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投资决策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0:41:08

企业投资决策方法篇1

【关键词】企业投资决策方法

引言

企业选择恰当的投资决策方法是企业正确进行投资的前提。许广义认为:投资决策的各种分析方法是在实践中形成并发展完善的,但这并不表明运用这些方法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效,造成方法失效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

目前,投资分析方法主要分以净现值法为代表的传统的投资决策方法和近年来新兴起的实物期权法。由于传统的企业投资决策方法(npV)在解决不确定问题时有其固有的局限性,这样使得该方法在评价具有风险不确定性项目时显得苍白无力。于是新的评价投资决策方法的工具――实物期权法得到了发展,它对应企业管理者来说非常重要,它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模式,可以根据企业投资决策的投资机会灵活地调整投资的节奏与规模,最大限度的回避风险,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实物期权法它不是对传统决策方法(npV)的完全否定,而是在保持传统投资决策方法合理的基础上,对不确定性因素积极地做出回应的思维模式。

本文将通过对传统的净现值法和新兴的实物期权方法进行比较分析,以达到为企业经理人提供一种全新的投资决策思路的目的,进而得出企业要想获得丰厚的预期收益,就必须要能够审时度势,面对复杂多变的竞争条件,及时有效地做出正确的抉择。

二、比较分析

(一)传统的投资决策方法及局限性分析。

对于我们了解的众多的企业投资决策分析方法,目前发展最完备、应用最广泛的是净现值法(npV)。

净现值法(npV)是评价投资项目的一种方法。该方法通过将企业投资项目从开始阶段到项目结束完成的整个存续期间的各期现金流入量和现金流出量按合适的折现率贴现,将以此得到的现金流入量现值与现金流出量现值进行加总求和得到净现金流入,然后把其作为评估企业是否应该投资的基本依据。如果净现金流入为正值,则投资方案是可以接受的;但如果净现金流入为负的,那么投资方案就不可接受。并且净现值越大,投资方案越好。但是此时的传统投资决策评估方法(npV)由于具有本质静态性,缺乏决策上的灵活性,已不能满足在现实不确定环境下进行项目价值评估的需求,局限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npV法假设投资项目是可逆的。不过现实中大多数的投资都是不可逆的,这是该传统投资决策方法的重大理论缺陷。投资开始后,如果投资项目的实际运营情况没有预料的好,企业也能够没有任何损失,收回最开始的投资;相应地,如果企业不能立即投资,就将会永远失去这个投资机会。很明显,传统的企业投资决策的这一假设与事实不符。但实际上,大多数情况下,企业的投资都具有不可逆性。实体经济都或多或少地存在有一定的专有性。故其在二级市场上变现就比较困难,更谈不上毫发无损。总之,企业的投资一定会有沉没成本在的。

2.npV法忽略了企业未来成长机会的价值。因为对于企业来说,投资项目在短期内并非都能获益,但长期看来,这些项目却可能为企业带来很大的后续投资机会,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故具有战略价值。而传统的企业投资决策方法往往只注重投资项目存续期间的直接获利能力,忽略了其对企业长期发展的深远影响。例如,投资于研究和发展项目,可能会获得专利,为企业创造未来获利机会;购入一块土地可能会有利于未来开采矿产或者开发房地产等。这些活动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使企业获得未来成长的机会。

3.npV法忽略了企业投资灵活性的价值。传统的企业投资决策方法在评估投资项目的可行性时通常假设投资项目后续进度总是按决策之初制定的程序进行,项目存续期间一般不再进行任何更正和改变,很少考虑到企业可以根据经营环境的变化适时调整投资的规模和时机,即传统的企业投资决策方法没有将投资项目的灵活性价值纳入考察范围。

(二)基于金融期权理论上的实物期权法。

由于传统的npV法存在有缺陷,研究者对其进行进一步地改进。于是,基于金融期权理论的实物期权这一理念在1977年由麻省理工学院的学者Stewartmyers首次提出。

他提出了把投资机会看成是增长期权(Growthoption.)的思想,并认为管理柔性与金融期权具有一些相同的特点,比如说认为对一项实物资产的看涨期权便是赋予企业以一种支付约定的价格得到基础资产的权利而不是义务;与此同时,看跌期权便是赋予企业出卖一项资产而得到约定价格的权利。当企业对项目进行初始投资时,才能当该项目有更好预期回报时赋予企业随后的投资权利。对这一理论的改革,成为不确定状况下投资决策重要的分析工具。从实物期权方面看,投资项目的价值是:扩展的npV=静止的npV+投资机会的价值。

三、结束语

鉴于以上的论述分析,我们得出如下结论观点:

企业要取得良好的投资效益,必须做好投资机会研究工作。如果一开始就没有成功的项目选择评价,那么所有后续的评价就没有成功基础。企业的风险投资项目在投资过程的不同阶段都会有相对的风险,因此企业投资决策者要通过审慎评价,尽最大程度地把握投资过程中的各种风险因素,从而可以在不同的投资阶段据以做出正确的判断。企业的发展一定不要墨守成规,一成不变,要依据存在的各种因素的发展变化,不断做出调整,只有这样才能在变化的市场中生存壮大起来。最后强调了实物期权法的实用意义,拓宽了投资者的思路,有助于决策者用长远的目光分析问题,正视千变万化的市场,把握恰当的机会为企业创造最大的价值。

参考文献:

[1]Blanchard,o.J.andwyplosz,C.anempiricalStructuralmodelofaggregateDemand[J].Journalofmonetaryeconomics,1981.

企业投资决策方法篇2

关键词:投资决策方法npVRom五力模型拓展优化

不同投资决策方法的多视角比较

(一)以净现值法为代表的传统投资决策方法

1.非贴现现金流量法应用思路。一是投资回收期法。对于独立方案,当投资回收期不超过基准静态投资回收期时项目可行;反之,项目不可行。对多个投资项目,以投资回收期短的为最优项目;二是平均报酬率法。一般而言,当年平均报酬率大于或等于期望投资报酬率时项目可行;反之,项目不可行。对多个互斥项目,以年平均报酬率高的为最优项目。

非贴现现金流量法由于既不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又不考虑投资风险,对使用寿命不同、投入时间和收益时间不同方案缺乏鉴别能力。因此,在现实投资决策中已很少被直接运用。

2.贴现现金流量法应用思路。一是净现值法(npV)。若npV≥0,则投资项目报酬率≥预定贴现率,项目可行;若npV<0,则投资项目报酬率<预定贴现率,项目不可行;二是内含报酬率法(iRR)。若iRR≥必要报酬率,则项目可行;反之,则应拒绝该项目。在多方案互斥决策中,先确定项目可行与否,再在可行项目中以内含报酬率最大的为最优项目;三是获利指数法(pi)。如果pi>1,则该项目可行;反之,则项目不可行。在多个pi>1的互斥抉择中,应以获利指数最大的项目为优。

净现值法具有与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相一致优点。这一优点使大部分企业高级财务人员都普遍采用以净现值法为代表的贴现现金流量法动态评价方案。

(二)以实物期权法为代表的现资决策方法

1.实物期权理论的起源、内容、特征。1977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斯图尔特·迈尔斯认为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具有经营柔性,经营柔性的存在使其在投资过程中具有某种选择权,这种选择权类似于金融看涨期权,可借用金融期权定价理论来评估具有经营柔性和战略作用的投资机会。后经卡斯特、马森和默顿等人努力,实物期权理论逐渐发展、成熟起来并拓展了企业价值评估方法新领域。

实物期权是金融期权在实物领域的拓展,是企业进行投资决策时拥有的、可根据决策不确定因素改变投资行为的权利。在实物期权有效期内,投资者有根据最新掌握的信息推迟或提前、扩大或缩小、进入或放弃投资的选择权。具体内容包括推迟投资期权、扩张投资期权、收缩投资期权、放弃期权、转换期权、增长期权六种形式。实物期权除具有金融期权共性外,还具有以下特征:非交易性;非独占性;先占性;关联性。

2.实物期权定价机理。实物期权法将投资过程中的经营柔性作为看涨期权,将不确定性作为项目价值的一部分。一个项目的真实价值等于项目净现值加上期权价值,即enpV=npV+C0。式中:enpV为项目真实价值;npV为项目净现值;C0为项目期权价值。

对实物期权定价最常用的方法是Black-Scholes期权定价模型。具体公式如下:

式中:C0为看涨期权价值,S为标的资产当前价值,X为期权执行价格,t为期权到期日,t为当前时刻,r为无风险利率,δ2为标的资产自然对数方差,n(d1)、n(d2)为标准正态分布概率函数。

(三)npV与Rom比较

Rom以npV为基础,两者相比较,Rom优势主要表现在:

1.决策视角优势—考虑经营柔性。投资者在项目投资过程中具有灵活性,这种灵活性被称为经营柔性。npV法忽略了这一柔性,而Rom对经营柔性的考虑凸显出其决策视角优势。

2.决策理念优势—对投资不可逆性、可推迟性把握。传统npV法在决策时认为投资不可推迟,项目投资后不具有不可逆性;实物期权法认为投资具有不可逆性、可推迟性。即随着时间推延,投资者可选择有利投资机会投资。

3.决策核心优势—肯定不确定性价值。传统npV法把不确定性看作风险,不确定性越高选择的折现率也就越高;实物期权法认为不确定性是项目价值组成部分,不确定性越高,投资机会价值(实物期权价值)就越大。

4.决策原则优势—审度企业未来成长机会价值。在传统npV法决策中,投资战略意义或间接价值及知识价值难以量化,不能为着眼于未来投资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实物期权法通过弥补这一缺陷提高了投资决策科学性。

基于npV、Rom比较的企业投资决策方法实践

案例:某企业2004年初计划投资1000万元购买一条生产线a1,2005年初正式投入生产,2009年报废无残值。资金成本率为15%,无风险利率为5%。相关数据如表1所示。

同时,企业计划在2006年末再投入3000万元购入生产线a2,a2于2007年末正式投产,2012年末报废无残值。企业对a2的生产和销售预测如表2、表3所示。

(一)npV法

根据表1可知,npVa1=300×(p/F,15%,2)+390×(p/F,15%,3)+360×(p/F,15%,4)+370×(p/F,15%,5)+180×(p/F,15%,6)-1000=

950.99-1000=-49.01(万元)

根据表2可知,ei=11×0.3+9.4×0.4+8×0.3=9.46(万元);eo=9.6×0.3+8.6×0.4+7.5×0.3=8.57(万元);e(i-o)=1.4×0.3+0.8×0.4+0.5×0.3=0.89(万元);=0.356,即每件产品以35.6%的价格波动获得利润0.89万元。

根据表3可知,以2006年末为参照点a2生产线净现值npV`a2为:npV`a2=0.89×800×(p/F,15%,2)+0.89×1500×(p/F,15%,3)+0.89×1350×(p/F,15%,4)+0.89×1250×(p/F,15%,5)+0.89×700×(p/F,15%,6)-3000=2926.01-3000=-73.99(万元)

以2004年初为参照点,a2生产线的净现值为:npVa2=npV`a2×(1+15%)-3=

-48.69(万元);npVt=npVa1+npVa2=

-97.97(万元)。

由于整个项目总净现值为负,根据npV法决策原则该项目显然不可行。

(二)Rom法

在实物期权法下,可把生产线a2这个投资机会视作一个期限为3年,期权执行价格X为3000万元的实物期权,该期权标的资产的当前价值为:S=2926.01×(1+15%)-3=1925.31(万元);=

-0.16;

查标准正态分布表得n(d1)=0.4364,n(d2)=0.2177;该期权价值为C0=1925.31×0.4364-3000×e-0.05×3×0.2177=

278.08(万元);则实物期权法下该项目的真实价值为enpV=-49.01+278.08=229.07(万元)。

可见,该投资项目具备可行性,不应该被拒绝。导致结论不同的原因在于npV法对间接收益忽视,而实物期权法投资决策可充分考虑企业发展战略、发展前景等间接收益,全面评价项目价值。

基于财务战略的企业投资决策方法拓展及优化

基于财务战略视角分析,投资战略决策的核心在于产业筛选,目的在于进行行业选择并寻找所在行业中存在威胁和机会,把握竞争态势并确定自己在行业中的地位。在此基础上做出投资进入、扩大或退出决策。本文只探讨波特行业结构分析法中的“五力模型”。

(一)“五力模型”基本机理

迈克尔·波特在其经典著作《竞争战略》中提出了行业结构分析模型—“五力模型”。即,特定产业的竞争性质可由图1所示五种力量决定,基本理念可表述为以下内容:

一是企业间竞争。只有那些比竞争公司战略更能带来竞争优势的战略才可能是成功战略;二是新竞争者威胁。财务战略的任务在于识别、监视潜在的可进入市场的公司战略,必要时进行反击以充分利用现有优势和机会;三是潜在替代产品开发。度量的最好尺度是替代产品进入市场后所得到的市场份额及竞争公司增加生产能力和加强市场渗透计划;四是供应商议价力量。优质替代原材料少或改用其他原材料的转换成本很高时供应商议价力量会影响企业竞争程度;五是客户议价力量。当客户分布集中、规模较大或大批量购货时,其议价能力将成为影响产业竞争强度的主要因素。

(二)五力模型竞争分析方法与企业投资决策战略制定

由于各产业竞争程度差异性,在与五种竞争力量抗争中蕴涵着三类成功战略思想:一是总成本领先。要求在经验基础上全力以赴降低成本及最大限度减小研究开发、服务、推销、广告等方面的成本费用;二是差异化战略。差异化战略是将公司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树立起一些在全产业范围中具有独特性的东西。最理想的情况是公司在几个方面都有其差异化特点;三是专一化战略。这一战略的前提是公司业务专一化能以较高效率、更好效果为某一狭窄战略对象服务,从而超过在较广阔范围内的竞争对手。波特认为这些战略目标将使企业的经营在行业竞争中高人一筹。在一些行业中,这意味着企业可取得较高收益;而在另外一些行业中,一种战略的成功可能只是企业在绝对意义上能赢得微利的必要条件,同时波特认为每一个公司必须明确选择战略,徘徊其间必然影响公司的战略地位。

综上所述,传统投资决策方法与实物期权法最根本的区别是在投资决策过程中对待不确定性态度。事实上,不同投资决策方法只是决策过程中的一种参考,要做到科学决策,还必须基于战略视角,在整合拓展并优化不同投资决策方法基础上考虑项目的产业背景、项目的具体行业,并针对项目的不同阶段对相应方法做适当调整。

参考文献:

1.[美]托马斯·沃尔瑟.再造金融总裁:从财务管理到战略管理[m].商务印书馆,2000

2.[美]亚瑟·a.汤姆森,a.J.新迪克兰迪著.段盛华,王智慧主译.战略管理—概念与案例(10版)[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企业投资决策方法篇3

【关键词】价值链;投资决策;核心集聚

一、研究综述

20世纪中后期,投资决策方法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很大的发展,以美、英、法等国为例,50年代普遍利用投资回收期及投资利润率等静态评价方法,60年代相继出现了各种形式的贴现法如净现值(npV)法,动态投资回收期法及内部收益率(iRR)法等动态评价方法,这种动态评价方法在反映投资盈利能力等方面具有显著优点。随后markowitz(1959)提出了投资组合理论(portfoliotheory),在此基础上Sharpe(1964)、Lintner(1965)提出了期望收益和风险之间关系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投资组合理论和Capm的问世将证券的定价建立在风险和报酬的基础上,为企业进行证券投资决策提供定价数学模型,极大地改变了企业的资产选择和投资策略,被广泛应用于公司的投资决策实践。在这个时期投资决策理论几乎都是基于在确定性的条件下,利用财务数据和决策数学模型对企业投资项目进行具体分析决策。一方面缺乏决策的弹性思维,即要么选择,要么不选择;另一方面完全依赖财务信息进行决策,忽视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容易产生与外部环境大相径庭的错误决策。20世纪70年代中期,布莱克(F.Black)等人创立了期权定价模型(opm);罗斯提出了套利理论,为投资决策理论提供了新的决策思维。随着模糊数学、博弈论等数学理论在经济学中的广泛应用,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以及对投资决策理论与方法研究的进一步深化,极大丰富了投资决策方法的内容。另外“Black-scholes模型”、“期权的理性定价理论”、离散时间的二叉树定价模型这些从实务期权的方法也对投资决策进行了研究。但是,无论是投资还是生产,都涉及到企业的整体竞争优势,企业创造的价值产生于一系列的活动之中,如设计、采购、生产、销售、服务以及产品开发等等,形成了企业的价值链。企业是各种相关价值活动的集合体,同样的价值活动不同的组合形成不同的价值链。价值链分析是企业创造和保持企业竞争优势的基本途径。

目前国内外对投资决策方法和价值链理论的研究比较丰富,但都是基于各自领域的研究,基于价值链的投资决策方法尚非常罕见。一般来说,企业投资的目的是为了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因此,企业在投资决策前应该了解企业各个环节,既企业的价值链过程,发现企业投资价值中的优劣势,从而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企业竞争能力的提高。因此,基于价值链的分析方法内生耦合于企业投资决策目标。价值链方法引入到企业投资决策,有利于企业的价值最大化,也有利于企业投资决策目标的实现。

二、运用价值链进行投资决策的必要性

(一)价值链分析的理念内生耦合与企业投资决策目标

价值链是在企业中从基本原材料到交给最终客户产品的整个经营过程中各种价值创造活动的联结。企业创造的价值产生于一系列的活动之中,如设计、采购、生产、销售、服务以及产品开发等等。价值创造是通过企业具体的价值创造活动来逐步实现的,价值创造分散在企业的各个价值创造活动之中。随着交通、通讯、电子商务的出现,使得价值链的边界变得模糊,使得企业价值创造可以分割为不同的环节,每个环节可以由不同的企业在不同的环节进行经营。企业投资的目标就是使“企业价值”最大化,在进行投资决策之前就必须了解企业价值的形成过程,寻找企业在企业价值过程中的优势和劣势,优化企业价值链,以使投资能够满足“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一投资目标。因此,价值链分析的理念与企业投资决策的目标是内在耦合的,把价值链分析方法引入到企业的投资决策中,会有利于企业投资目标的实现。

(二)对传统投资决策方法的改进

价值链分析法在一定程度上改进了传统投资决策方法的不足。传统投资决策方法都是以项目本身为分析对象,以企业整体为投资主体,两者关系不够直观。只针对项目本身的可行性,而并没有将项目的执行与企业的资源及资源配置问题相联系。而实际上,项目执行后的资源配置问题是应该与项目的可行性分析一并考虑才能确保该项目投资后的有效执行。价值链投资决策模型将分析对象转换至企业价值链的各链环,以整体价值链为主体,利用数理的方法,使得项目投资与企业主体有了更直观的联系。因此,传统投资决策方法仅仅论证单个项目是否可行,而价值链分析方法涉及到整个企业的运营和资源的优化配置。

三、价值链在投资决策中的应用——核心聚集投资战略

为了将资源转化成为能力,企业必须将所能支配的一切资源进行整合,以促进其核心竞争能力的形成。根据价值链分析,企业为建立竞争优势,需要去除非核心环节业务,并购核心环节业务,实施核心聚集投资战略。这一投资战略能够直接提高规模经济,实现专业化生产,实现竞争优势。

(一)核心价值链的识别与财务投资对策

核心竞争力是能使整个企业保持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获得稳定超额利润的竞争力,是将技能资产和运作机制有机融合的企业自组织能力,是企业推行内部管理性战略和外部交易性战略的结果。不仅表现为关键技术和设备、技术及人才,还包括核心竞争要素的整合能力。随着企业组织形式的不断变化,垂直的管理模式不断让位于扁平化的组织形式,企业越来越专注于自身的核心竞争环节。

按照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战略目标,对企业核心价值链环节识别主要根据各个单元对企业价值的贡献及产生的现金流,再加上根据企业各环节的经营状况,判断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力。判断的指标有经济增加值(eVa)和市场增加值(mVa)等方法。eVa主要适用于企业整体价值的评估,对企业各环节的评估适宜采用市场增加值方法。运用mVa衡量经营环节业绩的基本思路为:只有当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能够带来价值增值时,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才是成功、有效的。mVa可用来判断某一业务单元的经营状况,为管理者采取相应的措施提供依据。mVa财务战略矩阵是以业务单元是否能创造价值,其产生的现金流量是否能支持其自身的发展为基础而建立的。它以mVa、自我维持增长率R和销售额增长率R1为指标,对每一个业务单元进行考察,识别每一个业务单元的经营状况,判断应对其采取何种相应措施。

(二)核心聚集投资战略的实现方式

核心聚集投资战略可以通过外包非核心业务和并购与核心竞争力相关的外部资源两种方式实现。

1.外包战略。企业为实现价值最大化,降低自身的运营成本,提高效率,更加专注于自身核心价值提升的方式。基于价值链的企业财务战略注重的是发展企业核心竞争力,强调根据企业的自身特点,把有限的内部资源配置到其最有竞争优势的核心价值链环节上,专门从事某一领域、某一专门业务,在核心环节上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而把其他功能借助于外包,利用外部最优秀的资源予以实现。这样,企业内部最具竞争力的资源和外部最优秀资源的结合,能产生巨大的协同效应,使企业最大限度地发挥自有资源的效率,获得竞争优势,在日趋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中立于不败之地。

企业的外包策略主要包括:临时型外包服务、与竞争者合作、除核心竞争力之外的完全业务外包和外包部分非核心业务。企业要充分发挥核心竞争力、优化资源配置,必须在全球范围内寻求业务外包。随着通讯、交通的现代化和便捷化,在全球范围内对业务进行整合成为跨国公司的必然选择,这样可以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从而形成最优竞争态势。2.并购战略。从价值链角度来说,首先,价值链基本活动中包括了企业基础设施,而企业基础设施这部分内容就包括了符合企业目标的财务、会计和管理等活动。可见,并购活动应该属于这部分内容,包括在企业价值链中。其次,采购和服务这两种价值链活动是企业的上下游关键因素,而并购可以通过上下游的整合,发挥企业优势,达到企业的一系列目标。最后,按波特的竞争价值链观点,竞争价值链属于外部物流的一部分,通过对竞争者的兼并整合,可以使企业充分占领市场,发挥其竞争优势。

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发展战略,制定企业的并购战略。按照并购双方的产业特征,可划分横向并购、纵向并购、混合并购三种并购战略。基于价值链的企业并购流程包括:

(1)目标企业的选择分析。企业应根据发展战略并结合企业价值链分析制定并购战略,而企业发展战略为企业的并购明确了方向,企业欲实施该并购战略,则首先要明确并购目标要素,即具体对哪一部门、哪一产品实施并购重组;其次要对目标企业进行调查与资料收集,然后进行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对目标企业进行评估可以为并购价格确定合理的区间,避免由于多付溢价而对并购价值效应造成损害。一般对目标公司估价方法有:资产价值基础法、市盈率法、贴现现金流量法等几种。并购企业主要根据并购的动机确定对不同方法的选用,并且在实践中可将各种方法交叉使用,从多角度评估目标企业的价值,以降低评估风险,从中选择产生价值增值最大的企业作为并购对象。

(2)并购的整合分析。企业并购整合是否成功取决于并购对企业价值链的完善和扩展程度,而该程度受两企业间战略性能力转移的影响。根据企业间战略性能力互相依赖的高低和组织独立性需求的高低,并购整合战略包括:保留型整合战略、共生型整合战略、吸收型整合战略。在战略整合中,企业应将目标企业纳入其发展战略之中,使目标企业的各种资源服从并购方的整体战略,从而取得战略上的协同效应,在战略整合基础之上进行业务整合。企业的业务流程又决定着企业的组织结构,组织结构进一步决定着人员构成和资产需求,而对目标企业的文化整合贯穿于企业整合的始末。

四、结语

一般来说,企业投资的目的是为了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因此,企业在投资决策前应该了解企业各个环节,即企业的价值链过程,发现企业投资价值中的优劣势,从而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企业竞争能力的提高。因此,基于价值链的分析方法内生耦合于企业投资决策目标。价值链方法引入到企业投资决策,有利于企业的价值最大化,也有利于企业投资决策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企业投资决策方法篇4

【论文摘要】在现代商品经济社会中,随着生产要素的多元化,投资的内涵变得越来越丰富,无论是投资的主体、对象,还是投资的工具、方式等都有了极大的变化。由于投资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非同寻常的影响,投资已经成为每一个企业力图做大做强,扩大规模、增强效益、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一、企业投资的现状

在企业不断运转过程中,投资和再投资是企业生产和扩大再生产所必须经历的阶段。在企业经过一系列筹资活动后,可能积累了不少资金,如何使用这些资金来获得最大限度的投资收益呢?要达到上述企业经营理财的目标(即最大限度的投资收益)就必须用全面的整体的眼光来看待投资活动。

投资是指为了获取将来某些不确定的价值而放弃目前一定价值的决策活动,其目的是为了获取一定数量的未来价值。

我国大多企业现状是有了资金想发展,却不善于、不敢于进行投资。社会经济生活越来越复杂,投资风险越来越大,不少企业难以对投资机会做出理性判断,不敢将资金轻易投出,害怕血本无归。这种现象在中小型民营企业中尤为突出。在商品供应充足甚至过剩的经济背景下,激烈的竞争,残酷的优胜劣汰,使这些企业不敢越“雷池”半步,只能死死把握住手中的资金,维持自己的主营业务,只求能维持现状就万事大吉。而在国有企业也存在着相同的现状,这固然取决于决策者学识水平、素质胆识和责任心使命感,但更大程度决定于现存社会经济的环境压力、干部考核体制以及价值观念道德标准等。

二、企业投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及解决对策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投资无疑是企业变革求生的重要手段之一,如果还是像以往那样循规蹈矩,无所作为,其结果必然是走投无路,山穷水尽。除在现状中提出的一些问题,目前,许多企业还存在如下问题,以下将针对这些问题进行逐一分析并找出其解决对策。

1、管理方式不当,损失严重

企业投资方式陈旧,融资渠道单一,管理方式落后,监督措施不力,很难发现投资中出现的问题,即使勉强发现也不能及时处理,造成投资失误、投资重复、投资浪费、投资亏损。

原因:不科学的投资管理模式。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的投资管理不仅先天不足,而且后天失调。投资的体制和机制不顺,管理的制度和办法滞后,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忽视科学投资战略规划和精确的预算控制,没有严格的风险控制分析和市场应急措施,缺乏必要的激励约束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等等。

对策:实施一种先进的投资管理方法。管理要依法而行,管理要建章健制,形成一套真正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投资管理方法,按照投资建议、可行性论证、投资决策、投出资产处置和销售等环节对投资实施全程控制和监督。健全投资管理机构,完善投资决策机制、管理机制和监督机制,制定严格的投资管理制度。界定关键区域的责权利,既要防止权力重叠,又要避免权力真空。实施必要的责任追究机制和合理奖惩办法,形成齐抓共管之势,产生管理协同效应。力争每一项投资都能做到高起点设计、高标准运行、高效能管理、事前论证民主科学、事中监督及时有效、事后考核评价准确。

2、缺乏市场调研意识

市场调研是系统地收集、分析和报告信息的过程,它具有系统性和科学性。市场调研包括市场调查和营销分析,不仅要有可靠的实地调查数据,更重要的是要根据已有的真实材料进行分析。调查显示,中国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不重视市场调研,缺乏对供需关系的研究,产品设计和制造不能完全针对市场。

原因:有些企业往往没有掌握充足的可靠的信息,因此专门研究规避风险问题,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不做市场调查,或市场调查的方法不当,缺乏科学依据,搜集数据失真,从而导致错误理论,误导企业选项,最终导致决策失误。

对策:企业应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掌握足够的信息。进行市场调查的方法有许多,比如座谈会、街头访问、入户调查、跟踪测试、商店研究、企业研究、二手资料收集等等,每个企业应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决定采用的方法。

3、投资风险大

投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任何一个企业进行投资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企业的经营者对该企业如何经营而承担的风险,包括对内投资风险和对外投资风险。对内投资风险与其本身经营密切相关,对内投资一旦形成后,其投资风险就包括企业自身可以控制的企业特别风险和自身不可控制的市场风险。而对外风险和本企业的经营没有直接关系,它包括被投资企业的特别风险和市场风险,而这两种风险对投资企业来说都是不可控制的。

原因:一些企业由于人员素质整体不高,管理水平偏低,缺乏驾驭风险和规避风险的能力,尤其是一些私营中小企业,主要管理人员没有树立风险意识,投资随意性大,导致其投资项目风险更高。

对策:努力降低投资风险。加强对新产品试制的投资、对技术设备更新改造的投资、对人力资源的投资。人是企业管理的基本因素,加强人力资源的投资,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另外分散资金投向,降低投资风险,也会起到减少投资损失的作用。

4、投资决策缺乏创新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教授说过:“管理的核心问题是经营,经营的核心问题是决策,决策的核心问题是创新。”国外许多企业由于投资善于创新,拥有自己独特的技术或核心竞争力,使比自己大的企业想吃吃不掉。我国的很多企业投资创新意识不够,往往追随比自己大的企业或同行相近企业的投资模式以及投资做法,缺乏创新,不能通过投资培植自己独特的技术或核心竞争力。

原因:决策带有盲目性。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经济过渡过程中的一系列变革,实际导致了企业生存发展环境的深刻变化,企业领导不从本企业所处环境角度研究改革政策措施的性质及其影响,并对可能出现的变化做出及时的反应,重大投资决策便不可避免地带有明显的盲目性。

对策:树立投资决策的创新意识。企业应该在自己的领域内不断推陈出新,以不间断的自我积累、产品开发与升级、技术创新,更贴近消费者需求来实现企业的发展。而不是去抢占看来会盈利的非自己经营领域的市场。不知简单的盲从只会使整个市场空间越来越小,面对如潮的外国企业,诺大的市场只能拱手相让。我国的企业也应该吸取国外企业成功的经验,培植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紧紧围绕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做文章。

5、投资决策者素质低,决策水平不高

在资金不足的困扰下,如何进行投资并能取得良好的收益,对每一个企业投资决策者来说都是一个难题,其因在于投资决策者和财务人员的素质普遍偏低。许多投资者缺乏基本的财务管理知识,有的甚至连财务报表都看不懂,何谈进行投资决策与获取投资决策信息的能力。由于有的企业在人、财、物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弱势,影响了其获取投资决策信息的能力和渠道;不注意财务会计信息的分析处理,许多企业会计核算不够健全,因而,很少深入地分析处理财务报表中存在的问题。

原因:在经济发达国家,由于市场经济程度较高,存在比较熟悉的职业经理市场,对于管理素质的界定、划分和测评都有比较成熟的体系标准,管理者的知识、能力结构相对合理。相比之下我国的职业经理市场刚刚启动,现有的管理者也大多与行政级别挂钩,缺乏相应的市场经济知识,加上管理者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动力和压力较小,造成管理者群体整体素质偏低的现象,无论是主观上还是客观上都不能完全适应改善企业投资管理和提高投资效益的需要。

对策:一支优秀的投资管理队伍。随着投资领域向深度和广度拓展,越来越需要一支协同有效的管理者队伍。要有一个好的人力资源战略,培养一批具有新思维,掌握科学方法,既有高度的社会责任心和历史使命感,又有投资管理经验和有关财务、金融、审计、税务、法律、管理等专业知识的各方面人才。

6、投资决策程序混乱

投资完全取决于决策者——不管是国有企业的高管和董事会特别是董事长、总经理还是中小民营企业老板的个人偏好、经验和知识,缺乏长远发展战略考虑,不经民主决策程序,没有必要的投资论证,盲目投资、意气投资、感情投资、政治投资等现象层出不穷。

原因:不民主的投资决策程序。对于国有企业造成目前这种不民主决策的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的法人治理结构中一元制下董事会监督权、经营权与决策权混同。

对策:采用一种科学的投资决策程序。建立科学民主的投资决策程序,改变决策者仅仅靠经验、主观判断进行决策的观念和做法,拓展决策者的思维空间,强调企业自主投资过程中决策程序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延伸决策者智力和视野,从而使决策者将原先模糊的管理经验和决策程序进行规范化、定量化,最大限度地消除决策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和随意性,保证决策的合理化、管理的现代化。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在得到投资信息之后,应避免一言堂的误区,采用多种方法来进行科学决策。

三、企业投资的进一步思考

企业要想永远生存下去并得到发展壮大,除了要认识到在其投资中的现状、问题及采取必要的措施之外,还要着重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应特别重视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

企业进入市场以来,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其内部的情况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各种风险客观存在。因此企业领导,需根据不断变化的内外部环境,快速科学的做出投资决策。尤其是有些行业,由于投资额大、回收期长、固定资产的专用性强,决策一旦失误,损失巨大,因此投资决策前的可行性研究显得尤其重要。

2、企业投资风险及其控制

由于客观世界充满了不确定性,所以风险也是客观存在的,每一项投资都有一定的风险。如果投资决策面临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比较小,可以忽略它们的影响;如果面临的不确定性和风险较大,且足以影响方案的选择,那么就必须对它进行测量并在决策中加以考虑。否则一旦决策失误,其损失将是长远而巨大的。因此企业在投资时必须要经过预测、决策,并对投资项目实施严格的审核与管理,以防范和降低风险所造成的损失,提高投资项目的经济效益。

3、建立投资退出战略

企业应该对投资项目定期进行分析、排序,慎重部署投资退出机制。

很多企业在投资时往往只考虑日后如何经营,却很少想过如何适时兑现投资,更少想过如何收拾亏损残局。对企业来说,投资总是做“加法”容易,做“减法”难。企业通过投资、再投资扩大规模后,往往面临着如何退出已有投资的问题。不少企业正是由于没能在投资的进入与退出之间取得较好的平衡,因而在市场竞争中陷入被动。

【参考文献】

[1]陈伏辉:企业项目投资决策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j].中国科技信息,2007(19).

[2]闫红霞:浅议我国企业投资过程中的税收筹划[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7(19).

[3]马兴元:试论企业投资过程的财务管理[j].会计之友,2006(16).

企业投资决策方法篇5

【论文摘要】在现代商品经济社会中,随着生产要素的多元化,投资的内涵变得越来越丰富,无论是投资的主体、对象,还是投资的工具、方式等都有了极大的变化。由于投资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非同寻常的影响,投资已经成为每一个企业力图做大做强,扩大规模、增强效益、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一、企业投资的现状

在企业不断运转过程中,投资和再投资是企业生产和扩大再生产所必须经历的阶段。在企业经过一系列筹资活动后,可能积累了不少资金,如何使用这些资金来获得最大限度的投资收益呢?要达到上述企业经营理财的目标(即最大限度的投资收益)就必须用全面的整体的眼光来看待投资活动。

投资是指为了获取将来某些不确定的价值而放弃目前一定价值的决策活动,其目的是为了获取一定数量的未来价值。

我国大多企业现状是有了资金想发展,却不善于、不敢于进行投资。社会经济生活越来越复杂,投资风险越来越大,不少企业难以对投资机会做出理性判断,不敢将资金轻易投出,害怕血本无归。这种现象在中小型民营企业中尤为突出。在商品供应充足甚至过剩的经济背景下,激烈的竞争,残酷的优胜劣汰,使这些企业不敢越“雷池”半步,只能死死把握住手中的资金,维持自己的主营业务,只求能维持现状就万事大吉。而在国有企业也存在着相同的现状,这固然取决于决策者学识水平、素质胆识和责任心使命感,但更大程度决定于现存社会经济的环境压力、干部考核体制以及价值观念道德标准等。

二、企业投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及解决对策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投资无疑是企业变革求生的重要手段之一,如果还是像以往那样循规蹈矩,无所作为,其结果必然是走投无路,山穷水尽。除在现状中提出的一些问题,目前,许多企业还存在如下问题,以下将针对这些问题进行逐一分析并找出其解决对策。

1、管理方式不当,损失严重

企业投资方式陈旧,融资渠道单一,管理方式落后,监督措施不力,很难发现投资中出现的问题,即使勉强发现也不能及时处理,造成投资失误、投资重复、投资浪费、投资亏损。

原因:不科学的投资管理模式。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的投资管理不仅先天不足,而且后天失调。投资的体制和机制不顺,管理的制度和办法滞后,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忽视科学投资战略规划和精确的预算控制,没有严格的风险控制分析和市场应急措施,缺乏必要的激励约束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等等。

对策:实施一种先进的投资管理方法。管理要依法而行,管理要建章健制,形成一套真正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投资管理方法,按照投资建议、可行性论证、投资决策、投出资产处置和销售等环节对投资实施全程控制和监督。健全投资管理机构,完善投资决策机制、管理机制和监督机制,制定严格的投资管理制度。界定关键区域的责权利,既要防止权力重叠,又要避免权力真空。实施必要的责任追究机制和合理奖惩办法,形成齐抓共管之势,产生管理协同效应。力争每一项投资都能做到高起点设计、高标准运行、高效能管理、事前论证民主科学、事中监督及时有效、事后考核评价准确。

2、缺乏市场调研意识

市场调研是系统地收集、分析和报告信息的过程,它具有系统性和科学性。市场调研包括市场调查和营销分析,不仅要有可靠的实地调查数据,更重要的是要根据已有的真实材料进行分析。调查显示,中国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不重视市场调研,缺乏对供需关系的研究,产品设计和制造不能完全针对市场。

原因:有些企业往往没有掌握充足的可靠的信息,因此专门研究规避风险问题,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不做市场调查,或市场调查的方法不当,缺乏科学依据,搜集数据失真,从而导致错误理论,误导企业选项,最终导致决策失误。

对策:企业应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掌握足够的信息。进行市场调查的方法有许多,比如座谈会、街头访问、入户调查、跟踪测试、商店研究、企业研究、二手资料收集等等,每个企业应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决定采用的方法。

3、投资风险大

投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任何一个企业进行投资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企业的经营者对该企业如何经营而承担的风险,包括对内投资风险和对外投资风险。对内投资风险与其本身经营密切相关,对内投资一旦形成后,其投资风险就包括企业自身可以控制的企业特别风险和自身不可控制的市场风险。而对外风险和本企业的经营没有直接关系,它包括被投资企业的特别风险和市场风险,而这两种风险对投资企业来说都是不可控制的。

原因:一些企业由于人员素质整体不高,管理水平偏低,缺乏驾驭风险和规避风险的能力,尤其是一些私营中小企业,主要管理人员没有树立风险意识,投资随意性大,导致其投资项目风险更高。

对策:努力降低投资风险。加强对新产品试制的投资、对技术设备更新改造的投资、对人力资源的投资。人是企业管理的基本因素,加强人力资源的投资,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另外分散资金投向,降低投资风险,也会起到减少投资损失的作用。

4、投资决策缺乏创新

美国着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教授说过:“管理的核心问题是经营,经营的核心问题是决策,决策的核心问题是创新。”国外许多企业由于投资善于创新,拥有自己独特的技术或核心竞争力,使比自己大的企业想吃吃不掉。我国的很多企业投资创新意识不够,往往追随比自己大的企业或同行相近企业的投资模式以及投资做法,缺乏创新,不能通过投资培植自己独特的技术或核心竞争力。

原因:决策带有盲目性。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经济过渡过程中的一系列变革,实际导致了企业生存发展环境的深刻变化,企业领导不从本企业所处环境角度研究改革政策措施的性质及其影响,并对可能出现的变化做出及时的反应,重大投资决策便不可避免地带有明显的盲目性。

对策:树立投资决策的创新意识。企业应该在自己的领域内不断推陈出新,以不间断的自我积累、产品开发与升级、技术创新,更贴近消费者需求来实现企业的发展。而不是去抢占看来会盈利的非自己经营领域的市场。不知简单的盲从只会使整个市场空间越来越小,面对如潮的外国企业,诺大的市场只能拱手相让。我国的企业也应该吸取国外企业成功的经验,培植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紧紧围绕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做文章。

5、投资决策者素质低,决策水平不高

在资金不足的困扰下,如何进行投资并能取得良好的收益,对每一个企业投资决策者来说都是一个难题,其因在于投资决策者和财务人员的素质普遍偏低。许多投资者缺乏基本的财务管理知识,有的甚至连财务报表都看不懂,何谈进行投资决策与获取投资决策信息的能力。由于有的企业在人、财、物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弱势,影响了其获取投资决策信息的能力和渠道;不注意财务会计信息的分析处理,许多企业会计核算不够健全,因而,很少深入地分析处理财务报表中存在的问题。

原因:在经济发达国家,由于市场经济程度较高,存在比较熟悉的职业经理市场,对于管理素质的界定、划分和测评都有比较成熟的体系标准,管理者的知识、能力结构相对合理。相比之下我国的职业经理市场刚刚启动,现有的管理者也大多与行政级别挂钩,缺乏相应的市场经济知识,加上管理者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动力和压力较小,造成管理者群体整体素质偏低的现象,无论是主观上还是客观上都不能完全适应改善企业投资管理和提高投资效益的需要。

对策:一支优秀的投资管理队伍。随着投资领域向深度和广度拓展,越来越需要一支协同有效的管理者队伍。要有一个好的人力资源战略,培养一批具有新思维,掌握科学方法,既有高度的社会责任心和历史使命感,又有投资管理经验和有关财务、金融、审计、税务、法律、管理等专业知识的各方面人才。

6、投资决策程序混乱

投资完全取决于决策者——不管是国有企业的高管和董事会特别是董事长、总经理还是中小民营企业老板的个人偏好、经验和知识,缺乏长远发展战略考虑,不经民主决策程序,没有必要的投资论证,盲目投资、意气投资、感情投资、政治投资等现象层出不穷。

原因:不民主的投资决策程序。对于国有企业造成目前这种不民主决策的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的法人治理结构中一元制下董事会监督权、经营权与决策权混同。

对策:采用一种科学的投资决策程序。建立科学民主的投资决策程序,改变决策者仅仅靠经验、主观判断进行决策的观念和做法,拓展决策者的思维空间,强调企业自主投资过程中决策程序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延伸决策者智力和视野,从而使决策者将原先模糊的管理经验和决策程序进行规范化、定量化,最大限度地消除决策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和随意性,保证决策的合理化、管理的现代化。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在得到投资信息之后,应避免一言堂的误区,采用多种方法来进行科学决策。

三、企业投资的进一步思考

企业要想永远生存下去并得到发展壮大,除了要认识到在其投资中的现状、问题及采取必要的措施之外,还要着重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应特别重视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

企业进入市场以来,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其内部的情况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各种风险客观存在。因此企业领导,需根据不断变化的内外部环境,快速科学的做出投资决策。尤其是有些行业,由于投资额大、回收期长、固定资产的专用性强,决策一旦失误,损失巨大,因此投资决策前的可行性研究显得尤其重要。

2、企业投资风险及其控制

由于客观世界充满了不确定性,所以风险也是客观存在的,每一项投资都有一定的风险。如果投资决策面临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比较小,可以忽略它们的影响;如果面临的不确定性和风险较大,且足以影响方案的选择,那么就必须对它进行测量并在决策中加以考虑。否则一旦决策失误,其损失将是长远而巨大的。因此企业在投资时必须要经过预测、决策,并对投资项目实施严格的审核与管理,以防范和降低风险所造成的损失,提高投资项目的经济效益。新晨

3、建立投资退出战略

企业应该对投资项目定期进行分析、排序,慎重部署投资退出机制。

很多企业在投资时往往只考虑日后如何经营,却很少想过如何适时兑现投资,更少想过如何收拾亏损残局。对企业来说,投资总是做“加法”容易,做“减法”难。企业通过投资、再投资扩大规模后,往往面临着如何退出已有投资的问题。不少企业正是由于没能在投资的进入与退出之间取得较好的平衡,因而在市场竞争中陷入被动。

【参考文献】

[1]陈伏辉:企业项目投资决策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J].中国科技信息,2007(19).

[2]闫红霞:浅议我国企业投资过程中的税收筹划[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7(19).

[3]马兴元:试论企业投资过程的财务管理[J].会计之友,2006(16).

企业投资决策方法篇6

一、企业投资决策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分析

(一)投资环境不规范,管理制度不完善

自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市场经济的深入实施下,我国的经济发展愈发繁荣。随之而来的除国有企业之外,各种私营企业也开始大数量出现。各个企业之间的竞争无比激烈,都在尝试运用各种方法来提高企业的竞??力,力求使本企业在同类型企业之中站稳脚跟,前进发展。而进行科学的投资让企业获得较大的收益,然后将其应用于企业的生产经营之中,毫无疑问能够为企业积累较为雄厚的资本,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但是当前我国市场竞争环境比较复杂,投资环境并不规范,企业在选择投资项目时随意性比较大。具体表现于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企业在进行投资之前并没有针对投资项目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投资项目的最终决定权基本由企业的领导者掌握,这种只依靠领导者主观意愿所进行的投资行为容易失败。第二,企业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难以对企业的投资决策行为进行一定的约束。企业一旦做出错误的投资决策,容易造成企业内部资金周转困难,影响到企业的经营发展。

(二)市场调研人员缺乏经验,市场调研不充分

企业为了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保障投资行为的准确性,为企业降低投资风险。企业在进行投资决策之前,需要走入到市场当中去,进行深入的市场调研工作。但是由于我国市场调研人员水平层次不齐,再加上调研经验的不足。往往难以将投资项目的真实情况反映出来,导致最终得出来的调研数据是虚假的,进而影响到调研结果的分析。同时,在投资项目市场调研分析的过程中,技术人员的分析方法也比较落后,只针对关键内容进行了重要分析,这就会导致投资需求被过高估量。再加上企业在对投资行为进行分析时只将分析的重点放在自身的投资行为上,而忽视了对竞争企业的投资行为分析,也不利于企业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除此之外,投资活动在实施之后,可能出现一些不利的投资结果,这些投资结果会对让企业面对风险,进而对企业造成不利的影响。

(三)投资资金筹措困难,容易影响投资活动的展开

企业在进行经营投资的过程,由于缺乏科学的投资决策,容易进行盲目投资。尤其是在投资决策的过程中并没有充分考虑到资金能否到位的问题,是否会影响企业后期投资活动的展开。在企业投资决策过程中,企业常将关注重点放在固定资产的投资上,而在进行预算时却没有将流动资金归入到其中来,这导致企业在筹措资金时往往会出现问题,进而影响到企业投资项目的开展。而企业中的很多生产项目也正是由于资金问题,而不得不停止,给企业带来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

二、企业提高决策分析方法的有效策略

(一)企业应明确划分责任归属,制定投资决策责任制

企业在进行任何投资决策时,领导者头脑都必须清醒,必须要在理智的情绪下进行科学的决策。首先企业领导者应该充分意识到自己所做出的投资决策对企业产生的重大影响,明白自己身上担负的责任,运用准确的数据资料进行科学的投资决策,在最大程度上避免因为主观臆断而做出失误的投资决策。其次,企业制定投资决策责任制,将投资决策需要承担的责任充分划分到各部门领导的身上,让领导在进行决策时能够三思而后行。如果相关领导没有按照规范程序进行投资决策,开展为企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投资项目,就必须要承担相应的责任,接受一定的处罚。最后企业应该奖惩并行,当投资项目在成功开展之后,为企业带来了较为可观的经济效益,企业应该对制定出合理投资决策的人员给予物质或者精神层面的奖励,激发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总而言之,企业应该深入落实权责统一制,保证要投资活动的顺利开展,也避免某些领导人员为了害怕承担责任而不作为。

(二)培养投资调研意识,做好市场分析工作

对于企业而言,在进行任何一项投资决策之前,都必须要进行市场调研工作。可以说市场分析工作的好坏与否直接影响着投资决策的准确性。因此,企业必须要重视工作人员投资调研意识的培养,使其做好市场分析工作。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第一,企业应该根据投资的具体要求,开展市场调研活动。在整个市场分析工作中,其核心内容就是市场调研活动的开展。企业在进行市场调研活动时应该先明确调研方向,如同类型企业的投资行为,当前市场环境下的投资需求、投资项目的风险要素构成等等。在调研方向确定之后,企业应该从这几个方向开始展开调研工作,获得最为真实与全面的调研数据,以此来为市场分析工作提供保障。第二,企业应该根据市场调研活动中的信息,对竞争企业的进行细致的分析。我国老话说的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也就是说企业的投资决策是否能够成功除受到企业自身因素的影响之外,还受到同类型竞争企业的影响。因此,企业在市场分析工作的进行中应该充分考虑到各方面的数据信息,尤其是要注重竞争企业实力的分析,了解本企业与竞争企业之间的优势与差距,扬长避短,提高本企业的竞争力。第三,注重敏感因素的风险分析。企业所开展的任何一项投资活动都不可避免的要承受一定的风险。即使企业在进行投资决策之前做好了万全准备,也可能最终出现投资决策失败的结果。因此,为了最大程度的规避风险,企业需要多方面考量各种因素,着重敏感因素的分析,尽可能针对可能出现的风险提出预防风险方案,为企业降低风险所带来的经济损失。

(三)运用全面评价的方式,权衡投资风险

企业所开展的投资活动想要获得收益往往需要一个较长的周期,而在这一漫长的投资时间内,可能出现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会影响到企业经营活动的稳定进行。因此,企业在进行投资决策之前应该运用全面评价的方式对投资风险进行权衡,力求将企业投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要素进行分析,衡量投资是否具有可行性。在其分析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固定资金的考量,也要注重流动资金的考量,防止由于流动资金不足影响到企业经营业务的开展。尤其是在企业核算施工过程中,必须要保证有足够充足的流动资金,避免因为资金不足而导致工程中途停止,进而为企业带来经济损失。

企业投资决策方法篇7

   [关键词]企业投资现状;投资决策;问题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B

   所谓投资决策是指投资者为了实现其预期的投资目标,运用—定的科学理论、方法和手段,通过一定的程序对投资的必要性、投资目标、投资规模、投资方向、投资结构、投资成本与收益等经济活动中重大问题所进行的分析、判断和方案选择。投资决策是生产环节的重要过程。简单而言,就是企业对某一项目,包括有型、无型资产、技术、经营权等投资前进行的分析、研究和方案选择。

   一、企业投资的现状

   在企业不断运转过程中,投资和再投资是企业生产和扩大再生产所必须经历的阶段。在企业经过一系列筹资活动后,可能积累了不少资金,如何使用这些资金来获得最大限度的投资收益呢?要达到上述企业经营理财的目标(即最大限度的投资收益)就必须用全面的整体的眼光来看待投资活动。

   投资是指为了获取将来某些不确定的价值而放弃目前一定价值的决策活动,其目的是为了获取一定数量的未来价值。我国大多企业现状是有了资金想发展,却不善于、不敢于进行投资。社会经济生活越来越复杂,投资风险越来越大,不少企业难以对投资机会做出理性判断,不敢将资金轻易投出,害怕血本无归。这种现象在中小型民营企业中尤为突出。在商品供应充足甚至过剩的经济背景下,激烈的竞争、残酷的优胜劣汰,使这些企业不敢越“雷池”半步,只能死死把握住手中的资金,维持自己的主营业务,只求能维持现状就万事大吉;而在国有企业也存在着相同的现状,这固然取决于决策者学识水平、素质胆识和责任心使命感,但更大程度决定于现存社会经济的环境压力、干部考核体制以及价值观念道德标准等。

   二、企业投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投资无疑是企业变革求生的重要手段之一,如果还是像以往那样循规蹈矩,无所作为,其结果必然是走投无路。除在现状中提出的一些问题,目前许多企业还存在如下问题:

   (一)管理方式不当,损失严重

   企业投资方式陈旧,融资渠道单一,管理方式落后,监督措施不力,很难发现投资中出现的问题,即使勉强发现也不能及时处理,造成投资失误、投资重复、投资浪费、投资亏损。

   (二)缺乏市场调研意识

   市场调研是系统地收集、分析和报告信息的过程,它具有系统性和科学性。市场调研包括市场调查和营销分析,不仅要有可靠的实地调查数据,更重要的是要根据已有的真实材料进行分析。调查显示,中国企业在普遍存在的问题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不重视市场调研,缺乏对供需关系的研究、产品设计和制造不能完全针对市场。

   (三)投资风险大

   投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任何一个企业进行投资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企业的经营者对该企业如何经营而承担的风险,包括对内投资风险和对外投资风险。对内投资风险与其本身经营密切相关,对内投资一旦形成后,其投资风险就包括企业自身可以控制的企业特别风险和自身不可控制的市场风险;而对外风险和本企业的经营没有直接关系,它包括被投资企业的特别风险和市场风险,而这两种风险对投资企业来讲都是不可控制的。

   (四)投资决策缺乏创新

   美国着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教授说过:“管理的核心问题是经营,经营的核心问题是决策,决策的核心问题是创新。”国外许多企业由于投资善于创新,拥有自己独特的技术或核心竞争力,使比自己大的企业想吃吃不掉。我国的很多企业投资创新意识不够,往往追随比自己大的企业或同行相近企业的投资模式以及投资做法,缺乏创新,不能通过投资培植自己独特的技术或核心竞争力。

   (五)投资决策者素质低,决策水平不高

   在资金不足的困扰下,如何进行投资并能取得良好的收益,对每一个企业投资决策者来讲都是一个难题,其因在于投资决策者和财务人员的素质普遍偏低。许多投资者缺乏基本的财务管理知识,有的甚至连财务报表都看不懂,何谈进行投资决策与获取投资决策信息的能力。由于有的企业在人、财、物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弱势,影响了其获取投资决策信息的能力和渠道;不注意财务会计信息的分析处理,许多企业会计核算不够健全,因而很少深入地分析处理财务报表中存在的问题。

   (六)投资决策程序混乱

   投资完全取决于决策者——不管是国有企业的高管和董事会,或特别是董事长、总经理,还是中小民营企业老板的个人偏好、经验和知识,缺乏长远发展战略考虑,不经民主决策程序,没有必要的投资论证,盲目投资、意气投资、感情投资、政治投资等现象层出不穷。

   三、企业投资的决策

   (一)实施先进的投资管理方法

   管理要依法而行,管理要建章健制,形成一套真正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投资管理方法,按照投资建议、可行性论证、投资决策、投出资产处置和销售等环节对投资实施全程控制和监督。健全投资管理机构,完善投资决策机制、管理机制和监督机制,制定严格的投资管理制度。界定关键区域的责权利,既要防止权力重叠,又要避免权力真空。实施必要的责任追究机制和合理奖惩办法,形成齐抓共管之势,产生管理协同效应。力争每一项投资都能做到高起点设计、高标准运行、高效能管理、事前论证民主科学、事中监督及时有效、事后考核评价准确。

   (二)掌握足够的信息

   进行市场调查的方法有许多,比如座谈会、街头访问、入户调查、跟踪测试、商店研究、企业研究、二手资料收集等等,每个企业应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决定采用的方法。

   (三)树立投资决策的创新意识

   企业应在自己的领域内不断推陈出新,以不间断的自我积累、产品开发与升级、技术创新,更贴近消费者需求来实现企业的发展;而不是去抢占看来会盈利的非自己经营领域的市场。简单的盲从只会使整个市场空间越来越小,面对如潮的外国企业,诺大的市场只能拱手相让。我国的企业也应吸取国外企业成功的经验,培植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紧紧围绕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做文章。

   (四)建一支优秀的投资管理队伍

   随着投资领域向深度和广度拓展,越来越需要一支协同有效的管理者队伍。要有一个好的人力资源战略,培养一批具有新思维,掌握科学方法,既有高度的社会责任心和历史使命感,又有投资管理经验和有关财务、金融、审计、税务、法律、管理等专业知识的各方面人才。

   (五)采用科学的投资决策程序

   建立科学民主的投资决策程序,改变决策者仅仅靠经验、主观判断进行决策的观念和做法,拓展决策者的思维空间,强调企业自主投资过程中决策程序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延伸决策者智力和视野,从而使决策者将原先模糊的管理经验和决策程序进行规范化、定量化,最大限度地消除决策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和随意性,保证决策的合理化、管理的现代化。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在得到投资信息之后,应避免一言堂的误区,采用多种方法来进行科学决策。

   四、对企业投资的进一步思考

   企业要想生存并得到发展壮大,除了要认识到在其投资中的现状、问题及采取必要的措施之外,还要着重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一)企业应特别重视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

企业投资决策方法篇8

关键词:税收政策;投资现金流量;固定资产投资

作者简介:熊彩虹(1974-),湖南人,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税收的研究与教学。

中图分类号:F832.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309(2010)02-0059-03

一、前言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税收在经济环境中的地位越来越高,日渐成为影响企业投资决策的重要因素。在国际上,许多企业、公司在其投资决策活动中都聘用税务顾问、税务律师、审计师、会计师、国际金融顾问等高级专门人才从事税务筹划活动,以节约税金支出。在我国的企业投资决策中主要考虑的因素是:(1)对外投资的盈利与增值水平;(2)对外投资风险;(3)对外投资成本;(4)投资管理和经营控制能力;(5)筹资能力;(6)对外投资的流动性;(7)对外投资环境等。可见,在我国企业的投资决策中,我国企业很少考虑税收的影响,把纳税看作是独立于投资决策之外的事项,没有把税收与企业投资管理的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更谈不上税收筹划。税收作为企业一项固定的成本支出会直接导致企业现金流量的减少,从而影响企业的投资决策。企业投资决策因素中不重视税收的影响,显然是有失周全的。

二、税收对企业投资决策的主要影响

税收作为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是最重要的经济杠杆,体现着国家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必然对企业投资决策产生重大影响。税收对企业投资决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税收影响项目投资收益水平,从而导致不同项目的投资现金流量,继而影响投资项目决策。税收对项目收益的影响体现在流转环节和所得环节。在一定的时期内,企业缴纳的流转税越多,企业在该时期的现金流量就越少,从而抑制企业投资,反之,企业的现金流量增加将会刺激企业投资。在所得环节,税收对企业投资决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所得税影响企业的税后利润水平,继而影响企业的投资收益和投资决策。一个投资项目全过程的净现金流量和税收的关系可以用如下公式表示:净现金流量=税后利润+折旧-固定资产投资现值+(固定资产的投资现值-原固定资产的折余价值)×所得税税率+固定资产的实际残值收入+(固定资产的实际残值收入-预定残值)×所得税税率。

其次,税收政策会影响确认固定资产的成本、折旧等,如投资抵免政策会直接使固定资产少缴所得税款,减少了投资的现金流出量。企业选用不同的折旧方法也可以改变投资的现金流出量。

最后,税收政策会影响投资的现金流量所发生的时间。时间不同,整个投资项目收益的净现值不同,从而影响投资决策的正确性。

三、企业投资决策中的税收政策

税收对企业投资决策的影响贯穿于企业存续的始终,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

(一)不同企业组织形式的税收政策

企业在设立之初,往往面临不同企业组织形式的选择,而其相应的税收政策规定是不同的,这就需要企业把税收政策的相关规定与自己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选择最有利的企业组织形式。

1、股份有限公司与合伙企业的选择

目前,许多国家对公司与合伙企业实行不同的纳税规定。公司的营业利润在企业环节课征公司税,税后利润作为股息分配给投资者,投资者还要缴纳一次个人所得税。因此,公司实质上需要负担两个层次的税收,即公司层次的所得税和个人层次的所得税。而合伙企业不作为公司看待,营业利润不交公司所得税,只课征各个合伙人分得收益的个人所得税。对于规模大及管理水平高的企业,一般宜采用股份有限公司,而对于大多数中小型企业而言,采用合伙制企业则比较适当。这是因为,首先管理难度不大,且可获得不少因税收“优惠”所带来的好处。例如,某纳税人甲经营一家商店,年盈利300000元,该商店如按合伙人课征个人所得税(按5级超额累进税率计算),依现行税制税后利润为201750元[300000-(300000×35%-6750)];该商店如按公司课征所得税,税率25%,税后利润225000元全部作为股息分配,纳税人甲还要交纳一道个人所得税72000元(225000×35%-6750)。这样,其净得税后收益只有153000元。与前者相比,多负担所得税72000元(225000-153000)。面对公司税负重于合伙企业税负的情况,纳税人做出了不兴办公司,而办合伙企业(如以个体工商业户的形式设立)的投资决策。

2、子公司和分公司的选择

当一个企业进行国外或外地投资时,它可以在建立分公司或子公司之间进行选择。从税务角度讲,不论是子公司,还是分公司,都应在其所在国缴纳所得税。但是,大多数国家对在该国注册登记的公司法人(子公司)与外国公司设在该国的常设机构(分公司)在税收上是有不同规定的。前者往往承担全面纳税义务,后者往往承担有限纳税义务。此外,在税率、优惠政策等方面也互有差异。当一个企业打算在国外或外地设立分公司或子公司时,假如考虑到初创阶段会长时间无法赢利,则一般设置为分公司为宜,这样,可以利用公司扩张成本抵消总公司的利润,从而减轻赋税。而对于发展前景好的投资,则可以设立子公司,这样可以享受税收中的优惠待遇。

(二)不同企业注册地点的税务政策

企业进行投资决策时,应充分利用不同地区间的税制差别或区域性税收倾斜政策,对整体相对较低的地点进行投资以获取最大的税收利益。例如,在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国务院批准的高新技术开发区内开办高新技术企业,我国新企业所得税制度规定其所得税率是15%,其他地区是25%,相差10%。而且,国务院批准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的高新技术企业,自投产年度起免征所得税2年。自西部大开发以来,我国在税收方面出台了不少优惠政策,如果企业到西部投资就可以享受这些优惠。此外,在国家确定的革命老根据地、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地区、贫困地区等均有不同的税收优惠政策。因此,企业进行投资时,应充分利用不同地区的税制差别或区域性税收倾斜政策,选择整体税收负担较轻的地区进行投资,以使该投资收益较大。

(三)不同投资行业的税收政策

我国税法对不同行业给予不同的税收优惠,如税法规定:乡镇企业可以按应缴所得税额减征10%用于补助社会性开支的费用。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产品出口企业、举办知识密集型项目及基础设施的企业均给予不同税收优惠政策。因此,企业在进行投资时,应充分重视有关行业性税收优惠和不同行业的税制差别,并结合实际情况精心选择投资行业。

(四)固定资产投资税收政策

固定资产是企业生产经营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之一。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大、变现能力低,合理利用企业固定资产税收政策可以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企业固定资产税收政策主要包括:

1、固定资产购置阶段的税收政策

国家为鼓励企业加大投资力度,支持企业技术改造,促进产品结构调整和经济稳定发展,新税法规定:“企业购置专用设备,直接抵扣当年应纳税额,而不需要在新增税额中抵免。即企业当年有应纳税额的,就可以按投资额的10%进行抵免,当年不足抵免的,可以结转以后5年抵免。”企业可以考虑自身情况合理利用此项税收优惠政策。

2、固定资产使用阶段的税收政策

企业的固定资产折旧费用会冲减企业利润,因此对所得税产生很大影响。固定资产折旧对所得税的影响有3个方面:一是固定资产残值率。固定资产残值率越低,意味着分摊计入成本费用的折旧费增加,从而冲减利润,减少企业应纳税额。由于新的会计制度及税法对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和预计净残值没有做出具体规定,这样企业便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对企业有利的固定资产折旧年限来计提折旧,以此达到节税及其他理财目的。二是固定资产折旧年限。缩短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可以加速固定资产成本的回收,使企业后期成本费用前移,从而获得延期纳税的好处,因此从税收角度看,折旧年限越短越好。三是折旧方法。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有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年数总和法和双倍余额递减法等,不同的折旧方法对纳税人产生不同的影响。如选择双倍余额递减法或年数总和法等加速折旧法,能够使在资产使用前期提取的折旧更多,使企业少纳所得税,起到推迟纳税时间和隐性减税的作用,降低了企业的资金成本。

3、固定资产处置阶段的税收政策

第一,暂免征收增值税。税法规定:(1)纳税人销售自己使用过的固定资产,同时具备以下3个条件的,暂免征收增值税。即:属于企业固定资产目录所列货物;企业按固定资产管理,并确已使用过;销售价格不超过原值。(2)纳税人销售自己使用过的属于应征消费税的机动车、摩托车、游艇,售价未超过原值的,免征增值税。

第二,按照4%的征收率减半征收增值税。(1)纳税人销售自己使用过的固定资产,不同时具备以下3个条件的,即:属于企业固定资产目录所列货物;企业按固定资产管理,并确已使用过;销售价格不超过原值。(2)纳税人销售自己使用过的属于应征消费税的机动车、摩托车、游艇,售价超过原值的。因此,企业在制定转让价格时,当转让价高于固定资产原值时,按规定缴纳的各项税费(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及所得税)必须小于或等于转让价高于固定资产原值的部分。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投资者在进行投资时,不仅要考虑现行税制的影响,还要考虑税制改革及其趋势对投资的影响。例如,新增值税法的颁布,允许企业抵扣新购入设备所含的增值税,将消除我国当前生产型增值税制产生的重复征税因素,降低企业设备投资的税收负担。增值税转型对制造企业而言,直接受到影响的项目有:允许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应上交增值税、应交地方的城建税等附加税费基数和税费额、购入应税固定资产计价、产品成本、所得税税基及所得税税额。因此,增值税转型将给企业带来利润的增加,从而增加投资者收益,同时,将促进企业的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综上所述,企业投资决策是一个复杂过程,投资方案要经过多方论证。税收是企业在投资决策中必须重点关注的一个因素,因此企业在进行投资时,不仅要考虑现行税收制度、税收政策,还要关心国家的税制改革动向、税收政策导向,以便使企业的投资决策尽可能多地享受国家税收优惠,获得最大的投资净收益,同时,更好的实现国家意志,接受国家税收调控,以促进整体经济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艾华.税收筹划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2006.

企业投资决策方法篇9

[关键词]环境投资决策;投资决策;财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F830.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5024(2008)04-0103-04

[基金项目]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资源环境管理试验室开放基金项目“环境绩效审计与评价”(批准号:Rem06008)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徐宾,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人文经管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环境会计;

许群,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人文经管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会计学;

李山梅,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人文经管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资源环境经济管理。(北京100083)

一、序言

纳入环境因素的投资决策,即环境投资决策(或绿色投资决策),是企业在用传统的投资评价方法进行财务分析时,将环境因素纳入投资决策中,充分考虑环境成本和环境效益,作出全面决策。在传统投资决策中,许多企业将环境成本和环境效益都视为零,其所作出的投资决策不利于改善环境业绩,对企业的长远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如果选择对环境危害非常大的错误投资,就会危害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社会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在企业面临的环保压力日渐增大的今天,基于可持续发展观,企业的投资决策必须考虑环境的影响,这是实现企业可持续经营、社会可持续发展所必需的,也是建设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内在要求。

传统投资决策是财务管理领域中所探讨的三大决策之一,目前在财务管理的研究中尚未考虑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只在环境管理会计中涉及了环境投资决策的研究。环境投资决策就是基于传统投资决策所发展起来的。以下先从分析传统投资决策与环境投资决策的本质问题入手,揭示二者的联系。

二、传统投资决策是环境投资决策的基础

(一)环境投资决策与传统投资决策的本质相同

进行投资活动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这是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的需要而产生并发展起来的。这种发展是源于市场的形成与发展,这种需要是为了满足内外部利益关系人的需要,来自于受托经济责任关系的需要。企业同其利益关系人之间的受托责任关系是企业充分利用有限资本、合理配置有限资源进行投资决策的基础。企业的生存价值在于其创造价值,对于创造价值而言,投资决策是最重要的决策。因此,传统投资决策就是为了企业更好地履行受托经济责任,满足利益关系人的更多需要。

在环境问题对经济发展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已成为全球性的重要问题。社会衡量、评价一个企业,不再单看企业的经济效益,还要考虑其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共同构成了企业的整体效益。企业所履行的受托责任也应涵盖环境效益,这种受托责任不仅是经济责任,还包括了环境责任。可见,环境投资决策的本质是使企业的投资决策活动为履行受托经济责任和受托环境责任服务,使企业的发展更顺应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需求。

以上论述表明,环境投资决策是传统投资决策发展的必然结果,二者是同源的。传统投资决策建立在受托经济责任的基础上,环境投资决策则以受托经济责任和受托环境责任为基础,而受托经济责任的发展导致了受托环境责任的产生,所以传统投资决策是环境投资决策的基础,二者的本质是相同的。

(二)环境投资决策与传统投资决策的主体和对象相同

财务管理中讨论的投资,其主体是企业,而非个人、政府或专业投资机构。不同主体的投资目的不同,会导致决策的标准和评价方法等诸多方面的区别。

投资对象可以划分为生产性资产投资(直接投资)和金融性资产投资(间接投资),投资决策中企业的投资对象大多是生产性资产,这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需要的资产。

环境投资决策与传统投资决策在本质上是相同的,环境投资决策也是在传统投资决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就决定了环境投资决策的目标应与传统投资决策的目标一致,即仍然是为企业的经营者和管理者服务,因此,环境投资决策的主体也是企业,其对象也应是企业的投资对象――生产性资产。

(三)环境投资决策与传统投资决策评价的基本原理相同

传统投资项目评价的基本原理是:投资项目的收益率超过资本成本时,企业的价值将增加;投资项目的收益率低于资本成本时,企业的价值将减少。企业投资项目的收益率必须达到这一要求。企业投资取得高于资本成本的收益,就为企业创造了价值,反之则摧毁了企业的价值。

同理,环境投资决策也是为了企业选择正确的投资以增加企业的财富,并且在选择的时候充分考虑了环境效益对企业财务的影响。在环境投资决策中,当经济收益与环境收益的总收益高于资本成本的收益时,该投资项目才具有可行性。所以,环境投资决策评价的基本原理仍是比较项目收益率与资本成本的大小。

(四)环境投资决策与传统投资决策的投资管理程序相同。

对任何投资的评价都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提出各种投资方案、估计每个方案的相关现金流量、计算投资方案的价值指标(如净现值、内部收益率等)、价值指标与可接受标准比较、对已选择的方案进行再评价(如图1所示)。

三、环境投资决策应用的新特点

尽管环境投资决策有着与传统投资决策相同的本质,它是在顺应了社会和时代要求的基础上由传统投资决策发展起来的,这就决定了它在应用上必然有着比传统投资决策突出的特点。

(一)环境投资决策注重环境效益

如前所述,传统投资决策的目标是为企业选择经济效益高的投资项目,通过比较各备选项目的经济指标,作出最好的决策。重点是在经济效益上。这是同企业的性质和生存的价值相一致的。环境投资决策的目标则是利用有限的资本为企业创造更高的价值出谋划策,确保企业履行受托经济责任和受托环境责任。

作为社会的一部分,企业必须适应社会的发展,企业的发展必须满足社会的需要。在当今时期,环境问题已成为社会问题,社会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必须重视环境的保护。因此,企业不单单只对利益关系人承担受托经济责任,而且还要承担受托环境责任。企业的发展也不仅要考虑经济效益,还要兼顾环境保护。正是从这种意义上来说,企业的投资决策活动必须注重环境效益,它要求企业从整体效益出发,更能符合社会的要求。

环境投资决策从其产生的背景和动因看,它的最终目标不仅仅与经济发展相关,更注重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二)环境投资决策的利益关系人进一步延伸

利益关系人是指获得企业某种形式的利益或承受企业财务、社会活动产生的风险的个人和群体。企业的利益关系人可以划分为内部和外部两个群体,内部利益关系人包括企业的经理人员和雇员,外部利益关系人包括政府管理部门、股东、债权人、供应商、消费者、当地的群众组织和公众等。

传统意义上的利益关系人不包括相关的环境保护组织,在这些组织也成为企业外部利益关系人的时候(如图2所示),企业的经营活动就要受到这些组织所制定的大量的环境法规的约束,企业的投资决策活动就必须考虑这些组织的影响。在近20多年里随着公众环保意识不断提高,环境问题也成了消费者和公众十分关心的问题,企业的经营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可能会对毫无利益关系的一些周围的居民产生影响。这时候,这些居民也成了企业的外部利益关系人,企业的决策就必须考虑到他们的反应。

(三)环境投资决策的方法改进

环境投资决策的基本方法主要是在传统的投资评价的基础上,从成本范围、成本分配评价的时间范围和评价指标方面进行改进。总的来说,是把环境因素作为重要因素考虑。目前国内外学者主要选用全部成本评价法、多标准评价法、风险评价法和利益关系人价值分析法。全部成本评价法(totalCostassessment,tCa)是在资本预算分析中综合考虑环境成本的一种方法,把环境成本作为成本中重要的一项,对项目的全部成本和收益所进行的长期的综合的财务分析;多标准评价法(multi-criteriaassessment,mCa)充分考虑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采用多元化的指标,帮助公司系统地根据不同的或不可计量的多重标准评价方案,有助于企业在无法将全部环境和社会影响加以货币化时进行投资决策,也可以帮助企业在环境和其他目标之间进行权衡;风险评价法主要有敏感性分析和方案评价法;利益关系人价值分析法(StakeholderValueanalysis,SVa)是根据不同利益关系人对方案的看法,有的可以货币化,有的无法货币化,从而建立一套决策模型将财务分析和非财务分析综合在一起,为决策提供支持。

(四)环境投资决策的成本范围扩大

传统的投资决策的基本目标是计算不同投资备选项的成本和收益的净效益。它需要较准确的成本信息。传统的成本较少包含环境成本。有的也只是笼统地归集到制造费用里。然而环境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大,环境因素导致的成本已经不容忽视,甚至在有的项目里占到了举足轻重的位置。企业的投资决策离不开准确的会计信息,这就要求会计部门将成本的范围扩大,使其包括环境成本在内。

充分考虑了环境成本的决策可以减少投资风险。下面以1项设备购置决策为例说明环境投资决策分析的这一优点。(采用净现值法。)

例如,某企业将要投产的新产品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一种残余物,该残余物可以用2种方法清除。

方法1:采用蒸汽去除法。所需设备投资50万元;每年发生的开支有:购买材料6万元,交纳排污费6万元,生产控制支出4万元。这种处理方式会产生一种有毒废气,企业目前没有处理该废气的能力。但国家近几年将会颁布一部有毒废气排放的控制法规,企业的行为很有可能面临巨额罚款,经过估算罚款额高达150万元(假定罚款在设备报废时1次性支付)。

方法2:采用碱式去除法。该工艺不释放任何废气,只会产生1种含碱废料,废料可回收制造肥料。其费用包括:设备投资100万元,购材料9万元,交纳排污费3万元,生产控制支出3万元,碱废料回收0.5万元。(假定2套设备使用年限均为10年,采用平均年限法提取折旧,无残值;不考虑所得税的影响;折现率为8%。)

2种方法投资及现值见下表。

(①=60000*(p/a,8%,10),

②=1500000*(p/S,8%,10),

③=500000+402600+402600+268400-335500+694500)

从表中可以看出,方案1的净现值是1932600元,大于方案2的净现值1301950元,应选择净现值较小的方案2。方案1较方案2而言多出了一项环境损害的罚款支出1500000万元,这是企业通常做投资决策时容易忽视的一项现金流出,也是企业较大的一项现金流出,如果不考虑该项罚款支出,则方案1的净现值就是1238100元(1932600-694500),小于方案2的净现值1301950元,会选择方案1。这样就会导致企业选择错误的投资决策,将造成不小的损失。

(五)环境投资决策评价的时间范围延长

在将环境因素纳入投资决策的过程中,评价的时间范围必须延长,以便更好地反映项目的全部成本和效益。尤其在环保投资项目中,投资的回收期往往长于其他投资,因为有关的损益常常需要在未来的许多年才会自然增长。环保项目带来的效益,如产品的质量提高所增加的收入,公司和产品的形象改进等,只有通过较长时间才能更好地体现出来。

图3列出了一个矿山在整个寿命周期内的现金流量分布。对于矿山开采来说,应推行循环经济中“污染物减量、资源再利用和循环利用”的技术原则,在项目终止时对矿山及时进行可垦性测试,填土造地,种植植物,稳定坡面,防止水土流失(第18年)这会产生一项不小的现金流出。企业只有延长决策评价分析的时间,充分考虑这部分成本,并且改进生产技术以减少这部分成本,才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六)环境投资决策考虑环境因素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一般来说,投资项目总是存在着风险。由于项目的未来净现金流量存在不确定性,任何决策都会面临风险。传统的投资决策需要估计项目风险以及处置风险。考虑了环境因素后,由于未来法规变化的不确定性,使项目的现金流量类型更加难以预测,因此不确定性更为显著。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投资项目中的环境因素的风险性更加突出。因此投资决策估计项目风险时需要考虑环境因素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对于投资所包含的环境风险和不确定性,一些学者总结出可以通过敏感性分析进行评价,除此以外,还可以利用方案评价法和决策树或蒙特卡罗模拟模型进行评价。

四、总结与展望

将环境因素纳入投资决策是财务管理的一个新兴领域,世界范围内有关环境投资决策的理论和实践工作还不够完善,我国对于环境投资决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才刚刚起步。随着环境管理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应用的重要性已被人们逐渐认识和重视,在企业财务管理中考虑环境因素也开始成为一种发展趋势。为了帮助企业更好地实施环境投资决策,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对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

在环境问题十分严峻的今天,人类应当转变过去那种单一追求经济利益的方式,自觉保护环境、改善环境。环保问题事关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从现在开始就要加强全民的环保意识教育,普及环保知识,尤其应加强企业环保基础知识教育,在全体职工中定期开展环境学的教育,增强职工实践环境管理的自觉性。

(二)完善会计制度,制定环境经济政策

应将环境因素纳入会计准则、法规,完善会计制度,以便于企业会计人员掌握。结合我国实际制定环境经济政策,是一个复杂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涉及面广、内容复杂,对社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必须得到全社会的高度重视。社会各部门应积极配合,相互协调,制定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环境经济政策。这样,实施环境投资决策也有章可循。

(三)加强对企业环境信息的管理

通过加强会计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及时沟通,有助于环境管理人员及时获得相关会计信息,会计人员、决策人员加强环境管理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也便于更好地收集环境会计信息。此外,决策部门也要安排具备环境投资决策理论知识的人员,这样有助于加强会计部门对环境信息的收集,提高环境信息的质量,精确地核算环境成本,准确地进行投资决策,降低投资风险。

世界上许多国家已经在投资决策纳入环境因素方面给我们树立了榜样,我们必须密切关注其国际化的发展和动向,结合我国经济现实,注重解决我国的实际问题,不断完善环境投资决策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以促进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及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成本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企业投资决策方法篇10

关键词:国有投资企业;财务决策;机制

中图分类号:F24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5-0128-02

一、国有投资企业的形成、发展及其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推进,国有经济的实现形式开始多样化,以产权为纽带的产业型集团成为国有经济的主要表现形式,与此同时,投资型公司经营组织形式以其资本运作的独特优势填补了产业集团在市场中的空白。众所周知,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要求在实施国有资产有效监管的同时,开展国有经济营运,以实现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战略调整,在这方面,国有投资企业具有独特优势。

一般而言,国有投资企业在国有资产管理管理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在于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国有投资企业是贯彻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任务的市场“载体”。目前,作为履行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的国资委只能从宏观层面实施国有经济结构调整任务,其亟待寻找和培育一支有别于产业集团而专司资本经营的力量充当国有经济结构调整的市场“载体”,具体协助国资委从事国有经济营运的宏大任务。而国有投资企业的资本经营功能,使其具备了这一条件。

第二,国有投资企业积极推动了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进程。在广大的国有企业中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建立市场经济框架、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一项长期而重要的任务。而现代产权制度的建立可以促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于是,在微观领域通过资本经营推动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成为一种主要方式。由于国有投资企业专长于资本经营,这就必然要求国有投资企业在推进国有企业中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二、国有投资企业财务决策形成机制的构成及运行现状

(一)国有投资企业财务决策形成机制的构成

1.投资机会鉴定阶段

国有投资企业在进行财务决策时首先要进行投资机会的鉴定,这一阶段的工作主要包括:调查和预测,寻找在某一地区或某一部门范围内的投资机会并估算投资费用。国有投资企业进行投资机会的鉴定,可以采取了Swot分析法,即系统确认整个国有投资企业面临的优势(strength)和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其中,优势是指能使企业获得战略领先并进行有效竞争,从而实现自己目标的某些强大的内部因素和特征,通常表现为企业的一种相对优势;劣势是指给企业带来不利,导致企业无法实现其目标的消极因素和内部的不可能性;机会是那些不断帮助企业实现或超过自身目标的外部因素和状况;威胁是对企业经营不利并导致企业无法实现既定目标的外部因素,是影响企业当前地位或其所希望的未来地位的主要障碍。通过这些分析,列出国有投资企业的Swot矩阵,并据此提出国有投资企业的投资机会的鉴定。

2.初步可行性论证阶段

国有投资企业在投资机会鉴定的基础上,从经济角度进行分析,从技术层面进行科学试验,以判断建设项目是否具有生命力。首先,国有投资企业应当结合其性质对投资机会进行取舍。国有投资企业的性质,一方面决定了投资项目的选择必须符合国家对国民经济发展方向的定位,另一方面决定了项目选择必须符合企业追求利润的需要。因此,在对投资机会进行初步可行性论证阶段,必须要关注该投资机会与国家宏观调控的方向以及国家战略调整等现实情况是否趋于一致,应该围绕国家重点发展选择投资项目;其次,国有投资企业应在进入产业的成长期选择项目,例如能源、交通、环保、金融证券等领域,这也是由国有投资企业所持资本性质所决定,国有投资企业所持资本与风险投资资金有着显著不同,国有资本的保值特性决定了其必须在相对成熟行业展开。因此,在对投资机会进行取舍时,必须考虑到这一点;第三,由于国有投资企业为阶段性持股,因此,国有投资企业在对取舍投资机会时,既要考虑进入壁垒,又要考虑退出壁垒;第四,国有投资企业在进行初步可行性论证时还应当强调项目相关性和匹配性,这主要是基于投资风险分散方面考虑的;第五,对于投资机会,国有投资企业要考虑国有资本的控制力和影响力,选择适合的股权比和股权结构,做到投资机会既要进行定性评价论证,还要进行定量评价论证。

3.技术经济可行性论证研究阶段

主要涉及的工作内容有:调查国有投资企业本身的近期和远期需求,调查资源、能源、交通运输等方面的落实情况,研究最佳的产业布局及其相应的配套措施,计算项目投资费用,以及资金来源和偿还办法等。其中更重要的环节是组织管理系统,包括配备素质好、精明强干的人员,同时在管理决策过程中,要依靠科学的决策方法,特别是利用一些数学模型,比如利用线性规划模型,它可以完成成本最小、价格最优、利润最大的测算,结合国有投资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而用计算机编出程序,为国有投资企业管理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关于可行性方案一般要提出若干个不同的方案,以供决策者选择。国有投资只有重视和完善决策结构,才能得到预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才有可能避免决策的失误,此外,还必须有相应的考核和培训制度。

4.做出财务决策

在经过以上三个步骤后,国有投资企业即可据以做出财务决策。财务决策的主要内容包括:投资决策、融资决策、资金营运决策等。其中,投资决策主要研究长期资本投资的程序与效益评价方法等。长期资本投资的效果将从根本上决定企业发展的态势以及企业价值的大小,因而它是首要的、根本的财务决策;融资决策重要研究企业融资渠道、融资方式以及资本结构之间的关系,并重点分析如何安排企业的资本结构,从而使企业价值达到最大;资金营运决策主要是研究国有投资企业在投资后资金管理、回收以及包括投资效果的监督等方面。

(二)财务决策形成机制运行现状分析

1.决策意识薄弱,机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一直以来,国有投资企业的建设和改革片面强调了财务激励机制和监督约束机制,而忽略了最根本、最核心的财务决策形成机制。众所周知,财务机制的改革,也不外乎财务决策形成机制、财务激励机制和财务监督约束机制三方面的内容,如今我们对于年薪制、经营者持股计划、股票期权、会计委派制、财务总监制度等财务激励、财务监督约束机制已经相当熟悉,但对于国有投资企业应当如何进行财务决策的问题却知之甚少。

2.项目可行性论证缺乏科学性

前面提到,项目可行性论证阶段有着比较科学的方法可循,但是在国有投资企业中,由于其国有性质决定了其中“官本位”现象十分突出,无论是在项目初步可行性论证阶段还是在技术经济可行性论证研究阶段,主要领导“一支笔”现象十分严重,几乎不采用科学的方法来进行,往往是召集一些专家,象征性地提点意见,对于论证结果起不到任何作用,财务决策形成机制形同虚设,这往往会直接导致财务决策的失败。

三、国有投资企业财务决策形成机制相关建议

前面提到,企业财务决策形成机制的有效实施有赖于企业制度的科学性,因此,在前面对国有投资企业财务决策形成机制进行探讨的基础上,明确相关配套措施是确保财务决策形成机制有效性的关键所在。

(一)完善公司治理,构建母子公司型治理结构

国有投资企业的母子公司型治理结构,实质是建立在对子公司控股、参股基础上的资产纽带关系。构筑有效的母子公司治理机制是实现国有投资企业有效治理结构的制度基础。首先,母公司对子公司要严格按照《公司法》的要求进行改造,重点建立法人治理结构。通过理顺产权关系,控制重大事项的决策权和监督权,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指标分解并落实到子公司。其次,为了保证财务控制落到实处,必须建立严格的财务控制体系。母公司所属子公司必须按时向母公司报送有关财务报表,并作出项目经营状况的动态经济分析和相关的财务分析。最后,建立投资企业战略管理控股体系的人力资源监控系统,保证资产控制落到实处。

(二)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目前,人力资源已经成为现代企业一项重要的战略资源。国有投资企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一支重要力量,肩负着其他类型企业不可替代的使命和责任,在明确了其定位和作用后,对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投资企业正在由资产经营型向资本经营型转变,通过市场融资,进行对资产和股权进行投资、管理和交易来实现资本的快速流动和增值,这涉及到众多的学科知识,需要复合型的人才,以及实现人尽其才的制度保证。这就要求我们在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业务流程和风险控制机制之外,还要不断完善以岗位责任制和业绩考核为核心的激励机制,不断深化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三)全面、有效地落实财务决策形成机制

财务决策形成机制相关内容是科学的、经过实践证实了的一套机制,全面、有效地落实财务决策形成机制对于保证财务决策质量、防范财务风险有着重要意义。财务决策是有关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国有资本使用效果的重要决策事项,一旦决策失败,对于国有投资企业的影响十分严重,因此,主要领导对此应当高度重视,不可简单的“一支笔”解决、“拍脑门”了事。

党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这也是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对此,国有投资企业应当充分发挥其功能,严格按照投资决策形成机制的具体要求做出相关决策,促进我国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