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企业销售分析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9:11:19

医药企业销售分析篇1

1医药产品的销售现状

在我国,医药企业普遍依行以投入大量的广告或者招聘大量的业务员作为确保销售量的主要方式,还没有找到更创新的销售模式。普遍的医药企业没有对产品销售出去后的市场进行有效的分析。医药企业经常对于这种后期市场的反应没有处理会让医药企业在经营策略中发生失误。很多医药企业在销售管理上是做不到位的,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管理的方式单一没有目标性。现在的医药市场,顾客对产品的效果从盲目跟从到理性消费,要求更高。经济全球化的经济模式与网络营销化的经济模式相结合,加剧了企业在销售模式上的创新和改变。近些年,我国放开了药品销售市场,制定了药品采购的公开招标政策,促使医药企业以合理规范的途径把产品推向市场。因此制药企业的选择什么样的药品销售渠道成为了企业能否成功关键因素。

2医药产品的销售模式

制药企业的销售渠道主要有八种模式。第一种模式为医药企业一级批发商二级批发商药品零售药店消费者;第二种模式为医药企业一级批发商二级批发商医院消费者;第三种模式为医药企业自营医药公司药品零售药店消费者;第四种模式为医药企业自营医药公司医院消费者;第五种模式为医药企业自营医药公司医药公司药品零售药店消费者;第六种模式为医药企业自营医药公司医药公司医院消费者;第七种模式为医药企业各地销售中心医药公司药品零售药店消费者;第八种模式为医药企业各地销售中心医药公司医院消费者。现有的销售渠道存在着成员相对较多、渠道控制力弱、渠道环节多、渠道功能弱化、相应的渠道成本较高、渠道管理水平低、渠道控制力弱、效率低等不同的问题。第一种模式、第二种模式、第三种模式、第四种模式渠道较长渠道控制力弱,渠道费用较高。第五种模式和第六种模式缩短了渠道周期但容易引起覆盖率低。第七种模式和第八种模式增加销售成本,易导致串货。

3制药企业营销渠道模式选择的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医药企业营销渠道模式综合因素,确定一级指标为营销渠道的效率(a1)、营销渠道的运行(a2)、营销渠道的控制(a3),确定二级指标为营销渠道的增长率(B1)、营销渠道的扁平率(B2)、营销渠道的铺货率(B3)、销售市场渗透率(B4)、营销渠道的决策效率(B5)、营销渠道的反应力(B6)、营销渠道的信誉度(B7)、营销渠道的服务水平(B8)、营销渠道的串货现象(B9)、营销渠道的存货周转能力(B10)、营销渠道的存储条件(B11)、营销渠道的资金周转率(B12)、营销渠道的成本(B13)、营销渠道的新产品的渗透率(B14)、营销渠道的回款时间(B15)、营销渠道的处理问题的能力(B16)、营销渠道的信息反馈的能力(B17)、营销渠道的松散度(B18)。

医药企业销售分析篇2

关键词:医药;销售模式;营销策略

一、我国医药销售特点

我国医药先后经历了计划时代和营销时代。在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相应的医药销售也是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医药企业大都根据国家需要来进行计划生产,然后国家根据计划把药品分拨给各地医药机构和医疗批发商。这个阶段不需要太关注营销和品牌的经营与维护。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医药逐渐进入了营销时代,在这阶段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医药产品竞争加剧,许多医药公司开始注重各自的渠道、品牌、营销的经营。医药企业纷纷开始注重营销学习,以及借鉴国外公司的销售模式。

二、我国医药营销策略分析

1.非处方药

非处方药是指应用安全、质量稳定、疗效确切、使用方便,不需要凭医师处方即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因而otC药的推广策略和促销活动主要针对药店零售终端和消费者本身,药店是otC药的主要销售渠道。非处方药规定没有处方药那么严格。

(1)渠道

大家都知道渠道为王的说法,可见渠道的重要性。现在的医药企业都有自己的渠道,其营销渠道为以下几种:独家、办事处加区域分销模式、多家制模式、生产企业直销医院和药店模式。独家制模式适合刚起步的小企业和外资企业。小企业刚开始没有自己的渠道,建立渠道需要花费大量成本,所以可以考虑独家制模式。外资企业寻找本土有助于其开拓市场。多家制模式适合营销较弱大中小型公司,医药公司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是独家制或者是多家制模式。办事处加区域分销模式适合大型医药生产企业,资金雄厚、产品丰富、科技含量高是这种销售模式企业具有的共同特征,采取这种模式的企业需要学术推广配合专业营销团队效果更佳。生产企业直销医院和药店模式适合大型医药企业,有一定直销基础和直销经验。

(2)促销

促销对于传统其他企业较为合适,但是对于医药这个特殊的行业来说不是很合适,因为它会稀释产品本身的品牌价值。但是促销也不是一定不适合医药企业,对于一种刚刚上市的药品,可以采取免费试用、降低价格等来快速渗透,医药促销需要慎重选择。

(3)价格

现在医药企业竞争加剧,产品同质化越来越严重,因此企业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要根据市场调研等来确定自己产品的定价策略。

(4)品牌

品牌知名度是关键的品牌资产,但是仅凭知名度却无法增加销售额,对新产品而言更是如此。在竞争激烈的细分市场中,提升品牌知名度并使其产生实际的销售收益对企业至关重要。

品牌知名度是指潜在购买者认识到或记起某一品牌是某类产品的能力。它涉及产品类别与品牌的联系。

对于非处方药产品品牌非常重要,提升产品品牌知名度最快的方法就是做广告,当然产品要起一个非常好记的名字;例如泻立停、白加黑等。好的广告语配合好记的产品名称是提升品牌知名度的捷径。其次提升品牌知名度的方法就是赞助,赞助一个广泛关注的体育赛事,赞助一些西部贫穷小学,这样可以迅速扩大知名度。品牌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漫长的积累过程、以及过硬的产品质量。

2.处方药

处方药是非常特殊一种药品,这种药品必须具有职业医师资格证或者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证的人才可以调配购买和使用的一种药品。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处方药与非处方药流通管理暂行规定》中指出:“处方药品是指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方可购买、调配和使用的药品。”处方药品批发与零售企业不得以任何形式直接向患者推荐、销售处方药品,必须按医嘱或医护人员的监控和指导下使用,不得在大众媒体上发部广告。品牌与质量处方药一般是通过竞标进入医院、然后由医药代表来给主任医师讲解药品的特性、禁忌等。处方药的销售不像非处方药销售没那么多的约束。品牌对于非处方药来说也非常重要,处方药的品牌提升可以通过非处方药的带动、必要的学术推广等,在医生中提升本品牌的处方药知名度,然后医生就会推荐给病人使用。医院同种性能的药品一般会招标集中,这样不仅可以增加竞争力,而且还会压低价格。那么对于医药企业来说就需要差异化竞争了,医药代表来给医生讲解本产品的特性,以避免同质化竞争最终导致价格竞争。

三、结束语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层次加深,药品行业的改革会被越来越关注,在药品销售过程中的违规现象会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产品的质量以及过硬的营销策略。21世纪最不能忽略的就是电子商务的发展,现在阿里巴巴已经在着手非处方药品网上售卖了,所以当前企业应该加快电子商务理念和王略营销策略的学习,不然就会沦为时代的牺牲品。

参考文献:

[1]厉颖巧.我国医药营销现状及策略分析[J].市场营销

[2]罗方.浅谈我国医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5,(3).

[3]刘毅军,张亚萍.新的经济环境下企业营销渠道分析[J].商业研究,2004(13).

医药企业销售分析篇3

关键词:医药行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销售毛利率

中图分类号:F27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1-0111-03

一、研究方法、目的和意义

为研究我国医药上市公司销售毛利率和资本结构的关系,笔者选择了沪深两市2011年12月31日之前上市的69家医药行业上市公司为样本,样本数据是通过查阅医药上市公司的年报和财务报表并进行整理而获得的,在定量分析时应用了统计学中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并利用面板数据回归模型对数据进行研究。这些统计分析过程都由eviews6.0统计软件以及excel电子表格运算完成。

本次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对样本医药行业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和销售毛利率进行对比和分析,试图找出两者之间是否存在联系,从而提出对优化医药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的一些建议。

医药行业作为最有发展前途的行业,已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而医药上市公司是整个医药行业发展的主力,经过多年的成长,已成为最活跃的上市公司板块,但同时也存在资本结构不合理等不足之处。资本结构不合理会影响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进而影响公司未来的发展。因此,研究我国医药上市公司销售毛利率与资本结构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二、相关概念的定义和说明

(一)资本结构

资本结构是指上市公司债务资本与资本总额的比例关系,在实践中,资本结构有狭义和广义之分。本文研究偏向于狭义的资本结构,理由是短期资金的需要量经常是变动的,并且在整个资金总量所占比重不稳定。因此,在通常情况下,公司的资本结构就是指长期资本中债务资本与全部资本的比例关系[1]。

(二)销售毛利率

销售毛利率简称为毛利率,是毛利占销售收入的百分比,即销售毛利率=(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收入×100%,它反映了企业产品销售的初始获利能力。如果销售毛利率过低,表明企业没有足够多的毛利额,补偿期间费用后的盈利水平就不会高。通过这一指标可预测企业的盈利能力。

三、我国医药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和销售毛利率的数据描述

(一)我国医药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现状

下面将从图1分析我国医药上市公司2002—2011年的资本结构变化情况。

图1描述的是2002—2011年间我国医药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的变化趋势。从图1可以看出,我国医药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在2002—2011年期间经历了一个先上升后下降的过程。图1显示,资产负债率在2002年和2003年两年几乎保持不变,分别是45.54%和45.56%。从2004年开始,负债率进入了一个相对较快的增长期,2008年达到最高的51.22%,随后又快速下降,在2011年资产负债率已降为46.41%,低于医药上市公司在2002—2011年间48.17%的平均水平。从图中可以看出,资产负债率每年的下降幅度已有所缩小,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会止跌,并开始回升。

(二)我国医药上市公司销售毛利率的现状

2011年我国医药上市公司销售毛利率的行业水平是33.78%,相比2010年32.38%,增长了1.4个百分点。我国各家医药上市公司的销售毛利率呈现出很大的差异,毛利最高的和毛利最低的相差84.56个百分点,在这69家医药公司中,销售毛利率超过行业平均水平33.78%的有32家,占比为46.38%,而大部分的医药上市公司都处在行业水平之下。下面我们将通过表1和图2来说明我国医药上市公司销售毛利率近几年来的变化趋势。

图2反映的是2002—2011年我国医药上市公司销售毛利率曲线的变化情况。从表1和图2可以看出,我国医药上市公司销售毛利率的变化幅度不大,在34.05%的水平上上下浮动。在2002—2011年这10年间,我国医药上市公司的平均销售毛利率先从2002年的36.57%下降到2003年的33.76%,接着连续两年上升,在2004年达到最高值36.99%,随后逐步降低,在2009年降为30.69%,达到谷底后,在最近两年开始反弹,2010年32.38%,2011年达到33.78%,但仍低于10年前的水平。目前,我国医疗体制改革正在进行中,人们的医药需求也会进一步增加,这些都会促进我国医药上市公司销售毛利率继续上升,从趋势图中也可以看到,在未来我国医药上市公司的销售毛利率仍处于上升的趋势。

四、我国医药上市公司销售毛利率与资本结构数据比较分析

图3描述的是我国医药上市公司2002—2011年间销售毛利率与资本结构的变化趋势。从图3可以看出,总体上我国医药上市公司的销售毛利率随着其资产负债率的增加而减少,反之亦然,两者呈现出负相关关系。从图3可看出,在2002—2005年这段时间,销售毛利率与资产负债率的负相关关系不明显,此间资产负债率微弱上升,而销售毛利率却是先下降后逐渐上升。2005年后,两者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在资产负债率达到最大值时,销售毛利率处于较低水平。

表2描述的是不同的资产负债率区段所对应医药上市公司的销售毛利率均值。通过表2可以看出,2002—2011年间,每年我国医药上市公司的销售毛利率大体上都随着资产负债率的增加而下降。如2011年,资产负债率在30%以下的医药上市公司平均销售毛利率为47.62%,30%—40%的为42.71%,负债率越高毛利率越低,负债率达到70%以上的公司毛利率均值仅有18.01%,远低于行业33.78%的水平;2010年的情况也如此,负债率30%以下的毛利率为43.62%,70%以上的仅有17.86%。负债率区段为30%以下所对应的医药上市公司10年间销售毛利率算术平均值为46.69%,70%以上的为20.96%。从这里也可看出,资产负债率越高的公司其所对应的销售毛利率就相对较低,负债率与毛利率呈负相关。

以上图3和表2分别从医药上市公司销售毛利率与资产负债率在10年间的变化趋势对比和不同资产负债率区段所对应的医药上市公司销售毛利率变化对比反映出了我国医药上市公司销售毛利率与资本结构间呈负相关。

五、我国医药上市公司销售毛利率与资本结构关系的实证分析

由上文数据描述和对比分析可知,我国医药上市公司销售毛利率与资本结构呈负相关关系,但以上数据是行业的算术平均值,为了验证结果的准确性,下文将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来进行实证分析,所用数据为69家样本医药上市公司2002—2011年10年间的面板数据。

从图3和表2所反映出的变化趋势,建立假设:我国医药上市公司销售毛利率与资产负债率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

将我国医药上市公司销售毛利率与资产负债率进行面板数据回归后,回归结果示于表3。

从表3可以看到,判定系数R2=0.8846,调整后的判定系数R2=0.8844,两者的值均较高,说明拟合效果较好,并且杜宾值为1.96,在2附近,表面不存在序列自相关性。其中mLL?为销售毛利率,aR(1)为资产负债率。mLL?系数为-0.25,表示当销售毛利率上升时,资产负债率会随着下降。这显示我国医药上市公司销售毛利率与资产负债率呈负相关关系。从而基本上验证了以上假设。

六、研究结论和启示

1.通过以上对我国医药上市公司销售毛利率与资本结构关系的分析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

我国医药上市公司销售毛利率与资本结构之间呈负相关关系。企业的资本结构对医药上市公司销售毛利率产生影响。一般来说,资产负债率越低的公司销售毛利率越高,盈利能力越强。

因为负债利息可以在税前利润中抵扣,企业可以少纳所得税,资产负债率越高,节税带来的收益越大[2]。所以,在企业的资本结构中,一定比例的负债可以降低企业的综合成本,提高销售毛利率。但当债务融资所占比重较大时,企业的财务风险增加,企业自用资金的成本提高,从而导致了企业销售毛利率的下降。

2.通过对所选样本的研究分析,得出了以上的结论,并从中得出了以下优化我国医药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启示。

就我国医药上市公司本身而言,其应优化自身资本结构,使资产负债率保持在适度的水平。由于我国医药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销售毛利率之间的负相关关系,公司在进行负债融资时,要进行负债的规模管理。最优的资产负债水平应当是在免税利息和负债增加引起的破产成本之间权衡,使负债即起到了节税的功能又不会带来较大的财务风险,以达到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目标[3]。

政府应大力发展债券市场。与股权融资相(下转150页)比,企业债券是一种较硬的融资方式,它要求按时还本付息,这可以形成对经理层的有效监督,实现最佳的资本结构。政府应积极培育企业债券流通市场,建立多层次债券交易市场体系,对符合要求的公司债券积极鼓励其挂牌上市[3],通过这种方式来推动资本市场的均衡发展,优化医药上市公司的融资结构。

参考文献:

[1]黄贤玲.广西地区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现状及对策建议[J].科技创业月刊,2006,1(1):52-53.

医药企业销售分析篇4

随着中国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医药产业逐渐步入过剩经济时代,医药产品正从特种保护商品逐步向普通商品转化。特别是加入wto后的中国医药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市场优胜劣汰加剧。在全新的时代背景和市场环境下,医药企业被推上了现代市场营销舞台,中国医药市场正酝酿一场巨大而深刻的产业调整和营销变革。

1.1医药企业面临的挑战

市场营销优胜劣汰加剧:1990年代后期以来,在市场竞争和政策因素的推动下,原6000多家的企业减至4900多家,随着Gmp、GSp强制认证,预计到2004年年底,仅有约3000家企业能够继续生存。医药销售难度加大,新医保制度也不同程度地影响医药销售;而在处方药上,新的药品管理法进一步限制回扣销售,营销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医药产品同质化严重,服务要求进一步提升:医药产品总体上看,真正优秀的药品少,低水平重复的仿制品多,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医药产品越来越多,客户有更大的产品选择余地。因此对客户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有针对性的提供健康解决方案,满足健康需求。1.2CRm帮助医药企业提升竞争优势

客户关系管理伴随着它强大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医药企业的重视,也成为一些医药企业打造自己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武器和整合企业资源的平台。

提高通路能力,扩大市场占有:随着市场优胜劣汰的加剧,医药企业规模的迅速扩大,产品线丰富,销售渠道网络也变得复杂,企业的销售呈现出区域个性化趋势,通路的差异化竞争成为了各企业竞争的重点,提高通路能力,扩大市场占有成为医药企业的共同选择。

深度营销,掌控终端:就医药销售而言,仅有渠道垄断是远远不够的,终端是销售渠道的延伸和市场最前线,也是最集中体现渠道价值的地方。庞大的渠道建立起来后,如何提高客户的满意度,保证客户对企业的忠诚度等又成为公司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目前医药企业对通路客户的管理,往往停留在供货和回款上,对最终用户需求把握不准,对于经销商的业务流向缺乏清晰的统计,无法做到及时沟通,从而贻误市场战机;而对跨区域分支机构的管理,难以做到统一管理和资源的合理分配,缺乏足够的市场主动性和客户需求的快速响应,导致客户群流失。通过CRm系统可有效管理和规范分支机构的市场行为,及时监督销售代表客户拜访行为,通过客户拜访采集产品的流向、流量以及终端市场情报;通过对关键市场信息的分析汇总,确定各个产品的市场活动定位和销售定位。

一对一营销,提升核心竞争力:国内的医药销售代表是在各行业销售员中应用“关系”最多的一个群体,CRm系统可以整合医药公司从不同渠道、不同地区收集的所有客户相关的信息,这将使医药销售代表能够针对目标创建更准确的客户档案,及时了解客户的信息,使客户拜访变得更为有效。

2医药行业CRm系统规划

2.1整合客户资源

CRm中的客户泛指企业提品和服务的所有对象。如果从产品销售的流动形式来看,医药企业CRm中的客户包含从产品生产到最终消费所经过的所有环节,有医院(医生)、销售公司(销售代表)、药店(店员)和最终消费者(患者)等。在CRm系统中建立企业整合一致的客户数据库,可以综合评估客户价值。

2.2医药行业销售模式

医药行业中的企业类型大致可分为:医药制造企业、医药保健品及消费品企业、医疗设备企业、医药商业企业、医疗机构等。各类企业在经营模式上有各自的特点,在销售模式上也不尽相同。在CRm系统规划中应能满足企业多种销售模式。新特药、医疗仪器:以医院、医生为中心。医药代表进行医院推广和医生教育,有商业公司配合进行销售;销售过程漫长;关注市场占有率及增长、重点医院客户中占有率、重点推广产品指标完成情况。普药:以商业伙伴为中心。委托其他医药公司进行终端操作,追求利润与效益;销售过程短;关注的问题在于总体销量、总体费用、每个客户每笔交易的利润等。otC&保健品:以消费者为中心。渠道分销委托其他医药公司进行终端操作,追求利润与效益;通过市场营销手段进行推广,对消费者行为进行细分,寻找自己的目标消费群体。3医药行业CRm系统业务蓝图

3.1客户资源统一化

客户是公司的重要资产,目前大部分医药企业没有统一的数据库来管理客户资料,客户资源分散在各个销售人员手中,通过CRm系统将客户资产集中统一管理,可避免销售人员离开公司后的客户资源流失;为企业销售、服务、营销等客户接触部门本论提供客户信息共享,有效协作、减少信息断点;通过客户价值分析,做出评估,确定公司的黄金客户,确保企业有限的资源聚焦在重点开发的客户,为其提供更个性化的服务,提升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3.2药品流向清晰化

跟踪一级分销商进货及回款,核算各级分销商及不同类别零售商的进销货情况,及时准确了解产品的销售情况。管理和规范业务员的日常拜访行为,采集市场信息,监控药品出厂后通过各级环节的流向、流量、折扣率,包括及时掌握系统中各级分销商的销售库存情况,同时管理人员可以通过CRm系统方便地对业务员的业绩进行监督,为评估业务员的销售业绩提供可参考的标准。

3.3销售过程规范化

对于长销售过程,根据不同产品划分不同销售阶段,针对不同销售阶段制订不同任务,在具体销售过程中检查这些任务的执行情况,从而规范销售过程。销售人员在规范的销售流程和强大的销售知识库的帮助下,迅速提高销售能力和销售成功率。由公司整合所有的销售线索,为业务员提供大量的客户线索、市场情报等信息和功能强大的销售预测工具和日程管理工具,并有效解决销售过程中的抢单现象。

销售预测精确化

制订公司年度销售指标,并将销售指标层层分配到大区、小区及销售代表,将销售指标按品种和经销商进行分配;管理与经销商签订的年度经销协议,指定销售的品种和价格政策;随时核算大区、小区、销售代表及经销商的销售业绩,做出精确的销售预测;设定经销商的药品销售速度,到期自动提醒,并可有效防止窜货。

3.5市场活动精细化

每年医药企业的市场宣传活动很多,有电视媒体广告、平面媒体广告、投递广告促销、联合门诊促销、专家研讨会或讲座促销、药品推广会、专家义诊等,这些市场活动要花费大量的费用,对市场活动的精细化管理,可有效减少市场活动的无谓投入,并能增强宣传活动的针对性。通过CRm系统管理复杂的市场活动,统一管理市场营销,全程监控市场活动计划、预算、执行和评估过程,对市场活动进行跟踪和绩效分析,提高市场活动的效果,以最快的速度获取潜在客户群。保证下属机构、分销商、商及时了解企业当前的营销政策、宣传重点,并开展规范的市场营销活动,确保品牌宣传活动的统一性、规范性、及时性和有效性。

3.6决策支持科学化

及时全面了解市场链上的药品流向,避免发生大规模串货;全面及时分析目标市场的销售情况;及时了解和评估市场活动的效果;通过客户价值金字塔,找出公司价值客户;从客户、产品、部门、地区等不同纬度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分析。

4产品功能强大

全面整体解决:与eRp紧密集成,提供市场、销售和服务的全面解决方案。

柔性定制能力:业务对象自定义,适应业务、机构、客户等变化而引起的流程变化。

集团权限体系:符合组织机构上下级权限体系和岗位分工,以及团队工作的一系列权限的要求。

强大消息机制:信息智能推送、信息找人,自动e-mail、手机短信提醒。

医药企业销售分析篇5

一、销售模式的先天缺陷

1、仿制产品,缺乏原创优势:一直以来,国内药企在药品研发上采取的都是仿制方式,化学药高达95%以上都是仿制产品,没有专利权,由此造成药品缺乏独特性,在产品上可发挥的内容非常缺乏;尽管非专利药也有其发展的潜力,但在国内医药市场的结构却过于单一,其实中国医药科研能力并不弱,只是商业转化能力太差。

2、重复建设,供过于求:国内药企高达6000多家,绝大多数都是以化学药制造为主,由于缺乏专利技术,各厂家基本都在3、4类新药上做文章,市场上蜂拥而上的都是雷同的产品,形成重复建设的局面,在供过于求的情况下,药企为求生存而采用带金销售。

3、公费医疗,费用竞争:公费医疗作为劳保体制的重要内容,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并延续到市场经济时期,其造成的后果是病人大开“福利药”,对药企的影响就是可以借此大幅提高医生的处方量,并为进入公费药名单而不惜一切代价增加公关费用,由此不断为药价虚高“加油”,助长了带金销售的势头。

4、专管产品,药价信息闭塞:由于药品的特殊性,实际是属于国家的专管产品,而且由于各地区的利益,药厂在申报高价格时都会得到本地政府的支持,在专管产品的名义下,老百姓对药价中间各环节是不熟悉的,也为药厂提高销售费用提供了条件。

5、医院运作模式不明确:最典型的就是医药不分家,以往医院是靠国家补贴生存的,而现在医院要靠自身经营生存,在诊疗费低的情况下,只能靠卖药生存,在这种利益驱动下,就形成了带金销售盛行的土壤。

二、产品缺乏生命周期管理

1、缺乏品牌基础:这是计划经济短缺时代的产物,在调拨体制下,药厂不需要关心经营,只需要按照国家的计划将药品生产出来,国家自然会通过采购站一级一级调拨到计划所需区域,药厂不需要靠品牌经营,更谈不上产品管理。

2、传统药品化学名的意识局限:在以往药品的包装盒上,最突出的只是药品的化学名,而商标(商品名)却在包装盒的角落,又小又不明显,因此在这样的环境下,国内医药市场盛行的是普药,药厂无法对自身产品的发展进行管理。

3、企业短期经营的局限:由于国内药企缺乏专利权,重复建设严重,企业根本无法考虑产品的长期发展,只能注重短期利益,只有在品牌被企业所重视时,产品发展的管理才会进入企业的视线。

三、以量为核心的目标管理和绩效管理模式

1、以销售量作为公司单一的经营目标和衡量销售人员的业绩标准:这种单纯的财务指标往往就构成了销售政策,从而不可避免地造成销售人员的短期行为,因为销售政策决定着销售人员的行为模式。

2、目标—结果型模式:也是一种利益驱动模式,是企业发展初期比较粗放的模式,就好像国内当年的承包制,在一定时期发挥了作用,但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这种模式只会阻碍企业的持续发展。

3、产品缺乏长线品种:之所以采用这种模式,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药企多数是短线经营,由于缺乏长线产品,企业只能追求短期利益,那么销量自然是唯一的指标,但随着市场环境的转变,短线经营企业的处境将日益艰难。

4、企业缺乏品牌建设:这也是受企业短线经营思路所决定的,短线战略自然会形成短线行为,对于费时费力的品牌建设,自然不在企业考虑的范围,但对于有长远战略眼光的企业,品牌建设必将成为其重要的经营目标。

四、分离的销售组织模式

1、总部职能与分部职能脱节,缺乏专业支持:国内药企的管理职能基本上都在总部,而分部的管理职能非常单一,往往一个地区只有一个人,根本无法承担管理职能,只是单纯的业务职能,在管理上无法与总部职能对接。

2、整体推广与个体推广脱节,依靠个人之力:由于职能的不对应,药企的整体推广和区域的个体推广不能有效配合,往往只能依靠医药代表的个人之力开展推广。

3、企业经营与外部销售分离,缺乏长期建设:国内不少规模较小的药企采取委托第三方进行销售的方式,企业只负责生产和少数地区的销售,其他地区则交给另外的公司或者个人进行销售,这种方式符合小企业的发展思路,但在企业的长期建设上则缺乏系统性。

五、区域开发实行承包制/底价制/买断制

1、企业内部费用承包,费用型销售模式:医药企业对分支机构实行费用承包体制,制定销售目标,费用按一定比例从销售回款中提取,其特点是费用的使用完全由分支机构支配,有助于提高分支机构的积极性,但容易引发销售人员的短期行为。

2、企业内部底价销售,增加销售人员积极性:这是不少药企采用的方式,分支机构在销售产品时与总部之间有一个结算价,而具体向医药公司和医院的供货价则由分支机构自行决定,中间的差价则由分支机构留存,用于各项费用和奖金的分配。此方式对销售人员有一定的积极性,但由于市场的差异性很大,总部对市场和各分支机构的业务过程难以规范。

3、企业外部买断销售,减少市场投入和风险:部分规模较小的药企,不可能在全国范围内拓展市场,往往会以招商的形式,将产品卖断给当地的医药公司或者医药代表,利用其资源使产品进入市场,但这种方式完全取决于医药公司和医药代表的能力,药企对其没有控制权,只能是一种短期的经营方式。

六、以人际关系为核心的客户管理

1、专业销售特点:这是由医生诊疗的专业性所决定的,医药企业必须要通过医生才能将药卖出去,而医生是具有专业知识的群体,病人用药完全取决于医生的诊断,因此与医生的个人沟通就成为非常重要的方式。

2、减少费用投入:利用个人关系开展推广对国内药企来说是最便利的方式,不需要大量的费用投入,而投资在个人身上的资金基本上都是变动费用,包括提成、差价等,要到药品卖出去后才会产生,企业自然愿意以此来调动医药代表的积极性。

3、供过于求,竞争激烈:由于药企在产品本身和品牌建设上都缺乏优势,可以利用的就只有价格和人员推广,而最核心的还是依靠与医生的人际关系来达成销售的目的,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医药代表的个人沟通技巧就成为举足轻重的因素。

4、医院内部利益需求:由于医生需要得到额外的利益,使人际沟通成为最佳的方式,从而也带动企业以此为核心来构建整套推广体系,国内药企的问题在于过度依靠个人的人际沟通方式,而往往使其成为了唯一的推广方式。

七、粗放的网络管理

1、销售网络建设缺乏系统性:销售网络是一个立体的概念,涵盖了中间商、零售终端以及不同层级的市场,但不少药企在开拓市场时缺乏系统的考虑,往往不假思索地冲着中心城市的省医院、市医院和医学院附属医院等大型综合性三甲医院而去,而没有考虑市场拓展速度、不同的市场层面、竞争产品和市场基础建设等综合因素,整个销售网络的建设没有体现出策略性和系统性,在拓展市场时“事倍而功半”。

2、零售网络缺乏管理:国内药企普遍对药店等零售终端缺乏系统管理,但处方药在医院如果销售很好,往往会自然渗透到药店,如果此时能够及时理顺药店网络,做好终端陈列和营业员教育,则能促进企业品牌的提升,从而配合拉动医院销售的提升。

3、缺乏向下级市场的渗透:这是药企在销售网络建设中缺乏立体化的表现,很多企业往往扎堆在中心城市,大家都盯着有限的几家大型三甲医院,竞争日益白热化,其实在周边市场更容易拓展,而且由于药企的产品众多,不可能都能在中心城市的大型医院销售,只有建立了立体化的网络,才有利于产品顺利地进行分销。

八、带金销售推广

1、专业推广的特点:由于药品消费的特殊性,药企必须借助于医生的专业技能,从而形成了一对一的沟通方式,给带金销售的实施提供了可能性。部分药企也会采用专业推广会的形式,但缺乏系统性,不能坚持做下去,因此效果也比较有限。

2、供过于求:众多药企的众多雷同的产品,必然造成竞争的加剧,而在利益第一的竞争原则中,在企业或产品其他条件差异性很小的情况下,带金销售是能在短期内迅速见效的一种方式,可以说是自然竞争的产物。

3、医院内部利益需求:由于医院利益分配机制的不合理,必然激发医务人员对利益的渴望,灰色收入成为弥补利益的最佳途径,于是药企与医务人员在利益上一拍即合,给带金销售创造了蓬勃发展的环境。

4、企业短期经营的特点:当带金销售成了公开的秘密之时,药企已经无法脱离这种模式了,并且随着竞争的不断加剧,企业在短期内生存下去的欲望形成了不断提高带金比例的局面,使带金销售成了唯一可依靠的手段。

5、药品价差空间巨大:当然带金销售是需要资金支持的,而这来自于药品巨大的价差空间,医药代表可以从厂家拿到低于批发价20%的供应价格进行销售,如此大的价差来自于国内药企省去了新药研发的巨大费用,再加上地区保护和价格信息不透明,使厂家可以很高的价格通过报批,最终将价格中的虚高部分用于带金销售。

九、目标-结果的业务管理

1、短期经营模式:面临巨大生存压力的国内药企形成了短期的经营思想,因此重财务硬性目标不重软性管理目标、重最终结果而不重过程就成了业务管理的模式,诸如费用承包、第三方买断等都是此种类型。

2、追求销量快速上升:企业往往将销量作为考评销售人员的唯一指标,而在这种销售政策的引导下,销售人员的所有行为都围绕这个指标,只要销量能快速达到企业要求的指标,销售人员什么手段都会用,但对于品牌、网络、关键客户、产品、市场秩序等则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之内,最终会给企业带来知名的伤害。

3、不注重销售业务过程:一句老话叫做“水到渠成”,这个“渠”就是业务过程,如果这个过程没有管理好,“水”是永远无法到达目的地,单纯注重目标而不注重过程,企业得到的都是短期效益,而只有管理过程才能使企业赢得持续发展。

十、单兵作战的人员管理

1、渠道专业性的特点:一对一沟通是处方药推广的特点,药品的进院和宣传、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护等都是依靠医药代表独立完成的,在团队管理上有一定的难度,同时在以目标-结果型导向的经营模式下,大部分医药代表都是单兵作战。

2、缺乏系统的推广模式:很多药企过于依赖销售人员,认为处方药推广只需要医药代表的个人能力,不需要什么复杂的推广方法,只要能找到销售技巧好的医药代表就可以了,在内部人员管理上采取的是传统的经验交流式方法,靠医药代表个人去“悟”,从而造成医药代表的销售技巧难以得到迅速提升,销售效果也难以很好控制。

3、缺乏长期经营的意识:要建立一支富有战斗力的销售团队,就必须建立一套系统的业务控制体制和培训体制,通过制度和教育迅速提升销售人员的专业技能,但很多药企基于短期经营的思路,不愿意投入过多的费用和精力来培养人才,担心人才流失,只愿意用人而不愿育人,则只能靠医药代表个人来打天下了。第二部分

国内药企销售模式运作的优劣分析

一、优势分析

1、市场开发针对性强:药企自然非常熟悉国内处方药市场,熟悉国内的医药体制,熟悉医院的运作模式,熟悉医务人员的利益所求,因此国内药企所采取的方式针对性很强,符合国内市场的特点。

2、销售上升迅速:国内药企采取的推广方式,确实可以在短期内使药品进入医院,使医生大量开处方,从而迅速提高药品的销售量,获取理想的利益,这全都是基于带金销售和人际关系的建设。

3、费用投入较少:相对而言,国内药企由于生存压力和对利益的追求,在费用上计算得比较精明,把费用都控制在一个较小的范围,而且很少长期的投入,基本上都要起到见利见效的作用,因此从投入产出的角度而言是有利的。

二、劣势分析

1、缺乏持续的竞争力:由于国内药企的先天缺陷、传统体制的延续、生存的巨大压力、经营思想的短期化、管理体系的粗放,使企业不具备核心竞争力,难以获得持续的发展,要改变现状必定要经过痛苦的转变。

2、销售人员各自为战:每个医药代表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而由于单兵作战使企业缺乏稳定的人力资源,人才流动性大,同时医药代表的销售技能和客户关系不能有效地转化为企业的共享资源。

3、恶性竞争严重:在同质型的环境中,使带金销售成了许多企业唯一的竞争手段,并且愈演愈烈,使整个处方药行业处于一种畸形发展状态,反过来又造成企业在系统的营销建设方面日益萎缩,创新能力大幅弱化。

4、缺乏成熟的营销模式:在于国内药企沟通的过程中,很少有药企能提出富有创意的营销模式,谈来谈去都跳不出带金销售的范围,而人际关系又仅仅存在于个人的经验之中而无法共享,表现出药企特别单薄的营销体系。

5、市场缺乏管理:在短期经营思想和粗放的管理模式下,很多药企在市场上处于自然竞争状态,医药代表为了完成销售指标而置市场秩序和基础不顾,窜货、费用流失、客户流失等现象屡屡发生,损害了企业的根本利益。

6、缺乏品牌建设:前期只有极少数处方药企业注重了品牌建设,利用大众媒体传播企业和产品品牌,对销售起到了极大的拉动作用;而大多数药企很少投入费用系统地建设品牌,宁愿去打通关系都不愿树立品牌,整个企业都缺乏品牌意识,在和医务人员一对一沟通中也很少见到对品牌的宣扬,这是另外一种形式的资源流失。

7、推广手段单一:大部分药企采用人际沟通的推广手段,另有部分也采用推广会、研讨会、专业广告、赞助、支持发表文章等形式,但都不成系统,总体而言缺乏一种整体性的推广力量,很难起到规模化的效应。第三部分

转型期对国内药企销售模式的影响

一、医疗制度对销售模式的影响

1、医药分家:医药分家是一种趋势,对医院的利益会产生根本性的影响,目前尽管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但这种变化值得关注,比如医院药房由社会专业医药零售企业进行管理的方式已在上海出现,带金销售模式会遇到开处方与用药量不直接吻合的障碍。

2、医保制度:随着新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实施,大病到医院、小病到药店逐渐成为趋势,同时医疗保险定点零售药店的逐步确定,便利性大大加强,将使病人持医生处方到居住区附近的定点药店外配成为习惯,直接影响到带金销售的效果。

3、医药价格制度:目前国家对药品虚高的现象正在加紧整治,同时不少有实力的医药公司已经卷入到零售药店的资本“圈地运动”之中,比如太极集团、海王星晨、三九医药、广州医药等,集约化形成的价格优势直接冲击医院,将使医院处方流失到社会药店的比例增加。

二、招标制对销售模式的影响

1、医院集中招标采购的推行,加剧了制药企业在医院市场的竞争:招标将焦点直接集中在价格上,打掉了带金销售的中间价差,中标药品无法再实施带金销售,而且中标药品给企业带来的利益也大大下降。

2、不同区域招标价的差异:对于流通性强的药品会造成区域冲货,相应要求药企加强对销售网络的维护,以及对办事处和医药公司的管理,采取综合考评的销售体系。

3、招标制下产品研发的应对:现实中往往中标的药品“不中等死、一中就死”,要避开这样的两难境地,就不得不强化对产品的开发力量,以全新产品开拓市场,从根本上脱离困境。

三、新药品管理法对销售模式的影响

1、药品分类管理:规范了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管理,对处方药将更加严格,同时非处方药获得了良好的发展机会,得到了政府部门的宣传和政策支持,这便给药企建设品牌创造了条件,也给处方药向非处方药的转化创造了条件。

2、广告宣传管理:新药品广告管理办法出台,只有非处方药才可以在大众媒体上做广告,而处方药只能在专业媒体上进行传播,这将促使处方药强化基于产品本身的学术推广,从根本上改变国内药企的销售模式。

四、带金销售模式的尴尬

1、医药体制的改革:力图从利益体制上使带金销售失去生存的环境,将给带金销售直接造成打击。

2、监督部门的打击和媒体的曝光:近年来已经有不少大型医院的医务和药务人员受到惩罚,更有各大媒体发表医药代表自报内幕的文章,同时监督部门也设置便衣深入医院打击带金销售,这些措施都使带金销售陷入困境。

3、带金行为的恶性循环:带金销售的最大毛病就是具有极大的依赖性,医药代表完全依靠带金来提高药品的销量,一旦药品销量下降,他们就将理由归结于竞争对手的带金比例更高,从而要求公司进一步提高带金比例,如此形成恶性循环无法摆脱。

4、个体销售行为的弱势:另外在众多药企医药代表单兵作战的情况下,如果取消带金销售,那么他们将陷入束手无策的境地,这也说明销售模式的转变应该由企业入手,要为销售人员创造一种环境。

5、推广模式的单一:对于少数走在前面的药企,已经逐步建立起了综合的销售模式,但对于其他众多的药企,仍然处于推广模式单一的状况,带金销售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他们面临的潜在危险是一旦带金销售受到致命打击,他们连反应的机会都不会有。

6、销量难以做大:由于医院内部利益分配极为复杂,因此采用带金销售的药企往往不敢将销量做大,一旦用药量大幅上升,面临的就是停药的危险,因为竞争产品时刻都在寻找机会,或者医院内部存在利益冲突,这些都是药品采用带金销售的无奈之处,企业无法正大光明地不断提升销量。国内药企的最大问题不是在于使用带金销售,而是在于完全依赖带金销售。第四部分 转型期国内处方药企业发展方向

一、营销经营模式

1、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共同发展:国际上有一项统计表明,一个新药作为处方药的生命周期平均为8年左右,而转化为非处方药后则能长达30多年,因为非处方药是相对安全并且成熟的药物,可以按照消费品的运作模式进行销售,塑造强大的品牌优势;在我国实行药品分类管理后,国内药企应该充分利用这个机会大力发展非处方药。

2、从产品经营发展为品牌经营:产品和品牌同为一个硬币的两面是相辅相成的,但产品作为有形物总是有生命周期的,而品牌作为消费者的情感认同可以一直延续下去,推动企业获得超值的回报,国内三九、太极、地奥等著名企业都在向此方向发展,其他众多药企也应该走这条路。

3、完善整体推广的营销模式:国内药企应该改变目前单兵作战的市场拓展模式,强化组织职能对销售人员的支持,塑造企业的整体品牌,从整体角度考虑,将销售人员的工作放在企业整体发展的架构中进行规范。

4、实施差异化竞争战略:无论是从产品、渠道、区域、客户等各方面都要进行细分,在拓展市场时表现出更多的优势,尤其是以中成药和生物药为主业的企业,更应该发挥在产品研发方面的能力,从根本上确立竞争优势,获取超额利益。

二、实施产品管理模式

1、分产品进行系统管理:在战略上确立合理的产品结构,从品牌、利润和市场规模三方面综合考虑;在管理上设置产品经理或者产品管理小组,对不同的产品实施专业管理,为销售人员提供支持,确保每个产品都能按照战略顺利发展。

2、促进不同产品的市场占有:对不同产品在不同市场区域、不同渠道的发展进行良好规划,在市场拓展过程中体现针对性,提高市场开发效率。

3、实施产品生命周期管理:一方面企业在整体战略上要明确整个产品体系的生命周期构成,为不同的产品分配合理的资源;另一方面每个产品经理或管理人员都要依据产品所处生命周期的特点安排合理的推广战术。

三、目标管理模式

1、采取综合的销售目标管理和考核模式:单纯以销量为目标的管理模式对企业的长期发展不利,国内药企可以采取以销量目标为主、其他软性管理目标为辅的综合考核模式,使企业可以获得持续发展的基础。

2、将销售目标与销售业务过程管理整合起来:在设立企业综合目标时,一般分为财务目标和管理目标,管理目标将涉及到销售业务过程中的网络建设、关键客户、产品销售比例、品牌目标、费用比例等多项指标,那么财务目标和管理目标的整合,可以规范销售人员的行为模式,使他们可以专注于企业战略意图的贯彻。

四、客户管理模式

1、强化客户开发的策略性:主要体现于沟通的策略性,这个策略性不仅体现在个人的沟通技巧,还可以体现于巧妙地利用第三方资源,比如社会关系、相关媒体、企业资源等,采取一种整体性的客户开发模式,缩短客户开发的时间,减少费用的投入,而不是单纯硬碰硬地强行开发。

2、实施关键客户管理模式:上海罗氏公司曾经有个统计,不到全国总数2%的270家医院,竟然占据了全国1.6万多家医院销售总量43%的市场份额,由此可见关键客户对企业来说何等重要,对关键客户进行系统管理,可以确保企业销量的稳定性,当然不是每家药企的关键客户都是同样的270家医院,要从企业自身出发,找出在客户体系中举足轻重的大客户加以管理,将会给企业带来良好的收益。

五、区域管理模式

1、采取规范的办事处管理模式:完善办事处的管理职能,理顺责权利,为销售人员提供强大的专业和后勤支持平台,其中的关键在于依据各地区的战略和核心业务来健全职能,使整个组织以高效率运作。

2、强化对市场基础的管理:一个稳定的市场基础包括完善的销售网络、良好的客户关系、良好的市场秩序、系统的品牌建设等,使企业可以构建一个牢固的销售平台,以顺利地销售更多的产品,获得持续的增长。

3、强化区域市场开发的策略性:主要指开发区域市场要具备广度和深度,也就是层次性,另外还要有时间性和阶段性,而不是一味往中心市场挤,要根据企业资源情况运用直接、间接、快速、重点、等多种战术,以期最有效地开拓市场。

六、销售推广模式

1、变个体推广为整体推广:国内药企应该跳出依赖医药代表个人凭灵感发挥沟通技巧的方式,要让他们在一套销售体系中展开工作,这套销售体系包括了品牌、团队、培训、激励和过程管理,要让推广产生整合的力量。

2、变单纯的人际沟通为多样化的推广方式:专业化的学术推广,始终是处方药销售中最关键的因素,它应该构成整个推广体系的核心,而一对一沟通、学术会议、品牌传播、赞助、考察、专业支持等都是围绕这个核心转动的手段。

3、跳出带金销售模式的限制:也就是从利益推广转变为需求推广,需求的内涵比利益更加广泛,国内药企应该全方位考虑目标客户的需求,包括整体和个体、有形和无形、学术与商业、声誉与利益等各种对应关系,而不再是依赖带金销售的单一手段。

七、费用管理模式

1、对费用的使用进行考核:强调投入产出比例,将费用率的指标放入考评体系,使销售人员建立盈利观念,提高费用使用效率。

2、对费用进行细分管理:重点是对费用的使用方式进行管理,要求销售人员在各个推广环节综合分配,关键要用于销售网络建设、学术推广和重点客户关系建设,而不能变相简单地用于提高临床费,或者向医药公司提供“暗扣”以提高销量。

八、医药公司管理模式

1、网络建设管理:通过医药公司对批发渠道进行掌控和渗透,强化对零售药店的开发,分产品对不同渠道进行开发和管理,力争形成立体化的网络体系,能适应企业各种不同产品的销售需求,建立稳固的市场基础。

2、销售指导管理:国内以处方药经营的医药公司处于一个非常优越的地位,市场开发费用由厂家负担,临床推广费用也由厂家负担,医药公司只是凭借着拥有进药渠道而顺利地吃掉流通中的一大块利润;在这种情况下,药企应该主动和医药公司建立战略联盟关系,与医药公司共同开拓市场,建立联合推广的形象,靠自身品牌提高医药公司的声誉,同时引导医药公司在销售网络和医院关系维护上投入更多的精力。

3、销售目标管理:药企应该充分利用销售目标体系,将激励机制融入医药公司的管理,例如在目标考核中设置层级返利、分阶段返利、铺点奖励、配合奖励等多种灵活的销售政策,引导医药公司全力配合药企实现既定目标。

九、医院系统管理模式

1、药品进院管理:建立医院信息档案,做好目标市场和医院选择,根据战略安排医院开发的进度,以及制订系统的医院开发策略,使整个市场开发的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2、医生用药管理:建立医院的重点医生和学术带头人的详细档案,分析其每周、每月用药量的变化情况,找出销量升降的根本原因,使医生用药量能够维持在一个稳定增长的水平。

3、销售沟通管理:主要是做好对医院和医生的背景分析,比如病人结构和用药习惯,尤其是对医生用药习惯的分析,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沟通策略,选择最恰当的沟通方式,并对销售效果进行跟进。

4、关系维护管理:重点要处理好进院和用药关键人物的关系,另外还要注意医院内部各种利益关系的协调,建立起顺畅沟通的渠道。

5、资金使用管理:关键要管理好医院开发费用、临床推广费用,降低费用的无效流失率,在临床推广中要尽量降低“超方量”;同时还可以综合利用费用,开展阶段性的学术推广,但是要提前申报费用计划。

6、销售指标管理:最主要有月度回款率、医院开发率、资金费用率、药房占有率、销售增长率等几项指标,可以综合衡量医院销售和管理的成效,另外还要采用其他软性指标进行评价,使医院管理维持良性发展的状态。结语

医药企业销售分析篇6

我国医药商业企业的竞争一直非常激烈,为了避免无序竞争和解决医药商业企业“散、小、弱”的问题,我国实行了GSp认证制度,淘汰了一些缺乏竞争力和质量保证的企业,提高了医药流通的效率,优化了医药商业企业的市场竞争环境。对于通过了GSp认证的医药商业企业来说,这当然是大快人心的事情。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目前医药商业企业的数量仍然有7000多家,而且既然通过了GSp认证,就都是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企业,因此医药商业企业的市场竞争仍然异常激烈。而作为商业企业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营销,医药商业企业竞争的焦点主要集中在营销上,因此,如何提高医药商业企业的营销能力变得至关重要,它直接关系到医药商业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而要提升营销能力,首先就是要对于自身营销能力的强弱有基本的认识和评价,才便于对症下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本文选取医药商业企业的营销能力评价分析问题进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医药商业企业营销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1.建立评价指标的原则

要对医药商业企业的营销能力进行科学的评价,首先必须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1)坚实的理论基础

核心的市场营销理论主要有:4ps理论、4Cs理论、顾客价值与顾客满意理论、定位理论、关系营销理论、整合营销传播理论等。这些理论对于市场营销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架构、逻辑一致性和内容完整性具有本质上的决定作用和指导意义。这些理论从不同角度阐述了提高企业市场营销竞争力的原则和方法,它们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企业市场营销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理论基础。

(2)针对性原则

由于医药商业企业的特殊性,其评价市场营销能力的指标体系既有别于生产和物流为主的医药制造企业和医药物流企业,也有别于其他以营销为主的其他行业的商业企业。因此,在设立医药商业企业营销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时,必须体现其作为医药企业的行业特色,必须体现其作为流通企业而不是生产企业的特色。

(3)系统性。医药商业企业的营销能力必须用若干指标进行衡量,指标间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同一层次指标尽可能的界限分明,体现出较强的系统性。同时保证评价体系中的每一个指标都有明确的内涵和科学的解释,要考虑指标遴选、指标权重设置和计算方法的科学性。

(4)可操作性

在选取指标形成指标体系的时候,要注意在基本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全面性的前提下,注意指标数据的可获得性和可度量性,指标体系也要尽可能简化,减少或去掉一些对结果影响甚微的指标。

2.医药商业企业营销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营销能力是企业在市场营销活动中所表现的基本技能和专业水平,是企业认识市场、开拓市场、综合运用营销策略、满足消费者需要和欲望、扩大市场的竞争力的综合能力。医药商业企业营销能力的评价应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

(1)销售业绩指标

①销售额。它可以反映现有的销售状况。

②销售增长率。它是新增销售额与基期销售额的比值,可以反映销售收入增长能力,预示未来的销售业绩状况。

③销售回款率。它是企业从顾客那里收回的货款同应收货款的比值。回款率低的销售额及其增长是没有意义的,很多医药公司常常因为一味追求销售额,而被巨额的应收货款拖垮。

④销售利润率。企业生存的最终目的都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没有利润的销售增长是没有多大的意义的,因此,要反映销售业绩还必须使用销售利润率这一指标。

⑤市场占有率。市场占有率指产品在一定区域内占同类产品总销售量的百分数。

(2)营销基础要素指标

①公共关系。公共关系是一个企业从事公众信息传播、关系协调与形象管理事务的一种艺术和科学,对于医药商业企业最重要的体现在与政府、医院、制药企业、连锁药店等的关系,它直接决定医药商业企业营销效果的好坏。

②品牌。品牌在医药商业企业的营销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品牌包括产品品牌和企业品牌,这里我们主要考察对象是医药商业企业,因此品牌主要指企业品牌。

③资金能力。资金实力是反映一个企业能力的最好体现,资金能力的大小直接决定企业在广告、营销渠道的建立等营销方面的基础实力,因此,资金能力作为营销能力的一个基础要素来衡量。

(3)营销决策能力指标

决策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正确的决策可以带领企业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可以使企业掌握市场竞争的主动权,可以促使企业向着更高的层次发展。反之,不但会使企业的发展脱离轨道,还可能使企业丧失已经取得的市场份额,流失掉大批客户,降低企业的声誉.甚至会使企业走向衰退。因此,决策应当是在掌握了大量的信息,经过深思熟虑的情况下做出的。可见,营销决策是评价营销能力的关键因素之一。

营销决策能力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

①市场信息获取能力。市场信息获取能力是企业从各种渠道获得支撑营销决策的信息的能力。

②市场信息分析能力。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不但要有极强的市场信息获取能力,还要有很强的利用各种工具、软件进行信息分析的能力。

③营销战略制定能力。企业在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后,重要的是要利用信息来制定符合企业实际的营销战略,信息获取和分析能力强并不代表营销决策能力强,因此营销战略制定能力的评价也是营销能力评价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指标。

(4)营销执行能力指标

一些企业营销战略规划和行动方案是切实可行的,但在执行中却经常出现偏差,以至于无法有效的贯彻落实;据考证,大凡企业在运营中出现的问题,多为营销执行的问题,也就是营销执行力的欠缺。可见,营销执行在企业具有的营销能力中的重要性。营销执行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①营销组织。营销组织是营销运作的基本架构,营销组织健全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营销决策的执行力度和效果。

②营销人力资源。市场竞争首先是人才的竞争,一支高素质的营销队伍是医药商业企业不可或缺的,营销人力资源也是企业营销执行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③医药代表的培训与管理。在医药企业营销中,医药代表水平的高低在较大程度上决定了医药商业企业营销能力的高低。因此,对医药代表的培训与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培训,能够显著提高医药代表的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的营销水平,提高企业的营销执行力,因此,医药代表的培训与管理也应作为评价医药商业企业营销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三、指标值的确定

由上面的分析可以得到下表所示的指标体系,可以看到,二级指标中除少数定量指标外还有不少是定性的指标。陈志鑫、陈宝胜[2005]在分析评价汽车经销商销售能力时,就曾经指出对于这类定量指标可以对指标量进行一定的处理而直接得到相应的指标值;对于这类定性指标需要针对其过程或主要内容制定关键的控制评价点来实现对整个要素的评价。按照这一观点,本文对于定量二级指标提出了折算方法,对于定性二级指标提出了评估观测点,以便于进行评价,如表1所示。

1.对于定量指标

对于定量指标,均按照评价总体中某指标的最高值和最小值(非负数)作为比较基准,最大值记10分,最小值记1分,负数记0分,运用插值的方法来计算某企业在某指标上的得分,公式如下:

K=(某企业该指标的实际值-评价总体中某指标的最小值)/{(评价总体中某指标的最大值-评价总体中某指标的最小值)/9}+1

例如,评价总体中销售额的最大值为1000万,最小值为10万,已知某6个企业销售额和销售增长率,则根据该公式可以计算这些企业两指标的评价得分如表2所示:

表2评分示例

2.定性指标

对于定性指标,也按照10分制,最好的记10分,最差的记0分,请专家根据评估观测点打分,然后把各专家的打分进行算术平均得到某企业各定性指标上的得分。

四、营销能力的评价

在指标体系和指标值的计算或判定方法确定以后,就可以开始评价医药商业企业的营销能力了。但是,因为各个指标在评价营销能力时的重要性是不同的,还需要确定各指标权重,一般可以采用专家评价与aHp相结合的方法来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并通过综合评判的方法来得到各企业的营销能力的评分。利用这一评分,可以把被评价的全部医药商业企业进行营销能力的排序,形成一个医药商业企业营销能力排行榜,以激励和鞭策医药商业企业提高营销能力。

医药企业销售分析篇7

 

关键词:医药企业 农村市场 营梢管理

一、引育

   中国是农业大国,12亿人口中农村人口约为8.5亿。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医药市场日益兴盛。据统计,1998年全国农村药品消费总额为82.39亿元,人均9.49元,至2000年增长到12.55元,预计到2005年将达到25.24元。2005年全国农村人口按照8.66亿计算,即全国农村市场药品销售总额将达到218.57亿元。农村医药市场的巨大购买潜力对医药企业构成了巨大的诱惑力。毫无疑向,21世纪,在中国。最成功的企业将是那些成功占领农村市场的企业。由此,如何抓住先机,提前一步进人农村市场成为众多医药企业要考虑的战略问题。然而,由于地域广阔,人口分散,启动难度大,投人时间长,企业收益小等因素使医药企业进军农村市场举步维艰。这将是一场持久战。医药企业只有在充分认识现实的情况下做好克服困难的准备,才能抢占先机,占领农村市场,使企业获得长足发展。那么,在进人农村市场时要注意些什么呢?为此我们要分析农村医药市场的特点。

二、农村医药市场特点分析

(一)农村药品消费呈逐级递减式阶梯结构

在用药总量、药品数量、用药品种、用药档次、单位品种价格、新品种普及率等几个方面,农村疾药市场都按照逐级递减的方式发展,即省会城市>城乡结合部>地级市县城乡镇>村屯。同时,农村患者总体用药水平远远低于城市。

   (二)农村药品需求总量呈增长态势

   随着农民总体收人水平的大幅提高,自我保健意识的增强,医疗保健支出也在逐年快速增加。

   (三)农村药品需求结构与城市不同

   农村多发病为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和一些因为卫生条件引起的疾病,如传染病(肝炎等)。这与城市人群易患的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等“富贵病”明显不同,这种状况不会很快改变。

   (四)零售药品为主要消费药品

   农村药品消费基本没有公费医疗。虽然个体诊所、个人承包医院为药品主要销售渠道之一,但药品零售远大于医院消费,且多为自费购药,因此农村医药市场基本属于otC市场.

   (五)管理无序

   相对于城市市场来说,农村医药市场管理存在混乱无序的问题,作为农村医药市场的主体,县镇零售药店、村医务室进药时受到的约束较少,进药渠道混乱,至使很多地方假药劣药泛谧。

   针对以上农村市场的特点,决定了医药企业在进入农村市场时,必须按照现阶段我国农村市场的实际情况,以及现阶段农村消费者的药品消费心理与习惯,以“4C”的观念进行营销活动,真正做到患者导向;在战略上,企业要端正认识,要把农村市场当作企业发展的重要空间和新的增长点来对待,并投入必要的资源,做出战略规划;必须克服可有可无,三心二意或生搬套、急功近利的思想。因此,详细分析开辟农村医药市场的几个核心问题很有必要。

三、农村医药市场开发核心问题分析

(一)市场调研分析

市场调研是企业开辟农村市场的首要环节。农村市场与城市市场差异巨大,用开拓城市的办法去开拓农村,自然是行不通的。农村医药市场药品销售结构与城市有很大区别,不同区域的农村市场之间也存在着诸多不同,因此需要企业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选择适合农村患者消费心理.消费习惯的产品进行开发。

市场调研主要要分析清楚以下几个问题:1.农村的药品消费缺口。即存在哪些未被满足的需求,哪些药品是农村市场最急需的。2.农村的消费水平。要确定某种药品的价格定为多少才能被农民接受,哪些药品是适应农民收入水平的。差异性是农村市场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富裕地区、发展地区、贫困地区对药品价格的需求方面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居民之间的收入差异已经加大,富裕农民与处于温饱阶段的农民不可同日而语。3.农村的消费心理。要弄清农民的消费习惯、心理偏好。据调查,农民及城镇居民购药时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其次才是疗效。那些物美价廉而疗效好的药品就成为首选。农村患者对药品疗效的认识也与城市居民有所不同,他们认为,症状减轻或者消失即为有效,就是好药,很少关心一种药品是西药还是中药或者毒副作用的大小。再有,他们认为西药吃药2-3天必须见效,中药5-7天必须使症状减轻,否则就会被认为无效或效果不好而转换品牌。总之,只有经过全面的调研,企业才能推出农村消费者需要的产品,才能有效确定自己的目标市场,进行相应的产品定位,从而制定可行的推广和行销策略.

(二)销售网络的构建分析

对医药企业来说,销售网络的建设十分重要,拥有运行良好的销售网络,是成功的一半。然而,网络建设费时、费力、费钱,农村市场更是因为其地域分散、购买力分散使许多企业半途而费。农村网络建设有四个重点:1.员工队伍的建设。农村市场一般以县城为中心,再分片设立分支营销机构。根据具体县市的规模及分支机构的多少,确定县级营销中心的负责人及相应的工作人员数量。员工应以本地人为主,以减少费用。招聘员工时,不能片面追求学历(也不能太低,以高中文化为宜),以保证营销队伍的稳定性。2.培训。员工招聘结束后,应当对其进行培训。员工来自不同地区,差异较大,要按照企业的要求对其进行岗位职责培训,使其尽快熟悉工作流程、工作方法,达到岗位职责所要求的营销专业水平。企业文化教育也是新员工不可或缺的必修课,员工只有认同企业的文化,才会与企业一起努力拚搏。3.给织自己的批发网与直销网。首先要组织经销商,联络经销终端,把产品充分渗透到各药店、卫生院、村卫生室。经销商和经销终端是货、款流通的渠道,货的合理顺流可以调动经销商和经销终端的积极性,款的按时回流是货物顺流的保证。使遍布全国农村的经销商和经销终端做到货的合理顺流和款的按时回流是深入县、乡、村的农村的营销队伍的重要工作。还有一种渠道是由企业员工直接将产品送到镇卫生院、药店、村卫生室直至患者。目前,由于医药商业企业的大量亏损及破产,农村市场的直销网络作用日渐突出.但同时应该看到,企业经常会由于员工的跳槽而失去掌握在部分员工个人手中的网络资源。因此,加强销售网络的管理,建立监督检查系统就显得尤为重要。

医药企业销售分析篇8

关键词医药集团应收账款内部控制

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在正常的经营过程中因销售商品、产品、提供劳务等业务,应向购买单位收取的款项,包括应由购买单位或接受劳务单位负担的税金、代购买方垫付的各种运杂费等;是企业的一项重要的流动资产,直接影响着企业营运资金的周转和经济效益。应收账款如果管理不善,不仅会导致企业应收账款不断增加,也可能导致坏账损失的发生,形成资金周转发生困难,严重者会导致企业破产。因此,加强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对于营销部门及时与客户对账,收回货款,增加企业现金流,提高企业资金利用效果,有其相当重要的意义。

CK医药集团有限公司是西部地区一家大型现代医药流通企业,主营业务涵盖中西药品、医疗器械、生物医药、保健食品、服装设计等领域。本文拟就CK医药集团应收账款形成原因、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解决CK医药集团应收账款管理的主要对策。

一、CK医药集团应收账款形成原因分析

(一)市场竞争的需要

第一,中国医药流通市场。截至2012年底,持有《药品经营许可证》的医药流通批发企业共有12925家,其中法人批发企业10115家、非法人批发企业2810家。行业的竞争及整合导致形成应收账款不可避免。第二,中国三大医药分销商的市场份额由2003年的12.7%增至2013年的约25.8%,市场份额的不断扩大导致应收账款总额也有所增加。第三,企业为扩大销售,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会采取一定的赊销政策而形成应收账款。第四,企业为提高品牌知名度,会采取一定的赊销政策而形成应收账款。第五,龙头医药流通企业,已经掌握了大量的上、下游资源。但成立时间不长的CK医药集团为争抢上下游客户资源采取了一定的赊销而形成应收账款。

(二)营销部门业绩的需要

CK医药集团营销部门为提高其销售业绩,降低工作难度,采取赊销政策较现销政策容易,再加企业内控制度的不健全,部分人员的短期行为,导致营销部门在制订销售政策时会采用一定的赊销政策而形成应收账款。

(三)加快存货资金周转的需要

CK医药集团为降低存货库存,加快存货资金的周转,提高存货资金的使用效率,提升存货管理水平,会采用一定的赊销政策而形成应收账款。

(四)客户流动资金的需要

医药流通企业是资金密集型企业,根据药品经营许可证制度、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认证制度等要求,医药流通企业成立初期需要建设一定规模的仓储、物流设施、购置运输设备等,一次性需投入大量的固定资金,从而造成部分客户流动资金短缺,因而从CK医药集团进货时需要采取赊销进货,从而形成应收账款。

二、CK医药集团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内控制度不健全

(1)未建立应收账款信用管理制度。集团的赊欠销售仅凭业务员汇报或客户与企业领导沟通后确定,未对与企业合作的客户进行书面授信管理。

(2)未建立应收账款管理与考核制度。未能对新增应收款、历史遗留应收款、超账期应收款等异常应收账款进行管理与考核。

(3)集团内部应收账款未建立对账机制。集团内部关联交易形成的应收账款未及时回款,也未开展对账,导致集团内部应收账款余额逐月增大,已严重影响集团的资金周转。

(二)会计准则执行不规范

(1)连锁店货物提前计入应收账款。集团发往内部自行设立的连锁店视同发往加盟连锁店的货物,均于发出当期时直接记入应收账款,货款其实也还未收到,从而虚增应收账款,造成集团提前上交国家相关税费,导致企业现金流短缺。

(2)未按期计提坏账准备。财务未于每期末对应收账款进行分析并按会计准则计提相应的坏账准备金,虚增企业资产净值。

(三)应收账款基础工作管理不到位

(1)单据传递不及时,导致虚增应收账款。财务与业务部门配合脱节,导致各产品销售价差、返利支出、退货、换货等单据未及时送到财务部核减,以至于集团销售收入与应收账款虚增,财务报表不能真实反映集团实际资产状况。

(2)合同及单据资料管理不规范。1)合同资料不全,导致客户资料不完整。部分业务员在签订销售合同后未及时上交营销部门与财务部存档,导致部份销售合同不全,客户资料不完整。2)单据缺失,导致应收账款回收难度加大。部份业务员离职未履行离职手续,将票据丢失或将票据带走,导致应收账款回收难度加大。

(3)岗位职责不明确,导致应收账款不能按时收回。营销与财务内部虽有分工,但未将具体工作责任落实到个人,平常看似有人管,但实际有客户或业务员来对账时,出现工作人员相互推诿、扯皮,无法按时对清账务,导致应收账款不能按时收回。

三、拟加强CK医药集团应收账款管理的主要对策

(一)完善应收账款内控管理制度

(1)制定科学合理的信用政策。制定并执行统一的应收账款信用管理政策。统一的信用管理办法、统一的奖惩标准、统一的管理思路是确保赊销较低风险的保证。信用政策的本质是企业为了鼓励和指导信用赊销而采取的一系列优惠标准和条件。它包括信用期限、现金折扣、信用标准等。企业如果没有严格合理的信用政策,就会形成营销人员任意放长收款期限、客户故意拖延付款时间的情况发生,造成应收账款难以在规定的时间内收回。制定信用管理政策必须兼顾“促进销售业绩逐月增长”、“保持应收账款在可控范围内”、“应收账款增长幅度低于销售增长幅度”等目标。

(2)制订应收账款管理政策。1)明确应收账款考核内容。将超账期应收账款、应收账款账龄、历史遗留应收账款、应收账款对账等方面纳入考核,确保应收账款控制在正常范围内,达到既能有效规避经营风险,又能确保实现经营快速发展需要之目的。2)明确应收账款考核范围。将集团各连锁店营业员、营销人员、开票员、销售会计、稽核员及集团涉及应收账款的相关中高层人员均纳入应收账款考核范围。

(二)加强应收账款的日常基础管理

(1)配备合适人员。根据集团业务量的实际情况,营销部门配备若干名销售内勤与稽核员负责应收账款的前端管理,主要负责发货单、送货单、销售合同、回款方式、回款时间、回款金额等进行登记与核对。财务配备若干名销售会计专门负责公司的应收账款的后端管理,对各客户应收账款的发生、回收、余额、账龄及超账期等的核算与分析考核。

(2)明确客户的回款方式与回款期限。营销人员每次与客户签订销售合同时应明确回款方式和期限,约定违约责任,如不按时回款,会产生什么不良的影响,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如减少资信天数、扣减返利、价格提升、影响信誉度等惩罚措施,并在合同上列明,让客户签字盖章确认。

(3)建立定期的有效沟通机制。定期的电话沟通是让客户明白客户自己在集团中的位置,客户也会认真思考与集团的配合,因营销人员在外是代表集团进行业务活动,特别是重大节假日进行电话或短信的慰问。定期的当面沟通,一是体现双方的尊重和重视。二是增加双方的了解和信任,同时通过当面沟通还能了解客户的实际经营状况,甚至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

(3)建立应收账款考核机制。1)建立应收账款周报表制度。每周对营销各门店、各渠道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新增客户应收账款时,应及时了解形成原因及授信政策,必要时采取一定的应急措施。2)建立应收账款账龄分析制度。每月销售会计对各渠道及门店的应收账款进行分析,并与销售部内勤进行核对后,通报于营销负责人,提出应采取有效措施的建议。3)建立应收账款超期奖惩制度。每季度销售会计应将各渠道及门店超账期应收账款分客户及金额等内容报送营销部及集团领导,提出对超账期应收账款的奖惩意见。4)建立应收账款对账考核制度。一是对于已开通网上对账的客户对账,根据其网上余额进行对账确认。二是未开通网上对上的客户必须取得该客户盖章确认的对账函,不得由业务员自行签字确认。三是对账函应尽量每半年进行一次对账。5)建立应收账款交接制度。凡营销人员因工作需要调离本岗位的,应与客户对清应收账款并由客户确认后,同接任营销人员办好书面交接及其他约定事项,由所在部门经理作为移交双方的监交人,三方须在移交书上签字确认,明确双方的经济责任。6)建立医药连锁店新增欠款监控表。通过医药连锁店新增欠款表的监控,一是了解新增客户及欠款金额。二是了解哪些新增客户是通过集团同意而增加,有无未经集团同意擅自新增欠款的。三是了解哪些新增客户的欠款金额有无突破集团授信额度。

(三)规范执行企业会计准则

(1)按期计提坏账准备。集团财务应于每季末分析各项应收账款产生坏账的金额及比例而计提坏账准备金。

(2)调整自营连锁店应收账款确认方式。集团发往内部自行设立的连锁店货物,实际是集团货物从一个仓库到另一个仓库,并未真正实现销售。因此,将集团发往内部自行设立的连锁店货物按存货的移库处理,待货物真正实现销售时,才确认销售收入与相应的应收账款。

(四)清理集团内部应收账款

集团财务部应对各连锁店的应收账款进行清理,并根据各单位的交易情况核定应收账款定额指标。凡超过应收账款定额指标未及时归还的,按同期贷款利率进行计收罚息,以达到降低集团内部应收账款余额之目的。

四、结束语

应收账款是企业最易变现的资产,也是最难管理的资产之一。应收账款管理得好与坏,对企业来说事关企业管理水平;对营销部门来说,事关其营销政策是否合理、部门业绩指标能否保质、保量完成;对职业经理来说,既体现掌控客户的水准,又代表其职业道德水平。随着医药行业整合力度的加速、市场竞争的加剧,互联网等营销手段的发展,如何管理好应收账款,是面临每一个医药流通企业中高层、财务及营销人员新的挑战。

(作者单位为科创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王高俊.医药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与创新[Z].营销观察与思考的博客,2011-08-27.

[2]白佳卉.对医药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建议[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03).

医药企业销售分析篇9

关键词:医药商业;现状;建议

中图分类号:F23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5)08-0239-02

2013年笔者有幸同医药行业中的医药商业企业进行简单接触,包括小型医药商业企业及大型医药商业企业,通过不断的接触加深了了解,也了解到医药商业企业当前发展现状以及日常经营需要承担的各类成本。

一、医药商业企业发展现状

医药商业企业在中国医药产业发展过程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上世纪九十年代,打破国药的市场垄断地位后,医药商业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自1998年开始一批小型医药商业企业应运而生,这些医药商业企业最初多以医院合作为起点,随着企业规模扩大,药品品种增加,受制于医院回款账期时间长,下游客户逐渐发展为医院及分销商两类。医药行业自主发展迅速但缺乏必要自律管理,造成了混乱的行业局面,商务部于2010年对外了《十二五全国药品流通行业规划纲要》,要求全国性和地方性医药商业集团加速并购,以提升产业集中度,由此医药行业并购拉开了序幕,并逐渐形成了三大医药商业集团为首的局面,这三大医药商业集团分别为国药、华润及上药,且已在药品流通行业形成了三足鼎立局面。

二、我国药品经销企业日常经营需要承担的成本

(一)税费成本

不论医药商业企业规模大小均面临较高的税率。以下仅就主要税种进行分析,首先企业对应税收入需承担17%的增值税,还需对应纳流转税额承担7%的城市维护建设税及3%的教育费附加,除此以外还有营业税以及其他税费。也就是说企业缴纳的税费远远高于25%。在企业日常经营中,药品采购到销售不乏从一级经销商到二级经销商再进入药品使用者手中的情况,即便是由医院流入使用者手中,这部分税最终会变为成本,承担者不仅是参与流通的企业,还有药品使用者。

(二)运营成本

新版《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简称GSp)于2013年6月1日起实施,主要针对药品流通领域,包括批发、零售两个环节,提升了公司经营的软、硬件标准和要求,这一管理规定的执行,不仅提高了市场准入门槛,也提高了企业的运营成本,仓储及物流标准的提高,使得一些无法满足条件的医药商业企业被市场淘汰,软、硬件条件符合标准的企业虽然侥幸逃脱淘汰厄运,但是由于对面积、温度等因素的考核成本使其自身也显著提升。从服务使用者的角度讲,运输、仓储等冷链执行标准的统一,优化了药品保存的条件,保证了药品疗效,这为药品使用者带来了福音。

(三)“份额战争”带来的成本

此前有媒体报道该项目的投入需要医药商业企业花费巨资,但是医药商业企业仍有动力的原因很简单,这种药房升级、改造及托管服务的提供,使其具有更多的话语权,地位也更稳固,份额得到保障的同时综合收益显著提高,此前华润针对中山医院的软件建设投入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大额资金的投入换来了稳定的份额,获得了稳固的地位,完胜竞争对手上药。

(四)融资成本

医药商业企业的经营现金流受制于上、下游付款、回款的速度,目前大型医药商业集团对自身的资金周转率及存货周转率均有考核指标,为了集团的整体发展对子公司的考核也明确了具体的指标数值。由于医院销售需求量大、回款账期长,企业与医院合作发展到一定规模使其具有银行融资需求,融资的方式目前普遍为流动资金贷款、贸易融资等。

以流动资金贷款为例,人民银行公布的一年期贷款利率是5.1%。大型医药商业企业的资金实力雄厚,议价能力较高,取得银行融资的成本相对较低;而小型医药商业企业的议价能力较之大型医药商业企业则逊色许多,部分小型企业甚至以人民银行基准利率上浮10%-20%提款。

但无论是采取贷款还是贸易融资都会产生融资成本,因此公司融资成本难以被存款带来的收益消化,医药商业企业的融资成本势必成为企业的沉重支出。

(五)结算账期带来的成本

目前,国内医药商业企业的采购与销售均伴有账期,对于内贸采购企业一般可在合同约定的时间上有所伸缩,但是进口采购方面则必须在双方约定的时间内进行付款,逾期对企业药品会产生影响,严重者影响进口药品商业企业的新品种拓展。企业的下游结算分为医院和商业两种,两种模式结算账期有很大区别,医院的回款虽然有保障但是账期较长,可达半年以上;分销商的结算一般与企业内贸采购相似,如在结算期内回款会伴有反利,如期限与约定相符则无反利。医院的回款一直是医药商业企业垫付的主要部分,由于医院是事业单位,因此,销售回款较医药分销企业有保障,最初医药商业企业更倾向于销售给医院,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资金需求规模大与医院回款晚等矛盾逐渐暴露,使得医药商业企业存在了长期融资的需求,因此,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对医院销售比例降低或仅维持份额的局面,以缓解账期长融资成本增加带来的支出。

(六)其他事项产生的成本

三大医药商业巨头国药、华润及上药之所以跃跃欲试的开始了对医院药房升级或托管项目,主要是寄希望于增加话语权,带动药品销售收入以增加企业市场竞争力,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由于生存环境的不断恶化,空气污染严重等情况越发频繁,使得现代人生病几率高且用药需求增加。随着我国医改的推进,医保的覆盖范围增加,老百姓更倾向于去医院挂号开药享受医保福利,因此,与分销企业相比医院的药品需求量比较旺盛,这也是医药商业企业难以割舍医院销售的原因之一,且无论大小医药商业企业均涉猎医院分销部分,带来了各种无形成本。

三、对医药商业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诸如此类的事情还有很多,医药商业企业在日常经营过程中遭遇的事情远远不止税赋高、融资成本高、机会成本高等问题。中小型医药商业企业必须明确自身的战略定位,聚焦特定市场空间,并积极贯彻合作战略,才能不断发展壮大。大型医药商业企业需要充分利用地区优势,发掘区域品牌潜力;重视客户资源,以服务取胜;注重高效营销队伍的建设,实行一体化运作。随着新一届政府上台后对于风气的整顿,打击腐败的力度以及一系列利国利民的政策的实施,改变在慢慢发生,改革的决心也在不断坚定。关于这点笔者很欣慰,这意味着国家对于存在的问题很清楚,只有清楚现状、分析现状,才可以发现问题,进而保证企业在持续经营过程中减少不必要的支出;只有政府营造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市场环境才可以保证企业的茁壮发展,这点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也极为重要。中国经济发展需要这些企业的存在,为了行业的健康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政府应营造和谐的竞争环境,健康的经营环境,理想的发展环境,为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医药企业销售分析篇10

如何构建医药企业的营销核心竞争力?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进行营销战略转型

医药企业必须要进行营销战略转型,要从简单的产品销售提升到企业管理层面的竞争力上。今后,销售环境,竞争环境,竞争对手,政策环境,销售市场等都会发生变化,以往的讨论已经行不通了,及时进行战略转型,适应新的医药环境,是医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

重新考虑一下企业的产品战略,营销战略,职能战略,人才战略,根据企业实际进行调整,是目前医药企业首当其冲的工作。

二.提升营销管理水平

横向比较各个行业的发展,医药行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处于很低的水平,比如快速消费品行业,由于外国竞争者的大举进入,我国快速消费品企业在先进的经营理念,管理理念,销售策略,团队建设等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因为快速消费品行业不仅是狼来了,而是来了狼群,而医药行业的狼来的还不多,以往粗糙的管理模式目前在市场竞争中还能混碗饭吃,所以医药企业还没有意识到危险的逼近。

三.建设专业的有竞争力的销售团队?

医药企业喊这个口号多年了,没见到那家国有医药企业的销售团队在专业化上有突破性建树。制定销售政策不了解或不根据政策信息;行业信息;竞争信息,也不考虑公司的战略,这不叫专业。销售队伍还在市场上利用三板斧的老招也不叫专业。

专业化是指在人员招聘、管理等方面,坚持选择优秀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并定期进行各方面技能的培训,以便更好的服务客户,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同时,要进行合理的管理,合理的授权,合理的配置。不为客户服务的人员尽量精简。建立专业化营销队伍和营销管理队伍,形成权责匹配、管控有力、灵活高效的专业化运营体制。,建立一个从上到下的专业化营销队伍、管理系统、运营体制建立起来,同时通过一系列的营销策划,会为医药营销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四.强化市场部

很多医药企业市场部都是摆设,没有真正发挥市场部应有的作用,市场部在企业中是参谋部,没参谋部的作战策略就跑到市场上去冲杀,不用想都知道这样的销售结果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