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沟通的含义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6:32:15

网络沟通的含义篇1

沟通理念是现代德育教育的主流理念,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体现为注重信息的传递,强调传递过程中教育者与大学生之间的互动。在互联网特别普及的今天,网络信息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具有深远的影响,互联网已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阵地,利用网络沟通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已成为一种最有效的途径。

一、沟通的内涵

沟通的英文为communication,意思是共同的(common),也就是藉着分享信息、理念或态度,与人建立共识(commonness)。据不完全统计,沟通的含义多达100多种。目前,诸多学科领域根据各自的学科特点,给“沟通”确立了各自的定义,《现代汉语词典》中为“使两方能通达”,《牛津大辞典》把沟通解释为“借着语言、文学形象来传达或交换观点和知识”;学术界从不同的视角对沟通的定义,有“符号说”、“共享说”、“交流说”、“影响说”等。可见,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内部之间通过语言、文字、符号或其他形式,互通信息、意见和情感并寻求理解的过程。

二、网络沟通法是解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有效途径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网络沟通法的必要性

网络沟通是一个以计算机互联网作为沟通媒介,人与人之间传递、交换或分享各种信息的过程,而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新的重要阵地。因而,高度重视网络沟通的作用,充分运用网络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扩展其工作局面,增强其工作的影响度;也有利于教育者在沟通过程中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予以解决,传递新的政治理论知识、观点和信息;更有利于大学生提出问题、发泄情绪、寻求帮助、了解、接受、内化甚至质疑;还有利于促进沟通双方融合思想政治观念,保持行为上的一致,实现和谐发展、共同促进良好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网络沟通法的特征

第一,快捷及时。思想政治的有些信息内容(例如各种方针、政策、制度、措施等)需要快速准确的传递给大学生,传统的传递方式或多或少会在传递过程中被削弱或变相,而网络沟通可以克服这一问题,它能在第一时间把各项信息准确无误的传递给大学生,供他们学习。

第二,丰富多彩的沟通形式。网络沟通的形式丰富多样,它借助各种不同的软件能实现图文并茂地表达信息的内容。在日常生活中,大学生使用较多的一些聊天工具如BBS、飞信、博客、QQ等,教育者如果能熟练使用这些工具,就能拉近与大学生的距离,及时有效的与大学生进行沟通。

第三,虚拟和现实的交互性。网络世界是虚拟的,师生在网络沟通中彼此不相认识,交谈中不会有什么顾忌,能畅所欲言,避免了传统沟通模式的尴尬,容易产生思想碰撞的火花,但沟通双方交流的内容又是现实生活中客观存在的,有些甚至是特意设计的,网络的虚拟性和内容的现实融在一起,更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沟通。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网络沟通法的方式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中,需要根据当前网络时代的特点,努力打造立体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平台,真正形成全方位、多维度的沟通体系。校内沟通网络平台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搭建。

第一,通过学校门户网站、主题网站与学生沟通。学校的门户网站在具有绝对的权威性,是学校沟通师生的桥梁,是一个资源共享的开放式平台。在门户网站上建立思想政治教育主题专栏,宣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传播国内外重大的形势和事件,弘扬社会主义文化,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大学生了解国情和社会,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增强大学生的政治辨别能力,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第二,BBS、博客等网络平台。这些能够将交流沟通的信息内容转化为文字、图片、声音或影像等形式进行传递,具有自由、平等、原创等特点,而且,在制作的过程中,能张扬大学生的个性,满足大学生精神需求。大学生普遍喜欢运用这些平台进行思想交流,情感沟通。教育者如果充分利用这些平台,能及时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发现大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帮助他们、关爱他们,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增强沟通的实效性。

第三,依托网络聊天工具与大学生进行交流沟通。网络聊天工具很多,大学生喜欢用经常用的主要有QQ、飞信、pop等即时聊天工具。利用即时聊天工具学生进行沟通,能拓展师生沟通的时间与空间,拉近教育者与大学生之间的距离,充分体现师生之间的平等性和信息拥有的对称性,促进师生之间的了解不断深入,增强沟通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及信誉度。以QQ为代表的即时聊天工具,既方便大学生与外界进行文字交流,也可进行语言通话、文件传输、网络资源共享,收发邮件等,安全快捷地传送信息,实现沟通的有效进行。

另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还应善于通过职教新干线、网络服务通道进行沟通。如电子邮件、网络信息检索和网络信息资源等。把握学生思想动态,了解学生需求,更有效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和服务。

网络沟通的含义篇2

一、网络传播中人际关系的特点

1、虚拟化与间接性是网络传播中的人际关系一个明显特征。虚拟、间接和符号化的人际关系是网络传播的主要特征,同时,交流的空间与范围也可不受时空的约束,过去的沟通局限被突破了,可以使人们之间多对一,一对多与多对多的交流。通过互联网络交流,事实上是通过以计算机为载体,以网络为中介来进行信息的传递。

2、自由、平等、开放是网络传播中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属性。以对人际关系的范围影响来分析,与传统社会交往相比,前者有限于社会阶层的地位、权力、职业和利益相近的。网络则没有,人际交往是虚拟的,在熟人之间可以发生,并且可能发生在陌生人之间,不同语言、不同层面、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人之间也能够相互沟通。例如,湖北省有一个爱好音乐的,她就很容易在范围很广的区域内找到一个知音,一个四川小伙子就可以交到一个新疆的女朋友。正是由于网络传播的博大,无论是哪一类人,都可以在网络中找到一个他们心灵的角落借此寄托他们的理想和感情。这就是网络最引人入胜的因素之一。

3、网络人际关系是在现实社会中的人际交流中延伸出来的一种交往方式,虚拟的人际关系同时拥有现代社会和传统社会两组人际关系的性质。网络中的人格是现实中的人的人格的延续和补充,而且可以更多展现出人的内心世界。网络成为一种可以提供宣泄的渠道,以缓解现实的压力,在网络的虚拟环境里,消除了对自由表达的限制与约束的一些禁忌,网络沟通当中,心理上在双方都没有形成压力,可以一吐为快平时受压抑的思想,平时不敢说的在这里都可以恣意释放,网络使人的心理产生一种自由的轻松感。

二、网络传播丰富了人际交往方式

通过网络传播能够做到同步的发送信息,相互之间借助网络进行交流,基本上可一起共享资料;在获取和发送信息方面与以往相比具有十分显著的优势,它包括了以往交流方式的各个方面,网络利于人们之间进行人际交流的好处如下:

1、随着交流形式的变化,以及网络技术的飞速进步,网络传播中的人际交流形式更加的多样化。人们能够借助网络互发电子邮件,方便了相互的信件交流;也能够借助一些通讯工具来进行沟通,如QQ、微信等;例如:电脑若配有一对摄像头和小话筒,你就可以看着对方来唱歌,这种面对面的交流。网络聊天实际上是凭借网络特点进行的人际传播,“人们可通过语音命令进行无障碍地网上冲浪”。

2、网络交流打破了地域的限制。借助于网络的传播来进行人际交流,要比以往的通电话、写信有着更加明显的好处与实用性,只须轻轻按下钮键,就能连上所有在世界范围内有网络的地方,世界真正成了地球村。而且若你的语言水平较高的话,你还可以将自己的意见写上,告别了以往我们耗尽体力,远涉千里,疲惫不堪之后刻下“**来此一游”的话。在网络上痛快走一回,不长时间后,你或许已神游到了世界的另一端了。

3、交流范围更广。以往的交流方式,你很难做到在同一时间和处在不同地方的数百人共同交流,比如共同看一场电影或看一首诗,以及马上看到别人的反应。这在使用互联网的现在,仅须一台电脑就能实现了。由人际传播的角度来讲,除了语言之外,人的发型、打扮、身体动作、眼神、姿态以及表情等等,均为信息交流的重要媒介,而在网络传播里面,这些媒介的功能减弱了,而正是由于这一原因,才不利于网络传播里面人们对传播情景的看法,且对确定与诠释信息起了负面的作用。亦不利于行为的表达,传出信息的人很难经由信息表达某种情绪,显现个性,以及进行控制或展示魅力。

4、交流所用的成本更少。目前除了在买电脑、以及网络方面所需投入较大外,网络连接好后的每一次信息传递相比别的的传统人际沟通方式都更为迅速与花费少。以要和某人探讨一件事为例,双方做一次面对面的沟通将含有路费以及路上往返的时间等,通话则含有电话费,若要交资料还含有传真与打印费。而通过网络你仅须打开QQ、接好视频,就相当于面谈,再加上一封含有相关内容的电子邮件,而实现这一过程所用的时间可能比你整理好资料出门坐车的时间要少,而且对于包月使用网络的用户,所花的费用基本上可以忽略。

三、网络传播给人际关系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

网络传播是以多媒体,网络化、数字化技术为核心的国际互联网络,是现代信息革命的产物。网络凭借技术优势,集文字、数据、图像和声音于一体,是传播史上迄今为止最先进的传播工具,给人际关系的发展所带来影响是非常大的。

扩大了人际沟通的圈子,有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目前许多人觉得,心理不健康者的人际关系也会很差。通过一些实例也看出,人际关系对于促进个体心理健康具有很大的作用。一个人若朋友不多,另别人难以与之相处,则他的心理一定是存在缺陷的。一些有关研究人员,不管是在心理治疗技术的研究还是心理疾病的原因分析中,都着重考虑了人际关系这一因素。沙利文觉得精神病含有人际关系里面不适宜的全部领域,大多是因为病人的童年人际关系不好,从而引发较重的忧虑感,引起精神的分裂。有的心理研究人士认为,探讨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是解决心理健康与治疗问题的关键所在。他们认为,与别人相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是自我实现者具有的一个显著特征。而另一些心理研究人士认为,探讨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对于解决人际问题具有很大的作用。目前社会中,有越来越多的人感受人际关系的冷漠。人们在建成的高大建筑中孤独地进出,非常需要简捷迅速而又灵活的沟通方式。通过网络沟通使得彼此间的交流范围扩大,提升了人际交往的准确性、简捷性、时效性,对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对上网学生的心理健康也会产生正面的影响。在以往的沟通方式下,个体的人际沟通基本上都是局限于实际生活中窄小的圈子里。而借助于网络平台的人们却能够跨越千山万水,不受地域空间的约束,将全部世界浓缩在一个小村落之中,真正做到了“我们的交游遍天下”。它能够让人不出房门在顷刻之间具有多年故友般的内心感受,而省掉了相互的寒暄、试探、防备与道义上的责任。而且,因为网络人际沟通可以做到匿名,上网的学生之间通常不发生面对面的直接交流,使得网络人际沟通能够打破岁数、性别、职务、衣着、外表等以往人际沟通中的一些限制因素,从而形成更为自由、协调、对等的人际关系。电脑网络不但提升了通常社交的简捷性,扩大了社会范围,而且消除了某些具有特殊不利条件的人们在社交上的障碍。例如学生在家里面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沟通与聊天。又如一位脚部受伤不能行走者可能局限在狭小的范围而不能走入别人的生活圈子;一个脸上被严重烧伤的患者,可能由于变形的面部使得一些人不愿或不敢接近;边防哨卡的军人可能由于不能离开岗位及地域偏远,而不能和外界交流……,电脑网络给这些特殊的人们开辟了与别人沟通的全新天地。另外,电脑网络还能够作为治疗一些有社交害怕症病人的初级训练工具。让他们先借助电脑网络和别人进行不用直接面对面的交流与谈话,逐渐培养交往的信心,随后再走到现实中进行的人际沟通训练。

四、为个体不良情绪的宣泄给出了适合途径

目前心理方面的学者十分重视宣泄在维护与治疗心理健康中的作用。这种维护与治疗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为被压制的心理症结给出宣泄与放松的途径。可是,因为受以往观念与行为习惯的干扰,有不少人在出现烦恼与心理问题时,通常不愿意或不习惯去看心理医生,也不善于向身边熟人说出。这种不愿看“心病”情况与“家丑不外传”的大众心态,严重妨碍了个体心理问题的有效解决,也造成了个体心理健康。网络交往的匿名性特点为上网学生不良情绪的及时宣泄与网民之间的情感支持、心理鼓励给出了新途径。五、网络传播对人际关系的发展引起的弊端网络传播在为人们平时的相互沟通提供诸多益处的同时也引起了一些弊端:

1、人际关系冷漠化。网络尽管可以使人们之间的沟通不用面对面的进行,但也使人际交往的行为趋向单一化,即将网络作为主要凭借。正由于网络是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以往要面谈的事情如今通过电话,或上QQ在短时间内即可解决。每到年节都是中国人进行感情沟通的好时机,而现在由电子贺卡、电子邮件取代了以往的明信片、亲笔的书信,连买的礼品也能够网上交易且可送货到家。大家知道,通过媒介所做的人际交往行为会由于媒介物的特点而难以保证信息的完整,虽然网络十分先进,但它毕竟还是和面对面的沟通有区别,谈话内容说完了,而情感的互动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交流方式的单一化不仅使情感有所不足,还有良知、正义感等。

2、对网络的利用不当而造成上网成瘾,诱发人格障碍或心理障碍。“网瘾”即“互联网成瘾综合症”,英文简称为iaD。主要表现为:一上网就非常高兴,上不了网就“网瘾难耐”。甚至有的人整天上网,不思饮食,整个晚上也不睡觉,引起体能下降、生物钟紊乱、整天精神不佳、情绪低落、思维混乱、食欲不振等等不良生理和心理反应。

3、弱化人际交往的社会性和规则性,使传统道德受到冲击。互联网给出的是一个数字化的环境,它没有实际当中那种显现出的具体时空位置与形态,网络沟通主要通过电脑来实现,与现实空间中的沟通相比更难于被直接的感知。

五、结语

网络沟通的含义篇3

【关键词】网络传播;表情包;情感表达;身份认同

一、表情包的概念界定

现今学界还未针对表情包给出一个清晰而明确的定义。学者林晓冬对表情包概念的解释是:“多个同类型表情组成的系列表情的集合,通常是由群众对其抱有特殊印象的明星、网络近期流行的语录以及动漫、影视截图为素材来源,配上一系列与图像意境相匹配的流行文字,用以表达使用者所需要传达的特定含义。”[1]笔者认为,林晓冬对表情包的界定较为准确地描述出了表情包的特征,目前大多数表情包都以传递幽默的情绪为主要目的,是当前网络传播中的一种重要表达形式。

二、表情包的兴起

表情包的兴起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表情符号应用的起点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斯科特法尔曼将“:-)”用来表示“微笑”之时,此后aSCii字符正式被运用于社交平台之中。接着,日本运用aSCii字符来模拟各种肢体动作,由此衍生出独具特色的“颜文字”。第二阶段:伴随着社交媒体的疾速发展,网络交流中新一代卡通图像出现,腾讯公司随即开发了“自定义表情”。最初的自定义表情分为JpG格式、GiF格式(即静态与动态)两种形式,电视作品、动画片段等均可成为表情符号的制作选材,且多为UGC生成内容。第三阶段:现今,流行于网络平台的表情包被注入了更多的活力。这一阶段的表情符号的表现形式多以明星、现实中人们的夸张动作的照片加上文字制作而成,例如电视剧中表现夸张的人物、沉浸于演唱曲目的歌手等,常会成为表情包的创作素材。

三、网络传播中表情包的使用情况调查

笔者使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通过随机问卷发放,为本文提供数据依据。通过几天的调研,发放了300份问卷,回收282份,其中有效问卷273份,主要针对18至24岁青年群体,这一群体占有效问卷人数的63.37%。

(一)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1、性别情况本次问卷调查涉及人数为273人。其中男性人数75人,占被调查人数的27.47%;女生人数为198人,占被调查人数的72.53%。2、年龄情况参与问卷访谈人员的年龄分布如下:18岁以下7人,占总人数的2.56%;18-24岁173人,占63.37%;25-30岁13人,占4.76%;31-35岁3人,占1.1%;36-45岁18人,占6.59%;45岁以上59人,占总人数的21.61%。3、受教育程度被调查者受教育程度为初中及初中以下17人,占总人数的6.40%;高中39人,占总人数的14.13%;专科63人,占总人数的23.17%;本科121人,占总人数的44.16%;研究生及以上33人,占总人数的11.69%。

(二)网络传播中表情包的使用情况

1、使用频率在调查中,每天使用表情包15次以上的人数为171人,占总比例的64.53%;每天使用表情包5-15次的人数为92人,占总比例的34.72%;每天使用表情包5次以下的人数为2人,占总比例的0.75%。2、用户喜欢使用的表情包类型经过调查发现,用户喜欢使用的表情包涵盖了纯文字类型、真人面孔配少量文字类型和卡通形象类型(如暴走漫画、网友手绘等)以及其他类型,其中喜欢卡通形象类型(如暴走漫画、网友手绘等)的人数最多,占比83.14%,其次是真人照片中加注文字信息类,占比50.96%。

(三)网络传播中表情包的用途

1、使用表情包的场合调查对象常在QQ/微信聊天中使用表情包,比例高达96.98%,其次是在、更新日常动态时使用表情包,占比43.02%,而在网页文章时以及实际生活应用中使用情况较少,仅分别占比10.19%和6.42%。2、使用表情包的原因调查对象喜欢使用表情包的原因有多种。其中,认为表情包方便、节省时间的人数为136人,占总人数的52.51%;认为表情包能够增加聊天趣味性,缓解气氛的人数为225人,占总人数的86.87%;认为表情包能够拉近彼此距离,融入群体的人数为136人,占总人数的52.51%;认为表情包能够弥补语言、文字的不足的人数为170人,占总比例的65.64%。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用户使用表情包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表情包能够增加用户聊天时的趣味性,缓解气氛、拉近彼此距离,融入群体、弥补语言、文字的不足、缓解冷场的尴尬。

(四)网络传播中表情包的使用分析

在现实的交往中,没有空间的限制,传播者的语气、神情、肢体动作等均可作为非语言信息来辅助彼此间的交流。而在社交媒体的交流中由于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定,文字成为了双方交流的主要传播介质。但文字信息也仅仅只是语言传播中的一种符号,易导致传播率(传播率=接收者接收的信息/传播者传播的信息)差强人意。表情包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网络交流中传播者表情、动作等匮乏的缺陷,降低了彼此之间沟通耗时,提高了传播的效率。从问卷调查中可以清晰地看到表情包的传播优势。随着社交媒体的发展,表情包在便捷、增加趣味性、缓解气氛、拉近彼此距离,融入群体、缓解冷场方面,有着自身独特的优势。同时,在双方具备“共通的意义空间”下进行表情包交流的这种沟通方式,在社交媒体交往中占据了至关重要的位置,表情包的使用在表达使用者情绪、身份认同以及减少使用者身份迷失的焦虑方面都具有优势。

四、表情包在网络传播中的意义与作用

(一)使用便捷,丰富聊天内容

1、便捷性一方面,在网络传播中使用表情包十分的便利。如在QQ聊天中,表情包的保存只需要点击右键即可被保留在系统中,无需重复操作,但文字的使用则无法实现在线保存的功能,往往需要传播者再次编辑与组织。因此,人们在网络交流时使用表情包进行沟通,往往会比使用单一的文字传播更加便捷。另一方面,网络表情包的制作也十分便捷。往往一张图片+文字+创作者的想法就可以制作出一张生动有趣的表情包,其简单易操作的特性,也大大刺激了网友们的创作热情,因此现今表情包的种类较多。2、引发联想,补充聊天内容从传播学的角度上理解,表情包不仅仅是网络传播与交流中的一种介质,同时也是对文字信息传播的有效补充。传播学者多丽丝格雷伯曾指出:“我们一度推崇的借助文字符号传递的抽象意义,已经开始让位于建立在图像传播基础上的现实与感受。”[2]结合学者研究,笔者认为表情包在网络传播中具有下述两种功能。其一,表情包可以直接表达双方的沟通信息,同时弥补单一的文字传播的不足。网络传播中,纯文字的交流往往在视觉体验方面、判断情感方面存在不足,并且无法避免网络传播中较单调的特性,而表情包却能够针对文字信息的不足,提供重要的补充信息。其二,表情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事物的内涵与外延,引起接受者们的遐想。由于文字信息在网络传播中具有含糊性及多义性,因此在网络传播的过程中,表情包能够帮助沟通双方理解对方所要传达的意义。语言学家索绪尔也曾表示,语言符号所代表的事物和符号形式能够不断演进,因此表情包的使用在不同情况下也会被赋予不同的意义。例如,在微信聊天中使用“愤怒”的表情,不同定表示你的聊天对象正在生气,而要结合双方聊天时的具体情境来判断传播者的情绪;在社交媒体中使用“微笑”也常被视为“呵呵”(无奈)之意的代表。因此,我们需在瞬息万变的网络环境和不断更新的传播语境中,重新解读表情包所富含的新意义。

(二)娱乐性较强

有趣、诙谐、幽默、适用范围广成为了表情包作品的共同特征。无论是相识已久的沟通双方还是彼此陌生的沟通双方之间,使用表情包都能够一定程度上快速缓和尴尬、增加幽默感、进入聊天状态。对于年轻一代的使用者来说,表情包是一个表达情感、放松情绪的载体,同时也是互联网泛娱乐化的突出体现。例如,在里约奥运会上,凭借真实、活泼的采访表现而迅速蹿红的20岁国家队游泳小将傅园慧,其接受采访时的表情被网友们截屏,并配以“我已经使用了洪荒之力”等经典语句制作出“傅园慧系列表情包”。尼尔波兹曼在其著作《娱乐至死》中指出:“这是一个娱乐至死的年代,一切公众话语日渐以娱乐的形式出现。”[3]他的看法,如今看来或许有些夸张,但我们必须承认,在网络交流中表情包的传播比单一的文字传播更加具有娱乐性,而表情包中所蕴含的娱乐性也很大程度上激发了网友的热情。其中的娱乐性可理解为社会亚文化群体通过搞笑、模仿等方式对社会主流文化与精英文化的解构。

(三)契合大众心理,提高受众参与度

1、契合大众心理,寻求身份认同往往在网络中表达出的文化语境,其映射的是社会大众的心理。2016年夏天,“葛优躺”的爆红并非偶然。在都市的繁华背后,都市人也有着敏感、脆弱和对未来不确定性的焦虑。因此,在闷热的夏季,人们的社会心理似乎从“葛优躺”中所展现的随性、颓废、瘫倒的形象中找到情感、压力的宣泄口。表情包在沟通中具有丰富的内涵。表情包的使用,成为人们传达自我想法时的一种延伸手段,同时也是一种新的话语方式,用来表达对自我身份的认同,减少迷失感。2、提高受众参与度,推动网络文化发展随着网络表情符号被广泛运用,社交软件上所提供的官方表情包(即系统自带表情)已经明显不能满足各年龄段、各层次使用者的需求,于是表情包在此背景下也进行了逐渐细分。菲利普在其“利基受众”理论中表示,社会中的个体都是不尽相同的,并且都有着各自的兴趣与爱好,拥有同样兴趣爱好的人往往会组成一个群体,这个群体便是“利基受众”。为满足自己所在群体使用表情包的需求,其成员往往会自行制作与传播自己喜爱的表情包。正如青年人群体会喜欢暴走漫画类可爱动漫表情包;中老年人喜爱传统的闪烁大字和用语正能量的表情包,同种类型表情包的传播者与制作者组成了一个个群体内的小圈子,无形之中推动了网络文化的发展。

网络沟通的含义篇4

小学生,网络贬义用语,与传统意义上的小学生的含义完全不同,网络用语中的小学生,有三层含义:

指某类成年人的想法和思维方式与同龄人相差甚远甚至背道而驰,对事物的认知和思考能力如孩子般幼稚、单纯;特指某类相对于同龄的人,在游戏竞技或者社交网络中,态度傲慢、技术水准较差、拒绝与队友沟通、独断专行、忽视团队合作、甚至喜欢恶语相向的网游玩家;指没有接触过社会或社会经验不足。

(来源:文章屋网)

网络沟通的含义篇5

【关键词】通信语言网络争论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5962(2012)06(a)-0166-02

1通信语言的概念

通信语言一直被理解为是在电脑和电子通信结合作为新的交流沟通的途径和手段的“电脑通信网(pCnetworks)”以及它的扩展形式“网络”中使用的语言。

根据李正福学者的研究,所谓的通信语言是在电子通信中人和人之间为了进行沟通交流所使用的所有种类的文字语言的总和。事实上,人们对通信语言没有确定的定义,不同的人意见看法不同,而将前人的研究成果中相同的部分抽出的话,为“通信上使用的文字语言”。和李正福的定义相比较,后者在“通信的含义”、“使用通信语言的主体”、“通信语言的语言形式”方面都更加准确的界定。

首先是通信的含义。字典中的定义是“消息的传达”即“(通过信件、电信、电话等)互相交换消息或是信息的事情”。但是通信的方式各式各样,为了限定到利用电脑和通信网的网络通信中使用的语言,“电子通信”比“在通信”上更能消除误会,用“电子通信”来表述的话,电脑通信、网络自然包括其中,甚至将范围扩大到手机、pDa等其他数码媒体上,同时自然也将人们的直接对话和信件排除在外。

通信语言是用来交流沟通的,那么交流沟通的主题又是谁呢?并不一定是人。人和机器、机器和机器之间的交流已经是现实,但是人和电脑或是电脑和电脑之间的对话因为是使用的已经设定好的语言,具有固定性和单方面性,不会根据话者的意图和目的发生任何变化,和人与人之间的实际对话是有一定差异的,所以只把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放在通信语言的范围内会更恰当一些。

另外就是为什么把声音语言排除在通信语言的对象之外,仅仅把文字语言作为通信语言对象的问题。人们在使用网络和手机的时候,人们也经常使用声音语言,尤其是手机,我们可以说大部分是使用声音语言的,在网络中也有有声邮件、语音聊天,在网络节目中也使用声音语言。但是这种声音语言在各个层面上和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语言基本上没有差异,所以发生在电子通信上的声音语言也没有成为人们的关心和研究的对象。考虑到这一点排除声音语言也是自然的。

通过以上关于通信语言定义的探讨,李正福对通信语言的定义更加符合电子通信的特性。

2通信语言的领域

网络通信语言即使都是在网络上使用的但根据使用环境的不同语言的使用方式也有差异。和日常语有所区别的通信语言形式最初出现在网络聊天室里,之后逐渐扩大到告示板、电子通信中。根据前者的研究,通信语言可设定为运营者语言、告示板语言、聊天室语言、电子通信语言等四个领域。

在这四个领域中,运营者语言对韩语学习者是最为陌生的。通信语言主要是运营通信网和网页的主体使用的语言,出现在网页的信息条目、介绍文中。

迄今为止,大部分的通信语言都是以使用者语言为中心的,但是在运营者语言中也常见到特定的和不规范的用法,有研究的必要。和使用者语言比较,运营者语言对人们的影响是很大的。因为在人们浏览网页或是使用某种程序的时候这种文字是直接表露的,人们总是在无意识当中增添了对运营者语言的信任。

3通信语言的语言学特性及使用目的

我们将通信语言的语言学特性从“音韵·标记”、“形态·统词”、“词汇·意义”三个部分理解,将各个部分细化观察其用法。

通过先行研究我们可以知道使用通信语言有“节省时间、突出表达、娱乐、解放心理等机能”等五种目的。

4有关韩国通信语言使用的争论

4.1对通信语言使用的赞成论

意见一:通信语言在节省时间方面是有优势的,聊天的时候要快速的敲打键盘,把韩国语中的收音去掉或是按照发音来拼写都是可以节省时间的。

意见二:网络聊天是在互相看不到的状态下进行沟通交流的,即我们看不到对方的表情动作,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通信语言,用各种记号或是拟声词、拟态词来表示。

意见三:语言是变化的,应该去承认接受新的现象,人们使用通信语言是不可阻挡的。

从上面的意见我们可以把赞成通信语言的意见主要分成两种。首先是从通信语言自身分析,它有节省时间、突出表现、娱乐、强化纽带关系和解放心理等机能等五种使用目的。意见一和意见二都是从通信语言自身的机能而言的,通信语言不仅能都减少时间、费用、精力的消耗,而且从非对视性对话的不便感解脱出来,利用记号符号将双方的身体姿态和表情直接有趣的传达出来。此外还能在不断的创造中赋予语言新的活力体会改变的乐趣,如此一来当然是大受人们特别是年轻人的青睐。其次是从语言的变化角度出发的。语言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我们过去使用的语言、现在使用的语言以及未来使用的语言都是不一样的,通信语言网络时代应运而生的文化产物。而且现在通信语言被青少年广泛应用,青少年又是未来社会的文化主导层,将来的语言使用状况是什么样的是不容易断定的。但是我们可以确定的是通信语言应时代潮流而生,能满足人们对文字的各种需要。

4.2对通信语言使用的反对论

网络沟通的含义篇6

【关键词】网络文化和谐社会发展信息

一、网络文化的含义和性质

1、网络文化的含义。所谓“网络文化”有两方面含义:一是网络不仅是一种技术与社会现实,更是一种文化现实,网络本身就是一种新兴文化形态;二是文化是以网络的形态存在和发展的,人无时无刻不生活在文化之网中,网络文化是人类文化发展的网络化形态的最典型体现。简言之,就是“网络的文化(特性)”与“文化的网络(形态)”。

2、网络文化的性质。(1)网络文化是全民参与的文化。在网络文化面前,大家都是平等的互动的文化参与者,网络在原来现实社会关系的基础上,又形成一种虚拟空间的网络社会关系,实现了文化的人人参与,全民参与,而这种社会关系,通过网络信息传播的互动行为而不断完善、变化和发展。

(2)网络文化是属于网络虚拟空间的人类行为和文化活动的一种形式,网络文化就是网络信息传播的过程。它受社会环境的制约,同时对社会环境有巨大的影响作用。

(3)网络文化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人类社会信息通过网络传递、交流、扩散和利用。

(4)网络文化传播有目的性,期望产生影响,引起反映。网络文化要求有信息传播和接收,且必须要有可交流、能共通的意义空间。

(5)网络文化是基于互联网基础上产生的,信息的传播和共享都是通过互联网实现的,所以要使网络真正为社会发展服务,就必须充分发挥互联网的特点,以更好地实现网络信息的生产、传递、交流、获取、吸收和利用。

二、和谐社会的内涵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得到了全社会的积极响应。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理解。本文是从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认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宗旨在于以人为本,在于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自身的和谐发展。是从政治、经济、民主、法制多个方面做出的诠释,是物质和精神都包括的一个新的理论体系,实质上就是一个让全体人民诚信友爱、各尽其能、充满创造活力的社会,是社会管理体制、社会服务网络、公民生存时空不断完善、健全的社会,是安定团结、稳定有序、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各种矛盾得到妥善处理、各方面利益关系不断得到有效协调融洽的社会。其核心内涵就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三、网络文化与和谐社会的关系

信息社会的高速发展,使得互联网发展迅速,让现代社会各方面的生活和工作都和互联网紧密联系在一起。网络的飞速发展,实现了数字化信息传递、交流、共享,使人类能够在信息的共享和交流中创造新价值,使人类由个体创新时代进入到群体创新的网络知识经济时代,并将现实社会的人们联系在一起,并形成一种新型互动关系,由此构成了一个与现实社会相对应的网络社会,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彼此互补、完善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网络社会和文化已经成为现实社会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且对现实的各个方面产生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和影响。从某种程度上说,网络文化和现实社会相互依赖,相互统一,不可分割。网络文化发展的好,可以更好地为和谐社会的发展服务,包括物质生活、精神文化生活以及民主法制各个方面。网络文化和和谐社会都是通过人这一群体来实现,人和网络文化接触,熟悉和了解人们所关注的各种信息,从而在人们头脑中形成思想意识进而转化成实际行动,而人与社会的接触形成现实社会的具体行动,通过互联网渗透到人们头脑中的信息来指导人们生活中的具体行为,从而形成人们在社会中的具体实践活动。

由此看来,网络文化和和谐社会的建设通过人的行为来实现。所以网络文化和和谐社会的构建是相辅相承,互为统一的,二者相互制约又相互推动着向前发展。网络文化的协调有序发展,给人们提供安定的环境和健康的信息,是社会发展的助推器,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相反,和谐社会的发展,为网络文化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经济基础和社会环境,从而使网络文化朝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四、网络文化的利弊分析

1、网络文化的优势。(1)更有效地监督政府工作职能。网络的开放性和互动性为政府实践执政为民、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电子政务的发展,大大提高政府部门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也使政府的职能逐步向服务型转变,更有利于人民自由发表对政府的意见。

(2)有利于树立国家和政府形象。在网络全球化的今天网络在构建国家和政府形象具有巨大的优势。通过网络进行国家形象建构,利用网络信息进行国家宣传加强与国内外网民的互动,进行国家和政府的议程设置。而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加强各级政府网站以及新闻、教育、文化、经济等网站的建设。通过网络让民众了解政府,树立为民服务的形象。

(3)有利于学习型社会的建设。网络教育适应全新学习需求的教育体制和教育模式。网络教育使不分年龄、不分职业与性别、不分社会地位的教育成为普遍现象。工作与学习融为一体,每个人可以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通过网络自由地学习、工作或娱乐。通过互联网,在线学习的学生可以通过登陆网上教室传递课程资料,实现导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课程的设计注重学习者的及时反馈和学习效果,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学习进度,根据自己的需要安排学习内容,形成全民共同学习的良好氛围。

(4)有利于社会民主法治建设。网络文化推进民主法制建设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满足公众的知情权,是民意的表达场所;二是营造依法治国的氛围。通过网络文化,可以增强社会的透明度,人们可以及时准确地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及法律法规等社会公共信息。同时网络赋予每个使用它的人说话的权利,人们可以通过自由平等的匿名交流,通过网络空间无阻隔的互动形式来尽情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并能及时得到反馈。通过网络传播社会主义法治意识和履行网络信息传播监督社会环境的职能,可以在全社会营造依法治国的氛围,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同时对社会领域中的无序现象进行揭露和批评,要求有关方面进行修改和完善,从而使社会有序发展。

(5)有利于社会平等。在网络社会中,网民的身份是平等的,网民之间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彼此之间可以平等交流,政府也可以利用网络传达政府的声音,了解老百姓的心声。网络将人、信息、媒介整合为一体,实现了人类跨时空、平等、普遍地沟通的梦想。从而搭建起社会平等沟通的平台。

(6)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网络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提供交往空间,互联网的无中心、无边界、无主次提供了网络交往中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性。在网上人与人之间都可以以虚拟的形象和身份沟通和交流。没有了专家平民之分,没有了地位、年龄之别,从而每一个网络参与者都处于一种平等交互的环境中,从而有利于形成人与人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

2、网络文化的消极作用。(1)网络会引发社会犯罪行为。网络型犯罪具有不同于一般社会犯罪的特点和危害性。据调查,网上不健康信息以及暴露的隐蔽资讯为有犯罪动机甚至是原无犯罪动机的人提供了诱因。如果不以法律来约束网络行为,病毒入侵,传播有害数据,侵害版权、名誉权、著作权、隐私权及个人生活安定权,非法保存、下载,在网上虚假广告、信息等等网络犯罪形式势必不断涌现,不断毒害青少年,从而诱使青少年犯罪。

(2)网络的不安全会造成财产损失。在互联网上,虚假广告,暴力、黄色信息充斥着整个网络,稍不留神就会遭到病毒和黑客的攻击,致使正常的计算机用户的个人资料外泄、财产损失(包括网络虚拟财产)。

五、基于网络文化的和谐社会发展的相关对策

1、加强网络文化管理,加强政府管制。对网络不健康内容的问题,政府、产业界都有责任为产业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倾注力量。产业部门、政府文化部门和工商管理部门应紧密配合,采取联合行动,加大打击力度,并积极探索有效的技术手段和可行的管理手段,加强对网络身份、网络信用等的有效管理

2、加大网络立法。应加强网络立法,建立必要的法律法规,加强文化市场监管,严格审查面向未成年人的网络游戏软件,查处含有诱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和恐怖、暴力等有害内容的网络游戏产品,坚决查处传播、凶杀、暴力、封建迷信和伪科学的网络游戏产品;应制定具体政策,对可能诱发网络游戏成瘾症的游戏规则进行修改,对网络游戏实行严格的分级管理,对成年人和未成年人区别对待;对不利于产业发展的私服、外挂主机应彻底清理,加以规范,为我国网络游戏产业步入健康有序的发展轨道营造有利的环境;同时,还要正面引导未成年人的上网乐趣,积极开设适合他们的网络平台,可由政府牵头,搭建内容涵盖民族精神、爱国主义、革命传统、道德素质、生命科学、环境保护、禁毒、国防、法制等栏目的绿色、健康网络平台。

3、深入群众进行创建文明网络文化的宣传。文明网络文化的创建,根本在于对网络运用的主体就是群众。逐步把文明网络文化的内涵渗透到主体中去,远离网络带给人的消解作用,遏制犯罪现象的发生,让未接触网络和即将使用网络的人能够自觉远离网络上的不健康因素。和谐社会的创造和完善发展,需要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对网络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利用其中有价值的东西,从网络中吸取精神食粮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

4、加大媒体的正确引导力度。应充分利用媒体的宣传和引导优势,加大对网络文化优势作用的宣传,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网络给人带来的好处,让接触和使用网络的人能够趋利避害。同时对利用网络为非作歹的可耻行为进行曝光,对这些人进行严惩,加大打击网络犯罪力度。对利用网络进行弄虚作假的人情节不太重的人进行预先警告,使思想不端正的人能够知错就改,防止更大的错误发生。

六、结论

只有建设和谐社会,才能保证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方方面面的努力,网络传播和文化更负有重要的使命。对网络文化自身的利弊,我们应该趋利避害,正确利用网络文化的有利因素,驱除不利因素,让网络文化更好地为和谐社会的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肖鹏:和谐社会与公共服务的提供机制[J].经济管理,2007(1).

[2]高菊:论和谐社会的网络文明[J].社会主义研究,2007(1).

[3]鲍宗豪:网络与当代社会文化[m].上海三联书店出版,2001.

网络沟通的含义篇7

[关键词]自来水管道;施工组织;管理分析文章编号:2095―4085(2017)04―0092―02

自来水,是每个城市的必需,因此每个城市的供水系统都需要完善。每家每户的生活用水都是通过管道渗透到居民家中。各个城市的供水都是网络式供水,对于管道网络施工就有较高的要求与规划,所以管道的施工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1施工方案

1.1拟施工方案

需要综合考虑施工过程可能遇到的问题,对其做好相应的应对措施及部署计划,在出现问题时可以及时解决,以确保工程顺利完工,且降低施工成本。确定完施工方案,还需审核施工图纸,根据现场情况,将设计图纸和现场进行拟对,核实设计的合理性。如有未周全之处,需进行上报修改,对不周全之处进行完善处理。在未进行施工前,对施工场地进行勘察,了解周围的建筑和公共设施,如有桥梁和河道等设施,需将实际情况上报进行分析性审核。

1.2对管道材料的选取

聚乙烯(简称pe)管道材料是首选,它也被人们大量运用在生活中。根据pe强度可分为pe100和80,其数字的含义是在200℃下,安放50年的最低强度。如后面的数字越高其强度就越高,相对耐用性也高;聚乙烯管材是一种较安全的材料,它也更方便施工和对其进行保养及维护。在对管材的招标采购时,质量把关至关重要。

2安装水管道施工质量把控

首先,在进行沟槽开凿时,对其地壤进行分析来确定需要的坡度。如需挖掘很深的沟槽时,就需要进行层次式挖掘,挖掘出的大量夯土应归置在沟槽的周围,以便展开回填时的运用。在进行夯土堆砌时,要重视其是否会塌方等。在判断操作断面时,需注意沟槽底部和旁边的深度,在进行中间分层时需预留相当的宽度,因为沟槽的相应宽度决定着水管道的尺寸。在施工r遇到雨季,就需要在夯土槽上堆砌土埂,如沟槽易囤积水,便可在其合适位置挖掘水沟。在进行沟槽挖掘时,先动用机械设备,将沟槽挖掘至2m时改用人工作业方法,这样是为了避免做无用工。施工到超挖进,要用碎石对超挖基坑进行回填,回填至设计要求高度后,再进行夯土回填。通过这些繁琐的细节处理,使沟槽密度大于自身土壤的密度;其次,在进行管道铺设垫层施工时,需确保实际操作厚度和设计厚度相同,进行铺设完工后,要把混凝土立刻浇筑于内,避免压力过大而损伤垫层。在进行基础浇筑时,主要以钢模板的立模为准,与此时,槽底标高和模板弹线之高度必须确定,并以此来确保槽厚度。位于管基的上方需要垫板来保证其强度,增加稳定性;第三,进行管道下管施工时,需动用机械设备平吊铺管,要使用较柔软的绳索。管道平放于沟槽后,管道的两端和沟槽需保持相应的距离,从而避免因槽壁坍塌造成水管位置的改变。在进行水管安装时,需保持管道内部无杂物,沿槽两边进行夯土回填,且保持沟槽内部干净,以此固定管道不让其移动或破裂;第四,开展水压实验,其目的在于确保判断管道质量的好坏。进行实验时,将管道的孔洞堵上来判断管道是否有渗水现象。压力指标表现在两方面,基于不同的标准做不同的测验。一种是进行水管的严密性检查,如正常压力小于管道内的压力,且超过1.25倍,就达不到标准,第二种是进行水管强度性实验,提升管内之压力至1.5倍,达到其标准;第五,对于阀门井施工时,不可以在浇筑垫层时使用带水方法,但需保证其建筑垫层的高度达到标准。将强度提高到一定的时候,再进行砌砖工作。在进行井壁施工时,对于砌砖的要求是做到竖直性,在砖与砖之间不可以留缝,运用饱满度高的灰浆。展开抹平砖面工作时,保持平整、无缝的标准;第六,夯土回填。其工作需确保回填时的土质,在回填过程中杜绝碎砖、混凝土块出现,而且要保持回填土中充足的水分,做到含水量恰如其分。事先做好各项实验,透过这些相关实验检测出在回填土内含水量的标准和密度值。在进行沟槽回填施工时,沟槽中不能有渗水和淤泥,单层回填土的厚度不可以超过30cm。将夯土回填完整后也需要进行土层的质量检测。每层都经过相同的工序回填后才算合格,完工后对整个回填程序进行验收检测,其问的密度必须在设计施工范围内,以确保整个管道铺设的完整性,力求以高质量高标准完善施工工程。

网络沟通的含义篇8

关键词;新媒体;领导干部;管理能力:提升

以计算机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媒体,以其特有的民主参与性与全面渗透性,日益成为民意、民权表达的重要平台,从而改变了公众诉求表达和政治参与的方式与机制,使党的执政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为了适应新形势对领导工作的新要求,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清醒认识新媒体的巨大影响力,提高新媒体环境下管理能力以及与民众沟通的艺术水平,以有效的方式与手段主动应对新媒体的挑战。胡锦涛总书记曾明确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新闻舆论的重要作用,善于通过新闻宣传推动实际工作,热情支持新媒体采访报道,正确对待舆论监督,提高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同志在中央党校讲话时也明确提出,各级领导干部要努力提高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并将其作为当前领导干部要努力提高的六个方面的能力之一。

一、新媒体给领导干部管理能力带来的影响

新媒体已经成为我们党新闻宣传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关系中发挥的作用日益明显。www.133229.Com新媒体在媒体格局中的地位日益凸显,正在担负起新闻宣传主力军的作用。然而,新媒体是双刃剑,利弊共存。挑战携机遇悄然而至。

(一)新媒体给领导干部管理能力带来的新机遇

新媒体成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重要纽带,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途径,推动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新媒体发挥着“信息传递员、文化宣传员、权力监督员”等方面的作用。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促进科学执政、民主执政,集中民智、汇聚民意。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们强调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因此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都需要广泛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集中人民群众的智慧。通过互联网来了解民情、汇聚民智,是一个重要渠道。”温家宝总理依据网络信息,对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作出批示。每年“两会”,网民都会以“我有问题问总理”等方式,共商国是、建言献策。

第二,传播先进文化、先进思想,增强凝聚力、战斗力。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都十分重视抢占这块舆论的新阵地。如人民网的“

(二)提高真实信息渠道的把握控制能力。

信息学认为,信息渠道是信息源的信息能否高效到达信宿、也即信息接受客体的关键。作为第四媒体的网络,其开放性的结构使其成为一个非常高效的信息渠道,其社会话题聚焦和事件组织有着匿名性、互动性、即时性、突发性等特点。处理和把握控制得不好,对正常的、稳定的社会秩序很容易造成冲击,甚至引起社会混乱,增加社会管理成本。尤其是由此引发的群体性政治性突发事件,对于社会的稳定破坏极大。这就需要领导干部具有真实信息渠道的把握控制能力,努力研究并提高网络时代引导舆论的思想水平、知识修养和相关技术。积极探索新条件下做好民众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切实改进网络舆论宣传工作,正面引导社会热点,及时化解社会矛盾,将网络互动的话语主导权掌握在执政党的手中,保证改革、发展大业健康有序进行。

(三)提高沟通与角色转换能力。

沟通与角色转换能力包括探寻、理解、分析、表达各种信息和想法、把握互动关系的能力,缺乏沟通能力就无法进人网络互动状态,更无法实现双向或多向互动。网络传播中的传播者和受传者不仅完全处于平等的地位,而且可以意义互换。受传者可以成为信息的传播者,传播者也可以成为信息的接受者,换句话说,在网络传播中并不存在一个固定的传播者的概念,“智慧可以存在于传输者和接受者两端。”因此,在网络传播中,传统意义上的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的界限已经模糊化,因为它既包含了点对点的人际传播,也包含了点对面的大众传播,而且可以相互转化。领导干部具备了沟通与角色转换能力,在与民众的网络互动中既侧重于从党的执政角度考虑问题,又以普通一员的身份进行对话交流,既体现了网络言论的平等又容易掌握网络互动的主控权。在自觉勤奋的网络互动中吸收网络营养,不断提高自身的执政能力。

(四)提高直面新媒体反映的民意、民权诉求能力。

针对新媒体中出现的汹涌民意,一些领导干部往往采取回避、拖延、捂盖、封堵等方式。但事实证明这样的方式不但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会激化矛盾,使自己陷于被动。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正视问题,直面新媒体反映的民意、民权诉求。一是要对新媒体反映的民意、民权诉求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了解真相。二是要勇于承担责任、承认错误。三是要以新媒体的速度与新媒体的方式,在第一时间向社会公众澄清事实真相,报告政府对于问题处理的意见、结果等。只有这样,才能化解民众的激愤,铲除谣言滋生和传播的土壤,避免不利因素的影响以及事态的进一步发展。

(五)提高主动了解舆情、引导舆论能力。

新媒体表达的信息和舆论形成方式与传统媒体不同,它反映的是原生态的民众的声音,因而新媒体舆情是社会上各种矛盾最直接的反映。领导干部应该主动了解新媒体舆情,并由此发现和洞察各种社会矛盾,争取在舆情发展的潜伏期和初期。化解这些矛盾。把矛盾化解在萌芽阶段,可以避免人民群众的利益受到更大的损害。同时,及早了解新媒体舆情,还有利于政府抓住舆论引导的时间和机会,尽早地对新媒体舆沦进行引导。政府网站是舆论引导最权威和最有利的工具,应运用政府网站建立常态的政民互动协商机制。在新媒体舆论存在争议以及谣言四起、公众迷茫的时候,人们最希望得到权威、真实的信息。这时候政府网站应该站出来,在第一时间政府官方的信息和观点,及时回应民意诉求,与公众进行充分地对话、交流与沟通,实现政府与公众的良性互动。

(六)提高对新媒体的驾驭能力。

网络沟通的含义篇9

关键词:网络经济;营销框架;构建

所谓营销框架是指用以解决或处理营销过程中所遇问题的营销组合结构。它不但含有营销的理念,而且包含了影响营销的因素,还有营销过程中的基本方案和策略。营销框架,能使企业对整个市场的营销有更多的把握,清晰地把握营销大方向,避免在细小问题上的处理偏差;营销框架,还能帮助企业家对整个市场做出判断,扬长避短,实施相对于本企业最适合的营销手段。营销框架是周围环境结合的产物,不同的环境产生的市场营销框架有所不同。本文根据不断变化的营销环境,结合当今网络流行的形势,试图构建一个适合当今时代的营销框架。

一、传统的营销思想

营销是社会生产在一定的社会背景和阶段下的思想观念,核心是商品交换,是为了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从而创造更多的生产,保证社会处于良性循环的状态。市场营销学是一门集经济学、管理学和社会学等多门学科的综合性学科。它的精髓也不在局限于简单的买与卖,而是发展成为一门系统化理论和思想的学科。从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开始,生产过剩的问题就一直在上演,如何将产品销售出去以保证企业的正常生产成为迫不及待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最近几十年来,营销理论著作如云,理论不断创新。20世纪五十年代,主要以市场营销组合、产品生产周期、品牌形象、市场细分、市场营销观念、市场审计等,到了九十年代,已经发展到了网络营销、差异化营销、绿色营销及5R营销,直到现在,营销理论一直在不断的更新着。

现在的营销模式也在发展着,由传统的一个实施主体―企业,向多个实施主体发展,这样的组合不但能够降低生产风险,而且还能够带来最大量的该产品的消费。营销框架也在向多元化发展,这都是为了适应社会的新变化而产生的新的模式和方法。正是在传统营销理论基础上,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才推动了市场营销的演化与创新。

二、营销环境的变化和对营销的新要求

营销环境主要包括微观环境和宏观环境,且这两种环境并不是并列的关系,而是主从关系,因为微观的营销环境是在宏观环境中产生的,即受制于宏观环境的变化,微观环境的因素都是受宏观环境各方面力量影响的。当前,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的新变化主要有:

1、鼓励创新,营销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

改革开放的20年后,中国的市场上也出现了“过剩”,不论这种“过剩”表现的是否强烈,我们都必须要认清一件事,那就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期间,改变传统的分配模式是那时急需解决的事情。营销是最直接的手段,因此如何将产品向市场推广,实现最大程度的销售,是生产商家最关心的问题。于是,应这种形势的需求,国家鼓励推陈出新,打破旧有的传统观念,将创新意识融入到生产、销售、消费等各个环节。在这种大环境的影响下,各个厂家的市场营销也渐渐的运用各种手段迅速占领市场,推出企业品牌。

2、网络化的兴起,使得网络广告层出不穷、更新不断

网络化的兴起,使市场营销的模式和方法不断接受着新的威胁与挑战,陈旧的市场营销方法

显然已经不太适合当今社会的发展,因此商家又开始绞尽脑汁想办法与网络接轨。于是电视广告的时间限制迫使商家将大量的广告在网络上粘贴,在各大网站都竭力宣传自己的品牌,为市场营销推出新方法提供了环境。

3、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使得营销方法在现实和网络中更替

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不但给实体商铺带来了严峻的挑战,而且为虚拟网络购物的实现提供了途径。目前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在网络上购物,不出门就可以满足消费的需求,当然网络店铺的推广成为每个商家想法设法要做的比较难的事情。由此可见,市场营销的大环境已经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如何顺应这种形势并求得生存和发展,每个生产者都正在寻找着最佳答案。

三、网络经济背景下构建营销框架的基本思路

在营销框架的构建,科特勒早已给出了一般的模式:

市场调研市场细分、确定目标、定位营销组合执行控制

这个营销框架就是传统最初的营销框架4ps,基于这个基本的模型许多学者提出了质疑,主要表现在:(1)这种营销框架没有关注各个要素之间的联系(2)此营销框架过于独立,似乎脱离了组织或者企业的控制(3)这个营销框架仅仅从卖方的角度出发,没有将买方和市场列入进去,多适合于简单的产品交易,在崇尚服务的时代,不太合理。

后来,科特勒又对他的框架进行了补充,将4ps发展到了10ps,增加了一些宏观的影响因素和目标市场的选择因素,但是尽管如此,他对于营销框架的思想理念始终没有走出上述的局限。之后各个学者开始尝试更为系统和具有说服力的营销框架的构建,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王成慧和皮圣雷的研究,他们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简单的整合,但是并没有将营销中的核心理念和要素进行较好的融合。本文基于对大环境的研究,综合了多位学者的研究成果,对于营销框架有一个新的认识和看法。

在这个框架中,4ps中的内容进行了全部保留,这主要是因为这里面提到的各个方面针对组织或者企业来讲都是必须的,实用性很强的。除了这些,本文还考虑了成本与沟通,这在营销框架也是提到相对较多的要素,因为营销理念的核心是交换,但是最低的底线却是尽量不亏损,不然营销没有任何实际意义。而沟通显而易见,不论采用哪种销售手段,都离不开与消费者、供应商的沟通,它是营销中的基本要素。另外,本文注重了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在营销中的作用,将联系和回报等纳入了考虑的范畴。还有,对差异化因素的考虑,因为网络时代最主要的标志就是信息的及时性和速度的敏捷,这就对整个企业运营方式产生很大的影响,进而对产品的价格和产量,还有营销方式产生影响。因此,营销框架的构建应该包含这些要素。

具体的营销框架包含的内容,据本文分析应为:(1)市场定位。网络经济的盛行,使得市场营销的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改变先前的市场定位并对现今的消费需求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从而找准适合本企业的细分市场是打开市场的第一步。(2)沟通。沟通方式的多样化以及沟通媒介的更新,都意味着沟通将成为市场营销的关键要素,通过沟通了解需求,进而满足需求,为企业创造价值。(3)产品。不用多说,产品的供应和质量保证仍然是营销中最具意义的内容,所有的营销都是基于产品而展开的。(4)价格。面对网络的冲击,价格机制更能体现市场的作用,且价格也更加丰富和透明,异质和同质产品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5)渠道。网络的发展,不但将产品的销售带到了网络中,而且也把与上下厂商、顾客的沟通也带到了无纸化的操作中,保存沟通内容对于企业改善产品、深入了解客户的需求有很重要的意义。这就给营销渠道的转变创造了条件。(6)组织结构。企业的组织结构随着虚拟网络的建立使得企业中的人员数量和素质要求出现了不同的变化,因此就需要构建新的组织结构以适应这个新的时代。

综上所述,在我国的经济环境和国际正在逐渐接轨的过程中,网络的飞速发展给营销带来了挑战和威胁,同时也带来了机会和发展。重新构建适合网络经济时代的营销模式也会给市场营销带来新的定位,从而促进各个企业的关联、监督和运营。

参考文献:

[1]毛恩荣.网络经济上收益递增的原因分析[J].时代经济,2007(3)

[2]杜培培.“蓝海战略”之我见[J].大众科学(科学研究与实践),2007(17)

[3]孙大鹏,汪波.动态市场营销组合策略分析[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7(3)

网络沟通的含义篇10

关键词高中生网络交往正负面影响

中图分类号:B844.2文献标识码:a

网络已经成为广大市民的必备交往工具,但是作为一名高中生,必须清醒的认识到网络交往是一把双刃剑,既有多种益处,又存在较大程度的不良影响。我们一定要认清交往的本质,充分利用网络真正实现有效丰富信息、便捷和谐的交往。先分析网络交往内涵:

1网络交往内涵

网络交往和传统人际交往不同,是一种新兴的交往方式,不受时空的限制、不受现实生活中人际圈的限制。仔细研究网络交往的确切含义,其实还没有确定的内涵。经过阅读文献,发现网络交往的含义在于两点:首先从广义上说,网络中以各种信息交换为基础的交往行为均可以称之为网络交往。狭义上说,运用网络技术,以互联网为媒介,建立双方互利的、虚拟或者是相对虚拟的人际关系,进行交流和沟通的形式。网络交往突破地域、地位、阶层、经济等的差异,与传统交往的理念和方式存在较大的差异。从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角度分析,网络交往就是指各级教育工作者通过制定有关的正确网络交往制度,对受教育者的网络交往行为有恰当有效的引导和监管,指导各级各类学生进行正确的网络交往,教育广大学生们逐渐接受正确交往却不沉溺于不良网络交往,从而保障学生们心理、思想健康发展。

高中生正处于人生的关键时期,年龄一般在16岁左右的,属于青春叛逆期,在心理上属于断乳期"。在此阶段的高中生刚刚摆脱初中的幼稚,渴望拜托家长的看管、期望追求独立的心理、希望与外部建立更多的朋友关系,是自己独立的发展、彰显自我个性。在高中阶段是高中生形成正确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的决定时期,更是自我思想迅速走向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高中生的人际交往一般有迫切的交往心理。人际交往最为独特也最为活跃的一个时期是青春期。儿童期是个体在情感上最依赖父母的时期,朋友次之,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阅历的丰富,这种感情依赖会逐步淡化。青少年时期的情感依赖则逐步从以父母为中心转变为以朋友、同学为中心,并随着时间推移而不断加强。高中生正处一个由幼稚到成熟逐步转变的"伪熟期",是独立走向社会生活的准备时期。高中时期是交友的高峰时期,也是关键时期,高中生对人际交往有着迫切需要。所以,在网络的冲击下,高中生网络交往必不可少,现对高中生网络交往正面影响简析如下:

2网络交往对高中生正面影响

2.1丰富信息,拓宽知识面

庄子有云:"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此句表达的意思就是人的生命是有限制的,但知识是无止境的。现代社会科技的发展,网络交往必不可少,它以海量的信息和多元化特点占据着网民的交往。高中生是一个年轻的群体,他们喜欢在网络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朋友之间共享网络信息资源。通过视频学习更多的知识、通过微信交流了解更多的国家大事、通过资源平台丰富自己的信息,拓宽个人的知识面,增加高中生对外界的认识。高中生可以根据自我需要,搜索引擎出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可以第一时间获取世界各地的最新资讯并加入积极讨论中,在知识和信息的海洋中不断汲取营养,知识的获取不再局限于学校、教师和书本,而是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能够与网络中多种多样的角色进行紧密的交流和互动,能够更新自己原有的知识体系,可以最大限度的获取信息,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拓宽知识面。

2.2满足需要,扩大交际面

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提出的马斯洛需求理论,认为人有爱和归属感的需求,亦称为社交需求。新时代的高中生更是存在对社交的强烈需求,希望网络世界中具有共同兴趣爱好的人成为朋友,希望自己在虚拟的世界中被理解、被认可、被支持。高中生更置身于网络平台中,因为交流的便捷性、互动性、快速性等特点,满足了学生交往的心理需求。网络交往大多是匿名,不分贵贱、贫富等,这种平等的交友解决了高中生交友困难、担心隐私泄露、个别问题不好当面述说的障碍。解除高中生不良心理障碍,有效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而且,又能够使高中生在网络交往中扩大原有的交友范围,由于没有现实人际交往中的年龄、职业、背景、信仰等限制,高中生在网络交往中更能够寻求多层次、多领域、多方面的帮助,发展积极向上的人际关系。在网络交往中高中生能够感受到人人都有发言权、人人都有选择权,彼此交往的平等性,因此更能够坦诚的交换彼此意见、抒发自己的情感,从而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使人际交往更加切实的顺利发展。

2.3展现自我,发展个性化

网络交往作为一种新的沟通媒介,为高中生的个性发展创造了展示自我的舞台,学生们通过微信、微博、博客、个人空间等网络平台记录自己的动态、上传自己的影像、录制自己的音频、撰写小说等,在网络平台上,尽情的展示自我;还可以通过BBS、聊天工具等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观点、见解,不仅锻炼了自己的思考能力,也发扬了自己的风格,近年来,好多草根明星等,都是通过网络平台展示自己,进而被发掘。高中生在网络交往中的自我展示,潜意识里也激发了自我的创造思维,为自我的多元发展提供了可能。

3网络交往对高中生负面影响

3.1弱化交往道德责任意识

网j交往存在匿名性,这就大大放松高中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尤其是很多学生自控能力基本为零,在网络世界中放纵自我、彰显自我的网络社交能力,久而久之就会无视国家的法律法规,导致道德意识变得模糊、责任意识更是变得极为单薄。一些学生在网络中肆意传播谣言、篡改捏造事实,导致民众恐慌,明显扰乱网络秩序。网络中的信息良莠不齐,暴力、色情、恶意、非法等信息的传播屡见不鲜,这些不良信息的传播使自我控制力不足、是非辩证力不强的高中生来说,很难辨别真伪,也容易受到这些信息的影响,因此转嫁到现实生活中,就容易造成高中生对于诚信、责任等价值标准的认同感降低,在交往的过程中淡化了道德意识和责任感。

3.2诱发人格以及心理障碍

网络交往常常使高中生陷入不良心理状态,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诱发高中生人格问题。网络交往不是心与心的交流,而是通过键盘和屏幕进行沟通,有些语言当面不好说出口,但是面对冰冷的屏幕可以随心所欲、畅所欲言、毫无顾忌,甚至违背道德、触犯法律。这样久而久之就会造成心理的阴影,原本在现实生活中文文静静的学生在网络交往中大胆暴露,超越制度的限制,由此出现人格的失衡。在高中实际交往中,很多学生唯唯诺诺、不善言辞、不愿交际,而在网络环境中,则是侃侃而谈。特别是异性之间的关系,网恋、虚拟情人、游戏伴侣等问题层出不穷,尤其是那些对网络产生过度依赖的高中生中,容易出现网络交友成癖的不正确交友观。这种肤浅的、随意的交友观直接影响高中生个体在现实中正常、良好的人际交往的建立,甚至诱发严重的心理障碍。

3.3深化学生人际交往“代沟”

代沟是处于不同时代的人由于社会环境和生活条件的差距,思想认识、行为习惯等方面的认同差异,更具体的说法就是时代差异导致价值观的分歧。代沟是社会中人际交往的普遍现象,它不仅能证明社会的发展进步,更能体现社会中大众优秀品质代代相传、不良做法否定创新的不断变化。然而不容忽视的是代沟使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出现障碍、思想呈现隔阂、情感凸显冲突等不良负面影响层出不穷。尤其是在网络时代,网络交往是无数家庭中高中生和家长乃至与长辈之间不可跨越的时代鸿沟。现代社会信息技术飞速发展,高中生接触很多网络语言例如:沙发、河蟹、杀马特、V587等,这些高中生看来时尚的网络用语更加妨碍了代际之间的有效沟通与交流,家长和长辈们的交流越来越少,他们网络共同话题几乎为零,家长们只是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其余无法和高中生沟通。久而久之代沟越来越深,真诚的交流少之又少,严重阻碍高中生和家长和教师之间的坦诚交流、交往,很容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高中生的交友范围主要是与同学、同辈人之间的横向交往,本来就忽视了与家庭、教师的纵向交往,而网络交往的出现,高中生更热衷于与网友频频互动,网友多是同辈人,因此真正与成年人交流互动微乎其微。所以,网络交往不仅使高中生与同辈人之间的横向交往减少,更削弱了原本与老师、家长成人间的纵向交往,使得原本薄弱的纵向交往代沟问题更加严重,长期以往,将不利于高中生的社会适应,影响高中生的成长发展。

3.4提高人际交往潜在危险

互联网的世界包罗万象、异彩纷呈、扑朔迷离、危险丛生,网络是跨越时空的,设计的范围相当广泛,大数据让人超乎想象甚至难以置信。学生依然是中国网民中最大的群体,占比25.5%,网络在高中生群体中的普及率已达到较高水平,高中生在网络交往中可以获取无限的知识,也可能深受网络上的不良信息影响。国家主席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发表讲话,他强调,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事关国家安全和国家发展。因为网络交往的极端自由性和开放性,使网络上散布一些暴力、、不实内容等,这些不安全的、缺少正能量的网络内容侵蚀着高中生的思想,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资料表明,有70%的少年犯因受网络色情暴力内容影响而诱发盗窃、抢劫、、杀人、放火等严重犯罪,这些内容加大了现实交往中人际交往的危险性。

总而言之,网络交往对高中生的正负面影响还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以上只是粗浅的分析,在现实生活中还会有不同方面的负面影响。作为一名即将步入大学校门的高中生来说,一定要坚持做人的原则,网络交往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高中生不能正确认识网络交往负面影响、不能清醒的认识自己的发展方向,致使思想沉迷不良交往中,造成不可逆转的严重后果。只要广大高中生能专心学习、合理上网、谨慎交往,一定不会受不良交往的影响,一定能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

参考文献

[1]顾海根.青少年网络行樘卣饔胪络成瘾研究[m].安徽: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11.

[2]吴豹.互联网对城市青少年交往的影响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