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投资估值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0:32:35

股权投资估值法篇1

【关键词】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价值评估;公信力

一、引言

随着中国大陆私募股权投资基金(privateequity,以下简称pe)的快速发展,pe规模与相对落后管理水平间的矛盾日益突出,pe投资者在基金存续期内较难了解到基金的真实价值,这给投资者本身的风险管控和投资评价带来困难。本文拟结合现有pe的估值方法,探讨在实务中采用何种操作方式可让估值方法更具合理性及公信力。

二、pe估值的现实意义

pe是以非上市公司股权为投资对象的基金,与公开募集的基金相比具有投资者数量有限的特点,因此在现行的相关投资基金法规中并未对pe价值评估方法有明确的规范,但pe估值对投资者和管理者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对pe投资者而言

由于pe的投资者主要是机构投资者,包括信托机构、保险机构以及基金,由于它们本身需要对其资金提供者的收益和风险负责,大都属于风险厌恶型投资者。若pe管理人能定期披露其所管理的基金价值及价值变动情况,投资者则可以以此来对投资的收益和风险进行评判。如果其投资收益和风险指标低于预期,投资者将对管理人失去信心,可能考虑撤销后续的投资额度,改为安排其他投资;若收益和风险指标高于预期,投资者也可尽早调整投资策略,向管理人争取更大的后续投资份额。另外,由于会计准则的要求,金融工具必须以公允价值作为确认和计量标准,投资者需要真实的公允价值以计量投资。

(二)对pe管理者而言

随着pe规模的扩大,将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按目前pe广泛采用的有限合伙制形式,投资者数量的上限可达50人。pe管理者定期向投资者披露基金价值能提高其金融服务的水平,提高投资者对pe管理团队胜任能力的认可程度、信任度以及pe管理团队在业内的知名度,为pe的后期发行做良好的铺垫。同时,pe的价值主要由所投项目的价值组成,经过合理评估后的基金价值可成为评价基金经理投资业绩的依据之一。

三、pe估值方法的合理性

(一)现有主流基金评估方法及分析

目前对pe主要的估值方法是先根据行业评估准则评估基金投资项目池中已投资的单个投资项目的价值,而后将这些单个项目的价值进行加总计算出pe的价值,这种方法也被称为“自下而上”①的估值技术,与在公开证券市场上市的证券基金所用的估值方法类似。对单个投资项目的价值主要有以下评估方法:

1.可比公司法

可比公司法主要通过分析可比公司的交易和营运统计数据得到该公司在公开的资本市场的隐含价值,主要使用的可比指标包括:市盈率(股价/每股利润)、市净率(股价/每股净资产)、企业价值/eBitDa、企业价值/收入、企业价值/用户数等。可比公司法的优点在于基于市场公开的价值信息,易于得到投资者的认可;缺点在于可比公司难以寻找且其市场价值易受政策面的影响而不准确。

2.现金流折现法

现金流折现法主要通过预测未来若干年的经营现金流,并用恰当的贴现率和终值计算方法计算这些现金流和终值的贴现值,以此计算企业价值和股权价值。现金流折现法的优点是理论最完善且反映了对项目未来的预测,受市场短期变化和非经济因素的影响较少;缺点是折现率、增长率等假设条件难以准确预计。

使用可比公司法和现金流折现法对单个投资项目进行价值评估,各有优缺点,在实务操作中可将两种方法结合使用。但在加总各项单个投资项目的价值后,尚不能全面反映私募股权基金价值,因为从有限合伙人的角度来看,pe秉持的是一种购买并持有的投资理念,价值应涵盖投资持有到期并计划退出的时间点。因而,简单将项目价值加总不能为有限合伙人提供私募股权基金的经济价值。基金的整体价值除了已投资项目的价值,还应包括拟投资部分预期产生的价值。

(二)理想的基金评估方式探讨

根据以上论述,基金的整体价值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应包括已投资项目价值和拟投资项目的预期价值两部分内容。

1.已投资项目的价值评估

对于已投资项目,评估其价值可将可比公司法和现金流折现法相结合,使得两种方法的优势互补。若在一个有效市场中能找到一家或一批与所投资项目的行业、产品周期、生产规模、客户群体相似度很高的上市公司,则可以采用可比公司法;若相似度不高,则可以分行业性质按可比公司法和现金流折现法进行评估。如:新能源、新材料等处于成长期的高新技术企业,可使用市盈率、市净率、企业价值/eBitDa、企业价值/收入等可比公司法;传统制造业、基础设施建设等具有稳定现金流的企业,可使用现金流折现法;或者两种方法同时使用,取其算术平均值。

2.拟投资项目的预期价值评估

pe的预期未来现金流不仅从已投资的项目中产生,而且还从即将进行的投资中产生。由于pe基金经理在项目投资过程中,会选择最佳的时机进入,投资总是分批进行的,因此截至定期评估的时点,仍会存有部分未投放的资金。在评估拟投资项目的预期价值时,可将这些未投放的资金以项目池中尚未投资部分所需资金量大小为权重摊分至其中,再按上述已投资项目的价值评估方法进行评估,计算出还未投资部分的预期价值。

3.局限性

以上对基金价值的评估方法是基于既定项目池中的投资项目来预测的,而现行基金发展过程中,pe的管理人有时在募集资金到位后才确定投资项目。在投资过程中,因投资项目的收益会随着市场形势的变化而发生变化,这样就导致了所投和拟投的项目不会总是固定不变。所以当项目变化,就会使基金价值失去可比性。

四、pe估值方法的公信力

中国证监会从1999年实施《证券投资基金信息披露指引》开始,就不断地通过各类法律法规规范公募基金的估值方法及审核流程,提高基金估值方法及结果的公信力,但对于pe基金的估值规范却并未明确。笔者认为可采取以下方法提高pe基金估值的公信力。

(一)由具有公信力的机构审核

由于pe募集的对象大都是特定投资者,因此目前pe管理人主要采用与现有投资者共同探讨并认定的估值方法来对基金价值进行评估。但此做法缺乏第三方的审核,造成公信力的缺失,对基金后续进入者缺乏说服力。

1.选择具有公信力的投资人审核

由于目前pe基金广泛采用有限合伙的形式,而合伙企业并不是一个金融机构,其设计基金估值方法并披露基金价值存在公信力不足。基金管理人可与投资人共同设计基金估值的方法,并让具有公信力的投资人审核估值方法及过程,并按期披露基金价值。例如,pe基金的投资人中含有信托等机构投资者,就可让信托公司审核该基金的估值方法并按期披露价值,因为信托公司是金融机构,具有第三方监管资质,这样处理可提高基金估值方法的公信力。

2.由托管银行审核

目前pe的托管银行与公募基金的托管银行所起的作用差别较大,pe的托管银行只起到资金存储并保障资金安全的作用,无法起到审核估值方法并对外披露的作用,这也与pe基金有关估值的相关法规不完善有一定的关系。但为了提高pe基金估值的公信力,pe管理人可与托管银行商议在托管协议中增加托管银行审核估值方法、估值过程及按期披露的职能,使得pe托管银行起到与公募基金托管银行相同的作用,从而增加估值方法的公信力。

(二)保持估值方法的连贯性

由于股权投资的收益体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价值变动相对证券投资缓慢,pe基金无需做到像公募基金那样频繁披露基金价值。但为了保证各披露期基金价值的可比性,确保后续进入者的公正性,需要pe管理者在初始确定基金评估方法之后,应保持基金价值评估方法在整个存续期内一致。

(三)考虑监管层的相关规范

目前,国内政府及行业层面均未对pe的价值评估方法形成一套完善的规范,但随着pe的逐渐壮大,制定价值披露的行业标准已迫在眉睫。正在征求意见的新《基金法》拟将pe基金的规范一并纳入,因此,pe管理者在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价值评估方法时,应考虑政府监管层制定pe基金估值方法的最新要求。

【主要参考文献】

股权投资估值法篇2

abstract:inthispaper,realoptiontheoryisappliedtomakeinvestmentdecisionofprivateequity,weanalyzethedefectsoftraditionalvaluationmethodsandtheoptioncharacteristicsofprivateequityinvestment,besides,weconstructtheoptionvaluationmodelofbinomialtreeunderriskneutralconditionandcarryonempiricalanalysiswiththenewinvestmentdecisionmodel.

关键词:私募股权投资;实物期权;二叉树期权估值模型

Keywords:privateequity;realoptiontheory;binomialtree

中图分类号:F830.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0003-03

0引言

私募股权投资的对象一般是非上市企业,投资周期长与经营不确定性强是其显著特性,这就对估值方法产生了新的需求。首先,对被投资企业进行估值,一个重要的考核指标是企业的发展动态,特别是不能简单地把企业过往的业绩作为估值的唯一标准;再次,由于私募股权的投资周期长,就必须要将风险、经营不确定性等因素合理的引入到估值方法中。然而传统的估值方法并没有充分考虑企业价值的动态变化及经营不确定性,因此很难对企业进行准确的估值,而实物期权法恰恰解决了这一问题,对私募股权投资目标企业做出准确估值。

1传统估值方法及其局限性

传统估值方法主要有现金流量贴现法(DCF)、相对估值法、资产评估法,其在短期、低风险、较低不确定性情形下能较准确的对目标企业进行估值。但由于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移动互联飞速发展,使得私募股权投资的风险及不确定性显著增加,传统估值方法也越来越显得不合时宜了。例如现金流量贴现法(DCF)局限性在于[1]:首先,投资活动所具有的不确定性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其次,将投资活动视为一次性和静态的思想也显得不合适宜。另一方面Dixit和pindyck[2]认为DCF法隐含了错误的假设:投资是可逆的(Reversible)、无法递延的,即停止或放弃投资是没有成本的,已经完成的投资可以全部收回或者得到相应的补偿。而事实上,如若投资失败,先前的投资不仅不能全部收回,大部分将会直接转化为沉没成本,因此大部分的投资是不可逆的(irreversible),而且是可以递延的(Deferrable)。Hayes和Gavin[3]指出使用DCF方法容易低估企业的价值,导致过于短视的投资决策。同样相对估值法、资产评估法也存在着对风险及不确定性难以度量的问题。

从时间坐标来看,传统估值方法大致是从三个不同时段来分析企业资产的。如图1所示,主要分为三个时间段:

显而易见,传统估值方法是站在某一时点上对企业价值进行估算的,是一种静态、刚性的评价方法,忽略了企业的经营柔性、管理弹性和战略性等问题,没有考虑到公司对投资时机的选择,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能十分真实、准确地评估企业的价值,进而可能导致私募股权投资的决策出现偏差或错误。

2私募股权投资中的期权特性

2.1实物期权含义

实物期权(realoptions)的概念最初是由Stewartmyers教授1977年在麻省理工学院提出的,是金融期权理论在实物(非金融)资产上的扩展,把金融市场的规则引入私募股权投资评估决策中的一种思想(实物期权与金融期权对比,见表1所示),即投资者进行投资时所能拥有的根据实际情况随时改变投资行为的一种权利。

实物期权首先考虑了目标企业的发展潜力。即作为后续投资必要前提的初始投资,将不以能立即产生可观的现金收入为目的,先以部分的前期投资建立期权,这样企业就拥有了做后续投资的权利。因此,前期的投资机会可以看作是原始投资加上对企业未来成长潜力的买权。其次考虑了投资的灵活性。如果投资过程中有多种可选方案,随着时间的推移,不确定性程度将逐渐降低,那么就可以依据市场条件选择比较有利的投资方案[4]。第三考虑了管理柔性。当考虑投资一个项目时,投资者可以对投资时机进行选择,即马上投资、延缓投资或者放弃投资。如果市场状况不明朗,则可等市场明朗后再投资,即延迟期权;如果市场条件没有预期的好,则可放弃投资,缩小项目的投资规模,即收缩期权;如果市场情况良好,则可履行投资的未来支出,扩大投资规模,即扩张期权;如果市场状况相当恶化,则可选择放弃投资,即放弃期权[5]。正是由于实物期权法充分地考虑了目标企业的不确定性、风险性及战略性,因此更适合对不确定性条件下的项目投资进行决策评价。

2.2实物期权理论在私募股权投资中的实用性

清科研究中心统计,2013年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共新募集完成349支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中国大陆),共计募资金额345.06亿美元,同比增长36.3%;在被投资的23个一级行业当中,地产行业最为热门,累计交易105起,热门投资第二梯队主要以新兴产业(生物技术/医疗健康、互联网、清洁技术等)为主,,投资数量均超过40起(按案例数,见图2所示;按投资金额,见图3所示)。

不难看出,2013年私募股权投资主要集中在房地产行业、互联网、电信及增值业务、清洁技术等战略新兴产业,这此产业大多属于长期性、战略性投资,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的特点,同时私募股权投资所处的政治、经济环境具有不确定性特点,投资者可以根据环境的变化更改投资决策,即所谓的管理弹性,这使企业投资具有典型的期权特征,因而适于采用实物期权理论进行投资决策分析。

私募股权投资中,由于风险性及不确定性程度比较高,传统的估值方法,越来越难以对目标企业的实际价值作出正确评估。与传统估值理论恰恰相反,实物期权方法认为,未来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越高,则期权价值越大,相应的投资获得的回报也越大。另外实物期权还具有选择权的灵活性、收益的不确定性、标的资产当前价值的波动性等特性,这些特性与私募股权投资非常相似,也符合私募股权投资的特点。实物期权思想逐步被引入到私募股权投资领域,体现了在不确定条件下价值评估的优势。

Stewartmyes[6]指出一个投资方案所带来的利润,来自于企业当前所拥有的资产(S1),再加上一个对未来投资机会的选择(S2)。即:S=S1+S2。故而在私募股权投资中,目标企业的价值是由DCF法计算的净现值(npV)与期权价值二者之和组成的,即:目标企业总价值=npV+期权价值。这时的判断方法为:目标企业总价值>0,投资可行,但不表示马上投资。在私募股权投资过程中,投资机会常常取决于目标企业未来的发展状况,未来发展预示着风险与机会同在。风险越大,期权价值就越大。因为如果项目发展势头良好,行使期权,增加投资,就会提高私募股权投资盈利的可能性;如果项目发展势头不好,放弃期权,就限制了私募股权投资的亏损。

3私募股权投资中二叉树期权估值模型

该模型假定起始阶段投资项目的价值为V,在每一个时间段内,投资项目的价值可能有两种变化趋势,即以概率p上升到uV或以概率q=1-p下降到dV。这样,在每一期的期末,投资项目的价值只能取两种可能结果中的一个值。在下一阶段,投资项目的可能价值为u2V、udV、d2V。如图4所示,上下两个方向的运动变化列出了可能的路径[7]。

二叉树估值模型主要有两种方法:①动态复制技术。期权定价的核心思想就是动态复制技术,其关键在于找到一个与被评价项目具有共同风险特性的可交易证券,然后将该证券与无风险债券组合,复制出相对应的实物期权收益特征。②风险中性假设。风险中性假设前提是投资者对不确定性持风险中性态度,其核心是出风险中性概率的构造。期权定价属于无套利均衡分析,适合于风险中性假设,许多文献在运用二叉树模型时都采用该方法。动态复制技术与风险中性假设分析的评估结果一致,本文将运用风险中性假设分析对项目投资进行评价。

设定无风险利率为r,初始时刻可投资的额度为i,V0为项目的当前现金流入值,V+是项目成功的期望现金流入价值,V-是项目失败的期望现金流入价值,D是项目的期权价值,Du是项目成功时的期权价值,Dd是项目失败时的期权价值,按照离散模型方法可得:

4私募股权投资二叉树模型算例分析

我们以一个含有延迟期权的私募股权投资项目为例,某从事新能源开发的公司于2013年6月初获得私募股权投资机构500万元投资,预计产品投入市场后,每年能产生现金流量220万元(税后),现经过公司市场部门考察、调研,发现该项目最大的不确定性在于市场对新能源的反应情况,现估计产品未来现金流量波动率为30%。私募股权投资期望回报率为16%,国债利率为5%(3年期),分析私募股权投资公司是否投资该项目。

结果表明,由于项目总价值大于0,所以值得对该项目进行投资。又因为马上投资的价值-5.90万元,小于0,所以私募股权投资公司应持有该项期权,推迟到第3年再进行投资。

5结论

实物期权隐含在投资项目中,它充分考虑了内在和外在两方面的价值,除了现有现金流价值外,还考虑了经营柔性、战略性以及不确定性带来的价值,因此可以更科学地评估目标企业的整体价值,帮助投资者做出最好的决策,这就是实物期权法的本质。

参考文献:

[1]杨春鹏.实物期权及其应用[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2]Dixit,a.K.andpindyck,R.S..theoptionapproachtocapitalinvestment[J].HarvardBusinessReview,1995,73:105-115.

[3]HayesRH.andGarvinDa.managingasiftomorrowmattered[J].HarvardBusinessReview,1982,60:77-79.

[4]LuciaSantos,isabelSoares,Carlamendes,paulaFerreira.RealoptionsversustraditionalmethodstoassessRenewableenergyprojects[J].Renewableenergy,2014,68:588-594.

[5]蔡晓钰,,蔡晓东.房地产投资的实物期权理论研究回顾与述评[J].管理工程学报,2006,20:108-112.

[6]Stewartmyes.公司财务原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股权投资估值法篇3

关键词:资本;估值;对赌;信息;信用

一、估值调整机制的概念

估值调整机制(Valuationadjustmentmechanism,Vam),俗称对赌协议,是指包含对赌条款的私募股权投资协议。它是投资方与融资方在达成协议时对未来不确定情况的一种约定。如果约定条件出现,投资方可以行使一种估值调整协议权利;如果约定的条件不出现,融资方行使他的另一种权利[1]。通常对不确定情况的约定表现为对公司业绩的要求,也有约定一定时期内上市的要求。而对估值调整的方式表现为一定的现金补偿、转让股权、董事会席位的增减、投资方增加投资等。一般来说,以现金补偿和股权增减较为常见。

估值调整的出现,是投融资过程中的必然选择。首先,在投融资时,投资方和融资方的信息始终处于不对等的地位。在目前中国,企业信息披露系统不成熟,尽管在2014年国家工商总局公布了有关企业信息公示的若干文件,但有关反映企业信用的关键材料,例如财务信息、担保信息、违约情况等,并不在强制公示的范围内。[2]在国际上,即使是资本制度较为完善的国家也存在信息披露滞后及有限的问题。其次,对企业的估值一直是见仁见智的事情。风险的预估对投融资双方来说,角度不同对待风险的态度也不一样,这直接影响到双方对企业价值的判断。另外,从融资方角度看,总是希望高估其价值,以便以尽可能少的股权换取尽可能多的投资;从投资方的角度看,基于内部收益率的要求,总是希望低价买进高价卖出,以较少金额获取尽可能多的权益,并在一定年限内退出时卖出高价。[3]这也是融资过程中最基本的矛盾,要是不能调和,就会影响投资合作。然而,估值调整提出以一个相对中间的价格进行投资,再根据企业最终的经营状况调整持股比例。有效解决了投融资中的基本价值矛盾。最后,估值调整一般都伴随有附加条件,即在企业完成或未完成预设目标时产生相应的后果。完成目标的后果一般是奖励性的,对经营者有很大的激励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预防了融资方管理层的道德风险。基于上述原因,估值调整作为调和投融资双方矛盾的工具,实有存在之必要。

二、估值调整在中国的运用

估值调整出现之后,中国公司也多有运用。在海富投资世恒案中,因为三级法院对于对赌协议效力的认定不同,引起学界的诸多讨论。然而,对比摩根史丹利对赌蒙牛的成功案例,对赌成败的决定因素绝不在于合同效力。换言之,假设海富案最终对赌成功实现双赢,没有争议即不会诉至法院,也就不会出现确认合同效力的问题。海富案判决之后,许多学者从最高院的判决出发试图通过对赌协议究属何种合同性质的讨论实现其在中国法之下合法化。但是,无论对赌协议属于附条件的合同还是射幸合同或是其他性质的合同,对其成为有效合同的意义都不大。我国合同法并没有因为合同不属于某种具体类别的合同而直接认定其为无效合同,而真正决定合同无效的,是其满足《合同法》第52条之合同无效条款的规定,与其属哪种性质的合同实无关联。

对赌协议最主要的特点是在投资合同中加入一个双方约定好的特定目标,然而目标是否能够实现双方当事人于合同签订之时均不知晓。该特定目标才是实现估值的关键,换言之,估值不过是双方当事人于投资时的互相妥协,让投融资不因为公司将来价值的不确定性而无法进行。从这方面讲,对赌协议不过是包含对赌条款的投资合同而已,定性并没有很复杂。海富案中,三级法院否认海富案对赌条款的效力,主要认为该条款能使海富公司无论对赌结果如何都能获得收益从而损害公司及公司债券人的利益。然而,这里需要明白两点:第一,对赌条款所约定的特定目标并不是一定能够实现的,换言之,结果存在不确定性。第二,之所以法院认为海富公司总能获得利益是因为混淆了估值调整的结果和股权获益。实际上,如果最终世恒公司未能达到预定目标而对海富公司为相应补偿,这部分的补偿并不是海富公司的股权收益,而是当初高出世恒公司价值估值的偿还而已,并不存在获利一说。私募股权的估值调整仅从合同法的角度予以判定是不够的,其无论采取股权补偿形式,还是采取现金补偿形式,又或者采取二者的结合,均涉及公司法对公司资本形成与维持的规制。[4]

三、中国资本制度之下的估值调整机制

法定资本是多元化的,但它总是试图规范三类事项:其一,规范公司成立前,股东最低出资;其二,规范公司成立前,股东最低出资是否实缴;其三,规范公司成立后,公司财产向股东之流转。[5]分别体现为最低资本和资本维持制度,而估值调整机制关系最密切的是资本维持制度。估值调整中投融资双方的博弈条件不外乎持股比例的变动,主要由以下四种方式:1、投资者与原股东之间根据合约安排互相转让股份;2、目标公司无偿向一方发行新股;3、目标公司通过赎回投资者的股份或投资者以可转换证券的方式实现估值调整;4、通过改变投资者股权的权限来模拟股份比例调整方式的商业效果。[6]就目前国内出现的估值调整案例来看,大家还是倾向于采用互相转让股份的方式进行。

公司法几经修改,最终取消了最低注册资本、公司成立时的法定验资程序;取消了注册资本实缴制,改资本认缴制。然而修改资本制度的同时,并没有完善相应的信息披露和信用体系建设。因此产生的诸如信息不对等、虚假信息充斥资本市场、盲目求大的投资心理等现象始终扰乱资本市场的稳定。在现有的资本制度之下,一方面政策鼓励创业鼓励投资,另一方面又缺乏投资相应的保障制度。资本投资中,依然过分迷信法定资本保护债权人利益的功能,上市公司中的“同股同权”依然是坚守的准则。在国外已经很成熟的优先股制度、债转股制度在我国公司法中并没有放开。当然,这样的质疑并不是说国外成熟的资本运作方案我们应当照搬。只是当政策与现实相冲突的时候,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公司法规制之下的国内资本市场究竟如何更好的实现鼓励交易和资本流通的目的。

近来,频频有明星控股公司被高价收购的消息爆出。这些明星控股公司的估值常常高的令人咋舌,且惯用估值调整机制。虽说估值调整设定的特定目标有调和投融资双方对目标企业估值矛盾的作用,但失败的案例也告诫我们特定目标和妥协估值的设定也得基于理性判断。实际上,估值调整机制与资本制度应当是这样一个良性互动的关系,即在资本制度的配合之下,投融资方采用估值调整机制实现对企业的正确估值,于合理经营之下实现对赌的双赢。

第一,估值应建立在理性基础之上,公司法应规定相应的企业估值定价方案。不难看出,收购明星控股公司的真实目的是与明星的深度绑定,利用其明星效应提高公司效益。然而,无论明星有多强的号召力和吸金力,在投融资时都得符合资本市场的运作规律。换言之,对明星控股公司的高估值不可不说有随意性。毕竟,明星效应如何作价无法确定。换个角度看,如果公司法在对公司价值如何估算有相应明确的方案,可能这些公司在对赌协议标的会更体现理性。进一步,如果公司法有明确的整套估值定价制度,于资本维持也是有价值的参考。

第二,强化风险意识,提升公司的经营能力。投资行业高风险高收益,然而现行法律对高风险和高收益的容忍态度截然不同。纵观对赌案例,海富入股世恒得到允许,对赌失败面临补偿时协议效力就得不到承认;C影业公司收购D公司虽收到深交所的关注函,相比重组停牌之后依然可以风火经营。既然高收益可以欣然接受,高风险自然也应是法律所能容忍的。只不过,法律更需要做出相应的完善避免风险的发生和实现风险救济。

第三,坚持资本维持原则,适度保障债权人利益。投资公司的本意并不是成为公司的股东,而是在投资目标实现之后能全身而退。纵观我国公司法制度,无论是减资还是股东之间的股权流动都受到严格的限制。当然资本维持是法定资本制的核心,但资本维持应主要针对原始股东而不应针对投资人。没有宽严适度的资本流通制度,国内的资本市场将会向明星收购案反映的信息一样充满泡沫。实际上,一切的事前债权人保护制度在实际操作中都会大打折扣。资本制度对投资人适时退出企业的愿望没有适当满足的话,投资充满“炒股炒成股东”的风险,实际上伤害的不止投资人,还有债务人。

四、结语

对估值调整机制的理解,应该有一个中立的态度。它的作用就是调和投融资双方的矛盾,使得投资提案得以顺利进行,不因估值问题而搁浅。而估值调整机制的失败,并不是制度本身的问题。其主要原因,还在于投融资方对预设目标和估值标的认识错误。对国内投资市场来说,公司法所设定的资本制度在保障资本流通的顺畅和安全上仍有改良的空间。就目前的法律来讲,要确保估值调整机制能正确的发挥效用,还需要投资人和融资者更加理智的心态,以及更加智慧的方案设计。(作者单位:暨南大学)

参考文献:

[1]李有星,冯泽良.对赌协议的中国制度环境思考.浙江大学学报,2014,1,1.

[2]蒋大兴.质疑法定资本制之改革.中国法学,2015,6.

[3]张先中.私募股权投资中估值调整机制研究――以我国《公司法》资本规制为视角.法学论坛,2013,9,5.

[4]张先中.私募股权投资中估值调整机制研究――以我国《公司法》资本规制为视角.法学论坛,2013,9,5.

股权投资估值法篇4

关键词:企业价值内在价值企业价值评估

我国证券化率从2006年的42%一举突破100%,达到目前的140%左右水平,但证券市场的巨幅波动,让大多数投资者无法估量中国资本市场的价值,无法估量某只股票的投资价值,致使投资者的投资带有一定的盲从性。为了给投资者提供投资决策依据,有必要采用科学的估值方法对上市公司进行价值评估,以此将投资者的目光引导到企业内在价值的投资上来,并通过资本市场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实体经济得到持续健康发展。本文通过计算一上市公司的内在价值,尝试将企业价值的评估方法应用于股票的长期投资决策。

一、企业价值与股票的内在价值

“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企业的经营目标已经为大多数企业接受,并成为投资者投资决策的标准。“企业价值最大化”是指对企业现有资产进行合理运营,实现未来获利能力的最大,表现为企业的内在价值。沃伦.巴菲特定义的企业内在价值为:“内在价值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为评估投资和公司的相对吸引力提供了唯一的逻辑手段。内在价值的定义很简单:它是一家公司在其余下的寿命中可以产生的现金贴现值。但是内在价值的计算并不如此简单,它是估计值而不是精确值,而且它还是在利率变化或者对未来现金净流量的预测修正时必须加以改变的估计值。”根据巴菲特的定义,企业价值(亦称公司价值)等同于其内在价值,内在价值表现为未来现金净流量折现值。

企业价值最大化在上市公司中是由其所拥有的股票数量及其市场价值决定的,在资本市场有效的情况下,股票数量一定时,企业价值由股票价格决定;同时股票价格能够全面反映企业价值。其企业价值高时,内在价值高,股票价格也高;反之,股票价格偏低。因此,上市公司企业价值的研究应以股票市价为依据。

资本市场中企业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其价格表现为股票价格,并遵循价值规律,价格依据供求关系而围绕着企业价值上下波动。即企业的内在价值决定了股票的价格,股票的价格以内在价值为中心轴线,围绕中心轴线上下波动,但波动的方向、幅度受资本市场各种因素的影响。因此,研究企业价值的目的是研究股票价格变动的中心轴线。

经营者将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经营目标时,要合理地安排经营活动,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正因为如此,投资者才能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以企业价值作为决策依据时,必然涉及到企业价值评估的问题,通过企业价值评估明确企业的价值,揭示股票中心轴线的价位,分析其市场表现与内在价值之间的差距,以引导投资者的投资取向。如果股票价格低于企业价值,具有投资价值;反之,没有投资价值。通过价值评估可以提高资本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可以引导投资者进行价值投资;可以推动企业实现价值最大化。

上市公司的内在价值应以上市公司为例进行研究。我国资本市场中的上市公司中,证券公司与资本市场联系最为紧密,而且业务比较典型,具有普遍性,不受生产工艺的限制。因此,本文以X上市证券公司为例说明企业价值的评估,说明企业价值评估在投资决策中的应用。

二、我国证券公司价值评估模型的确定

2.1证券公司价值评估模型的分析

企业价值评估的方法主要有成本法、市场法、收益法等。成本法是依据资产的重置成本,考虑各种贬值因素评估资产价值的方法。成本法受到资产使用状态、收益弥补的计量等因素的影响,而且适用于个别资产的价值评估。市场法是利用市场上同样或类似资产的近期交易价格,经过直接比较或类比分析以估测资产价值的各种评估技术方法。市场法受到是否有活跃的公开市场和可比资产的限制,适用于个别资产的评估。收益法是通过评估未来收益的现值来判断资产价值的评估方法。收益法受到未来收益能否以货币计量及其预测准确性的限制,适用于企业价值的整体评估。企业价值是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总和,而未来现金流量与未来收益有着密切的联系,未来收益又是企业整体资产经营活动的结果,因此,本文采用收益法评估该证券公司的企业价值。

采用收益法对证券公司价值进行评估时,其前提条件是能够用货币预测未来收益,即未来现金净流量。公司价值与利润和现金净流量均有关,但利润受到公司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等等因素的影响,而现金净流量具有客观性,且公司价值最终是由现金净流量决定的,因此,本文选择现金净流量预测未来收益,并采用合适的折现率将其折算为未来现金净流量的现值。折现模型分为股利折现模型、公司现金净流量折现模型、股权折现模型。股利折现模型的价值评估是以股利为基础进行折现,受公司是否分配股利的限制。公司现金净流量折现模型的价值评估是以公司的全部现金净流量为基础,受非正常的现金净流量的影响。股权现金净流量折现模型的价值评估是正常的现金净流量为基础。股权现金净流量对于周期性较强、财务杠杆较高的企业来说有时候会出现负数,但随着资本市场的逐渐转暖,中国证券公司进入了良性发展阶段,赢利和现金净流量状况都比较好;同时国家政策对证券公司的资金杠杆率有硬性的规定,大多数证券公司不会出现股权现金净流量为负数的情况,具备了使用股权现金净流量折现模型进行估值的条件。

股权现金净流量是指企业的净利润扣除折旧摊销等非付现费用、资本性支出、营运资本追加额、偿还本金后,再加上新发行债务收入后的数额。表示企业在不影响正常经营活动的基础上,可以自由支配的现金,因此,又称为股权自由现金净流量。

参考文献:

[1]【美】汤姆.科普兰著,《价值评估》,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4

[2]【美】aswathDamodaran著,《投资估价》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7

[3]【美】戴维.G.卢恩伯格等著,《投资科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3

[4]【美】StephenH.penman著,《财务报表分析与证券价值评估》,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9

[5]【美】兹维.博迪等著,《投资学精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2

[6]【美】本杰明.格雷厄姆等著,《证券分析》,海南出版社,2006.2

[7]【美】戴维.弗里克曼等著,《公司价值评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9

[8]牟海霞,蒋义宏著.《证券公司会计》,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9

[9]陈佳贵主编.《2008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12

[10]中国证券协会编.《证券投资分析》,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7

[11]任淮秀主编.《投资银行业务与经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5

[12]胡奕明主编.《财务分析案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7

[13]仔孟华著.《流动性溢价与资产定价》,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6

[14]朱锡庆,黄权国.《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综述》,《财经问题研究》2004年8月

[15]卢勇,虎林.《西方企业价值评估理论及在我国证券市场中的适用性》,《金融理论与实践》2005年第1期

[16]中国证券网

[17]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

(2)市场风险溢价的估计

市场风险溢价是预期市场有价证券投资组合回报率与无风险收益率之间的差额。估计市场风险溢价是通过估计道琼斯指数或者其它具有代表性指数的平均收益率相对于10年政府债券的几何平均数的溢价计算。

(3)公司β(Beta)系数估计

公司β系数可以通过下面线性回归方程表示:

其中,Y为股票的收益率,X为市场的平均收益率,为该股票的纵轴截距,为回归线的斜率,既该股票的β系数,为随机误差项。

β系数的计算公式:

其中,为特定股票的收益率与股票平均收益率的协方差,S2为股市平均报酬率的方差。

在成熟市场中有机构对公司Beta系数进行长期研究,定期公布研究结果,如果公司股票上市,可以使用公布的β系数。我国有关的研究机构开始研究β,并可以提供公司β系数测算的结果。

三、股权现金净流量折现模型的应用

利用某证券公司的实际数据应用股权现金净流量折现模型评估该证券公司的企业价值价值如下:

3.1计算股权资本成本

计算股权资本成本的关键是对无风险收益率、市场预期收益率、β系数等的估算。

(1)估算无风险收益率

中国人民银行2010年调整一年期存款利率为2.5%,因此无风险报酬率为2.5%。

(2)市场预期收益率

中国股票市场建立的时间不长,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是理性的投资场所,但沪深两市从推出时起就按国际通行的方法建立了指数,经过近20年数据积累,基本可以利用市场指数预测上市公司的平均收益率。上证指数在1990年12月19日收盘价是99.98点,到1992年5月26日上证指数最高点达到1429点,初具了资本市场的规模。为此本文从1992年开始计算,选取1992年间的高位数1429点和低位数386点的平均值907.5点为计算平均收益率起始值点,1992年8月24日最接近于这一点位,即以此日为计算初始日期。2010年9月20日上证指数收于2591点,以此作为计算的截止日期,共计214个月。月市场平均收益率的计算为:

907.5(1+x)214=2591

x=0.0049144

年市场平均收益率=0.0049144×12×100%=5.9%

(3)β系数

本文采用第一搜股网站的数据,报告年度X证券公司的β系数为1.5。

(4)股权资本成本

股权资本成本=无风险收益率+β系数×市场风险溢价

=2.5%+1.5×(5.9%-2.5%)=7.6%

3.2预测股权现金净流量及增长率

以X证券公司报告年度的股权现金净流量为基础,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由专家组逐一测算未来现金净流量。股权现金净流量实质上是指股权资本自由现金净流量,即公司在履行了各种财务义务,还清了债务、弥补了资本性支出及追加营运资本后剩下的现金净流量。其计算方式是:

F=S+D-C-Y-a+e

其中:F是公司股权资本自由现金净流量;S是公司净利润;D为非付现费用;C为资本性支出;Y为营运资本追加额;a为债务本金偿还;e为发行新债务。

根据年报披露的信息,X证券公司报告年度股权资本自由现金净流量为89.79亿元,专家组测算结果如下表:

从上表的预测结果分析,该证券公司的现金净流量的增长率多为5%,为稳健起见选择5%的增长率为基本增长率。按照保守性和客观性原则,考虑到永续增长率大致和经济增长速度持平,借鉴发达国家经济增长速度大约在3%左右,而我国仍然继续保持高增长后的惯性,初步估计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将保持在为4-7%,因此估计X证券公司的永续增长率的最低为4%,最高的增长率为6%。

3.3计算X证券公司的企业价值

假设X证券公司是持续经营,并在未来12年内是永续增长,按照永续增长的模型计算X证券公司的价值。现采用不同增长率的股权现金净流量折现模型评估Z证券公司在不同增长率情况下的公司价值。其计算公式为:

2

其中:F为报告年度X证券公司股权现金净流量8.98元(89.79÷10,该证券公司发行股本10亿股),g为股权自由现金净流量增长率,R为股权资本成本7.6%,折现率为2.5%。计算结果如下表。

如果中国经济持续增长,资本市场稳步发展,X证券公司公司的价值也会逐步增长,因此,有必要计算永续增长期的价值。

其计算结果如下表。

通过运用股权自由现金净流量对X证券公司进行估值,根据中国国情及谨慎性原则,当X证券公司股票的永续增长率在4%时,其每股合理价格应该在66元左右;当X证券公司股票的永续增长率在5%时,其每股合理价格应该在77元左右;当X证券公司股票的永续增长率在6%时,其每股合理价格应该在142元左右。

股票价格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企业价值的评估只是为投资者提供决策的依据。投资者还是应根据目标公司内在价值的增长情况、股票价位、资本市场走势等等因素判断其投资价值。

参考文献:

[1]【美】汤姆.科普兰著,《价值评估》,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4

[2]【美】aswathDamodaran著,《投资估价》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7

[3]【美】戴维.G.卢恩伯格等著,《投资科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3

[4]【美】StephenH.penman著,《财务报表分析与证券价值评估》,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9

[5]【美】兹维.博迪等著,《投资学精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2

[6]【美】本杰明.格雷厄姆等著,《证券分析》,海南出版社,2006.2

[7]【美】戴维.弗里克曼等著,《公司价值评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9

[8]牟海霞,蒋义宏著.《证券公司会计》,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9

[9]陈佳贵主编.《2008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12

[10]中国证券协会编.《证券投资分析》,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7

[11]任淮秀主编.《投资银行业务与经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5

[12]胡奕明主编.《财务分析案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7

[13]仔孟华著.《流动性溢价与资产定价》,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6

[14]朱锡庆,黄权国.《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综述》,《财经问题研究》2004年8月

[15]卢勇,虎林.《西方企业价值评估理论及在我国证券市场中的适用性》,《金融理论与实践》2005年第1期

股权投资估值法篇5

引言

私募股权投资这些年在我国得到快速发展,但是在该行业相关的系统理论探讨上还相对缺乏,而在私募股权投资上如何进行有效的价值评估是现阶段一个焦点性的话题。从我国开启相应的创业板块以来,不仅为私募股权投资的基金的退出渠道给与了极大的丰富,而且还带来了对市场私募股权投资相关的价值评估的大幅度的攀升的现象,而对于这种投资行为来讲,其不仅使其中蕴藏的较大的非理性因素得到充分展现,而且对私募股权投资的收益率也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对私募股权投资进行合理的价值评估是现阶段给与解决的首要问题。

一、私募股权投资概念

(一)私募股权投资的含义

投资于企业的权益资本可以分为公开交易和不可公开交易两个类型,其中不可公开交易的权益资本就是私募股权。私募股权投资就是运用股权的一种投资方式,它的特点是投资大回报大、同时面临的风险也很大。私募股权投资的核心观念是通过投资的方式使得资产增加价值,然后通过售卖从中获得利益。

(二)私募股权投资的主要类型

私募股权投资通常是由专业的投资中介进行投资管理的,它是一种组织程度和专业程度相当高的投资方式。目前私募股权投资的运转机制已经变得相当成熟。私募股权投资可以分成几种不同的投资类型,主要有如下几种:

1.风险投资

风险投资通常是经过专业的管理人员把资本投资到一些初创阶段的高科技企业或者具有竞争力发展迅猛的企业的一种权益性投资方式。风险投资一般的投资额占据公司股份的10%-25%,但是风险投资风险非常大,同时风险投资带来的回报也非常大。

2.直接投资基金

直接投资基金一般投资一些传统产业中处于扩充阶段且竞争力较强的未上市的企业。直接投资基金的投资额占公司股份的10%-25%左右,一般不以控股作为投资目标。直接投资资金通常会给企业提供一些增值服务,帮助企业成功上市,进而从中并购或者回收部分股份来收回投资,达到投资目的。

3.收购基金

收购基金主要是针对一些具有一定发展规模的企业,通过对企业的重组和改进,使企业的价值增加,然后再通过出售或者企业上市的形式从中获取经济利益。收购基金具有交易规模大的特点,收购基金的交易通常会超过10亿美元。和其他私募股权投资不同,收购基金以取得企业的控制权为目标,通过对企业资源的整合和合理配置,使企业提高价值。

4.夹层基金

夹层基金主要针对已经完成初步股权融资准备上市的企业,它是指处于优先债权投资和股本投资之间的一种投资方式。夹层基金一般采用债权的方式,是充分融合债权与股权的一种投资方式。夹层基金投资比较灵活,投资决策也比较快速。因为夹层基金投资的稀释程度没有股市大,并且夹层基金投资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况随时做出调整。

5.重振基金

重振基金主要针对一些资金紧缺,急需资金来帮助企业摆脱财务困境的企业。投资后,重振基金通过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进行改善和重组,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帮助企业顺利走出财务困境。

法律没有明确对私募股权投资的类型进行界定,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类型产生于私募股权投资的历史过程中,目前对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类型日渐模糊。不同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也具有不同的长处和优势。

二、私募股权投资价值评估的意义及特征分析

私募股权投资在通常情况下,把基金作为其资金募集的载体,然后再由专业的基金管理公司给与相关的运作管理。对于私募股权投资来说其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概念特征,私募股权在一定条件下与相应的公众股权形成对立关系,对于私募股权来说它主要是针对安歇没有上市或者是死人公司的股权来说的,而公众股权主要是针对那些已经上市的公司或者是公众公司等。而所谓的私募股权投资与风险投资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区别和联系,所谓的风险投资主要是针对那些以科学技术为发展方向以及还处在早期阶段的企业之间的投资行为,而对于私募股权投资来说,其在具体的范围上要比风险投资要广,而对于那些已经成熟的企业来说也可以成为私募股权投资的相关的标的对象。对于私募股权投资的具体特征来讲,其主要表现了独特的广泛性和私募性,这也是相关的资金募集对象所具有的性质和特点,私募股权投资资金主要是通过相应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通过一定的非公开的形式向相关的结构投资者或者是个人进行相应的资金募集,而在募集的过程中相关的销售和赎回环节都是通过双方在私下情况下来完成的。私募股权投资还具有资金来源广泛的外在特征,其主要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有钱人、杠杆并购资金以及相应的风险基金等。随着我国当前对相应的保险公司以及商业银行的限制放宽,因此,私募股权投资相关的募集渠道也在不断的向多元化发展。另外对于私募股权投资来讲其主要的投资对象不是那些上市公司,而是一些非上市公司,但是在具体的外在表现上来看这些公司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和未来发展空间。而在具体的私募股权投资过程中一般都是把这些公司作为其主要的投资对象。私募股权投资作为一种以中长期为主的投资行为,其在具体的应用上缺乏相应的流动性。现阶段还没有相关的交易市场来进行那些非上市公司的买卖交易。并且由于私募股权投资属于中长期投资行为,在具体的投资当中面临着很多的不确定因素,并且在具体的退出上就会发生风险因素的存在,与此同时,在私募股权投资也带来了也存在着较高的风险因素。

三、私募股权投资当中价值评估的影响因素分析

首先,在企业价值具体的评估过程中,需要对企业的成长性、盈利状况以及经营风险等因素进行综合考量和分析,并且还要对安歇具有隐性价值的相关方面给与高度的重视。比如相关企业的管理素质、员工技能状况记忆具体的工作态度等。其次,价值评估技术的特征表现。对于那些还没有形成企业状态的新技术或者创意来说,由于在未来的发展存在一定的不确定因素,因此没有能够和评估标的形成有效对比的相关因素,因此不能使用市场法对其进行相应的评估分析。对于那些还处在不同阶段并且具有不同运营状态的标的企业来说,去在采用的具体的估值方法上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别。最后,相关投资企业的具体的收益状况因素的影响。对收益预期造成影响的因素有很多,从总体上来看主要包含企业的行业状态以及未来的发展状况,协同效应状况以及相关的宏观经济状况等,由于其在具体的环境和投资企业所存在的差异性,对具体的收益预期在具体的判断上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而导致最终的估值结果也会产生差异。

四、私募股权投资企业价值评估风险的具体防范措施

(一)合理项目团队的构建

由于私募股权投资的企业价值评估在具体的业务上比较广泛,其中需要运用很多学科的专业知识,如果仅仅是依靠个别评估人员的话是很难实现价值评估效果和目的的,对于相关的信息分析而言,其受到专业知识的限制很难进行比较全面的分析,因此,在具体的分析结果上可能造成一定程度的偏差,从而在具体的技术上可能会带来一些风险。因此,在具体的私募股权投资价值评估业务当中需要运用团队的力量才能实现,从多专业和多角度充分分析相应的信息内容,从而达到对评估任务共同完成的目的。项目团队的合理配置要具有合理的结构,主要包含年龄结构的合理、能力机构的合理以及相关的内在知识结构的合理等方面内容。所谓知识结构的合理是指在团队的所有成员当中,应该具有相应的多学科的背景环境,并且还要具有多学科方面的专业知识。而年龄结构的合理就是团队在具体的组成上,应根据需要由不同的年龄阶段的人员来组成。而所谓的能力结构上的合理是指在整个项目评估团队当中,其成员应由不同能力水平的人员来组成,对人员的能力结构进行合理搭配,从而能够更好的让团队成员从事与其实际能力相适应的工作环节,对分析的效率和深度进行有效的提高。另外,作为一个合理的评估团队来说还要具有相关的外部专家网络,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具体的评估对象上存在着越发复杂的专业技术知识,在有些情况下还会达到一些评估人员在具体的认知上海没有达到的领域,因此,一些相关专家的意见和建议,能够更好的帮助评估人员进一步加深心理的分析和理解,在一定情况下评估任务的有效完成离不开相关专家的帮助。

(二)在具体的评估结果上的分析

在企业具体的价值评估过程中,在对其进行假设的时候其对最终的评估结果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所存在的各种假设在具体的对评估结果所产生的影响的程度上却存在差异性。为了能够更好的推动相关的假设的合理性和准确性,并机一部促进相关信息揭示的合理性发展要求,需要对那些对相关的评估结果产生重要影响的假设进行仔细、严格的检验和验证。因此,在具体的验证过程中需要运用相关的敏感性分析方法对那些假设进行有效的检验,还可以通过敏感性分析的有效运用,对相关的假设所存在的合理性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取舍,从而达到有效防范和降低风险成本的目的。

(三)对相关的评估人员的管理分析

在具体的企业价值风险防范管理过程中,在风险的控制上要不断从相关的信息收集和分析当中通过运用各种方式和手段对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和预防,在现实当中由于在具体的职业风险和环境当中存在着一定的复杂性因素,相关的评估人员在具体的能力和水平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如果仅仅依靠那些评估人员在信息处理的过程中对其相应的风险进行防控是不足的。如果是因为相关的评估人员自身的道德问题所导致的风险因素发生的状况时,需要相关的评估机构对此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从而尽量避免损失的发生。这在一定程度上需要在具体的评估过程前和评估时,对相应的评估人员的公正性以及独立性进行全面的考量和分析。

股权投资估值法篇6

【关键词】股票估值方法

在股票市场上,我们看到的股票价格从几元到几百元不等,为什么有的投资者会去购买价格几百元的股票,而对价格几元的股票不感兴趣呢,难道几元的股票不比几百元的股票要便宜吗,为什么股票价格会出现波动呢。内在价值理论告诉我们,股票有它的内在价值。在投资之前,需要将股票的内在价值与其市场价格加以比较,当投资者认为一只股票的价值高于它的市价时,他应该买入该公司的股票,因为股票被低估,反之则卖出。股票的内在价值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最重要的因素是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发展前景,公司盈利能力越强,发展前景越好,公司的内在价值就越高,反映在股价上,其股票价格就越高,反之亦然。

研究股票的估值,实质就是研究其内在价值,即这家公司的股票应该值多少钱。知道了股票价值,投资决策的过程就变得简单明了:首先分析股票定价,其次比较股票价值与它的市场价格,最后做出买卖决策。

股票估值方法多种多样,为了便于理解,我们将其分为两大类,即绝对估值法和相对估值法。相对估值法,也被称作“可比公司法”,即参考一些同类并上市公司的重要数据指标,特别是业务及规模类似的上市公司,进而确定本公司的估值区间。相对估值方法包括市盈率估价法(p/e)、市净率估价法(p/B)、市销率估价法(p/S),企业估值倍数法(eV/eBitDa)等。绝对估值法又被称作“折现法”或“贴现法”,主要包括股利折现模型(DDm)和折现现金流模型(DCF)。折现现金流模型又被细分为股权自由现金流模型(FCFe)和公司自由现金流模型(FCFF)。

相对估值法反映的是以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股票价格,当市场对股票的需求大于供给时,公司股票的发行价格会高,反之则低。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在经济景气时公司股票的发行价格会定得高些,在经济低迷时则低些。绝对估值法体现的则是公司内在价值决定股票价格,根据企业的整体估值水平来确定每股价值。接下来,我们将介绍这两类估值方法的具体内容。

一、相对估值法

(一)市盈率估值法

市盈率(p/e)是指某只股票的每股市价与其最近一期(或未来一期)的每股收益的比值,其单位是“倍”,计算公式如下:

市盈率=当前每股市场价格/每股收益

每股收益通常指每股净利润,也即每股税后利润。对于投资者来说,市盈率指标的现实意义是指,在假定上市公司的每股收益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其通过获取企业税后利润全部回收二级市场的投资成本所需要的年数。采用市盈率指标进行股票估值具有综合性、动态性和相对性的优点,但该指标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由于同类行业规模不同,经营市场细分不同,等等,同类企业的市盈率只能做一个大致的参考,不可照搬照抄,加之经营环境的变化,企业收益并不稳定,市盈率也呈现出波动性。为了更好地了解公司经营及发展状况,人们又对市盈率进行了细分,包括静态市盈率、动态市盈率和滚动市盈率等,其表达式如下:

静态市盈率=当前每股市场价格/上年度每股税后利润

动态市盈率=当前每股市场价格/预计本年(或未来某年)度每股税后利润

(二)市净率估价法

市净率(p/B),是指每股市场价格与每股净资产的比率,计算公式为:

市净率=每股市场价格/每股净资产

采用市净率法估值时,首先应根据审核后的净资产计算出发行人的每股净资产,其次根据二级市场的平均市净率及发行人所处的行业情况、发行人的经营状况及其净资产收益率等拟定估值市净率,最后依据估值市净率与每股净资产的乘积决定估值。

除了上述两种估值方法外,相对估值法还包括市销率估价法和企业估值倍数法。市销率指标能够告诉投资者每股收入能够支撑多少股价,或者说单位销售收入反映的股价水平。该项指标既有助于考察公司收益基础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又能有效把握其收益的质量水平。企业估值倍数法在使用的方法和原则上与市盈率法大同小异,只是选取的指标口径有所不同。企业估值倍数法使用企业价值(eV),即投入企业的所有资本的市场价值代替市盈率法中的股价,使用折旧摊销息税前利润(eBitDa)代替市盈率中的每股净利润,在此不再一一介绍。

相对估值方法简单易用,可以快速获得被评估资产的价值,特别是当市场上存在大量“可比”资产在进行交易,并且市场对这些资产的定价相对稳定的时候。事物总是有其两面性,用相对估值法时也容易产生分歧,这主要是因为“可比公司”的选择是一个主观概念,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公司。此外,该方法常常忽略了决定资产最终价值的内在因素和假设前提。

二、绝对估值法

(一)股利折现模型

由于相对估值法容易受同类公司的影响,在市场低迷或高涨的时候整体容易被低估或高估。折现法主要是对公司的内在价值进行评估,不存在受其他公司估值状况的影响。折现模型的理论基础是任何资产的内在价值是由这种资产的拥有者在未来时期中所能得到的现金流量决定的。换句话说,即任何资产的价值等于其预期未来全部现金流的现值总和。股利折现模型的公式如下:

上式中:V表示股票的内在价值;Dt表示在未来时期以现金形式表示的每股股利;k表示在一定风险程度下现金流的贴现率。

在实际应用中,上述公式确定股票的内在价值时存在一个困难,即必须准确预测未来所有时期的股利现金流,这是很难做到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在使用股利折现模型时通常加上一些假设将其简化,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模型。使用较多的有零增长模型、不变增长模型等。

零增长模型是假定在未来无限期内每年支付的股利都是一个固定数值,即股利零增长,这样贴现现金流公式变为(数学推导略去):

D0上式中:V表示股票的内在价值;表示在未来无限期内每年支付的股利;k表示贴现率,可理解为投资者要求的必要的收益率。

不变增长模型是假定未来支付的股利每年按不变的增长率增长,这样贴现现金流公式变为(k>g,数学推导略去):

上式中:D0表示第零年支付的股利,D1表示第一年支付的股利;g表示股利每年的增长率;k同上,其通常根据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得出。

(二)折现现金流模型

折现现金流模型包括公司自由现金流模型(FCFF)和股权自由现金流模型(FCFe),这两个模型都涉及自由现金流这一概念,只是一个为公司自由现金流,一个为股权自由现金流。前者侧重公司的整体价值,后者则注重公司的股权价值。公司自由现金流的计算公式如下:

公司自由现金流=(税后净利润+利息费用+非现金支出)-营运资本追加-资本性支出

其经济意义是:公司自由现金流是可供股东与债权人分配的最大现金额。在FCFF模型一般形式中,公司价值可以表示为预期FCFF的现值:

如果公司在n年后达到稳定增长状态,稳定增长率为gn,则该公司的价值可以表示为(数学推导略去):

其中:FCFFt=第t年的FCFF;waCCn=稳定增长阶段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t从1至无穷大。知道公司的价值之后,用公司价值除以发行后的总股本就可以计算出公司的每股价值。

股权自由现金流是指在除去经营费用,税收及本息偿还以及为保障预计现金流增长要求所需的全部资本性支出后的现金流,用于计算企业的股权价值。其计算公式如下:

股权现金流量=实体现金流量-债权人现金流量

计算出股权自由现金流之后,便可以计算出公司的股权价值,其计算公式和公司自由现金流模型类似,只需用FCFe替代上式中的FCFF即可。对于waCC的计算,其计算公式如下:

waCC=e×(1-α)+D×α

其中,waCC是指公司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也就是根据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计算得到的收益率(或称之为折现率);e表示股权成本;D表示债务成本;α表示公司资产负债率。我们简单地以资产负债率作为公司债务的权数,如果更严格地计算资本成本,我们需要计算股权和债务的市场价值,然后计算股权和债务的权数。

折现现金流模型也有其局限性,对一些公司并不适用。例如陷入财务危机的公司,通常这些公司没有正的现金流,或者是难以正确地估计现金流量;收益呈周期性分布的公司,这样的公司因周期性的原因,收益时高时低,对未来现金流的估计容易产生较大偏差;正在进行资产重组的公司。这类公司面临资产结构、资本结构及红利政策等方面的较大变化,既影响未来现金流量,又通过公司风险特性的变化影响贴现率,从而影响估值结果。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成本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

[2]钱枫林.中国股市上市公司投资价值的实证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04(03).

[3]张卫东,谭晓蓉.中国证券市场投资价值分析[J].财经科学,2002(01).

股权投资估值法篇7

关键词期权定价投资决策

1引言

标准的Black-Scholes欧式期权定价模型是建立在一系列的假设条件基础上的,如,市场无摩擦性假设,标的股票价格变化服从对数正态分布等。假设在时刻股票价格为,,为期权执行日,时指定的期权执行价格为,则Black-Scholes欧式看涨期权定价公式为[1]

(1)

其中,,为股票预期收益的方差,为利率,为标准正态分布的概率分布函数,为期望值算子。

为克服标准Black-Scholes模型的不足,相继出现了一些修正的模型和方法,如,merton的随机利率模型[2],Cox-Ross-Rubinstein的二叉树方法及其扩展[3],有限差分方法,monte-Carlo模拟方法等。

上述方法中没有直接反映投资者对股票价格的推断与权衡等主观因素。为此,本文尝试建立反映投资者对股票价格推断与权衡等主观因素的欧式期权估价方法,该方法建立在较少的假设之上,且易于计算。

2方法的建立

2.1基本假设

(1)无税收、无交易成本;(2)无风险利率为;(3)在期间内股票不分红。

在第3节指出,条件(1)、(3)可以经适当处理后去掉。条件(2)可以采用merton的随机利率模型方法加以改进。

2.2方法的建立

在时,投资者根据股票价格的历史情况及经过对影响股票价格的未来因素分析后,对时股票价格进行主观估计和预期。估价方法为:投资者认为在时股票价格在区间[内的可信度为,;为投资者给定的值。因此,的可信度也为,。

记,则,。

由于在t时,只有时,投资者才会执行看涨期权;为此,令

,(2)

所以,对的预期估计为

(3)

(4)

因此,由(1)知,投资者对该期权价值的估计为

(5)

显然,是一个区间数,且其计算只涉及简单的加法和乘法,是相当容易的。

3进一步分析

3.1考察税收、交易成本和股票红利的情况

只需将税收、交易成本和股票红利的相应值折算至t时刻,设其和值为,令,在公式(2)~(5)中用取代即可。

3.2考察随机利率的情况

类似于merton的随机利率期权定价方法的思想。令表示t时价值为1的零息票债券在时的价格,则将(5)式改写为

(6)

当然,若同时考察3.1中的情况,还需将、作相应的调整。

3.3考察情况

这种情况在投资者的推断中一般不会出现。这里也仅考察和的关系。假设时,任意小(),,其中为对数正态分布的密度函数在上的取值,则由概率论知,,其中为(1)式表示的期望值。即当投资者对股票价格随机变化的概率密度估计为连续函数,且该函数与Black-Scholes模型中的对数正态分布密度函数一致时,投资者对该期权的估计值与Black-Scholes模型定价结果一致。

4投资决策及示例

4.1投资决策

由(5)式知,投资者给出期权价值的估计值为一区间数,则投资者如何利用这个区间数进行投资决策呢?这与投资者的风险厌恶程度有关。下面给出中大于的元素组成的子区间的可信度,不同的投资者可以根据这个可信度进行决策。

记或,或,则将中大于的子区间与的比值作为中大于的元素组成的子区间的可信度

(7)

显然,p值越大对投资者越有利,,风险厌恶程度不同的投资者根据p的大小进行投资决策。

4.2示例

一欧式看涨期权,还有6个月(半年)的有效期,股票现价为42元,期权的执行价格为40元,无风险年利率为10%,股票价格的年波动率为20%,即:,,,,,则,,,;假设一投资者对股票在年后的估价为的可信度为1/6,的可信度为1/6,的可信度为2/3,则的可信度为1/6,的可信度为1/6,的可信度为2/3,由和的定义知,,,,,所以,=[2.219,5.231],0.156,投资者可根据值的大小进行决策。

5结束语

本文给出了一种形式简单的欧式看涨期权的主观预期估价方法及投资决策,方法反映了投资者对标的股票价格变化的主观推断或权衡。该方法可以稍加改造用于欧式看跌期权的估价中。即只需将(2)式和(5)式相应地修改如下:

,()

()

为欧式看跌期权的相应估价。

参考文献

1宋逢明.金融工程原理—无套利均衡分析.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JohnC.Hull著,张陶伟译.期权、期货和衍生证券.华夏出版社,1997年版

3marekmusiela,marekRutkowski.martingalemethodsinfinancialmodelling.Springer-verlag

股权投资估值法篇8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上市公司估值方法

我国新会计准则自2007年1月1日起开始颁布实施,上市公司此后的季报、半年报及年报都按照新会计准则进行披露。这相当于改变了确认股东权益和净利润的标准。而由于会计信息的专业性较强,对财务指标不甚了解的投资者,或者按照老思维对新信息加以利用,或者对新信息的了解不全面,无法正确使用这些信息。纵观各类专业性财经媒体,大家讨论最多的仍然是新准则对会计利润的影响,是多了还是少了,这仅是“只知其一”,而对“如何利用这些新信息去估值”的“其二”缺乏理解,甚至很多业内人士也将准则变化带来的会计利润增长视为新的投资机会。在普遍使用的pB、pe指标上,如果市场中普遍仍然用使用旧会计准则的信息的思维来指导投资决策,势必会将投资带入“歧途”。这些误用其实根源于没有回答清楚一个问题,那就是:会计信息和股票估值之间的关系,或者说新准则下,应该如何利用新会计信息来进行股票估值?如何看待新旧准则信息之间的变化对估值的影响?会计利润的增加是否一定能提高股票的估值水平?本文试图从专业估值的角度厘清这些问题,并就新会计准则对2007年报及公司估值的影响进行研究,以方便投资者更好的把握投资机会。

一、新准则对绝对估值法的影响

绝对估值模型使用的是现金流的贴现,而新会计准则并不实际改变现金流,因此,即便新准则下净利润有重大改观,只要公司的现金流并无实质变化,公司的股票估值应该不受影响。值得一提的是,不同会计规则下可能导致实际缴纳的所得税金额(这是一项真实的现金流出),但是如果会计准则和所得税法二者各自按照自身标准来计算利润和应纳税所得额,则此项并不会影响所得税现金流。鉴于上市公司投资类业务所占比重逐渐加大,按照区分不同业务估值的原则,以下我们分开来阐述新准则信息对绝对估值法影响。

1.公司正常的经营业务的估值。公司正常经营的业务仍然采用历史成本计量,使用净利润来估计公司自由现金流,应注意非现金支出部分的调整;或者在推算未来经营活动现金流时要谨慎对待这些调整和变化,因为从理论上推断现金流并没有改变。

2.投资类资产的估值。新会计准则下投资类资产主要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和长期股权投资五项。其计价基础也有不同,其中:前三项是按照公允价值计价,投资性房地产可以按照历史成本核算,也可以按公允价值计价(但同一公司只能采用一种模式对所有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不得同时采用两种模式。上证50成分股的上市公司均采用历史成本核算),而长期股权投资则是从属于被投资对象的计价属性,从比例上看主要采用历史成本计价。因此,按照计价属性不同,我们将投资类资产进一步细分为长期股权投资和公允价值计量的投资。

a.长期股权投资的估值:无论是以成本法及权益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均对应于被投资实体的经营业务,因此其估值方法与前述主营业务估值并未二致,无非是乘以对应的投资比例。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对被投资方有重大影响或控制关系,则在估值时可以考虑投资主体出于自身战略安排考虑对被投资方可能实施的影响。

B.公允价值计量的投资项估值:这类资产已经按照公允价值进行计价,其定价模式为:

其中FV即其公允价值;RC是未来各期对公允价值估计的偏差调整项。如果公允价值较客观的反映了其资产现值,即未来偏差项较小,后续加总项可以忽略。当然,一旦发现上市公司对这些资产的计价信息有失公允,估值时应该使用后续的偏差调整项进行重估,或者直接使用合理的公允价值。

二、新准则对相对估值法的影响

笔者对2007年上市公司披露的净利润和股东权益信息进行统计,根据前述第一部分的相对估值法,以pe为例来测算如何利用新会计准则信息对股票进行估值。

首先根据2007年报信息,对上市公司各利润组成部分进行分类,然后按照新的估值方法估值。鉴于投资收益的成分复杂(有价差收益、分红收益等等),需要根据附注披露的详细内容详细划分,笔者对上证50成分股投资收益分为三部分进行了统计,包括:1.按成本法核算的投资收益(含委托贷款收益、债券投资收益);2.按权益法核算的投资收益;3.价差实现收益,包括:出售交易性金融资产、出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出售持有至到期投资收益、股权投资差额摊销、处置股权投资收益、债券买卖收入和其他投资收益。结果如表1:

表1投资收益来源

考虑到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也属于价差收入(未实现部分),我们把这部分收益(2007年度为-4.93亿元)加到上表的价差收益中,各部分所占比重如下图,我们发现很突出的特点是价差收收益占总投资收益的比重基本是七成,这一比重之高是出乎人们意料之外的。

进一步,我们将以上拆细的投资收益与利润表中其他来源的收益汇合到一起,将全部利润组成划分五种类型:1.主业净利润;2.成本法收益;3.权益法投资收益;4.价差收益;5.营业外收支。表2是根据这种分类对上证50指数成分股2007年报统计的结果。

从上证50全样本看,主营业务利润所占比重为79.11%,价差收益为13.54%;其中非金融类主营业务利润占比达91%,权益法投资收益占比为5.28%,营业外收支有1.76%;金融类公司主营业务利润仅占三分之二,近四分之一的收益属于价差收益,成本法收益占6.79%,可见上证50指数成分股的利润构成明显的体现了公司的业务特征,这些绩优蓝筹股非金融类公司的经营重点放在主业和权益投资上,而金融类资产的收益来源则表现为价差收益和财务投资收益,占据三分之一的份额。当然,本文仅以上证50成分股为例来研究对估值的影响,他们不代表其他上市公司的收益质量也保持如此之高的水平上,投资者需要用以上方法具体检查。

表2利润各组成部分占比

我们假设以主营业务的pe倍数为30(成本法收益倍数同),权益法收益倍数为5,价差和营业外收支的倍数为1,以此来大致测算旧准则下30倍的pe倍数的偏差。结果(表3)发现,从中位数看旧准则下pe法股价为17.94元,而新准则下pe法股价只有12.68元,差异率大概在-3.63%,即在当前的收益机构情况下,新准则下pe法大概比旧准则下pe法下调3.63%;而从均值上也显示出这种规律,但差异率有所扩大,下调了17.48%。这些绩优蓝筹股尚且如此,对收益质量逊色的上市公司的相对估值,投资者更应该警惕估值方法是否合理。

表3新旧估值方法差异比较(pe)

三、总结

综上,针对07年报中会计信息的新变化,我们对绝对估值和相对估值的调整方法进行了阐述,尤其投资者应该使用修正的相对估值法来解读这些新变化对估值的影响。以上证50成分股为例,鉴于2007年中国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和牛市的影响,沿用旧准则下估值法会高估公司股价,这一高估率均值大致在4.8%~17.48%(中位数大概为0.84%-3.63%)。考虑到上证50成分股的收益质量和主营突出程度在所有上市公司中处于领先地位,适应新准则信息的估值方法对其他上市公司产生的影响将会更大,投资者需要谨慎检查估值方法采用的恰当性。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从理论角度,新会计准则的使用应更有助于揭示被投资对象未来的收益分布和风险水平,缩小人们的预测及判断误差,以做出更合理的投资决策。我们期待新准则对会计信息有用性的提升效应,当然这是一个有待于时间检验的实证问题。本文旨在特别强调,如何在估值中去正确解读新准则的这些特征和变化,因为在一个新旧更替的时候一些投资者或许更容易墨守旧准则下的估值方法,而忽视新内容的变化,或者在诸多新变化之前有无所是从之感,导致决策失误。

参考文献:

股权投资估值法篇9

一、突破实现原则:对确认理论的启示

实现原则的含义在于会计只对“已发生”或“已实现”的经济交易、事项或情况进行确认,而对于一些因为所实施的经济活动如签订合约等而在经济实质上已导致经济资源的流入或流出,但不符合会计意义上的“实现”的交易、事项或情况,则不能加以确认,即不能作为某一种会计要素而进入会计信息系统。实现原则是目前确认会计要素最为重要的惯例,也是许多“表外项目”进入会计系统的第一道障碍。按照“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要求,一方面,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出现了一些为会计主体所实际拥有的经济资源如人力资本、自创商誉、衍生金融工具等,在未履行或未交易之前,因为不符合实现原则而不能确认为资产或负债。这将会影响到会计系统对核算主体在报告日财务状况的披露。另一方面,随着市场的波动,已确认或未确认的资产或负债的实际价值会发生变动,而且这种价值波动的频率是随市场的发达程度而增加的。价值变动所引起的成本与市值之间的不一致最终将会导致权益的变化,理应在会计系统中得到反映。但按照实现原则,在没有对这些价值载体做出处理前,价值变动所引起的权益变动是不能确认的。这不利于信息使用者了解会计主体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效果,特别是对于资本市场中的信息使用者而言,频繁波动的价格更会对决策的有效性带来“噪音”,因而有关权益变动的信息尤显珍贵。可见,实现原则已经成为会计理论发展的“瓶颈”,基金会计恰恰在以上两方面对实现原则有所突破:

1、投资估值增值、配股权证的确认

(1)配股权证。作为一种经济权利,配股权证在企业或其他持有者(如基金)作出配股确认之前,既不能用于交易也不能带来现实的收益,即它所代表的经济权利尚未实现。根据实现原则,显然不能作为资产或其他要素加以确认。但配股权证是因股票的持有者在股权登记日拥有该股票而享有的配股权,代表了未来可以实现的经济利益,也会影响未来的现金流量,对投资者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有重要作用,理应加以确认。《办法》对配股权证的核算是这样规定的:因持有股票而享有的配股权,从配股除权日起到配股确认日止,按市价高于配股价的差额逐日进行估值,借记“配股权证”科目,贷记“未实现利得”科目。这里“配股权证”作为资产要素从其产生之日(配股除权日)起就可以加以确认。

(2)投资估值增值。如果说“配股权证”作为资产确认是“个例”,那么“投资估值增值”在基金会计中的确认则具有广泛的意义。按照《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与《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试点办法》的规定,所有基金在每个交易日结束后都必须进行估值,并根据估值结果调整基金净值。开放式基金每日公布净值,封闭式基金也需要每周公布。因而,作为一种会计要素,“投资估值增值”尽管并未实现却已得到适时的确认。《办法》中规定:估值日对基金持有的股票、债券估值时,如为估值增值,按所估价值与上一日所估价值的差额,借记“投资估值增值”科目,贷记“未实现利得”科目;如为估值减值,按所估价值与上一日所估价值的差额,借记“未实现利得”科目,贷记“投资估值增值”科目。按照现行规定,基金所持有的资产中,股票、债券所占的比例,不得低于该基金资产总值的80%,也就是说至少80%的基金资产面临估值增值的问题,而这些资产的估值增值按《办法》的规定都已确认。这与企业会计准则中有关投资、存货、固定资产及其他资产的确认不同之处是:后者只对报告日所报告资产发生的减值或折价情况进行确认,而对该资产的增值或溢价则不予确认。这样,尽管满足了谨慎性需求,但信息披露的完整性、真实性却大打折扣,进而必然降低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基金会计中有关“投资估值增值”确认的做法,虽然有其制度特征(基金的每日估值),全面应用于其他会计领域不现实,但却为会计的确认理论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的范例。它至少说明,当理论要求的条件能够具备时,理想的符合“决策有用”的会计确认应该能够为使用者提供所有包含已实现和未实现的会计要素的会计信息,“实现原则”也应该让位于更符合经济现实的确认原则,如“产权转移制’等。

2、“未实现利得”的确认丰富了所有者权益的涵义

考虑会计平衡等式的另一端,基金会计在将配股权证、投资估值增值确认为资产等要素时,也将以上要素价值变动所引起的持有人权益变动同时予以确认,即确认为“未实现利得”。“未实现利得”被列为持有人权益类科目,可借可贷,从经济意义看,它表明其所确认的内容不仅包括未实现的减值或折价情况,也包括未实现的增值或溢价。而后一部分内容在现行会计制度中是不能确认的,因为现行会计准则不允许这样做,不仅中国这样规定,各国会计准则均如此规定。这不是因为技术原因所限,而是自实现原则产生以来会计理论一直未能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实质性发展与改进,从而难有理论上的突破。另外,拘泥于谨慎性原则也是产生这种片面的损益确认状况的原因之一。基金会计中“未实现利得”的确认思路说明,在遵循“决策有用”的会计目标前提下,在制度、信用等健全的会计环境中,提供包含有全部影响权益变动的价值变动事项(包括正、负两方面的变动)的信息不仅可行而且必要。当然,会计是无法脱离具体发展阶段的社会、经济环境而独立存在的,因而在目前我国资本市场有待完善、社会信用尚需建立的阶段,要求完全采用该方法实为苛求,但并非对其他专业核算办法或企业会计准则毫无意义,它至少说明了会计确认应该是怎样的。

二、突破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的束缚,普遍采用现行市价

与其他会计核算对象相比,基金的一个明显特征在于:其资产存在形态多以流动性资产为主,主要包括银行存款、清算备付金、交易保证金、利息等应收项目、股票、债券及配股权证等证券类资产以及按照《办法》规定应作为资产核算的投资估值增值等。对于以上投资类资产的计量,《办法》明确规定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根据其中“投资估值原则”规定,此处“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主要采取现行市价。主要原则如下:(1)任何上市流通的有价证券,以其估值日在证券交易所挂牌的市价(平均价或收盘价)估值;估值日无交易的,以最近交易日的市价估值(对于未上市股票中配股和增发新股,按估值日在证券交易所挂牌的同一股票的市价估值;首次公开发行的股票,按成本估值)。(2)配股权证,从配股除机日起到配股确认日止,按市价高于配股价的差额估值;如果市价低于配股价,按配股价估值。(3)如有确凿证据表明按上述方法进行估值不能客观反映其公允价值,基金管理公司应根据具体情况与基金托管人商定后,按最能反映公允价值的价格估值。

上述分析显示,传统的历史成本计量属性最多只是适用于个别资产如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计量属性,更多时候现行市价比历史成本更为公允、更为有用。结合基金的制度特征及其资产特性,可以看出以现行市价为主的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是符合实际的。尽管此种模式并不一定完全适用于其他专业会计领域,但笔者认为基金会计在计量方面所作出的贡献并不仅在于基金会计计量本身,更在于它所倡导的计量指导原则即“按最能反映公允价值的价格估值”。虽然企业的资产除了投资以外,还有更多流动性较差的类型如固定资产等,即使就股票投资本身也有多种类型,但这些资产的现行市价、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等比历史成本更有用的计量属性也可以凭借发达的计量模型与方法较客观地得出。

三、突破实现原则与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后的会计披露

不同的确认与计量理论将导致不同的会计披露结果。传统的资产负债表与损益表等报表在实现原则与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的影响下,已不能完全充分且及时提供决策所需的信息。又因为报告是信息使用者接触会计信息系统的直接环节,所以现行的报表通常为一些信息使用者所诟病。基金的资产负债表与经营业绩表在对报表的完善与改进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

1、建立在现行市价基础上的资产负债表。《办法》所公布的基金资产负债表在格式上与传统报表的区别不大,但其所包涵的信息含量却不同。基金资产负债表基本建立在现行市价计量属性基础上。很明显,分别建立在现行市价与历史成本基础上的资产负债表对于信息使用者的有用性程度会大为不同,前者所反映的报告日的财务状况将更贴近于经济现实。可靠性方面也有保证。因为基金资产每日都必须经过估值,且基金管理公司与基金托管银行之间每日都须进行净值、估值增值以及基金头寸等的核对。因而,以现行市价为基金的基金资产负债表将最大程度地满足决策有用的会计目标。另外,该报表还包括一些因为确认与计量基础不同而在传统报表上反映不出来的项目如未实现利得等,反映内容更为全面。

2、基金经营业绩表:全面收益表的示范。进入20世纪90年代,会计信息的使用者要求对会计报表进行改革的呼声逐渐高涨,尤其是损益表。iaSC、美国FaSB及英国aSB等会计准则研究机构也已就损益表的改进与完善提出了大致相同的意见,即通过对现行的损益表进行内容上的充实或结构上的调整,确立全面收益(或综合收益)在损益报告中的地位,使得会计上的收益概念逐渐向经济学收益靠拢。具体的报表形式主要有英国aSB在传统损益表之外新增的“利得表”即第四报表、美国FaSB提出的包括“全面收益表”在内的三种可选择形式等。《办法》中的基金业绩表可以说是全面收益表的一个初步实践,该报表所包括的内容已经涵盖了基金所取得的所有已实现与未实现收益,对于报表的使用者而言,所有的收益信息都能从中得到。

股权投资估值法篇10

国有企业改制的核心是企业制度的创新和经营机制的转换,即在传统企业制度的基础上,改建为现代企业制度。公司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形式。按照《公司法》的规定,国有企业改建为公司,必须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条件和要求,有步骤地进行清产核资、界定产权、清理债权债务,评估资产,建立规范的企业内部管理机构等。这些过程与财务会计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些关系处理得是否合理,直接牵涉到国有资产的安全、职工利益的保护问题。

国有资本应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国有资本从竞争性领域坚决、有序、逐步、安全地退出亦已形成共识,其退出的主要途径,一是通过企业的增量资本由非国有资本介入,变原来国有独资为多元结构,相应减少国有资本在总资本中的份额(间接退出);二是通过对原国有企业的存量资本进行置换(直接退出)。不论哪种方式,国有企业存量资本置换中都会涉及以下一些财务、会计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当在国家法律法规规定范围内采取一定对策:

一、产权界定中的财务会计问题

(一)企业改制必须进行产权界定

产权界定是企业改制中的中心问题,其关键在于对企业和投资者的所有者权益的界定。为做好产权界定工作,企业资产评估前必须进行清产核资。很多改制企业未经清产核资就委托中介机构进行资产评估,对评估前的资产胸中无数。有的企业由于受到利益驱动,在申报评估资产时少报、漏报;有的企业由于财务基础工作薄弱常常发生错误申报,加上中介机构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对资产进行评估,使评估价值具有一定的弹性,因而企业改制在资产评估前进行清产核资就显得十分必要。

(二)产权界定中的财务会计问题

1.国有资产折股与国有股份的确定

企业实行公司制改建,不得将国有资本低价折股或者低价转让给经营者及其他职工个人。具体处理为:企业实行整体改建的,其国有资本应当按照评估结果全部折算为国有股份,由原企业国有资本持有单位持有,并将改建企业全部资产转入公司制企业。企业实行分立式改建的,应当按照转入改建后公司制企业的资产、负债经过评估后的净资产折合为国有股份,并可以由原企业国有资本持有单位持有,也可以由存续企业持有。企业实行合并式改建的,经过评估后的净资产折合的国有股份,合并前各方如果属于同一投资主体,应当由原共同的国有资本持有单位一并持有;如果分属不同投资主体,应当由合并前各方原国有资本持有单位分别持有。

2.整体改制下原有企业净资产折股的核算

原有企业改组为股份公司,如将原有企业全部资产投入公司,原有企业的债权、债务亦应由改组后的公司承担。原有企业的净资产(全部资产扣除全部负债后的余额)应折价入股,折合的股份总额应当等于公司净资产额。有限责任公司依法经批准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为增加资本向社会公开募集股份时,应发行股票筹集资本,股票发行价格可以按票面金额,也可以超过票面金额,但不得低于票面金额。以超过票面金额发行股票所得溢价款列入公司资本公积。

3.国有产权管理中的财务会计问题

国有企业改组后,如何对国有产权进行有效管理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经过多年的探索,人们逐渐有了共识,国有产权的有效管理需借助于国有资产投资主体这种新体制。其基本的目的是优化国有资产的配置和提高其运营效益,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

投资主体的组建和营运,涉及到国有资产存量的调整和重组,对投资、融资体制也会产生重大影响。表现在:

一是如何反映国有产权的经营效益问题。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核算方法包括成本法和权益法两种。成本法核算对国有资产投资主体而言存在着不足。该方法要求投资企业不能随着被投资企业的盈亏变化而调整其“长期投资”账户的金额。这样,投资企业“长期投资”账户的金额反映不出它在被投资企业中的份额、权益。这对投资主体随时掌握其投资出去的国有资产的价值变动是不利的。因此,为了能够正确反映被投资企业的经营状况,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投资主体控股和持股应全部采用权益法核算。

二是国有产权的收益分配问题。国有产权的投资收益取决于被投资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分配政策。由于国有产权的管理由投资主体统一安排,投资主体代表所有者的利益可以在企业向投资者分配利润的环节得到实现。投资主体的基本职能是代表所有者行使监督管理权,企业向投资者分配利润时,可将国家作为投资者应分得的投资收益直接划给当地财政机关。

二、资产评估中的财务会计问题

(一)企业改制必须进行资产评估

国有企业改建为公司制企业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应进行评估。资产评估结果是国有资本持有单位出资折股的依据,自评估基准日起一年内有效。有的企业图省事,直接以货币资金注册新设,绕过资产评估、资源置换等程序,为了追求改制速度,以新设之名行改制之实,等新公司成立后,再对原企业的资产、负债以内部协商价进行购买。有的中介机构按政府主管部门确定的改制企业股本总额,对改制企业被评估资产进行增减调节或调整评估范围。这种非规范交易的背后存在着很多诸如暗箱操作,其中不乏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为避免此类事件发生,改制企业应严格按改制程序规范操作,进行资产评估,同时对中介机构应加强执业道德管理。

(二)资产评估中的财务会计问题

资产评估是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的基础工作之一,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将企业的净资产折价入股,就必须对企业现存资产进行评估。

1.债权资产评估中的财务会计问题

企业的债权资产主要是企业的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应收账款的评估,目前有两种方法可以选用:一种是折现值法,另一种是贴现法。采用两种评估方法确定应收账款的账面价值都比较准确,但问题是坏账损失的确定非常困难。按照我国的会计制度,确认坏账损失的条件之一是债务人较长时期内未履行其偿债义务,并有足够的证据表明无法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极小。实务中很多单位以未履行偿债义务超过三年作为判断标准,问题是,如果都作为坏账损失核销是不现实的。但是如果对确不能收回的应收账款不进行核销,企业的债权资产就不真实,就会虚增企业的资产。为了保证国有资产不流失,为了保护其他投资者权益,对账龄过长的应收账款的会计处理应具体分析。如债务人是国有企业,可以加大核销比例或全部核销,因为从总体上看,国有资产总额不会受到影响;如债务人是非国有企业,核销坏账损失时应慎重从事,这时容易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2.长期投资评估中的财务会计问题

长期投资中的股权投资评估涉及的问题比较复杂。由于股权资产的价值取决于被投资企业,在国有企业改制时有必要对被投资企业进行评估,因此,如果被投资企业不愿意进行评估,则投资企业的股权资产评估值可根据下列公式确定:某投资企业股权资产的评估值=被投资企业所有者权益总额x投资比例

3.评估日至改制日实现损益的处理

自评估基准日到国有企业改建为公司制企业设立登记日的有效期内,原企业实现利润而增加的净资产,应当上缴国有资本持有单位,或经国有资本持有单位同意,作为改制后企业国家资本公积管理,留待以后年度转增国有股份;对原企业经营亏损而减少的净资产,由国有资本持有单位补足或由改制后企业用以后年度国有股份应分得的股利补足。

4.国有资产折股与国有股份的确定

经评估确认的国有资产应按股权设置方案进行折价八股,切不得将国有资本低价折股或者低价转让给经营者及其他职工个人。企业实行公司制改建的股权设置方案,应当由国有资本持有单位制定。股权设置方案应当载明:(1)股本总数及其股权结构;(2)国有资本折股以及股份认购;(3)股份转让条件及其定价等。

5.企业改制中的呆坏账、不良资产的处理

呆坏账按规定程序报经有关部门批准,可在企业净资产中剥离,但在报批处理时应做到账销案存。独立法人改制的,应将呆坏账的收账权转交上一级授权的控股公司;整体改制的应由改制后企业继承;非法人企业改制的,应将其收账权转交至一级法人企业总部,原企业应协助做好催讨清欠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