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特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7:43:41

职业教育特点篇1

论文摘要: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教育,职业教育具有区域性、实用性、开放性、生产性和时代性等总体特点,并在办学方针、培养目标、教师类型、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学条件、发展途径及教学管理等各环节方面表现出一些具体特点。

概括而言,从类别上分析,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等其它类教育并列的一类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职业教育的特殊性也涵括教育的一般特征,因为“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因此,可以说,教育的一般特征也是职业教育的特征,但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类型,它具有自己相对独特的不同于一般教育的特点。本文主要分析职业教育的相对独特的特点,分别是总体特点和各环节的具体特点。

一、职业教育的总体特点

一般意义上分析,职业教育与其外部环境及各影响因素间的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的特点,可称为总体特点,它反映了职业教育的整体情况。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专业性①

所谓专业性,是指职业教育是专业教育,或专门教育,是培养某一职业领域专业人才的教育。这个特点主要是相对于普通基础教育而言的,基础教育没有专业性,而具有基础性,是为各行各业人才培养打基础。同时,虽然普通高等教育具有专业特点,但它的专业又不同于职业教育,它主要侧重培养具有学术性、理论性和基础性的人才。只有职业教育,不论是初等、中等或高等职业教育,都是培养一线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技术工人、新型农民以及其他劳动者,与一线职业的对口性很强,偏重理论的应用、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

(二)区域性

所谓区域性,主要是指职业教育为区域办教育和依靠区域办教育。

关于为区域办教育,是指其为特定区域的经济、社会服务。社会与教育的互动发展表明,教育的区域功能越来越重要,即区域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和区域教育的联系更加紧密,其中,职业教育的区域经济功能已经成为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并且职业教育真正承担起了推动经济发展的重任,培养急需的应用型人才。因此,职业教育必须针对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针对岗位需求状况,调整专业设置及专业方向,修订教学计划,改革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

关于依靠区域(社区)办教育,是指为更好地服务于区域,它必须充分利用区域(社区)教育资源,依托社区行业、企业、事业单位办教育。现代职业教育的办学和管理模式不再是单纯的学校模式,职业学校教育是一种学校和社会密切结合的教育,主张企业、行业、社会和个人的广泛参与。尤其要重视组建有企业人士参与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聘请企业领导或工程技术人员参与教学改革,修订培养计划,指导教学设计、教学改革;并要选聘一定比例的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又有一定教学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为兼职教师,以加强技能、技术教育。学校也要积极与企业联系,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加强与企业合作的紧密程度,以便建立起与社会、企业联系紧密、沟通及时的职业教育训练体系。

(三)实用性

所谓实用性,就是指职业教育强调实际训练,突出技能、技术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一线应用型人才。

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一般规律,就是要突出职业教育的“实用”、“实训”、“应用”等特点。要通过建立实训基地,加大实训力度,不断培养第一线的各层次应用型人才。例如,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的职业学校都特别重视提高实践教学的比重,把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动手能力作为教学的中心环节。美国社区学院学生的实习、实验和实践时间一般占总学分的三分之一左右,基本上每周都有一项实习。德国提出:在课堂上流汗的不应是教师,而是学生。在其职业教育“双元制”教学体系中,实践课和理论知识课比例为1∶1,有的学校甚至已调整为1.3∶0.7。

总之,必须使教学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必须考虑实践教学方案和实训基地的融合,加大实践能力培养,要多给学生创造条件接触直接获取实践经验为主的企业生产环境,通过校内模拟训练和校外现场实习等一系列实践性教学环节,使学生了解、熟悉并掌握企业的生产规律、工艺、设备和技术等。

(四)开放性

所谓开放性,主要指职业教育在教育对象、教学时间等各方面注重灵活性,实施弹性教育。

职业教育要强调在专业设置、课程编制和教育管理等方面具备灵活性。职业教育的对象不仅是应届学生,同样还包括为转岗、换岗而继续学习的群体,可以说职业教育对象的差异性非常大,同时,他们对学习时间上的要求也是灵活多样的,必须安排白天、晚上、周末、假日等不同时段的教学,以便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上课时间。因此,弹性化的学分制赋予了职业教育新的力量,成为职业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改革的趋势。

(五)生产性

所谓生产性,就是指要强调实践教学与具体生产、生活具有很高程度的拟合度,给学生以良好的训练,甚至强调使学生进入工作世界,顶岗实习,经受实践锻炼,以便更好地为生产服务。

学生所具有的技能、技术应该是他毕业后社会上同行业中仍急需的技能、技术。这就要求职业教育必须及时关注生产技术、生产工艺等的变迁及更新,及时在培养目标、课程开发及专业设置等方面做出积极地反映。特别是目前社会上技术发展更新更快,不重视这个问题,学生在校学习的技能、技术很快就会落伍。因此,职业教育在教学内容等方面要比较明显地突出新知识、新技术及新工艺。要尽可能为实训基地配备最先进的设备,使学生在校期间可以学会和使用本行业较先进的技术。

需要注意的是,我国职业教育的实践教学一般是建立在校内实训基地基础之上。而校内实训基地不可能像工厂、企业那样利用宽敞的厂房和流水线,进行真正的生产,主要是注重生产内涵和流程上的仿真性。

(六)时代性

所谓时代性,即关注时代变化,体现现代性,及时反映现代教育发展潮流和趋势。

职业教育是培养生产、技术、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的教育,这就要求职业教育必须及时关注生产技术、生产工艺等的更新发展,及时在培养目标、课程开发及专业设置等方面做出积极的反映,这无疑使职业教育具备鲜明的时代特色。因此,职业教育在教学内容等方面要比较明显地突出新知识、新技术及新工艺。

同时,职业教育还必须关注现代教育理念,尤其要按照终身教育的要求,承担起培养现代人的责任,不仅仅关注人的生产功能,还应关注人的可持续发展,对其学习能力、适应能力、进一步提高发展的能力等加强培养。

二、职业教育各环节所表现出的特点

从职业教育内部各要素各环节上看,它所具备的具体特点是:

(一)办学方针:强调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

关于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在我国近期的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中体现比较明显,强调以服务促进就业,以就业强化服务,指明了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方向。

关于服务宗旨,《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职业教育要为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服务;职业教育要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服务;职业教育要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职业教育要为提高劳动者素质特别是职业能力服务。这四个服务,将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由过去的自我发展为主,变为以社会需求为主,在地位上强调服务与适应的关系。

关于就业导向,《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强调:积极推动职业教育从计划培养向市场驱动转变,从政府直接管理向宏观引导转变,从传统的升学导向向就业导向转变。促进职业教育教学与生产实践、技术推广、社会服务紧密结合,积极开展订单培养,加强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建立和完善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和创业服务体系,推动职业院校更好地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这指明了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方向。

(二)培养目标:技能型、技术型人才

职业教育主要特征体现在人才的培养目标上。职业教育主要培养技能型、技术型人才。突出实用性和针对性的特点,强调学用结合,强调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现场难题等能力,强调对人员管理、设备运行等有更强的组织协调与技术管理能力,强调要具备适应地方、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相应本领,着重培养能适应本社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技能型、技术型专门人才,即主要从事成熟理论与技术的应用和操作的高级技术和管理人员。

(三)教师类型:双师型教师

普通学校,尤其普通高等学校的师资往往强调教学与科研能力,强调深厚的理论知识和极强的科学探索能力,而对技术转化及实际操作能力要求不高。职业教育的师资有自己的特色,往往强调既要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又要熟练掌握技术,具备实际操作能力,即师资以“双师型”为主。所谓的“双师型”教师,实质上是指教师既具备宽厚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普通学历证书),又必须掌握相当熟练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企业或第一线工作经验)。在国外,职业教育对教师的“双师型”素养的高要求也是显而易见的。在德国,高职教师除了要求教师有较高理论水平(博士学位)之外,还特别重视教师从事专业实际工作的能力(必须有5年以上从事专业实际工作的经历,包括有3年以上在企业工作的经历),并且教师大都要有两个职称,即工程师和教师。在奥地利,对职业学校的教师也有很高的要求,除了要有相应的学历外,还要求他们有几年以上的行业(企业)工作的实践经验,其中不少教师是本行业的专家。

(四)专业设置:以“发展需求”为驱动

一般而言,普通大学专业设置按学科分类而设,且强调宽泛性、融合性、稳定性和宏观性。而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却有自身特色,不是针对学科而是针对职业岗位或岗位群的,职业岗位不像学科那么相对稳定,而是千变万化、日新月异的。因此,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具有实用性、针对性、及时性和灵活性等特点。

进一步讲,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强调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合理设置专业,强调社会需要“我”干什么,而不是“我”能干什么,即以“发展需求”为驱动:要针对地区、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按照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实际要求设置和调整专业。因此,专业设置应注意把握住市场的需求特点,要根据人才市场需求状况搞好社会调查,并通过对详尽地占有资料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论证之后,再决定设置哪些专业。办职业教育要善于发现新的社会需求、新的职业岗位或岗位群,设置新的专业。此外,专业设置也需考虑学校师资情况和设施情况(尤其是双师型师资及实训基地情况)。

(五)课程:以实践训练课为主,强调能力本位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人才的流动性进一步加快,市场需要的是经过职业的基本训练的工作者,所以它要求职业的基本训练在学校完成。职业教育适应这种需要,按照职业岗位对应用能力的需要组织教学,基础知识以“必需、够用”为限,不强调理论的系统性、完整性,而强调技术的熟练性和服务的规范性。这意味着职业教育非常注重实践性教学,实践教学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比重,甚至要求达到40%以上,它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实践教学提倡在职业岗位分析的基础上,以能力的培养为中心,而非学科本位。要求学生具有基本实践操作技能、专业技术与综合实践能力,尤其是职业信念、职业态度、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等,要满足学生毕业后可以直接进入岗位的需求。

(六)教学条件:突出实训基地建设

职业教育要完成技能型、技术型人才的培养任务,必须突出职业教育的“实用”、“实训”、“应用”等特点。这就要求职业教育要给学生充分实践的机会,除了进行验证和探索的实验室之外,还要大力建设培养实践能力的实训基地,加大实训力度,培养第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要强调针对性强、仿真性高、模拟性实、开放性大的实践教学基地,形成好的技术教育学习环境。

同时,要面向社会,依托行业、企业以及行业主管部门,走产学结合的道路,由学校与企业共同建设好校外实训基地,培养技能、技术型人才。学校与企业合作建设实现教学方案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学校应依靠企业进行实训教学,同时,要努力使校内实训基地体现教育和企业运行特点的有机融合,充分发挥校内实训基地的社会效益,并充分发挥实训基地的对外辐射、服务功能。这是职业教育的特色和质量要求决定的,是培养职业教育人才的根本途径,是学校生存的一个根本条件。被视为“德国经济腾飞秘密武器”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就是企业与教育成功合作的一种典型模式,其中的“双元”分别指学校和企业,对学生进行二元培训,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培养人才,学生在校内学习理论知识,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操作,锻炼实践技能。产学结合,学校可以得到政策、经费、项目、科研的支持以及学生、教师实际训练场地的支持。因此,职业教育应该敞开校门,走向社会,密切与社会、企业的联系,尝试与企业或用人单位协同完成教学及实训过程,使学生既学到基本的理论知识,又掌握实践技术与技能。只有这样,才能培训出合乎社会需要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七)发展途径:产学合作

职业教育发展是系统工程,它与就业、产业部门关系密切。加强教育部门、就业部门和产业部门的合作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原理的具体体现。无论是培养目标的设计、教学计划的制订,还是教学内容的改进及实践基地的建设等方面,都需要就业、产业部门的参与和支持。“为了加强合作,许多国家成立了国家职业教育和培训委员会,委员会由来自雇主、劳动者、政府和教育机构的代表组成。例如,1987年,澳大利亚把教育部和劳动部合并,成立了联邦就业、教育和培训部。通过这一改革,对职业教育、训练、就业工作的政策和资源进行了整合,从体制上解决了协调不力和效率不高的问题。1992年,澳大利亚又成立了以企业界人士为主的澳大利亚国家训练局,负责对国家职业技术教育宏观政策、发展目标和经费分配作出决定。英国也从改革管理机构入手,于1995年将原来的教育部和就业部合并为教育和就业部,把对教育、培训和就业的管理置于同一个部门之下。”②德国的“双元制”、北美的“CBe”等职业教育模式也都是产学结合的经典代表。可见,职业教育部门、就业部门、产业部门间的密切合作已成为世界各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途径。

(八)教学管理:柔性管理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变化,尤其在经济体制转型条件下,出现了教育对象不断扩大,学生的个性需求持续高涨,就业制度和形势发生了变化等等新情况,学年制已不能完全适应这种客观要求。当前,人们对教育活动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已达成共识,学分制的引进和创新,就是“人性化”的教育思想的充分体现,它能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发展的需要。相对于学年制而言,学分制的优点在于:有利于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良好学风;有利于学校充分挖掘办学潜力,合理配置教学资源,提高办学效益;有利于调动教师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解决特困生的经济困难,学生可暂时离校,以工养学,等等。③可以说,学分制是当前职业院校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选择。

推行学分制,有利于职业教育形成开放、灵活、弹性的教学管理制度。从各国教育发展趋向看,实行大范围的全面学分制,以提供大量的课程和课程模块,开发出符合不同需要和标准的课程,实行进出自由、弹性的学制和学程是职业教育最佳的教学运行模式。这样做既有利于适应社会需要,也适应学习者的个人需要。进一步分析,学分制的思想体现了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布卢姆的著名论断——“所有学生都能学好”,即学生学习成绩好坏并非决定于学习能力的高低,而是“在适当的学习条件下,几乎所有人都能学会学校所教的知识”,适当的学习条件就是以学习时间多少为根本特点的。因此,只要给予学生足够的学习时间或机会,再加以正确的指导,学生都能获得学业上的成功。可以说,在学分制下,几乎没有学会、学不会的学生的区别,只有花少或花多时间学习的学生的区别。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学分制的实施和推广,它必将为职业教育发展及更好地培养技能技术型人才提供切实的保障,而且职业教育生源的多样性和边缘化更需要这种以“柔性”管理见长的教学管理制度,从而使职业教育质量上一个新的台阶。

注释:

①张家祥,钱景舫.职业技术教育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5.

职业教育特点篇2

关键词:高职;特点;语文教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3-175-01

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主体,在对学生开展基础性文化知识教育的同时针对职业教育的需求开展职业知识和技能的教育,以培养具有一定职业能力和学科研究与技能操作并举的人才。正是因为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具有的上述使命和特点,高等职业教育中学科教育的开展就需要有针对性的调整。语文教育专业是高职院校中传授语文学科教学知识的科目,是集基础性与应用性于一体的师范性教育科目。如何遵循高职教育特点开展语文教育专业的教学,是理论界值得讨论的问题。

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教育的特点

1、应用性人才为培养目标高等职业院校开展的是以职业能力为主的高等教育,以培养经营管理服务一线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这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不同的,特色是显著的。所以,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该放在高职院校培养的重心。

2、坚持“职业性”的培养模式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能力中心”,即注重职业性,应用型,适应度。这一培养模式关注学科的市场需求度,课程内容的应用性以及学生能力的开发。在给予学生必要的理论知识的同时坚持专业课教学的针对性,实用性,职业性。

3、课程设置与内容选择依市场需求而定高等职业院校的课程开设与内容选择是具有市场需求的针对性的。这与普通高等院校强调学科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有较大差别。科目的开设唯有遵循市场需求和配置,才能更好的为高职院校毕业学生的就业工作服务,保障社会人力资源的需求。

4、“双师型”师资队伍的需求所谓“双师型”师资指的是教师即需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教学经验,也需要具有丰富的职业经验和实践能力。这是高等职业院校教学的特点所决定的,也是教师自我进修,自我发展的指导方向。

5、教学实践环节的重视教学实践是高职院校开展课堂教学的重点环节。这一环节强调技能训练,强调对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强调学生动手操作和模拟实习的能力培养,强调学生职业意识和职业适应能力的培养。

6、学校与用人单位的共同参与产学研相结合,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办学理念的体现和培养目标实现的关键途径。学校针对企业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开设相应学科,设计教学内容,制定教学计划,大纲等,企业则针对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学特色等为学生实训提供平台和机会,通过一线工人的经验介绍和实地培训加深学生的课堂所学,并做好接受毕业学生来企工作的准备。

二、高职教育特点在语文教育专业教学中的体现

1、针对市场需求,合理开设本专业课程,选择教学内容

语文教育是师范类教育学科,针对各级学校输送合格的语文教师,为社会培养一批语文教学工作者和社会实践者。所以高职院校在开展语文教育学科教学时,要针对当地或者一定区域类中小学语文教师的需求度及侧重面,结合地区语文学科发展的现状,有重点的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师范生基本技能等,尤其是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要一并重视。高职院校应与当地的中小学开展人才培养合作交流,针对语文学科急需的教师素养,教师技能进行学术讨论和研究,综合出一套适合市场及学校教育教学就业工作的教育计划,让语文教育专业的开展更能够针对地区实际情况,针对各中小学的人才需求。

2、在注重文学素养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语文教育是传播文学知识,培养文学素养,树立文学创作意识的学科,语文教育首先要做到对学生文学素养的熏陶,让学生在情感上接受语文,爱上语文。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了解,习得并掌握语文学科的教学技能和基本理论知识,尤其是走向工作岗位所需要的基本技能如钢笔字,粉笔字,简笔画,无生上课等,做到让学生理论实践“双达标”。职业能力包括职业意识,职业适应,职业道德,职业素质,职业技能等项目。这些是学生走向社会从事职业,成为合格劳动者,管理者所必须具备的项目,学校需要通过对课程三维目标的设计,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给予学生多方面,多层次的培养,让学生走向社会能够尽快适应职业的需求,尽早进入角色,发挥作用。

职业教育特点篇3

[关键词]加拿大职业培训职业教育教学特点

一、引言

2006年的9月,我参加了天津市教委组织的职业院校骨干教师赴加拿大的进修学习。经过这次出国进修学习,开阔了眼界,增长了不少见识,拓宽了思维面,使我对西方国家职业培训和职业教育教学特点有了进一步了解,对中西方职业教育理念有了更深的体验。加拿大职业培训和职业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具有专门技能、特殊技能的劳动者或企业短缺人才,并为他们提供技能和进修的机会,以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加拿大职业培训和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先进理念,为我们进行职业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指导和启示。

二、加拿大职业培训的教学特点

在加拿大以进行英语语言强化培训和计算机专业职业培训为主要内容,培训课程教学方法特点突出。

1.英语语言培训的教学特点

(1)教学形式新颖,采用圆桌分组的教学形式,教师随时可以与学生进行交流,易于师生互动,同时也便于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在交流中让学生学会合作,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肢体语言,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便于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教师利用启发的形式让学生尽量地多提出问题和个人见解,然后与学生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2)教学目的明确,教学内容实用。教师能够很好地把握培训内容,教学内容涉及了生活的各个方面,例如:参观用语、基本对话交流等,信息量适度,易于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英语的基本会话。

(3)在教学方法的运用方面教师有独到之处。教师利用做游戏方法进行教学,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使学生很容易掌握所学的知识;另外教师采用的教具简单而实用,利用情景教学方法,使学生的参与度很高。例如,在英语语言培训课程上,上午学习日常生活用语,下午就到有关的相关的地方去进行实践学习。

(4)进行英语培训的过程中没有固定教材,每天学习一个知识模块,教师会发一些相关的教学资料,这些教学资料是教师精心为培训专门设计的,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随时更新,最后用活页夹加到一起,累加成册形成英语培训教材。

2.计算机职业培训的教学特点

(1)课堂采用案例教学,教学实例接近生活和实际工作需要

案例教学是运用案例进行教学实践,改变传统教学以本为本、从概念到概念的注入式教学方式,变成一种促进学生成为教学主体,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探索性学习的开放式教学方式。加拿大学院的教师根据我们学员学习的特点进行案例教学,所采用教学案例很实用,接近我们的生活和实际工作,为进一步学习提供良好的素材。

(2)课堂作业采用大作业的项目形式

教师为了提高我们学习的创新能力,以大作业形式让我们完成他们所提出基本训练要求,学员做好大作业后,要在课堂上公开展示自己的作品,这样不仅考察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及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而且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和勇于探索的积极性。

(3)教师有很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

为我们进行专业培训的教师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很强的职业技能,例如,网络安全教师,曾任教前公司的网络管理部门经理,有极为丰富的网络安全管理经验,另外他所展示计算机网络教学课件打破了传统的powepoint课件模式,以三维动画的形式讲解网络传输的原理,把讲解枯燥的原理知识变成简单易懂的动画展示,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多媒体教师在HBi学院任教时,自己设计开发网站,做专业摄影师,另外他还是一位冰球教练,同时也是冰球队的经纪管理人。数字技术教师是一位专业的音乐制作人,有丰富的数字音乐制作经验。他们在讲授课程的同时,也向我们传授了丰富的职业经验,让我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转贴于

三、加拿大职业教育的教学特点

在进修期间,还对加拿大职业教育的教学进行了考察。加拿大的职业教育主要是中学后的职业教育,其教育类型有:授予文凭和证书的社区学院(相当于我国的高职)教育;非学历的职业培训和预备性训练;成人职业教育和培训。高等职业教育更是形式多样:有二年制或三年制的专科、四年制本科(与大学联办)和一年制研究生专业证书班等。

加拿大职业教育的教学特点,是注重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参与意识,老师讲课并不面面俱到,提倡学生自学和思考。老师有时会选择一个project(项目),让学生自学后提交书面报告或根据项目内容完成相关内容操作,这样学生就会到图书馆查阅大量的文件和资料,提交书面报告;或者自己通过自学后完成项目操作任务提交操作成果,否则只能得到0分的成绩。另外,在许多教学场合,教室与操作车间连在一起,学生在教室中自学,遇到实际问题可以随时到操作车间进行练习,并有教师进行现场指导,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加拿大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着重培养与他人合作协调的能力,鼓励学生在公众面前表现自己。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大家商量对策、分头准备,最后在班上宣讲和表演出来,以提高学生的团队精神。

加拿大职业教育在理论教学的同时,也非常注重实践教学,使学生在实践教学中掌握更多的实用技能。在安大略省宾顿市Fletchersmeadow高中,还推行一项名为Co-op的实践教育项目,其教学实践目的意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Co-op,全称为Cooperativeeducation,是由学校、用人单位和学生三方共同参与的一种教育项目。高中学生11年级或12年级(相当于我国的高二、高三年级),在学校学习一段时间完成学校部分的学习任务,并通过用人单位面试,学生进入公司工作,用人单位也非常欢迎这些学生到公司工作,在这段工作期间学生定期向学校汇报工作情况,负责这个项目的教师也要随时跟踪学生以了解他们的学习和工作情况,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调整学生的工作、学习进度,工作一段时间后,学生要回到学校接着完成学习任务,这样“理论—实践—理论”的良性循环直到高中毕业,学生不但熟练地掌握相关专业的理论知识,而且有很强的职业技能,丰富的职业经验。为进一步地学习工作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文时.加拿大职业教育考察报告[J].青海交通科技,2006,(6).

职业教育特点篇4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特点

一、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的特点

1.任务的双重性

任务的双重性是指既要完成体育教学大纲中的重点内容,又要完成各种专业所需要的身体素质和专业必须的技术,技能的教学。这一点就区别与普通高中的体育教学。也就是说大纲的教学内容与各种专业的体育教学两者促进,互为补充。即专业素质的提高与技术的掌握有利于大纲的理解。对大纲教材的理解与掌握又促进专业技术的巩固和提高。所以,体育教学必须实行双轨走路,只有这样才能适应中等专业学校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

2.内容的针对性

内容的针对性是指根据不同的专业确定和选择不同的体育教学内容,方法及手段。

首先,是针对专业特点将大纲的内容适当的删减,增加符合专业特点的内容。

其次,将大纲教材引向专业化。如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目是做幼儿教师,所以在传授大纲内容如“快速跑”时要引导学生结合专业学习。先让他们沿直线跑,然后再跑三角形,最后作迎面接力跑,既增强活力,激发了兴趣,又调节了运动量。使学生不仅掌握跑的基本技术,又要掌握根据幼儿身心特点进行教学的方法。

3.量的合理性

量的合理性是指合理的安排运动量与课的时间分配等。首先是在运动量的安排上,要考虑到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活动量(运动量)远远地超过了普通高中学生。因此应特别注意教学实习、生产实习、活动量与运动负荷的关系。如果与普通高中学生的运动量一样是不够的,因而应加大强度,逐级增加运动负荷,使身体适应学习、实习和工作的需要。

其次是一课时时间的分配问题。即大纲内容与专业技术及专业所需身体素质的学习、训练各占一定比例。只有这样才能完成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的双重任务,才能体现出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的特点。

4.传授知识的科学性

传授知识的科学性是指向学生传授正确、有效、科学体育基础知识及锻炼身体的方法和手段。

由于中等职业学校教学任务的双重性与量的合理性所决定,传授知识要少而精,准确扎实,使知识适用于社会与专业发展的需要,同时培养提高学生自我锻炼的自觉性和终身锻炼的习惯,教会学生先进的、科学的、行之有效的锻炼身体的方法。

5.实践的实用性

实践的实用性是指体育教学的内容选择要符合专业特点,适用于未来工作岗位的需要,即经济又适用。由于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除了学习必要的大纲知识外,更重要的对学生进行职业技术,技能的训练。通过在校的二、三年学习以后,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及专项身体素质,马上上岗便可顶岗工作,速见成效。因此在整个教学中,必须抓住专业特点,全面提高身素质和专业技术技能,达到学用结合。

二、体育教学与专业特点相结合的必要性

1.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目标是为社会所需培养出各类合格的专业技术人才。要想实现和完成职业教育的目的、任务,就必须要求体育教学与专业特点相结合。

2.体育教学与专业特点相结合,是搞好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完成体育教学双重任务的有效途径。

3.体育教学与专业特点相结合,是提高学校群体工作成绩的重要手段。

我校是普通中等职业学校,开设了二十多个专业。根据各专业及学生身心特点等进行教学,从中得到很大启示。由于在教学中加强专业身体素质的训练,使学生的达标成绩逐年提高。同时,社会信息反馈良好,深受用人单位赞扬。这些毕业生在社会各单位即是生产能手,又是文体活动骨干。

实践表明,中等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学与专业特点相结合是势在必行。

4.体育教学与专业特点相结合是树立学生专业思想与终身锻炼思想的有效方法。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毕业后直接参加生产劳动。如果在校阶段没有较全面的身体素质和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将不能适应社会生产劳动强度的要求。所以在校阶段要重点培养学生全面身体素质的锻炼和及时加强专业技术技能的学习,树立一日获得,终生受益的思想,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与要求

1.教师必须有献身于职业技术教育的精神,树立正确的职业观,用自己的行为引导学生全面正确地认识自己将要从事的专业,有坚定的信念和满腔的热情。要使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与终生的锻炼的自觉性,还要帮助学生树立和培养良好是职业体育道德观。

2.教师本身职业技术知识水平和能力要与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相适应。

体育教师不但要熟练地掌握大纲知识,而且还要加强学习职业本身技术与理论,掌握其基本知识、技术、技能,提高业务能力,这样才能适应飞速发展的职业教育的要求才能使学生到准确、实用、科学、新鲜有效的专业知识。

3.要求教师要认真分析、研究并掌握各专业的特点,了解学生实际情况与身心特点,做到有的放矢,将专业特点同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4.要求教师根据教学特点、学生身心特点等安排好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运动负荷等。

职业教育特点篇5

关键词法国职业教育体系特点

中图分类号:G719文献标识码:a

overviewandCharacteristicsoftheFrenchVocationaleducationSystem

QiUFang

(Schoolofeducation,ZhejiangUniversity,Hangzhou,Zhejiang310028)

abstractVocationaleducationisanindispensableaspectofanationaleducationsystem,thisarticleanalyzedselectedFrenchvocationaleducation,fromanoverviewofsecurityinstitutions,certificationsystem,thediplomasysteminthreeaspects,andanalysisofthecharacteristicsofvocationaleducationinFrance,inordertogivenareferenceforChina'sfirstphaseofthedevelopmentofvocationaleducation.

KeywordsFrenchvocationaleducation;system;characteristics

1终身教育的三个利益保障机构

1.1国家层面

国家行政层面的主要职责是职业教育的基础和继续教育,包括学校教育、高等教育和就业。在这个层面,国家教育部的职责主要在中学阶段,在法国相关的法律中对此制定了一系列的义务:(1)在专业机构的建议下制定相关职业证书文凭的总体框架;(2)制定相应的考试规定;(3)颁发相应的证书文凭;(4)为在校学生和工作的学徒提供一系列相适应的课程;(5)负责教师的招聘、具体落实和工资的给予;(6)负责相关培训的质量把关;(7)对教学后果与资源的使用承担责任。

1.2地方政府层面

法国共有26个省,每个省都需制定和确保职业训练与国家的政策保持一致。在此指导思想下,各省实施与地方经济社会相适应的政策。同样的,他们会在中间层面结合自己的地理位置,为年轻人和成年人的课程内容起草职业训练发展的区域计划。各省还会依次资助这些计划中的某些团体,并承担高中的建设、修缮和设备。

1.3专业机构

专业机构系统的参与职业训练的具体执行,包括:(1)证书文凭的起草;(2)作为考试评审委员会的成员;(3)指导和训练年轻人,以适应工作场所;(4)通过一种税收(称为taxed’apprentissage)来对初级的技术和职业教育进行资助。

这个专业机构同时也参与在职的专业训练系统。这个系统致力于商业和工业领域雇员的在职培训的资助并确保利用工作时间来进行培训。

2法国教育部的职业教育证书类型

在法国,职业教育证书具有国家认可的效力。证书采取等级制,从5级(初级)到1级,这些证书涵盖接近450个专业相关的不同的贸易和领域。证书的设置和更改由国家机构中的专业组织来决定(称为Consultativeprofessionalcommittees),学生要取得相应的证书,前提是必须获得专业而全面的技术和知识。

2.1主要的证书类型

2.1.1职业培训证书(Cap)

职业培训证书创立于1911年,是法国历史最悠久的职业证书。该证书是最低等级的职业证书,颁发给技术工人和雇员的入职资格。该证书涵盖200多个专业,包括贸易、生产和服务业。一部分人在初中毕业后花至少两年时间来获得该证书,之后便可投入工作。另一部分人获得该证书后是为了深造,继续学习以获得职业教育学位(Vocationalbaccalaureate)。

2.1.2职业教育学位(VocationalBaccalaureate)

职业教育学位相比于职业培训证书,要求要高很多。该学位提供70个不同领域的专业(如商业、服务业、餐饮业、会计等)以及特定的专门行业(如钟表制造、珠宝业等)。学生在初中毕业后通过不少于三年的学习或在获得职业培训证书后不少于两年的学习来获得该学位。获得该学位后,理所当然同样可以参加工作,而且和其他法国的学位一样,可以成为进入高校学习的敲门砖。

3获得国家职业教育文凭的三种途径

3.1初等职业教育

3.1.1初中毕业后的道路选择

在法国,从6岁到11岁这个阶段接受小学教育,小学毕业后是四年的初中教育。初中结束后,学生有两条道路可以选择:第一条是常规或技术研究的道路,学生致力于在高中获得普通学位或是技术学位,毕业后的目标是进入高等院校;第二条是职业教育的道路,通过不少于两年的学习获得职业培训证书后直接参加工作或继续学习不少于三年后获得职业教育学位或深造。(下转第87页)(上接第46页)

3.1.2职业高中教育

法国的职业高中教育包括一般的学术课程,理论的和实践类课程,计划活动和实习期的工作培训。对于申请职业培训证书的学生,须在两年多的时间内保证2300小时的训练时长,其中420到560小时必须是基于工作内容的训练;对于申请职业教育学位的学生须在2年多的时间内保证2400到3500小时的训练时长,其中770小时必须是基于工作内容的训练。

3.1.3在职学徒的培训

学徒的工作培训与雇主的需求紧密结合,并且利用工作时间在学徒培训中心(apprenticeshiptrainingCentre)进行授课。学徒在授课期间须签署一份特殊的雇佣合同并得到一定的薪水报酬,但是年龄必须在16到25岁之间。

学徒的课程中,约有60%到75%的课时在工作场所中,并在导师的监督下学习技术和知识。在学徒培训中心的课时中,为想获得职业培训证书的学徒在2年多的时间里共准备了至少800小时的课程。其中三分之二的培训是一般的学术和技术课程,三分之一是实践类训练。

3.2职业教育的在职培训

雇员和求职者可以通过获得职业教育证书来作为在职培训的一部分。国家教育机构小组负责为这些人提供相关的培训。Greta由国立学校、初中、高中、技术高中和职业高中组成,利用这些学校的优势是能够最大程度上的利用地理优势,整合他们的技术资源,并组建一个最大的成人教育网络体系。

3.3生活经验的资质认证

从1992年开始,法国已经开始对职业教育的具体能力认证提上议事日程,但是直到2002年,该方案才得以实施,取名为“生活经验的资质认证”(Vae)。和传统的初等培训、学徒和继续培训一样,通过Vae的认证,同样可以获得相应的证书。这个方案是对申请者进行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考核,合格者可以直接获得部分或全部所申请的证,Vae的资质的认定都被记录在国家职业认证注册中心。任何人,不管他的年龄、国籍、地位和学历如何,都有权利从有利于他本人的角度申请Vae。如果未能通过常规渠道学习而或能证书的人可以通过Vae的资质认证而获得证书,享受和其他人同等待遇进入到劳动力市场中。

4法国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

4.1学校定位准确,培养目标明确

法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基本特点是学校定位准确,培养目标明确,这是其长期稳定发展的主要原因。在法国,从事职业技术教育的学校,始终把学校定位在高等教育第一级水平层次,并努力办出这一教育层次的特点。他们不盲目追求升格,不与大学争“地盘”,力求适应市场需求。

4.2走特色办学道路

特色办学是保证法国职业技术学校持续、稳定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在法国,大学技术学院和高级技术员班虽然属一个水平层次,但培养目标并不完全相同而且各有其独特的办学特色,形成了相互竞争、相互补充和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4.3以服务社会经济为核心,按市场需要调整专业

近年来,为适应高新技术、新兴产业和市场的发展,高级技术员班对市场萎缩的专业进行了调整,大学技术学院增加了材料工程、商业化技术、数据信息处理、通信网络与服务、生产组织与管理等新专业,使学校的发展呈现出较大的活力。

参考文献

[1]王晓辉.变革中的法国职业教育[J].外国教育研究,2000(1):56-64.

[2]宋海涛.国外职业教育[m].沈阳出版社,2001.

职业教育特点篇6

[关键词]职业教育订单式培养终身教育

1948年大韩民国成立之初,其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20世纪50年代初,韩国经济开始走向复苏,并在短短的20年中,迅速跻身于新兴工业国(地区)行列,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创造了令人惊叹的“汉江奇迹”。

公民工作技能的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经济的腾飞需要充足、结构合理的人力资源。韩国在近五十年的时间里打造了终身职业教育体系,通过目标明确的职前培养及职后培训,源源不断提供了大量不同层次的应用型人才。我国目前正处于由农业经济转向工业经济,并以制造业为主的经济发展时期,需要大量职业技术人才,但这恰恰是目前我国劳动力结构中最匮乏的。如何改善职业教育,使之更好地为经济发展服务,韩国的职业教育为我国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借鉴。

一、韩国职业教育的特点

1.韩国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明确

职业教育培养的目标是学生的职业化,即培养直接的“就业者”。所谓“就业者”需要掌握职业岗位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并初步内化为职业能力;同时必须了解和初步适应工作的环境和文化;还要能在正式上岗之前,初步实现角色的转变。要让培养出来的学生成为“就业者”,就必须适应学校所在之地的经济结构发展需要、了解该结构下所提供的各种岗位以及各岗位对人才数量、规格的需要,因地制宜、按需培养人才。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一样,韩国政府给予职业学校设置专业的自。同时由于韩国的职业学校绝大部分为私立学校,能够按照人才市场需求培养适用、优质人才的学校才能在激烈的教育市场竞争中存活下来。因此,与企业建立密切合作,了解实际岗位的需求无疑是最关键的。

从20世纪90年代起,韩国开始实施所谓“顾客导向”的定制培养计划,即职业技术院校将企业作为顾客,与企业在人力、物力资源上合作,改造教育环境,按企业需求人力的数量、规格和具体专业特长培养人才。从96年开始,专科大学与企业采取合作协议的方式,现已有75%的专科大学实施了Ce计划。

这种“订单式教育”模式使高职院校和企业得到双赢的结果:由于紧跟岗位需要,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就业率明显高于普通大学毕业生。据教育人力资源部统计,2001年,4年制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为56.7%,而高职院校的平均就业率是81%。2002、2003年专科大学的就业率分别是80.7%和79.7%,也远远高于同年普通4年制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另外,韩国的企业也从这个模式中获得自己最需要的各层次技术人才,极大地支持了企业的发展。1998年,仅仁川技能大学就为南星外资企业培养在岗高级技工114名,为三星电子集团、大宇重工业、诚信集团等提供电子回路、空压、制造、特殊焊接、机械加工等方面的优秀员工470名,为起亚自动等2个企业培养通信人员27人。

经济发展需要的是由不同层次职业技术人才以合理结构组成的人力资源库,韩国职业教育目标明确还体现在由不同的职业教育机构承担不同层次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致力于构建结构合理的职业人才队伍。韩国学术界普遍接受的观点是,成熟的工业化国家合理的科技人才队伍结构应该呈阶梯型:科学家占5%,工程师和技师占10%,技术员占40%,技术工人占45%。所谓“术业有专攻”,韩国文教部明确规定了不同的职业学校承担不同层次“就业者”培养的任务:技术学校和各种训练所(招收小学毕业生,学制三年)培养技能工;职业高中和高等技术学校(招收技术学校毕业生,学制是三年)培养技术员;专科大学(招收高中毕业生,学制两年)培养中等技术人才;大学和研究生院培养高级技术人才。如此一来,各教育机构明了自己的职责所在,根据企业的需要培养相应层次人才,真正实现“订单式培养”。同时,各教育机构在自己的专攻范围越做越熟、越做越精,从而保证人才质量和适用性,有效避免了各职业教育机构一窝蜂、全方位培养多层次技术人才所带来的人才过剩、结构失调等问题,提高了职业技术人才培养的效率和效益。

2.韩国职业教育课程强调实用性

泰勒在1949年出版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提出课程必须考虑这样四个基本问题: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

课程与教学是达成培养目标的手段,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就业者”,因此其所选择的教育经验必须具备以下特点:第一,定向性。即职业教育课程是有生产或就业指向的,其终极目标是学生在工作世界的表现。第二,针对性。职业教育课程是基于特定生产技术水平下某特定职业需求的。第三,适应性。职业教育课程不仅仅局限于特定领域知识的发展,而且直接帮助学生养成广泛的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第四,反应快。职业教育课程应对社会生产中的技术进步反应迅速,包括社会职业岗位变化,把社会发展所带来的新知识、新技术纳入到职业教育课程中,使学生及时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以上对职业教育课程特点的描述,揭示了只有来源于职业教育世界的现实教育经验,才应该成为职业教育的课程。因此,韩国职业教育机构普遍采取了与行业合作开发课程的方法。

以韩国实施高等职业教育的机构主体两年制的专科大学为例,专科大学的目标是要快速培养急需的中坚技术人才。为了实现这个目的,专科大学与行业共同开展研究项目及交流技术和信息,与行业合作建立委员会,应行业要求开发课程,以应对人才市场的需要。据统计,1985年专科大学提供的课程数量是1076种。而到2004年,这一数量增长到5847种,这一增长反映了韩国职业教育机构为适应不断变化的经济结构和劳动力市场需求,不断开发新的课程。同时,所采用的课程结构也体现出注重实用、实践课程比重大的特点。以专科大学的课程为例:专科大学的教育课程分为一般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一般基础课程的学分占总学分的20%~30%,专业课程占70%~80%。专业课程的理论课和实用技术(包括实验实习)的比例为各50%,甚至有的学校或专业能达到1∶2。可见,专科大学的基础课程和理论课程设定的原则是以“够用”为度,不追求专业知识理论的完整性和深度,讲求严格按照职业岗位工作的需要,运用科学的职业群分析法和职务分析法来开发、精选适合的专业课程。

实用性的课程要求教学方式(即泰勒所说的教学经验的组织形式)更加具有现场性。韩国各级职业学校普遍重视实验室、实习基地、工作现场的训练,注重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现场性的教学方式,对职业教育师资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韩国采取了多种手段来增强职业教育的师资力量,主要有三种:聘请企业中的优秀技术人员到学校或现场教学;对现有的教学人员进行培训;鼓励教师在外兼职或者自己开公司。这样,教师能够积累更多的实际操作经验,不但可以给学生带来更多与产业相关而又有用的信息还能把实际项目带给学生,让他们更早地进行实践环节。

3.严格的资格证制度与多样的技能奖励政策

由于韩国职业教育采用学分制,中间可以休学、插班上学等,其人才培养质量的把关环节就在于人才的出口。韩国通过严格的资格证制度来评价职业教育机构毕业生的质量,同时也实现对这些教育机构的评价。1974年10月16日的《国家技术资格法的施行令》,规定职业学校、实业高中、实业专门学校和初级大学的毕业生,有义务必须参加国家技术资格评定考试。目前,韩国技术资格鉴定非常严格,其通过率仅为20%。同时国家对取得国家技术资格证书者采取优先录用、优厚工资待遇等多种奖励,甚至对于一些重要职业,要求必须持国家技术资格证书上岗。通过把资格证与实际就业紧密联系,对鼓励学生选择职业技术教育、参加职业技术资格鉴定,起到了一定的引导作用。

4.职业教育的终身化

职业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环节,从宏观上来看,职业教育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因此,职业教育必须与生产力相适应。当职业教育的发展水平适应经济发展需要时,职业教育就会促进国民经济发展。而当国民经济进一步发展,又要求职业教育能随之相应提高。从微观角度来看,职业技术人员在其整个职业生涯中,从初始职业化开始,逐步成长为“成熟”的岗位人员,需要不断接受进一步的职业教育。同时,为了应对经济结构变化导致的劳动力结构变化,岗位要求变化,个人也必须不断接受新的职业教育,以保证自身的适应性和成熟度的不断提高。因此职业教育并不局限于人生的某个阶段,而是一个终身的事业。而韩国是亚洲地区在职业教育领域贯彻终身教育思想最彻底的国家。

(1)韩国终身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

首先从纵向上来看,韩国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已经形成了具有初、中、高及研究生教育的相对独立、完整的职业教育体系,制订了职业教育的继续教育课程、插班和升学制度,较好地衔接初、中、高等职业教育;从横向上来看构架了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之间的“立交桥”,就读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无需参加升学考试凭规定的毕业证书、技能证书可免试进入高一级职业技术院校(主要是专科大学)就读。专科大学的学生在毕业时,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升入普通大学或是产业大学,同时还可以获得学位――“专科学士学位”和本科学位。同时,韩国还采用“学分银行制”把已有的学习和经验与未来的学习累积在一起,贯通了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体系。通过实现职业教育内部各层次间以及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互通、职前教育与职后培训的衔接,终身职业教育体系得以构建。

(2)政府对职后培训的大力倡导

为了鼓励企业支持员工积极参与职后培训,韩国政府也采取了很多有效的措施。通过这些举措,职业培训迅速发展起来,也使职业教育真正实现终身化。

二、韩国职业教育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通过对韩国职业教育的特点的归纳以及对其发展历史的总结,可以得出韩国发展特殊教育的一些经验,主要有:

1.政府重视发展职业教育,并为其发展提供支持性环境

(1)法律保障

韩国笃信“法制立国”,它的职业教育发展至今一直都有相应法律法规的保驾护航。除了在《教育法》等综合性教育法规中对职业教育有所规定外,还专门为发展职业教育制订了一系列法规性文件。这些法律明确了国家、社会、个人在发展职业教育上的责任,确立了各级各类职业教育机构的地位,同时也引起了全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关心和重视。

(2)财政支持

韩国职业教育的飞速发展与政府巨大的财政投入是分不开的。韩国政府的财政支持用于开发新的课程、更新设备、提供奖励等各个方面,全面支持职业教育的发展。这为职业教育的发展赢得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2.职业教育定位准确

从韩国职业教育的实践来看,职业教育的准确定位是其发展的第一要件。这个定位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从宏观来看,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应该从结构上适应国家的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相匹配,并能促进其升级或高级化,或者说根据国家的产业结构来确定职业教育结构。20世纪70年代,韩国产业结构还是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其职业教育发展策略重在普及中等职业教育,培养大批熟练劳动者;80年代技术密集型产业兴起,高等职业专科学校成为发展的重点;90年代知识经济环境下大量高科技密集型产业出现,职业技术教育的研究生院数量翻番,提供了大量的应用型和研究型尖端人才。根据产业结构的变化适时地调整职业技术教育结构从深层次上反映出了韩国职业教育对于培养目标的明确。从中观上来看,职业教育是教育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它与普通教育既有差异又有很大的联系。与普通教育偏重于人才专业理论体系的完整和知识的广博不同,职业教育培养的是能够迅速适应岗位需要的“就业者”,是各层次的专业技术人员,强调的是专与实用。这就要求职业教育机构集中有限各种资源,以岗位需要为导向设计课程、采用实践性的教学手段,并在市场中检验人才的质量。除了差异,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更多的是联系。职业教育是生存教育,是每个人都该接受的教育,而普通教育所造就的个人文化素养也是其职业进一步提升的前提。两者之间本身就不能截然分开。韩国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融合的成功经验也证实了这一点。从微观层面来看,职业教育体系内部同样定位分明:首先明确职业教育的服务对象是各种企业,把企业岗位的实际需求作为人才的培养目标,与企业紧密联合;其次认识到不同层次职业技术人才应通过不同类型的职业教育机构进行培养,从而提高人才培养的效率和效益。

3.养成全民职业教育观念

养成全民职业教育观念也是构建终身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也为韩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观念环境。职业教育在韩国一度也是被看做是“二流教育”,不受重视。但在政府的引导和干预下,韩国民众逐渐树立起职业教育是生存教育,是每个人都应该接受的教育的观念。为了这个转变,韩国政府采取了很多有效的手段:融合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国家法律政策的引导、财政上的支持等等。而职业教育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之下所展现的优异表现(高就业率)更提高了其对国民的吸引力。

韩国政府二战后先后进行了七次普通学校课程改革,逐步把职业教育渗透于普通学校中,促进两者的融合。从小学四年级开始学生都要自选一门技术课程,在初中实施职业基础教育,高中设置专业科目,内容包括农业、工业、商业、水产、家事等方面。这些措施不仅培养了普通学校学生的职业技术和能力,也潜移默化地将职业教育的意识渗透到每一个学生身上。

韩国职业教育通过这几十年的优异表现也极大地提高了自身对韩国民众的吸引力。据统计,目前韩国职业高中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0%以上,其中工科毕业生就业率接近100%,高职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5%,而普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率仅为52%,普通高中毕业生就业率就更低。在目前不景气的经济情况下,这样的就业率对普通民众的吸引力可想而知。

三、结语

通过外部的推动以及自身对发展规律的把握,韩国职业教育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韩国职业教育的特点及发展经验对同样需要大量适用职业技术人才进行经济建设的中国来说,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和价值。

参考文献:

[1]郑英蓓.韩国高职教育中的“产学合作”模式.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2)

[2]卢晓春,李明慧.韩国职业教育对人力资源开发的影响及借鉴.教育导刊,2002.

[3]郑英蓓.韩国高职教育中的“产学合作”模式.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2).

职业教育特点篇7

关键词:专业素质;终身体育;兴趣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2-0213-01

1.问题的提出

随着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职业教学也在全国飞速发展。然后,现行的一般的教学手段已很难适应新世纪人才培养的需要,而现有的高职教材又不尽切合学生实际。如还运用“填鸭式”、“家长式”教学方法,必然陷入“落后”的境地。

2.讨论与分析

2.1掌握高职体育教学的特殊性:高职体育教学具有自身的特殊性,一是学生在校时间短,二是专业性强。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学不像普通学校那样具有单一的属性,而是具有普通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双重性,而高职又有许多不同的专业,且每年所招的专业又不尽相同。例如电子专业对静坐和耐心方面要求较高,而营销专业对站立和身体姿态控制方面要求较高,海关班则对灵敏、应变能力、体能提出更高的要求。

2.2合理地制订教学计划:由于五年制高职学生需要一年的实习时间,但学习内容要求不变,因而时间紧、任务重。所以要尽可能地将全部教学内容,较合理地安排在四年内完成。因此,在制订学年、学期、单元教学计划和针对不同的专业制订的教学计划,都要做出相应的调整。

2.3增加职业实用性的教材内容:根据不同的特点,可以侧重安排一些与其专业相联系的教材内容。如电子班可多安排一些蹲马步、站桩等静止性较强的练习内容。海关班则多安排一些在运动中突然中止和变换运动项目。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应变和快速反应能力。还可根据专业特点,采用相应的教学手段、预防职业病的产生,如电子、营销专业可多安排一些前后抛实心球练习,以此来增强相应的肌肉力量。

2.4处理好教材是培养学习兴趣的关键:高职生这一年龄段,抽象思维属于刚开始阶段,不具备成年人冷静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他们活泼好动,对一切事物具有新鲜感。这就要求我们认真研究学生的兴趣爱好,把课备得合乎他们的“口味”,备到他们的心爱处,使教材安排,组织形式,教法手段,教学语言都新鲜活泼,如果只重视动作技术的准确,忽视教学艺术的研究,只注重自己的“教授”,忽视学生的“接受”,则会事倍功半。如教材“耐力跑”,本意是增强学生的耐久力,但教材极为单调,如果按部就班,重复地跑,学生会感到枯燥泛味,继而产生厌倦心理,无法调动积极性,兴趣也就被冲刷得一干二净,效果也可想而知。

2.5良好的教学方法是培养兴趣、提高成绩的根本: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对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注意力有重要意义。例如:在投篮练习时,采用投中记三分,碰蓝框记二分,碰蓝板记一分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达到掌握技术和锻炼身体的目的;又如耐力跑,为了打消学生怕苦怕累的思想,首先让学生明确理解长跑对提高心肺功能的好处,而在练习时采用男女生混合编组并在在规定的时间内小组人员全部到达终点才算完成任务,而带领学生采用蛇形跑,越野跑,花样图形跑,定时跑等方法来体验耐力跑物有的快乐感,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能自觉主动参加;又如在一堂教学弯道跑技术课时,你如能把弯道跑技术要领编成“顺口溜”:“弯道跑,弯道跑,身体微微向前倒,蹬的是里外外里脚掌力,摆臂是外面大来里面小”。学生好记好懂,不仅很快掌握了动作,而且学得很开心。

2.6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观:要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观,首先要使学生明白事理,激发兴趣。在教学中,诱导学生注意培养对体育锻炼的习惯、兴趣、意识、能力、技术。使学生懂得体育锻炼的意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充分利用教材教法、活动内容及组织形式的新颖与情趣来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借助体育运动特有的魅力,从巩固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性和稳定性,由部分到整体,日积月累,为学生打下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2.7教师知识观念的更新。现代体育所涉及的知识领域十分广泛,这就要求教师具有广博的知识和多方面的兴趣,体育教师在业前所受的体育教学,不可能把从业所需要的运动技术全部学精、学深,更不可能做到超前掌握兴运动技术。面对21世纪,如何从各种领域培养新世纪的接班人,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去学习新知识、开拓新视野,去研究职高体育的方向、性质、范畴,去分析学生的心态、社会环境等。

3、结论

职业教育特点篇8

关键词:职业教育;经验;特点

中图分类号:G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544(2008)03-0066-02

职业教育是一种与经济和社会发展联系最为密切的教育。当今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都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学习它们的经验,对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积极推动我国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发展职业教育的特点可大致概括如下:

一、对职业教育的发展实行国家干预

1、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在欧美发达国家,职业教育被作为经济界的一项重要任务。德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经济和科技发达国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高度重视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其独具特色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被称为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职业教育在欧美教育体系中也占有重要地位,是学生升学就业的主要渠道。瑞士作为世界上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最高的国家之一,他们的国民在接受9年义务教育后,进入大学或专科学校的不过15%,其余的将通过学徒培训或职业学校接受职业教育。

2、通过立法,强化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干预。如美国从1917年联邦政府通过的标志着美国职业教育制度形成的《史密斯―休斯法案》开始,到1994年的《2000年教育目标:美国教育法》和《学校―工作多途径法案》,近80年间由政府的有关职业教育法律(案)达10部。德国职业教育最重要的法律有:《联邦职业教育法》(1969年)、《联邦职业教育促进法》(1981年)以及《手工业条例》(1965年)、《联邦劳动促进法》(1969年)、《企业宪法》(1972年)、《联邦青年劳动保护法》(1976年)。2005年4月1日将《联邦职业教育法》与《联邦职业教育促进法》合并,经修订后颁布并实施新的《联邦职业教育法》。

3、职业教育以政府投入为主。欧美发达国家对职业教育提供经费支持,主要有两种形式:(1)政府直接拨款。在美国,政府出台的每一部有关职业教育的法案,几乎都有一部分内容规定配套专项经费的数额。在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和州政府的投入约占职业教育总经费的50%。新西兰大约70%的职教经费来自政府。(2)通过政府促使企业投入。如法国法律规定,企业完成各项缴税义务后必须承担至少两项支出:一是按上一年职工工资总额1.5%的比例提取继续教育经费,用于本企业职工的在职职业培训;二是按上一年职工工资0.5%的比例缴纳“学习税”,用于支持职业教育的发展。德国职业教育的大门向每个公民敞开,惟一条件是受训者必须选择一家企业,并与之签订培训合同。

4、实行并强化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目前德国、法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发达国家以及新兴工业化国家如韩国等,都颁布并实施了国家职业资格标准。澳大利亚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逐步对各行业制定全国统一的职业技术教育标准,颁发统一的资格证书。英国1986年由国家资格委员会创设了全国职业技术教育文凭一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该证书几乎覆盖了英国所有的职业领域,在英国境内都得到承认。1992年又实施了普通国家职业资格,该资格既可作为就业的依据,又可作为升大学的依据,使学生在升学和就业方面更具灵活性。在法国,由于农村职业教育学制和专业不同,法国大学有以下五种证书:农业徒工证书、农业专业能力证书、农业专业技术员证书、职业教育证书、农业高中证书(准备上大学)。

二、特别保护农业职业教育

一些国家和地区尽管农业劳动力和农产品产值所占比重很小,但为了满足本国、本地区居民的农产品需求,扩大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份额,这些国家和地区仍然把农业发展和农业劳动力素质提高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加强对农业职业教育的保护。

1、明确提出培养新一代农民的目标。如韩国政府1981年开始组织实施农渔民后继者培养工程,政府的支持工作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是选拔,通过宣传教育,父母的劝导,让农村青年报名,再通过一定程序公开、公平、公正选拔录取;第二步是培养,对选拔录取的对象,通过农业院校或职业中学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培训,使之成为合格的农渔民后继者。我国台湾地区,20世纪70年代初期以培养农业经营者为目标,制定了培养8万“核心农民”的计划,先后在高级农业职业学校和农业专科学校试办农场经营管理科。

2、对农业职业教育学生实行优惠政策。如我国台湾。“对要求学农者,由基层农会审查推荐,对其家长实际耕作面积水稻在1公顷以上,蔬菜、花卉0.6公顷以上,毕业后志愿从事农场经营3年以上的学生实行优惠政策:保送农会每期给学生发给奖学金4000新台币;学校组织开展示范作业,收入60%归学生;减免学杂费、实习实验费1/3;毕业前返家实习优先办理贷款;毕业后经营农场1年以上,成绩优良,推荐进入农业专科学校的经营科或农场管理科学习。这些优惠政策,使台湾农业专科学校毕业生从事农业本行或创办农业企业者逐步增加。”

3、对毕业生提供创业资助。韩国政府1980年制定了《农渔民后继者育成基金法》,对毕业生创业提供200~5000万韩元的资金援助,年息5%,5~10年内偿还。法国1995年由总理与各农业协会主席签署了《青年就业国家》,按照该,政府与农业组织之间建立契约,筹集至少34亿法朗基金,支持农业教育与培训。正是这些政策使法国农业职业教育招生形势看好。1995年,法国只有约75万农业生产者,而接受农业职业教育和培训的学生总数则达28.54万人,占农业劳动者总数的38.1%。值得指出的是,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这些国家和地区都曾出现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流动,相应出现了农业职业教育的滑坡。一些国家和地区尽管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如日本1960年之后通过对农产品如稻米高价收购、低价供出、财政补贴等办法,提高务农的比较利益,但并未给农业职业教育带来多大起色,毕业生回农村去的仍然很少。因此,究竟采取哪些措施能更有效地保护农业职业教育的发展,尚待进一步研究。

三、实践技能培训与理论学习相结合

1、增强受教育者的职业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防止受训者狭隘的专业化。德国要求获得某一职业资格的受训者须熟悉7至8个工种所要求的岗位技能。德国、法国、瑞士的职业教育核心是“双元制”(学徒制),职业培训通常为3年,在企业和学校两个地点进行,两地学习时间之比一般为4:1。这种制度的主要优点在于:职业技能训练在企业的实际工作岗位上进行,实战性强,有利于培养职业兴趣和适应岗位需求,而且降低了学校的培训成本,有利于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2、调整专业设置。一是针对与农业相关职业的不断出

现,对农业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进行调整,开设与农业生产相联系的和与农村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关的专业,如园艺、农业供应、农业机械、农业设备、农业市场等。二是打破行业、企业界限,以“通用工种”为标准,对工业职业教育相关的专业进行合并,组成新的综合化专业。如德国已将12种工业电子专业的职业学徒培训合并为4种。美国高等农业职业学校的学生必须到农场、公司等参加生产实践,并帮助完成某一生产课题,解决生产实践问题才能毕业。到了三年级每人分1英亩土地,学校负责投入,由学生完成生产过程,根据经济收益评定成绩,并偿还学校的投入,若亏损则成绩评定不及格。

3、改革课程内容。一是强调多学科的交又渗透,培养复合型人才;二是在强调能力本位的同时,普遍强化课程的基础知识和共性知识,为学习者个人生活和提高工作效能,以及升入高等学校提供更广泛的准备;三是强调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并把这方面的能力作为职业教育的核心能力看待;四是更加关注外语能力和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使受训者更有效地运用对外交往的工具。目前,德国、法国、英国等正采取拓宽专业的措施,重新安排培训内容,编制“宽基础、活模块”的课程,为受训者提供更宽的知识面和职业能力。

四、根据经济发展需要不断调整和完善职业教育体系

职业教育特点篇9

德国通过签订协议建立学校与工厂企业的挂钩关系,明确规定各方的义务和职责,互相配合,规定每周学校学习理论一至一天半,工厂实习操作三至四天,学生的考试既考基本理论,又考专业技能,还规定企业主需付给实习学生一定的劳动报酬。这保证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新加坡也决定推行“攻读双轨计划”,1991年7月起在新加坡理工学院开始推行该计划。该计划实行兼读制;在校大学生每周有一天(工作日)、一个傍晚和星期六的上午到学院上课,其余时间都在公司边工作边接受训导员的实际工作训练。学生必须完成为期4年的课程才能获取工学院的文凭。

可以看出,各国职业技术教育的管理都很重视生产实习的管理,通过有效的管理保证学员熟练掌握某种特定的技能。

(三)企业参与职业技术教育的管理

由于职业技术教育主要是为了培养技术工人、提高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因此,职业技术教育就与企业的利益息息相关,职业学校与企业的关系自然密切。所以,许多发达国家的企业就参与到了职业技术教育的管理中来,并逐渐地形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如美国有合作教育,即攻读课程计划;日本搞产学合作;前苏联中等职业学校都与企业挂钩;德国与瑞士都实行企业与职业学校共同培训徒工的双元制。

企业参与办学的形式包括提供办学经费,提供实习操作场所,对学生实习操作加以指导,付给学生—定数量的补助费,参与教学计划的制定和对学生操作技能的考核。

在德国、日本等国,都有明文规定学生在工厂企业实习,不仅不收实习费,相反,企业要付给学生一定数量的补助费。

美国的合作教育就是企业与各级学校联合办学,学生一半时间在学校学习,一半时间在企业工作,学习与工作交替进行,参与合作教育的范围包括从高中到研究生院各层次,属于合作教育领域的学生总数达80余万人。

在企业办培训方面,美国最为突出,每年美国企业用于职业培训的经费达300-500亿美元。日本的企业培训也颇有特色:一种是企业内培训,有经常性的短期培训和业余培训,还有企业办的各种学校,如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学校。例如三年制的丰田高中,四年制的卡田工业大学,学员来自企业有一定工龄的职工,入学后享受不同等级的津贴和奖金,结业后还获得某种资格、企业外培训是由厂外的各种培训中心进行,职工学习费用由厂方支付,培训期间工资照发。人们认为日本在对外经济中竞争性日益增强的原因就在于日本重视职工培训,劳动力的素质高。

(四)重视职业指导

重视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也是各发达国家职业技术教育管理中的一个十分突出的特点。

职业指导始于20世纪初。1908年,美国设立波士顿职业局,从事职业咨询工作。这是美国职业指导的开始。

法国于1936年颁布了《法案》,提出了职业指导的问题。尤其是二战以后,美英等同把职业指导作为更好地利用人力资源的一种方法。

职业教育特点篇10

关键词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特点启示

中图分类号:G719文献标识码:a

澳大利亚是一个职业教育高度发达的国家,职业教育积极推进了其经济和社会发展。澳大利亚政府认为加强职业教育是提高国家综合竞争能力的重要手段,教育与培训是生产力提高的主要角色,并且积极借鉴国际上先进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不断改进职业教育制度,以适应市场、技术和经济变化的需要。技术与继续教育(technicalandFurthereducation,简称taFe)作为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示了其特有的机制与活力,得到世界各国越来越多的关注。

2013年,我院与澳大利亚教育机构康普利斯教育学院共同打造国内首家公共安全领域的教育合作,根据中国市场和企业的需求,共同合作引进安保风险管理四级证书、安保与风险管理文凭证书和刑事司法本科证书。双方将联合开展职业教育双证书班、安保主管四级班和中高层管理人员国际班,为安保企业和中高端安保管理人员搭建了掌握国际标准、走向国际市场、拓展职业生涯的宽广平台。作为我院安防系的一名教师,笔者也有幸参加了澳大利亚国家认证课程“培训及教育培训包”,又名tae10(trainingandeducationtrainingpackage)的培训学习,体验到了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通过这次培训,笔者对澳大利亚的taFe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认为澳大利亚职业技术教育的丰富经验对我院乃至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都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1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的特点

澳大利亚全国各地都有职业教育与培训学院,并呈现多样性的特点,既有政府的职业技术学院,又有非政府的职业技术培训机构。澳大利亚政府管辖下的专门的职业教育机构被称为taFe,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是澳大利亚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多年的改革与发展,澳大利亚现已形成比较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具有鲜明的特点。

1.1标准统一,重视能力培养

澳大利亚“以能力为本位”的培训是职业教育的关键特点。taFe学院核心的教育资源是培训包,培训包是由国家行业技能委员会与旗下企业商定并开发的各行业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标准。行业技能委员会负责培训包的开发、管理、更新、完善,培训包每年一次调研,至少三年更新一次,以维持培训包的发展,使其紧跟各行业最新的职业技能标准。

培训包将职业技能标准描述的非常详细,包含:核心能力课程、选修能力课程、能力所需职业素质、能力如何应用、能力的具体要素、能力要素的操作标准、能力的相关知识、能力的应用范围等。

培训包是taFe学院开展职业教育和培训的“指南”。各taFe学院和培训机构根据培训包的要求设置课程,组织实际教学工作,并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考核。所有专业都有明确的培养目标、能力要求、就业岗位和学习时间,考核合格者可以获得全国通用的相应等级的资格证书,并可通过这一证书参加不同层次的工作。这样使培养的学生到工作岗位后能很快胜任工作,消除学用脱节的现象。这充分反映了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对能力培养的重视。

笔者在参加tae四级证书的培训过程中对此深有体会。要获得tae四级资格证书必须完成培训包中能力单元的学习并通过相应的鉴定。

1.2高标准的教学模式

1.2.1严格的职业教育教师培养、聘任体制

澳大利亚政府对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要求相当严格,规定教师要从事职业教育,必须具有教师资格和学术资格,还要有广泛的生活阅历。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教师有专职和兼职两种。专职教师的资格必须有大学本科学历,经过师资培训,还要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3-5年以上,学过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课程。澳大利亚政府还对教师的聘用、工资、奖金和工作条件等都制订了相关规定。

澳大利亚职业学院对教师的聘用也相当严格。在聘用教师时,由行业专家、行政管理人员、专业教师三类人员组成评估小组,对应聘教师进行严格评估。除严格按照政府规定的标准聘任教师外,学院要求职业教师被正式录用前,需经过一年的试用期。

澳大利亚政府和职业教育学院重视职业教育教师的培训与提高,给教师提供机会到教育部门办的高等教育学院,或劳动部门办的培训员培训中心进行培训提高;专职教师每年安排一段时间到行业企业内部进行专业实践,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政府和学院通过多渠道培养与提高职业教育师资水平,为提高职业教育办学水平提供了有力保障。

1.2.2现代化的职业教育手段

为了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取得职教的最大社会效益,澳大利亚加大多媒体教学仪器设备的投入,积极改善教学条件;加大对教学管理人员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应用的培训、考核力度,促进职教手段日趋现代化。集体教学活动借助电子媒体,通过互联网授课,提供全面的交互课程及多元化服务,海外学生通过电脑网络可以直接与学校进行交流。日趋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促使职教更具灵活性。

澳大利亚政府积极支持开发远程职业教育,远程职业教育一般招收的函授生年龄较大,但他们的就业率非常高。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电视、电话、广播、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工具,随时保持联系。学生与学生之间也可以进行交流。现代教学手段在远程职业教育上越来越普遍的运用,为职业教育招致了大量生源,提高了职业教育的生存能力。

1.3终身教育的理念

在澳大利亚,职业教育是一个终身教育的过程。taFe学院招生不分年龄大小、学历层次、职前职后,鼓励人们多次、不断学习;建立了“学习――工作――在学习――再工作”的多循环终身教育模式。职业教育不再仅限于学历教育的框架里,而是真正建立在以培养实际职业能力为中心,为一切愿意接受教育或培训的人提供有效服务。这种教育理论打破了“大学专为青年人而设”、“大学教育是终结性教育”的传统观念,改变了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时空观,使人们可以在一生当中选择适宜的时间和地点进行学习,也使人们建立“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的理念。

2对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启示

2.1发挥企业主导作用,深化职业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推进产学研结合

澳大利亚的taFe学院,其核心理念是校企合作,产学结合,并且非常重视行业在职业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如澳大利亚联邦政府规定,由行业根据全国统一的框架体系负责制定本行业的具体能力标准,集成为培训包,作为职业教育机构开展职业教育和培训的依据。企业与学校的合作并不是停留在接收毕业生的低层次上,而是全面参与职业教育的各个方面,真正实现了校企结合的职业教育理念。对于我国的职业学校而言,虽然也提倡校企合作,但大多数仅仅是停留在就业这一个层面,其他方面基本上没有实质性的联系,这是我国职业教育需要大力改革探索的方面。

2.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师资是采用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相结合,兼职教师比例不少于30%。专职教师虽然是从企业中聘请的,但在从事教学工作过程中还必须定期到企业一线实践,企业专家对其实践效果也会进行严格的考核与评估。相对而言,我们绝大部分的职业教育师资来自于普通的师范院校或工科院校,且大部分教师是从学校到学校,少部分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但进入学校后与企业的联系不多,既有丰富的行业实践经验,又充分掌握职业教育的教学方式、课程开发理念、课程改革手段的教师更是凤毛麟角。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对于职业教育的发展起着保障作用,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方式及理念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师资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方面是从企业多引进一些具有丰富经验和扎实技术的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随着校企合作的深入,我们确实聘请了兼职教师,但数量明显不足。兼职专业教师应不仅仅是授课,同时还要给专职教师传授技术经验,指导实践性训练。定期给专职教师提供学术讲座,内容主要包括专业技术发展动向和企业的人才需求信息等。这种互动式交流可以在企业和职业教育院校间架起一座信息桥梁,从企业聘请的专家可以给学校带来最新技术发展动态和最直接的人才需求信息。这对职业教育办学思路的调整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另一方面,专业教师要定期到企业一线实践,使专业教师真正获得“双师型”的基本素质,他们的教学不是仅仅停留在纸上谈兵的状态,学生能够通过教师学到真正的实际工作技能,定期到企业实践显得尤为重要。应实施“教师企业经历工程”,几年内普及所有的专业教师下企业锻炼以增加其行业经验:教师通过产学合作途径,到企业单位从事生产实践、科学研究、技术革新、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参与企业科技服务项目,以培养教师实习实训指导能力、科技创新研究的综合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经过在企业的实践环节,专业教师可以带回劳动力市场实时的需求信息,这些信息也能够为职业教育机构把握市场动向调整办学思路提供第一手的准确资料。

2.3建立终身教育理念,提高高职教育的服务功能

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生存理念,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终身教育的有利途径。长期以来,我国的高职教育以刚毕业的中学生为对象,局限在学历教育的范畴,没有突破学科本位,致使职业学院的毕业生越来越不适应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在职人员转岗培训、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以及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等,使得继续教育需求越来越大,这无疑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机遇。我国的高职教育也应当突破时空限制,把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结合起来,淡化学历教育与岗位培训之间、普通教育与成人教育之间、全日制与非全日制之间的界限,树立终身教育思想,使学习者能够不受年龄、时间、地点的限制进行学习,并使学习者能够不断跟上新技术的发展,得到更多的工作岗位和就业机会。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学历与非学历并存的高职院校是社会成员终身学习的场所,是合理利用教育资源、提高高职社会服务功能的重要体现,应当得到大力提倡,它将有效地改变人们长期以来形成的片面追求学历,把高职教育看成是低水平、低层次的高考落榜生的专科教育或“断头教育”的错误倾向与认识。

2.4改革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不断探索以能力为本位、以实践为主导的教学模式

职业教育本质上就是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以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为目的,培养生产第一线所急需的技术、管理和服务人才。澳大利亚职业教育能真正以能力为本位,构建符合企业需要和生产实践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体系。这与我国现行的以理论为主导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大相径庭。我国职业教育应该以能力培养为本位,进一步改革课程体系,建立以实践为主导的教学模式,真正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的职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2007.

[2]谭亚伟.澳大利亚职业教育概况及启示[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