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统计学的看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1:29:05

对统计学的看法篇1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教学;传统教学;比较

计算机辅助教学是一种现代教学手段,经过全世界范围的实践与发展,各种研究和经验都表明,它对传统教育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而传统教学已沿用2000多年,也有它的优势。现在如何来对待计算机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

一、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特点和教学功能

计算机辅助教学借以实现的手段就是多媒体Cai课件。多媒体Cai课件就是运用各种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开发出来的图、文、声、像并茂的教学软件。就一般而言,把文字、图形、图象、视频、动画、和声音等媒体信息结合在一起,通过计算机进行综合处理与控制,并实现有机组合,就可以形成多媒体Cai课件。

(1)Cai课件的特点。①教学性。多媒体Cai课件必须符合学科的教学规律,反映学科的教学过程和教学策略。②科学性。多媒体Cai课件必须正确表达学科的知识内容。在多媒体Cai课件系统中,教学内容是用多媒体信息来表达了。③交互性。多媒体Cai课件必须具有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交互界面是学生和计算机进行信息交换的通道,学生就是通过交互界面进行人机交互作用的。④集成性。多媒体Cai课件必须是由文本、图形、动画、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集合,经过加工和处理所形成的教学系统。

(2)Cai课件的教学功能。概括起来主要有如下几方面: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多媒体Cai课件由文本、图形、动画、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组成,所以给学生提供的外部刺激不是单一的刺激,而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这种刺激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②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多媒体Cai课件提供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式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按自己的知识基础和习惯爱好选择学习内容,这样,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真正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的作用。③扩大学生知识面。多媒体Cai课件提供大量的多媒体信息和资料,创设了丰富有效的教学情境,不仅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和保持,而且大大地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

二、传统教学的模式和特点

长期以来,教学都是采取传统教学法,这种教学法经过大量的教学实践形成了比较典型和比较稳定的教学形式,这种教学形式具有如下的特点:①在教学内容上强调“双基”教学;②在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上,强调教师为中心;③在教学组织形式上,强调课堂教学为中心,强调班级授课制是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④在教学方法上,强调一切教学方法均应为教师的传授知识服务。

特点在于:①有助于知识系统的形成。长期以来的教学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法如果使用得当,则具有步骤明确、清晰、环环紧扣等特点,有利于教师传授系统的知识。同时;教师呈现给学生的数学知识具有学科逻辑顺序,这样的学习比学生自我探索、自我发现更易形成知识的系统性。②有利于学生较快较准确地形成数学概念、理解有关知识。在传统教学中,老师精细的讲解,扫清了学生认识上的障碍,使学习少走弯路;另外,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反映了教师本人的情感、作风、素养,学生在听课中会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再则,学生在听讲时,听觉、视觉系统同时发挥作用,这比独自看书更易形成知识表象。所以,在学生学习积极主动的情况下,传统教学比其它教学形式更有利于进行接受式学习。③当堂课的模仿练习,一小节后的综合练习,单元结束后的系统复习,这样的螺旋式循环的训练,有助于基本技能的培养。

三、计算机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比较

虽然计算机技术的运用能够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较大地提高教学效果,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但它只能是教育活动中的一种有力的辅助手段,不可能也无法代替教育领域内人的活动。

传统的教学设计存在一定的问题是在所难免的,主要表现在:①重教材,轻学生。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教学的一个最大的特色是“教教科书”,教科书是依据教学大纲编写的,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一定的“权威性”,而且考试主要测试的是教科书上的知识,这导致掌握教科书的程度成了评价学生的惟一尺度。因此,教师进行教学设计主要依据教材与教参,力图将教科书上的每一个知识点都纳入自己的预想中。②重结论,轻过程。传统的教学设计特别关注结论的记取,却忽视了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过程。从教学的角度来讲,教学的结论指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或所需要获得的结果;教学的过程是指达到教学目标或获得所需要结论而必须经历的必要程序。

计算机辅助教学是一种现代教学手段,它的科学性、直观性、生动性等特点我们不用多说,它可以存储丰富的教学信息,大大方便了教师与学生对学习资源的利用;灵活多样的交互方式,可提高学生的参与性,能有效的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但教学大纲、教材、教学规律是唯一的,是规范因人而异的教学方法与技巧的准则,而Cai软件是根据教学大纲、教材编写的,虽然不同的教师可根据自己教学方法与技巧有选择的控制演示,但使用的Cai软件是同一个,内容也只能是一个,这就改变了课堂教学的随意性;可以建立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相结合,可为教师和学生建立更为丰富的教与学的环境,师生可以应用各种教学模式,使用各种资源去达到教学目的,从而产生更为理想的教学应用效果。

与教师授课相比,Cai又具有执行速度高,并能非常准确的工作;能激励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启发和促进学生去“发现”规律和知识;重复执行某项任务时,不会厌烦,能较好的实现各别化教学;能够客观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等特点。但是我们制作的课件却不能够回答一些学生自发的问题,没有适应变化的能力;也不具备计划与开发的能力;更不具备与学生之间的必要的感情交流,而这些又恰恰是教师所具备的优点。因此,在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较好的处理教师与计算机的关系,即传统教学与新兴的交叉学科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1]莫春柳;Cai的实践和再认识[J];电化教育研究;2000年09期

对统计学的看法篇2

为了上“我换牙了一统计”这节课,我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了调查,备课时选用“我换牙了”这个主题进行导人,但是通过调查,发现换牙的信息量比较多(0颗—8颗),学生对换牙的主题也不是很感兴趣,因统计是学生第一次正式接触,用学生喜欢、简单的素材入手显得尤为重要了,所以用学生们喜欢的小动物人手,这样的素材一下将很陌生的统计与极现实的生活联系在了一起,消除了距离感,同时也体现了统计的必要性。

课堂实践: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你喜欢那种小动物?

他们是我们的好朋友,瞧,它们来了(出示课件)

2、师:它们是小兔子、小狗、老虎、小猴子,这4种小动物你最喜欢谁?生:……

3、谁有办法让老师知道咱们班喜欢小兔子、小狗、老虎、小猴子的各有多少人?

生:……

[设计意图]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对有兴趣的事,就会特别投入,我认为教学统计时抓住他们的“兴趣点”很关键,这样学生就自然地产生了统计的需求。

二、探究统计方法

(一)第一次统计

1、师:谁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

生1:数一数1

2、他的办法怎么样?那我们就用他想出来的办法数一数。谁愿意到前面当小老师?

小老师:……

3、师:谁还记得喜欢小猴子的有几人?

4、师:瞧,有的同学都记不清了,那我们刚才不就白数了嘛,看来咱还得想个办法,怎样数过后并且记住它呢?开动脑筋。有办法了吗?

生:我有办法,数完了之后把它记在纸上。

师:这种办法真妙!

[设计意图]波利亚指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给学生思考、出错、产生困惑的机会,这样他们才能从内心体会到统计的价值。

(二)第二次统计

1、下面咱就把数的结果都记在这张白纸上,好吗?这次谁来当小老师?

2、展示学生记录情况。

师:同学们看,我拿了几份大家记录的情况。我们一起来看看。

师:第一份,你看懂了吗?这是谁记的?你来给大家讲讲。

生:我是写下来的,喜欢小兔子的有7人,喜欢小狗的有5人……

教师在此基础上,画上格,问:加上格好,还是不加格好?

(三)认识统计袁

1、(出示表格)是不是更漂亮了?我们一起填一填吧?

(指着表格)它叫什么呢?揭示统计表

2、(1)这些数据除了能在这张表格里表示之外,还可以在象形图里表示出来。

(先出示横的,再出示竖的)以竖的为例:怎样表示喜欢小兔子的人数呢?

生1:在表格上画竖线

生2:在表格上写出名字

生3:涂颜色

(师引导:你喜欢用哪种方法表示?为什么?让学生经历由复杂到简单的过程,通过引导让学生明白涂颜色是最好的方法,写名字既耽误时间又没有太大的价值)

这种表示方法你会了吗?拿出象形图,涂一涂。

3、涂格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师强调要先数对格、涂的方法指导)

学生展示(先展示横的,再展示竖的)。

问:这个图有什么好处?(漂亮、清楚)

4、揭示课题

师:刚刚我们用统计表和统计图的方法整理出了喜欢小动物的人数,象这样整理的方法叫做统计。(板书:统计)

5、提问题。

问:小朋友来观察一下,喜欢小猴子的有几人?

你能像老师这样提个问题吗?谁还能提出不同的问题?你还有什么新的发现?

师小结:小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它?

[设计意图]孩子们是第一次正式接触统计,对于统计的方法、过程并不了解,让他们经历整个统计过程显得尤为重要了,他们经历了如下过程:

学生说出统计数据的方法(杨笑航说站起来统计)小杨老师站在讲台上现场进行统计数,记不住数据记下来记得不规范画上表格说出表示的方法(画小棒、写名字、涂色等方法)选择横式、竖式统计表进行统计。

三、利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课件出示)

师:你们换牙了吗?换了几颗牙?我们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统计一下吧。

2、师:咱们应该先干什么呢?

师下发三种表格(统计表、横式统计图、竖式统计图),选择其中的一种完成。

师生完成统计表后,出示课件:在换牙期间,一定要保持好口腔清洁,要经常刷牙。不要用舌头舔刚刚长出来的新牙,更不要咬铅笔头,咬嘴唇,啃指甲,不要偏食,这样才能使你的牙齿更整洁、更漂亮!

师:同学们你们能做到吗?

4、统计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可大了,你们学会了吗?老师要考考你了。

(1)统计喜欢的水果独立做到练习纸上。

四、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学的开心吗?统计的作用大不大?课后你还想统计些什么?

课后有感:

这节统计课,显现除了新的亮色,反思课堂中的成功,我认为统计课堂关键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经过统计的全过程”,具体而言体现为以下三点:

1、加强动手实践操作,感悟数学思想,积累统计活动经验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思想蕴含在数学知识形成、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是数学知识和方法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与概括。

动手实践操作是统计教学中的重头戏,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很多的知识点不用讲解便迎刃而解了。

比如,第一次统计统计小猴子的人数时,学生只是听,大部分学生记不清喜欢小猴子的到底是几人,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很自然的想到需要记录下来。

再如,教学“表示喜欢小兔子的人数”时,出现第一种表示方法时,我说:“你看程志航都想到了用画小棒的方法表示出人数,真是聪明,你们还有其他方法吗?”

“老师,在格里写出同学们的名字”

“在格里点上点”

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后得出了多种方法,这是就需要教师及时引导,向更高层次上概括,师适时引导:“你喜欢用哪种方法表示?为什么?”在思考、操作中,学生体会到运用数学方法的(涂色、画格)的简洁性。

统计教学中,恰当地让学生经历由复杂到简单的过程,对于他们理解统计知识与方法、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有着重要的作用。

2、多评价、鼓励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统计的积极性

面对低年级的学生,我认为,让他们喜欢统计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多鼓励,“你看,杨老师多勇敢,能站在讲台上说出她的想法”,这样一句鼓励的话,其他同学都相继争着表现自己。

对统计学的看法篇3

(一)数理统计的主要特点

数理统计就是通过对随机现象有限次的观测或试验所得数据进行归纳,找出这有限数据的内在数量规律性,并据此对整体相应现象的数量规律性做出推断或判断的一门学科。概括起来有如下几方面的特点:一是随机性,就是说数理统计的研究对象应当具有随机性,确定性现象不是数理统计所要研究的内容。二是有限性,就是说数理统计据以研究的随机现象数量表现的次数是有限的。三是数量性,即数理统计以研究随机现象的数量规律性为主,而对随机现象质的研究为次。四是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为归纳法。最后,数理统计通过对小样本的研究以达到对整体的推断都具有一定的概率可靠性。用样本推断总体误差的存在是客观的,但是数理统计不仅重在研究误差的大小,还指出误差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从数理统计的学科特征来看,数理统计是应用数学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学科之一。由此可见!数理统计从学科划分来说,应属于数学学科,但是其重在应用!而不是纯数学理论或方法的研究,故其采用的方法也就重在归纳法,而不是数学的演绎法。

综上所述,数理统计的主要特点可以用一句话概括为、数理统计是一门对随机现象进行有限次的观测或试验的结果进行数量研究,并依之对总体的数量规律性做出具有一定可靠性推断的应用数学学科。

(二)统计学的主要特点

统计学是一门收集、整理和分析统计数据的方法论科学,其目的在于探索数据的内在数量规律性,以达到对客观事物的科学认识。

统计学从其研究的范围来说有三大领域:数据的收集$数据的整理和数据的分析。首先,这三大领域随着统计学的不断发展,已很难分辨出哪个领域更重要些。也许有很多人认为数据的分析要相对重要些。在对1900 年和1910年美国两次农业普查资料进行分析时,列宁曾指出:“全部问题,任务的全部困难在于,如何综合这些资料,才能确切地从政治上经济上说明不同种类或类型的农户的整个情况。”这足见数据整理的重要性。近年来困扰我国统计研究的并不是数据的分析方法,而是缺少充分真实有效的统计数据,造成无法用数据去检验或证实相应的经济理论、经济模型和经济政策。数据收集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其次,统计学是一门方法论科学。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在这众多的方法中,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是大量观察法、统计指标法、统计分组法和模型推断法。特别是大量观察法更成为统计学最重要的基本特征方法之一,也可以说这是统计学与数理统计的根本区别之一,否则,统计学也就真的成了现代西方数理统计学了。随着统计学由早期的纯粹描述统计不断拓展为描述统计与推断统计并重,直至有的学者认为现代统计学应该以推断统计为主,描述统计为辅,暂且不论这种观点是否有不妥之处,但可足见推断统计学已在现代社会生活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事实上,推断统计已成为现代统计学的基本特征之一。再次,统计学从其成为一门科学的那一天起,就把对现象数量方面的研究作为自己的基本特征,但是,同时强调要以对现象的定性认识为基础。

(三)数理统计与统计学的比较

通过上述对数理统计与统计学特点的分析,可以把数理统计与统计学的主要异同归纳为如下几方面:

1.从其研究目的来看,两者都重在揭示总体现象的数量规律性,而统计学更声称要以对总体现象的定性认识为基础。

2.从其研究的途径来看,数理统计希望通过对总体部分个体的数量特征的研究,以达到对总体相应数量特征的认识;而统计学既希望通过对构成总体的全部个体的数量特征的研究(如果可能$或值得的话),以达到对总体相应数量特征的认识,同时也希望能通过对构成总体的部分个体的数量特征的研究,以达到对总体相应数量特征的认识。

3.从其研究的手段来看,数理统计主要依赖于小样本特征值统计分布的数学原理来推断总体的相应特征值;而统计学或者说推断统计学主要依赖于大样本特征值统计分布的数学原理来推断总体的相应特征值。

4.从其研究的主要范围来看,数理统计侧重于对样本数据的定量分析;而统计学不仅重视样本数据的定量分析,而且重视对所获得的总体全部数据的定量分析,同时,重视数据收集方法、数据整理方法的研究。

5.从其利用样本数据对总体进行推断的数理机理而言,概率论是其共同的基础。特别是作为统计学基本方法之一的大量观察法,其数理基础正是概率论中的大数定律;统计学中用大样本可以方便地推断出总体特征的数理基础正是概率论中的中心极限定理,而无论是大数定律还是中心极限定理也都是数理统计的根基。

6.数理统计尽管强调应用性,但是它本身还是一门数学学科,重在应用方法的数理基础的研究;统计学更侧重于对解决社会、经济等现实问题数量分析方法的研究与应用,而方法本身的数理基础的科学性研究,则由相应的理论统计学去研究,事实上,推断统计方法的数理基础的科学性研究,正是数理统计的研究范畴之一。

从上述数理统计与统计学的特点及其比较,可以清楚地看到,随着现代统计学的发展及其在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发挥作用越来越大的趋势,数理统计研究问题的理念及其方法已对统计学的发展产生重要的革命性影响,但是,数理统计与统计学毕竟是两门差异较大的学科,不可能简单地加以“统一”。

二、数理统计在统计学中的地位

数理统计与统计学是两门不同的学科,不可相互取代,也不可能像多年来有些学者提出的那样,要建立所谓的大统计,或者说融合统计学,其实质就是要把数理统计与统计学融合起来。但是其融合的直接后果就是现在某些高校所使用的统计学教材中,既有统计学的内容,也有数理统计的成分,不伦不类,细读之,其实就是数理统计的内容与统计学内容的简单拼接。这不能不说是近年来,

3. 数理统计中样本抽样分布的理论,为现代统计学中的方差分析、正交设计等方法的应用同样提供了方法上的理论保证。特别是正交设计在现实工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及其对经济的贡献已引起国外学者的高度关注。据日本某些专家估计:“(日本)经济发展中至少有10%的功劳归于正交设计。”这足见数理统计的方法在统计方法中应用的现实意义。

(三)数理统计在统计内容中的地位

统计学是一门关于如何收集、整理和分析统计数据的一门方法论科学。不管数理统计对统计思想的发展有多大的影响,也不管数理统计在统计方法中居于何种地位,数理统计在统计学中的地位还是主要体现在统计分析中的地位。数理统计对数据的收集方法与整理方法的实际影响要比其对统计数据分析方法的影响小得多。也就是说,统计学作为一门方法论科学,其研究领域要比数理统计宽广得多。试图用数理统计取代统计学的观点显然是不正确的,同样试图用大统计学取代数理统计的观点也不正确,毕竟数理统计作为一门数学学科有其自身的不可替代的特点。因此,数理统计在统计内容中的地位,也只能主要体现在统计分析方面。

1.统计数据收集方法的研究仍然是现代统计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正如前所述,在我国现阶段如何获得大量真实有效的统计数据,是我们所面临的迫切任务之一。不真实、不全面的统计数据,使国家的宏观管理"经济理论’经济模型和经济政策的统计检验,以及企业的生产经营预测、决策,都不能有效地进行。可见,“统计数据的质量是统计全部工作的生命”的观点的正确性。而数理统计在统计数据收集方面的影响仅体现在统计数据调查方式方法方面,即抽样调查如何组织实施的方式方法,在统计数据收集方法中得以突出和强调。

2.相同的原始统计数据,采用不同的整理方法所获得的整理资料可以完全不同,并由此对其采用相同的方法进行分析所得的结论,可能完全相反。这足以说明统计整理的重要性。但是数理统计在统计整理方面却难以发挥有效的作用,毕竟,数理统计研究的依据是小样本,而统计学研究的依据的是大样本。假如统计学不是以大样本或总体的全部个体为研究依据,统计学也许就真的沦为数理统计了。

3.数理统计对统计数据分析方法的影响是显著的。不仅体现在对大样本总体参数估计、非参数估计、相关与回归分析、总体分布型态的判断、一个总体参数与两个总体参数的假设检验、方差分析和正交设计等许多内容上,而且体现在描述统计学中最基本指标:平均数、相对数的计算原理等方面。也许真不可想象,若在现代统计方法的内容体系中缺少了数理统计的关于大样本的分析方法原理,将是怎样一种景象。

三、统计学传播理念的转变

对数理统计与统计学的特点作了比较研究,以及对数理统计在统计学中的地位作了分析之后,让我们再回到统计学知识传播的现实实践中来,可以更清楚地看到我们现在正在做什么、在哪些方面还需要改进、今后该怎样把工作做得更好。

(一)统计学知识传播理念的转变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1.统计是什么。这是对统计的最基本的认识,可以通过加强对统计知识的宣传达到。在现代统计工作中,尽管“统而计之”仍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在我们的统计学教学与其它途径的统计知识的传播中,绝不能仅限于此。不仅要让不同阶层的人,认识到统计对现实社会生活的巨大认识作用,而且要让他们了解统计在国家宏观管理、企业经营预测、决策,以及对经济理论#经济模型、经济政策检验中的重要性,从而使各个阶层的人民群众自觉地参与和配合各级统计机构所开展的统计调查活动,以保证统计数据的真实完整。这就要求我国必须加强统计知识普及教育及统计法规的宣传教育!开辟多途径多手段的统计知识传播途径。这是统计学传播的基础理念。

2.统计为什么,即让统计活动的直接参与者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显然,这是对统计学传播的较高层次要求。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即要知道统计的原理,这并不需要所有的公民都知晓。事实上,只能是具有一定知识基础的人才可能真正理解,且其途径主要是通过高等学校的统计教学活动。由此就对高校的统计学教学理念提出了挑战:统计学课堂上应向学生教授什么。笔者从事高校统计学教学多年,认为高校统计学课堂上应向学生解释统计方法的原理。高校统计学教学课堂不应过分地强调对统计知识的宣传和如何具体地从事统计活动,而应强调重视统计方法机理教学的传播理念,但这在我国现实的高校统计学教学中并没有真正地形成。

3.怎么做统计,这是统计方法具体应用的问题。可以说当前我国高校统计学教学实质上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做实际统计工作。如何收集、整理数据,如何用公式去计算某些指标等。显然,这样的工作中学生就可以胜任。而真正为什么要那样组织实施数据的调查、整理,为什么要那样计算。不仅老师介绍的不够!而且教材编写的深度也不够。

由此可见,统计知识的传播理念应大致界定在三个层面上:一是统计基本常识的传播。二是如何开展具体的统计活动。三是为什么那样开展统计活动可以达到预期的目的。不同层面的传播对象是有差别的。知道统计是什么、怎么做统计,相对于懂得为什么要那样做统计,其要求是相当低的。也许只要会记数、会写字的居委会大妈,就可以从事数据的收集工作,而会套用公式的一个中学生就可以计算服从x*2分布的统计量的样本数值。而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没有相应的数理统计知识是万万不行的。另一方面,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及统计数据处理软件的开发,利用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分析已变得异常简单,甚至一个孩童都可以教会使用统计处理软件,在这种情况下。是否让学生懂得统计为什么就变得不重要了呢?正相反,在统计学的高校课堂上让学生懂得为什么就更重要了。

四、我国统计学教材改革的方向

从对统计学传播理念的不同层次的要求,及数理统计在统计学中的地位和学生的知识结构来看,改革现行高校统计学教材内容体系及教学理念势在必行。

1.去除现行统计学教材中与数理统计相重复的内容,加强关于大样本的数理统计内容,即增加大样本统计分布的数理基础的内容。

2.强调大数定律及中心极限定理内容的教学。尽管这两个定理是纯数理统计的问题,但由于其在数理统计的教学中,教师通常重视不够,因为小样本问题才是数理统计研究的主要问题,因此,可能一带而过,而它们恰恰是联系数理统计与统计学的重要纽带。因此,在统计学教材中必须增加并突出其内容。

对统计学的看法篇4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统计思想及统计工作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本文就统计思想体系及其在统计工作的指导意义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统计思想;统计工作;影响

在当前我国统计工作中,认清统计的真谛、领会统计思想,对统计本身来讲,有利于提高统计水平和统计工作者的整体素质;对外界而言,有利于树立别的工作及别的理论不能取代和比拟的统计权威。

一、统计思想简述

统计思想是指统计工作中应树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上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基础,是人们行动的指南,也是统计工作中应遵守的指南。这里统计思想是指统计不同于别的学科所特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树立统计权威的基础。

统计的总体思想使统计始终要站在研究对象的整体角度来看问题,形成了大量观察法和大数定律等一系列认识规律。所谓“站得高,看得远”、“把握大局”也是这种思想的体现。这要求统计工作者在工作中,做到万变不离其宗。因为,总体资料是由作为承担者的个体身上搜集后综合而来的,而个体资料千差万别,有些界限还不好判断。这时就需要站在总体的角度,看哪些符合总体要求,哪些不符合总体要求,避免“旁观者清,当局者迷”,避免偏离统计本身的功能。

二、统计思想的几个方面

1.均值思想

均值是对所要研究对象的简明而重要的代表。均值概念几乎涉及所有统计学理论,是统计学的基本思想。它告诉我们统计认识问题是从其发展的一般规律来看,侧重点不在总规模或个体,体现了数量观和推断观。均值思想也要求从总体上看问题,但要求观察其一般发展趋势,避免个别偶然现象的干扰,故也体现了总体观。

2.变异思想

统计研究同类现象的总体特征,它的前提则是总体各单位的特征存在着差异。如果各单位之间不存在差异,也就不需要做统计,如果各单位之间的差异是按已知条件事先可以推定,也就不需要用统计方法。统计方法就是要认识事物数量方面的差异。统计学反映变异情况较基本的概念是方差,是表示“变异”的“一般水平”的概念。可以说,均值与方差这两个概念分别起到“隐异显同”和“知同察异”的作用。平均与变异都是对同类事物特征的抽象和宏观度量。

3.估计思想

估计以样本推测总体,是对同类事物的由此及彼式的认识方法。使用估计方法有一个预设:样本与总体具有相同的性质,样本才能代表总体,但样本的代表性受偶然因素影响,在估计理论对置信程度的测量就是保持逻辑严谨的必要步骤。

4.相关思想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在变化中,经常出现一些事物相随共变或相随共现的情况,总体又是由许多个别事务所组成,这些个别事物是相互关联的,我们所研究的事物总体是在同质性的基础上形成。总体中的个体之间、这一总体与另一总体之间是相互关联的。相关概念表现的就是事物之间的关系。

5.拟合思想

拟合是对不同类型事物之间关系之表象的抽象。任何一个单一的关系必须依赖其他关系而存在,所有实际事物的关系都表现得非常复杂,这种方法就是对规律或趋势的拟合。拟合的成果是模型,反映一般趋势,趋势表达的是“事物和关系的变化过程在数量上所体现的模式和基于此而预示的可能性”。

三、统计工作

统计工作应包括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统计信息应用和等D个环节;而作为统计工作成果的统计资料显然应包括调查的原始资料,整理的系统资料和分析的深度加工资料;统计学研究统计工作的全过程,同时也研究统计资料的可行性、可信性和可用性。3个涵义之间存在着严密的辨证关系。

统计工作的5个环节中,设计是基础,说统计学是方法论的科学,最主要的就体现在统计设计上;统计工作能否达到目的,关键也在于设计。若把统计工作看作是产品生产过程,统计设计就相当于产品设计,统计调查就是施工,统计整理就是组装,统计分析就是质量检验与分析,统计信息应用与就是广告宣传与销售。每一环节都具有很强的技术性,但设计和分析是技术性、理论性最强的工作,统计的特殊功能也主要体现在这两个环节上。统计设计实际上是告诉操作者怎样去调查,怎样去整理;分析与信息就是告诉用户统计可以达到什么目的,而这些目的是别的专业达不到的。发达国家为什么对统计如此重视,联合国为什么专门设立统计委员会,关键也体现在这两个方面。

今天的社会,统计已相当发达,无论是资料搜集方法研究,还是统计规律研究,其目的都是为了认识我们所研究的对象,或者说认识统计总体。统计工作者从调查开始到整理出对外服务的系统资料,这一过程使人们对统计总体的外貌有比较清楚的认识,如果我们能再从数字后面找出内部特征,就能总结出现象发展的规律性,结合社会经济运行的法则,就可以提出管理社会经济的有效建议。统计指标体系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系统,由统计指标所核定的数量是有科学涵义的,指标之间是有严密分工的。因此,统计分析是别的分析所不能比拟的。

四、统计工作如何改进

统计学虽然在20世纪已经取得了无可比拟的伟大成就,但还没有成熟为一个具有完整稳固基础的知识领域,因为就统计学的研究对象而言,其所能涉及到的范围是如此之大、我们所面临的未知是如此之多而不得不需要不断夯实和拓展其学科基础,以保证统计学定量认知的职能与功能。所以,从人类不断增加和提高的对统计的要求出发,我们要更强调多学科的交叉与相融,要不断汲取其他相关学科例如数学、复杂系统科学、混沌学、仿真学、计算机学等的最新发展成果来补充、拓展统计学的基础,否则,统计学的发展就会缺乏生命力,就会裹足不前。

在市场经济时期,全面系统的统计工作却需要具有一定统计业务基础、专业技术和相对固定的统计人员来完成。相对稳定的统计队伍,可以积累经验,为企业管理做出更大、更快捷的贡献。如果责任心不强、上进心不足、业务素质低下,势必贻误正常工作。统计人员要善于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才能胜任本职工作。同时,企业单位,行业系统,尤其是企业集团需要具有责任心、富有时代感,并有开拓创新精神与较高业务素质,能带领同事一道学习与工作的统计负责人。

随着社会的发展,统计学在我国的地位越来越高,也越来越受重视,统计思想体系也越来越完善,相信不久的将来我国的统计工作将会不入更高的一层台阶。

参考文献:

[1]思想探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6,(04)

对统计学的看法篇5

经过五天紧张的学习,培训班今天就要结束了。这次培训,在时间比较紧、课程比较多的情况下,经过同志们的共同努力,达到了预期目的,取得了圆满成功!

通过培训学习,主要收获是和“一个掌握”。三个明确是,大家进一步明确了新形势下如何干好统计工作。明确了作为一个合格的乡镇统计人员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基本素质,达到什么样的基本要求,怎样才能达到这个要求。明确了乡镇统计工作的目标、任务和工作方法。一个掌握是,基本掌握了各项统计的新业务、新知识,增强了做好乡镇统计工作的信心和决心。这是我们这次培训班的主要收获。

这次培训之所以取得圆满成功,是在坐的各位共同努力的结果。总的来看,这次培训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是组织领导严密。为办好这次培训班,市局超前谋划,组织人员到各乡镇了解情况,特别是对参加培训人员的思想状况、知识结构、专业水平和岗位技能等进行了调查分析,在此基础上,研究制定了培训实施方案,做了充分准备。培训过程中,市局精心组织,严格管理,安排专人靠上,严格点名制度,严肃课堂秩序,保证了各专业讲课的正常进行。在生活上,从领导到专门工作人员都全力以赴靠上,为大家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条件和生活条件,使学员们住得安心、吃得放心、学得上心,确保整个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是授课人员准备充分,讲课水平较高。授课同志课前都查阅了大量资料,进行了调查研究,做到了精心备课;课堂上,能够结合实际,深入浅出地进行讲授;课外,还主动和学员进行交流,征求意见,解疑释惑,付出了辛勤劳动,表现出了很强的敬业精神。为了强化培训的效果,培训班采取了课堂讲授,集中讨论,上台发言交流,考试等多种形式,提高了培训的质量。

三是学员学习认真刻苦,态度端正。大家学习积极性非常高,都很珍惜这一难得的机会,铺下身子,甘当小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学习中。学习过程中,有不少老统计员像刘永岗、臧传让等同志,按时上课,虚心学习,自觉遵守课堂纪律,积极参与讨论,既当学生,又当老师,为大家做出了表率;有不少新同志,像王坤、徐晓蓉、宋淑波等学员,能够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结合本职工作,自觉地把学习、思考、研究、总结有机结合起来,学得扎扎实实,卓有成效;像杜国栋、管长江、郝金霞等同志,很注意相互交流,认真讨论,对不明白的问题,主动找到授课人员请教,达到了学有所得、学有所获的目的。总之,大家能够自觉遵守有关规章制度,服从管理,严格请销假制度,没有发生意外问题,表现出了高度的组织纪律性。我就不一一表扬了。可以说,同志们的刻苦认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纪律,是这次培训班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四是内容设置针对性强。本着“要精,要管用”的原则,这次培训班的内容设置都是乡镇街道统计员走上新的岗位应当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像国内生产总值报表、农业报表、工业报表、招商引资制表、固定资产投资报表、劳动情况报表等等,这些培训内容的针对性比较强,使大家利用所学,尽快进入角色,能够较快地担当起当前的各项工作。

这次培训班就要结束了,同志们即将回到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去。乡镇统计站作为一个新生事物,是在市委、市政府领导的直接关怀下,应社会经济发展大潮而诞生的,市乡两级党委政府和各级统计部门都对她寄予了殷切厚望,各位在统计站工作的同志都肩负着光荣的的历史使命。为了我们的统计事业,为了我们统计站长远发展大计,针对今后的工作,在这里,我向大家特别是乡镇统计站负责同志提出“五勤”、“五多”的要求,只要大家认真按照这“五勤”、“五多”的要求去做,相信我们的乡镇(街道)统计站定会站得稳、叫得响、打得赢,成为乡镇(街道)党委政府一个响当当的机构,成为乡镇(街道)的经济社会信息中心,成为乡镇(街道)领导的重要耳目。这“五勤”、“五多”就是:

一、勤动口,多汇报。汇报是一门学问,有其独特的规律可循,掌握汇报工作的技巧和艺术,是统计员特别是统计负责人的基本功。请示汇报是与领导沟通的重要手段,是领导了解我们工作的重要途径,是领导掌握基层情况与动态的重要渠道,也是我们听取领导指示和意见、改进工作的重要方式。统计站是乡镇政府的一个重要职能部门,手中掌握着大量的社会经济信息。要把我们掌握的大量社会经济信息变成领导手中的活情况,把我们的工作成绩变成印在领导脑中的影像,把我们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变成领导胸中的心事,就需要我们的统计站的统计员,特别是统计站的临时负责人,勤动口,多向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市统计局领导汇报,这样才能做到上下贯通,左右逢源。

在汇报方式上,主要分为六种:一是综合性汇报。这种汇报包括统计站的全面建设情况,主要应讲清楚全年、半年、季度或阶段内的工作思路、主要工作、主要成绩、经验体会以及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打算等等。二是专题性汇报。每干完一项工作或办完一件事情后,就把这项工作或这一件事的办理结果及时向有关领导汇报。三是提示性汇报。在座谈会或上级领导视察工作期间,想到了某一问题或看到了某一情况需要进行了解,要求就某事或某项工作作出汇报,这种汇报要严格按照领导所提出的问题,准确详细地说明情况。四是探索性汇报。对于拿不准、超前性的东西,需要及时向有关领导请示,征询领导的意见,寻求领导的支持。五是问题性汇报。对于我们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难题,要及时向领导汇报,让领导了解我们面临的问题,请领导帮助我们解决实际困难。六是经验性汇报。对于我们在统计实践中取得的先进经验以及在基层调研中发现的好经验好做法,要善于总结,形成文字,及时汇报,以便推广。

在向领导汇报时,大家还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定位要准确。在向领导汇报时自己要定好位,要注意自己的身份,注意汇报的口气,拿准汇报的角度;二是准备要充分。领导工作大都千头万绪,公务繁忙,我们在汇报前必须做好充分准备,打好草稿,必要时形成书面汇报材料。汇报内容做到简明扼要,思路清晰。

二、勤动眼,多学习。有资料说,人所接收的信息有90%以上来源于眼睛,由此可见眼睛对于学习的重要性。上天赋予我们一双锐利的眼睛,就是要用于观察事物、学习知识的。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我们要勤动我们的双眼,认真观察周围的经济社会现象,观察社会经济运行的状态,观察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通过这些宏观与微观的观察,积累大量的感性知识,就能对周围社会经济的发展有个初步了解,积土成山,聚沙成塔,将来就能上升到理性认识。统计工作是一项对专业知识有相当要求的工作,统计知识也处于不断的更新之中,要适应统计工作的要求,就要加强日常学习,要勤动眼,多看。看什么、怎么看呢?

一要看“文”,就是看文字的东西。要看文件,深刻领会上级文件精神,在工作中不折不扣地执行;要看分析,看出分析的门道,学到分析的精髓,学到分析的写作技巧;要看报纸,了解国家政治经济形势和社会发展态势,在思想上不掉队。

二要看数,就是研究手中所掌握的统计数据。统计数据是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客观反映,数据中包含着丰富的信息。看数,就是要深入地研究统计数据,看出数据有什么涵义,看出数据反映了什么信息,看出数据反映了什么发展规律,看出数据背后隐藏着什么奥秘。

三要看图,就是看统计图形。图形是数据形象、直观的反映,有文字和表格无法替代的作用。看图要会看,弄懂柱型图、条型图、折线图、饼型图、散点图、雷达图、气泡图等等都表达了些什么信息?

四要看表,就是看各类统计、会计报表。看表要先看表的设计,这里面也有很多学问。一张好的表格可以把复杂的数据具体化、条理化,让人看着舒服,看着明白。再要看表中的数据,从中看出数据表达的含义,看出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看出数据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看出数据的来龙去脉。三是不能只看统计表,还要看会计表,统计的许多数据来源于会计的核算,要看懂会计报表,找出数据源头。

五要看影像,就是看教学录像、VCD等影像资料。影像资料形象具体,是大家学习的好途径,好方法,要充分利用。

六要看网络,就是要看因特网上有益的内容。作为一种前沿科技,因特网上的资料浩如烟海,对大家学习知识、查找资料十分有利,一定要充分利用网络这一优势加强学习。

七要看实际,就是看现场,看事例。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一个好的现场,一个好的事例,都会给人以有益的借鉴和启示,可以让人少走弯路,促进工作的上档次、上水平。

总之,要通过看看出门道,丰富知识,积累经验,开阔视野,拓展思路,提高我们的整体素质,提高我们统计服务的水平。

三、勤动腿,多调研。开学时我已经说过,要把我们的“死数字”变成“活情况”,就必须学会调研。要写出内容充实有参考价值的分析报告,坐在办公室闭门造车是不行的,编造出来的东西不但无益,反而有害。统计工作的性质,决定了我们不能只蹲在办公室汇总报表,就数论数,必须迈开双腿走出大门,去搞调查研究。到哪里调研呢?就是要去到基层去,到第一线去。

一要跑村庄。村是农村最基层的组织,要从那里了解农村的社会状况,了解农村三个文明建设情况,了解农业的生产情况与产业结构调整情况,了解农村政策的执行情况,了解农村工作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二要跑农户。农户是农村社会结构的最基本细胞,到农户座谈,可以了解到农村人口素质,可以了解到农民收入变化,可以听到农民的真实心声,这些都是各级领导所需要的第一手资料。

三要跑市场。市场是反映农村经济的“晴雨表”,到市场可以了解市场行情价格,观察农村市场的供求状况,了解农民的购买力,了解各种商品的流向及供求状况。现在是市场经济,市场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态势,通过认真观察深入思考是大有文章可作的。

四要跑机关事业单位。从机关事业单位可以了解职工人数增减,职工工资的变化,可以了解到职工的构成,可以了解职工的消费意向。

五要要跑企业。要时刻关注企业的经营状况,对企业的产品生产、资本运营、成本效益、投资扩建、经营环境等做到心中有数,积极总结企业经营中的经验,发现企业经营中存在的问题。要关注新企业、新个体户的发展,哪里新开工了个企业,是谁投资建设,什么建设进度,将生产什么东西,多大生产规模,都要一清而楚,及时按要求纳入统计范围。

通过到基层调研,把经济运行中的好的现象和存在的问题,把人民群众创造的生动形象的语言,把基层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都摸上来,写到分析报告中去,这样写出的统计分析报告在形式上灵活,在内容上充实,在语言上生动,在观点上鲜明。

乡镇(街道)统计员不但要在本乡镇(街道)跑,还要走出去跑,向上跑。要注意周围乡镇、县市的情况,定期走出去学习交流,借鉴别人的经验,找出自己的不足,改进我们的工作。要勤跑市局,加强与市局的联系,及时听取市局领导对乡镇(街道)统计站工作的指示,了解全市统计工作动态。

四、勤动脑,多思考。大脑越用越发达,不用则退化,相信大家都有体会。多想出智慧,勤思能创新。可以说,思考是人类向科学进军的先导,是探索大自然秘密的侦察兵,是创造发明之花的阳光雨露,是攀登科学顶峰的阶梯。思考要有强烈的志趣,雄厚的文化基础知识,明确的目标,入迷的精神,科学的方法。我相信,只要大家努力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不断培养和发展自己的思考能力,把我们所有听到的、看到的、获取的各种资料、信息、素材都放在大脑中进行整理加工,深入思考,形成对我们有用的东西,必然会提高我们分析能力与判断能力。

在工作中要开动脑筋,要善于把得到的杂乱无章的信息进行精加工。精加工就是把大量资料、信息去芜存菁、整理归纳的过程,是进行深入思考的基础。接收的信息如不及时加工整理形成自己的知识印在脑海里,就会很快淡忘,学习的效果会大打折扣。要善于对信息进行深加工。经精加工以后的信息变成了我们的知识,但这知识是表面的、感性的,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要反复思考,理清思路,纵比横看,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挖掘出现象背后所包含的深层次问题,找出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总结出工作中的经验,得出有价值的结论或者提出探索性的建议,提高统计分析报告的含金量。

五、勤动手,多练习。俗话说的好:“眼经不如手经,手经不如常拨弄”。所以大家一定要勤动双手,多多练习。

一要勤动手写。统计分析是统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多角度、全方位地反映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情况,是统计服务的高级阶段。乡镇、街道的统计员与基层接触多,掌握着大量的基层经济社会信息和工作经验,这些只能通过统计分析报告才能体现出来,如果不动手写出来终究是空的。我们所有的统计人员,特别是统计站的负责同志,说到家也是个统计员,不能当甩手掌柜,要带头动手写分析、写汇报,及时反映乡镇、街道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当然,万事开头难,乍写统计分析大家可能有一定难度,但只要我们发扬“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劲头,勤动手多练习,写作水平就会提高很快,不远的将来一定能够写出有深度、有高度又有广度的优质分析报告,打出我们的金牌产品。

二要勤动手办。实践出真知,大家都要勤办事,多实践,在办事过程中人得到锻炼,知识得到丰富,能力得到提高,使大家成为多面手。要会办事,办好事,就是急领导所急,想领导所想,做到优质服务,超前服务。要学会办事,讲究办事的技巧与方法,干好统计站的事务性工作;要学会办会,组织好各次会议;要会办文,熟悉公文的格式与收发规定、写作方法;要会管理,管理好所辖区域内的统计人员,管理好单位的文书档案,管理好单位的资金财物;要会协调,协调好统计站与其他部门、与企业、与村庄的关系,能对他们的统计工作进行指挥调度。

三要勤动手练。电脑现在已经成为统计工作的必备工具,电脑的使用关键在于熟悉,熟能生巧。乡镇、街道的统计员必须抛弃畏难思想,边干边学,边学边干,尽快掌握电脑的基本知识,熟练操作电脑,应用电脑。要练打字,今后所有的写作都用电脑来承担;要练数字输入,能熟练地录入各种报表;要练程序应用,掌握操作系统、字处理、电子表格、网页制作、统计应用程序的使用方法。这样就能提高数据的准确性,提高大家的工作效率,把大家从繁琐的数字计算和手写中解放出来,腾出时间去搞学习、搞调研。

另外,大家在讨论中提出了很多好建议,这些建议和问题将集中进行研究,再给大家一个满意的答复。

对统计学的看法篇6

论文摘要加强统计课程改革、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实现全民素质的教育目标,最终培养出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高水平技能型的统计人才,是统计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积极探索基于素质教育的统计课教学新理念、新方法、新模式对当前统计课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统计学》是一门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课程,其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在学生看来是抽象的概念,理解起来确实比较困难。当前,统计对象日益复杂化和经济活动多样化,我国统计准则又不断改革的环境下,对统计课的课程改革提出了新一轮的挑战。

一、统计课程改革应基于全面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

统计课程改革应基于全面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从社会实践来看,用人单位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很高,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还要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分析判断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有较强的责任感、团队协作精神、与人沟通能力等。培养高素质的合格人才是统计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这对统计课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教学模式,大多将学生按本科生教育模式来培养,使用的教材基本是本科教材的简写版,讲课也是先理论再实务顺序讲课,没有按照实际工作流程顺序来重整教材,理论性太强,内容枯燥。这种模式下培养的学生,动手能力和适应能力都不能达到职业教育要求的高技能人才要求。

从统计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一方面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仅限于课本,并且在学习过程中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自主学习的动力和探索性、研究性学习的习惯;另一方面无论是统计课的教学理念、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方法上都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和考查,缺乏对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引导,缺乏对学生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意识、手段和考评机制,导致统计教学结果与高等教育的根本目标的脱离。因此积极探索基于素质教育的统计课教学新理念、新方法、新模式对当前统计课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统计教学与全面素质教育脱节的原因

(一)统计教学理念滞后于社会发展。

首先,就统计教学的方式来看,当前的统计教学基本上局限于课程讲授,老师讲,学生听,教学内容局限于书本,教学方法局限于灌输。统计课程从性质上来看与其他相关课程(如会计)有较大的区别,它是一种逆向思维,它要解决的是“怎么样”(统计信息与其他信息是否公允)以及“为什么”(以充分有效的统计证据支持所作的统计结论)。而现行的统计教学方式对学生统计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不利的。

其次,就统计教学过程来看,目前在整个统计学教学过程中,老师和学生所缺乏的东西很多,其中缺乏必要的案例是很重要的方面。

最后,就教学内容来看,教育中统计学的课程教学老师必须考虑教学大纲、学时(学分)的要求,因为教学内容大多以教材为主,而教材又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很难及时随着有关统计法规、准则等的变化而相应的修改。因此在教育阶段很难保证学生所学到的知识与实际工作的需要能完全衔接。

(二)教学内容不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

现代统计的内容和方法在不断地更新和发展。统计由传统的财务统计不断扩展到经营统计、管理统计、经济效率统计,内容不断丰富;目前统计教学内容对统计理论和原则方法的介绍比较充分,对统计实务介绍比较欠缺。教材内容上看,也是理论性过强,案例资料较少,有的案例资料或时间滞后于当前的经济环境,让学生感到操作性不强。

(三)师资队伍严重脱离实践。

现阶段,从事统计教学的教师大部分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实际工作经验,操作技能薄弱,所以,讲起课来脱离实际,无法满足高职教育要求。这是长期以来统计课普遍令学生感到乏味的一个重要原因,对此,应采取各种措施加强实践性教学师资力量的建设.在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同时.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定期组织安排教师参加实践教学和毕业实习,深入统计第一线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

(四)缺乏科学有效的学习效果评价机制。

学习效果评价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不断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统计课的传统学习效果评定方式基本上是以期末书面考试成绩为主,加上极小比例的平时成绩综合得出的。首先这种“一卷定优劣”的评定方式大大束缚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更不注重对自身团队协作意识的培养、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其他综合能力和素质提高。其次这种教学效果的测评存在后滞性,即便发现了教学过程中存在不足,也难以通过对信息及时反馈实现对教学过程的有效控制。再次,忽视了学生自我检查和自我评价的引导,不利于学生自我调控学习过程,强化学习动机,增强学习能力,从而保证统计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因此改变单一的事后总结性评价模式,已成为阻碍统计教学改革的重大问题。

三、统计教学与全面素质教育改革新思路

统计教学要与素质教育很好地融合,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一)统计教学要加强实践教学。

高职培养的是应用型高技能人才,而且统计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我们可以采取直接实践和间接实践两种形式。直接实践是让学生亲身投入到统计实践工作之中,让学生接触真实的统计工作,锻炼动手能力。学校一方面要鼓励学生自己去找实践工作场所,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逐步建立各种类型的统计实习基地,为更多的学生有机会进行统计实习提供方便;间接实践是指学生通过校内建立的统计模拟实验场所将所学的统计理论及方法运用于实践。学校在直接实习有困难的情况下,应建立多功能的现代化统计模拟实验室,为学生提供“实战演习”的基地,使学生通过统计模拟实习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学习、实践和创新能力。

(二)逐步建立开放式的统计教学环境。

应将封闭式的教学环境逐步向开放式转变。首先,应通过充分利用先进的教育技术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直观,同时建立统计模拟实验室并配备相应的统计软件增加学生的动手操作的能力。其次,结合各校的实际情况,应逐步完善统计教学的网络环境,一方面利用校内网络平台将统计教学的内容以及相关知识的扩展与学生共享,并建立师生互动机制;另一方面利用互联网资源有目的的引导学生分组协作,进行研究性学习。再次,应尽量安排小班授课并划分学习小组,通过课堂分组讨论等方式加强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充分发挥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作用。

(三)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学校都有自己的信息化平台,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首先,鼓励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设施的功能。其次,使用新的教学手段,例如,制作或购买统计教学软件、在课堂上运用互联网上的优秀资源等,以便形象地演示统计教学内容,使教学更加生动、直观。再次,教师可以建立自己网站,为学生增加交流的渠道。比如,利用网站,提前让学生准备下节课要讨论的案例资料,为学生提供在线答疑,开设热点问题的案例讨论区,大家随时发“帖子”进行讨论等。

(四)实施启发式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老师的主讲应限于介绍主题、基本观念及分析信息的方法。同时应要求学生做较多的书写和口语表达上的沟通,将思考问题、表达意见的权利交给学生。启发性教学原则就是要承认存在个体差异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师积极参与实践,不断提高实施研究性教学的水平和能力。

对统计课程教学的师资来说,无论对于新、老教师都要进行经常化的理论更新和实践锻炼。我们应当承认的教师,出于主客观的原因,普遍都有长时间或短时间脱离实际工作的弱点,对于出了校门进校门的老师,这一问题还相当严重。要克服这一弊端,应从以下方面入手:第一,制定新的工作量计算办法。除规定完成课堂教学量之外,应规定实务操作的最低时间线,并将此作为考核工作量、评定职称的基本条件。第二,创建教学实习基地,使教师尽可能多地接触实际工作。第三,尽量让教师参加全国或地方的统计社团活动,增加同实际工作多年的专家进行交流的机会。同时也可采取请进来的方式,聘请资深学者或实际工作者指导工作,从中得到宝贵的经验和知识。第四,建立定期轮训制度,实行强制性培训。

(六)构建多元化的教学内容体系。

统计教学内容体系既要包括统计基本理论和知识,同时又要结合社会经济的发展,将学科与社会生产、生活问题的解决相联系,为学生提供运用统计知识的机会。通过案例或知识链接的形式将富有时代特征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企业经营机制转换和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等内容补充到统计教学环节中。同时应注重统计教学大纲的编写和修订,将统计教学内容进一步完善,使得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加全面。此外在案例讨论过程中,应通过实例加强对学生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教育,使学生形成稳定的个性心理品质。

综上所述,在统计专业课教学中贯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理念,并以此为指导思想,科学设计教学环节,完善统计教学内容和环境,积极探索统计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机制,才能真正做到素质教育与统计教学过程的融合,从而提高统计教学改革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余玉苗.统计学案例教学法、实践教学法及其组合.财会月刊,2007,(30).

[2]齐兴利,郭云辉.统计实验室建设与实践教学改革初探.南京统计学院学报,2007,(02).

[3]袁振国.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84.

[4]李金华.对当前统计工作的若干思考.统计与经济研究,2003(3).

对统计学的看法篇7

关键词:统计工作;统计思想;重要作用

中图分类号:tD32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00-01

引言

统计思想不仅在统计工作中应用,在其他许多工作中也有很大的用途。尤其在许多工作中对资料内容的把握以及对总体情况的分析和预测都需要统计思想的合理利用。从数学的角度来看,统计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形成了观察法、大数定律,似然估计等具有理论依据的科学方法。说明了统计思想对科学发展的指引,也说明了统计思想在具体工作中的应用。总的来说,统计思想对统计工作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而笔者就通过统计思想的具体应用为研究方向进行探索和论述。

一、现代统计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应用

(一)均值思想的基本理念和应用。均值思想是统计思想中最基础的思想,也是在平时工作应用最多最广泛的思想。均值表示了一个统计学问题的平衡点。也为相同条件下的统计学问题提出了一个用于比较的参数。最重要的是,均值思想也是从整体上看问题,是统计思想的继承。另外,均值思想主要是通过均值表现出事情的一般发展结果,而且对个别特殊现象予以科学的处理[1]。

(二)估计思想的基本理念和应用。估计思想也就是通过事情的发展趋势对事情的结果予以概率性的估计。如果通过哲学解释的话,就是通过模板和样本类似参照物而对事情发展趋势做出的前瞻性思想。估计思想一般是建立在数学模型之上的思想,一般分为,点估计、矩估计、最大似然估计等。所谓点估计,就是建立某一个时间点上的概率函数,进行期望和方差的计算,然后估计这一个点的概率发生值。而矩估计则是利用样本矩对总体中的不同参数进行估计,是比较古老的估计方法之一。但是由于矩估计的使用方便且误差较低,所以矩估计的思想依然在现代统计思想中占据重要位置。最大似然估计就是求一个本集的相关概率密度函数的参数。其原理是利用方差的最小值进行的。

(三)相关与互补思想。理论上来说,任何两件事情都是有联系的。无论是实际联系和内在联系都能让互相起到一定的作用。统计思想对相关和互补思想的关注就是利用统计学方法对这种作用加以判断。这一思想主要应用在实际工作当中和实际事件的分析当中。对于不同个体来说,相关与互补思想的具体表现也不相同。比如,在实际事件当中,对一个事物的改变会产生不同的连带效应,而对互补型事件的改变有可能会增加事件的发展程度。所以这种思想主要应用与实际工作当中[2]。

(四)归纳思想的理念和应用。归纳思想分为两种,一种是数学模式下的方法,一种是实际事件中的具体结论。理论上来说,数学模式的归纳思想主要指数学归纳法,利用多米诺骨牌理念而形成的归纳方法。而作为实际事件中的结论时,归纳思想又变成了通过不同事件的相同或相似表现而得到的具体结论。这一结论具有不完全确定性和模糊性,对于归纳结论来说,一般是无法进行量化的。所以归纳思想得出的结论还需要实际资料进行进一步的检验和论证。

二、统计思想在统计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从目前情况来看,地方政府的财政投资正处于转型时期,对于统计工作造成的问题比较典型,所以更加不容忽视。第一,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经历了不少对财务考核管理的改革,但是融资平台的债务管理理念还没有完全转入市场经济中来,这就导致统计局工作人员对政府融资的统计无法与经济活动结合起来。第二,我国对政府财政统计工作的规定不算健全,对许多环节的制约都不够完善。所以才会出现统计工作的账面数据与实际数据相差甚远的情况出现。第三,政府统计工作的权责不明确,由于政府财政由地方政府和地方财政机构把握,统计局很难拿到确切的数据进行总体分析,所以统计工作的实质并没有达到更好的效果。其中统计思想如何高度应用是统计工作一个比较显著的问题,尤其地方政府对统计工作重视程度不够的情况需要改变。但同时,也需要增加政府对统计工作的管理和监督。所以统计思想对统计工作的具体改进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具体论述。

(一)统计思想从体制上使统计工作加以完善。统计思想对我国很多工作的具体开展都具有指导作用。尤其对于统计工作的影响更是深远。首先由于统计思想的加入,我国推行了地方政府投资项目的审核与审批政策,增强了对统计工作的重视,也逐渐将统计工作推向了具体工作制定的前沿,让统计工作从传统的工作方式转变为了统计工作指引下阶段工作重心的问题。从地方财政收入上来讲,合理利用统计思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整中央与地方的分税制度,让地方政府在合理的城市规划下有充裕的资金进行发展和建设[3]。

(二)公开地方政府统计信息,让群众参与并监督政府的投资计划。政府的投资于花费公开是很早就提出的问题,要让老百姓看得到,看明白。统计思想的应用正是对这一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政府可以主动建立科学的统计数据管理系统,建立统计数据管理数据库。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以及统计思想的不断丰富,为人民服务已经具有了新的内涵,统计思想对统计工作也起到了更大的影响。

三、结语

随着我国的发展,统计工作在经济发展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不仅是对经济收支的总体统计,还对我国具体人均收入、编制预算等问题进行统计。而统计思想不仅在统计工作中应用,在其他许多工作中也有很大的用途。现代统计思想建立在社会科学与经济管理之上,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主要包括对数字特征的研究、样本的采集整理、对概率的估计以及假设检验和方差分析等具体思想。总的来看,我国目前的统计工作以统计和对比为主要工作思想,通过前后的数据对比,得出工作的基本现状以及以后的工作基本趋势。所以笔者对统计思想和统计工作的交互影响作出具体研究和论述,为统计思想的具体应用提出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李霞.统计思想的概念及对统计工作的影响[J].民营科技,2013(5):241.

[2]李福萍.论统计思想对统计工作的影响[J].投资与创业,2012(12):57.

对统计学的看法篇8

关键词:问卷调查法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研究主题

中图分类号:G25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938(2014)06-0029-05

theContrastiveanalysisoftheQuestionnaireSurveyarticlesofLibraryScienceJournalsin2013

――Researchobjectsandresearchtopics

abstractQuestionnaireapplicationarticlesinlibraryscience,whichpublishedin11CSSCilibrarymagazinesin2013,wereanalyzedwithfocusonthedifferencesinresearchtopicsandobjects.theresultsshowedthattherewerenosignificantdifferencesinalmostallindexesofcompilingquestionnaireandstatisticanalysisofdifferentresearchobjects,butthereweresignificantdifferencesinalmostallindexesofdifferentresearchtopics.

Keywordsquestionnairesurvey;libraryscience;researchobjects;researchtopics

1引言

问卷调查法的核心是问卷,而问卷是社会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实证研究工具,作为研究工具,问卷的设计必须紧扣于研究内容并服务于调查对象。

就研究对象而言,问卷题目的设计除了严格紧扣主题外还需要考虑到调查对象的群体特征。问卷在题目设计上需要精炼、清晰,不宜冗长。一般经验而言,问卷的容量适宜2页以内或20分钟内可以完成,比较容易被调查者接受,否则会引起被调查者的厌烦情绪和畏难情绪,影响调查质量[1]。针对不同层次的研究对象,问卷的设计不仅要注意题目作答长度,还需要注意语言词汇的表述和内容的理解性,因为这些都会因调查对象出于不同学历层次、不同年龄段、不同社会群体而有所不同。

就研究主题而言,“理论研究要求做出新发现、提出新见解、得出新结论;技术研究就要求发明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新的测试方法或者把原有技术应用到新领域。选题的创造性原则是科学研究的灵魂,有各种各样的表现”[2]。研究选题的理论深度和创新性直接影响到通篇文章,也包括研究工具在内的学术深度和学术精确性。可以说问卷编制的核心灵魂就是论文的研究内容,因此,调查对象、主题内容、问卷编制、实施、分析各个环节紧密相连、影响甚重。本文在对2013年11种CSSCi收录的图书情报学期刊所发表的问卷调查法文章逐篇阅读的基础上,集中对问卷调查法在不同调查对象和不同研究主题两大类上做了分类对比研究,使用的软件为SpSS19.0。

2不同调查对象文章编制指标和统计方法的差异

2.1不同调查对象文章编制指标的情况

从不同调查对象文章的问卷编制指标的使用情况(见表1)。可以看出,在调查不同的对象群体时,问卷编制指标和统计方法在文章中的出现与使用频率,前4项指标虽有差别,但是数据差别并不大,下一步是否存在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是我们下一节的内容。单从数据来看,调查对象为“其他”的各项指标几乎都为零,这是因为这一类文章很少,刚好都属于规范性不高的文章。

2.2不同调查对象文章统计方法的情况

从不同对象群体统计方法在文章中的使用情况(见表2),可以看出,描述统计几乎是被每一种研究对象的文章都广泛使用的方法,其它统计方法在前3项上都有一定比例的使用。调查对象为“企业人员”没有使用假设检验和方差分析,但是其它方法使用较多,这是因为调查“企业人员”的文章多为情报学领域,而非图书馆学领域,因此在方法选用上略有差异。调查对象为“其他”的,依然是由于之前的问卷规范性欠佳,使得调查无法深入,导致后期数据分析也只能进行描述性分析。

2.3不同调查对象文章编制指标和统计方法的差异分析

从不同调查对象的文章编制指标和问卷统计方法差异(见表3)可以看出,针对不同的调查对象,问卷在统计方法上不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统计方法的选用基本不受调查对象的影响,只有在描述统计和其它方法的使用上存在差异。这说明调查对象在研究中并不会引起问卷统计方法和统计方法上的差别,除了描述统计和其它方法2项,这2项存在差别的具体原因暂时不能确定,需要继续进行多年份文章研究之后,才可定论这种差异是2013年文章的特殊现象,还是调查对象存在的固有差异。

3不同研究主题文章编制指标和统计方法的差异

3.1不同研究主题文章编制指标的情况

从不同研究主题文章的问卷编制指标使用情况(见表4)可以看出,问卷的编制指标因为研究主题不同而存在次数上的较大差异,主题内容为“图书馆员心理认知及职业文化”在编制指标上比例数值最高,说明这一类型的文章规范性标准性最高。“竞争情报”和“其它”的两项的规范性标准性次之,最低的是“满意度或需求调查”与“图书馆管理运作”两个主题内容。

3.2不同研究主题文章的统计方法的情况

从不同研究主题的文章统计方法使用情况(见表5)可以看出,问卷的统计方法因为研究不同而存在次数上的较大差异,描述统计仍然是各个主题使用率最高的方法。主题内容为“图书馆员心理认知及职业文化”在统计方法的使用上涉及面最广,几乎使用了各种统计方法,数据分析较为深入;其次是“竞争情报”和“其它”的两项,数据分析运用较多除描述统计之外的方法;“满意度或需求调查”与“图书馆管理运作”数据分析相对最简单。

3.3不同研究主题文章编制指标和统计方法的差异分析

从不同研究主题文章编制指标和统计方法差异情况(见表6)可以看出,不同研究主题的问卷在全部统计方法上存在显著差异。除了主成分与因子分析之外,统计方法也全部受到研究主题的影响。主成分与因子分析不存在显著差异是因为它们是效度检验的主要方法,任何问卷都需要进行效度检验,不因研究内容的不同而区别对待。

4结论与分析

4.1结论

(1)研究对象的不同没有造成问卷统计方法使用上的差异;而统计方法的使用上,除了“描述统计”和“其它方法”外都不受调查对象的影响。我们试图找出研究者是否会因为研究对象的不用而产生对研究过程严谨性和数据分析深入性的差异,是因为不同的研究对象可能会导致研究者在主观上重视程度不一样,比如对于相对普通的调查对象,研究者往往会先入为主的做出预测,认为与预测相符便浅尝辄止,而对于较特殊较难预测群体可能态度截然相反。本文结果证明,我们这一假设不成立,研究对象的差异不会导致统计方法使用上的差异。

(2)不同研究主题导致问卷在所有统计方法的使用上存在显著差异;而统计方法的使用上,除了主成分与因子分析之外,统计方法也全部受到研究主题的影响。由此可以看出,虽然研究的对象基本不会影响研究过程严谨性和数据分析深入,但是研究主题(即研究内容)确实对研究者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正如著名的德国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海森堡曾说过的,“提出正确的问题,往往等于解决了问题的大半”[3]。一个研究选题的好坏不仅影响到论文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更对研究者本身产生很大的主观影响。

4.2分析

从结果可以看出,问卷调查法在编制指标和统计方法的使用上不受调查对象的影响,但却深受研究内容的影响。研究选题影响了研究者对于研究工具的选择、对于研究工具严谨性和科学性的要求程度,也影响了后期的数据分析。纵观百余年来的诺贝尔科学奖获奖者,他们的科学研究涵盖了现代科学的各个领域,获奖成果包括重大科学发现、重大理论创新以及技术创新等,这些科学家之所以能够获得举世公认的一流成果,其中关键之一就是选择了适合的科研课题[4]。一个成功选题会使得研究者随着研究的深入兴趣越来越大,收获越来越多,否则会让研究者浅尝辄止,半途而废。因此,选题是否恰当直接影响论文的质量,关系到论文的价值,决定着论文的成败,也直接影响着学术成果的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戴菲章,俊华.规划设计学中的调查方法(1)――问卷调查法(理论篇)[J].中国园林,2008,(10):84-87.

[2]强选萍,张建平,赵宗辽,等.浅议科研选题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6,(7):52-53.

[3]蔡贞,温淑娟,郑磊,等.浅谈科研选题一科研工作之路基[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103,44(5):408-410.

对统计学的看法篇9

关键词普通高考生物学试题科学探究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

科学探究能力不仅是生物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物学探究性学习的基本要求。因此,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作为生物学课程的重要目标被列入《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高考作为一种重要的评价手段,研究普通高考生物学试题中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情况,可以为评价如何可更好地对生物学教学中加强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起导向作用提供有益的参考。下面对照《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出的11项科学探究能力要求,对2008~2013年江西省普通高考生物学试题中考查的科学探究能力进行了统计分析。

1研究目的

统计分析江西省2008~2013年普通高考生物学试题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频次及分值,为普通高中生物学教学提供参考。

2研究对象

江西省2008~2013年普通高考生物学试卷的情况:2008~2010年采用的是全国Ⅰ卷,总分值均为72分;2011~2013年采用的是全国新课标卷,总分值均为90分;2008年的试题题型为5道客观题和2道主观题;2009年和2010年均为5道客观题和4道主观题,较2008年增加了2道主观题;2011~2013年均为6道客观题和6道主观题,较2008年增加了1道客观题和4道主观题,较2009年和2010年增加了1道客观题和2道主观题,但考生在6道主观题中,只需解答5道即可,因为新设置了2选1的主观题,只需选做其中的一道即可。各年的试题组成见表1。

3研究方法

将2008~2013年江西省普通高考生物学试题每道客观题作为一个考点,每道主观题的每个小问作为一个考点,首先逐个分析各考点是否考查到科学探究能力;如有考查,则对照《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所列11项科学探究能力表,继续分析所考查的探究能力为哪项或哪几项,并进行记录,统计各项能力的考查频次及分值。

4研究结果与讨论

按照科学探究过程中运用能力的顺序,《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将生物学中的科学探究能力细分为11种,见表2。

下面按照上述科学探究能力的顺序,依次统计在江西省普通高考生物学试题中的考查频次及分值如下。

4.1对“客观的观察和描述生物现象”能力的考查统计

2008~2013年江西省普通高考生物学试题对客观地观察和描述生物现象的探究能力的考查频次、分值以及考题的统计见表3。从表中可以看出:江西省近年普通高考生物学试题对该项探究能力都有考查,考查题型涉及到客观题和主观题,且常结合图表进行考查。

4.2对“确认变量”能力的考查的统计

2008~2013年江西省普通高考生物学试题对确认变量这项探究能力的考查频次、分值以及考查题型的统计见表4。从表中可以看出:江西省近6年普通高考中2009、2011和2012年的生物学试题对该项探究能力进行了考查,考查题型只涉及主观题,主要考查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的选择。

4.3对“作出假设和预期”能力的考查的统计

2008~2013年江西省普通高考生物学试题对作出假设和预期的探究能力的考查频次、分值以及考查题型的统计见表5。从表中可以看出:江西省2009、2010、2012以及2013年的生物学试题对该项探究能力进行了考查,客观题和主观题均有考查。试题对该项能力的考查主要是对“在某种假设下,如果这么做实验,那么会出现怎样的预期(实验结果)”关系的考查。

4.4对“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能力的考查的统计

2008~2013年江西省普通高考生物学试题对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的探究能力的考查频次、分值以及考查题型的统计见表6。从表中可以看出:江西省近6年普通高考生物学试题中对该项探究能力考查得较少。

4.5对“利用数学方法处理、解释数据”能力的考查的统计

2008~2013年江西省普通高考生物学试题对利用数学方法处理、解释数据的探究能力的考查频次、分值以及考查题型的统计见表7。从表中可以看出:江西省最近4年普通高考生物学试题中主客观题均有对该项探究能力进行考查,但考查得较少,且一般只考查基本运算方法,统计学方法。

4.6对“用准确的术语、图表介绍研究方法和结果,阐明观点”能力的考查的统计

2008~2013年江西省普通高考生物学试题对用准确的术语、图表介绍研究方法和结果,阐明观点的探究能力的考查频次、分值以及考查题型的统计见表8。从表中可以看出:江西省近6年普通高考生物学试题对该项探究能力考查得较少,只有2009年的一小问和2012年的一小问对其进行了考查,并且分值均为1分。

4.7对“听取他人的意见,利用证据和逻辑对自己的结论进行辩护以及做必要的反思和修改”能力的考查的统计

2008~2013年江西省普通高考生物学试题对利用证据和逻辑为自己的结论进行辩护以及作必要的反思和修改探究能力的考查频次、分值以及考查题型的统计见表9。从表中可以看出:江西省近6年普通高考生物学试题对该项探究能力考查得很少,只有2010年的一小问对其进行了考查,并且分值仅为1分。

5科学探究能力考查的总体趋势

5.16年高考试卷考查的各项能力总分布

2008~2013年江西省6年普通高考生物学试题对每项探究能力的考查总频次和总分值的统计见表10,从表中可以看出:江西省近6年普通高考生物学试题对各项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以第1、5项探究能力为主,其次为第4、6、8项探究能力,而对第10、11项能力考查得较少,对2、3、7、9项探究能力没有考查。根据分析出现以上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纸笔测验对第1、4、5、6、8项探究能力的考查更加可行,对第2、3、7、9项探究能力无法进行有效的考查;第10和第11项探究能力对学生的要求较高,不适合在高考中考查较多。

5.2各项能力在6年高考中的总分布

2008~2013年中江西省每年普通高考生物学试题对探究能力的考查总频次和总分值统计见表11,从表中可以看出:发现虽然每年各项能力考查总频次时高时低,但每年各项能力考查的总分值基本呈逐年增长趋势,且绝大部分都超过卷面总分的1/3,从一定程度上表明新课程改革以来生物课程越来越注重对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6结语

科学探究能力不仅是生物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物学探究性学习的基本要求,因而也成为普通高考的重要内容。统计分析江西省2008年至2013年普通高考生物学试题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考察频次及分值,结果表明,按频次依次为第1、5、4、8、6、10、11项科学探究能力,按分值依次为第1、5、8、6、4、10、11项科学探究能力。这一结果对普通高中生物学教学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对统计学的看法篇10

【关键字】教育技术学;教学设计;思考建议

教育技术学研究的是教学资源和教学过程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以及评价,而怎样系统化的设计教学资源和教学过程就成了教育技术学中的重要问题。教学设计就是把教育技术学中的理论进行实践,而教育技术学的很多成果又融合了教学设计的思想,自从我国在上个世纪80年代把教育设计理念引入到教育过程以后,教学设计马上就成为教育技术学专业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教学设计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1.教学设计的概念

教学设计是什么?它研究的对象和概念又包涵了哪些?罗伯特·加涅在自己出版的《教学设计原理》(1988)中提到:"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教学系统本身是对资源和程序作出有利于学习的安排。任何组织机构,如果其目的旨在开发人的才能均可以被包括在教学系统中。"从加涅对教学设计的定义可以看出,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的过程,是通过资源和程序的整合来进行学习的优化。有的学者是这样定义的:"建立在教学科学这一坚实基础上的技术,因而教学设计也可被认为是科学型的技术。教学的目的是学习获得知识和技能,教学设计的目的是创设和开发促进学生掌握这些知识技能的学习经验和学习环境"(梅里尔,1996)。从梅里尔教授提出的观点上我们可以知道,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学习者学到知识和技能,而且施教者还要考虑学习者学习后进行的跟踪活动,观察学习者是否掌握了知识技能所应用的学习环境和经验。

2.教学设计的发展历程

教学设计的发展历程分为三个部分:教学设计的起源,形成,发展。(1)教学设计的起源教学设计的重要根源是教育心理学和系统工程学。上世纪50年代,很多科学家倾向利用科学的方法融入到社会学科中,其中有大批的教育心理学家尝试利用系统的方法来解决教学问题,其中包括加涅,梅里尔,布里格斯等,他们把教学过程看成一套完整的系统,并且试图开发一系列创新,其中包括对目标的分析,工具的开发和过程的评价。(2)教学设计的形成进过将近十年的孕育,教学设计在上世纪70年代初,终于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其中加涅等科学家对教学设计起到了非常关键的推动作用。(3)教学设计的发展教学设计的正式发展期是在上世纪70年代,很多教育机构为了改善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它们都大量的引用教学设计里面的理论,很多大学教学计划也开始把教学设计列为重要课程。

二教学设计和教育技术学的关系

1从定义角度看教学设计和教育技术学的关系

教育技术学是多学科交叉的产物,其中包括心理学理论,传播学理论,教育学理论等等。目前学术界普遍对教育技术认同的定义是由美国学者西尔斯和里齐提出的,它也被称为aeCt'94定义:"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的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从aeCt'94定义我们可以看出,教育技术研究主要是五个方面,而这其中对教育过程和教育资源的设计是教育技术学研究的基础。从宏观上看,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对象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特征及其规律性,信息技术条件下学与教的研究,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应用,因此教学设计作为教育技术学学科的一个核心理论,对教育技术的理论与实践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2从理论角度看教学设计和教育技术学的关系

教育技术学是以学生为中心依托教育资源运用系统的方法进行教学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和开发的。教育技术学的基本理论分为四种:系统理论和方法理论;基于媒体的课程和教学理论;基于媒体的学习理论;教育传播理论。其中系统理论和方法理论又必须融合了其它三个理论。所以系统理论和方法理论属于教育技术的关键理论,而教学设计的诞生和发展离不开系统方法的引入。所以系统方法论是教育技术学和教学设计的共同理论基础。

3从实践角度看教学设计和教育技术学的关系

教育技术分广义和狭义上的,广义的"教育技术"主要是指在教育活动中,教育者总结自身探索,发现和创造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所使用的方法,手段和途径的实践经验的物化和智能形态;狭义的教育技术仅仅是指教育活动借助于独立教育之外,可以促进教育科学化发展的科学方法,手段的技术。教育技术学的主要技术基础包括:教育人工智能技术;多媒体技术;数据库技术;通讯技术。教育技术学在实践方面侧重的不但有对这些技术的利用,还侧重的是这些技术的开发。而教学设计在设计和实施过程中的侧重点是对教育技术学中的教学媒体进行的选择和利用。

三在教学设计方面的一些思考

做为一个教学设计者应该明白的是在教育领域中,技术是作为达到教育目标的手段而存在的,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人的发展,而在促进人的发展方面,技术却并不具有决定性的力量。技术的合适运用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但是它却不是其中的决定性因素。学习质量的提高关键还是依赖于学生的自主,而学生的自主很大一部分都是周遭环境所决定的,考虑学习学习者的学习情境和学习以后的跟踪活动都是教学设计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所以学习者能否完成教学目标,达到理想的学习状态,关键的还是教学设计者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科学的教学,激发学习者兴趣,正确的使用教学媒体,课后进行巩固训练,最后进行教学评价,这些都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决定性因素。所以不管是教育技术还是教学设计都不能过分的依赖于技术,更应该把学习者,学习情境和教育资源的有效融合放在首位。

参考文献

[1]何克抗,郑永柏等.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