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3:45:36

内部审计的重要性篇1

【关键词】公司治理;内部审计;重要性;对策

一、内部审计的重要地位

2006年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认为内部审计是一种为促进价值增值,改善组织营运状况而进行的独立、客观的保证和咨询活动,它通过系统而严谨的方法来评价和改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治理程序的有效性,以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从内部审计目前的情况来看,内部审计贴进管理容易发现管理上的漏洞,内审人员对本企业的目标、分工、规章制度、工作流程、生产经营情况等较为熟悉,可以有效地掌握被审计单位的各种情况,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内部审计实际上是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保证管理者高度重视内部审计人员的存在及其职责,内部审计应该独立于其他部门,明确内部审计的职责。这样可以充分的体现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高层次性、广泛性和综合性。在公司中,内部审计的特殊职能定位和权威性,保证了其评价和咨询活动的独立性和客观性。

二、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1.公司最高领导层对内部审计不重视、认识不到位。公司最高领导层对内部审计不重视、认识不到位,是目前制约公司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发挥作用的最为严重的问题,说明企业最高领导层对内部审计还没有引起高度的重视,对内部审计的认识还存在很大的差异,导致公司内部审计发展缓慢。

2.内部审计定位不准、对内部审计职能的认识模糊。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对于大多数民营企业领导来说还是一个新生事物,有的企业领导认为审计代表监督,对其服务企业的职能知之甚少。有的民营企业虽然设立了内部审计机构,其审计职能仅仅局限在单一的监督职能上。企业内部审计在成立之初如何进行操作,并没有现成的理论和准则作指导,如何借鉴国际内部审计的经验对民营企业来说似乎比较遥远,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只能效仿当时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做法进行操作。

3.内部审计机构设置问题。我国民营企业的特殊性质和经营环境决定了其内部审计,无论是机构设置还是人员安排都受制于企业主。调查显示,有些民营企业在组织制度中根本没有内部审计制度;有些虽然有内部审计制度,但没有独立设置的内部审计机构,人员兼职现象也比较严重;有些虽然设立了内部审计机构,但与财务部或其他部门合署办公,缺乏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三、发挥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作用的对策

1.强化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从审计的独立性来看,内部审计机构的地位越来越高,审计的控制作用就发挥的越好;从有效性来看,内部审计直接由企业管理的最高权利机构领导,更便于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提高内部审计的地位,增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是内部审计发挥作用的重要前提,从而使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从实质上和形式上保持独立。

2.加强外部治理的环境。公司治理中有内部和外部治理两种情况,一般情况下的公司治理是公司内部治理,但公司往往会不重视内审的外部治理。公司外部治理受资本市场、融资市场、经理市场等因素的影响,建立和维持资本市场的信心,必须存在一个强有力的信息披露制度,使资本市场能够对公司进行监督,通过兼并、收购以及破产制度实现市场主体的优胜劣汰。

3.采用先进的审计方法,拓展新的审计领域。传统的内部审计方法已难以适应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及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的这种变化,必须逐步建立和完善内部审计方法体系,实现审计手段、审计方法的科学化、现代化。内部审计在有效开展传统财务审计的基础上,可向下列领域拓展:如内部控制审计、管理审计、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管理审计等。

四、内部审计的发展方向

1.内部审计的主要职能转变。目前,我国内部审计人员研究方向主要在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合法性的查证及生产经营方面,审计的功能主要体现在查错防弊,而非对企业管理作出有效地分析、评价和提出管理建议上。此外,对会计报表、账本、凭证及相关资料的审计也都体现在财务领域,未深入到管理和经营领域。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外部制约机制的加强以及内部管理水平的提高,会计电算化普及率提高,账务表面的错弊减少,内审的职能也有待于从传统的“查错防弊”方向向为内部管理服务上进行转变,内部审计的重点也应从内部检查和监督向内部分析和评价方面转变。也就是说,由“监督导向型”向“服务导向型”转变是内审发展的根本出路,内审的职能应是针对管理和控制的缺陷,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协助管理人员更有效地管理和控制各项措施,提高经济效益。

2.内部审计结构转变。在国外,公司一般专门成立独立于其它部门,仅对公司最高权力机构负责的内部审计机构。我国公司也应按照独立性原则来进行内部审计机构的设计。首先应在股东大会、董事会和总经理之下分别设立监事会、审计委员会及审计部,其业务关系为由上而下的指导关系,审计部的设置应高于其他各职能部门;其次对于规模较小、不设审计委员会的企业,审计部应对董事会负责,并在业务上接受监事会的指导;再次总公司的内部审计部门对各分支公司的内部审计部门应实行派驻制,各分支公司的内部审计部门受总公司内部审计部门的直接领导。这种负责的组织形式有利于内审作用的充分发挥。

3.内审队伍的构成向具有多元化高素质人才的组织结构发展。由于内部审计不断由财务领域向经营和管理领域扩展以及内部审计主体的多元化,审计机构在人员构成上也应该是多元化的。不仅要有懂财务及审计的财务人才,还应配备精通企业各项相关业务的工程技术人员、计算机专家、企业管理人员等,丰富经验和较高业务水平的人员加入内审部门将使内审机构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发挥更大的作用。

总之,内部审计作为受托责任系统中一种重要控制机制,已经成为公司治理结构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提升公司内部管理,帮助企业各级经营管理者更有效的完成受托责任内部审计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革新审计技术手段,探讨通过全过程的审查、监督与评价,找出薄弱环节和存在的问题,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与效果,帮助企业完善内部控制,强化经营管理,更好地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思丽妮.关于加强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思考[J].凯里学院学报.2007(4)

内部审计的重要性篇2

一、我国内部审计规范化管理现状

我国企业的内部审计大部分是按照政府管理部门的指令性要求建立起来的,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看成是国家审计的补充。因此,与政府审计、社会审计相比,企业内部审计在机构设置、人员数量和内审质量上,以及在内审业务建设和职能作用上的发挥都较落后,具有明显的不规范性。

(一)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合理、独立性差。独立性是内审工作的基础和灵魂。在我国,某些企业的内审机构表面上也是对董事会负责,实质上却受总经理和总会计师的领导并向其报告工作,甚至有的企业财务部门的负责人兼任内审部门的领导。并且审计人员和被审计单位的各种利益密切相关,使内审机构及其人员工作独立性不强,所作的审计处理决定也因管理体制的制约而得不到有效地贯彻执行,独立性和权威性无法得到保证。

(二)领导者没有真正认识内部审计的重要性。企业领导者没有真正地意识到内部审计的重要性,认为那些都是可有可无的,认为个人的领导作用和相应的处罚条例完全可以避免对企业损害的事情发生。

(三)内部审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目前,我国内部审计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普遍偏低,很难适应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需要,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知识结构不合理,综合分析能力差;2、个别内审计人员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职业道德欠佳;3、内审人员安排随意性较大。

(四)内部审计手段和方法比较落后。我国内审人员对计算机审计还缺乏了解,许多审计还停留在传统手工查账的基础上。抽样审计技术的运用更多地凭借内部审计人员的主观判断和经验,缺乏对审计方法和经验总结和提炼,严重影响了审计质量。

二、我国内部审计规范化的重要性

(一)内部审计规范化对增加企业价值的重要性。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监督控制系统的核心部分,可以通过进行经济效益审计找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挖掘企业内部潜力,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如,检查评价各类销售业务的营业利润情况、分析影响利润的不同因素,从而帮助企业增加收入。

(二)内部审计规范化对增强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内控制度的有效执行成为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内部审计能够发现和反映内控制度的漏洞、盲点和盲区――制度的空白、滞后、冲突、落空。进而存在及时、客观地向企业高层反馈的可能,从而引起高层的重视。

(三)内部审计规范化对增强企业廉政建设的重要性。内部审计人员协助纪检部门进行案件取证工作和配合监察部门开展公司经营绩效方面的效能监察专项检查,如评价对领导干部的监督机制,加强公司廉政建设,起到反腐败、反舞弊的作用。

(四)内部审计规范化对增强企业资产安全、完整的重要性。完善内部审计规范化的目的在于帮助企业的经营活动更具合理化,具有经济性、效率性以及效果性;保证管理决策的贯彻;维护资产和资源的安全;保证会计记录的准确和完整,并提供及时、可靠的财务和管理信息。

三、内部审计规范化管理对策

在市场经济下,从构建现代企业制度、健全企业科学高效的现代管理体系角度出发,需要对内部审计规范化提出改进意见和方法措施。

(一)提高认识,不断更新内部审计理念。提高企业领导层对内审工作的认识是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保证。领导层要不断提高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的地位,实现内部审计人员配备专职化。在对内审人员实行严格准入制度的同时,也要保持队伍的稳定性,促使内审机构成为企业管理必不可少的机构,推进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

(二)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机构,保证其独立性。现代企业建立内部审计机构是主动的,具有相对的权威性,能使审计的职能得到发挥。在公司制企业中,将内部审计机构直接设在董事会之下更能体现内部审计的本质。在非公司制的企业中,内部审计机构由企业主要负责人直接领导,以加强其独立性和权威性。

(三)扩大内部审计的职能,拓宽内部审计的业务范围。现代内部审计除了监督职能外,其业务范围应相应地加以拓宽,由单纯的查错防弊的财务领域进入到内部控制有效性审计、绩效管理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领域。具体来说,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开展对单位内部控制的审计;2、开展对企业管理活动的审计;3、开展各种经济责任审计;4、开展对企业的经济效益审计。

内部审计的重要性篇3

【关键词】医院内部风险审计促进发展

医院审计范围不断扩大,审计人员所面临的情况也愈来愈复杂,审计的风险也随之增大。因此,正确认识医院审计风险,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范是目前医院审计部门面临的重要课题,风险审计也显得尤为重要。

一、风险审计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风险审计,根据《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7号――重要性与审计风险》的定义,即内部审计人员未能发现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重大差异或缺陷而做出不恰当审计结论的可能性。审计风险不仅包括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主观因素造成的风险,同时也包括审计过程之外的非主观因素产生的风险。

风险审计是客观存在的,且具有不确定性,它贯穿审计全过程,即使是审计结束之后,依然可能存在。只要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审计风险就会转化为现实的损失。内审人员只能通过运用计算机、概率论、数理统计等技术和工作经验的积累,对审计风险进行分析研究,把握其规律,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内降低发生的频率,减少损失的程度,但不可能彻底消除风险。

风险在市场经济体制中普遍存在。任何企业、任何经济活动,从始至终都伴随着风险。这些风险既有可能来自于企业内部,也有可能来自于外部;既有显性的,又有隐性的。但是,风险又与机遇并存,与收益相关。没有风险,就没有发展的机会。害怕风险的领导者不是优秀的领导者。关键问题在于能否正确预测风险,妥善回避风险,及时化解风险。

二、医院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1、内审机构设置的合理性

目前我国相当一部分医院将内审与纪检、监察合并。这样虽然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审计部门的地位,有利于精简机构、提高办事效率,但是从专业性的角度看,纪检监察侧重于在员工的思想教育、行为监督和道德风险的控制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工作重点在于“人”,而内审的工作侧重于“事”,强调事件对象的客观本质。由此在实际工作中容易造成党政管理错位,过于强调监督职能而弱化内审管理服务职能的情况,从而增加审计风险。

2、法律法规的完善性

随着国家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及经济政策的不断调整、变化,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然而新形势下出现的违法违纪问题有时没有相适应的法律法规来处理,制度建设方面相对滞后,致使内审人员对有些问题难以认定、判断并解决,审计力不从心。这一情况将要求内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要借助大量的职业判断去认定某一审计事项,而个体主观的差异必然会导致审计风险的存在。

3、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期望值过高

目前,单位内审所要查证的不仅仅是财务方面的问题,还涉及很多敏感的专项事件,而有些被审部门往往在单位内部有复杂的关系,致使被审事项存在较多不确定因素,造成内审人员取证难度较大。内审一旦出现很小的违纪问题,只要审计报告中没有提出,都认为是审计部门工作失误。

三、医院内部审计的发展现状

内部审计作为医院内部管理的一个职能部门,是随着医院的环境变化和规模的扩大而发展的。社会经济和医院规模发展的阶段性,决定了内部审计发展也呈现阶段性的特点。当前我国很大部分医院的风险审计尚处于初步认识和探索阶段,审计理念和方法仍然以传统审计模式为主,普遍运用账项导向审计和制度导向审计。但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风险审计必然要取代传统的账项导向审计和制度导向审计。

1、逐渐认识内部审计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愈演愈烈,医院管理层为了正确预测、妥善回避、及时化解医院经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开始积极主动地拓展目标市场,并在自身内部强化成本意识和推行绩效管理,以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取得行业竞争中的优势地位。部分医院领导干部欢迎内审人员积极“找茬”,不仅限于日常的财务收支方面,还有内控制度建设、对外合作项目效益、基建项目管理等,要求内审人员能够全面融入医院的各项管理之中。

2、逐渐实现信息化管理模式

进行风险审计需要广泛收集经济信息,深入了解各项业务的运营情况,这就必须采用计算机联网,通过网络进行查询。不掌握计算机技能和网络知识,审计就寸步难行,无法承担风险审计的任务。目前,一些医院由单一实体向集团化经营方向发展,相应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很多医院均实现了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informationsystem,HiS)管理,信息化程度明显提高。医院实现HiS管理以后,以前分散到各个科室的数据被集中到一起,统一由计算机中心存储及控制管理,同时对内审人员的要求也发生了改变,如果单纯依赖计算机人员,就好像中间加了一层翻译,会降低审计效率和审计准确度。计算机的广泛应用要求内审人员具备相当程度的相关知识,原先的手工操作模式和一般的计算机应用水平,显然已无法适应审计对象的变化,恐怕也很难实现预期的审计目的。

3、进一步提高审计人员的职业素质

医院内部审计工作一般围绕审计信息的可靠性与完整性,被审计对象遵循各项政策、计划、程序、法律和规章的情况,资源的节约与有效使用等方面来展开的。但是随着医院建设的不断发展,内部审计出现了主要职能从查错防弊向为服务管理型方向转变,机构的设置和定位从平行于各职能部门向更高层次、更完善的结构转变,实施方式从单一靠内审机构人员的力量向与外审相结合的方向发展,内审从事后审计逐步向事前及事中审计转变等多方面的趋势。医院内部审计人员不仅要具备熟练的审计专业知识,还要熟悉金融、证券、保险、外贸等多方面的现代经济知识;不仅要了解本行业的微观运行情况,还要了解社会的经济周期、行业所处的地位、国家的政治和政策以及重大事件等宏观因素对本行业经济活动的影响。有了丰富的知识,才会有敏锐的警觉和灵感。

四、医院内部审计的发展方略

1、因地制宜,加强医院内部审计的制度建设

现代风险审计是一种较为科学的审计新理念,但任何方法都有其独特指向,任何方法的运用也均有其必备条件,必须遵照实事求是的原则,视不同的具体对象及审计环境选用不同的审计方法,依不同的审计层次及审计目标选用不同的审计方法。如果由于种种原因银行的信息资料库难以建立,其错报风险难以评估,则审计人员应更多地运用审阅法、复核法等传统查账方法。现代风险审计不可能一蹴而就,其应用必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同时,在当前各项法律法规不尽完善的情况下,有效的审计内部控制体系和制度管理,对于提高审计质量,规避审计风险有积极的意义。规范审计流程,强化复核制度,任何一项审计业务必须按照内审准则执行,尤其是强调两级或三级复核制度,减少个人主观原因所造成的误差;做好审计回访工作,及时了解被审计对象对审计意见和处理决定的落实情况,巩固审计成果;建立人员轮岗制度,内审人员长期从事某一方面的单纯性业务,容易形成与被审计之间老关系,产生以审谋私等情况,同时也不利于激发审计的内在活力和复合型审计人才培养;充分利用外部专家服务,面对管理层需求和自身发展趋势,单一性知识结构人员很难适应今后的工作,利用外援是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的有效手段。

2、因人制宜,合理设置医院内部审计的组织系统

审计人员的素质、阅历、判断力、偏好等将直接影响审计方法的运用,银行运用现代风险审计方法,不仅要求审计人员掌握会计、审计知识,而且要求审计人员熟悉管理知识。精通业务,具备审计人员独特的敏锐性和判断力。因此,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与储备是现代风险审计方法运用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

首先,要建立独立的医院内部审计机构。增设专门的内部审计机构,配置专门内部审计人员,其机构必须至少与其他职能部门平等,并使之向高层发展,从体制上建立医院内部审计的权威性,从而保证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全面开展。

其次,选择合适的医院内部审计管理模式。医院内部审计可选择的管理模式主要有卫生局委派领导的医院内部审计模式、医院党委领导的内部审计模式、医院院长领导的内部审计模式。从理论上讲,前两者模式有利于在医院内部形成一个完善的监督系统。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院长领导的医院内部审计模式更容易融入医院治理,更能充分发挥审计职能,进而提供积极有效的服务。当然各地区、各医院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本地区、本单位的内部审计管理模式,其前提是有利于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服务作用。

3、系统观点,建立“服务主导型”医院内部审计模式

根据系统观的理论,如果相互联系的个体组成一个系统,则系统就会表现出突变行为,系统总体特征就会与加入个体之间相互独立式表现的特征有本质差异。现代风险审计方法如此,其审计方法的运用原理也如此。

医院内部审计除了用于查错防弊、监督和评价医院内部控制活动,还应在完善医院治理结构、内部组织重整,帮助医院营造“软控制”环境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在其2004年修订的《内部审计实务标准》中定义,内部审计是一项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旨在增加组织价值和改善组织运营。它通过系统化的应用,规范化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目标。这不仅是对内部审计工作范围的界定,也是医院内部审计未来发展的方向。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医院治理结构也必将面临改革。医院内部审计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加强医院管理和经济效益审计上,必须建立新型的医院内部审计模式“服务主导型”模式。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医院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保护医院资产安全完整和医院财务记录的有效性。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使医院的各项管理工作按照经营者的预期目标顺利开展,减少信息的失真,降低医院内部审计的风险,从而有利于医院内部审计模式的转化。

【参考文献】

[1]于健、王祖胜:完善医院内部控制制度应注意的问题[J].中国卫生经济,2002(12).

[2]崔志芳:浅谈医院内部审计的发展[J].卫生经济研究,2002(6).

[3]杜志农、魏红:医疗卫生机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之我见[J].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2004(11).

[4]王爱君、郭爱华:建立和完善医院内部控制制度的探讨[J].中国卫生经济,2003(8).

内部审计的重要性篇4

关键词内部审计教育审计规范管理

随着各级政府对教育事业越来越重视,教育事业得以快速发展,教育规模也随之迅速扩大;另一方面,随着各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不断加大,教育部门从过去的清水衙门逐步成为各地的财政资金使用大户,教育经费的使用和管理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教育工作涉及面广,教育经费支出复杂、量大,如何保证教育资金的安全和发挥其最大使用效益已成为教育审计工作的当务之急。依法开展内部审计,规范教育行政管理,将是我们不断探索的方向。近年来,在教育系统内部出现了个别违规和腐败现象,对整个教育系统的声誉和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针对这些新问题、新情况,我们应该更新观念,重新审视和定位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

一、教育系统内部审计的职能和内容

教育系统内部审计,是指对本系统内直属单位和各中小学校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进行独立监督、评价的行为。从多年来教育内审工作的实践来看,内部审计工作的根本目的是服务管理,促进全区教育事业发展。促进各单位加强管理,加强内部控制和提高经济效益,服务教育事业发展大局,是内部审计工作的基本职能。教育系统内部审计人员承办审计事项,应当严守审计纪律,恪守审计职业道德,做到依法审计、忠于职守、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廉洁奉公、保守秘密,并保持严谨、稳健、负责的职业态度。

二、教育内部审计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1.我国教育系统内部审计普遍存在机构设置缺乏独立性:规定要求区级以上教育主管部门设置单独的内部审计机构,一般单位领导不是很重视内部审计工作,内部审计人员一般在财务科指派一名担任,兼职审计工作。

2.内审人员总体素质不高、专业水平较低:内审人员平日一般从事局里会计工作,审计专业知识及实践经验不足,对较大的审计任务不能胜任。

3.内审工作制度不够健全、内控制度薄弱:在教育系统普遍存在根本没有什么内审制度,对中小学校的财务收支审计和校长离任审计凭借的就是平日里会计的经验来查帐。

4.教育审计工作量大、压力重:现在取消了“会计核算中心”改为“国库集中支付”,每个中小学校开始设置会计自己记账,由于学校的会计大都不是专业会计,会计科目运用错误、会计分录编制错误、坐收坐支预算外资金,有隐匿、截留收入违规设置“小金库”等问题。

5.有关部门对审计结果不够重视、利用程度不高:局领导只重视审计任务,对于审计结果及建议没有处理意见或者不采用。

6.审计技术单一、电算化程度不高等问题:对被审单位的凭证及账本都是靠审计人员查看来发现问题的,审核各明细科目列支是否真实;审核人员支出是否超标准、超范围,要求审计人员在根据单位规模进行职业判断的前提下,每个科目都要审到,不能走马观花,泛泛而审。

7.缺乏审计跟踪及整改过程:内审部门对审计发现的问题不进行跟踪,督促整改纠正和落实,审计报告一出就算审计任务完成。

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首先要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领导要重视和支持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队伍建设,不断增强审计力量,逐步形成一支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相对合理的审计人员队伍;加强对内审人员的培训,加快审计人员的知识更新,增强审计人员依法审计的意识,提高了审计工作能力和水平;要将审计监督和社会监督紧密结合起来,促进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和审计建议的执行,使审计成果得到更有效的利用;加强内部审计制度建设,把经济责任审计和财务收支审计等其他审计形式结合、把离任审计和任中审计结合起来,进一步丰富经济责任审计内容,加大了对重大经济决策及效果、内部控制制度健全及执行情况的审计力度,通过审计,强化了对教育经济领域领导干部权力运行的监督,使领导干部更加明确应承担的经济责任。同时注重改进内部审计技术和方法,积极探索新的审计模式,不断创新审计方式,不断更新教育系统内部审计的观念等对策与措施。

内审机构要根据部门工作重点、局领导对内审工作要求、群众举报和公众关注事项、上级部门安排等审计需求,结合自身审计资源、,提出年度审计项目建议,由教育局对项目进行讨论和研究,确定年度审计项目,从科学立项的角度保障项目的有效实施。若缺少这一环节,会出现重审、漏审等,既体现不出内审的成效又浪费了人力、物力、时间等资源。如在我们审计部门,通过确定年度审计项目计划,达到四方面的效果。一是对全区审计项目进行统筹计划管理,有利用中长期规划管理;二是对各方面关注并具有长期性的审计项目做到了年年审;三是对不具有长期性项目做到了五年内审计项目不重复,节约了审计资源;四是扫除了审计盲区,扩大审计监督覆盖面。以达到规范教育系统内部管理,促进和提高教育资金使用效益,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吉林省财政厅.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年5月第一次印刷.

内部审计的重要性篇5

关键词:医院;内部审计;经营管理

内部审计制度是我国市场经济催生的一种管理方式,内部审计制度客观上可以为单位保持较高的工作效率、节省资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在提倡以“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医改这个大背景中,内部审计制度的建立更是提高医院整体经营能力,建立先进医院管理模式,促进医患主体间沟通的重要保障。

一、医院内部审计现状

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医院改革的逐步深入使我国绝大多数医院都开始设置专门的内部审计组织,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医疗资源的浪费以及减少了医院违规经营的现象发生,这虽然极大提高了医院的管理能力,但现行的医院审计制度中仍存在大量漏洞。

(一)机构设置和职责单一

当前我国不少医院的审计机构是隶属于纪检或财务等部门,这就导致了审计部门无法从根本上对医院的各机构组织进行独立的审计活动,上级领导干扰审计工作事件时常发生,导致审计机构的监督作用严重失效,从而影响了审计机构设置之初提高医院管理能力的目的。与此同时,有的医院审计机构只限定与“监督”职责,审计内容远远没有涉及到院属各个部门的工作领域,有的医院忽略了事前监督而过于强调事后监督,这就导致医院在问题发生并造成影响后才去处理,而并没有实现审计组织防患于未然的目的。医院审计机构的职能弱化也就使得难以发现医院在日常运营上的弊端,导致无法为医院领导提供准确的信息,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医院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方法落后且不够重视

当前我国医院审计活动没有发挥应有的职能作用其中很大的原因是医院上层领导对审计工作的不够重视,导致对院属各部门的审计活动流于形式。当前我国不少医院仍采用传统的手工作业的方式进行那个审计活动,只有极少数的医院开始使用了电脑软件进行审计作业,还未充分通过电脑进行审计管理的优势,审计活动的意义难以发挥出来,也一定程度上给部分领导插手审计活动提供了方便。

(三)审计人员能力欠缺

首先明确的是审计活动对工作人员的技术和专业性要求较高。审计工作人员只有具备了较好的审计技能和坚定的政治信仰才能更好的实现医院审计工作的目标。当前我国医院的审计组织会借调来自财会等部门的工作人员作为医院内审的专门人员。此类人对医院审计领域的认识和掌握的审计技能远远不够,缺少基础的审计管理知识,并且医院针对审计部门人员的培训制度尚未成熟。这都是导致医院内审活动乏力质量不高的原因,造成了难以发挥医院审计效能的释放,严重降低了医院审计活动对医院各部门的监督作用。

二、加强内部审计

(一)领导重视审计活动

医院审计活动的正常工作离不开医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开创微信、海报或是下发文件的方式向医院各部门宣传审计活动的积极作用,让领导充分认识到并支持审计组织正常作业,将审计工作作为医院重点工作来抓。医院领导必须从各领域支持审计工作的开展,比如使医院内审机构直接接受医院领导的指挥,尽可能的保证医院审计组织的在工作时的权威性,以此来确保审计活动可以更好的监督医院各部门,促进医院管理和运营上的有序发展。这就要求医院要重设审计组织框架,由医院主要领导负责内审组织,并且内审组织要和医院其他机构相平行且独立,为内审组织设置专门的工作人员,健全领导干医院预审计活动的备忘录制度。

(二)信息化建设和拓宽审计内容

计算机的发展已经促进了各行各业向着便捷、有序的方向发展。医院应当顺应信息化发展的大背景,积极探索通过电脑或手机软件的方式进行快速、有效的内审活动。审计人员也要积极探索通过信息技术开展医院审计活动的方式方法,尽可能的减少操作失误或领导干预导致的审计错误,正确尽快完成医院内审作业的信息化进程。同时医院的审计内容不应当仅仅局限在监督上,还要结合国家医疗改革和医院自身情况实现从对医院的经济监督职能向管理方面拓展,通过服务和客观监督并行的工作方式提高医院各个部门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三)提升审计人员素质

审计人员是医院内审互动的具体操作者,一个医院审计团队整体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医院审计活动的质量,更是影响着医院管理水平和为群众服务能力。积极拓展途径提高医院内审人员的整体素质,是顺应医疗改革和促进医院稳定发展的前提条件。基于此,院方还需要积极组织审计人员的技能提升的交流工作,定期在院内举办审计工作交流会。除此之外,医院应当通过设置专门编制或提高待遇的方式,积极吸引社会或医院内部具有较高审计技能的人员从事内审工作,并定期针对医院内审人员开展审计知识培训,制定严格的医院审计岗前或晋升考试制度,以促进内审人员可以掌握审计领域的新方法。

三、结束语

医院内审工作是医院进行管理的一项重要领域之一,我国在大力推进医疗改革和提倡服务的今天,审计工作又一次成为了医院实现新成就的突破口,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当前我国医院审计工作还有很多的漏洞,严重制约着医院管理水平的提高,所以我们必须不遗余力的针对审计工作进行改革,提高医院管理能力以满足社会发展对医院提出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冯绪淑.加强医院内部审计的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17):195-196

[2]石玮.医院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010(13):241-243

内部审计的重要性篇6

关键词: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工作底稿重要意义

abstract:inrecentyears,alongwiththemarketeconomyunceasingdevelopment,theinternalauditgovernedtheroleintheorganizationwhichactedtoreceivetheattentiondaybyday,theacademiccirclesandthepracticalrealmallhopedthechallengewhichsolvedthecompanythroughtheinternalauditfunctionoptimizationtogovernwhich,theriskmanagement,theinternalcontroldomainappearedthequestionandfaces,andpromotedtheentireorganizationsimprovementbythis.undersuchbigbackground,strengthensinternalauditqualitycontroltoappearessentialespeciallyandimportant.thisarticlehadexpoundedinternalauditintheeconomicentitythenecessity,simultaneouslytostrengthenedinternalauditqualitythevitalsignificancetocarryontheindication,regardingdisplayedinternalauditeffectivelyintheeconomicsubjectfunction,hadtheverystrongconstructivenature,theguidanceandpointed.

keywords:underinternalaudit qualitycontrolworksheet vitalsignificance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经济主体的组织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经济运行格局突破了原有模式,这些都给内部审计带来了新的课题,内部审计发现问题,预防问题发生,为管理服务,这些作用的有效发挥,就必须提高内部审计的质量,因此,改进内部审计管理,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十分必要且意义深远。

       1.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必要性

       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与咨询活动,它的目的是为机构增加价值并提高机构的运作效率。它采取一种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来对风险管理、控制及监管过程进行评价进而提高他们的效率,帮助机构实现它的目标。内部审计的服务对象包括组织的董事会、审计委员会、高级管理人员以及作为组织成员的被审计单位(业务委托人)。内部审计师通过运用风险管理方法和控制措施,对风险管理过程的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检查、分析、评估和报告,提出改进意见,并建立跟踪检查程序,以监督、保证针对审计发现和审计建议所采取的行动是否得到有效落实,为管理层、审计委员会以及被审计单位提供帮助。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保证组织目标得以有效实现的管理手段,包括审计执行主管(总审计师、首席审计执行官、首席内审师等)为使审计工作的开展符合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制定的《内部审计实务标准》、内部审计部门的章程及其他适用标准的要求,制定并实施的质量保证与改进程序,包括监督、内部评价、外部评价等方面。

       1.1内部审计在组织中定位的特殊性和工作性质的重要性有必要加强自身质量控制。内部审计具有独立性和客观性,在组织中处于超脱地位。独立性是指内部审计活动独立于他们所审查的活动之外,它要求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经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批准并在内部审计章程中做出规定,审计执行主管由董事会任命,并对董事会、审计委员会或其他相关治理机构报告业务工作,内部审计机构在组织风险管理框架中的定位是定期评价并协助其他部门进行风险管理,但不负风险管理的责任。客观性是指公正的、不偏不倚的态度,它要求内部审计师在工作中不与任何方面达成重大的质量妥协,不能把对其他事物的判断凌驾于对审计事务的判断之上。独立性和客观性是内部审计的必要条件,但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独立性和客观性的有力保证,也是实现组织目标的有力保证。只有持续地加强管理、改进程序、提高质量才能在组织中树立权威性,达到董事会、高级管理层和被审计单位的认可和满意,从而融洽各方面的关系,更好地开展工作。

       1.2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遵循《内部审计实务标准》和《职业道德规范》的必然要求。内部审计和其他活动一样,受行业标准、国家标准或国际参考标准的约束,内部审计机构应促进职业领域内的道德文化发展,内部审计师应熟练掌握专业技术、履行应有的职业审慎性、作为道德倡导者。《内部审计实务标准》包括属性标准和工作标准,工作标准涉及制定计划、开展业务、报告结果、监测进程等具体环节。《职业道德规范》中的行为规则,为内部审计师适任本职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遵循《内部审计实务标准》和《职业道德规范》,能够使内部审计工作更加标准化、规范化、统一化、科学化,能够更快、更好地与国际接轨,从而将不同类型组织结构的审计客户的审计标准建立在统一平台的基础上。如果把内部审计师形象地比喻为足球赛场的裁判员,董事会和被审计单位代表两支球队,其他组织人员代表观众,相关的评价标准代表比赛规则,那么裁判员首先应该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公平竞争理念,其次应熟悉比赛规则,最后在比赛中准确、熟练、审慎、公正地运用比赛规则,才能使双方队员信服,使观众满意,同时,也使自己的知名度和出场机会得以提高。

       1.3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在要求。全面质量管理是根据组织向顾客提供最优产品或服务的原则制定的长期战略性措施,是通过诸如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而实施的全部管理活动。它的主要原则是追求顾客的完全满意、不断地改进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和全员全过程地参与。内部审计的顾客就是它的服务对象。最优服务就是从质量即利润的观念出发,以最小的成本帮助组织实现最大利润。它要求内部审计师充分利用审计资源,以高质量的保证活动和咨询服务对组织内部控制的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揭示风险因素,提出改进建议,跟踪纠正措施的落实,从而使组织得到最大利润,最终实现组织目标。

       1.4高质量内部审计工作底稿是发挥内部审计监督作用的最关键因素之一。银行内部审计监督的根本目的是促进银行业务经营、内控管理、综合绩效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不断提高。内部审计工作底稿质量的优劣、高低,直接影响到内部审计监督作用和效果的有效发挥。

       1.5内部审计工作底稿质量是衡量内部审计质量的主要标准之一。内部审计部门工作的最终落脚点是为了通过高质量的内部审计工作,切实履行监督职责,发挥内部审计监督的职能作用。因此,衡量和评价内部审计部门各个方面的工作,归根到底还是要看内部审计质量及效果,而内部审计工作底稿质量作为内部审计服务的最基本、最有力的保证,自然也就成为评价和衡量内部审计质量的主要标准之一。

       1.6保证内部审计工作底稿质量是树立内部审计人员形象的内在要求。对于内部审计人员来说,良好的内部审计形象是开展工作、履行职责的有力保障。内部审计人员只有通过高质量的内部审计工作,才能获得各级领导、有关部门及员工的认可,内部审计工作的作用和效果是最基本的支点。高质量的内部审计工作底稿是高质量内部审计工作的前提和保证。

       2.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重要意义

       2.1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有助于内部审计活动增加价值、改善组织的经营状况。内部审计的目的就是为机构增加价值并提高机构的运作效率。通过合理的质量控制,可以防止偏差,及时发现错误并予以纠正,确保落实责任制,从而帮助组织达到预期目的。质量控制并不只是活动终了时的审核,而是贯穿整个审计活动的始终,将质量标准分解到每个具体环节,每个审计人员都应进行自我控制,并由审计执行主管进行监督。它包括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事前控制主要是审计计划和审计方案;事中控制主要是审计程序的选择与应用、工作底稿的记录与复核、报告的编制与审批;事后控制主要是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包括被审计单位对审计工作的反馈意见。内部审计活动范围涉及组织内不同的层次和领域,通过加强质量控制,及时、有效地发现和揭示风险管理漏洞和内部控制弱点,建设性地提出审计建议并跟踪落实,能够把组织的战略层、控制层和执行层上下左右联系成一个有机整体,既支持战略层针对目前需要改进的项目做出科学决策,又合理保证执行层按预定方案进行操作、不偏离目标,最终改善组织的经营状况。

       2.2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能够保证满足顾客需求、维护自身信誉。董事会或高级管理层在做出战略规划后,迫切地希望得到处于不同部位、不同角度的职能部门和基层管理者是如何具体执行的,执行效果和效率如何,存在什么风险,风险的严重程度,以便于进行分析判断,在加强指导、修订政策和接受风险之间做出选择,但是这些消息的来源必须客观、真实、可靠。而职能部门和基层管理者希望将操作流程中客观存在、自身难以解决、不敢或不愿反馈给上层领导的问题和建议通过一个可信的信息通道进行反应。内部审计具有上述职能,建立在严格质量控制之上的内部审计活动可以通过对有关流程的内部控制进行扩大测试来发现和验证问题性质,在两者之间充当媒介,满足双方的诸多需求。同时,内部审计师通过出色的工作,能够得到服务对象的信任,进一步融洽审计与被审计、审计与高层之间的工作关系,进而维护自身信誉,逐步树立内部审计在组织中的权威性。

内部审计的重要性篇7

一、企业内部审计简介

企业实行内部审计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增加企业的价值,同时企业的审计工作做得好的话,还可以提高企业的知名度,有助于进一步提高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但是做好企业的内部审计非一日之功,需要企业实施好对企业自身的监督机制,同时还需要企业严格遵守相关的规章制度,管理好企业的内部,以及外部工作的及时、有效地开展。因此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之下,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也被赋予了新的定义,内部审计是企业管理好内部工作的重点之一,实施内部审计工作的时候必须进行独立、客观的自我监督和自我控制,制定规范保证以及服务咨询工作,为企业赋予更高层次的价值内涵,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和效果。

二、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

企业开展内部审计是企业发展的需要,同时企业内部审计也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添光加彩,企业的内部审计涉及企业内部的多个方面,因此对企业内部的其他工作的开展都起着统筹全局的作用,所以企业的内部审计在企业的发展中有着其它部门所无法取代的重要地位。

1.有助于企业对风险的防范和识别

即使一个企业的实力非常的雄厚,企业的资金链条也非常完整、运转也很灵活,但是在经济全球化以及如此复杂的发展环境下,企业多多少少都会面临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可大可小,但是如果处理的过程存在一丝一毫的误差,都有可能使企业的经营陷入困境,甚至还可能导致企业的倒闭。因此企业为了更好地防范和识别风险,就需要采用企业内部审计。企业内部审计的两大基本功能,一是查错防弊,二是监督评价,这两大功能都有助于企业内部工作的开展,防止企业运营过程中的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并且能够针对企业管理的不足之处进行完善,使企业在风险来临之前做好防范工作,风险来临时做到及时识别风险,有效处理风险,风险过后能够进行总结归纳,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有助于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进一步提高,为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2.有助于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

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企业内部审计的查询以及监督已经满足不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因此需要对企业的内部审计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并提高,使企业内部审计能够跟上企业的发展步伐。因此,企业内部审计一方面需要注重与企业内部管理部门建立协调合作关系,对企业内部所存在的管理问题进行合理的分析,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另一方面不能只局限于对风险的防范和识别,还需要通过各部门的合作,对企业面临的风险提出更加具体的有关控制方面的建议或者手段。通过这些建议和手段,有助于企业内部控制的执行力度得到最大化的提高,使企业的发展道路更加顺利。

3.有助于内部管理的改善和效率提高

面对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变化,企业为了迎接新一轮的挑战也开始进行制度方面的完善,在良好的发展机遇面前,企业的压力也会随之而加大,因此为了更好地把握机遇,迎接挑战,企业也会日益的加深对内部审计的重视,并提高对内部审计的要求。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企业内部审计的涉及范围会从原本浅层次的对企业内部的监督、评价,过渡到深层次的对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的管理等层面。因为企业内部审计对企业的发展状况以及经营最为了解,不但可以及时有效的指出企业在发展方面的问题,还可以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使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内部管理的效率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4.有助于管理服务的实施

企业的不断发展以及规模的不断扩大,使得企业内部审计的工作量不断加大,职能也逐渐增多。管理服务职能便是企业内部审计的新增重要职能之一,因为通过管理服务能够更好地体现出企业内部审计的价值。企业内部审计能够为企业的管理者提供及时准确的企业信息,方便管理者为企业的发展出谋划策,降低企业管理者因为信息不足而导致管理策略失误的几率,有助于企业面临的风险得到进一步的降低,从而为企业的发展创造和谐稳定的环境。

三、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企业内部审计对企业的发展发挥着关键作用,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社会环境等一些外在因素的影响,企业内部审计又无法准确跟上时代步伐,做到与时俱进等原因而使存在的问题愈加的明显,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1.内部审计的独立性薄弱

企业内部审计的管理缺失,导致企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非常薄弱,而导致企业内部审计薄弱的原因,首先,是因为审计部门与被审计之间存在隶属关系或者利益关系,导致了审计工作只是形式的存在,审计部门因此没有根据事实来公布审计工作,导致了企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薄弱;其次,是因为工作人员的专业不对口,大部分审计部门的工作人员都是财务专业出身,他们对财务工作的熟悉度比审计工作高,从而导致他们对企业现状的了解调查存在片面性,所反映出来的企业问题也只是客观、不全面的,从而导致企业的审计管理层无法通过审计报告及时准确的发现问题,并制定进一步的发展策略,导致企业的发展受阻[6]。

2.内部审计的法律法规存在缺陷

企业的内部审计总是会存在片面性,只是片面地针对财务的审查,并只认定内部审计方面的工作任务,只顾把纠错防弊等工作完成,没有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出谋划策的责任感,因此对企业在管理方面或者企业的战略部署方面,没有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发现企业问题、分析并积极协助管理层解决问题的重要作用。这些问题总的归结起来,是因为企业内部审计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没有法律法规对内部审计的约束、制裁或者提出明确的要求,就会导致内部审计工作不够透明化,同时也会使内部审计工作具有局限性,无法得到有效的延展,从而阻碍了企业的战略部署,导致企业无法持续发展。

3.对内部审计理解不透,重视不够

一般情况下只能在具有规模化的大型企业或者国企才能见识到内部审计,而一般的中小型企业并不开设这个部门,这些不开设内部审计的企业要么是因为企业没有内部审计方面的意识,要么是因为企业规模小无需过多浪费,而部分开设内部审计的中小企业要么是因为政策需要,不设不行,要么是形式所迫,实属被逼无奈,这样导致的后果是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重要作用无法在企业的发展中发挥出来,从而导致内部审计的被认可度降低,最终使内部审计机构的从业人员的信心下降,内部审计工作的人才转业发展,导致内部审计进一步无法在开展下去。

4.内部审计效果不佳,流于形式

因为企业的管理者没有正确认识到企业内部审计的重要作用,因此也并不去重视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情况或者内部审计对企业的发展是否有帮助,所以就会导致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只是流于形式,所提供的内部审计信息的价值对企业的发展也特别低。同时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工作人员大都是财务专业出身,因此他们在内部审计工作中的侧重点主要以财务为主,缺乏管理方面的知识经验,所以这部分工作人员所做的审计报告具有片面性,给的意见或者建议也是财务方面的占多数,所以导致审计报告不能满足管理层的策略部署需要,内部审计的真正作用无法得到充分发挥。

5.内部审计人员素质不佳无法满足需求

因为企业的发展需要和企业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的人员缺口也随之加大,因此就会降低招聘要求,导致的后果就是企业内部的审计人员素质低下,无法真正满足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需求。当前的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不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是内部审计人员专业素质较低,缺乏内部审计的专业知识,知识的局限性大,对专业外的知识几乎是一窍不通,因此对企业的认识也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第二,是内部审计人员都是财务人员出身,而财务的教学中对内部审计的涉及面较小,因此审计人员的经验就会大打折扣;第三,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操守不够,他们无法严格管理自身,会借自己职位之便,谋划个人的利益,置企业的安危以及发展于不顾。总的来说,因为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不佳以及无法满足企业内部审计的要求等原因,使内部审计在企业中的作用更加不被重视,导致内部审计机构被管理层或者策划层进一步冷落,内部审计的人才缺失状况也会越加严重。

四、完善企业内部审计的重要策略

企业内部审计所存在的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但是需要企业制定正确的完善策略,并把策略有计划有步骤的加以实施。

1.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为了提高企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首先就需要提高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独立性,或者在选拔内部审计人员的时候,就需要注重选拔对象的职业道德以及个人的工作作风,只有职业道德强并且工作作风符合审计人才的需要,这样才能确保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做到审计过程不被个人或者外物所干扰。与此同时,企业为了确保审计人员能够保持独立性,还可以定时设计考核机制,不断强调独立性的重要作用,起到警醒审计工作人员的作用,防止内部审计因为受到干扰而导致的审计偏差。

2.健全内部审计方面的法律法规

健全企业内部审计方面的法律法规,不但有助于内部审计报告更加具有权威性,而且有助于内部审计人员提高自身的责任感,积极为企业的发展出谋划策。为了健全内部审计方面的法律法规,首先,需要学会借鉴外国与内部审计相关的优秀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国情以及企业的发展需要,制定出更加完善的审计法律;其次,内部审计报告真实有效的反映了企业发展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对一个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应该给予企业内部审计报告相关的法律效力;最后,一个机构只有具有一定法律地位,其所颁布的报告才会更加具有权威性,只有给予内部审计机构一定的法律地位,才能使内部审计机构的审计工作得到有效的开展。只要健全了内部审计工作的法律法规,才能促使内部审计机构长期发展下去,才能内部审计报告更具有权威性,得到企业高层的重视。

3.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

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高低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以及内部审计报告的可靠性起着关键作用,因为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低下的话,其所作的审计报告的可靠性也会大打折扣,而一个内部审计人员是否是专业的内部审计人员,也会影响到内部审计工作的全面性,并且进一步影响到企业管理层或者策略层通过审计报告而进行的决策。因此为了提高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就需要对内部审计人员进行进一步的再培训,使他们内部审计的相关知识能够与时俱进,满足企业的不断发展需要。

内部审计的重要性篇8

一、内部审计的传统职能

1、监督职能

监督职能是内部审计基本的职能,是企业以各种财经法规和规章制度为标准,对企业内部财务收支和经营活动进行检查和评价,确保其财务支出和经营活动的真实性、合法合规性;检查和监督各种预算的制定和执行情况;监督管理层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监督各种奖惩措施的执行情况等。

2、评价职能

评价职能是从经济监督职能中拓展而来的,内部审计对企业的各种财务资料和经济活动进行评价。它通过审查被审计部门的预算、决算和政策是否先进可行,经济活动是否按照管理层已定的目标和决策进行,内部控制是否健全、有效,并根据评价结果提出整改建议,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改善,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3、管理职能

内部审计应对董事会负责,为在业务上向董事会定期报告工作,在行政上向总经理负责并向其报告工作,为管理层的各种管理决策和管理行为提供依据,决定权在管理层不在内部审计部门,所以内部审计具有管理职能。

二、现代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

1、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

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要做好充分的沟通协调工作,协调好董事会、管理层和各个职能部门的关系。在战略决策制定开始,内部审计需要做好充分的前期调查工作,协助公司董事会或高层管理者制定战略决策。在战略决策实施过程中,内部审计需要对各部门执行战略决策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同时针对各职能部门在执行过程中遇到的向题,内部审计需要提供咨询服务。在战略决策实施完成后,内部审计人员要对战略决策的结果进行分析,审计是否达到了公司的预期目标。

2、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

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一个组织内部对各种经济活动、管理制度是否合理及有效所进行的独立评价系统等。内部审计是对内部控制的再控制,确认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和执行一贯性,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定体系,主要包括: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内部控制的执行是否有效确认、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等。

3、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

风险事项成为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内部审计应当义不容辞地担当起风险管理自我评估的“协调人”和总体策划者。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企业在发展中遇到越来越多的机遇和挑战。经营风险越大,经营的不确定性导致持续经营、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等不确定性越大,风险成为影响企业目标的主要因素,管理和控制风险成为各大公司的当务之急,企业的风险管理部门成为控制和管理风险的主要部门。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中应针对风险管理部门确认风险项目识别的完整性、风险管理政策的恰当性、风险管理执行的有效性等,针对以上几个方面进行内部审计后,提出相应改进对策,改善风险管理存在的漏洞,健全风险管理政策,规避企业的风险,提高工作效率。

三、我国内部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内部审计认识不足

我国一些企业的管理层对内部审计所能提供的各种管理、服务缺乏理解,没有把内部审计看作是企业的有机组成部分,没有把内部审计看作是加强企业管理的必要途径与手段,内部审计工作得不到应有的支持。因此,引起内部审计人员的任命与罢免随意性,同时由于内部审计工作的宣传力度不够,引起企业内部部分职工不能正确地看待内部审计工作,致使内部审计工作得不到顺利的开展。

2、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差

内部审计机构是单位内部设置机构在本单位负责人的领导下开展工作为本单位实现经营目标服务。受本单位的利益限制,企业的内部审计很难站在客观、公允的立场上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做出客观、公正、合理合法的评价。

3、内部审计的方法模式滞后

内审人员风险观念淡薄,审计因素考虑较少,审计范围较小,我国部分企业内审模式仍以账项基础审计方法为主,主要审计目的是“查错防弊”,未达到以运用最新的风险导向为核心的审计方法来防范和化解风险。

4、内部审计人员素质不高

目前我国内部审计人员的绝大部分是从会计岗位转过来的知识面较单一,缺乏与生产、经营、管理等相关的知识和经验,使得内审工作具有一定局限性,难以从实际工作的深层次上发现问题。

四、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

1、提高企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企业应提高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和内部审计人员的客观性。内部审计部门保持其相对独立性,内部审计机构应对组织中一个拥有足够权力的人负责,将其主要职能限定在监督和评价之中,完善的公司治理中内部审计地位的提高。内部审计部门对审计委员会、董事会或相关机构报告审计业务工作,向组织的首席执行官报告行政工作。

2、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素质

审计人员必须以有公正的态度,不偏不倚,避免利益冲突为基础,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内部审计人员必须具备综合的知识和技能,要熟悉企业战略、目标和计划,懂得经营管理方面的知识。在人员的配备上,对具有财会、信息技术、工程、法律、管理等知识背景的内部审计人员要各占一定比重,形成合力。同时,企业应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让内部审计人员在企业内部各个不同的职能部门轮岗工作,熟悉各项具体业务流程,从而提高内部审计人员具备从事多元化产品服务的整体素质。

内部审计的重要性篇9

关键词:内部审计;特征;电力企业管理

电力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内部审计制度的作用就是对这些问题进行有效有效控制和防范;内部审计制度的建立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为了完成电力企业的战略目标,从而对各个部门和岗位工作人员进行约束,加强联系,在共同努力下,实现目标。电力企业制度环境和管理监督系统对于内部审计有着直接的影响。健康的制度环境,完善的管理监督系统,是内部审计作用得以有效发挥的重要基础。

一、内部审计的特征

2008年,财政部与审计署、证监会、保监会、银监会制定并印发了《电力企业内部审计基本规范》,2010年,又下发了《电力企业内部审计配套指引》,大部分电力企业已经将其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开始实施,在不断的探索过程中,已经摸索出了内部审计的一些门道,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内部审计制度,在不断的完善过程中,内部审计已经成为引导电力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其作用也被不断挖掘出来。

内部审计的特征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即多元性、经常性、内在性和联系性等特征,以下对这四个特征分别进行描述:多元性。也就是说,在对电力企业进行控制时,无论是控制内容还是控制形式都呈现多元性的特点,这种控制并不是对某个部门或某项业务进行单方面的控制,而是对涉及到电力企业全部部门和业务进行内部审计,控制范围要更为全面;经常性。经常性的特点主要是根据内部审计的时间说明的,内部审计并不是针对某段时期内电力企业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控制和分析,内部审计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内部审计始终贯穿电力企业生产和经营的全过程的,是不间断的内部审计系统。内在性。所谓内在,我们也可以用潜藏来代替,从字面意思上,我们就不难看出,内部审计并不是大张旗鼓的进行,而是潜藏在电力企业管理过程中,与电力企业的各项管理活动结合在一起,在关键的时候予以指导。联系性。对于内部审计,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对其进行划分,但是对内部审计的研究发现,即使各部门或业务在内部审计方面的内容和形式不尽相同,但并不意味着每个内部审计都是单独存在的,相反,每个内部审计工作之间都有着必然的联系,将这种联系结合在一起,就构成了电力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

二、内部审计在电力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

(一)内部审计是控制机制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一,结构控制系统。该系统是电力企业在长期的发展和改革过程中形成的产物的,该系统的主要是在“二权分离”的作用下产生的,该系统充分体现了委托的关系,对各个对象的奖励、惩罚、披露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在国家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通过科学合理的手段,实现了内部审计的作用,投资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了维护。其二,管理控制系统。电力企业各个部门都不开管理控制系统,因此各个部门的管理控制系统也各不相同,这主要是由于每个部门的任务、职责不同造成。

(二)内部审计机制是去电力企业资产安全的重要保障。行之有效的内部审计,不仅能够提高电力企业的管理水平,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同时为电力企业的资产安全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流动资产管理是内部审计的重要内容,为流动资产的安全运行提供了重要保障。从目前来看,我们大部分电力企业在会计控制制度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电力企业的流动资产时时处于危险之中,而健全的内部审计机制能够有效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其二,除了为流动资产提供了安全保障之外,对于固定资产和长期资产同样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保护作用。内部审计可以有效的对电力企业目前的情况进行分析,从而对资产进行合理调整和配置。保证资产信息的准确性,节约了电力企业生产经营成本。

(三)内部审计机制降低了电力企业的经营风险。内部审计机制的建立,拓宽了管理者获取信息的渠道,在制定决策时,可以更加全面的考虑,帮助电力企业决策者做出正确的决策,从而有效降低电力企业的经营风险,进而提高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更好实现电力企业的经营目标。管理者获取的信息主要有财务会计信息和经营管理信息两种形式,电力企业在制定发展战略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和获取的信息,这样制定出来的计划就能符合电力企业的发展需求。同时,行之有效的内部审计机制的建立,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电力企业在外部市场的竞争强度,规避了不少来自于外部环境的各种风险因素,加之电力企业经营管理所采取的管理方针,从防范风险的角度来说,也是在不断地降低电力企业管理风险指数。

结语:总的来说,内部审计在电力企业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仅仅关系到电力企业的自身的健康发展,而且对于整个行业风气也是一种引领,因此我们必须加强电力企业的内部审计,真正实现有效的电力企业内控,为电力企业管理做出相应的贡献。

参考文献:

内部审计的重要性篇10

【关键词】独立审计师内部审计依赖

21世纪初,安然、世通等财务丑闻的相继爆发促使内部审计从幕后走向前台,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随之颁布的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更使得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过程中地位日渐提升。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之后,内部审计的工作量不断增加;另一方面,由于外部审计应对安然、世通等国际大型公司财务舞弊的揭示功能并没有发挥出来,而恰恰是内部审计师在此刻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内部审计也不断深化研究,与外部审计共同作用。审计因受托责任的发生而发生,又因受托责任的发展而发展(杨时展,1990)。在今天的大环境下,随着审计环境的变迁以及审计职能的不断拓展,审计制度的发展正经历着一个由外部审计主导到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由分工到协作不断加强的演进过程。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第5号审计标准规定指出,在内部审计工作满足一定的标准并且外部审计师通过利用内部审计工作成果可以提高审计效率的情况下,外部审计师可以依赖内部审计工作(pCaoB,2007)。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密切相关,但不能互相替代。如何正确处理两者关系,以减少人、财、物的浪费,是我国审计界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将以独立审计师对内部审计评估的视角对独立审计师对内部审计的依赖问题进行研究。

一、文献回顾

(一)国外实践研究现状及水平

p・R・布朗(1983)针对本课题实验结果为六个因素中,对外部审计依赖程度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内部审计的客观性(独立性)及以前年度外部审计对内部审计的满意程度。阿诺德・施内德(Schneider,1984)研究三个方面的具体内容及其相对重要性。提出能力、客观性和工作业绩的具体项目共15个,每个方面各5个要素。得出以下结论:就各方面的重要因素来说,能力方面的重要因素是“由高级内部审计人员指导和监督”、“内部审计人员的经验”;客观性方面的重要因素是“最高领导支持内部审计部门”、“内部审计的报告层级”、“不承担不相容职能”;业绩方面的重要因素是“审计范围”、“内部审计记录的数量和质量”从三个因素的相对重要性来看,首先是业绩,其次是能力,最后是客观性。L・K・曼海姆(marheim,1986)也就此进行了相关实验验证,实验研究了外部审计师审计计划工作的影响因素,即外部审计师是否会根据对内部审计能力、工作业绩和客观性的评价来确定对内部审计的依赖程度,从而调整其审计的程序。其实验结论为:若内部审计师具备高水平的能力和工作业绩,外部审计师会减少审计的计划工作时间,但外部审计师不会因为内部审计客观性的不同而改变其审计计划时间。

w・F・麦西亚和阿诺德・施内德(messierandSchneider,1988)实验研究外部审计师对内部审计部门的评估过程,认为能力是内部审计师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其次才是客观性和工作业绩。G・克里斯哈拉莫斯(Krishnamoorthy,2002)尝试提出一个外部审计师评价内部审计部门的模型,并且指出,这三个方面因素的重要程度不是固(Krishnamoorthy,2002)尝试提出一个外部审计师评价内部审计部门的模型,并且指出,这三个方面因素的重要程度不是固定不变的,取决于三个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试图对这三种因素进行排序是徒然的。艾尔-特瓦基利、J・a・布瑞尔雷和D・R・葛威廉(al-twaijryetal.,2004)以沙特阿拉伯的公司为样本,用问卷的方法研究了内部审计部门主管和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审计经理之间的协作关系,结果表明外部审计师对内部审计师工作的依赖程度随着内部审计质量的变化而变化,外部审计师认为内部审计的客观性、能力和工作经历是影响依赖决策的主要因素,他们认为沙特阿拉伯公司的内部审计部门缺乏职业素质和独立性,对内部审计的质量和可依赖性造成了不利影响。D・G・米莱特和m・a・阿德马苏(mihretandadmassu,2011)以埃塞俄比亚的119位外部审计师为调查对象,研究了外部审计师对内部审计的依赖,结果表明外部审计师对内部审计的依赖与审计市场的竞争度相关性并不显著,内部审计的工作业绩是决定外部审计对内部审计依赖程度的主要因素,并且,企业可以通过加强内部审计、提高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协作来提高公司治理的有效性。得出外部审计师在依赖内部审计的决策中最关注内部审计的工作业绩,依赖程度与内部审计的客观性相关性并不显著的结论。

(二)国内实践研究现状及水平

相比于国外近三十年的研究,国内的研究相对十分匮乏。孙昕(2009)则侧重论述了外部审计与内部审计协作在企业治理环节的重要性,并探讨了外部审计利用内部审计的可行性基础和具体建议。杨红霞(2009)则对外部审计与内部审计相互依赖的理论基础进行了详尽的叙述。傅黎瑛(2007)考察了国内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协作的现状,发现我国内、外部审计之间相互依赖的情况并不理想。张舜莉(2010)则侧重分析了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难以协同的3个原因:第一,各团体只关心自身的目标需求,没有相互协作的意识;第二,缺乏协调的运营机制和成熟的制度规章;第三,审计人员自身能力受限,无法满足协同需求。一些学者针对国内研究缺乏的现状,提出认为具有价值和意义的研究方向。戴耀华、杨淑娥和张强(2007)发现以往研究关注很少外部审计师对内部审计所做依赖的决策过程是如何影响外部审计合约的。

二、独立审计师对内部审计依赖的影响因素假设

结合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旨在探讨独立审计师对内部审计依赖的影响因素重要性次序,我们将独立审计师依赖内部审计假设为六个方面影响因素――后续教育、客观性(独立性)、以前年度外部审计对内部审计的满意程度、聘用人员时是否要求职业资格、内部审计是否对上年度外部审计发现的问题进行了恰当的跟踪审计、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是否由有经验的人士予以恰当的指导和审核。

三、研究设计

本文设计的问卷涉及六个方面影响因素――后续教育、客观性(独立性)、以前年度外部审计对内部审计的满意程度、聘用人员时是否要求职业资格、内部审计是否对上年度外部审计发现的问题进行了恰当的跟踪审计、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是否由有经验的人士予以恰当的指导和审核。外部审计依赖内部审计的程度――按7级量表确定。研究对象――会计师事务所的100位审计人员,向每位参与者提供48个企业的内部审计资料,包括基本情况和六个因素的“是”或“否”回答。

四、研究结论及建议

调查结果表明,内部审计与独立审计师存在显著的依赖关系。同时发现企业内部审计水平越高,内部审计为独立审计师提供的帮助越大,外部审计质量也就越高。独立审计师是否依赖内部审计的工作与内部审计的规模和内部审计的工作范围息息相关,六个方面影响因素按先后顺序考虑的因素分别是,内部审计客观性(独立性),以前年度外部审计对内部审计的满意程度,内部审计是否对上年度外部审计发现的问题进行了恰当的跟踪审计,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是否由有经验的人士予以恰当的指导和审核,聘用人员时是否要求职业资格,以及后续教育。进一步分析可以得出明内部审计机构规模越大,工作范围越广,其对公司治理的改善情况越好,能为独立审计师提供的帮助也越大,为外部审计质量的提高贡献越大。

针对以上初步研究结论,为更好发挥内部审计与独立审计师的互相协作,更好的服务于企业治理及审计效率的提升,提出以下两点建议:

一是企业管理层应加强对内部审计的重视,认识到内外部审计给企业发展带来的巨大优势,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营造良好的内部审计环境,充分鼓励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协作发展,提高审计效率,改善公司治理。很多企业虽在组织结构上将内部审计机构隶属于董事会或监事会,保持了一定的独立性,但在实际审计工作中,并没有构建良好的内部审计制度,使得内部审计并没有发挥应有的功能与作用。有些企业为了应付证监会的检查要求,仅从字面上对制度进行了一些修改,甚至照搬照抄其他企业的一些做法。公司管理层应加强对内审规章制度的规范,在符合行业规范的要求下,建立一套与本单位情况相适应的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明确内部审计部门的权利和义务,确保内部审计独立性,明确要求其他职能部门能充分配合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以便于发挥内部审计与独立审计师的相互协作。

二是加强审计人才队伍的培养,不仅注重提高审计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的提高,也注重审计人员协作能力的提升。现阶段,一个大型集团企业只有5~6名内部审计人员,一般大型民营企业只有2~3名内部审计人员,人员配置相对较少,无法满足对现代内部审计的要求,甚至连基本的财务审计要求可能都无法达到。企业应不断壮大审计队伍,增加内部审计可利用的资源,扩大内部审计的规模,同时保证不盲目扩充,要与企业的规模与现状相适应。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转入准则和基本职业水平,并定期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进行专业针对性培训及继续教育保持、提高其专业胜任能力,根据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注重审计方法的革新。

参考文献

[1]ameRiCaninStitUteoFCeRtiFieDpUBLiCaCCoUntantS.StatementonauditingStandardsno.9:theeffectofaninternalauditFunctionontheScopeoftheindependentauditor'sexamination.newYork:aiCpa,1975.

[2]aSHton,R.H,anexperimentalStudyofinternalControlJudgments.JournalofaccountingResearch(Spring1974):143-57.

[3]Humaninformationprocessinginaccounting.Studiesinaccoun-tingResearch,no.17.Sarasota,Fla.:americanaccountingassn.,1982.――anDp.R.BRown.Descriptivemodelingofauditors'internalControlJudgments.

[4]Replicationsandextensions.JournalofaccountingResearch(Spring1980):269-77.

[5]CoCHRan,w.G.,anDG.m.CoX.experimentalDesigns.newYork:wiley,1957.

[6]GiBBS,t.e.,anDR.G.SCHRoeDeR,“evaluatingtheCompetenceofinternalauditDepartments.”inSymposiumonauditingResearchiii,pp.207-25.Urbana:Universityofillinois,1979.

[7]GiBBS,t.e.,R.G.SCHRoeDeR,anDm.CLaRK.“externalauditorJudgmentsofinternalauditDepartmentperformance.”workingpaper,1981a.

[8]edge,w.R,anda.a.parley.externalauditorsevaluationoftheinternalauditfunction[J].accountingandFinance,l99l:69-83.

[9]Campbella.internalauditrelianceinthecontinuingauditingengagement[J].internalauditing,1993(Summer):56-66.

[10]戴耀华,杨淑娥,张强.内部审计对外部审计的影响:研究综述与启示[J].审计研究,2007,03:35-40.

[11]杨宏霞.企业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相互协作研究[D].兰州商学院,2009.

[12]傅黎瑛.企业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相互依赖的决定因素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8,03:95-100.

[13]王兵,赵文龙,许清澄.美国外部审计师对内部审计工作依赖的研究综述[J].中国内部审计,2014,11:45-51.

[14]劳伦斯・索耶等著,邰先宇等译.2005.索耶内部审计――现代内部审计实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5]王光远,瞿曲.2006.公司治理中的内部审计――受托责任视角的内部治理机制观[J].审计研究(2):2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