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预警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4:22:28

风险预警方案篇1

王斌:中国互联网协会网络版权联盟成立于2005年1月28日,筹备工作从2004年就已经开始了,成立的原因一方面是网络纠纷比较多,互联网企业本身需要一个平台去与版权机构进行沟通,建立合作共赢的关系;另一方面国家版权局正在起草《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办法》,互联网企业有机会在立法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意见,就需要做调研和立法准备等相关工作,在《办法》制定过程中需要给国内的互联网企业做有关版权的培训工作,让互联网企业的领导和法律部门知道国家立法思路,建立企业的版权风险预警方案,减轻网络版权纠纷的发生。

互联网企业的法律部门和相关的业务合作部门都参与了网络版权联盟,成立初期围绕音乐版权的正版化做了大量的推动工作,当时的互联网企业在internet上的应用都没有获得国际主要唱片公司的授权,原因是唱片公司能看到无线音乐的收益预期,对internet上的应用和在线听歌不认可,开出很高的授权价格,单独靠一家网络企业洽谈合作困难非常大,通过网络版权联盟组织几家互联网龙头企业(新浪、搜狐、tom、中华网等)与国际主要的唱片公司就音乐作品授权进行洽谈,在这个过程网络版权联盟把音乐作品的使用和分配标准进行了统一,推动唱片公司与这几家互联网公司的合作。

《网络传播》:网络版权联盟为推动中国互联网健康有序发展做了哪些工作?

王斌:我们成立的出发点是加强互联网行业的自律,不能让版权的问题阻碍产业的发展,联合企业和版权机构共同探讨并尝试网络版权的长效机制建设,2005年组织制定并了《中国互联网版权自律公约》,截止到目前已经推动200多家互联网企业签署公约,同时积极组织配合有关部门的执法工作,营造和维护互联网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良好环境,我们组织互联网企业参与《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办法》、《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起草和听证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互联网出版服务管理办法》修订会以及对《文化部关于网络音乐发展和管理的若干意见》在执行过程中的贯彻实施提出了建议,给司法领域出台《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影视作品纠纷赔偿标准》网络版权联盟也做了材料的提交工作。近期配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法》(草案)的制定,组织互联网企业对网络侵权责任提交立法建议。

《网络传播》:除此之外,网络版权联盟还有哪些职能?

王斌:网络版权联盟还积极开展对外交流活动、组织理论研究,截止到目前成功组织培训交流、案件听审共计80余次,累积培训4000多人次,树立互联网企业的网络版权保护责任意识,加强互联网企业与版权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升互联网行业的内容运营整体能力的提高。

网络版权联盟维护互联网企业的合法权益,积极组织多次企业的版权集体采购行动,为了维护网络正版的授权秩序还组织互联网企业联合行动向政府相关部门举报假授权机构,并配合案件调查提供相关线索,立案后成功打掉假网点;针对音乐词曲版权垄断及大范围维权行动导致授权价格畸高的情况,联合20家互联网企业向国家版权局举报,同时开展相关法律法规研究,经过持续将近7个月的博弈,最终在2006年底成功使机构降低授权价格,使网络音乐作品发行秩序得到了健康的发展。

网络版权联盟积极与国内外的版权机构和相关协会(中国音乐著作权管理协会、中国音像集体管理协会、中国电影版权保护协会、美国电影协会、日本贸易振兴机构、韩国著作权管理机构等)开展网络作品的审核、网络侵权紧急预警,同时大力推动合法的优秀内容提供商作品快速流通,得到了国际上的认可和赞誉,也得到主管部门、会员单位的认可。

组织互联网企业联合行动成功举报假公司。2006年2月对假授权问题及抵制办法进行了多次的沟通和交流,(版权行业内由于个别单位的假授权行为,导致互联网企业的直接侵权,这一现象非常普遍),网络版权联盟联合多家公司准备了相关案件材料及证明文件,就豁免或降低互联网企业的责任召开的多次研讨,针对版权公司北京金互动科技有限公司的假授权行为在2006年给国家版权局的行政治理行动进行了举报,国家版权局也受理了假案件,2007年1―2月在案件调查过程中协助做了调研工作并配合提供相关线索。

2007年10月25日北京市公安局经济犯罪侦查部门依法对北京金互动科技有限公司的经营场所进行了搜查,查获大量书证、物证,冻结、扣押涉案财产,并对杨某等多名涉嫌侵犯著作权罪的违法嫌疑人采取了刑事强制措施,至此,“北京金互动科技有限公司侵犯著作权案”取得重大突破。此案是全国第一例著作权虚假授权的刑事案件。涉案公司伪造并向他人销售电影作品著作权许可,涉案金额达2000余万元人民币、涉嫌侵犯包括中国(含香港、台湾地区)、美国、日本、韩国等十几个国家的数百家电影著作权人的数千种电影作品的著作权。

成功抵制公司垄断版权,实施高价采购的策略。2006年3月,针对音乐版权获得国际唱片公司词曲版权授权后,公司把原来给互联网企业的授权价格由30万的保底费上涨到300万/年,由于授权价格畸高导致互联网企业不能正常运营音乐版权,公司对国内互联网音乐服务商(中华网、a8、华友世纪、九天)等多家单位维权,网络版权联盟向国家版权局进行举报,在其支持下联合多家互联网企业与版权机构进行了持续将近7个月的博弈,最终在2006年底成功使机构降低授权价格,音乐词曲版权纠纷走上正常轨道。

风险预警方案篇2

关键词:突发事件档案风险预警机制构建

中图分类号:G2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3-259-01

因档案具有不可复制和不可再生的特点,国内自汶川地震类重大灾害后,对档案灾害的预警和处置工作越来越重视。

一、研究的背景

2008年以后,各级各部门对档案灾害的重视程度大幅度提高,特别是针对灾害的应急处置建立起了应急预案与防控体系,加强了档案灾害的应急处置工作,但是对灾害的风险预警评估机制的建设仍相对薄弱。普遍问题是,专业档案机构和工作人员应急管理的意识仍然较淡薄,风险评估的技能掌握不够,机构大多没有建立起预警机制,同其他灾害衍生导致的档案灾害联动机构缺失、力度不够。

二、档案风险的预警机制的构建

(一)档案风险预警信息的监测机制

1.完善档案风险预警监控系统。各组织部门要从消防、治安、环境监测、后勤保障等各个环节建立起风险监测系统,界定出风险点,并建立监测机制,指定专人负责,及时收集预警信息。

2.建立档案风险信息收集机制。对档案存在的各种潜在的危险进行分析评价,定期汇总档案灾害可能发生的类型、时间、概率,相同事件的进行归类,对风险点进行预测分析,特别是针对已发生的各种档案灾害的原因、影响、危害进行记录,并对发展衍生趋势进行预测,分析风险趋势转化的可能性,做出是否需要发出预警报告的判断,并据此形成应急预案,建立起行之有效的操作流程,加强处置效率。

(二)档案风险的预警信息评估方法

1.列出档案风险因素指标。预警信息的评估需明确列出分析指标,包括灾害发生的诱因、可能造成的影响、发展变化趋势和涉及范围,来预测灾害的大小、持续的时间以及灾害的影响程度等,以便后期做好风险的预警评估。

2.用风险矩阵方法分析预警信息。信息的分析方法也直接影响到结果的客观性,可按照常用的风险矩阵分析法,结合专家打分,一般采用风险矩阵和德尔菲法,对预警信息进行分析,确定出重要的风险点,划分出不同的风险系数,对高、中、低等不同风险进行区别应对。

3.对档案灾害形成风险分析报告,确定可能存在的风险点,并且按照相对法,得出一个百分数的相对系数,划定风险级别,如0-30%的风险为低风险,30-60%的风险为中风险,60-100%的为高风险,按照不同级别确定哪些是需要重点防范和处置的风险点,并进行排序,列出预警的重点并指定不同等级的应急响应,实现大险大救,中险中防,小险小控。

(三)档案风险预警应急响应及处置预案的制定

1.依据档案风险信息分析对信息分析评估得出的结果数据,确定出风险点的数量和类别,评估出风险的危害与处置难度,区分出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明确各类风险可能涉及的范围,并以此来确定应急响应级别和处置预案。

2.按照灾害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等因素,确立不同的响应。我们国家一般将预警响应列为4级,但各单位及部门可根据情况自拟响应级别,既可以并入组织内部大的应急响应体系,也可以自定简单的响应级别,以便增加可操作性。建议一般档案的响应级为3级,一级为最大级别的响应,二级响应可为超出档案灾害范围但仍局限于一个组织内部的灾害响应,三级响应为档案部门内部可以指挥处置的风险。级别越高,显示的风险越大,其响应的范围与难度也大。确定好应急响应后,可针对预警标志制定不同级别下的应急预案,包括报告流程、指挥流程、人员响应的范围、人员物资调配、后续处置情况。

3.处置预案的制定。根据风险分析和响应级别制定档案应急预案,包括适用的范围、风险处置的操作流程、人员调动与物资调配、报告与信息、外部联动协调,以及处置信息的记录和收集,并且包括处置后期的总结、评价,灾害损失的评估、恢复重建,档案损失如何修复,都要在预案内体现。

三、档案灾害预警响应的启动和终止

1.预警响应的启动。当预警信息达到一定的响应级别时,要及时报告上级领导和部门,及时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预案,并展开应急救援,调动人力、物资,启动联动机制等,确保档案灾害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置。

2.预警响应的互动。档案灾害具有衍生性,也可因其他方面的次生灾害引发,响应启动时也要建立及时的信息报告机制,密切观察档案灾害和其他灾害的动态,请注意灾害事件的变化,以随时调整响应和处置。

3.预警系统的终止:档案灾害影响结束后,由档案馆(室)及时完成档案灾害预警终止报告,由档案预警负责人终止指令,终止档案预警及灾害响应。

参考文献:

[1]档案馆国家重点档案抢救和保护工作暂行办法[S].四川省档案局,2007

[2]陈国华,张新梅,金强.区域应急管理实务――预案、演练及绩效[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3]郭莉珠,张美芳,张建华.档案保护技术学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4]马运虎,于成志.档案灾害容灾管理“四步走”[J].兰台世界,2009.5

[5]张新.突出重点明确目标全面推进国家重点档案抢救和保护工作[J].馆室园地,2008

[6]]袁国华.对档案受灾后抢救的探讨[J].档案管理,2004

[7]王娅,包广明.建立档案工作应急机制初探[J].云南档案,2009

[8]卞咸杰.论档案信息安全预警机制建立的原则[J].兰台世界,2007

[9]卞咸杰.档案危机管理预警系统的构建[J].档案学研究,2008(3)

风险预警方案篇3

本文通过对企业现有各类不同风险档案的归类分析,结合系统建设的目标,提出优化后的风险档案模型。

1.1风险标识描述该风险的基本属性,包括风险名称、风险编号、风险代码(根据风险类别三级编码,如运营风险-人力资源风险-劳动争议风险编码为YY.RL.001)、风险属性、所属组织、责任部门、责任者。通过风险代码统一实现了同一类风险在各个单位采用相同编码。

1.2风险描述分析该风险对企业各方面的影响,包括:风险发生后的可能给企业带来的影响,涉及的主要所属企业和相关部门,涉及的重要业务流程,产生的原因。

1.3风险评估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极高、高、中、低、极低)和对企业影响程度(非常严重、严重、中等、较小、轻微)进行分析,给出风险评估结论(重大、重要、一般),作为风险重要性的判断结论,绘制于风险坐标图中。

1.4预警策略设定该风险预警的规则和汇报路径,包括:预警指标(可以选择多个指标,实现预警指标组合)、预警状态、预警阈值、汇报路径(责任人、阅知人、报至领导),明确了风险预警与汇报的机制和流程,为实现自动风险预警报告奠定了基础。

1.5解决方案包括风险事件发生前、中、后拟采取的具体应对预案和内部控制措施,所使用的风险管理工具,以及如何抓住重大、重要风险中的机会等。不同等级的风险预警会采取不同的应对预案。

2企业风险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本文通过对用户功能需求的调研及分析,明确系统共分为以下几大类功能:

2.1风险识别这是系统的基础功能,主要实现对各级单位的风险档案的维护,包括风险类别维护、年度风险档案申报、日常风险档案维护、年度重大重要风险征询、历年风险档案查询。

2.2风险评估这是系统核心功能,根据设定的评估规则和预警策略实现对风险的定期人工评估或者自动评估,不断更新风险状态。

2.3风险应对风险预警后,根据汇报路径自动将预警信息推送至相关的责任人,进行风险应对,记录应对履历,实现各级相关方对风险的协同应对。责任人在应对过程中可以添加处理意见,上传附件,也可以流转给他人请求协助。

2.险报告实现各层级的全面风险管理报告的编制,包括报告自动生成、在线审核流转、在线浏览、导出打印等功能。

2.5数据采集提供脚本,供eai平台调用,实现对业务系统定期上报的数据文件(包括风险指标值、风险事件、组织机构信息)的解析,写入数据库。

3系统设计与实现

3.1系统逻辑视图基于eai的企业风险预警系统使用基于J2ee平台下多层体系结构的web应用开发技术,采用mVC分层的架构风格,划分为三层:表现层,业务层和数据访问层,采用Struts+Spring+ibatis框架的开发模式。

3.2系统部署视图系统部署视图描述了部署和运行本系统的物理网络配置(包括软、硬件)。基于eai的企业风险预警系统的部署情况。它包括以下节点:

3.2.1客户端用户通过客户端安装的web浏览器来访问系统。

3.2.2web服务器和应用服务器部署web服务器和企业风险预警系统的应用程序。基于对应用系统的高可用性和高性能的考虑,该服务器采用多台集群的配置,提高系统对应用并发的处理能力,并实现高可用性。该服务器的操作系统采用RedHatenterpriseLinux6.0,中间件采用iBm的websphere7.0,JaVa环境JDK采用1.5。

3.2.3数据库服务器部署iBmDB28.0数据库软件,存储系统相关的所有数据信息,提供应用系统数据存取的服务。同时部署数据接口应用程序,供eai客户端程序调用,数据接口应用程序通过JDBC直接访问数据库,实现对数据文件的解析和数据写入数据库。部署eai客户端程序,供eai控制服务器进行调用。操作系统采用RedHatenterpriseLinux6.0。

3.2.4业务系统服务器部署各类业务系统,定期生成风险预警数据接口的标准数据文件,供eai平台获取。部署eai客户端程序,供eai控制服务器调用。

4系统测试

本文对企业风险预警系统进行了功能测试及性能测试,以验证系统在多用户同时使用时的性能及系统稳定性,以确保系统满足设计要求,达到设计的性能指标。本文通过自动化测试工具LoadRunner模拟用户并发操作来测试系统的性能。本文在测试服务器上使用LoadRunner模拟10名用户同时向服务器发送登录请求和查询风险档案清单请求进行性能测试。

5结束语

风险预警方案篇4

关键词:社会保险;基金收支;预警系统

1社会保险基金收支情况分析

目前,我国社会保险基金是由社会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五种形式构成。社会保险基金是顺利实施社会保险制度的关键,是社会保障制度运行的核心,基金的多少与结构直接影响着社会保险制度的宏观运行与发展趋向。本文以1994年到2011年间18年我国社会保险基金收支数据资料为基础,对我国社会保险基金情况进行分析,结合对基金收支情况进行的预测分析,得到了我国社会保险基金情况发展相应的结论。社会保险基金收入从1994年的742.1亿到2011年的24043.2亿;社会保险基金支出总额增长较快,社会保险支出是社会保险基金的主要支出。其余四项保险支出数额很小,但增长速度很快,从1995年的877.1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18054.6亿元。我国社会保险基金滚存结余增长很快,从1994年的365.7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29001.9亿元。

我国社会保险基金收入总额、支出总额、滚存结余总额的年均增长速度基本上都在10%以上,1994-1998年收入总额的增长速度出现下滑趋势,滚存结余也随之下滑,1998年以后收入总额的增长速度一直略大于支出总额的增长速度,滚存结余总额年均增长率也缓慢上升。

2社保基金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步骤

一个完整的社会保险基金风险预警系统的构建应经过以下步骤:(1)对社会保险基金面临的风险进行系统辨识、评估;(2)建立合理的风险预警指标体系;(3)确定指标权重;(4)选择适当的风险评价模型评价风险,确定风险预警界限,预警区域;(5)模拟风险并拟定精度;(6)根据风险控制和处理等行为标准,拟定风险转化、分散、转移等管理方案;(7)对以上风险预警机制进行调整和完善。

3预警系统组成及特点

社会保险基金收支预警系统主要由外部数据采集、参数选择、参数设定、预测、预警、警情评价和分析、调整系统、预测预警结果打印输出几个功能块组成。

预警系统软件的特点是:(1)直观性。不仅可反映社会保险基金收支的变化趋势,而且可直接得到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警情的预报,并用多种颜色的信号灯来显示,非常直观;(2)灵活性。预警系统不仅可以预“警”,而且可以“告诉”可能导致警情发生的原因(警兆指标),可进行模拟预测预警,作为一个“人-机对话式”的决策支持系统;(3)实用性;(4)可操作性。

4预警系统功能设计

社会保险基金运营预警系统是以社会预警子系统为核心,医疗、失业、三条线子系统为重点,对江苏社会保障基金运营情况进行一个综合的可靠性评估,根据这些评估结果进行子系统预警和综合预警,及时实现报警功能。包括登陆、数据库操作、算法模型调用、风险评分、风险分析评价、风险预警处理、控制对策显示、系统配置与维护、系统帮助等功能模块组成。

4.1登陆处理

供各种用户使用,接受用户登陆,保证风险预警系统不受非法访问,同时还负责系统运行过程中系统安全的监控。因此,登陆处理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用户验证用例,其他用例一般都要使用它。

4.2系统配置与维护

供系统管理员使用,为其提供对风险预警系统运行的各项基本参数的设定或修改,包括专家设定、用户设定、风险设定、风险指标设定、警限警度设定以及对数据库初始化、备份、调整等的维护功能。

4.3风险评分处理

录入或者编辑专家对于风险发生概率、风险影响程度、风险权重的评分,并检验专家各类评分的可信度。

4.4风险分析评价

调用专家评分数据库,调用模型及其算法,根据系统配置模块中有关风险设定,进行计算并将返回的计算结果存入数据库。

4.5风险预警处理

根据风险评分处理与风险分析评价的结果,调用数据库中对警度、警限的设定,显示风险预警结果,并提供相应的风险控制对策方案。

4.6数据库操作

为其他用例提供对数据库操作的接口,包括连接、查询、新增、更新、删除等功能的接口。

4.7模型/算法模型库

提供风险分析与风险预警所需各种数学模型与方法,如三角模糊数计算方法、Cronbach信度系数计算方法等。

4.8风险对策库

对于常规警情,调用方法库中常规案例;对于非常规警情,调用专家分析系统的专家咨询意见(咨询意见将自动存储于预警预控对策案例库中,以备日后调用)。根据警情的性质和类别调用相应对策,从而为用户(决策者)提供应对危机的应急性、思路性、提示性建议。

[参考文献]

风险预警方案篇5

【关键词】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风险预警决策模式

空管安全风险预警管理是在信息监测、预警管理、监控对象三大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协调的活动过程,通过对安全状况和管理状况进行监测,配套相应的预控对策,一方面使得正确有效的预警管理活动保证空管“安全状态”的维持;另一方面发生失效与错误的管理活动,预警系统的直接对象将指向“危机”,在这种状态下采用应急管理方式,直至空管活动恢复至正常状态。

一、空管安全风险预警决策模式的类型

(1)基于趋势预测的预警决策模式。预测是决策的基础,对于预警决策来说,就是在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风险领域,针对安全风险监控对象的类型、性质、特征,对具有历史统计数据的关键风险或风险事件运用预测技术监测风险状态,及时预警信息,并采取相应对策规避风险隐患。这种模式的最大特点,就是在数据处理的基础上,以预测为手段研究风险预警信息的决策支持形式。

(2)基于状态评估的预警决策模式。评估是空管安全风险诊断预警的一种重要形式,而评估方法本身就是状态评价、方案优选等寻求满意解的一个有效决策工具。对于系统整体或各子系统风险状态而言,定期进行评估诊断,判断风险安全等级,适时实施风险管控策略,均是预警管理实践中的重要实现形式。这就是要从提高评估诊断精度,减少虚警的角度出发,探讨合适的方法和路径以解决在评估预警中的一系列判断、选择及寻优的决策性问题,从而达到提高预警精度的目的。

(3)基于情景分析的预警决策模式。空中交通管制的任务特征及行业特点,使其安全风险及风险事件往往是在一种动态的、特定的环境下形成和发展的。对这些特定环境下的风险进行动态的预警管理,需要以一种面向未来的决策思维在设定的情景中,进行发展可能性的判断,它是一种面向未来可能情景的预警决策模式,这一模式不仅需要把握系统中关键风险要素之间的作用关系,通过判断各风险要素驱动下,风险事件发生发展的各种未来可能状态,在警级设定的基础上发出预警信号;而且更需要通过对未来状态的描述,选定合适的预控方案,对所估计到的未来风险进行缓解和控制。

二、空管安全风险预警决策模式的优化措施

(1)再构预警管理组织职能。关于空中交通管制预警管理的组织形式,行业内通常是在航空公司、机场、及管制服务单位之间设置一个实施综合管理及统一协调的管理部门,而在管制中心内部则有两种组织形式,一种是在其组织架构内专门设置一个预警管理部门统一内部预警管理工作,实行的是集权型管理模式;另一种是在安全管理部门内设预警管理职能,在各相关部门针对预警管理工作设置相应岗位,实行的是分权型管理模式。分权型管理更为灵活,但协调难度较大;集权型管理柔性不够,但协调难度较小。这样,一方面需要统一的职能管理部门加强领导,另一方面又必须具有足够的组织管理柔性,以便于快速反应。为此,就必须在组织层面进行优化,并进一步完善及清晰界定预警决策的职能。

(2)完善预警分析的决策方法库。预警的主要依据是信息,预警信息是原始信息向征兆信息转换的结果。而预警系统的分析功能就是在信息转换中的监控、识别、诊断、评价过程中,发挥告警及防错的功能。由于在预警系统运行中,必须对包括如何及时地更新预警信息库;如何定期对预测系统、预警准则、预控对策系统进行修正、完善;如何深入分析误警或漏警的原因,使预警系统趋于完善等问题进行判断和优化。因此,预警决策模式一大目标就是针对预警决策的具体内容,综合利用现代决策技术推动预警决策方法的完善,最终保障预警系统的顺利运转。

(3)优化预控对策选择路径。当决策者接受到预警分析的信息以后,要根据告警信号在规定时期内做出准确的判断,以揭示预警信号意味着什么,寻找引起风险的原因及根源,判断预警信号潜在的规律,运用预控对策提示研究具体化的对策方案与措施,并尽快加以实施。由于,环境及条件的约束,预控对策的选择与实施必须在最优原则下进行,预警决策模式就必须充分利用决策技术,实现在管控对象、成本、社会影响等各个层次上的协调,在快速决策与群体决策之间优化预控对策的路径,实现决策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风险预警方案篇6

[关键词]地区电网风险预警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F407.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2-0280-01

一、预警管理的背理论依据

(一)特殊气候条件预警

根据国家规定,预警信号的级别依据气象灾害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态势一般划分为四级:Ⅳ级(一般)、Ⅲ级(较重)、Ⅱ级(严重)、Ⅰ级(特别严重),依次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

特殊气候预警的来源:国家电网公司、省公司、政府应急办、地方气象部门。电力调度控制中心认真执行网省公司特殊天气预警通知书,并随时与地方气象台(站)保持联系,关注可能出现的影响电网安全运行的特殊气候,及时预警信号。

(二)电网重载设备预警

电网重载设备预警通知书按照设备的承载负荷对电网的影响程度,从低到高分为橙、红两个等级。

橙色代表重要等级:主要包含正常运行情况下,设备负载最大电流达到额定电流的70%至90%的运行设备。

红色代表高危等级:主要包含正常运行情况下,设备负载最大电流达到额定电流的90%以上的运行设备。

(三)电网运行风险预警等级划分

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安全事故调查规程》将电力安全事故等级划分为一至八级事件,其中一至四级事件对应国务院下发《电力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和调查处理条例》中定义的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四个等级,与此相对应,电网运行风险预警根据可能引发的事故严重程度,分为一级至八级预警。

二、电网风险预警管理

根据特殊气候、电网重载负荷及特殊运行方式下发预警通知书。

(一)特殊气候条件预警通知

电力调度控制中心收到网省公司下发的特殊天气预警通知书后与地方气象台(站)联系,在可能出现影响电网安全运行的特殊气候,特殊气候条件预警通知书,同时要在通知书上提出风险控制的具体要求和措施。各部门、单位在接到特殊气候条件预警通知后,要根据自身工作特点制定防范措施和应急方案并及时上报各类险情。

特殊气候结束后及时取消预警通知书,并对特殊气候对电网、设备造成的损失进行评估,及时统计上报应急管理部门。

(二)电网重载设备预警通知

电力调度控制中心根据电网设备所承载的负荷情况,在电网设备最大负荷电流达到额定值70%后的2个工作日内重载设备预警通知书,电网重载设备预警通知书通过信息系统流转,由调度值班人员短信通知到相关部室,重载情况通过oppen3000系统实时进行公布。

三、电网运行风险预警具体做法

(1)以周为时间段,对电网运行方式安排、电磁环网等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遇有运行方式薄弱、存在大面积停电或重要用户停电安全隐患且需相关部门(单位)配合做好风险防范措施时,提前1周发起电网风险预警通知书流程,并负责对该电网风险预警通知书的内容、运行方式安排等进行校核,提出相应风险预控措施。

(2)对已签发的电网风险预警通知书编制相关事故预案,并将该电网风险预警通知书通过信息系统流转,通知到相关部室。

(3)对电网运行风险预警实行三级校核。对月停电计划通过电力系统综合分析程序进行校核。在停电计划执行前,根据电网实时运行方式,通过emS系统中调度员潮流进行安全校核。如果校核结果不统一,则由方式计划组进行重新校核,并作为最终结果执行。

(4)地区电网风险一级至四级预警通知书由地区调度方式计划组人员编制,地调主管生产领导审核,安全监察部会签后,由局主管生产领导签发,并上报区调计划处备案。电网运行风险五级至八级预警通知书由电力调度控制中心方式计划组人员编制、审核,由主管生产领导签发。

(5)电网运行风险预警通知书在相关运行方式调整前三日。

四、实施效果

(1)针对特殊气候条件,对容易受天气影响的设备进行特殊巡视,并制定相应的措施,减少了电网设备在特殊气候条件下出现异常的机率,同时制定相关设备事故情况下的事故处置预案并做好事故预想,以便电网发生事故时,能迅速进行事故处理。

(2)针对设备过载风险,开展风险分析、评定风险等级,预警通知,并提出预控措施。在运行维护人员加强重载设备的特殊巡视、测温,以及监控员严密监视负荷情况,当设备出现异常或过载时,及时控制负荷,避免了设备长期在满载情况下运行。

(3)将进一步强化电网运行安全风险防范意识,提高电网风险防范能力,使相关部门和单位及时了解电网运行薄弱环节,超前制定和落实风险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风险预警方案篇7

[关键词]知识型企业核心员工;风险预警系统;设计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18―0018―02

核心员工流失风险并非不可测,相反,可以利用评价手段作为实施知识型企业核心员工流失风险管理的基础,建立知识型企业核心员工流失风险预警系统,以系统反馈为媒介,利用风险防范与控制、风险战略降低知识型企业核心员工流失风险。

1、知识型企业核心员工流失风险预警系统功能

知识型企业在核心员工流失风险管理过程中建立预警机制,可以在流失风险尚未出现或初见端倪时,帮助企业采取预控措施,防患于未然。知识型企业核心员工流失风险预警系统的作用是站在战略的高度去预防和警报核心员工流失的风险,具体包括预警、预控和免疫三个方面的功能。

(1)预警功能。企业员工流失风险预警系统能够通过对企业及企业内部成员日常基本活动的监测、识别、分析和判断,能够识别出企业运行中所存在的员工流失风险因素,判断出这些因素对核心员工的影响程度,从而对未来能出现的重大风险和异常状态进行预警,以保证企业平稳经营和战略实施。

(2)预控功能。在对核心员工流失风险预警的基础上,企业员工流失风险预警系统能够通过有效可行的防范对策和应急处理对策对核心员工流失风险进行及时的修正和调整,保障在高度不确定环境和非均衡、混沌状态下实现员工管理的自我均衡和管理目标。

(3)免疫功能。当知识型企业运行中出现了过去曾经发生过的核心员工流失风险端倪或相同的致错环境时,企业员工流失风险预警系统能迅速且准确地识别并运用规范手段予以有效地遏制或回避。

企业核心员工流失管理的运行状况会出现良性和劣性两种趋势,它们交互发生。知识型企业核心员工流失风险预警系统中的预警功能,对这两种趋势进行检测和识别,再加以诊断,得出核心员工流失风险的初步结论,然后对其进行预控,以免核心员工流失危机的爆发。

2、建立知识型企业核心员工流失风险预警系统

核心员工流失风险的预警预控会产生两种结果:正确有效的预警预控能将核心员工流失风险从劣性趋势转变为良性趋势,企业的员工流失管理活动恢复正常,进入运作顺境;而错误失败的预警预控则会导致员工流失风险加剧,使其步入危机状态,此时预警系统应将企业员工流失风险管理转换成为员工危机管理。人力资源部门定期收集诊断指标状态报表,通过监测、识别、诊断,利用风险指标体系选取特定方法评价核心员工流失状况的波动现象,通过评价结果明确当前风险状态处于正常、警戒还是危机状态,进一步使用预控措施。处于正常状态时,则继续进行监测,不介入预控管理阶段。当处于警戒状态时,表明有风险存在,管理者要根据具体情况提出预控对策方案,并通过决策层下达给各职能部门执行,直至企业的员工流失状态恢复正常,并将对策方案反馈入对策库。如果进入危机状态时,则要成立危机管理小组,由小组提出危机对策方案,并组织人员具体实施,化解核心员工流失危机。值得注意的是,核心员工流失危机处理并不是短期过程,危机管理小组在处理当时的核心员工流失后,还要对企业核心员工流失状况做出全面的诊断,并对其作出改进。知识型企业核心员工流失风险预警系统主要包括三个部分:

(1)确定评价体系及手段。确定知识型企业核心员工流失风险评价体系首先要明确指标以及对应的变量,关注对应的指标在管理信息系统中收集到数值的可能性以及准确性;其次要关注指标体系是否为当前企业进行准确的评价所使用,不同行业使用的指标是存在差异的。评价手段的选择要注重实用性与便捷性,越复杂的评价手段并不一定越适合本企业。

(2)对策实施。知识型企业核心员工流失风险预警系统中包含了企业在遇到不同情况下应采取的对策手段,包括防范、控制等,对策的实施要有轻重缓急,例如,危机发生时,要根据原因适当选择是采取紧急控制还是预防性控制。

(3)反馈。知识型企业核心员工流失风险预警系统的反馈会对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以及预警系统中的其他各部分产生影响,纠正各环节可能发生的偏差,以及由于时间跨度造成的评价标准的改变。

风险预警方案篇8

近年来,随着国内商业银行诸多大案要案的不断暴露,商业银行操作风险问题逐渐引起了国内银行界的高度关注。中信银行3.9亿元的票据诈骗案、农行包头分支机构重大违法经营案、中行河松街支行“高山案”等案件表明,忽视操作风险管理的后果可能比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更为严重。

实际上,商业银行操作风险从萌芽到暴发是有一个过程的,如果在萌芽状态时就能够掌握其动态并进行准确的预警提示,可以及时采取措施,就不易使银行陷入被动。因此,商业银行操作管理的第一步应该是设计一套操作风险预警指标,通过对预警指标体系及其动态变化来对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影响因素进行跟踪关注,及时发现不利预警信号,从而为有效的操作风险管理决策提供依据,防止操作风险的发生和恶化。可见,预警指标的设计是有效构建商业银行操作风险预警系统的关键所在,设计一套较完善的操作风险预警指标对商业银行加强操作风险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目前国内外商业银行风险预警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信用风险与市场风险领域,对操作风险预警指标的研究还很缺乏。

一、商业银行操作风险预警指标的设计原则

在引发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诸多因素中,有相当多的变量可以作为脆弱性指标,而选择哪一个变量则取决于对操作风险具体成因的了解与识别。一个有效的操作风险预警指标不仅应该能够识别商业银行面临的操作风险状况,还要求这种指标传递的信号准确程度较高。要建立一套高效灵敏的商业银行操作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灵敏性。所设计的指标灵敏度高,指标的细微变化就可以映射出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变化情况。

(二)可操作性。一是指标数据要有可靠和及时的来源,二是所设计的指标要可以尽可能量化,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风险因素或用量化数据难以满足管理需要的风险因素,还应做必要的定性分析。

(三)针对性。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成因复杂,因此,设计的预警指标最好能够具体一些,针对性强,这样才能比较准确地反映操作风险的真实状况。

(四)适应性。不同国家、不同时期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成因与表现不同,因此,商业银行操作风险预警指标的设计必须能够适应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现状。

(五)全面性。指标的设计与选择要尽量覆盖商业银行所有可能产生操作风险的因素。

二、商业银行操作风险预警指标的设计思路

由于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成因与涉及范围很广泛,因此,在对商业银行操作风险进行分类研究时出现了很多方式,如业务类型、职能部门、原因\事件\结果等分类方式。但笔者认为,依照原因\事件\结果分类的逻辑理性较其他方法更为清晰易懂。理由在于在对事件原因进行分解的基础上来确定操作风险管理的领域,能真正做到追本溯源,可以采取更有效的针对性的措施来降低相应事件的频率或影响,也使得事件中的损失可以更加具体化。因此,基于原因\事件\结果的分类方法能使操作风险管理的任务相对简单。笔者在设计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预警指标时,正是按照这一研究思路进行的。

三、商业银行操作风险预警指标的具体设计

为研究方便,笔者采用国际清算银行的分类方法,将操作风险因素分为四种:即人员因素、流程因素、系统因素与外部事件。以下是笔者根据商业银行操作风险预警指标的设计原则,结合四种不同因素的详细界定,对不同操作风险因素的定性与定量预警指标进行的设计

(一)关于人员因素的风险预警指标设计

人员因素引起的操作风险是指由于商业银行内部员工的不当行为(包括无意识行为与故意行为)、人员流失或与员工相关的事件的发生给商业银行带来损失的情形。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人员因素引发的操作风险主要包括操作失误、违法违规、劳动纠纷与人员流失等情况。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预警指标设计研究-免费论文

员工操作失误风险是由于员工业务操作过程中的失误造成的,如数字输入错误、将取款记作存款等。由银行员工操作失误引起的操作风险一般具有损失小(当然不排除特殊情况)、发生频率高、难以事先预测的特征,因而非常难以防范。在考量的时候关键要从专业技能水平着手,同时还可对员工“近一个月的操作失误次数”及“近一个月的顾客投诉次数”进行统计,并根据失误数据进行预警。应该注意的是,员工的工作态度。与性格缺陷也会增大操作失误发生的概率。

从媒体披露出来的许多案件可以看出,员工的不良业余爱好是导致员工发生违法违规行为的重要因素,如因交友不慎、、、买**、炒股亏损进而诱发员工挪用银行资金的现象屡屡发生。而岗位设置与分工不合理则是促使员工进行违法违规操作行为发生的直接诱因。因此,应加强这方面的观察,并及时采取必要防范措施,对接到的内外部举报要及时启动调查程序,对有不良倾向的人员要坚决换下,对有涉黄、涉毒、涉赌的人员要坚决调出。

在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违反相关法规损害员工合法利益,尤其是未按规定解除员工劳动合同的做法,将引起劳动合同纠纷,并可能给银行造成一定损失。我国近几年职工与银行之间为维护劳动权益的诉讼呈现增长的趋势,值得关注。因此笔者设置了“近一年职员劳动诉讼次数与涉案金额”这一指标,目的在于提醒有关管理层关注员工的权益保护,因为这不仅关系到银行的经济利益,还会影响到银行的社会形象。

随着外资银行的进入和国内中小银行的不断壮大,我国银行界互挖墙角导致的人员流失现象日益严重。由于关键人员掌握大量技术和关键信息,他们的流失将给银行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比如交易员、高级客户经理等。但由于这类事件对银行的影响通常要经过一段时间以后才能体现出来,且难以量化,因此,有必要设置“近一个月关键岗位人员流失数”与“近三个月人员流失率”指标进行衡量。弗利特波士顿金融公司(fleetbostonfinancial)的研究表明,薪酬低和工作量大并不是西方商业银行员工跳槽的主要原因,效果更好而成本更低的解决员工跳槽的办法是增加员工在公司内部获得职业发展的机会(在所有因素中,那些与职业进步和发展有关的因素,如职务晋升、岗位流动和薪酬增长等对能否留住员工影响最大)。但在我国目前的银行人才竞争当中,银行人员频繁跳槽的最主要原因在于物质待遇,这不仅说明了我国商业银行在人力资源管理上的差距,还说明我国银行从业人员的一种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这对我国整个银行业的健康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二)关于流程因素的风险预警指标设计

流程因素是指由于商业银行业务流程设计不合理或流程没有被严格执行而造成损失的风险。流程因素风险分为业务流程设计不合理产生的风险和流程没有严格执行产生的风险(包括操作程序遗漏或忽略、自行增加不必要的程序等)。业务流程设计不合理不仅会影响银行业务的执行效率,其中的漏洞还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给银行带来风险隐患。

笔者认为,对新产品业务流程而言,顾客的反馈意见是十分重要的。银行对于不理想的反馈意见与投诉应该高度重视,采取必要措施予以改进。而对老业务也不能掉以轻心,要格外关注产品或业务流程存在的瑕疵,可以用“近一个月业务执行失误次数”与“近一个月业务执行中断次数”来考查。对各项业务线营业额增幅降低或业绩下滑的情况要进行跟踪式监控,以便于随时发现并解决问题。要注意对业务执行失误与中断的管理,对银行与客户间的诉讼应分析原因,注意是否由于流程因素所致。

(三)关于系统因素的风险预警指标设计

银行业的良好运转越来越依赖于信息系统(包括通讯)的正常运转,因此,系统因素给银行带来的风险不容忽视。系统因素引起操作风险的情况可以分为程序存在系统失灵、系统安全漏洞、系统完备性不够、通讯中断等问题。系统因素造成的风险对商业银行经营的影响难以估量,如中国工商银行由于系统升级在2004与2005年曾出现过大范围的多次系统失灵甚至瘫痪的情况,给企业声誉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当前,利用计算机及网络实施犯罪已经成为妨碍我国银行业资金安全问题。据有关资料显示,近几年计算机网络犯罪以每年30%的速度递增,其中金融行业发案比例占到61%,每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近亿元。银行要及时总结计算机与网络作案的手段与特点,制定详细的预警防范措施。对于系统失灵,笔者设计了“近一次信息系统失灵的时间长度”与“近一次信息系统瘫痪的时间长度”两个指标进行预警;对于系统的完备性,主要考虑硬件处理技术不能满足业务量增长的要求以及系统老化不能适应新业务需求两个方面,分别设计了“近一个月服务器的点击次数与服务器最大点击承受能力之比”、“最近一个月服务器数据的吞吐量与服务器最大数据吞吐量之比”和“系统使用年限与设计使用寿命之比”与“系统的可持续升级次数”四个指标来监控。对于系统安全漏洞,笔者根据当前计算机及网络犯罪的一些特点,设计出了“近一周信息系统遭受黑客攻击次数”、“近一周信息系统病毒发作次数”、“信息系统遭受黑客攻击以及病毒发作泄露的客户信息数量”、“信息系统遭受黑客攻击与病毒发作丢失数据造成的损失金额”、“信息系统遭受黑客攻击及病毒发作导致的损失金额”、“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中心警告的病毒发作时间与次数”以及由于客户不当操作导致信息泄密造成的“近一个月未经授权外部交易导致的财务损失”等指标来监控;至于通讯系统,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设计了“近一次内部与外部通讯中断的时间长度”与“近一年内部与外部通讯中断的次数”来对其运行状况进行预警。对于那些可能导致系统失灵的情况,如系统升级等,要制定应急预案,在日常经营过程中要对重要数据进行备份。

(四)关于外部事件的风险预警指标设计

银行的经营都是处于一定的政治、社会、经济环境中的,经营环境的变化、外部突发事件都会影响到银行的经营活动,甚至会产生损失。外部事件引起银行损失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外部欺诈、外部突发事件与外部经营环境的不利变化。

外部人员的蓄意欺诈行为是近年来给银行造成损失最大、发生频率最高的操作风险之一,而内外勾结作案更是令商业银行防不胜防。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一段时间内银行成功堵截诈骗的事件增多,往往预示着一个外部诈骗高峰的到来,银行人员必须加倍警惕。外部欺诈还包括抢劫、偷盗、爆炸等风险因素。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一些银行对经营场所的安全性重视不够,甚至出现客户在经营场所遭受意外伤害的事故,造成许多不必要的损失。

外部突发不可抗事件风险包括遭受台风、地震等自然灾害以及恐怖袭击、火灾等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损失。对于一些不可抗力因素,银行需要制定详细的风险应急预案,而对于火灾等可以预防的事件,应加强责任管理与追究,以减少和防止不必要的损失发生。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从现实情况看,电力设施的过度老化不但可能导致电力供应中断,而且还是造成商业银行火灾发生的主要诱因。因此,笔者设计了“近一年电力供应中断的次数”、“近一次电力供应中断的时间长度”与“电力设施已使用年限与最长使用寿命之比”三个指标来对电力系统进行监控。

外部经营环境的不利变化引起的操作风险是指由于受宏观经济环境、银行监管法规、政府政策或银行的合作者、相关资源供应商的突然变化使银行发生损失的风险。宏观经济环境的不利变化会给商业银行带来意想不到的损失,如2004年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就使许多银行的不良资产大幅增加。而银行对政府政策与监管法规的违背,则可能招致行政警告与罚款。如上海浦东发展银行陆家嘴支行在二手房按揭贷款中存在违规操作问题,被上海银监局处以sot元的罚款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研究报告显示,全球每年进入银行系统的黑钱高达1万亿美元,而我国每年官员腐败收入的黑钱超过500亿元人民币。2005年,人民银行对3351个银行类金融机构进行了反洗钱检查,查出存在问题的账户占被查账户的2.21%,漏报大额交易占被查交易的0.12%,漏报可疑交易占被查交易的1.08%。查出保存资料不合格账户占被查账户的0.58%。人民银行对600个金融机构违反反洗钱规定的行为依法给予了行政处罚。随着《反洗钱法》的正式实施,金融机构存在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等行为致使洗钱后果发生的,将处5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罚款,并对直接负责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款,情节特别严重的,将责令停业整顿或吊销经营许可证。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加强对洗钱活动的预警,减少这方面操作风险的产生十分必要。一般可以从可疑支付交易额度、外汇大额及可疑支付交易额度进行监测。

对于服务供应商风险,笔者主要从服务供应商不提供预期服务的角度考虑“服务供应商不提供预期服务导致系统与数据的可靠性缺陷的潜在损失”。

四、对使用商业银行操作风险预警指标的几点说明

(一)关于商业银行操作风险预警指标的加权问题

通常的风险评估是将各种风险预警指标分别赋予一定的权重,在此基础上将各种分指标加权汇总得出总风险指数。但必须指出的是,由于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具有“低频高危”的特点,某一项操作业务蕴含的风险就有可能导致银行巨大损失的发生,从这个意义上讲,商业银行操作风险预警指标要更加注重单个指标的状况,而不能一味追求所谓的整体风险指标的计算。传统的根据分指标加权计算总指标的做法在这里显然不适用。

(二)关于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预警阈值

在指标的设计过程中,笔者尽量使用量化方法,对于一些无法用量化指标说明的问题则运用相应的定性指标予以说明。但在量化指标中,由于实践数据的缺乏,很难准确地找到一个比较适合的预警阈值,或称为预警边界(一旦相应的预警指标变化超过阈值范围即发出预警信号),如“近一周信息系统病毒发作的次数”,究竟达到多少次才发出风险预警信号可能要视病毒的危害程度而定。商业银行操作风险预警边界问题的还有赖于在风险管理预警实践中逐步摸索和经验数据的积累。必须指出的是,各商业银行并不一定需要自己亲身去体验每一个操作风险事件的教训,它们可以从他人的负面教训获益。当然,这有赖于商业银行信息披露机制的进一步完善。

(三)关于商业银行操作风险预警警级的判断

风险预警方案篇9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廉政风险预警防控工作动员大会,是为了贯彻落实县委、县纪委廉政风险预警防控试点工作会议精神。廉政风险预警防控工作在我县尚属试点,财政局被列为6个试点单位之一,充分体现了县委、县纪委对财政工作的关切和重视。作为试点单位,我们要按照统一部署,抓好党风廉政预警和领导干部腐败风险防控,促进财政事业健康发展、科学发展。下面,我就如何抓好这项工作讲四个方面的意见。

一、充分认识廉政风险预警防控工作的重大意义

(一)开展廉政风险预警防控工作是深化学习实践活动所需。当前,我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已接近尾声,学习实践活动的一个明确要求就是要突出实践特色。从纪检监察工作的角度来讲,就是要认真查找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中存在的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问题,并加以解决。而廉政风险预警防控工作就是我们在以往工作中存在的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廉政风险预警防控,主要是针对权力运行中的风险和监督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主动预防,超前预防,推动关口前移,从源头上预防腐败,是科学发展观“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要求,在反腐倡廉工作中的具体体现。纪检监察工作要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以推进此项工作为重点,促进反腐倡廉建设的科学发展,从而真正达到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目的。

(二)开展廉政风险预警防控工作是反腐倡廉客观形势所急。开展廉政风险预警防控工作,是坚持反腐倡廉“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的内在要求,是贯彻落实中央《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的重要举措,是构建具有特色惩防体系的有效途径。把廉政风险预警防控工作作为“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具体实践,有利于进一步增强预防腐败工作的前瞻性、预见性、针对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减少腐败现象的发生,有利于为党员干部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三)开展廉政风险预警防控工作是关心爱护党员干部所在。保证干部成长安全重于泰山。我们财政干部手中大多数都有着行政许可、行政审批、财务开支、物资采购等一定的权力和资源。但同时这些权力和资源也不同程度地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诱惑和考验。廉政风险预警防控工作针对不同单位、不同岗位的不同风险点的个性和特殊性采取预防措施,增强了教育、制度、监督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可以提高党员干部自觉接受监督,主动参与监督和积极化解廉政风险的意识,促进决策民主、程序公开、运行规范,使预防腐败的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岗位和每一个人,职责清楚,目标明确,便于检查和考核,防止权力滥用。在党员干部出现腐败苗头,未构成违纪时,及时予以提醒、预警和处置,促使党员干部正确、健康、有效地履行职责,以免铸成大错,这也是体现以人为本,关心、挽救有腐败倾向党员干部的有力措施之一。

二、深刻理解廉政风险预警防控工作的具体内涵

廉政风险:是实施公共权力的主体,在行使权力过程中,发生滥用公共权力或的可能性。

预警防控:是纪检监察机关针对工作中可能发生的问题或已经出现的错误苗头进行主动防范和监控的一种措施。

风险具有客观性、损失性以及不确定性的特性。风险的客观性揭示了任何有业务处置权、有职责的岗位都有风险。风险的损失性揭示了一旦风险发生,就会对本人有效履行职责,对事业、对社会各个方面都会产生不良影响。作为国家公职人员,有责任、有必要主动防范,把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减到最低。风险的不确定性揭示了风险只是有可能发生的,并不是必然会发生的,是可以通过建立一套有效的预防措施,增强自身的自律意识,去防止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或通过努力把它降到最低程度。

廉政风险预警和防控工作的核心任务就是关注和遏制“发生腐败行为的可能性”,针对在思想道德、制度机制和岗位职责三个方面存在的廉政风险,在综合运用现有工作手段的基础上,通过前期预防措施、中期监控机制、后期处置办法构建了预防腐败的“三道防线”。其中,前期预防措施解决了预防工作覆盖面的问题,规范了预防工作的措施体系;中期监控机制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后期处置办法对可能发生的腐败行为实施超前预警。

三、全面掌握廉政风险预警防控的工作程序和重点

(一)工作程序

廉政风险预警防控工作按照制订方案、贯彻执行、检查考核、修正完善四个环节进行。

1、制订方案。成立局廉政风险预警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确定廉政风险防范管理目标,制订实施方案。

2、贯彻执行。通过查找廉政风险点,分析风险发生的原因和结果,评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建立风险库,制订执行防范措施。一是查找廉政风险点。结合自身实际,在从上到下或自下而上清权明责的基础上,查准找全廉政风险点。二是分析廉政风险发生的原因和结果。认真分析廉政风险存在的原因、根源及可能产生的后果,提高防范措施的针对性。三是评估廉政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采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评估廉政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和影响程度的高低,提高防范措施的有效性。四是制订并执行防控措施。明确责任主体和完成时限,有针对性地提出防范措施,着力形成以岗为点、以程序为线、以制度为面,点、线、面相结合,环环相扣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五是建立廉政风险库和廉政风险预警机制。建立廉政风险库,对风险进行综合分析,把握重点,提炼共性,及时修正防范措施。同时,逐步建立廉政风险预警机制。

3、检查考核。建立和完善廉政风险防范管理考核制度,通过信息监测、定期自查、上级检查、社会评议等方式,对风险防范各项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考核评估。考核工作要与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年度考核、工作目标考核以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等结合进行。

4、修正完善。按照年度运转,周期循环的推进方式,根据检查考核结果,纠正存在问题,完善工作措施,修正完善防控制度等,推动工作进入新一轮循环。

(二)工作重点

查找风险点,是预警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这次试点工作风险点查找的对象包括全局干部职工。

1、把握查找廉政风险的方法

通过“自己找、领导提、相互帮、集中评、组织审”五步法,从梳理行政管理事项、审批程序、公共服务程序等业务流程方面入手,查找廉政风险点。

2、把握查找廉政风险的类别和程序

(1)廉政风险三大类别:思想道德风险、岗位职责风险、制度机制风险。

(2)廉政风险查找程序:第一步,针对个人岗位查。查找对象对照岗位职责、执行制度的实际,通过查找风险“五步法”,认真查找并分析评估自身在思想道德、岗位职责方面存在的廉政风险,提出防范控制风险的具体措施和办法,由各股室、单位负责人审核后报局廉政风险预警防控办公室备案。第二步,针对各单位职责查。各股室、单位对照“三定”方案和业务流程,查找体制机制方面存在的廉政风险。重点查找并分析评估人、财、物管理和行政审批、行政执法等重要方面存在的廉政风险,提出防范控制风险的具体措施和办法,由分管领导审核后报局廉政风险预警防控办公室备案。3、把握查找风险的重点部位重点围绕政府采购、政府投资项目招投标、民生等领域的重要环节的风险点查找;突出围绕拥有行政许可、行政审批及人、财、物管理等业务处置权的关键岗位的风险点查找。

4、把握查找风险的四个关键步骤

(1)清权明责。对行政管理权力或业务处置权力进行全面清理和确认,是找准风险点的基础。通过梳理行政管理事项和业务工作,明确各个单位和岗位职责,并依照运行程序绘制业务流程图。

(2)找准风险。围绕岗位权力、权力运行核心找准可能出现廉政问题的点和环节,而不是找工作差距。查找风险点一定要在“自己找”的基础上,通过领导提、相互帮、集中评、组织审等形式查准找全。

(3)分析评估。按照风险发生几率、危害程度和违法、违纪、违德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估并确定风险等级。

(4)制订措施。针对已经查找确定的各类风险点和风险等级,确定采取工作措施的力度,有计划地研究制订教育、制度、监督等方面的具体防控措施和相关工作程序,并统一以流程图或表格等形式在一定范围内予以公开。

5、把握制订防范措施的“五强”原则

一是岗位措施对应性要强。对应风险点的岗位措施要体现一岗双责的要求,确保“双安全”,即确保在勤政方面有效履职,廉政方面不出问题。

二是防控措施衔接性要强。要避免单位与单位、岗位与岗位、正职与副职之间的防控措施互不衔接,防止出现空白点和断档。

三是公示公开监控性要强。要加强政务公开、事务公开建设,强化外部对单位、岗位执行职能的监督,做到岗位责任人的自控。要加强网络建设,把风险点和风险防范管理措施在局域网进行公开,提高网络的监控性,规范工作程序。

四是制度建设可操作性要强。制度建设既要注重制订,又要注重执行;既要注重实体要求,又要注重程序要求;既要注重廉政建设的制度,又要注重勤政,以廉促勤,使廉政勤政相得益彰;既要注重正面要求,又要注重责任追究。

五是廉政教育针对性要强。查找风险点和制订防控措施的过程,也是一个教育的过程。要与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贯穿单位措施、网络建设以及制度建设的全过程,让每一个人都自觉分析危害,启发主观防范意识。

四、具体要求

(一)要加强领导。廉政风险预警防控工作在我县尚属试点,我局作为试点单位之一,各股室(单位)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切实加强领导,统一思想认识,认真组织实施。局领导班子成员、各单位负责人要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要求,带头查找廉政风险,带头制订和落实防控措施,带头抓好自身、本单位和分管范围内的廉政风险预警防控工作,确保防控腐败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二)要狠抓落实。坚决克服形式主义,防止走过场,做到人员、时间、措施、效果四落实。

风险预警方案篇10

无论何种企业类型,只要运营与发展,就会遇到财务风险。而导致企业出现财务危险的因素有多种,比如:内部管理混乱、投资失误、资金管理不力、技术落后等。无论何种因素所引致的财务风险都对企业的影响较大。因此,企业应对财务风险进行有效预警。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是企业目前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和防范的主要工具。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实际是一个风险控制体系,主要利用企业的财务报表、财务与非财务数据,以及各类相关资料,对企业的财务与经营活动进行预测、评价与分析,对财务风险及时预防,并在财务风险发生前就及时向企业管理者发出预警,寻找导致财务风险产生的根源,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对财务风险进行预警,对一个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财务风险预警机制能够在企业内部管理的源头上对财务风险及时发出警报,提醒管理者对风险及时预知。同时,财务风险预警机制还能在企业内部管理的“末端”衡量企业整个内部管理的效果,是对财务风险进行有效控制和预防的主要方式。

二、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流程与建立要点

(一)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流程

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是目前我国企业用于财务风险防范与预测的主要工具。该机制的运行需建立在大量收集相关信息的基础之上,其次借助电子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等手段,设定财务风险指标值,利用概率等方法对不同因素所导致的财务风险进行预警。并根据预警结果及时财务有效措施对风险因素进行预防和化解。

(二)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要点

1、设定和分析财务风险预警指标

企业预测财务风险,首先需要有既定的风险预警指标。对该类指标,企业可根据自身的行业或区域特性,以及根据自身的经营情况、发展阶段等,综合选择适合的关键预警指标。风险预警指标的设立主要围绕偿债能力、运营能力、获利能力,以及现金流量等方面。各预警指标各不重复但又相互补充,共同反映出企业的财务和经营状况。此外,企业还需在全部的预警指标中选定出关键风险监控指标。在对具体指标的分析中,应根据本行业、本发展阶段的最高、最低,以及平均值分别进行分析,评估企业的潜在风险和风险影响程度,并以一般风险、较大风险、重大风险、特大风险等加以识别,以采取相应措施。

2、出具风险预警报告

在对各风险预警指标进行分析与评价之后,企业应对由此得出的风险等级进行总结,出具风险预警报告。风险预警报告主要包含如下内容:风险等级、涉险项目或名称、业务主管部门、预计发生时间、信息来源、涉及金额、分析依据、事态发展预期、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相关措施等。就财务风险,企业的管理者应担负风险管理责任。同时,各部门负责人担负具体的风险责任。针对这种风险责任,企业还应建立“风险责任考核机制”,将风险责任纳入部门与个人的绩效考核,从而促使各责任主体都对风险提高警惕。

3、处置风险

出具了风险预警报告之后,企业应设立“风险管理小组”(小组成员可由企业负责人、财务经理、审计经理、财务总监等人员构成),由企业管理者作为小组组长。该风险管理小组根据风险预警报告,制定财务风险处理机制或提出风险处置建议。具体包含:风险改进措施、补救方法、风险应急方案等。主要是根据企业所遇到的财务风险制定相应的解决或改善措施,倘若应急方案无法补救,企业应启动风险预案。

三、现阶段我国企业应如何防范与控制财务风险

(一)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设立要科学合理

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基础是选取和设立财务风险预警指标。对此,企业可以从定性角度和定量角度分别选取指标。其中,在选取和设定定性指标时,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选取最能体现和影响企业发展与经营的最重要的因素。这些因素可能是来自于行业发展、宏观经济环境、企业内部管理水平。在选取和设定定量指标时,主要围绕财务指标进行。这些财务指标可能是体现企业资产负债情况、获利情况、偿债能力、发展潜力等方面的指标,企业应有重点性的选取。同时,企业还应充分考虑各指标之间的互补性和关联性。无论是定性指标还是定量指标,企业都应注重二者的结合。综合反映企业的财务风险程度。

(二)利用财务分析方法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预警

在财务风险预警的过程中,企业可以充分现有的财务分析方法。财务分析方法不同,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的角度不同。详见下文。

1、利用比率分析法进行财务风险预警

作为一种定量角度的财务分析方法,比率分析法是立足于企业的财务报表,从中找出一些重要项目的数据,并对其进行两两或多组对比,求出比率。通过所求出的比率分析企业目前的经营状况,从而寻找潜在的财务风险。比率分析法通过一系列直观的数字形式(比率、比例)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通过这种直观方式,能够有助于企业管理者和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状况予以更直观的掌握,便于快速发现企业潜在财务风险。

2、利用比较分析法进行财务风险预警

比较分析法是财务分析方法中比较常用的一种,是将所获得的财务数据与基期数进行对比,寻找二者之间的差异。并以此为依据找寻企业运营中的潜在问题与优势。企业利用比较分析法进行财务风险预警的过程中,对两组或多组不同的财务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寻找其中的差异,并根据实际指标与行业指标和企业往期指标的差距预测企业潜在的财务风险。此外,企业还应根据预测的潜在风险与企业的历史风险、标准指标进行对比,找出企业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3、利用因素分析法进行财务风险预警

因素分析法是企业财务分析的第三种方法,企业利用因素分析法对前期财务活动进行追溯分析,并研究每一种因素对财务风险的影响程度。前文已述,企业财务风险是由多种潜在因素共同发生作用而构成。因此,因素分析法能够帮助企业对财务风险的各个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分别得出每种因素的影响程度,继而对症下药,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三)企业管理者及财务人员应树立财务风险防范意识,积极提高自身素质

财务风险预警实际关乎企业全局、全体员工,因此,企业若要对财务风险进行有效预警,首先一点便是企业管理者及财务等人员都要树立财务风险防范意识,为财务风险管理工作创建良好的氛围。对此,企业可以在运营的同时,对财务风险进行宣传,树立每名员工的风险防范意识,并积极面对企业潜在的风险因素。其次,财务人员是财务风险的主要管理者和防范者,其个人素质是财务风险管理的有效保障。因此,企业应加强对财务人员素质的培训,积极提升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技能,以及提高财务人员对财务信息的分析、掌握和处理能力,为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运行提供支持。

(四)企业应做好财务风险的应急准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