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材料质量管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9:18:30

工程材料质量管理篇1

【关键词】工程监理;材料;质量;管理

工程材料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个建筑物质量等级、结构安全、外部造型和建成后的使用功能等。因此,工程材料的质量监理无论在建筑、安装还是交通行业均是项目监理工作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内容。本文结合自己的监理实践,谈谈工程材料的监理与质量控制。

1.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加强合同管理

由于工程材料的质量低劣造成的工程质量事故和损失往往是非常严重并难以弥补和修复的,因此,工程中必须尽力避免发生此类问题,防患于未然。在材料的质量监理中,首先要求施工单位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使施工企业在人员配备、组织管理、检测程序、方法、手段等各个环节上加强管理,同时在施工承包合同和监理委托合同中要明确对材料的质量要求和技术标准,并明确监理方在材料监理方面的责任、权限以及建设单位的要求。在我们的监理委托合同中有关材料监理的内容是相似的,即:监理方有权对材料进行必要的抽检,施工单位要在监理方的监督下,同时取样和试(化)验工作,监理方负责提供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当监理方的检验结果如与施工单位的试验结果不相一致时,以监理方所提供的检验结果作为标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按合同办事,加强合同管理,以合同为依据,始终坚持施工单位自检和监理方独立抽、复检相结合,以施工单位自检为主,以监理方的复检作为评定自检结果的标准,同时还坚持目测和检测相结合,抽检和监测相结合,直接控制和间接控制相结合。改变过去只有施工单位自检为准,而没有第三方监督管理的状况。这样可以防止不合格的材料用于工程,保证了工程建设质量。

2.明确材料监理程序,制定材料监理细则

作为国际惯例的建设监理制度引入我国,尚未形成规范的管理模式,因此要在工程项目实施监理的过程中使参建各方明确监理工作的性质、方法以及监理工作程序。具体做法就是针对每个工程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材料监理规划和细则,明确材料监理程序。在材料监理细则中,明确材料监理工程师的职责、工作方法、步骤、手段以及对材料的质量要求和保证质量应采取的措施等。在材料监理过程中,监理工程师则严格按材料监理规划、细则开展工作,使材料监理工作逐步走向正规化的轨道。

3.审核施工单位材料计划

材料监理工程师进场后,首先了解施工单位的材料总体计划,并审核其是否满足施工总进度的要求,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使材料总体计划与施工进度相干致。在此基础上,每月25日前,施工单位应向监理方提交下月的材料进场计划,包括进货品种、数量、生产厂家等,材料监理工程师根据工程月进度计划予以审核,使材料进场计划符合工程进度要求。

4.材料采购的质量监理

由于最近建筑材料市场呈现供不应求趋势,钢材、水泥两大材料尤为严重,因此,凡是对计划进场的材料,监理方都要会同施工单位对其生产厂家资质及质量保证措施予以审核,并对订购的产品样品要求其提供质保书,根据质保书所列项目对其样品质量进行再检验。样品不符合规范、标准的,不能订购其产品。

5.进场材料的质量监理

在材料监理实施细则中,明确提出要加强现场原材料的试(化)验工作。例如:对工程中使用的钢筋、水泥要求有出厂质保书,砂石、砖等要具有材质试验单,施工用水要有水质化验报告等,以掌握其技术参数资料。同时在监理委托合同中明确规定:为提高试(化)验数据的可靠性、准确性,确保工程质量,甲方同意监理方独立对国家建设部颁发的《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中明确规定的质量保证内容进行必要的检查检验,施工单位的检验工作可在监理方指定的具有省一级实验资质的试验室中进行(主管部门有更高要求的,按主管部门要求),也可在监理方监督下由施工方在有临时资质的现场试验室中进行,监理方负责审核,以确认施工单位提供的试(化)验报告。

监理方应与施工单位同步进行材料的取样和试(化)验工作,监理方负责提供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当监理方提供的检验结果与施工单位的试验结果不相一致时,以监理方所提供的检验结果作为标准。监理方在对现场材料的质量监理中,应严格按照材料质量监控流程,严格按照国家规范、标准、设计文件。合同及材料监理细则办事。

下面介绍几种主要材料的质量监理:

5.1钢筋、水泥

鉴于目前钢材市场货源紧张,施工单位难以做到大批量进货,针对来料的多源头、多渠道,对进场的每批钢筋、水泥,要求施工单位分批、分品种堆放、贮存,并及时提供出厂合格证。在此基础上,对每批钢筋均要求做机械性能试验,特殊部位所用钢筋或进口钢筋要另做化学成分分析试验。水泥要求做强度、安定性等试验,并进行现场监督取样。未经检验的材料,不允许用于工程;质量达不到要求的材料,及时清退场外。

5.2钢筋焊接制品

绝大多数进场钢筋均要进行现场加工后方可用于工程。如钢筋焊接、成型、张拉等。下面仅以钢筋对焊为例谈谈焊接制品的质量监理。钢筋验收合格后,监理方可通知施工单位进行加工。在施工之前,要求施工单位提供其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技术措施交底、质量监控程序等,监理方进行审核,并要求施焊人员必须具有焊工上岗证,杜绝无证人员上岗施焊。对待有焊接操作上岗证的人员,要求对不同品种、不同焊接工艺的钢筋接头,先做焊接试件,试件经检验合格,方可施焊。

对焊接成品的质量检查是监理工作的重点,除施焊前对试件进行合格试验之外,对成品的质量监理要按监理方确认的监控程序进行。具体做法是:目测和检测相结合,首先从外观上,对如轴线位移、弯折角度、裂纹凹坑、烧伤等进行检查,随后作随机油样,坚持每200根接头取一组样品进行试验,并且始终坚持抽测时间与材料加工进度基本吻合,发现不合格焊接头,退回施工单位,并分析原因,改进技术措施,然后重新焊接,使之全部达到规范、标准的要求,并严格按《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进行验收。

5.3混凝土

混凝土是工程中使用最为普遍的加工材料,它的质量不仅涉及到各种原材料的质量,而且影响建筑物的工程质量。影响混凝土的因素很多,诸如,各种组成材料的计量、配合比、搅拌、运输、振捣、养护等一系列环节,均是影响混凝土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材料监理的一大内容便是对混凝土的质量监理。在混凝土的质量监理中,必须要在水泥、砂、石、水、外加剂等均满足质量要求的前提下,首先审核混凝士的配合比是否正确,用于计量的各种表具、量具等是否俱全,搅拌时间是否适中,运输中是否发生离析,振捣、养护、试块留置等各环节均有施工人员专管,对于大体积混凝土、重要结构必须采用自动计量设备或采用商品混凝土。并严格按照监理方提出的质量监控图进行。哪一道工序不符合规范、标准要求,立即通知施工单位质检人员组织整改,加强管理。如杭州大厦二期工程的浇筑底板混凝土项目,监理人员在连续浇筑132小时的过程中跟班蹲点,对后台上料、搅拌、出料质量、振捣以及混凝土试块留置等均有专人管理,实行旁站监理,层层把关。根据现场配合比和砂、石的含水率,随时调整搅拌用水量,并随时检测计量设备的计量准确度,发现偏差,立即通知施工单位加以整改。

6.试验室资质检查

以上曾提到,材料的试(化)验可在监理方监督下由施工单位在现场(若现场有试验室)进行,也可以在监理方监督下现场取样,由乙方和监理方同时进行试验。监理方所进行的检验.一方面用于平时的随机抽检.另一方面也可以验证施工单位试数据的准确可靠。无论采用哪一种方法,重要的是保证实验室的资质水平和实验数据的准确可靠。

工程材料质量管理篇2

关键词:工程建筑;材料;管理

1、建立严密的材料检验控制体系

建立包括材料供应单位、施工单位、施工管理单位、质量监督单位、设计单位、预结算管理单位和委托实验室在内的材料检验腔制体系,通过明确各方职责,保证管理体系的严密。

各单位在材料管理中的主要工作内容见下表:

按照各类建筑材料对工程质量、投资的影响程度,把油田建设工程中常用的建筑材料分为a、B、C三类,并根据各类建材特点设置了质量控制点,分别制定管理措施,做好材料管理。根据材料信息和保证资料的具体情况,其质量检验程度分免检、抽检和全部检查三种。

(1)免检就是免去质量检验过程。

(2)抽检就是按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材料进行抽样检验。抽样检验一般适用于对原料、半成品或成品的质量鉴定。通过抽样检验,可判断整批产品是否合格。

(3)全检验。凡对进口的材料、设备和重要工程部位的材料,以及贵重的材料,应进行全部检验,以确保材料和工程质量。当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虽已通过鉴定、试验,但施工单位缺乏经验,又是初次进行施工时必须作为重点严加控制。

2、在建设工程施工阶段采取措施控制建材质量

在实际工作中,要坚持事前、事中、事后控制相结合,主动控制和被动控制相结合的方法,监控建材质量,确保建材质量水平。

(1)实施施工单位进料前申请制度,加强对材料构配件采购订货的控制进行事前控制,做到未雨绸缪,可以在工程管理中争取主动,对工程质量管理是相当有利的。在施工准备阶段要重视对施工组织设计的审查,组织设计作为重要的施工技术文件,是指导施工的关键文件,在审查施工组织设计日寸,要重视对建筑材料管理措施的严密性和可操作性检查。

①对于在施工合同中规定由施工单位负责采购的原材料和半成品,施工单位在开始采购前必须向施工管理单位申报,这适用于一般建筑材料,如:水泥、钢材、砖、砂子、石子等;对于重要或新型的建筑材料,如新型装饰材料、铝合金材料等,施工单位要提供样品,经过施工管理单位和质量监督单位鉴定;对于需要进一步检验才能确定质量等级的,由委托的实验室进行检测以确定质量。经过施工管理单位认可后,施工单位才能进行材料采购,签订采购合同。

②某些材料,诸如瓷砖、釉面砖等建筑装饰材料,由于不同批次间会不可避免地存在色差,为了保证美观,在订货时要在考虑施工损耗和日后使用因素后一次定足。

③由于除却砂、石等天然建筑材料外,钢材、铝合金型材、水泥、玻璃等大量建材是由供货厂家制造形成,因此选择供货质量稳定、履约能力强、信誉高、价格有竞争力的供货单位对于保证工程质量和控制投资非常重要,招标采购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方式。

④在确定供货厂家后,还必须对供货厂家提供的质量文件内容、文件格式、份数做出明确要求,以能表明供货完全能达到合同要求为控制标准,同时这些文件还将在以后成为竣工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

(2)把好材料进场检验关

把好材料进场检验关,把不合格材料拒之门外,对于保证工程质量至关重要。在实际工作中,应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对于运送到现场的建筑原材料、半成品或者构配件,施工单位在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后必须首先对材料进行自检,并填写《建材自检结果纪录》,自检合格后,必须向建设管理单位提交《建材进场检验报审表》,同时要附有建材的技术说明书和出厂合格证,经过施工管理单位现场检验合格后才允许进入施工现场;对于进场检验不合格的材料禁止入场,对已经卸车堆放的,施工单位必须作出明显标记,在规定的时间内清出场地,否则按使用不合格材料进行处罚。

近年来随着装饰工程档次要求的提高,进口花岗岩等进口材料的应用越来越多,对于这些建材,要同国家商检部门一起进行,以便在出现质量问题时,通过商检部门的协助有效进行索赔。

认真检查施工单位拟进行建筑材料存放的地点。许多施工单位,甚至少数建设单位都十分注重对建材进场的检验,而在进场检验合格后都认为万事大吉,忽视了对建材存放条件的控制,造成许多建材失效报废,经济损失巨大,一些对环境条件要求高的新型建材更要注意妥善保存。

(3)重视材料的使用前检验

进场检验合格的建筑材料能否在投入工程建设时仍然合格,这似乎是一个很可笑的问题,然而正是由于大家的漠视,在实际施工中造成了许多惨痛的教训。

因此在材料真正用到工程上之前,对其进行质量确认是必不可少的,当然,由于材料已通过入场检验,此时材料检查取样数量可相对减少,一般选取有代表性的部位进行抽查复核,材料质量抽样和检验的方法,要符合《建筑材料质量标准与管理规程》。

(4)材料在施工过程中的检验

某些建筑原材料在使用过程中又会组合成新的建筑材料,例如水泥、石子、砂子和水又形成新的建筑材料一混凝土,对于混凝土、砂浆等材料的控制措施也必须严密和完善。例如,对于混凝土的质量控制措施主要是在施工中注意按照配合比施工,在施工现场主要通过坍落度指标来控制其质量,而要更准确地判断其质量,就要制作试块交由实验室进行检测,试块的制作和养护按规范GBJ8l的要求进行,在制作过程中,必须由施工单位取样人员取样,建设单位见证人员现场见证。取样后,见证人员必须对试样作特定标记,满28天后交实验室检测以确定混凝土质量等级。

对于已通过质量检验的钢筋,在施工中还要对接头进行取样送检,根据钢筋焊接的形式,区别闪光对焊、电弧焊、电渣压力焊等分别进行有见证人员监督的取样,由取样人员和见证人员进行封样后送实验室检测。

(5)建材质量的跟踪与反馈

工程竣工验收、保修期满后,作为施工单位和施工管理单位的基本任务已完成,现实中施工管理单位的工作往往也就此止步,这是不够的。在工程保修期满后要定期或不定期对工程进行走访,并向用户发放工程信息反馈卡,重点突出对建筑材料质量的反馈,通过主动走访和信息反馈,对建材的抗老化性能、耐久性和再利用价值有准确的评价,同时又为建材的选择核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达到良性循环的效果。

(6)建筑材料质量资料的档案管理

对于工程中使用的建筑材料,要建立完善的档案,包括厂家建筑材料生产许可证、使用说明书等质量证明资料、施工单位材料采购申请单、施工单位出具的《建材自检结果纪录》、建设单位出具的《建筑材料入场质量核验证明》、由建设单位或实验室出具的各种实验报告(包括钢筋等材料的力学性能试验、化学成分试验、材料级配试验、试块试验报告等)、以及各种合格证等资料,通过对建材档案的分析、研究,既可以准确掌握建材质量状况和对本工程的影响,又可以通过对资料的长期积累和研究获得建筑材料性能指标对于工程建设投资、质量和进度指标的影响度参数,建立起工程材料和工程投资、进度、质量三大指标的关系模型,为工程建设决策提供依据。

工程材料质量管理篇3

【关键词】:建筑工程;试验检测;材料质量

中图分类号:F25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近20年来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土木工程发展迅速,建筑结构的建设规模日益扩大,建筑结构安全建设运行关系重大,在工程建设中必须竭力保证施工质量,试验检测概念应运而生。试验检测就是在建筑结构的建设中,对工程施工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中所用的材料进行检测,并通过标准实验、验证试验的结果来判断工程施工成果的质量控制方法。

一、工程试验检测作用

(1)通过建筑工程的试验检测,可以实现原材料的充分利用。原材料乃是保证工程质量的物质基础,工程的质量取决于材料种类、价格、保存环境等因素。对建筑材料采用进场检测的方式,以确保原材料的质量达到工程标准,为工程的顺利施工奠定基础。(2)通过建筑工程的试验检测,能够确定工程的施工参数。施工参数是指导建筑结构建设的重要指标,强化建筑工程施工试验检测力度,可以得到确保工程质量的最佳参数,从而能够有效保障工程施工质量。(3)通过建筑工程的试验检测,可以为工程的质量把关。在进行建筑工程建设时,施工单位能主动将试验检测作为加强工程质量控制的一种手段,对每一个环节加以严格的控制。不仅能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而且可以减少并防止返工,在一定程度上缩短工期,确保建筑工程能够按时保质完工并交付使用。二、我国当前工程试验检测中存在的问题1、施工单位对试验检测的重视力度不够试验检测是施工单位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目前在建筑工程的建设过程中,个别施工单位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忽视试验检测的重要性,导致工程的试验检测不够规范。更有甚者,缺少试验检测环节,严重的损害施工质量。此外,部分施工单位由于经济条件等限制无法完全按照标准对样品进行检测,造成检测的结果失去代表性,无法准确的反应工程的施工质量,从而对质量的控制过程造成不利影响。2、试验检测的规范性有待提高我国施工单位目前知识水平较高、业务熟练的高级技术人员的数量有限,施工单位缺少足够的试验人员,大大降低了施工单位自检的规范性而影响了工程试验检测的质量。施工单位为了节省开支而未配备足够的检测设备,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试验检测水平的提高。此外,检测结果直接决定工程能否顺利的竣工验收,单凭施工单位自检,很难客观反映建筑工程建材的真实情况。3、试验检测的监督工作有待加强试验检测是为了侧面反映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该方法出具的检测报告应当具备客观性、科学性和代表性。为保证结果的客观准确,通常要由建设单位委托监理单位对工程的全过程进行试验检测。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要准确的反应样品的实际质量,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配备足够的试验监理工程师并建立合格的现场试验室,单靠建筑工程监理费用难以负担。这就导致一些建筑工程的监理单位通过委托第三方或直接委托施工单位的自有人员进行试验检测工作。这种做法无法保证检测结果的真实性,严重影响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三、加强试验检测管理的措施1、试验检测设备的管理需要加强检测设备是建筑工程试验检测的重要物质基础。只有种类齐全、质量合格检测设备才可以准确反映送检样品的真实性,作为评判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参考。所以工程的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以及监理单位应当通力合作,必须确保试验检测设备满足检测要求,设备的维护与管理工作也需要加强,必须进行定期校验,确保设备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有助于提升检测结果的代表性与科学性。

2、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亟需提高试验人员的业务素质在对于试验检测工作结果的质量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只有加强对试验人员的培训与管理,使得试验人员具备相应的资质,确保其业务水平达到相关的要求,才能有效地提高试该项工作的准确性与科学性。同时,试验人员的思想水平也起到关键作用,必须保证他们在试验检测的全过程中都能自觉的严格遵循国家标准,做到规范采样、科学检测,这样就能从根本上提高检测结果质量,确保建筑结构施工环节中工程质量管理有充足的依据,保证了建筑工程的使用安全。3、完善试验检测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试验检测的管理制度,加强试验检测全过程的监督力度,可以确保试验检测结果客观准确的反应工程建设的实际,从而找到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加以改进,最终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所以,各级单位应当密切配合,不断完善试验检测的管理制度,实行科学的管理措施,使试验检测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有效的提高试验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促进试验检测工作向着规范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此外,组织专人建立一个试验检测工作的监督小组,对试验检测工作的全过程进行客观公正的监督,并根据实际的操作过程对试验人员进行评分,可以激励试验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思想水平,提高试验检测的质量,从而更好的发挥试验检测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确保建筑工程施工顺利进行。

四、建筑材料质量控制措施

1、首先在订购建筑材料前的质量控制仔细阅读工程设计文件,施工图、施工合同,施工组织设计等与工程材料有关的文件,熟悉文件对材料品种、规格、型号、强度等级,生产厂家与商标的规定和要求。

2、掌握材料信息,优选供货厂家。引入竟争机制是保证采购订货质量的前提,而且有助于保证工程质量,降低工程造价。为此大宗材料应当实行招标采购方式,对于有色差的装饰材料最好是一次订齐和备足货源,以免由于分批而出现色泽不一的质量问题。

3、进入施工现场的各种原材料、半成品、构配件按供货合同约定的质量标准提供质量文件,包括:生产许可证或使用许可证;产品合格、质量证明书或质量试验报告单。物单必须相符,应检查到场材料的实际情况与要求的材料在品种、规格、型号、强度等级、生产厂家与商标等方面是否相符。如有任何一项不符,应要求退货或要求供货单位提供材料资料。标志不清的材料可要求退货或抽检。

4、材料进场后的质量控制工程上使用所有各类材料必须事先审批后方可进入施工现场:施工现场不得存放与本工程无关或不合格的材料。不同种类、不同品种、不同厂家、不同批号、不同型号的材料必须分类堆放,界限清晰,建立材料台账并由专人管理。避免使用时造成混乱,便于追踪工程质量,对分析质量事故的原因有一定帮助。

结束语

随着建筑工程迅猛发展,质量是工程的生命已成为人们的普遍共识。材料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首要条件,作为检验材料质量的唯一有效手段——试验检测,不容忽视。在材料质量控制的实践中,深刻体会到工程材料的质量监控要采取检验和抽检相结合,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牢固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方针,从源头抓起,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质量检测方面的法律、法规,严格按国家颁布的试验标准和规程进行工作。检测工作坚持科学性、公正性、其工作不受任何行政和其它干预,秉公办事、不弄虚作假、不伪造资料、不参与任何有损于试验成果公正性的活动,确保工程材料质量,为有效地控制工程质量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赵联敏,魏章西,鞠学文.谈建筑工程检测中存在的几个问题[J].陕西建筑.2008,6

工程材料质量管理篇4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建筑材料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a

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对国家和社会的资源造成了很大的浪费,进而也造成了环境污染。现今,造成建筑工程质量问题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原因在于建筑工程中所使用的材料质量监管和检测不严。建筑工程材料的品种、性能和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房屋建筑的坚固、实用和美观,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结构形式和施工速度。

建筑工程材料的质量检测的方法及影响因素分析

建筑材料是建筑工程的核心,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整个建筑工程质量的好坏。因此,把好材料关尤为重要,这就需要重视材料质量的检测工作。通过科学的检测,才能准确的鉴定建筑材料合格与否,能否适用于建筑工程中,从而保障建筑工程的质量。

1.1材料性能的检测报告

材料性能的检测报告是通过对所取材料样品进行检测得出的,检测报告得出的数据准确与否就在于样品的取用是否规范。因此,要科学、规范的取样,以保证相关检测人员能准确的检测出材料的性能,并做出正确科学的检测报告。

1.2代表性取样

代表性取样是进行检测的关键环节,取样量过少或取样部位、取样方法的偏差,都会造成检测的误差,从而影响整个材料的质量检测。取样的过程中还要取用有代表性的样品,需要从数量、取样方法方面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取样。

1.3环境温度与湿度

环境中的温度和湿度是影响材料检测的重要因素。因此,要严格按照养护标准和检测标准进行养护和测试,这样才能得出具有可比性的检测结果。

1.4加荷速度

由于快速的加荷速度和荷载,在常温条件下对水泥材料进行性能测试时,测试出的材料强度值就会高出材料本身的强度值。但在进行芯样混凝土等试件的抗压强度测试时,常温下的加荷速度的快慢对测定结果却不同。

1.5试件尺寸及精度

试件必须要按照标准的尺寸和精度进行材料力学性能测试。若尺寸和形状都在要求范围之内,这就说明了该试件为标准的试件,混凝土抗压强度值会受到其试件的精度高低的影响检测结果。

1.6误差检测

由于受到检测人员的熟练程度,设备仪器,材料的均质性,环境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建筑工程材料的检测结果会有所差异,都会造成检测出现误差。所以,检测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标准、规范和规程规定进行材料检测。一般而言,会有两种情况造成检测误差,一是同组试件之间的误差,是由于操作人员的熟练程度的差异性造成的误差;二是平行检测误差,即用同种仪器同种方法对同一材料进行分段式检测时出现的误差。

2.建筑工程材料质量检测中存在的问题

2.1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参差不齐

建筑工程材料检测工作需使用专业的精密仪器进行检测作业,在这过程中,不仅要求材料检测人员具备较强的职业道德,还须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以及丰富的工作经验和工程学专业知识。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部分检测人员因实际操作经验、工作水平以及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造成材料检测过程出现较大的偏差,直接影响了建筑工程的质量。

2.2检测设备老化现象严重

目前我国大部分试验检测机构的设备存在着老化严重的现象,而且缺乏现代化的检测仪器,所以在材料检测结果方面的准确性始终无法获得有效的提升。

2.3检测方法和标准不统一

当前在全国各个地区在建筑材料检测方法、程序和标准方面存在不统一的问题。此外,各地在建筑工程材料的检测仪器和检测管理系统方面也存在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也直接影响了建筑工程材料的质量监管和检测。

2.4材料采购缺少计划性

建筑工程现场往往材料堆放混乱,检测不及时、不规范。目前,很多建筑工程工地材料堆放存在不规范的问题,此外,材料管理不科学,使得部分材料在受潮、变质、锈蚀后失去了原有的特性,影响了工程质量。

对建筑材料检测质量提高的对策分析

作为建筑工程的核心,建筑工程材料的质量优劣直接影响到整个建筑工程质量的好坏,所以必须予以质量检测,从而从根本上保障建筑工程的质量。要彻底解决上述问题,保障建筑材料的质量检测水平的提高,除了必须严格按照国家及行业各项检测标准进行操作之外,还应该重点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控制。

3.1建筑工程材料进场前的检测

在建筑工程材料进场前,必须先进行相关检测。具体包括土建、水电材料、节能材料以及建筑主管部门、监理单位确定必须检测的其他材料。材料进场前主要的检测项目包括材料外观、尺寸、性能以及物态等,此外,还须检验材料的质量证明文件。根据建筑材料检验方式的小同,检测方法可分为普通送检、见证取样送检、小合格复检和监督抽检。严守建筑材料三证关,加强对材料的检验是保证材料质量的重要环节。制定和完善各项设计标准和检测标准是检验的重要保障,故用于建筑工程所需的材料、设备等必须要符合国家技术标准或设计要求,并有相应的中文质量合格证明文件、规格、型号及性能检测报告。

3.2强制性检测

为了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确保结构的安全性,防止质量通病的产生,严禁任何的不合格材料用于工程建设。根据设计及国家、行业规范要求以及地方主管部门的规定,需要进行项目检测。常规检测项目有:主体结构(梁、板、柱)混凝土标号及钢筋数量检测,竣工后房屋空气质量状况检测,钢筋抽样检测,混凝土试块检测,加气块两项性能(外观质量及强度)检测(非必检测项目),瓷砖性能检测,铝合金门窗三性检测等,这些项目都是强制性要求必须检测的项目。

3.3检验测量设备的控制

对检测设备控制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其止常运转,并提供准确的测试数据。首先,我们建立了完整的设备台帐,使检测中心及施工现场的检测设备和仪器处于有效控制状态,便于管理、调配和更新;同时给每台设备或仪器建立各自的登录下,登录其检定情况,明确其性能状态,并按要求定期送检定部门检定、校准,有效地控制其检测精度和准确性。新购置的设备和仪器应先经有检定资质的计量检测部门进行检定,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在经检定合格的设备和仪器的相应部位上贴上合格证,并标明有效期、编号、检定人等信息资料。当材料标准变更而需更新配套的检测设备时,应在新标准实施前完成新设备的购置、安装、调试、检定等全部准备工作,以便顺利完成新旧标准的交替。

结束语

建筑材料的检测环节是确保工程质量,促进建筑安全性与耐久的重要关键环节,必须予以高度的重视。要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就必须不断地提高建筑工程材料本身的质量,积极加强建筑工程材料的检测,这就需要建筑工程相关单位和部门共同努力,不断提高建筑材料质量控制的工作水平和检测水平,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确保建筑材料的质量和建筑工程质量的安全。

参考文献:

[1]韦炜.关于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的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10)

工程材料质量管理篇5

关键词:土木工程;施工;材料选择;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o213文献标识码:a

一、土木工程施工中材料选择的方法

材料是建筑土木工程施工的基础,比如常见的砖块、混凝土等,但由于建筑材料市场的良莠不齐,造成土木工程施工材料中也存在着滥竽充数的现象。因此,要特别注意在建筑采购的时候一定要安排专业的人员来进行建筑材料的选购,因为这些专业的人员长期和建筑材料打交道,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这样才能够有效的保证材料的选购质量,进而确保土木工程施工的质量。下面介绍一些在土木工程材料选用上常用的方法。

(一)要对材料来源加以调查,对生产厂家的情况了解清楚。为保证土木工程施工的质量,就需要保证所需的购买材料的质量符合相关的标准,这就要对生产厂家的一些具体情况调查清楚,例如了解生产厂家的一些材料加工工作,生产厂家的一些销售情况等,最为重要的是要调查生产厂家企业的正规性,是否具有相应的营业执照及其市场的信誉度,这些都需要相关的采购人员对其有所了解,从而保证采购材料的质量。

(二)选购材料的相关资料需要了解清楚。相关的工作人员在选购材料时,需要对材料的厂家、质量、生产日期等进行详细的了解,必要时要加以记录,为以后土木工程施工中材料出现问题能够及时解决提供保障。

(三)选购材料需进行质量的测试。对材料质量进行专业的测试是保证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手段。例如,对于混凝土材料,需要对其进行技能性、抗渗性试验;塑性材料,就要进行环保性、耐火性、抗压性等试验;而对于钢筋等刚性的材料就需要对其进行腐蚀性、延展性等测试。对于建筑材料而言,只有通过试验的材料,才能够放心的应用,材料的检测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保障。

二、在土木工程材料选择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据相关的研究资料分析,在当前的土木工程施工中,对于施工材料的选取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不但增加了土木工程施工的难度,对工程施工的质量带来不利的影响,还降低了土木工程的效益。施工材料的选择在土木工程中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缺乏土木工程材料管理的专业人才,或材料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偏低。相关的管理人员在土木工程材料管理中所具备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从而造成其对土木工程施工材料的管理以及质量的控制中出现一些问题,进而对整个土木工程的质量带来了不利的影响。与此同时,在发展过程中,一些施工单位对于专业人才的培养并不重视,导致施工材料选择的不合理,质量存在问题,从而对整个工程施工质量造成影响,对企业的经济效益也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二)土木工程施工材料的管理只停留在表面上,并没有落实到实处,甚至没有建立相关的管理制度。土木工程施工材料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对于材料的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其首先能够保证施工材料的质量,其次能够为整个土木工程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然而,仍然有部分单位只顾及眼前的经济效益,并未做长远的打算,忽视了对于材料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从而造成这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工程项目质量存在问题,并不能满足工程施工的具体要求。

(三)材料管理方法较为落后,缺乏创新,已不能满足时展的需求。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一个永恒的主题,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时代的进步,一些企业陈旧的材料管理形式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发展以及当前土木工程施工要求,这就需要我们对材料管理方法进行不断的改进和完善,使其符合当前土木工程施工的需求,保证工程施工的质量。当前大部分土木工程施工单位都缺乏创新精神,对于材料管理仍然采取着传统的管理方法,造成土木工程施工材料的质量不能很好的满足施工的需求,也给整个工程的质量带来一定的影响。

(四)材料选择没有按照相关规范进行,在材料选择的过程中监督的力度不够,存在着较多的漏洞。施工单位在实际的施工过程当中,一般会建立一个部门来负责施工材料的选择与采购,但在材料采购的过程当中缺乏有效的管理与监督。因管理与监督的力度不够,再加上相关人员的素质比较低,在采购的过程当中很可能会出现中饱私囊、欺上瞒下、的现象,这不仅会对工程施工质量造成影响,还会极大的损害企业形象,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因此需要加强相关工作人员的素质,同时还要对企业的监督和管理制度进行完善,从而在人员、制度两方面保证材料采购的正常进行。

三、土木工程施工材料的质量控制

在土木工程施工材料的选择中要严格检查与控制材料质量相关的各个方面,并且施工单位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如工程造价问题,基于这些实际的情况进行施工材料的合理选择。在材料的选择时,需要对材料相关信息进行合理的判断,例如材料的节能性、环保性以及材料的价格等,这样不仅可以有效的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还可以降低工程项目的造价,从而提供土木工程整体的经济效益。

(一)土木工程材料质量控制的标准。在进行土木工程施工材料选择时,首先要考虑到工程设计时对材料质量的要求,要以工程设计的要求作为材料质量控制的标准。若在工程设计中并未对施工材料有着过多的要求,就需要以国家的相关规定作为标准。在材料的使用中,必须要对材料进行仔细的检测,对于满足国家相关规定的可以定为合格产品,相反,不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的要作为不合格产品。

(二)材料质量的控制方法。土木工程材料主要采取材料测试、检查验收、材料管理以及多单位控制四种方法来进行质量的控制。

1、材料的相关测试。主要是对材料的各个方面采取一些测试方法来进行专业的测试,以此来检测材料是否合格,保证施工材料的质量。

2、检查验收。在材料入库前对其进行一系列详细的检查,检查材料是否符合土木工程施工的需求以及国家的相关规定。

3、材料管理。主要是对已入库的材料采取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保证已入库材料的质量。

4、多单位控制。就在材料使用时,需要多方面的同意,为工程质量提供有力的保障。

(三)不断加强材料管理的力度。材料是一个工程建设的必需品,也对工程质量有着一定的影响。因此,必须要做好材料施工前的管理工作,使其满足施工的相关要求。相关的工作人员需要做好入库材料的管理,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来保证入库材料的质量不变。而在材料的使用中要详细登记材料的不同用途,做到材料正确合理的使用,防止材料施工中的不必要浪费,提高材料的使用效率。随着土木工程向着智能化、机械化、现代化的不断发展,所采取的施工技术也越来越先进。因此,施工人员要在土木工程施工中采取适宜的施工技术来使用材料,例如可以根据不同的用途优化混凝土配合比,对钢材和塑料型材等采取合适的造型处理,不仅可以避免浪费施工材料,还能够保证材料的质量,提高了材料的使用效率。

四、施工阶段材料的选择与质量控制

在土木工程的实际施工阶段,施工材料质量的优劣会直接影响到工程施工的质量,对工程施工的进度与成本也会带来影响,进而对施工企业的形象造成损害。因此在实际施工当中,必须要对材料的选择以及质量控制进行严格的监督。

(一)施工单位要加大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视力度,提高相关人员的综合素质。材料选择与质量控制的效果在很大程度取决于管理人员素质的高低。因此企业的领导阶层需要加大对人才培养的重视力度,不但要对人员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进行培养,还需要对其的职业素养加以培养。与此同时,要建立健全相关的选拔与考核制度,对相关的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考核检查。采取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式,能够有效的提高工作质量与效率,确保管理工作的规范性。

(二)建立健全相关的管理制度,并将其落到实处。土木工程施工材料的选择和质量控制对于整个工程的质量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也是企业良好形象的重要保障。在实际的工作中,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相关的管理制度,把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对施工中的工作流程进行严格的规范,明确工作人员的职责,对施工中各个环节材料的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从而确保整体工程的施工质量。

(三)对管理的方式方法进行积极的改进和创新,建立科学化与信息化的管理方式。在当前社会中,计算机技术已经在各个领域当中被广泛的应用,因此在土木工程的实际施工中要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的优点,建立信息化的管理方式。与此同时企业也要注重管理方式的创新,培养企业人员的创新精神,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做到与时俱进,建立健全科学化与信息化的管理方式,尽可能的节约人力资源,做好资源的有效利用,让管理制度更好的为企业服务。

(四)完善材料选购的管理机制,加大材料选购的监督管理力度,提供相关人员的专业素质。施工单位要建立一个单独的采购部门,并完善材料选购的管理机制,同时还要加强相关采购人员的专业素质以及个人素质的培养,避免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以次充好、的现象。完善材料选购管理机制,能够对相关工作人员的不良行为起到约束作用,可以使其为企业尽心尽力的工作,从而有效的保证材料选购的质量。与此同时,企业还应当加强监督管理的力度,对工作人员的行为进行规范。

五、结语

材料是土木工程建设的基础,为了能够有效的保证材料的质量以及施工质量,就需要对土木工程施工材料的选择以及质量进行控制。而在实际的工作中,这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同时还需要完善的管理制度,对材料的选购以及质量控制进行合理的监督管理,从而为土木工程施工质量提供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1]李德洲.土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措施[J].门窗,2013,03:192.

[2]卢鹏.土木工程施工中材料选择的质量控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07:201.

[3]费浩.论土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J].民营科技,2013,07:154.

[4]张胜军.初探土木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J].中国外资,2013,13:194.

[5]郑展展.土木工程施工中的材料选用及质量控制解析[J].民营科技,2013,09:192.

工程材料质量管理篇6

关键词:水利建筑材料;质量控制;管理方法在水利建筑工程中,由于其独有的要求和后期的使用需求,必须在施工过程中对工程质量进行把关。根据大量的工程实际案例来看,水利工程最易出现质量问题的就是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上,由于漏水和渗水导致结构物出现失稳的情况,究其原因是钢筋混凝土在形成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主要表现在施工原材料不过关,对于水泥、砂石、粉煤灰等材料的使用没有严格按照标准选用。因此,对于水利工程质量的好坏,原材料的基本情况是考核的重要指标,要加强原材料从源头上的把关,通过科学的控制手段避免出现材料不合格的情况发生[1]。本文通过对几种典型的原材料管理方式进行分析,提出现场管理不足环节,从管理角度和材料使用特性方面分析,共同保障水利工程材料质量,促进水利工程整体质量。

1水利工程建筑材料质量控制基本情况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部分企业为追求速度没有太多重视工程质量,导致部分结构工程无法满足国家规范要求,甚至存在结构物有质量或安全事故隐患。同时,由于现有的建筑市场中,大多采用低价中标的形式,价格不断的压低必然在材料的质量和材料的选择上降低标准,而且建筑施工管理人员没有充分认识到材料合格对于结构物整体安全稳定的重要意义,直接导致建筑材料管理混乱,使用材料“鱼目混杂”,一些不合格的材料充斥在工程当中,有些材料没有质量合格证书,现场没有相对应的检测环节。对于材料检测而言,在施工项目中检测水平和检测的意识还不高,对于原材料的监督管理要求满足不了建设的整体需求,对于工程质量的整体管理带来了不小难度。与此同时,我国在建筑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新型材料的使用频率也逐渐加大,出现新材料具有新特点和新功能,施工管理人员对于材料的属性不了解,存在使用上的误区,在实际的操作中,没有合理有效的使用相关材料,以原始的材料管理方式对新型材料进行管理,导致材料的损耗。因此,在使用前要加大对于材料的控制力度,对于质量控制要求高的材料加大管理力度,利用巡检的方式强化对材料的检查力度,避免因为人为原因造成水利工程质量问题发生[2]。

2水利工程建筑材料质量的控制措施

2.1强化现场监督力度

施工单位是水利工程的主要实施方,对于工程质量承担主要责任,要根据设计图纸和施工合同的要求,选用相适应的工程材料,结合现场的基本情况,对材料的品种、尺寸和类别进行比对,全面掌握水利工程材料的基本特性。对于供应商的比选中,以保障材料的质量为先决条件,根据市场价格的对比,选择最为合理最优化的方案。对于材料进场前,要加强对材料的抽检力度,对供应产商提供的产品合格证书进行检验,并了解厂家的基本情况,对重点材料供应厂商要进行实地考察,防止不合格或是劣质材料流入工程实体当中。在现场要加大抽检力度,提高每批次材料的抽查比例和数量。如对沙石的检验中,不能只对上部材料进行抽检,需要分不同区域,上中下部分进行抽取,提高抽样材料的代表性,经过材料的对比试验后方能使用该批次材料。

2.2加强现场管理

在完成产品的抽样检测后,待产品的检验报告合格就能对材料进行录入使用,并要求进行材料的现场管理。按照iSo9001的质量管理模式,对材料进行证件管理,根据材料的种类、用途和数量进行标记,并在证件中登入材料相关信息,由专人对信息进行核对,并对入库材料数量和品名进行核对,保证入库材料和出库材料能够在数量上和型号上一致。对于在水利工程现场施工二次加工的材料,必须要有原材料的出库证明,在加工后做好材料的使用记录,严格按照材料使用的管理规定进行。在施工现场,材料管理人员对于库存材料要经常检查,避免材料在存放中出现损坏或是在取用中发生碰撞。此外,在工程实践中发现,出现材料管理方面的问题还会因为材料存储直接导致材料质量受到影响。在施工区域内,由于空间受限,没有及时使用的材料被长时间堆放,造成空间占用和材料没有妥善保管的情况,因此要强化施工组织设计对于材料的使用也起到关键作用,要提高材料使用效率,减少材料对空间的占有率[3]。

2.3加强过程控制力度

在材料存放中,由于不同材料的特性需要有不同的存放方式。对于钢筋材料,根据不同的型号需要分开摆放,避免出现不同型号之间的混放,且钢筋必须下垫上盖,避免直接和外界接触,尤其是受到雨水侵蚀;或者将钢筋材料放置在室内,避免出现类似情况发生。对于水泥材料,通过密封设备运输和存储,避免受到水和杂物污染,通常做法是在水泥检测合格后将水泥直接泵送至水泥箱体中,避免中间环节对材料污染和受潮。对于外加剂等材料,要按照产品特性,选择密闭、干燥、通风良好的区域储存,同时注意材料对环境的破坏。细、粗骨料的贮存要满足以下要求:一是在堆放骨料的场地应有较好的排水设施,必须分别堆放不同粒径的骨料,在中间设置隔离设施,避免混合堆放,并预留一定的运输通道,保证材料运输的便捷;二是对于骨料的存放,要确保骨料使用方便,需特别注意的是贮存骨料时要确保其不被污染、破损和离析,不与其他材料相互混杂,不以其他废物充斥骨料;三是骨料堆放的活容积应满足施工期间对合格料的需要。粗细骨料要分开存放,避免在运送中出现交叉使用。同时,对于清洗骨料的水不允许用于混凝土拌和。在运输混凝土预制体的过程当中要避免磕到边角或是断裂,卸车时要轻拿轻放,避免使预制件的表面受到油渍的污染。必须在有良好排水设施且具有防雨措施的地方来贮存土料;严格按照工程施工承建合同、相关规程规范以及质量评定来检测混凝土材料、砂石料以及金属材料等的质量。

工程材料质量管理篇7

1材料供应管理

1.1充分掌握工程材料法律法规

充分掌握《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对建材采购和使用的相关规定,以及《建设工程材料采购验收使用综合台帐》对进场物资的流程规范。严格按照行业法规进行建材的检验、采购、使用和管理[2]。

1.2材料采购过程中的管理

在材料的采购过程中,须严格把握材料质量这一关。因此在材料采购初始阶段,需考察材料的生产经营商的相关资质,审查生产经营主体的经营手续和经营能力,以及生产企业售后服务情况。对该企业生产的相关材料的质量认证进行考察,严格控制采购材料的质量档次。同时,收集该企业建材在建筑业界的口碑、该企业的信誉、售后等信息,通过建材的实际使用者的信息对企业能力及其生产的材料进行甄别,鉴定。材料的采购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材料购买数量的问题,对于不能实现随需随购的材料,应进行分批采购,计划储存。对于能够实现零星购买的材料,可以不必批量购买,从而减少存储开支。因此应尽量对材料的数量和采购方式进行合理规划,使经济效率达到最优,从而降低材料使用成本。在材料价格管理中,采购模式的对材料成本的影响不容忽视。合理的采购模式在材料价格控制、材料质量控制以及材料运输费用控制方面起到很大作用。

对于建筑企业各个部门,分别设有自己的采购人员,因此其采购批量小,管理不方便。而采用集中采购模式,使采购、储备、配送过程的管理更加方便,集中采购由于采购数量的增加,使采购成本相对降低。建筑施工过程中,应根据采购物资的特性,建立多元化的采购模式。对于涉及全局性、战略性的物资,应采用战略伙伴的采购模式,这样可以降低采购风险,缩短采购周期。对于种类繁多、价格多样的材料,应采用竞标采购模式,这样既能保证所采购材料质量上的优势,又能保证材料价格上的优势,同时使采购行为更加规范化。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建立良好质量口碑的供应商,可以采用定向采购的模式,确立定点采购单位,采用商家直供方式,减少中间环节的不必要消耗,同时在直供模式下,应定期更新直供单位,以做到优胜劣汰。

1.3材料施工过程中的管理

在材料管理的起始阶段,应该了解工程整体流程进度安排,掌握不同时期各类材料的需求情况。及时协调好材料管理相关部门并签订有效合同。在材料尚未购置前做好存放场地、仓库以及运输路线的安排工作。这是材料有效管理的先决条件。施工过程是劳动主体对材料进行加工、改造的过程,也是材料消耗的消耗过程。该过程为材料管理的实施阶段,首先应做好材料质量的严格把关,确保工程使用的材料符合建筑材料规定要求。其次应该根据施工不同阶段材料的需求情况,合理安排材料的平面的布置。再次,材料使用过程中应建立材料限额和余料回收的制度,减少材料的损失和浪费,使建筑成本有效降低。在施工过程中,应该严格根据使用计划进行,避免材料的不合理消耗。施工结束后是材料管理的盘点、收尾阶段,此时应该做好材料使用账物是否相符,对不相符的找出原因。对材料过程中使用出现的错误应及时纠正或追究责任,并向上级主管部门上报提出审核。对剩余材料应及时清理回收,并进行退库或转移,以减少材料的浪费。

2材料价格管理

2.1掌握市场信息,降低材料价格

材料成本占建筑成本的60%左右,因此材料成本和价格的控制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建筑成本的大小[3]。材料价格具有不稳定、水平差异大、工程期内价格可比性差以及受工程周期跨度影响大的特点。为了有效做好材料价格的管理工作,需要充分利用网络手段,掌握材料价格动态变化趋势。同时应采用按工程量清单计价的方式,使材料价格在整个工程周期内保持稳定,从而消除价格波动影响。引入价格竞标承包机制,并签订相应的协议,防止价格上的纠纷。

2.2充分利用市场,合理安排运输

建筑施工过程中材料用量大,如果出现调度不合理,由运输费用导致材料成本上升的问题不容忽视。因此,材料运输费用也应作为材料价格管理一项内容。在材料采购过程中,应考虑供货地点距离施工地点的距离,在价格合理、质量合格的情况下,应尽量采购离施工地点近的企业,以减少运输成本。在施工过程的不同时期,材料的需用种类和数量不同,应将材料分时段运输,防止发生材料不必要转移额外消耗的人力、物力。

3材料存储发放管理

对于建筑材料,在不同的施工周期所用的材料种类不同,所以对于尚未使用的材料和施工后期使用的材料等,应考虑合理存放的问题,因此材料的贮存和发放管理显得尤为重要[4]。对于材料储备管理,应采用集中储备的方式。如果材料储存过少则会影响施工进度,如果储存材料过多,又会造成资金浪费,增加财务风险。因此集中储存能够使材料数量和结构控制在最优水平。对于建筑材料,应建立专门库房进行存放,以免由于露天存放造成材料质量和使用寿命降低导致的建筑质量的下降。对于型号种类较多,难以区别的建筑材料,应做好标识工作并分类存放,以免引起材料混淆造成的工程质量不合格和材料浪费等情况。对材料的发放管理,能够有效控制材料不良使用等造成的浪费情况。在材料发放管理过程中,应建立严格的发放管理制度,对于按定额使用的材料,应严格执行限额领料制度,并采用分时期分批次发放的方式。对于单产单进的材料,应根据当前时期的使用情况,建立材料发放计划。对于易损耗、已维修的材料,需采用交旧领新的发放方式,若造成丢失的需要进行折价赔偿,以降低材料消耗。对于发放的材料的去向及使用情况进行跟踪了解,及时回收剩余材料,避免造成损耗和浪费。同时材料发放员应建立详细的材料发放档案,有效监督材料的发放情况。

4结论

在建筑工程实施过程中,建筑材料作为建筑成本的主要部分,需要进行严格监管和控制。本文通过对建筑施工过程中材料管理探究,分别从材料采购管理、材料价格管理和材料储存发放管理方面提出了以下几项措施:

1)掌握国家建筑材料的相关法律法规,严格控制建筑材料采购的质量和价格,同时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合理的采购模式,以提高建筑质量。

工程材料质量管理篇8

关键词:管道材料监理质量控制

前言:目前石油化工管道的新建、改造、扩建工程越来越多,石化管道输送介质品种多,承压范围广,存在有毒、易燃、易爆等危险,工程质量要求高。而管道材料的质量是管道工程的基础,管道材料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管道工程的安全、外观效果和使用功能。因此,在工程建设中,严格控制管道工程材料质量,促进监理对材料管理制度的完善,为工程材料的控制探索更好的方法和措施,全面提高监理质量控制效率有着重要意义。

1、建立完善的管道工程材料监理管理体系

建立完善的监理材料管理体系是监理搞好材料控制工作的前提,建立符合工程实际情况的材料管理综合台账尤为重要。管道是由管道组成件和管道支承件组成,用以输送、分配、混合或制止流体流动的管子、管件、法兰、螺栓垫片、阀门和其他组成件或受压部件的装配组成。管道工程材料控制,监理可以根据设计文件和采购情况,建立《管道工程材料监理管理综合台账》,对全场管子、管件、阀门等材料的订货、到场验收及安装使用情况进行动态监督,提高监理材料控制效率。

2、编制管道工程材料控制监理实施细则

管道工程材料监理细则是监理管理材料工作的指导文件,编制详细的材料控制监理实施细则作用明显。管道专业监理工程师在熟悉设计文件的情况下,根据工程特点,制定管子、管件阀门等材料检验工作流程,提出监理工作控制要点及目标值,明确材料检验方法和控制措施。在后续施工监理中,监理工程师应按已经批准的《管道材料控制监理实施细则》开展工作,严格控制管子、管件、阀门等材料质量。

3、做好管道材料工作单位人员资质的审查工作

承包单位及安装人员须具备相应资质,且在其资质范围内开展工作。从事工业管道和公用管道检验的单位也应具备一定条件,并按规定要求取得相应的检验资格,且检验检测单位不隶属于安装单位。项目开工前,监理应就管道承包单位资质、材料专职管理人员资质及材料试验单位人员资质等给予审核。

4、管道工程材料进场控制要点

4.1资料控制

管子、管件、法兰、阀门等材料进场前,承建单位应提供下列资料:(1)产品清单,主要包括产品名称、规格型号、生产厂家、生产批号、数量、自检结果及自检人员单位签章等。(2)管道材料附随的书面文件,如产品说明书、产品合格证、质保书、检测报告等。特别注意管道材料产品质量证明文件,是材料是否可用的依据,也是监理验收的重要依据。(3)承包单位按规定抽检复验的试验报告及试验结果。监理应对管道材料抽检项目和抽查比例及抽检结果进行核查,若监理对质量证明书性数据有异议或对材料质量有怀疑时,可按一定比例进行必要的平行检验。

4.2现场管道材料检查控制要点

(1)检查所进场管子、管件、阀门等材料,其生产批号、规格、型号、材质、数量、质量证明文件、生产厂家等与报验资料是否相符。(2)无缝钢管、焊接钢管管壁薄厚均匀,内外表面光滑,不允许有裂纹、折叠、离层、结疤等缺陷。锈蚀、凹陷及其他机械损伤的缺陷,其几何尺寸不应超过产品相应标准允许的偏差。(3)阀门铭牌上应有名称、型号、公称压力、生产厂家等,阀门壳体上也应注有公称压力、公称直径,有介质流向阀门还应注有介质流向等标识,阀体不得有损坏、锈蚀、缺件、脏污等。(4)弯头、三通、异径管、管帽等管件,外观不得有影响质量的缺陷,尺寸偏差符合标准要求。(5)法兰公称压力等级、连接型式、密封面型式应符合设计要求,法兰密封面、金属环垫、缠绕式垫片不得有径向划痕松散翘曲等缺陷。(6)螺栓螺母的螺纹应完整,无划痕、毛刺等缺陷,螺栓螺母应配合良好,无松动或卡涩现象。(7)焊接材料质量证明书应符合标准要求,包装完好,无破损、受潮现象,外表面无污染,无影响焊接质量的缺陷,标识清楚,与实物相符。(8)管道材料的存放应按按品种、材质、规格、批次分区存放,并摆放整齐、标识清楚;不锈钢与碳素钢、低合金钢管道材料不得接触。

4.3不合格品的处理及检验结论

(1)不合格品的处理。检验不合格的管道材料,不予进场,同时对该批管道材料加倍抽检,若仍有不合格,该批管道材料不得使用,并做好标识和隔离。(2)检验结论。管道材料检验完成后,检验结论应及时作出。结论应由监理工程师独立作出,不应与任何一方协商。检验结论应清晰明确,同意进场意见,应在抽检复验合格后签署,不同意进场的理由要充分,签署过结论的材料报验单,交总监理工程师批准。

5、监理管道材料工作注意事项

(1)承包单位提供的管道材料质量证明文件一般应为原件,若为复印件必须字迹清楚,且加盖承包单位材料供应部门印章,同时注明原件存放处、所用工程、到场数量及复印人签字。(2)压力管道产品合格证和质量证明书应当有制造单位质量检验人员和质量保证工程师签章。实行监督检验的管道材料,还应提供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出具的监督检验证书。(3)原设计的管道材料因供货原因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承包单位提出代用材料或建设单位指定代用时,必须取得设计人员书面确认。(4)凡采用新材料、新型制品,应检查技术鉴定文件,必要时应到生产厂家实地考察,再确定定货单位,对工程中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提出监理意见。

工程材料质量管理篇9

关键词:建筑工程;材料管理;成本控制

建筑材料是建筑工程实体、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环节。在工程建设中,管好了建筑材料,建筑成品的质量就有了保障,建设成本也就会相应降低。面对竞争激烈的建筑市场,如何加强风险管理,有效地实现预警、规范和转移风险,已成为摆在建筑企业面前的又一个重要课题。因此,搞好材料管理对于加快施工进度、保证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材料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以价廉物美的(较好的性价比)材料满足施工和生产的需要,并在过程中控制材料的质量和数量,并把工程和产品的材料成本控制在最低的区域范围。

1材料供应与管理

1.1掌握建材方面有关的法规及有关条文

在我国,政府对大部分建材的采购和使用都有文件规定,其中主要有《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对钢材、水泥、商品混凝土、砂石、砌墙材料、石材、胶合板实行备案证明管理。根据文件精神,工程项目部要对每天进场的主要物资按规范填写《建设工程材料采购验收使用综合台帐》,需要建立单位签字,交易数量必须覆盖实际使用量。

1.2通过市场调研,认准合格材料

考察调研的范围首先应是生产经营厂商。一是审核查验材料生产经营主体的各类生产经营手续是否完备齐全;二是实地考察企业的生产规模、经营理念、销售业绩、售后服务等情况;三是重点考察企业的质量控制体系,是否具有国家及行业的产品质量认证,材料质量在同类产品中是属于一般、中档还是高档等。

察调研的另一个范围是建筑业界。通过对建筑业界的了解,获得的信息更准确、更细致、更全面。一般来说,真正质量过硬的材料会得到建筑界的认可,质量低劣的材料会被人唾弃。通过了解建筑业界,可以更准确地掌握材料生产厂家的企业信誉、产品质量、价格状况、售后服务等情况。

1.3把好材料的进场检验关

建筑材料验收入库时必须向供应商索要其“防伪备案证明”。材料检验单位必须具备相应的检测条件和能力,经省级以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或者其授权的部门考核合格后,方可承担检验工作。重点工程、重要工程的主要建材应委托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认可或授权的检测单位进行材质检验。

1.4施工过程中的材料管理

施工过程是劳动对象“加工”、“改造”的过程,是材料消耗的过程,称为“牺牲”过程或使用过程。使用过程中材料管理的中心任务就是检查、保证进场施工材料的质量,妥善保管进场的物资,严格、合理地使用各种材料,降低消耗,保证实现管理目标。

1.4.1施工前的准备工作:这是现场材料管理的开始,为材料管理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提供必要的条件。其主要内容如下:(1)了解工程进度要求,掌握各类材料的需用量和质量要求。(2)了解材料的供应方式。(3)确定材料管理目标,与供应部门签订供应合同。(4)作好现场材料平面布置规划。(5)作好场地、仓库、道路等设施及有关任务的准备。

1.4.2施工中的组织管理工作:这是现场材料管理和管理目标的实施阶段,其主要内容如下:(1)合理安排材料进场,作好现场材料验收。(2)履行供应合同,保证施工需要。(3)掌握施工进度变化,及时调整材料配套供应计划。(4)加强现场物资保管,减少损失和浪费,防止丢失。(5)组织料具的合理使用。

1.4.3施工收尾阶段:施工即将结束时,现场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有:(1)根据收尾工程,清理料具。(2)组织多余料具退库。(3)及时拆除临时设备。(4)做好废旧物资的回收和利用。

(5)进行材料结算,总结施工项目材料消耗水平及管理效果。

2材料价格管理

2.1掌握市场信息,降低材料价格

掌握市场信息,就是广泛的收集材料的市场价格。材料价格信息收集过程,就是在建筑材料市场、材料产地等进行价格信息的采集、调查过程。所采集的价格信息,必须切合市场的实际情况,能反映材料价格的一般水平。工程材料价格信息的调查和采集,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是一个复杂的信息系统。

2.2充分利用市场,合理安排运输

运费支出是构成材料采购费用的重要因素,节约运输费用,可降低材料采购成本。因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运输费用的节约问题:材料订货时考虑运输距离远近的问题。在材料质量、性能都能满足材料采购方案,而材料价格又基本相等的情况下,就应到离施工现场最近的地点采购;材料尽量一次运输到位,减少二次倒运和装卸费用。

2.3采取合理的采购模式

通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广泛吸取诸多建设单位,对于采购供应模式,我们总结了如下三点内容:

(1)施工用主要材料由甲乙双方共同采购,其材料质量由甲乙双方共同控制,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材料施工方有权拒收、拒用。

(2)材料的价格主要由业主方依据市场行情确定,承建方、监理单位可广泛参与。业主方主要以招标的方式确定材料价格,也可以直接走进市场,货比三家,选择质优价廉的材料。

(3)工程结算时,材料价格以实购价(含运杂费)为基础,采取加权平均法的方式计算。少数由承建方自行采购的辅材则执行信息价。

这样做使供货、保管、使用一体化,减少甲乙双方的扯皮情况;业主方可以降低部分材料价格,降低工程造价;当然还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供应模式。

3材料存放发放管理

材料购回至使用是有一定时间差的。在这段时间内,应加强材料存放管理,不能因保管不善而降低使用寿命。主要应注意两点:

(1)专门库房,妥善存放。建筑材料应存放于符合要求的专门材料库房,否则,会降低材料的使用寿命。如钢材、水泥等材料,应避免潮湿、雨淋。钢材(及制作成品)堆放在潮湿的地方或被雨淋,会很快被氧化锈蚀,从而影响其使用寿命;水泥回潮或被雨水冲淋了,那根本是不能使用的。

(2)标识清楚,分类存放。一个建筑工地所用材料较多,同一种材料有诸多规格,比如钢材从直径几毫米到几十毫米几十个品种,又有圆钢和带肋之别;水泥有标号高低之不同,又有带R与不带R、硅酸盐、矿渣、立窑、悬窑之别,建筑物的不同浇灌部位,其设计标号是有差别的,绝不能错用、混用。

外对于材料的发放,不论是项经部、分公司还是项目部仓库物资的发放,都要实行“先进先出,推陈储新”的原则,项目部的物资耗用应结合分部、分项工程的核算、严格实行限额/定额领料制度,在施工前必须由项目施工人员开签限额领料单,限额领料单必须按栏目要求填写,不可缺项。对贵重和用量较大的物品,可以根据使用情况,凭领料小票分多次发放。对易破损的物品,材料员在发放时需作较详细的验交,并由领用双方在凭证上签字认可。

工程材料质量管理篇10

关键词:建筑施工;质量控制;管理

经过城市化的进程的洗礼,我国居住水平及环境不断提高,人们对建筑的需求亦开始由数量时代转化成了数量与质量并存的时代。在满足了基本需求的前提下,对建筑的性能、功能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创造出精品工程,是施工企业现时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

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在施工现场管理系统中,质量管理是核心。企业的信誉、经营效益及存亡在某种程度上依赖于质量管理程度的强弱。

建筑施工有别于其他工程,受自然环境例如气候条件影响比较大,而复杂的多工种交叉施工、工序搭接过于复杂,多项技术综合应用、生产施工过程中必须加强管理,切勿因追求进度,而轻视质量,更不能因为追求效益而放弃质量管理。只有深刻认识质量管理的重要性,进一步确保顺利的进行和完成施工工作,从而满足理想的质量要求、使用功能要求和降低建筑成本。

2强化施工现场管理

对施工现场管理进行优化与加强是工程施工管理阶段的重要内容,是否做好对现场施工的管理直接关系到项目成本、进度以及施工质量三个目标,管理适当,和谐有序的施工现场是提高工程效率的必要前提,也是提高工程效益的有效途径。

(1)对施工现场的动态性管理。在施工现场,各种环境以及现场条件都在进行着不断的变化,各个生产要素之间是一种不定的动态组合。因此,要适应这种变化,优化各种施工要素,就必须进行动态性管理。这种管理要求管理人员必须加强排除风险,协调矛盾的能力,不能使用非动态的观点进行管理。

(2)对施工现场的群众性管理。由于施工现场具体内容繁多,综合性强的特点,并且各种施工要素都需要在现场实施工,因此需要每一位管理人员、施工人员都能自主进行自我控制与管理。同时对施工现场的群众性管理必须依靠多数人的共同管理,对每一个工作岗位都要十分重视。

(3)强化质量责任意识,加强监督检查力度。将项目各责任主体质量工作细化到施工作业现场的每一技术环节和操作人员,督促其采取有效措施,及时解决施工过程中存的管理漏洞和薄弱,杜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的行为;同时强化日常质量监督检查,加大反违章活动开展,督促作业人员遵章守规,对各类违章行为进行“教育、曝光、处理、整改”,防止质量事故的发生。

3贯彻实施质量体系的运行,规范质量管理

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时代,社会和用户对质量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已经不能满足于只凭抽检而证明的合格产品,他们要求产品从原材料到最终服务的全过程都是受控的,要求生产者对质量有更高的承诺和切实的验证手段,而在企业中iSo9000质量体系的贯彻实施,运用其国际标准的管理模式、方法及有效的运行来推动及提高施工现场的质量监管能力和水平。其中,公司进行质量管理所必须遵守的《程序文件》、《质量手册》等所有三级重要文件,其规范化质量体系的建立明确了企业的质量方针、目标和管理网络;各部门、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限;施工质量管理的程序和标准等,这些对企业质量体系有效运行提供了基础条件。

4严格控制施工材料构配件质量

材料(含构配件)是工程施工的物质条件,材料质量的优劣与施工工程实体质量的优劣息息相关,是工程质量的基础;要实现建筑工程质量达标创优目标的重要保证及先决条件。对施工材料构配件质量控制关键是要抓住施工材料构配件的采购质量、质量验收、及贮存质量三个环节。

4.1施工材料构配件采购质量

施工材料构配件的质量、价格、供货能力直接影响总体工程的施工质量及造价,选择好供货厂家,就可获得质量好、价格低的材料资源,从而确保工程质量,降低工程造价,这是企业获得良好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提高市场竟争能的重要因素;因此在采购施工材料构配件应初拟3家以上供应商待选,通过综合比较后择优选择,并经过几次供货考核,能保证供货质量的供应商可作为长期合作商,但要明确在材料采购时做到四不采购原则,即不采购达不到质量标准的材料构配件;不采购国家已明确淘汰的材料构配件,不采购不带合格的材料构配件,不采购需用单位已对质量提出异议的材料。

4.2施工材料构配件质量验收

进场时,严控材料质量,加强材料验收。用于工程项目的主要材料必须具备出厂合格证的材质化验单;工程中的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构件,亦要抽样检验;凡标志不清或认为质量有问题的材料,需进行追踪检验及进行抽检,以控制和保证其质量的材料;在现场配制的材料,如混凝土、砂浆、防水材料等,必须经试配检验合格后方能投入使用;所有材料构配件质量复检后要求供货单位提供复检报告,对复检不合格的施工材料构配件一律作退货处理。

4.3施工材料构配件贮存的质量管理

把供应商提供的质量保证文件资料阿随同与其对应的材料一同保管,做到“四相符”:即保证所保管材料的账、卡、物及质量保证文件相符;材料存放布局要合理,实行“四号定位”,即库号(区号)、架号(点号)、层号(排号)和位号定位;按材料种类分库(区)、按材质分架(点)、按规格品种分层(排)、分位,并作出明显标记;为了更好保护好材料及降低库存损耗,在库存材料的日常维护保养中,需注意预防天气及环境对材料的影响。并且应着重对易燃易爆或有毒的材料进行专库保管,加强检查,规定禁令。

5强化工序质量管理

工序质量管理是使工序质量保持稳定和逐步提高状态的活动,它的管理项目是把工艺管理、设备管理、动作操作管理等生产因素进行有效地专业管理,在施工过程和下工序的使用过程中对影响质量的主要控制项目的关键因素进行综合管理。在加强工序质量管理中,采取数理统计方法,通过对工序一部分(子样)检验的数据,进行分析统计,来判断整道工序的质量是否正常稳定。若不稳定或者产生异常情况,就必须采取及时措施加以改进。

在加强对工序质量控制过程中,必须严格制订工序质量的标准及执行施工工艺、操作规程。突出对施工材料、施工机械设备、施工人员、施工方法及施工环境等因素实行有效控制。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及时检验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并设置工序质量的控制点。针对工序的关键部位或着薄弱的环节,及时保证工序,使其具备良好控制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