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思维能力的策略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0:35:58

提升思维能力的策略篇1

1.个性因素。不同的个性会产生不同的思维结果。有些孩子偏于精细,考虑得面面俱到;有的则表现出粗枝大叶,顾此失彼;有些孩子神情专注,思维比较深刻;有的则表现出心不在焉,思维浮于浅层。

2.知识储备。知识结构的完善与否也直接影响解题思维的正常发挥。在问题解决活动中,具备所需的背景知识是顺利解决问题的基本前提条件。如果学生根本不具备解决某问题所需的背景知识,那么显然会导致问题解决错误。

3.解题策略。解题策略的优劣对解题思维起着决定性作用。解题思维能力比较高级的学生能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对自身行为做出合理的选择,什么问题情境下该选择什么策略,什么情况下又该改变策略。有的学生对一些方法并非不懂,而是不知怎么合理运用;有的学生面对问题,首先想到的是套用公式或模仿做过的题目,面对背景稍微陌生的题型便无从下手,这是解题策略缺失的表现。

如何在教学中促进解题思维能力的提升呢?笔者在教学中总结了一些应对策略。

一、激发内驱,叩开解题思维兴奋点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解决问题的行动是由一定的兴趣所推动的,当一个人面临问题时,其兴趣状态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发挥有重要的影响,解决问题的效率会随着学生兴趣的增强而提高。小学生的思维处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阶段,对他们而言,枯燥的数字与形象的文字、图片比较,后者更有吸引力。为此,在课堂教学中,应根据小学生好奇、好胜、好动等特点,注意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教学方法的新颖性和教学反馈的有效性,激发兴趣,强化动机,诱发思维。

1.挖掘教材的趣味点

数学问题以其独特的逻辑性、形式的多样性以及解题思路的广阔性和灵活性而蕴藏着丰富的趣味因素,教学中要充分挖掘这些因素,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学中,我们可以把数学问题编成故事或童话;可以创设问题情境和生活情境;可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巧设悬念,引导多解、巧解,寻找解题规律,寻找最优解法等。如:教学《年、月、日》时,上课一开始,教师提出十分有趣的问题“小明今年12岁,可是他只过了3个生日,这是怎么回事?”学生对这个悬念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兴趣,然后根据许多公历年份每月的天数变化情况,经过比较分析和探究研讨,得出“四年一闰”的规律,解决了“小明12岁却只过了3个生日”的问题。再如:教学《认识人民币》时,教师打破秧田式座位的格局,把教室简易布置成“银行”,每小组选一名学生为“银行工作人员”,其余学生做“顾客”,每位“顾客”拿1元人民币去“银行工作人员”处兑换,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场景中掌握用多种兑换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激发学生的需要感

兴趣是在个体需要的基础上产生,并在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因此,教师要通过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需要感,帮助他们保持长期稳定的兴趣。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学到的数学知识在实践中加以运用,使学生感到日常生活中离不开数学。如:学过长方形面积计算后,组织学生测量教室墙面的面积,帮助学校总务处预算粉刷教室需要多少钱。这样的问题情境,较好地激发了学生解题兴趣,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价值,从而产生学习数学的需要感。

3.唤起学生的自信心

解题思维水平的高低与问题解决者的自信心也是分不开的。在甲、乙两人解题能力相同的前提下,如果甲比乙对自己解决问题能力具有更大的信心,甲将有更积极的探索行为,且持续时间也更长;更重要的是甲将有更活跃的思维,能够进行思路的不断转换,即具有较大的思维灵活性。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经常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数学竞赛活动,让一些学生脱颖而出,享受成功的喜悦,树立解决问题的信心。当学生探索解题方法遇到困难时,要及时鼓励,并适当加以引导和点拨,使学生获得成功。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以组织一些低层次的单项竞赛,在适当降低要求的情况下,使他们获得成功、树立起学习信心后再逐步提高要求。

二、完善认知,弥补解题思维空白点

生成穿越问题空隙的路径离不开知识的运用,知识在问题解决中的角色是充当片断性的路径,一些或许多片断性路径被有机镶嵌在一起时,才能生成完整的解题路径。所以,欠缺其中某一问题所需的背景知识就无法满足上述生成路径的要求,就可能导致问题解决错误。

1.扫清盲点,确保思维的通畅性

班级中的一些后进生,在解题时,往往不知所措,出现瞎撞乱做的现象,最主要的原因是遇到了很多知识的盲点,导致思维的中断。有些学生连最简单的计算公式、计算方法都不清楚,就更谈不上正确解题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因人而异,及时帮助其“扫盲”。如少数学生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总是瞎做,教师就要帮助他们对十一种最基本的数量关系进行重新梳理,甚至重新讲解。当一个学生计算图形的周长与面积总是混淆时,就要帮助其重新建立周长与面积的概念,这样才能确保思维的通畅。

2.沟通联系,提升思维的整体性

思维的整体性,简单地说,是指在思考问题时能够着眼全局,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全面衡量,综合考虑。小学生的思维受年龄的影响,在认知过程中,往往把一个个知识看作孤立的点,所学的知识零星而琐碎,不成体系。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高屋建瓴,既要密切注意数学的外部联系,也要充分体现数学的内在联系,在日常教学中及时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去认识和把握知识的结构体系,使前后不同阶段学到的知识能融会贯通起来,沟通这些看似割裂、点状的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例如:稍复杂的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是简单的分数实际问题的深化,两者数量关系相似,解题思路也相近,因此,可以从简单的分数实际问题引入,实行解题方法上的顺利迁移,这就有利于学生较快地掌握稍复杂的分数实际问题的题目结构、解题思路和方法,使学生整体认识和结构化把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结构意识和结构化的思维方式,提升思维的整体性。

3.回归生活,引发思维的变通性

数学与生活是密切联系的,有些知识并不是通过书本的学习就能获得的。如这样一道题:小明家上个月水表显示368,本月水表显示396,小明家这月用水多少吨?一道简单的题目却给很大一部分学生带来了思维障碍,主要原因是这一生活情境学生根本不理解。因此教师要及时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素材,打通数学与生活的通道,从而让学生能融会贯通地解决实际问题。

三、策略指导,拓展解题思维灵活度

解题策略既是制约数学解题效果的基本因素,同时也是衡量个体解题思维水平的重要标志。有效的数学解题策略能帮助学生以较少的时间和精力去获得较好的解题效果。在教学中,教师要始终保持引导者的姿态,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

提升思维能力的策略篇2

关键词:高中地理;学生思维;方法策略

在新时期教育改革的大环境下,高中地理教学要做到与时俱进,这就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把讲授知识作为课堂的重点,没有强调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因此,学生在利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比较死板,不能灵活运用。因而教师应该将教材内容同实际生活有效整合,利用生活素材来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从而让学生更加高效地理解和掌握。例如,在“大气的运动”这一章节中,在课前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是否感觉到我们贵阳在冬夏不同的季节风向有变化?而且不同季节的风感觉是不同的,有的温暖湿润,有的寒冷干燥。在讲授季风的时候为了使学生能够深刻记住不同的风向,在课堂中给学生演唱《我家住在黄土高坡》“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坡上刮过,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我的歌”。用歌曲加深学生印象,既强调了黄土高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又记住了不同的冬夏季风风向。效果十分理想,学生非常欢迎。教师从实际生活现象出发,通过对“是什么”和“为什么”的提问,既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地理学习在生活中的实用性,也可以吸引学生主动探索地理知识。

因此,教师要灵活变化课堂教学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使其思维能力得到有效锻炼。比如,在“陆地和海洋”教学中,教师可以用贵州龙、海百合的化石导入新课,让学生思考:在今天的云贵高原为什么会出现海洋生物化石,它们是怎么埋藏在深深的地层中?结合实际,将教材生活化,教师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海陆变迁的过程。在进行“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教学时,在课前准备一些相关影视资料,比如:《鸟瞰地球》《探索与发现》等等视频,让学生在欣赏视频的过程中深化对教材的认识。教师用影视资料来辅助教学,把抽象的理论知识形象化,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这对学生的动手能力、想象能力和协作能力都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总之,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应该在教学活动中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灵活变化教学环节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性思考,让学生逐步建立起地理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提升思维能力的策略篇3

就高中数学学习而言,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思维是否灵活、是否严密,面对相对复杂一点的问题能否表现出应有的深刻,面对通常惯有的数学问题解决方式是否具有独到的不同观点等,都是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当重视的思维品质提升着力点。

一、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提升着力点例析

相对于知识而言,学生的思维更多的是一种默会知识,其超越知识的高度但又不能脱离知识而存在。也就是说有了知识不一定能产生能力,更不一定能提高思维的品质(这就是常说的高分低能);同时,离开了知识的发生或者问题的解决,思维能力与品质就无从体现。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寻找良好的思维品质提升着力点就显得非常重要。

以函数知识的教学为例,其中就蕴含着大量丰富的思维品质提升着力点。因为我们知道数学是研究数与形的学科,在函数知识中,既有大量逻辑关系明确,推理要求较高的数的关系,又有包括坐标、图像在内的形的关系。因此,一直以来都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阵地。面对新的教学要求,这一知识领域被发掘出来的着力点也越来越多。

如,从函数的概念开始,如果只是机械地讲授函数的概念,这显然不是最佳的教学方式。而在学生已有的基础上,通过数学语言带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对函数本质有一个把握,这才是高中数学教学的应循之道。特别是在二次函数知识的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到二次函数可以看作是一个集合中y=ax2+bx+c(a≠0)在另一个集合中的映射,这就是高中数学语言与表达方式——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数学语言即是数学思维的工具。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可以将提升学生品质的工作继续下去。

提高到自变量的角度其实就是把握了问题的实质,学生收获的就是一种数学思维与数学思想,思维品质的提升自然也就蕴含其中。

二、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提升策略

思维品质的提升是需要策略的,也正因为如此,在日常教学中如果不给予高度的重视,那我们的教学就达不到有效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效果。那么,一般来说,需要遵循哪些策略才能有效地发挥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作用呢?笔者在实践的基础上经过总结,有了以下这样一些心得:

一是通过数学知识的系统性与逻辑性,培养提升学生思维品质。数学知识的魅力在于其自身固有的严谨与逻辑,而这正是思维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数学教学可谓是思维品质提升的最佳途径。仍然以高中数学中的二次函数为例,有经验的高中数学教学同行都知道,二次函数中的单调性是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一个不小的难点。分析这一知识点我们可以看到,二次函数y=ax2+bx+c在区间(-∞,-]和[-,+∞)上的单调性的得出需要经过一个严密的推理,其结论应用也正是严密推理的全面演绎。

无论是数学知识的学习,还是利用二次函数去实施问题的解决,都是数学知识系统性与逻辑性的体验,根据我们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把握,学生对数学最大的乐趣往往也正是在经过严格推理后的喜悦。事实证明,经过严格数学训练的学生往往具有思考问题严密,解决问题精确的特点。

二是通过数学知识的演绎,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无论是基于应试要求,还是基于素质教育的需要,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问题的演绎过程,都是教学的最终指向。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寻找到大量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时机与策略。

如,类似于这样的一个问题:二次函数f(x)=ax2+bx+c(a>0)方程f(x)-x=0的两个根x1,x2满足0

当然,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策略远不止此处所说的两种,如,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思维能力的批判性等,也有相当丰富的研究内容。限于篇幅,本文就不再多述了。

三、对高中数学教学中思维品质提升的总结与反思

作为高中数学教学的要求,知识与能力是不可偏废的两个部分。由于当前实际评价的需要,数学知识已然是研究中重点的重点,而能力培养虽然多年来一直为有识之士所强调,但所花的功夫与期待的效果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我们提出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要加强思维品质的培养,实际上正是迎合了当下素质教育与课程改革的需要。

提升思维能力的策略篇4

关键词:思维导图;学习力;思维模型;思维品质

一、化学简答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化学简答题要求学生用简练的文字表述来回答化学问题。它具有取材广阔、内涵丰富、立意新颖、设问巧妙、思考容量大、能力要求高的特点,而且常把识记、理解、实验、推论和计算等多方面、多层次的要求融于一题之中。在高考化学试题中简答题已成为非选择题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是考查学生化学思维能力与化学学习力的一种形式。但从高考试卷分析数据来看,简答题是历年考生失分的“重灾区”,也是高考拉分的关键题型。在教学中虽然教师也很重视化学简答题的学生训练与总结、讲评,但学生的答题能力仍处于较低水平。主要原因有:教师在教学上只重视训练与讲评,缺乏有效的化学思维能力提升指导;学生在学习上只重视记忆、机械答题,缺乏化学思维。

二、化学简答题类型与解决策略

化学简答题涉及知识面广、试题类型多,主要类型有:化学原理解释类、化学实验操作(设计)类、化学实验方案评价类等。其解决策略是分类总结化学基础知识、掌握问题分析方法、培养解决问题思维顺序,运用思维导图提升学生的化学思维品质和解答化学简答题能力,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化学学习力。

(一)化学原理解释类简答题的解决策略

化学原理解释类简答题常用来考查化学基本理论和元素化合物知识,最常见的是分析说明和解释一个化学现象或事实。分析时要运用由果索因的思维方法,先分析题中给出的结果,然后结合化学原理、物质的性质等知识,推测出产生结果的原因。回答时侧重于化学用语(如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特别是应用平衡移动原理时,一定要写出化学方程式),并配以必要的文字说明。

【案例1】氯碱工业中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原理示意图如图1所示。电解时用盐酸控制阳极区溶液的pH在2~3之间,试解释盐酸的作用。

学生解答错例解析如表1所示。

纠错办法:叙述时一般可使用因果表述法,不但要回答出“是什么”,重点还要回答出“为什么”,回答问题一般要体现“前提、理由、结论”的答题过程,切忌顾此失彼;最后联系题意综合分析、归纳,并进行语言的加工提炼,做到原理正确、回答切题、语言精练、意思完整,如表2所示。

笔者根据化学原理解释类问题的考查方法、常见错误、思维要点、答题策略四个维度归纳出“学习导图”,通过学习导图使学生掌握化学原理解释类试题的特点、思维方法和解答策略,如图2。

(二)化学实验操作(设计)类简答题的解决策略

化学实验操作类问题要求回答“怎么做”。常用来考查化学实验知识,最常见的是实验的基本操作及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分析时要运用同中求异的思维方法,设计出简便而可行的实验方案。回答时,需用文字陈述实验的操作步骤、所用药品、现象以及结论。一般不必阐述“这么做”的理由。图3为化学实验操作类学习导图。

【案例2】图4为对某混合样品含量的测定实验装置,a、D瓶内所盛试剂是氢氧化钠溶液,B瓶内所盛试剂是浓硫酸,连接好仪器后,如何检查整套装置的气密性?

气密性检查学生错误解析见表3。

实验装置气密性检查是实验前的重要环节,是化学实验中重要的基本操作。学生在解答此类问题时暴露出缺乏思维有序性与实验想象思维。在教学中可通过问题引导、分类研究、归纳方法、总结提升等策略,建立实验装置气密性检查方法学习导图(如图5),培养学生思维有序性与实验想象思维。

【案例3】工业生产na2S2o3产品中除了未反应的na2So3外,还可能存在na2So4。设计一个简单实验检验是否存在na2So4杂质。

针对此物质检验类题的答题思维训练以及实验设计常见思路如表4和表5。

心理想象练习(想象实验操作)是解答好化学实验操作类问题的关键。教师一方面要切实重视实验教学,让学生掌握准确而熟练的实验操作,积累深刻的实验体验,为建立动作表象、进行心理练习奠定基础;另一方面要注意学生心理实验的习惯养成,加强心理练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学会实验想象。学生需要凭借心理练习将试题设置的实验在头脑中“做”一遍,然后对题设问题做出应答。因此,心理练习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对于实验简答题的解题质量至关重要。

(三)化学实验方案评价类简答题的解决策略

评价一个实验方案,必须符合设计原则,对于不合理的设计能指出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能提出合理建议,对于不同的设计做出比较,实验方案的评价要比设计实验的难度稍大,要求稍高。一个实验方案的优劣主要从实验原理是否科学合理,操作与装置是否简单可行来评价,另外还要从绿色化学和安全性两个角度去评价,图6为化学实验方案评价学习导图。

【案例4】为了检验火柴头燃烧后产生了So2气体,某学习小组讨论后提出下列六种检验试剂选择方案,通过对实验原理分析,对不同的试剂选择方案进行评价。

对这六种检验试剂选择方案的实验原理分析及可行性评价见表6。

如何将燃烧产物So2收集,以便观察实验现象?以0.01mol・L-1Kmno4酸性溶液为检查试剂,学习小组讨论后提出表7所列六种实验设计方案,通过对实验设计方案比较,提出评价意见。

方案评价:方案2、3、4、5、6均可行,方案2、3、5基本原理相同,So2气体密度大于空气,火柴燃烧产生的So2气体会下沉到试管或烧杯中与Kmno4酸性溶液反应而褪色;方案4操作最简单、试剂用量少、现象明显,为最优方案。

对给出的实验方案做出选择、评价或找出最佳方案,包含的知识点很多,能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践效果与体会

化学简答题要求学生通过外在的语言形式将解决问题的内在思维过程展示出来,而内在思维要借助于内部语言进行,又要通过外部语言将过程和结果表达出来,语言表达的质量实质上是由思维的内容和品质决定的[1]。笔者在高三化学复习中尝试运用思维导图提升学生解答化学简答题能力取得了良好效果:通过建立化学简答题学习导图,明确不同类型化学简答题的考查方向、思维要点;针对不同的简答题类型构建不同的思维模型,有助于学生克服思维的无序性和非逻辑性;通过思维导图将解决问题的内在思维过程展示出来、通过典型错误原因的分析揭示学生的思维缺陷,可有效减少思维的盲目性,提高思维的准确性和严密性;在教学中通过分类总结解决策略,通过会思、会说、会写训练来提升学生解答化学解答题的能力。

将思维导图运用于化学专题复习,能有效地改变学生的认知方式,促进学生的意义学习、合作学习和创造性学习,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化学学习力[2]。

参考文献:

提升思维能力的策略篇5

关键词:初中数学;问题案例;教学策略;教学相长

一、发挥教学情境激励功效,实施情境性问题教学策略

在问题案例教学中,初中数学教师应设立具有生动性、生活性、趣味性等教学情境,激起学生积极学习情感,从而主动参与问题案例探析活动.

如,在“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问题课教学活动中,教师在教学伊始,利用该知识点内容与现实生活问题的紧密联系,抓住学生对生活问题充满“浓厚情感”的认知特点,设置“某单位急需用车,但又不准备买车,他们准备和一个体车或一国营出租车公司的一家签定月租车合同”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认知”,感悟,从而在以境激情的教学策略中,实现学生探知解析问题情感的有效“激发”,增强主动学习的情感意识.情境性教学策略在问题教学中应用广泛,教师在使用时,要做到教学内容、教学对象、认知规律的有效统一,这样才能提升教学功效.

二、紧扣问题案例探究特性,实施探究式问题教学策略

学生解答问题的过程,实际就是运用所学知识、经验,进行探析、思考、分析的过程,它有助于学生探究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合作能力在内容的学习技能的培养和提升.因此,在问题案例教学时,教师应提供学生探究的平台,指导学生有效探究,教会学生探究策略,提升学生探究效能.

图1问题:已知,如图1,e、F是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上的两点,aF=Ce,DF=Be,DF∥Be.(1)求证:aFD≌CeB(2)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吗?请说明理由.

在该问题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合作探究式教学策略,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对该问题的条件、关系以及解题策略开展探知和分析活动.学生认为“解题的关键是运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以及平行四边形性质”,解题的策略是“采用‘SaS’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求证第一问题,构建等量关系,证明aD=CB、∠DaF=∠BCe,aD∥CB,证明出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学生进行解题.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在此对解题策略进行合作探析,学生在小组探讨过程中,对该问题案例的解题策略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掌握.这一过程中,教师将探究性问题教学策略运用到问题案例教学活动中,将问题解答过程变为了探究实践的过程中,既促进了初中生对该类型问题案例解答策略的有效掌握,又实现了初中生探究能力、合作能力的有效提升.

三、凸显教学评价指导作用,实施评价性问题教学策略

教学评价,是教师对自身教学过程以及学生学习活动及表现进行评判的方法方法.它具有指导、促进功效,利于初中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问题教学讲评环节中,应运用教学评价手段,发挥教学评价指导促进作用,开展评价性问题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开展教师点评、师生评析、生生互评等活动,让学生在“评”、“思”中明晰解题策略,认识解题不足,养成良好解题习惯.

图2问题:如图2,在o中,aB为o的弦,C、D是直线aB上两点,且aC=BD求证:oCD为等腰三角形.

教师在学生解答该问题活动后,要求学生互换解题作业本,向学生提出“认真分析问题解答过程,找出同桌解题过程存在的不足和优点,并进行认真的评析”要求,学生在教师的要求下,结合解题经验,开展生生互评的评价问题学习活动,各个学生都根据自身学习及解题经验,得出了不同解题策略和观点,此时,教师再引导学生交流评价观点,从而使学生在“评”和“辩”的过程中,解题策略更加明晰,解题方法更加科学.

四、放大解题策略多样特性,实施创新性问题教学策略

数学学科知识点之间、章节之间具有丰富的联系,从而问题案例表现力解答的灵活性和多样性,这就为一题多解、一题多问等问题教学活动提供了条件,同时,也有利于初中生思维灵活性、解题多样性等方面的培养.因此,教师在问题案例教学中,要利用数学问题的发散性特点,放大问题解答过程中解题策略的多样性特性,设置一题多解、一题多问或一题多变的发散性问题,让学生在开放性的问题解答过程中,思维活动更加灵活,思考问题更加全面,促进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图3如,在“如图3,aBC是格点(横、纵坐标都为整数的点)三角形,请在图中画出与aBC全等的一个格点三角形”问题案例教学中,学生在分析问题过程发现:“可将aBC通过对称变换、或平移变换、或旋转变换;也可以通过复合变换得到另外一个与aBC全等的一个格点三角形.由于是一道开放型问题,所以答案不唯一,只画出一个符合题意的三角形即可”学生在这些一题多变的发散性问题分析、思考、解答过程中,能够深刻认识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密切联系,同时,又切实提升初中生思维活动的灵活性.

提升思维能力的策略篇6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2377(2016)13-0112-02

前言:

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关键性要点,计算能力同样也是评价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重要内容。对于小学数学学习而言,熟练掌握计算能力无疑是最佳的途径,是促进学生数学成绩提高的有效途径。新形势下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需要采取更加科学、高效的教学策略,提升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效果,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难题。

1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1.1学生学习思维的局限性:小学数学教学长期在一种固定的模式中,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过分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很多教师和家长都将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学习能力的标准,这并不完全准确,同时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学生在进行计算的学习和练习当中,都是以应试为目的,而忽视了计算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很多学生在计算过程中会出现思维定式,计算效率不高,简便算法的应用频率低,不能做到举一反三。受到思维定式的影响,学生只是按照公式和固定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解题,对于更加简便的方法没有深入的进行探究。例如在计算4×2.89=?时,如果直接计算会存在一定的难度,同时也会消耗更多的时间,计算的准确率及效率都不高。而进一步的拓展思维,按照一定的计算技巧,将该问题进行转化,可将2.89转化为(3-0.11),再根据乘法分配律计算4×(3-0.11)=12-0.44=11.56,可以简单快捷的获得结果,其计算准确率和效率都得到有效提升[1]。

1.2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高效、准确的进行数学计算,不仅要具有熟练的计算技巧和灵活思维,更为重要的是具有牢固和扎实的掌握基础知识点。乘法的分配律和结合律、四则混合运算法则及相关的计算公式,都需要学生牢牢予以掌握,才能在计算过程中更加得心应手。但是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在这一方面做得并不到位,学生普遍存在基础知识点不扎实的问题,计算能力是具有综合性的数学学习能力,计算技巧和思维需要建立在基础知识点上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如果没有牢固和扎实的基础知识,计算能力自然也会削弱,也包括心算和口算能力。因此,保证牢固且扎实的基础知识,是提高计算效率的前提和关键[2]。

2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有效策略

2.1学生计算技巧的培养与提升:培养学生的计算技巧是提升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重点提升学生的计算技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积极的引导学生,鼓励学生以多种计算方法解题,从中总结简便算法,从中获得规律和经验,并能够应用于实际的解题当中。在面对难题时,教师需要适当的予以帮助,在讲解题目的过程中,学生要参与到计算过程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自己探寻解题规律,进而轻松解题,而问题所涉及相关的知识点进一步得到巩固,其效果更优于教师直接教给学生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就是这个道理。教师需要在习题布置方面下文章,将涵盖多个知识点或具有多种算法的习题布置给学生,让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的锻炼。采取小组交流讨论的方式,相互交流观点和意见,集思广益,积极学习其他同学的计算,将其转变为自己的知识,对提升自身的学习和计算能力具有良好的帮助[3]。

2.2基础知识的夯实与巩固: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是不容忽视的,计算不仅仅知识一种技巧,更是一种综合能力,需要与基础知识、学习思维相互配合,紧密联系,才能获得更为理想的学习效果,计算能力也会得到有效提升。教师应该着重加强对学生基础知识点的考察,可以采取突击检查的方式,以更好的了解包括运算法则和计算公式等,以达到夯实和巩固的目的。学生也可以在该过程中了解自身对于公式、定理、概念掌握上的不足,及时予以弥补和改进,进而提升数学计算教学的效率。

2.3联系生活实际:除了计算技巧的培养和基础知识点的巩固之外,还需要加强数学的实践应用能力锻炼,这就需要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解决生活实际中的计算问题,根据自身的生活体验,自主进行学习和探究,能够更好的巩固基础知识,转变学生对于数学的观念,以更深入的理解和感悟,让生活成为自由、开放的教学环境中的一部分,结合生活实际,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从生活中总结经验,获取知识,学会如何应用数学计算能力,进而提升计算教学的有效性[4]。

结论:

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引发了新形势下小学数学教学的新思考。围绕着计算这一重难点问题,探寻全新的教学策略,建立开放的教学环境,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打破应试教育的束缚,着重加强学生计算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联系生活实际。更好的丰富基础知识,提升学生的计算技巧,培养其思维能—112—力,新形势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更加科学、高效,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崔晓玲.关于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J].新课程学习(上),2014,11:35-36.

[2]谢启桂.浅析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教学策略[J].新课程(上),2015,02:79.

[3]高子林.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实施“自主尝试学习”的策略[J].教育科学研究,2003,10:51-53.

提升思维能力的策略篇7

[关键词]开放教育;导学教师;素养;自我提升

随着远程教育教学网络系统的不断规范和完善,开放教育学员的在线学习越来越集中于国家开放大学和省级电大两级学习平台,也因此,越来越多的基层电大教师加入到网络导学教师的行列,在学习平台担任统设必修课程导学工作。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要求导学教师开展网络导学,要以正确的、科学的、富于时代精神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作支撑,以积极探索适合开放教育的教学策略为适应途径。在适应新的角色的过程中,基层电大教师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个人发展滞后于教学需求,前进的步伐明显力不从心。笔者认为,自觉思考并寻求个人自我提升的路径和方法,是基层电大导学教师适应导学工作的当务之急。

一、明导之前提———明确开放教育本质和目标,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导学教师施导的第一步,是自身对所从事的教学工作的性质和培养目标有正确而深刻的认识,有清晰而明确的教育教学理念。因为在导学过程中,践行开放教育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并将这一理念自觉传递、渗透给学员,应是导学教师开展导学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一)追本溯源,固导学之教育根本

作为教师,无论展开何种形式的教育教学工作,首先要明确和深入钻研的不是教学内容和教材教法,而是熟悉和把握所从事的教育类型的特质和施教对象。教学中,不同形式的教育教学工作,针对的是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受教育者,施教者不重视对所从事的教育类型的本质和培养目标的把握,就难以真正掌握受教育者的需求,教育理念的正确性和教材教法探索的科学性就无从谈起。着力于教学策略的探讨,疏忽个人对于远程开放教育本质的认识和深入探讨,在基层电大教师中普遍存在,近乎本末倒置的做法是影响远程开放教育教师迅速提升和发展的重要原因。因此,要实现导学教师的自我提升,笔者以为应该从正确深入认识电大远程开放教育开始。

(二)言传身教,践行终身学习导学理念

开放教育的本质是人人享有终身教育的权利,为社会特别是基层培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应用型高等专门人才是其培养目标。开放教育的本质和培养目标要求作为关键关联环节的教师首先树立并践行时时学习、处处学习及终身学习的理念,并在施教过程中,将这一理念通过多种途经,传递、渗透给广大学员。教师对教育理念秉持与践行程度,将会通过网络、面授等教学环节潜移默化影响到学员。因此,作为导学教师,应明确终身学习这一理念的树立对于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我们国家“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建立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伟大意义,以教师的历史使命感和高度责任感,在开放教育教学中自觉践行和渗透终身教育理念。

二、研导之途径———积极尝试,开拓创新,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

(一)以策略为支撑,开主动施导之途

有了正确的教育理念作基础,导学教师要“导”得卓有成效,“导”得有特色,导学教师需钻研教学策略,培养个人主动导学意识。导学教师应积极开展适合开放学员网络学习的导学策略研究,以教学策略作支撑,在导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导学教师“导”的主导作用,如此,学员自学中面临的疑难问题就会提前得到解决,目前存在的教师以回应学员提问为主的被动导学现状就会得到改善,网络导学效果就会大大改善。

(二)借他山之石,探攻玉之策

在当前远程开放教育生源呈减颓之势、生源水平和类型也越来越复杂多样化的教学背景条件下,导学教师应积极研究国内外具有创新特色的教育教学策略,结合远程教育实际大胆尝试,探索具有我国开放教育特色的教学策略,笔者近几年尝试了思维导图教学法在导学过程中的应用研究,以此做引玉之砖,与同行交流。远程开放教育新的培养模式要求学员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思考并钻研提高学员自主学习效率策略成为笔者近年开展教学研究的重点。教学中,笔者系统研读《思维导图》①,积极开展“思维导图教学法在远程开放教育课程中的应用研究”课题研究,逐步将思维导图教学法引入远程课程教学。思维导图教学法的实践研究,明显促进了学员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具有思维导图特色的远程教育教学策略探索得到越来越多师生的认可。开展导学工作以后,笔者将思维导图课题研究成果结合导学辅导逐步推荐给学员,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具体步骤如下。1.设置特色主题帖,推荐思维导图笔记法在导学中,设置“自主学习方法交流”主题帖,鼓励学员交流自主学习方法的体会与困惑。在交流过程中,笔者针对学员自主学习中存在的最为突出的“乱入”(即学习时忽略目录和学习提示等直接进入课程内容的学习)现象,将“目录学习法”和“思维导图笔记法”推荐给学员。“目录学习法”引导学员重视教材章节前的学习提示,提高学习的条理性;“思维导图笔记法”建议学员在学习结束前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梳理、巩固所学内容,提升自主学习的效率。实践过程中,学员回馈,图文结合的思维导图笔记法明显提高了学习效率:思维导图的制作大大增强了知识学习的条理性,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同时,以“画图”法做笔记,图文结合的创作过程增强了自主学习过程的趣味性,改善了自主学习过程中的孤独感,增强了持续深入学习的信心。2.开展特色导学,渗透思维导图学习法在导学过程中,笔者用自创“自主学习过程小模式”思维导图帮助梳理学员自主学习过程,指导学员规避自主学习过程中因学习孤独感或者网络干扰引起的“学习迷航”。以“课程重点章节思维导图”进行课程辅导,以“图解法”为学员答疑解惑,思维导图图文并茂的形式增强了辅导内容的条理性和趣味性,提高了学员上网学习的兴趣,获得了网上学员的积极反馈,也开始尝试将思维导图作为学习工具,用于个人自主学习的各个环节。3.模式化教学思路,提升导学效果将在教学实践中逐步成熟起来的教学思路模式化,并将教学模式以思维导图的形式上传到平台,学员了解教师导学思路,把握导学节奏,形成个人学习思路和节奏,主动展开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产生张弛有度的学习效果。思维导图教学策略的探索不仅助力于学员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也在实践中提升了笔者的教学能力,收到了“鱼渔兼授”的教学效果。以个人开展思维导图教学法研究,改善导学效果的体悟,笔者以为,梳理主动施导意识,自觉探索开放教育教学策略,是导学教师提升自我的有效途径。

三、习导之技能———切实研修平台指导材料,熟练灵活操作平台

网络平台是导学教师开展导学所在,熟悉并熟练使用平台是导学教师开展导学工作最应掌握的基本技能。如果缺乏网络操作技能,导学教师的“导”就无从施展,给予学员教育理念的渗透和“鱼渔兼授”的师生网络良性互动就无从谈起。因此,主动学习网络平台操作知识,是导学教师导学“上岗”的前提。

(一)避“捷径”,系统研习辅导资料

近两年,网络平台的不断升级需要导学教师不断熟悉和适应新平台新的路径和使用方法。但是实践中,相当一部分基层电大导学教师直接“忽略”网络平台上和工作群中的有关平台使用的指导材料的学习,采取看似更为快捷的方法———遇到问题就在工作群中即时“呼救”,寻求平台技术人员的在线帮助。显而易见,这种做法是事倍功半的伪捷径。扎实系统地学习网络平台操作辅导材料,是保证导学工作取得事半功倍效果的正确做法,也是导学教师适应导学工作的硬性技术作业。

(二)把握操作程序,熟练使用平台

除了系统学习正确操作该网络平台的辅导材料,导学教师还要通过不断练习,熟悉注册、登录平台的基本程序,熟悉辅导界面的结构框架并做出基本的评估,能对比国开资源进行资料的完善,结合课程和学员实际进行平台的基本设置,能对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基本的处理(通过合适的路径或准确的联系方式进行反应,确保问题的及时处理),如此,才能顺利展开网络导学。

(三)熟悉平台功能,开拓自主导学空间

明确了导学的工作要求,熟悉了导学平台的使用方法,导学教师就能较为准确地进行辅导内容的维护。这只是对导学教师的基本要求,达到这一步,导学教师只能说是合格的,要成为自己课程导学平台的灵魂,还需要在课程基本网络的构架下,开拓个人自主导学的空间:在平台相应的设置下,充分把握导学教师的操作权限,结合本地区学员的所需所求,以符合当地技术环境的形式,进行针对性内容的上传,让学员在网络学习中,感受到导学教师个性化导学的用心,产生面授教学的亲切感,增强网络学习的兴趣。作为基层电大的导学教师,如果能以“时不我待”的危机意识,主动自觉地探索自我提升的途径和方法,不断加强自身将终身学习的理念,渗透给每一位开放教育学员,以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为建设学习型社会尽个人绵薄之力的使命感。积极吸纳国内外新的科研成果,在开放教育这片广袤而肥沃的土壤中大胆创新,探索适合这片土地的科学的教学策略,拥有熟练而灵活的网络平台使用技能,那么,他就不仅具备了作为导学教师的“上岗证”,也储备了跟随与时俱进的开放教育共同发展的潜力。

参考文献:

[1]葛道凯.开放教育学习指南[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9:4,6.

[2]张巧玲,胡宗哲.思维导图教学法在远程开放教育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3):3.

提升思维能力的策略篇8

【摘要】解题思想策略,是学生进行问题探知、条件分析、策略探寻的方法指导和策略支持,同时,也是学生解题能力素养、思维能力水平的重要体现和反映。数列章节作为高中数学学科知识体系重要“分支”,是刻画离散现象的数学模型,解题过程中,需要运用到数形结合、类比思想、归纳思想、方程思想以及分类讨论思想。本文作者结合数列章节教学实践,对高中生解题思想策略培养进行了简要论述。

关键词数列章节;解题思想策略;解题素养

解题思想策略,是学生对解题策略进行系统总结,有效提炼,所概括形成的解答问题的思想方法,解题思想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问题探知、条件分析、策略探寻等方法的运用,起到指导和支撑作用,同时,它也是学生解题能力素养、思维能力水平的重要体现和反映。新实施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能力培养的目标要求,作为其重要组成“要素”的解题思想策略,应成为高中数学进行有效问题教学活动的重要任务和要求。解题策略的培养,离不开有效的实践活动载体。通过对数列章节整体内容要义的分析,可以发现,数列是刻画离散现象的数学模型,与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等方面存在密切而又深刻的内在联系,如在存款利息、房屋折旧、销售利润等方面的计算过程中,都要运用到数列章节的知识内容。在数列章节解答中,经常需要运用到数形结合、类比思想、归纳思想、方程思想以及分类讨论等解题思想策略。本人现结合数列章节教学中的经验体会,对培养高中生解题思想策略方法运用进行简要论述。

一、重视解题思想策略内涵的讲解

常言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高中生解题思想策略的有效掌握和运用,其前提条件就是要深刻理解和领悟解题思想策略的内涵和要义。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部分高中数学教师往往忽视解题思想策略内涵的讲解,直接设置问题案例进行“机械”训练,使学生对解题思想策略“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因此,在数列章节教学活动中,教师在运用相关解题思想策略进行问题解答时,应有意识地向学生阐述解题思想策略的深层含义,使学生能够抓住解题思想策略“要义”和“本质”,进行有效的运用。

二、注重解题思想策略问题的训练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学习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在数列章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将实践活动、解题训练作为培养高中生解题思想策略的重要途径,设置针对性、典型的问题案例,引导学生开展训练,领会解题思想策略内涵,提升运用实践本领。

如在“数形结合解题思想策略”训练活动中,教师首先抓住数列章节作为特殊函数,是反映自然规律的基本数学模型,向学生指出,图象在数列概念的引入及其简单表示方面有具体应用,等差数列、等比数列中有关问题的研究,都需要借助于(函数)图象的背景进行研究。此时,教师设置了“在等差数列{an}中,a3=16,a16=5,求a21的值”问题案例,让学生进行问题解答探析活动,学生在问题解答中一般利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进行解答,这时,教师引导学生,将an的通项公式看作是一次函数y=kx+b,其中d看作是一次函数y=kx+b的斜率k,从而运用数形结合的解题思想策略进行问题解答活动。从而逐步巩固和提升学生对此解题思想策略有效运用的技能。

三、强化解题思想策略运用的指导

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在学生运用解题策略过程中,应做到指导和点拨的作用。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在数列章节解题策略的教学中,一方面要强化对解题思想策略运用过程的指导,另一方面要做好对学生解题思想策略运用活动的评析,切实提升学生解题思想策略运用水准。如学生在“已知三个实数成等比数列,在这三个数中,如果最小的数除以2,最大的数减7,所得三个数依次成等差数列,且它们的积为103,求等差数列的公差”问题案例教学中,教师在探析解题方法过程中,实时向学生指出该问题涉及到的知识点有考查等差、等比数列的基本概念,需要运用的方法有方程思想及分类讨论等思想。这样,就能有效避免学生在探析过程中“走歪路”,提升探析成效。又如在“已知{an}的前n项和为Sn,且an+Sn=4.(1)求证:数列{an}是等比数列;(2)是否存在正整数k,使>2成立”问题案例解题结束后,展示某学生的解题过程:

提升思维能力的策略篇9

【关键词】初中数学;主体特性;教学策略

教师、学生、课堂,是教学活动构建的三要素,各自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其中,教师占据主导地位,学生占据主体地位,课堂提供互动“阵地”。教学实践证明,学生主体内在特性的有效发挥,可以对教学活动的进程起到促进作用,对教学效能的提升起到助推作用,对学习技能及素养提升起到发展作用。这就决定了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所采取的教学策略,必需围绕学生主体,注重主体特性激发,实现学生在有效教学策略活动中显著提升和进步。但在传统课堂教学活动中,部分教师在教学策略的运用上,背离教学目标要求,脱离学生主体实际,教学策略的运用不能体现出能力性、发展性、持续性等特点,导致学生成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工具”,从事机械、单板的学习活动,课堂教学效能、学生学习效能得不到有效提高。新实施的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将学生学习能力素养提升作为根本要求和现实任务。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学策略的运用,要紧扣新课改要求,凸显能力目标功效,让学生在多样性的教学策略中,学习效能得到显著提升。

一、紧扣初中生情感特性,教学策略运用要具有激励功效

情感是学生学习新知、解答问题的条件和“基石”,是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思想保障。初中生在一定阶段的锻炼实践进程中,逐步养成了能动探知、积极学习的良好情感。但由于初中生内心世界比较丰富,同时,也易受外界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制约,出现学习情感的不稳定性和消极现象。因此,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初中数学教师应首先要使学生保持“积极、向上、稳定”的学习情感,在教学策略的运用上,要善于运用激发学生良好情感的教学方法,通过情景教学法、谈话交流法以及评价鼓励法等不同教学策略,让学生保持良好学习情感参与教学活动。

如在“一元二次方程”一节教学活动中,教师在教学策略的运用上,就紧扣学生主体情感特性,在教学伊始,抓住初中生对现实问题充满“亲切感”的特性,设置了生活性数学问题,拉近该节知识内容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对该节知识产生“亲近感”,保持积极学习情态进入新知探知活动。又如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教学中,教师问题练习环节,利用学生好奇、好问的心理特点,抓住该节知识点的关键,利用学生的认知冲突,提出了“直角三角形如何判定全等”的问题,一下子激起了学生的“质疑”心理,使学生带着疑问、疑惑进入到问题解答活动中,同时也为深层次探知知识点内涵打下了基础。

二、紧扣初中生探析特性,教学策略运用要凸显能力培养

学生学习技能、学习素养的形成,不是短暂的简单过程,而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发展积累的前进过程。这一过程中,既离不开教师的悉心指导,更不离开学生主体的有效探析。教育学指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学习能力锻炼和提升的有效途径。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策略的运用,要始终紧扣住学生学习能力培养这一目标,将学生良好学习技能的培养和提升,作为教学策略运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利用学生主体能动探究特性,主动质疑能力等特点,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合作式教学法、探析式教学法、案例式教学法,让学生在各种不同教学活动中,得到学习能力素养的有效培养和提升。

问题:如图,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C和aBC关于aC所在的直线对称,aD和B'C相交于点o.连结BB'.(1)请直接写出图中所有的等腰三角形(不添加字母);(2)求证:aB'o≌CDo.

学生探析如下:上述问题是一道有关平行四边形和全等三角形知识方面的数学问题案例,解答时需要抓住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等内容进行解答。解题过程略。师生总结归纳,对于此类型的数学问题案例,在解答时,首先要弄清楚解题要求以及问题所涉及的知识内容,然后通过知识点性质内容等,进行构建等量关系。

三、紧扣初中生思维特性,教学策略运用要鼓励思维创新

思维能力是学生智力水平发展的重要表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初中生综合素养。因此,在教学策略的运用上,教师要将初中生思考、分析活动落实到教学活动,通过知识要点概念性质的讲解、问题案例的解题策略等途径,引导和鼓励学生质疑、思考、分析活动,让学生在不断思考分析活动中,实现思维活动更加全面、科学、严密。

如在“已知:如图一,CD切o于D,割线CBa经过点o,DeaB,垂足为e。并过B作anCD,垂足为n(如图11),指出图中相等的角(不包括直角)、相等的线段(不包括半径)、相似三角形(不包括全等)”问题案例教学活动中,教师在学生解答上述问题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进行该问题案例解题方法的归纳总结活动,然后,采用利用问题案例式教学法,抓住知识点之间的深刻联系,设置“在图一中,若再过a作amCD,垂足为m(如图二),求证:De2=am·Bn”、“若去掉图二中的条件“割线CBa经过点o”(如图三),De2=am·Bn成立吗?”一题多变的发散性数学问题,要求学生根据问题案例解题的侧重给点进行思考、分析活动,实现初中生思维活动更加灵活,更加科学、更加严密。

提升思维能力的策略篇10

关键词:数学思维培养;重要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1-205-01

数学思维的培养是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教学任务。培养高中生的数学思维对于高中生数学学习潜能的开发、数学学习主动性、数学学习的提升都有重要影响,同时还对课堂外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创造力的提升有着重要影响。与此同时数学思维的培养还可以促使学生在面对问题时主动进行思考并进行主动探讨与自主学习。

一、高中学生数学思维培养的重要性

数学思维对于提升高中数学教学的流畅性具有重要意义。高中生生数学思维培养对于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与数学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的改进都有重要影响。以下从几个方面出发,对高中学生数学思维培养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

1、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主动性

主动性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核心因素之一。由于高中数学具有难度较高、内容较多、连贯性较强等特点,因此学生在学习时往往容易遇到困难。因此有的高中学生在进行数学学习时仅仅是为了应付课程或者为了面对高考,对数学学习本身没有兴趣并导致了学习主动性较低。高中数学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应当对这一现象有着清醒的认识,通过在教学过程中提升趣味性并注重数学思维的培养使学生不觉得数学学习是一件枯燥无味的事情,从而更好地提升高中学生数学学习的主动性。

2、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是学生取得好成绩的前提,但是好的数学成绩并不能证明学生具有很好的数学学习能力。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许多数学教师并没有意识到这点,而是单纯的以学生的数学成绩来替代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因此为了更好的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高中数学教师应当通过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促进学生真正学习能力能够得到较大提升。这主要体现在学生在对数学题进行解答时不仅仅会按照标准答案进行证明,而且在证明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对数学知识的掌握进行更多解题方法的探索与应用,这也是高中生数学思维得以培养的重要体现。

3、完善高中生数学学习方法

古语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高中数学学习中也是如此。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方法是高中数学教师的重要教学目标。在这一过程中高中数学教师应当避免通过题海战术来使学生获得机械性的学习方法,因为这种方法效率较为低下并且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损害较大。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在进行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过程中应当注重学生数学思维的同步培养并通过这两者之间的相辅相成,可以很好的促进高中生良好数学学习方法的养成。

二、高中学生数学思维培养策略分析

高中数学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的培养时应当从课前准备、提升数学教学的自主性、提升课后习题质量等方面入手促进高中学生数学思维的有效培养。以下从几个方面出发,对高中学生数学思维培养策略进行了分析。

1、注重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对于课堂效率的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高中数学教师在进行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时尤其要注重在课前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准备。在知识点的阐述方法、教学中要用的素材、例题的经典度、课后习题的数量与质量等方面高中数学教师都应当有所考量。与此同时高中数学教师通过在课前对整个教学计划进行分析,能够在课堂上更好地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进行培养。

2、注重提升数学学习过程的自主性

自主性是培养高中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前提。高中数学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当通过对课前准备的教学素材与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应用促进高中数学课堂自主性与趣味性的提升。例如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引导学生根据数学教学素材进行具体化的数学构思,从而对学生的“数感”这一数学思维的重要因素进行培养。在营造更加和谐的课堂氛围的同时也能培养更加融洽的师生关系,从而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奠定良好的前提与基础。

3、提升习题质量,减少“题海”现象

“题海战术”一直是损害高中学生数学思维、扼杀高中学生数学创造能力的重要原因。高中数学教师在进行课后习题的布置时应当极力避免“题海现象’的发生与”题海战术”的应用。高中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对课后习题预先进行甄选并对习题质量进行复核等方式的运用尽可能的提升布置给学生的习题质量,并通过以学代练方式的有效运用促进高中学生数学思维的有效培养。

随着我国数学教学水平的不断进步,高中学生数学思维培养被越来越多的高中数学教师所注重。高中数学教师在对学习进行数学思维的培养时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学习主动性、学习能力的提升与学习方法的完善。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在进行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时应当注重对恰当的策略进行选择并通过进行充足的课前准备、提升课堂自主性、提升课后习题质量等方法的有效应用,促进高中学生数学思维的有效培养。

参考文献:

[1]刘锦涛.论高中生数学思维培养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高中数理化.2012.7(14):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