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工程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6:34:22

高效课堂工程篇1

【关键词】高职高效课堂水利工程CaD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1-0204-02

一、打造高效课堂的迫切性

2015年5月19日,国务院正式印发了《中国制造2025》,其核心是加快推进制造业创新发展,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中国制造业要从大国走向强国,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是关键,这是高职教师肩负的使命,也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契机。

但现实的教学实践中,课堂低效是教学管理的一大难题,不利于高技能人才培养,打造高效课堂迫在眉睫。本人通过2013―2015年来对课堂教学效果的思考与探索,以水利工程CaD这门课程来浅谈一下自己对高效课堂的做法。

二、水利工程CaD课程低效课堂的因素分析

水利工程CaD课程是在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的基础上,利用autoCaD绘图软件来绘制水利工程图。这门课程是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绘图能力,为学生在后继课程及工作中,能运用autoCaD高效、准确地绘制专业图。本课程重在操作,课程难度并不大,但通过本校及对兄弟学校的调查,该课程的教学效果普遍不理想。

据调查,能在本课程学习阶段就较好掌握CaD绘图技能的学生只有二分之一左右,其他学生的学习尚不能满足本专业对CaD应用的要求,这会影响后续《建筑结构》、《水工建筑物》等专业课程的课程设计,也影响学生的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笔者在2013―2015年间,通过调查本校和其他高职同行的教学过程,同时跟踪学生在校内和工作中的情况,分析低效课堂的原因如下:

1.课程安排不合理

高职课程的课时在压缩,由于专业的不同,我校的水利工程CaD课程有50课时和30课时;50课时的水利工程CaD每周授课两次,30课时的每周只安排一次课(其他兄弟院校的CaD课时和安排也类似)。每周一次授课,教学间隔时间太长,等到上课时学生已经把上周课程的内容和操作忘记了,教师必须多花时间来复习,教学进度被滞后,教学效果不言而喻。即便每周安排两次授课,对于操作性强的课程来说,效果也不好。这样的课程安排,老师上得着急,好学的学生在每次下课铃声响起时,觉得意犹未尽。

2.缺乏合适的教材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扎实职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对教材内容的选择和设置应密切联系具体的工作岗位。但现在市面上的CaD教材繁花一片,有各大院校老师编写的,也有专业人员编写的。仔细研究,各大院校编写的大多雷同,但有的教材实例练习与专业联系不紧密;有的教材虽然有专业图例题,但教材中只有简单的命令操作讲解而没有专业图的练习指导,不利于学生课后自学;而专业人员编写的CaD教材却不适用于教学。

3.学生的特殊性

近年来,随着高考生源减少,高职的生源从高中毕业生,扩大为中专、技校、职高的毕业生。这些学生基础知识较薄弱;但更主要的是学生对待学习和老师的态度:相当的学生对学习没有热情,应付是常态;对老师也有抵触情绪,不信任和戒备老师。带着这样的主观意识,想学好课程难度很大。

三、打造高效课堂的方法

1.保证教学效果的课程安排

水利工程CaD是一门实践性强的课程,在课时不多的条件下要保证教学效果,教学安排上应该集中授课。水利工程CaD课程安排可以效仿实训类课程,30学时的CaD可集中安排一周授课,50学时的CaD可以安排两周授课。这样水利工程CaD的授课就避免了每次上课要多花时间来复习导入,反而通过连续上课强化学生记忆,还有足够的时间保证操作练习。学生学习的强度虽大,但学习效果确是成倍增长!当然,如果一周连续上课不能实现,也应该安排四节连上,一周授课至少两次,才能保证好的教学效果!

2.编写有专业特色的校本教材

怎样找到一本适合初学者又能与本专业联系起来的教材?校本教材的开发是一个途径。校本教材可以结合学校及本专业的特色,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市面上已有的CaD教材进行再加工,把绘制符合水利工程制图标准和专业要求的工程图样作为主线进行校本教材的编写;同时还可以编写配套的“水利工程施工图识图、绘图”习题集;还能随着autoCaD软件的发展更新校本教材。这种为学生量身定做的个性化教材,既突出了专业和学校特色,又能使学生适应今后学习、工作的需求,也能促进教师和学校的持续发展。

3.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学生才是课堂学习的主角,是学习过程的主人。面对学生的现状和国家实施“中国制造2025”对人才的需求,教师只有认真地研究学生才能提高自己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高效性。研究学生就是读懂学生,教师要对学生的知识结构,学习兴趣、愿望等因素,以及学习方法、能力等情况进行了解,以选用适合学生的方法施教。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我摸索了以下方法:

(1)精彩导入新课

高职学生由于学习习惯和学习道路上的挫折,课堂上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他们十分需要教师的努力引导。每次上课,教师通过精彩地导入新课来引导学生学习的兴趣;拿出图例来展示当天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成果,让学生一上课就处于期待的氛围中,自然会去关注将要学习的内容。一个好的开端便是成功的一半!

(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水利工程CaD的学习重在实践操作,课堂上要做到教师少讲学生多练。有的学生领悟能力和动手能力强,有的学生相对较慢,怎样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让起步快的学生吃得饱又不会打击走得慢的学生,我采取了这样的办法:

1)分层练习

在水利工程CaD教学中,笔者讲解、演示了相关命令的用法、注意事项后,接下来就是学生的实操练习阶段。我会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定量的练习,掌握较好的同学要完成2-3道练习,掌握较慢的同学完成1-2道练习。对成绩好的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要比别人的任务量大,既有压力也有被欣赏的动力;成绩稍差的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没有因为压力而手忙脚乱,放松之后反而可以加快进度。

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我会深入同学中去观察他们练习的进度和程度,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学习的效率,另一方面可以给需要的学生提供帮助,加强与学生的互动。自主练习结束后,学生通过教师端程序上传课堂练习,教师以此作为学生的平时成绩。

2)小组式学习

教学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碰到问题,会倾向于寻求同学的帮助。在水利工程CaD学习了一段时间之后,我根据学生成绩将他们分组,动手能力强的和稍慢的均匀搭配,平时上课就按小组就座。在实操练习阶段,采取小组间pK。规则是:在要求的时间内每个小组成员都要完成课堂任务,笔者根据小组成员完成的情况进行成绩评定。实操中,先完成的同学可以指导本组成员,但不能代替完成。如果小组成员全部按时完成,每人满分;若有一人或多人没有完成,每位成员的成绩均按比例扣分。先完成的小组,每位成员还可以加分;反之减分。这样的pK,如果有成员没有完成,就会拖累本组的其他同学。这样做,会给学生压力,也会激发学生的好胜心。

实操结束后,还有一项重要环节,就是每个小组推选一位同学,将他们的实操任务演示或讲解一遍,最后由教师来点评。有些题目有多种绘制方法,哪些小组使用的方法最优也就一目了然。这样的小组式教学方式,一是能尽量使学生一个都不掉队,二是能让学生灵活运用CaD命令,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可以灵活多样。教师可以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启发和诱导学生进行拓展思维,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3)关爱学生

孔子《学记》言――“亲其师,信其道”:是说一个人只有在亲近、尊敬自己的师长时,才会相信、学习师长所传授的知识和道理。然,学生亲其师,师必先爱其生。

高职学生在初、高中阶段大多不是老师的宠儿,有的甚至和老师很对立。但任何一个孩子的内心都希望自己成绩好,能得到老师的关爱。面对高职的学生,老师要尊重、理解和接纳他们。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给予每一位学生平等参与的机会,要允许、接受学生向老师提出质疑和挑战,也有必要向学生学习,倾听他们的意见,使学生信任老师。师生感情上的交融必会使学生接受老师的严格要求、严厉而善意的批评,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对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能欣然接受、努力完成,在学习过程中渐渐找到成就感。这种学习的自信会激发求知的欲望和创造的冲动,从而发掘出每个人本已存在的潜能。

高效课堂工程篇2

关键词:问题式教学;工程材料;组织

《工程材料》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理论性和实用性较强。内容涉及到大量的概念和术语[1],大多较为抽象,不易理解,学生学习时感到比较费力。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运用“绪论入手、实例着手、启发举手、教师动手、学生练手”的“五手”方略,使课程的学习效果得到较好的提高。随着工程材料课改的推进[2],能力的培养应该贯穿于整个工程材料课堂教学中。

一、工程材料“问题式教学”的内涵

所谓“问题式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以“问题”为中心,来展开教学活动的具体方法和活动形式[3]。工程材料学科“问题式教学”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认知上的冲突,进而引导学生运用一定的策略,使原有的工程材料知识经验、技能结构得以改善,从而达到更高水平的教学行为[4]。

二、《机械工程材料》中“问题式教学”的实施必要性

《机械工程材料》是一门以机械工程应用为背景,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该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是:课程内容头绪多,涉及材料微观结构、材料性能、材料应用、新型工程材料及金属学与热处理工艺等,学生负担重[5];概念、名词术语繁多学生容易混淆;原理规律多,理论计算少(除利用杠杆定律计算平衡相的成分、重量百分比外,基本没有计算的内容),学生不适应;大量涉及材料的微观结构,内容抽象、繁杂学生难于理解和掌握;教学过程中过于拘束于传统材料科学的理论的完整性和逻辑性,在较大程度上造成了教学内容的膨胀与有限学时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6];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法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压制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性,进而使之失去学习兴趣[7]。

“问题式教学”的核心是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材料,而不是以传统教材为中心。打个比喻说,带着学生看相同的风景时,看的方式变了,看的顺序变了,学生能找到新鲜感,通过问题激起学生的主观学习动机,又能从中产生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使复习课不在枯燥无味!

三、《机械工程材料》中“问题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在教学中要始终贯彻“组织和结构决定性能,性能的改变通过组织改变”这一理念。做到分合相继,变分散为集中。如在讲解晶体结构部分时,从三个常见的晶体结构,联系到钢的同素异构转变,再引申到钢在常温、高温的性能(塑形)比较。这样,将一个抽象的理论(组织)与常识性的实际(性能)联系起来,使学生深刻的认识到“组织”的重要性,激起学生对“组织”研究的兴趣,实际上也是教会了学生研究材料的方法。因此,《机械工程材料》中“问题式教学”的主线以“组织决定性能,性能的改变通过组织”这一理念。“问题式教学”的实施策略框图如图1所示(以参考文献3为分析对象)。在图1中,包括四部分,(1)组织结构主要有第二章、第三章和第五章内容,组织结构决定性能;(2)材料性能主要有第七章、第八章和第九章,性能的改变通过组织改变;(3)组织改变主要内容第六章和第十三章,主要讲热处理和表面技术;(4)材料的选用主要内容为第十四章,材料选用主要由前面三部分决定。通过这个线索,可以将《工程材料》问题连接起来。

图1实施策略框图

“一条主线、两张基本图、三种材料性能与应用、四种热处理”材料的化学成分、晶体结构、金相组织和性能之间的关系及变化规律贯穿于本篇各章节之中。一条线即材料的化学成分、晶体结构、金相组织和性能之间的关系;材料成分不同,性能必然不同,成分相同,采取不同的工艺手段,也可改变材料的晶体结构和金相组织,从而改变材料性能。这些关系可通过下述两问题的展开,利用表格的形式而加以论证。

两张基本图即铁碳合金相图和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曲线图(分别简写为fe-fe3c相图和“c”曲线)。可从不同角度出发以下面三种形式给出,让学生填写。(1)给出钢号、温度,确定组

织;(2)给出钢号、组织,确定处理温度;(3)给出处理温度、组织,判断钢号。

三种材料性能与应用即钢、铸铁和有色金属的性能与应用。工程材料篇的学习目的之一就是掌握各种材料的特点以及合理选用。合理选材的关键在于钢种的判断,也即牌号的记忆,学生普遍感到头痛。碳钢、铸铁、有色金属的牌号都有明显的特点,易于记忆。但合金钢因其性能各异,类别较多,易于混淆。因此,必须找出规律。这个规律就是先看含碳量范围,再看合金元素种类及含量。

四种热处理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是热处理中最常见的四种方法。它集中体现了材料成分、组织结构、性能及热处理方法之间的关系,反映出外因通过内因而起变化这一深刻哲理,热处理的三个阶段是加热、保温和冷却,其内部组织结构变化就是在这三个阶段中完成的。运用两张图,可确定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的组织变化,根据组织,就可知该种热处理的用途。“四把火”的特点及应用如表3所示。

通过“组织和结构决定性能,性能的改变通过组织改变”这一主线,结合以上个表与图,可以将《机械工程材料》中问题组织起来,解决《机械工程材料》教学中繁杂、抽象的难题,提高教学效率。每一门学科最主要的是传授给学生一种属于本学科的思维方法和学科魅力,让学生为之陶醉,这是教学希望实现的境界。

参考文献:

[1]叶宏,李晖,郑章耕.《工程材料》课程建设与改革的探讨[j].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9(4):97-98.

[2]于艳丽,胡凤翔.工程材料及热处理.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年8月第一版.

[3]王章忠.机械工程材料.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年1月第二版.

[4]王章忠,张祖凤.《工程材料》课程的改革与实践[j].大学教育科学,2004,(1):57-59.

[5]魏德强,王荣,薛兴,恽志东.《机械工程材料》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7,29(4):183-185.

高效课堂工程篇3

关键词:高效课堂;方向;不容质疑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5-0096-02

很多人还没有理解何谓高效课堂。严格说,如果从字面上理解,是为了高效而高效的课堂那就错了。高效课堂,首先是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准许不同的学生自主地学;其次,重视和放大每个学生的自学体验;再其次是培养和强化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高效课堂之所以能够被一线教师广泛认同和接受,我想原因大概就在这里。“高效课堂”的理念是“适应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切实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鼓励启发式教学,运用导学案及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教学过程,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其实质是培养学生能力及素质,进而提高成绩,最终达到“减负增效”的效果。最近听到一些对高效课堂质疑的声音,怀疑高效课堂到底能不能提高学校的质量。我个人的观点是,高效课堂的方向不容质疑。高效课堂就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与效益。这一点永远不会过时,永远需要研究。课堂教学追求高效率、高效益永远是正确的。高效课堂改革不仅仅是课堂改革,应该包含教师理念的改变,学生学习和管理的变化,更应该还包含学校管理的改革,是一个全方位的立体式的改革,效果会更明显。之所以部分教师对高效课堂产生质疑,是错把一些外在的、形式化的、教学方式理解为高效课堂,比如学生一定要围成一圈、上课一定要发导学案、教师上课一定不要讲等等,似乎只有这样做才是高效课堂,否则就不是高效课堂。这是对高效课堂一种不太全面的理解。所谓高效课堂,首先是结果要好,质量要高。如果课堂教学的质量不高,说明课堂教学本身就不是高效的,需要及时反思和调整。

小组学习、合作学习都是高效课堂的学习方式,也是新课改所提倡的学习方式。把学生分成小组,围圈而坐是不是就马上实现了小组学习?是不是学生就一定能做到高效率的合作学习?答案是否定的。就如同教师不适应高效课堂对他们的新要求一样,学生一下子也不会适应小组学习、合作学习的新方式。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加强小组学习、合作学习的指导与培训,没有扎实有效的培训,小组学习、合作学习无法落实。有些教师面对已经分组围圈而坐的学生,仍然喜欢站在讲台上侃侃而谈,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分组又有什么作用?导学案仅仅是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的一个工具而已,不应该成为检验一节课是不是高效课堂的必备条件。洋思中学、永威中学都没有使用导学案,难道他们的课堂不是高效的?魏书生在全国各地做示范课,从来没有发过导学案,谁能说他的课不是高效的?笔者并不反对使用导学案,但是如果教师对导学案的作用没有认真研究,编写导学案时照抄教材和教辅资料,使导学案成为习题的简单堆砌,那么导学案不但不会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反而会成为师生的一种负担。高质量的导学案至少要具备三个条件――明确学习的目标,指导学习的方法,精选学习的内容。没有高质量的导学案,就没有高效率的课堂,这是显而易见的事情。对许多使用导学案开展高效课堂的学校而言,不妨用以上三个条件评价一下学生所用的导学案,也许可以找出影响课堂效益的一些因素。尽量减少教师课堂上讲授所用的时间,同时提高教师课堂讲授的针对性与有效性,是当前推进高效课堂的关键所在。“三讲三不讲”可以作为衡量教师讲授是否高效的标准,所谓“三讲”指“讲思路、讲联系、讲方法”,所谓“三不讲”是指“学生会的不讲,学生看书能学会的不讲,讲了以后学生也不会的不讲”。课堂的低效往往在于,学生需要讲的,教师没有讲;学生不需要讲的,教师偏偏要滔滔不绝地讲,比如高三数学复习课,有的教师把学生不需要记忆的求导公式在黑板上完完整整地抄写了一遍,是高效还是低效?以上三个方面出现的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具有普遍性。这些问题的出现必然会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但是,不能认为这些问题是高效课堂所造成的,也不能因此而对高效课堂采取质疑、抵触的态度。我们需要反思的是,是不是我们的做法真正符合高效课堂的理念?或者,是不是把一些不符合高效课堂理念的做法,与真正意义的高效课堂混为一谈?加强理论学习、加强对外地高效课堂名校经验的研究与学习,实现学校教学工作与管理工作的全程优化、全面优化,是消除这些质疑,加速推进高效课堂的必然选择。推进高效课堂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学校的发展,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如果学校和教师所做的工作没有达到这一目的,只能说明我们在推进高效课堂中所做的工作没有做到位,或者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偏差,不能由此质疑高效课堂的大方向。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至少要落实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明确学习目标,每一位教师的每一节课都应该让学生清楚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否则,教和学都是漫无目的的,谈不上高效。二是精选学习内容,要整合教材与教辅资料,节约学生非常宝贵的学习时间。三是指导学习方法。这应该成为每一位教师的常规工作,学习方法包括如何读书、如何小结、如何交流、如何复习、如何改错、如何记忆等等多个方面,真正的高效课堂,是非常重视学法指导的课堂,学法指导应该渗透到每一节当中。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自然就会提高学习效率;学法指导缺失,或者一学期偶尔做一两次学法指导报告,绝对难以实现高效课堂。四是优化课堂教学流程。一节课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时间怎么分配,就是课堂教学的流程问题。过去习惯于先讲后练、精讲精练,现在提倡“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还有一种说法是“不学不教”,也就是说“教必须建立在学生先学的基础之上”。“满堂灌、讲的越多越好”显然都不是高效课堂。我个人的观点,这四个方面的工作,缺少其中一个,就不能说实现了高效课堂。

推进高效课堂关键在于把先进的教育理念与自己的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工作效率以及学生的学习效率,不必在形式与模式上过多纠缠。从全国来看,高效课堂有多种流派,多种操作模式,但其理念都是一致的。导学案是高效课堂的一种载体,但不是非要导学案不可,蔡林森校长在近期的《人民教育》上发表了题为《高效课堂岂用导学案来支撑》的文章,不赞同在课堂上使用导学案,其观点值得学习和借鉴。从现在情况看,有一些校长、教师认为,高效课堂就是“上课发单、学生围圈、教师靠边”,否则就不是高效课堂。这是对高效课堂的误解,或者说是对高效课堂形式化、简单化的理解。课堂是不是高效不看形式,关键要看学生学习的效果。实践证明,仅仅做到了“上课发单、学生围圈、教师靠边”,不一定就是高效课堂,有时反而效果更差;没有做到“上课发单、学生围圈、教师靠边”的课堂,未必不是高效课堂。高效课堂是新的教学模式下的一种重要的教学形式,更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形式。它需要教师课前精心准备、课中用心设计、课后爱心关注。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加强学习高效课堂理论,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高效课堂工程篇4

一、从思想上为高效课堂的构建做好基础工作

思想是行动的前提,是有效落实课改理念、构建高效课堂的基础。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转变课堂地位,才能真正构建出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效地理课堂。因此,本文就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对如何做好思想上的转变进行概述。

1.以师为本向以生为本转变

长久以来,我们的课堂采取的都是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学生一直处于“被学习”状态,而且,一节课40分钟,几乎三分之二的时间都是教师在讲,学生根本没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因此,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我们要有效地落实以生为本的观念,以确保学生真正成为地理课堂的主人。

2.单一目标向三维目标转变

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我们的课堂将过多的关注点放在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上,我们的教学目的就是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将更多的基础知识教给学生。但是,这样的过程并不利于学生全面的发展,或者说是仅是将学生培养成“高分数”人才,追求的也仅是课堂效率上的最大化,并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也不利于课堂效益的高效实现。因此,在课改下,我们的教学目标也由单一的知识与技能转变成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这样一来不仅能够确保高效课堂的顺利实现,而且对学生全面的发展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从方法上为高效课堂的构建做好准备工作

1.导入方法的更新

导入是一节课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环节虽然仅有几分钟,但是其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所以,在授课的时候,教师要摒弃传统开门见山的导入方式,要借助多样化的导入活动来调动学生课堂活动的参与度,进而在构建高效课堂的同时,也确保地理学科价值得以最大化实现。

例如,在教学《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时,为了能够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也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本节课的导入环节,我首先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山西各地的煤炭资源,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山西煤炭的资源状况?接着,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一幅山西煤炭的分布图,引导学生思考山西煤炭的分布特点?……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认知,在形象直观的展示中思考问题,并顺利将学生引入到正文的学习当中。可见,借助多媒体和问题探究的导入形式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而且,对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以及高效课堂的顺利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教学方法的转变

教学过程是课堂中的中心环节,而教学方法的选择则是高效课堂实现的关键因素。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下,我们要摒弃传统课堂灌输式教学模式,要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为高效课堂的顺利实现以及学生课堂参与度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作为地理教师,我们要立足于教材,要借助恰当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为高效课堂的顺利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教学《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时,由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初步了解,实现区域农业的发展,应该综合考虑哪些因素?并通过阅读地形、气温、降水分布图,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等等。所以,在本节课的授课时,我选择了自主学习模式,一是因为高中生已经具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二是学生对东北的地形、气温、降水等都比较熟悉,所以,对知识的应用意识的形成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本节课的自主学习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带着目标进行自主学习,并将所遇到的问题在小组内进行讨论,最后,将不能解决的问题反馈给我。接着,我针对问题以及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以确保高效课堂的顺利实现。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上文仅是用其中一种方法进行简单说明,并不是唯一的方法,也就是说,在实际授课时,我们还要立足于教材,选择恰当的方法,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

三、从反思上为高效课堂的构建做好改进工作

反思是明确高效课堂改进工作的重要环节,只有教师懂得反思才能明确不足,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改进,才能保障高效课堂的顺利实现。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下,我们要学会反思,要及时地进行反思,反思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反思教学目标是否高效实现、反思教学方法是否真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反思课程价值是否最大化实现等。总之,教师要做好反思工作,要为高效课堂的实现做好改进工作,进而逐步提高课堂效率。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做好各个方面的工作,要充分展现地理学科的价值,以确保学生在高效地理课堂中获得良好的发展。

高效课堂工程篇5

[关键词]高效课堂;课堂高效的践行

从古至今,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过程中的核心角色,当下的观念颠覆了以往,把时间及方法交还给学学生,让学生掌握教育教学中的主动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成为了课堂的主旋律。什么样的课堂才能称之为高效课堂?又是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才能让课堂高效起来?一直是教育者探讨不休的话题。

一、高效课堂与课堂高效的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何谓高效课堂?专家们在谈论此概念时认为:“高效课堂”就是教师在较短的时间里,让学生得到更多更深的知识与能力,获得更丰富的经验。那么,何谓课堂高效呢?笔者的理解为,是教师通过不同的教育教学手法,融合、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力,将本课堂所完成的教育教学目标更优化的完成。

一般课堂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成了传统的模式,称之为师生模式,以教师为主,学生倾听为辅,教师教满了整堂课程就完成了既定目标,学生学与未学只在乎考试结果一目了然,很大程度制约了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填鸭教学法没有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反倒增加了学生厌学的心理。学习不是一味老师的教,更重要在于学生的学。

高效课堂与课堂高效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没有了课堂中各个环节的紧密衔接与配合,就没有课堂中高效的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更谈不上高效课堂的完美体现。

二、课堂高效的践行是推动高效课堂形成的主导

1、课堂师生模式的转换

正因为传统课堂已有的弊端,倡导高效课堂俨然成众盼所归的大势。转化教育教学中的角色,教师引导学生为主,优化课堂效率,调动学生学习欲望,充分挖掘学生学习潜能,是今后课堂的趋势所在。生-生模式、小组学习、网络应用、远程教学都将为高效课堂提供最好的方式方法。

2、高效课堂的精心打造

高效课堂虽然强调更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挖掘,但不能否认的是,教师在课堂过程中引领学生的能力,是决定学生是否能高效、有序的完成本堂课既定目标的关键因素。教师首先必须要具备高效的导学、高能量的知识储备,这样的教师充分做好自己的同时才能教授好学生。

(1)上课前的充分准备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古代兵法尚有此准备,当今课堂也应有这样的思路。教师课前的充分准备包括自身对知识的掌握与理解,也包括对学生课前导学预习指导。聪明的老师会将课堂上的内容分解到课前,让学生预先进入课堂,课前导学是智慧的前奏,学生对课堂上内容有没有兴趣完全在导学,没有课前的导学学生无法进入角色,更不可能爱上课堂,爱上教师所授之课。教师可以采取网络资料收集、小组互助学习等模式完成课前准备工作。

(2)课堂高效的有序展示

有了课前的充分准备,课堂上任何知识的传授基本上是水到渠成的,正是因为学生有了充分的课前准备,课上内容的不懂与疑虑成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着重关注的问题,这样带着疑问来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更有利于学生对关键问题的理解与思考。当下课堂上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手段促进了知识容量的扩充,流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视频、照片等等多元化教学辅助手段扩充了知识,学生可以以点带面的辐射掌握更多相关知识。这个是以往课堂有着卓越提高的地方,也是高效课堂离不开的教育教序方法。

(3)课后的反思与反哺

记忆的过程是复杂而漫长的,对知识的储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习的过程不是在于知识掌握的多少,更重要的是如何运用以学习的知识来促进生产生活的需要。往往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忽略了学习之后的意义所在,这与我们培养人才的观念大相径庭。因此如何在课后能让学生反思本课堂所学知识,并且在运用知识的能力上提高是教师所要思考的问题。能否利用答疑课程把学生在课堂上的知识通过知识竞赛、选修课程进行融合贯通?把知识镶嵌在实际的生活之中。除了单个学生能力的提高,作为教育工作者能否启发与鼓励在学习过程中拥有较强学习能力的同学,在小组学习过程中作为教师的角色融入到合作学习之中,一方面学生课后的反思过程得到了重现,另外一个对其他同学也是一种反哺的过程。

高效课堂工程篇6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生对历史学习兴趣低

在当前初中教学过程中,历史学科被认为是副科,这就造成其学习成绩对于学生的总体成绩影响不大。在这种情况下,大部分学生出于保证主科成绩的想法,降低了对历史知识的学习要求。在传统理念中,历史知识较为枯燥单一,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造成了课堂教学有效性差的问题。

2.历史教学方法单一

良好教学方法的选择,对于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可以起到很好的促进功能。教学调研发现,现阶段的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依然采用较为单一的教学方法。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具有以下问题:一是造成学生学习兴趣降低。单一的教学模式容易引发学生的厌学情绪,造成学生对于知识学习的兴趣降低。二是难以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知识传授的教学模式较为注重理论、概念等知识内容的教授,忽视了整体素质水平的提高,导致素质教学工作目标难以实现,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课堂教学资源缺乏

历史教学作为初中教学中的副科,教学资源较少。这种问题包括两个方面情况因素。一方面在教学课时安排中,历史课程经常受到主科教学工作的挤占,难以实现制定好的教学计划,无法提高教学有效性。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教育者缺乏相关教学研究的支持,进而造成学习资料、辅助教学材料等教学资源短缺,对历史课堂教学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

二、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主要措施

在当前初中历史研究中,我们针对实际性的问题,开展了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实践措施的研究。其主要的实践性工作措施,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利用兴趣引导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随着我国对传统文化与历史教育工作重视的加强,学生对于历史学习的理念出现了一定的转变。在这种情况下,教育工作者在课堂学习中利用引导工作模式,提高学生对于历史学习的兴趣,进而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其主要引导方式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结合热点进行引导。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社会与学生生活中的热点话题开展兴趣引导。如针对社会中的热点新闻,就其中的历史原因与学生开展讨论,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二是提高教学中的趣味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历史知识中较为有趣的教学内容进行讲解,以提高学生对历史教学的兴趣。

2.引进多种教学方法,保证教学多元化发展

研究发现,在教学过程中引进多种教学方法,实现初中历史教学多元化发展,对于课堂有效性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实践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的教学方法包括情境教学法、问题设置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如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情境教学方法的应用可以使学生很好地融入历史情境,体验历史人物的感情和思想,实现历史教学质量的提升。而在教学过程中,问题设置教学方法的应用可以利用合理设置问题的方式。这种多元化教学发展模式的实现,可以提高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多种教学方法的共同应用,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学互补,弥补了教学漏洞。

3.开展辅助教学,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

为了弥补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保证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教师可以利用辅助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工作。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辅助教学工作的开展具有以下作用。一是课堂教学知识的深入学习。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学生自主开展的兴趣俱乐部等辅助教学内容,对课堂教学中感兴趣的学习内容进行深入讲解。二是利用辅助教学完成重点学习。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课时资源等影响,难以进行重点学习。而在辅助教学方法的应用中,如微课等新型教学模式的应用,可以保证教学重点与难点内容的单独学习过程,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实践中,如何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有限时间内完成历史教学计划,成为教育工作者的重要研究内容。在实践工作中,教师针对当前历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学生兴趣缺乏、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资源不足等问题,开展了应对措施研究,为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提供了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高效课堂工程篇7

关键词:有效课堂高效学习实施策略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发展的今天,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是有效实施高效课堂教学的前提与保障。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来说,教师的年龄结构普遍不够均衡,很多学校的教师年龄偏大,这些年纪较大的教师由于受传统教育的束缚比较严重,在新课程理念实施的过程之中也只流于形式上的表现,对于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教学目标根本没有足够的重视与正确的认识。这些教师的教育观念相对于年轻的教师而言就显得非常滞后,这些教师在工作中对新课程与学生能力训练缺乏正确的理解。而年轻的教师也存在着很多需要不断完善的方面,他们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时间短,他们的教学实践经验不足,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所选择的教学方法也比较简单,这些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现实问题,都严重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于高效课堂教学的实施存在很大的障碍。

为了使新的教育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得以落实,我们应该针对课堂教学中现存的教学问题提出改进的方法。在工作中我们可以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通过各种培训努力提升教师的个人素质。例如,在教学工作中我们可以有效利用业务学习的时间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知识水平。还要在学习教育理念之时做好笔记,并要求教师每学习教育理念后都要深刻、认真地写出心得体会。在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之中,我们要经常向各级骨干教师去学习,学习他们对于新课程改革的理论经验,学习他们对待教育科研工作不懈的工作态度,同时也应该全面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能力,使我们自身的业务水平得到不断提高,让我们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能够轻松驾驭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有效课堂教学的保障是教师课前的备课,现代教育理念所倡导的教师备课内容是极为多样的,教师不仅要认真备好教学内容相关知识内容,还要把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等因素进行分析与判断,并针对教学内容、联系学生实际制定出符合自己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案设计。

教师在教学工作之中要努力学习新课程标准,熟练掌握新课程标准中对学科教学所提出的具体要求。只有这样,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才能明确教育教学的目标,针对学习目标与学习内容加强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的训练。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教学中明确每一章、第一节课要教给学生哪些知识,教师才能在授课前把这些知识进行整理与融合,达到知识的融会贯通。在此基础之上,教师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与学生的接受能力,再把教学内容进行分解,确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与教学的重点、难点,在教学过程之中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活动与分层教学。课堂教学设计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使教学内容有效落实在本章节的教学活动之中,全面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高效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向我们的课堂教学时间要效益,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转变教学思想。先应该转变教与学的主次观念,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互动的过程,是以学生学习与发展为标准的教育过程,因此,课堂教学应该以学生的学为主,传统的教学模式只局限于教师讲学生学,在这种学习模式下学生只能在听中学,在听中记,这种单一的学习方式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发挥,导致学生学习效果不好。而新课程教育理念下的教学应该是学生在做中学、在不断的尝试中学习,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亲身去体验知识的产生,这种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活动一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学习,这种心理状态下的学习活动也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把学习当成一种习惯与乐趣,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能积极参与,使课堂教学能真正成为师生共同发展、互动交流的活动,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之中学有所得。在教学中教师还要转变教学思想,教学中不能只注重学生对于教材中知识的学习,教师要积极把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结合在一起,对学生进行社会生活实际的开放式教学,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能够有动手、动脑的锻炼机会,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发现知识,在生活中应用知识,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课堂教学中老师应该从教的角度不断去唤起学生学的热情,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在学习活动之中担负起一定的责任,把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思想彻底清除,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之中都能主动去学习,使教师在教学活动之中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与合作者。

高效课堂工程篇8

关键词高效课堂教学方式误区对策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ki.kjdkz.2016.10.046

abstractthepursuitofhighefficiencyofclassroomteachingisthedreamofmanyeducatorsandareformofclassroomteaching.effectiveclassroomnotonlytochangetraditionaleducationconceptsandworkmethod,butalsotochangeteacher’saccustomedwayofteaching,teachingbehavior.iftheessenceofefficientclassroomisnotgrasped,whichwillbeworkintoclassroom"misunderstanding".thisarticlediscussiononmisunderstandingofefficientclassroomproposedcorrespondingcountermeasures.

Keywordseffectiveclassroom;teachingmethods;misunderstanding;strategies

0引言

近年来,我国许多地区在中小学实施了一场高效教学的行动,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却难以深化。建设自主的,高效的和充满活力的高效课堂,才能够实现以点带面,切实深化高效教学行动。高效课堂,是在规定的时间内,用较少的资源投入,获得相对大的课堂收益。高效课堂是相对课堂教学的无效和低效而言。李如密教授提出高效课堂应该是将教学速度、收益和安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教学活动,是多、快、好、省的体现。素质教育的目标是育人质量的提高,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应该以让学生乐于学、能够学、会学习、学好习为目标,研究推进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实践创新的能力,促进教学质量转型升级发展。

许多一线的教师日常课堂的教学行为与高效课堂理念存在相对脱节或貌合神离的问题。构建基于课程标准理念的教学模式,引领广大教师切实转变课堂教学行为,走出教学的误区真正落实课程念。张明提出当前制约高效课堂实施的因素包括教师教学理论功底不扎实、教学行动研究主题不明确和课堂教学评价标准陈旧等问题。因此,构建高效课堂应该从深入贯彻课改新理念,在教师培训中强化理论指导:实施新举措,将校本教研与课堂教学问题密切联系;建构科学的评价方法,使教师明晰高效课堂的标准等方面实施。龙宝新提出效果至上主义、学习还原主义、技术万能主义是高效课堂的理念缺陷。只有走向本真的高效课堂实践才是克服这一缺陷的客观诉求,通过确立“内效外延”的课堂增效策略,构筑“教学通联”的教学主体链,经营优化教学的内生态,才是高效课堂回归正道和彰显活力的路径。王鉴等提出通过教师转变角色、改进教学方法、建构新型的师生关系实现以“为学而教”理念的变革是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的外在条件。建构高效课堂需创新“为学而教”的课堂理念,创建课堂学习共同体,有效组织教学内容。

追求课堂教学高效率不仅是众多教育工作者的梦想,也是课堂教学的一次改革。在高效课堂改革中,一系列“主流高效课堂模式”脱颖而出,抢占了广大改革实践者的视线,主要有:山东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模式、山东省昌乐二中的“271”模式。

高效课堂要求改变我们的教育观念,改变我们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要改变我们习惯了的工作方式,若对高效课堂的实质把握不准则会步入课堂教学的“误区”。本文就高效课堂的误区与对策谈几点个人的看法,旨在得到同仁的指教。

1高效课堂存在着的误区

误区一: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高效课堂主要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不少老师几乎所有的课都要进行小组学习,这样就会缺乏实质性的合作,流于形式,不能真正发挥高效课堂的小组学习的优势。

误区二:过于追求教学的情境化

高效课堂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避免枯燥无味无兴趣,教师往往会设法利用活动情境,故事情境,竞争情境等一些教学情境来导入新课,这样就会使得不少教师不论什么课都会从情境导入,活动开始,时间一长,学生又习以为常,情境将失去新颖性,激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误区三:教学只求“表面热”

笔者下乡听课时常发现不少教师为追求课堂活跃,又会出现“满堂问”,学生被动的满堂冠的“表面热”。这不仅违背了教育的初衷,也达不到高效课堂要求的“高效”。长此以往,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只会越来越低,课堂反而不活跃。

误区四:教师在课堂上不敢张口讲话

笔者多次在公开教学评议会上听到讲课老师提到在课堂上怕扣上“满堂答”,“填鸭式”的帽子,不敢张口讲话,已到了谈“讲”色变的程度。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必须要给学生明确的指导,告诉学生明确的方向,敢于讲,善于说,循循善诱,才能得到好的课堂效果。

高效课堂工程篇9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对策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直接影响了学生数学的学习水平。分析影响教学效率的原因并尝试提出解决措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当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低效的原因分析

1.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的影响

虽然素质教育的口号早就响彻校园,但应试教育的印记仍然铭刻课堂。传统教育体制催生了许多错误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强调题海战术、强化训练,这不但加重了教师和学生的负担,还降低了教学效率。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味地灌输,给予学生反馈的机会较少,这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也制约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2.教师准备工作不到位

教师准备工作不到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课前准备工作不足;二是课堂应对准备不足。备课工作是教师对于教学内容的重难点、结构、层次有效把握的基础;而课堂应对准备不足则是教师对于知识衔接方面准备不足。由于准备工作的不到位,容易出现教师教学卡壳的现象,也容易造成教师面对学生的突然发问不知所措,影响学生对于教师的信任,进而影响教学效率。

3.学生课业压力和心理压力大

高中课程繁多,难度较大,而且面临高考升学的压力,学生在课业和心理上都存在很大压力,这对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也存在负面影响。高中阶段,文体类课程有所减少,学生不再有更多的课程去释压解乏。“教室―食堂―宿舍”三点一线的生活成为高中学生的标配。除了学习上的负担外,学生还承受着升学压力,以及家长或是教师有意无意的压力,这些对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都存在消极影响。

二、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对策探讨

1.明确教学目标和内容,进行充分的课前准备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明确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而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工作,不打无准备之仗。备课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通读教材,不要认为教材内容对自己而言很简单就置之不理。通读教材有助于教师梳理各章节、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另一方面,教师要结合参考资料,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包括可能遇到的学生提问和在何处可以向学生提问等。充分的课前准备还包括多媒体资源的利用,一些Flash引入教学将增加教学的生动性,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2.营造良好课堂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前文已经提到,高中学生学业压力和心理压力较大。因此,压抑的课堂气氛势必不利于课堂教学的进行。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可以让学生更加轻松地融入课堂教学,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那么,具体操作中应该怎么做?笔者以为:①要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营造和谐课堂氛围的关键因素,学生如果对于教师从心理上不接受、不认可,也就不会认真投入课堂学习。为此,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的了解,洞察学生所思所想,与学生共同思考、共同探索。②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语言的艺术性。课堂教学本身就是一门艺术,而对于高中生来说,他们注重个性发展,容易接受新事物,如果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能够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词语进行讲解,循循善诱,就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跟上教师的授课节奏,提高教学效率。另一方面,教师也能够更好地调整自己的授课情绪,确保自己的思路能够与学生一致。

3.注重学生自学能力、学习兴趣的培养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教师应该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即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而不是像以往那样一直延续着教师的思维进行思考和学习,要培养学生将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的能力。自学习惯化,自学能力强的学生会在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这对于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具有潜在影响。另外,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具有良好学习兴趣的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并尝试自主解决问题。高中学习对于学生课后学习要求较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养成对于学生课后继续学有裨益,学习兴趣则是支持学生不断学习、快乐学习的能量来源。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种以效率、质量为前提的教育活动。高中数学作为主干课程、高考重点科目、学习难点科目,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颇为重要。为此,教师必须明确教学目标,做好课前准备。授课过程中,应注意课堂氛围的营造,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同时,还需注重学生自学能力和学习兴趣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张永琦.浅谈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措施[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2).

高效课堂工程篇10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效益影响因素对策

课堂教学效益,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在单位时间里,教学的投入与教学产出之间的比率。直接表现为学生所获得的进步和发展。课堂教学效益的高低,决定着教学质量的优劣。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是是当今课程改革的主旋律,也是课堂教学改革中永恒的主题。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数学教师既要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又要提高教学质量,这就迫使数学教师必须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上下功夫。鉴于此,笔者从分析影响数学教学效益的因素出发,对症下药,提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一些策略。

一、影响数学课堂教学效益的因素

(一)学生自身因素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运动,即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而教学的本质是解决学生的知与不知的矛盾,所以,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对学生来说都是外因;只有学生才是教与学这一矛盾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即内因。由此可知,学生自身数学学习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数学课堂教学效益的高低。

1.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对数学课堂教学效益的影响

我国伟大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育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著名学者周士渊也曾经说过:“世界上最可怕的是习惯,世界上最宝贵的也是习惯!”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好与坏,直接影响着数学课堂教学效益的高低、教学质量的优劣。

(1)课前自主学习的习惯对数学课堂教学效益的影响

养成良好的数学自主预习习惯,能够使数学课堂教学更高效。尤其是现在的生本课堂,更需要学生有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能通过阅读教材、查找资料完成前置性小研究。这样可以淡化新知识的陌生面孔,使学生在学习数学新知识之前做好心理准备和知识准备;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起点,并对新知识的接受作了良好的铺垫;只有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才能抓住重点、难点、关键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学生会集中精力,专心听讲,积极思考,易于突破知识难点,从而大大提高了数学课堂教学效益,让课堂教学更有效。

(2)合作探究学习的主动参与度对数学课堂教学效益的影响

新的学习观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不是知识的奴隶。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果学生喜欢课堂,喜欢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那么他们不但可以在学习时获得积极愉快的情绪,而且会对数学产生积极的体验。实践证明,当学生被动参与数学学习,课堂气氛就沉闷,教学效果就低;当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去,课堂气氛就活跃,教学效果就高。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是当前备受重视的学习方式,在进行合作探究时,可以提高学生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的投入程度,扩展因材施教面,尤其是可以促进后进生的学习,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益。

2.学生非智力因素对数学课堂教学效益的影响

(1)学生的意志品质对数学课堂教学效益的影响

意志是学生学习的调节控制系统,对学生学习的好坏会产生重大的影响。现在的中学生,尤其是独生子女、留守儿童在意志品质方面不够坚韧,而初中数学课堂中运用到的逻辑推力、抽象思维较多,意志品质脆弱的学生往往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一旦遇到难题、困难就会产生依赖心理,自信心下降,甚至是退缩或者放弃。时间长了,就会对数学产生厌学情绪,从而严重影响数学课堂教学效益;反之,意志坚韧、抗挫折能力强的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表现的十分积极主动,有着“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有着“愈挫愈勇”的勇气,困难和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数学课堂教学效益自然就会提高。

(2)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对数学课堂教学效益的影响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由此可见,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是学好数学的关键。因此,数学老师要改进教学方式,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采取生动、幽默的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兴趣,还有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给学生提供体验成功的机会,感受学习数学的学习乐趣。

(二)数学教师的因素

《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此带动学生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数学教师的教学行为对课堂教学效益的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1.教师的职业道德对课堂教学效益的影响

热爱工作才能做好工作。只有热爱学生的教师才会关心学生、理解学生、包容学生,才能关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只有热爱教育事业的教师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工作中去,才能主动地、创造性的去开展工作;只有热爱自己的专业的教师才会不断地进取,才能努力提高数学专业水平。实践研究表明,数学教师对待工作、学生的态度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机,营造数学学习环境,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益。

2.数学教师的专业素质对课堂教学效益的影响

坚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完整的专业知识体系是做好教师的必要条件。良好的数学专业素质有利于教师自信的形成,有利于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课堂教学注意力的分配,有利于教师课堂教学的监控,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3.数学教师的教学理念对课堂教学效益的影响

先进的教学理念比先进的教学技术更重要。数学教师最根本的就是要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与时俱进,不断给自己充电。在课堂上坚持“以学生为本”,而不是把学生当作“容器”,要唤醒学生的潜能;把教学过程变成对话交流的过程,重视知识发生过程的教学。

4.数学教师的教学方法对数学课堂教学效益的影响

持三维目标教学效益观的数学教师的课堂上更多的是启发式、自主探究式、合作交流式等教学方法。和这类教学方法相对应的,是学生参与度高的各种学习方法,如学生的课前预习、小组讨论等,通过这类的教学活动,学生由不喜欢学习数学到主动参与学习,再到喜欢上数学,这样的教学方法让数学课堂教学变得更高效!

5.数学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设计与处理对数学课堂教学效益的影响

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为课堂教学工作提供具体的操作方案,能够让课堂教学更具科学性,可以实现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最优化,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益和教学质量。因此,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在进入课堂前,要吃透教材,构建知识网络,了解学情,优化组织教学内容。

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对策

综上所述,要构建高效的数学教学课堂,应着重从一下几个方面着手,具体应做好以下几点:

1.从学生角度

要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强化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加强学法指导,注重学习兴趣和动机的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