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规划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4:14:56

村庄规划总结篇1

一是中共中央一系列会惠农政策出台以及中共中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了“*”期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既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又是农村建设的基础,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动力。

二是村庄布局与建设处于一直无序状态,缺少具有法律效力的规划来指导,急需村庄布点规划指导村庄建设。

三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变化以及农业机械的普遍促进了迁村并点工作。由于历史原因以及村民劳作半径的问题,现状村庄分布非常分散,土地浪费严重,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普及、生产方式的变化、村村通公路工程的逐步实施,大部分居民愿意到路边集中居住,对农村居民点实行迁村并点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二、村庄布点规划的指导思想

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纲要为指导,紧紧围绕统筹城乡发展和解决“三农”问题进行村庄规划建设。

1、村庄布点规划始终贯穿节约耕地,保护基本农田的基本思想,确保通过农村土地集约用地来实现节约耕地的目标。

2、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村庄布点规划并结合本地的自然条件、历史条件和社会经济实际状况,促进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

3、明确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围绕养殖业、农副产品深加工、生态农业、旅游业等几个特色产业为主导的发展思想,确保全镇各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

三、村庄布点规划的原则

1、节约耕地的原则。

2、有利于生产力合理布局、资源合理配置有效利用及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3、小村并大村,路远并路近的原则。

4、以方便农民生产、劳作半径合理为原则。

5、以人为本,体现地方特色的原则。

6、相对集中、节约用地的原则。

7、充分尊重民意的原则。

四、村庄布点规划的期限

规划期限为*08---**年(12年)

五、村庄布点规划的目标

1、引导农民集中居住,合理安排工业片区,促进村庄适度集聚和土地等资源集约利用,构筑合理的城乡空间布局。

2、适宜村庄发展的产业布局,保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3、统筹安排区域性的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实现镇域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的合理配置。

六、各村村庄具体布局

(1)谷阳村

谷阳村现有13个自然庄,总人口3*9人

规划南小、城里合并为南小,规划后人口433人,总建设用地4.3公顷(1公顷为15亩)。李庄、陶庄、洪庄、小王庄、徐庄合并为李庄,规划后人口1106人,总建设用地11.1公顷。前台、后台、花园、马庵园合并为前台孜,规划后人口1740人,总建设用地17.4公顷。朱园内部整理,规划后人口221人,总建设用地2.2公顷。

规划后谷阳村总人口3500人,总建设用地为35公顷,与现庄相比相对节地21.6公顷。

(2)城南村

城南村下辖10个自然庄,总人口3215人

规划陈坝并入路南,规划后人口为612人,总建设用地4.1公顷。蔡庄内部调整、缩减用地,规划后人口150人,总建设用地为1.5公顷。殷湖、刘庄、小李庄、刘塘、小王庄、曹庄都向大李刘西集中,形成较为集中的大李刘西居民点。规划后人口1430人,总建设用地14.3公顷。

规划后城南村总人口为1990人,总建设用地为19.9公顷,与现庄相比节地39公顷。

(3)浍南村

浍南村现有9个自然庄,总人口30*人。

规划张湾、方坎、王庵合并为张0湾,规划后人口为850人,总建设用地8.5公顷。陈庄、张店、黄庄、毕庄、殷楼、义和由于处于京沪高铁西侧,全部并入镇区。

规划后浍南村总人口为850人,总建设用地为8.5公顷,与现庄相比相对节地26.75公顷。

(4)马铺村

马铺村现有6个自然庄,总人口4544人。

规划小殷庄位于京沪高铁以西,全部并入镇区。马铺内部整理规划后人口为1690人。后殷庄、浍连合并为浍连迁入高铁东侧连徐路南侧。规划后人口1440人,总建设用地为14.4公顷。王岗、强圩合并为强圩,内部整理。规划后人口1870人,总建设用地18.7公顷。

规划后马铺村总人口为5000人,总建设用地为50公顷,与现庄相比节地14.1公顷。

(5)殷陆村

殷陆村现有11个自然庄,总人口3555人。

规划乔郢、宋庄并入刘广村,规划后人口为833人,总建设用地为8.33公顷。殷安内部整理,规划后人口449人,总建设用地4.49公顷。后陆湖、前陆湖、洪庄、陆湖合并为陆湖,规划后人口929人,总建设用地9.29公顷。后叶湖内部整理,规划后人口363人,总建设用地3.63公顷。

规划后殷陆村总人口为3500人,总建设用地为35公顷,与现庄相比相对节地56.9公顷。

(6)解河村

解河村现有19个自然庄,总人口4495人。

解河村后店、前店、中店、张店子合并张店,规划后人口640人,总建设用地为6.4公顷,庙西、苇西并入苇东,规划后人口676人,规划总建设用地6.8公顷。寺后、沟西、陈东并称陈东,规划后人口724人,建设用地7.2公顷。代庄、郭圩、先庄、前吴统称为代庄,规划后人口854人,总建设用地8.5公顷。小圩田、农场、圩北并入圩田,规划后人口406人,总建设用地4.1公顷。

规划后解河村总人口3300人,总建设用地为3.3公顷。与现庄相比相对节地46.6公顷。

(7)孟城村

孟城村下辖8个自然庄,总人口为3651人。

规划赵岗迁至学校组,规划后人口380人,总建设用地为3.8公顷。徐庄内部调整,缩减用地,规划后人口680人,总建设用地为6.8公顷。左安保留规划后人口440人,总建设用地4.4公顷。小新庄、后李、门东、宣庄合并为小新庄,规划后人口780人,总建设用地7.8公顷。

规划后孟城村总人口为2280人,总建设用地为22.8公顷。与现庄相比相对节地27.32公顷。

(8)连城村

连城村下辖5个自然庄,总人口为4000人。

到规划期末,由5个自然庄合并为1个,即连城片区。根据总规划,规划后连城村总人口为9000人,总建设用地为90公顷。

(9)楼底村

楼底村下辖8个自然庄,总人口为2404人。

规划黄庄迁至林西自然庄,总人口为280人,总建设用地为2.8公顷。楼底、小庄子、后王、前王、新庄和陈坝并称楼底,规划后人口1*0人,总建设用地为12公顷。

规划后楼底村总人口为1480人,总建设用地为14.8公顷。与现庄相比相对节地15.5公顷。

(10)周徐村

周徐村下辖6个自然庄,总人口2297人。

规划徐西、徐东、徐北合并为徐东,总建设用地为3.0公顷。徐新、周新合并形成较为集中到徐台。规划后人口500人,总建设用地5公顷。

规划后周徐村总人口为14*人,总建设用地14.4公顷。与现庄相比相对节地14.9公顷。

(11)强楼村

强楼村下辖10个自然庄,总人口为3097人。

规划下湾、陈庄、闻新并入大闻乡,规划后人口为1060人,总建设用地为10.6公顷。东楼、西楼、前楼、后楼合并为西楼,规划后人口550人,总建设用地5.5公顷。郭庄迁至强楼村,规划后人口300人,总建设用地3公顷。

(12)禹庙村

禹庙村现有11个自然庄,总人口4462人。

规划村内11个自然庄合并为一个禹庙村,规划总人口2760人。总建设用地为27.6公顷。与现庄相比相对节地26.27公顷。

(13)居委会纳入镇域规划

七、村庄布点规划的等级、人口规模和职能结构

通过村庄布点规划确定镇域村镇等级结构为四级,逐步建立合理的居民点体系。

第一级为中心集镇:连城镇政府驻地,到**年人口规模为2.7万人,其职能是全镇商业贸易、金融服务、文化科教中心,县域城镇体系中的县域副中心,县工业园区所在地,远期将成为县城的一个组成部分。

第二级为一般集镇:连城集,到**年人口规模为9000人,其职能是镇域东南片区中心,镇域次中心,农业物资集散地,集市贸易活跃,现代化生产和农村生活服务中心,村办企业基地,能带动周围村经济发展,是东南部文化教育商业服务中心。

第三级为中心村:李庄、前台孜、大李西刘、楼底、禹庙、大闻乡、马铺、强圩。到**年人口规模为1000---*00人左右,其职能是提供基本的生产和生活服务,具备一定基础设施和社会设施较大的农村居民点。

第四级为基层村:南小、朱园、路南、刘广、蔡庄、张湾、浍连、殷安、后陆湖、前叶湖、后叶湖、圩田、张店、苇东、陈东、代庄、先庄、左安、小新庄、徐庄、学校、楼底、林西、徐新、周老家、徐台、强新、西楼。到**年人口规模为150---1000人,其职能是居民生产和生活服务的基层服务点。

八、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村庄规划总结篇2

一、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工作的意义

村庄规划是指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的综合性规划,是政府指导调控村庄建设和发展的基本依据,必须坚持规划先行,确保村庄各项建设在规划指导下有序进行。加强村庄规划工作,有利于明确农村经济发展定位和产业布局,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引导村庄布局的优化和人口集聚,促进城市化健康发展;有利于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服务设施的统筹配置,改善人居环境;有利于农村住宅的集中建设和有序改造,节约土地资源。

二、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工作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经济水平的提高,我市村庄建设工作迅速发展,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善,农村建设面貌发生巨大变化。但我市村庄规划总体上相对滞后,编制水平不高,村镇规划体系尚不完善,村庄建设和发展中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有些村庄规模小、布局散,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无法按合理规模配置;有些村庄生态环境恶化,存在生存安全隐患;有些地方“空心村”问题较为突出,无序扩张十分严重相当多的乡镇和村庄规划管理薄弱各项建设处于无序状态。因此,要高度重视村庄规划工作,采取有力措施,大力推进村庄规划编制,完善村镇规划体系,促进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

三、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一)总体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目标,坚持城乡统筹、整体推进、完善体系、优化布局,分类指导,典型示范,加快村庄规划编制步伐,提高规划编制水平,强化对规划实施监督,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优化村庄空间布局、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统筹配置空间资源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二)目标任务。

第一阶段,**年12月1日至**年底,各县(市、区)要对本县(市)的规划编制情况进行自查,规划期限不到2020年的均要进行修编;已经批准且规划期限到2020年,但规划发展目标、规模和布局等明显不适应发展需要的,规划内容达不到深度要求的,也要进行修编或调整。并在**年底将各县(市)情况报送至**市规划局村镇与风景名胜科。

第二阶段,**年1月1日至**年底,完成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的深化完善和省级重点镇总体规划修编;

第三阶段,**年1月1日至**年底,完成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确定的中心镇总体规划及其镇域内村庄规划编制;

第四阶段,2009年1月1日至2010年底,完成所有乡镇总体规划和保留的村庄规划编制,基本形成以县域城镇体系规划、乡镇总体规划、村庄规划为主体的村镇规划体系。

四、加强新农村建设村庄的规划工作

(一)进一步理顺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管理体制

根据**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乡规划工作的决定》(邢政〔**〕10号)精神,**市规划局是全市城乡规划管理工作的行政主管部门,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加强对全市规划的指导、监督和管理。为了强化对城市规划工作的集中统一管理,桥东区、桥西区、高开区都要建立规划分局,作为市规划局的派出机构。各县(市)都要独立设置城乡规划局。全市各乡、镇(街道办事处)要设立规划管理办公室,规划管理办公室主由乡镇(街道办事处)主管副职兼任;村(居委会)要设立规划管理员。从而进一步提高城乡规划工作水平,建立层次负责的规划管理机制,以求规划的落实。

(二)进一步完善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体系

1、深化完善县域城镇体系规划。要结合县级市、县城总体规划修编,深化完善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工作。综合评价发展条件,提出县域城乡统筹和城镇化发展战略,明确产业结构、发展方向和空间布局方案。根据资源环境承载力、自然和历史文化保护、防灾减灾等要求,划定县域空间管制分区,提出各类空间资源有效利用措施。确定县域村镇体系布局,明确重点发展的中心镇、中心村,提出村庄布局基本原则,制定村庄整治与建设的分类管理策略。统筹配置区域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服务设施,研究制定各类设施的共建、共享方案。

2、全面开展新一轮乡镇总体规划修编。要按照《**省建制镇总体规划编制导则》要求,做好乡镇总体规划修编的安排部署。凡规划期限不到2020年的均要进行修编;已经批准且规划期限到2020年,但规划发展目标、规模和布局等明显不适应发展需要的,规划内容达不到深度要求的,也要进行修编或调整。乡镇总体规划要在县域城镇体系规划指导下,与县、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合理确定城镇性质、发展目标、村镇体系和村镇建设用地规模。强化对乡镇域范围的全覆盖,统筹安排村庄居民点、工矿企业、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等布局,提出空间管制的具体措施。优化村庄空间布局,提出城乡居民点集中建设、协调发展的总体方案,明确保留和需要迁并的村庄,选择重点建设的中心村,制定村庄建设与整治分类管理的具体措施。

3、认真做好村庄规划的编制工作。要按照《**省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编制导则》要求,做好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村庄规划编制要与乡镇总体规划修编统一组织、同步开展、整体推进。积极创新不同类型示范点村庄规划编制,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年完成新农村建设“十县百村’联系点村庄规划编制,**年完成“百个乡村旅游示范村”和“一个强镇带百村”的村庄规划编制。村庄规划编制要因地制宜、区别对待,中心村和保留村庄要编制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确定经济社会发展方向和村庄发展规模,具体安排各项建设的用地布局;规划需要迁并的村庄,要编制村庄环境整治规划,既要满足农民群众的基本生产生活环境需要,也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落实村庄空向布局调整规划,提出村庄近期改善容貌环境的具体方案和控制村庄发展、引导村庄迁并的具体措施。

(三)发挥规划对村庄发展的综合指导作用

1、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村庄规划要树立为农村生产发展服务的思想,立足现有经济社会和自然环境状况;制定村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产业定位,发展现代农业和特色农业,确定“一村一品或“一村多品”的产业格局。科学安排村庄产业发展的空间布局,界定不同类型产业用地的范围、规模,提出不同分区空间资源有效利用的限制和引导措施,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合理配置村庄基础设施。优先安排道路交通、农村供水、污水排放电力通讯、垃圾处理等关系农民群众目常生产生活的重要基础设施。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实际和发展目标,按照区域统筹配置、村庄共建共享的原则,合理确定基础设施布局、规模,既要满足当前生产生活需要,又要充分考虑未来发展需要,留出弹性空间。

3、完善村庄社会公共服务设施。注重农村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明确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体育健身、社会保障等社会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目标和措施。合理确定各项设施布局,集中布置村委会、党员活动室、图书阅览室、老年活动室、卫生室、健身场所、信息服务站、露天剧场和农村超市等设施,与公共活动空间相结合,形成村民活动中心,方便农民群众日常生活。

4、加强古村落和传统民居保护。充分挖掘和保护好乡村历史文化遗产资源,摸清古树落内历史街巷、传统民居、文物古迹的布局、规模和保存状况。划定古村落核心保护区,提出建筑高度控制及保护修缮措施;加强新建建筑与传统建筑的风格协调,保持和延续地方特色传统建筑风貌。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提供系统保存和展示的物质环境条件,促进乡村民俗文化的传承。处理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关系,积极发展古村落旅游,活跃地方经济。

5、科学指导村庄人居环境治理工作。根据村庄经济发展水平和建设实际,编制村庄近期建设整治规划,确定村庄建设和人居环境治理的具体内容,提出具体项目、投资估算、整治时序和村庄整治行动计划表。要将治理“空心村”、道路建设、污水和垃圾处理等确定为近期建设和环境整治的重点内容,优化调整村庄建设用地布局,对农民住宅、公共建筑、生产.建筑、基础设施、绿化等作出具体安排,提出各类建筑的建设控制要求。

6、注重综合防灾与村庄安全。合理确定综合防灾与安全保障体系,提出防洪、消防、抗震、地质灾寄保护等设防标准及防治措施。对位于行洪区、蓄滞洪区、矿产采燮区和泥石流、滑坡、塌陷高易发区以及环境恶劣、不适宜人群居住的村庄,提出搬迁实施方案;新建和迁建村庄应开展建设用地工程地质评价。重视村庄饮水安全,划定村庄水源地保护范围,提出保护与污染防治措施。

7、加强农村资源节约利用。充分体现节地、节水、节能、节材的指导思想,发挥规划对农村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的调控作用。合理安排村庄各类建设用地,指导农村住宅集中建设和改造,集中布置住宅小区,引导建设单元式多层住宅,逐步改变农村住宅传统建设模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庭院,提出村庄使用沼气、秸秆气化、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以及沼气池建设带动村庄改圈、改厕的其体措施。

8、加强村庄规划的实施与监督管理。乡镇政府要加强村庄规划的统一组织实施,确保农村住宅、乡镇企业及各类设施按规划建设。农村住宅建设要立足现有基础,充分利用闲置土地,在村庄规划指导下进行集中建设,有条件的要逐步向小城镇和中心村转移。在规划近期迁并的村庄范围内,除危房改造外,停止审批新建、重建和改建住宅。按照规划合理安排乡镇企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等项目建设,凡未按规定取得规划选址意见书的,一律不得进行建设。县(市、区)、乡镇政府及建设(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对村庄规划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建立健全村庄规划实施的信息反馈制度,在村庄显著位置设立规划公示牌,公布举报电话,及时查处各类违法建设行为。

五、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工作的保障措施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各部门要把加强树庄规划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内容,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要建立村庄规划分级责任制,设区市要做好行政区域内村庄规划编制的督导工作,县(市、区)要做好村庄规划审批合实施监督检查,乡镇要组织好村庄规划的制定与实施,行政村抓好村庄规划的具体落实。要加强对村庄规划的组织领导和技术指导,配备必要的管理和技术人员,切实保障日常规划管理工作的开展。

(二)保障村庄规划编制工作资金需要。各级政府要按照责任分工,根据财力状况,安排资金保障村庄规划编制工作的开展。各县(市、区)要统筹开展县域城镇体系规划、乡镇总体规划、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制定编制计划,确保各项规划按时完成。

(三)建立信息反馈、资源共享制度。各县(市、区)要建立规划局、县(市、区)、乡镇(街道、办事处)、村四级信息通讯网络,对其负责人的联系方式实行公开,对于村庄规划中好的经验做法及时传播,对于村庄规划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快速地反馈。

(四)加强分类指导和典型示范。各县(市、区)要结合乡村旅游“百村示范、千村创建”、文明生态村创建、“百个强镇带百村”等活动,抓好村庄规划示范工作,树立规划样板,探索我市不同地形地貌、经济水平、发展类型的村庄规划特点,不断提高村庄规划的水平。**县**年完成了一百个村庄规划,力争三年完成全县581个新农村规划。

(五)定期检查督促。市规划局将定期对各县(市、区)、乡镇、村庄的规划编制和落实情况进行检查督促,对于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解决和帮助。

村庄规划总结篇3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村庄整理,规划建设,基础设施

1祁县概况

祁县地处山西省中部,太原盆地南端,太岳山北麓,汾河中游东岸。2014年年末,全县常住人口22.48万人。县域总面积854km2,平面轮廓呈东南至西北长条状。境内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为阶梯形地貌。依据海拔高度从高到低分为中低山基岩区、黄土丘陵台地区和平川区,分别占全县总面积的46.56%,12.40%,41.04%。1.1镇村情况及空间分类祁县下辖6镇2乡160个行政村,昭馀镇(县城驻地)、东观镇、城赵镇、贾令镇、西六支乡地处平原,古县镇、峪口乡兼有平原、丘陵、山区,来远镇地处山区。县域村庄平均人口为1405人,远高于山西省851人的平均水平。依据祁县行政村与县城、所在乡镇驻地现状建成区空间关系进行分类(见表1)。1.2村庄特征1)村庄人口分布与县域地形、交通间极强的对应关系。县域人口空间分布,山区、丘陵少,平川多。呈现平川乡镇集聚,108国道沿线高度集聚,南部丘陵、山区乡镇人口稀少的特点。县域村庄规模普遍偏大,平川大,山区丘陵小。全县160个行政村,村庄人口规模在3000人以上的17个,全部位于平川地区;2000人~3000人的村庄18个;1000人~2000人的村庄50个;500人~1000人的村庄36个;500人以下的村庄39个,其中31个位于丘陵山区。县域人口增长变化,山区丘陵大、平川小。通过“五普”“六普”结果比较分析,昭馀镇人口增加了35%以上,占全县人口的比重上升了近8%,是全县唯一人口规模扩大的乡镇。其余各乡镇人口以及占比下降(见图1),从空间上来看,108国道沿线乡镇人口减少较缓慢,其他乡镇人口减少幅度随着与交通干线距离的增加明显增大,充分体现出108国道在县域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城镇化进程中的空间集聚力。2)县域村庄空间连片积聚发展趋势明显。3)县域村庄发展导向不明,存在较多制约。

2县域村庄整理构想

2.1县域村庄整理的意义随着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在县域内打破乡镇行政界线的束缚、对村庄进行以空间界定为导向的分类整理,让每个村庄明确未来发展空间要求与定位,也为县域资源配置、资金投放以及各类专项规划编制提供有效依据。2.2县域村庄整理方案1)划定县域城镇空间增长边界,明确城镇村空间关系。按照城乡一体化规划确定的2030年城镇用地空间发展界限,确定县城、乡镇驻地规划建设空间增长边界,纳入增长边界的定为城中村,其规划建设、设施配置须纳入县城统一规划管理。确定34个行政村为城中村或镇中村,其中新纳入8个(见表2)。2)以基础设施向外辐射连片共享为目标,划定可共享城边村。随着城镇用地的拓展,其周边的一些村庄虽处于城镇空间增长边界之外,但距离城镇较近,是城镇核心引力高度辐射区域。对该类村庄应将城镇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公用设施向其辐射。该类村庄可独立规划建设,但须在公共服务、市政公用设施方面与就近城镇高度协调。依据村庄与城镇空间增长边界距离关系,划定18个村为城边村或镇边村(见表3)。3)以构建连片村圈为手段,优化资源配置。结合祁县村落多处多村高聚集特征,对于高度聚集且远离城镇辐射区域的村庄,积极构建连片村圈,将几个村合并进行连片村庄规划,在公共设施、市政公用设施方面连片共建共享、资源优化配置,同时作为服务周边的区域小中心。依据聚集特点,划定13个连片村圈(见表4).4)保护独立行政村传承延续,不人为拆迁撤并。未纳入上述三种类型的村庄,确定为独立行政村。充分考虑村庄文化传承等因素,不拘泥于村庄大小、人口多少、所处区域优劣而进行撤并。这类村庄应进行独立规划,完善基础设施,提高交通便捷率。对于丘陵山区的村庄应鼓励多元资本投入,在不增加建设用地的前提下,探索乡建模式。该类村庄共计78个(见表5)。2.3祁县村庄整理结果祁县村庄整理结果见表6.

3结语

村庄规划整理是针对祁县县域村庄实际提出的针对性策略,能够有效指导县域内村庄发展,同时能够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中最大限度区域共享、避免资源浪费。本文以《祁县总体规划》确定的2030年为时间节点进行了县域村庄整理的探讨,但必须认识到,城镇与村庄空间关系是动态变化的,村庄整理也应动态调整。

参考文献:

[1]郁海文,陈晨,赵民.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规划研究[J].城市规划学刊,2014(2):77-78.

[2]程俊虎.祁县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2013—2030)[Z].

村庄规划总结篇4

关键词:乡村规划,新型城市化,城乡统筹,公众参与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2013年,随着新型城市化的提出,广州市新一轮的村庄规划又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按照计划,广州市2013年要推进全市1142条村庄的规划,俨然一场“村庄规划大会战”。这场新一轮的“大会战”是否会切实为村庄以及村民带来他们最期待的改变和成效,我们还不得而知,但是面对城乡发展的需要,面对十三中全会提出的“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等要求,面对这一轮村庄规划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应该对村庄规划这一课题进行重新整理与思考。

1当前广州乡村地区规划的概况

1.1广州乡村地区空间发展的特点

在广州处于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阶段,乡村地区不再仅仅处于城市地区的边缘地带,而是发展成为与城市地区在经济、社会各个方面高度关联的地区,这其中有被城市建成区包围、半包围的“城中村”,有处于城市规划区内、靠近城市蔓延边界、属于城市化郊区的“城边村”,有受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影响较大的、处于城市发展的影响范围内或处于城镇密集地区、有转化成小城镇可能的“远郊村”,还有仍然以农业为主导、属于非城镇化地区的“自然村落”。这些乡村尤其是“城中村”和“近郊型乡村”的存在和发展在城市建设用地日益紧缺的背景下,直接影响着城市化的进程和城市社会经济进一步的发展。因此,乡村地区的建设问题也就不再被视为城市地区建设问题的附属物,乡村地区应获得与城市地区同样平等的地位。

1.2以往村庄规划的回顾

广州自2005年以来进行过多次村庄规划实践,包括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名镇名村示范村建设规划、宜居村庄规划、北部山区帮扶规划以及美丽乡村规划等,这些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村庄的环境、完善了村庄的基础设施。这些规划对村庄空间形态、用地布局和生产设施等进行统一规划布局,规划内容偏重于空间形态设计和村容村貌整治,缺乏对村民关注的土地问题等关键问题的解决,也缺乏体现公众参与的人文关怀,导致许多规划与村民意愿不相协调而难以实施。

2当前广州村庄规划存在的问题和难点

2.1村庄规划实际上是政府与农村有关集体土地如何开发的谈判博弈过程

随着2008年9月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对于集体土地与国有土地‘同地、同权、同价’政策的颁布,城市规划范围内集体土地与国有土地的长期并存已成为事实。由此可知,珠三角新农村规划的目的在于侧重对集体土地的开发进行约束或管制。考虑到村集体及村民主要依托集体物业和宅基地房的租金生存并发展,实际上新农村规划已演变成与农村有关集体土地如何开发的谈判博弈过程”。(魏立华等,2010年)至2013年,以上问题依然是村庄发展和村庄规划实施的难点,对于发展意愿,村民最多提到的就是如何将现有集体土地的开发合法化,如何获得土地开发指标进行建设,政府部门则更多地希望通过对农村集体土地的集体征收,将集体土地纳入城市建设用地中,统一规划统一建设,满足地区发展的用地需求和所谓的公众利益。政府部门征收农地往往采用资金补偿或者返还经济发展预留用地、拆迁用地等手段实现,然而实际操作中,返还的经济发展预留用地、拆迁安置用地往往难以兑现,造成了政府与乡村之间的矛盾不断累积。因此,村民对政府组织编制的村庄规划往往抱着不信任、不理睬的态度,产生大规模的违法建设行为。

2.2多种规划叠加矛盾,村庄规划实施建设无从进行

村庄规划的编制通常面临着多种规划叠加的问题,涉及的规划包括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村庄布点规划等等,这些规划由于组织编制的主体不同、编制的时间不同、编制的标准不同,之间存在着相互矛盾、无法协调的问题。同时,更重要的在于这些规划往往未得到村民的真正认可,因此,在实际实施中,形同一张废纸,村庄建设并不按照编制的规划进行。

2.3规划编制的深度不足,规划管理无法实行

《城乡规划法》第十八条“乡规划、村庄规划应当从农村实际出发,尊重村民医院,体现地方和农村特色。乡规划、村庄规划的内容应当包括:规划区范围,住宅、道路、供水、排水、供电、垃圾收集、畜禽养殖场所等农村生产、生活服务设施、公益事业等各项建设的用地布局、建设要求,以及对耕地等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防灾减灾等的具体安排。”条文内规定了村庄的编制内容,没有规定编制的深度与编制的针对性。而现行的村庄规划编制法规标准《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1993)、《村庄规划编制办法(2000)、《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1993)、《建制镇规划建设管理办法》(1995)等对广州现有村庄类型而言,法规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都不强,难以适应村庄现实和未来的发展情况。这一问题在近郊型村庄的规划编制中尤为突出,近郊型村庄因临近成城市增长边界,其规划编制的重点应在于给村庄需要发展建设的集体土地规定容积率、建筑密度等控制指标,方便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审批和管理。而对于远郊型村庄则更偏重于村庄的建设规划。

3基于广州的实践对村庄规划的总结与建议

1建立针对不同类型村庄的规划编制体系

我国面向农村地区的规划体系目前还不完善,针对性较强的技术方法也相对不足,应结合乡村建设需求,制定差异化的村庄规划编制体系。广州新一轮的村庄规划就首先提出了科学划分村庄类型,将全市村庄划分为城中村、城边村、远郊村和搬迁村。这种类型的划分不是根据行政等级而是根据村庄发展与城市空间拓展的关系,充分地考虑和体现了城乡统筹的思想。对于城中村,应采取将其纳入城市范围,统一规划,进行旧村改造的政策;对于城边村,规划的深度应与控制性详细规划一致,并编制建设用地控制图则,提出用地性质和强度要求,以便进行土地管理和行政许可;对于远郊村,应着重制定村庄建设规划,规划深度应与修建性详细规划和整治规划一致;对于搬迁村,则应通过村庄布点规划统一考虑。此外,对于纳入各级保护名录和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的村庄,应编制保护规划。

2正视村庄自身发展需求,平衡国有土地与集体土地用地指标

在实际操作中,国家给予某一行政区的建设用地指标中的绝大部分都被城市占有,建设用地指标以及开发控制标准的城市政府存在着“先天”的对待集体土地开发的不公平(魏立华等,2010年)。这种不公平正逐渐造成更大规模的村庄违法建设,使乡村的发展更加偏离的城乡统筹发展的道路和政府的管理,面对这种情况,应该正视村庄自身发展的需求,正视村集体及村民通过集体物业和宅基地租金生存并发展的现实。广州正在通过新一轮的乡村规划协调土地利用规划和土地指标来解决,但是笔者认为平衡国有土地和集体土地用地指标不用仅仅通过一轮轮的“村庄规划大作战”和“特事特办”来解决,而应建立稳定的标准和机制,每年的土地计划制定应统筹考虑国有土地和集体土地用地指标的比例,从而保证城市和乡村发展的公平性。

3三规合一,建立综合性协调管理决策机制

三规合一是广州规划实践的一大创新,所谓的“三规”指的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三个规划之间存在内容重叠、协调不周、管理分割、指导混乱,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是“三规合一”。在本轮村庄规划中,在各行政区“三规合一”方案和建设用地总量控制的前提下,协调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规划,并对全覆盖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和村庄布点规划等进行了梳理和调整,这对于村庄规划的实施起到关键的作用,使村庄规划更具有权威性和可操作性。

村庄经济发展项目建设意向图与广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协调示意图

与广州市总体规划协调示意图与番禺区控制性详规规划导则协调示意图

参考文献:

[1]魏立华.珠江三角洲新农村建设的路径辨析_渐次性改良还是彻底的重构.城市规划,2010第,34卷第2期.

[2]雷诚,赵民.乡规划体系建构及运作的若干探——落实《城乡规划法》中的乡规划,城市规划.,2010,第33卷第2期

[3]邓毛颖,村庄规划编制方法的探讨与实践——以广州增城市为例,中华建设,2008/5

[4]陈有川,朱京海.我国城市规划中公众参与的特点与对策[J].规划师,2000,(4)

[5]孙波,张翔等.彰显人文特色的村庄规划探讨——以广东省德庆县武垄村规划为例[J].热带地理,2010,(9).

村庄规划总结篇5

关键词:面貌改造提升;规划设计;思考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1规划背景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城镇化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的新阶段,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布暑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治、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河北省委、省政府提出了进行农村面貌改造提升的战略部暑,立足于农村环境面貌的改观和人居环境的改善,从而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

2规划目的

开展村庄环境面貌改造提升,一方面可以近一步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升生活质量,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完善基础设施和公服务设施建设;另一方面可以缩小城乡差别,提高农村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为新农村建设为奠定坚实的基础。

3规划的指导思想及基本原则

3.1指导思想

规划编制工作要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一切从农村实际出发,尊重农民的意愿,按照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以村庄面貌改造为重点,完善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延续农村地域特色及历史文化特色,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

3.2基本原则

开展村庄面貌改造提升规划,要以编制规划为龙头,以配套建设道路、公共服务等设施为重点,以治理农村环境“脏、乱、差”为关键环节,逐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因此,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几方面的个原则:

3.2.1以人为本、公众参与的原则。规划要体现以人为本,以改善村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为宗旨的目的。在规划的编制过程中,要充分调动村民积极性,尊重村民意愿,在广泛听取他们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切实维护村民利益,增强村民对规划的认同度和实施规划的积极性,从而保障规划顺利实施。

3.2.2规划先行、节约土地的原则。规划要从本地区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出发,遵循“规划先行、先谋后动”的指导思想,按照规划分步推进。处理好近期建设与远期发展、改建与新建的关系,规划布局中要使村民住宅和公共服务设施的用地尽可能地相对集中,提高容积率和土地的利用率,坚持一户一宅的基本政策,严格保护基本农田。

3.2.3政府引导、民主管理的原则。在村庄面貌改造的过程中,政府要在政策上加以引导,在技术、资金和物质上予以支持,引导村民参与并监督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及时公开规划阶段成果,征询村民意见。增强村民的自主性,让村民主动提出村庄中目前最明显的问题,使他们真正成为农村建设的主体,引导农民积极参与村庄的建设与管理。

3.2.4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规划编制时要根据村庄不同类型,结合村庄实际条件进行分类编制,同时要着力体现区域特点和地方特色,探索不同改造模式,在规划手法上不能搞千村一面,模仿复制,要对村庄分类区别对待。村庄改造切忌照搬城镇建设模式,应立足实际,采取多种有效的形式,分类指导。

3.2.5保护历史,延续特色的原则。在规划过程中,要贯彻“先保护、后改造”的思想,在设计过程中也要注意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挖掘乡村历史文化遗存,促进村庄建设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规划应体现乡土气息,突出乡村风貌特色,形成村庄独特的特色、品味和形象,通过保护古村民居、建筑文化等措施,发展乡村旅游,增加农民收入,为村庄带来社会经济效益和发展前景。

3.2.6节约资源,降低成本的原则。坚持节约、节能、节水、节材、环保,充分利用原有条件,不搞大拆大建。改造过程中要节约用地,尽量少占用耕地;尽量做到节水、节能、节材和就地取材,利用太阳能、沼气等新能源,同时避免脱离实际的拆建与过高标准设施的配置。

3.2.7简洁规范,通俗易懂的原则。规划编制成果的图文表达方式应力求简明扼要、规范、平实、通俗易懂,确保广大村民关心规划、理解规划、支持规划,进而保障规划的顺利实施。

4.唐山市村庄类型划分

4.1唐山概况

唐山市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南临渤海,北与承德以长城为界,东与秦皇岛市接壤,西与天津为邻。唐山市坐落在华北平原北部,属冀东平原的一部分,燕山山脉东端。北部和东北部多山,地势北高南低,海拔在300-600米之间;中部为燕山山前平原,地势平坦,海拔50米以下;南部和西部为滨海盐碱地和洼地草泊,海拔15米以下。

4.2村庄类型划分

结合唐山市的地形地貌特点,将市域划分为北部浅山丘陵区、中部平原区和南部沿海区三部分。

北部浅山丘陵区主要包括遵化、迁安和迁西三市县,村庄的主要类型为山区村、丘陵村;中部平原区主要包括唐山市区、玉田、滦县和丰润区,村庄的主要类型为平原村;南部沿海地区包括唐海、乐亭、滦南和丰南区,村庄的主要类型为沿海村。

4.3主要做法

为了更好的指导村庄面貌改造提升工作,针对不同地貌单元下的村庄规划主要从规划布局、建筑设计、景观风貌三个层面提出了规划设计引导。

4.3.1山区村

这类村庄主要是做好山字的文章,重点处理地形、高差、竖向与地质灾害防治。

规划布局要严格控制村庄建设对山体的破坏,保持山体完整性,保护自然植被资源。合理利用缓坡地并顺应地形走势布局村庄建设用地,避开自然灾害影响地段。村庄街道空间尺度适宜,坡度合理,避免山区街道平原化。

建筑设计要结合地形,高低错落,避免大规模开挖山体。充分考虑坡度因素,采用适宜的建筑形式,选择合适当地的结构类型。强调山地特色与地方特色,统一协调建筑立面、屋顶的形式与色彩。

景观风貌要注重对山体的生态环境保育与修复。景观空间设计强调流线体验,通过视线控制强化山村景观空间序列。合理利用山地高差和山场绿化,塑造层次丰富的山村景观。

实例分析:遵化市兴旺寨乡何家峪村

何家峪村位亍兴旺寨乡政府北1公里处,遵化市西15公里处,北倚长城,西顺北京,南临津唐,东通辽沈,属京津唐承秦腹地。

按照统筹兼顾、区域协调的原则,规划期末村庄将形成“一心、两轴、三节点”的功能结构。以南北向佳通干道为界,在南部山谷入口处形成新的村庄居住区,将谷内空余宅基地转作旅游产业发展用地,通过南北向的交通轴来保证旅游发展空间的连续性。

图4-1总体布局结构图

在充分发掘本地农村传统建筑特点及地域文化的基础上,村庄主色调为红色或灰色屋顶,墙体配以其他明快、淳朴的色彩,突出于自然环境相融合的原则。延续京东建筑特色,根据当地现阶段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的要求,通过对传统的坡屋顶、高围墙等历史文化元素的提炼、挖掘,以及适度超前的的意识进行建筑设计。

4.3.2丘陵村

规划布局要应尽可能采用集中或成组团的用地布局模式,充分利用低丘缓坡土地进行村庄建设,尽量少占耕地。道路选线需注重与地形的有机结合,合理组织道路交通。

建筑设计要依托顺应自然地势布局村庄建筑群落。处理好建筑与环境的关系,灵活选用农居建筑样式,建筑选址应考虑自然灾害的防范。通过有效控制整体建筑天际线、开敞空间和建筑形态,实现村庄与周边环境的和谐共生。

景观风貌要充分利用周边地势变化,采用移步换景的景观设计思路,并注重与周边山、水景观元素的配合,通过合适景观的营造,塑造丘陵地区村庄步步有景、景随人行的景观特色。

实例分析:迁安市大五里乡尚庄子村

尚庄子村位于大五里乡中部,西侧临近灵山风景区,区位条件良好。

图4-2总体布局结构图

在不破坏原有格局、不搞大拆大建、集约节约用地的原则下,确定尚庄子村的采用保持原有村庄形态和道路肌理,统筹安排各类设施用地的布局模式。村庄整体结构形成以北、南、东三个片区为基本生活片区,各片区公共空间为公共中心、景观节点,以村南北向主路作为空间发展轴,最终形成“一核心、一轴、两节点、三带、三片区”结构布局。

尚庄子村景观风貌属于北方传统民居形式,建筑材料以石材和砖为主,屋顶坡屋顶,采用灰瓦或红瓦。规划对村庄老旧建筑及屋顶进行整修和恢复,保护村庄历史景观;新建及翻建建筑以砖和混凝土为主要材料,外立面以白色瓷砖贴面,屋顶为红瓦坡屋顶为主。新建农房应综合考虑日照、地形地貌等要求,采用砖混结构的坡屋顶住房。

4.3.3平原村

这类村庄主要是做好田字的文章,重点处理耕地保护、村庄梳理式改造、保护村落特色

规划布局要合理安排村庄各类用地,集中布置公共服务设施,适度提高村庄的紧凑度,避免出现村庄向外无节制蔓延和村庄内部空心化并存的现象,尽可能少占农业用地。道路和绿化布局要与村庄规模和实际需求相适应,营造农田林网的乡村生活气息。

建筑设计要积极营造丰富多变的街巷空间,创造多样的农村居住空间形态,结合地形地貌、道路网络、村庄居民点将村庄划分为若干大小不等的建筑组群,形成有序的空间脉络。新建建筑风格应与现状整体风貌协调统一,尽量运用地方建筑材料,保持村庄特色。

景观风貌要注重研究乡村文化、乡土特点,采用简约的设计手法,选用乡土树种,塑造具有乡土风情的村庄景观风貌。着力打造村庄周边的农田景观,通过建设村庄景观廊道将绿色开敞空间渗入村庄内部,营造具有田园风光的平原村庄风貌。

实例分析:丰润区沙流河镇广家店村

图4-3总体布局结构图

广家店村地处京津唐三角腹地,隶属丰润区沙流河镇,位于沙流河镇东部。

以宜居、富民、和谐为重点,以“家、和”为规划主题,规划立足于村庄现有格局,不搞大拆大建,以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为出发点,完善村庄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延续村庄现有的路网格局,合理确定用地功能布局,村庄总体布局结构为:“两心、两轴、四片区”。

在京东地区农村传统建筑特点及地域文化的基础上,强调村庄空间特色,村庄主色调为砖红色屋顶,墙体以白色为主。建筑单体以延续京东建筑特色为主。

4.3.4沿海村

这类村庄主要是做好海字的文章,重点处理防风抗灾、岸线功能布局、集约节约用地。

规划布局要着力体现沿海村庄的主体功能,充分展现沿海村庄的特点,合理布置公共活动空间。注重防灾抗灾,合理设置安全防护设施。

建筑设计要融合滨海文化元素,建筑的塑造要具有滨海特色的民居风格。合理控制地面建筑和设施后退涨潮线的距离,整体控制村庄建筑高度轮廓线,形成良好呼应的建筑色彩。

景观风貌要保护原生态植被、水系,以自然生态原则为指导进行生态岸线维护,以乡土树种为主,兼顾植物群落的生物多样性,创造自然生趣的滨海村落风貌。

实例分析:丰南区柳树镇镇柳前村

柳前村位于丰南区柳树镇镇区,距离丰南区政府约20公里。

图4-4总体布局结构图

柳前村的总体布局为保持原有村庄形态和道路肌理,统筹安排设施用地。形成以村民活动中心为公共中心,以主要道路为空间发展轴,居住多片发展的结构布局。

在各个主要节点和标志控制点应设置有强烈区域标志性的建、构筑物,并且将自然水体绿带的标志物引入与之形成具有地方特色意向的焦点,加强对村庄的地方认同感和归属感。

在传承当地传统文化的建筑风格和结构形式基础上,鼓励发展新样式,平面设计应根据当地风俗习惯和农户要求,同时应注重就地取材,降低建造成本。

5结语

村庄面貌改造提升规划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工作,是基于我国农村实际的一种现实选择。通过规划,不仅完善了村庄的空间布局,改善了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条件,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同时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推动了农村社会文化事业,进而推进了农村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缩小了城乡差别。

作者简介:

村庄规划总结篇6

大家早上好!今天在这里举办全县第一期村庄规划工作培训,目的是为了顺利推进我县村庄规划工作,保证村庄规划质量和进度,确保全面完成我县村庄规划的目标任务。村庄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大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适应形势发展要求,符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惠及农村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好月日召开的全县村庄规划工作视频会议精神,充分认识开展村庄规划与规划实施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把握好村庄规划的基本原则,明确目标任务,为全面开展村庄规划做好准备及时投入工作。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举办本次培训班的重要性

根据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要求,省委、省政府决定全面启动全省村庄规划编制工作,用三年时间全面完成村庄规划编制任务。并明确了乡(镇)人民政府具体负责村庄规划的编制和实施,以乡(镇)和村干部为主,新农村指导员和大学生村官为辅的规划编制队伍具体负责规划编制工作,市级已下达我县规划编制的计划数。现在已经是月下旬,全年的各项工作都接近尾声,年底前各项繁重的工作任务也正加紧落实,而村庄规划的任务刚刚下达,时间紧、任务重、业务性强,在这种情况下,决定专门用一周的时间,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举办这次培训班,主要基于三点原因:

(一)村庄规划工作任务重、时间紧、经验不足的实际情况。我县村庄规划工作的目标任务是到2012年全面完成个村庄的规划工作,现在只有两年多一点的时间,而要完成今年175个村庄的规划任务,只有短短1个多月的时间了,规划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广大基层干部业务水平又不高。在这种情况下,如何高标准、高质量地做好村庄规划工作,需要各乡(镇)和各有关单位之间协调配合,对业务知识进行培训,共同学习、共同探讨,从而加强规划编制队伍建设。因此,组织这次培训非常必要。

(二)村庄规划工作人员新、业务不熟的具体情况。今年,我县15个乡(镇)刚配齐了16名乡(镇)规划员,但大多都没有实际工作经验,各乡(镇)的村庄规划领导小组成员和工作队员大多从水务、林业、国土所抽调,由于行业的不同,对村庄规划认识不深、业务生疏,开展村庄规划工作存在很大困难。通过组织这次培训班,让各村庄规划工作人员全面掌握规划的具体业务知识,以便各乡(镇)顺利推进本次村庄规划工作,为全面完成村庄规划工作目标任务打好基础。

(三)村庄分布在边远山区,规划工作难度大、条件差的现实情况。是一个少数民族聚集的的地区,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布局不合理,农民发展意识淡薄,村庄规划编制工作严重滞后。农村中存在村庄规模小,布局散乱;农房占地多,浪费大;基础设施配套难,环境差等问题,要科学、合理规划村庄,改善我县农村现存的问题,总体来说难度较大。如何提高规划水平,切合山区农村实际、符合农民的意愿是本次培训要达到的目的。

二、要以这次培训为契机,着力提高村庄规划工作队的整体水平

这次培训目的在于提高我县村庄规划工作队的整体技术水平,但光靠培训是不够的,大家要以这次培训为契机,争取在以下三个方面有明显提高:

(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这次培训的主要目的就是提高大家的业务理论水平,各工作队员要认真学习,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结合,不断探索新的工作方法和工作途径,提高编制质量和进度。

(二)要不断增强团队的合作意识。本次村庄规划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这就要求各乡(镇)工作人员团结一致、齐心协力,才能顺利完成本次村庄规划的工作任务。所以,各学员在培训期间要互相学习、积极主动帮助他人,熟练掌握相关设备的操作和规划的基本知识。在今后的工作中,各工作队与工作队之间、各队员之间都要全力配合,共同努力,圆满完成村庄规划工作任务。

(三)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由于,我县各乡(镇)的村庄布局情况不同,所以,在熟练掌握村庄规划技术的同时,要充分继承原来好的经验和做法,吸取别人的经验和教训,科学的进行取舍;要积极用新办法、新举措来处理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不断创新,找出一条适合本乡(镇)、本村庄的规划方法,争取本次村庄规划的科学、合理,创造性的开展工作,总结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推广使用。

三、要确保学习培训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一)要端正学习态度,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良好的精神状态是确保培训班取得成效的前提。县村庄规划领导小组围绕本期培训班的主题,对培训内容进行了精心的准备。希望大家要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这次培训中来,珍惜为期不长的培训时间,珍惜每一次的授课内容,真正做到静下心,钻下去,使这次培训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二)要严格学习纪律,确保学习质量。严格的纪律是学习培训取得效果的保证。大家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做到三个保证,确保这次学习培训的严肃性和实效性。一是学习时间要保证。在学习培训期间,严格遵守学习培训纪律,没有特殊情况,大家不要请假。二是学习培训内容要保证。大家要按照学习培训内容,联系实际进行思考,保证学习培训内容能及时地消化吸收。三是学习培训质量要保证。在学习培训中,一定要集中精力静心学习,潜心钻研,虚心听课,认真做笔记,力求多学一点,学深一点。

(三)要坚持学以致用,做好各项工作。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在于解决实践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培训班结束后,大家要把学习的成果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去。培训学习是一时的,而在工作实践中遇到的情况和问题却是不断变化、层出不穷的,所以,在以后的工作中,大家一定要自觉加强学习,坚持在实际操作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能力。

村庄规划总结篇7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县村庄规划编制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年10月11日全省村庄规划工作会议和年12月15日全市村庄规划编制专题会议精神,进一步明确目标要求,确保全面完成全县村庄规划编制工作任务。下面,就如何做好我县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我讲3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加快推进村庄规划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一)从省市人民政府的工作要求来看,加快推进我县村庄规划已刻不容缓。

在刚刚过去的年,省市村庄规划工作会议相继召开,拉开了全省村庄规划编制的序幕,在全省村庄规划工作会议上,白书记作了书面指示,刘平副省长作了重要讲话,明确要求用三年时间完成全省村庄规划编制任务,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站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高度,把加快推进村庄规划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一项刚性指标,采取切实有力措施,充分调动各有关方面的积极性,整合各方资源和力量,全面推进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在全市村庄规划工作会议上,何副市长要求各县区政府、各部门一定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从我市农村实际和广大农民的迫切需要出发,充分认识规划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编制村庄建设规划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充分发挥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对城乡空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综合调控的作用,推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省市两级的村庄规划工作会议,都明确了2012年要全面完成所有村庄规划编制的目标任务,留给我们的时间已不足两年,开展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极为紧迫,需要全县各级干部上下一心,团结一致抓好落实。

(二)从农村形势的发展变化看,实施村庄规划十分迫切、刻不容缓。

近年来,国家和省、市对“三农”问题十分关注,支农惠农政策的力度不断加大,农民收入逐年增长,农村经济发展迅速,以我县为例,“”以来,年均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达12.36万人,多数外出务工农民工作在城镇,城市的生活对他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不仅带回了资金,还带回了现代文明的理念,他们既要丰衣足食,又想择善而居,迫切需要改善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做好村庄规划,让广大农民群众看到未来生产生活的美好前景,能有效调动农民群众参与村庄规划编制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能有效促进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

(三)从实际来看,推进全县村庄规划编制刻不容缓。

我县地理环境复杂,山高谷深、民风民俗浓郁,8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农村,农村长期以来无序乱建现象突出。一是村庄规模小,布局散乱。许多民房“靠水而居”,“沿路而建”,零零散散,极不规范。二是基础设施配套难,环境差。小而散的居住状况,使得农村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工程量大、建设成本高、使用效率低。不少村庄道路窄、路况差,交通十分不便,安装有线电视、架设饮水管道十分困难。三是规划意识淡薄,规划严重滞后,导致村镇规划体系不完善,山水人文等资源优势得不到充分挖掘和利用,造成社会资源浪费问题十分突出。四是我县地质灾害频发,农村民居大部分选址不合理,部分处于泥石流和地质灾害多发地段,,需要通过规划引导群众灾前避让。五是大部分集镇管理机构不完善、人员配备不齐全、执法水平有待提高,管理不到位,脏、乱、差的现象很突出。不少地方出现了有新房无新村,有新村无新貌的状况,加之村级以上干部缺乏全局观念,管理不严,责任心不强,相关管理部门缺乏工作力度和应有的措施,导致村庄建设无序,布局混乱的被动局面。因此,编制我县村庄建设规划不仅十分必要,而且势在必行。

综上所述,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各有关部门一定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从我县农村实际和广大农民的迫切需要出发,充分认识规划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编制村庄规划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充分发挥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对城乡空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综合调控作用,推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二、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加快推进村庄规划编制工作

按照全市村庄规划工作会议和“统筹城乡、整体推进、优化布局、分类指导、典型示范”的要求,我县村庄规划编制工作的总体目标是:从年起到2012年底,两年内完成全县所有村庄的规划编制工作。其中:镇、金塘乡、蒙姑乡、大寨镇、药山镇、崇溪乡、中寨乡、马树镇、炉房乡、包谷垴乡、老店镇必须于年12月以前完成辖区所有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新店乡、东坪乡、红山乡、小河镇、茂租乡必须于2012年1月1日启动,2012年12月以前完成辖区所有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根据上述总体目标和年度工作任务要求,当前重点要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严格制定工作计划,加快编制进程。

今年要完成辖区所有村庄规划任务的乡镇,要紧扣目标任务,结合工作职责,抓紧时间研究制定详细具体的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并将任务细化分解到具体村委会和相关责任人,确保切实加快推进村庄规划的编制进程。明年启动并完成村庄规划编制任务的乡镇,要超前思考,提前谋划村庄规划编制工作,要认真借鉴、学习先启动、先完成村庄规划编制的乡镇经验,确保规划编制任务的圆满完成。

(二)严格编制内容,确保编制质量。

规划对城乡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起着决定性的引导和调控作用,是城乡建设、发展的蓝图和依据。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严格按照《县村庄规划编制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实际,有效开展好行政村总体规划和自然村建设规划工作,确保规划编制质量。其中,行政村村庄规划要求完成“两图一书”,即现状分析图、总体规划图和总体规划编制说明书;自然村(居民点)规划要按照“三图一书”要求编制自然村建设规划,即现状分析图、建设规划图、住房建筑方案图和建设规划编制说明书。在规划过程中要因地制宜、删繁就简、简单明了、通俗易懂、便于操作,能够有效指导农民建房和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对在新农村建设中已编制“一方案三规划”的村,要按这次村庄规划编制要求,进一步做好优化规范和完善。

(三)创新编制方式,提高编制效率。

村庄规划编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要在调动领导干部、专业技术人员、村民代表的工作热情和创造精神的同时,充分利用卫星影像图、地形图等现代信息技术和设备。做到既确保规划编制民主、公开和科学,又有效解决专业规划编制机构编制规划成本过高等问题,最大限度地提高编制效率,降低编制成本。

(四)严格审批程序,强化成果使用。

要坚持编制与使用并重的原则,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严格规划审批程序,强化规划成果应用。行政村总体规划要经过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讨论通过,报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县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自然村建设规划要经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讨论通过,报村委会审核、乡镇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要充分发挥规划的引导、调控作用,对违反规划建盖房屋的,要及时制止并相应核减或取消国家和省级有关补助资金。完成规划后的农村民居建设要做到按规划选址、按规划审批、按图纸施工、按要求验收,彻底改变村庄建设不规划、不设计、不验收的现象。

(五)突出地方特色,发挥资源优势。

要按照“分类指导、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发挥优势”的原则,结合各乡镇人口分布、区位条件、文化特色、产业特点、资源状况等时机,采取撤并、改造、保护、扩建、新建等多种形式,统筹近期建设和远期发展,妥善处理建设发展与环境保护和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的关系,合理规划布局。做到即相对统一,又突出特色,发挥优势,满足群众多样性的实际需要。通过规划的引导和调控作用,即有效解决好村庄布局过于分散和盲目撤并等问题,又有效提高资源使用综合效益、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在规划编制工作过程中,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尊重群众意愿,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确保规划符合村庄实际、方便群众生产生活。

(六)加强宣传教育,营造良好氛围。

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运用广播电视、板报、宣传册等新闻媒体和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深入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使广大干部群众及时了解村庄规划编制的重大意义和现实作用,积极引导他们认识到开展村庄规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参与村庄规划编制和管理使用的良好氛围。

三、强化措施,确保村庄规划编制工作顺利完成

当前,离全面完成村庄规划目标任务,实际上只有不到两年的时间了,对于今年要完成村庄规划编制任务的乡镇,实际上只有不到一年时间,时间非常紧迫、任务异常繁重。各乡镇、各有关部门一定要统一思想,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及时启动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千方百计加快工作进度,确保全面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一)加强领导,完善机制。

按照“县区负总责、部门抓落实、乡镇实施、群众参与”的要求,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有关部门各司其职的工作格局,确保规划编制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得到及时解决,为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提供有力保障。为切实做好我县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加强村庄规划编制工作的协调领导,县委、政府已成立县人民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县村庄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各乡镇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开展村庄规划编制工作,组长由各乡镇人民政府主要领导担任,人员根据本乡镇村庄规划编制的工作量合理进行配置,新农村指导员、村委会负责人、大学生村官必须参与,主要负责按时按质提供本乡镇各村的基础资料并完成县村庄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交办的相关工作。根据上级要求,全省将建立村镇规划档案管理电子信息系统,加强对村庄规划成果的动态管理,相关信息要及时录入,实行档案化管理,确保对村庄规划相关信息的快速查询。各乡镇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积极配合城乡规划建设部门,逐步建立、完善我县村庄规划档案管理电子信息系统。

(二)落实责任,形成合力。

村庄规划是一项系统工程。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按照“既各司其职、又协调配合”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协调配合力度,明确职责要求,形成工作合力。县城乡规划建设局要认真履行部门职责,加强对各乡镇村庄规划编制工作的统筹协调和指导督促,及时研究、协调解决各乡镇在推进村庄规划编制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县国土、农业、林业、环保、交通、水务、地震、气象等有关部门要服从大局,相互协调,主动服务,及时提供规划编制所需的卫星影像图、地形图以及地震、环境、气象、地质等方面的基础资料;各乡镇人民政府要认真履行直接责任人的要求,克服“等、靠、要”等思想,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工作措施,明确职责任务,切实做好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各项工作。

(三)筹集资金,提供保障。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平均每个村的规划编制成本要控制在3000元以内。省财政按照每个村补助1000元的标准,市财政按照每个村1000元的标准安排了配套资金,专项用于各县区村庄规划编制补助,不足的由县级财政自筹。我县财政困难,县城乡规划建设局和各乡镇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要特别注重成本控制,合理使用财政资金,确保好钢用在刀刃上。

(四)加强培训,提高素质。

要按照分级负责、各司其职的要求,建立健全分级培训制度。县城乡规划建设局要切实做好对各乡镇参会人员的培训,各乡镇参会人员培训结束后,要及时组织乡镇干部、站所专业技术人员、村干部、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和大学生村官等进行规划技术培训,采取现场指导和组织技术培训等灵活多样的形式,进一步提高规划编制队伍素质。通过分级培训,使相关人员能够真正胜任规划编制工作,为规划编制工作提供技术保障。

(五)加强督查,严格问责。

村庄规划总结篇8

一、唐山市某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简介:

唐山市某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是一家刚刚起步的私营公司,迄今为止成立时间仅一年多,但在这一年多的时间中,某规划设计院秉承事实求是,艰苦奋斗的管理理念和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的设计理念完成了多项总规,控规和详规的编制工作,并成功的从丙级单项姿质升级到丙级姿质,目前公司全体职工正在以更高昂的姿态更积极的行动准备资质的再次升级,预计到2008年能更上一层楼。公司下设设计所两所,拥有国家注册规划师4名,国家注册建筑师2名,国家注册结构师2名,高工数名,设计师若干。

二、实习基本情况简介:

10月8日,我与徐殿根,孟凡力等三人正式开始了在某规划院的实习工作,考虑到我们的实际情况,公司将我们三个都分到了一所,并按照学校的要求为我们每人分派了一位指导教师,我很荣幸裴院长能担任我的指导教师,裴院长是原唐山市建设局局长,虽然在用计算机画图方面有点跟不上,但在专业理论方面却能给我以极大的启示,在实习期间我在裴院长身上学到很多课本以外的东西,这些东西足以受用终生。

三、完成的主要工作任务:

实习期间,我们三人在各自导师的带领下,承担了某市某乡6个新农村的规划编制任务;参与了某市某镇总体规划,某管理区控规的编制任务;承担了某县喜峰南路街景设计,某开发区小区详细规划等几个修规的编制任务。

四、实习中专业理论的实践:

(一)新农村建设

工程简介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载体,是在农村建设和谐社会的一个有力支撑,是改变千百年来农村落后的生活习惯和农村脏乱差的人居环境,推进农村城镇化的一场伟大革命。

按照唐山市和某乡新农村创建工作安排,我公司受某乡政府和各村村两委委托,承担该乡新农村规划编制任务。我们三人共完成6个村的规划编制工作,分别是西小寨村、河南庄村、东祈尔村、西二十里铺村、三官庙村和黄台村。

规划期限:近期:2006年2010年远期:2011年2020年

主要文本包括:村庄概况、现状条件分析、规划依据规划编制指导思想和原则、规划范围、规划期限、村庄性质与规模、规划目标、新农村建设规划、防灾规划、环保节能规划、分期建设、实施规划的保障措施等。

主要图纸包括:村域规划图、村庄建设现状图、村庄建设规划图、村庄工程规划图、村庄近期建设整治规划图等。

实习体会

在承担某乡6个新农村的规划编制任务中,我系统的学习了河北省建设厅颁发的《河北省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编制导则》,并根据在学校做新农村的经验出色的完成了实习任务,受到裴院长的好评。期间,我对新农村建设规划的认识更深刻了,也学到了很多学校里没有学到的东西,比如,在文本中加入了财政预算的内容,这是我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的,我只能从头学起,好好的向所长及裴院长请教;再如,做实际的工程必需对现场地形特别熟悉,这样做起设计才游刃有余,有的放矢,也最符合实际。下面我将我在新农村建设规划中学到的一些专业理论整理如下:

1.新农村建设的方针: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2.村庄规划要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基本目标,立足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环境脏、乱、差保护文化遗产、延续历史文脉;防止自然灾害、注重村庄安全;一切从农村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分步实施,防止大拆大建。

3.村庄规划远期到2020年,近期一般为3-5年,并于建制镇(乡)总体规划期限相协调。

4.村庄规划应包括村域规划、村庄建设规划、村庄近期建设整治规划三部分。

5.村域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经济社会发展和基础设施规划两个方面。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包括综合分析村庄经济社会发展和自然环境状况,明确村庄产业发展方向,确定一村一品或一村多品的产业格局;划定村域范围内禁建、限建和适建区域。界定不同类型产业用地的范围,提出不同分区空间资源有效利用的限制和引导措施。基础设施规划包括依据建制镇(乡)总体规划,在村域范围内确定道路、供水、排水、供电、电信、燃气、供热、**处理、能源供应、农田灌溉、雨水积蓄、防洪堤坝等基础设施的选址及规模。

6.村庄建设规划应包括村庄用地布局、基础设施规划、公共建筑安排、景观风貌规划、农宅规划设计五个方面。

村庄规划总结篇9

摘要: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设计是我国当前城乡建设关注的焦点,本文以长安东大镇新联村村庄规划设计为例,探讨新农村规划的相关理念、策略和方法。规划以“自然、和谐”为基础,提出“旅游核心、新村宜居”的规划概念,以期塑造一个“集约、生态、宜居”的新型农村社区。

关键词:自然和谐新农村规划设计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已成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重大的历史任务,村庄整治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即是当前村镇建设的重点,也是摆在全国村镇规划建设工作者面前一道全新课题。本次村庄整治规划本着资源整合利用、落实“四节”的原则。希望通过村庄整治,能够走出一条“综合整治、改善村貌、优化环境、加快发展”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有效推进新联村的小康型新农村建设,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一、项目概况

长安区地处关中平原腹地,南依秦岭,北邻西安;新联村位于长安区西部,属于东大街道办所辖范围。该村坐落在秦岭山脚下,因为环山傍水、山清水秀的地理环境,不少人选择在节假日前来度假、避暑…全村居住地形从东至西2.3公里,南依秦岭,北临沣河,西连东石村,老环山路为村庄过境路,是环山旅游线的有机组成,东临210国道,有着极好的自然环境优势。

本规划范围为新联村村庄建成区范围,面积约29.41公顷。现有人口932人,约246户,平均约4人/户。

二、发展条件

1、不利因素

(1)基础薄弱,仍处于封闭、内向的农村经济状况。

(2)村庄建设落后于时代脚步:人居环境差;缺乏公共活动空间;缺乏必要的共设施;村庄建设与自然环境不融,缺乏特色。

2、有利条件

(1)用地与环境:依山临河,自然环境优美。

(2)区位与交通:新联村地处环山旅游线上,交通方便,利于开发建设。

(3)政策与机遇:适逢城乡统筹发展、改变二元结构的历史时期;紧邻朝着国际化大都市迈进的西安市,山水资源显得更加珍贵。

(4)新联村的整体搬迁建设,有利于村庄整体规划、统一实施,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4、村庄性质

(1)村庄功能

本着避实就虚、扬长避短的原则,村庄功能应体现以下特点:

依托资源、跨越发展:以传统农业为基础发展旅游业,由第一产业转化为第三产业,跨越式发展。

居游分离、重点突破:西部居住区,东部旅游区,特色鲜明,形成区域性核心节点,带动周边发展。

融山纳水、天人合一:依山靠水,山水文化,村庄结合自然形成自己特有的产业功能,错位发展。

根据以上分析,新联村功能拟定为:旅游服务;村民居住;生活服务。

(2)村庄性质:根据以上职能,新联村性质拟定为:以山水环境为依托,以游览观光、旅游服务为主导的,特色鲜明、设施齐全的山水农村新社区。

三、规划原则与重点

立足于城乡统筹理念,围绕居住――旅游这一核心,走可持续性发展的道路。根据以上指导思想,确定规划原则为:1、统筹规划,区域协调。2、集约整合,合理布局。3、生态优先,适地开发。4、因势利导、凸显特色。

规划重点:1、走生态化、外向型、集约化道路。2、正确处理保护、利用、发展的关系。3、整合资源、形成特色。4、完善功能、健全设施。

四、总体布局与规划设计

1、空间发展战略:“南控、西住、东服、北游”

南控:南部依靠秦岭,根据《大秦岭西安段保护利用总体规划》要求,未来10年,规划区域内25度坡线以上人口将逐步外迁,实行退耕还林、生态移民,因此,环山路以南严格控制建设用地。

西住:村庄向西地域宽广,作为村庄居住建设用地,平整填方,适宜发展。

东服:东部临近沣河,环境秀美,作为休闲度假服务区,建筑舒展,环境宜人。

北游:北临沣河,利用自然资源优势,作为村庄环境提升的主要方面:整治沣河沿岸环境,扩大河漫滩经济生态林地种植范围,构筑以亲水活动为主导的生态观光旅游功能区。

2、功能结构

形成“一轴、两带、三廊、四心”的功能结构。

“一轴”:以老环山路为村庄发展轴,东西贯通,向两侧发展。

“两带”:滨河绿化带与公共设施服务带。滨河生态绿地既为村庄、旅游提供优美的环境,更为沣河的生态保护做出榜样;西南部集中村委会、幼儿园、活动中心、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形成全村的公共服务中心,方便村民生活。

“三廊”:一廊,以村委会,幼儿园小游园形成视线走廊,将沣河美景引入村中。

二廊,以流入沣河的村中小河绿化带为为视线走廊,进行居住区,旅游产业区东西两区对话。

三廊,旅游产业园步行景观大道连接老环山路与滨河大道,为鹿鸣园打开良好的视线走廊。

“四心”:村口公共服务中心;村庄中心游园区;东部景观大道广场中心;东部休闲广场中心。

3、用地功能布局

全村分为三个片区――西北村民居住区;东部旅游产业区;沿老环山路设村委会,商业,医院等公共建筑,形成一条主街,保留村庄特有的商业公共主街,村口广场,幼儿园以及其后的商业小游园,为村民提供娱乐休闲场所。

4、绿化系统规划设计

绿地系统由水体、景观绿地、游园、生态绿地构成。村庄规划范围总体东南高,西北低,住区水体系统总体流向由东南流向西北,即将村旁小河水引入住区内部,形成绿化水体,再由西北方向流入沣河,利用河水资源,形成活水水系,造价低且美化村庄环境,提升村庄品质。

景观绿地采用点、线、面相结合的方式,尽量使所有居民都能享有良好的景观。

点――宅间、宅前、院落绿化,小广场小空地小空间绿化。

线――道路均绿化,主要道路加强绿化的带状联系与渗透;沿中心街道带状绿化;滨河生态绿地是整个村庄北部一条巨大的带状绿地,是优美的,宜人的,稀有的,是整个村庄的亮点。

面――居住区与综合服务区设置大片的绿化。提供休闲与活动的空间,充分发挥环境对品性、人格的熏陶作用。

五、景区游览规划

1、景区划分

1)山水文化展示区

2)农家小院体验区

3)休闲娱乐垂钓区

4)滨河休闲亲水区

5)特色餐饮服务区

2、主要景点:构建三大主题广场

1)新联村文化广场:展示新联村历史、地貌、姓氏、人物、重大事件、发展历程等。

2)山诗文化广场: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3)水词文化广场:

柔情似水,一衣带水,小桥流水,一江春水向东流……水词含情,给人以联想、启迪。

六、建筑造型特点

建筑单体采用徽派建筑结合关中民居,青砖黛瓦,高墙小窗,马头墙,既有关中民居的自然古朴,隐僻典雅,又有徽派建筑的淡雅清新。

1、形体:建筑形体简单大方,既适应当地环境,与山相携,与水相融。

2、色彩:深灰顶、灰白墙,自然、古朴,与环境融为一体。

3、材质:砖墙加外墙涂料,墙角处采用灰砖勾缝的形式,求得变化并构成特色。

村庄规划总结篇10

【关键词】新农村规划平原地区分类指导原则村庄类型

引言

2005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方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在“规划先行,试点引路,分步实施,整体推进”思想的指导下,新农村建设中村庄规划就成为村庄规划管理与规划设计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由于各区域内自然、社会、经济以及历史发展的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乡村景观文化,也影响了村庄的经济发展水平,使得村庄差异较为明显。在这种背景下,如果按照同一思路进行规划编制和政策引导就显得过于空洞化和理想化,不具有现实性和可操作性。因此,新农村规划必须以分类指导、突出特色为原则,在空间上有重点、有步骤的推进,确定不同类型农村的发展路径和土地利用模式,并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和规划方案,才能有效地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发展目标。本文试从新农村规划的角度,对平原地区新农村分类及各类型农村土地政策引导模式和规划重点进行探讨。

1、新农村规划的主要内容

新农村规划主要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的内容:即区域内农村居民点规划和村庄规划【1】。

1.1区域内农村居民点规划:我国农耕文化源远流长,乡村聚落分散。因此,农村居民点规划研究要基于这种自然分散状态,针对乡村不同发展特点、文化需求,提出拆迁合并的可能。确定村庄总体布局和主要生产用地的分布;确定中心村、基层村以及村庄的性质、规模、发展方向和建设特点。

1.2村庄规划的主要内容:村庄规划应坚持注重发展、节约用地的原则,协调农村生产、生活和生态,统筹对建设用地和非建设用地的合理布局;确定村庄发展中心,合理安排村庄内居住、道路、绿化、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生产设施等各项建设用地,以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生态的协调发展;改善居住生态环境,以满足使用要求、卫生要求、安全要求、景观要求、人文要求等方面为前提,选择适合当地生活习惯的民居套型,并对新旧建设用地调整幅度进行科学界定;

2、平原地区农村居民点体系结构为:中心镇――一般镇――中心村(农村社区)――基层村(特色村庄)

新农村规划建设中农村居民点的发展形式是农村社区,农村社区是指依托镇区和集镇区建设的新型农民集聚区,是引导留居农村并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今后采取的主要聚居形式。通过村庄整合,平原地区的村庄规模一般可在5000人左右,村庄布局要合理,耕作半径不宜过远,可考虑在两公里左右。新农村社区中应配建重要的公共服务设施,如学校、幼儿园、医疗、商业服务设施等,使其达到现代化社区的标准。

3、农村居民点规划的推进策略【2】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村居民点规划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只有立足于当地实际情况,采取以下的推进策略,才可能编制出可行的农村居民点规划,并将规划付诸于实施。

3.1与农业产业化发展相结合:通过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提高农业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居民点体系调整和基础设施建设,使农村居民点与农业产业基地、物流产业基地和农业加工园区有机结合。

3.2与生态环境整治优化相结合:地处生态恢复区、自然保护区的居住地区,农村居民点规划应结合生态恢复工程、造林绿化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相结合,降低该区域内的村庄密度和人口密度。

3.3与土地综合整理相结合:平原地区采用“田、水、路、林、村”综合整理模式,即农村居民点的调整要与农田基本建设、生态林地建设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从而使该区域实现生产生活条件的全面优化、人居环境整体美化、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升。

3.4与农业综合开发和重点建设项目相结合:在农业综合开发和重点项目建设过程中,要注意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将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费用纳入项目计划,使区域内村庄率先实现现代化。

3.5与旅游开发建设相结合:地处自然保护区、拥有历史文化遗产或具有独特地方物产的典型村庄,结合旅游开发,将村庄建设成符合旅游需要的特色村庄。

4、村庄分类及特征

将现有村庄分为转变型、提升型、改善型、迁建型四种类型。

4.1转变型村庄

转变型村庄是指城镇规划区内转型中的居民点。其特点是:建筑密度高、经济实力较强、社会构成复杂,在经济、社会、土地利用、建筑景观等方面处于明显的“乡――城”转型过程中,既具有较高的城市化特征,有保留一定的农村社区的特征。

4.2提升型村庄(中心集聚类)

是指城镇规划建设用地外规划确定集聚发展的中心村、经济强村及道路交通等重点工程项目拆迁涉及的安置村。

4.3改善型村庄(整理改造型):是指县市域镇村体系规划确定保留的村庄。

4.4迁建型村庄(移民迁建型):是指资源缺乏、交通不便、设施不全的偏远弱小村庄和地处易受洪水、地质灾害威胁的村庄,以及因大型工程项目建设需要迁移的村庄。

5、不同类型村庄的整理模式及规划重点

平原地区交通方便,人口密度高,地形平坦,耕地易集中。土地整理重点突出:一方面是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即农村居民点向中心村和小城镇集中,乡镇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农田向规模经营集中;第二方面是建设高标准农田,实现“田成方、林成网、井配套、路相连,设施齐全、土地平整”的田园生态格局【1】。不同类型村庄的整理模式及规划重点如下:

5.1转变型村庄:

整理模式:城乡融合

在符合城镇总体规划的前提下,进行更新改造,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把村庄建设转向居住区建设,实现由农村向社区化、城市化的转变。

规划重点:因城中村处于发展成熟的城市区,区位条件较好,所以如何协调城中村与城市地区的发展,成为规划编制的重点。依据城镇总体规划,积极推动城中村改造,使此类村庄在空间形态、建设方式、配套水平、社会管理等方面与城镇接轨,加快融合,形成有机整体。建造以多层、小高层、高层为主的大型社区,配套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引导农民生活进社区、生产进园区、商贸进市场,实现村庄向社区转变,农业向工业转变、农民向城镇居民转变。

5.2提升型村庄(中心集聚类)

整理模式:对于人口规模较大,区位较好,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中心村,采用集中建设新农村社区的方式,引导周边规模较小、分布散的村庄向中心社区集聚。

规划重点:规划在中心社区配置公共服务设施,满足农产品加工业、旅游业、服务业等多种功能发展的需求。在建设过程中,应适当预留发展用地,提倡建设公寓式住宅,推行建设联排式住宅;制定公共品配套倾斜政策,加强公共财政投资力度;适当超前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村庄空间形态和人居环境优化,并提高对外公路等级,使村庄与周边小城镇及其他地区的联系更加紧密。

5.3改善型村庄(整理改造型)

整理模式:对于村庄分布稠密、村庄规模呈匀质化的乡村地区,应对原有居民点进行持续调整,通过空间重构,形成组团式居民点。

规划重点:对于规划确定的保留的村庄实现规模控制,以形成良好的人居环境和基础设施条件为重点,就地整治、积极更新改造。此类村庄通过完善道路建设,加强与小城镇或中心村的联系,形成有机整体,依靠小城镇或中心村提供公共服务设施配套。

5.4迁建型村庄

整理模式:位于生态保护、水源涵养区、行洪区、蓄滞洪区、地质灾害频发区等范围内或因大型工程建设需要搬迁的村庄,应以政府为主导,向周边小城镇或中心村进行迁移,按照镇区安置小区或中心居民点标准进行配套建设。

位于规划的产业园区的或项目开发用地内的村庄,采用政府引导,开发商投资相结合的方式,按照项目建设的进度逐步搬迁,分期分批向小城镇或中心村集聚,并在产业园区或开发项目中解决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