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企业发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1:19:55

农业企业发展篇1

一、公司发展现状

四川果王果业有限公司创建于1997年,注册资金1000万元人民币,所有者权益3500万元,资产负债率10%,是集产、供、销为一体的民营股份制企业。现有员工400人,其中高级农艺师20人。公司不仅拥有高素质的管理人才,还拥有国内外著名的水果专家顾问。主要从事各类水果苗木新品种的引进、繁育研究、生产示范、技术推广和果品营销工作。有水果、苗木生产科技示范场12个,面积1800亩,年可生产优质水果苗木600万株以上、无公害绿色水果100万斤。在水果生产上推广矮株密植、早结、高产、优质配套栽培技术,主推枇杷、梨、葡萄、油桃等30余个适合国内外高档消费群体的优良新品种。在蓉、穗水果批发市场建有年销2.5千万公斤水果销售窗口,在京、深、沪建有长期业务网点,果品成功打入了北京、成都、广州等水果超市,并远销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等地。

公司获得成功的主要经验有,积极进行基地建设、依靠科研院所做好技术培训与指导服务、注重产品营销、扶持生产经营大户,等等。但是,由于各级政府政策、承诺落实困难;专合组织市场主体地位不明确、运作不规范;“订单农业”的合同履约率低;公司资金的承受力与种植基地面积不对称,缺乏深加工环节,增值能力弱;标准化生产推行不足,产品的质量档次不高等原因,致使公司在发展过程中面临一些问题。

二、Swot分析

Swot分析法是一种最常用的企业内外部环境条件战略因素综合分析方法,即全面分析组织内部的优势S?穴Strengths?雪与劣势w?穴weakness?雪,外部环境的机会o?穴opportunities?雪与威胁t(threats)的相互制约因素。它是美国哈佛商学院著名教授安德鲁斯于上世纪六十年代首先提出来的,已在企业界应用30余年。

(一)内部优势(S)

1、先进理念。公司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使种植者发财,让消费者满意”的经营理念,实施“221155”工程,即推广20个新品种,带动20万农民,种植10万亩果蔬,实现年产值10亿元,年人均收入5000元,公司利润5000万元。坚持以土地为本,不断建设壮大水果基地;坚持靠科技增效,努力提升果品质量;坚持抓市场促销,广布销售网点;坚持注重培植种植性和营销性业主。

2、机制优势。运行“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机制,以农产品生产基地为依托,根据自身对农产品的需要,通过与基地?穴村?雪、农户签订产销合同,以契约关系为纽带,明确规定双方的责、权、利,进入市场,参与竞争,谋求发展,发挥订单农业的市场导向作用和保护农民利益的作用。公司采取土地租赁、合同承包等形式,在四川省成都市、眉山市、乐山市、自贡市,湖南省永顺县、张家界市等12个县120个乡镇发展水果基地,推广优质水果面积8.1万亩。对农户实行建卡服务,坚持定时定点按期按季节按品种对果农搞好技术培训与指导服务,推广“四包四保”,即包提供种苗,保证品种纯度90%以上;包苗木质量,保证成活率90%;包免费技术服务,保证质量;包果品销售,保证以保护价收购。

3、技术优势。与中国农科院、北京林科院、四川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建立了协作关系,走农科教、产学研相结合的路子,达到优势互补,充分发挥整体效应。引进国内外新技术、新品种,大力开展技术创新和科技攻关,依靠科技做强企业。探索出了“葡萄、枇杷、梨、油桃一年栽植,两年见效,三年丰产”等矮株密植、早结丰产、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其中,红提葡萄“厂字形避雨棚配套栽培技术”通过四川省科技厅成果鉴定,其水平为国内同类地区先进;枇杷“超矮化二分层整形配套栽培技术”经四川省科技情报所查新为国内领先水平;梨“密植多主枝直立形配套栽培技术”通过四川省科技厅成果鉴定,其水平为国内先进。

4、人才优势。公司注重人力资本的投入,建立了人才引进培养和利益激励机制,积极形成人才开发管理与人才成长机制,激发了员工技术创新的主动性,调动和发挥了员工个体的积极性、创造性,不断增强员工群体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内部劣势(w)

1、制度与管理缺陷。在建立和推行现代企业制度、进行科学管理方面存在差距。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现代企业制度尚不完善,技术创新和经营体制尚未完全形成,经营机制和监督机制尚待搞活与完善,全面质量管理、标准化管理等现代企业管理办法尚未完全推广运用于企业的生产经营全过程。传统和陈旧的经营管理制度在企业中依然有所影响,在建立与现代农业相适应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进行科学的企业管理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产业链条缺陷。企业规模相对较小,产业链条较短。在公司的经营环节上,种植基地的推广方面投入过多。基地建设是企业的重要依托和赖以生存的基础,而且基地的规模和质量,关系到农业产业化经营和企业发展的规模和质量。但是,基地推广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而且回收期长。此外,缺乏加工企业。公司果品以鲜销为主,粗加工多,系列开发和深加工少;原产品多,高附加值产品少;内向型产品多,外向型产品少。这就导致产品增值能力低,市场开拓能力不强。因此,应延伸产业链条,注重果品精、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

3、标准化生产缺陷。企业标准化生产推行不足,果品质量标准执行难,果品在质量、数量方面规模不经济。目前,虽制定了优质无公害果品的质量标准体系,但检验检测体系不健全,难以执行产品质量标准,不利于推动果品的无公害、标准化生产,以致果品的质量档次不高,大宗产品多,名特优产品少,难以提高果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4、利益联结机制缺陷。企业与农民之间关系松散,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企业和农民之间还没有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订单农业”还比较脆弱,这样就造成农户与企业之间难以形成稳定的产业链。在缔结契约过程中,农户由于分散,自我组织的程度低,分散的农户处于不利的谈判地位,加之缺乏法律上的有效监督,合同内容权利义务容易失衡,农户利益得不到保证,参与农业产业化的积极性受挫,并加大了产业化组织内部运行资本。而在信息不完全、不对称条件下容易受机会主义驱动,容易导致不良的道德行为,也常出现农户违约现象。当市场价高于保证价,农产品出现“买难”时,有的农户极有可能将签约农产品投入市场出售,不按合同约定把农产品卖给企业,企业面临农户违约的威胁。由于对契约的约束力有限,这种建立在自利性基础上的机会主义行为很难制约。

(三)外部机遇(o)

1、政策机遇。中共十六大报告指出:“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综合效益。”贯彻十六大精神,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向深度和广度发展,龙头企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之后,各级形成了“扶持农业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共识。龙头企业上联市场、下联农户,是农业产业化生产经营的领军者,是农产品市场开拓的主力军,是农业产业化的龙头和关键。加快农业龙头企业建设,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2、政府扶持。正因为龙头企业在农业产业化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各级政府对其关爱有加,给予了大力扶持,为企业在征地、办证、融资、税收及流通方面制定了优惠政策。同时,强化服务指导,加强组织协调,在推广科技、开拓市场、提供信息、法律咨询、协调指导上,为企业发展营造了较好的社会保障和发展环境。当农户与企业出现纠纷时,做好协调指导工作,并引导农户理解支持企业。

3、专合组织的纽带作用。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架起了企业与农户的桥梁,起到了纽带作用。为企业和农户提供信息,一方面将企业的信息传递给农户,另一方面又将农户的信息传递给企业。它解决了千家万户面对企业、企业面对千家万户的状况,使企业有更多的人力、物力投入到开拓市场、开发新产品的工作中去,也使广大农民有了技术依靠,解决了产品销售问题,起到了很好的承上启下作用,并引导农业产业化经营走上了“公司+合作组织+农户”的规范发展之路。

4、市场潜力。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更多的消费者不仅仅满足于数量上的充足,在食品的质量上会有更高的要求。对无公害、无污染、优质的绿色水果的消费将大大提高。加入wto以后,我国可以享受世贸组织成员国的无歧视贸易待遇,改善了农产品出口环境,进一步拓宽了出口市场,果品开发具有现实的市场空间和巨大的潜力。

(四)外部挑战(t)

1、国外优质果品的挑战。我国加入wto以后,一方面改善了农产品出口环境,拓宽了出口市场;另一方面水果市场也面临对外开放的压力,将降低农产品关税,取消出口补贴,减少非关税壁垒,削减属于“黄箱”政策的国内支持,国外优质果品大量涌入,对公司果品的内销造成了巨大冲击。而且企业在人才、资金、市场营销、货源、品质控制等方面的先期筹划和准备工作做得并不充分,势必应对失措,难免显露颓势。

2、政策落实不到位。政府出台的有关政策内容很好,但有的在部门执行时很难兑现、很难落实。各级政府在招商引资时虽为企业在征地、办证、融资、税收及流通方面制定了优惠政策,但对企业的扶持政策不到位,真正在具体落实上比较困难。像税收优惠政策还没有完全落实、财政扶持比较分散、金融服务不到位等问题仍然存在。企业、专业经济组织和农户资金不足,这对企业的发展壮大造成财力上的制约。同时,在一些县级、乡镇、村级政府的招标工程中,公司按合同提供了优质果苗,并保证了成活率,但政府却拖欠项目工程款。各级政府拖欠项目工程款高达800多万元。其中,县级政府拖欠300多万元,乡镇政府拖欠300多万元,村级拖欠100多万元。

3、传统农业、农民素质及专合组织的制约。目前我国农业总体上还处在落后的传统农业阶段,狭小且分散的经营规模严重地延缓了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进程,造成了高成本、低效率、难以形成专业化,整个产业层次水平不高;农户生产规模过小,而且分散零碎;农户生产的专业化、商品化不强,自我组织程度低;农民的整体素质不高,信用意识比较淡薄;农民的法制意识不强,农民的机会主义行为也较严重。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较缓慢,运作不规范,市场主体地位不明确,实力较小,摊子铺得过大,组织结构合理性和完整性缺乏。在内部经营中,主要存在管理体制不健全,相应的监督机制不完善,管理不到位,资金不足、财务制度的透明度低,人员素质跟不上,经营不善,对成员利益的保护不够,企业与农户之间的纽带作用发挥不充分等问题。

4、农业经营风险及农业产业化信息滞后。农业生产面临自然灾害和市场波动的双重风险。无论是市场暴跌暴涨,还是发生自然灾害,都会影响到农产品供应量。农业经营的双重风险决定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尽管企业与农户有契约关系,但由于农业可控程度极低,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很高,企业经营风险始终是存在的。在“产、加、销一条龙”的生产链和“贸、工、农一体化”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中,企业不仅面临诸多经营风险,在与农户的联系中还要付出巨大的组织成本,在风险和成本的双重重压之下,企业的负担加剧。同时,农业产业化的信息流通发展缓慢,尚未建立起为企业和农户提供和农产品市场信息的信息网络,难以为企业、农户和消费者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以减少市场风险。

三、推进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建议

(一)外部环境方面

1、政府转变职能,加大扶持力度。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主动转变职能,进一步做好为企业发展而推广科技、开拓市场、提供信息、法律咨询、协调指导,搞好社会保障和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做好经济建设的基础工作,如公路、水、电力、通讯等硬的环境建设和规则制度的透明化、提高办事效率、实行问责制、不向企业和农民打白条等软的环境建设。建立起政府与企业、中介组织、农民之间的新型联结关系,坚持用引导、示范和服务的方法来推动农业产业化和企业的发展。加大资金扶持力度,落实扶持政策,增加财政投入,简化项目审批程序。对企业的土地征用费和税收要给予大幅度减免与返还。建立完善的农业信贷金融体系,放宽企业贷款条件,扩大信贷规模,确保企业正常生产经营资金的需要。

2、构建社会诚信。社会诚信问题,应从加强教育入手,通过政府引导、法制建设、发挥行业协会和信用中介作用、强化新闻舆论监督等方法来构筑全社会的诚信机制和体制。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既需要完善各种法律法规,严格监督实施,也需要在全社会范围内,开展全民诚信和道德教育。必须重视政府诚信问题,各级政府部门必须做出表率,清偿历年积欠,一时难以还清的,应追究责任,同时由当地财政部门提出切实可行的清偿时间表,保证在三年内还清。各级政府官员应廉洁公正,有诺必践,成为社会诚信的表率。企业也要始终把“诚信”放在突出位置,对农民负责、对消费者负责。

3、大力提倡科技兴农,加大对农民的教育培训力度。在全社会大力提倡科技兴农,强化农业科技投入,健全科技服务体系,努力改变现有科技体系滞后于农业发展现状的局面。加大农技推广示范力度,加大对农民的教育培训力度,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引导农民学科学、用科学。并且注重对农民进行文化科技知识以及合作思想、合作技巧的教育,以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以及管理与营销技能,使他们能够胜任合作经济组织的决策与管理。同时,培训也是深化对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认识的重要手段之一。加大对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宣传力度,通过宣传教育,特别是成功典型的经验介绍,使广大农户,特别是未加入组织的农户提高认识,自愿加入到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中来,促进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壮大。

4、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立和完善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要把发展联结企业和农民的中介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作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点来抓,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制定章程,完善制度,规范运作。进一步规范企业与农户的利益关系,规范企业与农户的产销合同,通过建立风险基金、最低收购保护价、利润返还等形式,引导订单农业的发展,规范市场行为,使企业与农户建立起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使双方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共同体。努力提高订单的履约率,既能为企业提供高质量的、稳定的农产品,又能确保农民的正当利益。

(二)企业内部方面

1、健全制度,提升管理。健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搞活经营机制,完善监督机制,加快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采用现代管理技术和方法,提高企业的科学管理水平和经营管理效率。提高资本筹措和运营能力,以资本运营为纽带,着力盘活资本存量。实施信息系统,随时对企业的宏观信息、微观信息以及内部信息进行收集加工,并进行适当的管理咨询,从而实现经营决策的科学化。加大人力资本的投入,吸收和培养相应的专业人才,建立人才引进培养和利益激励机制,提高员工的知识层次,改善员工的能力结构。

2、提升品牌,拓展市场。提高品牌策划和提升能力。以加入wto为契机,面向市场,大胆创新,以名品、精品拓展市场,以优质服务占领市场。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体宣传和树立产品的市场形象,扩大影响,提高市场知名度。提高政治和社会资源获取与利用能力,整合资源、资本、人力等因素,增强企业发展后劲,提高竞争力,从而实现企业的优秀,并从优秀走向卓越。

农业企业发展篇2

1农林龙头企业要充分发挥农林科技创新的载体作用

龙头企业应该牢固树立科技兴企的理念,积极利用自身的信息、资金、人才等优势,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合作,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校企结合,产研结合,加快农林科技创新研究步伐,使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载体[1]。龙头企业应该成为农林科技推广应用的“带头人”,高举科技“龙头”,转化科技成果,并在联结基地的农户中广泛开展科技培训和技术指导活动,建立技术推广的网络,培养技术推广的人才队伍,推广应用科技创新成果,将企业掌握的科技成果与广大农户共享。

2农林龙头企业要充分发挥开拓产品销售渠道的作用

在“公司+基地+农户”模式下,龙头企业具有掌握大量市场信息的优势,能够运用市场信息,研究市场趋势,分析消费者需求变化,处于市场竞争的主导地位。龙头企业要根据自身优势,利用现代市场营销手段,树立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建立市场销售网络,确保产品流通畅通。龙头企业要成为农林产品销售的核心力量,巩固和发展联结基地,在不断扩大产业基地的同时,不断提高基地农户的经济效益[2]。

3农林龙头企业要增强深加工能力,充分发挥“蓄水池”作用

农林产品具有特殊性,往往会出现周期性的供求失衡现象。农林龙头企业在雄厚的技术和资金的支撑下,依靠科研,投资加工设备,利用产品资源,开展农产品深加工。这样既能满足不同层次的多元化消费需求,丰富市场商品供应,增加产品附加价值,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又能调节农林产品供求平衡关系,防止出现农林产品“卖难”现象。因此,开发农林产品深加工,能够发挥龙头企业的“蓄水池”作用,保障基地农户的生产利益,达到农民增产、增收的效果[3-4]。

4农林龙头企业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发挥“帮扶”作用

农林龙头企业要牢固树立立足基地、反哺社会的理念,不能一味地只追求经济利益,要以发展壮大产业为重,乐与农户分享利益。在生产环节,要派技术人员免费指导基地农民进行田间管理,把种植技术和田间管理方法教给农民,给广大农民“授之以渔”。在产品收购环节,要合理定价,遵守基地种植协议,保证货款及时支付,在市场处于低谷时,采取“保护价”措施,以保证农户利益,调动农民积极性。总之,龙头企业应结合自身能力,帮扶农民加快致富的步伐,帮助农民加入“公司+基地+农户”的组织中,发展壮大产业基地,带动农民增收。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农林龙头企业还应拓宽视野,开发投资农林产业新领域。要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新农村建设,改善农村面貌,促进农村社会文明。

农业企业发展篇3

1.1龙头企业在整体实力与覆盖面方面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农业产业化起步晚、发展慢,导致龙头企业的数量与实力方面都较为薄弱。当前,各个地区虽然已经形成了部分龙头企业,而且这些龙头企业对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也确实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这些龙头企业大多注重地方利益,形成了当前各自为战的格局,缺乏有效的合作体系,对自身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限制,使其出现了整体实力薄弱、覆盖面窄等问题。

1.2龙头企业在发展程度与经济效益方面存在的问题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程度较低。各个地区的龙头企业形成了各自为战的局面,导致地区之间的龙头企业可能出现重复建设的情况,其发展程度与规模的发展都受到限制。由于农业资源存在有限性,各个龙头企业在对资源进行争夺的过程中加剧了矛盾,对企业的发展带来不良的影响。此外,由于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使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协调并不密切,导致了成本支出的增加,降低了龙头企业的经济效益,反过来又制约了龙头企业的发展。

1.3龙头企业发展规划与合作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我国各级政府都非常重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从政策、措施等方面给予了很大的支持与重视。但是,由于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存在差异,导致各地对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不同,部分地区缺乏统一的规划,任由龙头企业自由发展,导致农业产业化的合作体系难以建立与完善,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业资源利用率的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不高又反过来制约了龙头企业合作机制的形成,给龙头企业的发展带来不良的影响。

2龙头企业发展的有效措施

2.1实现相关制度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要充分认识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重要性,通过相关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带动龙头企业的发展。中央及地方要重视农业产业化发展,通过各种有效因素的利用与创造,实现制度体系的建立与完善,进一步促进龙头企业的发展。龙头企业自身也应该适应经济体制改革,强化自身内部制度建设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为龙头企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2实现农业产业化发展道路的探索与创新

在农业生产的发展过程中,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特色,要注重自身优势的发挥进一步推动农业产业化的顺利进行。我国农业产业化模式主要包括龙头企业带动型、中介组织联动型、合作社一体化三种类型,其中龙头企业带动型属于农业产业化新模式,通过龙头企业带头作用的充分发挥,推动企业实现产业化经营。

2.3实现龙头企业分工合作的强化与企业集群的培育

龙头企业之间应该按照专业化分工的要求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将上游企业与下游企业有机地连接在一起,通过分工合作的方式实现各个龙头企业功效的充分发挥,共同形成产业链并充分发挥产业链的作用。在农业产业化进程发展的过程中,龙头企业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龙头企业应该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不断的发展,从而带动企业中小企业与农业的进一步发展。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实现农业产业化企业集群的组建,提高产业园区在国内外的影响力,通过园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2.4实现名牌产品的创造与龙头企业竞争力的提高

龙头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应该将国内外大市场作为着眼点,实现企业现代技术装备水平的提高,创造出在国内外市场中都具有竞争实力的名牌产品,通过名牌产量实现企业发展方向的拓展,实现企业竞争实力的提升。名牌产品能够进一步带动其相关产品的生产与销售,对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2.5实现龙头企业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

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的排头兵,只有通过技术创新活动才能够促进龙头企业技术水平的提高,从而生成出技术含量较高的新产品。政府部门应该注重加大对龙头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同时要引导龙头企业与科研院所、高校等实现联合,提高现代科技向生产力转化的速度与效果,促进龙头企业产业化水平的提高。企业应该对国家的相关政策进行积极的执行,在企业中引入最新的科技成果,依据市场需求时间新产品的开发,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龙头企业应该注重自身技术水平的提高,在创新中求发展,在发展中不断创新,形成创新与发展相互促进的局面。

3结语

农业企业发展篇4

1、积极引导支持工商企业、外商资本进军农业领域,围绕深度开发农业资源,突破瓶颈项目制约,投资兴办农产品深加工(粮棉加工及纺织项目除外)、农产品专业市场、高效规模种养业园区、生态休闲和观光农业、大型种养业优良品种场等项目,促进我县农业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转化。工商企业新投资兴办高效规模特色农业基地连片达100亩以上的,经县验收确认,由县财政按每亩500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补贴,用于项目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2、在我县投资新办农产品深加工项目,年固定资产投资额达400万元以上的企业,由县财政对企业新实现的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给予“两年减免,三年减半”的优惠,增值税地方留成部分前两年内全额奖励给企业。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新投入农产品深加工项目,年固定资产投资额达到500万元、1500万元和2500万元的,除享受工业奖励政策外,另分别奖励2万元、4万元和5万元。

3、优先安排农业项目建设用地。在保护和不破坏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前提下,放活农业项目用地政策,对不破坏耕作层的畜禽饲养用地、农业生产配套用地,不占用基本农田的,可办理土地临时用地手续。积极鼓励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尊重农民意愿,在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后,可以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通过土地入股、出租等办法,流转建设用地,用于农业项目建设。鼓励农民通过转让、转包、互换、租赁、入股等多种形式,流转土地使用权,参与农产品深加工、农业园区项目建设。

4、充分利用我县现有的农业龙头企业及其他存量资产等农业资源优势,通过租赁、收购、合股经营及其他方式,吸引国内大型农业龙头企业、上市公司等来我县嫁接、改造和新办大型农业龙头企业、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对投资额超过300万美元或固定资产投资额超过2500万元的农业项目实行个案优惠扶持。

5、大力实施“凤还巢”工程,鼓励外出务工经商人员返乡投资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视同工商企业给予相关支持。鼓励有规模、有实力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兴办农产品加工、流通等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对符合农业产业化要求的“四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给予优惠扶持。

6、对农产品深加工项目及农业基地建设项目,实行“一站式”服务,并明确专人跟踪服务。有关部门在企业建设和生产期间的立项审批、证照办理、行政规费收取按照“能免则免、能减则减”的原则,予以优惠。国家和省有明确规定的,按下限标准收取。

二、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

1、鼓励企业升档晋级。对主要以本地农产品为原料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按成长型、规模型、龙头型分别实行分档扶持和考核(具体考核办法另行制定)。对符合县级农业龙头企业条件的予以考核确认。对基本具备国家、省、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资格认定标准的,积极帮助组织企业申报国家、省、市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对首获部级、省级、市级、县级的农业龙头企业,一次性分别奖励扶持资金10万元、5万元、3万元、1万元。

2、扶持企业做大做强。支持现有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加大技改投入、资产重组和扩张力度,不断扩大规模、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凡年销售收入首次突破3000万元、5000万元、8000万元的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由县财政分别奖励法定代表人1万元、2万元、3万元。

3、增强企业带动能力。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投资建设园区和基地,吸纳更多农村劳动力就业,增强辐射带动能力。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吸纳农村贫困劳力就业,凡吸纳农村贫困劳力20人以上、人均年收入5000元以上的企业,对符合贷款条件的,县农村信用社可按每吸纳一个贫困劳力提供2万元贷款,以扶持企业发展。

4、所得税抵扣和征返。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投资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技术改造项目,其项目所需国产设备投资的40%,可从企业技术改造项目设备购置当年比前一年新增的企业所得税中抵扣。生产企业自营出口或委托出口农产品及其加工品,实行“免抵退”政策,并在国家下达的指标范围内优先办理退税。农业龙头企业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所发生的各项费用,按当年实际发生费用的150%抵扣当年应纳税所得额,实际发生的技术开发费用当年不足抵扣部分,可按税法规定在5年内结转抵扣。农业龙头企业提取职工教育经费在计税工资总额2.5%以内的,可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允许农业龙头企业按规定加速设备折旧,企业用于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仪器设备,单位价值在30万元以下的,可一次或分次摊入管理费;单位价值在30万元以上的,可适当缩短固定资产折旧年限或加速折旧。支持龙头企业抵御市场和自然风险。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因为市场价格下跌、按保护价收购而造成的价差损失,以及弥补农户因不可抗拒自然灾害和重大病虫害所造成的损失,由企业承担的部分,经有权税务机关批准后,允许在税前扣除。

5、加大信贷扶持力度。金融机构增加贷款优先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农村信用联社逐年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贷款额度,农村信用联社、农行等商业性银行和农发行要对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授予一定的授信额度,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人民银行要充分运用再贴现、支农再贷款等货币政策,积极支持各金融机构加大对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的信贷投放。

6、减免企业相关规费。县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新办农业园区、基地或农产品深加工项目,新增销售收入免除市场物价调节基金、防洪保安基金、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检验费,人防建设经费、堤防占用费、劳动合同鉴证费、计量器具核定费等收费项目实行减半征收。县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生产用水和基地种养殖用水,由县水利局会同有关部门核定年度用水计划,计划内用水减半征收水资源费。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用电容量在315千伏安以上的,执行大工业电价。对符合农业生产用电规定的现代化或专业化种养业项目,执行农业生产用电电价政策。

7、优先供应建设用地。对部级、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和有发展潜力的市、县级农业龙头企业的建设用地,优先安排,优先审批,各项费用按最低标准执行。农业龙头企业直接为农业服务的用地,作为临时用地办理,土地管理部门要简化手续及时服务。支持龙头企业合理利用农村集体土地,按照“稳定承包权、搞活经营权、保护收益权”的原则,依法鼓励多种形式的土地使用权流转,促进农业资源向农业龙头企业集中。允许农户在承包期内依法有偿向龙头企业转让土地使用权,或以使用权入股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支持农业龙头企业连片租赁、承包集体土地和参与土地治理。

8、支持企业创建品牌。对新获得省名牌或省著名商标、新获得国家免检产品或出口免检产品、新获得国家驰名商标或中国名牌产品的农业龙头企业按政办[3号文件奖励政策执行。

9、实施绿色通道政策。对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运输农产品、加工品,视同县级工业龙头企业实行运输车辆的绿色通道通行证制度。

10、创造良好外部条件。对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由县效能监察中心挂牌保护,实行《收费许可证》、《收费员证》和《企业交费登记卡》“两证一卡”检查收费准入制和公示制。

三、加强农业产业化工作的组织领导

1、加强组织领导。县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要加强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工作的组织领导,领导小组下设农业龙头企业管理办公室(设在县发改委)。办公室要制定农业龙头企业发展规划,明确长远目标和阶段性工作重点,督促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不断提高服务农业龙头企业的工作水平。各镇、各部门要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工作摆上重要位置,明确一名领导同志牵头负责,指定一名联络员做好相关工作。

2、加强指导服务。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服务和沟通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县农办要加强宏观政策研究,促进农业龙头企业在农民增收和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县发改委要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指导、服务、管理、监督、考核力度,实行动态管理,优胜劣汰,形成良性竞争机制,并按照发展高效外向农业的要求,逐步调整优化重点龙头企业结构。国土部门要为农业龙头企业建设用地提供保障。农业部门要加强行业指导,搞好基地建设。县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100万元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基地和园区建设。税务、交通、工商、金融、电力等部门都要制定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实施细则,落实各项扶持政策。新闻单位要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宣传力度,积极宣传重点企业和名牌产品,提高龙头企业的知名度。

农业企业发展篇5

一、重视和发挥企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组织作用,是农业产业化与新型工业化的有机结合点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其实质离不开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但在市场经济和农村自然、社会条件下,农民致富奔小康,必须要改变自然经济模式,推进农产品初加工到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提升农副产品高附价值,以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农业产业化的核心是走农业企业化之路,这又离不开综合运用现代高新技术、先进设备和管理方法推行农业工厂化,以及培育农业产业化模式中的龙头企业,实施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和自主创新等,这些无不与新型工业化息息相关、紧密相连。因而,在新农村建设中,客观上需要企业在其中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将农业产业化与新型工业化有机结合,并以之带动农村发展和壮大多元经济。通过新型工业化中企业的雄厚经济基础、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水平、对市场信息的灵敏反应等来克服农业基础设施薄弱、防灾减灾能力差、农产品产销与市场脱节、农业生产投入后劲不足等矛盾,从而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二、重视和发挥企业的组织作用,是实施科技兴农的主要载体

为贯彻科技部关于加强基层科技工作的精神,把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具体落实到基层,湖南省委省政府实施“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战略,并决定根据不同区域的特点,支持一批县市组织实施县市科技部门条件建设、科技信息“户”联网、区域特色产业等工程的试点。我们要以此为契机,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大力推进科技兴农战略。

农业现代化离不开科学技术,更离不开以企业为主体的科学技术自主创新。企业不仅是国民经济工作的主战场,也是科技工作的主战场。企业的科研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率直接制约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和质量,同时也间接影响了农业种、养、加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因为,农业的生产资料、农产品的加工、销售、价值实现绝大部分要通过企业来完成。在农业产供销的链条中,企业是载体,市场是舞台,科技是催化剂,经济效益是驱动力。通过企业的组织作用,推动和引导农民进入农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实现农业小生产与社会大市场的有效对接,促进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农业与商业的一体化发展,把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融为一体,形成推进发展现代农业的运行机制,实现科技兴农。

三、重视和发挥企业的组织作用,是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推动力

结合地域、人文、市场等要素,发挥自身特色和优势,积极发展主导产业是农业产业化的方向,以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的关键所在,一体化经营是农业产业化的显著标志,科技进步是农业产业化的内在动力,社会化服务是农业产业化的本质要求等为特征的农业产业化,是彻底扭转农村以自然经济为主的传统农业,转向农村发展以市场经济为主的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彻底改变过去农村自产自销的产品循环,摆脱农业生产游离于社会市场大分工之外的局面。因此,在这五个本质特征中绝大多数环节需要企业组织的参与,只有通过发挥企业的组织作用,才能推动农业生产产、供、销的小生产与社会大市场地有机结合;才能推动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并相对延长农业产业链;才能推动现代信息经济、知识经济、市场经济三位一体的巨大能量改造传统农业,培育和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多元经济。

在健全和完善现有农村承包经营和统分结合的政策机制下,做到种、养、加专业化与大户承包经营体制相结合,大力发展规模农业,实施一乡一品、一村一品工程,加快农业工厂化步伐。通过企业的全面参与,推动农业产业链与农产品价值链有机吻合,推动农产品社会总价值在社会市场交换中得以全面实现,推进农业产业资本有序循环和农业扩大再生产。

四、重视和发挥企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组织作用,有利于转变传统行政管理理念,提高服务意识

尽管农业税取消后,国家还加大了对农业的直补力度,但对切实解决农业与工业的剪力差来说,可以上说仅仅是杯水车薪。因为现实农业面临着经营规模小、比较效益低、资源约束性大、自我发展能力差、劳动力就业压力大、防灾减灾能力弱、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严重不足等诸多问题。面对农业、农村自身发展弱、国家财政投入有限等客观问题,我们就要着重在组织和管理上下功夫,这就迫使基层党委和政府转变行政管理理念,提高服务意识。

发展农业、农村经济的根本出路在于提高农业、农村经济自主发展能力。因局限于农业、农村现阶段自身发展能力弱,我国当前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政策是实行政企分开,实行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以,党委和政府必须要走依托宏观调控和市场手段,促进工业反哺农业,实现工农强弱联合、优势互补之路,从而,客观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对过去的计划经济和行政手段不能再作为依靠手段,在国家尽可能加大投入,政府尽最大努力加大服务的基础上,主要依靠市场手段来优化资源配置,通过发挥企业的组织作用来促进工业反哺农业,行政理念也要从过去“管、收、批”的干预型越位型政府转变为“扶、帮、助”的服务型补位型政府;工作重心从抓“大生产”向抓“大市场”转移;工作方式从“行政命令型”的官本位向“依法服务型”的民本位转移;切实做到把主要工作放在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把农业生产经营的主动权交给农民、交给市场、交给企业。

五、围绕“三农”问题,重视和发挥企业在新农村建设中组织作用的几点思考

农业企业发展篇6

关键词:农业龙头企业;问题;原因;建议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6.030

近几年来,山东省作为农业产业化的发源地,农业龙头企业的规模、数量不断发展壮大,成绩显著。2014年,山东省实现销售收入14975亿元,比上年增长65%;销售收入超500万元的农业龙头企业达9220家,同比增加111家;出口额达到169亿美元,蝉联全国之首。其中,773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6722亿元,占比45%。

1农业龙头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1流动资金少,运转相对困难

大部分农业龙头企业生产的季节性较强,短期流动资金需求量大,经营成本持续上涨,资金匮乏已成为严重影响企业发展的“瓶颈”。

1.2发展不均衡

龙头企业中有不少企业的规模不大、辐射带动性不强,经营方式单一,经济效益也就不明显。

1.3科技含量低、缺乏市场竞争力

企业普遍缺乏人才,生产工艺、生产设备亟待改进。此外,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科技、加工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有较大差距。企业的品牌意识不强,真正的市场认可的大品牌不多。

1.4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

企业受源头原材料的影响较大,农产品基地建设是关键。但很多龙头企业却没有与农户形成真正的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体,因履约保障机制欠缺,常常会出现企业或农户单方毁约现象,导致供应链脱节,损害双方利益。

2阻碍龙头企业发展的原因

2.1企业的内部发展机制不够完善

2.1.1思想意识落伍

农民老龄化、创新能力不强,龙头企业经营理念较落后、市场开拓意识差、对科技、人才的开发不够重视。

2.1.2优势资源发挥不充分

各地区的区域优势、农业特色与龙头企业需求之间供需不匹配,区域资源优势发挥不充分,导致企业生产效率较低,供需产业链短、粗加工较多、精加工深加工较少、核心竞争力不强、效益低。

2.1.3企业体制不够完善

原始的“公司+农户”的组织形式已经不能适应龙头企业的发展需求。另外,企业内部产权不清、激励机制不完善等内部机制问题也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2.1.4监测体系、质量安检不健全

目前我国农产品及其加工的标准体系、食品安全体系、检测体系、质量认证体系都很难达到国际化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较高要求,认证率不高,品牌效应不好,从而严重影响了农产品加工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2.2企业外部发展环境不够优越

2.2.1政府部门指导力度不够

政府部门大多为农业基地提供市场信息、技术培训等服务,但深入基层切身指导农民加工、种植、养殖技术、传授管理经营理念、市场营销方法的不多。

2.2.2企业间竞争激烈、出口壁垒高,企业发展受限

近几年来,国内同业竞争愈发激烈,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国际环境壁垒也越来越高。除关税壁垒外,“绿色”壁垒成为中小型龙头企业出口难的主要原因。

2.2.3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滞后

联系农企关系的组织不健全,运行不流畅,服务不到位。

2.2.4企业融资渠道不畅通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比其他类型企业在资金上更短缺、需求更迫切,但是调查发现,企业获取资金的渠道少,国家财政金融资金支持不够,中小企业吸引投资能力弱等,都制约了龙头企业的投资建设和培强做大。

3农业龙头企业培强的建议

3.1推进基地建设,冲破“绿色壁垒”

[3]企业要加大力度推进标准化基地建设,建立“企业+基地+农户”的新型组织形式,倡导绿色农业,生态养殖,建立“利益同享,风险共担”的利益机制,提高履约率。

3.2加快技术创新,延伸产业链条

企业要与大专院校、科研等单位合作,实行产、学、研一体化,加大科技研发力度,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充分利用农副产品,增强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实现企业技术、产品升级。

3.3推进品牌建设,扩大市场份额

企业要立足本土资源丰富的优势,突出核心价值,形成“品牌群”。另外,要搞好品牌建设的统一规划,加大对产品的整体策划、包装和宣传力度。

3.4注重拓宽融资渠道,突破资金“瓶颈”

企业要积极争取国家财政的国债资金和财政补给等其他涉农专项资金的支持,吸收各类社会资金。另外,加快建立推进农业专业化的投资融资新机制,以优势项目招商引资,最大限度地吸引国内外的企业集团投资合作。不仅缓解了资金压力,还引进了先进的管理理念,扩大了企业的知名度,促进企业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山东省滨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意见(滨政发〔2009〕32号)[Z].

农业企业发展篇7

 

关键词:科学 发展 规划

 

科学发展观,就是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观。它是在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情况下,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根据中国实际和改革开放的实践提出来的,切合当代世界发展趋势的一种新的发展观。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就是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强调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的要求,体现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

农牧企业要生存、要发展、求新求变的过程也就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必须以持续发展为目标,认真总结过去,分析认识现在,规划将来,抓住和利用好一切有利于本企业的机遇。对企业的基层党组织而言,应该把“企业增效,员工增收”作为我们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农牧企业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首先要认清本身的发展状况

 

农牧企业的发展状况必须从两个方面来认识,一方面,要正确地认识企业近年来在前进中取得的较快发展。尤其是近年来,我们抓住有利机遇加快企业发展步伐,生产突飞猛进,各项改革管理工作都取得了长足进步;另一方面,还要科学地看待我们在前进中还存在着差距:我们的发展与同行业的个体企业相比存在一定差距,我们的思想解放程度还不够,企业的管理机制还不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发展;我们的生产管理还是粗放式的,这几年来生产规模上去了,但我们的效益还没有实现最大化,这个差距就差在管理上,差在制度上,我们的管理还不能够做到更有效控制,我们的规章制度还不是十分健全;我们的发展还不是很和谐,企业的观念、机制、规模、产品结构等还很难与社会大市场、大环境取得和谐,企业的管理机制、人才机制、创新机制、技术水平和企业文化等也还没有达到相互融为一体。 

 

二、农牧企业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对本企业当前所面临的形势变化有一个准确的判断。 

 

农牧企业的生产模式、生产规模、产品结构、市场需求等因素是长期困扰企业的问题;由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变革,农牧企业的产业结构需做大的调整。这就要求农牧企业要对本企业当前所面临的形势变化有一个准确的判断,进行科学安排自身的生产模式、生产规模,根据市场需求来调整产品结构。 

 

三、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对企业未来有一个清醒的思考 

 

面对现实的一系列困难,领导干部要带头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做到更新观念,勇于改革创新。企业要求生存,要持续发展,要在激流中立于不败之地,唯有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一是加快调整与优化资本结构的关系;二是加快经济发展速度与提高经济效益的关系;三是协调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四是发展速度、改革力度与员工承受能力的关系;五是资产增值、企业增效与员工增收的关系;七是加快改革与保持企业稳定的关系;八是企业经济发展与企业文化发展互动的关系;九是适应市场经济带来的变化与变化当中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关系等等。一心一意谋发展落实到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上来。

四、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正确树立业绩观。 

 

一是要看取得的管理效益与规模效益,在保证适度规模条件下,压缩成本管理空间。要通过开源节流来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效益是考核企业与领导业绩的主要指标。二是要严格收、支、贷考核,保证盈利的真实性,把对领导干部的考核和选拔任用与收入分配制度落实到真正创造了效益的标准上来。坚持统筹协调的工作方针,把阶段性目标与长期目标结合起来,建立维护稳定、构建和谐的长效机制。 

 

五、农牧企业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充分认识到:企业的发展取决于员工。 

 

农业企业发展篇8

 

关键词:新经济 农业企业 会计发展建议

所谓“新经济”,实质上就是知识经济,而知识经济,是指区别于以前的以传统工业为支柱产业、以自然资源为主要依托的新型经济。这种新型经济以高技术产业为支柱,以智力资源为主要依托。会计作为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加人世贸的影响和冲击,作为新经济环境下的农业企业会计需要的将是核算、反映、控制与测评整个产业价值导向的更具柔性的新型会计模式,变革现行的会计模式已是大势所趋,转变以价值导向为主体的农业企业会计是适应这一变革趋势的一种选择。

   一、当前农业企业会计行业的特点

   农业企业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运用会计的专门方法,对农业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系统、连续、全面、综合的反映和监督,以加强农业企业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农业企业会计是一种专业会计,是以农业企业为会计主体的一种行业会计。农业企业是农业产业化链条中最为关键的一环,它是农业发展到高级阶段在主体上的反映。而农业企业的生产过程、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等与其他行业存在较大的差别,带有一定的特殊性:1.核算内容的多样性。农业生产活动的范围很广,往往涉及农、林、牧、副、渔、工、商、运、建、服等多种行业。农业企业会计核算的内容繁多,包括的范围也很广。2.管理体制的复杂性。农业企业实行了多种经营与双层经营体制,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在普遍推行了农户联产承包的同时,也相应建立了统一经营的生产和服务组织,乡镇企业的体制更是复杂多样。3.核算方法的灵活性。现阶段我国农业企业会计核算水平与会计上作的管理水平差距较大,农业会计核算方法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农业企业会计技术方法和会计政策规范必然都要从原有的工业经济环境中蜕变出来,重新构建符合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的会计模式和会计管理发展思路。

   二、在新经济环境下农业企业会计发展的思路

   (一)在会计确认方面。由于农业生产活动是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的结合,其许多特征又决定了农业企业会计确认的复杂性和差异,其中关于生物资产的确认尤为复杂。我国现行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均未对生物资产的确认做出专门的规定。所以我们在会计确认方面可以先从确认复杂资产方面着手,运用新经济条件的网络技术与知识更新,不断对一些复杂的资产进行重新界定与确认。

 (二)在会计计量方面。关于农业企业的会计计量问题我国已颁布的会计准则及现行的《企业会计制度》均未对其做出专门规定,但根据《企业会计制度》中会计核算基本原则可以看出,我国农业企业资产的计量目前只能采用历史成本法和成本与市价比较法,不宜使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随着我国农业企业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的日益完善,详细、可靠、可行的农业企业会计计量政策有待完善。

   (三)在会计记录方面。会计记录主要涉及到会计账户的设置问题,在农业企业会计核算中除了需要设置与其它行业具有共性的会计科目以外,还应设置反映农业特殊性的明细会计科目,另外还要根据当前农业科技发展的需要,结合新产品新技术对一些农业企业知识产权方面的会计科目进行设定。

   (四)在会计报告与披露方面。现在尚未制订农业活动会计准则和农业会计核算办法,因此缺乏农业活动会计信息披露的规定,按照普通会计事项的披露政策,适合农业活动的报告披露政策有:(1)区分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2)提取资产减值的情况;(3)折旧政策。

   由于在新经济环境中,当今农业活动已经不是以前的传统结构为主的农、牧、渔结构了,有它的特殊性,仅仅像对待普通的经济活动一样来报告披露农业活动会计事项是远远不够的,农业科技的普及,农业新技术新工艺的不断涌现,这种对外界信息的认知时效性,传统的会计核算方法是无法让投资者对公司的农业活动有全面的了解的,特别是在以历史成本法计量的情况下,对不同年龄的动植物、作物,往往难以从成本上体现出差别。因此,为了减少会计信息的不对称,使投资者对农业活动有全面的了解,必须制订可行的农业活动的报告披露政策。

   三、现行新经济完善农业企业会计的具体方案

 

[1] [2] 

;  .将知识经济的渗人扩展至农业企业会计核算范围之内

农业企业发展篇9

关键词:直播网络营销;农业企业;精准扶贫

近年来,我国现代农业持续高速发展,农产品市场供给量实现持续高速增长,但农产品市场供需关系结构严重失衡问题较为严重,导致部分贫困地区企业产生低端农产品市场滞销问题。近年来,我国城市农产品滞销事件不减反升,且都具有明显的社会地域性。农产品的大量滞销不仅严重打击了广大农民的农业生产积极性,还影响到了我国的食品安全,引起了不少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不同领域学者从导致农产品价格滞销的主要原因、解决对策措施等多个方面展开了广泛深入研究。其中,从产品供需关系角度对我国农产品出现滞销潮的原因进行综合分析也已成为当前研究的一个热点。研究结果表明,产销对接渠道不正确对应、下游相关产业资源对接不畅等更容易导致优质农产品大量滞销,并一致认为继续加强网络媒体及农业网络促销宣传工作是当前解决大量滞销产品问题的有效解决手段。网络营销可通过网络媒体打破传播渠道的群体边界,进一步扩大营销活动的覆盖范围。有利于解决小型民营农业生产企业的食品产销资源对接不畅问题,同时也有利于农产品市场供给侧产业结构性优化改革政策措施的出台[1]。

1发展现状分析

1.1直播网络营销的发展。1)直播行业在经历“新兴-火爆-衰落-洗牌”阶段后,进入了稳定发展的成熟期。在粉丝群体的不断推动中,直播网红通过新传播媒介的连接,以及其本身独立、整合的发展,也逐渐凸显出其广泛的跨界联动、引领粉丝消费的特征,各行业之间也因此形成全方位的“商业-媒介-直播领袖-粉丝/消费群体”的生态化产业链[2]。2)直播行业网络营销的就业门槛逐渐降低,它已逐渐开始演变成一项热门的新兴营销职业,甚至已经成为网络营销和新媒体的一部分。随着我国品牌市场竞争激烈程度的不断提高,大众对企业产品的品牌认知逐渐出现趋同,企业目前仅靠自身品牌宣传已经很难有效提升自身品牌效应,同时消费者也已经越来越多地依赖于如何让他人帮助自己并完成他的购买决策[3]。1.2企业网络营销的发展。1)农业企业的网络营销。不少农业企业已经意识到要通过打造农产品的专属品牌来加强营销的效果,从而提高农产品的经济效益。但多数农业企业对品牌营销存在一定认识误区,企业的广告宣传重点仅仅是产品名称,而未将品牌的特色传递给消费者,缺乏辨识度,造成品牌价值的空心化,广告的宣传效果非常有限[4]。2)电商企业的网络营销。由于疫情防控,线下消费几乎停滞,拓展线上销售渠道成为企业走出困境的重要手段。疫情期间许多农业企业开发外卖平台,形成“团长”式的电商模式,“团长”以强社交网络为基础,组建微信群聊,宣传并推广农产品。通过积极拓展线上销售渠道,实现线下门店和线上电商的全渠道网络打通,实现了转型升级[5]。3)中小企业的网络营销。根据《Questmobile中国移动互联网2019半年大报告》的统计数据,短视频、微博等依然是目前用户最主要选择使用的app。因此此类凝聚了大量年轻消费者移动注意力的app已经成为了中小企业移动流量的必争之地。网络营销具有很强的传播力与影响力,能帮助中小企业把东西迅速地卖到全世界,也可以帮助中小企业快速提高企业知名度,实现企业价值的增长,加快企业转型升级,增强企业竞争力[6]。

2网络营销优劣势分析

2.1劣势分析。1)广告困境。网络营销中的广告与个人言论之间实际界线的模糊性恰恰可以说是网络营销广告相比于传统商业广告的一个重要优势,但在网络营销中的广告的可识别性与《广告法》中所要求的广告可识别性相背离。种草直播视频、产品使用测评等直播内容虽然在本质上仍然属于商业广告,但是因其形式不可能像其他传统直播商业广告那样直白,具有很强的广告隐蔽性,使粉丝很容易就误认为这个直播行业领袖是在真诚地寻求传播专业知识、分享学习心得,而非传统商业广告推广中的行为,并从对整个直播行业领袖的整体信任程度转化而成为对直播产品的高度信任,从而不知不觉就能达到商业广告宣传中的效果。如果一个直播行业领袖明确的在告诉一个粉丝自己是在进行推广商品,粉丝对一个直播行业领袖自己的商品广告或者内容的品牌信任度很快就可能会明显下降,从而大大削弱一个商品的品牌推广宣传效果。因此,大部分的直播行业领袖都会努力地加以隐藏和弱化自己的传统商业网络推广营销行为[7]。2)品牌困境。首先,近些年各类优质农产品的基地种植生产规模和加工产量不断快速增长,随着我国农产品市场供给量的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企业将长期以来处于一个卖方市场。相比于其他同类商品,农产品的同质化消费特征显得更为严重,这也就使得各农业加工企业的农产品牌宣传推广工作难度更大。此外,由于目前我国大部分农产品产地销售主要还是依靠产地区域分销市场,农产品产地外销的消费意愿低,导致大量优秀的全国农产品销售品牌一旦全部离开了自己的产品销售服务区域,品牌上的知名度和优质农产品的外销量就明显有所下降。其次,农产品的市场营销服务渠道不畅通,需进一步进行开发。目前大多数农产品主要都是借助销售公司和商贩进行营销,而由于目前缺少有力的网络技术支持及有效的市场宣传推广手段,使得在网络市场销售这种模式难以真正发挥到超出人们预期中的效果[4]。2.2优势分析。1)缓解农产品滞销问题。网络营销管理模式不仅有效缓解了传统线下销售管理模式运营的资源过度占用严重问题,如门店用地资源、人力资源、门店管理租赁等,还希望可通过推动社会网络媒体传播,打破系统传播销售渠道的固定群体传播边界,也有机会进一步有效扩大网络营销服务群体的网络覆盖范围,有利于解决小型农业企业的产销对接问题,缓解农产品滞销问题[1]。2)助力精准扶贫。目前各地精准扶贫工作模式逐渐从贫困救济式扶贫转向开发式,网络营销因其其对群体信息传播的强大影响力和社会大众传播网络覆盖的能力,兼具带动发展个体经济和扶贫济困的双重经济功能,为贫困地区的发展带来重大机遇。农村电商的出现,为农村地区提供了大量的工作机会,因此国家积极推动着电商扶贫政策的出台与落地。电商扶贫成为新的共识,越来越多的贫困地区实施电商扶贫,希望借助电商渠道实现脱贫。每个网络营销的背后都有一个特定群体,这种有针对性的网络营销可以很好地把控产品,减少农业企业的担忧[8]。

3对策建议

1)农业企业应增强企业品牌意识。首先,农业生产企业们还需积极采用实行全国统一推广的营销活动方式,扩大农产品牌推广支持力度,防止大量的优秀优质农产品品牌一旦逐渐离开自己的销售业务区域,品牌知名度和优秀农产品品牌销量就大幅度下降。其次,进一步研究开发传统农产品市场现有的网络营销传播渠道,利用网络视频直播等营销方式等来进行传统农产品网络销售,依靠有力的网络技术支持、有效的网络宣传推广手段,使这种网络直播销售的新模式可以发挥到超出人们预期中的效果。2)农业企业应结合线上网络营销与线下体验。通过搭建线上网络平台,组建企业微信网上群聊以及宣传推广促销农产品等多种方式即可实现企业线上网络营销与线下体验的融合。积极探索拓展全国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实现多家线下实体门店和多家线上电商的全国多渠道销售网络彻底打通,实现转型升级。3)规范网络营销市场监管。网络直播带货作为一种新型的网络营销模式近年来在带来可观收益的同时还存在有产品服务质量瑕疵、虚假宣传、售后维权困难等问题。政府部门应通过健全相关法律立法监督体系、加强地方政府市场监管与加强行业社会自律等多方面的途径,共同努力促进通过网络直播服务带动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如政府应完善有机食品认证、绿色食品认证等一系列流程,加强对于网络营销的市场监管。

4结语

近年来,网络营销兴起,“网络红人”或拥有强影响力的人,主要通过直播等方式大力推销各种滞销产品,以“成本低,回报快”的特点吸引了大量企业与之合作。比如央视著名主持人朱广权与知名大咖李佳琦在疫情期间为帮扶销售湖北农副产品,“小朱配琦”组合带货,直播点击量达1.2亿次,总销量达到4014万,获得广泛好评。可见网络营销模式凭借其爆红的流量已成为刺激农业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其发展前景可以预见,如对其不足之处加以规范改革,定能为农产品供给侧改革添砖加瓦,助推乡村振兴战略。

参考文献:

[1]李亚娟,马骥.中国农产品滞销情况分析:基于2005—2017年的新闻数据统计[J].农业展望,2019,15(11):129-134+140.

[2]黄洁滢.直播网红KoL的形成机制及营销策略的研究[J].戏剧之家,2019(18):223-224.

[3]宋晓涵.深挖KoL营销之不能说的“秘密”[J].中国广告,2019(1):99-101.

[4]刘文娟.构建企业目标管理指标体系探索[J].上海商业,2020(10):27-29.

[5]王风华.疫情下滨州市农产品销售模式探究[J].山西农经,2020(8):37+39.

[6]李璐.KoL营销下中小型跨境电商的体系与路径研究[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9,36(6):47-50.

[7]曾昭旺.自媒体KoL营销中的广告可识别问题研究[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2(5):563-568.

农业企业发展篇10

我受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委托,向公司第一次工作会议提交工作报告,请大会审议。

一、*集团公司状况和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根据省政府*政办函[20*号文件精神,由原*公司和原*公司调整合并,于20*年*月成立的新公司。

公司目前所属企业共*户,其中全资企业*户,控股企业*户,参股企业*户。在职职工*人,离退休人员*人。土地面积*万亩,其中耕地面积*万亩,草场面积*万亩(可利用草场面积*万亩)。20*年省考评小组下达给原省*公司指标为盈利*万元,净资产收益*,销售收入*万元。下达给*公司的指标为亏损*万元,净资产收益-*,销售收入*万元。原*公司下属*公司、*站两单位划出后,20*年*集团公司的考核基数指标应调整为净利润*万元,净资产收益率*,销售收入*万元,养老保险金上缴100。

20*年在*场等农牧场遭受冰雹、干旱等多种自然灾害,直接经济损失达*万元,粮油加工企业在粮食、油菜籽涨价、生产成本过高的情况下,经过全公司职工共同努力,全面完成了20*年考核指标。20*年预计实现净利润*万元文章版权归网作者所有!,超额*万元,净资产收益率*,提高*个百分点,销售收入*万元,超额*万元,养老保险金上缴100,职工年平均收入*元。

二、20*年主要工作

1、调整企业资产结构,加速企业产权制度改革。

根据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的精神,为进一步完善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的机制,公司围绕产权制度,深化企业改革,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加快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一是继续完善土地承包租赁制,种植业的土地在现有土地承包租赁的基础上,2—3年内全部完成土地产权制度,以家庭农场承包经营为基础,分结合,家庭农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企业依法落实和保障土地承包租赁者的各项权利,并在产业结构调整,基础设施改造,产前、产中、产后的技术和产品销售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投资扶持及指导服务,同时,根据国家对土地制度政策,政府对土地使用权不做调整和变更的情况下,保持土地租赁制长期稳定。畜牧业实行继续完善草畜分离经营,草场产权参照种植业耕地承包租赁制办法,争取在3年内边普查核实面积,边承包租赁给经营主。现有牲畜评估作价出售给职工,草场围栏畜舍等基础设施建设由承包租赁户按草原建设的整体规划投资,其产权归投资者所有,种畜的繁育、放养,由企业统一负责管理,并结合各种畜生产企业的具体情况,实行种畜管理承包经营机制,加速种畜生产向市场化效益型行业转变;二是利用现有冷库等生产设施,成立*有限责任公司,承担国家*任务,盘活了闲置资产*万元;三是*有限公司负债重,产品原料缺乏、销售市场空间小,产品无竞争力,设备老化,企业已难以维系,经清产核资,该公司已资不抵债,拟依法实施企业破产,目前国家国资委已批复同意破产;四是*运输公司、包装公司等与主业相关性小、产业化程度低的各种辅业进行改制剥离;五是改制企业的大部分职工通过房地产开发、新项目上马等开辟了就业渠道,得到了合理分流,妥善安置。

2、依托优势,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依托*集团内部产业结构的现状和行业潜在的优势条件,实施了粮油加工、草业、*加工、*种植、*生产加工销售等农牧业产业化项目。种植业在巩固油菜籽生产基地的基础上,扩大了经济作物和特色作物的生产规模,结合退耕还林(草)工程项目,种植优良牧草*万亩,试种藏茵陈、*等5*亩,脱毒马铃薯种薯*亩。产业化龙头企业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试生产,其中吨*加工项目于20*年5月安装调试成功,产品质量达到国家标准,年内生产*吨,销售吨,*开发有限公司的*加工生产线已投入试运营,开发产品五类32种。*和*加工这两个项目的建成具有经营规模大,优势突出,带动力大的特点,为提升公司农牧生产化程度奠定了基础。结合退耕还林还草项目的实施,引导和组织职工舍饲养畜,增加了职工收入。*公司油厂等与农牧业相关性强的加工企业,采取改造扶持办法,纳入农牧业产业化发展行列,不断提高产业化程度。

3、强化企业内部制度改革力度,进一步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和《公司法》规定,对公司所属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进行了调查,并分别提出整改意见,对部分企业的领导班子进行了适当调整。并以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为基本目标,拟定了《国有资产管理办法》、《财务管理制度》

、《人事管理办法》等28项管理制度,为规范企业运行行为,确保企业的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4、精简效能,提高机关工作效率。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和《公司法》的有关规定,公司机关本部成立后,依法制定了公司章程,建立了公司总经理办公会议事规则,对公司重大决策均由公司领导班子集体决策。针对原*公司和*公司合并后,人员富余,机构庞大,工作效率低,不适应企业管理的现实,新公司成立后将原有部室撤并设四部一室,分流安置富余人员*人,辞聘人员*人。对子公司经营管理者和管理层,在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基础上,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在充分征求基层单位意见后,做了调整和充实,规范了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初步建立了权力机构、决策机构、监督机构和经营者之间的制衡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