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保险监管现状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0:39:18

互联网保险监管现状篇1

互联网金融是指以依托于支付、云计算、社交网络以及搜索引擎等互联网工具,实现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等业务的一种新兴金融。目前国外的互联网金融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网络金融服务的创新研究及风险监管研究

主要是研究网上银行与金融的重新组合,开展网上金融服务的新领域如网上共同基金及电子华尔街、网络贷款、移动支付和第三方支付、网络证券、基于大数据的征信以及网络保险等。新型零售支付业务中带来的五类风险,即欺诈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清算风险和系统性风险。其中,另外,提出移动支付因其匿名性、基于公共网络而使得数据安全(未经授权的修改、损坏和数据泄露)和非法使用(洗钱、资助恐怖主义、购买非法商品和服务)问题显得尤其突出。所以BirchD,Youngma(1997)谈到,金融服务业正处于一系列变革时期,正在兴起的新的交付渠道互联网的性能取决于消费者的需求和金融服务产品的本质。互联网金融市场的早期是提供贷款、跨境支付等服务,而随着深入发展,银行保险业与电商的结合将呈现出一种新的趋势。但为了加入互联网金融市场而盲目进行财务与电子技术的结合是不可取的。Dyant.Kalina在1999年设计出一种体系,为使用互联网金融服务的消费者单独建立一个账户信息,在此账户信息内记录消费者联名信用卡、借记卡、智能卡等信息,并通过使用该账户积累信用额度,以此促进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并规避了一些信用风险。

(二)互联网金融的风险监管

网络金融是一种金融经营模式,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网络时代。它不仅影响了金融服务效率的改善,还创建了新类型的风险并为风险管理增加了新的内容。为了确保互联网金融的良好操作,网络金融机构提供的网络金融服务及其对国家安全的潜在影响都应该接受监督。结合传统的金融监管方法,调整监管框架的结构,有效地加强监管机构之间的国际合作。Greiner在2009年以借贷平台已经完成的14000笔借贷为研究对象,分析prosper公司平台上借贷者的自我选择和竞标交易等特点,发现不仅借款人的信用状况得到改善,而且借款利率也实现了互惠双赢。在美国,如果不属于金融机构,主要由联邦通讯委员会和联邦贸易委员会负责监管;如果属于金融机构,属于联邦管辖的,则消费者金融保护局、美联储、联邦存款保险公司、货币监理署、美国证监管等都可能对其从不同角度施加管辖权;属于州政府管辖的,则在美国绝大多数州,其运作都需提前取得许可,并按牌照规定范围经营。若为第三方支付方公司,则需要至少八个以上方面的监管如注册、电子转账规则、消费信用规则、账单信用规则、公平贸易规则、消费者隐私保护、存款保险规则和反洗钱等。

这说明国外发达国家从开始的在线金融产品方式方法研究、金融创新产品的投放到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措施的研究,已经经历了一个历史的变革,通过各个层面监管的方式,提升了网络支付的安全性,企业资质得以进一步保证、借款人信用状况得以改善以及监管体制得以进一步完善。而我国的互联网金融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的内容:

(一)互联网金融平台的金融产品交易及风险监管研究

主要研究了金融互联网化如网络银行和手机银行、支付宝、网络证券、网络保险、网络金融交易平台及金融产品的网络销售;移动支付与第三方支付,众筹、智能理财、资产超市、金融垂直搜索、p2p接待、互联网交易所、虚拟资产交易与保险、并对微信和余额宝进行了分析;互联网货币如比特币;大数据的征信和网络贷款;p2p网络贷款;众筹融资。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互联网金融监管措施。谢平(2012)率先提出互联网金融的概念,认为“互联网金融是与传统银行业和资本市场相异的新融资模式”。王汉君(2013)讨论了互联网金融的高技术性带来的操作风险及其高联动性造成的传染风险,表明了金融创新需要与监管创新同步的观点。宋国良和张颖(2014)从VC/pe角度出发探究投资互联网金融的影响以及投资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风险并提出有针对性的风险管理措施。贺强(2014)对互联网金融目前存在的金融风险进行了分析,并从法律规范、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强化余额宝及互联网金融的内部风险管理与风险控制等几方面提出防范金融风险的应对建议。陈秀梅(2014)综合互联网金融市场管理现状,参考国际管理经验,建议从完善制度设计、丰富风控手段和建立互联网安全标准三方面构建管理体系,以保障互联网金融市场长期可持续发展。柳树,钟洁(2014)不仅从实证角度给出了低风险的互联网金融产品的设计思路与实施细节,而且就高风险的互联网金融产品的风险如何具体降低给出了实施方法。

(二)互联网金融创新业务应用及风险监管

1996年招商银行开展了网上银行、网上实时支付等网上金融业务后,逐步多家银行分支机构推出网上银行业务。然后中国保险信息网也面向公众开通了。高校如清华大学还有软交所等都成立了互联网金融实验室研究互联网金融对公众带来的产品及影响。现在出现了支付宝、微博钱包等第三方支付平台、余额宝、百度理财、微信理财以及还有京东商城成立的金融集团等互联网金融产品等。学者也提出了互联网金融的风险监管问题。认为互联网金融存在信用违约风险、期限错配风险、贷款人风险、技术风险、法律风险如非法集资等风险。所以不少研究者提出加强行业自律、提高网络支付技术水平如密钥提升技术、加强投资者风险意识等问题。

这说明我国互联网金融正在成为一种新型金融业态,多元化发展趋势迅猛,参与各方内在驱动较强,已成为生产消费的一个重要领域,并将对整个金融业产生革命性的影响。但是国内与互联网金融相关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与不断创新的互联网金融模式相对应的金融监管机构职责尚未厘清。所以互联网金融在产业运营中的监管措施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互联网金融+产业”的风险监管措施

对于国家的风险监管部门需要对互联网融资平台的合法性、资金管理制度的完善性以及网络支付的安全性进行评审并监督,而互联网融资平台则需要通过对融资者的资产评估、信用评估、项目的可行性以及回收资金的可能性等考察融资者的资料、投资者的合法性、期限等确保投资者的资金安全。而当融资者通过互联网融资平台获得资金投向三大产业时,资金的安全性到底如何保证呢。

(一)“互联网金融+第一产业”的风险监管措施

从事第一产业的从业者通过互联网融资的形式获得了进行生产经营的投资资金,那么他们在使用这些资金时,该如何监考以确保投入资金的安全呢。

首先,需要确保融资资金在第一产业的目的性。相关部门及平台要对第一产业的从业者对融资资金的使用状况进行定期检查,静定和动态地保护资金安全,如是否由于融资资金的加入,耕地得到了更好地利用并为农民创了收;林地是否得到了较好地使用,实现了绿化阻隔沙化的同时,又使得从事林业的百姓借助林业致了富;牧业的融资资金是否调动了牧民的积极性,发展绿色牧业的同时推动牧业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渔业的融资资金是否在推动了养殖业甚至海里作业的同时,又保护了海里濒临灭绝生物种族,还给渔民带来了增殖收入。

其次,需要确保互联网融资平台及从事第一产业的融资者网络销售平台的合法性及电子支付平台的安全性问题。这样有利于投资者、产品生产者及消费者的权益。

还有,需要监控资金的去向。互联网融资平台应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资金投出后的监督制度,包括合同约定、违约罚款、抵押资产的市场价值评估标准、资金使用状况、项目进展定期不定期检查汇报制度等。而风险监管部门需要对融资平台资金来源的合法性、投资者及融资者资信、风险储备金的合理性及可行性以及融资者产品保证等。

最后,需要监控融资者在第一产业产品的资金使用状况及产品质量安全等。

对于网络销售农、林、牧、渔等第一产业的产品,一般是相关从业者可根据自己的产业特点和季节特点,建立具有产品特色的网站进行网络销售,或通过互联网的相关网站如淘宝、58同城、百姓网以及拍拍等、各类生活论坛、聊天工具如QQ、微信朋友圈等进行销售。对于在固定网站上开设网店的产品,销售的产品为海鲜水产、鱼、禽和畜以及其他对时限要求很高的鲜玉米、瓜果蔬菜等海产品以及农产品,监管部门除了要求出售者进行实名制认证外,需要在网站上提供明确的生产日期、保质期以及生产地等,还需要通过抽查、定期检查、网络举报、公众来信以及电话等形式对网站的产品质量进行监测,另外还可通过出售者选用的递送渠道了解产品的运输信息等;对于没有固定网店出售的海产品或者农产品,只能是购买者风险自负了,不过对于给人身造成伤害,给当地地区甚至国家的声誉造成严重后果的,监管部门可采取网络追索的形式,查找产品源头,及时制止问题产品的出售或者对问题产品的源头进行整改,以确保百姓吃上放心的产品。

(二)“互联网金融+第二产业”的风险监管措施

对于从事第二产业的互联网金融融资者资金时的风险监管措施需要从资金使用的方向性以及产品质量保证等角度来考虑。

首先,需要监控其资金是否挪作他用,是否真正用于融资时提供的标的项目,资金使用过程中是否合理合法,是否按时完成项目以及项目是否获得预期的收益。这些信息都可以作为该融资者或者其他融资者进行类似项目融资时的参考。

其次,一般第二产业的项目投资都比较长,所以项目资金的回收期会稍微长些。国内外经济环境和行业环境等的变化就会影响到项目实施的进度以及收益状况。项目在实施过程中,还需要评估哪些因素会影响到该项目的进展,该类项目受到环境影响的程度,以便风险测评者根据这些数据对该类项目的效益进行分析,为后续的项目投资额度的控制以及测算后续类似项目的收益等提供依据。

例如,对于属于建筑业的房地产开发,如果融资的资金是来自互联网金融的,那么更需要从资金的项目审核、使用以及完成等进行资金安全性的风险监控。我国的商品化房地产已经数年,房价已经积累了一定的风险,所以一方面互联网融资平台在审核时,需要对使用资金的房地产商的资质、信用状况、财务状况、现金流以及可持续发展等情况进行评估,另一方面还需对国内外经济环境对于项目所属区域的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预测,同时对预期经济环境下的房价进行测算评估,还有更需要对当地百姓的消费能力、该区域对外来人口的吸引力以及该区域经济发展的持续动力进行评测等。根据各类评测指标评测结果,来判断是否值得贷出资金。如果项目确实可行,那么就需要完善相应的特殊行业的资金使用管理办法,避免资金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差错。而国家更需要出台严格的特殊行业互联网融资资金的管理办法,首先从源头上抓起,检查审定互联网融资平台资金贷出的管理办法以及风险监控措施。其次需要检查资金的投出是否属于国家支持及引导性领域,融资资金的周期与融资项目的周期关系等。最后需要对互联网融资平台的资金来源群体、融资群体以及相应的资金额度进行数据分析,以便了解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下在外闲置资金的额度、不同区域流动资金的状况、融资群体的分布、融资资金的产业及行业分布,从而测算国家及不同区域面临的潜在风险,再根据不同产业分布和不同行业分布甚至不同领域的风险分布,整顿可能面临危及的企业,政策引导可能产生较大风险的企业进行转型升级,采取措施制定出相关的行业风险控制管理办法,同时进行政策引导以规避或者降低由于行业集中爆发的潜在风险而给国家带来的经济风险。

最后,第二产业运用融资资金进行扩大再生产或者投资项目购买固定资产时,需要对固定资产的真实性、质量、使用周期以及投产后产生的效益及期限等进行评测;如果资金是用于新技术研发,那么研发产品的生命周期有多久以及投入生产后市场的反映如何,资金回收周期的测算,经济环境对该技术投入生产的影响如何;如果融资的资金是用来开办新的子公司,那么子公司进行正常的生产经营时,需要测算行业和本企业资产收益率,以判断该子公司所处行业位置,并将资产收益率与融资成本进行比较,测算财务风险。以便拿出具体的措施改善企业的经营状况或者企业停产、破产倒闭。

(三)“互联网金融+第三产业”的风险监管措施

由于第三产业中有不少虚拟产业如p2p理财公司、基金甚至虚拟货币以及所谓创新的原始股投资、网上产品的网站建设等,所以第三产业通过互联网融资获得的资金风险会比真正投入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融资资金面临会更的风险。所以对其融资资金的监管也需要更严格些。一般为:

1.随着全民创业,万众创新理念不断渗透到人们的头脑中,有些人为了赚钱,开始将目光投向收藏品。互联网融资资金会有一部分流向各类收藏藏品的比如艺术品、原石、钱币以及邮票等等时,由于收藏品鱼目混珠,风险较大,所以不只是互联网融资平台,即使是国家或区域监管部门,也要制订收藏品融资资金的适用范围、适用周期以及抵押资产的种类等,以提醒人们对借钱进行收藏品投资的风险认知。

2.互联网融资资金流向网络平台虚拟产品。由于虚拟产品的价值很难评估,风险比收藏品还要大很多,国家或区域监管部门应制订严格的监管措施对虚拟产品的交易市场进行严格的管制,如对互联网融资资金的虚拟产品投资种类、生存周期、虚拟产品网络交易平台的风险等级认定以及虚拟产品风险等级等等有严格的公示规定,同时,对不同信用等级的互联网融资平台的虚拟产品的贷出额度也要有严格的规定以便降低投资者的风险。互联网融资平台本身也要根据自己的资金状况在国家允许的范围内设定自己的虚拟产品融资资金比例。

3.互联网融资资金流向餐饮业以及批发零售贸易业,这类资金的回收期一般较短,互联网融资平台需要融资者提供详细的相关资金融资标准,如融资者提供所投领域在周边区域的分布数据、人口流动数据以及产品购买人群特征等,以确保资金投出的安全性。监管部门只要根本不同的产品特点制订不同的产品质量监管措施就可以了。

4.互联网融资资金流向物流业。由于互联网的普及,实体店价格居高不下,网络消费已经渗透到很多领域,并且面向全世界各地网络达到的地方,现在物流业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所以互联网融资平台及相应的监管部门在制订资金投放规定时,可以视项目的情况,对于物流业的融资资金的支持比例可以适当增大。但是物流业融资资金的使用需要按期提供详细的记录,以便让资金适得其所。并制订虚假记录的处罚措施。

5.互联网融资资金流向资本市场。由于资本市场如股市、外汇市场波动非常大,在股市积累的风险很大时,很容易出现2015年6月份以来的股市断崖式下跌的情况发生。大家会在网络上看到很多有关这次场外融资到股市的资金风险状况,如上亿元的资金因为使用了杠杆跌到了几十万,几百万的资金到了几万等案例很多。也正因此,国家采取了关闭相关的场外融资系统。那么如何在事前防范,采取相关的风险监管措施降低面临的这种风险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在鼓励金融创新的同时,风险监管部门一方面要学会如何识别创新工具带来的潜在风险会有哪些,如何根据国外历史数据测算风险波及程度,分析预测创新工具对国内经济环境和资本市场的冲击程度,给投资者带来的损失程度,以便针对可能面临的风险采取相应的监管措施,将潜在的巨大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

互联网保险监管现状篇2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第三方信贷风险监管

2013年可以称得上是“互联网金融元年”,以阿里小贷为代表的互联网小额借贷业务掀起了互联网金融热潮。余额宝自2013年6月份上线后至2014年1月短短半年时间资金规模超过2500亿美元,用户4900万户,倒逼银行改变传统经营模式;2013年12月初,京东金融第一款互联网金融产品“京保贝”上线,至2014年1月,短短一个月互联网借贷规模就超过10个亿;2013年起源于欧美的p2p互联网借贷平台在国内超过数百家,网贷之家监测到2013年全国主要的90家p2p平台总交易量490亿元。随着互联网借贷平台种种乱象频出,很快,2013年第四季度互联网借贷平台遭遇寒冬,据被监测到倒逼的p2p平台就有74家,引发了社会各界要求监管互联网金融的呼声。2015年九鼎控股推出了借贷平台,并宣称获得了20亿元的融资,上线不足两月借贷宝就超过支付宝成为appStore财务类软件下载排行第一名,但被人指出该平台有网络传销行为。由此可见,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在无准入门槛、无行业准则、无监管机构状况下暴露出了其巨大的信用风险,制定互联网借贷风险法律监管制度,加强互联网金融信贷风险管理非常的迫切且重要。

一、互联网金融下第三方信贷风险分析

(一)来自市场的风险

有收益就有风险,这点在金融市场表现得尤为明显。互联网借贷存在的市场风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投融资主体风险。一方面,互联网借贷的借款人担保能力差、属次级贷款群体,在信用体系不健全环境下,他们的违约社会成本是比较低的,当借款人无力偿债时,难以追讨;另一方面,投资者在高利益吸引下,忽略了对借出资金的风险识别,盲目投资,一旦借贷平台倒闭,投资者会蒙受损失。互联网借贷平台流动性风险。借贷平台为了促成借贷交易成功,往往会将大额借贷标的进行拆标,这种操作对平台的期限错配和金额错配技术要求比较高,也要求平台本身具有充足的流动资金,由于平台有本金保障的承诺,一旦借款人逾期不能偿还借款,借贷平台需负责代偿,但一旦借贷平台出现资金链断裂,就会引发投资者挤兑从而导致平台倒闭,进而殃及借款人。2013年“网赢天下”和“非诚勿贷”借贷平台就是由于拆标后资金链断裂导致倒闭的。

(二)违法违规风险

第一,一般违法风险。我国有法律规定,民间借贷利息可适当高于银行利率,但不得超过4倍,否则超过部分利息不受法律保护,也即是说借贷平台利率超过银行利率4倍的话,一旦借款人违约,超出4倍的部分不受法律保护;借贷平台是以本金保障吸引投资者的,属于融资性担保行为,我国《融资性担保公司暂行管理办法》规定了担保公司的杠杆不得超过10倍,但实际上这些借贷平台的净资产往往只有几百万甚至是几十万,而平台贷款余额高达上千万,已经超过规定的10倍,这种情况下平台本身行为已违法,更有可能因为坏账或挤兑导致平台资金链断裂而倒闭。第二,涉嫌刑事犯罪。互联网借贷平台很可能涉及非法集资犯罪行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是集资诈骗,承诺给客户一定收益承诺,未向出借人说明所筹集资金的用途,将资金用于投资高风险理财产品,或是空头承诺给予收益,但实际却是为了将资金占为己有,携款潜逃或挪作他用,最终可能导致投资者血本无归。第三,涉嫌侵犯隐私。第三方借贷平台往往要求注册人尤其是借款人提供详尽的个人信息,这在银行贷款往往会提供借款人信息保护,而很多网贷平台匿名公布了一部分借款人信息以显示其真实性和以便于快速获得贷款资金,这种情况仍然容易暴露个人隐私,带来侵犯隐私的风险。如果存在借款人未能及时还款,一些贷款平台还会采取公布其个人隐私信息的做法。这实质上是三方贷款平台责任缺失缺乏约束的表现。

(三)监管缺位风险

第一,监管技术与互联网技术不匹配。互联网金融借贷平台是以互联网技术、云计算、大数据和移动支付等技术的应用为基础的,传统的监管系统难以适应新技术平台的监管需求,而我国企业网络信用信息及个人信用信息都没有建立,再加上借贷平台没有信息披露机制,现有监管技术满足不了对网络借贷平台的监管。第二,缺乏市场准入、市场运作过程及市场退出规范的监管。没有相关的法律规章制度来明确规定网络借贷行业经营主体的准入规则及经营范围,这就是为什么2013年互联网借贷“爆发式”、“野蛮式”增长的原因。此外,在没有行业规范的情况下,网络借贷平台有很大的自由操作空间,这些平台为了吸引投资者,频频出现拆标、假标、秒标行为,这正是借贷平台的危险隐患所在。

(四)信贷技术滞后风险

第一,线下现场校验和评判借款人的信用状况、偿债能力的成本较高,网络借贷平台经营者承担不了这种成本费用,因而没能尽到线下调查的职责,导致借贷风险水平升高。第二,在社会信用数据未建立或联网前,网络借贷平台依靠自己掌握的信贷历史数据是不完整、不可靠的,目前所采用的信用评价系统对借款人信用状况的预测是欠缺准确性的,这就会导致贷款违约率增高;第三,基于互联网应用技术的网络借贷平台容易由于技术缺陷导致客户账户信息泄露,导致资金安全风险。安全性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重大制约因素,一旦遭到黑客入侵,轻者只是客户个人信息遭到泄露,重者客户账户资金被盗。

二、互联网金融下第三方信贷监管策略

(一)明确网络借贷平台准入规则和操作规范

首先,用法律的形式确立借贷平台、投资者、借贷人的法律地位,这是促使互联网借贷服务健康发展的首要条件。其次,对从事p2p业务的互联网平台的设立条件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要求互联网金融借贷平台履行采取线上线下结合方式对借款人真实身份以及贷款的真实性进行审查的义务;要求具有安全可靠的数据收集和存储系统;要求建立借贷款项定期申报体系和跟踪体系;配备专业的客服人员和负责催收债务的人员。再者,明确互联网金融借贷权责需要最大程度保证证据的客观真实性和数据信息的有效性。因此健全网络证据保全公证制度,对在平台进行交易的电子证据进行公证保全十分必要。应大力提倡网络公证,进行网络数据的备份,对网络证据的收集保全都必须及时进行。建立统一的网络公证平台,提高公证效率,健全网络证据保全公证的程序性规定;提高公证人员的专业水平,形成统一的网络证据保全公证效力的司法认定标准。

(二)审核借贷双方资格加强贷前审核

审核参与p2p网络借贷平台业务的借贷双方的资格,特别是要加强对借款人的贷前审核,审核内容应至少包括以下内容:核实贷款人的真实身份,以及贷款资金用途的合法性,防止资金持有方利用网络借贷平台洗钱;审核资金用途是否合法、是否符合政策以及对可能带来的风险进行评估,限制借款人将资金投入股市、期权等高风险投资领域,以降低借贷资金的违约风险;审核借款人的信用状况和偿债能力,以确保借款人具备按期归还本金利息。

(三)建立互联网金融信息披露机制

信息披露机制是增进市场透明度、进行金融监管的重要举措,对于从事p2p互联网金融借贷平台来说,提供全面、真实、无偏差的信息披露和风险提示,能够让投资者根据披露的信息和自身状况权衡利弊,做出正确的投资选择。互联网借贷平台需要披露的信息应当包括以下内容:借款人的基本信息,具体到姓名、常住地址和户口所在地、出生日期、联系方式、职业和收入等等;借款人在借贷平台上信贷累计记录,以及平台为借款人建立的信用评价等级,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和黑名单机制,常态化地对平台信息进行共享;借贷双方的交易需求和交易数据;借贷平台的资金托管状况等等。

(四)保障投资者资金安全,减少投资风险

第一、实现全面资金托管。现在大多数网络借贷平台的运营不规范、不成熟,第三方机构大多只允许其作为个人账户开户而不愿意接受监管业务,账户的实际控制权仍然在平台公司手中。要真正保障投资人资金安全,必须将投资人资金与平台自有资金两者隔离开来。因此平台需加强风险管理,具体做法有以下三点:政府可制定规定使第三方机构接管网络借贷平台的中间资金账户,并定期对平台资金的流动性情况进行监管。由第三方资金管理平台全面托管投资人资金,在资金流转上采取严格的验证制度,确保投资人的资金支付是出于真实意思表示。聘请第三方会计师事务所对第三方资金监管情况进行外部审计,及时披露审计报告,确保平台与资金分开。第二,完善第三方担保机制。现在多数平台为了获取投资者信任,已引进第三方作为担保,但合作的担保方缺乏强大的实力,甚至缺少相应的担保资质,无法真正保障投资者利益。因此,应对担保人的资质进行严格审核。所有对平台内投资进行担保的公司都应当拥有监管机构颁发的金融业务经营许可证,并且由监管机构进行严格的准入审查和持续性监管。此外,监管机构可以推行一些激励性方案,鼓励网贷平台积极探索多种担保模式。如促使网贷平台与保险机构合作,以实现更有力的第三方担保。第三,在实现第三方托管与完善第三方担保的情形下,为能够确保资金是通过第三方平台而非通过网贷平台积累和过渡提供有力的监管。具体可以采取以下做法:制定管理条例规范第三方支付机构的系统安全与业务安全,明确资金利益归属;第三方支付平台向监管主体缴纳必要的保证金,建立客户备付金保障基金或者保险制度;设立风险预警机制,对资金专有账户进行跟踪监督,明确商业银行的持续监管义务。

互联网保险监管现状篇3

任何金融产品都是对信用的风险定价,对金融市场管理的关键就是对信用风险的管理。互联网金融所改变的是传统金融的方式而不是金融本身,无论互联网金融创新产品如何虚拟化和技术化,核心是金融而不是互联网技术,因此互联网金融产品同样是对信用的风险定价,对互联网金融市场管理的关键也是对信用风险的管理。由于互联网金融具有“互联网+金融”的双重特性,决定了互联网金融市场较传统金融市场信用风险更加复杂、更加难以防范。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市场信用风险管理的问题主要来自制度设计缺失、交易过程失控、风控手段缺乏和互联网应对方案缺位四个方面。

(一)对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制度设计缺失1、未针对互联网金融市场特点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我国的《银行法》、《证券法》和《保险法》都是基于传统金融而制定的,已不能满足互联网金融市场的监管要求,如为控制传统金融机构信用风险而设定的资本充足率、杠杆率等规定,对互联网金融的适用性较弱;对于p2p贷款、众筹融资等新的融资类业务无相关法律文件可循;在第三方支付领域,虽然我国已经初步构建起网上支付业务的管理体系,但在二维码支付、虚拟信用卡支付等新兴领域,很多政策仍处于空白阶段。互联网金融市场一旦发生经济案件,投资者将缺乏相应的法律依据维护自身权益。2、监管主体处于多头和部分监管真空状态。目前互联网金融市场中,第三方支付由央行监管,互联网基金理财由证监会监管,互联网保险由保监会监管,市场处于分业监管状态,并且没有形成互动协调机制;现在互联网企业多为跨界经营,涵盖支付、信贷、担保、保险、基金理财等多个领域,各业务之间存在着大量关联和交易,由于各监管部门只负责相应职责,因此对于业务之间的关联和交易存在监管真空;同时p2p借贷、众筹融资、网络货币等新业态尚未明确监管主体,监管信用风险更无从谈起。

(二)对互联网金融交易过程的监控手段薄弱1、对参与主体的合规性没有设定有效验证,加大了交易信息不对称风险。互联网金融交易信息的传递、支付结算都在虚拟的电子世界中进行,使得市场的信息不对称风险很大。加之对于主体身份识别、信用违约记录、交易目的核查等信用风险评价要素并未设立系统的验证方案,更加大了互联网金融交易的信用风险。如第三方支付机构在办理大额资金汇划时无需使用必要的安全校验工具;p2p网贷平台风险准备金不足的违规性问题无系统核查、也没有资本约束设置,目前已发生过多起卷款潜逃事件。2、对互联网滞留资金没有实现有效跟踪,导致信用风险积聚。在进行互联网金融交易时,首先必须在第三方支付平台上开设账户,之后资金才能在互联网上流转。虽然在资金的调拨过程中,依旧离不开银行的底层服务,但从业务性质上,第三方支付平台事实上从事了与银行结算类似的业务。沉淀资金往往会在第三方处滞留一两天甚至一两周不等,由于缺乏有效的担保和监管,大量的资金沉淀会导致其信用风险积聚;当第三方支付平台在各银行系统账户轧差结算时,每笔客户资金的来龙去脉变得更为复杂,又相当于屏蔽了外部对资金流向的识别,使得在第三方支付平台上注册虚拟账户的任意主体,都可以轻松实现不同账户间的资金转移(如网络洗钱)。

(三)对互联网金融市场信用风险控制的手段缺乏互联网金融市场由多边信用共同建立,网络节点交互联动,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波及整个网络。由于互联网金融信用风险隐蔽性强,关联度高,目前还没有建立有效的风险识别和分析手段。1、未与央行征信系统关联,信用风险识别手段单一。除传统的金融机构外,互联网公司尚无法接入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系统,相互之间也没有建立信用信息共享机制。目前互联网公司信用风险审核主要依托其网络平台,信用风险识别手段单一,对借款人的信用审核完全凭借各自的审核技术和策略,缺乏有效的信息交流。互联网公司作为互联网金融市场多边信用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其技术风险以及平台的脆弱性对整个金融网络的影响不容忽视。2、面对互联网海量信息,传统信用风险分析方法难以运用。互联网金融市场信息具有无限性、广泛性、无序性等特点,海量的信用交易数据储存在网络后端的access、oracle、SQLServer等数据库中,在提取数据进行信用风险分析时,不可避免地被大量无用信息所困扰,造成工作量大、分析效率低下,难以作出有效分析和判断。

(四)对互联网金融市场各种非预期事件没有系统化应对方案一方面,在互联网环境下,金融市场面对的是开放的网络通讯系统、不健全的网络监管、各种非预期的电脑黑客以及不成熟的电子身份识别技术和机密技术,存在着巨大安全隐患,若爆发系统性故障或遭受大范围攻击,将可能导致各类金融资料泄露和交易记录损失。另一方面,我国互联网金融市场基础架构所使用的大部分软硬件系统均是国外研发,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互联网金融设备较为匮乏,使得我国整体互联网金融安全面临一定威胁。而对于上述因素对金融数据安全性和保密性的影响,目前还没有建立相应的系统化应对方案。

二、国际互联网金融市场信用风险管理的经验

作为新生事物,互联网金融市场的信用风险管理在全世界都面临挑战。因为互联网金融并未改变金融的本质,而美国、英国等成熟市场对各类金融业务的监管体制相对健全,体系内各类法律法规协调配合机制较为完善,能大体涵盖接纳互联网金融新形式,不存在明显的监管空白,通过分析总结他们的管理经验,可以为我国提供参考借鉴。

(一)美国互联网金融市场信用风险管理美国作为信用风险管理理念的发源国,一直致力于改造和完善风险管控体系,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美国更加重视对金融市场信用风险管理体系的完善。对于互联网金融市场这一新渠道业务,美国政府从宏观到微观建立了相对完整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1、根据互联网金融特点迅速补充出台相关政策法规。对互联网金融交易过程的风险控制方面,从网络信息安全、电子签名、电子交易等方面补充出台了《网络信息安全稳健操作指南》、《国际国内电子商务签名法》、《电子银行业务—安全与稳健程序》等系列规则。如《国际国内电子商务签名法》中规定,必须事前向消费者充分说明其享有的权利及撤销同意的权利、条件及后果等;消费者有调取和保存电子记录的权利,消费者享有无条件撤销同意的权利。2、构建严密的监管体系并建立互相协作机制。以对第三方支付的监管为例,出台了《爱国者法》、《电子资金转移法》、《诚实借贷法》等法案,并要求联邦和州两个层面,采用现场和非现场核查手段重点对交易过程进行严密监管,最大限度减少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如《爱国者法》中规定,将第三方支付平台定位为货币服务企业,要在美国财政部的金融犯罪执行网络注册,并及时汇报可疑交易,保存所有交易记录。3、设立专门信息平台,对接互联网金融消费者各类需求。随着大量金融业务迁至互联网上交易,各类高科技网络诈骗花样百出,对此,美国政府设立专栏网站,实时更新互联网诈骗、消费者权益受损等案例,开展广泛的互联网消费权益警示教育,促进公众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旨在降低互联网金融消费损失;此外,美国联邦调查局和白领犯罪中心联合组建了互联网犯罪投诉中心,消费者一旦发现权益受到侵害,可通过电话、电邮和上门等多渠道进行投诉。4、微观审慎的监管。根据互联网金融市场变化,对新推出的各类产品制定详细完善的监管规则。比如对于市场新推出的众筹业务,主要是从防范风险、保护投资人的角度进行规定:首先是对项目融资总规模限制,每个项目在12个月内的融资规模不超过100万美元;其次是投资人投资规模限制,根据每个投资人的财务情况对融资规模有一定限制,比如投资人年收入或净值低于10万美元,总投资额不能超过2000美元或其总收入的5%。

(二)英国互联网金融市场信用风险管理英国除了像美国一样,将互联网金融纳入现有监管框架内、补充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外,还进行了一些有特点的尝试。1、行业自律组织承担监管职能。英国英格兰银行的金融行为监管局(FCa)负责监管各类金融机构的业务行为,当然也包括对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监管,但因该部门制定互联网金融方面的法规流程较长,在具体法规流程未出台前,允许自律性较强的行业协会承担相关监管职能。如英国成立了全球第一家p2p小额贷款行业协会,已发展成为良好的行业自律组织,协会章程对借款人设立了最低标准要求,对整个行业规范、良性竞争及消费者保护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2、充分结合现有征信体系,促进信用信息双向沟通。英国利用市场化的征信公司建立了完整的征信体系,可提供准确的信用记录,实现机构与客户间对称、双向的信息获取;同时与多家银行实现征信数据共享,将客户信用等级与系统中的信用评分挂钩,为互联网金融交易提供事前资料分享、事中信息数据交互、事后信用约束服务,降低互联网交易不透明风险。

三、管理体系构建的建议

综合我国互联网金融市场管理现状,参考国际管理经验,建议从完善制度体系、丰富风控手段和建立互联网安全标准三方面构建管理体系。

(一)在现有框架下,补充完善互联网金融法规及监管体系1、加快互联网金融的立法速度,逐步完善与之相关的法律法规。对于互联网参与主体进行约束,针对互联网企业特点制定风险准备金制度,根据互联网金融业务特征制定市场准入机制;对金融交易过程加大风险控制,建立交易过程监控法规,通过现场和非现场审查相结合的方式对互联网滞留资金实行有效跟踪,对于电子交易合法性、安全性加快立法速度,出台数字签名以及电子凭证有效性的条件和标准;针对网络金融犯罪加大惩治力度,以降低网络金融犯罪案的发生几率。2、根据参与主体特征,建立分工明确的监管框架。传统金融机构开展的互联网金融业务是传统业务向互联网的延伸,对其监管已形成较为成熟的体系,其风险主要来自网络建设和运营等方面,因此,工信部、商务部等部门可监管传统金融机构的互联网建设和互联网金融运营业务;互联网企业利用成熟的互联网运营手段和技术将金融业务嫁接于互联网,其风险主要来自金融业务相关方面,央行、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要对其强化金融关联业务的监管,并且建立沟通协调机制,防止出现监管真空地带。3、发挥行业协会组织功能。2013年12月3日,央行下属中国支付清算协会牵头,与75家机构共同成立了互联网金融专业委员会,这被认为是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领域最高水准的行业自律机构,被视为互联网金融迈向行业监管的过渡性举措。行业协会可根据创新业务特点,在相关法律法规未出台前,先行设定行业标准,规范相关业务发展,在促进新业务发展的同时也防止和缓冲风险影响。

(二)建立针对互联网金融市场的信用风险管理手段1、丰富互联网金融市场信用数据库,加快配套征信系统建设。一方面,创建互联网金融数据库,全面采集互联网金融平台信息,建立覆盖全社会的互联网征信体系数据库,同时关联央行征信系统,对比完善互联网金融数据;另一方面,将互联网金融市场信息传递给央行征信系统,实时更新征信信息,全面共享数据库信息,为客观评价企业和个人信用提供良好的数据保障。2、设立互联网金融投诉平台,掌握一手信用违约数据。可以参照美国政府的做法,由央行、公安部等部门联合成立互联网金融犯罪投诉中心,接受消费者多渠道投诉,掌握市场真实信用风险状况。同时设立专门网站,实时更新诈骗案例,进行互联网消费权益警示教育,促进公众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3、建立面向互联网市场的信用风险识别和分析方法。一方面,以互联网金融数据库平台为基础,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数据挖掘和分析工具甄选价值信息,并与传统信用风险度量模型结合,开发综合型信用分析方法,通过对数据库信息的整合、深入分析和加工,建立互联网金融市场评分机制和信用审核机制;另一方面,由于互联网金融市场属于新兴市场,参与主体多为非专业金融机构和人士,对互联网金融风险的预测和控制能力相对较弱,可在数据库平台上增加信用风险自评模块,方便互联网企业通过平台数据监测自身风险能力、改进业务营运环境,完善金融网络多边信用环境。

(三)建立互联网金融行业安全标准,从根本上确保互联网金融交易的安全我国应针对互联网金融市场现状,建立互联网金融技术标准体系,尽快与国际上的计算机网络安全标准和规范接轨,使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业执行统一的技术标准,逐步实现整个金融系统的协调发展,增强风险防范能力。此外,我国要加大对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技术研发的支持,力求在数据加密、防火墙等网络安全技术方面有重大突破,积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互联网金融网络防护体系,脱离在硬件设备方面对国外技术的依赖,实现技术上的独立。

四、结束语

互联网保险监管现状篇4

【关键词】互联网保险发展模式传统保险

引言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越来越多地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逐渐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与此同时,电子商务的发展也给保险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进而引发了保险行业的巨大变革。在一些发达国家,互联网保险行业发展较为成熟,如2010年美国的互联网保费的收入占到保费总额的25%,远远超过了全球5%的平均水平。反观我国的互联网保险发展:我国互联网保险一直处于缓慢发展的状态,直到最近几年互联网电子商务的发展带动了保险行业的发展,我国互联网保险行业才显现出蓬勃的发展生机。

一、互联网保险的概念及特点

(一)互联网保险的定义

互联网保险是一种在线的保险产品和服务,产品及服务的提供者主要有保险公司、保险中介以及网络公司等。保险产品和服务不仅涵盖了从网上投保、承保及在线核保和理赔等较为传统的保险业务环节,还包含相关企业通过互联网向客户提供与保险服务相关的信息咨询。从保险业务流程的角度出发,互联网保险包括了通过市场调研采集数据并分析、保险产品和服务的设计、为顾客提供专业的保险需求分析及产品购买服务、在线核保及保险理赔服务以及保险产品的咨询服务。

(二)互联网保险的特点

互联网保险的特点主要有:1、互联网保险的虚拟性特征;2、互联网保险的经济性特征;3、互联网保险的交互性特征。

1、互联网保险的虚拟性特征

互联网保险摈弃了传统保险面对面形式的柜台交易,转而采用互联网进行服务的全过程,为双方都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虽然交易流程的在线化赋予了互联网保险强大的成本优势。但是虚拟易带来的不安全感可能会导致客户的不信任,阻碍互联网保险的发展。

2、互联网保险的经济性特征

互联网保险具有其独特的成本优势,能够极大地帮助降低保险价值链的成本,对传统保险公司来说是一大机遇。互联网保险免除了传统保险营业网点的运营费用以及大量的人工费用,能够帮助降低公司的运营成本,进而提高公司整体的盈利能力。

3、互联网保险的交互性特征

互联网保险通过网络极大地减少了公司与客户之间的距离,促进了公司与客户之间的双向交流,从而有利于公司更好地听取客户的需求,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而进行产品及服务的设计。同时还能够帮助保险公司更好地对保险服务的流程进行管理,提高服务效率。

二、我国互联网保险行业的发展现状

我国互联网保险行业的发展现状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1.我国互联网保险行业的经营主体分析;2.我国互联网保险保费规模分析;3.我国互联网保U客户规模分析。

(一)我国互联网保险行业的经营主体分析

据相关数据统计,2013年我国互联网保险经营主体数目约为60家,占保险行业总体企业数目的45%。这说明了我国保险行业中将近一半的企业已经展开相关的互联网保险业务。总体来说,我国互联网保险行业的起步较晚,发展时间较短,但是有着较强的增长趋势。

(二)我国互联网保险保费规模分析

数据显示相比2016年,互联网人身保险累计保费为1133.9亿元,是上年同期的2.5倍,同时互联网保费在人身保险保费累计收入的占比上升至5.0%。从增长速度来看,互联网人身保险保费增速150.4%;从增长的绝对量来看,约为681.1亿元。由此可以看出我国互联网保险行业快速增长趋势,并且相关机构预测近几年我国互联网保险行业还将会保持一个较快的发展速度。

(三)我国互联网保险客户规模分析

据相关机构数据统计显示,2016年人身险公司官网的网站流量为14.2亿次,投保客户数达397.3万人,承保件数1313.1万件,但实现的业务规模保费仅有64.9亿元,虽然是去年同期的2.1倍,但占互联网人身险保费的比重仍不足5%。但是由此可见还是有越来越多的客户开始了解并接受互联网保险产品,这对我国互联网保险行业的长远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三、我国互联网保险的运营模式分析

我国互联网保险的运营模式主要有:保险公司官方网站运营模式、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运营模式、纯互联网保险运营模式。

(一)保险公司官方网站运营模式

互联网保险起步阶段,一般只有资金实力比较强的大型保险公司才会设立公司的官方网站。但是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使得保险公司拥有各自的官方网站成为了可能。但是仅仅拥有网站建设的技术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要求保险公司本身有着强大的实力。

1、强大的资金保障

保险公司官方网站的建立仅仅是一个起点,想要实现产品和服务的展示、服务的线上运营,强大的资金实力是不可或缺的。公司不仅要进行网站的架构以及网络运营;同时还要向百度、谷歌等大型搜索引擎公司支付大量的流量费用从而提高网站的流量,扩大网站的知名度。

2、健全的产品结构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保险产品的需求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这就要求保险公司要充分了解客户在不同阶段、不同状态下的服务需求,通过建立健全产品结构和体系,从而有效提高网站的转化率。

3、强大的网站运营能力

网站的有效运营离不开强大的网站运营以及后台管理能力。保险公司设立的官方网站也是如此,要想通过官方网站为客户提供便捷的服务,就必须具备相应的网站技术管理能力。将先进的网站建设及管理技术,如云计算以及大数据等相关技术充分地运用到网站管理中去,进一步提高网站的运营能力。

相比传统的柜台交易模式,传统保险公司设立官方网站的模式能够有效地提高服务效率,但是在这种运作模式下还有很多保险环节需要在线下才能实现,并没有真正意义上实现保险业务的互联网化。

(二)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运营模式

互联网保险行业中存在一些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它们既不是商品和服务的提供者也不是购买者,只是为保险交易双方提供相关技术的第三方电子商务公司。

1、独立于保险交易双方而存在

这些第三方平台并不是由保险公司建设及管理的网站,它们只是一些为互联网保险行业提供相关技术服务的开放性平台。根据保险公司、中介以及保险行业中的相关机构或者个人的需求,为它们提供保险服务的交易以及清算等服务。互联网保险行业中的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顾名思义是独立于保险产品交易双方而独立存在的交易平台。

2、为交易双方提供专业化技术服务

在互联网保险行业中,一般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都掌握了先进的信息技术、强大的数据处理分析技术以及网站后台管理能力,在为保险交易双方提供可靠稳定的信息服务的同时还能够对客户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充分挖掘客户的需求,促进交易双方协议的达成。

在互联网保险市场中,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在流量以及互联网先进技术方面都存在很大的竞争优势,但是同样也面临着一些发展问题。在我国互联网保险行业还处于发展阶段,很多用户对互联网保险了解甚少,如何让用户充分了解互联网保险进而选择购买互联网保险是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三)纯互联网保险运营模式

纯互联网的保险运营模式是电子商务大背景下催生的新型保险模式。这种互联网保险运营模式全部在网络上完成,因此并不需要类似传统保险公司的运营网点。纯互联网运营模式依靠其独特的特点,能够为用户在网络上提供灵活多变的保险产品和服务。例如,华泰保险公司提供的“退货运费险”就是纯互联网运营模式的一个典型代表。

四、互联网保险对保险行业的影响

综合以上分析,本文认为,互联网保险对保险行业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拓展了保险行业的发展空间;2.增强保险行业的风险定价能力;3.提升保险行业的服务水平。

(一)拓展了保险行业的发展空间

经过多年来的发展,传统保险行业面临着产品单一化以及创新缺失等一系列发展问题,逐渐背离了消费者的核心需求。而在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互联网行业强调创新的大背景下,互联网保险行业也逐渐开始了业务及流程的创新。例如,保险公司可以通过收集用户的消费特征以及资产状况运用大数据等技术进行分析,从而推出和用户需求高度契合的保险产品及服务,推动互联网保险行业的长远发展。

(二)增强保险行业的风险定价能力

当今时代下,很多互联网技术,如大数据分析技术等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各行各业。在保险行业,基于互联网的大数据分析技术能够帮助保险公司实现对业务风险的有效细分,进而帮助保险公司制定行之有效的定价策略。通过结合互联网技术使得保险产品及服务能够更加地契合消费者的需求,督促市场内保险公司进行详细的市场调研,真正从消费者需求出发,促进市场的良性竞争。

(三)提升保险行业的服务水平

传统保险服务会受到时间以及空间上的限制,无法为顾客提供全天候的服务。而互联网使得保单交易全程在网络上完成,而网络没有时间以及空间的限制,使得保险公司能够为客户提供更为全面贴心的服务。同时互联网保险业务使得公司能够和客户形成更为紧密的联系,能够及时根据客户的需求调整保险产品的内容以及结构从而更好地为客户提供服务,提高保险行业的服务水平。

五、互联网保险行业在经营中面临的问题

综合现状,本文认为,互联网保险行业在经营中面临的问题主要有:1.信息系统的安全问题;2.互联网保险行业尚未建立健全的法律监管体制。

(一)信息系统的安全问题

互联网保险业务的优势在于其能够突破传统的保险业务,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进行创新,不断地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但是先进的信息系统为互联网保险业务提供便捷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风险。首先就是信息系统的安全及可靠性问题,如果信息系统中的数据被一些不可控因素所破坏,会给业务的后续进行造成较大的损失。其次,互联网作为一个开放的系统,一些不法分子通过不正当途径可能会获得信息系统中客户的数据,从而造成客户信息的泄露,将会极大地损害客户的合法权益。此外,互联网具有典型的虚拟性特征,这就使得客户的身份识别问题也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二)互联网保险行业尚未建立健全的法律监管体制

我国互联网保险行业起步较晚,虽然处于发展阶段,但却有着迅速的发展速度。相比之下,我国的法律法规的制定通常有着较长的周期,这就导致了我国在互联网保险的相关法律方面可能存在着一些监管上的漏洞。对于互联网保险在发展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可能不能找到相关的法律指导,从而不利于互联网保险行业的长远发展。

六、针对我国互联网保险行业发展的一些建议

我国互联网保险一直处于缓慢发展的状态。直到最近几年互联网电子商务的发展带动了保险行业的发展,我国互联网保险行业才显现出蓬勃的发展生机。本文提出针对我国互联网保险行业发展的一些建议:1.建立健全互联网保险法律监管制度;2.培养创新、包容的监管理念;3.推动全国保险数据共享平台的建立。

(一)建立健全互联网保险法律监管制度

互联网保险行业有着较快的发展速度,因此相应地,相关监管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完善的互联网保险市场监管制度,为我国互联网保险行业的发展提供指导和建议。同时对于互联网保险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风险以及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要及时处理,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

(二)培养创新、包容的监管理念

互联网保险作为保险市场的一个新兴事物,对传统保险行业提出了很大的挑战。不仅在经营的理念、保险产品及服务的结构,而且在业务的运营流程管理上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但是互联网保险的一大特点就是其具有不断发展和创新的趋势,因此在完备的法律监管体系下,应当适当地扩大机构的自,鼓励保险机构积极进行保险产品的创新和推动行业的改革。

(三)推尤国保险数据共享平台的建立

互联网保险行业的一大特点就是其海量的数据,这是互联网保险行业运行的重要基石,同时也是影响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全国的、统一的、开放的数据平台的建立能够有效地整合业内数据信息,进而使整个保险行业一致对外,有效地与社会其他行业进行对接,真正实现保险行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罗艳君.互联网保险的发展与监管[J].中国金融,2013(24):49-50.

互联网保险监管现状篇5

随着经济的发展,互联网在我国得以广泛应用,我国互联网的使用者也在逐年上涨。特别是电子商务在国内兴起以后,人们都开始在互联网上选购自己中意的产品,由于互联网购物逐渐成熟,使得国内互联网保险业随之发展起来,尤其是2012年以后,我国正式进入互联网全面发展阶段各大保险公司都为此建立了自己的官方网站、门户网站等。但现阶段,我国互联网保险发展环境还存在一些问题,为此,本文针对互联网金融模式下保险业发展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此来推动我国互联网金融事业发展。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模式;保险企业

互联网金融从2013年开始正式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它是现代互联网技术与金融机构相结合的产物,现阶段,金融行业的业务模式发生了重大改变,并呈现迅猛发展形势。互联网金融的出现不仅弥补了传统业务的不足,为其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支持,而且让现有的既定规则与利益受到严重冲击。互联网金融已经成为现代金融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险行业和电子商务企业也逐渐都开始注重互联网保险的发展。互联网保险是一种新型商业理念,更是一种新型商业模式,它的出现给传统的保险环境带来严重冲击。

一、互联网金融模式下保险业发展概述

(一)互联网金融模式实质互联网金融的出现主要将互联网思维和互联网技术作为金融活动基础,主要是把互联网与金融有机地结合到一起,两者的融合既是一个过程,又是一种结果。互联网金融有别于小微金融,应从更为广阔的角度看待互联网金融,尤其是要看到互联网的创新支持与证券市场方面进行研究。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并不是将金融业所颠覆,恰恰相反的是由于互联网的出现,扩大了金融市场空间,极大的改变了金融业的现状。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中主要有两种演变途径,一种是将金融机构作为出发点,吸收互联网技术中的优点,以便为金融行业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另一种是将互联网企业推向金融机构,利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为金融机构提供新型模式。但无论好似哪种途径,其目的都是一致的,把互联网技术与金融机构进行融合。要真正了解互联网金融就需要从两方面审视:第一,了解互联网金融所产生的时间。互联网金融并不是现代才出现的,当互联网技术出现以后,金融机构就开始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交易。如证券交易所早已开始利用互联网进行交易活动,我国的深交所、上交所也都早就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交易;第二,互联网金融早在互联网的1.0时代就已经存在,现代社会是互联网的2.0时代,当互联网发展到3.0时代时,互联网金融依然会存在。互联网金融出现的基础是互联网在社会中的应用,这样也使互联网金融能够充分发挥自身潜能,改变人们的金融生态观。

(二)互联网保险业金融模式产生的背景互联网金融是在传统金融业和互联网技术共同作用下的产物,它是一种新型金融模式,同时也有着深刻的产生背景。互联网金融的出现一是由于金融个体,也就是金融机构所服务的主要对象,对降低投入成本有着强烈的愿望,二是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出现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随着人们生活节奏逐渐加快,消费习惯逐渐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在线支付,为满足人们需要,各大保险公司纷纷开展互联网保险。1.互联网普及,线上消费成为习惯。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升,互联网在人们日常生活中也并不是多么的陌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利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在网上购物,在线支付与消费成为人们购物的主要方式,人们只要在互联网或手机上按照自身意愿点击中意保险公司官方网站,根据保险公司设定好的内容,选择自己想要购买的产品,填写必要信息,再进行在线支付,就能随时随地实现产品购买,所享受优惠与实地购买相差无几,有时还会得到更多优惠,这样在线支付的行为就使购买保险产品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人们更愿意进行线上消费。2.互联网实现信息通畅。现代社会互联网技术高度发达,信息经过互联网能够被迅速传达到多人手中,被多人知晓,也正是互联网具有这样的优势,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利用互联网获取信息,同时,还能有针对性的进一步了解。有时,保险产品购买者在了解自己所关心信息的同时,还会看到其他人所提出的问题,这些问题有可能就是被自己所忽略的,通过观看他们提出的问题,就能对保险产品有更深层的了解。信息通畅使得人们购买产品更加顺心。3.各方需求推动。随着在线支付的出现,人们的消费习惯逐渐发生变化,不再满足于亲自到保险公司办理业务,希望保险公司能够根据自身需要进行在线支付,使保险购买者能够自行进行操作。因互联网具有开放性、平等性、协作性与分享性,人们也愿意使用在线支付购买产品。随着阿里巴巴等电子商务的出现,为企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利润,使得各大保险公司也看到了互联网保险的好处,也纷纷创建官方网站,开设在线支付业务。消费者的需求与保险公司为获得更大利润都是推动互联网保险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二、国内互联网金融模式下保险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国内互联网金融模式下保险业发展阶段我国互联网保险主要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分别为:1997年至2007年的萌芽期、2008年至2011年的探索期、2012年至2013年的发展期、2013年至今的爆发期。1997年,互联网保险公司信息网正式诞生,它的诞生意味着我国互联网保险正式开始。2000年,中国平安保险公司与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均开通全国性网站,随即,泰康人寿保险业开通了自己的网站,成立“泰康在线”,自此,各种与保险信息相关的网站纷纷涌现出来,但当时我国的保险市场还不够成熟,使得互联网保险在该阶段没有真正实现大规模发展。一直到2008年,以阿里巴巴为首的诸多电子商务逐渐发展起来,这些电子商务平台的出现为互联网保险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一大批将保险中介与提供保险信息服务的网站不断涌现出来,到2011年年底,保险行业中的28家保险公司都开设了互联网保险业务,保费总计约为32亿人民币。从2012年开始,我国互联网保险正式进入全面发展时期,各大保险公司都通过自己的官方网站、门户网站、第三方电子商务等形式开设互联网保险业务。2013年,是保险公司的互联网保险取得飞跃式发展的一年,各大保险公司纷纷利用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推线人寿保险产品,并取得的巨大成效,尤其是国华人寿和生命人寿两大企业,在“双十一”的保险销售额突破亿元大关。该年11月份,中安在线财险公司正式成立,该公司的主办方主要由阿里巴巴、中国平安保险公司、腾讯等。它的诞生意味着我国的保险业在互联网上又有了新的发展方向。艾瑞咨询公司曾预测,2016年我国保险电子商务保费最少应为590.5亿人民币,并随着我国网民数量的不断增长、互联网技术逐渐趋于成熟、人们的购买观念发生变化,不久的将来,我国将迎来互联网保险爆发期。

(二)国内互联网金融模式下保险业的主要业务类型现阶段,在我国互联网保险的主要业务类型有大数据金融、众筹模式以及余额宝。大数据金融主要是融合了众多结构化数据,只要对其实时分析,就能为金融机构提供更为全面的客户信息,通过分析客户的消费习惯,了解客户需求,从而实现有效生产与把控风险方向;众筹模式也就是大众筹资模式,以团购形式向用户募集资金,通过企业家与艺术家等人的影响引起更多人的注意,进而获得资金援助。余额宝是一种新兴募集资金方式,将零散的闲置资金融合在一起,推动资金规模快速增长,从而是企业获得一定经济效益。

(三)国内互联网金融模式下保险业的监管现状在我国对于保险业的互联网金融监管主要是功能性监管,这种监管以中央银行为主要领导,协同其他监管者一同履行监管任务,主要是了解单个金融实体所存在的主要风险和整个金融机构所带有的风险。功能性监管主要有两种特点:一、实行分业监管,所有的金融监管机构分别履行自身职责,由于彼此之间进行沟通与交流比较困难,致使监管效率低下,监管成本较大;二、国内金融机构的混业现象较为严重,且呈逐年加重趋势,特别是并购现象较为严重,出现了很多金融集团。

三、互联网金融模式下保险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一)互联网金融模式下保险业面临的问题1.金融监管存在缺陷。通过以上研究得知,我国金融机构需要构建统一的监管,但由于我国金融机构的全球化与混业化程度还不够,导致我国实行统一监管还存在一定困难。首先,我国金融融入全球金融还处于初始阶段,也可以说依然处于未开放状态,尽管近年来,我国金融业已经从业务合作逐渐发展为股权合作,但规模和比例都还很小,尤其是将金融体系作为核心内容的银行业这样情况更为严重;其次,我国金融行业的混业规模和比例也很小,不管是哪种金融行业,独立的金融机构偏多并成为社会主流,尽管部分金融机构开设了代销基金业务,但基本上都是出于表面合作,真正开始打破行业界线的,归属于不同金融行业的业务交叉与股权交叉还处于萌芽阶段.此外,最重要的是我国法律并未给金融提供必要的畅通途径,使得统一监管金融行业在短期内难以实现。2.风险控制不足。引起互联网金融风险控制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企业所发行的产品自身存在一定风险,二是企业帮助理财消费品的管理存在一定风险。使产品自身存在风险控制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明确的、能够进行评价的风险预算标准,缺乏风险监控,同时在研发与推出新产品时没有考虑到是否符合互联网用户的消费习惯,从而使产品自身存在风险。因产品本身就带有风险,如果企业帮助消费者管理,由于缺乏风险提示,使得管理经常偏向好处,这样就更加大了风险,使风险难以控制。3.信用体系较为落后。由于互联网保险业务正式开展,很多信息都已呈现电子化,尤其是客户与企业所签订的合同、保费支付以及保单凭证这些重要内容均实现电子化,使得信息的安全风险比以往更为严重[11]。信息体系较为落后主要在于计算机网络技术会带来一定风险,计算机软件与硬件运行期间容易受到病毒感染或受到网络黑客攻击,一旦发生这样情况就会使保险公司服务中断,使得企业与客户的信息和相应的工作程序会被删除、篡改或被盗取,给保险公司、网站用户和客户带来巨大的损失。此外,大数据是网络遭受攻击的主要目标。此外,由于保险企业与客户是利用互联网进行交易的,所以也会存在真实性风险,双方不能面对面的进行交流,企业就不能直接观察与了解消费者的风险水平,同样,消费者也难以辨别出自己在线购买的保险产品是否真实,消费者维权就会受到一定限制。同时,利用互联网保险还会加剧风险积聚。

(二)互联网金融模式下保险业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1.传统保险业转变发展方式。以往的保险业主要是在劳动力较为廉价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这样的基础成就了保险业,但其中也存在一定问题,主要表现为缺乏创新能力、核心技术和竞争能力[12]。因此就要转变这种发展方式,这就需要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一方面政府要为其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为其提供一定的公共服务,主要培养人才,建立良好的基础设施。另一方面,对于企业内部来说,要构建良好的业绩考核机制,激励企业员工不断提升自身机制,实现绩效考核,让企业员工积极参与进来。2.互联网金融模式进行相应改进。改进互联网金融模式主要是使保险企业的网上签约方式进行调整,可以实行第三方支付、构建信息化金融机构以及建立互联网金融门户。其中,第三方支付主要是指那些具备一定经济实力和良好信誉保障的非银行性的机构,在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帮助下,能够与各大银行进行签约,从而实现电子支付。信息化金融机构同样是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以往的工作流程,全面实现电子化管理,如实现手机在线支付,构建网银等电子服务体系。互联网金融门户主要是借助互联网实现保险产品的销售并为销售提供第三方服务,它主要是通过性价比实现产品的比较,在比较之后客户就能了解那种产品更适合自己,这样一来,就使购买产品更合客户本意,客户对企业的服务评价也会更高。3.加强监管措施。要使我国金融监管体系进一步得到完善,一方面要确保中国人民银行、国家证监会、银监会和保监会具有足够的独立性,不断加强对违规机构的监察与打击力度;另一方面,坚持“分业经营、分业监管”原则,同时构建监管机构高层定期会晤制度,会晤期间,重点研讨现阶段面临的重大问题,并提出合理、有效解决办法。同时,注重对业务交叉领域和从事混业经营等金融企业的管理,实现共同监管,构建良好的信息交流体系与信息共享机制。此外,注重与跨境金融监管机构的合作。根据国际上制定的巴塞尔协议得知,对于跨境金融企业的监管工作应由跨境金融企业所在国家和其母国的监管机构共同监管。其中,母国监管机构主要监管其资本是否充足,是否具备清偿能力,企业所在国主要监管其资产质量、内部管理情况和资金流动情况。并且,两国的监管机构要定期对监管目标、内容、方式以及在实际监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协商与交流。

四、结束语

现阶段,我国互联网保险发展还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但其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如金融监管存在缺陷、风险控制不足、信用体系较为落后等,这就需要我国相关部门重点研究,提出有效解决办法。本文主要介绍了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实质与产生背景,并结合我国互联网金融模式下保险业发展情况,找出我国互联网保险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从转变传统保险业的发展方式、改进互联网金融模式与增强监管方式等方面提出了有效解决措施。但由于现代社会发展变化较大,难免会有不足之处,希望能够相关人士提供建议,以使我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红坤,李子晗.我国保险业与互联网保险融合动因、困难与策略[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4).

[2]张铭宇,邹蜜,李博.中国互联网保险发展现状及面临的挑战[J].时代金融.2014,(27).

[3]刘锋.互联网保险鼓励创新,适度监管[J].金融世界.2014,(09).

[4]韩壮飞.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以阿里巴巴集团为例[D].郑州:河南大学,2013.

[5]谈浩.互联网金融和小额贷款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3.

[6]冯家欢.中国众筹的发展与创新[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3.

[7]宫晓林.互联网金融模式及对传统银行业的影响[J].南方金融,2013,5(5):86-88.

[8]陈志武.互联网金融到底有多新[J].新金融,2014,(4):21-26.

[9]王雪玉.互联网挑战银行之一:阿里金融[J].金融科技时代,2013,5(5):11-17.

[10]谭天文,陆楠.互联网金融模式与传统金融模式的对比分析[J].中国市场,2013,46:101-103.

[11]陶娅娜.互联网金融发展研究[J].金融发展评论,2013,11:58-73.

[12]高杨,罗亚南,邹新月.互联网金融模式比较分析与未来发展研究[J].海南金融,2014,07:29-33+46.

[13]李智.关于“互联网金融”的几个关键概念辨析[J].中国商贸,2014,28:109-110.

[14]刘英,罗明雄.互联网金融模式及风险监管思考[J].新金融,2013,11(43):29-36.

互联网保险监管现状篇6

(一)互联网保险发展的现状

1.发展速度快中国保险行业关于互联网保险发展情况的第一份研究报告--《互联网保险行业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在京。这份《报告》显示了近年来互联网保险行业发展的相关数据。从2011-2013这3年间,经营互联网保险业务的主体从当初28家上升到了如今的60家;此外,2011-2013的3年间互联网保险规模保费从31亿元增长到291亿元。从《报告》中可以得出,互联网保险虽然发展时间尚短,但行业整体的发展速度快,发展前景可观。2.经营模式多样化互联网保险的经营模式逐渐多样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保险公司在公司官网上提品的价格,推出官方网站的直接营销平台,如泰康在线;第二,保险公司选择与网络技术公司合作,利用其现有的网络平台来进行营销;第三,保险公司与互联网公司联合起来,组建全新的互联网保险公司,如众安在线财产保险公司。3.创新程度有待提高目前,虽然许多保险公司已经在互联网保险产品的创新中投入了很多人力及物力,但其创新程度仍然不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首先,从经营模式的角度,大部分保险公司只是将产品简单的从线下销售转移到了线上销售,很少可以实现保险和互联网的真正融合。其次,从销售产品的角度,虽然出现了类似于“赏月险”“雾霾险”等貌似另类的保险,但其本质上是属于常见传统险种中的意外险。而真正有创新的互联网保险产品却少之又少。

(二)互联网保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行业新进入者增多,竞争加剧在大数据时代,数据普遍具有“透明公开、资源共享”的特征,若是数据与保险技术相结合,将可能出现更多的新进入者,竞争加剧,市场波动加大。第一,拥有海量数据的互联网公司一旦拥有风险识别与控制技术,便可以通过自己成熟的平台和广大受众成立一家互联网保险公司。第二,已经拥有一定的风险控制能力的企业一旦拥有成熟的大数据技术,掌握了有效数据,那么建立自己的风险管理体系比购买单纯的保险产品更节省成本。2.信息安全问题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我们每个人都将面临着数据公开和个人隐私安全的矛盾。显然,数据公开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由于互联网保险在经营过程中会面临许多网络经营风险,数据的公布公开,为经营互联网保险的企业提供了更准确的数据来源,这不仅有利于互联网保险公司规避风险,也将促进互联网保险的发展并且为社会创造价值;另一方面,数据公开也会带来许多不良后果,如造成隐私的泄露、人权的侵害等不容忽视的问题。3.互联网保险风险多,缺少有效防范手段经营互联网保险的企业和购买互联网保险的客户都将面临多种新形式的风险。一是线上交易,无法面对面完成,这种交易方式会增加在投保、核保、理赔过程中的道德风险;二是网上支付系统不够完善,这会导致客户的财产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如出现付款后风险得不到保障等;三是保险业普遍的网络技术水平不高,这将制约经营互联网保险的企业的发展。这些新形式的风险如此之多,但有效的防范措施却很少。

二、互联网保险发展的解决策略

(一)提高准入条件,稳定市场

要保证互联网保险稳定健康的发展,就要明确规定并提高互联网保险的市场准入条件,提高准入公司的风险管理水平,信息技术水平,以及偿付能力,从而解决将来可能会出现的,在大数据时代关于互联网保险经营模式的问题。另外,互联网保险的销售人员与客服人员,应具有专业保险知识,取得保险人资格证书,并公示于销售网站上以便消费者监督。

(二)加强信息安全的监管措施

一方面,要妥善处理好数据公开与个人信息安全的关系,使两者维持在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从而达到公开有利于互联网保险行业的信息的同时,又不损害个人利益,不侵犯个人隐私,更有效的利用好数据,实现双赢的局面。另一方面,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等相关的监管部门也应该根据市场需求,出台相应的互联网保险监管措施,从制度上对于互联网保险做出硬性的规定,使互联网保险经营主体有据可依,从而规范自己的行为。

(三)培养人才

互联网保险监管现状篇7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监管模式

随着现代信息科技的发展,互联网成为人们生活交往互动的重要工具,并对人们社会经济活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互联网金融就是在此背景快速发展起来的,是互联网与传统金融相结合的产物,在继承传统金融优点的背景下,还有着现代信息技术广泛运用的积极效果。但是,在看到其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其存在的问题或风险。因此,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就成为一个重大的议题,即如何提升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力度。

一、互联网金融的内涵及其模式

从发展的历程看,互联网金融是一个崭新的事物。它是金融行业适应现代互联网时代的产物,即结合互联网而形成的金融服务的新形式。互联网金融就是广泛而深刻地运用互联网技术,革新传统的金融交易以及服务的方式,从而使金融业务变得更为信息化、便利化。从发展的模式看,互联网金融主要呈现为三大发展形式[1]。1.第三方互联网支付模式这是非金融机构作为第三方服务平台,消费者将互联网购物资金转入代中介中心,而中介中心则承担起金融风险,待客户收到消费物品之后再将资金转入卖方。作为一种中介,第三方支付服务为金融活动的进行提供了保障。2.p2p信贷模式这种模式就是第三方为交易双方搭建平台,p2p信贷是第三方为资金借贷双方搭建平台,通过第三方进行供求匹配,需要资金方通过该平台提出申请,愿意借贷方借助此平台寻找合适对象加以匹配,从而完成资金的借贷。3.众筹融资模式这就是利用互联网对具有创意的项目进行公众募集资金及网络融资,从而实现金融资金的汇集,为一些经济项目获得提供资金的保障。

二、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风险问题

从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现状看,尚处于初步阶段。但是,由于我国一些信用体系、法律法规的不健全,使互联网面临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将使互联网金融面临着较大的风险,可能使相关的当事方的利益得不到有效保障。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将重点阐述如下几个方面。1.金融活动中的资金安全问题互联网金融就是通过网络信息进行资金的流动易,使资金一般情况下不是直接实现的,而是通过交易的中介实现的,这就使互联网金融服务的中介承受着巨大的资金流,如果没有进行较好地管理,存在技术性漏掉,极易使资金面临极大的风险,使资金的安全没有保障。2.互联网金融创新的挑战随着金融业务的拓展,金融业要想获得较大的利润,就需要加强对资金利用的效率,互联网金融机构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就需要在业务服务等方面实现更大的创新。但是,如何创新、如何规避创新中可能面临的风险,这都对互联网金融服务机构带来极大的挑战。3.互联网金融的监管问题因为互联网金融尚处于发展的初步阶段,在诸多方面还不是很成熟。这使得相关的监管不到位,风险得不到有效地防范。

三、完善互联网金融监管模式

随着金融市场不断创新、金融工具的多样化,监管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为了提升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力度,需要从如下的几个方面着眼,才能更好地提升监管的力度。1.完善监管体系金融的创新不是摆脱监管的,没有监管,就不能获得健康的发展。在此基础上,需要针对不同的互联网金融模式采取相应的监管策略,实现监管的有效性和针对性。2.在金融行业中却统一性的服务标准由于法律法规的不健全,使一些互联网金融在吸收资金上没有统一的行为规范,从而在融资上就会存在着处罚非法集资的可能性[3]。为此,就需要相关的部门,抓紧对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的分析,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制定行业的准则,从而为健康的互联网金融发展提供保障。3.完善投资方权益保护机制为了维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就需要将其纳入到金融消费者的身份上来进行监管,建立和完善诉讼机制;建立互联网金融参与者的信息保护机制,加强信息保护是维护相关合法权益的基础。这些措施都旨在维护和建立良好的互联网金融的整体环境。

参考文献:

互联网保险监管现状篇8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金融风险风险治理

一、互联网金融的概述

(一)互联网金融的概念

目前,“互联金融”还没有统一的概念。从狭义上来看,市场人士把互联网金融公司从事金融交易的行为称为互联网金融,而我国将传统金融机构利用互联网开展的的业务称作为金融互联网。但是这一概念正随着金融与互联网的相互促进、逐渐融合而变得模糊。从广义上来看,互联网金融指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的一切资金融通的行为。

(二)我国互联网金融的现状

1.互联网金融的客户基础。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在互联网用户的数量、金融产品、人才储备、互联网金融规模、法律法规等方面与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是互联网金融模式比传统金融模式更容易被公众接受,这使得网络消费量不断增加,从而为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开展提供了大量的潜在客户。

2.互联网金融的便捷性。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与传统金融业结合的产物,因而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一方面,由于其便于携带和操作方便的特点,大大提高了操作效率。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行业具有产品种类更多、服务更加周到、交易成本低等特点。

3.互联网金融的模式创新。互联网金融模式在不断地创新,现阶段,互联网金融模式多种多样。根据参与主体与金融业务类型的不同主要分为四种,即p2p网贷模式、众筹平台模式、大数据金融模式和第三方支付模式。

二、互联网金融的原因及其影响剖析

(一)互联网金融风险产生的原因

首先互联网金融交易主体缺乏一定的经验。由于互联网金融行业是新兴行业,我国的互联网金融公司也是鱼龙混杂,缺乏一定的从业经验,而且管理意识薄弱,这成为互联网金融风险产生的硬伤。加之社会的信用体系有待健全。第三方支付平台潜在大量的金融风险隐患,要想保证几千万个小微企业经营者简直是困难重重。再有网络系统数据的采集以及保护机制需要完善。最后,违法犯罪的现象逐年突增。

(二)互联网金融风险的主要影响

1.风险的快速扩张造成监管困难。由于高科技网络技术发展,使得风险的扩散速度加快,同时也加大了风险的扩散面积。交易的虚拟性使得金融服务失去了空间以及时间的限制,交易过程变得模糊,交易双方的身份也难以确定,因此,金融机构很难对可能发生的金融风险采取有效的金融监管手段,进而使金融监管更加困难。

2.潜在的个人信息泄露风险。互联网金融在迅速发展的同时,可能会带来信息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从而会使客户个人的保密信息泄露,最终会导致泄露风险的发生。影响我国网络信息安全的因素主要有四方面:第一,互联网的开放性。第二,软件自身的原因导致网络的脆弱性。第三,公司为保证名誉忽视黑客的不法行为。第四,关于惩罚互联网犯罪行为的法律尚未健全。

3.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使投资者风险增加。关于互联网金融我国缺乏对其的外部监管,有关的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还需要进一步完善。首先我国对互联网信贷业务没有制定明确的法律法规,其次互联网金融服务的提供方主要扮演借贷中介的角色,但其自身又不具备资金监管的资格。以上两点可能引发信用风险,进而也加大了投资者的风险。

三、互联网金融风险的治理

互联网金融风险的治理对策与措施:

互联网金融风险给金融管理部门的调控和监管增加了难度,也给我国政府机构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因此,提出以下几点方法来加快互联网金融风险的治理进程,以促进互联网金融行业在我国健康发展。

1.加强互联网金融的立法进程。只有加快互联网金融的立法进程,才能更好地完善互联网金融体系。另外还需要对互联网金融的法律进行补充,[10]最后应当建立互联网金融公平交易平台制度,制定互联网金融交易的规则,确保用户个人信息不被盗取,明确规定交易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保证互联网金融交易安全有序地进行。

2.构建互联网金融的安全体系。首要任务是加强安全建设、构建安全按体系。首先是硬件,能够为信息处理提供强大的保证;然后是高科技与人员,企业应当招募大量具有先进技术的专业安全人员,这样可以更好地加强安全建设。因此,互联网安全不仅仅是技术人员和安全研究者的事,也是个人,尤其是企业更应该予以重视的,及时发现漏洞的存在并加以修补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3.加强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合作。首要任务应当建立专门的监督管理机构,履行监督管理互联网金融的职责。其次还应当在各监督管理部门设立专门监控金融风险的部门,能够及时地预测和发现金融风险,从而采取有效的风险预防措施。最后还要加强与国际监管之间的合作。建立国际监管机制,加强各国金融监管部门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互联网金融具有跨行业、跨国界的特点,这样做能够实现信息共享、经验共享,从而达到监管目的。

4.加强信息披露来保护消费者权益。为了保障消费者的知悉权,可以建立一个互联网咨询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消费者可以了解到关于产品、风险、操作等一系列信息。消费者也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发表反馈,提出产品与服务的不足之处,只有消费者的权益得到一定的保障,才能增强其对互联网金融的信心,更加放心地购买互联网金融产品,从而间接得加快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四、结论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成熟,互联网金融市场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虽然在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风险和问题,但是只要我们正视风险的存在,把握好风险发生的客观规律,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监管和治理,就可以降低风险的发生率并且将风险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小,从而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扫除障碍。我们要在现有的基础上,不断地挖掘互联网金融的新型发展模式,推动我国互联网金融行业更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晋川.互联网金融的产生背景、现状分析与趋势研究.农村金融研究.2013(11):5~6.

[2]周茂清.互联网金融的特点、兴起原因及其风险应对.当代经济管理.2014(10):36.

[3]许可.我国互联网金融的风险管理及对策建议.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1)3.

[4]姚国章,赵刚.互联网金融及其风险研究.南京邮电大学学报.2015.35(2):14.

[5]胡晶.网络经济安全及其管理对策.学术交流.2014(4):5.

[6]王兴盛.互联网金融:风险、影响及治理.青海金融.2014(10):30~34.

互联网保险监管现状篇9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监管;网上银行;网上支付

[Doi]10.13939/ki.zgsc.2016.05.094

互联网金融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迅速地改变着传统的金融业。互联网金融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下,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和机遇,要想更好地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就需要加大创新,加强互联网金融的监管,确保监管到位,只有这样,才能够不断地促进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因此,要加大对于互联网金融方面的研究,特别是要研究如何确保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力争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1互联网金融监管现状

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同时也推动了我国传统金融业的改革。但是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同样面临着复杂的环境和风险,从而给监管提出了更多和更高的要求。互联网金融往往涉及面广,监管主体包含众多,如公安部、中国人民银行和证监会等,文章从监管的主体方面分析了我国互联网金融目前的监管现状。

(1)网上银行。在2001年,中国人民银行并实施了网上银行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其目的是为了规范我国网上银行业务的发展,同时防范金融风险,保护客户的合法利益。在此办法中,对于风险管理、法律责任等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为网上银行业务的健康向上发展提供了依据,但是此办法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如原则性的规定太多,操作性较差,因此,在2007年被废止。在2005年,我国银监会在总结和借鉴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了电子银行业务的风险管理、业务办理、法律责任和监督管理等,并在2006年全面实施,推动了网上银行的发展。

(2)网上证券。在证券方面,我国是不允许在网上直接发行证券的。在2012年,证监会通过了证券发行与承销商管理办法,并对其中的一些规定进行了相应的修改,从而允许在网下配售和网上发行,并且可以根据申购的实际情况,来调整网上和线下的比例。

(3)网上保险。在2011年,为了进一步促进互联网保险业务的规范、健康、有序发展和防范网络欺诈风险等,保监会起草了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规定的征求意见稿,针对网络保险业务的经营资质、监督管理和法律责任等方面做出了较为详细具体的规定。在2011年,保监会还针对互联网保险的销售门槛、信息披露和经营的规则做出了相应的规定,并在2012年开始实施。

(4)网络支付。为了规范我国的电子支付业务、防范风险和确保资金安全等,在2005年,中国人民银行明确地将电子支付业务纳入监督管理的范围之内。在2010年,中国人民银行了相应的监督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同时根据办法和细则向符合条件的非金融机构发放相应的支付许可证,同时向其行为进行管理和监督。

(5)网络借贷。在当前的情况下,进行网络借贷,需要获得营业执照、经营许可证和备案经营范围等。我国针对民间借贷的问题,还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监督管理。在2011年,银监会了相应的风险提示通知,警示银行防止借贷风险向银行体系大幅度蔓延。

(6)网上ptp理财属于一种民间借贷理财模式,指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借贷,而ptp理财是指以公司为中介机构,把这借贷双方对接起来实现各自的借贷需求。借款方可以是无抵押贷款或是有抵押贷款。而中介一般是以收取双方或单方的手续费为赢利目的或者是挣取一定息差为赢利目的的新型理财模式。目前市场上有很多类似的公司和不同的产品,收益率也不一样,建议消费者谨慎地选择一款适合自己的产品。

(7)互联网众筹。互联网众筹是基于“互联网+金融”所创新的一种模式。互联网众筹有效地解决了很多公司资金问题,也给普通大众提供了一个投资好项目的机会。但是众筹后资金怎么监管是一个问题,经常出现众筹后,使用资金方消失,或者提供劣质服务,欺骗大众。

2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原则

针对我国的互联网金融监督管理的原则,要在总体上体现出包容性、开放性和适应性,要给创新留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同时,还要按照一定的规范来开展互联网金融业务,要维护好竞争秩序,公平经营的环境,构建良好的金融监督管理环境和体系。总之,互联网金融要在风险和创新之间达到一个平衡,在创新和发展的同时,要按照总体要求进行探索和完善监督管理。

(1)为实体经济服务。互联网金融要为实体经济服务,通过市场导向,来提供服务的效率和能力,在监管上要加强引导和纠正,确保互联网金融不会脱离监管。如p2p要充分发挥好筹资平台,切忌以互联网的名义进行非法集资或者非法吸收存款等违法活动,互联网金融监管要体现出一定的约束性和引导性,从而为实体经济更好的服务。

(2)利于宏观调控。通过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利于对金融的宏观调控。在出台相应的监督管理政策时,要充分考虑互联网金融所造成的影响,如资金流动性的影响、p2p网贷的发展会对信贷规模产生何种影响等,这些

都是需要监督管理政策充分考虑的因素。

(3)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互联网金融可能会通过相应的科技手段或者渠道来放大金融的系统性风险。互联网金融存在着很多的科技信息风险,如在二维码中植入病毒或者木马,导致资金损失和信息泄密等,互联网金融所存在的风险也有可能引发传统的金融机构风险。互联网金融的监管任重道远,在很多领域都存在着漏洞,因此要高度关注和防范这些风险隐患,确保不会发生系统性的金融风险。

(4)维护客户合法权益。维护客户的合法权益,也是金融监管的内容和重点。要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和法律法规保护制度,要将互联网金融的客户合法权益纳入,重点加强客户的信息保密、充分维护好客户的信息安全,确保客户的合法权益能够得到有效的保障,要依法严厉的打击各种损害客户合法权益的行为。

3加强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对策

(1)国家出台互联网金融监管指导意见。要充分发挥出中国人民银行的协调作用,要同证监会、保监会和银监会等部门制定出关于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意见,同时要上报给国务院,批准后方可实施。针对互联网支付、p2p、互联网理财和保险等业务,也做出了相应的原则性规定,明确了监管的要求。国务院出台了相应的监管指导意见,将互联网金融业统一起来,体现了互联网金融的统一性和整体性,也能够有效地避免监督缺乏和监督重复等的问题产生,在一定程度上利于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和发展。

(2)监管部门出台实施的细则。在监管的过程中,要明确监管主体,要按照谁批准谁监管的原则,同时结合相关业务来出台具体的监管办法和指导意见,针对互联网支付,要严格按照第三方支付的规章进行监管,还要及时地进行创新,预防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针对p2p网贷,由银监会进行监管和出台管理办法,如果单纯作为信息中介,不予发放牌照,如果是信贷中介,可以考虑发放牌照。

(3)加强对互联网金融监管方面的协调。互联网金融业务有着跨行经营的特点,要加强监管部门间的配合和协调沟通,建立监管协调制度。在具体的监督过程中,还需要加强同工信部、公安部等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要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完善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通过建立监测和分析制度,加强互联网金融的经营和安全监测。

(4)充分发挥行业自律管理的作用。行业自律在互联网金融中,往往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行业自律,能够规范行业发展,我国要通过互联网金融的行业自律作用,力争形成统一的行业标准和行业协会,不断引导互联网金融规范发展。

(5)各部门协调,避免各自为政。作为一个新生事物,需要各部门协调配合,才能适应新形势。

4结论

总之,在当前错综复杂的环境中,要想做好互联网金融监管,就需要不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建立和健全相应的规章制度和法律规范,采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协同多个部门共同监管,力争实现我国的互联网金融走向健康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互联网保险监管现状篇10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金融监管监管原则自律组织

当互联网企业介入金融行业所开展的业务,包括互联网企业通过互联网平台开展的结算、小微贷款、标准化金融产品销售、信息中介等金融业务,就构成了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在缓解信息不对称、提高交易效率、优化资源配置、丰富投融资渠道等方面有别于传统金融。互联网金融不是金融与互联网的简单结合,而是现代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的有机融合。本文将在对国内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描述的基础上,从经营主体、法律合规、技术操作、市场流动、资金安全、货币政策等多个视角分析互联网金融存在的风险,借鉴国际对互联网金融各类模式的监管经验,提出完善国内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的建议。

一、国内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

近年来,国内互联网企业在网络支付、移动支付、网络理财等领域的表现十分突出。网络支付方面,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披露的数据,2015年一季度,全国共发生网上支付业务63.16亿笔,金额287.75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31%和33.81%。移动支付方面,同样来自中国人民银行披露的数据,2015年一季度,全国发生移动支付业务6.59亿笔,金额3.89万亿元,同比增长232.20%和255.37%;数据还显示,2013年移动互联网经济达1083亿元,全国网络经济整体规模达到6004.1亿元,移动互联网经济成为网络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力。网络理财方面,截至2015年2月末,余额宝用户数达8100万户,余额超5000亿元,只用了半年多时间,就成为全球第四大货币基金。网络借贷方面,据第一网贷数据显示,2015年3月,国内p2p网贷参与人数日均为49043人;截至2015年3月末,全国p2p网贷平台共667家,而在2013年年末,这个数字仅为523家,一个季度内就增加了144家。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数据,2015年5月社会融资规模统计数据报告显示,非金融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增加5586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356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3479亿元,人民币存款增加1.37万亿元,同比多减1108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减少1690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5479亿元。由此可见,住户的存款动力在金融渠道、产品多样化、普惠化的过程中减弱的态势明显加剧,而余额宝等多种互联网金融产品发力,吸引了超过千亿元的储蓄资金进入了这些产品。继支付宝后,独立的第三方公司在人民银行政策的鼓励下遍地开花。

三、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分析

(一)经营主体风险

目前,第三方支付已不仅仅局限于最初的互联网支付,而是成为线上线下全面覆盖,应用场景更为丰富的综合支付工具。多数第三方支付试图确立自己是为用户提供网络代收代付的中介地位,但从实际业务运营来看,这种支付中介服务实质上类似于银行的结算业务。在为买卖双方提供第三方担保的同时,平台上积聚了大量的在途资金,主要表现为资金存储功能,还可以用来资金充值和交易支付,上述表现更倾向于“吸收存款”。《商业银行法》明确规定,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是银行的专有业务。第三方支付目前所从事的业务经营,已经超出了法律界定。

(二)法律合规风险

关于法律合规风险,集中体现在p2p网贷平台业务上。从其业务性质看,可归类为网络化的民间借贷中介,但是国内《合同法》《人民银行贷款通则》等法律法规未有针对个人对个人贷款的法律规定,p2p网贷平台业务作为民间借贷中介的合法性无法得到确认。从目前业务发展情况来看,风险较为突出,部分p2p网贷平台在高利润的诱惑下,甚至利用网络平台从事高利贷和非法集资等违法活动。网金宝声称与其中国人民银行合作,以此招来众多投资者加入。除此之外,还有绍兴环保设备公司老板使用p2p网贷平台,仅两个月时间,就从全国29个省市2000余名投资人处非法集资4000多万元,至今尚有300余人的近3000万元资金未能归还。在2015年春节前后风靡一时的打车软件推广过程中,快的打车和嘀嘀打车不惜“烧钱”,付给用户高利润以获得市场垄断地位。在确立垄断地位并获取各自市场份额后,2015年5月16日,两家公司分别对外宣布,自5月17日起,各自停止向乘客端发放打车补贴的优惠政策。

(三)市场流动风险

1.高杠杆率。尽管大多数p2p网贷平台承诺“包赔本金”,但几乎没有相应的资本去约束和保证。国内部分p2p网贷平台对出资人的本金提供相应担保,但这种本金保障模式很有可能将出资人面临的信用风险转嫁给p2p网贷平台,从而形成流动性风险。以“人人贷”为例,2012年,该公司网贷平台总成交额为3.54亿元,但风险保障金总量仅为0.03亿元,超担保杠杆100倍以上。2013年,仍然远超担保公司杠杆10倍规定,而机构担保成交笔数占比也相对较低。在网贷公司杠杆率极高的情况下,若坏账率大规模出现,将超出自身偿付能力,会因流动性不足给网贷公司带来灾难性打击。

2.资金集中赎回。“余额宝”作为客户购买的基金产品,不属于客户备付金的缴存范围,支付宝公司就不必为转存的资金缴存备付金。在以转出或支付的形式赎回基金的过程中,支付宝公司只能利用本公司的自有资金或客户备付金垫付基金赎回资金,才能实现实时到账。在利率上下限进一步开放的情况下,若银行通过上调存款利率而使收益水平达到或超过互联网相关投资理财的收益水平,就将吸引大量资金从互联网融资平台回流至银行,由此可能会引发流动性风险。自2015年4月24日起,支付宝公司调整转出到账时间,5万元以下的转出,仍可实现“t+0”完成,超过5万元且在工作日15点以后申请的转出,需要2个工作日才能到账。如此一来,流动性风险在一定程度上有所降低。

(四))资金安全风险

根据人民银行《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支付机构接受客户备付金的,应当在商业银行开立备付金存款账户存入备付金,从而实现大量“碎片化”资金的转移和清算。《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存管办法》明确,支付机构接受的客户备付金,必须全额缴存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专用存款账户。虽然对客户备付金存管进行了明确,但是账户资金调配权在互联网金融机构手中,仍然存在资金被挪用的风险。同时,相关办法未明确擅自挪用、占用、借用客户备付金以及客户备付金为他人提供担保的处罚措施。

三、政策建议

(一)明确互联网金融监管原则

近年来,关于互联网金融如何监管,一直是互联网金融发展中一个不确定的问题,无论是监管部门、研究机构,还是有关专家学者,存在不同的看法。互联网金融监管要把握五个原则:一是监管的必要性,二是监管的一般性,三是监管的特殊性,四是监管的一致性,五是监管的差异性。国内互联网金融需要适度监管和协调监管并重,以行为监管和功能监管为主,以审慎监管为辅,充分发挥行业自律组织作用,准确把握互联网金融的本质属性和发展规律,维护金融体系稳健运行。根据行业发展情况,应逐步建立起分类分级管理制度,对不同风险特征、不同规模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实行差异化监管标准。

(二))发挥行业自律管理作用

对于互联网金融这一市场自发形成的业态,行业自律比政府监管会更为灵活,作用空间会更大,效果会更明显,自觉性会更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国内互联网金融行业自律的程度与效果、行业发展的有序或无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监管的态度和强度,作为政府监管的有益补充,行业自律组织将发挥自律管理的重要作用。在制定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规则和标准,引导行业健康发展,特别是在全行业树立合法合规经营意识,强化整个行业各类风险防管能力,加强公平竞争,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和经营秩序等方面,应尽快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

(三))加快互联网金融法律法规建设

互联网金融离不开法律法规的保障,应尽快完善互联网金融法律体系,以立法的形式明确互联网金融机构的性质和法律地位,对其组织形式、准入资格、经营模式、风险防范、监督管理和处罚措施等进行规范。一是在相关法律出台前,进一步提高前瞻能力,在现有法规、制度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动态修订、补充与完善,弥补现有监管制度在覆盖互联网金融方面的空白。二是加快互联网金融技术部门规则和国家标准的制定,互联网涉及的技术环节较多,如系统软件、数据保护、密钥管理、客户识别、身份验证等,对于互联网金融国家标准的制定工作,应尽快提到日程上来。

(四)完善互联网金融监管规制

金融业监管的严格性与互联网金融监管的自由性存在显性冲突。网络融资是否要纳入社会融资总量、虚拟货币是否要纳入金融监管范畴,余额宝等货币市躇金投资的银行存款是否要纳入存款准备金管理,网络融资平台是否要纳入人民银行反洗钱监管等,这些广受社会关注的问题应尽快予以明确,为互联网金融规范有序发展提供依据。此外,对于可能引发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苗头和隐患,坚决划出“红线”,列出“负面清单”,不能越界。

参考文献:

[1]高汉.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及其法制监管[J].中州学刊,2015(2):5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