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的魅力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1:00:55

茶文化的魅力篇1

关键词:宋代;饮茶方式;点茶法;茶文化

茶兴于唐,而盛于宋,在中国茶文化发展历程中,唯有宋代茶文化堪称精绝,达到了无所不臻的至高境界,且为当时乃至今日的优雅生活注入了情趣。饮茶文化的发展是从茶的形态变化而演进的。研究宋代的饮茶方式之点茶法,可以看到将固形茶碾成碎末煮汤点饮的背后其丰富的文化背景。它揭示出宋代茶道在历史上辉煌灿烂的文化渊源。

一、点茶道形成与流行

点茶道形成于五代宋初,流行于两宋时期,鼎盛于北宋徽宗时期。宋改煎茶为点茶,其独特的点茶击拂方式,包括斗茶的流行,都使宋朝的饮茶方式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极致。

(一)宋代用茶---蒸青茶

北宋初年,茶事与文化表现出较为繁荣的态势。刚登基不久的宋太宗颁下诏令,派专使到建州北苑制造帝王专属的龙凤团茶,用刻有龙、凤图案的模专门制造贡茶。贡茶精益求精,又造出小龙凤茶、密云龙、端云翔龙、三色细芽,最后郑可简创制银线水芽,即茶芽蒸熟以后,将外面一层剥去,取其心部一缕细嫩茶芽制成上面有小龙蜿蜓的“龙园胜雪”茶。至此蒸青团饼茶已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1]。

(二)点茶法之器具---建盏

宋人茶色尚白,点茶最爱黑釉盏,甚至认为非此不能表现点茶效果。这在宋人茶诗里常见吟诵,如苏轼(1037-1101)《水调歌头・问大冶长老乞桃花茶》中“老龙团,真凤髓,点将来。兔毫盏里,霎时滋味舌头回”。诗中提到的兔毫盏是福建建窑(位于福建建阳县水吉镇)烧造的绀黑色茶盏。蔡襄(1012-1067)在《茶录・器论・茶盏》中谓:“茶色白,宜黑盏,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其坯微厚,恢久热难冷,最为要用。出他处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其青白盏,斗试家自不用。”除兔毫盏之外,油滴盏、变天目等也是建盏中的名品。建窑黑釉盏为点茶而设计。

(三)点茶法之流程---心灵的修行

宋代文人崇尚团茶,其独特的点茶击拂方式达到了喝茶前所未有的极致,宋代的点茶文化上升到了艺术体系中。宋代的饮茶方式自成系统,根据饮茶过程的记载,我们可以领略到一种风尚。宋人点茶法即将筛过的茶末放入茶盏中,注入少量开水,搅拌均匀,再注入开水,用茶筅反复击打,使之产生汤花。范仲淹(989-1052年)的《和章岷从事斗茶歌》中“黄金碾畔绿尘飞,碧玉瓯中翠涛起。斗茶味兮轻醍醐,斗茶香兮薄兰芷。”就是对当时盛行的斗茶活动精彩生动的描述,读之令人赏心悦目。

二、宋代茶文学的繁荣

茶文学兴于唐而盛于宋。在创作的大量茶诗文方面,范仲淹、欧阳修、苏轼、苏澈、梅尧臣、黄庭坚、秦观、陆游、范成大、杨万里等佳作迭起。陆游就有茶诗三百篇,范仲淹《和章岷从事斗茶歌》可以和卢仝“七碗茶歌”媲美,苏轼茶诗更是意境深远。茶文方面,有梅尧臣《南有佳茗赋》、吴淑《茶赋》、黄庭坚《煎茶赋》,而苏轼《叶嘉传》更是写茶的奇文。茶词是宋人的独创,苏轼、黄庭坚、秦观均有传世名篇。

(一)茶书的撰著

现存宋代茶书有陶b《F茗录》、周绛《补茶经》、叶清臣《述煮茶小品》、蔡襄《茶录》、宋子安《东溪试茶录》、黄儒《品茶要录》、沈括《本朝茶法》、赵佶《大观茶论》、熊蕃《宣和北苑贡茶录》、赵汝砺《北苑别录》、桑茹芝《续茶谱》、审安老人《茶具图赞》共十二种。其中十一种撰于北宋,唯《茶具图赞》撰于南宋末年。周绛《补茶经》、桑茹芝《续茶谱》属于辑佚。

此外,宋代书法四大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均有茶事书法传世,赵佶《文会图》、刘松年《撵茶图》、辽墓茶道壁画反映点茶道的风行。都城汴梁、临安的茶馆盛极一时,建窑黑釉盏风行天下,并流传日本。在北宋中后期,形成了中华茶文化的第二个高峰。

(二)宋代茶诗

宋代茶诗题材丰富,形式多样,堪与唐代争雄。宋辽金元茶诗对当时流行的点茶、斗茶、分茶作了全面的反映,但在表现茶的境界方面,除苏轼等少数人外,其他人很难达到唐人的高度。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苏轼对茶叶生产和茶事活动非常熟悉,精通茶道,具有广博的茶叶历史文化知识。他的茶诗不仅数量多,佳作名篇也多。

(三)宋代茶画

茶画是中华茶文化重要的表现形式,它反映了在一定时代社会上的人们饮茶的风尚,而且茶画本身在中华民族瑰丽多姿的艺术宝库中还占有着光辉的一席之地。从历代茶画这一历史的长卷中,可以感受中华茶文化发展史中的许多方面。

宋徽宗1101年即位,在位29年,轻政重文,一生爱茶,嗜茶成癖,常在宫廷以茶宴请群臣、文人,有时兴至还亲自动手烹茗、斗茶取乐。亲自著茶书、作茶画,致使宋人上下品茶盛行。喜欢收藏历代书画,擅长书法、人物花鸟画。

文会图描绘了文人会集的盛大场面。在一个豪华庭院中,设一巨榻,榻上有各种丰盛的菜肴、果品、杯盏等,九文士围坐其旁,神志各异,潇洒自如,或评论,或举杯,或凝坐,侍者们有的端捧杯盘,往来其间,有的在炭火桌边忙于温酒、备茶,其场面气氛之热烈,其人物神态之逼真,不愧为中国历史上一个“郁郁乎文哉”时代的真实写照。

宋代,在中国茶业和书法史上,都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时代,可谓茶人迭出,书家群起。茶叶饮用由实用走向艺术化,书法从重法走向尚意。不少茶叶专家同时也是书法名家。如此都极尽的展现出宋代与饮茶文化相辅相成的历史画卷,为今人领略丰富的宋代茶文化打下了辉煌的印记。

参考文献:

茶文化的魅力篇2

关键词:微媒体;茶叶包装;美术设计

现代社会生活中,茶叶几乎已经成为每一个家庭的必需品,同时在一些商务场所和国际会议中,具有中国特色的茶叶也是必不可少的饮品。随着微媒体时代的到来,茶叶的包装设计显得尤为重要,微媒体背景下茶叶的包装不仅是吸引消费者眼球的关键,同时也是展示茶叶本身魅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1微媒体背景下美术元素对茶叶包装的重要性及要点

微媒体背景下美术元素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美术元素的重要目标、微媒体美术元素的优势和微媒体时代的美术元素策略这三个方面。美术元素是我国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美术元素对茶叶设计的影响越来越多,微媒体背景下美术元素打破了传统的美术文化传播方式,为茶叶包装的设计带来了新的活力。茶叶的包装设计离不开美术元素。我国的茶叶文化历史悠久,具有独特的文化魅力,所以在茶叶包装的设计过程中也应该注重对美术元素的运用。第一,茶叶的包装设计应该体现出独特的民族气息。我国的茶叶产品经销国内外,所以在茶叶的包装中体现民族文化显得尤为重要。在茶叶的包装上增加一些水墨画或者传统的刻花图案,都有利于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不仅增加了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同时也使中华传统文化深入人心。第二,茶叶的包装应该具有文化性的特点。消费者在品茶的同时也是在感受文化,所以在茶叶的包装设计中也要加入美术元素,例如,茶叶出产地的风景和名胜古迹,这些都能够使消费者增加对茶叶本身的了解,提升消费者的购买意愿。第三,要注重包装设计中的造型设计、色彩设计和文字设计。创新包装的造型设计,使茶叶本身能够更好地与包装造型相互协调,强调茶叶包装的色彩设计,运用大胆的色彩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同时注重文字设计的部分,让文字不仅起到对茶叶的说明作用,同时也使茶叶增加了时代感和历史感。

2微媒体背景下茶叶包装的构成

2.1微媒体背景下茶叶包装的材料选择

我国的茶叶种类十分丰富,按照不同的茶叶种类来划分,微媒体背景下茶叶的包装也多种多样,主要分为软包装、半硬包装和硬包装三个种类。软包装主要是指用塑料食品袋或者纸袋进行包装,而硬包装则是指用一些木盒、竹盒以及玻璃盒等材料包装。根据不同消费者的需求,消费者们往往会选择不同的产品包装。例如消费者购买茶饮如果是为了送给亲朋好友,那么消费者往往会选择竹盒或者木盒包装的茶叶,因为竹盒和木盒的包装会带有中国传统元素的雕刻装饰,显得茶叶更具有厚重感和历史感。同样如果是普通的家居用茶,消费者往往会选择金属罐的包装,金属罐的茶叶包装不仅密封性好,而且有利于长期储存,方便在家庭中饮用。针对一些上班族和学生群体来说,纸袋包装无疑是最好的选择,纸袋包装可以直接将纸袋和茶叶一同泡在水里,这样简单快捷的方式无疑为忙碌的工作人群带来了方便。

2.2微媒体背景下茶叶包装的外观设计

微媒体背景下茶叶包装的外观设计主要包括茶叶包装的造型设计、茶叶包装的色彩设计和茶叶包装的文字设计这三个方面。微媒体背景下茶叶包装的造型设计是指有利于微媒体传播的茶叶包装的外部形态的设计。目前,市场上出现的茶叶包装主要以袋装、盒装和桶装为主,不仅缺乏创新难以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同时也忽略了茶叶的美术元素。所以针对茶叶包装的造型设计还需要更好的创新,同时也不能脱离了包装本身对茶叶的意义,根据不同的茶叶类型选择性价比最高的包装造型,最大程度地保证茶叶的使用价值。提到微媒体背景下茶叶的包装设计,茶叶包装的色彩对媒体传播的视觉冲击十分重要,可以说是一个重要内容,色彩本身就带有一种特殊的属性,合理地将色彩运用到产品的包装设计中,不仅能够提高产品的档次也能够刺激人们的消费。对一些口味清香的茶叶,可以选择淡绿色的包装。对一些带有不同种类的芳香的茶叶可以在颜色的强度上加以区分。同时对于一些带有花香的茶叶,可以在包装上印有相应色彩的花朵和花瓣,从而带给消费者一种视觉上的享受。微媒体背景下茶叶包装的文字设计也是茶叶包装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文字设计不仅能够对茶叶的种类和性能起到说明的作用,同时也能够透过文字来展现茶叶的历史感和厚重感。对我国的一些历史悠久的传统茶叶的品种,可以在文字中讲述茶叶的发展历史,体现出我国茶叶的悠久文化。对一些新型的茶叶品种,在文字说明时可以加入一些时尚元素,讲述茶叶的新型功效,既展示了新型茶叶的时尚趋势,也能够带给消费者一种新的消费选择趋势。

3微媒体背景下茶叶包装设计与美术元素的结合

3.1微媒体背景下民间美术与茶叶包装的结合

民间美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是我国民间艺术的一个主要部分。当然茶叶的包装与民间美术元素也是息息相关的,民间美术元素在茶叶包装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微媒体背景下民间美术元素在茶叶包装应用中具有广泛性。虽然不同种类的茶叶的包装不同,但是都巧妙运用了民间美术元素。例如,纸质包装茶叶上的绘画图案,木质包装上的雕刻图案,以及布料包装中的刺绣图案。将民间美术元素应用到茶叶包装当中,不仅能够吸引消费者,也让更多的人看到了多元的中华文化。其次,微媒体背景下民间美术元素在茶叶包装应用中具有文化性。民间美术是我国的传统艺术之一,悠久的历史文化彰显了我国独特的文化魅力,将民间美术元素应用到茶叶包装中,不仅仅体现了民间美术元素所蕴涵的美的价值,也使茶叶更富有文化气息和高雅气质。最后,微媒体背景下民间美术元素在茶叶包装应用中具有审美性。民间美术元素是来源于生活的一种艺术,具有很高的欣赏和审美价值,民间美术元素在悠久的历史发展中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如果将其运用到茶叶包装中,将会增加茶叶的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

3.2微媒体背景下传统包装与美术元素的结合

茶叶的包装设计,不仅仅是要给消费者视觉上的冲击,更重要的是要凸显出茶叶本身所具有的营养价值和功效。将传统包装与美术元素相结合,不仅体现了茶叶的文化魅力,同时也注入了美术元素,不会缺乏现代感和时尚感。品茶绝对不仅仅是为了区分好茶和坏茶,更多的是要体会一种茶文化,感受茶的魅力所在,传统包装与美术元素的结合将茶叶的历史感体现得淋漓尽致,让人们在欣赏现代艺术的同时,也感受到了茶叶所蕴涵的厚重的美术气息。就茶叶的造型包装来说,将竹器、瓷器这些带有中华传统文化特点的器具应用到茶叶的美术元素中来,既体现了美术元素的美感,也体现出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4微媒体背景下茶叶包装与美术元素的未来发展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茶叶的种类也在不断地增加,即使将美术元素与茶叶包装相结合,体现出了茶叶的美感,但微媒体背景下的茶叶的包装设计依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首先,微媒体背景下信息传播快递,消费者的审美要求随之提高,但目前茶叶的包装设计缺乏创新,对美术元素的融合度不够,给消费者带来了选择上的障碍,加之相同的包装、不同的价格给人们造成了选择上的困扰。其次,微媒体背景下部分茶叶的外部包装过度融合了美术元素,与实际的茶叶质量存在差距,可谓喧宾夺主,因为随着人们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高品质的消费,人们开始选择外部包装精美的茶叶,即使价格高一些也无所谓,但是一些不良商家正是看准了消费者的这一心态,将一些劣质茶叶配上一个精美的包装,以较高的茶叶价格出售,因为微媒体背景下,微商、网上销售等方式日渐火爆,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只能通过包装外观来判断,融入了美术元素的茶叶包装,外观一般会比较吸引消费者,最终给消费者造成了心理上的落差。最后,茶叶本身的特性与包装材质不相符。不同地区所产的茶叶种类不同,适合的生长环境也不同,在考虑茶叶包装的时候,应该最大程度地选择与茶叶本身特性相符合的包装材质,最大限度地保留茶叶的存留价值,不能为了单纯地添加美术元素而忽略了茶叶本身的特性,使得茶叶的保存时间缩短,茶叶营养流失。事实证明,在微媒体背景下茶叶的包装设计当中,不仅仅要考虑美术元素的运用,也要与市场营销相结合。要积极创新微媒体背景下茶叶的包装设计,了解微媒体背景下茶叶本身的特点特征,选择与茶叶本身相符的包装设计,不仅通过茶叶来带给消费者审美感和文化感,也带给消费者茶叶本身的营养价值。微媒体背景下茶叶包装的未来发展中,要考虑茶叶包装材质的多元化选择,根据茶叶的本身特性,选择最合适的包装材质。同时,应该积极创新茶叶的包装设计,将美术元素与茶叶包装相结合,带给消费者美的享受。此外,要准确定位茶叶的营养价值,给消费者带来最准确的选择空间,让每一位消费者都能挑选到适合自己的茶叶,实现茶叶包装所具有的最大价值。

参考文献

[1]单秋月.茶叶包装的材料选择与外观设计[J].福建茶叶,2015,37(6):76-77.

[2]郭玲玲.民间美术在茶叶包装中的应用探究[J].福建茶叶,2016,38(6):169-170.

茶文化的魅力篇3

关键词:高校;茶文化教育;价值;途径

高校教育是新时期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重要途径。基于茶文化的深刻内涵,将茶文化良好融合到高校教育当中,可以显著提升高校素质教育的实施水平,推动大学生形成积极的价值观和健全的人生观。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化,茶文化就是其中极富魅力的一支。中国茶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维,吸收了中国本土儒释道文化的精髓,拥有极强的文化感召力。在新时期的高校教育中,茶文化教育的开展是一个积极的信号和有效的突破口。茶文化教育在帮助学生了解茶文化内涵、掌握茶文化本质的过程中,也将深刻地以中华文化魅力感染学生,让学生形成对于中华文化的认知,形成中国人应有的作为礼仪之邦一员的价值认同。科学认识高校茶文化教育的价值,有效拓展高校茶文化教育的开展途径,将进一步实现高校茶文化教育乃至高校素质教育效果的提升。

1中国茶文化概述

茶起源于中国,发展于中国,繁盛于中国,中国茶文化正是在茶叶大规模推广的基础上出现的。时至今日,中国茶文化已经历经了千余年的发展,其内涵之深刻、意蕴之丰富远非我们日常看到的那样。在不同的朝代,茶文化都有其鲜明的特征,唐朝时茶文化开始兴盛,宋朝时茶文化达到鼎盛,元朝冲泡散茶的风气开始兴起,明朝人们转而开始欣赏茶具的文化之美,清朝的茶文化开始接近现代茶文化的形态,也变得更加平民化、具体化。中国茶文化以茶道精神为核心,茶道精神可以简练地概括为“和”、“静”、“怡”、“真”四个字,其在发展过程中充分吸收了中国传统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家文化的精髓,形成了鲜明的中国文化特色内涵,彰显出强烈的中华文化之美。中国茶文化对世界范围内其他国家的茶文化都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在中国茶文化的影响下,世界各国才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茶文化内涵,构筑出目前世界范围内茶文化多种多样的格局。

2高校开展茶文化教育的价值分析

基于茶文化所具有的深刻内涵以及给人带来的哲学启迪,高校开展茶文化教育具有多方面的突出价值,不仅有利于高校素质教育的推进,有利于大学生个人的健康发展,而且营造了良好的高校教学氛围,缓和了师生紧张的关系。在此,结合实践经验将高校开展茶文化教育的价值分析如下。

2.1推动传统文化教育的开展

中国茶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分支,而茶文化教育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茶文化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突出代表。高校开展茶文化教育,所寻求的正是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一种“点突破”,而这一点是浓缩了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极具中国传统文化魅力的。实践充分证明,高校茶文化教育的深入开展,可以让学生更加近距离、更加深入地接触中国传统文化,更加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深意及其魅力所在,更加能够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当代中国建设所能够提供的文化动力。以良好的茶文化教育对大学生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将可以帮助当代大学生建立更加深刻的文化认同感、文化使命感,从而推动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的继续良好传承和不断创新。

2.2促进学生道德素质的提升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被誉为礼仪之邦,优秀的民族道德品质一直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鲜明标签。中国茶文化当中,深刻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道德品质,包括儒家的中庸之道、道家的天人合一、佛家的禅茶一味等等,可以说,中国茶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道德品质的一个集中体现和精炼概括。在高校开展茶文化教育,茶文化当中所蕴含的深刻的道德品质观念也将对大学生形成强烈影响,在此基础上,茶文化中尊崇、提倡的道德品质将渗入大学生的思想当中,融入到大学生的价值观当中,从而促进大学生道德素质的提升,这对于当代大学生的个人长远发展来说是价值连城的。高校开展茶文化教育,在潜移默化当中实现了以德育人、以礼待人的目的,在茶文化塑造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氛围中,大学生个人的道德品质将受到滋养。

2.3提升环保教育的开展效果

十以来,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被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当中,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开始受到社会范围内的广泛关注。与此同时,高校对于环保教育的重视程度也开始逐渐提升,相关的环保教育选修课程大量出现,为学生接受环保教育提供了有力的支撑。茶文化教育在高校的开展,将从侧面提升高校环保教育的开展效果。茶本身来源于自然,带有浓厚的自然气息,而茶文化中也包含了回归自然、敬畏自然的道家哲学理念。基于此,茶文化教育的开展,将良好地向学生传递生态理念、自然理念、绿色理念,帮助学生在了解茶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环保意识,投入到环境保护当中。高校茶文化教育的开展,其效果不仅仅体现在道德品质、文化理念层面,也体现在环保教育层面,这是茶文化本身的内涵所决定的,也必将有力地推动高校环保教育效果的提升。

3高校开展茶文化教育的途径探讨

高校拥有着最为丰富的的教学资源,在教育领域具有强大的优势。依托高校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科学开展高校茶文化教育,将有效推动大学生形成健康、积极、乐观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实现大学生个人的顺利成长、成才。在此,将高校开展茶文化教育的科学途径分析如下。

3.1构建完善的茶文化教育课程体系

高校教育当中,一门课程的顺利开设离不开完善的课程体系的支撑,对于高校茶文化教育来说同样如此。高校开展茶文化教育的第一步,就是构建一套完善的、与高校教学现状紧密结合的、与学生个人发展息息相关的茶文化教育课程体系。在构建完善的茶文化教育课程体系的过程中,一是要制定明确的茶文化教育目标,既要包括总体的教学目标,也要包括学年教学目标、学期教学目标等阶段性的教学目标,从而以良好的目标导向引导茶文化教育高效开展;二是要制定设置合理的茶文化课程内容,从茶文化基本内涵出发,结合大学生的认知特点,将茶文化由简入繁、由浅入深地植入到茶文化课程当中,帮助学生通过茶文化课程的学习,逐步、有效、深入地掌握茶文化的内涵及其精髓,形成对于茶文化的良好宏观把握和准确细致理解;三是选定或者制定规范的茶文化教学教材,高校可以结合自身的办学实力,从已经存在的茶文化教材中选择合适的作为自身茶文化课程的教材,也可以根据自身对于茶文化的理解以及茶文化教育的客观需求,制定规范的茶文化教材,使得茶文化教学的内容以规范的体式明确下来。

3.2深入挖掘茶文化在当代的内涵价值

茶文化经历了千余年的发展,所形成的内涵和底蕴之深厚自然不言而喻。但在现代社会多元化的思潮的冲击之下,如何通过深入挖掘和适当拓展使中国传统茶文化教育在当代高校教育中赢得更多的关注,成为了高校开展茶文化教育过程中必须考虑的问题。一直以来,中国茶文化教育的开展都存在创新性差、时代感不足的问题,这严重限制了茶文化影响力的提升,也导致茶文化对于现代人的思想观念的引导力下降。高校在开展茶文化教育的过程中,必须通过良好挖掘茶文化的内涵和有效拓展茶文化外延的方式,将茶文化和时代精神紧密结合起来,将茶文化和社会建设良好结合起来,充分彰显出茶文化在新时期的时代感、感召力。茶文化属于精神文化范畴,其文化内涵和呈现方式是否能够赢得现代人的关注,决定了其生命力、发展潜力的高低。高校在开展茶文化教育的过程中,应当紧密把握茶文化的基本脉络,在此基础上将茶文化适时地转为一种和现代人生活紧密相关的、对现代人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的文化内容,通过深入挖掘茶文化在当代的内涵价值,实现高校茶文化教育效果的显著提升。

3.3开展多种形式的茶文化活动

在高校茶文化教育过程中,一味采取课堂授课的方式进行,未免过于死板,较为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而开展多种形式的茶文化活动,将非常有助于茶文化教育吸引力的提升,使得学生在积极参与茶文化活动的过程中,实现对茶文化的良好理解,形成对茶文化的有效认同。为了提升茶文化活动的吸引力、感染力,高校可以借鉴其他活动的开展方式和组织形式,通过茶文化活动的开展将茶文化教育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呈现出来。例如,可以举办师生共同参与的茶道活动,让学生在茶道活动中感受原汁原味的茶文化内涵,近距离接触原本的茶文化体貌;也可以举办茶文化主题的知识竞赛或者体育活动,让参赛队伍各自用一种茶叶名称命名,在比赛过程中融入茶文化的相关内容,潜移默化地对大学生形成茶文化感染;还可以打造茶文化主题的校园报刊,在其中同时刊登茶文化内容、茶文化新闻和社会热点资讯,让学生在阅读报刊的过程中学习茶文化、感悟茶文化。总之,茶文化活动的开展方式是多种多样的,高校可以在茶文化活动的开展方面大力创新,从而通过形式多样、吸引力强的茶文化活动,推动茶文化教育取得应有的效果。

3.4打造高校茶文化教育特色品牌

在现代社会,品牌的力量、品牌的价值越来越展现出巨大的魅力,对人们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高校教育领域,特色教育品牌的打造也越来越受到高校管理工作者的重视。特色教育品牌的打造,其影响力是无形的,同时也是持久而巨大的。高校在开展茶文化教育的过程中,也应当从日常教育工作的点点滴滴做起,坚持良好的品牌意识,逐步构建出自身特色鲜明的茶文化教育品牌,以品牌影响力推动茶文化教育的发展,以品牌认同感提升茶文化教育的效果。打造高校茶文化教育特色品牌,一方面要结合高校茶文化教育实际和高校所处的地域的茶文化底蕴,形成鲜明的高校茶文化教育特色,并在高校茶文化教育当中对自身的茶文化教育特色进行良好渲染和重点呈现,使校内学生对高校的茶文化教育特色产生心理认同。另一方面,要通过多种信息媒介渠道,对高校的茶文化教育特色进行广泛宣传,使高校的茶文化教育特色被更多的校内外的人所熟知,逐渐在社会范围形成一种广泛的认同,初步形成高校茶文化教育的特色品牌。除此之外,还应当做好高校茶文化教育特色品牌的维护,真正使茶文化教育展现出鲜明特色,避免空谈口号式的宣传。

4结语

茶是一种饮品,但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却积淀了太多中华民族的民族文化内涵。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中国茶文化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突出代表和集中体现。中国茶文化的内涵、底蕴、呈现形式和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并在新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彰显出更强的文化魅力和文化感召力。在这样的情况下,借助中国茶文化的内涵和底蕴,深入开展高校茶文化教育,将是推动高校教育质量提升、促进大学生全面成长成才的重要策略。高校管理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应当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在良好把握茶文化的内涵的基础上,有效开展系统化的、规范化的茶文化教育,以茶文化教育的良好开展,为高校的发展、学生的成长插上强有力的翅膀。

参考文献

[1]朱海燕,萧力争,刘仲华等.高校茶文化教学现状及茶文化素质教育模式探研[J].教育教学论坛,2012(23):154-156.

[2]周亚军.学校茶文化教育的现状及实效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

[3]金思阳.浅谈中国茶文化教育[J].文学教育(上),2016(1):149-151.

[4]杨华.传统文化传承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实践研究———以《中国茶文化》课程为例[J].美育学刊,2016(5):38-42.

茶文化的魅力篇4

12月17日,中国・石阡第三届温泉文化旅游节暨第三届“苔茶姑娘”选拔赛在“温泉之城,长寿石阡”落下帷幕,来自省内外的20名参赛选手通过激烈角逐最终获得“苔茶姑娘”称号,成为石阡苔茶品牌新的形象代言人。

本次“苔茶姑娘”选拔赛历时近5个月,共吸引了来自天津、贵阳、铜仁、兴义等地的125名选手参赛。比赛初赛阶段特邀部级高级评茶师、中国茶叶协会茶艺专业委员会委员罗萍,贵州省茶叶协会副理事会长、贵州省茶叶协会副会长王亚兰等茶艺专家担任评委,通过自我介绍、苔茶推介和才艺展示等环节的层层选拔,综合排名前30名的优秀选手入围决赛。

入围决赛的选手随即参加了为期一周的茶知识、茶文化、茶艺及礼仪培训。培训期间,除了学习茶叶基础知识课程、茶艺冲泡技艺、泡茶礼仪外,参训选手还到当地茶园、非遗文化博物馆等地感受石阡的古城风韵和苔茶文化魅力。

12月15日至16日,比赛进入决赛阶段。决赛共设置了20个奖项,除冠、亚、季军外,还另设最佳形象奖1名、最佳创意奖1名、最佳人气奖1名、最佳茶艺奖2名、最佳才艺奖2名,以及10名“苔茶姑娘”十佳选手。

为了吸引社会各界对茶文化活动的关注,本次比赛开通了网络微信投票,共吸引了140万人次点击石阡在线微信投票页面,27万余人参与投票,创下本土活动之最。

为了提高决赛水平,组委会特邀了贵州本土知名青年导演唐煌、贵州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张贵华等担任决赛评委。决赛现场,各位选手从理论测试、茶汤比拼和才艺展示等h节进行角逐,比赛高潮迭起。

最终,通过微信网络投票、理论测试、茶汤比拼、才艺展示四方面的综合得分,来自最美茶乡――石阡县龙塘镇的本土姑娘张秋燕获得“苔茶姑娘”冠军,来自天津工业大学和齐齐哈尔大学西部计划志愿者樊春汝、王莎莎分获“苔茶姑娘”的亚军和季军。

茶文化的魅力篇5

魅 力

江苏省淮北中学雨凝文学社 文思文

“我生活在瓦尔登湖,再没有比这里更接近上帝和天堂。我是它的石岸,是它掠过湖心的一阵清风,在我的手心里,是它的碧水,是它的白沙,而它最深隐的泉眼,高悬在我的哲思之上。”

——《瓦尔登湖》

人类最早领悟到美,便是从大自然那里。

自然,一个充满梦幻魅力的词,想到它,我便会很快地沉静下来。

在一百多年前,亨利·梭罗将他在瓦尔登湖的生活用笔描绘了出来。直到现在,这本《瓦尔登湖》的意义还没有失去,当我读起这本书时,说实话,它的确难懂,甚至于当我在白天时根本读不下去。但当我静下心来,在黄昏独自阅读它时,我感受到了它的魅力。

湖水透明,山林翠绿。在这样一片恬静美丽的景色中,梭罗发出了许多思考。我该庆幸,他在瓦尔登湖生活过,并且留下了这本书。如果他一直生活在喧嚣的大城市,他还会有如泉涌般的感悟和哲思吗?人,就应当与自然合为一体。 世界上有千千万万个“瓦尔登湖”,梭罗已经拥有了一个,大自然教会我们思考,教会我们生活,教会我们宽容,这才是它的魅力所在,不仅仅是单纯的美景带给我们视觉上的冲击。

当你累了,你曾想到过出去旅行吗?找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安安静静地过一段时间,这就是大自然的指引。

自然是温柔美丽的,同样,它也可以狂风怒吼,但我们并没有因此而责怪过它。就像一个人,如果她单单只是一种性格,我们没有办法感受到她的可爱,自然也是一样。

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有一块真正属于自己的地方,它不仅是我们身体的栖息地,更是我们心灵的住所,我们可能终老于此,也可能会离开它,它只是像一个神秘的黑洞一样,让我们越陷越深,这就是自然的魅力。

我愿有一座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指导老师 庄红梅 赵同宇

点评:小作者从大自然中感受到了生命最本真的魅力。在喧嚣的城市里,大自然带给我们的不仅是宁静,更多的是那种教会我们思考、生活和宽容的魅力。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该拥有属于自己的一片纯净园地,可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魅 力

江苏省淮北中学雨凝文学社 常艺旋

合上手中的书本,轻轻地把它放在书桌上,端起一杯腾起丝丝热气的茶走到窗边,西天残阳如血,微风拂过脸庞是那么舒适。

树叶在风中摇摆着,突然一片叶子一不留神就被风吹得脱离了大树的怀抱,在空中静静地盘旋着,在风中轻轻地飘动着,就像一只即将离世的蝴蝶在空中飞舞,最后以优美的弧线飘落在地。那一刻,心被触动了,这就是一片小小的树叶面对死亡的选择方式:即使到了生命的尽头,也要把它最美的一面展现出来,不带着任何遗憾离开。这就是它的魅力,无与伦比的魅力。

我凝视着眼前的情景,情不自禁地捡起几片叶子,想细心观察它生命即将结束时的悸动。然而,当我触摸到叶柄时,竟惊奇地感到它的柔软可亲,叶片上挂满了细雨珠,闪着光泽,片片脉络清晰,颇具情致。有的叶子色泽浓绿,似乎要渗出未尽的汁液,有的已呈淡褐色,显得凝重厚实……我明白了它们遵从那无情的时序,但又执着地珍爱生命的毅力。当我低下头来看那化为泥土的落叶时,竟闻到了泥土的芬芳。是的,它们更无绚烂可言了,然而那“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独特魅力,却使它们更加庄严美丽。

时序更迭,四季循环,本就是一个生命的历程。由充满希望的春进入热情活力迸发的夏,然后自盛放的夏转入成熟的秋,由恬美成熟的秋进入沉眠的冬。凛冽的冬季像走完了人生的历程,正期待另一次新的开始,正盼望另一次新的突破,正企盼另一次新的“破茧成蝶”再重新开始。

收回了思绪,几片叶子静静地躺在手中,那一抹青翠的颜色让我沉吟,你的魅力让我如此沉迷,你让我明白了许多,感悟了许多。许多人认为你很卑微,那是他们的眼光拙劣,是他们没有体会到你的魅力。

叶子,你的魅力我知道,是你让我懂得生命需要不断地超越,不断地突破,才不会枯滞。

茶文化的魅力篇6

关键词:茶文化大学生文化修养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茶文化就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国茶文化中蕴含着许多中国古代先进的思想理念,研究中国茶文化对大学生的文化修养的提升问题,不仅有助于在当今喧嚣的社会环境中培养大学生正确与健康的心性,使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进而实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中国茶文化对提升大学生文化修养的功能

首先,有助于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与传承。中国茶叶世界闻名,中国的茶文化也得到越来越多国家人们的支持与喜爱,这也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中的精华越来越得到世界的广泛认同。于此同时,茶文化的发展还形成了诸如茶诗、茶艺、茶道等人文知识,对于提升大学生自身的人文修养具有重要的熏陶与积极影响。加强将中国茶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在结合,不仅有助于加深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理解,提高他们的道德情操,使他们感受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大的影响力与感染力,而且有助于他们产生爱国主义的自豪感,并自觉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传承与发展。

其次,有助于缓解身心压力与形成健康生活方式。一方面,中国茶文化有助于通过茶叶自身药效的发挥,平衡大学生身体机能,使他们拥有一个良好的心境。茶圣陆羽在《茶经》中指出茶有“凝闷、解热渴、四肢烦、目涩、脑疼、百节不舒”等功效,这有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与神清气爽,缓解他们劳烦疲惫的情绪,进而缓解他们的精神压力。另一方面,中国茶文化还有助于帮助大学生修身养性,提升他们的品行与道德素养,使他们的内心世界不断变得更加强大,从根本上缓解他们心里的压力,加强他们应对挫折与困难的勇气与力量,实现真正的身心放松的同时,精神上得到愉悦,养成良好的生活与思维习惯。

再次,有助于形成健全人际交往能力。中国茶文化中蕴含了大量的儒家、道家与佛家的内在精神品质,这些精神品质中包含的“和、敬、礼、融”等内涵,主张人们在相处时要和谐共存,主张人与人之间要相敬如宾,主张在遇到矛盾时要相互礼让,主张在共事时要合作互助,这些品质在人们围绕着一张茶桌、一套茶具、一起品茶与一起谈茶时都能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同样,这些品质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对大学生施加正态影响的重要目标体现,体现着与中国茶文化的高度内在契合。可见中国茶文化有助于使高校學生形成健全的人际交往能力,为日后走入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二、中国茶文化对大学生文化修养的提升路径

第一,开设相关茶艺与茶文化方面的课程或讲座。通过相关课程、讲座向大学生们介绍茶文化的相关知识,丰富大学生的人文知识储备,使他们对中国茶文化产生浓厚兴趣,让他们在学习中领悟中国茶文化的内涵与真谛,并通过他们的自身的学习与体验,循序渐进地提升其道德修养与精神品质。高校教师在传授茶文化知识时,要注意将其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不仅要介绍茶文化的一般常识,而且要有目的性地将茶文化与提升大学生文化修养结合起来,努力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魅力,并积极对学生产生正面影响。同时,还应该鼓励学生在做中学,鼓励他们亲自动手参与到茶事活动中来,让他们身临其境地体会到中国茶文化的魅力所在,进而更为真切地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强大的感召力,不断提高他们的审美品质,这一教学相长的过程也恰恰体现了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传承与延续。

第二,将茶文化观念融入到大学生文化教育工作中去。中国茶文化包含了大量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品质,高校不能对茶文化理论进行教条化处理,仅停留在对学生的理论说教上,而是要善于将这些精神品质转化为理念贯穿到高校德育工作的全过程,例如通过对茶文化中勤俭节约品质的传承,鼓励大学生要懂得自己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且行且珍惜,要懂得节约,而不随便铺张浪费,要懂得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就必须做好吃苦耐劳与艰苦奋斗的准备。又比如,通过对茶文化中“和、敬、礼、融”观念的传承,要鼓励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际交往观念,对待身边的同学要尊敬礼让、和谐融洽、合作互助,进而形成平安和谐的校园学习生活环境。

第三,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茶文化主题校园文化活动。高校可以通过社团等组织积极举行茶文化展览、茶文化诗会、开展茶文化沙龙、茶艺表演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将中国茶文化中包含的中国传统文化精华渗透到大学生内心,不断陶冶他们的情操,放松他们的心情,提升他们的修为,愉悦他们的身心。同时,鼓励其他高校教师与管理者(尤其做学生工作的管理者)也要积极参加到这些校园活动中来,在师生品茶交流的过程中,使学生的内心得以释放,加强教师对学生学习、生活方面的指导,不断提升学生道德品质。同时,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也能不断提升对人生问题的领悟与思考,提升自己的修为。

第四,鼓励大学生结合自身专业开展与茶文化相关的研究。高校还可以围绕茶文化相关主题积极组织大学生围绕自身相关专业知识开展相关调查与研究。例如,历史学的学生可以关注各地茶文化风俗、茶文化的发展历程等;文学专业的学生可以关注并研究茶文化与文学艺术的关系;外语专业的学生可以对比研究亚洲不同国家的茶文化与中国茶文化的世界影响。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对茶文化与不同专业知识的内在关联,有助于更好加深对中国茶文化的理解,体会中国茶文化的无穷魅力,同时无形中有助于内化为自身的文化修养,受用终身。

总之,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它的内在精神意蕴对提升大学生文化修养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与高校学生工作具有紧密的内在契合性,各高校应该充分利用中国茶文化中蕴含的精神内涵,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熏陶与感染,在提升其知识储备的同时不断提升大学生自身的文化修养,进而努力实现其全面发展,为未来中国的发展培养出更多栋梁之材。

作者简介 

茶文化的魅力篇7

关键词:传统茶文化;中国钢琴音乐文化;价值取向

世界上第一架钢琴是由意大利人巴托罗密欧•克里斯多佛利于1709年所发明,随后其因为优美的音色迅速风靡了整个欧洲并推广到全世界,如今钢琴已经有了“乐器之王”的美誉。钢琴最初进入中国则是在19世纪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引入,由于钢琴清脆、优美的音色引得我国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学者也开始对钢琴文化进行研究与探索,直至今日,钢琴已经成为了我国十分普遍的乐器之一,钢琴爱好者逐年递增,并且形成了富有中国特色的钢琴音乐文化。当钢琴音乐文化进入了中国市场中,外来的文化难免会和本土的文化产生矛盾,就像传统茶文化一样,钢琴作为一种高端的西洋乐器似乎与传统茶文化格格不入,但是经过长年累月的融合,钢琴与茶已然并不是水火不相容,而是内在相通的,通过研究茶文化的价值取向,我们在一定程度上也能窥测中国钢琴文化的价值取向。

1中国钢琴音乐文化的价值取向研究

1.1浩瀚宏伟的价值取向

钢琴在19世纪进入中国的音乐市场之后并没有立刻掀起钢琴乐狂潮,反而一直处于一种观察与探索的阶段,钢琴这种与我国传统五声调式器乐格格不入的音阶方式以及传统民族音乐般的表现力,让许多国内著名的民族音乐学者都望而却步,认为钢琴是一种反民族风格的乐器。1915年,现代著名音乐家赵元任创作的钢琴曲《和平进行曲》,以其严谨的乐理、优美的旋律、恰到好处的和声都让世界上许多的钢琴家眼前一亮,不过即使如此,中国大部分的钢琴学者依然是以模仿国外钢琴演奏方式、以演奏曲目为手段进行练习与创作。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到了抗日战争时期,在抗战期间由于民族思想的不断高涨,中国的音乐也充满着浩瀚宏伟、奋斗抗争的风格,例如《黄河大合唱》,《黄河大合唱》其曲风宏伟壮丽、激情慷慨,其和声井然有序、错落有致,其思想不屈不挠,以黄河上船夫不断的与狂风恶浪的搏斗为背景,彰显出中华儿女壮志踌躇、不畏艰险、保卫祖国的信念。《黄河大合唱》是中国钢琴音乐文化的一个分支点,其标志着具有我国独特民族魅力的钢琴音乐文化的诞生。

1.2具有民族风格的价值取向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社会局势逐渐趋于稳定,在这个时期富有大量中国民族特色的钢琴音乐作品如雨后春笋般涌出,例如《梁祝》《彩云追月》等钢琴作品。《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中国民族爱情故事的代表,是具有独特中国古代传统魅力的民间传说,从西晋流传至今已经有了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在中国几乎是家喻户晓。这个爱情故事被艺术家们搬上舞台,成为了著名戏曲,也被音乐家们变成曲谱。钢琴音乐文化与民间爱情故事相互融合成就了如今的《梁祝》。其优美的和声、高中低音声部、多样的装饰音这些都是中国传统民族乐器所无法演奏出来的,加之钢琴本身清楚的落键感都让《梁祝》这首歌曲为人们呈现出了另一面风采与魅力。此外还有许多的民族戏曲文化也被一一运用于钢琴中,例如李其芳编制的《河南曲牌》,这首歌曲深刻的将传统豫剧文化与钢琴文化融合在一起,通过采用四级音、重复音、音复调对位等手法让钢琴演奏出不一样的豫剧效果,是观众们能够同时体会到豫剧文化与钢琴文化之间融会贯通的韵味。通过钢琴演奏来诠释这些民族文化能发现这些文化重新发光发热并出现在了更加广阔的舞台中,钢琴音乐文化与民族文化的融合不仅让民族传统音乐焕发出别样的风采,也让钢琴音乐被越来越多的国人所熟知,更进一步的深入到中国音乐文化当中。

2茶文化下的钢琴音乐价值取向研究

2.1富有内涵的思想取向

茶文化是中国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国人一年消耗的茶叶可以达到120万吨,不仅如此,茶所代表的文化已经不仅仅是品茶、倒茶、茶道这么肤浅的形式,其还代表了在饮茶过程中人们的心境变化以及看透人间百态的淡然。因此,茶文化下的钢琴音乐是一种更加深邃、富有内涵的思想取向。《思春》是一首充满中国民歌特色的钢琴曲,其中具有丰富的内涵与辗转绵延的意境,这首钢琴曲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较为活跃,体现出春雷来临,由远及近,象征着春天降临的含义;第二部分则显得更加温和缠绵,其中还带着些许的静谧,表达出少女那羞涩、含蓄的春心萌动;第三部分则峰回路转,春天到来,得到心爱之人青睐的欣喜与雀跃之情跃于曲上,最后逐渐趋于婉转进行结尾。从《思春》这首钢琴曲中可以看出其内涵十分丰富,这也是钢琴与茶文化的共通之处,钢琴家通过不断的敲击按键就能让一幅完美、生动的画面浮现在人的脑海之中,而茶文化则是包罗万象,无论是高兴、激动、伤心、忧愁都可以通过品茶,来调解心中之情,钢琴文化与传统茶文化具有同样丰富的内涵思想取向,并且互补性极强。

2.2温柔如水的价值取向

茶文化之所以能够在中国传承上千年,并且不断的发展、延伸其不仅仅是因为茶叶的作为饮品的功能性,而是品一口热茶之后的温暖,其温柔如水的价值取向也很好的融入在了钢琴音乐文化中。好的茶就要配好的水,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都是如此,水是饮茶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饮茶的根基,因此,在茶道中往往讲究泡茶一定要用温柔的水,按照现代科学的观点就是pH值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温柔如水的中国钢琴文化主要体现在钢琴曲的平和、柔顺上,让人听了就会忘却烦恼、舒缓压力。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应当数钢琴曲《夕阳箫鼓》,《夕阳箫鼓》改编自黎英海的琵琶曲。就像李斯特用钢琴曲来演奏帕格尼尼的小提琴曲一样,改编自琵琶曲的《夕阳箫鼓》也通过对特殊的钢琴技巧运用,让钢琴音乐产生出一种琵琶风格,在这首钢琴曲中其描绘出了一种渔舟晚归、波澜不惊、皓月当空、山水一线天的典雅美景,在幽静的深夜中,享受天人合一的情景这正是温柔如水的价值取向典范。这种对大自然的敬畏、描述大自然的美好是中国传统的哲学观念,并且与茶文化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运用于中国钢琴音乐文化中更是有别具一格的魅力。

2.3以情动人的文化取向

在传统茶文化中,情是一个极为微妙的概念,人们往往说喝茶以淡泊为主,暗有贬低茶文化对于情感的不重视,实则这样的说法是大错特错,饮茶并不是一项技术,不需要常年累月的锻炼,人们饮茶的目的就是放松,是让思想自由飞翔,而情感就是思想的一部分,人没有了思想就没有了情感,由此可见茶文化与情感是具有因果关联性的。并且以茶会友也是一种数千年传承下来的交友手段,朋友之间相聚在一起,喝茶聊天更是当今社会休闲常态。音乐也是人类情感的一种表现形式,因此,音乐与情感是密不可分的,中国的钢琴音乐文化更离不开以情动人的基础。用钢琴音乐来感人就像是以茶来交友一样是亘古不变的理念。无论是之前所写的《黄河大合唱》《梁祝》《思春》《夕阳箫鼓》都是突出情感,观众所听见的也并不是单纯的节奏、旋律而是情感。

3结论

茶文化的魅力篇8

1.1生态有机观光茶园建设

苗王城现有生态有机观光茶园面积达一万余亩,是贵州省重点高效原生态有机茶叶种植基地及保护基地,茶区内已建成茶海观景楼、茶馆茶楼、茶文化长廊等旅游功能性主体设施和水、电、路、通讯、餐饮、交通等旅游配套设施。

1.2茶叶品牌建设

目前,已建成的当地茶叶品牌有:“苗王城牌”苗王顶芽、苗王神茶、苗王雪茶、苗王油茶;“苗茶”系列苗王剑、苗乡春;“玉瀑牌”松桃翠芽、梵净山银针、梵净山碧螺春;“净山牌”净山翠芽、净山翠叶;“梵羽牌”梵净翠芽、梵净云雾等。在全国名优茶评比中,获“中茶杯”一等奖3个,“国饮杯”一等奖3个,“恒天杯”金、银奖各一个。

1.3茶文化的挖掘

在茶文化内涵建设上着重挖掘苗家茶道,成立了苗乡春苗家茶艺表演队、盛世茶艺表演队、梵净山茶艺表演队等,松桃苗茶文化的挖掘尚处于初始阶段,任重而道远。

2.苗王城茶文化旅游存在的主要问题

2.1茶文化旅游业起步较晚

相对全国而言,苗王城茶文化旅游开发尚处于初始阶段,虽有一定成效,但建设期尚短,旅游宣传推介力度弱,缺乏特色旅游路线,本土名牌茶叶产品较少,与市场需求脱节。

2.2茶叶生产科技含量不高

目前茶区只建成茶叶初制加工厂,只能进行茶叶初加工,无法进行茶叶精深加工,茶叶附加值较低,精制茶及茶叶深加工产品研发较少,茶叶生产科技含量总体不高。茶区缺少茶叶交易市场,茶叶产品销路少,旅游消费带动力较低。

2.3品牌推介意识薄弱

苗王茶叶缺乏大市场、大品牌意识,缺少名牌产品,难以形成集团品牌效应,市场管理混乱,产品定价不一,茶叶企业品牌意识淡薄,茶文化旅游缺乏宣传、营销,旅游景点鲜为人知。

2.4景区交通发展滞后

苗王城距铜仁机场10公里,距铜仁火车站25公里,距凤凰古城39公里,距梵净山110公里,目前尚未开通高速,根本不能满足自身发展需求。城区经济较落后,与经济发达地区距离较远,极大限度地制约了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

3.对策和建议

3.1加强苗王茶品牌塑造及宣传力度,提高茶文化旅游的知名度

苗王城是中国西部苗王城影视拍摄基地,可通过拍摄影视广告、大型影视剧,利用媒体公共资源开展电视传媒宣传;搭建网络宣传平台,建立苗王城茶文化旅游门户网站;在景区、市区长期开展“一周一评一展”茶文化宣传活动,发动全民饮茶,宣传茶叶知识,展现苗王茶的独特品质及文化魅力,提高茶文化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3.2开展茶乡生态产品及茶文化旅游纪念品的研发

投资修建具有地方特色的休闲茶馆及茶道养生体验中心,研发当地的茶乡生态产品、茶叶土特产品、茶具和文化纪念品等,建立苗茶文化博物馆,集茶史、茶俗、茶事、展览、学术交流于一体,突出苗茶民俗茶礼文化与苗文化,吸引国内外游客。

3.3不断挖掘苗茶文化内涵,深入探析苗茶文化精髓

苗族历史悠久,文化独特、神秘,不断挖掘苗茶文化内涵,开发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技艺、茶道和茶具等,深入探析苗族传统的茶礼、茶歌、茶舞、茶情、茶俗、茶事等文化精髓,培养具有地方特色的茶艺表演人才,把苗茶文化和苗族民俗融入茶艺表演中,让游客更多地了解苗王茶叶。

3.4实行规模化管理,提高茶叶的产出率及科技含量

茶文化的魅力篇9

诗人黄鲁直赋诗盛赞“梦想茶酿浆,清和似玉露”。米芾也写下了著名的诗句《夜饮论酿》:“望高山兮,春风沐浴春芽兮。望高山兮,秋风又发茗兮。望高山兮,何日酿茶浆兮。塑高山兮,诗天地造化兮。望高山兮,福祉众生兮。望高山兮,梦翰林坊酿兮”;又《过白鹤居》题壁七言绝句“白鹤居里翰林公,‘七齐’‘八必’酿茶浆。梦里注释引古法,异想天开设酒坊”。

元朝,画家冯仝绘北宋元佑年间婺州文士张雨取沼溪之水煮茶,设想以苏轼“七齐”、“八必”之法发酵秘酿茶酒,款待沼溪草堂诸诗友,诗人包山寺高僧慧觉禅师赋诗记其事:“嵋山翰林留逸事,梦中幻觉注此方。昨日东阁畅胸意,品茗醉似酿茶浆”。

温州知府文林效仿翰林酿酒而未能如愿,从子文衡山绘“家翁沸茶酿酒图”传于后世。清人郑板桥居扬州时,也曾设想完成苏轼以茶酿酒的创想。画家金冬心书联“辞官扬州挥素墨,煮茶效仿翰林公”相赠。袁枚《赋茶酒歌》“一别吴郡思新诧,重来南楚鬓添霜。清谈犹是苏玉局,梦里开坊酿茶浆。江水悠悠不知远,山风习习渐加凉。坐看春溪忘情态,揽月赋诗爱夜长”。诗人张漱石与袁枚比邻亦赋茶诗“细雨潇潇欲晓天,半床花影伴书眠。朦胧正作翰林梦,独设酒坊酿茶浆"。李渔“清狂赵居士,梦酒似茶浆"。叙说南宋金石家赵绪成煮茶酿酒的故事。从上古传说至北宋经苏轼整理注引;到清乾隆年间,在文士、画家中广为出现沸茶酿酒的逸事。

这是中国文化的使然,也是文脉承传中的一部分;文人在生活中的雅事恰恰在不知不觉中塑造了“中国茶酒文化的酒脉”,撰记了独具魅力的“茶酒”文化史篇。

历史走到了今天,位于大连的翰坊酒业公司,遵循千年古籍记载,继承珍贵古方遗产,利用现代高科技,于2003年创造性发挥,以自家独有的知识产权,开发出独特的茶酒酿造工艺,首酿出人间第一滴茶酒。翰坊用茶叶成功的发酵蒸馏出茶酒,重现中国酿酒史上的辉煌,这是华夏民族酿酒史上一次创新发展和颠覆性革命,具有里程碑意义,被誉为世界茶酒的“祖庭"。

茶文化的魅力篇10

金秋十月,百里侗乡油茶花开,舞阳河畔箫笛传情。10月4日至8日,玉屏侗族自治县纪念玉屏箫笛荣获巴拿马国际金奖百年暨“相约茶花泉”侗族民俗文化风情展示活动在aaa级茶花泉景区举行。淳朴善诚、热情好客的侗家儿女斟满米酒,吹响迎宾号角,以丰富浓郁的侗族风情文化向四海宾朋表达敬意,送上祝福。

活动期间,箫笛制作及演奏展示、风光风情摄影、特色美食展示等,让来自韩国、日本、英国及全国各地的游人一边品味侗家美食,一边领略人文风情,流连忘返。

本次活动由中国音乐学院、铜仁市委宣传部主办,玉屏侗族自治县委、玉屏侗族自治县政府、中国箫笛艺术研究中心、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竹笛专业委员会等单位承办。中国音乐学院院长赵塔里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会长马文辉,铜仁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市长陈晏,铜仁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刘婕,市委常委、铜仁军分区司令欧阳青,铜仁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杨同光,铜仁市政协副主席王能军、杨晓敏出席活动。

活动吸引了日、韩、英、美、新加坡等国的90多位箫笛专家参与,大家同台献艺,共话发展。活动还吸引120余位客商前来寻找发展商机,积极推动玉屏经济社会发展。

玉屏侗族自治县是贵州“东联”发展战略的“桥头堡”,素有“黔楚咽喉”、“黔东门户”之称,是全国五个之一、贵州省唯一的侗族自治县,享有“中国箫笛之乡”“中国油茶之乡”“侗族文化艺术之乡”美誉。

玉屏箫笛始制于明代万历年间,是传统手工箫笛的典型代表,历史上曾作为贡品向朝廷进贡,1913年在英国伦敦国际工艺品展览会上获得银奖,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为纪念巴拿马运河开通而设的太平洋博览会上获得金奖。1990年,玉屏被文化部授予“中国箫笛之乡”美誉。2006年,玉屏箫笛制作工艺被列为第一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00年来,玉屏紧紧围绕这块金字招牌,不断创新,对箫笛文化符号进行包装、传承、推介,谋求科学发展之路。通过活动推介、科技研发,不断提高玉屏箫笛的市场竞争力及文化魅力。为传承和发展箫笛文化,玉屏于2007年正式启动箫笛人才培训基地、原材料基地、生产基地“三大基地”建设工作。同时实施“箫笛文化进校园”工程,出台优惠政策吸纳专业人才助力箫笛产业发展,建成全国首家箫笛博物馆等。

玉屏箫笛金奖百年暨“相约茶花泉”文化活动周旨在回顾玉屏箫笛的光辉历程,展示“茶花泉”景区的自然风光及侗族文化魅力,增强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展示玉屏箫笛文化、侗族文化、“茶花泉”景区建设成果,让外界发现玉屏、了解玉屏、热爱玉屏。各方来宾在屏山玉水间品箫声笛韵,看漫山茶花,醉侗家风情,度过一个不一样的国庆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