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体系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6:30:31

财务管理体系篇1

财务管理原则体系的内容之一般原则

1.科学性原则。财务管理活动是财务管理主体从事管理活动的内容之一,财务管理的对象是资金及其流转,财务管理的主体是一定的组织或个人。财务管理的对象及财务管理所面临的环境是客观的,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这就要求人们在开展财务管理活动、处理财务关系时应当遵守财务活动的规律;而财务管理主体的意志又具有主观性,在开展财务管理活动时应当在尊重财务管理活动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科学性原则,就是要科学理财,要尊重客观经济规律,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科学性原则不仅是开展财务管理活动的行为规则,也是我们从事其他一切实践活动时必须遵循的原则。

2.成本——效益原则。成本——效益原则要求财务管理主体在开展财务管理活动时讲求投入和产出的比较,要求以尽可能少的智力资源和财务资源,创造出尽可能多的财富。财务管理的内容包括资金的筹措、运用和分配,其中每一项都要充分考虑成本和效益的权衡。财务管理就是要在讲求经济效益的基础上节约资金的占用和降低费用,不断增加产出,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高经济效益是企业财务管理的目的,而加强企业财务管理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

3风险——收益平衡原则。风险是指企业经营活动的不确定性所导致财务成果的不确定性。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人们无法消灭它,但是可以通过技术分析、规范操作,达到规避风险、降低风险对财务决策负面影响的目的。由此可见,在财务管理活动中,权衡风险与收益是每个财务管理主体必须认真面对的课题。通常企业为了获得较多的收益,往往不得不冒较大的风险;相反,不想冒风险,则收益必然较小。风险与收益平衡原则要求企业不能只顾收益最大而不顾风险,应当在风险与收益的比较中作出正确而谨慎的抉择,趋利弊害,确保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

4.依法理财原则。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财务管理必须依法办事,贯彻依法理财原则。就我国当前的财务管理环境而言,各类企业必须以《企业财务通则》和财务制度为依据,根据生产经营的特点合理组织财务活动,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做好财务管理基础工作;依法合理筹集资金并有效使用资金,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各项财务收支范围和标准,做好各项财务收支的计划预测、控制核算和分析考核;正确计算企业经营成果和如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努力提高经济效益;依法计算和缴纳税金;按照规定顺序和要求分配利润,保证投资者的权益不受侵犯。

5.诚信原则。所谓“诚信”就是诚实不欺,恪守信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的含义已经超出个人品德修养的范畴,而是市场微观主体从事各种活动的行为规则。因此,财务管理主体从事财务管理活动时必须恪守诚信原则,这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理论意义。

财务管理原则体系的内容之专用原则

1.货币时间价值原则

货币时间价值,是指货币资金在投资和再投资过程中所发生的价值增加。在财务管理活动过程中,长期投资项目时间跨度大,等量的货币在不同时点的价值量不具有可比性,这就需要将不同时点的资金按照一定的方法折算到相同时点。

因此,在对待长期项目时,财务管理主体必须坚持货币时间价值原则。

2.现金流原则

现金流是投资项目在其计算期内可能或应该发生的各项现金流出的统称。在财务管理活动中,应当采用现金流概念,不能直接按会计利润进行项目决策。贯彻现金流原则的优点体现在:首先,现金流量揭示的未来期间投资项目货币资金的收支运动,可以序时和动态地反映资金的流向与回收的投入产出关系,便于决策者更完整全面地反映投资效益;其次,可以摆脱在贯彻财务会计权责发生制时面临现金流量不足等阑境,有利于提高信息的相关性、透明度和可比性。

3.适当利用财务杠杆原则

在企业全部资金的息税前利润率高于同期负债的成本率时,负债比率提高,财务杠杆利益增加:负债比率降低,财务杠杆利益减少。当企业的全部资金的息税前利润率低于同期的负债成本率时,财务杠杆的作用将会给企业带来损失。由此可见,财务管理人员不能盲目运用财务杠杆,运用财务杠杆原则要适度。

4.效组合原则

根据现财学的资产投资组合理论,不同类型资产的收益和风险是不同的。如果我们能够科学地选择资产并科学地确定各项资产在投资组合当中的比重,能够有效地消除部分风险,达到尽可能提高收益的目的。坚持有效组合原则对于开展多种经营的大公司而言非常重要,因为公司事先无法确知某个或某些经营项目所在行业的好坏,无法预先确知项目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经营的好坏,采用投资组合这种类似于的方式可减少风险。

5.变现能力与盈利能力平衡原则

变现能力是指企业支付到期债务的能力,而盈利能力是指企业获取利润的能力。提高变现能力和盈利能力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两个子目标,这两个子目标作用的方向有时一致,有时相互矛盾。例如,增加资金资产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变现能力,但现金是非盈利资产,现金增加又必须导致盈利能力某种程度的降低,所以在财务管理活动中,必须合理安排各种资金的比例以实现变现能力与盈利能力的平衡,达到既能提高盈利能力,又能确保偿还各种到期债务的目的。

6.合理配比原则

合理配比原则是指企业资产的配置要与资金的来源相一致,用于购置流动资产的资金可通过举借短期债务来获得,用于购置长期资产的资金应该通过长期资金渠道获得。这样一方面能够有效地降低企业总的资金成本,另一方面能够有效地防止不能按期偿还债务的风险。

7.权责结构和利益关系协调原则

正确处理财务关系是现代财务管理学的基本内容之一。要恰当地处理好财务关系应当从权利与责任的安排和利益分配两个方面着手。权利与责任的安排体现在企业内部经营管理职能的划分上和由现代产权制度引发的财产权与经营权的划分上。利益分配主要体现在财务成果的分配上,实现财务成果在国家、企业、投资者、劳动者等相关利益主体之间进行合理的分配。

 

财务管理原则体系的内容相关文章:

1.财务管理体系的内容和构建原则

2.财务管理体制的主要内容和制定原则

3.财务管理原则的内容有哪些

4.浅谈财务管理体系论文

财务管理体系篇2

   一、把握财务管理体系的层次性特点

   财务管理的层次性特点在财务管理的过程、内容、目标和方法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正确理解财务管理的层次性特点,要求把财务管理的共性与个性、外显与内在结合起来,以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为中心、围绕财务管理的内容和方法,着眼于财务管理的全过程,建立一种协调不同时间、不同方法、不同层次的财务管理体系,从而丰富和完善财务管理理论,指导财务管理实践。

   (一)财务管理过程的层次性特点。企业要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必须以一定的资本为前提,推动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有序进行。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企业还会按既定的程序、方法进行流程再造和资本重组,从而实现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谋取企业资本价值最大化。伴随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循环反复进行,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也表现出层次递进性运动特点。

   (二)财务管理内容的层次性特点。企业财务管理内容与其过程相适应,也分为筹资、投资、分配三个方面,并针对其中所涉及的有关财务要素和企业层级进行相应的管理。而每一方面、每一要素和每一层级,经过细分后都可形成具体的管理内容。这些内容不论是从总体还是具体角度看,都充分体现出企业财务管理所具有的层次性特点。

   (三)财务管理目标的层次性特点。企业财务管理过程的递进性和层次性特点使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在时间上也具有层次性,也具体划分为长远目标、短期目标和操作目标三个层次。而企业财务管理内容的层次性也使得一定时期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在空间上具有层次性,具体分为整体目标、分部目标和具体目标三个层次。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就是在这种时空独立和交织的博弈中表现出较强的存在性、适应性和趋向性,并促使企业财务管理的构建必须具备相当的艺术性、动态性和科学性。

   (四)财务管理方法的层次性特点。不论是按理论上财务管理的具体内容划分,还是按财务管理运用中基本环节的划分,企业财务管理的方法都表现出较强的层次性特点,即财务管理所有环节都无一例外地按照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计划或预算、财务控制、财务分析、财务考核和评价这些基本层次和方法展开。

   二、抓好财务管理的风险防范工作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所有者不便直接参与或干预企业的具体决策,而是放权于以董事长和总经理为代表的高管层,所有者只对影响其权益及其变动的重大财务决策把关。高管层虽然拥有更多、也更具体的财务管理权,但并对日常财务管理事务并不亲自操作,而是按一定原则和方法将一部分权限交给财务经理。财务经理在履行既定职责、行使既定权力的过程中,也必然和必须地将财务管理的具体操作性事项交给企业一般员工完成。一般员工理所当然地有责任和义务去维护和追求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积极推动企业财务管理的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因此,企业财务管理就形成了所有者、高管层、财务经理和一般员工四个层次的利益主体和行为主体参与的格局。相应地,企业财务管理风险防范可划分为所有者、高管层、财务经理和一般员工理四个层次工作内容。

   (一)从所有者入手,抓好财务管理的风险防范工作。也就指所有者对投入企业的资本形成的存量及其增量进行监管和调整的财务管理行为。所有者财务管理的目的在于,确保资本投放和营运的安全性、完整性和增值性。从企业资本来源及其对企业的重要性看,所有者财务管理对企业财务管理体系起着支柱性作用,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性防线。对所有者来说,要筑好这道防线,需要作好以下较为细致扎实的、目标性强的具体工作:(1)明确所有者投入资本的最终目的,以决定其具体的投资方式、投资途径以及资本结构调整的内容和形式等。(2)监督企业会计数据、财产状况、运营态势和涉及资本变动的财务管理活动,保护自身财产和企业财产的安全完整。(3)预防所有者权益受损或被稀释,尤其是对企业的股权筹资、资本结构调整等财务管理活动要采取有效的监督、干预措施,以保全其资本和权益。(4)摆正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责任委托者和资本所有者地位,扮演好决策把关者和权益监察者角色,最大限度地促使其委托的责任得当有效、所投放的资本保全增值、所把关的决策科学可行、所监察的权益充实完整。对企业来说,必须审慎吸纳所有者及其资本,必须严格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对企业进行科学治理,以优质高效的服务机制、灵活有效的管理模式、积极健康的企业文化贯穿于企业管理尤其是财务管理的全过程,对包括成本开支范围和标准在内的所有经营管理活动,都要围绕切实保护所有者在企业的正当合法权益而展开。唯其如此,企业财务管理的防线才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能和较强的预防效用。

   (二)从高管层入手,抓好财务管理风险防范工作。高管层是指企业董事会成员和总经理阶层,他们既是企业财务管理的管理主体,在执行所有者确定的总体经营方针时,具有资本支配使用权、费用开支权、商品定价权等财务管理权力;又是承担企业法人财产权的责任主体,在管理企业法人财产的过程中,对企业全部财产负责。因此,高管层财务管理就是高管层在企业日常财务管理活动中,对基本财务事项和动作的产生、发展、变更乃至其结果行使判断、决策、组织及协调等职能的一系列行为。由于高管层处于企业组织结构的中间层次,具有较强的中枢作用,因而高管层财务管理就成为了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枢纽部分,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整个企业财务管理的稳定营运和良性发展。从高管层入手,强化财务管理的中心地位,一要严格选拔高管层经营者,并对高管层经营者实行适当的激励约束机制;二要高管层要明确自身在财务管理工作中所担负的责任。只要高管层认真落实自己的角色责任,严格按规范和制度办事,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稳固性、预防性和保障性才能得到优化和强化。

   (三)从财务经理入手,抓好财务管理风险防范工作。财务经理财务管理的对象主要是流动性资本的效率效益、流动性债务的清偿以及企业内部各种财务关系的协调等。财务经理的财务管理的工作完成情况将直接影响到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效率,因此,财务经理必须加大财务管理的工作力度和速度,认真履行在现金管理、融投资决策、信用管理、财务预测与规划、银企关系处理、风险避险策略的拟定等方面的责权,努力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根据企业财务战略的要求对企业将来的投资计划和资金流入流出做好预测规划,并报董事会和总经理批准后切实落实;二是在实施企业日常财务计划和预算时,应使财务管理工作开展得富有创新和卓有成效;三是在组织企业日常财务分析、考评等具体事务中,应加强财务监督和财务关系协调;四是要站在企业全局的角度去考察财务管理的运营情况,把握财务管理的发展方向,为高管层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四)从一般员工入手,抓好财务管理风险防范工作。一般员工是企业财务管理任务的具体执行者,因其人数众多、层次各异、思想有别,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财务管理的正常开展。并且,作为企业生产力中最活跃、最积极因素的的一般员工,其财务管理风险防范工作理所当然地成为企业财务管理风险防范体系中最核心、最基础的一道防线。这需要企业制定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创造宽松和谐的财务管理环境、塑造优秀的企业文化,使员工形成“一切为了企业、为了企业一切”的行为理念,充分调动员工参与财务管理的积极性,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而这“三性”的表现、作用和效果与员工的思想理念有密切关系,因此,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对员工的管理想观念教育:(1)树立节约观念。这里的节约不是指一般意义上的时间缩短、开支降低、消耗减少、投资缩减等,而是以劳动时间的节约为基点,以时间价值观、时间成本观、时间管理观和时间效用观为总揽,以知识是财富、时间是生命、节约是经济为理念,摒弃那些窝工度日、逃工谋私、做工无效等浪费劳动时间、损失劳动价值、贻误劳动机会的作法。(2)树立财务战略观念。企业财务战略的制定与实施不仅仅是企业管理者的职责,而且与企业每个员工都有关系,每个员工都是企业财务战略的参与者和实施者。如果员工在现实利益与潜在利益、眼前利益与未来利益之间选择前者,其结果必然会伤害企业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影响企业的内部凝聚力和战斗力,从而使企业的生存发展受到内部各种人为因素的制约。因此,应教育员工充分重视财务战略对企业当前和未来发展的指导作用,正确理解企业财务战略,增强财务管理意识,有效践行企业财务战略。(3)树立全面质量管理观念。全面质量管理所指的质量是质量和数量的高度辨证统一,其的基本要求可概括为全过程、全人员、全企业、多方法。这要求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尤其是员工具体执行财务管理操作,必须以质量为中心、以质量要求为准绳、以质量职能实现为目标、以质量责任为重点,人人接受质量教育、树立质量意识、关心质量效果、掌握质量管理方法,使企业财务管理真正达到“始于识别企业需要、终于满足企业需要”的全面质量管理目标。(4)树立成本效益观念。员工应时时关注企业发展的商机,在寻求“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中多注重客观现实和实际效果,兼顾过程付出和成效创造,力求在位有为、在位多为;应在实际参与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过程中,对财务管理各环节、各方面进行成本效益比较,使财务管理具有动态协调性和静态平衡性。

   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企业内部治理结构做到激励与约束相对等、分权与统一相结合,因此,企业财务管理必须拥有全方位、立体化的决策支持系统。离开上述任何一方,都不可能构建成完善的企业财务管理风险防范体系,也不能做到真正的监督权、决策权、管理权与执行权的分离与制衡,更不可能使企业财务管理健康有序地运行发展。只有牢牢构筑起这“四道”风险防线,企业财务管理才能在谋求财务资源与非财务资源一体化的过程中,不断提高水平,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强化企业财务管理的协调性

   财务管理就是对企业财务活动及其所体现的财务关系的管理,是一种综合性的价值管理。要使企业财务管理有序开展,就必须充分重视财务管理过程的协调性和管理结果的和谐性。

   (一)财务管理过程的协调性。财务管理过程的协调性主要表现为:(1)财务活动管理的协调性。不论是依据系统论观点、资本运动规律、成本效益原则、分级分权管理理论,还是依据企业价值最大化财务管理目标、环境——战略的对应关系,企业财务活动及其管理都实实在在地存在着一种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逻辑关系,企业财务管理都是基于这种逻辑关系而展开的。在这个意义上,企业财务活动管理的协调性,既是其内在的要求,也是外在的必然需要。(2)财务关系管理的协调性。从现代企业制度来看,企业财务关系的外在直观表现是企业整体或其组成个体与各有关利益主体和行为主体之间的博弈关系,其直接表现是企业与其出资者、政府管理部门、外部市场交易主体、内部各组成单元或个体及社会之间的责任配置关系。这些利益博弈和责任配置能否令有关各方满意,既取决于有关各方对利益与责任理解、把握和践行程度,又取决于有关各方所达成并实施的各种法律、规章、制度或基本道德规范等规则类的契约以及某些自然法则的约束效果,更取决于对其中所涉及的各种关系的协调结果。(3)财务活动与财务关系共管的协调性。财务活动的管理和财务关系的管理不是割裂,而是相互交织、相互融合与协调,共同作用于企业财务管理实践中。财务活动管理中必然且必须涉及到处理和协调各种财务关系,而财务关系体现为财务活动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和责任关系,要达成稳定的财务关系,使各种关系相互协调,就必须实现企业财务活动及其相关当事人之间利益均衡协调,财务关系的协调性决定着财务活动最终是否能顺利开展。从这个意义上说,在管理财务活动与财务关系的过程中,必须正视两者之间的协调性。

   (二)财务管理结果的和谐性。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要求在开展各种社会经济事务的同时,必须妥善统筹和协调各种经济利益关系,包括人自身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及人与社会的和谐、国家内部系统诸要素的和谐,促使各种矛盾和关系配合协调、相生相长,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构建与运行也不例外。企业财务管理的协调运作有利于形成资本在以企业整体为轴心的不同利益主体和行为主体之间的流动的状态,形成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和结果的“大一统”格局,从而使企业财务管理体系在动态协调中生成静态的和谐结果、在静态的和谐状态下开展动态的协调工作,并最终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的和谐发展。

   四、把握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的整体性

   系统是指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元素为实现某种目的而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复杂统一体,其显着特征就是具有整体性,即具有整体思想,能够达到整体协调、整体可行、整体最优。财务管理是由筹集资本、投放资本和分配资本等相互联系又各自独立的部分组成的有机整体,具有系统的性质。这就要求企业在构建财务管理体系时做到:

   (一)树立系统整体观念。应将财务管理看成一个从内容到形式都是由诸多相互制约的要素组成的矛盾统一体,使企业财务管理思想与企业整体及其管理的系列思想相匹配,充分反映企业管理的基本思想和要求,并与之保持一致,以支持整个企业系统的良性循环。因为相对于企业管理系统而言,企业财务管理只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可能以独立的个体状态存在,而是围绕企业管理系统作用于整个企业乃至社会经济。同时,具有独立功能的各要素之间必须统一和协调于系统整体之中,不能脱离去考虑整体要素间的联系和作用,因为任何一个要素功能的发挥都离不开系统整体,脱离了整体,要素的机能和要素间的作用就失去了意义。

   (二)树立整体协调观念。不论是从财务管理的确立、发展、变化过程来看,还是从财务管理的地位和作用来看,都应高度重视和强化财务管理的协调性,在优化资本结构、扩大企业规模、维持企业生存、促进企业发展、密切各方关系、分配有关利益、分配相应责任等方面突出财务管理的协调功能。而财务管理协调功能的发挥,不仅需要财务管理职能部门内部及其上下级之间的协调,而且需要财务管理职能部门与其外部有关各方之间的协调。树立财务管理整体协调观念,不仅应兼顾大局,广泛开展“系统”外协调,而且应立足本职,不断加强的“系统”内协调。

财务管理体系篇3

关键词:财务管理系统体系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7(a)-0165-01

1现代财务管理是市场管理的核心

市场消费主体的首都是排水和增值的资本。企业资本投资和成本,无论有多少种混凝土通过业务转换形式,其最终目标是市场,市场联系成本。但成本是值得的,是否有价值,最终取决于市场接受度。只接受市场资本成本,确保资本消耗,并通过其产品或服务的市场价值的认可,实现资本增值的目标排水。

资本经济需求和管理的目的是服务,并寻求价值服务。一个广阔的市场,产品和服务,市场有巨大的资本保值和升值潜力资本将流向市场。但随着资本,不一定有市场而花费巨大的广告可以打开一个市场,但如果市场不能被社会接受,最后打开市场也只是昙花一现,而不是长远发展。

2财务管理系统的必要性

当前形势下,我国的疲软的金融管理体系不健全,绝大多数仍以传统的方式存在,以记账为主,账户,还款,甚至不够真实和准确的财务报表,不能跟上和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需求。由于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不能给决策者提供科学、真实、准确和及时的反映真实的财务状况和未来的发展趋势,主要从荣耀崩溃。但是一些破产只是忽略了财务管理系统和财务管理系统没有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随着我国加入wto,市场越来越激烈的竞争,越来越多的高系统财务管理的要求,市场竞争需要有健全的财务管理系统,由于资本的安全,实现利润最大化是其工作的目的,这将不可避免地导致失败在激烈的竞争市场。

3财务管理的现状

我国的财务管理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符合管理机制的转变,逐步建立,但也有一个特定的形式。

首先,在成本控制方面,生产成本的会计方法,结合经济责任体系,逐步建立制造成本法结合成本控制系统的目标责任制。

第二,在财务分析方面,符合国际惯例,同时,建立规范的财务报表体系,初步形成了适合中国国情的财务分析系统。

第三,资本管理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系统的资本和资本价值,资本保全的原则。同时,取消传统的专项资金专款专用制度,特殊的存储、使用基金作为一个整体,统一管理。

第四,在融资方面,按照建立满足市场经济的需要和当前的金融市场融资机制,采用,包括发行股票、债券和其他证券,各种融资方式,扩大资金来源渠道。

资本市场和产品市场的财务管理必须同时进行产品市场和资本市场是分不开的,在传统管理中,财务管理的职能未能充分发挥的主要原因是人为划分的两大市场,导致管理为主的产品市场管理和财务管理与资本市场管理为主。更重要的是,金融管理局限于日常资金管理,客观造成的金融管理和整体管理的步骤,人为地降低财务管理的作用,扭转被动的财务管理,必须建立一个产品市场为出发点,对产品和资本市场和现代财务管理模式。

在创建产品市场的基础上,当产品管理一定规模,将市场的帮助,只有大量的资金通过资本市场,充分利用资本巨大的优势进一步扩大现有产品的市场份额,并不断开发新产品或服务。从而达到产品,通过资本市场的资本使用产品市场\”的和谐统一。同时财务管理只有与产品和资本市场为核心,以显示财务管理的地位应该是发挥融资,资金运用资金调度和组织收集的一系列功能。

4市场决定资本流动的方向

企业管理离不开资本,资本是一个企业的血液,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每一个环节包含了资本运作的过程。沿着轨道,但资本运作和市场化的轨道是企业管理系统的结构和业务。

企业市场的大小,决定了企业资本需求的大小。按照的原则,充分满足和利益管理,企业的资本应该能够完全满足现有企业生产经营规模和扩大市场需求,确保企业正常运行;与此同时,也要防止过度的资本储备,导致浪费钱。

企业的营销管理策略决定了其财务管理战略。同时企业市场竞争战略的财务管理只能配合实现,不会引起过度资本缺口两家公司加强新产品开发力量,建立区域办事处,和确定生产和原材料储备需求,如商业策略的变化,要求金融及时、全面的财务规划,以满足战略决策的要求。

财务管理系统是企业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在一定的战略目标,企业经营活动的指导下,融资和投资活动的实施计划和协调运作的财务管理活动,通过明确责任和相应的风险控制机制来实现法律价值的管理系统,它包括开发、实施、实现、评审和组织需要保持财务管理政策、策划活动、职责、惯例、程序、过程和资源等;其目的是帮助企业实现自己的一套财务表现水平,并不断改善金融行为,并不断更新更好的状态,以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企业以市场为中心的管理机构设置模式,确定凝聚力的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设置和工作之间的关系。从企业物流管理到日常成本控制,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应当相应的管理重心。

参考文献

[1]高建强.构建企业现代财务管理体系的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16).

[2]王烽.关于改制企业财务管理一点思考[J].科技资讯,2006(29).

财务管理体系篇4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企业组织规模的扩张,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形成,走集团化发展道路已成为企业取胜的必要条件集团化企业具有跨地区、跨行、跨所有制的特点,如何有效地整合各种资源,优化企业资源的配置,使系统之间、模块之间、部门之间信息顺畅流通,实现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的统一,成为集团财务管理任务的重中之重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先进管理经验,建立和健全网络财务系统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随着商务网络化的提出和迅速普及,在全球范围内造就了一个新经济时代这个新经济即为利用信息技术,使企业获得新的价值、新的增长、新的商机、新的管理从注重企业内部管理到注重企业外部管理;从谋求企业利润最大化到谋求企业投资价值的不断增长,从推动市场到市场推动;从企业行为到行业行为信息化管理理论认为:国际互联网络技术internet的发明与应用,将彻底改变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方式而网络化财务管理的各个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公司职员可以借助联网的信息终端申请借款和填报各项收支;财务和企业主管可以利用移动终端联网查询各种财务数据;财务人员在授权情况下也可以实现家庭办公它使决策者无论身在何处,都可准确地把握企业的财务脉搏以及业务活动情况,使会计信息提供方式由传统的纸质页面数据电算化初步的磁盘数据转变为网络页面数据,增强了会计信息的时效性不难看出,网络化财务管理作为电子商务的第一步必然成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实起点。

二、集团公司财务管理现状

大多数企业集团内部没有形成高度集中的资金管理系统,缺乏统一的财务资金调控制度,没有统一的信息平台,信息传递渠道不畅,财务数据、资金结算、投融资管理集中不起来,致使集团决策层难以及时准确全面掌握生产经营全过程的相关信息,无法实施有效的管理、监督和控制,导致管理措施后的滞后、不力。

三、集团公司实现网络化财务管理的意义及作用

从理论上讲,随着it技术的迅猛发展,企业信息化、网络化成为企业发展的主流企业信息化、网络化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基础,当前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的重中之重伴随全球信息化浪潮,我国信息化进程正在不断向深度和广度双向推进,在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双层深化企业信息化、网络化建设往往将财务作为切入占,因为财务管理始终企业的核心的职能因此研究网络化财务管理有极其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项目实施以前的财务管理模式

(1)被从财务组织结构看,主要通过门店财务部———区域财务部——中国区财务部三级管理a公司在中国的所有业务。

(2)从职能分工看,门店财务经理需要负责一家门店的所有财务工作,包括资金管理、供应商发票的核对、奠基木木原原本本大成龙配套款、财务核算、税务、财务分析等工作。

(3)从时间上看,基本上门店报表可以在下月7日前结束,区域至少需要1周时间汇总、检查;中国区同样至需要一周时间进行合并、平衡;一般情况下,中国区的报表在下月底可以产生,集团总部的报表则需要在一个月以后。

(4)从实现手段看,基本上都手工作业门店的所有凭证需要手工输入财务软件(各区域的财务软件各不相同),门店与区域之间、区域与中国区之间的报表则全部通过手工的xcel表格归集、汇总。

2.实施网络化后的财务管理模式

企业集团各成员通过上网可以把会计信息输入分散在多台计算机上,通过网络把其传递到主机算机,由主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运算,这样就有效地提高了整个系统的工作效率进行有效的财务预测与决策。

3.网络化实施后,财务管理的提升效应

企业集团可以通过网络对集团内的生产调度和制造资源进行控制与平衡,优化内部资源配置;实时的了解和控制其价值运动,形成高度集中的资金管理系统,做集团内部资金的统一调控,节省集团财务费用;将整个集团的财务数据、资金结算、投融资管理集中起来,使集团决策层及时、准确、全面掌握生产经营全过程的相关信息,做到正确的决策,实施有效的管理、监督和控制。

(1)财务数据更加准确、及时运用网络化的系统之前,每月的财务数据至少需要1—2周时间才能汇总到中国区总部,到全球总部基本需要1个多月,因为需要层层汇总,生成相应的管理报表实施网络化管理后,在各级财务人员将当月凭证输入电脑后,第二天就生成了各级部门需要的报表,同时,由于减少了人工输入,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

(2)财务人员工作效率提高,人员更加精简实施网络化后,业务系统、结算系统、付款系统、人事系统的数据通过接口自动导入财务系统,凭证、报表由系统直接生成,可以相应减少30%以上的财务人员。

(3)资金运用更加有效施行网络化管理后,集团大部分的对外付款集中在总总,同时各企业的资金基本集中在总部开设的网络银行帐号内,由集团统一调度,避免了资金分散,同时也增强了资金的安全性。

四、实现网络化财务管理的可行性分析

1.会计电算化为网络化财务管理提供了准确数据

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成功运用为网络化财务管理所需的规范、准确的数据提供了直接来源,为网络化财务管理提供的基础保障。

2.会计电算化为网络化财务管理奠定了应用基础

会计电算化我国计算机运用方面最成功的几大领域之一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运和,一方面使人们消除了对计算机的神秘感,另一方面使企业充分认识到了计算机的作用。

3.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为解决网络化财务管理提供了技术基础

多数财务管理问题属于非结构化决策问题,计算机网络技术拥有高速、大量信息和复杂的处理能力,能帮助财务管理者建立决策时的信息。

4.智能化的决策支持

以现代化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主要手段的网络化财务管理,为公司提供决策支持的工具,使公司在决策分析的过程中把注意力集中在分析的数据上,引导公司对数据不同层次,不同角度进行观察和分析领导简化使用内部数据的复杂过程,从而更好的进行日常决策,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

五、网络化财务管理带来的积极效应分析

1.帮助集团总部加强对各分、子公司的监管

网络财务管理系统可以实破空间的局限,使物理距离变成鼠标距离,在集团财务部电脑前就可以实时地了解到所属各分公司的财务状,使得集团以分公司的监控变得简单易行,分公司也可在第一时间获得需要的财务信息。

2.良好的外扩展性与业务关联

集团财务管理属于集团核心业务结构,集团财务管理通过t/t在各个不同的业务部门与业务环节之间建立起关联的业务流,从而实现业务数据共享,提高信息价值。

3.多币种集中管理

如果作为一个大型跨国集团,其许多业务都涉及到外币交易,有美元、欧元、英镑等等这样,公司就面临一个外汇风险管理通过网络化财务管理,不同币种之间以固定汇率、浮动汇率等不同汇兑方式进行换算;同时,一些单位的财务数据不单用一种主币进行反映,还可能通过其他币种进行反映。

4.网络化实现了财务的动态核算

网络环境下的一切财务活动均可以在线管理,基于动态财务信息,企业可以及时做出反应,分析财务数据,预测销售量、利润、销售价格、采购量等,制定相应计划并有效控制。

5.网络化实现了财务的集中控制和远程管理

集团总分公司之间可以采用统一的科目体系和编码原则,可以提供供应、生产和销售等基本信息,从而统一整个集团的财务管理制度和报表格式在络范围内以集中管理模式进行整合使用、整合管理网络财务使大型企业集团管理集中化,有利于财务监控,解决了当前财务电算化不能处理的问题。

财务管理体系篇5

关键词:财务管理;财务管理体系

财务管理体系包括预算管理体系、资金管理体系、资产管理体系、会计管理体系。预算、资金、资产、会计,是一个企业财务管理的四大要素。而财务管理制度包括业务运转程序、内部控制系统等全面管理体系,是企业货币流动的链条,也是企业实物运转的约束方式,是财务会计人员、财务会计机构等硬件得以正常运转的保证。每一位公司老板都认为财务管理很重要,也都很重视财务。

一、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在一定的整体目标下,对投资、筹资、营运资金及利润分配的管理。企业的财务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管理工作,与企业的各方面都有广泛联系,会涉及到重要的商业机密问题,需要交给有能力、能担当责任的人。

在企业中,一切涉及资金的收支活动,都是与此物管理有关的。企业管理在实行分工、分权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的专业管理,目的都是使企业效益不断得到提高、财富不断增加,正确的决策、合理的经营、先进的技术,顺畅的产销,都能迅速在企业财务指标中得到反映,并带动企业的生产发展,实现产销两旺,加快资金的周转,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把各部门的工作都纳入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这个轨道上来,实现财务管理的目标。

企业财务管理的萌芽约出现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西方资本主义萌芽时期,企业对资本的需要量并不大,筹资渠道和方式比较单一,筹资活动附属于商业经营管理,没有形成独立的财务管理职业。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工业革命的成功使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生产技术的改进和商业活动的进一步发展,促进了股份公司的迅速发展,引起了资本需求量的扩大,也使筹集渠道和方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财务管理成为一种独立的管理职业,预计资金需要量和筹措公司所需资金、融资成为公司财务管理的主要职能。1929年爆发了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加上30年代西方经济整体不景气,使得众多企业破产,给投资者造成了严重的损失。20世纪50年代以后,资产管理成为财务管理的重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科学技术的发展,国际市场的扩大,投资风险增加,因此60年代中期以后,投资成为财务管理的重点。之后财务管理理论走向成熟,并运用数学方法、应用统计、优化理论和电子计算机等先进方法和手段。

二、财务管理的意义

财务管理是从资金角度对企业进行的管理,追求企业价值的最大化,使企业能实现长期稳定的利润。在成本管理上,注重成本效益管理,节约效率不高造成的高成本,控制管理不善增加的费用,减少不必要的支出,而对能够促进企业的结构升级、产品质量提高、市场竞争力增强、经济效益增加,及从长远看能使企业持续经营并蓬勃发展的费用支出则给予保证。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市场竞争的加剧,建立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运行机制是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企业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体系,从最初流入到最终流出的都是现金。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都要服从于财务管理目标,这样,财务管理得好,企业经济效益就高,加强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企业管理工作,是企业在竞争中生存并发展的大事。

财务管理是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是对企业经营状况及经营成果的评价,是监督经营管理各个环节的有效工具,也是企业进行预测、决策的基础和依据。做好财务管理,能带动企业全面科学的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建立财务管理系统,使企业更好地生存、发展、获利。

三、财务管理体系的构建

财务管理体系的主要内容有:科学的现代化财务管理方法,明晰市场的发展变化,会计核算资料的真实、完整、准确,社会诚信机制。企业管理水平通常受气预算管理水平影响,若能做好财务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工作,可以及早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在财务控制上,对各项资产运行状况进行控制,保持资产的流动性、安全性和时效性,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增强企业支付能力,提高企业的信誉,促进企业良性发展。监督核查体系主要包括财务审计、上午审计、法律审核。保证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可以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危机,降低企业的风险损失。投资决策体系则是对投资决策和战略的有效整合。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财会人员,同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会计工作的质量水平会得到很大提高,对企业的发展有利。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财会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企业只有加强财务管理,构建财务管理体系,促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才能跟上当今企业信息化发展的步伐。通过对财务管理的改善、健全,建立全面、完整、现代化的财务管理体系,实现经济效益和管理效益的双赢。

四、结束语

企业财务管理体系是企业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竞争激烈,财务管理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的特点及市场的变化情况,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建立现代财务管理体系。优秀的财务管理本身就是企业巨大的效益,要通过财务活动最大限度地增收节支,提高经济效益,促进整个企业管理系统的改善,需要构建并依赖一个完整的、科学的、现代化的财务管理体系。在财务管理体系不健全、核算不完整、流程不合理、管理不科学的企业,财务效益不能得到提高,对企业的管理也不能起到良好的支持与促进作用,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对管理和效益形成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李剑锋.企业财务管理[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财务管理体系篇6

关键词:建立现代化;建筑企业;财务管理;成本管理

        1  建立现代化建筑企业的财务管理体系

        财务管理的真实性是把企业生产经营结果的统计、审计和归纳做好,施工企业从承揽工程的招投标开始财务管理机制就已经启动。而招投标费用、签订合同、施工图预算、工程备料款、进度款、材料费、劳务费、机械等费用的发生无不显现财务的管理作用。

        目前,国内一些建筑施工企业在财务管理上存在监督力度不够、经营权责不清、账务不清等问题,这对企业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不利影响。为此,必须建立现代化的财务管理体系、加强财务管理工作。

        1.1 建立企业的权责范围  明确企业法人代表在财务管理上的权责,明确总会计师在财务管理上的权责范围,明确企业财务部门的权责范围,明确企业各职能部门的权责范围,明确企业内部各级单位的权责范围,明确企业财务人员的权责范围,建立有条不紊的权责体系,通过建章立制达到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目的。

        1.2 依法建好账目、管住企业钱财  要严格按照会计法的规定建立各种账目,把帐建真建实,做到会挣钱、会理钱、会管钱,建立和完善会计管理机制,做到从管理秩序看财务水平,从所建账本看管理效果,建好账目是管住钱财的依据,只有把钱管住了,反映的企业经济效益才是真实的。

        1.3 加强会计监督,全面提升会计人员整体素质  要建立好财务队伍,它是财务管理上水平求突破的组织保证,对财务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要及时进行整顿,作为财务人员不仅要学习贯彻会计法,还要学习国家的各种法律法规,规范财务秩序,加强财务人员的守法观念。要明确责任、增强财务人员的自律意识,提高遵守财务纪律的觉悟,培养其敬业精神、责任意识、勤勉作风以及对企业的忠诚理念,继续深化财务管理改革,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

        1.4 积极盘活企业资产、使企业保持良性循环  对建筑施工企业而言工程任务尤如农民的土地一样重要。目前“垫资施工”和“工程拖欠款回收难”就像两把插在企业背上的利刃,虽然未深及致命、但也构成严重的财务风险,因此,企业要严格规范“垫资施工”、下大力气清收工程拖欠款,对恶意不偿还工程款的建设单位要用法律的手段进行解决,从根本上改善企业的财务状况。

        总之,财务管理体现在企业各项工作中,体现在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中,更体现了企业战略管理的核心,企业的目标规划、投资决策、资本运营、资金筹集等都与财务管理密不可分,可以说没有高水平的财务管理企业就会丧失科学性的支撑、就会放大企业的经营风险。

        2  建立现代化建筑企业的成本管理体系

        建设工程的成本控制,是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基础,如何在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对项目发生的成本费用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预测、核算、对比、分析、改进等一系列的科学管理,实施财务成本控制,以尽可能少的投入,实现预定的效益目标,这是摆在所有施工企业面前的重要课题。

        2.1 人工费的控制方法  加强劳动工资管理,进一步深化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实行劳动有计划管理,合理安排劳动,减少窝工浪费。分工种列出定额用工,作为人工费承包依据,全面考察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工程业绩。选择好分包队伍,对某些专业工程项目可实行分包,承包价应低于企业与业主所承包的这部分工程金额。压缩非生产人员的比例,减少临时用工数,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把临时工作量分流到人工充裕的分部分项工程之中。采用工作量事先确定的方式,以做到在施工的初期就可基本确定人工费用的支出,便于准确地把握人工费用的盈亏情况。

        2.2 材料费的控制方法  根据定额和施工进度编制材料计划,并确定好材料的进出场时间,因为如果进场太早,就会早付款给材料商,增加公司贷款利息,还可能增加二次搬运费,有些易受潮的材料更可能堆放太久导致不能使用需重新订货、增加成本,若材料进场太晚又会影响工程进度还可能造成误期罚款或增加赶工费。对采购的材料要认真计量验收,如遇到材料数量不足、质量差,要及时进行索赔。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用料,实行限额领料制,加强现场管理,做好材料的保管工作,减少保管损耗。并充分利用边角料,做好包装品和余料的价值回收工作。加速周转材料的周转速度。在项目施工中,周转材料也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因此,施工企业在施工计划安排时,应该本着经济、有效的原则,尽量缩短周转材料的周期,加速周转速度,提高周转次数,从而减少费用开支,节约成本。对于存在分包情况的,项目经理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与分包商确定一个合理的材料损耗率,建筑材料由其包干使用。如果材料节约,则双方分成;反之则按照超额量从分包款中扣除相关费用。这样有利于让每一个分包商或施工人员在材料用量上都与其经济利益挂钩,降低整个工程的材料成本。

        2.3 机械使用费的控制方法  机械费的支出是否合理,其根本在于施工技术方的编排是否科学。在工程开工前期,施工企业就应针对施工方案,从经济的角度进行分析,做好机械使用的成本预测,并在施工规范准许的范围内,权衡整体效益,不断完善和修改方案,最终制定出一个合理的机械使用安排。在施工过程,机械费的降低,应做好以下工作:

        ①根据工程特点和施工方案,从机械性能、操作运行和合理成本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最适合工程施工的施工机械,做到经济与实用并存。②本着“利用率高、经济适用、技术先进”的原则,做好工序、工种机械施工的组织工作,最大限度地发挥机械效能,节约机械费用。③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内部施工机械设备管理体制,按计划对企业施工机械设备进行维修改造和保养,保证机械完好,随时都能保持良好的状态在施工中正常运转,提高机械利用率。同时开展对外经营业务。

        2.4 其他直接费的控制方法  原则上,其他直接费是按以上费用分析转入的。特别注意的是,现场材料二次搬动费发生的汽车、小拖运费,应按白班计价,经项目经理签证后,分析记入此项费用。

财务管理体系篇7

关键词:大学;财务管理;服务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4-0031-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34.015

继“十二五”开展以来,我国在高校财力、人力等方面的投入力度有了明显增加,为了使高校财力投入保持科学合理,我国增强了对高校财务管理以及经费支出的监督力度,同时社会关注度也越来越高。高校财务不仅仅是解决规模、投入这两大问题,更多侧重的是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高校只有做好财务工作,才能使国家经费用得其所并培养出顶尖的科研人才,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为学校发展做出最大努力。

一、某大学财务管理的组织管理与核算体系架构

某大学是我国一所重点大学,其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一定的理工背景。“十二五”还未开展之前,该学校的财务处的主要负责人为校长,其次是各分管部门的校领导,学校以遵循国家法律及校规为基准,在各部门的领导下对学校的教学以及科研进行统一管理,确保学校的财务核算工作得以完成。其中包括学校预算的编制和执行,并在执行期间对其加以控制,将学校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加大对学校科研资产的管理力度,避免国有资产出现流失现象。同时,建立一套完整的财务章程,使校内经济保持规范有序,如实将学校的财务状况反馈到相关部门,实时监督学校各种经济活动,如教学和科研以及基建等。财会队伍可按照业务类型进行划分,其主要包括核算类、计划类等,同时实行统一直线型的管理模式。

二、某大学财务管理工作现状与问题

(一)组织架构体系的局限性

某大学通过实行直线型的财务管理模式,此模式体系直接关系到学校的财务部门,同时对学校的资源配置也有着重大影响。财务部门影响到学校日后的发展,学校进行学科和科研建设期间,必须将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考虑在内,解决学校在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难题,紧跟学校事业的发展步伐并推动其发展。当然,采用直线型的管理模式也存在一些不利因素,这尤其体现在民主办学以及权利制衡等体系建设。财务部门如果不将管理体系进行明确划分,各部门责任将无法落实到实处且人员缺乏积极性,这样严重阻碍了学校财务管理工作的进行。

(二)所属单位等未纳入校级财务统一管理

高校的财务工作主要分为管理、核算两方面,其中包括教学和科研以及基建等事项,这些事项主要是为了促进学校事业的发展,此外高校的财务工作还包括后勤服务、经营体系等。早在2011年,某大学的财务管理中没有纳入后勤保障,致使学校的资金被分散且无法达到统一的政策执行尺度,同时学校缺乏透明的财务信息和清晰的成本核算。

(三)财务内控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

预算编制要求预算需与实际相符,同时内容需保持相对灵活,因此其难度相对较大。某大学缺乏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同时也没有对系统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没有建立合理的预算机制且没有对经费的使用绩效进行严格考评。由此可见,某大学需建立与自身相符的预算机制,将效能建设支出设立在项目Ⅲ中,由此一来既设定了追加上限,同时预算机制也较为灵活。

(四)资源配置工作缺乏民主监督机制

“十二五”未开展之前,某大学的财务部分负责资源配置工作,将预算申报资料提交给学校校长,这种方式既简洁又高效。然而,这种方式无法满足民主办学等要求,它很难实现对有限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因此,某大学的预算机制需做进一步调整,预算机制需更侧重申报项目是否科学合理,使财务管理体制更加民主公开。

三、构建某大学财务管理与服务体系的变革措施

(一)组织架构的变革

1.学校财务管理组织架构与核算体系的完善

基于之前已经对基建财务、科研事业财务一级核算进行统一,某大学于2011年5月正式成立财会中心,将之前的二级、分开核算单位隶属的财务机构及其人员予以归集,从根本上优化了资源,对校级财务及其管理模式进行了全面优化。学校所有的经费支出,基本上已实现一支笔审批,并由责任经手人进行验收、签署。学校可以选择相应的措施,对招待费进行有效监控。

2.财务处内部组织管理架构的重建

结合财务管理及其服务工作的基本需求,某校财务处在“十二五”期间对其内部机构做出了调整,将负责人原先一杆到底的基本模式,调整成管理重心偏下,端口前移的基本模式。处内按照自身工作性质及其职责的差异,对内部机构、业务内容做出有效的调整,将服务于师生理念全面落实到财务处。

(二)积极推进所属单位财会中心成立

某大学所管控的法人或者是非法人单位,共计14个。财务机构均是分开进行设置。长期以来,财务存在信息模糊,各项政策无法严格执行、经营严重占用科研资源等一系列问题,陆续被审计所重视和提出,其对学校造成很大的困扰。为缓解学校二级单位在财务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学校层面注重加强管控,提升对政策的落实水平,对科研成本进行补偿,明确产权清晰,科学核算。2011年5月,某大学正式成立“财务管理事务中心”(相当于财务处旗下设置二级机构),对其所属单位所开展的会计操作、人员等进行统筹管理。

按照所属单位自身的性质,可考虑下列两种不同的管理模式。第一种,集中型管理(也就是密集型);第二种,分散式管理(也就是松散型)。针对学校所属单位,其所有的财务人员必须集中办公,集中政策与核算;而财会人员,其聘用或者工作安排必须统一进行;针对法人或者是异地单位内部的财务负责人、会计人员等,则需由学校进行委派,并定期进行轮换,实现分散式管理。

(三)逐步构建、完善财务内部控制与管理制度

1.财务管理制度建设

过去的几年,在对上级文件进行研究,学习和参照其他高校或者是研究所推行的制度建设上,某大学累积了很多的经验。结合财务管理的基本需求,某校对财务制度进行全面建设。首先,逐步分类和完善经费管理及其使用责任机制。其中,主要有单位/项目经费管理机制、使用责任机制,以及责任者手迹备案等机制。不仅明确和落实了经费管理及其使用责任,同时也帮助财务部门更好地加强内部控制。在此基础上,某大学对审核报销制度也做出较好的完善。以改进财务管理、优化服务品质为前提,注重对货币资金进行全面监管,对研究生助学金或者各项津贴制定了相应的发放模式,将资金直接打入学生个人的银行卡。在往来款清理上,坚持“前账不清,后账不借”的科学理念,对超期工资进行扣款,注重管理暂付款,对公务借款者及其行为进行监管,提高学校使用资金的安全性,保证会计信息的整体质量。

2.科研经费管理与科研成本控制方面

成本支出,大体分成两大类。其一,资本性指出,其二,费用性支出。前者,指的是购买固定资产或者是自筹基建等,而后者则指的是行政管理或者是福利保障等相关内容。为更好地管理和使用科研经费,保证其最佳的使用效益,壮大科研事业,按照我国政策、制度及其章程,某大学先后提出和落实科研经费管理等多项相关制度,对有关单位、课题负责人在经费管理及其使用过程中承担的职责,享有的权限进行明确,初步形成合理补偿机制。

(四)加强和完善预算控制、管理与执行工作

1.预算管理制度建设

制度不论如何完善,若不加以落实、执行,则仅只能是一纸空文。正因为这样,我们必须通过下列举措,认真执行各项制度。首先,抓好队伍建设,提高干部素养。各科科长必须带头制作课件,分别向机关干部对本科业务及其内容进行讲解;针对各县、市财政局长或者是业务骨干,需推行新建制度培训,督促他们全面吸收制度内容,学会用制度分析、处理好实际中的问题。其次,确保信息公开,对权力进行监督。搭建信息门户网站并进行有效管理,定期对部门预(决)算、财政制度等相关信息进行公布,促进财政信息全面地公开。在预算管理方面,某大学始终坚持“集中领导、分级管理以及广泛合作”的管理体制。按照各部门对预算提出的要求,我校提出了多项预算管理机制,形成监管方面的联动机制,统一了预算管理应坚持的原则、基本程序和各单位应承担的责任。

2.建立三级预算保障机构

为充分利用大学的有限资源,根据预算管理的理念,某大学先后成立了三级预算保障机构:(1)论证预算专家委员会;(2)预算工作审议小组;(3)校长工作会批准。首先,由预算专家委员(基本都是大学教授)对申报项目进行事先论证,由预算工作小组(分管校领导或者是职能部门)进行审议,最后由最高决策机构,也就是校长工作会进行最终批准。执行预算时,大体采用路线图法(又被叫做鱼刺图法)。通过对各个职能部门进行目标分解、成立组织、编制预算、完善制度以及政策宣传等,加以认真实施。优先关注重点经费、引导项目负责人注重和加强自我管理,学校层面进行集中调控,开展绩效考核等不同手段,全面推进财务预警机制、执行力以及资源调控能力等多方面的建设。

四、结语

我国在财政性教育方面所划拨的经费日益增加,高校改革也在全面推进,内、外部环境出现明显的变化。根据国家的相关要求,高校必须进一步去行政化,教育部需逐步放开在行政方面对高校的干预,将办学自真正还给高校。另外,现代高校的办学主体复杂、组织形式多种多样,其融资渠道更加多元化。为此,高校必须结合自身战略发展的基本要求,对财务管理体制进行创新改革。应在落实战略目标的基础上,推进综合改革,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财务管理新体系。

参考文献:

[1]刘立军,李森森.提升高校财务报账效率的途径[J].会计之友,2012(22).

财务管理体系篇8

一、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基本理论

(一)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概念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概念,应根据“管理”这一普遍存在的、作为管理者的人的主观活动所应包括的要素,以及对各要素的具体内涵的哲学思辨演绎而来。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包括对象、方式和目的三个基本要素。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对象是客观存在于现代企业经营过程中的资金运动及其所体现的经济关系,它反映着现代企业经济活动过程的价值方面。就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方式而言,管理者的意志只能通过对资金运动过程进行组织、控制和协调来体现,管理目的也只有通过管理方式对管理对象的作用来实现。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目的不仅要与现代企业目标一致,而且要更加具体。

由此可见,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概念应表述为:以现代企业财务为对象,通过组织、控制和协调资金运动的过程,并在正确处理这一过程所体现的经济关系的基础上,保证现代企业目标得以实现的经济管理工作。

(二)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对象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现代企业的资金运动和它所体现的经济关系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内涵,是现代企业所要组织、控制和协调的客体,从而也构成了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对象的质的规定。

现代企业的资金运动是通过资金筹集、资金投放、资金营运、资金分配的依次进行来实现的。这种资金运动是通过资金不断周转来实现的,而资金不断周转的实现是以资金循环为基础的。对这一实现方式的研究,关系到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有效与否的问题。现代企业资金运动所体现的经济关系,主要是以企业为中心所形成的企业与国家、企业与金融机构、企业与其他企业、企业与职工以及企业内部各单位之间的财务关系。

(三)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既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起点和终点,也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方法体系赖以建立的基础,还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学科体系体现中国特色的一个重要方面。

为了达到经济目标与社会目标的同时实现,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应该表述为:经济效益最大化,在财务管理中具体化为提高现代企业的获利能力、支付能力和营运能力。这一表述使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变得可以计量,同时兼顾了现代企业的社会效益最优化。经济效益最大化和社会效益最优化这两个目标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从而实现经济目标与社会目标的双赢。

(四)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机制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机制,直接决定着财务管理主体对财务管理客体作用的深度和广度,同时也决定着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程度。健全、合理、有效的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机制应该包括:①动力机制,这是保证财务活动具有持续动力、促使财务活动有效运行的机制;②约束机制,这是控制、制约不合理和不合规财务活动,以保证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机制;③调节机制,这是自动协调财务管理系统各组成部分之间相互关系和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以保证财务管理工作协调进行的机制;④风险机制,这是应对财务活动中的意外情况和后果、保护企业利益、争取进取机会的机制。

(五)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职能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职能,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机制的应用所产生的效果。我国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具体职能主要有:①决策职能,即财务管理对现代企业财务活动进行预测、决策和计划的能力;②调控职能,即财务管理对现代企业资金供求的调节能力和对资金使用、资金耗费的控制能力;③反馈职能,即财务管理根据反馈的信息对现代企业财务活动进行再管理的能力;④监督职能,即财务管理保证现代企业财务活动全过程的合法性和合理性的能力。上述四种职能之间还存在一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共同存在于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系统内并发挥作用。

二、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结构理论

(一)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

1.资金筹集管理。资金筹集是现代企业采用一定方式从有关渠道取得经营所需资金的行为。由于采用不同方式所取得的资金具有不同的资金成本,而筹资方式的不同组合又会给现代企业带来不同的风险,因此,资金筹集管理就是选择最恰当的方案,规避财务风险以获得所需的资金。

2.资金投放管理。资金投放是现代企业将从有关渠道取得的资金投入其内部或外部以谋取收益的行为。不同的投资项目会对现代企业的效益在时间和形式上产生不同的影响,而且不同的投资及其不同的组合会产生不同的风险。因此,资金投放管理就是选择最恰当的投资方案,在成本与效益、风险与收益最优组合的条件下使用资金。

3.资金营运管理。资金营运是现代企业对资金投放所形成的各项资产的利用、调度和管理的行为。资金营运管理就是选择最合理的资源配置方案,最大限度地利用各项资产。

4.资金分配管理。资金分配是现代企业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和自身经营的需要,将从经营过程中收回的资金分配用于不同方面的行为。资金分配管理就是选择最佳的利润和税后利润分配方案,在保证各方利益的同时,使现代企业的财务状况得以改善、财务能力得以提高。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四项内容之间是一种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前一项内容是后一项内容的前提和基础,后一项内容是前一项内容的继续和延伸,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管理循环。每一次循环不是简单的重复,它会使各种财务行为更加合理和有效,从而使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水平不断提高。

(二)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过程

1.财务预测。财务预测是财务管理人员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指引下,根据现代企业财务活动的历史资料和其他相关信息,结合现实条件和未来可能具有的条件,采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对未来财务活动的发展趋势以及可能达到的状况进行判断和测算的过程。作为整个现代企业财务管理过程的首要环节,财务预测是进行财务决策的基础、编制财务预算的前提、实施财务控制的标准、开展财务分析的根据。

2.财务决策。财务决策是对财务预测所提出的诸多财务方案进行可行性研究,从中选出最优方案的过程。它以资源的优化配置为目标,本着成本效益原则,主要研究现代企业经营决策中的资金筹集、投放、营运、分配的时间以及方向、数量等问题,是各项经营决策的核心和综合反映。其科学性直接决定着财务预算的合理性、财务控制的有效性和财务分析的有用性。没有财务决策,其他环节的工作就失去了意义。

3.财务预算。财务预算是对财务决策所选定的最优方案的数量化、具体化、系统化的反映。它为各项财务活动确立目标和任务,既为财务控制提供依据,又为财务分析和业绩评价提供尺度。财务预算在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全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使得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更有秩序。它以财务预测和财务决策为前提,又是财务控制和财务分析的基础。

4.财务控制。财务控制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利用有关财务信息,影响与调节现代企业的财务行为,使之按照预定目标进行的过程。它是实现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基本手段。

5.财务分析。财务分析是根据财务预算、财务报表以及有关资料,运用特定方法,借助有关指标来了解和评价现代企业财务状况和财务能力,考核财务效果,以便为其他管理环节反馈信息的过程。财务分析作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全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标志着上一个财务管理循环的完成,也意味着下一个财务管理循环的开始,是两个循环交替的转换点。

三、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相关理论

(一)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环境-相关理论研究的起点

在一个多元冲击、竞争激烈的动态环境中,现代企业欲获得财务管理的成功,必须首先深刻认识和认真研究自己所面临的环境。只有如此,才能建立与环境相适应的财务管理观念,才能制定具有现实意义的财务管理原则。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环境是指导现代企业财务行为的内外部客观条件和因素的集合,它影响和制约着现代企业的财务行为。外部环境决定内部环境,而内部环境始终要与外部环境相适应。

内部环境是对现代企业财务行为产生导向作用的内部客观条件和因素。它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无形环境,主要由各项规章制度、管理者的水平和素质等因素构成;二是有形环境,主要由现代企业的各种内在条件和能力构成。有形环境主要影响现代企业财务管理行为的选择;无形环境既影响现代企业财务管理行为的选择,又影响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

外部环境是存在于现代企业外部并对现代企业财务行为产生导向作用的外部客观条件和因素。它也可以分为无形环境和有形环境: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各种经济政策和管理制度构成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外部环境中的无形环境;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完整的市场体系构成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外部环境中的有形环境。有形环境会在时空和规模上影响、制约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对现代企业财务行为的选择和规划;而无形环境则会在观念上影响和制约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对现代企业财务行为的选择和规划。

(二)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观念-对财务管理环境认识的第一次飞跃

1.竞争观念。市场经济是通过竞争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经济。竞争促使现代企业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寻求更有效的经营方式和经营方法。因此,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在进行充分的市场调查和市场预测的基础上,强化财务管理在资金筹集、投放、营运及分配中的决策作用,并在市场竞争中提高应变能力、增强竞争实力。

2.效益观念。取得和提高经济效益是市场经济对现代企业的基本要求,这就意味着现代企业必须以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耗费来完成生产经营,而这是通过对人力、物力、财力的合理安排来实现的,需要有效的财务管理。现代企业按照“开源”和“节流”并重的原则来组织财务活动、选择财务行为,并促使财务管理人员注意投入和产出的比较,加强对经营活动的全面财务监督。

3.货币时间价值观念。货币时间价值即一定量的货币在不同时点上具有不同的经济价值,其差异称为利息。利息作为重要的经济杠杆,在宏观方面可以吸收社会闲散资金用于扩大再生产、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在微观方面可以刺激现代企业合理使用资金、加强资金周转、提高投资效益。因此,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应充分认识货币时间价值,在财务管理活动中确立货币时间价值观念,重视利息的作用,并且按照经济上合理性和可能性的要求,进行最优方案的选择。

4.风险观念。风险是现代企业在组织活动过程中,由于不确定因素的作用,使实际财务收益与预期财务收益发生差异,从而有蒙受经济损失的机会和可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使现代企业在资金筹集、投放、营运、分配等方面的风险日益加大。另外,现代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也给财务活动带来风险。因此,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必须通过风险回避、风险转嫁、风险接受、风险分散等手段,对现代企业财务活动的风险加以控制,以正确、有效地实施财务决策。

(三)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原则-对财务管理环境认识的第二次飞跃

1.成本效益原则。成本效益原则的核心就是要求现代企业耗用一定的成本能够取得尽可能大的收益,以及在效益一定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按照成本效益原则的要求,在较长的时间内,成本必须呈下降趋势,而效益必须呈上升趋势。这是投入产出原则的价值体现,是社会再生产活动得以延续和发展的基本要求。

2.风险与收益均衡原则。风险与收益均衡原则的核心就是要求现代企业不承担超过收益限度的风险,在收益既定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

财务管理体系篇9

【关键词】公司金融;财务管理;市场有效

一、对西方财务管理体系的评论

任何一门应用学科的建立与完善都不应忽视其面临的环境。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属于经商过程中的理财,理财过程中的经商,类同于一个硬币的两面,两者相互融合、浑然一体。

(一)美国经典教材内容体系的简要描述及其特点

不言而喻,西方财务管理内容体系经过上百年的演变与发展,不仅内容丰富而且体系成熟。①以Ross,westerfield,Jaffe合著的《企业融资》(CorporateFinance)为例②,该教材除前言或后续专题之外,其主干部分由价值与资本预算、风险、资本结构与股利政策、长期融资、短期融资与营运资本等几大版块组成。这一内容体系几乎涵盖了现代公司财务管理的全部,且各部分及章节之间存在相对严谨的逻辑关系:(1)“总论”为初学者提供共同的知识点;(2)通过引入“价值”概念及价值标准来判断、解决各种投资决策问题(包括证券估值、资本预算);(3)在有效市场假设下,透过“风险”衡量及资本市场定价,解决投资决策参数测算问题(主要指waCC);(4)描述公司资本结构及股利政策,分析公司财务政策;(5)解释公司长期融资来源及方法;(6)引入选择权、期权等金融工具解决公司融资及风险管理事项;(7)强调短期融资决策及营运资本管理技术。

尽管该教材“在内容选取上太偏重于个人看法,部分章节属学术界不成熟的争论”(沈艺峰,2003),但作为近年来风行全美甚至全世界的经典之作,其日臻之劲头并未消减。笔者对西方财务管理内容的剖析将以此书为“标本”。同时,根据钱颖一教授的观点(2003),现代经济学理论分析框架主要由视角(perspective)、参照系(reference、benchmark)和分析工具(analyticaltools)三部分组成,该框架已成为当代在世界范围内唯一被经济学家们广泛接受的经济学范式。在这一范式中,“视角”主要解决经济学家看问题的出发点,它通常基于一些基本假设(如经济人自利偏好、资源稀缺等),“参照系”则主要用于构建人们更好地理解现实的“标杆”(如市场有效性、基于各种严格假定下的mm定理等),而分析工具则主要解决相关理论的数学模型化问题。根据上述观点,不难发现西方财务理论体系③有以下“特点(或问题)”。

1.理论体系的“金融化”

或者说,西方企业财务管理内容体系在本质上就是“公司金融”理论体系④。该体系以股权至上为根本、以资本市场为依托、以“价值最大化”为管理目标,其所涉及的理论大体包括市场有效假定、资产组合下的市场风险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期权定价模型、资本结构和股利政策理论(包括mm理论、静态均衡理论以及信息不对称下的融资优序理论和信号理论等)等等。应当说,这种公司财务的“金融化”倾向并不是西方理论体系的一种误打误撞,而是西方经济学一贯学术传统的体现。基于现代经济学的研究框架和范式,不难发现现代西方“公司金融(corporatefinance)”从一开始(20世纪50年代)就是致力于解决公司外部融资及其相关市场定价问题的(其标志性成果主要是Capm及mm理论),其出发点仍然是“市场”而不是“企业组织”,其理论与方法体系遵循古典经济学中的均衡理论与“价格”机理;而当人们将企业组织引入到这一价格模型后(以Jensen&meckling为代表,1976),公司金融理论研究才发生了方向性转变,即以市场定价为核心的公司金融超越传统上只研究“市场”的局限性,而试图打开“公司组织”――非市场的组织这一黑箱,由此触发了一系列新的问题视角,产生了以理论、信息不对称性理论等为代表的基础性解释理论,并将这些理论用于解释和预测公司金融中的资本成本与资本结构理论、证券发行及证券设计、股利政策、激励机制设计等等一系列新的理论分支,并促成了公司金融理论的繁荣和发展。

由上述可以看出,西方公司金融理论体系在本意上并不完全是为解决“公司”组织的财务管理问题而发展的,作为西方经济学(本质上属于“价格理论”)在超越市场并打开“公司组织”这一黑箱后的一种学术渗透,其所研究的内容包含了公司治理、资本市场定价及公司融资与资本结构决策等核心内容。在这一逻辑上,西方企业财务管理理论的“金融化”不仅可以理解而且是一种学理必然。从其学科属性看,公司金融并不属于管理学,而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经济学”。

2.公司金融的“参照系”功能

在分析西方公司金融教材的过程中不难发现,其学术体系大多围绕着“假设”而展开,从资本市场效率、资产定价到公司资本结构等核心内容,无不是在假设中构建起来的。基于“假设”的学术体系在本质上是一种参照系的构建,这种学术体系一方面有利于学科的“科学化和严谨化”;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术研究面的拓展。比如,放宽对“企业组织”的生产函数假设,有利于人们看清组织、公司治理及其激励的复杂性;放宽mm定理的相关假设(尤其是信息对称性假设),有利于建立资本结构及股利政策的“信号理论”、“优序理论”等理论体系的构建等等。因此,以假设为基础的公司金融体系,在本质上是建立一套有利于未来拓展的理论“参照系”,它能让未来研究者循着对复杂经济现象的思考和对各种假设的“质疑”,厘清各种经济现象发生和发展脉络并用新的视角加以解释,从而丰富和发展已有理论体系。

3.应用体系上的决策化、技术化

公司金融理论体系的另一特点上应用层面的“决策化、技术化”。这从公司金融中投资、融资、股利政策、营运资本管理等几大模块所体现的决策技术、方法中可以看出:几乎所有财务决策模型都与“价值”属性相关(如,长期投资决策中“净现值”原理、资本结构应用决策中的“价值最大化”或“资本成本最小化”模型)。这种财务决策的技术导向,一方面反映了公司金融对“公司价值最大化”这一决策理念的遵从,同时也反映公司金融这一学科的内在边界:它仍然是“金融”在公司这一层面的运用,且这些应用离不开公司金融与外部资本市场的价值互动(如,公司金融的大量研究都集聚于“公司财务决策或政策的市场反应”方面,即试图从市场角度来“检验”各种财务决策的合理性)。

(二)对公司金融理论体系的“疑问”

应当说,作为一门理论与应用都极具特色的学科,公司金融已成为商科教育的核心课程之一。但这样一种理论体系,还是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主要体现在:

1.在资源配置上过于依赖相关“假设”

几乎同所有经济学科一样,公司金融理论都是试图解决资源有限下的有效配置问题。资源配置涉及两个层面:(1)“市场层面”资源配置。即利用资本市场及其价值发现机制,将社会资本配置到最有效率的经济组织(产业或公司等)中,以提高社会资源的整体配置效率;(2)“组织层面”资源配置。即利用组织内部的配置规则(如,效率优先规则或战略导向规则等),将有限财务资源配置到组织内各种有效的投资项目之中,从而提高公司价值并增进股东福利。

但无论是第一层面还是第二层面,都离不开市场、组织自身在资源配置中的“计算能力”和“配置环境”。所谓“计算能力”是指市场或组织自身的有效性,它涉及对财务资源“价格信号”的敏感性和反应度。如,资本市场层面的风险收益均衡关系及价格发现功能;组织层面的项目预期收益率判断及其显示能力等。而“配置环境”是指市场或组织所面临的各种影响变量。如,市场层面的信息披露制度、资本供求关系、法律及监管机制等,这些因素直接影响资本市场效率,而组织层面的配置环境则涉及公司内部一系列治理机制,包括公司内部治理、组织内部信息传递与组织结构(Jensen&meckling,1992;等)、以“决策权利划分―个人或部门业绩评估系统―激励机制”为支点的组织管理框架(Brickley,etal.2001),这些因素将直接影响组织内部的资源配置效率。在理论上,“计算能力”是果,“配置环境”是因,配置环境直接决定计算能力。

如前所述,“公司金融”在面对市场、组织等的“计算能力”和“配置环境”时,都带有很强的“假设”色彩(笔者将会在后面重点分析“市场有效性”和“自组织”这两种基本假设)。从学理角度,以“假设”为基础是构建学科体系的“参照系”的根本出路,但过于依赖“假设”并不利于人们对市场与组织资源配置过程的理解,因为:在所有前提被假设的情况下,财务决策的结果也将“被假设”出来。

事实上,在资源配置过程中,法律、金融体系、公司治理因素等都是很难被“假设”的。从法律因素角度,不同法律体系(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对少数股东权益、债权人、法律执行情况等产生重大影响(Laportaetal.1997,1998,2000等),而这些因素将直接影响资源的市场配置效率;从金融体系看,不同国家有不同金融体系(如以英美为代表的市场基础金融体系,即market-basedsystem;以日德为代表的银行基础金融体系,即bank-basedsystem),它们对市场资源的配置效率也存在很大差异;从公司治理角度,由于股权结构、政治体系、人文环境等不同,不同国家在解决“股东―董事会―经理层”之间、“股东―债权人”之间、“大股东―中小股东”之间等利益冲突的机制,也存在很大差异,而这些差异将对市场和组织两个层面的资源配置效率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如果不考虑这些因素影响及其差异,人们就无法真正理解市场、组织在资源配置上的效率差异。

或者说,离开对上述因素差异的考虑,公司金融就可能沦为一种纯粹的、标准化的以价值判断为基础的“计算工具”。

2.公司金融理论在实践层面缺乏应用的指导能力

尽管以“假设”为前提所构建公司金融“参照系”有利于内容体系的标准化,但公司金融历来都应当是用以指导公司管理实践的。从实践指导能力角度,即使强调“假设”是合理的,也仍然发现可能存在以下问题:

(1)对价值最大化理念的过于依赖。无疑,价值最大化理念是建立公司金融体系的根本,但过于强化“价值”理念,将衍生出各种不良后果:第一,行为误导。它往往会让公司管理层认为追求各种外化的“市场效应和市场价值增值”经营与财务策略(如“资本运营”、“价值基础管理”value-basedmanagement)等,优于内部“实实在在”的价值创造策略,从而诱使公司价值管理“异化”为各种市场技巧或财务游戏(michaelC.Jensen曾从理论上将其归纳为“高估权益的成本”,2004)。第二,忽视“社会成本”与社会责任。公司价值最大化导向以公司经营所发生的各种社会成本能被合理定价并被“内部化”(而不会产生“成本溢出”)为前提,但公司屈服于价值增值及市场压力,而不得不忽视公司的社会责任及由此而发生的社会成本,社会可持续增长理念难以成为公司“管理自觉”。第三,对债权人保护不利。价值最大化本质上是“股东价值最大化”,它以债权人权益保护为前提,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性及“资产替代效应”,事实上,股东财富并不总是“剩余财富”――股东财富最大化也并不总是在满足债权人利益保护基础之上的价值最大化。

(2)对价值原理的误用。即使从资源配置效率及市场反应角度,市场对公司价值增值目标的追求也并不完全基于“净现值最大化”规则。比如,当资本成本都为10%的两家企业,如果a企业项目实际收益率为30%,而B企业的项目实际收益率为20%,并不能得出“a公司项目投资策略必然优于B公司”这一结论。究其原因在于市场预期:如果市场对a公司项目投资预期收益率是40%而对B公司的预期收益率是15%,则:第一,从组织角度,两家企业的项目净现值都为正,从而都可行;第二,从市场及价值增值角度,市场对a公司项目决策的价值反应可能会是负面的(其实际收益率低于预期收益率,即30%小于40%),反之对B公司项目决策的价值反应则有可能是正面的(其实际收益率高于预期收益率,即20%大于15%)。在这里,资本成本(10%)只是作为项目投资预期收益的门槛(hurdle),它并不能完全用于项目价值衡量(尤其是市场价值)。

(3)对公司实际财务政策与运作的忽视。要使公司金融能被真正用于指导管理实践,则必须从组织自身(而不是市场)来分析讨论其财务政策,而这恰恰是当前公司金融理论所忽略的。美国企业调查表明(GrahamJ&Harvey,2001等),公司在进行“债务融资”时,更多的是考虑保持公司财务的灵活性(financialflexibility),注重信用评级机构对公司信用等级的评估意见(迫于债权人的权益保护压力),而在进行“股票融资”时更多的是考虑增发股票数量对epS的稀释程度、股票发行当时的股价增值状况的影响。上述表明,资本结构决策更强调“务实”而不是理论(如,资产替代效应、信息不对称性理论、交易成本理论、自由现金流量理论等,在资本结构决策中并不适用)。同样,股利政策制定也主要考虑公司财务的灵活性(如强调“股票回购”),而与主流股利理论(如信号理论、成本理论等)不相关(alonBravet.al,2004)。欧洲企业调查也存在类似情形,但因其公司治理、金融市场体系、法律保护等与美国相距甚异而呈现不同的决策结果(FrancoisDegeorge&ernstmaug,2006)。上述表明,公司财务决策主要立足于组织自身(如保持财务灵活性、遵循公司财务战略等),并不完全立足于市场,也与以市场为立足点所构建的公司金融理论不完全吻合。

(4)忽视价值创造的“过程”――管理属性。西方公司金融理论体系因其“金融”定位与属性,从而很少涉及公司真正意义上的财务性“管理”。公司财务决策(如项目投资、并购决策等)只强调价值最大化理念及决策技术,很少涉及财务的“管理过程”,如公司治理与财务管理、公司战略与长期财务规划、项目投资决策与项目财务管理、融资决策与证券优化设计、资金集中管理与日常财务控制、财务风险管理等等。上述内容都是公司财务“管理”的内在要义,而现行公司金融体系与公司实际上的财务“管理”之间的矛盾,也体现在CFo的素质要求上。⑤

(三)对“问题”的可能解释:“市场⑥有效性”与“自组织管理系统”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对西方国家特别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财务管理教材体系的“分析与评论”并不是想否定该体系,而且也没有理由这样做:因为到目前为止,我们并没有对这一体系所赖以存在的逻辑前提进行过深入、有益的讨论。事实上,西方这套理论体系的存在和发展与其依据的逻辑前提是分不开的,而我们眼中的“所谓问题”很可能是因为:第一,目前尚未辨识西方体系中那些已存在的“逻辑前提”;第二,即使已认知那些“逻辑前提”,但因怪罪中国资本市场尚不具备其“逻辑前提”油然而生出无奈式的“逆反”――一种“稻草人”(strawman)式的假批判,因此,所谓的“问题”其实是自己造成的――“照搬”了本不该照搬的东西。后一种原因可能更有依据。

那么,西方体系的逻辑前提到底是什么?笔者认为它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市场有效性;二是管理的自组织性。具体而言:1.公司治理作为财务管理的外在变量⑦,被假定是给定的。2.市场(包括资本在内的各种要素市场)及其作用机制是充分有效的(如价格发现机制与价格信号的市场调节功能、控制权转移市场与并购机制、人力资本市场、资本市场与资源配置机制等)。3.公司管理,无论是在公司层面还是经营层面,其发展战略与目标、组织与责任体制、经营控制、财务管理等等都是整合化、一体化的,⑧它们成为组织内财务管理所赖以存在的既定事实,根据会计思想家Hopwood的说法,会计和财务管理是内置于组织、社会系统之中,它们不仅具有描述性(descriptive)功能而且更具组织构建性(constructive)功能,会计内嵌于组织、社会之中,并保持其与组织、社会间的共生与互动(Hopwood等,1994)。由此可见,西方财务管理内容体系没有强调组织内部的财务职能(尤其是财务控制职能),并不是一种无意的“轻视或忽略”,而是视其为一种前提假定――任何组织中都应当而且必须存在的“自组织系统”。4.“市场―组织”间的有效互动。也就是说,从“市场有效”到管理主体的“自组织系统”之间存在着一条有形或无形的传递机制或传递链。以资本市场的信号作用为例,以价值增值为导向、以股票价格为信号的财务资源配置体系,对公司内部财务管理起着重要的制约、牵引作用,而这一作用的发挥来自于其“市场―组织”之间存在的“价值最大化”压力下的交互传递机制,并且这一传递机制的传递环节是有序、有效的。具体为:第一,公司因对外融资而通过财务报告及业绩预测等信息披露取信并取悦于市场(充分的信息披露机制);第二,这种取信与取悦式的业绩披露机制要求管理者一方面必须尽责努力(即accountability),另一方面受限于外部治理约束(经理人市场机制、信誉机制、各种激励机制、市场监管机制,尤其是美国SoX法案等),从而不得不强化内部管理;第三,股东承担投资风险(风险自担、组合投资与风险分散机制)并对公司形成权力制衡与治理制约(公司内部治理);第四,市场上证券分析师们根据其分析判断,定期或不定期地向市场公司预警或业绩预测,从而驱动公司内部业绩管理(中介作用机制);第五,资本市场的信号作用及业绩压力,传递到公司内部进而要求管理者在组织内部进行有效资源配置与经营控制管理,促进公司可持续增长与价值增值。在这里,公司内部财务管理体系(包括规划、决策、控制、评价等一系列职能)融入组织控制的各个层面,其内部财务管理运作成为一个无须打开的“黑箱”,或者说它是一个有效“自组织系统”或有序运作的“黑箱”。

可见,当我们在没有完全清醒认识到西方财务管理体系所赖以存在前提假设的情况下,直接、盲目地嫁接引入其理论和方法体系⑨,事后发现它们并不适用于“中国国情”,这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笔者目前并不具备吸收消化该体系的“逻辑前提”条件:中国要素市场并不有效、中国企业的管理自组织系统也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一味照搬西方管理理论与方法体系,最可能的后果并不是“营养过剩”,而是“营养不良”。

二、中国企业财务管理内容体系面临的困惑:一种自我批判

目前面临的困惑主要来自于:

(一)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的认知迷茫:从一个极端可能走向另一个极端

不可否认,西方财务理论与实践是吸收营养的重要源泉。近年来,在面对西方理论时大多采用极端化的全盘接受态度⑩。面对金融危机这一大背景,理论与实务界在反思我国财务管理“西化教育”时,在“思想上”(而可能不是“行动上”)对深以为然的西方体系产生了各种怀疑。其焦点问题是:以信托思想为学理基础、以资本市场为坐标、以价值判断为根本的财务管理内容体系在中国真的有用吗?质疑理由主要归纳为:1.美国公司治理危机(以安然事件为代表)及全球金融危机已在某种程度上证明“以资本市场为核心、以价值为基础”的财务管理内容体系并不尽如人意,无视公司内部组织及其具体管理职能的外化“价值管理”很可能变为“无本之木”;2.西方要素市场(尤其是资本市场)并不如理论上所说的那样有效,“价格发现”与市场机制并不能完全成为一种有效的引导市场资源配置的机制或装置;3.市场信号(尤其是股票价格信号)并不能有效地传递到公司内部,从而给公司内部的“自组织系统”提供有效引导,并形成强有力的机制和压力;4.公司内部的“自组织系统”并不如理论上描述的那样完美化、功能化,因为:到目前为止,“股东―管理者”间的目标一致(goalcongruence)问题并没有从治理层面得到根本解决(如管理层激励、约束与内部控制体系);即使解决了目标一致问题,也无法保证股东的价值增值目标就能精确地转化公司内部各层级的管理目标,并将目标进行内部分解和“格式化”;即使能够保证内部组织财务责任的目标格式化,也不能保证内部组织及职能(如财务管理机构与职能)就有可能犹如“钟表”般精细而有效地运行,以实现其各自的格式化目标(它仍然需要解决组织内部的个体与群体、上与下、左与右等的目标一致问题);公司内部财务管理在传递市场信号上存在很多噪音,外部市场压力无法直接、有效地转换为组织内部的财务管理压力。一句话,管理的自组织系统并不有效。

应该说上述质疑及其理由都是根本性的。从正面来看这种质疑非常重要,它说明:一方面对西方财务管理内容体系所存在的各种问题有了一定的判别与自省能力;另一方面也说明正在为寻找自身的出路而“百思”并努力得其“所解”。

如果只是质疑,倒也反映出理论界的认真与大度;笔者所担心的是另一种极端的出现,即由质疑进而对西方学理完全否定。从心理学角度,极端式的“否定”可能反映两种心态:一是因“西方理论”在金融危机中被证实为“有问题”,从而无法被完全照搬而产生一种“极度不满和失望”情绪;二是因自身能力不足而表现出的“极度不自信”:终于为从对西方理论的迷恋转而困惑、甚至于“反感”等找到了一种可以宽慰自我的托辞了{11}。

(二)面对全球化、“趋同化”背景下的中国现实,我们并未找到可行的解决方案

面临困惑的第二个方面可能与我们没有真正找到“中国式财务管理”这一解决方案有关。经过多年消化与吸收,西方经济与管理理论流派在中国大行其道。以会计改革为例,完全有理由说中国会计改革成就是有目共睹且成效显著的,会计改革在全球化的今天已逐步融入国际大潮并呈理性、持续“趋同”之势。令人遗憾的是,就中国的财务管理理论建设与财务管理教育来看,“国际趋同”早已超越了“理性选择”,而变为全盘接受。

面对中国资本市场现实、面对中国企业生成背景和制度属性、面对组织的管理能力、面对中国企业传统的成功管理经验、面对中国企业的法律环境和文化传统等等,笔者发现“西化”的财务理论与活生生的中国财务实践有些格格不入:理论与现实差距越来越大、课堂内与课堂外距离感越拉越远,学者们游走于“白天企业里策略咨询”和“晚上象牙塔内精心写作”互不相通的两极之间:学者们成了没有灵魂、没有归窠的“无根游民”。到目前为止,既没有成功地从西方财务管理理论中嫁接出中国化的财务管理体系,也没有从中国过往的经验中总结并承继出适用于本土特色的财务管理思想。与学者们相反,中国企业(实务界)在“努力―失败―再努力”的试错过程中,不断地总结出适于公司战略、宜于经营环境和财务土壤,并具组织特色的财务管理与控制体系。这常常让学者们有着难以言状的挫败感。

三、面对困惑或压力,理论工作者需要一种什么样的态度来释怀?

笔者认为当下之急应当着重思考以下两大根本问题:

(一)“职业实用”与“价值永恒”:理念冲突及协调

任何一门应用经济或管理类学科都应本着“经民济世”态度来构建。实用性是构建课程体系、进行学科建设的出发点,尤其是本科教育。实用性要求:1.正视现实与所处环境;2.认知管理实践中所出现的重点与难点问题;3.试图用科学化的语言体系将问题逻辑化,并着力解决这些问题;4.动态地预测可能会产生的新问题,并提出未来的解决思路。但与实用性导向可能对立的是,学者们可能更青睐于追求学理的普适性与价值永恒。学者的这种心态及“自我实现式”的真理渴求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这就类同于韦伯(weber,2005)将商业资本化的动力归之于资本主义的新教伦理一样。商业只有被新教伦理圣化为某种“天职”,才能摆脱谋生的职业属性与道德缺陷,而建立起一种目的自为的超越性的价值本体。可见,追求价值永恒是学者们的行为本能,中外概莫能外。比如,在衣食无忧的发达国家,学术研究可能被当作一种事业而不只是职业(即所谓的“贵族没有职业,只有事业”),学者从事的是一项脱俗的“事业”,它以追求学术的价值永恒为目标。但学术研究的起点和基点又是什么?笔者认为:它应当而且必须是现实中的问题,“问题提出”比任何研究都重要,而针对“问题”试图加以解释(explanatory)或解决(problems-solving),是进行学术研究的根本动机(motivations)。

“问题”从何而来?它来自于实践及深度的理论思考。一旦与实践相结合,学者们的研究就应当承载起一种被赋予“解释”与“解决”问题等学术价值的研究使命与研究内涵(否则就是一种谋生式研究)。学术研究上的纯粹性不可能排斥人们对现实问题的关注与思考,反过来,正是对现实问题的思考与解决,会让学术研究变得更为纯粹――它不但对学理本身有价值(追求价值永恒),而且对现实更为有用。因此,真正价值永恒的研究是以解决现实问题为使命的。“职业实用性”与“价值永恒性”两者并不矛盾。

反过来,过于强调一方而忽视另一方都有可能阻碍学术发展。过于强调“职业实用性”,就不可能建立起一个所谓的学科体系(因为它不具备知识的积累性,从而不利于学科体系的形成);同样,过于强调学术“价值永恒性”则只能使学术研究变得苍白无力。事实上,企业管理者常常会对财务理论界发出这样的疑问:财务理论到底是干什么的?它有那么复杂吗?它是数学吗?这样的疑问值得我们扪心自问。“现实是什么?中国企业需要什么?中国企业财务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什么?如何从学理和逻辑上去探讨解决之道?”等等,所有这些都是当下之需(职业实用之需),也是理论之需(价值永恒之需)。

(二)保守与前卫:学科内核及其扩展

任何一门课程都应强调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这在概念范畴上被称之为学科“内核”。正是由于这一内核的存在,才有了“传统”的概念,才有了继承,“现代性”只不过是对其内核及其边缘问题的扩展。在哲学意义上,传统或者是保守,在某种程度上是因为它敞开了现代的可能――那些彻底失去其存在合理性的传统不再称其为传统。在这一意义上,传统与保守是同义的,保守之义在于守住内核――它绝不等于抱残守缺式的“守旧”,保守是现代性的前提。同样,前卫或者现代性也只是一个时间概念,“现代性”并不完全意味着科学和进步。

如此看来,在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财务管理学科时,既需要保守也需要开放,所需要的保守是对财务管理学科内核的全面阐释和解读,它需要体系化和规范化,而对于新问题的解决则要抱着开放的态度。但无论如何,学科建设不应以追求前卫为根本目标。

四、关于构建中国财务管理体系的个人建议

在构建财务管理内容体系时,需要考虑的问题又是什么?笔者认为它至少应当包括:

(一)正确认识“市场―企业”间的互动关系,着力于组织战略与自组织系统内的财务运作与管控体系建设,解决财务管理中的“自组织”机能建立与完善等问题

以“自组织系统”为核心的财务管理体系建设,应当是一个未来可行的方向,它一方面正视了中国企业现实及其对财务管理“实用理论”的渴求;另一方面也尊重和承继了我国企业已有的管理传统,更重要的是,它可能代表了西方财务管理体系未来改进的一个方向。这一方向的转变将意味着应当将企业组织回归为“实体经济”下的“经济实体”来管理,重视财务管理功能与自组织系统建设,而将市场当成一个外部环境,市场信号、市场压力及其传递等将作为内部财务管理的重要参数。从财务管理运作过程看,企业不可能也没必要完全生活在“证券分析师盈利预测”的阴影之中,过于被动、受市场驱使的财务管理可能使其本色“失真”:失去财务管理应有的管理属性与管理要义,而沦为“迎合”资本市场,进行“数据管理”、财务作假等的工具和帮凶。

(二)构建中国式财务管理概念框架:一个“共同语言”体系

会计学科之所以相对完善,得益于有一套合理且被公认的概念框架体系(有如中国会计准则或美国FaSB等的概念框架)。正因为如此,才看不出国内、国外在会计学科体系与内容上有什么重大差异。而财务管理体系之所以千差万别、体系纷呈,也是由于我国还没有一套公认的、合理的概念框架体系。不可否认,囿于财务学科建立时间短(相比于有500年历史的会计学科发展体系),也囿于财务管理是一种过程活动而非一种事后记录,建立财务管理概念框架体系相比会计概念体系要难得多。

(三)重新审视中国企业管理的制度背景与发展环境,建立适用于中国企业成长的财务管理模式

任何一项管理活动都离不开管理环境与制度背景,财务管理也不例外。中国企业所面临的财务管理环境,除了资本市场、法律与税务等所体现的“硬环境”外,还包括“人文环境”这一重要因素。

在理论上,文化常常被定义为“一个人群的成员与另一个人群的成员相区分的共同思维方式”(GeertHofstede,1956)。文化对管理的影响绝不亚于“数字”,强调“数字管理”并不排斥文化对管理的渗透。人文环境包括文化环境与伦理道德等多维层面,它以非正式规则的方式渗透到组织的方方面面,“亚洲人视个人或企业之间的信任关系是正常且有益的,但美国人却视为勾结”(mikew.peng,2006)。根据Hofstede的分类,不同国别之间文化区分大体有五个维度,即权力距(powerdistance)、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男性特征(masculinity&femininity)、不确定规避(uncertaintyavoidance)和长期导向(long-termorientation)。如权力距较大的国家(如中国),管理者多采用集权化管理,且在设立子公司时也大体采用控股;同样,不确定规避较低的国家(如英国),管理者更多的依赖于经验与培训,而在不确定性规避较高的国家,更多的是依赖于管理规则与流程等等。笔者提出人文环境对管理的意义就在于,应当从中国文化背景出发,找出可能影响财务管理运作与管理控制系统的内部“基因”,并通过对人文环境的认识,来理解或了解管理者的管理意图和管理政策制度依据,从而提升公司的财务运作效率与水平。

【参考文献】

[1]Jensen,michael,“agencyCostsofovervaluedequity.”negotiations,organizationsandmarkets(nom)workingpaperno.04-26,andeuropeanCorporateGovernanceinstitute(eCGi)workingpaperno.39/2004.

[2]Ross,westerfield,Jaffe,CorporateFinance.international

edition[m].7thmcGraw-Hill,2005.

[3]彭维刚(mikew.peng).全球商业战略(中译本)[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4]韦伯(maxweber).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文版)[m].于晓,陈维纲,等译.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5]Samuels,J.m.,m.F.wilkesandR.e.Brayshaw.managementofCompanyFinance[m].6thedition.thomsonBusinesspress,1995.

[6]pike,R.andB.neale.CorporateFinanceandinvestment[D].3rdedition.prenticeHall,1999.

[7]arnold,G.CorporateFinancialmanagemen.t2ndedition.pearsoneducation,2002.

[8]Brealey,R.a.,S.C.myersandF.allen.principlesof

CorporateFinance[m].7theditionmcGraw-Hill,

财务管理体系篇10

摘要在当今企业制度的不断建立与迅速发展下,财务管理体系对企业管理制度而言其作用也尤为突出并成为一项重要内容,所以对财务管理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适时恰当的财务管理体系,继而形成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并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的财务管理机制。

关键词企业绿色财务管理体系

1、现今的财务管理体系存在弊端

1.1现今的企业财务管理体系和决策系统逐渐走向低谷,这是由于在企业的财务管理系统的框架中,都将财务和会计视为一体,将其合并起来就导致了企业的财务管理体系最基础的工作管理受到影响。因为某些财会人员的个人因素,而导致了企业整个的财务管理体系中资金的流转出现问题,没有得到合理的运作。这是因为企业的财务管理不因该是某一个人能决定的,但是在实际中很多企业都是由个人来决策整个财务管理,致使企业的财务管理体系出现漏洞。

1.2财务控制体系得不到完善存在漏洞

很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体系存在不足之处。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下,很多企业内部的资产和权力由于多方面的因素由不同派系的人掌握,权力是分散开的,这样就导致在决策管理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资金或者人员安排不到位的情况,整个企业的财务管理和战略决策的实施受到阻碍。而且由于很多企业本身的决策系统和财务管理体系就不够完善,监督机制也由于高层的个人监督观念淡薄而不能起到很有效的作用,从而使得企业的利益由于个人利益而受损。

2、构建企业的绿色财务管理体系

2.1企业的绿色财务管理体系就是指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体系中资金的运转状况清晰的呈现在各个资金链里,财务管理体系立足于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上,可以真实有效的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

要建立这样的一个绿色财务管理体系,首先要从分析企业的财务管理链中哪一些是最关键的点,从这些关键点来实施控制手段,抓重点再全面管理。再次,建立绿色财务管理体系需要将财务管理体系得基础数据和财务人员管理好,不仅仅是要保证基础数据的真实性、及时性、有效性,也要加强此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这样企业绿色财务管理体系不仅能对企业下个阶段的方向作出明确指示,对未来的财务管理状况能有一个深入的预测,决策者更可以利用这些数据,通过比较预设值和实际值的差别,对企业产生偏差财务状况进行纠正,是企业能正常有序的运行。将绿色财务管理体系贯穿整个企业的日常活动中,让财务管理体系在基层有效运行,提升企业资金的利用率和运转度。

2.2企业的绿色财务管理体系给予企业的财务数据,而财务数据的真实可靠性游离不开财务人员的核算,企业的财务人员要按照国家和企业的财务管理规定,对企业的财务管理中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要严格遵照企业的财务管理准则,通过这些财务活动帮助决策者能真实全面的了解企业的财务管理状况,现阶段的企业经营成果和财务流转状况。

2.3企业的绿色财务管理体系最终就是为了帮助企业的决策者能依据这些数据,作出对企业最好的决策和判断,通过财务管理体系在海量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这建立这个海量数据库时,不仅要注意收集企业内部的资料,更要归纳收集好外部环境的资料,因为影响企业发展不单单只是内在因素,国家的政策和大方向的经济趋势都是企业要注意的。

通过这些数据不断制定和修改企业的绿色财务管理体系,财务管理体系作为企业经营战略的基石,决策者要从更高的层次来制定企业的财务管理体系的目标。企业的财务管理体系贯穿于整个企业的生产生活中,因为做好财务资源的合理分配,建立合理的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为企业的良好发展提供适合的财务管理体系,避免企业因财务管理体系的漏洞或不足而受到损失,从而使企业在竞争激烈和多变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2.4构建企业的绿色财务管理体系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控制环节,在这一阶段中,执行实施财务管理体系可能会和预想的目标有一定的偏差,控制就是为了使企业的财务管理体系能依照原有的目标实现。所以这最重要的一步应该当引起企业决策者的重视,包括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体系实施过程中:财务规章制度是否有效实施,财务人员是否能严格遵照规定等等。要构建一个良好的绿色财务管理体系就需要财务人员严格按照规章制度,采取一定的控制措施约束财务人员的行为,以确保财务人员能按规章制度办事。比如说:严格参照企业制定的流程办事,资产使用落实到个人,资产使用和管理要明细到具体方面等等。为了保证企业的财产安全,财务管理体系中也要构建一个客户的信用记录库,对于信用低的客户要制定相应的侧库尔以防止拖欠款项,以便及时的回收资金,规避企业信用风险。对于财务管理体系中的关键岗位要实行岗位分离、轮换、会计委派等措施,有效推行财务管理体系的内部控制。

3、结论

总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能在日却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是企业能日益精进的能量源泉,企业在不断扩大规模的进程中,如何成功的构建绿色财务管理体系是重中之重。企业只有不断地根据市场变化和内部需要改进财务管理体系,才能确保企业目标的实现。正因如此,财务管理体系的框架就必须根据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来展开,并对财务管理体系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和归纳,使其为企业日后的发展答谢坚实的基础。绿色的财务管理体系的构建正是市场和企业的需要,只有构建科学合理的绿色财务管理体系,企业才能从根源上全面提高,才能有效地增强其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