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跟踪审计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8:55:22

公路跟踪审计方案篇1

关键词:全过程跟踪审计必要性关键点高速公路

一、背景

高速公路作为公路运输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先导作用。珠三角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也是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区域之一。近几年,广东高速公路建设仍然处在大建设、大投入、大发展的重要时期。截至2014年底,广东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6290公里,在全国率先突破6000公里大关。广东省委、省政府也将“十二五”期末全省高速公路建设目标由6500公里调整到6800公里,实现2015年“县县通高速公路”和2017年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8140公里的战略目标。

高速公路建设关系国计民生,是国家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投资的重点,如何充分发挥中介机构之专业优势和资源来为高速公路建设服务?本文将结合本单位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实践,探讨引入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必要性及关键点,为我国今后高速公路的规范、高效、廉洁建设提供一些参考。

二、博深项目概况及广东高速公路全过程跟踪审计现状

博深项目是省重点工程项目,为广东省高速公路路网规划中“第四纵线”深圳至湖南汝城的第二段,也是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公路、水路交通规划的一部分,该项目起于广惠高速公路龙溪互通立交东面GHK73+500处,途经惠州市、东莞市,终于深圳市龙岗区,与盐排高速公路相接,全长约63.185km,双向六车道设计。博深项目投资估算913,000.00万元,其中项目资本金约228,250.00万元,占项目投资估算比例25%。博深项目于2009年6月29日开工,已于2013年底建成通车。

目前全过程跟踪审计已开始在广东省高速公路建设项目中逐步引入并推广,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博深项目,作为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和广东省交通集团有限公司选定的开展全过程跟踪审计试点单位,2010年7月8日,博深项目召开了全过程跟踪审计动员大会暨合同签约仪式。这意味着广东省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开始试行边建设、边审计、边整改、边规范、边提高的方式,对全省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管理来说,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三、开展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必要性

(一)开展全过程跟踪审计是整合审计资源、协调内外审计的必然要求

全过程跟踪审计是对建设项目的全过程审计,涉及项目建设的全部流程。从开工建设到交付使用涉及很多环节和部门,而且都是非常非常专业的知识,而内部审计部门作为经济监督部门,鉴于审计人员知识的局限性和自身的独立性,无法保证审计质量,必须借助外部专业中介机构专业优势,同时发挥内部审计统筹协调和信息优势,既能保证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的专业性和独立性,又解决了内部审计能力方面的不足和独立性不强的缺陷,进而可以保证高速公路项目建设的质量、造价和工期。比如博深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就是在省交通集团的领导和省公路建设有限公司的具体指导下,由省交通集团采取统一招标方式,选定了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和一家工程咨询公司组成的“联合体”作为博深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受托中介机构,具体负责全过程跟踪审计工作,同时省交通集团审计监察部负责全过程跟踪审计的指导和监督工作,省公路建设有限公司审计监察部作为业主单位内部审计部门负责协调沟通工作,博深项目财务管理部、工程管理部和计划合同部具体配合“宏建华禹联合体”做好全过程跟踪审计工作,这样上下级协调统一,各部门积极配合、全员参与,就可以保证项目建设的质量、投资和进度按时按质完成。

(二)开展全过程跟踪审计是项目建设管理模式逐步与国际接轨的需要

国际上通行的项目管理模式是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目前国内一些大中型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已经开始引入全过程跟踪审计,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引入使业主单位既可节省很多精力,又可控制造价,正越来越受到业主单位的欢迎与认可,其先进性、科学性不言而喻。

通过分析研究国际、国内的成功案例对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全过程跟踪审计有以下几点启示:一是全过程跟踪审计可以借助社会中介审计人员的力量实行第三方监督,从而对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工程监理形成一定程度的制约;二是引入全过程跟踪审计后,业主可以将其作为顾问和参谋,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有利于提高工程决策水平;三是引入全过程跟踪审计后,可以有效防止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决算超预算等现象的发生,有利于建设项目总体目标的实现。

四、实施全过程跟踪审计应把握的关键点

(一)发挥监督和服务的双重功能,正确处理监督咨询与管理决策的关系

参与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内部审计部门负有监督项目各项管理工作的神圣职责,其监督是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和全过程的,同时,作为促进项目管理目标实现的职能部门,内部审计部门同时负有有效控制投资、规避风险、促进项目投资效益充分实现的职责。

要想发挥审计监督和服务的双重职能,审计人员必须:一是坚持法定原则,确保依法依规依纪开展审计工作;二是提高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客观公正意识,保持审计独立和客观;三是统筹考虑跟踪审计与工程进度之间的关系,坚持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四是敢于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加强分析研究,促进制度健全,规范管理。

(二)坚持独立客观、适时介入、适度管理的原则,准确把握关键审计点和介入深度

作为项目管理的监督部门,内部审计职能的发挥客观上也需要一定的独立性。跟踪审计并不能代替其它各职能部门的管理,只能辅助于管理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和参考。因此,开展全过程跟踪审计,必须坚持适时介入、适度管理的原则,不能事无巨细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善于把握恰当时间节点,善于抓重点环节,做好过程监督,且不能越位管理。同时,要综合考虑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的概算、工期及审计成本等因素,合理把握审计介入的时点和介入深度,重点做好关键环节的跟踪,确保有限审计资源充分发挥其效益,保证跟踪审计的连续性和全过程。这些重点环节包括:一是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如物资采购、招标投标环节;二是竣工决算难以评价和定性的环节;三是投资额较大影响工程造价和质量的环节;四是有可能隐藏隐蔽工程和设计出现重大变更的环节,如金额在500万元及以上的设计变更。只有抓住这些关键环节,才可以既确保跟踪审计的覆盖面,又可以提高跟踪审计的效率,并可以降低跟踪审计的成本,达到预期效果。

(三)建立健全审计管理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跟踪审计方案

全过程跟踪审计是建设项目审计方式的重大创新,全过程审计需要体现审计的时效性,在审计过程中需要出具多份阶段性审计报告,因此,应建立健全审计管理制度,根据全过程跟踪审计特点来规范审计行为,规避审计风险。必须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项目特征、不同施工方案,有针对性地制定跟踪审计方案,使审计方案切实可行,真正对审计工作具有指导作用。比如,博深项目根据省交通集团和建设公司有关文件精神,制定了《博深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工作方案》,用以指导审计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中国内部审计准则(2013版)

[2]国际内部审计准则专业实务标准中文版(2009年1月修订)

[3]杨自拱赵华.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研究与探索[J].交通财会2009(9)

公路跟踪审计方案篇2

【关键词】高校建设项目跟踪审计

高校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其实质是实时审计,又称同步审计。纵观其发展历程,无论是早期的结算审计,还是近期的管理审计,基本方式都是以事后审计为主,审计的重心尚且停留在造价控制方面,审计价值并没有得到完全体现。下面结合笔者近年来的探索,谈谈高校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推行过程中应重点把握的一些关键环节与完善措施。

一高校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关键环节

1.选择最佳跟踪审计模式

跟踪审计主要可选用两种操作模式:一是全过程跟踪审计模式。从建设项目的投资决策、设计、招投标、施工、验收交付、竣工结算进行全过程审计监督;二是阶段性跟踪审计模式。审计人员根据工程项目进展情况,从某个阶段开始介入,如投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或是施工阶段开始跟踪。

选择哪种模式,没有固定的限制,理论上说介入越早,审计效果越好,但在实际中很难操作。第一,审计人员在评价前期决策是否科学方面缺乏专业胜任能力;第二,介入越早,费用越高,效果却不一定明显。因此,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选择阶段性跟踪审计模式,应从设计阶段开始介入。

2.配备跟踪审计工作小组

跟踪审计小组人员的配备至关重要。由于目前高校内部审计机构在工程审计方面力量均较为薄弱,每当有大型建设项目时,往往需要聘请造价咨询机构。而造价咨询机构的人员几乎全部由注册造价师、预决算编制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构成,他们是造价方面的行家,却缺乏审计理论素养,工作中往往不能按审计的思路去对待和解决问题。因此,在组建跟踪审计工作小组时,一定要重视审计组成员的搭配,根据实践经验,组长最好由内部审计机构审计专业人员担任,否则“跟踪审计”就会演变为“跟踪造价”,审计价值就无法得到完全体现。

3.框定跟踪审计主要对象

在高校现行建设管理体制下,参与建设的主体除学校外,还有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材料设备供应单位等。在实际工作中,主要把施工单位和材料设备供应单位作为跟踪审计的对象。由于设计方式往往成为设计单位突破预算的重要关口,因此,应将设计单位纳入跟踪审计的对象。在现行招投标方式下,施工单位在竞争的压力下往往被迫抛出低价,中标以后通过偷工减料、以次充好或是制造机会获取设计变更和现场签证等途径来获取非法利益,但所有这些伎俩都要先过监理这一关,因此,对监理的监督和牵制也是跟踪审计的重要任务。

4.明确跟踪审计工作重点

跟踪审计的工作重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设计阶段。设计阶段是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根据实践经验,高校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在设计阶段应把握以下三个重点:(1)项目建设目标是否明确,设计任务是否完备,设计单位选择是否合理,设计所需要的地质勘探等资料是否完整、准确等;(2)初步设计方案是否经过论证,功能是否满足建设单位的要求,方案是否符合国家规范标准,设计概算是否控制在建设单位的期望值之内,设计是否经过审查,程序是否规范合理,设计进度是否符合建设目标等;(3)有无实行限额设计,各专业设计配套协调是否合理,设计是否满足建设单位的投资,结构、选材等方面是否合理,在满足建设单位投资目标条件下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情况,设计文件是否经过有关部门的批准,设计变更是否合理等。

第二,招投标阶段。根据会审好的图纸制作出工作量清单,以招投标方式在社会上公开征集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材料供应商。应把握两个重点:(1)是否制定了相应的筹资计划,筹资是否经济合理,资金计划是否满足工程建设需要,项目的拆迁工作是否满足建设要求,项目是否经过有关部门的批准,招标申请资料是否完整、内容是否真实,招标机构的组建或招标单位的选择是否合理合法等;(2)招标方式和程序是否合理合法,招标文件是否经过完备性、有效性和公正性审查,标底是否经过审计,是否体现优质优价,投标资格预审工作是否合理合法,开标、评标、定标过程是否规范合法,评委的选择及评委的评审工作是否公平公正,评标办法是否合理,评标报告是否真实合法,中标结果是否进行公示等。

第三,签订合同阶段。

主要审查合同当事人主体资格是否真实,是否按照中标人的投标文件和中标通知书的内容订立合同,合同条款是否齐全、严谨、公平、合法,承包合同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是否明确,双方责任划分是否清楚,合同是否对工程分包提出相应的资质、能力、范围等规定,招标项目合同是否进行备案等。

第四,施工阶段。重点包括:(1)是否认真进行了图纸会审,是否按照合同约定提供现场条件,是否申请领取施工许可证,各项目参加方工作制度、例会制度和信息沟通制度是否建立,物资供应渠道是否落实、能否满足建设项目建设需要等;(2)各项目参加方是否根据各自的职责范围,建立健全了相应的内控制度并有效执行,相互间是否形成了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管理机制,确保工程施工期间各环节的畅通,工程质量、进度和投资目标是否得到有效控制,物资采购供应是否满足进度要求,工程计量支付是否按照合同文件进行,计量的基础资料是否真实完善,工程变更和签证的审批是否建立了严格的程序,工程索赔是否遵守法律法规和合同文件,工程验收、资金到位是否严格按合同约定执行等等。

第五,验收交付阶段。验收交付审计分为分部分项验收和总体交付使用验收。首先要注意每一次验收必须通知各方全部到场;其次,切不可走过场。一定要深入现场,严把施工图纸与设计图纸的一致性。变更、签证手续是否齐全,隐蔽工程是否属实,跟踪审计人员须在第一时间将相关施工档案资料收集齐全,为日后竣工结算做好准备。

第六,竣工结算阶段。竣工结算现在一般采用“标底+变更”的方法。审核前,首先要熟悉合同和招投标文件,弄清标底范围,明确哪些内容调整涉及造价变更,哪些不涉及,再根据现场有关资料,审核工作量计算是否准确,变更部分与现行规定有无冲突,清单子目套用是否正确,规费计取是否合理,材料计价是否符合合同约定等。审计过程中,跟踪审计人员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既要客观公正、坚持原则,又要注意工作方式方法,最大限度地使工程造价得到准确反映。

二高校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完善建议

高校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目前还处于摸索阶段,无现成的法律法规可供依循。在实际工作中,既要把握工作的尺度,又要最大限度地体现审计价值。

1.履行职责过程中坚持审计思路

在处理现场签证的问题上,甲方工程现场管理人员往往希望跟踪审计人员先表态,以规避自身的管理风险,此时跟踪审计人员一定要坚持自己的监督职责,待工程现场管理人员签署好意见后再表明立场。还有,建议跟踪审计人员在抽查现场时尽量与甲方现场工程管理人员、监理同行,避免发现问题时单方面阻止,违背管理程序,越俎代庖,引起学校内部管理部门之间的矛盾。

2.开展工作过程中提升审计价值

据统计,自推行建设项目跟踪审计以来,高校不仅腐败案件大幅减少,且违纪违规问题也明显下降,究其原因,不难发现高校建设项目跟踪审计除了沿袭原有的造价鉴证与监督职能以外,还衍生出两项极其重要的职能:(1)评价职能,即对建设项目整体管理情况进行评价,以自身的专业知识约束校内管理部门权限;(2)咨询和建议职能,事先针对高校建设项目易出问题的环节进行预防与控制,及时反馈建设过程中的信息,第一时间提供解决方案,较好地解决了高校基本建设监管体制不健全、内控制度不完善、财务管理不规范等诸多问题。审计价值不只体现在问题的揭示和效益的提高,还能较好地发挥预警、帮促作用,加强了对权力使用过程的约束。

3.设计规划过程中关注环境问题

环境审计是近阶段全世界审计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配合21世纪的全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的主题面向全人类提出的一项倡议。教育是百年大计,高校在大兴土木之前,更应该坚定地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事前将环境问题考虑进来,绿化面积配比、节能设备购置力求一步到位,在对建设项目进行跟踪审计的同时进行环境审计,形成布局合理、节能高效的硬件体系。

4.设立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指标体系

为了提高建设项目管理审计质量,必须使审计工作规范化,科学评价建设项目管理绩效状况,如何建立项目管理审计的评价标准或评价指标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建设项目绩效审计刚刚引入我国,并没有正式的法律法规对其绩效指标加以界定,没有一套科学、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予以参考,从而加大了绩效审计工作的难度。因此对建设项目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已是当务之急。

总之,建设项目跟踪审计作为现代审计制度的一种创新,在实践中已彰显出它的积极作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当前,在高校建设过程中,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实践中深化对跟踪审计的认识,加强对跟踪审计的研究,使之不断完善和提高,从而促进建设项目规范、有序、有效运行,为高校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李兆暖.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重点[j].煤炭经济研究,2007(10)

[2]熊炜.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措施浅谈[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7(1)

[3]朱漪文.清单招标工程项目跟踪审计重点探讨[j].审计月刊,2007(6)

[4]支海坤.高校基本建设全过程跟踪审计的新思路[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6(4)

公路跟踪审计方案篇3

全过程跟踪审计作为的建设项目管理,主要是以国家政策、技术规范、定额、合同等为依据,跟踪控制设计过程、施工过程和竣工过程的投资、工期和质量,确保三大目标的实现。

(一)全过程跟踪审计是分阶段计价的需要

在高速公路建设中,为了适应工程建设过程中各方关系的建立,适应项目管理和工程造价控制的要求,需要按照建设阶段进行多次计价:在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阶段编制投资估算;初步设计阶段编制设计概算;施工图设计阶段编制施工图预算;招投标阶段确定承包合同价;合同实施阶段确定结算价;竣工验收阶段编制竣工决算。对各阶段进行有效审计,使各个阶段的计价有机的联系起来,才能够如实体现高速公路建设工程的实际造价。

(二)全过程跟踪审计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长期以来,较普遍忽视高速公路建设项期阶段的地价控制,把主要精力放在招标和施工后竣工结算阶段的建设工程价款审核上,这样做往往是亡羊补牢,事倍功半。这种事后审计,对于审计发现的有的已无法整改,或不具备整改的条件;有的整改起来比较被动,整改后出现资料前后不一致情况,造成不必要的疑问。全过程跟踪审计可以对定期财务审计和阶段性工程造价审核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方案和完善资料。因此要有效的控制高速公路建设工程造价,必须把造价控制贯彻到建设全过程,变被动控制为主动控制,变事后控制为事前、事中控制,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全过程跟踪审计能有效控制成本

客观上讲,由于工程造价的动态因素,如工程设计变更、设备和材料价格、工资标准以及费率、利率、汇率的变化,必然会到工程造价的变动。这就给承包商高估冒算可乘之机,在各阶段上利用各种动态因素提高工程造价。例如,利用不合理的设计变更,提高工程结算价;利用不合理的隐蔽工程签证或其他工程签证,提高工程结算价;利用各类施工用材料的低价购进或以次充优,高价结算;利用低价中标,有意扩大竣工结算工程量和单价,高价结算;等等。所以,采用全过程跟踪审计,在施工过程中,由造价审核人员不定期进驻工地对隐蔽工程情况、材料使用情况、设计变更情况等及时办理签证记录,杜绝不负责任的“现场签证”行为;同时,合理确定工程造价,及时筹措资金,支付工程款,降低财务费用,有效地控制成本。

(四)全过程跟踪审计为竣工验收提供保证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的投资额大、单项工程多、建设周期长,建设前期和实施过程中的每一项决策、措施都必须慎重行事,一旦失误,就会对项目总投资产生重大影响,且不可能在后续建设过程中得以调整。对建设项目实施全过程审计,从项目决策、设计方案确定、资金筹措与运用、建设过程等每个阶段都予以监督,可以防止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任何决策失误,防患于未然,即使发生了问题,也能得到及时纠正,避免损失,从而保证了建设项目顺利通过竣工验收。

二、开展高速公路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实施方案

高速公路全过程跟踪审计主要包括财务和工程两方面。根据项目施工进度和工作特点将财务和工程审计工作具体安排如下:

(一)财务方面

合同签订后首先对在建项目从立项到进点日的财务资料进行审计,提出审计报告。

财务首次审计后,每半年对项目公司财务方面发生的事项进行一次审计,并审核以前需要整改事项的整改情况,本次审计发现事项结合以前审计需整改事项的整改情况,出具审计报告。

项目施工中,应项目公司的安排随时提供日常咨询服务。竣工前每年年末出具年终财务报表决算审计报告。

项目竣工后,出具项目财务竣工决算报告。

(二)工程方面

合同签订后首先对在建项目从立项到进点日的工程资料进行审核,提出审核报告。

工程造价咨询机构在以后单项工程(路面工程、绿化工程、房建工程、机电工程、工程)招标后的合同谈判阶段进入,对投标报价的单价发表审核意见,提出需要调整不平衡报价项目的单价和依据,出具咨询报告。

项目施工过程中,应项目公司的安排随时提供日常咨询服务。对变更项目的单价提出审核意见。

单项工程(路基工程、路面工程、绿化工程、房建工程、机电工程、交通工程)完工后,出具单项工程的工程造价结算审核报告。

项目竣工后,出具项目工程造价竣工结算审核报告

三、高速公路全过程跟踪审计的重点

(一)财务方面

1、审查信息的质量。重点审查会计信息是否失真,是否有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和会计资料的情况等。

2、审查资产、负债的真实性、合法性及增减变化情况。重点审查各项资产是否为其实际拥有,核算、计价、手续是否及时、准确,账实是否相符,有无不良资产、账外或虚列资产,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是否正确合规,会计报表反映是否恰当,资产结构是否合理;债权债务是否真实,形成过程是否合规,有无呆、坏账和资金,负债的结构是否合理,会计报表反映是否充分。

3、重点审查有无隐瞒、虚增收入、收入体外循环私设“小金库”的问题,有无乱列费用、挤占工程成本、费用挂账、随意分摊费用问题,是否存在随意发放奖金、违规购买商业保险的行为,审查损益的真实性、合法性及增减变化。营业外收支是否真实、合规,是否按照规定足额提取、及时交纳税费,是否存在高消费、奢侈浪费、违控购置等违反国家财经法纪的行为。

4、重点审查投资人投资的程序和手续是否完备、投资的形式、计价和比例是否合理合规、投入的资本是否真实到位,投资人是否存在抽资、套资的情况,审核实收资本的账面余额的真实性以及与明细账、原始凭证的一致性,以及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的核算是否合规,会计处理是否符合会计准则的要求。

5、审查公司对外担保是否符合规定,有无对外担保造成重大损失的问题。

(二)工程方面

1、审核建设项期手续。主要是审核建设项目立项、可行性、设计概算报批等是否严格按照建设程序切实进行,调整概算是否及时报批,手续是否齐全。

2、征地情况的审查。主要审查建设项目用地的征用手续是否齐全,征地补偿款是否严格按照批复概算包干专款专用、足额到位。

3、建设项目招投标情况的检查。主要审查建设项目是否具备招标的条件,招投标程序、方式是否符合《招投标法》的规定,评标委员会人数及专业构成是否符合规定,评标标准和是否公开、公平、公正,中标单位的选择是否按照招标文件规定的方法确定,合同的签订是否合法有效,合同是否有专人管理。

公路跟踪审计方案篇4

关键词:跟踪审计的重要性;侧重点;对策;建议

1开展跟踪审计的原因分析

1.由于政府投资项目是以政府财政资金为投资主体的项目,往往投资额大,建设周期长,具有持续性,从项目设计到施工、投入使用,需要几年的时间,且主要为社会大众所需的公益项目,更容易受到社会各界舆论的关注。因此,跟踪审计的提前介入、分阶段、分层次进行,显得尤为重要。它不同于概(预)算执行情况审计和竣工决算审计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表现在其审计过程的连续性。

2.长期以来,对政府性投资项目的审计主要是竣工决算审计,没有或缺乏必要的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难以从根本上遏制建设工程的损失浪费,有时出现“背杆撵船”的被动局面。而跟踪审计则可以增加预防环节,有利于形成完整的监督体系,有效解决了传统事后审计存在的“秋后算帐”等诸多弊端,它在优化投资决策,提高投资效益,加强建设项目的投资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跟踪审计的内容及对策

1.事前审计,预防是重点。一是对项目执行基本建设程序进行审计。从检查程序的履行情况,报、批手续的完备情况以及批准权限等方面入手,促进工程建设单位按规定办事,避免发生决策上的失误。如针对某大型国家水利建设工程跟踪审计时,发现某村拆迁安置小区在建设中,为了赶工期,普遍存在的边施工边报批的苗头,跟踪审计人员及时督促项目主管部门加强对各安置小区的管理,建议由其牵头,组成由财政、建设、发改委、国土等部门的快捷审批小组,驻现场联合办公,加快安置小区建设程序审批,避免三边工程出现。二是对征拆补偿情况进行审计。重点检查程序是否合法、手续是否完善、政策是否公开、标准是否达到、补偿是否准确。三是对招标投标情况进行审计。招投标跟踪中重点检查项目是否具备招投标条件、招投标的范围是否全面、招标的方式是否符合规定、招标机构是否具有相应的资质和实力、合同是否按招标结果,同时又对部分重大投资项目拦标价、涉及工程造价的招标内容进行事前控制审计,节约建设资金。四是对合同草案审查,要求合同中必须明确约定“工程竣工决算须经审计机关审计后方可办理竣工验收手续,并以审计结论作为工程造价结算的依据”,从而加大审计的监督力度。

2.事中审计,规范是措施。根据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内容、工程进度及特点,加大以下几个环节的重点监控。一是对设计变更的审计。针对变更方案是否经过充分认证、变更手续是否齐全、变更理由是否充分、是否有利于节约投资和保证质量上进行跟踪。二是对材料和设备价格的审计。通过现场跟踪审计,能够及早调查工程项目中所用材料的质量与规格、型号,是否合乎设计要求,避免出现以假乱真,以次充好的现象。三是对损失浪费的审计。常规审计除了揭示违规违法问题外,审计机关还要注重揭露损失浪费问题,而跟踪审计则要求我们从源头上避免损失浪费问题的发生,从萌芽状态上消除苗头。如跟踪审计人员对某小区临时围工程项目审计时发现,该小区门前有一条规划道路城市道路,也正在开工建设,由于部门之间未充分沟通,致使小区原临时围墙建在了该规划道路红线内,必须拆除重建,涉及到的重建费用由于实施单位未考虑重建工程部分拆除材料可以二次利用,申报重建资金近三十万元,经审计后,审定只有几万元,减少损失浪费资金20多万元。四是严格控制工程造价。如在对某市产业区工程跟踪审计中,发现某厂房项目由于建设地方处在沿山地带,地基结构不稳定,需要进行三七灰土处理,而该工程采用清单报价,施工单位对三七灰土材料报价高于市场价3.6倍,三七灰土作为回填土单项的组成子目在标书内未单独体现,只在项目清单描述与单价分析表内体现,但在实际施工中却未使用该材料,审计组就此问题向建设单位提出审计建议,并要求对所有产业区内厂房排查,结果发现这种现象在近半数厂房投标中存在,在审计的督促下,对该项单价重新组价,为整个产业区节约建设资金2500余万元。

3.事后审计,控制是手段。该阶段是前期和实施过程的一个汇总、评价,主要对合同履行、概算执行和工程决算进行审计。包括项目有无超概算、合同约定主要条款是否履行到位;竣工决算的编制依据是否符合规定、资料是否齐全、手续是否完备;判断材料价格是否与签证价、市场价相符合;审查甲供材料、设备是否按规定在决算价中扣除,数量的确定依据是否准确,有无错算、漏算甲供材料的情况;工程量计算是否准确,计量、计价依据是否合理,计取的各项费用及执行文件标准是否准确、合规。现场签证和工程变更是否与跟踪过程中相符,计量、计价是否准确等。如在某市对口援建项目跟踪审计过程中,通过决算审查,及时揭露了不规范行为,节约了建设资金,个别项目的审减率高达60%以上,起到了跟踪审计的事后控制作用。

3实施跟踪审计的建议

1.选准介入点,充分调查,为全面跟踪审计工作奠定基础。跟踪审计的介入时点,与审计的内容、目标等密切相关。现阶段,审计机关在建设项目正式立项后介入较为有利,这样能突出事前预防、事中控制重点,而不是把该建设项目该不该上马(立项)作为审计的内容和目标。项目该不该上,很难评价,我们只要对其事中实施进行预防,减少损失浪费、节约投资,就能起到很好的跟踪审计效果。

2.对不同建设项目,采取不同的跟踪审计模式。对工程类别多、建设周期长、投资额巨大的建设项目。我们根据项目特点和自身力量,采取重点审计、全面掌握,派出专项审计组进驻项目现场,与项目建设同步进行驻地实施持续跟踪审计;对以单项工程为主、分批分阶段实施的规模中等的建设项目,如工业园区项目建设,我们采取跟踪一批,决算一批,分阶段出具审计报告和审计意见书,有效地发挥跟踪审计的事中控制效果;对类别单一、建设周期较短的建设项目,如市政道路、公益项目等。我们根据项目的特点,选择招投标阶段、重大设计变更、重点隐蔽工程、材料设备采购等环节重点跟踪控制。通过实地勘察和参加例会的方式,掌握项目进展情况,及时发现和制止了违规建设问题、影响工程进度发生的苗头。

公路跟踪审计方案篇5

(一)当前建设项目审计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超概算投资较为突出。这一问题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某些项目设计本身深度不够、概算粗略、项目内容中途变更频繁,而某些项目建设单位人为的少报批多建设,擅自提高装修标准,扩大建设规模的情况更是直接导致项目建设资金来源不足,形成大量资金缺口。

2、招投标不规范。一是应招标而未招,尤其是勘察、设计、监理、材料采购等单位的确定不依照有关规定进行招标。二是未在规定媒体和网站上招标公告或公告内容不全。三是招标资格预审流于形式,不按有关强制性规定对投标单位进行资质审查。重程序而不重实际,重证件而不重人员,使一些不具备资质、不符合施工要求的单位通过借用资质的方式参与招标。如我局在对某公路工程审计时发现,建设单位在该工程确定中标单位之后才发现中标的施工方无沥青路面施工能力,从而不得不将占工程造价50%以上的沥青路面工程项目进行分包。四是部分标底编制粗糙,项目内容不完整,存在漏算、多算现象,对一些建设项目关键数据在招标时未能确定,暂定价项目较多,为日后工程决算埋下纷争隐患。五是内定中标人,评标流于形式。

3、中标单位违法分包转包问题突出。在一些工程建设项目中某些中标企业违规将工程转包或分包给无资质施工企业,从而形成了当前工程建设中“高资质中标、低资质进场、无资质施工”的现象,直接影响了工程建设质量。

4、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管理不到位。一是未聘请独立的监理单位或聘请的监理单位不负责,默许施工单位在未经设计部门和建设单位同意的情况下,擅自变更工程内容。二是工程变更联系单签证不规范,如签证内容不全,仅对变更的工程量进行签证而未对变更的项目价格进行确认:签证不及时,未进行现场签证而事后补签。这些问题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工程变更联系单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三是有些建设项目使用材料无出厂合格证或不按规定送检、隐蔽工程无记录或记录不全、缺少相应环节的验收记录、施工日志及监理日志记录不详,从而导致工程质量难以有效控制。四是建设工程计量不及时,存在集中计量、重复计量的现象,致使有些工程计量不够准确。

(二)积极探索全过程跟踪审计模式

1、建设项目开工前,对项目的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如立项批复情况、项目设计方案的经济性、项目资金来源是否得以足额保证等进行综合分析审核项目的招投标程序是否公开、公平、公正并符合国家及各地政府的相关规定,有无不招标、围标、串标等情况发生;中标单位是否达到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有无借用资质的情况存在;主要设计人员、监理工程师及施工单位项目经理和主要技术人员是否具备相应职业资格。

2、建设项目建设过程中,应重点对项目建设管理、质量控制及项目资金使用情况等进行审计。核实建设单位有无未按相关财务管理规定支付现金的情况;中标施工单位是否违规将工程分包或者转包,是否严格按照项目设计方案施工、有无偷工减料等工程质量问题:建设项目使用材料是否具有出厂合格证并按规定送检;施工日志和监理日志记录是否及时、完整、准确、详细:对工程量的计量是否存在集中计量、重复计量的现象,尤其是对隐蔽工程的计量,要充分发挥跟踪审计的优势,减少日后因核减工程量与建设单位发生矛盾的情况。

3、建设项目竣工决算后,除按照传统审计模式对建设项目的概算执行、财务收支及竣工决算进行审计外,还要针对前面两个阶段审计中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进行复查,对整改情况做出综合评价。

(三)开展跟踪审计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点问题

1、处理好审计监督与项目管理的关系。作为独立行使审计监督职能的国家审计机关,可以帮助建设单位提高管理水平,但决不能代替建设单位行使管理职责,务必要使跟踪审计到位而不越位,提建议而不代替管理,既不能以审计的身份代替管理者,又不以专业人员的能力代替监理服务,始终保持自己的独立地位,依法履行审计监督职能。

2、处理好事前介入、事中控制与事后监督的关系。跟踪审计作为关口前移的一种审计监督方式,其目的是为了通过及时准确的掌握建设项目各个环节的情况而更好的将审计的监督职能落到实处,充分发挥其“免疫系统”功能。要根据不同项目的具体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审计实施方案,合理分配审计资源,既不能因为提前介入而忽视事后监督的作用,也不能单纯回到传统事后监督的老路上。对在项目建设过称中发现的明显与法律法规不符的行为,要及时提出审计建议,促其整改,并在后续的审计过程中予以适当关注。

3、提高审计风险意识。由于跟踪审计的特性使得审计人员往往在项目建设的每一个关键环节都参与其中,从而容易使项目建设的法人单位产生侥幸心理,将其管理责任推给审计部门。我们在实践过程中必须时刻保持审计风险意识,及时准确做好审计取证工作,严格区分建设单位的管理责任与审计责任,切实减少审计风险。

二、基层审计机关参与跟踪审计的几点建议

(一)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基层审计人员专业水平。除了由上级审计机关定期组织专业知识培训外,还可以通过“以审代训”的方式,即由上级审计机关在跟踪审计过程中邀请基层审计机关的业务骨干参与,使其熟悉了解项目建设审计过程中各个环节应该关注的重点内容,补充并更新基层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从根本上提高基层审计机关的审计能力。

公路跟踪审计方案篇6

一、为什么要引进全过程跟踪审计?

1、引进跟踪审计有利于弥补工程监理对投资控制管理不足的缺陷,同时对工程监理形成一定程度的牵制。在实际工作中,工程监理的工作重心主要放在安全、质量、进度的控制上,对工程造价的控制不够重视。而跟踪审计主要以造价控制为主,对材料设备的市场行情比较熟悉,能够为甲方决策提供多样化的意见和方案,这样跟踪审计就能够较好地弥补工程监理粗放管理的不足,两者互为补充,共同为造价控制服务。

2、引进跟踪审计有利于弥补对前期情况不清楚的缺陷。以往的结算审计一般都是事后审计,审计人员在工程已经竣工后才接触项目,对工程前期准备不清楚,只是单纯根据图纸、合同进行审计,对实际施工与图纸是否相符无法发表意见,对工程变更、隐蔽工程、现场签证无法进行实事求是地判断,导致结算审计不全面不彻底。而引进全过程跟踪审计,审计人员亲自参与了整个建设过程,可以较好地解决信息不对称对结算审计的影响,客观公正地审定工程造价,帮助甲方节省投资。

3、引进跟踪审计有利于完善监督体制,防止腐败行为的滋生。在跟踪审计合作期间,审计人员除了定期深入现场了解情况外,还必须随时提供决策咨询意见,学校的变更要求以及进度款的支付也必须征求审计人员的意见。由于决策意见来源的多元化,有关参与各方互相牵制和监督,权力的运用和决策监督体制必定更加完善,为决策科学化、合理化提供有力的保障,同时有利于加强建设工程中的廉政建设,防止有关人员犯错误。

二、如何充分发挥跟踪审计作用

1、首先在内部明确工程管理和审计工作思路,建立有利于充分发挥跟踪审计作用的平台。

学校审计处制定了基本建设委托审计的相关规章制度,制定一系列的工作流程,特别是规定了委托社会中介机构审计管理办法,及全过程审计实施方案。

2、审慎选择审计服务单位。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能够提供审计服务的造价咨询公司有很多,企业专业技术水平、服务理念和公司制度等方面良莠不齐,所以我们学校通过社会调研、招标的方式确定造价咨询公司。在招标过程中把工作质量和信誉、服务理念和审计方案作为考察重点。

3、专门的机构和人员负责审计管理与协调工作。

内部审计部门负责跟踪审计工作的管理,基建管理部门负责工程监理和施工管理,通过职能分工,确保工作的相互牵制和中介机构能够公正地发表意见。审计管理部门负责对跟踪审计单位和人员的日常管理并监督审计方案的执行,定期听取工作汇报,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和协调。

4、根据工程造价管理的不同环节和阶段,有针对性地确定跟踪审计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将跟踪审计划分为前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部分,相应地确定每个部分审计的重点内容和环节。

在工程前期,工程处于设计、招标、施工合同签订阶段,跟踪审计可以充分发挥在设计方案方面的优选,工程造价估算、概算的审核、招标文件的审核、合同条款的把关等方面的作用,提出合理的建议,将问题提前考虑。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跟踪审计的工作重点就在于对监理和施工单位提出的设计变更进行经济技术分析,提出优化建议,为甲方提供决策依据;为工程进度款的支付进行把关。在工程施工期间,审计人员坚持参加每次监理例会,较大项目审计人员必须每天在施工现场办公,以便做到对施工材料、设备、进度、天气情况等现场情况跟踪记录,必要时必须现场拍照和签字,平时甲方有问题需要咨询时,审计人员必须随叫随到,并按照甲方的安排参与材料设备的考察,每月提交审计处工作汇报,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建议。

三、我校全过程跟踪审计取得的成效。

我校通过社会公开招标,审核确认了甲级资质的造价咨询公司,经过考察调研,了解到该公司参与了全国许多高校的基建项目,特别是北大、农大、交大等高校,对高校的基本建设情况很了解,配合起来相对协调,该公司中标后,对前期的设计方案进行优选、对经济指标、技术指标计算,提出了可行的、合理的建议,降低了成本,节约了投资,对图纸进行了严格审核,协助基建单位不断完善图纸,与另一招标单位同时编制工程量清单,双方对清单进行核对,使得清单做到准确、无漏项,同时双方编制控制价,招标文件发出前进行多次核对,沟通,使得控制价编制的合理准确,对招标文件、施工合同关键条款进行了严格把关,因为重视工程前期的各项工作,为工程施工过程管理、竣工结算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反复强调尽量减少洽商、变更发生,能不签洽商的就不签,有利于控制工程造价。对于施工过程中付款严格按照合同约定付款,工程款支付过多不利于质量控制,过少将影响工程进度,严格按照形象进度支付。审计人员对一些变更、洽商签订提出合理建议,避免了工程结算纠纷与经济损失。在工程进入结算审计阶段,工程的相关资料整理尤为重要,特别是过程中发生的洽商变更、会议纪要、材料设备的确认单等,全过程跟踪审计过程中,审计公司及时收到资料进行管理归档,保证了结算工作的及时完成。

四、跟踪审计工作的体会

为了更好地发挥全过程跟踪审计的作用,要必须做好以下几项工作:首先统一思想是做好跟踪审计的前提。基建管理校领导和管理人员必须在跟踪审计问题上达成一致意见,如果不能统一思想,不能主动配合和支持审计工作,跟踪审计的作用就不能充分发挥,审计就会成为一个幌子,甚至成为学校决策失误、管理混乱和个别人员违纪违规的挡箭牌。

其次,正确处理跟踪审计与工程监理的关系,做好协调工作,力争形成合力。跟踪审计的作用能不能充分发挥,除了技术性因素以外,主要还取决于各方的配合。跟踪审计与监理能否达到效果,关键在于两者定位能否准确、分工能否合理,能否互相协调互为补充。校方管理人员对跟踪审计与工程监理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协调他们之间的关系,确保他们各方充分发挥作用。目前我校专门设有审计人员配合外审参与全过程跟踪审计,除了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以外,还需要控制风险,最大风险在于审计人员有可能会因为与监理、施工单位长期接触而弱化监督职能,甚至合伙损害甲方利益。

再其次,必须充分重视跟踪审计前期服务,在时间上予以保障。前面的工作要做到位,不能太着急。在过去的基建管理中,人们往往把工程开工作为行动的标志,开工成为基建管理人员的第一道压力,只要开工了,压力就会消失大部分,所以常常是匆匆忙忙、急于开工;等开工后才发现很多问题、细节没有考虑清楚,设计有漏洞图纸不完善,工艺不合理,材料不明确,控制价不准确,发生的洽商太多,使得结算工作不能顺利完成。

公路跟踪审计方案篇7

(一)跟踪审计发展到新阶段的必然要求。

在审计实践中,跟踪审计最初作为政府投资审计的一种模式提出和试行的,2008年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以后才启动其理念。2009年,总理曾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财政资金运用到哪里,审计就跟进到哪里”,所以审计系统结合专项资金审计对跟踪审计也进行了试点。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跟踪审计的实时性特点带来的效果尤为显著。2011年,国家审计准则修订,跟踪审计第一次以部门规章的形式,作为一种法定的审计模式确立下来,但对政策落实情况进行跟踪审计却是相对新颖的审计形态。在同年的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刘家义审计长的讲话中明确指出:“加强对中央宏观经济政策贯彻落实情况和政府重大投资项目的跟踪审计,促进了政令畅通”,政策落实跟踪审计逐渐浮出水面。由此可见,政策落实跟踪审计是跟踪审计的必然内涵和要求,它拓展了审计深度、广度和高度,成为新形势下跟踪审计的全新形态。为推动政策执行情况跟踪审计深入开展,中国审计学会曾多次举办政策执行情况跟踪审计研讨会,推动了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理论和实践的深入。

(二)新常态下审计功能的演变与深化。

随着政策审计慢慢生根发芽,国家审计服务经济政治发展的作用日益突出,审计迫切成为国家治理的工具。2014年8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跟踪审计工作方案》(明电〔2014〕16号),将稳增长等政策落实情况跟踪审计的重担和使命交予审计署。2014年9月23日,审计署印发了《审计署关于切实加强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工作的通知》(审财发〔2014〕125号),政策落实跟踪审计在全国铺开。可以说,政策落实跟踪审计的发展是经济发展催生发芽,政治发展催生开花的一种审计新形态,是审计转型的重大表现,审计发挥国家治理和重要保障作用的新形式。这次审计的展开针对性强,较以往零星开展的或者结合其他项目开展的审计不同,真正拉开了我国政策审计的序幕,并且开始作为常规审计绽放在国家审计的舞台。今后,政策跟踪审计将作为常态审计长期进行下去。

(三)审计稳步发展并显实效。

全国审计系统开展稳增长等政策跟踪审计一年多来,各级审计系统紧锣密鼓、扎实有效开展,在审计过程中由不熟悉到熟悉,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前进,尽管遇到了一些问题和困难,但也摸索出了一些经验,摸索出新路子,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审计署发表的审计公告中揭示的有关政策落实的相关问题及整改情况,对政策措施落实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一些违规及不作为、乱作为现象。随着政策跟踪审计的深入开展,审计实践的不断探索完善,审计推动国际治理的作用会更加明显,审计成果更为显著。

尽管跟踪审计的形成是审计多年探索出的一种有效模式,但政策落实跟踪审计的真正实践却刚刚开始,与政府投资跟踪审计及财政财务收支审计、预算执行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其他类型的单一审计相比,国家政策跟踪审计特点是多维性审计,内容多,涉及审计对象面广,持续时间长,给审计思路、方法和手段,审计资源配置、审计能力等方面都提出了挑战。政策审计相对来说还是新生事物,它的跨越发展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来弥补。

(一)法律依据尚不完善。

实践先行,理论滞后,导致目前我国这方面的法规政策依然相对滞后。《审计法》和《审计法实施条例》中只有部分原则性的规定,如《审计法》第三条规定:审计机关对被审计对象的财政收支或者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情况,依法进行审计监督。其中的效益性是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而政策审计正是效益审计的集中体现,这是政策跟踪审计的延伸理解和法理依据。2014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作为政策性法规,成为政策审计的唯一针对性依据。尽管有些地方性法规也出台了相关政策审计规定,但毕竟法律效力和层次低,缺少法律层面上的依据支撑,给审计工作带来被动。

(二)标准和规范体系尚不健全。

法规滞后,一系列的标准和规范体系尚不健全。审计法、审计法实施条例及国家审计准则,从法律到法规及部门规章均未明确政策落实跟踪审计的相关标准和规范。而政策审计的独特性不同于其他审计,按照其他类型审计的操作标准无法正常运行,实践中遇到很多的问题。稳增长等政策落实跟踪审计实施以来,我们遇到了诸多如审计程序、审计目标和评价标准、审计结论、审计结果运用及审计整改等方面的问题,审计人员在实践中很难按照一般审计规范执行。审计行为没有统一的规范,审计人员在实践中难以对宏观调控政策贯彻落实情况做出共性、客观、准确的评价和判断,难以履行应有的审计权限和程序,给审计带来更大的风险,审计的质量无从保障。

(三)技术方法和思维模式尚需创新。

稳增长等政策审计的全面开放式审计,给审计人员的传统思维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审计任务的繁重与审计人员的能力更是严重不相匹配,许多审计人员一时束手无策。长久以来传统的审计方法、手段和审计理念等职业思维定势,对于宏观调控政策审计人员来说一时难以接受和适应,在实践中如何操作、如何选择项目、涉及哪些学科领域等都缺乏经验以供借鉴,严重制约了宏观调控政策审计的发展。

(四)组织模式尚需调整。

目前的政策审计组织模式实行的是直线式,即由审计署制定方案后下发到省、市、县,各地方审计机关按要求自主开展审计,后将审计结果汇总上报。在此模式下,地方审计机关虽然具有较强的自,但由于同级审计(特别基层)带来的诸多问题,导致对审计工作的监督弱化,政策跟踪审计的执行力会大打折扣,出现、弄虚作假、流于形式等现象。其次,这种专题月报形式战线太长,占用审计相当的时间,而“马拉松”式的审计导致审计“人困马乏”。对基层审计机关来说,人员少,每个月要先安排出人员且跨科室人员进行稳增长审计,影响了其他项目的审计计划安排。最近,刘家义审计长在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提出,由月报为

季报,更符合现实需要。(五)审计环境尚需优化。

审计环境包括内外部两方面。政策跟踪审计包括20个大项,60多个小项,量多面广,对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和审计能力提出了挑战,人力资源成为最大的阻碍;在外部环境方面,政府及部门的支持配合尤为重要。稳增长等每一项政策涉及众多执行部门,纵向需要延伸到县、乡、镇的部门,横线需要审计到各职能部门,同一部门在当年度可能面临多项政策的重复审计,审计次数多,涉及部门广。这种多头分散式审计,如果得不到政府和部门的支持,时间耗费在沟通协调甚至有的推诿扯皮,审计则无法开展,等于纸上谈兵。

(一)法律制度层面。

在立法上,稳增长等政策跟踪审计作为一种新的审计形态,在今后一段时间将长期深入开展下去,这就需要完善审计相关法规,为审计找到合法的依据,便于更好地开展审计工作。要不断健全完善相关规范和操作标准,可以参照经济责任审计模式,出台专门的立法性文件及实施办法或操作指南,规定审计的内容、程序、方法、审计结论及整改、审计质量控制等一系列规范,以立法推动实践深入,根据实践的深入完善立法。

(二)人力资源方面。

解决稳增长政策审计最根本的,说到底就是人力资源问题,人员的素质能力、组织安排,人员力量的充沛起着决定性作用。在当前,人员力量有限的情况下,充实内部力量,发挥最大主观能动性,才能显示强大的核心力量。

1.要加强培训,提升能力素质。要做好政策跟踪审计,单纯依靠原来掌握的审计知识和审计经验是不够的,必须针对审计内容加强学习。政策审计的复杂性和难度性不可小觑,否则只能是蜻蜓点水,作表面文章。为此,笔者认为加强培训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一是由审计署等上级审计机关专家开展集中授课,分专题讲解政策跟踪审计的概念、重要性及重大意义,确保每一位审计人员都能从思想上重视政策跟踪审计;同时,将实施方案、审计目标与重点、具体政策实施的技术方法及相关审计案例等与政策审计相关的事项作为学习重点,从直观角度有针对性的讲解,使各级审计人员能够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据可查,不再盲目是从。二是邀请同级兄弟单位的各行业政策专家、专业人才开展讲座,讲解先进的审计理念、审计方法及专业知识,通过学习理解被审计单位的职能措施,研究被审计单位的政策法规及专业技巧,让审计人员都能更有的放矢,直接地开展审计工作。三是利用周一、周五等集中学习日时间,在政治理论学习之余,对政策跟踪审计中遇到的问题及学到的经验开展交流讨论,或者在局内开展政策跟踪审计科研评选演讲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促使审计人员在无法可依的情况下,能通过实践不断总结经验,查找问题,分析原因,研究对策,通过大家的集体智慧成果指导审计实践,推动我们的审计深入稳步开展下去。

2.加强组织计划,做好资源配置工作。科学制定计划,将政策跟踪审计作为审计重点,加大对人财物的投入力度,适当减少本单位年度审计项目计划,多采取“1+n”式的项目,为重点审计项目开辟审计资源空间。合理配置资源,建立组织协调机构,上传下达,统一组织;打破科室界限,根据政策要求,结合科室专业特点,统一协调组合人员,充分满足项目需要。

(三)组织模式方面。

优化审计组织模式,尽量采取上审下模式,避免同级审造成的负面影响。一是由上级审计机关从下级审计机关中抽调业务骨干集中统一组织实施审计,可以考虑单项政策的阶段性跨地域交叉审计,毕竟政策审计不比债务审计、全国土地审计那样单纯,政策审计战线太长,审计人员长期异地疲惫作战不现实。二是实现政策审计与其他审计项目的有效结合,在开展其他审计项目的同时,将政策跟踪审计作为其中的审计事项,提高审计的针对性。建议局内部也建立组织协调机构,上传下达,在上下级审计机关、各科室之间建立沟通桥梁,可以结合本级政府审计协调领导机构,在审计局设立稳增长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负责对内对外联络工作。

(四)方式方法方面。

要搞好政策措施跟踪审计,必须突破传统的思维模式,思想的改变,思路的开阔,才能找到合适的方式方法。有了指导思想,就便于去创新。一是在传统审计方法基础上,结合经济责任审计、专项审计调查运用的调查问卷、查阅问卷、座谈了解、现场查看、延伸调查等方法,运用多层分析,抽查核实,检查验证等方法,充分获取信息数据,增加审计证据可靠性。二是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加大计算机审计应用力度,依托大数据分析平台,探索行业间的数据关联,加大数据分析对比,提高分析研究发现疑点的能力和水平,实现政策联网审计。三是加大稳增长等审计项目的计划和管理,逐步建立稳增长等政策跟踪审计项目信息数据库,创建项目管理平台,建立信息管理台账,实时进行网上跟踪调度,即加强了管理,提高了效率,也促进审计信息的公开透明,有利于建立稳增长等政策审计长效机制。

公路跟踪审计方案篇8

关键词:保障房政策落实跟踪审计

近年来,我局在“保障房”政策跟踪审计实践中发现,基层有关部门在“保障房”领域“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问题很突出,致使好政策难以“落地生根”。新形势下,我们应加强“保障房”政策落实情况的持续监督审计,揭示“保障房”重大政策落实的体制机制问题,以保障资金安全,推动“保障房”项目依法有序建设和管理,促进“保障房”项目政策落实。

1、“保障房”政策落实跟踪审计的切入点

1.1摸清“保障房”制度的建立健全情况

对于“保障房”政策相信很多人了解的很少。“保障房”涉及的政策方方面面,我们应把中央关于“保障房”的部署要求落实到位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掌握“保障房”总体情况和主要成效,以资金筹集、管理和使用情况为主线,以目标任务分解完成、工程质量管理、保障性住房分配运行为重点环节,摸清“保障房”制度的建立健全情况。

1.2揭示“保障房”政策执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保障房”审计就是审查保障房从立项、建设及分配管理的整个过程是否符合国家“保障房”的政策和规定,实际就是要关注“保障房”政策的执行情况。我们可以从“保障房”的土地供应情况入手,供应是否合理保证?货币化安置是否按规定制定指导意见和具体安置目标、是否达到规定比例?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计划是否编制合规,是否滞后?税费优惠政策是否违规收取、减免?从这些重点领域中发现违法违纪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集中力量重点突破,查深查透。

1.3完善“保障房”制度,健全机制

根据跟踪审计情况,从制度设计、工作机制、管理办法等方面深入分析原因,总结基层审计部门在实施“保障房”中好的做法和经验,着眼于促进“保障房”制度不断完善,促进各项工作机制不断健全,促进“保障房”工程管理不断规范,建立审计发现问题整改台账,采取核查账目、实地查勘等方式,逐笔逐项落实审计整改,完善“保障房”制度,建立健全机制。

2、“保障房”政策落实跟踪审计的做法

我局对“保障房”政策落实情况进行了跟踪审计,在审计中积极采取应对措施,认真做好跟踪审计的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也积累了一些好的做法。

2.1加强审计整改力度,提高政策的认知度

审计中发现部分基层保障业务薄弱,保障政策没有进一步完善,存在不符合条件的家族享受“保障房”政策等问题,审计提出应建立健全相应的“保障房”政策。根据审计建议,有关部门进行了整改,对政策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提高了对政策的认知度,使真正的政策福利落实到位。

2.2认真总结经验,认真吸取经验

为促进“保障房”各项政策目标的实现,我局自2012年起对“保障房”项目的计划、投资、建设、分配、运营及配套基础等各环节的情况进行了跟踪审计,关注各项政策措施执行的经济社会效益,研究审计中已经出现的和可能出现的新情况,及时调整审计方案和工作重点,不断地总结经验,分析各年的审计成果,吸取经验,不断地形成有深度、有步骤、有重点、有成效的全覆盖审计,持续监管好保障房的建设和管理,促进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2.3创新方式,跨系统数据核查

审计人员在“保障房”跟踪审计中,通过计算机审计手段,借助医保、社保、公积金等数据库信息,全面审核了保障房政策享受人员的户籍、收入等情况,通过比对筛选出家庭人均收入超标,列为审计疑点,作为重点核查对象,将比对确定的疑点信息提供给保障房管理部门,进行核查,再将核查结果进行整理、取证,顺利完成了疑点落实和整改工作,提高了审计工作效率。

3、“保障房”政策落实跟踪审计的不足

3.1实施“保障房”政策落实跟踪审计,审计环境不够优化

3.1.1双重领导损害审计独立性。当前我们审计机关行政上隶属地方人民政府,不仅要服从上一级审计机关的业务指导,还要按地方政府领导的主张行事,违心地改变审计程序和审计结论,减弱审计执法力度,使审计的独立性和公正性受到损害。

3.1.2经费拨付牵制监督力度。我国《审计法》规定,审计机关履行审计责任所需的经费由同级政府的财政保证。而审计机关与财政部门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这样的审计经费拨付体制不能保证审计部门在经济上的独立性,牵制了审计监督的力度。

3.1.3审计体制影响工作难度。开展“保障房”政策落实跟踪审计涉及环节较多,一些环节对应的部门又很强势,这些部门主要领导人都是高配,贴身式的跟踪审计让他们不适应,还有抵制情绪,而现行审计体制的制约使基层审计部门无更好的应对措施,导致审计在牵头协调中存在一定的工作难度。

3.2实施“保障房”政策落实跟踪审计,审计队伍力量不足

3.2.1审计任务繁重,审计力量又薄弱。“保障房”政策落实跟踪审计,无论是从审计内容、审计时间、审计范围等方面,都大大增加了审计人员的工作量,而基层审计机关一线专业审核人员力量又不足,人少事多,另一方面“保障房”政策跟踪审计是个新课题,聘请社会中介机构参与,他们的素质参差不齐,也加大了我们的审计风险。

3.2.2审计人员专业单一,缺复合型人才

“保障房”政策跟踪审计涉及的领域是跨行业、跨学科的,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要有扎实的财务知识,与项目有关的专业知识,还要熟练掌握“保障房”政策相关的法律法规,具备较好的沟通协调能力,而当前这样的人才在基层审计部门是比较希缺。

3.2.3审计人员业务能力不能满足审计任务。目前基层审计人员少、任务重,参与业务培训时间缺乏。审计人员基本上都是边做项目边学,专业技能培训严重滞后,业务能力无法满足审计工作需要。

3.3实施“保障房”政策落实跟踪审计,审计法律法规不够健全

3.3.1跟踪审计是一种新的审计模式。目前我国对“保障房”政策落实跟踪审计进行了大胆尝试,形成了一套新的审计思路,但是作为一种新的审计模式,还没有形成一套统一的法律规范体系,存在诸多不完善的地方。

3.3.2跟踪审计缺乏制度保障。目前由于“保障房”政策落实跟踪审计的法律法规基本是空白,审计工作只能依据政府的指令和审计方案要求去做,执行审计结论缺乏强制性。

3.3.3跟踪审计操作程序不够规范。经过四年的“保障房”政策跟踪审计,我们审计部门虽然形成了一套跟踪审计实践的操作规程,但没有加以总结和提升,比较主观性和随意性。

4、“保障房”政策落实跟踪审计的建议

针对“保障房”政策落实跟踪审计的不足,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把“保障房”政策落实跟踪审计落到实处。

4.1加强宣传汇报,优化审计环境

4.1.1积极向上汇报。在“保障房”政策落实跟踪审计通知正式下发之后,积极向党委政府汇报“保障房”政策落实跟踪审计的意义、作用及上级审计机关的方案要求,促使其把“保障房”政策落实跟踪审计列入议事日程,得到他们思想上的重视、关注和工作上的支持。

4.1.2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及时向有关部门、被审计单位和社会公众宣传“保障房”政策法规,提高“保障房”政策宣传的覆盖面,获取被审计单位的支持,树立主动接受审计的意识,积极提供审计资料和工作配合,营造良好审计环境。

4.1.3加强协调力度。加强向当地人大、政协的汇报力度,让人大政协关心关注“保障房”政策落实跟踪审计。加强与当地纪委、监察、检察、公安、税务等部门的协调,在发现重大经济案件线索时,提请他们提早介入,扩大审计成果。

4.2加强审计队伍建设,提高业务能力

4.2.1打破科室局限,统筹安排人员。“保障房”政策落实跟踪审计可以采用“上审下”、“交叉审”等多种组合式的审计组织模式,需要按排各种专业人员,需以审计组成员的特长和实际能力为着眼点,打破原来的是什么科室就负责什么审计业务,就领什么任务的局限,逐步让年轻人担任主审,在实战中得到锻炼,使有限的人力资源发挥最大的审计成效。

4.2.2借助外界力量,破解人力资源瓶颈。可充分利用好各相关部门单位的内审机构力量,尝试将部分审计内容委托给内部审计机构承担。还可购买中介服务的方式开展审计,充分借助社会中介机构的力量,聘请有专业技术资格、经验丰富的协审人员,破解人力Y源瓶颈。

4.2.3加强教育培训,提升跟踪审计能力。加强对审计人员的教育与业务培训工作,树立良好的学习风气,对国家新出台的“保障房”政策法律法规,及时组织学习,领会精神,全面提高审计人员进行跟踪审计的能力。

4.3加强创新思路,提升跟踪审计质量

4.3.1完善审计制度。为顺利推进“保障房”跟踪审计,局领导将“保障房”项目纳入到审计质量控制与监督的视野范围内,不仅规定了跟踪审计工作各个主要环节的目标、程序和要求,而且细化了各个环节相对应的法律责任,为提高跟踪审计质量提供了制度保证。

4.3.2创新审计手段。全面推行审计管理系统(oa)和现场审计实施系统(ao)交互使用,构建一套覆盖全部“保障房”项目的投资审计数据平台,提升审计效率。

4.3.3应用计算机审计。加强计算机审计方法的探索和完善,加快以大数据为核心的审计信息化建设,把取得的各种“保障房”外部数据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关联分析,筛选重点,锁定疑点,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公路跟踪审计方案篇9

一、内部审计工作总体思路

新建钢铁企业工程投资金额大,人员多为临时组建,情况比较复杂多变,如何快速组建内部审计队伍、开展审计工作成为许多钢铁企业面临的新难题。新的内部审计工作模式以服务新建钢铁企业建设为中心,全力以赴开展工程项目日常跟踪审计和专项审计,监督与服务并重,纠偏堵漏的同时充分发挥审计服务增值作用,有效防范风险,降低工程成本,为规范项目管理提供有力支持,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1.搭建学习平台,掌握审计工作要求通过搭建审计信息管理系统,融入项目管理关键环节,项目日常跟踪审计与内控专项审计相结合,创新实施项目全过程审计,事后审计监督的同时突出事前、事中监督与服务,有效防范风险,提高审计效能;通过建立审计建议书制度,参与专业会议和会签,开展管理制度评审,落实防范重大决策风险的管理要求,及时查堵漏洞,促进内控管理水平的提升。新成立审计组全员要紧跟新建钢铁企业建设节奏,克服任务重的困难,积极提出各类审计建议,有效发挥审计服务增值作用。2.明确内控审计工作总体思路审计组成立伊始,为尽快明确审计任务和工作思路,准确把握审计工作重点,有效发挥审计效能、提高审计质量,以集团公司“及早介入,嵌入流程,努力实现工程全过程跟踪审计”的要求为指导,研究确立公司内控审计工作总体思路,以项目审计为重点,跟踪审计与重点环节专项审计相结合,事前、事中和事后审计相结合,立足于建立“服务导向型的内部审计”,促使审计人员尽快明确审计目标任务,创新审计方式方法,适应新的审计工作,同时便于公司充分了解、配合审计,为新成立审计组工作开好头、起好步奠定管理基础。3.以服务为导向,开展项目跟踪审计根据新钢铁企业项目建设和新成立审计组审计人员配置情况,将初期阶段项目跟踪审计的重点确定为招标文件审查、招投标过程监督以及合同评审。通过嵌入重点业务环节,以服务为导向,从规范管理、防控风险、节约投资、减少疏漏角度提出大量意见建议并督导整改,发挥项目审计效能。4.从完善内控管理入手,开展专项审计针对跟踪审计项目发现的重大风险问题,精心组织项目专项审计,挖掘问题根源,以点带面,有效提升项目管理水平。通过梳理制度文件,发现管理缺陷,对其中较大风险问题归类总结后形成管理制度专项审计报告,要求各部门举一反三,做好反思,不断改进,夯实内部管理责任。

二、内部审计工作重点

公路跟踪审计方案篇10

关键词:高速公路建设跟踪审计意义

中图分类号:F5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3(c)-0085-02

从2006年开始,江苏高速公路建设进入了继往开来的“十一五”发展阶段,至2010年通车里程达到4000km左右,现行国家高速公路网在江苏省路段全面建成,长三角城际高速公路江苏省内路段基本完成,高速公路网络的整体效应逐渐显现,极大地改善了各地区的交通条件,带动了运输、旅游等相关产业和地方经济的持续和快速发展,形成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应当看到,当前公路建设中由于投资决策失误、管理不善、监督不力,带来不少隐患,审计部门采取事后审计,监理部门不很好的配合,导致建设项目存在不少问题,最终给国家和人民带来损失。为杜绝这类现象的发生,最有效的方法是做好跟踪审计工作。

本项目―锡张高速公路工程投资概算约42.55亿元,路线全长51.108km,起于沪宁高速公路无锡硕放枢纽互通,与环太湖公路相连,沿苏锡两市交界北延,相接沿江高速公路,止于沿江高等级公路(港丰公路)。2007年底开工,2010年11月份交付使用,投入营运。

1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概念

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是指建设单位委托具有资质的工程造价咨询公司对建设项目实施过程的合法性、真实性、规范性进行审计监督的活动。分为开工前审计,即对项目程序的合法合规性、投资概算的真实性进行审计;施工期间审计,即在工程施工期间对工程管理、施工进度、工程材料、变更洽商等事项的审计;竣工结算审计,即对竣工后各项工程最终造价的审计;财务决算审计,即对建设项目全部投资认定情况的审计。

2锡张项目的跟踪审计的内容、实施情况

2005年,经国家发改委批准锡张高速项目立项建设。为了使锡张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工程造价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我方在项目建设准备期就通过多方比较,择优选择了多次服务于高速公路建设跟踪审计工作的江苏富华工程造价咨询有限公司来承担本项目施工阶段工程造价控制和管理以及征地拆迁等全过程跟踪审计服务工作。审计范围为施工阶段工程造价控制和管理、工程结算审核、征地拆迁全过程跟踪审计、工程竣工财务决算审计四个方面。

2.1施工阶段工程造价控制及管理

在招投标阶段,审计方参与业主对项目计量规划以及项目专用本进行修订;参与业主对投标单位的不平衡报价进行审核,重点审查投标单位的投标单价是否合理,确保中标单位总价合理、单价平衡。参与各标段工程量清单的审核,在与业主、设计院、施工单位充分沟通的基础上,出具工程量清单审核报告。参与各标段隐蔽工程项目的验收,对现场发现的不规范问题进行及时纠正,尤其对原地面清表碾压后的高度和宽度、河塘清淤回填、非适用材料、水中桩与陆上桩的划分等进行现场测量及确认。分阶段审核业主批复的一般变更,尤其对抛石回填、枢纽互通、河塘清淤等重大变更进行专项审核,并出具专项审核报告。参与和协助业主对全线的土方单价进行咨询,对全线各标段土方总量进行专项审核;对各房建区的工程量进行计算。对全线杆线迁移,自来水管道,天然气管道改造后迁移等进行专项审核,并出具专项审核报告。

2.2工程竣工结算审核

审核工程量计算是否符合规定的计算规则、是否准确。审核分项工程预算定额选套是否合规,选用是否恰当。审核工程取费是否执行相应计算基数和费率标准。审核设备、材料用量是否与定额含量或设计含量一致。审核工程实施过程中发生的设计变更和现场签证。审核工程材料和设备价格的变化情况。

2.3征地拆迁全过程跟踪审计

本项目地处锡山区和张家港两地江南经济发达地区,耕地尤为紧张,涉及人、财、物和政策法规等多方面,征地拆迁工作难度非常大,因此征地拆迁全过程跟踪审计尤为必要,主要对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审查:(1)审查征地范围是否符合批复要求。征用、占用土地相关规费是否按规定缴纳;审查征地补偿安置政策、耕地林地保护政策的落实及相关手续是否完善和齐全;审查征地资金的使用和管理以及征地费用是否真实。(2)审查拆迁范围是否符合初步设计批复;审查环评报告的要求、确认手续是否完备,实施程序是否合规;审查拆迁补偿安置政策的落实、拆迁资金的使用和管理以及拆迁费用是否真实。(3)审查迁移物是否符合规划范围,迁移的数量是否与核对的数量相符,补偿标准是否合规,补偿款项是否足额支付给所有权单位。

2.4编写审计报告

协助项目业主编制竣工财务决算报表、审核基建工程竣工财务决算,并出具竣工财务决算审计报告(1)审定项目总投资,并按建安工程投资、设备投资、待摊投资和其他投资分别说明审查情况。(2)审定建设项目资金到位及使用、预收及应付款、结余资金及物资结余处理、基建收入情况。(3)审定工程结算发票是否收回,工程款有无超付,预留资金是否合理。(4)审定转出投资、待核销基建支出情况。(5)审定收尾工程内容和预留资金的真实情况。(6)审定交付使用资产的真实情况。

3跟踪审计的实践意义

跟踪审计与事后审计最大的区别在于审计人员能及时地对隐蔽工程进行现场审计,确保了审计对路面表层以下工程真实性与准确性的监督,大大提高了交通建设项目的审计质量。由于变更工程的单价由审计在现场根据实际情况审定,确保了变更工程计量与计价的准确、合理、合法,从而有效地控制了变更工程的造价,有利于监理工作。

跟踪审计不仅能及时纠正工程预算、工程结算和变更等影响工程造价的问题,还可以通过审计组认真、细致、负责的工作态度,廉洁自律的道德风范和在实际工作中逐步建立起的威信,制止和防范工程计量、计价的虚报与冒算。

跟踪审计是将管理审计、风险管理审计、内部控制审计、环保审计等新的审计理论和方法运用到交通建设项目中,有利于提高交通建设项目的管理水平。

跟踪审计的实践意义在锡张项目的运用上具体在时效性和效益性上尤为凸显。

3.1保证了工程结算审核时间

审计单位根据本项目工程进度和我方要求及时完成造价控制及管理的工作内容。从接到竣工结算报告和完整的竣工结算资料起,单项工程按照金额500万以下、500~2000万、2000~5000万、5000万以上分别于20个、30个、45个、60个工作日出具初审意见,由我方和施工方认定审核结果后,一周内能出具审核报告。

3.2审核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各标段总金额均有核减

本项目工程结算送审总额291,555万元,审定总额284,344万元,核减总额7211万元,占送审总额的2.47%。以标段划分,明细如表1所示。

从表1看出,占工程量最大的路基桥涵和路面标核减金额最多。核减的原因是审计方根据计量规则的要求,扣减了河塘段落的清表面积、原地掺灰处理面积;对全线土方数量逐断面进行演算,并结合图纸原地面对批复河塘数量进行验证,对超出的土方量进行了核减;对防护与线外工程进行核查,对超出实际发生量部分予以核减;对全线的桥梁工程进行验算复核,对超出清单部分数量进行了核减;对路面工程所有批复变更进行了重新测算,对变更中宽度、长度、部位不准确出进行了修正,并据此调整了相关结构层次工程量;对全线的材料调差工程量及单价进行了复核,对多计的材料部分进行了核减。

房建、安装、照明、设备、交安标段核减的主要原因是结算中存在工程量计算不准确、子目高套等情况。

绿化标段。在竣工图基础上,对全线苗木情况进行了详细的现场勘查,对诸如死苗、规格、密度达不到图纸要求、铺设面积不足。现场为发生的苗木均进行了核减;对规格达不到要求的苗木按照投标单价水平进行了重新测算。

参考文献

[1]毕秀玲.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相关问题探析[J].中国内部审计,2011(1):4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