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化经济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7:41:43

农业产业化经济篇1

(一)农业产业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客观要求。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其目的就是加强我国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能力[1]。在新形势下,我国相对于发达国家的农业竞争力是相当薄弱的,农业产业化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和农村经济深化改革和进一步发展的必然。它综合地发挥了生产专业化、布局区域化、经营一体化、服务社会化、管理企业化等诸多优越性,为有效解决农户小规模经营与社会化大市场、农业生产效益低与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以及农业科技含量低、剩余劳动力转移等农业深层次矛盾提供了符合我国国情的重要现实途径,对于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具有深远意义。

1.新型的国际农业市场形势要求我国农业走产业化道路。众所周知,我国的耕地只占世界耕地总量的7%,供养了占世界21%的人口,1997年以后,中国是农产品的纯出口国,每年顺差在50亿美元左右[2]。在加入wto之后,国外农产品进口压力加大,我国农产品的出口困难增加。如果不能抵御进口农产品的冲击,扩大我国农产品的出口,势必加剧国内农产品的“卖难”,影响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就业以至国民经济发展的大局[3],这就要求我国农业改革的核心是改善农业生产的物质条件,提高农业生产率,增强农业的国际竞争力,特别是提高非均衡农业竞争力。

2.我国的经济发展需要农业实行产业化。我国工业化速度加快,所需求的工人数量不断加大,导致许多地区的原农业人员进入城市。同时,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加速,也导致了大量的农田荒芜,致使农地的使用效率低下,这对于土地本来就稀少的国家来说是很危险的。这就需要国家对现有土地进行整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对农业的基础投入。而目前我国产业间发展极不平衡,农业作为第一产业,对于一个人口大国来说是基础,对农业进行产业化有利于农业从单纯原料生产向完整的产业体系转变,从根本上解决农业比较效益低的问题,以提高农业对国家GDp的贡献率,追求产业间平衡协调发展。

3.实现农业产业化有利于解决目前我国农业内部存在的问题。如农业生产成本过高、农业自身抵御自然风险能力较弱、农业的科研发展水平有限以及农业在现代商业化金融体系中融资能力较差等内在缺陷。

(二)实行农业产业化需要经济法的支持。实行农业产业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而农业现代化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需要国家这只“看得见的手”去弥补市场的内在缺陷。经济法作为国家干预经济的重要形式,肩负了重要的使命,这也被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所证实,曾有学者这样写道,“经济法是随国家与法的出现而出现的,因为经济法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国家干预经济。”[4]虽然这一表述并不是很全面,但也足见经济法的国家干预经济这一特性。我国的农业基础薄弱,在经济发展中逐渐滞后,这就更需要国家进行政策性的扶持。

1.从国家调节经济发展的历史分析,实行农业产业化需要经济法支持。高王凌在《十八世纪中国的经济发展和政府政策》指出,“政府的直接干预和多方面地插手管理,在中国决非像某些西方国家那样是一个近代现象。在几千年前,政府即曾全面地控制着经济和社会的生活(当然其表现形式与现代条件之下有所不同),我把它称为古代的‘大政府时代’。即使是在干预的‘低潮时期’,政府对社会经济生活仍持有一种统筹的意识,看似未插手,却又似是而非,有质而无形,无居而不在。”[5]中国传统社会非常重视对田地的赋税以及财政对农业的支出。在西方国家的发展经验中,早在公元前18世纪,巴比伦奴隶制国家颁布的《汉穆拉比法典》就对土地的国家所有权和土地的法律保护作出了规定,美国、日本以及欧盟的某些国家直到目前对于农业一直都给予大量的政策扶持,包括价格支持、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农业科研技术的发展等。

2.经济法的宗旨及其价值理念支持农业实行产业化,以实现农业现代化,达到社会的整体协调发展。首先,经济法的宗旨即在维护社会整体利益的基础上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的协调平衡发展。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协调平衡发展涵盖范围是多方位的[6],包括供给与需求的协调平衡、产业间的协调平衡发展等。而我国目前的农业发展已不能适应现代经济的发展,不能满足人民生活的要求,而且农业的发展相对于其他产业、相对于发达国家同产业水平差距巨大,如不实行农业产业化,则会影响国家综合水平的提高;其次,经济法的价值理念从另一方面体现了支持农业实行产业化。经济法作为社会责任的本位法,以社会整体利益为己任,追求国家的经济安全、经济自由以及整个社会的实质公平[7]。同时,把追求社会效益优于经济效益、注重公平兼顾效率等作为行为准则。农业是一个风险大、投资期限长、收益不稳定的产业,但农业对于国家的稳定、社会的安宁、经济建设的贡献是不容忽视的,故其社会效益更强于人们通常所追求的经济效益,因此,我国一直把农业作为基础产业,投资农业更注重的是其巨大的社会效益以及社会整体的协调发展,这体现了经济法的价值理念。此外,农民是现代社会中相对的弱势群体,大力扶持农业发展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方式,而进行农业产业化是发展农业的必然途径。因此,实行农业产业化体现了经济法的价值理念。

3.我国实行农业产业化面临诸多问题,需要经济法进行相应的调节和扶持。虽然我国一直支持农业实行产业化,也给予了一定的政策支持,但目前仍存在诸多的问题,如缺乏足够真正的农业市场主体、缺乏足够的科研开发支持、农产品质量与发达国家差距巨大、缺乏相应的农业行业协会团体组织等,这些问题都逐渐成为我国实现农业产业化的制约因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法在调节市场经济关系中所体现出来的经济功能和制度功能[8],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我国农业目前存在的诸多问题,理清其内外部关系,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农业生产效率,实行农产品的产业化,从而最终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和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经济法对农业产业化具体法律的完善思考。实行农业产业化需要经济法全面的支持,笔者认为,应着重从经济法内部的四个重要的部门法进行完善思考,即市场主体法、市场规制法、宏观调控法、可持续发展法[9],从而解决农业存在的问题,促进农业的发展,同时,应考虑我国目前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区别思考。当然,限于篇幅,全面地论述各部门法对农业产业化的支持是不可能的,本文仅从实行产业化所亟需解决的市场主体、国家运用法治化手段充分利用“黄箱补贴”、“绿箱补贴”加强财政和政策性商业性融资、农业产业化可能出现的对环境、社会以及人文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展开论述。

1.发展和完善农业市场主体,培育其市场性。市场主体是在市场上从事各种市场活动的组织和个人,如果说社会生活以人为本,市场经济即以市场主体为本[10],因此,发展和完善农业市场主体尤显必要。我国某些地方在实行农业产业化过程中探索的一些市场主体形式,主要以农产品集团企业型,即形成以农副产品加工或流通企业为龙头,通过合同契约、股份合作制等多种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户从事专业生产,将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实施一体化经营,该类型一般以“公司+农户”为基本组织模式;还有以专业性合作经济组织(含农民专业技术协会)、供销合作社等为中介,通过合作制或股份合作制等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户从事专业生产,一般以“合作经济组织+农户”为基本组织模式;此外,还有以专业批发市场为纽带,带动主导产业,通过合同契约或其他较稳定的经济关系,连接广大农户等形式。笔者认为,农业市场主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具备企业法人性质的企业,一类是农民合作社与农业行业合作性质的合作型市场主体。对于前者,应壮大农业企业集团的实力,注意培养市场意识,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科研水平,提升产品的综合竞争力,同时,还应与农民建立公平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实行形式多样的合作机制;对于后者,应壮大农民的整体实力,形成农民的利益集团,提升其自身的国内外竞争中的话语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对农民和务农人员、农业团体的保护。

关于农业生产经营主体,除《宪法》和《民法》等关于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规定外,各国农业大法和有关专门法律都对其地位及其相应的权利义务作了明确的规定,以实现对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确认和保护。如日本在《农业基本法》中就务农人员和农业团体的地位作了规定,同时,又专门制定了《农业协同组合法》等;德国的《农业法》、美国的《农业调整法》也都作出了相应的规定[11]。以日本为例,日本农户有97%加入了日本农协,农户的农产品销售的97%和购买生产资料的80%通过农协办理,客观上形成了日本统一的农产品营销网络[12]。我国《农业法》第二章的第十一条至第十四条规定了国家应支持和鼓励农业、农村、农民社团的成立,促进农业的发展。同时,我国也相应地成立了一些社团组织,但这些社团组织实际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故笔者建议在此基础上应尽快出台《农业团体法》,并考虑制定《合作经济法》。制定《农业团体法》的宗旨就是为团体内成员服务,以法律形式确定各级政府鼓励和支持农业团体的发展,农业团体应本着促进农业发展的目的依法进行相应的市场活动。

农业产业化经济篇2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农业经济;再生产;推广

1.农业机械化对现代农业经济发展的作用

随着我国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机械化已经全面发展起来,尤其是在农业生产旺季农业机械化的普遍运作十分有效地推动我国农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效率,也十分有效地保障了农民的生产成本。相较于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而言,机械化的生产方式能更好地满足各方的需要,也可以很好地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损失,更好地保障农民的利益,也能更好地保障农业生产的质量和产量。因此,全面提高机械化在农业范围内的使用能更高的保障我国农业的发展,更加有效地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2.农业机械化对现代农业发展的作用

农业机械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其实农业机械化还能更好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因为机械化的农业生产可以有效地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以及农作物对于自然灾害的抵抗能力,一般由于虫害等其他自然灾害对于农作物的破坏是非常严重的,但是机械化的农业生产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对于这些生态进行保护,也可以使得相关的农业资源得以有效利用,假若农业产品的安全得到保障的话,可以很大程度上使农业经济取得最大效益。大范圍的使用农业机械化可以解放劳动生产力,也可以在机械化的生产中进一步保护现代农业的先进技术,这样一来,农业技术的广泛使用可以更好地推动我国的农业生产走向一个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尽可能地使其保持一个环保低耗并且高产的发展道路。

3.农业机械化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虽然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对于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国目前的农业机械化的使用方面还是存在着很大问题的。

首先,我国农业机械化只是在局部范围内得到推广,并没有在大范围内得到非常有效的使用。我国的农业机械化产品大多都是模仿先进国家进行了一些改良,制造水平仍然处于一个偏低的状态,与西方的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农业机械化产品还存在着很大问题,虽然主要是求取能够有效降低生产机械成本,但是在本土使用的时候仍然面临一些需要大范围改良的问题,因此开发出一些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机械化产品是目前相关技术人员应该考虑的重要问题,只有符合本土生产需要的机械化产品,才能更加有效地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其次,我国的农业机械化产品在发展的过程当中还处于一个非常不稳定的状态。由于我国的机械化产品水平相对来说还是比较低的,因此在一些技术的配备方面还是远远不够的,比如一些检测的动态控制系统,这些虽然对于农业机械化的产品发展来说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我国目前还没有办法将这些技术完全融入机械化产品当中,不能很好地满足其发展的需要。因此,对于机械化产品中的一些定位系统以及相关的软件,我国的技术人员都应该着重去考虑,将其更好地融入到这些产品当中,尽可能地使他们能够符合我国本土情况,从而有效地保障我国农业经济快速发展,更好地解放农村的剩余劳动力,使得我国农业可以走向一个低耗高产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4.农业机械化进程改善的措施和办法

首先,在机械化发展的过程当中需要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只有国家政策合理的引导农业机械化的大范围推广,才能使得我国农业机械化在推进的过程当中不受阻碍。其次,科学合理的国家政策能够非常有效地使得农业机械化进行一个更好的发展,比如一些客观的政府补贴等都能够使农业生产得到一个有效地提高。由于我国的农业机械化产品大多都是从先进的西方国家引进的,并不符合本土的发展,因此,我国在农业机械化产品的设计当中,当务之急的就是要考虑清楚我国的农村到底适合什么样的机械化产品,以及这种机械化产品是否能够有效地提高改善农业产品的质量,后续的维护保养方面也应该有一个全面的考虑,只有方便使用并且妥善处理的农业生产机械才能更好地推动农业发展。结合相关农村地区的具体情况,针对农民的具体要求以及土地的具体状况,开发出一些更加符合当地情况的农业生产工具,从而保障实际的生产效益,充分发挥新型机械的相关技术,从而促进农业区域经济的发展,也是非常有效的保障农业生产质量的一个方面。促进区域农业经济发展,对我国整体的农业经济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加大农业机械化的普遍推广,从而保障我国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农业产业化经济篇3

 

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要从农业产业化入手,重点发展粮食精深加工、畜禽加工等优势产业,扶持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壮大,提高加工深度和高端产品比重。继续培育壮大具有影响力和支撑作用的骨干龙头企业,加速构建优势产业集群。

 

2015年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德惠市农业产业化运营的总体思路是: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牢固树立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转变工作思路,加快龙头企业集群建设,改革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拓展市场化营销的广度和深度,全面推进种养加、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加快推动市场品牌化、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服务社会化、经营集约化,实现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新突破,加快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的转变。

 

1发展目标

 

打造全国著名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县域经济健康平稳较快发展。每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递增6%。培育出年产值超百亿元企业1个、超50亿元企业2个、超10亿元企业3个、超亿元企业5个。拥有中国驰名商标5个以上,吉林省著名商标15个以上;中国名牌产品8个以上,吉林省名牌产品20个以上。2015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实现480亿元,同比增长6%。

 

2主要任务

 

按照上述思路和目标,围绕“壮大三区、培育两园、建设一带、构筑团块”这一总体任务,从完善设施、大上项目、培育基地、优化环境等方面着手,重点做好粮食产销加工、畜牧产品加工、蔬菜生产加工及都市农业等优势产业的发展。

 

2.1建设施,增强承载力

 

坚持走园区化、集群化发展的路子,科学打造工业集中区、经济开发区、生化工业区和食品加工产业园、禽类产品加工产业园,把102线两侧建设成为经济发展隆起带,以点带线、以线扩面,构筑各具特色的经济团块,进一步完善规划,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实现扩能改造,提升品质,扩大平台,促进园区发展壮大,充分发挥农产品加工业的集群效应。

 

2.2上项目,增强带动力

 

立足资源禀赋,依托区位优势,牢固树立“唯此唯大抓工业、重中之重上项目”的理念,深入实施投资拉动、项目带动、创新驱动战略,积极谋划项目,精心包装项目,千方百计引进项目,争取更多的项目和资金支持,全力打造大规模、长链条、高科技、市场竞争力强的农产品加工企业,集中摆放在“三区两园”,用项目支撑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围绕玉米、稻米、大豆、肉鸡、肉牛、生猪、酿酒、蔬菜、休闲食品、植物化工等重点产业,引进、培育和整合组建一批龙头企业,重点打造以食品、玉米、秸秆加工为主的企业,支持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推进内涵式发展,努力构建大龙腾飞、小龙竞舞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格局。

 

2.3育基地,增强支撑力

 

按照长春市提出的农产品加工业三年倍增计划,坚持“无公害、绿色、有机”,高标准建设专用、优质、稳定的农产品生产基地,突出抓好种植基地和养殖基地建设,形成农产品集中产区。正常年景下,全市粮食产量保持在43亿斤的阶段性水平;园艺特产种植面积保持在33万亩左右;新建、改建、扩建牧业小区40个以上。继续推广龙头企业加合作组织、带基地、连农户的经营模式,创新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加快向产业组合、服务组合发展。

 

2.4优环境,增强保障力

 

积极改进领导方式,加大综合服务力度,为农产品加工业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把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作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重点,列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市级领导联系重点龙头企业和重大项目制度。成立重点企业项目服务组,实行跟踪服务,保证企业项目建设全程绿灯、一路畅通。依托龙头企业,打品牌,创名牌。以农博会为平台,借助“中国食品名城”称号,全力推销农产品,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发展。

 

3几点建议

 

为进一步提高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质量和水平,促进全市经济发展,结合我市实际,建议如下:

 

3.1科学合理规划

 

县区之间产业结构趋同问题仍然存在,造成盲目建设、无序竞争,导致经济半径不合理,不利于长远经济发展。建议对市、县(区)龙头企业进行统筹规划,合理布局。

 

3.2完善利益联结机制

 

要重点加强企业、农户双方诚信建设,按照市场规则办事,建立和规范利益联结关系,龙头企业要主动为农户规避市场风险,同时要增强农户依法履约意识。

 

3.3加大扶持力度

 

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在政策、资金、税收、信贷等方面,继续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重点帮助企业解决资金困扰难题。

 

3.4健全服务体系

 

要按照市场、龙头、基地、农户之间的完整产业链条,探索建立多元化服务体系,既要为企业服务,也要为农户服务。

 

3.5提高基地水平

农业产业化经济篇4

农业产业集群化已经成为当前农业发展的趋势,旅游农业、观光农业等等的出现丰富了我国农业产业,伴随新的产业集群化的出现,由于我国法律的制定速度跟随不上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必然会出现一些列不和谐的问题。本文主要从农业产业化的角度着手,从经济法的角度去剖析,通过完善相关经济法的体系来推动和保障农业集群化、产业化的发展,综合多方面的角度来看,这是目前解决当前农业发展的供不应求的最好路径。

关键词:

农业集群化;农业产业化;经济法;保障

1农业产业化现状

目前农业产业化一般都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主导产业、产品为重点,运用专业化的运营模式对农业形成种植、采摘、加工、销售一体化的经营体系[1]。农业产业化投资渠道狭隘,没有对农业产业化形成金融保障和支撑体系,农业整体结构比较陈旧,仍然还是以传统种植、养殖为主;产业优势不明显,没有形成集群化规模,同时无区域布局;种植业没有特色,无法寻找到新的农业增长点;虽然形成部分农业基地,由于规模太小,形成不了联动效应,也不能很好起到带头带头作用[2];国家对于农业科技推广和相关技术支撑服务体系还不完善。目前我国农业产业化的现状不容乐观,在一定程度上依赖进口粮食或者种植转基因技术增产量。

2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问题的核心原因——法律供给不足

农业产业化法律供给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二个方面。

2.1农业产业政策缺乏稳定性和连续性当前农业产业政策的制定脱离了实际,没有进行很好的调研,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需要政府稳定的政策,还需要把政策进行连续性,把握农业侧改革的每个关键环节不因政策受到阻碍和推广。企业或农业要进行政策不连续性,会给企业经营带来风险,从而致使投资者对农业企业望而却步。

2.2政策大于法律农业受政策的影响十分巨大,近年来中央一号文件主题都是和农业有关或相关联的,政府的政策引导高于法律的规定,同时由于政策应变性优于法律,往往法律上禁止的,但是在政策上还是偏向于大众,但是其政策在结合当地的情况上,往往会出现经营危机,在最后是实习过程中,肯定有一定的偏差。稳定的法律制度才是农业产业化的基石,稳定的制度保障,精细化的法律操作,如果在农业除了政策之外,完善的法律可以弥补政策缺陷,进而降低政策对农业产业化的冲击[3]。

3现代农业产业化迫切需要经济法支持

农业产业化能够把经济法的价值理念凸显出来,经济法根本目标是追求社会总体利益,同时追求的经济安全、自由等利益需要将公平和效益兼顾作为行为准则。农业产业化需要国家进行产业干预,经济法就要遵循国家的相关原则,大家都认为三农问题是我国劣势地位的一个体现,决定了农业产业化经营要秉承国家适当干预原则。

4保障农业产业化进程的有效途径——经济法保障体系建设

4.1大力加强农业产业化主体的经济法建设从奴隶社会到今时的社会主义社会,农民始终是作为我国当前农业产业化制度运行的主体力量,因此,把农民的参与程度作为经济法的实施主体,重新对农业产业化的主体资格是经济法建,良好的经济法规会降低利益分配失衡的问题,会督促农民和农户之参与农业生产,其参与程度在一定基础决定了经济法主体实施[4-5]。

4.2加强农业产业化发展和经济法监管农业的利益面很广,但农业产业化却是在最近几年实施的,农民处于经济法的末端——弱势群体,国家的相关补贴利益,绝大部分都被农业龙头企业拿走,其它相关产业需要自理[6]。通过完善经济法,促进农民的进一步前行,但是总体看,协调发展种植业、市场无缝对接,只要有经济法作为保障农业产业化就能前行。

4.3加强农业产业化发的经济法调控经济法起源于国家为了加强政府干预,从而保障当前国家经济的运营。通过形成相关产业链,运用经济法进行调控,降低我国农业弱势地位的身份[7]。通过《土地管理法》、《农业产业法》、《农业法》、《农村土地承包法》等,对农业产业化进行全方面的规范和细化。同时通过土地流转,让农民可以用土地进行入股,让农民也享受农业产业化形成的发展红利。

5结束语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关注三农问题,并且每年一号文件都是针对农业的,把三农问题作为党和国家工作重心和重点。农业产业化应运而生,为了保证农业产业化的顺利进行,需要经济法对农业产业化进行保驾护航,真正激发农业的活力,直接对接各种市场,让农业产业化融入到市场中去。

参考文献:

[1]闫磊,刘震,朱文.农业产业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分析[J].农村经济,2016,(2):72-76.

[2]赵爽.上世纪90年代以来台湾农业产业化发展及启示[J].统一论坛,2016,(1):55-58.

[3]王仁富.论我国农业产业化的经济法保障[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85-88+122.

[4]胡永秀.论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经济法保障[J].农业经济,2015,(9):21-22.

[5]程利敏,黄博琛.我国农业产业化的经济法保障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8):66-67.

[6]徐明明.浅析我国农业产业化的经济法保障[J].中国商界(下半月),2010,(8):286-287.

农业产业化经济篇5

农业是我国十分重要的一项基础性产业,对于一个已经拥有十四亿多人口的世界大国而言显得极其重要。自从本世纪初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经济得到了更快的发展,但同时又导致原本基础就相当薄弱的农业面临着愈加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所以,一定要建立健全自主化的现代农业发展体系,从而真正实现我国农业的产业化。

 

1现代农业产业化需要得到经济法支持的迫切性

 

(1)农业产业化能够凸显出经济法的价值理念。经济法属于社会责任本位法,是以追求社会总体利益为其主要任务,追求经济安全、经济自由和社会实质公平的。因此,追求社会效益应当优于追求经济效益,并且要将重公平和兼顾效率视为重要的行为准则。

 

我国农业产业不仅风险大,而且投资的期限长,收益也不够稳定,但这一产业对国家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却有着无法忽视的重要价值,所以其社会效益强于一般意义上的经济效益。施行农业产业化是提升农民群众收入的重要方式,能够让农民这一弱势群体和别的市场主体在法律地位上从形式上的公平逐步转化为实质上的公平,这也是经济法观念的一种表现。

 

(2)农业产业化要切实遵循经济法国家干预之原则。当前,"三农"问题已经成为关系到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这是由于将我国这么一个广阔地域范围之中数量尤其是拥有如此巨大数量的农民群体置于显失平等或者公平境地的社会发展现状,这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目标以及宗旨显然是格格不入的。正是"三农"问题在我国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劣势地位以及处境,决定了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一定要坚持国家适度干预之原则。

 

(3)切实落实解决农业产业化问题的主要法律依据含于经济法体系当中。经济法体系主要有市场主体、市场规制、宏观调控和社会保障等法律制度。农业产业化中的大量问题通常就集中于以上各方面。有鉴于此,运用健全完善的经济法制度,能够有效促进我国农业问题的有效解决,进而推动我国农业产业化的新发展。

 

2我国现代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近些年来,全国各地农业产业化已经取得了非常可喜的成绩,也呈现出极好的发展趋势。然而,在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中也产生了一部分问题,突出表现为以下四点。

 

(1)农业市场主体制度不够健全。首先是缺乏农业产业化经营载体,力量不够充实。专门开展农产品加工与经营的农业产业化组织不仅数量少、规模小,而且力量十分薄弱,同时组织制度建设也不够完善,无法有效带动广大农户实施专业化生产。

 

其次是农户合作观念与意识不佳,缺少相关的合作法律制度,缺少对农户合作进行引导与组织上的规范,以至于农户组织化与协调化能力较差。最后是尚未形成激励与约束机制,农户组织化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缺少激励制度加以支持。

 

(2)农业市场总体发展水平偏低,竞争能力不够强,市场秩序也不够规范。因为我国农民通常采取的分散型生产经营方式制约了农产品更好地进行交易,大量无组织状态进入到市场之中,导致其在市场中往往处在被动的地位上,缺少足够的市场竞争能力以及自我保护能力,无法与社会上的各种利益集团分庭抗礼。因为缺少代表其利益实施市场竞争与自我保护的相应市场主体,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不够匹配,难以适应当前市场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3)对农业产业化层面上的调控力度还不够大。鉴于我国农业产业化的持续发展,资金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地增加,这就需要有全面的金融服务和财政支持和其保持配套。然而,我国农村广泛存在着的抑制金融与财政供给的相关政策,导致农业产业化无法得到更多的资金支持,从而影响到了农业产业化的进一步发展。

 

(4)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够完善。在我国这么一个农民群体占人口绝大部分的发展中国家,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始终是我国整个社会保障体系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我国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主要包含了养老保障、医疗保险以及最低生活保障等各个方面。一直以来,我国的农村社会保障工作十分滞后,这已经成为我国社保机制建设中的薄弱一环,甚至已经成为妨碍我国新农村建设的一大障碍,突出表现为社会保障的层次偏低、覆盖面偏窄,社会化程度和保障功能比较差以及社保项目管理混乱等方面。

 

3经济法支持下的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策略

 

(一)加强农业市场主体的经济法支持

 

农业产业化的主体当然是农民,而农村地区的民间组织则是我国农村经济与农业生产发展的必然产物之一,在农业产业化和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不断增加。我国《农业法》已经明确规定了国家要积极支持与鼓励农业、农村以及农民自发组织的民间社团。在现实中也相应地建立起一些民间组织,然而因为各地政府部门的支持力度还不够大,导致以上组织尚未真正发挥出自身的积极作用。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之下,十分有必要重新审视农村民间组织所具有的突出作用,大力培育各类农村民间组织。

 

有鉴于此,要尽快制定出台《农村民间组织法》,以指导农业市场主体的健全完善工作。因为农村土地产权关系还不够明晰,一定要全面界定农户对于所承包的土地享有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以及处分权,保障土地权利人能够享有知情权与参与权,并为培育健全完善的农村土地市场创设出相应的条件。一定要在给予农民足够土地财产权的基础上承认农民拥有对土地地面价值增值具有的所有权,明确国家与农民间存在的租佃关系,推动农民加大对土地的投入力度而提升生产率。

 

要精心呵护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与主动性,尽快健全完善《土地管理法》以及《农村土地承包法》,从而为合理使用农村土地与稳定农村社会关系提供强大的法律保障。

 

(二)加强农业市场交易秩序的经济法支持在当前的市场交易过程中,处在弱势地位上的农业市场主体通常都会成为各类垄断、不公平竞争以及别的商业欺诈行为所产生的牺牲品。为切实保障市场交易能够得到有序推进,有效保障农业市场主体所具有的合法权益,应当全面借鉴美国等国的做法,运用立法对各类垄断行为进行明文规定,并把非股份制和非盈利性的合作社加以豁免,从而为农产品加工企业建立起更加公正、更为合理的理性市场交易环境,为入市进行交易的广大经营者规定经营的行标准,并且保障农产品运销加工活动能够得到持续推进,切实避免农产品价格上的剧烈波动,这对于有效保护农业主体权益以及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都有极强的保障作用。

 

有鉴于此,建议尽快健全完善市场规制方面的法律法规体系,为广大农民群众建立起公正、合理的农业市场交易环境提供充足的法制保障。要立足于市场竞争法律的健全完善,明确农村经济主体均可平等参与到竞争之中,从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市场主体。要运用健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方式,对农村商品经营企业实施准入制,做到监管关尽量前移,以提升广大农村消费者的维权保障能力,提升政府在农村消费维权体系中的重要作用。要健全完善相关的惩罚性赔偿机制,切实有效地降低农民群众的维权成本,进一步提高针对农村消费者的保护力度,进一步刺激消费,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

 

(三)加强农业产业化调控的经济法支持

 

如今,我国政府所实施的宏观调控正面临着城乡之间利益失衡的状况。在大力实施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之中,农业基础设施以及农业科研始终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以及保障,更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关键环节。所以,应当尽可能地发挥出财政投入农业产业化对于广大农民群体收入增长所具有的巨大作用,建议尽可能地健全完善财政法律法规体系,形成强化农村公共财政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力度,特别是要提升财政资金用于农业科研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强度,从而推动农业科研以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在此基础上。还应当结合实际不断调整财政资金支出的结构,积极探索新型财政支农产业化工作模式,确保财政资金得到高效化利用,并且发挥通过财政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加快农民收入快速增长的新机制。因为我国农业融资能力相对较差,金融供给也不够充足,要尽快健全完善金融法律法规,立足金融创新以提升金融支农之幅度,运用有效扩大对农村地的区金融供给以刺激农村金融方面的需求,进而带动农业产业化之发展。

 

(四)加强农村社会保障的经济法支持

 

目前,我国维护农民社会保障权益的法律法律非常少,其主体还是一些政策性文件,这就造成了农民社会保障权益很难得到切实履行。由于我国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的深入发展,大量农民进入到非农领域之中就业,以至于许多被征用土地农民处在既无地无业、又无保险的状况下,成为影响当前社会和谐稳定的一个重要问题。所以,一定要加快建设《农村养老保险法》的步伐,争取运用立法形式完善我国农村社保制度。

 

在此基础上,还应专门出台调整农村医疗保险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健全我国农村的医疗保险事业,进一步完善已有的新农合医疗制度。同时,鉴于我国当前实施的农业联产承包责任制之中,农户绝大部分为单产作业,可调研制定出《农业保险法》,以健全符合我国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的政策性农业保险体系。也就是说,要运用健全完善有关立法工作,形成符合我国当前实际经济发展水平的含有政府合理补贴与农民合理支出的新型农村会保制度,以求妥善解决广大农民群众的后顾之忧。

农业产业化经济篇6

农产品市场化是我国国民经济管理体制全面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农产品市场化取长补短,不仅可以全面的改进旧有的经济体制所带来的计划经济弊端,还可以充分的发挥市场经济制度的优越性。农产品市场化对农村经济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农产品市场化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在计划经济时期,农民承担着沉重的经济负担。计划经济是通过行政指令来进行资源配置的,需要通过庞大的行政管理部门来进行信息的传递和反馈。但是,行政管理部门在进行信息传递的过程中,不仅会耗损巨大的行政管理成本,而且还会发生信息失真的现象,会对行政部门的判断决策造成不好的影响,从而在管理的过程中耗费了大量的管理成本。这些成本转而都附加到农民身上,严重加大了农民的负担。农产品市场化对农业生产管理部门及其相关的行政管理机构进行了重新整合,大大的降低了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农民身上的负担也得到了大大的降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都积极的投身于农产品的生产之中,大大的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1.2农产品市场化提高了农民的收入,使大量优质劳动要素转向农业部门

依据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当两个有着不同比较优势的经济地理区域进行专业化生产、相关产品自由贸易和实现市场的开放和扩大的时候,能够产生相同的劳动力取得比较接近的劳动收入现象。农民的收入不断地在增多,农业部门就会产生大量的就业岗位,农民也很乐意投身于农业生产之中,农业部门很有可能产生对工业部门的就业代替。就会有大量优质的劳动力投入到农业生产中,直接带动了农业生产率的提高,促进了农业的健康、有序发展。不仅仅是劳动要素会有这种趋势,农业部门中的资本、土地等要素在价格方面也有相类似的变动趋势。社会资源有序的回流到农村,大大的增加了农业经济部门的产出。农业生产市场化使农业生产能够直接的提高农民的收入,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1.3农产品市场化促进了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领域的推广

由于长期受旧有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和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农业生产的生产规模比较狭窄和有着很强的封闭性特点,致使农业生产很难实现规模经济,从而束缚了大量劳动力,所以,农业生产过程中,比较难以推广和使用先进的技术。但在农产品的生产环节实现市场化后,农产品不只仅仅是生存所需的消耗品,而成为了商品,最大化的赚取利润成为农产品生产的最终目的。为了增加利润,农业技术就会更好地得到普及和推广,从而大大的促进了农用科学技术的广泛传播,直接增大了农业经济的产出,加快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2结语

农业产业化经济篇7

农业产业所面临的现在这个市场环境及如果从这个市场环境可以从四个方面来基本概述一下,一个就是经营主体分散,产业化程度偏低,第四个就是政府不成熟,这四个方面来讲就是基本上概述了国内目前农业所面临的一个整体的局面,这个经营主体分散实际上是很容易比较的,如果与我们其他的行业像工业企业,竞争程度非常激烈的像彩电这一类的,大家可能比较清楚,它原来也是经过十几年的竞争,已经基本上形成了三四个所谓寡头啦,就是市场占有率非常高。从农业来讲实际上有没有到那个程度?跟咱们整个农业生产的过程,整个主体是有关系,但是从竞争最后的一个比产选择来讲是应该走上一个相对集中期,产业化程度也偏低,再就是联合机制这一块儿,实际上就因为是前两个因素,使得它联盟的机制也比较欠缺一些,还属于一种相对的单一化的作战状态,如果向海外进军,这种单一主体比较力薄确实有一定的难度,最后一个就是政府措施力度不够,尽管政府已经不断的注意到这一点,政府会议上已经明确提出来要减少农业税,但是对主动性的投入这一块儿是不足的,我想在座的专家对这方面了解的更多一些,更有体会一些,尤其农业企业。

第二方面就是所面临的环境我们应该要走产业化的模式,这个模式一个基本概况来讲是企业化和标准化,就是相对的集中一些,这种集中是带有一定的竞争所带来的选择,这个可以重点讲一下标准化,标准化的概念实际上来讲是非常重要的,也是走一个工业化必然的一种模式,农业产业化说的更实在一点就是农业工业化的过程,标准化就是从整个生产的过程,流通的过程和交易的过程,都比较标准,像荷兰的花卉,有机会大家可以去看一下,有兴趣目睹一下,它这是很壮观的,花卉的销售额占全球,他自己一年的出口量是非常惊人,据说是将近两百亿美金,这个数字非常惊人,它的整个交易过程花的过程都做成标准化,多少多少单元,然后调码技术,前面有同志介绍了这方面的技术,所以这个标准化应该是最后农业选择走向的一个必然结果,也是我们应该努力的一个结果。第三方面就是国内的农业的一种比较优势。

应该说我们的优势是劳动密集型,而不是土地密集型,所谓大农业的概念就是大粮食,玉米、大豆这一块儿说我们的竞争力不是很强,尤其是跟美国人比,加拿大,他们的土地资源的优势,使得他们能够非常大规模的去耕种,而我们的优势在劳动密集型,有机农产品的劳动密集型是不可替代,你拿机器是做不了,像花卉就是劳动密集型,像日本的花卉出口就比较大,主要是因为日本的劳动密集型太高,但是因为很复杂,所以后来就不愿意干了。它的劳动密集型优势就体现不出来。

有一个数字是去年2003年上半年的一个统计数字,去年的农业出口达到24%,同比增长27%,这个数字是非常高的,园艺产品实际上就包括了果类,花类,还有蔬菜,其中蔬菜达到30.7亿吨最大的一个出口,而且它可以解决一个很好的就业问题,大概每年可以直接给中国的农业就业达到1600亿的就业机会。第三方面就是政府的支持导向,这里我想简单的说一下。应该讲任何的国家农业的发展都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我刚才讲了一下我们政府的支持是不足,我不知道这里面有没有政府官员,他们也公开的承认这一点,确实是如此,这一点来讲有硬性的还有软性的支持,硬性是财政金融,还有一个是短期的体制上的支持,这就涉及到像技术、标准法规和税收补贴这是一个层面,还有一个就是金融方面,就是有一些风险基金的储备值,调节基金这一块,农产品调节基金这一块儿国内有,但是量很小,它是尽量通过金融方面的支持,减少农业的价格波动性。因为农业受自然环境的变化、气侯影响,这种不可测因素自然会导致农业的量的波动,怎样去平滑这个波动,不是哪一个企业能够做得了的,一定要政府做调节,这方面国内已经开始做这方面的工作,但是在这个上面迈的步子并不是很大,但是我相信新届政府对三轮经济的重视我想在整个体制上会有一个大的波动,所以这也可以说能够看到一个可喜的局面。

再一个就是全球的农业补贴是三千亿美金,非常大,而我们实际上这个农业补贴非常少,而且我们还要从农民那边拿税,这块来讲确实是差距就出来了,一加一减,再一个就是包括农民延期纳税,尽可能的去跟一般的企业,就是工业性企业有一些不同的处理方式,来去平和农业方面的负担,我想政策应该有,实际上这些经验很多是现成的,因为我们在接触这个行业,跟外界打交道多一点,这方面很多是现成的,但是拿过来怎么样能适合中国的体制,还要研究。农业导向这一块儿还是要举具体的例子,wto里面有个协议,实际上是允许中国我们国家给农业的补贴,可以达到gdp的8%,但是我们国家不到,只有3%,所以这块的支持力度,整个这个数字上就能看出来。而我再举个例子,日本人是多少,日本人大概相当于20%,非常高!现在可喜的提出来一个三农政策提出来一个口号就是多予少取,放活,这么一个方针,新届政府提出来的,然后逐年取消农业税,这个应该也是在这方面做了一个整体,今后向着良性循环的局面发展,政府在这方面已经充分的意识到了,开始做这方面的工作。在这个wto整个的框架下,我们农业要参加国际市场的竞争所具备的一些基本应该说是有一定的比较优势了,刚刚我讲去年03年的总数同比增长7%,如果按照8月1号达成的多哈协议,它是在06年,这样的话会使得我们农业在整个国际市场的地位会大大提高,在这方面我们需要做的一个基本条件就是整个农业的商品,尤其是谈到质量问题,这个质量问题是我们问题,竞争实际上就是一个质量和规模的竞争。质量这一块儿上不去的话确实是困扰我们的一个重大的问题。因为我们公司的茶叶出口,接近全国茶叶的40%到50%左右,但是这两年划落比较大,比较是茶叶农产品残留物这一块儿的指标提高的很厉害,而我们这边一下子适应不过来,技术那边怎么样适应,还有信息,信息这一块儿是更需要有待解决的,信息流的流动性,整个的沟通,信息的不对称所带来的一些成本很大,这个来讲尤其现在目前我们的硬件条件应该是具备,网络经济这一块儿,中国的网络经济在世界上是相当不错,这一块儿怎么用,在农业方面怎么用这值得深入的探讨,还有物流和营销。在这么一个大的局势下产业化的经营就显得非常的重要,不应该再去延续这种个体的,或者单一的竞争主体方式,对今后来讲我们整个的竞争是处于一种相对的,不是一种很好的组织形式的状态下。所以这个提法应该讲我这里简单说两句为什么wto下来也没有说外贸,所以现在的商务部是原来的内贸和外贸合起来,没有什么外贸内贸,尤其再过两面你可以到人家那儿去,人家也可以到你这儿来,应该说是在整体的全球经济一体化来做,所以你要在国外竞争,应该是有一定的优势,但主要是受它一些软环境的制约多一些。国际市场上这个机遇是来了,尤其是8月1号,是划历史的一天,值得纪念的一天,它如果实施整个的框架结构以后,农业将会看到一种竞争态势来进行贸易交换的话,这对我们国内农业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那么怎么去把握这个机遇,这就值得我们大家去探讨,这个课题不仅是在企业界,政府这一块儿,各级政府都应该主动去探讨,我正好是上个星期取了山东一趟,山东政府召代表开了一次会,山东对国外农业外贸出口是排得上名的,尤其是对日本和韩国,他们现在开始转向欧盟,就是探讨怎么样在目前的形势下,尤其是多哈会议的,因为多哈会议整个的补贴三千亿里面,欧盟占了将近70%,欧盟是一直不同意,最后是美国人施加压力,才让步,所以欧盟主要就是探讨怎么向欧盟进行出口,所以山东政府这一块儿它已经开始做这方面工作,这也是从两方面,一个是企业和政府两个方面来把握这个机会。

农业产业化经济篇8

农业产业化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它适应了我国农业在经济体制上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客观要求,它实现了布局区域化、生产专业化、经营一体化、管理企业化、服务社会化,显著提高了农村经济的组织化程度,较好地解决了农户小规模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它提高了农业的比较利益和劳动生产率,有效推进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和生态农业转化的进程。农业产业化是适应市场竞争和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推进农业产业化对于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具有深远意义。

1培育主导产业

主导产业要以“名、优、新、特”产品开发为目的,从利用当地资源、发展名优产品入手,对那些资源优势最突出、经济优势最明显、生产优势较稳定的项目,进行重点培育。通过良种扩繁等方式加快发展,树立品牌形象,形成支柱产业,围绕主导产业发展产加销一体化经营模式。推进农业产业化必须发展农业规模化,建立农业生产基地,通过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可以有效带动农民大规模生产,从而形成区域化发展、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形成群体优势。在推进农业产业化中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实现产业分布、产品销售和产业发展的多元化模式,通过优势资源的转移和优化品种结构,创品牌、上特色、出精品、增效益,大力发展名、特、优、稀等农产品项目,做到人无我有、人少我多、人多我优,使农产品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2拓宽融资渠道

随着农业产业化的逐步升级,农业也将逐步转化成为技术密集与资本密集型产业,这意味着农业发展需要越来越多的资金支持,从而化解农业产业化的资金“瓶颈”制约,为推进农业产业化提供资金保障。健全农业多元化投资体系,加大财政资金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支持力度,合理规定财政支农支出增长比例,确保支农资金的稳定增长,并通过专项资金、农业发展基金、贴息贷款等方式,重点支持龙头企业和基地的发展。要引导工商企业、吸引外资企业投资农业,工商企业和外资企业进入农业,不仅可以缓解农业资金的问题,而且可以充分利用其营销网络、企业管理经验和先进技术来提高产业化经营的水平和科技含量,充当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必须重视金融机构对农业产业化的支持,对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企业信誉度高的龙头企业,适当简化贷款手续,积极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农业产业化经营领域,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支持个体私营投资。培育农业资本市场,大力发展上市公司来解决资金短缺问题,扩大农业上市公司规模,通过资本营运的方式增加投入。各级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要积极发挥职能优势,主动与农业部门沟通,加强信贷管理,做好信贷调查、发放和收回工作,对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优势产业,在授信额度和贷款利率上予以适当优惠,努力营造良好的金融服务环境。政府和农业组织应大力宣传信誉美德,确立讲信用、重诚信的理念,建立农户信用等级和生产经营情况档案,有针对性地进行小额信贷的发放。

3注重人才培养

农业产业化经济篇9

以龙头企业建设为重点,年我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农民增收为核心,依照基地开发抓特色、产品开发抓龙头、市场开发抓协会、依靠科技上档次的发展思路,通过建基地育龙头,重质量树品牌,抓服务创环境,夯实了产业基础,有力地推进了市农业产业化进程。年全市农业产业化产值达到47亿元,比上年增长34%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55家,年销售收入实现15亿元,利税总额1.2亿元,入口创汇1578万美元。有2家企业进入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行列,4家企业进入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行列。主要做法是

一、建园区、育龙头。

以园区建设为重点,年。努力打造龙头企业的对接平台。重点规划了等五个工业园区,每个园区内都专门规划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区。其中工业园区占地15.6平方公里,辽北规模最大、建设速度最快、辐射带动作用最强的工业园区。中固工业园区是去年新规划建设的规划占地面积2平方公里,园区起步区基础设施建设于年月日正式开始动工,经过70多天的艰苦工作,园区各项工程于月末全部按期完成。共投入资金1100万元,铺设下水管线5500延长米,新修黑色路面4公里,装置路灯114盏,架设电力和通讯线路3000米,修复景观大堤1500米,新砌石笼坝4道,栽植绿化风景树1.6万株,实现了园区美化、亮化、绿化。当年就引进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即开原市有限公司和禽业有限公司等两个超亿元项目,实现了当年规划,当年建设,当年投入生产的目标。抓好园区建设的同时,还突出抓好了龙头的引进和培育,依照“谁有能力谁牵头,谁能牵头扶持谁”原则,对重点龙头企业予以倾斜,使一批规模较大、实力较强和辐射带动能力突出的农业企业迅速生长、不时壮大。年我市共新上投资额超2000万元的农业产业化项目15个,其中超亿元项目6个,总投资35亿元,当年新增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完成4.2亿元。其中集团投资建设的燃料乙醇项目总投资21亿元,投资额最大的农业产业化项目。龙头企业规模的壮大,进一步拉长了市的农业产业化链条,目前我市已经初步形成了以肉禽、牧业为龙头的肉鸡链条,以鸭业、禽业为龙头的鸭鹅链条、以为龙头的生猪链条,以乳业、乳业为龙头的奶制品加工链条等10大农业产业化链条。

二、建基地、兴产业。

连片开发建基地”思路,依照“围绕龙头建基地、突出特色建基地、依托市场建基地。坚持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优质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狠抓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着力构筑农业产业化的第一车间”优先扶持了绿色水稻、良种繁育、蔬菜、苗木花卉、烟叶、水果、生猪、肉禽、肉牛、乳制品等重点产业。形成了以为主的绿色稻米基地,以为主的良种繁育基地,以靠山为主的苗木花卉基地,以主的优质水果基地,以为主的蔬菜基地,以八棵树、为主的烟叶基地等6大农业产业化种植基地,基地面积达到40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30.7%规模基地的联合带动下,市农业正逐步实现由“激进型”向“现代型”由“分散型”向“集约型”转变。年,市绿色水稻面积达到12万亩,蔬菜面积达到24万亩,优质水果面积达到18万亩,苗木花卉面积达到6万亩,烟叶面积达到2万亩。肉牛饲养量达到41万头,猪饲养量达到111万头,禽饲养量达到2910万只。村外畜牧小区达到80个,养殖专业乡镇15个,养殖专业村48个,养殖专业户5000多户。形成了靠山等一批特色产业专业乡镇。

三、拓市场、活流通。

坚持一手抓生产、一手建市场,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的过程中。农产品商品率不时提高。重点是做好三个方面工作。一是完善外地批发市场。重点对老城蔬菜批发市场、种子销售市场、水果批发市场、八树树黄牛市场、古城堡黄牛市场等农产品批发市场加强管理,完善设施,提高了市场的交易能力。二是开拓外埠市场。先后组织我市的等龙头企业参与国际农产品展览会、第二届国际农产品展销会等各类展会,进一步提高了优质农产品的知名度,拓宽了农副产品的销售渠道。目前,的猪肉制品、鸡肉制品绿色无公害大米、的蔬菜制品及靠山的花卉苗木、草莓等一批优势农产品在等大中城市及等沿海发达地区市场均占有一席之地。三是积极培育中介组织。依照“民办、民营、民受益”原则,通过政府引导和农民自发组织相结合,放手发展各类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狠抓农村经纪人队伍建设,培植和扶持了一批购销实体、种植能手和专业大户。目前,全市已发

其中获得资格证书的经纪人达200多人,展绿色稻米协会、草莓协会、蔬菜协会、苗木花卉协会、水果协会、蛋鸡养殖协会等各类中介服务组织达20多个。农民经纪人3000多人。有效地增强了农民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

四、建标准、树品牌。

积极引进质量和安全标准,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鼓励龙头企业进行质量和食品平安认证,提高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市已有15家企业获得了各种产品质量认证,其中有10家获iso9000认证,3家获iso14000认证,2家获haccp认证。精洁米等14个产品获得大米等34个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种植面积达到28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21%抓好规范化建设的同时,还狠抓了品牌建设,农产品品牌效应不时扩大。目前我市已注册农产品商标43件。拥有大米、鸡肉制品等10多件省市著名商标。此外,积极引导农业企业,充分发挥自身资金、技术、市场等优势,积极推行“公司+基地+农户”产业化经营模式,着力建立与农户“风险共担、利益共享"长效机制,逐步形成“建一个龙头、强一项产业、富一方百姓"生动局面。年,开原市大豆蛋白公司与全市近1万户农户签订了8万亩大豆收购合同,并确定了每市斤1.10元的最低维护价,为种植大豆的农户吃下了一颗定心丸,极大地调动了农户的生产积极性。去年月,省发生了禽流感”疫情,市的肉禽产业受到较大的影响,但等龙头企业,严格依照与基地农户签订的合同办事,把因灾造成的损失留给企业,不让农民的利益受到影响,受到农户的欢迎。

农业产业化经济篇10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民

[中图分类号]F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426(2008)04-0034-02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产生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是农民自愿参加的,以农户经营为基础,以某一产业或产品为纽带,以增加成员收入为目的,实行资金、技术、生产、购销、加工等互助合作的经济组织,对提高农业竞争力、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产生的作用巨大。2007年的中央1号文件指出,“要积极引导支持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近年来抚顺县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得到充分发展,民间自发的农民经济人协会、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等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蓬勃兴起。这些组织在农户与市场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较好地解决了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之间的矛盾,促进了该县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一、抚顺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基本情况和取得的成效

随着农业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单家独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之间矛盾日益突出,如何有效解决农产品的生产、加工、流通环节存在的问题,探索建立龙头企业与生产基地之间的联结机制,已成为农业发展中需要迫切解决的突出问题。

农民在实践中创造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抚顺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发展中呈现以下主要特征:一是不改变成员的财产所有权关系;二是退社自由;三是专业性强;四是遵循民办、民营、民受益的原则;五是可以突破乡村界限,在更大的范围内实行专业合作。抚顺县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主要分为官办、民办、官民联办、企民联办四种形式。组织类型包括生产合作型、销售合作型、中介服务型、科技服务型。几年来抚顺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有了较大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民办的以协会、研究会建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应运而生。目前,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有农民经济人协会会员达140多人(科委已颁发证书);农民专业技术协会组织37个(已经在民政、科协部门注册);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备案103个,有证的28个;成员上万人。模式主要有能人带动型、生产基地带动型、龙头企业带动型等。上述组织主要分布在养鸡、养猪、养牛、养獭兔、果树、有机稻米、山榛子、蔬菜大棚、食用菌、药材、运输业等行业,这些组织的建立和发展,有力地促进了抚顺县农业产业化的进程。其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提高了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大公司、大市场不可能都直接面对千家万户,同样,分散经营的农户,也不可能直接加入大公司的经营序列或纷纷进入大市场销售农产品。在市场需求与市场竞争中,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将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有效缓解了种养难、获取技术难、买卖难等问题,提高了农户的市场主体地位。如章党镇营盘村朱连生的葡萄协会,包葡萄种植技术服务和防治病虫害、统一收购销售,该协会与丹东某企业集团签订了销售1500吨葡萄出口日本、朝鲜等国的合同,购方到章党地区现场收购进行检斤验收,不仅买方对质量放心,更是方便了农民,解决了农户葡萄卖难的问题,达到双赢的效果。

2.提升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水平。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根据国家产业规划以及市场信息,组织和协调农户进行专业生产,一头连市场、一头连农户,使产、加、销有机衔接,贸、工、农无缝对接,提升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哈达镇上年村草莓协会,带领全村30多个草莓大棚户统一购买种苗、统一技术指导、统一购买化肥、统一实行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统一发放绿色食品标识、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大大提高了草莓生产的产业化程度,产品直销抚顺各大商场、宾馆,供不应求。

3.促进了农民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广泛开展技术培训指导、良种引进、新技术示范推广应用和市场开拓等工作,增强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如山榛子协会吸收会员200余名,组织部分会员到全县142个行政村进行宣传动员,并组织会员到铁岭实地学习考察。在协会的带动下,山榛子生产在全县普及开来,目前已形成规模,产品在上海农产品博览会展出后,上海、北京、四川等地的电话订单纷至沓来,产品供不应求,畅销省内外。目前全县山榛子种植户已达到400余户,榛子园面积达到4万亩。2007年,仅榛子一项销售收入达到800万元。

4.增强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鹿业协会为养鹿农户协调争取辽宁省扶持专项资金70多万元,带动养鹿户90多户,搞杂交育种,选取优良品种,推广人工受精新技术,推广科学饲养,科学配比饲料标准,统一防疫,使鹿茸不仅质量好,而且产量高。同时统一购饲料,鹿产品统一加工、销售,在全国鹿业生产历史上最低迷的时期,大大提高了鹿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了抚顺县鹿业的健康发展。

5.加快了农业科技转化水平的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通过组织科技服务,把新观念、新品种、新技术等送到千家万户,增长了农民科学种植、养殖的知识,促进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高了生产能力,增加了经济效益。石文镇三家子村的棚菜生产基地通过组织科技服务,广泛采用新品种、新技术,科技创新彻底改变了过去传统的落后种植、栽培和管理方法,单个大棚平均获利从原来的几千元增长到现在的3万多元。

二、抚顺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办法

一是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社会化程度还不高,尤其是与县域主导特色产业相适应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数量相对较少,有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处于初始阶段,虽然显示出了旺盛的生命力,但内部关系十分松散,会员间的利益联系不紧密,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

二是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规模小,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程度低,运行机制不健全,辐射带动力不足,服务功能不完善。

三是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自我发展的能力不强,功能作用发挥不全面,有些组织仅限于提供各项服务上。

四是政府缺乏组织引导,宣传不到位,影响力不够大,一些扶持政策还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环境还不够优化。

为解决上述问题,笔者通过调研,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1.要积极倡导,增强发展意识。要积极贯彻实施《农业专业合作社法》,充分利用各种会议和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并组织编写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材料,开展经验交流活动,用典型经验引导干部群众,切实提高干部群众对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认识。

2.要坚持因地制宜原则。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从实际情况和农民需要出发,采取民办、官办、官民联办、企民联办等多种形式,鼓励扩展生产合作型、销售合作型、中介服务型、科技服务型等多种类型组织形式,发展壮大农民经济合作组织。

3.要财政扶持到位。各级财政应设立专项资金,视财力增长情况,逐步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扶持力度,为其发展壮大提供财力保障。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及其成员从事的服务活动,按有关规定给予税费优惠。鼓励农村信用社等金融部门为符合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解决季节性资金需求;允许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以自有资产作抵押或合作社社员联保形式,办理小额贷款。

4.坚持科学指导,抓规范建制。农牧、工商、民政等有关部门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示范章程,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规范化管理,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依法成立、依法登记的基础上,依照章程规定的范围和责权利,从事生产经营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