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主题方向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1:08:01

毕业设计主题方向篇1

关键词机械工程信息化毕业设计选题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SeveralthoughtsonGraduationDesign(paper)projectsofmechanicalelectronicandinformationengineeringmajorsontheBackgroundoftheintegrationofinformatizationandindustrialization

LiUDan,LiShaobo

(KeyLaboratoryofadvancedmanufacturingtechnology,ministryofeducation,GuizhouUniversity,Guiyang,Guizhou550003)

abstractFirstly,theimportanceofthegraduationdesign(paper)isdiscussed.BasedontheGuideofGraduationdesign(paper)workofGuizhouUniversity,theproblemsofgraduationdesignprojectsisanalyzed.thecountermeasurestosolvetheseproblemsareproposed.

Keywordsinformationofmechanicalengineering;graduationdesign;project

0引言

两化融合是信息化和工业化的高层次的深度结合,是指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两化融合的核心就是信息化支撑,追求可持续发展模式。党的十六大做出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重要论断,党的十七大提出大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两化融合的重大命题,因此培养既懂工程技术又懂信息技术,掌握信息在工程中的传递方式与流程,能够对制造业产品全生命周期的信息进行规划、采集、处理和管理的新型两化融合型人才势在必行。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信息化方向正是基于此需求开设的。由于信息化方向是集机械制造基础知识、先进设计与制造、计算机、信息与管理等技术的综合叉学科,与传统的机械工程专业在课程体系和培养目标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毕业论文(设计)是本科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本科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科学研究工作的初步训练,是使学生掌握科学研究基本方法,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教育过程,同时也是对学生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检验。毕业设计题目的选择和确定,是毕业设计工作成功与否的第一步,毕业设计题目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到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做好毕业论文(设计)选题对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此外,毕业设计从选题、开题到答辩结束,历时数月。毕业设计中的每一阶段、每一环节的质量完成得如何,均直接影响毕业设计的质量以及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因此,根据两化融合的特点和培养目标,对毕业设计的选题工作和加强毕业设计过程控制进行探讨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1毕业设计选题基本原则

按照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指南,毕业设计(论文)选题首先需要满足以下基本要求:(1)必须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基本要求,能使学生受到全面的科研和专业基本训练。(2)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密切联系科研、生产、实验室建设或社会实际,促进学、研、产的结合,增加课题的应用价值。(3)体现多样性原则,以满足不同学科、不同方面的科研实践训练。(4)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能充分发挥不同水平学生的创造潜能。(5)深度、广度和难度要适当,学生经过努力都能按时完成任务。

2目前本专业学生毕业设计选题的特点及问题分析

分析近几届毕业生所完成的毕业设计(论文),本专业方向的选题主要可分为以下几个类:(1)理论研究类:如《基于tRiZ的可拓产品创新设计》(2008届)。(2)机电系统设计类:如《基于触摸屏和pLC的变频调速系统设计》(2010届)。(3)管理信息设计类:如《汽车配件采购管理系统开发》(2010届)。(4)计算机技术研究类:如《基于web服务器安全防护的用户行为检测方法研究》(2010届)。

分析本专业方向历年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具有以下特点:(1)选题的先进性:由于信息化方向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方向,必须紧跟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采用各种新技术新方法解决问题,本方向的指导教师拟定的题目大部分来源于自己的科研项目,因此毕业设计选题方面,基本紧跟了制造业信息化技术的发展趋势。(2)选题的唯一性。为了使每个学生都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得到应有的、较为全面的训练,强调训练每个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保证了一人一题。此外,本专业方向的选题还具有广泛性、多样性和独特性。在选题时,采用了尽量满足学生的就业需求和个人发展意愿的方式。(3)选题的创新性。题目的选择具有新意,教研室各位指导教师对每一个选题,都认真进行研究,通过对选题要求的分析,提出选题的方案。并力求做到了:选题有新意、内容有新意、观点有新意、方法有新意、手段有新意。

虽然在毕业设计选题工作方面,各位毕业设计指导教师严格遵照相关毕业设计的工作指南,但是在实际选题时,仍然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选题方面,仍然以学生被动选题为主。毕业设计的题目和内容都是在教师出题时已经限定。这样的选题方式,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做到因材施教。而且大部分学生对指导教师的研究方向和课题缺乏了解,导致进入毕业设计阶段后,学生进展缓慢,甚至失去兴趣,而是应付性完成。(2)选题随意性较大,选题范围比较广,部分选题缺乏生产实际性。(3)不同教师的所选题目工作量差异较大。某些教师的选题由于来自前沿的科研项目,在选题的时候涉及较多前沿性知识,而学生受知识、技能和能力以及实验条件的限制,学生在毕业设计初期,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学习新知识。因此出现不能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毕业设计的情况;而有些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由于对学生状况不太了解,要求完成的工作过于简单,学生没有得到毕业设计环节应得到的工程训练,毕业设计应有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4)学生选题比较盲目。主要表现在部分学生既不了解设计内容又不完全了解自己的能力,仅凭兴趣或对教师的认可进行选题;同时有部分学生选题时,避难就易,选择自己认为要求比较宽松的指导教师,只求毕业设计顺利通过,等等。(5)片面强调“一生一题”,不利于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3毕业设计(论文)选题改进建议

(1)以就业为导向。不少学生在毕业设计选题阶段已基本确定未来的就业单位及可能岗位,因此在选题考虑前,充分征求学生意见,尽量选择与学生未来就业相关的题目或由学生直接选用来自就业单位的实际课题。对已经考取研究生的同学应安排科研性比较强的课题,做好进一步从事科研的准备。

(2)在保证课题类型多样化的同时,保证和专业培养目标一致,满足教学要求。在选题控制上,借鉴研究生培养模式,采用导师组制,进行集体讨论。根据本专业培养目标,设置几个主要研究方向,并说明每个设置方向侧重培养的能力。原则上企业信息化的选题应该来源于实际的信息化方面的科研项目,根据毕业设计工作量的要求,可以从实际的科研项目中提取相应的小模块确定为本科生的毕业设计题目。题目具体可涉及到Capp、CaD、Cam、eRp、pDm等企业信息化主要领域的技术问题。在具体选题方面,应该做到以下几点:①与教师的研究课题相结合,但在题目内容设置上要考虑学生的未来就业倾向,有继续深造愿望的,考虑设计侧重研究型的题目,对于毕业后直接就业的,可考虑侧重系统开发、应用。②使学生接触到本专业方向的最新发展趋势与理念。③信息化系统实施也是企业信息化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以前毕业设计选题中,这是一个空白。毕业设计选题时,应该考虑增加与信息化系统选型及实施相关的课题。④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类题目尽量选择与制造业相关的管理信息系统进行设计。

(3)在选题方式上,改变传统的指导教师先出题目,再提供学生选择的情况。而应该提前公布毕业设计指导老师名单和毕业设计老师主要研究方向及历年毕业设计题目主要偏向,由学生选定老师后,毕业设计指导老师再行出题。指导教师出题时,应该根据学生情况,有的放矢。如基础较好的同学,安排一定的研究型、创新性题目,而基础薄弱同学,则选择以工程训练为主的课题。

(4)在选题时间上,建议由四年级上学期后期提早至三年级下学期,以方便指导教师与学生充分交流。对于教师正在进行的科研课题,允许学生提早进入。此外,也便于对于选题知识需求范围超出本专业培养计划的题目,可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学习新知识。对于开发类题目,针对项目组开发任务需要的技能和技巧组织学生进行针对性集中培训。

(5)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建议在确定选题后,根据题目的具体要求,由指导老师负责联系,将从事学生安排到相关企业和/或软件公司进行1~2个月的毕业实践,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了解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企业对实际需要人才的要求,以便自己更好地面向企业进行定位。在软件开发公司的实习期间,学生应该充分融入到具体产品开发过程,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学校理论学习的基础上,了解软件开发的基本流程和工作管理模式,培养软件产品质量观念,为将来从事企业信息化如软件开发打下良好的工作习惯和储备知识积累。

(6)为了提高本科毕业生写作能力,便于撰写高质量的论文,毕业设计指导的整个过程中,从开始的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测试等各个阶段都要求学生必须及时完成相应的开发文档,由指导老师组织进行文档评审,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

4结束语

众所周知,毕业设计选题和毕业设计任务书工作量的确定,直接影响了后续的整个设计过程与和学生能力的培养,是毕业设计环节中的首要环节,对培养合格的本科毕业生非常关键。毕业设计是学生综合利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的重要实践环节,学生和教师均应充分重视这一过程。毕业设计选题是毕业设计的源头和基础,为了确保大学生毕业设计的质量,指导教师一定要切实加强对毕业设计选题的考虑,估算其难度、工作量和覆盖面,列出所涉及的知识点,以及研究的核心问题。在指导过程中,做到耐心细致,正确引导。使学生在最后的教学环节中,学有所用,学有所得在毕业设计选题和指导中做到与时俱进,正视问题,积极探索,勇于改革,适应社会的需要,发挥毕业设计环节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马自勤,王秀伦,杨志刚等.机械工程信息专业方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2(4):35-38.

[2]贵州大学.贵州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指南.2011.

[3]杜明辉,张聚凤等.工科院校毕业设计选题探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1(11):41-43.

毕业设计主题方向篇2

1目前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等教育长期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因此教育部多次强调并明确指出要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建立和完善校内外实习基地,高度重视毕业实习,提高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的质量。软件工程专业是一门理论与实践联系非常紧密的学科,若按照传统重视理论的培养模式,毕业生则难以满足当前社会用人单位的需求[3]。对于相对新兴的软件工程机电一体化方向专业,其专业知识结构及培养目标决定学生面临的毕业实习与设计问题更复杂,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如下几方面。(1)就业与选题的矛盾。基于该类专业的培养目标,毕业生目前就业意向主要有三:一是在软件产业从事编码测试、系统分析设计或具有软件领域知识的复合型技术服务、销售和管理(软件方向);二是在机械电子工程应用背景专业领域从事软件开发及机械研究、产品设计、制造、管理等工作(工程应用方向);三是考研、考公务员和自主创业等(考研方向)。因就业方向的多元化、毕业实习设计老师(包括软件企业导师)的专业领域和人数限制、实习条件的限制等多重原因,学生难免产生选题与就业意向不相符的矛盾。(2)毕业实习设计与考研、公务员招考时间安排上的冲突。毕业实习设计一般都安排在第4学年的第7学期、第8学期,而这期间,每年一度的全国研究生招生考试和公务员的国考、省考也同时举行,这就导致“考研方向”的学生在备考和完成学业间的矛盾,如不进行相应调整,势必影响毕业实践环节的教学质量。(3)软件方向与专业方向的不协调因素。软件方向学生一般采用3+1的培养模式,也就是说,第4学年大多在软件企业完成基于项目驱动的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而工程应用方向和考研方向往往还有几门课程需要在校学习,在时间和内容安排上往往存在冲突。(4)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不能有机对接。毕业实习是毕业设计的重要准备阶段,毕业实习要结合毕业设计课题,到生产第一线进行专业实践与社会实践,收集与毕业设计有关的信息和资料,毕业实习的内容和质量对毕业设计的质量有直接的影响。毕业设计要将所学基础知识、专业理论与毕业实习的实践相结合,注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它能在一定程度上检验毕业实习的效果[4]。软件工程培养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的特点使其对毕业实习与设计的衔接要求更高,而且该类专业多元的就业意向及其他复合因素使得学生的实习与设计内容往往不能有机衔接。目前软件工程专业毕业实习设计的教学工作中,面对学生就业自主化的严峻形势,存在着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不能有效衔接、教师对两者核心含义把握不好、设计(论文)选题及内容与经济社会对人才需求脱离以及忽视对学生的创造能力意识培养和训练等影响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问题,因此进行全新的教学改革已经迫在眉睫。

2毕业实习设计指导需考虑的因素

1)学习动机。自我效能感、学习动机和学业成就三者之间存在相关关系,且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成就、学习动机和学业成就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5]。自我效能感是人们对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因,是激励、指引、维持、调节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6];学业成就指经过学习和训练后所获得学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是学生学习状况和水平的集中体现。高校毕业班级学生处于即将告别学生时代而走向社会的特殊阶段,毕业、考研和就业等诸多问题以及社会价值日趋多元和竞争压力日益加剧的强烈冲击,对其学习和心理产生了重大影响[7]。为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从选题入手,贯穿毕业实习设计各环节,融学生兴趣爱好、就业意向与学生毕业实习设计于一体,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是取得好的设计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2)项目驱动。有效地整合指导教师的各类纵向、横向在研项目并将其进行深入的挖掘和提炼,根据毕业实践环节具体要求细分软件工程项目,将其引入到学生毕业实习设计中,采用以项目驱动为主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管理体制与实验室运行机制,探索一种新的实践教学模式,以期实现实践教学过程可控化、项目实施团队化、项目资源共享化的目标,培养具有扎实的工程实践能力、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人才[3]。3)导师制。采用指导教师全程负责制是确保后续创新模式实现的关键。导师可以是从学校选定的各方向专业教师,也可以是从企业选出的工程技术人员,还可以是两者的结合(双导师制)。导师既要完成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的组织工作,又要完成这两个环节连贯且相互渗透的业务指导工作。为确保这种教学模式有条不紊地实施,指导教师应认真履行相应的职责。首先,根据毕业实纲和设计大纲的要求,与企业协调好学生的毕业实习设计课题和企业的生产技术工作需要之间的关系,落实毕业实习内容及合适的毕业设计课题;其次,要对学生毕业课题进行方案论证,及时提供指导和质量监督,确保教学任务的完成[4]。

3毕业实习设计指导创新模式的设计

结合软件工程机电一体化方向的专业特色,在现有基础上设计的毕业实习设计创新模式总体框架如图1所示,其主要内容包括如下几方面。1)以学生为本,模块化组织。基于学生的学习动机,根据学生某方面的专业特长和未来的发展取向,该模式分为3个大模块:以软件设计、软件测试、软件维护和软件项目管理等为目标的软件模块(软件方向);立志于进一步深造的考研、公务员考试等模块(考研方向);面向工程的工程应用模块(工程应用方向)。大模块下再设子模块,如以工程应用为背景的模块又分为UG、pRo/e等大型软件的工程应用模块;以单片机、pLC等程序开发为主的工控模块;CaD、UG、pRo/e等面向应用软件的二次开发模块。学生根据学业基础、就业意向及学习兴趣自主选择。2)毕业实习设计一体化。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阶段,二者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将二者人为分割的教学模式已不太适应教学的需要,必须建立二者紧密结合的教学新模式。具体来说,软件模块将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两个阶段合并为一个阶段,形成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整体,与大型软件公司合作,安排在第4学年,这也是软件工程专业目前比较流行的模式;工程应用模块中学生可以根据毕业设计课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毕业实习工作,实习、设计由同一导师指导,采取集中实习和反复调研的形式,实习围绕设计的需要展开;考研模块则将实习和设计的时间提前,第6学期即由指导老师提前介入,预先安排相应工作,在充分保证设计质量的前提下,为考研创造条件。至于软件方向与背景专业方向课程安排上的冲突,软件学院采取课程置换与学分互认方式,拓宽学生的专业课程知识,达到多元方向的均衡。3)导师制和项目驱动贯穿始终。采取导师负责制,将部分学生(考研方向)的毕业设计提前到第6学期开始,到第8学期结束,历时1年半时间。在导师的指导与安排下,学生开展的工作包括文献检索,熟悉设备,仪器校准,实验计划,实验开展,项目调研、开展、改进和总结各环节。基于项目驱动,每一学生的实习设计选题均为某方向科研子项或工程子项,学生通过一个完整的项目链,在熟悉科学研究方法、步骤和科研组织等环节基础上,全面培养动手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创造性的思维能力。4)建立全程质量监控体系。“全程”指从毕业设计选题、毕业实习指导、教师下任务书、学生做开题报告、方案设计、实验、中期检查、撰写论文到答辩评分、总结归档等质量形成的全过程;以制订计划、明确目标执行计划检查、反馈处理、纠偏制订新的计划、目标为质量监控途径。针对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的各个环节,制订详细可行的规范,把握各阶段的时间节点和考核标准,目前要求教研室审核的关键节点包括选题、任务书、开题、中期检查、综合评价、答辩等。

4工程实践环境的构建

要保证上述模式的良好运行,必须有一个稳定而可行的工程实践环境。我们一直注重软件工程专业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不断加强与it等用人企业的合作。从软件工程机电一体化方向专业开办以来,江西理工大学软件学院先后在中兴软件、中天电子、江西微软、上海杰普等多家大型软件公司和it培训机构建有校外实习基地,在江西铜业公司、中金岭南股份公司、恒天动力有限公司等建有校外专业背景方向实习基地。打造相对稳定、整体素质较高的导师队伍是实现该创新模式的有效保障,学院应考虑:①从实习基地遴选指导教师;②选派软件方向教师到合作基地工程实训;③选派专业方向教师到国内知名院校访学。对毕业实习设计各环节,软件学院制定有详细的《毕业实习设计规范》,系部成立“软件工程毕业设计领导小组”。教研室针对该内容进行深入调研与问题分析,在教师中开展动员,提前落实并布置工作;在学生中宣传动员,使学生在思想上有准备,重视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强调过程质量控制和管理,及时跟踪控制,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5结语

毕业设计主题方向篇3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促进了人才评价标准的转变,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正在从注重学历、学位,向注重能力和素质的方向过渡。高校毕业生的能力和素质培养,已经成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而本科毕业设计是检验学生综合水平和实际应用能力的一种方式,也是学生取得毕业及学位资格的依据,因此,高质量的毕业设计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专业素质的重要途径。

计算机专业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极具工程背景的专业。计算机专业的毕业设计大多除了要求学生写出论文外,还要求学生实现一个软件或硬件系统。这种设计是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综合i生实践教学环节,也是培养学生运用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独立工作的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更是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全面检查。因此,深入研究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教学对于提高毕业生综合能力和工程素质有着重要作用。

1CDio工程教育模式

由麻省理工学院、瑞典皇家工学院等4所大学研究创立的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国际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新成果。CDio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过程为载体,让学生以实践的、主动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CDio培养大纲将工程毕业生的能力分为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4个层面,大纲要求以综合的培养方式使学生在这4个层面上达到预定目标。

2基于CDio的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

2.1基于CDio的毕业设计教学模式

建立高水平的教学方法与模式是高校教学设计的核心任务,为保证毕业设计改革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我们将CDio理念融合在计算机毕业设计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与教学环境的全过程中。从教学执行时间、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与组织、教学评估等方面对毕业设计进行改革,改革后的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根据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具体需求,结合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设计开发过程和基本原理,形成一个以计算机基础知识和程序设计实践为一体的本科学习团队的整体培养机制。我们将CDio能力大纲与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特点相结合,全面均衡地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职业素质。

2.1.1采用面向能力培养,强调“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的建构主义教学模式

改变目前的“导师命题一学生选题”的毕业设计模式,充分强调整个毕业设计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毕业设计题目的确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题目的设置既要反映学生综合应用专业知识的能力,又要体现出计算机专业工程背景的特点。因此,选题时教师应尽量满足学生就业岗位的需求,并结合学生大学所学习的专业课程。一方面,学生可以根据他们在企业实习中发现的实际工程问题或指导教师的相关科研课题,提出毕业设计研究方向和题目,再由指导教师审核确定题目。另一方面,指导教师应适当考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启发、引导学生研究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课题;学生通过调研、阅读文献等手段对课题的发展方向和研究内容有了深入了解后,再确定毕业设计题目。将具有应用价值和明确工程背景的题目作为毕业设计题目,不但可以提高学生毕业设计的积极性,而且有助于学生胜任未来相关技术岗位和工作。

CDio工程教育理念强调工程系统的实践能力,因此,在毕业设计教学过程中采取“内引外联”双导师制度的指导方式。首先,鼓励导师组织学生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各类多级别的学科竞赛等,提高学生实战动手能力;其次,构建开放培养平台,与企业建立横向联合,让企业工程师与学校导师共同指导毕业设计,加强工程实践教育,缩短学校理论教学与企业实际需求的距离。学生通过工程实践可以了解计算机相关项目的开发过程,学习工程师的宝贵经验,从而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和工程素质。

CDio工程教育理念强调人际和团队协作能力,这与大型计算机系统开发依靠团队协同完成的开发模式是一致的。在毕业设计中,学生以课题小组的形式开发应用系统,小组成员各自分工不同,成员发挥各自的认知特点,相互沟通、帮助以实现小组成员的共同目标。学生在拿到设计任务之后,经过认真的分析、思考,制订出一套解决方案,供组内成员讨论。教师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学生先介绍自己的思路、工作进度和任务完成情况,然后共同讨论知识难点,在协作学习的氛围内探究问题最佳的解决方案。另外,学生完成阶段任务之后,小组成员包括教师要对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可以作为毕业设计评价的依据。

从选题、构思到团队分组等过程全部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应尽量以启发的方式给予合理化建议,辅助学生完成毕业设计,而不再是保姆式的监督、纠正和修改学生毕业设计中的所有问题。

2.1.2以产品过程为导向,设计教学内容与教学组织

工程教育一定是以应用为目的、以产品/结果为目标、以工程过程(即问题解决过程)为教学组织主线、以“理论+经验”的“做中学”为教学模式的一种教育。基于CDio理念的毕业设计教学流程主要分4个阶段,导师应指导学生参与毕业设计教学流程中的每一个过程。

(1)构思(C)阶段。确定题目和开题,即在确定毕业设计课题、分组与调研方案后,给学生下达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并让学生提交开题报告,准备进入实质性设计阶段。设计任务书规定了设计题目、要求完成的主要内容、使用的开发工具、成果提交形式及完成日期等。

(2)设计(D)阶段。学生应在导师帮助下掌握计算机软、硬件系统设计的相关理论和方法。计算机相关的开发不仅仅是编程,还包括可行性分析、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等过程。需求分析是毕业设计过程中的关键过程,此阶段的任务是确定系统的目的、范围、定义和功能,需要团队成员多次调试、讨论。设计阶段应完成对系统的体系架构、模块划分、接口规范、开发工具及任务分配等的明确说明,并提交相关设计说明书等资料。学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不断完善构思与设计,提高毕业设计质量。

(3)实现(i)阶段。即把设计的内容转化为实际的软、硬件系统,包括编码、调试、测试等过程。在编码阶段主要是让学生养成好的开发习惯,保证代码的结构化、可读性和可移植性;及时进行模块测试,写出测试计划,提交测试分析报告。此外,这一阶段教师还要做好毕业设计评估工作中对毕业设计工作的中期检查,完成中期报告。除了阐述设计思路、工作原理、关键技术外,教师还要参照任务书检查已完成的任务、尚需完成的任务、存在的问题、解决方法等,同时对毕业设计工作进度给予评价。教师通过中期检查及时发现并纠正存在的问题,督促学生按任务书中的要求和时间进度完成工作。

(4)运作(o)阶段。此阶段需要导师引导学生总结设计工作,撰写论文。要求学生掌握论文的写作规范及写作要素,同时要求导师对论文提出书面修改意见,并督促学生修改完善。毕业设计答辩流程采取分级审核制,也就是导师初审、预答辩小组会审、正式答辩小组终审的分级审核和学院备案的制度。导师应该根据毕业设计过程中学生的表现和平时成绩,决定是否给予学生预答辩资格。学生通过预答辩熟悉答辩程序后,及时发现并修改设计及论文的不足,预答辩小组决定是否给予学生正式答辩的资格。答辩采用项目验收的形式,答辩人利用ppt介绍设计工作的内容和完成情况,现场运行和查看源代码,并接受教师提问。最后学院对答辩结果进行抽样调查以核查成绩是否公平合理,并设计复评制度,必要时可以复审。

2.2基于CDio的毕业设计实施过程

重新设计的本科毕业设计实施过程如图2所示。该做法将毕业设计时间提前,避免传统毕业设计时间与学生就业时间的冲突,以缓解毕业生的双重压力。学生在学校也有充足的时间查询资料、编写代码、调试系统、撰写论文、准备答辩等。

(1)引导阶段。改变毕业设计起始时间,从大三上学期即可进入毕业设计引导阶段。基于学生已学习了本科阶段的主要基础课程,教师首先要对所有学生介绍毕业设计的重要性、必要性、执行流程、如何选题、如何开展等情况,并特别强调毕业设计的评价标准,使学生对毕业设计有初步的认识。然后,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广泛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研究、设计的方向,在学期末提交一份总结报告。引导阶段主要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调研、检索网络资料和查阅文献的能力。

(2)选题阶段。大三的下学期进入选题阶段。选题过程可由学生先行提出毕业设计题目、方向,再由教师审核创新性、可行性,教师亦可以通过启发、引导的方式提出课题方向,必要的时候教师要给予技术支持和演示。选题阶段主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3)执行阶段。大四上学期是毕业设计的执行阶段。经过了缜密的选题阶段,教师需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包括算法设计、数据库设计、软件开发方法、程序编写、界面的美化、程序调试等,实现毕业设计。这个阶段主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总结阶段。大四下学期,学生开始整理文档、撰写论文、准备答辩,教师要督促学生写出系统测试分析报告,同时让学生整理完善计算机软件设计说明书、用户手册、操作手册等文档。这个阶段主要培养学生的软件文档编制和编写材料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软件设计与开发能力。

2.3基于CDio的毕业设计教学评价标准的制订

CDio教育模式评价标准(标准11)的核心是能力的培养,能力本位的观点贯穿于毕业设计的全过程。为确保能力评价过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评价标准采用不同的方式和手段评价不同的能力:

(1)评价的理念应强调学习过程,力求知识与能力的协调统一。学生的知识掌握与能力的建立是通过整个毕业设计教学环节活动获得的,评价以“过程”为基础开展,关注知识、技能的学习过程,关注实践环节及工程应用的能力。评价不能像传统评价模式那样只集中在毕业设计答辩环节。毕业设计过程中,学生的文献检索、网络使用能力,团队合作中的协同能力,困难问题的处理能力,专业技能的积累能力,论文撰写能力等都是评价学生毕业设计质量不可忽略的依据。

(2)评价的功能应关注工程实际,把握需求与个性特点的有机结合。由于学生的设计题目多来自企业实际,因此,对学生能力的评价不仅要来自学校指导教师和学生团队,也要来自企业导师。对学生工程意识的建立、工程实践的能力和产业经验的评价,企业导师拥有最大的发言权。引人CDio模型后,评价的功能应由侧重成绩“优差”转向侧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学生的个性特点包括品德、兴趣、特长、能力等方面,品德表达了为什么干,兴趣表达了想干什么,特长表达了会干什么,能力表达了能干什么。因此,毕业设计评价应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强调评价的针对性、情景性与真实性。

(3)评价的标准与方法应体现革新,突出主动性与阶段性的特点。评价标准是实施CDio教育的关键,我们根据CDio教学理念对人才的要求,提出对毕业设计教学的评价从专业技术知识、动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4个方面进行评价,相应地制订多元化、多层次、可供组合的毕业设计质量评价标准与指标,并将评价机制贯穿于整个毕业设计过程中。专业知识评价用来衡量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核心工程技术的掌握程度;实践能力评价主要考核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评价用来评估学生的工程分析、推理和创造性设计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评价记录整个设计过程中团队分工、交流、协调、合作的具体内容,并据此对团队协作能力进行评价。以“分阶段任务式”的方式进行评价,摒弃传统观念造成的模式化操作过程。对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内容而言,可行性分析、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现及测试等完整的工程过程是毕业设计成果质量的基本保证,应从制度上要求对毕业设计各分阶段进行严格检查,对学生的调研报告、开题报告、中期检查、软硬件系统设计、论文撰写、答辩等阶段实现全程监控,保证毕业设计高质量的完成。

(4)评价的过程应呈现多维度,要求客观、公开地反映评价结果。毕业设计评价过程有时会因为不同评审人员采用的指标评价体系不同、毕业设计各类属性值与指标权重值的不同源性而失去客观性。为加强评价过程的客观性,在评价过程中力求多人员、多层次、多维度地开展评价工作,如毕业设计评价由指导老师、评阅老师和答辩小组综合制订。校内指导教师主要侧重学生设计阶段的评价,企业指导教师主要侧重工程意识建立、工程实践能力的评价,评阅教师主要侧重论文文本规范性的评价,答辩小组主要侧重答辩时学生的表现和系统演示的效果以及项目指标、功能、性能完成情况等的评价。还可以利用常用的评价方法,如层次分析法、模糊层次分析法等建立本科毕业设计质量评价系统,加强评价过程的客观性。在对每个方面的评价过程中,评估结果要体现客观定量与主观定性的结合。毕业设计评价要客观透明,评分机制要具有操作性和科学性。另外,毕业设计评价最后要进行审核,以提高毕业设计结果的权威性。

3结语

笔者以CDio工程教育理念为指导,基于对教学本质的理解,结合计算机专业的工程教育特点,分析和梳理了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的全过程,对毕业设计选题、时间安排、教学过程以及毕业设计评价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按照构思、设计、实施、运行4个环节开展毕业设计,并将改革模式应用于宁夏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计算机类专业的毕业设计教学改革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未来本文选自《计算机教育》2014年第8期,版权归原作者和期刊所有,如有异议,请联系QQ712086967,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我们将在毕业设计的教学组织、实施过程等方面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使该模式更科学、合理,切实提高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张红延.面向能力培养的工科专业课教学设计方法[J].计算机教育,2010(11):54-59.

[2]王娜,徐鲁雄.基于任务驱动的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的实践[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12(2):37-41.

[3]张莉.CDio工程教育模式下本科毕业设计改革研究[J].科技信息,2013(14):70-71.

毕业设计主题方向篇4

关键词:导学模式;毕业设计;法学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4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12-0225-03

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已进行多年,高等教育应为社会发展需要服务已毋庸置疑。当前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与司法制度改革不断加快,法律专业化程度迅度提高,社会需要大批与法制现代化相适应的法律职业队伍。这一社会需要直接触动并引发了法学教育的改革。在如何确立法学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如何改革法学课堂教学模式以及对西方法学教育模式的探究等方面,不仅有众多学者的详尽研究与著述,更有一些高校已着手试点,将改革成果实际应用于法学教育之中,以探索旨在培养“法律人”的新型法学高等教育模式。毕业设计虽有别于课堂教学,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但其仍为本科教育教学之环节之一。对于法学本科毕业设计如何改革。如何通过毕业设计过程,提高学生法律思维能力、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等问题以及如何将毕业设计改革与高等教育的其他改革措施相配套,还少有学者论及。笔者认为,在法学本科教育中,应建立新型毕业设计理念,以导学模式规范毕业设计环节,才能克服毕业设计现状中存在的不足,从而提升毕业设计的有效性。

一、法学专业毕业设计现状与弊端

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育模式和体制的影响,中国法学专业本科毕业设计形式一直是单一的论文形式。从毕业论文的完成过程式来看,首先在选题方面,学生自选或教师指定的选题多数不能与司法实践相关联或非为法学理论研究的前沿问题,论文研究领域也多为众多专家学者作过充分的论述;其次在论文的完成过程方面,学生自拟论文草稿后,教师在格式、文字表达、逻辑、观点指导修改,最后定稿上交。论文成绩仅根据论文写作水平,参考论文答辩情况得出。对学生通过毕业设计在法律思维及应用能力等方面得到多少提高没有评价,对教师指导的过程与效果没有评价。

上述毕业论文的完成现状带有普遍性,造成如下弊端: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的主动性、积极性差,多数是为了毕业而完成。毕业论文完成要么闭门造车,要么抄袭他人作品,要么论文制作粗糙,质量低劣,既不具有司法实践指导意义,又不具有理论创新,毕业设计这一重要的教育环节严重贬值。究其原因,笔者认为,现行法学毕业设计理念滞后是根本原因。那种认为毕业设计只是对四年高等教育的总结。是决定学生能否达到毕业水平的因素的观念,与现行高等教育改革理念不符,与教育改革手段相脱节,导致毕业设计一直不能摆脱走过场、形同虚设的尴尬境地。缺乏完善的毕业设计质量保障模式是造成毕业设计质量低劣的直接原因。各高等院校现有的保障毕业设计质量的措施,仅为制定毕业论文写作基本要求及向学生讲授毕业论文的写作方法及注意事项,在毕业设计选题确定、指导教师选任及责任、毕业设计完成过程监督等方面均缺乏行之有效的保障措施。

毕业设计现状造成法学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学校教育与社会对法学人才培养和需求之间的差距加大;学生的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较弱,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对创新人才的要求,更不能成为衡量学生各种能力的客观尺度。为此,旨在提高毕业设计的有效性的改革势在必行。高等教育改革已进行多年,但毕业设计改革却犹抱琵琶。司法实践需要能够正确适用法律处理纠纷,能够运用法律知识防患未然,能够通过创造性的司法解释解决司法实践中出现但法无明文规定的法律问题的法律人。而毕业设计不但是实践教育、创新教育模式中的关键环节,也是检验实践教育、创新教育成果的具体评价指标。因此,改革毕业设计现状、建立新型毕业设计理念、完善毕业设计质量保障模式、不断拓展毕业设计形式具有重要意义,对法学专业如何实现实践教育、创新教育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具有十分重要价值。

二、导学理论对提升法学本科毕业设计有效性的启示

在分析毕业设计特点,寻找能够克服以往毕业设计不足,提高毕业设计有效性的方法过程中,现代导学理论为法学毕业设计改革提供了许多启示。毕业设计是由学生完全独立完成,是在所有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独立性、积极性、主动性学习最强的一个环节。而以往毕业设计,在选题方面,教师指定的论文题目或者不属于学生兴趣范围,或不属于学生熟悉或有一定探究能力的范围;在写作过程中,指导教师也因不十分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与研究能力,往往不能进行针对性强的指导,导致大多数学生对完成毕业设计没有热情,在完成过程中积极性、主动性差,最终导致毕业设计质量得不到保障。而现代导学理论对于克服上述不足具有可借鉴之处。

纵观古今中外教学模式与理论,可观导学理论之精髓。战国时期的著名教学论著《学记》中提出的启发诱导的思想:“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也就是说,优秀的教师总是善于用诱导的方法,引导学生而不是牵着他们走,严格要求他们而不是施加压力,开个端倪而不把道理和盘托出。教师的导应做到“及时而导”、“有序而导”、“循序施导”。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所倡导的“产婆术”教学法,运用了诘问、定义、助产这样的策略,教师先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或学生所熟知的具体事物和现象,逐步引向预定的结论,最终依靠学生自己找到最正确的答案。产婆术教学法十分重视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通过这种问答式的产婆术,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现代教育理论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论、布卢姆掌握学习教学理论中,都蕴涵着导学思想。如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建构内在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获取建构新知识的过程。学生要主动建构客观事物及其关系的表征,但这种建构不是外界刺激的直接反应,而是通过已有的认知结构包括原有知识经验和认知策略)对新信息进行主动加工而建构的。无独有偶。在罗杰斯看来,促进学习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让学生直接体验到面临实际问题、社会问题、伦理问题和哲学问题、个人问题和研究问题等。他认为,当学生自己选择学习方向,参与发现自己的学习资源,阐述自己的问题。决定自己的行动路线,自己承担选择的后果时,就能在最大程度上从事意义学习。而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其所展示的学习过程为,掌握什么一尝试掌握一帮助掌握一督促掌握,也与导学式教学从明确目标、出示问题,到自学尝试解决问题、讲解提升这一教学

过程相一致。

在任何一种教育教学模式下,学生都是完成毕业设计的当然主体,这是毕业设计与其他教学过程的最大区别。在毕业设计中,学生处于完全的主动地位,以毕业论文形式的毕业设计为例,从选题、收集资料、分析论证到完成写作。从格式到内容,都由学生自主完成、独立完成,指导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只起帮助、辅助作用。由于毕业设计这一特点与导学理论相契合,因此,笔者认为应将导学模式从课堂教学向毕业设计延伸。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指导教师应自觉、充分、合理地运用导学模式,才能提升毕业设计的有效性。

三、导学模式在毕业设计环节的应用

教学方法改革应以教育目标改革为指引。在分析西方法学教育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法学教育应以促进法律职业为目标取向,改革目标应为“从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人手,在加强学生法律理论知识教育的同时,侧重训练学生运用法律的方法和逻辑来分析各种法律问题,把法学的博雅教育与职业教育结合起来,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伦理水平,使学生成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法治文明需要的职业人才,从而形成我国特色的法律职业队伍。”毕业设计的完成过程不仅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展现过程,更是训练和提高学生运用法律的方法和逻辑创造性地分析、解决各种法律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伦理水平的重要过程。以往毕业论文的完成过程,虽从表面上看似学生主动学习、教师侧面指导,与导学模式相似,但究其实质,与导学模式的作用与效果完全不同。

毕业设计成果如同企业的最终产品,企业保证产品质量的手段即是对生产产品的过程建立一整套完善的质量监控体系与制度,从而保证最终产品的质量。可见,提高毕业设计成果的质量主要在于毕业设计完成过程质量的提高。导学模式是以导学理论为基础,体现为对具体教学过程的规范要求。在毕业设计环节适用导学模式,就是将毕业设计划分诸多精细环节,如研究方向、涉及领域的确定、开题、分析研究过程中具体问题的确定、解决问题或研究角度的确定、论文的撰写与修改过程等,对各环节中的导与学双方应当完成的工作进行体系规范,确定评价指标,从而使毕业设计过程与结果的质量实现可控制。

1 法学专业毕业论文的导学模式。在毕业设计的各个环节,毕业论文的导学模式由导、学、研、修四个结构组成。在确定毕业论文研究方向环节,导师应进行三种分析,第一种是分析学生,通过分析导师解决如下问题:(1)有哪些类型和层次的学生;(2)学生的学习程度如何;(3)学生的需要和起点能力如何。第二种是分析环境,通过分析导师了解学生生活、学习环境及社会发展环境,从而明确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的现实环境与最佳环境;第三种是分析资源,通过分析导师应明确学生完成毕业论文可利用的总体资源。而学生应在分析的基础上,向导师说明自身学习情况、兴趣、拟确定的研究方向或领域、研究环境与资源。然后是师生共同分析。反复修正,共同确定适合学生从事的研究方向和领域,在研究方向的确定上,可以考虑与学生今后生活、工作相关,这样有利于保持学生的持续学习动力,这也与全社会提倡的终身学习相适应,使教育真正成为一种需要。在开题环节,学生自行撰写选题的目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后,导师在与学生共同进行研究后,进行必要的补充与修正。在进入正式研究阶段,学生依选题分期向导师汇报阶段性研究成果,导师依据学生情况分期给予由浅及深的恰当指导,并在这一过程中师生应共同研究、分析、论证,反复修证理解与观点,直至最后达成共识。在论文的撰写与修改阶段,学生自学论文写作格式要求并自行撰写论文草稿,导师从格式、内容方面指出存在的问题,与学生共同研究修改办法。在前述各个环节上,导、学过程都应制定具体评价指标,将导、学过程的原始记录与评价指标进行对照,由导师、学生自评,结合毕业答辩小组对论文与答辩的评价,最终给出毕业论文成绩。导学模式应用于法学毕业设计,与法学教育模式改革目标与教学模式相一致、相配套,进而实现提升法学毕业设计的有效性。

2 导学模式对导与学提出的新要求。导学模式要求从管理者到导师到学生,都必须实现角色的转变,即一切以实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而展开,教师成为“导师”或助理导师,而管理者则应转变为“导学”创造条件、提供服务与支持,学生应自觉、自愿成为学习的主体,完成学习任务。导学模式的实行。主要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应得到提高,教育资源应更加充分。教师的“导”J必须强调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恰当推介应用学习资源,向学生传授使用方法,变“授之以鱼”为“授之以渔”Ⅲ。同时导师必须加强与学生互动交流。交流形式可采用BBS、e-mail、电话或QQ群。这种互动,可以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为学生提供了对同一问题的多种不同观点进行观察、比较和分析的机会,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表现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对于如此多种的交流形式,如何建立适合的监控系统来达到评价、反馈、矫正、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来说,还是个难点。学生在导学过程中,应当具有积极、主动完成的态度。如果学生的态度不端正,提升毕业设计的有效性就是一句空话。

毕业设计主题方向篇5

【关键词】高职园林毕业设计教学思考

毕业设计是学生在学完本专业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全部课程之后进行的重要教学环节。通过毕业设计,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对所学的园林规划设计原理、园林施工图设计、施工组织,预算技能等方面知识的一次较全面训练和考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为毕业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1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毕业设计教学质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就目前的现状来看主要还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选题方面

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是一个实践性较强的专业,然而许多毕业设计的命题要求往往只停留在方案的初步阶段,对实际工程中综合问题的考虑较少,脱离了实际,没有实质内容,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没有注重对学生实践综合能力的培养。有时还存在不少假题目,学生只能假题假做,不能突出高职教育“项目任务驱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养宗旨。

(2)时间方面

毕业设计的启动时间多与毕业实习、就业冲突。面对当前竞争日益严峻的就业市场,大部分高职毕业生的主要精力开始转向就业需求。因此,也就造成了毕业生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毕业设计的工作中去,对毕业设计工作产生敷衍的心态。[1]

(4)学生专业学习方面

有的毕业生直到毕业设计阶段,许多专业基础问题仍未能很好掌握,专业基础薄弱。例如,通过前面课程的学习,有的学生的方案设计思维能力仍然没有形成,有的学生虽然认识常用的园林树种,但是对于树种的使用和搭配仍然不清楚,还有的学生没能熟练掌握毕业设计中常需要运用到的专业应用软件autoCaD,photoshop,3Dmax等,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了毕业设计的成果。

(5)考核制度方面

考核制度方面主要体现在对毕业设计的质量把控不严。一方面,毕业设计工作的开展没有一个规范的检查制度,或是落实不够,没能很好的辅导学生和督促学生的进度;另一方面,对毕业答辩的考核不严,没有一个很好的考核模式,学生一般都能通过答辩,使得答辩工作流于形式。

2提高高职园林毕业设计工作质量的对策

做好高职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的毕业设计工作是一个较为烦琐和繁重的工作。针对毕业设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应主要侧重于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合理选题

教师在制定毕业设计题目时应从专业培养目标出发,力求巩固和深化学生所学知识,提高其实际工作的能力。同时,还需要考虑学生的兴趣以及将来就业的方向。例如有些学生希望能去园林施工单位就业的,那么可以考虑拟定一些施工图绘制或是施工组织设计方面的毕业设计题目。

另外,选题尽量做到真题真做,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必须尽可能地紧扣设计工作中的问题,按照实际的设计工作流程和要求来进行毕业设计。以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2010级毕业设计为例,毕业设计中的其中一项选题为位于南宁市郊的某果园景观提升改造。学生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到现场进行实地踏勘,了解基地环境;与果园业主进行交流,获取果园的景观改造设计要求。获取一手资料后再进行进一步分析,构思和设计。在实践中强化专业理论及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把握进度

为缓解目前毕业生就业市场对学生的不利影响,使学生能有一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毕业设计中,建议毕业设计准备工作提前1至3个月展开。另外,教师要做好时间上的把控,将毕业设计分阶段开展,每一阶段需要完成相应的任务,避免工作虎头蛇尾。例如,可以将毕业设计分为项目前期阶段,方案构思阶段,初步概念设计阶段,方案定稿设计阶段,效果展示表现阶段,答辩前准备阶段等。每个阶段都需要学生进行阶段性汇报,既可以保证毕业设计的工作进度,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和方案汇报的能力。

(4)因材施教

教师需要对学生因材施教。例如,有的同学擅长3D效果图的制作,并且也希望将来能从事3D效果图制作方面的工作。那么在毕业设计阶段,就可以让他主要负责后期效果图部分的内容。有的同学方案能力比较强,可以让该同学担任毕业设计小组的设计主创。而有的同学专业基础较为薄弱的,就需要老师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带动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共同提升,引导每为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指导教师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工作,既要保证有足够的时间为学生进行辅导,又要使教师由传统的“主体”地位向“主导”地位转变,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5)规范答辩

毕业答辩是高质量毕业设计的成果保障。毕业设计的成绩评定应综合考虑,具体内容应包括工作量、设计水平、独立工作能力、答辩情况等。[2]上交的成果必须规范,要有统一的规格和装订。图册必须完整,例如设计方向的成果需包含封面、目录、设计说明、总平面效果图,总平面效果图、鸟瞰效果图、功能分区、道路分析图、景观分析图、局部效果图等内容。在答辩过程中,学生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简明扼要的而有系统的阐述毕业设计中的主要内容和观点,能熟练地,确切回答问题。

3小结

毕业设计是一项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导的综合实践教学环节,是检验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的直接手段和途径。因此,要求学生和教师在思想上充分重视,严格按照毕业设计规范实施,从而达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毕业设计主题方向篇6

毕业设计是学生在毕业前对所学知识的总结和创新,包括在校期间所学的理论知识和顶岗实习期间的实践经验。具体工作是指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进行选题、分析、研究、解题,在此过程中指导老师有着较强的指导意义和示范作用。如何在此过程中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首先要求指导教师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只有指导教师具有了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才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和创新知识的能力。

2采用不同的选题模式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设计的选题为学生毕业设计确定了设计框架和方向,选题是否恰当新颖、技术是否先进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保障,因此,毕业设计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选题:(1)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毕业设计的选题。引导学生去主动观察、主动发现、主动思考问题,在学生选题过程中积极培育大学生追求创新、推崇创新的思想意识,使学生爱上学习、爱上专研、爱上创新,为成功完成毕业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2)毕业设计选题紧扣建筑工程企业(包括建筑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装备企业)的工程项目。设计选题要接地气,选题不仅要有科学意义,而且要有经济意义,因此设计选题必须与建筑工程企业生产经营密切相关,要通过毕业设计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解决在工程中出现的新问题。(3)毕业设计题目要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要结合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分流培养的实际情况,在题目的设置中,要根据分流程度,选择难度适宜的项目,同时在题目的内容中要尽量覆盖本专业的所有主干课程,并能体现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特色。(4)毕业设计题目要体现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最新研究方向,要体现社会发展对专业的要求和特点,要体现专业研究的新技术、新方法、新理念,进而使学生通过毕业设计了解国内外本专业本领域的最新动态和前沿信息;同时通过毕业设计这一环节,使同学们能够利用最新的技术、信息、软件、办法,解决工程项目中的实际问题。

3创新毕业设计指导模式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设计是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独立完成,指导教师要做到“因人因材施教”,要根据不同基础的学生分流指导,要在不同的内容上、深度上、广度上进行指导;要注重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要加强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而不是要求学生单纯的按照指导老师的的方式方法去设计。对于校内外指导老师而言要从创新教育的理念出发,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进而加强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对于指导老师而言,一要严格要求学生,强化纪律;二要对学生放手,让学生主动去思考、去分析、去创新;三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通过上述的方式方法,提高学生的毕业设计成果,从而加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4在设计中加强创新性考核

改革现有毕业设计评价体系,使评价体系向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方向进行。为此,我们在毕业设计考核时不仅对所学专业知识的全面性进行考核,还引入创新性知识点的考核,并提高其在毕业设计成绩评定标准中的分数比例,使其引导毕业设计的方向,推动毕业生在毕业生中向创新性方面健康前进。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全面推行,社会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提高毕业生的竞争能力,这就要求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新形势下,如何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如何在毕业设计实施过程中培养大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就越显得重要的。

作者:蔡济众张曦王鹏单位:武威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张跃进.高校扩招环境下毕业生是选题的改革与实践[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7,24(s1):109-111.

毕业设计主题方向篇7

关键词: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毕业设计;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447;tU96+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2909(2017)02013604

毕业设计是工科专业最重要的综合性实践环节,是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毕业设计题目是毕业设计的源头和基础,毕业设计选题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学生能否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以及能否有效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在新的形势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以下简称给排水)专业的毕业设计选题等存在一些问题,影响和制约了毕业设计教学的有效开展,亟需进行改革。

一、给排水专业毕业设计选题存在的问题

(一)x题重复

由于工程设计在设计内容和设计标准方面有明确的要求,在设计步骤、计算公式上有相对固定的套路,给排水专业毕业设计选题主要集中在给水工程(给水处理厂)、排水工程(污水处理厂)和建筑给水排水工程三个大方向。每年的毕业设计题目往往只是简单修改几个设计数据,便拿来作为新一年毕业设计题目,因此每年的设计内容极其相似。同时,由于毕业设计说明书及图纸的电子化,使得学生之间的抄袭也非常便捷容易。

(二)设计题目、内容与工程实践脱节

部分毕业设计内容相对陈旧,与社会工程实践存在脱节现象。如毕业设计图纸绘制深度不足,达不到扩大初步设计或施工图设计标准。新的污水处理

厂设计出水水质普遍要求达到一级a标准乃至地表水iV类水的标准,而部分毕业设计还一直沿用原来的一级B标准,设计标准严重滞后。大量污水处理厂需要在原来基础上进行升级改造,而涉及升级改造的毕业设计题目却很少。在排水管网设计中,《室外排水设计规范》(2014年版)对雨水管道设计思路和设计计算方法都有重大调整,而部分毕业设计还在沿用传统的设计计算思路和方法进行设计。在给水工程中,原水水质普遍较差,而毕业设计仍按传统的混凝―沉淀―过滤―消毒工艺进行设计;过滤工艺中V型滤池等新型滤池已普遍应用,而学生还在按普通快滤池选型设计。

(三)选题难度不一

给排水专业毕业设计主要分为给水工程、排水工程和建筑给水排水工程三个方向。因为专业方向的差异,各专业方向毕业设计的难度和工作量存在较大的差异。如给水工程和排水工程涉及的处理单元和单体构筑物多,新工艺新设备多,达到初步设计深度的工作量大于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设计;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设计可以通过天正给排水等专业辅助软件绘图,并导出计算书,

与给水工程和排水工程相比,绘图的工作量减少了许多,难度也大大降低。

(四)选题时间安排欠妥

一般在第七学期期末或第八学期期初开始毕业设计选题,而此时大部分学生在考研复习、考公务员、联系单位实习、找工作,投入毕业设计的时间和精力都不足[1],毕业设计的质量也难以保证。

(五)学生选题盲目性较大

学生选题需要结合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以及自己可能的就业去向或考研方向有针对性地选题,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投入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从而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目前毕业设计选题过程中,学生选题的随意性较大[2],真正考虑个人职业方向而选择毕业设计题目的学生所占比例较少,相当一部分学生仅仅依靠个人的直观兴趣,或对指导教师的喜好进行选题;也有一部分学生是遵循要求低、易实现、易通过答辩的原则进行选题。

二、毕业设计选题的改革与实践

(一)以最新的工程实例为参考设计选题

给排水专业工程技术发展活跃,实践性强,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层出不穷,教材和设计手册的内容和要求严重滞后。因此,在设计选题时,应以最新的工程实例作为参考,重在开拓学生视野,引导学生跟踪学习最新的工程设计思路。如笔者指导毕业设计时,要求学生从最近出版的学术期刊中寻找工程实例,以工程实例文献为参考拟定毕业设计选题。此种选题方法:一是切切实实达到了一人一题的要求;二是学生自己的设计计算与参考实例相互校核,能够避免出现大的设计计算错误;三是教会学生怎样利用文献资料;四是学生能够跟踪学习到最新的工程设计工艺和设计思路,如多模式aao工艺、反硝化脱氮深床滤池、连续砂滤池等。设计此类选题需要注意甄选工程参考实例,同时需要加强指导教师专业技能的培养。

(二)以教师的科研项目或实际工程项目为依托设计选题

教师的科研课题或生产课题往往

来自科研一线或社会实践一线,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科研基本能力或工程实践能力上具有非常高的价值。可以选拔一些基础理论扎实、钻研精神强的学生提前介入教师的科研项目或工程项目,不但可以避免因为科研项目或工程项目实施周期过长,与学生正常毕业产生冲突,同时也可以使学生能够深入专业领域,为继续深造打好基础。如毕业设计结合生产课题“低温低浊度水的混凝”,对混凝剂的选择和适用条件等进行实验研究;结合学校所在城市污水处理厂提标升级改造确定选题,对污水处理工艺进行设计。设计此类选题要注意选题的综合性、针对性和先进性,避免学生仅仅成为普通的技工。

(三)以实习基地为依托,以校企合作课题形式选题

目前本科教学主要是理论教学,虽然在培养方案中设置了实习、实验、课程设计等环节,但学生对实际工程的感性认识还是很肤浅,不能够把所学理论架构在实际工程上。毕业设计如果能够以稳定的实习基地为依托,能够以校企合作课题的形式来组织,则毕业设计选题就能够建立在实际工程环境中,满足课题的真实需求[3]。如笔者所在学校与六安市城北污水处理厂等建立了校企合作基地,这些基地有污水排放标准从一级B提标到一级a的改造、新建污泥处理工程、厂区运行的节能减耗等来自实践的课题。这类课题,任务明确,要求具体,具有很强的时间性,对实践能力要求高,学生参与这些课题的研究可以达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的目的和效果。同时,参与真实课题的研究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工作热情和主动性,增强学生的事业心和责任心。设计此类课题需要注意选题的难

易程度,避免选题过于简单或过难,以达到切合学生实际情况,锻炼学生综合能力为目的。

(四)结合顶岗实习选题

笔者所在学校为了锻炼学生实践能力,加强学生与就业单位的沟通,在第七学期至第八学期安排有半年的顶岗实习。在该教学环节,学生主动联系实习单位,在实习单位的具体岗位上工作(实习),旨在培养和锻炼学生应用专业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在顶岗实习岗位上,学生参与很多与专业相关的工程项目,可以要求学生从实习岗位的真实项目中遴选毕业设计题目[4],

既能保证选题真实可信,贴近工程实际,学生对此兴趣也高,还能够综合锻炼学生的理论分析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此类选题的毕业设计可以从实习单位聘请工程人员担任校外指导教师。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应注意的是:实习单位的工程人员一般实践能力较强,但可能存在理论知识不够扎实、不够系统的问题,学校教师应多从知识的系统性和理论性方面给予指导。

(五)提前介入、早做准备

学生往往因准备考研、考公务员和就业实习等原因,Ρ弦瞪杓仆度胧奔浜途力不足,可以通过提前介入,早做准备来解决这个问题。

1.对前期课程设计进行组合、深化

毕业设计是给排水专业的一个综合性实践环节,是对已讲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综合性训练。给排水专业在整个本科阶段有工程制图课程设计、泵与泵站课程设计、水资源利用与取水工程课程设计、给水排水管网课程设计、水质工程学课程设计、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设计等。这些课程设计均是结合课程教学内容而简化的工程设计案例。在课程设计阶段,其设计深度一般达到方案设计或初步设计深度,而给排水专业的工程设计类毕业设计,对设计深度要求更高,能力训练更加综合。对工程设计类毕业设计选题,可以将整个工程项目切分为不同的设计模块,将这些设计模块有机融入课程设计教学环节中,课程设计阶段进行方案或初步设计,毕业设计则在课程设计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达到施工图设计深度,然后通过“装配”“组合”形成一个完整的工程设计。

2.设置导师制专题实践课程,引导有科研兴趣的学生提前进行科研训练

通过设置导师制专题实践专业选修课程,采取“导师提议、学生自愿”的双向选课办法,科研课题主持经费在一定金额以上的教师可申请承担该课程。教学内容以教师的科研课题为主,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活动,学生可以承担采样分析、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工艺运行管理、资料收集整理等相关的科研活动。在导师制专题实践课程结束后,可以由教师和学生双向选择,以前期工作为基础,进行毕业设计选题。此种选题方式的作用在于:一是对学生提前参与科研和提前介入毕业设计(论文)给予课程学分认定,以提高学生积极性;二是导师制专题实践课程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同时能够充实教师的科研队伍;三是学生尽早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促使学生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的提高,使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流程和程序;四是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在科学研究的活动中将课堂所学知识加以验证,加深学生对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的认识,以更好地掌握相应的学科理论。

3.以培育优秀为目标,鼓励提前申报项目

优秀毕业设计培育,即以教师科研课题中的子项目、社会咨询服务项目、工程设计项目或其他有价值的研究与实践项目为依托,以学生为项目主体,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毕业设计(论文)。通过项目为载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在科研选题、调查研究、实验设计、综合分析、数据处理、文字表达、工程咨询服务、工程设计等方面的能力,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进一步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和科学研究水平。优秀毕业设计培育一般从在校三年级本科生开始申报评选。笔者所在学院通过优秀毕业设计培育,一名学生的毕业设计成果获得高等学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评选的“优秀毕业设计”称号,多名学生成果获得校级优秀毕业设计奖励。

(六)改革毕业设计成果形式,以参加竞赛等形式代替传统的毕业设计

目前各类专业竞赛开展得较为活跃,如“‘概念厂・水未来’――我心中的城市污水处理概念厂”校园创意设计大赛、给排水专业指导委员会主办的全国高等学校给排水相关专业在校生研究成果展示会、全国大学生水利创新设计竞赛等相关专业竞赛。同时学校也在组织学生以项目形式申报各级各类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如“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研究性学习项目等,学生参与竞赛的积极性和兴趣很高,竞赛对专业综合训练要求较高,因此在选题时也可以以竞赛项目代替毕业设计[5],引导学生以创新的理念、饱满的激情,以项目主人翁的态度完成竞赛项目,进而达到毕业设计综合训练的目的。对于替代性的毕业设计题目,需要注意对题目的专业性和深度训练的综合情况等进行把关。

(七)以联合毕业设计形式进行选题

联合毕业设计主要有多专业联合毕业设计和多校联合毕业设计两种形式。通过联合毕业设计形式,达到多专业学生相互学习、相互督促、相互协调、共同提高的目的和效果。

1.多专业联合毕业设计

一项实际工程,涉及专业多,内容复杂,一般由多个工种分工合作,相互协调共同完成一个工程项目。以一个公共建筑为例,由建筑专业、结构专业、机电专业(给排水、暖通空调、电力等)人员相互协作共同完成设计。可以在毕业设计中模拟设计院工作流程,这样可以通过多专业学生相互分工,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共同完成一项工程设计。此类毕业设计选题需要注意多专业之间的进度配合问题。

2.多校联合毕业设计

多校联合毕业设计一般是由多校一个或多个专业共同完成一项指定的工程设计任务。因为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地缘、不同的教育背景、不同的学习氛围、不同的专业特色,在共同完成一项工程设计的过程中,可以取长补短,相互借鉴,共同提高。多校联合毕业设计可以通过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模式进行组织,如在关键节点集中汇报(开题报告、中期检查和答辩等阶段),其他毕业设计过程则由各个学校分散指导。

三、结语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是本科阶段最重要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毕业设计选题是开展毕业设计的第一个环节。毕业设计选题要遵循把握学科方向、深入实践、切实有效等原则,可以以最新的工程实例、指导教师的科研课题、企业生产实践课题为基础,以校企合作基地、实习岗位为依托,通过提前介入、优秀培育、专业竞赛、联合毕业设计等方式,改革传统的僵化的毕业设计选题,深化毕业设计内容,加强毕业设计综合训练的科学性、实践性。

参考文献:

[1]范立南.工科类毕业设计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19(4):67-70.

[2]张彦平,李静.提高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的探讨[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S2):159-161.

[3]舒赣平,卢瑞华.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07,16(2):105-112.

[4]张起祥,李祖欣.毕业设计、毕业实习与就业一体化改革模式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9):163-165.

[5]且娣妫张淑敏,田夏.上海交通大学提升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改革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7):193-195.

毕业设计主题方向篇8

关键词:土木工程;毕业设计;教学改革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具有实践时间长、内容涉及面广、专业综合性强等特点,通过毕业设计,不仅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基础理论的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毕业设计既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良好契机,又是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实战演练。最终完成的成果不但体现学生设计、计算和绘图的能力,还体现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创新能力。通过近年来指导毕业设计的经验,文章以盐城工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方向为例,结合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介绍盐城工学院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实践教学的若干想法和相关实践,为从事土木工程毕业设计教学工作的同行提供相应参考。

1土木工程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1选题单一、理论与工程实际脱节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选题时通常由老师根据自身专业知识自拟若干题目,根据毕业设计教学大纲要求所学生完成相关建筑施工图设计、结构计算和结构施工图绘制等基本任务。毕业设计设计题目多为教学楼、图书馆、宾馆、医院和住宅等内容,结构类型通常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结构型式过于单一。较少涉及单层工业厂房、轻型钢结构、超高层建筑和复杂大跨空间结构设计,学生在工作后碰到这些工程实际问题,难以适应实际工程设计任务。

1.2学生认识不够、时间和精力不足

很多学生片面地认为施工单位与设计工作没关系,因此对毕业设计工作重视不够,平时学习积极性不高,在毕业设计中处于被动地位,仅按照指导老师规定设计内容和指定的参考书完成毕业设计,对结构设计的概念重视不够和对规范的理解欠缺,自然就无法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同时,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通常在本科阶段最后一学期进行,近年来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就业成为学生的重要任务。未找到工作的学生要忙于参加各种招聘会和面试,再加以近年来学生考研的人数不断增加,多数考研学生都会占用毕业设计时间进行复习和参加复试,全身心投入毕业设计的时间和精力不足。

1.3普遍存在照搬照抄现象

多数学校要求建筑施工图用天正和pKpm等CaD软件绘制,结构计算书的部分内容也要整理成电子文档提交。这一措施虽然可提高学生的计算机软件应用能力,但也为部分同学抄袭他人的劳动成果提供了捷径。不少同学在做毕业设计时,往往照搬照抄,出现建筑图和结构计算不能相对应,基础和上部结构相矛盾的情况,没有达到毕业设计的目的。除了上面提到的问题外,还有部分指导教师缺乏责任心,没有工程背景,学生在遇到问题时不能及时解决,打击了学生毕业设计的积极性;学校图书馆图书数量不足,图书资料更新滞后,不能及时更新旧的规范、图集和手册,学生毕业设计没有足够的参考资料;学生在设计过程中监控和管理不到位,不能做到及时考勤,学生往往前松后紧,毕业设计有效时间减少,很难保证高质量的毕业设计。

2改进措施

2.1选题与分组

毕业设计选题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有利于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所选题目应尽可能今后工作相结合,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观主动性。建筑工程方向的毕业设计选题可以从工程设计型、科学研究型及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等三方面来考虑。工程设计型应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同时也应考虑到毕业设计的可行性,但题目的覆盖面应该广一些,不要仅限于混凝土框架结构,也可选择单层工业厂房、轻型钢结构、超高层建筑和复杂大跨空间结构设计;科学研究型毕业设计选题一般来自指导老师的纵向或横向课题,通过研究型毕业设计,可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为学生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型毕业设计与施工技术、组织管理及工程造价有关,可为学生今后走向与施工有关的工作岗位打下基础。毕业设计分组时指导老师先将毕业设计题目公布在网上,学生可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和工作就业方向来选题,从而实现双向选题,调动指导老师和学生双方的主观能动性。

2.2管理与监控

宜在学生确定好选题后进行毕业实习,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实习。在毕业设计动员和毕业设计进行的过程中,定期从设计院等相关单位聘请经验丰富的注册工程师,开设毕业设计讲座和毕业设计现场指导,将实际工程中的新方法及时地带给学生,解决高校老师实际工程经验相对欠缺的问题。在整个毕业设计期间,指导老师均应确定辅导答疑时间和地点,强调辅导到位率,并建立考勤制度,检查设计进度,在检查过程中解决学生毕业设计中的有关问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杜绝抄袭的现象。

2.3答辩与评定

毕业答辩是检验学生毕业设计质量的最后环节。为了能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应采取合理有效的答辩方式。通常毕业答辩包括一次小组答辩和两次公开答辩,经指导老师推荐或自荐评优的同学必须参加公开答辩。若小组答辩后成绩不及格的,还需要参加第二轮的公开答辩。小组答辩时,答辩组学生成员由选题相同或相似的学生组成,答辩小组的老师一般由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相关专业老师担任,包括从事结构、建筑、施工等教学的老师,答辩秘书主要负责记录工作。毕业设计成绩主要根据学生完成的毕业设计(论文)成果来综合评定。答辩前一周,学生应将完成的毕业设计(论文)成果整理装订成册,送交指导老师和交叉评阅老师,毕业设计最终成绩按指导老师评阅成绩、评阅老师成绩和答辩成绩综合确定。

3结束语

毕业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教学中一个重要的实践性环节,全面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充分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既是一个系统工程,同时也是一项长期任务。扎实有效的改革与创新是毕业设计取得良好效果,达到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要求的有力保证,对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姚勇.土木工程专业毕业实践环节教学管理探讨[J].高教研究,2006,78(1):31-33.

[2]童乐为,罗烈,刘沈如,等.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创新体系建设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10,19(2):111-114.

[3]陈华,黄柳云.提高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的几点探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5):149-151.

毕业设计主题方向篇9

abstract:aimingatproblemsexistinginthemanagementofundergraduatecoursegraduationdesignofcomputerprofessionalcourseinlocaluniversitiesandcollegesatpresent,throughanalyzingexistingproblemsthispaperputsforwoardcountermeasurestosolvetheseproblems,inordertohelplocalcollegesanduniversitiestostrengthenthemanagementofcomputerprofessionalgraduationdesignwork.

关键词:教学管理;毕业设计;实践教学环节

Keywords:teachingmanagement;graduationdesign;practicalteachinglink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6-0174-02

0引言

本科毕业设计是本科教学中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各大学都非常重视本科毕业设计。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中指出:毕业设计(论文)在培养大学生探索真理,强化社会意识,进行科学研究基本训练,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与素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毕业设计环节质量的高低不仅反映了毕业生本身的质量,同时也直接反映了高校教育教学水平的高低[1]。本科毕业设计管理同时也高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主要研究方向。

作为地方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上一般都定位于培养应用型高级人才为主,这就决定了其毕业设计实践环节与其它重点院校有一定的区别。作者长期从事地方性院校计算机类相关本科专业毕业设计的管理和评价工作,针对在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对毕业设计管理工作方面进行了一些研究和探索。

1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应该说,随着我国高校的扩招,计算机专业的毕业设计质量存在不同程序的下降,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1.1毕业设计选题不科学毕业设计选题不科学是制约毕业设计质量的关键。地方性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既然定位于培养应用型高级人才,其毕业设计的选题就应该与知识的应用相关。实际操作中,选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①对选题关管理不严,学生选题随意性很大,即不科学也不合理。因而存在选题过难时无法完成设计,最终只能匆忙通过换题或者通过非法渠道购买设计论文来完成设计任务,这样毕业设计的质量自然无法保证。或者选题过于简单时,无法达到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②选题重复性大,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有相当数量的学生选题与miS系统或者简单的网络应用软件相关。以作者所在单位为例,近3年毕业设计选题中有近50%的选题是miS系统或者简单的网络应用软件开发,且有近10%的选题是陈旧的miS系统如学籍管理系统、工资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之类的选题,同时这类选题也是最容易通过非法渠道获取。③选题没有应用背景,设计过程变为虚拟过程。学生在做需求分析过程几乎是凭空想象,由于学生本身就没有实践应用的经验,其虚拟出来的需求与实际有很大的差距,体现在需求分析不合理和不科学,导致设计的不合理,自然无法保障其设计质量。

选题不科学的原因主要是:①导师课题和学生自拟比例不合理。由于地方性本科院校指导教师不如综合性大学指导教师有更多的科研课题和接触更多的新知识,导师的课题经常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或者导师给出的选题不符合学生的兴趣方向,因而学生自拟选题就占有一定比例,而毕业设计作为学生第一次综合性实践,学生选题自然难实现科学性。②指导教师的知识面限制。计算机专业的毕业设计,选题方向应该是宽广的,即可以涉及软件开发、硬件开发、网络设计、信息安全、嵌入式开发等众多方向,可地方性院校的指导教师因知识面限制自身因素,也无法做到每个选题都符合科学性。

1.2毕业设计指导不到位目前大多地方院校的毕业设计实践环节都安排在第八学期,随着近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的加大,这段时期恰恰也是学生忙于找工作或到实习单位实习的时期。学生的主要精力并没有放在毕业设计上而是放在找工作上,学生在这学期基本不在学校,导师也无法监控其设计过程。另外,随着近几年计算机专业扩招,地方性院校引入了大批年轻的毕业生充实教师队伍,这些年轻教师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学工作,实际的工程项目实践经验不足,而计算机专业本身是一个实践性要求很强的专业,没有这些实践体会,就很难理解软件开发过程、软件技术如何应用到生产这些问题,从而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质量[2]。

1.3毕业设计时间无法保证计算机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在一个学期中,学生将进行资料检索、选题、调研、相关开发软件的学习应用、程序设计、论文撰写等几个阶段,不要说设计质量,就设计的时间上都不能完全保证[1]。

1.4毕业设计评价不科学尽管各院校对毕业设计的评价都有一个指导性体系,这个体系是对所有本科专业制定的,具有普及性而缺乏专业性,大多数地方院校并没有针对计算机专业的毕业设计评价体系,这样就会出现对同一个设计评价差距很大。

2解决问题的对策

2.1选题环节的管理加强对学生选题的管理,是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关键,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①限定学生自拟选题的比例。指导导师和学生自拟的选题比例应该控制在7:3,学生自拟的选题应该通过毕业设计领导小组审核。原则上学生自拟选题应该是学生特别感兴趣的方向和已有一定研究的方向,或学生亲自参与过的项目。②选题尽可能是指导教师正在研究或已研究过的科研课题的子项,是指导教师熟悉的专业领域,或者是导师正在开发的一些系统项目。③选题尽可能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原则上不允许选择通用miS系统如网上购物、工资管理、人事管理、档案管理、网络考试、进销存管理等系统作为选题,除非此类系统有一定的实际应用背景。④当选题不足时,可以选择摸拟一些常用软件如聊天类、防火墙、浏览器、写字板、简单游戏、简单小工具等作为选题,通过不同的开发技术来实现这些软件的功能。⑤适当控制理论型选题,加大工程型、应用型选题的比例。地方院校既然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毕业设计选题就应该加大工程型、应用型选题的比例,一般要求达到70%以上。⑥选题初定后,毕业设计领导小组应对学生选题进行汇总和、统计,尽可能控制选题重复的现象,对重复选题进行重新选题。⑦重视开题报告的审定。通过开题报告可以对学生设计目标和设计路线进行分析,以确定选题设计的难易度和工作量,判断学生能否按时完成设计任务,以避免学生无法完成设计任务。⑧选题确定后,应该原则上不允许学生更换选题。确实需要更换选题的,毕业设计工作小组应该严格把关。

2.2毕业设计过程指导的管理加强对设计过程的管理,是提高设计质量的保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①加强与学生对设计的沟通,建立可靠的沟通方式,定期监控学生的设计过程。学生在设计期间可能在校外实习和找工作,应建立制度规定学生定期通过电话或e_mail向导师汇报设计过程。②加强对学生毕业设计过程中需求分析的质量监控。需求分析决定设计的技术路线,绝大多数毕业设计质量不高的原因就是需求分析没有仔细深入,常常是凭空虚拟。建议指导导师对学生的需求分析单独审核,需求分析可以作为毕业设计管理的一个单独环节加以管理,只有审核通过后方可进行下一步的设计。③加强对学生毕业论文第一稿的质量监控。论文第一稿体现了整个毕业论文的框架,由于大多数学生对论文写作方法不熟悉,不会组织论文内容,指导老师应该多指导学生学会论文的组织,突击论文重点描述的内容和写作方法。④设计技术路线在一般情况下,学生可以通过参考文献获取,也可以通过指导导师对学生的技术应用进行指导。⑤加强对指导教师的培养,有计划地派遣指导教师利用暑假到企业进行进修,多了解企业的需求和开发技术。

2.3毕业设计时间的保证由于计算机类专业毕业设计一般要求较长的时间,建议毕业设计的工作从第六个学期末开始。在第六个学期末进行选题,利用一个暑假进行参考文献的阅读,在第七个学期初开始进行开题,然后进行需求分析,学生利用一个学期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需求分析、技术路线和总体设计的设计,在第七个学期末毕业设计总体框架就基本形成。学生在第八个学期在校外进行实习或找工作过程中,只需要完成详细设计即可,从而保障了设计的时间和质量。

2.4毕业设计评价的管理计算机类专业的毕业设计的评价,应该包括对设计的评价和对论文写作水平的评价,应该分别建设两个评价体系:①建议对设计的评价主要从选题的科学性、技术设计路线的选择、需求分析的能力、设计目标的实现来综合评价,并细化评价指标。对设计的评价主要是通过设计答辩过程来实现,应该认真组织答辩过程。②建议对论文质量的评价应该从文题相符、论文的结构、表达的能力、用语的科学性和格式方面来综合评价,并细化评价指标。对论文的评价主要是通过评阅教师对学生论文的仔细评阅来实现。③对毕业设计与论文的综合评价,需要综合设计的评价和论文和评价。由于地方院校培养的是应用型高级人才,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建议在毕业设计与论文的综合评价中,设计的评价和论文质量的评价的比例控制为6:4。

3小结

提高地方院校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的质量是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永恒的课题,同时也是学生通过大学四年本科学习后的知识总结和对人才培养目标是否实现的评价。通过探索和研究毕业设计管理来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是非常有意义的,希望更多的地方院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管理人员共同参加对毕业设计管理的探讨,以实现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目标。

参考文献:

毕业设计主题方向篇10

第一,缺乏系统性。土木工程专业培养计划中明确解释其培养目标是:能够从事土木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的高级技术人才。主干课程主要以结构的设计理论与施工为主,因此在学生的毕业设计中应主要加强结构设计的训练与实践。但是,从往年参加毕业设计学生所选择的课题来看,名目虽多,真正进行结构设计的学生人数不到20%,进行施工组织设计的占了大部分(55%以上)。因此,笔者认为,毕业设计的题目应慎重考虑,内容应结合四年所学的知识以结构的设计与实践为主,同时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业特色增加一些其它方向的题目(如岩土方向增加煤矿相关的设计,建工方向增加施工管理,交通方向增加交通规划与管理等),重点突出,方向明确。这样才能正确引导学生,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明确学习的方向和将来工作的走向。

第二,缺乏现实性。毕业设计是具体的有目的的行为活动,毕业设计的过程是一个模拟现实的过程。尽管我们的毕业设计题目大多数情况下提供的是一些假想的条件,但这些条件也是仿照真实的设计提出来的,因此毕业设计中应把这些假想的条件当作一种真实的情况对待。但是在学生的毕业设计中,脱离实际、凭空想象的成分占了大部,现实的东西少了。对国家颁布的相关规范、图集知之甚少,没有仔细阅读。因此设计出来的图纸有许多地方明显与国家现行的规范不符。对现实工程中的设计和施工过程缺乏整体认识,使得在设计过程中不能有效的结合实际,不少东西凭空想象,和实际情况严重脱钩。这也使得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实习的管理和监控。

第三,缺乏能动性。部分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自觉能动性和创造性能力不足,过分依赖专业教师的指导,不对毕业设计课题所要做的工作进行深入剖析。一方面说明学生专业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另一方面也说明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足。

第四,缺乏重视。毕业设计一般都是在大学最后阶段完成,一方面学生对于这最后阶段的实践课程有些放松,另一方面大部分学生忙于找工作或其它事情,这使得学生对毕业设计的重视程度严重降低,投入毕业设计的时间和精力减少,学习积极性下降。在毕业设计阶段,学生一边忙于应付毕业设计,一边忙于找工作或忙于考研,有的学生甚至觉得毕业设计就是走走过场,对毕业设计认识不够导致严重不重视。加上有的学校和老师监管力度不够,对学生听之任之,导致学生自由散漫,毕业设计当然就不能到达应有的基本要求。

第五,缺乏绩效性。在往年毕业设计中,学生时有抄袭的现象。由于有的学生平时就不好好学习,在毕业设计阶段根本就不能把已学知识综合联系在一起,也就不能独自完成毕业设计,所以有时候他们就抄袭别的同学的资料,稍作修改就为己用。有的学生甚至就拿着施工单位的施工组织设计直接作为自己的毕业设计使用,使得这样的毕业设计一点理论知识体系都没有,根本无法达到毕业设计要求。

二、大学毕业设计管理模式的构建

第一,构建新型的实习管理模式。实习是学生把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重要阶段,同时也使学生了解现实工程中的一些施工过程、施工工艺,使得学生在毕业之后能以最快的速度融入现实工程当中去。这就使得我们需要增加实习时间。同时,需要加强监管,只有在加强监管过程中才能使老师认真负责起来,才能使学生能真正在实习过程中学到知识,而不是把实习当作形式,甚至当作旅游。根据土木工程专业特点及培养目标,改革计划,增加实习,加强实习监管。在以往的教学计划中,最后一学期虽然没有上课课程,但还有为期3-5周的专业课程设计,加上3-5周毕业实习,这样留给毕业设计的时间大概只有5-6周时间。在这样的时间内要求学生完成高质量的毕业设计本身就不太现实。所以我们从2012级教学计划开始,决定最后一学期全部安排为毕业设计时间,这样时间就能得到保障。

第二,科学的选题管理模式。毕业设计题目是毕业设计的第一步,也是重要的一步。选定题目也就选定了毕业设计的基本框架和内容。故选题是顺利完成毕业设计工作的先决条件。在以往毕业设计题目方面,一般是专业教师随便拟定一些题目,这些题目并不都是实际工程题目,甚至有可能和实际工程完全脱钩。实际上,在毕业设计题目的选择上,有两种方式可供选择,一种是学生自己根据以后工作单位的实际工程项目进行自己选题,另一种是指导教师根据已有工程或项目为学生选题。不管是那一种选题方式,所选题目都应该紧密结合专业培养方向,密切联系实际,尽可能结合生产、科研或实验室建设,做到真题真做。同时应注意专业知识和设计内容的应用和结合,适当拓宽知识面,增强学生的适应性,注意设计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能力所能及地完成有效的毕业设计。同时,系或教研室应定期组织相关专业教师对学生的选题、审题进行集体论证,要求选题恰当、内容适中、结构合理。实践证明,所有学生从接触任务开始就目的明确、兴趣浓厚、主动积极,是高质量完成毕业设计的基础。

第三,完善的题型库管理模式。为了真正让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切实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可以采取题型库选题模式,题型库可以采用模拟题型与实际题型相结合的方式。在每年的毕业设计中,可以选择结合实际工程或项目的题目,也可以从实际工程或项目中简化或抽象出来的一些模拟题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选择实验研究类型的题目,如结构设计优化、编制具体工程的施工实施方案、项目经济性分析等。让学生“真枪实弹”地参加实际工程方案的设计,学生就会有一种成就感、满足感,这有利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大大地提高他们的热情。

第四,有效的创新管理模式。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的自觉性和主观能动性,可以鼓励学生了解当前实际工程技术中的一些难点、热点问题,结合生产寻求毕业设计课题。对于学生结合实际工程自己拟定的毕业设计课题,在评定时应当给予适当的成绩奖励,以激发学生的自觉学习性和主观能动性。同时,专业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设计时,应避免全程式指导或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要引导学生了解并熟悉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在指导学生毕业设计时,应当教给学生一种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五,系统的质量管理模式。对毕业设计实施全过程质量监控是提高设计质量的保证。学校教学和相关管理部门以及各二级学院(系部)应制定相关的管理办法、实施措施和监督制度,加强过程化管理和监督,抓好毕业设计的每个环节。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应成立由相应人员组成的领导小组和督导组,深入到毕业设计各个环节中进行督促指导,如发现问题应及时与有关部门负责人或相关指导教师进行交流,做到及时处理。二级学院或系(教研室)对指导教师的聘任、毕业设计的选题审题、毕业设计的全程管理、毕业论文评阅、毕业答辩、毕业资料存档等环节的工作程序、工作方式、工作内容、时间安排、质量标准、分工负责等均应有明确规定和实施细则。为了保证教师指导质量和学生毕业设计的时间,应实施每日考勤制度,指导教师考勤学生,院系(教研室)随机考勤指导教师和学生。为了确保进度和质量,实行每周汇报制度,学生每周须向指导教师汇报本周成果和下周计划。整个毕业设计过程中,应当组织三次检查,从选题———过程———成果进行三维一体的质量控制体系。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