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孩子的故事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3:46:35

雪孩子的故事篇1

《雪孩子》的作者嵇鸿,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历任上海第一师范学校教师,上海市市西中学语文教师,1951年开始发表作品。

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毒窟》,《圈女》,儿童文学集《鬼火》,《神秘的小坦克》,《孙悟空巧遇真“石猴”》,《最珍贵的礼物》,《动脑筋童话》,《东游奇遇》,《雨夜之歌》,《珍珠贝姑娘》,《扑朔迷离》等。《雪孩子》(选入《世界金奖童话库》)获1980年文化部优秀电影奖,《“没兴趣”游“无算术国”》获全国第二届儿童文学奖三等奖,《冰雕姑娘》获第二十届陈伯吹儿童文学奖。

(来源:文章屋网)

雪孩子的故事篇2

很小的时候,妈妈就给我讲《雪孩子》的故事,因为生长在温暖的广州,我没有看见过真正的雪。每到冬天,我都盼望着下雪,希望看到白茫茫的雪地,希望能遇到故事里的雪孩子。

今年冬天,妈妈说:“我带你去找到雪孩子吧。”于是,我们来到了玉龙雪山。来到雪山上,眼前是一片从未见过的白茫茫,我惊呆了,白白的,这就是雪吗?远处已经有几个小朋友在雪地上打滚,不时发出欢笑声。我迫不及待地跟妈妈说:“我也要在雪地上打滚。”得到妈妈的同意后,我坐在雪地上,用屁股滑下了小山坡,手指不小心碰到雪地,冰冰凉的,好冷啊!原来,这就是雪呀!

完了许久,有点累了,我才想起,雪孩子呢?我怎么没有见到他?我着急地问妈妈,妈妈说:“就在雪地上呀!”爸爸在旁边不知什么时候,已经堆了好多雪,对我大喊:“宝贝,快来堆雪人!”于是,我跟爸爸一起用旁边的雪堆起了雪人,我就负责滚雪球做雪人的脑袋,然后用小石子做成雪人的眼睛和鼻子,妈妈用个废弃的饮料罐做成了雪人的帽子。一会功夫,雪人做好了,一个戴着红帽子的小雪人,就像小时候妈妈给我读的故事里的雪孩子。

这就是雪孩子,我终于见到了他。

雪孩子的故事篇3

【关键词】创意读写培养能力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与实施,“读、写”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成为家长、老师共同关注的问题。一年级的孩子,见识面狭隘,知识积累少,语言表达能力不高……如何提高低年级孩子的读、写(这里做个说明:本文中的“写”侧重于口头表达)能力呢?它激起了我的探寻欲望,扬起了我的寻梦之帆――创意读写,演绎精彩!

一、融入生活,创意读写。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低年级的“读、写”分别这样指出:“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课标给我们指明了一个方向问题:“兴趣”和“趣味”。所以激趣是关键。

搭建生活课堂,创意读写。生活是一部大书,更是一个大舞台,一个积木、一幅图画、一个标志、一朵花、一棵草、一片树叶,甚至一样物品……皆可成为孩子最感兴趣的。针对低年级孩子好新鲜,求知欲强的特点,我有意抓住生活中的每一个契机,将读写延伸到生活中,将教寓于生活之中。如:给爸爸妈妈背背小诗,复述故事,汇报一天的学习情况;让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游戏,与同学分享玩法?当当设计师,设计自己喜欢的图案,与好朋友分享;讲讲自己喜欢的“动画(或动漫)故事”;介绍自己新收到的礼物或新买的玩具……寄学于无形之中。

例如:教学《自选商场》一课时,考虑到农村孩子少见过自选商场的购物情境。课前,我故意设计:让学生帮家人去本地商店买买东西,体验购物过程;教学时,先让学生介绍商场情况及购物过程。再引导孩子学习课文,比较画面,感受不同……

二、巧用教材,创新读写。

低年级的教材,插图丰富多彩,又充满童真童趣。图在低年级“读、写”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于是,我充分利用这些图片资源,在指导读的基础上,解决写的训练。

㈠以图促读,激发童趣。教学时,我不再急于去教学生读课文内容,而是从图入手,调动孩子的视觉感观画面,激发学生看图、说图、想象。“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让学生整体感知,再从细节着手,启发思维:“图中有……有……还有……”或“什么时间?有谁?在做什么?”“人物有什么表情、动作?”等方式通过动眼、动脑,调动各种感官,有序进行,看图说短语――说完整句――尝试说段,层层递进。如: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我这样设计:⑴让学生看图(课件),感受雪景的美丽,问:这么美的雪景,你想玩什么?孩子乐了――捧一捧雪、打雪仗、玩雪球、堆雪人、踩一踩脚印……⑵动物们也被雪景吸引来了,它们会玩什么呢?怎么玩?让学生结合图尝试说说。⑶作家是如何写的呢?他的想法与你一样吗?再引导读课文,学习课文。

㈡以图促写,放飞童心。《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说想象中的事物。”课标又为我们指明了:“学会想象。”对于低年级,看图写话是训练“写”重要而有效的途径,于是,我充分发挥图的多元功能。

1、改编故事。如:教完《平平搭积木》一课后,我问孩子:孩子们,平平的爱让我们感动。如果你就是图中的小孩(引导看图),你在搭积木,你想搭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话匣子关不住了。有的说给爸爸妈妈建漂亮的别墅,有车、有花园、游泳池……让爸爸妈妈不再辛苦;有的说建一间世界上最大的房子,可以让所有没有房子的人住……一个孩子这样说:我要搭很多的房子,一间给爷爷奶奶住;一间给爸爸妈妈住;一间给我自己住;一间当游乐园,让所有没有玩具的孩子玩……语言虽然充满稚气,却流露着童真,体现着童心。

2、仿编故事。教完《雪地里的小画家》,我让学生再看雪景图,放飞想象的翅膀,再创画面:雪地里又来了哪些动物?它们画了什么?谁没来参加?仿写:

下雪了,下雪了!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

_________画_________;_________画_________;

_________画_________;_________画_________。

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

咦,_________为什么没参加?它_________。

有个孩子这样写:下雪了,下雪了!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小猫画梅花;小猪画月牙;小鹅画枫叶;小牛画馒头。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咦,松鼠为什么没参加?它躲在树洞里睡觉啦!

雪孩子的故事篇4

画面生动、内容有趣

幼儿由于思维较为简单,而且识字不多,喜欢看直观生动的图画,指着图画上的小动物嘴里念叨不停。而那些夸张、奇特、拟人化、趣味性强的童话故事,还能激发孩子的想像力。

能帮忙孩子建立某方面的科学观念和习惯

比如:科学的生活常识,如可根据地域的不同特点,北方的家长可以让孩子通过阅读明白“冬天为什么会下雪”,南方的家长则可以让孩子通过阅读明白“夏天为什么雨水多”。另外,用生动有趣的小故事教育孩子饭前饭后要洗手,不挑食、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等等。让孩子在得到阅读乐趣的同时,逐渐养成科学文明的生活习惯。

选择好读物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如何让孩子进入阅读并且爱上阅读了。父母们不妨从尊重孩子的阅读兴趣和阅读心理出发,让孩子用自己的方式进行阅读。

提问阅读

让孩子带着疑问来阅读,可以提高阅读兴趣和集中注意力。如在读《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故事时,可以边读边指给孩子看,这是白雪公主,是一位既漂亮又善良的大姐姐哦,那个是恶毒的王后,她伤害了可爱的白雪公主,是坏人……这样慢慢引导,然后每翻一页,让孩子指出画面中出现了什么人物。

重复阅读

有些家长可能会觉得奇怪:为什么孩子特别喜欢反复阅读同一个故事?这是因为孩子对自己熟悉的读物,有一种自我成就感,他在向我们证明:我也能读书了。我们不妨因势利导,就让他多读几遍。熟能生巧,宝宝的阅读技巧说不定就从反复阅读中得到了不断的提升。

想像阅读

爱因斯坦说过:想像比思维更重要。家长要在孩子的早期阅读中注意培养他的想像能力。当家长给孩子读了某个小故事后,可以让孩子发挥自己的想像力,说说故事中的人物将会如何发展,并问他为什么要这么想。这是培养孩子想像力和创造力的不错途径。

雪孩子的故事篇5

关键词:幼儿;语言能力

一、直接感知,在认识周围事物中发展幼儿语言能力

幼儿通过听、看、触、摸、尝、闻等感性认识,扩大了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范围,加强了感知深度,而范围的扩大和深度的加强必然会丰富幼儿的语言。

冬天,我在班上的自然科学角里,种植了一些白菜头、胡萝卜根。萝卜挖空后,又在里面种蒜,上水后撒上小麦,让孩子们仔细观察它们的生长过程。不用我去要求,他们就能自己说出如“嫩绿的叶子”,“绿油油的麦苗”等这些好词语。

在下雪天,我会带着孩子们走出教室,来到户外,我们一起去看雪景。孩子们个个兴致勃勃,争先恐后地说着自己的发现:雪花有六个瓣,是一片片、一团团飘落下来的。我会向孩子们提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这白茫茫的白雪像什么呀?”有的幼儿说:“像雪白的棉花。”有的说:“像白糖。”有的说:“像厚厚的毯子。”他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去形容白雪,欣赏雪景,不知不觉中就丰富了词汇。

春天,我会带孩子们去种植,让他们亲自动手实践。孩子们松土、选种、种植、移植……在做每一项工作时,我都是边干边讲,使幼儿知道这种劳动叫什么;我还特意多选几种种子,让幼儿观察,比较异同。孩子们竟然会说:“有的像小米粒,有的像桔子瓣……”出苗了,他们观察得更仔细了,兴趣更浓了。通过种植与照料花草,幼儿生活内容丰富了,思路也就开阔了,更为重要的是这些活动让孩子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陶冶了情操。

二、创设情境,在锻炼思维中发展幼儿语言能力

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和语言能力的发展是同步进行的,幼儿掌握语言的过程也就是思维发展的过程;而思维的发展,又促进语言的构思能力、逻辑能力及表达能力的发展。

由于幼儿学习语言的途径是靠“听”和听后的模仿“说”,幼儿园语言教育的传统模式更多的是采用了注入式。可是出现了这样一个问题:幼儿背诵了一些儿歌、诗歌,但智力却没有得到最大的提升。所以在幼儿教育过程中,要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发展幼儿观察力、记忆力、想像力和思维能力。

如:学完“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以后,我让孩子们用撕、橡皮泥,每人做一套故事角色:青蛙、蝌蚪、鹅、金鱼、乌龟等。做好后,孩子们边演边讲,教室里面其乐融融,好不惬意。这样做既加深了幼儿对故事的记忆与理解,又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和想像力。

三、指导鼓励,在看图说话中发展幼儿语言能力

图画读物是幼儿的精神粮食,它形象生动可爱,色彩鲜明美丽,深受幼儿喜爱。欲想发挥图书的作用,需要教师作具体的指导和鼓励。

先教幼儿看书的方法。拿到一组图画,要求幼儿先看数码,或按情节排好顺序,然后找出书中的主要角色,记住他们的形象,观察他们的动作,想象他们在干什么?联想组合成故事。如:《刺猬树》是由6幅画组成。我先让孩子们按顺序找好每一幅画,看完(一),看(二)……。接着让他们看里面有谁?第三步让孩子们看图中的这些人都在干什么?发生了什么事?看完后,请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像讲述故事。

雪孩子的故事篇6

另一个故事是在20多年前的一次出差途中听说的。一位唐山汉子在火车上流着泪给我说了一位母亲断指哺儿的故事。唐山大地震中,一对母子被深深压在废墟下,母亲半个身子被混凝土板卡着动弹不得。七八个月大的婴孩在她的身下安然无恙。几天后,救助人员挖洞接近这对母子时,母亲刚刚咽下最后一口气,而那婴孩口里还含着母亲的食指,抱起孩子,发现母亲的食指只有半截。原来母亲在危难中一直用乳汁延缓着孩子的生命,乳汁吸干了。她拼力咬断自己的指头,用鲜血让孩子存活下来。

听到这个“血色母爱”的故事,我难以入眠。我想起我近邻的一个女人,她是我小学时的同学。有一年夏天,她的三岁的儿子,在路边的油条摊边玩,在油锅倾倒的那一刻,她用自己的身体挡住滚沸的油,孩子仅一条腿被烫伤,而她的半边脸却破了相。此后,丈夫渐生嫌弃之意,她自己也陷入无尽的苦痛之中。当时,我真想到她的身边,告诉她这个“血色母爱”的故事,对她说:“你是伟大的,美丽的女人。”

后来,我如愿把这个故事说给她听,也说给她的丈夫听。她哭了,他也哭了。再后来,他与她恩爱如初。

第三个故事是不久前从杂志上看到的。东欧有对母女感情上有了裂痕,13岁的女儿一直认为母亲的地位卑微,使她在人前抬不起头。母亲终日忙碌辛苦,也不能使女儿快乐起来。2002年2月,母亲邀女去阿尔卑斯山滑雪。母女俩在滑雪中,由于缺乏经验偏离儿滑雪道迷路了,又遭遇了可怕的雪崩。母女俩在雪山中挣扎了两天两夜,几次看见前来搜寻她们的直升机,都因她们身穿的是银灰色滑雪装,而未被发现。终于,女儿因体力不支昏迷过去,醒来时发现自己躺在医院里,而母亲已不在人世了。医生告诉她,是她的母亲用生命救了她。原来,是母亲割断自己的动脉在雪地里爬行,用自己的鲜血染红了一片白雪,直升机因此发现了目标。

冰心老人说过:“世界上若没有女人,这世界至少要失去十分之五的真,十分之六的善,十分之七的美。”是的,这世界就是因为有了女人、有了母亲、有了母爱,才如此亮丽灿烂、多姿多彩。

雪孩子的故事篇7

画面生动、内容有趣。幼儿由于思维较为简单、而且识字不多,喜欢看直观生动的图画,指着图画上的小动物嘴里念叨不停。而那些夸张、奇特、拟人化、趣味性强的童话故事,不但受宝宝喜欢,还能激发孩子的想像力。

能够培养宝宝某方面的能力。例如,3岁左右的孩子常对顺口的句子感兴趣,父母想培养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时。不妨选择一些配图的诗词,儿歌来给孩子阅读。

能帮忙孩子建立某方面的科学观念和习惯。比如:

科学的生活常识,如可根据地域的不同特点,北方的家长可以让孩子通过阅读明白“冬天为什么会下雪”;南方的家长则可以让孩子通过阅读明白“夏天为什么雨水多”。

正确的道德观念,如见到长辈要问好,接受了别人的帮助要说‘谢谢’,应该同情弱者、帮助他人、不攀比炫富,等等。

科举的生活习惯;如用生动有趣的小故事教育孩子饭前饭后要洗手,不挑食、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等等。这些内容都可以在小读物中得到体现,让孩子在得到阅读乐趣的同时,逐渐养成科学文明的生活习惯。

选择好读物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如何让孩子进入阅读并爱上阅读了。父母们不妨从尊重孩子的阅读兴趣和阅读心理出发,让孩子用自己的方式进行阅读。

提问阅读:让孩子带着疑问来阅读,可以提高阅读兴趣和集中注意力。如在读《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故事时,可以边读边指给孩子看,这是白雪公主,是一位既漂亮又善良的大姐姐哦;这几个是小矮人,他们乐于助人;那个是恶毒的王后,她伤害了可爱的白雪公主,是坏人……这样慢慢引导,然后每翻一页,让孩子指出画面中出现了什么人物。

重复阅读:有些家长可能会觉得奇怪:为什么孩子特别喜欢反复阅读同一个故事?这是因为孩子对自己熟悉的读物,有一种自我成就感和实现感,他在向我们证明:我也能读书了。我们不妨因势利导,就让他多读几遍,甚至可以加以背诵。熟能生巧,宝宝的阅读技巧说不定就从反复阅读中得到了不断的提升。

雪孩子的故事篇8

一、创造宽松的语言环境,激发语言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重要动力。只要对学习有了兴趣,就有了不断进步的动力。幼儿因其年龄小,喜欢新奇、有趣的东西,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表达的欲望。但是,有的幼儿在上课时不愿意发言,不愿意交流,或者发言不完整,交流有障碍。这时就需要有一个宽松的语言环境来激发学生的交流欲望,使幼儿产生学习语言的兴趣与动力,积极主动地学习语言,开口说话。幼儿对有色彩的、有声音的、会变化的刺激物最感兴趣,注意力最能集中,而多媒体计算机就富有艳丽的色彩、流动的画面、优美动听的音乐、生动形象的配音、逼真的音响效果,具有其他传统教育手段所不能比拟的独特魅力。它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有色、有动有静的形象化语言,极大地刺激了幼儿的感官,有利于集中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深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促使幼儿主动参与活动。一旦幼儿对教学内容感兴趣,产生了说话的欲望,老师就掌握了教学的第一把金钥匙。即达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让幼儿“想说和敢说”的要求。

二、在观察中学习语言

在认识周围事物中发展幼儿语言能力的过程中,幼儿通过听、看、触、摸、尝、闻等感性认识,扩大了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范围,加强了感知深度,而范围的扩大和深度的加强必然会丰富幼儿的语言能力。如:冬天,我在班上的自然科学角里,种植了一些白菜头、胡萝卜根,蒜头,或是撒上小麦,让孩子们仔细观察它们的生长过程。不用我去要求,他们就能自己说出如“嫩绿的叶子”,“绿油油的麦苗”等这些好词语。又如:在下雪天,我会带着孩子们走出教室,来到户外,我们一起去看雪景。孩子们个个兴致勃勃,争先恐后地说着自己的发现:雪花有六个瓣,是一片片、一团团飘落下来的。我会向孩子们提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这白茫茫的白雪像什么呀?”有的幼儿说:“像雪白的棉花。”有的说:“像白糖。”有的说:“像厚厚的毯子。”他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去形容白雪,欣赏雪景,不知不觉中就丰富了词汇。春天,我会带孩子们去种植,让他们亲自动手实践。孩子们松土、选种、种植、移植……在做每一项工作时,我都是边干边讲,使幼儿知道这种劳动叫什么;我还特意多选几种种子,让幼儿观察,比较异同。孩子们竟然会说:“有的像小米粒,有的像桔子瓣……”出苗了,他们观察得更仔细了,兴趣更浓了。通过种植与照料花草,幼儿生活内容丰富了,思路也就开阔了,更为重要的是这些活动让孩子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陶冶了情操。

三、在表演中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

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和语言能力的发展是同步进行的,幼儿掌握语言的过程也就是思维发展的过程;而思维的发展,又促进语言的构思能力、逻辑能力及表达能力的发展。由于幼儿学习语言的途径是靠“听”模仿“说”而获得的,所以幼儿园语言教育的传统模式更多的是采用了注入式。可是注入式的传统教育会造成这样一个问题:幼儿背诵了一些儿歌、诗歌,但智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却没有得到最大的提升。所以在幼儿教育过程中,要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发展幼儿观察力、记忆力、想像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如:学完“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以后,我让孩子们用橡皮泥,每人做一套故事角色:青蛙、蝌蚪、鹅、金鱼、乌龟等。做好后,孩子们边演边讲,教室里面其乐融融,好不惬意。这样做既加深了幼儿对故事的记忆与理解,又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和想像力,同时在表演的过程中使其语言能力得到了发展。

四、在看图说话中发展幼儿语言能力

雪孩子的故事篇9

文采指数创新指数

我上小学的时候,就读过“囊萤映雪”的成语故事。

故事讲的是晋代两个穷孩子读书的故事。囊萤,是说车胤少时家贫,夏天以练囊装萤火虫照明读书;映雪,是说孙康冬天常利用雪的反光读书。后来人们常用这个家境贫穷、勤学苦读的故事来教育孩子要珍惜优越的学习环境,勤奋读书。

妈妈也不厌其烦地给我讲这个故事,可我却无动于衷。

那时我们家的客厅、卧室、厨房、过道,到处都装上了电灯,我的书桌上还有光线柔和的台灯,可是我还不好好看书,连作业都完成不了。妈妈经常监督我做作业,可是喊十次我都懒得动一次。妈妈说,让我读书比上刀山还难。

等到我懂事想读书的时候,是在广东东莞的工地上。

因妈妈身患绝症,不幸去世,家境变得十分困难。爸爸要去广东打工,不得不把我带到广东去读书。我们住在东莞一个废弃的厂房里,没有水电,晚上没有电灯看书写作业。我学习不好,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同学的欺侮。孤独与痛苦折磨着我。

自尊心特强的我,开始明白“囊萤映雪”中的两个穷孩子勤学苦读的原因。他们肯定有过与我相同的处境,受人歧视,受人欺侮。只有读好书,才能出人头地、受人尊敬,才能活得有价值,免受别人的歧视与欺凌。

从那时起,我才真正喜欢上“囊萤映雪”这个成语。我把车胤、孙康勤学苦读的故事牢牢记在心里,立志做一个有所作为的人。从此,我找到了快乐。我把“囊萤映雪”四个字写在我的书包上,让它陪伴着我。每当我感到疲劳想偷懒时,就想想车胤、孙康,这样,我的疲劳就烟消云散了。每当我遇到困难想逃避时,就想想车胤、孙康,我就能知难而进,直到困难解决为止。

家里没电灯,我就在厂房外面的路灯下看书学习。冬天,冷得发抖,手足长了冻疮;夏天,蚊虫咬得周身起了鸡皮疙瘩。(与开篇“囊萤映雪”的故事相呼应,突出主旨。)这些,忍忍就过去了。令人欣慰的是,一年以后,我的成绩一路攀升,学期末考试成绩位列全班第一。

老师要我介绍学习经验,我说:“也没什么,我只是牢牢记住了‘囊萤映雪’这个成语。”

雪孩子的故事篇10

坟上积了厚厚的雪,墓碑看起来非常简陋。年长的美国人对年轻人说:“这就是你妈妈的坟墓,鞠个躬吧……”年轻人“扑通”一声跪倒在雪地上。

这个故事发生在1952年。那时,韩国由于朝鲜战争的摧残,已经成了不毛之地。为了挽回败局,韩国为“联合国军”增援了一批士兵,韦尔森就是其中一员,当时最激烈的一次战斗就发生在这个小山沟里,夜以继日的血战已经持续了好几天。

人民军的强烈攻势使得“联合国军”节节败退。撤退途中,韦尔森离大部队越来越远。于是,他决定一个人到另外一个集结地去。就在这时,他突然听到了奇怪的声音。

仔细一听,那是婴儿的哭声,韦尔森顺着哭声走过去,原来是从一个雪窟窿里传出来的。他本能地扒开积雪,顿时眼前的景象使它惊呆了。

在一个母亲的怀里,婴儿大声地哭着。更令人吃惊的是,母亲。面对眼前的景象,韦尔森无法作出判断。原来,是一个母亲背着孩子避难的时候,被困在了这个山沟里,这里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又下起了大雪,为了救活自己的孩子,母亲把自己所有的衣服都给了孩子,然后把孩子紧紧抱在怀里。虽然的母亲已经死去,但她怀中的孩子却活了下来。

韦尔森被这意外的景象深深感动了,无法就这样默默转身。他用野战工具在冰冻三尺的雪地上挖了坑,把这个母亲埋葬了,然后抱着大哭的婴儿追随大部队去了。战争结束后,他领养了这个孩子,并把他带到美国去抚养。孩子慢慢长大了,长成了仪表堂堂的年轻人。韦尔森把当年发生的事告诉了孩子,并带着他来到山沟里找妈妈。

跪在坟墓前的年轻人的泪水像断了线的珍珠一样。

过了一会儿,年轻人站起身,开始拨开坟墓上的积雪。他大汗淋漓地把周围的积雪都清理完,把衣服一件件脱下来盖在了坟墓上,然后扑到坟墓上,把长久以来藏在心里的话说了出来:“妈妈,这么多年你多冷啊!”

(选自《读者》)

探究练习

1.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一下本文的故事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