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水利工程建设信息化管理十篇水利工程建设信息化管理十篇

水利工程建设信息化管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1:36:39

水利工程建设信息化管理篇1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设;信息化;支撑技术;管理水平

1信息化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应用价值

1.1节省工程管理的物质损耗

为了满足人们不断发展的需要,现代水利工程建设的类别越来越繁杂,建设整体规模有不断扩大的趋势,项目在设计规划环节就需要统筹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施工周期长同时难度系数加大,因此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作为支撑。而信息技术在这类工程建设管理中的应用,打破了现有管理的僵局,凭借自身独特优势受到业内广泛青睐。整体水利工程管理中,信息化管理手段的融入,促进各个组成统筹规划。例如在设计环节,信息技术的应用,让广大管理者更深入的了解建设实际,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例如水文地质因素,人文因素等,保障项目从前期规划环节开始就是合理可行的。方案阶段的持续消耗有效节约。施工环节运用信息化技术,计算分析工作开展的更加顺利,从众多施工方式中选择出最适合的是关键,对施工环节有可能遇到的突发状况做好提前应对,总之水利工程建设在信息技术的支持帮助下,各方面的资源都得到了高效节约。

1.2促进水利工程建设水平的提升

信息技术在现代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应用,切实提升了水利工程建设的水平。特别是一些规模大的水利工程,建设地点往往较偏僻,在野外或郊区。这样的环节想要实现人力无障碍施工几乎不可能,同时考虑到巨大的工程面积,单纯的依赖人工完成管理,难度系数过大。而信息技术在其中的应用打破了僵局,对水利建设工程实现实时动态化的监测,将其中收集的数据传送到计算机系统中,完成后期的详细分析,诊断水利工程当前建设环节是否存在质量问题,使得广大管理者轻松有效的应对可能发生的问题。管理者借助反馈的数据信息高效应对和处理,减少危险事故的发生率。信息化技术手段在其中的应用,推动了水利工程管理工作朝着更加科学,更加有效的方向发展。

1.3水利工程管理本身的功能性得到不断优化

信息化支撑技术在现代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的应用,使得管理本身的功能性进一步优化。水利工程兴建的目的就是实现水资源更加高效的利用。信息化支撑技术与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熔化热,对水利工程本身的效用高效评估,统计分析,再经过后期的深思熟虑,分析调研,数据修正工作也越来越完善,这样水利工程管理的功能性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水利工程自身的功能也在不断优化和提升。

2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信息化的主要支撑技术

2.1地理信息系统在其中的应用

现代水利工程建设和发展,管理工作涉及的数据量惊人,正是由于庞大的信息数量为管理工作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地理信息系统在其中的应用,使得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以及管理更加系统化,同时记录水利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将真实情况反映给各级行政主管部门,结合河道变化情况实现动态化的监测。为水利规划工作,防灾减灾工作提供更可靠的数据支撑,取得的经济效益也算是可观的。

2.2网络技术在其中的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受到了广泛关注,应用越来越管理系统广泛。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系统中的应用,推动了行业朝着高科技化,高智能化等方向发展。例如水文测报,河道管理,流量监测,闸门管理等。对这些信息统筹收集,然后经过一定的处理转化为可以阅读,可以使用的信息。以较快的速度传达给管理者,为管理者的科学决策提供保障。因此,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一定要注重网络系统的建设,收集的信息需要符合建设管理需要。决策及反馈执行情况更需要了解到位。网络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的应用类别相对丰富。例如网络拓扑结构,网络化构成,信息的收集,加工与传播。水利工程管理方利用所收集到的信息传达到服务器,发挥网络数据库管理软件的分析,处理功能,实现合理判断,结合计算处理之后的成果,完成方案的制定,对执行工作也有相对全面的反馈。网络系统产生的信息成果借助网络向主管机构。网络技术在水利工程管理中的应用带来的社会效益惊人。

2.3数据库技术在其中的应用

数据库技术也是一项在现代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的信息化支撑技术。数据结构决定了软件的开发模式。这也直接为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提供了支撑。例如建设规划管理系统,进度仿真分析系统,质量管理系统,材料管理系统,档案信息系统等,与工程数据之间的关系密切。因此,信息化建设严格遵循一定的原则,实现数据库结构的优化设计,

2.4中间件技术在其中的应用

中间件技术也是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信息化支撑技术。适用于复杂程度高,同时分布式的大规模软件集成形成的支撑软件开发技术,发展迅猛,应用的广度及深度都在不断提升。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系统和中间件技术的高效整合,将水利信息高效利用起来,吸纳交叉学科的研究净化,实现水利信息化应用领域的创新及发展,考虑到水利行业的特征,促进面向水利信息化水利的提升,实现创新式,跨越式的发展。建立一个面向水利信息化中间件的服务平台。水利系统中间件在水利工程管理系统中按照实际功能划分,分为数据库及集成平台,管理平台,水利信息门户集成系统。对水库预报调度的中间件应用支撑平台。中间件将底层操作系统的复杂性屏蔽了,实现不同阶段,不同操作系统开发的应用软件集成起来,相互协调工作,借助网络连接,实现数据的高效集成,统一部署,集成,运行,管理水库洪水调度系统。

3总结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的未来发展动态针

水利工程建设信息化管理篇2

[关键词]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网络

中图分类号:tV69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3-0245-01

引言: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充分地利用现代科学信息化技术、水利开发与信息化资源,带动水利工程现代化建设,促进了水利工程建设发展的新途径。水利工程信息采集、传送、储存、处理以及利用,可提高水利信息的应用技术水平与共享范围,最终可提高设施的应用效果。水利信息化管理系统,是水利工程开发重点规划管理技术,现已在水利工程项目管理中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1当前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水利工程招标投标机制不完善

借多家资质进行不公平的竞标、隐蔽转包、对入库后的评标专家疏于监管、评标不够科学和统一等诸多问题。

1.2设计任务繁重,设计服务滞后

由于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水利工程投资建设,工程项目成倍增加,设计单位的设计任务也极其繁重,导致施工图纸供应不及时、服务滞后,甚至部分项目还存在根据初设图纸进行施工的现象,导致设计变更增多,甚至严重影响了施工质量与进度。

1.3足额资金到位率低

由于地方财政困难、建设配套资金不能及时足额到位,导致部分工程无法按照计划工期实施。

1.4重视建设,疏于管理

过去“重建轻管”的意识现在仍然存在,一些地方和单位把主要精力放在争取项目上而轻于管理,应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在建工程建设管理和运行管理。

1.5建设管理制度不健全,建设管理中缺乏科学管理手段

目前由于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制度尚未健全,建设管理过程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手段,基本建设程序未能真正落实到位,部分工程项目尚未具备开工条件就因为各种原因开始动工。

1.6安全生产意识淡薄

安全生产意识淡薄主要表现在建管、施工、监理各方不同程度存在安全生产人员配备不到位,甚至还有无证上岗等现象,另外施工中不戴安全帽,对施工安全隐患处理不及时,工地内施工安全警示牌较少,宣传力度不够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于各工程项目中。

2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的特点

水利工程由多个单项工程组成,因此在相关系统的上,需要具有系统性及综合性。水利工程管理与经济问题有着相关性,在整个水利工程布局时,需要注意两者的协调。且水利事业隶属于国家公益事业,需社会上各行各界的人士及各地政府来扶持和帮助。因此在对工程进行管理时,需要承担起较其他管理更为复杂的任务与责任。水利工程的消费市场不表现为经济价值,若具有经济性价值将很难确保其生态友好,不同水利工程的目标有多种指标、参照及约束。虽然实际生活中存在矛盾,会造成本质上的变化,但是继而可开辟出新的项目。

3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的不足

目前对国内所推广的有关水利信息化工程管理报告分析,得出缺少国家各层面信息化特点及共同点等材料。对于水利工程信息的采集及信息化工程管理方模式的业务无出查阅。分析报告可知,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的不足表现为发展规划与纲要系统不完整。且水利信息化工程管理对今后发展的趋势和目标还未明确,如果没有一个可行的计划和战略,将导致管理信息化停滞,水利工程有关管理部门未落实水利工程信息管理的基础资料数据及行业内的规范标注。

4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支撑技术

水利工程管理所需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就是巨大信息量,因此,有效地收集、处理和分析工程建设审批状况、工程进度、工程材料、工程质量管理等信息,才可以更好的提高建设工程管理的水平。信息技术的应用可建立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从而对工程建设的情况进行实时记录,使工程管理部门可以及时对工程变化采取措施,做好预测和监控以及工程规划等系列工作。地理信息系统、网络通信、数据库及中间件等有关技术是比较常见的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技术,笔者对以上信息化技术如何应用于水利工程管理中做出了深入的探讨。

4.1地理信息系统在水利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与管理是一项信息量极大的工作,涉及水利工程前期工作审查审批状况、投资计划情况、建设进度动态管理、工程质量、位置地图检索、项目简介、照片、图纸等一系列材料的存储、管理和分析,利用GiS技术可以把工程项目的建设与管理系统化,把水利工程建设情况进行实时记录,使工程动态变化能够及时反映给各级水利行政主管部门.还可以对河道变化进行动态监测,预测河道发展趋势,可为水利规划、航道开发以及防灾减灾等提供依据,创造显著的经济效益。

4.2网络技术

水利系统依托于水利信息网络将相关信息进行和收集,已实现将种类繁多、信息量大并且地理分散的水利信息相互连接,以保证数据、图像等信息能够安全的、准确的进行传输和交换。随着信息化在水利行业的应用,通过改造和扩建水利信息网,可以实现水利行业各级"各部门的全国水利信息网建设,初步形成覆盖全国水利地市级业务部门以上的水利信息网*另外,还可以建设与国家政务网相衔接的水利政务内网体系,实现中央通达地市级节点的宽带连接,实现数据交换、视频信息传输和语音通信等信息传输。

4.3数据库技术

数据结构决定软件开发模式是信息技术应用的普遍共识,诸如工程建设规划管理系统、工程进度仿真分析系统、工程质量管理系统、工程合同管理系统、工程概预算管理系统、工程材料管理系统、工程移民管理系统、工程档案信息系统、工程信息系统等等。这些专业化管理均与工程数据紧密相关。因此,信息化建设首先应按照“数据统一管理、信息资源共享”的原则进行数据库结构设计,再组织各类专业信息系统开发。

4.4中间件技术

水利管理系统中间件是整个系统正常有序运行的关键,其设计开发的合理与否之间关系到分布式异构信息系统能够得到足够的技术支撑。按照功能不同对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系统进行划分,可将水利工程管理系统中间件分为DBS和数据库集成平台、管理业务平台、水利信息门户集成平台。通过中间件,系统能够克服传统指挥管理系统存在的弊端,有效的在传统系统的基础上实现系统与基础设施的联系。中间件的应用,极大的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

5结语

水利信息化工程是技术含量高、跨学科、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的迅猛发展,使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信息化系统的构建与实现得到了革命性的发展,加快水利信息化建设是水利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水利科技创新的重要任务,同时也是提高工作水平和工作效率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张胜利,郗明,于学.天津市水利工程建设信息化管理研究[J].海河水利,2010,04:64-66+70.

水利工程建设信息化管理篇3

关键词:信息技术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现代化

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是水利工作的重点内容,良好的管理方式和工作秩序能够从根本上保证工程内部的稳定性和协调性,从而促进水利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善于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来对水利工程建设进行管理,不断更新管理观念、加强信息技术的运用与实践,并不断地实现信息化队伍建设与培养,从而来从根本上促进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信息化的实现,以此来实现水利工程建设信息共享,保证工程管理的科学性。

1信息技术对于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重要性

1.1提升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效率

水利工程建设是一项比较系统化、全面化、专业化的系统工程,关系到国计民生和社会的发展进步。对水利工程进行有效的管理历来成为了水利工作的重中之重,其内容主要包括各类工程信息的调取、收集、传输、储存、整理、等,从而有效地协调不同水利部门以及不同管理者之间任务的交接,更好地促进水利工程的建设与管理。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各类的应用软件、信息库等来对资料和信息进行共享,从而实现对水文资料的归纳和整合,减少了资料收集的时间,这对于提升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效率有着重要的促进意义。

1.2标志着现代化水利工程管理模式的形成

信息技术成为了现代水利工程管理的重要工具。随着产业融合号角的吹响,信息技术在很多领域和行业都有着极为广泛地运用。对于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来说,工程管理、人员管理、资料收集等各方面都需要管理者进行统一地指挥和管理。在这种条件下,如果能够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来实现,通过网络化的方式来对水利工程的方方面面进行协调和指挥,必然能够从根本上提升工作效率,加速现代化水利工程管理模式的构建和形成。

2水利工程建设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2.1缺乏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观念

缺乏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理念,是目前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管理实践中遇到的最大问题。在很多地区的水利工程建设中,相关的领导者及管理人员缺乏起码的信息化管理观念,忽视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更有甚者,不少的水利工程领导者由于不熟知信息技术,会想当然地认为信息技术就是为了偷懒,不如传统管理方式更加有效。这种极其错误的思想认识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的有效性,对于水利工程发展与建设来说是极为不利的。

2.2信息化水利工程建设形式化严重

信息化水利工程建设形式化较为严重,缺乏实质性地对于信息手段的使用,从而严重降低了水利工程建设管理质量的提升。尽管不少的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已经开始使用专业化的软件,或者开辟网络化的管理平台进行水利工程项目的管理。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人为的管理取代了信息化管理,在某些简单的项目中,为了取得较快的进展,相关的管理者往往会根据自己的经验来进行判断和估量,忽视了对于信息技术的使用。

2.3缺乏专业化的信息技术人才

缺乏专业化的信息技术人才是目前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重要问题。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水利工程管理者的信息技术素质不够高。很多管理者由于技术性不够,对于信息化管理方式很不适应。因此在管理过程中,更习惯传统管理方法的使用,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信息技术是水利工程中的实践。第二,由于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往往需要用到各类的专业勘测软件,但是由于很多员工并不是专业出身,他们在进行具体操作的时候往往力不容心,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信息技术成本的浪费。此外,一项专业化的软件技术开发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资金,如果难以做到物尽其用,就很难从根本上提升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的脚步。

3信息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的运用

3.1树立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意识

树立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意识,促进信息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的实践与运用。第一,必须要认清目前传统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更好地对信息技术手段有更加清晰地认识。从信息处理、资料整合、信息传递的角度来加深对其认识,认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意义。第二,对于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来说,应该积极地与时代信息化管理主流保持一致,及时地实现新技术的推广,充分地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将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工作做到最好。总之,树立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意识十分重要,是实现优质管理的基本前提。

3.2开发水利工程管理专业应用软件

及时地开发水利工程管理专业应用软件,促进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工作的顺利实现。首先,国家应该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加大水利工程管理专业软件的开发,比如通过政策支持、资金鼓励等方式来实现。要求综合水利工程和信息化管理双重优势进行软件开发,提升软件的专业性和特色化,从而更好地对其进行推广和宣传,扩大使用效率。其次,实现软件开发与项目管理的结合,用水利工程项目来带动软件开发,从而让软件的功能更加丰富、运用范围更加广泛,以此来不断地提升专业化软件的开发效果,凸显其实用价值。

3.3借助于信息技术实现设计模式的开发

借助于信息技术实现设计模式的开发,是目前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改革的一大重点。就目前的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来说,管理模式较为复杂、管理任务繁重,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水利工程管理质量和管理效果。相比之下,有必要来借助于信息技术实现设计模式的开发,比如GiS技术和遥感技术就是很好的证明。在这种设计模式中,相关的管理人员不需要通过现场的勘察就可以掌握一手、准确的资料,这种操作方式和管理方式就变得非常简单。总之,对于现代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来说,必须要通过信息技术来进行设计模式和管理方式的开发,从而最大化地保证水利工程建设管理质量的提高,为水利工程建设的顺利实现提供基础。

3.4加强水利工程信息化队伍建设

不断加强水利工程信息化队伍建设,增进信息化人才的培养,成为推进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管理的重要举措。第一,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对整个水利工程团队进行信息化培养,要求他们掌握更多的信息技术知识,并学会在实践中加以应用,将这些与最后的考核结合起来。第二,对水利工程团队中的人员进行专业化的培训,特别是对于先进软件的使用、管理模式的开发等,应该积极地排除人员外出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够不断地加强水利工程信息化队伍建设,从而为水利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创造条件。

4结语

加快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善于将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手段运用到水利工程中去,从而来不断地提升水利工程建设管理质量。具体到实践中去,应该树立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意识、开发水利工程管理专业应用软件、借助于信息技术实现设计模式的开发、加强水利工程信息化队伍建设等,从而来实现人才、技术、模式等各个方面的提升,为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顺利实现创造条件。总之,信息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必须要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吴庆林.信息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的应用[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4,07∶8-10.

[2]全?芳.信息技术在水利工程管理中的运用分析[J].低碳世界,2015,31∶72-73.

[3]于田龙.信息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应用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22∶206.

水利工程建设信息化管理篇4

关键词: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规划;策略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a

水利工程的建设对国家经济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整个国家的建设设施中,水利工程的建设是一项基础设施工程。将整个水利工程进行有效的信息化管理将会极大的提高使用效率,在对水资源的利用上面也会得到更大的提高。所以对于现阶段水利工程的信息化建设任务相当紧迫。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在日常的工作中总结经验,对整体水利工程的信息化建设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一、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的特点

1、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不仅限于单纯的项目信息系统规划

信息化以工程全生命周期的效益最优为原则,而不是阶段最优,尤其不是建设阶段最优。目前,大多数的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在建设前都没有明确的建设目标、远近期规划,信息化建设具有很大盲目性,导致信息化建设成为办公自动化的一部分,而不具有全局性。系统开发过程中,由于缺乏统一规划、标准,导致基础设施、信息系统、信息资源等难以整合,造成资源浪费。此外,信息化建设中没有考虑建设的可持续性,将信息化作为一次性项目完成,缺乏后期的维护,使得系统跟不上业务发展,最终导致系统不可用。

2、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是全生命期的信息化

整个生命周期应当执行统一的、分层次的信息化规划。目前的信息化建设集中于工程运营期,工程建设的规划决策期即工程前期和建设期的信息化建设明显滞后。工程运营期的管理工作较为常态化,信息化建设体制、信息化所需要的信息技术体系最为成熟。管理前期即管理的规划期,由于涉及管理的规划设计、可行性研究、决策等业务工作,对于信息智能化支持要求较高,所以信息化程度较低。管理的建设期涉及参与方最多,信息交换及共享较为复杂。其信息化的程度与水平较低。在管理的生命周期当中,运营期的业务流程清晰,管理常态化,信息化的程度高,而其他时期的信息化程度较低,在管理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各阶段由于信息化的水平差距较大,信息共享程度较低,实现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化问题亟待解决。

二、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规划的策略

1、建立良好的信息化系统机制

水利相关部门应该尽快解决信息化管理的维护体制问题,加强研究水利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的合理化进程,

并加强水利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的组织保障能力。水利相关部门要进一步明确水利信息化的工作机构,加强水利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的规划、立项、协调和监督等工作责任。在统一的规划目标下,充分发挥水利部门的业务职能和技术优势,提高信息化系统维护管理的重视度,尽量避免重复立项、重复建设、资源分散等问题的出现,使水利工程信息系统的运行和维护工作全面到位。

2、完善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的相关设施

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未能有效实现的主要原因就是基础设施不完善,须进一步完善水利工程信息化设施。一方面需要增加经济投入,水利工程信息系统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投人,但是由于水利工程建设资金有限,一定程度上影响信息系统完善。今后政府需要进一步增加财政资金投人,同时吸收一些民间投资,不断促进水利工程建设工作顺利实施。另一方面需要完善信息网络。水利工程建设需要大量水文信息,水利工程建设中需要增加水文信息采集系统和分析系统,促进信息的收集和分析,保障水利工程建设顺利进行。

3、促进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应用

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实现需要资源的共享和利用,但是由于当前水利工程管理中,一些网络设施不完善或信息收集比较困难,导致信息共享遇到困难,信息应用程度不高。今后需要进一步完善当前水利工程信息网络建设,通过建立数据共享系统,对数据信息进行共享和利用。为了更好地适应水利工程发展需要及现代化的社会环境,需要建立水利工程通信网络,将相关的水文数据和信息进行传输,确保数据信息能够得到统一保管和处理,尽量实现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的有机结合。

4、提高信息化管理工作人员素质

作为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人员不仅需要掌握相关的水利建设信息同时需要掌握相应的信息分析能力。随着水利建设项目的逐渐增加及建设难度的增加,对于水利工程建设人员的素质要求也逐渐提高。水利工程信息化工作人员需要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加强对信息化技术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数据分析能力,更好地为水利信息化管理服务。水利工程工作人员还需要不断提高自身职业道德素养,提高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意识,更好地为水利工程建设服务。另外水利工程建设单位需要引进一批高素质水利工程信息工作人员,不断壮大工作人员队伍,提高水利工程建设人员整体素质,更好地为水利工程建设服务。

5、建立水文灾害预警系统

在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中建立水文灾害预警系统,对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进行数据预测和分析,了解灾害现状及造成的损失,通过一系列数据分析有利于制定相关的防洪和抗旱措施,尽量降低灾害损失。通过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有助于实现水资源的合理调配,信息化管理可以为有关部门提供相对准确和详细的数据信息,促进水利工程建设顺利进行。

6、对水利信息资源进行充分合理的开发利用

信息化产业的发展要以信息资源作为基础与发展依据。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也要以水利相关信息资源的充分利用作为基础与依据,信息资源是水利信息化发展的无形资源,也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对水利工程进行信息化的管理首先要做到能够将相关信息数据进行合理的调配与运用。从长远发展的眼光来看,要对信息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同时将这种工作不断的规范起来。专业的管理机构必须要将各种不同的信息进行整合和统一管理,使其实现系统性,使得不同的专业部门之间的信息资源都能够实现共享,使得信息资源能够被充分利用起来。同时要注重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建设,将信息化管理不断完善。

7、增加信息化系统的运行维护费用投入

水利工程信息化系统的相关管理部门,要结合自身实际和工作重点,努力建设出水利工程信息化系统的长效发展机制,在重视建设的同时,更要重视信息系统的持续、稳定运行,使水利工程的信息系统能够长期发挥其功能。在自身资金条件相对缺乏的情况下,可以尽量引进、应用一些其它水利单位已经开发成功的管理软件和应用程序,这样可以大大减少软件开发项目的成本投入,也节省了大量的工程时间,并能将节省下来的资金用于后期的系统运行和维护,使水利工程的信息系统的运行功能长效发挥。

综上所述,水利工程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命脉。水利信息是国家基础国情信息之一。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以水利现代化促进水利信息化,增加水利的科技含量、降低水利的资源消耗、提高水利的整体效益是21世纪水利发展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王立磊.赵佩资.浅谈水利工程的信息化管理[J].价值工程,2011(25):77.

[2]吴祥.张坤.陈欣.水利信息化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0(10):16-18.

[3]姜维军.现代信息技术在水利行业中的应用[J].信息化建设.2011(12).

水利工程建设信息化管理篇5

关键词:信息系统监理水利信息化水利工程监理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a

水利信息化是水利现代化的基本标志和重要内容,也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家近年对水利信息化加大投入,水利信息化已成为防洪抗旱减灾、节水型社会建设、水资源管理、水生态保护及水土保持的重要途径和技术保障。针对信息化工程建设的专业特点,适时引入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可为水利信息化建设提供可靠的保障。目前,新疆水利工程建设几乎都采用了工程建设监理制,但由于水利信息化项目具有技术含量高、施工难度大、跨学科等特点,加上新疆地处祖国边陲,建设单位对信息化不够重视、施工队伍技术力量薄弱等,水利信息化建设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迫切需要加强水利工程项目信息化监理工作。

1新疆水利信息化建设概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于祖国西部边陲,地处亚欧大陆腹地,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干燥少雨,蒸发强烈。新疆地域辽阔,但适合人类生存的地区很小,人类生活的区域仅在河流的出山口洪积扇、冲洪积平原区,为了灌溉和防洪的需要,新疆修建了大量水利工程措施。相比于水利工程建设快速发展,新疆水利信息化建设还相对落后,信息基础设施薄弱,信息源开发不足,还没有形成行业的信息网络。在水资源管理、水质监测、水土保持、水文信息测报等领域条块分割现象依然存在,信息化队伍的综合素质也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对照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内容和要求,目前在建设和运行中还存在着如下一些问题:信息采集方面,采集的信息在空间、时间和类型上覆盖面还没有达到信息化的要求;网络建设方面,未形成覆盖全疆的网络系统,单位内部的局域网建设也不够完善,且各单位之间差异较大;信息资源建设方面,数据标准化程度较低,存贮分散,集成度差;在人才建设方面,信息化专业人才和沿海发达地区相比不仅数量少,而且水平低。

2水利信息化监理与水利工程监理之比较

水利信息化监理与水利工程监理存在一定区别和联系。信息系统工程监理是指依法设立且具有相应资质的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单位受业主单位委托,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合同,对信息系统工程项目实施监督管理。水利工程监理控制工程建设的投资、建设工期、工程质量;进行安全管理、工程建设合同管理;协调有关单位之间的工作关系,即“三控、两管、一协调”。信息系统监理采取“四控三管一协调”模式,即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成本控制、变更控制、信息安全、合同管理及知识产权管理、信息管理和组织协调。信息系统监理更注重变更控制、信息安全管理及知识产权管理。受项目环境或者其它因素影响,项目功能、性能、架构、技术指标、集成方法、进度等经常需要作出调整,系统需求不确定性很大,工程变更控制尤为必要。因此,需要做好信息系统管理和维护,包括硬件、软件维护及其数据保存、处理及交换等。

3.水利信息化监理的工作内容

针对目前水利信息系统工程的特点与现状,结合笔者在新疆多年水利信息化监理工作经验,深切感受到及时引入信息系统监理可以深入挖掘监理方与监理人员在信息系统工程建设过程积累的技术和项目管理经验,有效弥补建设方在技术力量、项目管理水平和经验方面的不足,有效减轻建设方管理项目实施的工作量,有效推动和监督承建方的工程设计与实施过程。

水利信息化监理主要工作内容为:

1、协助建设方做好工程招标工作。工程招标将明确工程承建方、总体设计方案、主要设备和材料等内容,这些因素直接影响到工程建设的质量、进度和投资。为了提高工程招标工作的质量,监理方最好在工程招标阶段开始介入,提供专业的技术标准和商务咨询服务,从法律和标准的角度确保工程实施过程能够按照规范的方式进行。

2、协助建设方控制投资成本。项目投资成本控制体现在两个阶段:一是在工程投标阶段,监理方要协助建设方审核承建方的商务报价;二是在项目实施中,由于各种原因,不可避免存在项目变更,监理方要严格审核项目变更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3、严格审核各种实施方案。在全面了解和细致分析建设方的项目需求的基础上,承建方将会适时地提交工程可以实施的施工方案,包括各个子系统的实施方案。此时,监理方将及时组织人员从需求的满足性、描述的规范性、内容的完整性、相关文档的一致性和方案的可行性等方面严格审核各种设计方案。

4、加强工程实施过程的监督。合理的工程实施过程才能真正保障项目建设成果符合设计要求。因此,监理方要在工程具体实施过程中加强工程实施过程的监督,通过过程的有效控制来保障项目成果的有效性。监督作用体现在:见证软硬件设备和工程材料的验收工作、推动承建方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施工、检查施工质量是否符合相应的验收标准、及时发现和协助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等。

5、有效协调组织工程实施。监理方应积极通过监理例会、专题会议等组织方式,积极发现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效协调工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明确各方的工作职责,切实推动项目的实施,不能只注意会议的形式。

6、推动工程文档的整理。工程文档是项目建设过程的重要记录,完整的工程文档能够追溯工程整个建设过程,这对系统的后期维护和升级具有重大作用。监理方应该要求承建方、建设方及时提交项目相关的文件,与此同时应该做好自身的监理文档的整理工作。

4水利信息化监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根据笔者在新疆从事信息化监理工作多年实践,水利化信息化项目建设和监理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①专业从事水利信息化工程监理的单位较少,工程监理单位信息化水平不高;②监理单位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人员较少,懂水利及信息化专业知识的复合人才更少,缺乏建设和管理经验,缺少相应的检测设备和手段;③工程监理单位对土建工程了解较深入,对信息化重视程度不够,重硬件轻软件,重开发轻维护,重建设轻使用,系统开发、运行成本较大。此外,项目实施过程中,有关单位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协调,工程监理信息化系统难以满足实际业务需求。

随着水利事业和信息化的发展,水利工程建设监理信息化的要求越来越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措施建议如下:①通过不断学习提高监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引进复合型人才能够胜任水利信息化监理工作;②水利信息系统建设涉及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监理单位需要加强相关单位之间的沟通和协调;③做好项目前期监理,设计阶段做好项目需求,尽量减少因为项目需求变化对项目质量、工期和投资等的影响;

水利工程建设信息化管理篇6

关键词:水利工程;档案资料;管理

一、引言

水利档案信息化建设具有广泛的内容,它包括了档案信息资源的有序整理、档案信息数据库的建设、档案信息网络的建设、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档案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建没以及促进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政策法规、标准的制定等。

水利工程是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人们生活和生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生活和生产的基础设施。它不但是城市供水的前提和基础,更是保证各个生产领域顺利进行的基础设施。在过去,人们对水利工程认识不够,造成水利工程在管理过程中的种种失误与不良,致使水利工程没有发挥其具体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水利档案管理已成为当前企业发展中的重点成分。在我国传统法的水利档案管理过程中,由于人们对水利档案管理的重视不够,使得我国水利档案管理中存在着多种问题。随着当前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对档案信息的认识不断加深。档案信息化已成为当前水利档案管理过程中的主要形式,是加强水利档案管理工作的重点。随着当前社会化建设的不断加快,如何实现档案信息自动化管理是当前水利档案管理工作中的重点。在水利档案管理信息自动化的过程中,需要深入考察与自动化系统相关的诸多方面的情况及变化趋势,分析其中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多种问题,结合当前各种实践来进行其阐述与解决方法。

二、水利档案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当前,水利系统内档案信息化建设初步运用微机进行档案信息的存贮、检索,提高了档案利用的查全率、查准率,但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重视力度不强。系统内部偏重于防汛防旱、工程建设、资源管理等业务的信息化建设,对支持和服务于全局的综合水利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重视不够,推进力度不强,减弱了档案信息化建设推进全局工作的功能和贡献。二是档案人员缺乏现代化水利档案管理技能。在办公自动化普及过程中,档案计算机应用仅限于目录级检索,因未进行系统地培训和学习,一些水利系统水利档案管理人员尚未完全掌握电子档案归档管理、室藏档案数字化、网络咨询服务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三是档案信息资源建设重点不够突出。四是缺乏统一规划和技术支持。开发一些专业应用软件时,没有同步建设综合水利档案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各自为政,未形成统筹安排、全面协调、整体推进的局面。水利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长远规划和近期目标不够明确,尚未确定数据的统一格式和标准。

从总体上看,水利系统档案信息化工作还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为:

思想观念落后,信息意识淡薄。受传统的档案服务观念的制约,部分水利档案管理人员思想观念落后、信息意识淡薄,没有能够用科学的、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和应对,在信息化、数字化面前显得束手无策,缺少应有的开拓精神。

档案人员缺乏现代化管理技能。部分人员虽然使用了计算机,但仅限于目录级检索,缺乏电子档案归档管理、室藏档案数字化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

档案信息化建设力度不强,进程缓慢。在开发一些专业应用软件(如防汛防旱指挥系统、水质监测系统、水资源管理系统、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等)项目管理系统时,没有同步建设综合水利档案管理系统,已购置的水利档案管理软件在系统内尚未普及运用。

档案信息资源建设落后。系统内各级水利档案管理工作发展不平衡,综合档案室偏重于纸质档案的收集,对电子档案、声像档案、实物档案、专业技术档案的收集还不够。

三、水利档案信息化建设基本原则

水利档案作为水利建设过程的真实记录,应不断改进思想观念、管理方式及管理手段,依据适合水利行业和档案工作规律和特点的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原则,加快推进水利档案信息化建设,利用较短的时间,初步实现水利档案资源数据化、服务利用网络化、管理工作科学化。

以档案信息开发和利用为中心的原则。在档案信息资源中除去部分关系到国家利益和安全以及个人隐私的以外,大部分是可以开放和利用的。档案信息化建设,特别是各种系统和软件的开发,要围绕开放和利用来设计、展开。

统一规划、统一标准规范的原则。由于受档案实体管理模式和方法的影响,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标准规范也变得比较复杂且较难统一,再加上系统内档案信息化起步以后,未能及时研究统一标准和规范,给档案信息的传输、接收和整编带来较大困难。

抓住重点、阶段性推进的原则。水利档案信息化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要经过起步、试运行、成熟、全面应用的发展阶段。现阶段工作的任务应为档案信息的有序整理、档案信息数据库的建设、档案信息网络的建设、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档案信息化人才的培育以及开发利用的政策法规、标准的制定等。

以基础工作带动数据库建设的原则。档案信息化特别是信息库的建立,要依靠基础工作一点一滴地建立起来。夯实基础工作,建立和完善数据库,是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和关键所在。

四、水利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具体措施

第一,加强领导是核心。应成立由分管领导挂帅的,各部门负责人参加的领导小组,研究总体发展方案,确定阶段性工作目标,统筹协调解决在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明确工作机构和工作人员,落实具体工作任务并跟踪监督检查。把档案信息化管理纳入系统内的年度工作计划,列入所属各部门管理目标责任制内容内进行考核。

第二,加大投入是关键。水利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综合性、前沿性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完成大量的基础工作,配备一定规模的硬件设施,还要进行适合本行业的软件开发利用,这些都需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每年度资金的投入要与信息建设的任务相匹配,支撑系统的有序发展和正常运行。

水利工程建设信息化管理篇7

【关键词】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研究

1引言

现今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水利工程建设的全面展开,对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信息化需求也在逐步深入,而水利工程信息化不但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同时还能促进管理水平和效率的提高。

2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最终目标与基本原则

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的最终目标是为了水利工程建设人员服务。这部分建设人员包括相应的决策人员、管理人员、运营人员。首先是为他们提供全面、准确的信息相关的获取、分析、存储等服务;其次是为决策人员提供重大问题的参考信息,实现各级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单位之间的信息共享,努力建造一个更加智能化的系统。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要遵循的基本原则:系统要先进,能够满足日益增长的水利工程建设规模;系统要可靠统一,可靠性能够保证系统的稳定,从而为系统服务对象提供稳定的服务特性,统一就可以使人们在使用过程中降低学习成本[1]。只有在明确的目标和原则的指引下,才能使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信息化工作又快又好。

3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的现状

早期进行水利工程信息管理主要依靠的是人工采集,转变成文字、图形信息之后再进行相应的存储、分析、处理、管理,相关人员的工作量大、效率低,信息管理水平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在分析和传递过程中容易出现错误的信息或结果。计算机技术发展初期就已经应用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但是,所产生的数据仅供内部流通,无法与外部进行数据交换,很多计算机都是单机运行,不能实现数据资源的共享,计算机性能仍旧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2]。紧接着出现了计算机网络技术,随着网络系统的出现,为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信息化发展提供了帮助,各个独立的水利系统逐渐通过网络联系起来,使用局域网系统、数据库系统、互联网系统、项目管理系统互联互通,各类信息大量共享,给水利工程建设信息化提供了足够的平台。各类新型计算机技术,如扫描、制图、制表等软硬件的使用,标志着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工作进入了信息化时代。

4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4.1设施问题

任何产业的信息化建设都需要有大量基础设施做保障,但是,在很多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由于资金的缺乏,导致相应系统的基础设施不够完备,基本的信息采集系统都没有完全建立起来,特别是一些偏远地区,由于受到当地经济状况的限制,其基础设施更是极度匮乏;部分发达地区有足够的资金和设备,但只重视技术,对管理认识不到位,简单理解信息化的含义,认为有计算机、有网络就可以称为信息化。各地的不均衡发展导致无法在全国范围内组成一个统一的信息网络来实现水利工程信息的共享,极大地影响了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实现。

4.2规划问题

各地对于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没有一个统一性规划和统筹性的安排,各自为战现象普遍,各个区域的信息系统都是独立开发、安装、使用的,而相应的水利工程信息化系统能够发挥作用的关键就是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规范,在各地之间要有统一的信息传递接口、统一的协作平台。这是提供水利工程信息共享的坚实基础。水利工程管理工作中需要对水资源的各类信息进行监管,但是,水不是一个能够随意进行组合的物质,比如,在一条河当中如果把上下游水利工程管理割裂开就会造成很大的问题,既不利于信息的互通,又无法对各类水文地质灾害进行有效的预防。然而,对这些问题如果有一个统一的系统规划,构建一个互联互通的水利工程管理系统,就可以有效避免。

4.3人员问题

水利工程信息化系统的使用、维护、分析的人员各地有所不同,这就导致这部分人员存在良莠不齐的情况,无法充分发挥信息化管理的作用。在信息化管理工作中不单单要能够进行数据的采集,还要能够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基本分析,以保证相关水利工程建设工作顺利进行。但是,由于部分工作人员未能完全认识到水利工程建设信息化管理的重要,加之缺乏相关的技术分析人员,导致基本的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工作效率低下[3]。

5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问题的解决方法

5.1完善基础设施,保障建设

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基础设施的不完善会对整个信息化系统产生不良影响,所以,需要进一步增加投入,改变资金利用方式来完善信息化设置的建设工作。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还需要大量水文地质信息。应加强这部分信息的采集与分析,并将其引入到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系统中,以保障水利工程建设顺利实施。

5.2提高认识,改变理念

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只是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模式,最主要的并不是仅仅作为一个实现这种管理模式的手段———计算机技术本身,更重要的还是人的认识,并真正参与到信息化建设过程当中,使得整个系统从技术到管理、从决策到组织、从领导到员工都能接受信息化理念的精髓。信息化工作需要一个长期的坚持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要一直坚守理念,并不断更新,才能保证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工作的发展进程。

5.3多方协调,统一标准

水利工程管理部门应该起到一个很好的引导作用,将整个水利工程系统的信息资源整合起来,在全国范围内构建一个协调统一的网络系统,不仅要为水利工程建设工作提供统一的信息管理平台,还要针对后期更新的设备、技术、工艺制定统一的标准规范,将各类软硬件问题统一解决。

5.4开发网络应用,建立信息沟通平台

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工作重点就是要有一套能够借助网络系统使用的项目信息管理系统,通过与数据库软件的结合实现网络直接处理相关事务,提高相关工作的效率和公平性,网络化的信息平台可以使得决策者与实施者直接无障碍沟通,同时实现与外部单位间信息交换的电子化。

5.5提高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人员的基本素养

作为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人员要有基本的水利建设信息的获取和掌握此类信息的整理分析能力,水利建设项目逐渐增加,建设难度逐渐增长,对人员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使得参与到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的人员要不断学习,提高专业水平和分析能力,从而更好地为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服务,要不断提高自身职业素质、工作积极性,更好地服务于水利工程建设工作。

6结语

随着水利工程项目建设量的逐年增长,对参与工程项目的工作人员要求也在逐年提高,而实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信息化可以为数据的共享、分析提供便利条件,可以让工作人员及时获取所需要的水利工程建设信息以及最新的水文地质变化情况,而这些都能够提高水利工程建设的效率,同时,对提高工程建设质量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要努力推进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工作,为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事业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高玉琴,方国华,韩春晖,王弘.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内涵、目标及内容分析[J].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4):45.

【2】欧阳红祥,李欣,方国华.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及其评价指标体系[J].广东农业科学,2012(1):150.

水利工程建设信息化管理篇8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化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大趋势。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相互融合,正在改变着我们周围的一切。当今世界,信息化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国示竞争力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信息化已成为社会生产力发展和为类文明进步的强大动力。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就是充分利用“3S”(GiS,GpS,RS)技术,开发和利用水利信息资源,包括对水利信息进行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和利用,提高水利信息资源的应用水平和共享程度,从而全面提高水利工程管理的效能和效益和规范化程度的信息系统。

水利水电工程“个性”较强,不同的工程之间条件千差万别,工期较长,季节性强,技术复杂、设计变更一般较多,需要协调的关系多,规模和投资一般都比较大,且涉及征地、移民、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等诸多环节。因此,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难度大,问题多。如何通过推行科学化、现代化的管理,提高管理水平,控制投资和质量,缩短工期,达到既定的质量和安全目标,成为水电开发投资企业和有关方面关注的重要问题。项目法人(建设单位)作为整个工程的责任主体,已越来越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许多水利水电工程在准备阶段,就开始着手构建工程管理信息系统。信息技术已在工程建设活动中展露其无限的生机,工程的建设管理模式也随之发生了重大变化,很多传统的方式已被信息技术所代替。工程管理信息系统除了常用的文档管理等办公自动化功能外,一般应集成项目管理模块。

2、构建信息管理系统的必要性

2.1共享资源的要求

工程建设过程中由项目法人、设计、监理、施工各方往来产生的文件繁多,各方下达或上报的信息复杂多样,如何共享这些资源,进行适当的整合,优化资源配置,方便查找利用,就需要构建一个高效的工程建设信息管理系统。

2.2管理决策实效性的要求

系统能够实时汇总、分析当前发生的各种信息,自动进行计算并按设定好的格式输出报表,便于完成统计数据上报和计划下达工作。另一方面,工程管理人员能够根据这些信息迅速作出反应,及时进行决策,对资源、进度、质量安全措施等进行调整,提高工程管理效率,有利于工程质量、进度、投资3大控制指标的实现。成功的信息系统应有利于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和效率。

2.3管理决策科学性的要求

科学的决策建立在有效的数据基础上,通过对工程各方面信息资源的准确搜集、加工、整理,把握工程全局,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计划和采承措施,科学地作出决策确保建设目标的实现,实现由传统的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流程化管理过渡。水电工程建设管理系统应以实用、易用为原则,以建设公司现有工作流程为依据,按照企业管理电子化、信息化的要求,引入项目管理思想,可以作为水电工程建设高效、科学、规范管理的有效工具。信息系统可以实现工程各类数据和工作流程的电子化、信息化,而且可根据既定的工程进度计划和阶段目标,实时跟踪、比较分析,动态调整和优化配置各种资源,为工程管理提供决策支持,达到全面控制施工进度、成本和质量,实现科学化、现代化管理的目的。信息系统是实现现代化管理的基础的手段。

3、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应用情况

3.1项目管理方式

3.1.1文档管理系统+独立的项目管理软件方式有些工程不使用专门的管理信息系统,只针对迫切需要的文档管理购买相应的管理系统或自行开发文档管理系统。同时,借助于当前流行的项目管理软件,主要是microsoftproject和primaveraprojectplanner(简称p3),有的工程甚至只进行简单的进度管理,使用microsoftexcel绘制横道图,使用autoCaD绘制网络图。

(1)microsoftproject.microsoftproject是一种功能强大而灵活的项目管理工具,可用于控制简单或复杂的项目。它能够帮助您建立项目计划、对项目进行管理,并在执行过程中追踪所有活动,使用户实时掌握项目进度的完成情况、实际成本与预算的差异、资源的使用情况等信息。

microsoftproject的界面标准、易于使用,上有项目管理所需的各种功能,包括项目计划、资源的定义和分配、实时的项目跟踪、多种直观易懂的了表及图形、用web页面方式发丰项目信息、通过excel、access或各种oDBC兼容数据库存取项目文件等。

(2)primaveraprojectplanner.primaveraprojectplanner(简称p3)工程项目管理软件是美国primavera公司的产品,国际上流行的高档项目管理软件,已成为项目管理的行业标准。

p3软件适用于任何工程项目,能有效地控制大型复杂项目,并可以同时管理多个工程。p3软件提供各种资源平衡技术,可模拟实际资源消耗曲线、延时;支持工程各个部门之间通过局域网或internet进行信息交换,使项目管理者可以随时掌握工程进度。p3还支持oDBC,可以与windows程序交换数据,通过与其他系列产品的结合支持数据采集、数据存储和风险分析。

3.1.2购买集成的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加以改造购买利用在水电工程中应用较成熟的工程项目管理系统,这种方式可以快速得到并使用管理信息系统,并可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加以改造,系统中也可集成第3方项目管理软件或是系统本身自带的项目管理模块。缺点是水利水电工程的个性差异大,现有有软件往往满足不了要求,需要进行大量的改造工作,有时甚至需要推倒重来。

3.1.3自行组织编制本项目专用的管理信息系统组织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参与,利用自有的软件开发人员或委托有实力的软件公司,针对本工程特点,借鉴现有的信息系统经验,编制本项目的专用管理信息系统。优点是能针对具体工程特点进行信息系统的构建,容易满足实际需要;缺点是开发周期可能较长、开发难度较大,有时编制出来的软件通用性、可操作性不强,对工作效率的提高不明显。

3.2水电工程中应用较多的管理信息系统

3.2.1三峡工程管理信息系统三峡工程管理信息系统(tGpmS)是由三峡总公司与加拿大ami公司合作开发的大型集成化工程项目管理系统,1995年10月启动,1999年4月正式上线动行。tGpmS以数据为核心,功能包括编码结构管理、岗位管理、资金与成本控制、计划与进度管理、合同管理、质量管理、工程设计管理、物资与设备管理、工程财务与会计管理、坝区管理、文档管理等13个子系统。支持各项工程管理业务,为工程各阶段决策服务。tGpmS在项目管理领域具有一定程度的通用性和较强的拓展性,系统可以集成办公自动化和p3等专业软件。作为一个原型系统,目前已在新疆的吉林台、贵州的洪家渡、清江水布垭、溪落渡工程等水电工程建设中得到应用,而且还跨行业应用于北京城远市政工程、京沪高铁工程等。

据了解,该系统前后耗资1亿多元开发,功能上比较全面,也可进行扩展,能够满足工程需要,在质量、成本模块的数据融合上很有特色。但该系统比较庞大,购买费用较高,在操作界面的简易性、友好性和系统的实用性方面还有提高的空间。

3.2.2化科软pmS工程建设管理系统由北京化科软科技有限公司开发,包括:施工管理、概算管理、计划管理、合同管理、结算管理、统计管理、进度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物资管理、机电安装管理、监理日志、移民搬迁管理等模块。该管理系统针对不同的工程,进行适应性的开发,在水利系统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已开发了几套在水利工程工地使用的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包括黄河公伯峡工程、广西百色工程、黑龙江尼尔基工程、泰安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广蓄惠州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建设管理系统等。该系统数据事合方面还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系统操作界面不太统一,几乎每个工程都不一样,如果能够对界面进一步规范统一,用户使用起来会更简便。

3.2.3梦龙管理系统梦龙开发有Linkworks协同工作平台,在此平台上可以根据需要随意增减模块,功能比较全面,尤其是进度管理方面具有很大优势,可以很方便地绘制和修改进度图、网络图,网络计划技术方面领先于国内其它同类软件。在项目管理方面,peRt项目管理软件经过在三峡工程一期围堰、茅坪溪泄水建筑物、导流明渠和大江截流等重点施工项目中结合生产深入研究并投入实际应用,已充分展示了它先进、科学、灵活、高效、功能强大等优势,为三峡一期工程加快施工进度,提前10个月浇筑混凝土和安全、正点实现大江截流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总的来说,该系统在水利行业应用还不是很多。

4、当前水利信息化的主要问题

虽然在水利业务中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信息资源为特征的水利信息化建设已经起步,但进展比较缓慢,各级水利行政主管部门、各水利业务领域发展也很不平衡,覆盖全国的水利信息我络沿未形成。对照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发展要求,当前水利信息化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信息资源不足

水利工作管理要面对洪涝、干旱及水污染灾害的防范、水资源调配、水土保持和水环境监测四大主题,所需支撑信息在内容上涉及面广,信息采集的时空间隔、数据类型、数据精度、交换格式与表达方式具有多样化特征。

尽管多年来水行政主管部门做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积累了一些基本观测资料,初步建设了一些基础数据库。但涉及减灾决策、水资源优化配置和水利建设管理等众多急需的相关基础信息资源建设还极不完善,如服务于多层次业务需求的空间数据,水资源调度,工程现状与工程规划设计及其他各专业数据库的建设尚未全面启动。

信息资源不足主要表现为:时效较差、种类不全、内容不丰富、基准不同、时空搭配不合理等,特别是信息的数字化和规范化程度过低,更加重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难度。

此外,信息的规范化和数字化程度过低。从水利系统自身的角度看,一是动态信息采集环节薄弱,二是信息积累未能全面规范化,有许多宝贵的原始观测记录、历史文档、规划与设计等资料已因年代久远,未能得到妥善保护而损毁或散失,造成信息损失。与相关行业的信息交流受信息交换机制的制约,要么获取困难,要么因业务侧重。

4.2信息共享困难

可重用性的共享性是信息资源价值优势的突出体现,共享是充分开发和广泛利用住处资源的基础。由于水利信息化还处于起步阶段,各种信息基础设施与共享机制仍不配套,导致有限的信息资源共享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服务目标单一,导致条块分割

目前在水利系统结合各项业务应用目标,开发建设了一些专用数据库用相应的应用软件。但由于各自技术水平、任务来源和资金渠道不同,这些数据库及其应用大多分散建设在各个地区和不同业务部门,呈现条块分割的特征,形成以地域、专业、部门等为边界的信息孤岛。各数据库之间缺乏信息共享机制与手段,有些内容还相互重复、甚至互相矛盾。许多数据库为解决特定研究或业务应用而建,服务目标单一、相关文档不全,给后续扩展和改造增加了困难,更难以被其他系统调用和共享。受各方面条件的限制,许多数据库不具备持续运行条件,难以向外界用户提供服务。

(2)标准规范不全,形成数字鸿沟

水利信息标准规范尚需进一步健全,行业内大多数数据库与具体业务处理紧密绑定,服务目标单一,多数已建数据库规范性较差,自成体系。对数据库文档普遍不重视,导致数据库只能在有限范围、有限时段内由少数人员熟悉使用。在共享环境中,这些数据库内的信息内容很难理解,其价值无法判断。客观上形成了难以逾越的数字鸿沟。

(3)共享机制缺乏,产生信息壁垒

由于以信息共享政策法规为主体的信息共享机制还未建立,社会公益与市场化服务界限不清,信息服务合理补偿机制尚未形成,导致信息资源的占有者都希望共享其他占有者的信息资源,却不愿意将自己所拥有的信息资源提供共享,单向的共享愿望形成事实上的信息壁垒。

(4)基础设施不足,阻碍信息交流

在当前水利行业网络系统等软硬件基础设施还不很完善的条件下,难以构成有效的信息资源共享技术支撑环境,导致信息交流的通道不畅、能力不足、效率不高,安全没有保障,阻碍了信息资源的共享。

4.3应用基础薄弱

信息开发与应用的基础是信息的共享与水利业务处理的数字化,除因信息资源限制导致的应用水平低外,对信息技术在水利业务应用的研究不充分、大多数水利业务数学模型还难以对实际状况做出科学的模拟。各级水利业务部门低水平重复开发的应用软件功能单一、系统性差、标准化程度低,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层次较低、成本高、维护困难,不能形成全局性高效、高水平、易维护的应用软件资源。

5、结语

在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实践当中,我们必须充分重视现代信息科学技术,随时关注世界前沿科研成果,引进先进技术和成功经验,并结合我国国情,进行详细的需求分析和总体规划,进行创造性劳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水利信息化建设进程中取得良好成绩。

水利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多元化。随着遥感、卫星及雷达等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应用,提供了多元化的更丰富和更准确的信息,如防洪抗灾信息,卫星和雷达信息的引进,推进了“数字化流域”,从而使流域的规划、开发、管理全面实现信息数字化。

(2)信息传输快和资料共享。先进的通信技术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信息传输数字化、网络化,大大地提高了信息传输的时效性,提高了信息的利用率。如在国家防汛指挥系统建设中,这些技术的应用将使得在30分钟内收集齐全国的水雨情信息目标成为现实,比一在的2~3个小地缩短3/4~5/6倍,将为全国的防汛决策提高及时可靠的信息。此外,互联互通的计算机网络,将大大提资料的共享程度,提高资料的利用率。

(3)信息处理快速、可视计算机性能的不断提高及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得信息处理速度快、可视化程度高、表现直观,增强了决策支持的能力。

(4)信息安全保障。应用各种先进的加密技术,确保信息的保密与安全。联合攻关,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高水平应用软件,努力避免系统开发中的低水平重复的现象。

(5)努力提高信息化工作的管理水平,重视信息技术和管理人才的培养,积极探索信息系统的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

(6)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切实加强信息系统的安全建设,确保系统及信息的安全。

参考文献

[1]郭武山。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信息系统构建方式探讨。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06年4月第4卷第2期。

[2]王建武,陈永华等。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科学出版社,2004年10月。

[3]李友国。大型水电建设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组织实施方法探讨。中国三峡建设,2004年9月。

水利工程建设信息化管理篇9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化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大趋势。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相互融合,正在改变着我们周围的一切。当今世界,信息化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国示竞争力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信息化已成为社会生产力发展和为类文明进步的强大动力。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就是充分利用“3s”(gis,gps,rs)技术,开发和利用水利信息资源,包括对水利信息进行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和利用,提高水利信息资源的应用水平和共享程度,从而全面提高水利工程管理的效能和效益和规范化程度的信息系统。

水利水电工程“个性”较强,不同的工程之间条件千差万别,工期较长,季节性强,技术复杂、设计变更一般较多,需要协调的关系多,规模和投资一般都比较大,且涉及征地、移民、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等诸多环节。因此,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难度大,问题多。如何通过推行科学化、现代化的管理,提高管理水平,控制投资和质量,缩短工期,达到既定的质量和安全目标,成为水电开发投资企业和有关方面关注的重要问题。项目法人(建设单位)作为整个工程的责任主体,已越来越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许多水利水电工程在准备阶段,就开始着手构建工程管理信息系统。信息技术已在工程建设活动中展露其无限的生机,工程的建设管理模式也随之发生了重大变化,很多传统的方式已被信息技术所代替。工程管理信息系统除了常用的文档管理等办公自动化功能外,一般应集成项目管理模块。

2、构建信息管理系统的必要性

2.1共享资源的要求

工程建设过程中由项目法人、设计、监理、施工各方往来产生的文件繁多,各方下达或上报的信息复杂多样,如何共享这些资源,进行适当的整合,优化资源配置,方便查找利用,就需要构建一个高效的工程建设信息管理系统。

2.2管理决策实效性的要求

系统能够实时汇总、分析当前发生的各种信息,自动进行计算并按设定好的格式输出报表,便于完成统计数据上报和计划下达工作。另一方面,工程管理人员能够根据这些信息迅速作出反应,及时进行决策,对资源、进度、质量安全措施等进行调整,提高工程管理效率,有利于工程质量、进度、投资3大控制指标的实现。成功的信息系统应有利于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和效率。

2.3管理决策科学性的要求

科学的决策建立在有效的数据基础上,通过对工程各方面信息资源的准确搜集、加工、整理,把握工程全局,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计划和采承措施,科学地作出决策确保建设目标的实现,实现由传统的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流程化管理过渡。水电工程建设管理系统应以实用、易用为原则,以建设公司现有工作流程为依据,按照企业管理电子化、信息化的要求,引入项目管理思想,可以作为水电工程建设高效、科学、规范管理的有效工具。信息系统可以实现工程各类数据和工作流程的电子化、信息化,而且可根据既定的工程进度计划和阶段目标,实时跟踪、比较分析,动态调整和优化配置各种资源,为工程管理提供决策支持,达到全面控制施工进度、成本和质量,实现科学化、现代化管理的目的。信息系统是实现现代化管理的基础的手段。

3、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应用情况

3.1项目管理方式

3.1.1文档管理系统+独立的项目管理软件方式有些工程不使用专门的管理信息系统,只针对迫切需要的文档管理购买相应的管理系统或自行开发文档管理系统。同时,借助于当前流行的项目管理软件,主要是microsoftproject和primaveraprojectplanner(简称p3),有的工程甚至只进行简单的进度管理,使用microsoftexcel绘制横道图,使用autocad绘制网络图。

(1)microsoftproject.microsoftproject是一种功能强大而灵活的项目管理工具,可用于控制简单或复杂的项目。它能够帮助您建立项目计划、对项目进行管理,并在执行过程中追踪所有活动,使用户实时掌握项目进度的完成情况、实际成本与预算的差异、资源的使用情况等信息。

microsoftproject的界面标准、易于使用,上有项目管理所需的各种功能,包括项目计划、资源的定义和分配、实时的项目跟踪、多种直观易懂的了表及图形、用web页面方式发丰项目信息、通过excel、access或各种odbc兼容数据库存取项目文件等。

(2)primaveraprojectplanner.primaveraprojectplanner(简称p3)工程项目管理软件是美国primavera公司的产品,国际上流行的高档项目管理软件,已成为项目管理的行业标准。

p3软件适用于任何工程项目,能有效地控制大型复杂项目,并可以同时管理多个工程。p3软件提供各种资源平衡技术,可模拟实际资源消耗曲线、延时;支持工程各个部门之间通过局域网或internet进行信息交换,使项目管理者可以随时掌握工程进度。p3还支持odbc,可以与windows程序交换数据,通过与其他系列产品的结合支持数据采集、数据存储和风险分析。

3.1.2购买集成的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加以改造购买利用在水电工程中应用较成熟的工程项目管理系统,这种方式可以快速得到并使用管理信息系统,并可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加以改造,系统中也可集成第3方项目管理软件或是系统本身自带的项目管理模块。缺点是水利水电工程的个性差异大,现有有软件往往满足不了要求,需要进行大量的改造工作,有时甚至需要推倒重来。

3.1.3自行组织编制本项目专用的管理信息系统组织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参与,利用自有的软件开发人员或委托有实力的软件公司,针对本工程特点,借鉴现有的信息系统经验,编制本项目的专用管理信息系统。优点是能针对具体工程特点进行信息系统的构建,容易满足实际需要;缺点是开发周期可能较长、开发难度较大,有时编制出来的软件通用性、可操作性不强,对工作效率的提高不明显。

3.2水电工程中应用较多的管理信息系统

3.2.1三峡工程管理信息系统三峡工程管理信息系统(tgpms)是由三峡总公司与加拿大ami公司合作开发的大型集成化工程项目管理系统,1995年10月启动,1999年4月正式上线动行。tgpms以数据为核心,功能包括编码结构管理、岗位管理、资金与成本控制、计划与进度管理、合同管理、质量管理、工程设计管理、物资与设备管理、工程财务与会计管理、坝区管理、文档管理等13个子系统。支持各项工程管理业务,为工程各阶段决策服务。tgpms在项目管理领域具有一定程度的通用性和较强的拓展性,系统可以集成办公自动化和p3等专业软件。作为一个原型系统,目前已在新疆的吉林台、贵州的洪家渡、清江水布垭、溪落渡工程等水电工程建设中得到应用,而且还跨行业应用于北京城远市政工程、京沪高铁工程等。

据了解,该系统前后耗资1亿多元开发,功能上比较全面,也可进行扩展,能够满足工程需要,在质量、成本模块的数据融合上很有特色。但该系统比较庞大,购买费用较高,在操作界面的简易性、友好性和系统的实用性方面还有提高的空间。

3.2.2化科软pms工程建设管理系统由北京化科软科技有限公司开发,包括:施工管理、概算管理、计划管理、合同管理、结算管理、统计管理、进度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物资管理、机电安装管理、监理日志、移民搬迁管理等模块。该管理系统针对不同的工程,进行适应性的开发,在水利系统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已开发了几套在水利工程工地使用的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包括黄河公伯峡工程、广西百色工程、黑龙江尼尔基工程、泰安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广蓄惠州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建设管理系统等。该系统数据事合方面还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系统操作界面不太统一,几乎每个工程都不一样,如果能够对界面进一步规范统一,用户使用起来会更简便。

3.2.3梦龙管理系统梦龙开发有linkworks协同工作平台,在此平台上可以根据需要随意增减模块,功能比较全面,尤其是进度管理方面具有很大优势,可以很方便地绘制和修改进度图、网络图,网络计划技术方面领先于国内其它同类软件。在项目管理方面,pert项目管理软件经过在三峡工程一期围堰、茅坪溪泄水建筑物、导流明渠和大江截流等重点施工项目中结合生产深入研究并投入实际应用,已充分展示了它先进、科学、灵活、高效、功能强大等优势,为三峡一期工程加快施工进度,提前10个月浇筑混凝土和安全、正点实现大江截流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总的来说,该系统在水利行业应用还不是很多。

4、当前水利信息化的主要问题

虽然在水利业务中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信息资源为特征的水利信息化建设已经起步,但进展比较缓慢,各级水利行政主管部门、各水利业务领域发展也很不平衡,覆盖全国的水利信息我络沿未形成。对照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发展要求,当前水利信息化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信息资源不足

水利工作管理要面对洪涝、干旱及水污染灾害的防范、水资源调配、水土保持和水环境监测四大主题,所需支撑信息在内容上涉及面广,信息采集的时空间隔、数据类型、数据精度、交换格式与表达方式具有多样化特征。

尽管多年来水行政主管部门做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积累了一些基本观测资料,初步建设了一些基础数据库。但涉及减灾决策、水资源优化配置和水利建设管理等众多急需的相关基础信息资源建设还极不完善,如服务于多层次业务需求的空间数据,水资源调度,工程现状与工程规划设计及其他各专业数据库的建设尚未全面启动。

信息资源不足主要表现为:时效较差、种类不全、内容不丰富、基准不同、时空搭配不合理等,特别是信息的数字化和规范化程度过低,更加重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难度。

此外,信息的规范化和数字化程度过低。从水利系统自身的角度看,一是动态信息采集环节薄弱,二是信息积累未能全面规范化,有许多宝贵的原始观测记录、历史文档、规划与设计等资料已因年代久远,未能得到妥善保护而损毁或散失,造成信息损失。与相关行业的信息交流受信息交换机制的制约,要么获取困难,要么因业务侧重。

4.2信息共享困难

可重用性的共享性是信息资源价值优势的突出体现,共享是充分开发和广泛利用住处资源的基础。由于水利信息化还处于起步阶段,各种信息基础设施与共享机制仍不配套,导致有限的信息资源共享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服务目标单一,导致条块分割

目前在水利系统结合各项业务应用目标,开发建设了一些专用数据库用相应的应用软件。但由于各自技术水平、任务来源和资金渠道不同,这些数据库及其应用大多分散建设在各个地区和不同业务部门,呈现条块分割的特征,形成以地域、专业、部门等为边界的信息孤岛。各数据库之间缺乏信息共享机制与手段,有些内容还相互重复、甚至互相矛盾。许多数据库为解决特定研究或业务应用而建,服务目标单一、相关文档不全,给后续扩展和改造增加了困难,更难以被其他系统调用和共享。受各方面条件的限制,许多数据库不具备持续运行条件,难以向外界用户提供服务。

(2)标准规范不全,形成数字鸿沟

水利信息标准规范尚需进一步健全,行业内大多数数据库与具体业务处理紧密绑定,服务目标单一,多数已建数据库规范性较差,自成体系。对数据库文档普遍不重视,导致数据库只能在有限范围、有限时段内由少数人员熟悉使用。在共享环境中,这些数据库内的信息内容很难理解,其价值无法判断。客观上形成了难以逾越的数字鸿沟。

(3)共享机制缺乏,产生信息壁垒

由于以信息共享政策法规为主体的信息共享机制还未建立,社会公益与市场化服务界限不清,信息服务合理补偿机制尚未形成,导致信息资源的占有者都希望共享其他占有者的信息资源,却不愿意将自己所拥有的信息资源提供共享,单向的共享愿望形成事实上的信息壁垒。

(4)基础设施不足,阻碍信息交流

在当前水利行业网络系统等软硬件基础设施还不很完善的条件下,难以构成有效的信息资源共享技术支撑环境,导致信息交流的通道不畅、能力不足、效率不高,安全没有保障,阻碍了信息资源的共享。

4.3应用基础薄弱

信息开发与应用的基础是信息的共享与水利业务处理的数字化,除因信息资源限制导致的应用水平低外,对信息技术在水利业务应用的研究不充分、大多数水利业务数学模型还难以对实际状况做出科学的模拟。各级水利业务部门低水平重复开发的应用软件功能单一、系统性差、标准化程度低,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层次较低、成本高、维护困难,不能形成全局性高效、高水平、易维护的应用软件资源。

5、结语

在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实践当中,我们必须充分重视现代信息科学技术,随时关注世界前沿科研成果,引进先进技术和成功经验,并结合我国国情,进行详细的需求分析和总体规划,进行创造性劳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水利信息化建设进程中取得良好成绩。

水利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多元化。随着遥感、卫星及雷达等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应用,提供了多元化的更丰富和更准确的信息,如防洪抗灾信息,卫星和雷达信息的引进,推进了“数字化流域”,从而使流域的规划、开发、管理全面实现信息数字化。

(2)信息传输快和资料共享。先进的通信技术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信息传输数字化、网络化,大大地提高了信息传输的时效性,提高了信息的利用率。如在国家防汛指挥系统建设中,这些技术的应用将使得在30分钟内收集齐全国的水雨情信息目标成为现实,比一在的2~3个小地缩短3/4~5/6倍,将为全国的防汛决策提高及时可靠的信息。此外,互联互通的计算机网络,将大大提资料的共享程度,提高资料的利用率。

(3)信息处理快速、可视计算机性能的不断提高及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得信息处理速度快、可视化程度高、表现直观,增强了决策支持的能力。

(4)信息安全保障。应用各种先进的加密技术,确保信息的保密与安全。联合攻关,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高水平应用软件,努力避免系统开发中的低水平重复的现象。

(5)努力提高信息化工作的管理水平,重视信息技术和管理人才的培养,积极探索信息系统的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

(6)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切实加强信息系统的安全建设,确保系统及信息的安全。

参考文献

[1]郭武山。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信息系统构建方式探讨。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06年4月第4卷第2期。

[2]王建武,陈永华等。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科学出版社,2004年10月。

[3]李友国。大型水电建设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组织实施方法探讨。中国三峡建设,2004年9月。

水利工程建设信息化管理篇10

关键词:水资源管理;水利信息化技术;运用措施

水资源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具有重要的影响,水利信息化技术能及时获取水情、险情等信息,并对其进行分析,从而使水资源管理效率显著提高。本文就水资源管理中水利信息化技术的运用进行了详细阐述。

1水利信息化技术的重要性

水资源整治、管理的核心之一是数字水利,即把信息化技术合理应用于水资源管理,及时获取信息,提升水资源管理的效率。另外,信息技术能及时准确地预判洪涝灾情,相关人员可以利用预报信息及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从而对突况进行有效处理。简而言之,在水资源管理中应用信息化技术,可以有效提升信息使用效率[1]。

2水资源管理中水利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2.1资金投入不足

信息化应用广泛,且资金量需求较大,但在实际的信息化建设中资金投入不足,导致水资源信息管理缺乏稳定的设施建设,即资金充足时,就进行建设,当资金不足时,就会停工[2]。另外,缺乏系统维护专项资金,使得系统无法正常应用,系统难以稳定运行,无法及时更新信息,水利信息数据不能在第一时间上传,水资源管理呈现滞后性和低效化。

2.2信息化人才短缺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化人才短缺的现象也日益凸显。产生该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2个因素:制度缺乏完善性和人才标准缺乏规范性。水利信息化建设中大部分信息人才综合素养相对较低,无法熟练信息技术,无法与当前信息建设发展需求保持一致[3]。为了改善这种现象,需要培养大量专业的信息技术人员,同时对现有人才进行不定期考核,从而有效提升其专业能力以及综合素养,满足信息化建设发展的需求。

2.3管理模式落后

水资源管理工作自身的特殊性,给水利信息技术的应用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为了满足实际的管理需求,既需要专业化的技术人员,又需要多个部门之间的协同作业。但是在各部门之间缺乏标准化的工作规范和制度,难以对其进行统一化管理,一些部门交叉工作,给数据收集、整理等工作带来极大的阻碍,难以提供全面详细的数据信息,使得数据管理功能滞后,无法有效构建科学全面的水资源管理系统。

2.4信息处理效率低下

水利工程项目管理涉及的内容较多,管理人员需要对水利工程运行中产生的所有数据信息进行全面了解和掌握,并对其开展科学的分析、整合,才能有效提升数据信息的利用价值[4]。水利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数据信息种类、数量多,加大了信息处理的难度系数,信息处理效率低,不能满足实际的管理要求。

3水资源管理中水利信息化技术的运用措施

3.1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充足的资金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条件。为了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保障水资源管理资金的充足,需要拓展资金来源渠道,如向相关部门申请资金,或者拓展融资方式,只有这样才能保障水利信息化建设的顺利完成,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和创新性应用,保障水资源信息管理工作的高效发展[5]。

3.2强化专业人员的思想

专业人员需要对信息化建设有正确的认知,才能有效提升水资源管理水平,强化整体管理能力,进一步推动水资源管理工作的完善与发展,为信息化建设提供基础保障[6]。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对大量的现存信息进行整合与管理,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整理信息资源时需要专业人才,因此需要转变工作人员思想观念,加强思想观念建设,才能推动水利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推动水利工程的健康发展。

3.3构建管理体系

要构建完善的水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借此平台对水资源管理信息进行全面的接收和处理,保障各子系统的正常应用。在开展水资源管理工作时,需要构建完善的水土保持监测体系,结合水资源管理的基本情况,科学引进和应用遥感和定位系统,全面监测水利信息的真实状况,促进管理体系的科学性、合理性建设,有效提升水利信息管理水平,促进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除此之外,需要加强网络信息技术的创新力度,对信息即时更新,实现水利信息资源共享,有效推动信息化建设水平,促进整个水利工程的全面发展。

3.4重视引进人才

人才对水利信息化技术建设具有直接的影响,为了使水利信息化技术能够被有效应用,需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相关部门需要定期开展相应的培训活动,提升专业人员的综合素养以及专业技能水平。同时,要对培训效果进行严格考核,并将考核成绩纳入到晋升指标中,加强各个部门对培训工作的重视程度,推动工作人员自身知识结构的完善。除此之外,提供良好的福利待遇,提高招聘门槛,吸纳和引进更多优秀的专业人才,从根本上优化整体人才队伍的质量,发挥优秀人才的榜样作用,对其他人员进行激励,带动其工作积极性和热情,构建更加专业化的人才队伍,实现水利信息化技术在水资源管理中的有效应用。

3.5加强软件研发力度

从相关资料中可知,我国水利工程信息化的建设以及应用效果一般,并且具有明显的滞后性,企业研发力度欠缺。为了进一步改善此种现象,提升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质量,需要加大软件研发力度,在国内水利水电工程实际状况的基础上,实现功能的完善性和优化性,提高系统软件操作的便利性,逐渐摆脱对国外技术的依赖,充分凸显国内水利资源管理的优势,提升信息化管理的创新性以及科学性。

4结语

将水利信息化技术应用于水资源管理,不仅能大幅度提高管理水平,而且能够有效提升工作效率,减少水资源管理成本投入,进一步推动信息化建设。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保障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黎堂生.水资源管理中水利信息化技术的应用[J].技术与市场,2020(11):120-121.

[2]李铭,彭光敏.水资源管理中水利信息化技术的应用[J].南方农机,2019(20):50.

[3]宋智.论信息化技术在水利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四川水泥,2018(10):168.

[4]张鹏.信息化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运用[J].农业与技术,2017(8):94.

[5]徐亮.探究如何利用水利技术促进水利管理能力提高[J].科学与信息化,2020(17):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