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收入情况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6:36:33

临床医学收入情况篇1

关键词:临床药师;抗菌药物;药学服务

临床药学是药师利用药学专业的知识、理论、技术、方法及仪器和药师特有的专业思维、判断能力,在药物治疗的各个环节为医师、护师及患者提供帮助的综合性应用学科。随着药学理念的更新,医院药师的工作重点从药品供应向临床服务转换在药学界已达成共识。但由于国内临床药师的缺乏,相关制度的不完善,使临床药师开展工作面临许多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开展临床药学服务是摆在药师前的一个新的课题。我院一直重视临床药学工作,积极开展专职临床药师下临床,开展临床药学的主要内容有:参与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监测、病历点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以及开展药学讲座等,现将有关内容和体会总结如下。

1建立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各项制度,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监管

临床药师在医院药事管理上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在抗菌治疗规范管理上发挥了积极作用。从2013年7月开始我院临床药师参与了"宜昌市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的调查"工作。调查包括:我院门急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评价;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以及手术和非手术病历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每月抗菌药物用量及消耗金额;住院部抗菌药物DDD使用情况。获得了大量临床用药数据,了解了医院抗菌药应用情况,为实施抗菌药管理掌握了第一手资料。

通过调查,临床药师认真地对各个科室的用药合理性进行分析总结,并将结果反馈给科室及院领导,加强了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监管。在2013年8月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的调查中,发现不该使用抗菌药的清洁手术用了高档、广谱抗菌药物,有的还出现了联合用药。通过加强药事管理,监督各项制度实施,在10月的复查中发现抗菌药的使用种类及使用时间均较8月份有了明显的改观。

2通过药学查房,参与临床药物治疗

规范抗菌药使用,提高抗菌疗效,减缓细菌耐药性的产生。临床查房是以患者为中心的临床药学服务的核心内容,是临床药师开展临床药学工作的重要部分,我院安排专职临床药师下临床,进行药学查房,通过了解住院患者的疾病症状、体征、辅助检查等情况,积极帮助医护人员解决医疗活动中出现的有关药物使用方面的问题。例如:一位感染科患者,医师给予10%氯化钾30ml+25%硫酸镁10ml+0.9%氯化钠20ml静脉泵入,护士在执行医嘱过程中从未配置过,护士长咨询氯化钾浓度是否超量?临床药师查阅相关资料后给予解答:补钾剂量、浓度和速度根据病情和血钾浓度及心电图缺钾图形改善而定,钾浓度

3宣传合理用药知识,做医、护、药沟通的桥梁

临床药师协助医生在正确的时机为患者处方正确的药物和正确的剂量,在临床合理用药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护士按医嘱完成治疗时,临床药师仍需要对抗菌药的成分、性能、使用方法的合理性、静脉滴注时间、配伍禁忌和相互作用等问题进行指导。如今科学合理用药是世界难题,医生由于受到药学相关知识水平的限制,在开药方面必定不能顾及全部,所以需要临床药师协调。有些临床医师开出来的药物虽然大多数情况可以把患者治好,却不合理,不能达到最优化,这时候就需要临床药师运用药学专业知识寻找最佳用药治疗方案。临床药师在工作实践中,能够帮助药师摆脱机械性的发药职能从而扩充其为患者提供咨询和药物服务的能力,改善药物服务的质量,同时药师还要引导患者安全可靠地利用互联网取得健康教育和服务。例如:在深入临床工作中,临床药师了解临床科室的护士对目前新购进的氯化钾粉针存有异议,相比以前的氯化钾注射液,配置程序增加一个溶解过程,增加了护士的工作流程,也增加了出错的几率,临床药师及时将此情况向相关领导作了汇报,通过一系列方案措施,很快解决了上述问题。临床药师真正做到成为医、护、药沟通的桥梁。

自2006年以来,卫生部要求二级以上医院必须配置专职临床药师,配合医护人员为患者提供合理安全用药的服务。到临床一线去,用自己丰富的药学专业知识帮助临床医生解决临床实践用药问题,为患者的治疗服务。逐步形成以医师、药师、护士三点为中心的医疗体系[1]。

4收集药物不良反应,提高用药安全性,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是保障人民用药安全的有效措施。为保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我院临床药学室设专职人员负责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相关知识的宣传培训、信息通报反馈、报告收集整理及上报工作。临床药师每周定期深入临床收集不良反应报告,有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深入临床了解情况,收集整理,有严重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的,在规定时间内立即上报,同时将药品不良反应信息收集整理后向全院通报,提醒临床工作人员提高警惕,防范此类反应的再发生。例如:临床药师通过收集药品不良反应信息发现,我院在2013年上半年收集的不良反应报告中左氧氟沙星引起较多不良反应症状,多为一般性药物不良反应,严重不良反应情况较少见。临床药师通过查询相关资料,国家药监局曾多次通报警惕左氧氟沙星的严重不良反应,目前我院左氧氟沙星使用频率较高,虽然严重反应少见,仍需引起重视。通过深入临床实际调查,发现不良反应发生多为给药剂量不合理、超适应症给药、存在相互作用的不合理用药引起,同时不按规定输注,过快静脉滴注等等,通过详细了解以后,在新一期的药学通讯上进行详细讲解指导,分发到全院各个科室,提醒临床注意。通过收集药品不良反应,综合整理相关资料,总结经验教训,提供给临床安全合理的用药信息,提高用药安全性,起到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的作用。

5体会

随着药学服务的深入开展,临床药师在医疗服务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与临床医师一起为患者提供和设计最安全、最合理的用药方案,帮助医生合理用药,协助医生在正确的时机为患者开据正确的药物和正确的剂量的处方,避免药物间不良的相互作用,解决影响药物治疗的相关因素等方面遇到的问题,在临床合理用药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抗菌药的合理使用是大家公认的难题,临床药师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以抗菌药合理应用为切入点,参与药学服务,提高了临床抗菌药物的用药水平,延缓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另一方面也提高了药师在医院中的地位。临床药学是一门边缘学科,它把医学、药学、生物学、经济学等知识融为一体,所以临床药师必须不断学习,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使自己能够被医师、患者及社会所接受,以过硬的技术及综合素质为患者和医护人员所认可,使临床合理用药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临床医学收入情况篇2

2002年,卫生部颁布了《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正式提出了医院药学部门要建立以患者为中心的药学管理模式,开展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临床药学工作,参与临床诊断、治疗提供药学技术服务,提高医疗质量,第一次将临床药学工作纳入药学法规范畴,将药师推向了医疗用药的前沿,全国各大医院中,相继建立了专门科室形成相对独立的体系,收到了好的效果。但是,目前在一些基层医院(一、二级医院)临床药学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仍以调剂工作为主要内容。本文对基层医院临床药学工作滞后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开展临床药学工作的建议,为基层医院开展临床药学工作提供参考。

基层医院如何开展临床药学工作

临床药学工作的内容:根据现有条件,选择可行性方案开展临床药学工作,协助临床医师选药和合理用药,维护患者不受或减轻与用药有关的损害,提高临床药物治疗水平。由于条件所限,可以从基本工作入手。例如:建立药品信息库,定期出版药讯,为临床药师介绍新药品种,用途、用法、用量、不良反应及配伍变化、禁忌等,定期分析抗菌药的使用情况,及时纠正抗生素滥用问题,每个月进行处方分析,定期参与医师查房,为医生正确用药提供参考,这些都是投入小而效果明显的临床药学工作[1]。

基层医院临床药学工作存在的问题

人力资源匮乏:据调查,区县属医院药学人员中大专以上人员较少,药学人员学历情况远远低于医务人员。基层医院药剂科规模小,难以吸收到高素质人才,与目前的药学发展不相适应。

药学专业知识老化:由于长期以来重医轻药思想影响,很少安排药学人员进修学习,更新、补充、拓宽提高药学基础理论及相关学科知识。药学人员本身忙于应付收发药品等日常繁杂工作,缺乏竞争意识,自学的主动性差,只为晋级、晋升拼凑材料对临床没有实用价值,很难达到当前临床药学工作的要求[2]。

医院药学功能的移位:市场经济把药剂科推到经济利益的前沿,药品采购,创收成了第一要务,而对药学发展,人才培养、药学技术服务都重视不够,以药养医状况在基层医院仍未得到改善。

药品市场的混乱,药品回扣的泛滥,客观上阻碍了临床药师发挥作用,基层医院既想抓合理用药,又怕业务收入受到 影响,处于两难境地。

基层医疗机构临床药学工作的对策

端正态度,提高认识,坚定信心:医疗机构开展临床药学工作是落实我国药事法规的重要内容,是21世纪医院药学的发展方向。临床药学工作是为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的保证,也是提高医疗水平的因素之一。药师要带着学习的态度下临床,积极地与临床科主任、医师进行沟通,与医师一道共同担负起为患者服务的任务,通过沟通使医生了解临床药学的工作性质和工作内容[3]。

学会与患者交流:临床药学是面向患者,以患者利益为中心的实践科学,只有面对面与患者交流,才能获得第一手资料,同时患者用量的依从性,药物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都要靠临床药师去解释,说明和指导,才能达到药学服务目的。

医保用药与药物价格:现在医师除关心药物治疗效果外,也非常关心医保和药物价格。由于现在很多患者所购保险都是门诊费用不在可保范围,住院费用在可保范围内,为配合临床医师的工作,临床药师要多介绍一些药品医保分类与价格。方便医师工作的展开,又兼顾患者的利益。

注重人才的培养:①教育相结合:提高药学人员知识水平,增强临床药学意识,在全体药学人员中树立全员学习,鼓励全员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终身学习,在此基础上。以点带面,形成一支符合自己医院需求的临床药师队伍。②学习与使用相结合:基层医疗机构应按各级行政部门的要求,尽快设立临床药师工作岗位,边学习培养,边工作实践,因各医院的人力资源不同,临床药师要学会因地制宜地开创自己工作新局面,取得领导支持,学会与医护人员沟通,深入到临床一线,了解药物的应用情况,带着问题请教临床医师,通过分析总结,通过再学习重新认识问题,为临床用药实践所接受,得到医院和医护人员及患者认可。

讨 论

临床药学是现代药学与现代医学相结合的产物,是以患者为中心,用药学技术服务于临床,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经济、合理的目的,是医院的核心内容。基层医院临床药学工作要高标准、低起步,从简单到复杂,步步为营,循序渐进,用事业造就人才,用环境凝聚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用法制保证人才,逐步完善临床药师工作机制,以保证临床药师制度的顺利实施,保证临床药学工作在基层医疗机构顺利展开,提高医院合理用药水平。

参考文献

1 程廷仁.浅谈合理使用中药[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04,14(3):34.

临床医学收入情况篇3

【关键词】法医;临床;原始;资料;

【中图分类号】R919.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4-0452-02

1引言

法医学鉴定的结论在进行审判过程中往往会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法医学鉴定结果对于诉讼证据而言也是非常重要,对于案件进行定性处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然而,在实际的法医临床鉴定过程中,由于鉴定人对鉴定标准的理解程度不同、鉴定机构之间的鉴定效力不明确等情况,对法医学鉴定带来很多问题。而鉴定对象都有医疗单位检查治疗的环节,会产生诊断证明等病历资料,这将会成为法医学鉴定的依据。本文对有关法医临床原始资料应用进行分析和探索,不足之处,敬请指正。

2法医临床原始资料的应用分析

2.1医院诊断环节

在医院的每一个医疗诊断环节,都有其各自的特点,如果不对这些特点进行区分,极易导致鉴定失误的情况。众所周知,医学属于一门对未知领域进行探索的科学,而由于人体疾病较为复杂,人们对未知的认识能力还有一定的局限性,又或者是由于人们对基本训练的缺乏,基于以上情况,使得在医学诊断的环节会不可避免的出现失误的情况。具体而言,每一个鉴定对象,只要是经过住院治疗的环节,会有门诊、入院、出院的经历,在其不同时期的伤病情况也不相同,不同环节的诊断医生对同一鉴定对象的伤病描述及看法也不尽相同,大多情况会产生不同的诊断结果。如果将不同时期的临床诊断结果进行应用,把其作为法医学鉴定依据,就会产生不同的鉴定结论。因此,我们必须对此进行明确,门诊医生的诊断结果,以及入院诊断结果,这是在还未对伤病进行详细观察和检查的情况下的一个初步认识。换个角度讲,可以将其认作是不够准确的结论,因此不可作为法医鉴定的根据。只有在其住院期间,对鉴定对象的伤病进行详尽观察,利用辅助手段进行检查,然后在其手术后进行探查,最后得出准确的诊断结论,这样得出的结论才是最为准确的,因此可以应用到法医鉴定,以此作为参考。

2.2法医临床鉴定

法医进行临床鉴定环节,对于医疗诊断结果未进行鉴别就加以使用,而导致的鉴定失误的情况。具体而言,病情调查是法医临床鉴定的最重要的环节,如果是在医院的治疗环节得到的文件物证等,将其作为证据,必须有一个深入调查的核实环节,科学、客观的对结论进行检验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是将其作为可靠的侦查线索的诉讼证据。法医临床鉴定涉及许多环节,比如说案情、被害者的陈述,及其所提供的临床资料,被害者所表现的症状和体征等,这些资料之间是存在相互的有机联系,除此之外还要符合损伤修复,以及愈合的发展规律。然而,在临床法医鉴定实践过程中,许多案件所提供的相关资料和被鉴定人的陈述,以及伤后所出现的症状,以及最后的检查结果,其相互之间有冲突。主要是由于许多被鉴定人对实际情况进行夸大其词,特别是提供假病历资料,因此要求临床法医鉴定人对相关资料进行审查和辨别。如鉴定人对医疗诊断结论未进行鉴别,则会导致鉴定失误的现象。一般是由于未对鉴定对象的伤病以及发展过程进行全面了解和分析,搜集的证据中有一部分得不到收集,或是鉴定对象自述的伤病情,以及各种辅助医疗检查结果、案情以及临床医疗诊断等数据,二者若是结合在一起,必须对其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否则,将临床医疗诊断结论,直接作为法医学鉴定依据,最终将导致由于临床医生误诊而造成法医学的鉴定失误。

2.3医院之间沟通不足

一场委托鉴定过程中,涉及较多条件和因素,这是一个连贯的整体。许多复杂和特殊的案件中,涉及到许多技术问题,而且这些技术之间不是孤立存在的。一般情况下,委托人会有在上下级医院多次就诊的经历,又由于致伤因素也不尽相同,还有就是个体差异和医疗条件对此的影响,以及鉴定人的知识差异性,对鉴定标准的理解程度也不同,因此为了把握这个时机,还存在一些难度,因此得出同一损伤也会导致不同鉴定结论。针对以上情况,要求鉴定人对相关问题能准确把握,加强和医院的沟通和合作,提供相关的案件情况,在规定时间内对被鉴定对象进行伤情检验,以此能够得出科学、合理、准确的鉴定结论。

2.4鉴定资料收集程序不当以及审查不严

法医学鉴定之前,需要对鉴定对象和相关资料进行鉴别。常规的收集途径和方法,是由鉴定人和案件承办人收集,主要收集地点在医疗单位,包括医院。对委托送检案情进行全面了解,对案件发生和发展过程进行认真询问。在许多单位,甚至是由没具有法医鉴定资格的人员去办理事情,或是从鉴定对象,及其亲属,案件当事人等人的手中收集资料。然而,由于案件承办人对于相关资料的缺乏,而未能准确发现疑点,对带有证据作用的文件进行充分完好地收集,或者是由于本应掌握的书证、物证遗漏,导致无法澄清事实,证实犯罪,对犯罪嫌疑人进行查处,有可能发生错案,导致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工作的被动情况。因此,法医鉴定人在进行鉴定之前,对已经得到的病历资料进行审查,具体审查的内容包括收集索取病历资料的途径,及其搜集方法是否合理合法,相关资料是否准确可靠,原有诊断是否成立,有没有出现漏诊、误诊的现象,病历记录的书写要全面、准确、检查有无笔误。否则,鉴定就容易出现失误的情况。

3结语

总而言之,损伤的临床法医学鉴定,对诉讼双方的切身利益都有所影响。有的人甚至为了利益而铤而走险,不择手段。所以,为了得出科学合理的鉴定结论,法医鉴定人要对每一个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探讨,对相关材料进行认真审查,对其进行分析,以辨别出真伪。

参考文献

[1]王纳新.脑震荡的法医临床鉴定之我见[J].成功(教育).2007(12)

[2]孙超.同一认定理论的时空效能[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3)

[3]罗亮.公安院校手枪射击教学改革分析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32)

[4]王婧.盗窃自行车犯罪特点及预防对策[J].西安社会科学.2011(02)

[5]唐正国.患者至上暖人心――记福建省军区门诊部[J].就业与保障.2006(04)

临床医学收入情况篇4

1调查结果

1.1临床药学开展状况和临床药学人员情况大多数医院都对临床药学工作比较重视和支持,42家医院都开展临床药学,但60%左右都是近5年才开始的,具体开展的项目情况见表1,在临床开展的科室主要有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普外科、iCU等.178名临床药师中有约77%从事临床药学工作不到5年,并且这些临床药师绝大多数为本科学历(约占60%),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不到30%且尚有6%左右为大专以下学历.

1.2临床药学学生应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被调查的的临床药师普遍认为临床药学学生应该综合掌握药学、医学等多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具体情况见图1.其中临床常用治疗药物的用药信息方面,超过90%的临床药师认为应该掌握这些药物的药理作用、适应症、用法用量、注意事项、药物动力学信息、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或配伍禁忌等.当然,除了这几项外,与医护人员及患者沟通的技巧、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等也都是临床药学学生应具备的.因此,临床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不仅仅要涵盖一些其他的药学与医学课程,临床药物治疗学、临床药学实践、治疗药物监测、药物不良反应、案例分析、临床药品评价与药物警戒等临床药学专业课程也是非常必要设置,以增强临床药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1.3临床药学学生的临床实践对于临床药学学生的临床药学实践,34%被调查的临床药师认为实践时间应设为1年,58%认为最好能长达2年;另外,88%的临床药师认为临床药学学生很有必要在进入临床实践阶段前,利用每年寒暑假时间到医院或药店进行短期实习;67%的临床药师认为临床药学生在实践阶段应先轮转各科再定一个科集中培养.根据调查情况可知,要培养出能满足临床实际需求的临床药学学生,临床药学实践基地的筛选非常重要,应该具备以下条件:①有专职临床药师;②有至少1名2年以上临床实践经验的临床药师;③有基本的能检索药学信息的工具,如计算机、药学信息系统等;④至少有开展药学监护活动;⑤临床药师参与临床治疗的过程中,能针对患者用药问题提出建议;⑥同意接收临床药学实习生.综合这些标准,对我们回收的调查问卷进行综合评价,统计出42家医院中有32家可以作为临床药学实践基地.

1.4临床药师对临床药学教育的其他建议在调查问卷中,许多临床药师对临床药学教育还提出了一些其他建议,归纳起来主要有七个方面:①改变原来偏化学的教育模式,加强临床医学知识的教育,这样同时具备医学知识和药学知识才能和医师一起平等讨论问题,从而真正参与临床用药工作;②重视临床实践,精心为临床药学生选择临床实习基地,并设计良好的实习计划,临床药学实践最好分为见习、实习、驻院等阶段进行,这样才能为临床输送符合要求的、具有较强实际工作能力的临床药学人才;③保证到临床实习的时间至少1年,最好设置6~8年制本硕连读的临床药学专业,因为临床药学是一门综合型和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只有能综合应用药学和医学至少于临床实际的学生才能成为合格的临床药师,而要满足这一点,4~5年的学习是不够的,培养出来的学生并不能独立工作;④要培养学生与患者、医护人员的沟通能力,临床药师主要就是为患者以及医护人员服务,为他们提供药学监护和用药信息的,因此只有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关系、用心沟通,才能真正起到参与临床药物治疗的作用;⑤注重以临床实践或临床案例分析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提高早期接触专业、临床实践、临床演习和案例分析的机会,使学生能尽早把握临床药学的真实内涵与研究内容,以帮助学生有目的性地学习;⑥临床药学教育要紧跟医院药学的发展,并与国际药学教育接轨,医院药学特别是临床药学正处在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其研究内容也在不断丰富,这就需要临床药学教育也不断丰富其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跟上医院药学的时代步伐,培养具备新时代临床药师必备职业素质和技能的临床药学人才.

临床医学收入情况篇5

【关键词】临床;药师;合理用药;药物

【中图分类号】R36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6-0385-02

1临床药师的工作特点

临床药师是医疗服务团队的重要角色,也是促进合理用药工作必不可少的角色。从定义上讲,他是具备系统药学专业知识,具有一定的临床医学、医疗文书、药物治疗学和相关专业知识与技能,能直接参与临床用药,发现、解决、预防潜在的或实际存在的用药问题,保障患者药物治疗安全、有效、经济的药学专业人才。

药学监护是医院开展医疗防治工作中的重要环节,而药师是则是实施药学服务的主题。药师参与药学监护,并深入临床,参与合理用药,其主要的工作内容是:参与临床、治疗药物监测、药物信息咨询。临床药师的中心任务是保证病人用药的合理,安全和有效。药师参与临床,将使药师直接与病人建立联系,直接参与制定药物治疗方案,这是药师职能的一个根本性转变,意味着要使要承担起对病人治疗全过程用药的监护职责。每个医院都应重视合理用药、安全用药,使医师、药师、患者之间形成一个互联的循环体系,最终确立一套最符合患者治疗方案,即治疗方案个体化,尽量避免药品不良反应及药源性疾病的危害。

2临床药师在合理用药中所发挥的作用

2.1参与临床用药:临床药师的主要职责是深入临床,参与临床查房及药物治疗,加强医嘱用药监督。临床药师深入临床主要是通过参加交班、查房、会诊、病历分析讨论等专业活动,以便于了解患者病情,全面了解疾病的特点,了解医生的用药思路并参与重点患者药物治疗。并通过阅读病历,书写典型病例药历查阅服药与治疗用药医嘱记录,对医生的用药方案进行评价,对不合理用药给予指出和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此外,药师要进行专科用药调查分析,收集与反馈有关药物信息,学习和了解专科疾病的特点与用药规律,并协助处置专科的合理用药工作,与医生讨论药物治疗方案,监测药物治疗过程和效果,避免药物不良反应和不良相互作用。

2.2收集药物信息,提供药学指导:临床药师平时应该注意收集、整理最新医学及药学信息,编制医院基本药物目录和处方集。临床药师通过各种途径获取药物的最新动态,药物治疗中最新成果以及那些最适合临床需要的信息,并对搜集到的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定期通过专题讲座向临床医生、护士进行介绍。另外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通过参考国家基本药物和国家处方集,并根据临床应用情况进行定期补充和修改,为临床治疗选择所需药品,为医师及药师制定合理用药方案提供依据,使临床用药更趋合理化。此外,对病人采取直接服务,包括用药教育、临床治疗会诊等。

2.3参与药学监测和报告制度:临床药师要参与药学监测,坚持报告制度。临床药师参与患者用药情况监测,根据病人的疾病种类、性质、发病时间、以往用药史、有无药物过敏等情况,选择安全有效的药物、适当的剂型、给药途径和给药方法。监测患者用药的依从性,对一些重点药物和重点患者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并根据测定结果随时调整用药剂量或用药间隔,观察患者用药后药效及不良反应。设计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为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由于我国不合理用药较多,导致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率高且严重,故应坚持监测报告制度,反馈合理用药即安全、有效、经济的用药。

2.4对医院的用药情况进行监管:临床药师必须积极参与完善医院的合理用药,并起到一定的监管作用,负责医院药物的合理应用和临床用药监督管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减少不合理用药情况的发生。应按照国家及卫生部关于临床合理用药的规章制度,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参与制定医院用药的管理方法和具体措施,如:医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规范,处方合理用药评价办法,不合理用药责任追究制度,药品使用动态监测制度,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等,并参与检查和监督。此外,临床药师参与组织合理用药知识培训和考核,并指出存在的问题,使医务人员掌握合理用药的原则和知识及时了解最新的用药进展和要求,培养合理用药的意识。

3临床药师如何进一步促进合理用药

3.1通过再学习,提升用药水平:由于药师在医院工作中长期从事药品的调剂、制剂及药品的质量控制,临床诊断方面的知识相对比较缺乏。因此,在不断巩固本专业知识的同时需加强补充临床知识的学习,以适应直接面对患者的药学服务需要。同时,随着医药事业发展的趋势,临床药师要正确把握专业发展的方向,重新调整认识,将其工作职责、工作重点转向临床。为了进一步提升用药的专业化水平,医院药师在全面了解药学基础知识的前提下,熟悉某医疗专科的诊疗内容及实践方法,掌握并擅长该临床专科药物的理论基础、发展动态及应用实践,熟练地运用临床药学的工作方法为该专科医师及病人提供药物应用指导、监督、咨询及宣传等药学服务,从而保证病人用药的安全、有效、合理与经济。

3.2做好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合理用药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对药物不良反应进行报告。由于医护人员工作繁忙,对不良反应呈报工作也不够重视,导致很多不良反应漏报情况,质量也有待提高。临床药师药学知识比较全面,对药物不良反应的认识程度较医护人员高,也有时间去观察、记录不良反应。在临床药师的参与下,药物不良反应呈报工作会有很大提高。

3.3注意药患沟通与药医沟通:临床药师在工作中要注重与患者沟通,让患者信任,同时给患者有用的药物信息,并注意用药的注意事项,出现什么情况时要及时告知医护人员。临床药师要积极主动多与医师交流,并提供有用的药学知识,携手共同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常见不合理用药的主要形式有:无明确指征、违反禁忌症与慎用症、疗程过长或过短、剂量过大或不足、剂型不适当等。其中选药不当、用药品种过多、配伍错误最为突出。药师在病人诊疗过程中根据用药情况及时提醒医师和病人,进行药品治疗效果评价,减少不良反应,推动合理用药。

参考文献

[1]孙志强.合理用药策略是药学监护的良好开端[J].中国卫生资源,2007,10(6)

[2]王利红.临床药师如何参与临床合理用药[J].中国医药指南,2009,7(8)

临床医学收入情况篇6

关键词:经济效益分析;边际贡献;经济建设

在我国,随着医疗体制的不断改革,医院越来越重视经济效益分析,积极构建符合医院自身情况的经济效益分析体系,完善机制,提升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环境下,使医院能够可持续健康发展。

一、加强医院经济效益分析的必要性与意义

(一)医疗市场需求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医疗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如何降低医疗成本、增强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是医院管理者面临的重大问题。所以构建适合医院自身发展的经济效益分析体系对提高医院经济效益,降低医院经营成本将会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行业管理需求

为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对医院的监督管理,卫生行政部门定期对医院进行评审,构建医院经济效益的科学分析体系也是三甲复审的要求之一。

(三)医院管理需求

临床科室是医院实现功能的最基本单元,是医院宗旨、使命的最具体体现者,是医院工作方针、领导管理意图的最直接实践者,是医院面向社会服务最直接的窗口,临床科室的运营管理是医院生存与发展的关键点。然而,各临床科室的经营管理决策仍需要经济指标的数据支持,因此,积极构建符合医院自身情况的经济效益分析体系意义重大。

二、构建医院经济效益分析体系

(一)构建经济指标

经济效益是以尽量少的劳动耗费取得尽量多的经营成果,或者以同等的劳动耗费取得更多的经营成果。医院经济效益分析的第一步是,在现有基础上构建能够反映医院运营成果的主要指标,主要经济指标为:科室总收入,人均收入,科室总支出,收支结余率,药品比重,门诊工作量,实际占用床日数,平均住院日,病床使用率,科室医疗人员日人均床日数和护理人员日人均床日数等。

(二)构建科学的经济效益分析体系

医院经济效益分析在构建的经济指标基础上构建临床科室收入分析体系、支出分析体系和结余分析体系等。

1.构建临床科室的收入分析体系。科室的收入主要分为医疗收入和药品收入。

(1)医疗收入增减情况分析

医疗收入包括检查收入、治疗收入、床位收入以及其他收入等。计算检查收入占医疗收入的比例,减少病人不必要的检查;外科科室需要分析手术收入占医疗收入的比例,缩短病人的术前住院天数,提高手术收入比例。

(2)药品收入增减情况分析

医院药品收入分为西药、中成药和中草药药品收入。首先,从医院整体角度分析药品收入占业务总收入的比例。随着药品招标制度的推行和医疗收费制度的改革,药品收入比例应呈下降趋势。其次,针对不同专业分析各类药品占药品收入的比例,如中医科中成药、中草药的收入比例要高。再次,根据新形势的需要,不断增加分析内容,规范药品品种的构成,合理使用药品。如分析药品收入中抗生素的应用比例,进口药品与国产药品的比例,努力降低药品费用,减轻患者负担。

(3)其他经济效益指标的分析

医院收入的增减变化分析也要对门诊工作量、病人实际占用床日数、平均住院日、病床使用率等经济效益指标进行具体的分析,并结合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等情况,考虑科室设备配置情况及其他相关因素,综合分析科室收入的增减原因,提出建议和改革方案。如表1。

2.构建临床科室的支出分析体系。科室的支出项目主要有人员费用支出、卫生耗材支出、固定资产折旧、其他公共费用支出等。按性质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为了达到医院控制成本的目的,根据科室上年度科室固定成本、变动成本的消耗比例情况,制定科室合适的变动成本占收入的比例,分析变动成本率的增减变化,查找原因,达到控制成本消耗的目的。

(1)人员费用支出增减情况分析。随着医院规模的不断扩大,科室也在不断地储备医疗和护理人员,各临床科室的人员费用支出在科室总支出中占了不小的比例,因此合理储备人才,减少科室的人员支出是很有必要的。通过科室医疗人员日人均服务床日数和护理人员日人均服务床日数等数据来说明其合理性,以达到合理调配人力资源的目的。其次,仍需控制行政后勤人数,控制间接成本费用,达到资源的有效合理利用。

(2)药品费用增减情况分析。随着国家对医院药品收入的控制,各科室应逐步降低药品费用,控制药品费用比例,调整支出结构。

(3)卫生耗材增减情况分析。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提高,高新技术的开展导致了卫生耗材的大幅使用。因此支出分析应将卫生耗材分为一般卫生耗材和特殊卫生耗材,着重分析特殊卫生耗材的增减变化情况,努力控制一般卫生耗材的使用比例和特殊卫生耗材的合理使用。

(4)固定资产折旧情况分析。固定资产折旧主要是加强设备折旧费用的控制,促进科室加强设备管理,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益。

(5)其他公共费用支出的分析。科室的其他公共费用支出主要有水电暖费用、维修费、洗涤费用等,医院的每个科室、每一个员工都应该自觉节约用电用水,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各临床科室要严格控制不必要的支出,增加医院的利润空间。如表2。

3.构建临床科室结余分析体系。根据临床科室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分析临床科室结余情况。

(1)科室全成本情况分析。根据各科室的支出情况,分析科室支出结构,主要分析支出结构占比较大的支出及增幅较大的支出,及时发现问题,节约支出。计算每个科室的结余及结余率,与全院当月及本科室上月比较,使各个科室了解本科室在全院的排名及增减幅度,有利于各科室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科室效率。

(2)科室边际贡献分析。边际贡献是指收入减去变动成本后的余额,边际贡献率是指边际贡献在收入中所占的百分比,它反映产品给单位做出贡献的能力。根据各科室的收入、支出,计算各科室的实际日均门诊量、单位诊次变动成本、单位诊次变动成本、单位诊次边际贡献、日均门诊保本工作量,根据实际日均门诊量与日均门诊保本工作量,分析科室的门诊工作量是否合理,及时作出有效的调整;计算各科室的实际日均住院工作量、实际日均占用床日数、单位床日变动成本、床日单位边际贡献、日均住院保本工作量,根据实际日均住院工作量与日均住院保本工作量,分析各科室的住院工作量是否保本,盈利情况如何,帮助各科室减少成本,提高住院收益率。利用科室边际贡献分析,合理调整门诊、住院工作量结构,有效调整科室结构,实现科室收益最大化。如表3。

三、经济效益分析的预期成果

科室为单位,以收入分析体系、支出分析体系、结余分析系统的的数据为依托,对各临床科室收入、支出及结余进行盈利、亏损分析及增加、减少分析,进行成本、效益按月、按季度分析,并对4个维度进行动态管理,使每位科主任了解本科室的经营状况,包括数额大小、发展趋势、在医院的位置,用坐标区位图标示,及时发现不足,采取措施,提高经济效益。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医院逐步市场公开化,如何加强医院经济效益分析,完善医院经济建设对于医院长久持续健康发展越来越重要。通过对医院各科室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构建一个符合医院自身发展的经济效益分析体系,能够真正达到控制科室成本,实现优质、高效、低耗的目的,保证投入产生效益,达到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王宝军.对综合性医院经济效益审计的思考和实践[J].审计园地,2014(04).

[2]金家鑫.医院经济效益与经营管理探析[J].中国科技,2014(06).

[3]于传云.浅析医院经济管理与效益[J].商业经济,2012(12).

[4]杨志贤.医院财务监督体系构建与运行分析[J].财会经济,2013(01).

临床医学收入情况篇7

1高校附属医院教学质量问题的原因

(1)学校与附属医院存在衔接问题。高等医学院校在教学政策制定中,有“一刀切”的现象。学校没有认真考察附属医院的实际状况,缺乏与临床一线教师的交流,通常采取“自上而下”的政策制定法,采用压制的方法来管理附属医院的教学行为。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分析,需要了解每个教员的心理需求,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附属医院与学校不同,虽然都有教育育人的目标,但附属医院同时还有医疗的任务,在安排教学任务时,学校往往没有考虑附属医院教学的特殊性,使得临床医生在承担教学任务时有所不满,直接影响教学质量。二是学校对于附属医院的教学方法鲜有探究,临床教学方法与一般的理论授课教学方法有所不同,学校应该成立一定的教学方法研究队伍,在要求附属医院执行任务时,采取适合的方法,而不是要求一定要与其他课程的教学方法一致。

(2)医院对于临床教学的重视程度较低,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首要因素。大部分的医院会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医疗事业建设方面,因为一般的医院和教学医院有所区别,承担的是救死扶伤的任务,没有教学活动。就算是教学医院或者附属医院,由于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医疗,其对于教学的重视程度也比较低。在政府资金投入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医院为了谋求发展,往往将注意力集中在如何提高经济效益方面,努力加强医疗设施建设,不断引进高端远医疗器械。部分医院领导对于教学与医院长远发展认识不足,只注重眼前利益,也是导致医院对于临床教学重视不足的原因。

(3)临床教师队伍质量令人堪忧。一是临床教师大都毕业于医学院校,没有接受过教育方法方面的陪训。在岗后,由于医疗任务重,也缺乏教学方面的继续教育。很多教师是由于医院人手不足,半路出家,身兼双职。一些老师虽然具备教师资格证,但真正的教学经验甚少。在这种情况下,教学质量受到影响。更值得一提的是,目前附属医院接收的实习生、全日制学生、进修生等学生的人数不断上升,而临床教师数量不足,师生比愈加不合理。二是部分临床教师教学积极性不高。附院医院医疗任务重,身兼双职的教师们往往精力不足。在其主要收入与评级与医疗业务挂钩时,不得不将重心放置于医疗上面,更不愿意从事全脱产教学。三是临床教师教学方式落后。教学质量与教学方法息息相关,很多临床教师本来就很少有机会接受正规教育学方法培训,又疲于探所新的教学方法,也没有对教学进行深入研究,虽然具备较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但是不能让学生良好吸收,或者接受过程缓慢。

(4)教学管理人员严重缺乏。一般的附属医院为做教学,都设有教学管理机构。但是机构人员大都是医疗与行政兼职人员,缺乏教育学和管理学背景。很难了解最新教学理念、做好顶层设计,削弱医教协同,影响机构运转,所做的工作都是按照相应的程序来做,无创新理念,并且综合素质较为低下,在待人接物方面有待改进。并且,大部分管理人员的学历较低,很多是从护理岗上退下,担任行政工作。目前的医学生都是本科以上学历,管理人员学历低无法与学生沟通。相应的计算机、外语、公文写作能力不足。

2提高医学高等院校附属医院教学质量的对策建议

2.1加强医学院校对于临床学院的重视程度

医学生在医学院接受最基础的医学知识培养,而临床学院则是实现理论转化为实践的关键场所,两者缺一不可。因此,在提高临床医学院教学质量方面,医学院的支持必不可少。

2.1.1加强医学院校对临床学院的教学管理建设

学校在制定教学政策时,一定听取临床一线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取与其他课程不一样的政策,同时,成立临床医学院教学方法研究部门,培养临床教育科研与管理人员,深入临床教学一线,注重挖掘创新的临床教学方法,以最小的人力物力,创造出最好的教学效果。另外,在临床教学管理建设中,要特别重视对于临床一线教师的人文关怀,提升教师的归属感。由于目前在医学院校中,对于临床学院教学建设方面的投入支出相对较少,导致从事临床教学工作的教师普遍任务繁重,并且收入水平不高,教师积极性较差,医学院校应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同时,加大对教学建设工作的财务支出比例,用于更新教学仪器设备、改善教学环境,为教师教学改革方案以及科研项目提供稳定的支持和保障,保持教学和医疗的均衡发展。

2.1.2加大对临床教学管理人员的管理建设水平

一是严格根据实际工作量,引进优秀教学管理类人才,同时,加强对教学管理类人才的医疗知识的培训。使其既精通管理、教育知识,又有一定医疗常识。二是重视对此类管理人员的激励。制定与其他医院行政类管理人员不一样的人事制度,在实际工作中既考量平时的工作量,又要考核其教学与科研水平。三是注重提升教学管理人员的科研水平,及时总结临床教学方式方法,创新教学方法。医院与学校应为其设立一定的科研环境,提供科研经费。四是让管理人员参与一定的教学,提升自我教学能力。这样培养出的管理人员具有较高的学历水平,扎实的教育学理论基础,同时锻炼了管理能力与教学能力,另外,还有一定科研水平与医疗常识。

2.2提高临床一线教学人员的教学建设水平

一是使临床教师逐渐朝“双师型”人才跨进。临床教师除了掌握过硬的教学理论知识以外,还要熟悉各种医疗卫生制度和医疗法规,拥有高尚的医德医风,这就是所谓的“双师型”人才。因此,我们必须加强临床教师教育理论和思想品德方面的学习,通过开设教育心理学、教育学、教学方法等专题讲座,来培养临床教师的医德医风。二是加强对临床教师的教师资格的严格把关,对其学历、职称、教学技能、专业基础能力进行严格审查,同时,组织人员定期地对各位教师的教学水平进行复审。医师在取得教师资格之前,要经过科室推荐,并通过教学试讲、集体备课、专家面试等方面的考验。这有利于教师日后的教学和科研能力同时提升。三是定期举行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培训,邀请国内外教学经验丰富的名师来医院开展弱势学科的临床教学示范,也可以在本院建立一支内部培训队伍,最大限度地加强临床教师的教学技能水平。四是通过举办学术交流活动,定期组织临床教师到其它院校进行教学方面的交流,参加教学观摩,不断更新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扩大教师的知识面,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示范作用。

临床医学收入情况篇8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重庆医科大学临床专业一系、二系、三系现有各年级学生,采取整体抽样调查方式,抽取600人发放问卷,回收有效问卷554份,有效回收率为92.3%。

1.2方法

问卷抽查法。问卷共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客观选择题,共10题,旨在了解被调查者法律基础知识水平;第二部分为认知程度调查,共3题,分别是“医患关系中医务人员权利及义务了解程度”、“执业过程中涉及法律问题认知情况”和“对医疗纠纷中合法行为了解程度”。根据1~10题检测结果将学生分为a、B两组,正确率高于60%分为a组(答对6题及以上),该组呈现“医学法律基础知识相对较强”;正确率低于40%的分为B组(答对4题以下),该组呈现“医学法律基础知识相对较弱”。1~10题内容摘自“执业医师法律法规考试”相关题目,内容涉及“医疗事故处理”、“执业医师行为”、“追究医疗刑事责任机关”、“《母婴保护法》知识”、“献血法立法目的”、“医疗机构临床用血规定”、“甲类传染病疑似病人报告时间”、“违犯《医师法》承担责任”、“《医疗事故处理办法》内容”、“患者权利”和“确立脑死亡意义”。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aS9.1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法,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医学生的法律知识掌握情况

在554份调查问卷中,关于医学法律理论检测题目中正确率超过60%的可视为“医学法律基础知识相对较强”,共计205人(37.0%),该类问卷分为a组;正确率低于60%的为“医学法律基础知识相对较弱”类,有349人(63.0%),该类问卷归为B组。

2.2对医患关系中医务人员权利及义务了解程度

在554份收回的调查问卷中,对医患关系中医务人员权利及义务见表1。kruskal-wallis检验,a、B两组医学生医患关系中医务人员权利及义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5.8271,p<0.01)。被调查医学生“医学法律基础知识相对较强”组较“医学法律基础知识相对较弱”组对医患关系中医务人员权利及义务更明确。

2.3对执业过程中涉及法律问题认知情况

医学生对执业过程中所涉及法律问题的认知情况调查结果见表2。kruskal-wallis检验,a、B两组医学生职业过程中涉及法律问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1.4868,p<0.01)。“医学法律基础知识相对较强”组较“医学法律基础知识相对较弱”组的医学生对执业过程中涉及法律问题更清楚。

2.4对医疗纠纷中合法行为了解程度

关于医疗纠纷中合法性为了解情况。kruskal-wallis检验,a、B两组医学生“医疗纠纷中合法行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2.7097,p<0.01)。“医学法律基础知识相对较强”组较“医学法律基础知识相对较弱”组对医疗纠纷中合法行为认识更为清楚。

3讨论

3.1强化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法律意识教育的必要性

首先,加强法律意识教育,有利于应对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法律素养偏低的状况。当前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情况堪忧,本课题问卷结果呈现,在554份返回的有效问卷中,有205人(37.0%)属于“医学法律基础知识相对较强”,349人(63.0%)医学法律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如此情况不加以调整,可以预见,后者在未来的医疗卫生事业工作中将会面临巨大法律困扰。无独有偶,一项关于2014年某医科院校《医学生法律素养的调查报告》显示,68.7%被调查者属于“法律知识薄弱”,24.2%被调查者呈现“对法律知识初步掌握”,只有7.1%的医学生对法律知识达到掌握程度,这一结果较欧美发达国家相去甚远。伴随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法律素养必成为当代社会人的必备素质之一,医疗从业者的法律素养也将是其开展工作的必备素质之一,必须强化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法律意识教育。其次,强化法律意识教育,是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绝大多数毕业后将投身医疗卫生事业,执业过程中不免会遇到涉法问题,良好的法律意识和较高的法律素养是其日后开展工作的必要能力。本课题调查结果显示,医学法律基础知识较好的同学在关于“医患关系中医务人员权利及义务”、“执业过程中涉及法律的问题”和“医疗纠纷中合法行为”等问题的认知程度上都显著好于另一组学生,在全面提高学生临床综合能力基础上增强其法律意识,有利于医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

3.2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法律意识教育的途径

临床医学收入情况篇9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临床用血包括使用全血和成份血。

医疗机构不得使用原料血浆,除批准的科研项目外,不得直接使用脐带血。

第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对所辖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的监督管理。

第四条医疗机构临床用血应当遵照合理、科学的原则,制定用血计划,不得浪费和滥用血液。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血站供给。医疗机构开展的患者自身储血、自体输血除外。

第五条医疗机构应当设立由医院领导、业务主管部门及相关科室负责人组成的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负责临床用血的规范管理和技术指导,开展临床合理用血、科学用血的教育和培训。

第六条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设立输血科(血库),在本院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领导下,负责本单位临床用血的计划申报,储存血液,对本单位临床用血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并参与临床有关疾病的诊断、治疗与科研。

第七条医疗机构要指定医务人员负责血液的收领、发放工作,要认真核查血袋包装,核查内容如下:

(一)血站的名称及其许可证号;

(二)献血者的姓名(或条形码)、血型;

(三)血液品种;

(四)采血日期及时期;

(五)有效期及时间;

(六)血袋编号(或条形码);

(七)储存条件。

血液包装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和要求应拒领拒收。

第八条医疗机构对验收合格的血液,应当认真作好入库登记,按不同品种、血型、规格和采血日期(或有效期),分别存放于专用冷藏设施内储存。经办人要签名和签署入库时间。

禁止接受不合格血液入库。

第九条医疗机构的储血设施应当保证完好,全血、红细胞、代浆血冷藏温度应当控制在2-6℃,血小板应当控制在20-24℃(6小时内输注),储血保管人员应当作好血液冷藏温度的24小时监测记录。储血环境应当符合卫生学标准。

第十条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应当严格执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由卫生部门另行制定。

第十一条凡患者血红蛋白低于100g/L和血球压积低于30%的属输血适应症。患者病情需要输血治疗时,经治医师应当根据医院规定履行申报手续,由上级医师核准签字后报输血科(血库)。

临床输血一次用血、备血量超过2000毫升时要履行报批手续,需经输血科(血库)医师会诊,由科室主任签名后报医务处(科)批准(急诊用血除外)。

急诊用血事后应当按照以上要求补办手续。

第十二条经治工程师给患者实行输血治疗前,应当向患者或其家属告之输血目的、可能发生的输血反应和经血液途径感染疾病的可能性,由医患双方共同签署用血志愿书或输血治疗同意书。

第十三条医疗机构的临床科室应当有专人持配血单(卡)领取临床用血。领血时,按本办法第七条规定认真核查,不符合要求的应当拒绝领用。

输血科(血库)发血时,应当认真检查领血单(卡)的填写项目,合格后方可发血。未按第十一条规定办理申报手续的不得发血。

第十四条医疗机构临床科室的医务人员给患者输血前,应当认真检查血袋标签记录,经核对血型、品种、规格及采时间(有效期)无误后,方可进行输血治疗,并将输血情况详细记入病历。

第十五条对平诊患者和择期手术患者,经治医师应当动员患者自身储血、自体输血,或者动员患者亲友献血。

医疗机构要把上述工作情况作为评价医生个人工作业绩的重要考核内容。

自身储血、自体输血由在治医疗机构采集血液。

患者亲友献血,由血站采集血液和初、复检,并负责调配合格血液。

第十六条医疗机构应针对医疗实际需要积极推行血液成份输血。医疗机构临床成份输血比例,应当达到卫生部规定的要求。

第十七条医疗机构临床所需成份血品种,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血站负责制备和供给。

第十八条医疗机构科研用血由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审批。

第十九条医疗机构因应急用血需要临时采集血液的,必须符合以下情况:

(一)边远地区的医疗机构和所在地无血站(或中心血库);

(二)危及病人生命,急需输血,而其他医疗措施所不能替代;

(三)具备交叉配血及快速诊断方法检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丙型肝炎病毒抗体、艾滋病病毒抗体的条件。

医疗机构应当在临时采集血液后十日内将情况报告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

第二十条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的医学文书资料随病历保存,临床用血的医学文书种类和格式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制定。

临床医学收入情况篇10

[关键词]2型糖尿病;临床路径管理;遵医行为;血糖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4062(2017)01(a)-0139-03

糖尿病属于终身代谢性疾病的一种,患病时间较长,且并发症较高,患者发病时,全身的各个系统以及器官均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威胁。近年来,糖尿病患病率在不断的攀升,对社会发展进步已经造成严重阻碍,糖尿病的防治以及护理受到了全国范围内的关注,为了有效降低糖尿病病残率,需要给予糖尿病患者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临床护理路径管理措施在2型糖尿病疾病的护理效果较好,患者的血糖水平得到了控制,遵医嘱行为增加,且护理后预后性较好。该文选择该院在2013年1月―2015年1月间收治的10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主体,旨在探究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后,患者的遵医嘱行为以及血糖变化情况,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在2013年1月―2015年1月间收治的10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主体。其中男性57例,女性43例;年龄46~78岁,平均(49.5±2.68)岁。100例患者均符合临床糖尿病的具体诊断标准。

1.2方法

将患者分为两组,即实验组及对照组,依据患者实际情况,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相应护理。实验组基于对照组,给予临床护理路径管理。

1.2.1常规健康教育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实施健康教育。即在患者入院时,护理人员向患者发放疾病知识宣传资料,进行健康教育,在患者向护理人员提出疑问时,护理人员予以解答。

1.2.2临床路径健康教育研究组患者采用临床路径法实施健康教育。具体方法如下:①入院第1天的健康教育内容包括:常规即专科检查的目的、注意事项,胰岛素释放实验、糖耐量实验、24h尿蛋白定量、周围血管及眼底病变检查、饮食原则。第2~7天:告知常规检查结果及意义,糖尿病基础知识,糖尿病治疗方法:适当运动、服用降糖药、科学饮食、胰岛素等治疗,为患者示范如何使用胰岛素笔,以实现血糖的自我监测等,讲解该病症的糖尿病足、糖尿病肾病等并发症的发病原因和科学防治方法,并给予特殊指导,使其全面了解病情知识,具备基本的防治意识。出院前:复诊指导,出院评价。②在患者入院时,责任护士首先要对患者的家庭情况,受教育情况,糖尿病知识了解情况,疾病自我管理状态等进行评估,再根据评估结果填写健康教育路径表,针对个别选项给予个性化讲解和教育,将表格张贴或悬挂于明显位置。③对于路径表中的各个分项,责任护士应进行一对一教育,若患者对某项内容不够明确,应进行多次讲解。在临床护理路径执行过程中,若可实现预期目标,则需对该项护理内容进行明确标记,表示该项内容已完成。若无法实现预期目标,应根据具体情况,和相关人员及时沟通,共同决定解决措施,且记录详细、完整。当措施不符合临床实际时,可推出新路径。临床路径表的收回时间为患者出院以后,且应保存在患者病历中,以便日后查找。④每周责任护士电话随访、记录糖尿病患者μ悄虿≈识的知晓程度及遵医程度;记录糖尿病患者的Bp、2hpBG、FpG、Hba1c,并进行分析与指导。⑤每月由科室的主治医师与责任护士入户随访,为患者做详细的体格检查,了解患者的饮食与运动。并协助患者入院复查,详细记录患者的各项检查指标。

1.3统计方法

通过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行t检验,p

2结果

2.1临床护理路径管理患者遵医嘱情况比较

临床护理路径管理患者遵医嘱情况比较,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对比两组的Bmi和Bp

入院时,对比两组的Bmi和Bp,差异无统计学意(p>0.05),随访6个月后,实验组的Bmi和Bp情况较入院时好转,且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对比血脂指标的变化情况

入院时,对比两组的tG(甘油三酯)和tC(血清总胆固醇)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后,实验组的tG和tC改善情况好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4对比血糖生化指标

入院时,对比两组的血糖生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后,实验组的血糖生化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临床护理路径贯穿于患者的整个住院过程,具体指医疗专家按照某种特定疾病或是特定手术方法,科学制定出可行性强、临床效果显著的护理模式。临床护理路径按照患者的治疗结果评价其个体差异,可防止护理实施中出现相同错误,最终达到减少医疗成本、增强医疗质量的护理目的[1]。

制定临床护理路径管理,从患者的入院、出院的治疗及护理采取跟踪方式,实现了患者入院、出院健康管理的全过程。临床护理路径得以广泛应用,主要原因是其可作为当前护理工作的标准化模式,其护理目标是发挥护理人员的自主协调能力,使每个护理细节均符合临床护理路径要求和内容[2]。进而实现护理工作的计划性与目的性,以改善医、护、患三者关系,保证从治疗到护理的完整化和连续性,最终规范护理行为,确保护理效果,并提高护理质量与护理满意度[3]。该护理模式强调护理个性化,可以根据患者间的个体差异进行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改善心理状态[4]。实践证明,常规药物治疗+临床路径管理能够显著提高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有助于该病患者尽快康复。此外,其可以改善该病患者的血压、血糖以及血脂水平,进而提高治疗预后性[5]。

[参考文献]

[1]nationalDiabetesDataGroup.Classificationanddiagnosisofdiabetesmellitusandothercategoriesofglucoseintolerance[J].Diabetes,2009(12):1039-1042.

[2]eaSims,pmCatalano.ReportoftheexpertCommitteeontheDiagnosisandClassificationofDiabetesmellitus[J].DiabetesCare,1998,21(3):467-468.

[3]张丽丽,董建群.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研究进展[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0,18(2):207-209.

[4]孙丹丹,江有琴,陈艳.临床护理路径在胰岛素注射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J].海军医学杂志,2012,3(33):205-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