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小学生课堂注意力的培养十篇小学生课堂注意力的培养十篇

小学生课堂注意力的培养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3:53:49

小学生课堂注意力的培养篇1

【关键词】小学语文;培养;注意力;吸引力;锻炼

中国大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学生发自内心的“乐而为之”才能对教师的“传道授业”积极主动地吸收、消化、运用,进而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乐于学习,快乐、主动参与学习,进而达到掌握知识和技能的目的。心理学认为,注意是人在清醒意识状态下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有位教育家说过:“注意是我们心灵的唯一门户,意识中的一切必然经过它才能进来。”只有那些进入注意状态的信息,才能被认知,并通过进一步加工而成为个体的经验,其目标、范围和持续时间取决于外部刺激的特点和人的主观因素。如果学习时学生注意力分散,心不在焉,就很难集中在一定的学习对象上,就会导致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现象发生,也就不能很好地感知和认识教材。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应采取多种有效方法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努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益。

1重视课前三分钟,唤起学生的注意力

在一节课的开始,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学生的兴奋点有时还停留在上节课的内容或课间所从事的活动中。能否把学生由“课下”导入“课上”,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一堂课的成败。因此,为了将学生分散的注意力吸引到特定的教学任务和活动之中,使学生的思维尽快达到最佳水平,我们可以结合小学生爱说、爱唱、爱表演的特点,在课前三分钟开展说唱儿歌或饶口令等活动,引导学生将分散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如在教学二年级上册17课《酸的和甜的》时,上课前孩子们还正在互相聊着课间好玩的游戏,我便打开视屏让孩子们观看动画和听《狐狸和葡萄》的儿童歌谣,孩子们立刻安静了下来,注意一下子回到了老师这儿。

2巧妙引入新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经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我们常有这样的体会,即使在教学秩序比较差的班级,只要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几乎都能集中注意力,进行一定的思考。为了迅速处理信息,寻找问题的答案,促使他们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在引入新课时,通过巧妙地设疑提问,就能把学生的注意力紧紧钳住。教学实践证明,猜谜引入法、游戏引入法、直观引入法等都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在唤起学生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同时,刺激大脑兴奋中枢,使学生处于兴奋状态,迅速进入角色,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如在教学二年级上册16课《风娃娃》时,我对孩子们说:“孩子们,我们来猜个谜语怎么样?”我开始念起了谜面:小树见它招手……云儿见它让路。孩子们立刻活跃来,各自开动着脑筋,并互相商量着,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3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注意力

小学生的特点是活泼好动,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短,自制力较差。他们的注意力最长只能坚持10—15分钟左右,大脑就会出现阶段性疲劳。如果将他们的学习当作单调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过程,将会使他们的兴趣荡然无存,课堂上表现为无精打采,注意力分散。据此,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利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上课认真听讲、专心学习的好习惯。

(1)利用游戏、比赛。低段语文教学游戏和比赛简单易行,是培养学生情绪和提高注意力的有效方法,深受孩子们的欢迎。在游戏、比赛中,学生注意力往往高度集中,兴趣极高,接受知识轻松,处于主动学习状态。例如:在教学一年级语文上册《自选商场》时我将游戏和比赛同时进行,在教室一角布置一个自选商场的场景,请4位孩子代表各自的小组自由选购物品,看谁选的多,并告诉大家自己选了哪些商品(面向所有孩子读卡片)这样每个孩子都能集中注意力参与活动,既得到了听说的训练,又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2)利用直观教学手段,易于引起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例如:在教学一年级语文11课《我多想去看看》时,教师可以播放和课文内容相关的有关北京的一些视频,这样,紧紧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增长学生的见识,更激发学生到北京去的愿望。除此之外,简笔画教学也深受学生欢迎。

(3)控制调节课堂教学节奏学生的情绪与课堂教学节奏有着直接的关系。一节课如果学生情绪涣散低落、烦躁惊恐,教师即使手舞足蹈,口若悬河,也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相反,热情洋溢、欢快喜悦的课堂氛围,将会使学生喜欢语文,爱上语文课。因此,教师一定要关注学生的情绪,随时调控教学节奏,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当发现学生疲倦时,穿插一些趣味性的东西,让学生唱一唱,动一动。当发现多数学生已掌握教学内容,表现出注意力涣散,漫不经心时,应加快节奏,增加密度或增添一、二个小游戏或进行表演比赛。教师要善于消除不良情绪,让学生注意力始终跟着老师转,并积极参与思考。

(4)通过学习目的的教育让学生认识到语文学习的重要性,是使学生保持有意注意的重要因素,是语文学习的内驱力。一个人对学习是否专注,往往与其学习目的是否明确有很大关系。如果学习目的明确,就会长时间集中注意力,而有效地继续学习,注意力就会最大限度、持久有效地发挥作用。

4锻炼学生的注意力,调整情绪和精神状态

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个艰苦的脑力劳动过程。光有兴趣和动机是不够的,必须磨练意志,增强自制力,养成专心学习的良好习惯。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设置教学障碍,锻炼学生的注意力。例如:上完一课的第一课时后,进行听写上一课的生字,对表现好的孩子给予表扬。由于一些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就使老师不能从素质教育考虑,而大搞“题海战术”。学生疲于应付作业,这就转移了学生注意力。因此,教师布置作业应少而精,使学生每天都有良好的精神状态,集中注意于学习。另外,教师还应善于运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入境乐学。因为一种良好的学习气氛,一个整体和谐的班集体,是集中学生注意力的大背景。在这个背景下才能形成普遍全神贯注的大气候,有了这种大气候,注意才能真正地入神,教学效益也才会从整体上真正地提高。

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人们从外部获得信息的90%以上是通过视觉渠道获得的。在语文课堂上,正是由于教师的声情并茂、讲做结合,才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注意,加深印象。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的语言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脑力劳动的效率。”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语文课上学生能否专心学习是关键,所以,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讲究教学艺术,利用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注意和兴趣,不断培养学生有意注意的学习品质,切实提高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总之,要从多方面入手,课内与课外结合,用有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注意力,以促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益。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创新教育探引》.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小学生课堂注意力的培养篇2

一、重视课前三分钟,唤起学生的注意力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一节课的开始,学生的兴奋点有时还停留在上节课的内容或课间所从事的活动中。能否把学生由“课下”导入“课上”,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一堂课的成败。因此,为了将学生分散的注意力吸引到特定的教学任务和活动之中,使学生的思维尽快达到最佳水平,我们可以结合小学生爱说、爱唱、爱表演的特点,在课前三分钟开展每课一歌、有谜同猜、绕口令等活动,开发他们的非智力因素,引导学生将分散的注意力集中起来。

二、巧妙引入新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经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我们常有这样的体会,即使在教学秩序比较差的班级,只要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几乎都能集中注意力,进行一定的思考。为了迅速处理信息,寻找问题的答案,促使他们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在引入新课时,通过巧妙地设疑提问,就能把学生的注意力紧紧钳住。实践证明,猜谜引入法、游戏引入法、直观引入法等都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在唤起学生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同时,刺激大脑兴奋中枢,使学生处于兴奋状态,迅速进入角色,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三、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注意力

小学生的特点是活泼好动,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短,自制力较差。他们的注意力最长只能坚持10_15分钟左右,大脑就会出现阶段性疲劳。如果将他们的学习当作单调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过程,将会使他们的兴趣荡然无存,课堂上表现为无精打彩,注意力分散。据此,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利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上课认真听讲、专心学习的好习惯。

1.利用游戏、比赛。英语教学游戏和比赛简单易行,是培养学生情绪和注意力的有效方法,深受小学生欢迎。在游戏、比赛中,学生注意力往往高度集中,兴趣极高,接受知识轻松,处于主动学习状态。例如:在学四年级第一册unit4(B课)head/eyes/nose/mouth等时,安排一个比赛,把全班分成几大组,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到教室前面参加比赛,每组代表面向本组同学,教师、台下同学先后向每组代表发令,如:touchyourhead/eyes/nose/mouth等,要求代表按指令指对部位,全体学生为评判员,用Yes/no随时作出判断,全部做对的代表为他们小组获得一个奖品。这样每个同学都能集中注意力参与活动,既得到了听说读的训练,又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2.利用直观教学手段,易于引起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直观教学手段还有利于将学生的注意力按教师的教学思路进行转移。例如:在学习therebe句型时,先设计一个park的基础框架图形,然后,利用拼图法学习。讲thereisatalltreeinthepark。就在park里贴上一幅画有talltree的小图;学thereisaboyunderit.就将画有aboy的小图贴到tree下,这样,学到哪里就贴到哪里,学生始终保持注意力集中不走神。除此之外,简笔画教学也深受学生欢迎。一个好老师利用简笔画可以把学生从课上带到公园里、高山上、商店里…。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电脑动画、录音录像、投影等电教手段,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专心学习。

3.控制调节课堂教学节奏学生的情绪与课堂教学节奏有着直接的关系。一节课如果学生情绪涣散低落、烦躁惊恐,教师即使手舞足蹈,口若悬河,也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相反,热情洋溢、欢快喜悦的课堂氛围,将会使学生喜欢英语,爱上英语课。因此,教师一定要关注学生的情绪,随时调控教学节奏,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当发现学生疲倦时,穿插一些趣味性的东西,让学生唱一唱,动一动。当发现多数学生已掌握教学内容,表现出注意力涣散,漫不经心时,应加快节奏,增加密度或增添一、二个小游戏或进行表演比赛。这样,歌曲、表演、游戏等教学活动此起彼伏,高潮迭起,扣人心弦,促进学生集中注意力。教师要善于消除不良情绪,让学生注意力始终跟着老师转,并积极参与思考。

4.设置教学障碍,锻炼学生的注意力

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个艰苦的脑力劳动过程。有兴趣和动机是不够的,必须磨炼意志,增强自制力,养成专心学习的良好习惯。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设置教学障碍,锻炼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学习了元音字母在开闭音节中的发音后,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拼读比赛。学过的单词、句型,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背下来等。限制时间,规定条件,明确任务,让学生自己约束自己,使注意力发挥最大作用。

5.明确学习目的,保持学生的注意力

通过学习目的的教育让学生认识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是使学生保持有意注意的重要因素,是英语学习的内驱力。一个人对学习是否专注,往往与其学习目的是否明确有很大关系。如果学习目的明确,就会长时间集中注意力,而有效地继续学习,注意力就会最大限度、持久有效地发挥作用。

小学生课堂注意力的培养篇3

一、小学生课堂注意力不集中的主要表现形式

小学生课堂注意力不集中,即所谓的上课不专心,这是在小学生课堂上十分普遍的现象,也是、导致教师上课实效性低的重要原因之一。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活泼好动、坐不住、安静不下来。比如许多小学生在课堂上“很忙”,一会玩橡皮,一会削铅笔,一会看看窗外的小鸟和天空,要不就去招惹周围的同学,一刻也不清闲。心不在焉、老走神。尤其是思考问题、较安静时,他们往往会想人非非、心神不定。有时再加上季节的原因,他们就会无精打采,一会儿就会睡着。粗心马虎、差错连连。由于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做作业时马虎大意,会把“犬”,写成“大”;把“体”写成“休”等。错误连连、笑话百出.真有点让你哭笑不得学习做事拖沓、磨蹭、虎头蛇尾、效率不高。当天的任务总是完成不了,天天让大家等他掌握才能往下进行,影响课堂教学质量。

二、小学生课堂注意力不集中的主要原因

1、小学生对所学内容不感兴趣。如果对课堂上所学内容不感兴趣,那么学习对他们而言是一件苦差事,就需要相当大的意志力去集中精神。稍不留意,便会分心。如:在课堂上小学生不喜欢看着黑板听老师讲某个字要注意哪一笔画,稍微一走神,自己再写这个字的时候就会出错。

2、小学生易受外界环境的干扰。由于年龄的特点,小学生在学习时容易分心.跟学习环境也有很大关系。如:课堂上让大家完成习作时.有小学生在哼儿歌,有小学生在背古诗,还有的在窃窃私语,致使想认真习作的学生也没法安心写作了。

3、家庭教育的弊端。由于现代教育观念、情感等因素,家长往往过度溺爱孩子。甚至包办代替孩子做作业、打扫卫生等,使孩子养成严重的依赖性,缺少自主性和自理能力,以至独立学习、做事时无法集中注意力与老师的教学方式也有关一定关系。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方式方法过于死板、陈旧,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感受性.从而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有的教师在组织一堂课的时候,只局限于备教材,忘了“备”学生,没有考虑学生的现有水平.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三、培养小学生课堂注意力的措施

小学生课堂注意力是小学生课上伴随各个心理活动而产生和发展的不可缺少的心理状态,没有注意的参加.不可能有比较稳定的心理反映,也就难以完成认知过程。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课堂上的注意力呢?

1、激发小学生学兴趣是培养其课堂注意的重要手段。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也直接指示学生课堂注意力的目标和方向。在教育教学中,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对学生的了解程度等是影响小学生课堂学习兴趣的主要因素。为此我从教法、教材、学生的角度,从三个侧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切实改进教学方法。学习中总是有一些枯燥无味的内容,在教学这些知识时,有赖于教师用新颖的方法,把枯燥乏味的东西变为津津有味的内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小学生来说,游戏是他们喜爱的活动。在游戏中可以训练孩子注意力,激发孩子兴趣,使孩子心情愉快,让他们在活动中求知。如在教《失物招领》这课时,可以设计了“我是小小环境保护家”的游戏,通过“检查”他人周围的环境整不整洁,使小学生走进角色并学以致用。这样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在活动中有意识地培养了小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和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另外还可以开展展示活动,让小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如小制作展示、作业展示、照片展示等,给小学生展示学习成功、成果的机会。又或是开展情境陶冶活动.创造一定的情境,让小学生置身其中,受到心灵的感染,从而陶冶情操,激起小学生课堂上的注意力。

(2)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到新颖而又无知时.最能诱发好奇内驱力,从而激起求知、探索等学习意愿。若教学内容过深.使小学生畏而却步,打击学习积极性;若学习内容过浅,唾手可得,也会丧失学习兴趣。因此要从小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要让教学走在小学生发展的前面,注意深浅得当。促进学生的发展。

(3)充分挖掘学科知识中的兴趣点,“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每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的知识特点,小学生对某学科的兴趣.往往是由该学科特别有趣所引起的。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掘学科知识中那些使小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如在教《荷叶圆圆》这课时,不但可以把文中插图和课前搜集的图片展示给大家看,还可以让小学生自己把图片贴在黑板上,展示小动物们在荷叶里的愉悦。以此来带动课堂气氛,引起小学生对教师课堂内容的兴趣,力求最优教学效果。

2、把握一堂课最佳时间,集中小学生课堂注意力教育学家鲍尔曾经说过:“时间是教育王国的金钱教育需要时问.它可能而且确实是发生在时间的任何一个瞬间的过程。”这就告诉我们需要把握儿童的学习时间,尤其是那闪光的瞬间。对儿童的研究表明:7到10岁儿童连续注意约在20分钟,10到12岁儿童连续注意时间约在25分钟。所以教师要组织好教学过程,利用好连续注意的最佳时问,才可以保证课堂效率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教学《桥》时,教师一开始就发问:“你见过洪水吗?”“怎样形容?”“看见洪水你心里什么感觉?”这样三个问题六分钟就过去了,而且有的学生可能头脑还一片空白,有的可能已在酝酿与周公约会。笔者在处理时会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直奔主题.在观察图片和讨论的过程中把握故事发生的恶劣环境。直观形象和语言相结合,讨论和讲解相结合,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把握住了课堂的最佳教学时间,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了,课堂效率也自然提高了。

小学生课堂注意力的培养篇4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造思维培养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1-0063-01

一、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

语文是一门思维性比较强的学科,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可以获取发散性思维培养,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最佳条件。教师在课堂上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学生在分析问具体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进行分析,看待问题深度会更深。为学生今后学习奠定基础,使得学生学习能力以及学生态度都有所改变。在课堂上,学生要配合教师进行培养创造性思维,这是一项非常重要之任务,它能够引导学生养成独特个性,提升学生各个方面能力。学生创造性思维得到培养之后,他们能够更加精准的看待问题,能够从不同角度解析问题。在今后不论学习还是生活中,遇到问题时,学生能够沉着冷静的分析问题,使用发散性思维解答难题,使得生活和学习更加顺畅。小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他们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比较强,教师要利用这一优势,努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二、创新思维培养

(一)教师方面

在以往教学中,教师总是习惯性的进行满堂灌,教师在课堂上一味的给学生讲解,学生一味的记下笔记。课堂教学缺乏民主,缺少活力,学生无法展现出活力和魅力。有的课堂学习,学生没有发表意见的机会,教师成为课堂的主体,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无法得到培养。教师在给学生进行培养时,应该转变教学观念,转化自身位置,将学生看成主置。在课堂学习中体现出主体作用,发扬民主精神,使得学生拥有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学生学习兴趣被提高,他们参与学习,使得课堂更加活跃[1]。教师要鼓励学生不断提问,这样能够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体现出“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理念,让学生注重学习,在学习中注重总结和提问。如果学习出现问题,学生要善于思考和解决问题。课堂上,教师要注重课堂氛围,要将积极、乐观的心态融入课堂教学中,这样才能融洽学生关系,学生和教师建立平等关系,学生创新思维在轻松的课堂中较容易被培养出来。

(二)课堂方面

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培养,这个课堂创造性活动息息相关。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注重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给学生创造出有利的教学环境。小学生学习,要注重解放思想,让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可以畅所欲言,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去解读身边事物,不再将教师的话语当成唯一答案。学生思想得到解放,他们身心获得自由,他们在课堂学习中能够敢想敢说。基于该基础上,学生的课堂环境充满乐趣。可以这样定义,课堂环境是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重要场所,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小组谈论,或者是作业互改形式,给学生创造出良好学习环境,帮助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培养。使用这些形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够得到培养,他们在课堂学习中,不再感觉压抑,可以任意放开思维[2]。

(三)学生方面

学生想要获取相应的创造性思维,自身应该具备好奇心以及求知欲,这是学生获取创造性最大动机之一。小学生他们都具备好奇心,而且好奇心比较强烈。他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一般都会刨根问底。教师基于小学生这一特性,在课堂中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使用一些新颖的教学设备,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在浓厚的学习兴趣中,他们的创造性思维逐渐被培养[3]。

三、注重发散性思维培养

教师进行语文教学时,应该注意学生发散性思维培养。给学生一个简单的问题,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寻找答案。他们可以集中的看待该问题,又可以分散的看该问题。从比较中寻找最佳的答案,学生的思维得到培养。简单而言,教师要抓住学生兴趣点,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性的思考问题,学生给出的答案,教师不能否定其结果,而是应该肯定。学生一遇到学习难题不能退缩,要从不同的角度和方向进行思考,寻找更多解决问题方法。鼓励学生在课堂中发表意见,这些意见可以是标新立异,只要是来自学生想法便可,学生敢于向创新方向开拓。另外,教师要鼓励学生学会分析对比,在对比中寻找探索性思维,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创造能力。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学生原有的创新潜能基础上培养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学生遇到简单的问题。学生可以通过自我思考,自我寻找应对方法。学生解决了问题,教师要给学生鼓励,鼓励学生在今后学习中,勇敢尝试自我方法,通过自己努力从而解决问题。该成就感是其他感觉无法替代,正是学生获取创新性思维培养最佳途径之一。教师也可以使用“合作式”或者“讨论式”的方式,动员每位学生进入讨论活动中,每个人根据活动感想发表自我意见。学生不断在交流中,学习更多知识。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选择那些新颖的课题,给学生进行训练。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课题学习中,学生加深了对文章理解,从而丰富自身情感,学生在创造性思维中获得成就,获得成功之喜悦[4]。教育要适应社会发展,跟上社会发展脚步,学生学会应变,学会使用创造性思维解答问题。语文教学中,教师进行创造性思维培养时,要关注学生情感变化,关注学生创造性思维差异性。注重综合培养,将学生发散性思维、复合思维以及求同思维进行培育,这样才能符合当今社会发展需求。在社会不断发展的当下,教师应该更换教学方法,树立全新的学生观,将自我定位为学生主人。不断的鼓励学生多思考,多提问。这样才能够活跃思维,才能提升创造性思维。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当今社会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我国在努力推行改革,努力使用新姿态迎接社会发展。小学语文教学注重培养学生思维,教师在给学生传输知识的同时,要注意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才符合当代教学需求,才满足社会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张春娟.文学批评中韵语文学――萨义德与德曼语文学思想比较[J].人文杂志,2013年3期

[2]王小东.三思语文课堂中的教学对话――以省初中语文优质观摩课为例[J].语文建设,2013年4期

小学生课堂注意力的培养篇5

【关键词】课堂教学“六步”培养法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2)07-0086-01

历史课堂教学在普通高中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历史课堂教学,使学生学会用科学的历史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习从历史的角度去了解和思考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关注中华民族及全人类的历史命运,为学生进入更高层次的学习和走向社会奠定必要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

历史课堂教学是一项既易又难的工作,“教无定法”。“易”在历史是一门以人文为基础的学科,在学习中难度不大,只要努力识记注意方法即可。“难”在历史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厚积薄发的过程,要教好历史,学生理解,考出高分,则特别难。

鉴于笔者在新课程历史课堂教学中具体遇到的一些问题和在新课改教学中的体会谈几点自己的看法,就如何搞好新历史课堂教学浅谈自己的一些认识。笔者所在的学校是偏远地区的一所普通高中,教学理念和教学基础设施的配置较落后,在具体的实践中笔者把历史课堂教学分成六个重要环节,即“六步”法,着重培养学生的六种能力。

一培养学生“听课”的能力,让课堂教学更充实

“向45分钟要质量。”听课是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环节,不管什么课,听课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其他环节和学习效果,培养“听课”能力对文科历史的学习尤为重要。只要认真利用课堂的45分钟,基本不需要再用其他时间复习。历史课上,笔者主要引导学生记忆当堂课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关键的历史事件、关键的时间、事件的简单经过。如讲授“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章中“宗法制和分封制”的知识点,就要求记忆“宗法制和分封制”关键词及其内容,复习时就可以以该知识点为中心展开对历史知识的记忆,当堂讲当堂记,做到当堂消化。要求每位同学在每章中重点记关键事件以加深课堂印象,培养学生听课能力。只要长期坚持,就有效果。

二培养学生“思考”的能力,让知识系统化

历史知识大部分是基础性的史实。历史事件是死的,只有经过思考,让学生用科学的历史观分析问题灵活掌握,才能真正成为活的知识。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就是在教学中要学生理解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原因、经过、结局、影响;就是要将课内外知识、国内外知识结合起来,尤其是历史知识的横纵结合。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分析历史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如引导分析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原因、经过、结局、影响之间的联系,拓展历史知识,提高学生分析、理解、应用知识的能力,让学生积累必要的人文历史社会知识。

三培养学生“识记”的能力,让回忆更轻松

历史的教学中,最基础的历史知识是需要“识记”的。在历史教学中我注意培养学生的“识记”能力。如历史事件就需重点记忆时间、地点、人物等特殊历史史实。识记能力的强弱,决定了历史学习的质量。培养学生的识记能力,我的做法主要是教会学生一些简单易行的记忆方法,如谐音记忆法、故事记忆法等。如“”时间是1919年,在记忆中可谐音为“幺舅、幺舅”;唐朝建立时间为618年,在记忆中可谐音为“留一把”。用故事记忆法可在教学中讲一些小的历史故事,把历史事件故事化,如新航路的开辟一节中“哥伦布”的故事等。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识记”能力,增加学习兴趣。

四培养学生“记笔记”的能力,笔耕不辍、知识常新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记笔记可以使知识信息长期完整的保存。但“记笔记”的习惯需要培养。为了培养这种习惯,我在课前给予提示,课后定期检查和指导。培养“记笔记”的能力,使学生在课堂上做到手、脑相互协调,使其在听课中“眼到、心到、手到”,通过培养学生的“记笔记”能力,提高45分钟的学习质量。笔记在系统的复习中还可以作为资料长期使用。

五注意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能力,让知识牢记

作业在历史教学中属于反馈环节,通过做作业,可以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在历史教学中我注意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能力。我的做法是在课堂教学中除讲课外,注意在课堂上留出时间,每节课后的作业在教师的监督下完成。要求每位同学自己认真思考,独立完成课堂作业,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注意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让课堂更和谐

小学生课堂注意力的培养篇6

一、根据化学特点,挖掘人文教育因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程改革下的化学教材蕴含丰富的人文教育因素,强调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只要教师认真钻研课标,梳理教材,研读教参,就能发现许多人文教育因素,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积极参与学习的欲望,并提高其学习效率。

1.注重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诱发学生学习动机。随着社会与经济的进步与发展,化学知识在人类生产与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如农业生产使用的化肥、药品的生产、治理环境污染、化工产品、石油工业、水资源的保护等,都离不开化学知识。因此课堂教学中要挖掘教材的人文教育因素,注重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并把环保、农业、能源及原材料等相关知识进行整合,让学生体会到化学知识的重要性,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从而诱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积极情感和热情,提高教学实效性。

2.注重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几乎每一单元课都有相关实验内容,在实验中发生的离奇现象,不仅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激发学生参与实验的兴趣与欲望,从而培养学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的习惯与能力,培养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意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师要对实验内容进行梳理,精心设计实验方案及注意事项,体现实验的趣味性、科学性,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注重审美教育,保持学习兴趣的稳定性与持久性。化学教学内容有着丰富“美”的内容与现象,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陶冶学生情操的好素材。因此课堂教学中要抓住实验产生“美”的现象,及时进行“美”的教育,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稳定与持久,从而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其探究欲望和动机,提高学习效率。如高锰酸钾遇水变紫红色;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花四射;氨气急剧溶于含有酚酞的水中会变成红色的喷雾等奇妙现象,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化学“美”的求知欲望,促进学生审美能力提高。

二、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是课堂教学重要目标之一,也是“三维”教学目标的重要体现。因此,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注重知识传授,更要注重学习方法指导与培养,从而使学生有效参与学习活动,提高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1.注重阅读习惯培养。阅读不仅是所谓的文科学习方法,理科也要重视阅读。只有阅读教材、读懂教材,才能深入思考,并提炼出核心知识,抓住关键词,增强参与学习意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并不是盲目地阅读,而要设计一些相关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并思考,从而对教材所学内容进行梳理,做到心中有数,为课堂学习提供帮助与服务。事实证明: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不仅对现实学习有帮助,而且对学生终身学习非常有益。

2.注重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培养。发散思维是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表现,是学生创新能力形成的基础。因此课堂教学中,要鼓励学生不惧权威,敢于挑战,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特别化学学习中,对于实验中出现的神奇无比的现象,要理性思考,遇到问题要大胆猜测,并进行多次验证,不断总结与反思。同时围绕教学目标、重点知识,为学生创设探究问题、交流与展示自己的平台,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参与探究的能力,养成善于思考、敢于质疑的学习品质。

3.注重小组合作学习指导与培养。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与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并驾齐驱,成为新课程改革的三大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是高效课堂的重要组织形式,是学生参与讨论、进行交流的最好方式,因此被教师广泛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如教学《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一课时,学生经过实验得出结论后,教师要及时指导学生进行讨论与思考: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是什么(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怎样收集二氧化碳气体?为什么?如何检验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氧气的制取有什么不同?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并交流与分享其成果,体验成功的喜悦。

小学生课堂注意力的培养篇7

一、基本习惯的养成是培养音乐素质的基础

1.音乐课堂有着其他课程都需要遵守的基本习惯和要求,比如课前准备要做到整队快、静、齐。上课要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和提出问题。

2.音乐课堂因为其自身特殊性,有着其他科目课堂没有的特殊习惯和要求。然而,要形成某种习惯,我们需要多次重复和强调。尤其是小学生,而在小学阶段通过多次训练习得的习惯,更容易延续到今后的学习。因此,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我们需要重视基本习惯的养成。那么,音乐课堂特有的习惯有哪些呢?依笔者浅见,应该包括以下几点:一是正确的坐姿。尽管其他科目的课堂也要求正确的坐姿,但音乐课堂要求坐姿正确有着更重要的含义。比如,在平时音乐教学中,学生离不开歌唱。然而,正确的坐姿可以直接影响到歌唱时的气息状态,因此,音乐课更加强调学生保持良好的坐姿,注意发声时的坐姿以及演唱时的坐姿。在音乐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教师要经常留意学生坐姿是否正确并及时纠正不正确的姿势。二是收放自如的“开口”。在音乐课堂上,我们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学生看到一首新歌,尽管完全不会唱歌曲的旋律,但总喜欢拿起书本就开口哼唱。这种“开口”不利于培养学生认真聆听教师说话和歌唱的习惯,也不利于课堂纪律的组织。因此笔者认为,在音乐课堂上要特别留意学生的无意识“开口”,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放声歌唱,但是建立在一定的基础上,而非扰乱秩序的胡乱哼唱。

二、音乐兴趣爱好的激发是培养音乐素质的催化剂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音乐兴趣爱好的激发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动力,有助于教师进一步对学生音乐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通过科学组织书本内容、多样化的呈现音乐表达方式,不断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除书本内容,可以搜集更多的资源给学生欣赏。尤其是在学生接触民族音乐的时候,可以渗透一些文化性内容,增强学生的兴趣,避免枯燥的学唱。

三、唱歌教学是培养学生音乐素质的重要手段

唱歌教学牵涉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培养。根据笔者浅薄的经验,将唱歌教学中的学生素质培养总结为以下几点:

1.养成认真聆听的习惯。在学唱之前,为了让学生对音乐作品形成大致的印象,我们需要让学生聆听作品。在小学阶段,笔者认为,要强调在学唱之前认真聆听音乐旋律的习惯。在最开始的聆听中,学生应尽量减少随意哼唱,为后面的学唱奠定基础,也为听赏教学形成良好的习惯。

2.形成良好的节奏感。小学生学唱能力强,旋律易上口的旋律很快就能学会,但在节奏感方面,教师应当多强调。在教学之前,可以针对某作品出现的节奏进行训练。通过模击节奏,在歌唱中划拍,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当学生出现抢拍、托拍等情况时,教师需要重点教学击破难点。从小学阶段重视节奏的训练,肯定能为学习今后的音乐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3.注意歌唱状态。歌唱状态指的是声音的状态。在平时教学中,我发现很多学生在学会一首歌后,喜欢以喊叫方式进行歌唱,一味强调音量,忽略了与音乐情绪相吻合的声音状态。而且在喊叫中,学生容易走音、跑调。因此,在小学音乐课堂,我们需要重视歌唱状态的培养,这是学生提高音乐素养的重要方面之一。

4.培养学生的表现力。

每首音乐作品都在表达一定的情感,音乐教育也是情感教育。因此,在学完一首音乐作品后,教师需要强调音乐应该如何表现更好,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多鼓励学生上台表演,以个别带动集体,挖掘表现力丰富的学生。

四、创造力的培养是音乐素质的翅膀

音乐是一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要学科,在音乐教学中,尝试把创造性思想运用于课堂实践中,努力对学生进行创造能力的培养。实践证明,这不仅能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长处,还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潜能,激励学生锐意创造的开拓精神。

音乐教育改革以后,各种版本的音乐教材内容的编写都重视对音乐创造力的培养。小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教师更应当通过各种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这方面能力如果在小学阶段不及时培养,我想学生越长大就越难拥有创造力。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我们可以利用教材中设计为歌曲旋律填写歌词、旋律创编接龙等内容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有了音乐创造力这双翅膀,我想学生的音乐素养才能算真正上一个台阶。

小学音乐教育不是单纯的唱歌教学,而应该本着为学生终身爱好音乐、学习音乐的目标前进。小学音乐教育也是为今后学校或学生自己学习音乐奠定基础的重要阶段,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们都应当思考如何从小注意提高学生音乐素养并为之奋斗。

小学生课堂注意力的培养篇8

一、激发学习的动机。

小学生产生厌学的原因一般有两种:一种是不知道为什么而学,缺少学习动力;另一种是学习负担过重且学不得法,学不懂学不会,越学越苦越累,因怕苦怕累而厌学。前者属于情感障碍问题,后者属于认知障碍问题,要变厌学为乐学,首先要解决学习动机问题。

学习动机即学习的内在动机。对于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而言,其直接学习动机主要是想得到老师的表扬,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特点,使每个学生都有接受适当表扬的机会,激发其直接学习动机,然后再逐步培养小学生间接和长远的学习动机。

二、培养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开启成功大门的钥匙。学习兴趣是力求认识新事物、渴望获得新知且带有强烈情绪的意向活动,也称求知欲。在这种求知欲的支持下,小学生会产生自觉学习的需要。而当这种求知欲得到满足而产生愉悦感时,这种学习兴趣又会受到正强化,变得更加强烈。如此良性循环,会引导无数小学生走向成功,走向卓越的明天。

培养小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应因人而异、因时因地而异。一般情况下,其方法主要有:质疑设问、鼓励创新、开展游戏、挖掘教材内容等等。

当然要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应坚持愉悦性原则,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创造愉快轻松的情境、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快乐学习,在愉快中求自主发展。

三、培养自信心。

自信心是小学生建构在他人对自己肯定评价和在成功体验积累基础上的自我意识。其中教师是学生自信心产生和发展的主导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信任学生、鼓励学生,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对小学生饱含期待和爱意,让学生每天都有施展才华的机会和舞台,让每一位学生每天都饱尝成功的体验、让成功的喜悦照亮毎一位学生的心灵世界,使他们在成功中体验到做人的欢乐和尊严,以“我能行”、“我必胜”、“我会成功”的心态去拥抱明天。当学生犯错误或遇到困难时,教师更应多份耐心和爱心倾力予以支持和帮助、切勿讽刺挖苦、揭短打击。目前我国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最薄弱环节在于自信心不足、自卑感太重,因此我们在课堂中应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来抓。

四、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课堂教学中,应通过心理辅导、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认真听讲、积极思考、敢于发言、敢于创新等好习惯。良好的听课习惯是听课质量的有效保证。由于低年级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还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经常会发生听课“走神”的现象;还有的学生往往只注意听老师讲,同学发言时却漫不经心。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十分注意观察每一个学生,不时用鼓励、表扬、眼神提示等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及时引导学生认真听别人发言。还鼓励学生能互相评价、对别人的发言给予补充,指出没听懂的地方,并大胆提出来。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能尽快地实现从学前幼儿到小学生的角色转变过程,使他们能集中精力投入学习,认真上好每一堂课。教师在课堂上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的同时,一定要鼓励学生多动脑,多思考。坚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就能帮助学生较好地消化所学的知识,逐步养成勤于思索的好习惯。课堂上,教师还应关注每一个学生是否积极举手发言,从发言中教师可以明了自己的讲课效果,也可以判断出学生听讲是否专心,思维是否活跃。对于那些基础差点的学生,只要能站起来发言就可表扬,哪怕讲对一点点,也给予鼓励,以此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一年级的小学生发言的准确度不高是很正常的,说得不好的学生教师要多鼓励、多指导,让学生在反复的“试说纠正再说”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经过长期坚持训练,各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

五、培养人际交往能力。

人际关系能力是一种很重要的社会能力。课堂也是培养这种能力的重要场所。教师要利用课堂优势、培养小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要让小学生敢大声讲话、敢辩论、敢提异议,敢挑战,同时又应善解人意,善合作、平等待人,具有人际亲和力。

小学生课堂注意力的培养篇9

[关键词]小学生课堂合作学习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是孩子学业有成的保障。

我认为小学生课堂学习习惯的培养主要是三个阶段的习惯培养:即课前预习、准备,课堂上听说读写思,课后复习、巩固。小组学习的形势能使学生全面参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探索中自己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各项能力。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课堂学习习惯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把课堂中学生的学习习惯总结为六个字:听、说、读、写、思、问。

一、听。即学会倾听的习惯:听老师说,听组内同学说,听他组同学说!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会倾听他人的讲解,只有认真倾听才能提出不同的见解,让学生在“自助、互动”中学习,当然小组长要监督易“开小差”,精神不集中、贪玩的组员,,给予及时引导,从而帮其改正不良习惯!在其他组发言时更要认真倾听,听其正确观点,纠其错误观点,或补充发表自己的见解!

这样培养了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并能使每个孩子得到锻炼,培养孩子的分析和表达能力。

二、说。即积极发言的习惯。

小组合作中,让每位组员都发表意见。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让那些不善于表现自己的同学代表组内发表意见,要多给他们表现的机会,让他们更多的感受成功的,感受到“我也行”。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发言时声音要清晰、响亮,说话要完整,要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对回答的问题师生要给予客观的评价。

三、读。即自主预习,学会看书的习惯。

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就是自己先来自学。要做到认真,仔细,拿着笔边看,边思考,边做标记!培养学生认真阅读课本的习惯,正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开始。教给学生看书的方法,养成学会看书的习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这一阶段教师要巡视课堂,及时纠正不看课本或走马观花的学生的不良习惯。

四、写。即做好课堂笔记,做好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的习惯。

要注意培养学生严肃认真,一丝不苟、认真负责的态度和书写工整、答题格式规范的习惯,以及及时改错的习惯。在此要注意发现已学习的内容却无任何标记的同学,让组长给予帮助。注意纠正答题时三言两语,投机取巧,抄袭别人作业与马虎了事的坏习惯。从而在考试中自然而然地养成认真答题的好习惯。

五、思。即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

先安排适当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也让他们对问题的理解和解决产生自己的见解。这样,在小组合作交流时才有话可说,从而避免了部分学生的从众心理。同时,也给那些不爱动脑筋思考或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提供了动脑筋的机会,促进了他们思维能力的发展。

六、问。即提出问题的习惯。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给学生质疑的机会和足够的时间。采取各种形式引导他们敢于提出自己的疑问,并追根问底,敢于提出不同见解,充分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新授课,复习课,习题课,讲评课都应给他们创造机会来质疑,慢慢培养他们提问题的习惯。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除以上六个习惯的培养外,我还注重培养小组合作的习惯。乐于合作,积极地去合作,组员之间相互帮助,尤其是组长,要养成帮助后劲组员的习惯,每次合作时自觉地去帮助他们,这对组长应是一个较高的要求。这就需要老师给予及时地评价激励,对有进步的学生表扬时应对其组长的付出表示肯定!从而将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小学生课堂注意力的培养篇10

关键词:小学生低年级课堂注意力重要性

众所周知,低年级的学生特别活泼好动,自控能力差,注意力难以持久,这就直接影响了课堂效率。在教学实践中,经常会遇到注意力有问题的学生,这些学生给老师和家长带来很多烦恼,他们好动、淘气,经常违反纪律,学习上有很多困难,让老师和家长费尽了心血。据调查表明,学习障碍的学生中,至少有30%--60%伴随有注意力的障碍。可见注意力对学习的影响是非常直接和严重的。它不仅关系到老师的课堂教学效果,更关系到学生自身的发展,尤其对正处于从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发展关键期的小学生。所以,小学生课堂注意力的培养就尤为重要,也是很必要的。

一、小学生课堂注意力不集中的主要原因

小学生课堂注意力是指小学生在课堂上一定时间内集中地关注、反映某事物的能力,也是小学生在课堂上有目的、有意识地自觉主动地获取信息、学习知识和技能的主要手段。如果小学生在课堂上不集中精力,不注意听讲、观察、思考,那就什么也听不懂学不到。

造成小学生课堂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有:

1.对所学内容不感兴趣。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基础教育阶段各科学习的主要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果对课堂上所学内容不感兴趣,那么就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低年级的课堂上学生不喜欢看着黑板听老师讲课,觉得老师讲得没有意思,就不愿意听下去了,就会在课堂上找一些事情做,比如自己玩,和同学说话,发呆等等。

2.易受外界环境的干扰。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注意有年龄特点,越小的儿童注意力越差,且被动注意越占优势。由于年龄的特点,小学生在学习时容易分心,跟学习环境也有很大关系。如:有一次,我在低年级上课,突然有个同学那里不知怎么了,一直往墙上看,我提醒他注意听讲,然后发现好几个孩子都在看,越来越多的孩子看过去,然后有同学说:“蜘蛛,蜘蛛”,我想:蜘蛛有什么大不了的,不是都见过吗?就提醒同学看老师,注意听讲,谁想哪有人理你,蜘蛛可比老师有吸引力多了,他们一直看着蜘蛛在那里慢慢的运动,我赶紧停下不讲了,并告诉同学,蜘蛛不想呆在教室里,它想去外边织网,于是就拿书把蜘蛛放到教室外的树上,过了一会儿,才能继续上课。这要是放在高年级,同学就基本不会受影响,仍然能认真听课,可是低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看到有意思的事情,就会去看,本来听讲的孩子也会收到影响。

3.与家庭教育也有一定的关系。

大家都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完成,家长应该起到督促孩子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要相信孩子。可是有的家长有怕孩子累着,什么都不让孩子做,以至于孩子的独立性很差,上学后,每天都要有一定的学习任务,根据年级不同,学习任务也不一样。例如:有一个孩子,从一年级开始学习,就是奶奶在旁边陪着,有不会写的,奶奶立刻就告诉她,这个不对应该怎么做,天天如此,现在孩子都六年级了,都不能独立做好自己的事情,养成了严重的依赖性,缺少自主性和自理能力,以至做事时无法集中注意力。有一个孩子却正好相反,他的爸爸妈妈也没有学过英语,可是他们按照老师的要求每天让孩子读英语,从小养成习惯,长大根本不用费心。

4.与老师的教学方式也有关一定关系。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方式方法过于死板、陈旧,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感受性,从而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如:在数学教学中,我为了节省时间,没有任何情景设置,也没有任何认知冲突,就自己再讲台上把书上的知识一板一眼的教授给学生,可是我发现学生根本没有注意听我讲课,以至于学习效果不是很理想。

二、抓住学生注意力,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命运。好的学习习惯会让孩子终生受益。善于集中注意力的人,就等于打开了智慧的天窗。培养学生的注意力,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课堂上的注意力呢?

1.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课堂注意力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直接指示学生课堂注意力的目标和方向。在教育教学中,生动、逼真的情境创设,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集中注意力,犹如身临其境。启发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中的各种体验,发挥学生自己的能动性,让学生在课堂上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研究、去探索、去发现。为此我设计了有效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创设生活情境,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是对生活的提炼。《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因此,数学教学要善于把数学问题与生活实际结合,创设贴切学生生活的情境,会使学生在参与学习中体验到数学的价值,进一步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更好地理解数学,掌握所学知识,使学生在四十分钟的时间里充实而有效的学习。

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可直接选取教材中提供的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现实生活情境素材进行加工或自己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生活情境素材作为课堂情境,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如:在进行“位置与方向”教学时,让学生观察他们熟悉的学校,要求他们说一说我们的太阳在学校的什么位置?学生通过观察,说出太阳所在的位置为学校的东边,由此来确定其他三个方向。再比如通过学生所了解、熟悉的社会实际问题(如环境问题、天文问题、旅游问题等等),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的探究知识的情境,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创设故事情境

心理学家研究证明,人在情绪低落时的思维水平只有在情绪高涨时的二分之一。然而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有效的情境,把学生的心理调节到最隹状态,触及学生产生弄清事物的迫切愿望,激发创造性思维的热情和兴趣,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思维的良好状态,思维就得到了大大激活,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童话故事是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的最爱,把数学问题用童话故事的形式描绘出来,能够给数学问题赋予情节,甚至赋予生命,能够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老师可以用语言描绘、画面再现、音乐渲染三者有机结合来创设情境。这种方法适合在低年级的学生中使用。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创设故事情境,让学生从故事中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去学习、去思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课一开头,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故事情景:小熊一家为熊宝宝过生日,一共有五个人,但却只有一个蛋糕,如果每人吃一块应该怎样分。学生利用已学知识,能够得出平均分成五分每人一份。接着让学生思考如果熊宝宝想吃两块应该怎么分?学生将会兴趣盎然地步入新课。

(3)创设操作情境

心理学研究证明:儿童的思维是从动手开始的,切断活动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关键是动手操作,以直观的形式展现在求知者前面,从而亲手发现新知,亲身感受学习的乐趣。同时,《课标》指出:“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小学生具有好奇、好动的特点。而数学知识本身又是枯燥、抽象的,要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就必须符合儿童自身的特点。例如,在教学第五册的“四边形”时,途中设计了分一分的活动,给每组准备一个信封,里面装的是图形,让学生发挥想象,采用不同的分法,使学生在对各种各样的四边形进行分类的过程中,感受这些四边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又如,“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节,由于“分数”对于学生来说是抽象的,因此在教学中我时刻注意将分数的认识与图形的操作活动相联系,发挥动手操作在学生主动建构中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功能,使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在操作活动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活动,积极实践,主动建构知识,提升学生的思维。

2.改进教学方法,培养课堂注意力

学习中总是有一些枯燥无味的内容,在教学这些知识时,有赖于教师用新颖的方法,把枯燥乏味的东西变为津津有味的内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小学生来说,游戏是他们喜爱的活动。在游戏中可以训练孩子注意力,激发孩子兴趣,使孩子心情愉快,让他们在活动中求知。如在教完一课重点单词后,我会用游戏的方法是同学集中注意力的和我一起复习学过的单词,比如大家都知道的砸金蛋,我把单词写在每个金蛋上,同学们只有读出这个单词,大锤才会把金蛋砸破,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涨,但有的同学完成起来有困难,所以我把完成的时间设定为三个时间段,30秒,60秒,90秒,可以自由选择挑战哪一个,顺利完成的同学会得到一个“good”的小贴画,这样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在活动中有意识的培养了学生的注意力。

3.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培养课堂注意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到新颖而又无知时,最能诱发好奇内驱力,从而激起求知、探索等学习意愿。若教学内容过深,使小学生畏而却步,打击学习积极性;如果学习内容过浅,唾手可得,也会丧失学习兴趣。因此要从小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要让教学走在小学生发展的前面,注意深浅得当,促进学生的发展。比如:在教学秒的认识这一课时,我就通过学生都特别熟悉的春节晚会,新年钟声敲响前的倒计时引入,我们一起倒计时,很多孩子都知道秒这个概念,我就没多说,而是把课堂重点放在如何体会秒,一秒能做什么事情,眨眼,拍手,用手指轻轻打一下节拍等等,然后体会一分钟能做什么事情,跳一百多个跳绳,写20几个汉字,做20道口算题等等,从而让学生体会时间一节课是40分钟,是2400秒,很快就要下课了,看来时间过得很快,我们要珍惜时间。

4.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集中小学生课堂注意力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只有一条途径,这就是要形成、确立并且保持儿童的这样一种内心状态―即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状态,使儿童体验到自己在追求真理,进行脑力活动的自豪感。如果教师不去设法在学生身上形成这种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内部状态,那么知识只能引起一种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只会带来疲劳。”

俗话说“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因此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小学生的学习特别重要,应注意培养小学生上课注意听讲的好习惯。要求小学生上课时有两到:眼到、心到。小学生课堂注意力培养,除了要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外,还要使每一名孩子都变得会学、善学、乐学。

6.巧用评价激励机制,集中小学生课堂注意力

学生在训练中,必定会遇到这样和那样的问题和困难,教师要鼓励学生,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的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评价作为学生再学习的一种动力,将会激励学生向下一个目标努力,对进一步学习充满信心。对于学生的注意力的评价,一开始只要有一点进步,给予及时的表扬。利用具有导向性的语言评价和持续物质奖励手段等方法,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提高自己注意力的兴趣。这种学习态度一旦养成,就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并能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注意力虽然体现在课堂上,但影响注意力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学生的已有知识。在教学中要树立大课堂的教学观念,创造条件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让课外的知识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注意力。

注意力的培养和训练,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学会了倾听和思考,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过程,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如何使低年级学生在教学中集中注意力,教学探索,2007.11中国期刊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教育部,2002年9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