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姆定律的使用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1:32:15

欧姆定律的使用方法篇1

一、将定值电阻改用电阻箱进行实验

绝大部分老师在进行苏科版欧姆定律实验教学时常常有这样的一个困惑,定值电阻标有10欧姆,在进行实验时定值电阻的阻值却不准确,给欧姆定律实验带来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我认为定值电阻不准确的原因是:定值电阻出厂时是很精确的,但是由于学校购置后存放在实验室的条件不好,另一方面定值电阻存放时间过长,现在实验室中的定值电阻还是八十年代的产品。所以有些定值电阻的接线柱上面已氧化,电阻线也发生了化学变化,常见的10欧姆的电阻只有8欧姆左右。学校的实验经费有限,不可能每年都购买新的定值电阻。另外在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要多次改变定值电阻的阻值,多次改变所连的电路,浪费了许多实验时间。为此我尝试用电阻箱来代替定值电阻进行实验,效果显著。一方面电阻箱电阻线在箱内,不易氧化。另一方面电阻箱内电阻的精确度高,一般实验室用的J2362-1电阻箱的误差为0.1欧姆,大大高于定值电阻的精确度。另外在进行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要多次改变定值电阻的阻值,利用电阻箱进行实验就不必重复拆线连线,节省了许多实验时间,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的时间来提高自己的知识技能。

二、电源由干电池组改为学生电源

这个探究欧姆定律的实验在书本上用干电池组进行学生实验,但是使用时由于干电池使用时间较长,干电池内部会发生化学变化,干电池的电阻会发生变化,对实验的操作会产生影响。即使用了三节干电池,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不一定达到3伏。另外从环保的角度分析,一学期电学内容的学习,学生至少要进行三次电学学生实验。如果大量使用干电池作为电源进行实验,一个中等规模的初级中学会产生一千多个废旧电池,一方面大量浪费了学校有限的办公经费,另一方面学校对废旧电池处理不当,对周围环境会产生严重影响。综合上述考虑,我认为用学生电源来替代干电池,学生电源干净污染少,还可以避免干电池内阻对实验的影响。当然学生电源并不是没有缺点,学生电源如果使用不当对人身安全有危险。我认为今后物理老师进行电学物理实验时,尽可能使用学生电源,只要安全措施恰当,学生电源是进行欧姆定律和其他电学实验最好的电源选择。

三、导线由接线端带叉口的导线改为两端是鳄鱼夹的导线

学生在进行欧姆定律实验时连七根线,学生在连接电路时,经常不能捏紧螺母,造成接触不良,实验效果较差,为了提高学生做欧姆定律实验的效率,我校在进行欧姆定律实验时,用鳄鱼夹来代替带叉口的导线。可节省连接导线的时间,我做过调查,学生用鳄鱼夹代替带叉口的导线连接电路后,连接欧姆定律实验电路图的时间大大的提高了。另一方面连接电路的成功率由原来的50%提高到80%左右,减少了一些不必要的检修时间。节省了实验操作时间,增加了学生进行探究的时间。另外为了提高实验的精确度鳄鱼夹最好用铜制,导线改用较粗的铜导线,在导线与鳄鱼夹连接处应用锡焊或银焊,这样导线与鳄鱼夹不易脱落。焊接处应加一根橡胶管加以保护,这样同学们在使用时不易折断,尽可能提高实验的成功率和精确度。有些老师认为实验存在误差可以证明实验的真实性,其实这种观点是不科学的,在以前实验环境较差、实验器材精确度不高,在这种情况下误差较大也是正常的。但是现在无锡地区经济基础较好,各校都在进行现代化实验改造或已经完成现代化实验改造。如果此时实验误差较大,这与物理老师的严谨,对科学的一丝不苟的精神是不相符的。

四、数据处理时采用整数

欧姆定律的使用方法篇2

【关键词】欧姆定律应用初中科学教学策略探索

“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欧姆定律,并应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计算;能根据欧姆定律及其电路的特点,更深刻理解串、并联电路的特点;通过计算,学会解答电学计算题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观察、实验能力以及分析问题、概括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养成学生解答电学问题的良好习惯。通过实验探究等学习方法,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认真谨慎的学习习惯。

近几年,中考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的考查非常多,归纳一下,主要是从这么几方面进行考查的。

1、以欧姆定律为基础,结合串、并联电路的电压、电流、电阻特点,解决一些简单的计算。

例1、如图3所示,,a的示数为2.5a,V的示数为6V;若R1,R2串联在同一电源上,通过R1的电流为0.6a,求R1和R2的电阻值。

图3

解析:此题考查了学生对并联电路特点的掌握和对欧姆定律公式的理解。在解物理题中,数学工具的应用很重要。本题可先根据并联电路的特点,找出R1、R2和总电阻的关系。

2、结合伏安法测电阻的相关知识,更深刻的理解欧姆定律的生成,强化电学实验操作技能的考查。

例2、给出下列器材:电流表(0~0.6a,0~3a)一只,电压表(0~3V,0~15V)一只,滑动变阻器(0~10)一只,电源(4V)一个,待测电阻的小灯泡(额定电压2.5V,电阻约10)一个,开关一只,导线若干,要求用伏安法测定正常发光时小灯泡灯丝的电阻,测量时,两表的指针要求偏过表面刻度的中线。

(1)画出电路图;

(2)电流表的量程选,电压表的量程选;

(3)下列必要的实验步骤中,合理顺序是。

a.闭合开关B.将测出的数据填入表格中

C.计算被测小灯泡的灯丝电阻D.读出电压表,电流表的数值

e.断开开关F.将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调到最大

G.对照电路图连好电路H.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的示数为2.5V

解析:欧姆定律的得出是根据伏安法测电阻的电路图来进行探究的,而伏安法测电阻同时也是欧姆定律的一个应用。所以伏安法测电阻与欧姆定律的应用其实是相辅相成的。对伏安法测电阻的相关知识的考查,其实更能帮助学生理解欧姆定律的生成。并且通过自己画电路图的过程,考查了学生对电路连接的作图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3、应用“欧姆定律”判断电路中各电表的示数变化

例3、如图1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滑动变阻器滑片p由左端向右移到中点的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电压表和电压表a1,a2和示数变大

B.电流表a1示数变大,电流表a2和电压表示数不变

C.电流表a2示数变大,电流表a1,电压表示数不变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解析:本题考查了利用欧姆定中电压、电流、电阻的关系来判断电流表、电压表示数变化的同时,也考查了学生对复杂电路的判断能力,电表测哪个用电器的电压,测通过哪个用电器的电流等。R1和R2是并联关系,测电源电压;测干路电流,测R2的电流。

答案:B

4、通过解方程的方法结合欧姆定律,解决由于电阻变化而引起电压、电流变化的题。

例4、如图2所示,变阻器R0的滑片p在移动过程中电压表的示数变化范围是0~4V,电流表的示数变化范围是1a~0.5a,求电阻器R的阻值、变阻器R0的最大阻值和电源电压U。

图2

解析:在电路中由于电阻发生变化引起的电流、电压变化的题,如不能直接用欧姆定律和串、并联电路特点直接求解,可考虑用方程解题。在设未知数时,尽量设电源电压、定值电阻等电路中不会变化的量。首先分析一下电路图,弄清电流表测量对象,同时可看出电压表示数为0V时,电流表示数最大为1a,电压表示数为4V时,电流表示数最小为0.5a。但根据已知,用欧姆定律和串联电路的特点能直接求出的量只有R0的最大电阻值,别的再无法直接求出,因此这里必须要列方程来解。

5、“欧姆定律”和生活实际的结合,提高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5、下图是新型节能应急台灯电路示意图,台灯充好电后,使用时可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R改变灯泡的亮度,假定电源电压、灯泡电阻不变,则灯泡两端电压U随R变化的图象是()

解析:灯L和滑动变阻器串联,电源电压U、灯泡电阻不变。当滑片向左移动时,滑动变阻器的电阻变大,即电路中的总电阻变大,由知,电路中的电流i会变小,则灯泡两端电压也会变小。

答案:选C。

结论: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以上总结的题目类型可能并不完全,但只要学生能掌握并真正理解欧姆定律的内涵,就能很好的应用它来解决生活实际中真正出现的问题,把理论转化为实践才是学习的真正目的。

参考文献

[1]谢妮.欧姆定律教学的优化设计[J].职业

[2]邹冠男.欧姆定律知识梳理[J].中学生数理化(八年级物理)(人教版)

欧姆定律的使用方法篇3

题目提供:一节新干电池、一只未知电压电源、一只已知阻值电阻、一只未知阻值的电阻Rx、一只电流表、一只电压表、一只有铭牌的滑动变阻器、三只开关、导线若干、你能用哪些方法测出未知电阻Rx的阻值?

方法一:使用未知阻值电阻、一节新干电池、一只电流表、一只开关、导线,如图1连接,测出电流值i,则:Rx=。

评论:本法电路结构简单,复习了干电池电压值,练习使用了欧姆定律。

方法二:使用未知阻值电阻、电源、一只电流表、一只电压表、一只开关,导线若干,如图2连接,读出电流表的读数i和电压表的读数U,则Rx=。

评论:本法复习欧姆定律,电流表、电压表的连接方法和读数。

方法三:在方法二的前提下增加滑动变阻器,如图3连接,移动滑动变阻器分别读出滑片在几个位置时相应的电流表读数和电压表读数。

评论:本法复习了滑动变阻器原理和使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提高了准确率。

方法四:使用未知阻值电阻Rx、已知阻值电阻Ro、电源、电流表、开关、导线,如图4连接。读出电流表读数为io。移动电流表,使电流表与Rx串联,读出电流表读数为ix

评论:本法复习巩固了并联电路电压特点。

方法五:用方法四的元件,作如图5连接,闭合S、S1,读出电流表读数i总,闭合S断开S1,读出电流表读数i。

评论:本法只需连接一次电路,综合复习了欧姆定律,并联电路电流、电压特点,并联电路分流规律,并联电路总电阻跟各并联电阻的关系。

方法六:使用未知阻值电阻Rx、已知阻值电阻Ro、电源、电压表,一只开关、导线,如图6连接,读出电压表读数Uo。移动电压表,使电流表与Rx并联,读出电压表读数Ux。

评论:本法复习欧姆定律,串联电路电流特点及串联分压规律。

方法七:使用未知阻值电阻Rx,滑动变阻器(最大值值Ro)电源、电流表、开关、导线。如图7连接,读出滑片p在b端时电流表读数ib,将滑片p滑到a端读出读数ia。

评论:本法灵活地将滑动变阻器改为定值电阻使用,复习了欧姆定律,电源电压保持不变,串联电路电阻特点。

方法八:将方法七中的电流表换成电压表,如图8连接,分别读出p在a点和b点的读数Ua、Ub则:Ux=Ua,Uo=Ub-Ua

串联电路电流不变

评论:本法复习了串联电路电流特点及串联分压规律。

欧姆定律的使用方法篇4

一、寓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于学生实验操作之中

欧姆定律是一个实验定律,因此在教学“欧姆定律”一节时,教师必须在学生对“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关系进行猜想假设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精心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在实验前指导学生:(1)根据电路图准确连接电路;(2)仔细检查电路及电表、滑动变阻器等连接是否准确;(3)在确认无误时,动手实验,并认真观察、精确记录数据;(4)明确滑动变阻器在两次实验中的作用:使定值电阻两端电压成整数倍变化和保持电阻两端电压不变;(5)分析实验中可能出现的数据差异原因,重复实验,直至准确。对于在实验中怕麻烦、凑数据的学生及时用科学家尊重事实、刻苦钻研及时教育他们,端正他们态度,帮助他们用实验得出准确结果。通过实验,使学生得到了欧姆定律实验所需要的数据,也培养了学生观察实验能力和实事求是、客观、细致的科学态度,从而激发学生勤奋求真的热情。

二、寓培养学生科学方法于分析实验数据和归纳出实验结论之中

在得出实验数据之后,就着手组织学生分析数据、归纳出结论。在引导时,引导学生回忆“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的实验方法,并要学生用之中方法研究电流跟电压、电阻两个因素的关系,即(1)固定电阻不变时,研究电流跟电压的关系;(2)固定电压不变时,研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最后将两次结论综合起来,应用数学函数知识得出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接着,根据学生实验数据组织讨论,并分析归纳实验结论。(1)分析“研究电流跟电压关系”表格:电流随电压增大而增大,且电压增大几倍电流也增大几倍。得出结论1:当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2)分析“电流与电阻关系”表格:电流随电阻的增大而减小,且电阻增大几倍,电流就减小到原来的几分之一。得出结论2:当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归纳结论1、2,即得欧姆定律。在整个研究、分析、抽象,归纳过程中,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学会了:(1)研究问题的方法――控制变量法;(2)对实验数据的综合――分析――抽象――归纳的处理方法,从而学到了由特殊、个别推到一般的逻辑推理方法。这些方法都是学生终生受益的科学研究方法。在得出实验结论――欧姆定律后,教师接着就组织学生用他们已学过的数学知识推导欧姆定律的计算公式:(1)把电流与电压成正比表达成i∝U;(2)把电流与电阻成反比表达成i∝1/R,把(1)、(2)结合起来得出计算公式:i=U/R;通过公式推导使学生了解到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它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也可使学生学到物理公式常用的科学的数学方法。

三、寓培养学生科学思想于理解、应用定律之中

对于实验定律――欧姆定律,在理解其内容时,引导学生讨论:能不能把定律叙述的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与导体两端电阻成反比改叙述成导体两端电压与导体电流成正比、导体电阻与导体电流成反比?让学生在讨论中明白:叙述定律时只能按课本那样叙述,否则是错误的。这是因为事物内部矛盾的双方有主有次,这里电压、电阻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是事物变化的依据,对事物变化起决定作用的;而电流则是矛盾的次要方面,它是随电压、电阻变化而变化的,在事物变化中处于服从地位;这样使叙述在讨论中理解了定律,在理解定律过程中获得了一次科学的认识教育。

在讲解定律公式的应用时,如教师通过p111教材例1的讲解,强调了定律的应用是有条件的,即(1)同体性:只能适用于同一段电路中的电流、电压以及电阻之间的关系的运算;(2)同时性;(3)计算时数字代入单位必须是国际单位制中主单位。引导学生认识到真理是有局限性的,是离不开特定条件的。又如教师通过课本例2讲解,强调了定律的应用性,即通过欧姆定律可以求出导体的电阻值,也就是可用伏安法测未知电阻,使学生体会到:理论的实践性以及理论与实践的一致性。此外取平均值可以减小实验误差;表格可以得到实验结论1等。

四、寓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于介绍科学家的事例之中

结合课本中“信息库”介绍,使学生了解德国的物理学家欧姆发现了电路中遵循的基本“交通规则”,但他幼年家贫,曾中途辍学,后全凭自己努力,完成学业。他为了得到欧姆定律,花费了十年心血。当时的实验条件非常差,他自制了测电流的电流扭秤,花五年时间才找到电压稳定的电源。经过长期细致的研究,终于取得了成果。在教学中把欧姆的对学习勤奋刻苦,对科学知识的执著追求,在科学研究道路上勇于探索、百折不挠的献身精神及对人类社会的贡献,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从中接受了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科学接受教育。

教育者在实施科学素养教育时不是生硬的说教,应有机结合教材适时适量地渗透;科学素养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在实施时教师还应当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同时联系教材中其他素质教育因素如能力、智力、科学美等全方位地开展,并做到主、次得当,这就需要安排好教学过程和节奏,从而使素质教育得到全面培养。

【参考文献】

欧姆定律的使用方法篇5

关键词:新课标《欧姆定律》探究性实验教学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将科学探究纳入了物理教学的内容,旨在将学生学习的重心从过去的过于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

所谓“实验探究教学模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充当新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的角色的学习模式。

笔者多年从事初三物理教学,结合新课改要求,在《欧姆定律》探究教学中进行了尝试,现谈谈自己的实践和体会。

一、在探究过程中,着重应用控制变量法

控制变量法是指决定某一物理量的因素有很多。为了弄清这个量与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往往先控制住其他几个因素不变,集中研究其中一个因素变化所产生的影响,然后通过比较归纳出与这些量之间的关系。

欧姆定律揭示了电流、电压、电阻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由于电流大小与电压、电阻都有关系,因此探究步骤中的设计实验应尽量引导学生分为两步设计。

1.保持电阻不变,研究电流跟电压的关系。

要让学生明确“研究电流跟电压的关系时,应保持电阻不变”,设计实验电路时应考虑:①怎样测量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U和定值电阻中的电流i呢?②怎样保持导体的电阻R不变呢?③通过什么方法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U呢?

设计并连接电路利用滑动变阻器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使它成整数倍地增加,并记录所对应的电流值,

2.保持电压不变,研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

要让学生明确“研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时,应保持电压不变”,实验探究时应考虑:①怎样改变导体电阻R的大小?②怎样保持导体两端的电压U不变呢?让学生讨论交流,使学生认识到:当定值电阻的大小发生变化时,可通过滑动变阻器控制其两端的电压U保持不变。

更换定值电阻,利用滑动变阻器保持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记录对应的电流值,在具体的探究教学中可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在电阻R阻值改变时,电阻R两端的电压也发生变化,如何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阻R两端的电压恢复到原来的电压值。这也是把控制变量法从理论升华到实际的一个方面。

二、在探究过程中,让学生亲身体验,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对思维活动过程的展开,不能代替学生自己的思维活动。因此,在设计本节探究活动时笔者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分组实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参与意识,使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结构、个性品质在参与中都得到发展。设计学生活动程序如下:

(1)提出问题:电流与电压,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2)作出假设:①不成比例。②成正比。③成反比。

(3)设计并进行实验:①设计电路图。②设计步骤。③进行实验。

(4)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这样做有以下好处:第一,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他们已不再局限于看老师演示实验,都喜欢自己动手操作,通过自己的实践解决问题。第二,可以清楚地发现并指出学生的操作中的错误,物理实验中一些仪器的使用,要求学生掌握,培养学生正确而良好的操作技能。但是,在实践过程中,笔者认为学生的练习机会实在太少,有些仪器的使用方法尽管学生课上听懂了,但真正操作起来并不如想象的那样简单顺手。就像本节中的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学生往往会把电表的串并连搞错,把正负接线柱接错等,滑动变阻器的使用也不够到位。第三,可以巩固学生对相应知识的掌握情况。对于人的记忆方式来说,自己动手操作过的情景记忆起来要比单纯的聆听接受记忆要牢固得多。

三、在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反思应用迁移

这一方法要求把已知迁移到未知、把此一类知识迁移到另一类知识中,使学生受到相互渗透、影响和转化的观点的教育。例如,启发学生把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欧姆定律的探究中,把欧姆定律的知识迁移到其他知识的学习中。这样就使学生不仅提高了知识学习的效率,而且逐渐树立普遍联系、转化的观点。

例如:在总结欧姆定律的公式(i=U/R)时,可以压强的公式为母本,压强的公式是p=F/S,它的理解可以是:当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强与压力成正比;当压力一定时,压强与受力面积成反比。而欧姆定律是: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两者是可以相互迁移的,所以很顺利地得出欧姆定律的公式i=U/R。这对于知识和思维不是很完善的初中学生来说,可以很容易地掌握知识,得出结论。

当然在欧姆定律的探究教学中还有很多地方可以运用知识迁移,例如:在运用探究的基本过程解决电流、电压、电阻三者关系时,可以反思以往用探究的方法解决过的问题,如液体压强、深度、液体密度三者的关系,用以往的经验为本次探究的顺利完成做铺垫。

四、在探究过程中,利用教材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德育是五育之首,新课程标准关注人的发展,把德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物理理所当然承担着重要的德育任务。

在《欧姆定律》探究教学中,笔者首先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而且在心里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对以后的学习工作都有巨大的帮助作用。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分组实验的合作性学习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培养他们团结协作的精神。最后,利用欧姆的事迹和成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树立崇高理想,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对学生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教育部颁布的《物理课程标准》首先提出科学探究,其次才是科学内容,它把科学探究作为很重要很有价值的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提出来,说明越来越多的教育者注意到探究教学在教改中的重要地位。《欧姆定律》一课的探究教学不仅要求教师有较高自身的修养素质,还要做好在探究教学中与学生一起双向地、互动地建构学科知识、促进能力发展。因此,在初中物理新课标下如何更好地开展探究教学,值得我们探讨。

参考文献:

欧姆定律的使用方法篇6

欧姆定律是由乔治•西蒙•欧姆,只要是规范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关系的定律。其主要公式为i=U/R

1.1欧姆定律并不适用于所有物体

很多人认为欧姆定律适用于所有导电的物体,这个想法是错误的。因为欧姆定律只适用于金属导电和电解液,在气体导电和半导体元件中欧姆定律是不适应的。

1.2导体的电阻不是一成不变的

金属导体的电阻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比如电灯泡算电阻的时候,刚开灯的时候和开很久的灯的电阻一定是完全不同的。

1.3串并联电路欧姆定律的推广式不同

我们在处理串联电路时我们要记住电流是恒值,电压是各部分电压的总和。而在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电压和电源电压是相同的。电压是衡量,而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2.如何对物理中的欧姆定律进行教学

2.1培养学生对学习物理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希望能带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配合老师教学工作,有时在课堂上老师教学会出现不理想的情况,如学生上课睡觉,或看小说等。这样对我们教学工作造成困扰,特别是像物理这一门需要去计算、分析的课程。不像其他科目,它需要的不仅仅只是学生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实验能力,以及实践能力。一节课没有吸收到课程的有效资讯就会导致其他章节也一并滞后。而杜绝一现象的发生,首先是要找出学生不听课,不爱听课的原因,我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两点:第一点是。举个例子,在我教学情况中遇到一个学生,他在平常上课的表现一直不理想。其他学生按时完成作业,而他总是最迟交或者不交。有一次早晨刚来到办公室路过教室时看到他正拿着别的同学的作业本抄袭,当时我很生气,进去找他谈话。在谈话过程中,我了解到这位学生之所以对物理部感兴趣的原因是他找不到方法去学习。要帮助学生找适合他的学习方法也是教师在教学当中需要重视的。另一点则是老师的问题,老师讲课太枯燥乏味,学生不爱听,自然而然的就会去做其他的事情,这对教学任务的影响是巨大的。我们应该从物理的作用性和启迪性的教育方式对学生对物理的爱好进行开发和挖掘。

2.2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因为物理学由实验和理论两部分组成。其中,物理理论来自于物理实验,物理实验是物理理论的基础。用事实说话,用实验证明,是物理教学是一大特色。同时,实验也是增强趣味性、调动积极性的有效手段。透过以上三点,我让自已的学生多参与到实践课中。那一名我前面所提到男学生,他在我课上的态度在一次学习“压强”的章节中得到了改变。课程里我布置学生自己制作物品,然后去进行试验探究活动。而他在这一方面表现的极为积极,后来得知这男孩对机器零部件的组装,特别是车子感兴趣,我就抓住他这点喜好,在欧姆定律的这一环节中,让同学们自己去试验操作,导体材料,长度,横切面等等,教学生用多种表分别测量电源两端的电压,观察小灯泡的变化。使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轻松的学会课程上的知识。而那位男学生也通过实验课程的学习,态度发生了转变。学习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欧姆定律的使用方法篇7

7月,法国西部城市圣艾尼昂发生骚乱。一名涉嫌偷窃的罗姆青年在抗拒警方追捕时遭击毙。事件在罗姆人中引发震怒,数十名手持武器的罗姆人当晚包围警察局,破坏附近商铺和公共设施,法国社会为之震动。

骚乱发生后,法国总统萨科齐召开特别会议,决定在3个月内取缔境内半数“旅居者”和罗姆人的非法居住地,由此拉开了大规模遣返罗姆人的序幕。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其他欧盟成员国。过去两年间,意大利以安全威胁为由大批驱逐罗姆人。瑞典去年春季驱逐了50名罗姆人。丹麦7月份驱逐了23名罗姆人。斯洛伐克把数千名罗姆儿童送进专门教育“轻微智障”儿童的学校。在波斯尼亚,罗姆人被剥夺了参选总统和议会上院议员的政治权利。

罗姆人就是人们所熟知的吉普赛人,但在他们看来,“吉普赛人”这一称呼含有歧视意味,所以从不使用。罗姆人起源于古代印度旁遮普地区,以游牧为生。公元8世纪至100世纪,他们大规模迁入欧洲,生活在西班牙、法国、英国,以及现在的俄罗斯和东欧地区。他们居无定所,多从事社会底层职业,如水匠、铁匠、马贩等,也有从事音乐、马戏、舞蹈等民间艺术。第二次世界火战期间,纳粹德国把罗姆人归为,展开大规模种族屠杀和清洗,超过22万罗姆人遇难。近2000万罗姆人散居在欧亚各地。虽然大多数人已经定居下来,但是没有一个国家给予他们公民权利。他们依1日受到社会歧视。每当经济不景气的时候,他们是最先被裁员的对象,而他们所到之处,也时常引起当地居民的歧视甚至攻击。

2005年,保加利亚、克罗地亚、捷克等7个欧洲国家发起“容纳罗姆人10年运动”,旨在提高罗姆人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赋予他们同等的公民权利。这场运动代表了欧洲首个跨国联合改善罗姆人的生活质索的尝试。但好景不长,2007年保加利亚等国加入欧盟后,罗姆人开始大量流入法国等富裕的欧盟成员国。但按照欧盟相关法律,新入盟国家民众在其他欧盟国家的就业受到定限制。因此,许多罗姆人只能靠乞讨、等灰色职业谋生,居住在贫民或临时建筑内,给周边社区带来一定困扰。“容纳罗姆人10年运动”在这种状况下变得举步维艰。

9月16日,欧盟对法国驱逐罗姆人的行为表示强烈谴责,并准备召开一次援助罗姆人等少数民族人群的会议。欧盟此前曾出台了多项帮助罗姆人的政策,但是欧盟成员国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并没有提供足够的资金兑现。欧盟认为法国的集体驱逐政策违背了欧盟关于自由迁徙的法律。在欧盟峰会上,法国总统萨科齐与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进行了激烈的辩论,同时,法国国内反对派也指责萨科齐损害了法国形象。

欧姆定律的使用方法篇8

关键词:《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教学设计;高中物理

一、教学设计

1.课题

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3-1)

2.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全章的重点,是欧姆定律的延伸,教材从能量入手,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推出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教学过程简单、学生易于接受。之后应用定律解决物理规律问题,使学生明白物理规律可以用已知定律从理论上导出,将理论应用于实际。

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①理解内、外电路及电源的内阻。②知道电源电动势等于没接入电路时两极板间的电压。③理解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及其公式并能熟练地解决电路问题。过程与方法:①培养自主学习能力。②培养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物理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②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合作学习精神。

4.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①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内容。②路端电压与电流的关系公式及图像表示。教学难点:①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应用。②路端电压与负载的关系。

二、教学过程

1.自主学习

课前教师下发学案,学生根据学案进行预习,重点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1)什么是电源?

(2)电源电动势的概念和物理意义是什么?

(3)什么是内电路?什么是外电路?在回路中的电流方向如何?

(4)在内、外电路中电势是如何变化的?

(5)怎样计算内电路以及外电路中消耗的电能?

(6)如何计算电池内部非静电力所做的功?

(7)内电路和外电路上消耗的电能与电源内部非静电力做的功有什么关系?

(8)路端电压与负载的关系是怎样的?

【设计意图】课前预习使学生将学习活动延伸到了课外,保证了学生思考的空间,增加了有效学习的时间。只有学生本人了解自己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需要学习哪些知识,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关复习、查阅资料,避免传统课堂“一刀切”的现象,学生带着问题积极主动地学习新知识,满足了高中生思维发展和自我意识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潜能。

2.交流探究

师友之间根据预习情况交流学习。由徒弟向师傅讲解本节课的相关内容,师傅补充完善不足之处,在合作中解决疑难问题,突破重难点。教师巡视了解每对师徒的学习情况,对学习过程中存在疑问的师徒进行适当的指导,对学习深度不够的师徒进行诱导点拨。如,有些师友根据理论知识推导出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之后便欣然接受,此时教师应该提醒学生设计实验对其进行验证;在师友探讨路端电压与负载的关系之前,教师应提出问题:能否用实验探究路端电压与负载的关系,并引导师友合作设计实验方案,完成实验步骤,分析实验数据完成U-i图像,进而依据图像解释U、i的关系以及在短路、断路中的特殊现象。

【设计意图】该环节采用学生之间交流合作学习的方式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并在教师的点拨下激发了学生动手设计实验验证物理定律和探究物理规律的积极性,从而通过学生的亲身经历完成了教学重难点内容的学习。这一做法颠覆了传统教学中教师“高高在上”的地位,而是十分“亲民”走到学生之中参与、启发、引导学生学习,消除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感。同时,学生之间通过交流不仅可以在学习上取长补短、互利共赢,更可以在性格上相互影响、共同发展,这样不但能锻炼学生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又有利于开拓思路、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3.互助提高

鼓励学生积极上台讲解本节课自己学到的知识,板演相关例题,其他学生认真听讲并进行补充,也可以提出自己的质疑并阐述观点进行全班讨论。教师注意指导学生使用物理术语,规范学生的解题步骤,引导学生归纳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总结相关规律。

【设计意图】全国教育心理学研究发现,大多数教师所青睐的讲授式教学方式学生对知识的记住率只有5%,而极少数教师鼓励的学生教别人的方法,使学生本人对知识的记住率高达95%。本环节中,教师把课堂真正让位给学生,让学生做主讲,不但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在学生教会其他同学时自己也会收获新的体会,而全班同学的参与交流又可以各抒己见、集思广益、通力合作,真正实现人人参与、人人发展、人人进步的高效课堂的发展趋势。

4.总结归纳

教师组织学生一起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点,针对学生仍然不理解以及容易产生错误的知识点予以讲解;明确学生易混、易错、易漏的问题,对解题规律、注意事项、解题方法和技巧等进行全面的总结,归纳出知识体系,以便学生能够得心应手的运用。例如,教师应强调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反映的只是电动势与路端电压的数量上的关系,他们的本质是不同的,电动势反映了电源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本领的大小,而路端电压反映了外电路中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的本领的大小,因而用电压表直接接在电源两级上,其示数不等于电源电动势,但很接近电源电动势:U=iRV=・RV=,当RV>r时,U≈e。

【设计意图】本节课的问题是由学生自己发现解决的,规律也是由学生自己探究验证出来的,甚至例题都是学生自己解读体悟的,可以说全程都是由学生自己完成的,因而在本环节中学生可以很容易地总结归纳出本节课的知识体系,真正做到将学来的知识变为自己所拥有的知识,实现学习效率的最大化。

5.当堂巩固

教师根据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出示有代表性的一或两道典型题,学生在规定时间完成后师友当堂交换批改,之后交流做题心得与体会。教师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布置课后作业。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意在帮助学生检验学习成果,深化学生对各个知识点的认知,培养他们自行解决物理问题的信心和决心,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反馈、适时调整并通过课后作业将学生的学习活动延伸到课下,为下节课埋下伏笔,使整堂课留有余味。

三、课堂教学设计建议

在设计学案时应当充分分析教材以及学生,做到环环相扣,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完成自学;在学生进行交流探究时,教师应该注意学生探究的内容要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相关,探究要有深度不能屈于表面;在互助提高阶段,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内向的学生大胆发言,提高其与同学沟通以及表达能力。本文中《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教学设计依据高中学生个性心理发展特点,通过课前预习以及课上互助式学习充分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出现的弊端,以便于为物理教师的有效教学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l]李志刚.“和谐互助”式教学策略研究概述[J].中国教育学刊,2010,31(12).

[2]李志刚,吴越.活力课堂[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

欧姆定律的使用方法篇9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不论是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还是单学科的高考,都十分重视实验能力的考查。近年来高考物理中的实验题已从侧重于考查实验的原理、器材选择、步骤、数据处理、得出结论、误差的定性原因等即考查实验仪器的使用、基本操作等最基础的实验能力,向着更侧重于考查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实验方法的灵活运用等更高层次的能力要求转变,从常见的学生分组实验、演示实验及课后小实验的考查向更高层次的设计性实验考查过渡。高考实验题的设计性实验常见于电学实验中,而电阻测量的设计性实验更是其重点、热点,对学生而言当然也是难点。本文拟就如何突破这一难点做些讨论.一、千变万变,原理不变

纵观近几年高考中的电阻测量设计性实验题目,立意新颖、灵活多变。为了应对这种实验,总结了不少方法,如“伏伏法”、“安安法”,名目繁多,不一而足。其实不论题目多么新颖,不论怎么变化,须知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宗”就是实验原理。原理是实验的总纲、灵魂,设计性实验也概莫能外。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考试大纲》对设计性实验题目的考查有具体明确的要求:“能灵活地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问题”。设计性实验考题都是根据现行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立足于课本,在已学实验(包括学生分组实验、演示实验及课后小实验)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是建立在对所学实验原理的深入理解的基础上的。具体到电阻的测量,其实验原理最主要的应是两个,一是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即所谓伏安法),二是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兹分述于后:

⑴伏安法。设待测电阻阻值为Rx.若测得Rx两端的电压为U,通过Rx的电流为i,则由其定义可得Rx=U/i。此处应注意“测”的含义,例如,电压U既可用电压表直接测得,也可由其他方式算出即间接测得。电流亦然。

⑵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将待测电阻Rx做为某一电源的外电路或外电路的一部分,利用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测量,这当然也是间接测得的。

二、方案选择,应看条件

欧姆定律的使用方法篇10

关键词:多用电表欧姆档调零电阻反常现象

在学生实验课上,有位学生发现了一个奇怪的问题:当他将选择开关从×1Ω档调到×10Ω档,并将两表笔短接时,发现电表的指针竟然偏向0刻度的右侧。因为根据多用电表的工作原理,当选择开关从×1档调到×10Ω档时,多用电表的内阻将增大,若将两表笔短接,根据欧姆定律,电流将减小,电表的指针应该偏向0刻度的左侧才对。

究竟怎么回事?难道多用电表的原理有问题?还是另有原因?因此我对多用电表的欧姆档进行了研究,以供各位老师碰到类似问题时参考。

电阻的测量是基于欧姆定律进行的,测量方式有两种。

(1)被测电阻与电表串联的方式

(2)被测电阻与电表并联的方式

第二种方式目前用得不多,我们平常碰到的多用电表大部分是采用第一种方式,下面谈谈第一种测量方式的原理、量程的扩大及相关问题。

一、原理

图(1)所示为这种欧姆表的原理电路。在该电路中,被测电阻r与表头内阻r和辅助电源e互相串联。在该电路中,流过电表的电流为:i=(1)。

当r=0时(被测电阻短路,即开关K置于位置1),回路中电流最大,偏转也最大。这时i=i=,i等于电表的全偏转电流i,该点即被定为欧姆表的零值刻度。

当r=r=r时,i==i。

r为欧姆表的中心值,即仪表指示刻度点时的数值。由上述可知,欧姆刻度的中心值就等于欧姆表在该量程上的综合内阻。因此,欧姆量程的设计都以中间刻度为标准,然后分别求出相当于各个被测电阻r的刻度值。

二、量程的扩大

根据公式(1),理论上说―个量程已包括全部电阻值,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从公式(1)可以看出i与r成非线性关系。当r?垌r时,i随r的变化不明显。只有被测电阻r在10r~0.1r范围内时测量才较准确。因此,欧姆表一般规定其刻度全长的10~90%的范围内为其有效工作刻度。由此得出的结论是一个量程不可能满足各种电阻值的测量。

根据欧姆表的基本公式,要改变量程,就必须改变使表头产生满刻度偏转的电阻值r。为了使欧姆表在各量程能共用一个电阻刻度线,一般都以标准档R为基础,采用10的整数倍来扩大量程,如×1、×10、×100等。在标准档时,如电池电压为e,电表的总内阻为r=r,则被测电阻短路时产生的满偏转电流为:i=。

由此可看出e增加10倍,r可增大10倍;减小i至0.1i,r也可以增大10倍。在实际运用中,有用改变e的方法,有用改变i的方法,也有用e与i同时改变的方法。图(2)、图(3)所示为用改变i的方法扩大量程的实用电路。图(4)为改变e的方法扩大量程的实用电路。

三、疑难

问题1:多用电表的欧姆档内阻各是多少?究竟哪一档的内阻大?

由上面的分析可看出,实际的多用电表的欧姆档电路比原理图要复杂些,连接的方式也各不相同。图(5)为U-10型多用电表电阻测量电路的电路图(×1、×10、×100档)。由图(5)可知,aB间的总电阻就是欧姆档的内阻,也等于该档的中值电阻。当选×1档时,aB间总电阻为40Ω左右,此时该欧姆档的内阻值为40Ω左右;当选×2档时,aB间总电阻为400Ω左右,此时该欧姆档的内阻值为400Ω左右;其他档位依此类推。由此可知,倍率大的档位对应的内阻大,位率小的档位对应的内阻小。

问题2:当选择开关从×1Ω档调到×10Ω档,并将两表笔短接时,多用电表的指针为何偏向0刻度的右侧而非左侧?

根据图(5)可知,当小倍率档换成大倍率档且短接表棒时,接入电路的电阻值增大,aB间的总电阻增大,干路中电流减小,由于电源有内阻,电源内阻分去的电压减小,则aB间电压增大,流过表头的电流增大,此时我们看到指针偏在零刻度线的右方。

由此可见,改变倍率时,看到的“反常”现象是由“实际电路”与“原理电路”的结构差异引起的误解。

问题3:为什么要设置调零电阻?

由图(5)可看出,如果电源内阻为零且电压恒定不变(即电源为理想电源),则换档后短接表棒时,虽然aB间电阻变化了,但aB间的电压保持不变,流过表头的电流也不会改变,指针也不会偏离零刻度线,这样就不需要设置调零电阻了。然而,在实际使用时,由于电池有内阻,换档后aB间的电压会发生变化,这会使换档后指针偏离零刻度线。因此设置了调零电阻,保证指针能调到0刻度线。另一方面,当电源用旧了,电动势下降,也可能使指针偏离零刻度线。而设置了调零电阻后,电源的电动势改变时(设计时范围为1.2V-1.6V)使该电路仍能正常工作。问题4:每次换档后都要调节调零电阻,由电路结构可知这种调节肯定会改变aB间的电阻,即会改变该档的内阻(即中心值电阻),那么这种调节岂不是会影响测量的准确性?

下面以×1Ω档为例来说明调零电阻对测量值的影响。各电阻的数据如图(5)中所示,其中R是为了调整表头而设置的,接入电阻几乎为零。R是调零电阻,当触头从上端移至下端的过程中,按照图中数据计算,aB间的最大电阻为39.722Ω,aB间的最小电阻为39.718Ω,由调节调零电阻引起该档内电阻的变化最大值为0.004Ω。由此可见,由于调节调零电阻而引起总内电阻的变化不大,即对中心值电阻几乎没有影响,而欧姆表量程的设计都以中间刻度为标准,然后分别求出相当于各个被测电阻r的刻度值。可见,调节调零电阻时,只要能使指针调到零刻度,测量值还是比较准确的。

由此可见,多用电表欧姆档的倍率越大,则内阻越大。改变倍率时,我们看到的“反常”现象是由“实际电路”与“原理电路”的结构差异引起的。设置调零电阻是为了当电源的电动势减少,内阻增大时保证指针能调到0刻度线,使多用电表能正常工作。每次换档后调节调零电阻不会影响测量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秦曾煌.电工学简明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畅玉亮,.电工电子学教程.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