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团锦簇教学设计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3:47:12

花团锦簇教学设计篇1

《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这篇优美别致的短文选自已故北京大学教授、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写的散文集《再返哥廷根》,它不同于那些纯粹描写景物风情的文章,而是用娓娓道来的语气讲述了自己1935年在德国求学时的亲身经历,描绘了德国家家户户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情景,并用凝炼的语言道出了一个意味深长的哲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最后讲述1980年再次来到德国,再次看到这番情景,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读起来既让人大开眼界,又叫人回味无穷。

纵观全册,第八单元是最后一个教学单元,它的主题是“多姿多彩的异域风情”,训练重点是“揣摩积累语言、了解异国风情、拓展搜集资料”。而作为第八单元的开篇课文,并且是讲读课文,文本的诗情画意、作者的真情感受、编者的编写意图、教者的预设生成和学生的学习需求更要能做到五心合一,找到共鸣点。

2.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认识2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理解“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品味重点词语的意思;背诵第三自然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异域风情,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

3.教学重点:

理解词语的意思,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并从中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4.教学难点:

体会由景及人,由人及理的写作脉络,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

5.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

教师:研读教材,精读季羡林著作《故乡明月》、《季羡林散文集》

设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学习字词,初步了解文章内容

教学过程(略)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品读课文,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

6.过程教学:

6.1图片引入,揭示课题。①观看图片,引出作者。②简介作者。③齐读课题。(强调:谁的花是让谁看的?)再读。

6.2初读课文,直奔主题。认真阅读课文第五自然段找出能概括全文主要内容的句子。

6.3自主研读,体会“花美”。

6.3.1请学生读课文,找出写花美的句子,多读几遍。(相机课件出示: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6.3.2请学生再读这3句话,用横线划出描写花美的词语。

品味词语:①“花团锦簇”、“姹紫嫣红”;②“山阴道”;③“花的海洋”;④“任何”;⑤“家家户户”;⑥“应接不暇”

6.3.3课件播放画面,师生美读并背诵。学生多种形式读。

6.3.4总结:同学们,刚才我们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通过想象画面、用心揣摩文中每个词语的意思,融入了文章的意境,全身心沐浴在花海中,闻到了花香,看到了花美,读出了文章所蕴含的真情。

6.4合作探究,感悟“人美”。

6.4.1关于“人美”,请同学们再回到课文,找出相关的句子,多读几遍。(相机课件出示:①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的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②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6.4.2结合课文内容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学生讨论,汇报交流。

6.4.3刚才我们读到的内容是描述德国什么时候的情景?四五十年之后,当作者再次来到德国,看到的又是怎样一番景象?

课件出示:我走在街上,抬头一看,又是家家户户的窗口上都开满了鲜花。

6.4.4如果今天我们再去德国,看到的一定还会是怎样的景象?

6.4.5面对此情此景,我们会由衷地发出怎样的感叹?为什么?

课件出示: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1

6.5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6.5.1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6.5.2推荐阅读《我的女房东》、《别了哥廷根》、《重返哥廷根》。

附板书设计: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花团锦簇教学设计篇2

不觉又近中秋。

校园里的十棵老桂花树仿佛一夜间繁花满枝,在这天高云淡的清秋里肆意吐露馨香。--东风人自己的论坛!

夜闌人静时候,打开窗,任馥郁的香气环绕四周,看天上几颗寂寥的星星。耳边隐约飘过几句歌词:今天晚上的星星很少,不知道它们跑哪儿去了。想来星星定是陶醉于这桂花的香,沉沉睡去了吧。只是看星星的我却被这浓郁花香薰陶的无法入睡。也许是造物主的良苦用心。印象中美艳的花儿多是无味的。而香气袭人的花大多没有动人的姿容。如这一簇簇默默积蓄芳华的桂花,看上去就象邻家长着雀斑的小女孩,平凡中带几分俏皮。想着想着竟然联想到瞎子的听力总是胜于常人,念头一起,深有唐突佳人之感,生生地收回思绪。有风吹过,裹着阵阵凉意,到底已是秋天了。

很想寻觅一个精美的玻璃瓶,采摘最鲜美的桂花,再从记忆深处收拾些零落的往事。让点点花瓣把往事层层渗透。将它们一并永久封存。暗自思量这样的桂花酿该贴上怎样的标签呢?不如就叫----完美的梦吧。1深夜的秋风再次冷漠地拥住我。关上窗,朝卧室走去。或许今夜的梦中,可以寻到一个精美的玻璃瓶。

清早起来,一缕金色的阳光正好射在书桌旁,推开窗,不见一丝云彩,只见到纯净的蓝色,整个天空也仿佛已经是金子铺就而成的了,因为没有云,所以也没有一点瑕疵。此情此景,我情不自禁地感叹:好美!

纵目远眺,这地泉大地竟然是这样的美丽!这里的山山水水,我都是这样的熟悉,我闭起眼睛都能够想象出每一条田间小道。东边的工业园区,高楼林立,花团锦簇围绕的工厂的色彩斑斓的厂房;南边果树园林里,银杏果实累累;苹果和梨子压弯枝条;西边的老山的花木场里,郁郁葱葱,繁花似锦,各种花木在秋天里争奇斗艳;北边是一望无际的金色世界,稻谷成熟了!这满地的黄金,随着山峦连绵起伏。哦,一年的辛苦的农民终于有了收获,不要过几天,我就可以吃到新鲜的香稻米了。秋天不仅仅是馨香的季节,更是收获的季节!

桂香阵阵袭来,我收回了我的目光,又回到我的书房。这里有我的一个小小世界:沉重而有些凌乱的书架,一本本教科书呆在它应该呆的地方;一摞语文教学报刊杂志和文艺报刊,上面都有我的文章和作品;计算机静静地,它陪我在办公室办公,它陪我进课堂,它更多地陪我度过多少个夜晚,遨游在知识的网络里。

这柔柔的、甜甜的桂花香弥漫了校园,包围了我。我是一个以后第一批毕业的大学生,将要步入而立之年才工作的我来到地泉中学工作已经二十多年了。昔日的同窗们,在国内外千帆竟发,万木峥嵘,而我给这浓浓的纯纯乡情完全净化为一个彻头彻尾的地泉山人了,但是我大批的学生带着他们的美丽的梦走出了这里,在外面创出了他们灿烂的一片世界。今年我已经年过半百,现在不也象这秋天一样吗?希望我的生命如同这美丽丰收的秋天一样,充满桂花的馨香。

(二则)

江涵皓月,水影若浮天。各界朋友欢聚在黄浦江畔,共度我国人民的传统节日,请允许我代表市政协,向在座的各位来宾致以节日的问候,并通过你们向全市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广大干部,向各派、人民团体、各界爱国人士,向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向驻三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向关心和支持现代化建设的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同胞及广大侨胞,向关心和支持改革发展的国际友人致以亲切的问候。

同志们,朋友们,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同志的“七一”重要讲话,是新世纪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宣言,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件。刚结束的中国共产党十五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把党的作风建设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庆中秋,话团圆,盼统一,结束祖国大陆同分离的局面,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人心所向,是任何势力也阻挡不了的历史潮流。天上明月,直到天头;天尽处,不曾私照一人家。让皓月把我们对同胞的深深思念带到海峡彼岸,让皓月把我们对所有海外华人、侨胞、留学生的深深思念带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花团锦簇教学设计篇3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0463(2016)

11―0090―0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语感实际上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和认知能力,是对语言文字的熟悉和理解程度。语感需要通过不断的反复练习、实践而形成,作为教师必须创造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地读书、感受,在此基础上,再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

一、精彩的范读,感受语感

一节好的语文课离不开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范读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正确的导向,激励学生在模仿中逐步加深自己的情感体验。学生在聆听高水平的范读时获得对语言的感受,常常胜过教师对语言的分析性讲授。教师范读得好,就可以感染学生,把学生带入语言环境之中,激发他们强烈的朗读欲望。在执教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课时,第三自然段“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本段语言文字的内涵深刻,学生只有通过不断的朗读感悟,才会体会到文字背后的精彩。课堂上配合投影上的画面,再借助语言,用不同的表情、语气、声调读出不同的画面,抓住“花团锦簇”和“姹紫嫣红”,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情感。在读到“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时,让学生闭眼想象画面内容。当我戛然而止,蓦然发现,教室里异常的安静,同学们被文章的美丽和意境所感染了,眼睛还紧盯着课本,思绪还停留在课文内容中。这种范读不仅让学生有样可学,而且能使其跟随老师融入作者的感情变化之中,受到语感的熏陶。

二、个性化的朗读,体会语感

个性化朗读必须让学生走向生活、感受生活、品味生活。教学中,一旦顺利地激活学生的相似积累,把学生头脑中的生活、知识、经验的积淀付诸于对文本的理解,再把学生自己的人生体验与切身感受移植到文本之中,就会使其对文本的感悟和体验深化,在此基础上的朗读才能真正成为学生感于内而发于外的语言。在执教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普罗米修斯》一课时,在研读感悟、再现画面这一环节时,我设计了这样的个性化朗读指导环节:普罗米修斯承受了哪些痛苦?你是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的?学生的回答很精彩,但是读出来的语气是平淡乏味的,没有融入文本中。于是我顺势诱导:自由读一读,想一想你在画面中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普罗米修斯,并和你的同桌交流。在同桌交流时,我就发现已经有同学读出了自己独特的感受了,我乘热打铁紧接着问“孩子们,在你眼里的普罗米修斯是怎么样的,能不能用课文中的文字表现出来。学生们纷纷举手,抓住了“不能……也不能……死死的”等词语,读出了自己的感受,在个性化朗读中培养了语感。

三、想象的朗读,练习语感

语感和想象是紧密相连的,在教学中要创设情境,利用形象思维,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让学生边读边在脑海中浮现课文艺术形象,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在感情上与作者产生共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如果没有美,没有艺术,那是不可思议的。”笔者借助美丽的范文,引导学生进入美的境界,与文章产生共鸣。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受到熏陶,收到了教师与学生双赢的效果。但自己的教学语言还不够精炼,课堂教学中,点拨语、评价语等语言设计,还不够到位,必须好好斟酌使其更有针对性。教师要努力发现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并加以改进,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四、整本书的阅读,形成语感

花团锦簇教学设计篇4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的课文。课文介绍了了德国人对花的喜爱,德国独特又美丽的风景,以及德国奇特的风俗。这篇课文很好地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思想教育价值方面,要让孩子们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含义。在语言价值方面:这篇课文描写花的词语用得非常贴切,便于学生积累语言文字。

【学情分析】

小学五年级的学生,经过四年半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初步学会了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词句的能力,能够在阅读中抓住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在基本的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意图。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发挥自己引导作用,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积累语言、分析作品,培养学生的阅读情感,明白做人的道理。

【设计理念】

始终贯彻创设情境理念,运用多媒体,通过图片、文字等手段,创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情境。引导学生去想象,去理解,在读中生情,读中悟情,由文本的感性认识上升到情感体验,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与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积累课文的优美语言,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

3.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重点词句的意思,读懂课文。

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并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准备】

德国风光片;“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画面及重点词句。

【教学过程】

一定向自学

复习检查,引入新课。

①在本节课认为能表现自己的请举手!想拿到我手上礼物的请举手!

②检查上堂课收获。

③说说作者在德国看到了一种怎样的奇丽景色。

出示学习目标:

①积累课文的优美语言,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

③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的特点。

围绕目标,请看自学指导:

思考题:为什么说德国的景色是奇丽的,民族是奇特的?

自学方法:读——画——品——议。

自学方式:先自学再小组讨论。

自学时间:5-7分钟。

【设计理念】

引入环节把学生的视野直接切入课文内容,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讨论答疑

1.四人组交流勾画情况,交流找出的相关语段,说说自己的理解。

2.创设情境,全班交流,引导学生汇报,课件随机出示句子,师生共同探讨。

我们来读读,感受这奇丽的景色,应怎样读才能表达出一个中国人看到这种景色的感受呢?(重读“家家户户”三个“都”)

出示:⑴“走过任何一条街……应接不暇。”

①读句。

②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先按字面理解,再用课件或实物帮助理解)

花多,花美。

③请一名朗读好的同学读,其他同学闭上眼睛,现象一下这是什么样的景象,是怎样汇成了花的海洋?

过渡:德国人养花和中国人有所不同,是什么不同?

出示⑵“家家户户都在养花……花的脊梁。”

①读这段话。

②“脊梁”指什么,在文中指什么?

③请用“家家户户都……都……都……”将这几句话变成一句话,从中体会到什么?

④小结过渡:可见他们将花栽在临街的窗外,是将最美的花给别人看,这种做法令人感到惊叹,可在我们看来是多么不可思议。

⑤人们走在这样的街道上,看到自己种的花被别人欣赏,同时又能欣赏别人的花,心中不由会产生许多感受。这是多么美妙、多么值得人回味的情景啊!

【设计理念】

通过读课文,了解作者在德国看到了一种怎样的奇丽景色及文章主要内容;通过感情朗读,加深理解,体会德国人对花的喜爱之情及美好心灵。

3.我们称之为“耐人寻味”。

⑴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体会人间真情,走进“耐人寻味”的境界。

①他们为什么要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呢?找出文中最能说明这一问题的句子,读读句子,说说自己的理解。

②学生读后,说理解,相机出示句子。

⑵为什么说这种境界“耐人寻味”?生活中你有没有这种感受?

①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默读第二、三自然段,结合上下文说说自己的理解。

②为什么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耐人寻味的。”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

(说一件奖励一朵花)

4.问一问得到花的同学准备怎么处理这些花?(引导学生和别人分享)

5.看来“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已经深入你们的心里了,希望你们继续发扬。

6.感情朗读。(放慢速度,有回味无穷的感觉)

【设计理念】

德国人为什么要把花都栽在临街的窗户外,这一问题要引导学生回到文中,找到重点句,联系上下文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含义,走进“耐人寻味”的境界。

7.理解“没有改变”,读懂“美丽没有改变”的含义。

⑴四五十年以前,作者在德国留学的时候,看到过的情景和以后又看到的景象,这时他又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⑵出示句子,根据内容联想,教师指点。(答案多元的)

⑶是啊。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没有改变!这种心灵美,和谐美没有改变!

这一切的一切,都让季先生发出这样由衷的赞叹:

(全班深情齐读)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设计理念】

理解“美丽并没有改变”,关键在于理解没有改变的是什么,进而悟得德国这个爱花的民族“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真情是永恒的这句话寄托了作者的情思,理解其中的内涵有利于更深入地感悟文章的内涵。

8.学生提出疑问:

⑴“莞尔一笑”的意思?

⑵“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关系?(学生先自答,然后老师补充理解)

【设计理念】

通过学生自己的思考,提出问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三自测自结

1.小练笔:用自己的语言,适当运用课文语言。

“四五十年后,我又到了德国,发现很多的东西变了;________,可当我走在街上,抬头一看,又是________,是的,德国人________始终没有变。”

练习感情朗读。(自读、互读、展示读)

2.练习背诵第三自然段。(自已背、互相背、指名背、评议)

【设计理念】

通过朗读、背诵的练习,旨在让学生回顾课文,帮助积累。

3.总结收获:在今天的学习中,我们走进德国,认识了一个爱花的民族,明白了只有我为人人,才能人人为我,懂得了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4.作业

⑴查找并阅读有关季羡林先生的作品。

⑵背诵第三自然段。

⑶抄写课文中描写花的句子。

【设计理念】

先读学后感受,再说生活中的感受,把学习引向行动,鼓励学生真诚地去帮助别人。

作业体现积累,读后体验。

四板书设计:

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花多花美

人我

人为

为人

我人

无私奉献

花团锦簇教学设计篇5

透过规范的教学活动和丰富的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准,提高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潜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美术课堂教学工作计划资料,提供参考,欢迎你的阅读。

美术课堂教学工作计划一

一、指导思想

以推进素质教育为中心,以市教研室有关精神和区教研室制定的学期工作要点为指导,结合我校实际,把工作重点放到一线教学研究上,坚持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目标,以生为本,务实教学。透过规范的教学活动和丰富的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准,提高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潜力。

二、工作要点

(一)抓好规范化教学管理,加强常规教学工作研究与实施,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加大课堂教学改革的力度,以学生为本,重视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

(二)提倡自我理论学习(美术教育、学科知识、专业发展);明确中小学美术教育的本质,明确美术教师的职能和作用;自我学习《美术新课程标准》(修订版),在领会新课标精神下,重新审视教材、理解教材、用好教材。

(三)培养特长生,抓好美术兴趣班、培优班培训工作,用心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绘画比赛,并选拔优秀作品向有关组织部门投稿。

(四)根据中海康城小学“体育艺术2+1项目”实施方案,制定艺术类绘画、书法项目的评价标准及实施办法。

(五)倡导教师教学专业性、绘画专业化发展;鼓励教师学有所长,用有所长;即培养“综合型”美术教师又培养“专业型”美术教师、倡导美术老师向研究型教师、专家型教师发展。

美术课堂教学工作计划二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在全面实施新课程过程中,加大力度、教改力度,深化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研究。正确处理改革与发展创新与质量的关系,继续探索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小学美术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方式和自主化多操作学习方式。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计划明天、走迷宫、我爱校园、真情对印、记忆大比拼、静物一家、草丛中、恐龙世界、绿色呼唤、编纸条、花团锦簇、妙笔生花、变化的魅力等内容。

三、学生情况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经过三年多的学习认知的训练,具备了一定的基本绘画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辨别认知能力和创造力,但在绘画,动手过程中还缺乏大胆想象创造,创造能力、想象延展性还有待提高。

四、教学目标:

1、通过有趣的美术表现和欣赏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运用多种材料和工具,进行绘画和简单工具制作。

3、培养学生空间知觉,形象记忆,创造等能力。

五、教学措施:

1、努力钻研教材,认真学习教学大纲,加强自身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2、做好课前准备,精心制作教具。

3、运用现代远程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绘画兴趣。

4、充分展示图片,作品等教学手段,教师加以示范。

教学内容与课时

第一课:计划明天(2)

第二课:走謎宫(2)

第三课:我爱校园(2)

第四课:真情对印(2)

第五课:记忆大比拼(1)

第六课:静物一家(1)

第七课:花丛中(1)

第八课:恐龙世界(2)

第九课:绿色呼唤(2)

第十课:编纸条(2)

第十一课:花团锦簇(2)

第十二课:妙笔生花(2)

第十三课:大力神(2)

补充:聚聚散散(1)

补充:小圆点的魅力(1)

补充:黑与白(1)

补充:主体与背景(1)

补充:冰川与晚霞(1)

补充:画嗅觉(1)

补充:卡通画(2)

补充:双胞台(1)

补充:我和我的小伙伴(2)

补充:千变万化的帽子(1)

美术课堂教学工作计划三

一、同学现状分析:

三年级同学通过两年的学习,在学习行为上已具有了一定的稳定性,思维更活跃、更宽广。从同学固有的天性来说,单纯、好动的性格,促成同学天真、可爱的特点。这个年龄的小朋友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敢于发明的潜意识,教师应在此基础上鼓励、引导同学探求美术课各领域的知识,感悟美术学习的乐趣,通过各种途径增强同学学习美术的兴趣,开阔他们的视野,培养同学的发明能力、审美能力以和发明美好生活的愿望。

二、本册教材知识系统和结构:

本册教材共分六个单元,由造型·表示;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等四个领域组成。本册教材共20课,其中包括:

第1、19、20课的欣赏评述课;

第2—4课的线造型表示课;

第5__6色彩知识;

第7___12课手工制作课;

第13—15课的色彩练习课;

第16—18课的版画知识课。

本册教材内容结构合理,面向全体同学,以素质教育为动身点,注重培养同学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化同学学习美术的兴趣;在继承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美术文化保守的基础上,充沛体现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以和多元文化,突出时代感和地方特色。在结构上,以美术的形式语言集中划分单元,淡化不同课业类型之间的区别,在循序渐进的传授“大纲”规定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始终贯穿审美性和情意性的教学要求,兼顾同学个性的发展和知识技能的习德两方面的需求。课业设置符合同学年龄实际,并降低了一定的难度。

三、本册教材总的教学目的、重点、难点

1、教学目的:

通过美术课堂教学,引导同学通过各种方式的学习过程,将教科书的知识与技法转化为同学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审美能力,并在学习过程中丰富经验,学会学习,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促进人格的全面发展。

2、教学重点:

本册教材融会了欣赏、绘画知识、工艺制作、版画印制、综合探索和绘画理论等方面的知识,通过各个领域的探索学习活动,培养同学的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情感。每局部内容都具有各自的重点,在同学综合能力的培养上,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3、教学难点:

培养同学对艺术的感悟能力,大胆表示、自由创新的能力以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主要教学措施:

1、遵循同学的生理和心理的特点,采用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带领同学探究美术学科的奥妙,可利用现代教学媒体,激发同学的兴趣,培养同学发明能力,优化课堂教学。

2、在教学中充沛发挥同学的主体地位,引导同学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培养同学勤于动手动脑的习惯,积极参与实践活动。

3、充沛利用美术课独特的审美教育手段,对同学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同学高尚的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4、改进作业讲评的方法,采用多元评价、激励性评价等方式对同学进行综合素质的评价,将美术评价正规化。

五、教学进度:

教学进度

课时

周次

1、19、20课

3课时

1、18周

2—4课

4课时

2—3周

5—6课

4课时

3—7周

7—15课

17课时

7—14周

16—18课

6课时

花团锦簇教学设计篇6

2020年5月18日,一个超长版的寒假结束了,凛冬已去,春回大地,迎来了繁花似锦的季节。师生久别重逢,寂静的校园迎来了孩子们的笑脸,宋家庄小学的学子们终于坐进了干净整洁的教室。为保障返校后的工作安全平稳顺畅,确保师生每天学习生活正常进行,我校结合实际,根据县教体局的要求和规划,镇中心校的指导和安排,5月18日特对返校学生开展“复学第一课”活动。向全体师生贯彻关于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山西省教育厅《关于组织开展“复学第一课”活动》的通知。

我校全体教职工高度重视本次活动,在5月6日就开始着手学生返校复课的各项保障工作。为统筹“开学第一课”的学习和战“疫”专题教育,强化生命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引领,研究制订了具体实施方案,科学安排活动计划,精心设计课程内容,充分利用省教育厅统一提供的“返校复学第一课”视频资料及其他相关教学资源组织实施,让返校复学第一课教育工作扎实有序的开展进行。

活动开始,升国旗,唱国歌。全体师生面对国旗方向行注目礼。随后,校长就疫情防控工作和教育教学工作分别发言。新的学期,孕育着新的希望,健康安全是首要,努力拼搏是希望!校长在发言中提到,疫情对每位同学的影响只是学习方式,但同学们对知识的渴望热情不会消减,我们要认真学习,勤于思考,努力奋斗,肯定自己、超越自己、创造自己,从小立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大志向,长大后也像这些美丽的逆行者们一样,成为勇敢坚毅的人!

我校根据《山西省省学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及流程图》,结合本校师生状况、学校防控情况,组织培训并安排教师现场指导开展实操演练。通过演练,学生重点掌握了疫情防控期间的行为规范和错时错峰导流图。进一步熟悉防控的具体要求和操作流程。

各年级有序组织学生观看由省教育厅制作的《复学第一课》视频。这次课程用直观的影像向同学们介绍了疫情防控知识与复学期间的注意事项。一场没有硝烟的疫情战斗,我们认识了一个个援鄂医疗队白衣天使;我们知道了很多看似其貌不扬的平凡英雄;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众志成城、团结奋战;让我们明白了作为“中国人”自豪!视频观看后师生用一首《义勇军进行曲》尽诉爱国情,扬起少年梦。

   各班班主任纷纷设计了独具特色的主题班会活动。让同学们结合自己所了解的疫情事迹和在疫情中的成长体会,分享交流自己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认知过程、防控措施和对疫情事迹的感受。学生们纷纷表达了自己对党和国家的新认识新感触。最后同学们畅想了对新学期学习的新目标新理想。

花团锦簇教学设计篇7

校园,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校园,是载入我们驶向知识海洋的小船;校园,是我们童年记忆的书册.我们的校园是一个美丽的大花园,绿草如茵,花团锦簇.现在你就来到了美丽的钢三路小学。

走进大门,映入眼帘的是雪白的教学楼,那白色的教学楼在阳光的映衬闪闪发光,偶尔点缀着几棵爬山虎,那深绿深绿的叶子像一个永不回头的战士,顽强地攀登着这高耸入云的“珠穆琅玛峰”。它像一个个巨人在向我们招手。仔细聆听,教学楼里传来朗朗的读书声,好像一只清脆悦耳的歌儿。

一走进教室,就看见整齐的桌椅,乌黑发亮的黑板,黑板上还挂者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同学们冥思苦想,想出版报设计,靠着自己的双手,创造出漂亮大方的板报图。后面整齐的摆放着劳动工具,地面一尘不染,没有一片废纸。我们的教室是那么宽敞明亮.

穿过教学楼,就是我们的乐园,我们的天地——操场。操场中是一根直插云霄的旗杆,星期一的早晨,五星红旗跟着冉冉上升的红日,升到了旗杆顶端。

操场后边是绿茵茵的草坪,一棵棵沐浴在晨光中的小草正顽强地挺起了矫小的身躯,悄悄地舒展着娇嫩的绿叶,。小草上有许许多多的露珠,在阳光的映照下闪闪发光,像一颗颗亮晶晶的钻石宝珠。

操场右边就是香气扑鼻的花棚了。有火红火红的串红,金黄金黄的菊花,比比皆是。你看那火红的串红像一个穿着绿衣的小姑娘,那一串一串的像小姑娘脸上害羞的红云。还有那金黄的菊花随着喇叭花那动听的乐曲,摇摇摆摆,好像在为喇叭花伴舞。那无名的兰花虽然很不起眼,但是它们却非常美丽,毛绒绒,像久别重逢的老朋友,拥抱在一起。

花团锦簇教学设计篇8

【关键词】大专院校绿地设计

中图分类号:S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大专院校的绿地组成部分及各部分的设计要点

大专院校一般面积较大,总体布局形式多样。由于学校规模、专业特点、办学方式以及周围的社会条件的不同。其功能分区的设置也不尽相同。一般情况下可分为校前区、教学科研区、学生生活区、休息游览区、体育活动区、后勤服务区和教工生活区,各用途不同,其绿化设计要点也有所不同。

1.1校前区的绿化

校前区的绿化主要分为两部分;门前空间和门内空间。门前空间一般使用常绿花灌木形成活泼而开朗的门景,两侧花墙用藤本植物进行配置。在四周围墙处,选用常绿桥灌木自然式带状布置。或以速生树种形成校园林带。另外。门前的绿化即要与街景一致,又要体现学校特色。校门内空间的绿化设计一般以规划式绿地为主。以校门内,办公楼或教学楼为轴线,在轴线上布置广场、花坛、水池,喷泉,雕塑和主干道。轴线两侧对称布置装饰或休息性绿地。在开阔的草地上种植树丛,点缀花灌木,或植草坪及整形修剪的绿篱、花灌木。富有图案装饰效果。在主干道两侧植高大挺拔的行道树,外侧适当种植绿篱,花灌木,形成开阔的绿荫大道。校前区的绿化要与教学科研区衔接过渡,为体现庄重效果,常绿树应占较大比例。

1.2教学科研区的绿化

教学科研区绿地主要是指教学科研区周围的绿地,一般包括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以及行政办公楼等建筑,其主要功能是满足全校师生教学、科研的需要,为教学科研工作提供安静优美的学习与研究的氛围,也为学生创造课间进行适当活动的绿色室外空间。其绿地一般沿建筑周围,道路两侧成条带状或团带状分布。

教学科研主楼前的广场设计,一般以大面积图案铺装为主,结合花坛、草坪,布置喷泉、雕塑、花架园灯等园林小品,体现简洁、开阔的景观特色(有的学校也将校前区与其结合起来布置)。

为了满足学生休息、集会、交流等活动的需要,教学楼之间的广场空间应该注意体现其开放性、综合性的特点。同时可结合地形和空间实际的小游园。绿地布局平面上要注意其图案构成和线型设计,以丰富的植物及色彩形成适合师生在楼上俯视鸟瞰的画面,立面要与建筑主体相协调,并衬托美化建筑,使绿地成该空间的休闲主体和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主楼的周围的基础绿带,在不影响楼内通风采光的条件下,多种植落叶乔灌木。

1.3学生生活区的绿化

生活区绿化应以校园绿化基调为前提,根据场地大小,兼顾交通、休息、活动、观赏诸多功能,因地制宜地进行设计。食堂、浴室、银行、邮局前要留有一定的交通集散及活动场地,周围可留基础绿带,种植花草树木,活动场地中心或周边可设置花坛或种植庭荫树。

学生宿舍区绿化可根据楼间距大小,结合楼前道路,进行设计。楼间距较小时在楼梯之间只进行基础种植或硬质铺装。场地较大时,可结合行道树,形成封闭式的观赏性绿地,或布置成庭院式休闲性绿地,铺装地面,花坛、花架、基础绿带和庭荫树池结合,形成良好的学习、休闲场地。

1.4休息游览区的绿化

休息游览区是在校园的重要地段上设置的集中绿化区或景区,供学生休息、散步、自学、交往,另外,还起着陶冶情操、美化环境、树立学校形象的作用。该区绿地呈团状分布。在校园的重要地段设置花园式或游园式绿地,供师生休闲、观赏、游览和读书。另外,大专院校中的花圃、苗圃、气象观测站等科学实验园地,以及植物园、树木园也可以园林形式布置或休息游览绿地。

休息游览绿地规划设计构图的形式、内容、及设施,要根据场地地形、地势、周围道路、建筑环境,综合考虑,因地制宜地进行。

1.5体育活动区的绿化

体育活动区绿化一般在场地四周种植高大乔木,下层配置耐荫的花灌木,形成一定层次和密度的绿荫能有效的遮挡夏季阳光的照射和冬季寒风的侵袭,减弱噪声对外界的干扰。

室外运动场地的绿化不能影响体育的活动和比赛,以及观众的视线通透,应严格按照体育场地及设施的有关规范进行。为保证运动员及其他人员的安全,运动场四周可设围栏,并在适当之处设置坐凳,供人们观看比赛。坐凳处可植落叶乔木遮挡。

1.6校园道路绿化

大专院校道路绿地与校园内的道路系统相结合,对各种功能起着连接与分隔的双重作用,且具有交通运输功能。道路绿地位于道路两侧,除行道树以外,道路外侧绿地与相邻的功能区绿地融合,

校园道路两侧行道树应以落叶乔木为主,构成道路绿地的主体和骨架,浓荫覆盖,有利于师生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在行道树外还可以种植草坪或点缀花灌木,形成色彩、层次丰富的道路侧旁景观。

1.7后勤服务区的绿化

要注意水、电、热力及各种气体动力站及仓库、维修车间等管和设施对绿化的特殊要求,在选择配置的树种时,综合考虑防火,防爆等因素。

1.8教工生活区的绿化

该区为教工生活区、居住区,主要是居住建筑和道路,一般单独布置,或者位于校园一隅,与其他功能区分开,以求安静、清幽。其绿地分布及绿化设计与普通居住区无差别。

2.大专院校绿化树种的规划

2.1树种选择原则

(1)适地适树,树木不仅要与周围环境协调,景色优美,还要能适应所在地段的封及小气候等自然条件。

(2)季相变化,植物造景注重季相变化,考虑到四季枝叶的变化,最忌枝叶光秃,根据植物的性状,以丰富的植物种类,形成春花烂漫、夏荫浓郁、秋色绚丽、冬景苍翠的四季景观。

(3)比例恰当,树木配置比例恰当,创造植物景观不仅绿意盎然,而且色彩丰富,较多运用花灌木,既能绿化,又能美化、彩化和香化。

(4)垂直绿化,充分利用攀援植物进行垂直绿化,进一步提高校园绿视率,创造绿色环绕、花团锦簇的宜人环境。

2.2树种造景注意事项

首先要认识到季相的主体是植物,应对植物有明晰的了解。其次是对植物在不同地域的物候习性及生态特点有充分的认识。最后,按照美学的原理合理配置,充分利用植物的形体、色泽、质地等外部特征,发挥其干茎、叶色、花色等在各时期的最佳观赏效果,尽可能做到一年四季有景可赏,而且充分体现季节的特色。总之,利用植物的季节特征,合理布置,创造变化着的七彩空间,让人们充分享受生命的美好和意义。

3.大专院校绿地规划布局特征

3.1塑造校园文化气氛

随着现代化教育的发展,培养具有综合性技能的开拓性人才已成为教学的根本目的。校园环境,作为大学生的第二课堂,对师生的健康品质的塑造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而图书馆是校园内人员较为集中的场所,其周边景观规划一个功能复杂的综合体,不仅仅只注重解决功能问题。图书馆周边环境不仅要为学习及学术活动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更重要的是为塑造高水准、高标准图书馆提供一定的场所背景。

3.2营造一个景观化校园环境

通过环境的景观化处理使校园在满足感官愉悦的同时,可为校内师生提供娱乐、交流、休闲的场所,达到削减压力、疏松心理的作用,具有人文韵味的景观还寓教于乐,这是校园的一种文化潜力,亦即穆尔所提之校园“场所精神”。正是人创造环境,环境又培育人。

3.3营造多层次的交往、学习、游憩空间

校园环境逐步走向社会化并体现出更多的公共性,使我们有必要运用“连续”的概念创造渗透、开放、融合的校园空间环境。连续、整体、符合人的使用与感知的大学校园环境有着特殊的意义。因为大学校园作为青年人学习、生活、成长的地方,不仅具有使用功能,而且作为物质存在的实物教材对学生还能起到重要的精神层面上的作用。”

4结论

目前,大专院校校园环境设计是当前城市绿化建设的一个新课题,要在不断探索中进行建设,在未来的设计目的是为了创造出浓荫、花团锦簇、绿草如茵、清洁卫生、安静优美的大专院校校园绿地,为师生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提供良好的环境景观和场所。

参考文献

胡长龙.城市园林绿化设计.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花团锦簇教学设计篇9

关键词:服装;设计;清朝;装饰

中图分类号:J5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5-0159-01

一、背景分析

清朝为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发展的顶峰时期,政治经济社会文化鼎盛发展的同时,其宫廷服装装饰艺术继承并发展了古代装饰艺术的精华,堪称极致。从整个服装发展的历史来看,清代的服饰形制在中国历史服饰中最为繁缛,条文规章也多于前一代。持续了将近四个世纪的清王朝,正值西方繁复奢华的巴洛克及娇柔华贵的洛可可装饰风格时期,清朝宫廷装饰风格有其明显的特征。洛可可装饰艺术受到当时输入欧洲的中国瓷器、茶叶、丝织品、漆器、织锦等东方艺术的影响,将精美优雅、雍容华贵的装饰艺术风格发展到极致,洋溢着东方特别是中国清朝情调。

二、解析清朝宫廷服饰装饰元素

1.风格上清朝宫廷服饰装饰艺术是以宫廷贵族以及王权的审美趣味为标准,尤其是皇室朝服作品充满了享乐主义色彩。作为18世纪服装的主要风格,清朝的洛可可风格服装与同时期西方艺术表现形式相比,整体上有着雍容华贵的特点,又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如该时期的龙凤袍、朝服。

2.裁剪方式为平面裁剪。服装形制较为宽松,直线造型,外轮廓呈现a型或t型。款式上清代男子服装主要有袍服、褂、袄、衫、裤等。马蹄袖是清代宫廷服饰上特有的一种装饰,上自皇帝,下至百官,包括八旗妇女,诸服均须用之。满族女子平时著旗装长袍,袍外加罩马甲。皇后常服样式,与满族贵妇服饰基本相似,圆领、大襟,衣领、衣袖及衣襟边缘,都饰有宽花边。

3.色彩上清代宫廷服饰风格崇尚自然,与西方洛可可风格不同的是,色彩上艳丽和浓重的同时,不乏清新淡雅,强调对比饰边。服饰色彩上受政治宗教因素影响,朝服不同时间场合穿不同的颜色。

4.图案上皇帝朝服的纹样主要为龙纹及十二章纹样。皇后朝服式样图案有所不同,文饰华美,绣有彩凤牡丹等吉祥纹样。龙袍的下摆,斜向排列着许多弯曲的线条,表示绵延不断的吉祥含意之外,还有“一统山河”和“万世升平”的寓意。清代花卉纹样在继承传统基础上进一步多样化。

5.材质是以织锦缎、丝绸面料为主,夏用纱,冬用皮毛或绒,春秋两季用湖色缎。

6.配饰上文官五品、武官四品以上均佩朝珠,带有红色流苏的帽子;腰带一般用丝织,上嵌各种宝石,有带钩和环,环左右各两个。另外还有各种各样的小配件,其中有香囊、香袋、扇套、眼镜盒、指甲套、鈿子等。

三、国际秀场上清朝宫廷服饰装饰元素的创新运用

2011春夏巴黎时装周LouisVuitton时装秀,这是一场关乎装饰艺术、新艺术运动、东方主义的秀,设计师追求过度装饰化。服装上的流苏旗袍,采用清朝宫廷式旗袍领,镶边处理,短袖型曾直线造型;强对比色彩宽袖边;圆领对襟盘口;带有从腰到臀那么宽的亮片腰带的闪光金属丝连衣裙。这是一个对t台满是极简主义服装系列的直白对比。这场秀以一种奢华颓废的面貌出现,同样不乏装饰乐趣。

2012年秋冬Jasonwu的时装会上,从t台布景到时装配饰,充斥着中国清朝宫廷装饰元素。清朝官帽的流苏装饰帽子和祥云印花的裙装,以及大量的华美刺绣,则来源于中国的清朝宫廷装饰;旗袍样式的丝绒晚礼服。一个清朝的中国,在他的作品中采用了大量华丽的刺绣,最好的例证就是那条前端绣有黑色貂皮的军装裙是秀场的最大亮点。设计师诠释的“清朝宫廷风”并没有一味地夸张、复古,而是把有代表性的元素融进现代、优雅的设计中,更不乏实穿性。

克里斯托弗·凯恩(ChristopherKane)2013秋冬女装秀上中场有盘扣元素做的创新设计,不免新人耳目,将清盘扣元素同比例放大,以图案的形式重新排列组合成衣,同时不乏军装风格。将传统的衬衣袖克夫放大处理,酷似清朝马蹄袖。镂空处以网眼面料连接,有的似清旗袍式样,侧边高开衩设计,既时尚创新又复古颠覆。图案装饰较强,图案类似清朝官服上锦簇团花,宫廷色彩明亮,毛线绣与立体钉珠结合设计。

四、把握清朝民族装饰文化的意义

近些年国际舞台对古东方文化诠释的兴致不减,国际服装设计大师把目光聚焦于古中国,古文明唯一的存在性说明其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清朝宫廷服装装饰文化为中国三千多年以来封建社会的瑰宝文化,把握清朝民族装饰文化,对于本民族的服装设计师们来说意义更甚,研究深层次的文化内涵,而非仅限于表面形式感的运用。对于服装设计师而言,适应追求多元化、个性化的脚步,将流行元素与民族装饰元素结合使用,既时尚又颇具文化历史感,怎样将其完美结合对于更好的发扬民族装饰文化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花团锦簇教学设计篇10

一、重中西思维优势兼容,给语文“才情”以时代生命。

语言文学,总是最典型地沉淀着一个民族深厚的心理习性、人伦习性和社会习性,于是传统习性印记着民族渊源的“语文才情”。改革开放并加入wto的当今中国,经济、科技日益全球化,中西文化和思想正在比照中剧烈磨合与交融。中国传统思维重人伦纲常,诗礼传家,温良谦恭,但轻自然法则,乐道安分守己;西方思维则重视揭示事物“为什么”的奥秘,“为求知而从事学术”。中国传统思维经验多于逻辑推理;西方人则抽象思维发达,假设推理大胆,乐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牛顿)。中国传统多一元化思维,有利于政令一统,却常常异己难容;西方则允许多种思想并存,能多角度解剖事物与现象。我们当知:真正的创新要以全人类为范围,真正的艺术没有国界,语言文学作为崇尚创新的艺术,当然应该有许多全人类共同认可的艺术水准和审美水准。直面时代,聆听风雨,将全人类的思想和文化精华优化起来为我所用,在弘扬本民族思想文化传统优势的同时,积极学习西方理性的、抽象的、多维的创新思维方式,在中西合璧中谋求超越和新生。这当是今日中学生“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我们既然希望语文教育伴随着我们的文化思想超前而超前,就要切实把中西思维的优势运用到我们解析语文现象——包括阅读鉴赏、审美判断、语言表达、写作方法之中去,用它来增加民族智慧的时代能量,焕发民族语言文学的潜在生机。

二、重人文修养情商化,为语文“才情”优化奠精神之基。

作为人类自身制造的反映人类思想、价值、生存意义的思想文化、审美意识之人文精神,从来就是深刻烙印于各民族语言文学之中的,汉语文学尤其如此。语文教育本应就是关注社会、荡涤灵魂、洗礼人生的人学教育。中学生正处于情商发展的关键年龄,突出情商优化就是要培养他们信仰与道德的自律能力、自我情绪的处理能力、感物表情的准确力、为人的亲和力,以及对人际关系的理解力。笔者作了如下一些努力:

1.教学生用健康的人生观对待生活,思考文学。爱祖国,爱人类未来,爱生活,爱他人也爱自己。在文学熏陶中伟岸理想,坚强意志,充沛激情,净化道德。品泰戈尔诗则懂得“艺术即建造真与美的人格”,读东坡词则贵贱贫富不改豁达乐观,学鲁迅则刚正不阿负起社会责任。

2.教学生在心态、情态的健康调控中舒展才志。给心灵以自由,多些舒畅愉悦感;给方法以利发现、研究,多些新奇创造感;给成绩以彰扬,多些成功自勉感;让教与学心理互换,多些师生忧乐共鸣感。阅读中,文之心,师之心,生之心,心心相印;写作中,人之情,景之情,事之情,情情相通。

3.教学生多情感万物,慧眼看世界,诗意度春秋。懂得花木有情,虫鸟能歌,像德国海德格尔梦想的那样“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上”,让内心世界与外部生活和谐灵动。在通达事理、明辨是非中提高人际关系理解力,用思想支配眼睛去观察事物,去发展好奇天性。用多情兼激情去收获人生感慨,收获人间真爱。

三、重悟性创新个性化,让语文智商出类拔萃。

社会越文明,越需要独立思考,越需要个性,因为个性既繁荣物质又丰富精神。于是市场选择和热爱个性,教育越来越强调面向市场,深入个性。高于一般吸收和认识意义上的“悟性”,是一种包括灵感又大于灵感的心灵升华的“内化”境界,是人的认识在某些作用力下产生的新的有序思维结构,或深化有序思维结构而产生的飞跃。它最能激励人们“自我求成”的高层需要,它是个性优越化的突出表现。多“悟性”的学生最善于学好语文,其境界往往胜人一筹。“悟性”包括透悟、醒悟、顿悟、再悟、悔悟等多种多样。“学贵心悟,守旧无功”(宋·张载),“诗道亦在妙悟”(宋·严羽)。语文阅读教学要有“悟性”,就是要通过文学获得语感,能解微言,辨疑似,察隐境,识讽喻,从而准确析文论事。写作教学更需要“悟性”,悟性越多创新越多,个性越鲜明生动。近几年中高考“话题作文”,倡导的就是独立思考意义上的悟性创新,包括立意、文体、取材、结构、语言表达的全面自悟自得,目的是希望唤起语文学习与语文教育要崇尚理性的透悟,心灵的舒展,视界的敞亮,在悟彻人间百态、世间万物中“赞美崇高,鞭笞丑恶”,从而用七彩的个性繁荣七彩的语言文学。

四、重语言素质优化和表达艺术,让表情达意展示“才情”锋芒。

语文“才情”最终要通过表达展示给人看,爱因斯坦说得好:“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和他形成概念的方法很大程度取决于语言。”从个性发展看,语言素质对学生的思维发展(包括思维的流畅性、多向性、深刻性、变通性和独创性),对学生创造力发展,对学生人格、道德的完善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把思维品质与语言表达熔为一炉来训练。语文教师要做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的艺术示范,教学语言能思绪激扬,语汇形象,文采荡漾,解人观象既抵达深心又追逼苍穹。要尽量设计多种语文活动让学生主动说写,如课内的,感一句名言,评一首歌曲,释一首诗词等,课外的如“模拟记者招待会”“话题辩论赛”,让思维与表达碰撞出智慧之光。句型表达要知难而进,学会长句、短句交糅,整句、散句齐驱。改写、仿写、缩写、扩写、续写要新意不穷。重视炼字炼句的深刻简约。对表达中直陈、婉曲、幽默等多方式及比喻、夸张、象征、反复等修辞要巧妙运用,多训练那些寻常语言艺术化和力破常规的思维转换表达方略,如一话多说、一情多表、一果多究,在多尝试、多储备中娴熟表达的精当与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