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指数公式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8:51:28

初中数学指数公式篇1

关键词:数学教学;学法指导;初中数学

为了使初中教育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我国实施了新课改,这让初中教学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只是单纯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然而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教师并不是十分了解,这样的教学方法很难实现新课标下的教学目标,而且也不符合当代社会对教育发展的要求。对此,运用更加科学的方法开展教学就显得很有必要。以下本文主要探究了学法指导这一教学方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1指导学生正确的进行课前预习

现如今,初中数学教学的内容不断增多,要想在不增加学生课业压力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就要采取相应的手段来提高教学效率。预习指导就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手段。由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教师不能把所有的内容都在课堂上详细传授给学生,要想完成教学目标,就要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工作。特别是对于初中生来说,在这个年龄的学生,思维活动能力很强,通常对于条条框框的约束是极其厌烦的,所以教师就要采取适当的策略对学生进行指导,教授给学生正确的预习方法,这样不仅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对于学生以后的学习也是非常有帮助。

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就是指做好准备再去工作,那么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目前在初中数学学习中,很多学生认为把时间用在功课预习上是浪费时间,觉得没有太大的作用。针对这种心理,教师就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并告知正确的预习方法,在把握好数学教学大纲的前提下进行预习,这样在教师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就可以根据预习到的知识与教师进行互动,一方面活动了课堂的气氛,另一方面加深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对于提高学生数学成绩很有帮助。

2指导学生掌握数学学习基本要领

2.1从细微处掌握概念本质。不同的数学语言表述或已知条件、结论的背景下,问题的分析、解决思路也存在着诸多不同之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对数学概念性质、公式、定理做到“三弄清、三掌握”,即弄清来源、弄清条件、弄清使用范围,掌握内容、掌握证法、掌握运用。

2.2形成结构化的知识网络。要指导学生在各单元板块中有计划、有步骤地掌握教材内容,如代数知识就可以分为实数、代数式、方程、函数等几个基本板块,其下又可以细分为若干层次,如方程板块又可以分为方程(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分式方程、无理方程)和方程组(二元一次方程组、三元一次方程组、二元二次方程组)。帮助学生系统地梳理不同章节板块的定义、解题技巧、应用思路,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完善的数学知识结构,在学习中做到有的放矢。

2.3掌握解题方法与数学思想。应用解题是数学学习活动的基础,也是数学学习的核心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应当高度注意解题指导思想或解题经验的总结,每个细节都要做到面面俱到。如一元一次不等式ax+b>0,就要确定条件“两定”(不等号的方向、数的符号),列应用题方程组则要注意“三同”,即单位同、量同和数值同。只有使学生清晰地掌握数学思想,才能逐步在数学应用解题过程中形成清晰思路,灵活、准确的解答各种综合题型。

3指导学生认真对待课后作业和复习

在新课改的倡导下,要求教师必须减轻课业压力,给学生们留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因此教师在为学生布置作业时,不要只在数量上进行要求,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的进行布置作业,如果只在数量上进行要求,不仅达不到教学目标,还容易使学生之间出现互相抄袭的现象,形成不良学习风气。因此应该有针对性的精心设计课后作业,指导学生认真对待课后作业。另外,为提高作业完成效率,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学会在完成作业之前,先对当天所学的知识内容进行复习,不要认为这是浪费时间,实际上课后复习恰恰是为了更好地完成作业。特别是在数学公式的掌握上,在中学数学中涉及到的公式很多,所以要在灵活掌握公式的基础上再完成作业,这样不仅使学习效率有所提升,而且做题速度也要比复习之前更快。

4指导学生形象记忆数学公式与定理

初中数学学习中会用了各种各样的公式,熟练掌握这些公式对于提高做题速度和正确率有积极意义。但由于公式种类较多,且易混淆,因而很多学生无法灵活正确的运用数学公式。对此,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形象记忆数学公式与定理。例如在代数学习中,学完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后,指导学生编数学口诀:大大取大者,小小取小者,不大不小中间找,大大小小无法找(无解)。在几何教学中同样可以利用这种方法,例如在涉及三角形的辅助线时,指导学生编顺口溜:题中有角平分线,可向两边作垂线;线段垂直平分线,可向两端把线连;三角形,边中点,连接就成中位线;成比例,证相似,经常要作平行线。这种方法既总结了知识,又形象生动,学生学得活、记得牢,学习效率自然大大提升。

5指导学生正确认识和解决错题

首先,指导学生分门别类地把平时练习或模拟考试中做错的题进行整理、分析、归类。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建立自己的错题本。其次,指导学生把自己做错的原题在错题本上原原本本地抄一遍或剪下来贴在错题本上,并把原来错误的解法清晰地摘要在错题本上。当老师讲解正确答案时,按老师讲的思路,一步一步规范地把原题做一遍,以便加深印象和逐步形成能力。最后,指导学生经常阅读错题本,而不是把做错的习题记下来就完了。要经常在空闲时间,拿出错题本,浏览一下,对错题不妨再做一遍,这样在今后遇到同类习题时,会立刻回想起曾经犯过的错误,从而避免再犯。

6指导学生克服数学认知障碍和情绪障碍

由于中学生的年龄正是思维跳跃性比较强的阶段,所以教师要对其进行正确的指导,帮助学生走出认知过程的障碍,使其以最佳的精神状态来进行学习。很多初中生都会认为,数学是最难学的学科,所以在心理上就形成了抵触的心理,针对这种现象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引导,然后针对个体存在的具体问题,要采取针对性的手段帮助学生制定特定的学习方法,这样就能使学生重拾学习数学的信心,提高对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结束语

总之,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学法指导,让学生改变对数学学习的认识,消除学生心理上的数学学习抵触情绪,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方法,促进中学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习成绩的共同提升。

参考文献

初中数学指数公式篇2

中考分数制和等级制并行

昨天的会上,周民书表示,中考招生改革关系每一个家庭的切身利益,关系每一名学生的前途命运。市教育局按照要求,召开不同层次座谈会,召开专家论证会,网上公开征求意见,召开听证会,充分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并对改革方案进行了风险评估和合法性论证。本着积极稳妥、分步实施的原则,在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市教育局对初中学生学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改革方案进行了调整和完善,实行分数制与等级制并行,条件成熟后再实行完全等级制评价与录取。每年中考有7万多九年级考生参加,还有差不多数量的八年级学生参加地理、生物和信息技术的考试,算下来每年全市有10余万个家庭会参与到中考中,加上独生子女的家庭结构,全市有30多万家庭关注着中考,这就决定了这项政策的广泛社会关注度,也导致了中考改革的“一波三折”。

继续实行多元招生等政策

我市将保持招生录取政策总体稳定。继续实行指标生录取、特长生录取、自主招生(含直升生)、统一招生等多元招生录取政策;继续实行第一、第二志愿平行录取政策;继续实行公办普通高中学校按顺序录取,以录取分数线高低决定公办普通高中学校录取顺序;继续划定公办普通高中学校普通班录取资格分数线、公办普通高中学校普通班特长生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和民办普通高中学校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与此同时,市教育局还鼓励举办普通高中学校的区市教体局根据当地实际制定普通高中招生改革实施方案。

周民书说,确定中考新政,市教育局划定了三条红线,首先就是尊重民意,在听取家长、老师和专家的意见基础上,从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角度出发;其次,中考新政力求促进公平。新的中考政策,减少了加分项目,在保证公平的基础上,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最后是提高质量。新政将历史、地理、生物等纳入了分数考核,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而将信息技术等纳为等级考核,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生的负担。

新政解读

总分780史地生算分数

从明年开始,我市中考将实行等级制和分数制并行的呈现形式。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生物8个科目考试成绩以分数和等级(分aBCDe五个等级)两种形式呈现,思想品德、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3个科目以等级(分及格、不及格两个等级)形式呈现。

普通高中录取总分780分。其中,语文120分、数学120分、英语120分、物理100分、化学80分、历史80分、地理80分、生物80分。普通高中学校统一招生实行按8个科目总分从高到低择优录取,总分相同的考生按学科等级组合择优录取(首先通过语文数学英语等级组合择优录取;如果语文数学英语等级相同,再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等级组合择优录取;如果物理化学生物等级也相同,最后通过历史地理等级组合择优录取)。第一、第二志愿完成招生计划的普通高中学校,考生思想品德、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科目均须达到及格等级。其他公办普通高中学校优先录取思想品德、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科目达到及格等级的考生。

新政解读

明年取消提前考试制度

从明年开始,不再实行初一学生提前考试制度。初二年级信息技术考试不及格考生,初三年级可以申请重考。本月中旬,市教育局将通过青岛教育政务网(qdedu.gov.cn)公布2012级初中学生(包括2013级提前参加考试的学生)地理、生物考试分数和等级。今年中考,上百名初一年级学生,提前参加了会考。

此前,不少家长都在担心,完全等级制取消后,孩子所考分数到底将如何处理?昨日,这一问题终于有了答案。周民书表示,2013级提前参加地理和生物考试的学生成绩继续有效,初二时可以再次参加考试,取两次考试成绩。提前参加信息技术考试并取得及格等级的学生不再参加初二信息技术考试,不及格的学生参加初二信息技术考试。

新政解读

直升生名额不再“到校到人”

从2013级初中学生开始,青岛一中、青岛二中、青岛九中、青岛五十八中直升生实行学校自主招生。自主招生方案由招生学校根据全市统一招生政策,结合学校特色发展需要,按照择优、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制定,经市教育局批准后实施。学生根据招生学校报名条件自主报名,招生学校按照招生方案自主招生录取。

目前,我市直升生是按照学生人数比例,将名额分配到各初中学校,再由初中学校进行推荐,其中获得直升生资格需要通过学生初中三年的学习成绩以及各方面的综合素质评定,之后再经过高中的直升生测试。“目前的直升生政策是将直升生的名额具体给初中学校,学校的直升生名额是确定的,这属于到校到人。”新公布的中考政策,则将直升生的名额从“到校到人”变为“不到校不到人”,不再给初中学校直升生的具体名额,而是市内三区的初中学生只要符合了各高中的报名条件,都可以自主报名,而青岛一中、青岛二中、青岛九中、青岛五十八中则按照各自的招生方案自主招生录取。不过,有家长担心,这一政策,对优质初中学生来说,直升进入高中的机会增多了。“在有的优质初中,学生在同校竞争中可能无法通过直升推荐,但现在自主报名,优质初中的学生,很有可能就会把其他学校的学生挤下去。”

声音1和高考新政接轨

“新中考政策,和刚公布的高考新政接轨了,有利于学生系统学习。”在不久前刚公布的高考新政中,历史、地理和生物等将纳入考生考核范围,虽然以等级形式出现,但却要求学生对这些科目有较深理解。目前的中考,史地生只要达到规定的等级总分再符合规定,就可以被录取,而很多考生把史地生考试的目标定为达到B、C等级即可,新政实行后,史地生在考生中受重视的程度提高了。而将语文、数学、英语等3门课程的总分,设置为120分,区别于其他5个考试科目,则更突出了这3门课程的重要性。“在新公布的高考政策中,不分文理科,语数外是主课,考生无论考哪个学校,这3门的分数都至关重要。”市教育局工作人员说。

声音2拿到等级也要等

青岛实验初中的洪湛奇,新学期刚升入初二,但她今年在地理科目的考试中已提前拿到a等级。新公布的中考政策,地理成绩将计入总分,意味着已经拿到等级的洪湛奇,还要查看自己的分数。如果分数达到了要求,洪湛奇初三时就不用担心地理了。不过,并非所有的学生都有洪湛奇这样高的等级,有拿了B等的考生表示,等到分数出来,如果不理想他还会继续参加考试,争取拿个分。“终于确定下来了,孩子学习也有了方向,如果再拖延不决,我们都不知道该让孩子向着哪个方向去学了。”家长张先生的孩子今年读初一,对于新政策,他对减负等内容倒不是非常关注,只希望尽快确定下来。“这样调整比较好,毕竟高考新政策就公布出来了,虽然我的孩子不会按照高考新政来,但大趋势是这样,青岛的政策也契合了高考政策。”家长薛女士说。青岛第二实验初中表示,新政策调整了考察科目,对学校教学计划将带来一定影响,他们将根据新的中考政策,及时调整,以便让学生尽快适应。“很多政策,都是从2013级开始,也就给我们的调整应对,留下了充足的时间,因此无论学生还是家长,都不用过于紧张。”市教育局工作人员说。

声音3二中面试加笔试

高中学校自主招生目前已经有两所学校先行试点,分别是青岛6中的创意班和39中的海洋班,尤其是39中的海洋班今年第一年实行自主招生,创下了招收80人报名考生接近1500人的火热场面,但39中也从其中选拔了一批成绩优秀、有浓厚海洋学习兴趣的学生。按照新的方案,各高中学校的自主招生方案中会设定报名门槛,够资格的考生可以自愿报名,不再有名额限制。以往的直升生选拔,因为报名的学生都是学校推荐的优秀学生,青岛2中每年只采取面试的方式选拔。新政公布后,青岛2中校长孙先亮表示,自愿报名之后学生的文化课成绩就不好把握了,因此他们会采取笔试加面试的方式。尽管不得不增加笔试环节,孙先亮表示会优先进行面试然后再进行笔试,“将来我们会先设定报名条件和要求,然后进行面试,面试合格的考生进行笔试,按照面试合格考生笔试成绩从高到低录取。”孙先亮认为先面试再笔试是从综合素质高的学生里挑选学习成绩好的;先笔试再面试是从学习成绩好的学生里挑选素质高的,青岛2中更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

中考改革路线图

2013年4月,市教育局正式印发了《青岛市初中学生学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改革方案》的通知,首次表明从2015年中考开始实行学业成绩等级评价制度。消息公布后,在学生和家长当中引起了较大反响。

2014年6月24日,市教育局召开新闻通气会,公布等级制实施的主要思路和基本原则。2014年7月9日,市教育局公告,暂缓实行等级制。

2014年8月3日,市教育局公告,拟对青岛中考改革召开听证会。今年8月18日,市教育局“市内三区初中学生学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改革有关事项的说明(征求意见稿)”。

2014年8月27日,市教育局正式召开了听证会,共有13名听证代表现场发言。2014年9月9日,新版中考政策正式公布。

新政解读

指标生按考分高低排序

从2013级初中学生开始,根据考生第一志愿和学业考试总分确定指标生人选。具体产生办法为:根据初三学生人数,将指标生名额均衡分配到各初中学校。普通高中统一招生录取时,以初中学校为单位,将该校第一志愿报考各优质普通高中学校的考生分别按总分由高到低排序,再根据指标生名额分别确定指标生人选。总分相同的考生按学科等级组合择优确定。被确定为指标生的考生,学业考试总分加30分后参加普通高中统一招生录取。目前,我市实行的指标生政策,是按照一定比例划分出名额给各初中学校,各初中学校参考三年的学业成绩,再根据参与校园活动、班级建设、个人奉献、社会实践等方面的情况,在考前确定指标生名单。被确定为指标生的考生,和其他学生相比,可以带着30分的优势上阵应考。

新政解读

按分数确定名单更公平

新政将指标生名单留到了考后,根据成绩高低来确定。市教育局此前曾以青岛实验初中为例称,假设2016年青岛二中分配给青岛实验初中16个指标生名额。青岛二中招生录取时,将第一志愿报考青岛二中的青岛实验初中考生按总分由高到低排序,第1至16名考生作为青岛二中指标生(如果第16、17名考生总分相同,则通过学科等级组合择优选择1人作为指标生)。“按分数确定名单,本来学习就比较优秀的考生,凭分数就能上优质高中,再拿这30分就没什么意义了。”对此,市教育局基教处工作人员表示,指标生新政,对所有学生都是公平的。“比如一个学生,他报考了2中,学习成绩虽然比较优秀,但全市竞争时,可能离2中分数线有一点差距,这时候再加上指标生的30分,就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了。”

初中数学指数公式篇3

关键词:探究性教学;初中;数学课堂

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了相关的规定,要求在初中数学课程的改革中,不但要将教学观念的改变突出,而且需要考虑到数学教学的特征,遵循数学课程规律,注重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加具体化,便于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在初中数学课程教学中,老师作为教学的合作者、引导者与组织者,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以往学生被动学习的模式。不过,从目前的初中数学课程教学情况来看,其中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为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将数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解决,转变教学模式,才能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探究方式不科学

现阶段,尽管部分初级中学已经采取了探究式教学模式,不过应用效果不够理想,从探究方式上看,存在不合理之处。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探究方式仅仅局限于学生、老师间的问答交流,小组讨论的情况较少,且在交流过程中,没有找出问题的核心内容,难以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以往的探究方式仅停留于表面,无法取得实际成效。例如,在讲述线段垂直平分线的知识点时,老师将学生分为多个小组,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将纸对折,形成折痕,并选取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对任一点到两端点距离进行测量,分析各距离是否相等。这一过程看似应用了探究式教学,不过探究内容比较浅显,学生的操作活动并无太大意义。

2.探究问题设计缺乏新意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部分老师探究问题设计缺乏新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只能够被动接受知识,这种探究模式并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不能得到锻炼,难以提高初中数学课程教学质量。

3.探究时间没有得到有效安排

在数学课程教学中,部分老师并未合理为学生安排探究时间,老师完成分组后,讨论时间不超过3分钟,就询问学生的讨论结果。学生因讨论时间过短,并没有真正获取讨论结果,最终仍然采用学生听、老师讲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主体地位无法突出。

二、探究性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1.将探究性教学应用于数学知识体验形成中

在数学教学中,首要环节就是概念教学,概念教学的任务在于明确概念内涵,并适度给予延伸,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利用概念将问题解决。在数学教学中,通过使用探究性教学,可以让学生将数学概念属性抓住,并了解数学知识的内部联系,也就不会沿袭传统的机械记忆概念教学模式。例如,老师可以组织学生探讨、讨论某个问题,并将概念与学生已有知识结构相融合,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可以使数学知识学习中的难点得以突破,对概念有更加全面、准确的理解。

2.将探究性教学应用于公式、定理发现过程中

数学课程的学习实际上是一个再创造、再发现的过程,数学中包含大量的公式、定理,逻辑性非常强,所有的公式、定理都需要论证,有确切的论据。在发现公式、定理的过程中,老师要指导学生进行论证,公式属于特殊命题,通过采用探究性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明确公式、定理的来源,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更有利于学生记忆公式。在公式、定理的论证中,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得到锻炼,有利于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

3.在探究性教学实施过程中注重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数学知识的学习不能仅仅停留在课本上,而是要将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以充分发挥数学知识的作用,使学生意识到数学课程学习的重要性。在数学课程探究性教学模式中,老师可以引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对学生进行提问,例如环境资源调查、道路交通情况、货款利息计算、股票风险、企业盈亏计算等。

目前,我国初级中学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为了提高初中数学课程教育质量,必须变革教学模式。探究性教学模式的应用可以对初中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进行培养,有利于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初中数学课程的整体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初中数学指数公式篇4

一、把变式教学融入数学概念中

把变式教学融入数学基本概念中是数学变式教学的创新之举,具体要求学生和教师掌握概念的引入、深化以及巩固变式。在概念的引入变式中,教师需要把抽象知识和客观实际相结合,把数学还原到实际生活中,在这之后再引入到教学活动中。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得以提升,主观创造性更为明显。数学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应该间接的展示数学知识,隐藏正确的理论结果,只给出线索让学生会主动探究。当然,最主要的是要赋予学生权利、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主动寻求真理,在相对具体的概念中了解变式教学的含义。同时,教师还需要落实“摸着石头过河”的原则,鼓励学生大胆探索,不怕失败,在探索和失败中发散自己的思维,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概念的引入变式侧重研究经验和概念的关系,并以建立两者之间的联系为主要内容。而在深化变式中更要求学生深入理解概念知识,化浅层理解为深层理解,真正掌握概念的本质。

例如,数学例题:“以十进制作为前提,假设一个至少有两位数字的正整数除了最左边的数字外,其余各个数字都小于其左边的数字时,称它为递降正整数,所有这样的递降正整数的个数为()a.1002B.1013C.1005D.1012”在这道例题中涉及分类记述原理知识和正整数以及十进制的概念,教师需要指导学生掌握分类计数原理以及正整数和十进制的概念,结合具体题型加深学生对这一原理及概念的认识,纠正学生只背诵概念而不深入了解其内容的错误思想。

在巩固变式中,教师需要强化学生的课后练习,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夯实基础知识,指导学生充分掌握和理解数学基础概念,在此基础上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做铺垫。

二、把变式教学融入数学命题中

数学命题主要涉及了数学定理和公式,为了充分发挥变式教学的作用,教师需要指导学生从数学命题中挖掘具体的定理和公式,并从中观察是哪个公式或者定理的变形。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用发现的眼光看问题,并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全方位地掌握课本上的定理与公式。从而帮助学生形成逻辑思维和严谨科学的思考方式,让学生能够真正思考回答题目要求,提高成绩。

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命题大部分也是在生活中诞生的。作为数学教师在指导学生分析数学命题时需要把涉及的内容还原到客观实际中,让学生透过卷面上的表述看到探求其本质意义。或者直接变式题目,让学生在尊重原有知识结构观念的前提下出发,探究生活中的数学,寻求生活和数学命题之间的联系,更好地掌握数学命题中所考察的定理和公式。而学生需要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探究数学命题的多证变式,用质疑的态度建立自己的观点。同时,教师还应该要求学生比较不同方法,变换观察角度,让学生在自己提出定理和公式之后用质疑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之后。认真观察和思考公式内容,从探究和思考中培养探索意识和创新能力。定理、公式的变形变式与以上两种不同,它侧重探求定理、公式的变形和推广形式,并用之解决相关问题。例如,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等于180度”从这个定理中得出了三个推论“推论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推论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推论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这三个推论从一定程度上来讲是总公式的变形,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熟练的应用这些变形的公式,透过现象看到公式的本质,在运用时考虑可能出现的情况,培养学生快速解题的能力。

三、把变式教学融入数学语言中

在数学语言中实现变式教学主要指文字语言、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之间的转换。有的数学问题需要借助符号语言,而有的数学问题则需要借助图形语言,这要因题而异。

教师在描述这一定理时正是文字语言的体现。而为了充分发挥图形语言的作用,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用直尺画出两条平行直线,让学生先用肉眼观察其中的内错角,这样抽象的数学定理转换为具体的图形,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定理,夯实基础,提高学习效率。

初中数学指数公式篇5

一、基于研究式教学法的初中数学概念教学

数学概念是构成数学定理、数学法则和数学公式的基础.因此,正确理解数学概念,并灵活运用数学概念是学好数学知识的前提.基于研究式教学法的初中数学概念教学是指,教师构造一种学术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基于研究式教学法的初中数学概念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思想,鼓励学生对于已有的现象或数据进行整体观察、归纳、总结,引导学生自己得到数学的基本概念,促使学生掌握数学的基本概念.这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有重要的意义.例如,在讲“平面图形的认识(一)”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举例说出自己知道的图形有哪些,并由他们分别说出各种图形的特征和性质,与其他图形的区别,等等.比如,学生甲说出了平行四边形、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矩形等,教师可以引导该生说出他们的性质,如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三角形的稳定性等.这种由学生自身总结出来的概念,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也能使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而那种由教师主动说出概念的教学方式往往过于枯燥,无法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效果明显不好.

二、基于研究式教学法的初中数学法则教学

数学法则是数学应用的基础.只有完全掌握数学法则,才能在数学习题解答中正确求出答案.基于研究式教学法的初中数学法则教学指的是,教学中教师通过对法则的具体应用,并根据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分析,以得到具体的数学法则.这种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数学教学的形式,能够发挥出研究式教学法的实际作用,对于学生全面掌握数学法则和灵活运用数学法则具有重要意义.相比较于传统教学模式而言,这种教学模式课堂氛围活跃,学生热情参与讨论、交流课堂中所学习到的知识,并且可以通过师生交流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例如,在讲“反比例函数”时,教师需要考虑到学生对于反比例函数这个内容的知识点即法则的掌握情况.比如,某反比例函数的应用习题:p是x轴上的动点,过点p作垂直于x轴的直线交双曲线于Q点,连接oQ.问:当点p沿x轴正半方向移动时,Qop的面积如何变化?教师可以采取由学生回答的形式,提问学生Qop的面积是变大、变小还是不变的方式,并说出理由.然后教师可以对该学生的回答答案和理由做出具体的评价,是否正确以及理由是否科学合理,等等.根据学生的解答得出具体的习题答案,最后可以通过对正确答案的解释和分析,鼓励学生说出反比例函数的相对应的法则,从而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研究.

三、基于研究式教学法的初中数学思想和方法

教学

初中数学指数公式篇6

关键词高等数学初等数学

在高等数学的学习中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由于初等数学难以与高等数学直接衔接,使不少学生一接触到高等数学就开始头痛,另一方面,由于高等数学理论与初等数学教学需要严重脱节,许多高师毕业生对如何用高等数学知识指导初等数学教学感到茫然。

一、高等数学知识与初等数学的联系

初等数学讲多项式的运算法则而高等数学在拓宽多项式的含义,严格定义多项式的次数及加法、乘法运算的基础上,接着讲多项式的整除理论及最大公因式理论。

初等数学讲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方法及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高等数学接着讲一元次方程根的定义,复数域上一元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及根的个数,实系数一次方程根的特点,有理系数一元次方程有理根的性质及求法,一元次方程根的近似解法及公式解简介。

初等数学学习的整数、有理数、实数、复数为高等数学的数环、数域提供例子。初等数学学习的有理数、实数、复数、平面向量为高等数学的向量空间提供例子。初等数学中的坐标旋转公式成为高等数学中坐标变换公式的例子。

初等几何学习的向量的长度和夹角为欧氏空间向量的长度和夹角提供模型,三角形不等式为欧氏空间中两点间距离的性质提供模型,线段在平面上的投影为欧氏空间中向量在子空间的投影提供模型。综上所述可知,高等数学在知识上的确是中学数学的继续和提高。它不但解释了许多中学数学未能说清楚的问题,如多项式的根及因式分解理论、线性方程组理论等,而且以整数、实数、复数、平面向量为实例,引入了数环、数域、向量空间、欧氏空间等数学系统。这对用现代数学的观点、原理和方法指导初等数学教学是十分有用的。

二、高等数学的优越性

在学习高等数学时,从方法上要和初等数学进行比较。例如选择一些既可以用高等数学又可以用初等数学解决的问题,分别采用两种方法解答。通过对比性我们就会体会到知识的相关性,激发学习的兴趣,还提高我们的理解能力和认识水平。如证明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三线定理,平行四边形对角线相互平分定理等等,除利用初等数学方法证明之外,还可以利用解析几何学中向量法证明。正弦函数的递增性,中学对这一问题是通过观察图象直观描述的,没有给出理论上的证明,可以说是在中学阶段没有得到充分解决的问题。而在高等数学中,则通过求导数判定函数在某个区间上的递增性的方法来解决。

三、导数在初等数学中应用

导数是高等数学的主要内容之一。用导数解初等数学题简便易行,不需要多大技巧,而且适用面较宽。特别是用导数讨论函数的单调性时,均无需多大技巧,且过程简单,只需要求出导函数然后判断符号就可以啦,若用初等数学知识讨论,需要一些技巧,且解法要繁琐,困难很多。由此可知,利用导数求单调区间,其解题方法固定,它比用单调性的证明要简单也容易理解与掌握。

四、二则的区别

初中数学指数公式篇7

[关键词]初中数学数学思想应用渗透

一、数学思想的重要性

所谓数学思想,是指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是对数学知识的本质认识,是从某些具体的数学内容和对数学的认识过程中提炼上升的数学观念。米斯拉曾说:“数学是人类的思考中最高的成就。”

新的《课程标准》突出强调:“在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在学好概念的基础上,掌握数学的规律:包括法则、性质、公式、公理、定理等数学思想和方法。”可见数学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地位。长期以来,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只注重知识点的传授,却忽视了知识形成过程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教师往往只要求学生牢记尽量多的定义、定理、公理、法则、结论等,却很少主动引导学生探寻这一切背后隐藏的规律,这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能力培养。如果学生不从其形成的过程去理解,记得再牢的结论,也有被遗忘的一天。数学知识只是个载体,数学思想才是灵魂所在,把握住灵魂,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数学,掌握数学,从而培养其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初中阶段几种主要的数学思想

初中数学蕴含的数学思想有很多,较为常见的有字母代数思想、整体思想、化归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函数与方程思想等。下面就这几种数学思想进行分析。

(一)字母代数思想,顾名思义,就是用字母代替数的思想,例如用表示某个数的绝对值,用表示某个数的相反数,用一对有序实数表示某个点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初中数学采用字母代替数字进行推理与运算,使学生从小学过渡到初中。用字母代替数字,使数学变得更加符号化,更具抽象感,是从算术到代数的重要转折点。

(二)整体思想,就是要求从整体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把问题看成一个整体。在初中数学中,整体思想随处可见,在解方程、因式分解、求代数式的值、应用题等常常要用到。例如:已知,求=?运用整体思想,根据已知条件,可得:,即,所以,即=,例题巧妙地运用了整体思想,求解代数式的值。

(三)“化归”,即转化和归结,就是把未知问题转化为已知条件,把复杂问题归结为简单问题,从而使很多问题得到解决的数学思想。化归思想联系着新旧知识,贯穿整个初中数学教学过程。高斯曾说“数学中的一些美丽定理具有这样的特性:它们极易从事实中归纳出来,但证明却隐藏极深。”在七年级上册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中就体现了这一重要思想,如利用相反数,把减法转化为加法;利用倒数,把除法转化为乘法等。在解分式方程时,也通过把新问题——分式方程,通过去分母转化为旧知识——整式方程来求解。化归思想为初中生提供了一种开阔的解决问题的思路,例如,已知-,求的值。对于初中生来说,本题无法直接解出关于的二元二次方程,但是如果从完全平方公式的特点着手,已知条件可以转化为,因为偶次幂具有非负性,即,,所以,,从而得出,这是很典型的运用化归思想把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的的例子。

(四)数形结合也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思想。所谓数形结合,就是把问题的数量关系转化为图形的性质,把图形的性质转化为数量关系,从而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指出:“数无形,少直观,形无数,难入微。”数形结合的思想把代数和几何相连接,往往能使问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在初中数学里,数轴就是数形结合一个简单而又生动的例子。利用数轴上数与点的对应关系,可以形象地理解相反数、绝对值的定义以及有理数大小的比较等,使抽象的概念生动易懂。数形结合的思想也贯穿了初中数学教材,例如七年级中的数轴,如:指出数轴上a、B、C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

点a表示-3,点B表示0,点C表示2。是由“形”到“数”的思维过程。如:画出数轴,并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下列各数:,-5,0,-4。是由“数”到“形”的思维过程。列方程解应用题中常用到的列表、图式,八年级中勾股定理的论证、函数的图像与函数的性质,九年级中用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等都是典型的例子。

(五)分类讨论的思想,就是根据对象的属性异同,把同种属性的归入一类,不同属性的归入另一类的思想。它彰显了数学的逻辑性与条理性。分类讨论的思想在初中数学教材中无处不在,例如对有关的问题,就要把绝对值内的代数式分为三种情况加以讨论;在解含有字母系数的方程或者不等式时,如,等,也要对字母的范围进行讨论;在解某些数学题时,它的结果可能并不是唯一的,这时也要根据不同的条件对可能出现的结果一一讨论,才能做到不漏解。

(六)函数与方程思想是初中数学的另一重要思想。所谓函数思想,是指将两个变量建立起对应关系,从而使问题得以解决的一种解题思路;方程思想,是通过已知与未知的联系建立起方程或方程组,通过解方程或方程组,求出未知数的值,从而使问题解决的思路。如:一商店将某种服装按成本价提高40%后标价,又以8折优惠卖出,结果每件仍获利15元,这种服装每件的成本是多少元?可设每件服装的成本价为x元,那么根据题意可列方程:(1+40%)x•80%-x=15解得:x=125从而解决了实际问题。函数与方程的思想也贯穿了整个初中数学教材,从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到二次函数,从一元一次方程到一元二次方程,无不体现着该思想。

三、数学思想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和渗透

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数学知识是“鱼”,数学思想是“渔”,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上文主要介绍了初中数学中几种常见且重要的数学思想,那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这些数学思想,使学生了解、熟悉、掌握并且懂得运用相关数学思想,从而把握数学的灵魂呢?

初中数学指数公式篇8

(一)狠抓“双基”训练。

“双基”即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基础知识是指数学概念、定理、法则、公式以及各种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基本技能是一种较稳定的心理因素,是一种已经程式化了的动作,初中数学基本技能包括运算技能、画图技能、运用数字语言的技能、推理论证的技能等。只有扎实地掌握“双基”,才能灵活应用、深入探索,不断创新。

(二)注意前后联系。

初三数学是以前两年的学习内容为基础的,可以用来复习、巩固相关的内容,同时新知识的学习常常由旧知识引入或要用到前面所学过的内容,甚至是已有知识的综合、提高与延续。因此在学习中,要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以便达到巩固与提高的目的。

(三)重视归纳梳理。

初三数学各章内容丰富、综合性强,学习过程中要及时进行归纳梳理,以便于对知识深入理解,系统掌握,灵活运用。要学会从横向、纵向两方面归纳梳理知识。纵向主要是按照知识的来龙去脉进行总结归纳,如学完函数,可按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来归纳知识。横向是平行的、相关的知识的整合,通过对比指出其区别与联系,如学完二次函数之后,可把二次函数y=ax2+bx+c(a≠0)与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之间的联系进行归纳,这样既可以巩固新、旧知识,更可以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掌握基本模型,找出本质属性。

中学的“数学模型”常常是指反映数学知识规律的结论和基本几何图形。初中代数中,运算法则、性质、公式、方程、函数解析式等均是代数的模型;平面几何中,各类知识中的基本图形均是几何模型。通过对这些基本模型的研究,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的本质属性,沟通知识间的联系。重要的公式、定理是知识系统的主干,我们不仅要知其内容,还应该搞清其来龙去脉,理解其本质。如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的推导,不仅体现方法,而且由此公式可得出两根与系数的关系,还可类似地推出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公式,所以一定要掌握推导过程。再如,相交弦定理、切割线定理、割线定理、切线长定理尽管形式上不尽相同,但是它们之间都有着某种内在联系。

联系1:由两条弦的交点运动及割线的运动将四条定理结论统一到pa・pB=pC・pD上来;

联系2:结论形式上的统一:pa・pB=22opR-(o为圆心,p为两弦交点)。

所以也把相交弦定理、切割线定理、割线定理统称为“圆幂定理”,这也是几何的一个基本模型。

(五)掌握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思想方法是解决数学问题的灵魂,是形成数学能力、数学意识的桥梁,是灵活运用数学知识、技能的关键。在解数学综合题时,尤其需要用数学思想方法来统帅,去探求解题思路,优化解题过程,验证所得结论。

在初三这一年的数学学习中,常用的数学方法有:消元法、换元法、配方法、待定系数法、反证法、作图法等;常用的数学思想有:转化思想,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转化思想就是把待解决或难解决的问题,通过某种转化手段,使它转化成已经解决或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从而求得原问题的解答。转化思想是一种最基本的数学思想,如在运用换元法解方程时,就是通过“换元”这个手段,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把高次方程转化为低次方程,总之把结构复杂的方程化为结构简单的方程。学习和掌握转化思想有利于我们从更高的层次去揭示、把握数学知识、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树立辩证的观点,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函数思想就是用运动变化的观点,分析和研究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用函数的形式,把这种数量关系表示出来并加以研究,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方程思想,就是从分析问题的数量关系入手,通过设定未知数,把问题中的已知量与未知量的数量关系,转化为方程或方程组,然后利用方程的理论和方法,使问题得到解决。方程思想在解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解题时要善于从题目中挖掘等量关系,能够根据题目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未知数,正确列出方程或方程组。

数形结合思想就是把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几何图形结合起来,使“数”与“形”相互转化,达到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结合,从而使问题得以化难为易。具体来说,就是把数量关系的问题,转化为图形问题,利用图形的性质得出结论,再回到数量关系上对问题做出回答;反过来,把图形问题转化成一个数量关系问题,经过计算或推论得出结论再回到图形上对问题做出回答,这是解决数学问题常用的一种方法。分类讨论思想是根据所研究对象的差异,将其划分成不同的种类,分别加以研究,从而分解矛盾,化整为零,化一般为特殊,变抽象为具体,然后再一一加以解决。

分类依赖于标准的确定,不同的标准会有不同的分类方式。总之,数学思想方法是分析解决数学问题的灵魂,也是训练提高数学能力的关键,更是由知识型学习转向能力型学习的标志。

(六)提高数学能力。

数学能力的提高,是我们数学学习的主要目的,能力培养是目前中学数学教育中倍受关注的问题,因此能力评价也就成为数学考查中的热点。

(1)熟练准确的计算能力

数式运算、方程的解法、几何量的计算,这些都是初中数学重点解决的问题,应该做到准确迅速。

(2)严密有序的分析、推理能力

推理、论证体现的是逻辑思维能力,几何问题较多。提高这一能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认清问题中的条件、结论,特别要注意隐含条件;

()能正确地画出图形;

()论证要做到步步有依据;

()学会执果索因的分析方法。

(3)直观形象的数形结合能力

“数”和“形”是数学中两个最基本的概念,研究数学问题时,一定要学会利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4)快速高效的阅读能力

初三数学中可阅读的内容很多,平时学习中要尽可能多地去读书,通过课内、外的阅读,既可以提高兴趣、帮助理解,同时也培养了阅读能力。如果不注意提高阅读能力,那么应对阅读量较大的考题或热点阅读理解型题目就会有些力不从心了。

(5)观察、发现、创新的探索能力

数学教育和素质教育所提倡的“过程教学”中的“过程”指的是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的提出过程、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解题思路的探索过程、解题方法和规律的概括过程。只有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了这些“过程”才能提高自己独立解决问题、自主获取知识,不断探索创新的能力。

初中数学指数公式篇9

关键词: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策略

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后,不适应高中数学,相当多的学生数学不及格,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本文就高中生数学成绩大面积下降的原因以及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搞好初、高中数学衔接,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一、新课改后初、高中数学衔接上存在的问题

1.教材上的知识点衔接问题

初中数学教材内容通俗具体,多为常量,题型少而简单;而高中数学内容抽象,多研究变量、字母,不仅注重计算,而且还注重理论分析,这与初中相比增加了难度。此外,高中数学内容也多,每节课容量大于初中数学。由于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和倡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现行初中数学教材在内容上进行了较大幅度的压缩,而由于受高考的限制,教师不敢降低难度,造成了高中数学实际难度没有降低,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初、高中教材内容的难度差距加大,如不采取补救措施,学生成绩分化是不可避免的。这涉及初、高中知识能力的衔接问题。

以人教版为例,乘法公式只有平方差、完全平方,没有立方和与立方差公式。多项式的因式分解,只要求提公因式、公式法,但是十字相乘法只是一个综合探究内容。从而使教师在高中数学的集合、函数、数列、不等式的教学中感到很吃力,而学生也会感到困难重重。在九年级的教学中,对一元一次方程中含有字母系数的方程,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二元二次方程组、一元二次根与系数的关系不做要求,导致学生解方程能力不足,大大影响了学生在高中集合、函数、不等式、数列、圆锥曲线、三角函数等方面的学习。下面列出初、高中教材对比:

表1:与以前知识、高中教师原有认知相比认为存在但初中已删除需衔接的内容

而高一教材中的第一章是集合,这个是一个全新的、抽象的概念,并且它考查的内容可以包括我们所学的所有几何及代数的知识,而高一的教材中的函数(包括幂、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是初中函数概念的引申,任意角的函数是初中解直角三角形的推广,幂函数、对数函数、指数函数是初中幂运算、指数运算的推广,对教材本身存在着这种内在的联系,要求教师在奇偶学中重视启发学生回忆旧知识,以旧引新。

2.高中教师与初中教师教法不同

随着教材难度的提高,课程内容的增加,在教学方式上,也带来高中教师教学方法与初中教师的不同。初中学生学习数学,学生更多习惯于被动地接受知识,复现知识,对概念规律习惯于死记硬背。进入高中后,则既要重视学习结果的记忆,更要重视对知识的理解,要能够自学钻研,消化知识;要重视逻辑推理,要能进行纵横判断、推理、假设、归纳等一系列更为高级的思维活动,这对习惯于套公式的初中生而言,当然是不适应的。对比初、高中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初中教师重视直观形象教学,老师每讲完一道例题后,都要布置相应的练习,学生到黑板表演的机会相当多。为了提高合格率,初中教师可以把题型分类,让学生死记解题方法和步骤。而高中教师在授课时强调数学思想和方法,注重举一反三,在严格的论证的推理上下功夫。又由于高中课程紧,教师如果像初中教师那样上课,就可能完成不了教学任务。因此造成初、高中教师教学方法上的巨大差距,中间又缺乏过渡过程,致使高中新生普遍适应不了高中教师的教学方法。

3.学生学习习惯的问题

学生在初中的时候,教材比较简单,没有预习,没有思考,没有练习。上课的时候就是听课,习惯跟着老师转,课后作业模仿着例题也可以完成,考试的形式单一,对于知识点的变式比较少。因此学生不善于独立思考、刻苦钻研、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归纳探索规律。然而高一新生完全沿用初中老套的学习方法,不善于抓住学习中自学、阅读、复习、小结、反思等必要环节,对高中学习内容缺乏必要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二、做好初、高中数学衔接的方法与策略

1.做好准备工作,为搞好衔接打好基础

(1)搞好入学教育。这是搞好衔接的基础工作,也是首要工作。通过入学教育提高学生对初、高中衔接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紧迫感,消除松懈情绪,初步了解高中数学学习的特点,为其他措施的落实奠定基础。这里主要做好四项工作:一是给学生讲清高一数学在整个中学数学中所占的位置和作用;二是结合实例,采取与初中对比的方法,给学生讲清高中数学内容体系特点和课堂教学特点;三是结合实例给学生讲明初、高中数学在学法上存在的本质区别,并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学法,指出注意事项;四是请高年级学生谈体会讲感受,引导学生少走弯路,尽快适应高中学习。(2)摸清底数,规划教学。为了搞好初、高中衔接,教师首先要摸清学生的学习基础,然后以此来规划自己的教学和落实教学要求,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在教学实际中,我们一方面通过进行摸底测试和对入学成绩的分析,了解学生的基础;另一方面,认真学习和比较初、高中《教学大纲》和教材,以全面了解初、高中数学知识体系,找出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区别点和需要铺路搭桥的知识点,以使备课和讲课更符合学生实际,更具有针对性。

2.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搞好初、高中衔接

(1)立足于《大纲》和教材,尊重学生实际,实行层次教学。高一数学中有许多难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如集合、映射等,对高一新生来讲确实困难较大。因此,在教学中,应从高一学生实际出发,采取“低起点、小梯度、多训练、分层次”的方法,将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递进层次逐层落实。在速度上,放慢起始进度,逐步加快教学节奏。在知识导入上,多由实例和已知引入。在知识落实上,先落实“死”课本,后变通延伸,用活课本。在难点知识讲解上,从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实际出发,对教材作必要层次处理和知识铺垫,并对知识的理解要点和应用注意点作必要总结及举例说明。(2)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建立知识网络。初、高中数学有很多衔接知识点,如函数概念、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相关知识等,到高中,它们有的加深了,有的研究范围扩大了,有些在初中成立的结论到高中可能不成立。因此,在讲授新知识时,我们有意引导学生联系旧知识,复习和区别旧知识,特别注重对那些易错易混的知识加以分析、比较和区别。这样可达到温故知新、温故而探新的效果。(3)重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方法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高中数学较初中抽象性强,应用灵活,这就要求学生对知识理解要透,应用要活,不能只停留在对知识结论的死记硬套上,这就要求教师应向学生展示新知识和新解法的产生背景、形成和探索过程,不仅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方法的本质,提高应用的灵活性,而且还使学生学会如何质疑和解疑的思想方法,促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4)重视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的良好习惯,提高学习的自觉性。高中数学概括性强,题目灵活多变,只靠课上听懂是不够的,需要课后进行认真消化,认真总结归纳。(5)重视专题教学。利用专题教学,集中精力攻克难点,强化重点和弥补弱点,系统归纳总结某一类问题的前后知识、应用形式、解决方法和解题规律,并借此机会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点,有意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3.加强学法指导

指导以培养学习能力为重点,狠抓学习基本环节,如“怎样预习”“怎样听课”,等等。

4.优化教育管理环节,促进初、高中良好衔接

(1)重视运用情感和成功原理,唤起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要深入学生当中,从各方面了解、关心他们,特别是学困生,帮助他们解决思想、学习及生活上存在的问题。给他们多讲数学在各行各业广泛应用,使学生提高认识,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2)重视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我们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使他们善于在失败面前,能冷静地总结教训,振作精神,主动调整自己的学习,并努力争取今后的胜利。(3)重视知识的反馈和落实。通过建立多渠道的反馈途径,及时收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对教学的意见,为及时矫正学生的错误,调整教学,提高教学针对性。

5.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鼓励学生质疑和提问,向老师“刨根问底”,甚至提出“标新立异”“异想天开”的见解,对于他们在思维过程中出现的任何小小的“闪光点”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

总之,初、高中数学的衔接,既是知识的衔接,又是教法、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和师生情感的衔接,只有综合考虑学生实情、课标、《大纲》、教材、教法等各方面的因素,才能制定出较完善的措施。在教育、教学中没有固定的方法,但也不是无章可循的。作为教师,要积极地了解学生、关爱学生;要不断地探讨教学的规律,为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不懈地努力;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强化自身的业务能力,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以自身的严谨作风感染学生,以自身的过硬的能力指导学生,才能取得教育教学的成功。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2.钟以俊.中外实用教学方法手册.广西教育出版社.

初中数学指数公式篇10

初中数学教学指导策略之学习法教学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同样,数学教学也是如此。数学知识永远都学不完,各种数学题型千变万化,数学教师不可能教会学生每一道题目的解法。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侧重学习法的教学。教师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只有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学生学习起来才不会盲目,才能高效,科学地学习。学习法的教授,可以穿插在每一种题型的讲解中,通过一些典型的例证来总结归纳学习方法,循序渐进,引导学生利用学习法分析问题,思考问题。例如,在学习三角形面积公式时,一般教材是先引入特殊三角形,如直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最后才扩展到任意三角形。学习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时,一步一步地引入,从特殊到一般,实际上,这也是一直数学学习法,属于归纳法,这种数学方法在解决数学问题时运用非常广泛,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重点教授学生掌握这种归纳法,渐渐养成一种好的学习习惯,在以后的学习中遇到类似问题,也学会用归纳法,从特殊到一般进行类推。

初中数学教学指导策略之评价鼓励教学

初中生一般年龄在12到16周岁之间,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内心渴望得到外界的肯定。在学习上,初中生也非常渴望得到教师的评价与鼓励。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善于去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给予适当的鼓励和表扬。需要注意的是,对学生进行评价鼓励,一定要秉持公平公正的原则,不过分表扬成绩较好的学生,也不可长期忽略成绩稍差的学生。奖励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是精神上的,一个小小的手势,或者一个肯定的眼神,抑或是一个认可的微笑,一句鼓励的言语,当然,奖励也可以是物质上的,如文具或者书籍。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平衡好教学与奖励之间的关系,切忌学生只为追求奖励而忽略了教学内容,让奖励成为一种方法途径来辅助数学教学,利用鼓励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学习信心,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教学中来。

初中数学教学指导策略之开放式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