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知识的培训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7:04:22

财务知识的培训篇1

关键词:财务管理;培训;路径

一、正确认识财务管理的发展趋势,科学制定财务管理培训内容

(一)财务管理的发展趋势

1、现代财务管理要求对财务管理对象(企业或项目)的经济活动给出明确的数量概念,进行价值判断。一是财务管理的定量特征主要表面在统计学、经济数学等在投资决策领域的运用。投资风险的研究是财务管理的定量特征的主要表现,这种投资既包括有形资产,也包括无形资产;既涉及实物资产。也包含有金融资产等诸多投资领域。二是财务管理可以不参考数量的分析而做出决策,但可通过应用数量方法使做出的决策趋于更佳,在财务管理实施的过程中,数量模型本身并不做出决策,但是可以用来完善判断过程,帮助弄清情况,保证最终决策和策略的可靠性。三是定量特征具代表性的体现是关于实证研究中对数量方法的依赖,甚至可以说,数量方法是实证研究的基本技术。

2、财务管理从规范到实证的发展。规范法是关于应该是什么的系统化的知识体系。规范会计学派开展规范理论研究时通常采用演绎法。其基本程序为:提出前提推导命题及得出结论验证结论指导实务。会计中的演绎方法包括如下程序:确定财务报表目标;选择会计假设:派生出会计原则;发展会计的“技巧”。由目标程序制定的会计理论框架明显地表示出上述程序,即假设原则一关于会计目标的适当程序、技术检测手段。

3、知识经济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应具有如下特征:随着劳动经济一自然资源经济一智力经济的更迭,企业资源配置上也呈现不同的特征,知识经济背景下企业资源配置以智力资源、无形资产为第一要素。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和分析技术中,应强调无形资产的营运与管理,应重点注意无形资产的培育与报告分析,企业潜在资产(如职工资源)的培育与报告分析。

4、随着电子数据转换发展,财务管理工具也从基本逐步走向衍生,尤其具有代表性的是金融工具创新。财务管理中应分析利用多种金融工具和技术。以便组织起满足财务管理需要的金融结构。

(二)财务管理培训内容

财务人员培训的一般内容:一是入职培训。人职教育培训的对象为新进财务人员。人职培训的内容包括公司简介和企业发展战略、企业文化介绍、工作职责说明、各项管理制度和条例、劳动合同和福利薪资及集团和所在公司组织架构说明等。新进财务人员集团统一会计核算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的培训由集团财务部安排,所在公司已有财务经理的,由财务经理对其进行为期两个月的带教辅导。二是岗位培训。培训的对象为全体财务人员,岗位培训的内容包括基本技能培训、专业技能培训、管理技能培训和创新技能培训。三是资格和职称证书教育培训。培训的对象为尚未达到任职岗位必备的资格或相关等级职称证书的财务人员。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资格考试、职称考试等,由财务人员根据自身发展需要自行选择。四是科技、经济、管理等知识培训(讲座)。培训对象主要为财务经理和财务部财务人员。培训内容主要是当前相关的科技和经济最新知识,由集团领导、财务部领导或外聘专家授课。通过采用不同形式和内容的学习培训,对财务人员的学习培训应达到如下效果:及时了解和掌握国家各项财经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并能认真贯彻执行:及时学习和掌握国内外会计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以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及时了解并认真总结各行业、各单位会计工作中存在的各种实际问题,探讨解决的途径和方法。

二、财务管理人员培训存在的主要弊端表现

(一)重视财务软件的使用方法,忽视会计电算化基础理论和相关内容

在实际会计电算化培训中,由于受时间、场地和会计人员素质的限制,教师往往只注重讲授财务软件的操作流程和操作方法,而对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却不做讲解,忽略了对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知识的介绍,如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办公软件和计算机网络等。有的会计人员仅能操作财务软件,对其他应用软件一无所知,不能充分发挥计算机在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和质量方面的作用。

(二)重视电算化前培训,忽视后续培训

许多人错误地将会计电算化培训理解成一次完成、勿需反复的培训。因此,许多单位在实施会计电算化前,组织会计人员集中培训一次,取得会计电算化上岗证后就不再培训。但在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新的应用软件不断涌现,操作系统升级频繁,所使用的财务软件即使不更换,但也存在升级、追加新功能等一系列问题。这都要求会计人员不断地适应形势变化的需要,进行会计电算化及相关知识的再培训。

(三)财务会计电算化培训的知识结构单一

不少单位的电算化人员是由过去的会计、出纳等经过短期培训而来,他们在使用微机处理业务的过程中往往是除了开机使用财务软件之外。对微机的软硬件知识了解甚少,一旦微机出现故障或与平常见到的界面不同时就束手无策,即使厂家在安装会计软件时都做了系统的培训,但从未接触过计算机的会计人员入门还是很慢。而且经常会出现误操作,导致系统数据丢失。甚至整个系统瘫痪,这主要是缺乏计算机相关知识。此外,还要有其他相关知识的配合。

(四)财务管理人员培训缺少交叉知识的培训

财务会计这一职业在知识经济时代已经不再仅仅是传统的记账、算账和报账,而更应该具备计算机知识、网络知识,熟练使用财务软件;随着我国法律的不断完善。财务人员不仅应该了解会计法,而且应该了解经济法、合同法、税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财务人员作为企业管理人员之一,更重要的是参与管理与决策。这就要求财务管理人员精通各项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熟知财务管理、审计、金融、证券、人力资源等相关专业知识。只有具备了这些立体的经济知识,才能从较高的视角上把握财会工作的运行规律。才能根据客观环境做出正确的职业判断,选择适当的会计政策,做出合理的会计估计,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

三、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培训的基本路径选择

(一)不断更新相关知识、完善知识结构

会计人员的培训内容,应坚持联系实际、讲求实效和学以致用的原则。主要内容应包括会计理论与实务;财务、会计法规制度: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其他相关知识;其他相关法规制度。目前,我国会计人员培训的内容仅限于财务知识和相关法规,存在着内容单一的问题,远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

给我国会计队伍带来的冲击。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人员不仅仅停留于记账、算账,更多的要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为企业发展献计献策。会计人员不但要掌握财务知识,同时还必须懂得与之相关的其他领域的知识,这就为会计人员的培训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人力资源会计、保险会计、遗产会计和环境会计等内容。另外。我国会计人员的培训内容应加大,应增加一些企业管理、经济学和计算机等相关学科的学习内容,扩大培训领域。

(二)采用层次化的培训模式

接受培训的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和素质水平参差不齐,其对培训的要求也不相同。在会计人员的培训过程中。针对不同层次水平会计人员设定不同的目标和培训内容。实行分层次培训模式。可以提高培训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针对各级财务人员,制定不同的培训计划,并可采取财务人员间的相互培训。某一个工作人员遇到的问题,也可能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有经验的工作人员能够了解他的症结所在,以便对其进行针对性的讲解、解答。

(三)充分利用计算机与互联网资源,丰富财务会计电算化培训的方式

知识经济时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不仅为人力资源会计、社会责任会计等的实施提供了技术支持,电子商务的出现还大大改变了现有会计信息处理模式。一方面要求会计人员知识更新速度更快,以适应新的企业组织形式、经营方式的变化,另一方面也为会计人员多渠道地获取新知识提供了途径。知识经济时代计算机网络发展迅速。以网络为媒介,采用远程教育或兴办教育网站的方式,既可以及时更新会计人员的电算化及相关知识,又可以解决培训时间、场地不足的问题,官方网站与软件供应商网站还可以优势互补,从政策与实务两方面提供会计电算化培训所需材料。

(四)培养会计电算化骨干力量,带动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

在培训工作中发现要想在短时间内普遍提高会计人员素是不现实的。但会计人员电算化知识缺乏又会成为制约企业会计电算化实施效果的瓶颈。为充分利用会计电算化优势和所用软件的功能。应付日常会计电算化实施过程中遇到困难,缓解技术压力,降低咨询维护费,建议各单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会计电算化方面的人力资源投资,培训多个具有较高计算机应用与维护能力。熟知财会软件知识,对计算机与会计电算化相关知识人员,即提高本单位会计电算化应用水平,又可以在必要时在部门开展不定期培训活动,带动其他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

(五)运用比较分析法进行财务培训

比较分析法是财务人员学习准则时最常用的一种方法,也是财务人员更快、更好掌握准则的一条捷径。通过对新旧准则、中外准则、我国与国际会计准则及准则内部各个构成框架间的比较分析,使财务人员能更全面深入地了解和掌握新准则。在比较中。能发现它们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寻找到学习的重点,从而使财务人员更快捷有效地记住新知识。在比较中,将相同的知识点放在一起比较学习,更能看到准则的变化痕迹、了解到准则的修订意图、凸显出新准则的特点,使学习者更深刻领会新准则。

(六)建立良好的培训机制,完善培训制度,落实培训效果

财务知识的培训篇2

关键词:财务;人员;培训;分类

1财务人员培训分类

(1)按上岗的情况,可分为岗前培训和在岗培训。岗前培训主要针对企业财务的新进人员而展开的培训,其培训的内容和重点应该是职业道德和内控制度和流程,把职业道德作为岗前培训的重点似乎不太合乎常理,因为我们的财务人员在学习财会这门职业首先就强调了要遵循会计职业道德,岗前培训为什么还要强调职业道德的培训呢,笔者从事财务工作多年,实践告诉我们财务人员由于工作需要,了解很多关于企业生存的商业秘密,如果不严格的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不多有多么丰富的专业知识,也论多么有能力,企业成员的辛勤努力的工作,最终可能都在一句不经意的话中化为灰烬。把内控制度作为岗前培训的另一个重点,是因为即将成为企业财务工作者的人员,一般都经过了专业知识的学习,有的甚至已经在别的地方进行过实际的操作,其理论知识基本达到了企业需求,而内控制度和流程因行业和企业的不同有着千差万别,只有让其尽快熟悉了内控制度和流程,才能实现其工作的高效率。

(2)按培训的内容分为财经专业知识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财经专业知识是财务人员工作必备的专业知识,是处理日常业务的基础知识,前面继续教育已对其重要性进行了阐述,这里不再敷叙仅谈谈职业技能培训。在办公不断现代化的、高科技化的当今,实际工作中财务人员不仅需要有富的财经专业知识,还需要学会其他很多技能才能实现工作的高效率和高质量,例如:人际沟通能力、办公自动化处理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等。

2财务人员培训的一般内容

财务人员的培训包括入职培训,岗位技能培训,资格职称证书培训和最新科技、经济等知识培训(讲座)。

(1)入职培训。①入职教育培训的对象为新进财务人员。②入职培训的内容包括公司简介和企业发展战略、企业文化介绍、工作职责说明、各项管理制度和条例、劳动合同和福利薪资、及集团和所在公司组织架构说明等。③入职培训的时间为新财务人员报到当月进行,时间安排一般不超过一周,由聘用公司人事部门实施。④新进财务人员集团统一会计核算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的培训由集团财务部安排,所在公司已有财务经理的,由财务经理对其进行为期二月的带教辅导。新开办分公司新进财务人员统一到财务部培训或由财务部指定相关分公司安排实习和带教辅导。

(2)岗位培训。①岗位培训的对象为全体财务人员。②岗位培训的内容包括基本技能培训、专业技能培训、管理技能培训和创新技能培训。

(3)资格和职称证书教育培训:①资格和职称证书教育培训的对象为尚未达到任职岗位必备的资格或相关等级职称证书的财务人员。②资格和职称证书教育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资格考试、职称考试等,由财务人员根据自身发展需要自行选择。

(4)最新科技、经济、管理等知识培训(讲座)。①最新科技、经济、管理等知识培训的对象主要为财务经理和财务部财务人员。②培训内容主要是当前相关的科技和经济最新知识。由集团领导、财务部领导或外聘专家授课。

3财务人员培训的重点

对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得到了足够的重视,例如财政部专门规定了会计人员每年必须进行规定学时的培训后,才予以年检。笔者认为,要培养出色的财务人员,仅仅就财经专业知识的持续培训是远远不够的,还需在以下几方面着重加以培训。

(1)人际沟通能力。财务人员的日常工作不仅要和部门内的人员配合才能完成工作,还需要和企业内外部的各类不同人员打交道,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可以让财务人员在理解、解释和执行政策等方面取得积极的配合,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2)办公自动化处理能力。现代财务工作,不仅仅是算账、记账,还要根据经营需要制作各类的报表和分析,而这些大部分要依赖电脑带来的办公自动化处理功能的运用,尤其是一些专业财务软件的运用。随着工作的需要,一些程序和软件在不断的升级,功能也在不停的扩大,熟练的运用这些软件,并能自行处理一些常见硬软问题,成为提高财务人员工作效率和质量的必备条件。

(3)财务创新意识。现代企业的分工越来越精细,大部分的财务人员可能更多的是重复日常工作,做好自己份内事似乎就足够,往往忽略了创新意识的培养。每一项工作之所以能越做越好,其关键是通过一点点的创新积累而来的。在培训中要保护财务人员的创新积极性,鼓励财务人员充分的实践创新,尤其是培养财务人员自主创新改进工作的意识,这样财务工作水平才能得到提升。

(4)综合事务处理能力。每天人才市场上都有持会计从业资格的人员在递出简历,但仍然有很多企业招聘高级财务人员的信息,这有力的说明了能够胜任这些综合岗位财务人员的缺乏,也说明了企业对具有综合事务处理能力的财务人员需要的迫切性。财务人员的综合事务处理能力高,对一项业务能够做出具有先决性的判断,将使企业的财务工作得到有力的促进。

4财务人员的培训的方式

财务人员的主要培训的方式可分为外部培训和内部培训。外部培训即将财务人员送到一些专业的学院或培训机构集中学习。对于外部培训,笔者认为需要延伸的一点是,由于把全部财务人员都送出培训,既要支出大量的费用,又可能要造成财务工作的延缓,建议采取选派部分人员外出接受培训,然后由这部分人员回到企业轮流讲课培训未送出的人员,达到既全员培训又节省费用的目的。另外在企业中一些培训可能只涉及部分岗位的人员,为了做好人员的后备,即使是个别人员的的培训,回到企业后仍有必要将培训内容再转授其他人员。内部培训要以采取集中受课的方式和半正式的交流学习,以及发入资料自学的形式,甚至更灵活的形式,达到提高的目标即可。财务人员培训其他方式有:参加财务审计类各种证书培训考试;财务部举办各类授课讲座、推荐材料自学、组织座谈讨论;进行岗位带教和轮岗学习;参加国内(外)受训或考察。

5其他建议

(1)财务部建立内部讲师制度,财务部领导、优秀分公司财务经理、财务部资深员工是内部培训师的主要力量。

内部讲师按年聘用,由财务部颁发聘任证书,连续三年受聘的,授予“终身讲师”。

内部讲师的奖惩、考核由财务部实施,主要指标为受训人评价、教案质量、培训效果。

集团财务部可以为讲师安排系统培训,提升讲师的授课技巧,以帮助讲师更有效的开展培训工作。

受聘讲师培训工作业绩纳入其绩效考核。

财务知识的培训篇3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强财政干部能力建设为目标,努力构建学习型机关、促进财政文化建设,为推动财政事业科学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二、培训目的

通过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全局财政干部的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和综合素质,不断提高财政干部依法理财、民主理财、科学理财的水平,不断增强财政干部的党性修养、职业道德修养和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

三、培训内容

(一)财政反腐倡廉知识讲座

7月份,组织开展一次“党政主要领导讲一堂党课”活动,课时安排1天4个学时。同时,邀请县检察院或县第五纪工委领导到我局讲授一次财政反腐倡廉知识,课时安排半天2个学时。以后每季度组织一次财政反腐倡廉知识讲座,要求局机关全体干部职工参加讲座活动。

牵头人:*(局党支部书记、副局长)

工作人员:*、*、*、*

(二)财政经济理论知识讲座

8月份,邀请云南财经大学教授到我局讲授财政经济理论知识,课时安排2天12个学时。要求局机关全体财政干部职工参加讲座活动。

牵头人:*(局长)

工作人员:*、*、*、*

(三)计算机技能培训

8月份,邀请州财培中心教授到我县进行中级会计电算化考前辅导,课时安排15天90个学时。主要是对今年报考中级会计电算化的学员进行培训。此外,局机关还要进行一次计算机技能知识培训活动,课时安排5天30个学时。10月底前,由局办公室(人教股)组织一次计算机技能考核活动,考核的对象是局机关全体干部职工。

牵头人:*(会计核算中心主任)

工作人员:*、*、*、*

(四)珠算技能培训

9月份,组织一期珠算技能培训,课时安排3天18个学时。培训后,干部职工每天利用业余时间自行练习珠算。10月底前,由会计股组织一次珠算技能考核活动,考核的对象是局机关全体干部职工。年底前,由会计股会同县珠心算协会组织开展一次全县珠算比赛活动,要求局机关全体干部职工参加比赛(以后每年都要组织一次珠算比赛活动)。

牵头人:*(会计核算中心主任)

工作人员:*、*、*、*

(五)会计业务培训

10月份,组织一期会计业务知识培训,课时安排3天18个学时。培训内容包括:《会计基础知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国库集中支付业务、村级会计委托业务、《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要求全县财政干部职工(含乡镇财政干部)参加培训。

牵头人:*(会计核算中心主任)

工作人员:*、*、*、*

四、培训方式

培训采取半脱产方式进行培训,培训时间一般安排在周末。

五、培训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局班子要高度重视财政干部业务培训工作,加强对培训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财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及时研究解决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的问题,把干部教育与财政业务统筹安排,使干部人事管理和教育培训共同发展,切实把财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二)保障培训经费

局办公室要千方百计统筹和使用好培训经费,提高经费使用效益,确保各项干部教育培训任务的落实和完成。

财务知识的培训篇4

[关键词]财务;培训;标准;集约化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21-0125-02

1划分财务人员的类别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企业财务通则》、《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会计专业职务试行条例》、《国家电网公司会计核算办法》、《国家电网公司财务集约化管理实施方案》、《国家电网公司财务集约化管理完善提升工作方案(2013年版)》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财务人员在企业经济运行全过程中,对事前的筹划与预算、事中的核算与监督、事后的分析与评价都有全方位地操作与参与,从中可看出,财务人员除应具有财务知识外,同时必须具备管理、资本运作、风险防范、计算机操作与应用等诸多方面的知识,对财务人员的要求是越来越高。同时对于具体的岗位,因其工作性质不同、任务不同、内容不同、范围不同,权责应是有差异的。依据财务人员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将其划分为三级。

(1)Ⅰ级财务人员。新进财务人员,以及其他具有财经初级职称及以下职业资格人员为Ⅰ级,其行为表现是能够完成初级工作任务。

(2)Ⅱ级财务人员。一般财务人员,以及其他具有财经中级职称人员为Ⅱ级,其行为表现是能够独立完成工作要项中较复杂的工作任务。

(3)Ⅲ级财务人员。财务负责人或会计主管以及其他具有财经高级职称及以上职业资格人员为Ⅲ级,其行为表现是在能够独立完成工作要项中复杂工作任务的同时,解释、处理工作中的疑难问题,组织、领导、管理财务工作。

2财务人员的能力分析

(1)Ⅰ级财务人员能力分析。Ⅰ级财务人员能胜任会计辅助操作人员岗位,是最基本、最基层的财会人员岗位,如出纳、综合与档案管理岗位。本级财务人员应当掌握会计基础知识、单位主要经济业务事项的账务处理等内容;掌握金融、税收、财经法规知识;熟悉计算机基本知识、掌握电算化基本流程、应收/应付账款核算、工资核算模块、固定资产核算模块账务处理等基本操作。

(2)Ⅱ级财务人员能力分析。Ⅱ级财务人员能胜任专项独立业务操作岗位,如固定资产管理、税务管理岗位。本级财务人员应当能够胜任会计基本操作能力,能够独立处理一般会计业务,协助会计主管完成相关财务、会计工作,较为系统地掌握会计实务原理和专业知识,熟悉财务管理的基本原理,并正确执行基本的财经法律制度。

(3)Ⅲ级财务人员能力分析。Ⅲ级财务人员能胜任综合性业务管理岗位,如负责人、财务稽核岗位。本级财务人员应具有扎实的财务会计理论功底,具有较高的政策水平和丰富的财务会计工作经验,应当能够独立领导和组织开展本单位财务会计工作,熟悉并能正确组织执行财经法律制度,制定本单位会计工作方案与办法,参与单位经营管理,能够对单位重大财务事项进行独立、合理的职业判断,能够协助单位负责人完成单位财务会计等相关工作。

(4)构建财务人员的能力分析表。基于上述财务专业职业能力分析,搭建了财务通用能力模块、专业能力模块、操作能力模块和专业拓展等模块,并针对财务负责人或会计主管培训体系建设增设专业拓展模块。

财务通用能力模块,是财务人员胜任日常工作所必需的通用管理能力,它是一种普适性且主要是技能层面的工作能力要求。促进有效工作的财务通用能力一般包括四个方面:基础知识、思维与表达、组织与协调、职业素养。

专业能力模块,是财务人员应具有专业性的胜任力要求,即针对不同岗位的职业化素质要求,它既涉及外在的专业性知识和技能,也涉及内在的职业化素养与道德,一个具备专业能力的财务人员才是一名真正的职业化人才。依据《国家电网公司财务集约化管理实施方案》财务人员岗位设置的要求,将专业能力分为九个方面:预算管理、基建工程、稽核评价、会计核算、电价管理、税收管理、出纳、资金管理、资产管理。并根据各岗位的岗位说明书中对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以及该岗位对人员素质的特殊要求确定专业能力。

操作能力模块,是财务人员应具有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要求,包括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基本技能主要涵盖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一般包括计算机基础、数据库、办公自动化应用和公文处理系统;专业技能是指财务相关软件的操作技能,包括会计电算化、eRp、财务管控、电子商务和网络安全与管理等。

专业拓展模块,是针对财务负责人或会计主管增设的模块,包括个人能力和专业特色。个人能力包括前瞻性知识、学习能力、应变能力、视野能力、创新能力和决策能力;专业特色包括职业判断能力、沟通协调能力、领导艺术与方法和综合控制能力。专业拓展模块随着时代的变迁,其内容会不断的扩充和更新变化。

3确定财务人员的培训内容及要求

《财务专业培训标准》按层次建立不同级别培训标准,培训内容要求呈现阶梯形。Ⅰ级财务人员培训课程使新进员工能快速熟悉工作,掌握岗位所需知识、技能,满足岗位基本要求;Ⅱ、Ⅲ级财务人员培训课程使财务专业人员持续成长,不断向岗位绩优标杆靠拢。只有这样的培训课程标准才能够具有培养发展财务人员的可操作性,针对性强,而且连贯成体系,也使个人发展有方向,同时有助于公司人才梯队的建设。

这种阶梯递进型的培训内容要求,通过两种方式实现。第一,通过培训课程本身的难易程度来确定不同级别财务人员培训内容要求的差异。比如:对Ⅰ级财务人员设置《会计基础》课程,Ⅱ级财务人员设置《会计核算》课程,Ⅲ级财务人员设置《审计》课程。这种安排正是基于课程之间本身的逻辑关系,只有学习了《会计基础》的前提下,才能展开学习《会计核算》的内容;在较好地掌握会计核算的内容,明确了会计业务、账务处理、会计报表之间的内在联系的基础上,才能理解和掌握《审计》的思路和脉络。第二,是对课程内容进行合理的分解,划分了层级。例如:《税收管理》的课程内容涉及Ⅰ、Ⅱ、Ⅲ级财务人员应掌握的内容。Ⅰ级财务人员主要掌握税收和税法概述以及发票管理办法,Ⅱ级财务人员主要掌握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税收征管法的内容,Ⅲ级财务人员则应掌握税务筹划的原理和方法。

在财务专业培训标准中,以财务集约化中设定的专业岗位为参照,针对不同岗位知识与技能需求,进行培训课程名称、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培训方式等安排。依据不同发展阶段上的财务人员特点和需要,对课程进行合理的分布与组合,梳理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形成分层、分类的课程体系。下面以Ⅰ级财务人员为例说明财务人员的培训内容及要求,具体Ⅰ级财务人员标准培训科目组成表下表。

Ⅰ级财务人员标准培训科目组成表类别培训科目培训方式培训学时理

类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自学/脱产8会计基础自学/脱产30企业管理基础知识自学/脱产16电力系统基础自学/脱产8统计自学/脱产8财政与金融自学/脱产8操

类计算机基础实践性/脱产8数据库实践性/脱产8会计电算化实践性/脱产8综

类财经应用文自学/脱产8演讲技巧自学/脱产4企业文化自学/脱产4职业礼仪自学/脱产4安全知识自学/脱产4注:学习以脱产培训方式计算。

4制定财务人员培训课程标准

培训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培训课程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根据三级财务人员培训课程体系,对每个课程的内容进行设计和定义,具体内容包括:课程名称、类别、培训学时、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培训对象、培训方式、考核方式、课程实施建议等。

制定财务人员培训课程标准的目的在于规范财务人员的培训,提高财务人员的胜任力水平,提升财务人员的绩效表现,以满足组织现有的业务需求。与此同时,根据行业与市场的未来发展,前瞻性地为实现未来的人力资源战略实施奠定基础,也满足了财务人员自我发展的需求,提升其在组织内的职业竞争力,它是满足企业和财务人员双方需求的行为,是调动财务人员积极性的有效做法。

财务专业培训标准是公司系统开展财务人员培训的工作标准,也是开发模块化培训教材及配套题库和建立标准化培训课程体系的依据,亦可作为财务人员职业能力分级评价的参照标准。同时,搭建财务培训标准,也能充分发挥培训长效机制的作用,达到提升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财务知识的培训篇5

2021年度,县财政局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大及历届全会精神,以服务财政科学发展,服务干部健康成长为指引,以推进队伍建设、加强教育培训为重点,创新发展、务求实效,进一步提升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科学化水平,努力为完成财政各项工作任务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持。

一、总体要求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对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科学发展先行者的新要求,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执政本领、强化科学发展能力、提高财政工作水平为主线,不断拓展培训内容、创新培训形式、整合培训资源、提升培训效能,着力提升财政干部综合素质,着力打造一支满足财政改革发展需要、适应财政岗位特点的干部队伍。

二、总体目标

通过教育培训,使全体干部职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更加坚定,推动科学发展本领显著增强,科学文化素质、业务能力明显提高,勤奋好学、学以致用的学风进一步弘扬。

通过扎实有效的学习培训,使全体干部职工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转变观念,强化服务,深化改革,提高履行本职工作的本领,增强依法行政的能力,全面提升财政工作管理水平。

三、主要措施

(一)深化实施主体项目。

坚持阶段目标与年度重点、个人需要与工作推进、业务学习与能力拓展相结合,不断提升主体项目策划和实施水平。

一是加强科级领导干部培训。

以贯彻落实省、州财政工作会议精神为主要内容,以把握时代性、增强前瞻性、激发创新性为重点,实施科级干部专题研修项目;同时,选派科级干部参加县委党校、州财政局等举办的各类培训,不断增强战略思维和创新开拓能力。

二是加强综合管理干部培训。

针对干部不同成长阶段的不同需求,以培养财政综合型、复合型人才为目标,选派优秀干部参加委省州财政局等高层次培训;按照能力培养梯进性原则,实施青年干部能力建设等滚动培训项目,不断提升综合管理能力。

三是加强财政专业干部培训。

聚集重点工作、重大专项、关键岗位,围绕财政核心业务掌握、跨学科知识储备等内容,实施财政专门业务知识更新培训、财会能力提升系列培训等项目,不断加强专业人才库建设。

(三)优化资源供给方式。

以激发干部职工主观能动性为重点,整合利用各类培训资源,引导和帮助干部职工结合自身特点和岗位需要,自觉提高知识水平,增强履职能力。

一是充分利用网络在线资源和高校培训资源,多形式地鼓励干部职工积极应对财政改革发展新要求,主动参加职称(职业)学习等。

二是以传统的课堂面授为基础,围绕财政体制改革、经济体制发展热点等,建立培训平台教育资源常态化机制,进一步缓解工学矛盾,增强培训效果。三是实施以政治时事、财政金融等为主要内容的专题讲座,进一步促进干部职工完善知识结构、拓宽工作视野。

(三)推进实施绩效评估。

从事中即时反馈、事后综合评价、长期跟踪问效等方面入手,研究制订培训工作评估管理办法,加强结果应用。一是在评估方式上,改进和完善问卷、座谈等传统调查方法,引入网络、微信等新技术手段,全面提升评估工作效率。二是在评估内容上,由提升干部职工满意度、知识获取度等方面,进一步拓展到强化干部职工知识综合运用,提高教学师资授课水平等内容,综合评估培训项目实效。三是在评估结果应用上,及时向师资、培训基地反馈结果并督促改进,着力提升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

四、培训内容

(一)综合能力提升类

1、廉政教育专题培训

培训对象:全体干部职工

培训内容:结合3月份的廉政教育月活动,邀请相关专家学者作专题讲座,引导财政干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增强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严守财经纪律,增强组织观念,在工作和生活中,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讲求操守、注重品行,公正清廉、明礼诚信,拒腐防变、勇担重责,为深入推进财政体制改革,顺利完成财政中心工作提供有力保证。

2、政治思想研讨会

培训对象:全局干部职工

培训内容:运用积极财政政策应对当前复杂经济形势,把握国内外经济社会动态,提升洞察力、明确工作方向;

深刻领会财政体制改革热点,提高岗位胜任意识;

运用科学方法,提升管理能力,创新工作思路与方法

(二)业务知识更新类

4、新《预算法》解读

培训对象:全体干部职工

培训内容:介绍新《预算法》出台的背景、变化内容及如何学习贯彻新《预算法》,着重围绕新《预算法》中全口径预算管理、综合预算、透明预算、zf性债务等几个方面进行剖析讲解。同时,于4月底开展新《预算法》业务知识的考试。

6、当前财政经济形势与财政政策(或公共服务型zf与财政)

培训对象:全体干部职工

培训内容:我国已明确要建设公共服务型zf,建设公共服务型zf的核心问题就是zf如何更加全面、更加公平、更加高效地向公民提供公共服务。这就要求财政政策向公共需要或公共服务倾斜,即使部分财政资金仍然投向经济建设领域,也只是为了做大财政收入这块“蛋糕”,为了更好地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

6、依法行政培训班

培训对象:全体干部职工

培训内容:邀请领导授课。对依法行政的概念、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财政部门在依法行政中应注意的问题。通过学习,增强干部职工依法行政的工作能力,加深对依法行政工作的理解,掌握基本知识,切实保证依法行政工作合法高效。

(三)重点培训项目类

7、信息员培训班

培训对象:各部门信息员、网络信息员

培训内容:围绕信息采集报送、zf网站建设、社情舆论分析、政务微博等内容进行讲解,开展分组讨论、情景模拟等方式,进一步培养、提高信息员发掘信息的敏锐性和写作的方向性。

7、党员干部培训班

培训对象:全员党员、入党积极分子

培训内容:在全体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中开展“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与自我完善”“党员干部要树立正确的主导价值观”等方面的专题讲座,不断坚定党员干部理想信念,不断加强党员干部的理论修养,提高党员干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训时间:7月份,为期半天。

五、培训保障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办公室负责年度培训计划的组织实施工作,局党支、工会协助办公室对各部门培训执行情况进行跟踪检查,要从思想上、行动上、措施上重视财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加强组织领导,互相协作配合,共同完成好今年的各项教育培训任务。

财务知识的培训篇6

一、高校财会人员继续教育的必要性、紧迫性

一方面,随着高校的跨越式发展,高校会计工作发生了质与量的变化:高校经济活动范围越来越广,业务急剧上升,高校办学已成为一个产业,其收入、支出大幅度增加,由此使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在学校整个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日渐突出,高校会计工作由过去单一的借款报账核算扩展为核算监督、管理、融资理财等,会计记账形式也由过去的手工操作发展为会计电算化管理。这就要求由懂业务、善管理、知法纪、会核算的会计人员从事高校财务会计工作。会计人员工作的好坏、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会计工作的质量,关系到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高素质的财会人员是学校发展的需要。

另一方面,高校投入的增加、招生规模连的扩大,使高校资金来源渠道不断增多,高校财务核算工作量逐年增加,财务核算任务越来越重。高校经费不再仅仅依靠政府拨款,收取学费、接受捐赠、合作办学、贷款等筹集资金方式相继出现,多渠道筹集资金成为高校的办学大事。与多渠道筹资相对应,高校财务支出除人员经费支出和日常公用经费支出外,还增加了人才引进支出、学科建设支出、新校区建设支出等,客观上使高校财务核算工作量越来越大。这也要求财务人员要有扎实而全面的业务知识,以应付日益复杂的财务工作。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是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的根本办法,是高校会计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因此高校必须加强对在职会计人员进行后续教育,以提高高校会计信息质量,适应高校的发展。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总结出,高校对财会人员进行后续教育有必要性和紧迫性。第一,财会工作范围不断扩大,高校财务管理工作难度加大。高校财务管理过程中不仅要涉及相关企业,还涉及到对投资、税收、成本、利润的核算,此外还要为后勤、出版社等部门作预算、建报表、建立相应的财务规章制度、进行财务检查等。第二,专业知识与财会制度更新迅速,需要高校会计人员认真加以学习。如高校财会人员应该抓紧时间认真学习《会计法》、新《企业会计制度》、新《企业会计准则》、《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规定》等。不断提高职业道德素质和会计专业技能。第三,专业技能要求提高。计算机技术的高度发展要求高校从业人员必需能够熟练地掌握计算机操作方法,并应有能力编写简单的程序、开发简单的计算公式,甚至要求其掌握会计电算网络化技术,利用局域网编制记账凭证,登记各类账簿,编制各类会计报表以及完成各项财务管理工作等。

二、高校财会人员继续教育的内容

会计继续教育的目的在于全面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而素质教育应包括政治思想素质与专业素质两方面。财会工作集专业性、实践性、政策性为一体,因此笔者认为高校进行财会人员继续教育应从以下知识、技能与品德入手:一是进行专业知识教育(包括会计、审计、统计、税务、财务管理、计算机应用、专业外语等);二是进行法律知识教育(会计法规和相关的经济法规),培养较强的法制观念;三是在要求财会人员熟练掌握财会专业知识的同时,逐步补充与会计工作相关的经济、金融、贸易、外汇等相关知识;四是培养财会人员严于律己、奉公守法的观念,同时加强其政策观念,培养其对国家利益的高度责任感,能立场坚定地与一切经济领域中的违法违纪行为作斗争。对此,高校具体应做好以下财会人员继续教育工作:

第一,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会计工作与钱、与物“打交道”,若会计人员缺乏廉洁奉公的品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就可能经不住“金钱”的诱惑,还可能犯下联合舞弊的错误,甚至走上犯罪道路。财务部门代表学校实行监督、管理,财会人员自身的道德规范十分重要。笔者认为,要加强高校财会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必须在继续教育过程中坚持职业道德教育同专业技能教育并重的原则,特别要组织进行新会计法学习,通过学习培训促使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规范会计行为、遵守记账规则,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同时还要教育会计人员忠于职守、廉洁自律、自觉抵制不正之风,端正服务态度、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能既坚持原则、又灵活地处理好工作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切实为高校的教学科研服务。

第二,强化服务意识。高校的财会工作不仅是要对取得的原始凭证依照财会制度和法规进行审查、制单,准确地报账、记账、编制报表、作财务分析报告,同时还要对学校的运营情况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计划、预测、调控和决策,当好校领导的参谋和助手。这就要求财会人员具有较强的服务意识,加强业务学习,深刻理解和正确掌握各项规章制度的实质,学习新财会知识,精通会计理论和实务,不断提高解决各种矛盾和处理各类复杂经济问题的能力,为高校领导决策服务。一是提供政策服务,由于财会人员熟悉财经法规,可以向高校领导和内部有关部门提供财经政策咨询,保证高校教学工作和其他工作健康运行;二是提供资金服务,财会人员负责资金的筹措与供应,对高校资金的合理调度与科学运筹是保证高校顺利发展的关键之一;三是提供管理服务,财会部门是一个单位从事财务管理的职能部门,而财务管理又是整个学校内部管理的中心环节,有效的财务管理将会大大提升高校的竞争力。此外还应清醒地认识到,财会人员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是为广大师生服务、急广大师生之所急、想广大师生之所想,高校会计人员应全心全意为广大师生服务,真正做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保持端正的工作态度和高度的工作热情,踏踏实实做好高校财务工作,为实现高校的健康发展服务。

第三,注重素质教育。知识经济时代要求会计人员是具有多元知识结构和创新思维的复合型会计人才,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本领、渊博的相关知识,还应具备良好的道德风尚及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能力。为此,高校应通过继续教育拓宽财会人员的知识面,启发其创新思维,提高其综合素质。高校财务部门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行政管理部门,财会人员必须不断学习,广泛涉猎不同行业的财务知识,了解会计学科的发展情况,厚积薄发,游刃有余地解决高校实际财务工作中碰到的问题;另外还要求高校财会人员具备较强的交际能力、谈判技巧及对外界事件的反应能力等。

三、完善高校财会人员继续教育的思考

第一,实现财会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制度化。高校财会人员继续教育工作是高校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主管领导必须对财会人员继续教育工作引起高度重视。理解继续教育的重要意义在于不断提高财会人员的技能水平、规范会计操作、加强其对管理知识的学习,并对财会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积极支持,使其逐渐由核算型会计

向管理型会计转变。可以把高校财会人员继续教育列入年度工作计划之内;每周安排固定时间组织财会人员学习有关的财经法规和业务知识;同时鼓励财会人员自学,对条件较好的财会人员可选送外地参观、交流、深造。

第二,合理规划培训内容。会计管理部门应制定不同时期的培训计划,以确保财会人员能够学以致用,这是继续教育的突出特点和核心所在。继续教育内容应紧密结合实际工作需要并兼顾长远发展,真正帮助会计人员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各级财政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应具体负责制定继续教育培训计划,组织编写培训教材并适时调整培训内容,对培训单位及培训教师资格进行审批、对培训过程进行监督,对培训结果进行评价等,同时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形成全方位的规范监督机制。

财务知识的培训篇7

管理会计是会计的重要分支,主要服务于单位内部管理需要,是通过利用相关信息,有机融合财务与业务活动,在单位规划、决策、控制和评价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管理活动。从概念上看,管理会计要融合财务与业务两方面工作,不了解业务,不熟悉业务,从根本上讲也就无法真实、准确地核算、反映业务,更谈不上通过管理会计工具独立或组合使用,进行各业务模块资源的优化配置,更进一步控制资源错配的风险。从会计的发展看,随着电网企业业务财务一体化及其一体化信息系统的推广,以及《电力行业内部控制操作指南》的应用,财务管理工作特别是管理会计工作从业务后端或末端渗入业务过程、业务前端成为可能,由此也间接推进了管理会计的发展。复合型管理会计人才是指包括专业知识复合、专业能力复合和企业管理思维复合等多方面的复合型人才,其特点是一专多能,能够在多个领域大显身手。比较常见的有现场项目管理和工程财务管理复合型,生产设备管理与资产管理复合型,营销业务管理与收入核算复合型,审计与财务稽核复合型等。复合型管理会计人才通常具有以下三方面的特征。一是财务管理能力的综合性。一般具备扎实的会计、企业管理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多学科知识,知识交融程度高,有利于综合能力的培养和形成,并在财务管理实践中发挥其综合功能。二是财务管理思维的创新性。复合型管理会计人才可以通过多学科知识和能力的融合而达到对原来的知识、能力的超越和升华,即能用一种全新的思维模式发现和思考所遇到的问题,并提出新的解决办法。三是财务管理成果丰富性。在财务管理实务中具有宏观性思维,能发现深层次的体制性问题,而且在微观思维上能准确发现管理漏洞、内部控制缺陷及各种违法违纪问题,并将财务管理实践中发现的各种问题进行理论上的总结和提升。

二、电网企业财务管理人才现状

近年来,电网企业通过公开招聘、内部跨专业财务管理人才储备、内外培训及实践磨炼等多种机制,使得财务队伍的知识层次与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但财务人员仍存在自我要求不高、知识结构单一、能力水平不强、创新意识不足等诸多问题,复合型管理会计人才尤为缺乏。

(一)自我要求不严,工作态度和能力欠缺

当前,少数财务人员缺少遵循会计职业道德意愿,后续教育和培训流于形式,加强自身建设的主观愿望和能力不足,在工作中得过且过,没有争先创优理念,管理深度浅,问题分析力度不足,从管理会计工作提出的决策建议可操作性不强,工作认可程度不高。同时在日常业务学习中,没有主动学习的态度,对财务管理方法、理念、案例及会计知识、税务知识等掌握不扎实,对财经纪律执行不严,缺乏依法、依规理财理念,在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等方面形成诸多短板。

(二)知识结构单一,管理视野狭窄

虽然近几年电网企业一直在加快财务人员转型,对财务人员进行多方面培训,除组织财务人员到一线生产、营销、基建等岗位交流学习外,也注重从生产、基建、营销等专业岗位储备财会人才,安排转岗到财务岗位。但财会队伍中仍有一部分财务人员受年龄、学历影响,仍局限于原始凭据审核、会计凭证审核,缺乏对生产、营销、项目管理等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研究,导致在财务管理过程中,习惯用传统的财务眼光和思路做事,财务管理视野狭窄,成效不明显。

(三)信息化应用能力不足,管理手段和方法落后

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普及和运用,在电网企业内部,遵循业务与财务系统高度集成、业务协同处理的原则,企业资源管理系统已贯穿电网公司各级,并全面覆盖人力资源、财务管理、物资管理、生产运维、工程管理等生产经营主要过程,与企业生产管理系统、营销管理系统等专业系统建立有效接口,实现对设备资产信息、电量电费信息、财务资产信息等各种海量业务信息的一体化运用。随着电网企业信息化程度日益提高,财务工作环境和以往大不相同,相应的管理难度也日益增加。在现代信息系统面前,部分财务人员感到陌生和茫然,管理手段和方法明显落后,由于缺乏信息化应用技术,无法有效进行管理数据采集、数据转换、分析模型搭建,对大数据分析、信息系统业务在线稽核、财务数据云处理等存在畏惧畏难心理。

(四)创新意识不足,惯性思维潜行

在财务管理工作中,部分财务人员缺乏宏观视角和全局思维,没有开拓创新的精神,难以打破惯性思维,在财务工作中过多地注重微观层面问题,缺乏敏锐的宏观洞察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不能很好地从经营、管理、体制、机制、法治等高度和角度去评价微观专业管理中所碰到的问题,也就难以从宏观上、总体层面为领导决策提供具有指导意义的财务信息和管理建议。

(五)财务思维固化,跳出专业看问题能力不足

虽然电网企业财务部门每年都有不同的业务知识培训,但部分培训内容成效不明显,财务人员仍存在思维固化,方法单一。在财务管理过程中,相当部分财务人员仍以会计核算为主,离不开三张表,分析基于财务数据取数,由于财务数据是按科目来管理,而实务是按照事项来管理,导致财务和业务脱节。提出的问题也以财务管理方面的问题为主,不能揭示业务层面及体制机制性问题,而且工作中发现的财务问题大多也就事论事,不能准确对经济业务和事项进行归因分析。

三、创新复合型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策略

“人”是财务管理行为的主体,是决定财务管理水平的根本因素,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复合型管理会计人才是电网企业会计工作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更新思想观念,采取有效措施,认真落实多专业背景复合,多岗位历练,培养出一批精通财务、业务,熟练运用现代企业管理理论的高层次、高技能、复合型管理会计人才。这需要电网企业营造良好的人才成长环境,同时财务管理人员自身也需要在核心价值观塑造、自身定位等方面同步提升。

(一)创新培养机制,增强培训的系统性、针对性和科学性

在新的财务形势和任务面前,必须用新的视野来看待财会队伍建设,牢固树立起超前培养、复合培养的新观念。一是完善财务人才中长期培训机制。在制定和推行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财会业务后续学习任务的同时,制订三年、五年财会队伍建设规划,明确每年培训计划,加大学习培训的必要投入,创新培训方式,激发财务人员参与学习、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财务部门建设成为学习型的团队。二是增强财务培训知识的复合性。除了财务、营销管理、生产管理、项目管理等知识培训外,财务部门还应加强对财务人员宏观知识的培养,开拓财务人员宏观视野,努力培养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开放思维和创新思维,谋划财务工作发展的新思路,更加积极、主动和有效地发挥管理会计价值引领和价值发现的功能。三是丰富学习内容。开展菜单式培训,业务培训与典型经验、管理创新案例相结合,eRp系统与会计实务相结合,如在财务内部稽核实践中引入全面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理念,在大数据分析与使用中将财务模型搭建与实践案例相结合,提高财务培训可操作性。四是拓展学习教育途径。建立横向、纵向交流机制,组织内部培训、公司内部跨部门讨论、对外考察交流、参加外部培训及论坛、轮岗或暂调业务部门培养锻炼、到上级财务部门业务挂职等,有针对性地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培训工作,开阔财务人员视野,提高业务素养。

(二)营造良好人才发展环境,激发团队活力

高素质复合型管理会计人才除了引进之外,更需要单位的内部自我培训和引导,这需要各级财务部门在人事制度中充分体现公平竞争原则,鼓励能者上、庸者下,才能营造财务人才百舸争流的良好氛围。因此,各级财务部门应构建合理的人才队伍目标体系,建立健全公开平等的竞争机制和能上能下的代谢机制,优化财会队伍结构,科学配比老中青财会团队,激发财会队伍活力。此外,财务部门还应该为财务人员创造出一个积极向上的工作环境、业绩导向的制度环境、学有所用的学习环境、充分激励的创新环境和以人为本的管理环境,最大限度地激发复合型管理会计人才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如鼓励财务人员考取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注册造价师、注册税务师等,并为取得上述高级职称或资格的财务人员进行相应奖励和提供相应的学习、培训条件。

(三)培养个人核心竞争力,完善自我管理理念

一个优秀的复合型管理会计人才需要以自我管理理念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职业发展、个人定位、会计后续教育、工作实践和理论创新中需要管理会计人员全方位的自我突破和全新定位。管理大师彼德.德鲁克认为,自我管理是人类的另一场革命。实际上,自我管理理念要求每一位管理会计人员都要像CFo一样的思考和行动。要培养个人核心竞争力,一是在财务管理过程中,敢挑大梁,勇挑大梁,不仅能从财务上着手查找问题,也能从业务中发现管理问题,从数据分析中发现体制机制性缺陷,并提出可操作性的管理建议,为各级领导决策做好参谋。二是在会计后续教育中,主动学习,自动加压,不仅学习财务、税务专业知识,而且多触及宏观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管理学、历史、哲学等学科知识,拓宽知识面,更新思维模式。

(四)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复合型管理会计人才考核评价体系

财务知识的培训篇8

一、领导高度重视、工作稳步推进

根据财政部和省财政厅下发的《关于开展农村财会人员财政支农政策培训工作》的文件精神,我们结合省校的安排部署和有关要求,及时召开了各县区函授站长专题会议,传达并转发了财政部和省财政厅及省校的相关文件。通过深入学习动员,一是使同志们充分认识到开展农村财会人员财政支农政策培训工作不仅是函校工作在新形势下的部分职能转变,而是有利于促进全市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举措,它不仅决定了函校今后发展的方向,而且确定了函校在解决“三农问题”中应发挥的不可或缺的积极作用;二是有效的解答了从事会计函授教育工作者长期存在着“函校如何发展”的思想疑虑,增强了各县区函授站长对开展农村财会人员财政支农政策培训工作的重视程度。为了使我市农村财会人员财政支农政策培训工作取得实效并得到各职能部门的配合和支持,我们专门成立了以主管领导为组长、相应职能科室、单位为成员的《市农村财会人员财政支农政策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印发了《市农村财会人员财政支农政策培训工作计划》和《市农村财会人员财政支农政策培训工作考核评价办法》,并结合我市实际逐级落实了任务。各县区在分校的带动和要求下,也先后成立了组织领导机构,并结合分校制定的培训计划和考核评价办法,制定各自的培训方案,完善了培训措施。同时,我们组织陇县和眉县相关人员,深入乡、镇、村、组进行摸底调研,为省校和总校实施大规模农村财会人员财政支农政策培训提交调研报告,受到了省校和总校的好评。为了进一步提高乡镇和行政村对农村财会人员培训的积极性,我们组织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动员。如扶风县函授站利用县电视台对开展的培训工作做专题报导宣传;陇县、县等函授站利用各级政府红头文件等形式,进行政策宣传和动员,激发了乡、镇、村级财会人员的参与热情。同时也得到了各乡镇领导的大力支持与配合,使培训工作出现了良好的势头。

二、组织规范有序、内容结合实际

农村财会人员财政支农政策培训工作,以县区函授站为主体,分校在教材配备、内容审定、师资调配、考核验收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我们按照精益求精的原则,结合上级(省校)培训要求和本级培训对象不同的实际,精选培训内容、规范培训程序,明确培训要求。在针对乡镇财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培训中,除要求完成必要的专业知识培训任务外,还着重强调财政支农政策培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着力为县、乡财政部门最大限度的用好管好支农资金,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当好“参谋”;为防止滋生新的腐败和浪费,严格遵守财经法规,使中、省、市的支农资金安全有效的运用到新农村建设上来,当好“管家”;让农村基层财务管理人员和财会人员及农民群众切身感受到党和政府为解决“三农”问题实施的支农惠农政策,当好“宣传员”。在针对行政村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中,大力宣传党和政府支农惠农的财政政策,着重强调严格遵守和认真执行财经法规,杜绝腐败和浪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行政村财会人员的培训中,要求受训学员认真听讲,正确理解和掌握培训内容,抓住难得的学习机遇,熟悉财会专业理论知识,为生产实践储备能量。并强调集体学习与个人自学有效结合,对课堂上没有“消化”的知识,回家后继续理解“消化”;对一时理解不了的知识,回家后继续理解“吸收”。鼓励学员要有攻克难关的信心和决心来完成培训学习。与此同时,我们要求授课教员要注意结合受训学员的知识结构,在确保完成培训内容的前提下,注重培训成效,把握好学习进度,及时掌握“吃不了”和“吃不饱”学员的比率,适时调整授课进程,以确保培训学习的实效性。同时注意搜集、整理、归纳学员在生产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并将解决这些问题作为培训的重点,力求解决好日常工作中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切实提高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做到学员能“吃得下”、“消化的好”,使培训达到应有的效果。

为了提升培训班层次,搞好支农政策培训工作,我们强调以政府名义来组织培训。我市的陇县、扶风、太白等县区以县政府的名义下发培训文件到乡镇,再以乡镇政府的文件通知到各村,极大的提升了村干部和财会人员的重视程度。同时坚持做到每期培训班开班典礼上,都有各级领导的动员讲话和要求,如县在开班典礼上,财政局长亲自主持,县政府分管农业的副县长亲自到培训班现场作动员讲话;陇县在开班典礼上,省校张校长为培训班作动员讲话。其它县区的开班典礼,都有财政局长、乡镇主要领导作动员、提要求。在培训师资的选配上,我们采取了两种途径,一是对有师资力量的县区,采取由主管业务科室的骨干力量讲财政支农政策,由专业师资人员讲解财务管理知识和会计核算知识;二是对没有师资力量的县区,我们采取选配具有高级会计师职称的师资巡回授课,既解决了某些站点的师资困难,又提升了培训档次。在授课教师备课方面,我们要求精心准备,精讲实用,老师要准备好课件,尽可能采用投影授课。每期培训结束时,都要进行测试,以确保培训效果。陇县函授站为了确保培训效果,还专门编撰了财政支农政策问答资料,供学员进一步学习和掌握相关的财政支农政策。

三、培训形式多样,培训方法灵活

财务知识的培训篇9

关键词:高校财务人员队伍建设难点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力不断加强,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不断加大,国内高校迎来了快速发展的良好机遇。高校财务工作是高校各项事业快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提高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水平的迫切需求将高校财务人员队伍建设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一、目前高校财务人员现状及存在问题

1.队伍结构不合理

现在高校财务人员年龄普遍偏大、文化水平较低。主要原因是20世纪末21世纪初高校体制改革,多校合并后,财务人员激增,随着信息化建设的加强,效率得到提高,人员自然减员后,未适当引进年轻的、财会专业类的高学历人才,造成财务人员队伍缺编、断层、没有人才层次、人员发展空间有限等共性问题。

2.综合素质参差不齐

一是缺少综合型财务管理人才;二是专业知识单一陈旧;三是财务人员学历水平、专业背景不够合理。财务人员虽然具备岗位需要的基本素质,但整体知识素质还远远跟不上经济发展和高校各项事务发展的需要,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综合业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成长激励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3.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有待激发

高校财务人员的岗位相对固定,基本上是终身制,“一聘定终身”,缺乏岗位的竞争性和流动性。许多财务人员容易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缺乏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创新意识,导致知识更新度低,严重影响到财务管理工作的实施和创新。

以下笔者结合某部属大学――Z大学在财务人员队伍建设方面的现状、难点及对策进行逐一探讨。

二、Z大学财务人员队伍建设的现状及难点

1.队伍结构及现状

Z大学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集中核算”的财务管理体制,财务与国资管理处(以下简称“财务处”)是负责学校一级财务与国有资产(价值)管理和服务的职能部门。

Z大学财务处职工近120人,分为固定编制、流动编制和合同工三个系列,其中固定编制人员占50%左右,流动编制人员和合同工各占25%左右。固定编制人员主要由学校统一招聘,基本要求是具有重点高校财经类专业硕士研究生学历学位;流动编制是对固定编制人员的补充,基本要求是具有财经类专业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学位;合同工主要是针对校园卡服务岗、现金出纳岗等特定岗位,有些岗位只需要专科学历,有些岗位则招聘本科学历人员作为流动编制储备人才培养。灵活的用人方式既可以根据岗位的重要性和工作的难易程度来选用和培养人才,同时还能最大程度地节约用人成本。

从学历上看,全处人员本科以上学历占89%,大专以下学历仅1人,整体财务人员队伍学历基础比较好;从专业技术职称来看,中级及以上职称占35%,高级以上职称占7%,一半以上的财务人员有待进一步提高专业技术能力及职称;从年龄层次来看,30岁以下的占37%,31~40岁的占31%,40岁以上的占33%。结合年龄、学历以及职称可以看出,30多岁及40多岁的财务人员是当前财务工作的骨干及支柱,他们有较强的工作经验,专业技能也较高,一般担当着重要的财务岗位及项目管理工作。20至30岁的多为近年来新入职的毕业生,有较为扎实的专业学历基础,但缺乏工作经验与实践,还需要在工作岗位上更多地历练。整体财务人员队伍呈现年轻化、知识化特点,充满活力和创造力。

2.队伍建设难点及原因

高校财务人员队伍建设存在各式各样的难点,以Z大学为例,较为突出的有以下三点。

(1)如何建立有效的财务人员的选拔、晋升和激励机制。近年来,由于业务量逐年剧增而体制内人数难增,使得有些岗位同时使用固定编制、流动编制、合同工三个系列的人员。但是三个系列在薪酬待遇、软利、职称晋升和职务聘任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造成人员流动性大,不利于财务人员队伍的稳定。只有建立有效的选拔、晋升和激励机制,发现、培养并留住优秀人才,才能更合理地使用人才,使人员流动变成提升财务队伍业务水平的推动力。

(2)财务人员的绩效评价体系和薪酬制度需进一步完善。Z大学在省会城市有三个校区,在地级市有一个校区,财务处作为最基础和必要的部门,在每个校区都有核算科室和校园卡与收费服务部,以实现各项基本业务的延伸管理。在绩效评价体系不完善、薪酬制度不合理的情况下,这种两地、多校区业务模式造成人才招聘和校区间轮岗

较难。

首先是地级市的校区难招人。一是因为很多求职者倾向于在省会城市找工作,不愿意去外地;二是因为地级市的校区离所在市的市中心比较远,学校能提供的薪酬待遇在当地没有吸引力,所以即使在本地招人,也鲜有能达到处内用人标准的人员愿意在此工作。

其次是处内轮岗难。处内大部分职工都住在省会城市,轮岗制度规定在地级市校区的轮岗时间是两年,省会城市三个校区的轮岗时间为三年。但是财务处女多男少,男女比例为五比一,女同志又有更多的结婚、生育、照顾家庭等实际困难,大部分家在省会城市的职工更愿意留在省会城市的校区工作。

(3)对全校财务人员的管理和培训有待加强。目前学校二级及以下单位财务机构的财务人员流动性大、信息不完善,对财务人员队伍的培训和管理工作影响较大。比如有些二级单位认为平时报账的人员就是财务人员,但这类没有会计从业资格证、平时不参与财务工作的人员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财务人员,而且这种从事报账工作的人员经常会更换,单位上又没有比较好的交接和培训工作,新人往往要从头摸索,实际上会影响单位的正常财务工作。

三、加强高校财务人员队伍建设的对策

针对以上提到的三个难点,结合实际队伍管理工作中的一些经验教训和个人思考,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1.完善用人机制,引导职工进行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职业生涯发展主要是指一个人的职业、职位的变迁和工作理想的实现过程。引导职工进行自身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是稳定高校财会人员队伍,促进队伍建设及个人自我提升的内在驱动力。首先,在人才招聘时,要根据岗位要求及未来发展需要选择具有相匹配的知识背景、教育程度、学习能力和预期目标的人选;其次是定期进行岗位轮换,一方面有助于职工熟悉全盘业务,培养“业务多面手”,另一方面有利于重新激发职工的创造力,保持队伍的活力;最后,建立公平、公正、科学的内部晋升机制和奖励机制,鼓励职工在学业上继续深造,在专业技术资格上不断自我提升,促进个人事业发展和队伍素质的提高。

2.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调动人员工作积极性

根据学校绩效改革的精神,尽快建立科学的、符合高校财务人员工作特性和岗位特点的绩效考核评价制度,将工作能力、工作业绩、服务质量等作为财务人员绩效考核的主要内容,并根据考核结果对相关人员进行指导,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同时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在绩效考核的基础上建立综合评比制度,评选优秀的财务工作人员,给予适当的物质及精神奖励,调动财务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提高整支财务队伍的综合素质。

3.加大培训力度,形成自上而下的培训体系

新时期财政管理制度不断改革,财务管理的范围不断扩大,这些财务管理的新特点,使高校财务人员面临新的挑战,需要不断学习新理论和新知识、运用新方法和新规则。因此,高校财务人员需要加强业务知识、岗位技能、继续教育、职业素养等各方面培训,建设学习型的高校财务人员队伍。

(1)业务知识培训。一方面,针对全处财务人员定期开展与日常工作相关的制度、政策、规范、管理办法等业务知识培训,以及新财务信息系统培训和计算机技能培训,及时将新系统、新制度、新政策用培训的方式推广开来,促进知识更新,提升业务能力。另一方面,除常规培训外,财务处按业务类别和校区实际定期开展各类培训。每学期坚持在四个校区针对不同层次的服务对象,组织各类财务知识培训。如积极开展全校二级财务人员及科研项目助理的网报及常规报账常识业务培训;按照财政部对预算执行动态监控管理工作要求,完成在全处范围内的培训;针对网报特殊需求进行一对一的网报培训;校级预算及专项经费申报和报账的培训;科研经费使用与管理培训;面向科研助手的培训;国库集中支付管理业务培训;发票知识讲座等。

(2)新职工培训。为了提高新入职员工的集体归属感、团队协作精神和综合职业素养,打造精英团队,财务处每隔1~2年都要专门组织新职工培训。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邀请校内外专家进行Z大学校史及文化、职业生涯规划、沟通技巧、心理素质等方面的职业素养培训讲座;二是对新职工进行财务信息系统和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专门培训;三是组织参加户外拓展培训,提升团队协作能力;四是参观Z大学各校区,实地感受学校的文化氛围。

(3)继续教育培训。定期组织全校财会人员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及全校财务人员培训,进行新制度的学习、政策法规的讲解和财务业务的培训,使全校财会人员及时掌握最新的业务知识、财务规则和工作规范,以提高整体的业务水平。

(4)职业素养培训。财务人员作为学校管理人员队伍的一部分,也需要加强综合素质建设,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交际能力、领导能力、协调能力等,从而更好地适应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需要。如邀请管理、心理、法律、行政等方面的专家对财务人员进行服务技巧、礼仪常识、心理健康、演讲艺术、公文写作、职业道德等各类培训,提升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此外,财务处还每年组织业务知识竞赛、技能操作比赛、演讲比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将业务培训融入游戏竞赛项目当中,调动全处财务人员的学习积极性和活学活用的能力。

4.加强部门文化建设,营造团结向上的文化氛围

在当今倡导以人为本的社会环境里,应将管理定位为把事管好、把人理顺,积极做好人的工作,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营造和谐的人与事关系。只有关注人的特质,重视其在心理上、精神上、社会交往等各个层面的不同需求,运用相应的管理方法,才能更好地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稳定财务人员队伍、构建和谐高效的工作氛围。

优秀的部门文化是一种强大的建设支柱,是把众多人才凝聚在一起的向心力,它是人才的精神薪酬和精神消费。近几年来,财务处一直把部门文化建设作为工作的重点来考虑,提出“将财务处建设成为具有团结向上的文化氛围和具有良好的外部形象、管理与服务水平居于直属高校前列、干部职工有广阔发展空间的职能部门”的愿景,并以“铭记责任(良心)、创新管理(价值)、永葆纯洁(心灵)、追求卓越(服务)”共勉。

在此认识的基础上,财务处通过组织文化兴趣小组、开设文化建设专栏、设立财务服务忠诚奖项、开展系列文化讲座和财务与国资管理论坛、组织“微笑文明服务”活动、举办趣味运动会、新年晚会及“反腐倡廉”书画摄影展等一系列文化建设活动,持续增进科室和职工之间的交流,致力增强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逐渐形成凝聚向上的精神风貌,营造出和谐高效的工作氛围。

高校财务人员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对高校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只有重视高校财务人员队伍建设,从完善选人、用人机制,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加大培训力度,营造团结向上的工作氛围几方面入手,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综合素质、管理水平、服务意识,努力打造一支专业化、学习型、创新型的财务人员队伍,才能更好地推动高校各项事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依群.新形势下高校财会队伍建设的对策思考.经济师,2010(7).

[2]梁玉芳.大型企业财务人员培养与队伍建设.企业天地,2010(9).

[3]金侠鸾,李慧兰.公办高校财务人员队伍建设分析.科教文汇,2011(4上).

[4]张捷,龙素英.高校财务人员如何提高自身素质.中国商界,2009(9)

[5]左洪双.如何加强高校财务人员队伍建设.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4(25卷第5期).

[6]李奈青,王冬梅.从党政管理人员公开招聘看高校管理队伍建设.科教文汇,2011(7下).

[7]刘卫民.以人为本与高校财会队伍建设.中国农业会计,2007(6).

[8]侯旭伟.从人员流动理论看企业如何留住人才.科教导刊,2010(8中).

[9]李善民.关于加强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实践与思考.会计之友,2007(10下).

财务知识的培训篇10

【摘要】财务管理专业是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因此,加强财务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针对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提出了构建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具体措施,并对如何保障实践教学的正常运行和管理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财务管理;实践教学体系;探讨

国家教育部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于1998年批准高校设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以来,各高校相继开设了财务管理专业,制定了人才培养方案,确定了人才培养目标。要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就必须紧紧围绕“实践”和“应用”两个方面构建实践教学体系,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社会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设置的成功与否,是其能否真正办出成效、办出特色的关键。因此,构建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的本科财务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势在必行。

一、建立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必要性

财务管理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是一门由理论知识和实务技术两大模块构成的应用性学科。为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经济管理、法律、理财和金融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就必须在教学计划中构建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所谓实践教学体系,就是为了配合专业理论的教学,通过提供现实与仿真的实践平台,强化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拓展学生专业训练和实践能力而设置的教学环节。

目前大学生就业难、压力大的一个根本原因就是:多数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要求较高,要求学生既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要具备一定的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是实际动手能力。由于学生实践能力的缺失,使得学校的培养效果与企业的需求存在明显的差距。而实践教学正是摆脱高等教育困境的有效途径。加强实践教学,可以保证学生在四年的学习中系统掌握企业财务管理的相关方法和技能;通过实践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实战能力,弥补工作经验不足的缺陷,增强其社会适应力与职场的竞争力。

二、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由于财务管理专业是新开设的专业,在大多数院校尚都处于建设过程中,存在着诸如人们对财务管理专业的认识不高、实践环境和条件不足、校外实践环节薄弱、教师的实践能力欠缺等问题。

(一)对实践教学的认识不足

一直以来,无论是教育工作者还是学生家长都认为,大学是培养未来高级财务管理者的摇篮。既然是管理者,当然要具备高深的理论知识,只有身在教室,才是大学;只有多上课,才像大学生。因此在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中,都偏重于专业理论知识的教学,教学课时所占比重较大,专业实践教学课时较少,即使安排时间进行专业实习,也常由于经费紧张、实习单位不愿接收等原因,导致实习走马观花,根本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二)教学环境和基础设施薄弱

教学实践的开展必须要有一定的环境和基础。专业实训室的建立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将理论与实践很好地融合在一起。然而,国内高校单独建立财务管理实训室也是近两年才起步、发展的,许多高校的这一块还是空白,这使该专业的多数毕业生在毕业时也没有见识过财务软件,到实际工作中一筹莫展。另外,实践教学经费投入不足,往往出现教学计划中安排的实践环节的课程,由于没有足够的经费支持和保证而搁浅。或者是象征性的投入一点,根本满足不了实践教学的需要,也无从达到实践教学的目的。

(三)实践教学体系的设置不够合理

教学计划是教学工作的总体规划,在教学计划中设置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直接关系到实践教学的效果。目前,虽然一些学校已在教学计划中设置了实践教学环节,但整个体系不够完整、内容不够全面,具体可操作性不强。有的在课程中加了一些实训课、上机课,加大了实践课时,增设了实习环节,但可操作性不强,执行的效果并不理想。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的实践课时还有很大差距。

据调查,目前我国高校管理类专业的实践教学课时与理论教学课时比约为1∶2,有的学校达1∶3,与教育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如美国高等学校教学计划中,教学实践与理论教学的比例为3∶1;英国为2∶1;在法国,老师每讲1节理论课都配有2—3节的实践课。

(四)实践教学的师资力量薄弱

我国高校的师资来源主要是高等院校毕业生,尽管他们可能学历较高,但根本没有从事公司、企业经营与管理的经历,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理论脱离实际的倾向,靠他们去指导学生的实践,会影响实践的效果。同时,由于我国各高校的财务管理专业设置较晚,且招生规模增速较快,而从事财务管理专业教学的教师大多没有受过专业的正规教育,多数是从会计、管理专业转过来的,而且长期在校内从事教学工作,缺乏在企业工作的经历,直接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效果。

(五)校外实习基地缺乏

高等学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就是为社会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但由于教学设备资源有限、实习基地缺乏、学生实习难、模拟实践与社会脱节等诸多问题,导致学生空有理论知识而无实践经验,使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信心不足。同时,高校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建立起足够的校外实习基地,即使已经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但由于缺乏重视和管理,大多数也是名存实亡,未能真正发挥实习基地锻炼学生、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作用。

三、加强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建设的具体措施

(一)转变观念,构建适合高校发展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性教学是将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知识来源于实践,能力来自于实践,素质更需要在实践中养成,各种实践教学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尤其重要。因此,高校必须转变观念,树立“培养以扎实的财务理论知识和技能为基础,掌握金融和管理学,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财务管理高级应用人才”的理念,坚持以综合能力、素质培养为主线,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寻找知识、能力、素质教育的统一规律,全方位、多视点地构建规范、完善、相对独立的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实训(基础实训、专业实训和综合实训)+实习(认识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国家承认的资格认证培训三个部分。三个实训是逐步递进的。基础实训主要从专业的角度出发,重视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培养;专业实训是通过反映企业财务管理的环节过程和结果,全面掌握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全面运用所学的知识,结合财务软件处理财务管理业务,使学生能够掌握从事本岗位工作的胜任能力;综合实训是在学生毕业前,针对学生的就业,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习是实践性教学环节的重要一环,实习作为一种“亲验式”实践性教学方法,其精髓在于促使学生主动实践、亲自操作、勤于思考、善于决策,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是学生初步认识社会实践、了解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实训教学环境

实训基础设施建设是实践教学的基础。其中,尤其要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这是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学校要充分创造条件,为开辟多个实训基地提供经费支撑。还应成立财务管理专业模拟实训室,目的在于让学生不出校门,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亲身感受较为系统的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让学生在模拟活动、方案设计、角色扮演中,真实地感受到管理艺术的真谛,培养实战能力。为保证实训效果,实训室需要配备必要的财务管理教学软件、实训指导书以及完整、真实的财务管理各环节的操作文件资料。

(三)建立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

建立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方法,1.借助高校的师资力量,开展企业咨询活动或进行企业专项课题的研究,帮助企业解决财务管理中的某些实际问题,这既能锻炼教师的实战能力,又能够弥补教师实践经验的不足;2.加强校企合作,充分利用企业现有的办公环境、人才资源,弥补校内实践教学场地的不足,请企业人员现身说法,能使学生较真实地感受到财务管理工作的实际情态,强化学生对专业的认知程度,既使学生得到了系统综合的训练培养,又提高了综合素质;既为企业培养了人才,又为教学实践和学生就业打下了基础。

(四)加强实训教师队伍的建设

实训教师是保证实训教学正常开出的必备条件。学校要加强对现有实训教学人员的培养,并制定相关政策,吸引高水平理论的教师从事实训教学工作。学校要为实训教师参加培训、进修、研讨、考察交流等活动提供各种机会,调动实训教师的积极性,并促进实训教学水平的提高。

(五)引入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企业和社会的满意是培养财务管理人才的最终目标。财务管理一方面需要很强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由于发展迅速,要求学生能掌握最新的财务理论和技术,培养出的人才只有达到了实践性和实效性的统一,才能被社会认可和接纳。因此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其培养模式需不断地研究、完善和创新。根据财务管理职业资格鉴定的要求设置相应的课程,并加强技能训练,理论教学课程应综合本专业的应知部分,实践教学环节应融合本专业的技能部分。通过正常的理论和实践教学,经过考核与鉴定,获得相应的资格证书,使其综合能力更接近用人单位的需求,从而提高其就业能力。

【主要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