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财务管理制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3:53:29

科研财务管理制度篇1

【关键词】科研机构财务监督管理

一、我国科研机构财务内部管理制度的现状分析

(一)我国科研机构财务内部管理的发展历程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科研机构已由过去单纯的教学、科研,逐渐转变为教学、科研、技术开发、咨询服务和生产经营各项活动并举,成为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事业法人单位。一个由依靠政府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格局正在形成。另一方面,由于科研机构自身谋求发展的内在要求与资源相对供应不足的矛盾,促使科研机构日益重视科研机构资金的统筹规划和使用效益。科研机构的进一步发展,要求有一个与改革实践相适应的新的财务管理法制环境,以确保科研机构能以独立的法人地位依法筹措资金,统筹安排资金,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益。

近些年来,我国科学研究机构在财务管理和财务监督上的发展越来越快,取得的成绩也越来越显著,总的来说,科研机构在与学校联合,在与企业脸联合的过程中,为自己的发展注入了非常强大的动力,科学研究机构不同于一般性质的企业,科研机构在我国处于公共事业单位的地位,其财务管理在制度上和政策上是与一般性的企业有着很大的不同的,因此需要区别的对待,但总的来说,近些年来,我国各类科研机构在财务管理的理念和政策上,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正在逐渐走在全世界的前列。

(二)我国科研机构财务内部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系统的控制监督机制。目前,我国科研机构制度突出缺陷是“所有者缺位”。高等教育出资人主要是国家,国家是科研机构净资产的终极所有者,但国家并不要求偿还其提供的资产,也不要求分享经济上的利益,而是将这些资产交给科研机构自行经营和管理。对于科研机构而言,国家对其投资,但并不对其进行财务管理,造成投资的所有者缺位;科研机构管理者独立行使法人权力,但并不承担具体的受托责任,导致资源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监督。科研机构会计不进行成本核算,不计算损益,财务管理的弹性相当大,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科研机构财务管理的功能。

2.缺乏系统的评价指标。伴随着高等教育大发展,科研机构的办学规模、可控资源发生了深刻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加快了科研机构融入社会的进程,科研机构经济活动内容日益广泛,财务风险也在不断加大,财务分析、财务决策已越来越成为科研机构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尽管科研机构财务会计制度统一了核算口径、提供了财务分析指标,但财务分析指标没有包括事业发展速度、经济效果等方面的内容,财务分析指标不健全;同时,长期以来,忽视财务分析,没有研究数据间的内在联系,科研机构财务管理缺乏经验分析数据。由于科研机构财务管理缺乏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因此,在科研机构财务管理实践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要么不知道如何评价财务活动而放弃财务管理,要么不知道财务状况的好坏而造成财务控制不力,严重影响了科研机构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

3.缺乏风险意识。我国现阶段的很多科研机构在发展上不能够很好的处理与财务内部控制之间的关系,因此出现了缺乏风险意识的管理问题,财务风险控制是财务内部管理以至财务内部控制中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如果不能够很好的把握好财务的内部风险管理,整个财务控制在组织中发挥的作用就会大打折扣,因此,财务风险的管理在我国科研机构的发展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国科研机构现阶段在风险的管理上还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贷款和财务制度的设立上,但是由于这一问题的影响面非常的广,因此需要引起相关管理人员的高度重视。

二、我国科研机构财务内部管理制度现存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内部财务组织体制不健全

在科研机构,财务处作为科研机构一级财务管理机构,负责科研机构内部的一切经济活动,但是,有些科研机构财务机构的会计岗位设置和人员配置不当,业务交叉过杂,会计人员兼职过多,职责不明;会计的事前审核、事中复

和事后监督没有真正落实,科研机构一级财务管理机构很难对各基层财务机构的经济业务实施统一管理和统一领导。

(二)内部审计监督体系不完善

内部审计制度是财务内部管理和财务内部控制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在组织的财务安全运行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需要引起财务管理人员的高度重视,财务内部审计是财务的在监督,现阶段,我国的科研机构内部在财务的内部审计上,还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第一,内部审计职能不明确。内部审计的核心职能是在科研机构内部财务管理中起到监督和监察的作用,但是目前在我国的科研机构内部,内部审计工作形同虚设,不能够很好的与组织中的其他监察和监督职能工作配合起来,各个监督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和交流,因此造成了内部审计工作的职能不明确,进一步导致了财务监察和监督工作的不到位。第二,现行的科研机构的内部审计制度非常单一。现行的科研机构内部审计制度仅仅只在部分的财务工作上,而不能做到有效在全部财务职能上都进行定期的内部审计,尤其是科研机构的领导离任时,没有专门针对领导在职期间的审计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财务腐败的发生。第三,监督力度弱化。现行的科研机构的内部财务审计制度监督力度不能够有效的达到健全组织财务管理的监督力度,在很多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人情世故、偷工减料的现象非常的明显,使得我国科研机构内部财务审计制度形同虚设,达不到监督的力度和目的。第四,科研机构内部审计人员的从业素质不高,主要是因为我国科研机构的内部审计制度的人员都是组织内部的会计人员出生,而不是组织专门外聘的监督管理人员,所以监督效果在从业素质的影响下,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三)财务人员素质不高

财务人员的素质偏低既是目前科研机构财务管理中的问题,同样又制约了科研机构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财务会计人员,尤其是科研机构的财务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是一个普遍的现象,财务机构的会计人员随着队伍的壮大,整体的质量是有所下降的。组织针对会计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从大的方向上说也是有所不足的,因为很多的培训都是浮于形式,没有能够真正的落实到实处。在有些科研机构,财务人员职业道德要求与现实社会环境反差很大,职业道德要求财务人员应具有客观、公正、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要有敢于坚持原则和勇于执法、守法、护法的责任感。财务人员工作技能的不足和职业道德的缺失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导致现阶段我国科研机构内部财务管理不到位的根本。

三、基于财务内部管理监督的案例分析

(一)案例一:贵溪火力发电厂财务安全事件

1.案例背景。2011年7月中电投贵溪发电有限公司(贵溪火力发电厂)原出纳段燕伙同其丈夫吴悠,在半年时间内贪污、挪用公款合计7千多万元,携款外逃两周后被警方从浙江抓捕归案。据警方调查显示,他们贪污、挪用的钱主要被用于网络、做白银炒货及个人挥霍。警方还在其亲属家中搜出他们存放的65万元人民币,并起获埋在地下的264.5万元现金和10公斤黄金。贵溪火力发电厂管钱的出纳莫名失踪。经查账,该厂的银行账户在最近半年时间内,竟有近7000万元被转到了一些与业务无关联的私人账号上。据当地警方有关负责人介绍,坐落在贵溪市城东的中电投贵溪发电有限公司(贵溪火力发电厂),是配套服务当地铜业的国家骨干电厂,这几年中国电力投资公司正投入数十亿元资金对该厂进行扩张建设。今年1月4日,元旦假期后上班的第一天,贵溪发电厂负责扩建工程的施工单位需要资金购买材料,但大家都找不到出纳段燕。根据同事回忆,段燕和丈夫吴悠在元旦假期之间曾驾私家车去福建厦门旅游,节后上班第一天的上午也曾出现在办公室。但她先前没有向任何人请假,为何却莫名失踪,大家谁都不清楚。殊不知,令人瞠目结舌的一幕即将发生。发电厂无奈之下只好派人到存放了企业资金的银行去交涉,希望先取点钱解燃眉之急。但经银行方面初步查账显示,该厂的银行账户在最近半年时间内,竟有近7000万元被转到了一些与业务无关联的私人账号上。出纳莫名失踪,企业账户近7000万元也随之被转走,这两者之间是否存在关联?近日,鹰潭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审理此案,随后判处吴悠死刑,缓期两年执行;段燕在被羁押期间刚生下孩子,被依法判处无期徒刑。

2.案例分析。近

几年来,随着国家反腐力度的加大,越来越多财务人员贪污案件走进公众视野。上述人员的获刑,再次暴露了财务人员腐败问题不容小觑。其实,上述案例中的犯罪分子手段并不高明,这固然与其盲目追逐金钱、个人享乐主义膨胀、生活腐化且贪腐手段日益精进等主观原因有关,但也与监督机制的严重缺失有关,甚至有些领导与之有一定的利害关系,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继而为其犯罪行为提供了施展拳脚的空间。

诚然,相对于那些身居要职的达官要人而言,处于权力末端的财务人员或许不怎么入流,似乎与完全挂不上钩,但从财务人员贪腐所造成的恶果来看,这些“小人物”与巨贪没有任何区别。当前形势下,纪检监察机关已经意识到了治理“小人物”贪腐的重要意义,湖南益阳地税“蚁贪”会计10年贪挪公款1800万,广东物价局原会计出纳贪污逾千万受审等等显示了中央治理财务人员贪腐行为的决心。

一是建立健全财务内控制度,严格按照《会计法》有关规定,加强对财务收支、会计账簿、财务印章、原始凭证的审核监督管理。二是强化制约机制,严格执行“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原则,实行会计出纳岗位分离、相互监督、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并督促会计、出纳等财务人员自觉履行《会计法》规定的义务,及时纠正放弃监督、不敢监督等消极懈怠行为。三是落实监督措施,定期或不定期组织财务检查及审计,防止财务工作中可能出现的管理“真空”,财务数据失真。第四,对财务收入和支出的依据、项目、金额,要一律向本单位本部门公开,接受全方位的监督。“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财务人员这样处于权力末端的“人物”虽“小”,但其危害却有目共睹。因此,对于这类人员的治理,尤须得到重视,要将完善监管并严格执行作为关键。只有这样,方能让这些离金钱最近的财务人员不敢有“非分之想”,更不能有“出轨”行为。

(二)案例分析

1.案例背景。2月11日下午5日许,鄱阳县公安局接到报案:该县财政局经建股股长李华波伙同县农村信用联社城区分社主任徐德堂等人,涉嫌转移财政局存储的农村信用联社城区分社的资金9400万元。

鄱阳县财政局局长欧阳长青回忆说,11日中午,李华波给财政局分管领导打来电话,承认私刻公章转移资金;还留下一封信,托李华波的妹夫交给徐德堂,再转交给欧阳长青。

欧阳长青马上开出紧急提款通知单,让工作人员到银行提取资金,发现账户上已经没有那么多钱,随后向公安机关报案。

经专案组初步查实,李华波、徐德堂等人利用职务之便,逃避财政局划拨专项资金审批手续,通过私盖伪造的公章、提供虚假对账单等手段,将县财政局存储在信用联社城区分社的基建专户中的9400万元资金转至李华波、徐德堂预先注册的鄱阳县锦绣市政工程建设有限公司账上。

记者从鄱阳县工商部门了解到,注册于2006年年底的鄱阳县锦绣市政工程建设有限公司法人代表是聂志飚,几年来一直没有开展过业务,也未按时年检,已经被工商部门列入吊销执照的名单。

2.案例分析。“鄱阳县财政局‘2·11案件’的发生,反映了少数基层农村信用社内部管理制度存在漏洞、监督制约形同虚设、员工法制观念淡薄、合规操作和风险防范意识差等问题。”经案件调查组调查,这一案件发生的原因,一是财务管理混乱,鄱阳县财政局违规开设账户,专户开设过多过滥,印鉴保管使用不严,结存财政金额过多;二是金融管理混乱,财政部门与预算单位、人民银行国库和银行之间对账制度落实不到位;三是资金监管不力,鄱阳县财政监督局未认真开展各项资金拨付监督检查,省、市财政部门对鄱阳县财政工作监督不力、把关不严;四是干部管理松懈;五是主要领导干部腐败;六是用人严重失察。“鄱阳‘2·11’案从侧面反映出财政资金亟待阳光照耀,公开是最有效的监管方式”,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尚希认为,鄱阳县在财政资金使用、监管方面有缺漏,内部监控程序有问题,管理混乱、水平比较低。

财政部对于财政专户资金专门发文进行规范,从目前披露的案情看,当地根本未将财政专户资金纳入国库集中支付管理,实行按照指标、计划、支付、清算的标准流程,由财政国库管理部门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将所纳入资金通过直接支付或授权支付到受款人或单位。而李华波5年作案未露马脚,恰恰反映出地方财政对上级拨付的专

资金在使用上存在漏洞。涉案金额如此之大,竟然很轻易地被人套取转移,说白了,并非是假公章有多大能耐,而是若干管理环节的混乱、水平低下,监管形同虚设所致。一位长期在财政部门工作的官员也分析认为,单单一个假公章,绝对不可能在长达4年的时间内套取近亿财政资金,而各级部门和金融机构毫无察觉,一些关键环节在财政局和农信社两个部门内部封闭运行,从而使“基本建设专户资金”的拨付、使用,完全可能成为缺乏任何外部监督的“暗箱操作”。在这种“封闭式”财政管理体制之下,对财政资金的监督形同虚设。

四、完善我国科研机构财务内部管理制度的政策建议

(一)建立信息化的科研机构财务管理系统

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发展是未来财务管理制度和管理手段提升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财务管理在管理的思路和管理的制度设计上,需要不断的满足新的技术和新的市场的需求。近些年来,电算化会计技术已经是财务管理中的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在很多的组织和单位中都得到了很好的应用,总的来说电算化会计不仅提高的企业组织财务管理的速度和效率,也提高了整个组织的财务安全性,有效的避免了一些由于人为因素而导致的财务管理问题,因此是一个非常的,也是值得各组织都进行大力发展和大力普及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从基本理论到会计实务都受到了猛烈的冲击,会计信息披露的时间、形式和内容也将发生变化,如年报、季报将被在线披露所取代,会计核算的内容将发生变化。信息时代对会计核算的要求是一套兼容核算,更重视管理分析和提供决策依据的会计系统的建立。这一切更符合科研机构财务管理的需要。

(二)强化预算监督和预算约束

预算管理在企业和组织财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是值得整个组织和管理人员高度重视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在组织中,尤其是科研组织中,预算的管理是个科研项目的一个重要的监督和管理的制度和环境,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财务预算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是预算的监督作用,在科研机构内部,所有的财务内容,尤其是项目管理内容都可以按照相关的预算进行监督和规范,这是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和避免财务安全性事件发生的关键。其次是财务的约束功能,有了科研机构的财务预算时候,整个项目都可以按照相关的预算来进行,监督和管理部门可以充分的通过预算来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

(三)完善财务内部监督制度

财务内部监督制度是科研机构财务安全性的重要保证,只有首先做到了组织内部财务管理的有效监督,才能从根本上有效的抑制科研机构财务安全事件的发生。完善科研机构的内部财务监督制度需要从以下两个角度入手,首先是完善科研机构内部财务的牵制制度,从效率角度来看,牵制与效率是不相容的。比如,采购人员购买材料,需要填写“请购单”等相关申请文件,报主管批准后,再向财务部门申请货款使用或支付计划。这一过程需要耗费时间,降低了办事效率。既然牵制制度会牺牲效率,为什么还要设立这种制度?这与前述的理性经济人假设有关。理性经济人假设认为,人都是自私的经济人,只要有可能,他总是尽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欲望。而企业经营活动离不开资本与财富,几乎每一个经营环节都要接触、处理大量的财产物资。比如,在资本投入阶段,需要有人负责登记从各种渠道筹集的资本;在供应阶段,购买各种原材料、支付货款等,需要有人经办;生产阶段、销售阶段同样如此。企业再生产过程中,几乎每个岗位都需要有人去办理,几乎每个岗位都直接或间接地接触到企业的财产物资。如果这些人可以不加限制地处理、支配财产物资,则有可能导致财产的大量流失,最终使得企业的再生产难以为继。若设立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牵制、约束并监督经济人的各种自利行为,则在牺牲部分效率的同时,可保证了再生产过程的顺利、有序地进行。正因为此,几乎每个单位内部都程度不同地设立了内部牵制制度。

除了完善科研机构的内部财务牵制制度外,科研机构需用重点做到的是组织内部的财务清查制度,财务的清查是为了能够有效的及时的发现组织中财务运行方面的问题,做到问题的及时发现和及时处理,避免大型财务安全事件的发生。财产清查是对各项财产、物资进行实地盘点和核对,查明财产物资、货币资金和结算款项的实有数额,确定其账面结存数额和实际结存数额是否一致

,以保证账实相符的一种会计专门方法。财产清查是内部牵制制度的一个部分,其目的在于定期确定内部牵制制度执行是否有效。科研机构的财务内部清查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因为科研机构往往每年都能得到国家或地方较多的财政拨款,对于这些财务经费,在使用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到及时的清查,才能有效的避免财务事件的发生。在科研机构日常工作中,在考虑成本、效益的前提下,可选择范围大小适宜、时机恰当的财产清查。也就是说,可按照财产清查实施的范围、时间间隔等把财产清查适当地进行分类。

(四)财务内部管理开放化、透明化

基于信息技术的会计系统,大量的数据可通过网络从科研机构内外的相关系统直接采集。尤其是科研机构外的部门机构,诸如会计师事务所、财政、审计、税务、银行、证券监管、保险监督等部门机构,可根据授权,通过网络进入科研机构在线访问,直接调阅会计信息,瞬间沟通,使科研机构的会计系统由封闭型走向开放型。

(五)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

内部审计的作用是随着内部审计的内容、范围、职能的发展而逐渐扩大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内部审计具有双重任务:一方面要对部门、单位的经营活动进行监督,促使其合法合规;另一方面要对部门、单位的领导负责,促进经营管理状况的改善、经济效益的提高。具体地说,内部审计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监督各项制度、计划的贯彻情况,为本部门、本单位领导经营决策提供依据。现代内部审计已经从一般的查错防弊,发展到对内部控制和经营管理情况的审计,涉及到生产、经营和管理的各个环节。内部审计是检查监督科研机构内部的政策制度和实施情况是否符合国家及相关部委的政策和要求,通过内部审计所搜集到的科研机构的相关信息是可以充分的在机构组织的运营管理上发挥重要作用的。第二,内部审计的另外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通过审计反映和揭示组织内部经营管理方面的一些薄弱环节的,这有利于科研机构进一步的完善和改进内部财务管理的制度和方法,从而进一步的提高整个科研机构的管理水平和管理的规范性。

五、总结

科研机构财务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财经法律法规,并从科研机构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规范化管理。科研机构财务规范化管理大致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科研机构范围内大环境的规范化管理,即科研机构整体行政管理在财务管理方面的规范;二是小环境的规范化管理,即科研机构计划财务处内部日常财务管理的规范。要实现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就必须建立相应制度作保障。综上所述,搭建科研机构财务内部管理质量保障体系是为了保障科研机构的财产、资金安全;质量监控体系的建立对保障科研机构财务工作的有序进行,确保科研机构收支预算的实现,保证科研机构的资金运作实现良性循环具有重要意义;对促进科研机构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防止贪污舞弊现象发生,让科研机构保有可持续发展的后劲有着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韦增忠.以部门预算为契机建立起以绩效预算为核心的高校财务预算管理新体系[j].教育财会研究.2002(01).

[2]胡世平,胡开云.部门预算改革与高校部门预算编制管理[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2).

[3]梁红.现代信息技术对我国会计发展的冲击─—从会计电算化到会计信息化[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02).

[4]杨洪波,胡畔,陈映赫.基于组合赋权的上市公司财务绩效评价[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5).

[5]黄建平,宋金元,沈纯菁,陆远平,王伟群.合并共建院校财务管理体制的研究[j].温州大学学报.2002(01).

[6]张贵龙.美国研究型大学财务管理体制——以加州伯克利大学为个案研究对象[j].教育财会研究.2001(06).

[7]澳大利亚、新西兰高校的财务管理考察——教育部赴澳、新高校财务管理考察报告[j].教育财会研究.2001(01).

[8]乔春华.高校会计机构设置与会计人员配置研究——三论高校财务管理体制[j].教育财会研究.2011(02).

[9]王美珠,叶伟英.浅谈省级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中国科技信息.2009(15).

[10]庞鸿明,晏纯清.财政国库集中支付体制下广东省地震局财务管理措施的探讨[j].华南地震.2005(04)

.

[11]陆敏.高校财务管理中会计电算化有关问题的思考[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9).

[12]张保庆.同心同德再接再厉努力促进部属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再上新水平[j].中国高等教育.2006(01).

[13]蒲波,黄涛.学科组织化:高校二级学院领导管理体制建构的新视角[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1).

[14]孙挥.网络经济条件下财务管理的创新[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04).

[15]黄国良,朱学义,林爱梅,卜华,杨玉凤.跨世纪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问题理论思考[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01(01).

[16]侯至群.新形势下加强测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初步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09(34).

[17]叶辅靖,刘颂,马强.美国和英国公益性科研机构运行机制比较研究[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7(05).

[18]王义明,王秀芳.荷兰、德国农业科研与教育机构财务管理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j].经济师.2006(10).

科研财务管理制度篇2

[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管理;民办高校;监事会;制度研究

[中图分类号]F830.9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6043(2016)12-0163-04

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之方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曾指出,要完善大学治理结构,加强章程建设。民办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普遍存在办学不规范的情况。上市公司监事会制度可以给民办高校制度建设带来很多启发意义。建立监事会制度,可以引导民办高校走向健康发展之路。

一、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监事会概况

(一)世界主要国家(地区)财务管理监事会运作模式之比较

1.德国上市公司监事会。在德国,监事会负责公司经营管理决策及监督,直接负责对象为股东大会,与英美国家董事会类似。而与之对应的董事会直接对监事会负责,其主要权力是负责执行,可以对大多数具体事务作出决策。即董事会与英美国家的经营班子类似。但对董事会的决策权做出了一些限制:要将决策情况定期报告给监事会,而且,在重大投资以及财务决策上,监事会的意见更为重要。此外,在董事会成员任免方面以及董事会成员报酬方面,监事会享有决策权。在董事会之外,监事会也可以代表公司。

《德国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第5-1-1条规定:监事会要对董事会的领导行为进行定期协商与监督,监事会不单单是监督机关,也是协商机关。德国监事会要对董事会的经营管理不足提出建议。同时,监事会的监管还体现在事前监督,即要与董事会协商企业未来发展之战略,要提出管理建议。所以,监事会不仅仅是简答监督员的角色,更是预防监督机构和咨询顾问。监事会的监管义务也包含企业经营的预防措施以及与董事会的协商义务。监事会的监督职能扩大至企业未来发展策略问题,这一预防监督措施要通过与董事会的经常性协商讨论予以实现。《德国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第3-2条规定:董事会有义务与监事会就企业发展战略问题进行协商,并定期讨论实施情况。

2.日本和台湾的“分立制”。日本与我国台湾地区,以德国监事会为参照,设立了公司经营与监督制衡模式。董事会要将经营情况定期向监事会报告,而且有些经营活动必须经过监事会批准后方可实施。重大决策要向监事会及时报告。监事会可以审查公司财务,但台湾监事会无权任免董事成员,仅具有监督权力,并且,也并未赋予监事会参与公司经营决策权,更无经营管理权,对外也不得代表公司。

3.美英等国监事会模式。以美英等国为代表,公司中仅设置了股东大会与董事会,未设置监事会。会计检查委员会行驶监督经营权力,该委员会由独立董事组成,公司高级经理行驶日常经营业务权,董事会对重大业务具有监督权,也可以监督高级管理人员及会计实务。实践中,董事会与经理职权划分界限逐渐淡化,权力逐渐走向融合。为保障决策、执行与监督权三权分立,美国规定,必须由一定比例的外部董事来组成董事会。在此指导思想下,审计委员会发挥了类似监事会的职能[1]。

4.我国监事会设置情况。我国上市公司监事会、董事会为必设机关。在股东大会休会期间,监事会有权行使监督权,监督董事会的业务执行情况,即董事会的执行权与监事会的监督权,二者构成了三权之中的两极。

实践中,我国以本国经济体制特点出发,结合日本和台湾的经验,设计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监事会制度。我国监事会监督的内容主要是财务与义务。董事会主要监督其下设机构、董事、经理层。独立董事监督公司及董事与大股东的关联交易[2]。

(二)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监事会运作模式之评价和启示

鉴于上述四种模式,笔者认为,监事会设置与否,权力如何界定等问题应当以公司实际需要为出发点。设置监事会,监督作用明显,可以防范风险,但也带来一定副作用即组织机构庞大,组织效率降低;不设监事会,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但监督失去了体制保障。

1.德国监事会。其监事会权力明显高于董事会,其特点在西方发达国家来看,公司监事会拥有广泛监督权。特别审查人可以行使补充监督权,这种监督机制与日本的监督机制有相通之处,即以董事会外部视角来行使监督权。二者的区别是德国监事会同时具备决策之权力,而外部并购市场并非美国如此发达,外部监督力度稍弱。

2.日本与台湾的监督机制。这种监督机制存在财务与专业监督并存的特点。一般情况下,监事(会)承担这两项监督职能。特定情况下,会计监督职能也可由监察人来承担,监察人的角色主要是补充监察作用,以应付突况。日本外部并购市场与美国不同,并不发达,所以,这种监督的本质在于借助内部监督力量来实现。

3.美英等国的监督机制。美英等国不设置监事会,主要目的在于减少决策层次,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经营效率[3]。其主要监督功能发挥是通过外部董事组成的审计委员会。但其独立性只能是有限的独立性,因其隶属于董事会内部,故而独立性相对于德日模式下的监事会稍显脆弱,但美国发达的并购市场可以发挥较强的外部监督角色,而这恰恰弥补了内部监督的不足[4]。

4.我国监督机制。我国监事会与独立董事并存的监督机制,有一定的协同性和合理性。我国在监事会是唯一内部监督机构情况下,引入独立董事制度可以发挥其监督职能,作为监事会监督职能的补充。独立董事制度建立之后,与前述发达国家或地区类似,公司显现二元化监督力量。其一为董事会外部。其二为董事会内部。必须恰当处理这两种监督的关系才可以充分发挥协同监督的功能,除此之外,必须对二者合理定位,要解决二者的功能区重叠之问题。

二、民办本科高校监事会设置现状及分析

基于上述论证,对民办高等教育系统而言,我国法律规定董事会或理事会应作为学校决策机构,院长为执行机构,但并未对监督机构作出统一规定。民政部《关于进一步做好民办高校登记管理工作的通知》中曾指出,要推进其按章程建立内部管理体系,加强内部管理制度建设,完善法人治理,建立董事会、监事会,推进民主决策,形成民主管理,建立民主监督机制,提高自身发展能力。但从法律提出的建议,在实践中并未取得多大成效。

董圣足博士2010年曾对全国45所民办高校做过问卷调查[5],在这45所民办高校中,单独设置监督机构的仅有8所,占比为18%,未设置的为37所,占比为82%,而8所有监督机构的高校之中,名称也各有特色,仅一所院校称为“监事会”,其他院校都以“财务审计部”、“教职工代表大会”“教学质量监督委员会”或“教授委员会”称呼。有些监督机构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监督机构,这些机构依附于决策机构,且职能尚未完善,尚未形成与决策机构相互制约的局面,现有民办高校真正意义上的监督职能尚未完全形成,正如北京市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刘林所(2013)所指出的“民办高校逐利化越来越明显,而政府主管部门却未适当加以限制或引导,民办高校私人出资又兼有社会公益性,其特殊性不应界定为企业,任其在市场大潮中自生自灭,应当在资产监管以及办学行为方面进行有效监管。”

钟建芳(2014)曾指出,江苏2014年27所民办院校中,几乎没有高校建立监事会,大多数高校依靠工会、教职工代表大会。但有些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基本上是摆设或者是权力非常有限。民办高校教师受雇于校长,或直接或间接受制于董事会或校长,生源不稳定以及福利待遇未落实,上述情况导致民办高校教师流动性非常大,而且教师普遍缺乏安全感与归属感,这些都使得教职工代表大会无法发挥应有的监督作用。近几年来,国家重视民办高校党建工作,有部分高校建立了纪委监察部门,但受制于体制问题,对学校领导及事务监督作用非常有限。

有些地方开始了民办高校的监事会制度建设的尝试。如2014年浙江宁波出台的《民办高校章程范本》明确指出:学校设立监事会,出资单位可以对监事的产生,更换制定细则,全体监事组成监事会,可以对董事及学校管理人员提出建议,可以防止其,从而保护学校与教职工的合法利益,并对监事会的权利义务、任期、议事规则、成员组成进行了详细规定[6]。

三、上市公司财务管理对民办本科高校监事会制度研究启示之一:必然性

(一)保障内外利益相关者利益之需要

民办高校内部利益相关者主要包括:举办者,教职工及学生,举办者是民办高校的主要利益关系人,办学质量直接影响高校发展。教职工素质影响民办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性,其直接参加民办高校的经营管理活动,学生是民办高校的直接利益获得者,其数量与质量影响民办高校的当前与未来。其知情权、选择权以及人格尊严都应受到法律保护,并且有权获取优质教学服务以及安全保证。

民办高校外部利益者主要有政府、金融机构以及社会公众。政府是民办高校教育发展的受益人,同时,也负有监管服务的义务。其发展离不开政府支持,而且政府的政策与资助也成为民办高校发展之关键。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是民办高校的潜在利益相关者,为民办高校提供物质支持,金融信贷可以改善办学条件,促进民办高校的发展。社会公众是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潜在利益相关者,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社会公众对民办高校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基于以上认识,民办高校既然是利益相关者组织,就应该权衡兼顾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而不应有所偏颇。实践中,民办高校监督机制普遍缺少,如教职工代表大会形同虚设,政府对民办高校的监管失灵,学生、社会利益相关者监督欠缺,由此导致民办高校投机行为时有发生,民办高校处于混乱边缘之境地[7]。

(二)权力制衡之需要

笔者2012年对江苏部分民办高校进行了调查,结论是:民办高校最高决策权为董事会所把持。董事会的人员、权力、决策过程都有不少问题,有些高校假借社会有声望人士、教职工、学生、校方之名义组成,实际举办方比例最高。调查显示,董事长过多的主导决策,民主科学性较差,决策缺乏全面性。究其原因是相关配套法律不健全。《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条例对学校董事会及其决策机制人员组成、议事规则、会议召开、人员任期都做了详细规定,但对成员组成的比例并未明确规定。对董事的任职条件及任职资格规定过于简单。同时,对董事任期、会议召开规定过于原则化,不易操作,实践性不强。由此,在民办高校中建立监事会实为制约董事会权力过大之良策。

(三)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之需要

在当前民办高校治理结构中,最高权力机构为股东大会,决策机构为董事会,两者之间本应为制约关系,但股东大会因不是常设机关,往往难以对董事会构成制约。因成本的问题,很多股东失去了监督的动力,结果是“搭便车”的行为时有发生,这样,股东对董事会的监督作用非常有限,“单层制”而且很难坚持下来,“多层制”高校,由于个人利益问题,他们很少做到有效监督,其他几种监督模式,如党委会、工会、职工代表大会、学生会监督力度非常有限,监督效果有限。与监事会相比,任何监督都显效果差。可见,监事会这一法人机构在民办高校中不可或缺[8]。如图1所示:

四、上市公司财务管理对民办本科高校监事会制度建设启示之二:路径及其探索

鉴于上述上市公司监事会状况,笔者认为,要在民办高校建立监事会,使之成为常设监督机构,要使其发挥对董事会及执行机构的监督制约作用,实现权力有效制约,此为民办高校法人治理结构的必然步骤。日本在《私立学校法(2012)》中要求民办高校必须设置监事会,要对学校的法人机关及其活动进行监督,详细规定了监事任职条件及权力和责任。我国台湾地区《私立学校法(2011)》也对民办高校的监督机构做出了明文规定,要由1至3人组成监察人员,监察理事业务流程,以及法人财产,并可以向主管部门报告。这种监事会的存在可以避免民办高校家族化,杜绝了权力过于集中,使决策更加科学、更公平、更有效。

笔者认为,民办高校监事会应当代表广大利益相关者利益,对学校旅行监管职责。民办高校监事会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组建:

(一)关于机构设置

严格意义上的法人治理结构应分为四大部分。股东大会为最高权力机构,董事会为决策机构,总经理为执行机构,监事会为监督机构,四大机构应该是相互制约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图2法人治理结构图示

《公司法》规定将监事会与董事会并列设置,监事会应当对股东大会直接负责,监督董事会与管理层职责履行情况[9]。但是,我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以及实施条例仅仅规定了民办高校的执行机构为院长和校长,董事会和理事会为决策机构,尚未对监督机构的设置作出明文规定,为此,江苏省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对相关法律进行补偿,应明确民办高校需要设置监事会,与决策机构以及执行机构相互独立,相互监督。

(二)关于人员组成

基于上市公司监事会制度,我国民办高校在法人类型上被定义为“民办非企业单位”。建议在民办高校中设置监事会,出资单位可以对监事会的产生与更换享有权力,职工代表可以由职工选举,监事任期每届3年,连选可以连任。为保障权力制约,监事不可兼任董事、财务负责人及经理,全体监事共同组成监事会,可以对董事会成员及其他高管人员进行监督,防止其利用职权侵犯公司或全体股东权益。

监事会组成应由专业人士担任,如执业会计师,审计师,或律师,也可以包括未担任董事会或校长的举办方代表以及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派出的代表或师生代表以及家长来组成,人数不应少于3人。而且职工或学生代表不应低于三分之一,具体比例可以由学校章程规定。

监事会应当设主席一人,全体监事过半数选举产生。监事会主席召集主持监事会会议,监事会主席不履行职责时或不能履行时,由半数以上监事共同推举一名监事召集主持监事会会议,董事、经理不得兼任监事。监事任期届满未及时改选时,或监事在任期内辞职导致监事会成员低于法定人数时,改选监事就任之前,原监事仍应按法律规定履行监事职务。

(三)关于权力配置

民办高校监事会应享有如下权力:检查公司账务;对违反公司章程的董事、校长或院长进行监督,有权纠正董事、主任的违法行为;具有事先监察权;当发现董事会或校长有违反法律法规或学校章程时,有责任也有权提议召开临时董事会,向他们进行通报,并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如省教育厅或市教育局报告情况,也有权向法院提讼;在董事会不履行或不能履行召集主持股东会会议时,监事会具有提议召开临时股东会的权利;向股东会会议提出议案权;学校章程规定的其他权利[10]。同时,为更好履行职责,监事会必须依学校章程办事,不得对学校日常必要活动加以限制。

(四)关于外部保障机制

为使监事会更好发挥监督作用,外部保障机制必须建立。外部监督机制主要是政府监督、教育中介的监督以及公众媒体的监督。

首先,积极探索民办高校的分类监管机制。对盈利性高校与非盈利性高校要加以区分,采取不同政策加以引导。其次,要丰富监管手段与方式,要以法律、经济、评估手段,政策引导,财政支持,鉴证评估及信息咨询的方式引导民办高校健康发展。再次,要放松经济管制,引导社会化管理。最后,完善督导专员制度。有组织、有目的地向民办高校选派党委书记,委派督导专员,对学校办学质量及时加以监督与指导。

为了纠正市场不足及政府监督不到位的情况,引入社会中介对民办高校办学质量进行监管也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要充分发挥网络、广播、报纸杂志对高校的监管作用,这些媒体影响面较大且及时快捷。

[参考文献]

[1]Freeman.Strategicmanagement.aStakeholderapproach[m].Bostonpitmanpress,2010:46

[2]刘国城,许成安.我国股票市场行情对证券公司经营回报的影响―来自深沪a股市场证券公司的经验数据[J].财经问题研究,2010(12)

[3]edmin.D.Duryea.academicCorporation.aHistoryofcollegeandUniversityGoverningBoards[m].newYork,Falmerpress,2011:137

[4][美]亚瑟科恩/李子江.美国高等教育通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337

[5]董圣足.浅论民办高校监督制度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0(2)

[6]肖俊茹,王一涛.论民办高校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J].现代教育科学,2011(1)

[7]杨炜长.利益相关者视角下民办高校监管体系的构建[J].中国高教研究,2012(6):77-81

[8]杨俊平.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和改进措施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6(24)

科研财务管理制度篇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5-195-03

近些年来,我国高校非常重视和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高校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的政策规定,大大提高了科研经费使用效益及财务管理水平,使之产出了大量优秀科研成果,强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经济建设的发展。在现行财务管理制度状况下,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普遍存在成本核算缺位、监控缺失、浪费惊人、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导致科研经费使用混乱,因此,加强科研经费财务管理,提升管理水平,保证其使用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效益性,实现高校科研经费管理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具有重大意义。为促进高校科研事业的健康发展,实现科研经费的绩效管理,教育部、财政部、科技部最近几年分别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和管理办法,如《高等学校财务制度》《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等,并在文件中着重强调高校要严格执行国家科研经费管理政策,规范科研经费使用,对财务管理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

一、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

(一)收入管理

高校科研项目经费来源有三种:即纵向经费、横向经费、自筹经费。目前,横向经费占科研项目经费比重较大。但不论哪一种经费都不能自行管理和随意使用,必须纳入高校财务管理部门实行统一管理,按照管理规定做到专款专用。因科研项目经费来源渠道不同,管理程序往往比较复杂,不同的科研项目类型,不同的资金来源渠道,从立项到资金到位时间跨度不确定,以及到位资金数量,还有的科研项目经费分年度分阶段支付等等因素,使得科研管理部门很难掌握,往往还存在一定程度的滞后性,这些都给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必须将收入资金及时入库。

(二)预算管理

科研经费财务管理的中心内容是科研经费的预算管理,制定和执行预算管理目标的主要目的是为科研项目经费使用提供详细的计划,把有限的经费分配给最适宜的项目和人员,对科研经费使用的全过程进行分析和监控提供很好的研究参照。科研项目经费的预算水平决定着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以及对科研项目发展预期目标的影响,高校要重视编制科研经费预算,提高科研项目经费使用的效益性、合法性。

(三)成本管理

科研项目的成本一般为两种:一种是间接成本,指“设施与管理成本”;另一种是直接成本,根据实际需要预测。目前还没有建立一套完整的科研成本管理制度,大多高校往往执行归口管理部门制定的专项经费管理办法。项目预算通常也由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构成。不少人认为财务管理只是管管收钱用钱,没有成本管理意识。有些高校的科研人员认为科研经费是自己好不容易争取来的,就应该由个人支配,自己想怎么用就怎么用,造成管理混乱。高校必须加强科研经费的成本核算管理,建立成本管理绩效评价体系,以发挥科研经费使用效益的最大化。

(四)分配管理

高校科研项目管理部门要从科研经费中根据规定的比例提取科研管理费,其费用一般作为科研项目管理部门的管理费用,以调节学校内部分配收入和各部门之间的利益。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管理部门还要按照有关要求对科研经费的总额制定分配比例、范围、方式,以发挥科研经费财务管理的激励作用和最大效能。

(五)财务分析

科研项目经费财务管理的重心往往是日常经费收支会计核算,没有对科研经费预算执行情况和整体资金运作情况进行详细的财务分析,年终将科研经费的决算纳入高校年终决算报表中进行决算报表编制,这就无法确认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以致严重影响科研经费的财务管理水平。因此,参照企业财务管理方法,按照相关规定编制科研经费各类报表,加强财务分析,真实客观反映科研经费的收支情况。

二、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现状分析

(一)管理意识不强

高校科研管理部门和科研项目负责人对国家科研经费管理的政策不够了解,认为科研经费是项目课题组或个人争取来的科研项目配套经费,理应属于课题组或个人支配。科研项目组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大都是专业性很强的学术型人才,缺乏财务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认为经费接收、报账付款、结题证明等这些只是财务人员为科研活动所做的程序性服务工作,审核报账就是履行一道手续,造成科研经费使用混乱和开支不合理,给预算管理、支出核算、资产管理埋下了隐患。

目前,有些高校科研经费报账方法传统陈旧,按项目名称设立科研项目经费卡,报销金额比照预算进行总额控制,这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对科研经费控制和监督作用。但在项目多、人员复杂的情况下,就无法控制科研经费的明细支出是否偏离科研项目自身的需要,会导致实际支出与预算编制的脱离。

经费的使用进度与科研项目进度不符。有的科研项目刚开始,经费已经使用很多;有的即将结题或已经结题了,还有大部分结余,造成部分上级拨付的转移支付资金强行收回后,再使用学院另外安排的项目配套资金支付。特别是高职院校科研经费,学院配套资金较多,也不存在上级收回资金的风险,经常是几个科研项目资金混用,项目已经结题了,仍继续报销使用科研经费,或者是财务处对项目结题时间不清楚,科研管理处对项目结题时间不过问,造成科研项目研究无期限,报账也无期限。

(二)制度建设不完善

科研经费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使得科研经费管理和监督缺位,导致科研、财务、审计等多个部门工作上不能很好沟通与交流、配合与协调,极易造成项目管理与经费管理相脱节。管理上不统一,无法通过财务经费管理来控制科研项目进程。高校科研管理部门一般只重视科研项目的申报、立项、审批、科研经费的划拨或提取科研项目管理费等,对于科研经费使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大多不进行跟踪管理,而是由项目负责人或课题组自行管理;财务部门缺乏完整的科研资金综合管理办法,对科研项目经费的预算、核算到决算以及科研项目结题后的剩余资金没有制度化的管理措施。

(三)预算执行不严

高校一些科研人员由于缺少财经方面的知识,编制预算时不严谨,考虑不全面,有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往往造成该开支的却没有列入编制预算中,而在项目研究中又必须支出的有关费用,导致财务管理和监督时可能出现经费使用的合法性问题。还有的对经费预算具体使用过程不明确,或者出现同时承担多个项目研究,经费来源渠道难以区分,混合使用,甚至到结题决算阶段才发现支出内容和预算不符。

(四)绩效考核缺乏

大多高校对科研经费管理和使用缺乏科学绩效评价体系,目前仍停留在会计核算和预决算编制的层面上,对资金来源、去向以及使用效益未作出评价。尽管在经费开支、经费管理办法统一了核算口径,但未提供财务分析指标,在这种情况下,绩效评价的基础和依据就无从谈起,预算执行和资金使用效益相关的奖惩措施也就无法实施。

其上述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一是高校只注重强调多申请项目,全力以赴争取课题,对加强课题经费管理和使用缺乏正确认识,只“重争取、轻管理”,造成“项目争取与经费管理相脱节”;二是国家没有出台统一的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制度,一些高校往往参照一般事业单位的财务制度进行管理和核算,尽管根据高校特点也做了一定的补充,但总体上制度不完善,致使工作中出现一些问题,形成“上级制度与高校管理相脱节”;三是部分科研人员申报项目做的经费预算往往凭经验估计,与实际需求有差距,缺乏合理性,使用中又不按预算执行,预算没有约束力,结果是“经费预算与实际需求相脱节”;四是目前高校科研经费的成本核算缺乏实质性内容,只是核算经费是否用完,至于用的是否合理正确,科研管理部门一般不管,财务部门只有流水账,也就无法评估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使之“成本核算与实际支出相脱节”。

三、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新思路

目前,国家对高校科研经费的投入逐渐加大,这就要求科研管理部门及科研人员必须遵照财经纪律,强化财务管理意识,创新财务管理手段,正确合理地使用科研经费。

(一)观念创新

从高校领导层、科研项目管理部门到具体的科研人员必须更新管理观念,明白国家财经法律是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工作的指针,在使用过程中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范科研经费的使用和管理程序。科研人员和科研管理人员从思想观念上要有一个正确认识,科研经费既不是项目主持人的个人“小金库”,也不是课题组任用的专用经费。要认真学习有关高校财务管理的法律法规,树立正确使用科研经费的新观念,提高科研经费财务管理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科研人员要更加自觉地配合财务人员共同做好科研经费的管理,进一步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能。

(二)制度创新

科研项目顺利完成的关键必须具有充足的科研经费作支撑,科研经费使用是否正确合理,直接影响科研成果的产出。因此,要积极探索新型有效的财务管理运行机制。高校科研经费来源渠道较多,不同学科的科研项目在科研经费使用方面存在着一些差异,财务部门作为高校科研经费使用的管理者,要掌握科研工作的基本情况,针对不同类型的科研经费分别制定不同的办法,明确各类科研经费的预算编制、开支范围、审批手续、结题决算等,提供资金上的有序支持;建立一套包括财务管理主要内容、工作程序、项目结题、结余经费分配和奖惩措施等完备的科研经费财务管理制度;推行科研经费财务数据分析通报制度,建立科研经费财务核算体系及会计核算网络,及时反映科研项目的拨款进度、经费使用与结余情况,对于数据巨大的重要项目,也应分阶段及时进行财务分析。

(三)手段创新

加强高校财务信息化平台建设,特别是一些地方高职院校,在这一领域仍是空白。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将使财务管理与监督职能得到很大的扩展,便于细化会计核算、加强预算执行与公开,便于财务信息与学院其他部门间的信息对接。

1.细化预算编制。对于科研经费的预算编制要细化到经济科目,科研人员自主编制项目明细支出,由财务部门负责财务制度解释及辅助,由科研项目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共同进行梳理、审核,便于财务部门掌握科研项目的研究过程及支出范围,确保科研经费的使用开支与科研活动相关、真实。对不同类型的科研项目细化核算,加强科研项目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核算分析,分清实际需要的、直接支出的、应该分摊的费用,便于较合理确定科研项目的经费额度。

2.强化预算执行。借助财务管理信息化平台,实现科研经费预算、查询、统计、分析、报销使用的全过程动态跟踪监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由结果控制转变为过程控制,由被动式管理转为主动式管理,由总额控制转变为明细控制。运用动态管理查询手段,对项目预算超支进行预警,有助于科研人员对合理的支出项目及时作出预算调整。如某高校取得一个横向项目100万元的经费,经费预算要求资料费、差旅费、测试费、材料费、鉴定费、设备费等,每一项费用为若干元,分科目报销总额为原定的金额标准,当该科目所报销的的总额超过规定的金额时,计算机系统会提示费用的使用情况。项目完成结题时,按照真实的财务数据编制财务报表,并对项目进行成本分析,得出真实数据。运用科研经费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一是可以实现科研经费管理的全程监控;二是为财务部门和科研人员之间提供沟通的一个有效工具。

3.加强科研经费决算审核和分析。真实反映已使用的科研项目经费支出的具体结构,对以后的科研经费管理起到借鉴作用,也影响下一年度的预算编制。加强结余科研经费的管理。

4.加强财务与其他部门间信息对接。坚持预算公开及科研项目信息公示,通过信息共享平台,对科研项目的立项,经费预算,经费支出,成本控制,资产的购置、调拨、回收等,经费决算,结题,监察审计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定期将校内所有科研人员的科研项目信息向社会公示,包括项目立项、审批、经费预算、使用情况、资产购置、结题及取得的科研成果等,接受群众监督。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来自社会的监督更是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

(四)机制创新

科研项目管理是否科学,关系到学院办学水平,是学院发展的大事。高校各部门应形成合力,积极探索科学灵活高效运行管理新机制。

1.建全科学的科研经费财务核算体系。高校可专门成立科研财务科,进行二级财务核算管理。科研经费支出与事业经费支出不仅要单独核算,科研项目经费资金在预算中还必须要专门列支,科研经费不能随意占用事业经费,避免造成事业经费超支,科研经费结余的局面。按照科研项目的进度及研究期限,当年不能结题的结余科研经费要结转下年使用,结题后仍有结余科研经费不再结转。按照新颁布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积极探索科研经费成本核算办法,正确区分直接费用、间接费用范围,通过合理的办法把间接费用分摊到各个科研项目成本中去,真实反映科研项目的实际成本,实现科研经费使用效益的最大化,达到科研经费财务管理目标。

2.建全科研项目资产管理制度。强化科研经费购置固定资产的管理,建立从固定资产的购置计划到固定资产的采购、登记入账、保管以及结题后的清查、核对、移交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建立资源共享的公共服务平台,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对取得的科研成果中的无形资产要制定必要的管理措施,提高科研成果的社会效益性。

科研财务管理制度篇4

关键词武汉科研经费财务管理

近些年来,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投入的不断增长,高校科研经费总量也在不断攀升,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也随之变得越来越重要。然而,目前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正面临着诸多棘手问题,如科研经费管理不规范、经费流失、核算难等一系列问题,由此可见,解决好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问题非常必要而迫切,为此,本研究以武汉地区部分高校为案例,通过分析该地区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状况,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对指导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一、武汉地区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的主要困境

(一)高校科研财务经费管理欠规范

调查中我们发现,武汉地区高校,即便是教育部直属高校都存在在科研财务经费管理不规范问题,这与高校科研经费的来源渠道多,课题名目繁杂不无关系。从国家层面来看,有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规划课题、国家自然基金、国家科技项目等,从省级层面来看,有省社科、省自然基金、省教育厅规划项目、省教改课题等,从地市层面来看,有市社科基金等等。正因为高校科研经费渠道多,这无疑给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带来诸多不便管理的地方。加之,武汉地区很多高校的科研财务经费管理尚未建立完善的制度机制,因而,造成高校科研财务经费管理出现诸多漏洞和问题。

(二)高校科研财务经费流失严重

这与高校科研财务经费管理不当不无关系。目前国家加大了对高校的科研投入力度,使得高校科研经费总量日益增长。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一般会按照一定比例收取课题经费管理费,并扣除一定的税收。一些高校科研主持人为了不交科研管理费和偷税漏税,他们在申报课题成功后,将课题挂靠在某个公司或者与采取与其他单位合作的形式将课题经费转移出校外,有着科研主持人甚至购置虚假发票将科研经费转入个人账户。有些科研人员在课题申报经费中所购置的器材均是利用学校现有的实验条件,却并不去购置新器材,这样无疑导致学校实验器材消耗得不到补充。

(三)高校科研经费使用率不高,核算比较难

武汉地区高校科研财务经费管理中,经费的开支多采用的是课题组责任制,即课题组主持人自行负责课题的开支,学校财务部门无权干预,这样的科研财务经费管理使得学校课题经费管理出现各自为政的现象。由于科研经费的处理主要由课题组长负责,加之学校主管科研经费的管理部门对各课题主持人的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指导,因而,很容易造成各课题组在使用经费时出现重复购置相同或相似的器材仪器设备,这样一来所购置的器材仪器设备的使用率也就很难提高,此外,学校的固定资产资源也难以得到有效的利用。另一方面,武汉地区高校科研财务经费核算比较困难,这与高校申报课题的主体教师不无关系,因而,高校教师不仅是课题申报的主体,他们也往往是学校的教师骨干,一般肩负着学校的行政职位,换句话说,他们一般是双肩挑。他们的工资与科研经费的核算往往会出现重复。

二、武汉地区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的路径选择

(一)转变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理念,由随意性支配向规划性支配方向转变

高校科研财务管理工作的核心理念是要把握好“支配处理好钱”的观念,以市场经济为杠杆,将科学合理、依法、效益、资金的时间理财观融入到科研经费财务管理之中。所谓科学合理就是在科研经费财务管理过程中做到决策民主、预算精细、执行合理、工作透明。所谓依法就是在科研经费财务管理中以法律为准绳,真正做到依法理财。所谓效益就是在科研经费财务管理中以市场经济为纽带,力求降低成本、减少开支,使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最大化。所谓资金的时间理财观就是要认清资金使用的各种风险,做好各种防范措施,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打破过去高校科研经费财务支配的随意性,将规划性支配贯彻到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的全过程之中。

(二)转变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制度,由重结果管理向重过程管理转变

以往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注重结果管理,即对科研经费的最终使用结果进行管理。这样的管理无视管理过程,不利于引导科研经费的正确使用。因此,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应以制度建设为切入点,以实现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的过程管理。具体做法:建立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制度体系。以高校学科发展为目标,制定出一套科学的科研经费财务管理制度体系。该制度体系应包括财务预算制度、收费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资产管理制度、内部控制制度及财务复核制度等。通过制度建设来实现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从重结果管理向重过程管理转变。

(三)转变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方式,由重人的管理向重服务管理转变

科研财务管理制度篇5

关键词:农业科研单位财务管理对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科研范围的扩大,农业科研经费的来源渠道和资金需要量日益增多。过去的计划科研财务管理模式和现在科研体制改革与科研发展不相适应,因此,农业科研单位应从实际出发,分析目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财经法律法规的规定,积极探索适合本单位发展的财务管理体系,为农业科研单位快速发展提供良好的财务服务环境。

一、农业科研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经费严重不足,导致预算管理执行难

一般来讲,财政部对预算单位实行“二上二下”的流程进行预算管理,即预算单位根据单位发展实际编制下一年度预算建议数,财政部根据预算建议数下达各预算单位预算控制数,预算单位根据预算控制数编制预算草案上报财政部,财政部审核预算草案报国务院审批后,再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预工委和财经委审核,最后提交人代会审议,财政部根据人代会批准的预算草案批复预算单位并负责执行。

农业科研单位预算管理是保证单位正常运转的关键,虽然在编制预算时进行全面,科学的考虑,但在实际执行时很难按照预算编制执行。因为我省特别是安顺市农业科研单位的资金来源属财政差额拨款,科研人员工资差拨就达40%以上,基本建设费和科技三项费也严重不足,单位立项开展的项目及公用经费即使单位预算了财政也不给予考虑,导致科研收入来源很不稳定,这就造成财务管理实际执行与预算管理执行存在很大的偏差,未能很好地执行“二上二下”的预算编制流程,给财务工作带来很大困难。例如安顺农科所2011年科研经费预算650万元,实际科研经费支出628.54万元,而财政只拨事业费(人头费)488.68万元,经费缺口131.86万元(每年仅工资一项就缺口上百万元),公用经费单位还要自行解决,保障单位正常运转压力逐年加大,造成经费预算管理执行难。

2、项目预算与财务管理不协调

由于贵州财政收入较低,科研单位为了整活资源,科研项目立项设立的科目范围广;例如设推广费、研发费用、劳务费等,然而,财务立账是严格按照国家财务准则规定科目进行设定。核算过程中财务人员又未参与其中,被动地按照正常财务制度核算科研经费的使用,很少能够满足项目执行需求,导致项目预算与财务管理不协调。

3、资产管理有待加强,制度需要完善

每年科研单位根据当年工作实际进行资产采购,但在实际工作中对共用的资产进行集中管理不够到位,造成资源浪费。例如由于各科研部门研究内容和对象不同,使用的研究设备不同,有些共用的工具、资产,部门之间灵活调剂使用不够,不利于国有资产的整活。有些部门仍然存在资产已经老化报废,但按未规定程序履行相关报废手续,以致财务无法办理核销,造成账实不符。

4、内部控制不够完善

农业科研单位内部控制意识有待提高,由于管理人才相对匮乏未很好地执行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存在一人多岗、多肩挑现象。由于农业科研事业单位是非盈利单位,购销业务很少,一般购买肥料、农药、农膜等农用物资及办公用品等是现采购现使用,存货很少,各部门每年有少量科研产品自行想办法销售,销售时不开具销售单就销售出去,直到收到货款时财务人员才知道有销售业务发生,统一管理存在一定困难,这就造成财务对采购、仓库、销售失控,未达到采购与验收管理,开单收款与销售内部牵制目的,容易出现舞弊及管理混乱现象发生。

5、财务人员有计划的轮岗难以开展

农业科研单位的主体岗位是农业科研,由于受编制和工作单位所在区位的限制,较难引进财务专业技术人员,财务工作个别岗位由非专业会计人员承担,大多没有经过系统的会计与财务管理学习与培训,业务素质不高,多年形成的领财政工资并且是不高的差额工资,使他们安于现状,对新知识、新制度学习能力较弱,遇到新情况、新问题很难准确判断解决,被动地从事财务工作,使他们不敢承担责任,缺乏创新意识,出现很多非主观意识上的工作差错,不能及时提供客观、可靠的会计信息,易使领导决策错失良机。

二、完善农业科研单位财务管理的对策

1、对科研生产费实行预算管理

预算是单位借以设定一定时期所要完成的特定目标,完成目标所使用的资源,以及衡量目标是否达到的标准。农业科研单位大多属于公益性科研机构,没有实体,不能创收,政府应该按照国家有关政策纳入全额预算管理,减轻科研单位压力,有利于实行科研单位的预算管理。差额拨款的农业科研结构应根据财政每年人头按差额拨事业费,但对单位进行全面预算后,确立每一个部门的工作目标,强化成果开发,扩大成果覆盖面。财务人员以预算为依据,将所有收支纳入财务统一管理,对各部门科研经费进行预算管理,对经费的报销实行严格的层层审查制度,积极控制成本、费用支出,并在日常的财务管理中,倡导效益优先,注重现金流量、货币的时间价值和风险控制,充分发挥预算的目标作用,不断完善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总结的财务管理体系,最终保证科研经费正常运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2、更新管理理念,确保财务工作更好地服务科研项目

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是保证项目执行管理的前提条件。只有单位领导重视项目的预算执行管理工作,课题负责人及时向财务部门提供相关批复文件和预算书;同时,财会人员增强主动服务意识,提前介入,在项目申报时积极协助科研人员编制好项目预算,并与项目人员相互配合,做到先预算后执行,并对项目进度进行跟踪管理,积极地参与到项目预算执行和日常管理的全过程中,日常工作做好财务核算,经常到现场了解项目的进展情况,定期或不定期对预算执行的相关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将信息反馈给项目负责人及相关人员,项目实施部门根据财务信息进行改善,缩小项目预算与实际执行结果产生的差距,保证项目预算与财务管理同步协调,以便当好决策层的参谋和助手。

3、健全制度,整合资源,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强化单位资产管理,全面落实资产管理及使用责任人制度,对资产的购置、报废、调拨、变卖等程序进行严格、规范的管理,并通过清查制度对单位资产变动状况进行了解,避免资产闲置、流失。对现金、银行存款、存货、固定资产等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清查盘点,做到账账、账实相符。如对固定资产管理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指定专人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并将固定资产管理责任落实到具体的部门及使用人,明确责任,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的一整套管理制度,如:请购、审批、登记、验收、维护、使用、损环赔偿、报废等管理制度,确保国有资产安全、完整。二是建立固定资产卡片,定期对实物进行盘点,摸清家底,避免重复购置,合理调剂闲置的资产,物尽其用,使闲置资产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三是建立离任核查制,资产管理使用人员离任时,要组织检查,办理资产移交和监交手续,确保人走账清,防止资产流失。

4、强化规章制度执行力,规范财务行为

根据《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单位实际,从审批程序、票据管理、资金进出安全、物资采购领用、会计核算与监督、财务报账处理流程等拟定财务制度,并采取重点抽查、现场检查及考评、奖惩等一系列配套管理措施落实制度的执行;加强责任控制,达到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的目的。严格执行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的要求,科研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应做到授权批准与执行业务、业务经办与审核监督、业务经办与会计记录、会计记录与财产保管等相分离,防止差错,控制财务风险。财务工作只有严格遵守、宣传和执行《会计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才有更好地服务于科研工作。同时使各部门的工作合理定位,并制定兼职仓管、采购、销售人员的岗位职责。财会人员要对日常业务、资金往来、财务核算等各个方面加强内部控制,整合资源,并对科研与生产的全过程进行管理,具体落实到各个专题或各个环节上,做到少投入多产出,提高单位的经济效益。

5、创新财务管理手段,加强人才培养

财会人员要不断加强对科技知识、专业技能的学习,不断更新知识,并有计划地对财务人员进行培训、轮岗,鼓励和鞭策财会人员的工作,使他们注重研究单位财务管理,树立“风险观念”,对单位的经济运行情况实行检查、指导、监督和控制,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达到能够胜任新形势下农业科研单位财务工作的要求。主动与各业务部门之间沟通、对接、协作,换位思考,根据业务特点和市场情况给业务部门提供灵活的政策和支持,并从思想上端正态度,从行为上严于律己,做到大事有原则,小事有灵活,充分利用会计电算化系统,实现适时的远程数据传输,实行网络化管理,把财务与仓管、科研、采购、项目等紧密联系起来,做到任何一项变动因素出现时,单位能够及时获得全面的、最新的信息。

综上所述,针对农业科研单位存在的财务管理方面的一些问题,结合单位实际提出对科研生产费实行预算管理。从更新管理理念,确保财务工作更好地服务科研项目,健全制度,整活资源,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强化规章制度执行力,规范财务行为,创新财务管理手段,加强人才培养,提高财务管理效率等方面着手加强财务管理,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更好地为管理层提供真实、可靠、完整、及时的财务信息,实现农业科研单位规范、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杜金松加强农业科研单位财务管理的思考[J].财务与审计,2012(2)

科研财务管理制度篇6

关键词:德国财务管理模式财务管理制度预算管理

中图分类号:F234.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8-099-02

德国拥有一整套结构完善、分工明确、协调一致的科研体系。德国科研和开发主要依靠三大支柱,即企业、大学和独立科研机构。联邦教研部作为国家科研的管理机构,利用制定政策法规以及管理科研经费的手段担负着国家科研和技术进步的宏观调控职能;企业根据市场的需求和生存竞争的需要成为高新技术研发的主力军;大学和独立科研机构则构成了德国基础研究和前沿科学研究的主要基地。

一、德国的科研体制

1.科技管理机构。联邦教研部是主管国家科技发展的政府职能部门,负责制定并实施科学技术发展方针、政策,利用政策法规和管理科研经费等手段,对国家科技活动进行宏观调控。同时,还负责协调联邦政府各部之间以及联邦政府与州政府之间的科技政策和科研活动。联邦教研部管理联邦政府约70%的研究与开发经费,这些经费一部分作为向国家非盈利科研机构提供的事业费,一部分作为资助科研项目经费使用。

2.非盈利性研究机构。(1)高校研究机构:这些研究机构主要分布在一些综合性大学以及各类专科学校里,都有自己的特色研究,这些高校研究机构在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研究,培养科研人才等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公立研究机构。德国独立科研机构是由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共同资助的非营利科研机构,这些机构主要是为基础技术研发与推广应用研究。如:马普学会、弗朗霍夫学会、赫尔姆霍兹联合会、莱布尼兹学会等。

3.企业研究机构。企业是德国科学研究的最大资助者。德国国内研发支出的2/3来自企业。企业研究机构的研究与开发经费原则上由企业自行承担,除非申请到国家科技规划的重点项目。一部分小企业为了降低科研成本,实现资源共享,也成立了联合研究机构。总的来讲,由于行业的性质不同,企业的研发机构数量比例也有所不同,工业技术的研究机构相对较多,而从事技术服务的研究机构相对较少。

总体来讲,德国科研的运行和管理体系是由一个联邦教研部、非盈利性研究机构和企业研究机构组成的,这里面包含政策制定、宏观管理和监控、研究规划和协调、政策咨询和研究评估、研究任务承担等,是一个高效协调的完整体系。

二、德国科研财务管理的特点

1.集中统一的财务管理模式。德国的财务管理模式主要表现为集中统一的财务管理体制。以德国科隆大学为例,全校只进行校级财务核算,院系不设置财会机构,也不配备财会人员,全校的会计人员全部集中在校财务与研究促进部。学校的全部财务活动都由校财务与研究促进部负责。

2.灵活的财务管理制度。德国的科研机构都采取灵活的财务管理制度,以利于调动科研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科研成果的创新。德国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科研机构的财务制度进行了较大改革,其非盈利科研机构的财务管理比较灵活。虽然原则上政府拨款应专款专用,但允许科研机构在一定范围内自行掌握和调整。没有用完的预算可以结转下年度使用,由此激励各单位年终时继续经济地花钱。

3.完善的财务核算体系。德国科研单位的财务核算制度是逐步发展形成的,它包括经济计划的制定和结算、复式记账和全成本核算。以于里希研究中心为例,该中心建立经济计划(行政会计)/流动资金账(收入、支出)、财务会计/年度财务报表(产值、消耗)、成本效益账(成本、效益),来满足不同使用者(管理者)对信息的需求。对第三渠道资金来源,为了能反映委托业务的经营效果,引入管理会计中的核算及分析方法,计算其边际收益,为绩效评价提供量化依据。

4.严格的科研经费管理。德国的科研合同是规范项目工作开展和科研经费执行的重要手段。项目依托单位依据合同的约定,对项目实行过程管理,且对项目的实施效果负责。为使科研项目实施得到有效评估与监督,德国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科研评估、监督考核体系,来监督控制科研项目经费的使用,防范不规范的行为。

三、对我国科研机构财务管理的启示

随着财政制度和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科研单位的外部环境和内部运行机制都发生了变化。我国科研财务管理的模式、制度和预算管理等方面为适应这一系列的变革,都作了相应的调整。但仍有一些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科研规划发展要求,还需要在科研资金投入、宏观管理及决策、预算管理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德国科研经费投入情况和财务管理的特点对我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优化科技经费投入结构,形成稳定的投入增长机制。德国研究与开发活动经费主要来自政府、企业、基金会等。据统计,2003年,德国科研投入576亿欧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6%,仅次于日本、美国,居世界第三位。其中:企业投入380亿欧元,占总经费的66%;政府投入181亿欧元,占总经费31.4%;基金会投入2亿欧元,占总经费0.3%;外来资金13亿欧元,占总经费2.3%。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对科技的投入在逐年增加,但与德国的科研经费投入强度相比,仍有一定的差异。因此,通过制定法律和政策,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科研投入体系,形成稳定的投入增长机制。

2.完善科技资源配置的统筹协调和决策机制。德国的政体是联邦制,根据德国的宪法,教育和基础研究首先是州政府的任务。因此,德国的基础研究主要是由州政府来资助和实施的,但是对于那些具有跨地区意义的基础研究中涉及的重大设备和研究计划,联邦和州将共同资助。我国现有的科研机构体系条块分割比较严重,研究领域划分不十分明晰,经费来源也缺乏整体规划和统筹协调。多部门、多渠道、多头分配有限资源,导致科研项目重复设置,科研经费分散使用。我国应借鉴德国的做法:一是加强对科技工作的统筹协调,重点通过规划、制定政策,更好地实现政府管理目标,引导全社会科技活动。有效集成中央、地方等各方面的资源,对重大问题组织联合攻关,提高组织全社会力量推进自主创新的能力。二是加强对科技活动的监督和评估,形成对重大科技计划、重点科研机构、科技投入及资源配置、区域科技发展以及科技法律法规的制度化检查、督促与评估,为科技宏观管理和重大决策提供支持。三是要建立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提高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公开性、透明度和公正性。四是要建立起权力运行的有效监督和制约机制,实现科技计划管理、项目管理、预算管理三者相对独立、相互制约的运行机制。

3.推进财务制度创新,建立财务管理新机制。德国实行“社会市场经济”模式。在这种经济模式下,国家的职能是维持良好的秩序,使经济在既定的框架下面运行。国家要建立各项与社会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法律,以保障经济运行。德国的会计法规同其他法律一样,主要目的是为会计活动建立一个良好的秩序,以提供一个适合市场竞争的环境。随着我国财政制度和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科研单位的外部环境和内部运行机制都发生了变化。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必须树立新的财务管理观念,建立与国家科技体制、财政体制以及相关政策适应的科研单位财务管理新机制,充分发挥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控制与财务分析的职能作用。

4.强化预算管理,建立制度化的经费使用监督机制。严格的预算管理是德国财务管理的重要手段。德国预算从编制审定到执行都在严格的约束机制下进行。我们可以借鉴的做法:一是进一步完善科技计划经费管理办法,建立以预算管理为核心的经费管理新机制。二是真正做到细化预算,进一步增加预算的透明度。三是加强对科技经费使用的监督,建立制度化的经费使用监督机制。逐步形成财政审计部门的专业监督、科技计划主管部门委托的第三方监督和项目组织部门及承担单位的日常监督相结合的监督管理机制。四是进一步完善科技计划项目经费预(决)算制度,建立科学统一的科技计划财务管理制度体系,规范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经费的管理。五是加强科技计划经费的绩效考评,并逐步形成制度化,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5.建立与完善研究所的成本管理系统。为了反映资源的消耗和企业内部服务关系,为管理层进行调控和决策提供支持,德国的于里希研究中心依据财务章程的规定,分别设立单位成本账户和项目成本账户进行全成本核算,且相互间实现有效的连接与转换,并体现在年度结算报告中。我国科研机构目前采用单一的科研项目成本核算系统不能满足不同使用者对信息的需求。例如,在进行知识产权转化中,需要准确了解与这一知识产权形成相关的科研项目成本;在评估各研究单元运行状态时,需要准确了解它们的运行成本;为了使研究所稳定健康地发展,还需准确了解与控制研究所整体的运行成本。因此,必须建立按照不同成本对象(研究所运行、单元运行、科研项目运行)核算的成本系统,才能满足不同使用者对信息的需求。

6.建立诚信制度,加强科技人员道德自律。德国是一个诚信度较高的国度,有一套完善的制度作保障。我国应研究制定科技计划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信用管理数据库,进一步增强项目参与专家、评审专家的责任意识。在国家科技计划的立项、预算、验收等各关键环节中,对各相关机构、主要承担单位和责任人,以及咨询、评审专家等进行信用记录和信用评价,并将其信用状况作为选聘和决策的重要依据。对于信用良好的机构和个人,要给予鼓励;对于信用不良的机构和人员,要加强监督管理,并视情节采取相应处罚措施;对于情节严重的失信行为,经核实后要按规定程序予以公布,以示警戒。

7.加强财会队伍建设,提高财会人员素质。作为发达国家,德国人普遍文化素质较高。财务人员能更好地适应环境变化对会计信息的要求,能真正理解会计信息、利用会计信息、编制会计信息,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充分发挥财务在管理中的作用。我们可以借鉴的做法是加强现有科研机构会计人员的资格管理,组织各种专业岗位培训,有效地解决知识和能力不相适应的地方,实现财务人员的知识结构由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由资历型向能力型转变,由文凭型向水平型转变,把财会人员培养成为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施尔畏,邓麦村等.关于研究所管理.科学出版社,2007

科研财务管理制度篇7

一、石油企业科研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所出现问题及重要性

(一)石油企业科研单位中的财务管理和控制的重要性

石油企业科研单位中的内部控制和管理工作是财务管理工作的核心,通过对财务内部的控制和管理,可以有效的对科研的资金进行有效的调整的运用,使得石油企业科研单位各个部门之间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完成科研项目,提升科研工作的公关效率。财务内部控制和管理可以对石油企业科研单位的预算工作和财务工作的执行过程进行监督和控制,从而实现财务资金的预算与预测,实现财务决策和财务预算的目标。所以说,财务管理是石油企业科研单位中实现财务计划的保障。除此之外,在科研单位的财务控制工作中,建立起较为完善的财务内部控制和管理体系对加强石油企业科研单位的整体管理、提升石油企业科研单位中的财务管理水平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财务的有效管理,可以有效的预防财务工作出现混乱的状况,有效的降低了科研经费的占用与浪费,沉淀科研资金,避免单位中出现财务腐化的状况,保证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二)财务管理工作观念较为落后

石油企业科研单位对财务方面的管理,经过长期发展已经逐步形成较为死板的管理体系。管理模式过于僵化以及理念过于落后等很多方面的问题。具体表现在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程度认知性太差,不能够达到有效的统一。石油企业科研单位对财务管理工作的实际目标认知不清,财务方面的管理工作当中不能有效的体现出科学有效的理财理念,财务管理人员在财务管理工作方面不够认真。财务管理工作应该是会计管理与核算工作的核心内容,但是在科研单位的预算管理工作中的实施非常的粗浅,对其所编制的制度准确性和深度还有所欠缺,不能真正的做到防范和避开单位内部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

二、石油企业科研单位的财务内部控制与管理研究

要想改变当前我国科研单位对财务管理的现状,在实践当中对科研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实施更进一步的优化和完善,其主要的形式主要分为以下几点:

(一)建立起正确的财务管理理念

科研单位中对财务管理工作的解决措施,科研单位首先需要从其思想观念上进行改变,提升科研单位内部每一名职工对财务管理工作的认知程度,对科研单位中的财务管理所涉及到的基本内容进行分类和划分。使单位中的员工可以从基本的思想方面去充分重视对财务管理工作的科学有效管理,防止出现盲目性的预算、盲目性的购进设备器材以及生成不必要的浪费,使得财务管理形成一种规模化的增长以及在效益提升的过程中达到和谐统一,进而为科研单位在财务管理的科学化管理工作上打下了坚固的思想基础。

(二)对财务管理的管理体系进行完善

在我国党中央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相关的政府部门针对石油企业科研单位中的财务管理应当实施分级、分权以及分工的管理和监督的模式,各级单位要根据其本身在财务管理管理工作中的实际情况,对管理的措施和目标以及对科研设备的购进、运用、入账、转让等一系列的过程进行有效的掌控。

(三)财务管理人员需要充分掌握单位资金活动状况

科研单位中管理体系的设立是其财务管理的根本依据。因此,在思想的改变以及监督体制的完善基础之上,科研单位需要进一步对财务管理制度进行优化和完善。将石油企业科研单位中的财务管理收入账目管理、财务资金增加和减少,采购部门的日常采购以及日常的使用等方面都需要列入到管理体制当中,并对其实施具体和严格的规范,让科研单位的财务管理有充足的依据,更加的规范和真实。

(四)对石油企业科研单位中各部门的职责进行确立

石油企业科研单位首先需要对各个部门财务管理的基本意识进行强化,对管理单位财务管理的相关部门以及管理人员实施科学明确的分工,由专业人员负责对财务收支的增减,审查以及监督等方面的工作,通过科研单位内部所形成的系统的和科学的财务管理形式,可以有效的防止在财务管理过程中所出现的管理盲区。

(五)对石油企业科研单位的会计行为进行规范

从财务处理的角度来分析,科研单位要第一时间将单位财务资金实施入账管理,针对单位内部所增加的资金单据要通过管理部门的系统核查,保证所增加的信息和在资产方面的购进和原本的实物相对应。同时,针对科研单位内部财务管理结算工作也需要实施相应的规范化措施,运用分类核算的形式,周期性的对科研单位中的财务信息进行核查和清算,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的达到对财务信息进行科学管理和掌控。

科研财务管理制度篇8

[摘要]针对科研单位财务管理的特点和现状,从加强制度管理、加强预算及加强财务分析方面,探讨了提高财务管理能力的措施。

随着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科研单位的外部环境和内部运行机制都发生了变化。因而,加强科研单位的财务管理,建立与国家科技体制、财政体制以及相关政策适应的科研单位财务管理新机制,就显得更为重要。这就要求科研单位树立新的财务管理观念,充分发挥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控制与财务分析的职能作用。依据《会计法》、《军工科研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充分利用各种财务管理的方法,对单位的业务活动以及经营活动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维护财经纪律,使单位的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但当前,科研经费在使用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科研经费管理力度不够;科研经费不规范,非科研性质的开支占较大比例,开支范围较大;财务审核把关不严,经费使用效能不佳等。要提高科研单位财务管理能力,主要应抓好以下环节。

一、加强制度建设,规范财务管理,建立健全日常操作和管理制度

(一)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加强经济核算,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要从本单位实际出发,根据本单位的业务特点、经营机制、管理要求、资金运动、人员配置等,充分体现本单位的特点,需要制定制度的唯一标准。制定制度要讲究系统和配套,制度与制度之间不能相互矛盾。科研单位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必须首先提高内部竞争能力。为此,必须建立单位内部相适应的核算和指标体系,对科研部门、开发部门、后勤服务部门等采用不同的核算方法,设定不同的考核指标,逐步建立起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适应单位内部运行机制要求,利于推行和落实的内部经济责任制,以利于在单位经济活动中实行全过程、全方位的控制和监督。

(二)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专业技能,为保证资金安全完整和信息真实着手做好会计基础工作,财务审核把关尤为重要。财务人员审核发票要严格,发票名称要实事求是,数量、单价要填写齐全,要严格控制各种会议开支,召开会议必须提前上报会议计划,经批准后予以报销。科研经费计划内预算开支,要严格计划列支,对拨入的科研经费要专款专用,不得挤占、挪用。

二、合理编制单位预算,加强收支管理科研单位预算是财务管理的重要措施

(一)编制单位预算是单位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对合理地筹集、分配和使用资金,促进科研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财务人员和科研人员要共同研究,合理编制科研经费预算,编制预算应坚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统筹兼顾、保证重点”的原则,考虑到积累与发展的关系,合理地科学地安排收支。

(二)按现行制度编制上报的预算,满足了上级财政和主管部门的要求,但对执行单位来说,就显得不够具体,缺少可操作性和实际管理价值,各单位应根据本单位管理的需要,设计一套表格,编制出一套分部门、分项目、分期(按月按季)的切实可行、实实在在的内部财务收支预算,以利于在日常的财务收支中掌握执行。编制预算之前,应正确分析上年度的财务收支情况,清理核实各项基础数字,正确划分收支项目,按照管理要求,按部门、分项目编制出按季分月的财务收支计划。

(三)单位内部预算一经核准,即进入实施阶段,各部门对实施财务预算要作为一项经济性工作来抓。其次要加强预算执行管理,调节经费构成比例。财务部门要定期分析考评,及时了解经费开支进度,发现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总结经验,采取措施,提高预算管理水平。

三、注重财务分析,发挥辅助决策职能作用

科研单位的财务分析,是在真实、科学、系统地归集了会计资料与数据,充分利用财务管理信息,借助一定的方法,运用财务报表、会计核算资料对科研单位过去的财务状况和经济效益及未来前景的一种评价。

(一)通过财务管理的定性、定量分析,真实反映经济活动中的问题和矛盾,对财务环境变化的不确定性因素进行预测,为决策层提供真实可靠的分析数据,发挥财务管理的辅助决策职能,积极采取措施,降低风险。加强对日常经济活动的财务分析对日常经济活动进行财务分析,主要是为满足日常财务管理工作的需要,对经费的收入及支出情况、资金的运转情况和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财务分析。通过财务收支情况分析,分析其是否合理恰当,收支效果如何,收支是否相适应,并且通过与上年同期经费收支情况的比较和对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分析各项经费收入的到位情况,从中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分析各种经费开支的增减幅度和数额以及开支进度,对其进行控制,保证预算执行的顺利进行。

科研财务管理制度篇9

随着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科研单位的外部环境和内部运行机制都发生了变化。因而,加强科研单位的财务管理,建立与国家科技体制、财政体制以及相关政策适应的科研单位财务管理新机制,就显得更为重要。这就要求科研单位树立新的财务管理观念,充分发挥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控制与财务分析的职能作用。依据《会计法》、《军工科研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充分利用各种财务管理的方法,对单位的业务活动以及经营活动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维护财经纪律,使单位的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但当前,科研经费在使用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科研经费管理力度不够;科研经费不规范,非科研性质的开支占较大比例,开支范围较大;财务审核把关不严,经费使用效能不佳等。要提高科研单位财务管理能力,主要应抓好以下环节。

一、加强制度建设,规范财务管理,建立健全日常操作和管理制度

(一)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加强经济核算,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要从本单位实际出发,根据本单位的业务特点、经营机制、管理要求、资金运动、人员配置等,充分体现本单位的特点,需要制定制度的唯一标准。制定制度要讲究系统和配套,制度与制度之间不能相互矛盾。科研单位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必须首先提高内部竞争能力。为此,必须建立单位内部相适应的核算和指标体系,对科研部门、开发部门、后勤服务部门等采用不同的核算方法,设定不同的考核指标,逐步建立起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适应单位内部运行机制要求,利于推行和落实的内部经济责任制,以利于在单位经济活动中实行全过程、全方位的控制和监督。

(二)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专业技能,为保证资金安全完整和信息真实着手做好会计基础工作,财务审核把关尤为重要。财务人员审核发票要严格,发票名称要实事求是,数量、单价要填写齐全,要严格控制各种会议开支,召开会议必须提前上报会议计划,经批准后予以报销。科研经费计划内预算开支,要严格计划列支,对拨入的科研经费要专款专用,不得挤占、挪用。

二、合理编制单位预算,加强收支管理科研单位预算是财务管理的重要措施

(一)编制单位预算是单位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对合理地筹集、分配和使用资金,促进科研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财务人员和科研人员要共同研究,合理编制科研经费预算,编制预算应坚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统筹兼顾、保证重点”的原则,考虑到积累与发展的关系,合理地科学地安排收支。

(二)按现行制度编制上报的预算,满足了上级财政和主管部门的要求,但对执行单位来说,就显得不够具体,缺少可操作性和实际管理价值,各单位应根据本单位管理的需要,设计一套表格,编制出一套分部门、分项目、分期(按月按季)的切实可行、实实在在的内部财务收支预算,以利于在日常的财务收支中掌握执行。编制预算之前,应正确分析上年度的财务收支情况,清理核实各项基础数字,正确划分收支项目,按照管理要求,按部门、分项目编制出按季分月的财务收支计划。

(三)单位内部预算一经核准,即进入实施阶段,各部门对实施财务预算要作为一项经济性工作来抓。其次要加强预算执行管理,调节经费构成比例。财务部门要定期分析考评,及时了解经费开支进度,发现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总结经验,采取措施,提高预算管理水平。

三、注重财务分析,发挥辅助决策职能作用

科研单位的财务分析,是在真实、科学、系统地归集了会计资料与数据,充分利用财务管理信息,借助一定的方法,运用财务报表、会计核算资料对科研单位过去的财务状况和经济效益及未来前景的一种评价。

(一)通过财务管理的定性、定量分析,真实反映经济活动中的问题和矛盾,对财务环境变化的不确定性因素进行预测,为决策层提供真实可靠的分析数据,发挥财务管理的辅助决策职能,积极采取措施,降低风险。加强对日常经济活动的财务分析对日常经济活动进行财务分析,主要是为满足日常财务管理工作的需要,对经费的收入及支出情况、资金的运转情况和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财务分析。通过财务收支情况分析,分析其是否合理恰当,收支效果如何,收支是否相适应,并且通过与上年同期经费收支情况的比较和对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分析各项经费收入的到位情况,从中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分析各种经费开支的增减幅度和数额以及开支进度,对其进行控制,保证预算执行的顺利进行。

科研财务管理制度篇10

关键词:农林科研财务难点全面预算管理

多年来,我国坚持“科技兴农”的战略方针,不断加大农林科技的投入,促进了农林科技的快速发展。农林科研单位,都是上世纪末开始的农业科技体制改革的产物,由国家和财政全额拨款单位转制而来。总的来看,财务管理体制的转型滞后于行政体制和经营体制的转型,时至今日,不少单位的财务管理体制还不能适应单纯科研型向科技经营型转化,资金来源渠道多元化的形势,财务管理方面存在不少难点。笔者在农林科研单位从事财务工作工作多年,对农林科研单位财务管理的难点有独到的视野,特结合工作实践进行分析,并提出若干建议和对策。

一、农林科研单位财务管理难点的理性分析

(一)单位与部门经营目标异同

农林科研单位的经营目标应该是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两个效益的有机统一。实践中,单位和部门的经营目标存在着较大差异,导致财务目标的差异。一般来说,单位比较注重社会效益,能够按照该地区党委、政府的农林战略规划制定科研计划,即使时间跨度长,要求高,难度大,也要上“好人好马好设备”,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保证科研计划的完成。与此相反,部门较多地注重经济效益,在保证经济效益下才兼顾社会效益,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前提下才进行社会服务。反映到财务管理上,在项目选择、经营运作、资金运作等方面,都存在单位社会效益与部门自身经济效益两者有机统一难的问题。

(二)科研部门与财务部门管理重点的异同

农林科研工作侧重于遵循市场经济规律,面向市场选择科研项目,加快研发进度,提高科研质量、提升科研水平,以科研成果和提供科研技术服务来提高经济效益,实现科研的价值。围绕国家产业政策、市场需要、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进行开发和研究。财务以全面财务管理为中心,通过财会制度和机制,强化财务规范管理,制定各种经济会计指标来促进科研工作责权利的结合。两者之间,由于管理角度不同,管理重点不同,在产生矛盾和冲突是必然的,需要不断地予以调整和统筹。

(三)资金来源多元化引发的财务管理难点

一是部门自主承揽的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农林科研单位改制之后,都把科研项目开发作为生存之本、发展之道,在政策制度安排和资金资金扶持方面都有倾斜。对部门自主承揽的科研项目经费,在管理制度、管理程序、批准权限都有所放松。仅对科研项目的数量资金规模进行考核,属于粗放型管理状态,从整个财务管理来看,出现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现象部门负责人往往突破批准的计划任务和预算范围,超过限额使用支配资金。单位也认为这部分科研课题经费是该部门争取来的,缺乏强化和有效的监督管理,导致这部分经费使用的随意性和隐蔽性。

二是企业委托的研究课题,企业负责人有很大的话语权,在一定程度上相当于企业主自己的钱,这些项目一般采取合同制,在签订合同书,很少征求财务部门和财务人员的意见,更不要说建立严密的财务监管制度。特别是一些不规范的小企业,往往采取不规范的财务处理方法,不能坚持原则,对企业不合理要求无原则迁就,因没有合同规定,无法约束处理违犯会计法规和制度的做法。

(四)没有突出以财务为中心的全面管理引发的管理难点

不少单位并没有建立健全以财务为中心的全面管理机制,科研管理和财务管理仍然是两张皮。仅对科研著作的发表级别、科研成果的学术理论评价等,对经费只进行投入和支出的核算。对经费使用全过程的预算完成情况,使用过程中执行财会法律法规的情况,资金使用情况,资金使用效益情况只是作为辅助和参考因素。在这种现状下,科研经费没有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科研项目的费用支出不合法不合规,特别是资金充裕时千方百计巧立名目用在不该用的地方。

二、针对农林科研财务管理难点的建议

(一)实行全面预算管理

把实行全面预算管理,作为农林科研单位财务管理重中之重,重点抓好以下方面工作。

一是科学编制预算。要克服绩效预算意识薄弱,凭经验估计,拍脑袋决策的不良倾向,要按照项目的实际需求和项目的实际人力、物力和财力预期支出,根据当前的实际市场情况和项目实施期间可能发生的变化情况来编制预算计划,要根据需要制定课题项目预算评审评估制度,建立由各方面人员组成的预算评审评估机构,分别从学术角度、人力资源管理角度、市场需要推广的角度、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角度作出客观公正准确的评价。预算报告,要统筹解决财务管理与其他管理的协调配合问题,突出以全面财务管理为中心的全面质量管理思路,确保实行以资金为主线的全过程管理。

二是加强预算的权威性,提高预算的执行力。要维护预算的权威性,一般不再调整,发现问题确实需要调整修改的,要经过规定的程序,获得相关部门同意,经领导机构批准,才能修改预算。要强调提高预算的执行力。一般不允许随意变更预算,不允许调整预算支出结构,要强化财务部门对预算执行的控制权和监督权,财务部门管理和监督预算的执行,对违反预算的做法进行制止,提出处罚建议,必要时有权直接纠正和处罚。

(二)加强队伍建设,培养综合型复合型财务管理人才

解决各种难点,最根本的是建设过得硬的队伍,培养综合型复合型财务管理人才。工作经历比较长的财会人员,偏重于财政性资金的管理。工作经历比较短的财会人员,偏重于市场化的资金的管理模式和途径。会计专业的从业人员对财务管理熟悉,对农林知识缺乏,对农林科研的情况更是缺乏了解。当前,要把财会人员的培训作为重中之重,把培养综合型复合型财务管理人才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办法进行全员培训。培训的重点是进行农林科技研究和全面财务管理专业知识的的融合沟通。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