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谱序言经典范文推荐12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9:02:02

家谱序言经典范文第1篇

参天大树必有其根,万里江河必有其源。普天之下炎黄子孙,一脉相传。说世系、道宗族、辨亲疏,以延宗亲之道。国有史、县有誌、族有谱,同为一理,此为秦氏家族修谱之初衷。

相传先祖秦国蕃为湖北省麻城县人氏。明朝万历末年,移民大搬迁,随携妻小,逆汉水、坝河而行,历经艰难万险,迁入今陕西旬阳靛纸沟定居,距今已有300余年历史。先祖们在社会生产力极度落后,自然条件极端恶劣的情况下,世代繁衍生息,代代相传至今,可谓历经艰辛。从先祖秦国蕃始,今已传至第十四代人,在世人口多达数千,陕西省各地均有分布,不乏有识之士、栋梁之才。我们不能忘记他们,更不能不知道我们从何而来。思修族谱之大事,上可告慰祖先在天之灵,下可使子孙后代有寻根之本,可谓千秋之功德。因未能到祖籍地湖北考证,又无老家谱考查,致使族谱中秦国蕃以上祖先字辈谱缺失,秦国蕃以下六代人无法考证。实为吾族之遗憾。

同时,让我们欣慰的是,我们祖祖辈辈、代代口传,却能记住三百多年来的家族史及宗亲支系关系,足以说明秦世家族尊长辈,重宗亲之美德。现今可用字辈谱仅剩两辈,再续家谱已迫在眉睫。为使秦国蕃后裔情亲永续,世代相传,20xx年秦正兵(现已逝)、秦正彦曾联系西河秦氏族门前往旬阳老家共商续谱事宜。由于续谱困难重重,加之当时交通不便、通讯条件所限,信息交流不畅,修谱意志不坚定,随搁置而不了了之。家谱不修,寝食难安,无家谱可查之遗憾不能再留给后辈,这是秦氏族门要人之共识——重修新谱刻不容缓。20xx年正月,旬阳老家秦正伟等人,再一次召集秦氏家门,下定决心,重议修谱大事。由秦正彦、秦正伟、秦正华、秦正柱、秦治海、秦治平、秦治安、秦万波等人组成修编委员会,负责族谱修编事宜。

家谱序言经典范文第2篇

乾隆本宣威落水张氏家谱

窃思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也。所以拾信纪实,志祖宗而诏子孙者也。盖支分派别之后,代远年淹。非笔之于谱,则后世子孙茫然不知所自出,甚视如秦越者也。伸忝列胶庠,见夫苏氏之谱、杨家之系,心窃慕焉。今年届六十有二矣,痛先君之早逝,未获亲受其传。幸族人之未淹,犹有老成,咨询得克,遂厥志。即不能重修百忍之堂,丕振家声;亦何甘淹没九龄风度,丧其根本。于是罔惮勤劳,自东出宣,与族兄瑞、仪遵读前谱,而知我祖固轩辕之裔、艺公之支也。其创业洪都、显荣二十余代,此江西之由来也。继至明初,有祖映斗奉勅来滇,指挥军民、正思体国而径野。孰期楼成而就诏,遗我高祖禄元,犹未成立。宦囊无多,力不胜行,寄居沾益,复择新州左锁谷家焉,即今宣威州也。我高祖元孺人尹氏,生我曾祖武荣(明朝儒士)、武莪,勤俭持家,燕翼贻谋,昌炽于宣九代矣!我曾祖荣生我伯祖联登、科(住瓮歹)、甲(住落水硐);叔曾祖莪生叔伯祖联芳(住瓮歹)、级、第(住落水硐);我祖联捷康熙四十二年移居东川,其宗裔支派备载于后。俾宗祖之归于既往者,昭于云汉;支派之分于后来者,灿若星辰。庆哉!子复有子,孙复有孙。虽遐迩不一,其地仕宦,各居一方,莫不一览而无疑矣。甚不至附会名贤,以伪乱真,则伸之所窃幸也。后之子孙有能嗣续而补缉之者,俾无遗坠焉,尤伸之所厚望也,夫是为序。

家谱序言经典范文第3篇

又称作世序、排行、派行诗、派语、派引、行第等,专门登载族内成员姓名排行的字语。承蒙天地厚泽,我x氏宗族世代旺盛繁衍,心连心,根连根,根深叶茂,人才辈出,衣冠争荣。至今,本族X氏已繁衍到了XX代,排到了第x代是“x”字辈,第x代是“x”字辈,以此类推。望我后裔秉承祖训将下述辈分排字予以传承。

以上辈分排行诗登载了我x氏族人的排行字辈。虽然辈份诗在家谱中所占的篇幅极小,但非常重要,这是我族男性成员取名的依据,能直接反映出家族内部不同辈分成员之间纵向的称呼与前后相继的关系,以及横向的相同辈分成员之间按年龄大小称呼的关系。

我时氏家族排行诗写就是很有讲究的:

1.为方便计算辈分,第一组诗采用的是五句四字诗,共xx个字分别代表xx个辈分。第二组诗采用的是四句五字诗,又是共xx个字分别代表xx个辈分。那么,继往开来的第三组诗则应采用四字五句诗写就,以此类推循环。

2.在写就排行诗时,要选择吉祥文字成诗,字字句句斟酌,力求完美,横看成诗,竖看成句,既上口又便于记忆。我x氏家族男性成员的取名一般是三个字(乳名除外),即x+名字两个字,名字中其中定有一个字是表明其辈分的排行字,除姓必须放在第一位外,至于辈分排字在名字中的先后次序则由当代的族长与支系代表协商后决定,并周知大家。

家谱序言经典范文第4篇

王氏家谱自序

古者,因生赐姓,胙土命氏,姓与氏盖有辨矣。迨后世姓与氏混而为一,分支益紊,故名世君子至不能举其宗者,势使然耳。况吾王氏之得姓愈难考,稽盖周之子孙散在民间皆称王氏。即春秋卿大夫之胤,亦有称王孙氏者。自此以后,家国更易,兵革变迁,虽使善论,姓氏如鲁之众仲,晋之胥臣,亦乌能考其源流也哉。

欧阳氏曰:“祖谱之法,宜断自可知之祖。”夫人而不知其祖谓之禽犊,欲知其祖矣,而牵合附会远盼华冑,尤谓之枭獍乎!若王之得姓为吾祖者,吾不及知也,所可知者,学博公耳。公以选举科进士,司铎费庠,载在碑记不诬。噫嘻!公之先世,岂世居于费乎?抑自他而卜居乎,名讳世次遐不可问矣!然自此一传再传,至余十代仕者皆有政于当世皆修隐德于乡党,无非公之家法所贻也。

忆余不肖,过庭时,先侍御公语余先世懿行,且令异日必修祖谱。后虽通籍三十载,未能显扬,万一每以祖谱未修,有负先人之诲言,是惧也。今得予告归襄,勉成先志。细考家乘邑志,止溯学博公为根,抵不敢一毫不真,以起迷源昧本之羞。敬为之自序者,如此若夫克念毋忘世德作求,是在后之人勉之而已矣。

十代孙:雅量谨识

家谱序言经典范文第5篇

《序言》

记忆如此美好,我放不下,也不能放下。

弹指一挥间,记忆的年轮已绕过了几圈。悉数过去的点滴,缅怀

曾经的美好。曾经的我们或许迷茫,或许痛苦,或许快乐,或许幸福。现在这些都成回忆,化为深深的、浅浅的甜美,镶嵌在流逝的岁月之中。一起看过的夕阳、听过的潮落,那泛黄的相片,已有裂纹的茶杯,那或熟悉或陌生的名字、或清晰或模糊的面庞,那渐行渐远的声音、愈演愈烈的画面,那过去的种种,那放不下的曾经——老朋友,你们在哪?日子还好吗?

昨日,我们不舍的分离,为了心中的那份理想,我们各奔远方;

今日,我们梦幻般的相聚,为了心底的那段记忆,我们相聚这里。年,历史长河中短暂的一瞬,人生中却何等的漫长。依然记得昔日激情燃烧的岁月、壮志凌云的豪情,一幕幕如诗如画,一段段如梦如歌。朋友,许多年过去了,我们在此相聚,或许记不清每个名字,但鲜活真实的故事犹存,或许已模糊了熟悉的面庞,但真诚闪烁的眼神犹记。我们推杯送盏,笑语欢歌,玩笑过去懵懂,叙说真挚情谊,回味昔日美好;那一刻,犹如回到曾经,年少轻狂,满腔热血。而如今,我们忙于工作,疲于生活,少了些联系,多了些距离,但是要知道,相识便是一种缘分,相知便是一份深情。我们相识相知,不仅在过去和现在,还有未来!人生难得有几个如此的知己,相遇便是莫大的幸福,无论今后我们身在哪个角落,我们的心永远在一起。

家谱序言经典范文第6篇

《陈氏家谱》序言

民族之源、文明昌盛、家族之根、枝繁叶茂、渊源而流长,寻根祭祀,乃中华子孙美德也。

吾陈氏先祖系宁夏中卫西园乡牛滩村人。祖居地哉荼芜,寸根尺垦,勤劳立生,自强不息,世代乡诔,德高望重,忠厚仁慈,敬佛敬神,从善如流。天道酬勤,繁荣昌盛,瓜瓞绵绵,家声震震。

今逢盛世,门北增辉,踵芳济美,如日中天。各奋共志,与时俱进,各展所长,服务社会,各有所爱,出类拔萃,重视教育,培育精英,尊孝重德,蔚然成风。男杰女淑,鸾翔风集,鱼跃龙门,共展鸿图。

为缅怀先祖之恩泽,垂范之教育,于二00五年清明节扫墓祭祀,并由后嗣主持增叙家谱序言,一备完整,流芳后世,继往开来,发扬先祖传统,开创未来辉煌,一求报水源木本之恩也,是为序。

公元二00五年四月八日,吉日立序

家谱序言经典范文第7篇

在序言中,简要介绍编修家谱过程,以便读者了解成书的情况,分析时代背景,把握谱书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内容。

⑥结尾

简要讲述修谱的重要性,最后写个日期(干支纪年和公支纪年都要写上)

⑦落款

落款需加上写序者名字。写名时不写姓氏。

赶紧关注我,下期更精彩内容等你哦!

​​​​

今年春节我是在农村的老家度过的,老家过年除了有许多风俗习惯,还有许多注意事项,热闹极了!

大年三十农村家家户户都在杀鸡宰鸭,有的还杀年猪,大家都忙忙碌碌准备着,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下午爸爸准备了许多物品,带上我一起出发去祭祖,祭祖的东西也十分有讲究,必须带上鞭炮、蜡烛、纸钱、长块肉、整只鸡、饼干、水果等。我们首先来到祖庙,把祭祖物品放在地上,点上蜡烛,烧上纸钱,每人点上三根香;对着东西南北依次鞠躬。放一个一千响的鞭炮,洒点酒,放上饼干,就算完成了,然后我们再上祖坟,也是按照这样的规矩做一遍。晚上长辈都要给我压岁钱,所以我收到的红包也不少。

正月初一我起了个大早,和爸爸在家门口放起了开门鞭炮。开门鞭炮也是有讲究的,比如“有谁家放的早、放的鞭炮大、放的时间久之说。”吃过早饭爸爸带我来到了村里的祠堂,祠堂里面聚集了不少男女老少,有的在互相拜年、有的在交流情感、有的小朋友在互相玩耍,还有的在准备上家谱仪式。爸爸领着我向村里的每位长辈拜年。然后对着桌上的一堆本子说:“这些本子就是家谱,里面记录着所有村里周姓男人的名字辈分。”我在本子里翻来翻去,都找不到我的名字,爸爸走过来告诉我说:“你要找辈分、名字才能找到。”原来我在家谱上的名字叫魁昊,已经是第十一代了。

家谱仪式开始了,桌上摆满了祭祖物品和花生、瓜子、水果等。辈分最高的坐在祠堂大厅中央,其他按照辈分高低依次就座,男的坐中堂,女的只能坐在副堂。听爸爸说以前女的是不能就座的,我感到十分的奇怪!首先举行的是去年出生男孩上家谱,由文采好的司仪在家谱上写上小孩的名字,也叫添丁。接着上香、烧纸钱、放鞭炮。最后大家坐在一起,欢声笑语,饮酒喝茶,恭祝春节。我看见许多好吃的,心里早就等不及了,立即拿起几个橘子,不到一分钟就解决了。我继续欢快的吃着喝着,把我的小肚子吃的饱饱的,心情是多么的快乐,开心啊!

小时候在家过春节,每年供奉家谱是一项重要的仪式。除夕那天,父亲都要小心翼翼的把收藏了一年的家谱请出来,挂在一面墙上,下面摆上供桌。供桌上两边各放一个大的蜡烛台,很漂亮的红蜡烛点燃后,把一面墙都照亮了;中间放上一个香炉,香炉里面插上香点燃,香烟袅袅升腾起来。蜡烛台和香炉之间摆上装满供品的碗碟。供品都上母亲做的,有雪白的馒头,上面用麻果点出红的花点儿;有切成大片的肉,摆成图案;有油炸成金黄色的面鱼,有染成彩色的宽粉,嫩黄的鸡蛋饼……每当母亲摆供品的时候,我在旁边看着出神,想不出这么多好吃的放在这里,那些先祖们是如何吃,而且吃过了还看不出变样。

供奉的家谱是三幅画儿。中间一大幅,上边是坐着的两个人像,一男一女,年长而且很慈祥,下边是许多站立的人像,各种姿态,空白的地方写着家族先祖们的名讳;两边是条幅,画有美丽的花卉和装饰图案。每到除夕夜吃年夜饺子前,伯父就带领着堂哥们来家里和父亲、弟弟们会合,那时爷爷还在世,由爷爷带头一起在家谱前磕头跪拜。给先祖跪拜磕头是家里男人和母亲那样的媳妇们的必修课,而女孩子们是不做的。有时候好奇问大人们,回答说是女孩儿膝下有黄金,不能下跪的,现在想来满不是那么回事。

家人们每年的春节都能供奉先祖,能面对先祖们的名讳,默默的拜望。对于家里等女孩子们来说,结婚后再也没有这样的机会了。按祖上的规矩,出嫁的女儿是不能和家谱照面的,所以即使春节回父母家也是过了初三,那时供奉的家谱已经收起。在先祖的眼里,嫁出的女儿也许真像是泼出的水,不值得眷顾吧。现在的人们不再讲究过去的老规矩了,在春节的时候,出嫁的女儿们都可以回家。但许多人还是遵循过去都做法,也许认为先辈们流传下来的.规矩还是很神圣的,不想去破坏吧。

春节的记忆有许多许多,有的年代久远,有的就在眼前。一串串记忆都包含着浓浓的亲情,散发着浓郁的节日气息;一串串记忆,把一个个闪光的片断穿起,汇成美丽的生活画卷。

家谱序言经典范文第8篇

这是家谱中的主体部分,作为家谱中最重要的内容在所有的中国家谱中都有,也是家谱区别于正史、地方志的最明显的标志。

世系图表能反映出一个宗支的迁徙、发展、沿袭、变化的总体情况。对于支系庞杂的大族、姓源不同的氏族,这部分非常重要。无论是采用苏洵、欧阳修式图谱,还是宝塔图、垂丝图、牒记式图谱,简而言之,世系表就是清楚、真实记载祖先后裔每一个家族成员名字的易看易懂的图表,层序分明。即某人的所承世系,属于何代、父子、兄弟间的相互关系。

家谱序言经典范文第9篇

朝鲜《安东权氏家谱序》

权本新罗宗姓金氏也。罗季有金幸者守古昌郡,时甄萱入新罗,弑王辱妃,高丽太祖赴救,与萱相持。幸谋于众曰:萱义不共戴天,盍归王公以雪痛愤。遂迎降。丽祖曰:幸能炳几达权。乃赐姓权,授太师,以郡为食邑,升为安东府。

幸生仁幸,官至郎中。仁幸生册,册自求为本邑吏。册生均汉,均汉生子彭,子彭生先盖,先盖生廉,廉生利舆,利舆生仲时。仲时有二子,日守平,日守洪。守平位至枢密副使,生翰林学士韪,韪生佥议赞成(日旦),(日旦)生政丞文正公溥,位冢宰,秉文柄,丰功伟烈,冠冕一时。有五子皆封君:曰准,吉昌府院君;曰皋,永嘉府院君;曰煦,鸡林郡公;曰谦,福安府院君;曰宗,顶祝发为广福君,有三婿皆封君,时称一家九封君。守洪生大将军子舆,子舆生佥议评理顼,顼生兴,子孙趾美,逮文正始大显隆。守洪之后文坦,亦复贵显。权氏遂分为二大族。今衣冠簪履,布列朝著,余数千指皆二族文派也。

居正外祖阳村权文忠公近,亦文正曾孙。舅氏权文景公(□,始修家谱小牒。子吉昌权翼平公,□承先志,广探博访,大加增润,亦未就绪。居正与族侄尚州判官朴元昌、大丘府使崔灏元,又加搜问,补正阙遗,证其讹伪,厘为图谱三卷。其为谱详于文正、文坦以下,而略其上者,录其所可知,缺其所不可知,将以传信将来耳。谱既成,倩庆尚道监司尹公壕刊于安东府。

家谱序言经典范文第10篇

《卫氏家谱》序言

自清道光一十九年迄今,凡一百七十载。我卫氏族人承先辈基业,继先贤懿德,披荆斩棘,耕读不辍,虽历经战乱,、时局动荡,仍子孙繁衍,人丁日隆。聚而成村者,盖菜园乡卫庄、卫家寨、周家沟、宫前乡宝疙瘩,计余口;迁徙各地之卫氏余脉亦难以计数。期间,列强欺凌,民生凋敝;民国战乱,生灵涂炭;十年浩劫,生计日蹙。族人亦如国人,虽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终日劳碌,然殷实之家中落,贫弱之子饥馑,以窑洞为居,时有断炊之虞,焉有余暇修续家乘哉!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改革开放,吐故纳新,雨露播撒,盎然生机;自新世纪惠农政策惠及黎庶,泽被百姓,翻天覆地,百业勃兴。族众遍享福祉,奔小康,求大同,以平房、楼房为居,用电视、电脑休闲。先人有知,亦当载歌载舞、载欣载奔于仙宫,与我等生民同歌盛世乎!然谱牒累世未修,世代递迁,光阴荏苒,沧海桑田,先辈之业绩行将泯灭,每每念及先贤遗子孙以宗祊为己任之教诲,族之贤达深以为忧。族人卫庄退休干部全业、现职干部保朝、耆老占国、卫家寨耆老增德、退休教师德寿、族之明达凤祥、宝疙瘩退休干部卫华等志趣高洁,意气恢宏,诚恐懿德之不立,惟忧风流之将湮,毅然于公元二零零七年六月倡议修续族谱,而嘱余作序。

公等遂废耕罢商,不辞劳苦,不计廪资,赴卢氏、奔洛宁,遍访族之耆老;其余族众亦饮水思源,追念先祖,馈赠钱财,以作墨资。历时一载有余,卫庄、卫家寨、周家沟、宝疙瘩四村族谱修续成集,并附各村简介。至于远适它乡,年代久远,杳无音讯,无从稽考者,亦不乏其人,终致谱集月缺,我族人无不扼腕叹惜。晚辈生性愚钝,识见浅陋,岂敢与族之先贤比邻,惟知以宗祊是务,勉为其难,岂有它顾也哉!勖我后世子孙,当秉祖宗之遗训,亲宗祊、睦邻里、敬执事、兴家邦!

家谱序言经典范文第11篇

《王氏家谱》序言

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滋养了一个伟大的中华民族,培育了一门勤劳勇敢、仁爱智慧的王氏家族。王氏家族是当今中华民族中的第一大族,数千年来探天人之道,穷古今之变,畅时事之运,励志自强,建功立业,英豪遍神州,美名扬天下。其中一支于清朝乾隆年间从湖广省永州府淩全县迁居到而今的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农旺乡严家沟居住,重孝悌、信仁义,温良恭俭,开创基业,繁衍至今已有族人逾千人,近300年历史。

今逢盛世,国泰民安,人心思源。为晓宗族之谱系,传国学之大义,有王氏家族“绍”字辈王学文,寻脉络,访亲友,汇众声,集资料,编制此本《王氏家谱》,宣扬家风,以正道义,实乃大有意义之为。此书不仅是王氏族人智慧、力量与精神的继承和延续,更是王氏一门家风、家魂的砥砺和升华,定能起到追思先人,启迪今生,激励后人,树君子之风,行仁义之举,开万世基业之功效。

作为王氏家族的后人,缓缓翻阅着这本厚重的王氏家谱,探寻家族文明的源头与流程,祖先们慈爱的面容鲜活如在眼前。我仿佛看见,数百年来,王氏家族的族人们在这片广袤的黄土地上,昂起不屈的头颅,挺起倔强的脊梁,燃起炽热的心,向着光明的未来,风里雨里一步一步艰难地走来,直至今日的初成基业。斗转星移,今天的王氏后人们正在祖国的大江南北立志有为,奋发图强,代代风流写春秋,千秋万载耀荣光。读毕此书,神圣自豪的情绪,扬鞭奋进的使命感,大格局、大担当的情怀激荡胸中。这是一部血脉相连、魂魄相依的基因脉络,这是一番壮怀激越、勇往直前的奋斗历程,这是一篇大爱盈胸、休戚与共的亲情诗篇。读着,读着,我的眼泪就不自禁地掉了下来,掉在了喷发着细微墨香的字里行间,掉在了族人们共赴时艰、相濡以沫的大道途中。

谨遵父命撰写此书前言,我深感手中笔头的分量之重。拙浅文字不足以抒写对祖宗先辈恭敬、向往之万一,唯恐才疏学浅,有负重任。人生征程漫漫,唯有携家眷李文梅、小女王梦曦以忠孝礼仪之心,行仁义礼智之举,创光大家门、彪炳史册之业,上告祖宗,下慰族人,天地此心,日月可鉴。

此为序。

王氏家族“成”字辈后生:wjy谨立撰稿

xx年x月x日

家谱序言经典范文第12篇

《周氏家谱》序言

中华谱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吾周氏始祖自明初由山西洪洞迁来金乡己届六百四十余年,家谱己历经十一修,至今又二十余载过去。当年悉心编撰人员多年迈辞世。族人诸多忧虑,若再拖延恐续谱事难以为继。吾周氏乃金乡望族东缗世家。所居之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族人自古多圣贤,功臣,现代也不乏英模与栋梁。为中华民族的兴旺发达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民族与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族人深感荣耀与自豪。日月轮回历史日延。周氏家族日益壮大,迄今周氏人口己达数万之众,播徒远郡他乡者成千上万。社会繁荣稳定,周氏族人事业亦日渐发达。自海内外来故乡寻根问祖者络绎不绝。诚所谓国有史方有志家有谱,家谱与国史方志并称为中国史学的三大支柱。

己丑初我族重修祠堂落成,族人庆幸之余,诸多热心族益事业者商议十二修家谱事。与会族人一拍即合、,决定十二次撰修家谱,此次修谱力争保持原谱风貌,同时体现时代气息。议定后,迅即组织力量,筹集资金分工合作、各项事宜有条不紊,眷清后,几经校对,付梓印刷。至年终基本采楫成帙,复经逐一校对,定稿印装,羿年十二月十二修家谱告竣。其间编修族人及各支各地参编人员尽职尽责。十七世淑淳,十九世乐善,传兴,二十世培桐、可信、克振、佑贤、金生,二十一世用顺、双林、巨文、二十二世兆辉等不顾年老体弱,饱经奔波跋涉之苦劳和署往寒来之苦,为敦宗睦族恪尽职守。尤以节俭勤奋与一丝不苟的精神堪为后世人效法。

谱谍当顺应时代,与时俱进。此次新修谱谍定为五卷七册、整卷容量大增,厚纸单张双面印刷,经多方商议,新增行实五则,均采用白话文。复制了始祖及后世祖先之彩色影像。整个谱册即实用又美观大方。祖德宗功,子承孙继。值此十二修家谱告竣,阖族欣慰欢庆之机,余等与长辈同辈及晚辈族人,应同心同德光扬吾族爱国爱乡勤劳勇敢淳朴善良之传统,全族团结与各族团结友善,尊老爱幼,遵纪守法,为和谐社会建设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崛起,为谋求我族更大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续谱委员会

公元二零一零年岁次庚寅仲春之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