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思维导图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6:37:41

会计思维导图篇1

(一)运用思维导图意义

1.课堂教学中的困惑目前,在高职课堂上会计电算化教学主要采用教师讲解演示、学生实训操作的传统教学模式,即“教师讲授—教学演示—指导实训—自主实训”四个阶段循环开展教学。课堂教学在进行前两个阶段时,学生呈现的是没有头绪,一步没跟上,步步跟不上,导致学生学习态度消极。到了指导实训,自主实训的阶段,因学生前面没有认真领会操作流程,导致在实训过程中遇到很多很多麻烦,提的问题是五花八门,老师手忙脚乱,一个简单的问题要重复回答很多遍,成了典型的“救火队员”,一些操作环节总有学生反复出错,同时还经常出现非法操作、系统错误、死机等问题。导致最终的教学结果是,教室在课堂练习时反复纠正错误,学生仍学的不明不白,教学效率低。在会计从业资格实行无纸化考试后,针对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中的会计电算化内容,很多院校针对考试实务题范围展开题海战术,让学生对题库中的实训题只停留在机械地做题上,知其然而非知其所以然。认真的学生通过努力记忆最终也能通过会计从业资格会计电算化科目考试,但学生在实习岗位上反映出来的问题诸多,学过考过就丢过,原来学的知识无法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实务操作很难进行下去,工作效率极低。2.实行思维导图的意义会计电算化课是作为会计专业的重点专业课,涉及知识面广、与实践结合密切、技能操作性能强,思维导图能将会计电算化的核算流程形象直观的通过学生的视觉思维反映到大脑皮层,增强短期记忆能力,整理杂乱内容、理清思路,增进理解、便于记忆,通过后期手工操作实训加强印象,达到深层理解记忆的目的,成倍提高学习效率。改进了反复说教的教学指导方式,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培养、思维能力的提高、学习方法的优化。

(二)思维导图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的应用层面

1.在备课时可以采用软件版,在教学过程中,用手绘思维导图把所讲授的内容绘制出来。这种方式,比传统备课节约时间,且思路更加清晰,更有利于把握讲课时间。教案简洁、易修改、易添加、易删减、易标注,实用性更强。目前,所有的会计电算化软件都是根据同样的会计制度和准则编写,它们的操作大同小异,例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在介绍用友t3账务处理流程的课堂导入新课环节,可先将准备好的流程图(图1)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的脑海里对新课内容有一个总揽认识。使用这张思维导图,学生对于所要学习的内容有了整体的了解,此时思维导图好像一本书的目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有了思维导图的辅助,学生就能从知识的迷宫中走出来,重点的深入与难点的突破,放在学生了解全局,掌握了流程才展开进行。2.课堂讲授环节的运用教师在讲授新课环节,告诉学生我们即将开启一次漫长复杂的实践之旅,请学生仔细聆听,快乐动手,最重要的是结合思维导图促使聪明的大脑不断去记忆和思考,思维导图能有效指引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树立全局观念,帮助学生构建知识,让知识变得有层次、有结构、清晰易懂。整个会计信息系统的操作流程是一个体系,以前的教学难点总是在于要如何引导学生把所有流程强记联系在一起,进行反复的操练,但学生对整个系统始终没有一个整体概念,数据到底是怎样集成化与共享化的,仍不清不楚。而教学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是否能理清思路,把握全局。思维导图的优点之一就是可以让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只需要用一张纸或者一个板书,就可以将一节、一章甚至一本书的体系化出来,让学生一眼看清问题与教材的构架。例如,在销售管理环节,针对两种销售状况,可以直接用导图的方式让大家对流程一目了然,图示如下:学生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分析出以上两图中操作流程的差异,进而在操作中注意相关步骤的循序渐进,形象直观的让学生了解两者的区别,而不是通过文字的方式反复总结,让学生既感到厌烦又起不到效果。自己通过判断、分析得出关键词的思维导图,教师从这张思维导图中可以发现知识了解程度,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成长,因材施教。3.课堂总结中的运用在实际教学中,常常出现“上课听得懂,下课不会做”的怪像,究其原因就是学生在课后没有主动归纳总结,特别是在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准备过程中,没有找到主干知识而一味的做题,碎片化的掌握零散知识点。思维导图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帮助归纳知识点。在每次实训结束的上机报告中,不再要求学生简述实训操作流程,而是让学生画出自己的操作流程,标出关键点,画成思维导图,接着对图添加不同颜色,将薄弱环节重点强化学生记忆,在以后的课堂上作为一种激励手段,也可以让学生展示学习心得和成果。平时课堂上,教师授完新课后,需要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情况。可以合上书本,拿出一张空白纸,根据学生自己的记忆和理解画出思维导图。画完后,把老师上课给的思维导图,进行比较和对照,看看哪些知识和内容自己已经掌握,哪些还模糊不清,然后对相应的内容进行强化学习。通过学生的思维导图作品,能够发现每个学生的知识结构,发现其对所教知识的理解和认识程度,从而可以对于学生所存在的具有共性的问题做出具体的指导和相应的教学方案。既提高了整体教学质量,又能够关怀个体,关怀各个层次学生的成长。

二、运用思维导图应注意的问题

(一)重点突出,清晰明了

根据每个学生思维方式的不同,知识体系的不同,指导学生作图:把纸张横放在桌面,从中央开始画;次主题设计为3-7个,每条线上只写一个关键词;然后不同级别主题的线条粗细合理,尽可能使用彩色;图形要有层次感。

(二)形成开放思维

指导学生尽可能的开放思维、联想知识点,不拘泥于现有形式,使用各种相关的色彩、符号加深印象。

(三)指导学生形成有个人风格的思维导图

会计思维导图篇2

【关键词】思维导向图,财务会计,课堂教学

一、引言

财务会计是集理论、实践、技能于一体的课程,是会计专业的专业核心课,在整个会计学科知识体系中占到举足轻重的地位。但从目前反馈的情况来看,不论是教师教学传授效果还是学生的知识的接收程度上,均表明效果没有达到双方预期的结果,目前总体呈现“双头受气”局面,一方面教师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讲授各个知识点的具体运用,但最后不论从课堂学生的反映还是作业以及测试上效果都不理想;另一方面,学生感到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财务会计课程在平时的学习中投入的时间与精力都比其他课程多,然而,由于财务会计课程本身知识点较多,随着课程进程的不断推进,容易出现前后知识点混乱,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结构体系,因此,遇到实际业务时不知该如何入手进行相关的账务处理。如何有效的解决这一难题,目前有许多的学者从财务会计构成体系出发,研究如何提高该门课的教学效果。本文从另一角度出发,根据人体对知识的接受维度,研究思维导向图给财务会计教学造成的影响。

二、为何引入思维导向图?

思维导向图是英国学者(tonyBuzan)创建,它是一种简单却又有效的表达发射性思维的工具,它通过运用图文并重的手段,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在主题关键词与图像等间建立记忆链接,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开启人类大脑的潜能。思维导图从上世纪90年代引入我国,受到了教育工作者的极大关注,但主要集中于语文、化学、物理等课程,将其引入财务会计课程的寥寥无几。纵观上述课程,从内容上,知识点较多,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有一定的难度,而财务会计课程也存在类似的问题,正是基于此,本文将思维导向图引入财务会计的课程教学中。诚如学者肖月华指出:“让学生来制作思维导图,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加强对知识的理解,也增强了他们的成就感,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三、引入思维导向图的意义

(一)以图为结合点,传授知识脉络。

哲学家迈克尔.波兰尼指出:“人类的知识有两种,即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如何在讲授显性知识的同时有效地将隐性知识一并传授给学生,是值得每位教育工作者深思的问题。对于教师来说,不能仅仅只将书本上、网络上等显现的知识简单加工后传授给学生,而应关注如何引导学生形成发射性思维,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自觉的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诚如学者罗辉指出:“教师的职业就是把自己头脑里的隐性知识表达出来,传递给学生。”财务会计知识点较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使前后知识脱节,进而影响学习效果与接收效率。如何有机的将内容庞大的财务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形成即关注整体构,也注重每个知识点的面点融合的网络体系传递给学生?而思维导向图的引入,一方面不仅要求教师在教学资料的准备中,以完整的知识体系结构呈现;另一方面更要求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充分立足于系统的角度,充分把握各关键知识点间的联系。

(二)图文结合,提高学生学习参与度。

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财务会计课程是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的专业核心课,但是由于知识点较多,随着课程进度的不断推进,学生逐步感到课程学习难度越来越大,知识点越来越多,而且一个业务往往同时结合了几个知识点,随着“理想与实现”间冲突的不断加剧,部分学生产生放弃心理,抱着“破罐子破摔”的学习态度,在后续内容的学习完全处于“囫囵吞枣”的学习方式。如何才能有利的解决这一问题,引导学生走出学习误区?实验研究发现,随着思维导向图在课堂教学中的不断推进,学生在课堂上能将所学的知识动手绘制成完整的体系图,并在该绘制过程中,主动参与到课程的教学环节中。

(三)以图为引,构建知识网络。

通过思维导向图的引入,学生能自觉将财务会计各知识点有机联系起来,不仅每个模块自成一个网络,而且全部财务会计也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群,并且能在该体系的形成过程中充分理解各个知识点的功能、构成及运用等。

会计思维导图篇3

关键词:思维导图;知识可视化工具;ppt

中图分类号:tp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文章编号:16727800(2014)001007203

作者简介作者简介:李淑立(1989-),女,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牛晋丽(1989-),女,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苏亚玲(1989-),女,上海师范大学数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现代教育技术。

0引言

图在教学中的应用几乎无所不在,它以直观形象见长,可作为语言文字的补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常用“图、表”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例如:数理化等学科解题,经常是要借助图来进行分析、计算。思维导图也是一种图,又称心智图、脑图、概念地图等,是一种图像式的思维工具,通常呈树状结构。思维导图在国外的教学中应用已较为普遍,而在国内教学中的应用恰恰很少且不够系统化。因此,本文试图探究思维导图在教师制作课程ppt中的应用,以便让中小学教师更好地使用思维导图来促进教学,达到教学最优化。

1思维导图内涵

思维导图最初是20世纪60年代英国心理学家东尼·博赞(tonyBuzan)发明的一种笔记方法[1]。它是指学习者对特定主题建构知识结构的一种视觉化表征,是语义网络化的表示方法,是人们将某一领域内的知识元素按其内在关联建立起来的一种可视化语义网络[2]。思维导图是为促进思维激发和思维整理的可视化、非线性思维工具,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较好地表征知识[3]。

思维导图一般以主题为中心有层次地向四周延伸,内容由抽象向具体过度,呈发散形式。如果将中心主题比为圆心,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比作半径,那么次主题及由其延伸的细节则可看作以主题为圆心的同心圆,类似打靶时的靶子,一环套一环。其核心思想就是把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相结合,让人的左、右半脑同时运作思维,最终将思维线索用图画和线条表示,呈现一个容易记忆的顺应大脑发散性思维的自然表达过程[4]。

2思维导图与教学设计

(1)传统教学设计与导图式教学设计的比较。传统教学设计,通常是指教师使用纸笔酝酿思路,灵感一现随即记录于纸上完成教学设计。其弊端是,教师在记录思路时,往往经典的灵感昙花一现。此外,传统教学设计采用纯文字叙述,中规中矩,逻辑性表现形式不够直观,导致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三维教学目标无法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落实。

相对于传统的教学设计而言,思维导图式教学设计即教师借助mindmanager等软件制作思维导图,运用思维导图呈现一个内隐的思维过程。教师能够借助思维导图提高发散思维能力,理清思维脉络,并可供自己或他人回顾整个思维过程[5]。教师依据教学对象的一般特征、起始能力、学习风格等,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教学重难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设计教学事件、教学策略、教学评价与反思,并将其呈现在思维导图中,以提高教学质量。传统教学设计与思维导图式教学设计的效果比较如图1所示。

图1传统教学设计与思维导图教学设计比较

由图1可知:传统的教学设计只是一味的文字陈述,结构刻板、思路不够鲜明;而思维导图式教学设计则利用思维导图,将知识点依次罗列开来,主次可辨,思路清晰明朗。

(2)传统教学设计与思维导图式教学设计的互补关系。传统教学设计以文字为主,逻辑性差,易使教师认知缺失;学情分析片面,目标设计混乱,过程设计呆板,使学习设计显得刻板;再者,它对视觉信息挖掘不充分,又以语言互动为主,使教学互动迷失,难以实现灵活的教学效果。而思维导图式教学设计所表现出的优点恰好弥补了传统教学设计的不足,它从发挥想像力、节省时间、建构教学框架三方面来促进教师认知,达到知识结构化;可以进行学习全景的设计,使教学环节互为系统、逻辑结构显得非常清晰;另外,思维导图在对话方式和有效互动方面也使得对话直观有效。因此,思维导图式教学设计与传统教学设计构成了互补关系,前者对后者的优势互补如图2所示。思维导图式教学设计不仅仅于教师的教学有利,可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还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可帮助学生合理做笔记,有利于学生快速记忆,且保持时间相对长久,加上教师的讲解,学生可更好地内化吸收。

思维导图式教学设计与传统教学设计所呈互补趋势相当明显,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发挥思维导图式教学设计的优点,避免传统教学设计的不足,扬长避短,使得教学最优化。

3思维导图指导下的课程ppt制作

如何使ppt更好地为现代化的教学服务呢?教师在设计课件时,要牢记课件设计的核心是设计思想,所有形式都是为中心主题服务的;确定课件主题之后,要做好结构层次的整体规划,将所教内容合理地设计到ppt中,是关键之处;直观信息传递是课件真正价值之所在,根本之所在。

思维导图可以促成师生形成整体的观念和在头脑中创造全景图,进一步加强对所学和所教内容的整体把握,而且可以根据教学过程和实际情况做出合理的调整[7]。思维导图式教学设计的优势不言而喻,关键是教师如何有效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设计,以制作出优质的课程ppt。

图2导图式教学设计与传统教学设计的互补关系[6]

由于思维导图用到的是发散性思维,而对ppt的制作和讲演则是顺序性进行的,因此,教师在制作课程ppt时要随思维导图的制作步骤[8]而行,其步骤如下:

(1)将中心主题置于中央位置,整个思维导图将围绕这个中心主题展开。中心主题是对所要解决问题的高度概括,主要以关键字的形式呈现,以帮助回忆。在此,思维导图的中心主题即课程ppt的制作主题。

(2)考虑“次主题”,也就是上一层主题的延伸。围绕中心主题展开想象,及时记录中心主题包括的各方面内容并标记于图中。“次主题”即相应的课程ppt的主要部分,也是教师进行讲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前期分析(教学对象的一般特征、起始能力、学习风格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事件、教学评价与反思。通常会设置超链接,以便使学生更快联想到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其之间的逻辑关系。

(3)在“次主题”后,罗列更为细节的要点。此时更要发挥想象力,将主要细节要点罗列于次主题之后,且要留有适当的空间,以便随时增加内容。这里所罗列的更为细节的要点是教师所讲课程具体内容的简要概括,在课程ppt中要依次做出相应的幻灯片。

(4)整理思维过程。该过程是把握大局的最后一步,教师要整理各个次主题及相应的具体细节内容,寻找它们之间的逻辑联系,形成完整的可视化思维全景设计图。图中可巧妙运用线条、颜色、图形等加以辅助,使中心主题—次主题—具体细节内容得以联系,使之清晰且富有条理性。对应课程ppt制作中,教师要添加超链接,适当插入声音、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加以修饰。最后教师对课件进一步完善修改,将设计好的课件系统演示并融会贯通即可。

4思维导图在制作ppt《沁园春·雪》中的应用

mindmanager作为一种可视化的思维导图软件,其展现的思维导图可将《沁园春·雪》中零散的知识内容罗列图中,也将教师零散的知识信息在思维导图中一一呈现出来,形成体系,使思路豁然开朗。由此,教师在制作《沁园春·雪》的课程ppt时思路便清晰明了。利用思维导图制作的《沁园春·雪》的教学设计全景,如图3所示。

图3导图式的《沁园春·雪》教学设计全景

制作过程如下:

(1)将整个课程以《沁园春·雪》为中心主题展开。

(2)图中罗列了课程的次主题即教学对象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内容分析、教学重难点、教学流程的事件以及教学反思,清晰可辨。

(3)对次主题进行必要的详细知识点阐述,如教学对象分析包括一般特征、起始能力、学习风格;教学目标分析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教学重难点是理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教学事件涉及到了导入新课、题解与背景、初读课文并整体感知、品读课文并赏析意境、名家朗诵并畅谈思想、最后布置作业。

(4)教师在备课之时,以该图框架为准,进行准备,思路就颇具条理性。

当《沁园春·雪》教学设计的全景图呈现在眼前之后,

教师制作课程ppt就易如反掌了。按照主题—次主题—具体细节的思路,利用powerpoint逐张制作幻灯片,巧妙利用超链接,适当添加图片、声音、视频等多媒体,一个完整的利用思维导图制作的《沁园春·雪》课件就顺利完成了。

5结语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新的思维模式,结合了全脑的概念,包括左脑的逻辑、顺序、条例、文字、数字,以及右脑的图像、想象、颜色、空间、整体等[9]。教师利用思维导图制作的课程ppt逻辑结构清晰,教师在授课时顺着自己的思路,不仅不会迷航,还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学生将教师利用思维导图制作的课程ppt所展现的可视化思维记录下来,通过课下的巩固学习,同化顺应为自己的认知,所形成的认知结构同样是逻辑性很强的。因此,不论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思维导图对教师和学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实现了教学最优化。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BUZanB,BUZant.themindmapbook:howtouseradiantthinkingtomaximizeyourbrain'suntappedpotential[m].newYork:Dutton,1994.

[2]江永南,张健泓,王林.思维导图在药剂学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2007(1).

[3]赵国庆.概念图、思维导图教学应用若干重要问题的探讨[J].电化教育研究,2012(5).

[4]向冬梅,孙冲武.将思维导图应用于生成学习的探讨[J].网络科技时代,2007(8).

[5]杨凌.概念图、思维导图的结合对教与学的辅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6(6).

[6]王锐.基于思维导图的教学设计功能的再开发[J].浙江教育科学,2011(8).

[7]高丽,孟素红.思维导图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7(6).

会计思维导图篇4

1.课程开发背景

2013年8月,江苏省锡东高级中学申报的《思维可视化》被正式批准为江苏省高中课程基地项目。“思维可视化课程基地”项目,是基于未来社会需要培养既有现代化知识又有创新能力,面对未来未知世界有问题解决能力的智慧型人才的时代要求而设计的,它将充分依托思维可视化技术来创建未来课堂,以促进学生学习力提高为最终目的。作为一个综合性教学实验项目,它将最大程度地整合高中阶段各学科知识教学、能力培养、思维开发及思维科学、心理科学、脑科学、信息技术等教学内容及课程资源。并以整合高中各学科课程资源为抓手,结合人生规划与心理辅导等课程,使原本相对独立、固化的学科思维方式,纳入、糅合到学生思维能力科学训练的体系中来。依托学生思维可视化学习力提高训练课程这个学习新平台,在构建和完善学生基础知识概念和基本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将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动手探究、团队合作等学习能力。借助学生思维可视化学习力提高训练课程,可以打通各学科学习的思维隔阂,为开发学生学习潜力,培养创新人才构建新的育人模式。实验项目将重点构建起“思维训练”、“云课堂”、“心理测试”、“创意学习”等四大课程体系。

为顺利推进思维可视化课程基地建设,让学生了解思维可视化这一思维及学习方式,学校准备开设《思维可视化》校本课程,对学生进行有目的的思维训练。本课程通过学校开发的“思维可视化课程体系”,让学生了解思维可视化的基本特点,并指导学生在平时的学科学习中能借助思维可视化技术进行思考及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力,进而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

经过一年的建设,我校基于云计算和移动技术建立起来的“云课堂”已基本建成。这为开设《思维可视化》课程提供了技术支撑。

本教程主要对象为高一年级的学生,在高一年级开设研究性学习《思维导图及学习技巧》,旨在让零基础的学生对于“思维可视化”、“思维导图”、“大脑思维方式”等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并能掌握简单绘制思维导图的方法,为其他学科使用思维导图打好基础。

2.课程实施目标

本课程的主要目标为使高一年级学生能运用思维导图技术进行信息加工,每周至少进行一次记忆、思维的训练课程,系统地掌握记忆方法(关键词链接、图像链接、归纳记忆、分类记忆、思维导图记忆、图示化记忆、分解记忆等)和思维方法(发散、聚合、辩证、递进、转化、创新);并能为其他学科使用思维导图打好基础;并逐渐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帮助学生找到更加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思维可视化、思维导图的基本概念,了解思维导图的优点和作用;掌握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能手工和用软件绘制简单的思维导图,能将传统线性笔记转化成思维导图;能用思维导图逐渐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能帮助学生找到更加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教师讲解、自己总结的方法,理解基本知识点;能根据任务的要求,绘制简单的思维导图,掌握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能选择恰当的软件及工具,绘制思维导图;能通过小组协作、自我总结,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技巧;能采用恰当的工具和方式呈现信息、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能对自己和他人的活动过程、结果及作品进行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思维导图的内在涵义,形成和保持对思维模式、思维方式的探求欲,养成积极主动地探究自己大脑思维方式的习惯;能正确地看待自己,对于活动过程及作品,能客观地进行自评和互评;能遵守云课堂的各项规章制度,负责任、安全、规范地使用课堂中的各种软硬件,养成爱护公物、健康使用网络信息的良好习惯。

上述三个层面的目标相互渗透、有机联系共同构成《思维可视化》校本课程的实施目标,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要引导学生在学习和使用思维导图、参与课堂活动的过程中,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不同目标层面的综合提升和协调发展,不能割裂三者之间的关系或通过简单活动孤立实施。

3.课程实施方法

针对高一学生《思维可视化》概念零基础的实际情况,本课程采用“教师教+学生学+小组协作学习+学生自主学习”等教学方法,师生共同学习,达成课程目标。

对于思维导图及思维的一些基本概念,由教师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实际例子”让学生对其有个基本的了解;绘制思维导图建议由学生自己动手自主学习,通过小组协作学习等辅助方法让所有学生掌握绘制思维导图的方法;在以上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带其他学科笔记,将其转化为思维导图,从而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思维导图与传统线性笔记的区别与优点。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云课堂”的硬件优势,为教学内容服务。例如,作品的展示与上传,可通过HiLearning互动软件实现;对于小组协作过程中的作品的评比,可以通过HiLearning软件中的iRS功能实现;在给学生布置操作任务时,可利用云课堂四块电子白板的“异屏方式”向学生展示和推送不同的内容。

课程评价体系

1.过程性评价

(1)教师对学生学习态度,自主学习状况、作业完成情况、上课或活动参与程度及表现进行评定,可分优秀(a)、良好(B)、一般(C)、较差(e)等四等级且及时记录在案。权重35%。

(2)小组协作评价:通过自评与小组组员互评,对学生协作学习表现进行评价,可分优秀(a)、良好(B)、一般(C)、较差(e)等四等级且及时记录在案。权重15%。

2.学生作品评价

(1)教师对学生作品评价:教师对学生每件作品进行评定,可分优秀(a)、良好(B)、一般(C)、较差(e)等四等级且及时记录在案。权重35%。

(2)小组成员评价:对于小组协作任务,由小组成员对组内作品进行评价,可分优秀(a)、良好(B)、一般(C)、较差(e)等四等级且及时记录在案。权重15%。

课程内容及计划

第一讲思维可视化与云课堂

1.教学时间

1课时。

2.设计理念

云课堂初次开放,对于师生来说,是全新的,从未接触的,所以必须利用开学第一课给学生一个熟悉的机会,包括云课堂的使用规范、思维可视化及思维导图的基本概念。

3.教学目标

(1)熟悉云课堂的设备及其使用方法、云课堂使用规范。

(2)了解思维可视化、思维导图的基本概念。

(3)了解本课程的课程内容及计划。

4.教学内容

(1)云课堂设备简介,云课堂使用规范。

(2)平板电脑的使用方法。

(3)思维可视化及思维导图的基本概念。

(4)本课程的课程内容及计划介绍。

(5)确定分组及分组要求。

5.教学资源

云课堂设备(投影、平板电脑、录播系统、ppt、电子白板软件,Hiteach/Hilearning互动软件等)。

6.学习评价

优秀:能快速掌握平板的使用方法、理解思维可视化及思维导图的基本含义。

良好:能掌握平板的使用方法、理解思维可视化及思维导图的基本含义。

一般:能基本掌握平板的使用方法、理解思维可视化及思维导图的基本含义。

较差:不能掌握平板的使用方法、理解思维可视化及思维导图的基本含义。

第二讲认识大脑

1.教学时间

1课时。

2.设计理念

要了解思维导图,必须先从了解大脑的结构、大脑的思维方式、大脑的潜能开始。本节课内容从上述几个知识点讲起,帮助学生对大脑及大脑思维方式有个基本的了解。

3.教学目标

(1)了解大脑的基本构造。

(2)了解左右脑各自的功能。

(3)了解大脑的思维方式。

(4)了解大脑的潜能。

4.教学内容

(1)大脑的基本构造,大脑结构图。

(2)左右脑各自的功能,左右脑功能图。

(3)大脑的思维方式,左右脑分工图。

(4)大脑的潜能――人人都有潜能。

(5)开发大脑潜能的办法。

5.教学资源

云课堂设备(投影、录播系统、ppt、电子白板软件等)。

6.学习评价

优秀:能快速理解大脑的构造、大脑的思维方式、大脑的潜能等基本含义。

良好:能理解大脑的构造、大脑的思维方式、大脑的潜能等基本含义。

一般:能基本理解大脑的构造、大脑的思维方式、大脑的潜能等基本含义。

较差:不能理解大脑的构造、大脑的思维方式、大脑的潜能等基本含义。

第三讲初识思维导图

1.教学时间

1课时。

2.设计理念

从本节课开始,正式进入思维导图的学习。对于对思维导图零基础的学生来说,必须先使他们对思维导图有个最基本的了解,才能深入学习思维导图的绘制,及灵活运用思维导图记笔记。本节课意在带领学生认识思维导图,了解思维导图的基本概念,与传统线性笔记的区别,思维导图的优点等,为绘制思维导图打基础。

3.教学目标

(1)了解思维导图的基本概念。

(2)理解四维导图的优点。

(3)了解思维导图与传统笔记的区别。

4.教学内容

(1)思维导图的基本概念: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它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并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

(2)思维导图的优点:实验证实,思维导图是一种最佳思维方式。首先,它顺应了我们大脑的自然思维模式,我们的观点自然地在图中表达出来;其次,思维导图能增强我们的记忆;再次,思维导图还激发了我们的右脑。由于我们在创作思维导图时还使用了颜色、形状和丰富的想象力,而右脑负责的就是抽象思维、直觉、创造力和想象力,因此能大大加深我们的记忆。把关键词、颜色和图案有机地联系起来,就能强迫我们使用视觉感官来增强记忆。

(3)思维导图与传统笔记的区别。

5.教学资源

云课堂设备(投影、录播系统、ppt、电子白板软件等)。

6.学习评价

优秀:能很好地了解思维导图的概念,理解四维导图的优点;了解思维导图与传统笔记的区别。

良好:能了解思维导图的概念,理解四维导图的优点;了解思维导图与传统笔记的区别。

一般:能基本了解思维导图的概念,理解四维导图的优点;了解思维导图与传统笔记的区别。

较差:不能了解思维导图的概念,理解四维导图的优点;了解思维导图与传统笔记的区别。

第四讲绘制你的第一张思维导图

1.教学时间

1课时。

2.设计理念

对思维导图有了基本的认识后,就可以动手绘制思维导图了。本节课带领学生一起绘制人生中的第一张思维导图――水果。从易到难,绘制比较简单的思维导图,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自信心,为之后的课程展开打下良好的基础。

3.教学目标

(1)了解思维导图的基本结构。

(2)掌握思维导图的基本绘制方法。

(3)能绘制出第一张思维导图――水果。

4.教学内容

(1)思维导图的基本结构:中心扩散型。

(2)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①在纸的中心,画出能够代表你心目中“水果”的图像。②从“水果”图形中心开始,画一些向四周放射出来的粗线条。每一条线都使用不同的颜色。这些分支代表你关于“水果”的主要想法。③在每个分支上,用大号的字清楚地标上关键词,并在每个关键词旁边画一个能够代表它、解释它的图形。④根据你的发散性思维,从每一个关键词上面发散出更多的分支。循环第3步操作。

(3)绘制水果的思维导图。

(4)绘制思维导图注意点:尽可能多地使用图形,每个关键词用一个图形表示它;每个分支用一种不同的颜色;分支越往外扩散越细,中心分支是最粗的。

5.教学资源

云课堂设备(投影、录播系统、ppt、电子白板软件等),水彩笔,画图本。

6.学习评价

优秀:能很好地了解思维导图的基本结构,能完整地绘制水果的思维导图。

良好:能了解思维导图的基本结构,能绘制水果的思维导图。

一般:能基本了解思维导图的基本结构,基本能绘制水果的思维导图。

较差:不能了解思维导图的基本结构,不能绘制水果的思维导图。

附学生作品:

第五讲图像的力量

──思维导图绘制练习一

1.教学时间

1课时。

2.设计理念

思维导图使用颜色、线条、符号、词汇和图像,不但调动了左脑的逻辑思维,而且激发了右脑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我们的左、右脑协同工作,大大提高了记忆力,也使大脑的创造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本节课内容就是从图像出发,训练学生习惯于在思维导图中使用图像,从而更大程度发挥大脑潜能。

3.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绘制思维导图的方法。

(2)能深刻体会图像在思维导图中的作用。

(3)养成在思维导图中多用图像的习惯。

(4)牢记思维导图的绘制注意点。

(5)在小组协作中能充分融入小组活动,积极参与。

4.教学内容

(1)图像辨别测试――人脑对图像有特别强的记忆力。

(2)思维导图绘制方法――进一步掌握。

(3)绘制“家”的思维导图――养成思维导图中使用图像的习惯。

(4)小组协作,评选出优秀作品和较差作品。

(5)绘制思维导图的注意点,绘制过程中的不足。

5.教学资源

云课堂设备(投影、录播系统、ppt、电子白板软件等),画图本,水彩笔。

6.学习评价

优秀:能完全掌握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能养成在思维导图中使用图像的习惯。

良好:能掌握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能养成在思维导图中使用图像的习惯。

一般:能基本掌握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能基本养成在思维导图中使用图像的习惯。

较差:不能掌握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不能养成在思维导图中使用图像的习惯。

小组协作评价:小组优秀作品为优秀,小组最差作品为较差。

附学生作品:

第六讲关键词的提炼

──思维导图绘制练

1.教学时间

1课时。

2.设计理念

思维导图中每个分支上的关键词都必须是精准的,但学生在绘制过程中往往不会提炼关键词,每个分支上都是大段的文字,这对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和大脑的记忆力都是没有好处的,故本节内容专门训练学生提炼关键词的能力。

3.教学目标

(1)能深刻感受思维导图中关键词精准的重要性。

(2)初步掌握提炼关键词的方法。

(3)能自己分析文章,转化为思维导图。

(4)熟练掌握绘制思维导图的方法。

4.教学内容

(1)理科笔记中简短语句的分析,关键词的提炼。

(2)文科中利用“精准三法”(抓头尾,观重复,做总结)分析重点,提炼关键词。

(3)学生操作练习:“野外迷路指南针”,分析重点,提炼关键词,绘制思维导图。

5.教学资源

云课堂设备(投影、录播系统、ppt、电子白板软件等),水彩笔,画图本。

6.学习评价

优秀:能很好地分析文章重点,准确提炼关键词,将文章重点绘制成思维导图。

良好:能分析文章重点,提炼关键词,将文章重点绘制成思维导图。

一般:能简单分析文章重点,提炼关键词,基本能将文章重点绘制成思维导图。

较差:不能分析文章重点,提炼关键词,不能将文章重点绘制成思维导图。

附学生作品:

第七讲思维导图绘制技巧

──思维导图绘制练习三

1.教学时间

1课时。

2.设计理念

在学生初步掌握绘制思维导图的方法后,回顾并展示学生以往的作品,从中找出优点和缺点,总结思维导图绘制的技巧,为思维导图实战做准备。

3.教学目标

(1)能从自己之前几堂课的作品中找到绘制的不足之处。

(2)能深刻体会思维导图的绘制技巧。

(3)小组协作,能自己策划并绘制一次“周末旅行”的思维导图。

4.教学内容

(1)展示学生以往的思维导图作品,通过分析找出不足。

(2)总结思维导图绘制技巧。

(3)小组协作:策划并绘制一次“周末旅行”的思维导图。

(4)展示小组作品,评出班级优胜作品。

5.教学资源

云课堂设备(投影、录播系统、ppt、电子白板软件等),画图本,水彩笔。

6.学习评价

小组协作评价:小组自评及互评。

附评价量表:

姓名分工参与度(优秀,良好,一般,较差)作品等第(优秀,良好,一般,较差)备注

第八讲文科笔记转化为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实战练习一

1.教学时间

1课时。

2.设计理念

学生学习思维导图的主要应用就是学习,用思维导图记笔记,从而帮助学生提高记忆力,提高总结归纳能力,理清自己的思路,故初步掌握了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后,就要运用到笔记中去了。计划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先将现有笔记转化为思维导图,然后自己总结归纳,分析重点绘制思维导图。文理科内容不同,特点也不同,所以文理分科练习。

3.教学目标

(1)能将文科笔记转化为简单的思维导图。

(2)能深刻体会思维导图在笔记中的作用。

(3)组内评出优秀作品和最差作品,给出修改意见。

(4)在小组协作中能充分融入小组活动,积极参与。

4.教学内容

(1)从自己带的笔记中挑选1~2个知识点或章节内容。

(2)将挑选的内容转化成思维导图。

(3)小组自评与互评,选出优秀和最差的作品。

(4)修改作品。

(5)班级内评定优胜作品。

5.教学资源

云课堂设备(投影、录播系统、ppt、电子白板软件等),画图本,水彩笔。

6.学习评价

优秀:能很好地将文科笔记转化为简单的思维导图;能深刻体会思维导图在笔记中的作用。

良好:能将文科笔记转化为简单的思维导图;能体会思维导图在笔记中的作用。

一般:基本能将文科笔记转化为简单的思维导图;基本能体会思维导图在笔记中的作用。

较差:不能将文科笔记转化为简单的思维导图;不能体会思维导图在笔记中的作用。

小组协作评价:评价量表

第九讲理科笔记转化为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实战练

1.教学时间

1课时。

2.设计理念

学生学习思维导图的主要应用就是学习,用思维导图记笔记,从而帮助学生提高记忆力,提高总结归纳能力,理清自己的思路,故初步掌握了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后,就要运用到笔记中去了。计划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先将现有笔记转化为思维导图,然后自己总结归纳,分析重点绘制思维导图。文理科内容不同,特点也不同,所以文理分科练习。

3.教学目标

(1)能将理科笔记转化为简单的思维导图。

(2)能深刻体会思维导图在笔记中的作用。

(3)组内评出优秀作品和最差作品,给出修改意见。

(4)在小组协作中能充分融入小组活动,积极参与。

4.教学内容

(1)从自己带的笔记中挑选1~2个知识点或章节内容。

(2)将挑选的内容转化成思维导图。

(3)小组自评与互评,选出优秀的和最差的作品。

(4)修改作品。

(5)班级内评定优胜作品。

5.教学资源

云课堂设备(投影、录播系统、ppt、电子白板软件等),画图本,水彩笔。

6.学习评价

优秀:能很好地将理科笔记转化为简单的思维导图;能深刻体会思维导图在笔记中的作用。

良好:能将理科笔记转化为简单的思维导图;能体会思维导图在笔记中的作用。

一般:基本能将理科笔记转化为简单的思维导图;基本能体会思维导图在笔记中的作用。

较差:不能将理科笔记转化为简单的思维导图;不能体会思维导图在笔记中的作用。

会计思维导图篇5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在研究学生学的过程中,往往会发现以结果和成绩为导向的教育弊端。教师通常只能通过考试结果,了解学生是否学习了,是否学会了。然而,学习分为学的过程和习的过程。现在的考试只是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而没有关注其学的过程。换个说法,教师无法有效检测学生学的过程,也无法观测学生在学的过程中思维运作的情况,更无法有效地帮助他们。那么,是否存在这样一种工具,能够让学生学的过程清晰明了,或者说,能够演化出学生学的过程,让教师能显而易见地发现或判别学生学的过程中的问题,从而进行有效的指导和纠正?从这一思路出发,笔者在高中信息技术的课堂中引入了思维导图工具,通过让学生绘制思维导图,了解其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知识偏差,从而观测学生学的过程,实现有效指导。

思维导图概述

思维导图,又称为“心智图”,是通过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层级图联系起来的一种思维“地图”。

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先提取关键信息点,再由关键信息点发散出与之相关的次关键信息点,用有颜色的曲线将主信息点与子信息点联想在一起,在曲线上配上精简的文字说明。其优点是:①思维导图可以有力地激发联想,通过一个关键词激发出更多的关键词,然后再衍生出更多的图示等,能起到激发思维的作用。②具有思维暂存的作用。人在思考一个复杂事物的时候,会冒出很多很多想法,但是人的工作记忆(workingmemory)能力又十分有限,所以如果没有很好的方式把灵感都记录下来,它们就很可能马上溜走,消失得无影无踪。而思维导图鼓励用一种灵活的方式,把想到的东西都记录下来。③它能将碎片化知识变得更有逻辑和体系化。

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解读

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素养包含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和信息责任四个要素。其中,信息意识是指个体对信息的敏感度和对信息价值的判断力;计算思维是指运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思想方法形成解决问题方案的过程中,所包含的一系列思维活动;数字化学习是指个体通过评估和选择常见的数字化资源与工具、有效管理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而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信息责任是指在信息社会中,个体在文化修养、道德规范和行为自律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由上述对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描述可以看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将更加重视学生综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其中包括:掌握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并将其迁移到相关的问题解决之中;掌握相关的数字化学习系统、学习资源与学习工具的功能和使用方法,并运用其从事自主学习、协同工作、知识分享与创新创造;在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与团队成员共享信息,实现信息的最大价值;具备积极的学习态度、理性的价值判断能力和负责的行动能力。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思维导图设计举例

在讲授第二章信息获取的最后一节《信息技术基础》时,笔者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前几节的内容,设计一个旅行计划。学生按照课本模式,采用了电子表格的方式进行旅行计划的设计。表格设计由于是线性结构,无法突出学生的自主化和个性化,无法达到恰当处理信息的目的。于是,笔者尝试采用绘制思维导图的方法,让学生制作一个关于旅行计划的思维导图。

1.机房环境

学生人手一台电脑,安装XminD8.0版本软件,机房内有多媒体投影设备。

2.课前准备

根据教学内容,笔者设计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明确了任务的评价方法,并根据学生的知识层次合理进行了小组划分。

3.课堂实施

(1)布置课堂任务

学生设计旅游计划,分小组进行讨论,明确旅行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旅行目的、兴趣爱好、时间、费用、交通工具、成员以及其他因素等),讨论完成任务需要什么样的信息,如何获取。教师展示XminD设计的旅行计划思维导图的任务流程,讲解设计旅行计划的框架(如图1)。

(2)学生活动

学生在任务流程思维导图中添加详细的小组成员和旅游因素,根据旅游因素在内容修改中完善旅游计划表,并由小组成员讨论该设计是否满意,如不满意,小组再次进行讨论完善,最后进行活动任务,将其在QQ教学群中,这也为后期开展详细计划奠定基础。

(3)学生任务

学生根据前期所制订的旅游规划流程图,设计合适的思维导图,有的小组以旅游目的地为关键点进行设计,有的小组则以时间和交通工具作为关键点进行设计,教师将两种设计的优劣作为一个话题让学生讨论,比较哪种方式更合适自己的旅游习惯。这时,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已转变成为学生学习过程的支持者和合作伙伴。由于以旅游地点或旅游时间为关键信息点所表现出的设计会有很大区别,因此,很多小?m设计出了具有自己小组特色的旅游计划思维导图。例如,有的学生用形象的飞机、火车、汽车图标代替文字,并将时间和交通工具作为核心的信息点,其分支还包括了花费、游玩地、美食等,配以各类鲜艳有趣的图标,让整个旅游计划变得生动形象。

(4)作品评价

学生通过QQ教学群上传小组作品。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对旅行计划设计方案思路进行介绍和展示,其他学生进行投票评选。学生绘制的旅行计划如图2所示。

思维导图在培养高中学生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中的作用

1.有效提高学生对信息的分析效率

思维导图的主干为关键词,也就是信息的关键点。教师要对目标任务的关键词进行分析,分清任务的主次,将任务分为主关键点和次关键点,并通过层次关系让学生明确完成一项任务的核心是找准任务的问题所在,同时了解制约解决任务的因素有哪些,这些因素对任务有哪些影响。由此得出,运用思维导图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素养。

2.能综合运用现有信息,进行问题分析,为解决问题提供参考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关键在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思路进行研究,对产生的疑问通过网络工具进行求助。在思维导图绘制模式下,学生可以更自主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笔者通过研究发现,在信息技术课程中运用思维导图教学,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更浓厚,更能培养其独立分析问题并对有效信息进行判别的能力。

3.能有效运用各类信息碎片,提高学习效率

会计思维导图篇6

思维导图是英国人托尼·巴赞(tonyBuzan)在20世纪70年代开发的一种组织性思维工具与笔记方法。它一般以某一主题为中心,通过带顺序标号的树状结构,将人的认知知识、解决问题和创新设计的思路、途径有组织、分层次而放射式、互相关联地展现出来。根据左右大脑负责处理不同性质事情的特点,思维导图通过一些形象性的描述使人可以很好地将左右大脑合二为一,将大脑的思维过程进行可视化的展示,从而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基于思维导图的学习过程很好地体现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理念,它的运用将在教育教学中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思维导图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是一种组织工具和认知策略,有利于信息技术知识的管理与建构,笔者尝试将思维导图贯穿整个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之中,更加高效地开展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其他情境中回忆、迁移、使用甚至发展这些知识。

1.将思维导图运用于师生的知识网络构建之中

思维导图能够帮助信息技术教师建立系统完整的知识框架体系,对课程知识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使整个教学设计更加系统、科学、有效。信息技术教师可以根据教材、考试大纲等画出关于该学科整个学期或年度课程的思维导图,然后再细化到每次课的内容结构,并在其中标明主次,这些教学内容导图有助于教师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也有助于学生把握知识重难点。

在信息技术七年级(上)第一单元第五课《计算机病毒与木马》的学习中,笔者设置了一个任务“计算机病毒”。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事先给他们准备好的资料,最后形成一张“计算机病毒”的思维导图。

在本节教学中,“思维导图”是一种很好的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结构的方法,学生从“计算机病毒”中心出发——了解什么是计算机病毒——弄清楚计算机病毒的主要危害——什么是木马——木马的主要危害——计算机病毒与木马的联系和区别,形成一张思维网络图(如图1)。

图1

通过这样的任务驱动,让学生带着任务去自主探究,一边思考总结一边画出思维导图,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枯燥概念的兴趣,而且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很好地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2.将思维导图运用于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之中

在多媒体网络教室的环境下,教师设置合理的学习任务,提供给学生思维导图制作的部分知识模块,学生在已有知识结构的基础上有机地联入新知识,思考新知识跟已有知识之间的关系,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积极地指导和回答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师生间可以比较自由地交流和沟通,从而使学生有更大的发挥自我的空间。

在教授信息技术七年级(上)第二单元第六课《电子报刊的策划与筹备》时,笔者制作了一个网页课件,供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网页的链接结构如图2。

图2

在学生分小组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过程中,笔者引导学生根据他们自己的具体情况尝试对已有的思维导图进行修改,在具体的分支之后补充上自学的成果,也可以给老师制作的网页课件提意见,如果他们来制作会如何布置结构。这样使学生既能够对学习进行反思,又能够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

中学生对新鲜事物非常感兴趣,对事物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同时,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逐步发展。思维导图适应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规律,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因和动因。用思维导图分析解决信息技术学习中的探究式问题,学生能抓住知识的本质特征,发现解决问题的关键,机智灵活地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质量;同时学生也找到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逐步养成良好的信息技术学习习惯,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3.将思维导图运用于师生的知识梳理之中

在每节课的小结部分,教师可以有意识地使用“思维导图”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内容,首先让学生简单说本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画成“思维导图”,加上不同的颜色,使学生加深理解,印象也很深刻,可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在复习课中,思维导图可以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帮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加以概括化与网络化,以便深入理解、长期保留知识,并能在新的问题情境中有效迁移使用这些知识。

学完一单元,可以让学生自己画出本单元知识的“思维导图”,每个主题探究活动完成后,可以画出这个主题探究知识的“思维导图”,这样长期训练,使学生建立系统完整的知识框架体系,对学习的信息技术知识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使整个信息技术教学过程和流程设计更加系统、科学有效。利用思维导图进行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设计,会促成师生形成整体的观念和在头脑中创造全景图,进一步加强对所学和所教内容的整体把握,而且可以根据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问题和对信息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做出具体的合理的调整,开发出校本课程资源。

“思维导图”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还是一种探索性尝试,应该正确引导学生接受、喜欢,尤其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的原则。加强对学生使用的培训,让学生领会“思维导图”的思想本质,让他们体会到它的益处和神奇。通过使用“思维导图”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很好地构建知识网络体系,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所以,笔者认为将思维导图引入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是为信息技术教学注入了新的思想、提供了新的手段和策略。在今后的教学中,笔者会进一步研究如何更好地将“思维导图”深层次地应用于教学实践中。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30054.htm.

会计思维导图篇7

21世纪是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计算机科学技术与计算机应用以惊人的速度快速发展。它已渗透到人类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计算机无疑已经成为大家生活、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相关软件应用是高职院校的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工作技能。但由于计算机应用软件知识点细小繁杂、相互间关联不大,学生需要记住各个工具、命令的使用方法,才能熟练应用计算机软件来解决工作中的问题。那么如何让学生快速记住各个知识点并能融会贯通熟练应用到实际操作中去呢?笔者尝试在教学中引入思维导图,探索思维导图在计算机软件类课程中的应用效果。

1基于思维导图的案例教学理论基础

1.1思维导图理论概述

“思维导图”是英国心理学家东尼?博赞于上世纪末发明的一种思维工具,它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各知识点用颜色线条建立起记忆链接[1]。思维导图就是利用不同颜色的线条、线条的粗细以及关系连线来呈现大脑的一种思维的过程,尤其注重发散思维;它反映了大脑中左脑的文字、逻辑思维与右脑语言、创造等的协调过程;它将人脑的思维过程用图示的方法表示出来,展现清晰的思维。思维导图的绘制一般是由一个中心主题,发散多个分支主题,通过关键词、颜色、图形、连线等形式将信息内容进行梳理和压缩,强化学习者的理解和记忆能力,促使学习者在获取知识过程中积极思考,达到强化知识点记忆理解的目的。

1.2思维导图构建的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就是根据教学目的,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通过具体实例来引导启发学生,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但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单纯的案例教学往往不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训练,达不到“举一反三”的教学目的。所以笔者在教学中尝试将思维导图与案例教学相结合,遵循教学目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思维导图的绘制,尝试对案例进行分析、探讨等活动来获取知识与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真正做到“学、懂、用”的“实践高手”。下面以《photoshop》课程中蒙版为例,讲述基于思维导图的案例教学:

2基于思维导图的案例教学在图层蒙版中的应用

2.1基于思维导图的教学内容,抓住学生注意力

photoshop课程包含很多零散的知识点,每一章都有不同的学习目标,知识点之间既存在着很大的不同,但也存在一定的必要联系。如果采用以往的线性教学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容易迷失方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对知识要点产生全面深刻的整体认识,前后知识点也很难做到融会贯通。但如果在教学中呈现思维导图,则使教师对教学结构有一个清晰明了的掌控,学生也能迅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图层蒙版可以说是《photoshop》课程中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教学内容。教学中把《photoshop》蒙版以思维导图的结构形式进行绘制,蒙版主要分为四种:“图层蒙版、剪贴蒙版、矢量蒙版和快速蒙版”。在课堂讲解中教师应注意发散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思考各类蒙版的概念、比较各个蒙版的不同点以及各类蒙版的使用方法,并在图示中逐一进行标注,详见图1。图1绘制的photoshop蒙版知识体系思维导图,通过使用文字、图像、色彩和线条来突出重点,把分布在photoshop中不同章节的蒙版知识点进行了归纳,方便学生全面掌握蒙版相关知识,并清楚知道各类蒙版的使用方法。这样学生在学习中能迅速抓住学习要点,既能把握学习主题又能掌握学习细节;从而帮助学生记忆基础理论,学会知识点的迁移记忆。思维导图通过五颜六色的粗细不同线条、关键词、图形等形式将重点内容凸显出来,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记住。这种简单明了的图形可有效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2贯穿案例教学,激发学生头脑风暴

理论知识的学习必须依靠实例进行强化记忆,从而转化为内在知识,因此在利用思维导图绘制教学点的同时,引入思维导图案例教学。思维导图案例教学的目标是教会学生拿到案例后进行案例分析,并利用思维导图绘制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从而掌握案例制作的全过程。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呈现案例思维导图,给学生一个视觉冲击,激发学生求知欲。以图层蒙版实例“海边景色”为例,如图2绘制的思维导图“海边景色”案例。教师在思维导图的引领下,点击各个关键词,帮助学生重现旧知识,随后巧妙引入新知,这样学生对教学过程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知道了学习中的重、难点,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教师巧设案例,将知识要点穿插在案例中,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教师具体教学实施过程见“图3思维导图案例教学”,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复习旧课―导出新课―教师启发、拓展―学生实践探索―教师总结”。例如,在案例“海边景色”学习中,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需要显示图片的部分内容时用可以使用“旧知识”―橡皮擦、画笔,但这种擦除方式将会对图片进行永久性破坏,老师这时可启发引导学生“如何不破坏原有图片来达到部分显示图片内容的目的呢?”由此教师引出新知识点―图层蒙版。这种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对所授课程内容完全熟悉、熟知教学重、难点,掌握学生的认知规律,并能合理的设计课堂教学案例,使案例在教学中真正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引导学生思考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图3为《photoshop》案例教学思维导图的教学结构图。从图示中可以看出思维导图使学生在案例教学的学习过程中是一个环环相扣的知识体系,学生在把握

知识的同时对整个案例的制作过程有一个清晰明了的整体理解和掌握;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不容易理解的知识内容给出必要的操作示范,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获取新的知识生长点,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既有全局又有细节的认识;帮助学生迅速完成知识点的正负迁移,达到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利用思维导图,教师也能很好的把握课堂节奏,理清教学内容,驾驭课堂教学。

2.3学生作业评价

基于思维导图的案例教学的实施效果要以学生是否能独立分析并完成设计案例为考核标准,因此每次课结束前教师应回收学生制作的课堂案例并随堂进行展示与评价,使学生产生一种继续学习与再创造的欲望。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一一评价分析,学生此时也可以畅所欲言,师生共同从作品的构图、色彩、明暗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最后再将每为学生的作品及评价意见进行汇总,形成该次课的评价思维导图,这样可方便教师有效把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方便教师对学生所存在学习问题做出具体的指导和相应的教学方案,实现了对课程内容的总体把握。

会计思维导图篇8

【关键词】高中英语思维导图英语阅读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9B-0128-02

好的语言是“读”出来的。自古以来就有“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开卷有益”、“书中自有黄金屋”等箴言,可见,阅读不仅是我们获取信息的通衢大道,更是开拓思维、自省修身的通幽小径。视线回到我们的语言教学,阅读更是一道瞩目的光,它与“听、说、写”一道构成了语言学习的四项基本技能,是培养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发展学生语言思维水平的“万花筒”。故阅读是我们语言教学的重中之重,不仅承担着语言输入的重任,还肩负着促进学生语言输出、发展学生英语思维的使命。那么,在高中,这个学生思维更加独立、自主、开放的教学阶段,我们如何更加有效地开展阅读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思维能力,让他们的英语学习有着“质”的飞跃呢?本文正是基于这一命题,尝试借助“思维导图”这一教学法,通过导图热身、导图任务、导图留白这三条小道,借“导图”之力,让学生思维进阶,在英语阅读的道路上越走越顺畅。

一、导图热身,引发学生的思维风暴

思维导图是发散性思维的有效表达方式,它能够以四面八方的辐射方式,掀起大脑中的思维风暴,让我们的视野更加开阔,这对于信息量大、篇幅较长的语篇教学有着立竿见影的热身作用,能够有效地让学生的大脑“动”起来,帮助他们以良好的学习状态进入到阅读教学中,是“reading”的良好开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笔者尝试将思维导图嵌入导入环节,通过导图设计一些以阅读话题、阅读内容及阅读形式相关联的前置性活动,通过导图刺激学生的大脑神经,调动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将旧知识与新知识巧妙地关联在一起,引导学生寻找大脑中、生活中与阅读话题相关的信息卡片,并通过“freetalk”、知识抢答、小组交流等形式,把他们呈现出来,实现阅读之前的输入准备。在设计这样的导入活动时,我们可以通过简明扼要的思维导图,如树形图、卡通图、放射图等,将原本散而大的话题内容集中在一起,让学生对阅读信息有一个宏观的了解,随后,适当导入竞争机制,让学生在“争分夺秒”的思维竞赛中,快速地进入到本课的阅读教学中,做好“reading”之前的预热工作。

例如在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一“Unit1Friendship”这单元的教学中,笔者尝试以思维导图开展“热身秀”,让学生的大脑先于课堂,动起来!在这个导入活动中,笔者借助绘本故事“mygoodfriend”,绘出导图,引导学生沿着友谊的藤条,向外辐射,就各个分支展开热烈讨论。如,在这个导图中,笔者绘制了一条小分支,引导学生就“goodfriend(thequalitiesofagoodfriend)”展开讨论,以头脑风暴的填充方式,引导学生对上节课所学的词汇及其相关词汇展开大探索,如humorous,kind,honest,loyal,helpful,patient,friendly,responsible。在这样的风暴活动中,继续向内探索,引导学生根据这个图形导图,doasurvey:areyouagoodfriend?通过这样的热身活动,课堂一下子就热闹了起来,学生也很快地进入主题,为我们的reading做足了语料准备。

二、导图任务,诱发阅读中的探究活动

高中生已经具备较为成熟的抽象思维能力及较为稳定的实践活动能力,他们有主见、有胆识、执行力强,较之传统的“教―授”路线,“做中学”的教学模式显然更对他们的“胃口”。可见,在构建课堂的过程中,我们应大胆地打破原来以“教”为主的思维定势,设计以学生为中心的阅读活动,以任务驱动教学,让他们在“做”的过程中,经历到阅读这个完整的过程中,成为“读”的主人,而非“教”的附庸。就这点而言,笔者认为,思维导图为我们的任务设计,带来了极大的教学便利。在实际课堂中,笔者常以思维导图为主线,嵌入语篇,为其量身定做,根据导图设计问题情境,鼓励学生以导图为线索,以问题为方向,开展更加有意义的探究活动,让阅读从“跟我读”变成“合作读、发现读”,充分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学习能力,有效培养学生的英语素养。

在教学人教版必修二“Unit4wildlifeprotection”这单元的“reading”部分时,笔者在精读之前,设计了“略读总动员”,通过设计思维导图,创设问题情境,从大方向上帮助学生把握整个语篇,获得“generalideas”。在这个任务中,笔者围绕“whatanimalsdidshevisit?”向外辐射,从“place,animal,part”引导学生展开思考,完善图表,如tibet,anantelope,para.1。在导图呈现前,笔者还设计了“whoisthecharacterofthestory?(Daisy)Howdidshetravel?(Byaflyingcarpet)whichplacesdidshetravelto?”通过这几个简单的小问题,牵出我们的思维导图,由此帮助学生统筹全局,从大方向上把握语篇,提高他们对语篇内容的理解与认识。如此一来,学生对语篇就有了笼统的理解,抓住了语篇的核心,紧接着,笔者继续丰富导图,从“animal――where――whatdidshefind?――how?”这条主线,继续向内延伸,如tibet,Killantelopeforfur/theyweredyingout,sad。通过这样导图指路的方式,帮助学生理清语篇内容,从而提高他们小组探究活动的指向性与有效性。

三、导图留白,打造个性化的阅读作业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不仅是素质教育下教学改革的新方向,同时也是社会发展的热切呼声,它向我们表明了一个态度:我们的学生不仅要学得好,还要用得好,用得妙,争做创客。作为高中阶段的英语教师,我们应尽可能地释放学生的个性,挖掘他们在语言创造及创造性应用上的潜能,促进他们语言的个性化发展。就这点而言,笔者认为,课堂的留白设计显得尤为重要,在课堂中,笔者会尝试以思维导图进行留白设计,如导图挖空、导图拼图、给线索、绘导图等活动,开展阅读总结或者延伸任务,让学生在“教”的基础上,呈现“学”的成果,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总结,达到教与学的完美契合。同时,笔者还会通过导图留白的形式,设计课外作业,通过导图与拓展性阅读材料相结合的方式,要求学生根据导图,结合阅读任务,开展以小组为单位的课外探究活动,并以组为单位呈现探究成果,打破传统的“做作业”,让课外阅读趣味无穷,充满互动。

在教学人教版“nelsonmandela――modernhero”这单元的“reading”部分后,笔者尝试以知识迁移的方式,为学生准备了与语篇内容相似的阅读材料――mohandasGandhi(1869-1948),india。在呈现阅读材料的同时,笔者还为学生提供了该语篇的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根据思维主线,结合我们“reading”所学的分析方式,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共同完成阅读任务。另外,要求学生在这两个语篇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区分:famouspeople&greatpeople,并完成相应表格。这项作业扣紧课堂所学内容,有效地提高了我们课堂教学的张力,同时,以导图的方式,为学生指明了“做”的方向,有效地提高了小组合作的凝聚力,为学生们的英语作业带来了别样的体验。

总之,思维导图是一种表现、培养、挖掘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工具,将它与我们生涩的阅读教学联系在一起,想必能够有效促进教与学的可持续发展。作为教学的“摆渡人”,在实际“教”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吃透教材,吃透语篇,还应结合学生的个性与发展需求,在教的方式上讲策略、做创新,让英语阅读绽放异彩,芬芳扑鼻。

【参考文献】

[1]李h瑶.思维导图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3(12)

[2]顾敏.融入思维导图的高中英语阅读文本解读[J].教学与管理,2014(5)

会计思维导图篇9

【关键词】初中英语词汇复习思维导图设计

一、思维导图对词汇复习的意义

初中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基础是什么?是学生对英语词汇量的掌握。有资料显示,从小学到初中的几年中,学生需掌握1600个单词。如此大的词汇量,凭死记硬背肯定不会有理想的效果。怎么办?利用“思维导图”可以缓解学生学习时间紧和学习任务重之间的矛盾。思维导图是一种能将知识以结构图的方式进行可视化表征的有效思维工具,它通过图文并重的方式,将各级主题的关系以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结构图表现出来,从而促进大脑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激发人的思维潜能。

二、思维导图设计的理论依据

通过对文献进行剖析,按照单词导图的结构形式及单词间的联系,在单词导图的制作过程中,使用五种结构图。通过使用五种结构图,改变学生对英语单词的理解和识记方式。

a.归类图(例如使用文具类,交通类,动物类,水果类等构图)

B.等图(从范围,归属,职位等方面构图)

C.词源图(应用四种构词法形式构图)

D.方位图(使用人或物体来展示方位词及介词等构图)

e.图解图(利用物体各部位的名称及用途构图)

三、思维导图的设计

第一步,找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然后用线条,箭头,分支以及其他方式来展现他们之间的关系。

第二步,在纸的合适的位置写出有关信息的关键字或中心思想。

第三步,在其他空白的地方,找到其他信息与关键字的应有关系,正确地进行评估,然后在恰当的地方将其画出,以清楚地表达这些信息与和主题的关系。

四、思维导图的绘制

1.思维导图的设计可以鼓励学生使用并建构五种结构图,或者使用它们自己喜欢的方式构图。先从简单的归类图开始绘制,比如在复习七年级,八年级词汇时,因为名词偏多,可以把名词分成以下类别:文具,颜色,服饰,食物,饮料,蔬菜,水果,动物,职业,国家,交通工具,科目,月份,天气,季节,星期,运动,调料,疾病等等。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思维导图模板或者自己动手绘制。

以疾病为例:

2.学会了简单的归类思维导图绘制之后,我们就可以绘制稍微复杂一点的等级思维导图。

例1由house这个词就能联想到各个功能不同的房间。比如study,bedroom,bathroom,livingroom,diningroom,kitchen;由study又联想到lamp,computer,desk,chair,books;由bedroom联想到bed和clothes;由livingroom联想到tV,sofa,fruit,lamp;由diningroom这个词联想到light,floor,drink,table;由drink联想tea,coffee,milk,coke,juice;由kitchen联想到food,cooker。

3.在进行单词复习时可以按照词根,前缀,后缀向外发散思维,绘制如下思维导图即词源图。

(1)加后缀

(2)加前缀

4.在复习方位词的时候可绘制以下思维导图即方位图。

(1)

(2)复习介词时用红球与物体的位置表示方位

5.复习身体部位可绘制图解图

笔者认为思维导图除了教师自己设计绘制以外,也可教学生用电脑绘制。实践证明思维导图的制作不需要太高的技能,对现代学生来说难度不大,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学会使用电脑绘制思维导图。当然用手工绘制思维导图也是可以的。手工绘制思维导图在线条、颜色、形式方面是丰富多彩的,但是由于学生初画导图的个性差异,搜集整理信息的操作量大,耗时多,笔者认为用电脑绘制思维导图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会计思维导图篇10

关键词:导图式教学设计;范式;步骤;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0X(2013)10-0057-03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笔记方法,它和传统的直线记录方法完全不同,以直观形象的图示建立起各个概念之间的联系,是模拟思维网络系统进行的记忆、归纳和创造的工具。本文将具体探讨思维导图应用于教学设计的范式、步骤与实践策略。

一、导图式教学设计的范式

思维导图所具有的层次性、联想性和开放性的结构特点能够促使教师对教材进行更深刻的理解,使思维处于一种被激发和完全开放的状态,从而有利于找到与学生沟通的切入点,使教学设计充满创造性与机智性。另一方面,在使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把头脑中原有的教学内容、教学逻辑和新的联想与感悟以可视化的“图”表达出来,这就相当于在课前完成了一次相当充分的教学演练。诸多的教学元素随着自己的教学思路进行有效的排布,直到排列构造出最合理、最清晰的“图”结构,即完成最佳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复杂的问题解决过程,需要教学设计理论的指导,教师认知结构中需要存储这些知识以便于在教学设计时根据实际情况提取和重组。许多研究表明,我们大脑是按照层级结构来组织知识的,而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出现思维障碍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相关知识是零散的或者弱联系的,导致缺乏足够的信息提取来源。思维导图的树状层级结构恰好与大脑知识组织结构一致,所以教师如能用思维导图对教学知识进行整理,形成可视的知识树状层级结构图(如图1所示),显然有利于对教学设计理论的理解,知识结构的合理性和完整性也将进一步改善,从而为教学设计提供更坚实的理论指导。

图1导图式教学设计范式

二、导图式教学设计的步骤

教学设计是教师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安排与决策。从教学指导的基本要素(学习目标、学习内容、组织有效的学习、学习评价)出发,借助思维导图归纳、整理教学思路,形成一份“创造性”的“图”式教案。本文以小学数学“植树问题”一课为例。

(一)安放图像,中心开始

把a4纸张横过来放,这样宽度比较大一些,周围留出了足够的空间,在纸的正中央用一个彩色图像或符号开始画思维导图。(或者运行mindmanger软件,在界面中央的方框(标有“centertopic”)中写入中心主题“植树问题”),使用图像和色彩起到“一幅图像胜于千言万语”的作用。

(二)发散思维,画出分枝

教学设计主要包括学情分析、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反思、板书设计等。先从纸中央的图像开始向四周引出数条美丽的曲线(线的数量取决于你画的次数),此外,尽可能多地使用多种颜色绘画,本身也非常有趣。再在每条线上注明一个关键词,融图像与文字于一体,醒目、清晰、自由,反映了大脑的联想本性。

(三)适当取舍,明确节点

在这一环节中,你面临一个取舍问题。如果范围大,就要把这些要点按上一步骤的做法,再细分出若干个分支来;如果范围小,可以开始选择事实支撑这些要点。从每个要点向外引出数条曲线,将所联想到的依次写在纸条上。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的理念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四)枝繁叶茂,修剪完美

一幅完美的思维导图看上去应当是一棵俯视的大树,中间是树干,第二层是树枝,第三层是树枝,最外层是树叶。在完成基本的教学设计框架勾勒之后,应根据课的内容,让它枝繁叶茂,并对树的枝杈进行适当地修剪。(如图2)

(五)深入反思,形成风格

每次进行思维导图教学设计,都会产生相当多的体会,反思这些体会,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并时时加以总结,不断探索适合自己的构图方法,形成独一无二的教学设计风格和教学风格。

三、导图式教学设计的实践策略

我们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设计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成果。导图式教学设计不是一个计划性的静态教案,而是一个指导性的动态方案。

(一)课前导航,梳理经络

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是使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并能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因而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都与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水平和发展潜力有关。因此,教师应用发展的眼光进行教学设计。在具体操作上要各有侧重。

应用导图式教学设计进行教学就如同带着一张地图和指南针,外出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去旅游一样,可以让自己对所要去的地方选择合适的路线,作出有效的安排而不至于迷失方向。这可使教学更加高效,更加精彩。

如,四年级下册数学“数学广角”单元:要用大约10分钟的时间,对所要教学的内容作一整体的了解,再根据教学内容做一张思维导图,从而对本单元知识有一个宏观的掌控。然后,看书中“植树问题”一课的教学内容,并用彩色铅笔,把书中看到的探究内容、概念、解题模式,从教学指导的基本要素(学习目标、学习内容、组织有效的学习、学习评价)出发,借助思维导图归纳、整理教学思路,形成一份“创造性”的“图”式教案(见图2)。

形成教案后,教师要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其中,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是教学是否成功的重要保障。在“植树问题”一课中,如何让学生掌握在一条线段上两端都栽、两端不栽、一端栽的植树问题以及封闭曲线(方阵)中的植树问题。课前老师通过设计前置性作业的预习,使学生明确要学习的内容,提前查找例题中植树问题的类型。使学生能尽快进入学习新知的最佳状态。

(二)课中对话,合作建构

运用思维导图的可视化优势,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自己或他人可以对认知过程和思维过程进行评价、反思、修改和调控,从而提升其认知技能。学生通过对这一策略运用成功与否进行反思,可以促进认知策略的迁移,提高认知技能,并逐渐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

在这个过程中,充满了个人认识与事实证据之间、个人认识与数学知识之间的“对话”。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进一步暴露和明确自己的先有概念和认识,感受不同观点和解释之间的差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层次地依据事实去引导学生进行推测与验证,把握教学各个阶段的不同要求,及时地指导学生开展各种探究活动使教学过程向着预期要达到的概念目标前进,使学生逐步地建构新的解题模式。

“植树问题”一课内容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解题规律,建立植树问题的这些类型的解题模型。针对这一实际,我在课中设计了这样几个环节:①通过课前活动,以大家都熟悉的“手”为素材,从让学生初步认识间隔,感知间隔数与手指数的关系。并让学生举一些实例。在让学生举大量的例子时,一定要引导学生能用等量关系来说,这样就不仅仅停留在举例这一低层面了。②以一道植树问题为载体,营造突破全课教学重点及难点的高潮。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画图、摆实物等方式解题,让学生在画图时,一要有指向、有依据去画;二要把学生的作业在大屏幕上展示,并且这个建模的过程要快一些。③以植树问题的应用为研究对象,引导学生了解植树问题的实质。结合具体的数据讲透,让学生更明白。④多角度地应用、练习、巩固,拓展学生对植树问题的认识。

(三)课后诊断,提高效率

学完本课后,需要检测学生对本课知识的掌握情况。可以拿出一张空白纸,合上书本,让学生根据记忆和理解,围绕“两端都栽、两端不栽、一端栽”三个模型画出思维导图。画完后,把它与教师自己通过看课本做的思维导图,进行比较和对照,看看哪些知识和内容自己已经掌握。(见图3)

图3“植树问题”思维导图

通过对比,我发现学生在影响因素上画对的有37人,错的21人,说明学生课堂相关探究活动内容的理解率还不够。这样的课堂教学设计存在一定的误区。需要对各活动间的结构进行重新设计,突出典型活动的探究过程,并积极引导学生在典型探究活动后进行认真的思考和讨论,并在此基础上建构核心概念。

总之,导图式教学设计具有高度的浓缩性、完整的系统性、直观的形象性和思维的开放性这些优点,应该在教与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这种图式的教学设计,形式比较灵活,课前对教材深入的研读,目标定位到位,课堂教学中灵活多变,避免教学流于形式、浮于表面。课后注重反思,以反思、诊断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思,不足以到位!不思,不足以深刻!不思,不足以进步!

参考文献:

[1]徐晨红,蔡亚萍.思维导图应用于化学教学设计的研究[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0,(10),22~23.

[2]王小梅.mindmanger思维导图在中学历史课教学中的运用—以《中国近代史》为例[J].中小学电教,2008,(11):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