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社会调研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7:55:54

电子商务社会调研篇1

【关键词】四川地区;大学生;网络消费;问卷调查;建议

网络消费是指人们以互联网络工具为手段来实现其自身需要的满足过程。21世纪的今天,电子商务的发展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网络消费作为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电子商务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对相对比较闭塞的四川地区而言,网络消费的发展还相对较慢,又由于其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在性,所以,本课题组选择以四川地区的几所高校作为网络消费调查研究对象,初步的对网络消费在四川乃至西南地区的覆盖程度和发展程度进行一个了解。

1、调查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四川农业大学、西华大学、宜宾学院等四川地区部分高校1200名在校大学生

1.2调查方法

问卷;访谈;数据分析;总结

2、问卷结果分析

2.1对网购频率和月消费水平的调查

在接受问卷的大学生中,月消费在1000元以下的占69%,1000-2000元的占25%,2000-3000元的占4%,3000元以上的占2%;虽然这1200名大学生中几乎所有人都有过网络消费经历,但其中有27%的人很少进行网络消费,68%的人偶尔进行网络消费,但只有5%的大学生频繁进行网络消费,有15%的人以网购作为主要消费方式;在这些大学生中,靠自己的劳动在大学期间取得收入的占有效问卷人数的34%,还未取得过收入的占66%;这说明他们的网购频率与其月消费水平是相对应的,呈正比关系。

2.2对生活背景和网络熟悉度的调查

在这些问卷调查对象中,有24%来自城市,76%来自农村,他们中只有7%的人对网络社会熟悉,有70%的人对网络社会有了解,还有23%的人对网络社会还不够熟悉;这说明,生活环境、经济条件、网络熟悉度对消费者是否选择网络消费有一定影响。

2.3对选择网络消费的原因调查

此次问卷调查显示,44%的大学生是出于省钱的目的选择网络消费,有32%的大学生出于网购的方便快捷而选择网络消费,只有10%的大学生是出于对网络的信任才进行网购;这说明相对较低的商品价格和网络消费的快捷方便是影响消费者选择网络消费的重要因素,相反,这说明网络消费信用体系的不健全问题还需要进一步解决。

2.4对网络消费的评价调查

从这次的问卷调查来看,有26%的人对物流服务质量和态度满意,有高达68%的人对物流服务质量和态度只表示一般,有6%的人对物流服务质量和态度不满意,这说明在物流方面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另外,此次问卷显示,有高达67%的人对卖家评价仅为一般,有5%的人对卖家评价差。所以,物流业和卖家两方面都需要做好工作。

3、对发展网络消费的建议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正处于经济崛起时期,但其经济发展的资源消耗代价是巨大的,这种现象在我国西南地区尤为明显。尽管西南地区拥有占全国12%左右的土地面积和占全国40%左右的水资源量以及丰富的旅游资源,但由于其大部分地区由山地、丘陵、石山和一些高寒区组成,使得其交通十分不便,主要发展以利用自然资源为基础的农业和旅游业,所以,长期以来资源的消耗和浪费十分严重;而对于古人就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之说的四川而言,也同样如此。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落后的交通因此使得四川经济发展十分缓慢。在这种情况下,提倡网络消费,可以减少其资源的浪费和对环境的污染,实现环保发展,科学发展。对于怎样发展网络消费,笔者给出以下建议:

3.1大力发展经济

收入是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只有人们包里有钱了,才有更多可能进行消费,所以,发展经济是根本。

3.2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普及网络消费理念

完善的网络设施是进行网络消费的一大前提,而消费理念又指导着消费者的消费趋向。因此,完善基础设施,提倡网络消费理念,才能更好地促进网络消费的发展

3.3完善网络信息平台

完善的网络信息平台能够及时搜集网络信息,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及时向卖方进行反馈,为买卖双方搭建一个畅通的网络交易平台,从而促进网络交易的自我发展。

3.4加强我国网络消费诚信体制的建设

提高网络诚信度,营造良好的网络氛围,可以为网络消费释放出更多的活力,为网络消费营造出和谐安全的氛围,让消费者放心大胆的消费。

3.5再次就是要提高网络消费服务水平

由于现在大多数网络营销主体都是以个体形式存在,所以,网络消费市场还是一个鱼龙混杂的局面,缺乏统一专业的管理,各自经营水平和理念也不一。因此,各自对待买方的服务态度也不一样。因此,规范网络市场,完善服务体系,不断追求高服务标准,为消费者提供满意的服务,才能让消费者成为依依不舍的回头客。

3.6推动物流业的发展

我国物流业的发展不过十几年,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并且像四川地区这样的西南省区,交通闭塞,物流发展就更难一些;加快发展专业化商品物流,把物流深入到每一个消费者身边,可以为网络消费的发展提供充足后劲,给消费者带来更多满意。

电子商务社会调研篇2

   (1)商业模式。商业模式是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和战略实施的必要环节,而实际上各项制度又是企业精神和战略思想的具体体现,要防止制度的不配套、不协调,更要避免背离战略的制度出现。(2)资本运作。企业新的运营方式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电子商务运营的日常支出,如员工薪资、固定费用、广告费用支出等。资本运作能力是指企业融入外部资本用来发展自己的能力,把资本运作作为一成功要素分析是因为电子商务运营前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资金问题一直困扰电子商务企业发展的一大问题。(3)人才保障。“麦肯锡7S模型”中包含员工与技能两项软件要素,即企业的发展与战略实施需要合适的员工去实施,员工应具备相应的技能。本研究研究时把员工与技能合并为一个要素,即人才要素,是因为近年来我国电子商务从业人员人才缺口在持续走高,电子商务人才需求不足已成为企业发展的一大瓶颈。(4)社会环境。社会环境,也称为环境因素,是指那些与中小企业的电子商务实施没有直接关系,但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其运行及效果的因素,如政策、法律、安全、基础设施、信贷资金、物流等等。这些外部因素经许多研究人员验证是符合中国国情的。(5)电子商务成功转型能力。电子商务成功转型能力,本文用相关评价指标来代替。目前,国内外学者对电子商务成功的评价指标作了一定的研究。marisG认为电子商务的成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衡量:市场占有率、生产率和竞争力以及资金回报率。考虑到电子商务行业的特殊性以及业界的公认做法,本研究在确立企业成功电子商务转型的界定标准时,把企业的经营业绩包含销售增长率、利润增长率、资金回报率作为主要指标。

   2实证分析

   2.1数据收集本研究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课题组与苏州市电子商务协会一起对苏州大市范围的传统中小企业进行问卷调查,部分较大的企业进行实地访谈加问卷调查,其它企业则通过电话、e-mail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主要为中小企业的管理层和技术人员。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问卷308份,有效问卷为297份,占整体回应率的74.2%。样本基本反映了目前苏州市传统中小企业的特征。2.2数据分析笔者对回收的有效问卷数据采用进行分析,主要分析方法包括通过信度分析、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和方差分析。(1)信度与效度分析。根据SpSS17.0软件统计结果显示Cronbach’sα系数的值为0.743,可信度较高,据此可以断定6个自变量全部可以采信。效度分析则采用因子分析方法,首先做了Kmo和巴特利特球度检验,结果表明Kmo值为0.712,显着性概率为零。因此,原始数据适合做因子分析。(2)相关性分析。本文使用皮尔森相关系数(pearsoncorrelationcoefficient)做相关性分析,SpSS17.0软件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所有的变量具显着性(p<0.1)和在同一方向。所有的变量间相关关系较弱(小于0.5),所以可以使用回归分析方法来对假设进行验证。(3)回归分析。将管理层态度、企业战略、商业模式、资本运作、人才保障、社会环境6个因素与中小企业电子商务经营绩效进行回归分析,建立以下多元回归模型:Y=0.424+0.293m+0.103C+0.079B+0.264F+0.14p+0.052S,式中Y:电子商务成功转型(经营绩效);m:管理层态度;C:企业战略;B:商业模式;F:资本运作;p:人才保障;S:社会环境。模型拟合指数如表2所示,偏回归系数如表3所示。该结果表示,6个因素可解释传统中小企业电子商务转型40.4%的变化,显着性概率p<0.001,模型回归具有统计意义。各要素的ViF值均小于3,表明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分析结果显示:影响传统中小企业电子商务转型的因素从大到小依此为管理层态度、资本运作、人才保障、企业战略、商业模式、社会环境。其中最重要的三个要素为:管理层态度、资本运作、人才保障。

   3中小企业转型电子商务模式建议

   管理层态度、资本运作、人才保障、企业战略、商业模式、社会环境这六大要素协同作用,共同促成传统中小企业成功电子商务转型。(1)研究结果显示,目前影响中小企业电子商务成功转型最重要的三个因素为管理层态度、资本运作、人才保障。从本次调研可以看出,企业管理层对电子商务战略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着电子商务的成功转型,而管理层的态度又受资金投入、人才保障等因素的影响;资本运作也影响着电子商务成功转型,是因为企业经营业绩的提升与企业的广告费支出、人员薪资支出等是分不开的。(2)企业战略与商业模式目前对中小企业电子商务成功转型影响不大,这一点是有别于纯电子商务企业,其主要原因在于目前传统中小企业电子商务规模普遍不大,实施电子商务主要目的是传统营销方式的升级转型,在电子商务发展初期对企业发展定位、创新等因素要求还不高。(3)社会环境因素对中小企业电子商务成功转型影响程度最大,究其原因在于近年来由于我国电子商务的大力发展,法律、政策、支付、物流配送、网络安全等社会环境较以前大为改善。需要指出的是,由于电子商务地区发展差异,本研究是基于苏州地区的统计结果,上述因素可能会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影响;同时,由于企业自身条件和所面临的市场都处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因此,在电子商务的不同发展阶段,其关键成功因素的侧重点应作相应调整。

电子商务社会调研篇3

【关键词】电子商务;法理;体系建构

一、电子商务与电子商法

电子商务是电子信息技术在商事领域的广泛而综合地运用而产生的新的商务模式。那么,到底什么是电子商务呢?一般认为,电子商务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电子商务是指将以电子技术手段(包括电子通讯与电子计算机技术)所进行的一切与商业有关的活动都包括在内的经济和商业活动;狭义的电子商务是指以国际互连网为主的各种计算机网络上所进行的一切经济和商业活动”。“商法又称‘商事法’,它是指规制营利性主体的经营性活动,调整由其所生的商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电子商务活动中的主体与传统商法所调整的主体范围并无差别,但交易手段却是传统商法所难以调整的。因此电子商法应运而生,电子商法对应广义电子商务概念而言,笔者认为它应当是调整以利用电子信息技术进行的一切经济和商业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二、电子商法的体系建构

电子商务就其本质而言是将现实中的各种商业交易行为在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平台上予以实现。它涉及商事领域活动中的方方面面,与其相对应,作为规范电子商务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和的电子商法也是一个范围极广的法律部门。电子商法的法律体系可以表述为:一国内各种调整电子商务活动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法律文件按一定标准和原则制定或认可的组成的内部和谐一致的统一体。该体系的建构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一)电子商法的渊源体系研究

法的渊源即法的表现形式,包括正式渊源和非正式渊源。

1.正式渊源。我国电子商法的正式渊源主要包括宪法典、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和法律解释等,此外还包括部分行政规范以及尤其重要的国际条约。

(1)宪法典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是一国法律体系和法律制度赖以建立的基础,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毫无疑问是电子商法的渊源。电子商法体系的建构也首先要以宪法典为根本依据。

(2)法律是电子商法的基本渊源,要增强企业和个人对电子商务这种全新商务模式的信心,法律的规范与确认是至关重要的。再次,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行政规章也是电子商法的重要渊源。由于我国并没有单独的电子商务立法,对于应对目前的电子商务活动规范管理的需要而言,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行政规章关于电子商务的立法就显得尤其重要。

(3)法律解释也是电子商法的渊源。法律解释有正式的法律解释与非正式的法律解释。其中的正式解释也是电子商法的正式渊源之一。

2.非正式渊源。电子商法的非正式渊源包括法理、惯例和判例等,其中主要是商业惯例或者商事交易当事人的约定。一些惯例中的很多内容,如数据电文发送与接收的时间和地点、数据电文的确认收讫等,均已成为各国电子商法中的重要规则。”

(二)电子商法的运行体系研究

法的运行包括立法、执法、司法、法律监督和法律解释,他们构成了法的运行的完整模式,电子商务法律体系的建构也必须以此为基础。

在电子商法的运行体系中,立法无疑是具有决定性的环节,没有立法就谈不上执法、司法、法律监督和法律解释。立法的目的在于通过所立之法解决其所对应的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相对于电子商务活动的迅猛发展,我国关于电子商务的立法却较为滞后,虽然政府有关部门和我国的法律学者都对电子商务立法有很高的热情,但所取得的实质性进展还不多,除了合同法等少数法规中有一些相关规定外并没有专门制订相关的全国性法律。

从执法上来说,由于立法的缺失使得执法机关对电子商务活动中的一些法律、法规规定以外的问题无所适从,要么对损害社会利益的行为放任自流,要么对合乎市场规律的交易横加干涉,其结果是阻碍了电子商务在我国的发展,降低了企业和个人对电子商务的信心。而在司法方面,由于没有相关立法,司法人员办理电子商务引起的纠纷通常采用传统商法、民法中的规则,但电子商务中的交易模式与传统交易模式有很大的不同,使得传统商法、民法中的相关规则难以适应新的情况造成审判结果的不公。

就法律监督而言,电子商务法中的一个基本制度就是电子商务认证法律制度。认证机构的设立与管理、认证机构的运行规范及风险防范、认证机构的责任等本来就需要制订专门的法律加以监督。法律解释则是对已制订法律的必要补充,起到弥补法律漏洞,强化法律的调空能力的作用,因此对于电子商务法律体系而言必不可少。

(三)电子商务的立法体系研究

1.联合国以及外国电子商务立法概况。由于电子商务在全球范围内的迅猛发展,无论是联合国和其他一些国际组织,还是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都纷纷制定了电子商务法,以保障和促进这一新兴产业和市场的蓬勃发展。在积极地进行相应的立法活动以尽量与之相适应。

在国际组织方面,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Uncitral,简称贸法会)自1985年至今主持制定了一系列调整国际电子商务活动的法律文件。它们主要包括:《国际贷记划拨示范法》(1992年)、《电子商务示范法》(1996年)、《电子签名示范法》(2001年)等等,是世界各国电子商务立法经验的总结,同时又反过来指导着各国的电子商务法律实践。

美国的尤他州于1995年颁布的《数字签名法》(UtahDigitalSignatureact),是美国、乃至全世界范围的第一部全面确立电子商务运行规范的法律文件。另外美国的全国州法统一委员会也于1999年7月通过了《统一电子交易法》,供各州在立法时采纳。2000年6月克林顿签署的国会两院一致通过的《电子签名法》,表明美国的电子商务立法走上了联邦统一制订的道路。

就欧洲来看,俄罗斯联邦是最早制定电子商务法的国家之一:其于1995年1月,1997年先后颁布了《俄罗斯联邦信息法》,《信息存储标准暂行要求》。2002年,普京总统又签署了《电子数字签名法》。德国于1997年制定了《信息与通讯服务法》。意大利,英国等国也先后制定了电子商务方面的立法。亚洲也有马来西亚早在1997年制订了《数字签名法》。可以说这是亚洲最早的电子商务立法。紧接着,新加坡于1998年正式制订、颁布了《新加坡电子交易法》,又于1999年制订了《新加坡电子交易(认证机构)规则》和《新加坡认证机构安全方针》。

2.当代中国电子商务立法。我国为了适应电子商务的发展,也已采取了一些法律措施。譬如《合同法》,在合同形式条款中加进了"数据电文"这一新的电子交易形式。但是,与电子商务实践的需求和世界发达国家的立法相比,我国电子商务立法的进展,还有待加速进行。从电子商务专项立法来看,我国目前除了全国人大代表的议案之外,尚无正式的全国性法律文件产生。

通过对各国电子商务立法情况的分析和对国内电子商务发展可能契机观察,笔者归纳出了下述框架性内容:

(1)电子商务运行模式的选择与规范。

(2)电子商务市场主体资格的确认及基本权利义务规范。

(3)电子商务市场的建立和准入规范。

三、电子商法体系的法理学反思

法理学亦可称“法哲学”,是法学的基础理论学科,又是法学的高层次理论形态,它对各部门法学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电子商法作为商法部门的一个分支,其法律体系的建构理应受法理学基础理论的指导。但现实存在不少的问题使电子商务法律体系的建构难以站在法理学的高度进行。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法治建设进程的加快,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已基本建立,由此也带来了各部门法研究的深入,出现了许多可喜的成果。但也由于部分学者对部门法研究过分强调其实用性,忽视了作为具有部门法学指导意义的法理学的研究,而法理学的学者也更多地关注法理学体系结构框架,对各部门法的基本理论研究较少,使得部门法研究与法理学脱节。

事实上,电子商务的产生、发展及其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已经不可避免地对传统社会规则、价值标准、行为规范造成巨大的冲击,并必定会对人们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产生全方位的深刻影响,而这些都是法理学的研究范畴。李龙教授说过:“法理学是法学中的理论学科,它研究和探索法与法律现象中的一般理论,对各部门法学提供理论支撑和理论渊源。”那么,在建构电子商务的法律体系的时候,怎能不考虑其与传统的法律观念、法律精神、法律文化等的沟通与融合、互相促进、互相发展?又怎能不考虑从法理学的角度对外国的电子商务立法体系做出正确的分析判断从而指导我国的立法实践呢?

“法理学是法学的基础科学,是学习与研究法学的入门向导”。学习与研究法学必须从基础学起,从研究一般理论开始。学习和研究法理学当然不能泛泛而论,要结合实际。

另外,还有法律与道德、政策、政治、文化、社会的联系问题,法的核心价值、终极价值问题,公平与效率问题,立法与执法、守法、司法、护法、监督的关系问题等等,都是不容忽视的。

四、结语

总之,电子商务法律体系的建构必须摆脱局限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出现问题才加以立法调整的境地,要破除传统民商法规范对电子商务交易形式的桎梏,站在法理学的高度,从宏观上对整个电子商务的立法进行通盘考虑,建立起电子商务在“主体制度、财产权制度、法律行为制度、宏观调控制度、侵权与犯罪和法律适用六个方面的法律体系”。

【参考文献】

[1]齐爱民,徐亮.电子商务法原理与实务[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

[2]董安生,王文钦,王艳萍.中国商法总论[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4.

[3]李适时.各国电子商务法[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

电子商务社会调研篇4

关键词:电子商务;实践;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4;F713.36-4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2-0-01

一、中职电子商务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市职成教组织的校企活动、人才需求调查、有效教学调研,让我们发现中职电子商务实训的教学存在着许多问题:

1.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我们现从事电子商务实训教学的教师,大多数是从外贸、财会、市场营销与计算机专业转到电子商务专业中来的。与老师们的访谈中发现:计算机的老师缺乏商业知识,而商贸的老师们则对于计算机的知识不懂,这就造成了电子商务专业成了“电子”和“商务”的简单叠加,缺乏两者的融合,更缺少电子商务活动的实践经验。这样的师Y力量,导致我们电子商务专业的实训课理论多于实践。

2.电子商务实训内容存在争议

电子商务专业是计算机知识与商贸知识交叉的学科。学生们既要学计算机的课程,也要学商贸类知识,这也形成了两个发展方向及实训重点。一个是以计算机为主的实训,如电子商务网站建设与维护、网页设计等,另一个是以商务知识为主的实训,如客户服务、网络营销等。各学校的师资与实训条件不同,对电子商务专业的理解也存在差异,这也使我们中职学校对电子商务的实训内容也存在争议DD以电子网络为主,还是以商务为主。

3.学校的实训教学同社会需求存在差距较大

市电子商务协会对市各类电子商务企业的人才需求和全市高校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现状进行了调研,结果显示:电子商务人才呈现人数偏少、层次偏低、实践能力偏弱等不足;最缺的是电子商务市场运作和营销类人才。但我们的学生,却很难对口就业于电子商务岗位。许多电商企业老板表示,职业学校的大多数应届毕业生到公司后,实践能力明显不足。从学校与企业的对话中,我们发现这种矛盾存在的主要原因在于:我们的专业定位、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我们的实训教学内容与社会上的工作岗位知识要求脱节较为严重。

基于上述存在的问题,我们电子商务组的老师们将实践型教学模式运用于电子商务专业的课堂教学,并进行探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技能操作水平,从而培养出企业所需的中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

二、实践型电子商务实训课程的教学

为了有效地开展实践型电子商务实训教学,我们电商组成员对中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进行了调研提出了实践型电子商务实训教学模式,提出设想,自编教材,并进行了实践。

1.借助校园电子商务工作室,建立校内实训基地

在2012年的9月,我们电子商务教研组在学校领导和合作企业的支持下,策划成立了校园电子商务工作室。这个工作室由电子商务专业学生以及老师共同参与电子商务活动,让学生体验从货源的取得到货物的配送整个电子商务活动的实践项目。

在这个校园电商工作室中,我们主要是实践了:市场调研、网页设计与店面装修、商品信息处理、营销推广、网站运营与维护、客户服务、商品物流等。网店的运营,是由师(学校老师与企业老师)生共同努力下正常运转的。我们对学生进行分岗位进行轮岗操作,以便于让学生熟悉网店运营的每一个环节;我们也对每个岗位的同学进行绩效考核,激发每位同学的工作积极性。

2.筹建电商综合实训室,建立校内实训平台

我们组筹建了电商综合实训室,为全校学生的电子商务实践提供了条件。

电子商务综合实训室由四部分组成:电子商务工作室、摄影室、商品陈列室、机房。

我们运用电商综合实训室,主要是完成以下的项目活动:

(1)专业教学。主要运用商品陈列室的各种商品,让学生了解商品的性能、质量等,并能用商业语言正确描述商品;运用摄影室,让学生进行摄影培训;运用计算机,对摄影成形的商品进行信息处理与描述,并到指定的电子商务平台。

(2)技能培养。运用电子商务实训室,进行网络营销、网上信息处理与等电子商务技能会考;作为各项技能大赛的训练基地与比赛场所。

(3)淘宝店运行。在完成对商品的拍照、信息处理后,借助于淘宝网商品信息,通过淘宝店工作室的运行完成商品交易。

(4)社会培训。承接社会上的助理电子商务师与电子商务师等电子商务人才的培训。

(5)校企合作。吸引校外企业与我们进行合作,帮校外企业做双十一的淘宝活动,承接校外企业一些简单的图片信息处理。

3.参加各级电子商务大赛,以赛促学

我们积极参加各项电子商务的比赛,运用比赛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技能。省创业创新精英赛,让我们深深体会到电子商务方案策划的重要性。依据大赛经验,我们开设了电子商务方案策划课程,让学生将所学的市场营销、商品学、职业规划等知识进行了综合运用。市电子商务大赛,引导了我们培养学生电商技能的方向。

4.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分享经验

我们积极鼓励学生自主创业,个人开网店、微店,并将工作中取得的心得分享给大家。

我们对学校的电子商务班学生进行了统计,发现有许多同学正在开着淘宝店或微店。虽然学校条件限制,学生只能在周末及节假日打理店铺,但暑假及寒假,却是个实践的黄金时期。这让我们大受启发:我们可以用个人开网店的方式,鼓励学生学以致用,以工作促进专业学习,以理论知识换取工作业绩。实践证明:学生对这种实践方式是比较欢迎的,也是比较可行的。

三、实践型电子商务实训教学实践思考

我们电子商务组紧密联系市电子商务协会、校企通等单位,形成校企合作网络,在校内设立电子商务工作室。在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我们进行了电子商务实践教学模式的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绩效。

我们还紧紧抓住校企合作这个机遇,大力进行了电子商务专业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取得了较大的绩效:明确实践型电子商务实训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校电子商务实训的校本教材;提高了师生的电商专业技能。

在实施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中,我们也遇到了许多问题,对于实践中遇到的困难,老师们进行了多次探讨与思考,积极寻求解决困难的方案。

参考文献:

[1]何克抗.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评论(上中下)[J].电化教育研究,1998(2):2-4.

电子商务社会调研篇5

关键词:互联网;电子商务;就业岗位;肢体残疾;听力言语残疾

一、引言

据国家公布的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的残疾人人数已经到达8500多万人,约占全国总人口数的6.34%,在所有的残疾类别中,肢体残疾和听力言语残疾两类群体已达到一半以上人数,约占残疾人总数的54.74%。因此,在我国残疾人群体需要就业的数目和范围都较大,但目前残疾人群体的就业率总体偏低,从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办公室公布的数据来看,残疾人就业率仅41.6%,而且近几年就业增长缓慢,就业形势非常严峻。

随着互联网及电子商务行业的快速发展,中央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比如浙江省残疾人联合会高度重视和推进残疾人教育就业工作,为进一步提升残疾人全面小康实现程度,《浙江省残疾人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把“就业帮扶”、“‘互联网+残疾人’服务能力”列入省残联“十大全面小康提升计划”,并把“健全残疾人创业孵化机制”列入工作重点之一,要求“推动建立残疾人创业孵化机制,鼓励各地创办以发展电子商务、文化创意产业为重点的残疾人创业孵化园(基地),并提出“十三五”期间要实现“全省每个县(市、区)都有1个以发展残疾人电子商务为重点的残疾人创业孵化园(基地),残疾人电商就业人数达到2000人”的目标。2016年5月25日,浙江省商务厅、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浙江省残疾人联合会颁布《关于实施电商助残计划支持残疾人创业就业的意见》,这个是浙江省首个通过电子商务促进残疾人成长、扶持残疾人创业就业的政策文件。所有这些对于在就业中出于水深火热的残疾人群体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好的机遇。

二、就业岗位调研具体情况

(一)调研对象和方法

本次调研采取资料查阅、实地调查、网络调查、问卷调查及电话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共发放调研问卷55份,最后回收有效问卷52份,主要面向网商企业、传统生产商贸类企业的电子商务部门、电子商务服务企业以及部分残疾毕业生就业的电商企业,覆盖了电商行业所有企业,保证了调研结果的有效性。

(二)调研结果分析

本次调研主要从电子商务企i需求情况及适合肢体残疾、言语听障残疾人群的就业岗位展开,具体的调研结果如下:

本次被调研的企业主要是网商企业、传统生产商贸类企业的电子商务部门及电子商务服务企业。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目前电商企业以民营企业为主,达到总数的64.71%(见图1)。从企业员工人数看,不足100人的小企业所占比例为71.59%,100人以上的只有29.41%(见图2),企业规模以中小型为主。因此,中小型民营电商企业将是残疾群体在电子商务行业今后就业的主要目标企业。

企业未来三年对电商专业人才有需求的达到89.47%,不确定的达到10.53%,没有需求的企业0%(见图3)。其中,愿意招收残疾学生的企业37.5%,不确定的企业占56.25%,还有6.25%的企业不愿意招收残疾学生(见图4),其中选择不确定的企业主要是因为对残疾人群体缺乏了解,不确定残疾群体能否适应岗位能力的需求,但企业也都纷纷表示,只要残疾群体符合就业岗位能力要求,他们都会跟健全人一样公平对待,愿意招收残疾群体。另外,企业认为目前最迫切需求的岗位分别为客服人员(29.27%)、运营助理(21.95%)以及技术人员-网络美工(19.51%)(见图5),而最适合残疾人(肢体残疾、听力言语残疾)的电商岗位主要包括客服人员(51.61%)、文案策划(25.81%)、运营助理(9.68%)、网络美工(6.25%)(见图6)。

对从事电商行业的知识、素质和能力方面的要求,企业反映最为重要的素质是团队合作精神、其次是专业能力强、抗压能力强、善于交际和吃苦耐劳(见图7),企业认为最为重要的能力是数据分析能力、其次是市场调研能力、另外文案策划能力、争议预防与处理能力及沟通和交际能力(见图8)。

(三)调研结论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得出如下结论:

1.在国家经济发展战略部署下,我国的电子商务行业将会持续、良性发展。因此,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需求仍然保持较大规模的增长。此外,随着互联网最新技术持续应用发展,整个行业的人才需求规格呈现复合性、精细化的趋势。

2.中小型民营电商企业是残疾人群体就业的主要方向。由于各类网商企业、传统生产商贸类企业及电子商务服务企业的规模不同、业务类型不同,导致岗位设置会有所不同,对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也有差异。小型企业在岗位设置上比较倾向于一人多岗,中大型企业的岗位设置则比较精细。

3.在中小型民营电商企业中比较适合残疾学生的就业岗位包括客服人员、网络美工、文案策划、运营助理,其中运营助理岗位的工作内容最为复杂,对就职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最高。在调研中我们也发现多数企业就是否录用残疾学生存在不确定,很大原因是企业对这部分特殊群体不了解,如果在同等条件下专业技能过硬,残疾学生同样也会受到企业的青睐。

4.通过调研,我们发现电商行业就业竞争能力主要体现实际业务操作能力以及电子商务平台的操作水平,尤其强调的是数据分析能力、市场调研能力、文案策划能力。此外,团队合作精神、专业能力、抗压性、善于交际等综合素质也是电商行业所需要的重要素质。

三、构建两类残疾人群就业岗位群

(一)构建以肢体残疾人群为主的网络运营方向的就业岗位群

肢体残疾人一般仅有肢体上的残疾或缺陷,而心理上并无明显的特点和缺陷。他们在感知、注意、记忆、思维等认知过程方面与常人并无明显的区别,只是在个性特征方面存在着不同于正常人的突出特点。而肢体残疾人群常常表现出较为顽强的意志力,他们勇于克服困难,往往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表现出惊人的毅力。所以他们不仅能跟正常人一样学习、生活和工作,甚至还可能为社会做出比正常人更大的贡献。而网络运营岗位群的首要因素需具备一定的沟通能力,而肢体残疾人群在沟通等方面完全没有问题。因此,只要按照岗位能力的要求有针对性的进行培养和技能的强化,完全可以达到岗位群各个岗位的能力要求。

(二)构建以听力言语残疾人群为主的网络美工方向的就业岗位群

听力言语残疾人群的听力损伤、语言能力伤失使人对事物的认识不完整、不准确,但是听障学生的视觉、触觉、振动觉、嗅觉、味觉等健全感觉,发挥着补偿听觉缺陷的作用。其中,视觉起的作用最大。听力言语残疾群体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主要依靠眼睛的观察,越是听力损失重的,越要以目代耳。我们会看到听力言语残疾群体会不停地盯着别人的口型和面部表情变化,以此⑻不清或者听不到的话语看懂。长期的锻炼使他们视知觉能力有很大提高,观察事物比较敏锐细致,对颜色有较好的敏感度,大部分听力言语残疾人群在中学时期就有较好的绘画基础,并且都很喜欢画画,对于学习网络美工都具有较大的兴趣和热情。因此,基于各类软件对网络店铺的产品详情页、海报图、直通车图、活动图等项目的制作进行系统的教授,并通过项目化的方式进行强化训练,听力言语残疾人群完全有能力胜任这个岗位。

四、提升残疾群体就业岗位能力的建议

通过上述的调研,我们要结合两类残疾群体的特点,根据具体岗位能力要求,突出对残疾群体实操能力以及综合素质、能力方面的培养,才能切实提升残疾群体就业岗位能力,具体建议如下:

(一)坚持以岗位为导向的课程设置

根据上述调研结果,我们将客服人员、文案策划、运营助理、网络美工四个岗位作为肢体残疾和听力言语残疾两类残疾群体主要初始就业岗位,并对四个岗位的职业能力和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前提确定相应的学习课程。所有课程的开设都是紧紧围绕提升四个岗位的职业能力。(见表1)。

(二)加强实践环节的构建,提升残疾群体的岗位实战能力

为使残体群体尽早接触工作岗位,增强感性认识,培养、锻炼综合技能,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在培养就业岗位能力过程中,除了系统化的理论知识的学习之外,还需要加强与电商企业的合作,构建提升就业岗位能力的实践环节全面提升残疾群体的实操能力。这样不仅调动残疾群体学习专业技能的积极性,而且有效检验技能培养的效果,实现与就业岗位的无缝对接。

(三)贯彻全人教育理念,全面提高残疾群体综合素质

以提升人文、科学素养为主线,积极探索以“主题引导-内外结合-社会实践”为基本构架的残疾人群体素质教育模式。主题引导―即以“人文教育”为主题的系列活动,提高残疾人群体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综合能力。内外结合―将课堂内外的教育活动融为一体,通过项目运作的方式引导残疾群体广泛开展有益于自身素质提高的活动。社会实践―加强在不同学习阶段岗位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聘请企业专家进行指导,切实通过实践教学提升学生锻炼能力,开阔视野。通过贯彻落实全人教育理念,全面提高残疾群体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提升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李忆特.我国残疾人状况及就业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5.

[2]杨洋.中职电子商务人才企业需求调查研究――以惠州市中小企业为例[D].兰州大学,2014.

[3]廉串德,罗秋月,徐桂花.残疾人网络创业、就业现状、问题及建议[J].城市社会,2014(12).

[4]刘颖.北京跨境电子商务企业人才需求状况调查分析[J].价值工程,2016(02).

[5]黄燕.电子商务专业人才需求与专业改革调研报告[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12).

[6]李菁.我国残疾人从事电子商务的现状[J].中国残疾人,2011(10).

[7]李成刚,董新平.企业电子商务人才需求特征分析[J].电子商务,2014(03).

[8]朱兴荣.高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有效对接的研究[J].电子商务,2012(10).

[9]明巧英.基于需求调研的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探究[J].知识经济,2016(03).

[10]文燕萍,倪辛佳.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差距研究[J].电子商务,2014(05).

电子商务社会调研篇6

关键词:电子商务指标评价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陆续开展了电子商务统计的探索与研究工作,并且进行了一些实践,但总体处于起步阶段。开展区域电子商务评价,采用定量方法测度区域电子商务发展水平,可以了解我国各地区电子商务发展的总体状况,为政府部门制定电子商务宏观政策提供重要参考,同时,也为我国统计部门工作提供有效的电子商务统计方法及分析手段。本文在分析国内外电子商务统计现状的基础上,以省、市、自治区为单位,提出我国区域电子商务评价的建议。

开展区域电子商务评价的意义

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开展了电子商务统计工作,由于不同国家对电子商务的定义不一,再加上社会制度、统计方法千差万别,因此很难用类似统计GDp的方法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电子商务水平。我们只能从各国开展的电子商务统计中选择一定的指标进行相应的比较,如B2B销售额、互联网用户数等。即便如此,由于对电子商务定义、B2B的定义、互联网用户等的定义不同,在比较时还是要做适当调整,因此,很难精确衡量不同国家电子商务水平的差异,不过大致可以比较不同国家电子商务水平。

针对我国不同省份、不同区域进行电子商务评价,其意义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

有利于评价不同区域的电子商务水平。针对不同区域进行电子商务评价,将评价结果量化,得出各区域的电子商务指数,就可以较为客观地评价不同省份、不同区域的总体电子商务水平,进而为各级政府宏观决策提供参考。

有利于分析电子商务水平的影响因子。电子商务是新生事物,从20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萌芽,经过2001-2002年的互联网泡沫,现在已经进入了稳步发展期,如果我们能够定期进行电子商务评价,就能够掌握大量的一手资料,利用经济计量模型,分析人们的教育程度、区域信息化水平、思想观念等因素对电子商务的影响,找出关键影响因子。

有利于我国官方进行电子商务统计。目前,已经有许多发达国家建立了官方或半官方的电子商务统计体系,而我国在这方面刚刚起步,开展区域电子商务评价的研究,可以为我国统计部门建立电子商务统计体系提供参考。

国内外电子商务评价的现状

国外电子商务评价现状

电子商务是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产物,国外对于信息化研究和评测主要集中在区域信息化发展水平测度的层面上,马克•波拉特(m.porat,1977)创立经济结构法,又称波拉特法。这种指标体系和测评方法的中心思想是分析信息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日本学者小松崎清介提出的指数测评法,从邮电、广播、电视和新闻出版等行业取出四类共11项指标,按一定的加权规则计算并综合处理后,得出信息化指数。在进行信息化水平测评时,以统计调查资料为主进行测算。

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从1998年开始在电子商务标准制定及国际电子商务统计的协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美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韩国、新加坡等国家也进行了官方或半官方的电子商务统计,基本上都参考了oeCD推荐的优先调查内容,并且对家庭、企业、政府等进行了调查,多数调查频率基本上是年度,采用抽样调查方法为主。

从国外发达国家电子商务统计与评价的现状看,基本上处于成熟阶段,评价的对象也以国家为单位,采用绝对指标为主。

国内电子商务评价

在信息化评测领域,我国学者估算了我国不同区域的信息化指数,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张启仁的信息化加权指标体系、秦玫芬采用的因子分析法和德尔菲法确定权重的测算方法、周荣莲等提出的评价模型方法等。此外,我国一些半官方或非官方机构在尝试进行电子商务评价与统计,以下是我国一些与区域电子商务评价相关统计情况。

国家统计局——互联网用户国家统计局并没有对电子商务进行专门调查,而是从1995年开始调查了相关的两个重要指标。一是互联网用户数,指办理拨号上网和专线上网的用户数。二是城镇每百户居民拥有的电脑量。这两项指标从侧面反映我国各地区电子商务的状况,两项指标均有分省数据,遗憾的是从2004年中国统计年鉴开始,互联网用户数统计被网民(指平均每周上网超过1小时的人)所代替。

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网民调查从1997年开始,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开始定期进行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每半年公布一次调查报告,主要是针对网民的调查。调查的内容有上网计算机数、用户人数、信息流量分布、域名注册等,该调查是我国最权威的调查,调查结果被国内外相关机构广泛引用,一些主要的统计指标如网站数、网民数、域名数等都有分省数据。由于是针对中国互联网络的调查,因此,直接与电子商务相关的内容不多,主要是个人购物的一些调查。

Cii中国电子商务总指数指标体系—全国及省份调查这是由国家统计局国际统计信息中心与中国互联网研究与发展中心(Cii)共同进行的,该调查曾于2000年进行过一次。调查测评选取了9个与电子商务密切相关的指数,采用德尔菲法确定指数权重,构建Cii电子商务总指数指标体系,然后计算出各省的电子商务指数。

应该说Cii调查开创了我国区域电子商务评价的先河,但总体上是处于尝试阶段。

此外,在2004年9月1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公布了《中国12城市互联网使用状况及影响调查报告》和《中国5小城市互联网使用状况及影响调查报告》,并且同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与青少年发展研究中心共同了《中国7城市青少年互联网使用状况及影响调查报告》。

以上这些调查,基本以调查问卷为主,从影响中国互联网及电子商务的基本假定开始,在初步分析的基础上,对每个因素的主要考察指标进行设定和细化,最后通过访谈、讨论、问卷等形式收集资料。总体上说,涉及互联网方面的内容较多,电子商务方面的内容较少,定期调查少,不定期调查多,在调查的广度和深度及科学性、客观性方面尚有可商榷的地方。

区域电子商务评价体系构建方法

建立电子商务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其中包括以下指数:电子商务交易类指数(电子支付、电子交易额等);电子商务基础设施指数(光纤长度、网站数、上网计算机数等);政策环境指数(上网资费、电子商务认证中心等);电子商务人气指数(网民、信息传输及计算机软件业职工人数)。以上统计指标兼顾了数据的可获得性、全面性、客观性,对于一些主观性及难以获得数据的指标(如计算机安全)没有列入。这些数据可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信息年鉴、中国电子商务年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等获取,部分资料也可以从网上直接获取。

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层次分析法(theanalyticHierarchyprocess,简记aHp)是美国运筹学家t.L.Saaty教授在上世纪70年代末提出的一种定性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该方法是将决策问题的有关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在此基础上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进行影响因素分析。在计算出我国各省电子商务水平值以后,重要的是对影响各省电子商务水平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如GDp、平均工资水平、教育投入、信息化水平、受教育人口等因素,可采用回归分析法,在回归分析时,可考虑引入地区虚拟变量,按人均GDp水平将我国省份分为2-3个层次。

我国开展区域电子商务评价的建议

确定统一的概念标准

对区域电子商务进行评价,首先要界定电子商务的定义,目前并没有公认的电子商务定义,应该对电子商务的定义加以明确。对区域的界定,建议以行政区划划分,如省份或地级市,当然也可包括全国。另外,在界定概念及范围时有许多内容要加以界定,如电子商务有哪些类型、电子商务交易额、网络类型等等。

注重采样数据的客观性

目前我国开展的电子商务类调查,除了部分针对企业外,大部分是针对网民个人进行的一些调查,这里并不是说网民调查不重要,电子商务统计,尤其是官方电子商务统计,必须以客观指标为主,尽量少采用或不采用主观指标。例如,对某地区电子商务进行评价,网站数量应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我们就不应该进行抽样调查,进而估计出该地区的网站数量,而应该直接通过搜索工具进行搜索,获取直接数据。又如,对于上网速度、我们可以对网民进行抽样调查,也可以根据该地区互联网总体带宽情况和上网用户数进行估算,很显然,后者要客观得多。

建立指标体系

进行区域电子商务评价,建立一套严谨科学的指标体系是至关重要的,在构建测度体系时一定要注意全面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既要能反映地区电子商务水平,又要考虑到数据能方便地获得或采集。

统计以截面数据为主

开展区域电子商务评价,应该以截面数据为主,以全面衡量一个省份、一个城市的电子商务水平,这里并不是说动态指标不重要,而是因为动态指标一般与静态指标具有较强的相关性,指标间存在交叉的可能性较大,此外,在电子商务统计领域采用动态指标数据往往不易获得,增加了统计的难度。当然,如果定期进行截面数据的地区电子商务评价,也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动态分析。

注重合理规划和分步实施

开展区域电子商务评价,是整个电子商务统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必须具有战略眼光,对整个电子商务统计进行全盘规划。政府统计部门和科研机构,应该加大电子商务统计的研究,在此基础上,逐步开展地区电子商务统计、行业电子商务统计、企业电子商务统计、政府电子商务统计、家庭电子商务统计等。

此外,从技术层面看,开展区域电子商务评价比开展区域电子商务统计要相对容易,因为电子商务统计牵涉的部门多、环节复杂、数据难以获取、成本高,而区域电子商务评价指标相对简单,数据获取相对容易,而且意义重大,因此可以先行一步。

参考文献:

1.电子商务统计及其应用研究课题组.建立我国官方电子商务统计的建议.中国统计,2003.9

2.王军.怎样建立电子商务统计.北京统计.2002.1

3.Cii电子商务指数研究与测算课题组.关于电子商务水平测度的研究:统计研究,2001.12

电子商务社会调研篇7

[论文摘要]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信用风险已成为参与电子商务企业所面临的最主要风险之一。针对电子商务活动中的诚信缺失行为和信用危机现象,应通过制定电子商务风险监控和管控措施,建设一个高效、规范的企业电子商务信用风险管理制度与内部控制体系,建立健全电子商务社会信用保障体系。构筑全方位、全过程的电子商务信用风险预警、监测、转移、防范和信用违法行为惩戒记录机制。

随着网络的发展,电子商务已经成为人们从事商务活动的新模式。与传统商品交易方式相比,电子商务的优势明显。但由于网络信息本身具有虚拟性和不稳定性,电子商务信息易被修改、毁坏与丢失,加之参与电子商务的主体诚信问题及网络技术发展的局限,使得电子商务信息的真卖性与安全性难以得到保障。因此,电子商务与传统的商品交易方式相比对信用风险管理的要求更高。如何取得并维持顾客的信任是电子商务成功的关键所在,欲发展电子商务必须先加强电子商务中的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建设,建立社会信用保障体系。

一、信用机制建设成为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当务之急

2010年一季度,中国互联网网民新增2000万人,网民总数达到4.04亿人。伴随网络用户数量的持续增加,网上购物等电子商务活动逐渐被我国公众所接受,电子商务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这为企业提供了广阔的电子商务机遇。但是,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有关市场经济制度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市场经济发展所需要的社会信用保障体系尚未建立起来;企业的市场行为随机性大,不少企业的诚信度还不高;市场信用交易不发达,社会普遍缺乏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信用意识和信用道德规范,诚信缺失行为盛行,“三角债”、假冒伪劣商品泛滥等信用危机现象随处可见。这些诚信缺失行为和信用危机现象无疑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并且也成为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绊脚石。

目前,我国社会信用保障体系仅在少数行业开始建立,不少企业尚未建设内部信用管理制度,大多企业根本就没有设置信用管理部门。人们在电子商务活动中不重视对客户信用状况进行调查与评估,时常错误地选择交易对象,从而导致违约或不履行合同等情况的发生。因此,发展我国电子商务的当务之急是加快建设企业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建立电子商务社会信用保障体系。

二、企业电子商务信用风险管理制度的建设

信用风险是指商品交易主体不能按事先达成的协议履行其义务的潜在可能性。信用风险会使商品交易主体因未能获得预期的商品交易收益而承担财务上的损失。因此,信用风险管理的目标就是通过采取将信用风险限制在可以接受范围内的措施而获得最高的风险调整收益。目前,信用风险的定量化工具、技术及模型等理论研究都还没有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体系。基于此,对电子商务的信用风险以及信用风险管理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1、建立健全企业电子商务信用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体系

借助贯彻执行国资委颁发的《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和财政部制定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强大东风。优化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制定电子商务风险监控和管控措施,构建一个全方位、全过程的高效、规范的电子商务信用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体系,预防并降低电子商务信用风险。电子商务信用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体系应该包括信用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决策体系、评价体系等内容,其中尤其是要加强信用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建设。建立高效并目相互监督的信用风险管理组织体系是提高电子商务信用风险管理效率的关键。

加强电子商务客户档案管理,根据客户信用信息的变化,及时调整电子商务交易品种与规模,建立合理的应收账款回收机制。为了防止坏账,当账款逾期在3个月以内,由企业内部的信用部门进行追收;对于超过3个月的应收账款,应寻求外部专业机构的力量协助追收;对于超过半年的应收账款就必须作为坏账处理,应采取法律行动追讨逾期账款。对于前任领导经营中产生的逾期账款不能继续作为应收账款保留在账上,而应将这部分应收账款作为坏账处理。

在企业内部培育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倡导和强化风险意识,树立全方位电子商务信用风险管理理念,实行事前预测、事中管理、事后处置的全过程电子商务信用风险管理行为。通过建立这一电子商务信用风险管理文化,使员工以诚实守信、审慎务实的态度来对待每一次电子商务业务,建立一支作风严谨、技术精湛的电子商务信用风险管理队伍。

2、建设具有电子商务信用风险预警、监测、转移和防范功能的电子商务网络系统

加快电子商务风险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建立一套具有电子商务信用风险预警、监测、转移和防范功能的电子商务网络系统。各相关电子商务的网站都应发挥自身掌握的信息技术优势,建立起功能强大的电子商务信息数据库和电子商务信用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开展信用风险的定量化工具、技术及模型等研究。采用适当模型计量信用风险,实行电子商务信用风险的量化分析与控制,从而降低电子商务参与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的成本,提高电子商务信用风险管理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在电子商务信用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做好重点电子商务客户的信用风险内部评级,建立电子商务客户的信用风险识别管理系统。

3、借鉴国际先进的信用风险管理经验,开发电子商务信用风险管理模型

传统的信用风险管理量化分析方法主要有信用风险因素评估的“6C”法和信用评级法等。“6C”法是指根据商品交易主体的品德(character)、能力(capacity)、资本(capital)、担保(conater-a1)、经营环境(condition)和经营连续性(continuity)等六个因素评定其信用程度(履行商品交易责任的能力及其可信任程度)。信用评级法主要采用z值模型对体现参与商品交易企业的赢利、营运等能力的财务指标(销售利润率、资本金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和营业资产周转率等)进行加权计算进行信用风险等级评分。

近年来,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信用风险度量模型已成为国际先进的信用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针对电子商务特点研发信用风险度量模型,通过信用风险度量模型计算电子商务的违约概率和违约损失,识别和量化电子商务的信用风险,为防范电子商务信用风险提供了强大武器。在构筑电子商务信用风险度量模型时,应采用通用信用语言,注意电子商务过程中的信用许可范围。

三、构建我国电子商务社会信用保障体系

信用风险的发生通常具有突发性、不可逆性和传递性等特点。因为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当前对电子商务信用风险基本要素及其损失的度量研究尚不成熟,运用信用风险度量模型难以准确识别和计量电子商务信用风险。目前,参与电子商务的企业和网站普遍缺乏—套完善的电子商务客户信用风险等级评分标准与量化评级方法。况且,信用风险受国家经济状况改变、社会政治因素变动以及自然灾害等企业无法控制的外部因素影响很大。因此,仅依靠企业信用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体系和网站的电子商务网络系统控制电子商务信用风险是不够的。

电子商务政府主管部门应在相关电子商务网站和电子商务参与企业积极配合下,借用中国人民银行等其他政府部门的社会信用体系资源,尽快建立包含实名制信用信息共享、电子商务合同履约备案和信用违法行为惩戒记录等内容的电子商务社会信用保障体系。

1、建立电子商务信用信息数据库

不诚信情况的出现,主要是因为信息不共享而导致的信息不对称。针对这种情况就应通过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构建良好的信息共享机制。通过建立全国性的电子商务社会信用保障体系,让个人和企业的电子商务诚信已录成为共享的信息。信息的共享可以将交易或交往变成无限连续的博弈,从而增加电子商务不守信用的机会成本。在构建电子商务社会信用保障体系中应做到:规范信息采集程序、信用资源共享、完善信息管理。同时,建立社会信用信息披露机制必须在法律规范下,界定信用信息的合法公开与合理使用范围,注意解决信用信息的披露与保密之间的矛盾,为公众共享电子商务信用信息提供法律保障。

2、积极培育信用服务机构

由信用关系的当事人分别对与信用管理相关授信人的信息进行收集、鉴别、分析、评级等活动交易成本往往太高,而由社会化的机构,如以征信公司为例的信用中介服务机构来为信用当事人服务则可以大大降低成本。这类信用服务机构所提供的服务包括资信调查、信用评级、信用保险以及商账追收等,它构成了社会化的信用管理支持体系,成为社会信用保障体系中有效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发展信用中介机构,建立专业化、市场化的信用管理服务,必将大大提高电子商务的执行效率,促进其长远发展。

3、失信严惩机制

追求功利最大化是诚信缺失的经济根源,而要扼制失信者的不诚信就要强制性建设有效的制度,进行外在约束。在社会信用保障体系中,核心是加大不诚信的机会成本,让失信者为其不诚信付出应有的代价。严格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机制,对遵守信用者应进行褒奖,对失信者进行惩罚,是社会信用保障体系得以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对失信者进行行政或司法处罚,并将受到行政或司法处罚的企业和个人披露于相关的经济和社会领域,从而对其生存和发展带来负面影响。通过打击社会经济生活中失信违法现象来提高社会整体信用等级,这样企业和公民的信用意识才会不断提高,信用制度和信用体系才将不断完善。

四、结束语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信用经济,无论人们从事何种经济活动都要围绕着依据相关法律签订协议和按照信用管理制度履行协议而进行,并受到相关法律保障与信用机制约束。所以,经济行为的制度化与规范化不仅可以圆满实现经济行为的目的,而且会促进经济行为的科学化,提高行为的效率与效果,极大地创造社会价值。因此,制度化、规范化地开展电子商务是所有参与者必须遵循的行动指南。

电子商务的发展需要信用机制的保障。通过建立完善的社会信用保障体系,形成“诚信为本、以德经商”的商务环境,可以有效地降低企业经营的风险,提升经济竞争力,以保障电子商务交易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促进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

[参考文献]

[1]肖勇、陈富扬:电子商务的信用体系与信用管理[J]科学管理研究,2006(4)

[2]彭柳:B2C中电子商务中的企业信用管理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

[3]车纯:基于B2B模式的电子商务信用问题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5

[4]黄潇:浅析我国电子商务的信用体系建设[J]北京电子科技学院报,2006(9)

[5]马俊缸:试论如何构建电子商务信用管理体系[J]中国成人教育,2008(12)

电子商务社会调研篇8

[关键词]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美中比较

一、前言

截至2010年12月,支付宝注册用户突破5.5亿,日交易额超过25亿元人民币,日交易笔数达到850万笔。据有关统计,2010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额达45000亿,电子商务企业数量达25000家,电子商务服务企业直接从业人员超过160万人,由电子商务间接带动的就业人数,已超过1200万人,预计到2012年将达到1900万人。未来5年,在中国3000多万家中小企业中,将有半数企业在经营中尝试或运用电子商务工具,国内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量将达到300万以上。

中国目前有超过300所本科高校和超过700所高职院校开设电子商务。与电子商务发展的大好前景形成反差的是,这些电子商务毕业生普遍无法直接上岗,对口就业率远远低于普通高校其他专业的就业率。与此相比,美国作为电子商务开展较早的国家,人才培养模式比较成熟,所培养的电子商务人才得到了社会广泛的认同。因此,本文将从培养层次、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师资力量、教学模式五个方面对美中两国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比较,试图从中得到借鉴,为我国今后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提供有益的参考。www.133229.com

二、美中两国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简介

1.美国

美国的电子商务教育发展较早。在1998年,美国著名的卡耐基-梅隆大学就由工业管理研究院和计算机学院联合创建了电子商务学院,1999年宣布设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电子商务专业硕士学位。该校电子商务专业主任michaelshamos教授说:“如果要经营网上商务,就需要了解许多商务知识;同时还需要懂得许多技术方面的知识。否则,你可能需要雇用太多的技术人员,你自己则无法制定明智的采购计划,对建立网络一无所知,为别人所左右。电子商务硕士学位应比哈佛的mba更有价值,原因在于既懂技术又有电子商务知识的人员匮乏”。

目前典型的提供深入电子商务教育的学校有: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大学、斯坦福大学、纽约大学、加州大学、西北大学、卡耐基-梅隆大学、范德比尔特大学和华盛顿州立大学等。但美国大学一般不开设电子商务专业,电子商务多是作为独立的课程,或者选择在有关课程中根据需要添加相应内容以达到传授电子商务知识的目的。比如,西北大学、麻省理工大学、纽约大学都设有独立的电子商务主修课程,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则是将电子商务的内容整合到其他课程中。

2.中国

我国的电子商务专业教育也可以追溯到1998年,几乎与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开办电子商务专业同期开始。其发展历程经历了尝试期、规范期和发展期三个阶段。在尝试期,电子商务专业教育伴随着一批电子商务专业学者的不断研究,通过在各校以公共选修、专业选修课的形式开设相关课程,也有少数学校在本科高年级开设电子商务方向或电子商务班(以至开设电子商务研究生方向)等。在规范期,为适应市场需求,使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培养规范化、规模化,中国国家教育部高教司于2000年底和2001年初分两批批准了13所普通高等学校试办电子商务本科专业。在发展期,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从2002年开始又批准了第三批、第四批等开设电子商务本科专业的院校。截至2008年,全国已有327所高校开设电子商务本科专业,其中一些高校开设了硕士生和博士生的电子商务研究方向。

三、美中两国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比较

1.培养层次的比较

根据harlan等人(2001)对aacsb附属的77个商学院的调查分析,美国大学提供4种不同层次的电子商务课程安排,分别是理学硕士、理学学士、电子商务非学历认证教育、电子商务方向的工商管理硕士。从其搜集的教学计划样本来看,mba阶段的样本数量占到了40%,其次是理学硕士阶段,两者的数量占到了总体样本的70%;在课程设置上,非技术类课程和技术类课程的比例大概为2:1。

由此可见,在教学层次上,美国的电子商务教育采取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结合的方式,主要集中在研究生阶段,并以mba教育为重点。

中国的电子商务教育主要集中在本科层次,因为国内教育界普遍认为电子商务专业的宽口径特点必须要建设在宽泛和大量的理论基础之上,因此选择在时间比较充裕的本科4年,有助于学生搭建扎实的理论知识框架。

2.专业设置的比较

电子商务是由多门基础学科交叉形成的新型学科,涉及计算机技术、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等学科门类。在专业设置方向上,国内外高校一般都有着不同的侧重。

从奥斯汀的得克萨斯大学电子商务研究所查到的开设电子商务本科专业情况看:美国的计算机学院和商学院开设电子商务专业的占绝大多数,尤其是在著名大学的商学院,普遍开展电子商务教育。另外,有很多小专业一般会开设电子商务课程或辅修电子商务专业,比如说市场营销类、信息管理类等。

我国的电子商务专业大多是依托学校的传统优势和教学资源而开设的,其培养方向和院系的专业特点有明显的关联性。比如有计算机背景的院系,其培养计划中则含有大量的计算机类课程,重点培养的是直接从事电子商务平台和电子商务应用软件的规划、开发和维护的专业技术人员,授予的是工学学位;有经管背景的院系,其培养计划中含有大量的经管类课程,重点培养的是能够从事电子商务管理的人员,授予的是经济学学位或管理学学位,由此形成了电子商务两个不同的培养方向:偏技术和偏经管。从科类结构看,两个国家对电子商务所属的科类基本认同,都是在经济类、管理类和计算机技术类院系开设电子商务专业或相关课程。

3.课程设置的比较

在课程设置上,美国各大高校各具特点。例如:

卡耐基-梅隆大学的电子商务专业对经济管理和技术课程采取并重的态度,力图使毕业生能成为未来企业中电子商务应用方面合格的经理人、规划人、分析家和编程人员。其专业教学内容涵盖了各种商务模式,具体涉及电子化市场研究、电子目录、网站管理、自动化撮合、电子商务安全支付、分布式交易处理、定单执行、客户满意度、数据挖掘与分析。一方面电子商务的实施需要与技术紧密结合,因此需要涉及网络、分布式数据库、计算机安全技术、多媒体技术、web设备、人机接口设计;另一方面成功地引入电子商务不仅需要了解其成本和效益,而且需要懂得商业重组、适应管理(集成传统系统与internet前端)、供应链结构、电子化商业中的会计与审计、仲裁职能、作为交换媒体的资金性质、快速商业反应、电子商务法律、政策及规则。

华盛顿州立大学电子商务专业培养目标是“开发、使用和管理信息技术、数字网络来帮助组织在intemet上从事商业活动。”课程设置中技术类核心课程包括:网络商务编程、数据库管理、通信、电子商务概论;商务类核心课程包括:消费者行为与电子商务、传统与电子环境中的营销、数字企业的财务管理、网络法律。专业选修课(任选两门):网络营销、网络伦理、电子商务中的服务业、电子商务的企业家精神、国际电子商务、数字时代的供应链管理、不断出现的技术、信息系统项目团队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整个课程设置以商务为主,强调基础知识,重视学生各方面的基础训练;技术类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其在商务中的作用与地位;课程设置中的专业选修课则充分体现了商务与技术的融合,表现了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科交叉性的特点。除此之外,华盛顿州立大学开设的电子商务课程中与人有关的课程至少有两门:消费者行为、沟通研究或人的发展。这样有利于学生掌握有关消费行为方面的知识,能够在将来的工作中了解客户。

我国学者马刚等的调查发现国内高校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形成了经济、技术、管理三种取向,开设的核心理论课程分别如下:

经济取向:电子商务概论、管理学、政治经济学、会计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国际贸易学、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电子商务安全、网络营销、网络经济学、电子商务系统建设与管理,数据库技术、电子商务网站建设、电子商务法。

技术取向: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电子商务概论、电子商务系统开发技术、管理学概论、经济学基础、离散数学、数据结构、数据库引论、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信息与网络安全、网站设计与建设、网络营销、中间件技术、电子商务物流、网络支付与结算、多媒体技术、运筹学引论、电子商务法律、管理信息系统、数据挖掘与数据仓库。

管理取向:电子商务概论、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算机网络、电子商务法律、电子商务技术、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管理信息系统、网络营销、数据库系统及应用、网站设计与开发、电子商务安全、电子商务系统分析与设计、网上支付与网上金融、网络经济学、企业电子商务管理。

三种取向的理论课程设置都体现了电子商务学科的交叉特点,课程覆盖了经济学、管理学、信息和计算机科学及法学等学科。但是课程设置的随意性很大,其层次、作用、地位缺乏内在逻辑性。许多院校仅将现有的有关技术和商务方面的课程简单地堆砌在一起,缺乏系统的有机融合。另外,课程设置中关于能够反映信息社会和电子商务最新发展的前沿类课程较少,反映出对学生创新与创业能力培养的侧重不够。

纵观三种取向的理论课程设置,可看出其培养方向模糊。虽然界定了取向,但很多院校的课程设置并不能清晰地确定其培养的电子商务人才将来的就业目标。显然,培养适合各个行业的通才,并不适合中国企业目前对电子商务人才的专业和实用需求。应该在课程设置中多增设一些与特定行业相关密切的课程。当然,有条件的院校可以设置多个就业方向,这些就业方向最好能够与已经确定的取向吻合,这样有利于课程的设置。

三种取向的实验课程设置多局限于针对特定课程的验证型和认知型实验,设置了很少针对跨专业乃至跨学科的能够培养学生创新与创业能力的综合型实验。

4.师资力量

美国高校大多是在经济、信息管理系统、市场营销等专业下开设电子商务课程,侧重讲解与本专业相关的电子商务知识,教师专业特色浓厚,对某些课程的研究非常深入。比如,由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师讲授网络营销等课程。另外,美国高校经常聘请一些电子商务研究机构、公司的知名人士到学校来兼职从事教学工作,他们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及很强的事务处理能力。

中国高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师资力量薄弱。许多学校在申请设立电子商务专业时,并没有足够数量的、达到一定教学水平的和能够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的师资队伍。许多教师是从计算机、通信、管理学、经济学等专业转而讲授电子商务课程,懂技术的不懂商务,懂商务的不懂技术,根本无法胜任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虽然制定了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但因教师缺乏,只能是有什么样的教师开什么样的课,教师会什么就教什么。这种情况导致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完善,知识内容不合理。

2.定位要明确

电子商务专业的多面手人才培养要求体现了电子商务专业明显的学科交叉性和宽口径特点,很容易造成院校在培养该类学生的过程中只做了多种学科知识的一种表面堆砌,无法深入对电子商务的内在规律展开研究,技术与能力的培养没有层次性和方向性。因此,院校的电子商务专业建设要结合社会需求和自身实际情况,明确人才培养层次、明确人才培养方向。与美国相比,中国总体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层次较低,主要集中在本科阶段。从本科阶段的三种教育层次来看:研究型院校侧重科研人才的培养,教学型与研究型院校侧重高级应用人才和创新人才的培养,教学型院校侧重应用人才和实用人才的培养。这三种层次的人才互相不能取代,也不可或缺,他们实现了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合理梯队和人才的多样化。因此,高校应该在对自身合理定位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电子商务培养的层次问题。另外,从电子商务的培养方向来看,可以分为经管类和技术类,或细分为经济类(网络贸易与营销)、管理类(erp、scm、crm)和技术类(商务网站的规划、开发与维护)。院校在课程设置上,既要有统一的共性课程,也要有突出自身人才培养层次、方向的特色课程,形成共性与个性兼具的特色人才培养方案。

3.加强师资培训

5.教学模式的比较

美国的电子商务教学形式多样化,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比如麻省理工开设的电子商务营销课程,设置了项目研究、带薪实习、课余实践等环节;斯坦福大学的网络营销课程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设计因特网服务或产品;哈佛大学积极开展电子商务案例研究。同时美国的高校一般都设有电子商务研究中心,通过校企合作对电子商务领域的定价策略、法律问题、在线消费行为等关键问题进行研究;学生则被要求对企业提供咨询服务。在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目标上,美国高校坚持以市场导向为主,以基于因特网的技术、产品开发、营销、管理和战略制定为基础,通过开设电子商务课程,结合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强调动手操作能力等方式,培养学生利用网络制定新的竞争方式与企业战略的能力。

中国的电子商务教育总体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实习的学分一般只占总体学分的12%左右,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国内电子商务教育的薄弱环节。高校在制定电子商务培养方案时仍然缺乏对人才市场需求的充分调研,从理论教学到实践教学的渠道不畅通,导致输出的电子商务人才较难适应社会需求。

四、总结和建议

中国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在专业设置方面与美国基本相同,但在培养层次、课程设置、师资力量和教学模式等方面与美国还有很大差距,因此中国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要想取得长足的发展,必须借鉴和学习美国开展电子商务教育的成功经验。具体来说,有如下建议:

1.以市场为导向

人才的培养是为了迎合社会的需求,市场对人才的要求对人才培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目前社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主要来自五种机构、三种类型:五种机构分别是专业电子商务公司、it网络公司、企业的信息服务部门、咨询服务公司和专业网络营销服务公司;人才类型主要集中在技术类、商务类和综合管理类。

此外,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特点和地域存在关联,随信息化的进程发展而动态变化。院校应该积极开展市场调研,与时俱进,充分了解社会和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及时调整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以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特别要掌握就业所辐射区域内的人才需求情况,针对该区域企业的人才需求特点,侧重某种技能的培养,使学生更具竞争优势。

针对中国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师资力量薄弱的情况,各高校应加强师资培养,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与实践操作水平。有条件的高校可以派教师到国外高校进修学习,学习国外最前沿的理论动态和先进的实践经验。同时,可以请企业界的电子商务专家兼任该学科某门课程的教师,这些处在电子商务实践第一线的专家具有丰富的商务经验和最新的技术,掌握着电子商务最前沿的信息。这样,既保证学生所学的知识不会落后于时展,也保证了学生毕业后不会感到自己的知识与实际工作需要脱节。

4.改进教学模式

一方面,电子商务是一门新兴学科,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建立一套成熟完善的理论体系来指导教学。因此,不论哪种层次的培养都应该打破封闭式教学,实行开放式的校企结合的教学与实践模式。另一方面,目前大部分企业还处于电子商务的探索期和尝试期,对于电子商务的理论和方法的掌握都不够成熟,急需专业方面的相关指导和大量的专业人才。因此,高校应该抓住机会,联合企业,一方面在企业的实际应用中挖掘研究课题,为企业排忧解难,使知识转化成产能;另一方面利用企业资源创建实习基地,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而上级部门也应该为高校和企业的联姻牵线搭桥,疏通渠道,提供资金和政策的扶持,促进高校的电子商务专业形成产、学、研结合,资源有效共享的良好局面。

5.纳入非学历认证教育

目前社会上有很多电子商务非学历认证教育,其目的是为了进一步规范电子商务从业人员的职业行为,提升从业能力。与高校教育相比,非学历认证教育更具实用性和针对性,而企业在择人的时候也比较重视这些证书。典型的认证考试有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推行的“电子商务师”系列认证、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下设的电子商务系列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阿里巴巴旗下阿里学院推出的阿里巴巴电子商务系列认证、ibm电子商务解决方案设计师认证等。院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层次和方向,选择性地将这些认证考试纳入培养计划,采取选修的形式或者1+x(学历证+职业资格认证)的形式,对学生开展培训或鼓励学生自主参加培训,进行职业定向,提高职业技能。

参考文献:

[1]harlanl,kathyh.e-businesseducationataacsb-affiliatedbusinessschools:asurveyofprogramsandcurricula[j].journalofeducationforbusiness,200l(7):328-331.

[2]subhashdurlabhji,marcellinerfusilier.fermentinbusinesseducation:e-commercemaster’sprograms[j].journalofeducationforbusiness,2002(3):169-176.

[3]毕凌燕,牟小勇.国内高校电子商务专业课程培养体系调查与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7(6):243-244.

[4]李枫林,刘滔,徐静.中外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比较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6(8):73-75.

[5]李琪,彭丽芳.普通高等学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调研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6]卢淑静,周欢怀.基于中美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情报杂志,2010,29(1):189-191.

[7]马刚,苗慧勇,张英英.电子商务专业本科生课程体系研究与设计[a].李洪心、李琪主编.电子商务教育、理论与应用新进展——第七届全国高校电子商务教育与学术研讨大会论文集[c].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276-284.

[8]王学东、李丛伟、王丹.中美电子商务高等教育的比较研究[j].中国信息导报,2006(10):59-62.

电子商务社会调研篇9

数据交换(eDi)》的选修课,1996年该课被列为物资管理和国际企业管理专业的

必修课程;在新制订的九八级教学大纲中,《电子商务》被列为管理工程专业的

必修课程。在教学实践中,北方交大已经形成由教师的电子教案、学生的电子作

业、交互式的远程网络教学系统以及电子商务网络案例教学模拟试验等构成的全

方位多媒体教学体系。作为教育部远程网络教育试点,已经在因特网上实现了“

电子商务”课程的远程网络教学。“电子商务”是北方交大学生们的热门话题之

一。

    那么,在校大学生们是怎样看待电子商务这个问题的呢?1999年底,由www.ec21cn.com与北方交通大学电子商务协会共同对北方交大的在校学生做了有关电子商务的问卷调查。调查采用书面问卷形式,受访大学生575人,研究生38人(其中mBa20人),这些学生分别来自各个年级,涵盖了电信、经济、管理、法律、运输等多个专业,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调查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对电子商务的认识,包括以下几个问题:1、你知道什么是电子商务吗?2、你能就电子商务对社会的影响谈谈自己的认识吗?3、你能说出电子商务的一般流程吗?4、你知道什么是eDi吗?5、你对电子货币了解吗?第二部分是获得电子商务的途径,包括以下几个问题:1、除了上课外,平时你从哪些方面了解电子商务的知识(依次举出三种途径)。2、请列出你阅读电子商务论文的具体报刊名称。3、你参观过电子商务的展览会吗?

对电子商务的认知程度

    在被调查者中,60.5%的本科生和100%的研究生表示对电子商务的概念有一定了解。数据显示,大学生们对电子商务表现了较大的关注,受教育的程度越高,对此的认识也越深。在对电子商务的概念有一定了解的学生中,认为电子商务对社会

有很大影响的占23%;认为有一定影响,但短期内难以形成规模的学生占46%;认

为中国目前发展电子商务尚有难度,对老百姓影响力有限的占31%。这一方面说明

在校大学生对电子商务的发展与对社会的影响的认识还较为冷静,另一方面也说

明,我国电子商务的人才培养和在校教育与社会的需要还有一定的距离。

    这不能不让我们担心,电子商务正以令人难以想象的高速度发展,而目前的教育及受教育者能否适应市场的需要?在对电子商务的了解程度进行深入调查时发现,问题确实很多。

    表示对电子商务流程有明确认识的同学中,本科生仅占32%,mBa占80%,大部分非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对电子商务具体贸易流程的认识仍然停留在初级阶段。

在对eDi的认识上,仅有不到9%的人(研究生32%)表示曾有过了解;4%的人(研

究生18%)能就eDi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且这部分人全部是

经济管理类学生。可见,在深入系统的学习中,电子商务逐渐体现了它的学科性

——以经济管理为主。在这方面,经济管理类的学生有其专业的优势。但是所占

比例之少,尤其是其他专业无人了解的现状实在令人担忧。

    在对电子货币的调查中,仅有1人在网上使用过电子货币。本科生中仅有9人表示对此作过专门的研习,而且都集中在计算机专业和信息通信专业。研究生中也仅

有4人表示自己曾钻研过此类问题。另有10人表示对此很有兴趣,这个数字是相当

低的,仅占总人数的2%。电子商务是一个跨学科的领域,在涉及到电子商务发展

的关键问题——金融电子化与贸易安全上,电子专业、法律专业的学生有独特的

优势,但尚未引起经济管理专业的重视。就目前而言,真正认识到电子货币与自

己已经很近的学生并不多,对此投入很大精力的学生更少。

对电子商务的学习途径

    第二部分的调查主要是想了解学生学习电子商务知识的途径,了解哪些报刊上刊载的文章学生引用次数最多。经分析,除去开设电子商务课程的专业,大部分本

科生是通过计算机类的杂志(43%)和报纸(30%)来了解电子商务知识的,从专

业书籍与广播电视上学习相关知识的并不多。

    调查数据显示,被学生引用的电子商务方面的论文来自91种中英文报刊,一方面反映了学生的阅读面很大,另一方面反映了媒体对电子商务的报道数量也在加大,同时也反映了当前我国电子商务的专业报刊尚未面世,面向大众的宣传方式仍

是以面为主的普及,较少涉及具体的实施细节,系统介绍电子商务知识的报刊并

不多。

    在普及电子商务方面受到学生们认可的媒介主要有《计算机世界》、《互联网世界》、《信息与电脑》、《中国计算机用户》、《市场与电脑》等几家刊物。经

过进一步调查了解到,这些排名靠前的报刊,在1999年都专门设立了电子商务普

及类的专栏或专题讲座。在人们迫切想了解电子商务知识的时候,选择系列刊载

的报刊无疑是读者的首选。但是没有一家刊物所占的比例超过15%。

    最后,在没有任何组织的前提下,大多数学生(本科生的65%和研究生的89%)都主动去过电子商务的展览会,从中了解电子商务的最新发展动态和最新技术应用。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大学生们对电子商务都十分感兴趣,不少人通过阅读课外资料或参加展览了解电子商务,有目的地学习电子商务知识。但是,他们缺少系统

全面的学习。在电子商务成为21世纪贸易主要手段的趋势下,电子商务的普及与

电子商务社会调研篇10

数据交换(eDi)》的选修课,1996年该课被列为物资管理和国际企业管理专业的

必修课程;在新制订的九八级教学大纲中,《电子商务》被列为管理工程专业的

必修课程。在教学实践中,北方交大已经形成由教师的电子教案、学生的电子作

业、交互式的远程网络教学系统以及电子商务网络案例教学模拟试验等构成的全

方位多媒体教学体系。作为教育部远程网络教育试点,已经在因特网上实现了“

电子商务”课程的远程网络教学。“电子商务”是北方交大学生们的热门话题之

一。

那么,在校大学生们是怎样看待电子商务这个问题的呢?1999年底,由与北方交通大学电子商务协会共同对北方交大的在校学生做了有关电子商务的问卷调查。调查采用书面问卷形式,受访大学生575人,研究生38人(其中mBa20人),这些学生分别来自各个年级,涵盖了电信、经济、管理、法律、运输等多个专业,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调查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对电子商务的认识,包括以下几个问题:1、你知道什么是电子商务吗?2、你能就电子商务对社会的影响谈谈自己的认识吗?3、你能说出电子商务的一般流程吗?4、你知道什么是eDi吗?5、你对电子货币了解吗?第二部分是获得电子商务的途径,包括以下几个问题:1、除了上课外,平时你从哪些方面了解电子商务的知识(依次举出三种途径)。2、请列出你阅读电子商务论文的具体报刊名称。3、你参观过电子商务的展览会吗?

对电子商务的认知程度

在被调查者中,60.5%的本科生和100%的研究生表示对电子商务的概念有一定了解。数据显示,大学生们对电子商务表现了较大的关注,受教育的程度越高,对此的认识也越深。在对电子商务的概念有一定了解的学生中,认为电子商务对社会

有很大影响的占23%;认为有一定影响,但短期内难以形成规模的学生占46%;认

为中国目前发展电子商务尚有难度,对老百姓影响力有限的占31%。这一方面说明

在校大学生对电子商务的发展与对社会的影响的认识还较为冷静,另一方面也说

明,我国电子商务的人才培养和在校教育与社会的需要还有一定的距离。

这不能不让我们担心,电子商务正以令人难以想象的高速度发展,而目前的教育及受教育者能否适应市场的需要?在对电子商务的了解程度进行深入调查时发现,问题确实很多。

表示对电子商务流程有明确认识的同学中,本科生仅占32%,mBa占80%,大部分非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对电子商务具体贸易流程的认识仍然停留在初级阶段。

在对eDi的认识上,仅有不到9%的人(研究生32%)表示曾有过了解;4%的人(研

究生18%)能就eDi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且这部分人全部是

经济管理类学生。可见,在深入系统的学习中,电子商务逐渐体现了它的学科性

——以经济管理为主。在这方面,经济管理类的学生有其专业的优势。但是所占

比例之少,尤其是其他专业无人了解的现状实在令人担忧。

在对电子货币的调查中,仅有1人在网上使用过电子货币。本科生中仅有9人表示对此作过专门的研习,而且都集中在计算机专业和信息通信专业。研究生中也仅

有4人表示自己曾钻研过此类问题。另有10人表示对此很有兴趣,这个数字是相当

低的,仅占总人数的2%。电子商务是一个跨学科的领域,在涉及到电子商务发展

的关键问题——金融电子化与贸易安全上,电子专业、法律专业的学生有独特的

优势,但尚未引起经济管理专业的重视。就目前而言,真正认识到电子货币与自

己已经很近的学生并不多,对此投入很大精力的学生更少。

对电子商务的学习途径

第二部分的调查主要是想了解学生学习电子商务知识的途径,了解哪些报刊上刊载的文章学生引用次数最多。经分析,除去开设电子商务课程的专业,大部分本

科生是通过计算机类的杂志(43%)和报纸(30%)来了解电子商务知识的,从专

业书籍与广播电视上学习相关知识的并不多。

调查数据显示,被学生引用的电子商务方面的论文来自91种中英文报刊,一方面反映了学生的阅读面很大,另一方面反映了媒体对电子商务的报道数量也在加大,同时也反映了当前我国电子商务的专业报刊尚未面世,面向大众的宣传方式仍

是以面为主的普及,较少涉及具体的实施细节,系统介绍电子商务知识的报刊并

不多。

在普及电子商务方面受到学生们认可的媒介主要有《计算机世界》、《互联网世界》、《信息与电脑》、《中国计算机用户》、《市场与电脑》等几家刊物。经

过进一步调查了解到,这些排名靠前的报刊,在1999年都专门设立了电子商务普

及类的专栏或专题讲座。在人们迫切想了解电子商务知识的时候,选择系列刊载

的报刊无疑是读者的首选。但是没有一家刊物所占的比例超过15%。

最后,在没有任何组织的前提下,大多数学生(本科生的65%和研究生的89%)都主动去过电子商务的展览会,从中了解电子商务的最新发展动态和最新技术应用。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大学生们对电子商务都十分感兴趣,不少人通过阅读课外资料或参加展览了解电子商务,有目的地学习电子商务知识。但是,他们缺少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