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优化建议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3:52:07

成本优化建议方案篇1

为贯彻落实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城乡规划工作的决定》和市政府《关于城乡规划分级决策与审批的规定》文件精神,进一步统筹城乡规划,协调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保持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传统特色,切实发挥城乡规划对城乡景观与环境建设的调控与引导作用,促进城乡建设整体规划上水平,建筑设计出精品,提升城乡文化品位,现就进一步提高城乡规划与建筑设计水平提出如下意见:

一、全面放开城乡规划与建筑设计市场,加强设计方案征集工作

全面开放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市场,推行城乡规划与建筑设计多方案征集和优选工作。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结合建设项目情况,广泛吸纳、邀请国内外高水平的设计单位,鼓励资质高、信誉好的设计单位参与我市城乡规划和建筑设计。城乡规划与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依据有关法规制定配套的管理办法和运作程序,规范设计方案征集、评议、监督和协调工作。

为提高设计方案水平和质量,城乡总体规划、专项规划、重要区片详细规划的编制,要在符合资质要求的基础上,根据规划项目情况结合设计单位业绩综合比选确定规划编制单位,吸纳先进的规划理念和设计方法,做到高起点规划。重要地段成片开发项目的详细规划设计和单体(群体)建筑设计方案,公共建筑规模10000平方米以上或沿城市主要道路、重要景观节点、城市公共绿地、广场周边及对景观有特殊要求地段的建筑单体,一律采取广泛征集、专家评议的方式优选设计方案。一般地区的建设项目,也要通过多方案比选的方式确定设计方案。优选的规划和建筑设计方案要体现改善人居环境质量,完善配套公共设施,营造优美城市景观,本着“经济、实用、美观”和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原则,统筹兼顾社会、经济和环境综合效益,提高城乡景观品位与内涵,展现地方文化特色。

二、严格规划决策运行程序,提高城乡规划与建筑设计科学化水平

城乡规划与建筑方案设计的决策,实行“部门问策、专家议策、社会征策、规委决策、阳光亮策”的运行机制。通过建立部门协调联动、专家技术咨询论证、广泛征求社会意见的运行程序,确保城乡规划建设的全面性和科学性。设计方案的评议应在综合城乡规划管理要求、专家评议意见和建设单位意见的基础上确定推荐方案。

城乡规划的审议决策,按照规划事项实行由市规划委员会、市政府、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分级审查决策工作制度。城乡规划审批与规划实施的管理,除需要上报国务院和省政府审批的城乡规划之外,按照法定要求及程序,实行市政府和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两级审批工作制度。

强化市规划委员会审议决策程序。依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方案;规划道路红线40米以上的城市主要道路、市区河道景观控制规划方案和整治规划方案;规划道路红线40米以上的城市主要道路两侧各100米范围内,占地5公顷以上或单体建筑规模10000平方米以上、以及规划道路红线40米以上的主要道路交叉口周边的公建项目及城市重要地段修建性详细规划及建筑设计方案;占地10公顷以上的居住小区及重要工业项目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方案;古城区内,《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划定的7处建设控制地带以及东、西大街、城隍庙街、北大街等传统历史街区规划、建筑设计方案,在组织专家委员会评议后,需提交市规划委员会审议决策。

强化城乡规划公示制度。规划方案编制完成后,应结合项目情况采取适当方式进行公示,广泛征求专家和公众意见。审批后的规划成果,应予以公告。经规划许可的建设工程,要将规划许可内容和要求在现场进行公示。

三、强化城乡规划管理,确保规划和建筑设计严格落实

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充分采纳专家评议推荐意见的基础上,要结合城乡规划管理相关要求,认真做好设计方案审查审定工作。为确保设计方案的深化落实,无论获选方案设计单位是本地,还是外埠的,单体或群体建筑施工图设计,原则上由获选方案设计单位负责。城乡规划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做好设计方案征集与施工图设计合同审查等相关工作的衔接和协调。建设工程设计方案的总平面图和施工图设计,应严格按照经依法审定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建筑设计方案进行。对于建设单位或设计单位擅自变更已经审定的设计方案造成建设工程设计总平面图、施工图设计与审定方案不一致,违反有关要求,导致设计水平下降的,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要责令改正,若拒不改正,且属于不具备建设工程规划许可条件的,将不予颁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对于不认真落实规划设计条件和有关规范要求,弄虚作假、违背职业道德进行设计的,应予以警告,问题严重的,有关部门要追究单位和设计人责任。

成本优化建议方案篇2

关键词:工程项目;设计;造价

中图分类号:tU72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11)01-0115-02

1、前言

目前,我国还没有相关设计方面进行造价控制的法律和法规,工程设计控制无法可依。由于设计工作造成的投资浪费缺乏明确的责任标准和有力的控制措施,设计单位从自身考虑,只关心建筑物的造型和结构的安全性,盲目加大安全系数,不进行技术经济分析,不做工程概预算,漠视对成本的控制,造价控制也就无从落实。

另一方面,建设单位(业主)对于项目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也不甚了解,对其重要性认识不够,往往只重施工而忽视设计,只重施工预决算而忽视施工前的造价控制,导致肥梁、胖柱、厚板、平面布置不合理、结构系数过大等问题大量存在,无法保证设计最优化,造价控制结果也不理想。

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是整个投资控制的关键环节,表现在:

一方面,设计方案直接决定工程造价。户型、层高、层数、平面形状、单元组合、结构形式,结构配筋和建筑造价构成比例等因素,都影响工程设计方案的经济性,这些因素的参数将在图纸设计阶段完全固定下来。据研究分析,正是这少于1%的设计费用对造价的影响却高达75%以上。在满足同样功能的条件下,技术经济合理的设计,可降低工程造价5%1-0%,甚至可达10%-20%。

另一方面,设计质量间接影响工程造价。据统计,在导致工程质量事故产生的众多原因中,设计责任所占比例达40%。有的由于缺乏优化设计,功篚设置不合理,影响正常使用:有的设计深度不够,专业之间相互矛盾,造成返工或停工:有的设计图纸质量差,产生质量缺陷和安全隐患,造成投资的极大浪费。

与此同时,设计方案影响经常性费用。优化设计不仅影响建设项目的一次性投资,而且还影响使用阶段的经常性费用,如采暖、照明的能源消耗,清洁、保养和维修费等物业管理的费用。

2、设计阶段控制要点

设计阶段,针对的是具体项目设计,是从方案到初步设计,又从初步设计到施工图设计,使建设项目的模型逐步显露出来,使之可以实施。有关资料研究表明,在初步设计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可能性为75%-95%:在技术设计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可能性为35%-75%: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可能性为20%-30%,而到了施工阶段,即使通过各种技术措施努力节约工程造价,但效果仍不明显,影响度约为5%-10%,因此,在作出项目投资决策后,控制工程总造价的关键在于设计。在本文例举的某建设项目中,设计阶段就作为该项目全过程造价控制的工作重点之一。

(1)工作方式:组织设计招标,对投标单位的设计方案进行比对和评审,确定中标单位,提出设计要求。

(2)控制思路:以施工图设计作为投资控制的重点,依据工程地质资料,结合周边建设环境和工程特点,从建筑设计做法、材料选用、结构经济指标如混凝土、钢筋含量等方面,组织设计、施工、造价方面的专家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在不变更规划设计及不降低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提出具体的优化设计方案。

(3)主要控制方法:依据地质条件,针对技术设计内容,参照已有的类似工程设计技术数据进行比对,提出结构设计的“上线”和技术要求:针对建筑设计内容,与市场价格与现行定额计算价格进行比对,在不降低质量的前提下,提出修改设计内容的方案。

3、造价控制工作内容

我国将工程设计划分为几个阶段,一般工业与民用建设项目按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两阶段进行:对于技术上复杂的项目,按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三个阶段进行。

根据建设项目设计阶段工作内容的不同,各个阶段造价控制的内容也有所不同,设计各阶段造价控制的程序和主要工作内容如下图1所示。

根据某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造价管理人员制定了设计阶段的工作重点:

(1)根据设计概算、设计资料及设计变更情况,动态调整设计概算和工程投资控制目标。

(2)发现设计变更等可能导致工程概算超支的因素时,向业主提出咨询意见。

(3)根据概算和工程进度表,制定资金流量表及用款计划,提交业主。

(4)根据已确定的施工图编制施工图预算,提交施工图预算报告。

(5)进行方案估算、调正概算及施工图预算三算比较分析,提交业主。

4、推行设计招投标制度

国家计委和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印发的《工程设计招标投标暂行办法》和《中华人们共和国招标投标法》都明确规定符合条件的项目的勘察设计必须实行招投标。但目前在国内现有投资主体和投资结构的情况下,大部分设计工作通过各种关系被直接委托给设计单位,设计方案的取舍也是由政府或企业领导凭主观意识决定,因此设计方案的经济性和合理性难以评价。

要加强方案设计阶段的投资控制,对于建设单位首先应推行设计招标投标制,引进竞争机制,可以迫使竞争者对建设项目的有关规模、工艺流程、功能方案、设备选型、投资控制等作全面周密的分析、比较,重视建设项目的投资效果,用经济合理的方案设计参与竞争。

5、推行标准设计

对于通用性较强的住宅建筑,采用标准设计,可节约设计费用,加快设计图纸的速度:构件的标准设计,使工艺定型,能够提高工人劳动生产率,加快工程进度并节约材料。采用标准设计一般可加快设计进度1―2倍,节约建设投资10%-15%以上。

在某建设项目设计阶段,设计人员对不同用途和要求的建筑物,按统一的建筑模数、建筑标准、设计规范等进行设计,个别房屋和构筑物无法定型设计时,设计人员将其中重复出现的建筑单元和主要的节点构造进行定型化。建筑物的柱网、层高及其他构件尺寸力求统一化。

6、推行限额设计

限额设计是按照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投资估算控制初步设计,按照批准的初步设计总概算控制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同时各专业在保证达到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按分配的投资限额控制设计,保证总投资额不被突破。

推行限额设计,首先要确定科学、合理的限额设计目标及造价控制目标。在各个设计阶段,加强对设计方案的反复论证,选择技术上先进可靠、经济上合理的设计方案,为下一步设计设置科学、合理的造价控制目标。

推行限额设计,要加强限额设计中的动态管理,层层控制各设计阶段造价控制目标。在每个设计阶段,每个设计人员都应认真应用价值工程原理,从功能和成本两个角度综合评价,实现功能和造价的协调。

7、设计优化

优化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其基本内涵是在采用标准设计、限额设计的条件下,运用价值工程不断使设计优化。优化设计要正确处理技术与经济的对立统一关系,即要反对片面强调节约,忽视技术上的合理要求:又要反对重技术、轻经济,设计保守浪费的现象。

7.1 设计优化的一般程序

(1)初步筛选,从所有的设计方案中筛选出2-4个各方面都比较满意的设计方案,作为比选方案。

(2)根据设计方案的评价目的,明确评价的任务和范围。

(3)确定能反映方案特征并能满足评价目的的指标体系。

(4)根据设计方案计算各项指标及对比参数。

(5)方案分析与评价。通过评价指标分析计算,排出方案的优劣次序,提出推荐方案。

(6)综合分析,进行方案选择或提出优化建议,进入下一步工作。

7.2 某建设项目设计优化

由于业主提供的资料为雅居苑D#,e#楼座单体建筑扩大初步设计图,无法从市政配套及场地竖向等方面提出建议,因此仅对建筑单体设计在造价方面提出一些建议:

(1)建筑、结构设计优化

建筑设计中影响工程造价的因素有很多,如建筑的平面设计、层高、层数、柱网布置等,结构设计中所采用的结构形式、使用的建筑材料等。

在某建设项目中,对该项目进行了如下优化:

a.地下室的层高由2.5m降为2.2m。在不影响使用功能的前提下,降低层高,可显著节约材料、节约能源,并利于抗震。

b.除混凝土墙外,内、外墙改为粉煤灰砌块墙,一是更利于环保,二是粉煤灰砌块规格较多,可减少切砖的浪费,三是有效降低了工程造价。

c.铝合金窗改为塑钢窗,因为铝合金窗导热性强,不利于节能。

d.除一层电梯间铺设大理石外,一二层楼梯、电梯间不做大理石铺装。

e.屋顶造型改为钢结构,一可减轻重量,二可降低造价。

f.根据工程地质勘查情况和同类型及层高,荷载超过雅居苑情况的比对,修改结构设计方案,修订安全系数及计算方法。比如结构中框架短肢柱的厚度由18cm改为14cm,钢筋每平方米含量控制指标:地下室80Kg/m2,地上50kg/m2。结构尺寸的变化,大大降低了工程造价,同时加大了使用空间,使业主从中受益较大。

(2)安装设计优化

①给排水

a.根据建筑物高度,建议给水、中水、热水不再设置分区绐水或加设减压阀组,节约管材及减压阀组。区内给水可采用无负压给水装置,既可省略给水箱又可节约运行费用。

b.建议投资方取消三表远传,据以往实际工程实例来看,远传数据的准确性还不满足要求,易引起纠纷,给物业管理带来隐患。

c.热水设计流量取定偏大,建议根据计算适当降低,以节约投资。

d.室内消防管道设计为镀锌钢管丝接,建议改为焊接钢管焊接,阀门采用蝶阀,降低投资。

e.次卫生间浴盆建议改为淋浴装置,既符合居民生活习惯,又可节约投资。

f.户内用水点较多,建议将洗衣机调至次卫生间干区,既有利于业主装修,又可省略睑盆、地漏、管线,以降低成本。

g.结合卫生间做法,对给水管线优化,减少管线长度,降低投资。

②采暖

a.室内设计温度取定偏高(20℃),建议在节能建筑中取定18℃即可,这样在散热器及管线上均可降低工程成本。

b.建议将分户计量调为分户控制,既符合实际又可节约投资。

c.户内散热器支管建议改为热镀锌管丝接,提高产品档次及美观度。

③电气

a.强弱电穿线管设计为焊接钢管,建议改为pVC管(消防穿线管除外),降低工程成本。

b.户内起居室不必设置烟感报警器,简化消防系统的组成,降低投资。

c.普通插座配线偏大(BV-3*4),建议改为BV-3*2.5即可,以节约投资。

d.建议取消中间层外窗的红外线防盗装置,只在一、二层及顶层设置,减少投资。

通过设计优化和修改设计,降低造价约计9%左右。

8、造价控制特点

在优化设计和设计图纸修改后,以修改后的设计图纸为基础,计算工程造价,订立项目管理合同,确定造价控制目标。

在工程施工招标前,以优化后的设计图纸为基础,签订造价控制目标,将造价控制目标引入工作合同,主动承担风险,是本工程项目管理的特点之一。

造价控制目标按工程实际结算价格分为四个档次,分别如下:

第一档次:工程造价控制在1000元/m2以内;

第二档次:工程造价控制在1100元/m2以内;

第三档次:工程造价控制在1200元/m2以内;

第四档次:工程造价控制在1300元/m2以内。

造价咨询公司的服务收费按造价控制目标,分为基本费用和完成造价控制目标奖励费用。基本费用为8万元,完成造价控制目标奖励费用也相应分为四个档次:

第一档次,即工程造价控制在1000元/m2以内,奖励费用为16万元。

第二档次,即工程造价控制在1100元/m2以内,奖励费用为12万元。

第三档次,即工程造价控制在1200元/m2以内,奖励费用为8万元。

第四档次,即工程造价控制在1300元/m2以内,奖励费用为3万元。

这一措施,大大激励了造价控制人员的责任心和积极性,事实证明,这一方法有效保证了造价控制目标的实现。

9、结束语

在工程中我们发现存在设计阶段造价控制流于形式的问题。业主缺乏设计阶段造价控制的管理经验,所以,一些在决策阶段欠缺的造价控制工作,原本可以在设计阶段进行弥补或优化的,却无人对其实施有效的控制,最多是以会议讨论的形式,对设计文件进行查缺补漏、修正错误等工作,实质上起不到控制工程造价的作用。

控制造价不仅是投资方的责任,也不仅是造价服务机构的工作,而是全体参与建设的各方都应该具有的意识。全员的参与是造价控制目标实现的关键。项目管理者应组织针对成本控制岗位责任目标的执行情况进行考评,对成本控制卓有成效的管理部门和管理者予以奖励,对放松管理责任的部门和管理者予以批评。同时项目经理部也应建立必要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每一个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岗位责任心,减少或避免因工作延误或失误而造成的成本增加,对节省成本有贡献者,应给予适当的奖励。施工企业自身也应创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使造价控制的理念成为全员的自觉行动。

参考文献:

[1]周和生,尹贻林,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m],天津大学出版社,2008.

[2]周革利,项目前期的造价控制及实证分析[J],工程造价管理,2009,3.

成本优化建议方案篇3

关键词:司法建议;效果;功能定位;转变

中图分类号:D9250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7408(2016)07-0099-04

作者简介:杜健荣(1981-),男,纳西族,云南丽江人,云南大学法学院讲师,法学博士,研究方向:法哲学、法社会学。一、问题的提出

自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司法建议工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提供司法服务的通知》(简称《通知》)(2007)至今已有八年,而印发《关于加强司法建议工作的意见》(简称《意见》)(2012)也已有三年。在司法政策的指引和推动下,各级法院在数年间发出了大量司法建议,内容涵盖社会风险防范、行政行为规范、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环境保护、食品安全、预防违法犯罪等有关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重要议题,建议对象逐步从行政机关扩展到事业单位、行业协会以及中小企业,制作发送建议的相应工作流程和制度保障也得到了不断完善。可以说,作为“法律赋予人民法院的重要职责,人民法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的重要方式”,各级法院的确按照最高人民法院的要求,“更加重视运用司法建议”,为社会发展和法律实施作出了贡献。①

作为一项从当代中国政治法律实践中生发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司法建议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基于特定环境及条件而出现的困难。从目前的情况看,最大的难题在于司法建议的效果不佳,主要表现为建议在发出之后被相关单位所采纳、真正转变为社会管理实际工作中的决策和措施,并产生积极社会效果的数量在总量中所占比重较低。②在许多法官和研究者看来,这一状况的存在不仅极大地制约了司法建议作为一项制度的价值体现,还因为关涉制度存在的必要性而可能影响到其未来发展,因此有必要尽快加以解决。当然,这里所说的效果难题不是一个孤立的问题,而是一系列问题共同作用产生的结果,因此其解决也就需要综合多种措施和手段。到目前为止,法院系统已经在提高建议质量、完善建议的制作和签发流程、加强与被建议单位之间的沟通联系、呼吁被建议单位特别是行政机关提高对司法建议的重视程度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上述最高人民法院的两份文件也有不少内容与此相关。但是一段时间以来的实践表明,这些措施的采取并没有能够有效改变司法建议的效果状况,这使得关心这一问题的实务和理论工作者不得不继续寻找新的解决方法。

近年来,开始有论者将关注点集中到司法建议的强制力方面。他们认为,在目前司法建议质量提升空间不足、社会重视程度有限的情况下,只有经由专门立法明确被建议单位相应的回复、采纳的责任,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司法建议不受重视、采纳率低等问题。[1]这种观点在目前得到了颇为广泛的认同,在2015年的全国人大会议上,还有来自法院系统的代表专门就此提出提案,[2]意味着这一构想已经开始从理论层面向实践层面发展。如果仅就目的与手段间的对应关系来看,这种观点有一定的合理性:作为直接而有效的手段,强制力的赋予的确可以提高司法建议的权威,并给被建议单位更大的回应压力。但是这种设想的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从理论上说,这种期待中的强制力本身与司法建议的属性相矛盾,一旦附加了这种强制性的效力,司法建议就会演变成“司法命令”或“司法指令”,从而发生性质上的变化;而从现实来看,这种观点也忽视了司法建议所处的客观环境,在行政机关作为司法建议主要对象的情况下,对司法机关的这种赋权不符合司法与行政在权力结构中的位置及其相互关系,因而实现的可能性较低。从这个意义上说,“如何使司法建议获得实际效果”这个问题仍未得到有效的解决。

如果进一步思考,我们会发现“如何使司法建议获得实际效果”这种提问方式本身也是有问题的,因为这种提问方式预设了“司法建议应当具有实际效果”这一前提,而这个前提并非不证自明,也未得到过深入的反思。从逻辑学的角度看,在讨论上述问题之前,有必要先厘清一些具有基础性意义的问题,例如:为什么我们会认为司法建议应当具有实际效果?司法建议活动是否应当追求这样的效果?以及,这种对效果的追求在现实中是否真正可欲?对这些问题的追问可能有助于我们重新认识司法建议效果问题发生的原因,并帮助我们转变思路,从目前面临的理论困境中走出,去发现完善司法建议制度的新路径。

二、现有功能定位及其形成原因

首先需要讨论的问题是,为什么当前的理论与实践如此重视司法建议的效果?在笔者看来,这是由司法建议制度的功能定位所决定的。所谓功能定位,是指制度的设计者或推动者对于该项制度所应当实现的基本功能的预期。从一般意义上说,每一种制度的建立或实施都承载了特定的功能定位,这种定位不仅关系到该项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具体的操作方式,也关系到对该制度的实施是否已经达到预期目标的评价标准。

从制度设计上看,司法建议被定位为针对现实问题的解决方案提供者。这首先体现在最高人民法院的一系列正式表达当中,例如在2007年的《通知》中,最高人民法院要求各级法院“注意发现深层次存在的问题,结合审判案件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意见和建议。对发现的问题要认真研究,叙述清楚,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要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依据,充分阐明提出建议的理由和根据。同时注意措词得当、方法适当、切实可行,易被有关部门或人员采纳”。2012年的《意见》进一步明确要求“提出司法建议要坚持必要性、针对性、规范性和实效性原则,做到把握问题准确,分析问题透彻,依据充足,说理充分,建议客观合理,方案切实可行”。从这些表述可以看出,司法建议应当包含两个部分的内容:一是对“有关单位在工作方法、管理体制、规章制度等方面存在重大问题”进行分析和说明,即围绕审判和调研指出有关单位面临的问题或存在的不足;二是针对上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这种方案应当具有具体性、可行性。而在这两个部分之间,存在着一种递进关系,表述问题是前提,提出解决方案是目的,司法机关在制作司法建议的时候,需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对策”的提出上面,也就是问题解决方案的构思设计上,而对于存在问题及其原因的分析则只需以“清楚”作为标准。这种态度也反映在实际工作当中,最高人民法院在2012年评选了10件“全国法院十大司法建议”和50件“全国法院优秀司法建议”,这些获奖建议的一个共同特征就是提出的建议较为细致具体。在总共60件优秀司法建议中,有48件提出了两项以上的具体改进建议,最多的一件共提出了十二项具体建议,有33件关于具体建议的篇幅等于或大于问题分析的篇幅,有8件甚至只有操作实施的建议部分而没有问题描述和原因分析部分。[3]

这种功能定位符合对“建议”一词的常规理解:“对事情的处置所提出的具体意见”,[4]当然,更重要的是,这种定位还包含了制度设计者的一些判断和期望:

首先,提供解决方案被视为是对司法能力的一种拓展。最高人民法院多次强调,提出司法建议是“延伸审判职能的重要途径”,这句话可以从两方面加以解读:一方面,它说明了司法建议的内容来源,即司法建议应当是法院对于在案件审判过程中所发现的、不属于案件审理内容本身但与案件有着密切关系的各项问题发出的,是对审判涉及的未尽问题的一种处理,这种处理的基础在于法院经由审判活动而对相关情况和材料的掌握;另一方面,它也说明了法院发出司法建议的能力基础,即法院对与案件审理有关的问题所具有的判断力。一如我们所知,审判活动的最终目标是要作出决定,对于争讼的案件,法院在理论上既有权力作出判断,也有能力做出判断。将司法建议视作审判的延伸,显然也包含了这样的含义:由于建议所涉及的问题与审判活动具有密切关联,因此法院能够将作出具体判决的能力有效转化为提出具体对策措施的能力。由此看来,将提供问题解决方案作为司法建议的功能定位,前提是法院对自身制定此类方案能力的自信。

其次,提供解决方案被当做是对相关政策要求的一种回应。无论是关于司法建议的文件规定或是研究成果,都经常提到“和谐社会建设”或“社会管理创新”等政策性词汇,这说明司法建议的发展与政策要求之间具有十分紧密的关系,被认为是法院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服务和谐社会建设的一种重要方式。就社会管理创新而言,对于行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在建章立制、日常管理中存在的缺陷或漏洞,以司法建议的方式加以指出,能够提高社会管理的整体水平。就和谐社会建设而言,司法建议通过查找问题根源的方式促进相关单位改变行为方式,以诉讼外的方法解决诉讼争议的问题,可以达到预防纠纷再次发生、减少社会矛盾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社会管理创新还是和谐社会建设,在一定程度上都需要以实际结果作为检验标准:要么是完善了管理方法,提高了社会秩序化水平;要么是消解了纠纷,提高了社会的协调性程度。司法建议制度要体现其政策价值,就需要证明能够对此种结果具有促进作用,而在直观层面上,通过对相关单位存在或面临的问题提出具体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解决方案,帮助其完善制度、预防矛盾冲突,无疑最能体现这一点。从这个意义上说,虽然并不是只有包含具体的问题解决方案才能被称为“建议”,但是通过提供此种类型的建议,并尽可能促使这些方案转化为现实,能够帮助司法机关更好地回应政策要求,完成某些政治上的任务。

再次,提供问题解决方案也承载了法院系统提升自身影响力的愿望。近年来,虽然法院的各项工作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司法权威尚未得到有效树立,法院的地位和影响力还有待提升。在这种情况下,法院系统需要更加努力地证明自身的价值与作用,并强化对社会各领域的影响。从一般意义上说,首要的选择当然是通过主要业务也即审判活动来实现,但是这方面的工作并不容易取得成效,这不仅是因为判决本身很难真正解决纠纷与矛盾,也因为各种利益关系越来越难以平衡,判决常常引发争议且难以落实。因此,有必要在审判活动之外寻找突破口,而司法建议在这方面具有潜力:“法院通过协调和解方式,以判决之外的手段躲避了诸多无力予以审查的政策性难题,同时针对地方公共政策积极发送司法建议,又避免了被过度边缘化的危险,巩固了自身在整个政治序列中的地位。”[5]这主要是因为,通过向被建议单位提供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案,实际上是在不受案件情况和诉讼程序限制的情况下,经由“法理”和“常识”对各种类型的社会主体提供指引和帮助,这样做不仅能够产生直接的社会效益,更能够经由这种介入凸显法院工作的重要性,并且在与被建议单位的互动中逐步建立法院专业、负责、有能力的社会形象,从而不断提高法院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力。

在这样的功能定位之下,司法建议的实际效果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关注的重点,正如最高人民法院所要求的:“司法建议工作应当……增强建议效果,推动司法建议工作依法有序开展,努力实现司法建议工作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这一点很容易得到理解:一方面,问题解决方案的提出本身就包含了一种对实际效果的期待。司法建议在实践中的效果是其实现功能定位所服务的目标最大化的重要条件,司法建议被采纳的比例越高,对实际问题的影响力越大,就越能说明它对和谐社会建设、社会管理创新的意义。此外,虽然从理论上说法院对于各种类型的社会组织和机构是否能够真正解决现存的问题并不负有特定的责任,但是一旦在建议中提出了明确的对策和措施,就等于是将这些对策和措施的实现与法院的专业性和权威性等因素相关联,建议未获采纳也会构成对法院开展司法建议工作积极性的一种影响;另一方面,在这样的功能定位下,效果也是司法建议质量最直接的评价标准。在实践中,司法建议涉及的领域、内容十分广泛,且具有一定的地方性色彩,因此对其质量仅从内容本身不易衡量,对问题的分析部分尚可以依据现有材料和语言、逻辑进行评价,而对于提出的问题解决方案,其“合理”或“可行”与否则很难在理论上判断,只有放置到现实当中,看哪些建议被采纳,哪些建议真正解决了问题,才能最终对其价值进行证明,也正因为如此,各级法院对司法建议的评价标准与效果直接挂钩,在衡量一个司法建议是否优秀的时候,主要都是依据“反馈情况”和“社会效果”这两项指标。

三、功能定位偏差与效果难题

可以说,司法建议的功能定位以及因此而形成的效果诉求,部分是出于社会需要,而更主要的则是受到司法机关自身理想和愿望的指引。就这个出发点而言,对司法建议作出这样的功能定位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也必须注意到,功能定位不仅要有理想性,更应当具备现实性,也就是说,功能定位应当与该项制度在特定社会环境中所能够实现的功能保持基本一致,如果超出了这个范围,则不仅预期目标无法达成,反而还会造成功能上的紊乱。从这个角度看来,司法建议的现有功能定位存在偏差,它在一些方面忽视了社会现实条件限制以及不同社会领域间的差异,使得预期的功能在实践中难以得到发挥。

首先,以提出问题解决方案为核心的定位忽视了法院能力上的限度。前文提到,司法建议的功能定位与法院对自身的能力判断有着紧密联系,可以说正是这种对能力的自信支撑着有关司法建议的一系列实践。问题在于,结合实际情况来看,这种判断可能是不正确的。虽然我们并不怀疑法院在案件审判中的决策能力,但是并不能因此认为其同样也具有为其他相关问题提供解决方案的能力,因为案件审理处理的问题与司法建议涉及的问题有明显差别。在案件审理中,法院的主要工作是认定事实并进行合法性的判断,而相比之下司法建议所覆盖的内容要广泛得多,最高人民法院明确规定应当提出司法建议的情形有九种,而这九种情形不仅包括对合法性的判断问题,也包括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相关行业或部门工作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受到损害或威胁、民生问题、尚未彻底解决的纠纷等经济社会领域的治理问题,它们中的大部分与合法性判断没有直接关系,而司法机关在处理这些问题时也并没有特别的优势。更大的困难在于,有相当一部分司法建议所针对的是社会公认的长期存在而难以解决的问题,例如征地补偿纠纷、食品安全生产与监管、煤矿监管与涉煤矿矛盾纠纷、网吧经营管理、信用卡使用与监管、政府信息公开、欠薪追讨、假冒注册商标、学校安全管理、医患纠纷解决等等。对于这些问题,由于牵涉复杂的社会因素,因此历经多年整顿治理一直未能得到根本性的解决,而相关的大量研究也未能提出多少真正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案。在这种情况下,实际上也很难指望法官在短短数千字或数百字的建议中有所改变。也正因为存在这样的能力限度,许多司法建议提不出具体对策,只能诉诸于一些空泛的表述,例如“高度重视”“认真学习”“加强领导”等等,这种难以避免的模糊性和空洞性直接制约了司法建议的功能实现。

其次,这种功能定位忽视了法院与被建议单位在信息上的不对称问题。通常认为,司法建议的一个优势在于作为审判机关的法院掌握较多案件信息,能够由此发现深层次的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方案。但这种观点只具有部分的正确性。的确,法院在对问题的发现上具有信息优势,例如其较有可能在审理某一类案件过程中发现其背后存在的制度缺陷或管理漏洞,但是我们并不能因此认为这种优势可以直接转化为提出解决方案的优势,从本质上说这是两个层面的操作。要形成一套具体可行的解决方案,不仅需要对存在问题的表现及其产生原因有较为深入的了解,还需要对制约问题解决的相关因素有充分把握,并且对这些措施的可行性能进行合理预见。这意味着,要为其他单位提供问题解决方案,必须拥有更多或至少相当的信息。然而作为审判机关,法院关心并能够掌握的主要是合法性方面的信息,而对于操作性信息掌握较少,特别是相较于行政机关,无论是对其决策过程还是决策依据都缺乏深入了解,正如有法官所指出的:“法官对政府的东西是不熟的,特别是政府的很多政策,政府的一些大的经济决策,法官不可能把心思用来研究经济,只能说尽量考虑经济建设、稳定,但是很多东西需要政府反馈他们的信息。”[6]在这种缺乏信息支撑的情况下,司法建议实际上很难提出符合现实情况的、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解决方案,许多建议虽然在外观上具有合理性和完整性,但是,对于被建议单位来说,可能是不具备实施条件或是已经采取过的措施,这种欠缺使得建议难以得到采纳与落实。

再次,这种功能定位忽视了法院与被建议单位对于问题解决的立场差异。即使上述能力不足和信息不对称的缺陷能够得到克服,解决方案的落实仍然面临障碍。从本质上说,由于真正的解决问题主体是各被建议单位,因此法院在提出司法建议时,需要设身处地地为被建议单位考虑什么样的解决方案是最有效的,二者的思维方式越接近,解决方案被采纳的可能性就越高。但是,由于受各自系统属性的限制,法院在提供解决方案时的立场仍不可避免地与被建议单位产生差异,对法院来说,发出司法建议的直接目的在于纠正违法、弥补漏洞,提高相关单位的管理水平和行为的法治化程度,因此在提出的方案中倾向于通过法律化的方式来进行处理,这使得诸如“完善规章制度”“加强对法律规范的学习”等语句在司法建议中颇为常见。而对于被建议单位来说,法律因素只是需要考虑的多种因素之一,法律化的解决方法只是多样化的解决方法中的一种,正如有研究者所指出的:“建议对象和其他行动主体在进行行为选择时,往往并不是从最低底线的角度来看待法律,而是将其作为一个与其他因素(如人情、经济等)进行竞争的因素。这种极具功利性的考量直接影响着建议对象和其他行动主体对司法建议信息的转化。”[7]例如对行政机关来说,对解决方案的选取必须考虑到管理的有效性和行动的便利性,而对企业来说,则需要考虑其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这就使得司法建议提出的方案常常难以引起共鸣,这种情况甚至会影响到对司法建议的回复,因为有许多深层次的复杂因素并不适合以正式的方式进行表达。

现有的功能定位在实践中所面临的这些问题,从本质上说是没有充分认识社会结构形态发展变化所导致的。根据系统理论的观点,现代社会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社会的各个领域按照特定的功能进行分化,形成诸如政治系统、经济系统、法律系统等功能系统,每一个系统均有其专门化的功能。[8]基于特定功能的社会系统都有自身的运行逻辑和生产机制,因而不可能对其他系统进行干涉,因此,在社会功能分化程度较高的社会中,司法建议是无需存在同时也是无法存在的:首先,由于系统的功能和运作的方式都各不相同,因此作为法律系统核心组成部分的法院既无义务也无能力为其他系统中的机构提供建议;其次,如果法院发出这一类型的建议,会被认为是对功能分化及权力分立的一种僭越,是对其他机构的一种干涉,其行为本身不仅会被抵制,而且还会受到舆论的批评;再次,功能分化虽然意味着各个功能系统之间要相互协作配合才能维持社会的运转与稳定,但是它们之间也构成相互的制约,对行政机关来说这种制约主要表现为司法审查,而司法审查与司法建议本身存在抵牾,因为司法机关一旦通过建议的方式介入行政活动,在进行司法审查的时候就难以保证其中立性和专业性。从这个意义上说,司法建议的存在本身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当前中国社会各系统之间的分化尚不充分,相互之间还存在一定的重叠和交叉地带,系统间的影响或干涉仍然有可能存在。但是即便如此,我们也不能忽视当前已经存在的功能分化现实,而且随着系统分化程度的提高,跨系统的运作会变得越来越困难。可以说,这是司法建议制度不得不面对的现实,也是在确定其功能定位时必须考虑的因素。而现有的定位似乎没有考虑到系统功能分化的现状与趋势,反而急于看到法律系统所生产出来的产品能够影响政治系统和经济系统的活动,如此,则不可避免地要面临效果不佳的状况。可以说,正是这种功能定位上的偏差导致了效果难题,而这种难题也是常规性的方法所难以解决的。

四、功能定位转变与效果难题之破解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功能定位偏差是导致司法建议效果难题的主要原因,要破解这一难题,就必须对现有功能定位进行修正。这意味着应当放弃现有的将司法建议作为问题解决方案提供者的做法,从更符合司法建议自身特性的基础出发,寻求一种既能发挥法院专长又不破坏系统分化的合理定位。

在笔者看来,司法建议的新功能应当定位于对制度、管理等活动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等问题的指出。对解决方案的提供超出了司法机关的能力范围和系统边界,而指明问题则符合司法建议的自身优势及社会需求。实践证明,由于现实社会条件的限制,许多在理论上本应由各单位自行发现并解决的问题,诸如导致某类案件反复发生的管理或制度的缺漏、有可能导致行政机关败诉的合法性规范性缺失的行政行为等等,如果不经由法院指出,有可能被长期忽视而得不到修正与弥补。这些条件限制包括:一方面,社会主体获取司法信息的渠道较为有限,虽然目前判决书实现普遍公开较之过去已经是极大的进步,但是检索和查询仍然不够便利,且判决书之外的信息仍然难以获得;另一方面,各种社会主体通过判决发现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也明显不足,正如有研究者所指出的,“我国政府部门或者行业协会,尚未普遍性地形成这样的观念,即从案件的司法裁判中获取社会管理的信息。……海量的司法裁判案件散落于当事人、律师事务所、法院档案室之中,行业协会或者政府部门即使有心去搜集整理,也缺乏足够的能力与渠道。其尚未形成主动获取信息查找问题的习惯。”[9]在这种情况下,由法院通过司法建议的形式对问题加以指明,具有积极的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说,新的功能定位是对原先的一种简化。

在这种定位之下,司法建议主要应当由两部分构成:问题描述与原因分析。就问题描述部分而言,主要涉及司法机关对通过审判活动所发现的需要解决问题的基本概括,例如指出与案件有关的不合法行为,或者在规章制度或管理中存在的明显的漏洞,这种对问题的总结应当与审判活动密切相关,而且重点在于对合法性的判断,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其作为司法活动的基本特点。就此而言,与审判活动没有直接关联的“调研”不应成为提出司法建议的基础,因为这种调研既非法院本职工作,也不是法院的专长,不能体现其专门化属性。就原因分析部分而言,虽然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够找到明确的原因,但是法院也有必要对于所涉问题法律上的原因进行分析,重点指出因制度设计、对行为合法性规制不足而带来的不利后果,使被建议单位能够在法律层面上加深对缺陷、漏洞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司法建议一般不再提出具体解决方案,而仅需从一般性层面上建议相关单位注意司法机关所指出的问题,只有在被建议单位明显表现出对法律规则、法律程序和法律技术缺乏基本认知的情况下,才有必要从法律角度提供具体的指引。

这种定位的优点在于既发挥了司法机关的优势,起到了提醒注意和促进反思的作用,同时也符合各社会系统之间的分化状况,尊重了被建议单位自身的特殊性与自主性,不会演变成一种软性的干涉。更重要的是,这种功能定位的转变可以使法院从对建议效果的过度强调中解放出来:首先,新的定位并不包含对效果的特别诉求,它所期待的只是被建议单位对现存问题的认知,至于是否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以及采取哪些具体对策,都留给相关单位自己解决,在这种情况下,就不再存在建议是否被采纳的问题,也不会因此而损害司法的专业性和权威性;其次,由于大大减少了具体对策措施的内容,因而在评价上也就不再以是否被采纳、是否转变为标准,而只通过司法建议是否发现了真问题、对问题的分析是否深入透彻来进行观察,这样也就降低了法院为了证明建议效果而必须不断催促、回访、提醒的压力。总体来说,虽然这种功能转变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司法建议的活动空间,但是从长远来看,它是司法建议回归自身、以符合系统沟通基本规律的形式更好发挥作用的必经之路。

注释:

①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司法建议主要是非法定意义上的。所谓法定司法建议是指依据我国《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由法院在诉讼过程中建议行政机关对妨害诉讼程序或执行程序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处罚、对行政机关拒绝履行判决裁定的建议其上级机关给予法律处分的活动;而非法定司法建议则是指各级法院在法律没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在审判活动之外为行政机关等社会主体完善管理、填补漏洞、改进工作而提出的建设性意见。

②关于司法建议效果的论述可参见刘武俊.反思司法建议“石沉大海”的命运[n].法制日报,2007-01-24;沈志先.延伸审判职能,提升服务水平――上海法院推进司法建议工作的思考与实践[J].人民司法,2011,(21);詹婷.人民法院司法建议制度实证研究――基于经典司法建议的考察[n].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4,(8)等。

参考文献:

[1]马荣,韩俊,谢新竹.司法建议法律效力初探[J].南京社会科学,2012,(6).

[2]司法建议功能弱化,张坚代表建议赋予法院司法建议强制性[eB/oL].http:∥wwwlegaldailycomcn/zt/content/2015-03/13/content_5999529htm?node=74581.

[3]沈德咏.全国法院优秀司法建议选编[G].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13.

[4]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K].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5]卢超.行政诉讼司法建议制度的功能衍化[J].法学研究,2015,(3).

[6]张永和.武侯陪审――透过法社会学与法人类学的观察[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106.

[7]郑智航.司法建议制度设计的认识偏差及校正――以法院参与社会管理创新为背景[J].法学,2015,(2).

成本优化建议方案篇4

下面我就县政协委员如何做好提案工作与与会代表共同作如下探索:

一、什么是政协提案?

具体地说,政协提案是政协委员、参加单位、政协专门委员会向政协全体委员会议或常务委员会提出的,经提案委员会审查立案后交付有关单位办理的书面意见和建议。政协提案是政协的参加单位和委员及专委会特有的一项民利。每件提案均需经过提案委员会按提案工作条例的有关要求审查立案才能成立,是一种有组织的行为,具有严肃性;对所反映的问题需要科学论证分析,具有科学性;需有可操作的具体建议,具有可行性。提案的办理有专门的机构负责,有一套规范的工作程序,要求件件有着落,案案有答复。

政协提案必须具备以下五个要素:1、提案产生有严格的范围。提案者只能是参加政协的单位、政协委员、政协专委会,政协的参加单位可以以单位名义提出提案;政协委员可以以个人或者联名提出提案,全体会议期间还可以以小组名义提出提案;政协的专门委员会可以以本委员会的名义提出提案。2、提案的承接单位是政协全体会议或常务委员会,表明提案是参加政协单位和委员及专委会行使民利的一种有组织有领导的行为。3、须经提案委员会审查立案后才能成为正式提案。4、立案后要交有关部门办理答复。5、一定是书面的意见、批评和建议,属于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性质。提案的提出、立案、办理、回复均有一套规范的程序。

二、政协提案的地位和作用

《全国政协提案工作条例》指出,“提案是人民政协行使职能的一个重要方面;县政协委员、参加政协的党派、人民团体和政协专门委员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献计出力,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人民政府加强与各族各界人士的联系,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实现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一条重要渠道。”这是对政协提案地位和作用完整的简明阐述。

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工作方式很多,有会议、委员视察、专委会的专题调查研究等等。但提案有其广泛性、经常性和规范性的优势,它具有独特的作用。从过去长期实践情况看,提案工作的作用大体可以归纳为:对党政领导部门重要决策,可以起到参谋咨询作用;对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可以起到推进补充完善作用;对重要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可以起促进和信息反馈作用;对反腐倡廉,可起到民主监督作用;对某些人民内部问题,可起到缓解矛盾、增进团结和保持稳定的作用;对发展和完善中央领导的多党合作,可起到促进作用。正因为如此,提案成为政治协商、民主监督的好形式,参政议政的好渠道,为政协委员贡献才智、发挥专长提供了好舞台。因此,提案工作做得怎么样,已成为检验政协工作的一个重要标志。

政协提案不同于人大议案。主要表现在:1、性质不同。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人大议案具有法律的约束力,起法律监督作用,承办单位必须执行。而人民政协是统一战线组织,根据其职能,政协提案不具法律的约束力。2、产生的过程和处理方式不同。人大议案须由法律规定的单位以及一个代表团或者达到法定人数的代表提出,经县人民代表大会或人大常委会审议后确定;政协提案由政协的参加单位、专门委员会、委员个人或委员联名向全体会议或常委会提出,经提案委员会审查立案,交有关单位研究办理。3、范围不同。人大议案必须是属于人代会职权范围,而政协提案的范围不限。

政协提案和人大代表建议(批评、意见)相似。人大代表建议由人大代表个人或联名提出,建议的内容和时间没有限制,提出后由人大常委会的办事机构交有关单位研究办理。承办单位对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的办理方法基本相同。

三、提案工作的方针和方向

新时期提案工作的方针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提高质量,讲求实效”。这是一个内涵丰富、言简意赅的方针。这个方针的形成,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提案工作的方向是:切实提高提案质量,提案质量是提案工作的生命;努力提高提案办理质量,办理工作是发挥提案作用的关键环节;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服务工作贯穿于提案工作的各个环节。

四、提案工作的特点和优势

提案工作是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特点和优势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提案内容的广泛性。提案是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职能的重要形式,提出的提案涉及国家大政方针和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包括政治、经济、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统战工作,民族宗教、劳动人事等等,内容十分广泛。

(二)提案提出的经常性。政协活动的主要方式是会议和视察。在反映会议和视察效果,具体地进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上,提案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讲,委员和群众的意见、建议,通过提案反映出来,同会议上的一般反映比,更加准确,更加方便,更加从容。提案者可以随时随地就自己调查研究成果和周围群众所关心的问题,以提案方式反映出来,提案为政协委员履行职责、经常行使民利提供了极为便捷的条件。

(三)提案工作的规范性。随着新时期人民政协工作的发展,提案工作已逐步建立了一套规范制度。在提案的提出、审查、立案和办理等方面,作出了较详细的规定。与之相适应,政协和有关单位也制定了一系列制度,从而使提案成为履行政协职能的一种制度严格、程序规范、效益明显的重要形式。

当然,这些特点和优势都需要我们在具体工作中不断加以总结、完善和发挥,如不积极实践,认真落实,其优势也发挥不出来。

五、政协提案的基本形式

1、委员提案。指本届政协委员以个人名义或若干委员联名提出的提案。

2、党派提案。是指参加政协的各派以本党派名义提出的提案,这类提案必须加盖本党派的公章。

3、团体提案。是指参加政协的有关人民团体以本团体名义提出的提案,这类提案也须加盖公章。

4、专门委员会提案是指政协各专门委员会提出的提案,这类提案要加盖本委员会的的公章。

5、建议案。建议案有两种,一是常委会建议案,一是主席会议建议案。这两类建议案分别要经常委会议、主席会议审议通过,以政协常委会或政协主席会议名义,并加盖政协公章送出。

六、对提案质量的基本要求

在全国政协八届二次会议上,叶选平副主席强调指出:“力争每年提案都有情况、有分析,尤其应尽量做到有解决问题的具体建议。”这是对提案质量的基本要求。具体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反映大事。这是“有情况”的主要点。所谓大事就是中国共产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大政方针和社会普遍关心的重大问题,反映大事才能体现人民政协的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基本职能,反映大事才能体现出提案的参政议政水平。

2、言之有据。这是“有分析”的体现。提案是政协委员和参加单位行使民利的重要形式,有其严肃性。言之有据,须有调查研究作基础,应避免“即兴之作”或信手拈来的“听说”、“据反映”之类。

3、案情清楚。这是解决问题的重要依据,如果主要情节不清,问题就无法解决,因此,须事实明确,言之有物,并力求开门见山,语言简洁,说理充分,判断正确,避免笼统、空洞。

4、建议具体。这是使提案能否被采纳的关键。因此,必须针对案情,提出相应的建议,意见和要求,力求具体和可行。如缺乏可行性的建议,意见再好,也难于落实。

5、一事一案。这是方法问题,如果一案多事,一是情况难于说清,二是无法确定承办单位,有时只作来信处理。

6、书写工整。体现了提案的严肃性,也是存档和提案处理工作的要求,字迹潦草,无法辩认,会给处理工作带来不便,贻误时间。

七、对政协八届一次全会提案的情况综述

政协__县八届一次会议期间,共收到提案128件,其中团体提案20件,委员提案108件,参加提案的委员198件人次,占委员总数的107.03%;通过认真审查、立案126件。提案中,涉及文教卫生方面35件,占27.56,农、林、牧方面13件,占10.24%,水、电、路方面40件,占37.5%;煤炭方面5件,占3.94%;社会治安2件,占1.57%;城建方面11件,占8.66%;环保方面4件,占3.15%;其它方面17件,占13.39%,提案法制委员会对收到的提案进行全面审查、整理、编号打印、装订成册后,分别送县委办、政府办和有关部门,并专门召开提案办理会议,对提案的办理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强调各承办单位提高办案质量,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

以上126件提案的全面情况来看,这些提案呈现了如下特点:

一是出现了一批精品提案和提案办理的精品。如34号提案《建议政府责成供水公司对学校用水执行普通生活用水的价格》;74号提案《闭路电视长期没有信号或信号非常差》;41号提案《改造张维路口至林场段公路》等,都属于精品提案,县政协主席办公会议研究后,决定将上述提案作为主席督办提案,目前这些提案都已全部办结;在提案办理的过程中,同样出现了提案办理的精品。如委员提案“机关幼儿园门前道路需修水泥路面”是在会议期间提出的,闭会不久,由政协刘茂高主席牵头分别商相关部门现场办公,落实了修路资金,仅一个星期,该工程便全面完工,并在此基础上加修围栏,既安全、又美观,此举得到了广大群众和学生家长的好评。109号提案《解决群众生活用煤》,一是相关部门加快对17对农民生产生活用煤矿井有关手续的协调办理,目前已有2对开工建设;二是县政府已以纳府办通[20__]128、129号文件制定相关政策,对农村特困户、五保户等实行现金补贴,已补贴108万元。

二是委员参与提案工作的积极性及提案质量显著提高。政协提案作为履行人民政协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的重要方式,以方式灵活、内容丰富、程序规范、成效明显的特点和优势,在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协助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机关实现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随着政协委员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其对提案工作的认识、重视特别是所提提案从提案内容的思考、提案办理的可行性到提案写作的格式等方面都有了大幅度提高,如八届一次会议所提128件,有126件均符合或基本符合提案要求。

三是所提提案涉及内容广。上面介绍到,政协八届一次全会形成的126件提案,汇集了农、林、牧、水、电、路、文教、卫生、城建、环保、煤炭等全县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各个领域,这就充分说明了各位委员在平时的生活、生产和工作的同时,边实践、边思考,从而形成了深思熟虑的意见和建议,并不是突发奇想,而是把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切身利益问题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从而实现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的权利。希望各位委员继续发扬。

当然,从八届一次会议所提提案来看,仍然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

一是提案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主要体现在所提内容、落实措施以及书写格式不具体、不规范;

二是精品提案少。主要是指既快、又好、又省的建议和意见。

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最后对今后提案的有关方面提两点要求:

成本优化建议方案篇5

【关键词】预、结算审计;政府投资项目;优化管理

【abstract】tocompleteagovernmentinvestmentproject,fromfeasibilitystudiestillcompletionofconstructionandputtingitintouse,manyaspectsofthegeneralmanagementwillbecovered.inthisthesis,byintegratingmanyyearsofhispracticesintheauditofbudgetsandsettlements,theauthorsummarizescommonquestionsencounteredduringthecostmanagementprocess,objectivelyandsystematicallyanalyzesthesourceofproblems,andexplorestheoptimizationofthecostmanagementwithrespecttogovernmentinvestmentprojects.

【Keywords】auditofbudgetsandsettlements;Governmentinvestmentprojects;optimizationmanagement

引言

政府投资项目是指由政府通过各种财政筹资方式独资或合资兴建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项目运作要求严格规范,必须接受审计和社会监督。近年来,各地方政府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把政府投资建设作为拉动内需、改善民生、创造就业机会、提升城市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但在项目运作过程中往往重进度、轻法规,重形式、轻效益。本文重点从审计发现的前期工作不扎实、施工图设计不尽合理、预算的施工方案不科学、现场施工管理不到位、高估冒算工程预结算价款等方面的问题,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然后提出优化管理的解决方案和几点建议。

1、政府投资项目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前期工作不严谨、不扎实。项目前期工作包括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开工报告等工作环节。审计情况表明,由于项目建设前可行性论证不详实、不充分,且行政意志影响较大,容易造成建设过程中项目调整、设计变更而增加投资。前期工作拖拉,在倒计时限期完成分阶段任务的行政命令催促下,匆忙赶进度而未留足项目审核时间,这不但影响审计的质量,也加大审计未能发现并制止不合理项目规划、设计、预算的风险。如某水果批发市场在土地、规划等报批手续不完整的条件下即已投资建设,期间却因上级政府变更该地块规划用途需招拍挂,造成投资计划重大变更,不但造成投资浪费,也引发了经济纠纷甚至诉讼。

1.2施工图设计不合理。有些项目在未提供地质勘探报告即匆忙委托设计或设计人员未到现场详细勘查,闭门造车式地设计。虽不触犯强制性标准,但也未考虑经济合理性,擅自提高设计标准,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如某市政道路设计不考虑工程使用特点(临时道路),项目定位不准确且设计保守,审计建议对该道路重新定位和论证,根据实际需要优化设计,减少不必要的投资浪费。审计现场勘查后减少电力预埋管、减小供水管径,减少预算挖填土方量、核减砼排管工程量、取消电信管线等。采纳审计意见后的设计方案节约投资约120万元。

1.3预算施工方案不科学。科学合理的预算施工方案是保证进度和节省投资的重要手段。招标清单预算应根据图纸、合理的施工工序和组织方案编制,尤其措施项目的科学、合理、经济性更能体现优化施工方案的价值。预算审计时凭借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充分挖掘各项目拥有的优势条件并提出合理优化预算施工方案的建议,节省了工程预算成本,节约了大量财政建设资金。如在某安置区工程项目,在深入研究地质报告后发现,地下水位情况和基坑开挖支护方式既预算了回灌,又计算大量的抽水台班费,不合理也不切实际,仅该项措施费就核减50万元。对某道路工程建议利用场内可利用土方进行挖填平衡、合理设定土方挖填运距、调整开挖断面和挖填顺序、取消不必要的钢板桩支护等措施优化施工方案,累计节约工程预算成本约900万元。

成本优化建议方案篇6

关键词:数字化技术发电厂优化方案

所谓的电厂电气二次一体化方案,包括很多不同的子系统,每一个子系统在进行内部通信传输机制以及数据建模方法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很难形成一致的协议和模型。[1]不同的系统之间难以对信息进行交互,从而导致信息共享性较差。出现这种状况后,会导致电厂各项设备的投入资金不断增加。数字化技术包括各种开放标准、新技术以及统一的规范,通过对接口以及数据结构进行标准定义,帮助电厂电气事业获得更大的发展和进步。

一、电厂电气二次一体化构建的主要内容

电厂电气二次一体化构建包括横向各种专业数据进行融合、纵向系统信息进行贯通两个主要方面。

(一)横向专业数据实现融合

该工程中通过对二次设备的相关标准化进行规范或者一体化建设等措施来对不同的专业设备进行融合。例如通过保护、监控或者计量等措施来实现信息共享,从而更好地对电气二次专业进行科学横向的融合。还要对ieC标准进行统一,在进行二次系统一体化构建过程中,要对间隔层、过程层以及站控层等专业数据进行融合。[2]在过程层中,需要对不同性质的数据进行统一采集,这种采集的数据需要利用电子式互感器来实现转化,从而让它们成为具体的、可利用的数字化信号,在具体的传输过程中,还要对相关协议以及标准进行利用,从而完成点对点传输的工作。这种横向专业数据的融合,还能够完成组网传输,并传输给装置不同的设备,例如电能测量设备、保护设备或者测控装置等,从而保证所有设备都具有统一的信息源,避免功率损耗对设备运行造成的不良影响。在间隔层对二次装置的具体功能进行优化整合时,例如设备状态监控、保护、计量以及测控时,要进行输出模块和输出模块的配置,数据模型中具有不同的装置时,可以利用网络来对信号进行交换,在现场对不同的信号进行灵活配置,从而达到提升现场工作效率的目的。站控层内部中可以对站内每一种专业功能进行融合,对不同的数据进行综合分享,在站控层还可能对数据模型进行统一整合,从而构建一体化的数据平台,提供给每一个受控层更多的服务数据,通过对相关数据的利用来实现有效监视。[3]还可以对事故顺序进行记录、实施运行报警等,例如统计、报表等。在数据挖掘技术的作用下来对大量的数据进行分析,通过数据融合来对不同的设备进行对比,利用具体的对比结合来实现对方案的具体优化。

(二)纵向系统信息贯穿

该项工程中,主要是对发电厂内部每一个专业所具有的纵向信息进行融合,从而保证共享厂站端一体化系统和其他系统所具有的相关数据实现有效流动。例如调度、上层管理等。一体化建设目标未出现改变的前提下,在每一个子系统中运用电力系统通信标准,通过对信息监控系统、电网调度系统以及集控系统等不同系统的信息进行融合,从根本上提升信息资源的实际利用程度,不断提升发电站的安全运行以及管理工作水平,减少运行成本,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火电厂内部所实施的新方案采用的都是国际统一实施的电气二次系统优化方案有着较为丰富的信息量以及统一的模型,能够尽可能地提升相关设备的信息量。[4]例如SiS上传变压器的绕组温度、档位以及油温时,通过SiS就能够都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合理诊断,通过较为齐全的信息,还能够对SiS优化软件进行实施,从而保证降低整个设备运营的成本,优化系统的运行状况,降低整个发电厂的成本,提升经济以及社会效益。

二、数字化技术电厂电气二次一体化建设优势

通信过程中采用的标准大都是国际统一,从而能够更好地满足智能电网在发展以及运行过程中提出的相关要求,减少速率、协议以及其他因素的限制。目前很多自动化的装置都有着较多的通信协议,这些协议难以达到统一的标准,在很多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从而这些差异对于系统的整体运行会产生较为直接的影响。通过统一化的标准运行,能够让智能电网和发电厂实现连接,从而提升整个电厂的通信速率和相关功能。

系统二次接线在具体的数字化技术影响下,能够实现更高水平的简化,从而减少更多的电缆投资。若采取的陈旧的方案,不同的协议在装置通信过程中无法实现支持,所以,需要进行硬接线。通过一体化的建设方案,就能够从根本上对不同装置的信号进行交互,从而更好地完成信号的统一传输工作,降低电网系统二次接线所具有的复杂性。[5]对发电厂电气信息实时有效监控,还能够提升二次系统的自动化水平。现阶段通信反映的信息量很难通硬接线端子来集中进行反映,从而对设备的具体运行状态进行掌握。

结语:

通过系统的分析和了解,在设计发电厂电气二次设备时,运用传统的方案模式缺乏较为统一的标准和协议,会从根本上增加信息交互难度。在进行二次接线过程中,需要进行较多的投资,通过应有数字化技术,采用统一、标准的国际指标来进行简单的信息交互工作,从根本上节约投资资源,提升系统的实际运行效率。但是,在实际方案设计过程中,还要对数字化技术电厂电气二次方案进行不断优化,帮助发电厂能够在运行以及发展过程中获得更大的经济以及社会效益,在社会发展以及经济运行过程中,为企业发扎以及人们的正常生活提供更多的动力支持。

参考文献:

[1]贺伟.小议电厂电气二次设备安装与质量控制[J].科技致富向导,2011,09:394.

[2]段新文.电厂电气二次设备及自动化改造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11,14:103.

[3]赵永平.论电厂电气部分安装质量管理[J].民营科技,2011,12:265.

成本优化建议方案篇7

【村主题党日活动方案一】

根据镇委安排,结合我村实际情况,村委会组织2016年第四次主题党日+活动,活动议程安排如下:

第一项议程:党员签到、佩戴党徽、交纳党费等,由徐鹏同志负责;

第二项议程:由第一书记周文胜同志带领大家重温入党誓词;

第三项议程:由徐锦桃同志领读、全体党员诵读《中国共产程》第一章;

第四项议程:徐光木同志传达学习中共通山县委主题党日+活动第四期学习资料,认真学习《关于全面开展三扶一助两促进活动的十条意见》的通知。

第五项议程:组织全体党员进行民主议事。主要议以下两项:一是讨论大坪村委会聘请新人的人事问题;二是一般群众发展香菇种植的激励机制问题。

第六项议程:村支书通报大坪村三月份工作开展情况和财务收支情况。

第七项议程:学唱红色山歌。缅怀革命先烈,传承先烈精神,加强理想新年教育。

本次会议参会人员,除本村党员外,令邀请全村47个群众代表及5个发展大户参加。以上为大坪村2016年第四次主题党日+活动议程及方案

xx镇大坪村委会

2016年x月x日

【村主题党日活动方案二】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档案局八号令》为指针,紧紧围绕区农委服务三农的工作重心,推进档案管理模式改革,尽快运用档案管理软件对档案进行管理,做好年度档案收集整理工作,使档案管理工作更好的服务于区农委的各项管理工作。

二、工作目标、任务

1、有计划有步骤的学习、宣传、贯彻《八号令》,做好全委的档案管理模式改革工作。

2、认真参加区档案局组织的各种培训,学习各种文件、档案工作法规,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3、依照区农委的归档文件保管范围和归档文件保管期限表,做好2016年的档案整理工作;建立档案统计台帐,对其中的各项内容进行认真填写。

4、及时收集、处理区农委日常工作中形成的各种文档材料,做好归档文件的借阅与利用工作。

5、配和办公室做好针对档案管理工作的各类评估、评审与考核工作。

三、工作安排

第一季度

制定2016年档案管理工作计划。收集各股站、科室2016年度形成的档案文件材料。第二季度

1、做好归档文件的装订、分类、排列、编号、装盒工作,确保门类齐全,完成2016年度的档案整理工作。

2、定期检查档案保管工作,如有不妥之处及时向领导汇报。

第三季度

做好平时的档案管理工作。

第四季度

1、做好档案管理中各项工作必要的记录与统计,准备好档案迎检工作。2016农村党日活动计划

2、做好年度档案工作总结。

【村主题党日活动方案三】

为加强农委党总支的组织建设,提高发展党员质量,优化党员队伍结构,保持党的先进性,推进农委创先争优活动的进一步开展,根据发展党员工作的有关要求,结合农委发展党员实际,特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中国共产程》、《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细则(试行)》为准绳,坚持标准,保证质量,进一步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农委的改革、发展和稳定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二、具体目标

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严格依照《中国共产程》有关规定,严格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经常讨论和检查党的组织工作、纪检检查工作、群众工作,并注重研究党内外人员的思想政治状况。党员发展工作必须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优化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成熟一个、发展一个,计划年内发展3至5名新党员,培养5至10名入党积极分子,其中生产一线的干部职工80%以上,预备党员按期转正率100%。

三、工作要求

1、突出重点,继续抓好发展党员工作的党员联系工作。农委党总支将对素质好、年纪轻、有文化、懂业务的骨干职工、对农业发展有突出贡献的骨干职工、业务带头人加强教育培养,条件成熟的要及时吸收入党;农委党组织要充分发挥青年人才、知识人才集中的优势,把发展青年职工和业务骨干党员工作切实抓紧抓好。紧密联系基层群众,每个党员干部联系12名困难群众。

2、严格程序,认真把好发展党员质量关。严格执行发展党员工作六项制度,全面理解和掌握新时期党员的标准,正确处理好政治素质与业务能力的关系,严把入口关,不能用能人标准代替规定的党员标准,更不允许把党票作奖票,确保新发展党员都是符合党员标准的优秀份子。

成本优化建议方案篇8

通过对润业苑项目的初步分析,我们感到这将是一个可塑性非常强的项目,通过专业的营销和策划操作,它不但可体现出开发商的实力和形象,更应在小高层市场上独树一帜。

我司经过长时间的市场调研,根据市场所反映出来的背景,结合自身所积累的经验,提出切合市场销售的建议供贵司参考。

如能有幸成为贵司的合作伙伴,届时将根据具体资料提供一套系统的极具可行性的营销策划报告,以飨贵司慧眼。

众成伟业房地产营销管理有限公司

目录

一、市场背景

二、项目分析

三、项目定位

四、客源定位

五、产品建议

六、推案策略

七、广告策略

八、销售执行

九、公司简介

十、合作模式

一、市场背景

济南房产市场日趋规范,整体处于上升态势,在市场发展的过程中,我司认为可分为两个阶段,每个阶段市场构成要素的特征,简析如下:

(一)九九年之前,被动销售的暴利阶段:

客源特征:以高收入者为主,追求身份与地位的显示,此时市场选择范围小,客户购买存在一定盲目性。

开发商特征:政府对开发公司的实力要求不严,开发商实力良莠不齐,受传统观念束缚严重,不重视客源心理及市场发展特性,主观开发,追求暴利,无品牌意识,对专业销售机构极度排斥。

项目特征:产品形式单一(多层为主),缺乏特色,不注重整体规划,且有明显区域性特征(集中在千佛山周边)。

销售特征:无整体营销思路,盲目追求高利,定价偏高,且无有效的表现及宣传手法,不注重品牌的培养和树立。

(二)XX年以后,振荡中走向规范的过渡阶段

客源特征:客源层次广泛,需求多样化,在楼盘选购及消费心理上趋于理性,此时散户消费逐渐成为市场主力。

开发商特征:迫于竞争的压力,开发商主动寻求新的开发理念,对营销策划理念逐渐接受,同时专业销售人才带来的先进理念也影响了开发商的思想,开始注重客源需求,逐渐向以产定销的路线靠拢。品牌意识已大大增强,大量实力雄厚、理念先进的外地开发企业着眼于济南房产市场的良好发展前景,进而纷纷抢占济南市场。同时由于政府对土地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地价开始上升,而促使开发企业走出暴利阶段,利润趋于合理,此时一部分资金实力弱、管理不完善、开发理念陈旧的小企业将面临严峻考验。

项目特色:产品多元化,在仍以多层为主的同时,小高层逐步为市场认可,高层也占领一定市场份额。地域限制日渐被打破,小区规划趋于合理,特色鲜明,并且小区品质不断提升。

销售特色:价格趋于合理,市场出现整合态势,营销理念随专业销售机构的介入逐步为市场接受,人员日趋专业化,宣传手段不断翻新。

在上述市场背景下,客户、市场及开发商几个方面都发生了较大变化:

1、客户需求的变化

ø能承受价格在2500元/m2以下楼盘的客户,已由先期的单纯追求满足居住要求、工程质量,向追求舒适性、安全性、私密性方向转变。

ø对于能承受2500-4000元/m2价格的客户,在追求上述要求的基本基础上,更加注重楼盘的个性、内涵及升值潜力,对小区的整体规划要求较严格。

ø能承受4000元/m2以上的客户,相对前两种客户来说已有了质的提高,在选择楼盘时,最注重的是享受,追求一种理念和内涵,同时对开发商的资质、楼盘的知名度、社区环境也非常注重。

2、市场环境的变化:

地理环境:逐步打破了地域限制,市场全方位发展,从传统的利用地段创品牌,到创品牌而创地段。

产品环境:产品多元化,多层仍为主力,小高层发展较快,并逐渐为市场所接受。

其中:

小高层发展分三个阶段:

(1)以九九年开发的小高层社区泉景x四季花园为标志,小高层做为新的开发理念进入济南市场,并引入了南方先进的营销模式并进行包装策划,注重了前期宣传,引起巨大冲击,前期销售达到良好的效果。

(2)以金泰花园、洪西花园、大明翠庭、金冠花园等点式小高层的大规模开发为标志,小高层市场进入激烈竞争阶段,此时开发商追求高容积率、高利润率,导致小高层价位偏高,并且点式小高层的建筑弊端逐渐暴露,因此点式小高层呈现昙花一现的势态。

(3)市场以客源的选择为导向,再次转向社区化的板式小高层方向发展,并且日益呈现出规模化、品牌化的特征,此时的代表楼盘为历东花园、汇苑家园。

3、开发商的变化趋势

ø开发理念由传统的单一模式向多样化、人性化、特色化、理念化方向转变,并逐步建立了品牌观念,具备了较强的竞争意识。

ø营销方面:竞争的激烈带动了销售手段的不断翻新,由炒绿化、炒智能化、炒生态化、炒付款方式,到今天的炒理念、规模、品牌,并且营销已越来越成为一种全程性策划行为,必须注重前期准备工作,要熟悉当地情况并与之结合,了解客户心态。

二、项目分析

1、基本情况:

本案位于济南市解放路东首,西临济南市的cid(科技商务中心区)山大路,这是市政府的重点项目,它的兴起必定会辐射到周边,从而拉动区域经济的繁荣。东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众多知名国际国内大公司投资于此,本案正处于这两个发展区域的中间位置,交通方便,地段的升值潜力巨大。

2、区域消费能力分析:

经济水平:

整体消费群体主力仍为比较注重生活质量的中高阶层,社会层次也以机关工作人员为主。

随着周边生活设施的不断完善和齐全,该区域将集中成为高档楼盘的聚集之地。这也将打破原有的区域内消费群体和范围,成为跨区域消费的一块热土。

3、客源定位:

由于本案属中高档楼盘,受价格限制,客源面相对狭窄,根据客源所处的区域、社会地位、购房意图、购房时间等差别作如下分析:

(一)本地客源:

此类客源为本案客源之基础,且为先期客源之主力,我司认为主要有以下类型:

私营业主:有较为雄厚的经济基础,事业相对稳定,有广泛的社交关系,并且有足够的休闲时间去品味、享受生活,对新理念有较强的接受度,但有着冷静的思考与判断,大多为二次置业。对地段及相应升值潜力较为注重。

政府官员:此类人士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稳定的收入,大多已有单位分配的住宅,但希望一个更为私密、高档的生活空间。此类人群对档次、安全、私密及小区规划、配套有较高要求。

高级白领:此类客户具有高学历、高收入的特点,追求高品味的生活氛围,以突显自己的价值。这部分客源对社区档次、配套、知名度等较为关心。

年青成功人士:此部分人有着灵活的思考、较高的收入,社会地位起点高,追求现代的上流生活。这类客源主要选择小户型,但比例有限。

小结:本地客源大多为二次或三次置业,且以标准户型为主要需求。

(二)外地客源

此类客源是本案完成整体销售并在更大范围内及更高层次上树立品牌之所必需,可分为以下类型

外地驻济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此类人群大多为外派人员,收入高、单身,注重生活的品味与个性的张扬,同时希望有一个温馨、私密的生活环境,对品牌、地段、交通、配套、娱乐较为注重。

外资企业驻济高层管理人士:加入wto后,外商投资将大大增加,外来管理人员增多,此类客源主要对配套、交通、物业管理、智能化较为注重,将成为本案后期客源开发的重点。

三、项目定位

本案位于济南市的,生活设施及市政配套完善,有良好的自然及人文环境,相对于其他竞争楼盘在未来市场竞争中占有其它楼盘难以比拟的优势,因此我司建议将本案定位于:会养人的房子——滋养城市贵族。

综上所述,在本案目标客源中,主要需求点有以下几方面:

1、地理位置优越。

2、交通动线充足。

3、市政与小区配套皆较为齐全。

4、社区规划合理。

5、智能化水平高。

6、有强大的升值潜力。

7、户型实用、舒适。

五、产品建议

由于本案不具备突出的规模优势,国此在配套上应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依靠独特的内部设施进一步提升本案所处的层次,具体建议如下:

(一)社区配套设施

1、采暖:采用韩式地面供暖系统

理由:a无暖气片及其支管,增加使用面积,并且宜摆放家具。

b室温均衡、稳定,各房间温度可独立调节控制,具有

健身功能。

c辐射供暖,无空气对流,卫生、洁净。

d便于设落地窗。

2、门、窗:分户门配可视对讲防盗门,室内采用木质夹板门,客厅设落

地窗,其它房间配双层中空塑钢窗。

3、保安系统:全方位的防盗自动控制系统,红外线报警系统,设消防电

梯,公共场所安装自动感应装置,随时监测火情。

4、信息系统

有线电话:市区标准有线电视信号及卫星电视系统。

通讯设施:预留两部idd电话插口。

网络:宽带网入户,并预留管线。

5、厨房、浴室:墙身镶砌高级艺术瓷砖到顶,铺设防滑地板砖,配备整

套高级厨具,纯净水入户。

6、卫生间:墙面镶砌普通瓷砖到顶,铺设防滑地板砖,设三盆。

(二)本案多层商业楼为沿街场所,建议楼顶建造能代表本案风格的造型,而非平顶。

(三)外立面材料及颜色

建议采用高级涂料,颜色采用三段式,底部部分用深棕色或赭石色,中部为米黄或中黄色,上部为淡黄或白色。

理由:a涂料易清洗,重新粉刷即可焕然一新,如发生墙体渗水易

查出,而用面砖则不易查出。

b棕色和赭石色最能体现本案的层次感与时代感,整体的暖色调搭配衬显出独特的阳光住宅的时代感觉。

(四)绿化布置:根据小区内的容积系数,此建议原则上小区整体走小而精的路线,通过精致的小景,烘托社区气氛。在绿化布置上要争取实现立体绿化;即草地、灌木、植株相互搭配,互相组合。以独具特色的园林风格增强小区内部的文化和环境韵味,提升小区形象。

(五)规划布局:要在充分满足园林绿化的同时,适当增加健身设施的建设,把健康主题引入小区,既是品牌提升的需要也是对业主负责的真实表现,这样很容易引起消费者的认可。

(六)户型设计:户型设计应考虑消费者的实际购买能力和生活习惯,面积应在100——180平方米之间,适当保留200——250平方的大户型,面积配比应掌握在市场消费的实际去化能力基础上。

(七)户型风格:落地窗设计,室室全明,要让客户真正感受到阳光的感觉。

六、推案策略

(一)售楼处选址:

我司建议售楼处向主干道附近迁移,在解放路附近建设、装饰带有楼盘特色和文化的豪华售楼处。

理由:

(1)该地段为济南主干道,人员层次较高,有较大的客源潜力。

(2)人员流动量大,易扩大知名度。

(3)交通动线发达,方便客户咨询。

缺点:投入费用高。

(二)推案操作阶段及操作目的

本案操作由期房开始,我司建议将本案操作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建立市场人气,引起市场冲击,营造楼盘品牌,回笼资金。

理由:

(1)本案为同期开发,需要较大的资金,前期的资金回笼对支持后期的开发意义极其重大。

(1)中、后期的销售成功主要依赖于前期建立的良好市场人气,由此而

形成的良性循环,因此,本案能否尽快去化,关键在于前期能否建

立市场人气,引起市场轰动。

在此阶段应注意前期的价格制定,要求与整体结合,为中、后期的操作做好铺垫。

理由:

价格是整个营销策略中极期重要的一部分,如整个阶段的价格衔接不好,将导致整个项目的失败(如大明翠庭因价格制定不合理而导致在市场上受挫。)

第二阶段:建立品牌,在立足于本地客源的基础上,拓展客源面,创造相

对较高的利润。

理由:

(1)第三阶段的销售主要依靠前两阶段建立的品牌支撑。

(2)在第二阶段,本案的知名度及品牌已建立,如能向更广的泛围内拓展客源,则将会为建立楼盘品牌公司形象以及创造利润创造更为有利条件。

第三阶段:获取最高利润,通过楼盘品牌将开发商形象提高至更高层次。

(三)价格策略

目前市场竞争激烈,操作周期不宜过长,不适宜作大范围的价格调整,因此,我司建议先期以较低价格入市,引起市场关注,建立人气,随工期进展进行微调,在出零、主体封顶、竣工三个阶段作大的提升,以拉动市场。

整体操作结束后,将均价控制在3500元/平方米,具体推案策略及各阶段的价格制定,待双方确定合作关系后报与贵司参考。

七、广告策略

(一)主诉求点:

突出社区无以伦比的内部优势,以“会生活的人选择会养人的房子”为主诉求点。

理由:本案的内部优势得天独厚,其他楼盘无法比拟,本案由期房开始销

售,如单纯宣传社区品质,存在可信度的问题,而自然环境的优势

及小高层的建筑形式显而易见,易被客户接受,产生共鸣,则引起市场冲击相对容易。

(二)各销售期诉求

1、引导期:可通过软广告、主题宣传活动等形式进行先期引导,主要介绍社区的地理优势及内部配套设施开发观念等。

2、开盘期:主打环境优势,结合灵活的付款方式及优惠措施吸引客户,建立人气。

3、正常销售期:进入正式销售期后,在主诉求点统一提领下,分期展现户型、配套设施、绿化、交通、文化、商业、景致等品质,使之成为一广告系列。

理由:

(1)可令社区整体优势全面展现。

(2)可保持每期推出广告的独立性,即宣传主题鲜明。可不断保持市场新鲜度,冲击力持久。

(三)广告媒体选择

1、电视——以形象广告为主,结合综艺性广告。

2、报纸——软广告与硬广告结合。前期通过软广告进行引导,正式销售期通过硬广告进行冲击

3、车体——主要选择能直达本案的以及经过重要公共场地等繁华地区的公交车。

4、电台——选择覆盖面广、收听率高的电台,如交通音乐之声。

5、三维动画——提前展现小区内部的景致和内部设施,便于树立消费者信心,运用高科技的宣传手段还进一步提高开发商的品牌力度。

八、操作执行安排

我司以多年的策划经验,总结出一套严谨的项目操作流程。完全建立在市场基础上的全程工作安排通过我司专业人士的运作,足以保证任何一个优秀的策划创意充分演绎。

(一)前期市调阶段(第一阶段)

第一阶段人员安排

1、市场研究分析

ø环境研究分析ø项目地段背景调研ø附近房地产调研ø市场消费倾向调研分析市调员1员,策划员1名市调员1员,策划员1名市调员2员,策划员1名市调员2员,策划员2名

2、市场调研成果总结专案组动脑会议后,市调负责人与专案主管共同编写市场总结

3、物业规划研判专案组动脑会议

4、营销方向与设想(开盘时间建议,售楼处及样板房搭建、布置建议)

5、策划报告纲要专案策划员执笔

此阶段的工作范围主要是对本案进行详尽的市场调研,并编写市调报告。在对本案的规划情况熟知后,结合前期的市场调研成果,召开动脑会议,初步确认本案的营销策划方向,并编写初步策划草案。在与发展商共

同就策划内容协商修正并确定之后,将进行第二阶段的工作内容。

(二)销售准备阶段(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人员安排

1、营销策划报告的正式交稿主要内容的决定:ø目标市场定位ø销售策略制定ø推广措施及诉求重点ø广告目标与目的ø广告预算的编制ø平面制作物设计要求(楼书风格建议、dm及单页制作建议、海报建议、展板内容建议等)ø现场pop布置建议øsp活动建议ø媒体选择与安排进行专案组的动脑会议由本案的专案策划员执笔,广告策划辅助,完成报告。

2、我司与发展商会议(确定广告、市场推广费用及媒体计划、sp活动计划等内容)-----

3、广告计划及文案设计审核专案组动脑会议:广告企划、电脑设计人员、策划员、专案经理主控,发展商进行确认与把握。

4、印刷品样稿的审核与修正

5、现场pop布置具体内容:ø现场围墙装饰ø现场横幅和锦旗布置ø现场灯箱、指示牌ø展板、模型制作ø售楼处装修布置ø售楼处导引牌ø样板房装修布置我司与发展商共同制作、监督

6、市区内长效媒体安排

7、销售文件的准备专案策划

8、售讲资料编写

9、营业员培训与考核专案经理、专案策划员、广告企划等

10、楼盘报章广告审核与安排广告策划人员、专案主管

11、销售名片印刷广告企划专员监督广告公司完成

此阶段基本为策划报告内容的实施,我司将在此阶段,协助发展商进

行与广告公司的接洽、联络与监督,并及时与发展商沟通,协助发展商进行现场布置;进行业务员培训,及一切销售资料的准备与落实。

三、销售阶段(第三阶段)

第三阶段负责人员

1、实施广告计划在取得发展商的确认条件下,我司具体实施。

2、现场销售情况统计与监控专案经理、策划员

3、电话量、客户量、成交量统计与通报

4、价格反应与检讨

5、广告效果统计广告策划人员、策划员、专案经理

6、广告效果检讨

7、销售策略调整专案组动脑会议,并由策划员与广告策划人员实施

8、广告策略调整

9、销售形势分析与预测专案组会议

10、会议安排

ø每周例会专案经理通报销售情况,了解工程进度(与发展商),业务员反馈情况调查

成本优化建议方案篇9

中国承包商目前面临很大的成本压力和技术、管理瓶颈,处于前有发达国家拦截,后有低成本国家追赶状态,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承包商企业指明的前进方向。包括中电装备在内的国内总承包企业应该利用技术优势、资金优势,为客户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

1. 结合经济外交政策。目前我国在外汇储备、经济规模等方面均位于世界前列,正在推进经济、资源外交。我们要充分利用例如“一带一路”的旗舰项目“中巴经济走廊”工程,将开发项目纳入优先实施或重点实施项目盘子中,将优惠政策落实到大型工程项目建设中。同时要充分深入了解国家政策和对象国的情况,并与对象国建立密切的关系,重视大型项目的储备,形成先入优势。

2. 充分利用技术优势。技术含量已经成为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竞争的新杠杆。国家电网公司在国际输变电领域已拥有较强话语权,公司应考虑整合系统内技术优势资源,把设计、制造、建设和调试等资源整合,提升项目开发、实施过程中的技术优势,通过技术方案的优化把国网公司的技术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

3. 与金融机构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取得优惠融资条件。随着国际直接投资的增加、业主结构的变化,工程发包方式发生了重大的变革,带资承包成为普遍现象,融资能力逐渐成为承揽工程承包业务的关键因素。建议与进出口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信保等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下,为客户提供具有一定竞争优势融资方案。

成本优化建议方案篇10

现将答记者问全文转载如下:

问:当前,社会各界特别是广大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对劳动人事争议处理工作十分关注,请您谈谈《意见》出台的背景情况。

答:党的十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增加公共服务供给的高度,对依法有效处理劳动人事争议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特别是2015年12月6日,中办、国办下发了《关于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意见》,对完善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制度提出了明确要求。近年来,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工作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合法权益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十二五”时期,全国调解仲裁机构共处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756.6万件,年均151.3万件;2015年、2016年,分别处理争议案件172.1万件、177.1万件,同比分别增加10.4%、2.9%。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下行面临压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不断加大,事业单位等改革不断深化,劳动人事争议将进入多发期,劳动人事争议数量增多与处理难度加大并存的态势将持续存在,预防化解矛盾纠纷的任务艰巨繁重。同时,新形势下劳动人事争议处理工作中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调解仲裁工作与争议处理的需要仍然不相适应,调解组织作用发挥不够充分,仲裁办案制度不够健全,调解仲裁队伍能力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调解仲裁基层基础工作还比较薄弱。为切实落实中央要求,有效解决实践中的问题,我们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制定了《意见》,聚焦完善制度、创新机制,进一步加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工作,不断完善多主体、多方式、多层次的劳动人事争议多元处理格局,依法有效地处理争议案件,为构建和谐劳动人事关系与维护社会稳定做出应有贡献。

问:《意见》确定的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是什么?

答:按照中央关于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的有关要求,在总结劳动人事争议处理工作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意见》确定了五项基本原则:一是坚持协调联动、多方参与。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综治协调下,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发挥牵头作用,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发挥职能作用,引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合力化解劳动人事关系矛盾纠纷。二是坚持源头治理、注重调解。贯彻“预防为主、基层为主、调解为主”工作方针,充分发挥协商、调解在劳动人事争议处理中的基础性作用,最大限度地把劳动人事关系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和萌芽状态。三是坚持依法处理、维护公平。完善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制度和仲裁准司法制度,发挥司法的引领、推动和保障作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理劳动人事争议,切实维护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四是坚持服务为先、高效便捷。以提高劳动人事争议处理质效为目标,把服务理念贯穿争议处理全过程,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提供优质服务。五是坚持立足国情、改革创新。及时总结实践经验,借鉴国外有益成果,加强制度创新,不断完善劳动人事争议多元处理机制。《意见》提出,经过各有关方面的共同努力,到2020年,劳动人事争议协商解决机制逐步完善,调解基础性作用充分发挥,仲裁制度优势显著增强,司法保障作用进一步加强,协商、调解、仲裁、诉讼相互协调、有序衔接的劳动人事争议多元处理格局更加健全,劳动人事争议处理工作服务社会能力明显提高。

问:《意见》在健全劳动人事争议预防协商解决机制方面的主要政策措施是什么?

答:中央要求,要坚持源头治理、预防为主,从源头上减少各类社会矛盾纠纷的产生。可以说,防患于未然是劳动人事争议处理的治本之策。做好劳动人事争议预防工作,可以促进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实现互利共赢,更好维护争议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也可以有效地节约管理资源、降低司法成本。预防劳动人事争议的发生,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很多工作。为此,《意见》提出,有关部门要立足职能职责,加大法律法规政策宣传力度,指导用人单位加强劳动人事争议源头预防,推动用人单位全面实行劳动合同或者聘用合同制度,完善单位内部依法民主管理的各项制度,建立完善劳动争议预警机制、对话沟通机制,推行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建议书、司法建议书制度,促进用人单位有效预防化解矛盾纠纷。

协商是劳动人事争议处理的法定程序。《意见》明确提出,当用人单位内部发生劳动人事争议时,要引导和支持用人单位与劳动者通过协商解决争议。根据对部分企业的抽样调查显示,近半数的职工在发生劳动争议时愿意将协商作为权益救济的首选渠道。但是,受制度不完善、宣传引导工作不到位等因素影响,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协商解决争议的能力普遍偏低,大量本可以在单位内部解决的争议不得不寻求外部解决方式,既增加了当事人维权成本,也造成公共资源的浪费。为此,《意见》重点推动建立劳动人事争议协商解决机制,努力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和萌芽状态。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一是依托工会、企业代表组织,加大宣传引导力度,促进当事人特别是用人单位优先选择协商方式化解争议。二是指导用人单位完善协商规则,畅通职工诉求表达渠道,建立内部申诉和协商回应制度。三是引入第三方参与协商,加大工会的参与力度,同时鼓励社会组织和专家接受当事人申请或委托,开展协商咨询服务工作,帮助督促履行和解协议。

问:《意见》提出要完善专业性劳动人事争议调解机制,主要考虑是什么?

答:调解是劳动人事争议处理的重要方式。通过调解来化解矛盾纠纷,有利于把纷争解决在基层和萌芽状态,最大限度地降低双方当事人的对抗性,节约仲裁资源和诉讼成本。在劳动人事争议处理工作中,我们一贯坚持“预防为主、基层为主、调解为主”的方针,不断加强调解组织建设、队伍建设和制度建设,促进调解在争议处理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目前,全国乡镇(街道)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服务所(中心)调解组织组建率已超过90%。2016年,全国各类调解组织共受理争议78.1万件,占案件总量的48.5%。但是,工作中也反映出一些问题,主要是调解组织建设力度不够、调解基础性作用发挥不够、调解员专业化水平不高等。为解决这些问题,《意见》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政策意见:一是分类推进调解组织建设,地方各级人社部门加强统筹协调,指导推动本地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工作,推进县(市、区)调解组织建设,加强乡镇(街道)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服务所(中心)调解组织建设,积极发挥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人民调解组织以及行业性、区域性调解组织作用,加强事业单位及其主管部门调解组织建设,形成多层次、广覆盖的调解组织网络。在此基础上,加强专业性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与仲裁调解、人民调解、司法调解的联动机制,逐步实现程序衔接、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二是加强调解规范化建设,建立专业性调解组织和调解员名册制度,不断规范调解组织的工作职责、工作程序和调解员行为。《意见》还提出,要建立健全集体劳动争议应急调解机制,发生集体劳动争议时,人社部门要会同工会、企业代表组织及时介入,第一时间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及时引导进入仲裁程序。三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或者社会组织参与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工作。这也是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要求。同时,在基础保障部分,《意见》对加强调解员队伍建设也提出了措施。

问:《意见》在创新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机制方面提出了哪些改革措施?

答: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制度是中国特色劳动人事争议处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多年的发展,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制度不断完善,仲裁机构实体化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仲裁员队伍的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据统计,截至2016年5月31日,全国共建立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3005个,专兼职仲裁员2.37万人;“十二五”期间,全国各地仲裁机构共审结劳动人事争议案件342.9万件,2016年共审结59.1万件。应该说,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在争议处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在实践中,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仲裁办案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办案程序有待进一步优化,案件的仲裁终局裁决率有待进一步提升。为充分发挥仲裁作为准司法制度的优势,《意见》提出了创新仲裁机制的措施:一是完善仲裁办案制度,以建立仲裁办案基本制度目录清单为统领,指导各地完善仲裁制度体系,同时创新仲裁调解制度,依法细化终局裁决规定,建立健全证据制度,建立仲裁委员会仲裁办案监督制度,推行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三方仲裁员组庭处理集体劳动争议制度,实行“阳光仲裁”,推进法律援助参与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等。二是简化优化仲裁具体办案程序,实施案件分类处理,规范简易仲裁程序,建立健全集体劳动争议快速仲裁特别程序,深化仲裁庭审方式改革,推进派驻仲裁庭、巡回仲裁庭和流动仲裁庭建设等。三是加强仲裁办案管理和指导,建立仲裁案件管理标准体系,建立仲裁办案指导制度,加强案例指导,建立区域劳动人事争议处理交流协作机制等。

问:《意见》为什么要强调完善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诉讼衔接机制?

答:加强调解、仲裁、诉讼之间的有效衔接,是完善劳动人事关系矛盾纠纷多元处理机制的重要内容,也是提升调解仲裁公信力、节约诉讼资源的现实需要,有利于实现矛盾纠纷处理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意见》明确要求,“加强裁审衔接与工作协调,积极探索建立诉讼与仲裁程序有效衔接、裁审标准统一的新规则、新制度”。各地在实践中主动作为、大胆探索,在加强诉调对接、裁审衔接方面积累了很多经验。目前,全国有15个省份的省级人社部门与同级人民法院建立了裁审衔接工作机制,在实现裁审衔接机制长效化、受理范围一致化、审理标准统一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也积累了很多经验。《意见》在总结地方经验的基础上,主要从三个方面做出了规定:一是加强调解与仲裁的衔接,强调仲裁机构要加强对辖区内调解组织的业务指导,建立仲裁员定点联系调解组织制度,在争议案件多发高发地区,仲裁机构可在调解组织设立派驻仲裁庭。二是加强调解与诉讼的衔接,强调健全劳动人事争议特邀调解制度,鼓励和支持调解组织在诉讼服务中心等部门设立调解工作室。三是加强仲裁与诉讼的衔接,强调各级仲裁机构和同级人民法院要加强沟通联系,建立定期联席会议、案件信息交流、联合业务培训等制度。

问:《意见》提出强化调解仲裁基础保障机制,要突出哪些重点?

答:加强基础保障建设是完善劳动人事争议多元处理机制的重要内容,事关调解仲裁事业的长远发展。目前,调解仲裁工作基础保障的重点集中在队伍建设、信息化建设、经费保障和服务条件等方面。受经济发展水平、工作基础等因素的制约,各地情况并不平衡,主要表现出调解仲裁工作人员相对缺乏、信息化水平亟待提高、经费保障不足、服务条件有待改善等问题。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意见》有针对性地提出以下措施:一是加强调解仲裁队伍建设,不断拓展调解员、专兼职仲裁员来源渠道,特别是明确要求乡镇(街道)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服务所(中心)调解组织要根据实际需要配备专职调解员,积极吸纳律师、专家学者等担任兼职仲裁员;持续开展调解员仲裁员分级分类培训,探索远程在线培训、建立集中实训基地等培训新模式,培训重心向基层倾斜;鼓励地方先行先试,探索建立仲裁员激励约束和职业保障机制。二是加快推进调解仲裁工作信息化建设,建立调解仲裁办案信息系统、人员信息系统、监测管理信息系统和在线服务平台,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劳动人事争议处理效能。三是依法保障调解仲裁经费需要,将仲裁工作所需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予以保障;对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开展劳动人事争议处理工作的,要加强购买服务资金的预算管理。四是改善调解仲裁服务条件,落实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基本公共服务项目清单”要求,加强调解组织基础建设和仲裁机构标准化建设;仲裁员、记录人员在仲裁活动中应着正装等。

问:在贯彻落实《意见》方面有什么具体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