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经济责任审计情况通报十篇经济责任审计情况通报十篇

经济责任审计情况通报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1:36:42

经济责任审计情况通报篇1

(一)提高审计质量是前提

当前审计结果利用低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我们出具的审计结果报告质量和形式与审计成果利用难或低下是成正相关的,审计结果报告质量不高、与组织纪检部门监督管理干部没有找到十分恰当的结合点,也是造成审计成果利用低下的直接原因。因此,我们审计部门练好“内功”,深化和拓展经济责任审计内容,全面客观准确评价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结果,努力提高审计质量和水平,使审计结果可用、好用、管用是提高审计成果利用的前提条件和当务之急。

(一)围绕推动科学发展,着力深化经济责任审计内容。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审计,重点是4个字,即“经济”、“责任”,审计和评价的内容都必须围绕这4个字。转变就账审账的经济责任审计理念和思路,必须适应审计对象职责的变化情况,贴近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相关事项,不断拓展和深化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做到与时俱进。要按照两办《规定》的要求,在对领导干部任职期间所在地区或单位财政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进行审计的过程中,重点关注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过程和效果,特别是关注领导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情况,遵守有关经济法律法规、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经济工作的方针政策情况,制定和执行重大经济决策情况,与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有关的管理、决策等活动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情况;关注重大投资项目的建设、管理、使用和效益情况;关注领导干部履行国有资产管理、监督职责情况;关注领导干部遵守廉洁从政有关规定情况等。同时,要根据离任审计和任中审计的不同要求,确定审计的重点内容和重点事项,提高审计的针对性。

(二)围绕审计结果适用要求,作出客观公正准确的履职评价。按照两办《规定》,经济责任审计对象横向涵盖党委、政府、司法、企事业单位各类领导干部,纵向涉及从乡镇至省部的各级领导干部,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单位领导干部之间的经济责任范围有很大差异。在审计工作中,我们要按照权责对等的原则,深入分析各类领导干部所承担经济责任的差异,健全完善科学的审计评价体系。一是要把握评价原则。要坚持独立性、客观性、准确性和全面性相统一,以事实为依据,全面分析审计查证的各种情况,避免以偏概全,尤其是不能用单个事实或几项指标去评价履行经济责任的整体情况。要坚持定量和定性相结合,尽可能进行量化评价。二是要把握评价重点。要依法作出评价,严格做到依法应该审计什么就审计什么,审计什么就评价什么,审计到什么程度就评价到什么程度。要突出对领导干部经济行为和经济责任的评价,突出对履行经济责任有重要影响的经济事项的评价,突出对重大决策过程和效果的评价,突出对领导干部负有直接责任事项的评价。分清直接责任与间接责任、现任责任与前任责任、集体责任与个人责任、主观责任与客观原因等界限,切实提高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四)围绕加强干部管理监督,着力提高审计质量和水平。推进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运用,审计机关必须从自身做起,努力提高审计的质量和水平。一是要不断提高审计工作的适应性,做到审计结果可用。要深入研究新形势下干部管理监督工作的特点和规律,不但要摸家底、找问题、揭隐患,还要更多地关注领导干部贯彻法规、执行政策、科学决策情况;不仅要看过去,更要看现在,还要看对未来可能产生的影响,分析是打下了基础、留下了潜力,还是留下了包袱;不仅要准确反映领导干部的工作业绩,还要反映领导干部在履行经济责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在提供审计结果时,做到有数字和事实、有成效和问题、有历史和现状,切实为干部考核提供客观和可用的依据。二是要努力提高审计报告的实用性,做到审计结果好用。审计报告要让干部管理部门看得懂、用得上。因此,我们提供的审计报告不能简单地堆砌一些枯燥的数据,要尽可能地用直白、写实的手法来表述审计的结论和意见,给有关部门提供清晰、明确、简洁的信息和依据。三是要切实提高审计分析的建设性,做到审计结果管用。经济责任审计不仅要作出评价、指出问题,更要防止和避免问题再发生。这就要求我们努力提高审计分析能力和水平,着力从体制机制制度层面反映干部经济责任履行中存在的问题和漏洞,注重从管根本、管长远的角度出发想对策、提建议,提供高层次的审计结果,推动干部管理监督制度不断完善和创新。

(二)多形式多渠道报送审计成果是途径

一是经济责任审计结束后,将审计报告、决定等法律文书送达被审计单位和被审计人员。并采取召开单位职工大会等形式通报审计结果情况,让大家知晓本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情况,存在问题及其原因,审计部门提出的整改要求和建议。认真研究整改落实措施,并向审计机关报告,起到预防、规范、整改和提高的作用。只有这样,审计结果的利用在这个单位、在微观上才算发挥作用。

二是将审计报告、审计决定书等法律文书分送、抄送组织、纪检、财政等部门。让纪检监察机关了解被审计人员遵纪守法和抓党风廉政建设的情况,对有关的违法违纪问题进行处理;让组织部门掌握被审计人员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利用审计成果对领导干部进行考核、监督和管理;让财政部门了解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状况,以便加强财政管理与监督。并要求组织、纪检、财政等部门对报告的采用情况进行及时反馈。

三是报送审计结果专报。针对审计报告文书篇幅长、专业性强、不便于领导阅读的不足,每个审计项目在出具审计法律文书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提炼、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的再加工后,形成一份内容精炼、重点突出、分析透彻、建议可行、通俗易懂的审计结果报告,及时呈报政府领导及抄送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和主管部门,以便及时了解被审计人员的履职能力和水平。

四是及时编撰审计要情。针对审计所接触的大量微观经济活动信息中存在的普遍性、倾向性、苗头性问题,以及审计发现的重大违法违纪问题和重大经济犯罪线索,及时编撰审计要情上报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以便为决策提供参考和完善制度、纠正存在的问题。

五是汇总、开发、深度加工审计成果。定期不定期地对一些被审计单位的审计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总结规律性的事项,剖析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提出建议对策。通过综合报告、信息、宣传稿件来综合反映面上的情况、剖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体制机制方面的建议,开发审计成果深层次的价值,实现审计成果的不断增值、增效。

(三)建立健全审计成果利用相关制度是保障

一是建立审计情况通报制度。以政府或联席会议的名义下发审计通报,将年度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的被审单位和个人、审计的主要内容、存在的问题、经济责任的界定和责任的追究、整改建议及整改措施等汇总情况进行通报,以起到警示和启示的作用。

二是逐步推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有计划有步骤的实行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公开,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是民主法治建设的要求。采取制发审计结果公告书或在媒体、网站上进行公告等形式,将被审单位和个人经济责任结果情况向社会公告,将审计监督与社会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有机结合起来。这既是对审计机关审计质量的监督,又是对被审计单位、被审计个人存在问题的曝光,在对被审计单位和个人产生巨大压力的同时,也会对工作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有利促进被审单位的及时整改,从而达到经济责任审计的目的和要求。

三是建立审计整改督查制度。由经济责任联席会议办公室将领导干部责任审计结果情况书面告知相关人员,并向被审计对象原单位发出《整改通知书》,责成限时针对审计结果报告列举的问题进行整改,并将整改结果书面报送组织、审计、纪检部门,存入《干部监督跟踪档案》。在此基础上,组织、纪检、审计部门联合对整改结果进行督查,汇总督查整改情况,并向人大、政府报送整改结果报告。经政府领导批准后,在一定范围内通报或公告整改情况。

四是建立经济责任的问责制。审计机关将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界定结果分别移送组织、纪检等部门,触犯法律的移送司法机关立案查处。组织、纪检部门重点对领导干部的直接责任和主管责任分别作出党的纪律处分和行政处分,进行责任追究和问责。达到既“问效”又“问责”,推进法治政府、责任政府的建设进程。

四、建立经济责任审计成果运用转化机制是基础

一是建立经责联席会成员单位间的协作机制。加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成员之间的协同配合,进一步形成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之间分工明确、各负其责、资源共享、形成合力的工作目标,尤其是计划安排、项目组织实施和成果运用应该在制度层面作出统一的规定。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和党内谈话、诫勉谈话、述职述廉、民主生活会等制度有机结合。定期召开经济责任审计领导小组会议,研究解决审计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特别是对审计中发现的共性的问题和在审计报告中没有反映的事项应进行通报。

二是建立经济责任动态数据库,对领导干部进行动态管理。审计部门要建立健全领导干部任免、审计数据库,掌握任免管理动态和审计结果情况,及时向有关部门提供准确结果。组织人事部门,将审计结果报告放入领导干部实绩档案,作为干部管理的参考依据。纪检监察部门要建立廉政档案,把审计结果作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重要依据。

经济责任审计情况通报篇2

一、当前基层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经济责任审计的认识不足。当前一些地方审计机关的经济责任审计开展不够深入,主要是对经济责任审计的政治意义和时代特点认识不够,没有站在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和政治制度完善的高度去认识,没有把经济责任审计与中国具体国情联系起来,没有认识到经济责任审计就是国家审计机关义不容辞的职责,政治使命感不强,致使部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流于形式。相当一部分审计人员对经济责任审计究竟应该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的还没有清醒的认识,狭隘的以为对领导干部实行经济责任审计就是审计该领导在任时财政财务收支、领导个人的廉洁自律方面的问题,而对领导在该单位的整体经济活动过程和领导决策过程未能深入的挖掘,对审计问题的深度认识不够。审计部门有时在出具审计报告时,过多的对领导个人功绩进行评价,评论性的语言过多,而数据性、客观性的东西太少。

(二)审计人员素质参次不齐。当前在一些县市级审计部门,经济责任审计分局虽然单独挂牌,是独立的法人单位,但实际上,其工作人员都是身兼数职,没有专门从事经济责任审计的工作人员,在需要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时,就从审计局业务股室中抽出人员进行审计,因此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的人员没有精力和时间去研究、分析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大多停留在简单的财务审计上,有时因为工作量大、工作时间紧,简单地在面上看一看、查一查,很难深入到深层次的东西。同时,由于现在实行计算机审计,而县市级局中大部分工作人员在参加工作时不懂电脑,全凭后来工作需要而在省市培训几次或自己摸索,况且大多年龄在40岁以上,学习能力逐渐下降,所以计算机水平较低,难以适应现在审计对计算机的要求。

(三)被审领导对经济责任审计的理解偏重于对个人功绩的评价。在平时的经济责任审计中发现,有许多领导干部对自己被审计不能理解,私下认为自己是不是有什么问题才被审,尤其是进行任中审计的领导,总担心自已是不是有什么问题被领导发现了所以要查,因些在提供材料数据凭证时,不能很全面的提供,有时遮遮掩掩。当审计征求意见时,总希望被查出的问题不要写进审计报告,或者只写那些无足轻重的问题,对于自认为让领导看后会对自己产生看法的问题总是以各种各样的理由解释,希望尽量不写进报告。同时,被审领导总希望审计部门出具的报告尽量多说自己的功绩,少说过失和不足。因为审计的都是领导,审计部门在征求意见时有时考虑到各种因素,不得不对审计查出的一些问题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能不提的也尽量不提,这使的审计的免疫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打了折扣。

二、提高认识、深化措施,不断规范经济责任审计内容、评价标准

(一)开阔思维,提高对经济责任审计的认识。

要摆脱当前困局,促进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发展,必须以思想的解放催化审计理念更新,以全新的审计模式替代传统审计格局,以监督职能的到位体现制度的本质要求,实现经济责任审计真正意义上的深化转型。一是要深刻认识和全面理解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是加强党的建设,尤其是加强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党规国法。二是要深刻认识和全面理解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是党要管党、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举措。三是要深刻认识和全面理解经济责任审计是审计监督工作的基本职责。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全面推开并稳步发展的今天,我们不仅要解决存在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提高认识,解放思想,大胆探索,积极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四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创新审计理念和方法,提高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水平。

(二)不断拓宽经济责任审计内容。

根据被审计对象的具体情况,要进一步明确审计目标和审计重点:一是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要以履行基本职责的情况为主,以经济、社会、文化和公共事业等领域的重大决策、政策落实、资金管理使用、履行监督职责和廉洁自律等情况为重点,把经济和社会是否和谐发展作为基本评价内容。

二是部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要以其行政职能为主,以检查行业政策执行、业务管理、资金管理使用和廉洁自律等情况为重点,把政策落实情况和行业发展情况作为基本评价内容。如县市审计局对部门领导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重点是审查:一是该领导在当地党委、政府每年下达的工作目标完成情况及考核等次;该领导主管的业务工作在全省、全市同行业排位情况;重大事项是否坚持集体讨论决策;工程项目是否按程序办事,是否有决策失误,给党和人民带来重大损失的情况。二是单位执行财务收支、财政纪律情况。重点审查:预算收支管理、专项资金基金管理、转移支付资金、预算外资金“收支两条线”管理等方面的制度建设和执行情况;任期内机关财务管理及与相关单位经济往来情况;规范津补贴后是否存在乱发钱物的的问题;一把手是否存在直接签批报销机关财务的问题;对所属二级单位财务监管情况。三是领导本人执行财经纪律和廉政规定情况。从帐面查清领导本人工资福利、奖金等收入情况;公务活动包括出国考察旅游的消费支出情况;住房、用车和使用(占用)国有资产情况;招待费、车修燃料费、个人电话费每月是否按规定报销,超过部分应由个人支付的,是否用公款报销等;直系家属在领导本人管辖范围内经商办实体情况。

三是对其它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应该围绕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紧密结合不同地区、不同部门领导干部的不同职责,加以区别,要继续探索完善以制约领导干部权力运行为目标,以财政财务收支、重大决策、其他有关经济活动和财政绩效管理责任为主线,以经济责任的界定和评价为核心,检查评价领导干部履行经济发展责任、经济决策责任、经济管理责任、执行经济政策责任和经济监督责任以及遵守廉政规定的情况,全面评价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如对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的审计评价,要适应党委政府的需要,紧紧围绕乡镇工作职责和领导分工,根据审计重点查证情况,重点关注执行政策责任、经济决策责任和廉洁从政等情况,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客观反映工作业绩,界定应负经济责任。

(三)深化经济责任审计结果通报制度和措施。

当前,经济责任审计结果通过审计报告和审计结果报告一定程度上向社会公开,审计发现的主要违反财经纪律的问题和建议通过人大常委会督促和社会舆论监督基本得到了落实,领导干部应负经济责任的问题和违法行为,移送纪检部门和司法机关得到查处,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单位和被审计对象,根据审计决定和建议,纠正存在问题,进一步完善制度,加强管理,有的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进入干部管理监督档案等等。审计结果进入如此宽阔的领域,受到如此重视和利用,其它审计形式和审计方法是没有的,起码没有这样广泛的效果。尽管如此,仍然可以说,过高的估计当前经济责任审计成果利用效果还为时过早。总的来看,经济责任审计成果的利用率不足,辐射面较小,转化范围还是十分有限,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推进审计结果通报制度,进一步扩大人民群众对经济责任审计的知情权。将审计结果公开是一把双刃剑,既是对审计机关审计质量的考验,也是对被审计单位及其领导干部存在问题的曝光,有利于加强群众对领导干部的监督,有利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有利于对审计查出的问题迅速进行整改。审计结果通报采取一个什么措施,通报到一个什么范围,这也是审计机关要深入考虑的问题。

经济责任审计情况通报篇3

一、经济责任审计是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监督,各有关部门应紧密配合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是新时期党中央、国务院为加强干部监督管理和党风廉政建设而开展的一项长期的重要工作,是对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履行经济责任情况的审计监督,涉及干部监督管理、党风廉政建设等许多方面。各有关部门要相互协调配合,形成合力,有效地发挥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积极作用。纪检监察、组织人事、审计等部门必须从党的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的高度充分重视这项工作,主动协调,积极配合,及时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共同做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二、各部门应有效协调,合理制定经济责任审计计划,突出重点,保证质量

当前,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审计人员少与审计任务重的矛盾非常突出,一些地方出现了经济责任审计的委托项目数量大大超出了审计机关的工作承受能力等问题,审计质量难以保证。为避免经济责任审计流于形式,经济责任审计应当按照“积极稳妥、量力而行、保证质量、防范风险”的指导原则进行。其目的在于提高经济责任审计质量,增强审计效果,稳步推进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发展。有关部门应充分考虑审计机关的审计力量和经济责任审计的特点,在保证审计质量的前提下有重点地选择确定审计对象,制定切实可行的经济责任审计计划。审计机关每年承担的经济责任审计项目一定要与审计力量相匹配,不可过多委托,以防止审计质量的下降,影响和制约经济责任审计作用的发挥。

三、严格经济责任审计计划制定程序,有效发挥各部门的作用

每年年底前,联席会议办公室应通知联系会议成员单位和有关部门提出下一年度经济责任审计项目的初步意见。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和有关部门应及时将初步意见提交联席会议讨论。联席会议办公室在收到该初步意见后,组织召开联席会议,统一协调,在充分考虑审计机关的实际承担能力的基础上根据党委政府的工作重点、干部监督管理、党风廉政建设等需要,拟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计划,该计划经党委、政府(或领导小组)同意后,以联席会议文件的形式加以确定。

审计工作计划确定后,由组织部门根据该计划以书面形式委托审计机关具体实施。遇有特殊情况,确需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计划外追加审计项目的,组织部门要在与有关部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确定追加的具体审计项目,并报经党委或政府批准。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应具备一定的条件。遇有下列无法正常实施经济责任审计的情况,一般不安排经济责任审计:(一)领导干部任职的单位已被撤并,有关当事人已经无法找到的;(二)领导干部已定居国外或死亡的;(三)领导干部已离开任职岗位二年以上的;(四)领导干部已被纪检监察机关或司法机关立案调查的;(五)领导干部已被提拔或任用到可能影响经济责任审计公正进行的岗位的;(六)其他不宜安排经济责任审计的情况。

四、改进审计方法,解决经济责任审计任务不均衡的问题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可以在领导干部离任时实施,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内实施。为避免经济责任审计项目过于集中造成审计机关审计任务不均衡的问题,干部管理部门可以根据领导干部的具体情况在其任职期间内适当安排一些任中审计。实行任中审计有利于及早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有效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防范作用。

同时,审计机关应注意统筹安排审计项目,提高审计工作效率,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审计。

五、各部门应各司其职,密切合作,保证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干部管理部门应当在经济责任审计委托书中(或通过其他形式)将经济责任审计的具体要求和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等,明确告知审计机关。干部管理、纪检监察等部门应当将了解和掌握的被审计领导干部的有关情况、有关举报材料和其他相关情况,及时通报审计机关。审计机关应当将其作为审计重点,查深查透。

审计机关在实施经济责任审计时,可首先与组织部门、纪检监察部门联合组织召开由被审计单位的现任领导干部、被审计领导干部、被审计单位有关部门领导等参加的审计进点会。由组织部门、纪检监察部门提出工作要求,审计组通报审计工作安排等。被审计的领导干部应根据经济责任审计的要求,在进点会上介绍本人履行经济责任情况或向审计组提交书面材料。

对审计获取的相关情况或线索,审计组可以进行筛选,并对重要的违法违规情况或线索进行重点核查,依法进行处理。对确需移送纪检、监察部门的案件线索,审计机关应及时移交纪检、监察部门。纪检、监察部门应及时作出处理。对有关单位或个人反映的与经济责任审计事项无关的问题,审计机关应当及时根据有关规定,采取恰当的方式交有关部门处理。有关部门应将处理结果及时反馈给审计机关。

六、各部门应注重经济责任审计成果的转化利用,增强经济责任审计的效果

经济责任审计成果的利用是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环节。干部管理、纪检监察和有关部门应当充分利用经济责任审计成果,充分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

经济责任审计情况通报篇4

关键词:经济责任审计;效率;质量

中图分类号:F2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8-0-02

企业经济责任审计是企业内部审计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直接目的是评价和界定企业主要领导人员在任职期间应负的经济责任,同时通过审计及时发现和揭示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因此,经济责任审计的效率和质量不仅直接影响到对企业主要领导人员的评价、升迁和任用,同时对企业的后续健康发展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常情况下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内容多、审计时间长、工作量大,属于全面性审计。要在一定时间内完成上述诸多内容,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就显得至关重要。影响经济责任审计效率和质量的因素有多种,外部社会环境、企业内部审计制度以及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素养等均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除上述因素外,在经济责任审计项目过程中的一些因素也对经济责任审计项目的效率和质量直接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应引起关注和重视。现通过分析在具体审计过程中影响经济责任审计效率和质量的部分因素,从审计工作具体环节入手,探讨提升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措施和方法。

一、影响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的因素

1.审前调查资料未能够得到及时、充分的利用

通常情况下,在编制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方案前,审计组均会开展审前调查,对被审计单位领导人的基本情况及其履行经济责任的基本情况、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和经营管理情况进行初步了解。审前调查结果对于审计组准确确定审计重点和方向、规避审计风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审前调查资料和结果往往只用于项目组长或主审用来编制审计方案,却没有被审计组所有成员及时了解、分析和消化,其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由于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缺乏必要的了解,对审计重点缺乏深入的认识,最终导致审计人员在进驻被审计单位后很难快速进入工作状态,同时,由于缺乏对被审计单位经营发展的总体认识,对于审计发现很难从企业经营管理和发展的层面作出审计判断,进而影响到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2.审计人员分工不够科学、合理

经济责任审计期间跨度一般都较大,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审计目标,对审计人员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工就显得尤为重要。通常情况下,审计人员分工以会计年度分工或者以报表项目分工。从工作实践看,会计年度分工简单明了,责任明确,且减少了审计人员之间的工作交叉,但是因每个审计人员的涉及面太宽而导致无法深入揭示被审计单位存在的问题,从而加大了审计风险。以会计报表项目分工能够使审计人员专注于所负责的项目,深入研究被审单位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从而较好地控制审计风险,但其明显的弊端是容易导致审计人员之间缺乏沟通,容易造成重复工作,影响工作效率。此外,由于上述分工均为单纯地从会计账簿的角度出发,均容易造成审计人员审计视野狭窄,不易使审计人员透过会计信息表象发现被审计单位经营管理和发展中存在的实质性的问题。

3.审计工作底稿未能在审计现场编制完成

审计工作底稿是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过程中形成的与审计事项有关的工作记录,具体反映审计人员的工作过程和工作成果。从实践来看,在审计底稿的编制过程中容易出现两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是在审计现场只注重审计证据的搜集,忽略审计底稿的编制。编制一份完整的工作底稿需要包括审计情况的即时记录、数据资料的整理分析、形成审计意见等环节。由于受审计工作时间限制,审计人员在审计现场往往专注于审计证据的搜集、确认,对于审计资料的整理分析乃至于审计意见没有在现场记录于审计底稿,结果在撤离审计现场后编制审计底稿时往往出现需要被审计单位补充提供审计资料的现象,从而影响了审计工作效率。

其次是只注重审计发现,不注重审计底稿的全面性和完整性。审计底稿应该全面反映审计方案规定的审计事项、审计过程及结果。但在具体审计实践中审计人员往往比较重视审计发现问题的取证工作,忽视“没有问题”的证据,从而形成审计中所查出的问题有证据、有记录,审计中没有查出问题的没有记录的现象,其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在撰写审计报告的过程中只能反映所查出的问题,却无法对被审计单位的全面情况进行表述,这无疑会影响审计报告的客观性和全面性。

4.审计组长或主审在审计过程中未及时构建审计报告框架

按照通常的内部审计工作流程,审计组长或主审需要在审计底稿的整理、汇总和分析工作完成后汇总审计发现的问题,评价审计结果,然后草拟审计报告,所以往往是在审计组撤离现场后开始撰写审计报告。事实上,随着现场审计工作的推进,审计重点、主要审计事项、审计发现以及部分审计结论会逐步清晰。因此,从审计组长或项目主审在审计项目中的主要职责来看,完全可以在审计项目现场工作期间就开始着手准备审计报告的框架以及主要内容,通过提前着手准备审计报告的框架和主要内容这一过程,反过来也会有助于进一步完善审计底稿,避免撤离现场后再向被审计单位索取审计资料等工作,从而达到控制审计风险、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的作用。

5.审计报告内容和审计评价不够全面

经济责任审计是全面审计,目前的审计结果和评价体系重在经营情况和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对企业基本业务描述相对简单,绩效评价方面稍显不足。目前绩效评价方面就是核实经营指标的完成情况,一般不涉及其他财务指标的绩效评价。在经济责任审计实践中,由于审计部门本身无法制定具体的评价指标体系,实践中多会参考《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规则》等规定的评价指标体系,但是该评价指标体系属于一般性评价,缺乏个体适用性。另外由于该评价指标体系侧重财务指标,而对关系企业发展的其他效益性指标涉及较少,因此对全面评价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缺乏适用性。

二、提高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措施

基于对上述在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实施过程中直接对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发挥着重要影响的因素分析,笔者结合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实践中的尝试和探索,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

1.充分安排审计项目审前准备工作,审计资料充分共享

审前准备工作做得越充分,审计工作越顺利,否则在某种程度上就会产生阻力或延缓审计工作时间。根据经济责任审计全面性的特点,如果在审前准备阶段对被审计单位的内控制度、业务流程了解不够全面,就很难找到薄弱环节,不利于确定审计重点,容易造成盲目全审,这势必会影响审计工作效率。审前准备工作除了了解被审计单位组织机构、人员、内控制度、业务流程和年度财务分析报告及会计报表等基本情况外,还要充分了解和掌握任职人员在任期内企业的主要发展思路和经营成果,收集有关法律法规文件,取得被审计单位的发展规划、年度工作总结及计划和被审计人员的述职报告。上述资料取得后应及时共享给审计组成员,以便审计人员对于被审计单位的基本经营管理情况有总体的认识和了解。科学安排审前准备工作,科学地编制审计实施方案,有效共享前期资料,是提高审计工作效率、保证审计工作质量的有效途径。

2.统筹配置审计人力资源、合理分工

审计组长应根据审计人员对经济责任审计项目业务的熟悉情况统筹配置人力资源、合理分工。首先应尽量选用熟悉被审计单位的情况,以前审计过该单位或类似单位,具有相关专长的审计人员作为审计组成员,使审计人力资源得以有效利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审计人员的潜能,为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提供保证。在被审计单位的业务相对简单、管理情况较好,审计组每位成员都具备较丰富的审计经验、对被审计单位的情况比较了解的情况下可以考虑按照会计年度进行分工。按审计会计报表项目进行分工时应考虑被审计单位业务复杂程度,被审计单位管理情况,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了解情况,审计组成员数量和审计人员能力情况等。审计人员与审计任务之间应当做到不重不漏,避免重复劳动,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防止不同审计人员负责同一审计事项影响审计组的相互协作。根据审计项目的不同审计重点进行分工,这样既提高了审计工作效率,又保证了审计项目质量。

3.审计组长要在整体上对项目进行掌控,现场及时构建审计报告框架

审计组长要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和领导能力,有效发挥业务指导作用。审计组长应从总体上把握审计思路,寻找审计重点,将各项重点明确分工,使整体审计思路在审计组与被审计单位之问、审计组内部成员之间融会贯通,保证每一阶段、每一部分都任务明确、重点突出、方法得当,整体工作效率将会大大提高。现场审计过程中要适时对审计项目进行阶段性总结、查漏补缺,审计组长应根据审计项目进度安排,适时进行各小组的阶段性总结性汇报,通过总结汇报了解项目进展情况,同时让各小组之间对审计情况有总体性了解,查漏补缺防止遗漏重要事项,这样既保证了项目实施不偏离既定的审计重点,对相对滞后的审计点也是一个推动和促进。同时在审计项目现场工作期间就开始着手准备审计报告的框架以及主要内容,通过提前准备审计报告的框架和主要内容会有助于进一步明确审计重点和方向、完善审计工作底稿,避免撤离现场后再向被审计单位索取审计资料等工作,从而达到控制审计风险、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的作用。

4.加强审计实施过程中审计组成员间的信息沟通

一个良好的信息与沟通环境有助于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畅通的沟通渠道是提高审计效率重要的环节之一。审计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通过相互及时的沟通、交流,取长补短,往往许多问题会迎刃而解。在审计项目实施过程中,审计组长与审计项目各小组、各组员间及时的信息沟通、重要审计信息的传递对于提高审计效率、避免审计重要事项遗漏、较为高质量地完成项目工作起着重要作用。一项业务的核算往往会涉及到资产、负债、损益多个科目,因此要搞清一项业务的全貌,必须发挥所有审计人员的积极性,这就要求每个参与审计的人员能随时随地进行有效沟通,而如何有效地、合理地调动每个相关审计人员的积极性,需要审计组长采取小组会议等形式将获得的有用信息及时传递给每个成员,适时串联项目信息,让审计组成员能从整体上了解项目的进展情况,使团队成为有机整体,发挥团队作用,提高审计效率、高效完成审计工作底稿。

5.进一步丰富审计报告内容,完善审计评价体系

经济责任审计是全面审计,审计报告应在阐述企业经营情况和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基础上,增加企业基本业务情况的描述,这有利于报告接收者或接任者全面了解企业业务情况,对于管理层决策或接任者顺利进入新角色都有着重要作用。丰富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全方位监督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笔者认为这方面可以加强研讨,积极寻找对标企业,对绩效评价内容进行扩充,在相关数据资料支撑下尽可能的扩大范围。在经济责任审计项目的考核指标分析评价上,考虑被审企业在所处行业中水平变化的对比分析,对被审企业经营指标进行纵向(不同年度)和横向(同行业/竞争对手)对比分析,这样能更加全面地考评被审计单位责任人的经营绩效,也可以使报告的接收者较为立体地了解被审计单位和责任人的经营管理情况,这样也能相应凸显审计为经营管理层提供服务、咨询等价值管理的功能,达到提高审计报告质量的目的。

除上述提到的措施外,注重加强项目实施过程中与被审计单位的沟通,将审计沟通贯穿于整个经济责任审计项目的始末,会给审计工作效率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积极发挥信息化优势,将计算机技术与现场审计有机结合,利用审计信息化手段弥补手工手段的不足,发现手工条件下无法发现的问题,不断完善审计抽样、内部控制测评等审计方法,也将提高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赵建平.现代内部审计理论与实践[m].江苏大学出版社,2007.

[2]张勇.经济责任审计理论研究述评——基于国内1987至2007年研究的分析[J].审计研究,2009(03).

经济责任审计情况通报篇5

第一条为了进一步规范党政领导干部和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工作,充分发挥审计监督职能,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管理和监督,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暂行规定》(鄂发(2001)2号)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是指审计机关向委托审计的机关和部门提交的负有经济责任的市管领导干部(含企事业单位领导干部、领导人员,下同)在任职期间履行经济责任的重要情况,主要问题、主客观原因等书面评价、鉴定材料.

第三条审计机关出具的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必须真实可靠,对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做出客观评价,划分和明确对审计发现的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和廉政规定应当负有的责任,包括直接责任和主管责任,提出处理建议.

第二章审计结果报告的传递

第四条市审计机关在完成审计事项后,应及时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报送委托审计的机关和部门(一式两份).负责委托审计的机关和部门应指定有关科室专门承办审计结果报告的传递和转办工作.

第五条审计过程中,发现有贪污受贿、侵吞转移国有资产、、严重侵占职工利益、严重偷逃税以及涉嫌经济犯罪等行为的,市委组织部干部监督机构将审计情况及审计结果报告及时报送市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同意后,由市审计局按有关规定程序移交有关执纪执法机关处理.

第三章审计结果的运用

第六条建立领导干部经济责任追究制度.被审计的领导干部,凡有经济违纪违法行为的,都要本着“权责对等、有错必纠、客观公正、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则,区别不同情况,追究其应承担的责任.

第七条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经市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领导阅批后,各职能部门要按照各自分工的职责,分别做出恰当处理:

(一)市纪委(监察局)针对审计中查出的各种违纪违法问题,需要给予党纪、政纪处分的,要进行立案查处.主要包括:

1、失职、渎职造成严重损失的;

2、贪污公款、收受贿赂的;

3、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超过三个月不还的,挪用公款搞非法活动或盈利活动的;

4、借用公款超过六个月不还的;

5、违反廉洁自律有关规定的;

6、有其它违纪违规行为的.

上述行为中,构成违法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对审计中查出的各种违纪违规问题,情节轻微,够不上法律、纪律处分的,予以通报批评.

(二)市委组织部根据审计结果,做好以下工作:

l、结合审计情况,对领导干部及其所负责单位评选先进称号、表彰奖励和年度考核等次提出意见和建议.

2、经审计有不同程度的问题,需要采取组织手段处理的,结合干部考察等情况提出通报批评、诫魁谈话、降职、免职,调整建议,报市委审批;

3、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存入干部监督工作和干部考察档案,审计结果写入干部考察材料,在对领导干部提任、调任、免职、辞职、解聘、退休等提出审查处理意见时作为重要参考依据.

(三)市人事局根据审计结果以及纪检机关、组织部门、监察部门的处理意见,做好以下工作:

1、对经过审计的国家公务员,在任职期间,其经济行为规范,政绩突出的,呈报市政府予以表彰和奖励;

2、按照《国家公务员考核暂行规定》,结合经济责任审计情况,确定国家公务员年度考核结果;

3、依据有关部门处理意见,及时办理工资转移、升降、注销等手续;

4、技照干部管理权限,认真做好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归入干部个人档案的工作.

(四)市审计局依据《审计法》、有关财经法规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暂行规定》(鄂发(2001)2号),对被审计对象和单位违反国家财经法规行为的,审计机关在法定的职权范围内,区别情况,做出如下处理、处罚:

l、责令限期缴纳、上缴应当缴纳或者上缴的财政收入;

2、对被审计单位和有关责任人违法违纪行为处以罚款,违法所得予以没收;

3、责令限期退还被侵占的国有资产;

4、通知财政部门和有关主管部门暂停拨付与国家规定的财政财务收支行为直接有关的款项;

5、责令冲转或者调整有关会计科目;

6、警告、通报批评;

7、保全财产;

8、应当给予党政纪处分或追究刑事责任的向纪检机关、监察部门和司法机关移交.

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运用情况,由市委组织部干部监督机构负责收集,各受理机关依纪依法处理后,应将处理结果反馈市委组织都.

第四章审计问题的整改

第九条根据审计结果,对被审计的领导干部及其所在单位,一律实行谈话制度.被审计领导干部有轻微违纪违规问题的,由市委组织部反馈审计结果情况,提出改进意见;被审计领导干部所在单位有较为严重违纪违规问题、领导负主管责任的,由市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指定专人(或处理机关)与被审计对象谈话;被审计领导于部所在单位有严重违纪违规问题、领导负主管责任的,由市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或副组长与被审计对象谈话.

第十条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中指出的被审计领导干部(单位)存在的各种违反财经法规的问题,都要按照有关法规要求和市委、市政府领导以及市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提出的意见,制定整改措施,逐项抓好整改.整改措施必须经过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并写出专题整改报告,分别报送市纪委、市委组织部,抄送市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市经济责任审计局).

第十一条审计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每年由市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安排进行一次督办检查,若反馈结果和整改措施未予落实或继续重犯以往错误的,市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责成各成员单位根据各自的职能对有关责任人加重处理.同时,要对县市区运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二条建立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的综合分析制度,找出普遍性、多发性和倾向性问题,针对薄弱环节,制定对应措施,用制度防止和堵塞漏洞完善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章附则

第十三条县市区及市直各单位对所管理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经济责任审计情况通报篇6

一、实行审计对象分类管理,增强审计立项的计划性

为切实加强经济责任审计项目计划管理,突出审计重点,提高工作效率,湘东区审计局积极向区委、区政府和纪检、组织部门汇报,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对象数据库,实行审计对象分类管理:一是对经济活动规模大、下属单位多、资金资产量大的重点部门(单位)的领导干部,以及地方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干部,实行任期内轮审;二是掌握经济决策权、执行权、管理权和监督权等关键岗位的领导干部,管理重点项目、分配和使用重点资金的单位和部门的领导干部,实行离任必审;三是对任职时间不超过一年、临时主持工作不超过一年的领导干部,单位资金量小、内控制度较为健全、干部职工对单位经济事项无异议、未收到其举报事项的领导干部,可免于审计。按照分类管理的原则,有计划地安排审计项目,提高任中审计或离任前审计的比重,使每年度的审计项目保持均衡,避免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打乱仗、走形式。

二、健全完善联席会议制度,强化组织领导

完善了《湘东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明确联席会议的程序、职责以及各成员单位的职责,加强与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的联系与沟通,做到联合制定审计机制,共同研究审计计划,定期通报审计情况,适时征求审计意见,实现联席会议常态化。必要时可以联合召开进点会、审计见面会、审计整改会,以及借助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的职能进行审计取证、重大违纪违规问题查处和审计整改问责等等,充分调动纪检、组织、监察、财政等部门参与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积极性,让联席会议真正发挥作用、整体联动、形成合力。

三、突出审计工作重点,增强审计内容的针对性

以领导干部守法、守纪、守规、尽责情况为重点,通过对其任职期间本地区、本部门(系统)、本单位财政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性进行审计,来分析和评价领导干部的功过是非。在确定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时,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把握好“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辩证关系,既要对领导干部履职情况进行全面审计,又要重点突出,关注其履行经济责任的过程和效果,特别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情况,遵守有关经济法律法规、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经济工作的方针政策情况,制定和执行重大经济决策情况,与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有关的管理、决策等活动的效益情况;关注重大投资项目的建设、管理、使用和效益情况;关注其履行国有资产管理、监督职责情况;关注其对本级党委、政府重大经济发展措施的落实情况;关注其执行本单位内部管理制度情况;关注普遍性、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关注“三公”经费开支情况;关注领导干部遵守廉洁从政有关规定情况;关注群众反映的疑点、难点、焦点问题等。同时,根据离任审计和任中审计的不同要求,确定审计的重点内容、重点期间和重点事项,提高审计的针对性。

四、完善审计评价体系,增强审计评价的公正性

为充分考虑到实践中的可操作性和审计结果利用的便利性,要求从三个方面进行责任界定和审计评价:一是做到客观评价。即“以事实为依据”进行评价,保持审计的独立性,在评价中不能掺杂个人感情,或者受到第三人左右,或者利益的影响而做出夸大成绩、回避问题等违背事实的评价;评价要取得充分的审计证据,最好有数据、事例说明,不能凭主观臆测或被审计单位提供的资料来进行评价。二是做到依法评价。即“以法律为准绳”进行评价,审计评价依照法律法规、国家有关规定和政策,以及责任制考核目标和行业标准等,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对被审计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进行评价。三是做到谨慎评价。《规定》对被审计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过程中存在问题所应当承担的直接责任、主管责任、领导责任进行了明确。审计人员对每一项责任的内容要透彻掌握、熟练区分。在评价中坚持责权对等的原则,按照领导干部权力的运行轨迹,结合审计事实,来区分直接责任和间接责任、前任责任和现任责任、集体责任和个人责任的界限。责任界定要明确,是谁的责任、什么责任要界定清楚,避免审计评价的模棱两可和责任划分混淆不清。

五、建立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制度,大力推进审用结合

经济责任审计情况通报篇7

一、我市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开展情况

1.最早尝试了县(市)政府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2003年对奉新县政府原县长进行了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为完成好这项审计工作,同时为今后县(市、区)政府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积累经验,我们主要采取以下作法来确保审计质量:首先根据以往财政决算审计的情况,针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要求,制订详细的审计实施方案,明确审计思路、审计内容和重点;其次是出具了包括审计实施基本情况、被审计对象所在地区财政预算内外收支和专项资金收支情况及国民经济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审计评价及审计意见建议等内容的审计报告,力求做到客观、全面反映被审计对象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评价。由于注意突出重点,讲究审计方法,这次对县(市)政府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尝试圆满完成,受到市委、市政府高度评价,同时为今后县(市、区)政府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基础。

2.出台实施办法,进一步规范了任中经济责任审计。结合中央两办《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的新要求,我局拟定并向宜春市委、市政府提交了《宜春市领导干部任中经济责任审计实施办法》,《办法》对任中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对象、计划安排、审计内容、审计程序、审计结果报告、审计结果运用以及经费保障等作了明确规定。现已送交纪检(监察)、组织、人事、财政等相关部门征求意见,待宜春市委、市政府召开会议讨论通过后将印发全市执行。该办法的执行将有力地推动我市任中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3.在我市县级审计机关中,还有两个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亮点。袁州区审计局从2002年就开始尝试开展任中经济责任审计,并于2003年初通过当地党委、政府印发了任中经济责任审计实施办法,做到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有序开展;铜鼓县审计局也从2003年开始开展任中经济责任审计。他们的作法是:与常规审计相结合,按照经济责任审计要求,出具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反映责任人履行经济责任情况。他们对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运用也探索出了一个较好的模式:不定期向当地县委、县政府领导汇报任中经济责任审计情况,提交审计结果报告,在干部管理部门建立干部任中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档案,使县领导平时就对干部情况心中有数;同时,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由县委、县政府下文在全县通报。这一作法在当地产生了较大反响。

二、我市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主要特点

1.领导重视,经济责任审计环境不断优化。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需由纪检、组织、审计等多家部门密切配合,领导支持与否是搞好经济责任审计的关键。目前我市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已赢得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2005年市人民政府专门制定了《领导干部经济责任行政处分追究办法(试行)》,并于同年5月报市常委会审定通过。2005年市人民政府在第二十四次常务会议上听取了市审计局关于经济责任审计情况汇报,决定编印《领导干部经济工作纪律手册》,已于2005年5月由市人民政府编辑出版,市人民政府市长亲自作序,作为全市党政领导干部财经纪律读本。

2.协调机制逐步完善。为进一步加强对干部权力运行的监督,防止领导干部带病提拔,宜春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和市审计局三家加强联动,针对审计部门提出的结果报告,逐条进行会商,再由市委组织部向市委主要领导报告。经济责任审计协调机制的加强,使得审计成果利用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社会效益日趋明显,在干部考核考察中,经济责任审计的监督评价作用不断增强。

3.经责审计质量不断提高。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规范,确保经济责任审计质量。一是规范审计程序。从项目立项、方案制定、现场审计到文书归档,严格按行政执法和审计规定的操作规范实施。二是规范审计实施。在审计中,坚持以财政、财务收支和资产负债为基础,以经济决策为重点,以经济管理为主线,覆盖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全过程,努力使干部感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促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进一步增强领导干部自觉履行经济责任的意识。三是规范审计评价。坚持职务、权力和责任一体化的原则,把经济责任审计内容与领导干部经济决策权、经济管理权、经济政策执行权行使情况结合起来,通过对领导干部“三权”的行使和执行廉政规定情况的审计,评价其经济决策能力、经济管理能力、执行经济政策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

4.强化了审计结果的跟踪整改工作。我们要求,审计项目结束后,被审计单位和主要领导要针对审计结果报告反映的问题进行整改,并以书面形式上报,审计人员将汇总有关情况并有选择地对部分单位整改结果进行跟踪。2007年,我市出台了《宜春市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反馈和整改督查暂行办法》。办法的出台,标志着我市经济责任审计已从重处罚轻整改,转变为“抓整改、突成效”的新模式,既发挥了经济责任审计在预防腐败中的作用,同时也促进提高了审计质量和水平,扩大了审计影响。

5.经济责任审计成果运用水平不断提升。全市共向有关部门提出经济责任审计建议1100余条,向各级党委、政府和纪检监察机关、组织人事部门报送结果报告和专题报告330多份,向市委组织部回复了对332名拟提拔干部的审计意见,为各级、各部门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

三、我市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及应对措施

1.人少任务重的矛盾比较突出。现在各级领导对审计工作越来越重视,对审计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领导交办的任务越来越多,尤其今年是“换届年”,经济责任审计任务重和人员少的矛盾比较突出。

2.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跟不上工作发展的需要。经济责任审计是一项专业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并具有较大的风险性,这就对审计人员的政策水平和综合分析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现实情况是,审计队伍结构不合理、缺乏创新意识、服务能力不强、综合分析能力不高等。

3.经济责任审计目标的复杂性,使经济责任审计的风险加大。首先,审计目的具有特定性。按规定,经济责任审计报告是考察、考核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之一。如果审计结论失真,对被审计人的责任评价不当,就会造成不良的影响,审计人员压力大。其次,审计目标复杂,内容繁多。被审计领导人的任期一般较长,任期内执行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会发生变化,内部管理人员也会发生变化,审计调查取证难,风险加大。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认为要以贯彻落实两办规定为契机,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和改进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一)加强对两办规定的学习、宣传。

要采取专家辅学、干部自学等形式,加强对两办规定的学习、宣传;要按规定的要求,重新拟定加强和改进经济责任审计的办法或规定;加强对两办规定的宣传,使两办规定精神为各级领导干部所熟知,从而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充实力量,改善结构,提高审计队伍整体素质。

一是建立“资格”准入制,把好“入口”关。审计人员一律实行“资格”准入制,要求审计人员持证上岗,建立审计干部职业化管理制度。同时试行审计人员职称岗位津贴,建立审计人员等级职级工资制。二是增编进人,充实审计力量。三是加强业务培训,提高现有干部业务素质。要有“磨刀不误砍柴工”的意识,宁愿压缩一些审计项目,也要保证审计干部的业务培训。四是整合审计资源。要以构建大财政审计工作格局为统揽,将预算执行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绩效审计、其他审计有机结合,突破审计力量不足的难题。建立起以任中审计为主的党政领导干部任期内经济责任轮审制度,有序开展经济责任审计,争取3~5年审一次,减少审计资源的重复浪费。

(三)加强法制建设和体制创新,为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提供法律保障。

审计的本质是监督,而监督的效能取决于领导体制上的突破和创新。实践证明,在各种监督制约机制中,最有力、最有效、最权威的是自上而下的垂直监督。因此,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应实行下审一级的管理制度,由上级主管部门牵头,组织有关人员组成审计组开展审计工作。同时,还要实行回避制度,参加审计的人员应与被审单位或被审计责任人没有直接的利害关系。只有加强法制建设和体制创新,才能为经济责任审计提供适应性较强的法律保障。

(四)努力提高经济责任审计成果运用。

经济责任审计情况通报篇8

论文关键词:内部审计 经济责任 审计 思考

论文摘要:内审是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机构,是对其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以及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等开展的一种评价活动。是一项独立、客观的咨询活动,用于改善机构的运作并增加其价值。通过引入一种系统的、有条理的方法去评价和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公司治理流程的有效性,内部审计可以帮助机构实现其目标。开展企业经济责任审计是对企业负责人任职期间履行经济责任情况所进行的监督和评价活动,是企业内部审计的业务范畴。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是伴随着中国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进程产生并发展起来的,是政府为加强管理和监督,防止和治理贪污腐败而采取的重要措施。2010年12月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了《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电力集团公司的内部审计制度中也都有关于开展经济责任的审计办法,要求下属公司、企业对其管理的领导干部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审计工作内容为企业负责人任职期间履行经济责任情况所进行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包括对其所在企业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净资产)真实、合法,国有资产安全完整和增值保值情况的验证;对其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集团公司规章制度情况及相关行为的评价;对其应负经济责任的界定。笔者通过参加电力企业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和思考如下:

一、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不够

大部分企业内部审计不是独立的部门,内部审计只是企业组织机构中职能部门的工作岗位,内部审计人员作为企业的一名成员,其工资福利、职位等受本单位有关负责人的支配,这就使得内部审计人员在履行其监督和评价职能时有很多的顾虑,当企业负责人的经营行为违反有关法律法规,或不符合经济效益原则时,内部审计人员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往往表现得无能为力。使得内部审计人员开展工作过程中缺少完整的独立性。

2、对离任经济责任审计重视不够

虽然经济责任审计办法规定,未经审计,不得解除企业负责人任期内经济责任,调离集团公司系统的,不得办理有关调离手续。任用干部时经济责任审计结论作为重要参考。但是开展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一般都是领导干部已上任新的岗位,评价和任用干部时审计结论作为参考也自然无从谈起。致使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走走形式而已,清查不深不细,甚至敷衍了事走过场。

3、内部审计机构人员方面力量不足

由于经济责任审计方式和评价的特殊性,审计人员只具备财经、审计方面的知识是不够的,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要熟悉财务、会计制度具备查账能力,还要求通晓经济管理和工程等多方面的知识,熟悉宏观经济管理知识以及相关的政策法规,具备综合判断分析能力等,但是目前大部分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不够全面,审计人员配置缺乏复合性,知识结构难以满足效益审计的要求,严重制约和影响审计工作的质量。

4、财务数据不能真实反映企业资产、负责、权益

对企业资产、负责、权益的审计评价,主要还是通过查看财务数据和实物的相符情况。按照企业会计制度,资产要按规定计提折旧,所以会计数据反映的资产会随着计折旧的计提,价值减少。像房屋这样的固定资产,入账是按照实际成本入账,逐年计提折旧,账面上的价值已经很低了,而如果出售市价会远远高于账面价值,导致财务资产不能反映公司实际拥有资产,也不能反映资产的保值增值。

5、投资项目无法分析投资收益情况

经济责任审计要求对重大投资项目的效益性进行评价,而一些重大投资、对外投资等投资项目,从决定投资到正常经营,产生收益往往需要几年的时间,才能评价其投资的收益和可行性,而现在大部分领导的的任期都只有2年左右,甚至有的只有1年就上任新的岗位了,而其决定的投资项目根本就没有投产或者收益。

6、过分依赖财务指标,对非财务指标关注不够

经济责任审计虽然涵盖的范围很广,但是审计都是以会计利润为基础计算的净资产收益率作为核心指标的财务指标为主,对非财务指标关注不够。如经营者基本素质、产品市场占有能力(服务满意度)、基础管理水平、发展创新能力、经营发展战略、在岗员工素质、企业文化建设等都很难定性评价。

二、做好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思路

1、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组织结构,提升审计效果

通过完善组织机构,提高内审人员的工作地位,保证内审机构组织上的独立性。完善干部管理办法、经济责任审计办法等一系列制度建设,使各级党委领导要充分认识到,坚持对领导干部实行经济责任审计,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制度,是干部政绩、廉政建设考核的重要内容,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干部管理一项重要工作,是对领导任职期间履职情况的客观、公正的评价,从制度建设上,取得领导的支持和重视。

同时经济责任审计具有广泛性、复杂性、标准难确定性等特点。这就需要审计人员具有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掌握法律、工程、物流、采购、经济管理等多方面的知识。公司内部审计人员大部分是财务出身的,因此,开展审计时可以抽调各部门的专业人员参加或者外聘不同专业的专家参加,可以更全面的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提高审计质量,减少审计风险。

2、创新审计方法

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主要采用听、问、查的方法。

“听”主要是听被审计对象的述职,听相关业务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员对领导人员在任期内工作能力、业务水平、团结合作等方面的看法和评价;“问”就是针对述职报告和介绍中的一些疑问进行针对性的询问;“查”不但包括查阅会会计报表、会计账簿、会计凭证等必要的审计程序及审计调查,也要重点查阅相关的会议纪要、董事会决议、总经理工作报告、年终决算审计报告等相关材料,从而审查领导人员在任期内分管工作履行职责情况。

3、任期各项经营指标或预算完成情况

通过调阅任期内董事会决议、董事会批准的预算,对照各年度财务报表,正确评价领导人员任期内是否达到了预定的经营目标,考核是否按照决议进行了兑现。

4、查证企业财务与资产状况

一是检查企业资产的管理、使用及保值增值情况。重点要放在实物资产、货币资金及各项投资上。特别要对管理用汽车、笔记本电脑、照相机等流动性较大的实物进行盘点,要关注其实物资产有无被侵占、遗失、损毁等现象;货币资金是否安全,是否账实相符而且流向是否合规,有无小金库、账外账现象;对外投资程序是否合法,投资前有没有进行可行性分析,投资过程监管是否到位、投资效益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等问题。二是检查企业的经营业绩。主要是查明有无随意调节成本(包括生产成本、业务成本、在建工程成本等)、调节利润的行为,跨期间的费用、收益是否按规定确认,各种投资收益的核算是否符合规定,是否按规定程序和比例分配利润,有无隐瞒、转移收入,有无因领导责任造成虚盈、潜亏挂账等问题。

5、企业内部控制方面的审计重点

应着重注意以下方面:一是法人治理结构是否健全、有效。公司内部机构设置是否合理,有无因人设岗的现象。二是公司各部门责权划分是否明确具体,是否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三是企业的各项经营管理活动是否全部纳入内部控制范围。四是是否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内部控制的功能是否得到有效的发挥。五是绩效考核机制是否形成,执行是否到位,有无明显效果。

三、经济责任审计报告

与其它审计项目相比,由于审计主体、客体和审计目标的不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报告有其自身的特殊性。由于审计的主体通常是内部审计部门,报告的客体通常是“内部的主要领导”,报告的作用是为干部管理部门的考核、任用干部提供依据,因此报告难免有主观因素。另外经济责任审计的重点是领导人员的责任,因此审计报告内容的核心也必然从反映“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转移到对单位领导人任期内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作出综合的反映。

经济责任审计报告的内容通常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管理责任:主要揭示和评价企业各项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有效性;企业内部组织机构体系是否完整,部门的分工是否合理、工作是否有效。“三重一大”的执行和招投标的情况也是重点。

经营责任:主要揭示和评价企业是否按照上级要求完成相应的经营目标,预算下达是否符合实际,完成状况是否真实。

财务会计责任:主要评价企业各项财务收支活动是否合规、真实。投资项目是否进行可行性研究,是否合理确定企业的投资方向和投资规模,有效配置资金;企业的债权、债务是否清楚,有无长期拖欠形成呆账、坏账和由于经营管理不善而造成的重大经济损失问题。是否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加强会计基础工作,严格执行会计制度,做到会计工作依法有序;

其他方面的责任:主要包括评价企业的履行社会责任和环保、节能减排、遵纪守法等方面的情况。

撰写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应把握以下原则:

1、客观公正。由于内审主体、客体的特殊性,审计通常会受到内部多方面的干扰,因此要求在撰写审计报告时要尽可能的做到客观公正,既要披露领导人员在任期内所作出的主要成绩,也要揭示其存在的问题。

2、实事求是。界定单位领导人任期内的经济责任,应尽量用数字说话,通过使用量化指标和对比的方式来揭示企业的经济营运状况,进而评价和揭示企业的经营效果,切忌在无审计依据的情况下随意评价。

3、明确界限。要客观区分主观、客观对企业经营造成的影响,应客观分清玩忽职守与工作失误、前任与现任、上级与下级的责任。要注意企业所处的经营环境,实事求是地剖析企业盈亏的主、客观原因,对于某些特殊行业的特殊时期,(比如近几年的发电行业)要充分考虑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对企业经营的影响。

4、谨慎性原则。审计人员应审慎考虑作出客观公正评价的风险性和可操作性,措辞应当谨慎、恰当。

参考文献

1.何军霆.完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几点建议[J].审计月,2008(1).

经济责任审计情况通报篇9

本文作者:韩利琴工作单位:浙江乐清农村合作银行

(一)转变思维方式,拓宽审计思路现阶段领导干部违规违法行为越来越具有隐敝性,采用常规的审计方法较难发现问题,因此审计方法也要与时俱进,不断探索新思路、新方法,转变原有的思维方式,拓宽审计思路,不断开创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新局面屯.随着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不深化,这就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要精通财务、贷款、计算机、法律等业务知识,还要善于沟通,特别是项目主审,审计组进驻前要召开被审计单位的相关人员座谈会,这是双方良好的开端"通过计算机辅助审计系统对业务经营进行实时监控和风险预警,实施流程控制和动态跟踪,将不合规行为抹杀在萌芽状态;审计组进驻时在被审计对象单位张贴审计告示,提高监督力和审计的威摄力"要求被审计对象及其家庭成员填写个人信用报告查询授权书,通过征信系统打印被审计对象及其家庭成员的信用报告,充分反映被审计对象及其家庭成员的负债情况和个人房产明细、信用等情况,将信用报告内容与被审计对象实际收人情况对比,可以从某一方面可以发映被审计对象的廉洁自律的情况"(二)探索创新,突出审计重点对领导干部提任、离任的经济责任审计中,重点审计领导干部任期内经办和审批的贷款,大额费用支出,固定资产租出、租入、购置等,经济指标完成情况、经营效益评价情况及个人任期内考核结果、廉洁自律状况、任期内辖内案件情况等,经济责任审计与效益审计相结合,对被审计对象经办或审批的贷款余额按大小进行排序,前十大贷款户必查,不良责任贷款检查1%,不但对贷款资金手续的合规合法性进行检查,并追踪贷款资金流向,对抽查的贷款部分进行上门核对,核实贷款真实性;对百元贷款收息率、不良贷款比率、投资理财业务、国际业务、债券业务等开展效益评价,深化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不断规范和完善审计方法"切实加强对领导干部费用权、人事权、贷款权的监控,提高经济责任审计作为人才选拔和薪酬激励等方面的作用"逐步完善领导干部的动态管理,具体通过谈心、家访等方式了解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的生活情况,重点排查九种人,并建立动态管理机制,及时掌握实时情况"。强化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运用以简报的形式通报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情况,对经济责任审计出的有关问题,及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并加大问责力度,及时发整改意见书给被审计单位,并跟踪整改确保整改落实到位;对审计发现的重大问题及时报告给董事会同时向监事会发起监督建议书,全方位提升监督效果;对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纳人被审计对象的人事档案,将其作为考核、任免、奖惩的重要依据,实现经济责任审计成果信息共享"平时通过对经济责任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进行汇总、整理、分析、总结,注重实践经验积累,认真查找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的薄弱环节、风险点,提出重点审计范围及改进意见,为下次经济责任审计打好基础,逐步提升和完善经济责任审计"。

完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方法进一步细化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准则,修订5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方法6和5经济责任审计评价计分表6,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改进审计流程,规范审计内容"对领导干部整体评分值时,给业务发展指标情况得分赋予4%权重、经营效益评价得分赋予占2%权重,内控管理评价得分赋予4%权重,据此最终得出综合得分值,得分值在9分以上(含)履职情况为优秀、8(含)一9分为良好、7(含)一8分为中、6(含)一7分为一般、6分以下为差"通过业务发展指标、经营效益、内控管理等三个方面考核,对领导干部的履职评价采取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工作方法,使评价指标能更客观地反映被审计对象履职情况和内控管理情况"1、业务发展指标完成情况评价"业务发展指标完成情况是指根据领导干部任期前与上任后的存款、贷款、市场份额对比,增长率是否超过系统内的平均水平"业务发展速度评价分为较快、一般、较缓三档,评价为较快得分为9分、一般得分为8分、较缓得分为7分"例如某支行陈XX同志的业务评价,截至211年12月末,各项存款余额92386万元,比29年12月末增加4987万元,增长116.98%;贷款余额8895万元,比29年12月末增加5699万元,增长135.58%;211年12月末市场份额为45.29%,比年初上升了4.31个百分点,比29年12月上升了5.31个百分点,增幅高于全行6.63个百分点;该支行存贷款业务发展速度相对轮决"2、经营效益评价"经营效益是从百元贷款收息率、不良贷款率、收人成本比率、资本收益率等4个指标年度增长率来看"经营效益评价分为较快、一般、较缓三档,评价为较快得分为9分、一般得分为8分、较缓得分为7分"例如:陈XX同志在某支行任职期间,211年利润总额4735.93万元,比29年增盈213万元;百元贷款收息率8.37%,比29年度增长.18%;不良贷款率.47%,比29年度下降.45%;收人成本比率125.92%,比29年度增长33.68%;资本收益率15.7%,比2(刃年度增长33.68%,该支行经营效益增长速度逐年加快"3、内部控制管理评价"内控管理通过综合管理、信贷业务、财务会计等七个项目来评价,每个项目评价计分表总分为1分,评价内容包括内部控制环境(25分)、风险识别与评估(15分)、内部控制措施(4分)、信息交流与反馈(1分)、监督评价与纠正(1分),制订评价内容中每一细项的评价要点和评价方法、评价标准、标准分值,根据经被审计对象确认无异议的审计记录单在评分表上标注扣分理由打出实际得分,再通过权重得出内控管理最终得分"例如某支行陈XX同志的内控管理评价最终得分88.25分(限于篇幅,七个项目评价计分表及具体计算过程略)"(见表l)通过上述的计算,某支行陈XX同志得到的综合分值为业务发展指标4%*9+经营效益2%*9+内控管理4%*88.25=89.3分,履职情况为良好,被审计对象出色的完成了受托责任"通过对领导干部的经营管理活动内部控制状况和经营绩效的综合测试和评价,以定量为主,定性为铺的评价方法更符合客观性和公正性原则,有利于人事考核和人事任命制度的改革"同时,相关部门采纳审计建议,不断完善经济责任审计与干部考核拨任用相结合的机制、加强对领导干部管理和监督的制度化建设"总之,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影响面广、责任重大,内部审计部门要紧紧围绕农村合作银行发展的中心,创新审计理念和思路,不断规范和完善经济责任审计程序,强化经济责任审计成果的运用,充分发挥经济责任审计在促进和完善金融系统的健康运行中的免疫系统功能"。

经济责任审计情况通报篇10

第一条为健全和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加强对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以下简称领导干部)的管理监督,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以及干部管理监督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包括:

(一)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的正职领导干部或者主持工作一年以上的副职领导干部;

(二)中央和地方各级党政工作部门、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等单位的正职领导干部或者主持工作一年以上的副职领导干部;上级领导干部兼任部门、单位的正职领导干部,且不实际履行经济责任时,实际负责本部门、本单位常务工作的副职领导干部。

第三条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包括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含国有和国有控股金融企业)的法定代表人。

第四条本规定所称经济责任,是指领导干部在任职期间因其所任职务,依法对本地区、本部门(系统)、本单位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应当履行的职责、义务。

第五条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应当依法接受审计监督。

根据干部管理监督的需要,可以在领导干部任职期间进行任中经济责任审计,也可以在领导干部不再担任所任职务时进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

第六条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依照干部管理权限确定。

地方审计机关主要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由本级党委与上一级审计机关协商后,由上一级审计机关组织实施。

审计署审计长的经济责任审计,报请国务院总理批准后实施。

第七条审计机关依法独立实施经济责任审计,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拒绝、阻碍、干涉,不得打击报复审计人员。

第八条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负有保密义务。

第九条各级党委和政府应当保证审计机关履行经济责任审计职责所必需的机构、人员和经费。

第二章组织协调

第十条各级党委和政府应当加强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领导,建立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以下简称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由纪检、组织、审计、监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和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等部门组成。

联席会议下设办公室,与同级审计机关内设的经济责任审计机构合署办公,负责日常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主任为同级审计机关的副职领导或者同职级领导。

第十一条联席会议的主要职责是研究制定有关经济责任审计的政策和制度,监督检查、交流通报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开展情况,协调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第十二条联席会议办公室的主要职责是研究起草有关经济责任审计的法规、制度和文件,研究提出年度经济责任审计计划草案,总结推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经验,督促落实联席会议决定的有关事项。

第十三条经济责任审计应当有计划地进行。组织部门每年提出下一年度经济责任审计委托建议,经联席会议办公室研究后提出经济责任审计计划草案,由审计机关报请本级政府行政首长审定后,纳入审计机关年度审计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第三章审计内容

第十四条经济责任审计应当以促进领导干部推动本地区、本部门(系统)、本单位科学发展为目标,以领导干部守法、守纪、守规、尽责情况为重点,以领导干部任职期间本地区、本部门(系统)、本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为基础,严格依法界定审计内容。

第十五条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内容是:本地区财政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情况;国有资产的管理和使用情况;政府债务的举借、管理和使用情况;政府投资和以政府投资为主的重要项目的建设和管理情况;对直接分管部门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的管理和监督情况。

第十六条党政工作部门、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等单位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内容是:本部门(系统)、本单位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情况;重要投资项目的建设和管理情况;重要经济事项管理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对下属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的管理和监督情况。

第十七条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内容是:本企业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情况;有关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履行国有资产出资人经济管理和监督职责情况。

第十八条在审计以上主要内容时,应当关注领导干部在履行经济责任过程中的下列情况: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情况;遵守有关经济法律法规、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经济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情况;制定和执行重大经济决策情况;与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有关的管理、决策等活动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情况;遵守有关廉洁从政(从业)规定情况等。

第十九条有关部门和单位、地方党委和政府的主要领导干部由上级领导干部兼任,且实际履行经济责任的,对其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时,审计内容仅限于该领导干部所兼任职务应当履行的经济责任。

第四章审计实施

第二十条审计机关应当根据年度经济责任审计计划,组成审计组并实施审计。

第二十一条审计机关应当在实施经济责任审计3日前,向被审计领导干部及其所在单位或者原任职单位(以下简称所在单位)送达审计通知书。遇有特殊情况,经本级政府批准,审计机关可以直接持审计通知书实施经济责任审计。

第二十二条审计机关实施经济责任审计时,应当召开有审计组主要成员、被审计领导干部及其所在单位有关人员参加的会议,安排审计工作有关事项。联席会议有关成员单位根据工作需要可以派人参加。

审计机关实施经济责任审计,应当进行审计公示。

第二十三条审计机关在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应当听取本级党委、政府和被审计领导干部所在单位有关领导同志,以及本级联席会议有关成员单位的意见。

第二十四条审计机关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时,被审计领导干部及其所在单位,以及其他有关单位应当提供与被审计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有关的下列资料:

(一)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相关资料;

(二)工作计划、工作总结、会议记录、会议纪要、经济合同、考核检查结果、业务档案等资料;

(三)被审计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的述职报告;

(四)其他有关资料。

第二十五条被审计领导干部及其所在单位应当对所提供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并作出书面承诺。

第二十六条审计机关履行经济责任审计职责时,可以依法提请有关部门和单位予以协助,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予以配合。

第二十七条审计组实施审计后,应当将审计组的审计报告书面征求被审计领导干部及其所在单位的意见。根据工作需要可以征求本级党委、政府有关领导同志,以及本级联席会议有关成员单位的意见。

被审计领导干部及其所在单位应当自接到审计组的审计报告之日起10日内提出书面意见;10日内未提出书面意见的,视同无异议。

第二十八条审计机关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程序,对审计组的审计报告进行审议,出具审计机关的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和审计结果报告。

第二十九条审计机关应当将经济责任审计报告送达被审计领导干部及其所在单位。

第三十条审计机关应当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等结论性文书报送本级政府行政首长,必要时报送本级党委主要负责同志;提交委托审计的组织部门;抄送联席会议有关成员单位。

第三十一条被审计领导干部所在单位存在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依法应当给予处理、处罚的,由审计机关在法定职权范围内作出审计决定。

审计机关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发现的应当由其他部门处理的问题,依法移送有关部门处理。

第三十二条被审计领导干部对审计机关出具的经济责任审计报告有异议的,可以自收到审计报告之日起30日内向出具审计报告的审计机关申诉,审计机关应当自收到申诉之日起30日内作出复查决定;被审计领导干部对复查决定仍有异议的,可以自收到复查决定之日起30日内向上一级审计机关申请复核,上一级审计机关应当自收到复核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复核决定。

上一级审计机关的复核决定和审计署的复查决定为审计机关的最终决定。

第五章审计评价与结果运用

第三十三条审计机关应当根据审计查证或者认定的事实,依照法律法规、国家有关规定和政策,以及责任制考核目标和行业标准等,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对被审计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作出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评价。审计评价应当与审计内容相统一,评价结论应当有充分的审计证据支持。

第三十四条审计机关对被审计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过程中存在问题所应当承担的直接责任、主管责任、领导责任,应当区别不同情况作出界定。

第三十五条本规定所称直接责任,是指领导干部对履行经济责任过程中的下列行为应当承担的责任:

(一)直接违反法律法规、国家有关规定和单位内部管理规定的行为;

(二)授意、指使、强令、纵容、包庇下属人员违反法律法规、国家有关规定和单位内部管理规定的行为;

(三)未经民主决策、相关会议讨论而直接决定、批准、组织实施重大经济事项,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浪费、国有资产(资金、资源)流失等严重后果的行为;

(四)主持相关会议讨论或者以其他方式研究,但是在多数人不同意的情况下直接决定、批准、组织实施重大经济事项,由于决策不当或者决策失误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浪费、国有资产(资金、资源)流失等严重后果的行为;

(五)其他应当承担直接责任的行为。

第三十六条本规定所称主管责任,是指领导干部对履行经济责任过程中的下列行为应当承担的责任:

(一)除直接责任外,领导干部对其直接分管的工作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经济责任的行为;

(二)主持相关会议讨论或者以其他方式研究,并且在多数人同意的情况下决定、批准、组织实施重大经济事项,由于决策不当或者决策失误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浪费、国有资产(资金、资源)流失等严重后果的行为。

第三十七条本规定所称领导责任,是指除直接责任和主管责任外,领导干部对其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经济责任的其他行为应当承担的责任。

第三十八条各级党委和政府应当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情况通报、审计整改以及责任追究等结果运用制度,逐步探索和推行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公告制度。

第三十九条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根据干部管理监督的相关要求运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将其作为考核、任免、奖惩被审计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并以适当方式将审计结果运用情况反馈审计机关。

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应当归入被审计领导干部本人档案。

第六章附则

第四十条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被审计领导干部及其所在单位,以及其他有关单位和个人在经济责任审计中的职责、权限、法律责任等,本规定未作规定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和其他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十一条审计机关开展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适用本规定。有关机构依法履行国有资产监督管理职责时,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开展的经济责任审计,参照本规定组织实施。部门和单位可以根据本规定,制定内部管理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规定。

第四十二条中央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应当根据本规定,制定实施细则或者贯彻实施意见。

第四十三条本规定由审计署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