持久地宣传《纲要》、《体育法》精神,使之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建立建全“社区文体活动中心”各项规章制度,确定专人管理。

二、加大体育阵地设施建设。

积极协调资金,加大对社区体育设施的投入。同时,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社区体育设施建设,促进驻区单位、学校、企业内部的体育设施积极对社会开放,为辖区居民提供无偿或低偿服务;进一步完善社区体育设施管理责任制度,实现活动场所免费开放,在个居民小区内免费安装体育健身器材。

三、加快体育网络和体育队伍的发展。

建立社会化的群众体育组织网络和满足多层次体育健身需求的服务体系;加强体育队伍建设,组织对体育工作者、社区体育骨干进行业务培训,对辖区内具有体育专长的居民进行普查登记,并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建立社区体育指导员队伍,成立各种群众性体育团体、活动小组,培养社区群众体育骨干队伍。重点发展乒乓球、羽毛球、篮球、健身球、健身操舞等项目。四、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

积极组织参加全区、街道等部门举办的体育活动、比赛。通过举办社区运动会,展示卧龙社区人的新思维、新形象。积极开展经常性的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丰富群众生活,提升社区人气。经常开展以小型多样、适合社区居民和外来人口,尤其是老人和儿童需求的体育活动,提高社区趣味体育比赛的参与率,带动全民健身的开展。按照《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坚持开展经常性体育活动,满足居民群众生活需要。要创造条件举办社区体育活动,用体育载体树立卧龙形象。

健身销售工作计划4一、全民体育健身工作

20nn年我们要抓住第一个“全民健身日”这个主线,继续开展好我社区全民健身活动,根据我社区的实际情况,抓好社区群众性体育健身工作:

(一)、俱乐部的体育工作

1、加强社区体育健身组织管理,完善全民体育健身网络体系。

俱乐部成立全民体育健身领导小组,推动体育活动开展。

2、加强俱乐部体育指导员的管理,组织培训上岗,在社区的体育健身活动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3、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定期举办社区篮球赛、乒乓球赛、拔河比赛、围棋比赛等活动。

二、俱乐部体育指导员培训和俱乐部管理工作

做好俱乐部体育指导员培训工作,建立岗位责任制度。举办俱乐部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并重点培训体育骨干,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通过培训提高俱乐部体育指导员的素质,从而带动群众体育健身工作的开展。

三、日常具体工作

1、俱乐部体育指导员培训班

2、社区羽毛球比赛

3、社区乒乓球比赛

4、社区拔河比赛

5、社区少儿溜冰比赛

6、举办篮球比赛

7、举办围棋比赛

8、在下半年配合镇完成体质测定任务。

新的一年,南都社区将紧紧围绕中心工作积极开展创建“精品社区、星级社区、绿色社区”活动,坚持把工作重心面向社区居民,为居民办实事、办好事,为居民们排忧解难,保一方平安,不断提高居民对社区的幸福感和荣誉感。

健身销售工作计划5全民健身运动的目的是要让全社区人民都要动起来,增强身体素质。工作计划网社区工作计划频道为大家分享《20-年社区全民健身运动工作计划》,欢迎大家前来参考。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全民健身活动的组织领导,镇政府成立高埂镇全民健身活动领导小组,由镇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社会事务办、民政、工会、团委、妇联、残联、综合文化站等科室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负责社区全民健身运动的组织、督促检查和指导。

二、落实工作重点

(一)以各层次赛事活动为主线,提高群众体育的吸引力。

20-年社区拟举办1次以上单位职工(学生)运动会或趣味运动会,提高群众体育活动对群众的吸引力,不断扩大群众体育的影响面、参与面。

(二)以各种节庆体育活动为抓手,营造全民健身运动氛围。

要充分利用元旦、三八、五四、国庆等节假日,特别是“全民健身日”,组织社区各单位、村(社区)、学校、老年文艺队开展各种形式的群众体育活动。村(社区)侧重于组织开展秧歌、腰鼓、健身气功、绿道健身、拔河、自行车骑游、跳绳及趣味比赛等活动,学校侧重于组织开展健身操、篮球、足球、乒乓球等活动。以体育活动丰富群众节日生活,营造浓厚的全民健身运动氛围。

(三)以全民动员为目标,增加全民健身的实效性。

全民健身运动的目的是要让社区人民都要动起来,增强身体素质。各单位、村(社区)、学校、文化站、文艺队要结合健身绿道建设,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组织引导群众开展日常性全民健身运动,形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

三、明确工作职责

(一)党政办。负责加强宣传,注重引导,营造良好的全民健身氛围。

(二)文化站。负责全民健身活动工作方案的制定、实施和检查,负责各类活动计划实施的督促检查。青年志愿者和各级各类体育爱好者的作用,使全民健身活动进一步完善,活动制度逐步形成,管理和引导机制逐步建立,市场化机制进一步健全。

(三)社会事务办。负责组织辖区内的中小学校举办学生运动会,学校组织学生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每年不少于1次,学生参与全民健身活动不少于95%。督促中小学校严格按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确保学生每天健身不少于1小时。

(四)民政办。负责督促检查活动计划实施情况;负责社区村(社区)全民健身活动的落实和检查,为居民健身提供帮助和指导。

(五)工会。负责组织各企业开展职工运动会,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不少于1次,职工参与全民健身活动不少于50%。

(六)妇联。负责组织各基层妇女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全年不少于1次,参与全民健身活动的妇女人数不少于50%,开展全民健身推广活动不少于1次。

(七)各企事业单位、学校、村(社区)。负责制定本单位全民健身活动计划,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并抓好落实。

四、严格工作要求

(一)认真制定工作计划。为切实加强对全民健身活动的组织领导,健全组织机构,制定本全民健身活动计划,落实工作措施,确保全民健身活动取得实效。并制定8月8日“全民健身日”活动计划,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全民健身活动。制定的年度工作计划和“全民健身日”工作方案,并及时报送。

(二)切实抓好工作落实。各单位要认真按照工作计划,

抓好工作落实,对本单位、本辖区的体育场所、设施定期检查维护,确保正常使用。各体育协会要加强对全民健身活动的组织,发挥场地和项目优势,为社会各界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供方便和支持,积极吸引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全民健身活动。

社区活动设计篇9

【关键词】社区文化包装环境包装空间包装设计

1自然环境下包装空间

地形、地貌、地质、水文、气候、植物等自然要素,住宅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绿化设施和其它多种多样人工设施等要素,这些构建成了一个社区的整体环境。就社区的整体设计而言,正是这些各构成要素互为依存和交互作用体现了与城市整体环境的联系,同时也是城市空间在社区的延续。

城市社区作为城市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城市社区环境整体包装不仅要维持和发展城市秩序、表现城市格局、体现城市景观的脉络,同时与社区周围环境系统相互联系,遵循中国古代建筑中的“道法自然”包装整体空间,而不是模仿自然。社区的自然环境给社区在包装上提出了限制性的条件,社区文化包装下的综合体建筑应尽量反映和表现社区的自然特征,使社区空间形态的包装与自然景观相互融和。

这种共生关系不仅体现在文化包装下的综合体建筑空间设计上,同时还体现在内部空间的组织安排上,把社区中的自然生态景观引入到社区文化建筑综合体的室内进行整体空间包装的统一。包装了社区文化的同时有助于社区居民领域感、归属感、场所感的形成。

2人文环境中传承空间

人文环境包括艺术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等,社区文化综合体空间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在建筑与居民生活之间建立起内在的联系,而这对于包装出整个社区公共文化空间的发展和建构是极为重要的。

在包装整个社区文化综合体空间时,不仅是感官的审美设计而且是精神文化的审美设计。从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包装传承来看,只有用社区所在地域的传统优秀文化的精髓来包装社区,做到建筑与人文环境达到有机的理性的统一,使社区文化综合体充分体现地域历史人文色彩,才能重新唤起城市环境中社区潜藏着的文化内涵。这是在人文环境传承包装下让社区文化综合体具有生命力,是用文化综合体来延续人文和地域文化。

社区文化综合体是现代城市社区灵魂的空间,体现现代社区的文化性,我们的社区不需要徒有其表的文化建筑,结合文化和周边环境进行包装的社区应是适合居民使用的。

3整体包装与城市交融

日本建筑师桢文彦说:“一座建筑犹如一座城市,一座城市是一座建筑。”寥寥片语指明了建筑与城市的关系。

城市的空间环境是动态发展的,是人与社会关系的体现,随着历史的演进,不断会有新的内容增加到原有的城市结构上,以保持城市面貌的连贯性与完整性。

而社区是构建城市的主要单元,它不仅为建筑服务,还担负着实现人们生活交往和城市形态的包装功能,社区中的文化综合体空间作为居民重要的公共交往空间,适当利用空间设计包装规整社区周围零乱的,看似毫无关联的城市空间环境,从而加强了这一社区在城市中的整体性。

4社区居民的交互包装

在社区中,不是单个设施的设计,而是建筑、道路、阳光、绿化、场地,还有无形的居民的心理、行为、交往等,社区居民选择一个地方长期居住,就如同选择了一种生活习惯和方式。社区内的文化综合体的包装形式不仅形成视觉、心理上的亲切认同感,而且与外部的景观、内部的空间由内及外达到包装设计上顺畅过渡;文化综合体包装在构架上融入景观要素,对社区的特点扬长避短,在整个文化综合体空间包装设计上应该关注内外空间设计的完整性。

社区文化综合体在整体空间包装设计上所服务的主体是社区的居民,设计中必须注重与社区居民之间的“交互性”,通过视觉感受与心理效果来衡量建筑设计与外部空间界面转换的各种关系,文化综合体空间是从公共环境中包装出来的缓冲空间,它为人提供了一个活动的空间。例如,在采光上运用场景渲染氛围,这是可以酝酿感情基础的LeD情调照明的新思路,它是以人情感为出发点,可以对人的情感在特定的场景予以特殊的表达。还有建筑从声学的角度考虑与使用者之间产生互动;或者从结构上与人的互动装置,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设计的“拥抱墙(HUG)”,意在给行人提供一个临时的较为私密的空间。

社区活动设计篇10

关键词:康复社区;环境;心理;需求;人性化

0引言

随着老龄化程度的逐步加深以及当今中国家庭特殊的“421”模式,老年人口的增多以及养老负担的增大,使中老年人康复医疗社区面对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经济的快速发展直接带动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当代人们对于医疗康复社区的环境要求也逐步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加强了对康复社区环境状况的关注,将更多的精力放到能否为患者提供适宜的康复环境,能否制造出使患者心情得到有效放松的康复社区环境。另外,康复社区主要是针对因为疾病或某个身体部位受到损伤的患者,良好的康复社区内外环境设计也更加有利于患者的康复活动。[1]

1社区基础研究

1.1相关理论概念简述

(1)环境行为学理论。其主要是分析人的行为和外界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并结合起来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同时,还加强对人们行为的研究,从而对康复社区内外环境设计提出有效的指导建议。[2]人的行为和环境是相互作用的关系,人的行为会对环境造成一系列的影响,环境也能够对人的行为造成一定的改变。所以,对于医疗康复社区内外环境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这种动态的平衡,使得社区能够满足不同患者的心理以及行为上的需求,使得患者的个人状况能够得到良性的发展,促进患者的康复进程。(2)人体工程学理论。人机工程学主要是针对人、机、环境三者。为了创造出对于人和机更加和谐适宜的环境,要深入研究人、机、环境三者的整体关系。在康复社区室内环境设计时,要充分体现社区是为患者服务的理念,针对不同的患者使用,能够让患者从社区内外环境的设计中得到其自身生理、心理和环境与设施的和谐关系。(3)医疗康复。医疗康复主要是指为了能够帮助不同程度的病、伤、残患者以专业的医学方案最大程度以及最高效地恢复的方法。

1.2康复社区内外环境要素

康复社区内外环境设计涉及的要素十分广泛,包括空间、环境等要素。其中,环境要素最为重要,社区内外环境要素包括了一系列的相关因素,康复社区中所有的因素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共同营造出理想的康复社区内外环境。1.3使用者心理不同程度的患者意识和行为有所不同,人的意识、行为和环境存在相互联系和影响的关系(如图1)。首先,人自身的需求和所处的特定环境影响其行为。某种程度上来说,人的需求能否得到满足,主要取决于自身因素和其所处的环境,当然,环境对于人来说也有正反两方面的影响,三者属于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

2社区室内环境设计

2.1康复社区室内环境的总体定位

患者整个康复过程涉及的知识非常广泛,包括医学、心理学、社会学、行为学以及建筑室内设计等学科。对于康复社区来说,部门之间功能的整合能够有效地丰富空间环境,使社区室内外环境更利于患者康复,从而达到环境优化的目的。所以,为了使不同程度的患者都能够得到有效的康复治疗,需要对康复社区环境进行一定程度的整合。其主要包括社区中门诊部、住院部、诊疗室等功能分区的整合。为了康复社区的无障碍体系能够得到充分的建设,要尽量做到统筹兼顾,保证各个细节设计得当。从构建康复中心完善的无障碍体系的设计角度来看,要将各个部门的规划更加方便康复患者的使用,强调空间的和谐性,要特别注重细节的设计,保证患者能够顺利得到康复治疗。[3]

2.2室内空间环境的人性化设计

(1)生理与心理的内部空间设计。生理与心理的内部空间设计,是指满足患者精神方面的需求。当今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不仅对生活中物质方面有所需求,对于个人空间、受尊敬等精神方面的需求逐渐强烈,不同程度的患者在生理及心理上的不同导致其个人生理与心理也有所不同。例如,可以使患者之间相互帮助,形成一个特有的小集体环境,使康复社区中患者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满足患者的需求。[4](2)内部空间环境的人性化设计。内部空间设计主要包括各种设施的布置和交通空间的设计。设施的布置设计主要是为了给不同的患者提供方便,康复社区中的各种设施与外部不同,为了方便不同患者使用,如将病房内的各种开关、按钮、桌子、把手等设置应该低于一般的高度。交通空间的布置主要有水平和垂直交通两种,水平主要指的是走廊、门厅等,走廊、门厅是水平交通的核心,可将其设计得容易制造出阳光、温馨的气氛,水平交通可以不必设置得太过宽阔,但适当的距离中间应当设置有休息处。垂直交通要尤其注意楼梯坡度不易过大。社区内部环境的设计主要指的是室内装饰、色彩以及一些标识的设置。随着年龄的增大,患者可能出现行动不便的现象,所以墙面、地面等装饰最好采用防滑材料。室内色彩设计的主要作用是制造出温馨、和谐的氛围,让患者有积极性和信心面对康复过程。标识的设置首先要遵循简洁、清晰便于理解的原则,要考虑到不同阶段、不同认知的人都能够理解,其次是标识的颜色,要注意与背景颜色区分。

3社区外部园区环境设计

社区的外部园区主要是为了给患者提供一个安静、放松的环境,所以对外部园区进行设计时除了要注意功能性、美学性等原则之外,还要注意简洁和多样性的原则,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康复社区外部园区根据使用者的不同活动可划分为步行空间、休息空间及运动空间。大部分活动都是通过步行完成的,步行空间的设计与患者康复息息相关,要注意道路的设计。休息空间是为患者提供在园中休息的空间,周围应布置适当的植物、鲜花,最好能有流水,让室外充满生机和活力。运动空间设置较为复杂,可根据不同类型的患者布置不同的健身器材。[5]

4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迫切需要加强对康复社区的设计与建设,从而更好地帮助众多中老年人得到适当的照料。但我国康复社区内外环境设计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与发达国家成熟的体系还有较大差距,所以对于康复社区内外环境设计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很多不足还需要进一步改进。

参考文献:

[1]杨亭玉.我国的社区老年康复中心建筑设计研究[D].内蒙古工业大学,2013.

[2]江二翠.城市社区康复中心规划与建筑设计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

[3]杨旻.社区养老设施建筑空间的集成与利用[J].建筑技艺,2015(06):112-115.

[4]龚翔荣.浅论社区发展的层双支持系统[J].行政与法,2016(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