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成果认定办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7:16:43

科研成果认定办法篇1

【关键词】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费用;无形资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八条第二款规定: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第三十条第一款规定:企业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加计扣除(150%)。2008年4月,国家科技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印发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办法》(国科发(2008)172号)及其附件《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随后,又以国科发(2008)362号制定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办法》第十条从主要产品(服务)的核心技术是否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服务)是否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规定范围、科技研发人员的比例、研究开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例、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占企业总收入的比例以及研发组织管理水平等六个方面规定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条件,并规定只有依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办法》、《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以下简称“认定办法”)所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八条所称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才能申请享受15%的优惠税率。可见,测度企业研究开发费用强度是相关企业能否享受税收优惠以及优惠多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将对此《认定办法》与《无形资产》中有关研究开发费用的规定,并提出完善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管理、核算的对策。

一、《认定办法》与《无形资产》中有关研究开发费用规定的比较

(一)定义的差异

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的核算受无形资产准则规范。《无形资产》准则从研究、开发两个活动的定义来规定研究开发费用。研究是指为获取并理解新的科学或技术知识而进行的独创性的、有计划的调查活动;开发是指在进行商业性生产或使用前,将研究成果或其他知识应用于某项计划或设计,以生产出新的或具有实质性改进的材料、装置、产品等活动。在研究、开发活动中所发生的相关费用,称为研究开发费用。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办法》虽然也将企业在研究开发活动中所发生的相关费用作为研究开发费用,但其对研究开发活动的定义是:为获得科学与技术(不包括人文、社会科学)新知识,创造性运用科学技术新知识,或实质性改进技术、产品(服务)而持续进行的具有明确目标的活动。可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办法》特别强调“创造性”和“实质性”。只有企业在技术、产品(服务)的创新中取得了有价值的进步,对本地区相关行业的技术进步具有推动作用的,才具有创造性和实质性,属于研发活动,具体包括新产品研究开发、新技术研究开发和新工艺研究开发。而企业从事的常规性升级或对某项科技成果直接应用等活动,则不属于研发活动。另外,强调“持续性”。一项活动要能持续进行,说明其目标是明确的,内容是具体的,程序、路径是清晰的。如果不知道做什么、怎么做、达到什么目的,是不可能持续进行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办法》对研究开发费用的定义明确,内涵小于《无形资产》准则的规定。

(二)确认方法不同

《无形资产》准则中对研发活动、研发费用的确认没有明确的规定,只要符合定义即可。《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办法》则要求采用行业标准判断法、专家判断法来判断企业是否发生了研究开发活动。如果采用行业标准判断法、专家判断法不易判断企业是否发生了研究开发活动时,可采用目标或结果判定法。研究开发活动要落实到具体的项目,因为企业的研究开发费用需以各个研发项目为基本单位分别进行确认。研究开发项目是指不重复的,具有独立时间、财务安排和人员配置的研究开发活动。

(三)明细项目及归集的差异

无形资产准则中对研发费用的明细项目没有明确的规定,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一般设置人工费用、材料动力费用等。在费用归集上,一般在开发阶段按具体项目归集费用,进行明细核算;在研究阶段由于具有普研性质,往往没有按具体研发项目归集费用,而是笼统归集后费用化。《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办法》明确规定:企业的研究开发费用是以各个研发项目为基本单位分别进行测度后加总计算,而且对研究开发费用项目作了明确规定,并提供了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结构归集表。研究开发费用分内部研究开发投入和委托外部研究开发投入两大类归集。内部研究开发投入进一步分解为:人员人工、直接投入、折旧费用与长期费用摊销、设计费、装备调试费、无形资产摊销及其他费用。

综上所述,无形资产准则定义研究开发费用,将企业发生的相关费用分为研究费用和开发费用,其目的是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来规定研究开发费用的账务处理。即研究费用全部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符合条件的开发费用资本化,计入无形资产,不符合条件的开发费用计入当期损益;无法区分是研究阶段费用还是开发阶段费用的,将两个阶段发生的费用全部费用化。《无形资产》准则说明了研究开发支出的补偿方式及途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办法》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服务,按“具体研发项目――发生多少研发费用――各类研发费用是多少”的要求提供认定信息,反映企业一定时期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投入力度及潜力。上述差异可见表1。

会计是为有关各方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的管理活动,长期以来,研究开发费用的核算必须结合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享受15%优惠税率的要求,进行相应的完善。

二、完善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管理的建议

(一)加强技术创新的战略管理,长远规划企业研究开发目标

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具有核心竞争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在差异化优势方面,能在竞争中表现出自己的独特之处,而这种独特性竞争对手难以模仿或要付出巨大成本(包括时间成本);二是在延展性方面,能够不断地开发出新产品或新服务来满足客户需求,具有旺盛、持久发展的生命力。企业的研究开发能力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已得到普遍认可。因此,企业必须立足本行业的实际情况,放眼国际国内相关技术前沿,从战略的高度,长远规划人才及科技研发目标,制定分阶段方案并逐步实施,同时随发展不断修订战略目标;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永保核心竞争力;只有在一个清晰明确的战略指引下,才能保证企业的研究开发工作有的放矢、持续进行。

(二)建立项目研究开发的事前、事中、事后评估管理体系

事前,加强立项审批及预算审核。在立项审批环节,首先应当由企业的技术委员会(或类似机构)根据查证新报告判断项目的内容及创新性。可正面分析研究开发项目有关技术参数(标准)是否优于或达到国家有关部门、全国(世界)性行业协会等具备相应资质的机构提供的测定科技“新知识”、“创造性运用科学技术新知识”或“具有实质性改进的技术、产品”等技术参数(标准);或反面查证是否属于国家和本地区限制和淘汰禁止类的产品、技术、工艺项目。企业自行难以判断的,可聘请企业所在技术(行业)领域内的专家进行认定或申请当地科技管理部门认定。其次是审查项目组成员能力是否胜任,时间是否有保障。在经费预算上,按认定办法规范的费用科目,主要审核其合法性、合理性、效益性。最后,报董事会(或类似机构)批准立项。

事中,强化过程管理和费用控制。对照立项计划,时间上检查研发进度,内容上验收分阶段成果。加强原始凭证的管理,按项目做好研发费用的归集,并对照时间进度、内容成果及经费预算,严格费用开支,保证支出的合法性、合理性、效益性。

事后,做好知识产权的认定与保护工作。包括项目鉴定、成果申报等。知识产权是研究开发工作的结果,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是认定办法中规定的一个重要条件。通过研究开发形成的发明、实用新型以及非简单改变产品图案和形状的外观设计、软件著作、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植物新品种等都必须在中国境内注册,这样才能明确产权并受法律保护。做好新技术的产业化,适时将知识产权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三)加强研究开发中的凭证管理

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相关部门都需要企业举证,提供相应材料。因此企业应重视研发过程中凭证的收集与整理。这些凭证除会计凭证外,还包括研究开发项目计划书、研究开发经费预算、研究开发专门机构或项目组的编制情况和专业人员名单、企业总经理办公会或董事会关于研究开发项目立项的决议文件、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有关情况说明、产学研协议、委托开发合同、相关机构的评审报告、知识产权证书等资料。这些资料说明了研究开发的过程与结果,企业应如实取得、妥善保管并有效利用。

(四)完善研究开发费用的会计核算

为满足认定办法对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的申报要求,加强研究开发经费的管理,明晰各项目研究开发经费的支出结构,配合经费预算的执行,建议企业在进行“研发支出”总分类核算的基础上,按研究开发项目设置明细科目,按《认定办法》规范的费用项目即“人员人工”、“直接投入”、“折旧费用与长期费用摊销”、“设计费”、“装备调试费”、“无形资产摊销”、“其他费用”及“委托外部研发投入”等,利用多栏式账页进行明细分类核算,建立“研发支出子目-项目”二维管理模式。这样就可以按科目明细子目为经脉,以研究开发项目为纵纬,及时提供《认定办法》所要求的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结构表。对于设置事业部(项目部)的大中型企业,可引入研究开发机构的责任中心管理模式,建立“经费支出子目――项目――部门”的三维管理模式(见表2)。对于实施计算机集成化管理系统(或者会计电算化)的单位,在“研发支出”科目子目的基础上,通过设置部门核算和项目核算的方法,实现对企业研究开发机构经费支出的准确核算和有效管理,为进一步建立起完善的研究开发项目的评估管理体系和评估模型做好基础工作。

(五)建立矩阵型组织机构,协调各部门职能

技术开发相关工作一般由企业的科技部(或类似部门)负责,包括所有申报材料的准备与撰写。但在实践中,往往将“负责”当成“独立完成”,结果导致内容不符、数据难以钩稽。研究开发不仅涉及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所得税加计扣除,而且关系到企业的长远发展,从战略制定、项目论证立项、项目实施、成果鉴定保护、资金保障、会计核算等,涉及技术部、设备部、生产部、财务部等众多职能部门,因此,企业应科学组建部门,合理配备人员,统筹各项职能。建议由科技部门牵头,在技术部、设备部、生产部、财务部等部门安排人员负责研究开发工作相关技术条件的支持维护与资料数据的收集反馈,完成高新技术企业的申报、复审工作。

本文仅从认定办法的相关规定入手,对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的管理及核算提出了完善的建议,没有进一步讨论如研究开发风险的规避、费用的处理等,这些问题有待后续研究。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S].(2007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六十三号).

科研成果认定办法篇2

关键词: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高新技术领域;知识产权管理;科技成果转化文献标识码:a

中D分类号:F276文章编号:1009-2374(2016)36-0255-02Doi:10.13535/ki.11-4406/n.2016.36.126

1认定管理政策及认定管理工作的简要回顾

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工作始于1991年。1991年出台国发【1991】12号文,国务院授权有关部门开始对国家高新区内的企业进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1996年出台《关于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外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有关执行规定的通知》(国科发火字【1996】018号),有关部门开始在更大范围推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2000年出台《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条件和办法》(国科发火字【2000】324号),对有关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条件与办法等进行了修订。2008年出台关于印发《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科发火字【2008】172号)和关于印发《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的通知(国科发火字【2008】362号),对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条件、办法与管理细则等进行了再次修订。自此认定管理工作依照2008版认定管理政策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并步入正轨。

但2008版《认定办法》和《工作指引》实施多年后,政策弊端逐渐凸显,如认定门槛过高、技术领域范围相对滞后、对中小企业扶持力度不足等。以中部科技大省湖北省为例,2015年年末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5894家,而2015年湖北省高新技术企业仅3300余家。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2008~2015年累计认定高新技术企业仅1063家。

2016年,为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型企业,特别是中小型科技企业的政策扶持,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政策扶持,有力推动“双创”,培育创造新技术、新业态和提供新供给的生力军,促进国家经济升级发展,2016版《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国科发火【2016】32号)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的通知(国科发火【2016】195号)先后出台,对施行了8年的2008版《认定办法》和《工作指引》进行了较大幅度的修订与完善。

2申请认定高新技术企业的必要性

2.1政府层面

通过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管理工作,把中央、地方政府制定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到实处,即通过鼓励创新和新税制优化产业结构等政策导向,进一步增强我国高新技术企业以自主研发为核心的综合创新能力,特别是对核心技术的掌握,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升级发展。

政府培植高新技术企业的配套措施,包括税收减免、股权激励、科技计划、项目用地和金融保险出口信贷等。

2.2企业层面

高新技术企业可以获得国家和地方政府多项配套政策扶持,主要包括:(1)可以减按15%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2)企业研究开发投入可以在通过研发费用确认后,享受所得税加计扣除;(3)获政府项目资金优先支持。

此外,近年来“高新技术企业”资质已成为企业投标、在资本市场上融资上市以及吸引风险投资机构和金融机构介入等的重要筹码。

3对认定管理新规的解读

2016版《认定办法》和《工作指引》,较之2008版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政策,在组织实施、认定程序、认定条件、监督管理等方面都进行了相应的完善与修订,本文仅就与认定条件的相关问题对新规进行重点解析。

3.1高新技术领域

较之2008版认定管理政策,高新技术领域变化较大,既有增加,也有删减。

在电子信息领域,增加了大数据处理技术、云计算技术、物联网技术等;生物与新医药领域,增加了质量控制技术、食品安全检查技术等;在新材料领域,增加了纳米材料、特种材料制造技术等;在高技术服务领域,新增了检验检测认证、知识产权与成果转化、智慧城市等服务业支撑技术;在资源与环境领域,增加了生活垃圾处理与资源化、非常规污染检验检测技术等。此外,将2008版《认定办法》中“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调整为“先进制造与自动化”,并增加了新能源汽车试验测试及基础设施、高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设计等。

此外,2016版新规为新兴产业在诸多技术领域中设定了技术方向,如文化创意产业在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的字体设计与生成技术,在新材料领域的文化载体和介质制造技术,在高技术服务领域的数字电影生产制作技术等。

新规剔除了如环保用高性能多空陶瓷材料制造技术、农产品深加工与现代储运等落后或业已成熟的技术领域。

3.2知识产权

新规调整了2008版认定条件中对知识产权的要求,包括:取消了原有“近三年内”获得知识产权的年限限制;取消了以独占许可获取知识产权方式;将外观专利纳入知识产权计数;将企业参与编制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检测方法等作为知识产权成果,拓宽了知识产权评价范畴。

新规明确要求,“企业通过自主研发、受让、受赠、并购等方式,获得对其主要产品(服务)在技术上发挥核心支持作用的知识产权的所有权”。该条款厘清了企业主要产品与其自有知识产权的“关联性”。

新规还对企业知识产权进行了类别划分:发明专利(含国防专利)、植物新品种、部级农作物品种、国家新药、国家一级中药保护品种、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等按Ⅰ类评价;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软件著作权等(不含商标)按Ⅱ类评价。此类条款体现了对知识产权“先进性”的认可。

3.3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例

新规部分调整了“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例”指标,即年销售收入5千万以下的企业,研发费用占比,由6%调降至5%。中小企业显然可以从新规中获益。

3.4科技人员

新规取消了科研人员的学历要求,降低了“科技人员占比”指标,由过去的30%降至10%。此条款的修订降低了科研人员在人数、学历等方面硬性条件的门槛。

3.5研发费用

新规提高了研发费用中“其他费用”占比,限额比例提高到20%,同时要求企业申报高企认定时需增设研发费用辅助账。

3.6主要产品(服务)占比

新规规定,主要产品(服务)收入占同期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超过50%。此为新规新增加的要求,此条款明晰了企业主要产品(服务)的概念及其与企业高新技术产品的关联性。

3.7研发管理水平

新规对研发管理水平,不论在制度层面还是在实施层面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如在企业对人才培养、人才引进与激励,对产学研合作创新平台建设等方面要求更加细化、更加明晰。

3.8企业成长性

新规由对企业原总资产增长率指标考核改为对净资产率增长率指标考核,条件更加严苛。

4相关建议

对照新规,企业申请认定工作涉及方方面面,下面仅就以下三个重难点工作提出建议:

4.1高新技术领域归属

2016版《认定办法》明确规定,“对企业主要产品(服务)发挥核心支持作用的技术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规定的范围”,即不符合国家重点支持的技术领域的企业将无法通过高企认定。

科技部统计数据显示,至2015年底,全国高新技术企业共7.9万余家。按2008版《认定办法》进行技术领域归类,其中:电子信息28.79%,新材料15.37%,生物与新医药10.15%,航空航天0.65%,高技术服务5.2%,新能源与节能5.79%,资源与环境5.33%,先进制造与自动化28.39%,其他0.33%。

上述经验数据表明,即使符合国家重点支持的技术领域的企业,不同的技术领域,认定通过率也可能有较大差距。所以分析企业现有产业基础,把控企业科研投入方向和强度,对企业技术领域进行合理归类既是企业的中长期发展规划,也是企业申请认定工作的方向性任务。

4.2知识产权管理

新规要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所指的知识产权须在中国境内授权或审批审定,须在中国法律的有效保护期内,当知识产权有多个权属人时,只能由一个权属人在申请时使用。这些条款要求企业必须明了知识产权的时效性,同时也必须明晰其权属性。

获得对其主要产品(服务)在技术上发挥核心支持作用的知识产权的所有权是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主要工作,也是企业申请认定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较之2008版认定政策,新规更注重知识产权的“先进性”以及企业产品(服务)与知识产权的“关联性”。这些政策变化需要企业根据自身情况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产权储备与管理,知识产权示范企业或龙头企业可以在编制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方面做一些工作。

4.3科技成果转化

新规丰富了科技成果转化内涵与转化形式,但对科技成果转化要求更加严苛,如同一科技成果转化为多个产品、服务、工艺、样品、样机等的,只计为一项。而“科技成果转化年平均数不低于5”,对一般企业而言都是不小的压力。

榇耍企业必须破除既有观念,按照新规要求,重新梳理与制定工作流程、考核指标和考核标准,重构企业科研成果转化管理体系,加大科研成果转化力度,多渠道获取转化效益。例如,在考核方面,企业可以从项目来源、转化形式、转化效益三方面对科研成果转化工作进行考核。项目属企业自主研发的,可以按项目立项、结题、成果鉴定报告、知识产权等进行考核;属产学研合作或技术外购的,可以按照对产学研合作项目或技术转让项目的可行性论证研究,对签订研发合作协议或技术转让协议的合法合理性等诸多方面进行考核。转化形式属自行投资实施的,可以对转化结果证明材料的真实性、完整性等进行考核;属合作实施的,可对转让合同、许可使用合同、成果评估报告及对应股权合同等真实性、完整性、合法合理性诸多方面进行考核;属其他协商确定方式的,对相关协商转化协议合法合理性等进行考核。对转化效益的考核,依据新规要求,可以按照新产品、新材料、新工艺或新设备类别的不同,制定不同的考核细则。

参考文献

[1]关于修订印发《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科发火【2016】32号文)[S].

科研成果认定办法篇3

1民办高校科研档案管理现状

1.1制度不健全:国家对于民办高校开展科研活动不重视,主要体现在申报省部级以上课题方面有种种限制,与公办学校相比,民办高校教师申请省部级、部级等课题处于劣势。因为职称的限制,青年教师根本就没有申报资格,只能依附于从高校退居二线的老教师,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科研潜能。民办高校的教师中级职称以上的很少,科研队伍不健全。

1.2科研兴趣淡薄,缺少积极性。为了做好教学工作,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基本无暇顾及科研,更谈不上开展科研。虽然一些教师意识到科研的重要性,但不知从何入手,或是由于科研经费等问题中途放弃,或是认为最后发表几篇论文,就取得了科研成果。再者,有些教师在科研上缺乏团队合作意识,对参与的科研项目积极性不高。有的青年教师存在偷懒心理,考博以后或者等到晋升职称需要的时候再做科研,眼前还没有把科研提到日程上来。高校中论资排辈的现象和观点普遍存在,与公办学校相比,独立学院青年教师申请省部级、部级等课题处于劣势。

1.3科研档案意识不强。从政府和学校层面上说,由于历史和成长过程的原因,民办高校大多只重视招生人数、校园建设、规模扩大等硬件建设,普遍没有开展足够的科研活动。另外,和公办高校相比,政府对于民办高校科研工作不重视,没有提出硬性要求。很多申报的科研信息均将民办高校排除在外。在高层次的课题申报和方面,对于民办高校教师均有限制,导致了民办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经验缺乏、较为落后的局面。近几年,许多民办高校开始重视科研工作,鼓励教职员工大力开展科学研究,但也没有充分认识到搞好科研档案建设与搞好科学研究工作的必然关系。再者,大部分教师认为参加科研目的是就是为了晋升职称,不注意资料的积累,甚至担心科研课题文件资料特别是技术成果泄密对自己造成损失,不愿上交或不主动上交给档案部门。

1.4科研人才缺乏,科研档案无连续性。相对于公办高校来说,民办高校一般只能吸引刚毕业的年轻教师和年龄普遍在55岁之上的离退休老教师,以及从公办高校聘请的兼职教师。这就使得民办高校从一开始就在科研建设方面存在着严重的滞后:一方面离退休教师大多数都以授课为主,且在本专业的理论研究方面已经和当前前沿问题脱节,无法对年轻教师在科研方面进行“传、帮、带”;另一方面,兼职教师还要兼顾本单位的任务,在教学方面未能全身心投入到民办高校的教学工作中,科研方面更是贡献甚微。近几年,绝大多数民办高校已经大批引进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毕业生,以及少数博士生。但由于民办高校待遇相对较低,以及社会保障、住房等方面的担忧,导致高学历者心理失衡,一旦有机会找到更理想的工作,就会辞职。这就导致本应成为民办高校科研队伍的中坚阶层的人才流失,缺乏有层次的科研梯队,仅有一些校级厅级等级别较低的项目,省部级以上的项目少之又少,更有甚者,很多课题刚立项,主要参与人员就已离职,导致科研成果没有连续性。科研档案的不完整、不系统,影响其开发利用价值,反过来也影响了原本薄弱的民办高校科学研究工作的继续发展。

1.5科研工作缺乏组织和制度保证,科研档案管理人员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一方面,机构设置不完善。专门科研机构及科研管理机构是科研工作的组织保障。目前设有独立科研管理机构的民办高校很少,大都依附于教务处或者信息中心等一些校级的行政部门。学校的科研制度也不规范,比如,关于科研课题和经费的申请、科研考核制度、科研奖惩制度和科研档案管理等方面,基本缺乏明确的规定和管理。这些都制约了科研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另一方面,科研管理人员配备极少,大多数民办高校的科研干事都是兼职,主要工作还是教学,没有太多精力收集、整理归档材料。与档案工作相关内容的培训更是没有参与过,对档案工作管理意识不强,许多科研档案管理人员认为,科研档案管理就是把科研活动的资料收集起来,递交给学校综合档案室就行。无视法律规定,常常以复印件应付归档。我国《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管理暂行规定》中明确规定:归档的科研材料必须是原件,根据需要可复印若干份。但是有些科研人员却将原件据为己有,以复印件交档案管理部门应付了事,容易给一些人造成舞弊的可乘之机。

1.6科研经费投入不足。民办高校科研经费普遍不足。其主要原因:一是民办高校的科研工作没有纳入主管部门的统一管理,不像普通高校那样每年都有数量可观的科研经费下拨,实行专款专用,为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较多的经费支持。二是民办高校经费来源主要靠收取学生学费,科研投入相对不足。三是自身对科研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

1.7科研材料收集不齐全,科研档案难以集中管理。由于民办高校师资较为紧张、教学任务繁重,有能力的教师即使挤出时间来从事科学研究,但缺少时间对科研过程形成的原始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和有序上交。有人认为科研档案的收集、归档是档案部门的事,与自己无关。因此,档案部门收集到的常是项目申请、立项表格、鉴定材料等一般性资料,而真正的科研原始记录材料很匮乏。由于学校知名度和科研水平不高,承接不到重要的科研项目,不少教师常会以个人身份参与强校、外单位的科研工作,这就构成本校科研项目的“流失”,导致本校科研档案的收集困难。

1.8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和规章制度。由于民办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一般起步较晚,再加上档案管理意识不强,管理手段和规章制度不健全,因此,档案部门经常难以收集到建档所必需的完整的原始资料,这就造成科研档案中一般性技术资料多、关键性技术资料少。由于科研档案的不完整、不系统,影响了它的开发利用价值,反过来也影响了原本薄弱的民办高校科学研究工作的继续发展。

2民办高校科研档案建设的对策

增强师生员工的科研档案意识,提高对科研档案价值的认识。

2.1学校方面。首先,重视科研档案管理工作,提高对科研档案管理的意识。民办高校要改变只重视课题项目立项数量和论文的数量,而忽视科研档案整理的局面。要对校领导到全校师生加强对科研档案的重要性的宣传。科研档案不仅是申请立项、研究课题、调研、总结研究成果、、结项等具体工作,也包括了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总结、积累的过程。科研档案的整理也并不是单纯的某个部门或某个人的行为,而是所有做科研的师生在研究的同时,要有意识地积累科学研究的过程稿,包括调研材料、研究报告、应用证明等资料。这样才能使得科研档案起到应有的知识传承的作用。其次,要健全科研机构,制定完善的科研制度,加大对科研工作的奖惩力度。以黄河科技学院为例,从2008年本科评估开始,就专门设置科研处,并在二级学院设立科研干事,以方便科研工作的展开和科研档案的收集整理。2010年成立经济研究所、纳米研究所等九个研究所,由主管教学校长主抓。在制度方面,先后制定《黄河科技学院科研项目经费资助管理办法(试行)》和《黄河科技学院科研奖励办法(试行)》。最后,给予必要的设施支撑。科研档案的整理,并不是单纯地收集资料就行了。需要配备计算机、扫描仪、网站网络环境、储存载体等,才能够保证科研档案工作的顺利开展。

2.2师生层面。首先,要转变思想,重视科研工作,正确认识科研和教学的关系。一方面,教学可以促进科研发展,在教学过程中能发现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管理等一系列问题,科研活动可以围绕这些问题有的放矢地开展研究活动;另一方面,科研活动能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师在科研活动中能接触到更多的新思想、新知识和新信息,并在教学活动中传播给学生,这有助于改进和丰富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水平。其次,在做科研的同时,要注意资料的收集。完善的科研档案为其他研究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成为本领域前期的研究成果。其他科研工作者可以在不违反知识产权的前提下利用和借鉴这些成果,能够避免重复劳动,减少各方面的浪费。

2.3业务层面。民办高校要配备与业务工作相适应的专兼职科研档案管理人员,同时要加强对全校师生宣传科研档案业务的培训和指导。要明确各类人员对科研档案收集的范围,以及其归档范围。

2.3.1学校科研档案管理要综合管理的是科研的准备阶段、研究阶段、结项阶段、成果推广利用阶段的各类材料资料,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资料都要归档。主要包括上级科研部门关于科学研究课题的题目征集、课题的批准立项的文件、任务书、委托书、项目结项证书、获奖证书等,学校内部的科研规划、各类科研成果的统计报表、总结材料,学校组织承办或师生个人参加科研交流、学术会议的会议材料等。

2.3.2科学研究的课题组或者要收集整理的包括:科研课题审批文件、任务书、委托书,开题报告,课题研究计划,经费预算,方案论证和协议书、合同等文件。另外,重要的是研究阶段中,各种载体的重要原始记录,实验报告,计算材料,专利申请的有关文件材料,设计文件、图纸,关键工艺文件,重要的来往技术文件,研究工作年度进展报告等。总结鉴定验收阶段、成果和奖励申报阶段中的工作总结,科研报告,论文,专著,技术鉴定材料,科研投资情况,经费决算材料、成果和奖励申报材料及审批材料,推广应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证明材料等。最后是项目的推广应用阶段,包括推广应用方案、总结,扩大生产的设计文件、工艺文件,转让合同,用户反馈意见以及专利证明等。对于这些较详细的资料要求装订成册,制成统一形式交给科研部门或档案部门存档,需特别注意的是归档材料的系统性、完整性和原始性,要以原件归档。

科研成果认定办法篇4

为规范对全市应用技术成果、软科学研究成果、基础理论研究成果的评审、鉴定工作,根据国家科委**年10月26日的《科学技术成果鉴定办法》和**省科委颁发的《**省科学技术成果鉴定实施细则》,我委制定了《**市科学技术成果鉴定办法》,现印发给你们。

本办法自2000年5月1日起施行。

**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二年四月七日

**市科学技术成果鉴定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鉴定范围

第三章鉴定组织

第四章鉴定形式

第五章鉴定委员会、鉴定专家小组、函审专家组

第六章鉴定程序

第七章鉴定内容和鉴定证书

第八章鉴定管理

第九章法律责任

第十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我市科学技术成果(以下简称科技成果)鉴定工作的管理,保证鉴定质量,促进科技成果的完善和科技水平的提高,加速科技成果应用和推广,按照国家《科学技术成果鉴定办法》规定和《**省科学技术成果鉴定实施细则》,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科技成果鉴定是指有关科技行政管理机关聘请同行专家,按照规定的形式和程序,对科技成果进行审查和评价,并作出相应结论的行政管理行为。

第三条科技成果定工作应当坚持实事求是,科学民主、客观公正、注重质量、讲求实效的原则,保证科技成果鉴定工作的严肃性和科学性。

第四条科技成果鉴定是评价科技成果质量和水平的方法之一。本办法鼓励科技成果通过市场机制以及学术上的百家争鸣等多种形式进行鉴别、评价和得到社会的公认。

第五条**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负责组织全市的科技成果鉴定工作,由**市科委主持或授权委托县(市)、区科委主持鉴定。

第二章鉴定范围

第六条本办法所称科技成果包括:

解决生产过程中科学技术问题的、具有新颖性、先进性和实用价值的科技成果,包括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计和生物、矿产新产品等。

在成果应用、推广或消化吸收引进技术中取得显著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取得新的科技成果。

阐明自然现象、特征、规律及其内在联系的,在学术上具有新见解,并对科学技术发展具有指导意义的科学理论成果,包括基础研究理论成果和应用研究理论成果。

推动决策科学化和管理现代化,对促进科技、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起重大作用的具有创造性和实用性的软科学研究成果。

第七条下列科技成果,按照本办法进行鉴定:

执行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包括县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国务院各有关部委以及国家指定的科技计划项目)所完成的科技成果;

申报科技成果登记、科学技术奖励的科技成果;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指国家有关法律、国务院有关法规及国务院有关部委颁布的有关规章、政策规定等)应当进行鉴定的其他科技成果。

第八条属于下列情况之一的,可视同已通过鉴定。

已经生产实践证明技术上成熟,取得经济、社会效益,由实施单位财务部门出具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证明,并提供技术水平证明。

经技术合同登记机关登记的技术项目,已经按合同约定验收合格,在生产实践中应用后取得经济、社会效益,有技术合同当事人出具的财务部门的经济效益证明或社会效益证明,并提供技术水平证明

经中国专利局授予专利权的发明专利,实施后取得经济、社会效益,由专利实施单位的财务部门出具的经济效益证明或社会效益证明。

申请视同鉴定的科技成果,应填写《科学技术成果视同鉴定证书》并附有关技术资料和效益证明,报市科委科技成果管理机构审批后生效。

视同鉴定与其他鉴定形式具有同等效力。

第三章鉴定组

第九条**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成果管理机构,负责管理全市科技成果鉴定工作,组织或委托县(市)、区科委及市级主管部门主持鉴定。

第十条国家特殊专项产品的鉴定,按国家有关规定,由产品归口管理相应主管部门组织鉴定。

第十一条没有组织鉴定权单位组织的鉴定为无效鉴定。

第四章鉴定形式

第十二条科技成果的鉴定,可按照成果的不同性质和特点,经组织鉴定单位审查确定,分别采用以下形式

检测鉴定:由组织鉴定单位指定经过省或国务院有关部门认定的,市级以上法定专业技术检测机构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者企业标准(须在市技术监督局备案),对有关技术指标进行检测和评价,并出具测试证明和测试结论。必要时可邀请少数专家参与咨询、评价。

验收鉴定:由组织验收单位邀请少数同行专家,按照计划任务书或所规定的验收标准和方法,进行现场测试、验收,作出评价结论;

通讯鉴定:对不需要进行现场测试,能用书面材料反映研究全貌和技术水平的成果,可由同行专家对科技成果提供学术和有关技术资料,以书面形式进行审查、评价,并由组织鉴定单位汇总后作出鉴定结论。

会议鉴定:指由同行专家组成鉴定委员会,采用会议形式对科技成果进行审查、评价。需要进行现场考察、测试,并经过讨论答辩作出结论的,可以采用会议鉴定形式。

以上四种鉴定形式具有同等效力,组织鉴定单位应对鉴定结论进行认真审查,对鉴定合格的科技成果按照国家科技部统一规定的格式,颁发《科学技术成果鉴定证书》。

第五章鉴定委员会、鉴定专家小组、函审专家组

第十三条科技成果鉴定实行专家负责制。

鉴定委员会、鉴定专家小组和函审专家组是受组织鉴定单位的委托,由组织鉴定单位聘请同行专家组成,对科技成果进行技术鉴定的专家组织,专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应占三分之二以上。

申请鉴定单位不得自行聘请专家。参加鉴定工作专家的增补或变更必须取得组织鉴定单位的同意或认可。

第十四条采用会议鉴定时,鉴定委员会由五至十三人组成。鉴定结论必须经过鉴定委员会成员三分之二以上多数通过。

第十五条采用函审鉴定时,函审组由五至九人组成。鉴定结论必须依据函审组专家四分之三以上多数意见形成。

第十六条聘请的同行专家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该行业或该领域的高、中级技术职务;

(二)对被鉴定科技成果所属专业有较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熟悉国内外该领域技术发展的状况;

(三)具有良好的科学态度和职业道德。

选聘专家应尽可能同时有教学、科研、生产三方面的专家参加。

对于专业技术职务偏低或没有专业技术职务,但确实学有所长,并被同行专业技术人员所承认的人,经组织鉴定单位聘请,可以作为参加鉴定工作的专家。非特殊情况,一般不聘请非专业人员担任鉴定委员会、检测鉴定专家小组或者函审专家组成员。

第十七条成果完成单位、任务下达单位或者委托单位的人员和其它与该成果有密切关系的人员以及不具备对该成果进行技术鉴定能力的其他人员,不能作为参加鉴定工作的专家。

第十八条参加鉴定工作的专家应当对被鉴定的科技成果进行全面认真的技术评价,并对通过的鉴定意见签名负责。

第十九条参加鉴定工作的专家在鉴定工作中享有下列权利:

1、独立对被鉴定的科技成果进行评价,不受任何单位和个人的干预;

2、要求科技成果完成单位或者个人提供充分、详实的技术资料,向被鉴定单位或个人质询成果的未详情况,要求复核试验或测试结果;

3、充分发表个人意见,要求在鉴定结论中如实记载不同意见,可以拒绝在鉴定意见上签字。有权向组织鉴定单位反映对鉴定意见的不同看法,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压制、阻挠;

4、要求排除影响鉴定工作正常进行的干扰,必要时可以向组织鉴定单位或主持鉴定单位提出中止鉴定的请求。

参加鉴定的成员,应对所鉴定的科技成果承担保密义务。鉴定委员会应对鉴定结论的正确性负责,主任委员应对鉴定结论负技术责任,鉴定委员会在对科技成果的审查和评价中产生不同意见时,可按多数意见形成鉴定结论,同时应将不同意见在鉴定意见中注明。

第六章鉴定程序

第二十条申请鉴定的条件:

1、申请科技成果鉴定,应具备下列条件:

①已完成合同的约定或者计划任务书规定的任务要求;

②不存在科技成果完成单位或人员名序异义和权属争议;

③资料齐全,并按规定建立科技档案;

④应用技术成果已经过必要的规定和时间的试产、试用考核阶段,其测试数据准确、完整,符合有关要求。能证明成果的成熟性和具备推广条件。

⑤软科学研究成果应经有关单位采纳或应用。

2、提交鉴定的技术资料及其文件名称,应根据不同行业、专业和领域的特点而定:

①应用技术成果的技术资料主要包括:计划任务书或技术合同、研究报告、技术指标测试报告、有关设计技术图表、质量标准、用户证明材料、国内外技术情况对比材料、实施条件、应用情况、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分析和技术经济分析和环境影响的评价等。

②软科学成果的学术资料主要包括:计划任务书和技术合同、总结研究报告、专题论证、调研报告及有关背景材料、模型运行报告、国内外研究情况对比材料有关单位采纳或应用效果的证明材料等。

③科学理论成果的学术资料主要包括:学术论文,国内外学术刊物或学术会议发表情况的说明,国内外学术情况对比材料,后被引用情况等。

对填补国内或国内外空白的科技成果,应由经国家科技部和国务院有关部委、省科技厅认定的科技信息(情报)机构出具查新结论报告,非国家、省认定的科技信息(情报)机构出具的查新报告无效。

第二十一条申请鉴定的成果有以下情况之一者,不能同意鉴定:

1、不属于本办法规定鉴定范围的;

2、未按本办法规定程序申请的;

3、不具备本办法第二十条规定的申请条件的;

4、应用技术成果的应用情况不清楚的;

5、一个项目分拆成几个不能独立应用的项目,要求分别鉴定的;

6、科技成果完成单位或者人员有名序异议和权属争议的;

7、有剽窃行为或弄虚作假的;

8、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对社会公共利益或者环境和资源造成危害的。

9、其它不够科技成果鉴定条件的。

第二十二条组织鉴定单位收到鉴定申请后应认真审查,并自申请之日起二十天内,作出如下决定:

1、不同意鉴定,应说明不同意的理由。

2、同意鉴定,应以书面形式通知申请鉴定单位。内容包括:鉴定形式、鉴定委员会名单和鉴定日期等。

第七章鉴定内容和鉴定证书

第二十三条科技成果鉴定的主要内容:

对技术资料是否齐全完整、数据准确性、设计科学性、技术成熟程度、经济合理性等进行认真的审查;

审查是否完成合同或计划任务书要求的指标;

对应用技术成果的科学价值、创造性、先进性和技术水平、学术水平,应用价值等进行正确的评价;

对成果的应用价值及推广前景及其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作出评价;

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意见。

对不写明摯嬖谖侍鈹和摳慕饧麛的鉴定意见,应退回重新鉴定,予以补正。

第二十四条组织鉴定单位和主持鉴定单位对鉴定结论进行审核,签署同意鉴定意见后生效。

第二十五条鉴定结论不符合本办法有关规定的,组织鉴定单位或者主持鉴定单位应当及时指出,并责成鉴定委员会或者鉴定专家小组、函审组补正。

第二十六条生效后的鉴定证书是科技成果管理部门颁发的证明文件,是科技行政机关确认科技成果通过鉴定的合法证明文件。

第二十七条《科学技术成果鉴定证书》由组织鉴定单位颁发,正式鉴定证书不超过二十份。

第八章鉴定管理

第二十八条市科委及市级主管部门、县(市、区)科委科技成果管理机构,必须加强对鉴定工作的管理,严格要求鉴定质量。对提交的技术资料及文件要认真审查。凡资料不齐全或不符合要求的要给予必要的指导。尚不够鉴定条件的,不能同意鉴定,也不能报请上一级科技成果管理机构组织鉴定。

第二十九条提出申请鉴定的单位或个人,应严格依照本办法规定的程序办理审批手续。有两个以上计划任务来源的科技成果鉴定,均应取得计划下达部门的同意。

第三十条与市外单位共同完成的科技成果,可联合申请鉴定。鉴定申请书须由完成单位共同填报。

第三十一条鉴定未获通过,不能形成相应的鉴定结论的,由主持鉴定单位将鉴定情况如实记载,以纪要形式报组织鉴定单位备案。待该成果具备鉴定条件时,可重新申请鉴定。

第三十二条参加科技成果鉴定工作的有关人员,应当严格遵守科学道德和职业道德规范,抑制各种不正之风,保证科技成果鉴定的严肃性和科学性。

第三十三条组织和主持鉴定的单位应当严格控制鉴定会的规模,除参加鉴定工作的专家和少数必要的管理人员外,不得邀请其他无关人员参加。

鉴定会不能与企业产品介绍、推销、订货等其他内容的会议合并进行。

参加鉴定会总人数一般不超过20人。

第三十四条市科委对正在进行或者已经完成的科技成果鉴定,发现有错误的,有权直接纠正或有权责令市科委委托主持鉴定机关及时纠正。错误严重的,可以直接进行查处。

第三十五条组织鉴定单位和主持鉴定单位对在科技成果鉴定中出现的不正之风,应当及时制止并严肃查处。

对参加鉴定工作的专家,可以按国家有关规定酌情发给技术咨询费。

第九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六条科技成果鉴定中有关科技成果完成单位、个人,组织鉴定单位、主持鉴定单位以及参加鉴定工作的专家或有关人员所承担的法律责任按国家《科学技术成果鉴定办法》第六章法律责任办理。

第三十七条市科委委托的主持鉴定单位若,给鉴定工作造成损害的,市科委将酌情停止对其的委托主持鉴定的资格。情节严重的,予以撤销资格。

科研成果认定办法篇5

一、基本情况

(一)扎实开展学习调研

1、及时制定学习制度,系统深入地学习必读书目。按照规定,组织党员系统深入地学习了党的**、**和总书记两次视察**重要讲话精神,学习了《邓小平论科学发展》、《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干部学习文件选编》,学习等中央领导同志、王金山等省委领导同志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刻理解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上来。

2、党组中心组举行了4次集中学习和研讨活动。集中学习了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精神、总书记视察**重要讲话、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领导重要讲话精神。办党组成员及处级干部深入交流了学习体会,剖析了工作中影响科学发展的问题,并就下一步如何把科学发展观更深入地贯彻到工作中去,结合政府法制工作实际和现实生活中的生动事例进行了广泛地交流和深入地探讨。办主要领导参加了省委中心组学习,全体厅级干部和部分处级干部均积极参加了省委举办的专题报告会、王金山书记党课报告会和王三运省长形势报告会,并及时向全体党员传达了会议精神。

3、各支部学习活动各具特色,集中理论学习、研讨交流和深入基层调研有机结合。各支部集中学习都超过了20学时,领导班子成员都参加了支部学习活动,并带头撰写学习体会文章。为方便学习与活动,根据工作性质和特点,还专门以法制研究中心的党员为基础成立了第四党支部。为督促检查个人自学情况,领导小组办公室两次组织抽查了支部学习记录和党员学习笔记。抽查结果显示,支部记录和党员笔记内容翔实,学习主动、体会深刻。

4、邀请专家作学习专题辅导报告。组织专题报告3次,听众162人次。省委党校教授汪兴福作了题为《将科学发展观进行到底》的专题讲座,省委党校教授王正国作了题为《当前金融和经济问题分析》的专题辅导。办党组书记、主任陈军作了题为《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科学发展观》的党课报告。

5、深入开展调研活动。制定了《省政府法制办领导班子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调研方案》。围绕发挥政府法制机构职能作用,努力加强制度建设,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领导班子分别深入基层召开了市法制办主任座谈会、部分市县政府法制办主任座谈会、处级干部座谈会、基层城管座谈会,调查了解当前政府法制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的成因,听取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完成了重点调研课题6个,形成了6篇质量高、针对性强的调研报告,班子成员结合调研撰写了6篇体会文章。各支部都分别开展了调研或实践活动。

6、开展了"科学发展在身边,我为崛起献良策"活动,广泛征求意见。活动期间,收到意见和建议219条。其中:设计了《征求意见表》向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省政府立法咨询员、省政府特邀行政执法监督员、省直各单位负责人征求意见和建议,向17个设区的市政府法制办发放了征求意见函,向办机关各处室下发通知开展献良策活动,收回问卷305份,收到建议125条;建立网上建言献策专栏,点击576次,收到建议12条;召开座谈会6次,讨论会5次,收到建议82条。经过科学分类、集中整理,提出的问题有7条,提出的建议有19条。

7、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活动以处室为单位,结合集体学习、个人自学和调研工作,兼顾总结20**年工作、谋划20**年工作进行。活动充分发扬了民主,广大党员积极参加。深入分析问题、着实解决问题,不搞形式、不走过场。着力解决了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是否到位、境界是否得到提高的问题,分析了思想观念、工作方式方法、制度建设、体制机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了很多解决问题的意见、建议。

(二)全面深刻地分析检查

1、广泛征求意见。在前一阶段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办党组及成员通过召开群众座谈会、设置意见箱、发放征求意见表、机关网上征求意见、个别访谈等形式,征求办机关全体党员、省政府各部门法制工作机构和各市县政府法制办对省政府法制办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找准影响和制约政府法制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经过归纳、整理,共征求群众意见15条,梳理出来的突出问题5个,其中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4个,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1个。

2、召开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和支部专题组织生活会。领导班子成员之间开展谈心15人次,交换看法,撰写发言材料6份。各支部组织全体党员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每个党员都准备充分,积极发言,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分析查找自身差距和不足,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党员领导干部都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了所在党支部的专题组织生活会。在广泛征求意见、开展谈心活动的基础上,办党组召开了专题民主生活会,省委学习实践活动第三指导检查组派员到会指导。领导班子成员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紧密联系实际,认真分析问题、查找原因、提出建议,明确改进方向,形成了团结、和谐、务实、创新的良好氛围。

3、形成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陈军主任亲自执笔撰写了分析检查报告。初稿形成后,征求各处室及全办党员、干部、群众及派人士的意见,召开党组扩大会议充分讨论、修改。定稿后,送省委学习实践活动第三指导检查组审核,得到第三指导检查组的认可。报告共梳理出存在的问题5个,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27条。报告认真总结了十六大以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充分运用了调研、解放思想大讨论和民主生活会的成果,充分反映了全办广大党员、干部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上形成的共识,充分反映了十六大以来我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取得的成效,充分反映了我办科学发展的总体思路、工作要求、主要措施和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的具体措施。

4、组织群众评议分析检查报告。认真组织各方面代表对分析检查报告进行评议,广泛听取办机关全体党员、省政府有关部门法制工作机构、省政府立法咨询员、特邀行政执法监督员、各市县(区)政府法制机构的意见。着重从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深不深、查找的问题准不准、原因分析透不透、发展思路清不清、工作举措实不实、具体措施有没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等方面对分析检查报告进行评议。采取召开座谈会、评议大会、书面评议及网上评议等方式方法,对分析检查报告进行评议,广泛征求意见。共收到评议意见和建议12条,在报告稿修改完善过程中予以合理吸收。统计分析评议意见,赞同分析检查报告的占96%,基本赞同分析检查报告的占4%。通过职工大会、专题会、网络、热线电话、座谈会等形式,公开分析检查报告和评议结果,进一步接受群众监督。

(三)扎实有序地整改落实

1、制定整改落实方案。根据分析检查阶段征求意见和分析检查出来的5个方面问题,明确整改落实项目5个,分别涉及机关自身建设、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提高立法质量、提高监督水平和完善行政复议工作机制等方面。根据问题的轻重缓急和解决的难易程度,明确整改落实目标和时限要求,切实解决实际问题。针对需要整改落实的问题,办党组专门开会逐项研究分析,明确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和具体方法。建立整改落实责任制,实行整改项目负责制,明确各整改落实项目的主管领导、责任处室、主要责任人。《整改落实方案》制定后,以文件的形式在全办范围内公布,对机关自身建设、完善工作机制等事项作出公开承诺。

2、集中力量解决突出问题

一是以人为本,开门立法,提高立法质量。20**年10月至11月,省政府法制办向社会公开有奖征集20**年省政府立法项目建议。这项活动得到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省内外各行业、各阶层、各年龄层次的公民通过信函、传真、电子邮件等形式提出立法项目建议123件。这些建议涉及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改善民生与保障社会和谐、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规范政府行为等方面,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性。根据这些建议,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结合当前实际,20**年确定报送省人大的地方性法规立法项目共有35项。其中有关民生的地方性法规项目11件,占项目总数31%。

二是坚持复议为民,创新工作方式,提高行政复议水平。20**年共受理177件行政复议申请,其中受理145件,不予受理32件。很多复议案件尤其是农村集体土地征收和城市房屋拆迁方面的案件,涉及面广,法律关系复杂,利益冲突激烈。我们积极完善行政复议工作机制,通过依法运用调解、和解的办案手段,促使双方达成协议,真正做到定纷止争,案结事了。主要做法是:畅通行政复议渠道,保护人民群众申请行政复议的积极性;树立正确的办案理念,求真务实,确保行政复议质量;注重统筹兼顾,案结事了;同时注意研究个案反映出来的共性问题,有针对性地向行政机关提出解决措施和改进方案。

三是严把行政执法人员入口关,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优化经济社会发展环境。针对一些地方和领域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我们确定从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入手,提高行政执法人员依法行政的观念和能力,进一步加强和改善行政执法工作,提高行政执法水平,做到严格执法、文明执法、公正执法。主要做法是:进一步完善配套制度;做好年度计划的组织实施工作;采取切实措施,规范行政执法资格认证工作程序,提高工作水平和质量;进一步整顿行政执法队伍,建立行政执法人员信息管理系统。

3、积极稳妥地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围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求,紧密结合我办实际,根据各处室及全体工作人员的意见建议,对依法行政、政府立法、法制监督、行政复议等方面的工作机制进行调整和完善,针对机关自身建设,制定和修订机关节假日值班、公文传阅、公务用车、干部出国考察、工作人员医药费补助、机关廉政建设、领导班子建设、信息管理等多项工作制度。

4、开展群众满意度测评

让群众满意的前提是要让群众全程参与,群众的参与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学习实践活动的广度和深度。因此,我办在学习实践活动基本完成时,研究制定了群众满意度测评方案,针对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实际效果和解决突出问题的成效组织群众进行满意度测评。测评采取由下对上的方式进行,共向省直部门法制机构负责人、办处级以下干部职工发放《群众满意度测评表》60份。经统计,对我办学习实践活动表示满意的52人,占86.7%,比较满意的8人,占13.3%,没有人认为不太满意和不满意,同时在全办范围公开测评结果。通过测评引导党员领导干部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倾听群众呼声,尊重群众意愿,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真正让群众满意。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领导带头作用

领导率先垂范。办党组成立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要求处以上领导干部充分发挥表率、示范、引导作用,努力做到"五个带头",即带头进行深入学习,带头开展专题调研,带头进行分析检查,带头谋划工作思路,带头解决问题、完善制度。办党组成员亲自领导、组织并严格按要求参加活动各个环节的工作。主要负责同志认真履行职责,亲自组织制定活动方案,亲自动员和上党课,亲自协调活动中的有关事宜,亲自研究解决活动中的问题,充分发挥了第一责任人的作用。同时,办领导积极参加所在党支部集中学习和下基层实践活动。

(二)紧密结合政府法制工作实际,努力突出实践特色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关键在于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和推动政府法制工作发展,着力提高做好政府法制工作、服务**崛起的能力。这就需要我们:全面准确地把握科学发展观对政府法制工作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紧紧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强和改善政府法制工作,服务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在此基础上加快政府法制工作自身发展;深刻理解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的内在统一关系,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法律制度建设,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政府法制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用制度保障来大力支持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我们全面深入剖析了政府法制工作中存在的不符合、不适应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突出问题,研究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的总体思路,制订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并坚持边学边查边改。切实把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核心、基本要求和根本方法,贯穿于政府法制工作的各个方面。

(三)积极探索活动组织方式

活动一开始,我们就提出了"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相结合的要求。在落实好方案规定的各项工作外,我们结合实际进行了创新。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交流学习成果,提高广大党员学习的积极性,我们组织举办了"科学发展与政府法制"主题征文活动。全办党员积极响应,踊跃参加。组织专家评出了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5名,鼓励奖10名。并召开会议进行交流和表彰。各支部主动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有的组织党员干部到工作联系部门登门考察,有的组织大家走出去,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创新的工作方法使大家提高了兴趣,拓宽了眼界,促进了思考,加深了交流,使学习实践活动呈现自己的特色。

(四)坚持群众路线,让更多干部职工参与活动

办学习实践活动坚持全过程公开透明,通过征求意见、座谈走访、调查问卷、民主评议、扩大会议、简报信息等多种形式,充分保障干部职工对学习实践活动安排和进展的知情权,使干部职工能够"看得见"、"摸得着"、"够得上"。广泛开展调研,充分尊重干部职工及基层群众的建议权。办领导深入开展专题调研,充分了解社情民意,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还利用调研、召开座谈会、调查问卷等方式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虚心接受评议和测评,切实维护群众的监督权。在学习实践活动的分析检查阶段,各级领导班子在分析检查报告形成之后,虚心接受群众评议,有效实现群众监督,为进一步找准问题,剖析原因,明确思路和措施奠定了基础。

(五)强化宣传引导,营造浓厚氛围

活动期间编发了44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简报》,制作了2期活动展板,从不同角度反映活动的整体进程,用多样的手法展示活动的亮点,系统总结活动的成果和经验,起到了汇报情况、交流信息的作用,受到了广大党员的关注和欢迎。利用办机关门户网等载体宣传办学习实践活动的情况。同时,在《**先锋网》、《**经济报》等媒体上消息宣传我办学习实践活动情况。

三、活动取得的主要成效

在省委的正确领导和省委第三指导检查组的精心指导下,在全办广大党员干部的共同努力下,学习实践活动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果,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形成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共识

通过认真学习和深入实践,我办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改革创新,在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上形成了共识。大家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同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进一步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内涵和基本要求,并付诸平时日常工作,具有重大意义。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更加自觉地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省政府法制工作,要紧紧围绕提高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力、执行力、操作力和创新力,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和政府法制系统干部队伍建设,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

(二)全办干部职工学习意识、创新意识和责任意识明显增强,工作作风明显转变

学习实践活动激励了全办干部职工想干事、干成事的工作热情,在全办树立了统筹兼顾、奋勇争先的责任意识,增强了改革创新、顾全大局的工作意识,以创建学习型、创新型机关为目标,在工作量大、人手紧张的情况下,不计较个人得失,经常加班加点,全办上下拧成一股绳,真抓实干,狠抓落实。决心站在新起点,瞄准新目标,实现新发展,取得新进展。通过学习调研、分析检查和整改落实,全体党员干部强化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意识,开阔了视野、统一了思想、转变了观念、振奋了精神。

(三)查清了问题,明确了工作思路

办领导班子经过认真分析检查,梳理了在机关自身建设、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提高立法质量、提高监督水平和完善行政复议工作机制五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在全面查找、认真剖析问题的同时,按照科学发展观对政府法制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办党组初步形成了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政府法制工作体制机制的总体思路:全面贯彻党的**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全局观念、创新观念、服务观念、法治观念和责任观念,积极推进改革创新,加快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政府法制工作体制机制,为加快**崛起服务。在形成总体思路的基础上,撰写了办领导班子学习实践活动分析检查报告以及"提高政府法制工作水平和质量"、"科学民主立法为**的科学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基础"、"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发挥行政复议化解争议构建和谐社会的功能"、"政府法制工作机制建设与完善"和"市县政府依法行政与法治政府建设"共六个专题调研报告。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既获得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又得到了群众的普遍认可,使政府法制工作的方向和思路更加明确,措施和办法更加有针对性。

(四)解决了一些突出问题,取得了一些具体成果

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我们注重边学边查边改,着力解决一些学习实践活动期间能够解决的问题,确保学习实践活动结束时有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效。针对依法行政工作,建立依法行政考核机制、依法行政工作示范联系制度、依法行政培训工作制度;针对提高立法质量,建立公众参与立法机制、健全专家咨询论证制度、政府立法项目成本效益分析制度、规范性文件的定期清理制度;针对行政执法监督,建立重大行政决策的合法性审查制度和决策责任追究制度、完善行政执法机关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进一步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针对行政复议工作,探索建立政府主导、社会专家学者参与的行政复议工作机制;针对机关自身建设,先后制定和修订机关节假日值班、公文传阅、公务用车、干部出国考察、工作人员医药费补助、机关廉政建设、领导班子建设、信息管理等多项工作制度。

四、存在的不足和努力方向

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取得了一定成效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由于工作任务繁重,学习交流的时间、范围、层次不足,自选动作的形式不够丰满。

科研成果认定办法篇6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型科研促教学

引言

科研和教学历来被认为是高等院校的两大主要职能,一方面,教学可以促进科研活动,通过教学活动会发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围绕这些问题可以展开教学研究,使科研活动有的放矢;另一方面,科研活动能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通过科研能使教师拓宽专业知识,接触到学科前沿的新思想、新方法,在教学中向学生传播这些新思想、新方法,从而改进和丰富教学活动[1]。对于老牌本科院校,尤其是一些名牌院校师资力量强,生源基础好,而且有着长期的研究生教育基础,在这样的院校实现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应该不存在什么问题。而新建地方性本科院校则不同,它们的本科办学在软硬件上与传统本科院校都有着相当大的差距,在这样的院校要实现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结合各院校以及各专业师资队伍的实际认真的探索与研究,要在教学与科研之间找到结合的平衡点,把握好两者结合的最合理度,这是应用性本科院校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的关键所在[2]。

二、新建地方性本科院校科研的历史状况

新建地方性本科院校大多是经过专科院校、职业技术学院或中等学校合并组建而成,虽形式上已经转本,但在本科教学与科研上存在诸多问题。昌吉学院是2001年由昌吉师范专科学校、昌吉师范学校及昌吉州体育运动学校合并升本的,从组建学校来看,它的科研与本科教学基础就很薄弱,要实现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困难尤其大,以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为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1教师学历层次低,科研起点底,起步缓慢

新建地方性本科院校原有的师资队伍是专科教育的规格,大多数教师学历层次不高,在专科阶段教师的科研工作处于自发状态,科研意识淡薄,这就造成升本以后,科研起点底,起步缓慢。尤其像昌吉学院这样的新建本科院校地处西域边陲小城,受地域、学校知名度、教学环境、生活条件等原因的影响,高学历紧缺专业人才引进困难,像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整个就业市场人才紧缺,2005年以前大部分教师都是区内本科院校毕业,以本科层次学历进入教学岗位的,整个师资队伍的学历与学缘结构存在各种不合理因素。本科层次学历的教师意味着既没有科研经历也没有明确的专业研究方向,进入本科院校就要提高学历层次来确定自己的专业研究方向。目前大部分教师经过几年的学历进修拿到了硕士学位,通过自身造血,才确定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初步掌握了科研的方法,明确了研究方向。为了提高科研能力和学历层次,大部分教师又在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由此可见仅学历层次的提高就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再要科研出成果、上水平时间就更漫长。

1.2科研追求数量,课题立项具有一定的盲目性

新建地方性本科院校在升本初期,科研还处在起步阶段,科研课题数量少,层次低。为促进科研工作的开展,提高广大教师的科研积极性,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科研立项,很多院校无暇考虑科研项目的质量,只要教师愿意申报课题,就允许立项,许多项目没有进行充分的论证。例如,升本初期,由于科研数量较少,昌吉学院的教学研究课题和学术研究课题在研究性质与管理分类上都没有做严格的区分,由科研处统一管理,在课题立项审批中对这两类课题立项的数量并没有进行严格的区分。一方面,专家评委门对教学研究课题往往重视不够,能够立项研究的教研课题很少;另一方面,一些立项的教学研究课题也没有和本科教学相结合,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其研究成果最终也不能很好地指导本科教学,有些甚至被束之高阁,造成经费与精力的浪费。随着学院的发展,科研数量逐步增加,科研与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多,这种“一锅煮”的管理方式严重阻碍了科研促教学活动的开展,管理问题亟待解决。

1.3科研追求高水平,与本科教学相分离

新建地方性本科院校在办学定位上与老牌本科院校是有区别的,这些院校结合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在提高办学水平上本来应该有很多值得研究的新课题,这些研究主要侧重于本科教学与管理,是有利于本科教学的。但在我国一直以来社会衡量一个高校办学水平高低的标准就是科研数量与水平,而高校衡量一个高校教师也主要看他的科研数量与水平,并不看他的教学水平。高水平的科研不但会提高学校与个人的声誉与社会地位,而且又与教师的职称、工资待遇以及住房等密切挂钩,所以追求高水平的科研也就成了大多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教师追求的终极目标。而长期以来,在高校能与教学相结合的研究课题恰恰就不被认为是有什么水平的课题,甚至有相当一部分人就不认为这是科研工作,在职称评审上,教师的教学研究成果往往也得不到专家的认可。另外与教学相结合的研究课题大多需要实验,这种课题做起来往往时间长,见效慢,而学院对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开展教学研究等能够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科研工作的支持力度不大,这导致在教师申报科研项目时在科研层次上有不切实际的高攀趋向。为此,新建本科院校的教师为了做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以证明自己的水平与能力,也不愿意做教学研究型课题,而是把主要精力和时间放在纯粹的科研上,以追求科研的高效、快捷。这种现象对提高新建地方性本科院校的本科教学质量是极为不利的。

1.4科研促教学处于盲目自发状态

在高校许多教师都会尝试着指导学生选择与自己研究方向相关的毕业论文(设计),这样可以发挥教师个人的研究专长,这也称得上是科研与教学相结合,但这种行为往往处在一种自发状态,随意性较大。一方面,学生在选题时,对导师的研究工作了解不多,在导师的研究方向上确定研究内容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另一方面,教师需要给学生补充大量的、必要的相关知识,使学生了解相关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这给完成论文造成一定的困难。我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在毕业生论文选题时,就有一部分学生摸不清研究方向,盲目选导师,在导师的指定范围内选题,导致毕业论文的写作质量较低。

二、新建地方性本科院校科研促教学的实践研究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宗旨的,是为地方经济社会服务的,在本科教学上存在底子薄、经验少等实际问题,所以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各方面工作都要围绕本科人才培养、提高教学质量开展工作。要贯彻好教学中心地位,保证教学质量长久而稳定的提高,就必须以科研促教学。新建地方性本科院校在转型过渡期,在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以及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有许多值得研究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在高校普遍追求高水平学术研究的大环境下,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应该采取一定的手段,建立一定的管理与激励机制,把教师的研究兴趣转移到这些问题上来。为此,昌吉学院在升本以后,在促进科研与教学相结合上一直在不懈地努力,许多院系在实践中做了专门的研究与探索。

2.1建立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管理与激励机制

为解决学术科研与教学研究的管理问题,更好地让科研为教学服务,2008年昌吉学院成立了教学研究管理机构,由教务处教学研究科负责组织教学研究课题申报与管理,并制定了教学研究课题立项及资助管理办法,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每年按时学院的教学研究课题指南,教师根据课题指南申报课题进行研究,这样既保证了教学研究的针对性―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同时也解决了学科专业建设与教学管理中的实际问题,又使得教学研究有了一定的经费保障。在我院各系院为了提高教师科研的积极性,都拿出一定的经费来资助已经立项的科研课题研究。例如,数学系为支持教师进行教学研究,专门制定了科研资助奖励办法,对已经立项的教学研究课题与学术研究课题以同样的配比进行资助,这样就更促进了教师教学研究的积极性。

2.2以学科建设为载体,打造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教师团队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与老牌本科院校的师资有很大的不同,这类院校以前在学科建设上要求不高,也没有专门的学术科研团队,广大教师大都以教学为主,有丰富的教学经历,学院升本以后,首要任务就要加强学科建设,学科建设是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的基础性工作,其目的之一是促进教学与科研的和谐发展,为知识的系统传播与应用做准备。新建本科院校应该以升本为契机,以学科建设为载体,根据科研方向与教学任务的相近性、同质性,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与教学工作的聚合性、统一性,将课题组与课程组有机结合,打造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教师团队,将教学与科研统一在同一个学科建设框架内,统一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过程中[3]。昌吉学院在升本以后,经过几年的发展,逐步重视学科群体的建设,提倡各学科专业组建学科群体,并对符合学院顶层设计的学科群体的建设给与重点资助,帮助快速发展。数学系围绕昌吉州地方新型工业化发展带动地方经济、基础教育以及金融行业蓬勃发展的需求,进行了广泛的调研,利用本系自身的优势组建了运筹学与金融数学两个学科群体,确立了应用数学学科发展方向,在原有数学教育专业的办学基础上,继续巩固教师教育专业的办学优势,办好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努力发展与地方经济相结合的学科专业,今年申办了金融数学专业,在时机成熟时再申办应用统计专业。这一办学思路将教师的科研有机的结合到学科专业建设中,也必将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的良性循环。

2.3以课程建设为载体,构建与科研相结合的选修课程体系

选修课是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科技对人才多样化需求,由学校根据培养方案、学科发展及专业需要,结合学校特色和专业优势而设置。为进一步加强专业选修课的建设与管理,规范选修课教学,提高选修课的教学质量,发挥教师的研究专长,同时调动学生学习的选择性和积极性,昌吉学院数学系根据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借鉴其他一些院校开设选修课情况,并结合数学系的实际状况和师资条件,对任意学修课程模块的课程体结构与教学内容作了调整,在课程设置上体现师范专业与金融数学专业的技能培养,在教学内容上体现学科教学法、基础数学以及金融学知识扩展。例如,利用运筹学与金融数学团队的科研优势对图论与金融学两门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在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师范方向)开设图论选讲与金融学选讲课程,在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金融方向)开设银行、证券以及期货等行业从业基础课程,让学生在职前就了解金融行业基本业务知识,将数学系科研团队的成果纳入课程教学内容,并指导毕业生参与教师的课题研究,完成毕业设计。通过教学是研究成果得到检验提炼,教学与科研浑然一体,相得益彰[4]。这种选修课程设置既体现了师资队伍的专业优势,又为科研与教学相机和搭建了平台。

2.4以教学型师资队伍建设为导向,构建教学研究与学术研究相结合的职称评定制度

多年来,大多数高校在评定职称时,采用对科研与教学工作量量化考核的办法,而教学评价难以量化,科研成果较易量化[5],这种职称评定办法致使许多教学一线的教师由于没有足够的学术研究成果而评不上高级职称,教师的教学研究成果在职称评定中也往往不受评审专家的青睐,许多教学成绩很好的教师不能安心教学,不得不花时间去做自己并不擅长的学术研究,这对教学与学术研究都只有百害无一利。2012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对运行多年的的职称评审办法进行了改革,各级职称评定都针对教学型、教学科研型与研究型做三种区分,对每一类型的评审条件都做了详细的规定,参与教学型职称评定的人员就以教学与教学研究成果为主要条件,而学术研究只作为辅助条件。这种职称评定办法使辛苦在教学一线有教学专长与教研优势的教师看到了希望,也为教学一线的教师潜心研究教学,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吃了定心丸,昌吉学院是地方应用性本科院校,办学定位是本科教学型院校,这类院校的数学学科在各个方向的学术研究上都不占优势,申报课题与发表学术研究成果的级别都不高,教师要靠学术研究成果的质量评定高级职称困难较大,而职称评定办法改革后,在今年全区数学类高级职称50%的通过率中,昌吉学院的数学类高级职称4人申报通过3人,通过率是75%,这几位教师的学术研究成果不多,成果的级别也不高,但他们都是多年在教学一线工作,有丰富的教学成果,在教学中获得过各种奖励,教学评价多为优秀。职称评定条件的改革使教师的教学成果得到了认可,教师的教学成绩从根本上得到了肯定,新的职称评审办法将是我们构建教学型师资的制度保证。

结束语

应用性本科院校是国家培养创新人才的主体,没有科研就没有创新。对高等院校来说,科研是提高办学水平,巩固办学质量的基础。应用性本科院校的教师更应注意教学与科研的统一。科研对教学的影响是多方面的,特别是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在能源大开发与西部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战略宏图下,基于科研的教学改革与研究问题很多,要善于创新,敢于开拓思路,促进边疆地区教育和科研事业的大发展,培养出符合地方经济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创新性应用人才。

参考文献

[1]马英华.关于新建本科院校教学与科研关系的研究[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6,19(2):115-118.

[2]解飞厚.非研究型大学科研与教学关系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8,(23):20-22.

[3]王长峰.知识经济背景下应用性本科院校教学与科研的关系[J].教学研究,2011,34(3):12-15.

科研成果认定办法篇7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教育体制的改革,许多民办高校进入本科教育层次并成为我国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而教学与科研是衡量高校办学质量高低的标准之一;如果说教学是一所学校的生命,那么科研则是学校的灵魂,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目前民办高校科研方面存在较大差距,主要是因为民办高校建校时间短,基础薄弱,科研与教学尚处在累积阶段,未升华到发展创新阶段[1]。因此,民办高校须结合学校工作现状和办学特点,明确教学、科研地位,对学校今后发展定位有着长远意义。

一、民办高校科研工作现状

1.民办高校认识和观念较为陈旧

多数民办高校的办学定位是应用型,教学是核心,科学研究被“边缘化”。而且民办院校的投资者以企业家为主,他们更关注直接的经济效益,而科研水平的提高并不是能在短期内直接看到显著收益的。因此,民办高校的投资者形成了这样一种观念,即投入经费到科研上是不可能带来经济效益的,由于缺少投入,民办高校科研方面就没有成果产出。

2.科研梯队结构不合理

目前民办高校拥有的科研团队呈”哑铃型“结构,即中间小,两头大,学校真正能从事科研的中青年教师很少[2]。而退休教师有科研工作经验,也能接到科研项目,但是由于年龄原因,他们从事科研的积极性已大不如从前。青年教师大多数都是刚刚毕业的研究生,没有高级职称,教学科研经验少,独立开展科研工作难度大。因为学校没有配套经费激励和考核措施,以老带新的的传帮带科研制度形同虚设,科研梯队结构的不合理性导致民办高校科研水平的落后。

3.科研基础设施和设备落后

民办高校的硬件设备多数是满足教学需要,能够用于科学研究的设备少而且当次不高,比如说中国期刊网、博士硕士数据库、超星数字图书馆等等,这些科研查阅资料系统大多数民办院校均没有购买查阅资料查阅系统,这从根本上影响了教师从事科研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

4.科研组织与管理制度不完善

民办院校科研工作起步晚,缺少相应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学校对教师教学基本课时量有硬性规定,但却对教师科研完成数量与质量未有相关考核[3]。这就造成教师缺少科研的动力与压力,无法形成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的团队。

二、教学与科研良性互动建议

针对民办院校目前的科研条件与现状,笔者认为应该围绕教学开展科研,这样不仅达到教学质量的目的也可较快促进教师团队认识科研的重要性,既锻炼了队伍,也提高教师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和能力。立足以教学带动科研活动,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具体实施:

1.科研方向要立足于教学的需要

高等教育的教学内容离不开科研,首先教师要立足于自己所授专业教学内容选择科研方向,这对于科研的有效性、应用型是非常必要的,如果脱离专业、脱离教学内容,为了顺利立项而去选择一些与自身教学内容无关的题目,这样的科研是难以为继的、毫无意义的。

2.科研内容要依靠教学现有条件

民办高校办学时间短、科研设备不做。所以要从自身条件出发,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要利用已有的条件去创造最大的科研成果[4]。民办高校要利用自身应用型专业多、区域性强的优势,与地方高校、政府职能部门等单位协同合作就可以找到科研课题的切入点,从参与到主持,认真钻研,逐渐融入科学研究活动中。

3.科研创新团队要以教学团队为基础

以教学为基础带动科研活动,对于科研基础薄弱的民办高校是开展科研工作的有效途径,也是民办院校积累科研经验、取得成果从而增加青年教师自信心、责任心的有效途径。科研水平的提升将会带动民办院校

科研成果认定办法篇8

关键词:民办高校;科研工作;人才培养质量;学术水平

中图分类号:G648.7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1002-7408(2014)01-0097-04

国内外高校办学实践一再证明,科研是高校的四大功能之一。科研水平是一所高校增强核心竞争力、提升学校品位的生长点,是其办学水平、人才培养质量、师资队伍素质的集中反映,也是推进学校本科评估、加强及扩大招生、提升办学层次的重要条件。对创建高水平民办高校来讲,科研的作用显得格外重要。立足现实,可以说,加大科研力度是创建高水平民办高校的必由之路和紧迫任务。

一、创建高水平民办高校必须重视科研的作用

1.科研对民办高校办学理念的引领作用。办学指导思想决定学校的发展方向。一所民办高校,只有确立正确的办学指导思想,才有可能把学校办好,办出高水平、高质量和高声誉。明确办学指导思想,需要深入进行调研,比较研究,找准学校的合理定位,做好学校的发展规划。学校通过对自身的研究,提炼办学思想,明确办学理念,规范办学体制与机制,形成对学校各项工作的指导方针,才能为创建高水平民办高校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科研工作不仅可以通过回顾、总结、归纳和凝练办学经验,探索形成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而且可以推动全校教职工思想观念的转变,把教育教学理念变为自觉的行动,为创建高水平民办高校做出贡献。先进的办学理念都是教育管理领域科研的产物,一个院校管理领域研究成果越丰富,其办学理念就越先进。

2.科研对教育教学改革的推动作用。科研是教学方法改革和教学形式创新的牵引力。民办高校教学方法改革和教学形式创新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高等学校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任务。教学模式变革、教学方法改革和教学形式创新都是科研的重要内容。

科研是促进教学模式变革的推动力。当前民办高校正面临教育教学模式全面变革,目的是培养国家和地方急需的、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科研能为教学模式变革提供理论指导,在科研中努力探索符合教育教学发展的客观规律,用科研成果推动高校的教学模式加速转变,不断强化理论教学和实践实训教学相结合的教育教学模式,实现校企合作,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显著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实践创新能力,才利于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不断提高民办高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与此同时,科研能为教学模式的思路和决策提供咨询。思路决定出路,教学模式变革需要有理论先导,需要借助于国内外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以科研为先导推进教学模式变革,是高校办学实践证明的成功经验。教育教学改革需要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实现教育思想、教育体制和机制、教育内容和方法的变革,教育教学模式变革。每一项改革措施的出台,必须经过科学的研究与论证,将各种改革措施意见进行系统分析、综合比较、整理和归纳论证,才能去伪存真,得出正确的结论,减少决策失误,推进教改的深化和稳步发展。科研能为教学模式变革实践提供智力支持。先进的教学思想、教育教学模式、教学管理,依赖于教育科学的发展和科研的进步,依赖科研成果的不断累积。科研成果应用于教学模式变革的实践,可为教学模式变革提供指导,破解难题。

3.科研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先导作用。高校育人的基本方向就是把求知欲强、富有发展潜力的大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创新能力的社会主义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先进文化的弘扬者和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维护者,成为创新性国家的建设者,而科研就是达成这一目的的有效手段之一。

科研能激发大学生创新精神。课堂教学是高校教育基本的组织形式,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渠道。传统的育人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以灌输式为主要形式,压抑了学生的创新热情,影响了优秀人才的思维潜能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发挥。要改变这种局面,就必须以科研为突破口,激发高校教师和学生两个积极性,开展研究性学习。2008年以来,教育部一再倡导大学生参加科研,强调教师学生一同进行课题研究。既能发挥教师引导作用,又能体现大学生认识主体的能动性作用,最大限度地满足大学生求知兴趣、激发求知求新的热情,培养自学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变单向输入为双向互动,变讲授为主为协调自学为主,使大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从单纯掌握书本知识到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依靠自己的大胆思索,独立地发现和猎取新知识、新思想、新技能,成为创新性国家的优秀建设者。科研能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实践教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延伸和补充。这一活动离开了科研的指导,就形同虚设,无功而返。只有坚持以科研为主导,以提高创新能力为目的,实现理论学习实践探索的统一,师生带上现实的问题,投入实践实训教学之中,研究性学习,才能促使大学生从封闭的教室走向开放的社会,从封闭性思维走开向放性思维,在广袤的经济社会领域里找到学与用的最佳结合点,孕育出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意愿和能力。

4.科研对提升办学层次的支撑作用。创建高水平民办大学,必须考虑这所院校的综合实力和可持续发展的潜力,也就是要具有不断提高办学层次的能力。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告诉我们,办学层次的提升,必须以雄厚的科研实力、高层次科研成果作为铺垫。不管是开展专业硕士、博士教育,还是学术型研究生教育,其中一个重要前提条件就是学校已经沉淀积累了一大批本学科高质量的科研成果。只有以科研成果为支撑,民办高校的优势学科才能形成自己的学科方向、构建学科队伍、构建学科基地,积淀学术成就,培育精品课程,打造特色专业,为成功申报硕士点、博士点奠定坚实的学术基础,实现学校办学层次的提升。从一定意义上说,科研是高校发展的第一生产力,它是形成学校丰厚学术成就、形成办学特色、打造学校知名品牌的重要途径。

5.科研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变革作用。建设新型校园文化,是发展现代教育的需要,对于创建高水平民办高校尤其重要。校园文化形塑人才培养的精神环境,是造就具有学科和技术专长、创新能力人才的基础条件。要创建高水平民办高校,必须建设具有学术精神和时代特色的校园文化,否则,不可能培养出优秀的大学生。

校园文化作为院校优良传统、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大学精神、内在凝聚力和外在竞争力的集中体现,其内涵包括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大学精神,就是时代精神、科学和创新精神的高度融合。大学精神是校园文化主体,是学校师生共同的精神导向,大学精神对于校园文化建设和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大学精神是以学术活动为依托的高校人的精神文化,是在长期教学、科研实践中锤炼、锻造出来的精神精粹,是校园的灵魂。学术活动是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学术领域每一个新观点、新思想、新突破,都会引起师生思想观念的变化,引起校园文化的创新。科研活动是锻造大学精神的主阵地,科研活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对校园文化建设起着开拓创新、丰富提升以及发展变革作用。

二、民办高校科研工作存在的现实问题及原因

当前,民办高校普遍对科研工作不够重视,科研工作理念不到位,科研能力低下,科研成果稀少,科研工作体制、机制不健全,存在许多漏洞和飞地。科研是民办高校的短板,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许多民办高校科研尚处在起步阶段,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领导认识不到位,科研在民办高校定位不明确。有的民办高校领导对科研的重要性认识不清,认为科研对民办高校可有可无,是花瓶,上级检查时摆出来,平时收起来。有个民办高校院长讲,“民办高校的科研讲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也有人公开讲:“民办高校定位是应用型高校,不具备搞科研的条件,无法开展科研工作。”这是在宣扬民办高校“科研无用论”,甚至还说“民办高校不能搞学科建设,谁搞学科建设谁就是死路一条”,完全否定了科研对民办高校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实践中则普遍存在片面办学理念,往往把教学型高校理解为单方面搞教学的院校,这种理念延续了较长一段时间。有的人甚至把民办高校人才培养与教学工作等同起来,把教学工作与教师的任务等同起来,单纯强调教学工作,这显然是不客观、不全面的。

2.科研工作管理机构不健全。由于领导科研意识不强,有些民办高校长期没有设立科研处,有的院校把科研处附设在研究所里面,甚至附属于教学督导办;还有些院校竟然把不懂科研工作的党务干部派去主管科研,外行领导内行,闹出一大堆笑话。二级院(部)科研工作无专人管理,一盘散沙,无法形成科研团队,影响了整个学校的科研工作。究其原因,是各级干部特别是校级领导、人事部门对民办高校科研的重要性、必要性认识不足,对教学与科研的关系认识不到位,不认为教学科研是相互促进、辩证统一的关系,反而理解为对立的关系。

3.科研工作管理制度不健全、不规范。近几年,政府一直在抓民办高校的科研建设,要求实施“科研能力提升计划”。但是,有的民办高校科研仍然没有上轨道,处于徘徊观望状态。上级检查时,制定几条管理制度或应急措施应付,检查一过就束之高阁。没有健全系统、规范的规章制度体系,没有建立有力的激励和考核机制,致使科研管理水平低下,校园里学术气氛淡薄。根源是民办高校现代大学制度没有建立起来,办学体制、机制没有理顺,科研管理还没有真正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4.教师的科研意识不强,学术氛围淡薄。民办高校教师大都很重视课堂教学工作,却不大关注科研及其作用,不能重视知识更新,不思考教学方法变革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促进作用。许多民办高校学术氛围淡薄,教师的科研意识不强,缺乏科研热情和积极性,不愿主动开展研究,不是主动或申报课题,往往是用硬指标向下面摊派课题任务,形成了被动科研、消极科研的心理状态。实质在于有些民办高校只把教师当作教书匠,唯一的任务是上课完成教学工作量,教学工作量和工资直接挂钩;没有考虑到教师还应有教改任务、科研任务,有教改工作量和科研工作量。问题的根源是民办高校普遍存在单纯教学观点,有些教学管理人员把教学、科研对立起来,认为抓科研会影响教学中心地位,忽视了教学、科研相互促进的功能。

5.研究机构形同虚设,科研平台的作用没有很好发挥。研究机构是重要的科研平台,这一点已是民办高校的共识。近几年,许多民办高校都加大了研究机构的建立和整合,围绕专业建设来进行研究机构的建设,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调研中,某民办高校领导说,“我校20多个研究机构的作用不尽人意,形同虚设,更别说取得研究成果了。”研究机构的人员都是由二级学院教师兼职,大多是有牌子,无活动。一个学校虽然对外宣称成立好几十个研究机构,但实际各研究所都是无专人、无专项资金、无专项研究任务,只有一个空架子。在这种情况下,就不能指望研究机构产出多少学术成果,发挥科研平台的作用。其原因是缺乏人财物的投入,没有投入,当然就不可能有产出了。

6.科研成果稀少,质量不高。由于有些民办高校科研实力低下,既缺乏专业团队,也缺乏群众团队。群众性科研活动和专业性科研活动都没有常态化、制度化,仅仅是零星地开展研究活动,依靠个体行为支撑,甚至是自发运行,没有大兵团协同作战,没有形成规模效应,毋庸置疑,取得高层次、高质量的科研成果相当困难。原因是科研制度不完善,激励机制不到位,科研人员不被重视,缺乏科研积极性。有同志认为,“高层次科研成果稀少这个问题不能简单认为是科研工作本身的问题,它其实也是人事工作问题。”必须恰当解决老教授的工资待遇问题、同时重奖其重大科研成果。民办高校取得高层次成果不容易,如果不加大激励力度,成果的数量的质量都受到很大程度影响。此外,民办高校在课题立项及其项目经费资助方面尚存在歧视性政策的影响,课题立项难、完成研究任务更难。上级支持不够、学校扶持不力,科研政策环境不够宽松,教师的科研信心自然不足。深入分析,现存问题的根源是政策导向不明确,民办高校科研的大气候没有形成。

三、民办高校加大科研力度的对策建言

1.学校领导要转变思想观念,增强科研意识。高等学校领导和各级管理部门,要深入学习《教育规划纲要》和部省教育部门“关于提升民办高校科研能力”的一系列文件,充分认识科研对创建高水平民办高校的重大作用,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科研先行”的教育理念。坚定不移地落实现代大学制度,坚决纠正外行领导科研的怪现象。各级领导要思想上重视科研,工作上抓紧科研,行动上带头科研。学校科研管理部门,要通过各种方式,动员教师开展教育思想与科研功能的深入研究,通过国内外成功高校的办学案例材料和成功办学经验宣传科研对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的作用,促使广大教职工不断更新教育理念,自觉去掉单纯教学观点,强化科研意识、激发科研潜能,增强教师的科研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为推动科研工作持续发展奠定思想基础。

2.推进科研体制改革,建立健全激励机制与考核制度。针对民办高校科研管理薄弱,科研制度建设不能满足学校发展的需要,应进行科研管理体制改革和机构调整。民办高校也要建立健全学术委员会,作为学校最高学术权威机构,对教学、科研的重大问题进行决策,有利于科研体制改革。现代大学制度建设要求发挥“专家治校、教授治学”的作用。德国汉堡大学最早倡导教授治校,主要是突出自由、民主的大学精神。美国建立的现代大学制度,继承和发扬了德国的教授治校精神,认定教授队伍是办学的关键,是一所大学教学、科研质量的标志,强调教授委员会应当具有较大的自由、民主治校权利,在教学、科研、专家聘用等方面起着决定作用,校方非常尊重教授委员会通过的决定。美、日等国家私立高校办学实践告诉人们,创建高水平民办高校,必须不断创新科研管理体制,用好专家、教授等教育资源,发挥更高的效率和效能。

当前,必须用制度来克服教师的单纯教学观。学校明确规定科研工作量是教师工作量的一部分,不是可有可无的,是必须完成的任务。这样教师的科研意识才会增强,校园才会形成浓厚的科研气氛和学术精神。

要建立完善有效的科研考核制度,尤其是将各二级院(部)及其专职教师每年的科研工作量完成情况列入年度考核指标,完成情况和收入分配直接挂钩。将教师的科研工作量和年终考核、职称评定、职务晋升、个人评优等项工作结合起来,且作为重要的依据。科学合理的科研奖励制度能够充分发挥广大教职工的科研热情和创新能力,尤其要重奖高层次科研成果。通过有效的制度支持,激发广大专业技术人员的科研积极性,激励他们夺取高质量、高层次的学术成果。要注意解决教学科研相结合方面机制转变和创新的问题,推进教学、科研体制改革的探索,寻找教学、科研互相作用及良性互动的运行机制,制定一系列教学科研一体化管理制度,正确处理教学科研相互结合问题。总之,民办高校要发展自己,必须创新办学机制、教学机制和科研机制,由过去单纯的教学型办学模式转变为教学科研相结合的办学模式,由过去单纯以教学为中心转变为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心,推动民办高校向更高层次挺进。

3.持续开展应用型学科建设。大学是学术殿堂,学科建设是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核心工作,只有通过学科建设才能形成学校的“发展极”,才能达到建设高水平民办大学的远大目标。从民办高校内部来看,学科建设实质是应用型学科建设,是二级、三级学科和微学科建设。这些应用型学科都处在国家经济建设最前沿,最贴近企业的实际需要,任何一项创新都能立即服务于社会,推动发展。国内外高校发展历史及其办学经验告诉人们,一个学校的崛起做强,都是从学校“发展极”做起的。创建高水平民办高校必须加强学科机制的创新。学科是靠大量学术成果来支撑的,新的学科必须有新的、突破性的成果来支撑。一句话,学科发展是靠强有力科研来支撑的。要创建高水平民办高校,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培育学校的办学特色、学校的“发展极”,必须抓好应用型学科建设。通过创建高水平民办高校的活动,可以把科研工作和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应用型学科上台阶等方面深度融合。这种深度融合,能大幅提升学校教学、管理等各方面工作对科研的需求度,使科研植根于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可以说,深入开展应用型学科建设,是全面加强科研工作的战略任务和根本措施。抓住了应用型学科建设,就抓住了民办高校科研工作的牛鼻子,抓住了加强科研的大方向。

4.在校园内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经常举办学术报告会、项目研究讲座、专题研讨会、成果会;定期开展科研评奖、重奖重大科研成果等活动,可以浓厚校园学术创新意识,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氛围,这也就是崇尚科学、敬仰创新的文化氛围。在这种校园文化氛围里生活,对于教师成名成家、报效祖国具有强烈的激励作用;对于大学生创新意识、科学精神培养以及先进世界观、人生观的磨砺具有引导作用。实践表明,自1816年洪堡创建柏林大学以来,学术研究进入大学殿堂,科研在大学校园中占据愈来愈重要的地位,发挥愈来愈重大的作用,崇高的学术声望,已经成为一所知名大学的“通行证”,加大科研力度是创建高水平大学的必由之路。学校出现的每一项科研成果,涌现的每一位名师,都是对全校师生刻苦专研、好学上进学风的一大激励,对崇尚科学、崇尚创造校风的最好褒奖和弘扬,使得校园文化的学术气氛日益浓烈,使校园文化内容更丰富多彩。可以说,一方面,科研成就能使校园文化更加丰富和更好的发展,另一方面,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也可以为科研创造良好地学术环境,催生浓烈的学术氛围,成为激发师生科研兴趣、科研积极性的强大精神力量,进而推进学校整体工作的不断前进。

5.学校应加大科研工作人财物的投入。科研起步时是“赔本买卖”,尤其需要从人财物等多方面投入。在调研中,有民办高校校长就说“什么是科研,科研就是花钱的事”,但真正打开科研工作局面之后是大有好处的,对提高学校校誉、提高办学层次的作用是巨大的。科研工作的保障离不开相应经费的投入。为保证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可以设立科研基金,主要用于培养中青年科研骨干、奖励重大科研成果、引进高端科研人才,建立仿真实验室、支持大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等方面。要切实搞好科研平台的建设。研究机构是重要的科研平台,目前一个普遍的现象就是相当部分研究机构没有发挥相应的科研平台作用。为此,一方面要加大研究机构的建设和整合力度,围绕学科专业建设来进行研究机构的搭建,另一方面必须对这些研究机构进行相应的人财物投入,做到三落实。即组织人员落实、经费落实、任务落实。研究所要配备专门的管理人员、研究人员和必要的研究设备,鼓励大家开展各项研究活动,多出高层次的科研成果。

6.政府对民办高校科研应给予政策倾斜。近年来,政府对民办教育事业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扶持,但整体上看,民办高校的科研发展很不平衡,还有许多瓶颈问题亟待解决,还需政府大力扶持,政策上向民办高校倾斜。虽然政府已经出台了系列支持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制度和政策,但有些制度和政策还没有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配套制度建设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科研课题立项问题基本没有政策障碍,但是,立项的数量和层次不能和公办院校一视同仁;比如,有的省市科研管理部门只批立项,不批资助经费,或者只批立项一般课题,不批立项重大课题。这也需要政府高瞻远瞩、精心谋划、调整政策、强力实施。在这方面,陕西省政府先走一步,2010年出台的文件明确规定,每年政府拿出3亿专项资金资助民办高校,包括其科研工作,这给陕西民办高校科研发展增添了动力和活力。地方政府应多渠道支持民办高校的发展,浙江树人大学堪称我国著名民办高校,近几年科研方面取得大量高层次成果,这与浙江省政府的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

参考文献:

[1]郭东颖.本科院校发展的两翼:教学与科研[J].高等教育研究,2006,(4).

[2]张武升.论教育变革中教育科研的使命[J].中国高等教育,2011,(7).

[3]解飞厚.非研究型大学科研与教学关系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04,(1).

科研成果认定办法篇9

【关键词】学报;科技期刊;评价指标;核心期刊

国家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在我国5000种科技期刊中,高等院校所办的期刊已经达到1347种,其中绝大多数为学报;在我国1124种医学期刊中,学报也占有较大的比例.尽管学报的数量不少,但从期刊的综合评价体系来看,其中高质量者寥寥无几;而获得过“首届国家期刊奖,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的第四军医大学学报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尽管我们取得过辉煌的成绩,但依旧无法回避今日严峻的现实.要使学报能够健康地发展,我认为以下几点不容忽视.

首先,明确刊物的定位.美国《新闻周刊》总裁的办刊名言为:办好期刊的秘诀,就是定位,定位,还是定位.作为一本大学的学报,为本校的科研和教学服务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不仅如此,由于在国内学报中的排头兵地位,也应该拿出一定的版面报道国内领先的科研成果,这就要求我们加强与读者和作者的沟通,及时向读者介绍办刊的理念,通过强化服务意识而获得优秀稿件.为此,应在办刊中实践我们的最高追求:不仅要将期刊办成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完美结合的“双效”期刊,而且要使期刊成为读者和作者都喜爱的“双爱”期刊[1].

其次,恪守质量高于形式的办刊准则.近年来,各级期刊的主办机构因为期刊评比和在短期内提升本单位学术影响力排名的需要,迫使一些期刊通过大幅度增加页码和一味缩短刊期而不切实际地“大干快上”.尽管他们发表的论文数增加了,论文刊出的周期也有一定程度的缩短,但所刊登论文的总体质量下降.这种得不偿失的趋势不仅给国内科技期刊界带来压力,也波及到本刊.为此,应该敢于面对自己的不足,采取切实有效的改进措施.《中华内科杂志》编委会坚信办刊绝非朝夕之功,秉承“积跬步以至千里”的办刊方针[2],这种务实的精神可供本刊借鉴.

第三,正确认识期刊的评价指标.由于国内同道缺乏对期刊评价指标的认真了解和深入研究,加上对科技期刊评价指标的错误理解,许多科研单位的主管部门要求本部门的科研论文均要发表在被科学引文索引(SCi)收录的期刊中,这种导向将引导我国科技工作者把自己的相对高水平科研成果投向国外的高影响因子刊物,从而使得我国的绝大多数优秀科研成果不能为中国的同行首先获悉,也使得国内的科技期刊在学术水平和国际化方面陷入困境.因此,我们有义务告知本刊的读者:使用文献计量方法评价科研成果时,要充分结合我国的客观实际,处理好SCi与国内主要科技期刊检索系统的关系,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我国医学期刊的发展,进一步繁荣我国的医学学术交流.转贴于

第四,要澄清有关期刊分级的错误观念.据我所知,在我国的科技期刊管理条例中,期刊的主管部门从来就没有对期刊进行过质量上的分级.我国新闻出版总署曾明确指出,从期刊的主管部门分,有全国性和地方性期刊.这种划分是根据行政管理机构来确定的,与期刊的质量没有直接和必然的联系.我们知道,将期刊的影响因子和被引频次与期刊和论文的学术质量直接相连是没有任何科学依据的.就每一种期刊而言,高水平的期刊也有发表低水平论文的可能.至于像“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在长期的办刊实践中所积累的丰富经验和所获得的行业认同度,并非是通过各级主管部门对期刊进行分级而获得的.

第五,正确认识“核心期刊”.1992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第1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由此启动了我国“核心期刊”的使用.迄今为止,我国至少已有4家图书情报机构宣布了自定的所谓“核心期刊”.从公布的内容看,各家之间的名单存在很大的差别.核心期刊起源于经济的考虑,而非学术的考虑;核心期刊的筛选立足于图书馆学的研究,与学术期刊本身的诸多规律性问题无关;它的筛选只对该课题的研究者有意义,且对图书馆的馆藏有价值,而对期刊自身的生存、发展与创新并无实质性作用[3].我们认为,刊物既没有级别,也不存在核心.期刊的质量历来取决于期刊稿源的质量.期刊办得好坏,作者最有发言权,如果认为某刊在自己所从事的领域中具有权威性,那么,他们就会选择该刊去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

对第四军医大学学报而言,成就喜人,但前进路上的困难不容乐观;亮点频繁,但攀登途中的难点乃至盲点也如影随形.作为中国医学学报的排头兵,应清醒地认识到重任在肩,应力戒浮躁,要耐得住寂寞,守住道行.新年伊始,在此恭祝本刊能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参考文献】

[1]游苏宁.“双效”“双爱”期刊:办刊人的最高追求[J].编辑学报,2005,17:79-80.

科研成果认定办法篇10

一、明确发展思路

民营科技企业,是指以科技人员为主体,按照“自筹资金、自愿组合、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经营机制创办和经营,主要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以及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产品经营业务的经济实体。

发展民营科技企业的思路是:通过“支持现有的、培育优势的、鼓励改制的、吸引外来的、发展新办的”五路并举,促进全市民营科技企业总体实现“四上两提高”,即企业上总量、发展上规模、技术上水平、管理上层次,提高民营科技企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提高民营科技企业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

二、探索多形式发展

积极探索国有民营的发展模式。鼓励国有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及企事业单位创办科技型企业,通过租赁,联营、股份制等多种形式,引入民营机制。鼓励和支持各类科技人员领办、创办民营科技企业。

鼓励有实力的民营科技企业以高新技术作价入股、租赁、兼并、收购等方式,积极参与国有中小企业的改革实践,用高新技术增量盘活资产存量。对资产规模较大、经营不善、濒临倒闭的国有企业,可在合理确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基数的基础上,委托民营科技企业经营。

国有小型科研机构经有关部门批准,可通过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改造等方式改组成为民营科技企业。允许民营科技企业按自愿平等、有偿互利原则租赁经营国有小型科研机构;本机构科技人员集体提出租赁的,同等条件下享有优先权。

三、加速科学技术创新

在实施国家产业政策、技术政策和扶持科技创新等有关政策中,要对民营科技企业一视同仁,鼓励他们发挥科技创新优势,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鼓励有实力的民营科技企业申请政府科技计划项目,特别是高新技术成果商品化、产业化项目,对获得项目的民营科技企业给予同等支持。鼓励、支持民营科技企业申请国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探索发展风险投资事业,逐步建立科技风险投资机制。

引导、指导有条件的民营科技企业建立技术开发机构,增加科技投入,吸纳科技人才和大专院校毕业生到企业工作,提高自身研究开发和成果转化能力。促进民营科技企业与各类科研机构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建立双边或多边技术协作,实现人才、技术资源互补。国有科研机构、大专院校要对民营科技企业开放实验仪器设备,允许其有偿使用国有科技资源。允许实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的民营科技企业按照国家规定,以股权形式给予在本企业创业和发展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奖励。

积极解决中小型民营科技企业贷款担保难问题。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要把民营科技企业列入担保服务范围,支持民营科技企业获得科技创新项目贷款。积极创造条件建立民营科技企业贷款担保基金。

有关咨询机构,软科学研究机构要积极为民营科技企业提供发展战略、市场开拓、经营管理、营销策划等方面的咨询服务,指导民营科技企业有效规避市场风险,提高技术创新的成功率。

四、理顺产权关系,完善企业制度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解决民营科技企业中存在的产权关系不清问题。对因历史原因造成的民营科技企业与国有企事业单位的产权纠纷,要本着鼓励成果转化、支持科技人员创业、保护国有资产权益的原则,妥善加以解决。在企业决策、管理、分配等方面,充分保障个人产权持有者依法行使合法权益。

支持有条件的民营科技企业在明晰产权的基础上,按照《公司法》进行公司制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引导中小型民营科技企业积极探索股份合作制等新的企业组织形式,逐步向现代企业制度过渡。

引导民营科技企业重视和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健全财务、劳动用工、内部分配、项目管理等各项制度,积极参加社会保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科学高效的企业决策、管理、运营机制及经营者奖励和约束机制,积极培养和聘用专业经营管理人才,向规范化、现代化管理过渡,使企业发展建立在准确的市场预测、持续的技术创新和科学的经营管理之上。

五、加大扶持力度

积极培育民营科技示范企业。选择一批基础条件好,有发展潜力、实力较强的民营科技企业,从计划立项、资金筹措、政策导向等方面给予支持,使其尽快上规模,上水平,通过示范作用,带动其他企业和区域经济迅速发展。

申办民营科技企业可以专利或非专利技术成果作为投资,其价值经评估后由投资各方共同认可,比例可占注册资本的20%;以高新技术作价入股的,可占注册资本的35%。新办民营科技企业属法人的,注册资金可按法定最低限额执行;非法人的,注册资金不受限制。小型民营科技企业经营场地确有困难的,经批准可以创办人的家庭住所为经营场所。

科技人员以及国家计划招收的大中专毕业生、研究生,自愿到民营科技企业工作的,由各级人事部门所属人才交流中心实行人事。外地来我市创办民营科技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符合市政府《批转市计委、公安局关于解决户口管理有关问题意见的通知》(蚌政秘〔〕139号)有关规定,给予本人及家属办理落户手续,属农业户口的,给予“农转非”。

民营科技企业在承担科研计划任务、接受委托科研项目、申请科技成果鉴定和奖励、申请科技贷款和技术改造项目贷款、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和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享有国有科研机构同等待遇,在项目立项、因公出国(境)、土地使用、能源供应等方面享有国有企业待遇。

凡进入“**民营科技工业园”的,享受高新区的税收优惠政策;凡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

经财税部门审批,民营科技企业在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当年发生的费用,不受比例限制计入管理费用;为开发新技术、研制新产品购置试制用关键设备、测试仪器,单价在10万元以下的,可一次或分次摊入管理费。

各地区、各部门要从依法行政,保障和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大局出发,认真组织学习、贯彻、落实《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规范行政行为改善投资环境的决定》,树立和尊崇依法行政、热情服务的公仆意识,实行政务公开,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办事效率。采取有效措施,强化行政执法监督,坚决制止和杜绝乱集资,乱收费、乱罚款和各种摊派,为民营科技企业营造一个公平、公正、公开、有序的生存发展环境。

科技管理部门作为民营科技企业的业务归口管理部门,要认真做好全市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民营科技企业资格认定及年度检验工作、民营科技企业的统计及技术职称评定工作,会同高新区管委会共同把“**市民营科技工业园”建设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