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评选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4:34:54

工匠精神评选方案篇1

abstract:BasedontheanalysisofthecurrentsituationofinternationalengineeringeducationandthereviewofthepersonneltrainingmodereformofengineeringeducationinChina’svocationalcolleges,proposecohesioninhighervocationalcollegesandbinationof3yearshighervocationaleducationand2yearsappliedundergraduateisusedtotrainFurongcraftsmenwithhighskillsandinnovationability.itwillexploreanewwayforpoweringtrainingoccupationeducationinChina.

关键词:高职院校;芙蓉工匠;3+2培养模式

Keywords:highervocationalcolleges;Furongcraftsman;3+2trainingmode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9-0216-02

0引言

世界各国均重视工匠的培育。德国的“双元制”让学生通过学校和企业的培养提高职业能力;英国的“技能立国”理念推动了职业教育的发展。瑞士、奥地利大部分学生接受了职业教育。在瑞士职业教育是免费教育。而我国职业教育部分学校办学不景气,生源堪忧,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社会更热衷于本科教育。基于以上现状,尽快构建高职院校芙蓉工匠培养模式,开拓职业教育的新前景势在必行。湖南交通建设在全速发展中,需要大批的交通土建人才。“十三五”湖南省交通运输规划投资约3600亿元。要建设好这些项目,高职院校要做好交通土建人才的培养,交通土建专业群芙蓉工匠培养模式应运而生。

1芙蓉工匠的群

“芙蓉工匠”的核心内涵是:湖湘人才,有工匠精神,技艺高超,创新能力强。芙蓉工匠体现的是湖湘文化与工匠精神的结合。湖南人真诚率直,吃苦耐劳,火辣刚毅,练就了湖南人做事精益求精、实事求是的特点。湖南人有极强的冒险精神,吃得苦,耐得烦,像就是这种性格的典型代表。在培养交通土建专业群学生的过程中,注重湖湘文化的培养,注重工匠精神的培养,培养出芙蓉工匠提升职业院校学生综合能力。

湖南制造强省,关键还是在人才,目前湖南省高技能人才极度匮乏,部分工种存在着高技能人才断层的危机,那如何才能助推行业的发展,打造芙蓉工匠让高技能人才制造强省。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作为湖南省首批卓越院校建设单位,研究好该校王牌专业群――交通土建专业群的“芙蓉工匠”培养模式,为试办“芙蓉工匠”本科专业打好基础。

2芙蓉工匠3+2培养模式构建

根据专业定位分析职业岗位技能构成,确定交通土建专业群芙蓉工匠人才培养知识能力目标方案;广泛征询行业建议,结合学校、社会与企业的师资与资源情况,确定路桥芙蓉工匠的职业技能培养与核心技能目标。

在对比国际工程教育的基础上,提出了通过高职与本科的衔接,3年高职与2年应用本科结合,研究出技能精湛芙蓉工匠培养模式。培养模式图如图1。

2.1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融入高职教育

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是根据任务的实际过程来确定教学内容。基于工作过程的模拟教学可以给学生最直观、最有效的感受,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兴趣。通过调研湖南省公路桥梁施工的基本流程,分析路基、水泥路面、沥青路面、连续梁桥、简支梁、斜拉桥、悬索桥的典型施工工艺过程。通过路桥施工中典型的问题来进行工作过程的教学设计。基于工作过程的模拟教学将学生带入到真实的工作情景,强化职业能力,对于工匠精神的培育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反复的训练,可以培养精湛技艺的芙蓉工匠。

2.2学徒制融入应用型本科教学

芙蓉工匠的核心内涵是有工匠精神,精湛技艺。这精湛技艺如何练就,需要有名师的引领。在2年本科的教学中采用学徒制进行培养。在学生完成3年高职学习后,2年本科学习的第一学年,在学校实训基地的企业中,或者学院的教学名师中选择1位老师作为自己的师傅,师傅传授本专业较前沿和先进的技术。师傅带徒弟进行技能的反复训练,达到精湛的技艺。总之,现代学徒制可以真正担负起培养出技艺精湛、更有创新实践能力的芙蓉工匠的重任。

3芙蓉工匠课程体系的构建

根据专业培养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建立与岗位职业技能要求相对应的路桥芙蓉工匠课程体系;根据专业课程目标,设计并实施职业技能培训课程,并组织实施。对交通土建专业群芙蓉工匠课程体系改革的原则是:改革专业群课程,开发强化课程体系,教学过程中融入创新意识和工匠精神。

3.1三年高职教学,对专业群课程进行精细化改革,开发强化课程体系

芙蓉工匠区别于一般的高职毕业生在于他们的技艺更精湛,更娴熟。所以对于高职3年的课程,重点是进行精细化改革。以测量课程为例,社会上需要大量的测量人才,我们不仅要让同学们会用仪器,还需要同学们能熟练应用,培养出测量方面的能工巧匠,这就需要对课程进行精细化改革。以前的测量任务是5-6个同学共同完成一个任务,现在改革为4个同学为一组,每个同学轮换,选择不同的测点和任务,每个人都要完成一个不同的任务,对于仪器操作反复训练,开发强化训练课程,达到芙蓉工匠的要求。

3.22年应用型本科教学,重点是教学过程中融入创新意识和工匠精神,开发特长培养课程体系

对于应用型本科2年,开发工匠精神培养、互联网新思维等课程,将工匠精神作为思政课程传授,把芙蓉工匠刻进学生心中。开发路桥互联网新课程;开发“Bim在路桥工程中的应用”;开发“互联网+绿色施工”课程;开发“智慧城市与路桥建设”课程;开发“互联网+高支模板变形监测技术”课程;开发“智能张拉”学习课程;开发“路桥新材料”课程,与时俱进,让学生也来研发新材料,将创新意识融入到教学过程;开发“路桥结构模型”课程,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3.3“工匠精神”思政课程开发

选用付守永编著的《工匠精神》作为教材,将工匠精神作为思政课程传授,把芙蓉工匠刻进学生心中,采用真实案例进行思政课程开发,通过8个工匠“8双劳动的手”所缔造的神话。学习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特级技师高凤林;学习精益求精、匠心筑梦的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的高级技师胡双钱;学习深海“蛟龙”守护者顾秋亮;学习高铁上的中国精度宁允展;学习古老的中国錾刻技术传承人,匠人精神制国礼的孟剑锋。几十年来,他们追求着职业技能的完善,靠着传承和研究,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中国制造”。通过这些工匠精神代表人物案例的讲解,大国工匠真实事迹视频的教学,让工匠精神深深扎根到学生灵魂深处,时时以芙蓉工匠的标准要求自己。

3.4“Bim在路桥工程中的应用”课程开发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和长江经济带振兴的深入推进,构建便捷、安全、经济、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是大势所趋,桥梁工程建设量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大。建立桥梁工程Bim虚拟仿真实训中心,推进桥梁工程Bim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符合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和交通运输业转型的历史趋势,将有效推动桥梁工程的创新发展,为我国从“桥梁大国”向“桥梁强国”方向转型提供有力支撑。

3.5开发“预应力智能张拉与压浆技术”课程

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交通土建专业群拥有大师工作室,梁晓东高级工程师发明了“智能型同步预应力拉系统”和“循环智能压浆系统”。将这两项前沿技术开发“智能张拉”课程,提高芙蓉工匠的专业水平。

通过新技术与新工艺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预应力智能张拉与压浆技术”课程标准及课程案例的研究,让学生学习最前沿的知识技能,传承湖湘文化的专利发明,培养交通土建专业群的芙蓉工匠。

4芙蓉工匠实训条件的建设

实训条件是培养面向一线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阵地,依据芙蓉工匠的培养要求,根据校企融合的方式,完善实训条件,将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建设为芙蓉工匠培养基地。利用职教新干线和校园网建设共享实践教学信息资源平台,形成完善的Bim教学和职业标准,开发相应的资源,实现学校与企业共享,为教师实践教学提供素材,为学生自主学习创建平台。完善Bim校内实训室和“校企共建”Bim技术工作室等实训基地,合力“产教结合”模式,让企业生产任务与高职教学内容、岗位安排、实训内容相融合,确保生产计划和教学质量的完成。开发学科竞赛平台、国际交流平台,为芙蓉工匠的创新本领助力。通过让学生参加“全国制图大赛”、“全国Bim建模大赛”,以赛促练,“工匠”培养良性循环,构建芙蓉工匠成长通道。

5芙蓉工匠评价标准研究

根据人才培养与总体教学目标的要求,根据芙蓉工匠评价体系的构建,实施教学质量评价,并将成果进行因地制宜的转化、推广及应用。芙蓉工匠的评价可采用321职业素质评价的方法,以职业理想评价、职业道德评价、职业能力评价三指标评价。以第一课堂职业技能能力、第二课堂校园文化活动体系评价进行综合评价。学生须满足就业单位的需求作为学生评价的最大宗旨。交通土建专业群芙蓉工匠的职业理想可成为一名优秀的施工员、测量员、资料员、造价员、土木工程师、二级建造师、一级建造师、高级工程师、全国注册造价工程师等。

6结语

根据专业定位分析,职业岗位技能构成,确定交通土建专业群芙蓉工匠人才培养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目标方案;根据专业培养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建立与岗位职业技能要求相对应的交通土建专业群芙蓉工匠课程体系;国内对于工匠精神培养的意义研究较多,但落实的培养模式研究较少,本课题提出的高职院校芙蓉工匠3+2培养模式,是将工匠精神落到实处,可操作性较强。

参考文献:

[1]黄君录.高职院校加强“工匠精神”培育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6(8).

[2]胡冰.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使命――对理性缺失下培育“工匠精神”的反思[J].高教探索,2016(5).

[3]黎湖广.基于6s的高职院校实训教学现场管理及星级评价研究与实践[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9).

工匠精神评选方案篇2

按照省委《2020年全省深化机关作风整顿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省作风整顿办《实施省直机关“五细”要求落实工作方案》及省直机关工委《省直机关落实“五细”要求开展“机关工匠”评选工作实施方案》、《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落实“五细”要求开展“机关工匠”评选工作实施方案》要求,本人认真严肃查摆问题,现将自检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存在问题

(一)理论武装不到位,作风不够严实。掌握情况方面存在对办事群众倾听不细的情况,对办事群众需求掌握不够的现象。在学习时,只是注重形式和次数,没有深层次地理解其思想内涵,将学习的政治理论、党章党纪与业务工作联系的不够,致使对党的方针政策掌握的不深不透。分析问题存在对问题只看一面不能多方考量、认识不全面的现象,部分同志对最新政策缺乏敏锐性,缺乏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执着,没有真正做到学懂弄通、融会贯通。

(二)党性修养不过硬,精神有所懈怠。总认为在岗工作几十年的老职工,思想上的有所松懈,忽略了对党员先进性和纯洁性的追求,责任担当意识淡化,乘势而上的意识不强,创新突破的锐气不足,影响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造成信念不坚、精神动力不足,固守成规、求稳怕乱的现象。

(三)工作能力有欠缺,落实有差距。存在对上级文件只知其表不知其里的现象,对上级文件精神领会的不够深、不够透,在落实上有差距。制定方案存在多向其他县市和兄弟单位学习的多,但对本单位实际情况考虑的少,结合本单位实际不足的现象。工作方案重制发轻问效,缺乏有效的后期监管落实机制,部分工作落而不深、落而不靠,分不清具体责任人。配套措施存在考虑不够,进展缓慢,后续添加配套措施的现象。有的党员干部看家业务本领不过硬,服务意识不强、工作只求“差不多”、“过得去”,产生落实不到位等问题。

二、整改方向

(一)深入学习。积极营造比学赶超的学习氛围,提升业务人员政策水平。认真学习《省委《2020年全省深化机关作风整顿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省作风整顿办《实施省直机关“五细”要求落实工作方案》及省直机关工委《省直机关落实“五细”要求开展“机关工匠”评选工作实施方案》、《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落实“五细”要求开展“机关工匠”评选工作实施方案》精神,把对“五细”要求精神融入到“巩固拓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

(三)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在求真务实上狠下功夫。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更加严格地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不该说的话不说,不该做的事不做;始终保持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高标准、快节奏的做好每一项工作,重视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和每一件小事,力争使每一项工作都不出纰漏,达到完美;进一步解放思想,求真务实。

工匠精神评选方案篇3

[关键词]工匠精神;设计教育;平面设计;职业教育

一、工匠精神融入设计师理念的必要性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我国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在历史的交汇点上,构建新发展格局成为国内热门话题。构建新发展格局重点是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坚定不移地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紧紧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注重需求侧管理,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有关中国制造的转型探讨常常拘泥于“基本功能的满足”,而设计市场面对的消费需求多是“流水线式”的需求,因而设计“供给侧”也就安于现状无法突破,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如今的设计市场“供给侧”无法跟上社会上快速升级的“需求侧”。现代设计师要不断提升自身技能水平,将工匠精神融入设计理念中,并将这种高层次的设计理念与高品质追求通过设计作品传递给受众。以此为基础,更多优质的中国智造将推动国内设计市场逐步走向高端。而与之相矛盾的是,传统工匠精神正在逐步遗失,部分设计从业者无法专心致志地进行设计,精益求精更加困难。在新时代背景下,技工院校设计专业作为为设计市场输送技术人才的重要力量,如何培育和践行工匠精神是技工教育不可推卸的责任,也是新形势下必须研究并解决的课题。

二、工匠精神培育在技工院校设计教育中缺失的原因

(一)技工院校学生自身的短板给工匠精神的普及带来障碍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是技工院校设计专业学生,这部分学生与一般大学生比,起点较低,思维比较固化,并没有比较清晰而明确的职业规划,通过专业学习后也多局限在“操作工”层次,擅于内容创意的少之又少,且在模仿、跟风的大环境中难以静心创作,更不用谈在学习中自觉深耕工匠精神。这种情况使技工院校现有师资缺乏开放性教学与理念创新经验,教师不擅长主动将工匠精神融入设计教育,教学改革也无从谈起。

(二)技工院校设计教育过于强调技术与功能

在目前快节奏、工业化的社会中,很多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优秀技艺逐渐消弭,使当下技工院校的教育过于强调技术培训,忽略了学生对传统匠人精神的传承以及对学生耐心、专注等精神的培养。技工院校设计教育强调“技术理性,功能至上”,这造成多元化的世界文化趋同近似,忽视了对学生原创精神与文脉传承的培育。设计教育应首先根植于本土文化内核,再有选择性地吸收外来优秀文化,如此才能够建成以工匠精神为内核的中国当代设计教育。

(三)现代设计教育被西方文化过度影响

在西方文化强势侵入的背景下,本该在我国设计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中华传统文化在教育中存在缺失,而作为本土文化中重中之重的工匠精神也必然日渐式微。综上,要在技工院校设计教育中探索融入工匠精神的培育方案,技工院校应充分挖掘设计专业未被充分利用的课程资源,并结合本土文化特征进行创新,形成兼具本土工匠精神特色和现代特质的设计教育。

三、工匠精神在技工院校设计教育中的实践研究总体框架

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要求下,技工院校设计专业教育迫切需要探索和完善工匠精神培育方案。技工院校设计专业要重提工匠精神,深挖技工院校设计教育内涵,以工匠精神为守则,以高质量满足设计市场需求为导向,让品质和创新成为设计教育和从业者的代名词。

(一)工匠精神价值观体系的形成

工匠精神的内涵便要求设计师要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同时不能触碰红线。因此,职业道德素养的培育在技工院校设计教育中不可或缺。

(二)成熟的技能型工匠精神培育

在工匠精神价值观体系形成的基础上,技工院校设计专业要逐步改革实践教学方法。例如,将分散于各设计基础课程中的实训板块分离出来,再将其整合成具有代表性和针对性的实训项目;充分发挥实习岗位的作用,通过项目实践整合与发散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不断提高,让工匠精神在学生钻研与实践的过程形成、发展。

(三)以开放型工匠精神为发展趋势

设计师应立足当下,结合现有的知识结构使工匠精神延展出符合时代特征的内涵。一方面,设计教育要打破不同领域间的壁垒,不局限在专业认知内,各领域要相互借鉴学习,形成设计技能与作品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要突破固化不变的教育模式,告别“套路化”,促进学科成果交互,在设计教育中培育工匠精神,“关门造车”断不可取。

四、将工匠精神融入设计教育的实践途径与目的

(一)具体研究方法

技工院校设计专业要使学生从“工匠”逐渐转变为“艺匠”甚至“哲匠”,要以本土特色为基础,建设“技”“艺”“道”的培育路径。第一,路径之“技”,即技术先导与实践锤炼。在设计教育领域,“技艺”是技工院校的基础教学,也是整个设计教育的根基。基础不牢,整个设计教育将无法落实。要发展“技”,就不能缺少环境因素:一是创造条件,形成实战氛围,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提高职业认同感;二是稳定师生“教”“学”关系,让学生“受教”,一以贯之。理论要付诸实践。技工院校可以在校内开设不同设计方向的实训室,学生可以根据擅长或感兴趣的专业方向选择相应的设计实训室,在专业教师的带领下,根据项目任务完成相应的知识学习与考核评估。学校可以承接相应的商业项目,组织不同的设计队伍,使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完成企业提出的设计要求,通过一系列商业性质的设计训练,提高技能,增强学生对自身职业的认同感、责任感。第二,路径之“艺”,即审美熏染与创新思维。“艺”源于“技”,被视为“技”之提升。我国悠久的历史孕育着内涵丰富的传统文化,这是工匠精神赖以发展的基础。设计教育工作者应有敏锐的洞察力,在教育过程中应结合当下社会环境,教授给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我国技工院校设计教育应依托优秀的传统文化,并结合他国优秀文化资源,因地制宜,走出符合我国设计特点的教育之路。技工院校可以在教学中融合本土文化;科学设置实验方案和评价标准,促进学生在实践中“变现”设计创意;创建与美国etSY网站类似的校内设计平台,接受私人定制设计方式等。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不囿于技术学习,还可以提升他们的内涵和个人素质,提高他们的职业的认同感、荣誉感和使命感,最终成为大国工匠。第三,路径之“道”,即价值引领与道德准则。技工院校可以通过实践教育引领学生主动思考,深谙传承、创新与设计之道,以正确的设计价值观践行职业道德;强化学生技能成才的坚定信念,使其在练就技艺的过程中积极探索新发展、新创造,将“工匠精神”提升为“哲匠精神”。具体而言,学校可以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工匠精神,让学生养成坚韧钻研的信念;邀请名家授课,日常组织观赏《我在故宫修文物》《大国工匠》《留住手艺》等优秀影视作品,提升学生对专业的尊崇感;在设计专业每年评比“哲匠奖”,让学生树立相应的价值观念,让工匠精神内化于心。

(二)本研究实践下技工院校设计专业要达到的效果

第一,引导技工院校学生进行职业规划,以前瞻性的眼光进行自我管理和提升,提高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内心形成精神守则,并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素养;以对完美的渴望和近乎严苛的标准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第二,从被动的专业型人才转变为主动的创造型人才,在各个领域形成交互思维创新能力;由传统模式下的工匠精神转变为构建新发展格局背景下的现代工匠精神,将“匠心独运”融入设计思维。第三,技工院校设计专业教育理念要从培养“完成操作”的技术员向“创意引领”的设计师转变,满足市场的高层次需求,为构建强大的国内市场贡献力量。

五、结语

本课题旨在开创工匠精神在技工院校设计教育中的实践研究,积极拓宽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培养途径,实现多元的文化产业与实体经济项目融合,为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技工教育的变革发展非一时之功,相关人员要以技工院校为基础,通过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形成具备新工匠精神内涵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构建新发展格局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袁馗.以“工匠精神”助推经济发展步入质量时代[J].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17(01):67-71.

[2]王艳霞.供给侧改革与工匠精神回归[J].工会理论研究(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016(5):15-17.

[3]张小纲.应用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装饰,2003(10):38-39.

[4]沙海燕.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反思[J].装饰,2005(7):34.

[5]刘姣姣.基于工匠精神的高等职业院校艺术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大众文艺,2016(12):238.

[6]李进.工匠精神的当代价值及培育路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7):27-30.

工匠精神评选方案篇4

“将细小的工作做到位了,就能成就最伟大的企业。”

几乎很难想象到,说此话的是上海林内生产线上一名年轻又普通的“工匠”。12年来,他只专心做一件事,就是焊接!他叫蔡顶峰。时间久了,便被同事们开玩笑地称“蔡焊接”。但在他纯朴而执着的眼神中,透射着“工匠精神”的光芒。

没错!在燃气具产品生产线上,像检测这样一件不起眼的工作,好像人人都能做。但其实精准到几毫米,连眨眼睛都要小心翼翼的细小环节,控制好最细微的尺度,并达到“零不良”,工匠精神决定了产品的品质。

如同多数日本企业,日本综合热能器具制造商林内集团在98年的发展历程中,“品质就是生命”是其保持稳定竞争力的“核心密码”;而在近百年风云激荡中,支撑其“品质”的,正是当下中国制造业呼吁较为强烈的,也是最需要坚守的工匠精神。

在日本林内与上海燃气集团1993年成立的合资公司――上海林内有限公司,独具特色的“林内制造”处处可以体现。诸如燃气控制阀、电子控制元件、燃烧器、热交换器等关键核心零部件,都是坚持“原厂自制”;而一道极其简单的工序,员工也都需要经过30000次零失误操作才能上岗去做。

术有专攻,从不动摇,方能成就永恒品质。但另一个问题是,在工业化、信息化如此发达的今天,智能工厂、无人工厂、互联工厂等先进工业生产线上,机器人被大量使用,甚至高度智能化,还需要兢兢业业的“工匠”吗?“工匠精神”还能适应这个时代吗?

智能制造时代,还需要工匠精神吗?

答案是肯定的。

在位于上海奉贤产业园的林内工厂,《中外管理》记者看到的是机器人与人工的配合,恰到好处!上海林内副总经理陈光杰不否认现代化工业给企业带来的好处,但对于一个企业的基因,时代在变,匠人的精神永远不变。“虽然自动化设备数量很多、自制率很高,但我们并不盲目使用自动化设备。”

拿机械手来说,上海林内坚持:对于相对简单的操作交给机械手去做,而多角度、相对复杂的操作仍然要由熟练工人来完成。比如在涂装生产线上,林内自制的机械手可以完全模拟熟练工匠的操作手法,对燃气具格栅进行珐琅涂装;在铆钉焊接的部分,机械手按不同的焊接位置,自动更换焊接手。

神奇的是,这些机械手完成的工作,都是把熟练工人的动作通过扫描采集到电脑中,生成电脑程序,使机器人完全模仿熟练工人的动作,达到熟练工匠手法的精细程度。这难道不是工匠精神在智能制造时代的传承吗?

精诚所至,金石榭。林内集团对“工匠精神”的追求,可以说在1920年成立时就已经奠定。近百年来,这家来自“工匠之国”――日本的制造企业,一直专注于热能及燃气具技术,在全球市场推出包括燃气热水器、燃气灶、燃气壁挂炉以及商用采暖热水系统在内的综合热能产品及解决方案,并在这一领域精耕细作。其拥有对生产线以及核心零部件高度自制的能力,以及坚持“精品制造”的一贯作风在行业内独树一帜。

这种工匠精神是在其企业、产品、技术发展过程中,通过员工相互传承、技术升级换代,对产品、技术的精益求精、苛求品质过程中形成的。如今依然是。

但是,“工匠”们所做的不仅仅是简单、机械的劳动。“机器人的使用对‘人’的考验,主要减员增效,可以将部分员工解放出来,从事更重要的品质检测和复杂的操作岗位工作。”陈光杰对《中外管理》说道。

而林内自制的机械手等设备下一步改善的方向,则是“拟人化”,以实现难度更高的自动化操作。今后也会有更多如珐琅机器人、铆钉机器人一样传承工匠技术的机械手出现。

2017年3月,林内在上海奉贤区产业园新建成的智能装备生产线广泛使用机器人,进一步提升了生产的智能化程度。陈光杰说:“燃气具生产线上,硬件装备基本与日本林内同步,可以大大提高上海林内的智能化生产水平,也一定程度上降低人工成本。”这是智能制造时代,制造企业升级的必然。

比如在热水器本体机器人焊接线上,上海林内主要采用机器人加工热水器外壳。机器人配置在设备的两侧,中间进行侧板折弯,折弯后的侧板用专用夹具同后板组合,机器人进行自动焊接完成外壳的生产。“这个工作原来需要五个人完成,现在只需一人,生产效率提高了近三倍。”陈光杰十分欣慰于这种变化。

持续“改善”,加码产品“提速”

即便如此,也依然不会改变“精益制造”的本质。

在“工匠”蔡顶峰眼里,哪怕只是一个简单的喷焊动作,也有数种改进的可能;就算再完美的机械手,也一样需要人的智慧去尝试、去改进。“工匠”们从不满足于99分,他们追求的是100分。为什么他们对品质追求至高?

对于燃气热水器这样的产品,安全沐浴永远都是消费者首要考虑的问题。

为了严格把控产品,林内集团早在成立起始就推行“三个原厂自制”原则:第一是电子基板、燃烧器、热交换器、传感器等关键电子部件内制,第二是燃烧核心技术原厂研发,第三是关键设备原厂研发自制,通过“高内制率”来确保产品的品质。在选材方面,林内绝不因成本而牺牲部件的材质,这样虽说成本会增加不少,但是能够从源头上保证实现“零不良”的目标。

在日本企业的经营管理中,有一个关键词叫“改善”。他们认为,每天只要改进一点点,就能把所有产品都做到“零不良”。

事实上,作为立足中国市场的合资公司,上海林内也早已把循环往复的“改善”渗透到产品生产过程中。他们每年都会组成各种改善小组,每个小组围绕着改善项目进行论证,并将改善结果在全公司进行,不断地寻找、发现问题,提出改善对策。而仅此一项活动,每年可将品质指标提升10%。

持续“改善”,在今天更是消费升级需求使然。随着中产人群对品质生活的追求,卫生间里的沐浴体验,厨房里的烹饪体验,都已经成为升级换代的迫切需求;尤其是在中国市场,近两年国家“煤改气”政策的刺激下,燃气具产品进入产业升级的快车道,那么作为燃气具生产企业,能不能追上政策风口和消费风口,意味着你有没有更广阔的未来。

前不久在北京市郊区进行的农村“煤改气”的采暖炉项目招标中,上海林内抢先一步,拿到一个有利“战机”。但对于后续升级产品的开发、生产等应时课题,也必须跟上来。

为了产品“提速”,上海林内在新投产的工厂,第一次建立了整机环境试验室、静音试验室、温水试验室、油烟试验室、料理试验室,以应对未来的挑战。尤其是第一个环境试验室的设立,堪称国内行业首屈一指。“以前我们并不具备部分新品开发的条件,在过去20多年中,在中国研发的新品都需要送到日本总部检测,有时新品上市节奏没有那么快,往往会错失一些良机。”陈光杰坦率地说。

但今后就大大不同了。公司开发的所有新产品,都可以在这些试验室检测达标后直接推向市场,无须再到日本排队测试,大大缩短新品的上市周期。这对林内快速满足中国市场需求大有裨益。

然而,达成这一过程也颇费周折。上海林内经过几年和日本总部的申请、沟通与磨合,才将代表林内集团同等先进技术水平的试验室落地中国。并且在新工厂的设计和建设阶段,日本总部派遣了技术和制造部门的专家来中国指导,上海林内也外派了相关的工程技术人员、生产管理人员到日本林内研修学习,保证新工厂的生产设备、工艺流程的管理方式达到总部的水平。

但是,如果开发的产品与日本总部的产品理念不一致时,是遵循日本总部的要求,还是迎合中国消费者的需求?

陈光杰笑言,林内的企业理念是“和”“气”“真”,其中“和”就是求同存异,精\合作。整体上看产品目标是一致的,但在某个具体产品开发环节,可能会存在总部对产品研发测试参数要求比较高,必须满足林内产品研发标准的要求,才能投放中国市场。这也是林内一贯坚持的“宁可产品生产、研发周期长一些,也必须保证产品的高品质研发理念”。因此二者并不矛盾。

“匠心”保鲜,离不开优质土壤

曾经有人问德国的中学生、高中生,他们将来毕业的理想职业是什么?答案惊人:做汽车修理工。什么驱使他们产生这样的想法?

其实在德国以及日本,“工匠”是个有荣耀感的职业,匠人们会将自己打造的产品视为他们在社会上的信誉――视产品和产品质量为自己的生命,因此他们在沉湎于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时,把追求极致融入他们的生命中。

再看看当下一些中国企业,却在追随政策口号上津津乐道。而整个社会弥漫的浮躁气息只能让工匠精神表面上流行一时,但很难真正坚持。因此,陈光杰认为,中国制造业要想更好立足,应当将我们这个二元社会里的产业工人培养成真正的“工匠”,以适应时代要求。

前文提到的“蔡焊接”,曾经为一款有着30多个焊点的热交换器,在一年多时间里整整焊了4万台,加起来就是120多万个焊点,而检测出来仅有一台不合格。像这样的工匠超人,在上海林内有一批。

工匠精神在林内的企业价值观体系中,不仅仅是一种精神,它更代表专注与创新的结合。专注与创新,如何兼具呢?

陈光杰的回答是双管齐下。只有将专注与创新同时注入企业文化中,培育学习技能的氛围,每一步都比别人做得好,持久“改善”,就会成就“匠心制造”。

何以做到?

在员工激励机制方面,上海林内建立了管理体系和技术体系两条员工升迁通道。沟通协调能力强的员工,可以沿管理岗位由组长、系长、课长……逐级升迁;技术能力强的,可以通过上海林内参与政府相关部门组织的技工人才教育平台考核评定,进行行业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资质评定。

同时在绩效资金方面,也会根据员工的工作表现进行月度、季度、年度奖励,以鼓励员工立足本职工作,爱岗敬业,做新时代的工匠。考核与晋升机制,直接和员工的工资挂钩。

“工匠精神说是一种精神,但也需要相应的激励机制,不然‘精神’也会崩塌的。”陈光杰温和的语气中,带着一点幽默。

建立奖励机制,为的正是让员工在技能学习和培训上有一个上升通道,激发他们学技能的积极性,使他们在日常工作过程中,技能得以不断提升,创新热情也不断高涨。工匠精神的传承与创新,何尝不需要一片优质的土壤!

2017年,当制造业也开始进入转型升级的快车道时,陈光杰却反对“弯道超车”,主张“改变就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伴随这个挑战的,是你要把流程改变,管理方式改变,组织架构改变,这本身对公司是考验,对人也是考验。”

管理点评

当下的中国,同时流行两个观念:一个是“互联网思维”,一个是“工匠精神”,两个观念就像拔河赛的双方,都想把人们拉向自己一方。

互联网思维的内核是“快”:所谓“天下功夫唯快不破”、快速成长、快速赚钱、一夜暴富,此观念的流行,让不少人躁动不安。工匠精神的内核则是“慢”:所谓“板凳要坐十年冷”,不求短期利益,只为长远发展,用极致的产品赢取用户忠诚。乐视和小米堪称互联网思维的代表型企业,但是2016年以来,两家企业不约而同出现掉头向下的趋势。

而相比之下,林内堪称工匠精神的典范,其用户评价一直位居同业之上。

工匠精神被德、日企业奉为行为准则,被传承百年而不衰;互联网思维仅流行中国于一时,犹如昙花一现。两相对比,发人深思。在产品为王的时代,我们更需要的是工匠精神而不是互联网思维。

工匠精神评选方案篇5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建筑设计教育;匠人精神

一、引言

大数据(bigdata)时代是指信息爆炸的时代,尤其是随着电脑和互联网技术的迅速推广,信息海量增长,人们在接受和拥抱所谓的云数据所带来的便利和优势外,也出现了很多盲从外界信息、缺乏深度思考和自我反思等问题,建筑设计教育方面也是如此。在这样的时代,低年级的建筑学专业学生大谈设计的科学化、技术化和理性化,反而对学习设计之初需要具有的静心、认真、刻苦、敬业等品质不屑一顾。过度地依赖电脑辅助设计和盲目地互联网阅读,越来越多的学生相信手机上的快餐阅读,关注各个学校的各种评图竞赛信息,总想通过报短期训练班来学习手绘或电脑软件。他们高谈创意、概念和空间,却没有多少人真正关心如何实现自己的设计,或者兴奋地奔走于各大院校明星建筑师组织的各种讲座和参观,可是一番奔波过后他们的设计水平依然进步缓慢。建筑设计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五年的学习需要教师、学生认真仔细地对待。因此,本文试图通过设计《旧城补园》的教学,引导学生能够沉下心来做设计,培养学生认真、刻苦、敬业、追求完美的精神。这些品质也恰恰是我国古代所提倡的匠人精神,匠人精神的回归,有利于低年级建筑设计专业的学生打好坚实的基础,有助于他们未来的发展与进步。

二、概念

1.匠人

匠人,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理解。唐代韩愈的《题木居士》诗中说:“朽蠹不胜刀锯力,匠人虽巧欲何如!”这里的“匠人”是指工匠。而唐代贾岛《送令狐相公》诗云:“苦拟修文卷,重擎献匠人。”“匠人”又指是擅长写作的人。《仪礼・既夕礼》中记载:“遂匠纳车於阶间。”这里所说的“匠”是指主管载灵柩下葬的人。《匠人营国》中,“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匠人”则是指建筑工匠。

可见,历史上匠人的概念多有所指。概括来说,“匠人”就是指具有某一门手艺或一技之长的人。匠人要精通自己的手艺,一般需经过艰苦的学徒和练习过程,最终熟能生巧,实现从技术到艺术的升华。

2.匠人精神

匠人精神的内涵包括了心如止水、刻苦敬业、追求完美、熟能生巧等品质。

我国古代匠人若想练就高超的技艺,需要具备匠人的精神。例如,齐白石少年学习木匠,刻苦勤奋,技艺精湛。偶然一次借到一套《芥子园画谱》,彻夜抄绘,长期学习,最终成为中国画界的泰斗。与我国一衣带水的日本匠人精神也有相似的内涵,试看日本非常著名的电影《入殓师》。如果一个人认真做一件事情,并将其作为一种融入人生的艺术,那么不管他是演奏音乐还是入殓尸体,都可以达到完美的境地。这种静笃、认真、刻苦、敬业的精神,恰恰是当前快速发展、缤纷复杂的时代中,建筑学本科生在学习中所缺乏的。

因为有了复印机,现在的学生再也不会手工缩放图纸了;因为有了水胶带或采用电脑绘图,再也不会裱纸的时候洗净图板了;因为有了拷贝灯箱,再也不会深究制图作业中每一条线的意义了;因为太费时间,也很少有人会在钢笔稿中去追求彭一刚风格了,更没有人会因为渲染时出现了一丁点的失误重新裱纸十几次了。

但是,在传统的建筑教育时代却截然相反。传统的建筑教育为我们国家培养出了许多优秀的建筑大师。由此看来,那些手工技术不是无关紧要,而是建筑设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教学内容。建筑设计教育就是要通过细致地设计、制图、渲染、手工制作模型等环节,培养学生静心细察、耐心体味与完美表达的能力,最终能在一系列刻苦训练中提高自己的技艺和审美修养,达到设计与艺术的高度契合。强调手头功夫并不是要排除电脑辅助设计,先练好手绘能为电脑辅助设计与表达奠定坚实的基础。

另外,这种重拾匠人精神的建筑教育目标不但不会阻止学生未来的发展,还是培养建筑大师的必由之路。因为匠人和大师之间本来距离就是非常之近,没有技艺不过关的大师,也没有只会充当大师的匠人。其实匠人到大师只是量变到质变的问题,熟能生巧,融会贯通,自古以来都是至理。

三、案例――《形式的解与构――古城补园》

1.侧重形式美训练――追求艺术的完美

鉴于以上分析,我们在建筑学二年级教学中设计了相应的教学方案――侧重形式设计训练,教学时间为5周。因为二年级学生的能力不适合设计综合性的建筑题目,因此,这里侧重单项形式训练,希望通过这种单一形式的训练和表达来培养学生认真敬业、追求完美的匠人精神。学生大约用2周时间就确定设计方案,再用2-3周进行设计方案的手绘表达。

《形式的解与构――古城补园》设计内容是将什刹海地区西南侧南临平安大街的梯形地块设计成城市公园,使这里能够成为周边居民和外来旅游者观景、休憩、交流的所在。单体建筑包括公厕一座,男女各有4个蹲位,建筑面积根据公厕相关规范自定;茶室一座,200平米,可集中或分散布置;根据周边环境结合调查,设计若干用于休憩、观景等多元功能的小品建筑若干,数量自定。建筑檐口高度不超过6米,可以局部地方(如构筑物、塔、观景台等)到9米。

设计题目提出补园的要求,这也是旧城更新普遍要解决的问题。对于历史文化街区,当某一块地块的建筑毁坏之后,如何去更新,显然这不仅仅是卖地或是建房子的问题。而是要像匠人修补一个竹筐上破洞一样,既要考虑修补材料的结实性,又要考虑选材与原材料的肌理、色彩等的差别,只有这样才能对原有竹筐做出浑然天成的修补。就建筑设计方面来说,一方面是功能修补,即该场地未来是建设街区还是公共空间?怎样的功能是周边拥挤的四合院街区当前所需要的?学生要访谈、调查、拍照、记录、分析,最后做出综合判断。另外,仅功能的修补还不是设计的全部问题,更重要的是形式的修补。要根据场地周边建筑的空间肌理与形式特点,建立对比性或协调性的形式结构关系,让设计的形式语言生根发芽。

教学通过场地分析与重塑、事件功能策划、形式生成逻辑等环节使学生学习建筑形式语言的组织方法,要求学生掌握建筑形式的概念、组织原则及其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意义,学习屈米的拉维莱特公园的设计,掌握点系统(物象系统)、线系统(运动系统)和面系统(空间系统)的叠合与结构性处理,正确认识形式与功能的关系,反思形式追随功能的正确性。

2.设计表达示范与绘制――追求静心刻苦的过程

通过设计训练,学生真正体验了设计和表达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从接到任务书进行场地分析,到建立空间结构完善功能等。特别鼓励学生发挥匠人精神,手工制作草模,绘制图面草地、树木等配景,注重立面和透视阴影的深浅,演示色彩和线条的搭配等,这些都要经过不断尝试、推敲,甚至于重做。

整个设计过程中图纸必须手绘,可采用水彩、水墨渲染。在教学过程中,最初学生都不敢上板画,也不知如何画草地配景等,不知如何分线型,这时候教师需要进行现场示范,绘制有竖向短线的排列式草地、横向长排式草地、斜短线斜排式草地、井字短线交叉排树等,包括小阴影画重、大阴影画浅等绘制方法。这种细密的线条排线极其费时间,连续画了两天之后,学生的速度能够逐步提上去。重要的是全班学生都非常认真,能够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形成能够静心绘图纸的习惯。

3.模型制作与推敲――追求熟能生巧的智慧

鼓励学生做纯手工模型,从第一周开始就要求做出草模。学生采用各种废旧材料或模型材料,重在表达概念,而且速度要快。第一周教师针对草模进行了分过程的记录和详细点评,然后让同学利用周末继续修改。在第二周结束时,学生要确定基本方案。

教师讲解屈米的拉维莱特公园的基本构成,鼓励学生从场地空间结构出发来设定点、线、面系统,并且在制作模型的过程中推敲整体布局和局部空间塑造,如图3。在图3中可以看出,不同学生选用不同的空间结构,有的空间结构与基地周边街区肌理统一,有的则与周边街区肌理有一定对比性,路径依附结构线延展。做模型的过程也就是设计的过程,三维空间的塑造代替了图纸上的二维推敲,空间形式训练更加直观与直接,这种动态的调整更有利于设计者手、眼、脑的相互激发与配合,也更有利于学生设计能力的快速提升。

四、结论

建筑设计教育不仅仅是教给学生知识或技术,更重要的是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尤其是传承匠人精神,在学习中认真敬业、不怕吃苦、精益求精,只有这样才能做出好的设计。希望经过匠人精神的滋润,学生能像《瓦尔登湖》中所说的那样:一个工匠想做一柄最完整的拐杖,于是他日夜不息,任时空流转百年,最终那权杖,成了梵天世界最精美的作品。

参考文献:

齐.从电影《入殓师》看日本的“匠人”文化传统.电影文学[J].2010(23):22-23.

工匠精神评选方案篇6

关键词:中专学校;计算机专业;工匠精神;教育创造

中图分类号:G711;G718.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5-0015-01

工匠精神落在个人层面,就是一种认真精神、敬业精神,其核心是:不仅仅把工作当作赚钱和养家糊口的工具,而是树立起对职业敬畏、对工作执著、对产品负责的态度,极度注重细节,不断追求完美和极致,从而带给客户无可挑剔的体验。文章以15级计算机班班务工作为例研究中专学校德育工作中工匠精神的渗透作用。

一、渗透工匠精神的意义

“技可进乎道,艺可通乎神”,这是启蒙思想家魏源的一句名言,其思想精髓与当今时代所提倡的工匠精神是高度一致的。当教师面对班级中的不思进取、不和谐、甚至违纪现象时,仅仅靠道理说服和纪律约束,往往起不到标本兼治的作用。如果在思想教育中渗透工匠精神,鼓励学生将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融入到学习和生活的每一个环节中,从而制造出打动人心的一流产品,将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渗透工匠精神的具体做法

(1)开设讲座描绘前景、点燃激情。定期在班级解读计算机专业的就业前景,邀请已经毕业的计算机专业学生来班级开设讲座,为学生描绘美好的未来,帮助学生点燃学习和生活的激情。(2)设置班级每日“六问”。根据学习生活实际,在班级设立每日“六问”:我是什么身份?这是什么地方?我来要干什么?今天干了什么?今天得到了什么?明天该干什么?(3)规范日记格式,细化内容要求。引导学生每天写日记,一要书写认真,将心静下来、把字练好。二要作为练笔机会,注意语言精美,同时规定书写内容和格式:首先回答每日“六问”,然后发现并记录班级里其他同学有哪些闪光点,比如讲礼貌、上课认真听讲、及时独立完成作业、实践课能完成优秀作品、座位周围全天整洁有序等。还有是否存在特别不和谐的现象,是什么,可以通过怎样的方式来改进等。第三,用几句话来描述自己当天所看的专业延伸书籍、资料和课外书的感受。周末回家时,要求学生每天不少于一小时与家长谈心,谈学校生活、谈将来、谈家长工作的辛劳,并于日记中体现。(4)鼓励每个人按兴趣精修专业相关科目。计算机专业涉及的科目很广,教师可将边缘科目列表呈现于教室,将自己平时购置的相关书籍带至班级,并利用每周的兴趣活动课,将用相关软件制作的作品展示给学生,鼓励学生按兴趣精修专业相关科目。(5)积极开展丰富的课余活动。每个学生带一本散文书来班级交换阅读;班级每学期订阅两份报纸,这项工作由宣传委员负责;大课间组织各种球类、棋类、文艺类活动,这项工作由文体委员负责。(6)每日一生促膝交流。在课间,教师每天找一名学生谈心。目标为有的同学情绪低落或者近期表现优秀者、违纪违规苗头出现时、班干部管理出现瓶颈时,或者日记不能按要求书写的同学等。(7)创新地进行细致的卫生打扫。每个学生实行“各人自扫门前雪”并进行评比;值日生打扫公共卫生区域,负责8小时保洁制度;宿舍打扫效仿教室的打扫模式,由劳动委员和舍长负责。(8)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育方案。以来自新加坡的雷同学为例,新加坡对青年发展的要求与我国并不矛盾,教师为其制定长期和短期的目标。比如经常与其谈心,弥补其暂缺的亲情;在办公室带他观摩各种应用软件制作的作品,提高其学习热情;与其下棋,让他与老师切磋技巧,引导他在班级发挥其棋艺的优势,带领一部分爱好者学棋;每天遇见他,首先跟他问好,培养其文明礼仪习惯。

三、渗透工匠精神的成效

通过已经毕业的学生开设的讲座,同学们心中慢慢开始勾画自己未来生活的蓝图,学习逐渐有了计划,并且了解了用人单位对应聘人员的要求,开始注重自己的形象,从内心深处认识到外塑形象的重要性。具体表现在语言文明了,见到老师有礼貌了,教室里全天保持整洁,不需要值日生不断打扫了。课间基本没人玩手机游戏了,因为班级里藏龙卧虎。比如雷同学组织象棋小组,跟随者众多,他找到一种从未有的自信,整天笑容满面,专业学习劲头十足,制作的pS作品发回新加坡参加比赛获得了一等奖。鹏同学组织羽毛球队于球场厮杀、蕊同学的吉他队收了几个徒弟、丽同学的手工吸引了几名志同道合的同学围成一圈,忙得不亦乐乎。早读课书声琅琅、午休时全部入睡、晚自习自动自觉地做作业,看各自选的专业书。

“工匠精神”是一种“轴”精神。工匠精神是追求极致的精神,专业专注的精神。有了这种精神,一年下来,班级硕果累累:团支书获得市“三好标兵”,班长被评为2016年度江苏省三好学生,运动会获得精神文明一等奖、入场式一等奖,班级获得市级优秀班集体。

四、结束语

“工匠精神”是职业教育的灵魂,是中专学生应该树立的理想。只有弘扬“工匠精神”,才能真正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才能打造职业教育文化软实力生存的社会基础。

参考文献:

工匠精神评选方案篇7

关键词:职业精神职业技能融合培养

中职学生职业精神就是所谓的“工匠精神”,是一种对从事的工种兢兢业业、精益求精、勇于创新的精神;中职学生职业技能就是从事某一工种所需要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

目前,职业精神培养在中职学校以德育课教育为主,一般在第一学年独立开课,但进入第二学年专业课学习后就很少涉及,导致第三学年实习过程中很多学生出现工作适应性差、职业素养欠缺等问题。职业技能的基本理论学习集中在第二学年专业课学习中,操作技能的学习集中在校内实习中,这与职业精神的培养过程是两条并行线,基本没有交集,更谈不上融合。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职业精神时,对职业技能还没有太深的认识;在领会职业技能时,已对先前学习的职业精神感觉模糊,单纯陷入操作手法的学习中。因此,探讨将两者深度融合的高技能人才创新培养模式,是一个意义重大且亟待解决的课题。

一、研究背景

“十三五”期间是“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升级的关键期,急需大批有高超技能和工匠精神的“大国工匠”支撑这个转型升级。但实际情况却是学校很难培养出这样的大国工匠,企业招聘不到这样的人才。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在于:各职业院校都在不断加大实训课程比例,加强学生岗位技能的传授,但与此同时忽视了对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形成了“重职业技能、轻职业精神”的职业教育现象。职业精神不足导致其很少主动钻研技术、探究技能,很难在技能上有大的进展和突破。因此,本课题组立足中国工业转型升级时代背景,针对中职院校人才培养中出现的这些问题,开展对中职学生职业精神与职业技能融合的创新培养模式研究。

二、研究思路及预期成效

1.研究思路

本课题主要的研究思路是:调查研究制订方

案方案试行实施反馈方案修正方案再试

行再反馈方案基本成熟后,推广实施。

2.预期成效

第一,完成构建培养职业精神和职业技能知行合一的课程体系,形成多元培养模式文本。

第二,完成方案的制订和试点实施,建立职业精神和职业技能知行合一的培养模式体系,完成成果的推广应用。

三、具体培养思路及体系

1.具体培养思路

首先,在中职院校的数控维修、机电产品检测和汽车维修专业中分别选取一个高中起点技师班进行试点,班型在20~30人,配备既懂专业又具极高职业精神的班主任、一体化专业教师和德育教师,建立合作式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

其次,在专业教学中试行新的“职业精神与职业技能知行合一”培养模式体系,在每环节都设定责任心培养目标考核,并将其设定为教师教学过程化考核单列项目。综合采用一体化教学方法和现代教育技术,推进重点课程和精品课程建设,带动专业整体教学水平提高。

最后,积极促进校企合作,合作企业参与制订学生职业素养培养计划、教学计划和课程内容安排。将企业管理机制应用于校园学生管理中,建立学生诚信档案,量化考核内容。综合学生日常表现、实践操作、老师评价、学生互评等多种评价模式对学生进行考评。通过“班级管理企业化,素质培养体系化”来全面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

2.具体培养体系

在课程体系方面,对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培养整体考虑,统筹技能与育人、培训与培养、技术与精神等方面关系。按照精神为魂、技能为根、统筹兼顾的思路设计课程体系。

第一学年,重点促进学生职业观念形成。从入校起学校对学生做好职业精神培育的宣传工作,对学校专业进行系统的分析讲解,让学生对所学专业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初步形成职业观念。在学生德育课程学习之余,积极开展各项校园文化活动,大力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和班级文化建设。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增强学生的职业情感,为第二年职业素养的深入培养奠定基础。

第二学年,随着专业课课程的展开,深入践行“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知行合一”的培养模式。首先,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采用“基于工作岗位要求的项目驱动教学法”等教学方法,直接对接一线岗位技能,并在讲授专业理论和技能的同时,充分挖掘教材中提升职业精神的素材,对学生进行深入的职业精神熏陶。其次,将历年校优秀毕业生的先进事迹编写成适合本校各专业特点的校本教材,树立学生成为“大国工匠”的坚定信念。利用业余时间增加学生与已工作的优秀毕业生之间的沟通交流,积极开展座谈会形式的主题班会,使学生充分认识社会就业环境。再次,将企业“车间级、班组级”体系引入到学校,构建与之适应的“年级、班级”教育工作体系,参照企业的管理模式构建“模拟车间”,营造“上学如上班、上课如上岗”的环境氛围,让学生尽快进入职业角色,充分理解各专业的行业规范,掌握所学专业必需的能力。

传统的第三学年职业教育为学生顶岗实习的学年。在“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知行合一”的创新培养模式中,增加“跟踪培养”的教育环节。一是针对顶岗实习的学生,进行企业文化教育培训、入职岗前培训、职业生涯规划培训等,使学生很快了解就业企业文化、环境、工作状况,使学生在工作中找到奋斗的目标和方向。二是建立毕业生就业个性化信息档案,对每一名准毕业生的就业意向和实际就业企业、岗位、工种进行详细信息录入。由校招生就业处、学生处、班主任对学生跟踪培养。三是通过周末组织班级或各专业座谈会,学生每月上交述职报告、企业定期汇总学生在厂实习状况评价报告等,全方位掌握学生的实习情况。学校要做到将材料集中汇总整合,及时与出现问题的学生沟通,解决存在的问题。

四、小结

培养既具备职业技能又具有职业素养的新时代人才,是每一所职业学校的历史职责,如何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问题。本文通过对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生活进行系统规划,将职业技能的培养与职业素质的提高结合在一起,通过对教学模式的更新,使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一样分阶段、分层次地伴随着学生的学习、就业。对于学生的培养来说,这一过程的完整实施,也将对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踏实、认真、敬业、奉献”的职业心态也将使学生的职业发展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董煜峰.中等职业学校培育学生职业精神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

[2]王霜玲.浅谈中职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J].职业教育旬刊,2008(10).

[3]屈娜.中职学校职业精神教育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

工匠精神评选方案篇8

关键词:课程思政;线上线下混合式;思政元素;家国情怀;工匠精神

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构建“三全育人”工作格局的重要方式。“立德树人”、“课程思政”与“混合式教学”具有内在的逻辑一致性与高度统一性[1]。线上线下混合教学不仅能丰富学生视野,还能激发探索欲望,更能激励学生从思政素材中学得专业知识,从杰出大家身上获得激励,树立远大理想。

一、课程思政育人目标及总体实施思路

“门门课程有思政,教师人人在育人”的“大思政”育人格局,课程仅仅有教学目标是不够的,还要有思政育人目标。课程思政教育目标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2],确定机械原理课程的思政育人目标:具有浓重的家国情怀,对国家和学校有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较强的团队意识和能够有效沟通、交流及与人合作能力;具有追求真理、敬业、专注、实事求是、勇于探索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培养良好的自我学习和信息获取并分析处理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设计能力;关注非技术因素对工程设计的影响,培养职业素养。教学过程中,以“思政引领知识传授”理论指导机械原理课程的思政教学,将理论课程和实践环节结合起来[3],从家国情怀、工匠精神、职业素养等多方面深度挖掘课程的思政元素,在教学设计中将其无痕嵌入,与理论和实践教学相互融合,实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4]。将教学分为几大模块,结合每个模块教学内容的特点,进行课程思政教学设计[5]。充分考虑机械原理课程线上下线混合式教学方式方法,以学生-小组-团队-班级方式开展项目化教学和翻转课堂,对学生工匠精神和交流、沟通、团结协作能力进行培养和锻炼,依托课程设计和学科竞赛,对课程思政成果进行检验和巩固升华[6-7]。

二、主要举措

(一)结合课程特色,深挖课程思政元素

在机械原理课程导论部分教学中,以世界各国发电量变化的视频引入课程思政。该视频以动画的方式直观表现了1896-2016年间,世界各国工业发电量巨变过程,展现了从中华民国到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榜上无名,到一步步前进,最后稳居第一的奋斗历程。以单缸四冲程发动机为例,在进行正常理论教学内容讲解的同时,强调该机器所包含的三种机构要按照一定时间顺序相互协调、协同工作,才能做有用机械功和完成能量的转换,以此培养学生相互配合、注重协做的团队意识和一丝不苟、认真严谨的工匠精神。在机械原理常用机构及其设计、机械动力学基础模块教学中,结合各个机构在工程和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对理论进行讲解,使学生明确所学理论的应用之处,激发对专业和生活的热爱,促进理论学习。在对每一个理论知识点讲解、分析时,注重细节,尤其是数据的来源、处理过程和实际应用效果,并设置答案不唯一有讨论价值的题目、案例,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对比计算分析设计结果的优劣,合理的数据给予肯定,不合理的数据加以修正。这种“重视学有所用”的教学方式,更易于被接受,知识综合、思想碰撞的讨论环节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强化学习效果,对结果的质疑能引导学生反复琢磨并修正自己的计算分析和设计过程。这些过程都是工匠精神的体现,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成效,学生的技术能力、职业素养、自我学习能力都潜移默化地得到锻炼和提高。

(二)线上线下混合教学为课程思政实施创造条件

机械原理采用课前线上自学,课中翻转课堂、项目化教学,课后布置作业和项目化大作业的方式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线上自学部分,适量引入超星学习通的工学类课程思政视频教学案例,包括《大庆石油的勘探开发》《飞天圆梦》《为国铸造长空利剑》《铁人王进喜》等,培养学生自强不息、强国强军、职业道德等意识。在课程项目化教学过程中,采用的工程项目与工程实际、科教研相结合,以两名学生组成小组、任务类型相同的若干小组形成团队,几个团队即为一个班级的方式进行,对学生的沟通、交流、团队意识和协作等都是很好的锻炼和提高。课程设计任务即为教学项目,保证了理论教学和实践环节的连续和延续性。强调小组合作,在团队中沟通和交流。设计过程既提示学生原创意识,又强调创新重要性,不仅仅局限理论结果,还要考虑成本、法律、环保、安全、可持续发展等非技术因素。在项目化教学每一个阶段,各小组以翻转课堂方式展示项目设计成果,团队间相互评价,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完成技术和非技术能力培养。

(三)依托学科竞赛,对课程思政教育成效检验巩固和升华

将课程与“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结合,从分析大赛主题入手,结合课程理论和实践环节学习,鼓励全员参与,组建队伍备赛,并组织选拔,择优参加赛。学科竞赛不仅能检验也可以巩固和升华课程思政教育成效,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家国情怀和工匠精神得到培养。该环节完全利用学生与教师的课余时间完成,是对学生综合能力最起锻炼作用的环节,也是学生积极性最高、热情最高的部分。在备赛过程中,学生自我学习、获取信息能力大大增强,团队意识、沟通交流和协作能力迅速提高。产品设计制作过程中,工匠精神处处体现,参赛过程中以校为家为校争光的集体荣誉感得到升华。

三、结语

线上线下混合式机械原理课程思政,教学理念明确,充分利用了线上资源和线下翻转课堂、项目化教学活动,深挖思政元素。通过线上课程思政视频教学案例、项目化教学实践、学科竞赛备赛及参与竞赛,对学生家国情怀、团队意识、工匠精神、创新能力、职业素养进行了培养和锻炼,达到了以德育人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R].北京:教育部,2020-05-28.

[2]高德毅,宗爱东.课程思政: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1):31-34.

[3]黄玲.线上线下混合教学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的建设路径研究与实践[J].科技资讯,2020,18;(27):27-28.

[4]凌小萍,张荣军,严艳芬.高校思政课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2020(10):46-49.

[5]余江涛,王文起,徐晏清.专业教师实践"课程思政"的逻辑及其要领——以理工科课程为例[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2018(1):64-66.

[6]李森威,张妍,马天博,等.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课程思政建设探讨[J].科技资讯,2020(3):133-133.

工匠精神评选方案篇9

1.1汽车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特点

汽车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是汽车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汽车电工与电子电路方面的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学生通过学习,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汽车电子控制电路、点火变压器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在实践中具备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等职业素养。

1.2汽车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汽车专业的学生具有数理基础较好、认知能力强、求知欲较强,尤其是对汽车机电相关的电工电子方面的新知识、新技能与经典案例比较感兴趣,但人文社科类课程相对较少、对社会发展和国家政策方针的关注度需加强引导等特点,教学环节融入与专业发展相关的产业政策、重要事件、典型人物等科普或轶事更具贴切感,善于扑捉实现自身价值与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的契合点,从而激发出与之相关的认同感、责任感、民族自豪感[4]。

2专业基础课程融入思政要素的做法

课程设计是实现课程思政目标的基本路径。要让课堂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的育人功能,课程的开发设计就要切实遵循教书育人规律[5]。遵循教书育人规律即首先要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发挥专业课程本身的特色,在教学目标制定和课堂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注重“术道结合”[6],深度挖掘改革开放40年中国取得的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以高铁、大型驱逐舰、国产航母、国产大飞机、天眼等大国重器研发成就为案例,提炼出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文化自信等要素纳入融入专业课程标准,推动以课程思政融入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完善课堂教学设计,梳理出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

2.1课程设计融入思政要素,实现课程思政

以汽车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为例,首先研究教材,深度挖掘中国取得的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精选出与授课内容相匹配的经典案例。例如,在“半导体器件及应用”单元课中,列举高铁、风电等中国高端装备由每年需花费数亿元从国外采购iGBt产品到成功研制出了堪称“半导体领域的珠穆朗玛峰”的国产耐高电压高电流的iGBt,实现高铁高速列车用上“中国芯”的梦想;在“电磁场及应用”章节中,列举中国电磁炮技术成功赶超美国技术,扬我军威等案例,通过观看震撼的视频,激发学生的认同感、责任感、民族自豪感,树立民族自信。

2.2以大国工匠事迹为引领,培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指生产者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追求完美和极致,对产品质量有着执着的追求。我国有身怀绝技的大国工匠顾秋亮,深海载人潜水器有十几万个零部件,组装精密度要求达到了“丝”级,被人称为“顾两丝”。在实践课程中,以大国工匠事迹为引领,锤炼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严谨治学的工匠精神。再如,在“基尔霍夫定律验证”“直流稳压电源电路的制作”等实验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要认真绘制电路图、剥削线头、压接线头、仔细连接线路、万用表的测量、工具的摆放、环境卫生、工作服的穿戴,课后工位的环境卫生整理等认真做好每一个细节。这些元素都是职业素养的具体体现,与培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的培养有紧密内在的联系。

2.3开展第二课堂学、创活动,实现科技创新

创设了“电子电路设计与制作”“新能源技术应用”2个课外学生科技社团,在教师指导下利用第二课堂,自主组织开展活动,开展了“直流集成稳压电源电路的制作”“汽车转向指示电路制作”等活动,验证了所学半导体二极管、电源集成稳压器、变压器等器件的工作原理和实际应用,激发创新意识。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17新能源11班学生王昭元是科技社团的成员之一,在2018年唐工院举办的“新能源技术应用”“智能控制电路设计与制作”2个赛项分获一等奖、二等奖;科技社团学生参加了2017年中国技能大赛河北省电子信息职业技能大赛电子产品设计赛项,获团体二等奖,形成了以学促赛、以赛促学,以赛促创的学习范式。

2.4服务社会、引导创业、规划职业生涯

笔者依托23年的企业、研究所等创业、工作经历,将工程设计、实施、社会服务的感悟、案例纳入课堂教学、指导社团活动,发挥自身校、企工作经历优势,引导学生正确分析自身优势,发现自我特长,引导创业、规划职业生涯。唐工院17新能源11班王昭元等学生创立了唐山君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为施展创业才华搭建了舞台。

工匠精神评选方案篇10

“用心做事”是一种人生原则,它能使自己在生活中学到更多,做得更好,只有用心做事,才能把事做出色。“用心做事”是对工作强烈的责任感和正确的思维方式。态度决定一切,一个人的工作态度折射着人生的态度,而人生态度决定一个人一生的成就。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工匠精神》读后感,请您阅读。

《工匠精神》读后感1第一次读到付守永先生的《工匠精神》一书,是在今年3月中旬到河南许昌胖东来游学参观时,封面并不花哨的这本书却用烫金工艺突出了工匠精神四个字,好奇引导我继续读下去。

我看书的习惯是先看目录,翻开目录看到了我熟悉的企业案例,比如德胜洋楼,比如热门的乔布斯。这都是让我尊敬和敬畏的企业与企业家,我倒想看看作者都会怎样来剖析和介绍。

重新翻开封面,扉页上的第一句话牢牢的吸引了我:工匠平静、安适、充实、愉悦、幸福,活在当下,强在内心;打工者焦躁、忧郁、惶恐,永远为看不清的明天奔忙,外表强悍,内心空虚。在当今这个浮躁的社会里,每时每刻都在热议商业模式、盈利模式的今天,在时代热情鼓噪快公司大跳跃的时刻,我们距离平静、安适、充实、愉悦、幸福都貌似太远了,所以为什么中央电视台会在新闻栏目中发起你幸福吗的问话。我也问过身边很多朋友,多数朋友都会觉得并没有达到自己想象的幸福,问及他们想要的幸福,回答是农妇、山泉、有点田或者在海边有一套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也许物质程度能满足,却唯独失去了内心的幸福。前几天罗永浩的锤子手机因为质量问题给当初宣传自己的工匠精神一个响亮的耳光,其实互联网时代,怎样营销、推广、吸引粉丝,那都是后话,互联网时代,产品仍然是最本质的核心。

何谓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就是有信仰的踏实和认真!小野二郎的寿司店、苏州德胜洋楼、河南许昌胖东来都是对工匠精神最纯真的呈现。

用一生为代价去做一件事情,那是一种纯粹的伟大。用修行的价值观代替浮躁功利的工作观,才能让你的生命沉淀下来,才能让你拒绝身边无穷无尽的诱惑,才能抑制你的贪欲,才能让你专注、聚焦,才能让你把简单的动作练到极致就是绝招。很多企业都在追求做大、做强;很多员工都在追求只想做大事而不想做小事。试问:什么是真正的大,什么是真正的小?小的事业做到极致并一直去追求更高的极致,这事业就是大,就是强一旦你决定好职业,就必须全心投入到工作中去,你必须爱自己的工作,千万不要有怨言,怨言会扼杀你的激情和价值。成功其实很简单。成功不在大小。工作无论大小,如果毕其一生去做,那就是一种巨大的成功。敬畏自己的工作,用正确的工作理念指导自身工作,才会有善果。

我们经常被宣导,知识就是生产力知识就是力量其实这话是不对的,单纯的知识储备不会成为生产力,更不会给你力量,只有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才有可能产生生产力和力量。所谓知道并不一定会做到,做到不一定会做好,做好才能产生成就感。手工艺的匠人们从来不贪多求快,任何一点的小细节都会深思熟虑、仔细斟酌。匠人们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一门职业,埋头苦干,孜孜不倦,精益求精,视工作为修行,视品质如生命,这样的人最有魅力,也最能打动自己与别人的心弦,感动自己的灵魂。所谓慢就是快不走捷径就是最快的捷径。砍掉多余的野心,专心地做一件事,要胜过马马虎虎地做一堆事。不要让自己走的太快,有时也要停下来,等一等我们的灵魂。

西方人找工作的观念是:只选对的,不选贵的;中国人找工作的观念是:只选贵的,不选对的。其实,打工的状态不可怕,打工的心态很可怕。敬畏自己的工作,因为你所做的工作就是你生命价值的体现,敬畏工作就是敬畏自己的生命。

实践正确的为人之道,磨练自己的灵魂,提升自己的人格,在工作中体悟生命的正道。真正的践行者,一定是工匠精神的受益者,推荐朋友们一定要有机会仔细品读这本书。我做不到像人民币一样人人都喜欢,我更做不到像太阳一样普照大地,但我希望能做一盏明灯,哪怕只能照亮身边的几平米,也是对我生命价值的尊重与体现!做一名明灯式的合格匠人!

《工匠精神》读后感2春节期间历来是我读书的好时间,今年看得较少,只有一本,那就是《工匠精神》。其中比较有印象、有感触的观点如下:

一、聚焦就拒绝。这和之前我在各种场合多次提到过的企业战略核心一样,战略不是研究要做什么,而是搞清楚不做什么。我们聚焦在某件事情上,就要放弃别的东西。这是很自然的,但又是人们所常常难以做到的,是要努力克服个人的欲望和贪念才可以做到的。现实中,我们有些企业看到别人做什么就跟着做,从来没想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做什么张三做鸭料成功了,他跟着学;李四做鸡料成功了,他不管有没有市场,具不具备条件,也非要做鸡料;王五开始做猪料了,他又生怕掉队,不管三七二十一,也搞个猪料队伍赶紧上马。这就是雷军先生批判的:在战略上极度懒惰,在战术上煞费苦心。

二、慢慢来就是快。之前我在其它资料上看过一段百年老店的成长之路,都是每年以很低的增长率发展,而他们追求的是增长多少年。20年、30年、50年、100年常常是每年5-8%的幅度,但我们算算,坚持20年就是一个可怕的规模了。那反观我们现在不是正处在考核增长率,追求占有率的阶段吗?!这是可怕的。我想到了自己企业的成长,鱼料的连续几年快速增长,终于在15年出现了危机,在危机到来的初期,我还试图扳回来,力求不下滑,但理性告诫了我,顺大流则生的道理。幸亏如此考虑!集团在最近几年的考核导向也能看出这个问题,利润快速增长,会带来后期的连续症状,我们个人要先知先觉,尽快调整。在16年的鱼料定价问题上,我个人会以我为主,坚持海大最原始的理念,把利润让给用户,合理分配渠道利益,以保持渠道健康的利润和安全感的打造为主要手段。对渠道的支持和网络调整要坚持质量,要的是有价值、有质量的销量,要的是有人品,有人格的销量。

三、追求品质的极致化。2015年,我们的集团也提出做产品年,要求向产品极致化发展,然而这仅仅是在书面上、口头上。我没有看到大面积地实施该战略的布署。从本书中,我们看到乔布斯、德胜洋楼等案例,无一不是通过极致的产品创造了经营的神话,甚至是把产品当作品,当艺术品来对待。反观我自己,也是常常去做差不多先生。这是今后要努力克服的事情。不过也有值得欣慰之处,就是我在这几年的鱼料配方上没有大意,几乎没有犯错误。在过去好的做法上,我能坚持,对新的调整十分谨慎,必须试过才敢用。在畜禽料上也是如此。像我们的蛋鸭料通过2015年一年的调整,把过去的推翻、全部重新做,到年底虽然行情差,但我们还是能增长到历史最高水平。这可以说我们自己实际做到的一个通过产品改善,配合市场重新布局,尊重市场自然规律的一个成功案例。

学而时习之,知易行难。我个人将带头把学到的东西付诸实践,以修行的心态去努力工作,实现心里的那个梦想!

《工匠精神》读后感35月25日去参加付守永老师讲授的《工匠精神》,在本次课堂上得到一次浓缩,一次与集团同仁共同咀嚼、消化和巩固的机会,受益匪浅。

态度的根本是:我是谁不重要,我做的事才重要,如何让自己做的事重要,要让自己做事的结果超越直接领导的期望。

这句话能让我正确看待自己和自己的工作,而且做工作的结果是要超越领导的期望,而不仅仅是达到领导的期望,我们常常以为达到领导的期望就算完成工作了,其实我们要以更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

工作中,一个人把自己所有的焦点都放在自己做的事上,才会有人把你当回事,对于大部分人想获得的认可,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建立在自己做出的事情的质量上,如果你在为别人不认可你而抱怨的话,不如提高自己做事的质量,这样工作上对你的认可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做工作就是做结果。

老师讲的挖坑和种树的例子非常好笑,但是我们在工作中也有可能会犯这样的错误,也许我们受了情绪的影响,也许我们在工作的时候根本不知道要完成什么样的结果,只管我在做这份工作,我做了这份工作,至于工作的结果和质量跟我没什么关系。

遇到问题时,永远不给领导提问答题,而只给出附带多种备选方案的选择题,作为员工必须清楚身在公司的最根本任务,是为公司解决问题,而不是制造问题;而一个最可怕的下属就是总以为比老板聪明;

其实,上班时间消极怠工,装装样子,最终浪费的还是自己的人生。可是很多人工作了一辈子,都不会懂得这个道理,他会觉得工作的时间是老板付酬的,偷一点懒,就占一点便宜,其实,那消磨的都是自己的人生。凡事要积极主动,凡事团队第一,凡事高标准严要求。每天问自己,今天我哪里做得很好,今天我哪里可以做得更好。

作为一个工作多年的我,其中一些核心的语句对我影响至深,行成于思,行胜于言。我也将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将这些语句借以自勉。

通过这次培训让自己受益匪浅,理解了许多,找到了自己工作的定位,明白只有把结果做好了,才是对自己和别人负责。只有用感恩的心去对待人和事,拥有良好的心态,才能把事情做得最好。

课程还有很多闪光点,值得我们去体会,关于课程结构的安排,表达,声音,词语等等都值得我去慢慢总结,由于这段时间比较紧张,现就以上环节跟大家分享,

愿我们都能理解工作的含义,也能在工作中找到工作的意义。

《工匠精神》读后感4“君子不器”语出论语,孔老夫子对君子一直很感冒,估计是自己达不到,所以要不停的学习和宣讲。

人器不器的,往低了说不能成为一种工具,往高了说无非是努力做到“无用之用”。至于不拘泥于自己的格局,要勇于尝试突破,背后也无非是学习和眼界。中国人,对于成器这个事情,一直纠结的可以,爱恨交加。

匠气在过去我们多少有点鄙夷,因为大师们唯一需要甩掉的沉渣劣习,无非就是匠气。但物为之用,总要过了匠人的手,每个人拥有的总也不会都是大师力作,生活总是被各类匠人支撑着,也不管你喜不喜欢工匠。

现如今,工匠精神却又流行起来,有点跟老祖宗对着干的意思。还好君子不器里还有容纳的意思,我们也需要对工匠精神多点包容和理解。中国流行的是巨匠、巨擘,需要庞大或值得竖大拇哥。而Craftsman’sspirit,真到了现代社会,越是欲望繁多、网络虚拟,这个最实在的精神倒是大张旗鼓的流行起来。也不知道是因为我们确实需要,还是因为缺失。

有个朋友是做紫砂的,全手工,一般半年左右我会从他那趸个壶,林林总总,一大堆了。偶尔盘点,发现大多数都是光器,就是那种实用为主的传统器型,没有什么花活或是缀饰。又不能每把壶都用,偶尔换壶也是心情和季节使然,剩余的时间多少担负着摆设的作用,都质朴无华也不尽美么。于是,问他所以然,有点怪罪的意思。

朋友倒是安静,说,最简单的最难。壶这个东西是拿来用的,于是它的美在于用的便利、舒服,失了用的功能算艺术品其实也死了。在你使用的时候越没有存在感,不让你觉得别扭和不顺手,才是好东西。而任何一个壶,都是充满曲线和互相闭合的东西,它要顾及到里面的茶叶怎么翻滚和舒展,也要照顾水如何的流,然后才是壶的存在。壶的外形是要让你知道他能包容的东西,而不是他外形是什么样的。

光货的瑕疵是最显眼的,因为是光货,他表面的曲线带来的光影一定是确定的,充满美感和过渡的。任何的线条和造型的缺陷,是一眼的东西,拙了就笨,过于灵了又轻佻,圆润持稳、内敛光芒是没得什么可以掩饰、转移的,他们都明明白白在那。

而且壶要烧,要选泥料,光货的泥料显而易见,够不够纯够不够老,越大面积的展示,越能显露。全手工么,除了技艺和纯熟,和心境、环境都有关,匠人都傻,也必须傻,做壶就是做壶。依着流程做就好了,但一方面要想象做出来的壶整体是什么样的,但每一刻做的事情却只和这个环节的一个点有关,串起来就是好东西,有一个点败了,也就整体败了。

壶和别的东西不一样,艺术品或许需要激情,做壶要的是安静的力量。在做壶的时候,不管之前心情情绪如何,做完之后还有什么事情要办,做壶的时候必须安静,安静不安静做成的壶一眼看的出来。你不是常打坐吗?那种感觉跟做壶一样一样的。

这样的说教跟卖货差不多,要说一个东西有价值,无非要么是充满故事、要么费了心血,最高境界自然是说这个东西是有生命的。但是好在能知道工匠精神也不易,最简单的最难?这就是Craftsman’sspirit?那人生也就需要工匠精神?

其实这个世界是实用主义的世界,精致的利己主义大行其道,连贩卖思想、贩卖艺术,其实和卖东西都没什么差异。工匠精神,你再怎么喜欢或是鄙夷,总在你人生时时刻刻里如影相随。

人生的讲述总是只有开始和成功,中间的过程和失败总是被自己有意识的掩盖,除非那些失败值得炫耀。人生就是个怀揣梦想,却又埋头前行的旅者。回望的必然,在前行时都是犹豫不决的选择。你总以为技能和技巧可以成为安身立命的根本,却永远不明白你做出来的作品才证明你的价值。

人生的盛宴,不是你受邀参与、衣冠楚楚的出席,而是你在准备食材并下厨。你准备的材料,可能糊弄得了你,未必糊弄得了这个世界。你也或许暗暗操练很久,却在真正面对人生的时候惴惴不安。你梦想的筵席,和绝佳的食材中间隔着的,是安静的力量。即如一把壶和泥料之间,看似永远是个技能,其实是安静的去做,按部就班如仪轨,安静专注如婴儿。

或许你选择更灿烂、更美丽的人生,但前提是你不是为了遮掩你材料不好,中间不够安静,人生的技能不足。当你为了掩饰自己而装饰自己,为了无用而装出一副有用的样子,如那些花俏的紫砂壶,收获的或许是赞赏,其实是人生的硬伤。

世界从来都很诚实,你都骗过了自己,却骗不了世界;这个世界也很无聊,你以为费尽心血的人生,却被世界这个买家说三道四、指指点点。现实的生活,总被梦想叨扰的毫无心思前行。梦想和现实对立的时候,连安静的生活都变成了奢望。

不管别人如何评价你的人生,你注定是你人生的工匠。锻造自己的材质,学习需要的技能,将技能转化为能力。很多的失败是因为梦想太大,或是因为梦想而无视当下。很多的失败,无非是懒得锻造材质,懒得遵循仪轨。更多的失败,是努力掩饰我没有安静对待我的梦想,只是害怕自己的人生被自己的努力戳穿,我越努力炫耀我人生的花活儿,越让我的人生无用和瑕疵尽显。

我还有个朋友是做玉雕的,他把玉的美归结为对玉的敬畏,将作品归结为,在本质和祛除瑕疵之间寻找最美好的平衡。看似与做壶无关,其实如做壶一样,永远和人生有关。

最简单的最难,抱着对人生的敬畏,做一个自己人生的工匠。

左岸记:庖丁解牛,神乎其技!牛无疑是很复杂的,庖丁解牛,为什么能一刀下去,刀刀到位,轻松简单,原因是什么?是因为掌握了它的肌理。牛与牛当然各不相同,但不管是什么牛,它们的肌理都是一致的;每个人的生活也各有各的面貌,其基本原理也是近似的。庖丁因为熟悉了牛的肌理,自然懂得何处下刀。生活也一样,如果能透解了、领悟了生活的道理,摸准了其中的规律,就能和庖丁一样,做到目中有牛又无牛,就能化繁为简,真正获得轻松。

《工匠精神》读后感5工匠精神,是一份专注,一份坚持,一份严谨,一份细致,一份诚信,一份执着,是一种品质。

工匠精神,是一个方向,一种积累,一种个性,一种修行,一种价值,一种商业,一种财富,一个帝国。

工匠精神,这本书,教给了我们:

1.如何树立正确的工作观;

2.工作中的先后心态和多少心态;

3.工作方法,人生目标,人生价值;

4.工作中各种人际关系的处理和维护;

5.工作和生活的平衡;

如何树立正确的工作观?首先我们得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工作不仅仅是我们赚钱谋生之道,更应该是我们追求目标,梦想,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工作中生活中我们是演员,演员如果仅仅是为了金钱,那他绝对不是一个好演员。我们应该做金钱的主人,而不是金钱的仆人。哪个职务薪资高就想方设法的调职调岗,哪方待遇好,就不顾承诺,不顾感情的辞退离职。我们需要拥有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的精神。放下功利心、浮躁心、投机心。拾起公德心、钻研心,恒久心。弥补信仰的缺失,诚信的缺失,感恩的缺失。在工作中去提升自己的人格,修炼自己的心性。每天踏实,用心,精细,严谨的将工作做到极致,每天反思反省,实务精进,磨炼灵魂,修炼心智,修正内心的误差,改变行为的偏颇。做一个快乐的工匠师。

工作中的先后心态和多少心态。还是和金钱有关的话题。薪资是工作取得一定成绩,有了一定的积极表现,或者是取得了一定的结果后得到的回报。所以说我们需要先努力的工作,积极的进取,得到一定的认可和赏识,薪资自然是不用愁了。这个便是先工作,后金钱的心态。如果抱着先金钱,后工作,给多钱,干多少活的心态去工作,那你永远是一个不入流的打工者,而不是工作者。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工匠者,首先你必须是一名合格的工作者。多一份专注的心,少一份功利的心;多一份精进心,少一份浮躁心;多一份感恩心,少一份利己心。

“明确目标,把梦想当做信仰。”这句话很对,我们需要拥有一个梦想,这个梦想在现实生活中就是目标。明确这个目标以后,我们就需要寻找方法,达成目标,实现梦想。梦想,目标千差万别,各有不同,在这里不多说,大家需要想想自己有没有梦想,梦想是什么?自己是不是正在梦途中铿锵有力的信心百倍的行走?在这里重点讲述我们在达成目标,实现梦想的过程中,即现实工作中的一些好方法,大家共享之:一,结果导向,凡事以结果为导向,没有结果,一切都是空谈。二,提前量,让工作中没有重要紧急的事情。这样或许你的工作才能更加有质有量,因为你有充裕的时间去完成它。三,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做完美,避免返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作为一个合格的工作者,进而上升为工匠者。

工作中各种人际关系的处理和维护。带着爱去工作,带着爱去处理人际关系,带着爱去处理工作事务。让工作在爱中,让爱在工作。这是我们应该靠拢的方向。减少自己偏见的心,利己的心,不公的心。增强自己利他,助他,成他之心。让爱的力量深入工作,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