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化行业前景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1:43:04

农业信息化行业前景篇1

关键词:乡村旅游产业融合信息技术三农经济

农村文化旅游产业建立在乡土资源旅游产品基础之上,标定农、林、牧、副、渔等自然媒介,在繁荣农业经济的同时,也可以最大限度的宣扬农村文化,开发农村景观。一般来讲,农村文化旅游经济表现为优美的田园风光、舒缓的生活节奏、区别于中心城市的生活方式以及基于民俗文化的传统手工艺等,这些尤其对处于巨大压力下的城市工作者具有独特的吸引力,因此可以调动城乡间贸易流通和经济要素对流。对于普通消费者,农村文化旅游需要考虑旅行费用和时间等因素,然而我国农村地区受制于历史因素和传统观念等原因,长期以来无法深度开发旅游经济产业,乡村旅游经济发展落后,要想改变这种消极的被动式第三产业经济增长方式,就要抓住信息技术时代的政策性机遇,超越常规思维,通过产业融合来实现地区乃至全国旅游产业经济的复合型发展。

农村文化旅游产业信息化发展的基础条件

信息化产业与农村地区旅游文化产业的融合建立在城乡信息化基础设施质变的基础上,2005年以后,中央有关农业发展问题的“一号文件”都连续性的强调了信息化建设在繁荣农村经济方面的突出作用,工信部主导下的五部委联合署名文件《(2010-2012)农业农村信息化行动计划》中指出“农村信息化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培育新型农民、切实提高国民素质、改造传统产业、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格局的现实选择”,我国发展乡村旅游与信息技术产业融合的条件已经基本成熟。“十一五”期间我国实施的“村村通电话、乡乡能上网”战略使得农村地区数字化媒体网络建设已经初具规模,农村信息化建设有了质的飞跃,多媒体广播电视技术实现了“村村通”,信息化体系趋于健全,逐渐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县级信息服务机构、乡级信息站、村级信息点”的信息产业组成格局,全部省级农业部门设立完成专门性信息工作职能机构,地市级和县级信息化管理服务机构建设完成率超过80%,农村地区达到70%,有超过100万个信息服务基站和70余万信息员服务主体信息化战略。

在产业融合消费环境方面,国内网络覆盖人口在2010年突破40%,2012年中国互联网用户数量超过五亿,居民信息化消费意向增长明显,在线旅游预订市场增长速率远超网民增长速度。2012年网上旅游预订用户平均规模达到4000万人次,相比2008年增幅超过100%,2012年末,携程旅游网对网站超过10000名用户进行了实名出行计划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超过96.6%的受访者表示出游前会通过互联网搜集旅游信息,72%的游客习惯于网络预订旅游产品。上海市旅游局在线旅游信息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旅游电子商务产业规模达到590亿元,相比2011年同比增长33%,预计未来两年全国旅游电子商务市场年增长率均保持最低20%速率,2013年全年有望达到750亿元规模,显示了巨大的商机和行业发展潜力。

以信息技术开拓农村文化旅游市场

信息科学技术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主要代表,构成电子通信模式下的科学发展主导领域,涵盖技术群体十分广泛,包括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光电子技术、感测技术、网络技术以及控制显示技术等多个方面,在网络经济时代背景下,农村地区特色文化旅游产品可以借助互联网通信技术而得到迅速的传播,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我国文化旅游产业向乡村地区转移的趋势愈发明显。以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农村旅游经济的主要客源来自于地理位置较近的周边省市地区,客户群体呈现出年轻化和高学历化特征,组织形式多以家庭和单位团体为主,专业化的农村旅行社规模较小,且不构成主流旅游发展形式。

一方面,在年轻人群体中,互联网构成主要信息获取渠道,旅游经营者也因此将主要精力投放于互联网宣传市场,通过网站、微博、论坛以及聊天软件等多种形式进行旅游广告植入,相比之下,官方旅游网站具有更加透明和权威的特点而受到游客青睐,这方面已经具有成功的先例。例如,延安市旅游局在2011年5月开立并运营“新浪微博企业平台”,截止2013年9月30日,已经有超过66万粉丝数量,综合排名全国城市旅游局官方微博粉丝数量第一位,显示了良好的宣传和营销影响力,极大的提升了“全民微博”时代的延安地区旅游经济形象,由此可见信息化条件下的电子旅游传播平台公众性效应。旅游信息化正是集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于一体的市场拓展经济组织形式,在旅游信息传播速度、旅游质量组织优化以及交互旅游形象等方面日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另一方面,在信息技术与农村旅游产业的经济发展融合方面,消费者影响力和旅游景区规划建设十分重要。由于农村旅游经济开发主要以村镇为组织单位,区域内的统一性规划较为困难,产业融合要以“不牺牲生态环境”为发展原则,农田、民居以及植被覆盖、水土流失率等信息都要进行动态监控,这些都需要耗费极大的人力和物力,遥感技术的应用却可以弥补这一缺憾,既可以丰富农村旅游信息度,清晰旅游全景图像,又可以较为直观、现实和立体性的获得旅游景观的重复观测和宽视野优势,方便旅游资源调查,并且在景区规划过程中有助于提升规划人员的工作效率,增强农村旅游设计方案的艺术性与创造性,科学的加强对农村地区旅游景观及周边生态环境的保护开发力度,突出“产业融合不破坏环境、景区规划不浪费资源、经济增长加注技术因素”的现代化旅游产业经济发展原则。

信息技术提升农村旅游产业服务管理水平

农村地区旅游经济不同于都市旅游的主要方面在于城乡文化的二元特征,传统乡村原生态自然景观与城市钢筋水泥文明的巨大差异构成吸引旅游消费者的核心营销点,因此,农村文化旅游要减少机械化和现代化元素,最大程度的保持质朴宁静的天然属性,这就要求通过信息技术提升农村地区的旅游经济管理服务水平,以科学的管理理论和必要的技术手段来提升外来游客的旅游体验,减少原始生活方式下的不适应现象。信息技术下的农村旅游经济管理服务水平提升可以通过建设乡土资源数据库而得到实现,注重监控型安全设备的投入和应用力度,以便于在更大的平台上实现旅游信息化管理,为大区域旅游经济技术合作提供现实基础。

信息化对于提升农村地区旅游产业服务管理水平最显著的方面在于移动通讯技术和电子商务平台的引入,在此方面,四川省北川地区已经探索出了一条特色化发展道路(如表1),北川地区的羌族文化、大禹文化、红色文化和地震文化都通过信息技术平台向全国进行了展示,极大的带动了旅游文化市场的发展。北川地区文化旅游产品交易所和韦斯特商品交易所的成功表明基于信息技术的电子商务发展对于提振区域经济具有巨大的示范和外溢作用,前者对繁荣偏远地区特色文化旅游产业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视角,是集产业经济、信息经济、互联网经济和金融经济于一身的交集空间;后者为北川地区的农业生产也创造了良好的伴随机遇,电子交易平台的成功运行也推动了周边地区的电子化和信息化建设步伐,既发展了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增加农村企业绩效,也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发展灾后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

多媒体虚拟技术展示农村旅游产业资源

农村地区旅游包含互有联系的两个渐进式目标,旅游消费者在欣赏田园风光的同时,会进一步的从中体会和领悟到农耕文化和原始民族风俗特点,了解民族聚居历史与地区灿烂文化,较之传统大众旅游形式具备更加鲜明的个性。然而,在乡土文化日益远离现代都市人视野的今天,口头相传型信息传播形式已经不能全面满足游客的乡土文化认知需求,导游讲解的知识和经验局限也会阻碍旅游经济的信息互换,多媒体虚拟展示技术应运而生。

多媒体虚拟展示技术以更加直观的形式宣扬农村特色旅游文化,并将信息技术作为新型服务产业发展的主导支撑,具有代表性的措施便是“三维虚拟景区”,通过三维互动技术真实还原现实旅游景区,游客可以体验到身临其境的旅游信息展示服务,实现与“虚拟游客”之间的心得互谈,在到达真实景点之前最大限度的做好信息搜集工作,综合而言,以多媒体信息技术为典型的旅游经济融合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促进农村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

乡村旅游景观与外来消费者的一站式宣传展示。旅游经济较之其他实体经济的最大特点在于资源不可移动性,多媒体平台下的景观展示和创意互动可以活跃景区固化景观,使得分布式景点连接成流动性风景,增加消费者的旅游经济体验,促进农村特色文化旅游在更大的范围内推广。

农村旅游景区的多媒体嵌入式应用。消费者对于旅游景区的感知仅仅停留在传统纸质媒介上是远远不够的,基于移动平台如ioS、android以及windowsiphone等的众多应用是集合旅游文化构思、手法创新、创新设计以及游览观光知名度的重要媒介,是“去纸化”经济趋势的今天农村旅游产业发展的微观着力点。

电子化旅游纪念品应用于偏远地区旅游特色的后续跟进式宣传。多媒体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电子化旅游纪念品和旅游出版物成为可能,农村风光可以直接以数据形式植入多媒体光盘,使得旅游消费者可以实现旅游体验回顾,并分享给周围的家人和朋友,有助于进行新客户源的开发和引入。

多媒体架构下的农村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作用。农村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要格外注意对于原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支持,借助于多媒体平台,以乡、社为单位的“农家乐”经济组织可以实现及时的信息互通,实时了解散布式景观动态,通过多媒体工具如电视会议等来实现统分结合的地区旅游资源协调,实现旅游业的动态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唐静.生态旅游经济异化的生态反思[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4)

2.何艳琳.论政府在乡村旅游产业组织模式中的作用[J].商业时代,2012(5)

3.闫立媛.区域性旅游城市旅游广告投放策略实证研究[J].商业时代,2012(12)

4.李伟.e时代旅游信息服务人员的信息素质探讨-基于面向旅游者的旅游信息服务分析[J].企业经济,2011(16)

5.高海生.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建设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河北学刊,2010(27)

6.张补宏.浅析旅游新经济-旅游信息产业的形成、发展与提升[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1(1)

农业信息化行业前景篇2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电子化建设;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F8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10-0104-01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农村信用社也与信息技术紧密联合,大多数农村信用社都已开发出自己的网银等电子支付工具。但无论从电子化信息含量还是客户数量角度来看,较之商业银行还是有很大差距。这也侧面说明我国农村信用社电子化建设中的关键应具备自有整体规划策略,提高电子信息在相关业务领域内的应用率,从而加快电子建设进程,进一步缩小与商业银行等电子化应用水平高的金融机构之间的差距。

一、目前我国农村信用社电子化建设中存在的关键问题

1、农村信用社电子化水平发展不平衡

由于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农村信用社电子化水平也存在巨大差异。例如东部发达地区北京、上海和以广州、深圳为代表的珠三角地区,农村信用社经营范围广泛,业务种类多,不仅包括传统的存贷业务,在业务范围也有较好的发展,如借记卡、信用卡等,电子支付业务也较为发达,电话银行和网上银行等新兴支付手段也广被当地民众接受和使用。仅以深圳市农村信用社为例,全市的农村信用社atm机达到200台以上,其发放的各种银行卡,在香港和澳门也实现了与本土atm联通,可以随意支取。相较于以上发达地区,在中西部某些经济不发达地区,最基本的区内联通尚未实现,更遑论跨区域、跨机构的支付和结算业务,电子化建设也处于“一穷二白”状态,甚至部分经营网点还处于手工业务处理阶段。

2、电子化建设和发展没有人才作为基础,无法进行有效管理

与商业银行等较先进金融机构相比,农村信用社人才储备单薄,科技人员不仅数量少,而且业务水平和能力也相对不足,甚至大多数都非科班专业出身,专业基础薄弱,学历相对较低,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技术人员少,而既有信息技术背景又有金融专业背景的人才更是大量缺乏,也导致农村信用社无法实现电子技术与金融业务无缝接合,从而在其基础上进行突破和创新也无法成为可能。

另一方面,农村信用社的管理机制也不完善。目前,我国大部分农村信用社还处于自我管理状态,大部分信用社领到仍采用管理农业产业的办法对信用社进行管理,并未真正考虑到金融机构的特殊性。

3、电子金融产品落后,科技含量低

农村信用社的电子金融产品落后,是由其自身特殊原因导致的。首先,农村信用社作为带有强烈区域性质的金融机构,体制的特性导致其不能作为全国性的金融业务集散中心而存在,例如它无法做到通存通兑等;其次,农村信用社自身的发展水平和科技实力也无法让其对电子产品研发进行大规模的投入,因为电子产品研发要以雄厚的经济实力作基础,以发达的电子信息技术为后盾,这两种关键要素的缺失导致农村信用社缺少品牌的电子金融产品。最后,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理念落后于时展,是导致这一结果的根本原因。现今大部分农村信用社仍采用传统的经营发展理念,认为基本的存贷款业务才是发展之根本,达到存贷的各项指标考核是重中之重,对电子金融产品的创新没有形成全面认识,从而忽略电子金融产品的发展潜力和广阔前景。

二、针对农村信用社电子化建设关键问题的几点建议

1、认清自身发展优势与劣势,尽快实现自我定位

发展的前提是认清形势,找准定位。农村信用社要分析自身的优势与劣势,将自身发展建立在精准的定位基础上,才能事半功倍。农村信用社的服务对象为占我国人口部分绝大多数的农民,潜在客户基数大,这是农村信用社最大的优势。然而正是由于服务对象大都是农民,也就决定了其在电子化建设进程中存在着“先天缺陷”,使农村信用社在考量电子化建设时,选择更趋于保守、划算的方式进行投入,造成农村信用社电子化经营水平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农村信用社电子化建设既存在极大的优势,同时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劣势,所以在进行定位时,要综合考虑其自身优势、劣势,同时结合当前的新政策和经济发展新特点,不能将自身定位过于保守,也不可过于激进。例如,虽然农村信用社客户基础为农民,普遍对电子金融产品需求不大,但在农村经济发展迅速、进一步缩小与城市经济差距的大环境下,农村信用社完全可以将目标客户群体定位于“新形势下的新农民”,即接受过初等教育、对电子信息技术有一定了解的农民群体,针对他们研发出一批含有一定技术含量、功能较强、操作界面精简的电子金融产品,以此为基础逐步发展。

2、重视对有专业交叉背景的人才的培育

农村信用社电子化建设离不开有专业交叉背景的人才,所以要重视对其培育。可以在大专院校范围内选取具有电子信息技术背景的毕业生,同时要对金融知识有一定兴趣,在进行一段时间的定向培训后,在农村信用社轮岗一年以上时间,让其充分了解农村信用社的经营模式、业务范围、相关电子技术水平,然后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开展研发工作。也可面向社会招聘有深厚技术背景的高级技术人员,让其全面参与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管理工作,从而提出一套细化的电子化建设方案。

3、变革经营理念,认识到电子化建设的真正力量

实现农村信用社电子化经营,最根本要从经营理念上变革,认识到电子信息技术会给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带来巨大助力,不仅能提高经营效率,扩大经营范围,更能吸引众多城镇背景客户。变革经营理念,要多与商业银行等电子化水平高的金融机构交流沟通,借鉴商业银行的经验,参考它们的发展思路;同时多参加关于金融机构管理的课程培训,认识到新形势下金融机构的发展前景和发展方向,充分储备理论知识,以便在发展道路上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不能“仅知其形而不知其神”。

三、结论

在当前电子信息技术普遍应用的时代,农村信用社要在充分认清阻碍自身发展的关键问题,将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与自身特点结合,走出独具特色的农村信用社电子化建设之路。

参考文献

[1]胡素青.后生崛起——广东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电子化发展历程[J].金融科技时代,2011(3):87-88

[2]潘维振.电子化建设与信用社经营发展[J].科技信息,2010(31):94—95

农业信息化行业前景篇3

农业经济管理毕业论文范文一:新农村建设下农业经济管理策略研究

摘要:随着社会不断进步,经济持续发展,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要性不断显现。在我国经济中,农业经济是其核心组成要素,而我国经济的整体发展离不开农业经济管理。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还需要多角度、多层次出发,采取可行的措施,优化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不断促进新时期农业的持续发展,不断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农业;经济管理;策略;探讨

在国家社会发展的道路上,农业经济发展占据重要位置,能够折射出我国已有的综合国力,也是社会大众关注的焦点。在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的浪潮中,农业经济管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同时,在新农村建设下,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管理都被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农业又是新时期农村得以持续发展的根本所在,必须意识到农业经济的重要性,促进农业的综合发展。在此过程中,要全面而客观地分析农业的现状,加强农业经济管理。以此,不断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一、农业经济管理概述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农业发展关乎我国经济发展,乃至社会的稳定、和谐,必须把农业、农业经济放在核心位置。就农业经济管理而言,它是以国家制定的经方针政策、市场环境等为中心的管理活动。在农业经济管理过程中,要全面分析当地的市场经济条件、市场环境,以国家制定的政策方针为基点,使农业经济发展目标明确化,优化信息化再生产过程、生产资料再生产过程的各要素,确保农业经济持续发展,逐渐走上规范化、法制化、信息化的道路。

1、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生产化。随着科技持续发展,现代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到不同行业、领域中,和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紧密相连。对于农业经济管理来说,也需要满足时展的客观要求,灵活应用信息化技术,优化农业经济管理,使农业生产处于高效运转中,不断增加农民的收入,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促进新农村建设。自出台农业合作政策以来,农业经济合作不断发展,农业化机制不断完善。在一些大企业的作用下,逐渐实现了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大大提高了农业的经济效益。

2、农业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农业经济管理思维的转变。在新农村建设中,实现现代化的农业经济管理已成为核心内容,要不断提高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增加农民收入。同时,在新时代下,社会市场竞争日渐激烈,想要促进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必须增加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注重农产品的深加工,提高农产品质量。在此过程中,必须转变农业经济管理思维与方法,优化农业增长方式,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二、基于新农村建设的农业经济管理策略

1、优化农业经济管理模式在新时代下,农业经济逐渐走上转型的道路,而农业经济管理逐渐融入到农村农业经济活动的不同环境中。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也更加关注食品安全问题。在发展农业经济的过程中,要优化已有的经济管理模式,促进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不能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要遵循新时期市场经济建设的客观规律。

2、优化农业经济结构,促进农业的科技发展。在新农村建设下,要以社会市场为导向,优化农业经济管理方法与管理方针。改变传统农业发展方向,优化传统农业经济结构,融入更多新的元素,促进农村经济的整体发展。要采用深加工的方法,美化传统农产品包装,提高食品的安全性,不断提升农产品的市场影响力,促进农产品销售,不断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构建产业链。在此基础上,要运用各种科学技术,不断增加农业产量,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与质量,提高农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能够在社会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走上长远的发展道路。

3、注重农业经济管理队伍建设,政府部门要充分发挥自身作用。在农业经济管理过程中,必须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系统化地训练,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能够紧随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有效解决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各种实际问题。在此过程中,要加大宣传力度,使相关工作人员意识到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要性,具备基本的职业道德,具备必要的政治素质,培养他们各方面的能力,特别是要强化他们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以此,强化他们的现代农业经济管理意识,具备较高的综合知识能力素质,确保各方面工作的顺利开展。政府部门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健全已有的群众利益维护机制,有效处理好他们之间的矛盾,能够兼顾各方面利益,需利用自身的服务与经济职能,加强农业土地承包合同管理,实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顺利流转。在此基础上,政府部门还要从不同角度入手,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以定期、不定期的形式,进行村级资产清查,相关部门要做好农村离任干部的资管审计工作,加强各地区农业经济管理,使各地区的农业经济都能迈入崭新的阶段。

4、注重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与产业化发展。想要提高农业经济管理水平,必须注重它的信息化与产业化发展。政府部门要把农业放在重要位置,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注重农业经济管理队伍的建设,引进大量优秀的专业人才,优化队伍结构,引进各种先进的农业设备。在产业化、信息化发展的道路上,要实施人才战略,巧妙地利用人才项目、招商引资等方法,把各种高新技术应用到农业生产中,优化农业结构,注重科技创新,为农业经济管理注入更多的科技含量,提高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扩大各地区农业发展规模,促进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农村建设下,政府部门必须意识到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要性,能够从不同角度入手,优化已有的管理制度,注重农业经济管理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其信息化、产业化等水平,在维护农民切身利益的同时,能够提高农业经济管理效率与质量,促进各地区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为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奠定坚实的基础,也不断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更好地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刘喜江.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业经济管理[J].农民致富之友,2015,24:16-17.

[2]肯四才.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措施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4,23:143.

[3]刘庆发.从新农村建设环境分析农业经济管理[J].东方企业文化,2015,19:78.

农业经济管理毕业论文范文二: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

[摘要]对于农业大国来说,为了更好地进行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想方设法促进国家农业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在我国的经济管理中,农业经济管理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而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随着新农村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如何做好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业经济管理对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文章结合实际简要分析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的发展趋势,对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业经济管理现状加以分析,并据此提出一些做好新农村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的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农业经济管理;新农村建设;发展

对于作为农业大国的我国来说,农业经济的发展是国家社会发展的重点,且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充分体现出我国的综合国力。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现代化程度的不断加深,随着科学技术被广泛渗透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当中,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为了寻找出一条适应市场发展的农业经济模式,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就要在把握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发展趋势、分析当前农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探寻做好新农村背景下的农业经济管理对策。下面结合实际对此加以探讨,以期为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1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发展的趋势

1.1农业经济管理更加现代化,农业经济管理思维向现代农业管理转变

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中药内容就是实现农业经济管理现代化。实践提示,提高农业经济管理水平是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得以提高、农民收入得以增加的重要物质保证。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实现农村经济管理现代化趋势已经无法阻挡。此外,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为确保农业经济发展,将着重加强农产品的深加工,在注重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同时,也将对农产品的可持续发展给予更多的重视。因此,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势在必行,而转变我国经济管理方式和思维也是大势所趋。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今后必须重视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和思维方式的转变。

1.2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被应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农业经济管理也需要顺应时展的需要,最大限度地满足时代、市场对农业经济管理的新要求,将信息化技术应用于农业经济管理当中,以提高信息交换的实效性,保障农业生产过程的高效性,以提高农民的收入。

1.3农业经济管理生产化

随着农业合作政策的出台,农业经济合作组织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由利益政策连接起来的农业经济产业化机制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在某些大型企业的带动下,开始实现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不仅使大型企业的生产需求得以满足,也促使农产品实现标准化生产,充实了农民的腰包,增强了的农业经济效益。由此可知,农业经济管理产业化也将是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发展的新趋势。

2新农村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尚未建立健全新农村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体制

虽然我国的市场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尚未给予农业经济发展高度的重视,且重视程度远远不如工业发展,这样导致当前仍然未建立健全和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导致当前农业经济管理制度也和农业社会结构不相适应。农业经济管理体制的滞后性导致农业经济管理活动失去了执行力,不利于农业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

2.2部分农业经济管理人员未充分认识加强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要性

对于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农业经济的发展都是十分重要的。国家相关部门和领导都对此予以了高度的重视,且制定了相关规章制度,出台了相关政策。但是,部分农业经济管理人员尚未充分认识到加强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要性,忽视农业经济管理所产生的作用和效果,他们的思想观念尚未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与时俱进。这样使得他们在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中无法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能够在农业经济管理工作要求的指导下有充足的执行动力,容易在实际工作中出现原本应当避免的漏洞,对农业经济管理造成极大的影响。

2.3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的工作素质有待提高

不少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缺乏与时俱进的思想,不能够及时吸取新政策的营养,不能够在掌握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的基础上对农业经济管理方法、模式加以研究,缺乏工作责任心,缺乏主动探究新型农业经济管理模式的积极性,不仅有的管理人员不具有比较高的执行能力,而且自身知识结构单一,综合素质水平低下,导致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不能够适应当前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对当地农业经济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造成某种程度的限制。

3做好新农村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的策略

3.1完善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体系,转变农业经济管理思想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为做好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就要对农业经济管理制度加以优化和完善,建立一个和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管理体系,以满足社会经济变化需要。此外,还需要转变农业经济管理思想,如应当更新农业发展观念,完善新型农业经济结构,促进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注重农产品深加工,实现农产品多元化发展;想方设法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等。

3.2重视农业经济管理队伍建设,提高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大力加强农业经济管理队伍建设,定期对农业经济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增强他们对加强农业经济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他们的工作责任心,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水平,增强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帮助他们逐步形成全新的现代经济管理意识,提高他们的知识能力素质,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以适应当前经济的发展趋势。

3.3大力推进农业经济管理产业化发展

政府部门应当加大对农业经济的资金投入力度,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想方设法引进更多的现代化设备,吸引和招收高素质的农业经济管理人才投入到农业经济管理当中。结合实际,建立相应的合作社,注重原料生产加工,做好农产品原料加工的基地规划和特色产业园建设,使其符合国家新农村建设体系的构建要求。重点扶持农业龙头产业,促使农民、企业和市场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相关部门需要在相关政策上给予产业化经营商相应的优惠,促使其更好地发展,以促进相关专业化合作组织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促进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3.4大力推进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发展

政府应该制定切实可行的农村资金投入计划,结合不同的农业发展区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当地发展的具体方针政策,给予适当的资金倾斜投入,从而帮助农村农业的信息化建设。此外,在对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提升过程中,应该重视对现代信息化技术人员的教育,培养农业信息化所需要的真正技术人才,这样才能够实现信息化建设与农业发展的有效结合,加快我国农业的建设。与此同时,不仅要鼓励技术人员勇于创新,以研发出满足农业经济管理需要的相关信息化技术,还需要重视对农民进行教育培训,教授给农民一些最基本的农业信息化知识,确保他们具有最基本的信息化能力。总之,应当充分认识到当前农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加以解决,实现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科学、有效的农业经济管理,保证农村经济可以一直沿着科学发展和和谐发展的道路稳定向前,以满足社会发展的整体需要。

参考文献:

[1]肯四才.新农村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措施探讨[J].经济管理,2014(12):143.

农业信息化行业前景篇4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背景;农业经济管理;现状;措施

1我国当前农村建设中农业经济管理的现状分析

1.1农林经济管理制度不完善

虽然国内农业经济市场的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是在管理制度方面还未建立一整套完善的农林经济管理制度,加上在农林经济管理工作中的执行力度不足,相应措施落实不到位,导致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具有随意性,不利于农林经济稳步发展。

1.2农林经济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对于农林经济管理而言,人作为管理工作开展中的执行者,自设综合素质水平直接关系到整个工作进行的成败。但从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的现状来看,农林经济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部分人员的知识结构与水平薄弱,没有了解市场发展的形势与农民的需求,思想顽固守旧,无法适应现代化农林经济管理工作岗位的需要,给农林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带来不利影响[1]。

1.3经济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

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在我国农林经济管理模式上,部分地区的管理仍以人工操作方式为主,虽然信息化技术快速发展,农林经济管理模式得到改革创新,但在部分偏远山区的应用范围还未得到普及,无法适应现代化农林经济的发展。例如部分农村地区的经济管理虽然已经购买了相应的财务信息化设备,但受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与操作水平的影响,不会使用新的新设备来管理,坚持以手工操作模式进行,导致农林经济管理的财务数据整合、处理与保管工作的效率得不到保障,制约了农林经济管理的进一步发展。

2基于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业经济管理的措施

2.1建立完善的农林经济管理制度

基于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业经济管理,合理的规划是前提,经济的发展。增加收入是核心,管理制度是保障。因此为了促进农林经济稳步发展,必须依据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发展形势来创新农林经济管理政策方针,将对农林产品的生产、加工、分配以及消费管理的内容纳入到机制中,形成一整套适应现代化发展的农林经济管理制度,明确农林经济管理部门与人员之间的工作职责与义务,保证责任到人,避免出现管理问题,人员之间相互推诿。并统一规划农林经济管理的工作流程,将有关的政策方针落实到农林产品的培育、加工、维护以及市场销售中,实现管理的规范化[2]。

2.2提高农林经济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

加快农业经济管理队伍建设的脚步,定期组织农业经济管理人员参与到培训工作中,强化管理人员对农林经济管理认识的重要性,帮助他们树立新的现代化农林经济管理意识,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业务管理素质,以适应现代化农林经济管理的需要。例如为了打造一支专业化的农业经济管理队伍,让每个管理人员具备丰富的财务管理知识、计算机操作技能,以加快新农村建设的脚步,需安排全体农业经济管理人员进行一年2次的继续学习,掌握新的管理知识与计算机操作能力,并针对现代电子商务的发展形势,设立专业化培训班,邀请专业的电商专家进行现场模拟、演练电子商务平台中农产品的销售流程,提高他们的管理服务能力。

2.3提高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为实现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因此必须基于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建立一个农业经济管理的电子管理系统,从已有的纸质财务账单向电子版的数据账单转变,以提高数据信息的共享效率。此外,为了提高数据储存、传输的安全保密性,还需有效运用加密技术,避免农林经济管理的重要信息被不法分子盗窃、篡改,甚至是删除[3]。例如为了提高农林经济管理工作的效率,实现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必须加大电子设备的资金投入,购买电脑、系统软件以及其他辅助设备,通过excel表格处理软件来筛选、统计与整个各种农产品的收入情况、农业经济增长幅度以及收支均衡度,详细了解经济发展中的态势,明确农业经济下一步发展的计划方案。

结束语

农业信息化行业前景篇5

农业经济管理方面的论文范文一:新农村下的农业经济管理分析

摘要: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着无可替代的地位,带动着我国经济的平稳增长。农业是我国进步与发展的重要根基,为此,我国将农业经济作为重要的发展目标,提出了新农村建设的伟大畅想,以求实现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新农村背景下,农村经济管理模式在不断得到更新与优化,经济管理水平在不断提高。本文就新农村背景下的农业经济管理进行了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新农村;农业经济;经济管理模式

1农业经济管理中面临的问题

1.1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

现阶段,我国综合国力在不断提高,将对经济管理的重心放在工业发展上,往往忽视了对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视,在农业经济管理方面存在着管理制度不完善的现象。由于农村整体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对经济管理制

度的认知不清,在农产品生产、分配、消费等过程中缺乏健全的制度予以支撑,导致经济管理水平低下。例如,采用合作制的形式来开展农业经济,在分配时存在不合理的现象,导致出现经济纠纷,是制度不健全的重要体现。

1.2缺乏专业性的管理队伍

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必须具备足够的专业性管理队伍来予以支持。但就目前农业经济管理的现状来看,缺乏专业性的经济管理队伍是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由于农村大都相对偏远,经济水平、文化素养与城市相比存在差距,在经济管理方面的专业性人才稀缺,是影响经济管理工作开展的致命伤。

1.3管理模式存在滞后性

传统的农业管理模式大都是采用人为纸笔的形式来进行管理,涉及的数据众多,记录、整理起来存在一定的难度,经济管理水平低下,管理效果不尽人意,是管理模式滞后性的重要体现。

2新农村背景下的农业经济管理分析

2.1建立健全农业经济管理制度

新农村背景下,农村经济得到不断的发展,农业发展模式呈现多元化态势,具有创新性特色农产品的出现,为农业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农业经济管理水平,应建立健全农业经济管理制度,在制度中补充新型农业经济发展的内容和规章制度,将发展新型农业经济结构作为重要目标,构建创新性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以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在农产品发展方面,应加强对农产品种类的培育,实现产品的多元化,能满足市场的不断需求,为农业经济带来更多的发展契机,提高农业的竞争力。与此同时,农村应优化农业发展设施,并加强对基础设施的管理,并构建问责制度,实现权责明细化,设施管理人员应发挥自身责任感和使命感,对灌溉设施、水利设施、农耕机械等设备进行严格的管理,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应追究管理人员的责任,以增强制度的约束性和规范性。

2.2加强农业经济管理队伍建设

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对经济管理人员的要求很高,必须具备足够的专业素养才能满足农业经济的发展形势。为此,应加强农业经济管理队伍建设,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明确了解经济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聘请高素质、专业性的年轻经济管理人才,将最新型的管理观点融入到农业经济管理中,能让农业经济管理水平紧跟时展的步伐,建立一支现代化、专业化的经济管理队伍。另外,农村应组织经济管理人员进行进修学习,学习城市的先进经济管理方法,并对管理人员进行专业资格考核,并对管理人员进行是进行考核。例如,以计算机操作为主,让管理人员利用计算机进行模拟操作,通过不断的训练,来提高经济管理水平。例如,在销售一批苹果时,传统的销售形式大都是采用将苹果运输到市场中进行销售,若始终以此种方式进行销售,不利于农村经济管理水平的提升。而专业性人员会创新农业经济运作模式,拓宽销售渠道,农村经济管理模式呈现多元化、信息化。

2.3实现经济管理的信息化与产业化

新农村背景下,我国越来越重视农业经济的发展,针对发展农业经济我国也出台了诸多相关的政策,并将具有现代特色的元素融入到农业经济运行中,实现经济管理的信息化与产业化是现代经济发展的趋势,应借助信息时代的大势,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具有必要性。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建立农产品网站,将各类农产品的详情上传至网站,可供采购商进行筛选,销售方式更为多样化,既节省成本,也能扩大影响范围,开拓新型的农业增收平台,能有效提高农产品的销售量。另外,应实现农业经济的产业化,树立品牌形象,不断的拓宽农产品的生产规模,为提高农产品的经济发展水平提供动力。

3结束语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经济管理模式的优化具有必要性,应紧跟时代经济的发展步伐,不断对经济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和探索,将现代化经济的发展与管理模式作为参考对象,根据农业经济管理的实际情况,进行管理上的创新,以提高经济管理水平。优化与完善农业经济管理模式,应建立健全农业管理制度,加强农业经济管理队伍建设,实现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与产业化,以提高农业经济管理水平,推动国民经济的稳步增长。

参考文献

[1]王丽珍.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业经济管理之我见[J].现代经济信息,2013(02):5.

农业经济管理方面的论文范文二: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

摘要:农业经济在信息时代下迎来了许多机遇与挑战,慢慢走向集群化、规模化、产业化。但是,现阶段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中存在一些不足,使得农业经济很难快速发展。所以,要加强对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基于此,针对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作用、农业信息化的现状及进一步加强农业经济经济管理信息化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农业经济;现状;实施对策

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必须满足农经信息化。在城镇化、工业化加快发展的过程中,可以带动农业现代化发展,重点培育新型的农业经营主体,建立和创新现代化的农业经营体制。以信息化为手段发展我国现代农业已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建立健全的农村土地管理服务机制,使土地流转可以规范进行,并且有利于配置合理的生产要素;推动农业产业化,促进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管理智能化、服务规范化、交易电子化,加快信息化经济管理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融合。

一、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信息化发展现状

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是毋庸置疑的,但我国近年来在农业信息方面已经迈出了重要步伐。在此期间,一批从事品种分析的专家开始参与到国内外一些大型会议中进行演讲,建立了专业期刊,而且决策层开始越发关注和倾听农业信息分析专家对于形势研究后所提出的建议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深深感到我国的农业信息分析工作的确才刚刚起步,迫切需要一个大的飞跃。与那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经济水平发展仍处于落后阶段,由于农业网站的建设情况和农村网络的普及率远远落后于那些农业发达国家。从总体上看,我国农业信息化所受到的重视还远远不够,政府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上发挥主导作用不够明显,基础设施匮乏,缺少全国整体规划;农业信息化研究与应用发展不均衡,尤其在实际应用与成果转化上还存在着许多的困难,农业信息的产业化水平还较低,大部分农村仍然是传统的经营模式;信息人才不足,尤其是既明白现代信息技术还懂得农业科学技术的高级人才最为缺乏;农业信息技术的应用开发仍处于部门分割、分散无顺序等状态,无法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事业、科研、行政及其他社会力量缺少科学的分工和配置,导致这个行业情况较为混乱及资源过度浪费等现象;此外,我国还有很多部门从开始的合作研究逐步演变为协助他人研究,这严重影响到我国自身农业发展的进程;最后还存在一个本质问题农民,由于农民的专业素质不高,他们的信息化意识较差,并且无法承受昂贵的网络成本。

二、加强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措施

(一)加强对农业信息化的建设

农业经济信息化是一个跨行业、跨年部门、跨地区与多种工作聚集成的大工程,在各个阶层都有涉及,在政府的组织下,在各方面都能发挥积极的作用。并且规划统一,分工明确,才能顺利发挥作用。所以,政府在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处于主导地位。而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不能缺少对农业信息网络的建设。因此,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中政府必须进行一定的基础性投入。政府应给予适当的农业发展资金和支农资金,并且合理分配使用资金。同时,政府有必要制定一些相关的优惠政策,如对农业信息化产业实行低息或贴息贷款,减少税收等来支持农业信息化建设。

(二)整合资金,加强合作,增强信息服务水平

建立涉农部门和涉农信息的共享交流机制,将信息规范标准化,制定统一的制度,并进一步推进农业信息资源整合、农业信息网站的建立,使共享涉农公共数据成为现实。并且应加强对农业信息的加工与收集。针对农民、农业对信息的需要,强化农业信息源与信息渠道的发掘及采集整理信息的工作,保证农业信息网络能够满足农民的信息需求,使农民、企业、政府能够获取充分、有效的信息。而且能为与社会各界力量合作提出可行的策略,特别要重视与通信运营企业和广播电视传媒等企业的合作,将会为降低农业信息网络建设的成本,提高服务水平,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农业信息服务起到促进作用。

(三)重视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和农民培训

首先,应加强对农民的培养和培训,在培训过程中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素质,从而促进农村信息教育的普及。通过培训农业生产经营者,能够提高其科技素质,提高信息化意识。其次,壮大农业信息服务团队,并且不断提高信息服务人员素质,可以通过逐级培训和在线培训等形式,加强对各级信息服务人员的岗位培训。可以通过建立一个强大的农业信息化专家团队,培养一些既懂信息技术又懂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也可以尝试出台一些优惠政策吸引高科技人才来参与研制开发农业信息技术,为建设农业信息化提供智力支持与帮助。

农业信息化行业前景篇6

关键词:互联网+;三农;农产品;营销模式

一、“互联网+三农”背景下农产品营销面临的新变化

1.市场需求新:高质量农产品受热捧我国是农业大国,河南省更是农业大省,粮食是国家的生命线,我国人口近16亿,如此庞大的群体需要依赖粮食的自给自足,目前我国粮食自给率可达到95%[1],坚守住粮食安全线是我国基本的国策。基于以上背景,我国提出了“互联网+农业”的战略,目的在于确保粮食的质量与数量,保障国家稳定。因此,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逐渐从重视数量转变为重视质量,高质量的农产品日益受到追捧。在“互联网+三农”的背景下,市场对河南农产品提出了绿色、安全、生态等要求,同时也成为现代化农业的特征。2.营销平台新:网络电商平台的引入“互联网+三农”的提出,促进了互联网与农业产业的深度融合。早在2008年,河南省农业厅就创建了河南农业信息商务平台——豫农网,旨在推进农村农业的科技创新、为农民提供科学性与即时性的指导、提高农产品经营水平等,随着“互联网+三农”的深化,豫农网也成为省内较具影响力的交易平台,大力推动了当地农产品的销售,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电商成为农产品的营销平台。“互联网+三农”模式在促进农产品销售的同时,还致力于农业大数据库的搭建与农业物联网的发展,以及城乡流通渠道变革等方面。“互联网+三农”背景下,河南农产品重新打造农业互联网生态圈,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摆脱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实现了信息的即时沟通,打通了农业生产营销的各个环节,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农业知识和政策。3.生产方式新:农产品生产的智能化“互联网+三农”促进了河南农产品生产的只能化,“互联网+三农”模式借助了大数据信息技术,实现了互联网与农业生产过程的融合,彻底颠覆了原有的农产品生产营销方式,传统的农产品主要依靠农民个体分散售卖,或集中农产品收购平台,由第三方进行统一售卖,降低了农民的经济收入,阻碍了农民的信息获取。而“互联网+三农”则能够实现农产品生产信息化与机械化,有效提升农业产品生产效率并节省人力物力,与此同时,精准化与智能化的农产品生产营销还能够提高农产品的产量与质量,增强农产品抗击自然风险的能力。“互联网+三农”背景下,河南农产品实现了生产的标准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粮食不足的问题。

二、发展“互联网+三农”营销的意义

1.河南同步战略的需要: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我国始终坚持走中国特色的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不断推动信息与农业领域的深度结合,促进城乡良性互动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然而,基于城乡信息化建设水平的差距,河南城乡收入存在较大差距,城乡不协调依旧是河南省最大的社会结构矛盾。在这种情况下,更需要推动“互联网+三农”战略,充分发挥信息化与科学化的带动作用,加快形成网络带动农业的发展机制,尽快补齐农业现代化发展短板。一直以来,城乡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只有推动“互联网+三农”,才能发展农业现代化,2015年河南全省城镇居民平均可支配收入24391.45元,其中,农民人口的净收入为9416.10元,较2014年增长了11.1%,可见“互联网+三农”的实践显著缩小了城乡差距[2]。2.“互联网+”计划的需要: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所谓民以食为天,农产品对人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与此矛盾的是,农民往往是收入较低的群体,究其原因在于农产品利润空间太小,经过经销商的层层加价,消费者以高于农产品本身价值几倍的价格购买,而农民的收入却依旧微薄。推动“互联网+三农”有利于农民与消费者直接交易,抛却中间经销商与加价,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例如河南商丘的黑芝麻远近闻名,商丘本土乡镇企业乡味浓食品有限公司以黑芝麻为原材料开发出黑芝麻酱、芝麻油等农副产品,并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零售与批发,增加其附加值,创造丰厚利润。3.农产品营销转型的需要:突破传统营销模式众所周知,河南省农产品的营销模式较为单调,基本上由大型采买方进行低价格、大批量的收购,再转手售卖给生鲜超市或菜市场,从中赚取差价,农民基本上不直接与消费者接触。“互联网+三农”的提出,符合了农产品营销转型的需要,首先,互联网平台的开发使得农产品“上线”销售成为现实,其次,互联网与农业的结合促进了农业信息的即时性,为农民销售农产品提供了大量直销机会,不再经由经销商进行销售,最后,“互联网+三农”拓展了营销主体,由单一的农户转变为农民合作社、农民自销、企业自营与外部供应商等不同销售终端(见图1)。

三、“互联网+三农”背景下河南省农产品面临的营销瓶颈

1.物流难度大,农户产品如何运河南省的主要农产品品种有水稻、蔬菜、水产、水果、畜牧以及粮食等,纵然河南省农产品品种多、生产量大,“互联网+三农”模式也为其营销开发了新渠道,但河南省农产品的营销还处于家庭农场和农业专业大户为生产单位的传统小农经济状态,根源在于该地物流难度较大。具体来说,面粉、玉米等粮食易于运输,便于网络销售,而一些易于破损、对保鲜要求较高的水果、蔬菜、水产,例如葡萄、虾蟹等产品,则面临着运输困境[4]。2.信息不完善,供应商后知后觉河南农产品的信息构建包括物流信息和农业资讯两大方面,从物流信息上看,河南省农产品物流流程不够科学,易造成途中损伤率较高的问题,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的保值度也受到了较大影响。从农业资讯上看,河南省农业专业大户和家庭牧场更多是依靠相互之间的关系提供需求信息,对互联网的应用不够充分,往往造成农户不能准确把握市场方向,只凭借自身经验或他人指导进行耕种选择,缺乏有效的信息导向,易造成人力物力浪费、农产品质量差、市场需求不吻合、过量生产等问题。3.有米无巧妇,营销难过技术关“互联网+三农”模式对农产品营销技术要求较高,农产品电商运营更离不开互联网技术和软件的操作应用。目前,河南省的农业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大多缺乏相应的电子商务知识,许多家庭农场观念滞后、电子商务意识淡薄,他们对互联网抱着一种跃跃欲试又不敢放手去做的态度,既被网络销售的便利性和高额利润吸引,又怕收不到应得的货款。因此,河南农产品营销领域迫切需要熟悉农产品电商营销流程的高科技人才。4.食安重于天,监督机制不健全“互联网+三农”背景下,河南省农产品面临的最后一个营销瓶颈是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和市场监督机制的不健全。例如关于制定互联网农产品商品质量标准的提议就正在讨论中,至于如何认定不合格网络农产品、如何引导消费者合理退换等买卖环节,都尚未构建成完整有序的体系。食品安全问题影响到每一个人的健康,监督机制的不健全不利于保障买卖双方的根本利益、不利于解决网络交易出现的纠纷[5]。因此,要想促使“互联网+三农”背景下河南省农产品的生产营销,就必须解决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和市场监督机制不健全的问题。

四、“互联网+三农”为农产品营销模式的创新提供新机遇

1.1C2B+o2o,打通线上线下的桎梏河南省农业建立起大量的生产营销基地,以推动农产品规模化、集约化、产品品牌化的发展。C2B+o2o是农产品基地化操作与线上销售相结合的简称,首先,消费者可以到农产品生产基地进行线下体验,再利用o2o网络平台进行线上交易。其中,河南农产品生产基地还可以建立和签约第三方平台,实现产品的预定与本地化线上线下配送相结合,这样可以去除一些繁琐的中间环节,使农产品生产基地直接面向客户,降低消费者购买成本。其中,整个C2B+o2o营销过程都伴随着质量监管,保障了食品安全的问题。2.微平台卖菜,农产品变身“网红”受欢迎在“互联网+三农”模式的推动下,越来越多农民采用QQ、博客、微信、微博等虚拟平台获取农业资讯与物流信息,并农产品的介绍,通过微平台进行农产品生产与加工过程的图片展示,从而吸引消费者。利用微平台卖菜,农产品从无人问津的“土特产”一跃成为人尽皆知的网红,例如2014年湖南柑橘滞销,当地农民通过在微博上消息,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柑橘很快被抢购一空。这种将网络平台作为卖菜虚拟平台的做法,有利于增进农民与顾客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建立起企业和产品的形象。目前,这种营销模式增长的速度非常之快。为农产品营销、农超对接搭起了“鹊桥”,实现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无缝对接”,逐渐成为市场新宠。3.发展农户品牌,相信宣传的力量“互联网+三农”模式倡导河南省农户创立具有自身特色的当地品牌,随着经济全球化与信息网络化的发展,资源成为市场竞争的关键要素,谁的产品知名度高、认可度高,谁的营销就更加有效。“互联网+三农”就为河南农产品提供了自我宣传的机会与平台,河南农业资源丰富、农产品种类繁多,更应该利用自身的优势,结合互联网带来的机遇,建立农产品生产营销基地,形成规模化、产业化的农产品发展,树立自身农产品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农民电商大多植根于乡土,深谙客户的期盼和市场需求,用农民特有的信誉推广新的农产品,带动了大棚蔬菜、优质水果、规模养殖、花卉苗木、等特色产业,“互联网+特色农产品”已成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捷径。目前,天和农业、巨龙淀粉实业公司等本土品牌,借助自身资源优势与互联网发展机遇,成为当地龙头企业,不仅建立了当地农产品生产营销基地,还形成了企业“互联网+”一站式的服务平台,在全国范围内打造绿色无公害的农产品品牌形象,大大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五、“互联网+三农”背景下河南省农产品营销模式的创新发展途径

1.借助互联网便利性,对农产品追头溯源2015年,我国工商局了《关于加强网络市场监管的意见》,《意见》明确提出规范网络交易商品质量的要求,针对农产品方面,则注重农产品源头的追溯[7]。消费者可以借助互联网的便利性,对所购买的农产品进行生产源头查询,保证食品的安全性问题。2013年,三门峡市农业局建立起河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该平台不仅囊括了河南省大多数农产品企业,如卢氏县西南山区特产、农桑蚕业、三门峡好山水特产等,还涵盖了周边省市的企业,消费者可登陆网站主页,输入购买农产品的追溯号码,即可查询其种植面积、生长环境等信息、生产操作过程以及用药用料情况[8]。只有对农产品追头溯源,才能建立起买卖双方的信任度,才能更好地促进互联网线上线下的互动,才能提升农产品电商的信誉,也才能不断完善“互联网+三农”模式的发展。2.依托“互联网+”环境,完善农产品电商销售流程“互联网+三农”背景下,对河南省农产品营销质量管理要求很高,农户必须借助电商平台,运用相应的科学信息技术设计营销流程,例如河南淡水鱼养殖的产品要依据生鲜与大众需求为特性,在营销过程中采取点对点的销售模式,优化互联网在线销售流程。笔者认为,河南省淡水鱼养殖户可采取养殖户——网络平台——零售商——消费者的销售流程,一方面控制物流成本,另一方面,依托“互联网+”环境,形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营销网络,也能够完善农产品电商销售流程。3.政府做后盾,建设智能物流联网“互联网+三农”背景下河南省农产品营销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政府可以有效引领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吸引更多消费者。例如河南省安阳市,当地政府为了刺激消费者对农产品产生更多的兴趣和积极参与体验,在农产品生产区安装的摄像头,让消费者在手机或电脑等设备上观察农作物的生长过程和培养情况,让消费者了解农产品的生产环境、农事操作,调动了消费者的购买热情。此外,当地政府还可以借助政府的威信,为农户搭建销售平台,如开通微信公众服务账号,随时向消费者传达农业信息、不断农业产品等等,形成线上线下的双向即时互动,以达到扩大销售量的目的。4.重视人才,加强农产品营销团队的建设要想促进河南省“互联网+三农”的农产品营销发展,就必须抓紧人才培养,重视营销团队建设。笔者认为,农民可自行组织学习“互联网+农产品”营销知识,提升自身农产品电子商务水平,积极转变观念、开放心态,借鉴其他地区先进的电子商务运作模式,并激发当地农民的电商热情,此外,还可以定期举办营销培训,不断引进有经验的电商人才,构建一支专业的农产品营销团队,带领当地农民走出传统营销方式,开拓更加广阔、更加精彩的互联网营销渠道。农村要不断学习先进的互联网信息知识,要重视农业与现代科技的接轨,要为构建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而努力奋斗。

六、结语

新时代对农业营销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互联网+三农”的提出和农村网络环境的改善,互联网与农业深入融合,“互联网+”为农产品生产营销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电子商务正如雨后春笋般在广大农村地区发展壮大,农业的生产和农民的生活也因此发生着悄然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农民拿起鼠标、端起手机在网上当起了老板,让众多优质特色农产品搭上网络快车,销售到全国各地。河南省广大农户要转变传统观念,接受互联网的洗礼,学会利用网络信息提高自身市场竞争力。“互联网+三农”促进了农业的现代化发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电商营销,是新时代河南农产品销售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刘永伟.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农产品的营销模式探讨[J].品牌,2015(10):52-54.

[2]河南工会新闻•2015年河南农业发展喜人.[eB/oL].[2016-07-19].

[3]归秀娥.“互联网+”给农产品电商带来的机遇和挑战[J].新西部:理论版,2015(23):62-63.

[4]胡开炽.农产品网络营销的问题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7.

[5]王林杰.河南省农产品流通体系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09.

[6]章力建.“互联网+”助力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J].农业科技管理,2015(5):6-7,11.

[7]郑亦麒.“互联网+农产品”型网络营销效果提升策略[J].农业经济,2016(4):138-139.

农业信息化行业前景篇7

本刊精选了其中的一些效果显著的探索,以期为各地在“互联网+现代农业”实践中提供借鉴和参考。

高科技温室培育“智慧花朵”

大顺国际花卉股份有限公司30万平方米的温室,集成了覆盖高档花卉生产全产业链的农业物联网体系,现代信息化技术、设备应用到了种苗种植、成品花分级、物流运输等花卉产业链的各个环节。

温室引进了两条种苗自动种植流水线,由基质粉碎机、基质搅拌机、基质填充机、打孔机、移动种植平台、自动计数和存储平台组成。种植时,流水线可按照设定好的颗粒大小、营养配比、基质填充量完成基质的自动配置、填充和打孔,工作人员只需坐在种植平台两侧,将种苗放入花盆打孔处即完成了花卉种苗的种植,相比传统人工种植方式生产效率提高了10倍以上。

公司从荷兰引进了priva温室环控系统,并对引进的系统进行了改进创新,形成了适用于自身需求的温室环境控制系统,包括信息采集端、传输网络、控制中心和调控设备端。信息采集端的传感器和摄像头24小时不间断地自动采集温室内外包括温度、湿度、光照、风向、风速、降雨等在内的数据和图像信息。控制中心接收到信息后,对数据、图像进行分析、处理,通过传输网络向调控设备端发出相应的调控命令。终端调控设备接收到调控命令后,开启相应的调控设备,实现了温室内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条件的自动调控。

在水肥灌溉环节,公司自主开发了潮汐式灌溉技术,获得多项与之相关的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并在一期30万平方米温室中建成了覆盖25万平方米花卉种植区域的潮汐式灌溉系统。228个基质湿度传感器均匀分布在温室各个区域的花盆基质中,实时采集基质水分信息并将其发送到智能监控系统的数据统计分析设备上,经数据统计分析设备、技术人员和远程专家系统综合分析后,确定灌溉时间、灌溉成分及灌溉量,通过传输网络将命令传送到灌溉系统中,实施灌溉。

在产品分级、物流运输环节,公司从荷兰Hawe公司引进了一条自动分级系统、一套自动物流运输系统和10条自动包装流水线,花卉达到可销售状态后,工作人员只需在计算机的分级系统中输入分级标准,自动分级系统就实现成品花的自动分级。完成分级后的成品花被移动到物流运输系统的存储块上后,自动物流运输系统就会将该存储块移动到相应的位置。

公司通过应用农业物联网技术,实现了节水节能、增产提效。相比传统种植方式年节电75.1万度,折合60.7万元;年节约水量20万立方米,折合157万元;劳动力成本下降了77%;产品优质率达到了98%,销售收入较过去增加40%以上。

电商平台助力农户“种对卖好”

景徽联合社采用“互联网+联合社+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有效组织农产品销售,将农业电商化,把农产品产、加、销以及农技推广、为农服务整合为一体。依托景徽联合社的150多家农民合作社在安徽全省10万多亩的农业生产基地资源,自营标准化加工分拣中心及专业高效的冷链配送能力,实现由菜园子直接到餐桌,减少农产品交易环节、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确保让广大消费者吃到放心菜。

合作社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手段,把若干个社区连锁体验店连接形成数字化社区连锁运营网络服务平台,搭建B2C模式的社区便民服务网络平台,与景徽菜篮子生鲜电商平台互动,通过线上电商商城和线下电管家两个平台的o2o(线上线下联动销售、引流、体验)运作形成闭环的生态系统。平台通过线上带动线下销售,线下推广线上品牌,打造线下基地、社区电管家和线上生鲜电子商务相结合的生鲜基地观光自采、配送、销售、连锁、社区服务一体化的产业链,最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电子商务社区生活互联网服务平台,构建出一个智慧社区居民生活生态圈。并搭载电子商务社区物流配送、宅送等多项社区服务,推动有实力的农产品生产基地直供、质量追溯、建设社区终端网点、缩短流通环节,来解决老百姓关注的安全、平价、便利、综合服务等问题,农民关心的“菜贱伤农、农民卖难”的三农问题。通过线下菜店到网上开店的平台模式,一方面解决生鲜类货源问题。另一方面,将减少因配送及人为因素产生的耗损问题。在生鲜品类的流程设计中,平台提供离消费者最近的自提点(菜店)。消费者在完成网上购买行为后,只需在营业时间内到店自取(或店面送货)。生鲜品类的整个流程不存在长距离配送。

景徽物联网还建立了溯源平台,通过运用核心的物联网、自动传感器、网络视频传输等技术建立二维码溯源系统,对农作物生长过程中相关数据自动采集。广大消费者只需通过电脑、手机、移动网络等设备登陆景徽菜篮子或景徽物联网溯源平台,点击模块或扫描产品标签信息就可以查看所购买生鲜农产品的生产企业介绍、产品介绍、农事详情、采收、加工、物流等溯源信息。企业会员一方面可以通过景徽物联网溯源平台进行精细化生产管控,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景徽菜篮子电商平台销售农产品,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及品牌效益。

此外,系统将通过消费者日常购买产品的频次、种类、访问页面、页面停留时间、到店自取人物性征统计、购买问题反馈等,形成用户数据分析基础信息,从而为消费者推荐适宜商品。基于消费者信息数据,为会员提供免费体检。根据消费者的体验信息,制定合理的营养膳食,形成专属化、个性化的定制业务。

信息平台让畜牧管理高效规范

昌吉州处于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带,是自治区重要的农牧业大州。近年来,为了提升畜牧业经济运行效率、畜牧业劳动生产率和畜牧企业竞争力,昌吉在畜牧生产、管理、经营各领域不断推广和应用互联网、物联网、通信等信息技术,建立了畜牧业综合管理信息平台,推动畜牧信息化建设提速升级。

畜牧业综合管理信息平台是通过信息化手段,建立的一套为畜牧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综合管理信息应用平台。自2009年启动建设以来,昌吉州畜牧兽医局着重从人才队伍建设入手,注重引进和培养信息化人才,招聘计算机专业技术人员负责信息平台建设及维护工作,同时采取集训、调训、轮训和手把手、面对面的培训方式,将部署在乡镇的信息平台专兼职工作人员进行了理论和技能培训,培养出了一批理论水平高、专业技术强的信息化人才,为全州整体推进畜牧业信息化建设提供了人才保障。

同时,畜牧业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管理和服务,采用自动识别与物联网技术,大型关系型数据库技术和J2ee技术等方法,为农业部大力主抓的全国联网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监管,以及商务部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重点主抓的全国“放心肉”、“放心奶”工程,提供统一的畜牧业安全溯源监管信息的平台,实现畜牧业的动态实时监管、数据统计分析、科学决策、预警及风险控制、法律宣传、技术推广、专家咨询等科学的数字化管理与服务。

该平台由总系统应用平台、数据中心、指挥中心、五个业务管理子系统组成,是一套针对新疆畜牧业的现代化、网络化、综合化信息管理系统。总系统应用平台是汇集畜牧业各个子系统的综合应用平台,实现包括集中显示、统一登录、数据交换、参数设置以及其他子系统应用接入等功能。数据中心为畜牧业的各个环节提供数据共享,可与农业部追溯体系中央数据库、其他第三方数据中心进行数据通讯。指挥中心采用电子大屏幕、电子地图等技术,为危机处理、集中指挥调度提供一个网络可视化、信息集中的处理中心。五个业务子系统包括指挥系统、畜牧子系统、兽医子系统、奶业系统和草原生态管理子系统。截至目前,各子系统运行正常,己在昌吉州七县市全面运行。

畜牧业综合管理信息平台的建立,发挥了信息化的即时优势,有效提升畜牧业生产水平。发挥了信息化的整合优势,使畜牧、兽医、草原、奶业监管子系统能够快速完成基础数据采集。发挥了信息化的互动优势,极大地提高了检疫工作效率。同时,建立起满足畜牧业工作需要的信息化管理体制,实现了业务管理信息化、信息服务规范化。

12316实现为农信息服务“聚变”

北京市农业局信息中心隶属于北京市农业局,主要承担本市农业系统服务热线(12316)的相关工作,向社会公众提供农业方面的政策法规和综合信息等咨询服务,接受农业方面的投诉举报;承担本市农业宣传方面的事务性工作。

通过北京12316农业服务热线多年的积累和运行,全市在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农产品市场信息体系、郊区特色产业、农业专家队伍、农民远程教育培训以及农业语音信息服务、郊区信息推广等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具有雄厚的资源优势和工作体系优势。通过北京12316农业服务热线使市和区县两级的各自优势得到最大化的发挥,形成资源与措施的合力,以一条热线联接十个区县服务京郊百万农民,达到为农信息服务“聚变”的效果,以信息化促进北京农业信息服务水平的全面提升,推动全市都市型现代农业健康、快速发展。

建立了全市统一的农业综合服务平台。应用现代化服务热线建设模式,通过各级农口部门的共同合作,联合共建了全市统一的农业综合服务呼叫中心。呼叫中心开通的12316电话短号码,填补了北京市农业系统公益服务短电话号码的空白,有效解决现有农业系统公益服务号码分散和形式不统一的问题,为有效开展农资投诉举报或农业信息咨询服务创造了有利条件。

农业信息化行业前景篇8

[症结词]西部;农业;信息化;协同电子商务;.net

农业发展的主旋律是“以信息化推进产业化,以产业化实现现代化”,而信息化的推动进程离不开政府的引导企业的施行以及农户的介入在经济全世界化快速发展的违景下,农业信息化已经成为世界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以及农业现代化的新内容加入wto之后,我国农产品的出产以及经营已经承受到了严重的影响,西部农业以及农民遭到的冲击会更大西部地区要施展比较优势,既要斟酌国内特色,也要斟酌国际市场同类产品的竞争力不管是从农业出产者经营者,仍是从政府的角度看,最根本的仍是要提高西部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其中西部农业协同电子商务建设拥有极其首要的意义

1引言

简言之,协同电子商务是在全世界经济1体化的违景下,应用以internet等为特征的新兴技术为实现手腕,通过扭转业务流动的模式在企业群各业务单元的供应链内及跨业务单元的供应链间进行各种业务的合作,提高企业群各种业务流动的效力以及实现实体资产的互补,并树立有益于企业群的各业务单元间信息同享以及知识立异的新型组织,终究通过激活企业的隐性资产,实现企业群知识网络的正反馈而取得协同效应,从而创立企业延续的竞争优势

协同商务思想的提出和相应的发展,主要是来源于供应链管理的思想以及发展,和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对于企业能力的晋升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不断完美,使患上企业有更多的能力来实现供应链优化的思想胜利地利用协同商务,实际上就是匡助企业与供应商和上下游合作火伴树立协同商务链

协同电子商务具备两个层次的目标:第1层次的目标是实现企业群价值链各个环节的电子化,提高企业群各种业务流动的效力,充沛应用企业群中的实体资产创造互补效应,即互补电子商务第2层次的目标是应用信息技术,打破组织间影响知识立异与传布的障碍,激活企业群的隐性资产,引起企业群知识网络的正反馈效应,即创造企业群的协同效应,这也是协同电子商务的最首要的目的以及本色协同电子商务的本色是因为技术的进步而打破了原来组织间的障碍,大大降低了企业群实现协同创立协同效应的组织本钱,因此使企业群能够实现真实的协同,创立企业群的竞争优势新的技术前提为企业群创造了更多的协同机会,并为实现协同提供了网络环境及技术的支持并且因为降低了组织本钱中的同享调和本钱,降低了协同效应的不肯定性,从而使患上在传统经济模式下因为组织本钱过大而没法实现的机会在新技术前提下变患上更易了因此,实现了协同电子商务的第1个层次的目标,其实不能使企业树立起久长的延续的竞争优势,而只有实现或者者部份实现协同电子商务的第2个层次的目标,才能真正地激活企业的隐性资产,使企业的核心能力难以被竞争对于手仿效以及替换,为企业创立久长延续的竞争优势

2西部农业协同电子商务系统的开发

信息是基础,技术是手腕,电子商务则是终纵目标面对于我国西部农产品市场体系不完美,交易手腕后进,组织化程度产业化程度信息化水平较低等现状,应用先进网络开发技术为农业行业客户提供农业行业企业电子商务平台,并依据行业客户的信息化需求提供完全的解决方案,将成为推动我国西部农业企业信息化发展构筑西部农产品流通新战略的重中之重

按现有的农业结构,主要的层次包含:各级政府部门的集中调控以及调和,各地出产资料部门的销售分发渠道,基层组织的统1代办以及服务,农产品的贮存基地,农产品的运输以及农业人员的终究出产等如果加之进出口业务,还会触及外贸部门的管理,大型的运输系统以及仓储系统,涉外经济的相干部门协作等在农业利用信息平台上施行电子商务,从单纯地提供信息到大环境成熟的前提下,实现面向终端客户的商务服务,对于改善我国西部农业价值链以及提高西部农业企业竞争力是有很大匡助的,是我国西部农业现代化的1个首要组成部份

在协同电子商务系统的开发方面,跟着webFramework下的散布式处理技术,即webService(web服务)的推出,web服务能够为多个利用程序而不单单是阅读器提供数据,并通过外置数据以允许其他的客户机使用在一样的端口以及传输层都起作用的标准协定(如Http)来执行操作将web服务定位于基于开放的标准,能够用于任何平台,使协同电子商务平台具有作为跨平台以及跨供应商的集成技术的潜力,实现web服务以及web服务构架后,农业企业及用户就能够应用internet上许多现有技术此外,应用.net框架的安全系统以及配置系统协同工作,还能有力地抑止运行不安全代码的可能性,并大幅度减少了“DLLHell”对于利用程序进行配置时所面临的风险

因而,应用.net技术开发的农业协同电子商务系统结构可以参考如图一所示的功能结构协同电子商务平台提供农业行业解决方案主要包含下列主要部份:

一.内部协同办公平台提供人事文档项目产品客户财务等1体化管理功能

二.外部农业电子商务网包含:采购网(招投标)以及销售网(电子商务),使患上企业的外部资源可以通过外网与内部的员工进行协同工作

三.与行业性农业网站进行对于接以及集成

四.外网(公家门户)实现局域网与internet的联入,以便取得世界上有关农业科技钻研的发展方向以及市场需求动态实现农业企业的自我宣扬同时供应商以及客户都能登入系统进行电子化交易以及信息查询

五.全套电子商务套件:

(一)进货管理系统主要完成各类农产品的收购合同开票和有

关供应商信息的搜集处理等功能

(二)销售管理系统主要完成各类农产品的销售开票结算和客户档案管理以及相干的查询及统计等功能

(三)库存管理系统主要完成各类农产品的入库/出库管理库存台账管理盘盈盘亏报废等处理,和相干的查询统计打印等功能

(四)统计分析系统主要完成对于有关职能部门请求的各类农产品数据的统计上报工作,和农业企业内部各部门的费用统计财务状态基础装备等方面的报表工作,并加以分析

(五)知识管理系统匡助农业企业累积分享应用以及立异各种知识以及经验,完成农业企业的长时间延续发展

(六)办公自动化系统匡助农业企业完成内部办公的自动化以及电子化,例如:各种公文管理各种会议管理各种任务的布置各种办公流程的管理各种资产的管理等

(七)查询系统提供各种查询以及各类分析报表处理。

3西部农业企业信息化与协同电子商务建设的重大意义

一.西部农业出产者优化资源配置的需要在比较优势战略逐步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基本战略国内外农产品市场已经成为我国农业发展平台的大违景下,不但国内外的市场营销信息科技信息,而且有关国内外农业政策及其变化的信息,乃至wto农业多边贸易谈判的最新进展及其前景的信息,都对于西部农业出产者优化资源配置有侧重要的价值

二.提高西部农业企业国际竞争力的需要在经济全世界化违景下,农业发展的症结在于能否从根本上提高农业的国际竞争力西部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是西部农产品价格竞争力西部农产品质量竞争力以及客户信用竞争力3方面复合而成的,完美的西部农业协同电子商务有益于从根本上提高西部农业的国际竞争力

(一)西部农业协同电子商务的完美有益于提高西部农产品的价格竞争力由于西部农业协同电子商务所提供的农业投入产品价格农产品市场行情以及国内外农业政策导向的信息更有益于西部农民肯定自己的比较优势,而按比较优势配置资源有益于提高西部农产品的价格竞争力

(二)西部农业协同电子商务的完美有益于提高西部农产品的质量竞争力国内外农产品质量标准及其变化的信息是完美的西部农业协同电子商务的基本组成内容之1当西部农业出产者能够从网络上便捷地患上到有关农产品的质量标准信息,并以质量标准来计划西部农业出产时,西部农产品的质量竞争力无疑将患上到大幅度的提高

(三)西部农业协同电子商务的完美有益于提高西部农产品的信用竞争力发达的市场经济是讲求诚信的经济对于讲信用以及市场影响大的客户进行介绍,并提供电子商务交易的平台是西部农业协同电子商务的首要功能之1

(四)西部农业协同电子商务的完美有益于推进西部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进而提高西部农产品的质量以及价格竞争力从终究来源看,西部农产品质量竞争力价格竞争力离不开西部农业技术进步以及西部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支持西部农民渴想高新技术,但对于于经营范围小收入水平不高的小农户来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中的风险常常足以使他们望而生畏因为农业高新技术的最新进展利用前景获取途径技术咨询方式均是完美的农业协同电子商务的形成内容,因而,完美的西部农业协同电子商务有益于缩小农业高新技术供给者同农业高新技术的需求者尤其是泛博西部农户之间的距离,进而有益于降低西部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中的风险,推进西部农业高新技术的产业化过程,提高西部农产品的质量以及价格竞争力

三.降低西部农业风险的需要西部农业出产受自然风险以及市场风险的两重影响加强西部农业协同电子商务建设在必定程度上能降低风险对于西部农业的不利影响从市场风险看,西部农业市场风险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西部农业信息不充沛而引发的出产以及经营的盲目性所酿成的西部农民可取得的信息越充沛,投资以及出产决策越准确,市场风险就越小因而,加强西部农业协同电子商务建设有益于降低西部农业的市场风险

四.政府支撑以及维护西部农业的需要诸多的数字反应出“西部等于穷困”这样1个事实改革开放之初,因为国家总体实力较弱,经济发展的重点在东南沿海,对于西部采用的是扶贫性发展战略经由二0多年的发展,东南沿海经济已经到达了较高的水平,西部正从大面积的穷困中走出来,我国的综合国力进1步增强,这1切为我国施行西部大开发战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不管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下,农业始终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我国加入wto之后,政府对于农业的支撑以及维护尽管遭到了wto农业协定的束缚,但政府对于西部农业进行支撑以及维护仍有很大的空间政府支撑以及维护西部农业的目标是提高西部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以及西部农业综合出产能力,而要到达这1目标,政府对于西部农业的支撑以及维护必需立足于不断变化的国内外农业形势,提高有限的财政资源的使用效力因而,政府对于西部农业的支撑与维护离不开完美的西部农业协同电子商务的支撑

4加强西部农业企业协同电子商务建设的对于策建议

西部农业信息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趋势,依据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大外部性强农业协同电子商务拥有公共产品等诸多特色,为了尽快完美西部农业协同电子商务,特提出如下对于策与建议

一.充沛施展政府在西部农业协同电子商务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因为搜集以及处理市场信息的1次性投资很大,而1旦患上到信息又可以以供给的边际本钱为零的方式让众多的农户以及企业分享,农业信息的这1公共品属性抉择了政府必需在农业协同电子商务建设中施展主导作用从国内国外已经有的经验看,政府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中主导作用的施展主要是通过制定计划完美政策加强立法以及增添投资,树立以及完美西部农业协同电子商务的框架,带动社会气力参加西部农业协同电子商务建设政府支撑以及介入西部农业协同电子商务建设因不会对于国际国内农产品市场以及贸易发生直接的扭曲作用,属于wto农业协定“绿箱”政策的规模,因此政府在西部农业协同电子商务建设中不存在施展作用空间束缚的问题

二.通过政策优惠推进西部农业龙头企业的信息化过程西部农业龙头企业的信息化包含两方面:1是树立西部企业自己的网站,融入西部农业协同电子商务,让西部企业网站成为社会了解西部的窗口以及西部农业向社会推介本身的桥梁;2是树立以及完美西部企业内部管理信息系统前者是西部企业对于社会整个农业协同电子商务的首要贡献,拥有较强的网络效应以及社会效应,因而,国家应答西部企业网站建设给予政策优惠以及资金支撑后者属于西部企业的私人产品,是西部企业提高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因此无须国家干预

三.鼎力发展西部农村教育,提高西部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西部地区的状态抉择了在未来至关长的时代内,小范围的农户经营将是西部农业的基本经营情势因而,西部农业信息化的1项长时间性基础性的工作是如何推进西部农户农业经营的信息化因为西部农业信息化的实质是在西部农业领域广泛展开以及深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因此,西部农业协同电子商务能否充沛施展效益,西部农业信息化能否取得终究胜利将取决于西部泛博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四.鼎力整合新兴信息媒体以及传统信息媒体internet技术呈现之前,我国西部农业信息服务主要依赖于播送电视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跟着it技术的发展,internet等新兴媒体不断呈现并开始向西部农村延伸在此情况下,应充沛施展各种媒体的优势在充沛开发应用新兴媒体的同时,整合传统的西部农业信息媒体,应用.net技术树立完美高效安全的西部农业协同电子商务系统,并通过协同电子商务系统为西部农业搭建1个现代电子化运作平台,不断晋升西部农业核心竞争力

主要参考文献

[一]西部开发课题组.中国西部大开发指南[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二000.

[二]林榕航.电子商务学系列教材——电子商务学概论[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二00五.

[三]刘红军.信息管理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二00四.

农业信息化行业前景篇9

abstract:thisarticlemainlystudiesanddiscussestheagriculturalinformationwebsitepromotionatpresentandoffersimprovingsuggestionsfromtheangleofinformationpromotioneffectivenesstopromotetheconstructionofagriculturalwebsitesinChinaandimprovethequalityoftheagriculturalsitereceivingrate,lettingmoreagriculturalwebsiteaudiencehaveconvenient,effectiveaccesstoinformationandhelpingthepromotionofagriculturewebsiteinformation.

关键词:信息传递;农业网站信息;有效推广

Keywords:informationtransmission;agriculturewebsiteinformation;effectivepromotion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7-0020-03

1关于国内外网站信息理论的研究

1.1国内农业网站信息的研究如何让农业网站信息得到好的推广,国内尚没有直接的对“推广”进行研究。但是关于如何提高农业网站使用效率及利用率,网站的建设,信息化的促进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建议。国内学者王斌,刘勤朝(2012)建议利用农业信息服务网站这一平台,建立网站推广、专家指导、专辑辐射、基层服务等方式,通过农业网站、手机短信、“三农”热线、视讯平台、科技专题、技术培训、信息简报、典型引路等渠道进行农业信息服务。霍韵婷(2012)则从国外经验谈认为实现中国农业信息化需要加强政府领导,落实资金扶持;整合信息资源,提高信息化水平;强化服务主体,丰富服务形式;普及信息技术,培养专业人才。刘瑞(2012)则从信息构建的角度研究了我国农业网站,提出用信息构建的思想来指导农业网站的建设,以此来提高我国农业网站的建设质量和整体水平,促进农业信息的推广。张宁(2010)则剖析了农业网站现状,主要对农业网站需要重点设计的内容以及构建网站的具体过程进行了重点强调。彭华(2008)则对农业网站的构建流程进行了调查分析,并针对农业网站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构建了评价体系。

1.2国外农业网站信息的研究国外信息技术发展较快,信息普及及推广面也较大,所以关于农业网站信息方面的研究较少。国外学者naLshaatSayed主要关注信息利用率和网站使用效率,提出利用ia理论进行网站信息的构建,旨在高效地组织和管理农业网站信息,使目标受众能够在网站中更有效地获取信息,更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并从6个方面体现网站ia的中心内容:一是“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方法;二是组织;三是导航;四是检索;五是标引;六是受控词表、分类法和主题。其对于网站信息构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定义、核心思想、方法、设计步骤等方面,以及网站的评价研究。

2农业网站信息推广背景及现状

2.1我国农业网站信息推广背景及现状

2.1.1我国农业网站信息推广背景农业信息化是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力量。农业信息网站的目标是农业资讯、服务广大农民,在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各级农业部门应高效地整合农业信息资源,构建完善的农业网站,使其成为宣传农业政策、“三农”信息、实现电子商务的重要平台。因此,为了推动农村信息化建设,加强农村信息服务,政府加大了对农业网站的建设力度,以及对农业信息的推广,提高信息利用率,使农业网站可以有效地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对推进“三农”改革与发展,促进农业现代化,以及实现农业信息化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经过多年来农业部门大力发展农业信息服务,我国农业信息化基础已明显改善:“村村通电话”、“乡乡能上网”完全实现,广播电视“村村通”基本实现;覆盖省、地市、县的农业网站群基本建成,各级农业部门初步搭建了面向农民需求的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农业生物环境信息获取与解析、农业无线传感网络等信息技术已经在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农业政务管理、农业生产经营以及农产品流通等领域开展了相关应用推广工作,发展迅速;“县有信息服务机构、乡有信息站、村有信息点”的格局基本形成。同时,农村网络覆盖面积不断加大,这就促使农业网站的建设规模进一步扩大,成为了信息的主要渠道,其作用日益突出,各地农业信息网站的建设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十五”期间,各级政府部门积极实施金农工程规划,逐渐建立了农业网站,建设范围从省级推广到市、县,有些地方延伸到乡村,各类农业和涉农网站迅速崛起,呈现出政府主导化、功能多样化、发展社会化的趋势。但是农民虽然有网上,但是没有上农业网站,利用农业网站信息的意识,农业网站信息定位不明确等问题使农业网站的信息推广没有到达充分效果。(中国现代农业的信息化之路,农民日报)

2.1.2我国农业网站信息推广现状据统计,我国农业网站数量已达3.1万多家,其中政府建立的有4000多家。全国100%的省级农业部门设立了信息化职能机构,97%的地市级农业部门、80%以上的县级农业部门设有信息化管理和服务机构,全国97%的地市和80%的县级农业部门都涉及信息化管理和服务机构,可以直接向农民传递信息的农村信息员已发展到18万人,初步建立从上到下的农业信息化队伍,形成从中央到地方的农业信息组织体系”;建立了以中国农业信息网为核心、集20多个专业网为一体的国家农业门户网站,及“科技教育信息网”、“种植业信息网”等子网络;农业部在全国累计布设8000多个信息采集点,在农业、畜牧、水产、农垦、农机等领域形成了33条信息采集渠道,开发了农村供求信息全国联播系统;国家电子政务重点工程“金农工程”启动,以政府农业部为基础的、由行政管理服务体系、农业图书情报服务体系和民间团体组织形成三层服务体系。

2.2国外农业网站信息推广背景及现状

2.2.1国外农业网站信息推广背景美国农业信息化起步时间早,而且在信息化的发展水平居世界前列,其突出特征表现在信息化设施完善、职能化和个性化服务质量高、组织化程度高、法制化管理得力等。通过发展农业信息化,美国农业形成了科技生产力和信息生产力的综合运用,特别是农业信息服务业的产生与发展大大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优化,推动美国农业经济发展方式向知识型、科技型、资源节约型、效益型及结构优化型方向转变。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上,采取了政府投入与资本市场运营相结合的投资模式。政府围绕市场建立起了强大的政府支撑体系,为农业信息化创造发展环境,通过政府辅助、税收优惠和政府担保等提供一系列优惠政策,刺激资本市场的运作,推动农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政府对农业的补贴和财政转移支付,大量的不是直接用于补贴农产品生产,而是通过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办法让农业和农民受益。以政府为主体构建了庞大、完善、规范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如美国国家农业数据库(aGRiCoLa)、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数据库(noaa)、地质调查局数据库(USGS)等规模化、影响大的涉农信息数据中心(库),对农业发展产生了很好的推动作用。政府拥有和政府资助建设的数据库,实行“完全开放”的共享政策。政府每年还拨出10亿美元的农业信息经费保证农业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在农业信息资源的管理上,形成了一套从信息资源采集到的完整的立法管理体系,并注重监督,依法保证信息的真实性、有效性及知识产权等,维护信息主体的权益并积极促进农业信息资源的共享。

2.2.2国外农业网站信息推广现状可以看到,在一些农业产业化发达国家中,农业网站的发展、农民对网络的依赖程度比其他行业高,同时农业网站也积极地促进了农业信息化的发展。近年来,随着信息化程度不断加强,农业类网站日益增多,信息服务的地位不断加强。

然而,国外农业网站的建设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对网站信息的推广起了阻碍作用。例如:网站总体规模方面偏小,不够均衡分布;信息更新不够及时,信息内容单调乏味;网站内容发生重复的现象较多,实用性较差等。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网络信息服务的实用性、实时性和交互性。美国的农业网站无论是在内容丰富程度、还是在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数据库开发、电子商务、用户咨询、用户意见反馈等方面,都做得非常优秀。(陈越洋《关于国外农业网站信息的研究》)

3存在的问题

由以上背景可知,我国政府部门十分重视农村信息网站的建设,并且出台的多种有效措施,已经在很大程度上促使了农村网民规模进一步扩大,以及农业信息的传播的扩散。农业网站作为信息平台,担任着信息传播的关键角色,并且信息资源的推广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农民的使用效率。因此,必须在我国农业网站信息推广上下功夫,让农民最快,最方便地获取和各种信息,提高农业网站的使用效率。我们随机的选取了30个综合农业网站进行网上调查及观察,我们发现尽管农业网站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与帮助下稳步提升,但是,在农业信息的推广的重要细节上仍然有许多问题尚未解决。我们发现的主要的问题如下:①大部分农业网站存在着信息内容重复的问题,而且信息对象缺乏针对性和准确性,例如在国家法规上来说,许多农业网站都有这一板块,但是在这一板块中有针对农民的法规,也有针对相关农业企业扶持的法规,还有关于农村整体或农产品等方面的法规。在这一板块中将许多法规在国家农业部网站的资源进行了整合,但是没有将相关分类做的更加详细或更加明确。②除了一些权威性的农业网站以外,有许多农业网站在广告上覆盖了页面的大部分,给人以内容杂乱感。而且在网页视觉效果上也较差,让人不能一下子条理清楚,并轻易的找到所要寻找的信息。③许多农业网站信息资源比较分散,缺少信息的组织和管理。例如在供求信息板块,没有分地域的,种类的供求信息,感觉只是信息的堆积,另外,许多过期的信息没有进行处理,网站中提供的信息更新不及时,滞后现象严重。其次,信息资源目标定位不明确,不知道是给农民看的,还是给相关农业企业或个体户等人群看的。④有些农业网站在服务方面,缺乏实际操作性,例如让农民下载手机客户端,扫描二维码等比较复杂的互动形式。没有考虑农民的实际状况。⑤另外,从我国农业网站的排名上看我国农业网站的访问量,目前排在前十的农业网站访问量还是很有限的。(见表1农业网站综合排名)主要原因是农业信息门户网站的服务对象以农民居多,而农民信息意识薄弱,大部分农民的信息认知能力较低,其次农民访问网站时间因工作原因十分有限,所以总体来说对农业网站信息内容的利用率不高。因此,农业网站信息的推广应该根据农民(或相关个体户等人群)的实际情况,以目标人群的需求为出发点,以农民能容易接收的方式及时地农业方面的相关资讯,从而高效地服务于农民的生产和生活。基于上述种种原因,本文主要运用整合营销传播和信息科学的相关理论,让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对我国现阶段农业网站信息的推广现状展开深入细致的分析,为了帮助农业网站信息的推广,提高我国农业网站的利用率及使用率。主要对我国农业网站信息如何有效的推广进行了研究,并给出具体的有效的推广建议。

4我国农业网站信息有效推广的建议

4.1针对农业网站对象(主要指农民)的有效推广①结合我国农民普遍的状况,农民对网上使用互联网还不够普遍,所以在网站形式上建议与传统传播方式相结合的方式,传统的传播方式有:打电话、播放CD光碟、发宣传单、栏板牌等方式,为了将农业网站信息与传统方式相结合,可以将线下的传统方式对网站信息进行补充说明(尤其是对农民们的利益),另外可以进行捆绑结合,即通过线下传统方式对网上信息进行订购服务,可以以发送短信,或周刊的方式。②通过广泛的农技站资源,农技站附近对互联网的普及较强,而且有针对农民的电脑培训信息,可以与农技站进行合作宣传,对农技站附近的农民进行“发财致富”的免费培训,从而让他们上相关的农业网站,对农业网站的资源进行利用,让农业网站的信息得到有效推广。③农业网站还可以和当地的各大种子、饲料、农具等销售渠道商进行合作,在各个销售点进行网站信息的推广活动,还可以进行农民需求及行为的相关信息调查,从而制定出符合他们习惯的策略。

4.2针对农业网站内容的有效推广①首先在网站的定位上需要明确,如果是针对农民的信息,应该主要针对不同类型的农民需求对网站进行规划(特别针对综合类网站而言),体现在网站模块的设计上应该对地区,农作物种类或其它相关进行分类。这样一目了然,方便寻找,让信息更容易,更有效的推广。②加强网上及网下的宣传力度,为了更加快捷的实现用户信息、搜索信息“一站通”,以及对网上农产品分销数据库、供求数据库、价格信息数据库、预测分析数据库等的整合,可以通过线下对特定农民用户提供与传统方式相结合的服务,例如可以通过打电话、发短信或登记等方式进行农民网上供求信息,再通过网站方将回应的信息通过传统方式反馈给农民。③还可以充分利用每个村的联系人,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大学生、村干部等资源,与他们进行合作,对网站信息进行定期的推广活动。(可以专门雇当地的大学生兼职,让他们为农民进行免费的相关电脑培训及资料收集等活动)

5结语

农业信息网站的目标是农业资讯、服务广大农民,在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推动农村信息化建设,加强农村信息服务,我们必须提高农业网站的有效推广,提高信息利用率,使农业网站可以有效地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这也对推进“三农”改革与发展,促进农业现代化,以及实现农业信息化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国现代农业的信息化之路[n].农民日报,2013(6).

[2](美)nashaatSayed.informationarchitecture—theConceptlJJ.mississippiLibraries,2002(4):105-106.

[3]陈越洋.关于国外农业网站信息的研究[J].农业网络信息,2010(09).

[4]霍韵婷.从国外经验谈如何实现中国农业信息化[J].吉林大学,2012.

[5]乐冬,赵颖文.我国农业网站运营中的问题及其对策[J].农业网络信息,2011(4).

农业信息化行业前景篇10

1电子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领域的发展趋势分析与指导

随着科技电子信息技术的的高速腾飞,当前中国农业社会已经进入农用电子化时代,电子信息技术成为了在农业工具机械中最活跃的技术手段。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趋向化发展已经成为了农业机械领域中机电一体化的主要特征。电子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领域中的动态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下面三个方面:

1.1农业机械中电子信息技术的高智能化,高便捷化

农业机械领域中机电一体智能化,多元化发展是在农业机械工业化的基础上建立进而研究的,在农业机电一体化的的发展趋势上,智能化是一个重要的方向。现代化的电子信息技术能够根据周围环境的静态情况进行模拟分析,然后对其展开集约化,智能化,高效率化的逻辑分析甄别以及综合处理信息进行预判。

1.2网络化,信息采集多元化,农业数据信息环境模拟分析

电子信息技术覆盖网络在电子信息技术应用不断深入现代农业机械中,已经成为电子集成技术和信息分析技术结合的高效率工作产物。电子信息的高速度数字处理技术和机电一体化高效率运行的网络化,使得农业信息资源得以及时交流和共享,提高了农业机械的工作效率同时也避免了人为操作的失误。

1.3信息处理高效便捷化,智能辅助理想化

现代的电子信息技术,就其开发应用来说,是以整合和存储各式各样的动态为自然信息的基石,用高效化的计算机处理技术进行分享互动和及时分析,使得信息上的各类动态信息可以得到及时的管理。相对传统的农业机械技术来说,这样的发展趋势有着更加便捷化,高效化的好处,充分调动生产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2电子信息技术对农业机械发展的辅助性

电子信息化的农业生产机械是建立在机电一体化技术不断发展基础上的新型农业生产工具。电子信息技术与农业机械相结合的科技手段在传统农业工具范围内具有很广泛的应用前景。例如;电子信息自动化的农业改良机械可以根据当地土壤肥力具体含量情况进行自动化的对农作物的施肥作业。还可以根据当地病虫害对农业经济作物的具体受灾状况来调节农药在农田间的使用量,根据当地农田的干旱情况及时灌溉,喷灌,进行自动化的用水量调节。电子信息智能化的可以调节拖拉机黎作土壤时的深度状况,及时改善土壤量化栽种标准,防止耕田土地固结和肥力下降等状况。农业机械的自动化合成信息技术分析可以通过大量数据得出与庄稼所需化肥、水分、农药,耕作以及其他植被影响状况等。就可以减少各种农田耕种成本的投入,大大降低了农业生产环节中的人力负担,提高土地收益的同时也提高了农田的经济效益。电子信息化的农业机械还十分有利于周围农田环境的保护。电子信息化的农业机械通过对农业环境的数据信息的采集进行综合性的数据分析,使粗放型的农业耕作方式向信息化,集成化,智能化,便捷化不断迈进。自动化的农业数据分析使种农业耕作原料的使用量达到非常准确的程度,经营可以像汽车生产线一样达到便捷化,精细化。从而实现农田土地的规模化耕种与协作步骤劳动,大大的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农业作物的生产周期达到最大的效益化收入。介绍电子信息化的农业机械技术与管理系统,引入这种当今发达的农业生产概念,可以为我国今后信息化的农业生产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

2.1电子信息技术与农业机械的串联化发展

电子信息技术下的农业机械智能化,自动化,是指运用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对传统的农业生产机械进行一定方式的改良与升级。让新一代的农业电子信息化生产装备机械适用于农业生产环境改善,农田耕作劳动等环节。自动化的农业机械内涵是在各个农业劳作部门中最大限度地使用农业电子信息化机械代替人为手工工具传统生产方式进行生产。例如:在农田种植业过程中,使用农业信息自动化的拖拉机、联合割种机、水源排灌机、机动运输车辆等进行土地翻耕,联合种植,播种,操作运输等方面进行全自动信息化的作业,使全部农业生产环节由传统的人为机械化到电子信息机械自动化过度。从而实现现代各农业生产部门中电子信息农业机械自动化,智能化化,可以大范围的,全方位的,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2.2电子信息技术化下的农业机械的背景应用状态

2.2.1电子信息化的农业机械化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为前提。不仅重视增加产量和节省劳动力,也重视整体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生产效率对农业经济效益的影响,以自动化,智能化多角度的提高农田的自我耕作效率,解决众多地区农业生产劳动力生产不足的影响。

2.2.2根据当今中国的国情、国力确定农业电子信息机械化的发展规模与进程,与工业、能源、科技、资金,具体农业状况,劳动力改善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配套适应性发展。

2.2.3我国经济农业,劳务农业,持续性农业,可规划农业,劳动力导向性农业等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应该着重以农业生产为先头兵,加大三农科技与创新投资力度,进行全方位的试验与改革,把机电一体化与电子信息科技化的农业机械广泛的推广下去。

2.2.4电子信息技术下的农业机械化为实现农业全面可持续性发展和社会农业可理性化服务而不断迈进。其范围既包括种植业,也包括林、牧、副、渔各种与农业相配套的产业发展。在集成高效化发展的模式下,充分带动各种链式产业的协调发展,充分解决与发展生产力。

2.2.5农业电子信息机械化的作业项目不急于求成,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不断创新,不断迈进,是其优质内涵。在集约化,智能化的模范电子信息带动下,实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目标。